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心脑血管检测仪相关的资讯

  • 心脑血管虚拟内窥镜的研发培育
    成果名称心脑血管虚拟内窥镜的研发培育单位名称北京师范大学联系人常崇艳联系邮箱changcy@bnu.edu.cn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radic 合作开发 □其他成果简介:心脑血管可视化研究是针对人体心脑血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对数字化的医学影像的智能处理、数据分析、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以充分呈现人体血管的形态特征,方便医生洞察医学数据,应用于医学教学、科研、临床,达到对疾病诊断、病灶检测、辅助治疗的作用。心脑血管是人体血管中的最典型的代表,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结合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特点,运用计算机最新科技方法对血管的研究,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对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病症统计学及预防学等领域的发展将带来重要的影响。由于心脑血管在人体组织中所占比例低,血管成像灰度不均匀,形态复杂且个体差异性大,细小血管间多存在缠绕和遮挡,使得对心脑血管的可视化成为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项研究针对心脑血管可视化应用领域,主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包括:1. 从医学影像中血管信息的提取技术;2. 医学体数据中血管的三维可视化实时绘制技术3. 血管数据的三维建模技术、4. 血管的虚拟内窥技术5. 三维血管数据的测量技术6. 异常血管的疾病监测技术本项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技术,重点突破在基于医学图像序列的影像数据精细分割、大规模体数据的实时精细绘制、复杂血管模型的建模,针对脑血管的分层三维可视化、血管的虚拟内窥等关键技术瓶颈,改进了现有的可视化关键算法,开发了系列软件平台,形成了&ldquo 四层两库&rdquo 的体系结构。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6项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计划支持,共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8篇。该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对医学影像的智能处理,更真实的呈现了人体血管的三维形态特征。研究成果可有效的应用于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其研究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应用前景: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通常来自图像后处理医生提供的图像和报告,如果所获得的图像质量非常高,图像后处理难度非常小,那么诊断结论就相对简单、诊断准确性也将很高。然而由于患者心率、造影剂的注射参数、扫描参数、伪影以及对比强度不佳等客观因素以及图像重建水平等主管因素的影像往往使得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亟待通过应用高性能、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工作站进一步提高图像重建的准确程度,为伪影的甄别和处理和病变组织的识别和判断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主治医生并不能到影像工作科室去实际完成影像的重建,其诊断还是要依赖于重建医生所提供的图像。重建医生在重建过程中所出现的判断错误,主治医生很难识别,即使有所怀疑,也需要对原始的切片图像进行观察和简单处理以后才能确定。但是,在很多医院,受PACS系统承载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把大量的切片图像全都上传到图像服务器,这就给整个诊断过程带来了困难,并将对医学影像工作站的使用造成巨大的负载压力。要解决这样的冲突,就必须增加工作站的数量,然而设备厂商提供的工作站价格十分昂贵,并且一般不为用户提供相应软件开发和的接口个性化服务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站的推广和使用。因此具有价格便宜、具有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兼容各类影像数据和工作站、功能完整、重建质量高、操作简单、具有可编程开放接口等特点的医学影像工作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本项目在多项关键技术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专利与软著情况,形成6项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 脑血管医学图像分割系统2、 脑血管分割及医学虚拟内窥检查系统3、 基于PSO的统计脑血管分割系统4、 脑血管三维可视化虚拟融合系统5、 心脑血管数据库管理系统6、 三维脑血管模型动态压缩处理1项专利1、 基于球B样条曲线的三维血管模型构造方法10项国家、部委、省、市专项计划支持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医学图像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60372072)已结题2、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虚拟环境中脑血管可视化、导航和监测技术》(4081002)已验收3、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项目《心脑血管虚拟内窥镜的研发培育》(Z131110000613062) 已验收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盘B样条和球B样条造型的理论及其应用》(61170170) 在研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脑血管兴趣区域提取关键技术研究》(61271366) 在研6、 国自然面上基金《基于CTA影像数据的3D冠脉狭窄自动检测及其量化评估研究》(61472042) 在研7、 国自然青基《基于球B样条的Willis环建模、分割及定位关键技术研究》(60803082)已结题8、 国自然青基《基于统计分割的脑血管三维模型重构研究》(61003134) 已结题9、 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交互式实时虚拟内窥镜算法研究》(SYSKF0107 》已结题10、 博士后基金《三维血管的重构技术研究》已结题
  • ​北京大学郑乐民教授开发出质谱代谢诊断心衰方法,未来希望用菌群干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如今,心力衰竭(HF)的治疗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全球范围有超 3800 万名患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心力衰竭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几乎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能会发展为心力衰竭。心脏肥大是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的早期病理症状,也是心力衰竭出现的重要临床提示和危险因素。先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能够影响多种疾病的进程,然而,菌群代谢物在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进程中的作用仍有待探究。因此,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究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病理学过程,对于预防心脏肥大,以及发现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及团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三甲基 - 5 - 氨基戊酸(TMAVA)的肠道菌群代谢物,通过丁基甜菜碱羟化酶(BBOX)抑制内源性肉碱的合成,最终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脏肥大,揭示出 TMAVA、BBOX 可能是肠道菌群干预治疗心脏肥大的潜在靶点。目前,相关研究以 “”(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三甲基 - 5 - 氨基戊酸减少脂肪酸氧化并加速心脏肥大)为题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心血管领域,心力衰竭目前仍难以治愈,这种病症可用的药物很少。另外,全球层面关于肠道菌群代谢和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较少,如果能通过肠道菌群来治疗心脏肥大及心力衰竭,对于广大患者而言是巨大的福音,其产业化前景也非常广阔。” 教授告诉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工作。2000 年,他赴美国克利夫兰医院(Cleveland Clinic)攻读临床生物分析化学博士,师从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教授。2007 年,他作为 “985” 引进人才进入北京大学心血管所,先后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等职务。目前,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曾主持国自然血管重大专项培育基金等 7 项国自然基金,共发表 SCI 文章 114 篇,其中 81 篇 SCI 责任作者,SCI 引用 4030 次,拥有 3 项中国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菌群代谢物 TMAVA 具有促进心脏肥大的作用菌群代谢物 TMAVA 具有促进心脏肥大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团队通过对 7 年间随访的 1647 名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进行 TMAVA 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他们发现随着 TMAVA 水平的升高,心脏移植和患者死亡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小鼠模型探索 TMAVA 在心脏肥大中的作用与机制。他们在高脂喂食小鼠的基础上进行 TMAVA 干预,发现其心脏肥大和心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同时还伴随心脏脂质沉积,以及血浆甘油三脂、脂肪酸水平的增加。在高脂喂食小鼠 12 周后,通过脂质组学分析,他们发现小鼠心脏脂质代谢谱的改变,中链和长链脂肪酸在心脏中显着增加。机制层面,研究团队发现 TMAVA 不仅通过 BBOX 抑制内源性肉碱的合成,同时通过肉碱 /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抑制肉碱的摄取,导致血浆和心脏组织中肉碱缺乏,并抑制脂肪酸氧化,进而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脏脂质堆积,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紊乱。随后,研究团队对 BBOX 敲除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发现小鼠血浆和心脏组织中肉碱水平下降,心脏存在异常的脂质堆积,同时表现出与 TMAVA 刺激相似的心脏肥大表型,这意味着 BBOX 通过抑制肉碱的合成加重心脏肥大,外源性肉碱补充剂可逆转 TMAVA 诱导的心脏肥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了菌群代谢物 TMAVA 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加重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脏肥大,揭示了肠道菌群来源的 TMAVA 通过抑制肉碱合成和脂肪酸氧化降低,是心脏肥大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并且TMAVA、BBOX 可能是潜在治疗靶点。已联合创办公司进行技术转化对于将这项研究应用在临床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了两点:其一,质谱代谢诊断。“所谓诊断方法,就是确定何种人群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式。现阶段,我们正在临床方面建立质谱代谢诊断方法,即把质谱技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应用到心力衰竭领域。” 他解释说。其二,菌群干预治疗。“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菌群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但是菌群治疗还没能进入到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患者基数最为庞大的疾病领域。目前,我们正期待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对菌群通过基因编辑进行改造,以期能够治疗心力衰竭,这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非常具有创新性,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他指出。“一方面是诊断,即质谱代谢诊断;一方面是治疗,即菌群干预治疗。这两个方面希望在将来都有机会对接临床应用。” 总结道。关于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表示,“针对刚刚提到的诊断和治疗两个层面,我们从 2016 年便开始寻求进行产业合作,就目前而言,诊断层面的产业化正在进行中,而治疗层面还没有开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融资来进一步加速进程,也期望有产业合作来共同推动对于心力衰竭的菌群干预治疗。此外,我们也计划将来成立专门的团队来更加深入地研究菌群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第一,诊断方面,现阶段心力衰竭现行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蛋白诊断。“而这正是这篇研究论文创新性的关键所在,揭示出除了蛋白诊断之外还可以用代谢来诊断心力衰竭,这对产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指出。传统的蛋白诊断基本都采用免疫法,即通过抗体和抗原结合的方法。“而我们揭示的方法是通过质谱代谢,借助分子量以及分子结构进行诊断,所以这种方法的特异性在将来有可能超越免疫法,准确率也可能高出很多。” 他表示。“目前,我们在诊断层面已经初具规模,第一,有科研团队;第二,有合作公司。我们已经和联合开发了一些质谱代谢诊断的方法,同时也在申报相关技术专利。” 说道,在他看来,质谱代谢诊断产业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吸引新的融资,以期能够让质谱代谢诊断快速地实现标准化。” 他补充说。第二,治疗方面,目前针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主要围绕细胞受体。据介绍,导致心力衰竭的机理有很多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线粒体障碍。“线粒体和能量代谢直接影响心力衰竭,而肠道菌群和线粒体之间是有关联的,所以,肠道菌群代谢物会影响到心脏的线粒体。”在他看来,菌群干预治疗将来会是小分子药物的一个有益补充。“我们接下来希望成立独立的团队来开展菌群干预治疗,这比诊断更为复杂,而且投资量也更大,所以我们想成立新的平台进行菌群的产业转化。” 指出。“综合来讲,诊断需要有治疗的配合,所以这两方面都必不可少,这也是我们想要更多投入的目的:一方面,把质谱代谢诊断推进到心力衰竭领域,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临床实验;另一方面,用于成立新的平台,通过菌群干预治疗包括心力衰竭与中风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 说道。据介绍,去年团队与联合成立了生物技术平台 —— ,专注于开发类器官平台,比如类心脏、类血管,以及癌症类器官等。对比细胞,类器官更能展示细胞所处的状态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更能模拟动物。“我们有一些需要在动物身上做的研究现在可以通过类器官实现了。” 他说道,“比如,在研究心力衰竭的时候,通过机器人来控制类心脏器官非常便捷,可以直接通过类器官来进行筛选药物对心脏的毒性。”除了心脑血管疾病,衰老以及代谢系统疾病都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对于三者之间的关联,在看来,“衰老会直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系统疾病最终的死亡原因也大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不论是衰老还是代谢最后都会归咎为心脑血管疾病。除此之外,衰老和器官衰老是两个概念,目前没办法来评估人体某个器官的寿命,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技术来更客观地描述各个器官的寿命。”在看来,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实现产业化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依照目前的状态,蛋白组学五年之内实现产业化非常难,第一,蛋白组学的定量还存在障碍;第二,蛋白组学的成本还相当的高;第三,蛋白组学较为依赖国外进口设备。” 他表示,“相较之下,代谢组学更有可能实现产业化,从而造福于病人。首先,定量准;其次,成本低;再次,越来越多的仪器公司,包括很多国内仪器公司都在研发用于诊断的质谱代谢仪器,如此一来可以打破欧美的垄断局面,实现质谱仪的本土化。”
  • 脑血管疾病基因检测试剂盒在深批量投产
    记者16日获悉,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类创新药“依叶”,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I类新药化学药品的批文,而该公司最新研发成功的一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因检测试剂盒,刚刚在今年3月获得批文,并在近日成功实现批量化生产。在深圳自主创新的“版图”上,又添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获悉,奥萨医药研发团队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的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创新药物“依叶”,在去年成功实现量产的基础上,目前已累计形成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奥萨高层昨日向记者透露,前不久,由奥萨研发团队努力研制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677C/T 检测试剂盒,作为生物医学产业一种前沿的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已于今年3月获得注册和生产批文。在国内外患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发的背景下,该基因测试试剂盒基于领先的基因技术,通过基因试剂盒的简单检测,有助于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早期干预,降低风险,未来市场前景巨大。
  • 吸烟对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的影响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在狗实验中,接触大量的烟尘可引起肺气肿性改变。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AM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PMN趋化因子,使PMN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AM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PMN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肺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据报导,1986年美国患COPD者近1300万人,1991年死亡9万多人,吸烟是其主要病因。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 新闻 | AR荧光技术让您实时观察脑血管血流情况 -徕卡显微系统副总裁接受神外前沿专访
    徕卡显微系统副总裁Maxim Mamin于2017年11与17日来华,并于当日接受了“神外前沿”公众号的专访,对徕卡即将在国内上市的MFL800研发初衷与技术问题进行了独家的解读。神外前沿讯,在洛杉矶举行的2017 AANS美国神经外科年会上,徕卡基于手术显微镜的增强现实荧光成像技术AR荧光(MFL800)正式上市,这个血管荧光突破性的新技术,可以将近红外荧光成像与白光图像相结合,让神经外科医生在双目镜筒中实时观察解剖结构及荧光效果,为手术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点击上图播放手术效果视频)据悉,采用AR(增强现实)荧光技术的徕卡MFL800已经通过CFDA认证,将于明年一季度在中国上市。近日,徕卡显微系统副总裁Maxim Mamin先生就AR荧光新技术的研发情况接受了《神外前沿》的访谈。对话内容如下神外前沿:AR荧光(MFL800)研究开发的初衷是什么,能够帮助神外医生解决什么问题?Maxim Mamin:血管荧光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脑血管手术,包括动脉瘤夹闭,脑血管畸形和微血管减压术等手术。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ICG通过红外成像,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能在显微镜上看到,而且是黑白的,还有很多解剖结构的细节看不清,并且还有一点延时,这对医生来说是比较被动的事情。ICG只能看到荧光显影,周边的组织是无法看清楚的;MFL800也属于ICG技术,但在镜下高清的,可以把细节和血管等都显示出来。有了深度的感觉了,周边的血管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在这上面做一些操作。神外前沿:AR荧光(MFL800)和以往的显微镜下的荧光有什么不同,比如肿瘤手术使用的5?ALA肿瘤荧光?Maxim Mamin:ICG荧光方式现在主要用于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因为ICG要用注射的方式注射到到血管里,可以通过血液的流动经过全身,然后可以观察到血流的情况。5-ALA是一种荧光显影剂,使用方式是在患者手术前,通过饮用的方式喝下去,不会在血管显现,只会在肿瘤上显现,而且只会在高级别胶质瘤上显现。可以说ICG是血管显影的介质,5ALA是胶质瘤显影的介质。另外,ICG和5ALA在激发后产生的光波的波谱和波长是不一样的,借助于发射波长为400nm蓝光手术显微镜,5-ALA是可以看见的,ICG的波长是780nm-800nm,是红外光,肉眼看不到的。神外前沿:AR荧光(MFL800)在神经外科中更适合血管还是肿瘤的显影?Maxim Mamin:这个新技术主要应用于血管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畸形、MVD(微血管减压)等,当然还可以用在心血管病的搭桥手术,看血管的流畅情况,还有可以用在整形手术中。(图注:Leica M530 OH6手术显微镜与MFL800的结合,有德国科隆医疗中心神经外科的Cleopatra Charalampaki教授提供的手术照片)神外前沿:这个技术如果应用于脑血管外科,是否会扩大适应症范围,相对于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Maxim Mamin: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确实有趋势看到很多医生开始采用介入技术,MFL800肯定能帮助神经外科医生看得更清楚,以治疗更复杂的脑血管病。MFL800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GLOW平台,现在开发的是用于脑血管病的技术,将来还可以开发应用于肿瘤的技术。这个平台的硬件包括摄像头等设备,另外还有相关软件,以实现定量化、多波长的荧光成像技术,最终就像地图一样,能够显示出比如血流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等,因而能够区分动脉和静脉,带来更多的信息。我们采用的是开放性的设计平台,将来有了新技术都可以将其升级到手术显微镜上。新的技术把不可见的光通过数据化显示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MFL800是一个实时的技术,术者可以在目镜下实时观察到手术中的情况,没有延时。神外前沿:MFL800预计在中国何时上市?Maxim Mamin:我们产品的正式上市是在10月份刚刚结束的AANS美国神经外科年会上,正式的装机在11月份,12月份还会在欧洲和美国有新的装机。在中国我们已经通过了CFDA的认证,应该在明年一季度上市。神外前沿:目前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越来越多,显微镜如何面对内镜的竞争?Maxim Mamin: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是互补的技术,手术显微镜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术中可以有很好的深度感受,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并操作,相对来说也容易操作。另外,显微镜现在可以搭载各种荧光成像技术,但目前的神经内镜还没有。再有,神经内镜很难判断方向,并且并非所有手术器械都适用于脑室镜,比如双极电凝。神经内镜可能更适合于不能直视的一些病变,比如在角落或者被重要器官遮挡的。目前最新的技术可以把神经内镜的成像集成到显微镜上,也就是可以在目镜下直接显示。受访者简介Maxim Mamin, Vice President Medical Division (Surgical Microscopes Imaging) at Leica Microsystems (Danaher company), Leica Microsystems, UCLA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Executive with 15+ years of leadership experience in Siemens Healthcare across various functions (Marke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Sales, Reg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Country Operations), across diverse products portfolio (Imaging and Lab Diagnostics), and cultures (Russia, Germany, Singapore, Korea, Malaysia).来源:神外前沿关于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Germany)。主要提供显微结构与纳米结构分析领域的研究级显微镜等专业科学仪器。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复合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系统、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和医疗手术显微技术等多个显微光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徕卡显微系统在全球有七大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拥有服务支持中心。徕卡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设有区域分公司或销售分支机构,并建有遍及全球的完善经销商服务网络体系。
  • 中国基因检测现状:逐步打破国外垄断 肿瘤诊断最具潜力
    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特点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基因检测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正在越来越快速,其发展现状可以通过国内最大、最规范的几家基因公司的发展状况来反映。中国的基因公司数量众多,但实力强大的主流公司只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安诺优达、达安基因(002030)、诺禾致源、百迈克、凡迪生物等,数量不超过十家。在1999年,基因产业又添新成员--华大基因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人物全部来自人类基因组的中国部分。目前员工数量超过5000人,最近几年公司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0亿元级别。该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其余公司的所有业务种类。而行业中其他各基因公司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都没有明显差异,他们主要靠的科技服务和医学服务的收入起家。华大基因公司业务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单基因病、新生儿筛查、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性肿瘤筛查、心血管病筛查、血液病筛查等项目。无论从测序仪器还是人才储备来说,都是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的老大。而同行中贝瑞和康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和科技服务,很少涉及其他领域,在中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这个行业中只有华大基因的市场占有率高于贝瑞和康。  目前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一)推出了自己的测序仪,逐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世界测序仪市场很长时间是由Illumina和LifeTech这两家美国公司垄断的。2013年的测序仪市场份额的91%被这两家美国公司所占有。其中Illumina占比达到53%,LifeTech占比38%。而现在Illumina、LifeTech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的垄断情况正在被中国自己的测序仪逐步打破。美国基因检测仪公司CompleteGenomics(下称“CG”)于2013年3月被华大基因收购了。其中测序仪是由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制造负责生产制造,他们正在推出不同型号和不同用途的产品。目前基因检测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已率先得到了解决,而且,该公司生产的基因检测设备比较便宜,价格仅仅是进口设备的1/3到1/6。目前测序仪全球分布的热点区主要在中国的深圳(主要是华大基因),南欧,西欧和美国。  华大基因测序仪 BGISEQ-1000,BGISEQ-100已经上市,一定程度上削减了Illumina、LifeTech公司的份额。在国内,除华大基因外,诺禾致源公司也具备生产基因测序仪的资质。同时,也不乏有些公司合作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测序仪,其中就包括达安基因与LifeTech合作、贝瑞和康与 Illumina合作等。这一系列举措使美国在国际测序仪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巨大挑战。  此外,国外公司对该产业上游包括的与基因测序相关试剂、耗材、软件等并没有形成垄断,国内厂家完全有实力生产其中的一些试剂、耗材。而与之相关的软件开发更是中国的强项。  (二)市场:从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向肿瘤、心脑血管过渡  继无创产前测序竞争开展数年后,国内的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市场,除华大基因外,安诺优达、诺禾致源等体量较小的公司也开始布局肿瘤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涉及肿瘤种类最为全面的肿瘤套餐正由华大医学推向市场,该套餐的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  安诺优达与华大医学不同,该公司不追求肿瘤覆盖种类,在发展初期,安诺优达专攻乳腺癌、卵巢癌等,因为这是女性易发肿瘤,并力求把这几种肿瘤的检测、解读做精、做细,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诺禾致源甚至放弃了无创产前市场而将所有精力集中于肿瘤测序。在无创产前市场位居第二的贝瑞和康在2014年7月公布“无创单基因疾病检测方法”,涉及到肿瘤领域,只是称“该方法对肿瘤检测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肿瘤测序方面尚不明朗。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则于2012年推出了“TM15检测”,该产品定位于早期筛查,并未涉及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品应该是心脑血管基因测序,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成递增趋势,该疾病的致死致残率并不低于肿瘤,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到提前预防、早期发现是很有必要的。猝死预测是心脑血管基因测序包括的诸多产品之一,但目前各公司都未披露具体项目。  国内各公司中,种类较多、技术较为成熟的还是属于华大基因的心脑血管基因测序产品。  以心源性猝死为例,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当属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医学,该公司可对5种与心源性猝死疾病相关的54个基因进行解读。  中国基因检测市场现实需求  (一)临床医疗是目前基因测序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基因测序目前可应用于医疗领域和非医疗领域。医疗领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生殖健康、遗传病检测、新药研发、肿瘤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医学基础研究,其中生殖健康、肿瘤诊断及治疗、新药研发和医学基础研究是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基因测序在非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及中药材同源鉴定、农牧业育种及司法鉴定等。  (二)生殖健康领域产品相对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基因测序技术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可分为胚胎植入检查、产前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基因测序技术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较早,同时卫计委和CFDA在2014年也加强了对相关产品的监管,目前生殖健康基因测序产品已开始逐步成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指出,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和新生婴儿的数量将有一定的增长,同时对于产前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需求也会增长。此外,我国不孕不育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对于胚胎植入前基因测序服务的需求也将增长。伴随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生殖健康基因测序服务的渗透率也将增长,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三)肿瘤诊断治疗应用为基因测序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控制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癌症病例预计癌症新增病例会从2012年的1400万,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到2035年将达2400万。  Illumina公司预测基因测序全球总市场容量为200亿美元,肿瘤诊断与治疗应用方向为120亿美元,占比为60%,是基因测序最大的应用市场。同时,麦肯锡预测基因测序技术在肺癌、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领域的渗透率将高于20%。  肿瘤诊断和治疗是基因测序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市场,主要原因有:1、全球癌症发病率逐步攀升,癌症负担正在不断加重,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个就是癌症,特别对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恶化,都使癌症的负担尤为突出 2、由于肿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传统医疗方式在肿瘤治疗上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基因测序能够提供病患个体差异信息,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指导,能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增长率超20%,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 “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亚辉龙任牵头单位
    12月16日,由亚辉龙(688575)任牵头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该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由一支产学研医检的多学科优势团队共同参与,本次项目启动会旨在交流心脑血管诊断研究进展,讨论快速免疫检测系统关键技术与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高质量完成重点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顾东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国家卫健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玉果,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玉庆等领导出席会议。在数百名专家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并在会议上成立了项目指导专家组。  专家代表在会议提问环节向记者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急性心梗的死亡病例中,约有50%-70%的患者都是因为在到达医院前没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而耽误了救治,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便成为了心脑血管急危重症临床诊疗的必要手段。针对现场快速免疫检测准确定量的临床需求,项目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并优化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完成多种心脑血管标志物检测试剂的研发,致力于解决现场全血检测干扰多、微量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环节点多耗时长等问题,整体提升现有危急重症等特定场景下的医疗服务能力。  据亚辉龙介绍,项目重点攻关的技术之一就是开发基于微流控化学发光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系统,涵盖仪器、试剂、芯片三大部分,这也是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对微纳升流体进行操控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以往大部分疾病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医护条件下在大型仪器上进行抽血、上机、离心等复杂操作,微流控技术可将样本分离和免疫检测的多个步骤集成到微小芯片上,可仅用一台电脑主机大小的仪器实现即时检测,用血量也大大减少。与同类其他技术相比,微流控表体比大、传质短、传热快、反应体系转化率高,具有样本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和易实现多联检的优势,为心脑血管多标志物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抢救病人争夺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公司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预计在4年的执行期内完成多项相关创新产品的发布,实现微流控芯片和光检测装置国产化。  资料显示,亚辉龙是国产化学发光的领导品牌之一,在自身免疫、生殖健康、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诊断领域拥有突出优势,拥有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产品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亚辉龙董事长胡鹍辉表示,本项目的获批,是国家对亚辉龙在生物医药检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能力的认可,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实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才积累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亚辉龙进一步加强微流控前沿生物检测技术研发,对于全面提升心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亚辉龙将继续坚持做好研发创新,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的大旗,发扬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深化与各高校、医院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合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共同探索和推进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造更多具有创新技术和竞争力的产品,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更多努力,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 从“彩虹”到光谱仪 聊聊检测新“利器”
    p  1666年,23岁的牛顿在幽暗房间的护窗板上开了一个小孔,一束太阳光进入并从放置好的玻璃棱镜上传过,诞生了科学史上有名的“人造彩虹”——那束折射到墙上的光不仅是变宽的光点,更是红、橙、黄、绿、蓝、紫排列的彩色光带。牛顿又将这条“人造彩虹”通过反向放置的第二个棱镜重新结合,又变成了白色的光。/pp  基于便携式光谱模块的食品安全检测仪/pp  一直以来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习以为常的“光”也是一个神秘的复杂体。/pp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教育的广泛普及,现代的人们早在孩提时代就知道了下雨过后的彩虹并不是天上神仙的“拱桥”,而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形成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pp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是由多种颜色构成的复色光,通过棱镜,或者类似棱镜功能的水滴等分光后显现的就变成了颜色各异的单色光。这些单色光按不同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就是光谱。/pp  光谱分析是人类借助光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光谱因此被视为辨别物质的“指纹”。如果说肉眼能看到物质的形状、尺寸等信息,光谱分析则能获取物质的成分信息,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pp  光谱仪又叫分光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通过光谱仪分析不同物质的光谱,可以探查出许多重要信息,比如未知星球的表体信息、钢材和宝石的品质、爆炸物特性等等。/pp  前段时间火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描绘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现场祝寿实景的《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历经250多年之后非常残破,绢面有缺损断裂,甚至还有霉迹。要想恢复原作风貌,修复时就要了解当时所用的颜料。/pp  科研人员利用光谱扫描仪对古画颜料进行了扫描,提取了古画颜料信息,由此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根据不同颜料产地光谱曲线的差异,科技人员甚至还能反推出颜料的产地——这就为修复选用精准颜料提供了依据。/pp  其实,光谱仪的应用不止于此,光谱仪的研发离我们也并不遥远。有专业调查机构预测,在2015至2021期间,整个光谱仪器市场年增长率为7%,而小型/微型光谱仪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1%,2021年市场将达3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光谱市场发展前景较好。/pp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论是在工业还是生活方面,产品质量愈加受到关注,各类检测需求不断涌现,这就促使光谱仪器的市场逐渐扩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精密工程中心副研究员林慧博士及其团队就一直致力于光谱仪器的核心器件、仪器的整机设计和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在过去的7年里,他的团队研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已经在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广应用 药物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已在三九皮炎平生产线顺利运行。/pp  林慧博士介绍,光谱仪的应用方向包括食品药品检测、生化检测、环境监测、照明检测、石油化工、航天军工等,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检测目标的要求,才能从技术上精准定义最适合的光谱仪器方案。比如有的场合适合用高精度的大中型光谱仪,有的场合适合用便携式或超微型光谱仪 有的样品对光谱分辨率要求高,有的样品对光谱重复性要求高。/pp  光谱仪是如何帮助人们进行检测的呢?以市面上销售的橄榄油、核桃油等高端油品为例,由于这些油营养价值丰富,所以相应价格也较一般食用油更贵,所以有的不法分子在其中掺入其他便宜油种来欺骗消费者,从而赚取利润。如何不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来检测油品是否掺假呢?通过近红外光谱方法有望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评价标准。研究人员将主要的橄榄油品类进行光谱扫描,基于采集的数据建立起标准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定性鉴别或定量检测的化学计量学分析算法和准则。有了这样一个准则,之后的油品检测都可以与此进行比较,鉴别真伪。/pp  从光谱仪的发展趋势来看,实验室级大型光谱仪器的市场已趋于稳定,而工业和生活中的光谱检测应用不断扩大,因此,林慧博士和团队将重点放在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光谱仪器,尤其是便携式光谱仪的研发上。如团队历时一年多开发的多功能食品快速检测仪,其内嵌了便携式光谱仪模块,利用不同化学物质的特征光谱吸收峰,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多个项目的定量快速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食品监管部门的效率。该产品已经获得广东省计量院校准证书,并在市场上推广应用。再如前文提到的已在三九皮炎平生产线中使用的近红外药物质量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皮炎平乳膏混匀过程中的光谱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能够监控醋酸地塞米松、樟脑、薄荷脑等三种主药的成分是否在合格范围,从而判断药物是否进行了充分混合。该系统已在华润三九制膏生产线顺利运行,提高了三九皮炎平的生产质量控制水平。/pp  最近,林慧博士和团队关注便携式光谱仪在健康检测中的应用,正在研发面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临床上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普遍措施,但目前的抗栓药物治疗基本上采用普适原则,从而会引发两个不同方向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约10%的患者而言,抗血小板药物剂量过大,在缺血事件得到控制的同时,出血事件概率增加。另一方面,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用药抵抗,血栓概率增加5倍!通过研发基于散射光谱技术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可以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将为个性化科学用药提供依据,也有利于提前发现隐患并进行干预。/pp  随着光谱应用外延的不断扩大,便携式光谱仪也许还不够,能够被更多人使用的超微型光谱仪已经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超微型光谱仪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传感器,被誉为“口袋中的实验室”,具有体积小(U盘大小)、价格低廉的优势。只有超微型光谱仪能成功并推广,光谱仪器才有可能跳出仪器的范畴,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只有日本滨松公司在2015年推出了超微型光谱仪模块产品,而我国尚属空白。林慧博士及其团队已经将未来的目标瞄准了超微型光谱仪这一前沿课题,以应用为导向,以微纳技术为核心,力求帮助人们实现日常检测的愿望。比如对一些高端的酒类产品的快速鉴别,由于造假技术越来越“出神入化”,单凭嗅觉和视觉去判断真假已经很困难,但如果只有通过饮用才能判断真伪又“为时晚矣”,超微型光谱仪技术有望为类似场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于爱美的女士和妈妈,美容类产品和母婴类产品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多,超微型光谱仪可以快速检测相关产品的有害成分、也可以测定皮肤健康度等等。/pp  超微型光谱仪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模块,从技术和成本上都不可能复制购买核心器件再集成的方式,需要从设计、工艺上一气呵成。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零部件,因此必须掌握器件技术,包括衍射光栅和微纳工艺,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化奠定基础。/pp  可以想见,未来,人们携带着超微型光谱仪,能够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快速分析,能够对健康指标进行快速监测,人们的健康就有了科技手段做保障。林慧博士说:“光谱仪器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光谱仪器微小型化后,价格会变得非常低廉,总有一天可以走向普罗大众。”/p
  •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将重点攻关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
    12月16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辉龙”)任牵头单位的“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顾东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国家卫健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玉果,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玉庆等领导出席会议。本次项目启动会旨在交流心脑血管诊断研究进展,讨论快速免疫检测系统关键技术与项目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重点专项。“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下称“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由一支产学研医检的多学科优势团队共同参与,针对现场快速免疫检测准确定量的临床需求,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并优化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并完成多种心脑血管标志物检测试剂的研发,致力于解决现场全血检测干扰多、微量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环节点多耗时长等问题,整体提升现有危急重症等特定场景下的医疗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攻关的技术之一就是开发基于微流控化学发光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系统,涵盖仪器、试剂、芯片三大部分。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对微纳升流体进行操控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以往大部分疾病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医护条件下在大型仪器上进行抽血、上机、离心等复杂操作,微流控技术可将样本分离和免疫检测的多个步骤集成到微小芯片上,可仅用一台电脑主机大小的仪器实现即时检测,用血量也大大减少。与同类其他技术相比,微流控表体比大、传质短、传热快、反应体系转化率高,具有样本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和易实现多联检的优势,为心脑血管多标志物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可以说在与死神争夺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据介绍,该项目预计在4年的执行期内完成多项相关创新产品的发布,实现微流控芯片和光检测装置国产化。“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针对高端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依赖进口、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应急医疗装备短板以及医药领域安全监管长期处于被动型和回溯性模式等问题,聚焦于医疗装备、生物医用材料、体外诊断等领域的重大产品,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前沿技术及样机、应用解决方案、监管科学、应用示范,实现高端引领,促进我国高端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执行期为 2021—2025 年,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重大产品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监管科学研究、应用示范研究五项任务。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项目 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
    7月9日,云南省再生经济研究会联合省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云南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的智库专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行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云南)项目进行了评审。参加评审的省中医药智库专家,全票支持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此举标志着云南中医药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是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早在200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召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前景》研讨会,会议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中医药临床运用结合起来探索研讨,并将此项技术及时转化成为了“中医CT设备研发”。2014年3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专项课题《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正常人体中医特征热图研究》【201407004】正式立项启动,“中医可视化数字红外智能诊断系统”被国家纳入了“十三五”100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2020年1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结题验收,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标准》(ZYYXH/T472-2015)。项目课题正式步入成果转化阶段,并由《全国亚健康红外检测服务基地》与《全国医用红外特色专科百名工程办公室》实施推广。至此,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拉开了序幕。  据介绍,“中医CT”检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无损伤、无介入的绿色检测技术,方便快捷、无辐射,随来、随检,全身检测直到拿到检测报告只需3—5分钟;“中医CT”检测可对全身九大系统、上百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乳腺和甲状腺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可提前6—12个月的预警作用;通过早预见、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老百姓重大疾病风险。目前,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该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  “中医CT”检测是以治病为目的的中医辅助诊断手段,其《中医健康评估报告》,用简单明了的中医术语阐述人体中医辨证体质,一人一方的经方/成药、经络/穴位和饮食/药膳调理方案,从而为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就能助力实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及“慢病就近规范治”和“小病康复在乡村”行动方针。  据承担云南省该项目落地和推广工作的云南彝仁堂中医馆有限责任公司介绍,为了快速推广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云南省亚健康数据采集任务,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预计将在云南29个区域内设500个中医CT检测数据采集网点,主要植入现已开通医保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药店等。  当天评审结束后,专家们还实地考察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直管单位“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授牌、国家商标局授权使用“黄十字商标”在昆明落地的昆明尧康医院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项目运营。
  • 发改委:加快培育基因检测战略性新兴产业
    p  4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共同承办的”基因惠民高端论坛暨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落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绳立成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任志武巡视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等嘉宾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政府、发改委、卫计委、医院的相关领导共同见证国家发改委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pp  今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健康中国战略被写入纲要,健康中国始于健康基因,基因组学和医疗器械被纳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之中。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批复了第一批共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健康技术普及惠民。/pp  去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1303号),该通知中提到将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到六大重点工程领域之一--“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中,“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以目前相对成熟的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为重点,优先支持地方政府已确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运行模式、建设条件具备的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促进健康惠民。”/pp  基因检测可实现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在临床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可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的疾病数超过1500种。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出生缺陷及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于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基因筛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成熟,也是国家发改委文件中提到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需重点建设的两个基础项目,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拥有这两个项目的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证仪器试剂和相关资质。据悉,由地方政府与博奥生物展开合作,免费为当地新生儿进行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截止至2016年4月15日,全国由政府采购进行的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总数已达138万人,筛查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达4.4%,药物性耳聋突变3377人,突变率为2.5‰,可避免近4万人因不当用药致聋。/pp  具有自主创新技术、核心产品和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是本次示范中心建设的主体单位,博奥检验旗下共16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位列建设单位名单之中,成为示范中心建设的绝对主力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肩负着发展下游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检测服务,刺激基因检测应用消费市场,反向引导上游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骨干企业发展,通过“上下游联动,协同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产业化应用”,进而促进整条基因产业链蓬勃发展的重要任务。/pp  据悉,本次示范中心的建设,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搭建六大技术平台,构建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示范中心将建设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毛细管电泳测序、荧光定量PCR、串联质谱、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等多种高端检测技术平台,构建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第二是实现五大领域应用,完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体系。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个体化诊断和靶向治疗,以及个人基因组检测和基因身份证等新领域,促进基因检测技术的规模化使用。第三是建设三大服务功能,形成基因检测技术服务体系。为推动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示范中心还将建设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区域信息中心以及区域遗传资源库。/pp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是供给侧改革的典范--发改委投资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地方政府提供房租补贴等政策支持,是供给侧改革、提高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的重要举措 是创新成果应用的典范--反向推动基因产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 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典范--中国经济长期处于新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支撑性作用 基因检测技术是战略新兴产业中最突出的代表,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建设好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性作用 是创新科技成果普及惠民的典范--示范中心将创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的持续增加民生福祉,使全体国民共享自主创新科技的发展成果,正如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民健康服务,让基因改变生活”!/p
  • 总投资2.5亿元,新疆建基因检测示范中心
    p  近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辖区企业新疆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发布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同意该公司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br//pp  为促进基因检测技术普及惠民,国家发改委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出生缺陷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据悉,新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经开始施工建设,预计6月底建成,8月投入使用。项目建成以后,将形成106万人份/年服务能力。/pp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重点建设生物芯片、高通量基因测序、毛细管电泳测序、荧光PCR定量、串联质谱、染色体核型分析6大技术平台,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个体化诊断和靶向治疗,以及个人基因组检测和基因身份证等五大重点应用领域,促进基因检测技术的规模化使用。最终实现区域质量控制、区域信息中心、区域遗传资源库、区域研发中心四大核心功能的示范中心。/pp  新疆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由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和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共同出资成立,是新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唯一的承办者。新疆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将依托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专业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和清华大学控股的博奥生物集团公司雄厚的科研实力,共同打造新疆博奥基因检测的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惠民,最终实现新疆博奥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pp style="TEXT-ALIGN: right"【原标题:新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户乌鲁木齐高新区】/ppbr//p
  • 我国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检测新技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四分之一,水资源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获得充足且安全的水资源,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微生物感染—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处理,农村饮用水受污染;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受到挑战—不能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藻毒素等;消毒副产物带来新的污染—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前提物质;自来水管网污染—管网陈旧,氧化腐蚀;二次供水污染—贮水设备不合理,二次供水系统管理不善;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大范围的水污染 饮用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总挥发性有机物—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 放射性异物—改变人体遗传基因或变异;环境激素—发育不良、降低免疫力;重金属—致癌、致失明、器官衰竭;杂质—结石症、心脑血管硬化;细菌与病毒—流行性疾病感染;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标准中指标的制定主要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现行水质标准,根据人体健康毒理学和流行病资料,经过危险度评价后确定的。2006年新修订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其中规定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分为常规指标42项和非常规指标64项,其中有机物指标增加74项,增加了消毒剂余量以及副产物的要求,对一些会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原标准偏宽的如铅、镉、四氯化碳等指标限值从严修订。《GB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依照我国经济,科学技术和水质状况,在总结我国对多年水质分析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先进水质标准分析方法进行修改的。包括常规指标的125个检验方法,非常规指标的117个检验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依据。《饮用水卫生标准》且具有法律效力,对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和提高民众饮用水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水质检验标准分类: 饮用水水质检测仪器推荐:仪器:禾工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仪器主要特点:=7.0寸触摸屏幕,实时显示滴定曲线和一阶微分曲线,可直接输入或连接鼠标、键盘输入;=可选择自动滴定、手动滴定操作模式;智能判定终点、固定终点值范围和微分值结合、固定终点值三种终点判定模式;=具有自动吸液、自动回液、自动注液等功能;=支持颜色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非水滴定、极化滴定等多种滴定模式;=滴定管拥有专利高精度活塞及滴定控制技术,采用抗高氯酸腐蚀材料,可选择 20ml、10ml、5ml滴定管,滴定管路出口处配有防扩散滴定头;=配有高分辨率摄像头,机器人视觉原理精确判断,便于颜色滴定中颜色采集;=支持方法设置,可自定义设定滴定参数;添加计算公式、计算测量结果;=支持权限管理功能,可自定义添加用户名、密码、权限分组等,确保数据的保密性;=支持审计追踪功能,添加、删除、修改,均不会覆盖原始数据;=仪器配有USB、RS-232、WLAN等多种接口,可选择专用数据打印机。技术参数:
  • 发改委批复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附第一批名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因产业,2015年将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纳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重点扶持。“十三五”时期,国家已将发展基因技术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核心任务、健康惠民的重要举措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6〕534号),正式批复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获批复的示范中心名单逐渐被揭晓,记者统计了到目前为止在官网上能查到的获批名单。  据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3月31日报道,2016年3月,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4月5日报道,四川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列入国家第一批应用示范。  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4月11日报道,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国家发改委同意山东省建设“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据宁医大总医院,近日宁夏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是第一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一。  推广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旨在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出生缺陷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将着力建设集科研、基因检测、结果评估、治疗指导、数据分析、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开展无创产前筛查、肿瘤个体化医疗、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个人基因组检测等医疗服务。该中心将以健康管理为理念、疾病预防为方针、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构建“宁波市基因健康管理体系”,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提升区域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建成后年标本检验能力将达到17.25万例。该中心预计于今年6月起对外营业。  四川省示范中心采取“1+3+1”的模式建设,即1个综合中心、3个分中心和1个配套中心。综合中心(由成都博奥医学实验室建设),着重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筛查,同时负责协调总体配合。分中心包括精准医学研究分中心(由华大公司和华西医院共建的成都华大检验所建设)、肿瘤防治应用分中心(由成都新基因格检验所建设)和高通量测序分中心(由成都贝瑞和康检验所建设)。配套中心为全省基因大数据库(由成都朝晓公司建设),实现医疗信息惠民服务新模式。示范中心建成后,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唐氏综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  宁夏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目前已完成初期设计方案,将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位于银川综合保税区宁夏生物科技信息产业园内,建筑面积16218平方米。由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申报完成建设。建成后主要开展肿瘤、单基因遗传病、心脑血管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项目研发、试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广等工作。该项目的建设将在宁夏区内完成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工作,惠及人员3000万人,预计实现临床诊断15万人次/年。  备注:本文综合自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 共投资1.5亿元,陕西基因检测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启动
    p  4月28日,“陕西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启动,预计3年内共投资1.5亿元。br//pp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作为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主承担单位,将依托现有仪器设备、技术资源、人才及网络优势,整合全省相关学科资源和技术实力,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边建设、边发展、边开放,增加检测项目,拓宽业务渠道。项目建成后,示范中心将以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我省及西北地区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心脑血管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转化应用,服务能力可覆盖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约5000万人口,形成年均58.7万人份的基因检测能力 同时可加快形成覆盖全省的基因检测服务网络,网点可扩大至500个,满足省内基因检测服务需求,实现了对重大出生缺陷疾病的有效诊断。/pp style="TEXT-ALIGN: right"【原标题:陕西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启动】/ppbr//p
  • 亿元融资!万众一芯深度布局分子检测领域!
    近日,万众一芯宣布完成加轮近亿元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电科创投及成都未来医学城投资基金。这是继去年B+轮融资之后公司获得的新一笔融资,截至目前 B 轮总融资额近3亿元。融资主要用于旗下产品的临床认证、产线建设及销售运营。万众一芯目前的亮眼成绩万众一芯于2016年正式运营,聚焦生物芯片的原始创新。基于10余年跨学科科技研发,积累百余项知识产权,打造“小于时代、先于时代”的半导体CMOS基因测序仪及微流控核酸POCT检测仪等分子诊断系列产品,公司目前在苏州和成都拥有近3万平米研发与生产基地。此前,万众一芯还曾获经纬中国、启明创投等知名风投青睐完成数亿元融资,并先后荣获中国创新医疗器械榜TOP100、苏州市首批独角兽培育企业、全国最具潜力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省级顶尖创业团队等荣誉。深度布局分子检测领域万众一芯深度布局分子检测领域,以独有的半导体生物芯片技术构建分子检测系统生态,多个平台产品定位于不同的细分检测领域,致力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的分子检测的核心需求和痛点,使分子检测更普及、更容易。万众一芯的eTrust®核酸快检平台,基于恒温扩增、自驱动微流控技术及试剂冻干技术,实现核酸快检 “样本进,结果出”,获批国家科技部“核酸居家自检”应急项目,截至目前已“孵化”出多款产品。其中便携式扩增仪获CE及NMPA认证,新冠、HPV 应用试剂盒获CE认证。同时,万众一芯宠物病原体检测应用也已开发完成,后续多款检测项目也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eTrust®核酸快检产品线将会服务于各种核酸快检场景以及居家自检场景。早在2022年11月份,本网就报道了由华西医院联合成都万众一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可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核酸快速扩增仪获证!据了解,该产品是国内上市的体积最小的核酸快速扩增仪之一。(点击查看:30分钟出结果|华西医院&万众壹芯自主研发便携式核酸快速扩增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测序仪ATGC MICRO万众一芯开发了快速经济精准的测序仪ATGC MICRO。目前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及中央实验室的“公共汽车”商业化模式下的低时效、高投入等问题依旧制约着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万众一芯的产品定位是基于先进半导体生物技术实现测序技术的小型化和快捷性。半导体NGS测序还将降低一次性开机成本至百元级,其小通量设计及“随到随检”和当天出报告的“出租车”模式更适合医院的临床科室,甚至走进社区。随时上场,即开即用、随到随测,可兼容第三方多种疾病检测试剂盒,例如病原体tNGS检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用药、耳聋等疾病检测以及针对儿童用药指导和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指导的试剂盒,进一步提升诊断和用药治疗的准确性。进一步聚焦科学仪器与试剂盒研发生产为加快生产线建设,加强产业链合作,万众一芯在建成核酸快检平台产品生产线且获生产许可证基础上,在苏州规划建设芯片智造中心,聚焦耗材生物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并已启动建设成都精准医学产业智造中心,依托未来医学城国家级平台及岷山研究院聚焦仪器及试剂盒的研发及生产。未来,万众一芯将持续坚持精准医疗源头创新,深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立足生命科技赛道,通过创新产品和临床解决方案,为科研及临床应用开发新的工具,为人类生命健康贡献中国“芯”力量,创造“芯”价值。
  • 血糖仪检测不准?你是否服用这些药物
    血糖是血液葡萄糖含量的简称。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糖不宜过低,也不能过高。当血糖过高的时候,会增加肾小球的滤过压力,甚至会强制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单位被破坏。除此之外,对神经、视网膜、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所以,定期对体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空腹时,全血血糖的正常值为3.9~6.1mmol/L,可换算为70~110mg/dL,凡是在此范围内的空腹全血血糖值都属于正常情况。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会导致血糖值出现偏差,造成药物性高血糖。如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精神病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在用于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通过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而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致血糖升高。另外,服用一些药物短期内不会对血糖造成明显影响,检测时却会误导血糖仪,如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 胆红素、甘油三酯、麦芽糖、木糖等。其中,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会影响血糖的测定,大部分在医院使用的血糖检测设备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葡萄糖氧化酶具有氧化的作用,而维生素C具抗氧化的效果,这会减弱葡萄糖氧化酶的氧化效果,从而导致测量值偏低。在日常生活中,血糖监测能够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我们判断自身的健康情况,在疾病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 先声诊断首张基因分型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试剂盒获批
    近日,先声诊断CYP2C19试剂盒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400263),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药物基因组(PGx)检测的获证试剂盒,可用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如氯吡格雷)的临床精准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在死亡原因中占比增速甚至远超过恶性肿瘤。在中国,据推算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3.3亿,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不能将氯吡格雷充分代谢成为其活性成分,也就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究其原因和CYP2C19基因有关。  21世纪,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基因芯片、Sanger测序、NGS等技术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于临床检验领域。事实上,临床诊断正在向"组学"方向(多基因、多位点)发展 另一方面,能够进入临床应用的都是基因意义明确、指南规定、临床可治疗的位点组合,因而临床急需一种能够承接同时检测多基因、多位点的分析检测技术,并拥有检测通量灵活,灵敏度高、成本低、简单易行的特点,应对临床的广泛需求。近些年,飞行时间质谱多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它结合了质谱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芯片技术的高通量和低成本特性,能够精确分辨A、T、C、G碱基之间的质量差异,适用于多种基因变异类型检测,在药物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肿瘤液体活检、遗传病筛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这种多基因多位点检测平台尚未见临床应用。而从基因角度探讨基因的遗传变异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正是药物基因组学(PGx)的领域。先声诊断“人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是目前国内已获批CYP2C19检测试剂盒中唯一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产品,基因分型准确率超过99.7%,可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并通过1800+例正在服用或将要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患者样本的验证。  先声诊断CEO任用表示:“药物基因组检测的应用在欧美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先声诊断在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布局比较早,我们希望帮助广大患者匹配最佳药物选择、优化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并降低医疗支出,用精准医疗为更多人带来获益。”
  • 蔡司与您共赢系列——“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蔡司影像技术中心”揭牌
    携手共进,合作共赢——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蔡司影像技术中心”揭牌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17年3月2日,河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与世界光学领航者——德国蔡司强强联合,共建“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蔡司影像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河北石家庄成功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春岩,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崔慧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晓路,实验室主任张祥健,河北省科技厅平台与基础处处长李志平、副处长梁超,蔡司中国显微镜部副总裁张育薪、市场总监郑欣、医疗负责人孙学宁、高级销售专员刘敬忠等多位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王晓路院长和张祥健主任就中心建立的重大意义作了三点阐释:第一、搭建起了临床科研与企业研发、生产的桥梁;第二、技术中心作为一个新产品展示和技术培训的平台,将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全院的科研工作服务;第三、中心的建立符合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思路,是顺势而为。 随后,蔡司中国副总裁张育薪先生致辞,他强调中心的成立为双方的技术合作搭建了一个绝佳的技术平台,也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只要精诚合作,共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共赢。 “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蔡司影像技术中心”,是蔡司在中国大陆医疗系统首个影像技术中心,依托河北省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优势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临床优势,结合蔡司享誉世界的高科技显微镜影像技术优势,强强联合。该中心拥有超高分辨率双光子系统、宏观变焦成像系统、电生理系统、倒置和正置成像系统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仪器。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年来在继续巩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走出去,多交流,多协作,共同发展。此次协同创新中心与蔡司公司的合作,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的。 此次合作的成功也是蔡司显微镜在中国区加强重点客户合作系列工作的开始,此举必将推动蔡司扎根中国,与客户共赢,并保持更加强劲和长期的增长,实现蔡司2020年远景战略目标。
  • 【瑞士步琦】“血压上来了,降压药安全吗?”快来看看近红外如何快速检测降压药!
    近红外如何快速检测降压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药物主要分成以下六类:钙离子拮抗剂的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沙坦、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洛尔和其它类。其中普利类药物是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所导致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等作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血糖,因此普利类药物适用于合并治疗糖尿病。且根据血药浓度半衰期的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急性降压和常规降压。具有代表性的卡托普利(Captopril)就属于前者,而雷米普利(Ramipril)属于后者。上述药物除了包含用于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外,出于赋形、充当载体以及提高稳定性的考虑,通常会与辅料进行混合后进行制剂。常见的卡托普利和雷米普利类药物都是片剂,只不过外形有所区别。传统检测药品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先将片剂经过粉碎、溶解、过滤等一系列前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离定量。尽管该方法结果准确,但由于需要破坏样品,预处理步骤繁琐,分析时间较长等因素,只能对药品进行抽检。而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无损、快速、绿色的特点,能够减少试剂的消耗,提高检测效率。下面介绍使用近红外分析两种降压药活性成分的应用案例。 1应用实例药品规格:160mg 苜蓿草形卡托普利片剂,有效成分 25mg80mg 长方形雷米普利片剂,有效成分 2.5mg对两种片剂建模的样品来自于模拟生产的中试实验,所有样品均采用和实际生产相同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为了使得模型更加稳健,所用建模药品的有效成分涵盖了标称含量的75 % - 125 %,使用定制化形状的30盘位固体漫透射测量附件,采集样品在11520 – 6000 cm-1处的近红外光谱,每个样品扫描三次。▲25mg 卡托普利片剂模型▲2.5mg 雷米普利片剂模型根据上述两种片剂所建模型散点图表明,近红外方法对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成分检测结果与标准的 HPLC 方法结果相近,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下列表格分别展示了两个模型对实际样品预测结果和 HPLC 结果的对比。两种方法检测 25mg 卡托普利片剂结果对比:25mg 卡托普利NIR(mg)HPLC(mg)相对误差(%)125.60525.5230.32226.06125.7391.25326.09525.9590.52425.98725.8050.71526.08426.2780.74625.54325.4320.44均值--0.66两种方法检测 2.5mg 雷米普利片剂结果对比:2.5mg 雷米普利NIR(mg)HPLC(mg)相对误差(%)12.822.800.7122.472.490.8032.512.500.4042.802.810.3652.812.800.3662.512.520.40均值--0.50上述结果表明近红外在分析以上两种降压药中的有效成分时,能够做到和标准色谱方法接近的结果,同时省去了繁琐预处理步骤以降低成本,改善药品质量控制能力来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上述所采用的定制化片剂外形漫透射附件是步琦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 NIRFlex N500 系列中的一款。其模块化设计的固体、液体、光纤探头等测量池和可拆卸更换的测量附件,具有多种搭配方式,无论是片剂、胶囊、粉末、液体,都有相应的测量方案满足您的需要。详细信息与资料请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产品的应用信息及活动。
  • 两部门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的通知 联影、迈瑞等上榜
    10月26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包括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智能辅助治疗产品、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康复理疗产品、智能中医诊疗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八大类。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2〕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1〕247号),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入围单位分为“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两类,原则上,“揭榜单位”为创新任务攻关主体,鼓励“潜力单位”实施揭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开展不定期抽查和中期测试评价,根据实际攻关进展和测评排名情况,对“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动态调整。二、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围单位和项目的跟踪管理,针对揭榜任务攻关过程中涉及的创新研发、测试验证、示范推广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产品加强指导。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委托相关机构于2023年底前对揭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评考核,遴选揭榜优胜单位和项目。请入围单位瞄准揭榜任务指标抓紧开展攻关,确保揭榜任务按期保质完成。附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2022年10月14日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序 号类别项目名称牵头单位方向一:智能辅助诊断产品1揭榜单位宫颈细胞学数字病理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液基细胞学图像计算机 辅助诊断软件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染色体核型辅助诊断软件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眼底照片眼部疾病辅助诊断软件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浅表器官超声扫描与影像分析系统浙江德尚韵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肝脏超声辅助诊断软件飞依诺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动脉瘤 CT造影影像辅助检测软件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8揭榜单位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头颈血管 CT造影影像辅助诊断软件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冠脉 CT 血管造影辅助诊断软件语坤 (北京)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结直肠癌筛查内镜和组织病理辅助诊断 一体化系统成都微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结直肠癌血清肽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表型辅助分析软件予果生物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流水线式全自动宫颈癌人工智能诊断工作站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宫颈细胞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人工智能辅助 分析诊断系统杭州智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子宫内膜癌细胞学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潜力单位智能化多癌种下一代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汉姆德 (宁波) 智能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杭州贝安云科技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人工智能外周血图像分析系统重庆德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1潜力单位宫颈细胞学数字显微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2潜力单位肠癌 cfDNA 液体活检早筛试剂盒南京世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3潜力单位基于骨髓染色体影像的血液肿瘤智能 辅助诊断系统湖南自兴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4潜力单位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细胞辅助诊断系统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6潜力单位TBS+DNA 双智能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系统湖南品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7潜力单位免疫功能流式细胞数据分析软件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技术 有限公司28潜力单位胃腺癌病理质控与辅助诊断系统山东省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 心)29潜力单位乳腺癌超声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都爱迦飞诗特科技有限公司30潜力单位浅表脏器智能超声诊断系统软件脉得智能科技 (无锡) 有限公司31潜力单位眼科 OCT 影像辅助诊断软件 ( MIAS-3000)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2潜力单位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湖南省雅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33潜力单位超声产前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34潜力单位肝脏局灶性病变辅助诊断软件语坤 (北京)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5潜力单位色素性皮肤病( 白癜风、黄褐斑)分期分级分区辅 助诊断系统皑高森德医疗器械 (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36潜力单位肺癌多模态数据融合辅助诊断软件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有限公司37潜力单位智能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诊断系统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38潜力单位胆道闭锁整合辅助诊断系统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9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术中分子边界诊断系统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0潜力单位多模态肝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即人工智能肝 脏多模态影像复合辅助诊断系统)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1潜力单位心脑血管疾病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依未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42潜力单位眼底图像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辅助诊断软件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3潜力单位肺栓塞 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4潜力单位口腔错颌畸形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45潜力单位亚实性肺结节 CT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点内 (上海)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6潜力单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47潜力单位运动障碍特征影像辅助决策软件凝动万生医疗科技 (武汉) 有限公司48潜力单位多部位肿瘤超声辅助诊断系统什维新智医疗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49潜力单位致盲性眼病辅助诊断软件深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0潜力单位皮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上海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1潜力单位颅内动脉瘤临床辅助决策软件强联智创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52潜力单位胶囊内窥镜肠道影像辅助检测软件安翰科技 (武汉) 股份有限公司53潜力单位核医学心脏专用高清成像及全自动分析系统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54潜力单位机器人辅助颈动脉超声诊断系统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55潜力单位肠息肉消化内镜辅助诊断软件长沙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6潜力单位智能消化内镜食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7潜力单位主动脉综合征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58潜力单位多模态多任务心电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杭州质子科技有限公司59潜力单位AI 全景诊断与定位胶囊式小肠内窥镜系统江苏势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潜力单位心电自动分析软件厦门纳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潜力单位房颤风险提示软件华为终端有限公司62潜力单位智能胃部胶囊影像自检系统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3潜力单位肠息肉消化内镜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64潜力单位面向心血管疾病及慢病管理的人工智能心电 辅助诊断系统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65潜力单位结直肠息肉内窥镜影像辅助检测软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66潜力单位消化内镜辅助诊断系统重庆金山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67潜力单位动态血压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北京康康盛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8潜力单位心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69潜力单位结直肠 CT辅助检测系统北京智拓视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0潜力单位主动脉图像处理及数字血流辅助分诊软件先健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方向二:智能辅助治疗产品1揭榜单位宽光谱超分辨智能内窥镜分子成像系统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骨科手术智能规划与操作系统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肺部手术导航系统苏州朗开医疗技术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智能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骨圣元化机器人 (深圳) 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智慧化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中科超精 (南京) 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高频陡脉冲脑胶质瘤治疗系统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介入穿刺消融治疗肿瘤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8揭榜单位人工智能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口腔颌面部手术主动导航定位系统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脊柱超声手术器械导航控制系统北京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重大脑疾病消融治疗手术机器人华科精准 (北京)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神经外科磁定位超声手术导航系统飞依诺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肺部/肝脏 CT影像肿瘤介入消融手术规划 辅助决策软件海杰亚 (北京)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智能穿刺引导系统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胸部 CT影像全自动手术计划软件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口腔颌面手术规划系统北京百特康科技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飞秒激光自动化口腔种植手术设备北京安泰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18潜力单位智能化胆胰内镜介入混合现实引导系统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智能骨科全流程可视化手术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庆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21潜力单位TRex-RS 骨科关节手术导航系统上海龙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2潜力单位基于微米级眼球三维 O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周 边离焦近视治疗方案视微影像 (河南) 科技有限公司23潜力单位新一代人工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超融合平台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潜力单位腹部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杭州三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5潜力单位穿刺导航定位软件上海复拓知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6潜力单位智能多模态肿瘤电场治疗装备及系统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7潜力单位骨科手术导航系统长江 INS- 1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 有限公司28潜力单位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治疗系统研发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29潜力单位骨科手术计划软件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0潜力单位智能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重建系统上海卓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1潜力单位眼科全固态激光光凝仪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方向三: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1揭榜单位非接触智能生命体征监护仪南方科技大学2揭榜单位智能重症呼吸机及其辅助决策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病人状态智能监护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 ( WCD ) 及猝死风险 人工智能评估系统苏州维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人工胰腺闭环系统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V 型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导联心电采集装置与 智能监护平台武汉大学8揭榜单位穿戴式生理信号监测设备及多导睡眠呼吸诊断 分析软件东莞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急危重症事件预警监测系统上海太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面向高风险患者重症预警的智能化中央监护 系统研发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多参数自主移动生命支持舱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呼吸危重症监护与生命支持数据辅助诊断软件浙江飞图影像科技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智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乐普医学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连续无创血糖监测仪博邦芳舟医疗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基于快速自适应智能控制的人工胰腺式混合 闭环胰岛素泵微泰医疗器械 (杭州) 股份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辅助智能闭环给药集成系统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智能ECMO 设备山东恒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8潜力单位便携式智能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勃森生命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穿戴式人工智能多参监护系统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智能睡眠监测系统博睿康科技 (常州) 股份有限公司方向四:智能康复理疗产品1揭榜单位面向盲人视觉感知的智能植入式视网膜 电刺激器系统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植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辅助系统博睿康医疗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脑机接口神经肌肉电刺激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 器人大天医学工程 (天津) 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孤独症儿童脑机接口干预系统开发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基于多模态诱导、反馈耦合策略的脑机接口康复机 器人系统深圳睿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8揭榜单位脑-肌电控外肢体 (手部) 康复机器人大天医学工程 (天津) 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面向运动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的智能康复诊疗系统贵州海迩西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手部代偿柔性外骨骼系统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耳背式降噪数字助听器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下肢步行辅助训练设备——肌肉外甲远也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脑电控制植入式肌肉神经刺激器山东蓓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智能数字助听器天津中科听芯科技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基于力触觉反馈技术的步态训练与 评估系统的研发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智能助听器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北京工道风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8潜力单位基于脑肌电融合的多关节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上海电气智能康复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多关节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脑肢协同调控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燕山大学21潜力单位基于中医治脊技术的智能康复机器人湖北健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2潜力单位脑卒中运动障碍智能评估及康复系统成都翡铭科技有限公司23潜力单位液态金属膝关节智能医用康复训练仪云南迈特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24潜力单位智能交互柔性可穿戴式康复训练系统沈阳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25潜力单位云平台多模式智能上肢康复系统南京先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26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大连锐动科技有限公司27潜力单位智能康复辅具外骨骼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科技 (成都) 有限公司28潜力单位智能化医用多功能脊柱康复设备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潜力单位脑肌电融合反馈智能平衡训练系统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方向五:智能中医诊疗产品1揭榜单位中医智能舌诊仪上海中医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藏医智能化特色诊断与辅助医疗系统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3揭榜单位仿生智能中医脉诊系统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智能无创电针仪及针灸适应症中医分型智能取穴 系统云南白药集团医疗科技合肥 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智能中医经络检测仪江苏华安福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智能经络诊疗系统 (经络诊疗机器人)中科尚易健康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7潜力单位新型智能舌诊采集分析系统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8潜力单位智能中医辅助脉诊系统北京雪扬科技有限公司9潜力单位全自动智能灸疗机器人江西如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潜力单位多模态智能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断系统依脉人工智能医疗科技 (天津) 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中医智能舌面脉采集分析系统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中医智能舌诊仪四川博瑞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方向六: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1揭榜单位心血管病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揭榜单位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测评用多模态皮肤疾病与 病生理数据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3揭榜单位基于压力感应实时监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 AIS) 人工智能医疗数据库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4揭榜单位呼吸系统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库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5揭榜单位医学人工智能标准化视网膜疾病影像数据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6揭榜单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肝癌专病数据库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揭榜单位中国颅内动脉结构性病变人工智能数据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8揭榜单位面向呼吸疾病的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揭榜单位癫痫及精神类疾病脑电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库南京鼓楼医院10揭榜单位儿童健康和疾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多模态 评测数据库华中科技大学11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维度皮肤影像数据库上海市皮肤病医院12潜力单位常见肿瘤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标准数据库广东省人民医院13潜力单位面向肺癌数字诊疗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数据库上海市肺科医院14潜力单位面向口腔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数据库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5潜力单位多模态神经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16潜力单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基因组多模态 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7潜力单位心血管早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标准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8潜力单位基于区块链的多模态临床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潜力单位大规模心电智能诊断数据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潜力单位医疗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潜力单位青少年颞下颌关节源性牙颌面畸形多模态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22潜力单位消化系统肿瘤及相关疾病人工智能数据库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3潜力单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心血管疾病多生理参数医学 人工智能数据库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4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多模态标准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5潜力单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人工智能标准数据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6潜力单位基于病理服务于肺癌辅助诊疗系统的 人工智能数据库建设上海市胸科医院方向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1揭榜单位智能骨科机器人临床试验平台北京积水潭医院2揭榜单位综合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3揭榜单位神经系统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4揭榜单位华西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揭榜单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揭榜单位消化内镜以及胰腺疾病相关的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揭榜单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揭榜单位心脑血管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临床试验平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9揭榜单位口腔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10潜力单位眼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11潜力单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2潜力单位微创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3潜力单位心脑血管影像人工智能临床试验平台东部战区总医院14潜力单位超声机器人、影像自动判读、专家辅助决策类人工 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5潜力单位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潜力单位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试验平台北京医院17潜力单位人工智能体外诊断产品临床试验平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潜力单位人工智能 (运动康复)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方向八: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1揭榜单位诊疗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揭榜单位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揭榜单位针对心理健康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4揭榜单位呼吸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揭榜单位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数据应用平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揭榜单位精神相关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7揭榜单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 (骨科、中医)及监护的真实世 界数据应用平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8潜力单位儿童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上海市儿童医院9潜力单位生命参数人工智能监测预警设备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10潜力单位神经系统疾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潜力单位数字病理图像 ( 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人工智 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浙江省人民医院12潜力单位疑难复杂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3潜力单位心脑血管疾病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潜力单位基于西北地区慢病管理的人工智能诊疗类医疗器 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潜力单位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 数据应用平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四方光电标准呼吸模拟器,多重质控满足肺功能检查仪临床检测/计量校准要求
    肺功能检查仪进行检测校准的必要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排在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成为我国居民慢性病致死的第三位死因。肺功能检查作为慢性气道等呼吸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和检查的关键。肺功能检查仪是检测肺脏吸入、呼出气体容量和速率,从而了解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设备,主要由肺量计、气体分析器等部件组成。肺功能检查仪对于早期检出肺及气道的病变,诊断病变部位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等国内权威专家的推动下,“要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19年推出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随着2020年国家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在各地的实施落地,以及社区居民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早防早治意识的增强,不同原理类型的肺功能检查仪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广泛配置及使用。    但肺功能检查仪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不同肺功能检查仪的生产厂家采用的检测原理和设备结构不一样,会导致性能有较大差异,加上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受环境因素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将出现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所以临床上常见发生同一个患者在不同医院所进行的肺功能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偏差,给诊断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肺功能检查仪进行定期检测校准等质量控制、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校准的标准要求    校准是肺功能检查设备质控的关键措施,国际上美国胸腔协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 、英国标准协会(BSI)分别发布的肺功能检查技术指南中,均提出了肺功能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标准和质控规范,我国也于2008年颁布了JJF 1213-2008 《肺功能检查仪校准规范》,解决肺功能检查仪的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问题。    对肺功能检查仪肺量计的检测通常采用标准呼吸模拟器进行校准,要求必须能模拟人体器官肺的基本运动模式,标准规范主要参考美国胸腔协会(ATS)肺功能检测标准的内容。该标准对肺功能检查仪性能指标、测定方法、校准装置、BTPS修正、对FVC及PEF等指标检测的操作方法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并提供了24条标准波形检测肺功能检查仪的FVC指标,26条流量标准波形检测PEF指标。    (表:校准用设备性能表)    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校准质控设备的选择    肺功能检查仪校准用标准呼吸模拟器必须能够精确模拟人体器官肺的运动模式,特别是模拟输出ATS推荐的标准波形,因此普通气体流量计计量标准和肺量计定标筒,不适合用于肺功能检查仪的量值传递。    四方光电呼吸模拟器是一款肺功能检查仪校准专用设备,由气缸、交流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专用控制卡和计算机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软件驱动控制卡进而驱动伺服电机转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压出或者吸入气缸中的空气,从而模拟人的平静呼吸、深吸气、用力快速吹气等呼吸动作,为检验肺功能检查仪 VC、FVC、MVV 等测试指标提供了标准方法。    四方光电呼吸模拟器不但可精准输出ATS的24条标准FVC及26条PEF波形曲线,还可用于智能检测分析被校正肺功能检查仪的准确度和频率速度响应情况,有助于医生对肺功能检查仪所测定的病人肺功能状况的数据指标作准确判断。产品符合多重质控标准,满足临床检测/计量校准要求,可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实施提供装备支撑。    ■ 设备标准质控    符合美国胸科学会发布的“肺活量测定的标准化”(2005)    符合ISO 23747:2015(ATS)    符合EN ISO 26782:2009    ■ 模拟波形质控    ATS标准24个容量-时间波形    ATS标准26个流量-时间波形    13项波形符合EN ISO 26782:2009附录C要求的标准波形    10项波形符合EN ISO 23747:2009附录C外形A要求的标准波形    用户还可自定义波形    ■ 使用过程质控    为所有类型的呼气曲线提供完整的BTPS模拟    根据ATS全面支持人体差异测试    全自动测试程序可由用户定义,如自定义容量、自定义流速、自定义运行次数    ■ 结果判读质控    所产生波形的参数均可完全溯源至国家标准    根据ATS评估测试结果并进行错误分析    四方光电标准呼吸模拟器应用领域及技术参数     计量院肺功能检查仪年检手段     科研单位呼吸模拟测试研究     肺功能检查仪企业溯源设备    关于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是一家从事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665)。公司2003年成立于武汉“光谷”,形成了包括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X)、电化学、陶瓷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为四方光电开发基于呼气分析的医疗器械应用提供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方光电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被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列为中国气体传感器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并荣获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最具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在健康医疗领域,四方光电超声波肺功能检查仪是一款用于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检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检查哮喘、COPD、其它呼吸病患者以及评估吸烟者、慢性咳嗽和多痰者的肺功能的有力测定仪器。同时公司开发的肺功能检查仪定标筒、制氧机用氧气传感器、呼吸机用流量及气体成分传感器、监护仪用红外EtCO2传感器在国内外医疗机构及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四方光电还将大力开拓基于呼吸监测的智能医疗健康板块,加大在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更广阔医疗器械开拓力度,推动提升肺功能检测仪在医疗机构、社区及家庭的配置率。
  • 西湖维泰获Pre-A轮数千万投资 为医学提供精准质谱检测技术
    聚焦母婴健康的医学检验和诊断服务的西湖维泰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美年大健康。由美年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的杭州和途六号参与本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西湖维泰是西湖大学系列成果转化中从事代谢小分子临床质谱检测的诊断机构;在国际上,首家实现了红细胞B族维生素综合代谢能力的精准质谱检测,为妇幼、生殖、心脑血管、老年病、保健医学等领域提供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精准检测技术。本轮融资将加快西湖维泰在杭州紫金港生命健康产业园IVD生产中心、生物医学研发中心及在杭州、北京两地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运营。
  • 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30亿至40亿元 看病用大数据基因检测对症下药
    p  “对于白种人,基因检测准确率已达100%。但对于黄种人,现在才进行几万人的检测,希望到100万人时能给出准确的数据。”近日在昆明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我国通过5年花费数十亿元,实现了基因检测所有机器的国产化。/pp  strong基因检测,所有机器实现国产化/strong/pp  汪建介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有7000万贫困人口,当中42%是因病致贫、返贫;每年有90万新生儿带有出生缺陷;去年有320万人癌症发病,有240万人死于癌症;有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0万人死于猝死。此外,还有近1000万人患有代谢类疾病,几千万乙肝、丙肝携带者。这就是为何要提出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一定会转型升级到以人为本的生命科学的下一个时代的背景。/pp  今年初开始,中国、美国相继提出精准医学。我国通过5年花费数十亿元,以创新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实现我们基因检测所有机器的国产化。现在,机器检测已实现全自动化,一台机器就能产生100个人的数据。如果生老病死都用这样的方法来控制、防治,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pp  strong精准医疗,将颠覆传统经验式诊疗/strong/pp  “现在看病都是根据医生看病的经验,以及一些表面上的简单检验、形态上的检验来判断,这种治疗往往在不同人群身上得不到效果。今后看病可能就不像现在这样,下一步将从基因上重新测定,以制定更加准确的医疗方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邵庆华说。/pp  邵庆华介绍,在精准医疗方面,国内在一些方面已处在国际前沿。我国得天独厚的地方在于临床资源比较多,样本数多,且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奠定了精准医疗较好的基础。明年,我国还将投入30亿元至40亿元到精准医疗中。/pp  此外,我国已建立健康人体和疾病群体数据库,通过大数据集成分析,得出一些致病因素。和过去相比,精准医疗也带来一些颠覆,将过去经验式的看病模式,改变为从分子生物学、临床学角度进行更加精准、量体裁衣式医疗。/p
  • 山西省首家基因检测"实验室"落户太原
    10月24日,基因及蛋白质检测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会议透露,山西省首家基因检测"实验室"--国家干细胞基因工程产业化基地山西分部落户太原。通过基因检测来解读生命密码,即可生成"人体健康说明书",从而告诉您最可能得什么病,如何预防、治疗。  协和基因检测健康管理中心生产研发中心主任刘志霈介绍,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缺陷,即携带着疾病易感性基因,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在适宜的条件下,基因缺陷可能并不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但是当体内外条件恶化,缺陷基因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导致机体紊乱,疾病随之而来。针对某种病,携带疾病易感性基因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000倍。"我们进行基因检测的目的,就是筛选出这些疾病易感性基因,让人们弄明白自己可能会得哪种病。"国家干细胞基因工程产业化基地山西分部主任陈淑倩说,"根据检测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接受早期治疗等多种方法,有效地避免和延缓疾病的发生。"比如,携带有肺癌易感性基因的,就应该马上戒烟,远离粉尘环境等。  陈淑倩介绍,美国每年有400万-500万人接受基因检测,这使得家族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70%,早期治愈率高达95%,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基地山西分部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申请。检测分3个项目,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类疾病(含冠心病等27种),自身免疫及炎症类疾病(含尿毒症等50种)以及肿瘤类疾病(含肾癌等33种)。以上3个项目,可以自由选择搭配,每项费用大约3000元,从提出申请到生成"人体健康说明书",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
  • 离子色谱出击药用辅料中糖类物质检测
    原料是药物的核心,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而药用辅料作为“配角”也是药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基础材料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占药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药用辅料收载 335种,其中新增65种、修订212种。重点增加制剂生产常用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完善药用辅料自身安全性和功能性指标, 逐步健全药用辅料国家标准体系, 促进药用辅料质量提升, 进一步保证制剂质量。在药用辅料中,常常使用亲水性较强的水溶性辅料作为保湿剂、填充剂和黏合剂等,例如山梨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果糖、木糖、海藻糖、蔗糖、麦芽糖、壳聚糖、聚葡萄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淀粉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药用辅料的测定可采用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和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其中,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IC-PAD),在糖类物质药用辅料的检测中具有多种优势: 1.专用糖分析色谱柱对糖类物质具有很好的保留和分离效果;2.脉冲安培检测器(PAD)对糖类物质具有特异性响应和高灵敏度;3.无需衍生即可直接检测,重复性好;4.单双糖、低聚糖、多聚糖、糖醇、氨基糖、酸性糖均可进行检测。Dionex™ ICS-6000多功能高压离子色谱仪实际案例分析以舒血宁注射液中山梨醇的测定为例,围观离子色谱在糖类物质辅料检测中的优异表现吧! 舒血宁注射液由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辅料由山梨醇、95%乙醇、甲硫氨酸组成,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该产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ICS-6000赛默飞ICS-6000多功能高压离子色谱仪,配置特有的CarboPac MA1糖醇分析色谱柱,脉冲安培检测器,氢氧化钠(NaOH)溶液等度淋洗,仅需0.4 μL小体积进样即可检测mg/L级别山梨醇,无需衍生化,灵敏度高,分离度和重复性好。 山梨醇在25~1250 mg/L范围内具有you秀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25 mg/L山梨醇标准溶液连续进样6针,保留时间重复性为0.03%,峰面积重复性为0.6%。样品前处理简单,舒血宁注射液经纯水稀释,过OnGuard II RP柱后即可直接进样分析。25 mg/L 山梨醇标准溶液谱图25 mg/L 山梨醇标准溶液连续6针进样重复性CarboPac MA1色谱柱分离常见糖醇和单双糖 滑动查看更多除糖醇外,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IC-PAD)还可以测定单双糖和聚糖等药用辅料,同样具有无需衍生化,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IC-PAD测定常见单双糖1-岩藻糖;2-鼠李糖;3-阿拉伯糖;4-半乳糖;5-葡萄糖;6-蔗糖;7-木糖;8-果糖;9-乳糖IC-PAD测定乳糖玉米淀粉共处理物有关物质 滑动查看更多此外,赛默飞ICS-6000多功能高压离子色谱仪,双系统配置电导检测器和脉冲安培检测器,即可实现糖类物质辅料含量和有关物质,以及氯化物、硫酸盐、亚硝酸盐、氯乙酸等常见离子的同时测定,节省时间和仪器成本,一举多得! zui后为大家总结了中国药典中离子色谱相关标准方法和推荐色谱柱,实用干货!!!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 四川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获全球性突破
    四川3D生物打印血管在猴体实验成功 获全球性突破投资者总是先知先觉,12月9日午后,3D打印板块崛起,蓝光发展(600466)涨停。12月11日上午,涨停原因揭晓,蓝光发展控股子公司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英诺”)召开成果发布会,宣告蓝光英诺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实验取得成功,这标志着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成功找到解决办法,为全球近十八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去年10月,蓝光英诺发布全球领先3D生物血管打印机,如今打印血管成为现实,并取得动物体实验成功,这意味着成都3D生物打印取得全球阶段性重大技术突破。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蓝光英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介绍,今后不仅是血管,人体其他器官皆可3D生物打印,“以病为本的医药产业,将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产业”。30只恒河猴植入3D打印血管100多天后还是活蹦乱跳“截至2016年12月1日,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植入实验,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康裕建告诉记者,术后对植入血管取出进行功能观察,截至2016年12月1日,对实验动物植入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观察分别从最短1天内即时观察到最长104天持续观察不等,在实验期内,所有实验动物在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后,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有序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血管组织,在3D生物打印血管再生完成后,其结构和功能均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实验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均未发现异常。据他介绍,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3D生物打印墨汁,应用自主研发的3D生物血管打印设备构建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置换恒河猴体内一段腹主动脉。“上述实验结果与原定实验预期一致有效,且打印材料取自实验动物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保证了该血管移植在体内的安全性。”康裕建说。动物实验持续到明年5月华西医院出具总结报告据悉,蓝光英诺于2016年5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正式开始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实验目的为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一致性的验证。本次动物实验设定的预期成功指标包括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替换;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可融合;3D生物打印血管与实验动物自体血管结构和功能一致。该动物实验是在具有GLP资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数据充分,并具有阶段性总结报告。据悉,该动物实验将持续到2017年5月,后续阶段将完成3D生物打印血管移植手术程序的标准化。实验结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按照《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的要求出具动物实验总结报告。康裕建教授表示:“3D生物打印血管在体实验的成功解决了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问题。同时,在体实验打破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分化成血管组织所需的多种细胞的认识。”康裕建强调,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在不对干细胞加以修饰的前提下保持干细胞的干性,通过调动体内自主再生能力,实现机体自主调节的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这是对目前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对干细胞进行人为诱导、分化等方向的认知的根本性重大挑战。将申请人体临床试验进军158亿美元心血管疾病市场蓝光英诺3D生物血管打印未来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其中需要血管支架和人工血管置换的市场需求规模巨大。目前在心血管领域治疗主要应用的是非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或人工支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超过17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25%。北京大学研究(《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2014年)表明,2010年,全球冠状动脉手术为333万例,全球介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市场规模超过158亿美元,并将于2018年超过251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蓝光发展公告称,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并进一步补充表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公司正在撰写、补充和完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康裕建表示,此举将对传统医疗市场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医疗是针对疾病分类的标准化制药,比如血管疾病治疗,需要为病人在有限的人工血管选择合适的型号,而随着上述技术的突破,通过病人身体三维影像数据,提取病人自身脂肪作为3D生物打印“墨汁”,打印出为病人量身订造的个性化血管。“干细胞应用技术的突破将引领人类迈入组织制造、器官修复的再生医学和精准医疗新时代。
  • 千亿级基因检测市场在招手:肿瘤检测将成下一个临床爆点
    p  很多人知道基因检测,是因为家有孕妈,要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来预知胎儿的健康。这个产品使得各大基因测序企业率先试水临床医疗,并走通监管,进入商业化通道。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超过两百万孕妇使用了这项基因检测产品。/pp  当然,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癌症等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只是这些应用如果都想进入临床医疗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突破。/pp  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引领个体医疗革命,基因检测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千亿级规模的蛋糕。但基因检测公司需要走通监管,检测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产品能够进入各家医疗机构,普通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更深入,满足这些条件,基因产业才能看到光明。/pp strong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发展史/strong/pp  NIPT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腹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目前准确率达99.9%,价格在855元(深圳为全国最低价)--2500元之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出现让高龄产妇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带来的0.5%的流产风险。/pp  在NIPT出现之前,国内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方式相对落后,最早通过在孕妇11、13孕周时进行B超筛查,然后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筛查,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则要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诊断,随后进行B超排查。这套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其弊端。/pp  华大股份副总赵立见曾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血清学筛查大概检出率是66%到83%,同时伴随5%以上的假阳性率,而且有创伤性的产前诊断会带来一定的流产、窒息的风险。/pp  市场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出现。有研究者设想,能否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来诊断胎儿的唐氏风险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证实了孕妇的外周血内存在胎儿的游离DNA,使得通过抽妈妈的血来检测胎儿的患病风险的技术成为可能。/pp  华大基因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龙头企业。赵立见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1年,华大基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完成了3177例的临床标本的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所以华大认为这项检测技术可以逐步应用到临床。/pp  2010年9月9日,华大基因与北京妇产医院签定协议,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临床应用的医院。/pp  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项产品上,可以说中国企业和世界保持了同步。到今年3月,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量突破100万例。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和康、达安基因(27.180, -0.17, -0.62%)、安诺优达等公司在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7573a22b-bcca-4196-80fa-5354d338b1bd.jpg" title="1.png"//pp  strong肿瘤是基因检测市场中最大的一块/strong/pp  如果说普通人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认识了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绝不限于此,生命的语言正在通过基因检测被逐步破译。/pp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以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pp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未然。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8ml外周血检测跟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pp  “只是这些检测产品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才会进入临床使用,而这些检测才刚刚起步。”一位基因检测业内人士说,这也是为什么公众感觉到基因检测离生活有点远的原因之一。/pp  按照现行监管体制,基因检测产品在临床上应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个产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p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半年。2013年前后,看到无创市场红利,大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并和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导致检测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文,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审批,提供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需要批准。/pp  经过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沟通,2014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检测产品率先获得批复,随后,达安基因、博奥生物、贝瑞和康、华因康等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产品都获得批准。首批109家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也获得批准。/p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拉开了基因测序在医疗市场应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检测公司都在开拓新的临床应用产品。/pp  “临床检测方面,肿瘤被认为是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肿瘤风险评估、早筛、复发监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检测。肿瘤领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点医院开展服务。”微基因CTO陈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pp  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疗效果当然差,美国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到70%,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pp  如果基因检测在临床医疗上的路径走通,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为例,中国每年有300万肿瘤患者,如果每个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检测用以个性化用药指导,以单价1000元(远高于这个价格)计,每年将有30亿的市场容量,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pp  如果上文提到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产品,即从婚姻前遗传病的筛查到怀孕期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到老年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筛查都能获得临床市场认可,走通商业化路径,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pp  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企业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p
  • 多家医院开展酒精基因检测 数千市民拿到“酒量鉴定”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43px" title="W020150908290939355448.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12c46c66-b16f-42ca-b0b0-8669d8abb0be.jpg" width="600" height="143"//pp  “感情深,一口闷!”亲朋好友聚餐,工作交际应酬,往往离不了美酒。可如果有人不胜酒力,推辞不喝或少喝,还时常被指没有诚意。/pp  目前,江城多家医院开展了“酒精基因检测”项目,只要少量抽血,就能帮你科学判定自己的酒量。近日,记者走访了同济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等多家医院,相关专家表示,人一出生基因即决定酒量,基因“不对”酒量永远练不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千杯不醉”,有的人再怎么练还是“一杯就倒”!/pp  strong案例/strong/pp  strong苦练酒量仍“一杯倒”/strong/pp  23岁的沈强(化名)是江苏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昌一家农业生物科技公司做销售。/pp  沈强的工作常有应酬需要,但他酒量欠佳。公司一些老员工说,“每天喝一点,逐渐加量,酒量慢慢就会大起来。”/pp  近半年来,沈强每天回家后都会自斟自饮来上一瓶啤酒,半年后,他的啤酒肚倒是上了身,可酒量却没有练起来,领导还多次批评他,说客户觉得他“有点拽”、“不给面子”。/pp  近日,沈强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体检时,听说可通过酒精基因测出自己的酒量,于是抽血做了个检查。结果显示,沈强的酒精基因为“纯合突变型”。医生告诉他,携带这种类型基因的人,对酒精的代谢能力非常差,并不适合喝酒。这个结果,让沈强恍然大悟,他心里暗自高兴,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领导解释自己为何“一杯就倒”了。/pp  strong亲历/strong/pp  strong抽几毫升血即可检测/strong/pp  什么是酒精基因检测?“简单地说,就是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型检测。”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刘剑敏博士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pp  她说,酒精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再分解变成乙酸,从而解酒。这个过程有酶的参与,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乙醛脱氢酶。通过检测人体的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型,来判断一个人的酒精基因到底给不给力,准确率达97%以上。人体乙醛脱氢酶基因分为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纯合野生型三种。杂合突变型代表解酒能力“差”,要控制喝酒 纯合突变型则是“很差”,最好不喝酒 纯合野生型代表解酒能力“好”,可适量喝酒。/pp  为了检验效果如何,平时可饮3瓶“冰锐”不醉的记者,决定亲身体验酒精基因检测过程。前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一楼简易门诊开了检验单后,前往抽血处抽取一小管约几毫升血,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接下来是检测阶段,一般一至三天可拿到结果。该院药师蒋捷说,他们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先从血液中提取DNA,经过扩增和杂交,然后用基因芯片技术确定基因型。/pp  昨日下午,检测结果显示,记者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高,对酒精解毒能力好”,工作人员表示,这说明记者的基因型为纯合野生型,可适量喝酒。/pp  strong现状/strong/pp  strong数千市民检测酒量/strong/pp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江城多家医院已开展“酒精基因检测”业务,已有数千市民获“酒量鉴定书”。/pp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第一医院自去年3月开展该检测项目以来,前来检测的平均每月稳定在10例左右 同济医院自2013年10月开展该项目,“知晓率不算高,每个月平均有30例左右。”武汉市第三医院从2013年8月开始开展该项目,两年左右已接待上千位检测者。各医院检测价格不等,大多在500到1000元之间。/pp  据了解,前来做检测的市民,大多有工作中喝酒应酬的需要。同济医院主任药师郑恒说,其中有些是商务人士或公司中高层,经常在外应酬,希望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判定自己的酒量,防止过量饮酒 也有一些人是喝出了酒精性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前来检测只为能理直气壮打出“免战牌”。“即使是基因检测对酒精解毒能力好,也不要过度饮酒。”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武汉市个体化诊疗研发中心负责人吴金虎表示,一旦饮酒过量,可能会引发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pp  strong误区/strong/pp  strong多喝酒就能提升酒量?/strong/pp  在民间观点中,有一种说法是,喝酒脸红的人更适合饮酒。刘剑敏博士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喝酒上脸的人多半不能喝,脸越喝越红是乙醛蓄积,造成血管扩张产生的,这说明自身的解酒功能差。不过,这类人头晕、恶心想吐的现象十分明显,能够控制自己不多喝。/pp  那么,如果喝酒后脸发白,是不是表示解酒能力强?刘剑敏说,喝了酒脸色发白可能更危险,这类人有时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很容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pp  生活中,一些人想通过“多喝酒提升酒量”,吴金虎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基因决定酒量大小,终身都不会改变。”他说,对于那些通过练酒,确实感到自己酒量增加的人来说,可能是因为他的酒精基因本身为纯合野生型 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体对酒精代谢的耐受性增强,但并不代表对身体没有产生伤害,“并且,酒量的增加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像一些人那样的‘千杯不醉’。”/pp  吴金虎还表示,基因也存在种族差异。为什么欧美人比亚洲人能喝,是因为他们的乙醛脱氢酶变异几率很小,因此大部分酒精都能顺利代谢。他说,中国是世界上饮酒人数最多的国家,酒文化博大精深。研究报告却显示,从基因上分析,亚洲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大量饮酒的种族。“因此,‘酒文化’不应只考虑社会因素、情感因素,也要考虑身体因素。”/pp  strong除了测酒量 还能预测患肿瘤风险/strong/pp  除了能测酒量,酒精基因检测还有其它的用途。昨日,在楚天都市报记者拿到的检测结果上,写着“服用硝酸甘油无效概率较低”,这是什么意思?/pp  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刘剑敏博士表示,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出现心绞痛时要服用硝酸甘油,有些会出现无效现象,有些要过半小时以上才有效。做酒精基因检测,对医生开药可以起到指导作用。/pp  “酒精基因检测,还能预测患胃癌、食管癌、直肠癌、口咽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刘菊也表示,她最近刚接诊了一例患者王女士,因颈椎病来就医,因该患者日常工作需应酬,刘菊建议其做个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患者为杂合突变型,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较高,王女士告诉刘菊,自己确实有胃癌家族史。按照刘菊的指导,她出院后控制饮食,尽量少饮或不饮酒。她还建议,有口服硝酸甘油无效情况,患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市民,可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做个酒精基因检测,为治疗和日常生活起指导作用。/pp  “个体化医学认为,每个人的基因有差别,对物质的代谢不同,因此用药和治疗也有差异。”作为武汉市个体化诊疗研发中心负责人,吴金虎表示,了解基因型,再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在临床上会得到更广泛应用。/p
  • 中国研究者首次用呼气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无创早筛还有哪些方法
    该研究在社区中招募了1467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并完成认知评估和呼出气采集,发现多达66种VOCs成分在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筛查是全球科研团队都在攻克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仍然缺乏对于疾病早期诊断的客观筛查手段。日前,中国研究团队首次采用呼气检测的方法,尝试对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症进行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神经病学领域顶级期刊《阿尔茨海默症和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这篇题为《在社区队列中基于人体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建立认知障碍早期识别模型》的研究首次发现,通过检测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可早期识别认知障碍患者,有望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客观、简易的认知障碍筛查手段。该研究在社区中招募了1467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并完成认知评估和呼出气采集,发现多达66种VOCs成分在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苯甲醛、乙二醇单乙醚、乙酸异丙烯酯、丁二烯、甲苯、丁二烯电离产物、丙烯醛、环己烷、丙酸甲酯和甲硫醇。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全新的方法无创、客观、成本低,为早期识别认知障碍带来新的思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影响。目前老年期痴呆的早期筛查方法主要采用认知评估量表如AD8、MMSE、画钟实验等,但评估结果容易受文化水平、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多个团队都在尝试使用无创的方式来早期筛查阿尔茨海默病。今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郁金泰教授团队在检验医学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Chemistry(《临床化学》)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一种新的检验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浆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述研究通过对818例健康对照、不同临床阶段和亚型及各种不同痴呆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大规模横断面和纵向人群分析研究发现,血浆GFAP从AD临床前阶段就已经显著升高,能够准确识别不同临床阶段AD和鉴别AD痴呆与非AD痴呆,且可用于预测AD临床进展。郁金泰指出:“为实现AD早期诊断,有必要建立大型队列,尤其是社区队列,以便识别临床前阶段的患者。”此外,GPT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也在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无创早筛和管理方面展示出潜力,如搭建疾病管理平台,实现患者个体化病情评估、自动化分析报告、智能随访问答等功能。对此,在一场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和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AI如何攻克脑疾病的研讨会上,多位神经科学专家都表示,大模型在AD等疾病等诊疗与研究领域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郁金泰在会上表示:“高质量医疗数据的缺乏、数据安全性问题、回答实效性受训练数据影响等,都是限制AI对疾病诊断的因素。”但他同时认为,通过不断深化研究与实践,AI有望在AD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梦玥副教授认为,开发基于人机对话的问诊机器人、以及利用语音和语言特征构建症状与精神疾病知识图谱,是未来精神类疾病早诊早治的方向。“很多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面对面的问诊和交谈,理论上,模型也应该能够学会这个技能。”她表示,“通过深度交流,人机对话能够得到与医生所得到的同样精确的症状描述。”吴梦玥还介绍了如何将语音和语言特征作为可计算、可迁移的方式,通过患者的自我表达建立症状和疾病的知识图谱,为多种疾病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也正在建立一个真实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数据库,并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美元进行资助,以改善、支持和开展更多痴呆症研究项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