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仪器信息网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论坛

  • 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全天候数据采集

    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全天候数据采集

    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全天候数据采集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的功能有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太阳辐射、环境气体、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水位、噪声、能见度等多种气象参数,气象观测要素的配置方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灵和配置,根据配置不同可以组合成不同使用用途的气象观测站,如移动气象站、墒情气象站、森林防火气象站、农林小气候观测站、抢险气象站、应急保障气象站等多种不同使用用途的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img=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140859366706_1103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采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具有气象数据采集、设备故障诊断、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数据采集器采用新一代处理器集成高精度GPS数字芯片, 1微秒卫星同步支持 NMEA0183 通讯协议,主动型陶瓷天线让定位更为,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通过气象监测软件可以准确收集查看所在监测区域的气象环境数据,方便于移动观测气象数据。工业控制标准化设计,便携式防振结构,汉字液晶键盘人机交互界面,便于现场实时查看气象分析数据,无需外接电脑终端设备。[img=自动化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140900085862_183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lims系统仪器数据采集方式有哪些!如何真正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仪器数据采集是实验室lims系统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部分,当时总感觉我们实验室的lims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很落后,容易出错不说工作量也不见得少多少,但是又不知道有什么更好地办法,不知道各位同行的lims系统数据采集是怎样的?请赐教!我们这边是先预设置仪器文件模板,检测人员登录lims系统数据处理界面,选择相应仪器文件模板,然后在连接大型仪器的电脑选择检测后仪器生成的文件(格式同仪器文件模板),再进行项目匹配,最后导入该项目一个平行样的结果数据(为标准曲线上得到的溶液浓度),导入原始数据进行相应运算才得最终结果。

  • 【转帖】“环境一号”地震监测卫星将于年底发射发布

    “环境一号”地震监测卫星将于年底发射发布新的监测系统建成使用后,观测周期将被缩短至30小时,而现有海洋卫星和资源卫星的观测周期分别长达7~20多天。此外,它的观测宽度可达720千米,地面分辨率为20米~30米,监测预报的范围覆盖所有常见灾害,比如洪水、干旱、台风、风暴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与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海洋灾害、荒漠化和沙尘暴等。环境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使我国的环境监测预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据悉,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手段还基本停留在地面常规阶段,无论是监测的时间与效果,还是监测的深度与广度,都不能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观察大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定期监测,预测生态质量变化趋势;为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提供技术支持;还可实现边远地区环境质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环境一号星座利国利民由我国倡导的包括环境一号星座在内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系统已经纳入联合国全球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体系之中。在近期目标三星星座建成后,最终将建成远期目标的八星星座,以满足国内外对环境与灾害监测的需求。此前,中国还与欧空局、日本及亚太有关国家,就该星座的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星座的国际合作,既包括星座建设的合作,也包括星座卫星数据应用的合作。届时,中国的卫星应用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不仅仅是应用范围的扩大,而且将融入世界的怀抱为更多的人服务。

  • 地震预测新添利器 我国建成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如同给人做心电图,要在手臂、脚踝等处夹上夹子采集数据一样,科学家们在全国选择260个连续观测和2000个不定期观测站点,将仪器设备打桩植入地下采集信息,结合卫星观测等高科技手段,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为大地不断做“体检”,从而为地震预测研究以及地壳运动监测等提供坚实的科学数据。目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监测网络由我国自主研发,高精度、高分辨率、覆盖中国大陆。  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建成了多用途、开放型和数据资源共享的国家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与美国PBO和日本GEONET一同成为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三大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记者 蒋建科)

  • 【讨论】中国地震预警为何难产???

    中国地震预警为何难产???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曾有人称地震前10秒日本提前发出了预警。从技术上讲,一个国家对他国地震发出预警并不现实,这显然是对日本"10秒预警"系统的一种误读。无可否认的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墨西哥、中国台湾和美国加州等国家地区,都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而中国大陆在这套系统的建设上仍是一片空白。地震预报在全球范围内还是一大难题,但无法预报不代表不能预警。二者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 大家用的比较好地震监测的设备有哪些?

    大家用的比较好地震监测的设备有哪些?

    [em44] 大家好,工作中需要采购地震监测设备,在论坛中还没有发现有这个话题。我先起个头,希望大家能踊跃发言,互相交流一下使用心得。 现在我们用的强震仪是美国凯尼(kinemetrics)的设备(K2与ETNA),用了有两年多了,运行稳定,除了更换过保险丝与防潮剂以外,没有修过什么地方。 我比较喜欢他们的软件,读取数据很方便。就是价格比较贵,欢迎大家交流一下,用过哪些强震与测震的记录器和加速度摆,价格与质量都怎么样?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希望这个话题能引起更多同行的共鸣! 在论坛中开辟出属于大地测量的版块来。 附件中是去美国培训时看到的最先进的甚宽频带高精度地震记录系统放在便携箱里的照片! [em54]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71041_15583_1053804_3.jpg[/img]

  • 【转帖】日本9.0级强震如何影响预测东海大地震

    长期以来,日本地震学界一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静冈县南部大海骏河湾,这里潜伏着让日本举国忧患的东海大地震。但命运仿佛在和人类开玩笑,9.0级强震在几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在日本东北海域突然降临。  3月11日,日本静冈县南部大海骏河湾平静如常。这里潜伏着让日本地震学界乃至普通百姓忧患的东海大地震,已经超过了150年的发震周期,至今迟迟没有发生。  命运仿佛在和人们开玩笑。在预测中不会发生强震的日本东北海域,却爆发了9.0级地震,赫然列入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5次地震之一。  漫长的150秒  2011年3月11日,许多日本人伏在震颤的地板上挨过了艰难的150秒。  这是前所未有的地震体验。佐藤忠弘开始有些犹豫了,拿不准待在屋里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位日本东北大学的大地测量与地震专家在后来与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孙文科的通信中写道:  与以往地震时强烈晃动10多秒、至多半分钟就恢复平静的体验不一样,这次地震发生了一连串的震动,前后有4~5次往复,持续时间长达2~3分钟。这可能是发震断层产生了持续的破裂过程。  一切恢复平静后,佐藤忠弘起身发现,办公室内的桌子移动了40厘米,电脑倾倒在地,资料散落一地。  孙文科2010年因入选“千人计划”回国,此前10年他一直在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震后他关切相知同行的安危,第一时间打去越洋电话,但没能接通一个,两封E-mail被退回。好在13日下午5点35分,终于等到佐藤忠弘回复的邮件:在我所知的范围,大家都没事,请安心。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后来的反演结果验证了佐藤忠弘的判断,这次强震“很不一般”。太平洋板块在长约450公里、宽约150公里的断裂带上,以每秒2公里的破裂速率低角度俯冲至日本列岛以下地壳深处,整个破裂过程长达150秒,断层中间最大相对滑动距离达18米。  这次发生在宫城以东130公里处的海沟强震还打破了区域地震的历史纪录。日本地震学界的研究表明,日本东北海域通常发生六七级强度地震,最高的一次震级为8.3级。几个地震易发区从北到南分别是宫城冲、福岛冲以及靠近东京以北的茨城冲,历史上这些易发区往往单独发生地震,每次破坏区域在100公里左右。  “而这次强震则是三个危险区连成一片,在地下深处同时发生连续的破坏过程。9级强震能量之大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但为何同时连片破裂,现在还无法解释。”孙文科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  没想到震级这么大  “考虑到太平洋板块推进的误差,这次地震我们可以说预测出来了。但是发震断层四五百公里这么广,不断发生障碍体破坏,产生这么大地震,我想谁也没有考虑到。”佐藤忠弘在邮件中的语气透着沮丧。  佐藤忠弘所指的是此前日本地震预测推进本部的预测,该预测明确显示,2011年宫城县附近发生地震的概率达70%。  或许正因为如此,3月9日发生在同一海域的7.3级地震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彼时,日本地震学界担心的也许是迟迟未来的东海大地震。  根据历史及地震数据记载,东海大地震是受菲律宾板块挤压日本列岛造成逆断层运动,以前述骏河湾为震源的周期性大地震,受灾地区包括东京、静冈县、爱知县,覆盖日本的首都地区和中部地区。  1988年孙文科留学日本时,就不断地听到导师和周围的人们谈论,如果东海大地震来了怎么办,如果是直下型地震(震源位于东京等城市的直下方)结果会如何。  地震学家普遍预测,日本东海地区每150年会爆发一次规模为8.0级的大地震。前一次东海大震发生在1854年,8.4级的强震造成两三千人死亡,3万多间房屋倒塌烧毁,沿岸还发生了海啸。时间向前推至1707年,这里爆发了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8.6级地震,富士山爆发,约2万人死亡,6万多间房屋损毁。  从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地震界非常重视可能到来的东海大地震,这种关切蔓延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孙文科回忆说,很多电视台的节目都在不断地谈论地震,地震学界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东海。  为应对东海大地震,日本政府可谓不惜血本。1978年日本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据此在东海地区21处设置探测地下板块运动的设备,不断完善大地震预测系统。  据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1980年11月7日的报道,日本东京为担心东海大地震引发火灾,将成千上万的木结构房屋全部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日本人正在储存大量的食品、毛毯及婴儿奶瓶。为了防止地震时供水管道被破坏,还在抗震水库中储备了40万吨水,足够1200万东京居民饮用10天。报道称,日本政府在防震方面的开支,几乎与国防费相当。  “几乎十分肯定”要在20世纪末发生的东海大地震并未到来。  2003年,东海大地震对策专门调查委员会还预测,大地震将导致最多1万人死亡。同年5月29日,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针对极具杀伤力的东海大地震进行预想并制定应对措施。  2009年8月11日静冈县发生了6.5级地震,这是东海地区86年以来的最大地震,唤起了日本人对东海大地震的恐慌,但日本气象厅随后急急出来解释:此次地震是横向断层型,与东海大地震无关。然而这丝毫未能减轻人们的不安。日本政府再发预测:“30年内东海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几率为87%。”  悬着的靴子  预测中的东海大地震成了随时可能落下的另一只靴子,它会否因为此次9级强震提前到来,或者延迟发生?孙文科对此表示:“理论上有影响,但很难定量描述。”  “理论上这次强震必然带来周围地区应力场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日本东海、南海的应力调整,但是很难说它是会加速东海大地震的到来,还是由此削减这一危险区地下深部积累的能量使东海大地震推迟发生。一般而言,联动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比较小。”他说。  孙文科所在的团队,正在计算日本强震对于中国大陆、东南亚以及全球应力场和重力场的影响。  3月14日,佐藤忠弘所在的东北大学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中心开始“复旧”作业,确认该中心受损程度,恢复计算机系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将着手对此次大地震进行解析研究。  孙文科介绍说,日本地震界非常注意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发生过程。尤其是板块在滑动过程中与陆地板块紧密固着的区域(障碍体,asperity),这是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区。在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到地下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深处,这些固着区域一旦破坏,将产生破坏性极强的大地震。“日本科学家一直观测板块俯冲滑动的速率,障碍体的位置以及可能积累了多少能量,研究合适的预测模型,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原本计划3月14日访问孙文科实验室的日本华裔地震地质学家林爱明,因为此次强震临时取消了北京之行,转身前往现场,考察地震直接产生的断层的出露和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张怀研究团队也正在焦急地等待来自日本同行的活动断裂数据,期待早日解开笼罩在日本大地震之上的科学谜团。

  • 【转帖】鲜为人知地震事实:印尼大地震让地球更圆

    [size=6][b]鲜为人知地震事实:印尼大地震让地球更圆[/b][/size]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align]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1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期全球频繁多发的地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海地7.3级地震和智利8.8级地震两次强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人们在担惊受怕的同时,对一些关于地震的事实却知之甚少。以下就是13个鲜为人知的关于地震的事实:  1. 科学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万次地震。其中,大约10万次地震可以被人们感觉到,大约100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每年大约要经历1万次地震,但大部分都感觉不到。  2. 随着圣安德烈斯断层两侧板块的滑动,美国旧金山市正在以每年2英寸(约合5.08厘米)的速度向洛杉矶移动,这一速度仅仅相当于人类指甲的生长速度。这两座城市将于数百万年后碰撞到一起。这一结果尽管很可怕,但是由于板块的滑动是南北运动,因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不会陷入海洋。  3. 尽管许多人都认为三月份是地震月,事实上并非如此。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峡湾地区发生了规模9.2级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也是有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该次地震造成了125人死亡,3.1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了9.1级地震。然而,接下来美国的三次最大地震分别发生于2月、11月和12月。  4. 史上最致命的地震于1556年1月23日发生于中国陕西。这次地震造就了古今中外地震死亡人口之最。据估计,当时有83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  5. 太阳和月球可导致地震发生。很久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太阳和月球可在地球的地壳上产生潮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和月球对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牵引力可引起地下更深层次的震动。  6. 2010年2月27日发生于智利的8.8级大地震造成了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向西平移了3.04米的距离。据科学家介绍,这次地震还轻微地改变了地球的自转,将一个地球日缩短了1.26微秒。  7. 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地震气候”的说法。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介绍,从统计数据看,地球上地震的分布事实上也有“寒带气候区域”、“热带气候区域”和“雨带气候区域”等等。但是,科学家们认为,气候并不会以一种物理的方式影响地面之下数英里深的震源。与地壳运动的力量相比,大气压力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大气压力的影响不会触及到地壳的深层。  8. 发生于2004年的印尼大地震稍微削平了地球赤道的膨胀程度。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9级以上地震,该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了超过20万人丧生。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这次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性陆地位移导致了赤道鼓起的程度有所减轻,使得地球变得更圆。  9. “太平洋火环”是地球上地质运动最活跃的区域。这个环带是一个地震高发区,它包含了南北美洲的沿海地区以及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地区。许多大地震都发生于这个环带上两大板块边界碰撞之时。  10. 石油开采可导致小规模地震。当然,这些地震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熟知的地震。石油一般发现于湿软的沉积层中。当石油被开采出来后,其他的岩石会移动到这里并填补石油留下的空间,因此会产生“微型地震活动”,这种地震人们一般感觉不到。  11. 有史记录以来最强烈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于智利的9.5级地震。  12. 发生于地球一端的地震也会震动地球的另一端。通过对2004年引起灾难性海啸的印尼大地震的研究,地震学家发现这次大地震同时对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产生影响。发生于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造成全球震动达数日之久。  13. 据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斯蒂芬-高介绍,在过去15年中,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当然,并不是所有地球物理学家都同意这种观点。

  • 【资料】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指南(试行)

    为防止地震灾区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指导灾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地震灾区应重点关注的土壤污染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泄漏造成土壤污染。地震可造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经营等活动场所或相关设施,以及危险废物储存、处置设施严重损坏,导致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的泄漏,使有关场地土壤受到污染。  (二)大量使用消杀药剂造成土壤污染。地震灾区为防止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在重点防疫点和过渡性安置区大量喷施消毒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各种消杀药剂,如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漂白粉等,大量消杀药剂滞留于土壤之中,造成土壤污染。  (三)环保设施受损造成土壤污染。地震导致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或堆放场、危险废物填埋或堆放场、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等严重损坏而发生泄漏,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灾区需关注的危险废物种类参见《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  (四)加油站和油库等油品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地震导致加油站地下储罐或油库设施变形、破裂或倾斜,或者地面加油设施倾倒或损毁,储罐内油品泄漏造成土壤污染。  (五)尾矿库垮坝造成土壤污染。有的尾矿库因地震造成垮坝,尾矿渣经雨水冲刷后,有毒有害物质可随地表径流扩散或随淋溶液进入周边土壤环境,造成土壤或农田污染。  (六)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油库、加油站的储油罐破损和泄漏,教学、科研机构实验室损毁,化学药品、农药、油漆、涂料等经营场所损毁等也会造成局部土壤污染。  二、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科学调查评估。在认真分析灾情、全面排查环境风险源的基础上,对地震灾区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和程度进行调查,针对不同土地利用功能,科学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  治理先于重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应在灾后重建前完成。在对灾区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灾区重建工作实际,提出重污染和高风险污染土壤治理规划。  高风险区优先。考虑灾区重建的资金和技术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安排对影响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安全、威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三、地震灾区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  (一)土壤污染信息收集  在排查环境风险源的基础上,全面收集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信息。通过实地踏勘和现场排查,获取以下信息:  1、污染源的类型,如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线等设施、地上和地下储罐贮存点等损毁;  2、土壤污染物种类和性质,如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名称、理化性质和毒理学性质等。  3、土壤可能受污染的地理位置、面积、场地地形与水文地质等信息。  根据排查结果,初步判断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建立土壤污染档案。  (二)现场调查与采样  通过现场采样和调查,诊断地震造成的环境风险源是否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了解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程度等。  1、现场考察  通过现场考察,确定地震造成的场地土壤污染源的位置,获取土壤颜色变化、异味等反映土壤污染迹象的相关信息,排查污染场地周边的环境状况或敏感目标,如饮用水源地、人群集中居住区、基本农田或重要农产品产区等。  2、布点采样  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和污染特征,针对化工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和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布点,并采集土壤样品。必要时,应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步采集地下水、地表水和农产品样品。  对于质地疏松或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进入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容易因淋溶作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如土壤被液态有机污染物、含重金属的酸性尾矿废渣淋溶液污染,应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方向采集地下水样品。  布点和采样方法,可参照《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环发〔2006〕129号)。  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以与环境风险源有关的特征污染物和需要关注的目标污染物为主。例如,因化工企业化学品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主要化工产品、生产原料和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因尾矿渣淋溶液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土壤酸度、有害重金属等项目;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等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重金属、多环芳烃、二恶英等项目;因大量喷施消杀药剂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化学物质等项目。  样品测试方法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方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环发〔2006〕165号)。国内暂无测试方法的项目,可参考美国环保局分析方法。  (三)土壤污染评估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评估分为污染状况评价和风险评估。  土壤污染状况评价可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中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风险评估包括生态风险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以健康风险评估为主。健康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以资料调研、现场考察和调查等方式,获取场地有关信息,确定土壤或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  2、分析土壤污染物的释放过程,确定敏感暴露人群,建立有毒有害物质从土壤到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暴露途径,以及相关暴露评估模型,估计人群暴露于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的剂量。  3、收集目标污染物毒理学定性和定量数据,确定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毒性参数值。  4、根据暴露评估模型、关注的目标污染物毒性参数等,进行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污染区,计算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

  • 天平与地震

    今天(2012年4月11日)实验室4台电子天平,数据不稳,结果被苏门答腊海岸发生8.9级地震,上次日本海啸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天平,如果发生同样的问题,不一定是天平的问题呀。大家有没有同样的发现呀。呵呵

  • 数字式明渠污水流量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研究

    21世纪,工业技术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剧,国家乃至全世界对环境保护问题都非常重视,“工业三废”之一的污水排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定量化的管理已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环保部门正在 根据国家法规的要求,加强对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在污水流量计量领域,国内外较多采用的是电磁式流量计、超声波式流量计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流量的检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采集处理 系统采用模拟式的数据采集传输方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资料学习后,根据各部门对污 水计量的急切要求,结合我们现有数字传感器的技术思路,开发出了一套新型智能数字式明渠污水流量计量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基本原理1.1、巴歇尔槽流量计量原理的介绍巴歇尔槽是在污水计量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流量槽。其流量原理是,当标准巴歇尔槽内流过理想定常流体时,可以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其经验公式(1)对槽内水体瞬时流量进行计量。http://ws.llybw.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3/11/22/52287911.png (1)式中:qv为槽体内瞬时流量;b为喉道的宽度;h为相对于喉管底的上游侧的水位。由公式(1)可知,只要测出巴歇尔槽上游侧水位,即可得流体的瞬时流量qv。1.2 巴歇尔槽在设计中的应用明渠中的流体可以看作是在无压状态下流动,即理想定常流体,满足巴歇尔槽公式的应用条件,因此可以在明渠流量计量中使用 巴歇尔槽。设计中,巴歇尔槽的喉道宽度b已知,数字式明渠污水流量计的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巴歇尔槽体内的水位值高度h,并将此水位值传入微处理器,进入 微处理器的水位数据可以根据公式(1)转化成流量值,等待进一步的综合处理。2、系统软硬件设计2.1、低功耗、数字式水位采样电路的设计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位传感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式水位传感器———检索式数字水位传感器,它是太原 理工大学测控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水位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位置的信号取样电路来采集水中传播的电信号,从而确定水位。本设计中应 用了检索式水位传感器的数字采样原理,采样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http://ws.llybw.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3/11/22/52287912.png图1采集系统原理框图采样电路主要由信号取样电路,数字信号变送电路,微处理器电路构成。为了实现电路的微型化,低功耗,稳定性,一致性等问 题,取样电路和变送电路分别集成为数字化芯片MFC7710和MFC7720。每片MFC7710带有8个水位感应触点,在实验中我们将10片 MFC7710级连,并将感应触点的排列方式由线式变为点阵式,如图2所示,这种点阵式的触点排列方式能够消除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使感应触点误 动作,从而导致采集系统分辨率不高,易受水质影响等缺点。实验证明,水位采样的精度达到了2mm。采集电路的工作原理:水位信号取样电路由数片MFC7710组成,片与片之间通过时钟线、数据线级连而成。变送器 与取样电路之间也是通过时钟线,数据线进行数据的通讯。每片MFC7710受变送器时钟信号控制,通过数据线,逐级向上传递感应触点感知的包含水位信息的 一系列0,1数字信号,变送器将此数字信号转变成对应的16位的BCD码。微控制器通过控制三级管,以间歇式供电方式向MFC7720发送采集时钟(即只 在微控制器发出采集水位信号时,给MFC7720供电,利于降低系统的功耗),并在时钟的上升沿时逐位采集MFC7720发回的16位BCD码,自动识别 其中包含的水位信息,计算出水位值,再经公式(1)将水位值转化为流量值,实现流量的计量。2.2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污水流量计的安装地点多为野外或条件恶劣的场所,因此整个系统采用电池供电,这样可以避免长距离的铺设电缆,节省了安装 费用。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系统的电能利用无疑是关键的因素,微处理器需要采用微功耗、微型化的控制芯片,本文采用了MSP430单片机系列中的 MSP430F149。其工作电压为3.3V,与5V电压供电的单片机相比,在同等条件下,3.3V微控制器能够节省一半以上的电能,同时设计中采用 8MHz和32768kHz双时钟系统,配合微处理器本身具有的五种工作模式,可以实现系统在工作时程序高速运行,休眠时超低功耗的特点。2.3、其他外围部件的设计在设计中,考虑到需要对系统进行实时调试,有些场合也需要有就地显示部件,所以系统电路设计时留有液晶拓展接口。液晶采 用点阵式液晶块CM12864,可显示4×8四排32个字。监控中心要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或历史数据调用,以进行定期的进行计量监测,时钟芯片 SD2200具有32k的存储空间,同时兼有实时时钟电路,且内置备用电池,满足流量计的设计需求。3、系统软件设计软、硬件设计的合理搭配,是实现系统的低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字式明渠污水流量计采集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充分利用了微控制器的低功耗待机工作模 式。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分为主程序和中断程序两部分。主程序只负责对系统上电复位后的系统参数及功能部件的初始化设定,中断服务程序负责执行各种操作模块 功能。开放中断后,单片机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等待中断发生,处理完中断后,微处理器继续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这种工作方式大大减少了微控制器的非有效工 作时间,与查询等待方式相比,系统功耗减至非常低。主程序,中断程序流程图如图2、图3所示。http://ws.llybw.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3/11/22/52287913.png图2主程序流程图http://ws.llybw.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3/11/22/52287914.png图3中断处理流程图4、实验验证4.1、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实验采用比较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数据采集系统是否符合设计。为了能模拟工业现场的污水排放,实验设计了自循环明渠巴歇尔槽水流装置,同时安装有超声波明渠流量计作为实验参照对象。实验计量装置由上位水箱、流量槽、下位水箱、水泵四大部分组成。下位水箱水量作为实际总流量。实验中记录智能数字式明渠污水流量计的累计流量与瞬时 流量,超声波流量计的累积流量与瞬时流量,下位水箱实际流量等五部分实验数据。累计流量实验数据如表1,三次试验中超声波与数字流量计的误差数据如表2, 三次实验中瞬时流量比较如表3所示。http://ws.llybw.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3/11/22/52287915.png4.2实验分析4.2.1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初期,采样电路与无线传输的其他处理电路一起浇注在流量计中,构成集成一体化仪器,取样采用查询方式,这样需要对采 样电路持续供电。在这种情况下,MFC7720会由于散热不充分而出现突然死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将采集方式改为中断式,对变送、取样电路的 供电方式改为由三级管控制的间歇式供电。解决了MFC7720的发热死机现象,同时,间歇式的供电方式也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软件设计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采样公式的参数调整问题,初期实验数据证明流量计的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

  • 日开发出万米深海地震仪

    新华社东京3月14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14日宣布,该机构开发出能在水深超过1万米的深海使用的海底地震仪,并用它在宫城县近海的日本海沟获得了观测数据。 该机构介绍说,日本原有的海底地震仪由于耐压性能有限,无法在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底进行观测。这种新型地震仪采用直径约44厘米的陶瓷制球形耐压容器,能够承受深度达1.1万米的水压。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说,从理论上讲,利用这种新型地震仪可对全球所有海域的海底进行观测。地球上最深的水域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万米。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日本“海岭”号深海调查船在日本海沟水深6000米至9000米的7个地点设置了这种海底地震仪,获得了用于研究地震和地壳结构的数据。 为了解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机制,需对震源地区进行详细观测。但日本东北地区近海海沟附近海域水深多超过6000米,用此前的地震仪无法观测,因此需要开发新仪器。

  • 实验室里那些能报警的仪器:在地震中有哪些仪器会提前预报或者实时报告?——搜集能预警地震的分析仪器!

    5.12地震、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地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而我们一次又一次无法预知自然的力量!而我们的科学仪器,特别是分析仪器在地震来临之前或者来临时,会有预报或者报告之作用让我们一起收集地震时我们的仪器异常的数据、基线等情况,以便为我们做警示或者提示之用,个人猜想除了天平、NMR之外,质谱、色谱、光谱等仪器设备是不是也会有感应?仪器也会工作异常?欢迎各位坛友踊跃分享!跟帖格式:仪器名:异常照片:凡上传仪器异常数据、图谱、基线等情况者有加分5-50分不等!快来分享吧~————————————————————————————————————————————————往期坛友精彩分享:地震时核磁共振图谱的异常展示: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329/4645529/电子天平的新用途——地震报警: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418/3255761/日本发生里氏8.9级地震,天平有强烈反应: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311/3170378/实验室震后图片~: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0512/1259808/地震,海啸,核辐射来了,电镜咋处理?: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318/3187140/

  • 地震无情人有情,环保应急监测带你了解灾区水质情况

    [align=center][b]地震无情人有情,环保应急监测带你了解灾区水质情况[/b][/align]八月八日,立秋第二天,一个依然酷热的日子。当晚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止目前,共记录到余震2318次,致20人遇难,507人受伤。“九寨归来不看水”,拥有“水景之王”美称的九寨沟,在地震后其水质环境如何,能否饮用成为人们异常担心的话题之一。[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b]地震发生后,环保部迅速行动,积极做好此次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要求四川、陕西、甘肃和新疆省(自治区)环保厅立即组织开展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石油化工等高危企业喝城市污水治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核技术利用等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隐患整治和事故防范工作,对问题严重的,要责令立即停产整治。同时要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预警方案,加大对地表水水质监测频率,增加对饮用水源地监测,严密监控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b]环保启动应急监测[/b]在接到地震消息后,环境监测总站、阿坝州环境保护局、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九寨沟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共同组成九寨沟环境保护应急工作组,积极参与全州抗震救灾工作。[b]一是[/b]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应急分队于8月9日清晨前往九寨沟县,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县城和漳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主要河流水质断面开展水样采集、监测工作。[b]二是[/b]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认识,严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安排,坚持24小时值班,畅通12369举报电话,确保维护稳定和抗震救灾工作“两不误”。[b]三是[/b]及时启动了应急监测预案,派出应急监测组,开展灾区饮用水源的监测。[b]水质正常放心饮用[/b]经过对漳扎镇牙屯水厂水源地、县城姚家沟和潘家沟水源地、白河(漳扎镇上游500米断面)、白河(漳扎镇下游1000米龙隆二级水电站断面)、白河(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出沟水质断面)、白水江(九寨沟县城上游500米岭岗岩断面)、白水江(青龙桥出境断面)等8个监测断面(点位)的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数据表明,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域标准;5个地表水水质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标准,水体质量保持优良。[b]【国家环保工程技术中心提醒】[/b]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本身能造成各种破坏,还能够形成灾害链,诱发各种次生灾害,此外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九寨沟地震,水质并未受到影响,辐射环境监测未见异常,暂未收到大气污染情况。但仍需注意:1.环保部要持续加强对水体和空气等污染物的监测,以及危险品污染物的防护等措施;2.加强环境灾害普及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普及人们对于余震的防护技巧,避免余震带来的二次伤害;4.食品容易受到污染,所以饮食要彻底煮熟。[align=center][color=#ff0000]愿所有在震区的人,都能平安顺利![/color][/align]

  • 【讨论】日本地震遭遇核辐射,你对中国核电站有何看法?

    【讨论】日本地震遭遇核辐射,你对中国核电站有何看法?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151033_282762_1617423_3.jpg 日本强震第4天  核辐射会影响南京吗?  不会,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也未受影响  福岛核一厂继日前1号机爆裂后,昨天上午,3号机也出现爆炸。不少市民也开始关心外泄辐射对南京的影响。记者从南京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获悉,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到南京,市民不必担心。  从12日晚,南京市环保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已启动应急监测响应,开始24小时不间断连续监测空气中核与辐射剂量并报送省核与辐射监测中心站进行数据分析,几天来的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地区空气中核与辐射剂量未见异常。  南京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庄振明告诉记者,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主要受风向和路径的影响。从风向上来看,日本上空处于北纬西风带,上空主导风向为西风,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朝东边扩散,南京地区处于日本的上风向,因此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从扩散路径上看,南京距日本核泄漏地区有2000多公里,即便扩散,浓度也大大稀释,放射性尘埃不会影响到南京地区。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站长陆继根表示,江苏已经启动7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最快5秒钟报出一个数据,监测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并按照国家环保部规定,将监测样本在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15时集中汇总数据上报。全省还设立了17个空气采样装置,包括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特征放射性核素进行采集。目前从全省的监测结果来看,江苏的辐射环境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日本地震对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也未造成影响,该核电站运行一切正常。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还将研判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比如下雨,还会进行雨水沉降物的采集。若发现辐射环境异常,将及时向国家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氢气爆炸是不是核爆炸?  日本地震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反应堆的爆炸现象。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专家赵经武教授。  赵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让大家感到心惊肉跳的“核爆炸”其实是“氢气爆炸”。  赵教授说,氢气爆炸其实属于化学爆炸范畴,完全没有必要恐慌。但日本地震中的氢气爆炸的“后遗症”却不可小觑,尤其要当心放射性物质流出来导致核泄漏。  爆炸的消息接踵而来,那会不会有更大规模的爆炸出现?赵经武给出的回答是“不好说”。“在核反应堆外面会有一系列的保护设施,但这些设施都被破坏,所以无法及时地关闭核反应堆。”赵经武解释道。  目前的日本核辐射致命吗?  放射性物质的“破坏力”到底有多强大?南京理工大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系主任唐双凌教授向记者详细解释了辐射问题。  人体能接受辐射的上限是4000毫希弗(1毫希弗=1000微希弗),而目前检测出的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1500微希弗。在短时间内人体接受100毫希弗以内的放射性物质的照射不会有危害。  赵经武认为“破坏力”还要综合考虑风力强弱以及海洋等多种因素。放射性物质随着风“转移”的时间越长,空气中的放射性颗粒的密度就越低,而海水中也是同样的原理,但海水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日本专家测出的空气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是1500微西弗,这对于人体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赵经武说,放射性物质的传播渠道非常广,水、泥土、空气,甚至衣服表面的颗粒和人的呼吸道都是“重灾区”。

  • 【转帖】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

    这次日本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0级,释放的能量较大,其低频振动分量传递较远,对我国高精密计量仪器有显著的影响。 据了解,高精密测量和计量仪器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极高。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院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推荐:微米级的测量要求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12.5微米/秒以下(VC-C级),否则无法保证精密测量的测量精度。例如,1000倍的精密显微镜,要想保证其测量精度,必须对环境振动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出现丢失像素,甚至丢失整帧图像的问题;而对于测量精度更高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则要求环境振动控制在VC-D级(即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6微米/秒以下);对于纳米级的精密测量,例如半导体线宽、三磷酸腺苷及DNA测量,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更高。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还针对纳米尺度的计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纳米计量需要满足的环境振动标准。 据蔡晨光介绍,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环境振动远远超出了精密计量所需要控制的量级。“虽然计量院昌平基地的一些精密实验室位于地下14米,可以隔离掉一部分地表传播的地震波,但是对于深度传播的低频地震波却无法进行有效衰减,致使高精密测量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他举例说,由于地震的影响,精密质量比较仪会长时间内无法稳定,致使高精度的质量量值无法传递和溯源;纳米尺度的精密测量仪器也会受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蔡晨光说,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基地还没有建立起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还无法实时、有效、准确地评估日本大地震这类偶发事件对高精度计量溯源系统的具体影响。“我国现在急需建立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

  • POCT在汶川地震伤病员救治中的应用

    首先举个例子吧,我们看一下POCT的优势和应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震后七分钟,成都军区临床检验中心即开始收治伤员,并陆续增加从灾区送来大量的危重患者,数小时后伤员高达数千人。由于当时中心大楼水电障碍,正常工作受阻,在无法使用大型检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采用了POCT检验设备,如生化仪、电解质分析仪、尿干式分析仪等。震后仅40 分钟即在野外开设了战地检验科,当天完成血气、电解质、血糖和血、尿、便常规等检验300多例次,为抢救地震伤员生命,及时提供检验数据起到重要甚至关键作用。次日奔赴灾区,携带仪器9台,(可完成血尿便常规、凝血4项、血、生化、血气、电解质、传染性疾病等检验项目,含2000人份/项的各种试剂)。在灾区无任何工作条件和人身安全保障条件下共完成检验样品约7000例次,充分保证了赴灾区医疗队诊疗救治工作的开展,也验证了POCT优势集成反应系统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救治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 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病人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病人(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POCT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由于POCT可在多种场合进行快捷使用,具备大型仪器不具备的个体化服务及时间优势,满足了在医疗筛查、诊断治疗、危重病抢救对快速检测上的要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把分散的、多功能的、项目重复的、体积差异大的等POCT仪器进行优势集成,形成针对性强、救治效率高、救治成本低的应急系统,在灾难医学领域运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原创】青海玉树7.1级地震情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4日早上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震中位于上拉秀乡日麻村,是一个纯牧业村,距离州府所在地结古镇30公里。结古镇震感强烈,房屋大面积倒塌,沿街的门面房、楼房、民房很多都整体倒塌,一些地方几乎是夷为平地。 玉树州委宣传部部长卓华夏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说:“民房倒塌严重,有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很多伤病员在玉树州医院接受救治。” 很快,传来有人在地震中遇难的消息,从最初的1人很快上升到67人;13时,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数据显示,地震遇难人数已近300人,另有8000多人受伤。而随着灾情的扩大,有关灾情数据还将进一步上升。震中及附近区的通讯、交通和水电供应大面积中断。 距离玉树县大约15公里外的一座水库大坝出现了裂缝,有关人员正在采取放水等应急处置措施。 据目击者通过移动电话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地震后结古镇的街上到处都是受伤的群众,未倒塌的房屋也多数出现裂缝,在余震中不断摇晃,震区还发生了多起火灾事故。 玉树州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说,地震造成州委办公楼部分倒塌,玉树宾馆被震裂,州职业学校校舍倒塌。震区的食品、药品和水短缺。 地震发生后,一些群众被疏散到周围山上。“周围的山上都是人。”玉树县气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地震发生时当地气温为零下1.2摄氏度,人们都穿着棉袄跑出来。 到下午3时许,遇难人数上升至400人,而据最新消息,震区仍余震不断。来自灾区的种种消息表明:灾情,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灾情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于14日中午赶赴地震灾区。 灾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中国政府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展开抗震救灾。中国地震局13时23分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从最初的2级提升为1级。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也将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1级。玉树州已组织军队、医院、政府等工作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但是,缺救援机械装备、缺医疗队伍、缺医疗器械和药品,救灾工作困难大。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卫敏丽)记者15日早上从民政部救灾司获悉,青海玉树7.1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  据民政部初步统计,截至15日7时,青海玉树7.1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8000余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受灾群众需紧急转移安置。

  • 7000c 数据隔一针一采集怎么回事

    各位老师,安捷伦7000c 单独进一针会采集数据,再多排上几针,就出现第二针不采集数据了,灯丝不亮,第三针又开始采集了,就这样反复,什么原因呢

  • 【转帖】智利大地震造成地轴移动改变地球质量平衡

    [url=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url] 2010年03月15日 07:57 [url=http://tech.sina.com.cn/]新浪科技[/url][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align][img]http://i0.sinaimg.cn/IT/2010/0315/201031575624.jpg[/img]美国地质勘探局绘制的关于智利地震的地图。[img]http://i2.sinaimg.cn/IT/2010/0315/201031575640.jpg[/img]由潮汐、风力、洋流以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地球日时长的变化情况。[img]http://i3.sinaimg.cn/IT/2010/0315/201031575658.jpg[/img]自2009年1月起,地球形状轴的正常摆动情况。这是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数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毫无疑问,2月27日发生于智利的8.8级地震是有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也是众所周知的。不过,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智利大地震不仅仅造成了地表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移动了地球形状轴,改变了整个地球质量的平衡。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格罗斯介绍说,“根据我们的计算,这次地震造成了地球形状轴位移了大约3英寸(约合7.6厘米)。”如果地球倾斜超过3英寸,你或许可以感觉到。但是,格罗斯表示,“形状轴定义的并非是地球的倾斜程度,而是它的平衡程度。”  众所周知,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大陆和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也并不均匀。在北半球,陆地要多一些,而在南半球,海洋要多一些。这种不对称性所带来的结果是,地球会在自转过程中缓慢地摇摆。形状轴就是地球质量平衡的轴,自转轴围绕着形状轴摇摆。格罗斯表示,“智利大地震移动了足够的物质,足以改变整个地球质量的平衡。”  事实上,地球形状轴的改变并不是新鲜事物。“冰河时代反弹”也会造成地球形状轴每年移动10厘米的距离。在大约1.1万年前最后一个大冰河时期之后,许多厚厚的大冰原开始消失。这就减轻了地壳之上的压力,使得地球得以放松并“反弹”回到一个更圆的球形。这个“反弹”过程仍在继续,因此地球形状轴也会发生自然的移动。  在地球形状轴发生自然移动的同时,2010年2月27日的大地震也造成了地球形状轴一定的位移。不过,科学家也承认,到目前为止,这种理论仅仅局限于模拟计算和推测。格罗斯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具体地去测量这种位移,但我们计划进行尝试。”  对地球形状轴的测量,关键之一就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格罗斯认为,“利用GPS全球接收网络,我们可以以更高的精度监测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和地球形状轴方向变化会影响我们从卫星上接收到的信号,因为卫星是围绕地球轨道运转的。”事实上,GPS已经被应用于监测地球自转的常规变化。GPS发现,地球表面的潮汐、风力、洋流以及地球内部熔岩的循环模式都会调节地球的自转。比如,一月份的一日时长比六月份的一日时长会多出1毫秒。  格罗斯相信,他能够发现地震对GPS信号的影响。他表示,“我将利用GPS对地球的自转进行测量,减去潮汐、风力、洋流所产生的效果,那么地震所带来的影响就很容易发现。”  近期的一些报道主要聚焦于地球一日时长的变化。报道指出,此次智利大地震将地球日缩短了1.26微秒。这是事实,但这种理论也忽略了风和潮汐的影响。它们也会缩短地球的一日时长。不过,它们的影响比地震小得多,缩短的时长也仅仅是地震所缩短的时长的千分之一。格罗斯认为,真正的新闻应该是地球形状轴的变化。  此前,很少有人测量地震引起的地球形状轴的变化。早在2004年,格罗斯曾经试图监测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所引起的地球形状轴的变化,但他最终未能发现任何相关信号。不过,格罗斯认为,苏门答腊地震造成地球形状轴的改变幅度并不大,因为苏门答腊位于地球赤道附近。智利大地震虽然相对较弱,但可以产生更大的位移。  格罗斯表示,“智利断层的方向有可能产生更强的信号。”他希望在未来数月内能够得到明确的答案

  • 【四月第三期话题】雅安地震,我们能做些什么?(地震后的应急监测)

    【四月第三期话题】雅安地震,我们能做些什么?(地震后的应急监测)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12032_436401_1611705_3.jpg在这里,环境版区所有版主及版友,首先对在地震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818.gif,对奋战在抢险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817.gif其次,作为中华名族一份子的我们,除了捐钱捐物,还能做些什么贡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12034_436402_1611705_3.gif新闻之一: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赶赴现场开展工作,雅安、成都、眉山、乐山等市也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应急监测。为防止地震引发环境次生灾害,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请“4·20”芦山地震涉及到的除雅安、成都、眉山、乐山4市外的自贡、德阳、绵阳、宜宾、内江、资阳、甘孜、阿坝和凉山9个市(州)环保局立即组织进行情况调查,统一按省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应急监测方案”要求,对市(州)所在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河流水质重点断面开展水质监测,视受灾情况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并按时向省环境监测总站上报监测数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12034_436402_1611705_3.gif新闻之二:汶川地震的救援措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12045_436405_1611705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12046_436406_1611705_3.gif问题探讨:在地震发生后的灾区,除了抢险和救援工作,还有维护人们生存环境的应急监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发挥出色的环境应急监测,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环境应急监测监测地表水吗?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吗?监测辐射吗?如果是监测地表水的话,一般监测哪些项目呢?监测频次又是如何的?监测人员有防护措施吗?如果有的话,防护措施又包含哪些设备呢?

  • 【资料】地震无情人有情——记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6.8级地震突袭邢台,从3月8日到29日这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共发生了5次6级以上的地震,后来把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大地震。”邢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对外宣传局局长李志怡说,邢台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平原人口稠密地区、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伤亡惨重的强烈地震灾害。 马栏村位于邢台大地震的震中。 邢台大地震波及60多个县,受灾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毁坏房屋500余万间,其中260余万间严重破坏和倒塌,8064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砸死砸伤大牲畜1700多头。仅邢台地区不完全统计,损失就高达10亿多元。这个数额在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下,已是天文数字。■一首难忘的旋律有一首曾在邢台大地震中诞生并唱遍全国的歌曲,40年来,一直是隆尧县久唱不衰的“县歌”。时至今日,在一些中老年歌咏队中,这首歌仍在被深情地咏唱着: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这首《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当年是由劫夫作曲、隆尧灾区群众做词而成。”隆尧县委宣传部白红军副部长说,他是从小唱着这首歌长大的。而且作曲家劫夫的名字,隆尧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当年,中央派驻震区体验生活的文艺工作者包括著名作曲家劫夫在内,就住在隆尧牛桥中学。据当时牛桥中学的学生张自发回忆,劫夫有一米七左右的个子,头顶微秃。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地震的废墟上,穿梭于群众那低矮狭小的地震棚中,细心倾听着人们痛失亲人的诉说。晚上,在地震棚那昏暗的马灯下,回忆起一位老大娘的讲述,劫夫久久不能入睡。那是一个七口之家,劫难过后,只有老大娘和他三岁的孙子活了下来。“老天爷,这可怎么活啊!”老大娘说,“解放军来了,不但救了俺,还送来了米面、锅碗、衣被。还说要把俺养到老,把孙子给养大,还要培养他上大学哩!”临走,老大娘拉住李劫夫的手说:“同志,你记住俺的话,天大地大也赶不上共产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也比不上毛主席亲啊!”感人的歌曲来自感人的事例,而老大娘那发自肺腑的话,不就是最生动的歌词吗?劫夫的灵感来了,一首抗震革命歌曲在牛桥中学诞生了。那优美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一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立即红遍全国。劫夫当年跟周总理感慨地汇报说,“正是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才凝铸出了这首抗震救灾大合唱。”■相关链接震后医疗救护据不完全统计,参加邢台抗震救灾的达100多个单位、36674人,其中解放军官兵24411人、医务人员7095人,汽车881辆,飞机38架。各种救灾物资、药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到灾区。

  • 【转】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组图)

    [color=#00008B]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color]   也有网友指出,此前的“蟾蜍迁徙”已经预报了地震。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问题1   张衡地动仪能记录地震吗?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   不过,史书中有关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见于《后汉书》。这一段记载只有区区196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以后,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可惜他们的著作都亡佚了。显然,仅根据《后汉书》中的简陋记载,要复原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根本不可能。今天的复制品,其实是在史书那些“约束条件”之下所作的新创造。   尽管如此,《后汉书》的记载,还是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首先,候风地动仪绝不是地震预测仪。它只有在地震发生之后才起作用,只不过能比从驿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看到闪电,就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听到雷声,但在闪电发生时,雷声也已经同时发生,只不过还没有传到我们耳朵里罢了。   其次,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候风地动仪是不太可能做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P波的速度比S波快,因此最先到达地面,形成地震波中的初波。据初波的震动方向就可以知道震源方向。   但初波非常微弱,因为它只能从震源直直地向着地震波接收处地面传播的P波,而这部分P波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候风地动仪能敏感到对“第一哨”初波就做出响应,那么足以有许多别的和地震无关的震动,比如在它附近跺脚,能引起它的反应,从而让人误把许多不是地震的震动也当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让候风地动仪保持一定的“迟钝”性,它又有可能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种波陆续传来时才被“惊醒”,可是这些迟来的波的震动方向已经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   何况,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地震强度)。候风地动仪只能记录震中方向。几台地动仪“联网”也可测出震中位置;但它却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了。

  • 地震安全手册

    地震安全手册 据英国消防和搜救大队的资料显示:震灾中长时间被困后获救的幸存者,并非奇迹。很多坍塌的建筑中会保留蜂窝结构的空穴,使人得以幸存。对此有很多例证:墨西哥城大地震中的很多幸存者,包括坍塌的医院中的婴儿,在被困一周后获救;1998年亚美尼亚地震的很多幸存者在被困九天后获救;1992年菲律宾地震一位脚踝骨折、严重脱水的幸存者在被困13天后获救。等等。因此,地震之后,救灾指挥者在没有检查过所有空穴之前,在尚未完成“选择性建筑物残骸清除”之前,在所有希望还没有都消失之前,绝不能轻易放弃或延迟搜救。多坚持一天,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本手册是继《地震搜救手册》之后第二本译自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地震灾害相关资料。由译言社区的志愿译者协力完成中文翻译。希望这本《地震安全手册》同样能对抗震搜救人员和受灾人民有所帮助。重要电话号码及联系地址 地震时您和家人可能会失散,所以,请在应急卡片中记下重要信息,以便失散后相互联系。记住,在大地震后的24小时内,如非紧急情况,请不要打电话。

  • 【资料】对Spectro m7 m8 m9及ARL 4460等光谱仪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本公司有近十年化验成分采集管理经验,擅长于各类直读光谱仪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开发出一套化验室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分析数据的采集停留在人工记录和传递阶段,自动化水平不高,不能严格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无法避免人为修改数据带来的风险。本系统实现了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和准确性。自动采集大批量分析数据极大地缩短了分析数据的产生周期,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采集各种分析仪的化验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通过对仪器信号的自动采集,提高化验室的自动化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2.提供对化验数据按日期、批号等进行查询。3.对保存的化验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并以曲线图、折线图等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4.支持成分上限和下限设定,对不符合标准的分析结果有报警功能。5.具有历史数据跟踪功能,对于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某一段时间错误的分析结果报警。6.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防止篡改数据。7.同时支持ACCESS和SQL SERVER两种数据库, 支持局域网,采用B/S模式,客户机只要有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根据权限查询分析数据。8.开放的数据接口,可以方便的接入企业内部管理网络。9.完全替代手工报表,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动速度。 请垂询:gkcxy@sina.com [IMG]http://static5.photo.sina.com.cn/bmiddle/4c5d8547hbab4b2dfcdd4[/IMG]

  • 尼康 DXM1200F 图像采集系统 数据线

    大家好!本人实验室里一台荧光显微镜,配备了尼康 DXM1200F 图像采集系统,数据线可能在仪器搬迁时弄丢了。不知哪里能购买到,或者请大神告知线头接法,可酬谢!!企鹅号:572415171

  • 又地震了,祝平安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10日晚23时20分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交界地区(北纬29.7,东经115.4)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祈祷当地各位版友平安! 这里的童鞋,给家里电话报下平安的消息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