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

仪器信息网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相关的资讯

  • 迪安诊断推出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扩大宏基因检测项目支持范围
    近日,迪安诊断(300244)研发中心与数智中心数字化交付平台团队共同开发了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简化数据传输和管理,规范结果解读,保障数据安全,可辅助实验室独立开展检测并快速报告。系统的发布扩大了宏基因检测平台的项目支持范围,使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惠及更多的病患。  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质谱、基因组测序等,来检测病原体对抗菌剂的敏感性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培养法,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结果,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剂治疗患者,降低耐药性发生的风险,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测序技术与行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数十亿产值的检测服务市场。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实验流程复杂繁琐、数据传输和管理不便捷、结果解读和报告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安全性不高等。  对此,迪安诊断快速搭建自身的病原微生物基因测序服务体系,为各科研中心、医疗机构提供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客户。  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  迪安诊断宏基因检测平台  迪安诊断宏基因检测平台是“测序+分析+报告”一体的完整病原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依托迪安诊断自主研发的算法、知识库、规则引擎,平台实现了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的全流程检测线上化,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比对功能,更好的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公司持续秉持扎实做好自身产品迭代,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提升与稳固病原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原则。此外,迪安诊断还致力于推动mNGS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以期为临床感染精准诊断贡献专业力量。
  • 12月1日正式实施!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规范全文及解读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规范》 由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8SC37(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于今年5月23日发布,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起草单位 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山西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 、临汾市公安局 、武汉益鼎天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高升杰 、杨建军 、严江伟 、耿力 、刘倩颖 、王文峰 、赖江华 、沈悦生 、宋继伟 、张洪波 、杜红丽 、郭云峰 、吴昊 、李泽琴 、张奕 、丁国徽 、苏立伟 、钟陈 、张蕾 、汪小我 、李博文 、王秋娟 、李海燕 、黄建春 、段晋琦 、沈鹤霄 、李星光 、魏曙光 、康恒亮 、穆豪放 、姜华艳 、郭小森 、尹烨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规范》国家标准解读:一、 标准编号及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为:GB/T 42751-2023;标准名称: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规范二、 标准制定背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报告指出加强生物计量与质量控制等基础通用标准的研制。同时国家标准委联合九部门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也指出需加快基因测序等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产业高端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逐渐被人们知晓和应用,国家对于高通量基因测序相关的扶持和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2012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35亿美元,截至2015年已上涨到59亿美元,3年增长为原来的1.69倍,复合年平均增长率19.0%,预计2020年将达到138亿美元。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件的制定一方面会加速测序仪国产化进程,提高国产化技术水平,确立了面向基因测序世界水平的一个技术目标和门槛,提升追赶国际主流水平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加快国产核心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标准化,并能有效促进基因测序应用的全面普及,加快市场对于基因测序产品的认可和接受。三、 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规定了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信息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因分型系统的设计、研发、测试与评估。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是通过对遗传标记STR、SNP的自动分型实现对生物特征的识别。其流程是将高通量测试设备下机数据经过预处理、序列比对、位点覆盖深度及长度算法。该系统能有效实现生物信息分析自动化和标准化。使得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四、 标准实施意义本文件的制定有利于对目前研究、开发、使用的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系统进行规范要求,保障各类分型系统对基因分型进行有效、准确的分型,为系统开发人员、部署人员和用户提供一套标准的测试方法,从而促进我国个体身份鉴定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附标准:
  • 《自然—生物技术》详细报道国内瀚海基因单分子测序系统
    瀚海基因董事长兼CEO贺建奎和GenoCare测序仪。图中绿色和黄色点代表核酸单色荧光标签,每个点代表一个单分子。(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 34, Page 123-124, 2016)  去年10月,位于深圳的瀚海基因发布了一款应用于临床检测的高性价比测序仪原理样机GenoCare,完全无需扩增,可在单分子水平上直接读取未经修饰的原始DNA片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日,Nature Biotechnology就此撰文进行报道,文章如下:  纵观整个基因测序产业链,处于上游的测序仪研发制造环节一直被Illumina、Thermo Fisher等测序巨头们所占据,然而,一家位于中国深圳的测序公司——瀚海基因,其研发的应用于临床检测的高性价比测序仪将给这些国外的测序巨头们带来潜在的威胁。去年10月,该公司发布了一款针对临床应用的单分子基因测序原理样机——GenoCare。此后,基因测序领域竞争持续升温。  在2016年1月旧金山举行的第34届JP摩根健康大会上,Illumina推出了主要针对临床的台式测序系统MiniSeq,并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销售。同时,由J.Craig Venter联合创办的位于圣地亚哥的测序公司Human Longevity也发布了他们的肿瘤测序项目,该项目包括正在研发的一系列产品,例如全生殖细胞系、肿瘤基因组及肿瘤全外显子组分析。  目前,瀚海基因着眼于中国市场。该公司继承并发展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专利技术。该技术最初由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Helicos Biosciences公司推向市场。Helicos测序公司由单分子测序领域泰斗级人物斯蒂芬?奎克(Stephen Quake)教授于2004年创办,并于2012年最终破产。贺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学及基因组学科学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瀚海基因的CEO。在奎克实验室完成博士后工作后,贺建奎回到中国创办了这家致力于临床诊断的基因测序公司。奎克现在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科学顾问。  瀚海基因的测序仪主要针对临床应用。GenoCare测序仪可在单分子水平上直接读取未经修饰的原始DNA片段。然而传统的测序仪则需要利用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同时还需要其他一些样品制备步骤,与之相比GenoCare测序仪是一个完全无需扩增的测序技术。该技术将光汇聚到DNA分子上,防止背景噪声对测序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实现了对单链DNA上微小信号的检测。尽管在全基因组测序通量上还不及Illumina和Thermo Fisher的测序平台,但是这项技术对患者特定病灶位点的基因测序而言,具有快速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可使医生能够根据特定的突变来为患者制定和调整治疗策略。  “我真的很喜欢它。它与罗氏454、Ion和Illumina一样利用了传统的边合成边测序技术,但做到了单分子检测”,来自AxioMx公司的测序专家及生物技术企业家Michael Weiner对GenoCare测序仪这样称赞道。  随着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费用已经降到了1000美元,瀚海基因计划提供100美元的临床测序服务,并将其纳入中国的医保范围内。贺建奎说:“一旦我们降低了成本,并使其达到100美元,那么13亿中国人将能够把临床测序作为常规检验,从抽血到检测报告整个过程不到20个小时”。  该公司已经开展了与广东省内三家医院的早期合作。其试点项目有唐氏综合征和其它染色体三体的无创产前测试(染色体21、13和18三体) 以及包括50个癌症基因的panel和100种遗传疾病检测。目前,这些检测在市场上需要花费500美元甚至更多。2016年1月份,瀚海基因签约了第一个无创产前检测的客户——香港和美医疗,这是一家拥有30家妇幼医院的上市公司。  目前,测序服务商以及潜在的客户都处在等待和观望中。在国内拥有Illumina HiSeq X Ten全基因组测序平台的北京诺禾致源公司CEO李瑞强说:“无需PCR扩增,单分子测序可以避免测序偏差,但错误率高已被证明是一个挑战。省去PCR扩增的麻烦是非常重要的进步。但我们看到,Helicos失败了,PacBio和OxfordNanopore两个公司的产品测序错误率都很高。不过,我们还是很有兴趣,并希望看到瀚海基因的仪器走向市场。”  贺建奎强调目前他们正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他说:“我们通过1000X的测序来弥补单次错误率高的不足。从测序癌症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结果来看,我们的错误率已经接近Illumina和Thermo Fisher的水平。其中5X的测序准确性达到了100%。”中国正准备发布精准医疗计划。据说在未来15年预算在600亿元人民币(91亿美元)。该计划预计在今年春天正式启动,目前全国各大医院正在加紧建设精准医学中心。  贺建奎估计,中国的临床基因检测市场每年将有2000万的无创产前诊断,300万癌症panel基因检测,2000万遗传病检测,3000万癌症早期筛查,以及1000万乙肝病毒检测。他希望GenoCare能承担一半的检测任务。自2013成立以来,瀚海基因通过三轮融资和政府拨款已经获得了1.2亿元(约1830万美元)资金。他希望在2017年GenoCare可以经由绿色通道申报,通过中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审批。  Weiner说:“我不确定他们是否比Illumina更便宜。但是它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因而能填补偌大的基因测序市场中的一片空白。”贺建奎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三代测序仪提供商,其竞争者主要来自纳米孔测序技术相关企业,如罗氏公司和Oxford Nanopore。”  李瑞强说:“有更多的选择对测序服务商来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这是一个很热的领域,Thermo/Life Tech、Illumina、PacBio和Qiagen公司都推出了新的测序仪器。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技术,这样可以让用户针对特定的临床应用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技术。”  原文作者:David Cyranoski  翻译:田新杰,李改玲,赵陆洋  原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 34, Page 123-124, 2016
  • AB-2550实时基因表达测定系统服务于微生物研究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购买我司代理的日本ATTO公司的AB-2550 Kronos Dio实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用于微生物内蛋白表达水平的实时监测。可用于信号通路,信号转导中确定基因的上下游关系,检测RNAi的沉默效率,药物刺激后,胞内重要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监控胞内蛋白的表达水平,省去了做定量PCR的繁重的工作量。
  • 宁波大学余绍宁团队成功研发FT-IR微生物分型系统
    宁波大学材化学院/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余绍宁团队长期从事基于 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技术的微生物分型和蛋白质结构研究,在该技术领域发表了包括PNAS 和 Nature Protocols 在内的大量相关论文。近期,该团队携手茅台集团技术中心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NBU-Microbe Typer。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NBU-Microbe Typer该系统基于FT-IR技术收集微生物细胞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于不同波段的光谱吸收信息反映了微生物的不同成分(如脂质、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特征,具有指纹特性,通过该系统附带的软件对这些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便可完成对微生物的精准分型。该技术有着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分析时间短且成本低的显著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微生物种以下级别(亚种或菌株级别)的精准分型,将极大地弥补目前质谱法和分子手段的不足,有望成为院内感染控制、病原微生物追踪、药敏分析、工业微生物调查等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仅有德国布鲁克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IR Biotyper,我国部分疾控中心及三甲医院已引进该设备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大量微生物分型研究及应用。利用FT-IR技术进行微生物分型流程点击视频了解更多:应用场景:NBU-Microbe Typer可适用于医院院感爆发监测,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溯源及传播途径分析,同时可对引发院感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研究。该系统可在3小时内得到分型结果,可作为微生物感染的早期筛选和预警。在工业领域可用于微生物种群的调查,对相关产品进行质量监控等。主要特点:准确-红外指纹图谱技术,可实现微生物亚种级别分型;可靠-整机密闭式设计,有效排除水分干扰,谱图更精准;快速-3小时内可完成96个样本采样及分析;便捷-微生物样本无需提取蛋白及核酸等,培养后可直接涂菌进行检测;智能-全自动化采集及数据处理,无需人工驻守;低成本-成本远低于MLST、PFGE、WGS等分子检测方法;多通道-可选96或48孔样品板;除了临床微生物分型应用外,该团队目前也正在与食品、环境和工业微生物检测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合作,着力于不断挖掘和完善FT-IR微生物分型技术,打造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红外微生物分型系统,也期待与微生物同行交流、探讨及合作。宁波大学余绍宁团队FT-IR系统研发主要参与人员余绍宁(中),研究员,项目总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冯彬(右二),助理研究员,仪器总体方案设计,软件及算法实施;张俊良(左二),讲师,整机机械结构和光路的设计及实施;吴焕铭(左一),讲师,仪器电气系统设计及实施;施海梅(右一),实验员,系统应用开发;(稿件来源:宁波大学余绍宁团队,联系方式:18950036162 冯老师)
  • 1488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全自动多位点基因分型系统等一批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OITC-G230290223项目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全自动多位点基因分型系统等一批仪器采购项目预算金额:881.5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881.5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品目采购内容数量(套)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预算金额(万元)最高限价(万元)11超灵敏度多功能成像仪1是50502荧光倒置显微镜1是49.549.53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1是60604细胞成像微孔检测系统1是1371375全自动多位点基因分型系统1是1551556有机元素分析仪1是65657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是85858多功能酶标仪1是45459微流控芯片基因分析系统1是235235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需求书。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OITC-G230291684项目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圆二色光谱仪等一批仪器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07.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07.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品目采购内容数量(台/套)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预算金额(万元)最高限价(万元)11全自动细胞成像仪1套是97972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1套是1201203脂双层工作站1套是1001004圆二色光谱仪 (CD)1套是90905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1套是50506全自动蛋白免疫印迹定量分析仪1套是150150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需求书。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1月29日 至 2023年12月06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http://www.oitccas.com/ 招标在线频道方式:登录http://www.oitccas.com注册并购买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新区布新路97号        联系方式:李老师0755-2839880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迟兆洋、张君仙0769-26627023、020-87001523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迟兆洋、张君仙电 话:  0769-26627023、020-87001523 / mye@oitc.com.cn、bxu@oitc.com.cn
  • 美谷分子微生物筛选系统 QPix亮相央视晚间新闻 ,助力创新中国
    2024 年 7 月 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CCTV-13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创新中国”筑梦新征程》重点报道了我国一系列科技创新及促进科研创新的密集落地举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 QPix XE 作为加速科研创新的工具亮相在新闻联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做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团队软硬件的配套支持。国家的全社会研发经费在 2012 年的 1.03 万亿元增涨到 2023 年的 3.3 万亿元。在国家大力投入科研创新的举措之下,传统行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其中,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为科研创新注入新动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QPix 系列作为经典的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客观的成像筛选、高达 3000 克隆/小时通量的自动化挑选、可定制和整合的扩展性、多种功能集成等特性,使其不论是在生物药开发、工业菌株筛选、基因合成还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创新加速。一睹它的风采⬇ ️ ⬇ ️ ⬇ ️ 美谷分子仪器,赞27QPix 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操纵,让微生物或者其他底盘细胞高效生产之前靠化学合成的产品,用生物合成代替化学合成,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和风险,也可以让底盘细胞高效生产自然界难以提取的物质,降低低剂量产品提取成本,还可以通过基因改造令微生物具有将有害物质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等。以“DBTL”循环(Design-Build-Test-Learn)为指导的合成生物学流程,增加了对底盘细胞高通量筛选的需求。传统的微生物挑选为手工铺板、手工挑菌,在挑选的流程中遵循 5 个动作的循环过程:拿吸头、观察、挑菌落、接种至孔板、扔吸头。这种手工挑选有很多局限性:动作重复且技术含量低,挑选的准确性依赖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挑选速度受限;挑选的标准为肉眼判断,并且菌挑至哪个孔没有数据追溯等。高通量克隆筛选系统 QPix 可以实现克隆挑取的高效化、标准化,替代手工挑选,助力高效生物制造。QPix 400 系列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QPix 系统全球装机量已经超过 600 套,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测序服务单位、生物科技和制药公司。在人类基因组项目中,QPix 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获得了测序中心的赞誉。2023 年,QPix 400 系列增添新成员,新品 QPix XE 专为空间紧凑型、中高通量需求的实验室而设计。体积和通量上的更新并不影响 QPix XE 强大的功能和高质量的结果,依旧能够轻松实现高效、精准的克隆识别和挑取!基于菌落形态特征和荧光强度的克隆识别和筛选,尽早发现阳性克隆,减少下游工作量轨道运行实现高位置精度,确保准确挑取克隆多种类型挑针可选,匹配不同形态菌落,实现更高效的挑取复制、重排、抑菌圈/水解圈等多种功能可选,一机实现多种用途自动数据存储和样本跟踪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QPix 系列广泛的应用场景仍然适用 QPix XE,例如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燃料、农业、微生物组学、环境科学、食品和饮料等广泛的科研活动。同时,QPix 系列与 Molecular Devices 其他高通量产品结合,可以提供完善的高通量应用解决方案,为您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细胞株开发解决方案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抗体药物开发-噬菌体展示解决方案结语QPix 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以其稳定的性能、多样的功能、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生产力,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助力科技现代化。Molecular Devices 与科研人员一起,不断探索,践行创新使命。
  • 凯普生物获发明专利: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基因分型引物组和试剂盒
    近日,凯普生物(30063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法结合拷贝数对地中海贫血症基因分型的引物组和试剂盒”,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818121.2,授权日为2024年5月7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法结合拷贝数对地中海贫血症基因分型的引物组和试剂盒。本发明针对地中海贫血症常见突变位点的序列,设计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地中海贫血症基因分型的扩增引物和延伸引物,并建立了检测方法。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发明的引物组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热点突变及缺失,检出率更高,也更为准确。同时,该引物组能够通过单管反应同时检测地中海贫血症珠蛋白基因α和β的相关突变,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既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也可以应用于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筛查。  今年以来凯普生物新获得专利授权1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结合公司2023年年报财务数据,2023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1.36亿元,同比减44.87%。
  • 未来兴奋剂检测或采用基因生物监测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开幕,其中一个需要强调的重要问题便是防止化学药物欺诈。随着医疗成本的上升,究竟什么是服用禁药从而提升运动表现,需要重新再界定。不少运动员愿意支付昂贵医疗费,服用禁药提升身体机能以获得一时的荣耀。  爱尔兰中长跑运动员托马斯钱普尼强烈的反对与动员服用兴奋剂,他认为全球反兴奋剂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运动员想要欺骗,他必须精心安排。“为了赶在测试之前,运动员必须有非常完备的医疗支持—你需要内分泌系统非常专业的医药,最新的红细胞生成素合成药(EPO),如果盲目在网上买很快就会被发现,如果没有特别的途径获得这些资源,你体能可能下降的很快。”钱普尼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他因有伤在身无法参加2012伦敦奥运会。  运动蟑螂  专家认为系统性的服用兴奋剂是运动竞技中最大的威胁。不过专家认为伦敦现存的大数量的药物测试,以及医疗巨头Glaxo SmithKline 支付的展品实验室可能并不是处理这类威胁最有效地方式。美国反兴奋剂志愿协会VADA的成立者玛格丽特古德曼博士说道:“可能被发现服禁药的运动员只有一个,但这就类似于蟑螂,当你发现公寓里出现了一个蟑螂,那么你的橱柜里可能已经有上千只了。因为服用的兴奋剂不同,以及被测试的方式不同,很多运动员并没有被发现服用兴奋剂。”  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总干事大卫豪曼对此表示同意,“我很怀疑药物测试的有效性。我知道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能够避开药物测试。我们需要将重心放在科学上,以超过技术检验方法。”通过对比运动员长期一段时间的各项指标,护照记录了血液和尿液的细微变化,这可能会提供是否服用兴奋剂的证据。  生物检测  有的专家认为生物护照是更好的方式,因为可以长期检测体内类固醇和荷尔蒙的含量。但这个项目的巨大成本花费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创意未来研究中心总监、西苏格兰大学的安迪米亚赫教授说道:“我认为很快就会有公共的基因数据库和整套基因排列,将基因进行匹配只需要1000美元。世界范围内,每个人从出生就要开心进行生物监测,无论在任何领域一旦身体有任何生物化学变化,这个人就没有参赛资格。”  米亚赫教授还说道,目前物理性的表现上的提升,无论是化学上的还是技术上的,现在已经广泛的被社会所接受,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在体育竞技中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如果(兴奋剂)没有健康威胁,或者风险很小,我们应该允许运动员服用药物,事实上,现在运动员必须依赖科技才能更好地超越前人。”  回到未来  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兴奋剂呢?很可能未来有一天重心将会转移到基因药物上。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与建造肌肉和增加红细胞产量有关的基因。通过病原体进入细胞“篡改”DNA密码,这些至关重要的基因会开启,运动员可以在忍耐力和持久力上获得极大的提高。  当然这又存在重大的缺陷,那便是健康和安全问题,包括面临获癌症的风险。克里斯库伯教授称,未来各种兴奋剂可能用于医疗治疗病人,例如红细胞生成素合成药(EPO)和合成代谢类固醇。“每一种用于提高体育竞技表现的药物最初都是作为麻醉用药,用于帮助重病病人恢复。未来的兴奋剂可能多用于医疗,而非体育竞技场。”
  • 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支持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医学成像等技术发展(附全文)
    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通知全文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生物经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生物经济发展形势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正在勾勒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生物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生物领域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物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加强,为加快培育发展生物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生命健康消费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之一,一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已处于第一梯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生物资源和显著制度优势,生物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生物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物产业原创能力仍较为薄弱,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尚不完备,生物经济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等。需科学分析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二、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充分发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生物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二) 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技术科研攻关机制,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坚持系统推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科学施策,统筹谋划,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加强生物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生物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合作共赢。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生物经济效益互利共赢。——坚持造福人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客观规律,实现生物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融互促,确保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造福人民群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风险可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强化底线思维,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生物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命学科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高,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生物经济区域性创新高地、生物产业集群数量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生物产业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生物产业体系更加发达,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协调稳定。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更加广泛惠及人民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物药物和医疗服务社会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基因检测技术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加快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基础保障、事后恢复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平战结合的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基本建成国家主导、防控兼备、多元立体、机制顺畅、基础扎实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大幅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疫情防控相关科研攻关、基础保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更加优越,促进先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生物技术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审评审批、市场准入、产品定价、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展望 2035 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四)重点发展领域。紧紧围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变革趋势,聚焦面向人民群众在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等领域更高层次需求和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的目标,充分考虑生物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优先发展四大重点领域。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着眼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能力,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有力支撑疾病防控救治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适应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等消费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着眼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目标,重点围绕生物基材料、新型发酵产品、生物质能等方向,构建生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推动生物资源严格保护、高效开发、永续利用,加快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菌种与蛋白元件库,推动生物工艺在化工、医药、轻纺、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构建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推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生物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着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重点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三、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坚持发挥创新在生物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强化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与发展生物经济新动能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五) 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瞄准临床医学与健康管理、新药创制、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打造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凝聚大团队、集聚大资源、实施大项目、取得大突破。强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牵引作用,聚焦“四个面向”超前部署引领性设施,加快转化医学研究、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等建设,鼓励依托设施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强设施运行开放和数据共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开展生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补齐底层技术、关键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和材料、基础软硬件等发展短板,加强供需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部署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制及针灸作用原理研究。鼓励发展生物计算、脱氧核糖核(DNA)存储等新技术。(六) 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生物领域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大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资源,推动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规模大、影响广的重点领域,鼓励生物创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培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以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创新力量。在高端科研仪器、医疗设备、新药创制、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质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有影响力的用户单位牵头建立产用联合体,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生物产品技术创新和示范验证,构建“应用示范-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加强医工、医校结合,试点开展临床研究制度创新,提升医药卫生成果转化和功能验证能力。鼓励建设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健全完善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七) 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引导创新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体系完备、科研基础扎实、医疗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提升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方向发展,立足区位和产业比较优势,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有减有增控制发展规模,促进重点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引导生物产业园区聚焦优势领域和产业链重点环节深耕细作,促进相关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中,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八) 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鼓励国内生物领域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动参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医药卫生、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中医药、互联网诊疗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生物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建设对外合作生物产业园。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开展先进生物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专栏1 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蛋白质科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转化医学、国家种质资源库、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探索生命奥秘、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农业现代化等需要,加快建设人类细胞谱系、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物领域极限研究能力。2.关键共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紧扣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以推动应用和产业转化为目标,在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疾病防治、新型生物药、新型生物材料、精准医学、医学影像和治疗设备、核酸和重组疫苗、生物制造菌种、林源医药、中医药、主粮等重要农产品种源、生物基环保材料、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及技术标准研究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支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围绕加快创新药上市审批、强化上市后监管,建设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抗体药物、融合蛋白药物、生物仿制药、干细胞和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外泌体治疗产品、中药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四、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九) 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诊断装备,促进装备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发展。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鼓励推进慢性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研发。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对开展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医疗新技术制定完善技术规范,科学开展临床评价。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专栏2 生物医药技术惠民工程1.早筛与精准用药。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质谱、医学影像、生物信息诊断等技术为主,重点开展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继续推动耳聋、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基因筛查,推动个体化医疗实现突破。2.先进医疗装备。加强医疗装备示范应用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基地持续跟踪产品技术迭代应用示范,进一步降低诊疗费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装备需求,推动先进医疗装备惠及世界人民。3.中医药质量提升。选育一批中药材良种,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保障,推动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体系。开发一批优质中药,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设中医药标准物质库、质控标准体系、信息数据平台。(十) 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农业,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精准多靶标生物农药、土壤改良生物制品等农业制品。促进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推动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木本饲料、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兽药、植物免疫调节剂、高效检测试剂、高效固碳和固氮产品等技术的创制与产业化,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等生物饲料,解决饲料安全、原料缺乏和环境污染等养殖领域重大问题。专栏3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1.保护种质资源。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和中期库(资源圃)、畜禽基因库和保护场(区)、水产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场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为科研育种提供优质资源材料。2.推动育种创新。以农作物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和鉴定平台、畜禽育种创新平台、水产联合育种平台等为重点,发展原创育种技术,支持建设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性科研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改善科研创新条件,推动产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3.开展测试评价。以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中心(站)、畜禽遗传评估中心和品种测定站、水产品种测试站为重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条件和品种测试(测定)能力。4.促进良种繁育。以农作物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公畜站、水产繁种基地为重点,着力打造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生产基地,有效保障良种供应,全面提升良种覆盖率。(十一) 推动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产业发展。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运用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等生物技术,推动实现水体脱氮除磷、重金属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推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发展污染物生物环境响应监测、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生物资源回收利用等生物环保产业链,助力打赢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生物燃料与生物化工融合发展,建立生物质燃烧掺混标准。优选和改良中高温厌氧发酵菌种,提高生物质厌氧处理工艺及厌氧发酵成套装备研制水平,加快生物天然气、纤维素乙醇、藻类生物燃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专栏4 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工程1.生物能源领域。定向选育、推广和应用高产、高抗、速生的油料和能源林新品种,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能源基地建设,加强热化学技术创新,推动高效低成本生物能源应用。在城乡有机废弃物集中地区开展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产业示范,打通生物质原料收集、有机肥生产使用等重要环节,提高生物燃料生产规模。建设以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的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开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替代燃煤,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推进沼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其他生物质能清洁取暖。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柴油推广试点,推进生物航空燃料示范应用。2.生物环保领域。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重点在日用制品、农业地膜、包装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应用示范,推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场。促进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推动在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示范应用。(十二) 推动生物信息产业发展。推进研发生产。面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开发远程监护装备、可穿戴设备等生命支持和监护产品,发展基于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新型护理和康复装备。促进数据共享。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药品追溯体系。整合健康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医疗保险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健康态数据和主动健康产品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医疗健康数据安全有序汇聚与共享,支撑区域卫生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化便民服务。继续推动“互联网+卫生健康”,以改善就医体验为重点,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积极发展“互联网+ 药品流通”,逐步推广非处方药“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便民服务。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技术推广,搭建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老龄化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专栏5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工程1.信息技术支撑新药研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治疗适应症与新靶点验证、临床前与临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新药研制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实现药物产业的精准化研制与规模化发展。提升制药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结晶、超临界萃取和色谱分离、固体制剂生产在线检测、连续培养生物反应器、蛋白质大规模纯化、冷链储存运输等信息化制药装备。2.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研发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系统。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病理分型、生理信号分析等应用发展,开展脑、肺、眼、骨、心脑血管、皮肤等常见伤病的图像识别技术研发,加快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系统产品化和临床辅助应用。研发多模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使用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南和临床标准术语集,覆盖常见疾病种类,支持每年及时加入新的疾病类型诊断、治疗、康复指南,借助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引导采集判别病历信息,覆盖体检、分诊、决策、术后复查等全流程。探索研发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3.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发展“互联网+卫生健康”,建设区域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基因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影像信息中心等,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五、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生物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提高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为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十三) 加大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生物资源监管制度。提高生物资源监管层级,将生物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进行监管。健全完善生物资源保护行政法规,强化生物资源采集、猎捕、品种选育、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制度建设。规范生物资源跨境流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外来入侵物种、感染性物质监测防控水平,建立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系统。开展生物资源全面普查。制定生物资源目录,持续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资源调查、观测和评估,优化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布局,开展全国农作物、森林、草原、畜禽水产、中药材等生物资源普查工作,全方位掌握地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及生物种群变化规律。完善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新建一批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加大珍稀、特有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种收集保护力度,抢救性收集保存稀有生物遗传资源。夯实生物资源保护技术基础。积极发展分子生物学、胚胎工程及低温生物学等保存技术,提升资源长期保存能力。构建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追踪体系,实现生物资源全品类、全地域、全流程监管。建立基于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和预警平台,拓展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在生物资源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实现对野生动植物、农作物、中药材等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十四) 健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加强生物资源科学评价。建立生物资源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规范,推动我国生物资源开发由收集、监测向全面评价和综合利用转变。制定森林、草原等生物资源的评价标准。加强优质基因的繁育利用及品种改良,建设种质资源筛选平台,标记一批抗病虫、抗旱、耐寒、耐高温、营养价值高的优质功能基因,高效、快速、定向培育一批优质种质资源,提升我国生物种质国际竞争力。强化生物资源利用平台支撑。建设生物资源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立标准化、模块化的生物元件实体库和数字信息库、开源软件库,建设涵盖“智能化机器学习设计—自动化合成装配—高通量定量分析测试”的生物设计创制工作站。建立全国和区域性农作物、林草、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以及实验动物资源库、生物标本库。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和挖掘。建立生态种植体系,合理布局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农林生物质原料生产基地、种苗培育基地,提高种植繁育良种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物资源综合应用。发展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探索生物资源“收集—储存—成型—消费—处理—再利用”一体化模式。发展精准作业、高密度立体生态种植养殖、智能化生产加工、模式动物繁育技术,提升生物资源现代化生产利用水平。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支持创新种质资源上市交易、作价入股。加强生物资源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对重要种质资源和产品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十五) 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加强生物资源安全管理。强化生物资源安全监管,制定完善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目录。完善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等重要生物资源的保护。规范生物资源分级分类应用原则。完善生物资源信息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和动态分析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我国生物资源的影响,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安全和动态稳定。建立国家层面生物资源共享体系。推进生物资源受控共享和安全交换,推进生物资源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临床诊疗等领域的应用。建立统一的资源数字信息管理接口标准,实现跨地区、跨类型的资源数据集成及无缝连接,提高生物资源共享和生物数据高效利用能力。统筹实现我国生物数据资源统一汇交共享。专栏6 生物资源保藏开发工程1.生物资源保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和评估,构建生物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一批生物资源高标准保藏库,完善生物资源分级分类保护名录,建设动植物保护区和繁育基地。2.优化种质资源。建立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创新利用评价体系,支撑繁育和新品种培育。创新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提升优质基因标记开发、极端环境微生物获取、基因优化及工程化改造等技术,实现高效、快速、定向培育一批优质种质资源。六、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十六)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强化各级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打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人民战争。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集约化建设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物信息、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菌(毒)种保藏、动植物遗传资源保藏等国家战略资源平台。围绕人口健康、检验检疫、国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总量调控、因需布局、动态调整,统筹布局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对国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实验样本、实验动物、实验活动废弃物。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生产和调度效能。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强化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采购供应体系,建设特需生物药品应急生产基地,完善使用调配、定期轮换、动态储备制度,确保储备产品质量。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平台资源,实时掌握重点物资的供需数据。优化重要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加强对各类生物安全风险监管。加强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活动的安全管理,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特殊生物因子等实施追溯管理。严格开展实验活动及临床应用中利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风险评估。加强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普及生命伦理和生物安全观念。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强化特殊物品等的出入境安全管理,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坚决守牢国门关口。对已经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摸清底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强化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加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毒溯源、传播路径和机理等基础研究。加强检测试剂、治疗药物、疫苗、医疗设备等科研攻关,推动科研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加快重大疫情防控相关疫苗、中西医药品、检测试剂等产品的审评审批,提高监管系统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十七)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机制。健全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和军地协同防控合作,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能力保障,切实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城乡基层治理,重点强化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智慧监控网络系统,健全流行病学及疫情溯源调查队伍。完善各类疫情监测预警防控体系。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末端发现能力。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加强国际卫生港创建工作,强化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口岸智能化和现代化建设,完善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网络,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建设。理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明确机构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动植物疫情网络直报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各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中心建设,构建各类生态类型区域的监测网络。提升各类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规范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的组织管理、应急处置、救援保障、事后恢复、舆论应对等工作。强化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全国“一盘棋”,形成属地处置、垂直管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制定分领域、分区域的生物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增强生物安全事件快速响应、各方协同、高效处置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统筹布局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满足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重大疾病防治需要。七、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遵循生物科技发展规律,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协同发力,持续深化技术创新、行业监管、市场应用等领域改革,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框架,加快形成有利于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十八)完善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健全药品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政策,鼓励新药境内外同步研发申报。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优化许可持有人变革程序和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完善委托生产管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疫苗、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审评流程,完善审评决策机制,探索真实世界数据在审评审批中的应用。优化新食品原料、添加剂、微生物等准入审批,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和审查制度。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新药开发和审批体系。研究建立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生物产品、生物技术环境准入制度,切实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十九) 扩大市场应用空间。完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完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评价标准和标识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将新药和医疗器械相关费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深化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推动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质量监督、供应保障等政策协同。改进临床用药政策,鼓励使用性价比高的新药。完善医院配置和采购政策,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备标准。(二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落实药品数据保护制度,依法保护药品临床试验数据和非临床数据。加大对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健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制度。支持发展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全链条运营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推动建立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助力培育高价值专利。(二十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统筹利用各级各类相关财政资金支持生物经济发展,加大对生物相关科技创新和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试点。鼓励地方建立健全生物质能财政补贴政策。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二十二) 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大力支持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集聚,利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外资力量,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所需资金。加强生物企业上市培育,进一步加大对生物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优质生物企业在主板和科创板上市。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支持银行研发更多与生物经济特点相适应的信贷产品。(二十三)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支持前沿交叉学科体系建设,鼓励生命科学与医学、物理、工程、信息、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生命科学复合型人才。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重点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围绕重点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生物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原始创新人才、工程化开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支持大型生物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组建专业药物临床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基地。(二十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更加高效共赢的国际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合作模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国际药品审批监管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医药产品实现国际化。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精神,推动制定“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二十五) 推动政策先行先试。用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药品与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分中心,鼓励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细胞治疗、中药和中医医疗器械注册监管等领域开展改革试点。结合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和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选择产业基础好、市场主体活、辐射带动强的城市,建设若干生物经济先导区,先行先试科技创新、准入与监管、市场应用、金融创新、价格、对外合作等生物经济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充分集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资源,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专栏7 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行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引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壮大。生物经济先导区重点是探索构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前瞻性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体系,集中建设凝聚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突破的科技与产业创新平台,通过合作园区、离岸科技孵化器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八、保障措施(二十六)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发展生物经济的全过程。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强化对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健全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林草、药监等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二十七) 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生物技术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认知接受程度,建设一批生物技术科普平台,营造有利于公众客观、科学理解生物技术的人文社会环境。支持举办国际性生物经济高端论坛,提高我国生物经济影响力。鼓励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牵头,联合有关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各方力量,加强生物经济发展智力支撑,推动开展生物经济立法、监管、政策、统计等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生物经济政策的解读。推动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加强生物经济重大问题争端协商。(二十八) 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发展工作,加强地方规划、有关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本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共同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壮大,把生物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本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要按程序报批。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附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pdf
  • 新服务帮助基因分型实验室成长和扩展
    咨询服务协助高通量芯片客户用好Infinium 产品Illumina的专业服务团队致力于帮助客户发挥Illumina技术的作用,从而增强整体的客户体验。到目前为止,它的服务侧重于帮助测序客户评估新产品,建立实验室和IT基础设施,以及优化生物信息学过程。如今,通过新的Illumina ArrayLab咨询服务,团队很高兴能扩大其专业服务阵容。对于那些希望扩展并已开展基因分型的实验室,启用Infinium XT 或Infinium Global Screening Array等新技术需要对实验室操作进行重大改变和改进。这些待改进的方面包括设施规划、人员配备和培训、风险管理和故障排除、以及数据管理和IT基础设施。对于那些初次和大规模实施基因分型的实验室,这些挑战更会加重。Illumina客户解决方案部门的服务和支持总监Ron Chavez表示:“ArrayLab咨询服务能够帮助那些对高通量基因分型不熟悉的实验室加速生产,并最大限度提高运营效率。我们资深的顾问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经验,将帮助客户更好地完成从样本采集到数据分析的整个芯片扫描流程。” 客户聚焦:Codigo46Illumina的客户Codigo46正与墨西哥卫生当局合作,致力于建设和管理拉丁美洲最大的生物样本库。我们抓住机会联系到Codigo46的CEO Lorenza Haddad,希望深入了解他们如何使用Global Screening Array,以及ArrayLab咨询服务如何帮助他们扩展实验室。 您如何使用Global Screening Array?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生物样本库,并开展群体筛查工作,将表型信息与基因型相结合。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在未来某一天能够推进拉丁美洲的个性化医疗。 在采用Global Screening Array之前,您是否使用过芯片?没有,Global Screening Array的合适的内容和定价让我们得以启动这个项目。您的工作将为墨西哥或拉丁美洲其他地方的人群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人群正在研究当中,其基因组信息也常常与欧洲人群进行比较。工作中我们正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人群建立参考信息,并为医疗保健机构和官员提供工具,以便开发基于遗传学的预防保健措施和个性化医疗项目。 ArrayLab咨询服务如何起作用?ArrayLab咨询服务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工具,可根据我们项目的通量和规模来打造实验室。对实验室空间、设备和物流的规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墨西哥建立一个高通量基因分型实验室是一个挑战,但咨询服务团队一直在场回答问题,并充当Codigo46和Illumina之间的联络人。它帮助我们在几个月内建立并运行实验室,并解决一开始经常出现的问题,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 博奥生物晶芯基因芯片分析系统等产品亮相“十一五”成就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3月7日至14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晶芯 ArrayCompassTM基因芯片分析系统、晶芯 LuxScanTMDx/HT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晶芯 ExtractorTM36 核酸快速提取仪及博奥生物晶芯医学产品亮相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晶芯ArrayCompassTM基因芯片分析系统  该产品是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与Affymetrix公司经过3年的合作,共同推出的基于PEG Strip芯片(原位合成技术)的超高密度微阵列芯片反应与检测一体化系统,可用于高密度、中低通量的表达谱芯片、重测序芯片的分析,为进行此类研究的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技术平台。其工业造型更是在2010年获得了具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晶芯LuxScanTMDx/HT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  晶芯 LuxScanTMDx/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是一款具有高通量、高自动化、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芯片扫描仪,可应用于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此产品在晶芯LuxScanTM10K微阵列芯片扫描仪优质性能基础上,提高了产品自动化和扫描通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晶芯 ExtractorTM36 核酸快速提取仪  晶芯ExtractorTM36核酸快速提取仪适用于批量快速核酸提取,可方便快速地一次性提取36份细菌核酸样品。与配套的晶芯核酸快速提取试剂盒一起使用,可使核酸提取操作稳定可靠、简单快捷。简单两步操作即可完成核酸提取,操作时间在10min左右。博奥生物晶芯医学产品  左为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右为晶芯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DNA微阵列芯片法)。  关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注册资金现为3.765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拥有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研制开发出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蛋白、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的产品,可以为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和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 揭秘基因检测全过程 一份生物标本的广州之旅
    ■您知道吗?  同种类型的肿瘤患者,选择相同药物进行化疗,有的人有效无害,有的人无效有害。  ■您了解吗?  每个人的身体都住着一名“医生”,它就是基因。基因是会“说话”的,通过基因检测,它会告诉我们,每名肿瘤患者最佳的化疗药物搭配。  为解开肿瘤患者的身体密码,以量身制造肿瘤患者的化疗方案,目前,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内部分医院均与专业机构开展“基因检测”。正是有了这项技术,肿瘤患者的治疗从传统循证医学时代跨入个体化治疗时代。  上周五,一份生物标本开始了它的“旅行”,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发,前往广州接受“基因检测”。成都商报记者全程跟随这份标本,揭秘基因检测的全过程。昨日,这份生物标本已完成使命,基因检测报告已抵达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方将据此为病人制定出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揭秘 标本制造  成都:我是这样“出生”的  姓名:乳腺恶性肿瘤石蜡切片 大小:8微米  选择肿瘤标本  我是一份生物标本,当然这只是我现在的身份。当我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时,我只是潜伏在患者身体内的肿瘤组织里。患者曾素英今年46岁,前不久,她摸到乳腺内有包块,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我的踪迹被曝光了。  上周的一天,我听到手术器械撞击的声音。突然,一道亮光射进来,我第一次看到外面世界,医生正在“摩拳擦掌”,他们成功切除她的乳腺肿瘤,我也随之被取了出来。  这个肿瘤直径有5公分大小,而我就是最严重的一部分,直径1.5厘米,也成为生物标本的“最佳人选”。  制造“生物标本”  为了让我这个“坏分子”不再活跃,医生将我泡进固定液,其实就是福尔马林,减少我的生物活性,固定性质。  接下来,我来到医院的病理科。经过活检,我的性质是恶性。为了让医生更客观地为患者选择化疗方案,我将要前往广州进行“基因检测”。  为了符合检验标准,我在病理科进行了一次“变身”。我先被送入了脱水机,让身体变得干爽。检验人员向我滴入了石蜡固化,如此一来,我才能够更好被切割。  我的身体实在太热了,只有躺在冷冻台上等待切割,检验人员调好了8微米的厚度,将我整整切成了15片。由于非常薄,我那一张张卷着的身体被放入空漂仪。在纯净水里飘啊飘,我的身体这才舒展开来,被放入特制的玻片中,装入样本运输盒。  接下来,我坐上了飞机,目的地:广州。  揭秘 检验室  广州:我是这样“旅游”的  第1站 标本室—生物标本的“档案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当我再次看到亮光时,已经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广州。在益善医学检验所里,第一站是标本室。工作人员再次核对了我的身份信息,并给我贴上了标签。  在这里,我认识了不少朋友。它们,有的和我一样制成石蜡切片或还浸泡在福尔马林中,有的则是放在冰柜中的血液……大家来自全国各地。  这间标本室其实就是个特殊的“档案馆”,这里有持续不断的电力供应系统,长年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通过档案柜以及-20℃冰箱和超低温-70℃冰箱,保存着三万余份不同类型的检测剩余标本。  工作人员称,这些标本有的是石蜡切片,有的是全血,有的是肿瘤组织。它们被永久保存的意义在于,患者如果还想进行更多项的检测,可以继续使用它们 如果以后肿瘤复发,它们将与新肿瘤组织进行对比,找出医学根据。  第2站:处理室—生物标本的“更衣室”  接下来,我便进入了正式的检测过程。这里的每个检验室都分成内外两间,外面是缓冲间,始终处于正压状态,这就意味着检验室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到其中。工作人员在这里更换工作服,每个检验室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服,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检验室间的服装不能共用,以免造成检验室间的交叉污染。  瞧了瞧新鲜后,我被送入了标本处理室,在这里,我将脱掉外衣,将身体中的DNA显露出来。只见工作人员用透明液溶解了我的石蜡外衣,再用仪器将我打碎成匀浆。最后,他们通过“柱膜法”让DNA依附在膜上,被挑选出来,而其他的杂质和细胞成分将被洗脱掉。  第3站:扩增室—DNA的“复印室”  通过“更衣室”获得的DNA量是有限的,更大量的DNA才能满足检测需求。怎么办呢?办公楼里有复印室,检验室内也有类似的DNA的“复印室”。工作人员便在扩增室内对DNA进行扩增,通过仪器可以将提取的DNA拷贝扩增到10亿倍。  同时,工作人员在试剂室内进行试剂的准备。根据检验项目不同,工作人员取不同的试剂进行检验。  第4站:分析室—DNA的“演讲台”  历经磨难,我马上就要达到此行的最终目的了。在分析室,我的DNA开始“演讲”,它能够显示出我与其他朋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指导医生用药。经过临床诊断的生物芯片平台——液相芯片技术平台,由检验人员同时解读多个靶标的检测结果,向外界宣布我的基因特征。  五天后,我的这份检测报告抵达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依据检测结果,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药物方案。  专家解读  生物专家:开创“个体化治疗”时代  据益善医学检验所的许嘉森博士介绍,传统的肿瘤治疗是按“同病同治”的模式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在不断告诉我们,对某些患者有效的药物方案,用在另一些患者身上却可能无效。由于无法了解患者自身特异性,甄别患者间的差异,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患者在接受某一药物方案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或毒副作用很大,只能更换其他药物方案,再治疗一段时间,如果依旧无效,那只能再次更换方案。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肿瘤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这些靶标,可以识别相同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患者间存在的差异。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分子基因特异性选择药物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避免因不适用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避免因反复尝试不同药物带来的时间及金钱浪费。  目前,基因检测已运用到制药、治疗和预防易患疾病等领域。然而,由于开展基因检测技术的投入太高,绝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单独开展基因检测,而是送往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来进行。  医学专家:基因“说出”患者的差异  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有成介绍,乳腺癌的常用方案有14种,每种就有2-3种药物搭配。如果不开展基因检测,医生将根据经验和患者的经济水平来选择药物,如果这类化疗药物对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有效,则首要考虑这类药物。化疗疗程为6个周期,每个周期有21天,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有效和毒副作用情况,来进行药物更换。  昨日,由成都送往广州进行基因检测的报告已抵达成都。在患者曾素英的报告中,检验人员根据医生要求,对其6个点位基因进行检验后发现,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最有效,而氟类化疗药物不仅无效甚至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然而,每个患者其实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是需要基因来说话”。黄主任出示另一位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与曾素英报告作对比:两名患者为同样组织类型的乳腺癌,而后者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无效且有害。  黄主任称,如果这名患者没有进行基因检测,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对其使用蒽环类药物,结果不仅无效,还会造成心脏中毒,导致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脏功能损害。同时,它与其他化疗药物搭配,与其副作用叠加,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这种对比体现出基因检测的优势。”黄主任称,自从去年市二医院成立乳腺外科后,该科一直在倡导基因检测,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均会选用这种方法,得到个体化优化治疗。  名词解释  关键词1 基因  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断,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  关键词2 靶标检测  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这些靶标,可以识别相同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患者间存在的差异。靶标检测是个体化治疗的瞄准器,是实施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 华大基因参与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
    华大基因3月22日宣布将参与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EarthMicrobiomeProject(简称&ldquo EMP&rdquo ),将负责EMP亚洲地区所有样本的收集和鉴定,并对整个项目提供DNA提取、扩增、建库、宏基因组测序,以及研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所需的计算资源。  EMP将对来自全球的20万个样本进行环境DNA测序或者宏基因组测序,从而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基因图谱,旨在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进化多样性,以便更好地造福社会及人类。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单位有华大基因(BGI)、阿拉贡国立实验室、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劳伦斯· 伯克利国立实验室和美国基因能源联合研究所。  据介绍,与以往的微生物研究有所不同,该项目的研究对象不仅集中于海洋和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群落,还包括土壤、空气、淡水生态系统等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群落。  华大基因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表示,&ldquo 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如此重要的研究项目。微生物对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对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征服这个未知的领域是非常有必要的。华大基因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测序平台和强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我们相信可以为促进人类对微生物群落重要性的了解贡献出价值和力量&rdquo 。  据悉,今年6月13日至15日,华大基因将联合EMP联盟在深圳共同举办第一届EMP大会。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华大基因将与来自各地的学者分享微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及相关生态、健康、医学、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及应用前景。
  • 获证!鲲鹏基因iFIND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正式进军分子POCT市场
    2023年12月8日,鲲鹏基因自主研发的iFIND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获得国家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33221927。iFIND颠覆传统PCR模式,将核酸纯化技术、qPCR检测技术、冻干技术及微流控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为一体,告别标准实验室,无需高强度人工作业,1小时以内便可自动出具结果并打印报告,真正实现Sample in Result out——样品进,结果出。检测全程0开盖,0人工,解放双手,极大程度降低交叉污染和生物安全风险。这是继Archimed Mini 16获证后,鲲鹏基因再次在分子诊断设备领域获得的临床诊断相关资质。据悉,iFIND正式进军分子POCT市场,与进口分子POCT产品一较高下,该产品可满足医院检验科、门急诊、临床科室、ICU、中心实验室等多个医学诊断应用场景,以及CDC、海关、畜牧兽医、宠物医疗、农林检测等多个应用领域需求。该产品作为鲲鹏基因的集大成之作,是鲲鹏基因在核心技术、研发智造、工艺水平等全方面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产品优势全自动一步加样,一键启动;全流程封闭,0开盖,0人工便捷化随到随检,最多可同时检测1-8个样本;约1小时出报告,可直连打印机或USB输出;全集成样品处理、核酸提取、体系构建、PCR扩增、报告生成;一体注塑卡盒,液封设计避免逆流,嵌套式密封盖杜绝污染标准化预封装冻干试剂;MicroUnit样品处理技术技术特点
  • 德国研究小组开发出台式机的基因分型测序法
    Monica HEGER供稿德国哈雷市(Halle)马丁· 路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适用于低通量台式仪器的基因分型测序法,如Life Technologies的Ion Torrent PGM,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非模式生物的群体研究中,并可能取代常规的方法,如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得克萨斯州AgriLife研究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主任查尔斯· 约翰逊(Charles Johnson)告诉&ldquo In Sequence&rdquo 说,&ldquo 这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方法,并且相当有用&hellip &hellip &rdquo 。这项名为RESTseq的方法适用于限制性片段测序,于本月初发表在&ldquo PloS One&rdquo 期刊上,其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大量样本中对准所关注的目标基因组区的其他基因分型测序方法相类似。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步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以减少测序的片段数。在第一步中,该小组采用一种通常能在整个基因组中进行切割的限制性内切酶,产生多个片段。随后,该小组在这些片段上连接了专用于PGM的测序适配器。为减少必须完成的实际测序量,其采用了第二种限制性内切酶,以减少文库大小,从而使PGM测序变得易于进行。 &ldquo 通过采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我们极大地减少了文库,以便于分析]1000种以上的SNP&rdquo ,马丁· 路德大学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和论文资深作者埃卡特· 斯托勒(Eckart Stolle)告诉IS,&ldquo 我们采用条码适配器和合并序列对其进行扩增和测序。&rdquo 斯托勒的团队首次证实,其分别采用TaqI和MseI作为第一种和第二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在两种蜜蜂样本中的应用,该方法是可重现的。此外,由于限制性内切酶能产生极短的片段,该小组还纳入了一项大小选择步骤,只选择约90个碱基的片段。在PGM 316芯片上对每个文库进行测序,产生了367万和271万reads数,其平均读长分别为83个碱基和86个碱基。在第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后,99%的reads启动了正确的三联体。选择第二种酶以减少AT含量,由此研究人员发现,事实上,与蜜蜂基因组约32%的总GC含量相比较,这两个文库拥有更高的GC含量,约为44%。作者表示,&ldquo 这种可能富含编码区的片段在筛选选择性群体模式时是非常可取的&rdquo 。采用保守性设置,该研究小组发现,72%和77%的reads与基因组明确匹配,且分别以20倍和17倍的覆盖率覆盖了11.06和10.05的巨碱基。为了检验该方法在无参考序列条件下对基因组的分析能力,研究小组采用两个样本的reads进行了de novo组装,并发现,产生的contig(重叠群)覆盖了71%的参考序列,这证实&ldquo 由于组装计算,de novo方法比基于参考序列的方法产生较少的共识序列,但对于生成高质量的声分析数据仍是可行的。&rdquo 接下来,研究小组证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无参考序列基因组的物种,在几种无刺蜜蜂基因组中进行检验。对此,斯托勒表示,研究小组只查看了一对位点,但展望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对更多个体和更多的SNP进行基因分型,&ldquo 甚至希望扩展至整个基因组。&rdquo 此外,斯托勒还说,其希望改进该方法,以便能够产生更少的片段。他说,&ldquo 我们确实希望减少片段的数量,以便您能够以较少量片段终止,从而去完成小规模的基因分型,这与人们处理微卫星相类似。&rdquo 微卫星基因分型取决于产生已知位点的标记引物。斯托勒认为,该技术经济划算且效果良好,但在生物体不具有标记引物的情况下(如其研究小组研究的多个蜜蜂物种),采用按比例减少的迭代RESTseq法似乎更具吸引力,因为该方法不要求具有基因组的先验知识。 &ldquo 即使我们事先并未获得任何信息,只要我们制作了限制性文库,我们就能 (通过其他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减少文库,然后对其进行测序 。&rdquo 斯托勒说,&ldquo 最终,该方法将逐渐取代微卫星基因分型法。&rdquo 约翰逊说,其有可能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其认为该方法是对其他基因分型测序法(如RAD-seq)的&ldquo 很好改进&rdquo 。AgriLife研究所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体系研究所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体系内的一个农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目前进行了大量基因分型的测序研究项目,主要集中于植物基因组。约翰逊补充说,该方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其在高度重复的区域进行测序时可能会遇到麻烦。限制性内切酶将 &ldquo 在这些重复区域内造成多个切口&rdquo 。 约翰逊认为,这可能使该方法在植物应用中变得具有挑战性,如棉花和甘蔗,因为这些植物中具有一段很长的重复序列。约翰逊说,所有基因分型测序方法都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一种解决办法,即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由于这种酶只剪切转录活跃的区域,因而使该过程变得更为容易。约翰逊补充说,也可以在第二次酶解中与RESTseq试验方案一起使用这种酶,这将使其更适用于处理具有重复序列的物种。
  • 耶拿与Illumina 达成合作 进军高通量基因分型市场
    日前,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简称耶拿)与Illumina公司达成合作。合作之后,耶拿将进入正在增长的基因分型市场。目前该市场由Illumina提供技术,基于96样本的Infinium XT BeadChip,Illumina公司提供超高通量样品制备,进而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耶拿在基因组学市场的地位,” 耶拿首席执行官 Ulrich Krauss说。“我们期待与Illumina公司及其客户合作开展高通量基因分型解决方案相关工作。”  此次签署的协议包括联合开发和营销。耶拿的自动化技术承诺超高通量基因分型,从几十万到100万样品每年。Illumina公司Infinium家族的基因分型检测、BeadChip平台,保证高的数据质量,好的重现性,以及低的错误率。  再加上CyBioFeliX平台,容量和样品处理量增加,同时软件也允许无缝过渡。协议简化,实时数据生成、分析,按需QC报告等是这个平台的一些最新的可用功能,此外交互式用户界面还充分结合下一代Illumina LIMS。  “CyBioFeliX系统将帮助我们的客户优化基因分型结果,经济效益上更划算,具有更多可扩展性,工作效率更高,” Illumina公司Arrays高级主管Jason Johnson说。“我们对这个平台以及耶拿的承诺印象深刻,未来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特殊的体验,继续与他们共同开展业务。”
  • 雅睿生物获"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专注分子诊断基因检测
    近日,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江苏省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19年度专精特新企业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第一批)》,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多年以来在分子诊断及基因检测领域的突出表现和优质口碑,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雅睿生物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入选企业要具有专注于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等行业优势,是行业细分市场中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企业。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座落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国家级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一家以分子诊断及基因检测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化雅睿生物历经多年研发,在“自动化控制、图像处理、光学检测、镜检、液路、电子应用和软件”等方面形成了自主技术的积累,拥有国内外专利40余项和软件著作权约20项。精细化不断推动精细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规范、高效管理。特色化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 “基因检测技术平台”、“全自动液路提取技术平台”和“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技术平台”,在此技术平台上,形成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等温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仪、便携式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核酸提取加样系统”和“核酸快速诊断系统”的产品组合。新颖化公司坚持研发创新为基石,持续创新为助力,参与起草《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性能评价通则》国家标准;荣登“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最具影响力生物技术企业榜单!
  • 重磅!国产企业腾飞基因新一代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获批上市
    近日,经过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努力,腾飞基因基于“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技术” 的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成功获批上市。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由Ascend MF600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Ascend MF800实时荧光PCR分析仪联合组成,Ascend MF600微流控核酸扩增仪于2021年11月8日获批医疗器械二类注册证(粤械注准20212221502),Ascend MF800实时荧光PCR分析仪于2022年8月26日获批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国械注准20223221111)。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是集样本和试剂自动加载和混合、核酸扩增、荧光信号检测于一体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平台,具有集成化与自动化、高通量、检测试剂消耗少、样本量需求少以及污染少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qPCR平台,该系统显著的优势是通过单重荧光即可实现近两百重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简单、更高效、更经济的多重分子检测解决方案。政策支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体外诊断产品要突破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检测、自动化核酸检测等关键技术。2017 年,科技部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将微流控芯片纳入到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当中。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首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微流控核酸扩增仪为综合上样器和高通量NGS文库制备系统,以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反应装置,具备样本和试剂自动加载混合以及核酸扩增功能,支持基于PCR和基于NGS的分析平台。实时荧光PCR分析仪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以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反应装置,具备核酸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功能。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实时荧光PCR分析仪联合使用,可提供自动化、高通量、高性价比和简便易行的PCR反应体系构建、核酸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功能,实现基因表达、基因分型定量、拷贝数变异分析和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多种应用;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与高通量测序仪联合使用,可提供自动化、高通量靶向测序文库构建功能。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集成流体回路(Integrated Fluidic Circuit,IFC)芯片,是一种开放式高通量微型化的反应装置,芯片将微流控通道、气动阀门和反应仓集成在一张芯片上,芯片左右两边分别为样本进样口(N个)和试剂进样口(M个),中间为微阵列式纳升级反应仓,由N行(样本数)和M列(试剂数)组合形成N x M个封闭独立的反应仓,试剂和样本通过微流控通道自动进入反应仓发生反应。系统优势多功能——NGS自动化文库制备和超高通量qPCR系统功能同时兼备高通量——单次运行反应数高达9216个,同时生成9216个数据点;单次运行样本检测数多达192个,总时长约3小时低成本——高通量自动化纳升级反应体系构建和qPCR检测,极大程度节省试剂、耗材和人工,大幅降低单位数据点成本开放式——兼容市面上多种商品化探针法和染料法试剂(如TaqMan® probe、EvaGreen®等),无需预包埋易扩展——多种芯片规格可选,无需技术改变,样本通量和检测通量轻松实现从12个扩展至192个,可满足不同实验通量和项目周期需求高性能——空间多重设计,各反应仓相互独立,单重荧光即可实现近两百重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可灵活增减检测项目,无引物干扰之忧污染少——封闭式反应仓,有效避免实验室污染多应用——无需改变技术或平台,基因分型、基因表达、拷贝数变异分析、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和NGS文库制备应用全覆盖应用场景基于PCR感染性疾病防控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出生缺陷防控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营养吸收与代谢能力基因检测精准用药指导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精神类疾病用药指导基因检测肿瘤全周期精准管理肿瘤多基因甲基化检测肿瘤靶向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公共卫生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精准医学人群队列多组学研究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单细胞基因表达谱研究单细胞甲基化研究基于NGS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病原体多重PCR扩增子测序精准医学人群队列研究关于腾飞基因公司 腾飞基因于2014年落户广东省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首个国家级的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为了加快公司业务发展,公司与美国微流控技术领导者Standard BioTools Inc(原名Fluidigm Corporation)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分子诊断产品,抓住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机遇,推进分子诊断在临床以及大众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经过多年耕耘,在微流控分子诊断平台、多重病原体联合检测、出生缺陷防控和肿瘤早筛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等方式,已取得多项成果,并实现了产品转化。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实时荧光PCR分析仪注册证的获批,让腾飞基因的产品线更为丰富,打造了更加完善的临床解决方案。基于该平台,腾飞基因已成功开发了多款配套的试剂盒,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和消化道肿瘤基因甲基化检测等,未来腾飞基因还将结合临床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配套试剂盒,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开展临床检测项目,助力精准诊疗,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 国产生物芯片新突破 引领桌面式高通量NanoSPR分子互作系统
    近年来,生物药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容,其中抗体药物因其靶向性好,治疗效果显著,在生物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经进入了抗体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抗体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抗体筛选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分子互作系统作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在药物筛选及相关药物动力学检测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深入理解动力学信息,并为早期治疗提供宝贵的建议。目前,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层干涉法(BL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等,尽管它们都可以实现无标记、实时和高通量分子互作分析,这些方法仍具有局限性,例如样本需要纯化、仪器成本高、设备体积大等。这些限制了它们在个人、小型制药公司和其他资源有限的环境的广泛使用。因此,开发出一种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实时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药物筛选或临床早期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2022年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以“An Nanoplasmonic Porta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 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桌面 NanoSPR 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平台,该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完成多种药筛产品转化。纳米等离子共振(NanoSPR)技术是无需荧光或染料标记生物分子、病毒和细胞的一种光学分析测试技术。NanoSPR芯片表面对电介质的折射率变化非常灵敏,无需标记,就可以实现快速、实时、原位、无损、动态检测分子的相互作用或溶液中目标物浓度的测定。刘钢教授团队利用其拥有的国际最新NanoSPR光学芯片专利技术,首次将NanoSPR传感芯片与标准微孔板(NanoSPR CP)和便携式八联微孔柱(NanoSPR CEP)集成并用于高通量实时检测分子之间结合与解离过程的互作平台,同时也构建了多种类型的即用型生物芯片筛选技术已成功用于抗体定量、抗体亚型鉴定、亲和力检测、抗体人源化改造、抗原表位分析,靶点筛选、抗体对筛选等,可助力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研究、抗原表位研究、药物筛选与设计、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效率。纳米杯阵列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NanoSPR)芯片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示意图。该研究首先通过纳米压印光刻、电子束蒸发和接合技术设计并制造了晶圆级纳米杯状阵列增强的NanoSPR传感芯片,并将NanoSPR芯片集成至标准的96孔板或简单的八联微孔柱装置形成分子互作平台,开发设计的两种便携式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采用自制便携式透射光强度检测系统,就能进行高灵敏度、快速、高通量、无标记实时动态分析分子间的结合与解离过程。便携式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点击查看 )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可对各种不同的分子相互作用提供深入的无标记的结合动力学检测和分析。选择包括新冠病毒蛋白与抗体系列在内的各种分子对分别与行业标准Biacore或Octet系统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在不同的比对数据中均获得了NanoSPR分子互作平台与Biacore仪器和Octet仪器对同一组分子对相似的动力学和亲和力值,有力的支持了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NanoSPR分子互作平台可准确高效且经济地进行分子间结合相互作用的检测和研究。研究表明NanoSPR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革命性新技术用于高灵敏度、快速、高通量、无标记、低成本和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应用于药物筛选、临床早期诊断和表位鉴定等领域,给研究人员提供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完成深入的无标记结合动力学分析检测技术。(a) SARS-CoV-2 Nucleocapsid Protein (Np)检测示意图。(b)固定SARS-CoV-2 Np抗体的传感器检测104 nM SARS-CoV-2 Np的结合与解离实时曲线图。SARS-CoV-2 Np抗体与不同浓度SARS-CoV-2 Np(0-208nM)之间的结合动态拟合曲线(c),解离动态拟合曲线(d)和结合解离动力学曲线(e)。华中科技大学 刘钢教授刘钢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超灵敏度微纳米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移动传感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在基于NanoSPR生物传感芯片在生物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Bioelectronics(2018, 2021, 2022)、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21)、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Materials Today Bio(2022)、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等期刊,部分研究成果已完成转化。量准公司在上海,杭州和武汉均有研发和生产基地。量准专注于利用其独特传感器芯片设计和制造专利技术开发创新型生物检测芯片及相应的检测设备产品,并将其作为生命科学工具仪器应用于生物医药研发以及作为检测试剂和设备应用于临床医学体外诊断中。量准自主研发生产的晶圆级高性能纳米等离子共振NanoSPR芯片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药物筛选芯片及分子互作检测设备的技术路线突破和超越,并且借助其产品在性价比上的明显优势打破进口检测产品垄断并涵盖到更加广泛的生物医药研发应用领域, 助力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3635
  • 五分钟了解如何通过盘古qPCR仪进行KASP基因分型检测
    什么是KASPKASP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该技术基于PCR 反应结束后的荧光读取,每孔采用双色荧光检测一个样本一个位点可能的两种基因型,是目前最为高效和经济的基因分型手段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盘古qPCR仪进行KASP基因分型检测。KASP 工作流程第一步:设计对应的探针与引物,引物一共是三条,两条带有荧光接头的分型上游及一条通用下游(下图A)。探针一共是四条,两条荧光探针和两条淬灭探针(下图B),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是互补的,且荧光探针是与特异性上游引物的接头部分序列(tag sequence)一致。第二步:通过qPCR仪进行PCR扩增。在第一轮PCR扩增中,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末端能配对的)就可识别特定等位基因模板,完成等位基因识别,反向通用引物也会结合并完成整个PCR过程,在此阶段,荧光标记的探针仍与其互补的淬灭探针结合,并且不会产生荧光信号。从第二轮PCR扩增开始,产物中出现携带通用标签序列(tag sequence)的模板,这步完成把通用标签序列引入与SNP对应的PCR产物中。随后携带荧光的探针通过与tag互补的DNA链结合而添加到PCR产物中,因此不再与其互补的淬灭探针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PCR过程中如何保证探针和引物都能按照预期进行结合呢?因为设置了降落PCR的程序,可以保证探针及引物的分开结合。当退火温度高时,引物因为Tm值高,会先与模板进行特异性的结合,然后在Taq酶作用下进行扩增,从而增加探针扩增的原始模板。随着退火温度降低,探针开始结合模板,然后产生荧光信号。第三步:盘古qPCR检测运行后,在SNP分析菜单下获取KASP数据。盘古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助力KASP基因分型检测&bull 升温速度可达8.5℃/s,一次快速完成96个基因分型反应并出具结果,产物得率高,特异性好&bull 温控精度±0.1℃满足KASP对扩增温度的严苛要求,确保识别单个碱基差异的特异性&bull 支持12列温度梯度功能,便于快速优化KASP扩增所需条件&bull 光波导顶部检测,无边缘效应和光程差,无需校准&bull 6色检测通道,支持各种常用荧光标记,兼容常用KASP分型试剂盒KASP应用KASP技术具有灵活、便宜、准确等特点,相比于其他技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容易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检测。另外,KASP采用的是通用探针,可以与各种不同的基因特异引物配合使用,而不需要针对每个特定的位点进行探针合成,这极大降低了实验的试剂成本。该技术目前已在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种子纯度鉴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Illumina宣布推出新型基因分型芯片,大力支持All of Us研究计划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cf0c74f-b195-429b-98be-264163fe07ed.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12月6日宣布推出新型高密度基因分型芯片Infinium™ Global Diversity Array。这款芯片设计源于All of Us研究计划,专为其开发。All of Us研究计划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旨在收集生活在美国的100万或更多人的数据,加快人类疾病研究步伐并改善健康状况。All of Us研究计划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一个至少有100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全国性社群,包括历史上在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群体。br//pp  9月,All of Us研究计划向全国三个基因组中心共计拨出2860万美元的资金。三个中心将从计划参与者提供的生物样本中生成基因组数据。最终,这些信息将成为该计划精准医学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是一项国家资源,为各种重要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支持。All of Us研究计划由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资助和牵头。/pp  Illumina认识到该计划将对医疗保健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现为三个基因组中心免费提供新型Infinium™ Global Diversity Array,以分析多达100万个样本,为该计划作出科学贡献。此新型芯片是一种高密度芯片,专为实现该计划基因分型的主要目标而设计。这些目标空前覆盖了高度多样化的队列,能向参与者反馈结果,例如ACMG-59基因列表中的内容和关键药物基因组变异。其中某些基因与可能危及生命的健康状况有关,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这款芯片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以供其他用户使用。/pp  “All of Us研究计划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美国丰富的多样性。纳入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人群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现有的健康差异,并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未来的突破性研究中受益。”NIH All of Us研究计划主任Eric Dishman表示。/pp  除新型基因分型芯片外,获得资助的基因组中心还将采用Illumina的NovaSeq 6000测序平台为All of Us研究计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pp  “对All of Us三个基因组中心所做的贡献能更快推动该计划实施史无前例的工作,完成对参与该计划的100万或更多人的基因分型和测序。”NIH主任Francis S. Collins博士说道。/pp  “我们很荣幸能够为All of Us研究计划基因组中心作出这一科学贡献,”Illumin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让大家意识到DNA测序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方面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益处。这是一项有助于降低测序成本的创新计划,同时也将进一步释放人类基因组的力量。”/pp  strong关于Illumina/strong/pp  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p
  • 药典委公示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
    11月29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官方网站公示了关于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公示时间为3个月。详情如下:编号:Fg2022-0216号我委拟制定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制定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联系人:朱冉、陈蕾电话:010-67079581 010-67079566电子邮箱:zhuran@chp.org.cn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邮编:100061国家药典委员会2022年11月29日附件: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公示稿.pdf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pdf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药品微生物控制给予通用性技术规定,为药用原料、辅料、制药用水、中间产品、终产品、包装材料、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中微生物精准鉴定、溯源分析和风险识别等提供指导。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Microbial whole-genome sequencing)是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个体的整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获取遗传信息的过程。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包括:边合成边测序、半导体测序、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纳米球测序、连接酶测序等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和基于单分子测序(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或酶切的方法将待测样本的基因组打断到1kb以内的DNA片段,在其两端连接特定接头序列后,固定于测序介质中,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等将待测样本放大收集成库,然后进行平行循环测序。当需要获得微生物样本基因组精细图、完成图时,可采用能够实现大片段测序读长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有:采用荧光标记脱氧核糖核苷酸,用光学镜头实时记录DNA合成过程中新引入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荧光变化,通过不断地重复合成、成像、淬灭等过程进行单分子荧光测序;或采用电泳技术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通过检测不同碱基的电信号,进行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本指导原则以目前发展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测序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全基因组测序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流程、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学考察和应用指导等方面进行通用性技术规定。一、实验室的一般要求1.实验场地及人员 开展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实验环境应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并符合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实验区域一般应设置: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核酸测序及分析区,各个区域在物理空间上相互独立,并标识明确;另外,根据使用仪器的功能,相关区域可适当合并。应单向流进入各工作区域,按照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核酸测序及分析区的先后顺序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实验人员应具备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专业背景,或经专业培训。2. 实验仪器实验室一般应具备高通量核酸测序仪、核酸扩增仪、片段分析仪、核酸定量仪、生物安全柜、混匀器、高速离心机、水浴或加热模块、冰箱、微量加样器等分子生物学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影响测序质量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性能确认和维护,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3. 实验试剂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实验使用的试剂均应不含DNA和DNA降解酶,宜大体积配制、小体积分装,并保证试剂的无菌性,必要时可采用高压灭菌或0.22 μm孔径滤膜过滤除菌。用于核酸扩增的相关试剂应避免反复冻融。关键试剂应制定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试剂质量。采用适宜的商品化试剂或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和核酸测序时,应按照说明书操作,并符合说明书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二、全基因组测序的主要技术指标1. 测序通量测序通量是指单次测序可获得序列信息的基因片段数量或可测定的DNA (以碱基表示)数量。核酸测序仪器的测序通量直接关系到测序输出的数据量。微生物的基因组DNA较小,但不同种属之间变化幅度较大,如: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等常见细菌的基因组DNA大小约3~6 Mbp;酵母菌的基因组DNA大小约12~16 Mbp;典型致病霉菌的基因组DNA通常大于30 Mbp。在进行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时,应根据待测样本基因组大小、样本数量等实际需求,选择适宜测序通量的测序仪器和配套试剂,保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2. 碱基识别质量碱基识别质量是衡量碱基正确识别的概率(通常以数字值直接表示)。碱基识别质量与碱基识别错误率之间的关系为:Q=-10lg P(Q为碱基识别质量,P为碱基识别错误率)。Q=20代表碱基识别正确率≥99%;Q=30代表碱基识别正确率≥99.9%。高通量测序仪器应能自动判读碱基识别质量。三、 技术流程 全基因组测序的一般流程包括:测序样本的获得、测序文库的构建、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等。1. 测序样本的获得 全基因组测序主要用于待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测定。待测微生物应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生长状态稳定的纯培养物,可参考“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分离纯化后的纯培养物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可参考“细菌DNA 特征序列鉴定法”(通则1021),获得浓度、纯度和完整性良好的基因组测序样本。2. 测序文库的构建 测序文库是指将基因组样本随机打断后,在其两端加入特定接头序列(adapters),并经过大规模平行扩增,形成的DNA片段集合。测序文库中样本的核酸浓度、纯度、片段的大小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测序输出的数据量和碱基识别质量。应对构建的测序文库进行纯化、定量、均一化处理,使文库中各待测样本的浓度保持均等;必要时,采用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方法检测文库的质量。3. 全基因组测序 将测序文库中的待测样本固定在测序介质中,通过特定接头序列,将测序引物与待测核酸序列进行结合。加入底物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结合在待测核酸序列上的测序引物进行延伸,并利用信号收集器采集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光信号、电信号或离子信号等,通过信号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待测样本的碱基序列信息,以及物理通量、有效通量、测序读长、测序深度、碱基识别质量等参数。4. 数据分析 采用适宜的序列分析方法和软件,对得到的核酸测序下机数据进行序列拼接,最终获得待测微生物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四、 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 1. 待测样本核酸质量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待测样本的基因组DNA,并保证提取的基因组DNA 在适宜的浓度和纯度范围内,无蛋白、多糖等污染。一般情况下,核酸浓度宜不低于10 ng/μl,A260/A280比值宜在1.8~2.0之间。核酸浓度较低,或发生降解等导致质量不佳的情况,可导致基因组DNA片段化不完全,影响文库质量,进而影响测序深度和测序结果。2. 测序文库质量 应对测序文库进行质量控制。当测序文库中包含多个待测样本时,不同样本的核酸浓度应基本一致,保证测序后的输出数据量均匀稳定。推荐采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不同样本的基因组DNA浓度,测序文库制备完成后,采用适宜的稀释倍数,确定上机测序文库的浓度。3. 测序深度 测序深度是指待测样本中某个指定核苷酸被检测的次数。一般高通量测序仪器输出的测序深度指待测样本基因组序列中核苷酸被检测次数的平均值。测序深度与基因组覆盖率之间是正相关,测序深度越大,重复测序次数越多,待测样本基因组覆盖率越大,测序带来的错误率也会随着测序深度的提高而降低。一般而言,基因组测序深度应不少于50倍;建立全基因组序列参考数据库时,测序深度应不少于100倍。4. 碱基识别质量 碱基识别质量是评价测序结果准确率的重要因素。根据核酸测序仪器的正常运行参数,单个样本的核酸测序的结果应保证Q20≥80%或Q30≥70%;也即测序数据中80%及以上的碱基正确率大于99%,或者70%及以上的碱基正确率大于99.9%。五、 方法学考察 除考察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待测样本核酸质量、测序文库质量、测序深度、碱基识别质量等,还应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学考察;可在测序过程中增加已知序列的参考品,评估测序仪器性能,以保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六、 应用指导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能够提供全面丰富的遗传信息,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可以实现待测微生物,包括:标准菌株、模式菌株、质控菌株、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益生菌等,以及从药用原料、辅料、制药用水、中间产品、终产品、包装材料和环境等中检出污染微生物等的精准鉴定、溯源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精准鉴定当基于常规生化筛选、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方法无法获得待测微生物样本准确的鉴定信息时,可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更加精准的鉴定结果或遗传变异信息等。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还对研究微生物的系统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新种或亚种的发现和遗传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解析,提高对新种或亚种的生物学认识。溯源分析当出现无菌试验结果阳性、培养基灌装等模拟工艺失败、生产过程严重异常事件时,如常规基因型鉴定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辨力,可在获得菌种鉴定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目标微生物以及相关环节中分离的同种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合污染调查信息,实现目标微生物的溯源分析风险评估全基因组序列包含了微生物菌株全部的遗传信息,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分析还能够用于毒力、耐药以及其他基因的功能分析与表型预测,为开展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起草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系电话:1800677839复核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天津市药品检定研究院、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参与单位:浙江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发布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新品
    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品牌:意大利MBS.SRL适合您的可移动的微生物实验室整套系统由MBS-MR主机,笔记电脑,MBS(Fitlylab)中文操作软件,VL微生物检测瓶组成检测项目• 活菌总数• 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 粪大肠菌群• 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粪肠球菌 • 酵母菌应用范围卫生控制:• -食品(HACCP)• -厨房、工具、表面(HACCP)• -水质• -(CDC)控制、进出口检验检疫• -药品及化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l咖啡馆、餐厅l分析实验室l农产品及相关加工公司l消费者保护团体、工商管理机构等整套系统主要特点:1:食源性致病菌及菌落总数等定量检测;2: MBS砖利技术集培养皿法(特制培养基)、酶法(β-葡萄糖苷酸酶)、免 疫 法(抗原搜寻)、基因法(基因搜寻)等技术的优点于一身;3:检测速度:是传统检验方法速度的2~10倍;4:可检测固态、液态、表面、膏状、浆状样本 ;5:8个检测位都是独立作业,可满足检测不同样品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的,可循环使用,可以自动选择控制检验项目温度;6:三光波同时检测(蓝,绿,红);7:灵敏度高达可检测到1目标微生物,即1CFU,特异性高达99.999%;8:样本检测操作简单,大部分样品可以直接加1g或者1m样品无需前处理;9:不需要人值守,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储存在数据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创建报告另存;10:检测瓶是封闭式的检测,所有检测过程对人体无害,并可以在一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11:可以按客户的要求设置合格值的定性分析,也可以不做限制的原样 样品的定量分析;12:检测瓶自带杀 菌功能,检测后的检测瓶经杀 菌后可按照实验室常规废弃物处理,安全无害;13:操作软件已升级为Fitlylab中文版,购买的客户可以长久免费更新;14:简单三个操作步骤,傻瓜型,无需专业操作人员 ;15:仪器便携式,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100%定量分析;16: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 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内部认证。 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VL微生物快速检测瓶(MBS砖利技术)MBS-MR主机由罗马第二大学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核物理量子实验室(INFN)共同研发,VL检测瓶由罗马第三大学生物系研究所研发。MBS砖利检测技术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验证报告MBS砖利检测技术集培养皿法(特制培养基)、酶法(β-葡萄糖苷酸酶)、免 疫法(抗原搜寻)、基因法(基因搜寻)等技术的优点于一身。对于需氧菌,以比色的形式测量通过呼吸氧化还原反应链的电子通量率,从而测量耗氧量的速度,而耗氧量的速度与存在于媒介总的菌数量成正比,对于厌氧性微生物测得内生电子的下降率也与媒介中的的菌数量成正比。(VL检测瓶内的营养物,维持目标菌的生长;选择性 药 剂,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而其中的还原剂,做为递氢体,能在细胞色素C后把电子转移到菌呼吸链,而又不被氧分子氧化。如果目标菌存在,那么检测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色素会根据媒质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颜色。MBS主机通过三光波探测颜色变化,*后根据综合颜色变化的时间确定菌的含量。)MBS-MR主机8个检测位都是独立作业可满足检测不同样品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的,可以循环使用,可以自动选择控制检验项目温度,MBS-MR主机三光波同时检测(蓝,绿,红)与简单的色度计不同的是,仪器可同时使用3种波长进行测量,避免由于菌生长或存在固体样本造成的光散射带来的干扰。MBS-MR根据时间记录红绿蓝通道的光强度微分曲线*大拐点代表颜色变化的临界点,利用临界点对应的时间计算菌的含量VL微生物快速检测瓶• 通过ISO 16140:2003认证• 直接利用VL检测瓶可以快速定性检测致病菌• VL检测瓶搭配MBS-MR机可以快速的定量检测致病菌检测步骤可以总结成以下4步:检测报告(PDF报告)食品分析(取样方法)在进行食品分析时,使用食品加工用具或者消 毒后镊子把食品样本放进瓶子里,达到实时检测污染物的目的。对于液体样品,要按要求使用一次性吸液管。表面分析(取样方法) 1,打开装有中和溶液的小瓶中的棉签2,在一个大约10平方厘米的区域擦拭3,将棉签插入检测瓶4,开始分析水分析(取样方法) 对于水分析,本产品配备了能满足各种分析需求的工具包。对所需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如:100毫升),把过滤器放进大瓶里。不管菌附在过滤器内,还是处于自由悬浮状态,色变所需的时间几乎一样。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孵育温度/检测时间快查表创新点:仪器软件及检测瓶重新升级样品不需要前处理,直接加样,系统升级可以按客户设定合格值提前得出报告。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 真迈生物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获NMPA上市批准
    7月1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真迈生物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核,获准临床应用。GenoCare 1600获批临床应用是真迈生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启动GenoCare 1600研发到获得NMPA上市批准,真迈生物实现了做中国人自己的测序仪的梦想;同时,也是真迈生物国产测序平台在生育健康领域临床布局和推广应用的关键一步。真迈生物联合创始人兼 CEO 颜钦表示:“本次获得单分子测序仪NMPA上市批件,这是对真迈生物单分子测序技术及产品服务能力的有力证明,同时再次展现出国家及大众对基因测序仪在生命健康行业中重要作用的认可。打造满足临床需求的有价值的产品,让每个生命拥有实现健康理想的基建,我们有信心为精准医疗和人类生命健康提供国产平台支撑,国产基因测序仪有能力为人民生命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采用基于单分子芯片的表面荧光测序技术SURFseq,利用全内反射光学原理(TIRF)对碱基的荧光信号进行识别,实现边合成边测序。凭借自身无需扩增、操作简便、自动分析等技术特点,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大大地简化了基因检测过程,显著降低了测序成本和检测周期。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等应用方向具备明显优势。GenoCare 1600的获批,意味着国产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诊断时代的开启。未来,真迈生物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单分子测序技术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助力临床诊断水平提升和基因测序行业发展,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企业力量。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精准量化胰岛素编码基因DNA甲基化水平
    导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长。除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外,环境污染物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环芳烃 (PAH)是一类含有2-7个芳环的有机化合物,由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并广泛存在的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AHs水平与成人和儿童的肥胖和二型糖尿病相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发表了题为《Prenatal exposure to a mixture of PAHs causes the dysfunction of islet cells in adult male mice: Association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的文章。文中应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胰岛素编码基因DNA甲基化水平进行量化,揭示了产前暴露于多环芳烃混合物对成年雄性小鼠胰岛细胞功能的不良影响。应用亮点:▶ 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胰岛素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行量化。▶ 在产前暴露于500µg/kg PAHs的小鼠中,胰岛素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 产前暴露于PAHs可能促进I型糖尿病的发病。作者使用8种PAHs的混合物进行了实验,以研究产前PAHs对成年期胰岛细胞功能和质量的影响,同时试图阐明 I型糖尿病发病的环境原因。他们分离了成年雄性小鼠的胰岛,对胰岛素编码基因的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图1. 产前暴露于多环芳烃对成年雄性小鼠胰岛素编码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A) 数字PCR结果代表性一维图。(B)胰岛素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每个处理三只母鼠, 每只母鼠取一个雄性后代) 。在本研究中,子宫内暴露于500µg/kg PAHs的小鼠胰岛中胰岛素编码基因启动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胰岛素编码基因转录显著下调。▲图2. 不同PAHs浓度对胰岛素编码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原文链接如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2005358期刊介绍: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977创刊,隶属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是一份多学科交叉期刊,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健康在内的生物体的暴露和影响。最新影响因子为7.129。naica六通道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六通道数字PCR系统,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式数字PCR技术,自动化微滴生成和扩增,每个样本孔可实现6荧光通道的检测,智能化识别微滴并进行质控,3小时内即可获得至少6个靶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浓度。
  • MarketsandMarkets:预计2020年全球基因分型市场达到170亿美元
    美国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一份全球基因分型市场的分析报告,分析并研究了北美、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主要推动力、限制因素和机遇。 根据这份报告,全球基因分型市场的规模将从2015年的6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7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2.3%。 基因分型是目前很热门的研究,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农业领域中,可以进行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分子辅助育种、种子资源鉴定等;在医学领域中,主要是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疾病基因定位、药物敏感或疾病易感性位点筛选等。 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指出,这个市场的增长归因于遗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及人们对个性化医疗的认识加深。同时,由于技术进步,DNA测序的价格在不断下降。此外,动植物遗传分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也催生了更多农业基因组学工具。然而,缺乏相应的报销政策以及缺乏技术诀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增长。 之前,基因分型分析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技术,如今,人们大多依靠芯片和测序仪等工具。这份报告根据产品和服务、技术、应用、终端用户以及区域,对基因分型市场进行了细分。 报告指出,根据产品和服务来分,这个市场可分为仪器(测序仪和分析仪)、试剂和试剂盒、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基因分型服务。在2014年,试剂和试剂盒占了整个基因分型市场的49%。预计推动基因分型试剂市场的因素包括:更多的试剂出现,以及人们要通过基因分型来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个性化慢性病的治疗,以及开发良好的动植物品种。 这一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Affymetrix(美国)、Illumina(美国)、赛默飞世尔(美国)、QIAGEN(荷兰)、安捷伦(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美国)、Sequenom(美国)、罗氏(瑞士)、GE Healthcare(英国)和Fluidigm(美国)。 北美则是全球基因分型的主要市场,占据了主要的份额,紧接着是欧洲。然而,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拉丁美洲)则有望实现强劲增长。报告预计,在2015-2020年期间,亚太地区市场有望以25.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印度、中国和巴西等国家将大大推动市场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引进医疗改革,政府和私人机构的投资增加,以及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
  • 上科大与西湖大学团队联合在微型基因编辑器开发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7078、22077083、22207074)资助下,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与西湖大学申怀宗教授团队合作在微型基因编辑器的开发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氧化硫酸杆菌微型Cas12f1核酸酶的分子结构与工程进化(Structure and engineering of miniature Acidibacillussulfuroxidans Cas12f1)”为题,于2023年7月31日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杂志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3-00995-4。 该研究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微型基因编辑系统CRISPR-AsCas12f1的三元复合体的结构,揭示了其精细结构特征与工作机制,并基于结构引导的蛋白质理性设计,系统性提升了它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编辑活性。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因其简便性和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育种、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然而,常用的Cas9与Cas12a核酸酶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1,000个氨基酸),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2021年,季泉江团队证明了微型基因编辑器-AsCas12f1(含422个氨基酸,分子尺寸为Cas9的1/3)的编辑活性。本研究中,季泉江与申怀宗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sCas12f1-sgRNA-dsDNA三元复合体的精细分子结构,阐明了AsCas12f1可以形成不对称同源二聚体结构,进一步结合一分子sgRNA(小向导RNA),从而靶向结合于靶DNA序列上。AsCas12f1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能够以更小的分子尺寸,发挥与大型核酸酶相似的基因编辑功能,其sgRNA中存在的多茎环同轴RNA螺旋结构,为理解Cas核酸酶演化进程中的“蛋白替代RNA”假说提供了新证据。此外,团队还揭示了AsCas12f1自发形成同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识别原间隔序列临近基序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以及同源二聚体中各个单体核酸酶分子对sgRNA结合、底物识别与切割的具体功能。基于上述结构生物学信息,团队通过sgRNA截短与核酸酶氨基酸残基替换,得到工程改造后的AsCas12f1-v5.1,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编辑活性提升了1.5~13.5倍,同时基因脱靶编辑效率显著低于Cas9和Cas12a。该研究开发的小尺寸基因编辑器AsCas12f1-v5.1可满足病毒递送系统对分子尺寸的严苛要求。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吴兆韡博士、博士研究生潘登和西湖大学生命学院刘栋梁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和西湖大学申怀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 我国学者开发出高效微型CRISPR-SpaCas12f1基因编辑系统
    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 “Guide RNA engineering enables efficient CRISPR editing with a miniature 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 nuclea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 Cas12f1(SpaCas12f1)的生化特征及DNA切割机制,证明CRISPR-SpaCas12f1系统能在细菌中实现多种编辑目的,且通过工程化向导RNA使该系统转化为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器。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但是由于传统的Cas核酸酶分子量普遍太大,使其在在体基因治疗的应用中受限。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小的Cas核酸酶逐渐被发现和探究。其中,Cas12f 核酸酶是目前紧凑的 CRISPR 效应核酸酶,比传统Cas9和Cas12a核酸酶小一半以上,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然而高效的Cas12f基因编辑系统仍旧较少。图1.CRISPR-SpaCas12f1的表征与改造来自Syntrophomonas palmitatica的紧凑型SpaCas12f1只有497个氨基酸,该研究首先系统地表征了SpaCas12f1的生化特性及对DNA识别与切割的模式,证明了SpaCas12f1是一种镁离子依赖的嗜热核酸酶,可在tracrRNA和crRNA的帮助下有效切割含有5' -NTTY (Y代表C或T)PAM的双链DNA。此外,SpaCas12f1拥有与AsCas12f1相似的切割模式,即在靶向链上引入一个切口,非靶向链上引入两个切口(图1)。由于SpaCas12f1在大肠杆菌中拥有质粒干扰活性,为探究其能否成为一个在细菌中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研究人员通过引入SpaCas12f1和Lambda Red重组酶系统及单链修复模板,实现了CRISPR-SpaCas12f1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多种精准的基因组编辑。同时,研究人员发现SpaCas12f1的tracrRNA具有独特的head-to-toe的发夹结构,这是限制SpaCas12f1在哺乳动物细胞有效编辑的主要因素。通过对RNA二级结构预测及小RNA测序结果分析,研究人员设计了五种策略,系统地工程化向导RNA,成功地获得了高效的引导RNA,gRNA_MS13,从而实现CRISPR-SpaCas12f1高效哺乳动物细胞编辑。这项研究扩展了微型CRISPR核酸酶工具库,并为基因治疗和工程化微型CRISPR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微生物菌株分群
    导读反刍动物是指具有反刍习性的一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长颈鹿、兔子等。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这种行为称为反刍行为。反刍动物的食物种类比其他种类的动物更丰富,结构组成也更复杂,但草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其难以消化,反刍动物依赖于胃部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来消化各种物质,但其转化效率低也是养殖业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证明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调节宿主利用植物生物能量的能力,但定植于宿主瘤胃中的微生物却很少受到关注。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Cameron等人在Research Squa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artitioning of key carbon substrates at the rumen wall by recently diverged Campylobacteraceae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文章采用多重数字PCR(dPCR)量化同一菌科的两种菌群,分析反刍动物瘤胃上的定植菌群分布及生物进化动态,为今后畜牧业提高动物代谢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亮点:▶ 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上皮细胞中弯曲杆菌科两个种群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对两个种群进行精准量化。▶ 使用不同培养添加物后,可以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微生物种群分布跟踪。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瘤胃上皮微生物组的16S rRNA扩增子分析发现了一个优势菌株(OTU)为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该OTU两个主要种群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的基因含量高度相似,但pgl(蛋白质糖基化)操纵子不同。为了探究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两个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作者通过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比较了这两个种群在不同动物瘤胃乳突离上皮壁最近和最远两个位置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动物的两个种群在这两个位置的比例接近。▲图1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顶端和隐窝的含量比例。A)从乳突切片两个位置提取DNA使用dPCR进行定量分析。B)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两个位置的含量比例。横坐标为取样动物的名字。然后作者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两种菌群进行生长和适应性测定,数据显示Ca. C. stinkeris可以在以醋酸盐为主要碳源时积累的生物量,更好地生长,但被丙酸盐抑制,而Ca. C. noahiz在任何一种添加物存在的情况下在都没有检测到生长优势。因此,作者推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机制来最小化竞争,这种机制通过某些代谢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防止它们生长动力学的重叠来支持两个种群的共存。▲图2 醋酸盐利用和丙酸盐抗性检测。A)通过种群特异性dPCR,评估添加5 mM醋酸盐(acetate)或丙酸盐(propionate)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别用单个菌株(左,单一培养)和竞争菌株(右,共培养)进行了实验。通过数字PCR这种精准的定量技术,作者发现在瘤胃乳突的顶端和隐窝都分布有这两种优势菌群,且与上皮细胞分布数目无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这两种菌群能够促进相关脂肪酸的代谢,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该文章为通过调节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盐离子浓度来调节优势菌群的分布比例进而提升消化能力提供了思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