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根际微生态观测系统相关的论坛

  •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是根据气象监测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进行过监测、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的气象监测设备,气象监测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观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扩大监测地区的范围,打破人工监测的局限性。当前气象站在我国使用多年,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生态气象监测系统主要依靠气象传感器对各项气象要素进行数据的监测、采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主要是由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供电系统、主控微机、显示屏、支架等部分组成,气象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及降水传感器等。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将各要素传感器所测要素的量值以各种电信号的形式传入或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采集各传感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一根通讯电缆与主控机进行通讯;主控微机接收数据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信号,并通过终端软件按地面气象观 规范的要求,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60905481387_330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气象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操作简单,用户可自由配置数据的传输格式,满足各地区的气象监测需求。自动气象站采用了良好的防护措施,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时监测气象变化,气象站在操作的便捷性、维修的快捷性、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做得比较好。[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60906066179_792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校园气象站六要素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校园气象站六要素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校园气象站六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多个气象要素而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定期生成气象数据,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电脑平台,起到便利了解环境状况的好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由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微机气象数据采集设备,电源系统,辐射防护罩,全天候保护箱,气象观测支架,通讯模块等组成。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环境中,例如输变电线路,光伏发电站,智慧灯杆,环保生态园区,水利水文,森林景区,交通道路,校园科普和农业。结合应用场景的现状,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可以搭配适合的气象要素传感器,例如风速,风向,降雨量,温度,空气湿度,光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蒸发和大气压力。[img=自动气象观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200911032538_641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形状可以分为一体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和分体式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两大类。可以通过外形结构清楚的做出辨别。一体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通过集成多种气象传感器在结构内,具有简洁美观,维护方便的特点,能够应用在大多数的气象监测环境中。分体式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则是在气象支架上分别安装气象传感器,整体结构显得与现场环境不协调,使用寿命也比较短。绿光新能源具备大量的一体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和分体式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应用案例,可以提供专业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安装维护建议,准确监测环境气象变化数据。[img=自动气象观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200911389691_5499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生态气象观测站高精度测量示范项目

    生态气象观测站高精度测量示范项目

    生态气象观测站高精度测量示范项目在生态气象观测站中,雨量的测量采用多普勒雨量计,基于光学感应原理测量降雨量,内置多个光学探头,对降雨量实现准确测量。与机械式的雨量传感器相比,光学雨量计的体积更小、灵敏更高,易维护,且更智能。能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正常工作。高可靠性,不易落叶遮挡。在生态气象观测站中,监测风速风向主要通过4个超声波探头,在无风的环境下,从每一个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探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当有风的情况下,风会影响超声波到达接收探头的时间,通过计算探头之间超声波传输时间差,能够计算出当时的风速和风向。生态气象观测站主要借助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多种多样气象要素信息,借助针对环境要素信息的监测,为用户确保能够参考的数据保障。[img=生态气象观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070901546113_312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以下是生态气象观测站组成部分说明:传感器部分:传感器部分主要的功能是监测气象要素的信息,每一个传感器相对应一种气象要素的监测,气象要素的监测是能够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选择,并非是 固定的。采集器和传输模块:采集器和传输模块起到的功能就是数据的收集和传输,传感器检测的气象要素数据,由采集器负责收集,采集器搜集的气象要素数据借助传统模块,传送至后台电脑端,方便查看。气象站支架部分:生态气象观测站支架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置放传感器、采集器和传输模块、太阳能电板这些,想想假如没有气象站支架,许多东西放在地上,就没办法实现监测。太阳能电板和蓄电池部分:这俩个部分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确保电力保障,因为生态气象观测站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假如市电停电了,那么蓄电池就能及时性供电,确保生态气象观测站的正常工作。后台电脑端:后台电脑端主要功能是数据的展现和存储,后台电脑端能够直观的展现各类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数据能够在电脑端以曲线图的方式展现。[img=生态气象观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070901332786_203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求助】生态定位观测的经验

    有哪位大侠做过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的,包括森林小气候、穿透雨、地表径流、总径流、渗透水。希望能分享一下经验,使用什么仪器,价格如何、如何进行,当然有些方案来参考一下是最好啦^_^帮助者将有积分馈赠!

  • 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智慧气象观测站

    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智慧气象观测站

    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智慧气象观测站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是为区域环境内气象数据监测而设计的,可以用来实时测量生态环境和气象环境因子,为区域环境内的实时天气状况和生态舒适度指标等气象数据提供准确、系统的资料。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可同时测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大气压力、太阳辐射、负氧离子、氧气浓度、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噪声等气象环境要素,还能对生态环境内的紫外线、酸雨、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而且根据用户选配情况,还可以通过LED显示屏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信息、气象大风、暴雨等预警信息。[img=气象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80935535561_9333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和其他气象站设备一样可以实现环境气象监测功能,实时测量记录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雨量气压等气象要素信息,通过气象要素的监测来判断气候数据信息变化。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气象要素需要放置在四周空旷的地方,周围不能有太高的建筑物遮挡,这样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气象站本身设备比较精密,使用过程中尽量少移动仪器位置,不能粗暴的使用,而且尽量不要在设备上涂画。为了保证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的稳定和准确,应该定期对气象站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仪器表面整洁,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监测数据不准确,及时和厂家联系,切不可自己私自拆卸设备。[img=气象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80936092679_303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免维护气象观测系统规格型号

    免维护气象观测系统规格型号

    免维护气象观测系统规格型号气象观测系统可以实时探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紫外线、辐射等气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测气象数据。以下是气象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基本配置、观测的主要地面气象要素和技术特点。[img=气象观测系统,500,5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3/202203310906248443_563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随着气象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系统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型气象台站和各种气象科研场景。气象观测系统通过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气象观测项目的不同,气象观测可分为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和专业气象观测三类。气象观测系统对地面气象的观测比人工观测所获取的气象数据更加便捷,气象要素观测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有所提高,减轻了气象测报的工作量,更好得反映出大气近地面层的真实状况。[img=气象观测系统,500,5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3/202203310905204949_209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气象观测系统的各项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空气中的灰尘覆盖,从面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气象观测系统室内外各项仪器必须定期清洁。如清除温湿度表的外表灰尘,清洁温湿度感应器的头部保护滤膜,防比灰尘堵塞金属网孔,清除蒸发传感器金属网上的水垢和赃物,用湿布擦洗百叶箱,一星期更换一次湿球纱布,擦拭室内外计算机、户外显示器、自动采集器等设备以确保气象观测系统观测的准确度。气象观测系统的各项感应器,各种电缆设于观测场的室内外,观测场的环境变化会自接影响仪器的灵敏性,所以要注意维护自动观测站场地的环境。

  •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监测等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我部组织编制形成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18日。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于彩芬  (010)65645424  (010)65645429  邮箱:reserve@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编:100006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1/W020221124490234781566.pdf]1.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url]     [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1/W020221124490235375496.pdf]2.《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2022年11月18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转帖】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5-7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0 项目与《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的关系该项目依据《中国21世 纪议程》14A 与该项目有关的《中国21 世纪议程》方案领域为:2A、2B、6D、6E 、11A、11C、14D、14E、14H、15A、16A、16B 、16C、18D和20E。1 背景  1.1 意义  中国是人均资源量严重 不足的国家,而且资源减少与生态、 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由于中国 幅员辽阔,目前尚没有一个能复盖全 国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缺少 关于人类--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 长序列系统基础资料,所以对我国生 态、环境的变化历史、现状和发展趋 势缺乏科学的认识。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 目都纷纷建立国家、区域,甚至全球 尺度的生态、环境观测和研究网络。 比如,美国的“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LTERN)、英国的“环境变化研究网络 ”(ECN)、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 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及南半球的澳 大利亚和阿根廷建立的4条观测带、联 合国环境署(UNEP)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以及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科联(ICSU) 正在筹建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 系统”(GTOS)等。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 监测、研究网络”的建成,将通过长 期、系统、全面地在宏观尺度上对我 国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为国家和 地方决策者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促 进我国资源的持续利用及生存环境的 不断改善,进而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并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和环境问题 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基础与条件  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以 来,便陆续在全国的一些主要生态类 型区域建立了100多个生态研究站。从 198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从中选出条件 较好的29个农业、森林、草原、水体 (含湖泊和海洋)方面的生态研究站 ,同时新建了生物、土壤、水和大气4 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 成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 名称为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owrk,缩写为 CERN)。在1993--1998年间,通过国家投资 和世界银行贷款,将使该网络所属各 个单位的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还将培 训一大批生态学优先发展领域的人才 。目前,该网络已经与有关国家和国 际组织的生态学研究网络进行了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这将为建立我国的生 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奠定坚实的基 础。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 较为完整的航天、航空遥感数据接收 、处理和分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是“六五”、“七五”和 “八五”国家遥感科技攻关项目的主 持单位,在“八五”期间动员全院力 量利用1990和1991年的遥感资料对全国的 资源、环境进行了宏观调查,1995年将 建成东部地区1∶25万,西部地区1∶50 万的资源环境GIS。这为我国生态与环 境动态监测和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 宏观资料,并为以后定期获得资源、 环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3 存在问题  野外站的数量尚不足, 分布也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 生态类型区尚没有设站。  已有的站多数尚只是专 业站,即只对某一生态学现象或生态 系统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组分一生 态因子进行观测和研究,所以不能满 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各重要生态过程 和区域性及全国性的资源和环境开展 综合研究的需要。  设备简陋,绝大多数站 尚没有较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经费极为紧张,以致于 许多站很难开展正常的观测和研究工 作,整个网络的综合研究更难以进行 。  没有在各部门间进行协 调的机构。2 目标与产出  2.1 总目标  建立全国性的以地面观测网点为主,辅以多种遥感信息的生态与环境动态观测网络,以观测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区域性和全国性生态、环境的状况,长期积累科学资料,为地方和国家制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2.2 产出• 向全社会提供系统的、科学的关于我国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生态系统和环境状态的报告(以文字、数据、图件等不同形式); • 对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及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上述变化的响应,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全国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预警,对生态脆弱地带、重点经济开发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进行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提出对策; • 在典型地区,建立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改善生存环境的示范样板。

  • 生态气象监测仪观测基本要求

    生态气象监测仪观测基本要求

    生态气象监测仪观测基本要求气象站设备复杂多样,不同领域所使用的气象监测设备略有不同,需要根据监测的环境要素进行灵活配置,终达到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性。生态气象监测仪设备包含监测主站和现场监测装置两部分,可以监测温度、雨量、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辐射等参数。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数据采集量大、数据安全可靠的应用方向。[img=生态气象监测仪,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200918465132_8128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气象监测仪特点:1、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配置监测参数,可以在多种自然环境下正常工作,是多功能的生态气象监测仪。2、温湿度和气压采用数字传感器,免标定,精度准确、运行稳定可靠。3、监测装置内存容量大,可连续存储长时间的气象数据;4、多功能、可扩展、自适应性强;5、制作工艺精良,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6、在设计上采用先进完善的多种防雷保护设计,能有效的防治雷电干扰;7、运行功耗低、自检能力强;8、操作简便、易于安装维护和远、近程监测;9、可利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可在无市电情况下连续正常工作;10、可自动控制供电方式,并具有良好的节电性能;11、传输方式多样,可用GSM、GPRS、CDMA、卫星、广播、光纤、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img=生态气象监测仪,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200919536046_309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答记者问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211/t20221101_998867.html]《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url](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b]问: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据介绍,这也是生态环境领域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这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b]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规划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稳步增强,在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支撑管理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天基、空基、无人机等遥感监测应用需求迫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规划研究,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指导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能力为主线,加快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为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b]问:科学谋划“十四五”及2035年前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发展,《规划》涵盖哪些重点内容?  答:[/b]《规划》主体内容概括为“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八类需求、构建四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在需求方面,系统梳理大气环境、水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测、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应急等八个方面遥感监测应用需求。  同时,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体系、综合智慧应用体系、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督察、执法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体系。  在能力建设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监测、高时效业务支撑、高可靠运行保障等三项能力。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由被动监测到主动发现问题、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技术转变。  [b]问: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中,关于碳监测卫星,有何部署规划?将如何为科学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发挥作用?  答:[/b]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亟需构建高低轨协同的碳(大气)监测卫星遥感能力体系,形成全球碳(大气)和排放源相结合的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能力,兼顾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能力。  在全球碳(大气)遥感监测方面,主要以天基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等为基础,实现全球及区域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尺度协同监测,形成全球碳盘点和我国区域与行业碳核查技术体系。  针对排放源监测,将通过多星协同组网,对排放源开展高分辨率、多要素、全天时监测,获取碳排放源、工业热污染源的热异常、污染成分等信息,结合空基遥感、移动监测车、地面观测等手段,实现重点区域污染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高动态综合监测,提升污染源排放异常主动发现能力和重点省份碳排放量核算能力。  围绕碳汇监测,建立遥感碳汇监测业务技术体系,逐步提升碳汇精细化、短周期监测水平,强化植被生产力、生物量等参数监测能力,支撑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规划》将始终坚持天、空、地和应用系统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发展高轨高光谱、快速多体制、臭氧激光雷达、高分红外等新型探测手段和任务智能规划、星上智能处理、星间通讯等新型能力,形成覆盖空间维、时间维、光谱维、要素维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三个治污”提供有效遥感技术支撑。  [b]问:加快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创新提出了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部署在《规划》中有何体现?其将如何进一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答:[/b]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该体系将天基卫星“落地”高空平台、将移动监测车与卫星联动,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可全方位、全天候守护自然边界,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静态向动态、平面向立体发展,是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既是本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的“增补高空和地面遥感监测系统,提升立体遥感监测能力”的具体落实。  这一体系有效弥补了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快速监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等领域的监测活动,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监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减污降碳监测等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和短周期的遥感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 [b] 问:《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这其中离不开完善投入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对此,《规划》又是如何确保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  答:[/b]《规划》出台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任务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抓紧推动碳立体监测专项立项。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将生态环境卫星和应用系统发展纳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纲要有关规划,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商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加强地方卫星遥感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合作共享,实现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现场自动气象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传感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电源系统、轻型百叶箱、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用于对风向、风速、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个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是气象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配置包括:大气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带轻型百叶箱) 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 露点传感器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蒸发传感器 日照传感器 太阳总辐照传感器 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 不锈钢气象站观测支架 不锈钢野外防护箱GPRS无线气象中心软件 气象数据库太阳能电池供电装置和220V双模供电GPRS无线通讯模块。[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058804_158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测量多要素气象要素的专业级传感器,可同时测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五种主要气象要素。其特点是精度高,响应时间快,串口输出,方便用户直接通过PC或外接仪器进行测量。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传感器和环境监测平台,多功能控制质量传感器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环境监测云平台,云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记录。从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营造的角度来看,室内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采集室内环境参数,作为调节环境的重要依据。[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230699_901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大气科学之大气污染==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酸雨不仅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又使土壤酸化,并危害植物根系和茎叶。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植物受到危害,动物和微生物相继受到影响,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酸化土壤游离出来的金属离子随水分运动进入湖泊又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所以需要密切关注酸雨沉降到地面后的影响过程。

  •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③ | 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营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老百姓记忆中河湖的美好景象,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长江保护法有关规定,探索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再现百姓“记忆中的河湖”,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聚焦生态保护短板,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考核指标体系。为表征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选取鱼类、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水华、大型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指标开展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b]  一、充分认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核心地位[/b]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当前,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但水生态系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十分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居高不下,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体现就是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在水生态方面,就需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  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水生生物不仅是充满生机“一汪活水”的体现,还能够综合反映水生境、水环境、水资源及水生态状况。水生态考核评分细则聚焦水生生物这一关键,“执本、秉纲”,建立起了一套以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地方关注水生态状况,指导地方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树立起生态优先的治理理念,促进形成“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格局,高标准建设美丽河湖。[b]  二、深刻理解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科学内涵[/b]  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直观亲民。水生生物不仅对水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直观感受。从冷冰冰的理化分析数据到活脱脱的生物数量变化,能够让指标体系更加亲民。为将“鱼翔浅底”的景象落实到具体可操作层面,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聚焦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兼顾长江源头及上、中、下游特点,从国内外已有应用基础的指标中,筛选出有成熟监测方法,受百姓喜爱和期待的,如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等“直观亲民”的水生生物指标。  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立足科学实际,选取的水生生物指标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食物网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根据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选择水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不同生态功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考核指标。其中,生产者包括水生植被和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消费者包括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同时,指标筛选过程中,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工作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协同推进,画出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最大同心圆。[b]  三、准确把握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应用导向[/b]  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利于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针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突出问题,构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经济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太湖为例,针对鱼类多样性下降、水华频发、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低、水生植被退化较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挥棒”作用,通过准确识别和科学量化太湖水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引导地方开展系统治理,注重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恢复,加强土著鱼类保护、生境保护修复、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太湖水生态质量,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突破生态保护短板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协同发力,加强信息共享,因地制宜制定水生态修复治理对策,提高水生态修复成效,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营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回应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 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区域环境观测站

    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区域环境观测站

    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区域环境观测站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探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紫外线、辐射等气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测气象数据。下面介绍下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基本配置、观测的主要地面气象要素和技术特点。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具有对不同区域气候的观测功能。气象站的基本构造包括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气象站主机、控制台、专业气象数据采集软件组成。气象自动监测系统通过不同的传感器采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数据采集完成后通过网络统传输到气象服务器上,再经气象采集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观测的实时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通过专业气象软件传出,并在气象站主机上自观显示各项气象要素值,不同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点所观测的气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监测、风力发电、气象监测、桥梁隧道、航海船舶、航空机场等领域,无需现场维护何校准。超声波探头顶盖隐藏式设计,避免雨雪干扰,避免探头突出而影响风速。 ASA材质耐腐蚀性强,适合野外环境。一体式设计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img=气象自动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290906375353_2689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按照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可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自动观测站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气象环境监测软件三部分组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旅游、科研、气象等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专业领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功能特点:1、低功耗采集器:静态功耗小于50uA2、GPRS联网、支持扩展RJ45联网3、支持扩展传感器远传,30km以内lora透传,30km以外物联网卡传输4、支持LED屏显示z大兼容32768px5、支持扩展安卓屏显示、存储、扩展安卓屏支持2G数据存储、U盘数据导出6、支持modbus485传感器扩展7、太阳能充电管理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8、可选配2000mah-24Ah蓄电池9、配套物联网数据展示、存储、分析平台[img=气象自动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290907023512_4838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水文气象观测站环境数据采集

    水文气象观测站环境数据采集

    水文气象观测站环境数据采集随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水质网格化监测的推广,水文气象观测站需要进行更密集的布点,以满足污染溯源、水质预警、河长考核等大数据应用需求。常规水质自动监测站占地面积大、基建投入高,检测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监测新形势下的应用需求,绿光新能源开发了水文气象观测站、即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采用了集成户外监测技术,综合智能微型监测传感器、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和通讯网络等技术,占地面积小,可充分适应管理需求,采用低成本网格化布点、高频短周期,实时监测手段,配备一套严密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了水质污染、异常事故的预防和污染排放的监管能力。可分析区域内水质动态趋势,有效加强区域管理,为污染动态研究、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湖泊水库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img=水文气象观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190914544747_679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水文气象观测站适用于流域水质评价、污染溯源、水质预警、河(湖)长考核、水库、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观测点等水质变化状况监测与水质大数据监测需求,能满足排水管理服务中心对城市排水设施、城区河道、中水站、泉站末端运行等方面的在线监测需要,满足污水末端和其他工程管理需要,满足城市排水管理业务工作需要,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智能高效地处理排水末端设施的海量信息和数据、实现对排水末端水质安全情况的有效准确监督、实现业务办理快速高效协同。[img=水文气象观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190915146820_6668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生态环境部关于公开征求《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等八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我部在前期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修改形成《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等八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现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28日。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李圆圆  电话:(010)65645434  传真:(010)65645436  邮箱:shengwuchu@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邮编:100006  附件:  1.[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599217708.pdf]征求意见单位名单[/url]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599420832.pdf]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599993835.pdf]《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4.[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0565797.pdf]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5.[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0706953.pdf]《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url]  6.[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1170271.pdf]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7.[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1667406.pdf]《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url]  8.[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2184378.pdf]外来入侵植物对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9.[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2524629.pdf]《外来入侵植物对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10.[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3057185.pdf]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11.[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3951888.pdf]《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1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4221076.pdf]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1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4742503.pdf]《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14.[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5247151.pdf]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15.[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5934262.pdf]《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16.[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6262817.pdf]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url]  17.[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W020231008327606861296.pdf]《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3年9月26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基准辐射测量

    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基准辐射测量

    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基准辐射测量一般简单的太阳辐射传感器由于观测视野的限制,无法进行全向观测,而太阳的运行位置是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的。为了使太阳辐射传感器,尤其是在测量直接辐射(DNI)时,能够准确始终垂直于太阳,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绿光新能源推出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可用于光伏/光热发电、大气化学成分研究等领域需要用的准确的测光数据,是构建一座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光伏电站光功率预测的重要工具助手。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是目前市场上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的一款高精度自动太阳辐射测量仪器。是太阳能和气象应用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辐射测量仪器,其性能可靠,符合全球基准辐射测量网络(BSRN)级别。采用高精度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具有主动跟踪和被动跟踪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和操作比其他许多太阳辐射仪器都要方便。适合在重负载以及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它不需额外的计算机支持,并且可通过GPS自动进行时间和位置修正。[img=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50912569137_1263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配置水平安装盘、倾角安装盘、可调天顶角支架(用于安装直接辐射传感器)和遮光机构等附件,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太阳辐射监测站点,最多可同时安装直接辐射,倾角总辐射各一台;天顶可安装散辐射,总辐射共3台或总辐射2台、云量仪1台等,总共5台辐射传感器;也可以增扩到2台直接辐射和1台镜面反射太阳光装置,用于测量电池板的洁净系数。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应用领域1.光伏电站光功率预测2.光伏/光热发电太阳辐射资源监测3.海洋气象光学资源监测4.高精度太阳辐射研究5.大气化学成分研究[img=太阳辐射综合观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50913237766_881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ICP光谱观察方式比较:垂直观测、水平观测、双向观测

    在ICP光谱仪炬管组件中产生的ICP光源,其观察方式有3种,分别是:垂直观测(Radial)、水平观测(Axial)和双向观测(DUO),下面介绍他们的区别:ICP光谱仪垂直观测:又称为垂直观测或者测试观察,是采用垂直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垂直;从光谱仪能够接收整个分析区的所有信号。  对不同的元素不用进行炬管调节,是分析测试的常用观察方式。具有更小的基体效应和干扰,特别是对有机样品;对复杂基体也有好的检出限。可以测定任何基体的溶液,如高盐分样品测定、复杂样品的分析、有机物而积炭相对不严重的分析。较低的氩气消耗量。侧向观测方式的炬管是垂直炬,热量和分析废气自然向上进入排气系统。ICP光谱仪垂直观测示意图ICP光谱仪水平观测:又称为轴向观察或端视观测,是采用水平放置的ICP光谱仪炬管,“火焰”气流方向与采光光路方向呈水平重合;可使整个火焰个个部分的光都全部通过狭缝。  水平观测方式的优点是:由于整个“火焰”各个部分的光都可以被采集导致灵敏度高,对简单样品有较好的检出限;其缺点:基体效应和电离干扰大,线性范围小,炬管溶液积炭和积盐而沾污,需要及时清洗和维护,RF功率设置不能一般不超过1350W;使用于光谱仪水质分析中。ICP光谱仪水平观测示意图总体而言,ICP垂直观测检测的只是最佳分析区给出的发射信号,其特点就是干扰信号少,但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不如水平观测的效果好;水平观测检测的是整个分析通道的发射信号,其特点是分析元素的发射强度大,但缺点是干扰信号比较大。双向观测:  传统双向观测是在水平观测ICP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一套侧向采光光路,实现垂直/水平双向观测,即在炬管垂直观测的方向依次放置3块反射镜,当要使用垂直观测的时候,就通过3块反射镜把炬管垂直方向上的光反射到原光路中,并通过旋转原光路的第一块反射镜,使垂直方向来的光与原水平方向来的光在整个光路中重合。该观测方式的切换反射镜由计算机控制,该方式融合了轴向、径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增强了测定复杂样品的能力。改观测方式可实现以下3中方式的测量:  ①全部元素谱线水平测量。  ②全部元素谱线垂直测量。  ③部分元素谱线水平测量,部分元素谱线垂直测量。  双向观测能有效解决水平观测中存在的电子干扰,进一步扩宽线性范围。但是该观测方式需要不断地切换反射镜,可能导致仪器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径向观测的需要,炬管侧面必须开口,导致炬管的寿命大大降低,同时也改变了炬焰的形状。炬管开口处必须严格与光路对准,要不然炬管壁容易积累盐,会使检测结果严重错误;同时如果在开口出现积盐同样也会导致仪器检测结构存在严重的错误,必须注意清洗。而且增加了曝光次数,降低了分析速度,增加了分析消耗。ICP光谱仪双向观测示意图  在有上述考虑之后,需要改变传统,尤其是改变光路使其简单,几家都推出了双向观测技术。安捷伦的双向观测  首先是安捷伦的5100,它采用ZL的智能光谱组合技术 (DSC),以及全新的仪器设计理念,推出区别于传统的、极具创新的、全新概念的双向观测 5100 SVDV ICP-OES,可实现同步的水平和垂直双向观测分析。安捷伦5100同步垂直双向观测技术的设计原理  传统的双向观测 ICP-OES 需要人为定义测量 元素、分析波长及观测模式,无法完成同 步的双向观测分析。 某些系统甚至采用多狭缝模式,分别应对不同波段、不同观测方式以及不同灵敏度样品的分析要求,极大地降低了样品分析通量和测量效率。5100 SVDV ICP-OES 凭借独特的智能光谱组合技术 (DSC) 一次测量完成水平和垂直信号的同步采集读取,实现高速高效的样品分析,确保复杂基质样品的分析准确度斯派克的双向观测  斯派克公司也推出了双向观测技术  首先,斯派克专门开发了不需经过很多的光路反射、折射,而是采用了无需反射镜的MultiView 等离子体接口,让等离子体切换方向,真正实现直接观测。比如在贵金属分析中,贵金属作为基体元素,其含量90%多,其他微量元素含量极低;而对于贵金属冶炼厂家,矿样中贵金属则变成了微量元素,伴生元素很多;那么采用这种观测方式可以兼顾高含量元素的分析,也可以兼顾低含量元素的分析,同时还能满足复杂基体的分析。MultiView 的切换示意图  此外,斯派克的产品还采用垂直同步双观测(DSOI)技术,一种全新的等离子体视图设计方法,采用垂直等离子体炬,通过新的直接径向视图技术进行观察。两个光学接口捕获从等离子体两侧发射的光,仅使用一个额外的反射,以增加灵敏度和消除困扰新的垂直火炬双视图模型的问题。因此,垂直同步双观测(DSOI)提供了传统径向系统的两倍灵敏度,但是避免了垂直双视图模型的复杂性、缺点和成本。垂直同步双观测(DSOI)示意图  采用同步双向观测应用于斯派克的多款ICP光谱上,包括ACRO,SPECTROGREEN等。  除了观测方面,斯派克的ICP光谱整体采用的光学器件少,包括其不用中阶梯光栅,而用帕邢—龙格结构。优点包括:首先在很宽的光谱范围内分辨率是一个恒定的常数,因此能轻松区分谱线富集区域内相邻谱线,最大限度减少光谱干扰。而中阶梯光栅正相反,只是在200nm处有最好的分辨率,而到了300nm或400nm处分辨率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其次是线性范围宽,例如在做固体金属分析时,几乎所有光谱仪器都是采用的帕邢—龙格结构,因为一个固体样品里既有主量元素也有微量元素,高低含量元素都要兼顾到。帕邢—龙格结构线性范围很宽。第三点,帕邢—龙格结构系统采用的光学器件最少,只有反射镜和光栅,由于光路设计越简单,光量损失就越少,仪器灵敏度越高。帕邢—龙格结构的缺点是:仪器体积大。

  • 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8项国家环境标准,4月1日起实施!

    [align=center][img=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8项国家环境标准.png,600,34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noimg/9805dad6-82d8-47c1-846c-7f4daf627fff.jpg[/img][/align][align=center]关于发布《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等[/align]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指导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工作,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现批准《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HJ 1340-202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HJ 710.14-202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HJ 710.15-2023)《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HJ 1341-2023)《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标准 浅海和潮间带》(HJ 1342-2023)《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导则(试行)》(HJ 1343-2023)《抗虫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 1344-2023)《外来入侵植物对陆域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技术导则》(HJ 1345-2023)以上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特此公告。[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2023年12月29日[/align][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环评互联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list][/list]

  • 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卫星遥感碳核算、大气污染会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能发挥什么作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观测有什么新进展、如何高效控制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等热点研究入选。这些进展是由两院院士、联合体成员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荐,由15位院士组成评委会评议投票产生。它们都破解了哪些生态环境难题?记者一一解析。  [b]一、国产超光谱卫星痕量气体遥感及应用[/b]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组成的项目团队围绕“痕量气体时空分布表征”关键科学问题,研制了我国分辨率最高的紫外-可见超光谱卫星载荷,研发了从超光谱卫星发射前定标、在轨定标到多组分痕量气体反演的完整遥感算法。数据结果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成为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和分析的业务化标准产品。  ●突破之处:在载荷关键部件遭到国际禁运的不利客观条件下,实现国产卫星多组分痕量气体反演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最先进卫星的同等水平。 [b] 二、空气污染全组分暴露表征及健康效应机制[/b]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科学、精准治理空气污染,聚焦从污染源到健康效应的证据链及因果关系,开发暴露组学技术识别关键危害组分,量化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的全球健康风险,揭示臭氧非均相氧化对室内污染的影响。  ●突破之处:揭示空气污染显著影响脂质代谢,提出臭氧造成氨基酸代谢紊乱的原理,发现空气污染导致的新型健康结局;建立以“准实验”评价大气污染治理健康效益的新范式。 [b] 三、新型功能性工程纳米材料研发关键技术与环境应用[/b]  水污染治理关键新材料和技术创新突破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科技保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以“纳米材料可控制备—原理与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示范应用”为主线,在可控制备和高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制备原理、高效水处理技术应用和工程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突破之处:实现了新型功能性工程纳米材料的自主研发、环境应用和工程示范的有机融合,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 [b] 四、大气污染时空变化驱动力研究[/b]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研制了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时空变化近实时追踪数据集。定量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环境政策、气象条件变化和人群脆弱性等4个方面共8项因素对PM2.5污染和健康风险的影响,揭示了近年来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转型措施对推动PM2.5浓度下降的决定性作用。  ●突破之处:突破了大气污染多驱动因素解耦技术,解析了我国PM2.5污染长期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成果支撑了国家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和冬奥会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保障工作。 [b] 五、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b]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组成的团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观测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2021年,《自然》杂志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进行专题报道,《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将该网络作为重要成果进行重点推介。项目成果已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突破之处:累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749个观测样区、1.1万余条样线,涵盖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农田和城市等代表性生态系统。 [b] 六、农畜牧业氨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b]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多个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针对农畜牧业氨减排的技术与模式瓶颈,提出了氨减排理论框架;实现了密闭堆肥反应器等设备的产业化;创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分步式氨减排模式。集成了全国可复制的县域畜牧业全链条氨减排“射阳模式”和农牧双循环氨减排“南小吾模式”。  ●突破之处:编制了我国高精度动态氨排放清单,建立了氨排放评估与预警平台;为我国氨减排提供了创新的技术路径、可落地的技术方案和可复制的运行模式。  [b]七、卫星遥感碳核算系统和中国碳卫星全球高精度碳产品[/b]  中国碳卫星TanSat,是我国首颗、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团队,自主研发了碳反演数据分析系统IAPCAS。反演获取了TanSat全球XCO2数据,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欧空局第三方卫星计划;研究我国碳通量时空格局,揭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巨大潜力;计算获得了首个通量产品,降低不确定性30%~50%。  ●突破之处:为基于我国碳卫星研究碳排放、碳汇等碳中和重大科学问题奠定基础,利用该系统设计论证我国下一代碳卫星。  [b]八、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化学原理[/b]  硫酸盐是颗粒物的重要组分,对我国北方冬季重污染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合作,首次揭示二氧化硫气溶胶表界面锰催化反应主导重污染硫酸盐的快速生成,北方冬季低温、高湿、高离子强度等会使表界面化学生成速率相比传统反应高2至3个量级。结合外场观测和区域数值模式,发现新机制可解释超过九成的硫酸盐生成。  ●突破之处:首次揭示北方冬季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化学原理,为我国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和区域联防联控等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提供借鉴。[b]  九、污泥全链条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b]  围绕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难题,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项目团队突破了适合我国泥质特征的污泥处理关键技术和装备;编制了覆盖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的工艺包,发布了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系列标准、指南、规程。  ●突破之处:建成了北京、上海两大全链条综合示范区,初步构建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b]十、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b]  兰州大学团队建立了调控植物生物量分配规律的一般性理论模型;揭示了不同环境下植物根茎叶生物量与元素含量等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解析了我国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多样性的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提出并验证了环境胁迫—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互作原理及其转变机制的理论假说。  ●突破之处:在对我国旱区生态系统进行8年大规模野外调查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旱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

  • 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景区森林案例

    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景区森林案例

    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景区森林案例从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的用途、需求出发,进行了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重点突出了移动应急气象观测对气象站的便携性、易架设性、低功耗、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的要求。测试气象站传感器性能、使用的便携性和易架设性、通信方式的多样性、设备运行的低功耗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设备结构和功能设计可满足移动应急气象观测需求。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观测生态环境气象变化情况。生态气象观测是生态气象信息服务、天气预测模式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生态气象观测的对象是农田、森林、湿地、荒漠、草地、湖泊等生态系统中水、土壤、大气、生物等不同要素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观测中使用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监测空气中的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对生态环境的气象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报预警,采用防御措施。[img=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8/202208230908100600_181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通过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对气象环境的监测,使得农业的生产更加的有保障,改变过去依靠经验种植的种植模式,为精细化农业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农业增产增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常见测量数据包括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光照辐射、土壤温度、湿度等,不过在一些对气象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农业生产基地,需要测量的参数不只这些,这就需要根据需求自主添加。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具有拓展功能,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添加各种传感器,满足农业气象多参数测定的要求。[img=小型环境气象测量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8/202208230908455054_637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气相色谱法观测本底大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

    周凌NFDA1  汤 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张晓春 季 军 王志邦(青海省气象局,西宁 810001)Douglas Worthy Michele Ernst Neil Trivett(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ervice, Toronto, CANADA)摘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WMO/GAW)开展全球温室气体监测的要求,建立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GC)法甲烷和二氧化碳(CH4/CO2) 连续观测系统.概述了该系统在加拿大大气环境局(AES)5个月的组装调试,以及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CGAWBO)一年多时间里的业务运行和标定情况.组装调试和运行标定,与红外吸收(NDIR)法、气瓶采样-实验室分析(FLASK)法数据,以及与国内外其它台站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线性、灵敏度、精度和准确度,其设计完全符合WMO全球大气本底测量的要求,具有高自动化的操作性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获我国大陆上空本底大气中CH4和CO2的浓度资料具有国际可比性,观测结果反映了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大气CH4和CO2的本底变化特征.关键词 甲烷;二氧化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大气本底.1 引言  近百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及其可能导致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对主要温室气体——CH4和CO2本底浓度的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1]. 科学家们自60年代起开始了对主要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的连续监测和研究,并相继在全球的不同经纬度地区建立起主要温室气体的本底监测站网,但这些台站大多建立在岛屿及海岸,导致内陆大气本底观测资料的稀少.1989年起,中国气象局与WMO及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合作,在我国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瓦里关山顶 (海拔3816m,纬度36°17′N,经度100°54′E)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内陆高原型的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CGAWBO(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在进行温室气体/大气臭氧/降水及气溶胶化学/太阳辐射和气象观测的所有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中,它的海拔最高,具有开展大气本底监测较为理想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严格的国际检验比对技术基础上,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大气本底监测体系,填补了WMO/GAW监测网在欧亚大陆腹地的重要地域空白[2,3].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大气本底基准监测技术的GC-CH4/CO2连续观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监测项目,这种高度定型的装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GC系统是在1981年发展起来的,它对CH4的测量精度是目前实际应用的连续观测方法中最好的,对CO2的测量精度已经接近通常用于CO2测量的红外吸收技术(NDIR)的精度水平,据报道,这种GC系统还成功地应用于对大气中微量气体如氧化亚氮和氟里昂的监测[4—7].瓦里关本底台的GC系统由AES根据中加双边大气科学合作协议援助提供,中方业务 人员在AES接受培训,并对系统进行了组装调试;1994年7月系统运抵瓦里关山观测基地,由中加双方的专家共同完成安装,对瓦里关山大气中的CH4和CO2浓度进行连续测量,开始系统的业务运行.  2 仪器系统及测量方法  该系统主要包括:装配有FID和HP19205A镍催化剂管的HP5890(Ⅱ)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HP3396Ⅱ型积分仪及HP样品/外部事件控制器 (S/ECM);带有HP82169C HP-IL/HP-IB接口的HP9122C型磁盘驱动器;用HP19238E阀加热器保持恒温的4路选择阀和6口进样阀;保存于高压铝瓶和钢瓶内的两个标准气、高纯氮气、高纯氢气;合成空气发生器.图1是系统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图1 工作流程示意图

  • 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生态园区应用方案

    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生态园区应用方案

    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生态园区应用方案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是专门为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气象数据监测而设计的,可以用来实时测量生态环境和气象环境因子,为区域环境内的实时天气状况和生态舒适度指标等气象数据提供准确、系统的资料。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可同时测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大气压力、太阳辐射、负氧离子、氧气浓度、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噪声等气象环境要素,还能对生态环境内的紫外线、酸雨、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而且根据用户选配情况,还可以通过LED显示屏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信息、气象大风、暴雨等预警信息。气象站设备复杂多样,不同领域所使用的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略有不同,需要根据监测的环境要素进行灵活配置,达到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性。[img=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70909091115_230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常见的气象站监测设备是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可分为多参数或六参数、五参数、四参数等。这种类型的气象站一般都是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大气压力、地面温度、太阳辐射类、能见度、云高、天气现象、闪电定位、大气电场、负氧离子、蒸发、冻土观测等一些要素,数据的业务处理完全符合气象业务观测的要求,是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的标准设备。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常用到的监测设备有气压计、雨量计、风速计、风向标、百叶箱、风向风速计、干湿球温度表、温湿计、雨量计、蒸发皿、日照计、地温表。[img=小型环境气象监测站,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270909276454_459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系统

    想建一个简易的小型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岸基式的,水上包括气象站和雷达式潮位仪,水下包括固定式流速仪和CTD。寻求类似用户和厂家的帮助。

  • 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光照度计

    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光照度计

    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光照度计在对太阳辐射理论和太阳运动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太阳模拟器技术和多自由度工作台,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气象用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检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实现了对待检仪表的灵敏度,非线性误差、方位响应误差、余弦响应误差和倾斜响应误差等各项参数的检定。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检定系统主要山太阳模拟器和多维工作台组成。太阳模拟器为检定系统提供均匀稳定的模拟太阳光辐射:多维工作台能够为检定系统提供所需各种功能动作模拟不同的太阳角,两者集成共同实现了对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的标定。[img=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140905147860_989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由于在太阳辐射的测量中,存在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的“热偏移”现象。而对“热偏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热偏移”的大小主要和温度、湿度、风速和净波辐射这些环境因素有关,而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节点可以采集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这些气象要素,风速和净波辐射的值则需要从协调器节点获得。当协调器节点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它会先发送信标帧在通信信道中,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节点在收到信标帧,会根据信标帧进行同步,而协调器节点会在下一个信标帧中指出协调器节点拥有某个传感器节点需要的数据,传感器节点收到信标帧后会向协调器节点的发送请求数据发送的MAC命令帧。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协调器节点在收到命令帧后,会先发送一个确认帧给传感器节点表示已经收到请求,紧接着开始传送数据。传感器节点成功接收数据后再回应一个数据确认帧给协调器节点。[img=太阳辐射自动观测仪器,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140905378537_6710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智能环境监测仪室外气象观测

    智能环境监测仪室外气象观测

    智能环境监测仪室外气象观测智能环境监测仪是一款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集成多项气象要素的可移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新型一体化结构设计,做工精良,可采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露点等多项信息并做公告和趋势分析,该系统分有线站和无线站两种形式,配合软件更可以实现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和网络实时气象状况监测,是一款性价比突出的智能环境监测仪。智能环境监测仪观测支架采用目前为先进的第三代气垫减震收缩技术,有效避免支架在收缩时损伤架体,延长支架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支架完全收缩后整体高度只有1米配合单肩旅行袋可以轻松带走,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做工精良,测量精度高。该系统采用新型一体化结构设计,是一款的小型自动气象站。具有手机气象提醒服务功能,可以通过多种通讯方法与气象中心计算机进行通讯,将气象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计算机数据库中,用于对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img=智能环境监测仪,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220921444654_93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智能环境监测仪根据气象成型原理、现代监测技术研发而成,广泛应用于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智能环境监测仪是绿光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便携式智能气象监测仪器,所测量数据可通过一键发送或设置数据发送间隔,实时发送到至服务器上,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均可查看下载数据。主机具有GPS定位功能,大屏幕中文实时显示采集数据,记录组数,传感器连接数量,经度纬度,信号强度,低电压电量示警提示。[img=智能环境监测仪,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1/202211220922079153_4850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求购在位观测金相显微镜

    实验室想添置一套在做实验时能随时观测表面裂纹的在位观测系统,并且镜头离观测表面距离得保证能在1mm以上 要不没法装 不知道谁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给小弟推荐一下 不胜感激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6.gif

  • 广州华粤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发布了生态产品技术工程师职位,坐标福州市,速来围观!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0806.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生态产品技术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负责福建省内生态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保障设备稳定正常运行,数据准确,符合运行要求;2、负责各类生态观测设备或卫星遥感的数据处理、分析、应用;3、根据客户和公司发展需求,调研市场上新型生态监测设备;4、负责福建辖区内客户的技术支持及售后关系维护工作。任职要求:1、本科以上学历,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优先;应届毕业生,入职后开展系统培训,由专人教导。2、有检测类仪器设备售后服务工作经验(生态监测设备技术支持工作经验)优先;3、有生态监测方面工作经验优先;4、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客户沟通协调能力,有驾照者优先。公司福利:1、六险一金、周末双休、带薪假期、高温补贴、年节福利、健康体检、交通补贴、工作餐贴等;2、公司俱乐部活动、年会、团建等业余活动。[b]公司介绍:[/b] 广州华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态环境监测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基于客户需求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开发能力,针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流程闭环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充分吸收国内外前沿理念,持续开发新型环保科技产品。目前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2项软件著作权,已开发水、气、生态、辐射、环保服务等领域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立足于三大经济区...[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0806.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哪些内容?

    环保部近日发布《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主要内容是: 主要目标是到2020 年,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具体工作目标: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得到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管护能力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新建30-5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推动60-100 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 主要任务“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 3.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 4.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2.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 3.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履约。 4.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 1.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 2.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评估。 3.建立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 4.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监管。(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 1.创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 2.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水平。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