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带水浴光电化学池

仪器信息网带水浴光电化学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带水浴光电化学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带水浴光电化学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带水浴光电化学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带水浴光电化学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带水浴光电化学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带水浴光电化学池相关的解决方案。

带水浴光电化学池相关的论坛

  • 【分享】终于找到光电化学测试系统了

    买了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 2273,但是一直想配一套光电化学测试系统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呵呵费劲呀贴出来给大家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光电化学测试系统生产商 美国阿美特克有限公司(Ametek Co.)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Solartron Analytical技术支持:021-64268111-40 [zhlichem@163.com[/email]021-64268111-39 [saterday365@sina.com[/email]010-85262111-15本来想购买德国CIMPS的,结果他们的销售说不单卖光电化学测试系统,sigh这生意做的让我郁闷你说我买了2273,还会再买一套Im6e?

  • 【求购】光电化学分解水的电解池

    我想问一下光电化学分解水的电解池,典型的比如以二氧化钛作为光阳极,Pt作为对电极,SEC作为参比电极的结构。光电化学分解水的电解池在那里能够购买到?那个公司有这样的产品。

  • 五分钟了解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本作品对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这个热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首先介绍了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定义,重要意义及应用领域;然后阐明了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中常用的两种采样模式及其原理,并根据各自特点选取相

  • 【转帖】生物电化学

    生物电化学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生物电化学由于近20年来生物电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要想系统全面地对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领域进行归纳分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下面仅就其研究领域进行简单介绍。1. 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  (1) 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  由于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因此生物膜或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LB(Langmuir Blodgett)膜和BLM(BilayerLipidMembrane,双层磷脂膜)是人们了解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机制的常用模型体系。但由于LB膜是亚稳态结构,稳定性不好,且LB膜中分子的取向是基于亲水疏水作用而限制了对LB膜外表面性质的选择控制,因此使其电化学研究受到限制。BLM的稳定性也不太好,难以承受高的电场强度。因此在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 AssembledMonolayer,SAM)技术成为膜电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SAM是基于长链有机分子在基底材料表面的强烈化学结合和有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自发吸附在固/液或气/固界面,形成的热力学稳定、能量最低的有序膜[3]。组成单分子层的分子定向、有序紧密排列,且单层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的头基、尾基以及链的类型和长度来控制调节。因此,SAM成为研究界面各种复杂现象,如膜的渗透性、摩擦、磨损、湿润、粘结、腐蚀、生物发酵、表面电荷分布以及电子转移理论的理想模型体系。有关SAM的电化学主要是用电化学方法研究SAM的绝对覆盖量、缺陷分布、厚度、离子通透性、表面电势分布、电子转移等。利用SAM可研究溶液中氧化还原物种与电极间的跨膜(跨SAM)电子转移,以及电活性SAM本身与电极间的电子转移。在膜电化学中,硫醇类化合物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SAM是最典型的和研究最多的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与生物电化学有关的SAM研究。  长链硫醇在金电极上形成的SAM这种人工自组装体系对仿生研究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在分子尺寸、组织模型和膜的自然形成三方面很类似于天然的生物双层膜[4],同时它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和选择性响应,且稳定性高。可用SAM表面分子的选择性来研究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以烷基硫醇化合物在金上的SAM膜为基体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中电子的长程和界面转移机制。如细胞色素c(Cytc)在ω 羧基烷基硫醇化合物修饰金电极(SAM/Au)上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和电子传递机理的研究,得到Cytc的表面式电势为+215mV(vs.NHE),接近于其在生理膜上的电势值。SAM在酶的固定化及其生物电化学研究中也有很好的应用,Kinnear等利用SAM研究了大肠杆菌延胡索酸还原酶的电化学,Porter和Murray分别报道了卟啉衍生物SAM对氧还原过程的电催化作用,董献堆[3]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在SAM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行为,并研究了DNA与SAM间的相互作用。  在硫醇SAM上沉积磷脂可较容易地构造双层磷脂膜。以SAM来模拟双层磷脂膜的准生物环境和酶的固定化使酶进行直接电子转移已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得到应用。如以胱氨酸或半胱氨酸为SAM,通过缩合反应键合上媒介体(如TCNQ、二茂铁、醌类等)和酶可构成测葡萄糖、谷胱甘肽、胆红素、苹果酸等的多种生物传感器。随着研究的深入,膜模拟电化学将在生命过程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转贴】电化学方面的博导硕导大集合

    武大的查 全 性 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教授、博导。1925年生于江苏南京。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电化学创始人A. H.弗罗姆院士指导下从事电极过程研究。主要科研方向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电化学催化、半导体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编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华民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燃料电池工程中心主任 学术方向和研究工作:功能材料、催化化学、燃料电池 程谟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曾从事催化化学和催化材料研究厦大的田昭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刊副主编,《电化学》主编。 当前研究兴趣: 1.纳米工艺学. 2.光谱电化学与光电化学. 3.电化学分析新技术. 4.量子电化学. 5.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金属腐蚀等) 田中群现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谱学电化学、界面电化学、激光电化学和纳米电化学,专长于电化学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复旦的中科院院士吴浩青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嵌入(插入,intercalation)电极反应动力学;固体电解质;固态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在储能材料中的应用;微型电池及其材料制备,现与吴宇平教授一起,共同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日本福井大学的青木教授,有兴趣可以联系。 电化学通讯的编委我们中南大学的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也不错哦,有好多人都做电化学的,如工程院院士刘业翔,副院长李新海,还有其他好多教授[em17]

  • 电化学科学的精炼介绍

    声明:本文转贴自“中国科技教育资源网”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因而电化学往往专指“电池的科学”。  电池由两个电极和电极之间的电解质构成,因而电化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解质的研究,即电解质学,其中包括电解质的导电性质、离子的传输性质、参与反应离子的平衡性质等,其中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化学研究常称作电解质溶液理论;另一方面是电极的研究,即电极学,其中包括电极的平衡性质和通电后的极化性质,也就是电极和电解质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电解质学和电极学的研究都会涉及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  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一般认为这是电化学的起源。1799年伏打在伽伐尼工作的基础上发明了用不同的金属片夹湿纸组成的“电堆”,即现今所谓“伏打堆”。这是化学电源的雏型。在直流电机发明以前,各种化学电源是唯一能提供恒稳电流的电源。1834年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发现为电化学奠定了定量基础。  19世纪下半叶,经过赫尔姆霍兹和吉布斯的工作,赋予电池的“起电力”(今称“电动势”)以明确的热力学含义;1889年能斯脱用热力学导出了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即著名的能斯脱公式;1923年德拜和休克尔提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强电解质稀溶液静电理论,大大促进了电化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验方法方面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电化学暂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化学方法与光学和表面技术的联用,使人们可以研究快速和复杂的电极反应,可提供电极界面上分子的信息。电化学一直是物理化学中比较活跃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与固体物理、催化、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中,电化学是唯一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应用主要有:电解工业,其中的氯碱工业是仅次于合成氨和硫酸的无机物基础工业;铝、钠等轻金属的冶炼,铜、锌等的精炼也都用的是电解法;机械工业使用电镀、电抛光、电泳涂漆等来完成部件的表面精整;环境保护可用电渗析的方法除去氰离子、铬离子等污染物;化学电源;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大部分金属腐蚀是电化学腐蚀问题;许多生命现象如肌肉运动、神经的信息传递都涉及到电化学机理。应用电化学原理发展起来的各种电化学分析法已成为实验室和工业监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 【分享】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原理动态展示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标记物的发光原理与一般的化学发光(CL)不同,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二个过程。ECL与CL的差异在于ECL是电启动发光反应,而CL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ECL 不仅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免疫测定,而且还可用于DNA/RNA探针检测。[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8/200608290841_24973_1636364_3.gif[/img]

  • [电化学加工] 电化学机械抛光技术与应用

    电化学机械抛光技术与应用 ----------------------------------------------------------- 作者:西部发展论坛 类别:科研成果 发表日期:2005-5-12 1、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工业产品批量生产的有效工具。目前模具的成型工艺,采用铣削、电火花、线切割、电铸等方法已经普及。但是加工出来的模具表面光洁度只有▽5至▽6,采用高水平的电加工机床也只能达到▽9至▽10级,有更先进的设备加工能基本达▽12以上,但它的机床设备昂贵并加工时间要数几倍。所以,抛光是制造型腔模具的一道重要工序。它的成本占模具成本的5%~30%,急需使用的模具往往在抛光时间跟不上要求。电化学机械抛光,同时结合SD1型独有的液体抛光技术,应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金属模具的零件,收到了极佳效果。这项抛光技术得到北京市模具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这项抛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抛光效率高,效果好,型腔达到镜面要求,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比手工抛光效率高十倍以上,解决了异型面、勾糟的抛光难关,为模具制造者带来了福音。

  • 【分享】电化学工作站原理是什么呢?

    电化学工作站原理是什么呢?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因而电化学往往专指“电池的科学”。 电池由两个电极和电极之间的电解质构成,因而电化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解质的研究,即电解质学,其中包括电解质的导电性质、离子的传输性质、参与反应离子的平衡性质等,其中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化学研究常称作电解质溶液理论;另一方面是电极的研究,即电极学,其中包括电极的平衡性质和通电后的极化性质,也就是电极和电解质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电解质学和电极学的研究都会涉及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IMG]http://www.sci-bridge.com/Upimages/2009829114012.jpg[/IMG]产品名称: 制冷金属浴ALB6400 产品品牌: 韩国FINEPCR 产品类别: 金属浴 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一般认为这是电化学的起源。1799年伏打在伽伐尼工作的基础上发明了用不同的金属片夹湿纸组成的“电堆”,即现今所谓“伏打堆”。这是化学电源的雏型。在直流电机发明以前,各种化学电源是唯一能提供恒稳电流的电源。1834年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发现为电化学奠定了定量基础。 19世纪下半叶,经过赫尔姆霍兹和吉布斯的工作,赋于电池的“起电力”(今称“电动势”)以明确的热力学含义;1889年能斯特用热力学导出了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即著名的能斯脱公式;1923年德拜和休克尔提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强电解质稀溶液静电理论,大大促进了电化学在理论探讨和实验方法方面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电化学暂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电化学方法与光学和表面技术的联用,使人们可以研究快速和复杂的电极反应,可提供电极界面上分子的信息。电化学一直是物理化学中比较活跃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与固体物理、催化、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中,电化学是唯一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应用主要有:电解工业,其中的氯碱工业是仅次于合成氨和硫酸的无机物基础工业;铝、钠等轻金属的冶炼,铜、锌等的精炼也都用的是电解法;机械工业使用电镀、电抛光、电泳涂漆等来完成部件的表面精整;环境保护可用电渗析的方法除去氰离子、铬离子等污染物;化学电源;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大部分金属腐蚀是电化学腐蚀问题;许多生命现象如肌肉运动、神经的信息传递都涉及到电化学机理。应用电化学原理发展起来的各种电化学分析法已成为实验室和工业监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 【转帖】焊接不锈钢的电化学抛光

    焊接不锈钢的电化学抛光曹经倩,刘炳根,周 雅(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材料系,江西南昌330034)0 前 言    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和装饰性,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之中。有关不锈钢表面的抛光工艺,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业上常用于不锈钢电化学抛光的电解液主要有H3PO4 H2SO4体系、HClO4 C2H5OH体系、HClO4 冰醋酸体系、H2CrO4 HNO3体系等[1],目前使用较多的是H3PO4 H2SO4体系。然而,目前对有焊缝的不锈钢抛光则研究甚少,也未见一个完整的处理工艺报导。不锈钢焊缝因有严重的氧化黑皮和焊渣,利用常规抛光工艺难以达到技术要求。江西景德镇市某厂就因不锈钢产品结构复杂,造成焊缝的焊渣难以实施手工机械抛光而成为一攻关难题。作者经反复实验后,确定了以电化学去氧化皮→电化学抛光的不锈钢表面抛光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不锈钢表面及焊缝均达镜面光亮且不腐蚀不锈钢表面。1 试验方法1.1 试验材料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规格100mm×58mm,中间有焊缝)。1.2 工艺流程  除油→水洗→去氧化皮→水洗→酸洗→水洗→光亮浸蚀→水洗→电化学抛光→钝化→水洗→吹干。1.3 去氧化皮处理液及工艺条件  NaOH 95~105g/L,Na2CO3 100~200g/L,KMnO4 80~90g/L。化学处理法:温度 95~110℃,时间 1.5~3.0h。电化学处理法:温度 60~70℃,时间 7~9min,JA=35~45A/dm2,阴极为铅板。1.4 电化学抛光液及操作条件的优选  经试验优化,最佳工艺配方确定为:H3PO4(85%) 740~770mL/L,H2SO4(98%) 180~210mL/L,CrO3 50g/L,添加剂(明胶)8~10mL/L,溶液密度1.70~1.78g/cm3,温度55~65℃,JA=35~45A/dm2,电压10~20V,时间4~5min,阴极为铅板。1.5 检测方法  (1)目测法 经上述工艺抛光后,目测表面有无划痕、变形、方向性、不锈钢及其焊缝光亮性。(2)耐蚀性测定 抛光后在3%的NaCl溶液中浸泡一周,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出现黄色锈点。2 结果与分析2.1 去氧化皮处理  不锈钢焊接区由于高温氧化作用,局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难溶氧化铁铬(FeOCr2O3)黑皮和焊渣。去除该层氧化皮的方法较多,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处理法[2],主要借助氧化剂(KMnO4、NaNO3、HNO3、H2O2等)的作用使低价铁铬等氧化物转变为高价化合物,转变过程中,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附着力降低以致脱落。这种处理方法需2h以上,生产效率低,更重要的是不锈钢焊接区的粗糙、疏松表面易遭受过腐蚀。本文对3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见表所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11/200611152116_32335_1634962_3.gif[/img]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处理法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酸性化学处理法尽管时间较短,温度较低,但易出现过腐蚀现象 而碱性化学处理法则使用温度高,处理时间长 电化学抛光所得结果则优于两种化学处理法。究其原因,是在通电情况下,促使低价金属氧化物向高价氧化物转化的动力,主要是阳极电解所产生的初生态的氧原子[O],而氧化剂的作用已降为次要地位,即:FeOCr2O3→[O]ΔFe2O3CrO3,使难溶的氧化铁铬疏松和分离 又由于初生的氧原子[O]能与基体金属表面作用,生成新生氧化膜,这种氧化膜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及在酸性介质中可以随生随灭,最终使黑皮和焊渣疏松,而溶液中的氧化剂更重要的是对不锈钢表面的钝化作用,保护了不锈钢表面免遭腐蚀。在电化学处理液中,增加氧化剂浓度和提高阳极电流密度,均有利于氧化黑皮的去除。但均不能过度,一般高锰酸钾控制在80~90g/L,电流密度以35~45A/dm2为佳。2.2 电化学抛光试验  选用了抛光质量较好、溶液使用寿命较长的H3PO4 H2SO4体系[3]进行研究,配方组成和工艺参数如下:H3PO4(85%)540mL/L,H2SO4(98%)400mL/L,CrO350g/L,明胶8~10mL/L,密度1.75~1.82g/cm3,JA=35A/dm2,温度50~60℃,槽压10~20V,时间4~5min,阴极为铅板。试验发现,该配方存在易吸水、不锈钢表面产生点蚀等缺陷,尤其是存放一段时间后,当溶液密度低于1.75g/cm3时,会造成不锈钢表面的过腐蚀。我们对磷酸、硫酸和铬酸的含量比进行了重新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  实验还发现硫酸是影响电化学抛光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并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当硫酸含量为100mL/L时,试片表面平整性、光亮度较差 含量为150mL/L时,试片表面平整、光亮 含量为200mL/L时,试片表面平整、光亮 含量为250mL/L时,稳定性差,试片易产生点蚀。可见当硫酸含量低于100mL/L时,抛光后零件光亮度较差,达不到镜面光亮 高于250mL/L时,抛光液稳定性较差, 易吸水,抛光表面出现点蚀。一般控制在180~210mL/L为宜。磷酸是公认的粘膜理论中电化学抛光的主要成分,既能起溶解作用又能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磷酸盐保护膜,阻止不锈钢表面发生过腐蚀。其含量变化较宽,但以750mL/L左右为佳。铬酐在电化学抛光液中以H2Cr2O7形式存在,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不锈钢表面钝化,避免抛光表面产生过腐蚀,有利于提高抛光表面的光亮度,试验表明其含量应控制在50~60g/L。所施加的电抛光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温度、阴阳极间距等,也会对抛光表面质量产生影响。提高抛光温度,会提高抛光速度,但过高会腐蚀表面或使表面产生气带条纹,影响抛光质量 温度过低,抛光整平效果明显下降。电流密度对抛光质量的影响亦较大,当JA=25A/dm2时,试片表面光亮,有少量清晰的磨痕 JA=40A/dm2时,试片表面光亮 JA=55A/dm2时,试片表面光亮,抛光液升温速度快。可见,JA以40A/dm2左右为宜。3 结 论  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表明,按最佳工艺条件:H3PO4740~770mL/L,H2SO4180~210mL/L,CrO350g/L,明胶8~10mL/L,JA=35~45A/dm2,温度55~65℃,时间4~5min,阴板为铅板,对不锈钢焊逢实施抛光后能使不锈钢表面及其焊缝达到镜面光亮,且不会腐蚀基体。碱性电化学法去除氧化黑皮效率高、清除快 试验所得的抛光液具有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的特点,在含有少量水分(80mL/L)的情况下亦有较好的抛光效果,不会产生点蚀。

  • 【原创】电化学发光检测

    电化学发光(ECL)是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使电极反应产物之间或电极反应产物与溶液中某组分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光辐射现象。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相同之处是二者的发光均由进行能量电子转移反应的组分所产生,而不同之处是电化学发光由电极上施加的电压所引发和控制,普通化学发光是由试剂的混合所引发和控制的。电化学发光与毛细管电泳结合,涉及ECL试剂的加入方式,电泳高压电场的隔离以及ECL的发光效率问题。因为是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所以电泳高压电场会对电化学检测产生较大影响,高压电场不隔离的话容易损坏电化学分析仪。另外,检测部分设计上是毛细管出口必须对准电极表面。电化学发光检测基本包括两大部分。电化学部分和化学发光采集部分。电化学部分一般采用电化学分析仪(国内用上海辰华的较多),化学发光采集大多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BPCL超微弱化学发光分析仪。几年前,国内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西安瑞迈仪器公司就已共同研制出了商品化的CE-ECL分析仪。先写这么多吧,开始实验了,另外一个问题:怎么今天不能插入图片?

  • chi电化学工作站

    我使用的chi电化学工作站,测极化曲线,以前工作正常,能测出曲线,现在曲线出不来,只能出来不规则的点,有谁知道这个chi电化学工作站出什么问题了吗? 谢谢

  • 【资料】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一、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解法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电解反应器采用的是二维平板电极, 这种反应器有效电极面积很小,传质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而在工业生产中,要求有高的电极反应速度,所以客观上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电解反应器。  1969 年, Backnurst等提出流化床电极(Fluid Bed Electrode简称FBE) 的设计。这种电极与平板电极不同,有一定的立体构型,比表面积是平板电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电解液在孔道内流动,电解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得到很大的改善。  1973年,M.Fleischm amm与F.Goodridge等研制成功了双极性固定床电极(Bipolar Packed Bed Electrode简称BPBE)。内电极材料在高梯度电场的作用下复极化,形成双极粒子,分别在小颗粒两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每一个颗粒都相当于一个微电解池。由于每个微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距离很小,迁移就容易实现。同时,由于整个电解槽相当于无数个微电解池串联组成,因此效率大大提高。二、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或间接电化学转化,即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1.直接电解  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或还原而从废水中去除。直接电解可分为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阳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而转化成毒性较小的物质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质,甚至发生有机物无机化,从而达到削减、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阴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阴极表面还原而得以去除,主要用于卤代烃的还原脱卤和重金属的回收。2.间接电解  间接电解是指利用电化学产生的氧化还原物质作为反应剂或催化剂,使污染物转化成毒性更小的物质。间接电解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媒介电化学氧化)是指氧化还原物在电解过程中可电化学再生和循环使用。不可逆过程是指利用不可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如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酸盐、次氯酸盐、H2O2和O3等氧化有机物的过程,还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中间体, 包括溶剂化电子、HO、HO2、O2-等自由基。另外根据具体的使用方法还可分为:1.电凝聚电气浮法  在外电压作用下,可溶性阳极(铁或铝)被氧化产生大量阳离子继而形成胶体使废水中的污物凝聚,同时在阴极上产生的大量氢气形成微气泡与絮粒粘附在一起上浮,这种方法称为电凝聚电气浮。在电凝聚中,常常用铁铝做阳极材料。2.电沉积法  利用电解液中不同金属组分的电势差,使自由态或结合态的溶解性金属在阴极析出。适宜的电势是电沉积发生的关键。无论金属处于何种状态,均可根据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大小,由能斯特方程确定电势的高低,同时溶液组成、温度、超电势和电极材料等也会影响电沉积过程。3.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分为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种,属于阳极过程。直接氧化是通过阳极氧化使污染物直接转化为无害物质;间接氧化则是通过阳极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中间物质或发生阳极反应之外的中间反应,使被处理污染物氧化,最终转化为无害物质。对于阳极直接氧化而言,如反应物浓度过低会导致电化学表面反应受传质步骤限制 对于间接氧化,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在直接或间接氧化过程中,一般都伴有析出H2 或O2 的副反应,但通过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势控制可使副反应得到抑制。4.光电化学氧化  通过半导体材料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储存多余的能量,使得半导体粒子能够克服热动力学反应的屏障,作为催化剂使用,进行一些催化反应。5.电渗析  依靠在电场作用下选择性透过膜的独特功能,使离子从一种溶液进入另一种溶液中,达到对离子化污染物的分离和浓缩。利用电渗析处理金属离子时并不能直接回收到固体金属,但能得到浓缩的盐溶液,并使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单阳膜电渗析法。6.电化学膜分离  利用膜两侧的电势差进行的分离过程。常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分离。三、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优点  (1) 过程中产生的OH自由基可以直接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 将其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简单有机物, 没有或很少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技术(Environm ent Friendly Technology);  (2) 能量效率高, 电化学过程一般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  (3) 电化学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 又可以与其他处理方法结合使用, 如作为前处理方法, 可以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  (4) 电解设备及其操作一般比较简单, 费用较低。

  • 想进入电化学领域,从电镀化学镀开始,求教实验室配置

    在材料领域工作多年,刚进入电化学领域,在这个圈内还是新人,想从电镀化学镀开始入手,求教实验室配置,经费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准备购买设备清单如下:电化学工作站 (厂家?型号?配件?)手套箱 (厂家?型号?配件?)小型镀槽 (厂家?型号?配件?)小型超声清洗剂 (厂家?型号?配件?)示波器 (需要吗?厂家?型号?)玻璃瓶瓶罐罐 (型号?)激光粒度分析仪 (已有)zeta电位(已有)接触角仪 (已有)微压痕硬度仪 (已有)金相显微镜 (已有)真空烘箱 (已有)各类热处理炉 (已有)AFM (已有)还有什么建议?

  • 【资料】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铁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铁 关键词: 电力 化学   铁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活细胞的一种组分,是多种酶的活化部位,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重要。测定痕量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等。其中化学发光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点,但该方法的选择性不高。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发光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析测定,然而,至今为止,很少有电化学发光方法涉及铁离子的分析测定。本文发现,铁(Ⅲ)和邻菲口罗啉形成的配合物(Fe(oPhen)33 )对碱性介质中鲁米诺在印刷电极上的电还原发光信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首次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铁(Ⅲ)的电化学发光方法。该方法与已经报道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 【原创】求助:关于可做光电化学测试的电化学工作站

    求助各位大虾,我这边课题组最近计划购买可做光电化学测试的电化学工作站,在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同学都给我推荐说德国有一家的不错,具体是哪家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有个什么技术能保证光源的绝对稳定性,用着很不错,哈哈,这点我也很喜欢,但是我看那个介绍资料光源好象不是氙灯或者钨灯,我们想最好能有钨灯或者氙灯光源以追求可在确定波段内连续变化波长之光源并对其做IMPS和IMVS测试,我问过一家荷兰的,说不能换氙灯或者钨灯光源,无法满足我这个要求,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曾经遇到类似问题,如果遇到又是如何解决的?

  • 【求助】关于电化学发光的问题

    有没有用MPI-A/B化学发光多参数分析测试系统做毛细管电泳-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的同仁,在-0.5V--0V进行循环伏安时,有较强的化学发光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般,三联吡啶钌的氧化电位在1.15V左右。谢谢关注!

  • 想进入电化学领域,从电镀化学镀开始,求教实验室配置

    在材料领域工作多年,刚进入电化学领域,在这个圈内还是新人,想从电镀化学镀开始入手,求教实验室配置,经费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准备购买设备清单如下:电化学工作站 (厂家?型号?配件?) 手套箱 (厂家?型号?配件?)小型镀槽 (厂家?型号?配件?) 小型超声清洗剂 (厂家?型号?配件?)示波器 (需要吗?厂家?型号?) 玻璃瓶瓶罐罐 (型号?)激光粒度分析仪 (已有)zeta电位(已有) 接触角仪 (已有)微压痕硬度仪 (已有) 金相显微镜 (已有) 真空烘箱 (已有)各类热处理炉 (已有) AFM (已有)还有什么建议?

  • 【分享】电化学“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5-10年内应重点围绕如下科学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 移动式电源和再生式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1.高性能储氢/制氢和储锂新体系以及聚合物电解质中氢离子和锂离子的传输机理2.直接型燃料电池新体系和生物燃料电池;3.用轻元素及其化合物组成储/产氢材料及可充电多电子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 4.超级电容器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等特殊电化学储电装置; 5.质子膜燃料电池的成流机理和衰退机理和新型质子膜材料;6.(公交)车用动力电池的衰退机理和循环及再生回收; 7.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新光伏电池体系和电池运行新型机制。 二 发展各类材料(特别是绿色化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新方法对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化学方法制备新型环境友好和生物医用材料; 2.新型低能耗的电化学制备材料方法; 3.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新型微米/纳米加工方法; 4.基于离子液体体系的电化学新方法等;5.材料保护、防腐、循环使用(包括材料表面处理)的电化学新方法。 三 基于生命体系中广泛存在(电解质)水和各类电荷传输的特点,电化学在生命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日益凸现 1. 生物膜与仿生界面的电荷传输、物质传输与能量转换以及生物膜内源性电场的实验和理论; 2. 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电生理现象(肌肉、神经、脑等等)的电化学机制探索; 3.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电子传递机制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谱学)电化学方法; 4. 对细胞各种行为的影响和控制的电化学方法; 5. 生命活动过程电活性粒子(物质)的定向有序专一的传递、传导或转移。 四 电化学在信息和环境领域中的最大挑战是在微芯片、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 1.芯片、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制造过程中的电化学技术和理论 2.结合微系统技术制备微电解池和微电池体系以及组合电化学体系; 3.基于微系统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4.超分子化学、自组装、分子印迹和分子遗传学等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5.电化学法制备纳米器件或分子器件的探索。 五 电化学在以上学科交叉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对于电化学自身发展和解决本学科重大问题带来难得机遇 1.复杂电化学相界(如三相界、固-固、膜-液、液-液等)的结构、性质与过程; 2.微米/纳米尺度上的复杂(限域)电化学体系和相关过程的实验和理论方法; 3.复杂体系(凝聚相、膜、超微孔、凝胶)中的离子/电子输运过程的理论与实验; 4.电化学方法与现代物理表征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实验与理论等。

  • 【分享】微流控芯片上的电化学发光

    长春应化所电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秀荣研究员做的,有关于微流控芯片电泳以及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手段的实现,很不错的![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5658]微流控芯片上的电化学发光.rar[/url]

  • 【资料】评述: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

    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摘 要 对电化学发光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它的各种应用如定量分析,表面分析,动力学研究,电子转移研究和发光器件应用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定量分析,表面分析,动力学,评述[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0791]电化学发光及其应用[/url]

  • [讨论]请教诸位高手,有否搭建电化学抛光装置的经验?

    本人想搭建一简易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类似高中化学中接触到的电解池,只是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阳极工件材料,阴极工具材料,极板面积,极间间隙,电解液配方,电压,电流等参数,用于电解抛光的场合。 请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我Q:75312805,进一步地探讨!

  • 前沿电化学研究的热点--微区扫描电化学新技术讲座

    美国AMETEK集团旗下两大著名电化学仪器品牌:PAR(普林斯顿应用研究)及Solartron(输力强分析),一直以来作为电化学工作站设备领域内的技术领导者,为广大从事电化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高品质的技术解决方案。此次,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将于2014年5月22日(SINO?CORR 2014 NACE 中国国际腐蚀控制与涂料涂装展览期间)举办微区扫描电化学新技术讲座,现场提供全套微区扫描电化学设备供实际操作及样品测试,热忱欢迎各位的光临!近年来,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发展迅猛,在腐蚀和电沉积科学中的表面反映过程基础研究,酶稳定性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电化学反应特性,化学传感器,点蚀孔蚀,涂层完整性和均匀性,涂层下或逾金属界面间的局部腐蚀,缓蚀剂性能等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倍受科技工作者的关注。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5/uepic/d1d0fc49-4aa6-4600-bac6-035a24653e58.jpg本次新技术讲座特邀请了阿美特克公司科学仪器部产品经理Dr.John Harper和中国海洋大学王佳教授主讲。Dr. John Harper (AMETEK GROUP 科学仪器部)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5/uepic/e684dcd0-3d7e-4ae9-962b-e4218d3a5918.jpgDr. John Harper师从英国莱斯特大学Andrew Abbott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关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电化学性质。在英国短暂博士后工作后,他进入工业界,参与了新型双极板的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他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成就使得他被英国剑桥的一个利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微传感器研发公司聘用。2003,John加入输力强分析担任应用专家并在公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John担任科学仪器部系统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的产品有Versascan / SECM, Modulab XM DSSC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等。主讲内容:从腐蚀,基础电化学,能源领域探讨微区扫描电化学包括SECM, SVET, SKP, LEIS, OSP, SDS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王佳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405/uepic/6fc401fa-573b-44b4-ade7-744995d7c789.jpg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现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防腐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和“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编委。王佳教授在腐蚀电化学研究领域,专注于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机理,腐蚀控制与监测,腐蚀电化学电子仪器及传感器,腐蚀防护评价等,并在这些领域获得大量成绩,已发表研究论文225篇(SCI 50篇);已发表专利46项。主讲内容:腐蚀研究中的微区电化学方法腐蚀研究中的电化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解析方法新技术讲座定于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在阿美特克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培训室举办。具体安排如下:9:00-11:00 / Dr. John Harper 从腐蚀,基础电化学,能源领域探讨微区扫描 电化学 包括SECM, SVET, SKP, LEIS, OSP, SDS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1:15-12:30 / 王佳教授 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应用实例 交流阻抗谱数据分析及解析12:30-13:30 午餐13:30-16:30 分组进行仪器上机动手实践及自由讨论联系方式:美国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普林斯顿及输力强)联系人:乌鑫 女士电话: 010-85262111-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京东方大厦(B10)二层西侧邮编:100015 Email: michelle.wu@ametek.com.cn回执姓名 单位及通讯地址电话 email参加人数 是否需要住宿

  • 【过节送资料3】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材料学和电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1987年国际电化学学会召开了一届以“新材料之电化学和电化学之新材料”为主题的国际电化学年会,此后,材料经常成为电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1989、1991、1994、1998和1999的国际电化学年会上,材料学都为年会讨论的主题之一。   有关这一领域的讨论,在材料学界也在进行,如国际热处理和表面工程联合会在澳大利亚召开的2000年的大会将电化学作为第一主题会场讨论的主题。这一主题之所以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主要原因是电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而材料的许多作用和性能又与电化学反应有关。“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它将促进这一处于材料学和电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的发展。在此,我们力图揭示“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仅供参考。   一、“电化学材料科学”是1999年德国的斯卡尔茨教授在意大利的帕威尔召开的第50届电化学年会上提出的,但他未就这一词予以确切定义。其实,在“电化学材料科学”提出以前,电化学工作者关心材料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200年前伏特电堆的发明以后,不同电池材料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896年人造石墨的出现和它在氯碱生产中发挥的作用,给电化学工作者以极其深刻的影响,此后对有关石墨电极材料改性以及其它电极材料如铅阳极、磁铁矿阳极的探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活性氧化物电极材料在1965年的问世,并于1968年进入工业应用,材料的作用才越来越受到电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材料科学工作者对电化学的关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20年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伊文思对金属腐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他认识到金属的腐蚀可以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与学生一起建立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并提出金属腐蚀极化图。腐蚀对材料的破坏是惊人的,有估计认为全世界因腐蚀损失的钢铁材料约相当于全年钢铁产量的30%。对腐蚀电化学机理的研究和认识,为金属的防护措施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牺牲阳极的电化学保护技术最早出现在1842年,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工业上才开始采用,而阳极保护技术则是1954年由艾德利纽提出的,1948年得到工业应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金属的高温氧化被看成是典型的化学腐蚀,1952年瓦格纳分析了氧化机理,提出了氧化膜的生长加厚阶段可完全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从而为高温腐蚀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正确道路。材料科学工作者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是材料的电化学沉积技术。实际上,电镀技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有很大的发展。

  • 【分享】生物电化学简介

    简单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概况。包括: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液/液界面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用于生命科学的电化学技术(电脉冲基因直接导入、电场加速作物生长、癌症的电化学疗法、电化学控制药物释放、在体研究的电化学方法、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   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

  • 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篇名】 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作者】 罗济文. 李家洲. 黄志伟. 李家贵. 陈渊. 【刊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4年06期 【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广西玉林 537000 . 【关键词】 溴酚蓝. 电化学沉积. NADH. 催化作用. 【摘要】 溴酚蓝(BPB)常用作酸碱指示剂和光度分析的显色剂,颜色深,对生物大分子亲和力强,近年来,对它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酶的分析测定上[1,2],多采用传统的光分析方法,我们用电化学方法将溴酚蓝固定于玻碳电极上,制得具有良好电化学活性且较为稳定的修饰电极,直接利用BPB的氧化还原性在生物分子和电极间传递电子,对一些反应产生催化作用。1 实验部分CHI617A电化学分析仪,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均以SCE为参比。NADH(Sigma公司),溴酚蓝(BPB)(上海试剂三厂),其他试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124]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研究[/url][em17]

  • 电化学参考书目

    电化学参考书目----------------------------------------------------------------1.《 IUPAC电分析化学报告选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 ] [1984年 ] 2.《 IUPAC电分析化学报告选.第一辑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 ] [1984年 ] 3.《 癌症的电化学治疗 》--------[ 辛育龄主编. ] [1995 ] 4.《 半导体光电化学 》--------[ (苏)古列维奇(Гу... ] [] 5.《 半导体与金属氧化膜的电化学 》--------[ (美)莫里森(Mor... ] [] 6.《 超微电极电化学 》--------[ 张祖训著. ] [1998 ] 7.《 地电化学基础及其应用 》--------[ 温佩琳等编著. ] [] 8.《 地电化学勘探法 》--------[ (苏)雷斯(Рысс... ] [1986 ] 9.《 地球电化学勘查及深部找矿 》--------[ 罗先熔著. ] [1996 ] 10.《 电池电化学 》--------[ 文国光主编. ] [1995 ] 11.《 电法勘探中的电化学研究译文集 》--------[ 何继善等译. ] [1987 ] 12.《 电分析化学 》--------[ (美)瓦索斯(Vas... ] [1987年 ] 13.《 电分析化学 》--------[ 李启隆编著. ] [1995年 ] 14.《 电分析化学 》--------[ 蒲国刚等编著. ] [年 ] 15.《 电分析化学导论 》--------[ 高小霞编著. ] [1986年 ] 16.《 电分析化学实验 》--------[ 陆光汉编著. ] [2000年 ] 17.《 电化学 》--------[ (日)小久见善八编著... ] [] 18.《 电化学:适用于电镀专业 》---[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编] [1978 ]19.《 电化学保护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 》--------[ 陈其忠等著. ] [1975 ] 20.《 电化学擦削技术 》--------[ 向显德编著. ] [1994 ] 21.《 电化学测定方法 》--------[ (日)藤〓昭等著;陈... ] [1995 ] 22.《 电化学测量 》--------[ 周伟舫主编. ] [1985 ] 23.《 电化学测试技术 》--------[ 刘永辉编著. ] [1987 ] 24.《 电化学传感器与波谱计算机检索 》--------[ 姚守挫著. ] [] 25.《 电化学的实验方法 》--------[ (英)塞勒(Sell... ] [1985 ] 26.《 电化学动力学 》--------[ 吴浩青,李永舫编. ] [] (点击:171次)27.《 电化学方法:原理及应用 》--------[ (美)巴德(Bord... ] [1986 ] 28.《 电化学方法及其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 于天仁等编著. ] [1980 ] 29.《 电化学分析 》--------[ 方惠群等编著. ] [1984 ] 30.《 电化学分析 》--------[ 化学工业部人事教育司... ] [1997 ] 31.《 电化学分析 》--------[ 阎锋,韩可心编著. ] [年 ] 32.《 电化学分析法实验与习题 》--------[ 张绍衡主编. ] [年 ] 33.《 电化学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高小霞著. ] [1982 ] 34.《 电化学分析基础 》--------[ (波)加卢斯(Gal... ] [] 35.《 电化学分析—溶出伏安法 》--------[ 王国顺等译著. ] [] 36.《 电化学分析实验 》--------[ 许国镇编. ] [] 37.《 电化学分析仪器 》--------[ 方建安,夏 权编著. ] [] 38.《 电化学分析原理及技术 》--------[ 谭忠印,周丹红编著. ] [2001 ] 39.《 电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论文集 》-[ 咸阳市秦都区城乡建设]40.《 电化学工程基础 》--------[ 何卓立编著. ] [] 41.《 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 》--------[ (美)安森(F.Am... ] [1983 ] 42.《 电化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沈慕昭编. ] [1987 ] 43.《 电化学基础 》--------[ 陈永言编著. ] [1999 ] 44.《 电化学基础 》--------[ 杨文治编著. ] [1982 ] 45.《 电化学教程 》--------[ 郭鹤桐,覃奇贤编著. ] [2000 ] 46.《 电化学抛光工艺 》--------[ 李云飞著.2版. ] [1978 ] 47.《 电化学实验方法进展 》--------[ 田昭武等编著. ] [] 48.《 电化学式分析仪器 》--------[ 杨孙楷等著. ] [1983 ]49.《 电化学数据手册 》--------[ 朱元保等编. ] [1985 ] (点击:28次)50.《 电化学析法 》--------[ 钟洪辉主编. ] [] 51.《 电化学研究方法 》--------[ 田昭武著. ] [1984 ] 52.《 电化学原理 》--------[ 李荻主编.修订版. ] [1999 ] 53.《 电化学原理和方法 》--------[ 张祖训,汪尔康著. ] [2000 ] 54.《 电化学中的光学方法 》--------[ 林仲华等编著. ] [] 55.《 电化学中的仪器方法 》--------[ 英国南安普顿电化学小... ] [年 ] 56.《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 曹楚南,张鉴清 ] [2002年 ] 57.《 电世界的奇葩:话说电化学 》--------[ 谢乃贤著. ] [1998 ] 58.《 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电分析化学 》--------[ 彭图治 ] [2001 ] 59.《 腐蚀电化学 》--------[ 胡茂圃主编. ] [] 60.《 腐蚀电化学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 ] [] 61.《 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 》--------[ 宋诗哲编著. ] [] (点击:24次)62.《 腐蚀电化学原理 》--------[ 曹楚南编著. ] [1985 ] 63.《 光电化学太阳能转换 》--------[ (俄)Ю.В.波利斯... ] [1996 ] 64.《 光谱电化学方法:理论与应用 》--------[ 谢远武,董绍俊著. ] [] 65.《 海船电化学保护 》--------[ (苏)Н.Н.毕毕柯... ] [1975 ] 66.《 合金相电化学 》--------[ 姜晓霞,王景韫编著. ] [1984 ] 67.《 环境监测中的电化学分析法 》--------[ 杜宝中 ] [2003 ] 68.《 辉光放电化学热处理 》--------[ (苏)巴巴得-扎哈亮... ] [1985 ] 69.《 金属电化学保护 》--------[ 李启中主编. ] [1997 ] 70.《 金属电化学和缓蚀剂保护技术 》--------[ 郑家乐编. ] [1984 ] 71.《 金属腐蚀电化学热力学:电位-PH图及其应》-[ 杨熙珍,杨 武编著] 72.《 金属与合金的电化学热处理 》--------[ (苏)基 金(Кид... ] [] 73.《 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 》--------[ 于天仁等著. ] [1996 ] 74.《 理论电化学 》--------[ (苏)L.I.安特罗... ] [1982 ] 75.《 理论电化学 》--------[ 郭鹤桐,刘淑兰编著. ] [1984 ] 76.《 理论电化学导论 》--------[ 龚竹青编著. ] [] 77.《 量子电化学 》--------[ (美)博克里斯(Bo... ] [] 78.《 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 》--------[ 冯其明,陈 荩编著. ] [] 79.《 硫化矿物颗粒的电化学行为与电位调控浮选技》--[ 覃文庆[著] [2001 ] 80.《 漫谈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 徐伟念编著. ] [] 81.《 煤脱硫浮选电化学 》--------[ 朱红著. ] [1999 ] 82.《 摩擦和切削及润滑中的电物理和电化学现象 》--[ 波斯• 特尼柯夫(S.] [1983 ] 83.《 配合物电分析化学 》--------[ 卢小泉等编著. ] [2000 ] 84.《 生命科学中的电分析化学 》--------[ 彭图治,杨丽菊编著. ] [1999年 ] 85.《 生物电分析化学 》--------[ 金文睿等编著. ] [1994年 ] 86.《 生物电化学.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 (意)米拉佐(Mil... ] [] 87.《 实验电化学 》--------[ 陈体衔编著. ] [] 88.《 手表零件电化学工艺 》--------[ 《手表零件电化学工艺... ] [1987 ] 89.《 土壤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 》-----[ 于天仁等编著.2版. ] [1976 ] 90.《 稀土农用与电分析化学 》--------[ 高小霞著. ] [1997年 ] 91.《 现代电化学 》--------[ (日)小泽昭弥主编;... ] [1995 ] 92.《 现代电化学 》--------[ 曾振欧,黄慧民编著. ] [1999 ] 93.《 压电化学与生物传感 》--------[ 姚守拙著. ] [1997 ] 94.《 冶金电化学 》--------[ (德)费希尔(Fis... ] [] 95.《 冶金电化学 》--------[ 蒋汉瀛. ] [1983 ] 96.《 冶金电化学研究方法 》--------[ 舒佘德,陈白珍编著. ] [] 97.《 液━液界面电化学 》--------[ (法)塞 克(Sek... ] [] 98.《 医学生物电化学方法 》--------[ (捷)考利达(J.k... ] [1983 ] 99.《 仪器分析.一,电化学分析 》--------[ 徐培方主编.2版. ] [年 ] 100.《 应用电化学 》--------[ (苏)库特利雅夫采夫... ] [] 101.《 应用电化学 》--------[ 邝生鲁等编著. ] [1994 ] 102.《 应用电化学 》--------[ 覃海错编著. ] [] 103.《 应用电化学 》--------[ 杨辉,卢文庆编著. ] [2001 ] 104.《 应用电化学 》--------[ 杨绮琴等编著. ] [2001 ] 105.《 有机电化学合成与机理研究指南 》---[ 桂伟志,桂彪著.] [1992 ] 106.《 有机电化学及其工业应用 》--------[ 陈松茂编. ] [] 107.《 有机物的电化学分析 》--------[ 王昌益编著. ] [] 108.《 渣金反应的电化学控制研究 》--------[ 鲁雄刚[著]. ] [2001 ]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