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

仪器信息网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相关的解决方案。

短脉冲开关全固态泵相关的资讯

  • 紧凑型全固态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研制成功
    近日,由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紧凑型全固态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倍受市场青睐。  激光打标是指利用激光束使打标表面物质气化或发生化学物理变化,从而显出刻蚀图形和文字的方式。与传统标记方式相比,激光打标技术具有标记速度快、字迹清晰永久、污染小、无磨损、操作方便、防伪能力强、可以做到高速自动化运行等优点,因此在工业领域逐渐从电加工进入光加工时代的今天,激光打标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加工领域,包括五金制品、金属器皿、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块、食品包装、刀具、礼品、钟表、电脑键盘等产品的表面,必将代替传统的标记工艺,给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市场上,激光打标机根据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灯泵YAG激光打标机、半导体侧泵激光打标机、半导体端泵激光打标机、光纤打标机等。其中,半导体端泵激光打标机不仅可以实现更为精细的打标效果,而且更加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的优势。  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6年3月主要从事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全固态激光器产业化规模和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来一直保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产品遍布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同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30%,国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紧凑型全固态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的研制是公司依托原有半导体泵浦全固态激光器方面的技术优势,逐步实现对激光器下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促进固体激光技术及其器件的应用发展,而且将带动晶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工艺、加工领域的发展,其带来的直接效益和二次效益都会对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该公司研制成功的紧凑型全固态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发光源采用半导体列阵,光光转换效率高 采用特殊耦合泵浦方式,光源结构更加紧凑 热耗损低,无需单独配备冷却系统,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体积最小的设备。
  • 我国研制成功5千瓦级全固态激光器 打破国际禁运
    美国“百夫长”激光炮就是将数个8千瓦级工业激光器并联。  林学春研究员(左一)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报图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激光就是先进制造领域的一把利器,对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体现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29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他最感谢的是他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导师不仅教给他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教会他如何做人。  跨越鸿沟,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2005年,博士毕业后来到半导体所科技处工作刚刚一年的林学春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筹建全固态光源实验室。  从无到有,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创建初期,林学春白天被科技处各种事务性工作填得满满当当,研究只能放在晚上做。大功率激光器实验危险性很强,水、电、光都集中到一个很小的区域,稍不留神,水溅出来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看不见的激光射出来会把钢板烧个窟窿。而那时,实验室里只有林学春一个人在同时面对这些可能发生的危险。  危险,林学春不怕,但让他苦恼的是,如何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觉得自己离成功很远,想到研究所为实验室投入的那么多经费可能要付诸东流,他不免心急如焚。  一个能取得成功的人总是一个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人。很快,他就豁然开朗了,要作出成绩必须先平静下来,有无所畏惧的决心和勇气。他把激光器部件一个个拆开,反复对比每一个参数,认真设计每一个步骤,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窗外天已大亮。  尽管很累,但是他说,要感谢那段时间,因为在每天的坚持中,他不光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现在我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不怕,跟过去遇到的困难比起来小多了”。  跨越了鸿沟,成果接踵而至。实验室相继突破3kW、4kW、6kW和8kW激光输出,缩短了与国际上该领域的差距。2008年,以林学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863”重点项目“高功率5千瓦全固态激光器”的课题“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研究”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严格评估,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满足工业需求的5千瓦级全固态激光器,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项成果对打破国际禁运、实现激光先进制造装备工程化具有重要意义。  进军“激光革命”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利用光的历史,激光则是迄今为止“最亮的光”,“激光革命”在改变着世界。让自己所制造的激光器服务于社会,在这场“革命”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是林学春最大的心愿。  近年来,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林学春及其科研团队以“工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研制出一系列工业化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激光器及其装备,广泛应用于激光焊接、表面处理、精细加工和激光医疗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研制的高稳定性全固态激光器被中国计量院作为标准光源,对国内的功率计进行标定。他们还开发出国内领先的1000W准连续(90ns)全固态激光器,用于船舶的除漆除锈等行业,目前应用于新加坡IDI激光有限公司。  林学春及其科研团队研发出的全固态高能量脉冲(12J/脉冲)激光器可以对金属表面进行毛化,使载货重轨能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正常行驶,技术将有望应用到高速铁路上,这将大大提高我国高铁在恶劣天气中的运营能力。  林学春团队研制出的工业用1~5kW高性能系列化全固态激光器于2010年成功与江苏省丹阳市天坤集团签订成果转化协议,直接为研究所带来了2000万元的现金收益。这项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铁路等对国民经济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材料加工领域,对尽快扭转我国在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成套装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如此,年轻的林学春一贯地谦逊:“我们只是在老一辈科学家引领下做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工作而已,将来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对于卓有成绩的青年科学家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 863计划“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项目申请指南公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主题项目申请指南  在阅读本申请指南之前,请先认真阅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须知》(详见科学技术部网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的863计划栏目),了解申请程序、申请资格条件等共性要求。  一、指南说明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满足先进制造、精密测量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对全固态激光器的迫切需求,设立“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主题项目。  本项目通过突破人工晶体材料及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高功率、皮秒和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产品,促进我国人工晶体材料和全固态激光器产业的发展。  本主题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项目申请者应针对指南内容,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而不要只针对项目部分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  项目可以由一家申请,也可以由多家共同申请。对于多家共同申请的主题项目,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一个单位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申请负责人,由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  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并填写课题申请书(项目拟分解的课题数最多不超过10个)。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  2、项目总体目标  突破人工晶体、全固态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出系列化高功率、皮秒和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产品并实现工业示范应用,促进我国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产业的发展。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深紫外激光器及人工晶体关键技术  KBBF/RBBF晶体生长、KBBF-PCT器件制备、激光高次谐波和激光线宽控制等技术研究。  (2)新型晶体材料及器件技术  超晶格晶体制备、超晶格可调谐锁模、Nd:YAG激光陶瓷材料制备等技术研究。  (3)千瓦级光纤材料及全光纤激光器  低光子暗化光纤制备、全光纤种子源研制、全光纤激光器整机设计和装配等技术研究。  (4)单频激光器关键技术  纵模控制、增益光纤与标准光纤熔接、倍频晶体抗光损伤工艺等技术研究。  (5)紫外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光学晶体长寿命使用、激光器单元模块化、系统集成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紫外激光微加工应用技术开发。  (6)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大批量Nd:YAG单晶高质量低成本生长及加工、激光振荡放大、系统集成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高功率激光在焊接、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开发。  (7)皮秒激光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皮秒激光振荡、再生与行波放大、系统集成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皮秒激光微加工应用技术开发。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深紫外人工晶体及激光器  KBBF晶体尺寸15×10×4mm3,RBBF晶体尺寸12×6×1.5mm3,KBBF-PCT器件透过率95%@193nm 177.3nm激光器功率100mW。  (2)光学超晶格锁模器件  线性损耗0.5%/cm、尺寸≥20×3×1mm3 锁模激光器:1.0μm/0.5μm双波长和1.3μm 激光陶瓷尺寸≥100×100×20mm3、透光率≥80%@1064nm。  (3)千瓦级光纤材料及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材料光子暗化12dB/m@633nm 全光纤激光器功率1.5kW、光束质量M21.5。  (4)单频激光器  倍频晶体KTP抗光损伤阈值2GW/cm2@1064nm/10ns/10Hz 单频绿光激光器功率10W、线宽2MHz、噪声0.03%RMS 单频光纤激光器功率5W、线宽10kHz、边模抑制比60dB。  (5)紫外激光器  功率10W/20W/30W系列,重复频率50~150kHz,光束质量M2≤1.3,8小时内功率起伏3%,无故障运行时间≥5000小时,实现与加工系统的匹配及定型生产。  (6)高功率激光器  Nd:YAG晶坯直径≥100mm、单程损耗≤2×10-3/cm@1064nm,键合晶体的键合面损耗≤0.1% 3kW和5kW激光器产品:光纤芯径为400μm,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5000小时,实现与加工系统的匹配及定型生产 激光器功率≥6kW,8小时内功率起伏±2%。  (7)皮秒激光器产品  千赫兹10~20mJ@1064nm、5~10mJ@532nm、1~2mJ@355nm,脉冲宽度≤20ps,光束质量M2≤2,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5000小时,实现与加工系统的匹配及定型生产。  5、项目支持年限为2年。  6、项目国拨经费控制额为9000万元,自筹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控制额。  三、注意事项  1、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下设每个课题的协作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家。  2、受理时间:项目申请受理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8日17时。  3、申报要求:项目申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请按要求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题项目申请书》,具体申请程序、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须知》。  4、咨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咨询联系人:史冬梅  联系电话:010-88372105/68338919  电子邮件:shidm@htrdc.com  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办公室  2010年10月20日
  • 电镜表征新成就颠覆认知 全固态电池量产不是梦
    导语2020开年新气象,电镜科研新成就。困扰业界许久的锂枝晶生长机理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全固态电池距离量产迈进一大步。近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建宇教授、沈同德教授和唐永福副教授等人联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廷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张宿林教授,通过巧妙地设计实验过程,实时直观地记录了锂枝晶生长的微观机制,精准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和力-电耦合特性。更难能可贵的是,该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固态电池中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可行性方案。锂枝晶的生长机理难题困扰业界许久,至此终于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了。论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9-0604-x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在权威国际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刊登发布。《自然-纳米技术》是材料与纳米科技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高达33.407,该研究成果的突破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为什么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目前在电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主要结构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因内部构造原因,液态锂离子电池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且很容易产生不可控的锂枝晶。锂枝晶非常“锋利”,可以刺破隔膜导致电解液泄漏,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造成电池起火甚至汽车自燃事故,近年来为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企业把隔膜厚度从十几毫米降低到了五六毫米,2019年特斯拉、蔚来等大牌电动汽车相继“走火”,或许也间接反映了这个问题。概括言之,在材料体系没有创新的条件下,目前商品化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逼近“极限”(300Wh/kg左右),“里程焦虑”、“可能自燃”等问题重创消费市场。既然液态电解液不行,那改用机械刚性的固态电解质不就完事了么?于是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简称:全固态电池)进入了公众视野。顾名思义,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采用的是固态电解质,不含任何液态组份,结构更加安全。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潜力达900Wh/kg,因此,固态电池被视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革命,其量产与普及将会彻底解决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国内外车企巨头已然纷纷布局涉足,“固态热潮”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之路也并非一马平川。全固态电池以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仍然绕不开“不可控锂枝晶”的这个坎儿,实验结果表明,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穿透固态电解质,造成电池短路失效。尽管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如何抑制锂枝晶的产生,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对于锂枝晶生长的微观机理、力学性能、刺穿固态电解质的机制及抑制其生长的科学依据缺乏足够了解。赘述至此,相信您应该充分了解黄建宇教授、沈同德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了吧?!___AFM-ETEM纳米电化学测试平台,可实现原位观测纳米固态电池中锂枝晶生长机制及其力学性能和力—电耦合精准定量测量。___据悉,该研究团队基于AFM-ETEM平台发现,在室温下,当对AFM针尖施加电压(过电位)时亚微米晶须开始生长,其生长应力高达130 MPa,远高于此前研究报道。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锂晶须在纯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屈服强度可达244Mpa,远高于宏观金属锂的屈服强度(~1MPa)。可以说,该研究成果颠覆了研究者对锂枝晶力学性能的传统认知,为抑制全固态电池中锂枝晶生长提供了新的定量基准,为设计具有高容量长寿命的金属锂固态电池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应用之后,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加速实现商业化量产。很荣幸,赛默飞世尔科技旗下Thermo Scientific品牌的两大拳头电镜产品能够深度参与此项研究工作,并帮助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环境透射电镜(AFM-ETEM)原位电化学测试平台,建立起了一种有效的研究锂枝晶的动态原位实验表征新技术。它们是Themis™ ETEM环境气氛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左图)与Helios PFIB双束电镜(右图):Helios PFIB Themis™ ETEM Themis™ ETEM 300kV原子分辨扫描/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一体化解决纳米材料在接触活性气体环境和升温的过程中的时间分辨动态特性原位研究,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原子尺度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化学组成。Helios PFIB系统结合了Elstar电子镜筒和Vion氙等离子体离子镜筒,既可以实现纳米分辨率和最高衬度成像,又能确保尺度样品加工的速度和精确度。基于此,赛默飞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锂电池行业的多尺度二维及三维表征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多功能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扫描电镜、镓离子双束电镜、Xe等离子双束电镜、透射电镜等产品,涉及电芯表征、电极表征、隔膜表征等应用,希望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为客户在锂电池开发的各个阶段提供强力支持的产品组合,助力攻克电池研发技术难题,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量产与普及不再是梦,让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跑1000公里”不再是梦!
  • 魏志义谈2023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阿秒光脉冲超快激光
    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50分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们在阿秒光脉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2023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也由去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增加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20万元。“阿秒”是时间单位,即10-18秒。按照时间长短划分,从秒开始依次是毫秒(10-3秒)、微秒(10-6秒)、纳秒(10-9秒)、皮秒(10-12秒)、飞秒(10-15秒)、阿秒(10-18秒)。而“阿秒光脉冲”就是指持续时间在阿秒量级的光脉冲。如此短的脉冲持续时间也为其带来了重要的应用。对此,诺贝尔奖给出的获奖理由如下:获奖理由:三位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其实验而获得认可,这些实验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和Anne L’Huillier已经证明了一种制造超短光脉冲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电子移动或改变能量的快速过程。当人类感知到快速移动的事件时,它们会相互碰撞,就像一部由静止图像组成的电影被感知为连续的运动一样。如果我们想调查真正短暂的事件,我们需要特殊的技术。在电子的世界里,变化发生在十分之几阿秒——阿秒如此之短,以至于一秒钟内的变化与宇宙诞生以来的秒数一样多。获奖者的实验产生了短到以阿秒为单位测量的光脉冲,从而证明这些脉冲可以用来提供原子和分子内部过程的图像。1987年,Anne L’Huillier发现,当她将红外激光传输通过稀有气体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光泛音。每个泛音是激光中每个周期具有给定周期数的光波。它们是由激光与气体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它给一些电子额外的能量,然后以光的形式发射出去。Anne L’Huillier继续探索这一现象,为随后的突破奠定了基础。2001年,Pierre Agostini成功地产生并研究了一系列连续的光脉冲,其中每个脉冲只持续250阿秒。与此同时,Ferenc Krausz正在进行另一种类型的实验,这种实验可以分离出持续650阿秒的单个光脉冲。获奖者的贡献使人们能够对以前无法遵循的快速过程进行调查。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伊娃奥尔森表示:“我们现在可以打开电子世界的大门。阿秒物理学让我们有机会了解电子控制的机制。下一步将利用它们。”。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例如,在电子学中,理解和控制电子在材料中的行为很重要。阿秒脉冲也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的分子,例如在医学诊断中。魏志义:我国激光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可期实际上我国也一直在阿秒激光领域深耕,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研人员。当前国内研究超快激光和阿秒激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魏志义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超短超强激光物理与技术,包括飞秒激光放大的新原理与新技术、阿秒激光物理与技术、光学频率梳及应用等。魏志义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超短脉冲激光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成果有:提出了高对比度放大飞秒激光的一种新方法,得到同类研究当时国际最高峰值功率的PW(1015瓦)超强激光输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发明了同步不同飞秒激光的新方案,研制成功综合性能国际领先的同步飞秒激光器;建成国内首个阿秒(10-18秒)激光装置,得到了脉冲宽度小于200阿秒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发展了新的光学频率梳技术,研制成功综合性能先进的系列飞秒激光频率梳;利用新的脉冲压缩技术与国外同事一起获得了亚5fs的激光脉冲,打破了保持10年之久的超短激光脉冲世界纪录;研制成功系列二极管激光直接泵浦的新型全固态超短脉冲激光,开发成功多种飞秒激光产品并提供国内外多家用户。仪器信息网在世界光子大会上有幸采访了魏志义研究员。魏志义表示,超快激光(即超短脉冲激光)领域激光领域前沿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实现越来越窄的激光脉冲宽度,窄的激光脉冲可以用于物质中分子、原子甚至电子的运动过程研究,因为运动过程决定了物质的一些规律和属性。科研人员关注的另一方面是激光功率,更高功率的激光可能用于武器、加工、医疗等领域。功率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其中峰值功率研究我国处于世界前列。魏志义在采访中表示其对高频功率非常关注和感兴趣。谈到国内在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时,魏志义表示,我国在激光领域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与国外水平接近,虽然在整体上还有较大差距,但在部分领域有所领先。在超快脉冲激光方面,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国际水平差距并不大,如西安光机所、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做得都非常不错。当前超快激光脉冲突破到阿秒量级,国内包括物理所在内的一些单位也拥有产生阿秒脉冲激光的能力,可以用来开展研究工作。在激光高频功率方面,上海光机所等单位在峰值功率研究上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将国际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据介绍,物理所十多年前在峰值功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做到了当时国内最好也是国际上最高的的峰值功率。但在高频功率方面我国还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方面。魏志义建议,接下来不仅要在极端指标方面,还要在可靠稳定性、高频功率方面做出突破,更好的提供给广大用户开展应用工作。魏志义也强调,我国当前在超快激光研究方面有些落后,但也在奋起直追,跟国际最高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在高频物理方面,工业应用方面差距更大。但同时,魏志义表示这些年我国激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可期。
  • 我国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实现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就是先进制造领域的一把利器。长期以来,国外在高功率激光技术领域一直对我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制造领域工业关键激光成套装备的发展。为摆脱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长期被动落后局面,抢占战略主动权,自&ldquo 十五&rdquo 开始,863计划持续对该项技术进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攻关,相继突破3kW、4kW、6kW和8kW的激光输出,到&ldquo 十一五&rdquo 中期,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5KW全固态激光器,打破了国际禁运。  为加速成果转化应用,&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863计划继续设立&ldquo 先进激光材料及全固态激光技术&rdquo 主题项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承担,以工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研制系列化的高稳定、高可靠的工业级全固态激光器及其装备,并在激光焊接、表面处理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目前,在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生产线已在江苏丹阳建成,并实现批量生产 在汽车零部件激光焊接领域,自主研制的全固态激光器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突破,自2012年以来,已为奇瑞汽车焊接了超过10万套自动变速箱的核心部件,为北京奔驰汽车焊接了近3万套天窗 攻克无预热情况下的激光熔覆防微裂纹、微气孔等核心技术,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装备制造商威德福公司成功研制出超高耐磨转井部件,实现威德福首次将该类高难度核心部件从英国的剑桥转移到亚洲进行生产。  经过863计划长期的持续支持,我国的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产品已初步形成了从自主研制激光器到成套装备集成再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随着我国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产品走上成熟的工业化进程,将为提升我国先进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扭转关键成套装备基本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加强国防建设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和技术支撑。
  • 有“锂”行天下 | 全固态电池:驱动绿色储能革命的明日之星
    在这个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的时代,电池技术的进步成为了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今天,让我们聚焦于能源存储领域的最新突破——全固态电池(ASSB),一个有望引领电池行业迈向新高度的创新设计。 能源存储的新纪元 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动化需求,传统锂离子电池(LIB)尽管持续优化,但在能量密度与成本效益上逐渐触及天花板。此时,全固态电池横空出世,以其革命性的设计突破了现有瓶颈,不仅大幅提升了能量密度,还预示着制造成本的潜在降低。这意味着更长续航、更快充电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为电动汽车和其他高能效设备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可持续制造: 循环利用的力量 随着ASSB步入商业化的大门,如何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循环利用机制的建立,是ASSB与绿色能源革命无缝对接的关键一环。通过高效的回收策略,我们不仅能减少对原生材料的依赖,还能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环境负担,保障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责任。这一过程中,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至关重要,它确保了回收材料的质量评估精准无误,加速了再生ASSB的高质量重塑,为可持续发展筑基。 △点击查看大图 创新与挑战并行 ASSB的未来图景令人振奋,它正逐步成为超越LIB的强有力竞争者。从消费电子到大型储能系统,其广泛应用场景预示着全球范围内需求的激增。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有效应对与日俱增的废弃ASSB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享受ASSB带来的高效能同时,必须前瞻性地将可回收性融入生产设计之中,构建闭环生态系统,确保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 结语: 共创绿色未来 全固态电池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象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强力引擎。在追求更高性能、更低环境影响的道路上,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作为新能源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让我们携手推动ASSB技术的成熟应用,共绘一个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未来。这是一场属于每一个人的绿色革命,让我们共同期待,全固态电池为地球充电,为人类的可持续梦想续航! 关注我们
  • “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重点项目完成中期检查
    日前,由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责任专家、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和组外专家组成的中期检查专家组,对“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重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项目顺利通过检查。  该项目以全固态激光器技术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实现激光先进制造、激光显示与激光医疗等三大领域产业化应用为目标,通过人工晶体、大功率半导体量子阱材料与器件、全固态激光器与系统的关键制备、批量生产和应用技术攻关,保持和发展我国在人工晶体与全固态激光技术国际领先的整体优势。  通过汇报和现场检查,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其中,“高功率5kW全固态激光器”、“汽车加工用5kW全固态激光器”、“超大屏幕激光数码影院技术研究”等课题进度超前,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考核指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中期检查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各课题取得的成绩,同时对部分课题的实施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研发的持续推进和下一阶段的验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全固态电池“世界杯”战幕已开 中日韩德法美挺进八强
    p/pp style="text-indent: 2em "自从在动力电池“世界杯”决赛中,宁德时代率领中国队击败松下领衔的日本队,摘得“大力神杯”以来,对自己的锂电池技术颇为自信的日本队就一直耿耿于怀,誓言一定要在下届全固态电池“世界杯”中夺回奖杯。/pp style="text-indent: 2em "P.S.: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越松下,跃居全球第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不,日本队要来真格的了。电池中国了解到,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近日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全固态锂电池。松下的资源与能源研究所所长藤井映志强调“作为电池厂商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绝对不能输给海外企业”。/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日本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悉,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此次日本队实力不容小觑,首发阵容中的丰田、松下等都是世界级的“巨星”,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细川敬表示“全固态电池的专利有一半来自日本”,其中丰田的全固态电池专利申请件数位居世界之首。除此之外,日本在电解质材料的开发等方面领先世界。/pp style="text-indent: 2em "面对志在必得的日本队,中国队是如何应对的呢?近日,电池中国网对中国队目前成员的“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中国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比亚迪,2017年8月申请了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固态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2018年1月,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项目商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宁德时代,在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硫化物基固态电池方向分别开展了相关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初步进展,其在固态电池上的思路是对正极材料做了保护,提高兼容的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轩高科,2017年11月对外表示,已着手研发固态电池及固态电解质。2018年3月,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技术已处于实验室向中试转换阶段。/pp style="text-indent: 2em "赣锋锂业,2018年3月表示,正在对固态电池进行广泛试验工作,拟在2018年12月建成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生产线 在2019年12月完成3亿元固态锂电池销售,并推动第二代固态锂电池技术成熟化,实现第三代固态锂电池可研。/pp style="text-indent: 2em "珈伟股份,2016年11月在上海举办全球首例“固态锂电池与快充锂电池产品发布会”,并强调公司未来将全力加速固态锂电池与快充锂电池的合体。2018年4月,珈伟股份控股子公司珈伟龙能的固态储能科技公司正式投产试运行。/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国内企业中天科技、当升科技、亿纬锂能、横店东磁、正泰电器等企业也布局了全固态电池。除了中国队和日本队,韩国队、法国队、德国队、美国队等劲旅也在加紧备战全固态电池“世界杯”。/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韩国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悉,三星目前正在研发全新的固态电池,其续航时间和使用寿命都将大幅超过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根据负责固态电池研发的三星SDI高管透露,作为三星重要竞争对手的LG化工也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并取得了不错进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代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负责人兼现代集团高级副总裁 LeeKi-sang 表示,下一代固态电池存在较大潜力。他预测,现有的锂电池大约到 2022 年或 2023 年左右便会被淘汰,固态电池未来被使用的概率最大。/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法国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固态电池方面,欧洲比较知名的是法国博洛雷Bolloré ,它采用的是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博洛雷公司的电动汽车“Bluecar” 配备了其子公司 Batscap 生产的 30kwh 金属锂聚合物电池 ( LMP ) 采用 Li-PEO-LFP 材料体系,这些电动车已有 2900 辆投入使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德国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加州初创公司QuantumScape注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QuantumScape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目前拥有超过200多项关于固态电池的技术专利,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研发并拥有可量产的固态电池。/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宝马公司将携手电池技术公司SolidPower共同研发全新的固态电池。SolidPower之前宣称其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迎来了突破,这家公司在锂电池中混合了高容量的金属锂负极,并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固态电池,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其电量为传统锂电池的2-3倍。/pp style="text-indent: 2em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CEOElmarDegenhart前不久表示,大陆集团也正在考虑加大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投资。/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固态电池“美国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了解,自 2012 年以来,苹果公司就已经开始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专利。2017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苹果一项与固态电池充电技术相关的新专利,它是一项便携设备的固态电池充电技术。/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CNET报道称,科罗拉多州固态动力公司已经开始商用固态电池技术,而首个合作伙伴是宝马,后者承诺计划在未来十年为自己旗下每款产品提供某种形式的电池组件,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动车型以及轻混动车型。科罗拉多州固态动力CEO约什-加内特称:“固态电池技术终于将要迎来腾飞。”/pp style="text-indent: 2em "电池中国网认为,全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理想解决方案,全固态电池“世界杯”的赛事将更加激烈,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和德国等强队的有力竞争,下届“世界杯”的卫冕之路并不平坦,中国队只有认清形势,加紧训练,打造“铜墙铁壁”的防守,并汲取他人之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能捍卫自己的荣誉。/p
  • 日本押宝全固态电池 几十家企业、大学等机构联手
    p  全固态锂电池作为可兼顾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蓄电池备受关注,在世界各国正积极推进交通工具电动化的大环境下,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了尽快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实用化,启动了第二期研发项目。/pp  在该项目中,汽车、蓄电池、材料领域的23家企业,15所大学及公立研究生所将展开合作,确立能解决全固态锂电池当前瓶颈的基础技术,同时将采用原型单元,开发对新材料特性、量产工艺以及是否适合配备于纯电动汽车(EV)等进行评估的技术。另外,还会以日本主导推进国际标准化为目标,开发关于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试验评估方法。此外,在推进研发的同时,还将讨论电动汽车大量普及的未来社会体系的方案设计。/p  EV用バッテリーとして安全性耐久性を確保しつつ、高エネルギー密度化高出力化が実現可能。——确保作为EV用电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输出功率。p  1.概要/pp  今后,预计很多国家都将强化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和燃效规定,交通工具将朝着电动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很多汽车厂商都宣布了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每年销售数百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车载电池将成为决定EV和PHEV的便利性(续航距离、充电时间等)及价格的主要因素,因此,急需通过提高能量密度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降低成本。/pp  目前的EV和PHEV使用的锂电池(LIB)采用有机电解液制造,其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属于此消彼长的关系,只要一方面出问题,就可能冒烟甚至起火。对此,如图1所示,采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充分发挥固体电解质的阻燃性及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即使提高能量密度也能确保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还能简化电池组的冷却系统和冒烟起火时的排气系统等,提高体积能量密度。而且,全固体电池有望使EV充电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实现超快速充电。不过,要想实现期待的这些性能,还存在很多瓶颈,而且单元的结构、材料构成和制造工艺等基本概念尚未确定,目前,面向实用化的研究开发的效率并不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1b893a4-64dc-4eee-9ecf-ead6726c6e50.jpg" title="u=5987533,886558873& fm=173& app=25& f=JPEG.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1:EV电池的技术转移设想/pp  因此,在NEDO的“先进创新蓄电池材料评估技术开发一期(2013~2017年度)”项目中,开发了全固态锂电池的标准电池模型(200mAh级单层层压单元)以及采用该模型的材料评估技术,并对企业和大学等面向全固态锂电池开发的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活性物质等进行了评估,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样品提供者。/pp  此次启动的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实现大型化和高容量化的标准电池模型(Ah级层压单元)以及采用该模型的材料评估技术。一期项目的评估技术是为了掌握材料的基本特性,而二期项目的评估技术将进一步升级,将评估量产性以及是否适用于EV等。因此,此次有4家汽车及摩托车企业、5家蓄电池企业及2家材料企业新加盟了受理评估委托的“技术研究联盟锂电池材料评价研究中心”(LIBTEC)。另外,14所大学和研究所也作为新的委托对象加入二期项目,将与LIBTEC进行合作。/pp  如图2所示,在EV电池市场上,预计目前研究开发比较领先、采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第一代全固态锂电池将在2025年左右成为主流,到2030年左右,采用具备高离子导电性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或者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新一代全固态锂电池将成为主流。第一代全固态锂电池和新一代全固态锂电池都将是二期项目的研发对象。/pp  2. 业务内容/pp  【1】业务名称/pp  先进创新蓄电池材料评估技术开发(二期)/pp  【2】业务总额(预定)/pp  100亿日元/pp  【3】时间/pp  2018~2022年度/pp  【4】研发内容/pp  (1)开发通用基础技术/pp  将开发能解决全固态锂电池的大型化和量产化瓶颈的基础技术,包括固体电解质的量产与低成本合成、向电极活性物质涂敷电解质、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的成膜等。/pp  另外,通过组合全固态锂电池用新材料和元器件,评估单元的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将制作用于掌握新材料与元器件的利弊、技术课题及是否适合单元量产工艺等的标准电池模型,并编订规格说明书及性能评估程序手册。/pp  此外,还将开发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全固态锂电池的单元及电池组的不稳定性、劣化和发热情况的技术,以日本主导推进国际标准化为目标,开发关于耐久性和安全性的试验评估方法等。/pp  (2)讨论社会体系设计/pp  将调查并分析各国与全固态锂电池及电动汽车有关的政策、市场和研发动向,制定以EV普及为前提的整个未来社会体系的方案设计,同时与“(1)开发通用基础技术”联动,推进相关研究开发。制定方案时,还将考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限制、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等,讨论低碳化社会的方案设计。/ppbr//p
  •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重大仪器专项启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新型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及其前沿装备开发(1)”启动  5月22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新型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及其前沿装备开发(1)”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召开。科技部条财司,中科院条财局,理化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项目工程总体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成员及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近50人参加了启动会。  为促进项目良好运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会领导、专家就如何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做好项目相关知识产权研究,强化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实现部件的标准化和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建议。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中科院理化所牵头,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撑,中科院物理所、电子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主要应用单位参加,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年度项目支持。项目旨在围绕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等领域前沿研究对深紫外科研装备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我国独有的可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KBBF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其实用化的棱镜耦合使用技术,开展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工程化研究,为我国深紫外领域的相关前沿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失效机理研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上。   由高理论容量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和锂金属负极组成的硫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解决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是颇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全固态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库仑效率低、容量衰退快等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手段,全固态电池的衰退机制尚不清晰,因而需要准确、可靠的先进表征手段来剖析电极材料降解失效原理以阐明电池内在的衰退机制。   科研人员采用先进高分辨无损三维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XCT),对LiNi0.8Co0.1Mn0.1O2(NCM)|Li6PS5Cl|Li固态电池衰退机制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因正极电化学-机械力学耦合失效诱导的反应异质性产生不均匀的锂离子通量并传输到负极,进而产生不均匀的锂沉积、溶解行为及死锂的产生等。锂负极不均匀的电化学反应行为又反作用于正极并强化其反应异质性,形成一种正负极衰退互相促进的正强化机制。随着电池继续循环,正负极不均匀反应加剧造成结构破坏,同时正负极体积缩胀引起电解质的塑性变形,最终致使电池失效。对比实验表明,采用LiZr2(PO4)3 (LZP)对正极进行改性,有效抑制了正极的电化学-机械力学耦合失效,并显著提高了负极锂沉积-溶解均匀性和电解质的结构完整性。该工作揭示了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由锂离子传输动力学的动态演变引起的正负极之间正强化的衰退机制,首次提出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正负极相互信赖、相互关联的失效行为,为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方向,并为开发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高镍三元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奠定了研究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山东能源研究院等的支持。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获进展
  • 中科大突破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在性能和成本上的双重瓶颈
    全固态锂电池可以克服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上的严重缺陷,同时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对新能源车和储能产业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但是,由于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难以兼顾性能和成本,目前该技术的产业化仍面临巨大阻碍。6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骋教授报道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和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很适合产业化应用。该成果以“A cost-effective, ionically conductive and compressible oxychlorid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stable all-solid-state lithium-based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全固态锂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高离子电导率(室温下超过1毫西门子每厘米),良好的可变形性(250-350兆帕下实现90%以上致密),以及足够低廉的成本(低于50美元每公斤)。但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氧化物作为脆性陶瓷,普遍不具备可变形性。硫化物和大部分氯化物则成本高昂,至少在200美元每公斤的量级。这些材料中唯一的例外是氯化锆锂,但是它的离子电导率却远低于1毫西门子每厘米。   此次研究中,马骋教授不再聚焦于上述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转向氧氯化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氧氯化锆锂。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如果以水合氢氧化锂、氯化锂、氯化锆进行合成,它的原材料成本仅为11.6美元每公斤,很好的满足了上述50美元每公斤的要求。而如果以水合氧氯化锆、氯化锂、氯化锆进行合成,氧氯化锆锂的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到约7美元每公斤,远低于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10.78美元每公斤),并且不到硫化物和稀土基、铟基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的4%。在具备极强成本优势的同时,氧氯化锆锂的综合性能和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当。它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2.42毫西门子每厘米,超过了应用所需要的1毫西门子每厘米。与此同时,它良好的可变形性使材料在300兆帕压力下能达到94.2%致密,也超过应用所需要的水平(250-350兆帕下90%以上致密)。由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电池展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在12分钟快速充电的条件下,该电池仍然成功的在室温稳定循环2000圈以上。   氧氯化锆锂的发现,使固态电解质在性能、成本两方面同时实现了突破,对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审稿人认为这一发现“很有新意和原创性”,并且认为氧氯化锆锂材料“很有前景”,“有益于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
  • DUV-DPL(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
    在2009年4月9日召开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作题为“DUV-DPL”的大会特邀报告,DUV- DPL为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  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此项技术研发出来以前,我国科学仪器缺乏实用化、精密化的深紫外激光相干光源,致使我国深紫外激光仪器发展缓慢。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研制的成功,使得我国激光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波段的深紫外壁垒,实现了科学仪器的实用化、精密化。  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DUV-DPL)作为核心部件可应用在多种光谱仪器上,例如: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光谱仪、深紫外激光显微镜、深紫外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气溶胶质谱仪等科学仪器。以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为核心部件的科学仪器,其主要功能是:获取新数据,发现新现象,开拓新方向。  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已申请到了中国、日本、美国的专利,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科院的专利已垄断了深紫外全固态激光研究的全部领域。这极大推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激光科技研究领域继续深入,促进了我国前沿科学、光电子产业发展,为这一技术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紫外激光器已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将在在信息、资环、生命等领域应用,这将为各大学科提供全新研究手段,对科研活动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 便携式质谱及全固态ICP光源新仪器发布会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27日下午,由中国计量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研制的便携式质谱和全固态ICP光源新仪器发布会于BCEIA2009期间在北京展览馆A会议室成功召开,近100位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仪器厂商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发布会由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便携式质谱  目前,质谱仪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必备分析仪器之一,在制药、生命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航天和军事技术等诸多热点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质谱仪大多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维护费用高,大范围推广使用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制药和生物学领域。   由中国计量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开发的便携式质谱,小巧轻便,没有过多的耗材,可以在运动环境或恶劣气候环境下工作,不需外接电源,不需过多前处理,气、液、固态样品均可引入分析。此外,便携式质谱还可对未知样品进行鉴定和分析,实现快速痕量检测,能达到ppb级别的灵敏度。目前,便携式质谱已应用于环境样品分析、香精香料分析、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分析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突发事件、军事航天、有机物药物和有机毒物、公共安全等现场分析领域。全固态ICP光源  目前ICP光源所用的射频电源正向全固态化、高稳定度、智能控制方向发展,提高ICP光源所用的射频光源的频率稳定度和功率稳定度、智能控制、轻便体积一直是ICP光源研制努力的方向。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开发的数字式高效全固态ICP光源为全数字化设计,其状态参数均可通过计算机采集、设置和控制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频率稳定性和功率稳定性 光源系统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自动阻抗匹配功能和自动保护功能。目前该成果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国计量科学院黄泽健教授  中国计量科学院的黄泽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便携式质谱的性能参数及构造特点。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林子青先生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林子青先生重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离子源与便携式质谱仪联用的优势,以及常压便携式低温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分析测试特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学院金星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学院的金星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ICP光源的研究现状,随后重点介绍了数字式高效全固态ICP光源的组成、设计思想、特点及相关研究结果。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奎院士表示:便携式质谱及全固态ICP光源的成功研发,表明我国在分析仪器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的发布代表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的成功,但通向产业化的道路仍很漫长,希望在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更快实现产业化。中国科技部财条司郑健博士  中国科技部财条司郑健博士首先代表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向研发便携式质谱及全固态ICP光源的成功研发表示祝贺,之后郑健博士谈到: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关注下,中国科学仪器硕果累累,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为“十二五”推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姚泽华副处长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姚泽华副处长谈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非常关注科学仪器国产化、专用仪器的开发及方法的研究。他非常高兴地看到目前国产仪器取得的成就,希望在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怀下,研发单位和相关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国产科学仪器的产业化进程。清华大学精仪系分析主任王晓浩教授  清华大学精仪系分析主任王晓浩教授首先代表金国藩院士感谢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多年来的支持,并希望便携式质谱仪在技术上能有所突破,能够更快更早地进入市场,期待和中国计量科学院能在相关领域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李红梅所长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李红梅所长表示:在科技部、应用领域专家和其他企业的关注下,研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并希望在今后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李所长代表研发团队作出承诺:再接再砺,在分析仪器领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研究员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研究员发言:便携式质谱及全固态ICP光源是“十五”和“十一五”成果的延续。这些技术是属于国家的,也是属于大家的,选择在BCEIA2009这种技术氛围的环境下举行发布会,是希望业内同仁共同努力,将成果转换成产品,推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专家观看仪器现场演示发布会现场
  • 我国成唯一制造实用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由中科院承担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系列前沿装备日前通过验收,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ldquo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高精尖仪器的一个成功范例。&rdquo 9月6日,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mdash &mdash &ldquo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rdquo 通过验收,验收委员会给出了如是评价。  该系列前沿装备中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平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平台,以及基于这两个平台研制的8台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装备各项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该项目是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和科学家在长期科研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协同攻关、自主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科院近年来&ldquo 致力重大创新突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rdquo 的具体体现。  开启深紫外时代  项目从一个晶体开始。  这是一种名为氟硼铍酸钾(KBBF)的晶体。上世纪90年代初,在发现硼酸盐系列非线性光学晶体后,中科院院士陈创天的研究团队经过10余年努力,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KBBF晶体。  KBBF晶体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在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领域中,继硼酸钡、三硼酸锂晶体后的第三个&ldquo 中国产&rdquo 非线性光学晶体。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问世后,如何将其研制成实用化、精密化激光源,则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KBBF晶体是层状结构,难以切割,而要做到深紫外倍频又必须切割。为此,陈创天携手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开始摸索解决办法。  &ldquo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装置,我们不得不跑到香港科技大学,借用他们的实验室。&rdquo 许祖彦回忆说,两个人窝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终于搞出了KBBF棱镜耦合器件。  该器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064nm激光的6倍频输出,将全固态激光波长缩短至177.3nm,首次将深紫外激光技术实用化、精密化,并已获中、日、美专利。  之后两人密切配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KBBF晶体倍频输出深紫外激光,并最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DUV-DPL)。  从此,中国开启了深紫外的时代。  从激光源到8台装备  DUV-DPL的研制成功,不仅使得我国激光科技研究突破了200nm以内的&ldquo 深紫外壁垒&rdquo ,实现了实用化、精密化,还极大推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激光科技研究领域的继续深入。  许祖彦形容自己的工作是&ldquo 二传手&rdquo ,&ldquo 跟上游讨论晶体该长成什么样,向下游询问要什么样的激光&rdquo 。  他花了一年多时间,跑了二三十个实验室,&ldquo 推销&rdquo DUV-DPL。  深紫外波段(指波长短于200nm的光波)科研装备目前主要使用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等非相干光源。相对于同步辐射而言,在体积方面,配有KBBF晶体棱镜耦合器件的全固态激光器体积变得很小 在能量分辨率方面,比同步辐射提高5~10倍以上 在光子流密度方面,提高了3~5个量级。  2007年年底,财政部专门设立&ldquo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rdquo 项目,对搭建深紫外非线性晶体和器件研制平台、深紫外固态激光器研发平台,以及研制8台新型DUV-DPL科学仪器,予以专项支持。陈创天、许祖彦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ldquo 为使仪器保持领先,科研人员必须不断调整技术方案。为此,总体部还设立了一个工程监理部,这在国内的科研项目中很少见。&rdquo 项目总体部总经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詹文山说。  这样一来,经常要&ldquo 推倒重来&rdquo 。身为&ldquo 二传手&rdquo 的许祖彦深有体会:在5年多的时间里,满足了仪器研制人员变更技术方案的多项技术要求,解决了光源与8台仪器对接的工程问题。  打造自主创新链  如今,这8台科学仪器已经在石墨烯、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宽禁带半导体和催化剂等研究中获得了重要结果。  以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为例,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空间分辨率最高为20nm,而采用全固态激光器后能提高到3.9nm。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利用这台仪器开展了石墨烯/Ru(0001)表面插层反应原位观测,为石墨烯等光电子材料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詹文山透露,目前2mm以下的KBBF晶体已可小批量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8台科学仪器中,PEEM正在逐步进行产业化尝试。  &ldquo 晶体&mdash 光源&mdash 装备&mdash 科研&mdash 产业化,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打造了一条自主创新链,涵盖了从提出原创科学思想到实现应用成果这一完整的科学价值链,为学科交叉面广、跨度大、探索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原创性重大科研装备创新积累了经验,也为中科院各业务管理单元合理分工、深度融合、协力创新提供了典型样本。&rdquo 白春礼评价道。  &ldquo 这仅仅是深紫外波段仪器应用的开始。&rdquo 许祖彦透露,项目二期将从物理、化学、材料拓展到信息、资环、生命等领域,开展6台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研制工作,继续推动深紫外技术的深度开发。  同时,在一期任务顺利完成基础上,去年中科院理化所联合北京中科科仪等单位,在科技部支持下启动了深紫外仪器设备产业化开发工作,逐步将研制成功的深紫外仪器设备推向市场。
  • 我国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研制成功
    在“十一五”863计划“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担的“全固态激光治疗血管瘤设备”课题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国内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近日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北京心润心激光医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光动力作用原理和鲜红斑痣的病变特点,利用全固态激光技术,研制出国内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该治疗仪输出稳定、光斑质量均匀、临床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和临床疗效好、设备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获SFDA批准在临床试用2000余例,有效率100%。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终生性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达3-5‰,我国每年约有5-8万患者出生。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不仅为数百万鲜红斑痣患者带来福音,而且有力地促进我国相关激光医疗设备产品和产业的发展。
  • 破记录,纯硅全固态电池!华人科学家孟颖、陈政Science​最新成果!
    硅负极商业化应用的瓶颈硅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500 mAh/g)、较低的充放电电压平台(0.5 V vs. Li+/Li)以及非常丰富的自然储量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最具发展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硅负极面临着一个迄今尚未解决的技术瓶颈,即较差的循环稳定性。特别是硅基全电池,其循环性能往往不超过100圈,这主要归功于硅负极的本征缺陷:1)硅负极在嵌锂和脱锂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300%),极易导致硅颗粒的破裂和粉化,以及与集流体的剥离;2)由于Li-Si 合金的高反应性,会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的不断破裂和重新生成,造成电解液和活性锂的持续消耗,最终造成硅负极的容量快速衰减。针对硅负极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先进的改性策略来缓解容量衰减,如纳米结构设计、探索新型聚合物粘结剂、电解液改性、不同的预锂化策略和硅/石墨复合等等。尽管这些策略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但是没有一种策略能够同时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硅负极的商业化应用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突破瓶颈,新型微硅全固态电池稳定循环500次,容量保持率高达80%2021年9月24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华人美女科学家孟颖(Ying Shirley Meng)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案可以一次性解决硅负极面临的上述问题,即通过使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不含碳的99.9 wt.%微硅(μSi)阳极的组合,组装了一种高性能的纯硅阳极全固态电池(ASSB)。所制备的全电池不仅能够在高面电流密度(5 mA cm-2)和宽温度范围内(-20 ℃到80℃)稳定运行,还可以提供高达 11 mAh cm-2 (2890 mAh g-1) 的面积容量。研究表明,该电池可以在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 500 次,容量保持率高达 80% ,且平均库伦效率高达99.9% ,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微硅全电池的最佳性能。如此优异的性能主要归因于微硅阳极和硫化物电解质之间理想的界面特性以及锂硅合金独特的化学机械行为,从而彻底解决了硅负极存在的连续的界面生长和不可逆的锂损失等问题。上述研究成果以“Carbon-free high-loading silicon anodes enabled by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Darren H. S. Tan博士,通讯作者是孟颖(Ying Shirley Meng)教授和Zheng Chen教授。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Darren H. S. Tan、ERIK A. WU、ZHENG CHEN 和Ying Shirley Meng便共同创立了一家专注于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初创公司 UNIGRID Battery。其中,Darren H. S. Tan为公司的CEO,ERIK A. WU担任公司的CTO,ZHENG CHEN 和Ying Shirley Meng教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文章所开发的技术的使用权。微硅全固态电池的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1)选择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SSE)可以保证优异的界面特性。由于硅负极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来自阳极与液体电解质的界面,因此作者选择使用SSE,因为它能够形成稳定且钝化的 SEI。同时,与传统的液态电池结构不同,SSE 不渗透多孔 μSi 电极(图 1),且将SSE 和 μSi 电极之间的界面接触面积减少到二维(2D)平面。在 μSi 锂化后,尽管体积膨胀,但二维平面仍被保留,从而防止了新的SEI界面产生。2)制备出由99.9 wt% μSi 和0.1%PVDF组成的纯硅阳极,去除阳极中碳导电添加剂,可以减少SSE的分解和不必要的副反应。碳的消除显着减少了与固体电解质的界面接触(和不需要的副反应),避免了液体电解质通常发生的连续容量损失。同时,如图 1 所示,负极 μSi 颗粒保持彼此直接的离子 (Li+) 和电子 (e-) 接触,确保了 Li+ 的快速扩散和 e- 在整个电极中的传输,不受任何电子绝缘成分(如 SEI 或电解质)的阻碍。鉴于此,作者使用由 99.9 wt% μSi 组成的 μSi 电极、硫化物SSE和锂镍钴锰氧化物 (NCM811)组装了一种纯硅μSi||SSE|| NCM811全固态电池。在锂化过程中,在 μSi 和 SSE 之间形成钝化 SEI,然后在界面附近对 μSi 颗粒进行锂化。然后,高反应性的 Li-Si 与其附近的 Si 颗粒发生反应。反应在整个电极中传播,形成致密的 Li-Si 层。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 Li-Si 和 μSi 颗粒之间的直接离子和电子接触,在 μSi 锂化过程中,Li-Si 的形成可以在整个电极中传播(图 1)。而且,这个过程是高度可逆的,不需要任何过量的锂。图 1.ASSB 全电池中 99.9 wt% μSi 电极的示意图。无碳纯硅阳极减少了SSE的分解,Si-SSE界面的钝化阻止了不必要的副反应为了证明消除阳极中碳的重要性,以及 Si-SSE 界面的钝化性质,研究人员制备了两种有20wt%碳添加剂和无碳添加剂的硅阳极,并表征和量化了 SSE 分解产生的 SEI 产物。CV曲线显示,不含碳的电池表现出大约 3.5 V 的初始电压平台,这是 μSi||NCM811 全电池的典型特征(图2A)。然而,含 20 wt % 碳的电池却在2.5 V 处出现电压平台,这说明在达到 3.5 V 以上的锂化电位前发生了SSE 电化学分解。XRD表征同样证实,在使用碳的电池中,大部分原始 SSE 的衍射信号不再存在(图2B),表明电解质严重分解。XPS分析进一步表明,碳的存在会导致更大程度的 SSE 分解。与不含碳的电极(图 2C 中间)相比,含碳电极(图 2C,底部)的 PS43-硫代磷酸盐单元信号的峰值强度下降幅度更大。因此,与传统的含碳电极相比,无碳电极将大大减少 SSE 分解,从而提高电池的首次循环库仑效率 (CE%) 和倍率性能。图 2. Si-SSE 界面SI成分的表征。同时,研究人员还采用滴定气相色谱 (TGC) 来量化 SEI 增长并确定其钝化和稳定性质。通过组装五个 μSi||SSE||NCM811 全电池,并分别进行 1 到 5 次循环(图 3A)发现:所有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均大约76%,第二圈就迅速上升至 99%。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循环后,发现形成的 SEI 总量为电池容量的 11.7%,而在第二次循环中这一数量略有增加至 12.4%。在随后的循环中,发现累积的 SEI 和活性 Li+ 均保持稳定且相对不变,表明界面钝化可防止 Li-Si 与电解质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连续反应。为了评估延长循环期间的 SEI 稳定性,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个 Li-Si 对称电池,并在 5 mA cm-2 下循环,每次循环使用 2 mAh cm-2 的容量(图 3C)。电化学阻抗谱 (EIS) 测量发现阻抗在 200 次循环后保持稳定(图 3D),证实 SEI 在本质上是钝化的。图 3. SEI 增长的量化效应。(A) 滴定气相色谱中使用的全电池的电压曲线, (B) Li-Si 和 SEI 相对于电池容量的相对含量, (C) Li-Si 对称电池的电压曲线,和 (D) EIS奈奎斯特图。Li-Si 和 SSE独特的化学和机械性能保证了良好的界面接触为了可视化 Li-Si 的形态演变,研究人员采用聚焦离子束SEM技术表征了在原始、锂化和脱锂状态下三个单独的 μSi 电极的横截面形貌:1)在原始状态下(图 4A),观察到离散的 μSi 颗粒(2 至 5 μm),压延后电极孔隙率为 40%;2) 锂化后(图 4B),电极变得致密,大部分孔隙在原始 μSi 颗粒之间消失。此外,单独的 μSi 颗粒之间的边界已经完全消失,整个电极已成为相互连接的致密锂硅合金;3)脱锂后(图 4C),μSi 电极并没有恢复到其原始的紧密微粒结构,而是形成了大颗粒,且大颗粒之间存在空隙。能量色散 X 射线 (EDS) 成像证实孔隙确实是空隙,没有证据表明每个脱锂颗粒之间存在 SEI 或 SSE。相比之下,由于整个颗粒表面形成了SEI,液态体系下的锂化 μSi 颗粒不会合并并保持分离。为了进一步量化循环过程中的厚度增长和孔隙率变化,研究人员还制备了质量负载约为 3.8 mg cm-2 的 μSi 电极,并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测量了它们的厚度。在原始状态下,电极的厚度为约 27 μm,在锂化为 Li3.35Si 后,厚度增加到约 55 μm,脱锂后厚度达到约 40 μm,计算出的孔隙率为约 30%。与原始 40% 相比,脱锂状态下的孔隙率较低。尽管厚度和孔隙率变化相对较大,但在多次循环后观察到相似的形态和厚度,SSE 层和脱锂的 Li-Si 的多孔结构之间仍然保持良好的接触(图 4C)。这表明 Li-Si 和 SSE 的机械性能在保持界面完整性以及沿 2D 界面保持与阳极的接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 4. 99.9 wt % 微硅负极的锂化和脱锂的可视化。(A) μSi 电极的原始多孔微结构, (B) 锂化后具有致密互连 Li-Si 结构, (C) 脱离后形成大而致密的 Si 颗粒,且颗粒之间形成空隙。纯硅阳极全电池性能得益于上述的 组合优势,该μSi||SSE|| NCM811全固态电池可以实现高达 5 mA cm-2 的电流密度、-20° 和 80°C 之间的工作温度范围以及高达 11 mAh cm-2 (2890 mAh g-1) 的面积容量(图5)。同时μSi||SSE|| NCM811在 5 mA cm-2 下进行500 次循环后仍然可提供 80% 的容量保持率,证明了纯微硅阳极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图 5. μSi||SSE||NCM811 全固态电池性能:(A) 高电流密度测试, (B) 宽温度范围测试, (C) 高面积容量测试, (D) 室温下的循环寿命。总体而言,这种方法为解决μSi阳极存在的基本界面和性能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推进硅负极商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孟颖 (Ying Shirley Meng)孟颖教授在中国杭州出生并长大,在新加坡接受高等教育。2005 年获得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盟微纳米系统高级材料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 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CAREER 奖,2013 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跨学科合作奖,2014 年巴斯夫和大众汽车电化学科学奖,电化学学会 CW Tobias 青年研究员奖(2016 年),IUMRS-新加坡青年科学家研究奖(2017 年)、国际储能与创新联盟(ICESI)首届青年职业奖(2018 年)、美国化学学会 ACS 应用材料与界面青年研究员奖(2018 年)和 Blavatnik 国家奖(2018 年)入围者。孟颖教授目前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纳米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 Zable Endowed 能源技术讲座教授,UCSD可持续电力和能源中心 (http://spec.ucsd.edu) 的创始主任。主要从事能源转换与储存设备(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Nature Energy等学术期刊上总共发表论文500余篇,h-index 86,被引用25400余次。参考文献:Tan et al., Carbon-free high-loading silicon anodes enabled by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s. Science 373, 1494–1499 (2021). DOI: 10.1126/science.abg7217
  • 中国科大全固态电池新突破 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降9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其原材料成本仅14.42美元每公斤,不到其它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原材料成本的8%。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全固态电池有望克服锂离子电池难以兼顾续航和安全性的瓶颈,从而突破目前电池技术的玻璃天花板。固态电解质是成功构筑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性能优异的硫化物则被普遍认为最有希望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日本丰田、韩国三星等知名企业,都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对此类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马骋说,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普遍超过195美元每公斤,远高于实现商业化所需要的50美元每公斤。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合成需要使用大量昂贵的硫化锂(不低于650美元每公斤)。在此次研究中,马骋开发了一种不以硫化锂作为原料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氧硫化磷锂,该原材料成本仅14.42美元每公斤,具有很强的成本竞争力。据介绍,氧硫化磷锂保留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独特优势。它和锂金属组成的对称电池能实现4200小时以上的室温稳定循环,而它和硅负极、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软包电池,在60℃下循环200次后,仍具有89.29%的容量保持率。马骋说:“我们的工作表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成本问题并非无解。氧硫化磷锂作为一种新材料,在性能上仍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我们也在为此继续努力。”
  • 【前沿快讯】刀片式研磨机用于全固态电解质前驱体的制备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因为采用固体电解质,不含易燃、易挥发组分,彻底消除因漏液引发的电池冒烟、起火等安全隐患,被称为最安全的电池体系。固体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因为高离子电导率、合适的电化学窗口以及较好的力学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制备含硫固体电解质的方法一般采用振动球磨法长时间球磨混合前驱体原料后,再高温煅烧而获得。深圳大学田冰冰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创新的制备含硫固体电解质的方法:采用刀片式研磨机高速混合前驱体原料,仅需不到5分钟,即可进入煅烧步骤制得含硫固体电解质。通过此法制得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达20 mS cm-1,组装成固态电池后测得在0.1C电流密度下,比容量达到165 mA h g-1,同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如下为文献[1]中提到的刀片式研磨机高速混合与传统球磨方法的优势对比:制备方法传统球磨高速研磨混合设备行星式球磨机高速刀片式研磨机混合方式球磨刀片研磨最大处理量50g500g转速180/360rpm10000-25000rpm耗时重复次数1-2h10-20次25s6次煅烧条件取10-20g置于密封石英管中460-555℃×16h取100-300g置于氧化铝坩埚中460-555℃×16h显然,采用高速刀片式研磨机混合前驱体,处理量增大了近十倍,且缩短了研磨时间,大大提高了制备效率。IKA Multidrive control研磨机是一款采用了德国先进制造工艺的高速刀片式研磨机,可满足各种需要高速研磨或高速混合的应用场景。 关于IKA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分析技术、 工业混合分散技术的市场领导者。电化学合成仪、磁力搅拌器、顶置式搅拌器、分散均质机、混匀器、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烘箱、移液器、研磨机、旋转蒸发仪、加热板、恒温循环器、粘度计、量热仪、生物反应器、化学合成釜、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 实验室前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产品线;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分散乳化设备、捏合设备、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IKA 还与全球知名大学和科学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支持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 帮助客户获得成功。IKA 成立于1910年,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在美国、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巴西、韩国、英国、波兰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IKA 集团于2000年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为中国和蒙古国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
  • 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研制及产业化重大专项启动会在聚光科技召开
    2016年11月18日,由聚光科技(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开题会议在杭州顺利召开。浙江省科技厅乐斌、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韩立所长助理、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浙经事务所徐永标教授、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室段玉森主任、浙江地质矿产研究所胡勇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刘宇研究员、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赖月林总经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莫卫民教授等领导、项目专家成员以及合作单位相关负责人近22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合影  首先由项目承担单位聚光科技党委书记陈荧平致欢迎辞,随后浙江省科技厅乐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几点要求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发表重要讲话,并希望项目组进一步加强合作,祝愿聚光科技在后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取得圆满成功。 浙江省科技厅乐斌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星教授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组就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本专项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化、产业化,同时建立一条规模生产线,年产能达500台套,项目完成后3年内年销售量300台套以上,支持ICP类分析仪器销售500台套。 中国地质大学金星教授作项目介绍  本专项将研制工作在27.12 MHz频率的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频率稳定度优于0.01%,功率稳定性优于0.1%,输出功率在0.6~1.7 kW之间连续可调。  在应用开发方面,本项目针对ICP射频源在光谱和质谱中的应用,将研制的ICP源集成在国产ICP-OES和ICP-MS上,实测灵敏度、背景噪声、检出限和长短期稳定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并与采用进口ICP射频源的国产ICP-OES和ICP-MS进行横向比较,以验证本项目研制的ICP射频源的性能是否满足ICP-OES和ICP-MS的要求。形成的测试报告和应用示范效果,对于ICP射频源在国产ICP-MS中的推广应用将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化方面,本项目将依托产业化承担单位的基础,按照产品开发(IPD)流程进行产品开发,参考ISO 9001:2001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ICP射频源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物料质量管理规范和产品订单履行规范,保证ICP射频源的小试、中试和规模生产顺利实施。建立相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生产线,实现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年销售量300台套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为环境、食品等行业的仪器设备提供核心部件,提升我国检测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水平  在水、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水质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和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等行业,本项目研制成功的ICP源将为这些领域重金属检测设备ICP-OES和ICP-MS提供先进的核心部件,促进国产高端元素检测设备的技术成熟,保障检测行业的检测事业发展。先进的检测设备将大大提升水质、土壤环境的检测能力,促进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总体控制。环境和食品安全保障手段的加强,必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 促进元素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项目,我国元素检测设备和检测质量控制产品的研制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必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国产化元素检测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形成关键检测设备核心模块的产业化基地,促进国产元素检测设备的市场化推广。  三、替代进口,节约外汇  目前国内高端的ICP-OES和ICP-MS设备基本购买国外产品,市场被进口设备长期垄断,价格昂贵、仪器的维护费用高、周期长。本项目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CP射频源,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将极大的促进国产ICP-OES和ICP-MS在技术上成熟,达到国外同等先进水平,能够胜任国内元素检测各种复杂的应用环境;同时实现国产化应用、本土化维护和成本的降低,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降低了成本,不仅促进仪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也帮助国产ICP类分析仪器在整个元素检测仪器市场提高竞争力。  四、拉动内需,促进就业  本项目涉及光学、化学、机械加工、生物学、微加工、电子学、材料科学等多行业,能够促进ICP-OES和ICP-MS等分析仪器行业的进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总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激式全固态射频电源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将在杭州建立一条拥有年产能力500台套ICP射频源的生产线,并实现批量销售,项目完成后年销售量超过300台套。通过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将促进国产ICP-OES和ICP-MS等高端无机分析仪器的产业化,提升国产仪器的市场竞争力。  随后,各仪器开发单位分别就各承担任务的总体目标、工作难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汇报,经过专家组多次提问及内部讨论,形成了专家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精准电镜观测揭示全固态电池空间电荷层的微观机理
    3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tomic-scale study clarifying the role of space-charge layers in a Li-ion-conducting solid electrolyte”为题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马骋教授团队通过球差校正电镜的原子尺度观测,研究了空间电荷层对全固态锂电池中离子传输的影响,并发现这一现象的微观机理和过往几十年的认知截然不同。相比于目前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大的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在这种电池中,空间电荷层可以产生于各种固-固界面附近;只有深入理解了该现象对离子传输的影响,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界面优化。在之前的文献报道中,研究者普遍认为空间电荷层对离子迁移的影响只由锂离子的浓度决定:锂离子浓度高则有利于离子迁移,而锂离子浓度低则不利于离子迁移。这一认知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该理论所提及的锂离子浓度波动并未受到实验观测验证。其次,锂离子的浓度改变常常会引起晶格扭曲、相变、锂离子/空位比例变化等一系列同样能显著影响固体中离子传输的因素,因此整体离子传输效率不一定像文献中普遍认为的那样简单随锂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是可能存在很复杂的相互关系。为了透彻的理解空间电荷层对离子传输的实际影响,研究者需要对材料进行原子尺度的直接观测。马骋教授团队发挥了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优势,以Li0.33La0.56TiO3这一经典固态电解质的晶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空间电荷层对其离子传输的影响。在文献报道中,研究者普遍认为该材料之所以会具有过大的晶界电阻,是因为空间电荷层在晶界附近形成了锂离子浓度极低的区域,从而限制了离子迁移效率。不同于这一认知,马骋教授团队通过球差校正电镜观测发现晶界附近的锂离子浓度反而高于材料中的平均水平,并且精准确定了这些多余锂离子在晶格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结合理论计算和电化学测试,发现这种晶体结构能实现相当高效的离子传输,和文献中被普遍接受的假想截然相反。这一发现修正了研究者关于空间电荷层的认知,也为全固态电池的界面优化提供了指导法则。审稿人认为本工作“具有重大新意”(the novelty is substantial),并且认为“(本工作所揭示的)晶界附近细致的原子结构信息对于理解固态电解质的物理性质和性能是必不可少的”(The information on the detailed atomic structures near the grain boundary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and the performance)。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古震琦,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马家乐和博士生朱峰,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和李震宇教授。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图1 空间电荷层的锂离子浓度分布、晶体结构和离子迁移效率
  • 光谱学技术获最新突破,利用阿秒激光爆发作为泵浦和探测脉冲
    近日,柏林的Max Born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和匈牙利的ELI-ALPS研究所在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中,展示了一种利用阿秒激光爆发作为泵浦和探测脉冲的新型光谱学技术。据介绍,在正常运行的光谱学平台上使用这种短脉冲有助于研究复杂的光学过程,而该项目则主要是利用它来研究原子的非线性多光子电离过程。近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和光子学专业期刊Optica上。飞秒(1飞秒= 10-15秒)泵浦探针光谱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极快过程的理解。例如,如果一个分子的解离是由飞秒泵脉冲引发的,它可以使用延时飞秒探针脉冲来实时进行观察,捕捉分子的演化状态,从而得到记录分子解离细节过程的动态图像。1999年,这项强大的技术甚至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然而,自然界中的一些过程甚至更快,并且发生在阿秒的时间尺度上(1阿秒= 10-18秒)。到目前为止,阿秒泵浦阿秒探针光谱学已经被证明用于涉及两个光子吸收的相对简单的过程。然而,由于全阿秒泵浦-探测光谱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大多数得到实际应用的方法只使用一个阿秒脉冲泵(或探针),而另一个步骤则会使用飞秒脉冲。而在最新进展中,研究人员成功演示了一个泵-探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复杂的多光子电离过程使用了两个阿秒脉冲序列。这个实验需要产生非常强的阿秒脉冲,为此需要使用一个大型激光系统。同时,两个阿秒脉冲必须与阿秒时间和纳米空间稳定性重叠。考虑到这样大的挑战性,研究人员选择在马克斯波恩研究所(Max Born Institute)最大的实验室进行了上述这项实验。“原子和分子中的多电子动力学经常在亚秒至几飞秒的时间尺度上发生,”发表在Optica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以前极端紫外(XUV)光子阿秒脉冲的可用强度允许对双光子、双电子相互作用进行时间分辨的研究。而最新的进展中,我们研究了氩原子的双电离和三电离,包括了多达5个XUV光子的吸收。”在以往的场景中,产生所需的强阿秒脉冲通常需要使用大型和强大的激光系统,幸而每个项目合作伙伴都在这一方面颇具优势。其中,极光基础设施阿秒光脉冲源(ELI-ALPS)研究中心正在开发一种价值600万欧元的激光器,旨在以1千赫兹的重复频率提供超过15太瓦的峰值功率,脉冲持续时间小于8飞秒。在新的研究中,两个阿秒脉冲串(APTs)与一个氩原子相互作用,吸收了四个光子,从而从原子中去除三个电子。根据该项目,有许多可能的方式来发生这种多光子吸收,要详细地找出电子是如何从原子中去除的,则需要改变两个阿秒脉冲之间的时间延迟,并观察产生了多少离子。结果表明,多光子吸收是分三步进行的:在前两步中,每一步都吸收一个光子;而在第三步中,两个光子同时被吸收。这些结果已经被计算机模拟所证实,并证明了强APTs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多光子电离途径。据介绍,这项已开发的实验技术未来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原子中的复杂过程,还可以用于研究分子、固体和纳米结构。该项目还希望能进一步回答有关几个电子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最基本的过程。
  • 半导体所携IS-3000CB工业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亮相国家“十一五”成就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3月7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携IS-3000CB工业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亮相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IS-3000CB工业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  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是应用于现代工业加工的新一代激光光源。与传统的气体激光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我国自主研制的全固态激光器,功率高达6kw,功率不稳定度优于±0.77%,关键部件全部国产化,可广泛用于汽车焊接、铁路轮轨及风电轴承的表面淬火和熔覆等工业加工中,对提升我国工业加工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是1956年按照“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四项紧急措施”开始着手筹建的,是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60年。目前,该所是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及其应用研究于一体的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为了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经过学科调整和目标凝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子及其集成技术 体材料、薄膜材料、微结构半导体材料科学技术 低维量子体系和量子工程、量子器件的基础研究 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特种微电子技术。
  • 上海光机所在超短脉冲掺Yb大模场磷酸盐光纤放大器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胡丽丽研究团队在超短脉冲大模场多组分玻璃光纤放大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在线发表于《中国激光》。   大能量、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在远距离激光雷达、地震探测、主动照明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主振荡脉冲放大系统(MOPA)是超短脉冲激光的主要运行方式,其中有源增益光纤是关键核心部件。目前,传统有源石英光纤存在稀土离子溶解度有限、难以保证低数值孔径(NA)纤芯制备的均匀性等问题,导致其使用长度较长(数米),纤芯直径通常小于40μm,具有较低的非线性阈值,进而限制其输出的脉冲能量。相比之下,多组分氧化物玻璃具有稀土掺杂浓度高、光学均匀性好等优势,能够获得模场面积大、吸收系数高的大模场增益光纤,从而大幅提升大能量脉冲放大的非线性阈值。   然而,大模场光纤的制备难点在于降低数值孔径的同时保持极高的均匀性。例如,要实现NA为0.03的单模掺Yb光纤,则需要纤芯与包层玻璃的折射率差值小于3×10-4,这要求玻璃本身的光学均匀性达到10-5量级。   研究团队从大尺寸、高光学均匀性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制备工艺出发,采用光学均匀性约为1×10-6的高掺Yb磷酸盐玻璃作为光纤基质,在自研高掺Yb大模场磷酸盐光纤中实现了平均功率27.3W的脉冲激光放大输出。该系统采用掺Yb大模场磷酸盐双包层光纤(30/135/280μm)与匹配无源石英光纤(20/130μm)异质熔接的全光纤方案(熔点损耗为0.3 dB),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信号光波长为1030nm、脉宽为30ps、重复频率为27MHz,掺Yb磷酸盐光纤的纤芯和内包层的NA分别为0.03和0.41,纤芯中Yb2O3质量分数为6%,背景损耗为0.61300nm,使用长度为30cm;采用976 nm包层泵浦,获得放大后脉冲激光的平均功率如图2所示,最大输出平均功率为27.3W,斜率效率为71.4%,同时未观察到受激布里渊散射等非线性效应。该结果体现出了磷酸盐玻璃在高掺杂能力、高光学均匀性以及高非线性阈值的优势。图 1. 掺Yb磷酸盐大模场光纤脉冲激光放大器结构图   Fig. 1. Structural diagram of pulsed laser amplifier using Yb-doped large-mode-area phosphate fiber图 2. 放大的脉冲激光的平均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插图是输出激光的光斑和光谱   Fig. 2. Average power of amplified pulsed laser versus pump power with spot and spectrum of output laser shown in inset
  • 发布SURRC 脉冲光激发光辐照食品筛查系统新品
    北京冠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SURRC 脉冲光激发光辐照食品筛查系统】与其它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有许多突出优点:  1、样品无需前处理——绝大多数样品(粉状和颗粒)取样后放入培养皿中即可测量。  2、操作简单——仅需15-60秒就可得到结果。  3、准确率高——以辐照过的草药和香料为例,一次检测正确率在95%以上。  4、适用面广——绝大多数的食品均可检测,是所有辐照食品检测方法中适用最广的一种。  5、清洁环保——无需任何化学试剂。  6、节省开支——由于无需样品前处理及试剂,日常检测费用很低。  7、携带方便——便于现场测量或不同实验室之间共用。 [主要技术参数](注:此为单机操作模式的预设参数,对于电脑操作模式可以自定义参数) 系统背景(20°C),典型值:50 cps 最大值:150 cps 脉冲开关周期:15 us 预载入计数:256 counts 中间值阈值:768 counts 阳性阈值:4096 counts 预设测试周期:15 s该仪器有两种操作模式可以选择: 筛查模式——根据设定好的阈值及时间参数,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后只需轻轻按一下测试按钮,15秒即可给出结果。筛查模式无需连接电脑。非常适合对常规样品的例行快速检测。 与电脑连接使用——当与电脑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测量参数(例如测量时间、阈值标准和数据记录条件等等),可以获得样品具体的光子计数,可以测定暗计数(无光刺激时样品室的光子计数率)、空室计数(吴样品时的计数率,以了解样品室是否污染),以及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测试等等。并可以对筛查结果不确定的样品进行校正PSL测定等等。   北京冠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有效覆盖石化、橡胶、炭黑、生命科学、化工工业、医药、政府、教育、环境、医药、食品、农业、钢铁、能源、电力等众多领域。 公司全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以技术应用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除为用户提供产品外,我们同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创新点:该仪器有两种操作模式可以选择:筛查模式——根据设定好的阈值及时间参数,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后只需轻轻按一下测试按钮,15秒即可给出结果。筛查模式无需连接电脑。非常适合对常规样品的例行快速检测。与电脑连接使用——当与电脑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测量参数(例如测量时间、阈值标准和数据记录条件等等),可以获得样品具体的光子计数,可以测定暗计数(无光刺激时样品室的光子计数率)、空室计数(吴样品时的计数率,以了解样品室是否污染),以及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测试等等。并可以对筛查结果不确定的样品进行校正PSL测定等等。 SURRC 脉冲光激发光辐照食品筛查系统
  • 谱育科技又一“国家重仪专项”通过验收: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实现国产化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2020年11月18日,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研制及产业化”(2016YFF0100200)综合验收会议在北京举行。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致力于推动我国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国产化进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3c2aaa3-acc8-4702-84f3-925895b44734.jpg" title="1111.jpg" alt="111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验收会议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持,以刘淑芬教授为组长的综合验收专家组分别对项目验收材料、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应用推广和发挥作用、工程化与产业化情况等进行了验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经过现场听取汇报、资料审查和质询,专家组就项目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符合验收要求,研究成果达到任务书中各项考核指标,完成工程化,实现了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综合验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项目背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本项目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旗下自孵化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研发团队承担此次项目的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工作,该项目参与单位还有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目前,元素检测及元素检测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大 国际上ICP-MS、ICP-OES技术也已比较成熟,在核心部件ICP射频源的研究上正往自激式全固态射频电源技术方向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国产相关仪器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国际采用的主流核心技术上陷入瓶颈,竞争力较弱,导致国内高端的ICP-OES和ICP-MS设备基本依靠进口,面临进口设备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以提升竞争力,实现国产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a967953-509f-4428-84c7-5971722f92bc.jpg" title="222222.jpg" alt="2222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本项目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CP射频源,将促进国产ICP-OES和ICP-MS在技术上成熟,达到国外同等先进水平 同时实现国产化应用、本土化维护和成本降低,实现替代进口。这不仅能促进仪器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竞争力,也帮助提高国产ICP类分析仪器在整个元素检测仪器市场竞争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课题内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1、本项目重点开展射频源功率放大及锁相环设计、高精度的阻抗匹配网络设计、ICP射频源的控制系统设计、射频功率检测装置等研究,攻克关键技术 基于ICP用射频电源研制、ICP射频源工程化开发,完成设备开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2、本项目基于ICP射频源,研制开发台式、在线、车载的ICP-OES和ICP-MS, 针对水、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水质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和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等行业的需求,建立适应国内的成熟应用模式,并建立年产能500台套ICP射频源的生产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应用成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与创新,进行技术研究、设备开发并完成应用,实现产业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技术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完成基于并行推挽的射频功率放大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完成基于数值寻优的自激式阻抗网络匹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完成非定值阻抗下功率测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完成基于复杂基质下快速匹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 …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产品开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仪器开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应用示范及产业化/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在3个厂家4个型号国产ICP-OES、ICP-MS上进行应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在环境水样、高盐、有机、地矿等样品进行应用验证并通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形成1个自激式全固态ICP射频源的生产基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年产能力达到500台套以上,已经形成批量生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1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b1e7d576-e68c-450b-bccc-b2095fa79713.jpg" title="44444444.jpg" width="600" height="415" border="0" vspace="0" alt="4444444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1878879-5ea9-4a17-b8cc-4552ea90ea61.jpg" title="7000.jpg" alt="7000.jpg" width="200" height="20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19154.htm"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谱育科技SUPEC 7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span/strong/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5962fdc-ab82-4425-a5c5-f67a337f5762.jpg" title="6500.jpg" alt="650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91682.htm"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聚光科技 EXPEC 6500新一代全谱ICP-OES/span/strong/span/a/p
  • 瞬态吸收光谱法测量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频率啁啾
    【研究背景】快速发展的自由电子激光(FEL)技术在高光子能量下产生了飞秒甚至阿秒的脉冲,使得X射线能够用于状态选择性和相敏多维光谱分析和相干控制。直接和常规测量现有的极紫外(XUV)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光谱相位是充分实现这种非线性相干控制概念的关键,以便为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找到和设置最佳的脉冲参数。自放大自发辐射XUV/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直接时间诊断工具是线性和角度条纹法,它对脉冲的时间形状(包括啁啾)非常敏感。这些方法依赖于一个时间同步且足够强的外场的可用性。诊断SASE辐射脉冲的时间结构的一个补充途径是测量电子束中FEL激光诱导的能量损失(例如使用X波段射频横向偏转腔(XTCAV)),从中可以重建XUV/X射线发射的时间剖面。对于种子自由电子激光脉冲,两个几乎相同的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产生及其XUV干涉图的评估允许其光谱时间内容的完整表征。在这项工作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直接测量XUV-FEL频率啁啾的技术,而不依赖于任何额外的外场或种子多脉冲方案。由于所报道的技术提供了对XUV辐射光谱时间分布的目标访问,它是对FEL激光性能敏感的用户实验的原位诊断的理想方法。例如,在这里,我们实验观察到频率啁啾对自由电子激光脉冲能量的系统依赖性(增加啁啾以减少脉冲能量)。【成果简介】由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器(FELs)产生的极紫外(XUV)和X射线光子能量的高强度超短脉冲正在给超快光谱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了跨越下一个研究前沿,精确、可靠和实用的光子工具对脉冲的光谱-时间特性的描述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本非线性光学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频率啁啾的直接测量方法。它在XUV纯泵浦探针瞬态吸收几何结构中实现,提供了自由电子激光脉冲时能结构的原位信息。利用电离氖靶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方程模型,给出了直接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和量化频率啁啾的方法。由于该方法不依赖于额外的外场,我们期望通过对FEL脉冲特性的原位测量和优化,在FEL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多个科学领域受益。【图文导读】图1:频率分辨等离子体选通原理图2:等离子体选通效应的数值模拟图3:通过瞬态吸收光谱测量XUV-FEL频率啁啾图4:频率啁啾特性,自由电子激光脉冲能量依赖性分析图5:色散对部分相干自由电子激光场的影响原文链接:Measuring the frequency chirp of extreme-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 pulses by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脉向成功,冲出未来之脉冲氙灯介绍
    许多前沿技术都在以全新的方式使用光子。无论是在3D打印、印刷电子、光伏、碳纤维铺放、金属沉积退火等领域,通常来讲——光或热的使用在这些领域中都是关键的生产工具。激光或气体烘箱的生产系统体积大、难以使用、且很昂贵。脉冲氙灯工艺技术的出现,极好的替代传统的处理方法。脉冲氙灯系统相对于激光和传统烘箱体积更小、使用更方便,脉冲氙灯系统让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现在正是技术革新的时候了。脉冲氙灯是利用贮存的电能或化学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高强度闪光的氙灯。19世纪50年代,脉冲光源进入工业领域。脉冲氙灯一般由密封在玻璃或石英玻璃体内的两个电极组成,壳体中充以氙等惰性气体。脉冲氙灯选择优质滤紫外线石英管作为灯管材料,以高质密度电极为氙灯电极,具有负载能力强,泵浦效率高,激光光束质量好,寿命长等特点。贺利氏脉冲氙灯系统的功能: 紫外到红外光谱 高峰值功率脉冲 - 兆瓦/平方厘米 (MW) 短脉冲持续时间 - 微秒 (us) 快速重复率 - 千赫(kHz) 即时开/关循环 不升温 —— 在低温基板上进行高温处理 综合能源监测 轻松更换灯泡 集成 QRC© 反射器,以获得最佳的能量传递 高吞吐量 可堆叠的光模块允许更大的曝光区域 灵活的操作软件 易于集成到外部系统 无毒(无汞) 您要想改进工艺流程,贺利氏特种光源是您理想的合作伙伴。我们擅长于灯管设计、精确控制、波长优化、光路设计、以及智能化加热。这些都能为您量身定制系统解决方案。想要知道脉冲氙灯工艺技术如何为您的应用带来效益,欢迎联系我们的工程师,一起讨论贺利氏如何让您“脉”向成功、“冲”出未来。 应用: 快速热处理(RTP) 强脉冲光烧结 退火 分子活化 太阳光模拟 加热 杀菌等 贺利氏特种光源拥有最先进的全自动激光灯生产线,在2015年获得“英国女王企业创新奖",自动化生产流程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率,让生产更加灵活便捷,而且还能有效改善灯管的稳定性,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我们始终和广大客户及研究机构通力合作,不断探索提高产品性能的新方法。贺利氏特种光源携手贺利氏石英玻璃业务部闪亮登场慕尼黑上海光博会(LASER WORLD of PHOTONICS CHINA),为您带来从原材料到光源的众多惊喜!同时欢迎您来我们的展台与光博士合影,丰富的抽奖活动等着您的参与! 欢迎大家跟我们的专家当面沟通,我们在N1馆1700展位恭候您的光临!
  • 太赫兹脉冲时域反射计系统在半导体行业的开发与应用
    1、前言随着半导体封装变得更小、集成度更高,使用非破坏性、高分辨率技术定位故障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失效分析手段提出了挑战,故障高分辨率定位能力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满足这些要求,Advantest开发了TS9001TDR方案,该系统分析通过利用专有的短脉冲信号处理技术进行高分辨率时域反射测量(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对先进半导体封装、电子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中的导线故障区域进行快速、高精度和无损分析。 2、主要应用以3D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密度集成电路中存在着无限小的布线结构,布线故障在封装、印刷电路板封装过程中频繁出现。检测故障点需要几十微米分辨率。由于上升时间(约20ps)和抖动(约1ps)的限制,传统示波器TDR方法的故障距离分辨率仍保持数百微米的分辨率。使用TS9001TDR系统可以准确分析各种尖端半导体封装的布线质量,如倒装芯片BGA、晶圆级封装和2.5D/3D IC封装,能够直接连接客户的射频探测系统,针对其设备形状和故障分析环境,实现高速、高分辨率的测量,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1) 高度集成的集成电路封装故障分析1) 封装引线故障分析:确定引线故障点位于Si Interposer内还是封装内,识别故障是由预处理还是后处理中的因素引起的2) C4 Bump故障分析:利用测试回路确定和分析安装Si Interposer的条件,对测试回路的菊花链结构进行故障点分析,并对安装条件进行反馈3) TSV、Micro-Bump故障分析:识别层压芯片的故障层4) 印刷电路板PCB故障分析:识别PCB板中通孔和信号线的故障点3、原理与优势(1)原理与技术太赫兹脉冲时域反射计的原理参见上图。其利用两个的飞秒激光器分别泵浦光电导电线,产生高频的太赫兹脉冲信号。飞秒激光器的中心波长1550nm,脉冲宽度50fs。其中,一个飞秒激光器的重复频率50MHz,另一个激光器的重复频率稍有区别。采用两个激光器的重复频率稍有差别的缘由在于,利用两个激光器的差频延迟,可以实现高频太赫兹信号的产生和探测。其工作是高频太赫兹信号通过探针接触芯片的管脚,高频太赫兹信号在芯片封装的引线中传播。当芯片封装没有开断路时,高频太赫兹沿着引线向前传播;当芯片封装的引线等出现开路时,将反射回正峰脉冲信号;当芯片封装引线出现短路时,将反射回负峰脉冲信号。(2)技术优势为了识别故障点,常用的封装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光发射显微镜(emission microscope)和示波器时域反射计(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等,但是这些无损检测方法受到时域信号抖动的限制(信号抖动约1ps),导致分辨率不高,不能定位微米级的失效位置,无法以高分辨率检测开路、短路故障。故亟需高分辨率时域反射计,以提供快速且精准的失效定位。Advantest通过独有的光学采样和电短脉冲生成技术,借助飞秒激光技术,产生抖动小于30fs的超短采样脉冲。可以实现5μm的故障定位分辨率。通过使用自动探针的自动触地功能,进行精确的可重复测量,具有更高精度和效率的故障位置测量。TS9001TDR系统通过自动探针和与CAD设计联动,实例分析芯片封装的引线开路和短路故障定位,可以直观快速定位芯片封装的故障点,实现先进封装的失效分析。4、国内外发展现状Advantest的TS9001TDR系统中采用两个超短脉冲激光器异步采样,采取异步采样技术可以使系统不再需要机械式的光学延迟线,并且具有超高速的信号扫描速度。是目前全球独一的技术,目前国内外没有同类设备。5、发展趋势随着晶圆代工制程不断缩小,摩尔定律逼近极限,先进封装是后摩尔时代的必然选择,3D封装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实现定位方法,在未来的几年里,太赫兹TDR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行业应用和相关配套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搭载脉冲电磁波产生和高速采样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太赫兹TDR设备,有助于半导体3D封装的故障分析。 6、总结与展望 在实际芯片测量过程中,太赫兹脉冲信号耦合至芯片内部衰减较为严重,对于太赫兹脉冲的信噪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芯片内的传输路径,提高信噪比是亟需攻克的问题。另外芯片内部的引线存在阻抗不匹配又没有完全开路的情况,对于这类Soft Open的芯片检测,TDR波形分析需要结合信号模拟仿真,增强对信号的解读。对于材料的吸收系数、折射率、介电常数等光谱特性,可以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表征,这也是爱德万测试太赫兹技术的核心应用。目前爱德万测试已经有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时域太赫兹信号至样品,可以实现生物医学样品、食品农产品、化学品、复合材料、通讯材料等的光谱特性表征。(爱德万测试(中国)管理有限公司 供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