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

仪器信息网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相关的仪器

  • ZR-1070型阻干态微生物穿透实验系统产品简介 ZR-1070型阻干态微生物穿透实验系统由气源发生系统、检测主体、防护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等进行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 执行标准YY/T0506.5-2009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5部分: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方法 相关知识产权专利号:ZL201410056231.4 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振动检测仪专利号:ZL201420071369.7 一种阻干态微生物穿透试验系统 技术特点负压实验系统,具备风机排风系统和进出风高效过滤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专用操作软件,具备软件参数标定,故障检测自动保护功能;工业级高亮度彩色触摸显示屏;柜体内置高亮度照明灯;内置漏电保护开关,保护操作人员安全;柜体内层不锈钢整体加工成型,外层喷塑冷轧板,内外层之间保温、阻燃;前置开关式玻璃门,便于实验人员观察操作;可拆卸式支架,搬运方便;支撑、移动两用脚轮。
    留言咨询
  • ? Femtocut是一套采用红外波段飞秒激光器作光源,可以对生物医学样品,多种有机和无机材料进行光学细微加工和处理的设备。具有超精密切割,钻孔结合高分辨率非介入式3D成像等功能。它可以: l 用于光学基因转移的靶定向转染。l 细胞内染色体分离l 组织切片中单细胞分离l 光学方法击出细胞元素l 纳米加工和光学波导写入l 光学数据存储 设备外观图片 透明材料和生物细胞的3D纳米加工系统产品概述: Femtocut系统采用紧凑的近红外皮秒激光器对透明材料进行3维纳米加工。低能量(亚纳焦至纳焦)高至90兆赫兹重复频率的激光脉冲通过高数值孔径(NA1.3)光学组件聚焦并在亚飞升(10-15升)体积内产生光学击穿。光束能量密度可用一台电机驱动的衰减器控制。焦点区域光功率密度可达几个TW/cm2的水平,于是可以通过多光子电离过程进行超精细的剥蚀加工。加工最小尺寸小于70纳米(半高全宽度)。设备的基本结构是一台配置了高速检流计振镜扫描组件的常用显微镜。能够以亚微米精度进行全幅扫描,局部区域(ROI)扫描,线扫描以及单点剥蚀(点扫描,钻孔)等模式的加工操作。配置了一台电机驱动平台用于大区域加工操作。聚焦光学元件安装于压电陶瓷驱动平台上,可实现精度为40nm的垂直定位。Femtocut还是一套非介入式层析诊断工具。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来选择微加工处理的目标区域,也可同时监视剥蚀处理的效果。 飞秒激光脉冲分离染色体 人染色体的纳米加工处理 染色体内部孔洞的加工 CHO细胞的靶定位转染。GFP质粒通过一个瞬 态生成的亚微米小孔导入到细胞膜中应用领域:超短脉冲激光已经成为半导体,金属材料,介电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组织的纳米结构成型的强大工具,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的性能。在大多是材料中,紫外激光具有较强的线性吸收,所以其仅适用于进行表面团成型。作为鲜明对比,Femtocut 则能够提供真正的三维加工处理。其能够处理的深度可达100μm. 加工线宽达到亚微米量级。通过采用焦点区域的多光子电离过程,切割尺寸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这一系统可以在对近红外透明的材料上进行直接的纳米微尺度结构写入。这一能力大大开拓了在工业,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 飞秒激光纳米尺度微成型技术已经用于波导刻写,光掩膜加工和某些特殊材料的表面改性领域。更进一步,还可在多种材料上进行细微钻孔。激光诱导细胞膜瞬态改变眼组织纳米尺度结构成型:角膜薄片制备超快激光和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作用区域强烈地被限制在焦点区域,这样就大大地减小了对邻近组织的损害。于是,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突变组织和正常生命细胞分离开来。Femtocut的高空间分辨率处理能力还可以在不发生任何显见的损害效应情况下将单细胞器从细胞中撞击出去。 Femtocut这种极强的局域工作特性使其具有成为实现DNA操控的强大工具的潜能。它可以用来对染色体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进行光学去活性处理。不仅如此,飞秒激光脉冲还显示了应用于人类染色体片段分离以及高度局域的基因和分子转移的前景。 不同材料上进行结构成型:A:金 B: 硅 C:玻璃 细胞间连接的激光加工处理处理前细胞间连接的激光加工处理(处理后)技术数据:紧凑型飞秒激光器(典型数据)激光脉冲宽度: 100fs重复频率:80 MHz激光平均输出功率:1.5W波长:710-990 nm全幅扫描,局部感兴趣区域(ROI)扫描, 线扫描,单点照明(点扫描,钻孔)典型光束扫描区间:350x350μm (水平)200μm(垂直)平台位移行程:120x102mm空间分辨率:1μm (水平)2μm (垂直)聚焦光学元件:放大率40倍数值孔径(NA)1.3CCD相机数字成像视频监视接口运行环境温度:15-35摄氏度相对湿度:5-80%电源功率需求:交流230V(50赫兹)系统尺寸基座490x280x480mm316kg扫描头:280x190x90mm36kg控制组件:450x300x130mm38kg激光器(典型值):600x370x180mm342kg(激光头)450x440x270mm321kg(电源)270x200x380mm320kg(水冷器)对于激光器运行建议配置空调系统所有参数可能会有所变动恕不提前通知
    留言咨询
  • Asiagene NIR2020 近红外I区和近红外II区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是上海亚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高端设备。 主机包含:1.暗箱2.科研一级CCD相机(光谱范围:400-1700nm)3.近红外探测器4.荧光光路及照明系统5.小动物麻醉系统6.操作分析软件7.电源线和数据线8.操作说明 其中暗箱:1.内部铺有吸光性能良好的材料;2.可以装配近红外探测器配备;3.多位波段滤光片及切换装置;4.可装配多个波段光源,并分别控制及采集5.可以支持小动物麻醉系统6.配备自动升降台,可以随时调整样品台高度7.配备小动物恒温模块,保证成像时动物体温8.配备明场光源 近红外探测器:1.探测器芯片:铟镓砷探测器2.分辨率:640(h)×512(v);3.带宽:900-1,700nm;4.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85%;5.保持信号完整性:65,535灰度值;6.扫描频率:4×18 MHz;7.InGaAs探测器运行能力:99.5%;8.输入像素尺寸:15×15μm;9.输入传感器尺寸:9.6×7.68 mm;10.读出杂讯:High gain mode 27-35 电子
    留言咨询
  • Asiagene NIR2020 近红外I区和近红外II区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是上海亚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高端设备。 主机包含:1.暗箱2.科研一级CCD相机(光谱范围:400-1700nm)3.近红外探测器4.荧光光路及照明系统5.小动物麻醉系统6.操作分析软件7.电源线和数据线8.操作说明 其中暗箱:1.内部铺有吸光性能良好的材料;2.可以装配近红外探测器配备;3.多位波段滤光片及切换装置;4.可装配多个波段光源,并分别控制及采集5.可以支持小动物麻醉系统6.配备自动升降台,可以随时调整样品台高度7.配备小动物恒温模块,保证成像时动物体温8.配备明场光源 近红外探测器:1.探测器芯片:铟镓砷探测器2.分辨率:640(h)×512(v);3.带宽:900-1,700nm;4.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85%;5.保持信号完整性:65,535灰度值;6.扫描频率:4×18 MHz;7.InGaAs探测器运行能力:99.5%;8.输入像素尺寸:15×15μm;9.输入传感器尺寸:9.6×7.68 mm;10.读出杂讯:High gain mode 27-35 电子
    留言咨询
  • 产品简介: DW-3系列生物显微成像测量系统由DW-100型三目生物显微镜、DW-3型高清晰彩色数字摄像头和DW-3型显微成像分析软件组成。DW-100型三目生物显微镜采用了最先进的光学设计,DCIS无限远光学系统,超大而平坦的视场,从而得到卓越的光学成像质质量。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作细菌学观察、教学和研究、临床实验及常规医疗检验之用。 产品优势:1. 高清晰彩色数字成像。2. 轻松完成数字图像获取和存储。3. 提供了科学级的无损格式图像输出。4. 可帮助用户轻松完成生物显微图像的获取、图像存储、图像编辑、图像处理和各种图像测量应用。 DW-3-CMOS型 技术参数:1. 显微成像显 微 镜:三目生物显微镜数字成像:500万像素科学级CMOS数字摄像头,真彩分 辨 率:1.0微米2. 显微图像处理图像显示:实时动态观察,随时捕捉任意视野图像图像编辑:具有对图像任意区域裁切、翻转及标注文字输入等功能图像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RGB通道任意调节,自动白平衡图像锐化:通过增强图像的高频分量,使图像边缘变得更清晰锐利图像平滑:通过图像平滑处理,使图像背景均匀平滑。3. 显微目标测量校正标定:具有对测量系统在线标定功能,实现精确测量测量标注:测量标注加入、测量参数移位及图像缩放等功能测量功能:对长度、角度、多边形、任意曲线圆弧、点数、面积等的精确测量方形测量:方形测量长、宽、周长、面积圆形测量:圆形测量周长、面积、直径圆弧测量:可测量任意曲线圆弧弧长、角度、半径数据输出:测量数据导出到EXCEL或者TXT 三目生物显微镜:1、光学系统:DCIS无限远色差独立校正光学系统(或相当于),超大而平坦的视场,从而得到卓越的光学成像质量。2、观察筒:铰链式双目,转轴倾斜30°,360°可旋转,瞳孔距调节范围:52-75mm3、目镜:高眼点大视野平场目镜,WF10X/18mm4、物镜:无限远消色差物镜4X、10X、40X(0.65、弹簧)、100X(1.25油镜,弹簧)5、转换器:内倾式4孔转换器6、载物台:142*135mm双层复合式机械移动平台,移动范围:76*52mm7、聚光镜:NA1.25阿贝聚光镜,手轮升降式,配相衬、暗场插槽,配中心调节装置8、调焦机构:低位粗动同轴调焦手轮;微动手轮0.1mm/转,格值0.001mm;微调格值越小,9、调焦越清晰;粗动松紧可调,14mm/转。10、安全设计:工作台上限位安全装置,最大行程20mm11、照明装置:100V-240V开关电源,6V20W卤素灯,亮度连续可调12、500万像素科学级CMOS数字摄像头12.1光学界面: 1/2.5英寸,C型成像接口12.2分辨率: 2560 * 1944,色深12bit,500万像素 12.3像素尺寸:3.4μm * 3.4μm 12.4光谱响应:400nm~1000nm12.5帧频率:5fps@2592x1944,16fps@1024x76813、仪器配置:13.1三目生物显微镜 1台 13.2三目成像接头 1个13.3 500万像素科学级CMOS数字摄像头 1台 13.4显微成像分析软件 1套 DW-3-CCD型 技术参数:1. 显微成像显 微 镜:三目生物显微镜数字成像:500万像素科学级CCD数字摄像头,真彩分 辨 率:1.0微米2. 显微图像处理图像显示:实时动态观察,随时捕捉任意视野图像图像编辑:具有对图像任意区域裁切、翻转及标注文字输入等功能图像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RGB通道任意调节,自动白平衡图像锐化:通过增强图像的高频分量,使图像边缘变得更清晰锐利图像平滑:通过图像平滑处理,使图像背景均匀平滑。3. 显微目标测量校正标定:具有对测量系统在线标定功能,实现精确测量测量标注:测量标注加入、测量参数移位及图像缩放等功能测量功能:对长度、角度、多边形、任意曲线圆弧、点数、面积等的精确测量方形测量:方形测量长、宽、周长、面积圆形测量:圆形测量周长、面积、直径圆弧测量:可测量任意曲线圆弧弧长、角度、半径数据输出:测量数据导出到EXCEL或者TXT 三目生物显微镜:1、光学系统:DCIS无限远色差独立校正光学系统(或相当于),超大而平坦的视场,从而得到卓越的光学成像质量。2、观察筒:铰链式双目,转轴倾斜30°,360°可旋转,瞳孔距调节范围:52-75mm3、目镜:高眼点大视野平场目镜,WF10X/18mm4、物镜:无限远消色差物镜4X、10X、40X(0.65、弹簧)、100X(1.25油镜,弹簧)5、转换器:内倾式4孔转换器6、载物台:142*135mm双层复合式机械移动平台,移动范围:76*52mm7、聚光镜:NA1.25阿贝聚光镜,手轮升降式,配相衬、暗场插槽,配中心调节装置8、调焦机构:低位粗动同轴调焦手轮;微动手轮0.1mm/转,格值0.001mm;微调格值越小,9、调焦越清晰;粗动松紧可调,14mm/转。10、安全设计:工作台上限位安全装置,最大行程20mm11、照明装置:100V-240V开关电源,6V20W卤素灯,亮度连续可调12、500万像素科学级CCD数字摄像头12.1光学界面: 2/3英寸,C型成像接口 12.2传感器:Sony ICX282 CCD,彩色 12.3分辨率: 2560 * 1944,,500万像素 12.4像素尺寸:3.4μm * 3.4μm 12.5像素混合模式: 2*2,3*3或4*4 ,彩色 12.6曝光控制: 1.6毫秒到17.9分钟,1微秒递增 12.7制冷类型: 热电制冷(Peltier cooling)至环境温度以下10度 12.8实时预览: 全幅实时预览速度25幅/秒 12.9帧频率:10fps@1280X768;30fps@320X240 13、仪器配置三目生物显微镜 1台 三目成像接头 1个500万像素科学级CCD数字摄像头 1台 显微成像分析软件 1套
    留言咨询
  • 超高分辨活细胞荧光红外显微成像系统 【 产品简介 】荧光作为生物学特异性识别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需要被分析的物质具有荧光或者可以被荧光所标记。振动光谱(IR & Raman)是成熟无标记的技术,能够直接提供物质本身的结构信息,能够为生命科学提供广泛的大分子、药物、材料、脂质体等无标记物质的表征能力,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备重大潜力。具有亚微米和同步拉曼能力的O-PTIR克服了传统红外显微镜分辨率不足和在不平整表面米氏散射严重的问题,使得这种广泛的大分子表征现在可以在500 nm的生物相关空间尺度上进行,实现红外与拉曼和荧光成像分辨率相匹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共定位能力。 现在,mIRage-LS将这些技术完全集成到一个系统上,仅需一台设备即可实现样品的全面红外、拉曼、荧光信号分析,获得任意一种单一技术本身都无法获得的额外信息和见解。【产品特点】  ☆ 荧光红外共定位成像分析  ☆ 亚微米尺度红外拉曼分辨率  ☆ 红外拉曼同步测量  ☆ 非接触式测量,同时支持透射、反射模式并且无米氏散射问题  ☆ 可测试活细胞(液体环境)【优势领域】单细胞分析:  ☆ 正常/患病细胞分化  ☆ 药物-细胞相互作用  ☆ 细胞内(脂滴) 成像研究组织分析:  ☆ 细胞分型  ☆ 钙化、疾病状态区分  ☆ 胶原蛋白取向细菌观测:  ☆ 单细菌鉴定  ☆ 细菌代谢研究光学光热红外O-PTIR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的显著优势  ☆ 亚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  ☆ 可直接获取液体中活细胞的红外成像;  ☆ 灵敏度高,可直接观测单细胞 (如细菌、哺乳动物细胞等);  ☆ 无米氏散射干扰,即使在细胞边缘也不受影响;  ☆ 超高光谱分辨率;  ☆ 无需直接接触即可测量软组织的红外光谱;  ☆ 可实现红外和拉曼同步测量;  ☆ 可实现超过10 μm厚的样品测试,直接置于载玻片上观察分析;  ☆ 可配置极化的红外光源超分辨红外技术O-PTIR理想空间分辨率横向对比 (FTIR, QCL and O-PTIR microscopes)专为生物样本设计的新型“双区(C-H/FP)”QCL新型“双区(C-H/FP)”QCL能够在在一台设备中同时涵盖了C-H拉伸和指纹区 (3000-2700、1800-950cm-1) 反射模式下收集的O-PTIR光谱在数据库(Wiley KnowItAll)搜索结果,匹配率超过95%。【应用案例】1. 荧光成像与O-PTIR联合表征  荧光成像对于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红外很难原位测量细胞的红外图谱,因此无法将蛋白定位与原位细胞的红外图谱进行原位叠合,这对于红外在生物学的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十分不利。而O-PTIR能够直接在不损伤细胞的情况下测量不同区域的红外图谱,与荧光图像相结合探究蛋白结构与分布上的变化。图1. 阿尔兹海默症脑组织切片样品,左侧白光图,中间荧光图,右侧O-PTIR在中图中的红色与蓝色区域的采集的红外图谱2. 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表征  疟原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疟疾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疟原虫引发的感染周期十分复杂,因此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疟原虫的变化对于研究疟原虫的致病有着重要意义。Agnieszka M. Banas等人通过使用O-PTIR对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在亚微米尺度的分子特征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正常红细胞的蛋白呈现环状分布,而感染后的红细胞蛋白质则呈现无规则分布。通过对比传统FTIR与基于O-PTIR技术能够发现,O-PTIR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分辨率并且能够测量红细胞不同位置的光谱信息。而传统FTIR受制于米氏散射限制,效果较差。图2. 对比FTIR与O-PTIR对红细胞成像的结果:(a)红细胞的白光图;(b)图a中红色方块放大的区域;(c,e)FTIR的蛋白/脂质空间分布的红外成像;(d,f)O-PTIR的蛋白/脂质空间分布的红外成像;(g)红细胞的FTIR红外光谱;(h)红细胞的O-PTIR红外光谱 (g,i)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的PCA(PC1&PC2,PC1&PC3)得分;(h,j)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的PCA(PC1&PC2,PC1&PC3)得分  参考文献:B. [Malaria] “Comparing infrared spectroscopic method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infected human erythrocytes” (Nature Communication Chemistry). Advantages: 1, 3, 4, 5, 63. 单个病毒的红外成像  受制于红外极限分辨率的限制,单个病毒的红外光谱成像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对于只有100 nm左右的病毒进行红外光谱成像显得十分无力。Yi Zhang等人使用O-PTIR技术成功实现对单个痘病毒进行了检测,并成功观测到了病毒的外形,同时对病毒表面的蛋白的光谱进行了表征。图3. 单个痘病毒的光谱和成像表征。(a)痘病毒的干涉散射图像;(b)痘病毒1550cm-1波数下的MIP图像;(c)痘病毒1650cm-1波数下的MIP图像;(d)随机选取病毒上4个点的光谱  参考文献:“Vibrational Spectroscopic Detection of a Single Virus by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Microscopy” (Analytical Chemistry). Advantages: 1, 3, 4, 5, 64. 光学光热红外O-PTIR与Raman光谱协同分析固定或活的单细胞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Peter Gardner教授近期发表了他们关于活(和固定)细胞振动光谱分析的研究结果。作者使用光学光热红外O-PTIR与Raman光谱,并借助于两个激发源(QCL和OPO激光器),对细胞进行了宽光谱范围的覆盖,从而使所有与生物学相关的分子振动都能被检测到,且保持一致的亚微米的空间分辨率。此外,红外光谱采集与拉曼光谱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相同的激发位置,形成振动互补,得到一套完整的振动光谱信息。如下图所示,该红外和拉曼的组合方式可以用来分析液体环境中固定或活细胞的亚细胞结构,其中的蛋白质二次结构及富脂体均可以在亚微米尺度上被有效地识别出来。图4. O-PTIR观测固定未染色MIA PaCa-2细胞成像。(a)固定的未染色的MIA PaCa-2细胞的光学图像;(b)红色方块区域的放大图像;(c)OPO波束段的O-PTIR红外光谱;(d)QCL波束段O-PTIR的红外光谱;(e)黑色区域的拉曼和红外光谱  参考文献:D. [Mammalian cancer cell] “Analysis of Fixed and Live Single Cells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with Concomitant Raman Spectroscopy” (Analytical Chemistry). Advantages: 1, 2, 3, 4, 5, 6, 75. O-PTIR与S-XRF联用探究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AD)是老年痴呆症常见的病症之一,而淀粉样β蛋白沉淀是引发AD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对于淀粉样β蛋白分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Nadja Gustavsson等人通过O-PTIR成功观测到了神经中的淀粉样β蛋白分布,并且结合S-XRF分析发现铁簇与淀粉样β-折叠结构和氧化的脂质存在共定位关系。这项研究充分预示了O-PTIR/S-XRF联合技术可在AD疾病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图5. 单个神经元的O-PTIR与X光荧光成像。(a)单个神经元的光学(左)与O-PTIR图像(中和右);(b)神经元上铜、铁的分布;(c)铁与蛋白叠合图;(d)铁与脂质的叠合图【测试数据】单细胞分析  ☆ 正常/患病细胞分化  ☆ 药物-细胞相互作用  ☆ 细胞内(脂滴) 成像研究细胞内的荧光+红外共定位分析  利用荧光同时观测细胞结构和细胞中的脂滴分布,研究脂滴在细胞中的共定位分析,提供潜在活体无标记相互作用分析数据。磷脂成像 (2856cm-1(CH2) / 2874cm-1(CH3) 100 nm pixel size. ~5 mins. 荧光染色细胞核(蓝色),蛋白(红色))活体细胞的组分分布分析磷脂成像,可观测活细胞内的脂滴的分布并且基本不会受到水的干扰,这是传统红外所难以达到的。 (2856cm-1(CH2)/ 2874cm-1(CH3) 100 nm pixel size. ~5 mins.)固定细胞的组分分布分析磷脂成像没可观测到细胞内的脂滴分布情况。 (2856cm-1(CH2)/ 2874cm-1(CH3) 100 nm pixel size. ~5 mins.)组织分析  ☆ 细胞分型  ☆ 钙化、疾病状态区分  ☆ 胶原蛋白取向组织切片分析观测肿瘤组织钙化分析1050cm-1,传统的FTIR只有大约12微米的空间分辨率,这往往比实际特征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没有看到如此小的局部钙化。细菌观测  ☆ 单细菌鉴定  ☆ 细菌代谢研究红外拉曼联合细菌表征,可以同时观测到细菌的红外和拉曼图谱
    留言咨询
  • 基于核酸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方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扩增后处理,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可用于定性、定量和溶解曲线分析,可用于微生物分子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及产物特异性分析等多种研究领域。
    留言咨询
  • 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产品介绍 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产品概述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是我公司为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人防系统,卫生防疫部门研制的便携式测量仪器,该仪器能快速、准确地对宾馆、舞厅、商场、影剧院、车厢、船舱、休息厅等公共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还可以用于公园露天剧场、广场等野外作业场所的检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疾病控制领域,职业卫生监测领域的必备仪器。本仪器是以红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为核心的光学烟气分析仪,主要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可用于大气中低浓度CO/CO2气体成分的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交叉干扰小,测量数据不受大气中水蒸气影响,可测试超低浓度含量CO气体等优点。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适用范围室内、封闭场合或露天和野外场所空气中CO/CO2含量的检测。工业过程气体分析等。适用环境:无显著的振动或冲击的场合,非防爆场合。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采用标准HJ 965-2018 《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自动测定非分散红外法》JJG 635-2011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GB/T 18204.2-2014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Z/T 300.3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 9801-19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技术特点■ 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NDIR),具有超低气体浓度检测的能力。■ 基于进口双波长红外探测器,具有低漂移、高精度,低功耗、响应快。■ 4.3寸高亮彩色显示屏,界面美观,人机界面采用触摸屏操作模式。■ 实时查询检测数据,标配蓝牙打印机,可现场打印。TW-3500型便携式红外CO/CO2分析仪技术参数
    留言咨询
  • DW-M80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产品简介:DW-M80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通过生化反应原理(包括酶底物反应、糖利用反应、同化反应、氨基酸实验等)捕获细菌的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系统综合了微生物数值编码生化鉴定技术及DW微生物激光透射比色、散射比浊法,实时出具微生物鉴定报告,让您的微生物鉴定实验更加准确、方便和快速。该产品可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4789系列所要求的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的鉴定、《中国药典》要求的致病菌鉴定;已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制药、兽医、渔业水产养殖等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主要标准配件:产品优势:1、数据库庞大:包括菌种信息库2000种以上、可生化鉴定食源性致病菌和临床致病菌500种以上。2、结果可靠:细菌生化鉴定的一致性95%以上;药敏试验结果符合率95%以上。3、配套基因鉴定软件:系统可选配在线版全基因组测序鉴定软件MicrobeTracker作为传统生化鉴定方法的补充,对用户难以鉴定的少见菌及疑难菌的单分离菌株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和鉴定报告。4、操作简单:中文操作界面,配置了智能化鉴定专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的细菌表型。5、使用方便:1块试剂板可完成鉴定实验和药敏试验。6、 灵活定制:针对特殊需求,可专门定制药敏试剂板(如畜牧业、水产业及疾控等机构)。技术参数:1、仪器用途:用于各种类型样品的微生物生化鉴定分析,做到细菌鉴定的自动化、标准化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的定量化;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系列所要求的食源性致病菌分离鉴定。2、检测范围:包括菌种信息库2000种以上、可定性生化鉴定食源性致病菌和临床致病菌500种以上、可定量测试200种以上药物的敏感性/MIC检测。系统可实现在升级后配套在线版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基因鉴定软件作为传统生化鉴定方法的补充。3、检测原理:通过生化反应原理(包括酶底物反应\糖利用反应\同化反应\氨基酸实验等)捕获细菌的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4、可靠性:细菌生化鉴定的一致性95%以上;药敏试验结果符合率95%以上。5、鉴定速度:18-24小时,部分快速生长的细菌6-8小时完成。每小时可测30份以上微生物标本。6、鉴定及药敏试剂板:6.1 配套96孔细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试剂板条,每块板包含鉴定功能区和药敏功能区。其中鉴定功能区通过24种生化反应一次性将细菌鉴定至种;药敏功能区每次试验可提供20种以上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每种药物能测试3个倍比稀释浓度并报告最低抑菌浓度(MIC)。6.2 可选配套鉴定试剂板,涵盖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等;细分为肠杆菌板、非发酵菌板、葡萄球菌板、链球菌板、肠球菌板、肠/链球菌板、微球菌板、阳性杆菌板、阴性球菌板、嗜血杆菌板、弧菌板、弯曲杆菌板等;7、升级方便:系统可进行鉴定软件升级,增加内置4000个种的细菌参考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基因鉴定软件,从而实现增加基因鉴定方法作为传统生化鉴定方法的补充。8、仪器工作环境: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大气压80~106Kpa;电源:交流 220V±22V,50HZ±1HZ。9、系统配置:主机(测试仪)1台:精确检测试剂板各微孔光值与吸光度值的检测仪;控制系统1套:高性能电脑主机(4G内存、500G硬盘)、17寸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系统分析软件1套:细菌生化鉴定分析软件。10、售后服务要求:提供原厂售后工程师上门安装,提供原厂售后服务承诺书。应用方向:DW-M80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可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4789系列所要求的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的鉴定、《中国药典》要求的致病菌鉴定;已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制药、兽医、渔业水产养殖等微生物实验室。
    留言咨询
  • DW-ES800型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 产品简介:DW-ES800型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是新一代的可在食品等固体或饮用水等液体样本中快速定量检测微生物的快速卫生监控系统。这款创新型的系统分为酶-底物反应法培养模块和实时光电检测模块两个部分;培养模块实现30个微生物检测拭子的自动培养,光电检测模块采用了高灵敏的光电二极管技术和简洁易用的操作设计,是一款灵敏、精确、价格合理的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产品优势:1. 检测速度:能够在8小时内完成,检测过程简单快速、准确可靠。2. 操作简单:单个样品人工操作小于5分钟,10个样品人工操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3. 指标完善:1台仪器,即涵盖了水、废水和水源水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全部常规卫生微生物检测指标。 技术参数:1. 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作业,可满足不同样品中不同微生物的检测需求。用于食品和水质的卫生指标菌及细菌总数等快速定量检测。2. 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是酶底物法产生的荧光信号。3. 可检项目:食品和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4个微生物检测项目。4. 仪器原理:系统分酶-底物反应培养模块和实时光电检测模块两个部分;培养模块实现微生物样品的自动培养,培养程序可编程;检测模块,用于微生物检测项目的实时光电检测。5. 培养模块:双温培养模块,可实现2种不同培养温度要求的微生物检测管的自动培养,每个模块可自由设置温控培养程序,包括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可实现≥30个微生物样品的同时自动培养。6. 检测模块:采用了高灵敏的光电二极管技术和简洁易用的操作设计。7. 检测灵敏度:微生物检测可精确至1 CFU/ml。8. 检测时间:微生物指标检测周期是1到8个小时,单个样品人工操作小于5分钟,10个样品人工操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9. 系统配置:微生物测定双温培养模块、荧光检测模块及100支微生物测试管耗材。
    留言咨询
  • 水培红外法生物降解仪品牌:Thmorgan型号:T1200 一、产品用途 1. 满足GB/T19276.2-2003的检测标准; 2. 满足GB/T33616-2017的检测标准; 3. 满足GB/T40612-2021的检测要求; 4. 满足GB/T40367-2021的检测要求; 5. 满足ISO14852-1999的检测标准; 6. 满足ISO19679-2020的检测标准; 7. 可用于活性污泥法生物降解检测; 8. 可用于生物基生物降解性检测;二、产品特点 1. 具有气质联用系统; 2. 完全满足GB/T 19276.2标准的检测要求; 3. 采用水性培养、开放式供氧的设计方法,模拟强烈需氧的环境; 4. 12路独立红外检测,实时在线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 5. 检测范围广,最高检测上限可达5000ppm; 6. 二氧化碳浓度和累积量双显示,可以图表或曲线的形式导出; 7. 空气浴控温,温度调节精度±0.1℃; 8. 磁力搅拌系统:提供长时间的搅拌; 9. 云平台检测,可实时在线观察数据和曲线;三、产品原理 本实验系统模拟生物基材料在好氧水培条件下生物降解的过程。微生物在好氧水培环境下,以生物基材料为碳源,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高精度红外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浓度,并将检测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与流量、时间进行积分,即可计算出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与其理论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百分比,即为生物降解率。四、产品参数1.工作条件:1.1 电源电压: AC 220V±10% 50Hz 单相;1.2 工作温度:15~30℃;1.3 相对湿度:≤80%;1.4 整机功率:4KW 1.5 外观尺寸(L×W×H):2000mm×900mm×1600mm; 1.6 毛重:180KG;2.供氧系统:2.1 供气方式:连续曝气供氧,内置供气泵;2.2 气泵控制:气泵分12路,每路有独立开关; 2.3 流量控制方式:PLC控制,流量可根据设定值自动调节;2.4 流量控制精度:±1%;2.5 流量采集方式:电子流量计实时采集;2.6 流量采集范围:0.01—500ml/min;2.7 具有12个电子流量计采集流量;2.8 流量控制与流量采集独立运行; 3.温控系统:3.1 控温方式:空气浴;3.2 设定温度范围:室温—90℃,步进0.1℃;3.3 控温精度:≤±0.1℃;3.4 温控箱分两层,前开门;4.反应系统:4.1 通道数:≥12个;4.2 搅拌方式:12通道磁力搅拌; 4.3 反应方式:液态反应;4.4 反应瓶容积:500ml;4.5 脱碳系统:有;4.6 冷凝系统:有;5.检测系统:5.1 检测方式:红外法二氧化碳检测;5.2 红外探头数:≥125.3 显示方式:二氧化碳浓度与总量同步双显示; 5.4 检测范围:0-5000ppm;5.5 分辨率:1ppm;5.6 数据采集周期:可达1秒1次,秒、分、小时可以自由选择;6.软件控制系统:6.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控制系统;6.2 软件采集数据,可生成实时数据曲线;6.3 承载系统:win7/8/10等专业版操作系统;6.4 数据储存方式:实验中可实时进行存储; 6.5 具有云平台,可远程调阅数据;6.6 USB接口:3个;7. 气质联用系统:7.1 联用系统分为进气单元、稳流单元、供气单元三部分;7.2 进气单元:24通道,每个通道有独立的电磁换向气阀;7.3 进气单元:每个通道可独立控制,具有进气、排空、供气三通设计;7.4稳流单元:为单通道设计,为目标通道的反应气体提供独立通道;7.5 进气单元:为气相及气质提供独立无污染的目标气体;7.6 该系统可与生物降解仪一体化设计,不占其他操作空间;7.7 该系统也可独立使用。五、标准配置 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主机1台2反应瓶12个3脱碳瓶12个4冷凝瓶12个5除湿瓶12个6连接软管1套7软件1套8随机文件1套六、实验举例 此为某单位使用T1200型水培红外法生物降解仪,参考GB/T19276.2-2003的方法标准,测定某样品的可生物降解性的实验结果,试验周期为49天,试验结束时,纤维素的平均降解率为89.41%,各样品组的曲线平缓,增长基本结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曲线图如下所示: 表1 实验设计 图1 CO2 释放量曲线
    留言咨询
  • 一、产品用途 1. 满足 GB/T19276.2-2003 的检测标准; 2. 满足 GB/T33616-2017 的检测标准; 3. 满足 GB/T40612-2021 的检测要求; 4. 满足 GB/T40367-2021 的检测要求; 5. 满足 ISO14852-1999 的检测标准; 6. 满足 ISO19679-2020 的检测标准; 7. 可用于活性污泥法生物降解检测; 8. 可用于生物基生物降解性检测;二、产品特点 1. 完全满足GB/T 19276.2标准的检测要求; 2. 采用水性培养、开放式供氧的设计方法,模拟强烈需氧的环境; 3. 9路独立红外检测,实时在线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 4. 检测范围广,最高检测上限可达5000ppm; 5. 二氧化碳浓度和累积量双显示,可以图表或曲线的形式导出; 6. 空气浴控温,室温-90℃,温度调节精度±0.1℃; 7. 磁力搅拌系统:提供长时间的搅拌; 8. 云平台检测,可实时在线观察数据和曲线;三、产品原理 本实验系统模拟生物基材料在好氧水培条件下生物降解的过程。微生物在好氧水培环境下,以生物基材料为碳源,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高精度红外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浓度,并将检测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与流量、时间进行积分,即可计算出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与其理论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百分比,即为生物降解率。四、产品参数1.工作条件:1.1 电源电压: AC 220V±10% 50Hz 单相;1.2 工作温度:15~30℃;1.3 相对湿度:≤80%;1.4 整机功率:4KW 1.5外观尺寸(L×W×H):1500mm×900mm×900mm; 1.6 毛重:180KG;2.供氧系统:2.1供气方式:连续曝气供氧,内置供气泵; 2.2气泵控制:气泵分9路,每路有独立开关;2.3气体流量调节范围:50—300ml/min;2.4具有9个机械流量计调整流速;2.5具有9个电子流量计采集流速;3.温控系统:3.1 控温方式:空气浴;3.2 设定温度范围:室温—90℃,步进0.1℃;3.3 控温精度:≤±0.1℃;3.4 温控箱顶部推拉门,方便操作;4.反应系统:4.1 通道数:≥9个;4.2搅拌方式:9通道磁力搅拌;4.3反应方式:液态反应;4.4 反应瓶容积:500ml;4.5 脱碳系统:有; 4.6 冷凝系统:有;5.检测系统:5.1检测方式:红外法二氧化碳检测;5.2红外探头数:≥9;5.3显示方式:二氧化碳浓度与总量同步双显示;5.4检测范围:0-5000ppm;5.5分辨率:1ppm;5.6数据采集周期:可达1秒1次,秒、分、小时可以自由选择; 6.软件控制系统:6.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控制系统;6.2软件采集数据,可生成实时数据曲线;6.3承载系统:win7/8/10等专业版操作系统;6.4数据储存方式:实验中可实时进行存储;6.5具有云平台,可远程调阅数据; 6.6 USB接口:3个; 五、标准配置 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主机1台2反应瓶9个3脱碳瓶9个4冷凝瓶9个5除湿瓶9个6连接软管1套7软件1套8随机文件1套 六、实验举例 此为某单位使用T9000型水培红外法生物降解仪,参考GB/T19276.2-2003的方法标准,测定某样品的可生物降解性的实验结果,试验周期为49天,试验结束时,纤维素的平均降解率为89.41%,各样品组的曲线平缓,增长基本结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曲线图如下所示: 表1 实验设计 图1 CO2 释放量曲线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3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2%-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3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8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9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2%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 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 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 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开启时可对效果检测分5级;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信息打印:系统内置打印模块,可选择需要的打印信息;2.17 氧浓度监测:配置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内置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监测培养过程中的氧浓度变化,还可监测温度、湿度等信息,信息可存储导出;传感器尺寸小巧,方便放入培养容器;2.18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打印机、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3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2%-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3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8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9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2%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 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 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 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开启时可对效果检测分5级;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信息打印:系统内置打印模块,可选择需要的打印信息;2.17 氧浓度监测:配置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内置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监测培养过程中的氧浓度变化,还可监测温度、湿度等信息,信息可存储导出;传感器尺寸小巧,方便放入培养容器;2.18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打印机、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3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2%-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3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8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9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2%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 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 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开启时可对效果检测分5级;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信息打印:系统内置打印模块,可选择需要的打印信息;2.17 氧浓度监测:配置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内置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监测培养过程中的氧浓度变化,还可监测温度、湿度等信息,信息可存储导出;传感器尺寸小巧,方便放入培养容器;2.18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打印机、无线氧浓度监测装置、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美国PSC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 前身Anasys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应用广泛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基于PSC专利的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显微红外光谱仪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其空间分辨率高达500 nm,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亚微米尺度下样品表面微小区域的化学信息。O-PTIR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光谱是一种快速简单的非接触式光学技术,克服了传统IR衍射的极限。与传统FTIR不同,不依赖于残留的IR 辐射分析,而通过检测由于本征红外吸收引发的样品表面快速的光热膨胀或收缩,来反映微小样品区域的化学信息。mIRage显微红外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的诸多不足: &bull 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光波长,只有10-20 μm&bull 透射模式需要复杂的样品准备过程,且只限于薄片样品&bull 无传统ATR模式下的散射像差和接触污染 mIRage显微红外的优势之处在于: &bull 亚微米空间分辨的IR光谱和成像(~500 nm),且不依赖于IR波长&bull 与透射模式相媲美的反射模式下的图谱效果&bull 非接触测量模式——使用简单快捷,无交叉污染风险&bull 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过程 (无需薄片), 可测试厚样品&bull 可透射模式下观察液体样品&bull 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无荧光风险 测试数据1、多层薄膜 高光谱成像: 1 sec/spectra. 1 scan/spectra样品区域尺寸:20 μm x 85 μm size. 1 μm spacing. 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区域上的羰基,氨基以及CH2 拉伸振动的分布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的多层高分子膜的O-PTIR分析高分子薄膜层间的亚微米空间分辨O-PTIR分析2、高分子 高分子膜缺陷。左:尺寸为240 μm的两层薄层上缺陷的光学图像;右:在无缺陷处(红色)和缺陷处(蓝色)的样品的IR谱图,998 cm-1处为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的特征红外吸收峰环氧树脂包埋聚苯乙烯球的亚微米分辨O-PTIR线扫描PS和PMMA微塑料混合物的亚微米红外拉曼同步O-PTIR光谱和成像分析3、生命科学 左:70*70 μm范围的血红细胞的光学照片;中:红色条框区域在1583cm-1处的Raman照片;右:红血细胞选择区域的同步的IR和Raman图谱 矿物质的红外成像:小鼠骨骼中的蛋白质分布分析 上左:水中上皮细胞的光学照片;上右:目标分子能够在红外光谱上很容易的区分和空间分离,可以明显看到0.5-1.0 μm的脂肪包体;下:原理示意图:红外光谱测量使用透射模式,步长为0.5 μmPLA/PHBHx生物塑料薄片的O-PTIR光谱和成像分析 4、医药领域 左:PLGA高分子和Dexamethasone药物分子的混合物表面的光学照片中:在1760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PLGA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 40 μm 右:在1666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Dexamethasone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40 μm 5、法医鉴定 左:800 nm纤维的光学照片右:纳米纤维不同区域的O-PTIR图谱 6、其他领域 &bull 故障分析和缺陷&bull 微电子污染&bull 食品加工&bull 地质学 &bull 考古和文物鉴定发表文章[1] Depth-resolved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imaging of living cells and organisms with submicro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Ji-Xin Cheng et al., Sci. Adv. 2016, 2, e1600521.[2]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Imaging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t Submicro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Ji-Xin Cheng et al., Anal. Chem. 2017, 89, 4863-4867.[3] Label-Free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Springer, Biological and Medical Phys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4] Advances i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and Mapping Molecular Chemical Composition at Submicro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2018.[5] Evolution of a Radical-Triggered Polymerizing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 into an Open-Cellular Monolith,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9.[6]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Microplasti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 2019.[7] Super-Resolution Infrared Imaging of Polymorphic Amyloid Aggregates Directly in Neurons (Front Cover), Advanced Science, 2020.[8] Self-formed 2D/3D Heterostructure on the Edge of 2D Ruddlesden-Popper Hybrid Perovskites Responsible for Intriguing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Higher CellEfficiency, Applied Physics, 2020.[9]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20.[10] Super resolution correlative far-field submicron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microscopy: a new paradigm i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Advanced Chemical Microscopy for Life Scienc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11] Submicron-resolution polymer orientation mapping by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2020.[12] Bulk to nanometre-scal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pharmaceutical dry powder aerosol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13]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 A New Non-Contact Failure Analysis Technique for Identification of10mm Organic Contamination in the Hard drive and other Electronics Industries. Microscopy Today, 2020.[14]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2D-3D Heterostructures on the edges of 2D RuddlesdenPopper Hybrid Perovskite Cryst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20.[15] Simultaneous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OP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of Submicrometer Atmospheric Particl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16] Detection of high explosive materials within fingerprints by means of optical-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microscop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17] Polarized O-PTIR of collagen and individual fibril strands reveals orientation, Molecules Special Edition: “Biomedical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Recent Advancement and Applications, 2020.用户单位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应用部分用户评价:应用案例■ 偏振红外光谱助力胶原蛋白的分子取向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里,红外(IR)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研究。对有序胶原蛋白光谱的更好理解将有助于评估受损胶原蛋白和疤痕组织等疾病。因此,利用偏振红外光研究胶原蛋白(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层状结构和径向对称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期,在Kathleen M. Gough等人的研究中[1],作者采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O-PTIR)专利技术的PSC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mIRage对样品?500 nm单点区域收集振动光谱,如图1所示。该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光热检测,其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激发样品在1800–800 cm-1光谱范围内的分子振动。产生的光热效应通过短波长探测激光器检测。图1A-B中的光谱表明,固有的激光偏振所获得的高对比度所产生的光谱与使用FTIR焦平面阵列和偏振器组合进行的光谱测试近乎一致。并且对于安装在玻璃显微镜的不同载玻片,样品均获得了具有良好SNR的高质量光谱。图1. 从CaF2窗口利用O-PTIR测试控制肌腱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用平行于激光偏振的原纤维获得的顶光谱(红色);蓝色是垂直方向上的光谱。右侧是在垂直方向基于1655 cm-1的单波长图像。正方形表示光谱采集位置。比例尺= 1 μm。 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可以通过在载物台上轻易地旋转样品来测试平行和垂直于红外激光偏振方向的光谱。并利用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在几个单一频率下对原纤维成像,以获得表观物理宽度的确定性估计。如图1右侧所示,在垂直方向上, 1655 cm-1处记录的单波长图像的红黄带表明该原纤维的宽度不超过500 nm。该尺寸将目标物标定为真正的原纤维,并且可与红外s-SNOM实验中检测到的300 nm原纤维相当。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与nano-FTIR的测试结果相互印证,反映了“原纤维”宽度的标准范围。此外作者观察到,来自原纤维的酰胺I和II谱带比完整肌腱的窄,并且相对强度和谱带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光谱反映出在偏振红外光下正常I型胶原纤维的更多有用信息,并可作为研究胶原组织的基准。与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傅立叶变换红外(FF-FTIR)光谱相比,光学光热红外(O-PTIR)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可提供单波长光谱。使用FF-FTIR FPA探测往往包括其他非胶原材料。同时,光学光热红外(O-PTIR)还可以提供偏振平行于原纤维取向的原纤维光谱。这也是光学光热红外(O-PTIR)和纳米FTIR光谱对直径为100~500 nm的胶原原纤维给出证实性和互补性结果的首次证明。综上所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物样品中的胶原蛋白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参考文献:[1]. Gorkem Bakir, Benoit E. Girouard, Richard Wiens, Stefan Mastel, Eoghan Dillon, Mustafa Kansiz, Kathleen M. Gough, Molecules 2020, 25, 4295 doi:10.3390/molecules25184295.■ 光热红外显微技术首次应用于刑侦领域指纹中易爆炸物的检测传统的可视化指纹检测手段,如扑粉,茚三酮熏蒸,真空金属沉积等,尽管可以重建指纹图案,但其同时可能对一些指纹脊状突起中含有的化学物质造成破坏。近年来,许多技术被用于指纹中痕量外源物质的分析鉴定,如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DESI-MS),液相色谱-质谱(LC-MS),但通常需要额外的溶剂喷雾处理,且空间分辨率不足(~150 μm),或者分析过程会对指纹造成破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显微镜,可以探测样品中分子间化学键的固有分子振动,并提供丰富的化学信息, 已成为一种快速、无需标记、无损的样品表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刑侦在内的众多领域。FTIR透射模式测试通常选用红外光透明的材料,而反射模式则选用硅片,聚酯薄膜或铝覆盖的玻璃基底,但两者在指纹分析上多局限于收集在选定波数下指纹中组分物质的二维分布信息。另外对于那些沉积在既不透明也不反射红外的基底上的样品,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成为选择,但ATR通常不是法医鉴定的一种理想方法,因为ATR要求被分析的样品和ATR晶体紧密接触,往往会导致样品变形甚至最后破坏剩余的证据。基于以上考虑,新加坡国立大学同步辐射光源线站的科学家们和新加坡刑事调查局刑侦部门共同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红外检测手段,即使用基于新型光热红外(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O-PTIR)技术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来分析指纹中含有的痕量易爆炸物微粒,该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如亚微米级的红外光谱和成像分辨率,易操作的远场、非接触显微镜工作模式和明显高于FTIR光谱显微镜的灵敏度。作者认为O-PTIR技术是一种分析具有挑战性样品的理想手段,如隐藏的指纹,提供隐藏在大量外源物质中的微小(亚微米)粒子的化学信息(如易爆物)且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单波数红外成像和亚微米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光谱获得,后者使用目前的FTIR光谱显微镜是无法做到的(分辨率受限于红外波长,约10-20 μm)。另外,该分析手段非常简单快捷,无破坏性,且不需要基于接触的方法(例如ATR光谱技术),使得样品的完整性被完全的保持。特别指出的是,该技术的非破坏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法医领域,因为它可以允许同时使用其他技术对相同样本进行互补和比对分析,并作为法律证据。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O-PTIR现在可以与拉曼显微镜相结合,以提供真正的亚微米同步的红外拉曼测试,使得在一个仪器上通过一次测量即可进行互补和验证分析。■ 亚微米空间分辨同步IR + Raman光谱成像分析 PLA/PHA生物微塑料薄片来源于石油中的塑料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性能优异,用途广泛且相对便宜,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累积问题的担忧,迫使我们尽快采取行动探索替代传统塑料的新型材料。生物塑料,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烷酸酯(PHA)等均来源于天然资源(如糖,植物油等),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生物降解,因此其制成的产品即使不小心泄漏到环境中,也不会像传统塑料一样长期残留在土壤和水道中,而是最终回归自然,安全而又环保。虽然典型的PLA和PHA在分子层面上基本不混溶,但得益于其优异的相容性,它们可以以不同比例形成复合材料,创造出许多性质迥异的功能材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材料在微观上的相互作用,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的新一代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进行红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了这两种材料结合的方式和内在机理。PHA/PLA羰基伸缩振动区域二维同步(A)和异步(B)相关光谱(2D-COS)分析以及交界区域同步O-PTIR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左为红外,右为拉曼)。O-PTIR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技术,具有传统FTIR显微镜不可比拟的优点,并克服了许多限制。首先,O-PTIR可以提供空间分辨率约为500 nm的红外谱图,远远超过了典型的红外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且不依赖于入射红外波长。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反射/非接触(远场)工作模式简单快速的生成高质量的类似于FTIR的谱图,从而避免了制备样本薄切片的必要,且光谱与商用FTIR数据库搜索完全兼容和可译。另外,即使样品中包含易产生荧光干扰的组分(压制拉曼信号或造成其饱和),O-PTIR的可调制信号收集特性也确保它完全不受任何荧光的影响。IR和Raman在O-PTIR方法的结合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互补性技术的优势,实现同步的红外吸收和拉曼散射测量,并相互印证。参考文献:[1]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8045.■ 非接触式亚微米O-PTIR光谱成像技术研究Ruddlesden-Popper混合钙钛矿边缘的形成低能量边缘光致发光的研究,对提高Ruddlesden-Popper钙钛太阳能电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本篇研究中,电子科技大学王志明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使用O-PTIR技术及新一代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研究MAPbBr3在(BA)2(MA)2Pb3Br板边缘分布情况。本研究使用O-PTIR技术探测具有以下优势:首先(BA)2(MA)2Pb3Br10和MAPbBr3之间由于缺少BA,因此其红外光谱具备显著的差异;其次,这种非接触式探测能够有效避免样品高度,探针污染所带来的问题;另外,无论是BA缺陷,还是BA对MA的比例已有使用FTIR光谱研究的报道,具备良好的基础。图1 O-PTIR观测边缘的MAPbBr3的红外光谱信息。(a)(BA)2(MA)n-1 bn br3n+1(n = 1,2,3,∞)钙钛矿的红外光谱;(b-c)(BA)2(MA)2Pb3Br10和MAPbBr3的中MA+分子在1480 cm-1 (b)和BA+分子 1580 cm-1 (c)的图谱;(d) (BA)2(MA)2Pb3Br10的PL图像;(e)在(d)中所示的中心区域和边缘的红外光谱图通过O-PTIR的测量(图1),能够观测到随着BA的含量降低,~1580 cm-1处的峰的相对强度减小,峰值伴随着向1585 cm-1的峰值偏移。这主要是由于(BA)2(MA)2Pb3Br10在1580 cm-1附近有两个涉及NH3振动的红外吸收带:一个在1575 cm-1处(BA+),另一个在1585 cm-1处(MA+)。当BA含量降低时,1575 cm-1处的带强度降低,导致峰值强度在约1580 cm-1处降低,并伴随向1585 cm-1偏移。在测试中观测到的另外一个现象为~1480 cm-1与~1580 cm-1的相对强度比增大,因为1478 cm-1的振动(CH3振动)仅与MA+相关,因此~1480 cm-1的强度没有变化,而1580 cm-1却由于BA含量降低而降低,导致比值的降低。■ 非接触式亚微米O-PTIR光谱成像技术研究高内相乳液聚合演变过程在高内相乳液(HIPE)中,初始离散单元在聚合过程中或之后转变成由窗口高度互联聚合体的时间和方式,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D O-PTIR(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新表面成像技术为探索这个polyHIPE的窗口形成机理提供了机会,只要检测目标区域的大小相对于分辨率来说足够大。2D PTIR技术基于以下工作原理:一束红外激光聚焦在样品表面 被吸收的红外光使样品升温,诱导光热响应 这种本征的光热响应被一束可见光所检测;因此可与FTIR透射模式质量相媲美的图谱被使用反射模式所得到。该技术有四大优势:使用可见光为检测光,可以将分辨率提高到 ~ 500 nm;非接触式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依赖于红外光波长;不会产生弥散的伪影。同济大学万德成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技术及新一代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图1)对polyHIPE的聚合体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成像分析,探究其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图1. A) 3% 表面活性剂用量诱导的polyHIPE选取区域的光学照片, B) 相应的mIRage 2D O-PTIR图像。C) 插图为典型的选定区域附近的局部表面形貌(通过SEM),D) 插图为立方状样品的光学照片(≈5×5×5 cm3)。(B)图条件:红色代表强烈的反应,绿色代表几乎没有反应,而黄色代表对1492 cm-1处的激光束的中等反应。图2. 在1600 (绿色)和1492 cm -1(红色)激光束照射下的多聚体表面的mIRage 2D O-PTIR图像。B) 一系列的FTIR光谱提取采样点(箭头尾)。每个采样点的高度比为1600/1492 cm-1,如(C)所示,相邻的采样点为250 nm■ 科学家借助mIRage首次成功直观揭示神经元中淀粉样蛋白聚集机理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Ⅱ型糖尿病等,目前困扰着全世界大约5亿人,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迅速增长。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占70%以上),目前仍未有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预防。尽管当代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病理变化与具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质的聚集有关,但其在神经元或脑组织中的聚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的方法, 如电子显微镜、免疫电子显微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超分辨显微镜,通常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化学加工(标记染色等),可能会对淀粉样蛋白结构本身造成影响。而非标记方法,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前者受限于亚细胞水平上的低信噪比、自发荧光及不可逆的光损伤,后者其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波长(≈5–10 μm),且光谱可解译性和准确性受到弹性细胞光散射所产生的米氏散射效应(Mie scattering effects)的严重影响,使得直接在亚微米尺度上研究淀粉样蛋白质在神经元内的聚集行为十分困难。近日,瑞典隆德大学的Klementieva教授团队与美国PSC公司的Mustafa Kansiz博士合作,使用全新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在亚微米尺度上研究了淀粉样蛋白沿着神经突直到树突棘的聚集行为(图1B和C),这是以往的实验技术手段所不可能实现的。该技术是在非接触模式下工作,不会对神经元造成损伤,这在研究脆弱或粘性的物质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该技术还能获得亚微米尺度的红外光谱,且不含由于背景失真或米氏散射造成的散射伪影。最新的技术进步表明,全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mIRage现在可以用来做活细胞成像,并保持相同的亚微米空间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有望在β片层结构在活神经元的突触附近的化学成像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提供一个新的机会来研究神经毒性淀粉样蛋白如何从一个患病的神经元传播到一个健康的神经元,揭示阿尔茨海默症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该工作发表在2020年的Advanced Sciences上(DOI: 10.1002/advs.201903004)。
    留言咨询
  • 描述MCT 460系列过程分析仪提供可靠的过程水分和其他成分的实时监测,改善过程控制,提高产量,很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特点操作简单,易于集成和标准化坚固的密封外壳所有型号都包括远程操作界面专有的温度控制检测器内置冷却面板可以空气和水冷却完全模块化,所有部件都可在现场轻松更换应用MCT460在线近红外智能传感器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包括:涂布水分和涂布量、再加湿、热熔胶、挤压塑料、压敏胶、PVB薄膜化学和矿物橡胶粉、PVC粉末、陶瓷、化肥、塑料片、洗涤剂、肥皂、矿石。其他烟草、木制品、纺织品、生物燃料制造过程中的连续实时测量和控制快速连续的产品分析在所有的生产过程中都至关重要,保持稳定的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很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美国PSC的MCT460系列过程近红外分析仪,实时准确地测量水分和其他成分,以获得很大的价值。经过证实,MCT460分析仪可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经久耐用,安装简单,几乎无需维护,多年都可获得可靠一致的结果。可以提供多种型号和外壳类型,满足不同工业和食品生产安装所需的环境保护和法规要求。专有的温控检测器,可以提高分析仪在现场恶劣环境中的稳定性,可选冷却附件用于高达80℃的操作环境。快速、连续的测量非接触、连续的在线测量,用于快速调整高准确性和重复性不受相对湿度、温度变化、环境光照和高温环境的影响MCT46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在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包括:工业:烟草、木制品、生物燃料、橡胶粉、陶瓷、化肥、洗涤剂、矿石、矿物涂布:水分和涂层重量、再加水、热熔胶、压敏胶、PVB薄膜休闲食品:薯片、玉米片、饼干、爆米花、椒盐饼干通用食品: 麦片、咖啡、面粉、乳品粉、马铃薯制品、调味料、玉米粉、橄榄动物食品:肉骨粉、硬质宠物食品、DDGs、颗粒鱼饲料、甜菜浆。可以对以下参数进行多组分同时检测:水分油类/脂肪树脂蛋白质涂布量乙醇产品温度更多MCT460系列分析仪有多种配置选项,可无缝集成到现有系统中。它们很容易连接到闭环控制系统或本地报警器,消除了耗时和破坏性的实验室测试。可选的总线接口简化了与工厂PLC的连接,使用行业标准协议,如ProfiNet、ProfiBus、以太网IP、Modbus TCP、DeviceNet。 另外,通过以太网的OPC服务器也是一个可选项。点此链接进入产品详情
    留言咨询
  • 堆肥红外法生物降解仪品牌:Thmorgan型号:M1200 一、产品用途1. 满足GB/T19277.1-2011标准的检测要求;2. 满足ISO14855.1标准的检测要求;3. 满足JIS K 6953-1标准的检测要求;4. 适用于质检院对外检测;5. 适用于第三方机构对外检测服务; 6. 适用于生物基材料生产企业自检及配方优化等;7. 适用于生物降解基础研究;二、产品特点1. 具有气质联用系统;2. 完全满足GB/T 19277.1-2011标准的检测要求;3. 通量高,多达12个通道可同时用于生物降解性检测;4. 12个独立红外探头实时检测;5. 实时在线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总量,可以图表或曲线的形式导出;6. 检测范围广,最高检测上限可达10000ppm;7. 采用固体培养、开放式供氧的设计方法,模拟强烈需氧的环境;8. 自动搅拌、自动加水、空气浴控温;9. 云平台检测,可实时在线观察数据和曲线;三、产品原理本实验系统模拟生物基材料在好氧堆肥条件下生物降解的过程。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下,以生物基材料为碳源,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高精度红外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浓度,并将检测的二氧化碳实时浓度与流量、时间进行积分,即可计算出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样品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与其理论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百分比,即为生物降解率。四、技术参数1.工作条件:1.1 电源电压: AC 220V±10% 50Hz 单相;1.2 工作温度:15~30℃;1.3 相对湿度:≤80%;1.4 仪器运行的持久性:可长时间连续工作;1.5 最大功率:5KW;1.6 外观尺寸(L×W×H):2000mm ×900mm ×1600mm;1.7 毛重:1000KG;2.供氧系统:2.1 前置脱碳系统:有;2.2 供气方式:连续曝气供氧,内置供气泵;2.3 气泵控制:气泵分12路,每路有独立开关;2.4 流量控制方式:PLC控制,流量可根据设定值自动调节;2.5 流量控制精度:±1%; 2.6 流量采集方式:电子流量计实时采集;2.7 流量采集范围:0.01—500ml/min;2.8 具有12个电子流量计采集流量;2.9 流量控制与流量采集独立运行;3.温控系统: 3.1 控温方式:空气浴;3.2 设定温度范围:室温—90℃,步进0.1℃;3.3 控温精度:≤±0.1℃; 3.4 温控箱分两层,前开门;4.反应器系统:4.1 通道数:≥12个;4.2 反应器体积:≥2000ml;4.3 反应器设计:双层设计;4.4 加水方式:自动加水; 4.5 搅拌方式:自动搅拌;4.6 搅拌轴设计:下搅拌;4.7 供气方式:底部供气;4.8 反应瓶底盘:抽屉式设计,可拉出推进;5.检测系统:5.1 检测方式:红外法二氧化碳检测;5.2 红外探头数:≥12;5.3 显示方式:二氧化碳浓度与总量同步双显示; 5.4 检测范围:0-10000ppm;5.5 分辨率:1ppm;5.6 数据采集周期:可达1秒1次,秒、分、小时可以自由选择;5.7 探头除湿保护系统:有;6.软件系统:6.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控制系统;6.2 软件采集数据,可生成实时数据曲线;6.3 承载系统:win7/8/10等专业版操作系统; 6.4 数据储存方式:实验中可实时进行存储;6.5 具有云平台,可远程调阅数据; 7 气质联用系统:7.1 联用系统分为进气单元、稳流单元、供气单元三部分;7.2 进气单元:12通道,每个通道有独立的电磁换向气阀;7.3 进气单元:每个通道可独立控制,具有进气、排空、供气三通设计; 7.4 稳流单元:为单通道设计,为目标通道的反应气体提供独立通道; 7.5 进气单元:为气相及气质提供独立无污染的目标气体;7.6 该系统可与生物降解仪一体化设计,不占其他操作空间;7.7 该系统也可独立使用。五、标准配置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主机1台2反应瓶12个3脱碳瓶12个4冷凝瓶12个5 除湿瓶12个6连接软管1套7软件1套8随机文件1套六、实验举例此为某单位采用M1200型堆肥红外法生物降解仪,参考GB/T19277.1-2011的方法标准,检测某样品的可生物降解性的实验结果,试验周期为70天,由图可知,45天内纤维素的降解率达到了81.88%,70天内纤维素的降解率达到了98.18%,此时各实验组的增长基本结束,曲线平缓,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留言咨询
  • 1. 采用独立外置激光器特姆威采用的是独立外置 Nd:YAG 高能 量可协调 OPO 脉冲光器,具有高能量激发,高通量波长输出,快速波长协调,可移动性等优势,为活体或组织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数据。标配 180 mJ 高能量输出,高配可达 250 mJ 的高能量输出集泵浦激光,OPO 和 PSU 一体化;波长调谐范围 660-1064 nm,高配可达 660-2300 nm,涵盖近红外一区及近红外二区;4 束激光(2 个正交,2个斜交)同时进行激发,确保组织接收激发能量均一性2.专用成像设备成像系统采用精密旋转马达控制活体完成 360° 旋转,具有电磁屏蔽和光冲击保护涂层的超宽屏带弧形阵列探测器(中心频率 0.1~8 MHz)360°全视野采集超声信号,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 3D 光声层析成像。3D 空间 x-y-z 等向性分辨率 150 μm光吸收对比度 0.03 [1/cm] (~1 pmole of ICG)全视野获取小鼠身体及脑部成像(40 mm x 40 mm x 40 mm)成像深度 ≥ 4.5cm@mouse3.应用介绍LOIS-3D 近红外一区 / 二区小动物三维光声成像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分辨率以及实时成像等优点,能够提供生物组织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分子探针、生物纳米材料、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心肌炎、血栓、心梗等)、血红蛋白监测、肿瘤的早期监测、前哨淋巴结监测、脑成像及脑功能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留言咨询
  • 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型号HD-AN300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2%-16%)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显示屏≥10寸,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最快达到微需氧条件小于100秒,最快达到厌氧条件小于180秒;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3通道,系统最大可扩展至4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8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6%,设置数值0.2%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9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 7L /12平皿;2.10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1 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开启时可对效果检测分5级;2.12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3 信息打印:系统内置打印模块,可选择需要的打印信息,机器上直接点击打印;3. 工作环境:3.1 环境温度:0~40℃;3.2 相对湿度:≤85%;3.3 功率:420W;3.4 电源:交流 220V±22V,50-60HZ;3.5 重量:20kg3.6 外形尺寸:L*W*H:360*315*410mm
    留言咨询
  •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400-860-5168转3937
    ★应用领域: 该产品可应用于市场监管、食品生产企业、重大活动保障、水质环保、餐饮服务企业、日化产品制造业、医疗卫生、医药研究等多个行业。★产品特点:◇操作简便:无需前处理,无需多梯度稀释;◇实现基层检测:无需专业的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检测项目齐全:实现常见常规菌致病菌定量定性◇检测快速:微生物检测最快2-5小时出结果。◇设备便携: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安全可靠:不会泄漏,无需后处理,按下瓶盖顶部即刻完成灭菌。◇权威认可:通过国内多家权威机构验证。★技术参数:◇灵敏度:1CFU/mL(g)◇量程:1~9 × 109CFU/mL或CFU/g◇特异性:99.999%◇波长范围:400~680nm◇软件兼容操作系统:XP、Vista、Windows◇样本孔位:各检测孔位具有独立控温和孵育能力,可同时进行不同培养温度的微生物测定。◇光电探测器:由三个光敏二极管组成的矩阵芯片,每一个光电二极管有一个不同的颜色过滤器,还有一个过滤器放在光电探测器上面来削减近红外辐射◇数据管理:可直接用PDF等格式导出检测结果文档◇全自动分析:检测结束自动停止,可实现与不同电脑运行环境和不同数据库兼容所有检测痕迹可以通过内置芯片跟踪查询。
    留言咨询
  • 红外辐射显微成像系统(微观温度分布成像)IRLabs的IREM-IV红外显微镜系统使您能够更快、更准确、更可靠地进行半导体故障分析和调试。IREM-IV相机提供超低噪声扩展波长PEM成像,在工作电压为400 mV的10 nm设备上具有经验证的发射成像灵敏度。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相机,用于低维护操作,具有卓越的功能,包括6位透镜转盘和超过20小时的LN2持续制冷时间。光学扩展端口为外部激光扫描OBIRCH、LADA、TIVA和其他成像模式提供了升级路径。3.3NA SIL物镜是定制设计的透镜家族中的新产品,经过优化,可在整个视场上提供卓越的衍射限制成像。自对准SIL尖端可自动调平,以符合被测设备的局部轮廓。独特的尖端弯曲设计提供了低的接触力,因此适用于成像安装器件或裸晶圆。集成轮廓传感器,测量器件表面轮廓,高度分辨率优于10 um。使用与精密x-y-z平台集成的尖端倾斜台,可以直接测量和补偿从翻转边缘或器件弯曲产生的局部表面倾斜。跟自对准SIL尖端相结合,以实现安全可靠的SIL成像。扩展波长PEM成像通常是热背景噪声受限的。IREM-IV提供两个内部冷却的滤光轮,因此光谱滤光器或背景限制孔径适用于任何测量场景。红外辐射显微成像系统(微观温度分布成像)指标参数:相机 运动系统● 1016×1016 液氮制冷MCT阵列 ● 25nm分辨率● 像元尺寸 18um ● 100mm运动范围 (X-Y-Z)● 400-2500nm 光谱响应范围 ● 阻尼振动隔离● 6个位置自动物镜转盘 ● 电动样品尖端倾斜选项● 6个位置制冷滤光片/孔径转轮● 大于20小时液氮维持时间系统尺寸● 显微镜 810mm x 876mm x 813mm, 160kg● 控制系统 610mm x 1283mm x 762mm,90kg物镜选项:参考图例**详细技术参数可参考Datasheet或咨询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留言咨询
  • 独立外置激光器LOIS-3D 采用的是独立外置 Nd:YAG 高能 量可协调 OPO 脉冲光器,具有高能量激发,高通量波长输出,快速波长协调,可移动性等优势,为活体或组织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成像数据。&bull 标配 180 mJ 高能量输出,高配可达 250 mJ 的高能量输出集泵浦激光,OPO 和 PSU 一体化;&bull 波长调谐范围 660-1064 nm,高配可达 660-2300 nm,涵盖近红外一区及近红外二区;&bull 4 束激光(2 个正交,2个斜交)同时进行激发,确保组织接收激发能量均一性。专用成像设备成像系统采用精密旋转马达控制活体完成 360° 旋转,具有电磁屏蔽和光冲击保护涂层的超宽屏带弧形阵列探测器(中心频率0.1~8 MHz) 360° 全视野采集超声信号,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灵敏度的三维光声层析成像。&bull 3D 空间 x-y-z 等向性分辨率 150 μm &bull 光吸收对比度 0.03 [1/cm] (~1 pmole of ICG) &bull 全视野获取小鼠身体及脑部成像(40 mm x 40 mm x 40 mm)&bull 成像深度 ≥ 4.5cm@mouse应用方向LOIS-3D小动物全身光声成像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分辨率以及实时成像等优点,能够提供生物组织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分子探针、生物纳米材料、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心肌炎、血栓、心梗等)、血红蛋白监测、肿瘤的早期监测、前哨淋巴结监测、脑成像及脑功能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案列TomoWave 自推出 LOIS-3D 临床前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以来,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迄今为止,在世界顶级癌症医疗机构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休斯顿大学、青岛大学、广西大学等都有装机,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多个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中的活体光声成像表征均在 LOIS-3D 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小动物全身 3D 光声成像系统上完成测试。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1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4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5 多罐模式:系统可扩展多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6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7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2.8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 7L /12平皿;2.9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0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1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2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NanoRacer® 高速原子力显微镜布鲁克 NanoRacer 高速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标志着量化成像能力的一次重大飞跃。在纳米分辨率下对动态生物过程进行实时的可视化从未如今天这般简单。NanoRacer为生命科学应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充满令人兴奋的全新可能,使研究人员能够以一种迄今为止不可能的方式深入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和分子机制。非同凡响50帧每秒与5000行每秒小悬臂具有进行最低力成像和最小样品损伤的能力。最高的扫描速度适用于先进力图描绘。自动化易于使用、直观操作、快速得到结果尖端工程技术,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完全自动化设置。最先进的数据分析。前沿原子缺陷级分辨率 实时可视化动态生物过程,分辨率达纳米级。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和分子动力学FEATURES高速AFM的新篇章:分子动力学实时观测,每秒50帧和真正的每秒5000行DNA折纸纳米结构包含在云母上的5个生物素结合位点,通过在具有链环的内部以每秒50帧和5000行/秒的速度成像在液体中存在链环. 点击图像观看视频。布鲁克 NanoRacer 高速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为生命科学应用打开了新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使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和分子机制: l 单分子结合行为l 二维蛋白质组装中的动态过程l 酶活性监测l 蛋白质结构的组装和解离过程l DNA折纸组装l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l 马达蛋白和膜运输动力学l 病毒和细菌形态和动态过程云母上包含5个生物素结合位点的DNA折纸纳米结构,于具有链霉亲和素存在的流体中在闭环下以每秒50帧和每秒5000条线进行成像“许多生物分子中仍然隐藏着许多未被探索的秘密,为了揭示它们的功能活动中的未知之处,需要直接观察单个分子。NanoRacer是商业上最快的高速AFM,可以实时直接观察分子。它集成了许多创新的想法,易于操作和高性能,我最大的愿望是许多研究人员将使用NanoRacer实现他们的目标并取得令人兴奋的发现。”日本金泽大学纳米生命科学研究所(WPI-NanoLSI)Toshio Ando教授 出色的分辨率,卓越的稳定性,令人瞩目的准确性Atomic resolution of calcite crystal step edge, imaged in fluid, 3D topography 15 × 9 nm² [1], zoom 4 × 4 nm² [2]成像原子缺陷和亚分子分辨率现在已成为常规。NanoRacer拥有商业AFM系统中最低的噪声水平,这要归功于每个轴的高精度电子和增强精度定位传感器。NanoRacer反映了Bruker的BioAFM团队在将技术进步与稳定性、灵敏度和易用性相结合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在液体中拍摄的方解石晶体台阶边的原子分辨率,3D拓扑图为15×9nm² [1],缩放图为4×4nm² [2]小型悬臂和最低力量,以减少样品损伤红外激光光热激发选项,可进行清洁的悬臂驱动,易于设置,最小化对脆弱样品的干扰 先进算法支持扫描控制和反馈 最小化力漂移,以进行长期实验 最高带宽数字电子,以最低噪音实现最佳性能 顶尖高速功率放大器,实现完美的扫描驱动 在所有轴上进行闭环扫描,以最低水平噪声,实现最高精度。在闭环的云母加PLO上,于液体中拍摄到的单个DNA分子。序列[4] + [5]被以50帧/秒的速度拍摄。点击图像观看视频。Individual DNA molecules imaged in fluid on mica+PLO in closed loop. Sequences [4] + [5] are imaged at 50 frames/sec. Click on the image to watch the video.发现全新的用户体验-一个为方便而设计的完整系统 轻松的样品和探针加载可搬运的样品载体,方便在工作台上进行样品制备几分钟内完成探针更换无需校准,采用闭环扫描器设计轻松导航通过集成摄像头以查找样品上感兴趣的区域通过直接注射进行流体交换全新设计的三口液体池用于光热激发布鲁克 NanoRacer 高速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标志着高速AFM的新篇章,将复杂、耗时的操作归于过去。该设计考虑到用户需求,因此具有坚固可靠的设计和许多新功能,即使是对AFM新手来说,也很容易使用。所有组件都设计成方便处理,从样品准备到完全电动和自动光学对准。简化的处理使数据收集变得容易,结果也很快。短的数据收集时间对于获得活性单分子样品的动态结果至关重要。 自动化悬臂对准 优化漂移补偿 自动光热激光对准选项 内置自动对焦相机 自动校准悬臂弹簧常数Seamless handling for preparation and imaging with the transportable sample scanner. Prepare the sample conveniently on the bench and load intothe NanoRacer to image.Key Features 最高成像速度可达50帧,每秒真正的5000行/秒,分辨率出色 直观易用的V7软件 新开发的高速头和扫描单元 自动化悬臂对准 坚固的同心设计,稳定性极高 针对小型和中型悬臂进行优化 尖端的电子学技术 可选配Bruker独有的PeakForce Tapping技术
    留言咨询
  •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mIRage是美国PSC公司发布的一款应用广泛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显微红外光谱仪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其空间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亚微米尺度下样品表面微小区域的化学信息。O-PTIR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光谱是一种快速简单的非接触式光学技术,克服了传统IR衍射的限。与传统FTIR不同,不依赖于残留的IR辐射分析,而通过检测由于本征红外吸收引发的样品表面快速的光热膨胀或收缩,来反映微小样品区域的化学信息。mIRage显微红外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的诸多不足: - 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光波长,只有10-20 μm- 透射模式需要复杂的样品准备过程,且只限于薄片样品- 无传统ATR模式下的散射像差和接触污染 mIRage显微红外的优势之处在于: ☆ 亚微米空间分辨的IR光谱和成像(~500 nm),且不依赖于IR波长☆ 与透射模式相媲美的反射模式下的图谱效果☆ 非接触测量模式——使用简单快捷,无交叉污染风险☆ 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过程 (无需薄片), 可测试厚样品☆ 可透射模式下观察液体样品☆ 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无荧光风险 测试数据1、多层薄膜 高光谱成像: 1 sec/spectra. 1 scan/spectra样品区域尺寸:20 μm x 85 μm size. 1 μm spacing. 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区域上的羰基,氨基以及CH2 拉伸振动的分布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的多层高分子膜的O-PTIR分析高分子薄膜层间的亚微米空间分辨O-PTIR分析2、高分子 高分子膜缺陷。左:尺寸为240 μm的两层薄层上缺陷的光学图像;右:在无缺陷处(红色)和缺陷处(蓝色)的样品的IR谱图,998 cm-1处为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的特征红外吸收峰环氧树脂包埋聚苯乙烯球的亚微米分辨O-PTIR线扫描PS和PMMA微塑料混合物的亚微米红外拉曼同步O-PTIR光谱和成像分析3、生命科学 左:70*70 μm范围的血红细胞的光学照片;中:红色条框区域在1583cm-1处的Raman照片;右:红血细胞选择区域的同步的IR和Raman图谱 矿物质的红外成像:小鼠骨骼中的蛋白质分布分析 上左:水中上皮细胞的光学照片;上右:目标分子能够在红外光谱上很容易的区分和空间分离,可以明显看到0.5-1.0 μm的脂肪包体;下:原理示意图:红外光谱测量使用透射模式,步长为0.5 μmPLA/PHBHx生物塑料薄片的O-PTIR光谱和成像分析 4、医药领域 左:PLGA高分子和Dexamethasone药物分子的混合物表面的光学照片中:在1760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PLGA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 40 μm 右:在1666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Dexamethasone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40 μm 5、法医鉴定 左:800 nm纤维的光学照片右:纳米纤维不同区域的O-PTIR图谱 6、其他领域 故障分析和缺陷微电子污染食品加工地质学 考古和文物鉴定......部分应用案例■ 微塑料检测——微塑料颗粒新来源及形成机制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季荣教授和苏宇副研究员团队与美国麻省大学邢宝山教授等合作,利用mIRage O-PTIR显微光谱仪,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微)塑料表面亚微米尺度化学变化表征方法。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分析四个国际主流品牌奶嘴产品在蒸汽消毒前后表面形貌及分子结构的变化,首先证实了蒸汽消毒引起硅橡胶老化具有普遍性。研究发现,硅橡胶婴儿奶嘴的主要成分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及树脂添加剂聚酰胺(PA)(图2b和2c),在经过蒸汽消毒(100 °C)时表面发生降解并释放出微纳塑料颗粒(图2a)。另外借助O-PTIR特有的单一波长大范围成像技术,作者统计了奶嘴消毒过程中PDMS降解产生的1.5 μm以上塑料颗粒数量,并估算出正常奶瓶喂养一年进入婴儿体内的该类微塑料总量约为66万颗,比此前文献报道的儿童从空气、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热塑性微塑料数量之和高出一个数量级;假如这些微塑料全部被排入环境,全球平均排放量可能高达5.2万亿个/年。上述结果表明硅橡胶奶嘴消毒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儿童体内和环境中微纳塑料的重要来源。图2. 使用水热分解法对硅橡胶试样表面进行蒸汽腐蚀;(a) 实验装置及O-PTIR工作原理示意图 (b)样品蒸煮60 × 10 min表面前后的光学图像 (c) 图(b)中位置1-16的归一化O-PTIR光谱■ 偏振红外光谱助力胶原蛋白的分子取向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里,红外(IR)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研究。对有序胶原蛋白光谱的更好理解将有助于评估受损胶原蛋白和疤痕组织等疾病。因此,利用偏振红外光研究胶原蛋白(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层状结构和径向对称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期,在Kathleen M. Gough等人的研究中[1],作者采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PSC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mIRage对样品?500 nm单点区域收集振动光谱,如图1所示。该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光热检测,其中红外量子联激光器(QCL)激发样品在1800–800 cm-1光谱范围内的分子振动。产生的光热效应通过短波长探测激光器检测。图1A-B中的光谱表明,固有的激光偏振所获得的高对比度所产生的光谱与使用FTIR焦平面阵列和偏振器组合进行的光谱测试近乎一致。并且对于安装在玻璃显微镜的不同载玻片,样品均获得了具有良好SNR的高质量光谱。图1. 从CaF2窗口利用O-PTIR测试控制肌腱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用平行于激光偏振的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红色);蓝色是垂直方向上的光谱。右侧是在垂直方向基于1655 cm-1的单波长图像。正方形表示光谱采集位置。比例尺= 1 μm。 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可以通过在载物台上轻易地旋转样品来测试平行和垂直于红外激光偏振方向的光谱。并利用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在几个单一频率下对原纤维成像,以获得表观物理宽度的确定性估计。如图1右侧所示,在垂直方向上, 1655 cm-1处记录的单波长图像的红黄带表明该原纤维的宽度不超过500 nm。该尺寸将目标物标定为真正的原纤维,并且可与红外s-SNOM实验中检测到的300 nm原纤维相当。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与nano-FTIR的测试结果相互印证,反映了“原纤维”宽度的标准范围。此外作者观察到,来自原纤维的酰胺I和II谱带比完整肌腱的窄,并且相对强度和谱带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光谱反映出在偏振红外光下正常I型胶原纤维的更多有用信息,并可作为研究胶原组织的基准。与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傅立叶变换红外(FF-FTIR)光谱相比,光学光热红外(O-PTIR)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可提供单波长光谱。使用FF-FTIR FPA探测往往包括其他非胶原材料。同时,光学光热红外(O-PTIR)还可以提供偏振平行于原纤维取向的原纤维光谱。这也是光学光热红外(O-PTIR)和纳米FTIR光谱对直径为100~500 nm的胶原原纤维给出证实性和互补性结果的次证明。综上所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物样品中的胶原蛋白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参考文献:[1]. Gorkem Bakir, Benoit E. Girouard, Richard Wiens, Stefan Mastel, Eoghan Dillon, Mustafa Kansiz, Kathleen M. Gough, Molecules 2020, 25, 4295 doi:10.3390/molecules25184295.■ 光热红外显微技术次应用于刑侦领域指纹中易爆炸物的检测传统的可视化指纹检测手段,如扑粉,茚三酮熏蒸,真空金属沉积等,尽管可以重建指纹图案,但其同时可能对一些指纹脊状突起中含有的化学物质造成破坏。近年来,许多技术被用于指纹中痕量外源物质的分析鉴定,如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DESI-MS),液相色谱-质谱(LC-MS),但通常需要额外的溶剂喷雾处理,且空间分辨率不足(~150 μm),或者分析过程会对指纹造成破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显微镜,可以探测样品中分子间化学键的固有分子振动,并提供丰富的化学信息, 已成为一种快速、无需标记、无损的样品表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刑侦在内的众多领域。FTIR透射模式测试通常选用红外光透明的材料,而反射模式则选用硅片,聚酯薄膜或铝覆盖的玻璃基底,但两者在指纹分析上多局限于收集在选定波数下指纹中组分物质的二维分布信息。另外对于那些沉积在既不透明也不反射红外的基底上的样品,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成为选择,但ATR通常不是法医鉴定的一种理想方法,因为ATR要求被分析的样品和ATR晶体紧密接触,往往会导致样品变形甚至后破坏剩余的证据。基于以上考虑,新加坡国立大学同步辐射光源线站的科学家们和新加坡刑事调查局刑侦部门共同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红外检测手段,即使用基于新型光热红外(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O-PTIR)技术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来分析指纹中含有的痕量易爆炸物微粒,该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如亚微米的红外光谱和成像分辨率,易操作的远场、非接触显微镜工作模式和明显高于FTIR光谱显微镜的灵敏度。作者认为O-PTIR技术是一种分析具有挑战性样品的理想手段,如隐藏的指纹,提供隐藏在大量外源物质中的微小(亚微米)粒子的化学信息(如易爆物)且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单波数红外成像和亚微米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光谱获得,后者使用目前的FTIR光谱显微镜是无法做到的(分辨率受限于红外波长,约10-20 μm)。另外,该分析手段非常简单快捷,无破坏性,且不需要基于接触的方法(例如ATR光谱技术),使得样品的完整性被完全的保持。特别指出的是,该技术的非破坏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法医领域,因为它可以允许同时使用其他技术对相同样本进行互补和比对分析,并作为法律证据。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O-PTIR现在可以与拉曼显微镜相结合,以提供真正的亚微米同步的红外拉曼测试,使得在一个仪器上通过一次测量即可进行互补和验证分析。■ 亚微米空间分辨同步IR + Raman光谱成像分析 PLA/PHA生物微塑料薄片来源于石油中的塑料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性能优异,用途广泛且相对便宜,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累积问题的担忧,迫使我们尽快采取行动探索替代传统塑料的新型材料。生物塑料,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烷酸酯(PHA)等均来源于天然资源(如糖,植物油等),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生物降解,因此其制成的产品即使不小心泄漏到环境中,也不会像传统塑料一样长期残留在土壤和水道中,而是终回归自然,安全而又环保。虽然典型的PLA和PHA在分子层面上基本不混溶,但得益于其优异的相容性,它们可以以不同比例形成复合材料,创造出许多性质迥异的功能材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材料在微观上的相互作用,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的新一代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进行红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了这两种材料结合的方式和内在机理。PHA/PLA羰基伸缩振动区域二维同步(A)和异步(B)相关光谱(2D-COS)分析以及交界区域同步O-PTIR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左为红外,右为拉曼)。O-PTIR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技术,具有传统FTIR显微镜不可比拟的优点,并克服了许多限制。先,O-PTIR可以提供空间分辨率约为500 nm的红外谱图,远远超过了典型的红外衍射限空间分辨率,且不依赖于入射红外波长。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反射/非接触(远场)工作模式简单快速的生成高质量的类似于FTIR的谱图,从而避免了制备样本薄切片的必要,且光谱与商用FTIR数据库搜索完全兼容和可译。另外,即使样品中包含易产生荧光干扰的组分(压制拉曼信号或造成其饱和),O-PTIR的可调制信号收集特性也确保它完全不受任何荧光的影响。IR和Raman在O-PTIR方法的结合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互补性技术的优势,实现同步的红外吸收和拉曼散射测量,并相互印证。参考文献:[1]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8045.■ 非接触式亚微米O-PTIR光谱成像技术研究Ruddlesden-Popper混合钙钛矿边缘的形成低能量边缘光致发光的研究,对提高Ruddlesden-Popper钙钛太阳能电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本篇研究中,电子科技大学王志明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使用O-PTIR技术及新一代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研究MAPbBr3在(BA)2(MA)2Pb3Br板边缘分布情况。本研究使用O-PTIR技术探测具有以下优势:先(BA)2(MA)2Pb3Br10和MAPbBr3之间由于缺少BA,因此其红外光谱具备显著的差异;其次,这种非接触式探测能够有效避免样品高度,探针污染所带来的问题;另外,无论是BA缺陷,还是BA对MA的比例已有使用FTIR光谱研究的报道,具备良好的基础。图1 O-PTIR观测边缘的MAPbBr3的红外光谱信息。(a)(BA)2(MA)n-1 bn br3n+1(n = 1,2,3,∞)钙钛矿的红外光谱;(b-c)(BA)2(MA)2Pb3Br10和MAPbBr3的中MA+分子在1480 cm-1 (b)和BA+分子 1580 cm-1 (c)的图谱;(d) (BA)2(MA)2Pb3Br10的PL图像;(e)在(d)中所示的中心区域和边缘的红外光谱图通过O-PTIR的测量(图1),能够观测到随着BA的含量降低,~1580 cm-1处的峰的相对强度减小,峰值伴随着向1585 cm-1的峰值偏移。这主要是由于(BA)2(MA)2Pb3Br10在1580 cm-1附近有两个涉及NH3振动的红外吸收带:一个在1575 cm-1处(BA+),另一个在1585 cm-1处(MA+)。当BA含量降低时,1575 cm-1处的带强度降低,导致峰值强度在约1580 cm-1处降低,并伴随向1585 cm-1偏移。在测试中观测到的另外一个现象为~1480 cm-1与~1580 cm-1的相对强度比增大,因为1478 cm-1的振动(CH3振动)仅与MA+相关,因此~1480 cm-1的强度没有变化,而1580 cm-1却由于BA含量降低而降低,导致比值的降低。■ 非接触式亚微米O-PTIR光谱成像技术研究高内相乳液聚合演变过程在高内相乳液(HIPE)中,初始离散单元在聚合过程中或之后转变成由窗口高度互联聚合体的时间和方式,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D O-PTIR(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新表面成像技术为探索这个polyHIPE的窗口形成机理提供了机会,只要检测目标区域的大小相对于分辨率来说足够大。2D PTIR技术基于以下工作原理:一束红外激光聚焦在样品表面 被吸收的红外光使样品升温,诱导光热响应 这种本征的光热响应被一束可见光所检测;因此可与FTIR透射模式质量相媲美的图谱被使用反射模式所得到。该技术有四大优势:使用可见光为检测光,可以将分辨率提高到 ~ 500 nm;非接触式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依赖于红外光波长;不会产生弥散的伪影。同济大学万德成教授课题组与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技术及新一代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图1)对polyHIPE的聚合体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成像分析,探究其演变过程及形成机理。图1. A) 3% 表面活性剂用量诱导的polyHIPE选取区域的光学照片, B) 相应的mIRage 2D O-PTIR图像。C) 插图为典型的选定区域附近的局部表面形貌(通过SEM),D) 插图为立方状样品的光学照片(≈5×5×5 cm3)。(B)图条件:红色代表强烈的反应,绿色代表几乎没有反应,而黄色代表对1492 cm-1处的激光束的中等反应。图2. 在1600 (绿色)和1492 cm -1(红色)激光束照射下的多聚体表面的mIRage 2D O-PTIR图像。B) 一系列的FTIR光谱提取采样点(箭头尾)。每个采样点的高度比为1600/1492 cm-1,如(C)所示,相邻的采样点为250 nm■ 科学家借助mIRage次成功直观揭示神经元中淀粉样蛋白聚集机理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Ⅱ型糖尿病等,目前困扰着全大约5亿人,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迅速增长。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占70%以上),目前仍未有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预防。尽管当代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病理变化与具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质的聚集有关,但其在神经元或脑组织中的聚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的方法, 如电子显微镜、免疫电子显微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超分辨显微镜,通常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化学加工(标记染色等),可能会对淀粉样蛋白结构本身造成影响。而非标记方法,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前者受限于亚细胞水平上的低信噪比、自发荧光及不可逆的光损伤,后者其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波长(≈5–10 μm),且光谱可解译性和准确性受到弹性细胞光散射所产生的米氏散射效应(Mie scattering effects)的严重影响,使得直接在亚微米尺度上研究淀粉样蛋白质在神经元内的聚集行为十分困难。近日,瑞典隆德大学的Klementieva教授团队与美国PSC公司的Mustafa Kansiz博士合作,使用全新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在亚微米尺度上研究了淀粉样蛋白沿着神经突直到树突棘的聚集行为(图1B和C),这是以往的实验技术手段所不可能实现的。该技术是在非接触模式下工作,不会对神经元造成损伤,这在研究脆弱或粘性的物质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该技术还能获得亚微米尺度的红外光谱,且不含由于背景失真或米氏散射造成的散射伪影。新的技术进步表明,全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mIRage现在可以用来做活细胞成像,并保持相同的亚微米空间分辨率。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有望在β片层结构在活神经元的突触附近的化学成像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提供一个新的机会来研究神经毒性淀粉样蛋白如何从一个患病的神经元传播到一个健康的神经元,揭示阿尔茨海默症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该工作发表在2020年的Advanced Sciences上(DOI: 10.1002/advs.201903004)。 图1. (A) 美国PSC公司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测量系统mIRage实物图;(B)亚微米红外成像示意图:神经元树突的AFM形貌图,其中神经元直接在CaF2基底下生长。mIRage采用两束共线性光束: 532 nm可见(绿色)提取光束和脉冲红外(红色)探测光束,样品的光热响应被检测为样品由于对脉冲红外光束的吸收而引发的绿色光部分强度的损失,使红外检测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500 nm. (C) 小鼠大脑皮层初神经元, 在CamKII促进下表达为tdTomato荧光蛋白,使得神经元结构填满红色,图片标尺为20 μm。(D) 图C区域放大图片,箭头指示树突上的神经元刺。参考文献:Super‐Resolution Infrared Imaging of Polymorphic Amyloid Aggregates Directly in Neurons.用户单位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应用部分用户评价:发表文章[1]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nanochemical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dry powder aerosols. Khanal, D.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3Pharmaceuticals[2] Fluorescently Guided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for Protein-Specific Bioimaging at Subcellular Level. Prater, C et al.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3Life Science[3]SOLARIS 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centre in Krakow, Poland. Szlachetko, J. et al.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Plus, 2023Central facility[4]Innovative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Research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 Weberm A.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Forensic[5]High-Throughput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Escherichia coli by Wide-Field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Imaging of Protein Synthesis. Guo, Z. et al.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Life Science[6]Prebiotic-Based Nanoamorphous Atorvastatin Attenu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Retrieving Gut and Liver Health. Cui, J, et al.Small Structures, 2023Life Science[7]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A novel solution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t the single-cell level via deuterium isotope labeling. Shams, S. et al.Front. Microbiol., 2023Life Science[8]Mapping ancient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molecular structure at nanoscales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Jubb, A. et al.Organic Geochemistry, 2023Paleontology[9]Concurrent surface enhanced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single molecule sensitivity. Anderson, M. et al.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2023Instrumentation/Space exploration[10]A review on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micro- and nanoplastics analysis methods. Thaiba, B.M. et al.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3Microplastics[11]Video-rate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Imaging by Single Pulse Photothermal Detection per Pixel. Xin, J. et al.bioRxiv, 2023Life Science[12]Microfluidics as a Ray of Hope for Microplastic Pollution. Ece, E. et al.biosensors, 2023Microplastics[13]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mation on Si Nanowires in Li-Ion Batteries: The Impact of Electrolyte Additives. Sarra, A. et al.Batteries, 2023Batteries[14]Critical assessment of approach towards estim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environmental matrices. Raj, D. et al.Land Degradationa and Development, 2023Microplastics[15]Micro to Nano: Multiscale IR Analyses Reveal Zinc Soap Heterogeneity in a 19th-Century Painting by Corot. Ma, X. et al.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16]Development of a Binary Digestion System for Extraction Microplastics in Fish and Detection Method by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Yan, F. et al.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Microplastics[17]Automate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based 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are we measuring the same metrics?. Dong, M. et al.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Microplastics[18]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Accelerate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a Model of Pseudoxanthoma Elasticum. Bouderlique, E.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2Pharmaceuticals[19]Novel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O-PTIR) spectroscopy for the noninva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heritage glass-metal objects. Marchetti, A. et al.Science Advance, 2022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20]Polarization Sensitive Photothermal Mid-Infrared Spectroscopic Imaging of Human Bone Marrow Tissue. Mankar, R. et al.Applied Spectroscopy,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21]Identification of spectral features differentiating fungal strains in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ic images. Stancevic, D. et al.Lund Univ, Ugrad Thesis, 2022Bio and environmental[22]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can differentiate equine osteoarthritic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healthy controls. Clarke, E. et al.BioXvid, 2022BioXvid[23]Correlative imaging to resolve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individual cells: substrate validation study for super-resolu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Paulus, A. et al.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24]Emerging nuclear methods for historical painting authentication: AMS-14C dating, MeV-SIMS and O-PTIR imaging, Global IBA, Differential-PIXE and Full-field PIXE mapping. Calligaro, T. et al.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022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25]Strong PP/PTFE microfibril reinforced composites achieved by enhanced crystallization under CO2 environment. Zhang, A. et al.Polymer Testing, 2022Polymer[26]Leveraging high-resolution spatial features i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ic imaging to classify tissue subtypes in ovarian cancer. Gajjela, C. et al.BioarXiv,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27]APPLICATION OF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O-PTIR) SPECTROSCOPY TO ASSESS BONE COMPOSITION AT THE SUBMICRON SCALE. Reiner, E. et al.Temple Univ, Master thesis,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28]Matrix/Mineral Ratio and Domain Size Variation with Bone Tissue Age: a Photothermal Infrared Study. Ahn, T. et al.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 2022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29]Simultaneous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a novel combination for study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Lime, C. et al.Chemical Science,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30]Phase separation in surfactant-containing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s: Orthogonal analytical methods to probe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morphology and phase composition. Yang, R.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2Pharmaceuticals[31]Super-Resolved 3D Mapping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Using Vibrational Techniques. Koziol, P. et al.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Polymer[32]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Distribution of Self-assembled Microdomains with Selective Localization of Amin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by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He, S. et al.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Material - graphene[33]Synovial joint cavitation initiates with microcavities in interzone and is coupled to skeletal flexion and elongation in developing mouse embryo limbs. Kim, M. et al.Biology Open,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34]Infrared Spectroscopy–Quo Vadis?. Hlavatsch, M. et al.applied sciences, 2022infrared spectroscopy, photonics[35]Steam disinfection enhances bioaccessibility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s in nano-enabled silicone-rubber baby bottle teats, pacifiers, and teethers. Su, Y. et 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2Microplastics[36]NOVEL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USED TO INTERROGATE EQUINE OSTEOARTHRI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larke, E. et al.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37]Using mid infrared to perform investigations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ts of microcristalline pathologie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 of Optical PhotoThermal IR spectroscopy. Bazin, D. et al.Comptes Rendus. Chimie,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38]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can differentiate equine osteoarthritic plasm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healthy controls. Clarke, E. et al.Analytical Methods, 2022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39]Prob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Generated at the Freshwater–Seawater Interface through Combined Raman,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X-ray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Mirrielees, J. et al.ACS Meas. Sci. Au, 2022Environmental and Microplastics[40]Parts-per-Million Detection of Trace Crystal Forms Using AF-PTIR Microscopy. Razumtcev, A. et al.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Pharmaceuticals[41]Curious Corrosion Compounds Caused by Contact: A Review of Glass-InducedMetal Corrosion onMuseum Exhibits (GIMME). Eggert, G. et al.corrosion and materials degradation, 2022Art and conservation[42]Comparison of ATR–FTIR and O-PTIR Imaging Techniques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Zinc-Type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a Paint Cross-Section. Chua, L. et al.Molecules, 2022Cultural heritage[43]Ultrafast Widefield Mid-Infrared Photothermal Heterodyne Imaging. Paiva, E. et al.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Photonics, bio[44]Chapter 8 - Raman-integrated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microscop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Li, X. et al.Molecular and Laser Spectroscopy, 2022Photonics, bio[45]Chapter 9 -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pplications in microplastics—comparison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Krafft, C. et al.Molecular and Laser Spectroscopy, 2022Microplastics[46]Contribution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myloid Protein Aggregation in Complex Systems. Ami, D. et al.Front. Mol. Biosci., 2022Bio and life science review[47]Novel Submicron Spatial Resolu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for Failure Analysis of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Zulkifli, S. et al.IPFA 2022 Proceedings, 2022FA/contamination[48]Overcoming challenging Failure Analysis sample types on a single IR/Raman platform. Anderson, J. et al.ISTFA 2022 Proceedings, 2022FA/contamination[49]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to-Ammonia Conversion via Plasma Enhanced CuCo Alloy–Substrate Interaction. Wu, A. et al.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2Catalysis[50]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with simultaneously acquired Raman spectroscopy for two-dimensional microplastic identification. Boeke, J. et al.Scientific Report, 2022Microplastics[51]Super-resolu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reveals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photosensitive lipids in human hair medulla. Sandt, C. et al.Talanta, 2022Life science, hair[52]Functional group Inhomogeneity in Graphene Oxide using Correlativ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Yoo, J. et 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Material science[53]Polystyrene: A Self-Dispersing, Ultralow Loading Additive for Improving the Breakdown Strength of Polypropylene for High Voltage Power Cable Applications. Lee, S. et al.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 2022Polymer, material science
    留言咨询
  • 武汉东隆科技为德国PicoQuant的中国区独家代理,欢迎您来电垂询!单分子时间分辨共聚焦荧光显微系统MicroTime 200在许多尖端科学领域,单分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分子运动的量化研究和分子交互性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对设备仪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国PicoQuant公司的Micro Time 200系统的多功能性恰好可以胜任这些工作。作为当前世界顶尖的时间分辨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Micro Time 200具备了针对单分子级别相关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Micro Time 200可选配多种波长的皮秒二极管激光光源,还拥有皮秒级别的时间分辨率,支持最多4个完全独立的探测通道,可以全面支持当今生物和物理方面的单分子研究课题,如FLIM,FRET,FCS(包含自相关和互相关)以及各向异性的研究,以及同时进行AFM/FLIM或者深紫外探测。同时配备了稳定, 精确的扫描系统, 完美满足单分子应用需求。MicroTime200家族又新增了空间分辨率高达50nm的MicroTime 200受激发射减损超分辨时间分辨共聚焦荧光显微系统(STED)。该系统配套的SymPhoTime 64能够提供强大、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而且针对以上提到的实验,提供了一键式运行模块,最大程度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效率,是荧光相关领域研究的绝佳选择。特点:集成激发光源, 倒置显微镜和多通道探测模块的一体化系统375nm-900nm多波段皮秒脉冲激光器最多可集成SPAD, PMT或Hybrid-PMT组成相互独立的6通道探测单元针对FCS和FLIM快速动力学研究,有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和TTTR两种模式适用于2D和3D寿命成像和精确点定位的压电平移台两个额外光路输出口用于拓展应用匹配有进阶易用型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软件SPT64双聚焦FCS、AFM/FLIM联用和深紫外激发的独特升级可提供STED附件,用于超分辨率成像FLIMbee 振镜扫描附件,具有出色的扫描速度灵活性和优秀的空间精度可以通过使用FLIMbee振镜在X轴上进行线扫描来实现scanning FCS测量基于后口激发的“二维载流子扩散成像”套件功能:荧光寿命成像(FLIM)及深层组织FLIM荧光共振能量转换FRET 及脉冲交错激发FRET(PIE-FRET)荧光强度相关光谱(FCS)及互相关光谱(FCCS)荧光寿命相关光谱(FLCS)及互相关光谱(FLCCS)双聚焦FCS各向异性检测深紫外探测串序脉冲荧光分析(Burst Analysis)参数:激发系统光纤整合型皮秒脉冲半导体激光器(功率/重复频率可调, 最大80MHz)支持外部激光器(如钛蓝宝石激光器)375~900nm波长范围支持Solea超连续白光光源支持单通道或者多通道驱动支持266nm紫光激发显微镜OlympusIX73或IX83倒置显微镜预留左侧和背面接口,可做拓展应用(如TIRF)包含透射照明部件独特的25x25mm手动样品固定台标准样品架(用于20x20mm载玻片)可选落射荧光照明可选低温恒温器用于低温型实验可选与原子力显微镜整合物镜规格标准20x和40x物镜可选多种高端特殊物镜(水/油镜, 红外/紫外强化, 超长工作距离型等)扫描台80 μm x 80 μm规格2D压电扫描台(1nm定位精度)PIFOC 3D立体成像(行程80 μm,定位精度1nm)80 μm x 80 μm物镜扫描(1nm定位精度)可选厘米级别大范围扫描台主要光学部件最多可支持4通道的共聚焦探测模块多种规格的分光部件额外的输出接口易于更换型二向色镜支架模块用于光斑分析的CCD相机和光电二极管所有光学元件都可替换和调整探测器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混合型光电倍增管(Hybrid-PMT)光电倍增管(PMT)数据采集方式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 的TTTR测量模式独立4通道同步采集分析软件SymPhoTime 64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2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5%-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2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5%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8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9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 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2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5%-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2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5%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8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9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 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型号HD-AN200技术参数:1. 系统功能:1.1 用于制造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和特殊氧气浓度(0.5%-18%)比例的厌氧和微需氧环境,适用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等。1.2 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要求的空肠弯曲菌,溶血性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志贺氏菌检测;还可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等需要厌氧、微需氧及特殊氧气浓度培养菌的分离培养。2. 技术参数:2.1 自检功能:开机检测当地气压,获得初始值;便于生成任意氧浓度时获得准确数值;2.2 系统原理:通过真空置换抽排原理,精确控制气体压力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培养罐气体环境的目的;2.3 触屏操作:大尺寸显示屏,彩色显示,不同的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实时显示当地气压,触摸操作,无需按键;2.4 快速生成培养环境:快速达到厌氧和微需氧环境,任意大小培养罐达到环境时间不超过10分钟;2.5 一键生成:系统可一键生成厌氧、微需氧和弯曲菌培养浓度,无需设置参数;2.6 多罐模式:系统配置2通道,可继续扩展多个通道,可同时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控制,避免生成过程中的等待和人工更换;2.7 调节精度:氧浓度设置范围0%-18%,设置数值0.5%递进,精确控制培养所需浓度;2.8 废气处理:内置废气处理装置,可自动处理排出的有害气体,避免废气对实验室造成污染;2.9 质控程序:系统每次生成所需的气体环境都会对培养罐做气源压力、管路连接、罐体密封、罐盖密封和催化剂活性五项检测,保证培养时培养罐的密封性;2.10 气源压力调节:调节减压阀时仪器实时显示气源压力,无需观察减压阀上的指针;2.11 气体消耗:达到微需氧气体消耗≤ 2 L/12平皿;达到厌氧气体消耗≤7L /12平皿;2.12 厌氧催化剂:配套厌氧催化剂,辅助仪器达到0%氧浓度;可重复使用,不产生化学废弃物;2.13催化剂活性检测分级:催化剂活性检测可按需求关闭和开启;2.14 培养罐体:系统配套多种培养罐,培养罐清澈透明方便观察,每只培养罐均可支持不同的培养应用。2.15 罐体规格:≥7种规格培养罐可选,包括小型培养罐(单罐放置6皿ф9cm培养皿)、中型培养罐(单罐放置12皿ф9cm培养皿)、双罐培养罐(单罐放置24皿ф9cm培养皿)、弯曲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8块弯曲菌培养双孔培养皿及8支增菌管)、微生物鉴定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4块酶标板/细胞培养板/鉴定条培养板)、志贺氏菌专用培养罐(单罐放置10只培养袋)、大型培养罐(单罐放置36皿ф9cm培养皿或四个250ml三角瓶或8包均质袋)等2.16 系统升级: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培养罐;可增加气罐连接并进行相应软件升级;3.仪器配置:配置含:系统主机、培养罐、减压阀、催化剂、厌氧混合气。产品应用于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多功能微生物培养系统、厌氧培养箱、厌氧手套箱、厌氧工作站、三气培养箱、厌氧箱、厌氧培养、厌氧培养系统、厌氧培养装置、厌氧产气袋、微需氧培养、低氧培养、多功能厌氧环境生成系统。
    留言咨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