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

仪器信息网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通量水稻数字化考种机相关的资讯

  • 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水稻整穗考种测量系统
    快来用托普云农生产的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器“水稻整穗考种测量系统”吧!不脱粒不清选,一键即可测量水稻穗部形态数据,10秒内出结果!对指导超高产育种中的亲本选配、优化穗部性状组配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全自动水稻考种仪助力育种攻关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思就是说: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然而,实际情况该做的都做了,那么,究竟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排除旱情、品比、试验等原因后,我们有检查过考种方面的原因吗?▼ 考种也叫选种,是一种考察作物品种特征特性的方法。在农业科学实验中,考种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而且考种是作物品种选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可为育种家的决选提供重要依据。在传统的考种工作中,数穗粒、测长短占用了大量的人工,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影响考种数据的准确性和对农作物品种生物学特性的正确评价。 现在,利用自动考种仪即可自动测量籽粒数量、重量、千粒重、长宽比等数据,帮助科研人员快速获取基础数据,进行“优中选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自动考种仪、测产系统等智能设备开始应用于作物种子领域。自动考种仪采用智能系统获取作物种粒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实现作物种粒数的提取,具有快速、简单、准确、高效的优点,对于推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自动考种仪Mini 1600,是一款室内考种专用仪器,该仪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考种工作,是现代育种考种、种子研发中的常用仪器之一。 👇 👇分析图像结果可保存,自动形成总报表,统计分析结果能输出至Excel表: ↓↓↓ 那我们这款Mini 1600的自动考种仪究竟能测量哪些种子呢? 我们的自动考种仪啊,它可用于各类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实粒种子的精确考种、虫口计数分析,以及出苗数、整齐度、均匀度分析、可兼做表面光滑的昆虫计数或虫卵计数。 更值一提的是:杰莱美自动考种分析仪Mini 1600助力水稻粒型和穗粒数QTL定位,该研究中粒型和千粒重考种由杰莱美自动考种分析仪Mini 1600完成。▼ 籽粒大小和穗粒数均为数量性状,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两大因素,其背后的遗传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研究还很不清楚。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所李仕贵教授团队在以93-11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材料中鉴定到一个粒长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减少的代换系CSSL28。近日,该团队将控制CSSL28粒型和穗粒数的QTL位点精细定位到第5染色体长臂端的85.60 Kb区间,命名为grain size and grain number 5 (qGSN5)(图1)。遗传分析表明,qGSN5位点是半显性,作者将9311和单片段代换系SSSL-qGSN5分别与两个不育系进行测配,证实qGSN5位点对改善杂交稻粒型,培育大粒型杂交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此外,作者在相同的9311背景下研究了qGSN5与粒型主效QTL GS3的遗传互作效应,发现qGSN5的效应被GS3几乎完全掩盖,推测GS3可能是qGSN5的抑制子。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克隆该粒型和穗粒数基因奠定了基础,为长粒型杂交稻培育提供了良好的遗传材料。相关研究成果“Fine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qGSN5, a nove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coordinating grain size and grain number in rice”于2021年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IF=5.699。袁华博士、博士研究生高鹏和硕士研究生胡潇翎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陈薇兰博士和李仕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资助。 该研究中粒型和千粒重考种由杰莱美自动考种分析仪Mini 1600完成。▲ 图1 9311和SSSL- qGSN5表型对比 四川杰莱美科技将一如既往,保持高水平的研发和服务质量,为全国范围内的客户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责任于心,技术于行
  • 万深检测科技推出新品人工智能稻谷、小麦穗形粒数考种仪
    万深新近推出2款人工智能落地的新品: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小麦穗形粒数考种仪 万深的SC-S型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和SC-T型小麦穗形粒数考种仪,均由800万像素自动对焦拍摄箱体、智能化稻穗分枝数粒测长分析软件、或智能化小麦穗形粒数测长考种分析软件、穗子放置与尺寸标定板等组成。是免培训的傻瓜式分析仪,其专用于水稻快速测产与育种考种,以及灌浆成形后到半成熟期的小麦快速测产与育种考种,可大幅度提高测产考种工作效率。万深SC-S型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可以一键化自动分析稻谷大穗中各小穗粒数、一次枝梗长、着粒密度及各平均值等,按分枝序列来定位自动分析最多34个一次枝梗长、对应穗粒数、枝梗着粒密度及各平均值的总耗时20秒,鼠标点击确定对应枝梗上的秕谷粒后,自动算出各枝梗结实率及总结实率,自动数粒误差±2.0%,极少量添加、删除修正,可达100%正确,枝梗长可编辑。 万深SC-T型小麦穗形粒数考种仪可以按分枝序列来定位一键化自动分析20个小麦穗的各穗粒数、穗长穗宽、及各穗平均值等,自动数粒误差±2.0%,极少量添加、删除修正,可达100%正确,麦子穗长穗宽尺寸可编辑,自动分析20个小麦穗各项参数的总耗时20秒。 万深检测科技这2款新近推出人工智能新品,皆操作人性、简洁、智能,可查看和保存结果标记图,并导出至EXCEL表。展现出了落地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魅力。万深检测历来聚焦用户的各类痛点问题,以智能科技实力说话,在业界具有广泛、良好的用户口碑。应用万深系列仪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中外高端学术论文已逾938篇(详见万深检测科技官网)
  • 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 400多个水稻基因转基因克隆工作完成
    我国的水稻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华大基因农能平台已经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工作,依托华大基因强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这是记者在6月29日结束的&ldquo 水稻基因组学与农业应用研讨会&rdquo 上获悉的消息。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一直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所近百名专家与会。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教授的报告《超级稻产量等性状基因的精确定位与分子育种》,以近年来水稻育种研究中的热点&ldquo 分子育种&rdquo 为本次研讨会展开了序曲,引起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华大基因等国内多家单位曾于2002年率先合作完成籼稻基因组框架图与精细图的绘制工作,并在国际着名杂志《科学》发表科学专论。华大基因研究院农能平台的张耕耘博士说,目前华大基因农能平台已经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工作,依托华大基因强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  &ldquo 尽管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国际育种公司加速基因资源的争夺、新的优质品种不断涌现,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我们的水稻育种研究将面临被国际水平赶超的危险。&rdquo 华大基因研究院李瑞强博士接受采访时说。
  • 智慧种业正当时丨托普云农助力辛集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
    智慧种业正当时丨托普云农助力辛集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制种基地建设是保障农业供种数量、质量的重要基础,已成为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供给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重要意义。辛集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水资源匮乏地区,又是农业大县,常年播种面积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辛集市大力推进育种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实现优质麦的农业产业化、科研与企业的高度结合及协同创新,开展了以节水小麦为核心的农作物种子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产学研、育繁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孵化中心,节水小麦品种和技术走在全国最前沿。高标准建设,提升现代种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种业管理效率、产业链运营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真正实现藏粮于技,正是种业朝着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目标。由辛集市联合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建设的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旨在实现对制种生产过程监管与服务、种子检测数据监管、种子追溯监管、制种数据统计分析等,进一步规范制种行业,建设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互联网能力提升种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业新模式,促进种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该平台采用“1+5+N”的建设模式,即一个辛集市马兰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五大功能模块(基地公共管理系统、信息化育种、视频图像采集、专家系统服务库、种子质量追溯系统),N个应用(种子质量监测、制种文化展示、品牌应用与标签管控、基地文化、育种app、种子交易与供求、智能考种分析系统、种质资源管理系统等)。辛集市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全方位推进,擦亮节水小麦种业“金名片”数据赋能育种。对园区的节水小麦育种开展大数据分析,搭建信息化育种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进行科研数据采集、汇总、分析,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实现节水小麦育种规模化、精确化、标准化。建成数字化制种基地,实现种子生产过程的全流程追溯。覆盖从播种、生产、采收、加工、储运等环节,以及制种生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基地公共管理系统、信息化育种、视频图像采集、专家系统服务库、种子质量追溯系统,最终实现对种子生产及销售的智能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质量安全监控。辛集市节水小麦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解决了种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共性问题和行业痛点,真正实现了节水小麦种子从产到销的全程过程可追溯,有利于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种业基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现代种业建设,数字能力加持,促进区域产业升级,逐步辐射影响周边农业种植者,形成一股带动作用,为本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奠定基础。科技助力种业发展,创造推动行业前行。未来已至,托普云农将继续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种业,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种业基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全面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推进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 杭州万深检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邀请
    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技术演示直播会——万深检测1857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经过长达8年的超大强度体力劳动,手工获得包括2.8万株植物、4万朵鲜花及近40万颗种子的性状数据:种子形状、颜色,豌豆花颜色、位置,株高等。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年起,万深公司运用顶尖的视觉检测技术,持续推出产品,针对植物种粒、叶片、根系、年轮、瓜果等,通过自动化检测获得植物表型高通量数据,如:数量、形状、颜色、长度、株高、面积、角度等,一再填补了行业空白。如今,万深检测技术已经进入农业、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制药等领域。为上千家用户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未来几十年中,由于人口暴增、气候变化、耕地限制、环境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人类面临巨大的粮食挑战,需要从改良育种和栽培管理两方面考虑来提高作物生产力,高精准、高通量获得作物表型数据是这一工作基础,因此植物表型领域的研究正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为了让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万深的产品,我们在钉钉上举办两场产品推介会。一、第一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21日(周二)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植物根系分析仪、植物根系动态生长监测仪2、植物叶面积分析仪(含叶病斑、虫损面积、叶色分档分析等)3、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4、植物年轮分析仪5、植物瓜果剖切面分析仪6、植物表型分析测量仪7、植株自动测高仪8、原位活体植物分枝角自动测量仪二、第二场产品推介会:时间:2020年7月31日(周五)晚上19:30分-20:30。推介产品:1、种子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2、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3、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4、面粉粉色麸星检测仪5、农产品籽粒颜色分类检测仪6、水稻麦穗穗长-茎粗-茎叶角测量仪 三、会议形式:钉钉群在线直播。 四、钉钉直播培训群二维码参会人员须在会议当天晚上19:30点前通过钉钉扫描群二维码加群。
  •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开启数字化新征程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在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领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农业被评为最具前景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场景之一。在我国,农业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涉及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农作物图像分析和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农业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型构建等。其中,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农作物根-茎-叶-种子的表型分析测量、农作物长势识别、杂草识别、病虫害识别、果蔬品质检测以及自动采摘等方面;大数据分析与算法模型构建的应用有农作物病害预测、虫害预测、墒情预测、产量预测、价格预测、专家系统等,能够对农作物的生产链进行实时的监管控制,从而提升作物的产出量和品质。伴随着农业领域多元性数据的存在与大量理解力问题的出现,单一机器学习技术已经难以解决。作为一家深研农业十余年的现代化企业,托普云农将前沿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深度融合,通过传统图像处理与最新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起针对农业的多维混合算法模型,并使用积累多年的农业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学习,满足当前多元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并深受业内关注。其中图像处理主要是对图像进行分割、前景提取、获取关键信息等,深度学习主要包括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等对目标进行识别分析。农业病虫害目标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热点之一。托普云农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对已构建好的算法模型进行训练学习,利用训练后的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对各作物的病虫害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的病虫害数量对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与预警;根据识别的病虫害的种类给出病虫害档案,包括病虫危害情况、病虫害特征、病虫害原因、防治措施等。历经近十年的研究实践,托普云农已有60TB约2000多万张图库,15万张精选样本库,每月增量达3TB。目前已覆盖包括草地贪夜蛾、大螟、二化螟、稻飞虱等国家一二类农作物主要虫害109种的识别,病害识别覆盖小麦、玉米、水稻等6种农作物,涵盖赤霉病、灰斑病、稻瘟病等在内59种病害,平均识别一张图片3s左右,为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植物表型研究在作物育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托普云农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农作物根-茎-叶-种等器官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目标分割与定位、高精度图像识别与检测,现已实现了对玉米珠型、作物株高、剑叶夹角、籽粒果穗考种、作物形态测量、叶面积分析、亩穗数测量等的多个作物表型识别与测量。大数据分析与算法模型构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托普云农通过监督机器学习算法,从大规模数据集中训练出墒情预测、作物病虫害预测、作物生长等模型,搭建成作物生长管理系统,由此为作物生产进行规划与管理;通过海量图像数据的积累以及高精度的目标检测和样本分类技术的应用,对病虫害分布及时自动感知,对虫害首发期、爆发期的有效预警预测;通过对传感器数据与视觉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模型的应用,进而预测作物产量。此外,托普云农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应用于果实成熟期禁止打药监测等农事作业行为识别;烟火识别;文字识别以及人脸、动物、车辆、农机等集成第三方生态识别领域……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业农村领域网格化治理能力,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随着对人工智能的利用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管理与科研领域也展现出更多新的变革。在江苏海门的高标准农田里,从选种耕种、土壤成分监测、农田灌溉用水分析、病虫害识别预警、农业环境监测到农业专家系统、作物采收管理、产量预测、品质检验等全过程动态管理,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效率,藏粮于地更藏粮于技。在乔司农业产业示范园里,通过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分析,打造全域数字孪生、智慧农机系统、遥感监测系统、农情监测系统、种植管理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形成了生产、预测、防控等全要素智能化管理,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江西湘东的数字种业园区里,结合科研和产业需求,建设现代化种业基地,打造智慧种业服务平台,涵盖6大应用场景,从育种、制种、种子检验、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环节强化信息监测以及溯源管理,探索水稻生长标准模型,创新园区服务体系,保障优质种业发展。在浙江古林的数字农田里,利用北斗导航、物联网、农业遥感、机器视觉等技术手段,打造农机高精度自动作业与导航系统、大田精细化生产灌溉管理系统、“天空地”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并在超过1万亩的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集成示范,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产业应用模式,为更多水稻产区提供种植推广示范样板。当前,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现代农业、服务业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未来,在各种农业人工智能设备工作中,数据上“云”更便捷;在农业生产中,全要素数据采集汇聚、智能决策分析、精准作业指导和操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在农业科研中,基地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分析更加便捷、智能,研发更加高效,目标更加精准。虽然现代农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发布 《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 浙江测试团体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标准编号:T/ZJATA 0018-2023)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经本协会批准,自2023年11月10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10月10日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关于发布《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标准的公告.pdf
  • 李明教授:对数字化转型中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思考
    前文回顾:几何量数字化测量技术发展趋势我们目前经常讨论的测量,一般都是对于某个特性和指标开展的。但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面向过程的在线检测、面向应用的性能综合测试,以及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控等需求也日益呈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使测量的对象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对测量技术,以及测量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对测量界而言更是一种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近年来,测量技术本身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系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大批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被修制订,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测量数据的可信度。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测量又会担纲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呢?今天在讨论数字化转型时,都会谈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这一概念。国际ISO在《ISO 23247-1:2021自动化系统和集成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架构 第1部分:概述和一般原则》标准中给出了数字孪生的定义:Digital Twinmanufacturing fit for purpos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an observable manufacturing element with a means to enabl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element and its digital representation at an appropriate rate of synchronization数字孪生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可观测要素满足要求且具有同步特性的数字表达。(注:作者译)这里的制造系统可观测要素(Observable manufacturing element ,OME)是指制造系统中可观测的物理存在以及操作的内容,包括人、设备、材料、过程、设施、环境 、产品、以及支持文档等。从ISO数字孪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孪生的核心在于实体和对象相关特征属性与其数字表达之间的同步,以及实时性。在这个数字环境的表达过程中,实体方面特征参数的获取就是靠测量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没有测量就没有ISO标准中所定义的数字孪生。面对数字孪生的同步表达要求,其对测量操作要求就不仅是精准、还有实时的要求,因为数字孪生另一个特点是需要在实时精准数据基础上完成实时的控制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对测量操作更高的要求:1. 测量数据的精准可信是测量根本,其间,规范和控制测量操作是核心,它要求操作者关注人、机、料、环和法的影响,通过规范操作来控制这些影响,并通过测量不确定度估算等数字化手段来评估和控制测量系统的能力,确保测量数据可信度,并支撑数据的交付。随着实时、同步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表达要求,对测量系统能力的控制要求也必然会拓展到这些场景;2. 当测量操作走出实验室,融入进系统和设备、融合到生产现场,实时实地开展动态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海量的数据必然会对边缘计算、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3. 对测量操作而言有一个最基本的对偶原则,即必须正确响应前端设计给出的要求,并按规范进行测量操作。换句话说,测什么是由前端设计给出的。因此,要真正形成数字孪生的数字表达,其被测对象和要素的定义将是关键,在这个定义过程中,就必然会要求测量介入前端,以配合前端被测要素定义时的可测性分析,以及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处理操作、集成方法和管理方法;4. 在用数字表征要素时,甚至整个系统要素属性的测量数据到手后,就必然会有开展更深层次的数据关联需求,以便更为精准地描述孪生模型,此时大数据工具将会有用武之地,当然这方面工作到底由谁有做是一个问题,但当成体系的数据在测量手里时,测量也确实能够做一些数据处理,如边缘计算、相关性分析及换视角的深层次观察等;从上面的讨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时代的测量技术除了本身的专业性以后,还将被数字时代赋以同步性和系统性特点,在此,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测量技术的应用在测得了(被测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测得快(被测对象的动态性和实时性)、测得准(各种尺度下技术参数的高精度测量)和测得省(系统角度的经济性)、测得全(被测对象的全数字表达)等方面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全方位、多参数的同步测量、数据融合和边缘计算能力等,已成为现代数字测量的一个全新特征,并将推动测量传感器、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发展;3. 测量操作重心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前移,特别是在前端采用基于模型的定义(MBD)技术传输测量要求并驱动后端时,测量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并不是简单的淘汰第一线的测量操作人员,用机器换人,而是对测量从业人员和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进一步要求测量从业人员在坚守原测量操作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测量可行性分析、测量规范设计、自动化测量操作转换和系统构建、测量能力数字化评估、测量数据分析和协同管理等能力。而对于测量行业而言,则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更高要求。测量作为一项基础技术,不仅在数字化转型中必不可少,而且在联合国和我们国家目前积极创导的双碳中的碳轨迹、碳排放和碳交易活动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在整个双碳过程中,所有决策的数据全部依赖于第一线通过测量得到的基础数据。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测量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基础平台的支撑,才会有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由于测量的重要性,联合国将其列为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QI)中三大要素之一。此外,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到2025初步建立“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总之,测量在整个国家数字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测量的价值也将越来越重要,并被释放。 作者介绍:李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robotlib@shu.edu.cn韦庆玥,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师
  • 我国粮食收储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探讨研究
    2014年11月18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半程会议,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顺利举行,该课题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财经大学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协办,国家粮食局标准中心朱之光处长、河南省粮油检测中心尹成华主任、浙江省粮油检测中心应胜建站长、四川省粮油检测中心肖青主任、中科软梁杰工程师等作为课题评审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半程会议 会议现场 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收储环节品质数据检测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项目就是以提高该技术水平为突破口,以快速质量检测技术与装备、网络数字化支撑组网、我国主要原粮品种(水稻和小麦)收储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基于近红外技术、化学计量学、网络技术的粮食收储质量快速检测装备与软件开发,为数字化收储提供数字化装备支撑; 以数据库技术、化学计量学等关键技术为支撑,着力开展我国水稻、小麦关键品质参数近红外检测模型与相关模型转移与模型校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为粮食产后收储环节数字化检测提供范例。 通过上述研究与攻关示范的开展,最终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设备、支撑网络和模型,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收储的质量控制效率与水平。 聚光科技作为课题参与单位,承接了近红外快速检测装备的研发制造工作,主要负责开展光源、光谱仪、光谱扫描方式稳定性的研究,以满足粮食收储环节检测的需要。开展光源标准化,光谱仪标准化,光谱扫描方式标准化,仪器操控标准化的研究,以满足定标和模型校准的需要。开展自动进样系统和出料系统的研究,保证系统快速检测的需要。开展近红外快速检测仪器检测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提高现场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近红外仪器的系统保护技术,保证仪器满足现场防尘、抗震、防水等要求,满足粮食收储数据库的升级与更新、相关信息的发布和管理的需要。 研发粮食收储近红外组网软件,构建中心网络节点与分节点近红外组网体系,初步搭建近红外远程设备和模型校正、传递平台。各位与会专现场考察聚光科技近红外分析仪联网演示 专家组围绕以上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聚光生产的近红外装备进行了现场验证工作,主要从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准确性及近红外的组网体系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的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专家组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望,要求尽快建立基于我国稻谷和小麦的各种品质数据库和完备的近红外模型;建立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粮食收储近红外组网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形成 3-5 个示范基地,同时建立起一只多学科的近红外技术研发和支撑团队,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收储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 BCEIA2023盘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检验检测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验室数字化是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是行政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不仅服务于实验室自身内部管理,更大的意义在于满足整个经济社会、传统产业供应链环节的需求,可以为公众与企业提供更加值得信任和便利的检测结构。目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逐渐成为检测实验室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的一种趋势。实验室数字化分析系统主要着眼于采样、设备、数据、过程、管理和结果的数字化改造和利用。但由于应用场景、技术支持条件和方法的不同,提出的检测实验室和检测仪器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在BCEIA2023举办期间,普析、睿科、禾信等厂商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检验检测实验室数字化解决方案,以下为小编整理的相关介绍,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labs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系统展会期间,普析举办了“检测实验室数智化分享沙龙”活动,探讨了数智化创新技术成果、应用案例、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微生物检测数字化展区”、“理化检测数字化展区”、“有机检测数字化展区”、“无机检测数字化展区”四大展区以及“DLabs数字化检测系统”的应用展示。数智化实验室(DLabs)产品利用物联网、分布式存储、智能算法技术,提升实验室的物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方面的能力。物联网化实现从天平、前处理设备、检测器仪器接入实验室局域网络,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达到GB级文件数据快速的传输、查询和提取;数字化实现各类设备、多个厂家与设备数据提取解析,将原始图谱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标准化,按照样品编号等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管理。智能化实现从任务生成、分配、检测SOP全流程仪器、耗材、人员的智能互联互动分析,保障数据全程追溯到原始记录的自动生成和审核,全面的提升检测实验室的效率、准确性。DLabs专注与具体实验分析工作的提升与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配合,可更全面提升实验室数字化管理水平。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实验室在禾信展位上,小编了解到公司目前也正在做一些智慧实验室的相关项目工作,相关负责人李经理向我们介绍道,禾信智慧实验室的专属智能化自动化系统主要有能化前处理、高兼容、要素结合、数据互通、环节监控、数据有效性等六大特点。同时,他们还建设了智慧移动实验室,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设计,水、电、气整体高度集成,配备双重避震系统,具备现场快检+法检功能,定性定量、环境控制、监控录像、数据实时上传,智能运维等功能,解决检验检测最后100米的难题。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人化智慧化实验睿科在此次展会上也设置了智慧实验室区,充分展示了睿科智慧实验室技术成果及应用场景。睿科无人化智慧化实验室从1.0时期的单机设备起步,积累、储备了40+的功能模块。在1.5时期,构建可自由定制的全自动多功能样品制备前处理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液体处理、自动称量、样品提取、样品净化、浓缩纯化、传输移动等不同模块之间的串联与协调。2.0时期,睿科要全力打造集仓储体系、清洁体系、分析检测体系于一体的全流程智慧实验室。除此之外,谱育及汇像等公司也积极发展检验检测实验室数字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AI和生命科学及高通量实验相结合上海汇像始终坚持将AI和生命科学及高通量实验相结合,致力于为生物化学、医疗医药及安全检验检测,提供从分子到细胞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汇像可以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样本存储、样本制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现完整的从样本进到结果出,全流程的无人化。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质全自动实验室分析系统水质全自动实验室分析系统由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器系统、全自动样品管理系统、全自动分液工作站、全自动流转工作站、全自动留样系统、全自动清洗系统及全自动质控系统等组成。实验室由机器全自动开展国家采测分离“9+X”项目的监测分析,系统结合智能实验室保障系统,实现水质多参数无人值守全自动化分析。
  • 乘御东风,蓄力“数字化”发展
    日前,融京科技非常荣幸地迎来北京市数字科普协会秘书长曲学利先生,携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营商环境风控分会秘书长吴溪先生莅临公司参观考察,并给与公司发展战略指导。“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融京科技作为一家立足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公司董事长 - 周建国先生的带领下,全面践行“产/学/研/销/服”各业务板块全面发展,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方面深耕多年,始终致力于做出优秀的中国制造——目前我司已有三项完成独立研发的科研设备成果:Rocel植物活体影像系统、Sclis生物发光显微成像仪、Glucher高灵敏度化学发光分析仪;以及五项在研设备,覆盖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特别是近日新完成研发的植物活体影像系统,我们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植物科研领域专家 - 孙加强研究员来司给予指导并测试观察,其稳定性及试验结果均获得了高度肯定,专家十分满意。此款设备一经上市,一定会成为垄断多年进口同类产品的国产优秀替代,不仅能够解决一直以来国外施加的“卡脖子”问题,同时,以全国科研单位需求体量每年400台测算,每年更将减少8000万美元外汇支出,将为节省国家财政外汇支出做出积极贡献!Rocel公司发展至今,我们已深感产业要向网络数字化、智能数据化迈进的趋势性和必要性。基于这一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成功将“存、管、算”深度融合的数据智能系统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彻底解决了科研医疗领域实验室海量数据处理问题,成功实现高性能计算、高通量计算、人工智能、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在本次参观考察的研讨沙龙环节中,各位领导还对公司发展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建议。“公司要清楚了解和清晰解读国家推进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提升公司各方面标准以尽力达到国家认可的资质要求,成为高品质、高规格的高科技企业代表。”曲学利秘书长表示。“为更好地向生物网络数字化的战略方向发展,公司可与北京科研院所等对口研发单位加强合作,专向、定制化培养并为公司输送与业务发展需求更为匹配的人才队伍。”吴溪秘书长强调。融京科技非常感谢本次北京市数字科普协会,和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营商环境风控分会的参观考察及发展战略指导。要进一步拓宽智能制造之路,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后也会以更加奋进的态度和落到实处的行动,为推动中国产业发展忠诚履行好自身的一份职责!公司介绍 融京科技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是科研领域的服务专家,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最前沿的仪器平台、实验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数据超算整体解决方案,专业的科技产品覆盖生物信息学、动物影像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及应用领域。 公司以技术服务为支撑,以专业化产品为辅助,提供包括产品选配、平台建设、实验室搭建等顾问式管家服务,成为客户身边的仪器专家,全方位服务生命科学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解放军三〇二医院、天坛医院等200多家科研医疗单位的长期实验室服务提供商。代理品牌
  • 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为药物研发提速
    本文作者:王凯,珀金埃尔默自动化整合产品专家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各国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而自动化、数字化、AI等技术的突破,为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可能。一直以来,药物研发与开发都是一个复杂与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多年、高达数十亿美金的投入。而从海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Hit,从Hit到Lead这一过程对于药物研发特别是小分子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研究者们一直在优化和改进筛选方法,这其中,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作为快速发现新的Lead的必经之路,是当今小分子药物研发的首选。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上的高通量筛选系统也在不断挑战通量和速度的极限。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在生命科学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为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提供多维度的支持,全球排名*前50的制药企业中有47家与珀金埃尔默开展合作。针对高通量药物筛选,PerkinElmer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积淀和强大的自动化整合优势,PerkinElmer已为全球众多药物研发机构提供了定制化的全自动高通量药物筛选解决方案,助力药物研发进程的提速。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通过自动化操作系统,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的样品进行检测,从而快速、有效地加速整个药物早期研发流程。 在中国,PerkinElmer已为超过25个用户提供自动化高通量筛选解决方案,应用于各类基于靶点与表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包括制药研发与CRO公司,高校与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与研究所开始注重基础学科转化,其中以药物研发的发展最为迅速,中草药学与中医药学也已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因此多个药科或医科大学开始建立起小分子化合物库,与此同时,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在加速天然化合物的积累。为尽快开发出各类疾病靶点的药物,不同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更为广泛。这些都加大了对高通量筛选的需求。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人们对药物研发的速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为尽快筛选和发现有效的Hit,传统的手工或单台设备已满足不了通量需求,亟需引进自动化高通量的筛选系统。在PerkinElmer的客户中有多家顶尖高校,其中包括中国药科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PerkinElmer依靠在药物研发与自动化整合领域的经验, 为这两所知名高校设计和搭建了explorer G3自动化高通量筛选系统。该系统整合了JANUS G3液体工作站,Envision多标记检测系统,Opera Phenix Plus高内涵系统,组合自动化细胞培养箱,储板栈,封膜与撕膜机等自动化设备;利用PerkinElmer高通量筛选试剂盒,开发和建立了多种Biochemical和Cell-based assay,用于客户基于靶点和表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 在天津医科大学,该自动化系统在三个月内帮助研究人员在十五万个化合物中,完成十几个靶点的筛选。系统涵盖的自动化一站式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导出,为实验数据信息化打下基础。在中国药科大学, explorer G3高通量筛选系统也为科研人员的化合物筛选起到关键作用,为相关学术论文提供重要的数据补充。此外,explorer G3也是学校正在打造的新药筛选服务平台的一部分,帮助学校与南京当地的生命科学园区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加速药物研发进程。85年来,珀金埃尔默始终致力于以创新的技术助力人类健康的改善,通过提供强大的仪器、试剂、检测方法、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专注于科研,加快创新突破的步伐。*根据2020年销售收入排名
  • 最新|锐讯生物高通量全自动数字PCR系统NMPA获证
    【仪器信息网讯】继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ropDX-2044数字PCR系统及Fast-16便携式快速小型QPCR仪获得IVDR认证之后,2023年1月,锐讯生物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全自动数字PCR系统SG32-3000成功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苏械准注20232220073。SG32-3000较之前获批的SG16-3000和SG8-3000型号,将通量提成至32样本/批次,可为临床、科研、工业用户提供更高通量的检测。锐讯生物秉承“满足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理念,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努力解决客户急难盼的问题,凭借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推出高通量全自动数字PCR系统,实现数字PCR在样本通量和自动化程度上质的飞跃,继续引领数字PCR行业快速发展。锐讯生物高通量全自动数字PCR系统01灵敏度提升至单拷贝重新定义定量标准创新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将样本通过芯片分散到20000-30000个微反应单元中,每个反应单元进行独立的扩增与荧光信号的检测,对反应体系中的靶标进行绝对定量。最高0.01%的灵敏度,重新定义定量标准。02珍视每一份样本点滴之间还原真实世界锐讯数字PCR采用一体式芯片设计,最大程度提升样本的利用程度。创新Universal MacroTM试剂体系,配合Mono FlexTM微滴生成技术,最大程度提升样本的使用效率,样本利用率达到95%以上。03多靶标检测有效降低检测成本采用多重荧光通道的设计,能够在一份样本里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分子,多靶标设计可大幅分摊多样本的平均单位点耗材成本。04一体化芯片设计标准化检测更自动更安全采用一体化微流控芯片设计,检测过程更加自动化、标准化、集成化,反应过程全封闭,全方位防护医疗专家的职业安全。05无人值守全自动完成芯片进结果出锐讯数字PCR系统创新采用领先的AI机器人技术,首次将机械臂引入数字PCR操作流程,实现芯片进结果出,整个检测过程由系统全自动完成,无需操作人员值守,极大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引入的误差。06全球三大医疗认证实现检测结果国际互认锐讯数字PCR系统产品已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EUA,欧盟CE-IVD三大医疗认证,为唯一获此殊荣的数字PCR系统,实现检测结果国际互认。
  • 睿科集团携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精彩亮相“2023年中药检验与数字化培训班”
    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药学会和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年中药检验与数字化培训班”,于2023年10月17日在成都隆重开幕,此次会议旨在推进中药检验数字化进程,加强中药检验人员对中药标准的深入理解,提升检验人员数字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睿科集团携经典国货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亮相展会现场,和与会嘉宾就中药检验行业的未来发展,睿科集团创新设备和技术,以及数字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相对于单机设备,自动化整合平台的出现能够更好地节约实验室空间,减少人工干预。作为“创新”的践行者和驱动者,睿科集团以目前市场需求最大的农残检测预处理——QuEChERS法为基础,建立了DRQ全自动QuEChERS处理平台,整合样品加液、加均质子、提取、净化、分取等前处理步骤于一体。客户在自由建立实验流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事件驱动的控制算法,实现多功能模块的交叠运行,减少模块之间的等待,提高实验的效率。在这套控制算法的框架下,我们还会开发更多的自动化平台,来满足客户的应用场景。DRQ 全自动QuEChERS处理平台+全自动浓缩过滤工作站会上,睿科集团应用工程师文丹阳分享了“中药领域检测检验智慧实验室建设”主题报告。睿科集团产品覆盖单流程自动化、多流程自动化和智慧实验室,用户可根据实验室对自动化程度的需求及其他综合需求,选择不同形态的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当下,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并逐步融入中药检验的方方面面,睿科集团实验室设备也日益智能化、智慧化,助力中药检验搭上数字化列车,跑出不一样的“加速度”!
  • 华大智造发布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DNBelab-D4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
    2022年7月23日,在第三届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创新论坛(IDD)上,华大智造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DNBelab-D4。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青岛华大智造总经理倪鸣对新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倪鸣表示:“这是华大智造推出的首款数字微流控的自动化平台,丰富了我们产品布局。一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创新,持续孵化的新产品能够助力揭秘生命相关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希望我们的科技核心工具能够引领行业的同时赋能我们的用户、提升效率,减少出错,使得整个流程更方便、更快捷。”华大智造DNBelab-D4是一款便携式样本制备系统,可以实现在一张样本制备卡上完成DNA到DNB的全流程制备过程。同时,系统集成定量功能,可在DNB制备完成后进行自动定量,无需手工定量。目前,DNBelab-D4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主要应用于未知病原宏基因组测序、新冠溯源测序等高通量测序的文库制备。产品特点一卡建库,集成定量轻便型装备,插电即用液滴封闭技术,杜绝污染产品原理华大智造DNBelab-D4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采用数字微流控技术,可以精准操控液滴移动、融合、混匀、分离等,从而实现液滴到目标区域的移动、反应体系的构建等数字化操作。此外,结合主机功能模块完成包括定量在内的所有流程,反应液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体系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离,各反应体系之间相互独立,杜绝外源污染和样本交叉串扰。倪鸣表示:“我们的数字微流控技术是一个在二维的平面里,液滴可以自由地行走,流程可以自由地数字化操作,是一个能够实现更多可能性的更加灵活的平台,这样的话,我们也能支持未来可以很快速在上面开发新的应用。”产品应用目前,华大智造为DNBelab-D4开发了多种应用试剂套装,主要适用于未知病原宏基因组测序、新冠溯源测序等文库制备的应用场景。DNBelab-D4RS酶切DNA文库制备试剂套装DNBelab-D4RS Fast PCR-FREE酶切文库制备套装DNBelab-D4RS ATOPlex RNA多重PCR建库试剂盒套装V3.1创新是华大智造不断发展前进的底色,针对病原领域发展中目前的困难和瓶颈,华大智造数字化样本制备系统——DNBelab-D4,将开启建库新篇章,重新“D”义病原检测,赋能感染性疾病诊断!
  • STILLA发布Naica高通量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新品
    Naica高通量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是实现DNA/RNA绝对定量的技术工具,自动生成和组装单层平铺的微滴,进行单分子PCR扩增,通过三色荧光通道检测,自动QC质控,识别三色荧光中有效的阴阳性微滴,从而达到目的DNA/RNA的绝对定量检测。同时提供原始数据、单微滴追溯等功能,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只需一步加样操作,无需标准品和标准曲线是真正的绝对定量系统。通过对模板的有限稀释,耐受抑制剂能力强,更有利于临床、环境等复杂样本的检测。¨ 兼容高灵敏Sapphire芯片和高通量Opal芯片,实现样本通量灵活选择的同时,有效微滴数实现低浓度、低丰度的核酸样本进行准确定量。同时提供Pooling功能,轻松实现多孔合并分析,满足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分辨力的实验要求。¨ 封闭式芯片设计,样本间独立,避免了加样交叉污染风险,同时防止扩增后的气溶胶污染,保证结果安全可靠和实验环境安全。Naica高通量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的应用领域:¨ 液体活检¨ 肿瘤学研究¨ 精准医疗¨ 分子诊断¨ 感染疾病¨ 器官移植¨ 食品检测¨ 环境监测 Naica高通量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可分析的实验类型: ¨ DNA/RNA绝对定量¨ CNV拷贝数变异¨ 稀有突变检测¨ 融合基因¨ 甲基化检测¨ 基因表达¨ microRNA表达 更多信息,可登陆:http://www.cycloudbio.com/或邮件至:info@cycloudbio.com; 关注“深蓝云生物科技”官方微信或者Gene-π数字PCR学堂 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经济开发区科创四街25号院2号楼2单元2层电话:010-57256059 Email:info@cycloudbio.com 网址:www.cycloudbio.com 创新点:样本通量灵活:1-48个样品/次高度自动化:只需一次加样,兼容多道移液器成本更为经济:可实现7uL反应体系高灵敏度、高分辨力:Pooling分析功能多通道快速安全检测:样本独立且全封闭设计,2.5小时/次的三色通道检测Naica高通量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
  • 强强联合,引领数字化变革 |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云医购达成战略合作
    2022年8月18日,杭州 - 今日,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集团旗下的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以下简称“贝克曼库尔特”),与体外诊断(IVD)产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云医购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基于良好的合作意愿以及双方在行业内的技术及服务优势,双方就将贝克曼库尔特性能优异的临床诊断以及生命科学仪器和试剂,以云医购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共同服务临床诊断与生命科学的专业人员的合作细则达成共识。本次合作旨在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业务创新,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并推动双方业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引领行业供应链以及采购方式的数字化变革。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云医购董事长徐敏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销售总监丁勇、流式市场总监章涛、DBS商业系统负责人朱瑾等,及云医购副董事长陈作秀、平台招商部总监姚琼等一起见证了签约仪式,并就关于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发展与双方未来合作进行沟通交流。签约仪式合影云医购是体外诊断(IVD)行业的“集约化、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以“集约化采购、数字化赋能、定制化生产”为三大核心战略引擎;以品牌资源聚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寻源选品与高效的集中化采购;以数智技术驱动,专注于打造IVDDC产业服务平台与智慧供应链协同网络,通过交易在线化与数智化赋能,实现供应链全自动化、供需精准匹配以及数据资产智能集成与决策分析;以客户需求洞察,形成委托定制、配套生产与按需供应的全面降本解决方案。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际,云医购以“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理念,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集成式智慧供应链服务、渠道运营服务以及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打造IVD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服务平台。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作为行业领先的流式细胞仪器及试剂生产商,长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硬件-试剂-软件”一体化的整体流式细胞术解决方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至今,贝克曼库尔特已深深扎根,是成功开创中国市场的典范。1997年,贝克曼库尔特在苏州建立了试剂生产工厂,多年来产品线不断扩展升级,辐射中国、东南亚以及日本市场。2014年6月,贝克曼库尔特收购了苏州赛景生物,CytoFLEX系列流式细胞分析仪产品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为临床检测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随后的2015年,贝克曼库尔特苏州研发中心的落成进一步推进了公司的本土化发展。贝克曼苏州工厂拥有着过硬的本土研发及生产能力,并于2021年起开始在苏州生产本地化试剂。贝克曼苏州工厂,及其大连软件研发团队,使得贝克曼兼具全球研发及生产标准和本土生产成本的双重优势,来更好地服务国内客户。本次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将正式入驻云医购体外诊断(IVD)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借助数字化进一步拉近供需距离,优化解决方案的选择和匹配,将极大提高供应的效率和可靠性。云医购董事长徐敏现场发言照云医购董事长徐敏介绍云医购通过产业资源的汇聚,以供应链为切入点,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致力于IVD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推动行业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与成本降低。此次与贝克曼生命科学合作,双方将继承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合作渊源,通过平台向大众传播贝克曼品牌与促进交易的便捷性,充分体现了行业领导者敢于突破创新的决心。也期待"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模式有利于双方挖掘到新的市场空间与带动客群资源的转化,在生命科学领域共同谱写健康产业的新篇章。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现场发言照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对此次合作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近年来以客户为核心、与经销伙伴双赢的业务发展模式,表达了对行业供应链以及采购方式的数字化变革的关注,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推动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云医购进一步探讨、规划和尝试更多合作可能性。贝克曼库尔特将会更加关注与本土创新公司的合作,为合作伙伴带来广泛布局的高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将分享丹纳赫集团的管理理念和投资产业布局理念,持续改进和创新,助力生命科学研究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2030。云医购平台招商部总监姚琼现场发言照云医购平台招商部总监姚琼表示,云医购平台着力于全行业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创新的GPO模式为纽带,达成与厂商的深度合作,形成专业、立体、智能的行业产品库。并致力于打造从端到端的数智化工具,包括面向厂家的DMS、面向经销商的供应链数字化系统、实验室SPD以及电子证照库管理系统,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实现行业连接。此次与贝克曼生命科学合作,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到优质产品,共同推动行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流式市场总监章涛现场发言照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流式市场总监章涛介绍,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成立于1935年,品牌经典且发展迅速,在1979年就进入中国,与复旦大学和中科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是业内最早一批进入中国、服务中国的企业。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的产品布局广泛,包括了流式细胞仪、离心机、自动化工作站、颗粒分析仪及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五大类产品线。她表示,希望以云医购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将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性能优异的仪器、试剂、耗材和软件类等产品,更好更快地服务于科研、工业和临床专业人员,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助力。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云医购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作为新的起点,精诚合作聚力共赢,共同推进行业供应链以及采购方式的数字化变革的开展。此后,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将品牌和产品优势,与云医购的供应链和数字化优势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业务创新,共同提供优质全面服务的同时,推动双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 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重磅来袭 托普数字技术赋能作物育种
    10月22日,第十八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山东济南拉开大幕,与会同期举办了蔬菜种业论坛、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推进种业振兴信息发布会等七场活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主持开幕式。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猛、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来自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协会负责人、参展企业代表等参加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在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上,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种业数字化企业代表之一在论坛上作《数字化赋能作物育种》专题报告。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监龙捷频作报告 托普云农解决方案中心总监龙捷频在会上表示,托普云农作为数字农业领域的排头兵企业,长期致力于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精钻农业智能装备、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全国的农业农村农政体系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在数字化育种方面,托普云农也有着多方面的探索实践。首先,从科研育种、制种基地、生产加工多角度研发智能化装备,比如测量叶片形态、株高穗长、作物夹角、活体抗倒伏、茎粗等田间性状设备以及散粒考种、整穗考种、截面考种等考种设备,实现从根、茎、叶、花、果实等多维度表型智能化采集、处理、分析,有效缩减人力成本,提升数据精准性。托普云农的育种基地数字化管理 其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发软件平台,通过材料管理、权限管理、查询统计、区势管理、田间布局管理等过程,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聚合种业业务数据,实现数字化育种、智能化制种、信息化推广、高效化管理、便捷化服务,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降低育种专家劳动强度,同时保障品种培育的信息安全。 最后,对于种子质量检验和种源保护,对标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质量控制指标,不断探索种子检测的国际前沿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从图纸、实验室、设备配置到培训服务等的综合建设方案。通过配备相应智能检测和储存设备,提升种子检验各环节的效率和精准度,为丰富现代种质资源提供数字化加持。 种为粮之源,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深耕农业十余年来,从育种科研精密仪器的研发到种业大数据、育种信息化领域,托普云农始终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助力。今后,托普云农还将聚焦研发“育繁推管服”软硬件深度融合的种业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发挥自身优势,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种业振兴,实现从育种、制种、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大数据服务体系。
  •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火热安装中”系列报道(一)
    癸卯春节 安装启动! 2023年农历春节,各地沉浸在轻松欢快的节日氛围,而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温室里,中国农科院的研究人员、PSI公司和北京易科泰公司的工程师投身于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表型平台的安装工作中,现场一片火热繁忙的景象。 从正月的初三到十四,短短的两周时间里,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平地而起。庞大的规模、现代感十足的外观、火热的安装场面,吸引假期期间仍在温室里辛苦劳作的研究人员纷纷驻足观看,询问安装进度,热切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使用这套系统开展实验的愿望。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由国际知名的表型系统制造厂商PSI研发,整合了LED植物智能培养、自动化植物传送、多种光学成像传感器(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多光谱荧光成像、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植物热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根系成像等)、自动条码识别管理、自动称重与浇灌、电脑自动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多项先进技术,能够以最优化的方式对大量植物样品的生理状态、生化组分、形态结构的进行自动成像分析。 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植物表型分析技术中存在的精度低、费时费力、适用性差等问题,具备高效准确的特点,并可实现全生育期的无损动态监测;被广泛用于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及基因型对植物生长、产量、质量的影响,揭示可控环境下基因组与环境等因素互作进而调控作物表型的分子机理。截止2020年底,PlantScreen在全球累积销售/装机量超过50台。主要用户有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全球知名的农业学府和顶级研究机构(下图中的PlantScreen系统于2020年安装在都柏林大学),也不乏杜邦先锋、孟山都、巴斯夫等农业企业巨头。 作为PSI公司的合作伙伴和大中华区技术服务中心,成立20年来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精密、高端植物和藻类实验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推广及自主研发,迄今为止已为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和机构提供了大量仪器设备及技术支持。此次安装的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通量为4000株种苗/200株成体,配备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RGB真彩3D成像、激光雷达3D成像、植物热成像和高光谱成像等传感器,具备自动称重与浇灌功能,将主要用于水稻等作物高光效高效筛查与鉴定、作物高光效机理研究及新材料创制。 立春已过,农耕将始。今年春天,除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和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也正在或者即将紧张有序地进行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被称为育种的加速器。毫无疑问,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的安装运行能够帮助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深入剖析与产量和胁迫耐受性相关的遗传学数量性状,必将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分子设计育种和种质资源开发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截止发稿前,农科院生物所PlantScreen系统的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调试和试运行环节,并将合作举办培训研讨。
  •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达国际先进水平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功完成了各项合同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以华因康公司在高通量测序技术、海量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系统开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超大规模计算,信息分析处理方面的科研实力,共同创新开发围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  该项目已实现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完成测序仪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实现产业化。项目研发的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实现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技术和设备的重大突破,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1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目前,项目共申请了13件国内外核心发明专利,登记了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参与制订了1项国家级技术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研发团队还获得了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同时入选首批“广东省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  据了解,华因康公司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研发团队以获选国家“千人计划”的留美归国博士盛司潼领衔,核心成员10名,所涉及的技术均为国际基因生物领域最尖端前沿技术,跨越机械、电子、光学、生物、生化、软件及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高通量基因测序核心发明专利技术的科研团队。  据介绍,该项目具有开创性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利用微加工技术制作微体积溶液循环反应系统,结合直接温度数字调控而达到低成本操作,高反应速度和大面积有效表面 直接固定技术产生测序样品,与表面处理结合达到高效率测序反应并提高测序准确度 测序反应过程新设计而降低试剂制作费用同时保证测序准确度 优化光学系统而达到大面积,高速,高灵敏度成像,以高速度平行数据提取而实现最高数据通量 可靠溶液循环系统设计降低制作成本,优化自动程序控制,完全数字化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规整与分析等。
  • 近亿元首轮融资 !汉赞迪专注生命科学高通量及自动化仪器开发
    上海汉赞迪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赞迪”)宣布,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比邻星创投与高瓴创投共同领投。汉赞迪致力于高通量及自动化仪器和系统开发,为生命科学和大健康产业提供全流程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至今,为生命科学行业提供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简单的操作台工作流程自动化,到大型系统流程应用中处理复杂步骤的全自动解决方案。针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和通量限制的痛点,汉赞迪创造性地将实验室硬件、软件和耗材整合于统一平台之中,实现了多样性场景下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智能协调。对比传统的实验室系统,汉赞迪在分子诊断、临床检测、大小分子药物筛选、细胞系开发和分子筛选等各种生命科学应用领域中,可实现更高的效率、更稳定的实验结果,并且已在诸多KOL客户中投入使用。汉赞迪标准化单机平台涵盖CANTUS Screen高通量液体处理工作站、CANTUS Flex灵活多通道液体处理工作站、NEMO全功能液体处理工作站、VOLA核酸提取仪、ARCO高精度微升分液器等,以高性价比产品服务近百家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汉赞迪智能化自动化整合平台为客户提供灵活性、模块化定制方案,应用方案包括自动化质谱分析处理系统、NGS建库一体机、自动化细胞株开发系统、病毒核酸自动化检测系统、自动化单细胞组学建库系统、病毒超高通量样本提取和分子检测平台、高通量自动化药物发现和检测平台、高通量合成生物学自动化筛选和检测平台等。汉赞迪团队拥有具备丰富的生命科学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经验和优秀执行能力团队,赢得来自科研院校、制药企业和临检机构的认可。公司交付的某著名实验室的高通量蛋白药物发现和筛选自动化解决方案,全线采用了公司的核心单机产品自动化移液工作站以及全流程智能化自动化方案,极大降低了客户运营成本,为满足客户急迫的系统交付需求,该项目从谈判到落地交付在不足6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创造了行业内同等规模系统的最快交付记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品牌企业交钥匙工程完成的最大单体整合平台。比邻星、高瓴加持汉赞迪生命科技近亿元首轮融资,汉赞迪创始团队的专业背景便是其出手原因之一。汉赞迪创始核心团队成员有着十多年的生命科学产品研发经验和生物学背景,深谙生命科学市场营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拥有众多核心的专利技术,以模块化、智能化、简洁化的极致创新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产品,整合优势资源,为全球生命科学提供全流程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汉赞迪能够用统一的生命科学语言对话科学家,精准地翻译和转化生命科学的需求, 实现“成为生命科学全流程智能化引领者”的愿景,践行“让科技赞美生命,实现科学的承诺”的使命。此次融资完成将加快汉赞迪在进口替代核心标准化单机平台,智能自动化整合平台,以及仪器及系统个性化定制OEM/ODM平台的深度布局。汉赞迪董事长及创始人赵吉斌表示:“汉赞迪本轮融资,能够获得比邻星创投和高瓴创投两家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投资人支持,是对公司技术的极大肯定,两家机构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投资布局了一大批上下游优秀企业,此次联手投资汉赞迪将给汉赞迪带来强大的创业生态系统,并将进一步推动汉赞迪自主颠覆性创新,进而加速汉赞迪“因为不同,所以出众”的差异化未来发展之路。”比邻星创投合伙人李喆表示:比邻星创投持续关注全球创新科技在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产业链已投资布局了涵盖单细胞捕获及空间组学分析平台、抗体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以及AI赋能的创新生物药物研发平台等前沿生命科学工具和平台型公司。工业自动化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生命科学行业,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可实现超高通量的实验操作和药物筛选,同时还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并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汉赞迪团队具备丰富的生命科学自动化行业经验和实施能力,参与设计过多个超高通量药物发现和筛选平台并在核心单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和系统已服务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机构。比邻星坚定看好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并将协助汉赞迪对接比邻星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公司生命科学自动化领域快速整合和发展,成为行业领导企业。高瓴创投项目负责人表示:“汉赞迪团队具备丰富的生命科学行业经验及前瞻性战略思维,创新性地应用工业5G、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以上生命科学智能化自动化难题并获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诸多生命科学应用场景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平台及服务已相继获得国内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并正在量产交付。高瓴创投坚定看好汉赞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领先布局和突破进展,助力汉赞迪业务快速发展。”关于比邻星创投比邻星创投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医疗技术和颠覆性生物技术投资的专业机构,致力服务出类拔萃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比邻星创投由具有资深医疗产业背景的专业团队管理和运营,团队具有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专业知识、职业背景与行业网络,目前管理多支人民币和美元基金。比邻星创投建立了领先的医疗创业生态系统,助力被投企业对接优质临床资源和产业资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验与成果。关于高瓴创投高瓴创投(GL VENTURES)是高瓴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的创业投资平台,覆盖硬科技、软件、生物科技、新材料、新兴品牌、消费科技等重点领域。高瓴创投寻找一切热爱技术、相信创新的创业者,我们希望成为创业者寻求融资时的FIRST CALL,更期待能长期陪跑创业者的创业旅程。关于汉赞迪上海汉赞迪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汉赞迪(英文:BioHandler),是中国领先的从事生命科学与医疗诊断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汉赞迪创始核心团队成员有着十多年的生命科学产品研发经验和生物学背景,深谙生命科学市场营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拥有众多核心的专利技术,以模块化、智能化、简洁化的极致创新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产品,整合优势资源,为全球生命科学全流程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汉赞迪能够用统一的生命科学语言对话科学家,精准地翻译和转化生命科学的需求, 实现“成为生命科学全流程智能化引领者“的愿景,践行“让科技赞美生命,实现科学的承诺”的使命。汉赞迪人以“激情、创新、协作、学习力、独立判断、利他主义”的组织素养,以及“第一性原理,结构化思维”的方法论价值观,践行“简化已知,探索未知”,“因为不同,所以出众”,坚持自主创新,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行业市场格局,让中国创造享誉全球,将汉赞迪打造成为卓越的国际品牌。
  •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07月29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杞人 本报讯(杞人)日前,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ldquo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rdquo 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功完成了各项合同指标,同意通过验收。&ldquo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rdquo 项目以华因康公司在高通量测序技术、海量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系统开发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超大规模计算,信息分析处理方面的科研实力,共同创新开发围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该项目已实现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研发,完成测序仪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实现产业化。项目研发的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实现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技术和设备的重大突破,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ldquo 201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rdquo 称号。目前,项目共申请了13件国内外核心发明专利,登记了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参与制订了1项国家级技术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研发团队还获得了国务院侨办&ldquo 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rdquo ,同时入选首批&ldquo 广东省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rdquo 。据了解,华因康公司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研发团队以获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的留美归国博士盛司潼领衔,核心成员10名,所涉及的技术均为国际基因生物领域最尖端前沿技术,跨越机械、电子、光学、生物、生化、软件及生物信息等交叉学科,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高通量基因测序核心发明专利技术的科研团队。据介绍,该项目具有开创性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利用微加工技术制作微体积溶液循环反应系统,结合直接温度数字调控而达到低成本操作,高反应速度和大面积有效表面;直接固定技术产生测序样品,与表面处理结合达到高效率测序反应并提高测序准确度;测序反应过程新设计而降低试剂制作费用同时保证测序准确度;优化光学系统而达到大面积,高速,高灵敏度成像,以高速度平行数据提取而实现最高数据通量;可靠溶液循环系统设计降低制作成本,优化自动程序控制,完全数字化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规整与分析等。
  • 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环保产业突围要靠“新质生产力”
    每年3月初,两会前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都要召开一年一度的“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针对行业热点,邀请龙头企业,给出权威看法,发出两会的“环保好声音”。而今年3月,环保行业最热的话题,无疑就是当下的市场形势了。众所周知,当下环保行业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光”。对于现在的市场形势,领军企业的感受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于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领军企业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形势吗?带着这些问题,3月1日,《环保圈》记者参加了“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希望能为行业找到一些答案。▼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图片来源:全联环境商会1从“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到“灯火阑珊,星光暗淡”见面会伊始,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就做了题为“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李其林坦承,从各项数据和市场表现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环境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周期。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环境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整体面临增长慢、盈利难的困境;二是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瓶颈期,很难在现有机制和模式下寻求新的增长点。▼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图片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环境商会常务会长、威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也认为,2023-2024年,环保产业无论是外部市场需求,还是内部市场需求实际上都在下降。由于政府资金压力很大,再加上本身这种传统的、功能设施性的环保项目市场就饱和了,所以市场需求出现下降。当然,随着标准提升,转型升级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需求,但这一块的需求量还很有限,跟此前10-20年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比较小,所以总体的市场需求量肯定是在下降的,这是当下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当前的环境产业——轻舟难过万重山。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行业属性的原因。环保行业除了脱硫脱硝之外,大部分是做污水垃圾处理的,这个行业在20多年前被定义为“市政公用”,属于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的属性特点就是非盈利性、非竞争性、非排它性,而且很多都是垄断行业。更关键的是它的定价是政府定价,而不是市场定价,因为它涉及更多的国计民生而不是市场竞争。20年前,原国家建设部推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一是因为当时政府缺钱,二是污水处理厂效率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推进市场化改革。而如今,这个行业则要回归“市政公用”的本质。第二,商业模式原因,也就是PPP。当时推进市场化改革,用的是BOT模式、TOT模式,这些模式是很成熟的。一边政府向公众收取污水处理费,另一边再把污水处理费转给污水处理企业,它解决了一个收费机制的问题,所以这个模式没有问题。而到后来,我们开始搞PPP模式,它的顶层设计有一些问题。PPP项目大部分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河流治理、湖泊治理,但这种河流和湖泊的责任方是谁?由于历史原因,根本找不到责任方,找不到责任方就没人付费。结果就只有由政府来承担,而政府承担又没钱干这个事,所以就想通过PPP模式来解决。所以,PPP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收费机制的问题,最终导致很多环保企业深陷其中。第三,企业自己的原因。如果把环保企业比喻成一个登山者的话,作为一个登山者,这几年有一些环保企业是“跑偏”了。环保企业不是投资公司,也不是平台公司,它更多的是一个环境信息技术提供商和环境服务供给者,而我们好多企业把角色定位搞错了,最终才会出现问题。以上三点,就是造成目前环保行业低迷的原因。骆建华表示,十年前他在帮发改委制定环保产业规划的时候,曾经这样形容产业的现状——“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所以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培育50家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如今,十年过去了,这一目标还没实现。当下环保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呢?骆建华也用了一个词——“灯火阑珊,星光暗淡”。当然,希望还是有的,这需要我们所有环保企业共同努力。▼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图片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在整体找不到机会的时候就去局部看一看那么,希望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参加见面会的企业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李月中认为,民营环保企业要做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某一细分领域、某一专业技术方面做深、做精,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关键。▼环境商会常务会长、维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图片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当然,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去创新。而很多企业现在又面临增长的问题,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如何保证创新?怎么还有钱去做创新?这确实是一个矛盾。但也要看到,现在不光环保产业困难,其他很多行业比环保行业更困难。相比而言,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还是有一些的,需要企业去挖掘,提升自己的服务和价值链,这就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李其林也表示,宏观形势什么时候好转?实际上很难预判,但他同意李月中的观点,环保行业相对其他行业需求还是稳定的。比如春节前国务院印发的《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国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但这里面环保相关的基础设施就不在被叫停之内。这说明,环保行业虽然不像有些行业那么热闹,但是我们有基础、稳定的需求,这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和信心。无论周期起起伏伏,但环保行业还是有需求的。具体来说,需求在哪里?去年12月环境商会举办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和君咨询副董事长李向群曾经以《2023中国生态环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为题做过一个报告。报告显示,大量项目都在广东、山东、四川、江苏、安徽这五个省,是全国前5强。▼图片来源:全联环境商会李其林表示,当我们在整体找不到机会的时候,就去局部看一看,它的细分区域可能有些区域、城市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是有机会的。比如西南地区,由于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四川的增长就非常快,这些局部区域还有环保企业的增长空间。再比如前面提到过的“12个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的事,它是由高风险债务引起的,变相也会带来一些机会。如果一个地方的负债率过高,那它一定需要外部的投资和新的技术来支撑它的经济发展,这里面也是需要一些解决方案的。还有行业壁垒的问题,比如“三桶油”的壁垒很高,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很难进去。但在这些领域里,原来有壁垒的行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机会,它可能需要我们去深耕,为业主在转型期、经济下行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也是环保企业的机会。而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讲,除了打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之外,还要精准定位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资金有限、精力也有限,那就要在局部区域、局部行业里精准地做好协同,锁定一个优秀的细分赛道,把自己协同进去。找好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让金融机构、投资方看到你的价值,逐步形成良性循环。骆建华也表示,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污染治理都是阶段性的,比如日本的环保治理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步,投资高峰是在1973年-1974年左右。而对中国来讲,环保治理的高峰实际就是三年污染治理攻坚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减慢,环保投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污水处理率都已经97%-98%了,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再去建污水处理厂。所以,如果从狭隘的污染治理角度看,环保投资肯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因为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但如果从整个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的角度看,有些工作可能才刚刚开始,比如零碳产业、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等。因此,不能狭隘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有些企业过去专注于污染治理这一块,对他们来讲,现在的转型可能有点快。未来等环保企业慢慢转型到生态治理、低碳这些领域了,就会逐渐适应新的形势。3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事实上,关于环保企业的未来方向,环境商会其实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思考,那就是李其林今天报告的主题——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的一个热词。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之后在不同场合又曾多次提及,今年已成为中国多地部署工作的重要高频词。那么,“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在环保产业,又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呢?李其林表示,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围绕环境产业,新质生产力可以帮助整个产业实现三大升级——高端化、低碳化和数字化。首先,“高端化”——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以“构建新业态”为例,环境产业正在出现业态重构、模式重组的大趋势,对于企业而言,要找准自身在生态链的位置。其中,头部企业通过资本优势构建综合环境服务平台并扩大平台优势;中小企业最好的方向就是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打造细分赛道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借助自身的革新能力开启下一个新征程。其次,“低碳化”——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新一轮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环境产业要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例如,环境企业可以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发力新能源领域,布局碳减排赛道。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与碳减排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通过与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等结合,为实现“双碳”目标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开展碳减排管理,包括碳资产管理、标准制定、碳减排核算、碳交易等工作,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第三,“数字化”——锚定新方向、注入新动能。近年来,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深度服务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可以推动行业标准化、运营自动化、决策智慧化,一场环境产业的“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同时,数字资产将来也会成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桥梁,挖掘数字资产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价值未来也是产业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动科技和社会创新,必然也要历经各种困难和调整。环境商会也将与大家一起携手,共同推动环境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筑梦美丽中国。
  • 高通量测序的十年:从科研进入临床
    高通量测序的推出背景:  2004年全球多个国家共计预算30亿美金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后,发现单单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还远远不足以理解人类自身及疾病的机理。由于有了已经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当做参考基因组,采用廉价、快速的方法对多个样本、群体、病种基因组的比对测序就能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科研和临床信息。这就要求测序价格足够低、速度足够快,然而对测序结果是否易于拼接、组装基因组则没有明确需求。于是,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院(NHGRI)提出了把全基因组测序降至1000美金的研究规划,从而引领科学界、企业界大力发展测序技术。  高通量测序的十年:  2005年,454公司首先推出了二代测序仪 2006年,Solexa推出了Genome Analyzer,2007年年初Illumina收购了Solexa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推出了Hiseq2000、MiSeq、Hiseq2500、MiseqDx、NextSeq 500测序仪,占据了高通量测序的大部分市场。ABI也在2007年推出的是SOLiD测序平台,随后收购了454测序仪发明者创立的Ion Torrent,转而大力推广PGM和Ion Proton平台。2014年,也就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的第十年,illumina公司的Hiseq X平台已经实现了1000美金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目标。虽然这个价格的实现,需要在保证未来数年充足机时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但也比十年前的30亿美金降低了300万倍。除此以外,还有好多公司开发了第三代测序仪,比如Pacific Biosciences的PacBio RS测序仪,DNA模板无需二代测序常用的PCR扩增的方法,就可以实现长读长、实时的测序 Oxford Nanopore MinION测序仪只有USB存储器那么大等等。  2013年9月,illumina公司的MiseqDx平台,首次通过了美国FDA的技术认证,作为开放平台和囊纤维化的试剂产品准许进入临床,标志着经过10年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已从纯科学研究的平台进入临床诊断领域。  各代测序的应用范围:  一代测序(Sanger)适合单一片段,长度小于800bp的精准测序 二代适合快速、低价测量海量数据,每次测序能产生数百、数千万条序列,但读长不超过500bp 而以PacBio为代表的三代测序更适合单分子测序,最长可以到几十K的读长,但测序质量略低。所以目前还没有哪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完全取代同类技术,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名字来判断技术先进性,重要的还是各个平台都有各自最适合的应用领域。  高通量测序应用范围:  无需BAC文库构建就可以进行全基因组鸟枪法冲测序 数以千万计的序列同时测序 测序结果无需通过毛细管电泳获得等等特点决定了高通量测序仪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基因组从头测序、基因组重测序、目标片段测序、数字化基因表达谱、小RNA测序、甲基化测序、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测序等等。本文主要就高通量测序的几个应用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开展做一个简单介绍。  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  1.染色体疾病检测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和斯坦福的Stephen Quake先后发表文章提出通过检测母体外周血中的游离DNA,可以准确的判断该孕妇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该技术无需常规的羊膜腔穿刺、绒毛膜穿刺等创伤性染色体疾病检测技术,故常被简称为无创产前检测。  无创染色体检测的技术核心为拷贝数变异的原理。测序所得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算法,把所有序列比对到人类参考基因组。通过计数每一个染色体的唯一对应的序列条数来获取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如果其中有一个染色体增加一条或缺少一条,则该染色体的拷贝数会显著增加或减少。  在当前常见的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主要针对T21、T18、T13这三个染色体三体综合征。从国内外各家公司公布的数字来看,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都可以达到99%。相对血清唐氏筛查技术,无创技术大大提高了准确率,降低了假阳性率。从而推动产前检测技术极大的发展,也帮助高通量测序真正的进入了临床转化应用阶段。在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性染色体异常(XXX、XO、XXY)等也颇为常见,由于X染色体(155mb)相对Y染色体(60mb)要大很多,血浆游离DNA中母体的DNA含量占50~90%,从而造成无创检测性染色体异常 具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率基本在90%左右。  除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外,染色体病还有微缺失微重复,是指染色体上有局部片段缺失或出现重复片段。常见的表现为染色体上的部分三体、部分单体,比如猫叫综合征、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 、Wolf-Hirschhorn syndrome、Prader-Willi syndrome等等。自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无创产前检测,业界也开始使用该技术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由于微缺失微重复染色体改变相对较小,需要较深的测序深度,才能较准确的判断染色体变异情况。  以上提到的都是无创的方式去检测染色体非整倍及微缺失微重复。对于诊断筛查成年人、婴幼儿、流产组织等染色体变异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Array CGH,高通量测序技术更准确、速度更快、检测分辨率更高,需要的起始样本量更低,只要几纳克。  产前检测领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每一个结果都会影响一个还未出生的小生命,对于检测的准确率相对其他检测技术要求要高很多。不管是假阴性还是假阳性,都要求尽可能的低,否则会引起很多临床纠纷。而且由于要给后续的产前诊断技术正确尽可能多的时间,所以就要求检测周期尽可能短。无创染色体检测需要每一个样本有一定的测序量,但并不是简单的说测序越深结果就一定越好,需要保证每批测序的稳定性,就对实验室流程控制、试剂盒本身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的校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哪怕一台测序仪就跑一个样本,几十倍于常规的测序通量,也不一定就能准确判断结果阴阳性。  2.基因突变检测  不同于一代测序针对单一片段的测序检测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往往可以针对一个基因多个位点、多个基因或全外显子突变的快速检测。在这类检测中,首先通过PCR或者探针捕获的方式富集待检区域的DNA,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高通量测序的准确率不如一代测序,所以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每一个碱基位置都需要至少100条以上的序列结果。由于一个或多个基因位点组合、哪怕是全基因组外显子组合,也就70mb左右的DNA区域,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实现100X以上的测序深度,往往都可以达到1000X以上。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为当前最常用的单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临床医生筛选可受益于易瑞沙、特罗凯和凯美纳等靶向药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常用的方法为荧光定量技术,需要做多个反应。根据Ensembl的数据库,EGFR最长的编码形式有28个外显子,编码区共有9821个碱基,不管是一代测序还是荧光定量都很难一次把EGFR全部位点都检测到。而针对10K的区域,对于高通量测序来说只需完成10mb测序量(1000X)就可以精确检测所有位点的信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通量测序仪一次测序都可以完成10G~1.8T,也就说可以一次开机至少可以完成1000个以上病人的样本。  对于单基因的检测,除非这个基因很长,或者具有大片段的缺失、重复,否则用高通量测序来做单基因检测有点大材小用,现实临床检验工作中要短时间聚齐1000个病人的样本也颇有难度,样本太少的话单个样本的平摊成本就会剧增。因此对于基因突变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更适合多基因组合、甚至全外显子捕获等测序方式。  3.微生物、病毒、细菌鉴定  采用PCR方式来鉴定微生物、病毒、细菌非常快捷、廉价,但是需要利用已知物种的DNA序列设计PCR引物探针,对于未知物种则一筹莫展 一代测序的方法是可以鉴定未知物种,但是样本要求是经过分离培养,DNA背景单一,混合多个物种的DNA样本,一代测序会产生大量杂峰而无法正常得出测序结果。而高通量测序无需做任何培养、分离、也无需事先知晓物种,只要把待测样本的基因组DNA构建测序文库,测序产生数十万~数千万条不同的DNA序列,即可以轻易知道待测样本中有何种微生物、病毒、细菌、每一个物种的比例、碱基是否有突变、是否为新物种。  2009年H1N1病毒爆发感染时,有一名病人死于呼吸系统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然而并不知道具体的死因。科学家把病人的肺部穿刺组织的DNA拿来做高通量测序。最终在950万条序列中,含有0.85%的序列来自于H1N1病毒基因组,从而帮助科学家发现了该病人的真正死因。在这样高人类基因组干扰的背景下,目前其他技术都难以快速发现致病病毒序列、以及分子分型。  结核杆菌感染现在越来越严重,由于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及分子分型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而结核杆菌的基因组只有4.4mb,利用高通量测序仪可以非常早期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同时还可轻易测得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大部分区域,便于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以及确定是否为全新分子分型。  肠道微生态为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在肠道内微生物种类众多,各菌群的种类和比例会影响人体的建库、代谢情况。高通量测序仪也是该领域的唯一选择。  4.肿瘤相关检测  除了前述的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以外,在血浆中寻找肿瘤组织脱落的DNA片段,对早期发现肿瘤、监控术后复发等领域被寄予厚望。血浆中大部分为正常组织的脱落细胞DNA,如果有肿瘤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脱落外周血循环,降解成低丰度DNA片段,由于含量低、碎片化DNA,基因芯片和PCR都不能正常检测。在无创产前检测的技术流程上做分析优化,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精确检测游离DNA的每一个碱基,从而发现是否有肿瘤突变基因存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也曾提出,首先对手术肿瘤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发现个体化的肿瘤基因组融合片段,随后在外周血中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该个体化基因组融合片段的丰度,如果丰度提高则提示肿瘤有转移、复发的可能。  总结  十年来,高通量测序慢慢从实验室进入了临床检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及想象空间,未来肯定还有很多新的检测项目有待开发。10年来,高通量测序的单碱基成本已经降低了数百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新生儿都会有自己的基因组序列。海量数据的产生,也会反过来帮助近几年遭遇瓶颈的药物研发机构,研发更多的个体化药物。  高通量测序本身还有很多局限性,一次测序需要多个样本混合、成本还是相对昂贵、数据分析具有挑战性、操作环节多。企业界、科学界都在解决测序仪的稳定性、样本处理的便捷性、一体化数据分析等等问题。就像二代测序技术无法取代一代测序一样,高通量测序技术也无法取代PCR、FISH等其他类型的分子诊断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会成为未来分子诊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推动技术前进。
  • 默克亮相慕尼黑分析生化展,持续创新及数字化
    11月16-18日,默克亮相2020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创新 数字化“为主题,为客户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产品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新技术、新产品。默克在本次展会上设立了“新品直播间“,五大热门话题,9场行业专题讲座带您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1. Milli-Q 实验室纯水智能化革命本次直播间,陈怡女士带现场观众走进了Milli-Q 品牌发展历史, 认识了Milli-Q家族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更深入介绍了 Milli-Q Connect 远程监控解决方案。2020年,默克将Milli-Q Connect 赋能大流量纯水系统,重新定义其远程控制及服务功能,进入“智慧实验室“纯水管理时代。2.Supleco 分析产品解决方案l Ascentis Express新型固定相液相色谱柱在制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l 默克Supelco新药物二级标准品CRM,想您所想l 智能化滴定Smart Chemicalsl 智能化SPME及镍钛合金内核萃取头及其应用3.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在“Milliflex Oasis过滤系统——经典方法,创新设计“的现场,黄镇先生为现场观众讲解了如何在样品的微生物限度中使用Milliflex Oasis过滤系统检测,并且结合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描述出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去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陈洁女士在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中还为我们介绍了“MVP ICON-一款多功能HACCP管理系统”。另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4. COVID-19 细胞因子风暴,是“福“还是”祸“?应用开发科学家陈童博士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备受关注的细胞因子风暴话: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样本分析发现, “细胞因子风暴”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如何简单、快速、高通量检测细胞因子成为病毒感染机理研究的关键。默克Milliplex多重免疫检测技术,轻松实现从微量样本中同时定量检测百种生物标志物检测,为研究人员在细胞因子检测方面,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5. 化学2.0,开启新药研发加速度曹波博士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在临床前新药研阶段,默克化学为广大研发人员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前期先导物发现,药物分子路线设计与合成,药物递送和工艺放大。DNA编码化合物库(DEL),用于苗头化合物的筛选;逆合成软件SynthiaTM,帮助药物化学加快速找到合理有效的目标分子合成路线;在药物合成阶段,重点介绍了默克关于光催化的解决方案,现阶段可以给合成化学家提供不同研究阶段使用的光催化反应器,包括催化剂筛选,平行反应开设以及克级规模放大。在化学关于工艺放大的解决方案中,默克可以给工艺化学家提供完善专业的定制大包装业务,通过严苛的质控、稳定的供应链、合规的质量报告,以及定制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在工艺研究阶段的需求。数字化体验默克在现场给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新产品的新技术,同时我们致力于通过与客户更近距离的社交互动,满足客户的产品及服务需求。关注默克媒体矩阵,让生命科学更有趣。即使没有在慕尼黑展会现场,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品牌网站轻松找到产品信息并下单:www.sigmaaldrich.com网站,我们致力于构建更快速、更灵活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流程,并进一步集成与整合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
  • 默克亮相慕尼黑分析生化展,持续创新及数字化
    11月16-18日,默克亮相2020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创新 数字化“为主题,为客户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产品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新技术、新产品。默克在本次展会上设立了“新品直播间“,五大热门话题,9场行业专题讲座带您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1. Milli-Q 实验室纯水智能化革命本次直播间,陈怡女士带现场观众走进了Milli-Q 品牌发展历史, 认识了Milli-Q家族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更深入介绍了 Milli-Q Connect 远程监控解决方案。2020年,默克将Milli-Q Connect 赋能大流量纯水系统,重新定义其远程控制及服务功能,进入“智慧实验室“纯水管理时代。2.Supleco 分析产品解决方案l Ascentis Express新型固定相液相色谱柱在制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l 默克Supelco新药物二级标准品CRM,想您所想l 智能化滴定Smart Chemicalsl 智能化SPME及镍钛合金内核萃取头及其应用3.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在“Milliflex Oasis过滤系统——经典方法,创新设计“的现场,黄镇先生为现场观众讲解了如何在样品的微生物限度中使用Milliflex Oasis过滤系统检测,并且结合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描述出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去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陈洁女士在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中还为我们介绍了“MVP ICON-一款多功能HACCP管理系统”。另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4. COVID-19 细胞因子风暴,是“福“还是”祸“?应用开发科学家陈童博士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备受关注的细胞因子风暴话: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样本分析发现, “细胞因子风暴”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如何简单、快速、高通量检测细胞因子成为病毒感染机理研究的关键。默克Milliplex多重免疫检测技术,轻松实现从微量样本中同时定量检测百种生物标志物检测,为研究人员在细胞因子检测方面,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5. 化学2.0,开启新药研发加速度曹波博士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在临床前新药研阶段,默克化学为广大研发人员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前期先导物发现,药物分子路线设计与合成,药物递送和工艺放大。DNA编码化合物库(DEL),用于苗头化合物的筛选;逆合成软件SynthiaTM,帮助药物化学加快速找到合理有效的目标分子合成路线;在药物合成阶段,重点介绍了默克关于光催化的解决方案,现阶段可以给合成化学家提供不同研究阶段使用的光催化反应器,包括催化剂筛选,平行反应开设以及克级规模放大。在化学关于工艺放大的解决方案中,默克可以给工艺化学家提供完善专业的定制大包装业务,通过严苛的质控、稳定的供应链、合规的质量报告,以及定制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在工艺研究阶段的需求。数字化体验默克在现场给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新产品的新技术,同时我们致力于通过与客户更近距离的社交互动,满足客户的产品及服务需求。关注默克媒体矩阵,让生命科学更有趣。即使没有在慕尼黑展会现场,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品牌网站轻松找到产品信息并下单:www.sigmaaldrich.com网站,我们致力于构建更快速、更灵活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流程,并进一步集成与整合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
  • 数字中国峰会 | 谱育生态环境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获奖!创新成果引领数字化发展!
    2022年7月23日至24日,主题为“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次峰会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以峰会举办为契机,深化数字创新驱动新变革,加快数字赋能融入新格局。创新成果,科技赋能生态环境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由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器、全自动水质流水线、智能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可开展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国家采测分离“9+X”项目的监测分析。系统预留开放式端口,兼容匹配多种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并支持多种水质指标监测自由组合,后期有望实现重金属等多指标水质监测分析。智能监测,性能突出生态环境监测AI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监测技术与监测管理体系,该实验室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实践标杆项目,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数智赋能,有助于探索更创新、更具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检测自动化水样识别、分液、转移、检测、清洗、报告生成、数据分析等分析检测过程全自动化智能执行与管理。流程标准化基于国家/行业标准开发自动化分析仪器,加液、前处理、检测步骤与手工分析高度一致性,全流程质控,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管理智能化系统具备智能化管理能力,对从样品处理、检测分析、质量控制、数据报送等各环节实现全程留痕、进度可视。可回溯检测过程中的异常线索,开展质控监督,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系统柔性化系统可灵活布设各单元,以适应不同实验室的样品检测指标和检测通量的需求。多指标、大通量同步分析采用批量检测的分析模式,实现多指标同时分析的目标,每日分析样品至少可达150余个。 浙江样板,全国推广谱育科技副总经理 胡建坤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环保分论坛论坛演讲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对检测技术中分液、流转、进样等单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传统实验室弊端逐渐显现,只有通过新理论、新架构、新技术等多个层面的根本性创新,才能支撑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持续快速的发展。谱育科技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打破传统实验室对人的依赖,结合仿人眼感知等先进技术,让系统具备了人的观察力与灵活度。该实验室由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谱育科技共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智能化分析,适应了各类地表水的监测,为全国数字化改革提供浙江生态环境监测样板,在全国各级生态环境监测单位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业务的驱动下,实验室检测可实现“采样-运输-仓储-检测-分析”全流程自动化,真正解放人的双手。谱育科技不断探索,从技术到产品,从突破到创新,数字化引领绿色发展,力求在“数字化改革创新监测技术体系,重塑监测流程”方面做先行者,打造中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集聚群。用技术推动标准发展,以标准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用扩大后的产业规模催发中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领先!与你相约诚邀参会时间:7月24日-26日地点:福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 - 生态环境部联合展区( 7A04展位)谱育科技与你不见不散!
  • 数字式密度计DMA 4200 M | 沥青的数字化测量
    沥青密度数字化测量石化行业中,沥青、半固体沥青、软焦油沥青是土木工程、道路工程和石油化工中重要的工业原料。质量检测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是密度测量对于沥青材料的密度测量,数字式密度计相较于传统密度测量方法如比重瓶法,有多方面的优势。2018年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发布了《用数字密度计(U型管)测量沥青、半固体沥青和软焦油沥青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方法》(ASTM D8188-18)。2020-2021年间,ILS(国际实验研究组织)使用安东帕密度计DMA 4200 M 基于该标准进行了沥青密度的测量。DMA 4200 M要求和建议:原理上采用振荡U型管法,根据U型管的振荡频率计算其中样品的密度;测量池的样品中必须没有气泡,气泡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报告中密度的准确度应达到0.3 kg/m3,实验室内的重复性标准偏差应达到0.9kg/m3;对于流动性小的样品,加热至可倾倒,但是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气泡混入,同时应避免局部温度下降引起凝固和堵塞;如果需要将密度转化为API值,可以参考ASTM D1250,导出合适的公式(排除玻璃膨胀系数)。沥青密度数字化测量最佳的解决方案脉冲激发法安东帕基于传统的U型振荡管法进行了改良,发明了脉冲激发法(PEMTM),提升了黏度修正的效率。得益于原理上的突破,DMA 4200 M搭载了自动气泡检测功能FillingCheckTM,能自动对测量池中的气泡发出警告。达到四位准确度和五位重复性标准偏差,满足标准中的要求。DMA 4200 M的测量池材质为哈氏合金C276,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采用帕尔帖半导体控温,测量池最高可升温至200℃。可选配件进出样口加热附件,保证不出现局部降温导致堵塞。内置各种条件下密度与API值转换的表格,可自动将测得的密度转化为API值,并支持特殊样品自定义输入转换表。密度计系列更多石化样品的测量及自动化需求请联系安东帕安东帕中国总部销售热线:+86 4008202259售后热线:+86 4008203230官网:www.anton-paar.cn在线商城:shop.anton-paar.cn
  • 中科先见发布数字PCR、数字化单分子测定仪新品
    2022年10月27日,深圳市中科先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后称“中科先见”)在南昌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展会上发布了国内首款完整生物信息挖掘产品系统。该产品由面向分子核酸的全集成一体化数字PCR系统芯弃疾®JX-P系列和面向高灵敏蛋白质测的单分子免疫检测系统芯弃疾®JX-E系列组成,本次系统展示了中科先见及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近十年的原始创新及工程化研发成果。在本次展会上,中科先见CEO、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吴天准博士为大家展示了最新发布的两款仪器:“基于芯弃疾® JX-8P芯片的全自动数字PCR仪”和“基于芯弃疾® JX-1E芯片的单分子免疫分析仪”。这两款仪器将其专利半导体技术与生物医疗检测技术深度融合,采用同一系统架构,分别面向分子和免疫两大市场的高灵敏检测应用,其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中科先见也是业内首家同时布局单分子核酸和蛋白超灵敏检测的企业,并将在未来进一步芯片化、集成化,实现对单分子/单细胞(核酸/蛋白/细胞)的低成本、超灵敏、全自动检测。吴天准博士深耕半导体及生物医学领域逾15年,长期致力于半导体技术与医疗器械的跨界创新,领导开发了一系列BioMEMS与微流控芯片的核心技术,拥有超过100项国内外专利,主持及常务主持各类科研/产业化项目金额达1.8亿。他介绍了如何以半导体的数字化技术为IVD检测产品提供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吴天准博士进行了精彩的分享随后,中科先见营销总监任浩凡和研发总监张雷分别介绍了全自动数字PCR仪和单分子免疫分析仪在科研/临床中应用和布局,并展示了最新项目进展。未来公司将重点布局上游市场,提供高端器械及芯片的核心解决方案,助力肿瘤液体活检、病原检测和产前诊断等多个相关研究应用领域。目前这两款产品已与国内的著名医院、临床研究机构等单位开展科研及临床方面的合作,并获得IVD领域的重要客户验证,将来可对外提供OEM/ODM技术服务。本次发布会不仅吸引了众多从业者和上下游客户的关注,现场还有多家医院、医疗器械经销商向中科先见表达了明确的合作意愿。中科先见作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级持股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在生物芯片+医疗领域有深厚的积累,致力于打造出半导体和生物医疗互联互通的操作系统,开发基于跨界创新半导体芯片的高灵敏‍‍‍‍传感的三类高端医疗器械,包括数字PCR/单分子免疫系统等。另外,公司还成立子公司深圳市勃望初芯半导体科技,旨在为高端医疗器械细分行业提供国内首创的多样化、先进的医疗半导体芯片解决方案,填补国内医疗芯片的上游空白。芯弃疾®系列产品,提供高通量、自动化、多指标、低成本解决方案中科先见创始人吴天准表示,本次芯弃疾®系列产品核心技术是中科先见及中科院团队历经近十年技术沉淀,多学科交叉所实现的真正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截至目前,中科先见产品相关技术已申请及授权的专利接近30项。预计2023年底,公司将完成20余项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和5例全球范围内PCT专利的申请。芯弃疾®-JX-8P全自动数字PCR仪芯弃疾® JX-1E单分子免疫分析仪对比以往的医疗检测产品和高精度的生物信息挖掘产品,芯弃疾®系列产品拥有的最大优势是简易性和通用性。目前,生物信息挖掘和医疗检测的需求80%集中在细胞、蛋白、核酸分子层面。相关科室如果想要具备上述检测能力,需要购买进口流式细胞仪、电化学发光、数字PCR/测序仪以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同时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情形下科室需要花费数千万元的成本。而本次发布的芯弃疾®系列产品是可以在细胞、蛋白、核酸层面通用化、高灵敏检测的产品,并且能够满足低丰度、珍稀样本、3~5μL样本的测试场景,节省用户综合成本接近80%。此外,参与测试的样本体积从以往的动辄几百μL变为现在的几μL。因此,在微观尺度上,分子间的运动特性发生变化,使得以往至少需要近20分钟的免疫测试,现在测试时间缩短一半,大幅提升了检测的精准性与效率。在操作层面,芯弃疾®系列产品采用便捷的一键操作模式,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即时检测。对用户而言,芯弃疾®系列产品比采用传统模式的产品节省80%左右的后期操作、维护及保养成本,不仅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操作的简易性,同时减少了综合成本,降本增效提质明显。瞄准小型化、个人化、家庭化商业场景,纵深拓展重疾早筛和精准诊断市场关于未来规划,吴天准表示,在国家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大背景以及精准医疗和个性化用药等利好的推动下,芯弃疾®系列产品的市场将持续扩容。芯弃疾®生物信息挖掘系统产品,借助通用、创新、精确、快速和低成本的优势,助力整个万亿级医疗检测市场发展。他同时指出,芯弃疾®系列产品面对的市场不再是单一的“存量”或者“增量”市场,而是在“存量”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增量”空间,将在医疗检验各个细分领域乃至类似医疗检验的CGT等细分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创新。再者,借助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医工协同”模式,以及今年NMPA和国家医保总局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相信原始创新、十年磨一剑的芯弃疾®系列产品的未来将会不可限量。在接下来商业化过程中,中科先见将基于当前芯弃疾®JX-P/JX-E系列产品对市场的深耕和洞察,进一步完善家庭化商业产品芯弃疾®JX-C的芯片化与自动化,以补足中心化PCR 实验室难以覆盖的家庭碎片化检测需求,最终实现重疾早筛及精准诊断产品的“高灵敏+低成本+简易性”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分子诊断联合实验室、分子诊断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除了发布重磅产品,在此次展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中科先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子诊断联合实验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子诊断中试线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也一并正式揭牌。该联合实验室将围绕高灵敏核酸/蛋白检测的微流控、方法学和检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为期三年的共同开发。同时揭牌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分子诊断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基于十四五期间的国家级产业转化载体,对外开展联合开发、医疗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合作、OEM产品开发、市场合作等全方位合作模式,以先进的体外检测技术赋能分子诊断等IVD领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IVD医疗器械快速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