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定性标准加入法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离子色谱标准加入法测凝析水中的硫酸根

    【原创大赛】离子色谱标准加入法测凝析水中的硫酸根

    离子色谱标准加入法测凝析水中的硫酸根凝析水是凝析油经油气分离后液相析出的水。其特点是矿化度比较低,pH值偏酸性。各离子含量不高,一般用标准曲线法可以进行定量测定。但是最近遇到几个水样的结果有点奇怪。在此把本人的分析汇报一下,看思路和作法有何不妥希望专家给予指导。一、 奇怪的现象:水样分析发现稀释后测定结果比原液测定结果高,而且不同的稀释倍数得出不同测定结果。再次重新绘制标准曲线,并测定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依然如故。结果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11902_311443_1608710_3.jpg二、 原因分析针对此种情况,初步分析原因如下:1由于测定结果均于标准线性的下限处,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2.原样品存在一定的基体干扰于是,第二步,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结果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11903_311444_1608710_3.jpg其中,S1=0.4mg/L,S2=0.8 mg/L.上述结果分别对应下面三个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11903_311445_160871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11904_311446_160871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11904_311447_1608710_3.jpg以上三个结果的斜率均与标准曲线斜率0.2047相差较大,说明可能的确存在基体干扰。另外可以看出,稀释倍数越大,所做标准加入法的线性也越好。三个结果的线性以最后一个线性最好达到1.0000。 而且这个结果与最终的离子和计算相吻合。因此最后以此为最终结果报出。三、 我的疑惑1. 按照DL=2N/S的方法,用离子色谱60分钟的基线噪声为0.0077,则DL=0.075 mg/L。(是不是有点高了,印象中离子色谱的DL很低的呀)而所测结果0.414 mg/L、0.28 mg/L、0.22 mg/L,均高于0.075 mg/L很多,所测结果应该可靠的。可是又与标准加入法的结果相差很大。如何解释?如果说的确有基体干扰存在,而水样本身总离子量比较小,又经过RP柱和Ag/H柱过滤后的,基体有什么能干扰呢?2. 从标准加入法结果看,稀释100倍后线性正相关性很高。可是标准加入的量S1=0.8 mg/L,S2=0.4mg/L,而测得结果却只有0.0685 mg/L,似乎标准加入的量是不合适的;稀释20倍后线性正相关性达到3个9。而测得结果却只有0.108 mg/L,似乎标准加入的量也是不合适的;不稀释的原液标准加入的线性正相关性较差,只有1个9。但测得结果0.637 mg/L,却处于S1=0.8 mg/L和S2=0.4mg/L之间,标准加入的量应是合适的。而且此结果与标准曲线法的原液测定结果相近。如果它是真值,又如何解释稀释倍数越大,测定结果也越大呢?

  • 标准加入法中,关于进样量的疑问

    看了《色谱定性与定量》一书,中间讲到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时,有这么一段话“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进样量不必十分准确.....”。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标准加入前和加入后的进样量不一样的话,那有可能加入了标准那次出的峰面积还没有不加标准出的峰面积大,那样怎么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 【求助】求助标准加入法做法

    大家好!我和同事要做稳定性试验了,现在还在写文件阶段,欧洲药典要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用标准加入法。哪位同仁可以介绍一下标准加入法怎么测残留溶剂含量啊。最好有实例。谢谢了!

  • 内标法、标准加入法、外标法(单点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在谱图上有什么区别

    各位色谱的大神,我最近要参加一个农产品检测的比赛,比赛中有个数据处理环节。只给我们几个谱图,让我们自己判断是用哪种方法做出来,然后再定性定量分析。我以前从没有接触过,感觉内标法跟标准加入法、外标法(单点)很相似,所以很混论。各位大神,能不能指教一下我[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8.gif[/img]

  • 教你如何区分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在分析化学中,特别是仪器分析实验中,经常用某物质已校正的标准曲线来求相应物质的未知浓度。标准曲线通常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被测组分含量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得。以分光光度计法为例,某特定波长的光经过某物质,可以被该物质吸收、反射等,并且其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但有时由于人为操作误差、仪器系统不稳定等因素,所有的实验点往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各数据点误差最小的直线,对数据进行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然后绘制回归曲线。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是大家经常会搞混的方法。简而言之,标准曲线法适用于组成较为简单的大批量式样测定,操作比较简单;标准加入法能有效消除集体不同造成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但工作量大。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区别1、标准曲线法也称外标法或直接比较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定量方法。与分光光度分析中的标准曲线法相似,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曲线。具体方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待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曲线,此标准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若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则说明存在系统误差。标准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在测定样品中的组分含量时,要用与绘制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作出色谱图,测量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然后根据峰面积和峰高在标准曲线上直接查出注入色谱柱中样品组分的浓度。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变得相当简单,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因此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分析。标准曲线法的缺点是:每次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响应性能,柱温,流动相流速及组成,进样量,柱效等)很难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此外,标准工作曲线绘制时,一般使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而实际样品的组成却千差万别,因此必将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2、标准加入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检验仪器准确度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干扰物质。具体方法是:将一定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待测样品中,测定加入前后样品的浓度。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浓度将比加入前的高,其增加的量应等于加入的标准溶液中所含的待测物质的量。如果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则浓度的增加值将小于或大于理论值。标准曲线法适用于标准曲线的基体和样品的基体大致相同的情况,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当样品基体复杂时不正确。标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克服上面所说的缺点,因为他是把样品和标准混在一起同时测定的(“标准加入法”的叫法就是从这里来的),但他也有缺点就是速度很慢。标准曲线法可在样品很多的时候使用,先做出曲线,然后从曲线上找点,那样方便。而标准加入法,适合数量 少的时候用。在制备标准曲线时,标准液浓度选择一般应能包括待测样品的可能变异最低与最高值,一般可选择5种浓度。浓度差距最好是成倍增加或等级增加,并应与被测液同样条件下显色测定。标准液的测定:在比色时,读取光密度至少读2-3次,求其平均值,以减少仪器不稳定而产生的误差。【来源:实验与分析】

  •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加入法 如何灵活选择?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加入法 如何灵活选择?

    色谱分析分三个阶段:仪器调试、色谱操作条件选择、定性定量分析。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样品定量。色谱法定量的依据如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651_01_2961690_3.png因此,要准确定量,首先要准确测出峰面积与定量校正因子。峰高也可作为定量指标对于一定的样品,如果操作条件保持不变,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半高峰宽是不变的,峰高可直接代表组分的浓度,由峰高代替面积计算。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固定不变的常规分析。与使用面积定量法比较,对于出峰早的组分,由于半高峰宽很小,相对测量误差大,这时用峰高定量更准确。对于出峰晚、峰较宽的组分,用峰面积定量更准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691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733_01_2961690_3.png不能直接应用峰面积定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780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826_01_2961690_3.png 常用的几种定量测定方法1.归一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865_01_2961690_3.png归一法的特殊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3970_01_2961690_3.png归一化法优缺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4020_01_2961690_3.png2.内标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22524061_01_29616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098_2961690_3.png关于内标物的注意事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099_2961690_3.png内标法的优缺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0_2961690_3.png内标曲线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1_2961690_3.png内标标准曲线的绘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2_2961690_3.png3、外标法标准曲线的绘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3_2961690_3.png外标法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4_2961690_3.png外标法的优缺点:优点:不需所有峰都被流出或被检测到;只对所测组分作校正;可以校正检测器的非线性响应。缺点:进样量必须准确;仪器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2255_579105_2961690_3.png4.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可以看作是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具体操作是取等量样品若干份,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组分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分析,以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即为工作曲线在横坐标延长线上的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由于待测组分以及加入的标准溶液处在相同的样品基体中,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基体干扰。但是,由于对每一个样品都要配制三个以上的、含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混合溶液,因此,这种方法不适于大批样品的分析。经验之谈应用外标法能够满足要求,首选外标法,毕竟外标法简单而省事。对于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结果准确度要求高时用内标法还是必要的。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在制作标准曲线时,不仅要注明色谱条件(如固定相、柱温、载气流速等),还应注明进样体积和内标物浓度。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各点并不完全落在直线上,此时应求出面积比和重量比的比值与其平均位的标准偏差,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单点校正,若所得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小于2,曲线仍可使用,若大于2,则应重作曲线,如果曲线在较短时期内即产生变动,则不宜使用内标法定量。对于微量分析,比如农药和兽药残留的分析、环境分析等,根据不同的限量标准要求对于精密度的要求也比常量分析的要求要宽松的多,RSD有时可以允许达到10%甚至更高,这时可能外标法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单从精密度方面去考虑,排除其它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内标法优于外标法。内标与外标都是定量的一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做不同的分析,面对不同的要求,再加上分析成本分析效率等等问题来选择定量方法,简单而有效进行定量分析法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直接应用峰面积定量

  • 气相色谱标准品的定性问题。

    我想问一下,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做含量测定时,最先应该是先定性,我是称取一定的标准品,用溶剂来溶解,那出来的色谱图有溶剂峰、标准品的峰、还有溶剂里面带来的杂峰,到底怎么来确定哪个是标准品的峰呢?

  • 【资料】色谱定性分析

    [center]色谱定性分析(一)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一个未知物只有一个确定的保留时间。因此将已知纯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与未知物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就可定性鉴定未知物。若二者相同,则未知物可能是已知的纯物质;不同,则未知物就不是该纯物质。纯物质对照法定性只适用于组分性质已有所了解,组成比较简单,且有纯物质的未知物。 (二)相对保留值法相对保留值是指组分i与基准物s调整保留值的比值,即: 它仅随固定液及柱温变化而改变,与其它操作条件无关。相对保留值的测定方法:在某一固定相及柱温下,分别测出组分i和基准物质s的调整保留值,再按公式可求出的值。 (三)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当未知样品中组分较多,所得色谱过密,用上述方法不易辨认时,或仅作未知样品指定项目分析时均可用此法。首先作出未知样品的色谱图,然后在未知样品中加入某已知物,又得一色谱图。峰高的增加的组分即可能为这种已知物。 (四)保留指数定性法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 I 是柯瓦(Kovats)于1958年所提出的,所以又称柯瓦指数。它表示物质在固定液上的保留值行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并被国际上公认的定性指针。它具有重现性好、标准统一及温度系数小等优点。保留指数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是与被测物质具有相同调整保留时间的假想的正构烷烃的碳数乘以100。保留指数仅与固定相的性质、柱温有关,与其它实验条件无关。其准确度和重现性都很好。 (五)其它方法 除利用保留值定性外,尚可利用检测的选择性响应的特点将未知物大致分类,还可与化学反应结合起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定性方法。此外,还可与别的方法,如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等结合进行定性鉴定。[/center]

  • 【原创】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B][center]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简介[/center][/B] 在我们日常的检测工作中,色谱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宽,相应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也越来越重要。此文简单的介绍了色谱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并且结合简单的例子,适用于对于色谱接触不久的新手。此原文来自于网络,笔者根据工作的实际经验做了简要的加工。粗陋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各种色谱分析方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不管是薄层色谱、液相色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或者其它种类的色谱。A.色谱的定性分析1.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在一定的色谱系统和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保留时间,如果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未知物的保留时间与标准物质相同,则可初步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为了提高定性分析的可靠性,还可进一步改变色谱条件(分离柱、流动相、柱温等)或在样品中添加标准物质,如果被测物的保留时间仍然与标准物质一致,则可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此法为色谱定性的基本方法,虽有缺憾,但是使用范围非常之广泛。对于目前常用的工作站而言,允许保留时间的误差默认为5%。2.利用不同的色谱方法定性同一样品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检测,如果待测组分和标准物在不同的检测器上有相同的响应行为,则可初步判断两者是同一种物质。在液相色谱中,还可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比较两个峰的紫外或可见光谱图。3.保留指数定性 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中,可以利用文献中的保留指数数据定性。保留指数随温度的变化率还可用来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不同。4.柱前或柱后化学反应定性在色谱柱后装T型分流器,将分离后的组分导入官能团试剂反应管,利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定性。也可在进样前将被分离化合物与某些特殊反应试剂反应生成新的衍生物,于是,该化合物在色谱图上的出峰位置或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不被检测。由此得到被测化合物的结构信息。5.与其他仪器联用定性将具有定性能力的分析仪器如质谱(MS)、红外(IR)、[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AAS)、原子发射光谱(AES,ICP-AES)等仪器作为色谱仪的检测器即可获得比较准确的定性信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的定量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开发新的分析方法的时候,需要各种分析方法混用,以确保定性的准确,因为这是一切定量工作的基础。B.色谱的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待测组分的量与它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数据处理软件(工作站)可以给出包括峰高和峰面积在内的多种色谱数据。因为峰高比峰面积更容易受分析条件波动的影响,且峰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也较峰面积的窄,因此,通常情况是采用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1. 校正因子定量  绝对校正因子:单位峰面积所对应的被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即样品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同条件下该组分标准物质的校正因子相乘,即可得到被测组分的浓度。绝对校正因子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定量分析时必须与实际样品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标准物质的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某物质i与一选择的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相对校正因子只与检测器类型有关,而与色谱条件无关。 2. 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是将所有组分的峰面积分别乘以它们的相对校正因子后求和,即所谓"归一",被测组分X的含量可以用下式求得: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样品中所有成分都要能从色谱柱上洗脱下来,并能被检测器检测。归一法主要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中应用。3. 外标法  直接比较法: 将未知样品中某一物质的峰面积与该物质的标准品的峰面积直接比较进行定量。通常要求标准品的浓度与被测组分浓度接近,以减小定量误差。此法相当于简化的标准曲线法,只不过利用了原点(0,0)和标准物质的一点。定量的精度不如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 将被测组分的标准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经色谱分析后制作一条标准曲线,即物质浓度与其峰面积(或峰高)的关系曲线。根据样品中待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标准曲线的斜率与物质的性质和检测器的特性相关,相当于待测组分的校正因子。 4. 内标法  内标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内标物)加入到未知样品中去,然后比较内标物和被测组分的峰面积,从而确定被测组分的浓度。由于内标物和被测组分处在同一基体中,因此可以消除基体带来的干扰。而且当仪器参数和洗脱条件发生非人为的变化时,内标物和样品组分都会受到同样影响,这样消除了系统误差。当对样品的情况不了解、样品的基体很复杂或不需要测定样品中所有组分时,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内标物应满足的要求: 在所给定的色谱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在接近所测定物质的保留时间内洗脱下来; 与两个相邻峰达到基线分离; 物质特有的校正因子应为已知的或者可测定; 与待测组分有相近的浓度和类似的保留行为; 具有较高的纯度。 为了进行大批样品的分析,有时需建立校正曲线。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在等体积的这些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内标物,混合后进行色谱分析。以待测组分的浓度为横坐标,待测组分与内标物峰面积(或峰高)的比率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在分析未知样品时,分别加入与绘制标准曲线时同样体积的样品溶液和同样浓度的内标物,用样品与内标物峰面积(或峰高)的比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被测组分的浓度或用线形方程计算。 5.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可以看作是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具体操作是取等量样品若干份,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组分的标准溶液进行色谱分析,以加入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即为工作曲线在横坐标延长线上的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由于待测组分以及加入的标准溶液处在相同的样品基体中,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基体干扰。但是,由于对每一个样品都要配制三个以上的、含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混合溶液,因此,这种方法不适于大批样品的分析。 现在的色谱工作站基本上对于前几种的定量方法都能够自动计算,除了第五种“标准加入法”,现在我简单的举一个例子说明。 例:待测样品检测组分a,现将样品等分为三份,向其中分别添加三个浓度梯度的标准样品,添加之后的浓度与峰面积如下:浓度(ppm)峰面积0.1 98990.3 206150.7 40369利用Excel、miniTab或者其他工具作图如下: 那么待测组分的浓度为x=5080.4/50584=0.1004ppm。

  • 浅谈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及标准加入法

    [b][color=#5f9cef]归一化法[/color][/b]把所有出峰的组分含量之和按100%计的定量方法,称为归一化法。各成分校正因子一致时可用该法,该法简便、准确,特别是进样量不容易准确控制时,进样浓度及进样量的变化的影响很小。其他操作条件,如流速、柱温等变化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也很小。GC应用广于HPLC。[b][color=#5f9cef]外标法(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color][/b][color=#ff8124]首先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绘制标准工作曲线。[/color]具体作法是:用标准样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欲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量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样品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若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color=#ff8124]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color]当欲测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并已知这一组分的大概含量时,也可以不必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即直接比较法定量。单点校正法实际上是利用原点作为标准工作曲线上的另一个点。因此,当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时(即标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单点校正法的误差较大。因此规定,y=ax+b 。b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0%响应值是y的2%。[b][color=#47c1a8]标准曲线法的优点:[/color][/b]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很简单了,计算时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这对大量样品分析十分合适。特别是标准工作曲线绘制后可以使用一段时间,[color=#ff8124]在此段时间内可经常用一个标准样品对标准工作曲线进行单点校正,以确定该标准工作曲线是否还可使用[/color]。[b][color=#47c1a8]标准曲线法的缺点:[/color][/b]每次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响应性能,柱温度,流动相流速及组成,进样量,柱效等)很难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另外,标准工作曲线绘制时,一般使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因此对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欲测组分的变化无法进行补偿。[b][color=#5f9cef]内标法[/color][/b]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欲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法。[color=#ff8124]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原样品中不存在的纯物质,该物质的性质应尽可能与欲测组分相近,不与被测样品起化学反应,同时要能完全溶于被测样品中[/color]。内标物的峰应尽可能接近欲测组分的峰,或位于几个欲测组分的峰中间,但必须与样品中的所有峰不重叠,即完全分开。一般会选择标准物质的同位素物质作为内标物。[color=#47c1a8][b]内标法的优点:[/b][/color]进样量的变化,色谱条件的微小变化对内标法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如浓缩、萃取,衍生化等)前加入内标物,然后再进行前处理时,可部分补偿欲测组分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color=#ff8124]若要获得很高精度的结果时,可以加入数种内标物,以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color][b][color=#47c1a8]内标法的缺点:[/color][/b]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比较困难,内标物的称量要准确,操作较麻烦。使用内标法定量时要测量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两个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误差叠加原理,内标法定量的误差中,由于峰面积测量引起的误差是标准曲线法定量的2-2,但是由于进样量的变化和色谱条件变化引起的误差,内标法比标准曲线法要小很多,所以总的来说,内标法定量比标准曲线法定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要好。[b][color=#5f9cef]标准加入法[/color][/b]标准加入法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内标法,是在选择不到合适的内标物时,以欲测组分的纯物质为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然后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加入欲测组分纯物质前后欲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从而计算欲测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的方法。[b][color=#47c1a8]标准加入法的优点:[/color][/b]不需要另外的标准物质作内标物,只需欲测组分的纯物质,进样量不必十分准确,操作简单。若在样品的前处理之前就加入已知准确量的欲测组分,则可以完全补偿欲测组分在前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是色谱分析中较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b][color=#47c1a8]标准加入法的缺点:[/color][/b]要求加入欲测组分前后两次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完全相同,以保证两次测定时的校正因子完全相等,否则将引起分析测定的误差。[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XslFyqkxCHKp0wBdGYkgSLCoUUFQNe1D1eNo0eq458jxWAUTIchiaXtSAhRjZIjn1xjZ0Jk15xqZ5298oYIMK0w/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img][/align]来源:食品实验室服务

  • 标准加入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法,必须采用校准的方法来获得未知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校准方法是否准确,取决于待测元素在分析样品和校准溶液中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一旦由于样品中的共存物影响了待测元素的分析行为,使之不同与校准溶液中该元素的行为,则可能使完全相同浓度的溶液给出不同的吸收值,引起干扰。  如果对干扰不够重视,未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往往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抵消干扰,减少分析误差。然而,如果对标准加入法应用不慎,将会引起严重的分析误差,本文将对该法的局限性作一探讨。  校准加入法是将不同量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数份等体积的试样溶液之中,其中一份试样溶液不加标准,均稀释至相同体积后测定(并制备一个样品空白)。以测定溶液中外加标准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对应作图,然后将直线延长使之与浓度轴相交,交点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标准加入法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x的绝对值即为测定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在原子吸收分析时,用标准加入法一般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待测元素浓度从零至最大加入标准浓度范围,必须与吸光度值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第二,在测定溶液中的干扰物质浓度必须恒定。第三,加入标准物质产生的响应值与原样品中待测元素产生的响应值相同。

  • 【讨论】气相色谱是否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

    最近碰到两个不可分开的组分,实验室条件下,实在不能找到其他办法,于是我想到标准加入法,因为其中一个组分是有标准品的,这个方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有效,是否有人用在GC上呢?欢迎讨论!

  • 色谱标准加入法定量

    请问大家,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中,能否使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例如某组分的含量在20%-70%间,且已经验证在1%-99%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吗?可能大家觉得这种分析外标法就好,但就标准加入法而言,是否可行)?如果适用的话,一般标准物加入的量大概是多少,有什么要求,有老师做过类似的分析没?另外,标准加入法公式中w=Δw×A/ΔA(w是组分量,A是峰面积,Δ是变化量),资料上说,标准加入法对进样量要求不必十分准确,进样量稍有区别影响不大,但是根据公式要计算ΔA,若两次进样量不严格一致,那么峰面积的改变量就不是一个确定值(因为进样量直接决定峰面积,进样量大,峰面积就大),所以我认为,两次进样量应该完全一致,大家怎么看?再有,标准曲线法中,A=a+bw,通常我们会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确认线性关系,一般是0.999或以上即可,不知道平常大家有没有关注这个a值的大小,在定量分析中需要验证下a值么(就是a值在什么范围内才是合适的,此时仪器的系统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资料上就说a值越接近0越好,具体多少没写),如何验证的?

  • 标准加入法能消除部分谱线重叠干扰吗?

    我做了几次ICP的标准加入法,觉得标准加入法对干扰的消除不明显,不知道这种方法到底可以消除什么干扰?消除基体干扰?而且基体里面可能存在谱线完全或部分重叠现象,这种方法能消除吗?

  • 【资料】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标准加入法的局限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法,必须采用校准的方法来获得未知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校准方法是否准确,取决于待测元素在分析样品和校准溶液中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一旦由于样品中的共存物影响了待测元素的分析行为,使之不同与校准溶液中该元素的行为,则可能使完全相同浓度的溶液给出不同的吸收值,引起干扰。如果对干扰不够重视,未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往往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抵消干扰,减少分析误差。然而,如果对标准加入法应用不慎,将会引起严重的分析误差,本文将对该法的局限性作一探讨。校准加入法是将不同量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数份等体积的试样溶液之中,其中一份试样溶液不加标准,均稀释至相同体积后测定(并制备一个样品空白)。以测定溶液中外加标准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对应作图,然后将直线延长使之与浓度轴相交,交点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标准加入法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x的绝对值即为测定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在原子吸收分析时,用标准加入法一般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待测元素浓度从零至最大加入标准浓度范围,必须与吸光度值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第二,在测定溶液中的干扰物质浓度必须恒定。第三,加入标准物质产生的响应值与原样品中待测元素产生的响应值相同。2、标准加入法的存在的一些问题2.1.浓度的估计和测定的浓度范围在标准加入法中,为获得准确的结果和较好的精密度,要求加入标准的浓度系列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一倍到数倍。为了确定往样品中加入标准的浓度,就必须估计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这使得该操作难以自动化。例如,茶叶消化样中铅的浓度范围为0.005~0.08mg/ml,如果用一种固定的加入量来对待不同的茶叶消化样容易导致结果误差大。响应值与浓度间的线形关系是标准加入法能够成立的基础。在标准加入法中,要求加入标准的浓度系列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一倍到数倍,所以可分析的最高浓度只有标准曲线法的1/2~1/5。有研究表明[,假定原子吸收法的线形范围为0~200个单位,如果要求标准加入法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5%,那么可用的分析范围为5~40个单位。这比标准曲线法的测定范围窄多了。减少加入量可以扩大测定样品的线形范围,但要以降低精密度为代价。2.2测定的精密度和分析速度由于标准加入法一般测定浓度较低的样品,受方法本身所固有的随机误差影响较大,导致测定的精密度下降。有研究表明:标准加入法在理想条件下所产生结果的标准偏差总比标准曲线法大将近一倍。如果加入标准的浓度不合适,则标准偏差将更加不理想。在标准加入法中,为获得准确的结果和较好的精密度,分析每一个样品都必须进行2~3次加标且加标的浓度应该不同,使得分析速度大大降低。这在进行大规模样品分析中难以推广。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有人采用单点的标准加入法,可以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但必须以牺牲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代价。2.3加和性干扰如果测得的吸光度A中,除了待测元素的吸收B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吸收C,且C不随待测元素的浓度而变化(C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则这种干扰为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的特点是不改变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只改变曲线的在吸收轴上的截距。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一般可归于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采用标准加入法是消除不了的。测得的吸光度A=B+C,无论如何加入已知浓度的待测元素,C值是始终消除不了的。校正光谱线干扰和背景吸收的方法是配制尽可能与样品相同基体的标准系列,同时进行背景校正。校正污染需使用完全与样品一样,经过相同前处理的空白作参比。2.4特效性干扰在标准加入法中,加入元素和待测元素从表面上看是同一元素,两者又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似乎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化合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析行为,常常表现为不同浓度的分析元素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这称为特效性干扰。在火焰原子吸收中,全部的电离干扰和部分的化学干扰都属于特效性干扰,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消除。电离干扰可加入消电离剂(电离电位低元素)等方法来抑制,而特效性的化学干扰可加入稀放剂、保护剂等方法来抑制。在石墨炉原子吸收中,许多基体干扰(多数的蒸发干扰和全部气相干扰)是特效性的,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校正。例如,如果标准溶液中的待测元素是以不挥发的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而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是以较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那么很可能在挥发阶段阶段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挥发损失了一部分,而标准中的待测元素留下了,显然结果不可能正确。这部分的干扰应通过异构重整或基体改进技术加以抑制。3、结论(1)与标准曲线法相比,校准加入法测定的浓度范围变窄,精密度下降,操作烦琐,分析效率大大降低;(2)校准加入法不能消除加和性干扰,如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3)校准加入法不能消除特效性干扰,如火焰原子吸收中电离干扰和化学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特效性基体干扰。

  • 标准加入法

    一种未知浓度的样品,通过极谱法测定其浓度,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吗?但是这种样品我们又没有标准物质,

  • 标准加入法能消除什么类型的干扰?

    在我的机器的说明书上看到,消除基体干扰的最好方法是标准加入法,但基体干扰至少包括背景干扰和光谱干扰(光谱干扰又包括部分谱线重叠,完全重叠)啊,标准加入法能消除这两种干扰吗?我做了一个标准加入法的实验(在铅标准液中混入大量铁,测试标准加入法能否消除铁对铅283的干扰),数据并没有显示该方法消除了光谱干扰.大侠指教

  • 【讨论】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使用标准加入法还应满足那些条件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中使用标准加入法还应满足那些条件:第一,待测元素浓度从零至最大加入标准浓度范围,必须与吸光度值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第二,在测定溶液中的干扰物质浓度必须恒定。第三,加入标准物质产生的响应值与原样品中待测元素产生的响应值相同。是否还有其它条件呢!

  • 标准加入法

    引进一台新极谱884,厂家设置计算方法为标准加入法,过程是,先加入空白溶液,扫描,然后加入待测样品,扫描得峰高,这样合理吗

  • 【分享】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标准加入法的局限性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是一种相对测量法,必须采用校准的方法来获得未知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校准方法是否准确,取决于待测元素在分析样品和校准溶液中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一旦由于样品中的共存物影响了待测元素的分析行为,使之不同与校准溶液中该元素的行为,则可能使完全相同浓度的溶液给出不同的吸收值,引起干扰。如果对干扰不够重视,未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往往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中,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抵消干扰,减少分析误差。然而,如果对标准加入法应用不慎,将会引起严重的分析误差,本文将对该法的局限性作一探讨。1、标准加入法的基本原理图1 标准加入法的校准曲线校准加入法[1]是将不同量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数份等体积的试样溶液之中,其中一份试样溶液不加标准,均稀释至相同体积后测定(并制备一个样品空白)。以测定溶液中外加标准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对应作图,然后将直线延长使之与浓度轴相交,交点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标准加入法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x的绝对值即为测定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析时,用标准加入法一般须满足三个条件[2]:第一,待测元素浓度从零至最大加入标准浓度范围,必须与吸光度值具有线性关系,并且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第二,在测定溶液中的干扰物质浓度必须恒定。第三,加入标准物质产生的响应值与原样品中待测元素产生的响应值相同。2、标准加入法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浓度的估计和测定的浓度范围在标准加入法中,为获得准确的结果和较好的精密度[2],要求加入标准的浓度系列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一倍到数倍。为了确定往样品中加入标准的浓度,就必须估计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这使得该操作难以自动化。例如,茶叶消化样中铅的浓度范围为0.005~0.08mg/ml,如果用一种固定的加入量来对待不同的茶叶消化样容易导致结果误差大。响应值与浓度间的线形关系是标准加入法能够成立的基础。在标准加入法中,要求加入标准的浓度系列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一倍到数倍,所以可分析的最高浓度只有标准曲线法的1/2~1/5。有研究表明[3],假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的线形范围为0~200个单位,如果要求标准加入法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5%,那么可用的分析范围为5~40个单位。这比标准曲线法的测定范围窄多了。减少加入量可以扩大测定样品的线形范围,但要以降低精密度为代价。2.2测定的精密度和分析速度由于标准加入法一般测定浓度较低的样品,受方法本身所固有的随机误差影响较大,导致测定的精密度下降。有研究表明[3]:标准加入法在理想条件下所产生结果的标准偏差总比标准曲线法大将近一倍。如果加入标准的浓度不合适,则标准偏差将更加不理想。在标准加入法中,为获得准确的结果和较好的精密度,分析每一个样品都必须进行2~3次加标且加标的浓度应该不同,使得分析速度大大降低。这在进行大规模样品分析中难以推广。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有人采用单点的标准加入法,可以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但必须以牺牲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代价[4]。2.3加和性干扰如果测得的吸光度A中,除了待测元素的吸收B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吸收C,且C不随待测元素的浓度而变化(C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则这种干扰为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的特点是不改变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只改变曲线的在吸收轴上的截距。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一般可归于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采用标准加入法是消除不了的。测得的吸光度A=B+C,无论如何加入已知浓度的待测元素,C值是始终消除不了的。校正光谱线干扰和背景吸收的方法是配制尽可能与样品相同基体的标准系列,同时进行背景校正。校正污染需使用完全与样品一样,经过相同前处理的空白作参比。2.4特效性干扰在标准加入法中,加入元素和待测元素从表面上看是同一元素,两者又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似乎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化合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析行为,常常表现为不同浓度的分析元素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这称为特效性干扰。在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全部的电离干扰和部分的化学干扰都属于特效性干扰,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消除。电离干扰可加入消电离剂(电离电位低元素)等方法来抑制,而特效性的化学干扰可加入稀放剂、保护剂等方法来抑制。在石墨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许多基体干扰(多数的蒸发干扰和全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干扰)是特效性的,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校正。例如,如果标准溶液中的待测元素是以不挥发的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而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是以较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那么很可能在挥发阶段阶段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挥发损失了一部分,而标准中的待测元素留下了,显然结果不可能正确。这部分的干扰应通过异构重整或基体改进技术加以抑制。3、运用标准加入法导致错误的实例3.1.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特效性的化学干扰[5]。图2 待测元素和样品的浓度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图3钙对铅测定的影响A/A0:相对吸光度;A0:Pb的吸光度;A:有钙干扰时Pb的吸光度(1)如图2中曲线A、B所示,曲线B含有1mg/L钙和12.5mg/L磷,测定其钙的含量结果为1.98mg/L,回收率为198%,而曲线A为2.5mg/L钙和12.5mg/L磷,测定其钙的含量结果为3.49mg/L,回收率为123%。这表明相同含量的干扰介质对不同含量的待测元素产生的干扰效应不同。(2)如图2中曲线A、C所示,而曲线A为2.5mg/L钙和12.5mg/L磷,测定其钙的含量结果为3.49mg/L,回收率为123%。将样品溶液稀释一倍,结果如曲线C所示,钙的含量为2.12 mg/L,换算成原始浓度,结果为4.24 mg/L,回收率为170%,两者相差很大。这表明不同的样品浓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同。测定钙时磷的化学干扰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校正,而应加入化学抑制剂(如镧)加以校正。3.2石墨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的特效性基体干扰[6]从图3可以看出,同样浓度的钙对铅的干扰程度大小随铅浓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铅的浓度越低吸光度下降越快,随着铅浓度的提高,吸光度下降逐渐减少。这是石墨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典型的蒸发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干扰,是属于与浓度无关的特效性干扰。因此,当用标准加入法测定铅时,这种干扰不仅影响校准曲线的斜率,而且会使校准曲线发生弯曲,对一同样浓度的钙,铅的浓度越小,校准曲线向纵轴弯曲。因此,但存在与浓度有关的特效性干扰时,不能通过校准加入法来校正,而必须采用合适的手段(如加基体改进剂)来克服干扰,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4、结论(1)与标准曲线法相比,校准加入法测定的浓度范围变窄,精密度下降,操作烦琐,分析效率大大降低;(2)校准加入法不能消除加和性干扰,如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3)校准加入法不能消除特效性干扰,如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电离干扰和化学干扰,石墨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中的特效性基体干扰。[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541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中标准加入法的局限性[/url]

  • 标准加入法的问题求解

    加和性干扰如果测得的吸光度A中,除了待测元素的吸收B外,还有一个附加的吸收C,且C不随待测元素的浓度而变化(C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则这种干扰为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的特点是不改变曲线的斜率和形状,只改变曲线的在吸收轴上的截距。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和污染等一般可归于加和性干扰。加和性干扰采用标准加入法是消除不了的。测得的吸光度A=B+C,无论如何加入已知浓度的待测元素,C值是始终消除不了的。校正光谱线干扰和背景吸收的方法是配制尽可能与样品相同基体的标准系列,同时进行背景校正。校正污染需使用完全与样品一样,经过相同前处理的空白作参比。特效性干扰在标准加入法中,加入元素和待测元素从表面上看是同一元素,两者又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似乎应该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为。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相同的物种、相同的化合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析行为,常常表现为不同浓度的分析元素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这称为特效性干扰。在火焰原子吸收中,全部的电离干扰和部分的化学干扰都属于特效性干扰,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消除。电离干扰可加入消电离剂(电离电位低元素)等方法来抑制,而特效性的化学干扰可加入稀放剂、保护剂等方法来抑制。在石墨炉原子吸收中,许多基体干扰(多数的蒸发干扰和全部气相干扰)是特效性的,不能通过标准加入法来校正。例如,如果标准溶液中的待测元素是以不挥发的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而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是以较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那么很可能在挥发阶段样品中的待测元素挥发损失了一部分,而标准中的待测元素留下了,显然结果不可能正确。这部分的干扰应通过异构重整或基体改进技术加以抑制。

  •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又名标准增量法或直线外推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检验仪器准确度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干扰物质。标准加入法,又名标准增量法或直线外推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检验仪器准确度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干扰物质。当很难配置与样品溶液相似的标准溶液,或样品基体成分很高,而且变化不定或样品中含有固体物质而对吸收的影响难以保持一定时,采用标准加入法是非常有效的。将一定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待测样品中,测定加入前后样品的浓度。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浓度将比加入前的高,其增加的量应等于加入的标准溶液中所含的待测物质的量。如果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则浓度的增加值将小于或大于理论值。标准曲线法适用于标准曲线的基体和样品的基体大致相同的情况,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当样品基体复杂时不正确。标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克服上面所说的缺点,因为他是把样品和标准混在一起同时测定的(“标准加入法”的叫法就是从这里来的),但他也有缺点就是速度很慢。标准曲线法可在样品很多的时候使用,先做出曲线,然后从曲线上找点,那样方便。标准加入法,适合数量少的时候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取4—5份相同体积的被测元素试液,从第二份起再分别加入同一浓度不同体积的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用溶剂稀释至相同体积,于相同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个试液的吸光度,绘制出标准加入法曲线。将此曲线向左外延至与横坐标交点Cx即为待测元素的浓度。将试液的标准加入法曲线斜率和待测元素标准工作曲线斜率比较,可说明基体效应是否存在。

  • 标准加入法

    最近打算新扩制盐工业钙和镁的标准,标准要求用标准加入法,不知道采用标准加入法的标准该如何进行验证(线性,精密度,加标回收,检出限)等,一条曲线只能出一个值吧?难道要重复做多条曲线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