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

仪器信息网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扣式电池研究成套设备相关的资讯

  • 商务部鼓励和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近日,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2009年商务部将综合运用出口退税、进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手段,采取七大举措促进机电产品贸易,鼓励和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2008年后半年机电出口企业盈利开始下降,少数企业不敢接单、订单骤减,甚至出现了亏损、倒闭。据海关统计,自2008年8月起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当月增速连续四个月在20%以下,11月下降4.8%,出现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为贯彻落实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自2009年被明确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共达553种。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支持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战略还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此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带来进一步的利好消息。  重庆五矿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鸣表示,在相关海关守则准则上,对于这类产品的出口如何退税也缺少具体规定。现在海关的征税办法还是按照产品的形态划分,比如锅炉、电机、管道等,但是海关有时候看见管道是钢材制品,所以就将整个成套设备按照钢材的征税办法来征收。而且很多时候大型成套设备因为整体太庞大,是以原材料、零部件的方式先运输出去、再组装,对于这种情况,目前的征税办法缺少现实的考虑。  张骥认为,虽然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困难会加剧,尤其是上半年出口增速可能较大幅度回落。但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机电产品比较优势不会逆转,仍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出口商品。从企业自身来说,机电工业较长时间仍将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企业有扩大出口的动力。  刘鸣认为,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受到外部金融危机的重创,而成套设备企业的运作还是相对正常的,在这种比较下银行在本行业增加信贷的力度会增强。“从2008年开始,明显感到这方面的变化。”  有企业表示,如果在保险费率、政府补贴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企业成套设备的出口会更积极。“现在的保险费用对企业来说是较高的。”刘鸣说:“以我们在中东的一个项目为例,600万元保险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76%,占净利润的近10%。”
  • 捷锐为德西兰基金会捐赠焊接成套设备
    上海2012年3月21日&mdash 近日,捷锐将一批焊接成套设备捐赠给德西兰基金会,包括焊接切割工具、减压器、焊嘴、割嘴、回火防止器、人体防护用品等焊割产品,并提供专业焊接技术和教程,用于该基金会对焊接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捷锐焊割系列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船舶、制冷、轨道交通、化工、机械等。捷锐焊接产品经过40余年的应用,累计经验,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持续对产品内外部结构、材料使用、制造及检测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以符合国内外各行业客户的使用要求。 关于捷锐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精研发制造高洁净之集中供气系统及流体控制相关零件、组件、系统设备、焊割器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气体、化工、生物科技、核电、航天、食品等行业。厂区内配备欧美最先进的高科技生产设备,并设置中央实验室、检测室及Class 10/100/1000无尘室。GENTEC捷锐荣获ISO 9001,ISO13485,API SPEC Q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权使用美国UL及欧盟CE标志。 GENTEC拥有全球40余年的市场、研发及制造经验,提供流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遍布全球的行销服务网络,赢得全球用户的信赖。媒体联络人: 销售联系人:部门:市场部 部门:工业行销部联系人:汪蓉蓉 联系人:曹永年电话:021-67727123-116 电话:13701757351捷锐微博:weibo.com/indgentec
  • 浙江大学定制聚同/JTONE品牌多管控温光化学反应器成套设备
    浙江大学定制聚同/JTONE品牌多管控温光化学反应器成套设备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作为浙江本土企业,杭州聚同电子有限公司很荣幸能为浙大高等学府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实验室仪器,同时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说明了聚同/JTONE品牌的设备产品质量过硬。杭州聚同电子有限公司已陆续为浙江大学提供多款实验室设备,其中不乏有样品前处理中的氮吹仪、喷雾干燥机,低温恒温槽、高低温恒温一体机。此次按照浙大老师特殊的要求,再次定制成套多试管控温光化学反应器,得益于我们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从了解老师需求,到开发程序及提供解决方案,并以合理的价格赢得了老师的认同与肯定。杭州聚同电子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用事实和品质说话,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 在克拉玛油田检修工作中南京科捷色谱成套设备获最高奖
    克拉玛依油田检修工作于6月中旬结束,在4月至6月两个月的工作期间,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色谱成套设备性能极佳,获得了最高奖;克拉玛依油田对我们的仪器设备评价极高,为此新疆电视台、克拉玛依电视台连续播放一周。
  • 吉大· 小天鹅中标深圳市工商局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成套设备采购项目
    2008年12月17日,我公司参加了深圳市工商局举办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成套设备采购项目的招标(项目编号:SZCG2008011136),经过现场实验演示和评标委员会评审及采购人确认,我公司一举中得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成套设备156套,已于2008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政府采购网公式。 长春吉大· 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现场速测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公司以吉林大学为技术依托,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根据国家标准方法与市场需求,率先在国内开发了食品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分析等系列专用检测仪器,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卫生疾控、环境保护等部门和领域,为我国现场速测技术的进步、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业内专家、广大用户以及政府部门的好评和表彰。
  • 投7000万 国家成套空分设备质检中心开建
    记者27日从市质监局获悉,国家成套空分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日在开封市动工兴建。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开封新区七大街,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工期18个月。  开封是国内重要的空分设备制造基地,空分设备占据国内主导地位,产业聚集度高,占国内同类产品产能的50%以上,相关配套产业齐全,空分设备制造企业实力强、特色明显,大型空分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市场有一定份额。项目所在地是2010年国家科技部批复建立的&ldquo 国家火炬计划开封空分设备特色产业基地&rdquo 。国家成套空分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与开封的空分产业紧密结合,可为开封市空分设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撑。  项目建成后,将入驻开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开封市纤维检验所、开封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开封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等6个省、市级检测服务机构。以国家成套空分检测为主,省级实验室、市级实验室全部迁入,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位一体。成为集技术检测、公共服务、科学研究、职工教育、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检测基地,为深入推进质量立市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保障我市空分产品质量发挥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斩获国家科技奖
    “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控制系统就是工业装备的‘大脑’。这个‘大脑’聪明不聪明,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安全。”谈到最熟悉的“控制系统”,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海研究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项目应用照片  1月9日,王文海第二次站在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凭借“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包括浙江大学、上海电气、上海三菱电梯、杭州优稳自动化、上海大学等在内的项目团队,斩获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果说,2013年得奖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专注的是通用控制系统领域,那么这次的项目则聚焦于专用控制设备领域,比如汽轮机控制、电梯控制等,”王文海告诉记者,“专用控制装置跟工业设备紧密耦合,成套、专用、软硬件高度集成,具有二次开发工作量小,实施效率高,高安全、高性能,高精度等特点”。  以电梯而言,通用控制技术可以在普通电梯上得到应用,但摩天大楼所需要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在能量回馈、多机调动和紧急刹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在通用平台的基础上深度耦合,即“挖的更深”,实现成套专用,及高安全与高性能。  据王文海介绍,上海三菱电梯与上海电气、浙江大学等开发的高速/超高速电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的制动器寿命可达1800万次,是国内其他产品的9倍,其可靠性、舒适性、能效等性能指标在国内都具有领先水平,应用该控制系统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已占据国产电梯的80%。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成功研制出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成套专用控制系统、超临界/超超临界直流炉成套专用控制系统,并广泛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领域,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  而“挖的更深”,在同一领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也是王文海团队二十年来一贯奉行的理念。  “研究生阶段,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控制系统经常出毛病,我们最常去的就是企业,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王文海从1985年起就在浙江大学学习和工作,当时,我国大型企业的高端控制装备全部依赖进口,成为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受制于人的关键之“痛”。“这不单是一个成本问题,更隐含安全问题,于是在导师孙优贤院士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做一套自己的控制系统。”王文海说。  如果说当初走上研发控制系统这条路,王文海凭借的是激情,那么之后,他和他的团队靠的则是“沉得下去、足够专注”的韧性。王文海(左一)及团队在进行高安全成套控制装置及系统的运行实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套控制系统面世,到“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到“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再到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如同通讯领域的2G、3G到4G、5G,控制系统也在一代一代升级,每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冒出头来。  “刚开始并没有想象到事情这么复杂”王文海说。二十余年来,他们不仅把自己领域的边边角角都摸了个遍,还悉心钻研跨领域的其他相关知识,终于得以在控制系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钻越精。  “接下来这几年,您还会专注于控制系统的研发吗?”  “当然。我们就是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  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王文海拿出了最新的计划书,“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这也是采访过程中王文海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除了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想必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收获成功的法宝。
  • 百若新一代光缆成套试验检测设备成功研发
    2013年4月,中国电信启动了2013年光纤、室外光缆和引入光缆集中采购项目,需求量分别约为2300万芯公里、2200万芯公里和120万芯公里。在宽带网络建设提速、LTE加速发展等大市场环境下,国内光纤光缆产业迈入发展高峰期。 百若公司基于前两代光缆成套试验设备的成熟技术,依据光纤光缆新的检测标准要求,自主研发了全新一代光缆机械性能成套试验检测设备。 光缆机械性能成套试验设备包括光缆拉伸、蝶形光缆拉伸、光缆压扁、光缆冲击、光缆扭转、光缆反复弯曲、光缆曲挠、光缆卷绕等试验设备,能够满足国标、军标对光缆的检测要求。光缆拉伸、光缆压扁试验机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的信号输出接口,可以直接和CD300、CD400、CD500、PK2800相连接,满足试验过程中对光纤应变色散的测试。每台试验设备都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单机全功能操作,也可由通信口连接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的远程全功能控制操作。 该套设备不仅造型美观,而且低耗环保,性能优越。良好的品质赢得了光缆测试用户的认可,接到了国内和国外用户的多套订单。
  • UL认证新增纽扣电池安全要求
    为减少年幼儿童因吞食纽扣电池而导致的意外,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近期完成了对家用、商业和专业音频/视频产品的UL60065标准的最新修订,修订内容通过标准附件I的形式正式公布。  UL 60065新附件I针对包含纽扣电池的音频和视频等产品及其操作说明上的相关标签标识提出了详细要求,主要包括:产品上必须通过规定的图文标识提醒消费者查阅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中必须包含吞食纽扣电池可能造成的化学烧伤信息 必须明示产品中存在纽扣电池 提醒消费者防止儿童接触到电池的安全警示以及电池被吞食后如何寻求救治的建议等信息。该标准将对认证产品进行滥用测试以确保儿童等消费的使用安全。由于新标准需要对先前通过认证的产品进行重新测试,以及生产线的再设计和更换机械设备的客观需要,新标准将于2014年1月2日正式生效。  与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相比,F963主要针对玩具中的纽扣电池提出防范措施和要求,而UL 60065新标准针对的大多为非玩具类消费品,如助听器、钟表、远程遥控器、数码产品以及电子贺卡等产品,同时,前者着重强调了通过加装电池锁定功能以消除潜在风险,而后者则着重通过加强警示和提供预防信息进行风险防范。  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2年1-8月,宁波地区出口的音频视频产品已超过6000批,货值逾2亿美元,而UL认证已成为宁波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品质保证,企业需引起重视。  检验检疫专家提醒相关企业:一方面应及时关注国外安全标准的相关动态,高度重视此次标准修订,尽快对产品生产和加工工艺进行相应更新,严格按标准要求在产品和使用说明书上增加相应的警示内容,另一方面应切实提高风险意识,纽扣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关注焦点,出口产品中带有纽扣电池的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消费者受到伤害投诉而遭遇通报召回等损失。
  • 我国金属管在线自动检测成套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日前,国内检测直径涵盖最广、检测精度最高的金属管在线自动检测成套装备在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通过鉴定。该装备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对金属管材无损检测设备的垄断局面,且同等指标的设备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替代进口优势明显,其应用可助推国产金属管材走向高端市场,受到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的关注和欢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管材生产国,有大小金属管企业 2000多家,年产量近亿吨,其中近三成出口。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而价格高昂的国外设备又往往不适应国内复杂的生产环境,致使国产管材大部分为低附加值的结构管和低压流体管,很难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国家发改委提出我国钢铁产业要提升发展质量,由钢管生产大国向钢管生产强国转变,研发适合国情的在线无损检测综合技术和成套装备成为行业急需。  山东省科学院受到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的支持,自主研发出的这一成套装备,利用涡流、超声检测技术实现对金属管表面和内部缺陷的高速在线检测,可检测直径从 5mm-1200mm ,基本涵盖了目前国产金属管的全部规格,检测精度达到或超过API、 ASME 、 GB 等国际国内标准,解决了自动在线检测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专家认为,该装备的研发推广,将带动整个行业检测技术的进步,增加国产管在高端领域,如核电管、高压锅炉管、航空航天管材、石油天然气管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同时,金属管材质量的提高,可降低因开裂、泄漏、爆炸引发的高风险场合的事故发生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对于应用企业,还可通过这一装备的实时检测,分析金属管、棒的伤残原因,及时调整生产设备,提高产品合格率,节约大量能源和原材料,节本效益显著。  激光所所长、研究员徐华告诉记者,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应用特性,该装备一经推广就受到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的关注和欢迎。该成套装备通过国际招标成功应用到上海宝钢,后又推广到包钢、攀钢、大唐电力等十多个省份的 120多家企业,并在江苏振达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和临沂盛源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建成示范工程。目前累计已推广约200台套,每台设备年检金属管材25000吨,检测后每吨售价可增加千元以上,每年为应用企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50多亿元,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近亿元,产品供不应求。
  • 部分扣式电池进出口将实施汞含量专项检测
    进出口锌-氧化银、锌-空气、锌-二氧化锰扣式电池(下称扣式电池)将于7月1日起实施汞含量专项检测。  此前,进出口扣式电池尚无汞含量限值国家标准,因此暂不实施汞含量检测,但必须办理备案手续。2009年9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锌-氧化银、锌-空气、锌-二氧化锰扣式电池中汞含量的限制要求》,该标准将于2010年7月1日实施,含汞量小于等于0.005毫克每克属于无汞电池,含汞量小于等于20毫克每克属于含汞电池,超出此标准限值属于不合格电池。  根据《进出口电池产品汞含量检验管理办法》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电池产品实行备案和汞含量专项检测制度,未经备案或汞含量检测不合格的电池产品,不准进口或出口。
  • 欧盟拟取缔含汞纽扣电池
    2012年7月,由欧洲委员会委托进行调研的一家独立咨询机构就如何减少来自电池的汞污染发布最终调查报告。报告建议加强执行现有废料法规,特别是针对汞污染的规定,并在相关法规通过后两年内逐步禁止使用含汞的纽扣电池。欧洲环境局及汞政策规划机构等部门对研究结论表示欢迎,并促请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成员国立即行动,逐步取缔含汞纽扣电池。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在与各国磋商的具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汞协定也明确提出了禁用含汞纽扣电池的相关要求。  汞是严重高毒性的重金属元素,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即使少量汞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而孕妇和儿童等群体特别容易经饮食摄取到高水平的汞,损害身体健康。虽然欧盟此前已制定《电池指令》对纽扣电池回收制定了要求,但因废料管理不够全面,各国含汞钮型电池的回收率均未达到指令要求的25%的最低水平。调查显示,目前欧洲超过七成生态系统已受到汞威胁。禁用含汞钮型电池,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汞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减低鱼类等产品中高毒性的甲基汞水平。  纽扣电池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玩具等消费品中,据报道,2004至2010年间,欧盟的钮型电池市场增长达到29%,市面数量已超过10亿枚,其中含汞电池超过一半。欧盟取缔含汞电池后,将给我国无汞电池生产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相关出口企业:一是密切关注欧盟相关法规信息,提高出口风险意识,避免因欧盟相关指令更新或豁免条款取消导致产品不符合进口国法规造成损失 二是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从含汞电池生产到无汞电池生产的转型步伐,抓住市场先机 三是依托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革新,研发高质量、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产品,将全球不断提高的绿色环保要求化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契机。
  • 商务部科技部发布鼓励技术出口若干意见
    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技术出口快速增长,提高技术出口在技术贸易中的比例,近日,商务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大量成熟的产业化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实现电力、通讯、建材生产、石油勘探、汽车制造、化工和冶金技术出口并带动大量成套设备出口,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出口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出口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我国技术出口金额远低于进口金额,进出口逆差约200亿美元。  《意见》从政策扶持、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管理和服务等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以支持企业积极出口成熟的产业化技术。一是在落实好现行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提供金融保险支持,推动科研机构承接境外研发业务,鼓励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二是要在进一步推动国际技术合作的同时,利用各种促进平台,组织举办技术出口推介和洽谈会,宣传我优势技术。三是要推动技术出口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意见》的发布,为推动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提供了政策保障。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意见》的实施。通过完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建设技术出口服务体系和交易平台,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于鼓励技术出口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大量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技术出口配套能力大大增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实现电力、通讯、建材生产、石油勘探、汽车制造、化工和冶金技术出口并带动大量成套设备出口,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出口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出口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我国技术出口金额远低于进口金额,进出口逆差约200亿美元。  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技术出口快速增长,提高技术出口在技术贸易中的比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技术出口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出口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技术出口,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引导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成熟配套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带动成套设备、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积极鼓励成熟的产业化技术出口。支持企业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出口技术(指未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目录》的技术),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许可、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三、落实好现行支持技术出口的财税政策。落实好现行支持技术出口的财税政策,充分运用相关外经贸支持政策,支持技术出口。居民企业通过技术出口实现的技术转让所得,按照税法有关规定享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  四、积极提供金融保险支持。研究制订符合技术出口企业特点和实际需要的信贷产品和保险险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能力。支持技术出口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制,解决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利用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保险公司为技术出口特别是附带成套设备的技术出口提供收汇保障、商账追收服务和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便利,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化解企业收汇风险,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五、支持科研机构承接境外研发业务。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及委托其在华研发机构研发技术。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过承接境外研发业务,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研发能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联系,支持其进行联合研究开发。  六、鼓励科技型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承包工程、技术与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开展对外合作业务,鼓励科技型企业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带动我技术及服务出口。发挥驻外经济商务、教育、科技等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七、推动服务贸易领域自主创新,提高服务出口的技术含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体制。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贸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出口。  八、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发挥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多双边会议和磋商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将多双边技术合作与援外、对外投资、境外承包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推进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推动国际技术合作。  九、加大对我成熟产业化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的宣传力度。鼓励中介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组织企业赴我技术出口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技术出口推介和洽谈会。依托国内外著名展会平台对我优势技术进行宣传,推动技术出口发展。  十、加强技术出口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技术出口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发布技术资源和技术供给,帮助企业获取国际技术市场信息。鼓励和支持相关中介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技术出口提供人才信息、法律咨询、翻译、报关、专利申报、展会服务、培训等综合服务。  十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建立技术出口企业知识产权辅导服务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出口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增强技术出口企业解决海外知识产权争端的能力。  十二、完善技术出口统计体系。商务、科技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全口径技术出口统计分析系统和相关数据联网核查管理系统。  十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提高技术出口管理效率。适时修订《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完善技术出口法律法规。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技术出口管理和服务体系,商务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为企业技术出口提供便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政务公开,探索网上申报、网上领证业务,方便企业在线办理登记手续,鼓励在机构、人员、信息化等方面具备条件的省(市),进一步下放技术出口管理权限。
  • 蓝藻水华治理露曙光 我国已研制一系列仪器设备
    p  今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楚河暴发蓝藻水华,2公里的河道像涂上了一层绿油漆。作为连通沙湖和东湖的景观工程,楚河水华事件再次给城市水环境保护敲响警钟。/pp  据介绍,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蓝藻水华问题似乎比往年更突出。/pp  strong理性看待蓝藻水华/strong/pp  2007年5月,江苏太湖暴发了严重蓝藻水华,造成无锡等地自来水污染,居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pp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不只发生在中国。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汉斯· 波尔在接受采访时说,2014年在美国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污染事件,导致当地150万人的饮用水受到影响。/pp  蓝藻水华是淡水中部分蓝藻种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过度生长,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现象。因形成水华的种类产生蓝藻毒素,如最为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被认为是肝肿瘤的潜在促进剂。/pp  “公众对蓝藻水华问题要重视,不要过分恐慌。”在10月23日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产毒蓝藻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宋立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我国蓝藻水华研究和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应该理性看待蓝藻水华问题,不必“谈虎色变”。/pp  此次国际产毒蓝藻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开会?宋立荣认为,一方面是我国水环境污染引起的蓝藻水华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是我国在水华蓝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经验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pp strong 生态修复任重道远/strong/pp  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单位在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国内主要浅水湖泊展开了相关研究和治理示范,成效明显。/pp  比如从大时空尺度上,解析了我国典型大中型湖泊蓝藻水华的暴发历程、强度和趋势 在水华蓝藻生物学方面,发现了微囊藻优势种适应环境的生理和分子机理 在毒理学方面,系统阐明了产毒蓝藻的毒物和毒性毒理以及相关分子机理等。/pp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还制定了蓝藻毒素的国家标准,研制了一系列用于分析、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的仪器设备与技术。/pp  今年已经72岁的刘永定,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早从事水华问题研究的专家之一。会上他介绍了他和团队长期扎根滇池从事水环境治理的成绩和经验。刘永定认为,从数据分析来看,滇池藻华的强度逐年变小,水华暴发连续发生的时间逐年变短,发生的面积也在缩小,这说明滇池的水环境正在逐渐改善。/pp  strong加强水源地的保护/strong/pp  得益于中科院水生所的科技创新,江苏省无锡市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藻水分离集成技术及成套设备,解决了富营养湖泊蓝藻治理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pp  “我们通过机械打捞,把湖泊的蓝藻清除掉,并且变废为宝,分别做成有机肥、用于沼气发电和生产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公司董事长胡明明介绍说,目前,他们已经在滇池、太湖、巢湖和三峡库区建设了14座藻水分离站,并成功将处理后的太湖蓝藻出口到了美国,用于制造生物塑料。/pp  在本次大会上,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研究和治理蓝藻水华必须有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协作,它涉及到生态学、气候分析、水文处理、遥感监测和数学模型等多个领域。/pp  “蓝藻水华不仅仅只是一个科学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宋立荣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水文水动力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将是影响中国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情势的主要因素。/pp  英国斯特灵大学微生物学名誉教授蔻德· 杰奥弗里也认为,“每个国家都会面临蓝藻水华问题。城市化导致更多的废水排入水体,农业中肥料的使用也使水体富营养化加重。应控制过多的营养物流入河流湖泊。”/pp  对此,宋立荣建议采取“标本兼治、因湖施策”的策略。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需要对水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认识,重点要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同时要重视我国北方以及西部干旱缺水等地方的水环境问题。/p
  • 博纯燃料电池专利加湿器服务世博会
    关注世博——博纯Perma Pure燃料电池专利加湿器服务2010年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将会有100辆燃料电池车驶入世博园,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这些燃料电池车都配备博纯专利加湿器产品。  对于一个良好的燃料电池系统来说,Nafion膜的加湿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博纯领先的加湿技术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与焓轮和喷水加湿系统相比,博纯专利加湿器具备了更耐用,更高效,抗振动和免维护的特性。博纯加湿器已是燃料电池产业界公认地最好的加湿设备。  在世界各地,博纯燃料电池加湿器已被广泛用于固定式燃料电池系统、叉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查看产品图片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41/C95010.htm  更多产品信息,请登录www.permapure.com  关于博纯:  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博纯(Perma Pure)有限责任公司是国际领先的气体处理设备制造商。我们为全世界医疗、工业和科学、氢燃料电池和环境监测应用领域提供气体采样和预处理类产品如,干燥器、加湿器、过滤器、冷凝器、特种气体洗涤器及完整采样系统等。  博纯(Perma Pure)已经成为医疗设备市场中呼吸气体干燥器的主要供应商,应用包括麻醉监护、呼吸监测及代谢测试中对呼出气体进行干燥,同时可对呼吸器的供气或供氧进行加湿。近年来,公司也开始向燃料电池厂商提供加湿器,并逐步成为环保和流程气体分析仪器的OEM供应商,应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气体检测)、红外分析、化学发光、总碳测定(TOC)和颗粒测量的样气脱水处理。  博纯(Perma Pure)公司在1978年向DuPont公司买下了Nafion材料生产特许权,Nafion的膜渗透脱水技术以其独特的原理和优异的性能闻名于业内。一直以来博纯(Perma Pure)运用Nafion技术,连同其他创新多样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样气处理应用解决方案。公司于1992年加入英国豪迈集团(Halma p.l.c.),豪迈旗下子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质量。依托豪迈全球性业务的支持,公司在技术、投资以及生产上获得了长足发展。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0认证,相关产品也均获得CE认证。  拥有完整的样气处理器件和成套系统,各种气体分析应用的客户化解决方案以及几十年来的产品应用经验和成功案例,相信我们在样气预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将为您的业务发展提供长久助力。  关于豪迈:  创立于1894年的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Halma p.l.c. – www.halma.cn )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 4000 多名员工,近40 家子公司,2008/09财年营业额超过 4.5亿英镑。豪迈旗下子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使我们的客户更安全、更富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豪迈的子公司正在多个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主要包括制造、能源、水及废物处理、环境、建筑、交通运输及健康行业等。豪迈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销售联系方式夏黎明先生 中国区销售经理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137号盛高国际大厦1801室 邮编:200051 电话:021-52068686-113 传真:021-52068191 电子信箱: fxia@permapure.com 网址:http://www.permapure.com
  • 能源汽车电池及控制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招标
    一、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编号:ZHGX-2022-0141.2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控制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1.3最高限价:人民币大写壹佰零柒万伍仟元整(¥:1075000.00) 1.4招标内容:序号货物名称参考品牌数量单位技术参数及性能、配置1计算工作站戴尔/惠普/华硕2台图形工作站,至强W-2245★处理器/3.9G 8核/★64G内存/512G固态+2T/显卡RTX5000-16G。2新能源电池包检测仪元征/欧维德/天威1套新能源电池包专用诊断设备,覆盖95%以上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电池包检测功能强大、诊断精准度高,媲美专检;创新支持通过快充口检测电池包,定制开发电池包接口专用接头;配备iSmartEV BOX诊断盒,且主机与诊断盒采用Wi-Fi通讯,在传输速率、诊断距离、抗干扰等方面远优于传统蓝牙;支持CAN FD、DOIP等主流诊断协议;支持通用的大部分物理接口,如:USB Type C、USB Type A等;★2.0GHz八核处理器,★4G内存+128G存储;安卓7.1操作系统,10.1英寸高清触摸屏;可通过OBD接口、快充口、专用电池包测试线、跳线四种方式进行电池包检测;可读取电池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SOC及SOH、电池包当前温度及电压、电池包单体电压及单体温度、电池包故障码等,快速定位电池包问题;支持检测亿能、科列、国新、宁德时代等多品牌电池包诊断。诊断功能支持新能源车型全系统、全功能快速诊断、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读取数据流、动作测试等。主机参数:显示屏 10.1英寸(1920x 1200)CPU 高通 2.0GHz八核内存 4GB存储 128GB系统 安卓7.1通讯 支持双Wi-Fi模块、蓝牙摄像头 前置800万像素,后置1300万像素接口 TypeA、TypeC电池 3.8V/9360mAH聚合物锂电池尺寸 318x 40.5x 246.5(mm)… … … … … … 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2.1国内注册,经营范围满足本次招标内容的投标人;2.2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人,存在相互参股关系、高级管理人员(股东、监事、经理)相互兼任情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人,只接受其中先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不接受其他投标人参加投标;2.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9部门 《关于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法〔2016〕285号)规定,投标人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评标阶段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查询的结果为准】;2.4至投标截止日,投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拟委任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无行贿记录【行贿记录起始时间为生效刑事判决书、刑事裁定书落款时间,以评标阶段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站(https://wenshu.court.gov.cn/)查询结果为准】;2.5 投标人的投标标的如果涉及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等)使用,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属证明或合法使用证明复印;2.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三.招标文件的获取3.1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 2022年 4 月 21 日至 2022 年 4 月 27 日,每日上午 9:00 时至12:00时,下午14:30时至 17:00 时(北京时间,下同), 持单位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上资料为复印件或打印件的,必须加盖公章)到 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购买招标文件。3.2招标文件每套售价 300 元,售后不退。3.3邮购招标文件的,需另加手续费(含邮费) 50元。招标人在收到3.1条款要求的全部报名资料和邮购款(含手续费)后 1个工作日 内寄送。招标文件价款及邮费以单位名义交纳到以下银行账户,转账时必须备注本项目的项目编号。开户名称: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开户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南宁市嘉宾支行银行账号:0804 0120 9000 7555嘉宾支行行号:313611008044四、投标文件的递交4.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 2022 年5月12日 15 时 00 分,地点为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开标厅)。4.2递交方4.2.1采用现场递交的,需遵守以下规定:投标文件递交起止时间:2022年5月12日 14 时 00 分至 15时 00 分(北京时间)。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递交起止时间内,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投标地点,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或者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将予以拒收。4.2.2采用邮寄方式递交的,需遵守以下规定:(1)投标文件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签收邮寄包裹的时间即为投标文件的送达时间,且须交由招标代理机构当面签收,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无效。逾期送达的,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2)投标人应充分预留投标文件邮寄、送达所需要的时间。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邮寄包裹能及时送达,应选择邮寄运送时间有保障的快递公司寄送投标文件。(3)投标人在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装订、密封好投标文件后,应使用不透明、防水的邮寄袋(或箱)再次包裹已密封好的投标文件,并在邮寄袋(或箱)上注明投标人全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开标时间、投标人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移动电话和电子邮箱)等内容,如投标文件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破损、受潮等情况,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4)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收到投标文件的邮寄包裹时,确认无误接收完成后,第一时间按照投标人在邮寄包裹上所预留的电子邮箱告知投标文件收件情况,请投标人务必确保所预留的电子邮箱的有效性,并注意查收邮件。(5)投标文件邮寄地址: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收件人:覃江激 联系电话:13507713314、17776658009、0771-20266294.3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五、发布公告的媒介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采购与招标网(https://www.chinabidding.cn/)、南宁学院(www.nnxy.cn)、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www.zhenghong.net.cn)网上发布。六、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招标人信息招标人:南宁学院地 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龙亭路8号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0771-59008152.招标代理机构信息招标代理机构: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地 址: 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邮 编: 530022 联 系 人: 陈琴 电 话: 0771-2026629、17776658009 传 真: 0771-2026628电 子 邮 箱:zhgxfgs@163.com开 户 银 行: 广西北部湾银行南宁市嘉宾支行 账 号: 0804 0120 9000 7555 招标人:南宁学院 招标代理机构: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2022 年4月21日
  • 布劳恩手套箱助力法国太阳能研究中心刷新记录,28.4%高效率双端子钙钛矿- 硅电池崭露头角
    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所(INES)在先进光伏太阳能技术的研发、专业技术和培训、电力系统集成以及智能能源管理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3年12月,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中心(INES)的CEA 、意大利能源公司ENEL Green Power及其西西里子公司3SUN创造了p-i-n架构(反式)双端子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新纪录,该电池在9平方厘米面积上的转换效率为28.4%,并具有阴影校正功能,电池经过欧盟委员会JRC-ESTI认证,其Voc超过1900 mV。2023 年,CEA 和 3SUN 此前在3月和6月分别宣布了在9平方厘米面积实现 26.5% 和 27.1% 的转换效率,同样是p-i-n 架构叠层电池,并带有阴影校正。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大多数发布的效率记录都是针对1平方厘米面积的。而该团队的研究人员专注于在更大的器件面积上追求最佳效率和长期稳定性,以尽早证明工业化的可行性。以下视频介绍了CEA-PSK—SJ 和 PSK/SI 串联稳定性评估平台,为钙钛矿超结和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表征、封装、升级和测试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布劳恩手套箱在该视频中精彩亮相。
  • 重金属污染超标电池将被淘汰
    工信部日前公布了《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预防方案(征求意见稿)》。在2013年年底前,我国将淘汰汞含量大于0.0005%的扣式碱锰电池和镉含量大于0.002%的铅蓄电池,并淘汰2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  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电池生产企业约4000家,其中涉重金属企业2400家,包括铅蓄电池2000家,镉镍电池80家,扣式碱性电池20家,普通锌锰电池300家。据测算,2009年电池企业排放含重金属废水总量1200多万吨,其中铅蓄电池企业排放废水1000多万吨 产生含重金属固废22余万吨,其中含铅固体废物21余万吨,含镉固体废物约4000吨 废旧铅蓄电池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
  • 国际领先!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鉴定通过
    近日,由石科院牵头、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参与研发的“配方原油技术及在原油资源优化中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什么需要配方原油技术?原油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原油资源的波动对炼厂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石化企业加工原油的品种复杂,原料的频繁变化导致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有的企业从装置运行一开始加工的原油就不是当初设计所用的原油,有的企业加工的合适原油供应不足或价格高企,还有企业加工的原油不是优化的目标原油… …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蒸馏装置进料性质的频繁变化,使得石化企业配套建设的装置很难按设计要求协调运转,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及整体加工效益的提升。配方原油技术可以针对性解决国内石化企业这一共性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什么是配方原油技术?配方原油技术是采用先进计算方法,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原油近红外光谱库采集的大数据基础上,通过原油品种和数量的优化配伍,形成多种原油性质及加工性能与目标原油相似的原油调合配方供炼厂选择利用,从而达到稳定炼厂加工原油的目的。配方原油技术怎么发挥作用?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的先进算法既考虑原油宏观物性一致性,还注重原油相容性、炼制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油品调合规则、燃料油黏度预测模型、二次加工装置机理模型等技术,提升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全面评价配方原油的可加工性能以及对全厂加工效益的影响,优化确定可实际执行的原油配方。应用效果怎么样?目前,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已在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成功应用。石科院利用该技术对广州分公司1#蒸馏装置实际加工的两种目标原油进行了配方设计,遴选出优质的配方原油,优化了催化原料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工业应用试验数据表明,实际加工的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相似度均超过0.9,馏分收率和性质相近。广州分公司长期应用的结果表明,配方原油技术满足装置对加工原油性质稳定的要求,同时经济效益显著。业界评价如何?在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配方原油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动态原油相似度的概念,并用于衡量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的定量化接近程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议加快开展推广应用。
  • 石科院web版原油快评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由石科院牵头研发、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洛阳分公司参与实施的“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技术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光谱技术相结合快速得到原油物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用于原油采购、原油调合、原油资源优化选择和利用等领域,对炼化企业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方案、合理开展调度排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01瞄准业界痛点随着我国进口原油品种和来源不断丰富,炼化企业加工的原油变化日趋频繁,如不能及时跟踪加工原油性质,将严重影响炼化企业常减压和二次加工装置的操作条件,进而对生产效益造成负面影响。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传统原油评价技术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炼化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02深厚技术积淀石科院长期从事原油评价的基础工作,收集了近千种的不同原油样本,涵盖了世界各地原油品种及我国各大油田所产原油。在此基础上,石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原油快速评价研究,自主研发形成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成套技术,可在三分钟之内提供完整的原油评价数据,极大提升了原油评价的时效性,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03创新迭代升级由于常规的原油快速评价技术的软件和数据库均为单机版设计,即配套的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原油评价数据库均需安装在用户计算机中,导致其模型维护和数据库更新操作较为复杂。为满足炼化企业对原油快速分析的信息化升级需求,石科院在原有的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制开发了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通过算法改进和光谱传递技术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原油快速评价的准确性和预测速度。石科院原油快速评价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31件,授权25件;获得3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1篇,国外SCI论文10篇。04开展工业试验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和洛阳分公司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并“量体裁衣”建立了适合洛阳分公司与天津分公司的企业库。工业试验各项数据表明,通过对常加工的原油品种以及蒸馏装置进料进行快速分析,该技术显著节约了两家应用单位的原油评价和数据库维护成本,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生产的燃眉之急。此后,石科院Web版原油快评成套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技术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光谱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得到原油物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原油采购、原油调合、原油资源优化选择和利用等领域,对炼化企业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方案、合理开展调度排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石科院可为炼化企业提供涵盖原油快评、原油调合和配方原油等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原油资源优化成套解决方案。未来石科院将持续开发更多智能化技术,帮助企业优化原油资源选择及调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保障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 电池膨胀行为研究:圆柱电芯膨胀特性的表征方法
    圆柱电芯的膨胀力主要源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和充放电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上的活性物质释放电子并嵌入负极,导致正极体积减小,负极体积增大。同时,电解液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相变及产气副反应,也会造成一定的体积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圆柱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膨胀力。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这种膨胀力逐渐累积,导致电芯的尺寸发生变化。这种尺寸变化不仅会影响电池的外观和使用寿命,还可能对电池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准确表征圆柱电芯的膨胀力对于优化电池设计、提高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表征圆柱电芯膨胀行为的方法电池的膨胀行为分为尺寸上的膨胀量和力学上的膨胀力测量。目前,对于软包电池、方壳电池膨胀行为的测量表征,已有较多研究和相应的测试手段及设备,在此不再赘述。但对于圆柱型电池的膨胀行为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较好的商业化膨胀力评估手段。目前在文献资料中,常见的圆柱电芯膨胀行为的表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估算法如图1和图2所示,有研究表明圆柱型电池的膨胀变化与电池的SOC和SOH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该方法建立在圆柱型电池的膨胀在整个圆周上是均匀的。图 1 单次充放电过程中,圆柱型电池的可逆膨胀变化图 2 电池老化过程中,圆柱型电池的SOH变化与不可逆膨胀之间的关系直接测量法通过在圆柱电芯外部施加压力,通过贴附应变片测量应变,该方式计算复杂,无法直观体现膨胀力。2、影像分析法影像分析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如利用CT断层扫描、中子成像、X射线、超声波等影像技术观察电芯内部的形变情况,通过分析影像的变化来测算电芯尺寸变化。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圆柱电芯,且对电芯无损伤。然而,影像分析法需要使用昂贵的专业设备,且测量精度易受到设备性能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影响。3、薄膜压力法一般需解剖圆柱电池,在电芯内部嵌入薄膜压力传感器或压敏纸的方式,从而获得圆柱电芯在不同方位上的膨胀力分布情况。但薄膜压力传感器精度一般较低,成本高;而压敏纸分析,具有滞后性。该测试均为破坏性测试。表征圆柱电芯膨胀行为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圆柱型电池电池实际的膨胀是明显偏离预期的均匀膨胀,在周长上会形成膨胀和收缩的区域,这取决于圆柱型电池的卷芯卷绕方向。因此,使用体积变化来研究老化或预测SOC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膨胀会因测量位置而显著不同,测量结果可能因测量方法而有偏差。电弛膨胀测试解决方案电弛自主研发的电池膨胀测试系统,高度集成了温控、充放电、伺服控制、高精度传感器等模块,并提供企业级系统组网功能。该系统可对多种电池种类和电池形态的电池进行膨胀行为测试,包括碱金属离子电池(Li/Na/K)、多价离子电池(Zn/Ca/Mg/Al)、其他二次金属离子电池(金属-空气、金属-硫)、固态电池,以及单层极片、模型扣式电池(全电池、半电池、对称电池、扣电三电极)、软包电池、方壳电池、圆柱电池、电芯模组。同时,可为不同形态电池提供定制化夹具,开展手动加压、自动加压、恒压力、脉冲恒压、恒间距、压缩模量等不同测试模式的研究。本产品还可方便扩展与电池产气测试、内压测试、成分分析的定制集成。为锂电池材料研发、工艺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分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参考文献Jessica Hemmerling, 2021. Non-Uniform Circumferential Expansion of Cylindrical Li-Ion Cells—The Potato Effect. Batteries, 7, 61.
  • 深圳:资金支持这些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前,深圳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要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核能、氢能、安全储能、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清洁能源领域,高效电机与变频器、半导体照明、节能服务、先进环保、资源循环等节能环保领域,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与驱动控制、充电设施、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生态环境领域,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低碳咨询、绿色低碳项目运营、产品认证与推广等绿色低碳服务领域。为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措施》提出以下几项资金支持目标:1.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对落地深圳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财政资金支持。2.加强产学研融合创新。鼓励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集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瞄准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研发,择优选取若干创新联合体,给予财政资金支持。3.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支持针对附件中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等项目,支持附录中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按总投资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资金支持。4.支持布局前沿基础研究。支持创新主体面向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参与或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此外,在仪器配备方面,《措施》指出,支持产业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改造。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配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监测收集处置设施,建立与园区节能、节水、碳排放下降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挂钩的奖励机制。支持高品质净水器产品、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成套设备、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设备、VOCs组份监测仪器设备、新污染物分析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展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全球生态环境要素的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菌藻共生等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新型固碳储碳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布局。支持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光催化自清洁功能材料、涂镀锌防腐装饰、节能玻璃幕墙等绿色建材研发及产业化。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支持面向碳中和远景目标,开展固废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高值化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二氧化碳矿化封存、碳集中储存转运、海洋生态负排放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布局。支持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重点支持动力电池先进检测设备、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修复技术、废旧锂电池预提锂与短程回收技术开发。支持余土免烧结建材等建筑废弃物再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支持动力电池拆解技术、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研发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并且,在绿色低碳服务方面,支持风能资源、光伏资源、生物质能资源等绿色资源勘察服务。重点支持碳足迹标识、节能产品、低碳产品等认证和推广服务。支持碳计量、碳排放监测、温室气体测量等服务。详情请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全面提升环保装备产业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了《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环保装备目录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三)形势和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大气污染治理装备  (二)水污染治理装备  (三)固体废物处理装备  (四)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  (五)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  (七)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  (八)环境应急装备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  五、加强规划的组织落实  附录  环保装备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污染物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环保装备产业具有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资金技术密集、社会责任重大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为指导“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治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环保装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0 年底,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单位5000 家左右 工业总产值近2000 亿元,是2005 年的3.5 倍 从业人数50 万人以上。  二是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我国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装备的产品种类达到10000 种以上,形成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对常规环保装备的需求。  三是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化取得进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环保技术装备取得突破。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等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 工业废水治理和消烟除尘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脱硫等技术装备逐步占据国内脱硫市场的主体地位 电除尘及袋式除尘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不仅可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现有环保装备产业规模较小,且产业结构不合理,集聚发展不够。缺乏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大、具有系统集成和工程承包能力的大企业集团,目前产值20 亿元以上的环保装备专营企业仅有2 家 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企业分布比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部分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重视不够,多数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单项、常规装备相对过剩,部分市场急需、高效节能的成套设备和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产品质量认证。虽然已初步构建了环保产品(装备)标准体系框架,但标准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标准对行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环保装备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缺乏质量监督和认证机制,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  四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健全。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实 市场准入政策不完善,环保装备招标不规范、重复引进和无序竞争的情况依然存在 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企业减排治污的内生动力不足,抑制了环保装备的市场需求。  (三)形势和需求  发展环保装备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个指标外,还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加为新的约束性指标,环境污染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发展环保装备产业,生产出更多治理效果好、能源消耗少、运行成本低的环保装备,有助于完成国家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环保装备是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装备是环保技术的重要载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环保产业的核心内容。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对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环保装备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产业发展潮流。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许多国家都实施“绿色新政”,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应对当前困难、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同时,发达国家还利用其技术优势抢占国际市场。适应国际产业竞争需要,大力发展环保装备是打破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垄断,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环保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任务为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据估算,“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 万亿,这必将推动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将达6000 亿元 工业行业余热余压发电、“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烟尘、粉尘控制领域均存在巨大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任务和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为重点,强化供需对接,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提升环保装备产业供给能力和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和扩大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和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优化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立足国内,推动环保技术装备的本地化、自主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改进和加强关键、薄弱环节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核心、关键环保技术装备和零部件的技术水平。  坚持装备制造与延伸服务相结合。以发展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制造为重点,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注重发展工程设计、中介服务、运营保障和工程总承包等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环保装备的运行效果和管理水平。  坚持大企业带动与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打造环保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领域的旗舰型企业。突出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与重组,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发展要按照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经济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在基本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对技术装备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急需的技术装备。具体目标是:  ——基本满足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的技术装备需求。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共性环保技术装备, 基本满足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及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治理的需求。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建立一批集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实现标准化、国产化、自主化,自主知识产权装备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应用信息技术的装备比例大幅度提升。  ——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 年达到5000 亿元。环保装备出口额年均增长30%以上, 2015 年突破100 亿元。形成10 个以上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环保装备产业基地,10-20 个在行业具有领军作用的大型龙头环保装备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优势环保装备企业。  三、发展重点  根据“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需要的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重点围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污染物治理,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一)大气污染治理装备  重点针对火电、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行业,加快脱硫脱硝、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废气等的污染控制。  研究开发燃煤电厂、工业窑炉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烟气复合污染物协同处理设备, 机动车尾气高效净化设备,水泥行业脱硝设备, 智能化移动极板静电除尘设备,袋式除尘器用高压无膜脉冲阀,工业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有毒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设备等先进适用装备。推广应用烧结烟气复合污染物脱除设备, 完善改进后的石灰石-石膏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装备,非电行业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设备、低氮燃烧器,高温高压大流量电除尘器,大流量高温长袋脉冲袋式除尘设备,大型燃煤电站用袋式、电袋复合式除尘器,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备等。  (二)水污染治理装备  以造纸、纺织印染、化工、制革等工业行业水污染物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为重点,全面提升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处理技术装备水平。  加快研发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大型臭氧发生器,节能高效曝气设备,新型反硝化反应器,达到国家一级A 排放标准的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设备,蓝藻清除及资源化利用设备。推广应用小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真空精密过滤机,高浊度污水电絮凝处理设备,地埋式竖向污水处理反应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等。  (三)固体废物处理装备  重点针对二恶英、铬渣等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污泥处置等领域,加快研发二恶英控制脱除技术设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备,铬渣等重金属废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设备,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成套设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燃烧成套技术装备,填埋气体焚烧设备,高效低能耗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半干法、炭化及焚烧成套设备,疏浚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设备,油田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成套装备,农药污染场地的快速、异位生物修复设备。推进垃圾智能分选装备,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处理设备,餐厨垃圾预处理成套设备,鼓泡流化床污泥焚烧炉,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线路板处理装置等的应用推广。  (四)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  重点研发大面积、多声源企业噪声控制技术设备,城市轨道浮置板用钢弹簧隔振装置,地铁大风量阻抗复合消声器,低频噪声和固体声污染控制设备等。  (五)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针对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电子废物及机电产品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研发废旧铅蓄电池资源化利用设备,废油再生基础油成套设备,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设备,赤泥脱碱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成套设备。推广应用废塑料复合材料、废旧轮胎回收处理设备,建筑垃圾、道路沥青再利用设备,汽车拆解大型成套设备,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融覆技术设备,农村畜禽养殖废  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等。  (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  大力促进污染治理设备设施与专用测控技术装备一体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鼓励开发烟气中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水中氨氮、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传感技术和在线监测仪器,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氰化物及生物毒性等传感技术和在线监测仪器,污染治理工程管控一体化及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体系,城际环境参数监测网络, 有限空间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及预警系统,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仪表。  (七)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  积极推进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的研发和应用推广。重点开发与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烟气脱硝工艺配套的高效催化剂,脱硝催化剂纳米级二氧化钛载体,袋式除尘器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合成滤料,室内空气净化光催化剂及纳米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微生物絮凝剂,重金属污染物捕集及稳定剂,与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配套的高效人工合成膨润土防渗卷材,交通噪声控制、轨道交通和建筑隔声所需的新型吸  声、隔声、减振、隔振材料及元件。推广电除尘器用高频电源、中频电源、三相电源,水性、低毒或低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水处理用高效活性碳,低磷缓蚀阻垢剂,铝钛多功能复合型硫磺回收催化剂等。  (八)环境应急装备  重点研发移动式有毒有害泥水(液)环境污染快速应急处理集成装置,移动式重金属污染土壤快速全自动修复设备,典型重金属污染场所的应急处理及快速消减装备,环境应急监测车。推广移动式快速净水处理设备,阻截式油水分离及回收装备,应急用多功能移动式高温固废处理设备,移动式应急医疗废物处理车以及环境监测探测气象雷达等。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健全创新平台,增强研发能力。在充分发挥现有相关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作用的同时,围绕环保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 支持建设一批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等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加强联合攻关,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成套装备及配套材料、自动化仪表等配套设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推进产业化。支持关键共性的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的推广应用。结合国家重大环保工程,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解决当前或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热点和难点问题( 如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展示范应用,以工程实施拉动产业发展。  强化供需对接,引导产业发展。跟踪环保技术装备发展趋势和国家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对环保装备需求的变化,定期编制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引导环保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方向,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材料和药剂等薄弱环节,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鼓励国内环保装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推动环保装备由单机或成套设备出口向海外投资或工程总承包带动环保装备出口转变。建立环保技术装备国际交流平台,引进一批国内急需、国际领先的环保技术装备,积极促进大型成套环保装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国产化步伐。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  (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布局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眼于提高环保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培育发展20 家集环保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运营服务及其一体化,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环保装备大公司、大集团。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和制造能力等优势,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公司或企业集团。鼓励国内从事装备制造的其他企业利用技术或制造优势参与环保装备制造。鼓励部分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科研机构、投资公司以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环保装备制造领域。  大力培育专业化中小企业。围绕环保装备重要、关键零部件、配套材料和药剂以及特色化、专业化服务,支持和引导形成千家左右环保装备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重组、改制等方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技术装备领先、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选择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空间、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区域,创建和培育10 个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集聚式、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环保装备标准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完成一批重大环保装备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包括:产品基本参数标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标准、产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等,推进环保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成套化发展。力争促使一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加强环保装备标准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衔接,利用环境保护标准的约束作用, 促进环保装备质量水平的提升。建立环保装备质量检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环保装备的评价方法和性能指标,结合环保执法监管,加强权威性质量检测机构对环保装备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管理和环保监管要求的,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四)健全和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环保装备开展产品认证。积极推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环保装备产品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自愿认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环保装备采购招标行为,提高环保装备产品认证结果的采信度。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环保装备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平台,满足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的信息和服务需求。鼓励以环保装备研制生产为基础,成立和发展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等咨询服务机构,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环保装备建设与运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进程。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专用装备的企业,依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对国内企业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利用中介组织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积极开展标准制定、技术应用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宣传、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支持机制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加大对环保技术装备的支持力度,研究通过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支持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发布目录、推荐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装备产业。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支持重大环保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强与证券、银行等部门的协调,积极研究特许经营权、收费权质押等新的贷款形式,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装备企业优先上市融资。  五、加强规划的组织落实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落实配套资金,强化组织协调。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规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附录:“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环保装备目录
  • 我国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季华实验室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朱云龙教授团队在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OLED喷墨印刷技术与传统OLED面板蒸镀技术相比,由于其具有按需打印,材料利用率高(蒸镀工艺材料利用率15%,喷墨打印可提高到85%以上),无需高精度掩膜版、无需真空环境等优点,是制作大尺寸OLED面板最具潜力的发光层成形方法,正成为新型显示产业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也被誉为是彻底改变目前OLED电子显示行业由“蒸镀工艺”向“喷墨打印”技术转变的颠覆性产业技术革命。然而,我国OLED喷墨打印技术面临技术瓶颈问题,核心装备一直未有突破。季华实验室朱云龙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该团队历时3年多时间,先后突破宏量喷墨打印同步协同控制技术、大型腔体多物理场高稳定性可控技术、高精密对位系统、高精度循环供墨系统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喷墨打印技术方案,成功研制了200mm×200mm 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并实现7吋137ppi基板全彩打印点亮、5吋254ppi、300ppi基板打印及UV测试,标志着我国自主装备首次实现了300ppi的高分辨率打印,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8月,该团队研制的G4.5代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导入试验线,目前运行稳定。该装备于近期成功实现31吋基板多色打印与图案化展示,为我国喷墨打印显示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图1. 200mm×200mm 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图2. 7吋137ppi基板全彩打印及点亮测试图3. 254ppi/300ppi 基板打印及UV点亮测试图4. G4.5代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图5. 31吋基板全彩打印点亮测试及图案化展示
  • 聚焦七大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浙江省公布高端设备供给清单
    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根据《浙江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浙制高办〔2024〕18号),聚焦工业、能源、市政设施、交通、农业、医疗、教育文旅等7个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公布了《浙江省高端装备供给清单》,共计960种设备品类。仪器信息网特整理出检测/测设等相关设备信息,与读者分享。部分设备信息(详细清单见文末附件):序号所属领域产品名称企业名称属地(市)属地(县)产品类型工业领域1智能仪器仪表大型工件在线检测及重构系统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国内首台(套)2线上产品智能声学检测系统HS-AQD-001宁波慧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高新区国内首台(套)3高性能5G毫米波射频终端一致性测试装备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省内首台(套)4超宽幅 CCL 实时高速、高精度在线表面缺陷智能检测系统 Web Ranger System杭州百子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国内首台(套)5NF1471 高精度在线透气检测设备宁波纺织仪器厂宁波市海曙区省内首台(套)6新能源汽车电子冷却系统智能装配及检测成套装备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钱塘区省内首台(套)7汽车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性能检测成套装备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钱塘区省内首台(套)8CRAIV-110 生物样本毒物检测直接电离质谱仪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国内首台(套)9双通道荧光法溶解氧在线检测仪杭州肥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工业新产品10CRY工业声学成像仪局部放电测试设备杭州兆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省内首台(套)11智能化全自动磁簧传感器缺陷检测系统CHG1000宁波海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高新区省内首台(套)12JRP-BT-144高密度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测试设备宁波吉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镇海区省内首台(套)13DM-T4高速工业标识视觉追踪检测设备浙江科镭仕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高新区省内首台(套)14汽车集成线控制动系统性能检测成套装备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钱塘区省内首台(套)15用于国产大飞机关键部件检测的激光三维扫描系统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省内首台(套)16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执鼎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市滨江区省内首台(套)17INVENT-S-01-2035全电直驱多功能试验机宁波亿文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北仑区省内首台(套)18CLSM-CK4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宁波慈康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市慈溪市省内首台(套)19多通道射频增强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安区国内首台(套)20VDM1800虚拟显示(VR/AR)光学测试设备浙江三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湖州市德清县国内首台(套)21绝缘气体特征组分检测分析仪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国内首台(套)22FASP-05B型全自动土壤样品制备系统杭州兰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滨江区省内首台(套)23气相/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分析仪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安区省内首台(套)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瑞莱谱(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滨江区省内首台(套)25高精度集成式红外局放检测仪浙江天铂云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工业新产品26双光束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浙江迪特西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柯城区工业新产品27TUS型气体超声流量计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苍南县工业新产品28LF320超薄数显计量仪德清量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德清县工业新产品29耐高温耐压安全型分体式干燥机浙江泰通医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临海市工业新产品30轻工装备纸容器供料成型检测包装无人化成套设备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温州市平阳县省内首台(套)31全自动PVD离子镀膜设备纳狮新材料有限公司嘉兴市平湖市省内首台(套)32真空包装机浙江名瑞机械有限公司温州市瑞安市省内首台(套)33电子与电工器械专用设备全自动常高温8/12寸探针台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滨江区省内首台(套)34SiC器件智能动态测试装备杭州飞仕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省内首台(套)35LSIC700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化测试系统浙江杭可仪器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省内首台(套)36ZH6000-B全自动深腔球型键合机宁波尚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省内首台(套)37集成电路12英寸高端CMP设备杭州众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安区国内首台(套)38WEP12-ZJS十二寸晶片边抛机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区省内首台(套)39金属载体电感全自动装载贴片机长兴华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长兴县省内首台(套)40IGBT功率循环测试设备浙江杭可仪器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省内首台(套)41高密度超薄芯片键合机--FAN-OUT晶圆级键合机嘉兴景焱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嘉兴市嘉善县省内首台(套)42ACD6全自动匀胶显影机宁波润华全芯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市余姚市省内首台(套)能源领域43新型储能装备T-BAT-SYS-HV系列户用型储能锂离子电池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市桐庐县省内首台(套)44移动太阳能锂电池储能设备浙江福锐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智造新城工业新产品建筑和市政设施领域45污水处理设备硝化屏障一体化设备浙江国千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湖州市安吉县省内首台(套)46高效节能废水电催化氧化装备浙江致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桐乡市省内首台(套)医疗领域47体外诊断与检测设备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省内首台(套)48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凝血快速检测分析仪(MC550)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越城区国内首台(套)49高通量芯片飞行时间核酸质谱仪DP-TOF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国内首台(套)50优呼吸BA200呼气分析仪浙江亿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市仙居县省内首台(套)51MS-i308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宁波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省内首台(套)52艾科血糖检测系统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制造精品53iMatrix100流式点阵发光分析仪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浙江制造精品54便携式生化分析仪 MS200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市越城区浙江制造精品55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 Tesmi F4000嘉兴凯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南湖区浙江制造精品附件:浙江省高端装备供给清单
  • 瑞士万通中国:16年深耕电池市场 致力电化学研究
    最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业内普遍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7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发酵,新一轮动力电池之战也将愈演愈烈。 目前,锂电池技术在日渐成熟的同时,进步开始趋缓,技术验证领域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新电池技术的验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其研发、分析、测试也需要有更为专业的分析测试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 瑞士万通是一家全方位涉足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公司,旗下拥有四个品牌:“Metrohm”、“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Applikon”及“NIRsystems”。瑞士万通集团在世界各地有四十多家子公司,早在六七十年代产品就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士万通中国)自2001年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火爆的电池市场为瑞士万通中国贡献了较大比例的业绩份额。目前,公司已在国内设有5个办事处、4个应用实验室、4个联合实验室、5个维修中心,销售服务网络完整覆盖国内所有省份。瑞士万通中国Autolab产品经理雷涛 在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上,瑞士万通中国Autolab产品经理雷涛向中国电池网介绍,瑞士万通中国在新能源、电力领域的产品主要有卡尔费休水分仪、电化学工作站、离子色谱等,产品主要面向电池研发部门,为研究人员提供材料或成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其中,电化学工作站提供的循环伏安、计时方法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必不可少。 “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研究的常规应用外,还可用于电解质(固体或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电导率的自动测量、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不同嵌锂量下扩散系数的自动测量、电池soc、soh的预估与分析等。”雷涛表示,得益于Autolab强大的Nova软件,用户可在现有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编辑自己的测试方法,这大大扩展了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Nova软件提供的自动数据处理的功能使得研究人员可将整个测试完全自动化,实现真正的“一键式”操作。 为推动瑞士万通中国电化学技术发展,公司近期收购了Dropsens公司。雷涛称,Dropsens公司是著名的便携式恒电位仪和丝网印刷电极制造商,是微型电化学领域的标杆,其先进的便携式恒电位仪和丝网印刷电极技术将有助于瑞士万通中国在现场测试设备上有所建树。实际上,公司最新推出的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正是采用了Dropsens这两方面的技术而研制成功的。未来,Metrohm Dropsens将在深耕微型电化学领域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产品线的技术融合,与Metrohm Autolab、Metrohm VA构成大的瑞士万通中国电化学(Metrohm electrochemistry)产品线。 雷涛特别强调,瑞士万通中国生产的每台仪器都保证100%原装进口,之所以在承受极大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仍坚持100%原装进口,为的是持续给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保证生产的每台仪器都是精良之作,瑞士万通中国有一整套成熟先进的品质控制流程。”雷涛进一步解释说,为了让仪器能够被国内客户准确而轻松方便的使用,公司一直在产品设计上追求尽量减少客户的人为操作,尽可能“一键式”操作。凭借强大的产品功能和良好的品牌口碑,瑞士万通中国成功进入catl、比亚迪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新能源领域主流企业供应链。 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随着动力电池工艺与设备企业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企业目光纷纷投向电池新技术研究制造工艺,布局大规模智能制造的同时严防动力电池制造的“技术空心化”。 瑞士万通中国一直追求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应用于电化学仪器的生产和研发,无论是采用何种制造技术,终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超高品质的产品和使用体验。 雷涛认为,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瑞士万通中国已经在仪器制造方面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研发和生产调度,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在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同时,公司仍然保留部分电极的手工制造,原因是目前手工制造仍然是最高品质的保障。”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趋势渐稳,跨国车企加足马力开发新能源车,电池制造商智能制造不断升级。不同电池技术研发、分析与测试领域地位日益凸显。雷涛透露,未来,瑞士万通中国将凭借在电化学领域深厚的研究基础和领先的检测技术,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
  • 瑞士万通中国:16年深耕电池市场 致力电化学研究
    最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业内普遍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7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发酵,新一轮动力电池之战也将愈演愈烈。 目前,锂电池技术在日渐成熟的同时,进步开始趋缓,技术验证领域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新电池技术的验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其研发、分析、测试也需要有更为专业的分析测试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 瑞士万通是一家全方位涉足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公司,旗下拥有四个品牌:“Metrohm”、“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Applikon”及“NIRsystems”。瑞士万通集团在世界各地有四十多家子公司,早在六七十年代产品就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士万通中国)自2001年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火爆的电池市场为瑞士万通中国贡献了较大比例的业绩份额。目前,公司已在国内设有5个办事处、4个应用实验室、4个联合实验室、5个维修中心,销售服务网络完整覆盖国内所有省份。瑞士万通中国Autolab产品经理雷涛 在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上,瑞士万通中国Autolab产品经理雷涛向中国电池网介绍,瑞士万通中国在新能源、电力领域的产品主要有卡尔费休水分仪、电化学工作站、离子色谱等,产品主要面向电池研发部门,为研究人员提供材料或成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其中,电化学工作站提供的循环伏安、计时方法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必不可少。 “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研究的常规应用外,还可用于电解质(固体或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电导率的自动测量、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不同嵌锂量下扩散系数的自动测量、电池soc、soh的预估与分析等。”雷涛表示,得益于Autolab强大的Nova软件,用户可在现有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编辑自己的测试方法,这大大扩展了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Nova软件提供的自动数据处理的功能使得研究人员可将整个测试完全自动化,实现真正的“一键式”操作。 为推动瑞士万通中国电化学技术发展,公司近期收购了Dropsens公司。雷涛称,Dropsens公司是著名的便携式恒电位仪和丝网印刷电极制造商,是微型电化学领域的标杆,其先进的便携式恒电位仪和丝网印刷电极技术将有助于瑞士万通中国在现场测试设备上有所建树。实际上,公司最新推出的946便携式 重金属快速分析仪正是采用了Dropsens这两方面的技术而研制成功的。未来,Metrohm Dropsens将在深耕微型电化学领域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产品线的技术融合,与Metrohm Autolab、Metrohm VA构成大的瑞士万通中国电化学(Metrohm electrochemistry)产品线。 雷涛特别强调,瑞士万通中国生产的每台仪器都保证100%原装进口,之所以在承受极大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仍坚持100%原装进口,为的是持续给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保证生产的每台仪器都是精良之作,瑞士万通中国有一整套成熟先进的品质控制流程。”雷涛进一步解释说,为了让仪器能够被国内客户准确而轻松方便的使用,公司一直在产品设计上追求尽量减少客户的人为操作,尽可能“一键式”操作。凭借强大的产品功能和良好的品牌口碑,瑞士万通中国成功进入catl、比亚迪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新能源领域主流企业供应链。 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随着动力电池工艺与设备企业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企业目光纷纷投向电池新技术研究制造工艺,布局大规模智能制造的同时严防动力电池制造的“技术空心化”。 瑞士万通中国一直追求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应用于电化学仪器的生产和研发,无论是采用何种制造技术,终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超高品质的产品和使用体验。 雷涛认为,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瑞士万通中国已经在仪器制造方面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研发和生产调度,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在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同时,公司仍然保留部分电极的手工制造,原因是目前手工制造仍然是最高品质的保障。” 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趋势渐稳,跨国车企加足马力开发新能源车,电池制造商智能制造不断升级。不同电池技术研发、分析与测试领域地位日益凸显。雷涛透露,未来,瑞士万通中国将凭借在电化学领域深厚的研究基础和领先的检测技术,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
  • 远方光电斥资3亿建光电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远方光电3月15日晚间公告,3月15日,公司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拟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颜色科技及光电检测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亿元人民币。  公司公告称,该项目是远方光电在光源测量领域成功实现产业化后,对于光电检测分析技术更大应用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拓展。项目主要功能为颜色科技和光电检测成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有助于公司扩展业务领域,成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 对欧盟出口电动工具应注意欧盟《电池指令》修订动向
    欧盟电池指令(2006/66/EC)于2008年9月26日实施。指令主要目标是“将电池、蓄电池、废弃电池和蓄电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该指令的关键条款对含有害物质的电池和蓄电池上市给予了限制,并对电池收集、回收、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该指令第4(1)(b)条规定,按重量计镉含量超过0.002%的便携式电池和蓄电池不得在欧盟上市。但指令第4(3)条规定,该要求并不适用于(a)应急和警报系统,包括应急灯 (b)医疗设备 (c)无线电动工具的便携式电池和蓄电池。  指令同时要求欧洲委员会定期对豁免条件进行调研,以适应最新的科技要求。2010年12月,相关专家调查组就无线电动工具的豁免提交了最终报告,报告表明,禁止在电动工具中使用镍镉(Ni-Cd)电池在技术上、经济上均可行,因为:1.可为欧洲卫生和环境带来实质性益处 2.不涉及实质性技术难题(除了在温度低于0℃的环境下使用时,启动前需用额外设备预热锂电池) 3.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4.可支持经济发展更具竞争性,并获得更高的利润。此外,禁止无线电动工具(CPTs)使用镍镉电池的预期收益应会超过其成本。  鉴于此,2012年3月26日,欧委会采纳了有关修订电池指令取消对无线电动工具豁免的提案。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将禁止在无线电动工具内使用镍镉电池。也就是说,自2016年1月1日起,供无线电动工具使用的便携电池及蓄电池中,镉含量将不得超过重量的0.002%。被采纳的提案将于不久后通过欧盟官方公报发布。  修订提案相关情况可参见2012年第9期《国外信息专报》。  建议:  此次欧盟发布提案修订电池指令(2006/66/EC)以取消对无线电动工具的豁免,是对其“将电池、蓄电池、废弃电池和蓄电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实施。该提案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供无线电动工具使用的便携电池及蓄电池中,镉含量将不得超过重量的0.002%。  江苏,尤其是苏州地区,电动工具生产企业较多,出口批次和金额较大,其产??不齐。此提案的发布将迫使无线电动工具生产商在未来调整其产品以适应欧洲市场,相关出口产品生产商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 锂电池安全性多尺度研究策略:实验与模拟方法
    作者:甘露雨 1,2 陈汝颂 1,2潘弘毅 1,2吴思远 1,2禹习谦 1,2 李泓 1,2第一作者:甘露雨(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E-mail:ganluyu@qq.com;通讯作者:禹习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比能锂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先进表征与失效分析,E-mail:xyu@iphy.ac.cn。单位: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2.0047摘 要 作为新一代电化学储能体系,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交通动力系统、电网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从电池安全性的三个研究尺度:材料、电芯、系统,综述了与之对应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每个尺度均包括基于物理样品的实验方法和基于计算机数学模型的模拟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安全性研究中的适用场景和作用,并探讨了实验和模拟方法之间的联系,着重介绍了材料热分析、材料加热过程中结构分析、电芯加速度量热分析、电芯安全性数值模拟等方法。基于对多尺度研究策略的系统综述,认为安全性研究需要在各个尺度联合同步开展。最后,展望了下一代锂电池,如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可能面临的电池安全性问题。这些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仍处于早期,其材料和验证型电芯的安全性研究是当前阶段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实验方法;数值模拟;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72年Armand等提出的摇椅式电池概念,商业化始于1991年SONY公司推出的钴酸锂电池,经历超过三十年的迭代升级,已经成熟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等小容量电池市场,并在电动汽车、储能、通信、国防、航空航天等需要大容量储能设备的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自锂离子电池诞生开始,安全性便一直是限制其使用场景的重要问题。早在1987年,加拿大公司Moli Energy基于金属锂负极和MoS2正极推出了第一款商业化的金属锂电池,该款电池在1989年春末发生了多起爆炸事件,直接导致了公司破产,也促使行业转向发展更稳定地使用插层化合物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后,多次出现了因电池火灾隐患而开展的大规模召回计划,2016年韩国三星公司的Note7手机在全球发生多起火灾和爆炸事故,除了引起全球性的召回计划外,“锂电池安全性”再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电动交通领域,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事故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提升逐渐增加,据统计,中国在2021年有报道的电动车火灾、燃烧事故超过200起,电动汽车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和电动车企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储能领域,韩国在2017—2021年期间发生了超过30起储能电站事故,2021年4月16日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爆炸事故除导致整个电站烧毁外还造成2名消防员牺牲、1名员工失踪。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日益扩大,其安全性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图1 锂离子电池近年引起的安全事故在锂电池发展的早期阶段,产业界和学术界更关注锂电池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本质原因,基于长期的认识积累,锂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本质可以总结为:电池在过充、过热、撞击、短路等异常使用条件下温度异常升高,引发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引起电池胀气、冒烟、安全阀打开,同时这些反应会大量释放热量使整个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最终各个化学反应剧烈发生,电池温度不可控地迅速上升,引起燃烧或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电池的“热失控”。电池从异常升温到热失控过程中存在多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图2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发机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从早期简单的描述现象和定性预测,发展为在多个尺度、采用多种手段研究安全性机理,基于精准测量和数值化模型准确预测电池安全性表现,最终提出应用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研究策略。如图3所示,目前对于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一般从理解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热行为出发,包括利用各类滥用条件测试确定电池的安全使用极限和失效表现,利用绝热量热等手段具体分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和特征温度,以及利用热失控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电池的热失控表现;在认识电芯热行为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材料本质,利用热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理解电芯发生热失控在材料层面的反应机制,从而为设计制造高安全性的电池提供基础理论的指导;此外,电芯作为电池系统的基础,其热失控行为的精准测量和准确模拟也为在系统层面设计更高安全性的电池系统和管理预警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材料热稳定性、电芯热安全性和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三个尺度介绍安全性研究策略,着重介绍几种实验和模拟方法。基于商用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策略和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方法对于产学研各界研发下一代锂电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图3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策略1 材料热稳定性研究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电池中的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从而发生不可控的放热反应。目前商业化使用的电池材料中,与安全性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充电态(脱锂态)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充电态(嵌锂态)石墨负极、碳酸酯类电解液和隔膜,其中前三者在高温下均不稳定且会发生相互作用,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现行常用的聚合物隔膜则会在140~150 ℃熔融皱缩,导致电池中的正负极直接接触,以内短路的形式快速放热。研究人员自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量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发展了以热分析认识材料热行为,结合形貌、结构、元素成分和价态表征综合研究内在机理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计算材料学的发展也为从原子尺度模拟预测材料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1.1 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是最直接和直观认识材料热行为的方法,指在一定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对于电池材料来说,一般关注其质量、成分、吸放热行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热重分析获得,吸放热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TG和DSC可以设计在同一台仪器中同步测试,该种方法又被称为同步热分析。TG、DSC、STA等仪器通常采用线性升温程序,通过热天平、热流传感器等记录样品的质量、吸放热变化,由于发展时间较早,测试技术和设备工程化水平较为成熟,已成为认识材料稳定性最重要的测试手段之一。基于热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材料发生相变、分解或化学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量和放热量,但在锂离子电池中,往往更关心充电态材料在电解液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反应热。良好的热稳定性是电池材料进入应用的必要条件,而产热量和产热速度则影响电池热失控的剧烈程度。用于常规热分析样品的坩埚一般为敞口氧化铝材质或开孔的铝金属材质,为了研究材料在易挥发电解液中的热表现,需要使用自制或设备厂商专门提供的密封容器。Maleki等通过STA系统研究了钴酸锂/石墨圆柱电池中各种材料的热分解行为,由于电解液采用高沸点的EC溶剂,所以仅在敞口容器中便可以测试,研究发现全电池截止电压4.15 V时,脱锂态钴酸锂在178 ℃发生分解,产生的氧气和电解液反应释放大量热量,释放的能量达到407 J/g,嵌锂态负极的SEI会优先分解,温度在125 ℃之前,之后会出现持续的放热反应,释放能量为697 J/g,而当负极发生析锂后释放能量会上升到827 J/g,这一结论有力支持了近年来析锂电池安全性下降的报道。Yamada等利用DSC确认了充电态磷酸铁锂(LiFePO4)的稳定性很好,与电解液的反应温度大于250 ℃,放热量仅为147 J/g,显著低于层状氧化物材料。Noh等利用密封容器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z)O2,比较热分析结果发现脱锂态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与Ni含量呈现负相关性,且在x0.6之后加速下降。材料经过改性后,其稳定性需要通过热分析进行确认,研究人员基于DSC发现核壳浓度、包覆等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热分析的数据质量与实验条件、样品制备方法密切相关,目前并没有严格一致的测试规范,文献中不同单位之间的测试结果横向对比性很差,很多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尚缺乏准确定量的结论。除了DSC、TG外,还有一类特殊的热分析方法是利用加速度量热仪研究反应的起始温度。与常规热分析采用线性升温不同,ARC使用的升温程序是加热-等待-检索模式,即步进式地在每个温度点保持恒温,如果检索程序发现样品的升温速率超过0.02 K/min,则通过同步样品的升温速率保持样品处于绝热状态,从而跟踪样品的自加热升温过程,否则开始加热至下一个温度点进行恒温、检索。不难发现,ARC获取的是样品近似热力学上的失稳温度,由于检测精度高,获得的失稳温度往往比DSC、TG等方法获得的低很多。Dahn课题组基于ARC测试了大量材料-电解液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基本均低于DSC数据中的放热主峰。事实上,Wang等在低升温速率的DSC测试中也发现充电态材料与电解液的放热起始点远早于剧烈的放热峰。这些信息表明材料失稳到完全失控的过程并不是突变式的,整个体系动态演变的过程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认识。图4 (a) DSC基本原理;(b) 脱锂态正极-电解液的DSC测试结果1.2 物相分析技术电池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其形貌、结构、成分和元素价态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基于对应的方法进行表征分析,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热分解前后的形貌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和光谱学研究材料结构和元素价态演变。由于材料热分解和热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学效应,在加热过程中原位测试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物相变化的真实过程。目前较为成熟的原位表征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热分析仪器串联使用的质谱、红外光谱等,可以实时监测物质分解产生的气体类型,判断材料加热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另一类是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通过特制的样品台,可以在升温过程中实时、原位测定材料的结构变化,目前全球多数同步辐射光源和一些实验室级的X射线衍射仪上都可以实现原位变温XRD测试。Nam等利用变温XRD发现脱锂态LiNi1/3Co1/3Mn1/3O2结构在350 ℃向尖晶石转变,而加入电解液后该转变温度会下降至304 ℃。Yoon等在LiNi0.8Co0.2O2中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并发现MgO包覆可以改善脱锂态正极在电解液中的相变。图5展示了变温XRD和MS的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脱锂态NCM三元正极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研究发现三元正极失稳释放氧气的过程与结构在高温下转化为尖晶石相的行为直接对应,且这一过程的起始温度随镍含量的上升显著下降,NCM523的起始相变温度约为240 ℃,NCM811则小于150 ℃,从体相结构的本征变化解释了高镍正极在电池应用中热安全性差的原因。以上工作都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实现的,由于同步辐射提供的光源质量高、扫谱速度快,更适用于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动力学问题。除此之外,近年来基于X射线谱学以及拉曼光谱实现同步表征的方法均有所发展。结合通过热分析手段观察得到的材料热行为信息,并对升温过程中材料物相变化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材料演变以及电池体系热失稳的动力学过程,为材料的安全性改良提供理论指导。图5 基于原位XRD和质谱对镍钴锰酸锂结构稳定性的研究1.3 计算材料学基于材料原子结构计算预测材料的全部性质是计算材料学家的终极追求。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可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中判断材料稳定性的依据是反应前后的能量差ΔE是否小于0,如果ΔE小于0,反应能发生,则反应物不稳定,反之同理。Ceder等在1998年就计算了LiCoO2脱锂过程结构相变的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然而目前大多数热力学计算不考虑温度效应,且热力学只能作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无法预测反应速率等动力学问题,考虑温度和动力学计算则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或者过渡态搜索方法。相对于材料本身的稳定性,计算材料学对于计算预测两种材料间的界面稳定性存在一定优势。Ceder等计算了不同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稳定性,为选取界面包覆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Cheng等利用AIMD模拟Li6PS5Cl|Li界面,发现界面副反应会持续发生,材料界面之间的副反应是自发发生的,与通常认为的界面钝化效应有所差异。此外,正极材料中的相变析氧、过渡金属迁移等问题的计算模拟也都处于初期开发阶段,仍需持续探索。总的来说,目前阶段材料层级的理论模拟技术与实验技术的差距仍然较远,需要研究人员的持续努力。2 电芯热安全性研究电芯指电池单体,是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电芯的热安全性特征是电池工业界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它是电池材料热稳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制定规模化电池系统安全预警和防护策略的基础。由于电芯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其安全性会呈现一些在纯材料研究中不被讨论的特点,使得电芯安全性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和认识角度。工业上一般通过滥用实验来研究和验证电芯产品的安全性,近年来基于扩展体积加速度量热仪(又称EV-ARC)的安全性测试方法有较快发展,此外电芯安全性模拟方法也从早期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可以准确仿真预测热失控进展的水平。2.1 滥用测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险商实验室(UL)和日本蓄电池协会(JSBA)最初定义了消费电子产品电芯的滥用测试,模拟电芯工作可能遇到的极端条件,通常分为热滥用、电滥用和机械滥用。常见的热滥用为热箱实验,电滥用包括过充电和外部短路实验,机械滥用包括针刺、挤压、冲击和振动等。企业和行业标准一般将电池对滥用测试的响应描述为无变化、泄漏、燃烧、爆炸等,也可基于附加的传感器和检测系统记录温度、气体、电压对滥用的响应。电芯通过滥用测试的标准是不燃烧、不爆炸。锂电池应用早期研究人员大量研究了电池对各类滥用测试的响应与使用条件、材料体系、充电电量等的影响,提出了各类滥用机制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机理。滥用测试中最难通过的项目是针刺测试,近年来关于针刺测试的存废引起了较大争议,但提高电芯的针刺通过率仍是锂电池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滥用测试针对的是商用成品电芯和贴近真实的使用条件,目前更多作为电池行业的安全测试标准而非研究手段。2.2 EV-ARC测试早期的ARC只适用于研究少量材料样品的热失控行为,Feng等发展了利用EV-ARC研究大体积电芯绝热热失控行为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原理和结论如图6所示,由于EV-ARC的加热腔更大,所以需要更精准的控温技术和更严格的校准方案。基于EV-ARC测试可以定量标定出电芯热失控的特征温度T1、T2和T3,分别对应电芯自放热起始温度、电芯热失控起始温度和电芯最高温度,为评价电芯安全性提供了更精确定量的评价指标,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以帮助建立统一可靠的电芯热失控行为数据库,分析了不同体系电芯的热失控机理。Feng等利用EV-ARC首次提出正负极之间的化学串扰会引起电芯在不发生大规模内短路的情况下热失控,说明脱锂正极释氧是现阶段影响电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Li等研究快充后的电芯发现快充析锂导致T1大幅下降,说明析锂同样是电芯安全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常规的滥用测试中难以定量验证的。图6 基于EV-ARC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相比于普通的加热滥用实验,EV-ARC实验环境的温度由程序精确控制,获得的测试结果重复性更好、数据可解读性更高,近年来已成为评价和研究电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EV-ARC模拟的绝热热失控环境与真实的电池滥用工况仍有所差异,评价电芯的实际安全性仍需大量模拟真实严苛工况的测试手段。2.3 高速成像技术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物质、结构的演化,研究人员发展了结合红外测温以及原位针刺等辅助功能的透射X射线显微方法如图7(a)~(c)所示。由于热失控往往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反应,同时伴随剧烈的物相、结构变化。这一特点给TXM表征方法提出了相当高的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实验室X光源能够发射出的X射线光电子数量有限,采集一组TXM影像数据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观察剧烈变化的热失控过程,Finegan等在欧洲同步辐射实验室(ESRF)使用同步辐射光源将TXM的曝光时间降低至44 μs,配合针内预埋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针刺发生时电池内部形貌与刺入点温度的同步监控。该团队利用这种手段研究了刺针纵向与径向刺入18650商业圆柱电池时电池内部热失控行为的差异。Yokoshima等采用实验室光源进行连续实时的透射X射线照相技术,也得到了软包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一组透射投影图。该方法以4 ms的时间分辨率较为清晰地观察到了针刺入软包电池后电池内部每一层材料的形变过程,以及针刺深度与热失控程度的对应关系。图7 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由于透射投影图只能反映某一方向上二维的信息,如果要对真实三维空间中物质的分布做精确地定量,需要借助计算机成像技术。如图7(d)所示,Finegan等利用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高亮度的特征,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的线站上搭建了一套集合原位红外加热、红外测温与高速CT的装置。使用红外加热,实现在线的18650电池升温,同时进行连续的X射线CT成像。连续扫描的TXM投影图能够反映极高时间分辨率的热失控电池内部情形。基于每500张TXM重构得到1个X射线CT结果能够达到2.5帧每秒,实现了一定时间分辨率的电池内部空间分布成像。通过CT结果能够清晰地看到热失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电池材料变化,如电极活性物质层破损、铜集流体融化再团聚等。结合TXM技术获得的投影图和高速X射线CT结果,可以清晰认识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不同位置各个材料的反应、产气、结构破坏等失效行为。另一方面,配合诸如针刺、红外加热、挤压、拉伸等原位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与理解电池的各类宏观失效行为。2.4 电芯热失控数值模拟电芯安全测试的维度广、涉及的测试项目多,通过实验评价电芯安全性需要大量样品和时间成本。同时,产品级电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安全性评估往往处于电芯研发周期的后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电芯安全性测试表现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成本,且在产品研发的前期便对体系的安全性做出判断,大大提高研发效率。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核心是准确描述电芯热失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吸放热量,从而基于能量守恒模拟电池温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化学反应的吸放热一般通过Arrhenius公式描述 (1)式中,图片指反应的产热量;图片为反应物的质量;图片为反应单位质量的吸放热;α为反应的归一化反应量;图片为机理函数;图片为反应的指前因子;图片为反应活化能。通过热分析实验可以测定求解以上参数,这也是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电芯升温过程中内部会发生多个反应,它们对电芯升温的贡献可以看作线性叠加,通过准确描述所有反应即能较为精准地预测电芯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行为 (2)上述方程中,图片为电芯密度;图片为等压比热容;图片、图片、图片为电芯中沿各个方向的热导率;图片为对所有化学反应的产热速率求和;图片为电池与环境换热所引起的能量变化。预测温度变化需要求解二阶含时偏微分方程,如果认为电池中的反应和空间无关,电芯温度均匀上升且电芯体系与外界无热交换,也可简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3)基于该理论,Hatchard等将电池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总结为SEI分解、负极-电解液反应、正极-电解液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计算了方形和圆柱电芯在热箱中的热行为。Spotnitz等总结了早期文献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基于均一电芯模型系统预测了不同材料体系的电芯在各类滥用测试中的表现。通过理论模拟,可以仅基于少量小规模实验数据对实际电芯的安全性表现进行系统预测。Feng等、Ren等基于热分析动力学和非线性优化算法重新标定了电池中关键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了更准确的热失控模拟,他们的模型利用DSC测试获得的参数准确预测了电池在ARC中的热失控表现,可以进一步用于预测热箱、短路等条件下的安全性。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材料体系、配方和工艺的电芯中涉及的反应机制和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如近年来电芯内短路、正极-电解液反应和正负极化学串扰三者是否均在热失控过程中主导发生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安全性的数学模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具体实验和对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由于算力的限制,早期的安全性仿真工作大多不考虑温度空间分布或只计算一维分布,而空间分布在大容量电池和真实工况中是不可忽略的,Kim等、Guo等较早提出了描述热失控温度分布的三维电池模型。近年来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商业计算软件的成熟大幅降低了安全性模拟仿真的难度,Feng等利用商业化的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大容量三元方形锂离子电芯的热失控仿真模型,可以模拟电芯在短路状态下热失控过程和温度的分布,与实测有较好地拟合结果。除了电芯的热行为,电滥用和力学失效对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通过构建电-热耦合模型研究电池非等温电化学性能和短路热失效表现的方法目前已较成熟[59-60],而力学失效如碰撞、针刺等引起热失控的数值模型仍需要持续地开发。3 系统热安全性研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是目前锂电池应用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其研究重点是系统中热失控的扩展规律与抑制、预警措施。目前商品化电芯的热失控无法完全避免,在系统层面防止热失控扩展是可能的安全性解决方案。在系统层级开展实验研究的成本较高,但难以避免,在模拟仿真的辅助下可以提前预测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实验成本。3.1 热失控扩展和火灾危险性测试电池系统热扩展的实验研究成本和危险性较高,主要方法是通过加热、过充、针刺等方式诱发电芯单体的热失控,并利用接触式热电耦、红外测温等手段研究温度在系统中的分布和变化,这种方式只能获得局部多点的热失控信息。Wang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全尺寸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测试平台,用来测量大尺寸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燃烧特性,除了可以获得电池温度变化外,还可以获得电池组失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火焰温度等信息,同时基于锥形火焰量热等技术可以测定大型电池系统宏观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与电芯EV-ARC等方法获得的信息不同,在真实环境下实验得到的电池系统燃烧行为往往更加复杂,包含多个加速失重和喷射火焰的阶段。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在实用层面评价大型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失控风险,为安全性改良、预警、消防和灾害处置提供重要信息。3.2 灾害气体研究和预警方案设计电池实际使用和安全失效的过程中,气体的成分与生成规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爆炸、火灾蔓延等表现密切相关。从材料本质上看,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气化、活性组分高温副反应均会释放气体,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成分。目前这些气体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安全性研究过程中,气体的收集和定量仍需要特制的容器或取样器辅助实现。一般来说,电池热失效气体组分中除了惰性的CO2外还包括大量未完全反应的电解液溶剂、CO、H2和有机小分子,兼具可燃性和生物毒性,Ahmed等发现可燃气体的释放是加剧锂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诱发大规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气体的扩散速度快,检测手段较成熟,气体监测有望成为电池系统安全预警的关键手段,Cui等利用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发现充电态电池在加热失控的早期负极的SEI分解会产生H2,促进电池的热失控。Jin等发展了一种通过小型MS监测H2实现模组过充热失控早期预警的手段,在8.8 kWh的磷酸铁锂-石墨电池包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可以在产生烟雾的10分钟之前发出安全预警。3.3 系统安全性模拟仿真相对于实验研究,模拟仿真消耗的实物资源少,在系统安全性研究中更具优势。系统热安全模拟一般建立在完备准确的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在由多个电芯单体构成的复杂电池系统中,每个单体内部温度均独立地遵循前文所述的电芯热失控模型,电芯之间交换热量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形式进行,可以分别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描述,电芯热失控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共同构成了描述整个系统空间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研究系统大小、空间布局、热管理模式等对电池系统稳定性、安全极限温度、热失控扩散表现等的影响。由于电池系统的结构往往较复杂,系统热安全模型往往需要在成熟的商业模拟仿真软件中进行,常用的软件平台有Comsol Multiphysics、ANSYS、Siemens Star-ccm+等。Feng等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由6个标准方形电芯组成的小型模组的热失控规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热失控扩展的影响,提出了4 种抑制热失控扩展的方案,并对增加隔热层的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Zhai等提出了18650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多米诺预测模型,在Matlab中构建了较为简化的二维模型,预测模组中热失控传播的路径和概率,解释了模组中不同热失控初始位置对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的研究仍然较少,作为一个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系统层级的安全性研究需要产学研的深入合作。4 下一代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电池安全的预防、预警、预测依赖对从系统到电芯再到材料热失控构效关系的深刻理解。纵观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锂电池起火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初步应用阶段,如近几年多起采用高镍三元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而当大量事故引起广泛关注后,关于该电池体系的安全性研究才随之增多,电池安全研究于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的滞后性是电池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鲜明特点。为了满足电动化浪潮带来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要求,人们期望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不可燃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以彻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达到高能量密度。然而,电池安全性不仅与电池内部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相关,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池内部的复杂环境息息相关。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Chen等的工作显示,即使是采用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在与金属锂接触的情况下,高温依然会发生热失控,且金属锂会受到温度的驱动,向固态电解质内部生长,进一步降低热失控的临界温度。清华大学Hou等报道了采用不可燃新型电解液的电池,由于锂盐和嵌锂态负极的剧烈反应,电池在高温下依然会发生热失控。这些结果说明,单维度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设想往往是片面的,新体系的引入很有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反应链条的重构,从而使原本的安全预防预警措施不再生效,也很可能是新型锂电池体系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为了在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研究者们需要在优化电芯电化学性能的同时,尽快同步地开展前瞻性电池安全性验证和研究。只有清晰全面地认识电池热失效机制和各个维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才能在应用阶段做好电池的有效安全预防。图8给出了电池领域新材料和新技术从基础研究到规模量产的技术成熟周期。可以看出,一个新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量产。然而,电池的安全性验证却往往在电池接近量产的阶段才展开,且往往以通过电池安全测试标准为目的,无法系统深入地了解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安全行为和内在机理,为日后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对于早期的电池体系,由于能量密度不高,安全性问题并不突出,而最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300 Wh/kg以上,产学界广泛关注的锂电池新技术和新体系能量密度更高。这些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的新技术和新体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性挑战,因此,将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验证步骤尽可能提前,在基本确定电芯结构后尽可能早地开展电池安全测试与机理研究工作,才有望在真实量产阶段前期就做好准备,摸清其安全性特征与行为,设计好对应的防护、预警措施。图8 电池领域新技术的成熟周期与高能量密度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目前,下一代化学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尚未有定论,可能用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包括富锂材料、无锂高容量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如果考虑使用锂金属负极,锂电池概念的外延还可进一步扩展。然而从学术报道来看,与新材料热行为和新体系实用安全性相关的内容却鲜有报道,目前对绝大部分新型锂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认知尚处于未知或初期阶段。本文所综述的研究方法既可以用于研究现有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可以从材料层级提前理解新型锂电池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并基于模拟仿真方法预测其电芯和系统的安全性,这对选定下一代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保障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新技术平稳落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