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鼠血压生物电遥测系统相关的论坛

  • 【转帖】生物电化学

    生物电化学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生物电化学由于近20年来生物电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要想系统全面地对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领域进行归纳分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下面仅就其研究领域进行简单介绍。1. 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  (1) 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  由于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因此生物膜或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LB(Langmuir Blodgett)膜和BLM(BilayerLipidMembrane,双层磷脂膜)是人们了解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机制的常用模型体系。但由于LB膜是亚稳态结构,稳定性不好,且LB膜中分子的取向是基于亲水疏水作用而限制了对LB膜外表面性质的选择控制,因此使其电化学研究受到限制。BLM的稳定性也不太好,难以承受高的电场强度。因此在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 AssembledMonolayer,SAM)技术成为膜电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SAM是基于长链有机分子在基底材料表面的强烈化学结合和有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自发吸附在固/液或气/固界面,形成的热力学稳定、能量最低的有序膜[3]。组成单分子层的分子定向、有序紧密排列,且单层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的头基、尾基以及链的类型和长度来控制调节。因此,SAM成为研究界面各种复杂现象,如膜的渗透性、摩擦、磨损、湿润、粘结、腐蚀、生物发酵、表面电荷分布以及电子转移理论的理想模型体系。有关SAM的电化学主要是用电化学方法研究SAM的绝对覆盖量、缺陷分布、厚度、离子通透性、表面电势分布、电子转移等。利用SAM可研究溶液中氧化还原物种与电极间的跨膜(跨SAM)电子转移,以及电活性SAM本身与电极间的电子转移。在膜电化学中,硫醇类化合物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SAM是最典型的和研究最多的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与生物电化学有关的SAM研究。  长链硫醇在金电极上形成的SAM这种人工自组装体系对仿生研究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在分子尺寸、组织模型和膜的自然形成三方面很类似于天然的生物双层膜[4],同时它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和选择性响应,且稳定性高。可用SAM表面分子的选择性来研究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以烷基硫醇化合物在金上的SAM膜为基体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中电子的长程和界面转移机制。如细胞色素c(Cytc)在ω 羧基烷基硫醇化合物修饰金电极(SAM/Au)上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和电子传递机理的研究,得到Cytc的表面式电势为+215mV(vs.NHE),接近于其在生理膜上的电势值。SAM在酶的固定化及其生物电化学研究中也有很好的应用,Kinnear等利用SAM研究了大肠杆菌延胡索酸还原酶的电化学,Porter和Murray分别报道了卟啉衍生物SAM对氧还原过程的电催化作用,董献堆[3]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在SAM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行为,并研究了DNA与SAM间的相互作用。  在硫醇SAM上沉积磷脂可较容易地构造双层磷脂膜。以SAM来模拟双层磷脂膜的准生物环境和酶的固定化使酶进行直接电子转移已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得到应用。如以胱氨酸或半胱氨酸为SAM,通过缩合反应键合上媒介体(如TCNQ、二茂铁、醌类等)和酶可构成测葡萄糖、谷胱甘肽、胆红素、苹果酸等的多种生物传感器。随着研究的深入,膜模拟电化学将在生命过程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分析技术】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崛起

    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崛起今天,生命科学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将生物学、化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生物工程学。采用生物工程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以生产出许多新的品种来。毫无疑问,这种方法已经在农业、医药和工业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际应用。在生物工程学研究领域中,需要对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子进行分离、鉴定和结构表征,这就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目前,有好几种分离、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如电泳法、色谱法、免疫法及各种用于分子结构测量的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等。当然,这几种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才能适应生物工程学继续发展的需要。然而另一方面,电分析化学对于解决生物工程学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显得软弱无力。可是,正是这种新的挑战,开拓了电分析化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生物电分析化学。

  • 生物电镜样品的入门资料

    有没有什么生物样品的系统性介绍?比如在TEM下看到很多结构,有生物背景的一看就知道这是线粒体啊,那是细胞啊,神经啊之类的。看生物样品时看的我一头雾水,只觉得图片很好看,但看的是什么,没一点线索。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入门级的关于生物电镜样品的资料?谢谢

  • 【分享】生物电化学简介

    简单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概况。包括: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液/液界面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用于生命科学的电化学技术(电脉冲基因直接导入、电场加速作物生长、癌症的电化学疗法、电化学控制药物释放、在体研究的电化学方法、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   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

  • 【转帖】Nature: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能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

    Nature: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能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生物电路, 转基因, Nature, 酵母, 细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作为欧盟“分子计算机”项目的一部分,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科学家在哥德堡大学施特芬·霍曼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该项研究。哥德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肯塔罗·弗瑞卡瓦表示,尽管经过重新编程的细胞不能像真正的计算机做同样的工作,但该研究为使用这样的细胞建立复杂的系统铺平了道路。未来人体健康状况有望通过这种“分子对分子”的交流系统来探测,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者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来探测污染物,分解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等。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个应用是设计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例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转基因细胞构建出许多不同的人工连接装置,诸如电路断路器、振荡器和传感器等。尽管这些人工连接器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迄今为止还存在很多技术限制,主要原因是,分处不同细胞中的人工系统很少能按科学家的期望来工作,因此影响了最终结果。

  • 新型生物电池可用废纸发电

    索尼公司近日展示一款生物电池,可以“消化”废纸,变废为宝12月21日,据英国媒体报道,2007年日本索尼公司展示了一款使用“生物电池”的随身听产品,这采用一种“有机”电池,通过“消化”食物来获得电能,就像人一样。不过最近该公司又展示了一款更加使用的新颖产品:一款能够“消化”废纸并将其转化为能源的电池。这款产品的原型出现在了今年的东京“环保产品-2011”展会上,它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可以利用一种特殊的,可以分解废纸成分的酶处理这些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能源的方法。在展会演示中,这种生物电池产生的电能成功地驱动了一台微型风扇。

  • 【前沿】生物电化学进展

    【前沿】生物电化学进展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 LIBS遥测实验

    想问下有没有大佬有LIBS遥测实验或者近距离LIBS测试的经验最近测试遇到问题,我采用532nm的脉冲激光器激发LIBS,可是无论怎样调节时序,都避不开532波段的光谱用示波器测量控制激光器和光谱仪的时序,也不存在问题,现在无法确定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

  • 【求助】求助大鼠脑电电极

    【求助】求助大鼠脑电电极

    测大鼠的脑电,不锈钢电极,z字形单电极,如图,哪儿有卖?或者什么厂家,规格?[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4915719_01_1726529_3.jpg[/img]

  • 【转帖】阿凡达的触须?酵母细胞“生物电路”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报道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作为欧盟“分子计算机”项目的一部分,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科学家在哥德堡大学施特芬·霍曼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该项研究。  哥德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肯塔罗·弗瑞卡瓦表示,尽管经过重新编程的细胞不能像真正的计算机做同样的工作,但该研究为使用这样的细胞建立复杂的系统铺平了道路。未来人体健康状况有望通过这种“分子对分子”的交流系统来探测,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者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来探测污染物,分解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等。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个应用是设计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例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转基因细胞构建出许多不同的人工连接装置,诸如电路断路器、振荡器和传感器等。尽管这些人工连接器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迄今为止还存在很多技术限制,主要原因是,分处不同细胞中的人工系统很少能按科学家的期望来工作,因此影响了最终结果。  该研究团队使用酵母细胞制造出了合成电路,细胞之间可通过基因调控进行连接。他们对这些酵母细胞进行了基因修改,使它们能够基于设定的标准来感应周遭环境,并通过分泌出分子向其它酵母细胞发送信号。因此,这些不同的细胞能像乐高玩具的积木块一样连接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电路。与使用一种转基因酵母细胞制成的结构相比,这种由不同转基因酵母细胞组成的结构能完成更复杂的“电子功能”。   尽管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计算机,但许多实验室都在以极大热情追逐这个梦想。在如何实现生物计算这个根本问题上众口异词,以有机分子元件代替目前的半导体逻辑、存储元件便是其中之一。用酵母细胞制成“生物电路”当然是一种有益尝试,不过今天来判断其前景还为时太早。也许现有方案将来都派不上用场,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基于某种新材料的全新设计。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即使跨越到下个世纪,也不能算长。

  • 【原创大赛】LC-MS对盐酸芬戈莫德大鼠血浆的代谢分析

    【原创大赛】LC-MS对盐酸芬戈莫德大鼠血浆的代谢分析

    LC-MS对盐酸芬戈莫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分析 芬戈莫德最初是由冬虫夏草(子囊菌亚门赤僵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成分经化学修饰后合成的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是鞘氨醇的结构类似物,研究显示,该药具有与其他药物完全不同的免疫抑制机制,在体内磷酸化后与位于淋巴细胞上的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结合,通过改变淋巴细胞的趋化,促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内滞留,从而减少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再次进入循环的几率,进而防止这些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而达到免疫抑制效果。而且该过程是可逆的,停药后淋巴细胞水平即可以恢复正常。临床研究表明,口服制剂芬戈莫德针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疗效确切,优于目前的常用MS治疗药物干扰素β-1a注射剂(Avonex,已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治疗药物)。芬戈莫德可靶向作用于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有潜在自身攻击性的淋巴细胞,促进神经保护与修复过程,降低MS的复发率,延缓损伤的进展过程,减少颅内核磁共振成像(MRI)病灶的数量,减轻病灶的严重程度。 药物及实验动物: 盐酸芬戈莫德为本所研制,实验用大鼠为Wistar雄性大鼠,6-8周龄,体重范围约200-250g/只,本所实验中心提供;大鼠代谢笼为苏州动物实验仪器厂产品。 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BEH C18 (100mm×2.1mm,1.7μm)流动相:A:水(0.05%TFA)B:乙腈(0.05%TFA)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531_525077_2217446_3.jpg 质谱条件 Waters LCT Premier XETM型飞行时间质谱仪,W-负离子模式;毛细管电压2200 V;锥孔电压35 V;离子源温度120℃;脱溶剂气温度350℃;脱溶剂气流量10L /h;锥孔气流量700 L /h;质量扫描范围m /z 50 ~ 1200;扫描时间0.2s。 给药方案与样品的收集: 血浆样品的收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体重180-220g,1只为空白对照组,2只为给药组(取血时间30min和120min),给药前禁食12h,期间自由饮水。灌胃给药剂量为35 mg/kg,给药体积为1.5mL/只,给药30min和120min后,分别于颈动脉取全血,置于涂有肝素的离心试管中,3500prm离心10min,分离血浆,于-20℃冰箱中保存,直至分析。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取0.5ml血浆,置于离心管中,加入5倍的乙腈,3500prm离心10min,除去蛋白,取上清液,在40℃,旋转蒸干,用50%甲醇溶解,涡旋,11000prm离心10min,取2μL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 对大鼠灌胃盐酸芬戈莫德溶液后收集的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前处理方法处理之后,进行TOF-MS/MS分析,将所得HR-MS,MS2等数据与空白血浆和对照品比较后,在血浆样品中共推测出7个代谢产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532_525078_221744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532_525079_2217446_3.jpg结果与讨论:1、经过对于给药后大鼠血浆样品分析,初步推测盐酸芬戈莫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有7种,其结构进一步鉴定中。2、流动相的选择方面进行了优化。流动相的选择主要从溶剂种类和梯度洗脱设置两方面进行优化。分析方法中采用了乙腈作为有机相,原因是乙腈比甲醇具有更大的洗脱强度,从而可以减少色谱峰的展宽,得到较好的峰型,此外,使用乙腈洗脱,其粘度较低,可以减小系统压力。在水相中加入TFA,可以进一步改善化合物的峰型,减少拖尾,此外,TFA的存在还可以提高样品在离子源中的离子化效率,因此,使用乙腈-0.05%TFA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可以使样品分析在 9min之内完成。3、 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内源性物质,血浆中含量较高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是蛋白类成分。蛋白质在测定过程中会形成泡沫,浑浊或沉淀,有时还会与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从而干扰测定。蛋白还会污染仪器。如果直接进样用液相色谱分析含蛋白的体液样品,蛋白质会逐渐变性沉结在色谱柱上,导致柱效降低,柱压上升,甚至堵塞色谱柱;含有蛋白的样品如果进入离子源,会造成离子源的严重污染和损坏,降低检测的灵敏度,所以血浆样品需进行合理的前处理。常用的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有蛋白沉淀法、固相萃取法和液液萃取法。由于待测的代谢产物的极性都比较大,采用液液萃取法(溶剂用乙酸乙酯)对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差,因此不宜使用。主要比较了蛋白沉淀法和固相萃取法,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待测化合物,经过实验发现,蛋白沉淀法比较好,并且考虑到血浆样品量较少,因此选择蛋白沉淀法。

  • 大脑生物反馈临床应用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即通过电子仪器将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译成以视觉或听觉形式显示出来,经过多次以训练达到松弛、调节的作用。它根据波形同步及经络平衡原理,将特殊编制的声、光信号及低频电脉冲,分别作用于人体的耳、眼和相关经络穴位,利用声、光型号频率(节律)变化,影响、调节人体的生物电活动水平及兴奋水平,从而减轻焦虑紧张、缓解压力、控制疼痛、消除疲劳、激发学习记忆和创造能力。经国内各大医院数万人次的临床应用证明:该仪器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明显。对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都有独特疗效,作为脑中风后遗症、原发性高血压、考生考期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的辅助治疗手段也有独到之处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26.3 栀子与柴芩承气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26.3 栀子与柴芩承气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作者】:江 莉, 黄 熙, 秦 锋, 苏文娟, 任 平, 唐文富【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配伍对栀子苷在大鼠体内 药动学 的影响。方法: 血 浆样本 采用 70e 水浴法 沉淀蛋 白后进 行 HPLC分析, 色谱条件: 固定相为 D ikm a, D iam onsi,l C18( 5Lm, 150 @ 4. 6 mm ); 流动相为甲醇 -0. 2% 乙酸 ( 28: 72, v /v ), 流速: 1 m l/m in; 检测波长: 240 nm; 以芍药苷为内标进行定量。结果: 线性范围 0. 025~ 2. 5 Lg /m l( r = 0. 9998), 最低检测浓度 0. 025 Lg /m ,l 回收率分别为 97. 60% , 98% , 99. 2% ;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RSD 均小于 10% 。大鼠灌胃栀子和柴芩承气汤后的药 动学行为均符合 一室模型,栀子苷在柴芩承气汤 和单味栀子给药情况下药动学参数 T1 /2, Cm ax 和 AUC0-24有明显差别 ( P 0. 05)。结论: 栀子和 柴芩承气 汤复方在同一给药途径下, 栀子苷在柴芩承气汤中比单味栀子 的消除半 衰期长, 达 峰时间长, 消 除速率 慢, 生 物利用 度比单 味栀子给 药高。【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药药理实验室, 【关键词】: 中药配伍; 栀子苷; 柴芩承气汤; 药动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1337_380858_1838299_3.jpg

  • 33.5 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及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33.5 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及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作者】 阎雪莹; 高宏伟; 唐晓飞; 刁磊; 匡海学;【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胡黄连苦苷Ⅱ的HPLC-UV测定方法,研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38:62:0.2),检测波长267nm,流速1mL.min-1,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药时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苦苷Ⅱ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体内分布代谢很快,消除较快。 更多还原【关键词】 胡黄连苦苷Ⅱ; 药代动力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60080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071031_382128_2352694_3.jpg

  • [研究进展] 新生物传感器可检测细菌生长及药敏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明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装置,利用该装置,无需显微镜即可测量出细菌的生长过程及药敏特征。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15日的《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期刊上。科学家将这种装置称为“异步磁珠转动(AMBR)传感器”,它采用了一种可以在磁场中异步旋转的磁性小珠,任何附着到这种磁珠的物质都会降低其转速。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杆状大肠杆菌附着在磁珠上,然后用AMBR传感器进行检测。“当单个细菌附着上去后……将极大地阻碍磁珠,使磁珠旋转速率减慢到原来的四分之一”,领导这项研究的Raoul Kopelman教授解释,“若细菌再长大一点点,阻碍力将持续增大,转速也将随之变化,因而我们可测量出细菌的这种纳米级生长变化”。利用同样的原理,该装置也可用于检测细菌的药敏性。当细菌受到药物影响停止持续生长,进而使得磁珠转速发生变化,于是研究人员便能在数分钟内知道药物是否对细菌产生了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检测到小至80纳米程度的细菌生长变化,远比一台光学显微镜管用——显微镜的解析度也就大约250纳米”,文章第一作者Paivo Kinnunen说,“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大小变化检测中”。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生物传感装置或将有助于加快细菌感染治疗。相关仪器:IX71型倒置光学显微镜 异步磁珠转动传感器完成人:拉乌尔·科普曼课题组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系、生物医药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病理学系、应用物理计划兰道实验室 密歇根大学卫生系统临床微生物学与病毒学实验室群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

  •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原理

    [color=#333333] “反馈”这一概念为许多学科所使用,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了解。神经学上是指大脑中枢根据来自神经末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调整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与动作。机械、电子系统中,指连接输入和输出以调节机器运转的一种自动化手段。[/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人对一切身体过程和活动的调节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无数复杂的反馈回路的相互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时引起的出汗反应;身体受伤时或不舒适时引起的痛反应;光线加强、减弱时瞳孔的调节。这些都是反馈过程。也有不少生理过程,变化缓慢或生物电反应微弱,不能被我们直接觉察到。生物反馈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和医疗技术。[/color][color=#333333] Schwartz教授在综合以往各种不同的定义之后,对生物反馈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定义:生物反馈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者。专业人员的目的是帮助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他(她)自己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与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color][color=#333333]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经久不衰,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多种仪器,分别或是组合同步显示人体的脑电波形、肌电水平、皮肤电阻、脉管容积、心率、血压、皮温等生物信息。朗特(Rant )最早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癫痫;卡米亚(Kamlya)曾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溃疡病、紧张性头痛、支气管哮喘、焦虑症等,还有用来减轻疼痛、调节心情等。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也开展了生物反馈治疗。据国内外报道,疗效都比较好。[/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而且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color][color=#333333] 利用脑波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生物反馈原理训练和调动自我调节功能,使紊乱的大脑机能恢复正常。改换或消除“有害的”动力规式,维护或恢复“有益的”动力规式可以产生内环境新的稳定,维持了新的稳太,这是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的目的。大脑生物反馈不同于普通的生物反馈,后者的最后作用目标不是大脑而是具体的躯体器官。[/color][color=#333333] 润之杰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原理是刺激信息引起感知觉进入大脑,经过大脑处理,传入电脑时经过特殊软件的同步处理,又进一步引发刺激信息的变化,再引发大脑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olor]

  •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原理

    [color=#333333] “反馈”这一概念为许多学科所使用,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了解。神经学上是指大脑中枢根据来自神经末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调整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与动作。机械、电子系统中,指连接输入和输出以调节机器运转的一种自动化手段。[/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人对一切身体过程和活动的调节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无数复杂的反馈回路的相互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时引起的出汗反应;身体受伤时或不舒适时引起的痛反应;光线加强、减弱时瞳孔的调节。这些都是反馈过程。也有不少生理过程,变化缓慢或生物电反应微弱,不能被我们直接觉察到。生物反馈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和医疗技术。[/color][color=#333333] Schwartz教授在综合以往各种不同的定义之后,对生物反馈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定义:生物反馈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者。专业人员的目的是帮助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他(她)自己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与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color][color=#333333]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经久不衰,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多种仪器,分别或是组合同步显示人体的脑电波形、肌电水平、皮肤电阻、脉管容积、心率、血压、皮温等生物信息。朗特(Rant )最早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癫痫;卡米亚(Kamlya)曾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溃疡病、紧张性头痛、支气管哮喘、焦虑症等,还有用来减轻疼痛、调节心情等。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也开展了生物反馈治疗。据国内外报道,疗效都比较好。[/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而且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color][color=#333333] 利用脑波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生物反馈原理训练和调动自我调节功能,使紊乱的大脑机能恢复正常。改换或消除“有害的”动力规式,维护或恢复“有益的”动力规式可以产生内环境新的稳定,维持了新的稳太,这是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的目的。大脑生物反馈不同于普通的生物反馈,后者的最后作用目标不是大脑而是具体的躯体器官。[/color][color=#333333] 润之杰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治疗原理是刺激信息引起感知觉进入大脑,经过大脑处理,传入电脑时经过特殊软件的同步处理,又进一步引发刺激信息的变化,再引发大脑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olor]

  • 【转帖】新生物传感器可检测细菌生长及药敏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明出一种新型生物传感装置,利用该装置,无需显微镜即可测量出细菌的生长过程及药敏特征。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15日的《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期刊上。 科学家将这种装置称为“异步磁珠转动(AMBR)传感器”,它采用了一种可以在磁场中异步旋转的磁性小珠,任何附着到这种磁珠的物质都会降低其转速。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杆状大肠杆菌附着在磁珠上,然后用AMBR传感器进行检测。“当单个细菌附着上去后……将极大地阻碍磁珠,使磁珠旋转速率减慢到原来的四分之一”,领导这项研究的Raoul Kopelman教授解释,“若细菌再长大一点点,阻碍力将持续增大,转速也将随之变化,因而我们可测量出细菌的这种纳米级生长变化”。利用同样的原理,该装置也可用于检测细菌的药敏性。当细菌受到药物影响停止持续生长,进而使得磁珠转速发生变化,于是研究人员便能在数分钟内知道药物是否对细菌产生了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检测到小至80纳米程度的细菌生长变化,远比一台光学显微镜管用——显微镜的解析度也就大约250纳米”,文章第一作者Paivo Kinnunen说,“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大小变化检测中”。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生物传感装置或将有助于加快细菌感染治疗。(科学网 张笑/编译)相关仪器:IX71型倒置光学显微镜 异步磁珠转动传感器完成人:拉乌尔·科普曼课题组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系、生物医药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病理学系、应用物理计划兰道实验室 密歇根大学卫生系统临床微生物学与病毒学实验室群

  • 我科学家构建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

    为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直接检测开拓新方法 中国科技网讯 近日,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获悉,该院所检验科主任陈鸣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通过8年攻关,成功构建了用于大分子检测的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该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并已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指导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日前,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传感器领域权威期刊《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杂志上。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目前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分型、临床耐药分析等领域。用于检测SNP的DNA测序、单链构象多态性等传统非均相分析方法,操作复杂且通量不高,导致数据可靠性降低。虽然基因芯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技术能快速、高效、大批量检测基因组中的SNP,但设备价格昂贵,且技术上需要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等,还存在重复性差、结果难以标准化判定等缺陷。 生物传感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检测中存在的不足。随着声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传感器——漏声表面波传感器逐渐发展起来。与其他类型的生物传感器相比,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检测基频更高,同时更适用于液相分析。 在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中,课题组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同设计制作了双通道LSAW传感器和数据分析采集软件,成功地构建了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基于“DNA酶连接反应和生物酶放大”的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SNP检测技术。实验证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据介绍,该课题组构建的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SNP检测技术,与传统的SNP检测方法完全不同,将为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检测开拓全新的方法。(邹争春 记者陈磊) 《科技日报》(2012-04-27 一版)

  • 69.8 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69.8 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http://vpn.library.shmtu.edu.cn:2308/Images/head_pic.gif宋笑丹 http://vpn.library.shmtu.edu.cn:2308/Images/head_pic.gif刘红梅 http://vpn.library.shmtu.edu.cn:2308/Images/head_pic.gif魏华 http://vpn.library.shmtu.edu.cn:2308/Images/head_pic.gif董迪 http://vpn.library.shmtu.edu.cn:2308/Images/head_pic.gif吴琳华 Author:SONG Xiao-dan LIU Hong-mei WEI Hua DONG Di WU Lin-hua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哈尔滨,摘要: 目的 考察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建立了大鼠体内β-榄香烯测定的HPLC.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57:3);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并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β-榄香烯脂质体和榄香烯注射液后血浆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此色谱条件下血浆与组织的标准曲线、精密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分析生物样品中β-榄香烯含量.与榄香烯注射液相比,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β-榄香烯脂质体在肝、脾、肾组织中分布相对较多.结论 β-榄香烯脂质体及榄香烯注射液在大鼠的心、脾、肾组织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803_386611_2379123_3.jpg

  • 【第三届原创参赛】代谢产物分离与纯化的心得体会(大鼠篇)

    【第三届原创参赛】代谢产物分离与纯化的心得体会(大鼠篇)

    维权声明:本文为qweaxi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心得体会(大鼠篇)代谢的概念 什么叫代谢,在这就不解释啦,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主要做两个方面:大鼠与人。这个原创里面,讨论的是大鼠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大鼠的介绍 大鼠我们用过的有两种(SPF级)SD大鼠和wistar大鼠,这两只大鼠的区别: SD大鼠: 生长快,繁育性能好,大多用于安全性试验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 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Wistar大鼠 :其被毛呈白色,特征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Wistar大鼠性情温顺,性周期稳定,早熟多产,平均每窝产自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 个人觉得SD大鼠挺暴躁,很容易咬人的,Wistar大鼠比较好哦,乖乖鼠。大鼠喂养 这个问题很关键,饲料控制不好,大鼠会超重地:一天喂2次,水应该给足,要不然会发生惨案的,垫料要3天换一次,要不然,会被熏坏的,消毒必须的,要不然出血热就会光顾你们实验室的,记得去年就在我们这发生啦,封楼2周呢,当时,我们爽坏啦,有时间玩嘛。给药前准备 第一:大鼠禁食12小时,期间给以0.4%的盐水,为什么禁食呢,让其胃里的饲料代谢完,要不然对以后的分离工作有影响。 第二:给药剂量药换算好,要不然没有根据,发文章会有问题的。大鼠给药 这个比较讲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灌胃和腹腔给药,腹腔给药简单,扎一针就好啦,灌胃挺有讲究的,本人不才,学了半天才会,牺牲在我手中的大鼠有5只多,那叫一个惨啊。警告大家,在不会灌胃的情况下,千万别自以为是,要不然。。。尿液富集 有些时候怕样品不稳定,发生变化(代谢产物在尿液中不稳定,个人经验),有三招来防止: 第一招:在收集瓶中加无水乙醇,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第二招:在收集瓶里加酸,PH=4为好。 第三招;冰水浴,个人觉得那个麻烦,但也有点效果。尿液储存 放在冰箱里,冷藏,不易降解滴。尿液处理 不同的样品处理不一样,我们这做过黄酮,生物碱之类的化合物,据我了解,这个生物碱不好做,黄酮挺好做的,我个人觉得有两种方法:大孔和萃取。大孔树脂,我们这用得D1O1比较多,本人首次用AB-8,觉得不错的,我热衷于大孔。萃取:必须加酸调节PH3,要不然萃不出来的。样品的分离与纯化 呵呵,代谢产物分离。个人经验:进行大孔柱色谱以后,可以考虑进行凝胶柱色谱,内源性物质一般可以除去,非常好的方法,我记得凝胶下来我就分到一个纯的,哈哈,真爽啊。 由于代谢物极性过大,最好不用硅胶来分,要不然,死吸附严重,样品就这样浪费啦,呵呵,用ODS分离,最好。 最后补充,做代谢的,最好有液质联用,盲分容易浪费时间,浪费经费。下图为凝胶分的纯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252351_246992_2160429_3.jp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