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

仪器信息网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可见光近红外高成像仪相关的资讯

  •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将近红外光转为紫外可见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技术,能够通过纳米粒子将红外光转化为紫外光和可见光,为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疗法铺平了道路。据称,该技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其基因表达,是世界上首个使用纳米粒子治疗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光动力疗法。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张勇(音译)说,人体内的基因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蛋白,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但有些时候这个过程也会出现差错,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疾病的产生。此前人们已经发现非侵入性光疗法能够控制基因的表达,纠正这一过程。但使用紫外光有一定副作用,有时甚至得不偿失 而可见光穿透力较弱,无法照射到组织深处的肿瘤。为此,他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外面包裹着一层介孔(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尺度)二氧化硅的纳米粒子。他们发现,这种纳米粒子在被引入患者病灶区域后,可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这种方法就能有效激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癌变细胞的目的。  研究人员称,与紫外光和可见光相比,近红外光安全且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它能达到更深层的目标肿瘤组织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他们正计划将其扩展到其他以光为基础的疗法当中。该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光疗法外,还可以被用于生物成像和临床诊断,借助这些纳米粒子可以获得更清晰精确的癌细胞图像。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和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的资助,下一步该团队还将借此技术开发出用于快速诊断的试剂盒。
  • 广州地化所、深地科学卓越中心揭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战略金属资源,主导了全球的重稀土供给。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重稀土的消耗量迅猛攀升,发现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和谭伟博士与香港大学的周美夫教授等合作,通过对含稀土的黏土矿物和典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剖面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能够有效指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风化程度、稀土含量以及原岩性质的光谱参数,为快速探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新方法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离子吸附态的Nd3+、Dy3+、Ho3+、Er3+和Tm3+在730-870、805、641、652和684nm波段出现特征峰(图1),且稀土元素Nd在740和800nm等波段吸收强度的二阶导数与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价风化壳稀土品位的有效光谱参数;光谱曲线中1396和1910nm波段强度及其比值(M1396_2nd/M1910_2nd)与化学蚀变指数(CIA)明显相关,是野外圈定风化壳内稀土矿体位置的有效参数。图1 含有不同稀土离子的高岭石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还发现,由均一原岩形成的风化壳的光谱参数具有连续性变化特征,因而M1396_2nd、M1910_2nd、M1414_2nd和M1396_2nd/M1910_2nd等光谱参数沿风化剖面变化趋势可作为识别风化壳原岩变化的判定依据(图2),也是有效示矿指标之一。图2 仁居稀土矿床剖面中指示粘土矿物中种类和含量的光谱参数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重点部署项目等项目的联合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和Applied Clay Sciences期刊上。
  • 一种分子装置可将红外线变成可见光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检测红外光的新方法,通过将红外光的频率变为可见光的频率,可将常见的高灵敏度可见光探测器的“视野”扩展到远红外线。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  人类眼睛可看到400—750太赫兹之间的频率,这些频率定义了可见光谱。手机摄像头中的光传感器可检测低至300太赫兹的频率,而通过光纤连接互联网的检测器可检测到大约200太赫兹的频率。  在较低频率下,光传输的能量不足以触发人类眼睛和许多其他传感器中的光感受器,而100太赫兹以下的频率(中红外和远红外光谱)有着丰富的可用信息。例如,表面温度为20℃的物体会发出高达10太赫兹的红外光,这可以通过热成像“看到”。此外,化学和生物物质在中红外区域具有不同的吸收带,这意味着可通过红外光谱远程无损地识别它们。  但变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光的频率无法通过反射或透射等方法轻易改变。  在新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和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使用介质(微小振动分子)向红外光添加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红外光被引导到分子,在那里被转换成振动能量。同时,更高频率的激光束撞击相同的分子以提供额外的能量,并将振动转化为可见光。为了促进转换过程,分子夹在金属纳米结构之间,通过将红外光和激光能量集中在分子上,充当光学天线。  领导这项研究的EPFL基础科学学院克里斯多夫加兰德教授说:“新设备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功能。首先,转换过程是连贯的,这意味着原始红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忠实地映射到新产生的可见光上。它允许使用标准探测器(如手机摄像头中的探测器)进行高分辨率红外光谱分析。其次,每个设备的长度和宽度约为几微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合并到大型像素阵列中。最后,该方法具有高度通用性,只需选择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分子,即可适应不同的频率。”
  • 我国科学家揭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博士谭伟与香港大学等合作,通过对含稀土的黏土矿物和典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剖面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能够有效指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风化程度、稀土含量以及原岩性质的光谱参数,为快速探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新方法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离子吸附态的Nd3+、Dy3+、Ho3+、Er3+和Tm3+在730-870、805、641、652和684nm波段出现特征峰,且稀土元素Nd在740nm、800nm等波段吸收强度的二阶导数与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风化壳稀土品位的有效光谱参数;光谱曲线中1396nm、1910nm波段强度及其比值(M1396_2nd/M1910_2nd)与化学蚀变指数(CIA)明显相关,是野外圈定风化壳内稀土矿体位置的有效参数。  研究还发现,由均一原岩形成的风化壳的光谱参数具有连续性变化特征,因而M1396_2nd、M1910_2nd、M1414_2nd和M1396_2nd/M1910_2nd等光谱参数沿风化剖面变化趋势可作为识别风化壳原岩变化的判定依据,也是有效示矿指标之一。  相关成果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Applied Clay Sciences上。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  论文链接:1 2
  • 奥林巴斯研发新型原型图像传感器 可同时捕捉可见光和红外信息
    奥林巴斯正联合东京工业大学开发一款新型的图像传感器原型,能够同时捕捉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图像信息。据Digital Trends解释,实现此功能的原理是通过定制版RGB拜耳滤色器(Bayer RGB Filter)来实现,Bayer模式通常用来获取彩色的图像信息,像素根据RGGB排列,每种像素都规定只进入一种色彩的光,捕捉可见光图像信息。  而奥林巴斯最新的影像传感器使用了近红外像素来取代R或者B像素排列,近红外像素捕捉近红外线信息,这就使得图像传感器能够同时获得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图像信息。据悉这种新型图像传感器能够应用于许多专业领域,比如机器人、建筑、医学影像和安保等。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尽早实现商业应用。
  • 神奇!科学家开发新型分子装置,可将红外光变成可见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在空间中传播的振荡电场和磁场组成。每个波都以其频率为特征,频率是指每秒振荡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人类肉眼可以检测到400到750万亿赫兹(或太赫兹,THz)之间的频率,这些频率定义了可见光谱。手机摄像头中的光传感器,可以检测低至300THz的频率,而用于通过光纤连接互联网的检测器,对大约200THz的频率敏感。在较低的频率下,光所传输的能量,不足以触发我们肉眼以及许多其他传感器中的光感受器。但是,在100太赫兹以下的频率,即中红外和远红外光谱中,有丰富的信息。例如,一个表面温度为20°C的身体会发出高达10太赫兹的红外光,这可以通过热成像捕捉。此外,化学和生物物质在中红外有明显的吸收带,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学进行远程、非破坏性地识别它们,红外光谱具有无数的应用。近日,国际科学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将频率改变为可见光频率来检测红外光。该设备可以将常见的高灵敏度可见光探测器“视野”扩展到远红外线。变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光的频率是基本特征,不能通过将光反射到表面或穿过材料而轻易改变。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介质,向红外光添加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微小的振动分子。红外光被引导到分子,在那里它被转换成振动能量。同时,更高频率的激光束撞击相同的分子,以提供额外的能量,并将振动转化为可见光。为了促进转换过程,分子被夹在金属纳米结构之间,金属纳米结构通过将红外光和激光能量集中在分子上而充当光学天线。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新设备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功能。首先,其转换过程是连贯的,这意味着原始红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能忠实地映射到新创建的可见光上。还可以使用标准探测器(如手机摄像头中的探测器)进行高分辨率红外光谱分析。其次,每个设备的长度和宽度约为几微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合并到大型像素阵列中。最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通过简单选择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分子来适应不同的频率。但是,到目前为止,该设备的光转换效率仍然很低。研究人员称现在正在集中精力进一步改进它。题为Continuous-wave frequency upconversion with a molecular optomechanical nanocavity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上。
  •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光伏电池
    近些年来,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主要难题。鉴于化石燃料资源正在迅速耗竭及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发展替代性能源产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太阳是清洁能源的一个丰富来源,可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从而为我们所用。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因此,光伏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光伏转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在化学、电子、机械和光学等方面对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表征,大量的研究工作仍然在进行中。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在光学性质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配有150mm积分球的LAMBDA 10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LAMBDA 10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和150mm积分球,可以测量样品在200~2500nm范围内的透过率、反射率和吸光度。积分球的内表面使用Spectralon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反射率接近100%。150mm积分球的窗口面积占内反射表面比值小于2.5%。窗口面积比例越低,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越高。60mm积分球的窗口面积比大约为7%。透射率和反射率积分球测量:透射模式(上)和反射模式(下)积分球内部的检测器(可见光区域使用光电倍增管,近红外光区域使用PbS检测器)被Spectralon材料制成的挡板所保护,避免直接反射光线进入检测器,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进行反射率测量时,可以打开镜面反射侧翼,将镜面反射光线排除,从而只测量漫反射光线。在进行透射率测量时,将正对入射光束的窗口上的标准盖板取走,可以排除直接透射光线,从而只测量漫透射光线。吸光度中心样品架附件;使用积分球测量吸收光谱使用中心样品架,将待测样品放置在积分球的中心位置,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光伏电池的测量光伏电池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第一阶段是吸收有效光谱范围内的光线。为了增加光电转换效率,需要对硅片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光伏电池的吸光度。测量光伏电池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光度,可以评价其处理方式的效果。未处理的硅晶片、经过织构化处理的硅晶片、覆盖了抗反涂层的硅晶片以及光伏电池成品处理前和处理后硅晶片的透过率(左)和反射率(右)硅片的吸光度可通过如下公式获得:%吸光度=100%-%反射率-%透过率可见,经过处理的硅片吸光度更高,从而光能利用率更高。光伏电池的有效反射率是包含了AM1.5太阳辐射光谱权重的积分反射率,可以表示为:其中R(λ)是测量得到的百分比反射率,Sλ是太阳辐射光谱(以光子流表示)。有效反射率可以在光伏电池生产过程的任意环节进行测量,所得数值可以用于不同样品的相互比较。光伏电池对不同角度光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非常重要,后续文章会介绍相应分析方法,敬请期待。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应用报告。
  • 高光谱成像仪在植被伪装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图1 变色龙软体机器人变色实验图(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韩国首尔大学等团队公开了“仿生变色龙软体机器人”成果,有望在军事等领域应用,基于伪装技术的不断升级,伪装识别系统也同样备受关注!在过去的100年中,伪装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军事中,伪装就是隐真与示假,隐真是通过主题对背景的仿真,从而使主体目标物隐藏在背景目标中,无法或者难以被发现。国防工程中,通过采用伪装网与复合材料等方法,进行仿形和仿颜色遮蔽来实现;例如,迷彩服,就是一种最传统的伪装方法。而示假是通过对真目标的仿真,用假目标迷惑观察者,比如,二战期间,苏联采用大量“木质坦克”来迷惑德军,使得德军不敢轻易急速进军。“仿”易于实现,一般只需外形相仿。“真”是要求性质上的相似。植被环境背景下的作战,是最常见的战场模式,特别是在山区、丘陵、草原等地区的作战;因此植被背景下的伪装,是必须解决的反伪装技术之一。需要用到的仪器图2 真实场景(A 为绿色的目标、B 为浅绿色塑料假草皮、C 为翠绿色塑料假草皮、D 为绿色雨衣、E 为老式伪装目标、F 为草地)图3 可见光波段和短波红外光谱曲线(可由ATP9110-25H测得)图4 左为真实场景下可见光565nm波段的灰度图像;右为真实场景下近红外1320波段的灰度图像(可由ATH9500-4-17测得)对比可见光与近红外高光谱波段伪装目标的伪装效果发现,可见光波段下,即使物体颜色相似,但是材料不同,光谱曲线变化率也会不一样;在近红外波段下,不同物体的光谱反射值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光谱曲线变化率相对较小。图5 左是真实树叶,右为高仿绿色伪装网我们采用全波段地物光谱仪(如奥谱天成的ATP9110-25H型全波段地物光谱仪),测得的高仿伪装网的光谱曲线在 400~1300 nm之间与灌木条叶面光谱曲线很相似,而且具有植被“红边”及可见光波段的绿色强反射峰等特征,在此波段区域不易于区分植被和伪装网光谱。这是一款非常优 秀的高仿绿色伪装网。图6 地物光谱仪(可用奥谱天成ATP9110-25测得)采集树叶和纯绿色伪装网光谱曲线图图7 地物光谱仪(可用奥谱天成ATP9110-25)测得树叶和伪装网光谱曲线图(叶绿素吸收、红边区域局部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高仿伪装网一样有红边效应,但是与真实的绿叶还是有差别的。另外,树叶有明显的叶绿素反射峰,而高仿伪装网则没有。图8 基于探测与感知的伪装效果评估流程图(可用ATH9500、ATH9500-4-17型无人机高光谱成像仪测得)基于对目标的实时监控、搜索、侦察以提高战场情况的感知能力及提供打击效果评估的需要,美军希望利用高光谱成像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及高光谱分辨率的特点,通过高光谱融合信息探测出可疑目标位置,引导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载荷对目标进行详细分类确认,开展了大量的高光谱军事应用研究项目HYMSMO。图9 机载侦查实验图像1994年10月~1995年10月美国先后进行了白沙导弹试验场沙漠辐射 Ⅰ 、 Ⅱ 试验,森林、城市辐射试验,岛屿辐射试验。以沙漠、森林、城市和岛屿等具有典型地貌的场景为背景环境,研究证实了高光谱成像对目标的可探测性。在进行真假目标、隐藏试验时,高光谱谱段数210个,波段范围0.42~5 μ m ,光谱分辨率10nm ,地面像元分辨率范围0. 75~3m 。图9为沙漠背景环境下,机载侦察试验对伪装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图9 ( a )所示)拍摄的全色图(图9 ( b )所示)及高光谱图像(图9( c )所示),全色图像难以确定目标,但是高光谱图像特征明显。图10 奥谱天成ATH9010无人机载高光谱飞行演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日趋成熟。其所具有的全方位、多尺度、全天时、全天候及精细化成像等优点,使遥感侦察变得更加直接与准确,对发现疑似目标与揭露隐蔽目标也更为犀利。遥感技术使传统伪装技术方法与装备器材受到了很大制约,对伪装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迫使伪装技术另辟蹊径,寻求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技术方法。更多关于“高光谱”的应用,欢迎咨询!
  • 赛默飞发布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新品
    用于水和废水的分光光度计基于60 年光谱学经验的基础, 下一代 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结合卓越性能并融合现代设计。Thermo Scientific ™ Orion ™ AquaMate ™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专为满足水和废水实验室分析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包括如下特性:• 260 条预编程测试方法,并且可以灵活地编写自己定义的方法• 支持圆形、方形及长方形的比色池架• 直观的操作软件,包括性能验证测试,设计符合GLP 和GMP 标准• 可选择中量程或大量程两种波长读数模式• 7 英寸,高分辨率友好的触摸屏操作界面预置的测试方法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和 810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内置了超过260 种测试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使用Thermo Scientific ™ Orion ™ AQUAfast ™ 、Merck(默克)以及 CHEMetrics 的试剂进行测试。预置的测试程序简单准确,可分析酸度,碱度,铝,氨氮,铵离子,锑,AOX, 砷,BOD, 硼,溴,镉,钙,氯化物,氯,二氧化氯,铬酸盐,铬,COD, 色度,铜,氰化物,氰尿酸,DEHA, 洗涤剂,溶解氧,氟化物,甲醛,金,硬度,联氨,过氧化氢,碘,铁,铅,镁,锰,汞,钼酸盐,钼,一氯胺,镍,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氧,除氧剂,臭氧,钯,Ph, 苯酚,磷酸盐,铂,钾,二氧化硅,银,钠,硫酸盐,硫化物,表面活性剂,悬浮物,锡,TOC。可以使用Orion AQUAfast, Merk, 和 CHEMetrics 的试剂以及各种规格的试管测试挥发性有机酸和锌。仪器可以根据试剂批次的变化对预置测试程序进行一点调整。预置测试程序可以编辑为新的化学分析程序或者操作员可以建立自定义的测试程序。所有的预置测试程序都存储在U 盘上,允许操作员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测试程序。可以通过USB 上传用户自定义的标准曲线,这样就有可能使用大多数的化学试剂。可以访问thermofisher.com/aquamateuvvis 查找最新的符合美国环保署要求的试剂化学方法清单。为了便于上传, 传输和存储测试程序和数据,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有三个USB 口,可以使用U 盘直接把数据拷贝到电脑,或者通过连接外部打印机打印分光光度计产生的硬拷贝数据。性能验证测试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包括性能验证测试,确保波长精度和仪器功能。依照GLP 和GMP 的要求,每份测试报告给出测试时间,日期和仪器序列号。内部波长精度测试是与内部光源和外部校准标准相兼容的。可选的各种比色池池架仪器可以灵活搭配各种比色池,适用于宽量程的圆形,方形和放置三个矩形比色池的固定架。每个比色池固定架可以很容易的在仪器样品室安装和更换。具有磁力的,易于清洁的比色池固定架,适用于12-25mm圆形,10mm 方形和20-100mm 矩形比色池。还包括一个可调节的圆形的固定架,可搭配13-24mm 圆形比色池。可根据水质分析需要选择两种模式对于水和废水的分析,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 325-1100 nm, 5.0nm 光谱带宽完全满足大多数常规样品的测量。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额外的性能特点:• 使用成本低,物有所值• 小巧,轻便的设计• 卤钨灯可提供1000 小时的测试使用• 性能特点与Orion AquaMate 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类似双光束光学系统提高测量精度氙灯发出非常强的光,在不损失样品的测量精确性,分光器提取并测量一小部分光到内置参比检测器。在每次测量样品的同时进行参比光束校正。双光束光学系统,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参比光束校正,最大限度的保证每次测量的准确性。长时间测量无漂移,扫描速度变化峰值漂移。双光束系统确保仪器在全紫外至近红外光谱区域都能到非常优越的数据。氙灯只有在测量时才会发出光脉冲。创新点:基于60 年光谱学经验的基础, 下一代 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结合卓越性能并融合现代设计。Thermo Scientific™ Orion ™ AquaMate ™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专为满足水和废水实验室分析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包括如下特性:• 260 条预编程测试方法,并且可以灵活地编写自己定义的方法• 支持圆形、方形及长方形的比色池架• 直观的操作软件,包括性能验证测试,设计符合GLP 和GMP 标准• 可选择中量程或大量程两种波长读数模式• 7 英寸,高分辨率友好的触摸屏操作界面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DAVINCI+将搭载紧凑型紫外可见光成像光谱仪(CUVIS)飞往金星
    6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计划在2028-2030年间执行两项探索金星的任务,这是NASA时隔30年后再次对金星进行探测。NASA表示,这两个任务被分别称为“DAVINCI+”和“VERITAS”,内容包括研究金星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了解金星的地质历史以及分析其与地球在发展方向上的不同。据悉,DAVINCI+将搭载紧凑型紫外可见光成像光谱仪(CUVIS),仪器将使用一种基于自由光学的新仪器对紫外线进行高分辨率的测量。而VERITAS将绘制金星表面的红外辐射图,并确定活火山是否将水蒸气释放至大气中,同时搭载深空原子钟-2,用这项技术产生的超精确时钟信号最终将有助于实现航天器的自主操纵,并加强无线电科学观测。
  • 新品上市 | 优利德推出全新红外热成像仪系列
    近日,优利德官微发布多款新品上市,包括UTi640J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UTi260V红外热成像仪,以及UTi640J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多款选配镜头。有哪些亮点?一起看看。重磅新品 | UTi640J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款高效、精准、功能丰富的红外热成像仪对于运维巡检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下面为大家推荐一款直指用户“高效”需求,将创新与实用性完全融合的新品——UTi640J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作为一款高性能、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UTi640J具备640480红外像素(可超分辨率至1280*960)、1300万可见光镜头、红外帧频可达30Hz/9Hz(可调),可确保图像清晰、画面流畅、测温精准。测温范围为-40℃~650℃(选配高温拓展镜头500℃~2000℃),自适应多种选配镜头,以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具备1-20倍的数字变倍功能,可提供自动、触控、半自动、激光和手动等多种调焦方式,力求让每一个细节尽显细腻与精准。此外,产品还具备多项实用功能,包括视频分析、截屏温度分析、等温线设置、蓝牙传图、拍照录像、激光测距、支持文本和语音注释,以及AI语音控制等。多种功能的加持,使其成为一款适用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成像效果更清晰、辅助功能更强大的热成像仪,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检测、石油石化、建筑暖通、智能制造、钢铁冶金、电子信息等领域。画质更清晰,细节更锐利 | UTi260V红外热成像仪让热隐患无所遁形UTi260V是一款搭载T-Mix自研融合图像算法且同时具有激光测距功能的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配备256×192的红外分辨率和500万的可见光像素,确保画质更清晰、细节更锐利。产品搭载3.5英寸的高清触摸显示屏,测温范围从-20℃到550℃,具有中心点测温、高低温自动追踪、自定义分析对象、等温线自定义限制温度等功能,有助于快速发现异常或目标区域的温度变化。除了机身强大的功能外,UTi260V还配备实时视频、拍照录像、手机APP、PC软件实时图像传输等实用功能。这些功能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实时图像的控制分析以及后期图片的分析处理。综上所述,UTi260V不仅在硬件配置上表现出色,而且在软件功能和应用范围上也同样引人注目。在配电柜、管道、电机以及电路板的温度筛查检测中,它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拆卸简单,自动适配 | UTi640J多款选配镜头为满足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UTi640J智能型红外热成像仪提供多种可选配镜头,包括UT-Z006微距镜头、UT-Z007广角镜头、UT-Z008中长焦镜头、UT-Z009长焦镜头和UT-Z010高温镜头。这些镜头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而且拆卸十分简单,无需专业调试,更换后即可自动识别并适配。
  • 在线守望,守护安全 | 谱育科技 EXPEC 1890 在线式红外气体热成像仪
    红外气体热成像红外气体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泄漏监测技术,可以第一时间识别VOCs运输和储存等过程的泄漏现象并可视化,准确定位到泄漏或排放的源头,进而有效地执行泄漏检测和修复(LDAR)程序以及安全预警措施,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EXPEC 1890在线式红外气体热成像仪_谱育科技EXPEC 1890在线式红外气体热成像仪基于红外气体热成像技术,集成可见光显示、视频录制和拍照取证等多种特色功能,同时配备高分辨率制冷型探测器,结合泄漏监测专用分析软件,通过长焦距镜头 即使在光线不利的条件下 也可以实现中远距离对VOCs潜在排放和泄漏源 进行连续24小时可视化在线监控。设备符合GB 2095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HJ 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守望式监测来守护安全。上下滑动阅览产品特点【防爆设计】满足石化、天然气等需要防爆的区域使用要求,广泛应用于储罐、管道、海上石油平台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监控。当泄漏发生时,可实现对泄漏源的快速、精准定位;【高灵敏度】高灵敏制冷型探测器设计,具有普通红外图像、高灵敏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等多种成像模式;【中远距离监控】配备长焦镜头,可实现1km的探测距离;【全方位】水平、垂直多角度可旋转扫描,视野范围内实现全方位、大面积覆盖;【无损化】不中断工业生产过程,保护石油、化工、天然气企业等基础设备,有效减轻产品损伤和物料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工作效率;【持续保护】7×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第一时间发现泄漏,并及时报警;【远程控制】通过以太网将泄漏图像或视频实时传输至专用泄漏管控平台,实现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预警。谱育科技EXPEC 1890优势1.保障人员安全、设施安全、财产安全;2.安全场所内,远程、高效、连续地监控大片区域;3.将监测结果可视化,直观揭示泄漏源;4.解决高空、高温、危险等各类不可达点位的监测;5.快速、准确地定位到泄漏源,结合专用泄漏分析软件实现自动预警;储罐区气体泄漏的发生和发现针对储罐区VOCs泄漏监测,为达到精准定位泄漏点位的目的,可通过在不同角度布设多台EXPEC 1890在线式红外气体热成像仪进行组合使用,从不同方向观察储罐,帮助估计泄漏烟缕的大概位置,同时结合泄漏羽流的速度和当时风向,基本可以把范围缩小到泄漏点位附近的某一两个储罐。通过多点布设,可覆盖到化工、石化和能源等企业基础设施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监测。应用案例谱育科技EXPEC 1890 对储罐区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可见光下,未察觉出任何储罐存在异常。当开启气体增强模式后,发现其中一座原料储罐顶部出现明显的烟雾;当启动连续数字变倍、激光测距和GPS定位等一系列特色功能后,EXPEC 1890 快速、准确地掌握了泄漏储罐位置信息,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及时修复,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损失和风险。 增强模式下VOCs泄漏监测 谱育科技EXPEC 1890的气体增强模式具有强大的检漏能力,对于企业泄漏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红外模式同样如此。谱育科技EXPEC 1890对石化园区的储罐区进行在线监测,在红外模式下,发现部分储罐和管道出现温度相对较高的异常状况,现场人员立即排查这类安全隐患,降低了可能的存在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红外模式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大大提升。 红外模式下VOCs泄漏监测 谱育科技EXPEC 1890可以成为泄漏监测的瞭望塔,泄漏修复的指挥棒,更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强心针。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推广,VOCs及更多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将从传统方法(如嗅探器)逐渐过渡到可视化泄漏监测。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包括减少排放、提高产能和工艺效率、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等各类复杂的工业应用需求,未来将在大气监测和其他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新年新气象—新品UH5700之测定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光透过率
    前言新年新气象,日立推出了新产品UH5700,这是一款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支持液体样品、固体样品透过率、反射率、吸光度的测定,丰富的附件满足多方面测定需求。图1 UH5700实验新软件UH5700使用了新型控制软件UV solutions Plus,操作步骤简单,数据处理功能丰富。图2 软件测定界面测定附件根据JIS R 3106*1测定了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太阳光反射率。使用玻璃滤光片支架附件测定了三种玻璃的透射光谱,附件外观如图所示。*1 JIS R 3106 平板玻璃的透过率、反射率、放射率、太阳能转化率的实验方法图3 玻璃滤光片支架附件详细参数请参考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24855.htm 样品测定详细数据信息请点击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24855.htm 总结新的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配合新型软件,可以方便快捷的计算出不同玻璃的光谱性能,新的一年将给您的研发领域注入新活力。
  • 新型石墨烯光学探测器实现监测光谱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
    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HZDR)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在 SiC 上一个微小的片状石墨烯加上天线,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学探测器。据称,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迅速的反射所有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并可在室温下工作。这是单个检测器首次实现监测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并一直到太赫兹辐射。  HZDR 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新的石墨烯探测器用于激光系统的精确同步。据HZDR 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 Stephan Winnerl 称,相对于其他半导体,如硅或砷化镓,石墨烯可以承载具有超大范围光子能量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只需要一个宽带天线和恰当的衬底来。  石墨烯片和天线组件吸收光线,将光子的能量转移至石墨烯的电子中。这些“热电子”能够增加探测器的电阻,产生快速电信号,在短短 40 皮秒内便可完成入射光注入。  衬底的选择是提高捕光器的关键。过去使用的半导体衬底吸收了一些波长的光,但碳化硅可在光谱范围不主动吸收光。 此外,天线的作用就像一个漏斗,捕捉长波红外和太赫兹辐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将光谱范围增加为此前型号探测器的90倍,所能探测到的最短波长比最长的小 1000倍。而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仅是紫光的两倍。  该光学探测器已被 HZDR 中心采用,用于易北河中心的两个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精确同步。这种精确同步对“泵浦探针”实验尤为重要,研究员使用其中一个激光器激发材料,再使用另一个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器进行测定。在这种实验中,激光脉冲必须精确同步。因此,科学家们使用石墨烯探测器如同使用秒表。精确同步的探测器可以显示出激光脉冲何时达到目标,大带宽有助于防止探测器变为潜在错误来源。该种探测器的另一个优点是,所有的测量可以在室温下进行,避免了其他探测器所需的昂贵和费时的氮气或氦气冷却过程。
  • 湖北工业大学程正旺团队:具有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结促进高效可见光催化析氢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程正旺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不仅促进了可见光吸收,还极大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效率,实现了高效、稳定的PEC可见光析氢。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该研究成果,希望对您的科学研究或工业生产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应用方向:清洁能源,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异质结正文: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H2)为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单一催化剂有限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导致可见光条件下的光电催化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如何设计和合成高效、稳定的分解水光电催化剂成为领域内的核心课题。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程正旺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不仅促进了可见光吸收,还极大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效率,实现了高效、稳定的PEC可见光析氢。该工作以“Construction of nanorod-shaped TiO2/Cu3N p–n heterojunction for efficient visible-light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程正旺等采用磁控溅射法,将p型Cu3N薄膜沉积到一维 n型TiO2纳米阵列上,形成了TiO2/Cu3N p-n异质结。得益于合适的能隙和内建电场的协同作用,形成的TiO2/Cu3N p-n异质结不仅将带隙从TiO2的3.09 eV减小到TiO2/Cu3N的2.01 eV,光响应范围也从从紫外区扩展到可见光区域。此外,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转移效率明显改善,平均载流子寿命延长了3倍。进一步地,在 420 nm可见光照射和-0.97 V vs. RHE(可逆氢电极)条件下,光电流密度从TiO2的-0.33 mA/cm2提高到TiO2/Cu3N的-4.66 mA/cm2,提高了约14.12倍。此外,构建的TiO2/Cu3N异质结表现出稳定的PEC析氢性能,相应的可见光分解水产氢速率达到6.98 µ mol/cm2/h。以上结果表明:构建具有合适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是提高TiO2光电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有望应用于其他光电催化剂。本项研究为设计和制备高效、低成本、无毒的PEC分解水电极和其他光电子化学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图1. 样品制备流程示意图。图2. TiO2/Cu3N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图3. TiO2 (a),Cu3N (b)和TiO2/Cu3N的莫特-肖特基曲线(MS);TiO2/Cu3N界面的TEM图像;理论计算的平面平均电势,(e) TiO2(101),(f) Cu3N(110)。图4. 直接带隙TiO2、TiO2/Cu3N ((αhν)2~hν)和间接带隙Cu3N ((αhν)1/2~hν)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a)和相应的Tauc图(b)。图5. (a) 稳态光致荧光(PL)光谱,(b) 时间分辨PL (TRPL)光谱。图6. (a) TiO2、Cu3N及TiO2/Cu3N的表面光电压谱(SPV);(b) 在-0.97 V vs. RHE和 420 nm光照射条件下,TiO2、Cu3N及TiO2/Cu3N的光电流密度-电压曲线;(c) 电化学阻抗Nyquist图。图7. (a) TiO2/Cu3N在 420 nm可见光照射下PEC产氢H2的循环稳定性。(b)本研究中TiO2/Cu3N的平均产氢速率与报道的TiO2基异质结结果的比较。图8. 420 nm可见光照射下,TiO2/Cu3N p-n异质结的光生载流子迁移与光电催化分解水析氢机理图。关于此文章的更多细节请查看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TC00916A 配置推荐本文中TiO2及TiO2/Cu3N发光测试使用卓立汉光公司的OmniFluo99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完成。OmniFluo990为模块化搭建结构,通过搭配不同的光源、检测器和各类附件,为紫外/可见/近红外发光测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也为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发提供有利工具。免责声明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权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
  • 干货|​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的文章,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的钱骏教授。传统的荧光成像技术是基于可见光波段(40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波段(760~900 nm)实现的,但是由于受生物组织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影响,这些波段的光对厚样本、活体样本成像时,成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近红外二区波段(1000~1700 nm, NIR-II)的光受生物组织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影响大大降低,因而用这个波段的光成像时,成像的深度和信噪比都显著提高。近年来,NIR-II荧光宽场显微术在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信背比和大深度组织穿透方面获得突破性发展,这些得益于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设备的开发和改进。作者在本文中通过介绍NIR-II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的机制特点、演进历史、系统进展以及在不同生物模型上的最新应用,展现其临床试验的巨大潜力,使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1、NIR-II荧光活体生物成像近年来,研究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的NIR-II荧光成像研究,实现了对活体生物样本的深层和功能性成像,尤其伴随着探测器性能的提升和荧光新探针的开发,NIR-II的活体荧光成像迅速成为热点。尽管NIR-II荧光成像应用日趋广泛,但其成像窗口的定义却并不统一。长期以来,NIR-II在学术界被定义为1000~1700 nm。然而,工业领域认可的典型短波红外波段为900~1700nm。浙江大学钱骏教授团队模拟了NIR区域(至2340 nm)中的光子传播,确认了活体成像中适度利用水对散射光子的吸收能提高信背比,并将NIR-II窗口扩展为900~1 880 nm,定义了2080~2340 nm为近红外三区。其中,1400~1500 nm和1700~1880nm分别被定义为NIR-IIx和NIR-IIc区域。图1:定义并扩展NIR-II窗口为900-1880nm2、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活体成像研究中,NIR-II的宏观成像不仅可以实现主动脉和微小血管循环检测,也可以实现各类器官的成像,如心、肝、脾、肺、肾、肝、肠、胆道等。但是,组织的微结构观察和检测需要更大倍率的成像系统,以提高生物组织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实现生物微结构的清晰成像。钱骏教授团队与宁波舜宇仪器(SOPTOP)公司合作,开发出新型NIR-II荧光正置显微成像系统,将短波红外探测器与传统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可实现宽场激发、面阵探测,具备成像深度大、时间分辨高、空间分辨好、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实现深层组织的高倍探测,已满足商用要求。此系统先后被相关科研院所购置,已在宫颈癌靶向化疗、小鼠脑血管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和报导。图2:舜宇仪器 NIR II-MS 近红外二区活体显微影像系统3、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的应用基于NIR-II荧光成像的大深度、高分辨率等优势,诸多生物医学应用得以开发。其中,活体大深度显微成像不仅能够对脉管系统、组织器官清晰破译,而且能够获取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细微过程的动态信息,具有对生理和行为动态观察的巨大潜力。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可实现脑血管实时解析成像,以及血流速度和心跳周期的测量。作者团队针对血流测速开展工作,静脉注射IR820(0.5 mg/mL, 200 μL)后,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监测小鼠脑血管结构和实时血液流动,实时获取150 μm深度处的毛细血管血流速度为725 μm/s。同时,研究人员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记录开颅小鼠头骨下方0 ~800 μm深度下脑血管图像,并在800 μm的深度下区分出直径仅6.1 μm(半高全宽)的毛细血管。图3:小鼠活体脑血管成像血管造影方法可提供血管状态的有用信息,用于监测疾病过程。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能以高时空分辨率实现深层组织血管可视化。作者及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射(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纳米颗粒,借助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对小鼠大脑中的光致血栓形成缺血(Photo-Thrombotic Ischemia, PTI)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过程实现了精确监测。图4: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用于血流动力学研究和小鼠脑血栓性缺血的实时跟踪肿瘤和炎症性病变的检测和诊断仍是临床的巨大挑战,而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亦可用于肿瘤的精准检测。唐本忠院士、钱骏教授等将AIE纳米颗粒TQ-BPN注射进入具有旧肿瘤(4周)和新肿瘤(2周)的小鼠体内,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来识别不同生长阶段的肿瘤。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凭借穿透深度大和成像实时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原位显示肿瘤部位的EPR效应,这将有利于早期肿瘤检测和转移研究。图5:使用NIR-II荧光成像在肿瘤部位原位显示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除普通小鼠、大鼠外,大型灵长类动物(如狨猴)的NIR-II荧光成像技术的探索更有利于临床转化,对于这些动物神经活动和脑血流调节的研究,有利于揭开人类大脑疾病的神秘面纱。钱骏教授、高利霞教授及唐本忠院士等首次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进行了穿薄颅骨大深度脑血管显微成像。图6:高空间分辨率的狨猴穿颅脑血管显微系统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拥有高时间分辨率以监测动态生物过程,提供高空间分辨率以观察微小生物结构、精准定位药物分布,还具备大成像深度。同时,该系统对比其他显微成像系统(如共聚焦显微术、光片显微术)易于上手使用并且成本适中,便于在活体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推广。通过相关研究团队的努力,实现了从小鼠、大鼠、狨猴到猕猴,从脑血管、肿瘤血管到炎症组织及离体细胞、组织切片等的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证明了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的巨大潜力。综上所述,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不断在更大的成像深度、更优的信背比、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快的成像速度上得到创新、改进和突破。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有望在各种生物和材料研究实验室推广,甚至在医学机构和医院临床获得普及和应用。以上便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与应用,其中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均为宁波舜宇仪器的NIR II-MS活体显微影像系统。作为全球首款近红外二区活体正置显微成像系统,可以实现对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光学表征以及活体生物样品、厚生物组织等的大深度、高时空分辨成像,选择25X红外水镜时,活体成像深度≥1.4mm,空间分辨率≤2μm。其操作简便的系统,具备在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领域作为活体成像的基础工具的潜力。本文为SOPTOP舜宇显微系统供稿。如有技术干货、科研成果、仪器使用心得、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事件观点,欢迎广大相关行业朋友投稿。投稿邮箱:lizk@instrument.com.cn
  •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
    成果名称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单位名称北京大学联系人马靖联系邮箱mj@labpku.com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原理样机 &radic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成果简介:光学频率梳是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础科学仪器,例如原子跃迁频率的精密测量、光钟的频率的测量、引力波的测量、微重力的测量、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等。利用频率梳测量频率时,需要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在200MHz以上,以便波长计数器计量波数。特别地,类地行星观测需要20GHz以上频率间隔的频率梳来定标光谱仪,这个频率间隔一般的光纤激光器无法达到,目前只能依靠法布里-珀罗(FP)滤波装置进行频率倍增。由于FP透射光谱的有限线宽会导致边模泄露,从而影响天文光谱仪的定标精度,因此需要源激光频率梳本身的频率间隔尽量大,以抑制边模。可见,研制高重复频率(大频率间隔)的频率梳已经成为国际激光器和频率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基本上被德国Menlo System公司生产的基于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频率梳垄断,我国亟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梳设备。2011年,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张志刚教授申请的&ldquo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rdquo 得到第三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在基金经费支持下,通过关键配件的购置和加工,该项研究得以顺利开展。课题组瞄准研制稳定的、可供频率测量的、基于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激光频率梳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包括:(1)搭建高重复频率、1um波长的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频率梳&ldquo 种子源&rdquo ;(2)研究初始频率和腔内色散的关系,以得到更高信噪比的初始频率信号;(3)利用合适的色散补偿元件对种子源输出的脉冲进行色散补偿,并进行多级反向放大,使其输出功率满足频率梳要求;(4)试验多种光子晶体光纤,以获得更宽的、覆盖可见光域的光谱。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国际首创的500MHz光学频率梳样机,而Menlo公司同类产品重复频率仅为250M。这一技术的产品化将打破外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填补国内外市场的空白。在第三期项目工作的基础上,张志刚课题组的王爱民副教授申请的&ldquo 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的研制&rdquo 项目在2012年得到了第四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在第四期基金的支持下,项目组发展了前期500MHz高重复频率的光学频率梳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工作,包括:(1)利用FP技术对500MHz重复频率的稳定光梳进行倍频,获得20GHz、1m波段的稳定光学频率梳;(2)对20GHz光学频率梳进行功率放大、脉冲压缩和倍频,实现515nm波段的蓝光飞秒光梳源;(3)利用拉锥光子晶体光纤对飞秒蓝光光梳进行可见光扩谱,达到400-750nm的光谱覆盖。通过这些工作,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一套可直接与天文望远镜对接的20G天文光梳频率标准系统,其工作达到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这两期项目目前已经结题,其成果已进入产品化阶段,科技转化前景良好。相关成果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高度重视。课题组瞄准研制稳定的、可供频率测量的、基于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激光频率梳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一套可直接与天文望远镜对接的20G天文光梳频率标准系统,其工作达到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应用前景:光学频率梳是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础科学仪器,例如原子跃迁频率的精密测量、光钟的频率的测量、引力波的测量、微重力的测量、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等。
  • 我国首台机载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研制成功
    p  2016年3月31日,科技部在上海组织召开了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星载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工程样机研制”课题验收会。br//pp  相对于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在热红外波段进行高光谱遥感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搭载机载或者卫星平台来获取地物的热辐射精细光谱信息,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地物、分辨目标,在地质勘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同时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也可以广泛地用于地表温度探测、城市热流分析、环境灾害监测及矿蚀岩的识别等领域,我国的业务部门对热红外高光谱数据需求迫切。该课题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星载红外高光谱成像载荷总体设计,提出并验证了“推扫成像+延伸波长热红外探测器+色散型分光组件+背景抑制模块+机上实时定标”的总体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热红外高光谱成像仪。/pp  上述成果已成功地完成了飞行验证。课题成果对进一步推动高光谱红外成像遥感在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调查、污染气体控制、地表温度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ppbr//p
  • 最新成果:近红外荧光成像用于活体生物研究(发布于Advanced Materials)
    荧光成像一直是生物动态分析、活体追踪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该技术领域,近红外光学技术因其自身独特的生物适应性以及高精准度,已经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和活体生物成像的一种超越可见光成像的重要工具,也被广泛证实可为活体成像研究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尽管当前的近红外一区(NIR-I)成像相比可见光波长下的成像,展示出良好的优越性。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生物活体成像,这主要得益于 NIR-II 区域具有弱的组织自体荧光、低光子散射以及干扰,便于实现信噪比、分辨率和穿透深度等多方面的提升。因此,发展更高亮度的近红外二区成像方法以及工具可以实现更深更精准的生物成像与检测。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技术发展往往受限于探针的发展,高亮度以及具有特殊响应性能的探针材料是荧光成像技术的核心。在过去几年间,经过全球化学材料家以及药学家们的努力,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分子体系,并在荧光成像与活体分析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是当前仍缺乏高效的探针,特别是高亮度和长波长的荧光材料,这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该团队开发出一系列在近红外二区具有高亮度的有机荧光探针,实现了 NIR-IIb 波长(1000-1700nm)下的全身血管、胆道系统以及脑部血管动力学高分辨成像。研究成果“Molecular Programming of NIR-IIb-Emissive Semiconducting Small Molecules for In Vivo High-Contrast Bioimaging Beyond 1500nm”,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Advanced Materials,2021-2022年影响因子为30.849该研究首先合成了具有 A-D-A 骨架结构的近红外二区发光探针母体,并进一步采用硒和氟原子工程方法改造所得的近红外二区发光探针母体,从而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并降低能级带隙。通过纳米制备技术,获得了高稳定的水溶性 NIR-II 纳米荧光探针材料,该荧光探针具有高效的 NIR-II 发光性能,其发光波长可延伸至 1700 nm。更进一步的活体生物成像证实了该荧光探针可高分辨的可视化全身血管以及膀胱胆道系统。此外,该探针也对脑部血管成像以及血流动力学进行了高速成像,取得了可观的脑血管造影性能。概括来说该研究为新型近红外二区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以及高分辨生物成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上述工作立足于近红外二区的波长问题,只是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后续他们将继续挖掘近红外二区新的分子体系以及优越性,深入研究分子体系的发光波长以及量子产率的优化,以期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荧光成像介导的手术导航方法因为其本身实时可视化和高速动态成像性能,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视化手术工具,有望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实时病灶发现和手术扫除。“因此,我们基于前期在近红外二区分子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发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在疾病诊疗,特别是在手术导航方面的进行深入性应用探索。”李盛亮说。除此之外,该团队也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近红外二区肿瘤治疗研究,通过研究近红外成像与近红外治疗的联合体系,发展新型的高效诊疗一体化药物。特别是利用分子设计合成的基础,发展单分子具备多个光学功能的 All-in-One 体系十分值得期待。
  • 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破650亿元 !民用热成像未来或现黄金10年
    红外热成像仪产业或许已达到了迈入家庭生活的里程碑。“红外行业正朝着多样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飒特红外基于32年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决定推出红外消费品,这或许是一次大胆尝试,但一定是行业里的一个正确决定。” 飒特红外总经理陈振鹏在日前落幕的2023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AWE”)上如此表示。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5.34亿元。“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表示。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的飒特红外等企业,开始针对民用红外热成像这一蓝海市场布局谋篇。“从用户消费意愿来看,很多用户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热成像仪产品,而且植入手机将是重要的突破点之一。红外蓝海市场的消费浪潮,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 飒特红外副总经理吴京京表示。飞入寻常百姓家民用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正随着技术进步逐步拓展。华经产业研究院方面分析认为,在民用领域,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在工业生产、食品安全检测、安保监控、预防检测、消防、交通监控、辅助驾驶、民用夜视等领域都得到了实际应用,未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互联网+”技术、小型化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红外热成像仪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在民用领域将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吴京京看来,目前红外产品的普及也已满足了其所需的条件。“国内自主掌握了全产业链技术。技术的提升,带动了价格的不断下降。价格的下降,推动了需求的提升,从而又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产业的良性循环。”吴京京进一步表示,红外是高端制造产业里极少数可以在国内形成全产业链应用的行业。“从芯片,到探测器,再到整机,都不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内完全实现自主全产业链开发。在市场认知上,拐点已经来临,目前热成像仪已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而具备红外热像的无人机在户外搜救工作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民众的信赖。”对此,飒特红外在本届AWE上带来了包括智能双摄热成像仪、户外三防热成像手机、医用级体温仪等在内的多款红外热成像产品。“公司将推动红外热成像产品从单纯的工业级应用,走向覆盖户外登山露营、健康检测、老人监控、宠物监控、安防监控、教育等大众消费领域。”飒特红外方面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该款智能双摄像仪还与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研究院院长袁云娥教授合作,基于袁云娥教授团队研发的红外中医智能算法模型,联合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红外中医可视化健康检测服务信息软件“盈孚健康”。“通过‘盈孚健康’,用户可以轻松在家实现家庭一站式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飒特红外全资子公司盈孚睿泰总经理王光磊表示。此外,另一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领域的企业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睿光电”)也正促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据了解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艾睿光电旗下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创微纳”,688002.SH)就带来了全球首款8μm 1920×1080红外热成像芯片、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红外热成像芯片。睿创微纳方面表示,其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前装、后装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能够解决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环境、夜间光照不良、眩光视线不佳等影响安全驾驶的重点问题,结合可见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实现多维感知,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或现黄金10年红外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许会迎来新增长格局。据Maxtech International数据,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2023年将超过76亿美元,而近4年,红外行业都保持11%以上的增速。“未来10年,将会成为红外发展的黄金10年,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如果头部公司占市场份额20%以上,那么将在10年后诞生一家千亿美元的公司,有望迎来万亿美元规模。”吴京京表示:“可以断定2023年是红外消费品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它正在走向大消费时代。”对此,飒特红外已在B端企业市场和C端消费市场进行了双向布局。“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客户,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同时,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巩固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的领先地位。”飒特红外方面表示。睿创微纳方面则表示,目前国内红外热成像市场实际年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红外探测器乃至红外热成像仪的成本和售价较高。未来,随着红外产品价格下降,性价比提升,市场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价格更为敏感的民用消费类领域。”事实上,睿创微纳方面已在非制冷红外成像领域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项目市场化能力。“公司已掌握集成电路设计、MEMS传感器设计及制造、封装测试、机芯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非制冷红外成像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睿创微纳方面表示,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像元间距8μm、面阵规模1920×1080 的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提出行业第一个红外真彩转换算法并建立了第一个红外开源平台,夯实了公司在非制冷红外领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
  • 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探针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导航卵巢癌实体瘤和转移灶的精准切除,此方法有望在临床上用于腹腔恶性转移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7月24日,相关研究论文以《活体内自组装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作增强卵巢癌转移灶的手术导航》(“NIR-II Nanoprobes in-vivo Assembly to Improve Image-guided Surgery for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898)。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王培园为论文第一作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手术切除通常是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外科医生触诊和目视检查并不足以确保区分恶性和正常的组织类型,因此可能导致不完全切除或健康组织不必要切除。相比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视觉检查及触诊,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即时性、高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可见光区(400 - 75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 750 - 900 nm)荧光,由于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和严重的自体荧光干扰,极大地限制了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以及淋巴结转移病灶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此外,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荧光探针具有长效的肿瘤内滞留时间和光稳定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8e54b7f-2dec-4f1c-a053-3576dfab39d8.jpg" title="20180725复旦.jpg"/ /pp style="text-align: left "图1. 表面分别修饰配对DNA(L1/L2)和修饰靶向蛋白的近红外探针。对于这两种配对DNA修饰的探针采用两针注入法,通过肝脏、肾脏的快速代谢,体内正常组织的荧光信号可以降到最低;肿瘤内的探针自组装可以对肿瘤实现长达6小时的稳定标记,确保精准的手术导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张凡课题组与徐丛剑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NIR-II, 1000 - 1700 nm)的深组织穿透和低自体荧光优势,结合化学自组装设计实现了探针在肿瘤内的长期稳定标记,极大地提高了光学成像的信噪比。初步实现了卵巢癌腹膜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在荧光成像指导下精准切除(图1),为该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可能。/pp 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聚合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学者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上海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的大力支持。/ppbr//p
  • 专家开发量子点双层太阳电池 可吸收不可见光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Ted Sargent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研发出了一种胶体量子点(colloidal quantum dots,CQD)双层太阳电池,制备成分为吸光纳米粒子,称为量子点。其不但可以吸收可见光,也可以吸收不可见光,理论转化效率可高达42%,超过现有普通太阳电池31%的理论转化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  量子点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制备低成本太阳电池,因为这些粒子可以喷涂到各种表面。但是,基于这种技术的电池效率太低,难以实用。而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双层太阳电池中,一层量子点经调制可以捕捉可见光,而另一层捕捉红外光。研究人员还引入一个过渡层,构成成分包含四种薄膜状的不同金属氧化物,这一种方法可以减少层间电阻。他们选择透明的氧化物用于这一层,使光线可穿过它们,到达底层电池。  研究人员目前研制的这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为4.2%。Sargent教授指出,这种方法可用于制造3层甚至4层太阳电池。该小组的目标是在5年内实现效率超过10%,之后不断提高。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John Asbury指出,因为能够制成多层量子点太阳电池,多伦多大学的团队将理论效率从30%提高到40%以上。但是,要研制接近这一效率的任何尺度太阳电池,都需要消除束缚态问题。
  • 天津能谱全新推出大样品无损检测专用紫外可见分光近红外光度计
    为满足不同样品检测的要求,天津能谱成功研发出大样品无损检测专用紫外可见分光近红外光度计,该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 拓宽应用领域:传统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通常适用于小样品或液体样品的检测,而大样品无损检测设备能够处理更大尺寸的固体样品,如建筑材料(如玻璃幕墙)等,常规最大尺寸一般控制在110mm以内,样品再大样品仓等放不进去,天津能谱成功研发出的大样品无损检测从而拓宽了该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反射附件测试不在局限于样品大小的限制。2. 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这类仪器设计用于大尺寸样品,通常配备有专门的光学系统和大样品室,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这对于需要保持样品完整性的应用尤为重要。3. 促进材料科学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这种设备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和吸收特性,对于新材料的开发、质量控制及性能评估极为关键。4.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能效特性(如玻璃的透光性和隔热性),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5. 文物保护与鉴定:对于文物和艺术品的鉴定与保护,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帮助专家了解材质老化、修复历史等,而不会对珍贵文物造成任何伤害。6. 光学质量控制:在光学制造行业,大样品镜片等的无损检测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iCAN 3000G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遮阳系数检测仪是iCAN 300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升级专门用于测定各种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反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反射)比及有关玻璃等参数。根据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是检测建筑玻璃参数的一个重要工具。可检测的样品有:普通平板玻璃、电浮法玻璃、夹层玻璃、离子镀膜玻璃、溅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汽车安全膜等;用于建筑幕墙玻璃节能参数的测定、玻璃镀膜材料研和分析; Ø 设备可满足以下测试:紫外光透射比 Tuv可见光透射比 TV室外侧可见光反射比 pvo室内侧可见光反射比 pvi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Te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pe太阳红外直接透射比 TIR太阳能总透射比 g遍阳系数 SC光热比 LSG太阳红外热能总透射比 glR向室内侧二次热传递系数 qi向室内侧太阳红外二次热传递系数 qin传热系数U
  • 小菲课堂|为集成项目选择合适的热成像仪,这五点要清楚.......
    随着红外热像仪在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在工作项目中添加热成像传感器,可以发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你正要将热像仪加入到目前的工作中去,以下这些事情一定要弄清楚!01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捕捉红外波段的能量(热量),并将这些能量通过数字或模拟视频图像输送出来。红外热像仪由镜头、热传感器、处理电子设备和机械外壳组成。镜头将红外能量聚焦到传感器(也称为探测器)上。探测器实际上是一组像元构成的,可以有多种像素配置,其中最常见探测器的分辨率是320x256和640x512像素。夜视图像与热图像对比可知:热成像完全不受可见光照的影响与可见光相机相比,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似乎较低,但这是有原因的。在红外热成像仪中,单个的探测器元件本身比在可见光相机中要大得多。可见相机的像素只有1-2μm,而红外热成像仪的探测器像元每个有12-17μm!这是因为热探测器需要感应波长比可见光大得多的能量,这就要求每个探测器像元都要大得多。因此,与相同机械尺寸的可见光相机相比,热像仪通常具有更低的分辨率(更少的像素)。当热能到达探测器后,读出的电子设备将其转换成信号,该信号既可以从热像仪中传出,也可以通过像FLIR Boson这样的热像仪直接进入系统芯片电路。这为FLIR热像仪提供了图像处理和分析等内置功能,而这些功能曾经需要集成商开发后端电子设备。02分辨率决定细节程度首先问问自己,你需要什么样的红外图片?你需要看多远?以及你需要在图像中呈现的细节程度。如果你只需要检测一个物体,一个像素就足够了。如果你需要识别物体(如人、动物或车辆),你需要更高的分辨率。甚至可能需要更多的像素来识别物体的细节(例如,如果它是一个武装的人,是狗而不是鹿,或卡车而不是汽车)。分辨率决定了热像仪可以检测到的细节红外热像仪的范围从成本较低的成像仪(比如FLIR ONE Pro)到用于救生任务的高性能红外热像仪。像Boson这样的FLIR红外热像仪有qVGA(320x256)分辨率和VGA(640x512)分辨率,视场角(FOV)从4°到92°不等。像有些低成本解决方案可以选择使用80x60和160x120这样的低分辨率热像仪。03热灵敏度数值越低,性能越好热像仪的灵敏度被指定为噪声等效温差(NETD)。NETD是一种信噪比指标,它告诉您产生与热像仪时间噪声相等的信号所需的温差,以及热像仪可以分辨的最小温差。对于需要检测细微温差和精细细节的应用,NETD较低非常重要。NETD通常以毫开尔文(mK)表示,数字越小表示性能越好。FLIR热像仪的灵敏度普遍低于50mK,处于行业良好水平(低成本制造商的热像仪可能会将NETD设置在测试环境温度50℃,而不是行业标准的测试环境温度30℃,从而隐藏其低灵敏度。)需要数值低的NETD来检测电路板上的细节04中波or长波红外热像仪热像仪通常只对两个波段之一敏感:3-5μm的中波红外(MWIR)或8-14μm的长波红外(LWIR)。尽管也有例外,但大多数MWIR热像仪需要使用车载低温冷却器将红外探测器冷却至约77开尔文,以便生成图像。制冷型热像仪比非制冷型热像仪更敏感,但冷却器增加了尺寸、重量、复杂性和成本,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像Lepton和Boson这样的非制冷型长波热像仪可以在环境温度下成像,因此它们比制冷型长波热像仪更小、更轻、更简单、成本更低。05辐射测量过程与标准所有热像仪都能提供其视野内热能相对强度的图像,但有些热像仪更进一步,还能提供这些物体的校准、非接触温度测量,这个过程叫做辐射测量。为了做到这一点,热像仪需要补偿其他辐射源(反射、镜头材料)、大气效应(湿度、天气条件和与目标的距离)以及被观察物体的材料特性(尤其是发射率)。一旦这些元素已知,红外热像仪接收到的辐射量就可以转换为温度值,精度接近±2°C。通过这台辐射热像仪上的点测量工具可以找到场景中的温度FLIR热像仪具有不同程度的辐射测量能力和精度,从仅成像到简单的中心点测温功能,再到先进的辐射测量和更高的精度。在为项目选择红外热像仪时分辨率、热灵敏度、波长以及辐射测量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并不一定性能越好越适合更要考虑项目的侧重点
  • 紫外可见光谱仪在吸光度测量中的应用 | 鉴知技术
    1.吸光度测量原理当入射光频率与物质分子的震动频率一致,或者入射光引起物质分子电子能级跃迁,都会产生光学吸收现象。溶液的浓度越高,穿过溶液的分子也会相应地被吸收越多。当一定强度的光线通过物体的时候,被吸收部分越少,透过部分越多反之也然。1852年比耳确定了吸光度与液浓度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是吸光度测量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收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的关系。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吸光物质的浓度为c的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成正比。A=kcb=lg(I0/I)A: 为吸光度k:为摩尔吸收系数(常用单位 L/(mol*mm))c:为浓度(常用单位 mol/L)b:为光程(常用单位 mm)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图1 吸光度原理图2.应用系统介绍(1)发光源:能够输出稳定功率以及且连续光谱的辐射源,紫外波段实验室常使用脉冲氙灯或氘灯,可见波段实验室常使用卤钨灯。(2)样品池:用于放置待检测样品,常用直接盛放样品的器件为石英比色皿,厚度一般为10mm,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光波段范围。(3)检测设备:又称分光光度计,将光学分光器件和能实现光电转化的探测器集成。本此测量应用使用的系鉴知技术的SR50C光纤光谱仪,光谱仪内置脉冲氙灯同步触发功能,除了可搭配如下图一样的比色皿样品固定架进行测试,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搭配侵入式光纤探头或流通池进行取样。 (4)显示器:连接光谱仪和笔记本电脑,显示测量过程中的数据,本此测量应用使用的系鉴知技术自主研发的上位机软件。图2 脉冲氙灯吸光度检测系统图3.实验示例鉴知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的整套光谱吸光度测量系统和相关的配件,本次实验采用KNO3溶液,光谱仪采用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的微型光纤光谱仪SR50C,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光谱仪型号:SR50C(200-400 nm)波长范围nm分辨率 nm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波长范围,分辨力大小,光谱仪尺寸大小200-4000.5比色皿光程KNO3 浓度mg/L220nm 吸光度275nm 吸光度相关系数R210mm0.20.0432780.0446110.99780.30.0672250.0658580.40.0873060.087540.50.1150570.1081420.80.1664770.1617651.00.2072560.20099表1 KNO3溶液在220nm,275nm处的吸光度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硝酸钾溶液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线性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图3 KNO3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结论:由图得知硝酸钾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具有较大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拟合系数R2=0.9978,标准曲线的方程式是:A = 0.1985.74C + 0.0048可根据拟合的标准曲线,将未知浓度样品的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式中,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因此,鉴知紫外可见光谱仪能够在吸光度测量中有较好的测量结果满足客户的需求。4.SR50C光纤光谱仪优势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元素分析;测量准确性和一致性高;价格优惠。5.典型行业应用参考行业或典型应用光源光谱仪附件高校或实验室代替分光光度计氘卤组合SR50C,SR75C, ST90S10mm 紫外石英比色皿样品池抗紫外光纤在线水质仪器分析脉冲氙灯/氘卤组合SR50C,SR75C10mm 紫外石英比色皿样品池抗紫外光纤衰减器烟气在线仪器分析脉冲氙灯ST90S光纤、气室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脉冲氙灯SR50C,SR75C,ST90S-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脉冲氙灯SR50C,SR75C-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鉴知技术”, 是一家以光谱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缉私缉毒、液体安检、食品安全、药品检测等诸多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和更快捷的物质识别方案。
  • 可见光捕获薄膜应对果蔬微生物源腐败取得进展
    建立持续、高效的策略应对果蔬的微生物腐败一直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建龙团队受植物绿叶“光合作用”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具有卓越的光动力杀菌活性的新型可见光捕获薄膜NHC-Cur-CS,实现了果蔬微生物源腐败的高效防治。该研究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亮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快速检测王建龙教授。  该研究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这种先进的薄膜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工艺设计的,其中包括将姜黄素负载的富氮中空多孔碳填料的巧妙整合以及壳聚糖膜基质的合理选择。NHC-Cur-CS薄膜具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菌特性,包括处理时间短和可见光照射下对细菌的高杀灭率。因而,NHC-Cur-CS薄膜展现出优异的保鲜性能,可将柑橘的保质期延长2.2倍。这些理想的结果源于两个方面的创新设计。Z型异质结的形成和独特的中空多孔结构,这两者都赋予NHC-Cur优异的光动力活性,以及NHC-Cur与CS的科学整合,缓解了两种材料在灭菌过程中单独使用的缺陷。此外,NHC-Cur的掺入不同程度地增强了NHC-Cur-CS薄膜的机械强度和阻隔能力,进一步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特性彰显了NHC-Cur-CS薄膜在有效保护易腐农产品腐烂方面的潜力。
  • 实用简评∣从NIR2023看当前近红外光谱的研究热点
    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cxlyuli@sina.com第21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 2023)于202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奥地利召开。由于护照和签证的延迟,很遗憾没有现场参加这次会议。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会议摘要和会议墙报,深感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除了近红外光谱在“科学研究”、“过程分析技术”、“高光谱成像”等领域的快速深入发展,本次大会的关键词“小微型近红外光谱”、“数据融合”、“深度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目前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热点。小微型NIR虽然小微型化的近红外光谱仪在光谱范围、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它具有廉价、快速、操作简单、易于野外使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O01.12)。在NIR 2023上,不仅有新的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O05.05,F05.03,P05.02)和便携式成像仪器(O07.11)的研发,还有应用方法学研究。例如,Shi等将实验室建立的土壤光谱库移植到便携式仪器上,用于田间土壤品质的快速分析(P10.09);Lippl等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工作(P10.04),以提高小型化近红外光谱仪在现场的部署效率。小型化近红外光谱仪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仍然层出不穷。Gorji等人利用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测量田间作物叶片的含水量,对农田精细灌溉管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P01.22);Sherif等人一直在利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数据库,预测奶牛的粪便成分,从而监测养分利用效率,实时调整日粮配方(P01.53);Gillay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奶牛的饲料,并评估这些奶牛的奶生产的奶酪,以评估改善的喂养对奶酪质量的影响(P01.21)。Popp等人花了三年时间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上建立了一个校准模型,用于在田间实时直接测量药用植物的质量(PL08);Hamed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确定大麻中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学成分的含量,这为种植者、经销商和生产者提供了一种工具,以管理其现场的质量控制并提高作物优化(P01.24)。Ikehata研究了使用小型可见-近红外光谱传感器评估蔬菜新鲜度的可行性(O01.11);Giraudo使用廉价的便携式仪器识别加工肉制品中掺假的机械分离肉(MSM )( O 01.08);Hernandez-Jimenez等人成功使用便携式NIR仪器根据品种鉴别伊比利亚火腿(P01.25);Arroyo-Cerezo等人建立了一种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快速鉴别初榨橄榄油品质和真伪的筛选方法(P01.04);加里多-奎瓦斯等人还评估了几种便携式仪器在现场检测初榨橄榄油质量的潜力,以便用于橄榄油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P01.19)。这些有希望的结果表明,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直接检测市场上的食品欺诈。Rais等人研究了使用超便携近红外技术对伪造药物进行即时无损分析的可行性,包括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和预防艾滋病毒治疗的药物(P08.09);近红外技术可以为纺织废料识别问题提供解决方案,Stipanovic等人使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对消费后纺织品进行分类(P07.20)。多源数据融合近年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综合优化和整合多个来源的信息,充分发挥多种光谱或/和图像之间的互补性,可以全面深入地挖掘信息,达到提高校正模型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的目的(KN11)。在NIR 2023上,出现了很多多源数据融合的应用研究实例,尤其是在食品领域。Vasefi等人开发了一种手持式多模式光谱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可见近红外(VIS-NIR)、短波红外(SWIR)和荧光(FL)光谱的反射率,用于鱼类物种识别、新鲜度评估、养殖与野生鱼识别、冷冻-解冻与新鲜鱼肉识别(O03.13);Strani等人使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的融合来鉴定帕尔马干酪的PDO真实性(P01.58);Bragolusi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和拉曼光谱融合的光谱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单花蜂蜜的植物来源(P01.47);Jia等人使用可见光范围(400-1000 nm)和短波红外范围(900-1700 nm)光谱成像来预测贮藏期间包装的小牛肉产品的肌红蛋白谱(P07.07)。在制药领域,Kovacs等人将近红外光谱与传统的过程控制方法相结合,预测药物的溶出度(P09.04);Tian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融合技术对不同品种黄连的水分含量进行了鉴别和测定(P08.10)。在其他领域,Sormunen等人使用拉曼光谱和超光谱成像(1950-2500 nm)对高溴和低溴废塑料(O10.03)进行分类;Linderholm等人使用了五种光谱,包括分子振动光谱和原子光谱,对地质样品进行分类,多块模型的初步结果表明,光谱信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了样本分类的准确性(P03.08);Oravec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ATR-FTIR光谱设备进行了文化遗产领域的材料鉴定研究(P03.09)。深度学习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的定量分析、模式识别和模型迁移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深度学习适用于处理大样本光谱数据集,尤其适合高相似样本的判别分析和高差异样本的定量分析。在NIR2023大会上,深度学习与光谱成像相结合在水果和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尤为突出。Girones等人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与3D定制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识别水果中的指状青霉感染(F07.01);Chun等利用高光谱荧光成像数据研究了数据增强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草莓灰霉病的早期检测(P07.03);Kim等人使用高光谱VIS-NIR成像和卷积神经网络来测量东方甜瓜植物的氮水平,以实现精确的氮素供应管理(P07.08);Mo等评估了高光谱荧光成像和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测定柑橘果实成熟度的适用性(P07.15)。此外,Park等人利用田间测得的土壤NIR光谱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P10.07);Chiniadis等人提出了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和深度学习方法快速预测土壤中碳酸盐含量的方法(P10.01);Benson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耳石近红外光谱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鱼类年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提取重要的光谱特征,并产生相当的精度,而且分析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O01.02,P01.07)。展望从仪器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对近红外光谱的推动力,从工农业生产、消费市场(如“from farm to fork”)和人们日常生活(如”point-of-care”)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看出其对近红外光谱的牵引力。在驱动力和牵引力的双重作用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将在未来得到加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上述背景下,仪器微小型化、多源数据融合和深度学习仍将是近红外光谱领域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近红外光谱无疑已经从光谱中的“丑小鸭”变成了“天鹅”,并继续与其他谱学技术一起在农业、工业、消费、甚至人类健康等领域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质量控制的新模式(KN04,PL04,F01.02,KN08,KN10)。目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处于其巅峰的前夜,我们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尽快到来。致谢:感谢臧恒昌教授、李连教授和郭隆海教授提供的NIR 2023会议摘要和墙报图片。
  • Resonon高光谱成像仪在预测坚果壳和果仁的水分含量方面的应用
    澳洲坚果富含蛋白质、营养素、纤维和健康脂肪,其不饱和脂肪和抗氧化剂有益于代谢和心血管健康。但是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在收获后加工和处理对延长保质期和保证营养质量至关重要。高水分和湿度会导致霉菌和微生物生长,降低坚果质量和营养成分。由于坚果水分含量因农场和大气条件而异,需在供应链中持续监测水分。目前高光谱成像(HSI)可用于无损测定食品和农业中的物理和化学参数。主要应用于可见光、近红外(Vis/NIR)和短波红外(SWIR)。HSI技术已经应用于肉类、虾、大豆和树叶等复杂食品材料的水分含量,但尚未在澳洲坚果上应用。本次试验样品于2022年的 5 月、7 月和 9 月从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收集,以确保不同品种、生长条件和水分浓度的样品。共收集了 30 袋约 1 公斤的带壳澳洲坚果,并从这些袋子中随机抽取 15 个坚果进行成像。图 1. 流程图坚果仁样本分两个阶段收集。第一阶段是直接从加工线上收集仁,由加工厂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机械破碎,水分含量低于3%。共收集了30袋约150克的坚果仁,并从这些袋子中随机抽取15个单独样品。第二阶段是手动破碎收集的带壳坚果样本(前面所述)中的坚果仁,水分浓度在 3% 到 25% 之间,然后立即进行成像(图 1)。坚果仁采样的第二阶段是特意获取水分浓度3%的坚果仁。本研究使用Resonon Pika XC2高光谱成像仪采集高光谱图像。样品被放置在定制的胶合板托盘上,以消除成像过程中的移动误差。首先,将带壳坚果样品随机放置在托盘上并进行成像(图 2a、b),然后旋转≈180° 并重新成像。对于果仁样品,将坚果以两个方向放置在托盘上以获取图像:1)底部朝上(图 3a、b)和 2) 底部朝下(图 3c、d)方向。图 2. (a) 澳洲坚果的伪 RGB 高光谱图像,红色框表示手动选择的单个坚果的感兴趣区域 (ROI) 的示例(b) 使用机器视觉选择的 (a) 中所示相同坚果的灰度图像,黑色圆圈表示检测到的内外轮廓,内圆表示包含从中提取平均光谱并用于模型开发像素的 ROI。图 3. (a) 澳洲坚果仁的伪 RGB 高光谱图像,底部朝上;(b) 使用机器视觉选择的与 (a) 中相同的坚果的灰度图像;(c) 澳洲坚果仁的伪 RGB 高光谱图像,底部朝下。(a) 和 (c) 中的红色框表示手动选择的单个果仁感兴趣区域 (ROI) 的示例。(b) 和 (d) 中的黑色圆圈表示使用机器视觉为每个单个果仁检测到的轮廓,内圈表示从中提取平均光谱并用于模型开发的 ROI。 图 4. (a) 从图像 1(黄色)和图像 2(红色)方向收集的澳洲坚果带壳平均反射率,以及通过平均合并的图像 1 和 2(黑色);(b) 图像 1;(c) 图像 2;和 (d) 图像 1 和 2 合并后的带壳坚果的主成分分析得分图;(e) 从底部朝上(黄色)和底部朝下(红色)方向收集的澳洲坚果仁的平均反射率,以及通过平均合并的底部朝上和底部朝下图像(黑色);(f) 底部朝上;(g) 底部朝下;和 (h) 底部朝上和底部朝下图像合并后的坚果仁的主成分分析得分图。默认情况下,平均相对反射率缩放为 10,000(整数)。由于相似性,图 (a) 中坚果壳图像 2 和图像 1 和 2 的组合的反射数据分别通过添加 200 和 400 个相对反射整数进行了缩放。这项研究表明,可以使用机器视觉从高光谱图像中自动提取反射值,并利用这些值开发回归模型来预测澳洲坚果的水分浓度。使用从两幅图像中提取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可靠的结果。我们的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方向的坚果图像的数据可以提供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坚果在传送带上运输的机械化加工。仅使用10 个波长带开发的 PLSR 模型提供了可使用的预测精度水平,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性和计算需求。这项研究表明,高光谱成像结合机器视觉软件在收获后加工过程中预测澳洲坚果水分浓度具有巨大潜力。
  • 睿光科技发布NirVivo系列 近红外二区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新品
    非凡的成像性能评价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的关键要素——所选用相机的性能水平。NirVivo系列采用深度制冷科学相机产品,CCD制冷温度(-90℃)和InGaAs制冷温度(-80℃),基于这样的硬件配置,系统具备了高灵敏度的生物发光及荧光成像性能,同时能够满足微区成像和血管动态成像。全面而先进的荧光成像解决方案高透光率滤光片为了实现高品质的荧光成像系统,NirVivo配置了丰富且优质的荧光滤光片,光谱覆盖包括从VIS至NIR I区,NIR IIa区至NIR IIb区的全部区域,并且所有滤光片均采用硬涂层技术,在保证高透光率(95%以上)的同时具备长寿命耐损伤品质。系统内部构造及组成成像暗箱● 高避光性成像箱体● 高度整合的荧光成像组件● 用于维持动物正常体温的加热载物台● 用于控制载物台升级、滤光片轮切换的电动马达● 内置的气体麻醉接口● 电磁门锁● 可滑动脚轮CCD相机● 高量子效率背照式、科学一级CCD探测器● 像素尺寸13.5um,分辨率2048x2048● 高动态范围16 bit数字转换器● 帕尔贴型制冷,制冷温度-90℃,保证极低的暗电流● 曝光时间可达60分钟InGaAs相机 ● 高量子效率InGaAs探测器 ● 像素尺寸15um,分辨率640x512 ● 高动态范围16 bit数字转换器 ● 帕尔贴型制冷,制冷温度-80℃,保证极低的暗电流● 曝光时间可达5分钟半导体激光器 ● 808nm, 980nm和1064nm可选 ● 激光输出功率15W(可定制其它功率) ● 支持高重频调制工作参考型号系统型号NirVivo-LiteNirVivo-ProNirVivo-MIX成像光谱范围900-1700nm900-1700nm400-1700nm芯片类型InGaAs, TE1制冷InGaAs, TE4制冷CCD和InGaAs,TE4制冷芯片工作温度15℃-80℃-90℃ CCD芯片-80℃ InGaAs芯片芯片尺寸9.6mm x 7.7mm9.6mm x 7.7mm27.7mm x 27.7mm像素数量640 x 512640 x 5122048 x 2048640 x 512量子效率70% @1000-1600nm70% @1000-1600nm85%@500-700nm70% @1000-1600nm像素尺寸15um x 15um15um x 15um13.5um x 13.5um CCD15um x 15um InGaAs镜头1x, 2.5x, 5x, (8-50)x1x, 2.5x, 5x, (8-50)x1x, 2.5x, 5x, (8-50)x读出噪声(RMS)30e- 30e-2.3e- CCD芯片30e- InGaAs芯片暗电流60Ke-/p/s@15℃100e-/p/s@-80℃0.0001e-/p/s@-90℃100e-/p/s@-80℃激发滤光片数量449发射滤光片数量449加热恒温载物台有有有气体麻醉接口有有有计算机及软件有有有成像暗箱内部尺寸45 x 50 x 65cm载物台温度 20 - 40℃电源要求100-240 VAC, 50-60 Hz工作温度 0 - 50℃创新点:采用-80℃深度制冷的红外探测器,独特的光路设计,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激光波长进行测量,双相机设计,兼容了从可见光,近红外一区到近红外二区的全谱段小动物荧光成像应用的需求,属于业内领先的设计及系统。NirVivo系列 近红外二区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首发|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5700”全面上市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12月28日,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正式推出可测定紫外到近红外区的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strong“UH5700”/strong。br//pp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使用棱镜和衍射光栅,将白光分解成单色光,照射在样品上,通过对透过的光进行检测,来对物质进行鉴定和计算浓度的装置,广泛用于材料、环保、制药和生物等领域。按测量波长范围,分光光度计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pp  2013年9月2日,日立高新发布了UH41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在秉承U-4100的高度可靠性的同时,提供更高通量的测定,技术更加先进。strong而此次推出的UH5700则是一款全新的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系列/strong,技术与性能得到全面升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b731a4f-8018-489a-8cbe-f6db70a60132.jpg" title="仪器图片.png" alt="仪器图片.png" width="450" height="27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5700/span/pp  此次发售的UH5700可测定波长范围从紫外波长区到近红外波长区(190nm~3300nm),覆盖了分光光度计的最大可检测波长范围。丰富的附件满足固体、液体等样品的多方面测定,如用于紫外区的透射光谱测定和可见区的溶液测定,以及近红外区玻璃样品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光透过率、涂料的太阳光反射率等的测定。/pp  strongUH5700主要特点如下:/strong/pp  1. 采用高光量单色器和新研发的光栅,实现了同级别设备最佳的低杂散光/超大测光范围sup*1/sup/pp  2. 采用连续可变狭缝,可低噪音测定紫外波长区到近红外波长区的超大波长范围/pp  3. 台式设计占用空间小,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pp  4. 采用全新的数据处理软件UV Solutions Plus,操作更加便捷。新数据处理软件在深受用户好评的UV Solutions上作了进一步的技术升级/pp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1依据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调查结果,截至2019年4月日本的在售型号(支持测定近红外波长区域、具有单色器)/span/pp  strong更多产品信息请点击以下产品链接:/strong/pp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73076.htm"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73076.htm/span/a/pp  新品的应用和产品详细信息,请锁定日立高新技术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