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热催化微反系统

仪器信息网光热催化微反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光热催化微反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光热催化微反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光热催化微反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光热催化微反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光热催化微反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光热催化微反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光热催化微反系统相关的资讯

  • 中教金源发布CEL-GPPCT高温高压光热催化微反(600℃,6MPa; 800℃,10MP新品
    主要技术参数:(高温高压同时满足的光热反应)1)压力:光热催化耐压6MPa,(根据反应器不同耐压有所变化);常规热催化耐压6MPa 2)温度:600℃;工作区恒温:±1℃;加热炉:3段;3)选配方案:800℃ ,10MPa,与标配方案600℃,6MPa,可以二选一;选配方案由于压力温度较高,反应器的重量比较重,如果不是实验需求必须要高参数,请慎重选择选配方案。4)工作区光照:直径20mm,采用双面照射,蓝宝石视窗;5)预热炉参数10MPa,600℃,提高混气效果,增加催化效率;6)三路气:可以任意选择气标配预热炉, 气体(内含几十种气体选择项),流速:100,100,200ml/min7)一路液:内含备用液路管路及液路加热,200℃,计量泵选配;8)选配 GC:采用双FID+TCD三检测器方案,可以测试所有组分,采用进口VICI自动进样阀(控温200℃),实现任意两检测器的同时在线测试,反控工作站。 常用实验参考方案1.常用光热实验参考方案,参考GPPCM2.GPPCT,可以实现常规热微反实验,标配高压热催化反应管,实验温度800℃ 实验压力10MPa;可实现三气一液的各种热催化反应。 实现催化剂的热催化评价,出口可实现气液分离,或全组分检测分析。3.合成氨实验4.甲烷重整5.脱硫脱硝SCR6.二氧化碳加氢授权专利:(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 110652951 A(43)申请公布日2020.01.07 (21)申请号201911085807.9(22)申请日2019.11.08(71)申请人 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100070北京市丰台区科兴路7号401室(园区)(72)发明人 王新伟 蔡春水 王方亮 崔红利张国超 解西宁 王维(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11352代理人陈福(51)Int.CIB01J 19/12(2006.01)B01J 8/06(2006.01)B01J 3/04(2006.01)B01J 3/03(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光催化管式反应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管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筒(7)和石英内筒(15),金属外筒(7)与石英内筒(15)为分体结构,金属外筒(7)套在石英内筒(15)外 金属外筒(7)左右两侧设有导光筒(9),导光筒内装有导光柱(10),光通过导光柱(10)穿过石英内筒(15) 金属外筒(7)上下端分别设有上端口接头(3-1)和下端口接头(3-2) 反应气体和反应液体从上端口接头(3-1)进入反应器内,反应后从下端口接头(3-2)流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高压光催化管式反应器石英为催化剂载体,左右双向光照,高温800℃下,长期使用压力可达10MPa,突破了光催化管式反应器只能做常压实验的限制,扩大了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范围。创新点:高温高压同时满足的光热反应CEL-GPPCT高温高压光热催化微反(600℃,6MPa; 800℃,10MP
  • 第四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在长沙正式召开
    第四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重新启动,会议于2022年8月15-16日召开,我们在长沙等待与您相聚! 中教金源展品一览: 一、GPPCM微型光热催化微反系统;二、CEL-PECRS2000全自动光电催化流动反应系统;三、PCRD300-12光化学反应仪及气体分配仪;四、CEL-PF300-T9氙灯光源系统(高端一体);五、GC7920全自动系统气相色谱;六、HPRS-PEC250光催化光电反应釜;七、CEL-NP2000-2(10)A强光光功率计;八、CEL-GPRT100鼎式光催化反应釜;
  • 北京中教金源参加2018第一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
    2018第一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于5月25日至5月28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本次盛会的有来自全国范围的高校及科研机构500多名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会议的主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能源”。会议由清华大学朱永法发起,获得了光催化业内的广泛支持。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会上与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中教金源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展示了包括表面光电压谱仪、多位光解仪,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D6/D8),可调单色光,气相光催化微型反应装置,光热协同系统,最新款氙灯光源以及高端反应釜等在内的多款主打产品亮相本次光催化会议,充分展现了企业风采和科技实力。受到了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中教金源展台一览与客户交流互动
  • 麦克仪器推出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ICCS为多相催化剂研究助力
    ▼点击蓝字,关注麦克▼麦克仪器推出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ICCS为多相催化剂研究助力原位直接评估反应条件对催化剂主要性能的影响麦克仪器公司推出了新的原位催化剂表征系统(ICCS),原位直接评估反应条件对催化剂主要性能的影响。ICCS是Micromeritics公司和PID Eng&Tech公司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产物,PID Eng&Tech公司最近被Micromeritics公司收购,并以其微反应器和中试工厂技术而闻名。ICCS使研究人员能够有效地量化反应对定义催化剂参数(如活性中心数量)的影响,所得数据直接支持开发更有效的多相催化剂。 麦克仪器的化学吸附技术如程序升温分析和脉冲化学吸附在全球范围内应用逛逛。另一方面,MicroActivity Effi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催化剂筛选工具,用于测量工艺相关条件下的产率、转化率、选择性和催化剂再生。ICCS将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技术(如TPR、TPO和TPD)与Microactivity Effi的现有功能相结合,从而可以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然后对其进行重新表征,以评估反应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受到外部环境污染的风险。 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集成了用于全自动精确气体控制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用于去除冷凝蒸汽的冷阱。精确的热导检测器监测流入和流出样品反应器的气体浓度的变化。ICCS可以连接到任何微反应器,甚至是定制的反应器,以提供有关被测催化剂的重要信息。 当ICCS与Microactivity Effi直接相连时,ICCS可以进行原位化学吸附测试,可以对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和其他材料进行分析,不会有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因为不需要将样品从反应器中取出。这消除了大气气体和湿气污染的可能性,因为大气气体和湿气可能会损坏活性催化剂并损害数据完整性。程序升温实验,包括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氧化(TPO)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可以在大气压或高达20bar的压力(取决于相关筛选系统的额定压力)下进行,提供有关高压下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重要信息。可以使用相同的样品对相同的材料进行多种表征。 欲了解更多ICCS信息请点击查看Micromeritics原位催化表征系统 (ICCS) 与 Microactivity EFFI关于麦克仪器公司麦克仪器公司是提供材料表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厂商,在密度、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粒度及粒形、粉体表征、催化剂表征及工艺开发等五个核心领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应用技术。麦克仪器公司成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诺克罗斯,在全球拥有400多名员工。公司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库和一流内部生产制造,为石油加工、石化产品和催化剂、食品和制药等多个行业,以及下一代材料例如石墨烯、MOF材料、纳米催化剂和沸石等表征提供高性能产品。公司设有Particle Testing Authority(PTA)实验室,可提供商业测试服务。战略收购富瑞曼科技有限公司(Freeman Technology Ltd)和PID公司(PID Eng & Tech),也反映公司一直致力于在粉体和催化等工业关键领域提供优化、集成的解决方案。设备咨询热线:400-860-5168转0677
  • 北京中教金源应邀参加2018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
    3月30日至4月1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湖南大学共同承办的2018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开幕式由大会共同主席王双印教授主持,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曹一家副校长出席活动。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近500名电催化与电合成领域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光电催化领域的国内知名的实验室设备仪器生产商和提供商,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设置主会场1个,分会场3个,大会主题报告1个,大会报告13个,分会主题报告21个。邀请报告51个和口头报告15个。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武汉大学庄林教授,吉林大学林海波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中山大学童叶翔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姚向东教授,重庆大学魏子栋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蒋三平教授,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教授,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陈少伟教授等做了报告。 会议充分展示和交流了近年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电催化与电合成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突出成果,深入探讨了该领域当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电催化与电合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本次会议中教金源由蔡总亲自带队,携2018全力打造的新产品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光热协同)参会。会议现场中教金源展台蔡总和客户交流
  • 立足光催化实验设备,保持50-80%年增长率——“创新100”访北京镁瑞臣科技有限公司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正式启动。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通过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借助报道、走访、调研等方式,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本期“创新100”访谈,仪器信息网走进北京镁瑞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C镁瑞臣”),带大家了解这家致力于光催化实验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关于镁瑞臣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MC镁瑞臣,公司创立的初衷和定位是什么?MC镁瑞臣:MC镁瑞臣是一家集科研仪器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以光催化行业为经营主线,致力于环境清洁、新能源、新材料、碳中和纵向深入发展和横向拓展并行的高科技企业。具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企业信用评级AAA级企业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在光催化实验设备技术研发方面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制氧和全解水、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合成氨(固氮)、光催化降解VOC、甲醛等实验提供运行更稳定、操作更便捷的实验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创立的初衷是“改变”,定位是“立足光催化,服务全行业”。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MC镁瑞臣当前规模概况,与哪些单位建立了合作?MC镁瑞臣:MC镁瑞臣创建于2018年,目前总公司及分公司和办事处共有在职员工3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10人,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未来还将以每年营业额的10%-15%继续投入。公司主打产品小镁SPB10系列实验系统和PF300系列实验光源自2020年上市以来在全国高校、研究所已启用超过2000台,服务高校、研究所600余家,深入合作的课题组超过170个,协助超3000位客户取得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淮北师范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研究所与MC镁瑞臣建立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关系,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仪器信息网:MC镁瑞臣现阶段主推的产品及型号是什么,产品/技术可应用于哪些领域?MC镁瑞臣:公司现阶段主推的产品为小镁系列实验系统,包括小镁光催化实验系统MC-SPB10,小镁微正压实验系统MC-SPB20,小镁光热催化实验系统MC-SPB30。以上小镁系列实验系统可完成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制氧和全解水、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合成氨(固氮)、光催化降解VOC、甲醛等光催化、光电催化、光热催化,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关化学实验。(小镁系列实验系统MC-SPB10、MC-SPB20、MC-SPB30)仪器信息网:与同类型产品相比,贵司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MC镁瑞臣:小镁系列实验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2、高自动化,自主研发电脑软件返控,全自动进样检测,简单可靠;3、高实用性,言信行果,100%实验启动,不存在不适用或不能用情况;4、高气密性,-0.1Mpa保压120小时以上;5、高效循环,自主知识产权循环系统,3-10分钟扩散均匀,保证检测精度;6、高重复性,检测数据计算误差3‰以内;7、免维护,真空玻璃阀门精简到3个,5000小时以上维护一次,真正免维护;8、免责质保,30天无条件退换,易损品180天免责质保,整机18个月免责质保。国内外同类产品一般宣传4和5气密性和循环效率,单不说参数对比的真实和客观性,作为实验系统保证气密性和检测精度是必要条件,是一个实验系统是否合格的基础标准,不应该是产品优势。如果简单概括MC镁瑞臣产品优势就是实用性强保证100%实验启用,免维护和免责质保。仪器信息网:贵司下一步在市场和产品方面有何具体计划?MC镁瑞臣:小镁系列产品目前已经有小镁光催化、小镁微正压、小镁光热,下一步还会开发小镁电催化、小镁热催化、小镁测试系统和小镁表征系统,力争把小镁打造为MC镁瑞臣的子品牌,让小镁系列产品适用于催化剂从筛选、评价到表征的全部实验条件。 对话创始人 牟涛,MC镁瑞臣创始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08年进入教育科研仪器行业中的光催化行业,曾先后担任本行业其他知名公司联合创始人、股东、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仪器信息网:请问当初为何选择进入这个赛道并创立这家公司,创业背后有哪些故事值得分享?牟涛:当年选择这个赛道比较偶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和环保两大行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毅然辞去收入稳定的计算机专业相关工作投身健康和环保行业开始创业。宏伟的理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人民享受更加健康环保的“阳光、空气和水”,但没有核心技术仅仅靠经销贸易势单力薄,恰逢全球金融危机,这一次创业很快就失败了。思考了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经历后,我开始寻找可以实现获得健康环保的“阳光、空气和水”的核心技术,最后在高校光催化实验室中找到了。这个行业里到处是领先于市场上所有产品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相关的核心技术,这些科研工作者就好比掘金者,在不断的发现更有价值的技术和材料,并把它们公之于众。如果我可以作为工具和水的提供者,那将是一份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作为化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对于实验工具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有着很强烈的渴望,而当时大部分用于光催化实验的仪器设备大多来源于日本和美国,国产仿制的都寥寥无几。2010年,我开始了光催化实验设备国产化方面的创业。这次创业经历了7年,使我更深入了解了光催化行业以及教育科研行业的需求痛点和客户期望,并成功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18年,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创业,为了铭记自己创业的初衷就是要“改变”,我给公司命名为MC镁瑞臣MerryChange,希望这是一次美好的改变。MC镁瑞臣每年投入300万元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终于在2020年一体集成的小镁光催化实验系统SPB10正式上市,也宣告属于MC镁瑞臣的小镁时代来临!为了纪念太阳能光催化第五代产品小镁光催化实验系统,MC镁瑞臣把2020年定为公司市场化元年。(太阳能光催化第一代产品“手动系统”,第二代产品“半自动系统”,第三代产品“全自动系统”,第四代产品“一体化全自动系统”,第五代产品“模式化全自动系统”)2020年作为公司元年,重建产品线,扩建团队,完善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力争用3-5年时间把MC镁瑞臣打造成产品性能实用、质量过硬、服务优质,团队凝聚力强、战斗力高,流程合理、高效的优质公司,配合市场的稳步增长在光催化行业树立行业第三的市场形象,争取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3年疫情虽然阻碍了我们快速发展,但也促使了我们3年稳步发展,MC镁瑞臣每年保持50-80%的平均增长率,核心产品小镁实验系统从仅有小镁光催化发展为小镁光催化、小镁微正压和小镁光热同时供应市场。2023年3月,新冠疫情终于宣告结束,市场完全放开,MC镁瑞臣的产品线建设已经完成并实时更新,团队逐步壮大,流程管理已经更加完善,目标是每年100%以上增长率,为客户、为合作伙伴、为每一位MC镁瑞臣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成就我们共同的科研人生。仪器信息网:您如何评价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愿景,最想要实现的一件事是什么?牟涛:我对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评价是:前景光明,符合预期,目标明确,继续努力。公司的愿景是以诚信为本,抱着一颗服务用户、承载希望、回馈社会的诚心,努力改变自己、改变未来,力求在教育科研市场里用品牌和服务去成就每一位应该成功的人,与用户携手迎接更加美好、光明、快乐和充满希望的明天。我现在最想要实现的一件事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任MC镁瑞臣的品牌和产品,让我们的品牌和服务能够成就更多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伙伴!仪器信息网:您认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希望借助“创新100”获得怎样的资源或帮助?牟涛:我认为MC镁瑞臣当年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市场的信任与认可。品牌积累需要时间,虽然使用过MC镁瑞臣产品的用户对我们产品后评价都很高,但是基数有限,还有很多客户没用过和不了解我们的产品,即便我们可以免费试用得到的反馈是:你跟其他家产品技术同源,他们不能用或不好用,你的产品也不会强到哪里去,不用试了!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MC镁瑞臣产品30天无条件退换,买错了都可以退,而且可以长时间试用,觉得不适用还可以退,客户用别人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来衡量我们有些不客观不公平。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MC镁瑞臣产品的用户数量会不断增加,终有一天会改变客户对不知名品牌和产品的态度,因为MC镁瑞臣将不再不知名,而是值得客户信赖的知名品牌。MC镁瑞臣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继续改变的动力,小的成功会阻碍改变,大的成功会中断改变,因为一般人在常态下都会下意识拒绝改变,觉得没有必要,认为改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但事实是改变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即便出现了问题也是本来就有问题,只是原来没有发现而已,而改变让问题显现才有机会解决它,完善它。MC镁瑞臣希望借助“创新100”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了解和信任,也许我们不是行业里实力最强、技术最高、服务最好的公司,但是我们是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是想用改变去成就客户的公司,可是我们自身的力量有限,希望能获得更高维度平台的支持与扩散,帮我们把MC镁瑞臣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传递给每一位需要成功的人。
  • 南京大学李剑、夏兴华教授团队:用于催化研究的纳米红外技术
    红外光谱是研究催化过程的有力工具,能够识别与催化剂性能和催化环境相关的化学物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催化机理。然而,传统红外光学显微镜受制于衍射极限,仅能提供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对于具有纳米级空间异质性的催化剂,传统红外技术无法有效地解析其构效关系。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红外技术(nano-IR)能够克服光学衍射极限,利用金属AFM针尖聚焦红外光,实现纳米尺度的电磁场增强,在针尖水平上测量光-质相互作用,进而研究微观水平的催化过程。这些技术包括测量光学信号的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和测量光生力信号的光热诱导共振显微镜(PTIR)、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以及峰值力红外显微镜(PFIR)。尽管已经有一些开创性的工作,AFM-IR技术仍未充分应用于催化过程的研究中。催化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涉及复杂的传质、物质转化、电子转移和能量交换。亚单层水平的活性物质在不同形状、尺寸、晶面和多相组分的催化剂上通常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又进一步受到如温度、气体/液体环境(包括pH、溶剂和溶剂化物浓度、载体等)、电场和磁场、光和机械力等因素的调控。AFM-IR提供的纳米红外成像和纳米红外光谱对分析催化剂异质性和特定位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催化过程的复杂性对AFM-IR技术的灵敏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又提出了挑战。近期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的“Atomic Force Microscopy-Based Nanoscale Infrared Techniques for Catalysis” 回顾了近年来应用纳米红外开展的催化过程研究,并总结了将纳米红外技术用于研究催化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剑博士,通讯作者为夏兴华教授。
  • 从想法到实现,DIY您的个性化系统 --舜宇恒平携在线质谱定量方案参加稀土催化会议
    金秋九月,气候凉爽,景色宜人。在这美丽的季节,历史悠久的东北重镇沈阳迎来了第二十一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本届会议主题为“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来自全国近80家单位的两百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舜宇恒平仪器)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等单位承办。会议全面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探讨了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了我国稀土催化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此次会议上,舜宇恒平仪器带来了SHP8400PMS-L在线质谱仪、UV29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AE触摸式彩屏电子分析天平等仪器。在两天会议期间,国内独家的SHP8400PMS-L在线质谱仪及多通道快速在线检测方案受到了广大与会学者老师的关注,专家教授与现场的工作人员就热分析、催化动态分析、化学吸附仪以及微型反应器等与在线质谱仪的联用技术进入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于舜宇恒平仪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仪器定制的服务方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舜宇恒平仪器将继续依托强大的在线与质谱技术基础以及本土化服务的优势,更加注重客户需求,根据实际应用条件,制造出更好的产品,帮助客户的新想法、新理念、新设计、新观点得以实现,以此来回馈新老客户对舜宇恒平仪器的关注与肯定。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团队,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各位老师提供支持。会场气氛踊跃,此次会议非常成功。------------公司简介: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科学仪器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首批创新型企业、上海质谱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全面实施SAP管理。已形成实验室分析、生物过程检测、精密称重等多个系统解决方案,拥有色谱、光谱、质谱、样品前处理、分析天平等多种科学仪器产品与技术,覆盖生物技术、环保、食品安全、制药、化学化工等众多应用领域。公司始终坚信“品质创造信赖,创新引领发展”,一直遵循 “共同创造”的核心理念,以先进的技术,优异的产品,过硬的质量和可靠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专业需求。
  • 麦克仪器发布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新品
    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是美国麦克仪器推出的新一代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与其它动态实验室反应器系统(如麦克仪器的微型反应器Micro-Activity Effi和Solo)不同,它在现有反应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关键的表征技术--程序升温分析(TPx)和脉冲化学吸附,此外还可以通过选配相应的配置进行物理吸附。用户可以使用ICCS在新鲜催化剂上进行这些重要的表征技术,且无需从反应器中取出催化剂可直接进行重复测试。对同一个样品既可进行反应研究,又可同时获得TPx和脉冲化学吸附的数据,实现了对催化剂的原位表征,为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表征工具。进行这种原位分析,可消除环境中气体或水分污染催化剂的可能,避免损坏活性催化剂和破坏反应后表征数据的相关性。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技术ICCS常规测试流程包括:将催化剂装入ICCS的反应器系统中,接下来可选择TPx方法表征催化剂。在TPx分析中,程序升温还原(TPR)常用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程序升温脱附(TPD)常用于酸碱催化剂。在TPx之后通常进行脉冲化学吸附,以确定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数量。通过TPx和脉冲滴定可以获得新鲜催化剂在典型反应条件下(特别是在高压下)的信息。进行了上述表征后,用户无需额外添加或转移催化剂,可以直接继续对相同的催化剂样品进行反应研究。长时间使用后的催化剂可以采用与新鲜催化剂相同的条件进行相同的TPx和脉冲化学吸附分析。无需从反应器中取出催化剂,就可比较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关键特性,如活性位点数目。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主要特点及优势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可以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和其他材料进行原位表征,有效排除环境中的干扰。两个高精度的质量流量计可以精确、全自动地控制气体流量,保证TPx和脉冲化学吸附的精确分析。原位测试,可对同一催化剂样品进行多种表征。高精度的热导检测器(TCD)可以实时检测流经样品管前后的气体的细微浓度变化。具有直观的软件和图形界面,通过触摸屏可进行安全警报,命令,控制参数等一系列操作。控温区内不锈钢管线提供了惰性和稳定的运行环境,避免管路中的冷凝。两个内部温度控制区可以独立运行。内置可控温的冷阱,用于去除冷凝物(如氧化物还原过程中产生的水)。超小的内部管路体积,可很大程度地减少峰展宽并显著提高峰分辨率。防腐检测器灯丝,可兼容TPx和脉冲化学吸附中常用气体。交互式峰编辑软件使用户能快速方便地评估结果,编辑峰并得到报告。只需要简单的指向和点击就可调整峰边界。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分析能力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能够进行一系列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反应的原位表征,可量化催化剂及载体的各项关键属性,便于研究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失活、中毒和再生的过程。脉冲化学吸附可获得以下信息:金属表面积金属分散度平均金属颗粒尺寸活性位点数目TPx技术应用举例:研究催化剂再生(程序升温氧化,TPO)研究吸附强度(TPD)?评估金属催化剂中助剂对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TPR)表征物理吸附可获得材料的表面积(选项)。 图1:压力对还原温度的影响 图2:系统示意图 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符合以下规定及标准 PED – Directive 2014/68/UE压力设备指令(PED)该设备符合欧盟和西班牙的相应压力设备标准2014/68/UE和RD 709/2015,并通过了相关设计、制造和评估的适用法规。设备出厂时将根据现行规定打上标记。EMC – Directive 2014/30/UE电磁兼容性指令(EMC)根据标准EN 61326进行EMC抗扰性测试根据标准EN 61326进行EMC排放测试LVD – Directive 2014/35/UE低压指令(LVD)根据标准EN 61010-1进行电气安全测试ATEX – Directive 2014/34/UE用于潜在爆炸性环境(ATEX)中的设备和防护系统请勿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本设备RoHS – Directive 2011/65/UE有害物质限制 技术指标电气电压单相频率50 – 60 Hz功率单相控制模块:低要求处理器 Intel Core I3或同等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7/8/10 (32/64 bits)内存4 GB硬盘500 GB温度系统阀箱 高可达180℃加热线高可达180℃冷阱 通过Peltier系统可控制在-15℃-70℃压力系统工作压力高可达20 bar(g)Options 配件loop环体积0.5 cc and 1.0 cc 气体流量质量流量计2进气压力30 bar流量范围MFC1 MFC2Range 1: 0 – 800 mlN/min Range: 0 – 150 mlN/minRange 2: 800 – 3000 mlN/min气体输送要求30bar压力,通风接口为1/8’’气瓶接头不包括在内,由用户提供Physical 仪器参数高445 mm (17.52 ”)宽545 mm (21.46 ”)长500 mm (19.69 ”) (不含电脑)重量40 kg (88.2 lbs.)环境要求温度10 – 35 oC operating湿度10 – 60 % without condensation其它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靠近冷热源 创新点:1、技术创新ICCS增加了两项关键的表征技术--程序升温分析(TPx)和脉冲化学吸附,并与Microactivity Effi的现有功能相结合,以实现催化剂的表征、测试,评估反应的影响。此外可通过选配相应的配置进行物理吸附。2、原位表征ICCS可实现对同一个样品进行反应研究,同时获得TPx和脉冲化学吸附的数据,无需从反应器中取出催化剂,直接进行重复测试,避免受到外部环境污染的风险,实现对催化剂的原位表征。3、系统组件集成了用于全自动精确气体控制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用于去除冷凝蒸汽的冷阱。精确的热导检测器监测流入和流出样品反应器的气体浓度的变化。ICCS可以连接到任何微反应器,甚至是定制的反应器,以提供有关被测催化剂的重要信息。ICCS催化剂原位表征系统
  • 2018北京中教金源隆重推出光热协同系列新产品
    CEL-OPTH-Ⅰ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光热协同) CEL-OPTH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光热协同),在光热协同的作用下,实现催化新材料的合成与光热催化活性的表征。系统由高温反应炉、石英反应管、法兰接头、氙灯光源、导光柱、滑动平台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势是在高温加热过程中,上方氙灯光源产生的光可通过导光柱由外向内导入石英反应管并照射到反应样品上,实现了光热催化协同作用。材料合成,高温加热(最高1000℃)的同时加入光源,提高催化剂材料的产率、改变材料的形貌特征、提高材料的各种催化性能。材料表征,评价光热协同情况下催化剂材料的活性。CEL-OPTH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光热协同),主要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合成烧结、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活性评价、光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氧、二氧化碳还原、气相光催化、甲醛气体的光催化降解、VOCs、NOx、SOx、固氮等领域。CEL-OPTH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的特点: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实现高温过程中光催化反应体系,常温~1000℃(连续可调、程序升温);可以让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等光源照射到催化剂材料的表面,实现光热协同;光热催化反应器采用高透光石英玻璃管,内含石英专用样品台;可以实现气氛保护、抽取真空、PECVD、多种气体流量控制等功能;系统采用滑动可平移的滑动结构,可以随时调整样品位置,实现快速加热或快速冷却;采取模块化设计,光源、高温反应炉、高温石英反应器、高真空、PECVD等,可根据情况任意更换。可根据用户需求,特殊定制,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光热协同系统技术参数 CEL-OPTH-Ⅰ高温光热催化反应系统(光热协同)序号技术参数1加热功率1.2KW(220V、50Hz)2炉体隔热风冷隔热3控温范围常温~1000℃(±1℃),最高1200℃;4加热/冷却加热≤30℃/min,冷却≤60℃/min5标配光源CEL-PF300-T8氙灯光源系统(含滤光片)
  • 看散射型近场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系统如何助力胶原纤维、生物催化、活体细胞等生物领域研究
    一、胶原纤维研究 胶原纤维是人体各种器官(如骨、肌肉)中关键的组成成分之一。胶原纤维拥有复杂的微纳生物结构,这种结构的有序排列使胶原纤维能够表现出优异的生理性能,同时,这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其生理特征的急剧变化。劳损、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就与胶原微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观测并理解胶原纤维微纳尺度的结构变化是治疗相关胶原类疾病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佳宁课题组利用散射式近场扫描显微镜(IR-neaSCOPE)对胶原纤维进行纳米分辨率红外扫描成像。该研究通过在组织切片表面近场测量紧凑排布的胶原纤维簇,对胶原纤维的纳米周期性横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观察到胶原纤维发生的横纹倾斜现象。该研究借助胶原晶格模型解释其现象的产生机理,揭示了胶原纤维内部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滑移位错形变。 该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胶原结构失序时胶原纤维可能发生的纳米结构变化,为解读胶原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工作展示了s-SNOM在生命科学中对于生物微纳尺度结构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no 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 二、生物催化(MOF体系)研究 生物催化转化在生物体中,如多酶催化联,在不同的细胞膜区隔的细胞器中高效率地进行。然而,在自然系统中模拟生物催化联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李丽老师课题组报道了多壳金属有机骨架(MOF)可以作为一种层次化的支架,在纳米尺度上对酶进行空间组织,以提高联催化效率。 研究人员通过外延逐壳过生长的方法将多壳MOF包裹在多酶上,其催化效率是溶液中游离酶的5.8~13.5倍。重要的是,多壳MOF可以作为一个多空间隔室的纳米反应器,允许在一个MOF纳米颗粒中物理分隔多个酶,以便在一个锅中进行不相容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研究人员使用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Nano-FTIR)来解决与多壳MOF中的酶相关的纳米振动活性的不均一性。多壳MOF能够根据特定的串联反应路线方便地控制多酶的位置,其中载酶1和载酶2的壳沿内到外壳的紧密定位可以有效地促进质量传递,从而促进高效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 这项工作有望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联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以鼓励其在许多化工和制药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三、原位液相活体细胞研究 近日,德国attocube systems AG的工程师Korbinian联合德国慕尼黑大学Fritz Keilmann课题组报道了基于散射型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技术在液相环境关于纳米颗粒和活体细胞的定量研究。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的液相探测基于一个由10 nm厚度的SiN薄膜和金属液相池组成,通过扫描探针在针形成有效的红外探测近场对吸附(浸润)在SiN另一侧的纳米颗粒或活体细胞进行原位液相扫描。 液相原位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下的A 549癌细胞 这项工作是基于反射式光路的散射型扫描近场显微镜(s-SNOM)和nano-FTIR建立的原位液相样品池,通过搭配波长可调谐的红外激光器,有希望拓展从近红外(特别是近红外II区)到中红外(全指纹区覆盖)乃至远红外的全红外波段的液相环境下材料和细胞的纳米尺度探测。
  • 杜克泰克受邀参加第十七届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第十七届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助力科研杜克泰克2023年7月28日至31日,第十七届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会10个分会场共进行了39场主题报告、165场邀请报告、36场口头报告和110个墙报展交流,参会人数达1500人以上,是我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科研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作为两年一届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西湖大学孙立成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院士、黑龙江大学付宏刚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庆波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余家国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河北大学/NIMS叶金花教授、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研究员作大会报告。杜克泰克作为国内光声光谱技术领导者,在本次大会中展示了光声光谱技术及自研催化反应装置在催化行业的应用。 杜克泰克催化过程气体分析监测系统,基于光声光谱痕量级多气体分析仪和光热催化反应箱,可用于为ppm、sub-ppm级微量浓度气体分析与监测。光声光谱气体分析仪 DUKE 光声检测器 DUKE催化反应箱 DUKE
  • 国内首台中试型超声波微波协同强化反应系统与可编程微波催化合成萃取系统通过攀钢验收
    南京先欧公司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中试型超声波微波协同强化反应系统与可编程微波催化合成萃取系统,近日通过了攀钢研究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验收!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兼有攀钢钢铁研究院(企业科研院所)和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冶金工业部直属科研院所)双重身份,是以钢铁钒钛技术开发为主的冶金研究机构。
  • 魅力光催化,聚焦西华师大——2017光催化中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11月4至5日,由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联合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承办,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光催化与可持续发展”的2017光催化中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召开。4日上午,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元君,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朱永法,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安太成,大会委员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出席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厅举行的开幕式。安太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催化中青年学者论坛主要是讨论光催化基础技术的完备和基础性的课题研究。他谈道:“从1972年正式研究光催化至今,光催化研究已经进入选择性的路口,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学科怎样进步,对研究者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5日下午,朱永法等六位光催化领域专家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与参会学者、师生和企业代表深入探讨光催化技术的相关问题。我司总经理陈磊先生对光催化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化研究相结合这一观点做了发言。
  • 述催化 促发展,天津大学-岛津高端催化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近年来,催化已经成为时下火热的领域。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环境气候的重视,低碳、绿色已经成为发展不可回避的主题,而催化也是这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为推动催化研究交流、化学化工学科建设,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25日共同举办“第二届天津大学-岛津高端催化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催化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及学科建设讨论。大会现场天津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院长 马新宾教授致辞天津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院长马新宾教授首先对参会的催化领域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天津大学和岛津一起举办高端催化论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催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能进行更多、更充分的交流、沟通。马新宾教授也希望通过这种交流,逐渐扩大“天津大学-岛津高端催化学术论坛”的广度和深度。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副部长马景辉致辞马景辉副部长表示,现代化学工业中有90%的产品是借助催化过程生产实现,生产总值约为工业生产总值的25%。没有催化科学的发展和催化剂的应用,就没有现代化学工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领域内享有盛誉。岛津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能与行业的专家深入探讨,进一步加深相互沟通和了解;同时也希望凭借自身140年的历史积淀为催化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分析仪器解决方案。主题报告报告题目:生物质醇高效转化的催化基础报告人:北京化工大学 何静教授何静教授表示,人类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 命”即绿色工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主要有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两类,全球生物柴油市场需求已经超过4000万吨/年,生物乙醇超过400万吨/年。在双碳目标导向下,能源行业也将发展重点由石油能源转向生物质能源。何静教授团队主要研究了乙醇化学中乙醇化学键的定点活化与定向转化,构建了金属-酸-碱多中心接力协同体系,大幅提升反应选择性。设计了MgAl-LDO、Ni-Li-LDO、Fe@GCN、Cu2O-SrTiCuO3-x等催化体系。此外何静教授也在甘油化学中甘油伯仲位定点活化与高效定向氧化方面有研究。报告题目:自适应催化位点调控CO2定向转化报告人:天津工业大学 仲崇立教授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在近几十年内急剧增加。仲崇立教授团队基于在沸石催化体系长期积累,构建了柔性多金属单原子位点催化剂制备的平台技术,利用EDTA取代MOF材料特定位点,通过EDTA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得到了高度分散的多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并以Cu-Ni催化体系为例,利用球差电镜、原位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明确催化剂结构,同时说明了柔性多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转化方面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报告题目:离子液体强化CO2电催化过程报告人:中国石油大学 张香平教授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是极具潜力的领域。离子液体不挥发、稳定、有催化、导电等特殊的性质。张香平教授团队针对离子液体的特性,在其稳定性好的基础上引入碱性官能团和多个活性位点,制备了[Bmim][Triz]等碱性离子液体和[P444][4-MF-PhO]等 芳香脂类的双位点离子液体,并对离子液体在微环境的表现以及在电极秒面的性质进行了考量。张香平教授还利用离子热法制备硫化铟催化剂和利用电沉积法制备改性Pd和Ag催化剂,以及对离子液体中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纳米气泡的生成原理进行了探究。此外,张香平还在电化学催化的成本方面,对之前做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考量与分析。报告题目:碳基硝基加氢催化剂的设计报告人:中南大学 刘又年教授芳香胺是关键基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和光电材料等,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非贵金属由于其含量大、成本低、催化性能好,通常为硝基催化加氢的理想催化剂,但相比于贵金属催化剂也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缺点。刘又年教授利用金属中心调节-多金属位点的方法,构建了基于Co和Zi双活性中心的金属催化剂,其性能优于已有报道的纳米粒子中心催化剂,并可以在常温下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催化加氢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此外,在金属中心合金化方面合成了Ni-Cu合金催化剂;在金属中心单原子化方面合成了N、S共配位的Co催化剂。报告题目:烷烃芳构化研究报告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樊卫斌研究员芳烃制备传统工艺的原料通常来源于石油化工的裂解和石油馏分的重整。樊卫斌研究员通过Ga/ZSM-5分子筛催化剂实现了丙烷芳构化,BTX收率约为60%。跟据核磁共振分析,对这种Ga催化剂的结构和配位状态进行研究,明确了高度分散的Ga是实现反应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关键。樊卫斌研究员团队通过DFT计算和原位表征技术深入分析并明确了丙烷芳构化的反应机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反应机理方面的争议。在费托尾气芳构化方面,樊卫斌构建了两段流化床的新工艺,增加了芳构化效率;在长链烷烃芳构化方面,以beta-分子筛为基础构建了一些列催化体系,增加长链烷烃如庚烷芳构化的效率及收率。报告题目:CO2电化学转化与过程强化报告人:天津大学 张生教授张生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化学多层次转化上以绿色化学为基础,构建了从催化剂到电极,到反应器再到工业点解槽的研究模式。在催化剂理性设计上设计了二氧化碳电化学制备甲酸反应途径,合成并表征了CeO2/SnO2催化剂,并在静电纺丝表面构建成异质界面纳米纤维。在电化学过程强化上,张生教授引入刚性四氟乙烯和柔性离聚物分别构建了反应物二氧化碳和质子传输通道,协同强化二者传递过程。此外尝试用其他多种材料增强点解反应过程中电子传输效率。张生教授在报告的最后,介绍了团队在二氧化碳工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报告题目:催化剂评价系统-微型反应器搭档气质联用仪报告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GCMS产品专员 王子君催化已经渗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岛津公司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实验室催化剂快速筛选的系统,可以帮助催化领域的研究者加速对催化剂的研究。微型反应器μ-Reactor是简便的分析系统,可以对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进行分析检测;高性能微型反应炉可以实现高精度温度控制和快速升降温;产物快速分析支持在线MS检测,并且可以在8个温区GC/MS分析。报告题目:单原子催化剂的配位环境和动态演化行为研究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王爱琴研究员催化自提出开始便不断受到化学家的重视。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类仅含相互孤立的个体原子作为催化活性中心的负载型催化剂。王爱琴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过程,标准研究规范,并将其概念进行拓展,以及单位点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的区别与共通部分。这种催化剂的已经不适用于传统界面化学的定义,其带来的新概念也带来新的思考。介绍了单原子活性中心微配位环境的多样性研究、微配位环境的精细调控的研究、Ru-N-C单原子催化中心微配位环境调控研究、Ru-N-C第二壳层配位环境的研究、Co-N-C单原子催化中心微配位环境调控研究等。在报告的最后,以铜基催化剂为例,介绍了在原位表征技术的辅助下,活性位点在反应条件下由单原子到纳米颗粒再到单原子的结构动态变化。报告题目:冷等离子增强作用下CO2在碳化钼表面的定向活化与转化报告人:大连理工大学 石川教授冷等离子有能打破原有热力学平衡,低温、快速高效,但也有定向性差等特点。石川教授借助冷等离子体构建了冷等离子体-催化耦合CO2加氢催化制取CO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冷等离子体-催化耦合表现出的催化效率是TOF颗粒催化剂的2倍。通过等离子体系的使用,避免了反应过程积碳的问题,提高了反应稳定性,解决了工程长期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机制的特点,并用该方法研究了CH4-CO2重整反应的催化研究。报告题目:铁基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基础报告人: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温晓东研究员催化科学是借助数据科学与量子力学之间的学科,涉及材料化学、化学工程、分析测试、配位化学、表面科学、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计算化学作为理论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微观层面分析的手段”。以费托合成为多相催化技术研究的典型范例,课题组研究了工业铁基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基于DFT优化模型为基础,对铁-碳催化剂形成的活性物相进行了辨析和调控研究,并对并针对新一代工业铁基催化材料的预测和开发进行了讨论。此外,温晓东研究员团队在煤炭间接液化制备油品技术方面,发明了260~290费托反应催化剂活性的碳化/氧化动态稳定化技术。报告题目:沸石分子筛上活性位与催化反应机制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报告人: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徐君研究员核磁共振在固体核磁、材料科学、表面化学、生物科学等领域有诸多应用。沸石分子筛的物理化学性质特殊,在催化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徐君对ZSM-5分子筛骨架用借助固体NMR,对其Lewis酸性位活性进行评估。此外也用NMR观测了Zn、Mo、Ga改性后的分子筛金属活性中心,并且定了新的活性位点。徐君研究员也构建了简述协同活性中心的方法,利用NMR、IR等检测手段,跟踪了Mo/ZSM-5分子筛催化剂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了Sn-分子筛Sn活性位点的醛酮交换反应。位进介绍了分子筛不同T位点区分与反应活性。此外,核磁共振也可以用于观测分子筛中相互作用研究,例如:分子筛孔道与酸性影响双分子反应、非共价键相互总用对反应活性影响等。报告题目:同步辐射X射线谱学在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姜政教授姜政教授介绍了X射线吸收能谱,以及SRXS方法与材料结构关联的信息。目前X射线朴学表征方法学利用原位该分辨XANES、模拟计算、Δ-μXANES和亚秒/秒级时间分辨+大数据分析。在小波变换方面首次通过原位XAF研究了Co2C的形成过程;在高分辨X射线发射谱方面,借助差谱特征判断Co和Mn相关催化剂的结构变化;通过原位发射谱研究Cu基催化剂还原CO2等。同步辐射光源谱学平台已经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多地完成建设。其中上海光源谱学平台已经有动力学线站、能源材料线站、稀有元素线站等多条分析线。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工业催化剂设计报告人:天津大学 赵志坚教授催化反应工程从最远处的试错法,再到人为计算,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大数据计算,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赵志坚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催化剂模型的算法,对合金特征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CuZu纳米催化剂。其催化剂与预测理论活性有较高的相似性,为设计新一代高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课题组也借助DFT计算了CuCo热还原CO2反应机理并进行了实际的实验测试。在复杂反应网络方面,利用机械学习和人工智能抽提描述符提出普适性设计准则,完成对催化剂的快速筛选等功能。在耦合多尺度计算方法上,实现跨尺度按耦合模拟。报告题目: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人: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高级专家 郭彦丽超临界流体是指二氧化碳流体在低超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呈现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其密度与液体接近,有良好的溶剂化能力,同时粘度和扩散能力接近气体,物质交换效率,由于二氧化碳无毒无害因此也更加环保,且其和油脂互溶性好,适合油脂样品分析。岛津SFC可以在原本GC-FID系统基础上进行合并,完成从气相色谱到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升级。介绍了SFC-GC-FID柴油中芳烃快速定量、汽油中烯烃分析、油脂样品在线净化实现多环芳烃检测的案例。除此超临界色谱还可以与液相色谱联用对食物油中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岛津杯学术报告后,进行了第二届“岛津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优秀博士生论文颁奖活动,通过post展示、现场答疑,参会的专家无记名投票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岛津市场部陈志凌高级经理对10位获奖的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颁奖。岛津为墙报获奖人员颁奖同期也举办了学科建设研讨会,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领导与部分参会学校化学和化工学院的院长/副院长一起参加了研讨,就学科建设中学科设立、人才引进、管理、考核等等各方方面进行了非常坦诚、充分的交流,与会者均表示收获颇多。高端催化学术研讨会现场参加论坛人员合影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著名催化剂专家魏可镁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原福州大学校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的催化剂专家魏可镁先生,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塞、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于2014年10月23日凌晨1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75岁。  魏可镁院士,1939年8月出生,福建福清人。1965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教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福建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ldquo 全国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rdquo 、 &ldquo 全国先进工作者&rdquo 、&ldquo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rdquo 、&ldquo 全国侨界十杰&rdquo 等荣誉称号。  魏可镁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催化剂专家,主要从事化肥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净化器的研发。他先后研发成功并产业化四个系列十二个化肥催化剂,在全国上百家合成氨厂推广应用并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成了FD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的研发,并已达到欧Ⅴ排放限值,成为外企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已实现年产销量15万套,为我国净化器产业的国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魏可镁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6项,为我国化学化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魏可镁院士教书育人四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的催化剂品格,是我国科技教育界的光辉典范。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被列入福州大学的&ldquo 三种精神&rdquo 之一,将激励和泽及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魏可镁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化学化工科学与教育界、福州大学的重大损失。敬爱的魏可镁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HORIBA学术简讯】催化剂、电催化、光催化、陶瓷 领域 | 2021年第38期
    “学术简讯”栏目旨在帮助光谱技术使用者时时掌握新发表的科学研究前沿资讯。我们将每周给您推送新增学术论文:包括但不限于主流期刊Nature index、ACS、RSC、Wiley、Elsevier等。帮助您了解全球范围用户使用 HORIBA 光谱技术的新动态,为您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激发学术灵感。如您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欢迎留言。本周我们推荐5篇前沿学术成果,针对催化剂、电催化、光催化、陶瓷领域,涉及拉曼、荧光技术。催化剂电催化光催化陶瓷更多光学光谱文献,欢迎访问Wikispectra 文献库。
  • 中教金源助力----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化学利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实验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国家ji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各高校研究所建立了长久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自成立以来,研究人员采用中教金源的仪器设备,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应用中教金源的光催化系统在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化学利用研究取得新进展,中教金源在此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进展版块 利用太阳能制取氢气、醇类、氨、烃类等燃料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中科院“液态阳光”倡议的主要内容。光热复合催化是近年来新兴的太阳能-燃料转化方式,指热能、光能协同作用下的催化反应,其相对于热化学反应具有温度低的优势,相对于光化学反应具有速率加快的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研究热点。在当前的光热复合催化研究中,主要通过在非聚光的半导体光催化反应中引入电加热,观察反应路径、选择性和产率的变化规律。在分解CO2和水制碳氢燃料方面,相比于室温下的光催化反应,光热复合催化可提高20-40倍反应速率;相比于单纯太阳能热化学,可将反应温度从高于1200℃降低到200-400℃。然而,电加热的光催化反应仍存在以下问题:(1)非聚光太阳能反应器面积较大,电加热温度场与光场难以协同;(2)在太阳能聚光反应器上,输入的光能和热能均具有较高能流密度,常规光催化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设计提出了全光谱太阳能聚光光热复合催化反应器,如图1所示。与以往电加热光催化反应不同,该反应器直接通过氙灯模拟5-30倍聚焦太阳光,照射进反应器内的液固或气固反应床上。反应床内的纳米光热催化剂可将聚光太阳能同时、同地转化为光生载流子和热声子,促进了温度场和光场的协同,不需电加热维持反应温度。该反应器具有提升光热复合反应速率和太阳能-燃料效率的潜力。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具有光热复合作用的等离激元金属负载TiO2纳米催化剂,并在15倍聚光比下开展了甲醇水重整制氢实验研究。负载等离激元金属的TiO2可利用280-780nm紫外-可见太阳光产生光生载流子。同时,红外波段太阳光可在TiO2中激发热声子,在催化剂表面产生80-100℃局域热能,活化反应物分子。实验结果显示,光热复合产氢速率1120mL gcat-1 h-1,相比于只利用紫外光的半导体光催化体系提高了50倍;同等催化剂用量下,与太阳能热化学体系的分解水产氢速率相近,而太阳聚光比有望降低20-30。经过50h重复实验,光热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催化活性保持稳定。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为基于太阳能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研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第二十二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召开在即
    第二十二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2018年10月12-14日) 上海岩征邀请您参加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协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本届会议将全面展示和反映近两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地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将围绕“稀土催化领域新概念与工业技术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特邀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展讲等。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稀土正从原材料的开发向推广应用转变,稀土催化作为稀土科学和和催化科学的重要分支,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加强稀土催化在能源、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既可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高效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十三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十月的青岛,气候凉爽,景色宜人。在这美丽的季节,我们期待各位相聚青岛、相聚“第二十二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我司将携带微型高压反应釜(机械搅拌);平行高压反应釜;高温高压光热催化装置;多通道催化剂评价装置参加此次会议,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前来参加指导。会议地址:青岛中国气象局青岛气象度假村东海东路87号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2-14日
  • TOC分析的在线高温燃烧法比较:催化燃烧与非催化燃烧
    简介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工艺监测技术必须长时间运行,且维护要求低,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采用高温燃烧法的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技术具有处理多种样品类型所需的稳健性。就燃烧氧化技术来说,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艺监测的运行时长、维护要求、使用成本等方面。本文概述了在线催化与非催化高温燃烧TOC之间的主要差别。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这些燃烧技术分别简称“高温催化燃烧(HTCC,High Temperature Catalytic Combustion)”或“催化法”,和“高温非催化燃烧(HTNCC,High Temperature Non-Catalytic Combustion)”或“非催化法”。本文中的比较只适用于在线技术和高温燃烧TOC技术。想了解更多?燃烧法检测TOC主要用于监测含有废水、工艺水、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难氧化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催化燃烧包括在一个炉子中加热样品,使用铂金催化剂支持氧化。添加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样品中所有的有机碳都被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法的炉温不够高,无法仅通过温度来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将炉管中的样品加热到更高温度,能够确保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法无需使用催化剂,从而减少了诸多干扰因素。为了防止频繁出现维护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高温非催化燃烧和高温催化燃烧中的盐含量。高温催化燃烧的温度比高温非催化燃烧低。采用高温催化燃烧时,未燃烧的盐会“毒害”催化剂,甚至“毒害”燃烧管。虽然替换燃烧管和催化剂,可以帮助催化燃烧装置在含盐的环境中运行,但会限制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和性能,还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如果采用高温非催化燃烧,所有的盐都会在更高的温度下彻底燃烧。无需催化剂意味着减少维护工作量。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工艺设备的维护要求、运行时间、使用成本。Sievers® TOC-R3非催化在线型TOC分析仪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成本低、运行时间长等优点。Sievers TOC-R3使用光电离检测器(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来直接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或使用电化学检测器(ECD,Electrochemical Detector)来监测总氮(TN,Total Nitrogen),因而具有满足任何应用需求的灵活性。即使对于挑战性样品基质,此款分析仪的自动稀释、冲洗、标准品检查等功能,都能大大延长仪器的运行时间。此款分析仪采用稳健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对样品基质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此款分析仪还具有预测诊断功能,提供无与伦比的可靠性。结论与催化燃烧法相比,非催化燃烧法要求更少的耗材和更低的维护要求,这意味着仪器的使用成本更低、运行时间更长。有了更长的运行时间和更可靠的监测数据,非催化燃烧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功能稳健且灵活,能够满足所有应用需求。◆◆◆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TOC分析的在线高温燃烧法比较:催化燃烧与非催化燃烧
    简介 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工艺监测技术必须长时间运行,且维护要求低,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采用高温燃烧法的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技术具有处理多种样品类型所需的稳健性。就燃烧氧化技术来说,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艺监测的运行时长、维护要求、使用成本等方面。本文概述了在线催化与非催化高温燃烧TOC之间的主要差别。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这些燃烧技术分别简称“高温催化燃烧(HTCC,High Temperature Catalytic Combustion)”或“催化法”,和“高温非催化燃烧(HTNCC,High Temperature Non-Catalytic Combustion)”或“非催化法”。本文中的比较只适用于在线技术和高温燃烧TOC技术。想了解更多? 燃烧法检测TOC主要用于监测含有废水、工艺水、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难氧化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催化燃烧包括在一个炉子中加热样品,使用铂金催化剂支持氧化。添加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样品中所有的有机碳都被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法的炉温不够高,无法仅通过温度来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将炉管中的样品加热到更高温度,能够确保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法无需使用催化剂,从而减少了诸多干扰因素。为了防止频繁出现维护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高温非催化燃烧和高温催化燃烧中的盐含量。高温催化燃烧的温度比高温非催化燃烧低。采用高温催化燃烧时,未燃烧的盐会“毒害”催化剂,甚至“毒害”燃烧管。虽然替换燃烧管和催化剂,可以帮助催化燃烧装置在含盐的环境中运行,但会限制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和性能,还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如果采用高温非催化燃烧,所有的盐都会在更高的温度下彻底燃烧。无需催化剂意味着减少维护工作量。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工艺设备的维护要求、运行时间、使用成本。Sievers TOC-R3非催化在线型TOC分析仪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成本低、运行时间长等优点。Sievers TOC-R3使用光电离检测器(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来直接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或使用电化学检测器(ECD,Electrochemical Detector)来监测总氮(TN,Total Nitrogen),因而具有满足任何应用需求的灵活性。即使对于挑战性样品基质,此款分析仪的自动稀释、冲洗、标准品检查等功能,都能大大延长仪器的运行时间。此款分析仪采用稳健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对样品基质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此款分析仪还具有预测诊断功能,提供无与伦比的可靠性。结论与催化燃烧法相比,非催化燃烧法要求更少的耗材和更低的维护要求,这意味着仪器的使用成本更低、运行时间更长。有了更长的运行时间和更可靠的监测数据,非催化燃烧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功能稳健且灵活,能够满足所有应用需求。◆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麦克仪器提供全套催化剂表征仪器加速催化剂开发
    Loyola大学研究人员考察麦克仪器的气体吸附仪和催化剂评价装置。 材料表征技术全球领导者麦克仪器(micromeritics),扩展了其用于多相催化剂测试的仪器组合,因此客户现在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多个高效协同工作的系统来加速催化剂开发。麦克仪器的研究级气体吸附仪ASAP2020和全自动实验室催化剂评价装置Microactivity Effi,为目前流行且强大的组合。ASAP2020用于定量活性催化剂和载体的主要物性,Effi可用于相关条件过程的催化剂评价,来自Universidad Loyola (Seville, Spain)的Dr Manuel Antonio Díaz Pérez是使用这一双仪器解决方案进行高效催化剂研究的最新客户之一。 “当谈到建立我们的新实验室时,我毫不犹豫地直接去麦克仪器公司复制了一套在以前的工作中证明对我有价值的测试设备,” Díaz Pérez博士 表示,“EFFI是非常有效和高度可靠的。硬件稳定,软件直观,如果您需要,更换部件非常容易。我对ASAP 2020的体验主要是为了物理吸附来研究表面积和孔隙率,这是任何多相催化剂都需要的性能表征。展望未来,我希望投资于Micromeritics的更多设备,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研究能力。他们提供的一系列设备可得到丰富的相关和有用的数据,可加快催化剂的开发。” Díaz Pérez博士在University of Loyola工程系内建立一个新的实验室,以开发解决特定环境问题的新材料。研究课题包括将生物燃料转化为大宗化学构件的催化剂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剂。ASAP2020气体吸附仪为物理吸附加化学吸附配置,采用体积法分析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这些参数定义了反应物和产品进出活性催化剂位点的难易程度,帮助研究者在分子级别优化反应环境。Effi催化剂评价装置可用于研究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产率和典型条件下的失活,可得到动力学数据和合适的催化剂再生条件。 “高质量、可靠的分析设备是一项值得投资的项目,” Díaz Pérez博士表示 “这对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生产力有很大影响。麦克仪器的产品非常好用,该公司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方面提供快速有效的帮助。我相信我们购买的新仪器将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Micromeritics Microactivity Effi 催化剂评价装置 Micromeritics ASAP 2020 Plus 气体吸附仪关于麦克仪器麦克仪器公司是提供材料表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厂商,在密度、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粒度及粒形、粉体表征、催化剂表征及工艺开发等五个核心领域拥有一流的仪器和应用技术。麦克仪器公司成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诺克罗斯,在全球拥有400多名员工。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库和一流内部生产制造, 麦克仪器公司产品覆盖了石油加工、石化产品和催化剂、食品和制药等多个行业,以及为下一代材料例如石墨烯、MOF材料、纳米催化剂和沸石等提供最前沿的表征技术。在Particulate Systems旗下,麦克仪器公司发现并商业化独特和创新的材料表征技术,对核心产品线进行补充。商业测试实验室–Particle Testing Authority (PTA)实验室可提供表征分析测试服务。战略收购富瑞曼科技有限公司(Freeman Technology Ltd)和PID公司(PID Eng & Tech),也反映公司一直致力于在粉体和催化等工业关键领域提供优化、集成的解决方案。仪器咨询:400-860-5168转0677
  • 张新星团队JACS新成果:微液滴电场“催化”的化学反应
    电场,一种非实物的物理场,已被证明能对化学反应产生重大影响。使用电场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当今最前沿的化学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16年,在Nature 杂志上就有论文指出,109 V/m数量级的电场可以作为一种“非实物”的新型催化剂。当电场方向与反应中电子的重新分布或偶极矩的变化方向一致时,反应势垒将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将会被显著提高。虽然将电场作为催化剂有很多优势,但如何在实验中产生高达109 V/m数量级的电场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阻碍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产生如此之高的电场的实验手段并不多,现存的研究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其针尖和基底之间产生的电场只能作用于有限数量的分子,导致它在反应放大和实用性方面有很多局限性 又如利用带电官能团和金属离子的净电荷可以创造分子尺度的短程电场,目前已经在光催化、酶催化等领域得到了新的认识和应用。微液滴化学是近几年来引发众多学者争相研究的新兴领域,许多实验与理论工作已经表明微液滴表面能够自发产生高达109 V/m的电场,这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崭新且便利的创造外部电场的思路。  对于大多化学反应体系来说,宏观的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介质。然而近几年来,众多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把宏观的水分散成微米尺寸的微液滴后,将会出现很多与体相水截然不同的奇特性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性质之一就是其表面能够自发形成超高电场,其产生或由于其表面水分子偶极结构的统一自发取向,或由于其内部的阴阳离子形成了双电层结构,强度可高达109 V/m(相比之下,在空气中生成闪电的击穿电压仅有106 V/m数量级),此电场是如此之高,以致于可以撕裂水中的氢氧根,进一步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具有极高的还原性,而•OH具有极高的氧化性,这看似完全矛盾的两种性质竟然可以同时存在,使得微液滴成为了“神奇的矛盾统一体(unity of opposites)”。在微液滴表面的两个•OH还可以重新组合进一步自发生成双氧水H2O2。然而“将纯水喷雾就可以自发产生H2O2”的说法似乎会令人感觉“天马行空”,但近几年来的多篇论文均证实了这项研究成果。  图1  近日,为了拓展微液滴表面电场的适用范围从而解决真空中电场技术的放大问题,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通过利用微液滴表面极高的电场,实现了定向加速亲核试剂(Nu:)进攻卤素(X2)并打破卤素键(X-X)。在非极性或极性溶剂中,Nu:(吡啶或奎宁环)会与卤素(Br2或I2)迅速结合,生成卤键复合物(Nu…X-X)。在极性溶剂中,该复合物会缓慢解离为 (NuX)+和X-,前者可以再结合一个Nu:分子生成(Nu2X)+(图1)。然而,在体相溶液中,该解离过程因具有较高的能垒而进行得十分缓慢,以至于需要数天甚至数周。在该工作中,作者使用十分简便的氮气喷雾和质谱检测的方法,将Nu:与Br2或I2的混合溶液喷洒为微液滴,无需底物和水之外的任何物质的加入,随后即可在质谱中观测到 [Nu1,2(Br/I)]+的质谱峰,证明在微液滴中该反应只需微秒级的时间就可自发发生,将反应速率提高了数个数量级。当作者改变反应距离由10 mm增加至30 mm时,可以发现反应产物 (Py1,2Br)+ 的产率显著提高,进一步验证了反应是在微液滴中发生的(图2c)。由图1中的反应步骤(4)可以推断,反应的发生将会促进Br3-阴离子的生成,作者在相同条件下,持续向质谱仪中分别喷雾同一浓度的纯Br2溶液和Py+Br2混合溶液2 min,通过对比Br3-阴离子的相对强度,可以发现在Py+Br2混合溶液中Br3-阴离子的强度约为纯Br2溶液的6倍,进一步验证了该反应的机理(图2d)。为了进一步阐释气-液界面在反应中确实扮演重要角色,作者通过改变鞘气压力由60 Psi至100 Psi,由计算发现反应产物(Py1,2Br)+会随着鞘气压力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这是由于增大鞘气压力会减小微液滴的尺寸,进而能增大微液滴的比表面积,进一步说明了气-液界面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图2e)。  图2  在理论计算方面,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PyBr2、PyI2、(QNL)Br2和(QNL)I2 (将奎宁环简写为QNL) 四个不同体系进行了理论预测。当电场达到~109 V/m,且与NuX-X键断裂的方向一致时,(NuX)+上的正电荷以及X-上的负电荷能够得以稳定,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卤素键异裂的能垒。如果将电场的方向倒置,X-X键将被重新稳定,从而会增大反应能垒(图3)。因此,这些理论结果解释了实验中的超高反应速率,证明了微液滴自发产生的超高电场可以显著降低卤键断裂的能垒,从而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在水中电场降低能垒的效应要比在气相中更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被水分子包围的NuX-X键更容易被极化导致。  图3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实验与理论计算,作者证明了在水微液滴的气液界面处自发的高电场可以显著促进亲核试剂与卤素之间的反应。本研究不仅拓宽了微液滴电场可催化反应的适用范围,还为微液滴合成方法学的进展提供了最新的范例。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该课题组在2023年度发表的第四篇JACS。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朱乘慧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博士后Le Nhan Pham为第二作者,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苑旭为本文第三作者,南开大学本科生欧阳浩然为第四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和弗林德斯大学Michelle L. Coote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其中张新星研究员入选了本年度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仪器信息网在近期也专访了张新星研究员,详情点击了解(气液界面+质谱,点燃新引擎)  原文:  High Electric Fields on Water Microdroplets Catalyze Spontaneous and Fast Reactions in Halogen-Bond ComplexesChenghui Zhu, Le Nhan Pham, Xu Yuan, Haoran Ouyang, Michelle L. Coote*, and Xinxing Zhang*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8818  张新星课题组官网:http://www.zxx-lab.com/
  • 全光谱光催化材料实现水体污染零碳净化
    近日 ,扬州大学环境学科与工程学院朱兴旺团队在光催化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功研制一款能够实现全光谱响应的氮碳基光催化剂,实现水体污染治理全程零碳净化,与传统催化剂相比,整体效率提升13.6倍,并已实现产业级制备条件。基于材料制备的光催化网,在工程应用中,使河水污染物在10天内减少80%,且持续效果长达一年。基于氮碳材料的晶面结构催化量子效率提升270倍。(课题组供图)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期刊上,并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在全国率先实现氮碳基光催化材料的工业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大量使用导致水体环境污染加剧,城市水网黑臭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生态,还对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如截污纳管和内源治理的防范需要铺设大量管道,并将河水截留,把河底淤泥挖出来运走,工程量浩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近年来,以催化材料为基础的水处理方法成为黑臭水体处理的热点,但目前的催化材料总体催化效率慢,催化材料寿命短,需要外加能量和持续投入。为此,朱兴旺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发一种无需外加能量、成本低、持久性强、效果好的光催化材料。经过长达5年的持续科研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并优化了一种全光谱响应的氮碳材料,该材料具有光生电子-空穴寿命长、化学稳定性高、光吸收范围宽、光吸收能力强等特点。此外,经过持续改进,材料已实现了产业化制备。在近期开展的工程实验中,团队利用新型材料制备的光催化网在静态河水中成功恢复了河道生态系统,10天内让河水污染物减少80%,有效恢复了其自净能力。相比于其他水体净化材料,处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从常规的30天缩减到10天以下。另外在河道治理中,在每公里的河道,只需要铺设宽度3m的光催化处理网,即可在10天内使河水的化学含氧量达到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最近一年的研究表明,该材料在1年内光催化网能持续发挥水体净化作用,分解有毒有机物、提高溶解氧、激活生态,净化效率在1年后仍有70%。”团队科研人员刘清介绍说,该光催化网目前主要适用于景观河道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化学含氧量去除,也为治理城市污染河道,治理湖泊等大型水体,净化水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提供了方向,改善水体生态系统。
  • 精微高博:进口设备不再是催化实验室的唯一选择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7月3-8日,被学术界誉为“催化领域奥运会”的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ICC 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际催化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30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作为国内知名催化剂表征与评价装置生产商,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此次盛会。据该公司总经理古燕玲介绍,精微高博主推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化学吸附仪等仪器设备,都是催化行业研发人员的必备工具,我们在各大高校催化实验室都能看到这类仪器的身影。精微高博展位  “目前而言,国内实验室的催化评价装置多数为进口设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国产仪器发展比较晚,比国外晚约半个世纪;二是大部分国内催化行业的高校经费充足,更希望购买国外设备。”古燕玲谈到,“但随着国产仪器技术的进步,同时又基于成本和成效的综合考虑,部分高校用户逐渐接受了国产设备,如吉大、北京化工、成都理工等高校都先后购买了精微高博的催化评价设备。”  此次参会,精微高博主要展出了两款产品:JW-BK200C型研究级双站微孔分析仪和JW-M100A型全自动真密度仪。  作为国内行业唯一获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产品,JW-BK200C型核心硬件全部采用国际先进品牌,配备有“涡轮分子泵”及1torr小量程压力传感器,配合微孔分析模型的准确应用,完全实现了微孔的精确分析,氮吸附微孔最小孔径实际可测达0.35nm,测试结果准确性、精确性、稳定性完全达到进口同类仪器水平,性价比极高,非常适合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分子筛、沸石、MOF材料等超微孔纳米粉体材料的研究。JW-BK200C型研究级双站微孔分析仪  JW-M100A型产品则引进美国核心技术,测试精度及重复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试精度± 0.03%,重复精度± 0.01%。仪器具有真密度、真体积、骨架密度、孔隙率等测试功能,可以对块体、泡沫材料等规则型固体材料的开孔率、闭孔率进行准确测试。JW-M100A型全自动真密度仪  此次参会,精微高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催化行业专家及用户,双方就产品的性能、实际应用在会上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古燕玲认为,此次参会收获颇丰,一方面了解了国际催化行业的前沿动向,同时与更多新老用户互动交流,也大大提升了精微高博的国内外知名度。
  • 将Ag/AgCl@SiO2 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甲烷转化
    1. 文章信息标题: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into carbon monoxide over Ag/ AgCl@SiO2DOI: 10.1039/d2sc01140a2.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SC/D2SC01140A3. 期刊信息期刊名:Chemical ScienceISSN:2041-65202020年影响因子:9.825分区信息:中科院1区Top;JCR分区(Q1)涉及研究方向:化学4. 作者信息:翟建新(首要作者),周宝文(首要通讯作者);吴海虹(第二通讯);何鸣元(第三通讯作者)韩布兴(第四通讯作者)5. 光源型号:北京中教金源CEL HXF300(300 W氙灯,300-800范围)、NP2000、CEL-SPS1000、CEL-TPV2000文章简介:设计一种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利用甲烷的光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制备了一种Ag/AgCl@SiO2 光催化剂,其可以高选择性将甲烷光氧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产量为2.3 为μmol/h,选择性为73%。基于半原位红外光谱学、电子顺磁共振等一系列表征研究,二氧化硅的引入可以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并且揭示了甲烷通过原位形成的单线态氧转化为COOH*中间体从而氧化为CO的中间过程。同时Ag/AgCl@SiO2催化剂也能在环境条件下使用真实的阳光进行甲烷的转化。 我们一致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 首次将Ag/AgCl@SiO2 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甲烷转化2. 通过一系列表征表明二氧化硅的引入可以增加载流子的寿命3. 在真实太阳光下也能发生图1 催化机理图
  • 催化燃烧技术终结者——红外气体分析技术
    催化燃烧技术传感器应用广泛并且价格便宜,但易被污染中毒、缺乏安全自检、要求定期维护、标定以及使用寿命短。红外气体传感器这些年发展迅速,克服了以上催化燃烧的缺点,符合IEC61508安全标准,在检测碳氢化合物气体时可提供快速可信的检测结果。本文将就两种传感器的不同优缺点作出比较,以供大家了解。催化燃烧 催化燃烧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采矿业,早期简单的铂丝线圈传感器由于能耗大、零点漂移严重不适于连续操作。 当前催化燃烧检测器连接两个铂丝线圈,每个都包裹着氧化铝粘土。检测单元包裹着催化剂,可燃气通过时可促进氧化发热。 催化燃烧优点 1、 检测器价格低廉、供应广泛; 2、 可使用各种可燃气,如果方法正确,可用于特殊物质检测; 3、 装置简单,除了标准气,没有其他特殊的维护装备; 催化燃烧缺点 1、 易中毒,如果暴露在有机硅、铅、硫和氯化物组分中,将失去对可燃气的作用; 2、 易产生烧结物,阻止可燃气与传感器接触; 3、 没有自动安全防护装置; 4、 在某些环境下灵敏度会下降(特别是硫化氢和卤素); 5、 需要至少12%的氧气浓度,在氧气浓度不足情况下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6、 如暴露在可燃气体浓度过高的环境下,会被烧坏; 7、 使用时间越长,灵敏度越低; 8、 寿命有限,最长3-5年; 9、 需定期进行气体测试和标定;红外技术 包含一个原子以上的气体能吸收红外光,这样碳氢化合物和一些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通过红外技术进行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分析示意图 为了区分红外吸收,气体和其他物质比水,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波长宽带为2.7-3um的传感器。碳氢化合物在此范围没有吸收峰。这可以阻止错误报警发生和减小干扰物质的信号。双光束设计就是被用来防止光学组分污染造成错误报警。 红外技术优点 1、 较快的反应速率:响应时间一般小于7秒; 2、 自动故障操作:电源错误、信号错误、软件错误都能反馈给控制系统; 3、 对污染性气体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4、 寿命长,一般大于10年; 5、 维护成本低; 6、 无需氧气; 7、 高浓度可燃气体条件下,不会烧坏; 8、 不会烧结,相应的问题也不会发生; 红外技术缺点 购买价格高于催化燃烧检测器 催化燃烧需要定期测试(通过标气)。有些海洋石油平台通常每六周需测试一次,每3-5年需要更换一次,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 不会烧结的红外气体检测仪器可自我检测,比检测如灯、传感器、窗口、软件等这些不可恢复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少的零点、量程漂移及高灵敏度意味着红外气体检测仪器的校准和常规维护少,一般为6-12个月。 同时,红外传感器的价格近年已经显著下降,虽然价格还是高于催化燃烧检测器,但实践经验表明,红外传感器的成本可通过减少维护成本来降低。故红外气体传感技术取代催化燃烧技术大势所趋。 四方仪器自控系统有限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传感器核心技术为依托,成功研制红外烟气、沼气、煤气、尾气、天然气等节能减排仪器仪表,并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石油化工、垃圾焚烧、厌氧发酵、机动车及发动机检测、石油天然气勘探、煤层气综合利用、空分、节能环保部门、科研院校及民用等领域。 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特征吸收峰位置的吸收情况,以确定某种气体的浓度。这种传感器过去都是大型的分析仪器,但近些年,随着以MEMS技术为基础的传感器工业的发展,这种传感器的体积已经由10升,45公斤的巨无霸,减小到2毫升(拇指大小)左右。 微型红外传感器 使用无需调制光源的红外传感器使得仪器完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实现免维护,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从而降低工业过程气体的监测成本。(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工业过程气体监测技术)
  • 预防催化剂中毒,元素分析不用愁
    岛津ICP光谱测试尿素水溶液多种金属元素 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以下称国六)已经正式实施,继燃气汽车之后,城市车辆将于2020年7月1日进入国六a排放阶段。与国五排放标准相比,国六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限值分别加严了77%和67%,并新增了粒子数量(PN)的限值要求。 为了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尾气后处理系统都会设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以便有效降低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尿素水溶液是SCR 系统主要消耗品,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SCR催化剂通常以TiO2为载体,负载W、Mo、V、Mn 等活性金属。如果尿素水溶液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特别是钾离子和钙离子,会减少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造成催化剂中毒,从而降低NOx的转化率,缩短SCR催化剂的寿命,所以在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 尿素水溶液(AUS 32)》中对各种金属离子杂质含量有明确的限量要求。 表1 分析参数 岛津ICPE-9820全谱发射光谱仪测试尿素水溶液多种金属元素 ICPE-Solution独特的“自动确定最佳波长”功能,可以从全部波长范围的测定数据中,在数据库中自动检索提取可能存在的光谱干扰信息,自动确定最佳波长。 精确称取20±0.01g车用尿素溶液样品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0 mL去离子水,再加入5 mL硝酸,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并摇匀,使用ICPE-9820上机测试。 图1 Ca元素标准曲线图2 Ca元素谱峰轮廓图 表2 车用尿素样品分析结果注:N.D.表示未检出。 采用ICPE-9820高盐进样系统和直接进样(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中的10种杂质元素,结果表明所测市售尿素水溶液金属含量符合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 尿素水溶液(AUS 32)》要求,该方法无需分离基体、无需样品前处理、不加内标,测定结果准确,方法操作简便,可满足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中杂质元素的检测技术需求。 撰写人:段伟亚、孙友宝
  • 北京精微高博公司倾情赞助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
    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将于2016年7月3日~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届时,来自全世界催化学术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预计超过3000人将参加这一盛会。 作为催化剂表征与催化剂评价装置的权威生产厂家,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并倾情赞助本次会议。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将在会议现场展示最新的BET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多种气体吸附分析仪、催化剂表征产品等,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莅临参观与交流! 国际催化大会是世界催化学术领域内规模、影响的会议,被誉为国际催化领域的奥运会。  我国从1980年开始参加国际催化大会,一直希望能将其引入中国,先后在1988年、2000年、2004年申办,但均未成功。近年来,我国催化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相关研究工作在国际催化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幅提升。  此次申办成功是我国几代催化科学家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标志着我国催化领域已具备了国际水平的竞争力和国际范围的影响力。  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在我国举办,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催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提供一次让国际催化界了解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相关研究走向国际的契机。 时间:2016年7月3日-8日 【July 3(SUN)-8(FRI), 2016】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China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CNCC)】 展位:32号
  • 直播预告|“光催化之父”藤岛昭:如何获得清洁能源——光催化与碳循环
    7月20日,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与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首次共同主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材料科学”线上科技论坛,以期为中日科学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国际著名光化学家、光催化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诺奖热门人选、荣膺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日本藤岛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孟庆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闫鹏飞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孟幻研究员,将分别围绕光催化材料、新能源、纳米材料等前瞻领域进行探讨。同时也邀请到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 )TEM应用部总经理助理大西市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SPM产品担当陈强将分别为大家分享科学研究离不开的利器技术:最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以下为藤岛昭教授报告预告,以飨读者:藤岛昭(Akira Fujishima)教授,东京大学特别荣誉教授、东京理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于1972 年在Nature 上发表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这一被称为“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的开创性科研成果及其随后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使得藤岛昭教授 被公认为“ 光催化之父” 。报告形式:线上直播,30分钟报告+10分钟在线答疑报告时间:2021年7月20日9:40-10:20(北京时间)报告语言:英文PPT,英文报告,中文字幕报告题目:How to Get Clean Energy: Photocatalysis and Carbon Recycling如何获得清洁能源:光催化与碳循环报告摘要:Photocatalysis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and put into practical use in the areas of antifouling and antifogging,research o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hydrogen through photocatalysis—has also been garnering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a technology with the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a decarbonized society. Along with the shift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with renewable energies such as hydrogen ,another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ing a decarbonized society is carbon recycling, effectively using CO2 as a resour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at viewpoint, I has proposed the following method: first, extract hydrogen through water electrolysis using the electricity produced from highly efficient solar cells. Next, combine the extracted hydrogen with the CO2 emitted from power plants and factories to produce methanol,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energy source.报名参加:免费,点击报名扫码报名藤岛昭教授在央视《开讲啦》栏目演讲视频回顾:央视网:《开讲啦》 20191019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著名光化学家藤岛昭教授: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藤岛昭简介(主要摘自中国工程院)藤岛昭教授藤岛昭教授,1942年生于日本东京,致力于研究半导体电化学。2009年,藤岛昭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不久前,他接受一项新的职位,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东京大学,他发现水可以通过光电化学方式,经TiO2电极照射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他在神奈川大学任教四年,后到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86年取得教授职称;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光与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他于1990年开始研究基于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洁涂料。他认识到太阳光中少量的紫外线辐射可以被有效利用,通过充分氧化的以氧为基础的自由基作用,用于自洁与自消毒。藤岛昭教授对光诱导的亲水性的相关现象进行研究,在此种现象中,紫外光会导致TiO2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藤岛昭教授依然对光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以及光诱导亲水性保持浓厚兴趣,同时也热衷于开发新材料,包括带有光功能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藤岛昭教授已经发表了750多篇原始论文,440篇综述文章,拥有280项专利。主要奖项:朝日新闻朝日奖(1983)、井上春成奖(技术创新)(1998)、日本化学会奖(2000)、Heinz Gerischer奖(电化学学会欧洲分会,2003)、紫绶带勋章(2003)、日本奖(2004)、日本学院奖(2004) )、国家发明嘉奖(2006年)、神奈川文化奖(2006)、文化功勋人物(2010年)、路易吉伽伐尼奖章(2011年)、汤森路透引文奖(2012年)、文化勋章(2017年)。2003年,藤岛昭教授成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3年,藤岛昭教授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2005年,成为东京大学特别大学荣誉教授。2006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高被引代表作Surface Science Reports:TiO2 光催化作用及相关的表面现象(TiO2 photocatalysis and related surfacephenomena.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2008, 63, 515-582)光催化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多年以前,主要是对二氧化钛基涂料的粉化现象的早期观察以及对与有机化合物在阳光下接触的金属氧化物变黑的研究。在过去的20 年中,由于对空气和水的修复,自清洁表面和自灭菌表面的影响,它已成为一个研究非常深入的领域。在同一时期,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努力地将光催化用于光辅助生产氢气。在研究最多的光催化剂二氧化钛上光催化的基本方面仍在积极研究中,并且最近已得到相当广泛的了解。但是,某些方面(例如光致润湿现象)仍存在争议,其中一些人认为该效应是一种简单的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效应,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存在其他效应,其中固有的表面性质被光修饰。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有效的工具,例如在超高真空下对单晶执行的表面光谱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以及超快脉冲激光光谱技术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新的见解也变得可能。除此之外,量子化学计算也提供了新的见解。最近已经基于二氧化钛开发了新材料,并且对可见光的敏感度得到了提高。作者在这篇综述中提供了一些亮点的概述,在回顾一些起源的同时,并指出一些可能的新方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