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单颗粒投入冷冻仪

仪器信息网单颗粒投入冷冻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单颗粒投入冷冻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单颗粒投入冷冻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单颗粒投入冷冻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单颗粒投入冷冻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单颗粒投入冷冻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单颗粒投入冷冻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单颗粒投入冷冻仪相关的资讯

  • 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p  作者:黄岚青,刘海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复杂系统研究部)/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1 引言/strong/span/pp  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技术,就叫做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简称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冷冻电镜是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与另外两种技术: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一起构成了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获得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并揭示其功能方面极为重要。/pp  电子显微三维重构技术起源于1968 年,D.J. De Rosier 和Aaron Klug 在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电子显微镜照片重构T4 噬菌体尾部三维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并建立了电子显微三维重构的一般概念和方法。Aaron Klug 本人也因为这个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198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pp  为了降低高能电子对分子结构的损伤,Kenneth A. Taylor 和Robert M. Glaeser 于1974 年提出了冷冻电镜技术,并且用于实验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冷冻电镜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强有力手段。冷冻电镜本质上是电子散射机制,基本原理就是把样品冻起来然后保持低温放进显微镜里面,利用相干的电子作为光源对分子样品进行测量,透过样品和附近的冰层,透镜系统把散射信号转换为放大的图像在探测器上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样品的三维结构。/pp  在超低温的条件下,电子带来的辐射损伤被有效控制。即便如此,分子样品所能承受的辐射剂量也是非常低的,导致信噪比非常低。另外,随着观测的进行,额外的电子会累积而造成分子的移动,导致获得的图像变得模糊。这就好比用一个简单的傻瓜相机拍摄在雨中飞驰的子弹,得到的影像必然是模糊的并且充满噪音。因此,冷冻电镜的方法技术在很长时间内只能确定个头比较大的样品的结构,比如病毒颗粒的结构,而且通常分辨率都不高。然而随着工程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发展,能够确定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图1(a)),2016 年发布的谷氨酸脱氢酶结构的分辨率甚至已经达到了1.8 Å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得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图1(b)),冷冻电镜正备受科学界的关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b2ef847-cad0-4d88-b1ad-ebf14bd21e9c.jpg" title="1.jpg"//pp  图1 冷冻电镜技术和单颗粒重构技术越来越备受关注(统计数据来源于EMDataBank )(a)不同年份中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能够达到的最高分辨率 (b)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进行的研究成果在不同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pp  在最近几年,冷冻电镜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是样品制备,通过利用薄膜碳层甚至石墨烯可以用更薄的冰层包裹分子样品来提高信噪比。第二个突破是电子的探测技术,也就是电子探测器的发明。在300 keV 电子的轰击下,传统的器件都会被高能量打坏,因此在电子探测器出现之前,冷冻电镜中使用的CCD相机需要将电子打在探测器上变成光信号,再通过CCD 把光信号转成电信号后得到图像,“电光—光电”转换的过程降低了信噪比。而现在电子探测器能够直接探测电子数量,同时,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光元件的应用使得探测器支持电影模式(movie mode),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获得几十张投影图片。通过后期对样品进行漂移修正,再把这几十张图片叠加起来,从而大幅提高成像的信噪比。模糊的子弹一下子变得清晰,冷冻电镜的分辨率不断上升。第三个突破是计算能力的提高和软件算法的进步。冷冻电镜的模型重构通常需要对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投影图片进行分析、组装和优化。这需要先进的计算资源配合有效的算法才能实现。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模型重构框架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中详细介绍。综上所述,冷冻电镜技术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率,而且可以应用于很多以前不能解决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pp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2013 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程亦凡和David Julius 的研究组首次得到膜蛋白TRPV1 的3.4 Å 近原子级别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结果发表在Nature 上。我国在冷冻电镜的应用领域也有很大突破,代表性工作包括清华大学的施一公研究组和剑桥大学MRC 实验室Sjors H.W. Scheres 研究组合作在2015 年获得的γ 分泌酶复合物结构( 图2(c)), 以及2015 年清华大学高宁研究组和香港科技大学戴碧瓘研究组合作得到的3.8 Å 的真核生物MCM2-7 复合物结构 2015 年北京大学毛有东研究组、欧阳颀研究组与哈佛医学院吴皓研究组合作得到炎症复合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图2(a)) 2014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得到的30 nm 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图2(b))以及2016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李梅、章新政三个研究组合作得到3.2 Å 的捕光复合物II 型膜蛋白超级复合体结构。这些成果在结构生物领域得到巨大的反响,这也使得冷冻电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获得空前的关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4d05be3-281b-4507-b0fc-9d200025422f.jpg" title="2.jpg"//pp  图2 我国在冷冻电镜领域中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a)近原子分辨率的炎症复合体结构(图中NBD为核酸结合结构域,HD1 为螺旋结构域-1,WHD为翼螺旋结构域,HD2 为螺旋结构域-2,LRR为亮氨酸重复序列) (b)30 nm 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 (c)3.4 Å 的人源γ 分泌酶复合物结构(图中NCT是一种I 型单次跨膜糖蛋白,APH-1 为前咽缺陷蛋白-1,PS1为早老素-1,PEN-2 为早老素增强子-2)/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2 图像处理技术/span/strong/pp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冷冻电镜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了以下的流程(图3):/pp  (1) 衬度传递函数的修正(CTF correction)/pp  (2) 样品分子投影数据的筛选(particle selection)/pp  (3) 二维投影数据的分类和降噪(2D analysis)/pp  (4) 三维模型的重构和优化(3D reconstruction and refinement)/pp  (5) 多重构象的结构分析(heterogeneity analysis)/pp  (6) 对重建结构分辨率的分析(structure resolution assessment)/pp  (7) 结合生物化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对三维结构的解读(mode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io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f81cf1e-580c-4eda-9e77-e2edc542f953.jpg"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3 冷冻电镜数据分析处理流程/pp  图像处理软件的发展对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极其重要,当前广泛使用的电镜分析软件系统主要包括SPIDER,EMAN2, FREALIGN,SPARX,RELION等。对于刚刚接触单颗粒重构技术的人来说,更偏好集成的软件套装来完成整个分析流程。我们在表1 中列出了大部分主流的综合冷冻电镜图像处理软件,以供参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4fafde5-da41-422a-acc4-bcd118be0c8e.jpg"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表1 冷冻电镜中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pp  strong2.1 衬度传递函数估计与修正/strong/pp  衬度传递函数(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CTF)是在数学上描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样品图像上的像差变化。准确地判断衬度传递函数对于确认显微图像的质量以及后续的三维结构重建极为重要。常用的估算衬度传递函数的参数软件是CTFFIND4。确定了CTF 的参数以后,就可以对采集到的冷冻电镜图像进行修正。这个修正过程其实就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复原技术。/pp  strong2.2 颗粒挑选/strong/pp  接下来需要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颗粒投影,也被称为“颗粒挑选”,颗粒挑选的好坏也将影响所有后续的分析和处理过程,是一个重要并且繁琐的步骤。颗粒挑选方式可以分为手动挑选、半自动挑选和完全自动挑选这几种。/pp  在早期的分析中,对于结构的了解还非常少,优先考虑的都是人工挑选。但是自动的颗粒图像获取方法的出现使得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收集数十万张颗粒图像,人工挑选大量的颗粒图像不太现实,并且人工的挑选通常会过于集中于某一类颗粒图像,导致遗漏和偏差。/pp  strong半自动和全自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strong/pp  (1)通过例如降噪、反衬增强、边缘算子等图像形态学方法搜索区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原理,将颗粒图像与背景分离开来。/pp  (2)基于模板的方法,通过扫描数据图像和已知的模板比较来挑选出潜在的颗粒图像,模板的来源通常为手动选出的数据图像中较为清晰的颗粒图像,或者是已知结构的投影。/pp  (3)结合无模板和有模板的方法,通过一些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颗粒挑选。/pp  随着图像识别领域中深度学习方法的流行,各类基于深度学习的颗粒识别框架也被引入到颗粒挑选的过程中。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相信如何把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到单颗粒冷冻电镜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pp  strong2.3 二维图像分析——颗粒图像的匹配与分类/strong/pp  二维颗粒图像的分类是获取三维结构过程的第一步。对二维图像的分析包括两部分:颗粒图像的匹配和颗粒图像的分类。/pp  匹配的过程通常会对颗粒图像应用一些变换操作,通过关联函数去判断不同颗粒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图像匹配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种,即不依赖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取决于是否存在利用样本先验信息得到的模板。/pp  随着图像匹配的完成,颗粒图像需要进行分类。主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等算法,其他流行的二维颗粒分类技术还有神经网络分类,将图像在二维空间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sing mapping,SOM)再进行分类和排序。/pp  二维图像分析的目的是,首先通过图像匹配消除旋转和平移的误差,利用类内紧致、类间离散的原则进行图像分类,最终可以对类内颗粒图像进行平均,提高信噪比,从而实现对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构建。/pp  strong2.4 模型重构和优化/strong/pp  模型三维重构的基础是中心截面定理,重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每个颗粒图像的空间角(orientation determination)。大多数模型重构和优化算法都是基于投影匹配(projection matching)的迭代方法。简单说就是,先利用粗糙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投影得到参考的图像,和实验颗粒图像进行比对,根据结果来更新空间方位参数,继而构造新的三维结构,对实验图像的空间方位修正,形成迭代的过程,直至收敛就获得了最终的三维模型。/pp  strong2.5 分辨率的确定及二级结构的确定/strong/pp  在模型优化的过程中,通常有很多指标给出结构的分辨率信息。目前一个较为广泛使用的分辨率信息参数是被称为傅里叶壳层关联函数(Fourier shell correlation,FSC)曲线,并通过在曲线上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来判定分辨率。/pp  在模型优化中经常伴随着过拟合的问题。过拟合的出现通常由于在优化过程时无法分辨“噪声”与“信号”。为了避免过拟合对分辨率的误判,最近一种被称为“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的优化过程开始被广泛使用。/pp  根据不同的分辨率,可以从结构中得到不同的信息量。按照分辨率数值大致分为三个范围:/pp  (1)结构分辨率大于10 Å 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被视为低分辨率的结构,在低分辨率的结构范围内只观察得到一个大致的整体形状,以及有可能分辨出主要成分的相互位置关系。/pp  (2)一个中等分辨率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精度大约在4—10 Å 之间,在这个分辨率范围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已经可以得到一些二级结构的信息和分辨出大部分组成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子结构之间如果存在构象变化也可以分辨出来。/pp  (3)高精度甚至是近原子级别的分子结构分辨率可以达到4 Å 以下。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中,可以准确地看见如α肽链等的二级蛋白质结构以及部分单独的残基,多肽链的结构变得清晰起来。同时高分辨率的分子结构可以描述精确的构象变化。/pp  总之,FSC 曲线等标准提供的分辨率是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数字,不可作为绝对参考来评价所获得的模型质量,需要批判地对待,尤其是要与生物分子系统的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pp  strong2.6 三维结构的多构象性和动态分析/strong/pp  生物大分子通常具有内禀的柔性,所以生物分子的动态结构变化以及结构的不均一性一直是结构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晶体状态下,生物分子的结构变化被晶格约束,一般只提供一个静态的结构和有限的动力学参数。冷冻电镜相比晶体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捕捉生物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并记录下不同构象下的投影。因此针对冷冻电镜的数据可以进行多构象的重构,现有的一些算法是通过聚类分析、最大似然法分析等对多构象进行分析,得到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形态和构象差异还需要结合分子功能来检验分子结构的合理性。/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3 最新进展和突破/span/strong/pp  strong3.1 最大似然估计理论/strong/pp  近年来在单颗粒分析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应当是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理论。最大似然估计的理论可以贯彻整个单颗粒技术图像分析的过程,在图像匹配,2D、3D分类 和模型优化上均可以应用,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工具。最大似然估计的算法已经在RELION、FREALIGN 等软件中实现,方便普通用户使用,这对于推动冷冻电镜成像技术的应用有重大意义,近三四年来有许多突破性的近原子级别分辨率的分子结构大多是由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理论的分析软件得到。/pp  3.1.1 减少计算需求/pp  最大似然估计算法的计算量很大,如何降低计算量是一个重要问题。过多的计算资源消耗曾经阻碍这个方法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中的广泛应用。在减少最大似然算法在冷冻电镜应用中的计算需求方面,有两个重要的贡献是空间降维(domain reduction)算法和网格插值(grid interpolation)算法。/pp  我们最近在研究一个新的方法来对旋转参数进行分步处理,初步的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把计算复杂度降低一个维度,这个方法可很好地应用于高信噪比的数据处理,但对于低信噪比的数据分析还需要对该方法进行改进。/pp  3.1.2 对最大似然方法的未来展望/pp  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点是减少计算的耗时和增加准确度。通用图形处理器(GPU)的应用和CUDA 编程框架已经显示出了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威力,研究表明GPU 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计算时间,而RELION 也将发布支持GPU 计算的2.0 版本。/pp  在加快计算速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重构的准确性则更为重要。如何提高颗粒图像的准确性以及最大似然方法在这些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深入探索。总而言之,最大似然方法独特的、可扩展的统计理论框架可以适用在冷冻电镜的各种问题上,如多构象、低噪声、信息缺失中均有很好的应用。/pp  strong3.2 流形嵌入方法(Manifold Embedding)/strong/pp  自然界的分子过程通常是连续的,比如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等分子结构的状态变化通常都是连续的。现有的方法只能得到有限的、若干个离散的构象变化,限制了我们对于分子结构的进一步观察。而流形嵌入法则是通过将颗粒图像映射到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参数空间(manifold space),可以分辨出更为细致的动力学变化,进而实现对生物分子连续的结构变化过程的研究。Ali Dashti 等人已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刻画出核糖体的结构变化路径。/pp  strong3.3 揭开表面看实质/strong/pp  冷冻电镜对更为复杂的结构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在一些分子量比较大,包含多层的病毒结构研究中,一直没有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这也是由于病毒普遍具有对称失配的特性,基因结构被壳体完全覆盖,无法通过二维图形处理的方式对内部结构直接进行重构。刘红荣教授通过改进衬度分离方法展示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途径,其发展的新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一个多面体衣壳NCPV的病毒颗粒(图4)上,通过该重构方法,使得外部的衣壳结构(图4(a))和内部的基因组结构(图4(b))分离,成功得到包含在内部的dsRNA 近原子级高分辨率结构和分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ab0c5f3-c403-4231-924f-9900a3758eb7.jpg" title="5.jpg"//pp  图4 利用衬度分离方法得到对称失配情形下的病毒颗粒结构(a)外部的衣壳结构 (b)内部的基因组结构/pp  strong3.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Building Protein in One Day)/strong/pp  最近的研究成果显示,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三维重构,多伦多大学的Marcus A. Brubaker 教授针对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提出了优化,有效地缩短了三维重构所需的时间。对传统迭代算法极度依赖于初始模型结构的缺点进行改进,同时通过采样优化的方式降低了计算量,减少计算时间,据称这些优化可以达到100000倍的加速,利用一台计算机工作站在一天内就能完成模型重构。/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4 展望与总结/span/strong/pp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方法,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生物分子体系的高分辨结构研究。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解决生物分子结构组(structural proteome)的问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了。在解决单一静态结构的基础上,冷冻电镜也展示了其研究多构象体系的潜力。下面对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一些大胆的展望,希望能抛砖引玉。/pp  strong4.1 解决膜蛋白的结构/strong/pp  由于膜蛋白是镶嵌在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内,目前在冷冻电镜领域的样品制备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因此还很少见到对膜蛋白的结构解析。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试剂分子或者纳米尺度的容器可以用来制备单一性很高的稳定的细胞膜以及镶嵌在内的膜蛋白。这样就可以利用冷冻电镜的方法对膜蛋白进行结构研究。目前在纳米盘(nanodiscs)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pp  冷冻电镜解析高精度的膜蛋白结构,我们拭目以待。/pp strong 4.2 细胞内分子结构测定:从溶液内(in vitro)到细胞内(in situ)/strong/pp  当前的高分辨分子结构基本都是在溶液中提纯出来的分子样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n vitro 实验。现在可以利用快速冷冻的方法把细胞固定,再用高能粒子枪对细胞进行高精度切片。在细胞的某些部位,常常有大量同类分子聚集,比如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部分有很多核糖体,在细胞骨架上会有大量的肌动蛋白(actin)分子。对这些切片进行成像研究可以获取这些分子在细胞环境的结构信息。/pp strong 4.3 细胞结构和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布:从部分到整体/strong/pp  电镜可以用来做断层成像(cryogenic computed tomography,cryo-CT),应用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比如细胞器的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以及一些细胞骨架的构成。与超低温样品操作结合,cryo-CT 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信息,衔接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知识,对于了解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在电镜成像研究领域,这将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课题。/pp strong 4.4 多构象的识别和自由能景观确定/strong/pp  人们开始不满足于近原子级别分辨率能够提供的信息,想要进一步刻画分子结构连续变化的状态。得益于冷冻电镜的成像特性,相对其他技术而言,冷冻电镜技术在时间尺度的系综上具有优势。在冷冻电镜下分子结构的动力学研究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分别是能够获取分子结构“ 慢” 反应过程(10—1000 ms) 时间分辨(time-resolved)的冷冻电镜技术,以及能够分析出连续构象变化的分类算法。获取短期反应过程(10—1000 ms)分子结构的基础是在准备样本过程中分子反应的速度慢于冷冻样本的时间,目前混合喷雾(mixing-spraying)等快速冷冻技术的实现使得一些较慢的反应过程可以看到动力学变化。而流形嵌入算法在分类过程中取得突破,在更好地利用冷冻电镜观察分子的平衡态结构动力学变化和展现自由能景观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pp strong 4.5 从静态结构到动态分子电影/strong/pp  生物分子在室温下是活跃的,而且大多数的分子功能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基于X射线, 尤其是最近发展的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的结构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实现时间分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time-resolve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到目前为止,基于X 射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主要还是局限在对晶体的衍射方面,比如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研究和光敏黄蛋白的光吸收过程的研究。三维冷冻电镜的单颗粒成像技术最有希望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对时间分辨的结构变化研究,同时,这对于样品制备和实验操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pp strong 5 结束语/strong/pp  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及其在生物分子结构领域的应用把我们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开始探索未知的区域。立足于解决单一构象的基础,对多构象以及动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的研究也需要展开,这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提升并与其他方法进行结合,计算建模和模拟的方法也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系统的集成研究。/pp  致谢 感谢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对文章写作提出的宝贵意见。/p
  • iCEM 2016特邀报告: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进展及应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二届电镜网络会议(iCEM 2016)特邀报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进展及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王宏伟-300dpi.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5113a855-270a-46cb-a976-558463f97da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王宏伟 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trong/ppbr//ppstrong报告摘要:/strong/pp   冷冻电子显微学近年来在电子显微镜的硬件设备及结构解析的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者所重视。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所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和发展方向,同时作为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促进。我将主要介绍冷冻电子显微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未来单颗粒冷冻电镜发展中可能的技术生长点进行讨论。/ppstrong报告人简介:/strong/pp  王宏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pp  1992-1996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pp  1996-2001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pp  2001-2006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博士后/pp  2006-2008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研究科学家/pp  2009-2011 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pp  2010.12-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pp  主要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pp  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主要研究方向如下:/pp  1. 细胞骨架与生物膜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构及分子机制 /pp  2. RNA代谢途径中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分子机理 /pp  3. 冷冻电子显微学结构解析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ppstrong报告时间:/strong2016年10月26日下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icem2016/index2016.html"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instrument.com.cn/edm/pic/wljt2220161009174035342.gif" width="600" height="152"//a/p
  • 程亦凡在Cell发文介绍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
    结构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从机制上理解关键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中的大分子和复合体,确定它们的分子结构,可以得到最详细的基础信息。除此之外,获得药物靶标的分子结构也是药物开发的标准程序,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和优化治疗性的化合物。  不久以前,单颗粒冷冻电镜(cryo-EM)还不是大多数结构生物学家们的第一选择。2013年以前,蛋白数据库(PDB)中的绝大多数分子结构还是X射线晶体衍射获得的。而现在,单颗粒冷冻电镜已经成为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有力竞争者,不仅在分辨率上能够与之匹敌,还适用于难以结晶的大分子。  本期Cell杂志刊登了华人学者程亦凡(Yifan Cheng)博士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由浅入深的介绍了风头正劲的单颗粒冷冻电镜,为想要试水这一技术的新手们提供了入门指南,并且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突破。  程亦凡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他原本是物理学博士,后来改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近来,程亦凡在冷冻电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单颗粒冷冻电镜入门  单颗粒冷冻电镜是用于单颗粒样本的冷冻电镜技术,不需要结晶就可以确定蛋白质和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这篇文章介绍了单颗粒冷冻电镜在结构分析时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判读和入门指引,为希望了解这一技术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原文:A Primer to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技术突破  这篇综述探讨了为冷冻电镜带来变革的硬件和软件突破。这些技术突破让单颗粒冷冻电镜能够获得质量空前的图像,达到接近原子水平的分辨率。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单颗粒冷冻电镜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中。但X射线晶体衍射完全依赖于结晶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瓶颈。而单颗粒冷冻电镜在这方面可能更有吸引力。(原文:Single-Particle Cryo-EM at Crystallographic Resolution)  相关新闻:程亦凡谈冷冻电镜技术发展&mdash &mdash 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
  • “单颗粒冷冻电镜之父” Joachim Frank
    祝冷冻电镜之父Joachim Frank82岁生日快乐!约阿希姆弗兰克,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等。1975年到2008年间,弗兰克教授完善了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单颗粒算法,发明了SPIDER软件,该软件至今为全世界上百家实验室广泛使用。弗兰克教授应用冷冻电镜和单颗粒技术,在解析原核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2017年10月,弗兰克教授与雅克杜波谢、理查德亨德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镜用于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解析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期水木视界对约阿希姆弗兰克教授的诺奖感言自传进行翻译,期望更多冷冻电镜领域的同僚们能够了解这位冷冻电镜之父的传奇过往。原文:"Joachim Frank Biographical"Copyright The Nobel Foundation 2017“Normally, my dog wakes me up in the morning. But today, it was the Nobel Prize!”—Joachim Frank以下内容为弗兰克教授诺奖感言:我于1940年9月12日出生在德国的魏德瑙镇。自1972年以来,魏德瑙镇一直是锡根市的一部分。锡根市拥有约10万左右的居民,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南端。它周围的山区被称为锡格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锡格兰的铁矿开采、加工和冶炼行业都欣欣向荣。作为传统技术,铁矿的开采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凯尔特人。不过,在采矿和加工业转移到发达的鲁尔区后,留给锡格兰的任务就只剩钢铁的冶炼了:锅炉、铁管、铁轨、铁桶和许多其他由铁和钢制成的部件。魏德瑙镇的地标是“富士山”,一个巨大的铁矿渣堆,与日本的名山形状一致。此外,锡根也是奥兰治拿骚家族的所在地,他们是荷兰皇室的血脉。作为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出生地,锡根市为此而自豪。然而,画家彼得在锡根出生的原因则是一场闹剧:他的父亲与有身孕的母亲从科隆出发,在乘坐马车途径锡根时被逮捕。三个城市,锡根、科隆和安特卫普都声称彼得是他们的儿子,城市之间的争执是锡根上城区喷泉的永恒主题:在雕塑上,三位母亲一同抱着婴儿彼得保罗,并为之争吵。彼得保罗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比利时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我的父亲威廉弗兰克是锡根法院的一名法官。他于1896年出生在魏德瑙。不过,他并没有完成全部的法律学业:他被征召并参加了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并由于受伤而失去了大半个左手。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出身于当地的一个富裕家族:施莱芬鲍姆家族,他们经营着繁荣的钢铁企业。我的爷爷是一名高中教师,来自锡根郊区的一个乡村家庭。我的母亲夏洛特来自杰出的曼斯科普夫家族,该家族在锡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18世纪,曼斯科普夫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法兰克福定居,并通过国际葡萄酒贸易获得了无尽的财富和声誉。而在19世纪初,他们则与歌德的家族关系密切。左侧:1940年,与我的母亲夏洛特、父亲威廉、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我的祖母阿玛莉-施莱芬鲍姆、哥哥赫尔穆特和妹妹英格伯格在一起。我的妹妹雷娜特将在四年后出生。右侧:我父母在魏德瑙的家,恩格斯巴赫大街3号,1905年的建筑图纸显示了原来的两层楼的阳台。我的母亲毕业于Stift Keppel高中,这是一所创办于13世纪的女子高中。婚后,她留在家里照顾她的四个孩子:我、我四岁的妹妹雷娜特和两个哥哥姐姐,英格伯格和赫尔穆特。我们的家宅大而庄严,是我的祖父母在1905年用红色双层玻璃砖建造的,极为坚固。它坐落于一块大小适中的土地上,与街道接壤的地方有一道锻铁栅栏。家宅的一楼和二楼有阳台,可以俯瞰后院。外侧的步道上铺满了装饰性碎石,并种着几颗黄杨树。[战争年代]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出生于二战期间,而战争影响了我的整个童年。由于锡根市发达的钢铁制造业,它是盟军空袭的首要目标。在战争结束时,锡根市80%的建筑物都被夷为了平地。大约是我四岁的时候,一些邻居的房屋被陆续地炸毁了。在1944年2月的一次凌晨空袭中,我父母的房子也被炸毁。由于屋顶和上层被毁,其余的部分也因漏水而无法居住,我们不得不搬到北部20公里左右的希尔兴巴赫镇,在那里,我父亲的同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公寓。这套公寓位于威廉斯堡,它是一座18世纪依水而建的城堡,也是当时的法院大楼。在我的记忆中,我当时坐在城堡地下室的防空洞里,周围萦绕着婴儿的哭闹,飞机、空袭和无线电广播声,这些声音充斥着我青少年时期的噩梦。战争结束后的那段时间尤为艰难。母亲常常会乘坐去往乡下的火车,用我们家中剩余的铁制品换取黄油、火腿、面包、面粉和鸡蛋。“天然的黄油”来之不易,母亲会把它们搅拌进人造黄油中,但并不会稀释太多,这样我们就能尽可能长地记住黄油真正的味道。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种植了苹果树、梨树和樱桃树。有一段时间,我们为了制作糖浆而种植了一些甜菜,并种植了烟草来满足父亲的吸烟习惯。我们还会在后院养鸡,甚至一度在阳台下面养了一头小猪。这些花园中的时光,使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大自然。附近烧毁和倒塌的房屋瓦砾对我有一种错综复杂的吸引力,令我既恐惧又着迷。恐惧是对混乱和破坏的自然反应,特别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危险无处不在。着迷的部分源自和其他同龄男孩一起在荒凉的土地上玩耍的经历,到处都堆满了砖头、罐子、扭曲的电线和塑料碎片。我们经常能发现老鼠窝,里面有一些尚处目盲的粉红色鼠崽。[启蒙教育]锡根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我的小学就在家的街道对面,在那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启蒙时光。八岁时,在还没有任何科学概念的时候,我在阳台下面的阴凉处开始了第一次实验,是天生的好奇心驱使我这样做的:我搭了一个架子,收集了一些利口酒的酒瓶,并用它们去装满我能得到的每一种液体:食用油、水、汽油,以及我长大一点之后得到的盐酸。凭着直觉,我把这些液体混合起来,把金属置入其中,并记录结果。我看着碳化钙在水中溶解,并着迷于激烈的反应和逸出气体的气味;我看着锌在盐酸中溶解并冒出气泡;我在一个与管子相连的金属容器中加热煤,因为我听说会有可燃的气体冒出来。迈耶百科词典,这是我在被毁的老房子里发现的一套20卷百科全书,每卷约1000页。这套百科全书登陆了海量的学术文章、技术图纸、彩色照片和世界各地的地图。在我识字之后,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把它们都读完了。这套出版于1905年的百科全书信心满满地宣称:人类已经把世上所有的东西都研究得不能再透彻,不过,1905年恰好也是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论文的一年,那篇论文证明了能量的量化,也就是量子力学的前身。对于那套百科全书来说,这还是挺讽刺的。如今,这套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了,却对我来说有相当的纪念价值:它们被我视作纪念那套祖宅的传家宝。高中的科学课。在我身后右侧的两个身位处,他们是霍斯特施密特博金和乌尔里希梅博尔德。在未来,他们将成为物理学家。照片由@弗里德海姆施克提供。从五年级开始,我转学到了莫里茨文理中学,这是以奥兰治拿骚家族一位著名公爵命名的学校,而我是小学班20名学生中仅有的4名升学者之一(在德国的体系中,文理中学将初中和高中合并到一起)。在那里,我对科学课,特别是物理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同时,我扩大了实验范围,并在阁楼开辟了第二个试验场地。在那里我会尝试修补一些小玩意,例如用废弃或邮购的零件组装收音机:哥哥曾向我演示过如何组装一个水晶收音机,而我很快就痴迷于这些精巧的小物件,不可自拔。之后,我制作了几个花哨的微型收音机,并装在肥皂盒里。我的大部分零花钱都用在了阀门、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购买上,而阁楼上则充满了松香焊接时产生的"蒸汽"味。幸运的是,我在学校里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住在街对面。这时我应该补充一下,我的三个兄弟姐妹都在同一所文理中学上学。在获得高中毕业证后,我的哥哥去攻读并完成了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职业安全领域的公务员。我的两个姐姐都在高中二年级时转去了职业学校,进行理疗师的就职培训。在结婚并将几个孩子拉扯大之后,长姐完成了她中断的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获得了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而二姐从理疗师转型成了一位艺术家,她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被子,直至1998年她因癌症早逝。[进入大学]弗赖堡市,巴登符腾堡州,德国我始终觉得,在大学里我注定会选择物理专业。而我的父亲常常质疑这个选择,理由是这个专业并不能糊口。1960年,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我去了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in Freiburg),并从省会城市搬到了僻静的小镇,镇上有一些大型哥特式教堂和许多迷人的中世纪建筑,这令我恍如隔世。我学习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并学会如何去撰写严格的数学证明。此外,我也学习了数学物理学科的特殊函数和统计力学的课程。我视在亚琛攻读工程博士的哥哥为榜样,加入了著名的弗莱堡大学Suevia兄弟会,结识了一些朋友。但后来,受60年代政治动荡的影响和启发,我逐渐意识到了那些扎根于德国学生组织中的民族主义和右翼思想,并退出了兄弟会。当时的弗莱堡大学校长,臭名昭著的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开地支持元首。我曾经看到年迈但瘦小的海德格尔在大学门口发表公开演讲,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极为罕见。不过,他被一群学生簇拥着,我几乎看不到他。由于在学士毕业考试中表现突出,我得到了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的提名: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并在日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了解其他学科和人文领域。通过组织科学前沿会议,基金会促进了跨学科的讨论。在1964年的一次会议上,我第一次了解到 "中央教条"原则和DNA结构。也是在这里,我和神经生理学家沃尔夫辛格(Wolf Singer)初识,并开启了直至如今的长远友谊。我和辛格,以及志同道合的学生们一起成立了讨论小组,专注于当时的热门话题—“控制论”。[硕士与博士]慕尼黑市,巴伐利亚州,德国为了得到硕士学位,我前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做毕业论文相关的工作。论文项目与液态金上的电子后向散射有关,这个深奥的课题与当时新兴的高能电子束技术息息相关。我的导师恩斯特金德(Ernst Kinder)曾在早期使用电子显微镜做了一些工作:他发现蝴蝶翅膀的彩色图案源自于微小鳞片处于亚显微排列时产生的光干扰。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仍然保留着一台古老的电子显微镜。这段经历让我对涉及电子显微镜的项目颇有好感。最终,我选择了沃尔特霍普(Walter Hoppe)作为我的博士导师,他是马克思普朗克蛋白质皮革研究所的X射线晶体学家,后转为电子显微镜专家,该研究所后来迁至马丁斯里德(Martinsried),更名为马克思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霍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生物分子进行三维成像的方法。我的论文则侧重于利用统计光学等领域的方法探索电子显微照片的特性。我在Optik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研究了样品漂移对显微照片的光学衍射图案产生的影响,并以傅里叶理论解释了观察到的条纹。当霍普承认这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工作,拒绝在作者栏签署他的名字时,我无比自豪。我的首次计算机编程使用了ALGOL编程语言,每次编译和运行新写的程序之前,我都要花费20分钟左右步行到大学。后来我学会了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所使用的设备是IBM1130,它建造于我们研究所的一个小地下室里,我有时会在那里工作到深夜。研究所的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具有明显的巴伐利亚色彩,只需要步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从研究所步行到举办啤酒节的大草坪。在蘑菇生长的季节,人们会在清晨组织采摘蘑菇的活动。三至四名学生会组成户外小组,与一位对蘑菇了如指掌的专家一同出发,带回许多真菌和鸡油菇。我们会用锥形瓶和烧瓶将它们煮熟,撒上盐,与巴伐利亚面包一同食用。我们也曾在图书馆中用一桶啤酒和大块的肉饼来庆祝论文的刊登。当时的慕尼黑和现在一样,是一个文化活动丰富的城市,到处都是娱乐场所:每天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算得上是日常了。我的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朋友也从弗莱堡搬到了慕尼黑,并邀请我去看了许多出色的演出。耳濡目染下,只靠几个开场音符,我就能辨认出许多古典交响曲。此外,慕尼黑歌剧院的票价平易近人,却总能提供宏大的体验。在那段时间里,我主要有两批朋友,一批是扬格罗内博格等人,格罗内博格是一位具有乌托邦思想的大学辍学生,住在慕尼黑郊外的小屋里。另一批是沃尔夫辛格等人,我通过学术研究基金会认识了他们,靠着沃尔夫辛格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任妻子凯茜恩格伯格。我们于1969年结婚,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10年。1968年,一次在希尔谢洛镇的会议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几个未来在这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这次研讨会是由瓦尔特霍普和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马克斯佩鲁茨(Max Perutz)共同组织的,佩鲁茨因在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在那里,我遇见了哈罗德埃里克森、理查德亨德森、肯霍姆斯、休赫胥黎和奈杰尔昂温等人。在下午,与会者们可以自由地滑雪,而上午和晚上都保留给讲座和讨论,其形式类似于戈登会议。与我的论文相关的两篇德文论文后来发表在了会议记录中,载于Bunsengesellschaf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特刊。[博士后阶段]加利福尼亚州,美国1970年初夏,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论文答辩结束后,我获得了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这使我可以前往美国两年,并自行决定进入哪些实验室。我选择了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唐纳(Donner)实验室、和康奈尔大学。来自欧洲的我,却搬去了帕萨迪纳这样好莱坞一样的地方,那里有繁华的高速公路、紧靠棕榈树的小房子以及穿着网球鞋的小老太太,这种文化冲击难以言喻。事后看来,这三个实验室都给了我未来方向的重要推动力。当时的JPL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图像处理设备,并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VICAR,我可以将自己的程序挂在上面。这个软件包后来成为我开发SPIDER系统的模型。在唐纳实验室,我和鲍勃格莱泽的小组在一起,他专注于用电磁波进行结构研究的两个典型问题:样品的辐射损伤和对水合环境的需求。他和他的学生肯泰勒(Ken Taylor)已经在试验冷冻水化样品的制备,但当时雅克杜博歇(Jacques Dubochet)决定性的玻璃态冷冻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在康奈尔大学的本杰明西格尔小组里,我认识了肯唐宁(Ken Downing)和威廉戈德法布(William Goldfarb)。后来我邀请威廉加入了我在奥尔巴尼的团队。这时我需要提一句,1972年我在康奈尔大学时,我的儿子霍西亚扬弗兰克(Hosea Jan Frank)出生了。从美国回来后,我在1972年的冬天短暂地回到了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研究电子显微镜的部分相干性理论。这项工作使我与世界级的电子光学专家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有了接触。1973年,我加入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弗农埃利斯科斯莱特(Vernon Ellis Cosslett)小组,担任高级研究助理。与我往来的人中有欧文萨克斯顿(Owen Saxton)和彼得霍克斯(Peter Hawkes)。在卡文迪许的几年里,我进一步研究了部分相干理论,并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计算同一区间的两个连续图像的互相关性来获得电子显微照片的信噪比。这时,单颗粒平均和重建的设想在我的脑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将电子剂量分散到网格上随机排列分子的多个"副本"中。1975年,我发表了一篇概念性的论文,提出了利用溶液中重复出现的分子来检索分子结构的想法。之后,我和欧文一起研究了生物分子的明场图像,并确定了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排列,从而使图像达到了一定的平均分辨率,这项研究的结果在1977年共同发表。自此我开始相信,单颗粒的方法即使在弱原生对比度的条件下(即蛋白质与水)也能发挥作用。[Wadsworth研究中心]奥尔巴尼市,纽约州,美国1975年,我收到了纽约州Wadsworth研究中心的唐帕森斯(Don Parsons)发来的工作邀请。在那里,我最初的任务是细胞切片的断层重建,但我继续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单颗粒方法的应用上。这两个领域的交叉使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个程序框架来确保后续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因此,我开始对SPIDER进行开发,这是一个模块化的图像处理系统。随着单颗粒技术的发展,SPIDER成为向社会传播单颗粒技术的工具。它最初采取了买断制,只收取一次性费用,后来,它补充了创意共享许可,能够被免费地使用。之后,过了很多年的时间,单颗粒概念才得以被证明有效,我们收到了生物分子的实际图像: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大卫艾森伯格(David Eisenberg)提供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戈廷根大学的彼得辛斯海姆(Peter Zingsheim)提供的乙酰胆碱受体,以及罗氏的米罗斯拉夫布布里克(Miloslav Boublik)提供的核糖体。我的朋友马丁凯塞尔也利用休假的时间帮助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每个案例中,二维平均数的可重复性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合理的。然而,电子显微镜业内仍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转折点出现1980年,我和荷兰学生马林范海尔(Marin van Heel)共同开发了一种解决异质性问题的方法。为了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合适分子来尝试这项技术,我开始与法国图尔的让拉米(Jean Lamy)以及他的学生尼古拉斯博伊赛(Nicolas Boisset)合作,对各种节肢动物的血蓝蛋白进行成像。多年来我一直与尼古拉斯保持联系,直到他于2008年不幸去世。他的记录方式一丝不苟,并为单颗粒重建的原理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奥尔巴尼镇是纽约州的首府,却淹没在了纽约市的光辉下。该镇被美丽的乡村所包围,仅靠步行便能进入阿迪朗达克山脉。搬到奥尔巴尼不仅让我得到了第一个独立职位,还释放了我在科学之外的领域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冲动。我加入了一个艺术家集体,名为WORKSPACE,由杰西加雷特(Jacy Garrett)创立。当时,行为艺术正在全美范围内被重新定义,艺术家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激浪派(FLUXUS)运动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些边缘的、偶然的东西。我并没有艺术相关的文凭,却凭借创造性的贡献成功地被WORKSPACE接纳了,这让我感觉不错。我参加了他们的邮件通信,并在几年内为一本名为PROP的小型文学杂志提供编辑工作。70年代末,我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了。离婚协议使我们拥有对儿子的共同监护权,这让我在城里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见证我的儿子霍西安成长为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之后将名字中的扬(Jan)改名为了泽(Ze)。1982年,我在奥尔巴尼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卡罗尔萨吉诺(Carol Saginaw)。卡罗尔最初在纽约州心理健康办公室工作,并在多年以来担任纽约州几个非营利组织的执行董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后来,她又从事了早期护理和教育工作。卡罗尔来自密歇根州的一个犹太家庭,她的许多家庭成员都在我祖国建造的毒气室中丧生了。尽管我们之间不同的背景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我们还是在1983年完婚,并幸福地生活到现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卡罗尔的支持和对我的信任使我取得了胜利,并走到了我职业生涯的今天。同时,我也开始尝试用英语写小说,当威廉肯尼迪,以及后来的史蒂文米尔豪斯和尤金加伯对我的手稿给予非常积极的反馈时,我感到受宠若惊。对我来说,用第二语言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我当时并不确定未来是否会回到德国生活。在纽约州立大学的尤金加伯(Eugene Garber)教授的小说写作课程结束后,他班上的学员,包括我在内,决定继续以作家小组的形式聚会。这个小组内的一些建设性批评,以及我后来加入的其他小组,都磨练了我的写作,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声音”。自此,写作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早期对单颗粒冷冻电镜的贡献主要是由三个因素促成的:我工作的地方安静祥和,也没有任何教学要求,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稳定支持也必不可少。这种支持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我很幸运地在1982年邀请到迈克尔雷德马赫加入了我的团队,他是一名德国学生,也曾师从于沃尔特霍普,在任意几何形状的三维重建方面颇有建树。在我的实验室里,迈克尔一手设计了随机圆锥形重建程序,在1986年完成了第一个完全不对称分子的三维重建,即大肠杆菌核糖体的大型亚单位。采用雅克杜波谢的新型快速冷冻和玻璃化技术,我们很快就能重建水合、原生状态的生物分子。从那时起,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一直努力研究的技术逐渐走向了成功,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定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是否能够在分辨率方面和产生原子结构的倾向性方面与X射线晶体学竞争。1985年,在第一届戈登3DEM会议上,以前和现在的实验室成员在奥尔巴尼重聚。从左到右:马林范海尔,让皮埃尔布雷图迪尔,阿德里安娜弗尔肖尔,布鲁斯麦克伊文,约阿希姆弗兰克,泰瑞瓦根克内西,迈克尔拉德马赫,马丁凯塞尔在1985年,我们的女儿玛丽尔贝丝出生,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中心。在她两岁的时候,我收到了在英国剑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LMB)休假的邀请,邀请者是理查德亨德森。我们在小谢尔福德村(Little Shelford)的国王小屋租了一个迷人的小房子,小屋后有一个花圃,女儿玛丽尔会在那里与其他孩子玩耍。我们在康河上划船,并在剑桥周围美丽的公园里散步。在实验室里,我的大部分互动对象都是赵华(Wah Chiu),他是我第一次访问罗伯特格雷瑟(Bob Glaeser)的实验室时遇到的学生,也和我在同一个时间段加入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利用赵华收集到的响尾蛇毒素二维晶体数据,并在他的帮助下,我成功开发了斑块平均法,这是一种结构重建的方法,利用了晶体小区间的"局部"平均数:基本上是应用于晶体碎片的单颗粒方法。在奥尔巴尼,我们重建的第一批分子是血蓝蛋白,这是我们与法国的让拉米研究小组合作的延续。与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悉尼弗莱舍(Sydney Fleischer)的另一项合作,使我第一次有机会研究鱼尼丁(Ryanodine)受体的结构。不过,关于核糖体结构的工作仍然最让我着迷。早在1990年,我就深信自己的实验室能够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作出重大贡献,我开始招募有核糖体背景的生物化学家。阿金德拉阿格瓦尔(Rajendra Agrawal),他在贝拿勒斯印度大学的缅甸实验室接受过培训,是第一个将"核糖体专家级"的知识带入实验室的人。其他人后来也陆续地加入进来,其中包括在柏林Knud Nierhaus实验室受训的克里斯蒂安斯佩恩(Christian Spahn)。三维电子显微镜戈登会议(3DEM)是促进冷冻电镜社区讨论和传播样品制备、仪器和数据处理新技术的重要会议。该会议成立于1985年,最初每两年召开一次,后来改为现在的年度会议。我在1987年当选为会议的副主席,随后在1989年与David DeRosier一起当选为主席,这标志着单颗粒技术得到了整个学界的认可。1994年,马克思普朗克医学研究所的肯霍姆斯和拉斯姆施罗德为我提供了再次在德国工作的机会。通过我的研究生朱军(音译)和博士后帕维尔潘切克的努力,在X射线结构出来之前,我们得到了大肠杆菌核糖体的第一个高清密度图。也是在海德堡,我写出了一本关于三维电子显微镜的书,该书于1996年出版,并在和2006年第二次出版。1998年,我被任命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员,并在之后任职了19年,直到最近我才退休。在这些年里,我的实验室继续开发冷冻电镜,并与几个合作者实现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生物项目,这都离不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资助。也是在那个时候,Wadsworth中心与纽约市的八个机构一起组成了一个结构研究的联盟,称为纽约结构生物学中心,该中心支持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这让我能够与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的其他领先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2005年3DEM戈登会议上的奥尔巴尼团聚照片。从左到右:比尔巴克斯特,马丁凯塞尔, 尼古拉斯博伊塞,约阿希姆弗兰克,克里斯蒂安斯帕恩,坦维尔谢赫,帕维尔佩内泽克,阿金德拉阿格拉瓦尔,刘铮(音译),何塞玛利亚卡拉索2000年,在我60岁生日的时候,我在伦斯勒维尔镇(Rensselaerville)组织了一次会议,以延续安德斯利尔哈斯(Anders Liljas)在瑞典发起的一系列关于翻译功能的结构基础相关会议。会议的地点坐落在一个美丽的公园里,离奥尔巴尼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这次会议期间,我和曼斯艾伦伯格(Mns Ehrenberg)花了不少时间,就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合作制定了具体计划。这开启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研究旅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研究了启动、解码、mRNAtRNA转位、终止和循环过程的结构基础,为关于翻译机制的丰富知识库做了很多的贡献。2017年夏天,我的家人在我们位于伯克希尔的阿尔福德的房子里。上方,从左到右:霍西阿(泽)和他的儿子约拿,汤姆墨菲(玛丽尔的丈夫),约阿希姆弗兰克下方,从左到右:泽的妻子乔迪布兰特和他们的女儿罗丝,玛丽尔,我的妻子卡罗尔萨吉诺。这时,我的孩子们都长大成年了,有着自己的生活。我的儿子泽弗兰克在布朗大学主修神经科学,并出于弹吉他的爱好成立了一个乐队。他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特殊才能在少年时期就得到了体现。后来他搬到了纽约,开始做网页设计。通过一个偶然的途径,他登上了TED演讲的舞台,随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人物。最近,他任职于Buzzfeed,职位是媒体总监。他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洛杉矶。我的女儿玛丽尔弗兰克在巴纳德学院主修语言学。她会说多种语言,在日本教过英语,还曾为一个拉丁裔非营利组织工作,现在是代码学院的程序员和课程开发人员。她已经结婚了,并定居在纽约布鲁克林。[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纽约市,美国2008年,我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系和生物科学部门的职员。在30多年的奥尔巴尼牧区生活后,重返纽约是相当令人兴奋的,这为我提供了许多合作机会。我带来了HHMI的FEI Polara显微镜,连同后期购买的FEI F20显微镜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冷冻电镜实验室。之后,我立刻被单分子FRET合作领域所吸引,这是由斯坦福大学Puglisi实验室的鲁本冈萨雷斯建立的领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头四年里,我们的冷冻电镜项目进展缓慢,因为它仍然受到记录介质的限制。当直接电子检测相机被商业化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冷冻电镜领域被彻底改变了,也为我的实验室开辟了许多新的合作途径,特别是在通道结构方面。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一个冷冻电镜设施,由于捐助者的慷慨,以及和三个校区院长的合作,哥伦比亚大学现在正朝着成为世界领先的冷冻电镜中心之一前进。看着新技术在整个工业化领域广泛传播,我十分振奋,单颗粒冷冻电镜现在能够填补分子结构研究的巨大空白:膜结合的通道和受体,以及许多高柔性的大分子结构都可以被解析。冷冻电镜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大大增加人类医学的成就。[末尾致谢]诺贝尔颁奖典礼,斯德哥尔摩市,瑞典在过去五年中,一些实验室陆续解析了许多近原子结构,这引起了全世界对冷冻电镜领域之前数十年工作的关注,这些工作不仅仅归功于受到表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他们的小组,更是整个冷冻电镜领域的成就。因为从长远来看,自1990年冷冻电镜技术开始得到认可,许多团体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样品制备、数据收集自动化、计算、验证和原子模型的建立。这些贡献不胜枚举。在走到这一步的整个过程中,我受到了不少眷顾。我想对我的家人们表示感谢,特别是我的妻子卡罗尔,感谢她/他们在漫长时间里的稳定支持。我的妹妹英格伯格接受过生物化学方面的培训,她是我家庭中唯一能够理解我工作内容的人。在我的朋友中,我需要特别指出马丁凯瑟(Martin Kessel)对我早期工作的鼓励和支持,以及何塞玛丽亚卡拉索(Jose-Maria Carazo)对我一路走来的许多启发。最后,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令我激动,且受宠若惊。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的话来说,诺贝尔奖的得主将是那些造福全人类的终身成就者,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些先行者,欧内斯特卢瑟福、莱纳斯鲍林、玛丽居里...他们的成就是难以逾越的。于我而言,一夜之间,我的人生被完整地定义了,或者说,许多与我未曾谋面的人能够了解我的经历,听我用自己的言语讲述我的故事,我感激这个机会。引用资料1. Frank, J. (1975). “Averaging of low exposure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non-periodic objects.” Ultramicroscopy 1, 159–162.2. Frank, J., Shimkin, B., and Dowse, H. (1981). “SPIDER — A modular software system for image processing.” Ultramicroscopy 6, 343–358.3. Frank, J. (2006).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of Macromolecular Assemblies (New York, Oxford U. Press).4. Frank, J. (2015). “Generalized single-particle cryo-EM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再次祝愿Joachim Frank教授生日快乐!
  •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助力我国学者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结构之谜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10b97d65-a440-46ce-8444-f08d5fcc0fd3.jpg" title="QQ图片20160526093428.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章新政、李梅、柳振峰(由左至右)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合影/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为长篇主题论文(Article)在线发表。/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40e208d7-2d2e-41ef-b61d-30c43ddd32e7.jpg" title="QQ图片20160526093928.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章新政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展示冷冻电镜/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于结构的光合作用机理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将为解决能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提供具有启示性的方案。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从光系统II开始的,光系统II是由25个以上蛋白质亚基以及众多色素和其它辅因子组成的超大膜蛋白-色素复合物。该复合物中包含了天线系统、反应中心系统以及一个能在常温常压下裂解水释放氧气的放氧中心。解析植物光系统II神秘而复杂的精细结构将有助于理解该超分子机器的工作原理,也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热点和难点课题,并且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中众所期盼的一个超大膜蛋白-色素复合体三维结构。/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在对高等植物光系统II超大膜蛋白复合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和晶体学研究方法长期探索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及时引进并应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通过联合三个课题组的优势科研力量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奋战,协作攻关,以最高的效率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完成了该项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国际前沿研究课题。/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此次所解析的菠菜PSII-LHCII超级复合物的总分子量约1.1兆道尔顿(megadalton)(1,100 kDa),形成了一个同质二聚体的超分子体系。每个单体中包含了25个蛋白亚基、105个叶绿素分子、28个类胡萝卜素分子和众多的其它辅因子。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这一高度复杂的超分子体系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各亚基的排布规律。/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在每个菠菜PSII核心复合物的外周,结合了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三聚体,以及分子量分别为29 kD和26 kD的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和CP26。该项工作首次解析了CP29的全长结构和CP26的结构,并发现了这三个不同外周捕光复合物与核心复合物之间相互装配和识别的机制和位点。在准确指认了外周捕光复合物与核心复合物界面上的三个小亚基的基础上,合理解释了它们在介导二者之间装配以及稳定超级复合物方面的作用。/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外周捕光复合物为光系统II核心复合物提供激发能,而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途径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精确解析。在对菠菜PSII-LHCII超级复合物内部高度复杂的色素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揭示了LHCII、CP29以及CP26向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或CP47传递能量的途径。同时,还对在光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潜在能量淬灭位点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理解PSII-LHCII超级复合物中的能量传递时间动力学和光保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该工作由生物物理所三个课题组共同完成,博士研究生魏雪鹏和助理研究员苏小东为该项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B类先导“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专项、科技部“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 ”和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研究员柳振峰和章新政得到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和支持。该项工作得到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中心、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等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f7e41d6a-ef3b-45c0-8e8a-a702c6a63549.jpg" title="W020160523352780363591.jp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菠菜PSII-LHCII复合物整体结构(顶视图)/ppbr//p
  • 研究提出冷冻电镜颗粒挑选新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原位结构生物学是在接近自然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原位冷冻电镜技术(Cryo-ET)以高分辨率和在接近生理条件下观察样品的特点,成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手段。原位冷冻电镜的技术流程涉及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电子断层重建、颗粒挑选、粒子平均等步骤。生物大分子的颗粒挑选即定位识别是关键环节之一。受限于Cryo-ET图像的极低信噪比和重建伪影等因素,成千上万个目标颗粒的手动挑选耗时费力。而现有自动挑选方法的应用受到人工标注量高、计算成本高和颗粒质量不理想等方面的限制。3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实验室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原位结构生物学,提出了基于弱监督深度学习的快速准确颗粒挑选方法——DeepETPicker。相关研究成果以DeepETPicker: Fast and accurate 3D particle picking for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using weakly supervised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eepETPicker仅需少量人工标注颗粒进行训练,即可实现快速准确三维颗粒自动挑选。为了降低人工标注量的需求,DeepETPicker优选简化标签来替代真实标签,并采用更高效的模型架构、更丰富的数据增强技术和重叠分区策略以提升小训练集时模型的性能;为了提高颗粒定位的速度,DeepETPicker采用GPU加速的平均池化-非极大值抑制后处理操作,与现有的聚类后处理方法相比提升了挑选速度数十倍。为方便用户使用,该团队推出了操作简洁、界面友好的开源软件,以辅助用户完成图像预处理、颗粒标注、模型训练与推理等操作。科研人员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图像中使用DeepETPicker挑选颗粒的整体工作流程,包括训练阶段和推理阶段。在训练数据的准备阶段,研究优选了弱标签TBall-M来代替真实掩模以减轻人工标注负担。在模型架构的设计方面,研究引入坐标卷积和图像金字塔到3D-ResUNet的分割架构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模型推理阶段,DeepETPicker采用重叠断层图分区策略,避免了因边缘体素分割精度不佳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结合MP-NPMS操作加速了颗粒中心定位过程。该研究在多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数据集上,将DeepETPicker与目前性能最优的颗粒挑选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对比,采用六个定量指标全面评价颗粒挑选的质量。结果表明:DeepETPicker在仿真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上均可实现快速准确的颗粒挑选,且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生物大分子结构重建得到的分辨率达到采用专家人工挑选颗粒进行结构重建的同样水平。这体现了DeepETPicker在原位高分辨率结构解析中的实用价值。DeepETPicker有望为采用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相关技术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图像中使用DeepETPicker挑选颗粒的整体工作流程
  • Nature发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助力中国科学家阐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团队联合湖北大学,实现了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研究的重大突破,让植物向性这一百年科学难题的关键一环得以解决,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进一步调控打下基础。 近日,相关论文发布在 Nature 上。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系长聘副教授/附属第四医院双聘教授郭江涛 表示:“对于弄清楚 PIN 蛋白(pin-formed protein)介导生长素转运的分子机制,学界早已翘首以盼,而该工作终于揭晓这一机制。这为开发基于结构靶向 PIN 家族蛋白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奠定了基础。这些抑制剂既能作为工具,去研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理;也可作为农业除草剂,助力于作物改良。”图 |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合影。前排左起:郭逸蓉、张素芬、张艳、苏楠楠、竺爱琴、杨帆 ;后排左起:周晨羽、叶繁、郑绍建、郭江涛 、常圣海同时,作为共同作者单位的湖北大学,也借此迎来该校第一篇 Nature 论文。审稿人评价称:本文报道了一个重要的结构,为植物生长素运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些发现是开创性的,真正为 PIN 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从而为研究打开了许多新的途径。此外,PIN 蛋白与胆汁酸/钠转运蛋白的结构也存在有趣的相似性,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PIN 蛋白的起源及其转运机制。另据悉,通过比对拟南芥其他生长素转运蛋白序列,课题组发现生长素转运位点是保守的,这种保守性也会延伸到其他的植物物种中。因此,可以认为此次研究结论,也能被推广到其他植物中。近日,相关论文以《拟南芥生长素转运蛋白 PIN3 的结构与机制》(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Arabidopsis auxin transporter PIN3 )为题发表在 Nature 上[1]。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郭江涛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研究员杨帆 、以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姗 教授。郭江涛 团队的博士后苏楠楠、杨帆 课题组的博士生竺爱琴、以及吴姗 团队的博士生陶鑫为论文共同一作。PIN 蛋白在拟南芥中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机制据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核心调控作用。一般来讲,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然后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其中,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其在植物各个组织中的不对称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不对称分布,主要由于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生长素运输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也被称为生长素极性运输(Polar Auxin Transport,PAT)。那么,PIN 蛋白缘何能导致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受到单侧光的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弯曲现象。而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这种向光性息息相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韧皮部完成长距离运输的非极性运输;二是需要转运蛋白参与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其中,对于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极性运输起着关键作用。PIN 蛋白可以将生长素转运至细胞外。PIN 蛋白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定位,决定着植物体内生长素极性分布,从而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至于为何要采用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郭江涛 表示,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其基因组已于 2000 年由国际拟南芥基因组合作联盟完成测序,是第一个实现全序列分析的植物基因组。目前,人们已在 30 多种植物中鉴定出了不同数量的 PIN 基因。作为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 8 个 PIN 蛋白成员(PIN1-PIN8)。学界在这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也比针对植物其他物种的研究更透彻,这能帮助该团队更好地认识 PIN 蛋白的生化、生理以及遗传等特征。同时,鉴于本研究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制,因此其选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据介绍,生长素极性运输主要依赖于三种膜定位转运体:AUX/LAX 家族蛋白、 PIN-FORMED 家族蛋白和 ABCB 家族蛋白。通过调控这些家族蛋白,植物可以调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分布。研究发现,拟南芥 PIN 与 ABCB 蛋白可以共同定位。而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的实验表明,PIN 和 ABCB 蛋白存在直接的物理互作。PIN 蛋白在极性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等需要定向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过程中其决定作用,而 ABCB 则在顶端组织生长素转运及长距离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调控生长素的转运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AUX 蛋白为生长素转入蛋白,PIN 蛋白为生长素外排蛋白。它们通过协同工作,一起维持植物体生长素平衡。(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解析三个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本研究最开始且关键的一环是课题选择,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PIN 蛋白。PIN 蛋白是生长素转运蛋白,在植物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手段解释PIN蛋白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而拟南芥 PIN 蛋白家族被分为两个亚家族,一类是定位在质膜上的 long PINs (PIN1–PIN4、PIN6 和 PIN7),另一类是定位在内质网上的 short PINs (PIN5 和 PIN8),这两大家族通过共同工作,一起维持着植物生长素的内稳态。研究中,该团队首先对 7 个 AtPINs (AtPIN1–5, AtPIN7–8)进行表达纯化筛选,最终选择 AtPIN3 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AtPIN3 与其他 long AtPINs 有至少 54% 的序列同源性,可作为 PIN 家族结构和功能分析的模型。随后,通过哺乳动物细胞 HEK293 外源表达系统、对 PIN 蛋白进行过表达并纯化后,课题组得到了均一且稳定的蛋白样品。借助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该团队解析了三个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别处于三种状态:PIN 蛋白未结合底物状态、底物 IAA 结合状态以及抑制剂 NPA 结合状态。接下来是功能实验验证阶段。研究团队建立了体外放射性 3H-IAA 转运实验体系,针对底物 IAA 与抑制剂 NPA 结合位点突变体的生长素转运活性和抑制活性,进行相关的测试。随后又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测试底物 IAA 与抑制剂 NPA 结合位点突变体分别与 IAA 和 NPA 的结合能力。然后,通过功能实验的多重验证,课题组阐明了 PIN 转运蛋白对 IAA 的识别和转运机制,以及抑制剂 NPA 抑制生长素转运的分子机制。最终解释了 PIN 蛋白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将探索开发新型农药除草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了很多困难。AtPIN3 二聚体的分子量仅为 140 kd,蛋白颗粒取向优势严重,从结构上来看几乎只有跨膜区,这对冷冻电镜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郭江涛 表示:“从拿到均一稳定的蛋白样品到拿到较好的密度图,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我们通过尝试改善蛋白颗粒的取向优势问题,采用不同的电镜数据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最终得到高分辨率结构。”AtPIN3 与底物 IAA 复合物结构的解析,同样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由于 IAA 与 AtPIN3 亲和力相对较弱,研究团队在前后多次对 AtPIN3 与 IAA 的复合物样品进行单颗粒冷冻电镜数据收集,但是 IAA 的密度一直不是很清晰,这让其无法准确判断 IAA 与 AtPIN3 准确的结合模式。后来,通过提高样品中 IAA 的浓度、更换蛋白样品缓冲液体系、更换冷冻电镜样品载网、制样条件、以及改善样品进孔问题,课题组终于成功拿到复合物高分辨结构。(来源:郭江涛 课题组)通过功能实验对 IAA 和 NPA 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也是本研究的难点之一。建立一个准确有效的检测生长素转运的实验体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经过不断摸索学习总结,最终也成功建立了放射性 3H-IAA 外排实验体系。“从最开始的困难重重到最后柳暗花明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做研究要有决心,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始终要有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信念,有做世界最一流工作的信念。”郭江涛 总结称。后续,其计划以 PIN 蛋白为靶点筛选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体外放射性 3H-IAA 转运实验体系对小分子进行功能验证,也将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手段解析复合物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筛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优化,进而开发新型除草剂农药。
  • 清华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冷冻电镜颗粒挑选的持续学习方法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团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沈渊团队,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陈健生团队联合在《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题目为“一种用于冷冻电镜颗粒挑选知识积累的范例驱动持续学习方法EPicker” (EPicker is an exemplar-based continual learning approach f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n cryoEM particle pick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范例驱动的持续学习方法在蛋白质颗粒挑选中的应用,通过在颗粒挑选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展检测模型识别生物大分子的能力。发展持续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人工深度神经网络具有类似人的学习方式,在使用中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EPicker经过训练之后可以挑选蛋白质颗粒、囊泡和纤维等广泛的生物对象。近年来,深度学习逐渐成为冷冻电镜图像处理流程中颗粒挑选的常用方法。然而,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颗粒挑选方法无法在新数据训练中动态地向模型中积累新的知识。也就是说,现有模型在新样本上被训练后,虽然能够在最新的数据上获得良好的性能,但是往往无法保持其在旧数据上的颗粒挑选精度。此外,现有方法都是在特定数据集上训练出通用模型,当要加入新的训练数据时存储和计算成本都很高,大大限制了其在未曾见过的数据上的识别能力和精度。因此,我们需要改进现有深度学习网络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同时,现有的冷冻电镜设施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数据。如果能发展一种持续学习的技术,在持续的应用过程中,让深度神经网络能够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新数据中的新特征,不断地增强对生物样本图像识别能力,对发展现代化的自动化冷冻电镜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1 EPicker的网络框架和持续学习的示意图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持续学习的颗粒挑选算法,能够在训练神经网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颗粒挑选知识,提高通用模型的颗粒挑选能力。该算法通过设计双路网络结构(图1)和融合知识蒸馏、历史回放、正则化、稀疏标注方法,将新样本的知识不断积累到通用模型中去的同时,不会遗忘旧知识。这很好解决了模型在新数据上训练后无法挑选旧数据样本的问题。基于这些算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EPicker的新软件系统。为了进一步扩展方法的适用范围,团队针对广泛的生物对象设计了相应的挑选算法,包括挑选囊泡和纤维等多种不同的生物对象,支持有偏和无偏的颗粒挑选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等等。通过在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并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颗粒挑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EPicker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图2)。实验结果表明,EPicker可以通过高效、高度自动化的持续学习过程得到精度高、召回高且泛化能力强的蛋白质颗粒挑选结果。图2 不同方法的颗粒挑选结果比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副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沈渊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陈健生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9级硕士生张馨予,2020级硕士生赵天放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工作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等的资金支持。
  • 浙江大学投资6000万打造一流冷冻电镜中心 施一公送贺礼
    p  5月9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报告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镜中心主任周正洪教授及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等顶级冷冻电镜专家共同启动了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的成立庆典仪式,为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送上又一份贺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cf1d79b-a914-4581-a5d4-a6d10c4c3b6c.jpg" title="149438566459685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成立暨2017冷冻电镜西湖论坛现场/pp  生物结构决定了其功能,冷冻电镜正是解析生物结构的利器。冷冻电镜技术的发明,为解析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结构提供了高效率的手段,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热潮,出现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施一公院士就是个成功的典范。冷冻电镜技术还显示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光镜和电镜关联等强大功能和潜力。/pp  记者了解到,2013年11月由段树民院士、张泽院士和洪健教授向学校提出了建设高端冷冻电镜平台的建议书。经过专家认真论证、慎重调研,充分听取校内专家、领导和国内兄弟单位的建议,学校形成共识,浙大应抢占先机,要建就建世界一流的平台,并于2015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国内的寥寥数个冷冻电镜平台都是国家出资的,浙江大学则是由学校自筹资金6000万建立冷冻电镜中心,这在国内首开先例。足见浙江大学对冷冻电镜技术的重视。/pp  据悉,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是目前国际上设备配置最齐全、技术覆盖面最广泛的冷冻电镜中心之一,可解析从蛋白复合体到细胞组织的高分辨三维结构。冷冻电镜目前在单颗粒解析蛋白结构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但在细胞生物学等在体的超微结构研究方面的应用还有待开发,是今后冷冻电镜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齐全的配套装置和技术覆盖面广泛的设备,为浙大开发冷冻电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保障,也将成为浙大冷冻电镜发展的优势和特色。/pp  段树民介绍,浙大冷冻电镜中心主任张兴教授,来自全世界冷冻电镜发展走在最前沿的实验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纳米系统学院电子成像中心。张兴教授在2010年首次使用单颗粒冷冻电镜解析出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原子结构,确定了冷冻电镜作为第三种可以重构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的技术。/pp  作为冷冻电镜结构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表示,“浙江大学6000万元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冷冻电镜的发展像是一场猛烈的革命,浙大建立冷冻电镜中心是及时的,就目前冷冻电镜的发展速度来看甚至还有所欠缺,近年来冷冻电镜迅速发展,超出所有人预期,且冷冻电镜对整个生物学的影响不仅仅包括结构生物学,还包括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发育学等大部分领域。就目前发展前景来看,冷冻电镜技术是可与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相提并论的第三大技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6a328e1-efb3-4d46-accf-af21868f60c5.jpg" title="14943856647360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致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ceed1d9-99b8-45fd-8753-dbd20f99d33d.jpg" title="149438566472268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致辞/pp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成立仪式结束后,中心举办了2017冷冻电镜西湖论坛,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教授、耶鲁大学刘骏教授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学术报告。/ppbr//p
  • 蛋白质冷冻电镜投影图像有了三维重构新算法
    从冷冻电镜的多个二维投影图像进行三维重构,获得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兰州大学供图蛋白质结构解析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课题,对于人们认识蛋白质的功能,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在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目前DeepMind 公司开发的AlphaFold已经可以从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但其准确性还有待提升,其结果也只能作为预测结果使用。近日,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路永钢课题组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朱莉以及美国欧道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何静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嵌入的蛋白质三维重构算法,有助于从冷冻电镜图像中重构出更加准确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相关成果以《基于两次球面嵌入的冷冻电镜投影图像三维重构》为题在线发表于《通讯生物学》。单颗粒分析是冷冻电镜测定蛋白质结构的主流技术。在利用冷冻电镜获得大量同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二维投影图像后,该技术利用三维重构算法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其中,蛋白质三维重构的核心问题是估计每个投影图像的投影方向,其本质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现有的算法大多是基于模板匹配,或者是基于期望最大化的参数估计算法,容易受到初始参数选取的影响,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可能会重构出错误的蛋白质结构。为了提升三维重构结果的可靠性,路永钢课题组在该研究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全体投影图像在投影方向以及等价线方面的全体一致性约束,通过两次球面嵌入获得了在三维空间中满足全体投影图像一致性约束的投影方向估计,进而计算出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初始模板,尽量从数据内部挖掘约束条件,对初始化依赖较小,因而提高了重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路永钢课题组还提出了新的投影方向表示方法,利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投影图像的法向量和自身坐标的X轴)来表示投影方向,并且讨论了这种表示和通常使用的欧拉角表示的等价性。在该论文的实验工作中,课题组分别使用了模拟数据集和两组真实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评价。通过与目前常见的几种算法(Synchronization、LUD、EMAN 2.1和RELION-2)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模拟数据由大肠杆菌70S核糖体对应的蛋白质结构通过计算机模拟投影生成。真实数据使用了从EMPIAR数据库下载的恶性疟原虫80S核糖体数据集(EMPIAR-10028)的冷冻电镜图像,以及Hedgehog受体补丁与纳米抗体TI23复合物(EMPIAR-10328)的冷冻电镜图像。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论文提出的球面嵌入算法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投影方向,并且在噪声比较高的情况下(例如SNR=0.1或0.2等),该算法能大大降低投影角估计的误差。三维重构的结果也证明了利用该算法在不同噪声水平及不同数量的投影图像上进行重构时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得到的重构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也更加接近于真实结构。
  • 祝建:关于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一点想法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29日-6月2日,&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  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祝建教授作了题为&ldquo 关于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一点想法&rdquo 的报告。祝建教授  祝建介绍说:&ldquo 冷冻电镜技术可以分为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和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其中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目前国际上做了许多工作,近来也比较火。近年来,我国为了开展这方面工作,购置了许多相关的高端仪器设备。该技术需要将细胞内的活性蛋白分子提纯后在体外分析,但是在体外做的不错的结构最终还需要到体内去验证,如在体内蛋白质是否也是按照相应的结构来执行功能。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rdquo   祝建表示,原位冷冻电镜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机制统一的问题,从而解释生命现象。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包括冷冻固定、超薄切片,再加上电镜分析、数据采集、三维重构等。冷冻固定可以分为快速冷冻和高压冷冻。高压冷冻技术就是为了使组织的冷冻成为可能而问世,可以冷冻200&mu m厚的样品。而快速冷冻技术只能冷冻30&mu m厚的单细胞层。从冷冻速度来看,快速冷冻的速度稍快一些。  祝建说:&ldquo 目前,国内购买了多台高压冷冻仪。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样品都适合高压冷冻,大组织块、一定厚度的样品用高压冷冻最好,其他的单细胞样品用快速冷冻一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快速冷冻技术更简便。&rdquo   &ldquo 冷冻固定之后,如果在冷冻电镜下分析需要与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相结合。如果在常温电镜下分析,则还需要冷冻置换、包埋、切片等步骤,现在买高压冷冻仪的单位基本都是要和冷冻置换结合起来。冷冻置换是冷冻固定之后非常必要的低温脱水技术,脱水过程中脱水剂中所含有的固定成分还将在合适的低温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二次固定。如果要减少样品收缩,则需要快速冷冻固定,慢慢脱水。&rdquo 祝建说道。  另外,祝建还谈道:&ldquo 原位分析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标记,通过标记实现定位、定性、定量分析。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一些结构细节和大分子,所以用抗体来标记连接我们能看到的荧光分子或金颗粒来实现间接原位分析。&rdquo   最后,祝建总结说,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样品的特点,从快速冷冻、高压冷冻、冷冻置换、超薄切片、冷冻超薄切片、离子束切片等制样技术中选择合适的组合方法来制样。还有我们要考虑将原位冷冻电镜与单颗粒冷冻电镜结合起来获取有效的分析结果。撰稿:秦丽娟
  • 研究成果:低降温速率冷冻制样消除蛋白质快速漂移
    近期,QRB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新政课题组题为Low-cooling-rate freezing in biomolecular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recovery of initial frame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在冷冻电镜成像过程中导致电子束诱导蛋白质样品快速漂移的新机制,并提出通过降低冷却速率制备无快速漂移的冷冻电镜样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辐照损伤最少,含最多高分辨信号的成像数据质量,提升重构分辨率,实现辐照损伤敏感氨基酸的高分辨重构,高分辨信号的恢复也为冷冻电镜达到原子分辨率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有科学家把含水样品快速投入到-183℃的液态乙烷中,制备包埋在玻璃态冰中的低温样品来减少生物样品受高能电子束照射产生的损伤。一般认为,降温速率越快越容易产生玻璃态冰,但是玻璃态冰中的蛋白质在电子束照射初期会产生快速漂移,无法矫正,使冷冻电镜前几帧成像模糊而无法有效应用于三维重构。电子束曝光初期的冷冻电镜数据具有最小的辐照损伤,含有最主要的高分辨信号,所以电子束诱导的快速漂移是实现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以及易辐照损伤氨基酸高分辨重构所需要克服的壁垒,有科学家称其为冷冻电镜中的“Key outstanding problem”。  经过近5年的攻关,研究人员发现快速漂移源自玻璃态冰在急速冻结时产生的应力,该应力和过高的降温速率相关,可以通过降低冷却速率来减少。通过优化冷冻制样技术,降低冷冻过程中样品的降温速率,研究实现了蛋白质快速漂移的消除(如图)。在降低冷却速率制备得到的冷冻样品中,数据分析展示出冷冻电镜前几帧数据被有效恢复,从恢复的电子密度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在普通冷冻样品结构中无法得到的辐照损伤敏感的氨基酸侧链信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降低样品冷却速率消除快速漂移示意图。a.通过降低样品冷却速率,冷冻电镜前几帧数据明显恢复。b-c.增加载网与镊子的传热在载网形成的冷却速率梯度和在不同冷却速率下GDH样品前几帧的恢复情况。d-e.提高液态乙烷温度至-110℃时制备的铁蛋白样品,以及在不同温度下铁蛋白前几帧的恢复情况。f.冷冻电镜前几帧恢复后,易受辐照损伤的氨基酸侧链密度图对比
  • 冷冻共聚焦光电联用实现三维定位
    冷冻共聚焦显微镜及其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中的价值 Cryo ET(电子断层扫描)是一种专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重建观察区域的三维体积。借助先进的冷冻EM(电子显微镜),图像分辨率可以提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亚纳米等级。因此,可以在细胞内的原生环境中研究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分子,从而揭示尚未探明的分子机制。由于细胞和组织必须薄到能够透过电子,样品必须进行切片以获取足够薄的样品体积(薄层)。为对样品中的靶区进行精确的三维定位,冷冻共聚焦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以下部分,我们将描述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工作流程的主要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冷冻共聚焦显微镜定位靶区并进行切片,以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可靠性。 在EM网格上培养细胞 通常,在涂有多孔碳膜(例如 QuantifoilR)或二氧化硅(SiO2)膜的金质或钛金网格上植入急性分离或培养的细胞(图1,Mahamid等人,2019)在后续步骤中,钛金属和二氧化硅似乎更加坚硬而且稳定,无需额外添加碳层(Toro-Nahuelpan 2019) 网格通过Poly-L-Lysin或纤连蛋白(Fibronectin)实现生物激活,胰蛋白酶解离细胞在前一晚植入,以便在后续步骤中附着在碳层表面(Mahamid等人,2019)。 图1:采用12纳米厚多孔二氧化硅膜(R 1.2/20,即孔径1.2微米,间距20微米)的3毫米EM金质(Au)网格的反射图像拼接图。HeLa细胞已经植入并玻璃化。实心箭头:定位用的中心标记;空心箭头:聚焦离子束进入的切片槽;虚线箭头:空的网格方格。一个网格方格的边长:90微米。 添加微型图案 为进入细胞样品以成功实现FIB切片并在冷冻TEM中开展后续分析,必须确保相关细胞位于网格方格的中心位置或其附近。但细胞喜欢在网格条上生长或者集簇生长,因此不适合进行FIB切片和电子透射分析。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微型图案技术允许用户控制细胞在碳膜(图2)上的位置和分布,提高相关工作流程的可靠性。 网格表面涂有聚乙二醇(PEG),可防止生物材料附着。利用紫外激光移除该涂层,即可对细胞的黏附进行针对性控制,保证FIB切片以及TEM的可操作性(Toro-Nahuelpan 2019)。此外,可以创建特定图案,从而影响整个细胞结构并且有助于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生物力学现象。 图2:有/无微型图案的细胞分布情况左图:分布不均的细胞(小鼠A9成纤维细胞,使用Alexa Fluor 488 Phalloidin标记,以显示纤维状肌动蛋白)。右图:网格方格中心定位精确的细胞,可进行FIB(成纤维细胞黏附在纤维蛋白原微型图案表面;图片由Alvéole与德国汉堡CSSB中心教授Kay Grünewald博士共同提供。) 投入冷冻 为在固定用于电子显微镜检查的同时确保样品接近原生状态,细胞必须极速冷冻,以免产生破坏性的冰晶。这个过程称为玻璃化,因为冰片变成无结晶的玻璃状(玻璃体) 为让样品细胞达到这种效果,网格必须快速投浸到适当的冷冻剂(通常为乙烷,或者乙烷和丙烷)中。1981年,Jacques Dubochet发表了首个手动吸液和投入冷冻方法,该方法仍获广泛使用以获取出色的结果(Dubochet, J.以及McDowall, A. W.,1981)。 在投入冷冻之前,必须去除多余的液体。标准技术是使用滤纸实现受控吸液(图3,Dubochet, J等人,1982;Bellare等人,1988;Frederik, P. M.等人,1989)。 图3:在投入冷冻前,通过吸液处理对多余液体进行受控移除。使用镊子固定网格,并通过单独步骤将吸液纸移向网格。吸液传感器可以自动并反复执行该过程。 市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吸液设备,例如用于自动吸液和投入冷冻的Leica EM GP2。根据不同样品类型的多种需求,可以使用多种涉及吸液步骤的样品制备方案(另见此处)。 冷冻状况下的存储、装载和转移 玻璃化之后,样品必须在整个工作流程期间处于冷冻状况下。因此,必须对从存储到转移至不同成像系统的所有步骤进行冷冻处理,以免样品析晶和/或污染这尤其困难,因为这种低温冷冻样品会像磁铁一样吸引附近的湿气和灰尘。研究人员和制造商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开发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便在工作流程的不同步骤中保证样品安全。 样品通常以四个为一组存储在网格盒内,而网格盒又保存在大型液氮(LN2)罐中的Falcon多孔试管中。还可以使用更为复杂的冰球系统。 转移并装载到样品架时,通常使用液态氮(LN2)。不幸的是,LN2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因为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结晶冰污染。在转移时,这些冰晶可能会附着到网格上,干扰随后的切片和成像过程。此外,LN2内部的能见度很低,因为它在不断移动,而且始终会有条纹。 因此,最好在LN2上部的气相部分装载并转移样品以保持冷冻条件,同时为装载步骤(图4)提供出色的可见性。 徕卡显微系统在提供GN2(气态氮)装载和转移设备方面拥有30多年的悠久历史。新的冷冻显微镜套件就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同时融合众多客户的反馈意见打造出先进的转移舱和夹具系统。 图4:在冷冻显微镜套件转移舱的GN2(气态氮)环境中装载网格。转移舱的可见度在冷冻条件下不受干扰。 检查样品质量和靶分布 在冷冻工作流程中,一般而言,EM操作时间尤其宝贵,因此对样品进行早期质量检查至关重要。许多因素会关系到样品能否转移到下一个工作流程步骤,包括碳箔的结构完整性、玻璃化的质量(包括冰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目标细胞的存在、分布和可及性,以及目标结构的存在和定位。 所有这些参数均可通过基于相机的冷冻光学显微镜(例如THUNDER Imager EM Cryo-CLEM)或使用STELLARIS冷冻共聚焦显微镜上的相机模式来检查(图5)。 透射模式显示网格、箔膜和细胞质量,反射图像显示网格表面,尤其是呈现玻璃化质量和冰层厚度,而荧光图像可以提供有关不同靶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分布情况的信息。 图5:不同模式呈现出网格的完整性以及靶分布。A——网格表面的反射图像可以显示碳膜或二氧化硅层的缺陷以及冰层的厚度。B——绿色荧光(线粒体)。C——液滴分布以实现高精度关联D——通过Hoechst标记的细胞核E——所有模式的叠加图像细胞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Ievgeniia Zagoriy友情提供。一个网格方格的边长:90微米。 在LAS X Coral Cryo软件工作流程中,用户可以在引导下,通过不同图像模式对整个网格自动创建清晰的合焦概览图像。 标记标志点、薄片点以及液滴中心 为了关联冷冻LM(光学显微镜)的3D图像以及后续的冷冻FIB-SEM/TEM图像,首先需要获取网格的概览图像以便大致对齐两种模式的图像(图6)。这里,反射图像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类似于SEM图像,但也可以使用透射图像。中心标记以及其他标志点(例如碳层中的缺陷)有助于快速定位并对齐概览图。 图6:以不同模式获取整个网格的合焦概览图像,用于识别网格缺陷、对齐标记和靶分布。中心标记用实心箭头表示,二氧化硅层中的主要缺陷用空心箭头突出显示。HeLa细胞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Ievgeniia Zagoriy友情提供。蓝色 – Hoechst染料,细胞核;绿色 — 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线粒体;红色 - 深红色液滴和Bodipy荧光染料,脂滴。一个网格方格的边长:90微米。完整网格直径:3毫米。 其次,需要超分辨率的共聚焦3D图像。这些图像堆栈用于在潜在薄片位置的范围内执行高精度关联。完成概览图对齐后,可以找到3D共聚焦堆栈的正确位置以便后续进行高精度关联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提供图像相对于概览图以及相对于彼此的位置。这就是Coral Cryo软件工作流程之后的处理步骤(图7)。 图7:相机概览图像与共聚焦Z-堆栈相机和共聚焦图像的组合含有XY坐标位置,因此可以匹配。所有图像都包含在Coral Cryo软件工作流程期间创建的相关项目文件夹中。HeLa细胞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Ievgeniia Zagoriy友情提供。蓝色 – Hoechst染料,细胞核;绿色 — 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线粒体;红色 - 深红色液滴和Bodipy荧光染料,脂滴。一个网格方格的边长:90微米。完整网格直径:3毫米。 必须组合相机概览图像和超分辨率3D图像以检索靶区位置并在FIB-SEM上定义切片位置。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在标准FIB-SEM中,无法看到荧光以及相应的靶区点位。 EM(电子显微镜)制造商近期研发出一种集成了FIB-SEM功能的荧光显微镜,可以作为在切片过程中通过检查荧光来提高工作流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一种绝佳选择。不过,这些系统并不具备必要的分辨率以及采集模式的灵活性,无法像单独的共聚焦系统那样实现精确的3D定位。 如何关联并检索薄片位置 作为常用的最低标准,研究人员使用LM图像的屏幕截图在EM上检索靶区的XY坐标。不幸的是,并排比较图像不仅费力耗时而且很容易出错,因此并不可靠。身为工作流程提供商,徕卡显微系统致力于通过THUNDER Imager EM Cryo-CLEM来改善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可以在图像上定位标志点和靶区标记,然后以开放EM格式的完整坐标集导出。首先,这个流程适用于2D图像,因此合乎逻辑的下一步骤就是提高分辨率并将坐标系扩展到3D坐标。 对于高精度关联和3D定位,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基于液滴的方法(Alegretti等人,2020;Klumpe等人,2021年;Bieber, A.,Capitanio, C等人,2021)液滴通常在玻璃化之前添加到细胞中,可在LM和EM中观察到,用于通过XYZ坐标对齐图像堆栈,作为图像数据相关性的基础,从而正确定位FIB切片窗口(图8)。 典型液滴的尺寸为1微米,完全呈球形,这使其中心坐标能够进行亚衍射拟合。通过SEM中的背散射电子,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含有金属的微滴,从而将它们与大小相似的冰晶区分开来。优先选择液滴,使其荧光发射不同于实际靶的荧光发射,以便能够更好地分辨。 图8:3D共聚焦图像(左)和俯视SEM图像(右)的最大投影。荧光液滴(1微米)在两种模式中均可以观察到,因此可以用于对齐数据。SEM图像细胞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Herman K. H. Fung和Ievgeniia Zagoriy友情提供。一个网格方格的边长:90微米。 要使用来自冷冻LM和FIB-SEM的3D数据,在冷冻LM的引导下,进行薄片制备,可以使用一款开源软件(3D关联工具箱,简称3DCT,Jan Arnold等人,2016)。 将冷冻LM图像载入到在FIB-SEM上运行的该软件中。二维LM概览图和SEM图像之间的三点关联用于初步定位。之后,使用离子束获取相关视场,并手动点击LM堆栈和FIB图像中的相同液滴图10显示了一张LM图像和一张FIB图像,其中的靶区点位以及液滴可以在定位软件中重现其排列组合。 图9:在LM和FIB图像中关联标记。左图:点击观察结构周围的液滴,并在3D图像中执行质心定义(白圈中的绿点)计算得到的位置随后投影到FIB图像(右图)上根据液滴标记,计算目标结构的位置并标记到FIB图像中(红圈中的红点)。离子束图像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Herman K. H. Fung友情提供。比例尺:20微米。 该软件通过对X、Y、Z信号进行高斯拟合,精准确定液滴的中心。近期的改进增加了半自动液滴检测功能以及其他功能,从而更加方便地执行冷冻FIB工作流程。(SerialFIB, Klumpes等人,2021)。 在网格条上选择围绕最终目标结构的几处液滴,作为切片处理的坐标系。基本计算方法是考虑缩放、旋转以及平移之后的线性仿射变换最后,在LM图像中选择目标结构并叠加到FIB图像上。 根据目标结构的位置,就可以定位切片窗口(图10)。 图10:定位切片窗口左:离子束细胞图像,含有标记液滴和目标结构根据目标结构的计算位置,在所用FIB-SEM的切片软件中,交互定位上下切片窗口的位置(细薄条纹上方和下方的红色方块)。图像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Herman K. H. Fung友情提供。比例尺:20微米。 Coral Cryo工作流程具有哪些优势? Coral Cryo软件工作流程旨在为基于液滴的靶区定位工作流程提供支持。它可以提供创建合焦相机概览图像所需的成像作业(图6和图7)。所有必要的自动对焦功能均可以正确调整并分配,并且可以标记潜在薄片位置,同时能够在定义的位置执行超分辨率共聚焦Z-堆栈。 在定位管理器(图11)中,可以确定所有必要的坐标标记,并且以开放格式(*.xml)提供。此类图像会自动保存,其数据格式可以导入任何FIB-SEM软件。 图11:Coral Cryo软件模块标记点、薄片和液滴标记均可以在软件工作流程中定义。反射图像中细胞的顶部和底部坐标值可以作为在FIB SEM中正确计算靶区3D位置的额外参考。本文前述部分图像中的相同细胞经过突出显示,用于标记定义。 对齐标记用于使用相机概览图像对标记点进行初步的粗略对齐。薄片标记具有双重用途:作为进行超分辨率共聚焦3D扫描的位置标记,或者在图像采集后,作为靶结构的精确3D标记。亚像素插值确保该阶段可以在3D图像内进行高精度定位。最后,插值方法还用于标记液滴坐标,以便在FIB-SEM上进行后续液滴关联。 冷冻FIB切片 进行必要的关联并设置切片窗口,薄片位置通常会粗略切薄至大约1微米,随后进行最终的抛光步骤以达到电子透明(图12)。 图12:目标薄片的离子束图像以及SEM俯视图图像由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Mahamid Group的Herman K. H. Fung友情提供。比例尺:10微米。 采用两步方法的原因在于冰污染和/或切片材料可能会沉积在薄片上。为避免在最终薄片上发生冰污染,建议采用快速抛光工艺(Schaffer M.等人,2017)。还可以采用开源的商业软件,以自动方式进行切片。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进行冷冻FIB切片之后,含有薄片的网格转移至冷冻TEM,通过对网格(连同薄片)逐渐倾斜,采集一系列断层扫描图像。图像经过计算处理以重建所记录体积的3D断层扫描图像。通过对样品的多个图像取平均值,可以降低固有噪点,从而对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等颗粒获得更高分辨率的结构。这种处理方式称为亚断层图像平均(Wan和Briggs,2016;Zhang 2019)。从概念上说,这相当于通过单颗粒成像(SPA),在原位实现对大分子的亚纳米分辨率。 总 结 本文旨在表明冷冻共聚焦显微镜是冷冻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EM网格上玻璃化样品的质量和靶分布。在冷冻条件下记录的高分辨率共聚焦数据使科学家能够在3D荧光下识别目标结构。此外,3D体积可作为相关方法的参考,以便在FIB-SEM中检索靶结构进行切片,然后在冷冻TEM中进行电子断层扫描,以获得靶区的亚纳米分辨率图像。 Coral Cryo工作流程搭配新的共聚焦平台STELLARIS,再加上Coral Cryo软件,可以帮助新手用户创建网格概览图像、超分辨率3D图像以及精确的坐标标记,为后续的FIB切片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Allegretti M, Zimmerli CE, Rantos V, Wilfling F, Ronchi P, Fung HKH, Lee CW, Hagen W, Turoňová B, Karius K, Börmel M, Zhang X, Müller CW, Schwab Y, Mahamid J, Pfander B, Kosinski J, Beck M.: In-cell architecture of the nuclear pore and snapshots of its turnover. Nature. 2020 Oct 586(7831):796-800. doi: 10.1038/s41586-020-2670-5. Epub 2020 Sep 2. PMID: 32879490. 2.Arnold, J., Mahamid, J., Lucic, V., de Marco, A., Fernandez, J., Laugks, T., Mayer, T., Hyman, A. A., Baumeister, W., Plitzko, J. M., Biophysical Journal, Vol. 110, Feb. 2016, pp 860-869. 3.Bellare, J. R., Davis, H. T., Scriven, L. E. & Talmon, Y.: Controlled environment vitrification system: an improved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J. Electron Microsc. Tech. 10, 87–111 (1988). 4.Bieber, A., Capitanio, C., Wilfling, F., Plitzko, J., Erdmann, P.S.: Sample Preparation by 3D-Correlative Focused Ion Beam Milling for High-Resolution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J. Vis.Exp. (176), e62886, doi:10.3791/62886 (2021). 5.Dubochet, J. & McDowall, A. W.: Vitrification of pure water for electron microscopy. J. Microsc. 124, RP3–RP4 (1981) 6.Dubochet, J., Lepault, J., Freeman, R., Berriman, J. A. & Homo, J. ‐C.: Electron microscopy of frozen water and aqueous solutions. J. Microsc. 128, 219–237 (1982) 7.Frederik, P. M., Stuart, M. C. A. & Verkleij, A. J.: Intermediary structures during membrane fusion as observed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Biochim. Biophys. Acta 979, 275–278 (1989). 8.Klumpe, S., Fung, Herman K. H., Goetz, Sara K., Zagoriy, I., Hampoelz, B., Zhang, X., Erdmann, Philipp S., Baumbach, J., Müller, C. W., Beck, M., Plitzko, J. M., Mahamid, J. A.: Modular Platform for Streamlining Automated Cryo-FIB Workflows. bioRxiv 2021.05.19.444745 doi: https://doi. org/10.1101/2021.05.19.444745 9.Mahamid J, Tegunov D, Maiser A, et al.: Liquid-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s in lipid droplets are related to cellular states and specific organelle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9 Aug 116(34):16866-16871. DOI: 10.1073/ pnas.1903642116. PMID: 31375636 PMCID: PMC6708344. 10.Schaffer M, Mahamid J, Engel BD, Laugks T, Baumeister W, Plitzko JM.: Optimized cryo-focused ion beam sample preparation aimed at in situ structural studies of membrane proteins. J Struct Biol. 2017 197(2):73-82 doi: 10.1016/j.jsb.2016.07.010 11.Toro-Nahuelpan, M., Zagoriy, I., Senger, F. et al.: Tailoring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grids by photo-micropatterning for in-cell structural studies. Nat Methods 17, 50–5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2-019-0630-5 12.Wan, W., Briggs, J. A. G.: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and Subtomogram Averaging. Methods Enzymol. 2016 579:329-67. Doi: 10.1016/ bs.mie.2016.04.014. 13.Zhang, P.: Advances in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and subtomogram averaging and classification. Curr Opin Struct Biol. 2019 Oct 58:249-258. Doi: 10.1016/j.sbi.2019.05.021. 相关产品 UC Enuity 超薄切片机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 重磅出炉:冷冻电镜技术摘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p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获奖,获奖理由是“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25c0b71-5e7f-41ad-9d31-c320ca1bbc44.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冷冻电镜领域的学者/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获奖人简介/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约阿基姆· 弗兰克(Joachim Frank)/strong/pp  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因发明单粒子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闻名,此外他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弗兰克2006年入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两院院士。2014年获得本杰明· 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理查德· 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strong/pp  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975年,他与Nigel Unwin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膜蛋白、细菌视紫红质,并由此揭示出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构,可以发生α-螺旋。近年来,亨德森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上,即用冷冻电镜确定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模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雅克· 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strong/pp  Jacques Dubochet, 1942年生于瑞士,1973年博士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学荣誉教授。Dubochet 博士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冻制样技术制作不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随着冷台技术的开发,冷冻电镜技术正式推广开来。/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冷冻电镜技术为何摘得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strong/span/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撰文 | 何万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span/pp  ● ● ●/pp  2013年,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给结构生物学领域带来了一场完美的风暴,迅速席卷了结构生物学领域,传统X射线、传统晶体学长期无法解决的许多重要大型复合体及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一个个被迅速解决,纷纷强势占领顶级期刊和各大媒体版面,比如程亦凡博士、施一公博士、杨茂君博士、柳正峰博士所解析的原子分辨率重要复合体结构,震惊世界。/pp  这场冷冻电镜革命的特点是:不需要结晶且需要样品量极少,即可迅速解析大型蛋白复合体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这场电子显微学分辨率革命的突破有两个关键技术:直接电子相机(其中算法方面程亦凡博士和李雪明博士有重要贡献)和三维重构软件。/pp  引领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三位冷冻电镜领域的开拓者:理查德· 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约阿希姆· 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 Jacques Dubochet分别在基本理论、重构算法和实验方面的早期重要贡献。/pp  我本人与这三位科学家都有曾过面对面的交流,也是读他们的文章进入这个领域的,下面简要谈谈他们的贡献。/pp  电子显微镜于1931年发明,但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滞后于材料科学,原因在于生物样品含水分才会稳定,而电子显微镜必须在高真空下才能工作,因此如何制作高分辨率生物电镜样品是个技术瓶颈。传统的重金属负染技术,可以让重金属包被蛋白表面,然后脱水干燥制作适合真空成像的样品,但这会导致样品分辨率降低(至多保存1.5纳米)。/pp  1968年,英国剑桥大学MRC实验室的Klug博士和他的学生DeRosier开创了基于负染的噬菌体病毒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Klug 博士获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但如何保持生物样品原子分辨率结构又适合电镜成像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Glaeser博士和他学生Ken Taylor 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测试了冷冻含水生物样品的电镜成像,可以有效降低辐照损伤对高分辨率结构破坏和维持高真空,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新思路,这就是冷冻电镜(CryoEM)的雏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42c7203-8a0f-4566-88dc-f8fb79e6316a.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冷冻电镜样品制作流程,图片来自creative-biostructure.com/pp  1982年,Dubochet 博士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冻制样技术制作不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随着冷台技术的开发,冷冻电镜技术正式推广开来。/pp  在Klug博士提出的三维重构技术基础上,MRC实验室的Richard Henderson博士(物理学及X射线晶体学背景)跟同事Unwin 博士1975年开创了二维电子晶体学三维重构技术,随后应用该技术技术解析了第一个膜蛋白细菌视觉紫红质蛋白的三维结构,1990达到3.5埃,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第一个类似的膜蛋白结构的诺贝尔奖还是被X射线晶体学家米歇尔于1988年夺走了。二维晶体最大问题在于很难长出二维晶体,因而应用范围很窄,且容易被X射线晶体学家抢了饭碗(本人刚入行第一个薄三维晶体项目就被抢了)。/pp  上世纪90年代,Henderson博士转向了刚兴起的另一项CryoEM三维重构技术,即Joachim Frank 博士发展的单颗粒分析重构技术,无需结晶就可以对一系列蛋白或复合体颗粒直接成像,对位平均分类,然后三维重构。Henderson 博士凭借他深厚的物理学及电子显微学功底,以及非凡的洞察力,提出实现原子分辨率CryoEM技术的可行性,在理论上做了一系列超前的预见,比如电子束引起的样品漂移必须解决才能实现原子分辨率,为后期直接电子相机的突破指明了方向,他本人也投身于直接电子相机的开发。/pp  因此,在这场电镜分辨率的革命中,Henderson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发起者。另外,三维重构新算法的突破也有Henderson 博士的独具慧眼有关,Sjors Scheres博士在没有很强论文情况下被他看中招募到MRC后因为开发经典的Relion 三维重构算法大放异彩。/pp  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下发展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的Joachim Frank博士,他也是物理学背景。Frank 博士是单颗粒分析鼻祖,单颗粒三维重构算法及软件Spider的作者。/pp  Frank 师从德国著名的电子显微学家Hoppe博士,Hoppe学派主张对任意形状样品直接三维重构,后来的电子断层三维重构及cryoEM三维重构技术都与他的早期思想有关。Frank博士提出基于各个分散的全同颗粒(蛋白)的二维投影照片,经过分类对位平均,然后三维重构获得蛋白的三维结构,发展了一系列算法并编写软件(SPIDER)实现无需结晶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技术。尤其在核糖体三维重构方面有一系列的重要开创性工作,可惜当年核糖体结构诺贝尔奖没有给他。现在给他在cryoEM单颗粒三维重构的一个诺贝尔奖,实至名归。/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不务正业”的诺贝尔化学奖/strong/span/pp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 贝恩哈德· 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个奖项之一,从1901年至2016年,共颁发了108次,拥有175位获奖者。/pp  2007年-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情况如下:/pp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pp  2008年: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下村修、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钱永健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pp  2009年:英国生物学家万卡特拉曼· 拉玛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美国科学家托马斯· 斯泰茨(Thomas A. Steitz)和以色列女生物学家约纳什(Ada E. Yonath)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获该奖。/pp  2010年:美国德拉威尔大学的Richard F. Heck、普渡大学的Ei-ichi Negishi以及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的Akira Suzuki,他们发明了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pp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谢赫特曼因准晶体的发现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pp  2012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 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 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pp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丁· 卡普拉斯、迈克尔· 莱维特和阿里耶· 瓦谢勒,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多尺度複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pp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 贝齐格、威廉· 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 黑尔,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pp  2015年:瑞典科学家托马斯· 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 莫德里奇和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 桑贾尔因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上的贡献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pp  有意思的是,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被多次颁发给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物理等领域,可谓是“不务正业”。据统计,2001年至2016年,在已颁发的15个诺贝尔化学奖中,与生物相关的化学奖达10次之多。/p
  • 徕卡课堂——冷冻断裂与冷冻蚀刻基础介绍
    揭示生物学样本和材料样本原本无法观察到的内部结构冷冻断裂是一种将冰冻样本劈裂以露出其内部结构的技术。冷冻蚀刻是指让样本表面的冰在真空中升华,以便露出原本无法观察到的断裂面细节。金属/碳复合镀膜能够实现样本在SEM(块面)或TEM(复型)中的成像,主要用于研究如细胞器、细胞膜,细胞层和乳胶。这项技术传统上用于生物学应用,但现在逐渐在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展现出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冷冻断裂电子显微镜,尤其是冷冻复型免疫标记(FRIL),对膜蛋白在动态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新的见解。作者:Gisela Höflinger图1:麦叶上的蚜虫适合于电子显微镜的环境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室通过抽真空处理降至极低压力。置于这种环境下的活细胞无法有效保全结构,因为细胞构成中的大部分水分会快速蒸发。生物样本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样品材料被(固定)保存,这样后续脱水对原位结构的破坏最小,同时可以使用环境扫描电镜(SEM)或者将水冷冻。高压冷冻是观察自然状态下含水结构的唯一方法。高压冷冻所形成的冰不是六边形冰(从水变为六边形冰时体积会增加)而是无定形冰,因此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对渗透和温度变化敏感的结构得以保留(见文章“高压冷冻基础介绍”)。要观察诸如细胞器、细胞膜、乳胶或液体的表面界面等结构,冷冻断裂是唯一的方法。通过刀片(或类似物)或释放弹簧负载的外力来破开冷冻样本,并沿着最小阻力线断裂样本。图2:冷冻断裂(来源:http://en.wikibooks.org/wiki/Structural_Biochemistry/Lipids/Membrane_Fluidity) 水的升华与凝结 – 冷冻蚀刻与污染要暴露冷冻断裂面,需要把冰去除。这就需要通过把断裂面的冰升华去除以保存样品的结构。升华的过程是冰不经过液态过程直接转化为气态。而液态过程会导致样品体积和结构的破坏。图3:ES,细胞外表面;PF,细胞膜冷冻断裂面;EF,细胞膜外层冷冻断裂面;FS,细胞膜内表面;Cyt,细胞质水的升华/冷凝过程取决于特定温度下的饱和压力,以及水或冰在室内的有效水分压。注意:良好的真空度会降低水分压。例如:温度为-120℃的冰或冰冻样本饱和压力约为10-7 mbar。如果样品室内达到这个压力,则冷凝和蒸发处于平衡状态。蒸发的分子数量等于冷凝的分子数量。在更高压力下,冷凝速度要快于升华速度 – 因此冰晶会在样本表面上生长。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避免这种情况。样本上方一个较冷(比样本更冷)的冷阱会降低局部压力,从而起到了冷凝阱的作用。从样本中带出的水分子优先附着在较冷的表面上。在低于饱和压力的压力下,更多的分子升华而不是冷凝,同时会发生冷冻蚀刻。执行冷冻蚀刻直到样本完全无冰,这一过程称为冷冻干燥。仅适用于合理时间内执行的小样本。该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需要从大约-120℃加热到-60℃,同时在每个步骤上使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该过程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完成。图4:饱和蒸汽压力(感谢Umrath 1982提供的图片)样本温度低于-120℃时,蚀刻速度非常慢,蚀刻持续时间会增加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如果真空室的压力固定,则可以通过提高样本温度来提高蚀刻速度。对于生物样本,要特别小心温度高于-90℃。蚀刻速度会大幅提高。另外,要注意玻璃态冰中形成六边形冰晶从而导致脱水伪像。纯水的理论升华速度会降低,因为:• 样本深处的水升华速度比表面的水更慢。• 盐和大分子溶剂会降低升华速度。• 生物样本中大量存在的结合水会降低升华速度。通过冷冻断裂生成图像冷冻断裂和冷冻蚀刻技术往往采用高真空精细镀膜技术,将超细腻重金属和碳薄膜沉积于断裂表面。冷冻断裂样本在一定角度下用金属覆盖,然后在碳背衬膜(徕卡EM ACE600冷冻断裂或徕卡EM ACE900与徕卡EM VCT500)上生成复型进行TEM成像或在SEM的试块面上进行成像。对于这两种方法,冷冻断裂表面经过一定的蚀刻时间后以相同的方式进行镀膜。首先在一定角度下进行一层薄的(2-7nm)重金属镀膜,以形成地形对比度(阴影)。其次再针对重金属薄膜,在90°下进行一层厚的碳层(15-20nm)镀膜,以稳定超薄电子束蒸发。此时的蚀刻处理会停止。要对极小的结构进行成像,需要在极低的角度(2–8°)镀膜重金属并在镀膜期间旋转样本。这样可增加细丝状及其它细小结构的对比度。此项技术又称为小角度旋转投影。蒸镀重金属薄膜需要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这种镀膜技术可实现精细定向沉积。碳的支撑层稳定了未被金属覆盖的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构会改变它们的轮廓,样本不会完全导电,复型也不会粘在一起。冷冻断裂酵母的单向投影图5:低温SEM,BSE(背散射电子)图像。Walther P, Wehrli E, Hermann R, Müller M.(1995)双层镀膜获取高分辨率低温SEM。J Microsc. 179, 229-237。图6:复型,TEM图像(感谢Electronmicroscopy ETH Zürich提供图片)。Walther P, Wehrli E, Hermann R, Müller M.(1995)双层镀膜获取高分辨率低温SEM。J Microsc. 179, 229-237。图7:徕卡高压冷冻,真空冷冻传输至冷冻断裂系统中,利用电子束发射枪和旋转样本底座来进行冷冻蚀刻和低温镀膜。徕卡真空冷冻传输至低温SEM。油/水基样品,–100℃(升华)3分钟暴露油脂结构。图8:徕卡高压冷冻,真空冷冻传输至冷冻断裂系统中,利用电子束发射枪和旋转样本底座来进行冷冻蚀刻和低温镀膜。徕卡真空冷冻传输至低温SEM。原生生物游仆虫混合培养的羽纹硅藻。感谢英国波特斯巴NIBSC的Roland Fleck博士提供图片图9:徕卡冷冻断裂系统及徕卡真空冷冻传输至低温SEM的HPF、冷冻断裂、冷冻蚀刻和低温镀膜。油/水基乳液破裂,露出洋葱状薄片结构,形成液滴。感谢汉堡拜尔斯多夫Stefan Wiesner博士提供的图片。图10:TEM中的酵母细胞复型。经徕卡高压冷冻和徕卡冷冻断裂复型制备。感谢Elektronenmikroskopie ETH Zürich提供的图片。图11:大麦叶上的真菌。安装于徕卡冷冻断裂仪样本台上,并通过冷却样本台在液氮下进行冷冻。徕卡冷冻断裂仪对样品进行部分冷冻干燥(在更高的样本温度下冷冻干燥)。使用钨镀膜。徕卡真空冷冻传输至低温FESEM 5keV。相关产品徕卡EM ACE900 高端EM样本制备冷冻断裂系统徕卡EM VCT500了解更多:徕卡官网
  • 冷冻电镜解析高血压药物设计的关键蛋白结构
    冷冻电镜(cryo-EM)解析了一种帮助调节血压的蛋白质,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详细结构。这些结构提供了迄今为止对ACE的最全面的看法,将有助于改善心脏病的药物设计。这项工作是由开普敦大学(UCT)的研究人员与英国同步辐射光源"DIAMOND"的电子生物成像中心(eBIC)合作完成的。研究人员在《EMBO Journal》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冷冻电镜揭示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异构化和二聚化机制")。ACE会产生激素血管紧张素II,使血管收缩并提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与以前的方法相比,冷冻电镜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更多的功能相关状态下观察到ACE。他们的工作为其生物功能和潜在的药物结合特性提供了关键性的见解。ACE蛋白的一个副本(即单体形式)是由两个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结构域连接而成的。二聚体化(即两个ACE单体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一个小的表面空腔附近,改变了对ACE功能至关重要的核心氨基酸的构象。研究人员提出,这种二聚体化可能像一个 "关闭开关",触发蛋白质核心的变化,并可能抑制它。如果能设计出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在腔内结合并引起同样的效果,它就能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来使该酶失活。目前,许多ACE抑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这些抑制剂非选择性地针对两个ACE结构域,并因此会在一些患者中引发副作用。开普敦大学教授、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Edward Sturrock博士解释说:“了解这些新发现的ACE结构和动态至关重要,这可能针对结构域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提供新的结合位点,进而规避副作用。”ACE蛋白在Sturrock的实验室生产,在UCT的电子显微镜单元(EMU)进行成像前的准备,并在之后转运到eBIC,在Titan Krios上进行冷冻电镜成像。图像处理在南非的CSIR高性能计算中心(CHPC)和EMU进行。“即使有高分辨率的成像,ACE的独特形状、小分子量和高度动态等特征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Jeremy Woodward博士解释道。该研究的第一作者Lizelle Lubbe博士解释说:"最近开发的冷冻电镜图像处理方法对解析这些结构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通过广泛的分类来计算分离图像,这一过程相当于' 数字纯化' ,因为生化方法无法分离ACE的单体和二聚体形式。然后,我们可以将三维细化的重点依次放在结构的不同部分,从而解析这两种ACE结构"。该研究的发现独特地揭示了ACE的高度动态特征,以及其不同结构域之间发生二聚体化和交流的机制--这可能启发治疗心脏病的新药。DIAMOND科学组组长克里斯-尼克林博士说:“我们对非洲的杰出科学家团队利用eBIC先进的冷冻电镜取得的这项研究结果感到高兴。世界迫切需要针对致命的心脏病和其他慢性健康状况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非常高兴的是,这项研究的结构见解可以为改进抗高血压药物设计铺平道路。”相关文献:Cryo-EM Structures of a Key Hypertension Protein to Aid Drug DesignCryo-EM揭示了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异构化和二聚化的机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sACE)的体细胞异构体在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ACE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我们目前对sACE结构、动力学、功能和抑制作用的理解是有限的,因为截短的、最小的糖基化形式的sACE通常被用于X射线晶体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这里,我们首次报告了全长的、糖基化的、可溶性的sACE(sACES1211)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个高度灵活的apo酶的单体和二聚体形式都是由一个数据集重建的。单体sACES1211的N端和C端结构分别在3.7和4.1Å被解析,而负责二聚体形成的相互作用的N端结构则在3.8Å被解析。此外,观察到两个结构域都处于开放构象,这对设计sACE调节剂有意义。参考资料:"Cryo-EM reveals mechanisms of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allostery and dimerization"
  • 阿里云携手英特尔举办“冷冻电镜蛋白质结构建模大赛” 近900参赛队伍角逐28万奖金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阿里云携手英特尔(中国)举办办的“英特尔创新大师杯”冷冻电镜蛋白质结构建模大赛正在开放报名中,目前已有近900个参赛队伍报名,将在接下来的近三个月内角逐28万元奖金。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的关键研究对象,其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相关生物学过程的工作机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准确的蛋白质结构原子模型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在理论上理解生命活动的内在原理,同时也能为药物研发等诸多工程实践提供指导。2021年7月,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3D结构技术一声惊雷,DeepMind和华盛顿大学团队的最新成果同日抢发Nature和Science!去年年底,谷歌 AI 团队 DeepMind 的第二代 AlphaFold 算法在生物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它能准确地预测蛋白质的结构,以至于许多人宣布这个长达数十年的问题“已被解决”。 具体而言,AlphaFold2 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精确地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其准确性可以与使用冷冻电镜(CryoEM)、核磁共振或 X 射线晶体学等实验技术解析的3D结构相媲美。据介绍,本次大赛将基于阿里云弹性高性能计算(Elasti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E-HPC)进行。阿里云E-HPC平台,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可灵活生产基于任何ECS实例构成的HPC集群,满足不同应用特征的性价比要求。阿里云E-HPC主要面向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快捷、弹性、安全的一站式公共云HPC服务。计算实例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CooperLake),通过高效、面向未来的服务器基础设施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推动新的业务突破和科学发现。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和增强型英特尔AVX-512等内置优势提供了人工智能和HPC的融合以及工作负载性能。同时运用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Lake)的Software Guard Expressions技术,通过内存中独立于操作系统或硬件配置的应用程序隔断,提供细粒度的数据保护。本次大赛意在探索基于大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方法在由电势能分布获取蛋白质原子模型方面的潜力。大赛组织主办单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指导单位: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承办单位:阿里云高性能计算、阿里巴巴达摩院、阿里云天池平台赛事链接:https://tianchi.aliyun.com/competition/entrance/531916/introduction 背景介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的关键研究对象,其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以及相关生物学过程的工作机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准确的蛋白质结构原子模型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在理论上理解生命活动的内在原理,同时也能为药物研发等诸多工程实践提供指导。目前解析蛋白质结构的主流方法有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和冷冻电镜方法(cryo-electron microscopy),其中前两者具有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成熟的工作流程以及较为严苛的使用条件。今年来随着软硬件方面的突破,冷冻电镜方法,尤其是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single-particle cryo-EM)以其易用性和对生物样品相对宽松的要求逐渐成为获取蛋白质结构,尤其是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结构的首选方案。在冷冻电镜单颗粒结构解析中,蛋白质被速冻在玻璃态的冰层里,电镜产生的电子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后被直接电子探测器捕捉,生成大量二维投影图像,之后利用专业软件重构出蛋白质的电势能分布,再基于电势能分布搭建出蛋白质的原子模型。获取蛋白质电势能分布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软件来完成,而从电势能分布获取原子模型则主要还是由研究人员手动操作,虽然有各种辅助软件可以利用,但是出于对准确度的要求,此项工作仍旧是整个工作流程中比较繁琐且主观性较强的环节。枚举每一种蛋白质可能存在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近,在强大的算法与算力的支持下,DeepMind将运算时间从数月缩短至了数小时。AI生物学带来了极致的效率革命,这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疑难杂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要在数据洪流的时代实现重大的科学突破、分析基因组数据,应用于药物研发、疾病检测、个性化治疗,依赖于高效便捷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强大的计算平台支持。蛋白质破解的事件是一个标志,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要高效的HPC系统和强大的算力,分析计算复杂、散点化、非结构化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本次大赛将基于阿里云弹性高性能计算(Elasti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E-HPC)进行。阿里云E-HPC平台,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可灵活生产基于任何ECS实例构成的HPC集群,满足不同应用特征的性价比要求。阿里云E-HPC主要面向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快捷、弹性、安全的一站式公共云HPC服务。计算实例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CooperLake),通过高效、面向未来的服务器基础设施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推动新的业务突破和科学发现。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和增强型英特尔AVX-512等内置优势提供了人工智能和HPC的融合以及工作负载性能。同时运用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Lake)的Software Guard Expressions技术,通过内存中独立于操作系统或硬件配置的应用程序隔断,提供细粒度的数据保护。本次大赛意在探索基于大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方法在由电势能分布获取蛋白质原子模型方面的潜力。赛程安排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报名与实名认证(即日起—2021年9月28日,UTC+8)初赛(2021年8月16日-2021年9月29日,UTC+8)复赛(2021年10月11日—2021年11月11日,UTC+8)决赛答辩(11月下旬)奖项设置相关:2020年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据悉,2020年,阿里云发起“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当时赛题由达摩院顾斐博士、天津大学博士夏启等志愿者设计,数据来源于蛋白质数据库(PDC),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跨学科开发者参与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研究中,以技术抗击疫情。最终参赛队伍为242个。
  • 冷冻电镜:2015年最受关注的新技术
    细胞里面的生命活动井然有序,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它们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自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而阐释其功能机制一直都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事实上,一切自然科学都涉及物质结构及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天文学研究宇宙、星体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粒子物理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甚至包括应用性很强的材料科学都是以研究新型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等为核心。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弄清楚生命大分子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这个自然界中“逆热力学第二定律”而诞生的奇迹 最终目标是公众通常关心的实用价值。  像数学物理公式不会直接造出飞机、导弹、计算机一样,蛋白质结构这样的基础研究不会直接转化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须物品。比较具体的应用,如药物设计、疫苗开发、医疗诊断和蛋白质分子性能改造(如科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中酶活性稳定性优化)等是蛋白质结构研究比较容易被大众所理解的一个方向,但却只是其研究价值的一个侧面而已。  蛋白质结构如同生命科学里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甚至在以后会充当生命科学里面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帮助发现或设计新药等,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最基础最上游的研究之一,通过影响一切与其密切相关的下游科学和技术,从而改变我们的世界。  结构生物学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中叶,它是一门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运动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学科,在其发展史上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个是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另一个肌红蛋白(Myglobin)晶体结构的解析,这两个事件都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革命性科学进展,均在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并且都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化学奖)。同时它们都是最早使用X射线的方法来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而这个方法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占据结构生物学的统治地位。  在当今结构生物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冷冻电镜,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近两年飞速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它可以快速、简易、高效、高分辨率解析高度复杂的超大生物分子结构(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并且大大超越了传统的X射线晶体学方法。  革命性的冷冻电镜技术  冷冻电镜并不是这两年才建立的。在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诞生大约10多年以后的1968年, 作为里程碑式的电镜三维重构方法,同样在剑桥MRC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诞生,Aron Klug教授因此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叶诞生,主要是冷冻成像和蛋白快速冷冻技术。这里面的代表科学家有Ken Taylor, Robert Glaeser和Jacques Dubochet等。  快速冷冻可以使蛋白质和所在的水溶液环境迅速从溶液态转变为玻璃态,玻璃态能使蛋白质结构保持其天然结构状态,如果以缓慢温和的方式冷冻,这个过程会形成晶体冰,生物分子的结构将被晶格力彻底损坏。低剂量冷冻成像能够保存样品的高分辨率结构信息,确保了从电镜图形中解析蛋白质结构的可能性。与此同时Joachim Frank等则在电镜图像处理算法方面奠定和发展了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由此冷冻电镜的雏形基本建立,总的思路为:  1)样品冷冻(保持蛋白溶液态结构)   2)冷冻成像(获取二维投影图像)   3)三维重构(从二维图像通过计算得到三维密度图)。  该方法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提供了一个和X射线晶体学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思路。但是由于技术方法的瓶颈,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只能做一些相对低分辨率的结构解析工作,在分辨率上一直不能和X射线晶体学比较,甚至一度被嘲笑为”blob-ology“(英文讽刺语,“一坨轮廓的技术”)。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得到的电子云密度图和原子模型(局部)。张凯供图  但对于冷冻电镜来说,技术难点远非单纯冷冻。冷冻成像和图像处理算法一直都是瓶颈。从冷冻电镜技术诞生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其一直都有进展,只是相对比较缓慢。  最重要的革命性事件大约发生在两三年前:一个是直接电子探测器的发明,另一个是高分辨率图像处理算法的改进。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Richard Henderson和Sjors Scheres在这次革命中起了关键作用(作者注:现代科技革命往往是诸多研究机构若干团队共同参与,此处仅列举关键代表,并且仅从技术角度讨论,不涉及生物学应用)。  Richard Henderson是探测器方面的先驱,而Sjors Scheres则因他设计的Relion程序而名声大噪,他们由此当选为《自然》杂志2014年“十大科学进展年度人物”。两位科学家一个从硬件,一个从软件将冷冻电镜技术推向了巅峰,将冷冻电镜技术的分辨率推向了新高度。(作者注: Henderson教授的贡献远非探测器一个方面,包括冷冻电镜理论基础、算法、软件,重要生物大分子应用,如曾首次解析视紫红质跨膜螺旋等等方面 早在20多年前,他就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预言了冷冻电镜研究的尺度、分辨率极限、技术瓶颈等等,并且断言:冷冻电镜将超越其它一切技术方法,成为蛋白质结构研究的主导工具,如今这些预言全部应验。)  和此前使用的CCD相比,新发展的直接电子探测器不仅在电镜图形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在速度上大幅提高,还可以以电影的形式快速记录电镜图像。这些特性同时也伴随着电镜图像处理方面的重大变革,电镜技术此前在分辨率上的一个主要瓶颈是电子束击打生物样品造成的图像漂移和辐射损伤。有了快速电影记录,我们就可以追踪图像漂移轨迹而对图像做运动矫正和辐射损伤矫正,大大提高数据质量。  尽管如此,电镜图像处理一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主要的问题是冷冻电镜的图像噪音极高、信号极低,而我们的目标是从中提取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构信息,这就像在一个机器轰鸣的工厂里监测一只蚂蚁爬行的声音。冷冻电镜科学家就是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并且真的做到了。有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双重提高,冷冻电镜的分辨率目前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和晶体学相媲美 并且在其它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晶体学。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不需要结晶,研究对象范围大大扩展,研究速度大大提高。对于小分子,比方说无机盐矿物质等自发就能长出晶体,小而且稳定的蛋白质目前来说结晶并不困难,但是这类意义重大的蛋白几乎都已经解析完了,在科学上没有任何重大意义 当今时代,小蛋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科学家们强烈的探索欲望,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大,体系越来越复杂,结晶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即使能结晶,也不一定衍射,有衍射也不一定能得到原子分辨率结构。  很多年前,许多蛋白质晶体科学家为了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课题少则5到10年,多则20年,核糖体从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长出晶体到 2000年左右最终拿到原子分辨率结构整整经历了20年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第一次报道完整晶体结构大约是20年以后。  而冷冻电镜方法跳过超大分子复合物结晶难的这层技术屏障,以直接解析复合物的溶液状态的结构为目标。  现在利用这项技术,在MRC-LMB一周时间就可以解析一个新的核糖体结构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MRC-LMB结构中心主任 Venki Ramakrishnan 教授,因为核糖体的晶体结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实验室在2014年发表了最后一篇晶体结构文章,此后的文章全部以冷冻电镜为主。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非常执着的博士后,研究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晶体结构长达十年之久,最后放弃了晶体,转向了冷冻电镜技术,同时与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和LMB的Scheres研究组合作,几个月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达到近原子分辨率。  第二,样品需求量小,样品制备快,可重复性高。重要生物样品都是非常珍贵的,总体来说是以微克或者最多以毫克来计量,即使得到这点样品,也要花费生物学家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摸索各种条件使样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便做进一步结构研究)。  蛋白质晶体一般要求高浓度大体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而同样量的蛋白可以稀释以后制备若干冷冻电镜样品,每个样品有成百上千的区域,每个区域有几百个小孔,每一个小孔甚至可以收集多张照片。解析一般蛋白的原子结构需要几万个颗粒,而对于高对称性的样品几千个颗粒就足够。  第三,可以研究天然的、动态的结构。X射线晶体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一个主要弱点是无法拿到天然的动态的结构,这是因为研究人员无论如何也无法绕开结晶这个过程。冷冻电镜就是要做这件事情:直接解析天然的、溶液态的、动态的(dynamic),甚至原位(in situ)的结构,从而理解生命分子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上以活的动态的方式发挥功能。  晶体学只能尝试不同的条件获得生物大分子某个或者某些固定的状态,而且容易出现晶体堆积引起的不真实相互作用方式。形象地说,冷冻电镜可以制作完整的高清电影,晶体学只能从电影里截屏。  第四,技术革命还将开启巨大的潜在医疗价值。冷冻电镜技术方法在时间和精度方面的大幅度提高有时会导致不可预测的重大科学和应用价值。比如,活体病毒结构分析如果可以在分钟级别完成,这将有可能转化为潜在的医疗检测手段:从病人体内抽取血样或感染组织细胞,几分钟以后,非常清晰明了地展现病人在细胞内部结构层面的异常状况,甚至给出局部的原子结构图,从而给出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个想法现在可能听起来有点像笑话,或许再过若干年人们就不这样认为了。  当然冷冻电镜的革命性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四方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有关冷冻电镜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参见笔者等2010年的中文综述(《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7月,第26卷,第7期: 533-559)。文章中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所做的展望,如直接电子探测器的普及、非对称性蛋白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解析、冷冻电镜相关计算性能的大规模提升等等,目前绝大多数都在过去的两三年内得以实现并飞速发展。  华人学者在冷冻电镜领域的贡献  在冷冻电镜的这场技术革命中,华人科学家功不可没,在某些方面甚至独领风骚,做出了诸多重大成果。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华人科学家程亦凡教授在2013年底,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近原子分辨率膜蛋白结构,这项成果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原因在于当所有电镜结构生物学家还在讨论膜蛋白到底能不能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看到二级结构,也是通常我们认为的中等分辨率水平的时候,程亦凡教授研究组直接解析了TRPV1 这个膜蛋白3.3埃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构(Nature,504:107–112)。  笔者曾在该文章发表的半年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和冷冻电镜领域顶级学者深入讨论过如何获得清晰的膜蛋白α -螺旋结构,对方给出了悲观的结论:“恐怕不太可能,至少最近两年不可能”。  事实上,此前蛋白质晶体学家已经有所耳闻“冷冻电镜可能在未来几年会超越并且取代晶体学”,但是谁也没想到会是以这样快速和震撼的方式登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不少蛋白质晶体学家的“职业恐慌感”。这项成果的两个共同第一作者廖茂福、曹尔虎也都是非常杰出的青年华人科学家。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周正洪教授早在2008年到2010年左右,在这场电镜技术革命来临之前,在各项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解析了一系列近原子分辨率病毒结构。当时采用的是传统胶片来成像,任务非常艰巨,连他还在上学的儿子也都帮忙一起洗胶片。张兴博士在这一系列稍早的重要成果中充当了先锋。早在2008年,第一个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结构,也即3.8埃轮状病毒就是张兴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PNAS, 105(6): 1867-1872)。从1968年Aaron Klug创立电镜三维重构理论,到2008年人们首次看到通过冷冻电镜获得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整整用了40年。  在国内,清华大学的隋森芳院士是我国冷冻电镜领域的先驱,不仅德高望重,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包括清华大学的王宏伟教授以及 MRC-LMB的白晓晨和畅磊福博士等等。王宏伟早年在隋老师实验室做研究生的时候,在我国研究设备和条件全面落后于国外的情况下依旧做出了许多非常出色的工作。  MRC-LMB的多位青年华人研究人员对冷冻电镜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白晓晨博士在MRC-LMB首次使用直接电子探测设备Falcon I 和Sjors Scheres博士的新程序Relion,获得了第一个不对称样品核糖体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打响了冷冻电镜革命的第一枪,随后解析了一系列核糖体和蛋白复合物结构。畅磊福博士在LMB首次获得非核糖体不对称蛋白样品APC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阐明了蛋白质泛素化的重要机理。笔者主要在LMB的Andrew Carter博士实验室从事动力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并成功解析动力蛋白激活因子Dynactin结构,提出了目前为止动力蛋白最详尽可靠的运动和激活机制(Science, 347(6229):1441-1446. 封面文章),同时独立发展冷冻电镜技术方法。  1953年4月25日,MRC沃森和克里克在《自然》杂志发表DNA双螺旋结构,61年后的同一天,我国科学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平和李国红研究员在《科学》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30nm染色质冷冻电镜结构(DNA双螺旋之双螺旋)(Science , 344(6182): 376-380)。这项工作是冷冻电镜在核心生命科学问题中的成功应用,冷冻电镜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笔者在生物物理所的同学宋峰博士完成的。  生物物理所的程凌鹏博士(当前单位为清华大学)获得国内本土第一个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构建了蚕多角体病毒(CPV)的完整三维原子模型(PNAS,108(4):1373-1378)。笔者也参与了部分工作, 被其高质量、干净的电子密度图震撼。近期程凌鹏与刘红荣博士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表了CPV完整基因组和RNA聚合酶“原位三维结构” (Science, 2015, 349(6254):1347-50), 引起了很大轰动,这项成果是我国本土冷冻电镜技术和生物学应用的双重突破,被多名同行科学家称赞为”里程牌式发现“。  我国著名科学家施一公最近发表了一系列重大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包括γ -secretase、spliceosome等,被誉为过去几十年我国科学家对基础生物学领域的最大贡献。  另外,在欧美和中国本土还有一大批华人学者在冷冻电镜或密切相关领域(cryoET等)做出诸多突破性成果,例如匹兹堡大学的张佩君教授(艾滋病毒结构研究),德克萨斯大学的刘俊教授(细菌运动,噬菌体结构等研究)等,由于时间和篇幅问题,无法一一介绍。  冷冻电镜的未来展望  冷冻电镜技术目前仍然在快速发展中,未来冷冻电镜能做什么取决于这项技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发展速度极其迅速,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当然也不能十分准确的预知一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对这个领域有一些预测或期待(仅技术角度,不涉及具体生物学研究)。  1)超大规模、超快速度数据采集和处理。和晶体学相比,冷冻电镜的效率在某些方面已经异常惊人。比如笔者近期与牛津大学王祥喜博士合作,在几个小时以内就可以拿到完整甲肝病毒原子结构,而此前王祥喜博士花费近一年时间结晶才最终拿到原子结构。但是科学技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但目前来说,结构生物学的巨大转型必须建立在速度和效率的双重前提下。这需要硬件、软件以及其它交叉学科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除了生物学研究应用,笔者一直致力于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最近在提高电镜数据处理结果可靠性和分辨率前提下,上千倍地提高了其中几个环节,过去几百到上千CPU小时的事情,现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完成了。但是这只是部分环节,在其它方面依旧非常耗时,整个技术的各个环节如何全面高效高速地完成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对硬件的发展方面笔者并不是很熟悉,预计在未来会出现超高速度的电子显微镜,大幅度提高电镜原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  2)大尺度、高分辨率、高动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理论上,冷冻电镜可像高清数码摄像机拍电影一样对生物大分子成像和重现其动态结构,研究深层机理。就目前而言,这一方面在技术上远未成熟。大尺度、高分辨率、高动态这几点拆解开来,每一个都不算太难,但是同时满足这几项需求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是未来结构生物学的方向,我们不仅仅要看简单的几张静态照片,我们还想看高清电影。  关于这一点,笔者需要强调一下结构生物学和动力学模拟的区别。结构生物学的动态结构目的是以实验手段完整复原自然状态的动态结构,理解其中机理,是从实验数据出发“重现大自然原貌”的过程,是完完全全可靠的实验结果。而动力学模拟是从已有的理论或经验性的物理学规律出发预测一个生物大分子的动态特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其结果可靠性较差。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两者会像上个世纪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一样完美地结合,相互促进。  大尺度复杂生物系统的高分辨率、动态机理研究涉及诸多学科,不是冷冻电镜一项技术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科学家共同参与完成。  3)高分辨单分子及原位结构研究。目前的结构生物学,无论晶体学、冷冻电镜还是核磁共振主要还是在研究“群体”结构。冷冻电镜相对晶体学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研究群体结构中的每一类结构。但实际上每个分子在时间和空间上除了共性,也必然有特性,如果一种方法强大到可以测得单个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这必然导致巨大革命,使得人们发现许许多多在群体结构研究层次上无法发现也无法理解的大量规律。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单分子“高分辨率”结构,而不仅仅是单分子结构。单分子结构我们目前可以使用比如冷冻断层成像(cryoET)的手段获得,但是分辨率非常低,在如此低分辨率情况下,别说个体差异,很多群体结构差异都值得严重质疑。或许冷冻电镜技术若干年以后会实现这个目标,或许永远都不可能,或许这个目标被另外一个全新的技术彻底取代,冷冻电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冷冻电镜: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  冷冻电镜领域一直是多学科高度交叉和相互促进才诞生的一个奇迹。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软件、机械及自动化、精密仪器仪表等等缺一不可,当然最终的核心是生命科学(作者注:此处仅从结构生物学角度分析,并非泛指一般意义上生命科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生命科学提出问题,其它所有学科相互结合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解决方案,发现更多神秘的生命现象,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诞生新的技术。  举个例子,冷冻电镜图像信噪比极低,没有科学家的雄心勃勃,没有大批信号分析、图像处理甚至数学家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同时冷冻电镜领域的一些发现或需求,也为其它领域的科学家提供灵感来源和新的研究思路。MRC-LMB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源地和近两年来飞速发展的冷冻电镜技术核心研究机构,其一大特点就是多学科“零距离交叉”。从半个世纪前的DNA双螺旋模型、肌红蛋白晶体结构等到近两年冷冻电镜技术革命,一直将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的,当然科学问题或应用价值始终是核心和最终驱动力,脱离科学和应用需求的技术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是笔者此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在电镜领域出现直接电子探测设备之后,MRC-LMB的两台高端电镜,每天产生5到10T 的数据量,近期正在调试第三台,也许不久的将来,超大数据、超快速度电镜就会投入生产,这些将会导致全世界各个研究机构普遍出现一个严重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高效、无损、快速地进行数据压缩存储和数据处理,当然这里的无损是相对特定生物样品和特定目标分辨率而言。这或许会引起一些信号处理和图像压缩方面的研究人员的兴趣。  随着冷冻电镜对生物大分子复合物高分辨率结构研究趋于成熟,更加复杂的动态机理研究是必然趋势,这是冷冻电镜技术发展的一个潜在可能性。但是复杂生物体系的深入研究需要解决一系列数学理论、物理、计算难题,有的可能甚至超出了这些学科目前的研究范畴。近些年比较现实可行的是通过冷冻电镜手段,对特定蛋白复合物非随机情况下的高分辨连续动态构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专业数学家的参与会大大加速冷冻电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生命体高度复杂,充满很多未知的和未被阐述清楚的规律,这里面有成千上万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每一个复合物又与其它若干分子或复合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深入再深入地理解生命本质一直都会是冷冻电镜的重要方向。冷冻电镜是强大的基础研究手段,它通过解析高度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规律,从而影响生命科学相关的一切下游学科和技术,当然也包括更好的发现和设计药物、医疗诊断等具体应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冷冻电镜技术会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 深圳启动抗艾滋病药用于疫情治疗临床研究 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开展病毒结构解析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span/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据中新网深圳消息,1月29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抗击疫情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罗乐宣表示,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与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对接,病毒分离成功后立即开展病毒颗粒结构解析工作/strong/span。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启动现有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和法匹拉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探讨抗SARS病毒治疗性抗体和多肽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可行性。/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4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296b061-b8ad-493d-b154-28b7e5a3eb0a.jpg" title="现场.jpg" alt="现场.jpg" width="450" height="24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color: rgb(0, 176, 240) "深圳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朱族英 摄)/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报道,深圳启动了“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strong/span”专项,由深圳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诊疗标准及治疗性抗体研发;深圳湾实验室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开展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分子作用机制、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差异、进化与变异预测、诊断及治疗性抗体、应急疫苗和抑制剂等研究。同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已与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对接,病毒分离成功后立即开展病毒颗粒结构解析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截至2020年2月3日11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26例,治愈出院5例,无死亡病例。/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关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strong/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E4B3B4618A761C17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 style="text-indent: 2em "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是深圳市政府出资、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公共平台,总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筹建于2017年6月,并于2018年11月在南方科技大学生物楼一楼揭牌成立并投入使用。该中心旨在支撑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南方在生物医药、精准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并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 “一带一路”发展。/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D3D94460B42E58A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成立CCTV13报道/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冷冻电镜技术开创者之一理查· 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strong/span表示,strong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落成之后,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三个冷冻电镜中心之一。/strong目前,世界上大概有100个类似的研究机构,南科大冷冻电镜中心落成之后,其研究能力将会达到全球的前5%,对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产生更大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9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019c9ad-1903-4ba7-9efd-b6dc772f216c.jpg" title="部分仪器设备.png" alt="部分仪器设备.png" width="600" height="49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部分仪器设备/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深圳市重大基础科研设施平台,平台支持的技术领域主要有低剂量冷冻高分辨显微成像、单颗粒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微晶电子衍射、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电镜研究等。中心拟安装300kV冷冻电镜6台以及200/120kV电镜、扫描电镜、以及围绕这些显微成像设备相关的样品制备仪器,包括常温/低温超薄切片机、高压冷冻仪、投入式快速载网冷冻仪、真空镀膜仪、表面等离子清洗仪等。此外,平台拥有完整的显微图像数据存储和处理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一套。/ppbr//p
  • 厦门大学国家工程中心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人员招聘
    一、平台概况1.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https://nidvd.xmu.edu.cn/)◆厦门大学医学仪器共享平台(http://lifefacility.xmu.edu.cn/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ttps://sph.xmu.edu.cn/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牵头单位2. 平台简介: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IDVD)冷冻电镜平台组建于于2012年,旨在助力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的基础病毒学研究及疫苗、诊断、抗体等产品开发等。平台已安装或正在安装安装的300kV冷冻电镜2台,包括一台最新的Titan Krios G4冷场发射冷冻电镜,另有120kV透射电镜一台,Cryo-FIB扫描电镜一台,并配备了围绕这些显微成像设备配套的样品制备仪器,包括常温/低温超薄切片机、高压冷冻仪、投入式快速载网冷冻仪、真空镀膜仪、表面等离子清洗仪等,仪器总价值超过八千万。此外,平台拥有一套完整的显微图像数据存储和处理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中心力求在最新的硬件基础设施上,助力国家中心创新疫苗及药物的研究和转化,同时为学院和学校的研究者们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平台支持的技术领域包括低剂量冷冻高分辨显微成像、单颗粒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微晶电子衍射、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电镜研究等。基于该平台,陆续开展了HEV、HBV、HIV、HPV、EV71、CA16、CA6、CA10、EVD68、VZV、EVB、PRV、Rotavirus、HSV、RSV以及SARS-CoV-2等多种病毒的组装、表位、免疫学、结构和功能等研究,利用冷冻电镜单技术进行类病毒颗粒类疫苗的质量控制以及病毒上重要免疫靶点的分子特征解析等。目前,冷冻电镜平台支撑多个国家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的研究,助力全球首个戊型肝炎、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结构指导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及SARS-CoV-2重组疫苗的产业化研究。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超过60篇,其中CNS子刊18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论文近30篇,包括Cell Host & Microbe 4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cine 2篇,Nature Microbiology 2篇,Science Advance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7篇,Cell Research 1篇,PNAS 4篇等;二、职位介绍1. 岗位职责:◆配合平台负责人,全面负责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制定仪器操作、人员培训和设备共享的细则和系列规章制度; ◆负责120 kV Tecnai Spirit电镜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负责120 kV Tecnai Spirit电镜机时安排、统计、上样、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协助完成300 kV Titan Krios冷冻电镜的数据收集工作;◆参与开展平台安排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2. 任职要求:◆政治立场坚定,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服从平台工作安排;◆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学历不限),具有电镜相关技术操作、使用和研究经验者或具有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考虑;◆热爱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乐于学习,有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踏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愿意长期稳定工作。3. 福利介绍:◆此岗位为劳动合同制。提供同等岗位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面议;◆五险一金、工作餐补贴、生日礼品、结婚礼金、生育礼金、防暑降温补贴,以及各类员工活动;◆年终奖、绩效奖金、项目奖金、每年调薪;◆ 可申请厦门大学教工卡,可享受厦门大学工会福利;◆厦门市政府重点支持行业,符合条件员工可优先享受人才购/租房补贴及厦门市购房补贴(租房500-1200元/月);◆ 符合条件员工鼓励申请厦门市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硕士3万、博士5万◆普通教育本科及以上可迁入厦门户口(公司集体户)4. 申请方式:请应聘者提交详细的个人简历(附近照)、三篇代表性论著(PDF格式,如无,可不提供)及其他支撑材料发送至发送至邮箱:qbzheng@xmu.edu.cn和nidvdrs@xmu.edu.cn。(邮件标题: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初选合格者将电话通知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更多信息欢迎邮件或来电垂询。三、联系方式◆联 系 人:平台负责人郑老师 ◆联系方式:13779936654◆邮 箱:qbzheng@xmu.edu.cn◆网 址:http://nidvd.xmu.edu.cn/◆工作地点: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大常见电镜制样方法简介:TEM、SEM、冷冻、金相
    应用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本领和高放大倍率,对物体组织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近代材料物理测试方法。但样品的制作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制作满足要求的样品就成了整个试验的重点。现将一些常见电镜制样方法简介如下。透射电镜(TEM)TEM放大倍数可达近百万,可以看到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0.1~0.2nm的细微结构。它的样品制备工作量非常大,约占全部测试工作的半数以上或90%以上,是十分关键的。图 透射电镜样品台常用样品台分为两种:顶入式样品台和侧插式样品台顶入式样品台要求样品室空间大,一次可放入多个(常见为6个)样品网,样品网盛载杯呈环状排列,使用时可以依靠机械手装置进行依次交换。优点:每观察完多个样品后,才在更换样品时破坏一次样品室的真空,比较方便、省时间。缺点:但是需要的空间过大,使样品远离下方物镜,不宜减小物镜焦距而影响电镜分辨力。侧插式样品台样品台制成杆状,样品网载放在前端,只能盛放1~2个铜网。优点:样品台体积较小且占用空间较少,可布置于物镜内上部,利于提高电镜分辨率。缺点:不可能一次投入多个样品网中,每换一个样品都要打破一次样品室内真空,稍有不方便。支撑网的选择:支撑网有多种材质如Cu、Ni、Be、尼龙等,选择时要与待分析样品的成分分开。图 筛网尺寸制备原则• 简单• 不破坏样品表面• 获得尽量大的可观测薄区主要制备方法• 支持膜法:• 复型法:• 超薄切片法:• 薄膜试样(电解双喷减薄,离子减薄,FIB等)1. 支持膜法适用范围:纳米颗粒(防止样品从铜网缝隙中漏出)支持膜种类:• 微栅膜• FIB微栅膜• 纯碳微栅膜• 多孔碳膜• Quantifoil规则多孔膜• C-flat纯碳多孔支持膜等图 筛网尺寸制备过程:• 制备支持膜:在铜网上覆盖一层有机膜后喷碳• 选择分散剂: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常用无水乙醇• 分散:使用超声波或搅拌将粉末分散成悬浮液液滴上支持膜(两种方法):(a)滴样:用镊子将覆盖支持膜的铜网夹住,并用滴管向支持膜上滴入数滴悬浮液,使其保持夹持状态直至干燥为止(推荐)(b)捞取:用镊子夹持载网浸入溶液捞取液滴(缺点:双面挂样制备关键和注意事项:• 样品粉末能否在支持膜上均匀分布• 确保实验过程中未带入污染物2.复型法基本原理:利用电子束透明膜(碳、塑料、氧化物薄膜)复制材料表面或者断口形态的间接试样制备方法。适用范围:在电镜中易起变化的样品和难以制成薄膜的试样。样品要求:非晶态、分子尺寸小、导电性、导热性良好,耐轰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复型法分类:塑料一级复型、碳一级复型、塑料-碳二级复型、萃取复型。(1)塑料一级复型样品上滴特定溶液,溶液在样表面展平,多余的用滤纸吸掉,溶剂蒸发后样品表面留下一层100nm左右的塑料薄膜。图 塑料一级复型(2)碳一级复型利用真空镀膜装置将碳膜蒸镀于试样表面,将试样置于真空镀膜装置内,将试样置于所配的分离液内经电解或者化学分离得到分离碳膜便可应用于分析。图 碳一级复型(3)萃取复型图 萃取复型(4)塑料-碳二级复型通俗地说,塑料的一级复型中又制造出碳复型即为二级复型。分辨率相当于塑料的一级复型,对试样无损害,耐电子束辐照,复型带重金属投影。图 碳二级复型3. 超薄切片法适用范围:生物组织、较软的无机材料等。1.取材 2.固定 3.漂洗 4.乙醇或丙酮系列脱水 5.渗透 6.包埋 7.聚合 8.修块 9.切片 10.捞片染色 11.电镜观察注意事项:• 迅速:最短时间内取样,投入固定液• 体积小:所取样品体积不超过1mm3• 轻:轻轻操作,使用锋利器械,避免拉、锯、压• 准确:所取部位有代表性• 低温:在0~4℃内操作4.离子剪薄法适用范围:用于非金属材料或非均匀金属制备过程:• 预处理:按预定取向切割成薄片,机械抛光减薄到几十μm,把边长/直径切割至3mm。• 装入离子轰击装置:• 抛光:获得平坦而宽大的薄区。图 离子剪薄法5.电解双喷减薄法适用范围:只能制备金属试样,首选大块金属。样品准备:• 磨抛厚度均匀,避免穿孔偏• 样品保证清洁• 多准备一些试样,试合适的条件制备步骤:• 样品接正极、电解液接负极,电解液从两侧喷向样品• 样品穿孔后,自动停机• 获得中间薄,边缘厚,呈面窝状的TEM薄膜样品电解液选择:根据样品;不损伤仪器优点:条件易控制,快速,重复性好,成功率较高。图 电解双喷减薄法原理图6. 聚焦离子束法(FIB)适用范围:适用于半导体器件的高精度切割与线路修复。原理:采用从液态金属镓中提取离子束,并通过调节束流强度对指定区域进行快速精细处理。方法:铣削阶梯法,削薄法(H-bar)铣削阶梯法:• 预处理:铣削出两个反向的阶梯槽,中间留出极薄的TEM试样• 标记:刻蚀出定位标记• 定位:用离子束扫描定位标记,确定铣削区域• 铣削:自动或手动完成铣削加工图 铣削阶梯法制备的样品TEM照片削薄法(H-bar):• 使用机械切割和研磨等方法将试样做到50-100μm厚• 使用FIB沉积一层Pt保护层• 使用FIB铣削掉两侧的材料图 削薄法工作示意图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比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简单,无需包埋和切片。样品要求:样品须为固体;达到无毒、无放射性、无污染、无磁性、无水分、组分稳定。制备原则:• 表面受到污染的试样,要在不破坏试样表面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清洗,然后烘干;• 新断开的断口或断面,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以免破坏断口或表面的结构状态;• 要侵蚀的试样表面或断口应清洗干净并烘干;• 磁性样品预先去磁;• 试样大小要适合仪器专用样品座尺寸。常用方法:块状样品块状导电材料:无需制样,用导电胶把试样粘结在样品座上,直接观察。块状非导电(或导电性能差)材料:先使用镀膜法处理样品,以避免电荷累积,影响图像质量。图 块状样品制备示意图粉末样品直接分散法:• 双面胶粘于铜片表面,借助棉球使被测样品颗粒直接撒布于其上,并用洗耳球对样品进行轻吹以去除粘附的、没有被牢固地固定的粒子。• 将装有颗粒的玻璃片翻起,对着已准备好的试样台用小镊子或者玻璃棒轻敲,使细颗粒能够均匀地落入试样台上。超声分散法:将少量颗粒放入烧杯内,加乙醇适量,超声震荡5分钟,然后用滴管加入铜片内,使其自然干燥。镀膜法真空镀膜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就是将蒸发容器内需要成膜的原材料在真空室内进行加热,将蒸发容器内的原子或分子气化并从表面逸出,一种形成蒸气流并将其射入固体(称为衬底或基片)的表面以冷凝成固态薄膜的工艺。离子溅射镀膜原理:离子溅射镀膜在局部真空溅射室内辉光放电生成正向气体离子;在阴极(靶)与阳极(试样)之间电压加速时,荷正电离子轰击阴极表面并原子化阴极表面材料;生成的中性原子,向四面八方飞溅,射落在样品表面,从而在样品表面生成了均匀的薄膜。特点:• 对任何待镀材料来说,溅射都是可能的,只要它能够制成靶材即可(适用于难蒸发材料和不容易获得高纯度化合物的相应薄膜材料的制备);• 溅射所获得的薄膜和基片结合较好;• 消耗贵金属少,每次仅约几毫克;• 溅射工艺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膜厚可控,同时能在大范围基片表面得到厚度均一的膜。• 溅射方法:直流溅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反应溅射。1.直流溅射图 直流溅射沉积装置示意图已经很少使用了,由于沉积速率过低~0.1μm/min、基片加热、靶材导电、直流电压和气压都必须很高。优点:装置简单,容易控制,支模重复性好。缺点:工作气压高(10-2Torr),高真空泵不起作用;沉积速率低,基片升温高,只能用金属靶(绝缘靶导致正离子累积)2.射频溅射图 射频溅射工作示意图射频频率:13.56MHz特点:• 电子作振荡运动,延长了路径,不再需要高压。• 射频溅射可制备绝缘介质薄膜• 射频溅射的负偏压作用,使之类似直流溅射。3.磁控溅射原理:用磁场使电子移动方向发生变化,电子移动轨迹被束缚与拉长,工作气体中电子电离几率增加,电子能量得到高效利用。由此使得正离子轰击靶材产生的靶材溅射变得更高效,可以在更低气压下溅射,而被正交电磁场捆绑的电子则会被束缚于靶材周围,仅能在它们能量消耗殆尽后沉积下来的基片中溅射。图 磁控溅射原理示意图特点:低温,高速,有效解决了直流溅射中基片温升高和溅射速率低两大难题。缺点:• 靶材利用率低(10%-30%),靶表面不均匀溅射;• 反应性磁控溅射中的电弧问题;• 薄膜不够均匀• 溅射装置比较复杂反应溅射溅射气体添加氮气、氧气、烷类等少量反应气体,反应气体和靶材原子共同沉积于衬底上,对于某些不容易发现块材而制造靶材的物质,或者溅射时薄膜成分易偏离靶材原成分,均可用此法进行。反应气体:O2,N2,NH3,CH4,H2S等镀膜操作将制备完成的样品台放置在样品托上,放入离子溅射仪,加盖,旋紧螺丝并开启电源抽真空。当真空趋于稳定时,在5 X10-1mmHg左右,按下“启动”键,用调节针阀把电流调节到6~8mA,开始镀金,镀金1分钟后即自动停止镀金,关好电源、打开顶盖螺丝、放掉气体、取下试样即成。图 Cressington 108Auto高性能离子溅射仪冷冻电镜制样冷冻电镜是扫描电镜超低温冷冻制样传输技术(Cryo-SEM)可以实现液体,半液体和电子束敏感样品的直接观测,例如生物和高分子材料。样品经超低温冷冻,断裂和镀膜制样(喷金/喷碳)后可由冷冻传输系统置于电镜中的冷台上(温度可至-185°C)观察。适用范围:塑料,橡胶及高分子材料,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等样品制备要求:能够保持本身的结构,又能抗脱水和电子辐射方法:(a)通过快速冷冻使含水样品中的水处于玻璃态,也就是在亲水的支持膜上将含水样品包埋在一层较样品略高的薄冰内。图 液氮冷冻(b)采用喷雾冷冻装置(spray-freezing equipment),结合基质混合冷冻技术(spray-freezing),可在极短时间内将两种溶液(如受体和配体)混合(ms量级),然后快速冷冻。图 喷雾冷冻装置金相制样金相分析是材料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材料内部组织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利用定量金相学原理通过对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者薄膜进行金相显微组织测量与计算,确定合金组织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进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定量关系。制样过程:样品切割、镶嵌样品、机械制样、检验样品样品切割方法:金相最适合的切割方法是湿式切割轮切割法。优点:所造成的损伤与所用的时间相比是最小的切割片的选择:主要依据材料的硬度和韧性进行选择。图 砂轮片的选择• 陶瓷和烧结碳化物:金刚石切割片• 钢铁材料:氧化铝(Al2O3)切割片和CBN切割片• 有色金属:碳化硅(SiC)切割片镶嵌样品金相样品镶嵌技术(以下简称镶样)是将试样尺寸小或形状不规则造成研磨抛光痛苦时镶嵌或夹持,以便于试样抛磨,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精度的一种工艺方法。镶样一般分为冷镶和热镶。冷镶应用:对于温度和压力极为敏感材料、和微裂纹试样要进行冷镶,会使试样组织不发生改变。图 冷镶示意图冷镶材料:一般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脂树脂。• 环氧树脂:收缩率低,固化时间长;边缘保护好,用于真空浸渍,适用于多孔性材料;• 丙烯酸树脂:黄或白,固化时间较短,适合批量大、形状不规整样品镶样;对于含裂纹或者孔隙的试件渗透性更好;尤其是对印刷电路板的封装;• 聚酯树脂:黄色、透明、固化时间较长;适用于大批量无孔隙的试样制样,适用期长;真空浸渍:多孔材料(如陶瓷或热喷涂层)需真空浸渍。树脂能增强这些脆弱材料并能尽量减少制备缺陷(例如抽出,开裂或未开孔等)。只有环氧树脂由于其低粘度、低蒸汽压的性质,才能在真空浸渍中使用。荧光染料和环氧树脂可以被混合以方便地发现荧光灯中所有被充填的孔隙。图 冷镶制样 图片来源:司特尔公司热镶应用:适用于低温及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不发生变形的样品。图 热镶示意图镶材料:目前,通常多用塑料做镶嵌材料。镶嵌材料包括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冷凝性塑料(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和医用牙托粉与牙托水。胶木粉不透光、色泽多样、且较坚硬、样品不易倒角、但抗强酸、强碱耐腐蚀性较差。聚氯乙烯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抗酸碱耐腐蚀性能良好,但柔软。热镶试样图片来源:司特尔公司机械制样机械制样可分两种操作:研磨和抛光1.研磨研磨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得到损伤最小的平表面。这些小损伤会在后续抛光中短时间内被去除。研磨分为粗磨和细磨两个过程。• 粗磨粗磨过程就是把全部试样表面变成一个类似的面,用比较粗的固定研磨颗粒就能快速磨去材料。• 精磨 精磨会使样品有些微变形,但这些变形在抛光过程中就会消除掉。2.抛光抛光就像研磨,还得除去前道工序造成的伤害。它可以分为金刚石抛光与氧化物抛光两大工序。• 金刚石抛光唯有把金刚石当作研磨料来抛光才有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研磨平面。其原因是金刚石非常坚硬,几乎能切割所有的物质和相态。• 氧化物抛光 对于特别软、韧性的样品,须采用氧化物抛光法。抛光在抛光布上完成。金刚石抛光时还须用到润滑剂。研磨和抛光设备检验样品打磨后的检测部位变的发亮,在观察组织的时候需要先将试样的检测部位腐蚀掉,做好之后使用酒精冲淋,使用吹风机吹扫。
  • 《科学》封面:冷冻电镜助力解析蛋白酶体工作机制
    p  蛋白酶体是细胞中发现和降解不需要或者受损蛋白的分子机器。这些需要被降解的蛋白会被标上特殊的标签,然后蛋白酶体上一个由6个亚基组成的“机械手”依靠ATP提供的能量,将需要降解的蛋白“抓”到蛋白酶体的降解室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fab9fd2-0c33-4660-89ee-41c68e895067.jpg" title="冷冻电镜.png" alt="冷冻电镜.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这一“机械手”与需要降解的蛋白相结合时的结构。这项研究揭示了这一“机械手”的6个亚基如何利用ATP水解的能量,改变自身构象,将需要降解的蛋白装入蛋白酶体的过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6c510877-c48f-4cb9-a059-6e0d883903da.jpg" title="冷冻电镜 FEI Titan Kiros 300kV .jpg" alt="冷冻电镜 FEI Titan Kiros 300kV .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27, 127, 127) "FEI Titan Kiros 300kV 冷冻电镜(示例图)/span/p
  • 冷冻电镜助力施一公发表诺奖级别研究成果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201508210836068535.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a35de701-612c-4691-87ab-8ffa6b744c6b.jpg"//pp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周刊(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pp  第一篇文章报道了通过单颗粒冷冻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1139.html" target="_self" title=""电子显微/a技术(冷冻电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第二篇文章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闫创业博士、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万蕊雪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201508210834276549.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76442051-b081-40d5-81cc-c4b20324e1c0.jpg"//pp  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自1993年RNA剪接的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步履维艰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奥秘,期待早日揭示这个复杂过程的分子机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组对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pp  清华大学将于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这项重大的科研成果。/pp  另据《赛先生》对施一公的一篇专访介绍,“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施一公振奋地表示:“我此前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的文章总共接近50篇,但我觉得这次的意义特别重大!”/pp  6月24日,Nagai研究组的一篇论文于《自然》网站在线发表,其工作将剪接体所涉及的一个中心复合物tri-snRNP的分辨率提高到了5.9个埃米,一度引起轰动。而此前人类对基因剪接体的认识精度只有29个埃米。1埃米为10sup-10/sup米,即把1米分成十亿份,其之微小可以想见,因此Nagai的最新工作被称为近原子尺度的结构研究。/pp  而施一公团队此次得到的结果不仅将精度由5.9个埃米提高到了3.6个埃米,而且其解析对象是真正的剪接体,而不是Nagai团队所取得的参与剪接体组装过程的复合物,从而第一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体的细节。/pp  对于施一公团队的最新成果,很多同行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将受诺奖考虑。/pp  一直以来,研究蛋白质结构有三种主要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核磁共振以及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冷冻电镜)。而施一公所采用的冷冻电镜技术在过去两年里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一方面是它的照相机技术,一方面是其软件分析的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是前者的进步大幅提高了冷冻电镜的解析能力。/pp  施一公说:“如果没有冷冻电镜技术,就完全不可能得到剪接体近原子水平的分辨率。”/pp  尤为幸运的是,早在冷冻电镜技术还远未成势的2007年,清华大学就在上述三种方法中选择了重点发展冷冻电镜技术,如今清华拥有世界最大的冷冻电镜系统。施一公把他和同事们当年卓有远见的选择归于“幸运”,他说“如果没有冷冻电镜肯定做不到今天的结果,而当年确实没想到冷冻电镜会出现飞跃性的进展。”/pp  “幸运”远不止是当年选对了技术。除了仪器的进步,在施一公看来,他们能领先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拥有极为成熟的样品处理方法。“也就是说如何让蛋白质服服帖帖、性质稳定,成为适合结构解析的样品”,他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们的独门绝招,这个绝招即便写出来,别人不在我的实验室做上一两年也很难理解或吃透,因为这是师傅带徒弟一点点积累起来的。”/pp  除了靠谱的仪器、技术和学生,施一公说,“胆量”给了他们最大的惊喜。“本来我们的样品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学生有点不敢试,我说不妨上一下试试,最多就是不成功,只要有15埃的分辨率就很好了,结果算出来竟然有3.6埃。我们在今年整个4月份里做计算,那一个月突破连连、都跟做梦似的!”/pp/p
  • 川大苏昭铭研究员:冷冻电镜成果发Nature,绿荫场上拿冠军
    苏昭铭:博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一对一"指导教师。前不久,苏昭铭老师带领课题组在Nature发表文章。优秀的成绩并非偶然,从学生、学者到老师,苏昭铭一路走来,一路坚守。从“尖子生”到“好老师”从学生到学者,在求学的过程中,苏昭铭没有吝啬时间的付出,也未曾停止向更高处的探索。在离开北京大学后,苏昭铭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苏昭铭找到了坚守的方向。博士阶段,苏昭铭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化学。“博士最后一年,随着基础知识的积累,我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也发掘着自己的未来方向”,他回忆到,“在自由文献讨论的课堂上,有关生物的相关命题启发着我去探索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博士毕业后的苏昭铭并没有止步,他先后前往美国Scripps Florida研究所,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阶段帮助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过渡到一个可以从事严肃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两次转型使苏昭铭完成了研究重心从化学到生物的成功过渡,也寻找到了“让我觉得更有意义和挑战性”的科学课题。从学者到老师,时间与经验的积淀是为人师的必经之路。即使已经拥有一份华丽的简历,苏昭铭却始终“还想再去高处看看”,他质问自己,“既然我作出选择,并付出这么多时间,那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世界顶尖的水平呢?”2017年,苏昭铭加入斯坦福医学院,任职高级研究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士Wah Chiu实验室从事冷冻电镜相关的研究。苏昭铭深知,对于科研,时间的积淀是必须的也是急不得的, “只有当你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清晰的目标,才能担负起领导课题组的责任”。2019年,归国后的苏昭铭选择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川大对于科研的纯粹吸引了我,川大‘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以提升本科同学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宗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们不仅有自己纯粹的科研追求,还能为川大的优秀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苏昭铭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冷冻电镜平台,在魏于全院士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应用多种冷冻电镜技术,进行RNA的结构及功能的探索,缓缓揭开了“RNA结构与功能关系”这层神秘的面纱。“苏老师是一个‘可沟通’的老师”,这是苏昭铭的第一位研究生对他的评价。谈及学生管理,苏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导师随性而专注的工作状态无形中对苏昭铭形成了一种指引,“他让我觉得我也可以从事科研,也意识到科研的价值与乐趣所在”。在带领课题组的过程中,苏老师也将这种观点传输给自己的学生: 一是要确认同学的心态,“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付出,对于每一名学生,我都需要确认他们是否从内心选择这样的道路,这是对他们人生的‘负责’”;二是要“接地气”,不算壮大的课题组却气氛感十足,“如果让学生对科研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会让他们对此产生抵触与畏难情绪”。除了带领课题组进行深入的探究,基于生物治疗国重的人才培养平台,苏昭铭老师也负责部分本科教学的课程。通过扩展冷冻电镜的相关知识,带领同学们认识着前沿的科学技术,受到广泛好评。“探索”,是科研的至美之境目前,苏老师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冷冻电镜技术,探索生物大分子,尤其是RNA的精细结构。前不久,苏昭铭课题组在Nature发表文章,他们运用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技术首次解析了全长四膜虫核酶的高分辨结构,揭示了外围区域结构及其远程调控催化活性的功能,阐明了在底物结合和催化过程中的内部引导构象的变化。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电镜结果的数据处理。“对于我们的研究,数据处理对成果的贡献要占到50%以上的比重”,苏昭铭向我们介绍到,“数据的分析是对凌乱数据的梳理,不加分析的原始数据难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项研究解析了截至目前全世界分辨率最高的纯RNA冷冻电镜结构,填补了40年来在全长四膜虫核酶结构功能研究上的空白,也为用冷冻电镜进行RNA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攻读博士期间,苏昭铭一直聚焦于合成研究领域,学习冷冻电镜技术,而丢掉“老本行”这样巨大的转变需要勇气,也需要大量时间与经历的投入。苏昭铭用两段博士后经历完成了这个转变。第一个博士后阶段,苏昭铭瞄准了生物领域的“RNA”分子,将其与化学相联系,“在我看来,相对于蛋白质来说,RNA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而他作为中心法则中上承DNA下启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应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第二个博士后阶段,苏昭铭在贝勒医学院初步开启了RNA冷冻电镜结构功能研究之旅。回首博士后的科研探索经历,他不禁感慨道,“这样的过渡需要时间的付出,又或者说这些时间的付出成就了这样的转变”。深度、高度,是苏昭铭对待科研“纵向探索”的追求,而在选题的诞生过程中,他也总会“横向挖掘”各个领域的关联,通过冷冻电镜观测RNA的先进技术,解决现代医学的重要问题。谈到选题的诞生,他说道:“许多想法不是在办公室中凭白产生的”。读文献,帮助回顾已有的进展,而参与学术会议则是想法碰撞的重要机遇,“在交流中我们也会寻找与各个学科领域的合作关系”。“足球”,是生活之至乐所在为各学院老师所公认的,除了苏老师的科研水平,还有他精湛的“球技”。足球,是苏昭铭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苏昭铭对足球的热爱要从学生时代说起,他从小对球类运动充满兴趣,足球则逐渐更成了他在科研工作之余寻找“乐子”,放松自我的不二选项。“科研工作者与其他工作所最不相同的,大概就是‘无时无处不在思考’”,苏昭铭老师笑称,“运动帮我们保持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来到华西后,苏昭铭在球场结识了同样热爱足球的同事朋友,带领组建了华西国重教职工球队。每周两次的足球训练,“踢着踢着就成了习惯”,足球成为苏昭铭生活的一部分。在第二届川大教职工足球联赛中,苏昭铭所在的华西国重教职工球队获得冠军,而他也在比赛中获得“最佳射手”的称号。实验室或绿茵场,苏昭铭在科研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奔跑或思考,他似乎永远专注而充沛地,进行无止境的探索。未来,苏老师将带领课题组,继续应用冷冻电镜的技术,探索生物RNA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医学的认知与药物疗效验证提供新的思考!
  • 预算近1亿元|中国疾控中心创新项目采购多套冷冻电镜等
    6月2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创新计划项目-病原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平台和高通量数字玻片成像系统公开招标公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以9260万元人民币采购一批仪器设备,包含3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1台(套),2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1台(套),冷冻双束电镜1台(套),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1台(套),工作站1台(套),高压冷冻仪1台(套),冷冻电镜投入式冷冻制样设备2台,辉光放电仪1台(套),等离子清洗仪1台(套),真空离子溅射仪1台(套),正置荧光显微镜 (FIB光电联用光镜)1台(套),倒置荧光显微镜1台(套),液氮罐1台(套),高通量数字玻片成像系统1台(套)。以上仪器均接受进口产品。采购需求:包号品目号品目名称数量(台/套)是否接受进口产品分包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备注11-13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1是9000非单一产品采购包核心产品1-22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1是1-3冷冻双束电镜1是1-4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1是1-5工作站1是1-6高压冷冻仪1是1-7冷冻电镜投入式冷冻制样设备2是1-8辉光放电仪1是1-9等离子清洗仪1是1-10真空离子溅射仪1是1-11正置荧光显微镜 (FIB光电联用光镜)1是1-12倒置荧光显微镜1是1-13液氮罐1是22-1高通量数字玻片成像系统1是260单一产品采购包交货期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交货地点/项目现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指定地点用途实验备注: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属行业为:工业采购标的需满足的质量、安全、技术规格、物理特性等要求:第1包 品目1-1 3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一、技术参数:1、分辨率 ▲1.1、信息分辨率:≤0.12nm1.2、点分辨率:≤0.25nm1.3、线分辨率:≤0.14nm2、电子枪2.1、采用场发射电子枪2.2、使用寿命≥1年2.3、束斑漂移:≤0.5nm/min (10分钟内平均束斑漂移)2.4、亮度:≥7.5*107 A/m2srV2.5、辐射安全:≤0.5uSv/hr@距离0.1米电子枪3、加速电压3.1、最高加速电压:≥300kV3.2、在80kV至300kV间加速电压连续可调4、照明系统4.1、完全平行光系统,可实现多模式照明,在TEM模式中对大视野和可变视野都能够平行照明。▲4.2、线性畸变≤0.5% (TEM模式在18k×和155k×放大倍数之间)5、控制系统:控制软件具备应用脚本软件,用户可自行编写程序控制电镜进行特定或某些复杂的实验。6、真空系统:无油真空系统。7.放大倍数7.1、TEM模式放大倍数范围100×-700,000×7.2 在任何放大倍数实现完全无旋转成像8、物镜8.1、相机长度范围:300mm-2,500mm8.2、焦距≥3.5mm 8.3、物镜极靴间距≥10mm8.4、球差系数:≤3mm8.5、色差系数:≤3mm8.6、物镜光阑:70um、100um9.样品台系统9.1、计算机控制≥4轴样品台9.2、X/Y轴行程≥2mm9.3、Z轴行程≥0.4mm9.4、最大倾斜角度:不少于±70°9.5、最大图像漂移:X/Y方向 ≤1μm(+/- 70°内倾转)9.6、重复性:≤ 400nm(3次重复测试 ) 10. 自动进样系统10.1、一次能够装载≥10个样品,并能够自动更换和转移样品,所有样品均可回收并重复使用。10.2、待用样品在低温样品停泊装置保持在冷冻状态≥120小时。10.3、能够自动补充液氮。10.4、冰生长率:≤1%/24小时 (透射信息损耗)10.5、最低温度:≤-170 ℃10.6、样品交换后漂移:交换40分钟后:≤0.035nm/s▲10.7、同一样品在镜筒内可以保持在冷冻状态,连续收集数据时间≥72小时。11、电镜操作 11.1、具有低剂量曝光功能。11.2、可设置多个用户的等级,每个用户之间的参数 设置相对独立。11.3、要求电镜安装所需房间高度≤4m。12、直接电子探测系统 12.1、像素数≥4000×4000像素。12.2、像素大小≥5μm12.3、电子计数读出模式下量子转化效率(300kV):0 Nyquist,DQE≥ 0.85;1/2 Nyquist,DQE,≥ 0.65;1 Nyquist,DQE≥0.25。 12.4、超分辨读出模式下,最大画幅≥10000×8000像素。12.5、辅助相机:可伸缩式;采集矩阵≥4K×4K, 像素物理尺寸≥5μm。12.6、原厂集成数据采集软件。12.6.1、能够自动进行单颗粒数据收集包括自动扫描整个样品、测定冰层厚度、进行低剂量数据收集。12.6.2、能够进行自动化电子断层扫描数据采集。13、能量过滤器探测系统 (300kV)13.1、温度稳定性(狭缝漂移/24h):≤1.5ev13.2、能量狭缝最小宽度:≤2ev13.3、图像几何畸变:≤0.5%13.4、图像色差畸变:≤0.4%13.5、探测器内部帧率:≥200fps14、相位板系统14.1、对比度增强≥140%14.2、采用无孔相位板系统14.3、可自动加热恢复14.4、可用区域≥80%14.5、相位偏转:40-80nC剂量时,≥0.2πRad二、主要配置:1、300kV冷冻电镜主机:1套2、直接电子探测器:1套(含辅助相机)3、能量过滤器系统:1套4、三维重构软件:1套 5、相位板:1个6、备用场发射灯丝:1根7、冷冻电镜配套UPS电源(断电情况下维持一小时):1台 8、冷冻电镜上样专用耗材:1000套三、验收和培训1、工作流验证工作:采用标准样品,达到出厂要求。2、10天应用专家现场培训。3、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安装。安装调试完成,符合厂家性能参数验收标准,培训后2个月内,用户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质保期。 4、供货周期: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5、质保期:3年(包括电镜主机,包括相机,循环水机和空压机)。6、负责电镜安装场地(≤80㎡)环境改造,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电磁场、震动、温度、湿度、噪声及地线的指标。品目1-2 2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一、技术参数:▲1、信息分辨率:≤0.23nm。2、加速电压2.1、最高加速电压:≥200kV2.2、加速电压通过软件控制切换2.3、高压稳定性:≤1ppm/10min3、电子枪3.1电子枪类型:场发射超亮型电子枪,使用寿命≥1年▲3.2 束流:≥0.5nA@1nm束斑4、放大系统4.1 放大倍数:低倍≤100倍;高倍≥650,000倍 4.2 相机长度范围:250mm-2.5m5、真空系统5.1、采用无油真空系统,由机械泵、涡轮分子泵和离子泵等构成5.2、真空度:电子枪真空度≤5 x10-7 Pa;样品区真空度≤2.7 x10-5 Pa6、物镜6.1、球差系数:≤3mm6.2、色差系数:≤3mm7、自动进样系统7.1 一次能够装载和更换≥10个样品,并能够自动更换和转移样品。待用样品在低温样品停泊装置保持在冷冻状态连续无污染存放时间≥72小时。样品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7.2、能够自动补充液氮。7.3、冰生长率:≤5%/24小时 (透射信息损耗)7.4、最低温度:≤-170 ℃7.5、样品交换后漂移:交换60分钟后,≤0.05nm/s8、样品台 8.1、X/Y轴行程:不少于±1mm;8.2、Z轴行程:不少于±0.35mm;8.3、最大倾斜角度:不少于±70°;9、直接电子探测系统 9.1、像素矩阵≥4000×4000像素9.2、像素大小≥5μm9.3、超分辨读出模式下,最大画幅≥ 10000×8000像素9.4、原厂集成数据采集软件。9.4.1、能够自动化地进行单颗粒数据收集——自动扫描整个样品,测定冰层厚度,进行低剂量数据收集。9.4.2、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电子断层扫描数据采集。10、相机系统10.1、像素数≥4000 ×4000像素10.2、像素大小≥10μm10.3、读取速率:≥1 fps@4kx4k;≥25 fps@512x51211、电镜操作11.1、具有低剂量曝光功能。11.2、可设置多个用户等级,每个用户之间的参数设置相对独立。二、主要配置:1、200kV冷冻电镜主机:1套2、直接电子探测器系统:1套3、相机:1套4、备用场发射灯丝:1根 5、配套UPS电源(断电情况下维持一小时):1套6、三维重构软:1套 7、电镜主机配套操作和数据收集软件:1套三、售后服务:1、供货周期: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2、质保期:验收合格后3年(包括相机,循环水机和空压机、电镜主机)。3、负责电镜安装场地(≤60㎡)环境改造,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电磁场、震动、温度、湿度、噪声及地线的指标。品目1-3 冷冻双束电镜一、设备用途: 用于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样品的制备工作。二、技术参数1、电子源: 1.1、肖特基场发射电子枪;1.2、使用寿命:≥9个月;1.3、束流范围:1.5pA-300nA;1.4、加速电压范围:500V-30kV;▲1.5、冷冻状态分辨率(冷台):≤6nm@ 2kV2、 离子源 2.1、离子源寿命:≥1000小时;2.2、加速电压范围:500V -30kV; 2.3、离子束流:1.5pA–50nA范围内≥12挡可选;2,4、具备针对非导电样品的漂移抑制模式;▲2.5、离子束分辨率(冷冻状态):≤7.0nm@30kV3、真空系统 3.1、无油真空系统;3.2、仓室真空度:室温,≤4*10-4 Pa;冷冻,≤8*10-5 Pa;4、冷冻样品台 4.1、可旋转冷台,冷冻条件下旋转范围:≥360°;4.2、冷冻降温时间:≤30min;4.3、XY轴行程:≥50mm;4.4、Z轴行程:≥40mm;4.5、冷冻状态下倾斜角范围:-10°~ +50°;4.6、冷冻温度:≤ -170℃;5、图像处理 5.1、图像存储格式:TIFF(8bit, 16bit或24bit)、BMP、JPG;5.2、图像存储矩阵:≥ 6000×4000像素;5.3、电子扫描旋转:≥360°5.4、驻留时间范围(扫描):25ns/pixel-25ms/pixel;6、冷冻机械臂6.1、机械臂针尖温度:≤-160°6.2、机械臂漂移:≤250nm/min6.3、集成红外观测相机,用于样品和腔室观测;6.4、内置样品沉积保护层,可以待剪薄切片层保护,避免被离子束损伤; 6.2、内置喷镀装置,对冷冻下的剪薄切片进行导电化处理。三、主要配置:1、双束主机:1套2、空压机、循环水机、UPS电源:1套3、光电联用软件:1套4、电镜主机操作系统软件:1套5、耗材5.1、备用场发射灯丝:1根5.2、备用离子源:2个5.3、上样耗材:100个四、售后服务:1、供货周期: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2、质保期:验收合格后3年(包括相机,循环水机和空压机、电镜主机)。3、负责电镜安装场地(≤40㎡)环境改造,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电磁场、震动、温度、湿度、噪声及地线的指标。品目1-4 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一、技术参数:1、物镜1.1、线分辨率≤0.2nm 1.2、放大倍数:30×-600,000×,放大倍数全程连续可调,包含所有模式。1.3、恒定功率双物镜设计,具备高对比度模式,配置物镜高对比度极靴。1.4、焦距≥3mm1.5、极靴间距:≥10mm2、电子源2.1、热电子型电子源 ▲2.2、加速电压:20 kV-120kV2.3、高电压切换时间:≤1分钟3、照明系统3.1、照明模式:具备平行光模式和汇聚束模式3.2、透镜级数:≥2级聚光镜,用户可选强度限制(用于样品保护)和缩放限度(用于恒定屏幕强度)。4、成像系统▲4.1、成像系统:CPU控制≥6级透镜系统,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均≥2级。4.2、图像不随放大倍数放大而旋转, XY样品移动方向,XY坐标不变。4.3、衍射长度:0.1-8m。4.4、探测相机(速度≥40fps)和主相机,探测相机实现远程控制电镜。4.5、全自动控制聚光镜光阑、物镜光阑系统。4.6、可自动聚焦,并调整欠焦量。4.7、自动补偿:可以自动补偿合轴、自动补偿图像旋转。5、真空系统5.1、配置机械泵、分子泵和离子泵构成的无油真空系统。5.2、镜筒真空度:冷却温度下,≤2×10-5 Pa;环境温度下≤3.5×10-5 Pa6、样品台6.1 样品杆:单倾样品杆6.2、样品移动:6.2.1、样品移动:CPU控制≥5轴马达驱动。6.2.2、样品位移:X/Y:≥2 mm,调节步长≤0.05 μm;Z:≥0.70 mm。6.3、样品台倾斜角:不少于±80◦,调节步长≤0.5◦6.4、漂移:≤1 nm/min(标准样品杆)7、主相机 7.1、像素矩阵:≥4k×4k 7.2、像素大小:≥10um7.3、冷却方式:水冷7.4、图像存储模式:tiff、jpg、bmp、gif等各式自由转换。二、主要配置要求:1、120kV冷冻电镜主机:1套2、主相机:1套3、备用六硼化镧灯丝:3支4、备用钨灯丝:50支 5、120kv配套 UPS电源:1台6、主机配套标准操作软件:1套三、售后服务:1、供货周期: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2、质保期:验收合格后3年(包括相机,循环水机和空压机、电镜主机)。3、负责电镜安装场地(≤20㎡)环境改造,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电磁场、震动、温度、湿度、噪声及地线的指标。品目1-5 工作站一、用途:用于300kv和200kv 冷冻电镜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二、技术参数: 1. 工作站:4台1.1架构:4U机架式服务器 1.2内存:32*32G DDR4 ECC1.3 GPU:8*英伟达 V100 1.4 CPU:2*英特尔Gold 6230R CPU1.5 SSD:2*4TB;机械硬盘≥14T1.6网络连接:2*万兆网口 1.7电源和风扇:配置2000W冗余电源及风扇2.存储服务器:1台2.1架构: 4U机架式服务器 2.2内存: 4*32G DDR4 ECC2.3 CPU:2*英特尔Silver 4210 CPU2.4 SSD:2*480G2.5加速盘:4*480G SSD2.6机械硬盘:1P 2.7网络连接: 2*万兆网口 2.8电源和风扇: 配置2000W冗余电源及风扇3. 下载服务器:1台3.1 CPU:1*英特尔W-22453.2 内存:2*32GB DDR4 ECC 3.3 硬盘:1*480G SSD;2*8T HDD4.提供配套的机柜,万兆网线,交换机,服务器搭建的配套附属设备。5.提供配套的软件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技术支持培训的服务。6. 负责工作站安装场地(≤40㎡)环境改造,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电磁场、震动、温度、湿度、噪声及地线的指标。品目1-6 高压冷冻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 电量消耗2. 维持主机运行液氮消耗≤80L/天。3. 高压冷冻每样品液氮消耗≤80mL。4. 允许冷冻不同样品,≥9(3x3)个冷冻循环。5. 样品存储杜瓦瓶可自动旋转定位多个存储位置。6. 无需乙醇等溶液作为冷冻同步溶液。7. 每次冷冻循环之间的复原时间≤1分钟。8. 维持主机运行时噪声值9. 高压冷冻样品时噪声值10. 玻璃化厚度(有效冷冻固定厚度),≥200μm。11. 工作压力2000-2600 bar。12. 彩色图像触摸屏设计控制面板,(用户可自行设置工作流程),冷冻完成后数据可通过USB导出。13. 冷冻速率:12000K/s -25000K/s。14. 剩余液氮自动排放。15. 设有工作照明灯:LED环形照明。16. 样品冷冻杜瓦瓶监测液面高度,自动填充。17. 配备观察用显微镜。 17.1光学系统:变焦,变倍式光路系统,保证在任何倍率下都可以呈现鲜明、清晰的图像。17.2变焦比≥6.3 :1,变焦范围:0.65X-4X。17.3观察镜筒:高眼点双目镜筒,大倾角(≥35°),瞳距可调节。 17.4配备宽视野*10倍目镜、视场数≥23 mm,屈光度可调节。17.5 至少内置1倍物镜,且工作距离≥110mm。品目1-7 冷冻电镜投入式冷冻制样设备一、数量:2套二、主要技术指标:1. 工作温度:18-25℃2. 相对湿度:90%-100%3. 液氮环境下栅格从冷却剂转移至栅格盒:半自动4. 双面拍合或单面拍合5. 可编辑拍合时间6. 吸附压力可调7. 有杜瓦瓶液氮可烘烤8. 触屏控制和踏板控制9. 一次可转移≥2个Grid box10. 小体积样品:可使用吸液管通过人工气候室左侧和右侧的小口手动应用11. 应用时间和等待时间:由软件控制,可在用户界面设置。12. 多样品应用、吸干动作和玻璃化时间控制:精确定时控制13. 吸干设备14. 样品吸干方式: 过滤纸吸15. 吸干动作次数和吸干持续时间:≥10次/样品,由软件控制,可在用户界面设置。16. 吸干补偿及排液时间:软件控制,可由用户定义17. 玻璃化18. 自动遮板控制19. 冷却剂容器和微栅样品杆温度控制:同步降低温度可保持微栅浸没在冷却剂内20. 冷却剂容器包括整合式抗污染圈品目1-8 辉光放电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 辉光放电电流 0-30mA2. 样品台直径≥75mm,带玻片用滑槽3. 样品台高度1-25mm可调4. 样品腔内腔尺寸:直径≥100mm,高度≥90mm5. 工作真空范围1.1-0.20mbar 品目1-9 等离子清洗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 清除系统:芯片控制系统2. 工作模式:真空清除透射样品杆和污铜网样品的污染3. 样品杆:TEM4. 时间设定:0-30min , 1min/步5. 真空系统:干泵无油真空系统6. 真空级别:120秒内达到最高真空7. 室温控制:15℃-30℃8. 电源:AC100V-240V,50Hz±1 Hz品目1-10 真空离子溅射仪一、主要技术指标1. 真空度:5x10-5 mbar2. 样品仓大小:硼硅酸盐玻璃工作腔室,内径≥100mm,高≥125mm3. 靶面至样品台距离:可调范围为20-50mm4. 溅射电流:0-40mA5. 溅射时间:0-999s6. 溅射速率:(在压力为7Pa,放电电流40mA,靶材距离样品30mm时)Pt≥15nm/min,Pt-Pd≥20nm/min,Au≥35nm/min,Au-Pd≥25nm/min7. 最大样品尺寸:直径≥60mm,高度≥20mm8. 靶材:根据需要,可选配Au,Pt,Au-Pd,Pt-Pd,C 品目1-11 正置荧光显微镜 (FIB光电联用光镜)一、主要技术指标1. 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保证光通过目镜到物镜整个光路中的所有棱镜及镜片时的绝对平行;2. 具有明场、相差功能,具有顶部双摄像出口;3. 物镜转换器≥七孔位;4. 放大倍数:50X-1000X;5. 透射光照明:12V100W卤素灯照明器;6. 调焦:带有三档调焦装置;调焦旋钮高度可调节;7. 宽视野三目镜筒:视野≥25mm,分光比例0/100%,50/50%,100/0%(可100%分光给照像部分);8. 载物台:低位置同轴驱动旋钮的高抗磨损性陶瓷覆盖层载物台;用户可自己将操作杆左右手更换;X-Y移动无暴露齿条;9. 荧光光源:光源寿命≥2000h,红绿蓝三色带滤块;10. 光学部件:10.1万能聚光镜:带有孔径光阑的聚光镜,有效光阑刻度上具有彩色标注且与物镜颜色代码对应;10.2目镜:10X宽视野目镜,视野数为≥22mm;11. 图像捕捉及分析系统;12. 摄录系统;12.1数字式科研级数码、彩色冷CCD;12.2 CCD芯片规格:≥2/3”,≥500万像素;12.3像素大小≥3μm;13. CCD工作温度:低于室温20℃;14. 曝光时间:1msec- 60sec;15. 彩色深度:36位RGB色彩深度。品目1-12 倒置荧光显微镜一、主要技术指标1. 研究级高端倒置显微镜手动版,支持明场、荧光、相差功能。支持多模块扩充功能;2. 主机:2.1手动物镜转换器和手动粗微轴调焦(最小微调刻度单位:≤1μm),行程≥12mm,粗调旋钮扭矩可调,备有上限调节;2.2侧光路出口,视野直径≥19mm;2.3具有控制面板,含光强控制和光强按钮;2.4备有6孔物镜转盘;2.5具有侧接口,可百分百手动分光至相机或目镜。3. 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齐焦距离≥45mm。4. LED透射光照明装置:带TTL光闸,寿命≥30000小时。5. 观察镜筒:双目镜筒,观察角度可在30-45度范围内调节。6. 目镜:10×,视场直径为≥24mm。7. 手动载物台,配有样品移动尺、通用型标本托板和各种孔板夹,可匹配多种培养板、皿及玻片。8. 聚光镜:8.1编码型固定式,配备相差环。8.2聚光镜顶透镜:数值孔径≥0.4;工作距离≥40mm。9. 物镜:9.1 4X或5X:平场半复消色差荧光相差物镜,数值孔径≥0.12,工作距离≥14.0mm。9.2 10X:平场半复消色差荧光相差物镜,数值孔径≥0.32,工作距离≥11.13mm。9.3 20X:半复消色差长工作距离荧光相差物镜,数值孔径≥0.55,工作距离≥6.9mm。9.4 40X:半复消色差长工作距离荧光物镜,带矫正环,数值孔径≥0.6,工作距离3.3-1.9 mm。10. 荧光设备:10.1光学载体:保护荧光无杂散光干扰。10.2手动外置荧光轴模块,内含透镜组。10.3荧光滤块转盘:≥6位,可最多安装5个荧光滤块。10.4荧光挡板:荧光使用期间可保护使用人眼睛。10.5荧光激发块 10.5.1 DAPI(蓝色)荧光滤块,激发350/50nm,分光镜400 nm, 发射460/50 nm 带通10.5.2 FITC(绿色)荧光滤块,激发470/40 nm,分光镜510 nm,发射515 nm长通10.5.3 TXR(红色)荧光滤块,激发560/40 nm,分光镜585 nm,发射630/75 nm带通10.6荧光光源:长寿命荧光光源,质保寿命≥3000小时,随开随关,不影响使用寿命,≥5档光强调节。11. 彩色制冷相机:≥500万真实像素,拍摄时分辨率可调,支持彩色、黑白模式,致冷温度-20℃,曝光时间4微秒-200秒,全像素模式下≥40帧/秒。品目1-13液氮罐一、技术参数1. 250L 22psi低压液氮罐 6个2. 165L 22psi低压液氮罐 1个3. 200L 350psi高压液氮罐 1个4. 35L样品存储罐 4个 5. 4L样品转移罐 8个6. 样品运输盒 8个6.1 旋转透明盖,底座内螺纹,四孔各有编号6.2 常温TEM载网和冷冻载网通用第2包 品目2-1高通量数字玻片成像系统一、工作条件1、环境温度:20°C-30°C;2、环境湿度:≤85%(25℃);二、技术要求1、扫描系统主机:1.1、全自动数字玻片扫描系统具有明场扫描、荧光扫描等多种成像功能,不同成像方式电动切换;1.2、单次样品装载量≥90张,可以持续添加玻片;1.3、系统具有显微成像光路,明场科勒照明;1.4、可通过软件编辑控制流程;1.5、多相机配置。预览相机快速识别拍摄样品及标签,明场扫描通过彩色相机成像;荧光扫描通过黑白相机成像;1.6、聚光镜:电动聚光镜1个,兼容强度传输方程(TIE)成像模式;1.7、像素分辨率:20x物镜下,≤0.50μm/pixel;40x物镜下,≤0.50μm/pixel;60x以上物镜下,≤0.30μm/pixel;1.8、电动扫描载物台,行程≥300×100mm;1.9、Z轴对焦范围≥3mm;1.10、可识别条形码,二维码,OCR码;2、物镜:2.1、≥20×物镜: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数值孔径≥0.75,W.D.工作距离≥0.6mm2.2、≥40×物镜: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数值孔径≥0.95,W.D.工作距离≥0.2mm▲2.3、≥60×物镜: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数值孔径≥1.4,W.D.工作距离≥0.1mm▲2.4、配自动加油器,配合60X以上油镜使用,实现全自动扫描;3、样品舱室及兼容玻片:3.1、单次装载数量≥90片(玻片尺寸≥25mmx75mm),可以持续添加玻片;3.2、每张玻片相互隔离,待机和扫描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3.3、配备样品上样器,用于快速装载玻片;3.4、兼容多种规格的玻片。4、扫描速度:4.1、明场扫描:使用20×/0.75物镜、扫描分辨率≤0.50μm /pixel、扫描面积15mm×15mm时,所用时间≤75s;4.2、荧光扫描:使用20×/0.75物镜,≥6个荧光通道成像,扫描分辨率≤0.50μm/pixel、扫描面积15mm×15mm时,所用时间≤500s。5、明场扫描:5.1、光源:LED光源,波长范围:400-700nm;▲5.2、具有自动Z轴扫描成像及景深扩展功能;5.3、明场扫描配置彩色相机,物理像素≥2400(H)×2000(V)。6、荧光扫描: 6.1、光源:配备LED光源或长寿命金属卤化物光源,激发波长范围400-700nm; ▲6.2、电动荧光转盘孔位≥6位,通道之间切换时间≤50ms;6.3、具有强度传输方程(TIE)照明模式,并能为一个单独通道成像,可与荧光图像叠加;6.4、荧光滤色片:可实现多色荧光标记的样品成像;6.5、荧光扫描单色相机:物理像素≥2000(H)×2000 (V)。7、扫描工作站:7.1、硬件7.1.1、CPU:≥6核,主频≥3GHz7.1.2、内存≥128G;固态硬盘≥4TB7.1.3、独立显卡,显存≥8GB7.1.4、彩色液晶显示器≥32英寸7.1.5、操作系统:Windows系统 7.1.6、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7.2、扫描及图像处理软件:7.2.1、控制所有电动硬件、识别处理信息、图像可视化;7.2.2、自动程序化图像采集:个性化设定图像采集程序,自动完成≥150张样品扫描;7.2.3、具有预扫描和导航功能;7.2.4、多维图像采集:多通道成像、Z-Stacks成像、拼图及多点成像等;7.2.5、多种聚焦策略可选,满足不同类型样品的大视野拼图;7.2.6、自动对焦:可设定相应的聚焦地形图,自定义编辑样本聚焦点位置;7.2.7、具备图像压缩模式,可设定图像压缩比率7.2.8、图像格式:JPG、TIFF、BMP等;7.2.9、可进行同屏比较;7.2.10、测量参数包含长度、面积和角度等7.3 图像分析软件7.3.1 全景图像数据分析软件,具有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切片中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染色的识别、阴性/阳性细胞计数、 染色强度分析、细胞阳性比率统计。7.3.2可进行明场图像免疫组化组织及细胞定量分析,自动化进行单个视野或者整张玻片阳性及阴性组织的精确识别,阳性及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细胞膜等区域的精确识别,并导出各类分析结果数据;7.3.3免疫荧光组织及细胞定量分析,自动化进行单个视野或者整张玻片多通道荧光图像的阳性及阴性组织的精确识别,量化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浆中免疫荧光标记物表达,并导出各类分析结果数据。7.3.4 可自定义输出分析数据,包括:组织面积,阳性及阴性区域面积数据及阳性区域百分比等数据;阳性及阴性细胞数量、细胞长度、面积、周长、交界长度、H-Score评分等数据;光谱特征、真实染色空间、滤镜和(前后关联)特征。8、数字玻片成像系统的全部软硬件均为同一厂家提供,产品软硬件售后支持和维修也由同一厂家负责。三、主要配置:1、高通量玻片成像主机:1台2、图像扫描工作站:1台3、图像扫描软件:1套4、图像分析计算机:1套5、图像分析软件:1套6、校正用明场校正玻片、荧光校正玻片各1个四、售后服务1、质保期:安装完毕后24个月或发货之日起30个月免费质保,以先到为准。2、安装调试及应用培训: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过程中负责介绍仪器操作、日常保养注意事项;提供现场操作培训及操作手册。3、培训:仪器到位之后,由工程师完成培训,帮助用户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4、出现问题在报修后24小时内相应,3个工作日内相关人员到达机器所在地点启动后续维护维修工作。
  • 堪比光刻机的冷冻电镜,采购量年年提升,何时才能国产化?
    冷冻电镜+清华大学=CNS?在网络上时常能看见“冷冻电镜+清华大学=CNS”(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刊)的公式。这是在暗讽施一公从国外买回冷冻电镜后,接连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种说法更多是出于嫉妒,设备与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我们承认高科技跑鞋对运动员的帮助,但我们依然会把赞颂送给博尔特这样的运动员而非跑鞋。不只是施一公,作为我国冷冻电镜的先行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隋森芳参与建设的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已成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冷冻电镜平台之一。隋森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即便年过七旬,依然奋战在科研前线。2017年,为表彰其在中国冷冻电镜领域的贡献,隋森芳被授予中国冷冻电镜终身成就奖。由此可以看出冷冻电镜这个仪器本身的重要性。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赛默飞、日电和日立能生产,国内仿造都仿不出来,就连低端的扫描电镜,国产份额也不足10%。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旦该设备被国外卡脖子,那么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都要停摆。冷冻电镜改变了什么学术差距会因为科学仪器而拉开吗?答案是肯定的,截至2017年的诺贝尔奖自然科学获奖项目中,因发明科学仪器而获奖的占11%。其中72%的物理学奖、81%的化学奖和9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借助尖端科学仪器来完成的。回到冷冻电镜本身,它是近年来生物学里比较热门的技术之一,是电子显微镜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能把样品速冻后进行观察,这样干扰更小精度更高。它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重要工具,一经问世就成了科研人员的最佳拍档。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本质上都是蛋白质功能的体现,为了了解蛋白质的功能,从而解开生命的奥秘,就必须先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然而这并不容易。蛋白质这种大分子直径长不过100nm并且相邻原子间距不超过1nm,而可见光的最短波长也有380nm,也就是说,无论是人眼还是一般的光学显微镜都无法看清蛋白质的结构。在冷冻电镜之前,科研人员采用X射线射击分子样品,得到衍射照片,通过照片来分析大分子的微观结构。这种方式有个前提条件是需要样品分子能够结晶,形成稳定的有序晶体。而蛋白质大分子由于分子链太长,非常容易扭曲缠结,因而难以结晶。因此,不需要结晶就能拍照的电镜应运而生。可是大分子又因为布朗运动难以固定,所以有科学家想到了用低温冷冻的方式固定大分子,进行拍照。拍到的照片经过电脑处理,得出大分子的3D模型。从冷冻电镜诞生至今,使用此技术解析出的蛋白质结构已经超过一万种,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同时也为很多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帮助。例如近几年投入使用的多款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研发,离不开科研人员利用冷冻电镜解析出新冠S蛋白结构,从而提升了疫苗开发的针对性。冷冻电镜的价值还未完全展现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持续进化,在药物发现和研发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打开。冷冻电镜技术对于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药物研发人员来说,了解靶点的3D结构信息,可以快速建立化合物的构效关系。靶点的选取和结构解析直接决定了药物开发的成败。以经典的GPCR蛋白家族为例,GPCR即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广泛分布在人体内,功能复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都有所关联。目前FDA批准的药物中有超过30%是以GPCR蛋白为靶向。传统的X射线衍射方式解析GPCR蛋白的结构非常困难,在结晶过程中GPCR蛋白容易发生突变。而冷冻电镜可以直接用来解析经过处理后在生化上性质稳定的膜蛋白,并获得处于或者接近生理状态的蛋白结构。冷冻电镜在解析庞杂的膜蛋白结构的能力更加突出,并且已有大量的高分辨率结构被成功解析。冷冻电镜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难结晶、甚至不可结晶的靶点进行解析,如分子量更大、更动态的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此外,冷冻电镜技术在开发抗体疗法、小分子药物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生物学,冷冻电镜的广泛应用才刚开始。冷冻电镜作为结构生物学的科研工具,终极目标是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药物的发展,但在生物学之外,冷冻电镜未来还将在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展示自身价值。目前,国内外高校的冷冻电镜在满足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其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应用。早在2017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利用冷冻电镜对电池材料进行观察,掀起了冷冻电镜应用在材料学研究中的浪潮。锂枝晶是锂电池中最大的安全隐患,但锂元素非常活泼、对环境敏感的特质使得从原子层面解析锂枝晶的生长机理成为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受到冷冻电镜观察敏感生物材料的启发,研究团队使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获得了锂枝晶原子分辨率级别的结构图像,还原了锂金属在温和环境下的结构,证明了冷冻电镜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脆弱、不稳定的电池材料进行高分辨率表征,并且保持它们在真实电池中的原始状态。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总结了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在材料和纳米科学中的应用进展,发现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日臻进步,在电池、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催化剂、量子材料等多个领域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都能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来解答。作为一种低信号源激发测试技术,冷冻电镜技术在一些对电子束、热敏感材料,如钙钛矿材料、高分子材料、量子点等精细结构的物理表征与机理研究中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硬件设备与算法的改进,这项引领结构生物化学研究迈入新纪元的技术,未来必定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成为材料和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工具。市场需求旺盛虽然有卡脖子风险,但市场需求逐年递增。据发改委统计的2016年~2019年国内20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的采购数据,在光学显微镜领域,国产化率为0%;在电子显微镜领域,国产化率仅为4.42%。其他科学仪器如X射线类仪器(1.49%)、质谱类仪器(1.19%)、光谱-色谱(0.24%)。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现实,多种高端科学仪器基本被国外品牌所垄断,有着极高的“卡脖子”风险。2016年~2019年国内20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的采购统计,数据源于发改委然而,需求是实打实存在的。随着全球对生命科学、材料研究的探索和研究持续深入,国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半导体工业领域对于冷冻电镜的需求日益增长。从中国政府采购网搜索近几年冷冻电镜的中标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赛默飞的中标率极高,产品主要为200kV和300kV冷冻电镜。从中标数量来看,300kV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因为300kV机型是进行结构分析的核心机型,而200kV产品通常用于样品中等分辨率解析和冷冻样品筛选,与300kV产品配套使用。从采购单位来看,包括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北大医学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采购的主力。赛默飞的300kV Krios G4、200kV Glacios是中标最多的产品。不仅是冷冻电镜本身,它还带动了周边产品和服务市场。比如实验室改造,像复旦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建设工程、四川大学冷冻电镜平台项目中标金额都超过千万元。由于冷冻电镜会产生海量数据,因此还需配套建设数据处理系统,复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的相关项目中标金额都超过2000万元。仅看2022年的数据,国内中标17套冷冻电镜,赛默飞再次包揽,总中标金额超7亿元。除了广州实验室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分别采购了3套和2套300kV产品外,其他采购单位皆为200kV和300kV配套采购。此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冷冻电镜平台这样的打包采购方案,总金额近1.3亿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局发表过一份报告: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达到66%。仪器行业,体量虽然不大,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也是科技成果创新的重要形式,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样重要的领域,需要国货尽快突围。国产替代尚需时日如此重要的一个科学仪器,国产品牌的话语权约等于零。以冷冻电镜为代表的科学仪器,被称为科学家的“眼睛”,是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然而这个市场却被海外品牌所垄断。据科技日报报道,近乎99%的科学仪器类电子显微镜市场份额被全球五家公司所占据。2020年,这类产品的全球市场销售规模约为35亿美金左右,其中国内市场约为60亿元人民币,可即使是最头部的国内公司,也只能从这块蛋糕中分走1%~2%的份额。这种规模的营收甚至还不足以覆盖研发上的投入。科学仪器的研发是场马拉松,跨国公司已经起跑了很久,国内企业尚在热身阶段,追赶难度巨大。冷冻电镜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如今已走过40余年的发展路程。而我国从2009年清华大学开始发展冷冻电镜的应用研究,购入亚洲首台冷冻电镜,到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总投资3.93亿元成立冷冻电镜中心,再到2021年国内采购冷冻电镜10套,2022年采购17套。国内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引进高端冷冻电镜用于科研不过10余年,相关人才稀缺,更谈不上国产化了。目前,冷冻电镜的核心零部件、设备整机、配套设备,分析软件和电镜数据库,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相关从业人员都是在进口设备搭建的“空中楼阁”上做研究,一旦被卡脖子,相关工作就不得不停滞。从技术发展而言,300kV和200kV产品技术门槛较高,而100kV或120kV产品打破了对于高电压的需求,电镜整体价格得以控制在300kV产品的十分之一,尽管产品性能稍逊,但亦可满足大部分的应用需求,六七百万的价格也比动辄六七千万的高端产品更容易普及。目前,国内已有团队针对此类产品进行研发。从市场角度而言,商业化的冷冻电镜服务平台或将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如同20年前,人类第一组全基因组测序花费了30亿美元,而20年后的今天只需花费500美元。电镜的发展也将经历类似的效率革命。虽然包括冷冻电镜在内的电子显微镜有95%的产品都是进口,但已有企业着手研究其中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如大束科技近年来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电镜核心零部件,尤其针对部分消耗型部件做到了国产化,例如液态镓离子源、电子枪离子枪配件、光阑等。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在国内已经安装的进口电镜原厂家不再提供配件,相关产品也能保障这些进口电镜正常运行。在整机层面,也有聚束科技这样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独立设计和生产高端场发射电子显微镜整套系统的公司,但整体营收规模尚显弱小。如何破局?不仅仅是电子显微镜,在整个科学仪器层面,我国都处于落后局面。在全球Top20的仪器厂家中,8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日本,德国和瑞士各有3家,还有1家英国企业,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是科学家洞察世界奥秘的一大助力,也是研发人员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武器。从科研人员的角度,只要资金允许,用同行都认可的进口品牌仪器和设备更加省心,留给国产仪器的空间自然不大,不用就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就无法迭代,不能迭代产品力自然下降,产品力下降后用的人就更少,恶性循环就此产生。以科学仪器中的重要分支实验室分析仪器为例,全球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大约有700亿美金的规模,而中国市场总量仅占全球的7%,约为400亿人民币的规模。这个市场又被近20种不同类别的仪器所占据,其中体量较大的质谱仪也不过100亿规模。国产产品还需要与赛默飞、丹纳赫、岛津等品牌竞争,如果企业只做其中一种产品,可能很难发展壮大。数量多、规模小、基础薄是国内仪器企业的普遍生态,但最近10余年,行业也在变化,民营企业增多,海归人才创业增多,也有一批企业跑出来。如总部位于合肥的国仪量子,做的是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发布了中国首台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仪,且具有自主研发实力和专业的服务支持体系。清华大学某实验室使用的进口波谱仪出现故障。若返回原厂维修,耗时长,花费大,于是实验室尝试联系国仪量子,仅用4个工作日,就解决了故障,比返回原厂维修,节约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国内企业的发展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搞清楚市场需要什么,自己能做到什么,用产品品质和专业服务同国外品牌竞争。回到冷冻电镜,它和光刻机一样,国外的产品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才发展至此,如果急于在高端电镜领域竞争,以国内现有的技术积累,条件并不成熟。冷冻电镜设备或技术的研发涉及材料、光学、生物、计算科学、半导体、系统集成和先进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加之冷冻电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我国缺乏对相关领域的重视和投入,自然缺少相关人才,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此背景下,从某些具体核心技术上发力或许是国内相关领域摆脱依赖、实现突围的战术选择。当下可以集中力量在图像采集技术、图像处理和结构解析,以及冷冻系统的样品制备技术等方面逐个突围。先在这些具体技术上发展,等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发展之后,就有了一定的积累,再做冷冻电镜整机更能事半功倍。过去的历史证明了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谁就能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科学仪器是一个研发周期极长、技术壁垒极高的行业。为了将来,突围已是势在必行。
  • 质谱、冷冻电镜助力施一公Science上再发新成果
    1月8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质谱分析系统用户清华大学施一公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3.8 A Structure of the U4/U6.U5 tri-snRNP: Insights into Spliceosome Assembly and Catalysi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组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复合物U4/U6.U5 tri-snRNP高达3.8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剪接体的组装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剪接体的激活及前体信使RNA(pre-mRNA)剪接反应的催化机制提供了重要分子基础。上海设施质谱分析系统负责人黄超兰和她的团队成员黄敏参与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同时也是这篇论文的作者。  该研究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进行蛋白复合物三维结构解析。该文章为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与上海设施质谱分析系统的第二篇有关剪接体的合作论文。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剪接体复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准确鉴定,并利用交联质谱技术对剪接体复合物组成蛋白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质谱数据为蛋白复合物的结构搭建提供分子基础,更为酿酒酵母剪接体结构搭建提供了除冷冻电镜之外的最直接有效的证据。  自上海设施试运行以来,质谱分析系统陆续为全国及其它国家超过100个用户的200余个课题提供技术服务,参与的用户合作课题已经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Molecular cell,PNA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 10 余篇文章,为多领域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质谱分析系统现在正全面运行开放。
  • 【瑞士步琦】冷冻干燥含酵母菌的微球应用
    瑞士步琦冷冻干燥含酵母菌的微球应用冷冻干燥应用”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常被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微胶囊包埋技术可以帮助保护菌株,延长其在体内的存活时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活。因此,在生产益生菌产品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微胶囊技术,以确保益生菌的稳定性和活性。下面这篇应用非常好的结合了微胶囊包埋和冷冻干燥技术,证明菌种经过包埋干燥后仍具有生物活性,为发酵工艺和食品转化等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1介绍冷冻干燥,也称为冻干是一种非常通用的脱水方法,常用于保存微生物、食物或药物,如蛋白质类药物。它将冷冻和干燥结合在一个独特的操作中,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干燥终产品。冷冻干燥通常用于保存微生物培养物,因为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点:储存的方便性和增加邮寄微生物的可能性。此外,制得的产品只需要少量维护,培养基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微生物可以长时间保持活力。然而,众所周知,冷冻干燥技术对微生物至关重要,因为它对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和生理状态都有负面影响。根据方法和生物体的不同,微生物存活率也各有不同;然而,活力水平明显低于液氮储存 2。观察到的活力下降主要是由于一些不良副作用引起的,例如细胞内冰晶的形成1、敏感蛋白的变性或在此过程中膜脂质的物理状态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3,5。为了防止这种影响,通常在冷冻或冷冻干燥前使用脱脂牛奶、蔗糖、甘油、 DMSO 或海藻糖等作为冻干保护物质1,3。据报道,海藻糖在干燥、冷冻、渗透胁迫和热休克等极端环境下对酵母和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这些保护效果与膜的稳定和酶活性的保存有关。关于海藻糖的保护作用,已经报道了几种假设。一些报道认为它的作用是通过多个外部氢键取代参与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水分子,另一些报道认为它形成玻璃态结构以确保物理稳定性。除了发酵过程或食品转化,酿酒酵母或乳酸菌等微生物在益生菌膳食食品和饲料补充剂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然而,这些应用需要在储存过程中保持细胞活力。通过造粒和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大小和组成均匀的无尘颗粒。由于具有更高的颗粒表面积,这使得产品将具有良好的颗粒流动性,更容易掌握的剂量和更快的产品复原性。尽管存在上述挑战,冷冻干燥仍然是一种酵母、孢子真菌和细菌的方便保存方法,因为它们的长期生存能力通常保持得相当好,而且菌株的储存和分发要求也很简单。因此,本应用旨在生产酿酒酵母颗粒作为模型微生物,使用微胶囊造粒仪 Encapsulator B-390 作为造粒机,将酵母悬浮液挤压进入液氮中形成单分散球体,然后使用冷冻干燥机 Lyovapor&trade L – 200 进行冷冻干燥处理。2仪器,试剂和器材仪器:ESCO NordicSafe, Biosafety Cabinet Class IIBUCHI 微胶囊造粒仪 Encapsulator B-390BUCHI 冷冻干燥机 LyovaporTM L-200 Pro,干燥腔体搭配可加热搁板BUCHI LyovaporTM Software试剂:YPD 培养基, Sigma Aldrich海藻糖, Sigma Aldrich脱脂奶粉琼脂去离子水液氮器材:玻璃培养皿液氮杜瓦瓶3实验本应用中描述的工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将 84g 市售面包酵母悬浮溶解在 50mL 无菌 YPD 培养基(Sigma Aldrich)中。在酵母悬浮液中加入 50mL 无菌冻干保护剂培养基(5g 海藻糖(Sigma Aldrich)和 5g 脱脂牛奶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进行制粒(表1)。将挤压后的液滴收集在液氮浴中冷冻,然后转移到不锈钢托盘中,保存在 -25°C 的冰箱中进行冷冻干燥。表1:微胶囊包埋参数_300μm 喷嘴1mm 喷嘴频率[Hz]68060电压[V]7502500压力[mbar]500500冷冻干燥步骤(初级干燥和次级干燥)使用 LyovaporTM 编程软件,如表 2 所示。使用 LyovaporTM L-200 Pro 干燥腔体、可加热的搁板和环境空气。表2:初级干燥和次级干燥冻干参数无酵母菌微球采用与含酵母菌微球相同成分培养基和参数进行制备。冷冻干燥后,将 1mL 无菌水加入 1mL 微球中,用以复原样品。对于含有酵母菌的菌珠,对每个重组溶液进行10倍、100 倍和 1000 倍的连续稀释。将复原后的溶液和稀释液分别涂于 YPD 琼脂平板上,如图 1 所示。琼脂板在 28℃ 培养 24h,评价细胞活力。▲ 图1:琼脂平板上的酵母活力测试4结果与讨论含有酵母的微球可以通过使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进行包埋制备,结果表明: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将酵母滴入液氮中,可使酵母迅速颗粒化;用 300μm 的喷嘴和 1mm 的喷嘴分别制备了 700μm 和 1500μm 左右的微球。仅使用含冻干保护剂介质的溶液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如图 2 所示,冻干后的微球在形状和大小上与湿冻微球保持相似。▲ 图2: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制得的 300μm 酵母微球,在冻干前(左)后(右)的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在图 3 中,可以观察到含有酵母的球珠(下两图)和仅由冻干保护剂培养基制成的球珠(上两图)在形态上的差异。含有酵母菌的微球具有由 5μm 颗粒组成的粗糙结构,可以认为是微生物,而只含有冻干保护剂的微球具有更光滑的结构。▲ 图3:含酵母菌的冻干微球(下)和不含酵母菌冻干微球(上)的结构对比当冷冻干燥时,考虑到膜中脂质物理状态的变化或由于某些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生物系统可能受到破坏3,9。为了验证酵母菌的活力,将酵母菌重新水合,稀释,并在 28°C 的 YPD 琼脂板上培养 24 小时。图 4 证实了文献报道的内容,即便失去了部分活力,酵母在冻干后仍然可以生长2,4,6,10。▲ 图4:在 28℃ 琼脂板中培养 24 小时后的酵母菌活力5结论含有酵母菌的微粒可以很容易地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进行制备,并使用冻干机 LyovaporTM L-200 进行冷冻干燥处理。B-390 的喷嘴直径分别为300 μm和1000 μm,制得的微粒直径分别为 700μm 和 1500μm。冷冻干燥后,珠粒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该颗粒流动性好,容易掌握使用剂量,且与水混合后溶解速度快。冻干后的微生物在贮藏过程中仍能保持良好的活力,并能在复水化后成功生长。在本应用中,造粒包埋和冷冻干燥的结合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实验结果。它可以在发酵工艺和食品转化等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有利于生产制备剂量易控制和重组的培养发酵剂;另外,在益生菌和食品补充剂领域中获得无尘且可自由流动的粉末,同时保证产品颗粒大小和组成的均匀度。6参考文献N’Guessan, F. K. Coulibaly, H. W. Alloue-Boraud, M. W. A. Cot, M. Djè, K. M. Production of Freeze-Dried Yeast Culture for the Brewing of Traditional Sorghum Beer, Tchapalo. Food Sci. Nutr. 2016, 4 (1), 34–41.Bond, C. Freeze-Drying of Yeast Cultures. In Cryopreservation and Freeze-Drying Protocols Day, J., Stacey, G., Ed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TM Humana Press, 2007 pp 99–107.Leslie, S. B. Israeli, E. Lighthart, B. Crowe, J. H. Crowe, L. M. Trehalose and Sucrose Protect Both Membranes and Proteins in Intact Bacteria during Drying. Appl. Environ.Microbiol. 1995, 61 (10), 3592–3597.Miyamoto-Shinohara, Y. Imaizumi, T. Sukenobe, J. Murakami, Y. Kawamura, S. Komatsu, Y. Survival Rate of Microbes after Freeze-Drying and Long-Term Storage.Cryobiology 2000, 41 (3), 251–255.Wolkers, W. F. Tablin, F. Crowe, J. H. From Anhydrobiosis to Freeze-Drying of Eukaryotic Cells. Comp. Biochem. Physiol. A. Mol. Integr. Physiol. 2002, 131 (3), 535–543.Lodato, P. Huergo, M. S. de Buera, M. P. Vi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 Strai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reeze-Dried in Different Sugar and Polymer Matrices.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1999, 52 (2), 215–220.Strasser, S. Neureiter, M. Geppl, M. Braun, R. Danner, H. Influence of Lyophilization,Fluidized Bed Drying, Addition of Protectants, and Storage on the Vi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J. Appl. Microbiol. 2009, 107 (1), 167–177.Miyamoto, T. (Kyushu U. Kawabata, K. Honjoh, K. Hatano, S. Effects of Trehalose on Freeze Tolerance of Baker’s Yeast. J. Fac. Agric. - Kyushu Univ. Jpn. 1996.Giulio, B. D. Orlando, P. Barba, G. Coppola, R. Rosa, M. D. Sada, A. Prisco, P. P. D. Nazzaro, F. Use of Alginate and Cryo-Protective Sugars to Improve the Vi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fter Freezing and Freeze-Drying.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5, 21 (5), 739–746.Cerrutti, P. Huergo, M. S. de Galvagno, M. Schebor, C. Buera, M. del P. Commercial Baker’s Yeast Stability as Affected by Intracellular Content of Trehalose, Dehydration Procedure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External Matrices.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0, 54 (4), 575–580.
  • 【瑞士步琦】巴爷爷的博客——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技术在蛋白多肽领域的应用
    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技术在蛋白多肽领域的应用蛋白多肽应用”Bart 的第 100 篇博客文章!在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时间点,Bart 继续对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技术在蛋白多肽领域的应用进行剖析,完成他的蛋白多肽三部曲《如何让您的蛋白质配方稳定持久更持久?》和《当你制定蛋白质和多肽配方时,你是“喷雾干燥党”还是“冷冻干燥党”呢?》,让我们一同看看这次 Bart 给我们带来哪些应用干货吧!亲爱的读者们,我简直不敢相信,但我正坐下来写博客的第 100 篇文章!我们在这里涵盖了色谱,旋转蒸发,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主题,我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 100 篇文章中继续这样做。由于这是一个有点特别(好吧,非常特别)的帖子,我决定做一些与往常不同的事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到的一篇非常有趣的研究论文中的发现,我认为把这篇文章专门献给我们的新成员:喷雾干燥。首先,文献链接如下:文献链接https://www.mdpi.com/2227-9717/9/3/425/htm(Sweeny C, et al. Using Peptidom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 Assess Effects of Drying Processes on the Peptide Profile within a Functional Ingredient. Processes 2021, 9(3), 425 https://doi.org/10.3390/pr9030425)其次,让我告诉你他们所发现的令人兴奋的事情,是关于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生物活性肽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你首先应该关注这部分。 高蛋白成分因其在食用时的营养和功能益处而越来越受欢迎。然而,这些蛋白成分及其酶解产物在加工处理中可能会碰到问题,特别是在干燥过程中,因为这一步有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和肽聚合。 问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是将一种成分转化为粉末的常用方法?提高产品稳定性提供更有效的运输选择 由于减少了水分活性,提高了产品的保质期在之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我已经解释了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工作原理。但我将在这里再次总结这些技巧:_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 工作原理将溶液或悬浮液从液体转化为干燥状态,其中液体悬浮液在热干燥腔体中雾化,蒸发液滴并产生低水分含量的细颗粒水通过升华在低压环境中以冰冻状态被去除 优势快速 简单 制备定制尺寸的颗粒 包埋成分以保护其免受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相对便宜 有助于保持多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的稳定性技术限制可能导致关键活性物质损失 可能导致原料中存在的营养价值成分损失 会破坏热敏性蛋白 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 相对来说成本更高 实验过程漫长 需要较少的监督和管理 应用推荐适合低成本、高规模生产适用于关注产品稳定性和较小产品体积的应用范畴其他考虑因素包括物化性质,如溶解度、味道、密度和颜色等,需要评估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效果,以确定符合最终产品所需的配方。 现在,上面提到的文献中, 研究者使用肽组学和机械学习技术来观察植物蛋白水解物的干燥方法是否会影响肽谱和随后的预测功能。 研究者想要研究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技术不仅对样品的物理特性和蛋白质含量有影响,而且还会对肽含量产生影响。生物活性肽是活性成分功能的组成部分。天然多肽具有抗衰老、抗癌、抗炎、抗氧化、降胆固醇等特性。许多多肽物质已被证明具有一种及以上的生物活性。 有趣的是,研究者没有发现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产品在肽谱成分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他们确实指出了他们在自己的研究和现有的科学工作中注意到的不同点,关于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制剂的几个影响差异,包括:影响差异喷雾干燥样品颜色稍深 部分报道称喷雾干燥中随着干燥温度升高热诱导蛋白质聚集(多肽数量减少) 与喷雾干燥相比,冷冻干燥制剂中含有Asp、His 和 Lys 氨基酸的肽有所增加(如先前报道的那样,Lys 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损害) 制备得到的冷冻干燥制剂稍趋向于链更长、分子量更高、带更多正电荷的肽(可能会考虑到冷冻干燥比喷雾干燥更温和) 与冷冻干燥制剂相比,喷雾干燥制剂所得的是具有更大比例的负电荷肽(通常与喷雾干燥粉末相关的是可能有助于增加粉体溶解度) 冻干制剂制备的多肽所带负电荷略少,为0.24,这与多肽长度、分子量和物理特性的增加相关,可能导致与冻干粉末相关的溶解度降低 当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时,预测喷雾干燥的疏水性增加了 1.74%,这可能与喷雾干燥制剂里多肽中疏水氨基酸(Ala, Met, Phe, Pro, Try和Val)的轻微增加有关 根据预测,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抗炎生物活性相当 以上就是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一个很好的对比,主要重点针对生物活性成分多肽成分。 下次见!
  • 冷冻研磨在生活垃圾焚烧中的应用
    #Spex 冷冻研磨仪用于生活垃圾焚烧!#Spex SamplePrep冷冻研磨仪用液氮冷却样品,然后用磁力驱动的冲击器粉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效的实验室样品前处理仪器。可以广泛应用于RNA/DNA提取、毒性测试、食品安全、草本、农业金属/化合物、RoHS/WEEE。✦ ++冷冻研磨法应用于生活垃圾焚烧SPEX 液氮冷冻研磨仪生活垃圾是由很多不同组分组成非常不均匀的混合物。除了聚合物合成材料和软木、木材和纸张等有机物外,还可能存在无机材料和金属。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会在垃圾焚烧厂中燃烧以获得燃烧热。► 样品均质化需求在生活垃圾焚烧领域中除了元素分析外,还对G.H.V.和N.H.V.(粗热值和净热值)感兴趣。为此,必须尽可能地对废物进行研磨和均质。由于样品中含有大量聚合物及其他有机物,使用传统的球磨机或摆动式磨机将改变样品性质。切割机可以研磨这些样品,但不能研磨到有机元素分析所需的粒度:元素分析取样量在毫克级别,要求样品颗粒度在100目以上。► 冷冻研磨处理过程在常规的研磨无法处理样品时,液氮冷冻磨则是一种不错的高效选择方式。塑料和生物样品等柔性材料在液氮温度下会变脆。样品被密封在研磨小瓶中,并浸入液氮中,从而消除了交叉污染。由于液氮冷冻研磨是磁性驱动的,因此驱动部件上没有磨损。为了获得最佳研磨结果,必须将样品冷却至最佳状态。为此,可以在研磨小瓶中预先冷却需要处理的样品,或者将其倒入已经冷却的小瓶中。预冷却20分钟后,将样品研磨三分钟,然后进行一分钟的“中间冷却”以确保良好的脆性,然后进一步研磨。这个循环重复了三次。► 测量结果*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液氮冷冻研磨展示了良好的处理结果。处理效果完全可以符合元素分析的要求。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计算出样品的总热值和净热值。计算结果可得知单位样品能释放出多少热量,从而优化出火电厂的燃烧炉垃圾进料量。*注:该数据使用Thermo FlashSmart 元素分析仪测定,测量数据已得到测样方授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