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卫星超成像仪

仪器信息网环境卫星超成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环境卫星超成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环境卫星超成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环境卫星超成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环境卫星超成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环境卫星超成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环境卫星超成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环境卫星超成像仪相关的资讯

  • 我国首台星载超光谱成像仪通过鉴定
    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HJ-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填补了我国在航天超光谱遥感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当前先进水平。记者昨日获悉,这一重大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已通过项目鉴定。   西安光机所为我国“HJ-1-A卫星”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星载超光谱成像仪,主要承担环境与灾害的监测、评估及定量化分析等任务,广泛应用于土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监测,冰雪灾害与森林、草原火灾探测,国土资源及广域土地分类调查,植被分类、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效果评估,农业估产、病虫害监测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领域;为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提供及时、可靠和科学的信息支持。   截至目前,“HJ-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顺利随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多,设备性能稳定、运行正常、数据可靠;经民政部、环保部、农业部、中科院等70余家用户单位使用,已经在灾害监测、环境评估、资源调查、土地分类、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既有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又有集成创新和成功应用,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当前先进水平,有力促进了我国光谱成像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填补了我国在航天超光谱遥感领域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 “夸父一号”卫星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首图发布
    2022年11月21日下午,“夸父一号”(ASO-S)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图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会议同时向全国太阳物理同行网络直播。“夸父一号”卫星的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的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作为卫星三大载荷之一的“硬X射线成像仪”,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负责研制,承担着“一磁两暴”中观测太阳耀斑非热辐射的任务。ASO-S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甘为群主持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HXI载荷主任设计师张哲首先介绍了ASO-S卫星和HXI载荷的设计、研制、发射及在轨早期梗概,然后详细展示了卫星入轨一个多月以来HXI载荷开展的各项在轨测试和定标工作,结果表明HXI载荷状态正常,各项功能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已顺利投入科学观测活动,后续将继续配合科学需求,做好仪器功能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图 1. HXI观测到的一个太阳耀斑,是一个较小的C级耀斑,发生在2022年10月22日。此图为HXI分析软件测试版中的耀斑光变。图 2. 左图展示了2022年11月11日01时发生的一个耀斑图像,背景是SDO卫星拍摄的AIA 1700 Å图像,叠加的等值线为HXI两个能段的成像(25-30和30-35 keV,注意这里的图像尚未进行光栅定标,位置为平移对齐,但图像和太阳自转轴的倾角以及平台抖动带来的影响均已修正),可以看出经典的双足点源结构,且其中一个在高能具有精细的双源结构;右图显示了该耀斑在全日面图像上的位置。图 3. HXI观测到的2022年11月11日03时耀斑的光变(左)及成像(右)。左图分别展示了全开探测器、背景探测器的光变和10-300 keV的动态能谱图,右图为峰值期间AIA 1700 Å图像和叠加的HXI 25-30 keV的硬X射线源。两者的一致性充分说明HXI优异的成像性能和成像算法的正确性。随后,HXI载荷数据科学家苏杨就HXI在轨观测数据及结果进行了详细解读。首先介绍了HXI的科学目标、性能参数、数据特点,科学团队在发射前、后的一系列数据、软件、算法、模拟方面的准备工作,然后重点介绍了HXI开机以来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成像结果。通过对比11月11日爆发的“双十一”系列耀斑的HXI数据和SDO/AIA图像,表明HXI各项功能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准直器性能、对齐精度、指向镜数据、探测器性能、成像算法、修正算法、能量定标算法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准直器前后1.2米距离上最难对齐的36微米节距光栅子准直器(最高分辨率达到3.2角秒)在成像中也表现突出,这是很难得的一点。这说明在尚未进行光栅定标的情况下成像的优越性能已经超过HXI团队的预期,未来在进行详细的光栅子准直器定标后预计会达到更好的成像质量。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甘为群总结,卫星发射才42天,HXI开机不足34天,其硬件团队就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在轨测试工作,证明了HXI在轨性能几乎完美地达到了预期的各项技术指标,为科学团队出成果创造了绝佳条件。HXI科学团队这段时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由于准备充分,在HXI开机的第20天逮到第一个M级耀斑的当晚就获得了首幅太阳硬X射线图像。经过多方比对并经后续观测反复确认,这是我国首次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也是当下国际上地球视角唯一的太阳硬X射线像,其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硬X射线成像原理与普通光学成像不同,除了精密的“光学系统”,还需要后端的成像算法等一系列的处理。今天的结果展示,虽然只有几张图,但却代表着0到1质的提升。尤其是HXI硬件团队与科学团队的紧密合作,堪称ASO-S卫星工程的楷模。甘为群希望,在接下来的ASO-S卫星另两个载荷FMG和LST首图发布中能有新的惊喜。ASO-S科学应用系统指挥(代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范一中最后代表台领导对HXI团队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也衷心感谢在长达数年的HXI载荷研制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希望在接下来的在轨测试优化和科学观测中继续发扬团结协作传统,精心策划,争取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 西安光机所超光谱成像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代表颁奖。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超光谱成像仪具有“图谱合一”的宽谱段(0.45~0.95mm)和精细光谱(5nm)的探测能力,其在轨获取的干涉图经滤波、相位修正、辐射度修正、光谱反演、光谱修正后,得到每一个像元的超光谱图(曲线)。把每一个像元复原光谱图中具有同一波长的相对应的光谱强度值(光谱辐射功率密度)集合在一起,并以二维空间排序,即可重构超光谱图像序列,即每个谱段的准单色图。再进一步可以合成色彩非常丰富的真彩色图像。   西安光机所研制的超光谱成像仪装载在HJ-1-A卫星上。它是国内首先采用静态干涉型成像光谱技术新原理,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效载荷。超光谱成像仪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它可以监测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石漠化 探测冰雪灾害与森林、草原火灾 调查国土资源及广域土地分类 进行植被分类、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效果评估以及发现森林砍伐与破坏 服务于农业估产、监测病虫害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的危险事故等的发生、定量化分析、评估等将起着重要作用。   2008年9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将首颗环境卫星(也称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2009年3月3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将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成功研制超光谱三维靶向成像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牵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参与,自主研制同时具备多组分污染气体垂直成像、水平成像和污染源靶向成像遥感功能的超光谱三维靶向成像仪,荣获2023年第二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金奖。该奖项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重点评选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高端光电仪器。超光谱污染气体三维靶向成像仪的垂直成像遥感功能实现了臭氧及前体物无盲区垂直廓线的同步观测,在臭氧污染敏感性的垂直演化规律识别、污染物高空传输和垂直交换影响研究中广泛应用;水平成像遥感能够将排放热点高值区范围从卫星遥感和地面原位监测的公里级缩小到百米级尺度;排放源成像遥感可将排放责任锁定到米级尺度的污染排口,实现排放通量的动态监测。团队研究成果打破了我国超光谱污染气体地基遥感对欧美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依赖,相关成果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Science Bulletin、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上,截至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超光谱污染气体三维靶向成像装备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2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用于大气环境立体监测,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都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提供支撑。
  • 预算超1.72亿!11月高校48项动物活体成像仪采购意向汇总
    随着2000亿贴息贷款东风吹向全国各所高校单位,瞬间点燃了第四季度高校科学仪器市场。据统计,11月全国高校仪器采购热潮中共有48项动物活体成像仪采购意向,涉及清华、复旦、同济等18所高校,累计预算金额超过1.72亿元。复旦大学以采购总预算4310万元位居榜首,意向采购数量高达10台(套)。紧随其后的是同济大学,采购总预算3420万元,拟采购数量为7台(套)。清华大学排名第三,采购总预算1463万元,拟采购数量为5台(套)。18所高校意向采购动物活体成像仪项目详情如下:序号项目名称采购单位预计采购时间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1高分辨率X射线活体显微断层成像系统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502活体动物体成分定量检测仪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603近红外II区活体荧光成像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2204红外自适应光学活体成像系统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805高分辨率X射线活体显微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006活体小动物全脑成像系统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507活体鼠脑深穿透高分辨钙成像多光子系统光源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2008高通量小动物活体成像与分析仪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209活体成像共聚焦双光子显微镜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8010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采购复旦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50合计431011小动物活体Micro-CT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0012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5013小动物活体Micro-CT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2014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5015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5016小动物活体三维活体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0017小动物活体Micro-CT成像系统同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50合计342018高分辨X射线活体显微断层成像系统清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0019高速高分辨率三维活体显微系统清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5020头戴式单光子结合光遗传微型显微成像系统(小鼠活体钙成像2)清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1021头戴式小鼠活体钙成像(小鼠活体钙成像1)清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20722活体三位多模式功能结构二合一影像系统清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96合计146323全光谱激光活体成像系统华东师范大学2022-11意向原文23024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华东师范大学2022-11意向原文39025小动物活体成像设备华东师范大学2022-11意向原文50026高通量活体动物荧光筛选系统华东师范大学2022-11意向原文139合计125927小动物活体成像浙江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7028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浙江大学2022-12意向原文68029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浙江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6230活体成像仪浙江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60合计117231三维活体成像仪大连理工大学2022-11意向原文42532小动物活体Micro-CT成像仪大连理工大学2022-11意向原文365合计79033TX-小动物活体原位细胞动态分析成像系统华中科技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9034TX-小动物活体光学(1区+2区)成像系统华中科技大学2022-12意向原文280合计77035生命医学实验平台--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东北大学2022-11意向原文16036生命医学实验平台--小动物活体micro CT成像系统东北大学2022-11意向原文549合计70937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湖南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5038小动物高分辨率活体超声成像系统湖南大学2022-12意向原文450合计60039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东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9040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东华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60合计35041活体原位动态分析成像系统上海交通大学2022-12意向原文72042高分辨X射线活体显微断层成像系统东南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8043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北京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7544小动物活体Micro CT成像仪四川大学2022-12意向原文34545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天津大学2022-11意向原文16046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成像系统北京理工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5047小动物活体成像厦门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5048小动物活体成像吉林大学2022-12意向原文120共计17243附:10月高校采购意向汇总:70台套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总金额超4亿元(点击查看)为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国内高校科学仪器市场需求,仪器信息网特别开设#高校仪器采购品类盘点 话题,汇总了各所高校重点仪器品类采购最新动态。点击图片,带走商机!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再添利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将在国际上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能够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以及水生态、自然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同时可支撑开展气象、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应用工作。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运行于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上搭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5台有效载荷,整星重量约2.8吨,设计寿命8年。其中,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上采用双体制激光技术探测气溶胶和CO2,通过主动方式对大气CO2柱总量进行精细化探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CO2浓度变化信息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廓线、消光系数廓线、光学厚度、边界层高度等垂直分布信息,弥补以往被动观测的不足。高精度偏振扫描仪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联合观测可获取云和气溶胶多个角度的偏振信息,用于反演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观测幅宽大于1800km,此外,还可通过与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载荷的协同观测与应用,实现近地表细颗粒物的定量探测。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可获取O3、NO2和SO2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信息,幅宽大于2300km,具备每天一次的全球覆盖能力。宽幅成像光谱仪可获取光谱范围从可见光至长波红外(0.415-12μm)的陆表和大气多光谱信息,观测幅宽大于2300km,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75m。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实现全球范围CO2的主动激光高精度、全天时探测,探测精度达到优异水平,可为CO2分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PM2.5)、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可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内陆大型水体水华、水质、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质等的定量化遥感监测;在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定量化遥感反演,为全国和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等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牵头组织研制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为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遥感监测数据支撑。
  •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上面搭载了哪些科学仪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主要配置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宽幅成像光谱仪等有效载荷。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实现对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卫星入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及农业灾害等应用能力,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有效解决各行业部门对外国遥感数据的依赖。  国家航天局负责该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等用户部门按分工负责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地面系统建设和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系统抓总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6次发射。
  • 安光所承担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项目通过验收
    2月2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中心牵头承担的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通过了专家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将大力推动我国卫星载荷新技术的发展。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项目组针对全球大气环境及气候变化研究、高精度定量化遥感大气校正等需求,应用多角度偏振探测技术,突破大气气溶胶高精度卫星遥感关键技术,完成了工程化设计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原理样机,搭建了多角度成像仪的实验室辐射/偏振/几何定标系统。样机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型载荷水平,其研究成果涵盖了欧美两大技术路线的技术特点。   验收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瞄准国际上全球大气环境及气候变迁研究的技术前沿,多年来致力于发展偏振遥感技术,积极开展大气多角度偏振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在大气气溶胶高精度卫星遥感探测技术、实验室偏振定标技术、大气多角度偏振信息反演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该项目是中科院安光所牵头承担并顺利完成的第一个民用航天项目,5年多的研究除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外,也为安光所锻炼培养了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航天有效载荷工程承研技术团队,为其在“十二五”承担航天载荷型号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及人才基础。
  • 卫星助力碳中和
    2021年9月14日,“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内蒙古自治区景色卫星遥感正成为国际认可的新一代全球碳盘点方法——碳从哪里排放?减了多少碳?还有多少排放需要中和?相比传统方法,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和可重复观测等优点。迄今,日本、美国和中国已相继发射了具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能力的卫星。2016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上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随后,2018年5月9日,我国再次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搭载的温室气体监测仪GMI的主要功能是定量监测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全球浓度分布变化。今年4月,我国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以激光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变化;8月又成功发射“句芒号”卫星… … 仰望星空,这一颗颗卫星,成为助力碳中和的科技力量。“句芒号”上天2022年8月4日11时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送入预定轨道。句芒,是我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责任。卫星发射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征名活动。“句芒”“青绿”“寻木”“烛龙”“神农”… … 每一个网友投稿的名称和其背后的释义都饱含大家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最终,“句芒”从近5000个投稿中脱颖而出。“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量,进而计算出森林碳汇,即“森林植被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过去,林业局要摸底森林碳汇,只能用传统的监测手段:森林调查员深入山林,依次测量每棵树的高度和树木胸径,再算出碳汇。这种测量数据更新不会很及时,通常一个季度更新一次。国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显示,“句芒号”卫星在轨运行后,可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转变传统的人工碳汇计量手段。“句芒号”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06公里、倾角97.4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实现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句芒号”成功上天后,国家航天局表示,该卫星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遥感力量,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准、全、细、精作为“句芒号”卫星的研制团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表示,研制团队创新性地将天基测绘“激光雷达+光学相机”为代表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手段应用到森林监测中。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为精准监测森林碳汇,“句芒号”卫星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种载荷,以支持获取上述数据,并确保数据“准、全、细、精”。为确保植被测高结果“准”,“句芒号”利用多波束激光雷达进行植被测高。这是一个抽样测量的过程,通过计算激光到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得出树木的高度,而卫星一次测量发射出激光的光束数量、频次决定着测量精度。为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测高的数据精度,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最终使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为确保获取植被面积“全”,准确还原森林茂密程度,研制团队为卫星设计安装了5个多光谱相机,实现对地5角度立体观测。同时,为了避免植被阴、阳面光线影响,研制团队创新性提出月球定标方法,确保5角度成像光谱响应一致。实现这些能力后,5角度多光谱相机就能帮助“句芒号”绘制一幅“立体”植被分布图。叶绿素荧光制图是“句芒号”卫星实现高精度监测的重要环节。由于叶绿素荧光的能量非常小,仅有约0.5%到2%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为提升叶绿素光谱探测精“细”程度,研制团队为“句芒号”卫星设计配置了超光谱探测仪,创新性使用了光栅分光原理,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探测仪提升了10倍,实现了国际首次0.3纳米精细探测,能够探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阳光明暗细微变化。为实现大气校正数据“精”,研制团队为“句芒号”卫星配置了偏振成像仪,支持35个角度监测大气PM2.5含量,获取大气横向PM2.5含量信息。此外,研制团队还增配了大气激光雷达,用于获取大气纵向PM2.5含量信息。一横一纵,就将数据结果由二维变成了三维立体信息,更加精准。数据应用是重头2020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通过五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撰文呼吁:“每个国家、城市、金融机构和公司都应采取净零排放计划,从现在做起,走上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道路,即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0年的水平减少45%。”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近日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这一范围覆盖了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GDP和85%的人口。不过,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的情况,以及确定各国承诺的减排指标是否达到并不容易。有几个问题亟待弄清: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是多少?属于人为排放的有多少?各个国家的排放量是多少?将每一项减碳措施的效果、剩余碳排放、如何实现碳中和等明确化,将每一项减排贡献真实透明地测算出来,就是碳盘点的具体任务。“在轨运行只是第一步,如何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准确有效的监测、获取高质量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解析以及数据产品的应用等环节才是重头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东旭撰文称。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核算。事实上,早在2017年,我国宣布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和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数据产品对全球用户免费开放,自那时起,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市。此前,我国已陆续启动七个碳交易试点,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成为全球热点后,碳交易随之升温。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称,2021年,全球主要碳市场交易额达到7600亿欧元,相比2020年增长164%。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以6830亿欧元占据全球交易额的约90%。就国内而言,“随着未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建筑等行业纳入到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数万亿元人民币。”郭海飞说。但市场不会一蹴而就。碳数据方案提供商行星数据CEO白纯钰公开表示,为了碳交易而购买碳数据的客户,很在意是否可以按照需求监测和分析交易的碳资产,比如最近三个月全国森林碳汇的整体变化情况——这需要卫星配套的数据反演软件快速处理各种需求。“国家队卫星的数据用户往往是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其需求主要瞄准更宏观的全球变化研究或国家层面需求,这和市场上的商业化应用很多时候并不完全匹配,这也导致没有发射能力的卫星数据应用公司即使拿到这类数据之后,可以施展的空间尚非常有限。”白纯钰称,伴随市场的成熟,对碳数据的需求必将更大,而卫星也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 解密“高分五号”卫星:环境保护再添“天眼”
    p   中国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瞩目的发射。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对掌握高光谱遥感信息资源自主权,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71868d1c-9207-43bc-949c-d7580a78a9e5.jpg" title=" 高分五号.jpg" / /p p   高分五号卫星的本领为何这么强?卫星上搭载了哪些“神器”,又能发挥什么作用? /p p   高分五号卫星将填补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 /p p   高分五号是一颗什么样的卫星? /p p   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说,高分五号是高分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规划的唯一一颗陆地环境高光谱观测卫星,是世界上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一颗重要的技术试验星。 /p p   专家介绍,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光谱因此被视为辨别物质的“指纹”,是用以识别和分析不同物体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身份证”。而高分五号卫星与此前发射的高分一号、二号、四号卫星有所不同。光学成像只能看到物质的形状、尺寸等,高分五号卫星具备的光谱成像技术,可使光谱与图像结合为一体,探测物质的具体成分。 /p p   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王桥表示,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管、中央环保督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应急处置等日常工作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遥感监测的支撑。但对于大范围、定量化、同步观测要求较高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有卫星数据在数据覆盖和重访能力、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p p   据了解,高分五号卫星是以生态环境部为牵头用户、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等为主要用户的环境专用卫星,具有高光谱、大范围、定量化探测等特点,面向生态环境监测搭载的多个大气探测载荷具备大幅宽、高光谱及偏振探测能力,使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高精度遥感探测成为可能。 /p p   因此,高分五号卫星将填补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同时,高分五号卫星还可以对内陆水体、陆表生态环境、蚀变矿物、岩矿类别进行探测,为我国环境监测、资源勘查、防灾减灾等行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高光谱数据。 /p p   装载的陆地观测载荷和大气类观测载荷让高分五号卫星拥有了“火眼金睛” /p p   高分五号搭载了哪些“神器”? /p p   从2012年12月立项,到今年5月发射,高分五号的研制历时65个月。卫星设计寿命8年,装载2台全新研制的陆地观测载荷和4台全新研制的大气类观测载荷。这6大载荷“神器”让高分五号卫星拥有了“火眼金睛”。 /p p   王桥说,以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为例,它具有从紫外到可见波段获取高光谱数据的能力,光谱分辨率高达0.5纳米,可用于6种以上大气痕量气体成分分布和变化的定量反演,支持空气质量变化监测、各种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p p   “再如最新研制的两个水体陆地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和全谱段光谱成像仪,这两个载荷为我们实现高精度、定量化的水体和陆地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王桥说,这两个载荷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可用于水体污染物监测、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监测、城市黑臭水体监测、近岸海域水环境监测等 在陆地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可用于地表精细分类、开发、建设、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影响监测、生态系统状况及动态变化监测、中央环保督察及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技术支持等。 /p p   童旭东介绍,高分五号卫星的谱段范围宽,可实现紫外至长波红外谱段的高光谱观测,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此外也是国内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实现了对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痕量气体的高光谱监测,光谱分辨率为0.3—0.5纳米。 /p p   高分五号还是国内探测手段最多的光学遥感卫星,同时具有多光谱、高光谱、偏振、多角度、掩星、耀斑等多种观测手段,工作模式多达26种,可以实现多种观测数据融合应用。 /p p   此外,高分五号卫星定标精度高,星上载荷光谱定标精度达0.008波数,为国内卫星之最。就像一把尺子是否准确需要标校一样,高精度定标是高光谱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基础,是卫星探测信息准确不失真的重要保证。 /p p   高分五号所在的“高分家族”,可以说个个都有绝活 /p p   高分五号所在的“高分家族”什么样?还有哪些“高分兄弟”? /p p   童旭东说,高分专项是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于2010年批准启动实施。经过8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发射高分一号至五号卫星,今年还将发射高分六号卫星。 /p p   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些“高分兄弟”的话,可以说个个都有绝活。 /p p   高分一号实现了中高分辨率与大幅宽相结合的观测能力。高分一号卫星视野广阔,一眼下去覆盖800公里,4天即可完整观测地球一遍,航天科研人员称其是“大幅宽成像”。 /p p   高分二号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跨入亚米级分辨率时代。它可以用“目光锐利”来形容,如果说地球上的小轿车在高分一号卫星的眼中还只是一个黑点的话,那么,高分二号卫星已经能分辨出小轿车是两厢还是三厢了。 /p p   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管白天或黑夜、晴空或雷雨多云,随时都能对地成像,尤其适合应用于防灾减灾。 /p p   高分四号是世界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成像遥感卫星。它不像高分一号卫星和高分二号卫星那样在600—700公里的近地轨道环绕地球“奔跑”,而是站在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相对静止地驻留凝望,可以对某一目标区域持续进行观测。 /p p   今年将要发射的高分六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 /p p   高分专项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技术水平,低轨卫星空间分辨率由实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8米,地球同步遥感卫星分辨率由千米级提高到50米,低轨遥感卫星设计寿命由3年大幅提高到8年。 /p p   “高分家族”的卫星,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从可见光到微波,从普查到详查,初步构成了我国自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形成体系能力。 /p p   在卫星数据应用方面,高分专项突破了数据遥感政策、共性关键技术、数据与资源共享、服务创业平台等方面的管理技术瓶颈。目前,高分卫星数据已在20余个行业、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国外同类型卫星数据的替代。 /p p   这些卫星数据有力支撑了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
  • 陕西卫星多项技术全国创新
    10日12时03分50秒,由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入区企业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光”)自主研发的西光壹号系列五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陕西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又一重大成果。本次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科西光航天108星遥感星座阶段建设的顺利推进,该批卫星入轨后,将与今年1月发射的2颗高光谱卫星形成组网,进一步完善中国商业航天高光谱综合遥感星座系统建设,打造国内最大最全的高光谱遥感星座监测体系。此次发射的西光壹号系列中的“西光壹号01星”在国内首次实现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在轨应用,是目前国内光谱分辨率及地元分辨率最高、功能最多的百公斤级高光谱红外综合观测卫星。该卫星具有探测成像一体、多条带、多目标、视频、凝视、跟踪等12种成像模式及高速数传能力,可实现广域遥感监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目标自主捕获与闭环跟踪等功能。西光壹号01星搭载的核心载荷为国内首创超轻小型高光谱成像仪。搭载的红外相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3D打印光学系统、全铝无热化设计等创新技术的在轨使用,研制周期大幅缩短,研制和装调难度大幅降低,提升了遥感载荷的低成本、超快速研制能力。搭载的光交换机在国内首次实现高速全光网络交换技术在轨验证,突破了现有的在轨电交换技术瓶颈,将在高带宽业务数据传输、大容量交换及全光组网等方面提供重要应用价值。作为秦创原临空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合作示范区,空港新城充分发挥“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开放平台功能和独特的临空经济禀赋优势,在政策赋能的同时,加强“产学研用金管服”步伐和园区平台支撑,全力支持中科西光航天等科创型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24个园区共计157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共申报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5家,累计落地科转企业60家。“未来,空港新城将持续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在服务端、金融端、人才端、环境端持续发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空港新城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新表示。据悉,西光壹号01星的发射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农林监测、自然资源、海洋经济、智慧城市、大气环境、防灾减灾、森林火点监测等多重领域提供坚实的航天科技支撑。同时,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科技创新、加速我国大型高光谱遥感星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天宫一号有效载荷高光谱成像仪在多领域得到应用
    高光谱成像仪是天宫一号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在轨运行期间,多个应用单位利用它的&ldquo 火眼金睛&rdquo 开展了地质调查、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森林监测、水文生态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分析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光谱成像仪由中科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是目前我国空间分辨率和光谱综合指标最高的空间光谱成像仪,在空间分辨率、波段范围、波段数目以及地物分类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遥感器先进水平。   &ldquo 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安排高光谱遥感对地观测,主要是利用高光谱成像仪&lsquo 图谱合一&rsquo 的特点以及在地表覆盖识别能力、蕴含地物光谱信息等方面优势,有针对性开展研究。&rdquo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介绍说。   在林业方面,高光谱成像仪在森林覆盖制图与变化监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空间遥感可以获得较大范围的数据,因此利用遥感数据可较好地估算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   高光谱成像仪在森林防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森林防火主要应用的是中低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对于较大面积火场非常敏感,但对燃烧初期的明火通常较难探测到。天宫一号高光谱成像仪可同时获取不同波谱范围的数据,更好地满足我国森林防火预警扑救的需求。   海洋遥感是20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对天宫一号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解译、信息提取,用于海岸带信息与海冰信息监测,同时针对土地利用、滨海湿地、潮间带、岸线变迁、保护区、石油平台监测等信息进行了制图。   在数字化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目前大多光谱数据由于受空间、光谱分辨率等限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天宫一号高光谱成像仪具有较高光谱分辨率,在类别细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究人员利用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对北京通州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监测,并与同一时期其他来源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ldquo 对比显示,天宫一号高光谱数据分类结果更精细,可清晰识别出主干道、细小河流、田块边界等。&rdquo 遥感地球所研究员刘良云说。   6月中旬,我国将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继续实施交会对接试验。&ldquo 神十任务结束后,我们还会安排开展高光谱成像仪相关专题应用,比如湖泊生态监测、青藏高原监测以及城市环境监测等。&rdquo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系统工程部副主任李绪志说。
  •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发射!全天时、多要素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再添新成员
    2022年12月9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收官”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705公里,整星重量约1300千克,设计寿命为8年。卫星共搭载3台载荷,分别是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宽幅热红外成像仪,具备大气、水、自然生态等全天时、多要素综合探测能力。其中,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光谱范围覆盖0.4—2.5微米,具有330个光谱通道,幅宽为60公里,可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光谱卫星数据国产化率;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可通过推扫观测方式,获取2600公里幅宽的紫外可见高光谱数据,实现对全球大气痕量气体成分(SO2、NO2、O3等)的定量化监测,光谱分辨率在0.3—0.6纳米之间;宽幅热红外成像仪为国际首次采用幅宽1500公里、空间分辨率100米的热红外探测方式,具备白天、夜间全天时成像能力,对比美国相同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卫星,观测幅宽提高了7倍,热红外观测通道(4个)数量提高了1倍,可反演获取全球尺度高精度地表温度信息。卫星构造图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气环境方面,可对沙尘、气态污染物以及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等开展遥感监测,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在水环境方面,可对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水表温度等开展动态监测;在自然生态方面,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城市等生态质量开展持续监测。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会同工程各参试单位,抓紧做好卫星工程在轨测试与应用评估工作,为有效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 联光元和完成1亿元天使轮融资 将用于超光谱成像仪等的研发
    日前,联光元和(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由上海联和1亿元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超光谱成像仪、连续波白光激光器等高端科学仪器与应用装备研发。联光元和创立于2021年1月。凭借研发团队在空间光调制技术、表面耦合诱导等离子体及其多级放大技术在光学中的应用、基于高熵玻璃材料实现的BPAWR-SACM光过程等诸多领域形成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大量原始技术创新,企业将致力于在光谱成像、光源系统与光加工技术三大板块形成系列产品,在科学仪器与先进加工领域为中国制造提供核心力量,并积极参与全球顶尖科研仪器与高端装备的市场竞争。目前,联光元和在研产品透射式时间分辨角分辨超光谱成像仪和连续波白光激光器进展顺利。首台超光谱成像仪原型机将于2022年9月问世,涵盖瞬态/稳态、能级寿命、散射/振动谱、高光谱/光谱等分析功能,可替代大部分传统光学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环境监测、生化检测、医疗诊断等。6月15日,公司科研团队参与的项目成果以“Design of coherent wideband radiation process in a Nd3+-doped high entropy glass system” 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首台连续波白光激光器亦将于2022年10月问世。该激光器可实现宽谱段(400-800 nm)的空间相干光输出,或调制后以单一频率窄线宽的激光模式进行输出,未来可实现将传统的车、铣、刨、磨、铸、锻、焊与新兴的3D打印技术整合在光加工中心系统上。通过控制光束的束腰半径,可实现从10μm-100nm范围的高效率加工,填补了既有的机械加工与电子束刻蚀间的空白,为MEMS尺度的加工提供更多的手段和空间。
  • 推帚式超光谱成像仪交付验收
    中招国际招标公司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委托,就遥感影像接收与处理设备购置项目——推帚式超光谱成像仪设备进行国内公开招标,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受招标机构邀请参加了投标且一举中标。日前,该项目圆满完成并顺利交付验收。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订购置的推帚式超光谱成像仪PHI-1307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光谱范围为450~1000nm、波段数为120、IFOV:0.5×1.0 mrad、光谱分辨率为5nm、工作帧频为50Hz、量化位数为12bits。 该设备在青岛进行了航空遥感飞行信息获取现场验收。近日,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通过了整套设备的交付验收工作。上海技物所将在努力做好售后服务的基础上继续与购置方合作,为该设备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领域发挥更好的应用作用。
  • 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携带多波束激光雷达和超光谱探测仪等设备
    今天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可以获取我国森林碳汇数据,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黄缙:碳排放的过程叫从化石燃料里面储存的碳变到二氧化碳,到大气当中叫碳排放、叫碳源。森林或者其他一些人工手段把二氧化碳从空气当中固化下来,叫碳汇。这颗星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森林进行观测,来实现评估我们国家碳吸收的能力。多种模式综合成像 专业监测森林碳汇数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黄缙:这颗星最主要的一个载荷就是这上面这个叫多波束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以发射几束激光到地面,我就可以知道森林的高度。我们还配置了多角度多光谱相机,总共5个角度的相机,通过这5个角度相机,从前、正、后不同的角度去观测,对森林进行成像。除此之外,卫星还携带了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设备,可以探测森林的光合作用以及大气PM2.5含量等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多种功能用途广泛 全自主任务智能规划森林碳汇监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它还可广泛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因此,这颗卫星任务繁多、工作模式复杂,研制人员通过一系列智能化设计,让这颗卫星好用且易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搭载的探测设备多,工作模式也多,不同组合的工作模式多达47种,研制人员在考虑让卫星可以支持更多应用的同时,在卫星的操作模式上也进行了专门的设计。此外,研制团队还为卫星设计了自主化运行方式,卫星可以自主判断海洋、陆地、光照条件等,自动规划探测任务。
  •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等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4月16日2时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上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图片来源:新华社(郑斌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首批启动的综合探测卫星,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它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和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和POSP 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此次合肥研究院承担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载荷于2021年3月完成正样交付,2022年2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试验队进入发射场以来,不辱使命,奋力攻关,圆满完成了发射前各阶段测试任务。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研究人员在超构表面微型高光谱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光谱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被视为物质的指纹。光谱成像通过记录不同空间位置的光谱来捕捉物质的空间和光谱信息,不仅可以感知物质的客观存在,还可以了解物质的组分。光谱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卫星遥感等领域。光谱成像系统通常由光谱器件(色散元件或滤色片)和CMOS图像传感器组成。由于这些光谱器件的体积和质量普遍较大,导致成像系统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成像速度较慢。这与实际应用中小型化、轻量化和集成化的需求相矛盾。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李辉团队与中科院光电所郭迎辉团队合作,研发了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微型高光谱成像器件。科研人员首先提出并验证了准随机超级单元构成的计算型高光谱超构表面设计方法。准随机超级单元具有严格的对称性,光谱器件的偏振敏感性较低,因此由准随机超级单元构成的光谱器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复杂的工作环境。而超级单元的周期打破了亚波长尺度的限制,设计自由度得到显著提升,极大丰富了单元结构的种类,使选择的单元结构对应的透射光谱满足了压缩感知算法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超构表面的加工难度,缩减了器件加工的成本和周期。   超构表面每个超级单元采用遗传算法和压缩感知来实现高光谱重构。考虑到重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科研人员针对窄带光谱信号和宽带光谱信号设计了两款不同的高光谱器件(CHDNS和CHDBS)。在窄带光谱信号入射时,CHDNS的光谱分辨率为6nm,其重构的复杂窄带光谱的峰值波长误差为0.05nm,线宽误差为0.6nm。在宽带光谱信号输入时,CHDBS重构的高光谱图像的平均信号保真度高达92%。CHDBS阵列可与CMOS芯片集成,用于单次高光谱成像,有望应用于生物制药、病理分析等方面。这种计算型高光谱器件的设计为小型化和便携式高光谱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开辟了新的可能。   该研究成果以“Computational hyperspectral devices based on quasi-random metasurface supercells”为题发表于Nanoscale(IF:8.307),其中论文第一作者为苏州医工所博士生陈聪和中科院光电所助理研究员李晓银,通讯作者为苏州医工所李辉研究员和中科院光电所郭迎辉研究员。   该项工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YJKYYQ20200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05272, 61875253, 62141506),中国科学院C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C07040200)的资助与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nr/d3nr00884c/unauth 图1 超构表面超级单元的设计 图2 CHDNS重构窄带光谱信号的实验结果 图3 CHDBS重构宽带光谱信号的实验结果 图4 CHDBS光谱成像的模拟结果
  • 新星瞰海——我国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跨越发展之路
    11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正式升级到第二代观测体系。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以可见光和红外成像观测为手段的海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海岸带观测。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科研星是继我国2002年、2007年陆续发射海洋水色科研试验卫星 (HY-1A/B) 和水色观测业务卫星 (HY-1C/D) 之后,我国第5颗海洋水色卫星是具有全球观测能力的卫星。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从无到有,至今已走过20多年历程,实现了我国卫星海洋遥感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倚天瞰海之路。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效果图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发射现场海洋卫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林明森介绍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新起点上新征程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HY-1A卫星成功发射,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和空间对地观测体系的发展。2007年4月11日,HY-1B卫星发射,实现了由试验型卫星向业务服务型卫星的转化。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数据在水质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海洋生态区监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浒苔监测、极地科考、海温和海冰预报等应用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近海海洋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中,通过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对海岸带、海岛的综合调查使海洋卫星遥感的应用成果获得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在2012年、2013年分别提出了《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发射2颗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其中一颗作为科研星,另一颗作为业务星。双星上、下午组网运行,要求突破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旋转光学系统及扫描成像技术瓶颈,扩展观测谱段,提高海洋水色观测精度,进一步增强我国海洋水色遥感业务化、连续化能力,提升我国海洋遥感发展水平。自然资源部是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牵头用户部门,主用户部门包括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等,分别负责各自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国家航天局负责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以下简称海洋卫星中心)负责地面系统建设、运行以及海洋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抓总研制。2014年9月,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批启动的科研星项目之一,完成了先期攻关阶段立项评估工作。研制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背后,面临多项技术难点。为提高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在轨寿命,需要保证转动机构的高可靠性,但仅载荷就有多套转动机构。以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为例,既要保证所有的转动机构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还要考虑红外成像的制冷问题。卫星研制团队组织专家针对转动部件和制冷机开展了生产过程专项复查,对相关单机的寿命试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相关加速试验方案的拆解方案进行了多次评审。最终,研制团队对历次审查中专家提出的16大项目共148个问题和意见进行了详细书面答复并完成问题闭环。慧眼识海“填空白”在人们眼中,海洋主要是蓝色的。然而,真正的水色可能包含了从可见到近红外甚至短波红外等更微妙的波长混合。海洋水色卫星可以捕捉到人眼无法分辨的水色差异,科学家可根据海洋水色卫星从太空中监测到的由海洋表面反射的阳光波长,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这对于了解海洋、保护海洋有着重要意义。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首批启动的科研卫星,同时也是一颗具有宽覆盖能力、多谱段探测能力、高光谱分辨率的新型海洋水色光学卫星。该卫星从提升天地一体化水平入手,瞄准国际海洋观测领域前沿,确定了整星工程目标、载荷配置和主要技术指标。卫星配置了新一代望远系统整体旋转式水色水温扫描仪,具备在轨谱段可编程能力的中分可编程成像光谱仪以及分辨率更高的新型海岸带成像仪,是一颗指标全新定义、设计升级换代、功能全面提升的海洋水色专用遥感卫星。作为新一代陆海界“观测手”,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能够提高陆海边界区域各种观测要素的观测精度。其中,海岸带成像仪拥有9个谱段,用1个全色谱段和8个多光谱谱段同时守望蓝色海域,能够将海岸带区域的陆地和浅海目标“看”得一清二楚。此外,它对杂散光的抑制能力好,观测的景物亮暗动态范围大,因此,海洋水色、陆地生态、极地冰川等各种目标都可以“看”得明明白白,可谓“独具慧眼”。该卫星还搭载了可360度旋转扫描的水色水温扫描仪,首次采用了望远镜整体旋转的扫描成像技术,实现对地球、太阳、深空的360度全景“看"进而用这些观测数据来更好地标定对地成像的精准度,确保8年在轨寿命期内数据稳定。此外,水色水温扫描仪5秒即能“看”遍大半个中国,其采用的大像元探测技术能适应不同明暗光线,强光、弱光下均可拍摄高清图像,还能同时探测18个谱段,观察海水的不同颜色和热辐射,赤潮、绿潮、悬浮泥沙、海表温度等都可“尽收眼底"。新一代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了1倍,谱段数量、偏振灵敏度抑制水平提高了近1倍,杂光抑制水平则提高近3倍,综合性能位居世界前列。穿云破雾“织天网”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将与在轨运行的HY-1C/D卫星相互配合。C星采用上午降轨成像,D星则采用下午升轨成像,两星组成了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具备全球水色水温探测覆盖能力。新一代卫星的加入,则进一步提高了重访能力。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为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保驾护航。公开资料显示,海洋卫星中心对“雪龙”号船载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备升级改造。改造后的“雪龙”号具备接收处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等卫星数据的能力,这将极大提升“雪龙”号在极地冰区航行的保障水平。海洋水色卫星可为我国主要航道、海上热点地区、重要港口等提供及时的遥感信息服务,并为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河口海湾与航道监测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海洋科技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水色遥感产品种类更加全面、丰富。卫星可输出40 余个不同水色遥感波段,全面覆盖了从紫外到中长波红外所有水色遥感相关波段,并增加了荧光高度、分裂窗及多种大气校正波段,具备在轨谱段编程能力,可获取全球海洋水体连续光谱信息,同时还可获得大气、植被、污染物等数据产品:探测领域可覆盖全球各类水体目标,服务用户从单一海洋用户拓展到自然资源、环保、大气、交通等多用户,产品应用广度和深度跨越式提升。水色遥感产品的质量和数据获取能力成倍提升。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采用了多项全新的载荷设计技术,卫星的信噪比、偏振灵敏度、杂光抑制、动态范围等海洋探测的关键指标大幅提升,同时首次具备了在轨全光路太阳定标功能,使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探测能力大幅提升,载荷数据下传量是HY- 1B卫星的100倍,HY-1C/D卫星的8倍,使我国水色遥感信息获取能力跨越式提升。综合技术指标同步国际水平。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在谱段配置、光谱范围与光谱分辨率、在轨定标精度等方面与美国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哨兵-3等卫星指标相当,卫星综合应用能力优于国际同类卫星。当前,HY-1C/D卫星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外第二代卫星的水平,而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则与国际第三代水色卫星水平相当。虽然起步晚,但我国在海洋观测卫星领域已经实现了“并跑”,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了领先水平。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科研星只是更高的起点。下一步,海洋卫星中心将紧紧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十空间规划、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督察等业务需求,进一步构建完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遥感监测产品服务,基于国产自主海洋卫星数据,用好其他卫星数据资料,持续深化海洋卫星遥感业务化应用,切实发挥好海洋卫星对自然资源业务的支撑作用。
  • 深脑成像的利器:超维景助力北京大学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问世
    2023年2月23日,北京大学程和平-王爱民团队在 Nature Methods 在线发表题为 Miniature three-photon microscopy maximized for scattered fluorescence collection 的文章。 文中报道了重量仅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图1),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中的神经机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 图1 小鼠佩戴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实景图 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是我国和世界多国脑计划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为此需要打造自由运动动物佩戴式显微成像类研究工具。2017年,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团队成功研制第一代 2.2 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2021年,该团队的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将成像视野扩大了 7.8 倍,同时具备获取大脑皮层上千个神经元功能信号的三维成像能力。 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突破成像深度极限 海马体位于皮层和胼胝体下面,在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巩固、空间记忆和情绪编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啮齿类动物研究模型中,海马距离脑表面深度大于一个毫米。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胼胝体,具有对光的高散射光学特性,所以突破成像深度极限是长期以来困扰神经科学家的一个极大的挑战。此前的微型化单光子及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均无法实现穿透全皮层直接对海马区进行无损成像。此次,北京大学最新研发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一举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1、显微镜激发光路可以穿透整个小鼠大脑皮层和胼胝体,实现对小鼠海马CA1亚区的直接观测记录(图2)。神经元钙信号最大成像深度可达1.2 mm,血管成像深度可达1.4 mm。2、在光毒性方面,全皮层钙信号成像仅需要几个毫瓦,海马钙信号成像仅需要20至50毫瓦,大大低于组织损伤的安全阈值。因此,该款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可以长时间、不间断连续观测神经元功能活动,且不产生明显的光漂白与光损伤。图2 微型三光子显微成像记录小鼠大脑皮层L1-L6和海马CA1的结构和功能动态。CC:胼胝体。绿色代表GCaMP6s标记的神经元荧光钙信号,洋红色代表硬脑膜、微血管和脑白质界面的三次谐波信号。 全新的光学构型设计 北京大学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成像深度的突破得益于全新的光学构型设计。(图3)图3 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光学构型 通过对皮层、白质和海马体建立分层散射模型进行仿真,发现荧光信号从深层组织到达脑表面时已经处于随机散射的状态,使得显微物镜荧光收集效率降低,从而极大限制了成像深度。针对这一问题,经典阿贝聚光镜结构被引入构型设计中:微型阿贝聚光镜与简化的无限远物镜密接可以提高散射光的通透效率;阿贝聚光镜与激发光路中的微型管镜部分复用,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损耗。总体上,新微型化显微镜的散射荧光收集效率实现了成倍的提升。 生物应用 同时,利用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作者研究了小鼠顶叶皮层第六层神经元在抓取糖豆这一感觉运动过程中的编码机制:发现大约37%的神经元在抓取动作之前就开始活跃且在抓取时最活跃,大约5.6%的神经元在抓取动作之后开始活跃,说明不同神经元参与了不同阶段的编码。(图4)这一结果初步展示了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图4 小鼠顶叶皮层第六层神经元在抓取糖豆任务中的不同反应类型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后赵春竹、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陈诗源、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研究员张立风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程和平、王爱民、赵春竹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炎辉、李谊军、陈燕川、付强、高玉倩、江文茂、张颖也参与了此项工作的开发。该项目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脑疾病的线粒体机制研究创新单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经费支持。超维景一直致力于前沿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产业转化,为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优质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沉淀 我们即将推出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微型化三光子显微成像系统敬 请 期 待 !Nature Methods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3-01777-3
  • 给太阳“拍写真”——揭秘太阳X-EUV成像仪
    日前,我国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阳图像正式发布,不仅展现出太阳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通过数据我们更能了解太阳,为更精准、更及时预报空间天气提供有力支撑。一颗散发着金色光晕的球体缓缓转动,沸腾翻滚的表面变幻莫测,仿佛藏着许多奥秘,这就是令人震撼的太阳“写真”。拍摄“写真”的神器,是“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搭载的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简称X-EUV成像仪)。该成像仪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项目负责人陈波介绍,X-EUV成像仪是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也是国际上首台具有X射线和极紫外两个波段的太阳成像仪。气象卫星为何要给太阳“拍写真”呢?陈波说,太阳不仅影响地球的天气,也是空间天气的“始作俑者”。空间天气是指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当它“发脾气”时,比如耀斑爆发或日冕物质抛射,都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可能导致卫星失控、导航失灵、通信故障,甚至影响电网、石油管道等基础设施。“今年开始太阳逐渐进入活动峰年,国家需要及时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这台仪器上线得非常及时。”陈波说。当我们观察太阳时,只能看到可见光波段。X-EUV成像仪可以用X射线和极紫外两个波段监测太阳,并能在两个波段间切换,相比可见光波段,能看到太阳更多细节,更早预报太阳活动,提早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此外,成像仪在太空中运行不受日照、天气、大气等条件影响,可以全天候、连续监测太阳活动变化。X-EUV成像仪还可以进行在轨辐射定标。“比如太阳耀斑,一般仪器只能测得耀斑的相对亮度,就像地震时只知道地震发生但不知道具体震级。X-EUV成像仪利用自带的辐射定标装置,对X射线和极紫外图像进行定标,从而确定耀斑等级。”陈波说,“可见光波段成像仪器的辐射定标技术比较成熟,但对X射线和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在轨辐射定标,我国还是第一次。”如何实现在卫星旋转的过程中“镜头”还能对准太阳,稳稳地按“快门”让照片不“虚”,陈波团队着实费了不少周折。“首先需要针对极轨卫星特点,设计成像仪的跟踪、稳像方案,研制具有我国特色的跟踪稳像系统。”陈波说,为了在地面拍摄可见光太阳图像,验证系统功能,团队成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天进行场外测试,成宿成宿地做实验。“我们计划在风云四号卫星上搭载一个类似的成像仪,而且分辨率更高,波段范围更广。”陈波说。
  • 新品 | 海康微影重磅推出【在线式测温显微热成像仪】
    近日,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微影”)重磅推出【在线式测温显微热成像仪】,7×24h在线,满足科研人员的快速专业测温需求。产品特性——快——01 快捷切换:微距or远景,一扭切换模式单镜头,多模式。无需拆卸更换镜头,简单一扭即可变身。常规模式下的热图微距模式下的热图常规模式25mm,微距模式最小可分辨35um,能看清比头发丝更细小的物体。最小可分辨35um02 快捷连接:10秒开机,一连出图一插即连,10秒快速开机。直接接入Analyzer,瞬间出图,免去繁琐配置(仅首次连接需完成设备激活,后续便可即插即用)。插入电源接入软件03 快捷安装:单手可安装,轻巧易集成标准1/4螺纹孔设计,轻松应对各类安装场景(三脚架等)。体积小、重量轻,单手可持握,安装超便捷。1/4螺纹孔单手可握持单手可安装——专——01 专业监测:7x24h在线,数据记录超省心支持定时,可7x24小时在线监测,一键录制与拍照,满足长时间数据记录需求。支持7x24小时在线监测02 专业分析:自研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在线实时分析】最高支持6条实时温度曲线,帮助了解温度变化;可自定义点线框测温规则,对测温参数分区调节。支持6条实时温度曲线自定义测温规则【历史温度分析】离线图片/视频可在客户端分析;离线图片/视频的3D热成像可在客户端显示。支持离线分析支持3D热图【强大的数据渲染能力】最高50帧裸数据,保障画面流畅稳定性,二次分析更还原。50hz流畅画面【报告便捷导出】预设多种专业报告模板,可自由组合布局,一键导出,专业且美观。自由组合布局报告一键导出/分享——精——01 精准测温:测温精度±1℃,匠心研发提品质测温精度可达±1℃,突破实现业内高水准,帮助科研人提升研究数据精准度。-20-150℃:±1℃或者读数的±1%(取最大值),均匀性±1℃或者读数的±1%(取最大值);0-650℃:±2℃或者读数的±2%(取最大值),均匀性±1℃或者读数的±1%(取最大值)。02 精准记录:8h不打挡片,保障数据不丢失探测器可自适应环境变化,自动达到最佳观测效果,能连续8h测温不打挡片,有效避免数据缺帧情况发生。搭配推荐配套支架,支持多模式调节;建议配套微影专业桌面支架使用,支持粗调和微米级微调模式,保障稳定、精准调节测距。用户应用实例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会有科研项目产生,诸如机械研究、化学制药、电路板热设计等。对于科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物理化学实验、材料检测、机械工艺以及硬件测试而言,都需要借助温度检测手段,通过温度数据与温度分布情况来发现和分析问题。生物医药研究芯片研发仪器放电温度监测材料温度分布监测材料耐热性检测光纤熔接点质量监测海康微影热成像仪已成功赋能多个行业的研究工作,辅助上万位科研人员精准高效测温、快速排查问题、提高研究效率。
  • 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正样交付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11月4日,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DQ-2)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通过了航天八院环境卫星项目办组织的正样交付验收评审。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是国产第三代超光谱大气痕量气体监测载荷,拥有独立的天底与临边观测模块,能获取大气痕量气体高空间分辨率水平分布与垂直廓线,主要用于定量监测全球和区域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和甲醛(HCHO)等痕量污染气体成分的分布和变化,用以分析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EMI-NL载荷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天底对地空间分辨率达到7*7平方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增加了临边同步观测模式,临边切高分辨率为2公里。该载荷具备公里级别的空间分辨率、天底临边同步双模式同步观测,对辨识污染源位置、量化点/面源排放通量、研判区域间相互影响等具有重要作用。经讨论,评审专家组认为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正样产品按照正样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所有研制工作,经测试、试验,功能、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研制过程质量受控,未发生质量问题;文档资料齐全,符合《八院卫星型号产品交付验收实施要求》,同意通过评审。DQ-2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中规划的业务星,具有主被动方式结合获取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温室气体、污染气体及气溶胶等大气环境要素的遥感检测能力。DQ-2卫星共配置五台有效载荷,其中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云和气溶胶成像仪(CAPC)分别由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和光学遥感中心承担研制任务。正样验收评审会
  •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本级1573.80万元采购红外热成像仪,BOD测定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二次招标公告 河北省-衡水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06 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二次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 2024-08-06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 HBSHZC-2023011 项目名称: 关于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 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 15738000.00 最高限价: A包:8130000元;B包:7608000元 采购需求: 本项目为提升衡水市大气执法监管能力,采购执法设备一批;其中A包包括多参数气体检测仪、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B包包括粉尘快速测定仪、红外摄像机、热成像仪、手持光离子化检测仪、流量计、微风风速仪; 合同履行期限: 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历天内完成供货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0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A包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本项目B包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4年08月07日至 2024年08月13日, 00:00-12:00-12:00-24:00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 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方式: 其它 售价: 0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08月28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 网上开标(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 五、开启 时间: 2024年08月28日09点00分 地点: 网上开标(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双盲”评标方式,即投标文件的商务标、技术标分开制作,技术标以“暗标”方式提交,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时要屏蔽投标人名称信息及其它可识别投标人身份的字符、徽标、人员名称等。评审委员会按要求对商务标采取明标评审、对技术标采取暗标评审。 2.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投标人通过登录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 (http://hsggzy.hengshui.gov.cn/),选择“市场主体登录”后进行平台自行下载招标文件。尚未完成市场主体网上注册的供应商,请登录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网站及时进行网上注册,注册信息填写完整后,按市场主体注册核验流程要求,完成注册登记、资料验审,采取网上在线验审方式,注册验审服务电话:0318-6991060。外地供应商可就近选择河北省内任意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注册资料验审。 3.电子投标文件制作及开标解密需使用 CA 数字证书及电子签章,CA 签证实行网上在线办理,河北 CA 在线办理网址:http://www.hebca.com/ggzyhs.html,联系电话:4007073355。 4.投标方式:本项目实行远程不见面投标及开标解密,投标人无需到现场。请投标人在投标截止之前及时上传投标文件电子版,并及时解密投标文件,解密步骤详见《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投标文件远程解密指南》。技术支持电话:0318-6991059,400电话:400-998-0000。 5.本公告发布媒体:中国河北政府采购网、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本级 地址: 衡水市新华西路 715 号广厦嘉利中心 联系方式: 孙佩玲 0318-235102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 河北山河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岗路283号商务楼2楼203室 联系方式: 张丽利 0311-8633576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张丽利 电 话: 0311-86335763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红外热成像仪,BOD测定仪 开标时间:2024-08-28 09:00 预算金额:1573.80万元 采购单位: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本级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河北山河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二次招标公告 河北省-衡水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8-06 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二次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 2024-08-06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 HBSHZC-2023011 项目名称: 关于衡水市大气执法能力提升项目 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 15738000.00 最高限价: A包:8130000元;B包:7608000元 采购需求: 本项目为提升衡水市大气执法监管能力,采购执法设备一批;其中A包包括多参数气体检测仪、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B包包括粉尘快速测定仪、红外摄像机、热成像仪、手持光离子化检测仪、流量计、微风风速仪; 合同履行期限: 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历天内完成供货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0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A包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本项目B包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4年08月07日至 2024年08月13日, 00:00-12:00-12:00-24:00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 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方式: 其它 售价: 0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08月28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 网上开标(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 五、开启 时间: 2024年08月28日09点00分 地点: 网上开标(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hsggzy.hengshui.gov.cn/)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采用“双盲”评标方式,即投标文件的商务标、技术标分开制作,技术标以“暗标”方式提交,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时要屏蔽投标人名称信息及其它可识别投标人身份的字符、徽标、人员名称等。评审委员会按要求对商务标采取明标评审、对技术标采取暗标评审。 2.招标文件获取方式:投标人通过登录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 (http://hsggzy.hengshui.gov.cn/),选择“市场主体登录”后进行平台自行下载招标文件。尚未完成市场主体网上注册的供应商,请登录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网站及时进行网上注册,注册信息填写完整后,按市场主体注册核验流程要求,完成注册登记、资料验审,采取网上在线验审方式,注册验审服务电话:0318-6991060。外地供应商可就近选择河北省内任意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注册资料验审。 3.电子投标文件制作及开标解密需使用 CA 数字证书及电子签章,CA 签证实行网上在线办理,河北 CA 在线办理网址:http://www.hebca.com/ggzyhs.html,联系电话:4007073355。 4.投标方式:本项目实行远程不见面投标及开标解密,投标人无需到现场。请投标人在投标截止之前及时上传投标文件电子版,并及时解密投标文件,解密步骤详见《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投标文件远程解密指南》。技术支持电话:0318-6991059,400电话:400-998-0000。 5.本公告发布媒体:中国河北政府采购网、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本级 地址: 衡水市新华西路 715 号广厦嘉利中心 联系方式: 孙佩玲 0318-235102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 河北山河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岗路283号商务楼2楼203室 联系方式: 张丽利 0311-8633576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张丽利 电 话: 0311-86335763
  • 欧洲首个闪电成像仪成功启用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和欧洲航天局(ESA)发布欧洲首个卫星闪电成像仪拍摄的第一批图像及动画。该闪电成像仪配备有四个摄像头,覆盖欧洲、非洲、中东和南美部分地区,每个摄像头每秒能够捕捉1000张图像,可在36000公里之外,持续检测云对地、云对云和云内闪电产生的光脉冲。EUMETSAT实时收集这些数据并发送至成员国的气象部门,并向非洲和其他地面观测能力有限的地区气象部门传输数据。这将为强风暴的监测和预测带来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闪电探测能力有限的偏远地区和海洋。   该设备搭载于欧洲第三代气象卫星MTG-I1上,于2022年底发射升空。目前卫星仍处于调试阶段,来自闪电成像仪的数据将于2024年初可供操作使用。
  • 163万!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红外挥发性有机气体成像仪等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GP371422000202202000063 项目名称: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购置便携式恶臭监测设备及红外挥发性有机气体成像仪项目 预算金额:163.0万元 最高限价:163.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A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购置便携式恶臭监测设备及红外挥发性有机气体成像仪项目一包便携式恶臭监测设备 1 详见招标文件 43.000000 B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宁津分局购置便携式恶臭监测设备及红外挥发性有机气体成像仪项目 二包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 1 详见招标文件 120.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
    12月9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1A卫星)。该星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分专项高光谱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自给率。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运行于高度705公里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采用 SAST1000 平台,主要配备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宽幅热红外成像仪等有效载荷,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大气成分探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3次发射。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空间段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 国内首个高光谱遥感卫星大数据共享平台!我国在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小编从西安发布了解到,中科西光航天发布了包括国内首个高光谱卫星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国内首颗商业化双碳监测卫星在内的两项科技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中科西光航天将推出自主研发的XIGUANG-004星(甲烷监测卫星)、XIGUANG-005星(精细化农业卫星)、XIGUANG-006星(矿产监测卫星)、XIGUANG-007(高分辨率精准农业卫星)等具备国内同量级最强指标的高光谱遥感卫星,不断突破高光谱遥感卫星在各类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我国高光谱遥感卫星指标的全面突破。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从事星座运营、卫星研制、载荷定制、数据开发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自主研发高光谱卫星星座的商业航天公司,全力打造我国最大最全、最好用实用、成本最低的高光谱遥感卫星星座,是国内遥感星座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图源西安中科西光航天公司官网公司创造了国内商业航天同时期发展速度最快、同比数据价值最高、同类型应用能力最强的多项奇迹,初步形成了面向环保、农林、海洋、地质、环境、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数据服务能力,是西安市知名的商业航天企业。中科西光航天拥有国内最大、最全的高光谱遥感星座108星遥感星座;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卫星遥感大数据服务和卫星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现已成功发射的两颗高光谱卫星均为国内首次在百公斤级卫星上搭载高光谱成像仪,也是国内率先布局双碳业务板块的商业航天公司。
  • 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揭秘大脑,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超维景生物科技研发总监胡炎辉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光声成像和生物发光成像等广泛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同时,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兴起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更精确和信息丰富的工具。为帮助广大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创新突破进行时】专题,并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题征稿活动,以期进一步帮助广大用户从多维度深入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应用、主流品牌、市场动态以及相关内容。本期约稿特别邀请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胡炎辉,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进行分享,并就超维景生物科技在面对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瓶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本期嘉宾: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曾参加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负责逻辑控制、微弱信号探测及系统设计,在激光扫描显微成像、微弱信号探测及高速信号处理等技术方向有着多年的积累。2017年至今,作为超维景核心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公司技术专利20余项,开发了新一代双光子成像处理平台,推出了科研、医疗等多款多光子产品,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融合开发及落地经验。——01—— 从单光子到多光子成像,推动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内,不断的革新和突破在成像技术方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新的生物学发现和进步的重要引擎。其中,多光子成像技术通过激光与生物样本内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产生荧光反应,以荧光显微的形式,允许我们以无损害的方式直接观察到组织的内部结构。尽管生物样本本身对光有较好的透光性,它们也具有强烈的散射特性。通常,细胞水平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软极限”大约为1mm。不过,使用更长波长的激光可以减小对光的散射,并且增强穿透力。多光子吸收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荧光激活方法,其中双光子和三光子吸收的波长分别是单光子激发的两倍和三倍。与单光子相比,多光子成像可以实现几乎10倍的成像深度增强。这种非线性激发方法也带来了更高的信号-背景比及更优秀的层析成像能力。所有这些成像上的优势使得多光子成像特别适合用于复杂条件下的活体成像研究,成为一种在这些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工具。Winfried Denk于1990年在康奈尔大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而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突破及商业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活体动物成像方法。特别值得提及的,超维景的创始人程和平院士早在1992年就开始涉足双光子显微技术,成为最早的技术参与者之一,并致力于推广这一技术。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已变得在脑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尽管传统的台式双光子显微镜分辨率高,但它们体积庞大且重量重,需将实验动物固定或麻醉以完成成像,因此无法适用于自由活动的动物。微型单光子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由活动的小鼠进行成像,但它在分辨率和对比度方面相对较低,难以达到亚细胞级别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效果。——02——直面脑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工具挑战,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轻装上阵”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当代脑科学的一个核心方向。针对如何在自由行为动物上绘制大脑神经元功能图谱的难题,超维景团队研发出了头戴式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突触水平钙信号功能成像,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工具。这项技术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被评为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依托此技术建成“南京脑观象台”,为中国脑计划提供了“人无我有”的支撑平台;专利技术的产业转化实现高端显微成像装备自主创制的突破,完成对欧美国家的整机出口,累计实现销售额过亿元。通过技术拓展,研发了应用于人体的手持式双光子显微镜,在临床医学与航天医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病理诊断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手段,成为临床疾病精准检查的重要工具。这项技术成果属于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转化的科技成果,是国家在高端装备研发方向投入的典型产出代表。除了在脑科学、医疗应用领域的技术贡献之外,同时彰显了中国也可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技术,实现在高端仪器方向的突破,提振了中国科学家在高端仪器装备方向的研究信心,并以此为核心技术来推动国内以及国际的科学研究大计划,对国内的脑科学研究领域也起到积极引领作用。——03——深耕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超维景公司始创于2016年,公司核心力量来自北京大学院士创建和领导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超维景核心团队成功研制仅2.2g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无限制行为动物成像),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脑认知基本原理研究、脑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脑疾病的药物研究,本技术进一步可应用于临床实时在体无创细胞级检测。部分获奖照片“微型化”是指将显微镜做到拇指大小,可以佩戴在小鼠头上,同时不影响小鼠的自由活动,进而观察小鼠在觅食、社交、睡觉等自主行为时大脑神经元的真实活动和功能连接。超维景的微型化显微镜体积微小,让小鼠能够“戴着跑”,实现了自由行为动物的清晰稳定成像,可用于在动物觅食、跳台、打斗、嬉戏、睡眠等自然行为条件下,或者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等的动态变化,从而获取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2.2g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2021年,团队的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将成像视野扩大了7.8倍,同时具备获取大脑皮层上千个神经元功能信号的三维成像能力,原始论文发表于《Nature Methods》。2023年2月,团队将微型化探头与三光子成像技术结合,成功研制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重量仅为2.17克,并在 《Nature Methods》 发表文章。一举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中的神经机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 《Nature Methods》发表相关技术成果2023年2月,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千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图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2023年12月,由超维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的医疗器械。本次研发是首次实现脑科学技术跨学科助力皮肤检测的技术应用,将最前沿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引入现代皮肤医学检测领域,实现“实时、无创、在体、原位、无标记”的高分辨率皮肤细胞及胞外组织三维成像,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便利。——04——布局微型化多光子产品体系,开启自由行为动物显微成像新范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是我国和世界多国脑计划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但传统的多光子显微镜进行常规脑成像通常需要将动物的头部固定在台式显微镜上,这严重限制了模式动物的自由生理状态。为此需要打造自由行为动物佩戴式显微成像类研究工具。基于团队及技术发明,超维景已布局微型化多光子成像产品体系,并成功实现多款产品的产业化,包括SUPERNOVA-100一体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SUPERNOVA-600集成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与SUPERNOVA-3000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超维景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系列产品,可以在微观尺度上、不干扰自由运动动物行为的前提下,对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进行无创性观察和实时、动态成像,为研究神经科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从而为脑健康研究开辟新的道路。树突棘成像 单树突棘级分辨率 神经元轴突与亚细胞结构成像 ——05——持续加码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系统“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脑科学机理研究。大脑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器官,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核心方向就是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其中,如何打破尺度壁垒,融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信息处理和个体行为信息,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挑战。要想实现动物在体脑功能实时成像的研究,能够观察到整个皮层甚至更为深入的其他脑区,涉及到仪器开发、手术技术、生物研究等等不同的方面领域,技术挑战非常大。为了真正解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人们需要在对大脑神经元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被观察者能够自由的正常活动,也就是最理想的脑功能成像需要被观察者在自由运动状态下进行脑功能观测。脑疾病机理研究。目前一些重要的脑疾病,如自闭症、精神类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都是全世界的难题。以老年痴呆症为例,根据得病率统计,85岁以上老人中的 50%患有老年痴呆。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1亿患者的生活需要照顾、需要医疗系统的救助,这是严重的社会负担。通过本技术对脑科学疾病研究,如果有新发现,对于老年痴呆症,就可能找到早期诊断的方法,早发现、早干预,把严重症状出现期从85岁延缓到95岁,社会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神经药物筛选。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不仅可以“看得见”大脑工作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而此类疾病的药物开发,由于缺少快速直接的药效反馈手段,而大大受阻。微型化双光子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推动此类神经疾病药物的开发进程,为人类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谋发展。微型化多光子成像系统已获得国内的上亿元订单,以及国外的数千万元订单。其中,国内用户包括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脑观象台等。国外用户包括加州理工、纽约大学、德国马普神经所、德国波恩大学、德国马普鸟类研究所等。未来,超维景将在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继续深挖“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这将作为神经探索领域的引路明灯,照见更多未知的领域。参考文献:• Zhao, C., et al. (2023). Miniature three-photon microscopy maximized for scattered fluorescence collection. Nat Methods, 2023 Apr 20(4):617-622.• Zong, W., et al.,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 Nat Methods, 2021. 18(1): p. 46-49.• Zong, W., et al., 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 behaving mice. Nat Methods, 2017. 14(7): p. 713-719.
  • 科学仪器助力风云三号卫星顺利在轨运行
    近日,&ldquo 风云三号C星&rdquo 完成了在轨交付,这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完成了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风云三号C星于去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地球辐射探测仪于该卫星升空后成功开机工作并于去年10 月投入在轨测试。试运行期间,这些光学仪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持续获取了全球地气系统多通道遥感数据、全波辐射和反射太阳辐射数据以及大气温度与湿度、 臭氧总含量、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云参数、气溶胶等气象资料,图像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提供了数据 支持。   目前,这些光学仪器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已经在日常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内蒙古火情、渤海湾冰情、青海积雪、春季沙尘、广东大暴雨天气监测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ldquo 雪龙号&rdquo 救援、马航失联客机搜寻、韩国客轮沉没事故等全球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在轨测试期间,卫星搭载的光学仪器各项功能正常、性能良好,实现了高时效的全球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能力、高精度的大气温度湿度垂直分布探测能力。投入业务运行后,C星将与B星一起形成上、下午星组网观测,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对地遥感探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