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超细凝聚核粒子计

仪器信息网超细凝聚核粒子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超细凝聚核粒子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超细凝聚核粒子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超细凝聚核粒子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超细凝聚核粒子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超细凝聚核粒子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超细凝聚核粒子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超细凝聚核粒子计相关的资讯

  • TSI新型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PC)重新定义纳米粒子计数
    40多年来,TSI生产的 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PC) 为研究人员在纳米粒子计数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TSI第4代新型CPC整体改进了软件功能和性能,将继续成为气溶胶研究领域的基准。 TSI 新一代CPC 在可靠性和适用性上正建立起无与伦比的标准。现在,CPC数据可存储于CPC中,存储数据可随时本地访问,甚至远程访问。此外,新型CPC的所有型号和平台均使用相同的架构进行构建,操作直观,使用简单。 无论您需要校准和验证其它仪器,还是需要比较不同仪器间的性能,TSI生产的CPC都将是您参考计数器的最值得依赖的选择。长期环境监测用户可尽情享受新软件所带来的便利,新软件改善了筛选和输出大型数据集的方式。 新一代CPC能够减少停机时间和降低维修成本,不仅为您提高可靠的粒子数据,还能够优化您的研究。和研究行业的领导者携手合作,使用TSI新一代CPC,彻底变革您的粒子数据。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TSI发布9001型洁净室凝聚核粒子计数器
    精密仪器领先制造商TSI公司很荣幸发布新款 AeroTrak 9001型洁净室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PC),电子制造商可通过此仪器准确监测洁净室制造工艺中的纳米级(100nm)颗粒物,实现提高产量的目的。 自1979年以来,由TSI制造的世界级凝聚核粒子计数器被全世界的国家和标准实验室使用。 AeroTrak 9001 洁净室 CPC采用了同样的技术,并专门ISO Class 1 和 Class 2环境中的纳米颗粒测量进行了优化,是市场上唯一一款水基、层流、高流量仪器,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关键环境监测。仪器具有创新、独特的三探头设计,能够提供极低的错误计数率,且能够通过自检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AeroTrak 9001型洁净室CPC 使用AeroTrak 79520型高压空气扩散器(HPD)配件,在高压压缩气体系统中测量颗粒物污染。 TSI受控环境总监Richard Remiarz说"AeroTrak 9001 CPC 是市场上第一款水基洁净室CPC,可7天24小时全时工作,6个月免维护,能够连续监测洁净室关键生产流程。"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Cell | 张潇洁等利用细胞原位冷冻电镜揭示病毒凝聚相中应激诱导激活的分子机制
    生物大分子除了具有传统结构生物学可以解析的有序部分,还经常伴随着高度无序性的区域,而后者被发现可以参与到凝聚相的形成(biomolecular condensation),是几乎所有无膜细胞器形成的基础。解析这些无膜细胞器的组装模式,对于理解其在重要生物学过程及疾病发生中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由于大分子凝聚相组成的多样性、无序性和动态性,解析其分子组装基础尤其是在细胞原位水平的相互作用机制极其困难。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ET)结合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cryo-focused ion beam milling)、冷冻光电镜关联技术(cryo-correlative electron and light microscopy, CLEM),与经典的定量质谱学结合,使得相分离无膜细胞器在细胞原位水平的高分辨率可视化成为可能。2023年4月27日,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Julia Mahamid课题组的张潇洁博士和Mikhail M. Savitski课题组Sindhuja Sridharan博士等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tress-induced reactivation in mumps virus condensat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cryo-ET、质谱定量分析及细胞生物学方法,首次揭示了在宿主细胞处于应激状态时,持续性感染的腮腺炎病毒是如何通过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工厂这一凝聚相来实现激活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是由一个意外的发现引起的。在细胞响应外界压力(如氧化、热休克、渗透应激条件等)时可以在数分钟内快速形成一种典型的无膜细胞器即应激颗粒。研究人员在利用cryo-CLEM 及cryo-ET对细胞原位水平的应激颗粒进行电镜成像时,意外的多次观察到实验所使用的HeLa细胞内有成团存在的直径约20纳米的螺旋形纤维结构。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生化分离尝试、结构解析(subtomogram averaging)及质谱分析,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细胞不知何时意外感染了腮腺炎病毒,而这些螺旋形纤维结构其实是病毒的核衣壳(表征病毒复制工厂的位置)。病毒持续地存在于HeLa细胞中,却对细胞的增殖速度没有可见的影响。而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时,这些病毒的复制却被诱导上调。图1 | 细胞应激状态下持续性感染的腮腺炎病毒复制增强。(A)意外发现的持续性腮腺炎病毒(MuV)感染模型(G3BP1为应激标记蛋白)。(B)氧化应激条件下复制水平上升。(C)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病毒复制工厂在应激条件体积增大、数目减少。(D)将复制工厂(VF)凝聚相形成的主要组分即磷酸化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后观察到的复制工厂的类似液态属性。为了理解细胞应激导致腮腺炎病毒激活的机制,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免疫染色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这些持续性感染的细胞在受到应激处理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处理时间的延长,应激颗粒逐渐形成,而病毒复制工厂这一微米尺度的细胞内结构的体积也逐渐变大,同时数目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复制工厂类似应激颗粒,也是具有类似液态属性的凝聚相,由其主要组分高度无序的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介导形成。这些复制工厂在细胞受到应激处理时呈现动态性,小的凝聚体可以融合形成更大的凝聚体。图2 | 细胞应激引发病毒复制工厂中蛋白作用网络的变化。(A)应激条件下病毒的磷酸化蛋白(标记为P)的磷酸化水平增高。(B)同时,病毒聚合酶蛋白(标记为L)的溶解度下降。(C)AlphaFold2建模及同源比对表明磷酸化位点可能影响病毒聚合酶复合体的稳定性。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质谱定量系统分析了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病毒及宿主细胞蛋白质组的变化,包括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水平和溶解水平等。虽然病毒蛋白在细胞内水平未明显变化(胞外水平检测到上升),有趣的是在磷酸化蛋白的多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有明显的上调,同时与其相互作用的病毒RNA聚合酶的溶解水平明显降低(可能更多的进入其复制工厂凝聚相)。AlphaFold2建模及同源比对表明这些磷酸化位点刚好位于病毒磷酸化蛋白与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处。后续的蛋白质密度梯度离心、免疫亲和纯化、突变体分析等实验表明,该磷酸化水平的升高的确与病毒聚合酶复合物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的稳定性升高相关。另外,与对应条件下病毒活性的上调相一致,宿主免疫响应水平明显下调。图3 | 腮腺炎病毒复制工厂及其核衣壳蛋白在应激条件下的形态及构象变化。(A)复制工厂在较短时间应激处理时的形态(cryo-ET图像分割;湛蓝色为核衣壳纤维)。(B)随应激时间延长,复制工厂和核衣壳纤维形态的变化,及相互作用蛋白富集。(C)对短时间应激时分离的核衣壳纤维进行亚断层平均(subtomogram averaging)产生的松散(绿色;分辨率4.5 Å)和紧凑(橙色;分辨率6.3 Å)两种构象。分离试验中对核衣壳纤维进行肝素处理使其伸直用于数据分析。(D)对较长应激时细胞原位的伸直的核衣壳纤维进行亚断层平均仅鉴定到松散的构象(分辨率6.5 Å)。最后,研究人员利用cryo-ET对应激处理不同时间点的病毒复制工厂分别进行了细胞原位成像及结构解析(subtomogram averaging)。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病毒复制工厂变的更加拥挤,与病毒核衣壳相互作用的分子更加富集,并有趣的伴随着核衣壳螺旋形纤维由弯曲到伸直的形态变化(伸直形态被报道与慢性肌炎相关)。较高分辨率的结构分析表明,其弯曲的形态对应着紧凑和松散两种组装构象,而伸直的形态则几乎都是松散的构象。后者使得核衣壳上缠绕的病毒基因组RNA及核衣壳蛋白的羧基端无序结构(IDR)更容易暴露出来,完成其与病毒复制相关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支持应激状态下病毒复制的上调。图4 | 该研究提出的相分离的腮腺炎病毒复制工厂在应激条件下激活的工作模型。综上,该研究整合了前沿的细胞原位cryo-ET、cryo-CLEM、AlphaFold2建模、质谱定量、光学成像等,跨空间尺度地分析了持续性感染的腮腺炎病毒的复制工厂这一凝聚相的应激变化。这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应激条件下引起这些分子事件的信号通路、以及腮腺炎病毒持续性感染与慢性疾病发生的关联等提供了基础。重要的是,该研究表明细胞原位cryo-ET与这些技术的整合,有望带来很多结构细胞生物学的新发现。该研究由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Julia Mahamid课题组和Mikhail M. Savitski课题组完成,Christoph W. Mueller课题组提供了帮助,德国马普所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分所 (MPI-CBG)Christina Eugster Oegema 提供了RNA定量数据,Anthony A. Hyman及实验室提供了重要建议和帮助。
  • 凝聚梦想 感恩前行——2014默克密理博纯水感恩主题活动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11月5日,默克密理博纯水感恩主题活动&mdash &mdash &ldquo 凝聚梦想 感恩前行&rdquo 在北京丽晶酒店如期举行,100余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在历时4个小时的活动中,默克密理博中国区纯水业务部门的员工们通过精心策划,细心准备,为参会来宾献上了一场完美的纯水之家秀。  默克密理博本次主题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力求多样,紧扣活动的三个主要目的,即:表达纯水作为纽带让默克密理博和用户凝聚在&ldquo 纯水之家&rdquo 的感恩之情 展现默克密理博纯水金标准Elix技术 全面呈现默克密理博实验室整体纯水及小系统纯水解决方案及服务。  自1985年Elix技术问世以来,已历经了9代产品的革新。在本次活动上,默克密理博更是凭借其最新一代的Elix技术着力强化纯水&ldquo 4G&rdquo 时代的概念,也就是&ldquo 纯水的金牌标准(Golden Standard)&rdquo 、&ldquo 极致稳定的保证(Guaranteed Quality)&rdquo 、&ldquo 绿色经济新时代(Green Design)&rdquo 和&ldquo 广泛的实验应用(General Application)&rdquo 。2013年默克密理博推出的Elix Advantage系统采用了专利的阴极活性碳防结垢技术,有效解决了&ldquo 连续电流去离子技术&rdquo 使用过程中阴极容易结垢的问题&rdquo 。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来宾了解默克密理博在整体纯水系统和实验室纯水系统方面可以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及细致周到的售前、售后服务,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的中国员工们别出心裁地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两幕五场的小话剧&mdash &mdash &ldquo 引领纯水未来&rdquo 。笔者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默克密理博员工们的表演,这一独到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看来除了引领纯水未来之外,默克密理博还会在未来引领业内市场活动的创新。  从本次活动中,笔者还了解到最近一些新颁布的与实验室用水相关的标准法规,例如: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实验室认可(CNAS)对实验室用水的新要求,2014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用水标准等。本网将会持续关注这些标准对于中国实验室纯水系统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默克密理博在本次活动中也对外宣布,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参与中国&ldquo 仪器分析用高纯水规格及试验方法&rdquo 的国家标准的制定,该标准预计将于2015年完成。  纯水作为纽带,将默克密理博和用户凝聚在一起。因此,除了传统的&ldquo 用户抽奖&rdquo 外,默克密理博还特意为本次活动安排了&ldquo 水影画&rdquo 和&ldquo 泡泡秀&rdquo 两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如果你细心观看,能够感觉到默克密理博的煞费苦心。两场表演的最基本元素都涉及到了&ldquo 水&rdquo ,这个活动主办方的核心业务。在活动尾声,默克密理博为到场的每一位来宾均送上了一份专门定制的&ldquo M home cookies&rdquo (象征着默克密理博和用户如家人般的感情),又一次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总监 高健先生主持人: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 全国销售经理 田刚先生 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 政府项目及市场开发经理 蔡健女士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区域市场经理 朱文峰先生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市场部经理储琳女士向清华大学王琦老师颁奖话剧场景1-默克密理博整体纯水系统解决方案话剧场景2-默克密理博实验室纯水系统解决方案默克密理博纯水业务部门区域市场经理 赵鹏先生精彩文艺表演&mdash 泡泡秀默克密理博和用户一家亲&ldquo M home cookies&rdquo 派送
  •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的六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于2003年11月25日正式开始筹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
  • 新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
    p  2018年3月28日,科技部基础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陈宜瑜院士等9名专家受邀作为本次论证会的评审专家。科技部基础司周平处长,中科院前沿局王颖副局长,侯宏飞处长,白雪瑞副处长,北京市发改委林晓锋处长,北京市科委许心超处长,以及组建单位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所长,文亚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长志副所长,胡江平副所长,及组建单位科研骨干代表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br//pp  专家组首先现场考察了超导实验室、清洁能源实验室、极低温实验室和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设备等。现场考察结束后,专家组听取了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并进行了质询答疑。会上,周平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召开背景,并对本次实施方案论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心主任方忠研究员汇报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通过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建议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强探索,更加侧重前沿基础研究,引领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发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所在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8e1dbd2e-c481-4ec0-92b1-03e121e2211e.jpg" title="11.jpg"//pp  最后,周平处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了中心主管部门、北京市、组建单位以及与会专家对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并对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定位,围绕科技前沿,不忘初心,踏实科研。二是继续加强体制机制探索,继承和发扬体制机制探索经验,推动中心更好发展。三是希望中心聚焦源头创新,未来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 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代表分别对中心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论证表示祝贺,并表示今后将支持中心的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方忠研究员也向科技部、各级部门以及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中心定不负期望,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前沿科学中心和物质科学研究基地。/ppbr//p
  • “凝聚正能量”2014丹东科学仪器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8月7日,辽宁省丹东市召开&ldquo 2014丹东科学仪器论坛&rdquo (以下简称:丹东论坛),丹东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以下简称:分析仪器分会)主办,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协办。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致开幕词,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巩黎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李明远到会并致辞。参会人员200余人。丹东论坛以&ldquo 凝聚正能量,奏响科学仪器新乐章!&rdquo 为主题,共包含四个主题报告、一场企业发展正能量分享论坛、四个分论坛。  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致开幕词  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巩黎明 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李明远 致辞  分析仪器分会总顾问吴忠勇以&ldquo 凝聚正能量,开创分析仪器制造业的新局面&rdquo 为题,概括以八家企业为代表的&ldquo 八股正能量&rdquo ,如:立志超越、励精图治的代表北京普析 咬住技术价值不放刻苦钻研精神的代表创新通恒&hellip &hellip 吴忠勇也谈到五笔&ldquo 负资产&rdquo :小技则满、小富则安 只求商业价值,不重质量价值 只当模仿的好汉,不做突破的英雄 只看市场,不看用户,不重服务 只认识仪器,不认识原理,在产品开发中不注重工艺设计。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谈到,只为政府等&ldquo 权贵&rdquo 服务的仪器前途堪忧 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问道&ldquo 小富即安or丰功伟业&rdquo ,你如何选择?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张经华说到,仪器公司老总愿意把钱花在豪车上,往往在研发上则投入甚少。凝聚正能量,同时必须对这些&ldquo 负资产&rdquo 清零。分析仪器分会总顾问吴忠勇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彬以&ldquo 创新!是奥龙永葆活力的核心&rdquo 为题,分享了&ldquo 干一行精一行的钉子精神&rdquo 。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以&ldquo 一台仪器的故事&rdquo ,倡导企业要&ldquo 包容性创新&rdquo ,让底层人民受益,使得更多的人从经济增长中受益,使参与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满足包容性增长要求,如:火焰离子探测技术在燃气灶具中的应用,使几亿人免除火灾危害,企业也从中收获巨大利益。北京华科仪电力仪表研究所总经理边宝丽分享北京华科仪成长历程。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江分享了公司&ldquo 探索国企改革发展之路&rdquo 的经验,并寄语(见下图)与行业人士共勉。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以&ldquo 革命的态度创业&rdquo 为题,积极预言:&ldquo 未来十年,分析仪器世界巨头必在中国!&rdquo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青云则以平实的语言分享&ldquo 四大秘笈&rdquo :售后服务&mdash &mdash 超出用户预期 市场开发&mdash &mdash 树立百特品牌 研发&mdash &mdash 保持技术领先或特色 质量&mdash &mdash 设计、制造、采购、检验。清华大学院士金国藩呼吁,&ldquo 工科学生不能停留在仅发表几篇文章,更重要的事做出实际成果,为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做出贡献。创新,创新,再创新。实践,实践,再实践。&rdquo   杜江:&ldquo 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的还不够高&rdquo   预言!  丹东论坛邀请清华大学院士金国藩作大会报告&ldquo 近年来国家对仪器仪表的支持&rdquo ,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近年国家对仪器仪表的大力支持 剖析&ldquo 基金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rdquo 与&ldquo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rdquo 的异同。丹东论坛还组织&ldquo 分论坛四: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经验分享&rdquo 。  清华大学院士金国藩作报告《近年来国家对仪器仪表的支持》  分论坛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经验分享  为寻求科学仪器发展之路,丹东论坛邀请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作&ldquo 科学仪器与创新&rdquo 大会报告,从&ldquo 科学仪器与世界科技革命&rdquo 、&ldquo 科学仪器与大数据&rdquo 、&ldquo 科学仪器与资本&rdquo 三个方面,纵论科学仪器发展前景与战略。科学仪器的发展离不开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丹东论坛组织召开&ldquo 科学仪器零部件发展和应用&rdquo 分论坛,优秀的光栅、流量计、滤光片、反射镜四级杆等核心部件,以及分析仪器精密零部件制造经验交流,得到与会者热烈响应。分论坛&ldquo 仪器用户需求与建议&rdquo 、&ldquo 青年工作者论坛&rdquo 也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彬北京华科仪电力仪表研究所总经理边宝丽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江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青云  分论坛之科学仪器零部件发展和应用  分论坛之仪器用户需求与建议  分论坛之青年工作者论坛
  • 建言献策,凝聚共识!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成功召开
    11月28日-30日,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国仪量子等单位协办。全国500余位科技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仪器企业相关人员齐聚杭州,积极为我国分析仪器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国仪量子:为国造仪,探索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会议期间,国仪量子全面展示了在量子精密测量与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大会报告环节,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作《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专题报告。贺羽在报告中结合国仪量子创业发展过程,分享了其对于国产仪器如何突破重围的观点:一是找对人就能做对事;二是质量好、响应快、价格优是客户最朴素的追求;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创新,用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赋能各行各业。11月29日晚间,2023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举行,国仪量子副总裁许克标博士荣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青年创新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分析仪器分会组织开展,以纪念朱良漪同志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创新工作。11月30日,国仪量子应用工程师刘怡童在“电子显微镜创新论坛”中做了题为《国仪量子电镜技术最新进展》的报告,分享了国仪量子的场发射电镜、钨灯丝电镜、高速电镜、双束电镜在不同行业积累的应用案例,并展望了国产化高端电镜的未来。全景回顾:大会开幕会议伊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分别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方向 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 张莉 致辞浙江大学校长 杜江峰院士 致辞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 王新庆 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 刘长宽 主持开幕式百家争鸣:大会报告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做了题为《教育科技人才与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通用机械处副处长徐雪峰发表《仪器仪表产业政策报告》。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做了题为《From WISE (Wearable intelligent Sensors and Electronic) to the BEST -Roadmap to Eternal Life---Fact or Fiction》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陈世桢研究员做了题为《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的报告。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教授报告题目为《放射性分子影像探针合成系统研发》。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韩立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发展的重要性和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科学仪器自立自强发展思考》。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分享了题为《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的专题报告。广州国家实验室曹小宝研究员报告题目为《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挑战及建议》。南开大学张新星教授报告题目为《我的质谱技术研究成长之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丽娜报告题目为《助力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提升之经验分享》。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部长武思宏报告题目为《中国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此外,相关赞助单位也进行了报告分享。
  • 连华科技——凝聚你我共赢未来
    连华科技——凝聚你我共赢未来  2016年6月25,26日连华科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凝聚你我共赢未来拓展训练营》活动。  活动期间全体成员表现出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经过两天的训练,每个人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全方位的提高了连华团队的执行力、协作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更好的诠释了"顾全整体、诚信、敬业、求真"的连华精神,为以后工作中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思想方法层面上又取得了一次长足的进步。 大家在拓展老师的指导下,由组长带领组员协作完成各项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不仅仅是竞技比赛,更是认识自我激发个人潜能、创造力,客观的进行自我定位,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精益求精、磨练战胜困难的意志,更客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挑战的最好实践机会。同时也使大家融洽的与他人及群体合作,达到团体一致性,形成了良好的团队集体意识和氛围。 连华科技致力于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优秀的企业团队,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将最充实最卓越的服务理念运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去!
  • “凝聚你我,汇聚力量”——睿科仪器中秋运动会
    为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友谊,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睿科仪器有限公司9月份举办了集竞技性、趣味性、团体性于一体的中秋运动会。本次运动会分为水上运动和陆地运动两部分,公司全体员工热情参与,跨部门组成八个团队,紧紧围绕&ldquo 凝聚你我,汇聚力量&rdquo 的活动主题,团队协作,奋勇拼搏。 水上运动融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比赛中体现了各团队的速度与激情、团结与协作,更彰显了实力与坚持。陆地运动赛场上运动员们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激烈比拼,场下的队友更是激动不已,加油、助威,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各个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团结一致,为集体荣誉而战。 本次运动会全体人员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友谊。次日举行了中秋博饼宴及颁奖仪式,让我们为获得荣誉的团队喝彩,相信所有参赛的员工,能将赛场上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带到工作当中去,创造更多的辉煌、赢得更多的荣誉。让我们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强健的体魄及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为睿科仪器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 仪器新前沿,凝聚态暗态如何重塑材料科学!
    【科学背景】暗态指的是无法与光子相互作用,因而无法通过光谱手段检测到的量子态。这一概念不仅在宇宙学中通过暗物质体现出来,在原子和分子层面也有着重要应用。然而,在凝聚态物质中,暗态的研究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对于理解那些一直以来难以捉摸的量子现象而言。暗态的机制在原子、分子和激子层面主要基于角动量守恒或量子干涉。而在凝聚态物质中,亚晶格的存在则提供了更多的量子干涉来源。自从石墨烯的实验发现以来,亚晶格在凝聚态物质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石墨烯中通常由A和B索引的两对亚晶格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赝自旋概念描述的两能级量子系统,其方向仅反映了两个对称亚晶格的相对相位。在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能带中,晶体对称性如赝自旋手性所决定的量子相位的美丽秩序可以导致各种不同寻常的量子现象。在凝聚态物质中发现和理解暗态机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研究表明,在一些具有两对亚晶格的材料中,这些亚晶格由多个滑动镜面对称性关联,使得它们的相对相位在整个布里渊区内完全极化为0或π。这些材料中的多个库仑波列被简化为仅四种类型(000, 0ππ, π0π 和 ππ0)。其中,000态可以通过p偏振光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进行检测,因为这种状态产生建设性干涉。然而,其他0ππ, π0π 和 ππ0态由于双重相消干涉,无法通过任何偏振的光进行ARPES检测,这是因为双重相消干涉,这些态即为凝聚态暗态。为了进一步解决暗态在凝聚态物质中的研究难题,韩国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Keun Su Kim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例如,在钯二硒化物这一模型系统中,研究者们通过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发现了在整个布里渊区内几乎不可观察的价带。这些结果不仅验证了暗态的存在,还揭示了双重两能级量子系统中的相位极化现象。此外,这一研究还解释了在电荷密度波(CDW)和自旋密度波材料(如1T-TaS2和1T-TiSe2)中折叠能带的ARPES强度较低的现象。【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在钯二硒化物(PdSe2)中发现了凝聚态暗态,展示了通过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无法观察到的价带。这些暗态在整个布里渊区内的任何光子能量、偏振和散射平面下都不可检测。(2)实验通过分析钯二硒化物的亚晶格结构,建立了双重两能级量子系统的模型,揭示了两对亚晶格之间的滑动镜面对称关系。研究发现,相对相位&varphi _AB/CD, &varphi _AC/BD 和&varphi _AD/BC在布里渊区内完全极化为0(偶宇称+)或π(奇宇称-)。结合所有可能的相位组合,得出四种赝自旋态:000, 0ππ, π0π 和 ππ0,其中后三种态由于双重相消干涉而成为暗态。(3)实验还解释了在电荷密度波(CDW)和自旋密度波材料中,ARPES强度较低的现象。模型显示,这些暗态是由于对称性破缺导致的相位极化不完全而产生的,这一机制同样适用于理解铜酸盐、铅卤钙钛矿和其他密度波系统中的光电特性。(4)研究结果表明,亚晶格自由度在研究关联现象和光电特性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以考虑。通过ARPES数据,可以基于亚晶格干涉模型提取初态量子相位的完整图,有助于确定破缺对称性的真实强。【科学图文】图1: 凝聚态物质的暗态和候选材料PdSe2。图2. 在PdSe2的能带结构中,发现暗态。图3. 在PdSe2中,亚晶格之间相对相位的极化。图4: 铜氧化物能带结构中的暗态。 图5: 斜方CsPbBr3能带结构中的暗态。【科学结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凝聚态物质中存在的“暗态”概念,并为理解暗态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是对亚晶格自由度的重新审视。在传统的凝聚态物质研究中,亚晶格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而本文表明,亚晶格的存在和它们之间的相对量子相位可以显著影响物质的光电性质和量子行为。这种影响不仅在实验中表现为暗态的出现,还与光谱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次,本文展示了暗态如何通过对称性破缺和量子干涉机制自然地解释了在电荷密度波(CDW)和自旋密度波材料中观测到的折叠能带的弱ARPES强度。具体而言,亚晶格的相对量子相位决定了不同的赝自旋态,从而影响了ARPES信号的强度和检测难度。这种机制的发现为解释CDW和自旋密度波材料中的光谱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并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类似系统的光谱数据。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在研究关联现象和光电特性时,亚晶格自由度的重要性。这一新颖的视角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暗态和量子相位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具体而言,这些发现可能会在材料设计和光电应用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凝聚态物质中的量子态。原文详情:Chung, Y., Kim, M., Kim, Y. et al. Dark states of electrons in a quantum system with two pairs of sublattices. Nat. Phy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4-02586-x
  • 三思纵横内部培训第一课 提升团队凝聚力
    【市场部供稿】2014年3月,三思纵横深圳总部启动了内部培训第一课的培训计划,针对电拉事业部、研发中心、公司总部等3个事业部进行了多场次的培训会议,旨在提升三思人对自身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团队凝聚力,打造高标准、专业化的生产、研发、销售、服务团队。本系列培训特邀三思纵横金牌讲师——黄志方董事长担任培训讲师,行政部及总经办组织并参加了本系列培训。【第一课第一站】 弘扬电拉事业精神 永不辜负客户信赖          2014年3月20日,三思纵横2014年度培训计划第一课第一站在深圳三思纵横3楼总部干净美丽的食堂胜利召开。本场次培训针对电拉事业部70余位员工,全面的介绍了公司总体情况,并给与了电拉事业部高度的评价和殷切的希望。  在培训现场,金牌讲师黄志方董事长首先介绍了电拉事业部和整个公司的运营概况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强调了电拉事业部在整个公司的重要地位及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他说,电拉事业一直是三思纵横的强项,客户对于我们电拉事业部给与了极高的信任和信赖。他毫不避讳的指出并分析了电拉事业存在着诸如人员流失率较高等问题。最后,一篇朴实的心灵鸡汤蕴涵了黄总对于电拉事业部的殷切希望,他希望电拉事业部能够继续发扬电拉事业精神,永不辜负客户信赖。  在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第一课第一站圆满落下帷幕。  【第一课第二站】 激励研发中心创新 勇攀试验机行业高新  2014年3月25日,三思纵横2014年度培训计划第一课第二站在深圳三思纵横3楼总部干净美丽的食堂拉开帷幕。本场培训主要针对研发中心的60余名精英,向其全面的介绍公司总体情况,指出研发中心2013年度的重大成果并透露研发中心的最新研发成果。  在培训现场,金牌讲师黄志方董事长介绍了研发中心的技术实力和公司的运营概况及未来的发展计划,鼓励研发中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争做行业先锋。他认真的向研发中心的每一位员工介绍了公司的品牌概念、经营理念、行业地位及产品简介。他说,研发中心在2013年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的成功问世,代表了试验机行业的新高度,在国内外地位绝无仅有。2014年,研发中心承担的新项目动态疲劳试验机即将震撼面世,它的出现必将再次震撼全球试验机行业,书写行业新篇章。  作为公司金牌讲师的黄董非常谦虚的说,他非常欣赏研发中心钱总的讲演风格,接下来的培训计划将安排钱总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产品培训,敬请期待。【第一课第三站】 提升全员服务意识 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2014年3月27日,三思纵横2014年度培训计划第一课第三站在深圳三思纵横总部会议室纵横厅圆满开启。本场培训主要针对三思纵横总部的30余位营销、服务人员,以提升团队凝聚力、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主题的培训会议。三思纵横金牌讲师黄志方董事长一改前两站的培训风格,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黄董在培训会上全面的介绍了公司的品牌、行业地位、经营理念及产品介绍。他特别的指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离不开一大批优秀的营销、服务精英。他表示2014年将是公司转型升级的一年,将是极为痛苦的一年。他希望总部的服务团队能够提高服务意识,为三思纵横品牌的树立和维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至此,三思纵横2014年培训计划第一课全部圆满完成。      【第一课总结】三思纵横2014年培训计划的圆满结束,使每一位三思人更加的熟悉了三思纵横这个大家庭,更加的理解了我们的荣誉和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在三思纵横,只有我们所有人齐力向前,公司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我们的品牌才能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 曹原获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
    曹原获2021年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William L. McMillan Award),以表彰其在“扭曲双层石墨烯中发现和探索超导电性和相关量子现象”取得成就。  该奖项成立于1986年,由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颁发,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每年都会向凝聚态物理领域的1-2位杰出青年研究员颁发年度奖项,旨在表彰年轻凝聚态物理学家在理论、实验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杰出成就。  曹原于1996年出生,籍贯四川成都。2010年,14岁的曹原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2014 年到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2020 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就读博士后,主要研究二维材料中的凝聚态物理。到目前,他已经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9篇论文。
  • 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院领导”栏目更新显示,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院士已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span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中科院官网简介:/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74c066a-0cb2-49e0-be50-4b615ed70443.jpg" title="高鸿钧.jpg" alt="高鸿钧.jpg"//pp/pp style="text-indent: 2em "高鸿钧,男,汉族,1963年生,安徽人。博士,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p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项。/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简介/strong/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7, 127, 127) "(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高鸿钧 研究员 /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 /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简历/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63年8月生。/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4年 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4年8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5年10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7.08-2000.04 美国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任客座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社会兼职/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杂志副主编/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pp style="text-indent: 2em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New Journal of Physics杂志编委/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获奖情况/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8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0年, Humboldt Research Award/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8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ROBERT T. POE PRIZE)” /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3-2011年,国家基金委优秀群体学术带头人 /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3年,中国真空学会成就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1年,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6年,第六届“茅以升”北京十大青年科技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1年,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佳”称号/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主要研究方向/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低维功能材料的精准制备,新奇物性的高精度表征及多层次调控/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超导拓扑材料的拓扑物态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基于新奇物性的功能器件的构筑及相关输运特性的研究/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新型低维量子体系的理论设计与物性研究/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高鸿钧与合作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系统研究了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与物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首次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保持了STM发明三十年来对Si(111)7× 7表面原子结构的最高分辨。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在单个分子层次单自旋量子态的可逆控制及其在超高密度量子信息存储中的原理性应用。首次构筑了硅烯、锗烯、铪烯、硒化铜、二硒化铂等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并研究了其新奇物性,为新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首次在单一铁基超导块体材料、相对较高温度中观察到高纯度的马约拉纳任意子,有望用于构建对环境干扰免疫的拓扑量子计算机。二十年来,其相关成果连续被Science News, Nature, Nature Materials,美国物理学会Phys. Rev. Focus和美国能源部Weekly Report等进行研究亮点报道,称“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单个分子极限水平上实现的电导转变”等等。br/ 高鸿钧的相关研究成果三次获得了由两院院士推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引用1万8千余次。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80余名,其中有4名在美国和新加坡的著名大学做教授,10余名在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高校做学术带头人。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余次。在国际上,他荣获了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在国内,他获得了“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或奖励。/pp style="text-indent: 2em " /p
  • Modern Water大中华区总经理李丽年:把性别视作优势,凝聚“我们”的力量
    科学研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磨练,得益于那些好奇心无限、智慧超然并愿意为世界和个体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人们。正因如此,科学界一直不乏杰出的女性智者和先驱,她们为其所在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领域,越来越多的女院士、女教授、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等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一起听听她们的心声!Modern Water (英国现代水务)大中华区总经理  李丽年是Modern Water英国现代水务在中国的创始元老,唯一的女性高管。为公司先后设立莫尔顿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与英拓水务技术(浙江)有限公司,为集团制定战略,管理现代水务在华业务,拓展了大中华区水监测业务的分销网络,建立并增强了公司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她拥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专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法国EDHEC商学院的双硕士管理学位。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商业和社会文化中拥有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先后在罗思国际、凯络中国、通用汽车欧洲总部、加拿大能源与环境应用中心、德高等跨国公司工作,拥有十多年管理经验。  1、 请介绍您进入科学仪器行业的机缘,为何选择这一领域?  大学时期一直关注气候和环境问题,所以选择了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习全球唯一工商管理硕士是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方向的MBA。2010年回国帮助英国现代水务在华设立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世界领先的水处理技术,专注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废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2011年公司通过收购了澳大利亚Cogent和美国SDI仪器公司,整合成立了新的监测产品部门,由我负责中国的业务销售。  2、 从业至今,这一路肯定非常艰辛,请分享下您工作的苦与甜?  就以2020年这特殊一年而言,因为疫情的关系,上半年全球供应链中断,原材料短缺,各国封城,导致工厂产能下降,而国内几个省市生态环境应急检测项目又急需我们的重金属与毒性检测仪器。我们连着数周与国外三个工厂的沟通,重新分配订单,调整生产班制,交错轮岗加班,第一时间恢复产能,并且迅速调整物流运输策略,得以满足国内项目需要交付的时间。在此,我要感谢经销商与合作伙伴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产品的信赖。  下半年因疫情境外输入存在风险,我们及时制定进口货物防疫措施与规范流程,积极响应国家管控部门相关要求,在进口流程和物流方面严格遵守中国相关政策,并积极配合海关、商检以及检疫等部门实施全面防疫措施。对所有入境及提货前进行严格的消杀处理,同时在入库前再次进行消毒处与理,入库后进行14天隔离,并在交付时会采用二次包装,避免在物流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尽管碰到各种困难,2020年现代水务仪器业务在国内稳步增长并获得行业各类奖项认可。例如:生物毒性分析仪LX获得仪器信息网2019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 现代水务中国入围英国商业大奖之年度创新奖与可持续发展奖 公司在2020年也被评为“高盐水浓缩全球顶尖企业”之一。  3、 您认为女性在工作方面有哪些挑战和优势?对于事业和家庭,您认为女性应该怎么去平衡?  环保工程类行业是一个男性占更多主导的地方。但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中得到了很多帮助,我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自己是谁,以及女性力量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拼命去迎合,或者“表现得像男性”,觉得这样才能融入男性的世界。富有同理心是女性天生的优势,当我们有同理心的时候,会更多倾听和理解他人立场,试着感同身受,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做决策,领导力也更加高效。在职场,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性别视作优势,凝聚“我们”的力量。  我认为生活和工作是选择题。当我们需要去扮演更多的角色和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如何平衡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什么时间是家庭时间,什么时间是工作时间,以及如何让自己比较清晰并相对舒服地区分这两个时间,承担对应的责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4、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浪提什么建议?  保持自信,享受生活,不盲从,做自己,时间会带你抵达适合的位置。首先要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建立自信,我们需要培养超越自己的眼光。自信并不意味着无所畏惧,而是说你有能力去克服它。其次,很多时候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别人的看法,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我建议是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同时试着理解人们的偏见 更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心声,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 先河美国子公司CES与Sunset实现合并 凝聚发展合力
    3月1日至3日,先河集团董事长李玉国赴美召开CES及Sunset两家子公司的董事会、股东会及联席会议,李董对两公司的战略布局及经营规划做出重要部署。1-2日,CES及Sunset公司分别召开董事会、股东会,特别提请审议了关于两公司合并的议案,经两公司董事会、股东会表决后均一致通过;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各公司的经营管理议案,李董对两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重要指示。3日,李董召开两公司董事、股东联席会议,探讨合并后新公司的发展布局。在接下来的两公司全体员工见面会上,李董对各位董事、股东、管理层及各位员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感谢,并向大家正式发布了两公司合并,并在3至5年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战略安排。李董强调,我们要用战略引领公司发展,用科学、完善、可行的策略加实干去实现战略,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上市不仅是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让股东、员工受益,更是为了我们的环保事业,在推动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梦想!接下来,李董还部署了七个方面的具体举措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李董的讲话让两个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备受鼓舞。CES公司CEO John Cooper先生向员工表态:“很荣幸先河、CES、Sunset能成为一个大家庭,感谢李董给予美国公司如此大的支持与付出,上市是为了全部员工与公司的发展,我很敬佩他的远见和谋划,我会尽我所能,全力帮助美国公司实现目标。”Sunset公司CEO Robert Cary先生也表示:“我很赞同李董与John在公司发展谋划上的意见,环保是我们的事业也是我们的使命,我希望我们可以帮助减少环境污染对地球和人类的危害,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会后,两公司总裁还将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和贯彻讲话精神,将战略规划进行全面落地和执行。美国CES与Sunset通过强强联合、资源优化,必将凝聚成更大的发展动能,为先河集团在全球战略布局注入新的活力,国际化先河前景可期。
  • 华南农业大学陈澄宇、崔理华等ES&T封面:水环境中彩色纳米塑料的差异性光老化效应——理化特性与凝聚动力学
    第一作者:苏佳娜通讯作者:陈澄宇、崔理华通讯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封面图成果简介近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澄宇副教授与崔理华教授等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hotoaging Effects on Colored Nanoplastic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ggregation Kinetics”的封面论文。纳米塑料(NPs)具有不同颜色,可能会影响其在水环境中的光老化过程。该论文研究了光照对5种彩色NPs的理化性质和凝聚动力学的影响。光降解率和光氧化度排序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NPs,说明颜色波长较长的NPs光老化较快。褪色过程依次为变色(2-14天,白色NPs除外)、变黄(10-16天)、黄度褪色(18天)、变透明(20-22天)。白色NPs展现出不同于其它颜色NPs的光老化顺序(C–H → C–OH → C=O → O–C=O)。光降解主要由单线态氧(1O2)控制,产生的13种化学物质以有机酸为主。原始NPs的整体胶体稳定性排序为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光照16天后,白色和其它颜色NPs在NaCl溶液中的凝聚减慢,其临界聚沉浓度(CCC)分别提高了82.14%和0.85-7.90%。相反,光照降低了白色NPs(67.37%)和其它颜色NPs(33.33−37.58%)的CCC值,促进其在CaCl2溶液中的凝聚。研究结果表明,彩色NPs经历的光老化过程不同于白色/透明NPs,强调了颜色在其环境命运和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引言微/纳米塑料(MPs/NPs)通过颜料附着不同颜色,广泛用于制药和个人护理产品、油漆、涂料和电子产品,而次要MPs/NPs可能来自彩色塑料的分解或在光照过程中获得颜色。颜色诱导的MPs/NPs在水环境中的差异分布及其对水体生物的风险引起了人们对其环境行为的关注。在自然环境下暴露于阳光照射下,NPs的颜色可能是其光老化过程中一个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光照如何影响水中不同颜色NP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凝聚动力学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紫外线照射对水环境中五种颜色NP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凝聚动力学的不同影响。本论文系统比较了彩色NPs光照后的性质变化特征,对原始和光老化NPs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凝聚动力学进行了量化,并采用微观表征来阐明光老化机制。结果表明,NPs的颜色对其在水环境中的命运和迁移有重要影响。图文导读光照对5种颜色NPs悬浮液性质的影响图1:(a) 0-24 天光照期间的颜色;(b-f)光吸收;(g)溶液pH;(h)总有机碳(TOC)含量;(i)18和(j)20天后溶液中光降解产物的峰面积黄、红、蓝、黑四种颜色NPs的颜色变化经历了如下四个步骤,而白色NPs只经历了最后三个步骤:(步骤1)颜色褪色,(步骤2)变黄,(步骤3)黄度褪色,(步骤4)变透明。在步骤2中,白色、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NPs悬浮液分别经过10、10、10、14和16天的照射后逐渐变黄,这可能是通过延长共轭序列在聚合物主链上形成和积累了不饱和单元。光老化速率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NPs。光照对5种颜色NPs颗粒性质的影响图2:光照前后的(a)流体动力直径(Dh)和(b)ζ 电位;(c)由XPS分析确定的O/C比值和(d)由FTIR分析计算的校正羰基吸光度值;基于FTIR光谱的光照0、2、10、14、16天后 2D-COS(e-i)同步和(j-n)异步相关谱图5种颜色NPs的Dh持续下降,在14-16天内下降最显著,黑色NPs下降最慢。DLS和SEM结果均表明,0-16天的尺寸减小百分比为黄色白色蓝色红色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NPs的O/C比值和羰基吸光度的拟合斜率(m)远高于蓝色和黑色NPs。白色、黄色和红色NPs的光氧化越强,表明碳链断裂越强,这可能与它们更小的粒径有关。同时,它们形成更多的含氧基团可以解释它们的负电位增强。由于形成不饱和结构(如羰基)会引起塑性变黄,因此,特别是在10−16天光照期间,5种颜色NPs的O/C比和羰基吸光度增加。光照对5种颜色NPs在盐溶液中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图3:5种颜色NPs的附着效率(α)与(a-e) NaCl和(f-j) CaCl2浓度的关系;(k-o) ζ 电位与电解质浓度的关系;(p-t) 300 mM NaCl溶液中总相互作用能(VT)光照16天后,5种颜色NPs在NaCl溶液中的稳定性曲线均向右偏移,CCC增加82.14%(白色)7.90%(黑色)5.88%(红色)3.85%(黄色)0.85%(蓝色)。这些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稳定了NPs在NaCl溶液中的凝聚,其中白色NPs比其他颜色NPs的作用更强。在NaCl溶液中光照后,白色NPs的 ζ 电位变得更负,特别是在浓度低于100 mM时。在CaCl2浓度≤15 mM时,16 天光照促进了5种颜色NPs的凝聚。在照射过程中,钙与颗粒表面形成的含氧(如羧基)官能团桥连,促进NPs在CaCl2溶液中的凝聚行为。5种颜色NPs可能的光老化机制图4:(a)根据2D-COS结果所得光老化顺序的变化;(b)基于UPLC-Q-TOF-MS、EPR和ROS猝灭分析的光降解过程白色NPs的光老化顺序为C–H ® C–OH ® C=O ® O–C=O,黄色、红色和蓝色NPs的光老化顺序为C–OH® O–C=O® C=O ® C–H,黑色NPs的光老化顺序为 C–OH® C=O/O–C=O® C–H。根据光降解产物,光照18和20天后用UPLC-Q-TOF-MS对产物进行分析。途径1−3与脂肪碳链断裂有关,形成P145、P175和P173,而途径4−10与芳香碳链断裂有关,产生P121、P137、P153、P165、P197、P149、P179、P207和P225。EPR和ROS猝灭结果表明,5种颜色NPs的光老化机制均受ROS参与的过程控制,其中ROS的贡献排序为1O2 O2•− •OH。小结该研究表明,水环境中NPs的颜色在其光老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光老化速率和光氧化程度依次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NPs。这一结果表明,具有较长颜色波长(如黄色)的NPs可能会吸收较短波长但能量较高的光(如紫外线),因此比具有较短颜色波长(如蓝色)的NPs经历更快的光老化。因此,考虑到NPs的环境持久性及其光降解产物的危害,颜色波长较短的NPs(如蓝色)可能经历较慢的光老化,从而具有较长的存活时间,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将有机酸释放到水环境中。然而,就塑料的制造和使用而言,颜色波长较短的塑料(例如蓝色)可能具有更高的抗紫外线性,以防止破碎形成MPs和NPs。同时,还应考虑色素在NPs的透光性和光降解中的作用。不同颜色的NPs在光照过程中均逐渐褪色和变黄,这表明颜色可能是水环境中NPs光老化状态的一个指标,并且黄色NPs样品也可能来自各种颜色的NPs。同时,光老化NPs的褪色和变黄可能影响水动物对其的摄食和对植物的生长抑制。与白色/透明NPs相比,彩色NPs表现出不同的光老化序列和光氧化程度。凝聚动力学对比进一步表明,光老化对白色NPs的环境迁移影响强于其它颜色NPs。因此,可能不适宜直接将白色/透明NPs的环境行为直接延伸至各种颜色NPs,需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阐明颜色对NPs和MPs的环境命运、运输和风险的影响。本研究获得李永涛教授团队支持,依托华南农业大学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广东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海外引进(青年)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项目与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苏佳娜,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第一、第二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SCI论文。通讯作者:陈澄宇,中共党员,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主要从事纳米颗粒环境行为研究。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青年)团队、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州市基础研究项目、新泽西州水资源研究所科研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52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论文30篇,包括中科院一区13篇、二区7篇,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3篇,2篇封面)、Water Research(5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篇)、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领域权威学术期刊。曾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博士留学基金资助、新泽西州John J. Lagrosa Award、罗格斯大学Summa Cum Laude Award等奖项。担任Biochar、Carbon Research、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和生态环境学报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客座编委以及Eco-Environment & Health青年(预备)编委,担任十余个期刊审稿人。通讯作者:崔理华,男,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兼任广东高校污水生态处理与水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南分中心主任及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城镇与农村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生态处理、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厌氧-生化-生态处理组合工艺、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以及养殖池塘尾水生态治理技术等研究、设计与工程施工。主持和参加部省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设计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5000余座,获得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以及广东省、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各1项;参与设计与施工的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处理工程400余座以及主持养殖池塘尾水生态治理工程施工5项;主持和参与城市河流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与河流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服务项目10余项。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3c04808
  • 兼具核磁共振和荧光成像功能的健康信号粒子
    据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学家们最近开发出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粒子。其神奇之处在于植入到活体动物体内后,该粒子不但可以核磁共振成像(MRI)还可以完成荧光成像。结合这两种成像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轻易追踪体内的特异分子,监控肿瘤周围状况,更能直接观察到药物是否成功抵达靶细胞。 在自然通讯11月18号发表的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这种粒子的作用机理。以小白鼠体内的维生素C追踪为例,实验前将同时携带有MRI和荧光传感器的纳米粒子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在维C高的地方,荧光信号强烈而核磁共振信号较弱,反之则较强。 Johnson表示未来这种粒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性能也将更加多样化。不但可以一次检测多种分子还可以专门用来检测某种特定分子比如和疾病息息相关的厌氧分子浓度。借助成像探测器,人们就可以进一步剖析病发过程。 这种由Johnson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发明的纳米粒子其组装过程就像搭积木。不同的是,此处积木是由携带有传感器的高分子链组成。一部分分子链上携带有硝基氧(MRI造影剂)而另一部分则会携带一种叫做Cy5.5的荧光分子。 当这两种分子链按比例混合时,就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纳米结构,这种结构被他们称作毛刷状枝型高分子。在该研究中,硝基氧和Cy5.5的比例分别是99%和1%。 硝基氧中的一个氮原子通过一个孤对电子与氧原子结合,这种结合很不稳定,所以正常情况下硝基氧表现出很大的化学活性。而这种活性正好抑制了Cy5.5的荧光效应。但是当遇到某些像维生素C这种特殊分子,硝基氧就会捕获电子失活,此时Cy5.5的荧光效应就得以体现。 普通硝基氧的半衰期很短,但是最近Andrzej Rajca教授发现在硝基氧上连入两个巨体结构,其半衰期可以延长。另外,将Rajca发现的硝基氧与Johnson合成的毛刷状枝型高分子结构相结合,其半衰期又会大大延长到几个小时,这段时间足以获得有效的MRI图像。 研究者发现成像粒子在肝处聚积,缘于小白鼠体内的维C由肝脏制造,所以一旦硝基氧分子到达肝脏部位从维生素C中捕获电子失活后,MRI信号就会消失而荧光信号则会加强。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发现在大脑(维C循环的终点站)只有少量的荧光信号。相反在血液和肾脏处(维C含量低)MRI信号最强。 下阶段,这些研究者的工作将围绕如何扩大遇到靶分子时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差异展开。而目前他们已经能够创造可携带三种不同药物的荧光分子,这项技术使得他们能够追踪纳米粒子是否到达了目标位。 Johnson 在论文中指出:如果解决了这些粒子到达靶细胞的问题,那么我们将可以获得肿瘤的生长信息。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只需要直接注射这些粒子到病人体内,就可以直接观察病灶和健康组织。 Steven Bottle教授说:这项研究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两种有效的成像技术合二为一。这种多功能、多组合的显像模式必然会发展成为一种检测活体动物体内疾病系数的有效工具。
  • 禾信质谱助力第七届大气细与超细粒子研讨会
    2013年10月10日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共同主办的大气科学及污染控制技术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大气细与超细粒子研讨会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新加坡的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气细与超细粒子的新方向与新方法,灰霾的形成机理、细粒子的流行病学研究等方向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会议现场禾信公司宣传片亮相大会现场  禾信公司作为该会议赞助商,并特邀做了《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大气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首先获得每一个颗粒物的正负离子成分信息和粒径大小。在线软件ART-2a根据颗粒物质谱特征对颗粒物进行分类。然后将时间、粒径、成分等信息进行合并,通过每一类的因子,调取源谱库进行源对比。最后获得源分配饼图等信息,可达1小时的高时间分辨率。利用在线源解析(质谱直接测量法)技术开展快速精准的在线源解析工作,能为政府及时了解污染现状及来源提供技术支撑 为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状况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在AQI接近临界点时,为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产业结构调整等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环境管理部门检验治理成效提供技术支撑 为环保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应急、污染投诉排查时快速找到污染源。  关于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禾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集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000万元,场地6000平方米。  通过多年努力,掌握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大气压差分真空接口、膜进样以及质谱专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核心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全套装配工艺 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国内率先实现质谱仪器产品自主正向开发。产品研发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以及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  禾信公司向环境监测、气象、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提供商品化质谱仪器以及技术服务。近年来,质谱仪器销售额连创新高实现数量级增长,入选2012年中国优秀创业投资项目。2012年实现首台质谱仪器出口美国。
  • 赛克玛参加“第九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
    2016年7月25-29日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协会中国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协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盐城环保科技城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及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大会报告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空气污染研究领域著名的科学家,与会者分享国际上最前沿的细粒子污染研究和控制技术。并就大气细及超细粒子物理化学特性及源解析、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测量与仪器分析、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污染及监测技术、大气细及超细粒子胶与人体健康等话题进行深刻讨论。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针对细及超细粒子污染及监测展出Magee Aethalometer黑碳仪、Aethlabs 微型黑碳仪、台湾章嘉 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FAI 双通道颗粒物采样器,吸引大批专家和学者驻足观看,我公司工程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并做简单的操作演示。会间我公司代表针对黑碳的监测进行了“黑碳仪的国内应用”报告,获得了学者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公司展位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立足于国内外细粒子污染监测行业前沿,查找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努力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及运行维护等服务支持。
  • “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验收
    12月1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承担、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的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在广东鹤山通过了863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验收会上,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上海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听取了课题组长刘建国研究员关于课题工作总结及技术研制报告,并在位于鹤山市桃源镇的珠江三角洲大气超级监测站进行了实地考察,查看了课题组研制的双波长三通道气溶胶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细粒子谱分析仪、大气OC/EC测定仪、以及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PM10/PM2.5)等系列大气细粒子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在宽范围粒径谱的快速分析技术、稳定的场致电离电荷源技术、超高灵敏大气分子拉曼散射信号探测技术、以及OC/EC临界温度的精确选取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在珠江三角洲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该课题是863重大项目“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课题,已通过领域办中期检查和专家评审得到滚动支持,滚动课题“重要大气复合污染物快速在线和时空分布监测技术系统开发”已于年初通过实施方案论证,目前处于实施阶段。
  • 科学家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首次观测到超核集体运动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超核的集体运动。该成果为研究致密核物质环境中的超核-核子相互作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相关成果于5月2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 超子是包含有奇异夸克(s)的重子,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中只包含有上夸克(u)和下夸克(d)。超子和核子可以形成束缚态,人们称之为“超核”。理论预言宇宙中的致密天体——中子星的内部存在超子。然而,超子的出现将软化核物质状态方程,这给理论上构建大质量的中子星带来了挑战,被称为中子星研究中的 “超子谜题”。 实验上测量致密核介质中的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强度,是解决“超子谜题”的关键步骤,同时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的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超核集体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可用于提取致密核介质中的超子-核子相互作用,有可能解决“超子谜题”。 据研究人员介绍,高能重离子碰撞是在实验室产生和研究致密核物质性质的独特工具。重离子碰撞过程中,粒子由于致密核物质内部压强梯度会产生集体运动(集体流),如直接流、椭圆流等。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已经观测到介子、重子、轻核的集体流。由于实验上产生的超核非常稀有,此前超核集体流测量研究尚属空白。 研究人员基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装置上的STAR实验3GeV金-金碰撞数据,重建得到约8400个超氚(由一个Λ超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和约5200个超氢-4(由一个Λ超子、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这是目前实验上观测到的最大统计量的超氚和超氢-4数据样本。 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这些超核具有显著的直接流。同时,他们还提取了超核和轻核直接流在中心快度区域的斜率。经过比较发现,轻核与超核的直接流斜率都存在一个相似的质量标度律,这意味着超核和轻核在重离子碰撞中的产生都可以用“并和过程”来解释。 这项工作为研究有限压力下的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对于建立核核碰撞和决定致密星体内部结构的状态方程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生命尽头塌缩形成的致密天体。近代物理所供图。
  • TSI:粒子测量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之“梦工厂”——访美国TSI集团总裁Thomas E. Kennedy博士
    美国TSI公司(以下简称:TSI)是世界知名的粒子测量仪器与流体测量仪器的生产商,自1966年就开始从事气溶胶粒子测量仪器的研发,其产品的粒径测量范围涵盖2纳米至20微米。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全球范围内共有员工约500人,2011年总收入约为2.5亿美元。  近日,美国TSI集团(即TSI的母公司)总裁Thomas E. Kennedy博士一行到访中国,拜会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并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NCNST)就纳米颗粒的测量技术展开了合作。  为进一步了解TSI集团与NCNST合作的情况,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就TSI的发展概况、未来研发方向、该公司与科学家合作的成功经验等主题采访了Thomas E. Kennedy博士,陪同采访的还有TSI集团的两位副总裁Jerry Bark先生、Kevin L. Krause先生,以及TS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梁东先生。美国TSI集团总裁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高层合影(从左至右:Kevin L. Krause先生、Thomas E. Kennedy博士、Jerry Bark先生、梁东先生)攻克DMA与CPC技术 夯实气溶胶测量坚实基础  Instrument:贵公司产品线为什么会从流体测量仪器扩展到气溶胶粒子测量仪器?贵公司各产品线的地位与关系如何?目前贵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流体测量仪器、气溶胶粒子测量仪器两大产品线。两条产品线看上去很不一样,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渊源的。  流体测量仪器最开始发明的仪器是热线风速仪,即通过气流通过后带走热量来测量气流速度。后来由于测量要求加入示踪粒子来追踪气流的运动。此后客户又要求对基于这种测量方法的气流中的示踪粒子进行追踪测量,比如流动速度、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等。类似需求越来愈多,促使TSI研发出了粒子测量仪器,并将其应用到很多领域。从产值来说,流体测量仪器与粒子测量仪器两大产品线并驾齐驱,销售额相当,难分主次。  这两大产品线经过拓展,各自都细分了很多具体产品线。流体测量仪器应用在流体力学研究、室内环境、医疗、节能舒适、流速测量等领域。粒子测量仪器的应用领域则从气溶胶研究扩展到环境监测、工业健康与安全、职业卫生、公共卫生等领域。  Instrument:TSI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里程碑式”的气溶胶技术创新?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最重要的与气溶胶相关的创新技术有两项,一是差分电迁移率粒径谱仪(DMA),二是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PC)。  DMA是TSI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起开发的,这项技术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成功,目前TSI在DMA的市场份额高达85%。基于DMA的各项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已经超过了5000篇。  小于100纳米的超细颗粒是很难测量的。用光学仪器测量到粒径为0.1微米已是极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是未来的潮流,对检测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带来了很多市场机遇。CPC的出现,把对极细颗粒的测量拓展到纳米级别,已成为纳米颗粒测量的良好选择。联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攻克纳米团聚颗粒测量难题  Instrument:能否介绍下TSI与NCNST此次合作的契机与具体内容?  Thomas E. Kennedy博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作为纳米科学研究的首席科学家、NCNST的发起者和主任,一直推进中国纳米科学和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白院长曾在2011年4月率团访问过TSI总部,此次作为回访,我们也拜会了白院士,并展开了有关纳米颗粒的技术合作。  TSI此次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项目最终落实在NCNST。与我们合作的两位老师之前也是TSI仪器的用户。双方将就纳米颗粒及其聚合团块粒径分布的测量技术进行通力合作。  两位老师将采用TSI新研发的用于纳米团聚颗粒测量的仪器进行研究。通过此次与代表中国最高研究水平的研究者合作,我们一方面能了解新仪器的性能,另一方面了解在纳米颗粒研究中,什么样的仪器性能是研究者真正需要的,为未来的仪器研发找准方向。TSI希望此次研发的仪器不仅能用在科研领域,也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  Instrument:此次合作的研究成果未来将应用在哪些领域?当前研究的难点在哪里?  Thomas E. Kennedy博士:单个纳米颗粒很容易聚合,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纳米材料的性能。比如在制药领域,药物的纳米颗粒在不同温湿度下,聚合程度不一样,药物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对检测技术提出很高要求。传统测量方法是用扫描电镜去测量,但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某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研发出的仪器可以用在纳米材料、制药等领域,解决纳米团聚颗粒的测量。目前,这款仪器研发的基本工作已完成,想通过这次合作来验证和改进。  对于纳米颗粒测量而言,采样是比较困难的。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根据不同行业的客户设计不同的采样方法。立足工业应用 拓展液体中纳米颗粒测量新技术  Instrument:TSI在基于气溶胶的纳米颗粒物相关技术的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能否介绍下贵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  Thomas E. Kennedy博士:除了上述的纳米团聚颗粒相关测量仪器的研发之外,TSI还在气溶胶粒子化学成本检测、液体中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测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气溶胶粒子测量技术目前可能更多停留在粒子粒径及其分布情况的测量,而制药等行业对气溶胶粒子的化学成分检测也有很大需求。所以,在粒子粒径等物理测量值的基础上增加化学测量值,这样的仪器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液体中纳米颗粒相关测量技术,其实也是TSI现有气溶胶测量技术的一个新拓展。  对TSI而言,目前科研市场是较大的市场。但是未来三到五年,来自工业领域的产值将超过科研领域的产值。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是呈现这样的趋势。所以,TSI要在原有成熟的气溶胶粒子测量技术之上,在保持仪器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这样,我们产品的应用领域就会扩大很多,市场需求也会呈指数式增长。  Instrument:贵公司之前也推出过用于分析气溶胶粒子化学性质的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3800,但在市场上似乎并不是非常成功,此次为什么还要推出分析粒子化学成分的产品?  Thomas E. Kennedy博士:ATOFMS-3800的主要功能是测量单个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该仪器主要用于高端的科学研究,市场空间太小,全球一年的销售量也不会超过40台。这样小的市场需求,市场回报太少,所以没有持续在该仪器上投入。  但是从工业市场需求来看,制药、洁净空间等行业关注的不是单个颗粒的化学成分测量,而是一团粒子的化学成分的测量。所以,TSI现在立足于后者进行仪器开发。  此外,ATOFMS-3800采用的是质谱技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来操作,体积大,且价格昂贵。而TSI此次开发的仪器采用了新技术,仪器操作简单、体积小,可以拿到现场检测,而且价格也是飞行时间质谱的八分之一。这样的产品才是工业市场需要的产品,我们预计在2012年5月推出相关新产品。  Instrument:能否进一步介绍下液体中纳米颗粒粒径的测量技术?该技术与激光粒度仪相比有何优势?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将要推出的用于测量液体中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技术,是超越现有的动态光散射法的新技术,即把液体中的纳米颗粒变成气溶胶颗粒,然后用现在成熟的气溶胶技术进行检测。  激光粒度仪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其对应的结果是模拟值,而且只能得到一条曲线。而TSI的这项新技术能更准确的反应真实情况。比如某药品中的三个组份,我们新技术测出来粒径分布曲线就会有三个不同的峰,而用动态光散射法只能得到一个大峰。简言之,TSI的新方法分得更细,分辨率更高,能看到动态光散射法看不到的细节。  Instrument:当前中国对PM2.5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下贵公司与PM2.5相关的技术与产品?  Thomas E. Kennedy博士:针对PM2.5的测量,TSI在 2011年推出了最新型的DUST TARKTM DRX气溶胶监测仪,该仪器分为台式和手持式两个型号,内置光散射激光光度计,实现多通道测量,可以同时PM1、PM2.5、PM10、可吸入颗粒物、总PM(15微米)的质量浓度。其优势是响应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操作简单,对寻找污染源有很大帮助。  在美国本土,TSI在超细颗粒的监测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除了PM2.5的质量浓度外,美国环保署(EPA)还希望知道更多的细节信息,采购了许多TSI的相关仪器,作为PM2.5监测的重要补充。力促“最新科研成果”变“市场成功产品”  Instrument:“SEIENCE”是TSI公司三大核心理念之一,能否解释下该理念的内涵?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是由一群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建立的公司,公司的最初产品就将他们在学校开发的纯研究性的科研成果。创始人创立公司的初衷之一也是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成功的产品。  “SEIENCE”是公司的“TRUST、SCIENCE、INNOVATION”三大核心理念之一。在这个理念的激励下,TSI至成立以来就与全球范围内的著名科研院所展开了广泛的技术合作,获得了超过25项核心技术许可,研制了许多市场成功的产品。每天我们的专业人员都在努力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TSI在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并推出新产品方面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会保持这样的创新能力,持续不断地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合作,并不断推出市场需要的更好的产品。  Instrument:能否介绍下TSI在“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成功产品”方面的成功经验?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与科学家们的合作方式是多样的。除了共同开发、独家生产这样的合作方式外,TSI还直接购买研究者的专利技术,然后将其转化为成熟的产品。  与科学家们合作,通常都是开发新技术,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来适应市场需求,往往很多尝试都是不成功的,也因此失去耐心。很多企业与科学家的合作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失去耐心。其实一旦坚持住了,就会迎来市场成功。当然,耐心不是无限制的,如果一定要给TSI的耐心定一个时间限制的话,那这个时间通常是4年。  Instrument:贵公司在选择合作的科学家方面有什么标准?  Thomas E. Kennedy博士:首先,TSI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技术难点在哪里 然后,看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能不能解决技术问题,其研究的方法是不是市场承受得起的。  具体来说就是,TSI会对技术的难度与成熟程度、技术商业化的成本与时间等方面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选择适合的合作对象。  Instrument:此次与NCNST的合作,是贵公司与国内科研机构首次进行研发方面的合作,您对TSI与中国科学家们未来的合作有哪些期待?  Thomas E. Kennedy博士:TSI在美国、欧洲都有与科学家们合作的成熟模式,但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这项工作,这与TSI在中国分支机构的发展有关。  中国现在是TSI的第三大市场,其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2011年,TSI中国区业务增长超过了欧美及亚太其他地区。进入中国市场6年,TSI中国区的业绩翻了四翻。未来五年,中国业务还可能翻番,有望超过美国、欧洲成为TSI最大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之下,我们未来3年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员工的人数将翻番,达到50人。  这样随着TSI中国子公司的壮大,TSI会与更多中国科学家合作,合作模式也会成熟很多,并预计未来五年内会取得很大成功。TSI以前都是把美国研究出来的技术拿到中国来,这次与中科院及NCNST的合作使我们认识到,中国也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技术,并拿到美国或其它地区去推广。采访现场  后记  笔者算了一下TSI公司的人均产值,全球员工500人,2011年产值2.5亿美元,算起来人均产值约是50万美元。这样高的人均产值,在全球所有的仪器公司中也应该是比较靠前的吧!(比如,安捷伦科技2011年产值66.2亿美元,全球员工约18700人,人均产值35.4万美元。)能够获得这样高的人均产值,TSI这个“小公司”中自然是蕴藏着“大学问”!  笔者认为,TSI的人均产值这么高,很大程度在于其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高附值的产品则与其研发实力息息相关。虽然该公司的研发人员仅70余人,但通过全球范围内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该公司却拥有许多研发“外援”,他们是高水平的、非常专业的资深科学家。此举既降低了研发失败的风险,又节约了研发成本,并确保了技术的领先性。我想这也许是TSI公司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Thomas E. Kennedy博士简介  1974年至1983年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1983年获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肯尼迪博士供职于GE集团研发中心的电子学研究实验室,作为research scientists,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1986年肯尼迪博士进入GE医疗系统,历任多项职务,并进入高管团队。1998年肯尼迪博士加入Camtronics医疗系统担任副总裁。2005年肯尼迪博士加入TSI集团的母公司丘吉尔控股,担任副总裁,并于2006年,担任TSI集团总裁至今。  附录2:美国TSI公司  www.tsi.com  http://tsi.instrument.com.cn/
  • 北京赛克玛受邀参加第四届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
    北京赛克玛受邀参加第四届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毛节泰老师做雾与霾的观测研究的报告.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张仁健老师做北京市夏季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报告 K.F.Ho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王格慧老师 中科院地环所
  • 与时间赛跑 和光谱同行——BCEIA 2019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10月24日下午,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同期会议——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与北京理化测试技术学会联合举办,参会观众近百人。/pp  超快分子光谱方法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红外,太赫兹,可见,紫外等 利用多束飞秒激光脉冲,能实现多种光谱形式测量,如泵浦-探测瞬态光谱,二维红外光谱,二维可见光谱等 对于物质激发态原处过程、材料中载流子过程、分子超快结构与能量传递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非常高的灵敏性。/pp  清华大学教授孙素琴主持了本次会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6f33000a-6697-4c1c-a45e-4c013ee63841.jpg" title="孙素琴.jpg" alt="孙素琴.jpg" width="500" height="33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清华大学教授 孙素琴/strong/pp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液体物理研究所教授杨延强作“分子晶体选键激发与振动能量转移过程的超快分子光谱研究”的报告,其中介绍了含能分子晶体在国防及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并以此为牵引,报告了含能材料反应微观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包括含能材料的VET过程的时间分辨振动光谱、IVR过程的相干拉曼光谱技术及研究进展、Shock-Raman光谱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工作中利用Fs-CARS技术,实现了分子振动模的选键激发、集体激发 利用时间分辨Shock-Raman技术,实现了对冲击驱动的分子内电子重分布过程的监测等,为新型含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建设性建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6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40174eee-c009-407a-9576-2df710173afe.jpg" title="杨延强.jpg" alt="杨延强.jpg" width="500" height="36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液体物理研究所教授 杨延强/strong/pp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建华作“精密光谱技术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精密光谱技术在光学、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中的重要应用,包括基于Trp-X分子的荧光动力学与生物应用研究、基于荧光蛋白的荧光动力学与生物应用的研究、5-氮胞嘧啶及其衍生物的激发态动力学 展望精密光谱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如癌症预警传感器等 提出了精密光谱技术高分辨、高精度、高灵敏的发展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1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51af1d9-9909-4e3b-998f-784cfa58c2d5.jpg" title="徐建华.jpg" alt="徐建华.jpg" width="500" height="31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徐建华/strong/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群作“超快光谱在凝聚相分子和微纳体系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凝聚相复杂体系中的激发态动力学演化行为和作用机制,包括电子行为、空穴行为、能量转移、激子效应、等离激元效应等,为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机理方面的指导 并提出了未来几年的关注点,包括纳米体系各种动力学过程中新奇效应、机制、调控等。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8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57fc2f1-4475-4b4a-a408-aa9806380dab.jpg" title="张群.jpg" alt="张群.jpg" width="500" height="386" border="0" vspace="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张群/strong/pp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邹炳锁作“II-VI族稀磁半导体微纳米结构的微区光学性质研究”的报告,其研究工作表明微区发光可以反映磁性离子间的自旋耦合和磁性 自旋极化导致的激子凝聚态与相干激射有重要应用 反铁磁和顺磁离子也会极化激子,导致相干激射 瞬态光脉冲产生的高密度激子可能形成动态激子BEC态等。因此,超快微区光谱在揭示其凝聚与磁耦合机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7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a35dd19-3b90-4525-ac5c-e7121d8215ba.jpg" title="邹炳锁.jpg" alt="邹炳锁.jpg" width="500" height="37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邹炳锁/strong/pp  中国化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平作“生物和材料体系结构动力学与能量传递的飞秒二维红外光谱研究”的报告,介绍了超快结构动力学的2D IR研究以及在生物和材料体系结构动力学及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最新应用 并提出了2D IR发展的三个挑战性技术问题:如何拓展激光脉冲的谱带、如何保障多个脉冲的相位稳定性、如何提高二维广谱的检测分辨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1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3840a98f-d140-451c-b240-09ec7d9b856f.jpg" title="王建平.jpg" alt="王建平.jpg" width="500" height="41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化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平/strong/pp  本次论坛,聚焦于现代超快分子光谱手段的发展现状,从先进光谱手段与技术出发,介绍了这一光谱方法在物理、化学、材料与生物等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本次会议,学者们在会议当中进行了充分交流,加强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了我国超快分子光谱领域的方法创新和发展,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ppbr//p
  • TSI公司参加第九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 及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美国TSI公司参加了于2016年7月25–29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及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大气细及超细粒子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大气气溶胶、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发展方向,同时由大气细及超细粒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污染控制是国家和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交流大气细及超细粒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主题为“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新技术”,分享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细粒子污染研究和控制技术。 美国TSI公司针对大气超细粒子领域的测试需要,于会上展示了多种检测技术和设备,可适用于大气气溶胶、大气环境研究的不同应用和监测需求。美国TSI公司于展会上展示了新推出的3938E77 型1nm 扫描电迁移粒径谱仪(SMPS)被广泛用于测量1 微米以下的气溶胶粒径分布。选配3777 型纳米增强仪以及3086 型差分电迁移分析仪(1nm-DMA)组件后,SMPS 粒径谱仪能够测量的粒径范围扩展至1nm。3321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 ) 提供 0.5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高分辨率、实时空气动力学检测。这些独特的粒径分析仪还检测 0.37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光散射强度。APS 粒径谱仪通过向同一粒子提供成对数据向有兴趣研究气溶胶组成的人士开辟了令人振奋的新途径。TSI 3330型光学颗粒物粒径谱仪简单轻便,能够对颗粒物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测量。基于TSI公司40年气溶胶仪器设计的经验,本款产品使用120度光散射角收集散射光强度和精密的电子处理系统,从而得到高质量和高精度的数据。同时,TSI工厂严格的标定标准也确保仪器的精确性。该产品是广大环境研究机构和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颗粒物监测分析和源解析的最佳仪器。更多信息,请关注美国TSI公司官方网站: www.tsi.com/cn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复旦揭示沪大气污染粒子形成化学机制
    p  污染城市大气中的纳米微细粒子是怎样从不可胜数的空气分子形成的?最近,这件听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的事情被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和他的科研团队做成了。四年筹备,三年半实验与数据分析,两年持续观测,他们首次发现并证实了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揭示了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pp  在此之前,污染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化学与物理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对于他们的发现,王琳给出了一个比喻:“这相当于我们从133倍于地球人口数的气体分子中找出了最关键的那2个,一个是硫酸分子,另一个是二甲胺分子,他们碰到一起,就可能发生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了。”7月20日,研究结果以《中国典型超大城市的硫酸-二甲胺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Atmospheric New Particle Formation from Sulfuric Acid and Amines in a Chinese Megacity”)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姚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生奥尔加· 加尔马什(Olga Garmash)为共同第一作者,王琳为通讯作者。/pp  攻坚克难:挑战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世界未解之谜”/pp  大气PM2.5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在大众观念中,工厂和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PM2.5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人类活动或者自然活动所带来的大气颗粒物直接排放,我们的‘术语’称之为‘一次排放’。”王琳介绍说,除了“一次排放”,在空气当中,时常发生着的,还有颗粒物的“二次形成”。/pp  相较于“一次排放”,“二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过程指空气中的挥发性气体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饱和蒸气压较低的反应产物,这类物种会凝降在已有颗粒物的表面上,增加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而另一种过程则会大幅增加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大气中部分气体分子随机碰撞,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或化学键而生成分子团簇,分子团簇的进一步生长则形成了纳米微细粒子,也就是大气新粒子,期间发生从气体到凝聚态的相变 这些纳米微细粒子的继续生长,则可以造成大气PM2.5污染。“‘二次形成’让大气中的颗粒物变得更‘重’、更‘多’,我们课题组目前主要关注变‘多’的过程,研究城市空气中的大气新粒子是怎么形成的。”王琳说。/pp  近年来,相对洁净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大气化学机制被逐渐建立。然而,城市大气因其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特征与洁净大气中的该类事件有着显著区别。在大气新粒子的形成过程中,从小于1纳米的气态前体物分子到1-2纳米左右的分子团簇再到几个纳米的纳米微细粒子,质量和粒径都十分微小,其大气混合比更是在兆分之一以下,这给科研人员开展原位、实时的测量提出了极大的实验挑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noimg/d331b5ae-e3db-4a6d-a4d9-06b481330ee8.jpg" title="图1.webp.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1.应用硝酸根试剂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所识别的大气痕量物种的质量亏损图。/pp  “通过测量3纳米以下颗粒物的浓度来判断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是否发生已经很难了,还要想办法把与这一过程相关的气态前体物和分子团簇的化学组分测出来,再识别其中哪些分子和分子团簇对这一事件有着比较直接相关的贡献。”从测量到识别再到形成机制的推导,每一个步骤的推进都是一次“难上加难”的“拓荒”,因此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化学与物理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是大气化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pp  利用国际上最新发展的纳米颗粒物粒径放大技术,从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王琳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在上海开展了长达两年的连续大气观测。“我们就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第四教学楼的楼顶做(实验),那里有一个环境系的大气超级观测站。”但这一技术还远远未发展到高度自动化的“黑箱”阶段,只有使用者对仪器有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pp  进行大气外场观测、成功捕获信息是研究“攻坚克难”的关键性“播种”环节,要想让种子“生根”“发芽”到最终“结果”,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浇灌”。/pp  “我们做了两年观测,其中在2015-2016年冬季还使用了包括飞行时间质谱在内的更多仪器设备,进行了加强观测,积累下来的数据少说也有几百个G了。”王琳说,数据分析、现象识别和信息甄别也是一项大工程。从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他们和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合作者一起,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对收集来的海量数据的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pp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半的时间,王琳团队终于收获累累硕果:他们测得了上海城市大气中1-700 纳米区间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浓度,获得了大气新粒子的形成速率和成长速率 并应用大气常压界面-飞行时间质谱和硝酸根试剂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量了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期间大气中性和带电分子团簇的化学组分。/pp  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新粒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气体硫酸分子和一个二甲胺分子随机碰撞,通过氢键形成稳定的分子簇,分子簇通过与其他硫酸分子、二甲胺分子或其他硫酸-二甲胺团簇的碰撞继续生长 一定尺寸以后,其他物种(例如极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开始加入这个过程,并最终形成大气新粒子。/pp  研究中还观测到了世界各地大气外场观测中最高的硫酸二聚体质谱信号,并识别了多个关键硫酸-二甲胺分子团簇,所得的上海大气中新粒子形成速率与实验室中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模拟实验所得的新粒子形成速率具有一致性。这是首次在外场观测中发现并证实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机制可以用于解释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noimg/fb72a874-82a6-4501-aedb-5e1a5ec581db.jpg" title="图2.webp.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2. 外场观测所测得的大气新粒子形成速率与实验室模拟的对比。/pp  七年磨剑:坚守孕育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希望/pp  据介绍,这一研究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琳团队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马库· 库马拉(Markku Kulmala)团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美国飞行器公司(Aerodyne)合作完成。研究成果有望解释高污染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从而为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尤其是大气颗粒物的二次形成提供潜在的防治措施,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雾霾污染和更大尺度上的全球气候变化。/pp  “对我们的研究来说,环境相关性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从2014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到2017年7月成果初显,王琳和他的团队一个项目做了三年半,实际上,这个项目花的时间远不止这么多。/pp  “我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展相关的课题了,那时候也预感到仪器设备的发展可能在近期会有一次突破,所以一直在等待机会。”2011年1月,王琳作为第一批“青年千人”扎根复旦,但在回复旦以前,他就开始为了这个项目四处忙碌。联系厂家、购置仪器、熟悉仪器的性能、熟练相关操作等准备工作并不简单,王琳说,相较于直接花在做实验上的时间,前期准备时间更长。/pp  在复旦的前七年时间里,王琳把一大半的精力都投在了这个项目上,但前几年的研究几乎看不到任何回报,很少有直接可见的文章产出。“我心里着急的很,但幸好复旦的科研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系里的前辈也都很支持我做这件事情,没有人掰着手指头数我发了几篇文章,催着我一定要出成果。”王琳很感激这种理解和支持: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启动资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连续滚动支持、上海市各方同仁的通力合作、依托复旦大学而建的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五十多位同事共同打造的研究平台,让他做成了这件“拖得很久”又“很难做”的事情。/pp  “我们做环境研究的,讲究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在真实环境中有应用,是在真正的环境中发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只会在实验室中发生的科学实验。”这也是王琳及其团队坚持在成分复杂多样的城市大气中开展此项研究的原因。“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pp  王琳认为,在中国典型的城市环境中,除了加强对污染物一次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染物的二次形成也应予以同样程度的关注和重视。得益于此项研究中提出的化学机制,参与大气新粒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化学物种将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有望有效地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减轻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另外,从更大的维度来看,将这一机制运用于全球气候模式中,能够更好地模拟全球大气颗粒物乃至云凝结核的数目,更好地理解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趋势。/pp  谈及项目之后的发展,王琳说:“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方,这个项目之后还会继续。”他希望,在现有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化学机制框架下,能进一步明确我国城市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中的前体物主控因素,理解城市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与雾霾形成的关系,从而助力国家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p
  • 飞行时间质谱探测到高空冰云内生物粒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一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挂帅的大气化学研究员小组向被视为的气候变化学的“圣杯”又迈进了一步: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冰云内部的生物粒子。  研究小组由大气化学教授金姆普拉瑟(Kim Prather)的博士生克里普拉特(Kerri Pratt)领导,普拉瑟任职于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化学与生物化学系。2007年秋季,研究小组搭乘一架飞机穿过怀俄明州上空的云层,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提取了水滴和冰晶残余样本。  对冰晶进行的分析显示,它们几乎完全由尘埃或包括细菌、真菌孢子和植物材料在内的生物粒子构成。长久以来科学家便知道,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某些部分可进入空中并借助空气传播这种方式进行长途旅行。但在直接获得有关其参与云冰形成过程的现场数据方面,这项研究还是第一次。  普拉特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的层状云内冰实验(以下简称ICE-L)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资助。实验结果刊登在5月17日的在线版《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普拉特说:“如果我们了解使云集结的粒子来源及其丰富程度,我们便能确定不同来源对气候的影响。”  当时,研究人员搭乘由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操作的一架装有特殊仪器的C-130飞机飞越怀俄明州上空,并在飞行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借助这架飞机,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领导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云中靠空气传播的细菌,探测结果同样刊登在5月17日的在线版《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靠空气传播的微小粒子——浮质对云形成的影响是有关天气和气候问题中科学家最难理解的部分。在气候变化学领域,很多预测均来源于有关气候现象的电脑模拟,而在通过建模对未来气候进行预测时,浮质对云形成的影响则是科学家眼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国家科学基金会大气学分部的安妮-玛丽娜斯库莫尔特纳(Anne-Marine Schmoltner)表示:“通过从飞机上对云进行实时取样,这些研究人员能够获得有关云中冰粒子细节空前的信息。通过确定单个冰粒子核心的化学成分,他们得出惊人发现——矿物质尘埃和生物粒子在云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浮质包括尘埃、烟灰、海盐以及有机材料,其中一些的传播距离可达到数千英里。浮质形成了云的“骨架”。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大气中的水和冰不断液化和成长,最后形成降水。科学家一直试图了解这一过程,原因很简单:云在冷却空气和影响地区性降水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ICE-L第一次利用飞机部署飞行器浮质飞行时间质谱仪(A-ATOFMS),这个昵称“雪莉”的仪器是最近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制的,研制过程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ICE-L小组将“雪莉”以及一个由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员保罗德莫特(Paul DeMott)负责的冰库安装在C-130上,而后进行了一系列穿越波状云的飞行。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对云冰晶残余进行了现场测量,结果发现一半由矿物质尘埃构成,大约三分之一含有氮、磷以及碳——构成生物物质的主要元素。  以秒计算的分析速度允许研究人员实时区分水滴与冰核残余之间的差异。冰核较水滴核相比更为罕见,同时更有可能形成降水。“雪莉”则允许研究人员对云冰内的生物粒子进行准确测量。此前,科学家曾根据在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以及对降水的测量得出结论——生物粒子扮演了冰核的角色。根据模型以及经过测量的尘埃化学成分,ICE-L小组得以确定尘埃来自亚洲还是非洲。  普拉瑟说:“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进行这种测量如同找到了基督教的‘圣杯’。了解哪些粒子形成冰核,哪些粒子在浓度极低时出现同时又极难进行测量,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导致降水的过程。我们获取的任何新信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显示,在尘暴中被卷走的生物粒子可帮助促进云冰的形成。普拉瑟表示,初步证据显示来自亚洲的尘埃可以影响北美的降水。研究人员希望利用ICE-L获取的数据设计未来的研究。在以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粒子可能在引起降雨或降雪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聚焦光谱前沿 “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即将呈现
    p  超快光谱的出现,让人们能通过“慢动作”观察到处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原子与分子的转变状态,给化学与相关科学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超快光谱已成为研究皮秒和飞秒时间尺度内的分子结构与超快动力学行为的强有力手段。/pp  超快分子光谱方法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红外、太赫兹、可见、紫外等。利用多束飞秒激光脉冲,能实现多种光谱形式测量,如泵浦-探测瞬态光谱、二维红外光谱、二维可见光谱等,对于物质激发态原初过程、材料中载流子过程、分子超快结构与能量传递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非常高的灵敏性。/pp  在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19,2019年10月23-26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期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与北京理化测试技术学会将联合举办 “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10月24日)。/pp  此次论坛,将聚焦于现代超快分子光谱手段的发展现状,从先进的光谱手段与技术出发,介绍这一光谱方法在化学、材料与生物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本次论坛旨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超快分子光谱领域的方法创新与发展。/pp  目前超快分子光谱方法所需的设备并没有完全商品化,此次论坛还将努力推动我国在相关前沿科学仪器研制领域的发展。/pp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五位超快分子光谱相关的专家进行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24px "strong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报告嘉宾/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5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c8612df-6716-45c6-8abc-4ddab12176ae.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0818085052.png" alt="微信图片_20190818085052.png" width="600" height="556" border="0" vspace="0"//pp  具体日程如下:/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5"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11"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时间 /strong/ppstrong(10月24日)/strong/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strong/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报告人/strong/p/td/trtrtd width="11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3:30-14:00/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center "分子晶体选键激发与振动能量转移过程的超快光谱研究/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杨延强/p/td/trtrtd width="11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00-14:30/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center "精密光谱技术与应用/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华东师范大学 徐建华/p/td/trtrtd width="11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30-15:00/p/tdtd width="236"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 style="text-align:center "超快光谱在凝聚相分子和微纳体系中的应用/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群/p/td/trtrtd width="11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00-15:30/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center "II-VI族稀磁半导体微纳米结构的微区光学性质研究/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北京理工大学 邹炳锁/p/td/trtrtd width="11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30-16:00/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center "生物和材料体系结构动力学与能量传递的飞秒二维红外光谱研究/p/tdtd width="221"p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王建平/p/td/tr/tbody/table
  • 凝聚三地临床检验力量,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在津圆满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3月17日-19日,由天津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河北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暨生物质谱技术与国际医学参考实验室研讨会” 在天津社会山会议酒店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开放、交流、学习,在临床实验诊断学方面凝聚三地力量,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产、学、研、用等方面,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大会开幕式现场大会致辞环节会议伊始,由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主席——京津冀三地医师协会会长: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崔巍教授、天津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刘树业教授、河北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李永军教授分别致辞。从左至右分别为河北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李永军教授、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崔巍教授及天津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刘树业教授。而后,由北京医师协会李宁会长、天津市医师协会华勇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赵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传新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北京医师协会 李宁会长致辞天津市医师协会 华勇会长致辞河北省医师协会 赵凯秘书长致辞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传新教授致辞大会学术报告环节大会学术报告环节由多位资深检验医学专家教授分别带来精彩报告。报告主题:《医教研协同引领检验医学发展》报告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王成斌教授王成彬教授在报告中语重心长地阐述了检验科学应以人才建设促进科研创新、以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发展,并给检验医学人提出一些医教研的思考——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同时,如何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是检验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报告主题:《新时代检验医学学科定位与未来发展》报告嘉宾: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传新教授王传新教授在报告中着重强调,我国需要汇聚一流的检验医学人才,打造一流的检验医学学科。他在报告中谈到,目前检验人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数据,随着检验届新技术新方法如质谱、NGS、PCR、流式细胞术等的层出不穷,检验人肩上的担子与责任也越来越重,应尽快掌握这些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不仅对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至关重要,也与医教研密切相关。他提出检验医学人要树立国家化的发展理念,有国际视野全面实现国际合作,要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融入国际学术组织,发出中国声音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术期刊、国际会议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最后,研发检验检测装备产品,做出中国制造的中国方案对于检验医学的发展意义也十分重大!报告主题:《外泌体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报告嘉宾: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尹海芳教授尹海芳教授在报告中充分阐述了外泌体的多功能性研究。外泌体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对于肿瘤的风险评估、罕见病的诊断,同时外泌体目前也可应用于包括肿瘤、医美、脑部疾病等的治疗。外泌体检测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未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可以利用其诊断、治疗、药物载体的功能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并且还有不少全新功能有待科研工作者的继续开发。报告主题:《如何选择能力验证》报告嘉宾: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 王华梁教授(远程会议)王华梁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能力验证的重要性、目的及意义。他详尽的介绍了医学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类型、实验室如何更好地完成能力验证以及能力验证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第二期启动仪式大会开幕式期间,安捷伦生物和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全国范围二十余家分中心合作共同推动的“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第二期研究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参与启动仪式的嘉宾有: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刘树业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晶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主任张晓延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员朱莉博士、安捷伦生物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陈业以及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中国区临床销售经理廉静宇。据介绍,二期研究将在2021年启动的一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地区、人群、年龄范围以及疾病应用上拓展和深入探索,以期最终获得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为感染及重症感染的准确诊疗、免疫监测提供有力的指标。京津冀检验与临床案例展示活动为京津冀广大青年检验学者搭建了交流专业知识和分享工作经验的平台,促进了检验人员解决检验和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三地专家和参会代表对此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本次会议不仅提高京津冀三地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学术影响力并使广大会员拓宽学术视野,掌握检验医学的国际国内学术新进展,了解区域医学检验学术位置和努力的方向,为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推进基于基因多态性诊断、新型蛋白质及代谢标志物组合诊断技术发展;推动大数据基础的生物信息学建设;加强临床对于新型生物标志物诊断意义的解读能力。展望末来,临床检验的基础与应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困难与挑战。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呼吁三地的检验医师同仁们,携手共进,不断拓展、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为研究、开发、使用更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推动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