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致发光影像系统

仪器信息网光致发光影像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光致发光影像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光致发光影像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光致发光影像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光致发光影像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光致发光影像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光致发光影像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光致发光影像系统相关的论坛

  • 光致发光应用原理、范围

    一般光致发光指荧光及磷光现象。发光量子产率与激发光波长(或能量)有关,发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称为激发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间符合斯托克斯规则。光致发光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状态,发光物质的痕量分析,发光体的分子取向,发光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等等。采用发光探针,可以大大扩展光致发光的应用范围,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光致发光问题

    [color=#444444]请问,甲胺铅碘的光致发光谱怎么测得?用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么?还是需要别的设备?[/color]

  • 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的区别?

    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的区别?

    想问一下,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除了谱线横坐标不同外,还有什么别的区别?类似激光器、接收器、滤波片什么的有差异吗?前两天做了一个块体试样的拉曼和PL谱,把拉曼光谱的横坐标拉曼位移计算转换为波长(拉曼位移=激发光波数-拉曼散射光波数)后,发现两个谱图近似,想问一下,拉曼光谱是不是和光致发光谱除了横坐标不一样外,还有什么别的差异?下图红线是拉曼图,黑线是光致发光图。另外我也咨询过测试老师,老师说两个没有区别,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说的太绝对了,我也没敢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052037_462632_1698940_3.jpg

  • 【求助】为什么会这样:关于ZnO的光致发光谱

    诸位大侠,俺头一次做固体ZnO的光致发光谱,用的仪器是Varian Elipse,激发波长是325 nm,在室温下(16oC)做的,结果是在650nm处得到一个很锐的峰,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峰。这一结果和文献上报道的ZnO的光致发光谱大相径庭,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高手给予指点。拜谢!!!

  • 【求助】光致发光谱的测量

    我要用F-4500作TiO2光致发光光谱,请问数据模式怎么选择啊,1.Fluorescence 2. Luminescence 3. phosphorescence选1.荧光型对吗?还有扫描方式怎么选择1.Excitation 2. synchronous 3. Emission选3.发射波长扫描对吗?

  • 【求助】固体粉末发光光谱的样品准备

    最近想用荧光光度计做固体粉末的光致发光谱,但是我们这里都是测溶液的,没有人测过固体粉末的,不知道粉末样品如何制样。恳请有经验的大侠指点一下样品如何准备!还有检测粉末时的注意事项!不胜感激!我们这里的仪器是日立F-7000。

  • 特殊的化学发光现象之一:微观非均相化学发光

    目前已知的许多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微弱的化学发光现象,但是由于其量子产率极低,往往不具有分析应用的价值。为此,必须采取某些办法提高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从而使得发光强度增强到能够用于分析化学测定。近年来,国内外分析科学家模仿生物化学发光的酶反应原理,利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等分子自我组合形成胶束、反相胶束、双分子膜等分子聚集体(Organized MolecularAssemblies),或者不形成分子聚集体,但其自身可提供微观非均相反应部位的分子包合化合物、高分子电解质等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介质,实现化学发光反应效率的提高。微观非均相体系多指水溶液或其它有机溶液中的小型分子聚集体,如图1-8 所示,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和脂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和由无机化合物的重合体形成的反应体系。化学发光常用的微观非均相体系主要包括由表面活性剂等分子聚集体组成的胶束、微乳液、二分子膜和具有独特微观非均相结构的单独分子如环糊精和高分子电解质溶液等。这些溶液外观透明,但是包含可以为化学发光反应提供特异性很高的反应微空间。而无机化合物胶体溶液目前在化学发光研究中应用较少。一般来说,微观非均相体系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介质有四种主要的效果:(1)浓缩效应。离子性分子聚集体的表面可以吸附相反电荷的离子,从而使局部反应分子的浓度增大,有利于化学发光反应速度的提高;同时,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被分子聚集体所排斥,使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2) 可溶化效应。一些在水中或者有机溶剂中难溶的反应分子、中间体、反应产物等由于其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差异,可以在微观非均相的疏水相、亲水相或者两相的界面上得到溶解。(3) 微观介质的环境效应。介质的极性、粘度、pH 值等受到微观局部环境的作用而产生变化,可能导致化学发光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的变化。(4) 激发态分子的稳定作用。由于化学发光的能量弛豫过程往往需要比光致发光更长的时间,因此激发态的稳定性对于化学发光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微观非均相体系的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亲水作用、氢键结合、电荷移动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促进反应中间体、迁移状态以及激发态分子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化学发光的产生。林金明等对微观非均相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作了详细的综述[73]。

  • MPI-B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

    技术参数 1.MPI-B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仪: * 测量动态范围:大于5个数量级 * 测量精度优于0.05% 2.MPI-A/B型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器: * 波长范围:300—650nm * 灵敏度: SP1000A/Lm 上述两项构成了基本化学发光分析系统 3.MPI-B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电化学分析仪: * 电位范围:-10V—10V * 电流范围:±250 mA * 参比电极输入阻抗:10E12Ω * 灵敏度:1x10E-12—0.1A 共16个量程 * 输入偏置电流:50pA * 电位增量:1mV * 扫描速率:0.0001—200V/S * 测试方法: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计时电流法(CA),计时电量法(CC),控制电位电解库伦法(BE),开路电压—时间曲线(OCPT) 4.MPI-BH/BU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 * 输出电压:0—20KV * 输出电流:0—300uA 5.MPI-BF/BE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微流控芯片多路高压电源: * 输出路数:4路(BF型),8路(BE型) * 输出电压:0—2000V/路 * 输出电流:0—2mA/路 * 高压接出方式:输出、断开、接地 * 输出电流保护控制:0—2mA * 设置程序步:10步 6.MPI-B型多参数化学发光分析测试系统—数控流动注射进样器: * 高精度蠕动泵宽范围数字调速系统:调速范围 0—99 转/分。 * 可实现多达12路管道进样(6道/泵)。 * 两独立16通道自动/手动阀,换向时间≤0.3S 技术文章 此仪器没有任何技术文章 主要特点 1.用于化学发光机理与方法研究。 2.用于化学发光应用研究。 仪器介绍 MPI-B型多参数化学发光测试系统是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基于WINDOWS 系统操作平台的高性能分析测试装置。依托于系统所拥有的多通道化学分析数据采集与分析测试部件及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器(基本系统)和众多的专用分析控制部件,本仪器可应用于各种化学发光分析,如静态注射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及多方法连用化学发光分析等。本系统采用的组合式结构,允许用户采用不同的部件组合构成各种化学发光测试系统。

  • 搭建X射线激发的光谱分光光度计

    本人实验中需要测量样品的X射线激发发光谱,因现有的光谱仪(日立F4600)是光致发光,无法测量。所以想用光纤光谱仪自己搭建一个测量系统我的设想是,采用X射线管作为光源,照射样品,利用光纤光谱仪的光纤将发光信号导入到光纤光谱仪中。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光纤光谱仪选用什么品牌、型号的好一些。有了解的请帮忙推荐一下。

  •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 概述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简称为 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它主要是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待测物浓度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利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而确定待测物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化学发光与其它发光分析的本质区别是体系产生发光 ( 光辐射 ) 所吸收的能量来源不同。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必须具有一个产生可检信号的光辐射反应和一个可一次提供导致发光现象足够能量的单独反应步骤的化学反应。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式表示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8/200608291133_24995_1636364_3.jpg[/img]依据供能反应的特点,可将化学发光分析法分为: 1 )普通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一般化学反应 ) ; 2 )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生物化学反应;简称 BCL) ; 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电化学反应,简称 ECL) 等。根据测定方法该法又可分为: 1 )直接测定 CL 分析法; 2 )偶合反应 CL 分析法 ( 通过反应的偶合,测定体系中某一组份; 3) 时间分辨 CL 分析法 ( 即利用多组份对同一化学发光反应影响的时间差实现多组份测定 ) ; 4 )固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掖相 CL 。分析法; 5 )酵联免疫 CL 分析法等。 化学发光的系统一般可以表示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8/200608291133_24996_1636364_3.jpg[/img]在整个的检测系统中其关键的部分为 PMT ,其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检测性能,其最高检测极限为 10 - 22 mol/L 。不同型号的仪器其检测技术不一样,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待测组份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定量关系,而化学发光强度随体系反应进行的速度增强或衰弱。记录仪记录峰形,以峰高定量,也可以峰面积定量。因化学发光多为闪烁式发光 (1—2s 左右 ) ,故进样与记录时差短,分析速度快。

  • 【分享】电致化学发光

    电致化学发光作为一种分析技术,不仅可用于化学分析,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检测和传感技术中。电致化学发光生物分析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是化学发光、电化学、生物分析、微电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相结合的最新产物,主要用于临床、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电致化学发光(ECL) 是某些具有电致化学发光活性的物质处在一定的电位时,与溶液中氧化还原物质作用生成的不稳定激发态迁移回基态时所导致的化学发光。ECL 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应用在免疫标记技术、生物化学固定化技术与微细加工技术等方面。  电化学发光免疫 免疫分析研究的物质基础是抗体和抗原,对抗原和抗体进行特殊标记是免疫技术的关键。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CL IA) 是利用化学发光剂作为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而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当这种复合物与被检测物中对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加电电极的作用下激发出特异的光,根据发光的强度可检测出被测物的浓度等参数值。ECL 免疫分析可分为直接法、双夹心法和竞争法等3 种方法,其中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双夹心法主要用于测定大分子抗原,竞争法主要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电致化学发光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用于蛋白质、激素、肿瘤、病毒、毒物等成分析检测,服务于临床、卫生、食品、环保和军事等领域。 电化学发光与生物化学固定化技术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有研究者将磁珠 应用到电致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中,其原理是使用物理吸附、包埋和共价结合等生化固定方法通过聚合物将抗体(抗原) 固定在纳米级的磁珠上,注射到装有电极的反应池中,电磁场将磁珠吸附在反应池的底部 然后将待测物质溶液注射到反应池中,待测物质溶液中的目标抗原(抗体) 与固定在磁珠表面的抗体(抗原) 结合,其它的非目标物质则被从反应池中冲洗掉 再将发光剂标记的抗体(抗原) 注射到反应池中,最终形成偶联磁珠抗体(抗原)2待测目标抗原(抗体)-发光剂标记的抗体(抗原) 夹心复合体。形成的复合体在加电电极的作用下会产生特异性发光,通过检测发光强度,可测出待测目标物质的含量。磁珠固定方法有效解决了免疫检测过程中非特异物质有效分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免疫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磁珠ECL 技术不仅可用于免疫检测中,还可用于酶及底物、DNA 等对象的分析和检测。  电化学发光与微细加工技术 由于生物芯片特别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ECL 技术应用到生物芯片上的诱人前景。ECL 反应池、电极被制作得越来越小,分析所需的样品量也随之越来越少,而检测精度却越来越高。半导体光刻技术、厚膜薄膜技术、丝网印刷技术等应用于其它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被引用到制作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中,为该系统拓展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使系统的集成度和微型化等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Fiaccabrino等设计了磁珠流动注射式ECL 检测装置,在5 mm ×6 mm 的硅基片上制作了微型的ECL 探针,包括电极、反应池和电传感器。电极为金或铂金的插指电极,用光刻的方法刻蚀在硅基片上,1 mm 长即包含125 对电极,每个电极宽3. 2μm ,电极间距0. 8μm 反应池用覆盖在硅片上环氧树脂刻蚀而成,光电二极管紧贴反应池,接收ECL 反应产生的光,以检测被测物质的含量,反应池可容纳的溶液量为2. 25μL 。该装置被用于检测可待因,线性范围为0. 1~2 mmol/ L 用于检测葡萄糖,其线性范围为50~500 mol/ L 。 随着毛细管电泳(CE) 芯片技术的发展,ECL 与CE 芯片的联合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到生物检测和分析中,为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由于这种方法具有精度高、应用范围广和易于集成等优点,使它将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种主要检测方式。

  • 纳米材料诱发的化学发光(二)

    望得到大家的指导纳米金粒子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并且当纳米金粒子表面柠檬酸根离子被SCN—离子取代时,体系化学发光的强度显著增加;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了CL反应前后纳米金的形貌、粒径和氧化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学发光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微尺度反应平台,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3• 一和O2• 一自由基相互作用,在纳米金表面生成了Au(Ⅰ)络合物、二氧化碳双分子对、单线态氧分子对的激发态而产生化学发光(图4-2(a,b))。 图 4-2a 二氧化碳双分子以及单线态氧分子对参与的化学发光机理Figure 4-2a Mechanism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involving carbon dioxide dimer and singlet oxygen molecular pair 图 4-2b 与纳米金表面原子氧化相关的化学发光机理Figure 4-2b Mechanism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involving the oxidation of surface gold atoms.4.2.1.2 纳米金催化液相化学发光随后,Zhang[63]等发现不同粒径的纳米金于鲁米诺—H2O2液相化学发光体系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其中粒径为38 nm的纳米金对于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最大的增强作用;提出了纳米金对该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可能的机理是由于纳米金对于反应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以及后续电子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发现含有-OH、-NH2和-SH的有机化合物对于鲁米诺—H2O2—38 nm纳米金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鲁米诺—H2O2—38 nm纳米金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含有-OH、-NH2和-SH的有机化合物分析应用潜力,取得了很好的结果。4.2.1.3 纳米金作为能量接受体诱导液相化学发光 Cui[64]等报到了粒径为2.6~6.0nm 的纳米金可以接受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与过氧化氢(H2O2)的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间接化学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15nm;发现化学发光的强度与纳米金粒子的浓度(在9.1×10-10—3.3×10-8 mol/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递增关系;提出该化学发光可能的机理: TCPO被H202氧化生成高能量的中间体过氧环乙烷双酮(1,2-dioxetanedione),该中间体将能量传递给体系中共存的纳米金粒子而使纳米金被激发,激发态纳米金粒子在弛豫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发光(图4-3)。 图 4-3 纳米金—TCPO—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Figure 4-3. CL Mechanism for TCPO-H2O2-Gold Colloid System4.2.1.4 纳米金作为高效还原剂参与液相化学发光Zhang[65]等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A-CL)研究了纳米金微粒对酸性KMnO4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发现在2.0 mol/L H2SO4介质中纳米金可以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粒径为2.6和6.0 nm的纳米金,它们与酸性KmnO4的反应速度快,可以在640 nm左右产生化学发光,并且化学发光的强度与纳米金粒子浓度(在4.6×10-6~2.94×10-4 mol/L浓度范围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递增关系;对于粒径大于6.0 nm的纳米金,由于与KMnO4的反应速度较慢,反应过程中并不伴随化学发光现象;提出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可能是酸性条件下KmnO4被纳米金还原生成激发态Mn(Ⅱ)*而产生化学发光。4.2.2 纳米半导体(NCs)参与的液相化学发光Talapin[66]等首次在碱性H2O2水溶液中,观察到CdSe/CdS 核-壳结构纳米半导体晶体膜的化学发光现象,并认为该化学发光性质与量子约束轨道相关。随后, Wang[67]等发现碱性H2O2和碱性高锰酸钾,可以直接氧化CdTe NCs 产生强的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强度与粒度相关,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增强。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A-CL), 在 3.33-nm CdTe NCs浓度为:1×10-3 mol/L,0.1 mol/L NaOH 条件下,考察了发光系统对不同浓度H2O2的响应,CL强度对H2O2 在1×10-4~1 ×10-2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增强;同时也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发光体系的影响。通过光致发光光谱法, CL光谱法和透射电镜法探究了可能的氧化化学发光机理(式4.12—4.16)。RSH + O2 + OH- → O2- + RS + H2O (4.12)O2- + CdTe → CdTe(e-1Se) + O2 (4.13)O2- + H2O2 → OH• + 1O2 (4.14)OH• + CdTe → OH- + CdTe(h+1Sh) (4.15)CdTe(h+1Sh) + CdTe(e-1Se) → (CdTe NCs)* → hv (4.16)5 结论与展望目前,半导体纳米粒子和金属纳米粒子的电致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行为己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Bard[24,50-54]、崔华[26,59,62-64]、张新荣[25,68-71]等研究组报道的工作表明,纳米粒子诱导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刚刚起步。从他们报道的研究工作可以看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能量接受体、微尺度反应平台、还原剂、催化剂等参与化学发光反应。能量接受体:纳米粒子在量子效应的作用下可能使纳米粒子具有块体材料所没有的特殊能级结构而产生良好的荧光特性。这些具有荧光特性的纳米粒子可以被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所激发从而产生化学发光。发光体:通过电化学法和化学法可以向纳米粒子注入电子(electron)和空穴(hole),电子和空穴再结合(recombination)之后便形成激发子(exciton),形成的激发子能产生特定波长的光。微尺度反应平台:纳米粒子虽然可以均匀分散在液相,但是纳米粒子与液相本体之间仍然存在固/液界面,从而导致在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化学反应处于一个固/液界面微尺度反应平台,从而改变了化学发光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还原剂:对纳米粒子液相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已经表明,在量子尺寸效应的诱导下产生了一定能级分裂的纳米粒子簇,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接受电子或空穴的注入[72]。另外,组成纳米粒子的活性基本单元(如配位不足的表面原子)也可能独立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故这些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的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诱导化学发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可以作为催化剂充当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的中介。液相化学发光反应涉及一系列活泼的中间产物如自由基和激发态产物,纳米粒子高的表面活性可能会与参加化学发光反应的初始物质、中间体和激发态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了化学发光反应历程以及化学发光反应的速率。总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发光响应单元对提高化学发光反应的效率以及开发新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报道的一系列基于纳米材料的新的化学发光体系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FIA-CL检测系统 流动注射分析是Ruzicka和Hansen于197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发展摆脱了溶液化学分析平衡理论的束缚,可在物理和化学不平衡状态下进行测定。它适应性广泛,分析效率高,试样和试剂消耗量少,检测精密度高,设备简单。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分析领域。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能使样品和试剂以高度重现的方式混合,从混合到检测的时间间隔可以严格控制。同时,由于计算机控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FIA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而一般的化学发光是快速反应,在溶液混合的瞬间就产生发光信号,并且在几秒内发光强度达到峰值。要达到精度较好的测量结果,就必须严格保持测量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很好地重现。在这方面,流动注射为化学发光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在流动过程中,所有的试验参数如试剂体积、保留时间、温度、试剂的混合时间和方式等都能严格控制并重复操作。因此,这种方法克服了化学发光分析法重现性差、操作费时、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缺点。流动注射和化学发光分析的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质检测、土壤样品分析、农业和环境监测、科研与教学、发酵过程监测、药物研究、禁药检测、血液分析、食品和饮料、分光光度分析、火焰光度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光谱分析、荧光分析、生物化学分析等等。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流动体系部分,它控制发光试剂的流速及其混合方式;另外一部分是化学发光检测部分,它将检测到的发光反应发出的光转变成电信号,并由记录仪记录下其发光响应值。常见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器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1a所示: 图1-1 FIA-CL 联用装置示意图Fi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FIA-CL detectionP:蠕动泵;V:进样阀;C:流动池;D:检测器;R:记录仪; W:废液 一般优化的流路有三通路、四通路和多通路等形式,各发光试剂以某一恒定流速经蠕动泵驱动,通过进样阀将待测组分与发光试剂混合, 在流动池里面发生化学发光反应, 流通池亦即反应池内的光信号由光电倍增管转换并放大,最后由记录仪记录。由于该检测法不需要光源,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杂散光的干扰, 另外直接检测发光强度,因此灵敏度很高。流动池中的反应可以是不完全反应,只要其中的试剂分散和反应程度可以高度重现就符合试验要求。试样和试剂的分散是所有FIA方法的核心问题,通常用分散系数D来描述试样的分散状态。D定义为:决定分析读数的流体微元组分在扩散过程发生前(C0)与发生后(Cmax)的浓度比值,即D=C0/Cmax 。FIA体系中的分散过程是许多不同因素 (包括流速、管道长度、管径、试样体积与检测方式等)的复杂函数。主要影响有:①试样的进样体积越大,D越小;②反应器管长度越大,D越大;③管路集合形状越复杂,试样在其中流动方向改变越多,D越大;如:直管反应器的D最小,盘管与编织管反应器的D较大。④流速对D的影响与反应器的管径大小有关,关系较复杂。在此装置中,流动池的设计是个关键。由于直管反应器的分散系数较小,试剂分散度不够,所得的发光强度值较弱。因此,在实际中,一般采用如图1-1b所示的盘管式反应器。一般来说,反应器的体积应尽可能大,其发光截面尽可能大,且同光电倍增管尽可能靠近。根据实际分析情况,还可以将萃取渗析、交换柱及填充柱引入FIA系统,使FIA-CL应用更加广泛。

  • 化学发光应用2

    3. 化学化光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化学发光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很多应用,主要简介如下: 3.1 Fe 2 + 离子催化的化学发光自由基启动的脂质过氧化 (L PO) 是一个链式反应过程。 在链式反应过程中, Fe 2 + 离子起着启动和催化的作用。 反应过程中产生脂自由基 (R - ) 、烷氧自由基 (RO - ) 、共轭二烯和脂过氧化自由基 (ROO - ) 等中间产物。 ROO - 自反应会产生激发的烷氧自由基 (RO 3 ) 和单线态氧 (O 2 ) ,其回到基态时产生发光。 另外,两个 O 2 分子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发光。 因此,把 Fe 2 + 盐加入含有脂肪的系统中,如细胞膜、线粒体、微粒体、血浆、组织匀浆、尿液等,可产生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的动力学曲线,可分为快速闪光期、潜伏期、缓慢发光期和稳定发光期。有报告提出,快速闪光期的发光强度与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有关,潜伏期的长短与样品中抗氧化剂含量有关,而缓慢发光期和稳定发光期的发光强度则反映了系统的过氧化水平,即系统产生活性氧的能力。 3.2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许多实验研究对加入 Fe 2 + 盐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表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腹腔器官局部缺血、肢端闭合性局部缺血、血氧含量下降以及出血、手术性休克病人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降低。 与此相反,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性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升高。 降低和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研究提出,利用此方法有可能对非典型的心肌梗塞和腹腔器官炎性疾病做出区别诊断。 3.3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发光 有研究提出,以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作为系统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物质对系统过氧化的调节机制。在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中加入胆固醇,温育一定时间后在加入 Fe 2 + 盐,测量化学发光,发现胆固醇能使系统的发光强度降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类固醇的存在抑制了系统的过氧化。对实验性胆固醇过多血症家兔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人进行的测量发现,载脂蛋白 APO – B 。在 Fe 2 + 存在条件下的发光强度出现了增长。同样的现象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身上也被发现。 3.4 尿液的化学发光 利用尿液的化学发光可以研究肾脏功能的变化。将 Fe 2 + 盐加入尿液中,测量其化学发光,发现肾功能不足者尿液的发光强度降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阑尾炎患者尿液的发光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及收缩功能。 3.5 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利用发光测量技术可以评价某些生物组织和体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某一稳定的发光系统为模型,如脂肪体、线粒体、卵黄脂蛋白等,将待测的抗氧化物质加入该系统,然后加入 Fe 2 + 盐,测量其化学发光。 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可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的研究证明,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抗氧化活性是不同的。 3.6 H 2 O 2 激发的化学发光 3.6.1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在血浆和血清中加入 H 2 O 2 溶液后能激发化学发光。有报告提出,发光强度与血浆中血红素的水平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 0. 71 。在上述发光系统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或松香油后,发光被抑制,加入叠氮化钠 (NaN 3 ) 后,发光几乎完全消失。 H 2 O 2 激发的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其启动因素很可能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催化 H 2 O 2 分解引起的。血红素过氧化物对 H 2 O 2 的分解是以 H 2 O 2 氧化其底物为前提的。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导致自由基及其中间产物生成,并与机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 O2 等活性物质,产生发光。 NaN 3 和松香油是 O2 的抑制剂,所以在上述发光系统中加入松香油的 NaN 3 后,发光被抑制。血液中血红素过氧化物酶等以自由基方式分解 H 2 O 2 ,而过氧化氢酸则以非自由基方式分解 H 2 O 2 ,生物体内这两类反应体系协同作用,能很好的清除细胞内的 H 2 O 2 。病理条件下,这一反应体系的平衡被破坏, H 2 O 2 激发的化学发光强度将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根据血浆和血清化学发光的变化,有可能对某些疾病进行区别诊断。 3.6.2 红细胞的化学发光 1981 年 Cepгиеко 等人在分离出的红细胞悬液中加入 H 2 O 2 溶液,对其化学发光进行测量。 发现,随着红细胞的老化和溶解,系统发光强度呈增长趋势。随后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红细胞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光强度出现了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细胞膜中胆固纯含量过高造成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也发现发光强度的改变。红细胞的衰老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H 2 O 2 能引发膜脂过氧化, H 2 O 2 和脂质过氧化产物都能引起血红蛋白释放 Fe 2 + , Fe 2 + 是诱发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起动脂质过氧化的催化剂。自由基的产生不仅促进了红细胞的衰老和溶解,而且引发的脂质过氧化还可以导致膜脂组分和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 发光光谱时间衰减测量系统

    荧光寿命一般是几十纳秒---几十毫秒,时间跨度为6个数量级,不通的荧光材料其荧光衰减曲线各有特色,我公司已经研发成功时间采样速率达到纳秒量级的光谱测试系统,为化学发光和荧光材料的研发技术人员带来福音。 主要测试参数: 光谱区间:350纳米-800纳米 光谱分辨率:0.5纳米 时间分辨率:1纳秒、2纳秒、4纳秒、10纳秒、20纳秒、40纳秒......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和我们交流。 天津市九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2-81296881 022-83712903 Email:tjjwgd@sohu.com 联系人:张炜 先生

  • 【转帖】化学发光浅谈(二)

    [font=新宋体][size=2]化学发光反应所以能用于分析测定,是因为化学发光强度(ICL)与化学反应速度(dc/dt)相关联,而一切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建立测定方法的依据。 化学发光反应一般可表示为:A+B → C*, C* → C+hv 化学发光的反应既包括一个发光过程也包括了一个化学发光反应的过程,因此该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取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dc/dt和反应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 ΦCL ) ICL= ΦCLdc/dt.b6u4X!d(P5@-_ 式中ΦCL可表示为:ΦCL=ΦrΦf; Φr:生成激发态产物的量子产率,也就是每一个参加反应的分子产生的激发态; Φf :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发光量子产率,也就是每一个激发态产生的光子数,对于一定的化学发光反应, 为一定值。 由于化学发光测定易受化学反应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溶液组成、温度等的影响,影响反应速率或任意一个量子效率的因素都会改变发光强度。因此,在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下,通过测定化学发光强度就可以测定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对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 第三类是偶合反应中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里所说的偶合反应其实就相当于前面提到的间接化学发光反应,它将一个化学发光反应与另一个或一系列反应进行偶合,只要这一个或一系列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反应物或产物或催化剂(包括酶)能参与化学发光反应,就可以根据所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强度获得该反应中某一组分的量。通过标记方式利用这三类物质还可以来测定人们感兴区的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化学发光分析最初是以分立式进样化学发光仪作为研究手段,由于化学发光现象一般比较短暂且随时间变化较大,使用间歇式手工操作是较难取得良好的重现性,因此人们将流动注射技术引入到化学发光分析中。流动注射技术是hansen于1975年建立的,把一定体积的试样注入到流动试剂(载流)中,可以保证混合过程与反应时间的高度重现性,特别是在非平衡状态下高效率的完成试样的在线处理与测定。 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化学反应器可以正面放置在接近光检测器的部位,因此检测器的仪接受较大分量的发射光子,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其灵敏度可达10-21mol,甚至可检测至单分子水平。化学发光分析的检测线并不受仪器的检测极限的限制,多数是受试剂的杂质污染以及由于浓度极低而带来的其他一些问题的限制。另外,由于化学激发作用具有电子激发态的均一性特点,通常其现行范围所展示的浓度区间较宽,可高达3~6个数量级。 对于化学发光分析来说,由于激发能来源于化学反应,无须专门的激发光源以及相应的单色器和聚焦透镜等,所以仪器设备简单、廉价、易微型化。分析化学,论由于化学发光现象一般比较短暂,因此化学发光分析所要求的时间也较短,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选择性差。因为化学发光分析的测定大多是在相同条件下,沿用同一个化学发光反应进行的,因而选择性较差。如典型的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就能被10多种无机离子和30多种有机物催化或者增敏,且均在pH8~11的碱性条件下完成。近年来,化学发光检测与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的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化学发光分析选择性差的问题,扩大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为了提高化学发光分析法的选择性,将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效能、高分辨力的高效液相色谱或毛细管电泳以适当的方式相结合,集合2种技术的优势,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分离效能高、检测先低、分析速度快的方法。%I/_8e* 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仪主要包括分离柱、泵系统、混合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柱后的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是这一联用方法成功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发光的最佳条件往往并不是分离的最佳条件,比如色谱分离金属离子对常用酸性的流动相,而金属离子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多在pH10时才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因此实际分析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条件,使其既有利于分离又能保证灵敏、稳定的检测。|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 发光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很多应用,主要简介如下: 1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亚铁离子催化的化学发光自由基启动的脂质过氧化 (L PO) 是一个链式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产生脂自由基 (R - ) 、烷氧自由基 (RO - ) 、共轭二烯和脂过氧化自由基 (ROO - ) 等中间产物。 ROO - 自反应会产生激发的烷氧自由基 (RO 3 ) 和单线态氧 (O 2 ) ,其回到基态时产生发光。因此,把 Fe 2 + 盐加入含有脂肪的系统中,如细胞膜、线粒体、微粒体、血浆、组织匀浆、尿液等,可产生化学发光。许多实验研究对加入 Fe 2 + 盐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表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腹腔器官局部缺血、肢端闭合性局部缺血、血氧含量下降以及出血、手术性休克病人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降低。 与此相反,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性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升高。 降低和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可以看出,利用此方法有可能对非典型的心肌梗塞和腹腔器官炎性疾病做出区别诊断。 2血浆脂蛋白的化学发光 有研究提出,以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作为系统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物质对系统过氧化的调节机制。在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中加入胆固醇,温育一定时间后在加入 Fe 2 + 盐,测量化学发光,发现胆固醇能使系统的发光强度降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类固醇的存在抑制了系统的过氧化。对实验性胆固醇过多血症家兔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人进行的测量发现,载脂蛋白 APO – B 。在 Fe 2 + 存在条件下的发光强度出现了增长。同样的现象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身上也被发现。 3尿液的化学发光 利用尿液的化学发光可以研究肾脏功能的变化。将 Fe 2 + 盐加入尿液中,测量其化学发光,发现肾功能不足者尿液的发光强度降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阑尾炎患者尿液的发光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及收缩功能。 4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利用发光测量技术可以评价某些生物组织和体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某一稳定的发光系统为模型,如脂肪体、线粒体、卵黄脂蛋白等,将待测的抗氧化物质加入该系统,然后加入 Fe 2 + 盐,测量其化学发光。 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可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的研究证明,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抗氧化活性是不同的。 化学发光研究的热点方向 直接化学发光反应是当前化学发光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通常通过大量试验筛选氧化反应及反应介质来证明某种有机药物、农药是否具有化学发光特性。 以化学发光试剂标记核酸,运用化学发光分析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分析是化学发光分析的前沿,其发展将为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分析通常进行化学发光分析都是在现有化学发光试剂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而新型化学发光试剂的开发性研究较少,此领域还有研究空间。 金属配合物,特别是钌等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钌(Ⅱ)-联吡啶常用作电致化学发光试剂[/size][/font]

  • 60万!武汉血液中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新冠抗体化学发光试剂采购项目

    [quote]项目概况武汉血液中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新冠抗体化学发光试剂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151号纽宾凯国际酒店23楼2308室现场领取/网上领取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2月01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quote][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项目编号:WHCSIMC2023-9516003ZF(W)项目名称:武汉血液中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新冠抗体化学发光试剂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6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table][tr][td][align=center][font=inherit]序号[/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inherit]货物名称[/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inherit]数量[/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inherit]单位[/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inherit]采购[/font][font=inherit]预算([/font][font=inherit]万元[/font][font=inherit])[/font][/align][/td][/tr][tr][td][align=center]1[/align][/td][td][align=cente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lign][/td][td][align=center]1[/align][/td][td][align=center]套[/align][/td][td][align=center]20[/align][/td][/tr][tr][td][align=center]2[/align][/td][td][align=center]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试剂[/align][/td][td][align=center]60000[/align][/td][td][align=center]人份[/align][/td][td][align=center]40[/align][/td][/tr][tr][td=4,1][align=center]合计[/align][/td][td][align=center]60[/align][/td][/tr][/table]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设备交货期为合同签订后10天内;试剂按采购人要求分批次送货,接到订单后7个工作日内送货质保期:设备自验收合格之日起免费维修、保养、校验五年(含所有相关耗材、零配件及人工费用),每年一次以上免费的保养(含所有相关耗材、零配件及人工费用);试剂有效期≥12个月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转帖】化学发光的一些基础知识

    [size=2][font=新宋体]化学发光反应所以能用于分析测定,是因为化学发光强度(ICL)与化学反应速度(dc/dt)相关联,而一切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建立测定方法的依据。化学发光反应一般可表示为:A+B → C*, C* → C+hv化学发光的反应既包括一个发光过程也包括了一个化学发光反应的过程,因此该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取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dc/dt和反应的化学发光量子效率( ΦCL ) ICL= ΦCLdc/dt.b6u4X!d(P5@-_式中ΦCL可表示为:ΦCL=ΦrΦf;Φr:生成激发态产物的量子产率,也就是每一个参加反应的分子产生的激发态; Φf :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发光量子产率,也就是每一个激发态产生的光子数,对于一定的化学发光反应, 为一定值。由于化学发光测定易受化学反应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溶液组成、温度等的影响,影响反应速率或任意一个量子效率的因素都会改变发光强度。因此,在一定的化学反应条件下,通过测定化学发光强度就可以测定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对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的反应物;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敏剂或抑制剂 第三类是偶合反应中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等。这里所说的偶合反应其实就相当于前面提到的间接化学发光反应,它将一个化学发光反应与另一个或一系列反应进行偶合,只要这一个或一系列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反应物或产物或催化剂(包括酶)能参与化学发光反应,就可以根据所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强度获得该反应中某一组分的量。通过标记方式利用这三类物质还可以来测定人们感兴区的其他物质。进一步扩大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化学发光分析最初是以分立式进样化学发光仪作为研究手段,由于化学发光现象一般比较短暂且随时间变化较大,使用间歇式手工操作是较难取得良好的重现性,因此人们将流动注射技术引入到化学发光分析中。流动注射技术是hansen于1975年建立的,把一定体积的试样注入到流动试剂(载流)中,可以保证混合过程与反应时间的高度重现性,特别是在非平衡状态下高效率的完成试样的在线处理与测定。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化学反应器可以正面放置在接近光检测器的部位,因此检测器的仪接受较大分量的发射光子,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其灵敏度可达10-21mol,甚至可检测至单分子水平。化学发光分析的检测线并不受仪器的检测极限的限制,多数是受试剂的杂质污染以及由于浓度极低而带来的其他一些问题的限制。另外,由于化学激发作用具有电子激发态的均一性特点,通常其现行范围所展示的浓度区间较宽,可高达3~6个数量级。对于化学发光分析来说,由于激发能来源于化学反应,无须专门的激发光源以及相应的单色器和聚焦透镜等,所以仪器设备简单、廉价、易微型化。分析化学,论由于化学发光现象一般比较短暂,因此化学发光分析所要求的时间也较短,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选择性差。因为化学发光分析的测定大多是在相同条件下,沿用同一个化学发光反应进行的,因而选择性较差。如典型的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就能被10多种无机离子和30多种有机物催化或者增敏,且均在pH8~11的碱性条件下完成。近年来,化学发光检测与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的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化学发光分析选择性差的问题,扩大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为了提高化学发光分析法的选择性,将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效能、高分辨力的高效液相色谱或毛细管电泳以适当的方式相结合,集合2种技术的优势,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分离效能高、检测先低、分析速度快的方法。%I/_8e*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仪主要包括分离柱、泵系统、混合器和化学发光检测器。柱后的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是这一联用方法成功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发光的最佳条件往往并不是分离的最佳条件,比如色谱分离金属离子对常用酸性的流动相,而金属离子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多在pH10时才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因此实际分析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条件,使其既有利于分离又能保证灵敏、稳定的检测。|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 发光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很多应用,主要简介如下:1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亚铁离子催化的化学发光自由基启动的脂质过氧化 (L PO) 是一个链式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产生脂自由基 (R - ) 、烷氧自由基 (RO - ) 、共轭二烯和脂过氧化自由基 (ROO - ) 等中间产物。 ROO - 自反应会产生激发的烷氧自由基 (RO 3 ) 和单线态氧 (O 2 ) ,其回到基态时产生发光。因此,把 Fe 2 + 盐加入含有脂肪的系统中,如细胞膜、线粒体、微粒体、血浆、组织匀浆、尿液等,可产生化学发光。许多实验研究对加入 Fe 2 + 盐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表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腹腔器官局部缺血、肢端闭合性局部缺血、血氧含量下降以及出血、手术性休克病人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降低。 与此相反,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性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升高。 降低和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可以看出,利用此方法有可能对非典型的心肌梗塞和腹腔器官炎性疾病做出区别诊断。 2血浆脂蛋白的化学发光 有研究提出,以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作为系统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物质对系统过氧化的调节机制。在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中加入胆固醇,温育一定时间后在加入 Fe 2 + 盐,测量化学发光,发现胆固醇能使系统的发光强度降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类固醇的存在抑制了系统的过氧化。对实验性胆固醇过多血症家兔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人进行的测量发现,载脂蛋白 APO – B 。在 Fe 2 + 存在条件下的发光强度出现了增长。同样的现象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身上也被发现。 3尿液的化学发光 利用尿液的化学发光可以研究肾脏功能的变化。将 Fe 2 + 盐加入尿液中,测量其化学发光,发现肾功能不足者尿液的发光强度降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阑尾炎患者尿液的发光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及收缩功能。 4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利用发光测量技术可以评价某些生物组织和体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某一稳定的发光系统为模型,如脂肪体、线粒体、卵黄脂蛋白等,将待测的抗氧化物质加入该系统,然后加入 Fe 2 + 盐,测量其化学发光。 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可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的研究证明,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抗氧化活性是不同的。 [/font][/size]化学发光研究的热点方向直接化学发光反应是当前化学发光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通常通过大量试验筛选氧化反应及反应介质来证明某种有机药物、农药是否具有化学发光特性。以化学发光试剂标记核酸,运用化学发光分析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分析是化学发光分析的前沿,其发展将为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分析通常进行化学发光分析都是在现有化学发光试剂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而新型化学发光试剂的开发性研究较少,此领域还有研究空间。金属配合物,特别是钌等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钌(Ⅱ)-联吡啶常用作电致化学发光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