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444444]在紫外吸收光谱测蒽醌试样摩尔吸收系数实验中,为什么测量的摩尔吸收系数ε要比理论值小[/color]
很多实验室器皿都是玻璃的,耐腐蚀,常接触有机试剂,比如丙酮,甲醇,乙腈,乙醇,或者酸等等。液相色谱流动相的瓶子,配制流动相的容量瓶,在做实验时,都不会影响紫外测定结果。那么这些玻璃是比较特别的吗?比如,原料,工艺等等,还是普通实验用的玻璃就有这个性质,在接触有机溶剂,或者酸等等的时候,不会有紫外吸收?前段时间,工程师做了一个测试,用我们的玻璃管转移了甲醇,有一个杂质峰出现了,几次测定都得到一样的结果,因为不用玻璃管就没有杂质峰,当时工程师断定,是玻璃管有紫外吸收,可能有杂质,但是这段时间再做这个测试,却证明玻璃管没有问题,很困惑,对于紫外吸收不是很懂,请大家帮忙扫盲,谢谢
【序号】:【作者】:冼国勇 【题名】:紫外吸收法COD监测技术的实验研究及应用探讨【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11-2008083905.htm
[align=center][size=4][font=黑体]COD[/font][/size][size=4][font=黑体]在线分析法之紫外吸收光度计法[/font][/size][/align][size=3][font=宋体] 仪器以低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滤光片分离出254nm的紫外光和546nm的可见光,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作为参考波长,并且由光电二极管检测出光强,检测出的信号通过放大器送到微处理器,546nm的光强用于补偿浊度的影响,经过计算后输出测量结果 利用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装置,适合于部分行业的污水排放自动监测。通过紫外吸收仪测定的吸光光度值与CODcr有某种相关关系,却只有在水质组成成分恒定或变化很小的水样,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此时可通过大量的测定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国外采用这种系统控制排放废水的紫外吸光度,若超过某一吸光度值就算超标,不强调与CODc,之间的换算。 该方法的特点是仪器结构和测量方法极为简单,硬件成本低,不需要化学试剂,检测速度快,不怕高氯水,且实时性好到可以作为控制排放废水系统的反馈单元的程度。但它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其核心部件比色皿很怕被污染。另外,若将UV计用于排污行业,必须将其换算成CODcr,但这种换算比较困难,原因在于UV测定中需扣除浊度,这样会扣除悬浮物对COD贡献。该法虽在日本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欧美各国尚未推广应用(未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我国尚在进行相关研究,未有结论。[/font][/size]
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应用广泛等特点。 其测定波长范围为200-1000nm。原理:物质的分子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只有当辐射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与分子中价电子的结构有关)时,分子才能吸收能量。 某一种分子的结构是确定的,所以一种分子只能吸收波长在一定范围内光子。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分子对其所吸收的光子的波长范围,来确定分子的结 构。分子光谱特点: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不同,它是一种连续的宽的吸收带,而不是简单的锐线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电学系统三部分组成。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物定性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无机物方面用于矿物、半导体、天然产物和化合物的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性方面主要依靠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如吸收锋数目、位置、形状与标准光谱相比较,来确定某些基因的存在。 尽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不能单独用来确定一个未知化合物,还要与其它方法连用,才能实现准确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展:小型化、便携式、智能化。
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好、应用广泛等特点。 其测定波长范围为200-1000nm。原理:物质的分子的电子能级、振动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只有当辐射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与分子中价电子的结构有关)时,分子才能吸收能量。 某一种分子的结构是确定的,所以一种分子只能吸收波长在一定范围内光子。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分子对其所吸收的光子的波长范围,来确定分子的结 构。分子光谱特点: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不同,它是一种连续的宽的吸收带,而不是简单的锐线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电学系统三部分组成。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物定性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无机物方面用于矿物、半导体、天然产物和化合物的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性方面主要依靠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如吸收锋数目、位置、形状与标准光谱相比较,来确定某些基因的存在。尽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它不能单独用来确定一个未知化合物,还要与其它方法连用,才能实现准确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展:小型化、便携式、智能化。
[color=#444444]请教大家一个问题,环己烷在205nm处会不会有紫外吸收?我做的反应反应物是环己烷,打液相色谱时,紫外检测波长设205nm, 直接进环己烷纯品时,在3.3min处会出现一吸收峰,这里我可以确定不是溶剂峰,会不会是环己烷的峰?这个问题困扰我挺长时间了,请高人指点一下。[/color]
大家好,小妹妹做实验遇到一些困难,望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给帮个忙,我做的是莫能霉素,马杜拉霉素,尼日利亚霉素,那拉霉素,拉沙霉素,盐霉素我上网查不到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我们现在用GPC净化,需要设波长。先谢谢各位了。
各位大神,我在做实验室发现类似一下结构,点板有吸收,但是过液相无紫外吸收,个人认为可是东西是挂柱子上洗脱不下来,请问应该用什么样的流动相以及酸碱性呢,我目前用过TFA和氨水,和碳酸氢铵。均无吸收,流速1.6ml/min。求各位大神指教
想知道一下使用紫外吸收法时,可能会遇到的干扰因素有哪些.我现在使用的COD在线监测仪,是利用253.7nm下有机物最大吸收值,与其浓度有关,来转化为COD的。可是如果污水中存在其它因素,物质(在些波长上有吸收值的无机物,能发光的物质等),可能性导致相关性很差。请了解紫外吸收的朋友们帮忙分析一下
《紫外光谱吸收法及其应用》黄君礼 鲍治宇 编著[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9/200609011524_25325_1604910_3.jpg[/img]资料名称 下载 点击 上传日期 下载 《紫外光谱吸收法及其应用》.4 141 122 2006-1-2 [下载] 《紫外光谱吸收法及其应用》.3 139 108 2006-1-2 [下载] 《紫外光谱吸收法及其应用》.2 140 110 2006-1-2 [下载] 《紫外光谱吸收法及其应用》.1 162 165 2006-1-2 [下载]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16579.shtml
想看一个物质是否有紫外吸收,应该配多大的浓度,紫外吸收系数多大说明有紫外吸收
我们做试验发现有时候紫外和荧光的吸附峰很相近,请问紫外的最大吸收峰与荧光的发光峰有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color=#444444]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蒽醌在323nm处的吸收系数理论值为4700,而我根据实验求得的实验数据为246。误差太大。误差出现的原因。[/color]
我有一样品,在365nm波长下连续照射的情况下,会不断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物质可以在400nm和600nm左右有吸收,因此,可以在照射后每隔50秒扫描一次,这样在400nm和600nm左右处会有吸收峰,而且,随着照射的时间增长,峰会越来越高,即峰按50s、100s、150s、200s的顺序增大。可以在普通的紫外可见扫描仪中做这个实验吗?我今天试了,没试处来,用的紫外比较老,岛津UV-1601,里面有指定波长,而且有重复扫描选项,可是指定波长365nm,每隔50s扫一次,每次得到的图都一样(当然可能是溶液没配好)。现在的问题是用紫外扫描仪可以做这种固定波长,并连续照射,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样品,得到吸收谱图吗?是不是高档的紫外扫描仪才能做?或者我的照射实验应该单独在外面做(紫外仪中的强度不够,不足以激发产生新物质),然后每隔50s取一次样品,测它的吸收光谱?只是这样做时间上不好把握,误差很大。请大家指教,如何做好这样的实验?
没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怎么用制备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分离化合物呢?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1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当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吸收光谱。
流动相的紫外吸收与待分离物质的紫外吸收有重叠,可以吗有解决的方法吗,请指教试验是要求这么做的谢谢
溶液的紫外吸收边怎么从紫外吸收光谱图上得出来
红外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吸收光谱法有何区别
[color=#444444]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本人用分光光度计,测的几种物质最大紫外吸收波长都在200nm,用紫外光谱扫描也都是在200nm出峰,而这几种物质都有不同的吸收波长,请问这是什么问题?[/color]
溶液的紫外吸收边怎么从紫外吸收光谱图上得出来
?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区别 ?吸收的电磁辐射类型?: ?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的是分子吸收红外电磁辐射后引起的振动能级跃迁。通常使用微米或波数(cm?1)为单位,检测范围在400-4000 cm?1。??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的是分子吸收紫外电磁辐射后引起的电子态跃迁。通常使用纳米(nm)为单位,检测范围在200-900 nm。 ?反映的意义?: ?红外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可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能级结构,特别是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判断分子的共轭性质。 ?应用领域?: ?红外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机理、测试光源、测试范围及溶剂选择等方面的区别 ?产生机理?:红外光谱涉及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紫外光谱则是电子能级的跃迁。??测试光源?:红外光谱使用红外辐射作为光源,而紫外光谱使用紫外辐射作为光源。?测试范围?:红外光谱的测试范围在400-4000 cm?1,而紫外光谱的测试范围在200-900 nm。??溶剂选择?:两种光谱技术在样品测试装置和制样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大家好,最近做实验遇到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所测量的化合物A最大吸收位于264 nm。该化合物在215 nm处也有较强吸收,但是并非特征吸收。样品溶液中除A外,还有一种基质,在215 nm也有吸收。在测量过程中使用的空白溶液为精确测量的相同浓度的基质溶液。我准备同时测量264 nm及215 nm处的紫外吸收,通过标准曲线分别测得A的含量,并比较含量的高低。结果发现化合物A的回收率在264nm处接近100 %,而在215 nm处不太稳定,为88-93%。我知道一般做紫外吸收时都会选择最大吸收峰,但是为什么在215nm处的回收率会不正常呢?应该说基质的吸收已经全部被扣除掉了。各位能否解答一下,不胜感谢!
理论上:最大激发波长与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一致的。那么,对于多激发的的样品呢?是否认为,和紫外最大吸收相对应的波长是最大激发,利用这个多大激发去寻找发射波长?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yc1010.gif
一种紫外激发荧光物质,不知道具体的激发波长,据说可先用紫外吸收谱确定一下。那么测紫外吸收的时候,样品被紫外线激发同时会产生荧光,荧光会不会被检测器一起检测到计入光强啊?要是被计入的话岂不有可能出现紫外不仅没吸收反而发射的结果?要是荧光不被计入,检测器之前就需要用单色器过滤的吧新手,大家多多指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基础——吸收定律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199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rl]
[size=4]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COD是一种不用化学试剂、对样品无须加热消解、快速、简洁、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size=3][font=宋体]仪器的基本测量原理[/font][/size][size=3][font=宋体]是基于污水中的有机物对紫外线的吸收。[/font][/size]通过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样品的紫外吸光度与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水体的紫外吸光度与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测定的紫外吸光度推算出化学需氧量(或高锰酸盐指数)结果。仪器厂家提供了校准液。 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啊,特别是原理、校准液方面的资料。还有就是厂家提供的校准液本身有没有COD值。[/size]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此法的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进行紫外吸收法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要注意溶液的pH值,测定样品时的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的pH相一致。1.280nm的光吸收法因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在280nm处具有最大吸收,且各种蛋白质的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别不大,因此测定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值是最常用的紫外吸收法。测定时,将待测蛋白质溶液倒入石英比色皿中,用配制蛋白质溶液的溶剂(水或缓冲液)作空白对照,在紫外分光度计上直接读取280nm的吸光度值A280。蛋白质浓度可控制在0.1~1.0mg/ml左右。通常用1cm光径的标准石英比色皿,盛有浓度为1mg/ml的蛋白质溶液时,A280约为1.0左右。由此可立即计算出蛋白质的大致浓度。许多蛋白质在一定浓度和一定波长下的光吸收值(A1%1cm)有文献数据可查,根据此光吸收值可以较准确地计算蛋白质浓度。下式列出了蛋白质浓度与(A1%1cm)值(即蛋白质溶液浓度为1%,光径为1cm时的光吸收值)的关系。文献值A1%1cm,λ称为百分吸收系数或比吸收系数。蛋白质浓度= (A280´10 )/ A1%1cm,280nm (mg/ml)(Q 1%浓度»10mg/ml)
同样的缓冲液,同样的对照品,昨天进的时候紫外吸收还是显著的,今天就变成了一条直线,为什么呢?苦恼!用的Tris-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不加乙腈还有紫外吸收,加了10%乙腈后就没了,问题是昨天这么做的时候还是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