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

仪器信息网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可程序控温金属甩带炉相关的论坛

  • 跪求石墨炉消解最佳温控程序

    我是做玩具测试的,主要是做无机,重金属的前处理工作。最近我们实验室刚刚新进了一台国产的石墨炉回来。但是却没有任何作业指导书之类的文件。所以为了避免打广告,就不鄙视那台仪器的生产商了。有哪位高人可以指点迷津,告诉下关于玩具测试的温控程序、、、拜谢~~~~~~

  • 快温变试验箱PLC程序控制器安装注意事项

    快温变试验箱PLC程序控制器安装注意事项

    PLC程序控制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其中在[b]快温变试验箱[/b]中的的应用也是比较普遍。因其内部是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很容易受到周围一些电气元件的干扰、强磁场电场以及振动幅度大等因素影响到PLC控制器的正常工作,这点往往被许多人忽略。即使程序编制再好,安装环节不注重,日后调试、运行会带来很多的故障。疲于奔命地维护。[align=center][img=,469,4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311519164835_6525_1037_3.jpg!w469x469.jpg[/img][/align]  以下是快温变试验箱PLC程序控制器安装时注意事项:  1、PLC安装环境  环境温度在0~55度,过高过低会导致内部电了元器件运行不稳定。必要时可采取降温或升温措施进行调节。  不能安装在振动频率50Hz、幅度为0.5mm以上,因振动幅度过大容易造成内部电路板的电子元器件脱焊以及脱落现象出现。  在电器箱内外应尽可能远离强磁场电场(如控制变压器、大容量的交直接触器、大容量的电容器等)电气元器件,还有易产生高次谐波(如变频器、伺服驱动器、逆变器、可控硅等)控制器件。  避免安装在金属粉尘多、腐蚀、可燃气体、潮湿等场所。  2、电源  要正确接入PLC电源,有交直之分。建议可使用隔离变压器提供给快温变试验箱PLC程序控制器电源。  3、接线布线及走向  接线时应使用冷压片压接后再接入PLC的输入输出端子上,并保证紧固牢靠。  当输入为直流信号时,如周围干扰源又多,应考虑带有屏蔽的电缆或采用双绞线为宜,在线的走向尽量不要与动力线平行且不能放置在同一线槽、线管内,以防造成干扰。  4、接地  有效地接地可以避免浪涌信号的冲击干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电气箱中如有接地铜排,应直接接到接地排上,不可与其他控制器(如变频器)的接地连接后再接入接地排上。

  • 话说柱箱恒温、程序控温的优缺点

    o柱箱恒温这是操作柱温箱最简单的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柱温,将保持不变它有以下优点: •柱温箱总是处于可进行样品分析的状态 •两次分析之间不需要间隔时间。 缺点: •若样品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那么恒温分离将会需要很长时间。 •由于色谱峰随时间而展宽,后面流出的峰将会难于检测或测定。o程序控温 在分析过程中柱温随时间而变化,通常是升高柱温。它的优点是: •减少分析时间。 •整个分离过程中峰形一致,检测和测定更容易。 缺点: •样品组分将经历比恒温分离更高的温度,这可能会导致某些敏感组分降解。 •在两次进样之间,柱温箱必须冷却到初始温度,这样就延长了时间而抵消了部分所节省的分析时间。

  • 【原创】关于石墨炉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结果,请专家指点

    小弟最近正在做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方法,摸试验条件.老板的要求是不能用基底改进剂,要求最后背景峰不能超过元素吸收峰的10%:(花了不少时间做出如附件的结果,被老板痛贬:(个人认为除了Cr,Ni,Pb之外,其它元素如Cu、Co、Cd确实不行,但是小弟实在没办法把背景降下去,请各位达人指点迷津!谢谢!ICE[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9483]石墨炉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url]

  • 【原创】PE AA800石墨炉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优化

    小弟最近正在做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优化.老板的要求是不能用基底改进剂,要求最后背景峰不能超过元素吸收峰的10%:(花了不少时间做出如附件的结果,被老板痛贬:(个人认为除了Cr,Ni,Pb之外,其它元素如Cu、Co、Cd确实不行,但是小弟实在没办法把背景降下去,请各位达人指点迷津!谢谢! ICE[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9484]PE AA800石墨炉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升温程序优化[/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9484]PE AA800~{J/D+B/2b3A }NoVPVX=pJtT*KX5DI}NB3LPrSE /~}[/url]

  • 石墨炉的升温程序

    石墨炉的升温程序

    石墨炉的升温程序 石墨炉的加热程序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空烧残余)4个阶段,如下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241_573675_2352694_3.png 干燥是升温程序中低温除去溶剂的阶段,目的是除去溶剂,以避免溶剂对随后的灰化和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干燥时需优选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干燥温度的高低取决于溶剂的性质,通常是在接近于溶剂沸点的温度下干燥,以避免溶剂爆沸引起试样“飞溅”与干燥速度过快,溶剂快速蒸发造成被测元素测“夹带”损失。当被测元素含量很低时,有时采用多次进样和干燥的方法来增大被测元素的总量,提高测定的相对灵敏度。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和量,蒸发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比水溶液样品所需的干燥时间短,若进样量大,则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 灰化,亦称热解,是升温程序中热解和驱除试样基本的阶段,目的是尽可能将试样基体除尽,同时又不损失被测元素,以减少甚至完全排除基体的影响。灰化的有效性取决于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的选择,灰化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基体的性质,从除去基体的角度考虑,在不损失被测元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高的灰化温度,通常是根据吸光度随灰化温度的变化曲线来优选灰化温度,通常选择达到最大吸收信号的最高温度作为灰化温度。当被测元素是易挥发元素,或者是基体与被测元素挥发性质相差不大时,可在试样中加入化学改进剂使基体转化为更易挥发的化学形态或将待测元素转化为更加稳定的化学形态,以达到除尽基体而又不损失被测元素的目的。灰化时间的长短依基体性质和量而不同,水溶液样品所需的灰化时间短,甚至可以再升温程序中免去灰化阶段,对于生物样品、有机样品及其他基体复杂的样品,则需要使用较长的灰化时间。基体量大则需较长的灰化时间。合适的灰化时间需根据吸光度随灰化时间测变化曲线来确定。 原子化是升温程序中将被测元素转化为自由原子的阶段,是整个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升温程序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原子化效率和测定灵敏度。原子化温度取决于被测元素的性质。选取原子化温度的原则是,在保证获得最大原子吸收信号或能满足测定要求的前提下,使用较低的原子化温度,过高的原子化温度会缩短石墨炉的使用寿命。原子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试样的性质、试样量和原子化温度。最佳的原子化温度和原子化时间根据吸光度随原子化温度或原子化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确定。 一般地说,干燥和灰化阶段宜用斜坡升温模式,原子化阶段宜用快速升温模式。快速升温能改善峰形,提高灵敏度,而且可以允许使用较低的原子化温度。在原子化阶 段通常停止通保护气。 净化是除去原子化阶段后残留在石墨炉内的试样。残留物引起明显的记忆效应,干扰随后的测定。特别是在测定高温元素时,一般都需设置净化阶段。净化温度通常高于原子化温度100-200℃,净化温度太高和时间太长,会缩短石墨管使用寿命。

  • 记录的控制程序-实例(ZT)

    记录的控制程序1.目的 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校准唯测过程,对记录进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质量和技术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保存,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3.3质量部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技术记录格式的备案,样机试验、定型鉴定及检验记录及报告副本的管理; 3.4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3.5检测室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3.6业务部负责检定、校准、测试证书报告副本的管理。 4程序 4.1记录的分类 4.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 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 b.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 c.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d.抱怨处理记录; 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 f.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 g.合同评审记录。 4.1.2校准/检测等技术运作形成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 a.校准/检测原始记录; b.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 c.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 d.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 e.证书/报告及副本; f.分包记录。 4.2记录的收集 4.2.1质量部、办公室、业务部、检测室接各自的职责范围,对已完成的质量活动,按照规定的记录格式认真记录并整理收集。 4.2.2核准/检测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规程、标准、校准方法中规定的信息,包括核准/检测的观察结果、数据处理、结论,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确保核准/检测过程的可复现性。记录中还应包括核准/检测人员和结果核检人员的签名。 4.2.3经调修后合格的计量器具,其调修前后的数据和调修内容均应记录。 4.2.4核准/检测原始记录不得涂改。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两横线,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右上方。对所有的改动应有改动人签名或加盖校对章。 4.3已录的编目 所有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的方式进行分类编目。 4.4记录的保存 4.4.1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保存,保存期为五年。 4.4.2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内部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记录由办公室保存,保存期为三年,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则应长期保存。 4.4.3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记录,抱怨处理记录,文件控制记录,分包记录,样机试验、定型鉴定、监督检验、委托检验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副本,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的检定l核准证书原件等由质量部保存,保存期根据记录的性质确定。 4.4.4核准/检测原始记录、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现场检测记录、仪器设备维护记录由检测室保存,除稳定性考核和维护记录长期保存外,其他记录保存两个周期。 4.4.5合同评审记录、检定/核准证书副本由业务部保存,保存期为两个周期。 4.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实验室的环境监控记录由物业部保存,保存期为二年。 4.5记录的管理 4.5.1记录经整理编目后,各部门应及时交相关管理人员存档,并认真履行交接手续。 4.5.2存档的记录未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更改、查阅。 4.5.3存放记录的场所应干燥整洁,具有防盗、防火设施,室内严禁吸烟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4.5.4记录管理人员应及时登记存档记录,以方便检索查阅。 4.6记录的借阅和复制 4.6.1本所员工因工作需要借阅记录须经记录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复制记录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 4.6.2外单位人员一般不得借阅和复制记录,确因需要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 4.6.3借阅、复制记录应办理登记手续,借阅人不得泄密和转移借阅,不得在记录上涂改、划线等,阅后及时交还管理人员,并办理注销手续。 4.7记录的保密 4.7.1记录应存放在指定场所,并采取保密措施。 4.7.2借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摘抄或将记录带离指定场所,不得查阅其他无关记录。 4.8记录的销毁 各部门保存的记录如超过保存期,由记录管理人员提出销毁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管理人员执行销毁。 现场检测记录、仪器设备维护记录由检测室保存,除稳定性考核和维护记录长期保存外,其他记录保存两个周期。

  • 关于程序控温仪

    本人想求购一台程序控温仪,但是不知道那个厂家的价格便宜,并且质量也好.如果有那位大哥或者大姐觉得你们现在用的这个仪器不错,可以把他们的生产厂家和电话告诉我吗?谢谢,我的要求是一路多段的.主要是一路.[em61]

  • 【分享】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使用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使用的有效性。2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类文件的管理。3 职责 本公司的所有文件应由办公室负责管理,资料员负责分类、登记、编目、归档、保管工作,各室和全体人员均要做好文件资料的保管工作,确保其完整性,各室根据具体需要可保留复印件。4 工作程序4.1 文件包括:上级下达文件(包括政策、法令、法规、规定),本公司外发文件、质量体系文件、技术性文件。a 国家、行业部门、地方下达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b 上级下达任务的有关文件;c 发出的各类文件;d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e 作业指导书和各类质量记录;f 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国外的和国内的); g 教科书、通知、备忘录、软件、图纸、计划等。4.2 上级下达文件应由资料管理员登记、编号后填写《收文登记表》,由相关领导阅读批示。资料管理员根据批示进行归档或一定范围内传阅后归档。4.3 内、外发文件由有关室或项目负责人拟稿、填写《发文稿纸》,经领导批准后办公室负责内、外文件发放。资料管理员进行登记,填写《发文登记表》,并将发文稿及正式文件一份存档。4.4 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性文件4.4.1 内部使用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质控室组织起草,质量主管审核、主任批准;作业指导书、记录等由有关室人员起草,技术主管审核批准。4.4.2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图表、记录在实际运作中可以进行修改,以保证其现时有效性,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修改或补充的内容由办公室进行标准化审查和予以编号等文字整理工作,然后报主任或技术主管批准生效,但在批准前,仍按原文件执行。修改后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发放,同时收回原文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修改,采用修订页的办法进行,修订时文件版号不变,修订次数和实施日期等作相应修改,同时填写修订页,修订后将正式文件替换修改文件,被修改文件应作废、回收。4.4.3 在各室存放或使用的质量体系文件均应为有效受控版本。具体办法是在文件首页加盖“受控”章并编号,由办公室负责发放,相关室人员应在《文件发放清单》(受控清单)上签字,签字记录等应归档、保存,如该文件已无效,应加盖“作废”章,并作相应记录,归档,对作废的单行本标准、规范或检定规程实施细则应立即收回,若是综合本,应作出明显标识,具体办法是在每页作废文件上加盖作废章,以防误用,作废的文件应由办公室负责收回,收回时应在《文件发放清单》中记录收回日期并签名。4.5 软盘文件的保管 存入电脑的文件由资料员归档登记,负责统一整理,然后复制成U盘或光盘,为防止文件丢失,存入U盘的文件应有备份。4.6 文件的处理4.6.1 上级下达文件和外发文件应保存5年,与质量体系、组织机构相关的文件可作永久性保存。各种法令、法规、政策、规定保存期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4.6.2 检测实施细则、仪器操作规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作为永久性资料保存。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4.6.3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各类质量记录表格、图表等,应作为永久性资料保存,其发放及回收应有登记造册手续,人员调离或退休必须回收手册,手册换版后旧版作废,并按原发放编号收回,收回的旧版手册可按规定销毁。4.6.4 保存期满的文件由办公室分别列清单,填写《文件处理单》,报质量主管批准后由办公室销毁,对继续保存有价值的档案,可延长保存期,并注明延长期。4.7 文件的借阅、领取4.7.1 文件资料仅为检测工作服务,非本公司人员一般不得借阅和复印,如确有需要应征得质量主管同意,由借阅人填写《文件借阅单》。4.7.2 内部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借阅或复印文件时,经技术主管同意后办借阅、复印手续,用毕及时归还,不得携离、转借,不得拆散、破坏或删改。4.7.3 本公司人员需领取有关质量文件时,应向办公室申请,经主任同意后签字领取,领取的文件必须是受控、有效的文件。5 相关附件5.1收文登记表 FZJC/CX02-FB01-20095.2文件处理单 FZJC/CX02-FB02-20095.3文件发放清单 FZJC/CX02-FB03-20095.4文件更改申请单 FZJC/CX02-FB04-20095.5文件更改通知单 FZJC/CX02-FB05-20095.6文件借阅单 FZJC/CX02-FB06-20095.7会议签到表 FZJC/CX02-FB07-20095.8会议记录 FZJC/CX02-FB08-2009

  • TEC温控器:半导体制冷片新型超高精度温度程序PID控制器

    TEC温控器:半导体制冷片新型超高精度温度程序PID控制器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990000]TEC温控器:半导体制冷片新型超高精度温度程序PID控制器[/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color=#666666]TEC Thermostat: A New Type of Ultra-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Program PID Controller for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or[/color][/align][color=#990000]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上TEC温控器控温精度差、无法进行程序控温、电流换向模块体积大以及造价高的现状,本文介绍了低成本的超高精度PID控制器。24位模数采集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超高精度,正反双向控制功能及其小体积大功率电流换向模块可用于半导体制冷、液体加热制冷循环器和真空压力的正反向控制,程序控制功能可实现按照设定曲线进行准确控制,可进行PID参数自整定并可存储多组PID参数。[/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990000]一、TEC温控器国内外现状[/color][/size]半导体致冷片(Thermo Electric Cooler)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一种片状器件,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加热和制冷,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可作为冷源和热源使用,是目前温度控制精度最高的一种温控器件。在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控温时,需配合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电源一起使用,它们的选择决定了控温效果和成本。温度传感器可根据精度要求选择热电偶和热电阻传感器,控制器也是如此,但在高精度控制和电源换向模块方面,国内外TEC温控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市场上二千元人民币以下的国内外温控器,普遍特征是数据采集精度不高,大多是12位模数转换,无法充分发挥TEC的加热制冷优势,无法满足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2)绝大多数低价的TEC温控器基本都没有程序控制功能,只能用于定点控制,无法进行程序升温。(3)极个别厂家具有高精度24位采集精度的TEC温控器,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软件,用户只能手动面板操作,复杂操作要求的计算机通讯需要用户自己编程,使用门槛较高,而且价格普遍很高。(4)目前国内外在TEC控温上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电源驱动模块。在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高档温控器中,TEC控温是配套使用了4个固态继电器进行电流换向,如果再考虑用于固态继电器的散热组件,这使得仅一个电流换向模块往往就会占用较大体积,且同时增加成本。[size=18px][color=#990000]二、国产24位高精度可编程TEC温控器[/color][/size]为充分发挥TEC制冷片的强大功能,并解决上述TEC温控器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器的数据采集至少需要16位以上的模数转换器,而且具有编程功能。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VPC-2021系列24位高精度可编程通用性PID控制器,如图1所示。此系列PID控制器功能十分强大,配套小体积大功率的电流换向器,可以完全可以满足TEC制冷片的各种应用场合,且性价比非常高。[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TEC温控器,650,33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232210356263_6759_3384_3.png!w650x33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 国产VPC-2021系列可编程PID温度控制器[/color][/align]VPC-2021系列控制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精度:24位A/D,16位D/A。(2)多通道:独立1通道或2通道。可实现双传感器同时测量及控制。(3)多种输出参数:47种(热电偶、热电阻、直流电压)输入信号,可实现不同参量的同时测试、显示和控制。(4)多功能:正向、反向、正反双向控制、加热/制冷控制。(5)PID程序控制:改进型PID算法,支持PV微分和微分先行控制。可存储20组分组PID,支持20条程序曲线(每条50段)。(6)通讯:两线制RS485,标准MODBUSRTU 通讯协议。(7)软件:通过软件计算机可实现对控制器的操作和数据采集存储。可选各种功率大小的集成式电流换向模块,只需一个模块就可以完成控制电流的自动换向,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在昆虫学实验用自动气压室中如何实现正压和负压的高精度程序控制

    在昆虫学实验用自动气压室中如何实现正压和负压的高精度程序控制

    [align=center][img=在昆虫学实验用自动气压室中如何实现正压和负压的高精度程序控制,50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090604445428_4508_3221506_3.jpg!w690x535.jpg[/img][/align][color=#990000]摘要:昆虫的行为模式会受气压变化的明显影响,为在可控气压条件下的气压室内模拟自然气压变化对昆虫行为进行准确和可重复的研究,需要气压室的气压变化可精确程序控制。本文针对客户提出的气压室压力精密程序控制要求,介绍了高精度真空压力控制仪解决方案。真空压力控制仪采用密闭容器进出气体动态平衡法工作原理,以高压气瓶作为高压气源,真空泵进行抽气,通过双通道真空压力程序控制器采集压力传感器并同时自动调节进气针阀和出气针阀的开度,实现任意设定压力变化程序的精密控制和长时间稳定运行。[/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color][/align][color=#990000][size=18px][b]一、问题的提出[/b][/size][/color]各种生物体所处的环境会影响和改变其生活方式,这些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风、雨、土壤成分、辐射、温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不利的天气条件(通常与气压变化有关)会影响繁殖、摄食和栖息。昆虫行为,如飞行、产卵、寄生、交配和鸣叫等,会受到气压的影响。对于昆虫行为模式与气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和记录,存在效率低、周期长和不准确等问题。个别实验室使用了手动控制气压的气压室,但存在气压控制不准确、无法长时间的精密模仿自然压力的缓慢变化过程以及可控的气压变化范围很窄等问题。最近有客户希望能对昆虫研究用的气压室进行正负压自动控制,具体要求如下:(1)气压控制范围: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为基准,能实现气压室的气压在内正负压力范围内的精密控制,即气压室内的绝对压力在90kPa~110kPa范围内精密可控。(2)气压控制形式:可自动模拟自然界大气压的缓慢变化过程,即气压变化可按照任意设定的变化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气压可准确恒定在任意设定点处。总之,整个气压变化过程可按照任意设定的折线形式进行精密控制。(3)气压控制精度:在90kPa~110kPa范围内,任意压力下的控制精度小于±0.1%。为了满足客户提出的上述要求,本文将提出相应的高精度气压程序控制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将采用密闭容器进出气体动态平衡法,采用高压气瓶作为高压气源,真空泵进行抽气,通过双通道真空压力程序控制器采集压力传感器并同时控制进气针阀和出气针阀的开度,实现任意设定压力变化程序的精密控制和长时间稳定运行。[b][size=18px][color=#990000]二、解决方案[/color][/size][/b]从客户提出的上述要求可以看出,用于昆虫行为研究的气压室压力控制是个典型的正负压力自动控制问题。此正负压力自动控制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正压(压力)和负压(真空)如何形成。(2)正负压自动控制方法和控制仪器。(3)压力传感器的选择。(4)控制阀门的选择。为解决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气压室压力控制方案结构示意图,550,2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090607045916_3943_3221506_3.jpg!w690x28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 昆虫研究用气压室正负压力程序控制方案示意图[/color][/align]首先,为在气压室内形成正压和负压,解决方案采用了动态平衡法。如图1所示,在气压室的左边进气端布置高压气源,在气压室的右边出气端布置真空泵,如果进气流量大于排气流量则形成正压,若排气流量大于进气流量则形成负压。进气和出气流量通过进气阀和排气阀调节。对气压室正压和负压的调节和控制,是一个典型的分程控制案例,即采用一个调节器的输出同时驱动几个工作范围不同的执行器。这里的调节器就是图1所示的压力控制器,工作范围不同的执行器是进气阀和排气阀。由此可见,压力控制器要求具有分程控制功能,即要求压力控制器针对不同工作范围(正压或负压区间)具备同时调节进气阀和排气阀开度大小的功能。另外,为了保证控制精度,所选择的压力控制器为超高精度PID调节器,具有24位AD和16位DA转换器,并具有双精度浮点运算功能,最小输出百分比可以达到0.01%。为了保证气压室内压力变化达到客户提出的控制精度,还需要选择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如果要达到±0.1%的控制精度,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需要达到±0.05%。同样,压力控制精度还取决于进气阀和排气阀的调节精度和响应速度。对于体积较小的昆虫学实验用气压室,则要求阀门具有超高的响应速度。我们选择用步进电机驱动的快速电动针阀,电动针阀的全程开启速度为0.8秒,具有超低的真空漏率和7bar的耐正压能力。一系列不同通孔孔径的电动针阀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规格尺寸的自动气压室。最关键的是可以使用0~10V(或4~20mA)的模拟信号直接驱动电动针阀,且具有非常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经过上述选择和配置,按照图1所示的解决方案,所配置的真空压力控制仪如图2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用于气压室的真空压力控制仪结构示意图,550,4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090607364958_9108_3221506_3.jpg!w690x56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 昆虫研究用气压室真空压力控制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图2所示的真空压力控制仪是一个集成式仪器,将包括数控针阀、控制器、电源等所有部件都集成安装在控制仪内。控制仪两侧留有连接充气/抽气泵的快插接头。控制仪背面留有连接气压室进气/出气的快插接头,同时还留有连接压力传感器、计算机通讯和工作电源的专用接口。压力传感器以外置形式直接安装在气压室侧壁上,可更准确的检测气压室内的真空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和电源引线连接到真空压力控制仪背面相应的连接器上。这种外置式压力传感器形式更具有扩展性,可根据不同气压室或密闭容器的真空压力控制范围选择不同压力传感器,并便于更换和安装。计算机通讯采用了具有标准MODBUS协议的RS 485接口,由此可连接计算机。通过PID控制器随机所带的控制软件,计算机可直接遥控PID调节器,并采用软件界面操作进行控制程序设置和运行,对控制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全过程结果曲线显示。[b][size=18px][color=#990000]三、总结[/color][/size][/b]上述的正负压精密控制解决方案作为一种标准的真空压力控制仪器,除了可以满足昆虫学实验用自动气压室的各项要求外,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进行更大区间的真空压力控制,绝对压力控制范围可覆盖0.1Pa~0.5MPa,具有非常宽泛的正压和负压控制范围。(2)在正压和负压区间可实现各种形式的控制,如单独控制正压、单独控制负压(真空度),也可正负压连续控制,所有控制可进行定点控制,也可进行折线编程程序的自动控制。(3)可进行更多功能的扩展,如实现不同气体或不同气体含量混合气体下的气压控制,也可用来同时控制其他环境变量,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总之,标准化的真空压力控制仪可满足各种实验室气压室的压强程序控制,并具有±0.1%以上的控制精度。同时,控制仪也适用于各种真空压力容器(如气候室、气候环境试验箱、真空气氛炉、真空干燥箱、旋转蒸发仪、精密低温容器、冷冻干燥箱和各种光谱仪等)的气压精密控制,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TEC温度程序控制技术在复合相变材料蓄热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TEC温度程序控制技术在复合相变材料蓄热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size=16px][color=#339999][b]摘要:针对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测试中ASTM C1784动态热流计法和ASTM C518稳态热流计法的高精度可编程快速温度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单独两路TEC半导体热电加热制冷模组作为执行机构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中还配备了不同加热功率的TEC控制电源模块、高精度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超高精度PID程序控制器以构成闭环控制回路,模块式结构完全能满足两种热流计法的高精度温控需求,并便于快速搭建和开发相应的热流计法设备。[/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b][/color][/size][/align][b][size=18px][color=#339999]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b][size=16px]在储能和建筑节能领域中,会使用各种新型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这些PCM的储热性能测试通常使用ASTM C1784“采用热流计装置测量相变材料及其产品储热特性的标准测试方法”。[/size][size=16px]ASTM C1784方法是一种基于传统稳态热流计法隔热性能测试技术(HFM)的动态测试方法,称之为动态热流计法(DHFM),因此在稳态时可测量样品的导热系数,在动态时可测量样品的热焓和比热容。建立这种动态热流计法,主要是为了进行板状大尺寸相变材料多个热性能的测试,样品尺寸通常为边长100~300mm之间的正方形板材,这种尺寸易于从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实际板材中取样测试,与DSC差热扫描量热仪测试中毫克量级样品形式相比更具有材料的代表性,也是DSC的一种补充拓展测试方法。[/size][size=16px]动态热流计法的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其原理与低导热系数稳态热流计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一是在样品的上下两面都安装有热流传感器,二是上下加热板的温度变化相同且同步,即被测样品上下两面始终处于等温边界条件。[/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1.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测试方法原理图,400,17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1820459091_947_3221506_3.jpg!w669x292.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1 ASTM C1784测量原理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动态热流计法可以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热焓和比热容,同时也能测量相变材料的熔点温度区间,所以在测试过程中热板温度是以很小的间隔(如0.5~1℃)进行台阶式上升或下降,同时测量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热流计输出信号,由此可确定不同温度下的测量结果。测试过程中样品上下两表面和样品中心处的温度和热流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2.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和热流变化曲线,550,32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1821181625_6673_3221506_3.jpg!w690x404.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2 C1784法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和热流变化曲线[/b][/color][/size][/align][size=16px]从上述动态热流计法的测试过程可以看出,整个测试过程对样品表面的温度变化及其控制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size][size=16px](1)台阶式温升控制过程要求产生尽可能小的温度超调,减少热流测量值的积分误差。[/size][size=16px](2)0.5℃甚至更小的温升步长或台阶,这就要求具有温度控制具有足够高的控制精度,如至少要达到0.02℃的控温精度才能实现不超过4%的测量误差。[/size][size=16px](3)测试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台阶升温测试过程才能完成全温度范围的测试,整个测试试验过程非常漫长。为此需要每个台阶升温过程的时间尽可能短,特别是从一个温度上升恒定到下一个更高温度台阶时的用时越小越好,而且还需同时满足温度不超调要求。[/size][size=16px](4)整个控温过程除了快速和无超调外要求之外,还需能进行可编程自动温度控制,可根据温度范围和温度变化步长设置温度变化程序控制曲线,由此可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测试。[/size][size=16px]为了实现动态热流计法温度控制过程中的上述几个方面要求,本文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size][size=18px][color=#339999][b]2. 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6px]在储能和建筑节能领域,大量使用的是相变温度较低(几十摄氏度)的定形相变材料,因热流计的使用温度较低,因此动态热流计法也只能适合这类较低温度的复合相变材料。由此,上述动态热流法温度控制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100℃以下的高精度快速温度控制问题。[/size][size=16px]为了在10~100℃范围内实现上述高精度可编程快速温度控制,解决方案采用的TEC半导体热电片作为热板的加热器件,在此温度范围内TEC所具备的加热和制冷功能,结合高精度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超高精度可编程PID调节器,可实现温度快速和高精度的程序控制。整个TEC温控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3.可编程TEC半导体热电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690,3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1821401288_6099_3221506_3.jpg!w690x328.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3 可编程TEC半导体热电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在图3所示的TEC温控系统中,除充分利用TEC器件的加热制冷特殊功能之外,为了保证温度变化的高精度、快速和可编程控制的技术要求,本解决方案还对温度闭环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其他相关器件进行了以下设计和配置:[/size][size=16px](1)样品上下两面的温度采用各自独立的TEC模组进行温度控制,即两个TEC闭环温度控制回路。这种结构既可以用来执行ASTM C1784 动态热流计法测试,又可以执行ASTM C518热流计法测试,区别只是上下两个热板的温度控制程序不同。 [/size][size=16px](2)特制的TEC控制电源可根据TEC热电片加热制冷功率来进行选择,适用于多个TEC片的串联或并联使用,以满足不同样品尺寸大小的温控需要。[/size][size=16px](3)温度传感器采用了较高精度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或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由此可至少达到优于0.02℃的测温精度。[/size][size=16px](4)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基础上,为了保证控制精度,解决方案中特别配备了高精度的可编程PID控制器。此控制器的最大特点是采集和控制精度高,具有24位AD和16位DA,采用了双精度浮点运算,可使最小控制输出百分比达到0.01%,比普通的PID控制器提高了1~2个数量级。[/size][size=16px](5)解决方案所配置的高精度控制器同时还具备程序控制功能,支持20条程序曲线的编辑。还具有PID参数自整定功能和标准MODBUS协议的RS 485通讯接口,控制器自带的计算机软件可在计算机上运行,通过通讯接口计算机可直接运行控制软件,可进行所有参数的设置,控制参数和过程参数的显示和存储。[/size][size=16px][color=#339999][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解决方案可以高精度和快速的实现动态热流计法测试中的温度控制,同时也能满足稳态热流计法测试中的温度控制需要。特别是模块式结构非常便于搭建和开发相关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测试仪器,自带的功能强大的控制软件避免了再进行繁琐和较大工作量的软件程序编写。[/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b][/color][/size][/align]

  •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为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维护和控制,确保公司相关人员适时获得内、外部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内、外部文件的控制。 内部文件控制包括:编制、审批、标识、发放、保存、修改和作废文件的处置等。 外部文件控制包括:识别、收集和发放控制。3 定义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文件可承载于不同的媒体,如书面媒体、影像或电子媒体的软、硬拷贝等。 内部文件:公司为建立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所制定的文件,如:方针声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记录表格、质量计划等; 外来文件:为支持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来自公司外部的文件,如: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作为检测依据的参考书、图片、设备和器具说明书、客户资料等。4 职责4.1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4.2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作业指导书、制定质量计划(能力验证、培训和校准)、负责收集所用的外来文件等。4.3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修订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的发放、回收等。4.4各部门主管负责编写/修订本部门操作性文件,负责收集本部门所用的外来文件,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文件,确保在本部门使用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5 工作程序5.1 文件编写和审批权限(见下表):文件类型权限质量手册(QM)程序文件(PD)指导性文件(OP)组织编写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主管审批总经理总经理技术负责人5.2 文件编制5.2.1质量负责人负责按认可准则和相关方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制定文件编制/[/si

  • 石墨炉温度测量和光控程序校正是如何进行的?

    石墨炉可以从室温升到2800摄氏度。温度测定分两个阶段:室温至600度(有的仪器到900度),用铂电阻测温,那么铂电阻测温的原理是什么呢?600度以上光控测温,根据光的亮度换算成石墨管当前温度,这个对应关系就是“光控程序”。光控探头测光,光亮度不同,产生的电信号大小不同,不同的电信号又对应不同的温度。但是光探头有可能污浊,有可能老化。电路也可能老化。从而导致和从前相同的光强度却得不到相同的电信号。测得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低。(这也是为什么老的石墨炉有的300多度石墨管就亮了)所以我们要对光控程序进行校正。那么,对光控程序校正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 【资料】-欧盟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程序

    [b]欧盟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程序[/b][i]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2月第15卷第2期胡文兰,张志恒[/i]摘 要:本文概述了欧盟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实验室的认可、样品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农药标准品的一致性、纯度和储存、标准溶液的制备、使用和储存、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提取、浓缩和定容、分析过程中污染和干扰的控制、对分析方法和分析作业的要求、分析校准的方法和要求 以及结果的确证、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关键词:农药残留分析 分析质量 控制程序欧盟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2003年已制定食品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28689项。与此相适应,为了确保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使检测工作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欧盟也制定了详细严格的(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程序)。现将该程序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 实验室认可依照欧盟93/99/EEC指令的规定,实验室运转必须符合得到认可的配置要求,并遵循国际标准组织规范(ISO 17025)和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程序也是实验室认可的指导方针。2 样品的采集、运送和处理2.1 样品的采集和运送采样应符合欧盟79/700/EEC指令及其替代法令,采样方法必须进行记录。采集的样品必须放在清洁、结实的容器或包装内运送到实验室。对大多数样品,可用聚乙烯袋,但对于那些要进行薰蒸剂残留分析的样品,必须采用低渗透性的包装袋(如尼龙薄膜袋等)。已有零售包装的样品在运送前不应该去除原有的包装:非常容易破碎或腐烂的物品(如成熟的树莓),应该将其冷冻后放在“干冰”等冷冻剂中运送,运送过程中谨防解冻;在采集的时候是冷冻的样品,运送过程中也不能解冻;可能由于低温受到损害的样品(如香蕉)在运送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温度。大多数的新鲜样品必须尽快送到实验室(最好在当天)送到实验室的样品,其外观状况应与内行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状态相近,否则,该样品应被视为不适于分析。样品要有清晰牢固的识别标记,防止造成标记的遗失和混乱。但在装有供薰蒸剂残留分析的样品的包装袋上不应该用含有有机溶剂的记号笔做标记。2.2 分析前样品的预处理和处理送到实验室的样品应立即进行编号和登记,同一个实验室内,一个编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送到实验室的样品,应在发生可见的变化前进行预处理、处理和二次取样,获得检测样。经过罐装、干燥等加工的样品必须在规定的保质期内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冰冻储存。样品的处理和储存程序应被证明对样品中的待测残留物没有明显的影响。易发生变化的残留物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可能造成损失的,可将样品粉碎后冷冻(如放在干冰中)。如果知道粉碎可能影响残留物(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或薰蒸剂),实践中可供选择的程序都不适用时,则检测样应由完整的物品或从大的物品单元取下的一部分组成,全部分析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于非常易变的或不稳定的残留物的测定,应该在收到样品的当天开始并完成分析。如果单一的检测样不能代表待测样品,可对多个重复的检测样进行分析,以得到一个可靠的平均值指标。[color=red][b]如果大家觉得资料有用,在最后有全文的下载![/b][/color]

  • 程序升温的“程序”你会设么?

    程序升温的“程序”你会设么?

    气相色谱中升温程序的设定往往是进行方法设定的核心内容,色谱柱温度,不仅影响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也影响传质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柱温变化,不仅影响柱前端压力、载气流速等,更重要的是对物质的分离、分析结果带来影响。 气相色谱中,根据升温方式,程序升温可分为线性程序升温和非线性程序升温,前者更普遍。线性程序升温,即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升温方式,可分为一阶线性程序升温和N阶线性程序升温。对于每阶程序升温,都包含初温、程升速率、终温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保持时间四个基本参数。 气相色谱恒温分析中,对化学性质相似的同类型的化合物,保留时间和沸点呈对数关系,随着保留时间增加,峰宽迅速增加,导致先流出峰相互叠加,后流出峰又因峰展宽,使检测灵敏度下降。因此一般通过柱温程序升温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程序升温时,柱温N阶程序如何确定,是否N越大越好? 首先我们来看看柱温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气相色谱中,柱温是影响化合物保留时间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应注意柱温的选择,因为柱温关系到:① 色谱柱固定液的寿命。若柱温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则会造成固定液随载气流失,不但影响柱的寿命,而且固定液随载气进入检测器,将污染检测器,影响分析结果。② 分离效能和分析时间。若柱温过高了,会使各组分的分配系数K值变小,分离度减小;但柱温过低,传质速率显著降低,柱效能下降,而且会延长分析时间。③ 化合物保留时间。柱温越高,出峰越快,保留时间变小。柱温变化会造成保留时间的重现性不好,从而影响样品组分的定性结果。一般柱温变化1℃,组分的保留时间变化5%;如果柱温度变化5%,则组分的保留时间变化20%;④ 色谱峰峰形。柱温升高,正常情况下会导致半峰宽变窄,峰高变高,峰面积不变。但是组分峰高变高,以峰高进行定量时时分析结果可能产生变化;反之柱温降低,则相反。 而在色谱定性方法中,柱温变化对定性结果的影响如下:① 当采用绝对保留值定性时,其他色谱条件不变,柱温变化时,保留时间就会发生变化,这样就直接影响定性结果判断。② 当采用相对保留值α定性时,α只是柱温和固定液的函数,只与待测组分的热力学性质有关,消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跟柱温变化关系不大,但是柱温变化影响判断结果。③ 当采用保留指数定性时,恒温分析,保留指数与保留时间有关,而柱温影响保留时间变化;程序升温分析,除了保留时间,保留指数还与保留温度有关。因此,这种定性方法易受柱温变化影响。④ 当采用纯样叠加法定性时,已知混合物中含某组分,将该组分的纯样加入,观察加入前后的响应信号变化。柱温变化,保留时间变化,但是加入前后的样品影响信号变化是一致的,因此柱温变化不影响采用这种方法定性的结果。 而在定量计算时,经常要用到校正因子,如重量校正因子,和组分的质量以及响应信号有关。柱温变化,峰高变化,峰面积不变,因此,在柱温变化不影响峰形正常的前提下,以峰高为响应信号的重量校正因子,受柱温影响,而以峰面积为响应信号的重量校正因子将不受影响。常见定量方法中,在柱温波动不影响出峰效果的前提下,对定量结果的影响如下:① 采用归一化法时,定量时需要各组分的校正因子,当以峰面积为响应信号时,定量结果不受影响,以峰高为响应信号则受影响。② 采用内标法时,需要计算定量校正因子,影响规律和①同。③ 采用外标法时,即标准曲线法,当以峰面积为响应信号时,不受影响,但是当以峰高为响应信号时,影响很大。总之,柱温变化可能会导致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变化。 既然柱温变化对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那么选择合适的柱温以及对柱温进行控制就很重要了。 首先,应保证柱温不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即色谱柱的最高耐受温度),避免固定液流失而影响色谱柱柱效和使用寿命; 其次,选择合适的柱温,柱温的选择应使难分离的两组分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峰形正常而分析时间又不长为宜,一般柱温应比试样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低20-30℃,通过试验决定。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应采用程序升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呈线性或非线性地增加温度。一般升温速度是呈线性的。 最后,特别是要保证仪器柱温控制的稳定性、均匀性,以及实际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一致性。一般气相色谱仪柱温控温精度为±1℃,有些厂家的可达到±0.1℃,部分厂家的气相色谱仪柱温控制精度更好,如鲁南瑞虹化工仪器公司SP-6800A控温精度优于±0.1℃,美国热电公司Trace GC ultra 气相色谱仪控温精度可达0.001℃。 接下来,我们看看柱温是怎样影响分离过程的: 程序升温时,在最佳分离条件下,保留时间与沸点近似成线性关系,即随着柱温的升高,峰底宽基本不变或增加很小。程序升温中各组分均在最佳柱温下出峰,但并不是N越多越好。 气相色谱分析中,对于组分沸点范围窄、化学性质类似的样品,如同系物,可选用一阶升温;样品组分沸点范围宽、性质差异大的,应选择N阶程序升温。N应根据化合物的多少、需要达到的分离效果、仪器的条件等各方面来选择。 每阶程序升温中,设置初温、程升速率和终温这三个基本参数优化分离条件,要从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两方面考虑。 对于初温,一般比样品中沸点最低的组分沸点要低,可参考低沸点组分恒温分析时的温度。初温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低沸点组分,但要高于固定液的凝固温度。 升温速率的选择,在了解样品组分复杂程度的基础上,既要保证较小的保留时间,又要保证较大的分离度,一般在0-10℃/min之间。 终温的选择,主要根据固定相、样品组分的热稳定性和高沸点组分的沸点确定。同样的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柱温,在毛细管柱上的温度比填充柱低,毛细管柱上的温度一般比样品的沸点约低50℃。 最后,解决一个问题:程序升温时,柱温N阶程序如何确定,是否N越大越好? 程序升温时,在最佳分离条件下,保留时间与沸点近似成线性关系,即随着柱温的升高,峰底宽基本不变或增加很小。程序升温中各组分均在最佳柱温下出峰,但并不是N越多越好。 气相色谱分析中,对于组分沸点范围窄、化学性质类似的样品,如同系物,可选用一阶升温;样品组分沸点范围宽、性质差异大的,应选择N阶程序升温。N应根据化合物的多少、需要达到的分离效果、仪器的条件等各方面来选择。 每阶程序升温中,设置初温、程升速率和终温这三个基本参数优化分离条件,要从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两方面考虑。 对于初温,一般比样品中沸点最低的组分沸点要低,可参考低沸点组分恒温分析时的温度。初温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低沸点组分,但要高于固定液的凝固温度。 升温速率的选择,在了解样品组分复杂程度的基础上,既要保证较小的保留时间,又要保证较大的分离度,一般在0-10℃/min之间。 终温的选择,主要根据固定相、样品组分的热稳定性和高沸点组分的沸点确定。同样的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柱温,在毛细管柱上的温度比填充柱低,毛细管柱上的温度一般比样品的沸点约低50℃。 最后的最后附上福利,气相色谱样品分析的一般流程,供大家参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051634_01_2384346_3.png

  • 新版CMA《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与《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能不能合并

    根据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要求4.5.3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问:这是不是需要建立两个程序文件《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看了论坛里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好像和《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非常类似,难道一定要独立一个《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吗?哪位大侠有这两个样版,能否瞧瞧!

  • 【原创】实验室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1.目的 识别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环境因素并判定哪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覆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3.职责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批准,安全环保科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组织工作,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4.程序4.1环境因素的识别4.1.1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a)对本企业能够控制环境因素,由各部门与安全环保科协同进行识别。b)对本企业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由安全环保科进行识别。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b)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c)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噪声污染、废墟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它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4.1.3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应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现场调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照、检测和测量等方法相结合。4.1.4工作步骤4.1.4.1每年年底由安全环保科向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排查表》,各部门按照《环境因素排查表》所立的项目,对每道工序所涉及的环境因素进行说明,要求尽可能说明环境因素的组分。4.1.4.2各部门将《环境因素排查表》汇总后交安全环保科。4.1.4.3安全环保科每年年底运用生命周期法对本产品入厂前的原料阶段及出厂后的各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本公司的相关的单位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填写《环境因素排查表》。4.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4.2.1 由安全环保科制定《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报部门负责人批准。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用是非判断法进行评价,填写《环境因素排查表》,如果评价不出环境因素,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制定《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应考虑:a)环境影响的规模、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影响的持续时间、控制情况;b)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c)组织实际情况(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组织公共形象的影响等);d)相关方的要求。4.2.2安全环保科根据《环境因素排查表》结合《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利用是非判法评价,将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4.2.3重要环境因素的判断原则:A、凡违法和超标的一定是重要环境因素;B、单因子分会超过某一数值的为重要环境因素;C、总分值超过某一数值的为重要环境因素。4.2.4安全环保科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发给各部门。4.3环境因素的管理4.3.1在公司的《XX年度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中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4.3.2对其他重要环境因素,公司制定了响应的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的管理制度,详见《环境因素控制规范及标准》及《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4.4环境因素的更新 每年排查完环境因素后,由安全环保科对照上一次排查,将新发现的环境因素填写在《环境因素更新表》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安全环保科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更新。a)管理评审要求;b)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较大变化;c)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d)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要求;e)每次内审、外审的结果。5.相关文件:《环境因素控制规范及标准》(《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文件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6.记录: 《环境因素排查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环境因素更新表》

  • 程序升温时,柱温N阶程序如何确定,是否N越大越好?

    气相色谱中,根据升温方式,程序升温可分为线性程序升温和非线性程序升温,前者更普遍。线性程序升温,即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升温方式,可分为一阶线性程序升温和N阶线性程序升温。对于每阶程序升温,都包含初温、程升速率、终温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保持时间四个基本参数。气相色谱恒温分析中,对化学性质相似的同类型的化合物,保留时间和沸点呈对数关系,随着保留时间增加,峰宽迅速增加,导致先流出峰相互叠加,后流出峰又因峰展宽,使检测灵敏度下降。因此一般通过柱温程序升温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程序升温时,柱温N阶程序如何确定,是否N越大越好?

  • 程序升温过程中,初温是不是有默认保持时间

    刚在看《香紫苏内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时,发现它对于柱温控制是这么描述的“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温140℃,以10℃/min速度升温至240℃,保留30min,然后自然降温。”后面好理解,就是初温140℃难道是进样后就开始升温吗?求教!

  • 【国产好仪器讨论】之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沛欧SKD-08S2石英辐射程序消化炉(SKD-08S2)

    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Breviary.asp?FileName=C116284%2Ejpg&iwidth=200&iHeight=200 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的 沛欧SKD-08S2石英辐射程序消化炉(SKD-08S2)已参加“国产好仪器”活动并通过初审。自上市以来,这款产品已经被多家单位采用,如果您使用过此仪器设备或者对其有所了解,欢迎一起聊聊它各方面的情况。您还可以通过投票抽奖、参与调研等方式参与活动,并获得手机电子充值卡。【点击参与活动】 仪器简介: 红外石英程序升温消化炉的详细介绍*杜绝挂壁* 1.石英结构、加热原理 远红外石英加热元件具有优良可靠的远红外辐射特性:通电后,热材料发出的红外光与可见光中97%被乳白管所阻挡吸收使管壁温度升高,产生硅氧键分子振动辐射远红外线,这样使97%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可转为远红外辐射。有效地使电能转化为远红外线。 2. 特点 远红外石英加热元件是以乳白石英管为红外辐射源, 没有涂层,没有污染,没有有害辐射,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 长期使用辐射性能不退变。并且使用寿命长,热惯性极小。 技术指标: 红外石英程序升温消化炉 型号 SKD-08S2 控制方式 数控 (定时+64阶程序升温) 加热方式 红外石英加热管 炉孔数量 8孔 控温范围 室温-680℃ 升温速度 11分钟(400℃预热) 温度波动 ± 1% 电 压 AC220V 功 率 1600W SKD-08S2特点: 1 温度可控,杜绝消化挂壁现象,样品还原性好。 2、 加热体(模块)采用红外石英管,耐强酸强碱、防爆裂,寿命长,符合CE标准 3、 炉孔温度连续可调,升温速度快,使用范围广 4、 消化管受热面积大、温差小,样品消化一致性好,热效率高,有利于样品的消煮 5、 仪器具有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 6、 采用双开关,电源和加热单独控制,便于安全参数设置,节约能源。 7、 采用新一代数显控温仪,PID智能控制技术,控温精度高,简单易学 8、 仪器有不锈钢排污罩,使消化管内逸出的SO2等有害气体,通过排污管经抽吸泵从水中排入下水道,有效地抑制有害气体的外逸 消化炉热传导介质对消化质量的影响 消化炉在实验室里是一个耗能大户,且又决定了定氮的质量,一个铝锭或石墨20孔的消化炉功率一般都在3500W左右,(沛欧石英辐射消化炉功率2200W)且工作一般都在二个小时以上。如何降低耗能而又满足消化的要求是选择消化炉的要考虑的。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的消化炉加热均通过电加热,而热传导通过介质到消化管,所以不同的介质对消化炉的品质和能耗有直接关系,在此讨论不同的介质特性,(假设消化炉保温性都是良好的)。 1 铝锭为介质 优点:铝锭热传导较快(导热系数可达237W/mK),导热系数高使得样品间温差较小。如果有足够体积的铝锭,就能保障样品温度的稳定性减小温度波动,且即便和硫酸接触便生成密致的硫酸铝层,不会深入铝锭内部,所以铝锭是很好的防腐的选择。 缺点:....【了解更多此仪器设备的信息】

  • 【分享】《质量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分享】《质量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B][center]质量信息沟通控制程序[/center][/B]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使内部、外部质量信息有效沟通,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信息管理方法及沟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顾客及公司各部门、各层次间相关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2 引用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评审程序》《采购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3.术语 无4.职责4.1信息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外部技术信息等沟通过程的控制和综合管理,并负责信息的归档、保管工作。4.2质检部负责质量检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沟通过程控制和管理。4.3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4.4营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信息过程的控制和管理。4.5采购部负责采购信息沟通过程。5.程序5.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见附录1)5.2信息沟通程序说明5.2.1信息收集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公司内、外部各类信息,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刊登的与公司生产、技术、经营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各主管部门应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报主管付总经理。并汇总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进行归类分析,将结果报管理者代表;●各部门必须向与部门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公司通过例会、简报、板报、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沟通。5.2.2质量信息分类a) A类质量信息● 批量质量事故 ● 造成停产的重大质量问题 ● 顾客查询的重要意见,顾客投诉 b) B类质量信息● 生产中发生的严重不合格项目或质量缺陷 ●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 ● 长期遗留下来未解决的问题 c) C类质量信息● 各部门、车间内偶发性的产品或过程不合格信息。5.2.3质量信息的反馈●各部门的质量信息要以“质量信息反馈单”的形式传递。●质量信息反馈时间:A类不得超过4小时, B类不得超过8小时。5.2.4质量信息的处理●C类质量信息由各发生部门/分厂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主管经理批准.●B类质量信息由质保部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主管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处理意见●A类质量信息由主管经理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最高管理者批准。●经批准的最终处理意见分别返回到各类信息的主管部门●各信息主管部门将处理意见及时返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并监督检查信息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有关责任部门接到信息处理意见后应立即组织对处理意见的落实工作。5.2.5信息台帐管理a)有关责任部门将信息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返回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按管理体系分别建立台帐。b)信息中心建立流动信息统计台帐,按月统计流动信息数据,于每月五日前统计完毕。信息统计台帐应包含以下几方面信息:●经营采购信息;●与顾客有关的信息;●安全生产信息;●质量检验信息;●生产信息;●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外来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信息;●其他信息。5.2.6信息管理规定a)各信息主管部门要对定期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及反馈渠道的顺畅进行检查。b)信息中心每季对信息沟通过程绩效进行一次检查评价,每年对信息沟通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到管理评审输入。6.过程绩效及计算方法过程:信息沟通 绩效:质量信息反馈、传递、处置符合率=“质量信息反馈单”填写符合份数/抽检“质量信息反馈单”份数×100%7.质量记录7.1《质量信息反馈单》7.2《信息统计台帐》7.3《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7.4《信息沟通检查表》7.5《外部顾客报怨处理单》8.附录8.1附录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8.2附录2《质量记录清样》[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312326_199906_163616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312326_199907_163616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312326_199908_1636164_3.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