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动物自由活动装置

仪器信息网动物自由活动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动物自由活动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动物自由活动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动物自由活动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动物自由活动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动物自由活动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动物自由活动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动物自由活动装置相关的资讯

  • 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揭秘大脑,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超维景生物科技研发总监胡炎辉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光声成像和生物发光成像等广泛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同时,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兴起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更精确和信息丰富的工具。为帮助广大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创新突破进行时】专题,并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题征稿活动,以期进一步帮助广大用户从多维度深入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应用、主流品牌、市场动态以及相关内容。本期约稿特别邀请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胡炎辉,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进行分享,并就超维景生物科技在面对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瓶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本期嘉宾: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曾参加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负责逻辑控制、微弱信号探测及系统设计,在激光扫描显微成像、微弱信号探测及高速信号处理等技术方向有着多年的积累。2017年至今,作为超维景核心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公司技术专利20余项,开发了新一代双光子成像处理平台,推出了科研、医疗等多款多光子产品,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融合开发及落地经验。——01—— 从单光子到多光子成像,推动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内,不断的革新和突破在成像技术方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新的生物学发现和进步的重要引擎。其中,多光子成像技术通过激光与生物样本内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产生荧光反应,以荧光显微的形式,允许我们以无损害的方式直接观察到组织的内部结构。尽管生物样本本身对光有较好的透光性,它们也具有强烈的散射特性。通常,细胞水平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软极限”大约为1mm。不过,使用更长波长的激光可以减小对光的散射,并且增强穿透力。多光子吸收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荧光激活方法,其中双光子和三光子吸收的波长分别是单光子激发的两倍和三倍。与单光子相比,多光子成像可以实现几乎10倍的成像深度增强。这种非线性激发方法也带来了更高的信号-背景比及更优秀的层析成像能力。所有这些成像上的优势使得多光子成像特别适合用于复杂条件下的活体成像研究,成为一种在这些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工具。Winfried Denk于1990年在康奈尔大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而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突破及商业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活体动物成像方法。特别值得提及的,超维景的创始人程和平院士早在1992年就开始涉足双光子显微技术,成为最早的技术参与者之一,并致力于推广这一技术。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已变得在脑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尽管传统的台式双光子显微镜分辨率高,但它们体积庞大且重量重,需将实验动物固定或麻醉以完成成像,因此无法适用于自由活动的动物。微型单光子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由活动的小鼠进行成像,但它在分辨率和对比度方面相对较低,难以达到亚细胞级别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效果。——02——直面脑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工具挑战,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轻装上阵”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当代脑科学的一个核心方向。针对如何在自由行为动物上绘制大脑神经元功能图谱的难题,超维景团队研发出了头戴式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突触水平钙信号功能成像,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工具。这项技术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被评为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依托此技术建成“南京脑观象台”,为中国脑计划提供了“人无我有”的支撑平台;专利技术的产业转化实现高端显微成像装备自主创制的突破,完成对欧美国家的整机出口,累计实现销售额过亿元。通过技术拓展,研发了应用于人体的手持式双光子显微镜,在临床医学与航天医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病理诊断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手段,成为临床疾病精准检查的重要工具。这项技术成果属于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转化的科技成果,是国家在高端装备研发方向投入的典型产出代表。除了在脑科学、医疗应用领域的技术贡献之外,同时彰显了中国也可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技术,实现在高端仪器方向的突破,提振了中国科学家在高端仪器装备方向的研究信心,并以此为核心技术来推动国内以及国际的科学研究大计划,对国内的脑科学研究领域也起到积极引领作用。——03——深耕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超维景公司始创于2016年,公司核心力量来自北京大学院士创建和领导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超维景核心团队成功研制仅2.2g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无限制行为动物成像),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脑认知基本原理研究、脑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脑疾病的药物研究,本技术进一步可应用于临床实时在体无创细胞级检测。部分获奖照片“微型化”是指将显微镜做到拇指大小,可以佩戴在小鼠头上,同时不影响小鼠的自由活动,进而观察小鼠在觅食、社交、睡觉等自主行为时大脑神经元的真实活动和功能连接。超维景的微型化显微镜体积微小,让小鼠能够“戴着跑”,实现了自由行为动物的清晰稳定成像,可用于在动物觅食、跳台、打斗、嬉戏、睡眠等自然行为条件下,或者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等的动态变化,从而获取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2.2g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2021年,团队的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将成像视野扩大了7.8倍,同时具备获取大脑皮层上千个神经元功能信号的三维成像能力,原始论文发表于《Nature Methods》。2023年2月,团队将微型化探头与三光子成像技术结合,成功研制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重量仅为2.17克,并在 《Nature Methods》 发表文章。一举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中的神经机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 《Nature Methods》发表相关技术成果2023年2月,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千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图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2023年12月,由超维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的医疗器械。本次研发是首次实现脑科学技术跨学科助力皮肤检测的技术应用,将最前沿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引入现代皮肤医学检测领域,实现“实时、无创、在体、原位、无标记”的高分辨率皮肤细胞及胞外组织三维成像,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便利。——04——布局微型化多光子产品体系,开启自由行为动物显微成像新范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是我国和世界多国脑计划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但传统的多光子显微镜进行常规脑成像通常需要将动物的头部固定在台式显微镜上,这严重限制了模式动物的自由生理状态。为此需要打造自由行为动物佩戴式显微成像类研究工具。基于团队及技术发明,超维景已布局微型化多光子成像产品体系,并成功实现多款产品的产业化,包括SUPERNOVA-100一体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SUPERNOVA-600集成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与SUPERNOVA-3000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超维景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系列产品,可以在微观尺度上、不干扰自由运动动物行为的前提下,对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进行无创性观察和实时、动态成像,为研究神经科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从而为脑健康研究开辟新的道路。树突棘成像 单树突棘级分辨率 神经元轴突与亚细胞结构成像 ——05——持续加码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系统“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脑科学机理研究。大脑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器官,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核心方向就是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其中,如何打破尺度壁垒,融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信息处理和个体行为信息,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挑战。要想实现动物在体脑功能实时成像的研究,能够观察到整个皮层甚至更为深入的其他脑区,涉及到仪器开发、手术技术、生物研究等等不同的方面领域,技术挑战非常大。为了真正解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人们需要在对大脑神经元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被观察者能够自由的正常活动,也就是最理想的脑功能成像需要被观察者在自由运动状态下进行脑功能观测。脑疾病机理研究。目前一些重要的脑疾病,如自闭症、精神类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都是全世界的难题。以老年痴呆症为例,根据得病率统计,85岁以上老人中的 50%患有老年痴呆。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1亿患者的生活需要照顾、需要医疗系统的救助,这是严重的社会负担。通过本技术对脑科学疾病研究,如果有新发现,对于老年痴呆症,就可能找到早期诊断的方法,早发现、早干预,把严重症状出现期从85岁延缓到95岁,社会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神经药物筛选。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不仅可以“看得见”大脑工作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而此类疾病的药物开发,由于缺少快速直接的药效反馈手段,而大大受阻。微型化双光子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推动此类神经疾病药物的开发进程,为人类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谋发展。微型化多光子成像系统已获得国内的上亿元订单,以及国外的数千万元订单。其中,国内用户包括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脑观象台等。国外用户包括加州理工、纽约大学、德国马普神经所、德国波恩大学、德国马普鸟类研究所等。未来,超维景将在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继续深挖“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这将作为神经探索领域的引路明灯,照见更多未知的领域。参考文献:• Zhao, C., et al. (2023). Miniature three-photon microscopy maximized for scattered fluorescence collection. Nat Methods, 2023 Apr 20(4):617-622.• Zong, W., et al.,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 Nat Methods, 2021. 18(1): p. 46-49.• Zong, W., et al., 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 behaving mice. Nat Methods, 2017. 14(7): p. 713-719.
  • 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减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悉: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行研制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对于发展小型化、低成本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22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被广泛用于探测物质内部动态结构,研究光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在物理、化学、结构生物学、医学、材料、能源、环境等多学科领域广泛运用。然而,传统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动辄几百米、甚至是几公里长的“庞大”规模,造价昂贵、难以普及。研制小型化、低成本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该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文涛表示,我们的工作是利用新技术把电子加速器的长度缩短,并且把电子束做到稳定、可用,来研制体积小、成本低的自由电子激光器,整个装置长度仅为12米。“打比方说,电子束加速需要‘跑道’,传统方式相当于客机起飞,需要长跑道;我们采取激光加速这一全新方式,可以短距离内把电子束加速至高速度,大大缩短所需距离。”王文涛说。  “该项研究不仅证明了激光可以加速产生可控的、可用的电子束,而且电子束可以进一步用于产生自由电子激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冷雨欣说。  用这种加速方式获得的电子束,在品质和稳定性方面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到真正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提升自由电子激光的输出功率和光子能量,并作为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中超快化学与大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开放共享。
  • 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获重大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艰苦努力,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DUV-FEL)实验取得重大进展,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实验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自由电子激光是激光家族的一个新成员,被国际上公认为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在亮度、相干性和时间结构上,都大大优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国际上竞相发展的新一代大科学装置。  自由电子激光的工作模式主要有“自放大自发辐射(SASE)”和“高增益谐波产生(HGHG)”两种。其中,“高增益谐波产生(HGHG)”工作模式需要短脉冲激光和高品质电子束流的精确相互作用,技术比较复杂,但是性能较“自放大自发辐射(SASE)”工作模式更好。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艰苦努力,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于2010年12月中旬成功进行了高增益谐波产生自由电子激光放大与饱和的实验,这是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进行了自放大自发辐射实验和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调制实验之后,所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高增益谐波产生自由电子激光放大与饱和的国家,这表明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主要关键技术,为我国未来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的建设和运行单位。“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目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正积极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一代大科学装置的预研。
  •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年11月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法人单位,北京大学为共建单位。装置主体由一台8亿4千万电子伏特的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一台可以实现多种先进运行模式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组成。装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将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组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设施集群的核心,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92306bfb-33dc-43d6-92d0-665d8bc5c468.jpg" title="W020201111573040934245.jpg" alt="W020201111573040934245.jpg"//pp/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经过5年半的紧张建设和精细调试,高质量地建成了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并成功地研制了射频超导加速单元。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全球建成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仅有8台,其它7台分别位于德国(两台)、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瑞士。以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为基础,建设的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将为我国开展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科学前沿问题的探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我国继续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验证、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验平台。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建设单位掌握了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设计、加工集成、安装和调试以及射频超导加速单元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关键核心设备,其中C波段加速单元的平均运行梯度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最高水平,条带型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分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了腔式束流位置探测器和基于偏转腔的束团相空间测量以及XFEL脉冲重构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实现了超导腔研制的全国产化,垂直测试加速梯度和无载品质因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高精度、多维度束流测量和反馈技术,实现了高稳定、高品质的电子束团和FEL辐射产生;在调试过程中,首创了EEHG-HGHG混合级联型的自由电子激光先进运行模式,辐射带宽和中心波长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级联。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队伍通过自主研制和国内外合作,实现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领域的发展,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cbee46d-2c88-4f1f-b510-62ff735bc909.jpg" title="W020201111573041002981.jpg" alt="W020201111573041002981.jpg"//ppbr//p
  •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启动建设
    p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又一重大装置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日前获批启动。据悉,该项目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布局的、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和中科院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在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pp  该装置选址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总长约3.1公里,将建设埋深29米的地下隧道,包含超导直线加速器隧道、波荡器隧道、光束线隧道等10条隧道及5个工作井。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超导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和配套的公用设施。加速器装置包括一台能量达到10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注入器、一台能量8为兆电子伏特的连续波超导直线加速器,以及3条产生的X射线光子能量范围为0.4~25千电子伏特的高重复频率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pp  据了解,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具有更高的亮度、更短的脉冲结构和更好的相干性,提供的X射线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109倍。同时,其具备纳米级的超高空间分辨能力和飞秒级的超快时间分辨能力,可将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的水平,同时满足面向物质、单分子、超强超短单颗粒成像以及极端光物理等多个实验站的需求。/pp  专家表示,该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张江地区也将成为集聚同步辐射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超强超短激光于同一区域的国际光子科学研究高地。/pp/p
  • 药代动力学领域新突破——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助力体内自由基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自由基是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原子,它具有非常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在生物体内,自由基高度的化学活性使得它可以与各类生物大分子反应使其变性,这使它成为了一把生物体的“双刃剑”:在炎症反应中自由基可以攻击外来病原体来保护生物体自身,而过度的自由基又会导致DNA变性甚至细胞坏死和凋亡。因此检测自由基的含量,尤其是在体内检测尤为重要。以一氧化氮为代表的自由基药物一直是药物学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药代动力学自由基测量,需要从生物体的不同部位提取体液,然后再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来测量体液样品内的自由基含量。然而如何在生物体内定点、定时、定量地检测释放自由基药物,以及如何在时间、空间、剂量上测量生物体内的自由基药物,一直是药代动力学领域的难题。波兰Novilet公司新推出的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ERI TM 600,是一款可对小鼠与大鼠等动物进行活体顺磁成像的商业化仪器。ERI TM 600突破了传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仅能对体外提取物进行定量分析的局限,实现了对小鼠体内的自由基药物进行长时间的3D/2D实时成像观测。同时ERI TM 600配置了温度控制与呼吸监测仪,有效保证小动物在成像时维系正常的生理活动。ERI TM 600成像原理图ERI TM 600成像非常简单,仅需将小鼠麻醉之后,对荷瘤小鼠与对照小鼠注射OX063自旋探针即可。ERI TM 600在2分钟内可对小鼠进行255个投影扫描(25 cm2,精度500 μm),获得一系列的2D图像,然后通过软件对这些2D图像进行重构,获得小鼠的实时3D图像。ERI TM 600成像结果 近期发表于J. Phys. Chem.C的工作“Dynamic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odern Technique for Biodistribu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Imaging”表明与荷瘤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探针(尤其在肿瘤部位)分布均匀。荷瘤小鼠探针的信号强度、峰值时间、流入流出比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对照小鼠差异明显。将3D成像图与小鼠体表照片相拟合,可以明显观察到肿瘤部位的ERI探针成像表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异常。ERI TM 600所得3D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准确、长时间地展现自由基药物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布。 作为中国与进行先进技术、先进仪器交流的重要桥头堡,Quantum Design中国于2020年初引进了波兰Novilet公司的先进产品小动物活体自由基检测系统——ERI TM 600,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咨询!
  • 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反质子加速器研究取得进展
    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EXFEL)及反质子和离子研究装置(FAIR)是德国牵头组织的两个国际合作重大科学装置,我国参与了其中部分探测器研制、低温系统研究、高性能波荡器研制、超导材料及特殊材料研究等,主要目的是跟踪国际物理学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锻炼科研队伍、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973计划项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反质子加速器重大基础研究”自立项以来,在FAIR加速器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大型实验探测器研究,EXFEL高性能超长波荡器系统物理及关键技术研究、大型恒温器关键技术研究、超导加速器用超导腔以及大晶粒高纯铌片的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例如:在反质子加速器重大基础研究方面,完成了大型室温和超导二极磁铁样机的研制,并通过了国内外专家测试,同时完成了非烘烤超高实验真空样机研制和测试,主要性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高性能超长波荡器系统物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研究人员参加了德国组织的波荡器系统总体设计、组织开展样机研究及磁测实验,了解并逐步掌握了高性能波荡器涉及的理论和关键技术 在大型恒温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对最关键的漏热和支撑部件进行专门研究,在液氮冷激、压力、真空、漏率等环节攻克了一系列难关,成功研制出高质量,符合和优于国际标准的EXFEL恒温器样机,样机在零下271度低温实验下,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标准,并已经被德国成功应用在其试验装置上,为今后国内各种大型恒温器的研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在超导腔相关的研究方面,研制出了用于超导加速腔的大晶粒高纯高性能的铌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并已研制出低电阻玻璃和高计数率MRPC样机。在超导加速器用大晶粒高纯铌片的研制、大晶粒9-CELL超导腔的研制和物理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钽业已列入EXFEL供应商名单 在STAR-TOF MRPC探测器的生产方面,成功研制并批量生产了MRPC探测器,产品合格率超过95%,已提供RHIC-STAR使用。此外,在加速器设计思想、新材料和特殊材料性能探索和使用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姜晓明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近代物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方钽业集团等研究单位参加。8月6-7日,项目年会在宁夏银川举行,陈佳洱、王乃彦、陈和生、张焕乔、方守贤、陈森玉、何季麟等来自国内高能物理、加速器和特殊材料研究的专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基础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光剑”出鞘: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调试工作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调试工作取得系列进展。继实现532米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全线调试贯通、带光运行后,装置于6月21日凌晨首次实现了2.4纳米单发激光脉冲的相干衍射成像,获得了首批实验数据,并完成了对衍射图样的快速图像重建。该成果体现了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整体性能的先进性,标志着我国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基于该成果,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为了国际上仅有的两个已实现“水窗”波段相干衍射成像实验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之一。“水窗”是指波长在2.3纳米到4.4纳米范围的软X射线波段。在此波段内,水不吸收X射线,对X射线相对透明。但是碳元素等构成生物细胞的重要元素,仍会与X射线相互作用,因而水窗波段的X射线可用于活体生物细胞的显微成像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水窗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峰值亮度比同步辐射高十亿倍以上,具备横向和纵向相干性,能够为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提供研究工具,还可为在建的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技术研发提供支撑。作为我国首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由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和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共同构成,两个项目同步建设,有机衔接。该装置将与已建成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和在建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起,在浦东张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子科学设施集群和光子科学研究中心。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由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团队共同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含用户波荡器束线、活细胞成像束线、生物成像实验站、活细胞荧光超分辨显微镜站、超快物理实验站、超快化学实验站、分子动态成像实验站及实验辅助设施,预计在2021年内完成验收。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和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自2021年6月2日首次实现生物成像实验站通光后,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高研院的项目团队密切协作、昼夜调试,不断创造项目贯通调试和运行的加速度,取得了首批相干衍射实验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图样重组,为今后开展生物活体细胞成像、新材料动态结构分析以及多物理场原位成像等前沿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装置拟于明年面向全世界开放运行。图1.标准样品圆孔、方孔及鹦鹉螺图案的相干衍射图样图2.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图3.用户波荡器束线图4.用户大厅图5.生物成像实验站
  • 科技部: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12月29日,科技部公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还提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产业核心难题。除仪器设备领域的直接鼓励外,《规划》还指出,要“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相关科研机构的建设也将促进仪器设备领域的大量采购。以下为规划详情: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二)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协同。立足区域创新资源禀赋,以“一体化”思维强化协同合作,着力强化政策衔接与联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高地共建。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健全共享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筑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坚持开放共赢。立足长三角地区创新特色,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集聚配置国际创新资源,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坚持成果共享。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完善区域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创新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创新载体,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融合,塑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新方向,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撑形成强劲活跃增长极。原始创新动力源。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依托,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提高重大创新策源能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先行先试,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高效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开放创新引领区。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优化开放合作服务环境,联合打造一批高水平开放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集聚和使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成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和窗口。(四)发展目标。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规划、政策的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基本破除。涌现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企业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长三角地区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篇数达到2.5万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万件,长三角地区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到3500件,跨省域专利转移数量超过1.5万件。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集聚一批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各类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通,科技资源实现高水平开放共享,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引领者、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支柱。二、协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共建一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提升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依托,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升级和联合建设,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建设,谋划筹建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突破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取得重大原创突破提供有力支撑。(二)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三省一市立足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主动发起和联合承担若干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创新组织管理机制,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三省一市科技计划的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报告和科技成果的信息共享。建立与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攻关相适应的制度措施,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参与、有效协同的机制,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产业核心难题。共同打造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多中心协同的生物医学智能信息技术等公共平台。在智能计算、高端芯片、智能感知、脑机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筹建类脑智能、智能计算、数字孪生、全维可定义网络等重大基础平台。联合实施科技成果惠民工程。聚焦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优化区域科研力量布局,完善民生领域科研体系。加大民生领域科技投入,加强检测试剂、疫苗和生物药物、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研制,共同加强传染病防治药物、罕见病药物和高性能医疗设备研发,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研发水平和技术储备能力。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加快共性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协力提升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创新协作。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重点领域,建立跨区域、多模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一批长三角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聚焦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细胞与免疫治疗等领域,努力实现技术群体性突破,支撑相关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增强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竞争力。支撑循环型产业发展。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依托,加强环境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科技创新供给,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近零排放、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开展整体技术方案与政策集成示范。积极推进绿色技术银行发展,推动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分行,打造跨区域的绿色技术协作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突破水—土—气协同治理和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核心技术群,协同构建循环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一)共塑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度框架。加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规划的对接。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规划会商机制,共同对区域性科技创新目标、重点任务、资源布局、国际合作等进行协商和统筹。针对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规划体系。鼓励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系统推进长三角区域全面创新改革,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方面先行探索经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认定制度,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合作和有序流动。鼓励三省一市共同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实现企业异地购买科技服务。建立科技创新人员柔性流动制度,深化区域科技交流与创新。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作风建设。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科技伦理协作委员会和科研诚信信息共享协作与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区域内科研诚信案件联合调查,集中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培训,积极营造长三角地区良好的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二)促进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和联动。支持长三角地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高校和企业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整合高校优势科技资源,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建立长三角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智库联盟,逐步形成引领型智库网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牵头设立跨区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创新链强化协同创新。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物联网、互联网等高端高新产业,建立完善区域产业创新链。以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的产业创新链。发挥长三角资本市场优势,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孵化扩增的金融体系,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依托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等机构,建设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高效利用。整合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各类创新基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质资源,形成科技资源数据池。不断完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支持成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机构联盟,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合理流动。加大各省市人才支持政策的协调力度,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促进科技人才在各省市之间健康有序流动。允许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推动三省一市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完善人才交流、合作和共享机制。构筑长三角地区科普工作协同发展体系,完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共同承办国家重大科普活动,进一步推进三省一市科普项目、展览、影视作品等优质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四)联合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支撑能力。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建立健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机制。以长三角地区四个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建立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依托三省一市现有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建立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转移、转让、授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以上海闵行、江苏苏南、浙江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鼓励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多渠道培养技术转移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选派拥有科研成果、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担任“科技专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普服务。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流动,服务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地方金融机构等,开发优质科技金融产品,开展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活动,为长三角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长三角发展“数据驱动”的科技金融模式,研究制定数据化科技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企业信用增进机制。共建长三角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三省一市证监局的协作交流,依托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服务。支持长三角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发挥科创板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支持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发挥高质量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投机构在长三角投资。(五)完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合作。制定与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高价值专利培育联合推进机制,加强长三角产业知识产权布局谋划,超前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快大数据确权立法探索与实践,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机制,鼓励基于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场景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下,推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加强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统筹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和实施机制更加配套。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行完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和跨地区执法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地知识产权法庭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三省一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的司法协作机制框架内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一体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长三角地区协作,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传播利用。完善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四、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一体化推进创新高地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提升上海创新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南京、杭州、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苏浙皖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与上海共同打造长三角科创圈,构筑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科技创新圈和创新城市群。强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上海张江、苏南、杭州、宁波温州和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在重大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方面创新要素汇聚融合、体系化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二)联合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发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先行先试一批重大创新政策,协同布局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研发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支撑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三)协力培育沿海沿江创新发展带。以上海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北、向南展开,分别打造北至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和南至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温州的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重点协同推进先进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和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精品钢、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临港化工、能源和新能源、港航物流等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苏北皖北创新发展。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重点协同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海洋科技创新,开展沿沪宁杭合产业创新带研究,谋划建设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带,引领支撑高端制造、医药健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绿色的海洋发展创新带,辐射带动浙江西南部衢州、丽水等地区创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创新发展带,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支撑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对长江中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五、共同推进开放创新(一)共建多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渠道。鼓励各类区域创新主体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领域,积极开展多层次国际科技活动。支持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和企业在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等机制下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鼓励具备优势技术的高校、科研机构在海外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分支机构、实施国际援助项目等,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举办国际化、品牌性的展览展示与论坛活动。发挥三省一市华侨华商资本、人脉等资源优势,扩大民间交往、深化民心沟通。鼓励有关商会、产业联盟、企业等推进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二)协同实施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围绕生命健康、资源环境、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集中优势资源,适时牵头和参与发起全脑神经联结图谱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鼓励在生物医药、能源、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空间天文与海洋等领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全球科学家力量,开展联合研究,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建立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运行、实施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新模式、新机制,通过有偿使用、知识产权共享等方式,吸引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参与支持大科学计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三)加快聚集国际创新资源。汇聚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加强长三角地区“放管服”改革联动,打造国内最优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长三角对外开放整体优势,大力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等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积极争取科技相关国际组织在长三角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加深与欧盟创新驿站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加强中以上海创新园、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中日(苏州)地区合作示范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欧(无锡)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中以常州创新园、杭州万向国际聚能城、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等合作园区建设,共享与国外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促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在长三角转化落地。加快聚集国际高端人才。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国际化效应,打造全球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共享海外引才渠道,加强“二次引进”,推动国际人才认定互认、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吸引和集聚全球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六、保障措施(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国家有关部门与三省一市的协同联动机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科技部牵头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统筹本规划实施,推进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二)建立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制度,开展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为科技创新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三)优化支持方式。加大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创新地方财政投入方式,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资助,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四)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对规划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取得预期成效。
  •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德国汉堡正式启用
    p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于2017年9月1日在德国汉堡大都市区正式投入使用,德国教研部(BMBF)部长万卡与参与研发和建设的其他11国代表共同按下首次试验的启动按钮。br//pp  欧洲XFEL装置建设项目2003年由德国科学理事会(WR)提议设立,于2009年启动,造价约为12亿欧元,并拥有延伸至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3.4千米隧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X射线激光设施。每秒可发射多达2.7万个脉冲,较世界上其他五个同类装置的效率增加200倍。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人类开辟全新研究领域、突破当前的知识界限。例如,借助该装置能更准确观察物质材料的内部结构、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记录化学反应过程、在纳米粒子中制作三维图像、解开处于非结晶状态的病原单分子结构之谜以及推动新药和新材料的研发。/pp  除了德国,参与XFEL装置项目建设的其他11个欧洲国家分别是丹麦、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瑞典、瑞士、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匈牙利。德国提供了全部造价的58%,是出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俄罗斯和法国。BMBF已投入约7.6亿欧元用于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利用该装置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来自46个国家,还有一些全球顶尖科学家正在申请。/ppbr//p
  • 王麒:支持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布局成都科学城并纳入“十四五”规划
    据红星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提交了《关于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建言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国家实验室集中布局成都科学城,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王麒 (图源 红星新闻)其中,王麒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优先在成都科学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大科学工程。“支持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及动模研究平台、超高通量多功能堆研究设施、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布局成都科学城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更多抢占制高点的川版‘国之重器’,建设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据了解,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十研究所承担,总投资约41亿元,拟通过“数千瓦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及光刻验证装置”,建立大功率极紫外光源,通过光刻光源预处理系统及光刻验证系统,验证自由电子激光用于光刻的各种关键物理及工程问题,完成10nm节点光刻演示验证,建立首台千瓦极紫外光刻工程测试样机,为我国掌握大规模极紫外光刻(EUV)生产能力、突破芯片制造“卡脖子”问题提供条件。项目拟于2021年启动建设,2026年底完成验收。目前,极紫外光源是制约我国EUV光刻机的关键部分。而国内各种EUV光源的研究也在逐步进行中。而目前我国EUV光源受制于功率限制,无法应用于工业量产,而工业生产至少需要达到250W功率,ASML实验室已经达到了1kW的EUV光源功率。
  • 顺利贯通!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3月5日23点58分,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4号工作井至3号工作井之间的首条光束线隧道实现基本贯通,东线盾构(束线一号)顺利开始进洞工序,进洞过程顺利,盾构姿态良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是上海科技大学作为法人单位、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启动项目,以及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内容和重大项目。项目于2018年4月27 日开工建设,计划2025 年建成。本次贯通的光束线隧道连接SHINE项目束线站总体的前端实验大厅和加速器总体的三号工作井,是继主加速器隧道贯通后,建安总体的又一项重要建设进展,标志着项目进入了隧道工程建设的高峰期。按照建设规划,除了已贯通的2条隧道,另外8条隧道预计在2022年内实现贯通。较一般隧道掘进,SHINE工程的隧道对轴线精度和渗水均有极高的要求。“束线一号”盾构机自2021年12月6日始发,春节期间持续掘进。整个过程中隧道轴线精度控制、渗水控制均达到了工程的要求,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建设。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科学意义重大,世界主要先进国家都争相建设各自的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掌握新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主动权。SHINE项目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拥有最新的高重频硬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可以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可同时满足面向物质、单分子、超强超短单颗粒成像,以及极端光物理等实验需求。SHINE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唯一、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 X 射线光源大科学装置。
  • 仪器企业如何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科学装置建设,将其视为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促进相关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支撑。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布局建设57个,根据“十四五”规划,拟新建20个左右。仪器企业如何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之所以被称为“大科学装置”,是因为它规模大,不仅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需要用到大量的高端科学仪器及系统。例如,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总投资47.6亿元,占地面积976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需要仪器设备5万台/套。大科学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改造升级过程,其实是对高端科学仪器不断需要的过程。因此,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离不开众多仪器企业的“保驾护航”。作为大科学装置背后的企业,创谱仪器先后参与了合肥先进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若干高端专用仪器的设计、开发工作,实现了光谱领域的多项第一;沈阳科仪参与了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大连相干光源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国内大科学装置真空技术及真空科研仪器设备领域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纳克微束作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UT3D的唯一提供商,为成像设施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既是科学创新的源头,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会催化衍生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如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内容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及模式动物中心与样品制备中心等相关辅助平台,在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超声、光学、X射线、电镜等方面研制出一系列技术和相关设备,这些高端成果的转化也需要仪器企业的积极参与。ACCSI2023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邀您参加!作为国家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怀柔科学城正成为北京地区大科学装置最为密集的区域,截止目前,已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和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等40余个大科学装置、科教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2023年5月19日下午,借助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契机,在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的指导下,仪器信息网携手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组织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将着重研讨以下内容:——科学设施平台的模块化服务能力、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以及平台服务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响应关系;——科学设施建设、升级过程中科学仪器的需求、技术瓶颈的攻关以及关键设备的研制;——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科学设施平台的开放共享、交流合作以及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欢迎仪器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人员莅临,论坛现场报名大科学装置参观学习活动,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的魅力。一、时间地点2023年5月19日(星期五)13:30-17:00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大宴会厅B二、组织机构指导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承办单位: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三、会议日程(以会议召开当天为准)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13:30-13:40 (一)领导致辞丁明达 北京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兼)13:40-14:00 (二)推介解读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平台建设进展及开放运行机制探索——杨昊天 北京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处长14:00-16:00 (三)主旨演讲14:00-14:301.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与科研仪器研制进展——程金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4:30-15:002.公里级大气环境预报溯源系统及碳反演应用——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组负责人15:00-15:303.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和发展——董宇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常务副总指挥15:30-16:004.空天极限力学大型科研设施发展与需求——黄河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6:00-17:00(四)自由交流四、联系方式联系人:高老师手机:15574817041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关于ACCSI 2023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EYELA开展低温磁力反应装置PSL系列促销活动
    为了酬谢长期以来广大客户对EYELA产品的支持,埃朗科技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定于2010年4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开展&ldquo 低温磁力反应装置PSL系列促销活动&rdquo 。活动内容详情如下: 1、 凡在2010年4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购买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上海工厂&mdash &mdash 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两种型号的低温磁力搅拌反应装置PSL-1400及PSL-1810的用户,均将获得我公司赠送的精美实用的礼品一份。 2、 本次活动只针对使用本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不向代理商、经销商或其它从事我公司产品商业营销活动的机构提供。 3、 用户购买相应产品后,需从本网站下载礼品申请表格,填写完整后E-mail或传真至我公司;同时请提供随机附带的产品合格证、采购发票的传真件或扫描件,完成申请,未按照此程序递交申请者视为无效申请,将不能获得相应礼品。我公司收到所有文件后,进行相应信息的核实工作,于七个工作日内将礼品以快递方式发出。 4、 本次活动每台设备赠送一个礼品,多买多送,共A类(针对购买PSL-1810的客户)、B类(针对购买PSL-1400的客户)多达4种礼品可供选择,请用户在相应种类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礼品,并填写在申请表格中。 5、 购买日期以发票日期为准。礼品赠送截止期为2010年7月31日,不论购买日期为何时,截止期后本活动随即终止,不再赠送礼品。 6、 图片仅供参考,所有礼品的实际大小、颜色等以实物为准,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埃朗科技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详见:http://www.eyela.com.cn/1about/detail.asp?channelid=110100&id=62
  • 赵振堂院士:大科学装置是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
    作者: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大科学装置决定着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以及‘航母战斗群’。”在11月3日举办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发展暨硬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多次强调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在赵振堂看来,大科学装置与大科学研究密不可分。美国科学家温伯格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大科学概念”,强调以火箭、加速器和反应堆为标志的大型科研项目;美国科学家赖斯在“大科学概念”提出几年后出版了《小科学,大科学》一书,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科学属于小科学,人类社会从“二战”开始进入“大科学时代”,特征是强调科学研究的总体社会规模。大科学研究是有众多科学家参与的高度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活动,目标宏大,特别是投入规模大、多学科综合交叉、依赖于大型或复杂的研究设施。由此诞生大科学工程。大科学工程是基于科学并为了科学而建造大型科研装置的工程活动,有时它本身就是大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科学工程既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又有明确的工程技术指标,具有双重性。大科学工程既有集成创新、也有理论概念、设计方法、装置技术和实验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冲击学科前沿和技术极限的发展过程。大科学工程建造的科研装置就是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指的是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能力,通过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是长期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它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影响面广且长远,建设规模和耗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综合、复杂,需要研制大量非标设备,具有工程与科研的双重性;其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建成后要通过长时间稳定的运行、不断地发展和持续的科学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从立项、建设到利用的全过程,大科学装置都表现出很强的开放共享和国际化的特色。大科学装置对科技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为诸多学科前沿研究及其交叉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促进学科发展,集聚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将助力科研生态建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国家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将带动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综合集成,是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在这些大科学装置中,光子大科学装置是人类探索物质世界一种最重要的工具。光子大科学装置主要有同步辐射光源与自由电子激光等多种类型。这些加速器X射线光源可形象地看作是由高品质的“巨型X光机”和“超级显微镜”组成的,它们以其高亮度、高准直性、波长可调、高相干性和短脉冲等不可替代的优点,成为了支撑众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发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加速器光源集群结合了同步辐射光源和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先进材料、石油化工、消费产品、工业材料和能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对化学反应超快过程的理解和控制将加快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促进新型药物研制、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材料电磁特性和纳米结构的观测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帮助人类理解聚变反应和星球本质。以上海光源为例,经过一期及后续工程建设,上海光源现有34条光束线和46个实验站投入运行,已成为目前我国服务用户最多、成果产出率最高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开放运行以来,已服务遍布全国700多家单位约3900个课题组的4万多名用户,在生命、能源、材料、物理和化学等诸多领域,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上海光源支撑了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产出。上海光源在催化材料研发、单原子催化、纳米限域催化、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和新药物研发、高性能材料研发、合金凝固黑箱问题破解、助力石墨烯走向产业自主创新和加速器技术进步与国产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科学装置可有力支撑前沿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发取得突破,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乃至人才集聚与培育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 让科学之花自由绽放
    p  作为探索性社会活动,科学尤其需要自由。/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研规律的深刻把握,赢得广大科研人员的阵阵掌声。/pp  多年来,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我国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积极性、能动性不断释放,科学的“百花园”品类丰富,硕果累累,在当代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pp  今天,国际科学研究正沿着更微观、更宇观、更人本、更辩证的方向加速演进,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科学研究的触角需要向基础前沿的更深更远处加快延伸。为此,必须深化对科研规律的认识,加大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给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创造更大空间,让科学之花更加自由地绽放。/pp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事”伤神。基础研究的具体方向是什么,具体路线是什么,最可能突破的点在哪里?长期处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在规划引导的同时,应更好地尊重科学家对研究方向和路线的判断。特别是对一些事关长远的前沿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使科学家拥有更多“闲庭信步”的空间。/pp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钱”伤神。科学研究一方面需要充足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需要遵循科研规律,让经费更好地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资源配置、支持和管理方式,改变简单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研经费的传统模式,力求科研活动效率最大化。/pp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避免让科学家为“人”伤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智力活动,人是其中的第一资源和要素。应当让领衔科学家有职有权,使资源和经费更多向人配置,切实解决科研活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重视科研试错价值,保障学术自由。/pp  让科学更“自由”,需要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一体化改革。科学家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前沿探索领域,需要更多简政放权,让科学家自由畅想、敢于“幻想”。同时,强调放活并不意味着不管,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管住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底线。政府需要更多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发挥“园丁”作用,为科学研究营造友好环境。/pp  在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进程中,中国科学之花必将更加绚烂夺目!  /ppbr//p
  • 东京理化开展2010低温磁力反应装置PSL系列促销活动
    为了酬谢长期以来广大客户对EYELA产品的支持,埃朗科技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定于2010年4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开展&ldquo 低温磁力反应装置PSL系列促销活动&rdquo 。活动内容详情如下: 1、 凡在2010年4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购买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上海工厂&mdash &mdash 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两种型号的低温磁力搅拌反应装置PSL-1400及PSL-1810的用户,均将获得我公司赠送的精美实用的礼品一份。 2、 本次活动只针对使用本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不向代理商、经销商或其它从事我公司产品商业营销活动的机构提供。 3、 用户购买相应产品后,需从本网站下载礼品申请表格,填写完整后E-mail或传真至我公司;同时请提供随机附带的产品合格证、采购发票的传真件或扫描件,完成申请,未按照此程序递交申请者视为无效申请,将不能获得相应礼品。我公司收到所有文件后,进行相应信息的核实工作,于七个工作日内将礼品以快递方式发出。 4、 本次活动每台设备赠送一个礼品,多买多送,共A类(针对购买PSL-1810的客户)、B类(针对购买PSL-1400的客户)多达4种礼品可供选择,请用户在相应种类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礼品,并填写在申请表格中。 5、 购买日期以发票日期为准。礼品赠送截止期为2010年7月31日,不论购买日期为何时,截止期后本活动随即终止,不再赠送礼品。 6、 图片仅供参考,所有礼品的实际大小、颜色等以实物为准,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埃朗科技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活动详情请参见:http://www.eyela.com.cn/1about/detail.asp?channelid=110100&id=62
  • 沈阳科仪: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
    近日,上交所表示,终止半导体设备厂商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科仪”)发行上市审核。在沈阳科仪得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其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招股书显示,沈阳科仪主要从事干式真空泵、真空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干式真空泵是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的核心附属设备,为集成电路、光伏、LED、平板显示、锂电池等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所必需的高度洁净真空环境。沈阳科仪得真空仪器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大科学装置、真空薄膜仪器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三大类。其中大科学装置指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大型科研装置与设施;真空薄膜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用于科研的PVD、CVD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主要包括晶体材料制备设备、真空冶金设备等。在招股书的发行人的主营业务经营情况部分中显示,发行人正在参与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合肥先进光源、大连相干光源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发行人已成为国内大科学装置真空技术及真空科研仪器设备领域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资料显示,合肥先进光源(HALS)是基于衍射极限储存环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其发射度及亮度指标的设计目标为世界第一,建成后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衍射极限储存环光源。合肥先进光源(HALS)设计定位世界唯一、位于中低能区、“具有鲜明衍射极限及全空间相干特色”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应用于动态世界的观测,为能源与环境、量子材料、物质与生命交叉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图源 大连相干光源大连相干光源是一台采用高增益谐波放大运行模式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是一种以相对论高品质电子束作为工作介质,在周期磁场中以受激发射方式放大电磁辐射的新型强相干激光光源。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是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自由电子激光是近年来国际科技界飞速发展的一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称为“第四代先进光源”,具有超高亮度、超短脉冲、全相干等优异特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 我国新增16个大科学装置分别落户在哪里?
    p  所谓大科学,就是基础性的交叉科学。/pp  “大科学”(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nece)是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新概念。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217b21b-ece2-4aa8-a0cd-74f3337d3be5.jpg" title="1_副本.jpg"//pp  大科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大科学是科技研发的基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统领性特征。/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什么是大科学装置?/strong/span/pp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其科学技术目标必须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pp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利用与一般的科学仪器及装备有很大的不同,也有别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这些特殊点主要是:(1)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影响面广且长远,同时建设规模和耗资大,建设时间长 (2)技术综合、复杂,需要在建设中研制大量非标设备,具有工程与研制的双重性 (3)其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建成后要通过长时间稳定的运行、不断的发展和持续的科学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 (4)从立项、建设到利用的全过程,都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国际化的特色。/pp  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对诸多前沿研究领域的突破能力。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即许多科学领域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它们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学装置,其推动力即在于此。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将决定我国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从而决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pp  大科学装置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的必不可少的科技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各种活动对于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的依赖,否则现代社会的运作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国家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已建立的各种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作为科技基础设施的大科学装置在数据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pp  大科学装置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体现的,其基本特点是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务集中、国家投资集中、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学科多样、学科交叉、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的能力强。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些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甚至大科学装置群,作为支撑其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还少有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匹敌的大型科研基地。中国应该有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必须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pp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带动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大科学装置是大量高技术的集成,为了实现其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目标,在装置的建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发展新型技术或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大科学装置也就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一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可算其中一个最生动的例子。/pp  当前,我国正不断兴建大科学装置,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目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c410915-63a5-4063-9e8e-ac5e39ebfb6e.jpg" title="2_副本.jp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我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strong/span/pp  0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pp  02.兰州重离子加速器/pp  03.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pp  04.遥感卫星地面站/pp  05.短波与长波授时系统/pp  06.上海“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pp  07.合肥HT-6M受控热核反应装置/pp  08.H1-13串列式静电加速器/pp  09.2.16米光学望远镜/pp  10.合肥环流器HL-1装置/pp  11.新疆太阳磁场望远镜/pp  12.北京5兆瓦核核供热试验堆/pp  1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pp  14. 合肥HT-7托卡马克/pp  15. 合肥EAST托卡马克/pp  16. 北京遥感飞机/pp  17. 上海神光II装置/pp  18. 宁波种质资源库/pp  19. 子午工程/pp  20. 合肥稳态强磁场/pp  21. 贵州FAST望远镜/pp  22.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pp  在已经建成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市拥有七个国家大科学装置。/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即将新增的16个国家大科学装置/strong/span/pp  strong1.海底科学观测网/strong/pp  落户城市:上海/pp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pp  意义:将为国家海洋安全、深海能源与资源开发、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等研究提供支撑。/pp  因为观测网要设在东海,所以这个项目的竞争便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展开,作为中国巨无霸高校之一的浙江大学虽然论实力远胜同济大学,但无奈同济大学方面的强力后盾实在太多…杭州遗憾败下阵来,未能将这个历史上离浙江最为接近的重大科学装置带回家。魔都的魔爪开始向东海伸去…/pp  strong2.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strong/pp  落户城市:哈尔滨/pp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pp  意义:将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撑。/pp  这个项目的争夺极其激烈,黑龙江人对此应该也是深有体会。本来哈工大材料学院的空间环境在全国就处于领先地位,再加上东北的科研机构也迫切需要一个重大科学装置来充门面,于情于理,哈尔滨都应该极其顺利的拿下这个项目。无奈中科院中途试图独自吞下这块大蛋糕。到手的鸭子,哈工大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让它飞了,于是哈工大为此与中科院足足周旋了长达一年的时间…直到哈工大的亲爹工信部出面并向中科院许诺了种种好处,中科院最终才答应将这个工程落户在哈尔滨。哈尔滨人替东北赢下了第一个重大科学装置。/pp  strong3.强流重离子加速器/strong/pp  落户城市:兰州/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pp  意义:将为研究原子核存在极限、核结构新现象和新规律、宇宙中重元素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pp  兰州分院极其顺利的拿下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一出台,大家就已经确信肯定会是兰州所得。我们可以理解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生下了一个儿子。/pp  strong4.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strong/pp  落户城市:成都/甘孜州/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pp  意义:将集高灵敏度、大视场、全时段扫描搜索伽马射线源、伽马射线强度空间分布和精确能谱测量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宇宙线研究中心。/pp  省会成都不俗的科研能力再加上甘孜州得天独厚的地势关系,四川省迎来属于他们的第一个重大科学装置,这是一个多国参与的国际高海拔宇宙线研究中心。四川省政府已经着手准备重大科学装置和地方产业的有机结合。/pp  strong5.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strong/pp  落户城市:合肥/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pp  意义:将满足我国长寿命高放核反应堆废料安全、妥善处理处置的研究需求,为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pp  坐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霸都几乎没遇到任何阻力,科学岛成功拿下这个项目,人造太阳即将迎来新邻居。/pp  strong6.中国南极天文台/strong/pp  落户城市:南京/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pp  意义:将开辟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太赫兹波段天文观测窗口,为研究宇宙和天体起源、暗物质、暗能量、地外生命等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pp  南京科研实力极强,本身也是我国天文科学最强的城市,再加上在此之前江苏还没有一个重大科学装置,因此紫金山拿下这个项目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南京从此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重大科学装置。/pp  strong7.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strong/pp  落户城市:长春/pp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pp  意义:将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撑。/pp  哈尔滨人“太阳系梦”的实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北兄弟长春人的耳中,长春在为哈尔滨的成功感到欢喜的同时,自己也坚定了拿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的信心。长春市领导迅速发话:吉大校方要全校使出吃奶的劲头去争取这个项目。领导发话,不敢不落实,长春分院和吉林大学四处奔走,终于替东北拿下了第二个重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成为长春的囊中之物。/pp  strong8.未来网络试验设施/strong/pp  落户城市:合肥/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pp  意义:将为空间网络、光网络和量子网络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验证条件/pp  继去年顺利研制成功量子通信网后,中科大此番又争气的替合肥拿下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看来霸都步入IT重镇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止。/pp  strong9.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strong/pp  落户城市:保定/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pp  意义:为我国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奠定坚实的基础。/pp  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市长马誉峰亲自进京拜访最终打动了中科院。河北省的科研实力一直不差,只是因为北京、合肥的存在,一直缺少表现的机会。保定市这次以黑马之姿替河北省拿下了一个宝贵的重大科学装置,的确有够励志!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争取出来的。/pp  strong10.转化医学研究设施/strong/pp  落户城市:上海/pp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pp  意义:将推进临床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结合,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pp  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主要在上海交通大学与四川大学之间竞争,四川大学凭借着旗下著名的华西医学中心一度无限接近该设施,无奈上海强横的医疗水平给予了上交大十足的气场,成都无奈败下阵来。魔都的魔爪开始伸向了医学领域。/pp  strong11.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strong/pp  落户城市:连云港/南京/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pp  意义:将为我国燃气轮机部件和系统特性研究提供研发手段,为化石能源持续和低碳发展提供基础支撑。/pp  在江苏省科技厅和南京分院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市为江苏拿下了第二个重大科学装置。在经历了中科院江苏选址,南京负责牵手,连云港同意筹办…江苏省的重大科学装置上升到了两个。/pp  strong12.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strong/pp  落户城市:武汉/pp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pp  意义:将为解决固体地球演化、海洋与 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研究中的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pp  如果你以为中部只有合肥一个在一枝独秀,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中部龙头大武汉是属于那种凡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插上一脚的狠角色。此番华中科大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连袂出击,兵不血刃的替大武汉拿下了第二座重大科学装置。/pp  strong13.大型低速风洞/strong/pp  落户城市:哈尔滨/pp  依托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pp  意义:有助于我国飞行器流场品质和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  这项工程落在哈尔滨可谓毫无悬念,哈尔滨早在15年前已经开始兴建大型低速增压风洞,前前后后做了上万次实验。此番大型低速风洞正式落户哈尔滨,正是对哈尔滨15年来为我国航空业任劳任怨做贡献的最大表彰。/pp  strong14.上海光源线站工程/strong/pp  落户城市:上海/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pp  意义:将大幅提升光源和束线的能力,使上海光源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先进、便捷的支撑。/pp  一代光源“北京光源”、二代光源“合肥光源”,而三代光源,也就是我国最新,最牛X的光源便是“上海光源”了,“上海光源”的电子束发射度是上代“合肥光源”的40倍,光亮度更是其的1600倍。至此,上海的重大科学装置也高达到了6个。/pp  strong15.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strong/pp  落户城市:北京/pp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pp  意义:可系统、准确地描述生命的表型、基因型及其在环境变化中的响应,并以此正确描述生命的调节状态和方式,为人类疾病、动物生命过程调节等研究提供支撑。/pp  主要在首都的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的动物研究所之间竞争,最终首都笑到了最后。/pp  strong16.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strong/pp  落户城市:北京/pp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p  意义:将大幅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水平。/pp  相比于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能够更直接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并能够更快速地为所在的城市创造出经济效益。因此,有科研实力和基础的城市,都几乎赤膊上阵争夺大科学装置的落户!/pp  在已经建成和计划建立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总数中,合肥拿到了9个,其中,仅仅是中国科技大学就为合肥拿到了7个!成为最大的赢家。上海总共拿到了6个大科学装置,成为仅次于合肥的第二座城市!首都北京以自己的实力,拿到了五个大科学装置!/pp  合肥、上海和北京,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科学中心城市,更是国家大科学装置的超级大赢家!加上各自拥有的国家实验室数量,北京拥有9所国家实验室,全国排名第一 合肥拥有4所国家实验室,全国排名第二 上海拥有1所国家实验室,和其它分别拥有1所国家实验室的8座城市一样。至此,北京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总数14个,全国排名第一。合肥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3个,全国排名第二。上海拥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全国排名第三!/p
  • 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学装置群
    p  浦东张江的“超级光源”将闪出更耀眼的光芒:今年夏天,能拍摄“分子电影”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有望得到第一束自由电子激光 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将于年内完成挑战瞬时输出功率10拍瓦的“世界纪录” 上海光源二期线站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br//pp  算上已经建成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已经开工的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等,上海张江已成为世界上大科学装置密度最高的地区。依托先进的大科学基础设施群,这里已集聚起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向着跻身世界一流实验室行列的目标不断接近。/pp  strong大科学装置群营造大科学生态/strong/pp  去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一年来,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等顶级大科学装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目标,展现出令人赞叹的“上海速度”。/pp  “这些项目建成后,张江地区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之一。”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目前张江还在积极争取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高效低碳气轮机实验装置、国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项目落地。/pp  前沿探索的科研利器汇聚,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平台呼之欲出。眼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正在冲击10拍瓦的“世界纪录”,它的未来目标是100拍瓦。/pp  它的“前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嘉定园区内,1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已开始科学实验探索。去年,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该装置产生了反物质,成果列入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pp  超强超短激光装置项目负责人、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冷雨欣说,比建造一个“世界第一”的装置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优秀科学家利用装置,做最前沿的基础原创性研究。/pp  已建成运行8年的上海光源,截至去年底,共接待用户3.2万多人次,发表论文3200多篇。比这更重要的是,它更加强烈地激发出了中国科学家探索前沿的热情和勇气。曾参与光源建设,目前正负责二期线站工程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邰仁忠说,8年来,光源机时一直供不应求,中国科学家已从被动使用光源,到根据自己学科的发展需求,对光源线站建设提出明确需求。围绕上海光源,一个冲击前沿的创新生态氛围正在形成。/pp  strong大科学装置群呼唤大科学计划/strong/pp  事实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已经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明华告诉记者,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装置。闻讯后,“一些身在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主动联系我们,表示想到张江工作,他们有的已在美国工作20多年,这个装置很可能把他们吸引回国”。/pp  作为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大科学装置,上海蛋白质设施已经吸引了国内外近200家单位、1.3万多人次科学家,开展2000多项重大前沿创新课题研究。中心主任雷鸣认为,评判一个大科学装置的功用,应该看它关注了多少根本而重大的科学问题,“张江大科学装置群的崛起,正呼唤与之相匹配的大科学计划。”/pp  放眼全球,大科学装置的崛起无不推动和孕育着超越前人的创新。例如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聚集了同步辐射光源、成像设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等一大批重要的科研装置,1947年至今,该实验室催生了至少7个诺贝尔科学奖。而作为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高地,欧洲核子中心也成就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及由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等。/pp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机遇下,作为赶超者的张江大科学装置群,正等待着创新灵魂的注入。据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介绍,正在谋划的张江综合性实验室的主要构架是“1+N”。“1”指一个大科学设施群,“N”指若干研究方向,包括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纳米科技等。这意味着,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已在各学科领域前沿筑好“巢穴”,引“凤”前来。/ppbr//p
  • Hamamatsu NanoZoomer系列数字切片扫描装置9、10月集中亮相
    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 简称“NDP”,由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简称日本滨松)研发生产,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滨松中国)作为日本滨松在中国的市场活动中心,负责NDP产品以及日本滨松其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  NanoZoomer2.0系列数字切片扫描装置是通过快速高分辨率扫描将传统玻璃切片转化为数字切片的高科技先进设备,为教学科研与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医学研究领域。  NanoZoomer2.0系列产品拥有TDI(时间延迟积分)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玻璃切片转化为高分辨率数字切片。除此之外,NanoZoomer2.0系列数字切片扫描装置拥有可选荧光成像模块,能够将整幅标记了荧光物的切片进行高速高分辨率的数字化扫描,荧光切片的数字化保证了观察荧光切片时不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同时,数字切片还拥有数据共享、网络传输、切片存储、可建立数据库实现远程共享等诸多优势。   使用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数字切片扫描装置扫描的数字切片  为了更好的推广此款扫描装置,与广大医疗卫生单位沟通交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病理分析提供更好的观察方法,NanoZoomer2.0系列数字切片扫面装置将于2012年9、10月份在四个行业会议中集中亮相。在会议中我们将展示使用Nanozoomer2.0系列产品扫描的高清晰度数字切片,诚挚邀请各界专家参加会议并光临滨松中国展位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将为您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欲了解更多产品信息也可拨打滨松中国电话010-65866006转654、652咨询。会议信息及产品亮相信息:1.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病理医师年会时 间:2012年9月18日-20日 地 点:河南郑州 嵩山饭店滨松中国展位号:4号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CMDA)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CPA)协办单位:河南省医师协会 河南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会主席:顾江大会副主席:(按姓名拼音排序)陈杰、笪冀平、丁彦青、来茂德、刘卫平、韦立新、文继舫、朱明华、朱雄增 大会秘书长:李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李文才 2.会议名称:全国数字化病理应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时 间:2012年9月21日-24日 地 点:云南昆明 云安会都酒店滨松中国展位号:待定主办单位: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3.会议名称: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暨实验动物设备及相关产品展示会时 间:2012年9月25日-28日 地 点:江苏扬州 扬州会议中心滨松中国展位号:待定主办单位: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4.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病理年会时 间:2012年10月26日-28日 地 点:湖北武汉 科技会展中心滨松中国展位号:013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 4.24世界实验动物日|一文了解常见实验动物有哪些
    世界实验动物日起源“世界实验动物日The World Lab Animal Day”,即每年的4月24日,是1979年由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NAVS)发起的重要的实验动物保护节日,呼吁人类减少和停止不必须的动物实验。世界实验动物日是受联合国认可的、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倡导科学、人道地开展动物实验。纪念日简介播报编辑1979年,由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NAVS)发起,定于每年的4月24日为“世界实验动物日”(The World Lab Animal Day),前后一周则被称为“实验动物周”。世界实验动物日是已经受联合国认可的、国际性的纪念日,在世界各地都有动物保护者为这一天以及前后的一周举行各种活动。“实验动物慰灵碑”在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城市,这一节日已成为动物维权组织宣传其反对利用动物研究的重要机会,并主导媒体报道,在公众心目中造成了对动物研究片面、负面的印象。对此,需要从实验动物和人类健康两方面进行考虑,客观、理性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实验动物日。实验动物的“3R”原则实验动物是动物成员中的特殊群体,从出生那刻起,命里注定要被用于科学研究,尤其是用于各种医学实验、疫苗安全评价等研究。作为人类的替身,以身试毒、替人类尝百草,大部分甚至付出生命,为的是使人类能够深入地理解疾病,研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最终科学地呵护人类健康。科研中的动物实验尚不可能完全被替代,人类能做到的是,具有关护动物的爱心和意识,尽力提供动物舒适的实验环境,熟练掌握实验技术,从每个环节上将可能的痛苦减到最低,积极探讨替代方法,减少或不用动物做意义不大的实验等,这些应该是我们最合适的做法。任何动物都有基本的生存权利,解决替身实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方式是提倡有益于涉及实验动物的伦理和福利要求。涉及实验动物的伦理是指人类与实验动物相互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和标准。国际上在使用动物方面,总的原则是“尊重生命,科学、合理、仁道地使用动物”,遵循“3R”原则即替换(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3R”原则是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动物福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动物福利的核心是五大自由:即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无恐惧和悲伤感、表达天性的自由。实验动物的含义最初的实验动物是:凡是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的动物,通称为实验动物。后来又提出:凡是为了科学实验的需要而专门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验动物。近数十年来实验动物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对实验动物的定义又有了提高。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兽医传》按特定条件严格定向培育,供科学实验和生物学测试用的动物。要求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征性和洁净度及明确的遗传学背景,能用最少量的样本获得有意义而能再现的实验和测试数据。根据《农业大词典》实验动物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目的,进行科学育种、繁殖、饲养和管理的一类动物。多数由野生通过家养驯化,定向培育,按照实验研究需要选育而成。常用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仓鼠、豚鼠、家兔、犬、猫、貂、家畜和家禽,以及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和灵长类动物。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实验动物有了最新定义: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可见,实验动物有它特定的含义:(1)必须经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即遗传限定的动物(geneticallydefined animal);(2)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即微生物、寄生虫限定的动物;(3)主要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有了如此的变化,是因为要保证科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动物必须具备科学实验应具备的4个基本要求:(1)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2)对实验处理的个体反应表现出极强的均一性;(3)模型性状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4)动物来源具有易获取性。实验动物是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医药研发中扮演了人类替难者的角色,也被称为"活的试剂"。在众多实验动物中,一些动物因为生长周期短、养殖成本低 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 基因组与人类较为接近、能够表达人类生理和病理过程等原因,被普遍用于科学研究,这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即被称为模式动物。常见的实验动物(1)啮齿类(大鼠、小鼠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 几乎可用于所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2)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等):与人亲缘关系最近,大脑发达,有大量沟回,视、听、味、触觉发达,空间立体感强。(3)犬类(比格犬等):在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更接近于人 神经系统发达,适应能力强 适用于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易于繁殖与饲养 易产生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 常用于热原实验、骨关节和眼科药物研究。(4)猪类:心脏结构、皮肤结构与人类相似,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皮肤病药物开发等。(5)斑马鱼:体外受精和发育,繁殖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 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按动物学分类法动物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已知的150万种以上,但能培育成实验动物的只有百余种。 按照动物学的分类方法,实验动物可分为: (1)哺乳类:哺乳类动物的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很发达,容易人工驯化培育,特别是小型哺乳动物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所以哺乳类实验动物发展很快。目前已培养了近百种哺乳类实验动物。尤其是啮齿动物,如实验室最常见的大小鼠,现在已发展成为品系多,规模大、用途广的实验动物。(2)鸟类:目前培育成实验动物的很少,常见的是鸡形目的鸡、雁形目的鸭。 (3)两栖类:常用的有蛙。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支持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等21个项目
    5月10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有关事项通知详情点击此处链接。“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开展专用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前沿研究,推动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等重要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展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提升大科学装置支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继续支持我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探索研究,力争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若干重大前沿突破。2021年度指南围绕粒子物理、核物理、强磁场、天文学、先进光源、交叉应用等6个方向进行部署,拟支持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5.15亿元。同时拟支持8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4000万元,每个项目500万元。本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粒子物理1.1 CKM 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研究内容:利用海量的底夸克实验数据开展CP破坏等重味 物理前沿课题研究,主要包括:精确测量CKM夸克混合矩阵参数,例如β和γ相角等;精确测量B介子非粲衰变的CP破坏,包括理解三体衰变复杂的CP破坏结构等;在底重子衰变中寻找CP破坏,包括衰变到三体或四体末态,并理解其中多体末态的CP破坏结构。考核指标:对γ相角相关的重要衰变道进行测量,并结合其他测量结果,将γ相角的测量精度提高到4度以内;在无圈图污染过程中完成sin2β测量,精度达到10%以内。若干B介子非粲衰变和底重子衰变的CP破坏的测量结果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或为世界首次测量。1.2 基于中微子的反应堆监测新技术及相关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发展新型中微子探测技术,开展反应堆监测技术和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极低阈值、极低本底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技术,寻找反应截面最大但尚未被探测到的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过程,以实现中微子探测器的小型化,用于反应堆监测,同时研究其相关物理;发展基于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的高能量分辨探测器技术,用于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及核素谱。考核指标:发展小型化反应堆中微子探测技术,研制并运行一个极低阈值、极低本底的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器,采用低本底氩,有效质量不低于150kg,探测阈值达到1keV核反冲能;利用台山反应堆,成功探测到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信号;测量低能标下的弱混合角。研制并运行一个采用高量子效率硅光电倍增管的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有效质量不低于1吨, 能量分辨在3MeV时优于1%,比现有大型液闪探测器的最好水平(Borexino,~2.8%)提高2.5倍以上;利用台山反应堆,测量高精度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和核素谱,为江门中微子实验提供有效谱形误差1%以内的数据依据,对U235和Pu239测量的有效谱形误差达到4%和8%。1.3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和太阳中微子实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寻找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并初步建立相关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测。考核指标: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领域开展先进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极低温晶体量能器、基于Topmetal技术的高气压时间投影室等实验技术研究,确定具有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有效质量小于10meV灵敏度的探测器技术方案;建设百吨级太阳中微子探测平台,实现太阳B8中微子的探测,重建出太阳中微子方向,5MeV 能量区间,太阳角重建的角度分辨为35度(68%的置信区间)。1.4 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阿尔法磁谱仪(AMS)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AMS实验,开展暗物质和反物质寻找,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机制的物理研究工作。通过宇宙线正电子、反质子和反氘核的精确测量,进行暗物质寻找;通过宇宙线反氦核、反碳核和反氧核的测量寻找原初反物质;精确测量宇宙线各原子核的能谱以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参与国际合作,研制满足空间环境要求的新型大面积硅探测器,应用于AMS02的探测器升级。考核指标:暗物质寻找的研究,分析AMS实验数据得到1GeV~1.4TeV的宇宙线正电子能谱测量结果700~1000GeV精度达到35%;得到1GV~500GV的宇宙线反质子能谱结果,反质子能谱500GV精度好于20%;得到宇宙线反氘研究结果。反物质寻找的研究,得到宇宙线反氦研究结果。宇宙线起源加速传播机制的研究,得到2GV~3TV的宇宙线Na、Al、S、亚铁(Z=21~25)等分析结果,100GV精度4%~5%,3TV精度20%~40%;研制成 满足空间条件的10cm×100cm硅探测器,位置分辨率好于5微米,优良通道占比超过 95%。2. 核物理2.1 STAR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中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核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依托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的第二期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主要开展质心能量20GeV以下的重离子碰撞实验的物理分析。通过测量守恒荷的高阶矩、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的自旋排列、多奇异强子的产生、同质异位核素的可能的手征磁效应分析等,建立系统的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探针与方法,研究QCD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考核指标:基于STAR实验第二期能量扫描实验数据,获得质心系7~20GeV不同能量点下的守恒荷的高阶矩的高精度实验数据,系统测量Λ、反Λ超子及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及自旋排列的快 度依赖与能量依赖并揭示其物理起源,精确测量Ω粒子、φ粒子等 多奇异强子的产额分布并揭示其产生机制;通过测量分析同质异 位素碰撞中相关物理量给出QCD手征磁效应、手征磁波效应是否在夸克胶子等离子环境中被观测到的结论;利用以上分析得到的系统实验结果给出QCD相结构及QCD临界点的信息。2.2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研究内容:针对 X 射线暴和超新星等爆发性天体环境中的关键核反应过程,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 理研究装置等,在低能区开展高精度的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结构特性与反应机制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积极发展相关微观模型,在更广泛的同位旋和角动量维度上探索原子核有效相互作用新规律,探索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考核指标:完善BRIF高精度核物理实验平台(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40%以上,能量分辨好于50keV),测量3~5项奇特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反应截面和衰变过程,统计精度好于10%;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核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原子核有效相 互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完善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伽马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60%以上),发展天体核反应的 高精度实验方法,测量天体演化相关的3~5项核反应截面和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统计精度好于10%;结合天文观测,验证天体演化模型,理解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建立相关微观模型,研究α团簇和核物质状态方程等在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3. 强磁场及综合极端条件3.1 强磁场下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控新方法研究研究内容:瞄准糖尿病和脂肪肝两种代谢性疾病,依托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发展高场生物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新技术,深入研究糖尿病和脂肪肝发生发展和调控机理;探索不同参数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等代谢性疾病关键过程的调控及机制,研究稳态磁场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探索稳态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诊疗中的新策略。考核指标:发展针对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新型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检测方法,开发1~2种治疗糖尿病和/或脂肪肝的候选药物;阐明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的调控机制,明确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界限,开发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潜在应用,研发1~2种基于磁场防控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演示样机,血糖和脂肪肝改善达到20%。3.2 强磁场下零/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针对下一代电子器件对零带隙/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的需求,围绕极端条件强磁场下电子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磁场对材料生长调控规律的获取,系统开展强磁场下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零带隙低维碳基材料、高频碳/磁薄层材料、新型热电材料等新型电子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开拓其量产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强磁场(≥18T)辅助布里奇曼单晶炉样机1台;在强磁场下研发出几种具有实用化前景的零带隙/窄带隙电子材料,包括大尺寸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1 英寸,带隙~0.62eV,霍尔电阻率2000cm2/Vs,位错密度2)、高性能碳基光热催化量子点与光电材料(吸收/发射波长1200nm,光热转换效率≥40%,纳米酶催化效率≥0.1μM/s,载流子迁移率~10cm2/Vs,光响应性~106A/W)、适应于GHz/THz 波段的轻质宽带高频吸收材料 (GHz波段:吸收20dB、带宽5GHz;THz波段:吸收20dB、 带宽1THz)、低成本高性能多元纳米复合热电薄膜(ZT 值≥2.0, 温差≥10K,成本降低 50%);探索研发材料在器件中的量产应用。3.3 强磁场回旋管高功率太赫兹波源及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内容:依托脉冲强磁场装置,针对材料电子自旋与核自旋的关联、激发和弛豫过程等研究需求,开展THz回旋管理论与技术、高精度磁场位形和波形调控方法、THz高品质波束形成与瞬态测量技术、高功率THz波激励下的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为探索关键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动力学变化提供先进测试平台。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强磁场的高功率回旋管太赫兹波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磁场时空分布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功率太赫兹脉冲波和连续波输出。(1)脉冲波辐射源:磁场强度40T,频率1THz,功率300W;(2)连续波辐射源:磁场强度15T,频率800GHz,功率30W;(3)电子自旋共振谱仪:时间分辨≤10ns,带宽1GHz,DEER空间分辨2~50nm。4. 天文学4.1 依托LAMOST、FAST的恒星稀有天体和关键物理过程研究研究内容:瞄准恒星内部结构和关键物理过程,依托LAMOST、FAST大科学装置,搜寻和发现恒星关键/稀有天体, 探测恒星内部结构,识别Ia型超新星前身星;发展恒星对流模型,研究特殊元素的形成和输运、角动量转移过程;深入探讨双星演化的走向和结局,以及超新星等重要双星相关天体的形成和演化,结合黑洞观测,多方面提高宇宙测距精度。考核指标:发现几颗双星公共包层演化阶段天体;构建贫金属星和氦星的快速物质损失模型,系统建立双星演化的关键性判据;确定对流超射和星风在物质与角动量转移中的作用; 获得下主序恒星和红巨星表面存在磁场的星震学证据;通过FAST确定几颗超新星前身星;提高超新星等宇宙标尺的测距精度。4.2 第25太阳周重大爆发活动与空间天气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太阳爆发活动及空间天气形成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利用我国自主观测设备,探索重大爆发活动中磁场时空演化、爆发机理、能量释放机制、空间天气形成机理及影响的全链路过程。诊断太阳活动中等离子体加热、粒子加速、激波形成与演化,获得对重大太阳活动产生机理及其空间天气效应新的可靠物理理解,并建立高精度的物理和数值预报模型。考核指标:确保我国自主观测新设备,如MUSER、NVST、AIMS、WeHot、FASOT等发挥科学效益;取得第25太阳活动周重大活动事件完整观测,建立数据库,涵盖国内外磁场、光学、 射电等多波段成像及光谱/频谱数据,开发新型大数据分析方法;发展三维(辐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建立针对重大太阳爆发事件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高精确度预报模式和方法。5. 先进光源、中子源及前沿探索5.1 超高功率软 X 射线光源新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能源科学、超导材料科学、超快物理化学和光刻等科学和应用领域对高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具体需求,依托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开展超高平均功率和超 高峰值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新原理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探索基于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产生高功率软X射线脉冲的新机制,发展高功率X射线光源所需种子激光、光学传输和诊断等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完成基于角色散机制的高平均功率EUV/软X射 线光源(平均功率100W)和基于啁啾激光增强型自放大自发辐射的高峰值功率软X射线光源(峰值功率100GW)的物理机制研究;基于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验证高功率X射线产 生的新机制,掌握其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为用户提供峰值功率大于1GW、光子能量大于200eV的软X射线激光;掌握超高重复频率(1MHz)紫外波段种子激光和超大带宽红外波段种子激光等关键技术;掌握超高功率软X射线的光学传输、光学元件冷却(平均热负载100W,峰值功率100GW)和光学诊断(时间测量精度好于1fs)等技术。6. 交叉科学与应用6.1 超高真空平面微纳量子器件的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和原位表征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发展选区外延生长和片上掩模外延生长等技术,实现量子材料微纳结构和平面异质器件的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开发极低温、强磁场原子力显微镜,实现绝缘基底上的微纳结构和器件的扫描隧道谱电子态表征;改进平台扫描微波显微镜、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生长等技术设备;基于这些新发展的技术研究拓扑-超导异质结构中的马约拉纳模相关物理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考核指标:利用分子束外延在超高真空环境直接生长出超导电极间距6.2 粒子流、先进光源新实验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先进中子源、加速器等束流装置平台,针对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展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方法。考核指标:在选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平台与相关领域研究部门的密切合作,研发在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中子源和加速器上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促进大设施在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叉实验研究。有关说明:本方向拟支持不超过8个项目。附件:“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 日本研制可自由行走凝胶体 外形酷似毛毛虫(图)
    可自由行走的凝胶体与凝胶体极为相似的毛毛虫  据俄罗斯新闻媒体30日报道,日本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近日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能自由行走的凝胶体。研制者称,该凝胶体由一种可改变颜色的聚合物制成,其外形酷似毛毛虫。凝胶体的所有行动都由其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控制。在不同的环境中,该凝胶体可根据所处的化学环境改变颜色,最为重要的是,凝胶体在改变颜色的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化学反应,凝胶体中的钌离子能够有序地进行放电、充电,凝胶体的形状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正是这种有序的充电、放电过程为凝胶体的自由行走提供了动力。   日本科学家此次研制出的这款凝胶体被形象地比喻为液态机器人,这一发明在动力学制图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世界上的各种动力装置基本都是由固态零件制造而成,不仅无法改变形状,而且较为笨重,此外制作成本相对偏高。利用凝胶体的特殊性能可研制出更为先进的动力装置,它不仅轻巧、造价低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形状。  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研究院院长Shuji Hashimoto教授表示,“机器人技术被视为推动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将来机器人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加工制造业和保健护理和医疗等服务业。“仿人机器人是一门非常精密的科研技术。”由于仿人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涉及的技术难点涵盖了高精度、刚性、轻量化的机构设计,控制系统的小型化和准确性,30多个关节的动力学技术、多传感器识别技术等等,因此,其研究极为复杂。在仿人机器人的研究中,微电子前沿技术的应用是把这些机器人设计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  日本科学家表示,目前,这款凝胶体只能在较为粗糙的物体表面自由行走,为提高其综合性能,科学家将通过整合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对这款凝胶体进行改造,以使其像蠕虫一样在较为光滑的物体表面行走,为今后研发更为先进智能机器人奠定基础。
  • 国内首个“强光磁试验装置”启动建设
    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强光磁试验装置”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建设,将建成为国内首个集成自由电子激光与强磁场、低温的科学装置。国内首个“强光磁试验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是由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强光磁试验装置”作为先期启动项目,以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组建了由校长匡光力领衔的24位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团队和设施建设项目组,完成了项目建设方案和空间布局方案。专家组认为,“强光磁试验装置”的建设在国内首次将自由电子激光与强磁场、低温进行集成,为研究材料的微观物性、超快动力学过程等提供了新的关键研究手段。“强光磁试验装置”由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系统和五个实验站组成,其中集成了强激光、强磁场、低温等多种调控物质特性的技术。不仅能够支持材料科学前沿研究,也能支持化学、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还具有直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的潜力。据悉,“强光磁试验装置”将以四年顺利完成为目标。同时,科学安排进度,能够先行完成的模块,抓紧时间建设完工,尽快投入使用,保证建成一个使用一个,争取早出效益。目前,安徽大学已经开始进行场地改造、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工程设计、各实验工作站工程设计。描绘物质“全形态图谱”“强光磁试验装置”的主要特色是,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和强磁场、极低温等条件联合作用,全方位表征材料的微观物性和超快动力学过程。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遇到的一种物质,在高温环境中能看到水变成蒸汽,此时水就以气态形式存在;常温下,水以液态形式存在;零度以下,水会以冰即固态形式存在。人们可以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看到水会呈现不同形态。实际上,如果改变气压条件,水会呈现更加复杂的形态。同理在强磁场条件,也会观察到水的另外形态。这些丰富多彩的形态,真正完整构成了水的“全形态图谱”。观测到的形态越全面,对于水的本质特点就掌握的越透彻,也能更好地利用水。从另一个思路看,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来呈现人们希望得到的水的特定形态,这在科学上就称为“调控”。实际科学研究对象丰富且复杂,强磁场和低温集成的环境,是极为有力的调控手段,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自由电子激光相当于焦距连续可调的聚光灯和摄像机的组合,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焦距组合,就能观察到人们所想看到的非常隐蔽微小的细节或者抓住转瞬即逝的点滴。比如一个水珠从天而降、落到桌面、撞击桌面,人们可以仔细地以百万分之一秒每帧的方式来观测,从极为平常的水滴下落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水的特殊形态和动力学规律。 现在,“强光磁试验装置”既提供了环境,又提供了观察工具,并且把它们高度集成在一起,能够发现很多未知。
  • 什么样的仪器装置能给分子“拍电影”?全球仅8台!
    p  大科学装置一直以来被视为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国之利器”,日前,“大科学装置群”的新成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据悉,该项目经过5年半的建设和精细调试,高质量地建成了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并成功地研制了射频超导加速单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b558514-8d20-450e-8e1c-069ed288388f.jpg" title="a5c27d1ed21b0ef4dc0921e33612c7dd83cb3e8c.png" alt="a5c27d1ed21b0ef4dc0921e33612c7dd83cb3e8c.png" width="600" height="409" border="0" vspace="0"//pp  大科学装置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可以发挥“以一带百”的基础设施作用。在浦东张江,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将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组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设施集群的核心,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pp  据悉,目前全球建成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仅有8台,其它7台分别位于德国(两台)、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瑞士。以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为基础建设的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将为我国开展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科学前沿问题的探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同时,也为我国继续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验证、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验平台。/pp  探索微观世界,光源的质量至关重要。数十年来,同步辐射光源已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外形酷似鹦鹉螺的上海光源,是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技术人员解释道,如果说上海光源是为分子“拍照”,那么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就能为分子“拍电影”。 也就是说,第三代光源只能让人看到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则能记录下微观世界物质的动态过程,相当于一台“超级高速摄影机”,科学家能够观测到更加精细的动态变化。/pp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主体由一台8亿4千万电子伏特的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一台可以实现多种先进运行模式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组成。/pp  据介绍,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队伍通过自主研制和国内外合作,实现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领域的发展,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pp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关键核心设备,其中C波段加速单元的平均运行梯度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最高水平,条带型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分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了腔式束流位置探测器和基于偏转腔的束团相空间测量以及XFEL脉冲重构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实现了超导腔研制的全国产化,垂直测试加速梯度和无载品质因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高精度、多维度束流测量和反馈技术,实现了高稳定、高品质的电子束团和FEL辐射产生 在调试过程中,首创了EEHG-HGHG混合级联型的自由电子激光先进运行模式,辐射带宽和中心波长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级联。/ppbr//p
  • ACCSI2023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通知
    怀柔科学城,全称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截止目前,怀柔科学城已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和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了40余个大科学装置、科教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涉及的仪器装备超过10000台套,为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创新迭代平台和人才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借助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契机,在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的指导下,仪器信息网携手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组织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将着重研讨科学设施平台的模块化服务能力、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平台服务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及科学设施建设、升级过程中科学仪器的需求、技术瓶颈的攻关和关键设备的研制等内容。一、时间地点2023年5月19日(星期五)13:30-17:00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大宴会厅B二、组织机构指导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承办单位: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三、会议日程13:30-13:40 (一)领导致辞丁明达 北京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兼)13:40-14:00 (二)推介解读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平台建设进展及开放运行机制探索——杨昊天 北京市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设施平台处处长14:00-16:00 (三)主旨演讲14:00-14:301.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与科研仪器研制进展——程金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4:30-15:002.公里级大气环境预报溯源系统及碳反演应用——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组负责人15:00-15:303.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和发展——董宇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常务副总指挥15:30-16:004.空天极限力学大型科研设施发展与需求——黄河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6:00-17:00 (四)自由交流四、联系方式联系人:高老师手机:15574817041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欢迎仪器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人员莅临本论坛,现场可报名大科学装置参观活动,近距离感受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的魅力。 附:ACCSI 2023介绍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苏州医工所“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 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正式立项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2022年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拟支持项目》公示。苏州医工所牵头组织的“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 是苏州大市唯一获批立项的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定位于面向脑与认知科学的重大需求,建成世界首个具备三维曲面动物全脑皮层单神经元解析能力的在体实时成像装置,开展哺乳动物全脑皮层单神经元活动图谱的实验研究。本装置的顺利实施,将开拓“皮层功能组学”新领域,打造世界重要的脑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助力我国脑科学研究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的发展,同时提升我国高端光学装备自主研制能力。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是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部署,聚焦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等,以培育创建国家重大科技(科教)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预研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获准启动之后,将攻克系列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前期,将重点开展“全脑皮层单神经元在体成像系统”的建设任务。后期,将以此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等多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将此装置建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重大科技(科教)基础装置,服务于在体脑科学前沿和基础研究。
  • 博鹭腾· 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AniView100隆重上市
    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是广州博鹭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高灵敏度、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其采用一级背部薄化、背部感光超低温CCD相机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而经过特殊设计的暗箱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光线及宇宙射线对成像的影响。大功率全波长卤素灯激发光源配合精密复杂的全局光源和万向鹅颈管点状光源光路系统,再加上顶级的光谱转换能力和滤光片组合,极大地提高了荧光信号的特异性,并大大缩短曝光时间,减少实验对小鼠的影响。 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包含专业化的软件,简洁的全中文软件操作界面,可预设多种实验方案,一键快速成像,具备成像和多图层定量分析功能,符合GLP原始数据、操作记录规定,可直接输出实验报告。产品特点1.超灵敏 全密闭抗干扰暗箱,避免外界光源及宇宙射线对拍照影响的同时,配合零缺陷、科研级高灵敏背部薄化、背部感应型冷CCD相机,极大地提高成像的灵敏度。AniView100可以检测到小鼠体内100个luciferase标记细胞或10ng FITC,精确实验结果,减少实验误差。2.低背景 荧光成像模块配备了150W全波长卤素灯、多种可自由组合的滤光片、全局照射和万向鹅颈管点状荧光照射装置,配合顶级的光谱转换能力以及荧光自发光干扰扣除功能,完全满足荧光成像实验“低背景”的要求。3.超大视野 AniView100的广角镜头和硬件结构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超大的成像视野,最大可实现6只小鼠或1只兔子同时成像。并且软件预设实验方案,可根据样品尺寸自动调整视野大小,自动对焦,实现一键成像。4.人性化 人性化的软件可自动控制仪器载物台升降、温度及各种光源;多种荧光强度表达方式可选,量化分析功能,直接输出实验报告,简化仪器操作,节约您的时间。5.简便化 内置动物温控床、X-ray动物结构成像系统、气体麻醉模块,可根据实验需求,快速选用相应系统。6.多样化 仪器内部还配备多个法兰接口及电源插口,可连接显微镜、上转换荧光UCNPs检测系统等,实验方法更加多样,功能更加强大。应用范围癌症与抗癌药物研究,免疫学与干细胞研究,细胞凋亡,病理机制及病毒研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药效评估,药物甄选与预临床检验,药物配方与剂量管理,肿瘤学应用,生物光子学检测等。 肿瘤学应用AniView100可以直接快速地测量各种癌症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能够无创伤定量检测原位瘤、转移瘤及自发瘤。可以在早期就能区别正常的癌细胞与凋亡的癌细胞,能够方便的观察肿瘤转移与复发的情况。 Luciferase标记肿瘤转移模型 动物基因功能研究AniView100能够直接反映细胞或基因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了解体内的特异性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胚胎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GFP转基因小鼠 进口品质,国产价格。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绝对是您研究动物在体实验的最佳选择。
  •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通过验收
    3月8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教育部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进行验收。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化学科学部主任杨学明线上参会,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人员、项目验收组专家、项目四个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由杨俊林和验收专家组组长主持。   谢心澄指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所取得的作用。他强调,部门推荐项目验收通过后,基金委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因此,希望项目负责人加强后期管理,注重仪器的运行使用与开放共享,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水平,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探索前沿和服务国家需求夯实技术基础。杨学明指出,过去5至10年,我国在化学领域批准建设的比较重大的科学装置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证明化学领域和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合作可以把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做好,证明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方面具有很大的实力。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代表项目四个承担单位发言。   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作的项目工作报告,以及监理组相关人员作的监理情况报告,并进行了质询和现场考察,听取了仪器测试组报告、财务组验收意见及档案组审核情况报告。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集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大连化物所的相关优势,建设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波长连续可调、覆盖中红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以及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光源的固/气和固/液表界面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原子力显微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光解离光谱实验线站和光激发光谱实验线站五条实验线站。各实验线站分别在四个参研单位研制,最终搬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集成,经调试、验收后开放运行,为化学、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该项目的仪器研制历经8年,在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具体包括:开发了包含光波导效应的光场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实现了加波导的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模拟;研发了2856MHz次谐波可调、高重频电子枪,实现了基于同一台电子加速器的中红外和远红外两套振荡器的运行;建成了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上/下入射激发模式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线站和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反应散射实验线站。   该项目中,大连化物所江凌研究员团队负责研制了一套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光解离光谱实验站,实现了金属化合物团簇的高灵敏红外光谱探测及结构表征,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