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数字技术基础实验

仪器信息网数字技术基础实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数字技术基础实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数字技术基础实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数字技术基础实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数字技术基础实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数字技术基础实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数字技术基础实验相关的解决方案。

数字技术基础实验相关的论坛

  • 【聚集人气】数据处理版基础知识问答2——有效数字

    数据处理版上一期的方法学基础问答得到了广大版友的响应,特推出第二期。还是本着给大家赠送积分的目的,认真回答即有奖励。无论是在手工计算的公式,还是软件自动计算的结果,有效数字的取舍都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特此出几道基础问题。[color=#DC143C]一人限答一题。也欢迎补充解释![/color]1、用最小刻度值是0.1ml的滴定管进行滴定,读数为25.43ml,可见前面三位数字是准确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3”是估度的读数。请问此读数有几位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呢?2、有效数字的加减运算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呢?原因是什么?例如0.045,32.14,2.125547三个数相加应如何计算,结果是?3、有效数字的乘除运算又遵循什么呀的规则呢?原因是什么?例如85.21,2.354,0.00156三个数据相乘,如何计算,结果如何?4、pH=8.56有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

  • 【分享】数字成像技术

    数字摄像头基础知识CCD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以百万像素为单位。数码相机规格中的多少百万像素,指的就是CCD的分辨率。CCD是一种感光半导体芯片,用于捕捉图形,广泛运用于扫描仪、复印机以及无胶片相机等设备。与胶卷的原理相似,光线穿过一个镜头,将图形信息投射到CCD上。但与胶卷不同的是,CCD既没有能力记录图形数据,也没有能力永久保存下来,甚至不具备“曝光”能力。所有图形数据都会不停留地送入一个“模-数”转换器,一个信号处理器以及一个存储设备(比如内存芯片或内存卡)。CCD有各式各样的尺寸和形状,最大的有2×2平方英寸。CMOS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所需的大量资料。CMOS传感器便于大规模生产,且速度快,成本较低,是数码相机关键器件的发展方向之一。白平衡 (White Balance)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温不同,拍摄出来的相片会偏色。如色温低时光线中的红,黄色光含量较多,所拍的照片色调会偏红,黄色调,色文高时光线中的蓝、绿色较多,照片会偏蓝、绿色调。此时便需要利用白平衡功能来作修正,其原理是控制光线中红,绿及蓝三元色的明亮度,使影像中最大光位达到纯白,便能令其它色彩准确。 插值 (Interpolation)在不生成像素的情况下增加图像像素大小的一种方法,在周围像素色彩的基础上用数学公式计算丢失像素的色彩。有些相机使用插值,人为地增加图像的分辨系。Bit(位) 这是计算机图像中的术语,用来描述生成的图像所能包含的颜色数。“深度是8位”意味着图像只含有256种颜色。现在的数码相机,每一种颜色的颜色深度都是8位。由于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是是由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图像包含的颜色可达256×256×256共计1.67亿种,也就是所谓的24位色。TWAIN这是数字照相技术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TWAIN是指一种特殊的软件,有了它,其他与TWAIN兼容的软件就可以共享图像资源了。比如说,PaintShopPro,这是一个很好的图像处理方面的共享软件,它就可以和TWAIN设备协同工作。所以你可以在PaintShopPro中直接使用数码相机中的图像。TWAIN设备包括扫描仪,传真机,当然,还有数码相机。区分CCD与CMOS1970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CCD。二十年后,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制造了数字相机,将影像处理行业推进到一个全新领域。数字相机无需胶卷和冲洗、可重复拍摄和即时调整;影像可无限次复制且不会降低质量,方便永久保存,并可用于电子传送和处理。它的诞生给影像处理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后,有人发现,将计算机系统里的一种芯片进行加工也可以作为数字相机中的感光传感器,即CMOS,其便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本低廉的特性是商家们梦寐以求的。业内人士分析,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取代CCD,如今两者依然共存。许多人认为:

  • 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全晶片数字电路首次研制成功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设计碳纳米管线路的新方法,首次能生产出一种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全晶片数字电路,即使在许多纳米管发生扭曲偏向的情况下,整个线路仍能工作。 碳纳米管(CNTs)超越了传统的硅技术,在能效方面有望比硅基线路提高10倍。第一个初级纳米管晶体管诞生于1998年,人们期望这将开启一个高能效、先进计算设备新时代,但受制于碳纳米管本身固有的缺点,这一愿景一直未能实现。 “作为未来的密集型高能效集成电路,碳纳米晶体管极具吸引力。然而当人们想把它们用在微电子领域时,却遭遇到巨大的障碍。最主要的就是它们的位置和电属性的变化。”IBM托马斯·瓦特森研究中心物理科学部主管苏布拉迪克·高华说。 在碳纳米管能变成一种有现实影响力的技术之前,至少还要克服两大障碍:第一,研究已证明,要造出具有“完美”直线型的纳米管是不可能的,而扭曲错位的纳米管会导致线路出错,以致功能紊乱;第二,迄今还没有一种技术能生产出完全一致的半导体纳米管,如果线路中出现了金属碳纳米管,会导致短路、漏电、脆弱易受干扰。 针对这两大难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缺陷-免疫”模式,生产出第一个全晶片级的数字逻辑装置,能不受碳纳米管线向错误和位置错误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发明了一种能从线路中清除那些不必要元素的方法,从而解决了金属碳纳米管的问题。他们的设计方法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没有牺牲碳纳米管能效,其次还能与现有的制造方法和设施兼容,很容易实现商业化应用。 他们的研究最近还被作为国际电子设备大会(IEDM)的邀请论文,以及美国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报集成线路与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主题论文”。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造出数字集成系统的基本组件:计算线路与序列存储,以及首个高度一体化的整体三维集成电路。(记者 常丽君) 总编辑圈点 在表兄弟石墨烯“出生”之前,碳纳米管一直是纳米材料界最炙手可热的宠儿。它在力学、导电、传热等方面独特而优异的性能,让科学家们对它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甚至认为它是制备科幻小说里“太空电梯”的理想材料。相比较那些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用途,碳纳米管在集成电路上的使用无疑要现实可行得多。如今,科学家们突破了碳纳米管在微电子领域应用的瓶颈,恐怕摩尔大叔是最欣慰的人之一——摩尔定律神奇的魔力还将会持续下去。 《科技日报》(2012-06-16 一版)

  • 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align=center][b][size=16px]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size][/b][/align][size=15px][color=var(--weui-FG-2)]关注→_→[/color][/size] [size=15px]海纳计量[/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1-23 01:01[/color][/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发表于河北[/color][/size][size=17px] 近日,2022年度电力创新奖授奖成果正式公布。其中,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雷民、殷小东等人申报的“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电力创新奖一等奖。[/size][size=17px] 作为电网电压、电流、电能的基础感知节点,计量系统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计量系统可靠测量能力不足,数据融合应用效率低,难以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对海量准确计量数据的需求,攻克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迫在眉睫。[/size][size=17px] 据了解,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从2012年组建数字化计量技术攻关团队,在计量系统架构、计量溯源体系、数据融合应用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提出自校准的数字化集中计量系统架构,攻克系统级计量数据的实时自监测自校准难题;提出基于量子技术的数字量值溯源方法和“众数—赫米特”暂态校验方法,溯源准确度大幅提升;发明了基于高速同步采样和潮流分布逻辑判断的电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宽动态、快时变的电能精准计量。由此,推动建立了我国数字化计量溯源体系,为电力、铁路、航天等各行业高电压测量提供准确量值。[/size][size=17px] 目前,依托该项目成果,攻关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电网开展量值传递和现场检测,统一全国量值;支撑张北柔直工程、上海世博园建设、±1100kV直流输电等重大工程和全国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系统的建设,有效保障我国重大工程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陕西美鑫、山西阳泉等大型冶金行业用户推广应用,国内首次实现数字化计量贸易结算,推动数字化计量系统的法治化建设。同时,该项目成果已在巴西、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国推广应用。[/size]

  • 【资料】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center]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center][center]中国实验室网 [/center][center]冯金辉[/center][center](北京中科科仪计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2724信箱 邮编 100080)[/center]  摘要 LIMS出现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西方迅速普及。目前国内也掀起了LIMS的热潮。LIMS从最初仅仅完成数据存储、有限的网络功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具备完善的管理职能,并且能够运行于Internet之上,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大幅度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今后,LIMS将朝着数据挖掘、集成最新、最先进的专用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极其完备的复杂系统。在文章最后,针对LIMS用户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LIMS,实验室管理、Internet、Analysis Method, GIS, WEB一、 引言1 LIMS概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为 LIM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分布于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各个方面。检测是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自然环境各要素、科学研究过程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诸方面的测试活动;校准则是指各类计量监督、检查部门对仪器的计量进行校准的活动。2 LIMS的发展历史  LIMS的产生是随着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验室规模与处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出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大大增强,进而实验室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大大增加,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吞吐量的极大提高,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自动管理实验室成为可能。早期的LIMS以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为主,造价比较高,进入九十年代后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 LIMS的造价得到极大的下降, LIMS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今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管理为中心、强调对实验室总体提供管理、运行支持,达到自动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目标。同时采用最新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最新技术,迅速向市场推出最新、最好、最实用的 LIMS产品,先期占领国内市场,进而逐步推向国际市场。3 国内LIMS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 LIMS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 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为大家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 LIMS大会,讨论 LIMS的有关问题,在国内, LIMS在九十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硬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试想:如果连计算机都没见过,何谈使用软件?而市场、商品经济观念的落后也制约了 LIMS的推广,如果一个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不会考虑 LIMS的。  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各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也都是很高档的。但是运行于网上的软件系统却没有!这实际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实验室花大量经费建好局域网后却不知道拿他来干什么!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考虑下一步如何上 LIMS这一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热潮的影响,网络、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诸如"不懂网络就是新文盲"的说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说,目前国内 LIMS市场处于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二 数字实验室  LIMS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也即将普及。但总的说来,各种LIMS产品(国外、国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LIMS产品还是停留数据存储、工作任务安排的水平上,少数LIMS产品达到了管理的层次,可以为实验室的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服务。再深层次的应用可以讲都没有。  尽管如此,这些产品基本上可以让实验室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正好比较符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的要求。这些实验室的情况是:仪器设备配备比较好,分析测试任务很繁重,迫切需要LIMS来提供辅助管理支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各类实验室的业务也在快速的发展着。这就对LI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LIMS产品在一个实验室应用超过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失去作用。这还只是从实验室的管理角度来看。未来的实验室应当是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距大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因此,现有的以信息管理为主题思想的LIMS将不能使用实验室发展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实验室将是数字化的!数字化的实验室除了自身专业技术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管理、运行都将是数字化的。  为顺应这种发展的潮流,我们认为数字化的LIMS首先要在专用分析方法上着手,为实验室提供更深层次、专门的、结合其专业最新科研成果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真正把LIMS的应用提升到了技术的最前沿,满足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其次,目前比较热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电子商务等等都可以引入到LIMS中来。仪器远程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1 专用分析方法  通常,大多数LIMS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某一LIMS厂商的专业技术水平。简单的数据处理   这里指的是对仪器出来的数据作诸如四则运算之类的简单计算。运算的公式等都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基本上,任何一套LIMS都有这个功能。色谱数据工作站  国内几乎所有的LIMS厂商都包含这项功能。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处理功能单一,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仪器都会自带工作站。以谱库为基础的专业方法   涉及质谱、核磁、红外等。目前尚未见到都产品面市。Sisc LIMS(北京中科科仪计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图象分析系统   图象处理涉及实验室所属专业知识、计算机图象处理理论等等,典型的交叉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Sisc LIMS集成了金相图象分析仪、生物图象分析、医学图象分析。专家系统   实验室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如果在此之上建立专家系统,对实验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目前Sisc LIMS正积极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失效分析专家系统。2 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例如土地信息系统、城市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GI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GIS提供的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工具。GIS是这样一类数据库系统,它的数据有空间次序,并且提供一个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操作集合,用来回答对数据库中空间实体的查询[1]。  GIS应用到实验室的管理后,可以提供在空间上更加方便直观的方法。它在如下几个方面能发挥其他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大型联合实验室   这类实验室在空间上分布在广阔的地理区间。如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质监测系统;大型企业不同生产线周围的检测设备;环境监测的流动检查车等等。对它们的管理往往因为空间位置的不明确而难以开展工作。显然,引入GIS后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 【网络会议】:2015年10月22日 10:00 XPS实验技术和图谱分析基础

    【网络会议】:2015年10月22日 10:00 XPS实验技术和图谱分析基础

    【网络会议】:XPS实验技术和图谱分析基础【讲座时间】:2015年10月22日 10:00【主讲人】:葛青亲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期间从事复杂量子材料的光电子能谱研究。使用基于同步辐射与激光的电子能谱系统,研究对象涵盖高温超导,铁基超导,Mott绝缘体等关联体系,及人工异质界面和有机功能分子材料等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研究。拥有丰富的电子能谱系统操作、搭建和光电子能谱数据处理经验,博士期间多次赴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同步辐射中心进行交流合作,在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X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2013年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应用专家一职,为客户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及应用解决方案。【会议介绍】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分析手段。该技术基于光电效应,采用X射线激发被测样品表面纳米尺度内的原子发射光电子,通过系统探测到所发射光电子的动能等信息,进而实现样品表面的元素种类及化合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XPS的分析范围广泛,可对从Li到U范围内的元素进行研究,因而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分析、材料开发应用研究、物理理论探讨等学术领域,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加工、印刷电路技术、镀膜材料工艺控制、纳米功能材料开发等工业领域。 本次《XPS实验技术和图谱分析基础》网络讲堂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a.XPS实验技术基础简介b.XPS样品制备和影响图谱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c.Thermo Avantage软件中图谱的一般处理功能介绍d.复杂XPS图谱介绍e.XPS图谱谱峰拟合方法介绍 (单峰拟合\双峰拟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通过审核后即可参会。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哦~3、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10月22日 9: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669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3791967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42911235201_01_2507958_3.jpg

  •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今天到这里来发布一个消息,对坛里各位师生都有用,版主不要认为是广告帖,高抬贵手啊。《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原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7059894。出版时间:2008-04-01。大32开本,32个印张,精装版,每本定价95元,该书是核磁共振专著。前5章为核磁共振基础知识;第6章是介绍核磁共振谱仪和操作程序;第7和第8章是理论计算方法和表象理论,很有看点;第9章是该书所特有,如想设计新的实验就有必要一读;第10章一维谱,包括谱仪各种指标测试和13C谱编辑;第11章自旋回波和驰豫时间测量;第12 章双共振,重点讨论各种自旋去偶;第13章二维谱,是读者感兴趣的部分; 第14章多量子跃迁,比较专业;第15章供关心固体高分辨的读者一阅;第16章是书中的重点,分析了84个实用脉冲序列,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价值。《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适用于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专业人员,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做结构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人。该书2008年出版,很快售罄,一直未再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26_540416_2995925_3.jpg网上对该书需求度很高。现在,两位老师(高汉宾、张振芳)不顾年事已高,重新整理,与时俱进,以数字出版方式,在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天线出版网上正式网络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3_540417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4_540418_2995925_3.jpg扫一扫同时,两位老师的另一新作《磁共振成像原理》也以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9-8。该书没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是唯一形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8_540419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9_540420_2995925_3.jpg扫一扫该书简介: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磁共振影像已为大众所熟悉,希望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人与日俱增,为此,需要一本具有一定深度的普及读物供大家阅读和参考。本书从物理角度论述磁共成像原理,全书共分14章。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概述 第二章 连续与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离散采样与傅里叶重建像 第四章 稳态κ空间采样 第五章 稳态快速κ空间采样 第六章 κ空间分区采样和回波平面成像(EPI) 第七章 Bloch方程的解与旋密度、T1、T2 的测量 第八章 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第九章 化学位移谱成像和抑制脂肪信号 第十章 磁场不均匀对图像的影响 第十一章 随机运动、弛豫与扩散 第十二章 运动伪影和速率补偿 第十三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第十四章 磁化率成像与脑功能成像(FMIR)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em11]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本书共包括三部分,全面地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各种基本操作,可供各位化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第一部分,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 第二部分,按照“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选编了基本操作与基本原理验证性实验,制备实验,定量分析、分离与仪器分析实验,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测定共96个实验; 第三部分,附录部分,包括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与数据表。 需要的朋友请到资料中心下载: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28487.shtml

  • 《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术语的讨论

    [align=center][b][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333333]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color][/size][/font][/b][/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color=#808080][font=微软雅黑]发布时间:[/font][font=微软雅黑]2023-01-28[/font][/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 [/color][/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font=微软雅黑] 近日,[/font][font=微软雅黑]2022年度电力创新奖授奖成果正式公布。其中,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雷民、殷小东等人申报的“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电力创新奖一等奖。[/font][/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作为电网电压、电流、电能的基础感知节点,计量系统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计量系统可靠测量能力不足,数据融合应用效率低,难以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对海量准确计量数据的需求,攻克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迫在眉睫。[/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据了解,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从[/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2012年组建数字化计量技术攻关团队,在计量系统架构、计量溯源体系、数据融合应用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提出自校准的数字化集中计量系统架构,攻克系统级计量数据的实时自监测自校准难题;提出基于量子技术的数字量值溯源方法和“众数—赫米特”暂态校验方法,溯源准确度大幅提升;发明了基于高速同步采样和潮流分布逻辑判断的电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力系统[/color][b][color=#ff0000]宽动态[/color][/b][color=#333333]、[/color][b][color=#ff0000]快时变[/color][/b][color=#333333]的电能精准计量。由此,推动建立了我国数字化计量溯源体系,为电力、铁路、航天等各行业高电压测量提供准确量值。[/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目前,依托该项目成果,攻关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电网开展量值传递和现场检测,统一全国量值;支撑张北柔直工程、上海世博园建设、[/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333333]±1100kV直流输电等重大工程和全国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系统的建设,有效保障我国重大工程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陕西美鑫、山西阳泉等大型冶金行业用户推广应用,国内首次实现数字化计量贸易结算,推动数字化计量系统的法治化建设。同时,该项目成果已在巴西、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国推广应用。[/color][/font]

  • 中科曙光&广电计量联合实验室揭牌 激发数字产业升级新动能

    4月2日,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电计量”)与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曙光”)在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举行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双方将基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直接合作,进一步提升双方研发协同能力,加快进行数字产业技术迭代,共同推进创新、高效、可靠的IT产品开发和新技术产品的商业化量产。中科曙光副总裁张迎华、品质管理副总经理蒲嘉鹏;广电计量总经理助理黄英龄、天津广电计量总经理谢心冉等出席座谈会和揭牌仪式。[align=center][img=张迎华、黄英龄为联合实验室揭牌.jpg,700,48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5f017d4c-5f31-4463-ac8b-327179297ed6.jpg[/img][/align][align=center]张迎华、黄英龄为联合实验室揭牌[/align]座谈会上,天津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李雅彬就目前双方合作的计算服务类产品的可靠性、NVH相关试验项目作出阶段性总结,并对后续合作的新方向提出广电计量可给予的技术支持。广电计量民品软件测试技术副总监高树霖从解决方案、认证流程、测试要求及应对方法、服务案例等方面,展示了广电计量全面、专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服务能力。黄英龄提到,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广电计量的综合技术服务优势能为中科曙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双方秉承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宗旨,将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所需能力互补,加强各板块间协作交流,合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张迎华表示,制造业作为我国产业核心,在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其质量管控也必须纳入顶层设计中。中科曙光与广电计量成立联合实验室,将有助于夯实中科曙光在IT产品质量领域的底层技术,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高质转化。联合实验室将聚焦高端计算行业痛点,致力突破技术天花板,保质前提下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应用体验。[align=center][img=座谈会现场.jpg,700,44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2035a1e3-d967-4a11-a254-8d93ff16e3fe.jpg[/img][/align][align=center]座谈会现场[/align]会上,谢心冉牵头广电计量参会嘉宾,从科研课题攻关、供应商引入质量提升、信创领域产品认证、管理系统开发及职业资格培训等方面与中科曙光进行深入研讨,双方表达了对未来合作成果的高度期望。此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深化广电计量与中科曙光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后续双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打通前沿技术研发端与产业应用端通路,强化科研联合攻关,提升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共同推进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及解决方案的突破与应用,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高效双向循环。关于中科曙光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曙光”)是我国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IT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于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3019)。经历20余年发展,中科曙光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国际领先的3大智能制造生产基地、5大研发中心,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部署了城市云计算中心。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领先的市场份额,并充分发挥高端计算优势,布局智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为科研探索创新、行业信息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信的支撑。关于广电计量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电计量,股票代码:002967)是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成员企业,创立于2002年,是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广电计量在全国主要经济圈设有30多个综合检测基地、60多家分子公司,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CATL)认可。广电计量面向航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了全产业链“计量检测+科研服务+评价咨询+设计分析+认证服务”一站式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其中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工程、电磁兼容检测业务的经营规模和服务能力居行业前列。[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 广电计量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list][/list]

  • 【分享】中国建立国家实验室整合资源 发展数字电视产业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徐建平25日在数字电视国家爱工程实验室(北京)的开业典礼上表示,中国将大力发展数字电视产业,建立国家实验室以整合数字电视资源。 国家发改委2009年12月批准成立数字电视国家爱工程实验室(北京)。实验室的主任、中国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杨知行说:“实际上我们从2007年8月国家强制实行数字电视国标的时候,就已经在做筹备工作了。” 2006年8月中国实行DTMB强制标准,这是继欧洲DVB-T,美国ATSC,和日本ISDB-T之后世界上的第四大标准。 实验室的成立受中国三网融合的推动。“(三网融合的)最大挑战是我们需要首先完成全国大规模的数模转换。”徐建平说。 中国希望能够在两到三年内在360个地级市和2077个县实现DTMB覆盖系统,能够覆盖大部分电视用户,尤其是边远和农村地区。 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一样广阔。“我们设立实验室的初衷是开拓海外市场,现在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进行数模转化。”杨知行说,至少有100多个国家还没有采用数字电视标准。全球63%的电视用户还没有进行数模转换,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徐建平说,中国电视产业2009年销售3300亿元,达9899万台,占世界电视总产量48%。但是,其他的发展早于中国国标数十年的国际标准同样虎视眈眈。即便是在中国,目前使用的模拟电视信号技术仍是帕尔制,中国为此每年都要付专利费。 杨知行说:“让人欣慰的是在去年9月份的古巴模拟数字系统测试中,我们新一代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表现全面超越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标准。” 今年9月,DTMB标准已经在国际电联取得了数字电视标准系统D的代号,成为继美ATSC、欧DVB-T、日ISDB-T被授予A、B、C代号之后的第四个数字电视国际标准。 “老挝已经采用DTMB标准并开始规模商用,目前已有3万DTMB用户;柬埔寨王国发布公告宣布采用DTMB标准。”杨知行说。一批亚非拉国家采用DTMB标准的政府间谈判也正在进行中。 杨知行说:“我们现在主要研究开发数字电视的共性技术及后续演进核心技术。”目前,中国的新一代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快就会变成新产品,这将为中国数字电视标准迈向海外打下发展基础。 “欧洲的DVB-T标准已经发展出二代,这使得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是我们很有信心,我们(的数字电视二代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杨知行说。 这个以海外业务拓展为主的北京的实验室由12家业内顶尖的企业联合发起组成。之前,国家发改委还批准了成立了以研发为主的深圳工程实验室和知识产权管理和收费管理为主的上海工程中心。

  • 数字化进程将走进实验室

    今后,实验室里的学生不用再手忙脚乱地计算一大堆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与实验同步的数字化数据分析。记者今天了解到,首个用数字化设备装备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在济南回民中学启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学实验室将步入数字化时代。   以往,中学实验楼虽然一再翻新,除了实验台、通风柜等实验室家具更新外,实验室的实验基本依靠手工进行和演算。往往一堂45分钟的实验课,有一半时间是在计算实验数据,证明实验结论。受此局限,学生即使想进行多角度实验也力不从心。为充分支持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学习,我市决定在济南回民中学和济南九中试点建设数字化实验室。   今天,记者在济南回民中学看到了我市首个数字化“科学探究实验室”。该实验室采用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基于计算机平台使用,并融合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软件技术。该实验室可满足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需要,可供6个小组共36人同时上实验课。在“科学探究实验室”的首堂公开课上,高二(四)班的学生做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记者看到,当实验滑轮车运动的时候,实验数据会即时传输到电脑中,并用坐标轴进行演示。学生刘宏超说:“以前有大量的时间用在计算数据上,现在可以将精力集中到设计实验上。”据了解,随着实验室家具不断科技化,数字化科学实验室试点的深入,我国中学实验室将步入数字化时代。

  • 【分享】试验机基础知识

    [align=center]试验机基础知识 [/align]一、什么叫[color=#000000][b][i]试验机[/i][/b][/color]我们通常所见的试验机实际应叫做材料试验机,它是一种用来验测各种材料式部件的机械物理性能的仪器。二、材料试验机的分类材料试验机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a)按照出力源的类型分主要有电机、液压、气动、电磁等几种; b)按测量结束的指示类型分主要有数显、指针; c)按试样所受有载与时间的关系主要有:静太机和疲劳机。 d)按控制方式分主要有开环控制(手动控制)和闭环控制(自动控制) 对于闭环控制等觉的控制类型有:速度控制、载荷控制、变形控制、位置控制。 e)按用途分主要有通用机(万能机)、专用机。专用机的种类很多,如:水泥压力机、红砖压力机、线弯曲疲劳机、软忧机、电瓷弯扭机、卧拉等等,远平衡机,远三轴、振动台。 f)试验方法与试验机一般来说试验机只有两种:运动方向(或受力方向),一种是拉,一种是压,我们通常所见的拉、压、弯、剪、剥、撕、穿、磨损等等,这种对试样而言的。三、检测与控制检测与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不可分割,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特定的系统,在一个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它只是控制了一特定参数,而检测量一般来说不止一个,如电拉一般有载荷、位移、变形等检测环节。四、检测分档与控制分档检测分档:可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解决大管理站称小物的问题。控制分档:用来解决精确“定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测量精度的问题。五、分档放大与量程分档的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关联。分档放大是指传感器放大器的一个局部参数,而量程分档是指试验机的一个对部特性参数。对用户而言后者有实际的含义,而前者并不需要用户关注。六、D/A、A/D转换器 D/A----数字量转换的量A/D----模拟量黑心数字量数字量比如:一杯黄豆,你可心用多少粒豆子来数出它的多少,但数量总是1、2、3、4、……n。模拟量:比如一杯面数,你则无法数它有多少粒,也就是说你无法把它一粒一粒分开,它的量是连续的。关于“码”的概念:原码、反码、补码、ASCⅡ格雷码。关于“数制”的概念:10进制、二进制、16进制、BCD码。 传感器:将各种被测量转成电信号的设备。1、常见传感器:载荷传感、变形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鎏量传感器等。2、压电晶体载荷传感器、光栅、磁栅、光电编码器(增量式、绝对式)等。前运行时为模拟传感器、后运行时为数字传感器。

  • 【分享】《涂料技术基础》A

    再上传一本武利民编的《涂料技术基础》A ,大家努力啊!![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9763]《涂料技术基础》A[/url]

  • 【分享】色谱技术及基础

    以下色谱技术共享地址 http://www.21jxhg.com/hxsj/yqjs/Index.shtml[色谱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实验室操作基本步骤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瓦里安CP3800[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日常维护手则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液相色谱讲座全集 佚名 2006-01-02 2  [色谱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仪基础知识问答 佚名 2006-01-02 3  [色谱技术]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色谱分析技术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谈提高HPLC 检测限、溶剂脱气等的几点经验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手性色谱柱知识介绍——分类与详细参数 性能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色谱法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色谱实验室中常规分析手段——[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色谱技术与色谱试剂现状评述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图文]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技术 佚名 2006-01-02 0  [色谱技术][图文]固 相 微 萃 取 技 术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图文]低 温 色 谱 技 术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组图]微柱高效液相色谱与火焰光度检测器联用技术 佚名 2006-01-02 2  [色谱技术][组图]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在线联用系统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组图][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 佚名 2006-01-02 1  [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 佚名 2005-12-30 14  [色谱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日常维护 佚名 2005-12-30 17

  • 【原创大赛】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

    【原创大赛】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

    新技术:酚酞色度值的数字化特征摘要:传统酚酞的变色范围是肉眼判断,采用CIE1976LAB色空间系统对其变色范围进行了标识,测量出其不同pH值变色值,绘出了pH值-CIE1976LAB色空间曲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手段。,关键词:酚酞,色度值,数字化,特征前言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建立被测定物之间的数学关系,一直是经典化学分析的重要应用。对指示剂变色的描述是“目视感受+语言描述”方法,受照明条件、背景亮度、溶液透射度及人视觉和心理的差异等影响,对颜色的判断有较大的离散性和随机误差。特别是人眼的进化缺陷,致使目前分析精度不高,滴定过程和终点用语言描述,不能精确的实现量值传递。对颜色变化的实际需要是变色范围更窄、更灵敏、更精确,克服人眼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对反应终点的判断偏差。CIE(ComnissionInternationale de I'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了CIE1976LAB色空间系统,为颜色的精确测量提供了支持和先例。就技术应用理论上来说,已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的准确性,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正式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测色标准。1987年我国发布的GB7921-87将CIE1976(L*,a*,b*)色空间作为国家标准。酚酞化学式为C20H14O4,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是最重要的酸碱指示剂之一。传统化学认为酚酞指示剂遇碱显示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显色。也有文献研究表明,酚酞在弱碱性及中性水溶性中无色,在弱碱性溶液中呈紫红色,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9.8,在强碱性溶液中也褪色。本文通过采用CIELAB色空间方法,研究了酚酞在不同pH溶液中的变色现象。通过[i]L[/i]*、[i]a[/i]*、[i]b[/i]*等色度值参数,首次测定了酚酞色度值与pH值的对应关系,绘制出酚酞变色的L*a*b*色空间色度学参数与pH值的关系图,找到了颜色突变的色度值参数,完成了颜色变化的数字描述方式。在公开的论文层面尚没有人对酚酞指示剂的色度学特征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起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代替传统的“目视感受→思维判断→语言描述”、实现颜色的“三维数字坐标”值奠定基础。1. 实验部分1.1试剂、仪器与测量条件0.5mol/L H2SO4溶液,0.5 mol/L NaOH溶液,10%酚酞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水。UV2600分光光度计,雷磁酸度计PHSJ-3F(配pH三复合电极E-301-C)、Admesy hera光纤光谱仪(配卤钨灯光源)、注射泵(SP1-C1)、电动搅拌器JJ-1、测量容器(自制)。测量条件:光谱范围380 nm~780 nm,△λ5 nm,10 mm光程,CIE 1976(L*,a*,b*)色空间,D65,以水为空白。1.2 实验内容1.2.1酚酞溶液的吸收峰将2滴10%酚酞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溶液呈不同的粉红色。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见图1。 [table][tr][td] [img=,690,36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251050_601702_2648817_3.png[/img] [/td][/tr][/table] 图1. 酚酞在可见光谱的吸收峰1.2.2在暗背景下的滴定误差采用暗光环境,以空白终点为终点颜色基准,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滴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数据见表1。表1. 暗光环境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table=559][tr][td] 色度值 [/td][td] 颜色基准 [/td][td] 1 [/td][td] 2 [/td][td] 3 [/td][td] 4 [/td][td] 5 [/td][td] 6 [/td][td] 7 [/td][td] 8 [/td][td] 标准偏差S [/td][td] 相对标准偏差RSD% [/td][/tr][tr][td] [i]L[/i]* [/td][td] 83.03 [/td][td] 93.52 [/td][td] 83.47 [/td][td] 91.90 [/td][td] 94.21 [/td][td] 91.79 [/td][td] 82.08 [/td][td] 86.38 [/td][td] 79.92 [/td][td] 5.6 [/td][td] 6.4 [/td][/tr][tr][td] [i]a[/i]* [/td][td] 39.03 [/td][td] 13.10 [/td][td] 35.29 [/td][td] 17.88 [/td][td] 12.04 [/td][td] 17.55 [/td][td] 40.61 [/td][td] 30.07 [/td][td] 45.65 [/td][td] 13.1 [/td][td] 49.3 [/td][/tr][tr][td] [i]b[/i]* [/td][td] -22.05 [/td][td] -7.55 [/td][td] -20.08[/align

  • 浙江省计量院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 数字赋能“智”化计量

    [align=center][b][size=18px]浙江省计量院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 数字赋能“智”化计量[/size][/b][/align][size=16px]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积极响应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全面推进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浙江省计量院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着力构建数字化改革工作体系,推动改革螺旋式上升。近日,浙江省计量院“交直流数字仪器一体化计量测试平台”的成功研发有效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以及实验过程的可靠性,促使工作效率提升40%至65%,加快自动化计量体系的建设。其中,“多功能标准源一体化自动计量测试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DCV、ACV、DCI、ACI、RES、DCW六大功能的自动化计量,与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同时还具有超强纠错功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设置功能、原始数据管理功能、仪器设备清零功能、误差图表显示功能、重要步骤流程提示功能、分流器接入模式下的自动选择与计算功能等。在提高检测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交直流数字仪器检测向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数字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迭代的过程。省计量院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数字化改革,在保持原有框架稳定的情况下,又在综合集成中不断迭代深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精密测量实验室研发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线纹尺检定台的检测系统,用于自动开展钢卷尺检测工作。该系统能自动记录检测数据,提升各个检测点的测试效率,从而提升钢卷尺自动检定装置的效率。省计量院研发的此套系统已在浙江大寺计量校准有限公司、建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力学实验室更是在原有基础上,自主研发基于机器人技术的数字化智慧计量实验室建设项目,用机器换人实现电子天平、砝码等计量器具的自动检测,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大量检测数据自动生成、保存、输出,也为产品质量的提升累积了数据基础。[/size][hr/][size=16px]来源:计量资讯速递[/size]

  • 英开发质谱成像技术新方法 推动癌组织分析数字化

    原标题:英开发出质谱成像技术运用新方法 推动癌组织分析进入数字时代 在癌症研究领域,质谱成像(MSI)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但目前该技术的运用还受原始数据预处理、图像精确度及图像识别能力等问题限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新方法将改变病体组织的检测方式,从而推动癌症组织分析进入数字时代。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质谱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质谱直接扫描生物样品,分析化学成分在细胞或组织中的结构、空间与时间分布信息。这种成像方法不局限于特异的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分子,可在生物组织样本中找到每一种蛋白质分子,并提供它们在组织中空间分布的精确信息。早在几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利用该技术来确定生物组织类型的构想,但却一直没有设计出实用有效的方法。 新方法利用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来优化数据预处理,提高图像精确度,并通过提取生物组织特定的分子印记来强化不同生物组织类型的生化特性,以增强图像识别能力。研究人员称,利用新开发的集成生物学信息平台,可将质谱成像技术获得的大量人体组织的具体信息数据,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组织数据库。通过多样本分析,并与传统的组织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机就可以学习识别不同类型的组织,从而使癌变组织的解析变得相对简单高效。他们将自己设计的工作流程用于直肠结肠癌组织的检测,效果良好。 与标准组织学动辄几周才会得出完整结果的检测手段相比,利用质谱成像技术进行单一检测,仅需几小时即可获得更详尽的信息,不仅会显示组织是否发生癌变,还会显示癌症是哪一种类型和亚型。这些信息对于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研究人员指出,自19世纪后期染色技术用于显示组织结构以来,对组织病理学样本的分析方法鲜有变化。直到今天,染色法依然是医院组织学分析的主流手段,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耗费也越来越高。而质谱成像技术可能改变组织学的基本范式,科学家将不再根据组织的结构,而是根据它们的化学成分来定义组织类型。将来的检测不再依靠专家的眼睛,而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仅一个检测所得到的信息就远比多个传统组织学检测所得到的更多。他们表示,新研究克服了一些质谱成像技术实际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将成为创建下一代完全自动化的组织学分析手段的第一步。 总编辑圈点 这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检测方法的一种尝试,它首先选取了质谱成像方法中最容易快速成像的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实现了数据快速采集;其次,通过将质谱成像得到的结果数字化,建立样本库,提高了数据规模,保证了分析精度;最后,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可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可靠应用提供保证。新思维已经提高了单个样本的检测精度,我们对它在群体和地区性疾病的检测预防方面也应有所期待。

  • 【分享】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of nature reserves ( HJ/T 129-2003 2003-10-01实施) 为了引导、限制、规范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制订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含保护点和保护站)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5253]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url]

  • [转帖]:固体NMR技术基础与应用随笔

    写的很好的东西,不妨看看---------------------固体NMR技术基础与应用随笔很早以前,老高就委托我写点介绍固体NMR的东西。一来确实是平时的时间不多,再者我也是从化学转到物理,对核磁一些基本的东西了解得也不是很深刻。比如对密度算符的演化我现在也只是推常见的那些。从事化学化工材料环境医学生物等领域的人用NMR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对其内在的东西可能不会深究,但是正如我自己的体会,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会让应用更理性获得更多的信息。再有许多人只是知道 NMR是一种先进的测试手段,但具体能做什么没有概念,但愿我的介绍能使大家有个初步的认识。固体NMR的机理和液体以及成像没什么区别,但在具体操作上(比如体系内的相互作用等)还是有不同之处的。最后限于我自己掌握知识所限,我提到的例子可能只是比较熟悉的,别的体系的应用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十分欢迎讨论,我会同我们组的其他人进行沟通。 NMR的三个大致分类的研究方向液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主要用于有机可容体系,生物大分子体系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主要固体和软物质材料核磁共振成象(MRI) 主要医学相关体系每个方向的基础研究还包括方法的研究当然其他研究也可能会用到NMR,比如量子计算等 NMR是一门年轻却极富魅力的科学,从4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Rabi (1938, 分子束磁共振) 测定核磁矩, 观测单个分子]到现在已经获得4次诺贝尔,此外43年美籍德国人O.Stern因发展分子束的方法和发现质子磁矩,和最近那年忘了那个超导的诺贝尔也是与此紧密相关。这些奖励涉及的领域有物理,化学,高分子等,也许只有当年的XRD才有这等风骚。NMR在演化她物理学魅力的同时给化学材料医学环境地质等等领域的研究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关于理论基础部分,后面可能稍微介绍一些,相关的书籍有很多。这里稍微提一下,业内比较推崇的有一本本领域诺贝尔得主恩斯特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87年牛津出版,英文名字忘了,这本书的体系很严格,但是不适合很多人读,他对数学的要求太严格了。所以大家可以找些简单的来看看,比如长春应化所裘祖文裴奉奎92年的核磁共振波谱一书,这本书相对比较易懂,当然比一般大学的教材还是要难很多,这本书大部分是基础,后面的少数应用可能有点落后,但参考价值仍然有。如果想单纯了解应用,前些天我在中图海选系统查找了下,很有几本在某些体系的书籍,另外也能查到很多综述 性的论文,这也许是大家最直接的了解NMR在自己所研究体系应用的途径。当然有些体系用NMR研究属于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报道,这就需要大家对NMR能做什么有所了解了.这也正是我写随笔的目的之一,希望看到NMR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用到新的体系中.45年美国两个组发现了水中和石蜡中质子的信号,从而获得了52年的诺贝尔。51前后,化学位移和J偶合被发现,从而引起化学家的兴趣。[JCP, 1951, 19, 1608]液体CH3CH2OH分子的NMR信号发现 — 化学位移的发现。要提到的是在这个发现中中国的虞福春也名列其中(老先生的背景资料不太清楚,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国外给老板打工的博博).53年第一台商品NMR仪器诞生30MH连续波。后来的发展是高场(谱分的更清晰,对低频核灵敏等作用),其他核的观测,60年代出现双共振,65年付利叶变换应用。现在场强最高接近1G(貌似日本有台920MHz吧,记得不太清了),多维谱应用,各种调制核间各种相互作用的脉冲序列的应用,多量子技术,固体高分辨技术,MRI技术等等使得这个学科繁荣昌盛。 大家可能学过仪器分析,大部分介绍是针对液体13C和1H的介绍,那么为什么要发展固体NMR技术呢?因为在我们研究的很多体系中样品不溶解或者样品溶解,但是结构改变再或者了解从液体到固体的结构变化很有意义。并且与X-ray提供的远程有序相对应固体NMR提供近程有序信息。固体NMR有什么应用领域呢?原则上只要样品中有可观测核,就可以做固体谱,当然这个研究要有意义,比如获得结构信息或相互作用或运动性能等等。 像无机材料中的分子筛、催化剂,玻璃、陶瓷等以及有机固体如高分子、膜蛋白等都可以用固体NMR进行有意义的探讨。我现在主要的作催化反应机理和电极材料,比如在催化反应机理中,我们可以获得反应物产物中间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和反应器中的状态,这个比其他的手段相比还是有优势的。 固体NMR和液体NMR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从表面上看看,固体谱线大多宽,与之对应的液体谱线窄比如水的线宽一般小于 1Hz而冰线宽则大于100 kHz,当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固体谱线窄化-----高分辨谱为什么会存在谱宽的现象,这是因为液体分子的快速运动把使谱线增宽的各种内部相互作用平均掉了,而固体分子运动性差,因而比较宽。 固体NMR中核自旋相互作用的操纵1.快速旋转(MAS)消除某些相互作用,窄化谱线,提高分辨率2.自旋空间中的旋转(多脉冲,MP), 通过射频脉冲来操纵磁化矢量来实现。消除同核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3.二者的结合—— 多量子魔角旋转(MQ-MAS)、CRAMPS等, 消除半整数自旋四极核的二阶四极作用( 27Al, 23Na, 11B等)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纵呢,目的是消除相互作用,其中主要的一点原因是固体分子不象液体一样自己会跑,因而有些相互作用不能平均掉如果不旋转,不用特殊序列,得到的谱大部分是很宽的 什么样的核好测天然丰度高共振频率高旋磁比高自旋量子数1/2再有一点不要太刚性,前几天做一个纳米管的材料,pd给到300s,也就是说5分多采一个点在固体实验中几百几千几万个点是很正常的 转载自 NanoForum(纳米论坛) » 纳米测量表征 » 固体NMR技术基础与应用随笔 作者:雁过无痕

  • 【转帖】制约试验机技术的十大问题

    1) 加强对制造业零部件、试验机整机整车性能在线检测、试验装置、设备、仪器、系统开发的力度 加强对各类工程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性能试验所需的试验装置、设备、系统的开发创新力度‚ 扩大行业的技术服务领域。这将是试验机行业充满生命力的广阔的用武之地。(2) 参照并跟踪相关国际标准‚ 开发用于金属硬度和材料参数测量的仪器化压痕试验机、数字化冲击试验机等。参照并跟踪相关国际标准开发新型试验机可能会使制造商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3) 加强对系统集成创新的认识‚ 采用系统集成创新的方式加快大型、高档、精密测试、试验仪器的研发速度。如:汽车减震器性能试验系统可以采用国外的作动器、控制器、国内的试验台架、油源、应用软件进行系统集成创新。采用国际上已成熟的基础技术、基础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创新是加快我国高档精密试验仪器开发、加快试验机行业技术进步的的有效途径之一。(4) 注重采用电气伺服马达(或线性伺服马达)作为动力源的各类新型试验机的研发。尽管这种技术正在发展之中‚ 会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但可望能获得省能源、省空间、降低成本、降低噪音、清洁环境、维护简便的效果。 (5) 变形测量技术是试验机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国外一些同行在变形测量技术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新的明显的进展。试验机行业应尽快攻克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技术和全自动变形测量技术。这对促进试验机行业的技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 【资料】以气相色谱为基础的联用技术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5275]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为基础的联用技术[/url]

  • 【转帖】谈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table=100%][tr][td][size=5][font=黑体]谈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font][/size]2006年3月2日 8:13 来源:中国实验室网 作者:冯金辉 [/td][/tr][/table][table=100%][tr][td=2,1][b]摘要[/b] LIMS出现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西方迅速普及。目前国内也掀起了LIMS的热潮。LIMS从最初仅仅完成数据存储、有限的网络功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具备完善的管理职能,并且能够运行于Internet之上,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大幅度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今后,LIMS将朝着数据挖掘、集成最新、最先进的专用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极其完备的复杂系统。在文章最后,针对LIMS用户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b]关键词[/b] LIMS,实验室管理、Internet、Analysis Method, GIS, WEB 一、 引言1 LIMS概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为 LIM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分布于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各个方面。检测是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自然环境各要素、科学研究过程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诸方面的测试活动;校准则是指各类计量监督、检查部门对仪器的计量进行校准的活动。2 LIMS的发展历史  LIMS的产生是随着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验室规模与处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出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大大增强,进而实验室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大大增加,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吞吐量的极大提高,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自动管理实验室成为可能。早期的LIMS以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为主,造价比较高,进入九十年代后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 LIMS的造价得到极大的下降, LIMS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今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管理为中心、强调对实验室总体提供管理、运行支持,达到自动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目标。同时采用最新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最新技术,迅速向市场推出最新、最好、最实用的 LIMS产品,先期占领国内市场,进而逐步推向国际市场。3 国内LIMS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 LIMS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 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为大家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 LIMS大会,讨论 LIMS的有关问题,在国内, LIMS在九十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硬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试想:如果连计算机都没见过,何谈使用软件?而市场、商品经济观念的落后也制约了 LIMS的推广,如果一个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不会考虑 LIMS的。  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各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也都是很高档的。但是运行于网上的软件系统却没有!这实际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实验室花大量经费建好局域网后却不知道拿他来干什么!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考虑下一步如何上 LIMS这一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热潮的影响,网络、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诸如"不懂网络就是新文盲"的说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说,目前国内 LIMS市场处于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td][/tr][/tabl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