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华莱士快速塑性计

仪器信息网华莱士快速塑性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华莱士快速塑性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华莱士快速塑性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华莱士快速塑性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华莱士快速塑性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华莱士快速塑性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华莱士快速塑性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华莱士快速塑性计相关的资讯

  • 杨国福、蜜雪冰城、华莱士、小龙坎等被罚!食品安全检测不可忽视
    4月份以来,“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迅速指导、协调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零容忍”的决心,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排查,坚决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山东省、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小龙坎火锅店情况 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获知济南市小龙坎火锅店使用黑作坊加工假冒“鲜鸭血”的线索后,立即联合公安机关对涉事门店开展突击检查,当场控制“黑窝点”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查封加工假冒“鲜鸭血”的黑窝点,同时对山东省食用畜禽血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对血制品进行抽检,对火锅店开展全面排查。目前,已责令改正317家次,立案查处36件,对“黑窝点”的2名犯罪嫌疑人和餐饮服务单位的15名从业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20家违法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顶格处罚,拟罚款250.6万元。 4月26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对涉事门店总部——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约谈,要求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及时排查整改。 二、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蜜雪冰城奶茶店情况 5月14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获知郑州市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过期食品原料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进行了现场检查,没收过期食品原料和违法所得,罚款9万元。5月15日至16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河南1791家蜜雪冰城门店开展全面排查,已责令5家门店停业整改,给予9家门店行政处罚。 三、北京市、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华莱士快餐店情况 7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获知北京市华莱士快餐店炸鸡掉地继续使用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进行现场检查,针对其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依法吊销涉事门店食品经营许可证,对门店主要负责人罚款19.57万元,对直接负责人罚款3.68万元。 7月18日,北京市、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华莱士门店及其原料配送中心进行了全面排查,责令现场整改17家,立案查处11件。 四、广东省等11个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杨国福麻辣烫店情况 7月24日,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获知深圳市杨国福麻辣烫店存在汤料污秽不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该门店进行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查封了涉事门店,没收违法所得,罚款5万元。 7月26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统筹指导下,广东、上海、河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杨国福麻辣烫门店3323家,责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处24件。 五、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奈雪的茶奶茶店情况 8月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获知北京市“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烂水果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拟对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 8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了辖区内奈雪的茶及类似门店1811家,责令整改50家,警告2家,立案查处23件。 六、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大润发超市情况 8月16日,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获知媒体暗访发现的济南市大润发超市“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的线索后,立即责令涉事门店对猪肉全部下架、停止销售,现场查扣库存冷鲜猪肉产品860公斤;对涉事门店开展全面检查,进行立案查处,目前调查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对现场查扣的冷鲜猪肉等12批次样品全部抽样检验。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约谈涉事门店华北区负责人和门店负责人,要求山东省内41家门店全部停止销售自营肉品、开展自查。各门店自查整改完成后,需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重新销售。 上述通报的案件查处结果中,因行政执法程序和时间原因,部分案件尚未形成最终处罚决定。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督促指导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尽快依法查处到位。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综合运用信用联合惩戒等手段对违法者及上下游相关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对暴露出的问题冒头就打,对违法者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并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 全国首个热塑性塑料餐具标准实施
    由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制定的全国首个热塑性塑料餐具标准———《热塑性塑料餐具地方技术规范》已于8月1日起实施,其总体水平与日本标准相当,基本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热塑性塑料餐具。  消费者选购塑料餐具时,首先要看标识是否完整,其次看产品。产品的表面应平滑,没有污点、杂质、划痕、裂纹等,没有脱色、褪色现象,还可闻一闻看有没有刺激性味道等异味。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产品标识。”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包装检验部部长孙世彧表示,此次标准规定,产品须标明厂家名称或商标、材质、使用温度等说明,若产品有不耐热水、不适用于微波炉、不能接触油质等要求,也应标明。
  • 《Science》重塑成人大脑的可塑性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细胞,长期以来被认为仅仅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近年来,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日益增多,逐渐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功能中的重要性。Inserm、CNRS和法国生物跨学科研究中心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了它们在结束出生后大脑可塑性阶段中的关键作用,发现它们是感官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从长远来看,这些发现将使我们有可能设想出新的策略,在成人中重新引入大脑可塑性,从而促进脑损伤或神经发育障碍后的康复。这项研究已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大脑可塑性是出生后的一个短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脑根据所接受的外部刺激(环境、相互作用等)重塑神经元的“线路”。这个时期的结束或“结束”标志着神经回路的稳定,与有效的信息处理和正常的认知发展有关。可塑性在未来仍然是可能的,尽管比生命开始时的水平要低得多。20世纪80年代的开创性研究表明,将不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到成年动物的大脑中,会重新引入一段主要的可塑性时期。Inserm研究员团队和生物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从这一过程中获得灵感,揭示了迄今未知的导致可塑性闭合的细胞过程。大脑可塑期出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重大的长期后果。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状况使他不能正确地看东西,比如斜视(交叉眼),如果不及时治疗,相应的大脑线路就会永久性地改变。为了弥补这一点,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确定一种治疗方法来重塑这种连接,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重新引入大脑的可塑性,即使大脑已经关闭。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还试图更好地描述这种封闭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移植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重建脑可塑性通过对小鼠视觉皮层的实验,研究人员表明,不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存在是大脑可塑性的关键。随后,星形胶质细胞在可塑期参与中间神经元的发育成熟,最终导致其关闭。这种成熟过程是通过一种涉及连接蛋白30的新机制发生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连接蛋白30在闭合过程中水平很高。将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到成年小鼠体内能重新引入大脑可塑性吗?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从幼鼠(1到3天大)的视皮层培养了不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些不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被移植到成年小鼠的初级视皮层,然后在单眼蒙蔽四天后评估视皮层的活动——这是一种用于评估大脑可塑性的标准技术。他们发现,与未接受移植的对照组小鼠不同,移植了未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小鼠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在神经科学领域,我们不能只关注神经元。胶质细胞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一个亚型,它调节着大脑的大部分功能。我们意识到这些细胞有积极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比神经元不那么脆弱,因此是一种更容易作用于大脑的手段。胶质细胞占大脑细胞的一半以上。它们与神经元的细胞谱系不同,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直到最近,它们还被认为是大脑的“清洁剂”,但研究人员意识到它们在释放分子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与神经元相比,它们发生在大脑发育的后期,不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占主导地位。
  • 河北工大郑士建团队在金属材料强塑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原子尺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strength and ductility via crystalline-amorphousnanoarchitectures in TiZr-based alloy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纳米尺度晶体-非晶三维双联续结构有助于改善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固有矛盾,实现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提升。论文发表页面展示强度和塑性是金属结构材料的两个重要力学性能。但是,强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其塑性的降低,即强度和塑性呈倒置关系。例如,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会降低应变硬化能力,从而降低塑性。金属非晶材料(又称金属玻璃)通常要比对应的晶体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但是其在2%塑性应变下就会出现灾难性的脆性断裂。由连续的非晶基体和微米尺度晶体枝晶组成的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MGMC,如图1a-b所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强度和塑性,但是MGMC在拉伸下没有应变硬化能力,所以MGMC的抗拉强度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晶体材料不同,随着特征尺寸减小到纳米级,金属玻璃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强。因此,由纳米非晶相和晶体相组成的晶体-非晶复合材料有望同时获得高强度和高塑性。作者设计了一种独特的TiZr基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该合金由等轴的微米晶组成,且每个晶粒内部由三维双连续晶体-非晶纳米双相结构(3Dbicontinuous crystalline-amorphous nanoarchitectures,3D-BCAN) 组成(图1)。图1.三维双连续晶体-非晶纳米双相结构亚稳的晶体相通过位错滑移和马氏体相变产生塑性变形,而纳米非晶相由于界面约束表现出均匀的塑性变形。如图2a-c原位拉伸测试表明,与单一晶体和非晶相材料相比,3D-BCAN 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塑性和应变硬化能力,使TiZr 基合金具有超高屈服强度(~1.80 GPa)、抗拉强度(~2.3 GPa)和高塑性(均匀延伸率~7.0%)。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图2d)和有限元模拟(图2e),作者揭示了晶体-非晶纳米双相结构协同变形机制,即非晶相对晶体相施加额外的应变硬化,而晶体相阻止了非晶相中的过早剪切局部化。这些独特的机制赋予TiZr 基合金优异的强度、塑性和应变硬化能力。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三维双连续纳米双相结构设计来制备高强韧晶体-非晶纳米复合材料的新策略。图2.TiZr基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拉伸前后分析:(A)TiZr基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的拉伸真应力应变曲线;(B-C)原位拉伸前后样品的SEM图片;(D)TEM分析和(E)有限元模拟表明塑性变形首先均匀发生在晶体区域,然后在非晶区域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微小剪切变形区。本研究提出的通过三维双连续纳米双相结构设计来制备高强韧复合材料的新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钛合金、铝合金、超级钢等金属结构设计制备。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adv.abm2884?af="R作者简介郑士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6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长期致力于金属结构材料与能源材料的原子尺度研究,研究成果揭示了高温、高应力、强辐照等极端使役环境下原子尺度界面结构对高温合金、钛合金、层状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抗核辐照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能源电池材料服役过程中原子尺度衰变机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引用近5000次,并受邀在(国际塑性、损伤与断裂会议等)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1项。获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9)、天津市创新类领军人才(2019)等荣誉,并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2016-至今)等学会理事。明开胜,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启航A岗,于2020年1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于同年4月加入河北工业大学。于2017.09-2019.09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公派留学。于2021年任Coatings 期刊客座编辑。研究方向为新型高强韧金属材料(包括高熵合金、晶体-非晶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强韧化机理以及多尺度形变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北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Scripta Materialia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荣誉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突出贡献奖”等。
  • 单智伟团队:在金属镁塑性变形行为和内在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如钢铁和铝合金,镁的塑性变形加工较困难,工艺成本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微观机制是决定宏观性能的内在因素,因此,研发高塑性镁合金需要精准认知其微观塑性变形机制,相关研究也一直是镁合金领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众所周知,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一般会发生加工硬化现象,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材料内部缺陷和损伤逐步累积,流变应力不断增加。当硬化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将不具备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最终发生断裂。对于金属镁而言,其沿晶体学轴压缩时加工硬化十分明显,塑性变形量一般仅在5%-10%左右。针对镁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内在机制,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近年来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亚微米尺寸的镁单晶,当沿轴压缩时,首先发生由锥面位错滑移主导的塑性变形(详见Liu et al. Science, 365 (6448), 73-75, 2019)。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加工硬化的不断加剧,原本认为塑性已消耗殆尽的样品并没有断裂失效。当流变应力升高到1 GPa水平时,样品突然被压为扁平状,且没有裂纹产生。此外,被压扁的样品已不再是单晶,而是由多个具有共轴取向关系的小晶粒组成,小晶粒内部有大量的基面和非基面位错。图1 亚微米镁单晶柱在轴压缩下的变形过程。(a)初始样品;(b) 位错的形成和运动;(c) 在样品右下角形成的新晶粒(白色箭头);(d) 新晶粒中产生位错(白色箭头);(e)样品被压为扁平状;(f) 在扁平样品上采集的电子衍射。(g)应力-应变曲线显示出变形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加工硬化阶段、塑性变形-应变突跳阶段。通过系统的晶体学分析、显微学分析、原子尺度表征,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该团队提出新晶粒是通过锥面-基面转变形成的。在新晶粒形成后,原本已消耗殆尽的塑性得到了再生,继续加载时样品仍可持续发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该研究将这种由变形诱导的在基体晶粒中形成新晶粒的过程称为“deformation graining(形变转晶)”。该过程不必依赖扩散,可在室温下快速发生,所形成的新晶粒与基体晶粒具有特定的晶体学取向对应关系。在新形成的晶粒中,可以继续发生由位错和孪生协调的塑性变形,使得样品重新具有了塑性变形能力(可比拟为“返老还童”)。该研究丰富了对塑性变形机制的认识,为镁的变形加工提供了新的启发:在高应力或高应变速率下加工,可由高应力引发新的变形机制,进而提高镁的变形加工能力。图2 新晶粒在加载时长大,卸载时缩小,二次加载时再次长大,反映了晶界的高可动性图3 新晶粒及其晶界结构该成果以"金属镁塑性变形能力再生新机制"(Rejuvenation of plasticity via deformation graining in magnesium)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西安交通大学刘博宇教授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张真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恩教授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该工作的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飞和杨楠、内华达大学李斌教授、吉林大学陈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宇教授和江苏科技大学彭金华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金属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11计划2.0、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近年来,单智伟研究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微纳中心和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2014年,发现了镁中不同于位错和孪晶的室温变形新机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并荣获美国TMS学会镁分会年度最佳基础研究论文奖;系统研究了镁合金中析出相形貌对孪晶行为的影响,并进而发展了一种判断镁合金强塑性的简单判据,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技术》(封面推荐,2018);发现通过活化二氧化碳,可以在室温下将镁表面的氧化层或腐蚀产物转变成一种致密的保护膜层,不仅可显著提升镁及其合金的抗腐蚀性和强韧性,而且大幅提高镁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明了一种绿色、低成本镁合金涂层新技术,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2018),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应用基于原位电镜的先进测试与表征技术,结合原子尺度成像和三维图像重构技术,揭示了镁中锥面位错的结构特征和滑移行为,首次实验证明其是镁中有效的塑性载体,指出通过促进锥面位错滑移(可通过提高应力和减小晶粒尺寸来实现)可以有效提高镁的塑性,成果发表于《科学》(2019)。针对原镁冶炼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提出并验证了原本需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原镁冶炼可以在常压进行,并与华西能源公司联合攻关,开展了原镁常压生产的工业化装置的开发。针对原镁杂质元素种类多、含量高、波动大的痼疾,从原子机理出发,开发出全新的工艺流程,可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从料球直接生产出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镁,革新了此前领域内普遍认为皮江法(硅热还原法)不能直接生产高纯原镁的认知。上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望从整体上提升镁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688-9
  • 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仪如何区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在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中,准确区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对于材料工程师、物理学家以及产品开发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两种变形类型不仅决定了材料的基本性能,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中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区分方法,以及它们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一、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弹性变形,指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现象。这种变形是可逆的,不涉及材料的内部结构变化。而塑性变形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后,即使外力消失也不能完全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现象。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通常伴随着材料内部结构的改变。二、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中的变形观察在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来区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应力增加时,应变也按一定比例增加。当应力达到弹性极限时,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此时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关系,应变继续增加但应力增长缓慢或不再增长。三、区分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具体方法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如前所述,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和变化,可以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在弹性变形阶段,曲线呈直线状;而在塑性变形阶段,曲线则呈现弯曲或平坦的趋势。卸载试验:在拉伸测试过程中,当材料达到一定的应力水平时,可以突然卸载并观察材料的恢复情况。如果材料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长度,则说明之前的变形主要是弹性变形;如果材料不能完全恢复,则说明存在塑性变形。残余应变测量:在拉伸测试结束后,通过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变可以判断塑性变形的程度。残余应变越大,说明塑性变形越显著。四、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选择:了解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特定需求。例如,在需要高弹性的场合(如橡胶制品),应选择弹性变形能力强的材料;而在需要承受大变形而不破裂的场合(如金属薄板),则应选择塑性变形能力强的材料。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可以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例如,在设计弹性元件时,需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弹性变形能力;而在设计承力结构时,则需要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质量控制:通过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同时,通过观察材料的变形行为(如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可以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或质量问题。五、结论在薄膜拉伸强度测试中准确区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对于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卸载试验和测量残余应变等方法可以判断材料的变形类型。了解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特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产品设计和提高产品质量。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变形行为并开发出更多高性能的材料。
  • 欧盟食品安全局发起非塑性食品接触材料合作计划
    2010年2月2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消息称,已经成立科技协作工作组(ESCO),专门收集和分析那些能够接触到食品的非塑性材料的安全性信息。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许多非塑性食品接触材料(例如墨水和粘合剂)能够迁移到食品中。虽然欧盟法规中规定所有能够接触到食品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然而和塑性材料不同,许多非塑性食品接触材料不受欧盟层面法规的限制。  科技协作工作组是依据欧盟食品安全局咨询论坛的讨论成立的,集合了各国食品安全机构的代表。工作组由欧盟各成员国中从事食品接触材料的立法和安全性评估的专家以及欧盟食品安全局相关专家组中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成员组成。2010年2月17日,科技协作工作组在欧盟食品安全局总部帕尔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科技协作工作组将收集欧盟各成员国中关于应用于非塑性食品接触材料的物质评估的信息和专家意见。同时,工作组还将研究进行风险评估的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为以后的安全性评估制定标准,并提出一些后续的行动建议。
  • 客户成果 | 上海交通大学王俊教授:预制孪晶同时提高高熵合金强度和塑性!
    本文转自《材料学网》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面心立方结构CoCrFeNi/CoCrFeNiMn HEAs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然而,较低的屈服强度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通过阻碍位错运动(如细化晶粒或引入纳米析出相)来强化HEAs通常会牺牲其延性。因此,强度-塑性之间的trade-off关系不能仅通过位错主导的变形机制来克服。近年来,多种变形机制协同效应被证明其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据报道,CoCrFeNiMn HEAs在低温(77 K)下由于塑性初始阶段存在平面位错滑移以及高应变下的纳米级变形孪晶等多种变形机制,使其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王俊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有效策略,通过低温变形和退火来预制高密度孪晶以增加CoCrFeNi HEA的流变应力。在拉伸试验中,位错和孪晶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高流变应力激活了多种变形机制,实现了强度和延性的同时提高,这为设计高性能高熵合金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成果以“Multip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duced by pre-twinning in CoCrFeNi high entropy alloy”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4266)该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激活多种变形机制同时提高CoCrFeNi HEAs强度和延性的新方法,即引入高密度孪晶。孪晶使流变应力超过临界孪晶应力,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即使只有5%的低应变,也会产生变形孪晶。此外,高流变应力激活了交滑移并形成微带。因此,CoCrFeNi HEA中位错滑移、微带和孪晶的多重变形机制有助于提高其强度、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导致YS、UTS和εu分别提高到728 MPa、1015 MPa和23.2%。。图1. FeCoCrNi引入孪晶之后的微观结构(PTH)图2. 引入孪晶(PTH)和未引入孪晶(NTH)样品的拉伸曲线和加工硬化曲线图3. PTH样品在不同变形阶段的TEM图像,出现大量的变形孪晶。图4. PTH和NTH试样随应变增加的显微组织演化示意图。
  • OPTON的微观世界|第10期 从合金的断口看材料的塑性性能
    ——不同断口在SEM下的微观分析 前期回顾上期我们探索了蚂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貌。从整体形貌到细节上的形貌,详细的描述了蚂蚁身体上的各个结构的形貌以及功能。本期我们继续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加工条件下合金的断口,以表征其塑性性能。序 言合金通常要经过铸造、压力加工(如轧制、挤压、锻造、拉丝以及冲压等)和热处理等过程,以获得优良的组织,制成合适的型材和工件,应用在国民经济等各种领域。在产品批量生产前,通常利用一系列的拉伸试验以检验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从拉伸试验过程中,可以得出一系列的拉伸曲线,以表征材料的本征弹性、塑性、韧性等。在拉伸曲线的最后阶段,试样在外力作用下丧失连续变形,就会断成两段。试样的断裂过程包括裂纹的萌生和裂纹的扩展两个基本过程。金属材料的断裂过程在工程上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桥梁、轮船、汽车、宇航器的断裂行为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金属材料的抗断裂行为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外因。如应力状态、温度、湿度等。二是内因。如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等。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合金的化学成分,改善加工参数以及热处理方案,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指标。人们在追求合金的高强度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等。本文主要通过一些合金的断口的微观形貌来分析材料的塑性指标。材料的断裂主要分为两大类: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塑性断裂又叫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脆性断裂过程中,几乎没有宏观塑性变形,但是在局部区域内存在一定的微观塑性变形。本文选取了四种不同变形量的铝合金的断口,观察其形貌组织,以表征其塑性指标。 20%变形量下的合金断口——形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20%变形量下样品的断口主要是韧窝解理型断口,在解理断口的周围有一些韧窝。一般来说,韧窝越大,分布越多,材料的塑性性能越好。在较低的倍数下,有解理台阶和微裂纹的形成。解理裂纹继续扩展过程中,解理台阶相互汇合,形成“河流花样”。在较高的放大倍数下,可以从这些解理断口看出试样的晶粒呈长条状分布,这些长条状晶粒的尺寸多为15um左右,主要是由于加工变形造成的。在这些长条状晶粒的周围分布着少量的小晶粒,这些小尺寸晶粒的尺寸多为5um左右,主要是由于局部再结晶造成的。此外,在有的解理断口中还含有少量的第二相颗粒或孔洞。这些孔洞可能是由于在断裂过程中,晶体内部的第二相颗粒的脱落留下的位置造成的。图1 20%变形量下合金的断口形貌图 30%变形量下的合金断口——形貌分析图2 30%变形量下合金的断口形貌图从图2可以看出,30%变形量下样品的断口主要是韧窝解理型断口。与20%变形量下样品相比,30%变形量下样品的韧窝增多,表征在较大的变形量下,材料的塑性增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韧窝的体积增大,二是韧窝的数量增多。在较高的放大倍数下,从这些解理断口看出呈长条状分布的变形晶粒,这些长条状晶粒的尺寸多为10um左右。在这些长条状晶粒的周围分布着少量再结晶晶粒,这些小尺寸晶粒的尺寸多为3um-5um左右。此外,在这些解理断口分布区域还有一些撕裂棱和第二相颗粒的分布。 50%变形量下的合金断口——形貌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50%变形量下样品的断口主要是韧窝解理断口。有明显的解理台阶以及“河流花样”。在较高的放大倍数下,从解理断口的形貌可以看出长条状晶粒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近乎等轴的再结晶晶粒。这些长条状晶粒较少,且其尺寸多在7um-10um范围内,这些小尺寸晶粒的尺寸多为5um左右。表明材料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在这些解理断口中有第二相颗粒的分布,且这些颗粒尺寸较20%变形量下的颗粒尺寸要小一些。表明第二相颗粒的固溶强化作用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会有一定的改善。在这些几乎等轴的晶粒边缘含有一定的韧窝。这些韧窝的体积较小,可能是由于大变形量下颗粒尺寸较小,形成的韧窝也比较小。图3 50%变形量下合金的断口形貌图 60%变形量下的合金断口——形貌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60%变形量下样品的断口主要是韧窝解理断口,在解理断口的周围有一些韧窝。从解理断口可以看出晶粒都呈近乎等轴分布,且这些晶粒的尺寸较50%变形量下的晶粒尺寸较大。这表明再结晶过程已经较充分进行,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再结晶晶粒长大的行为,这不利于材料的塑性性能。在部分几乎等轴的解理断口中含有细小的第二相颗粒。这些第二相颗粒起到了很好的固溶强化的作用,对材料的塑性性能也有一定的益处。图4 60%变形量下合金的断口形貌图后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合金的断口形貌观察,可以看出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再结晶程度增加,晶粒的尺寸逐渐减小,第二相的颗粒也会发生一定的碎化。材料的塑性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当变形量到达一定数值时,部分再结晶晶粒会发生一定的长大,可能对合金的塑性性能有一定的损害。当然,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多种外因和内因有关。我们在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合金的成分、改善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等,获得优良的塑性性能。
  • 欧盟环保法规更严格 热塑性橡胶大有可为
    欧盟对石化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苛。1月16日,在对邻苯二甲酸酯/盐及其替代品积累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后,欧盟可能出台更为严格的法规,这给以PVC为原料的石化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寻找可替代PVC的材料势在必行。  2009年10月底,我国一款出口德国的笔壳为PVC(聚氯乙烯)材质的圆珠笔自愿召回,因为该产品的PVC材料中含有39.6%百分比浓度的DEH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中对玩具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盐的要求。与此同时,西班牙海关拒绝了原产于中国的“医生器械玩具套装”产品入关,因为产品材料中含有0.43%重量百分比浓度的DEHP和2%重量百分比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2007年1月16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第2005/84/EC号指令,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盐的含量不得超过0.1%。指令要求在执行3年之后,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盐及其替代品累计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重新评估,将于今年1月16日做出新的决定。  环保法规形成绿色壁垒  上世纪90年代,欧盟委员会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盐的临时禁令早已出台并不断延长禁令时间,直至以下其中一种情况发生为止:1.欧盟采纳一致认可的测试方法,以测量邻苯二甲酸酯/盐的含量,确保不超出欧盟国家的限制。2.反对禁令的业者及科学家能够向欧盟证明邻苯二甲酸酯/盐对人体无害。3.欧盟实施指引,永久全面禁用邻苯二甲酸酯/盐。  由于我国目前对石化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盐含量没有明确规定,该物质用作增塑剂在PVC等塑料产品中普遍使用,因此欧盟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盐的新法规将直接影响PVC产品的出口。这令国内PVC生产企业和下游PVC塑料玩具、制品生产厂家以及相关行业人员心急如焚。  新法规的实施将大大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盐的新物质要进行严格的检测,高昂的检测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同时欧盟对化工产品检测试验水平要求相当高,企业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出口企业的应对难度和成本将逐级加大。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我国对欧盟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导致我化工品对欧盟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这不仅影响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法规的实施将打破目前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的局面,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新市场的开拓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失去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新法规实施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中国石化企业必须进一步调整产品构架,以更好应对这一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催熟SEBS  在塑料行业中,PVC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二大通用型合成树脂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医疗用品、化妆品、鞋、塑料门窗等产业。在PVC增塑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盐的使用又占主要地位,它可使PVC这种天然硬、脆的材料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由于增塑剂不能永久地与PVC聚合物键合,因此在塑料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盐会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危害。PVC及其常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盐于2001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PVC的使用安全引起公众的关注。随着全世界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研发能够替代PVC的环保材料势在必行。  热塑性弹性体(TPE)兼具塑料和橡胶的特性,被誉为“第三代合成橡胶”。在TPE中, SBS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可替代PVC、软硫化橡胶的环保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目前,国内共有5家SBS生产企业,其中巴陵石化(产能20万吨/年)、燕山石化(9万~10万吨/年)、茂名石化(8万~8.5万吨/年)、独山子石化(8万吨/年)。  SBS最大的缺点是抗老化性能较差,其氢化产物SEBS克服了这一缺点。热塑性橡胶SEBS是壳牌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研究开发的,是一种使用性能优、应用领域广的新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通过了美国FDA的安全认证。由于性能卓越,在业界有着“橡胶黄金”之称。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是国内最早建立SEBS生产装置的企业,目前巴陵石化SEBS年产能达2万吨。  2009年全球SEBS的年消费量约18万吨,其中美国为8万吨,欧盟为3万吨,日本为2.4万吨。国内SEBS消费量比2008年有较大提高,预计全年超过2.6万吨。  南京海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SEBS产品市场推广的公司。公司SEBS业务主管谈秋说:“SEBS完全符合欧盟REACH法规、美国FDA相关标准。2009年我们针对SEBS的特点开拓了三四个新的应用领域,客户生产的产品大多用于替代PVC产品出口美国、欧盟,SEBS销售量比2008年增加了90%。”  “橡胶黄金”大有可为  在欧盟1月16日公布新指令前,SEBS已率先成为攻破国外绿色壁垒的产品。随着欧盟相关法规日益严格,“橡胶黄金”未来大有可为,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玩具以及日常用品。  淄博康圣弹性体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医用弹性体材料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侯秋生表示:“我们已经将SEBS应用于医用管材制品中,目前国外订单全部使用了SEBS材质。由于这种产品的售价高出普通PVC产品好几倍,国内只有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开始部分使用。如果有国家相关政策扶持,我们可用SEBS新产品替换PVC产品,年使用SEBS将达到2000吨以上。”  2007年起,义乌的玩具生产企业使用巴陵石化的SEBS生产了2亿多个毛毛球玩具,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当地一家毛毛球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巴陵石化的SEBS做了相关检测,不含DEHP等REACH法规高度关注的15种有害物质,不用担心出口欧盟国家时因为材质问题而被召回。”  江苏扬州的牙刷生产企业较为集中,以前牙刷手柄上的包覆材料大多以PVC为主。随着环保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牙刷厂家选择SEBS/PP材料来包覆牙刷手柄。江苏奥尔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表示:“我们生产的SEBS/PP越来越受到下游牙刷厂家、牙刷使用者的欢迎,包覆在牙刷手柄上的那一点软胶,会带给使用者更多的舒适感。”  SEBS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仅是安全、环保,而且是高品质的生活享受。
  • 哈工大(深圳): 基于可调塑性的凝固态液态金属的3D柔性电子
    镓基液态金属(LM)由于其优异的金属导电性以及室温流动性特点,被认为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镓基LM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各类柔性电子器件,如可穿戴传感器、柔性电容器、柔性电感器以及柔性变阻器等。LM柔性器件的集成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3D柔性电子被普遍认为是提高集成性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然而,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为LM柔性器件提供了优异的可变形性,但同时给3D结构柔性电路的制备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报道的3D打印、冷冻打印、通道填充等方法在复杂3D结构电路的制备、工艺成本以及功能性芯片的集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星教授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研究员,提出了一种通过将镓基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并通过塑性变形制备复杂3D结构柔性导体的方法。作者基于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及相关理论,着重考量材料的相变温度、机械强度和塑性加工性能,筛选出Ga-10In作为3D柔性电子制备的基础材料。固体Ga-10In的高塑性特点允许通过机械弯曲、缠绕等方式制备复杂3D结构导体,在熔点以下温度将3D导体与功能芯片连接并使用硅胶封装后,熔点以上温度加热(22.7 °C)便可使Ga-10In熔化并恢复其流动性。此外由于过冷效应,Ga-10In导体可以在低于熔点的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液态,保证了柔性电子器件的服役温度区间。为证明该方案的实用性,作者设计了具有超高灵敏度的3D应变传感器、由3D跳线导体构成的二极管 (LED) 阵列以及由3D螺旋结构的可穿戴传感器和多层柔性电路板组成的手指动作监测装置。相关工作以“Three-dimensional flexible electronics using solidified liquid metal with regulated plasticity”为题发表于电子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Electronics》,2019级博士生李国强同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在本项研究中,由摩方精密25 μm精度的nanoArch P150设备3D打印的高精度模具,为制备2D应变传感电路和3D拱形跳线提供了精密支持。图1:基于可调塑性的凝固态液态金属的3D柔性电子简介说明。(a) 液态的Ga-10In转变为固态的片状和棒状示意图;(b) 塑性变形能力对比;(c) Ga-10In低温拉伸性能;(d) Ga-10In相变性能测试;(e) 基于该方案制备的3D柔性电子。图2:Ga-In合金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a) 凝固态Ga-10In显微组织;(b) Ga-In合金中A6相体积分数于In元素含量的关系;(c) Ga-10In和Ga-15In显微组织表征;(d) Ga-10In拉伸样断口附近显微组织表征;(e) Ga-In合金力学性能测试;(f) 图(e)对应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g) Ga-In合金相变测试;(h) Ga-In合金熔点与In元素含量的关系。图3:2D应变传感器的电力性能测试及3D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器设计。(a) 2D应变传感器电阻-应变关系;(b) 2D应变传感器平均GF值与应变的关系;(c) 2D应变传感器横向及纵向拉伸性能测试;(d) 3D应变传感器照片及其性能;(e) 3D应变传感器挤压位置的CT微观表征;(f) 与已报道LM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比。 图4:Ga-10In 3D拱形导体及其LED柔性阵列应用。(a) 熔化前后拱形Ga-10In导体图像;(b) LED阵列示意图;(c) LED阵列电流-电压性能测试;(d) 控制装置和LED阵列电路图;(e) 控制系统和LED柔性阵列照片;(f) LED阵列动态弯曲图像。图5:3D结构的可穿戴手指动作监测柔性装置。(a) 装置示意图;(b) 3D柔性传感器及其变形性能;(c) 3D柔性传感器的手指动作传感测试;(d) 3D传感器疲劳性能测试;(e) 3D柔性电路板俯视图像;(f, g) 3D垂直电路图像;(h) 该柔性装置的手指动作测试。通过凝固态Ga-10In液态金属的塑性变形制备复杂结构3D柔性导体具有显著优势,但作者表示,该3D柔性电子制备方案目前在导电线径、柔性器件制备效率、以及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方面仍存在限制。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2-00914-8
  • 《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
    5月10日,《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国家标准正式通过专家审查,向全面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热塑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封面,在热封刚结束尚未冷却时的热粘力(即热粘强度)的测试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审查会中,来自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国家检验、学术机构的专家对标准文本、试验验证报告等文件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认定该标准草案已具有与国际标准等同的技术水平。   热粘力,是材料热封部分在热封后未冷却测得的剥离力。在实际生产中,包装材料的热粘力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灌装效率和破袋率。目前,国际上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热粘性能检测的测试标准—ASTM F1921,但国内标准仍处于空白,标准需求极为迫切。   ——由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大量的行业调研和国外标准研读,同时辅以兰光热粘拉力机的试验验证,历时3年最终形成了本版标准草案。接下来,本草案将会进一步完善,正式实施后必将对包装材料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强有力的量化支持。附:设备介绍HTT-L1热粘拉力试验仪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等包装材料的热粘、热封性能的测试。同时也适用于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胶黏复合品、复合膜、塑料薄膜、纸张等软质材料进行剥离、拉断等项目的试验。
  • Science|张泽院士团队/韩晓东教授等在晶界塑性原子机制研究上取得突破
    近日,浙江大学张泽院士团队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所韩晓东教授课题组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廷教授团队等合作在《Science》发表题为“Tracking the sliding of grain boundaries at the atomic scale”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原创的原子分辨原位力学实验研究装置(实现专利转化百实创Bestron INSTEM),首次实现了晶界滑移过程的原子层次动态观察,揭示了常温下晶界滑移的原子机制。《Science》期刊用5页详细报道了该突破性发现。北京工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王立华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张寅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廷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张泽院士。该成果获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国家自然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北京市基金重点研究专题等项目支持。多晶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体系,它由无数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粒组成。 这些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晶界是多晶材料中最重要的基本结构单元之一。晶界滑动塑性是多晶材料中基础的变形机制,直接影响着多晶材料的强度、韧性等关键力学性能。正因为晶界滑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研究者为揭示晶界的变形机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人们对于晶界滑移的原子尺度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方法和科学仪器,使得跟踪变形过程中晶界处的原子运动极其困难。理论模型和模拟针对一些特殊的重合位置点阵晶界(高对称晶界)进行研究,为理解晶界塑性变形的原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者普遍认为晶界塑性变形总是通过阶错(Disconnection)主导的晶界迁移,这个过程中没有扩散,晶界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实际的实验中是否如此尚无直接实验证据。由于缺乏直接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证据,晶界滑动塑性的原子机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矛盾之处。晶界滑动的原子机制是长期困扰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团队利用原创自制实验装置实现了晶界滑移过程的原子层次动态观察,揭示出常温下晶界滑移是通过晶界处的原子之间的直接滑动与原子短程扩散相互协调实现。这种原子之间的直接滑动提供滑移方向上的位移,而原子短程扩散协调滑动导致的应力集中。发现晶界滑移过程中,晶界原子阵列合并消失、分裂出新原子阵列、原子迁移并插入晶体内部等多种新型的扩散机制,这些机制在之前的理论中尚未被预测。该突破发现展示了原子分辨的原位TEM技术研究晶界变形原子机制的巨大潜力,并为实验和理论模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图1 A-H.系列Cs-TEM图像展示了非对称110倾斜晶界的滑动,左侧和右侧颗粒分别标记为GL和GR;I, J. 图 (A)中绿色方框区域的放大像,可看出晶界的一侧是{111}面(红色虚线标记),另一侧由一系列原子级台阶组成(绿色虚线标记)。这些晶界处有一些五边形的特征结构。图2 展示了不对称的110倾斜晶界滑动过程中,分别在0、2.5、6.0和9.0秒时拍摄的Cs-TEM图像,显示沿晶界原子直接滑动与扩散耦合导致原子柱扩散穿过晶界平面。晶粒GL面上的原子列用绿色小写字母标记,晶粒GR面上的原子列用红色大写字母标记。图3 A-C.利用原子追踪技术,原位观察揭示出原子柱h从晶粒GL的表面转移到晶粒GR的密排面,并伴随着产生新原子柱h′;D.从原子追踪软件中分析出原子柱的位移图;E.平面应变分布图。图4 原位观察到五元环的产生,消失,晶界原子扩散最容易在五元环附近发生。A-C. 滑移过程中,形成空位、扩散、晶界位错攀移导致五元环产生、消失、运动;D,E. 从应变分布可以看出在压应变区域,原子密度大,容易通过原子扩散导致原子消失。作者介绍:通讯作者:张泽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院士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的电子显微结构研究,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奖等10余项奖项,获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20年,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结构材料,引领团队系统并原创发展了电子显微学原位实验力学技术,跨亚埃(原子分辨)至宏观(厘米以上尺寸)尺度,跨温区(室温)至1250度,部分性能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相关领域发展;进一步创新发展原子分辨环境电子显微学技术;发展高空间分辨螺旋电子束显微学技术。在材料的原位结构演变和使役性能关联的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率领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通讯作者:韩晓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晓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晓东长期从事材料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等本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及相关方法学和实验技术攻关。团队原创发展了系列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层次原位动态表征方法,系统地将材料力学行为表征技术的空间分辨率由纳米提高至皮米尺度。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的力热(电)耦合MEMS芯片、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实验仪、多通道电学信号传输电路板等核心部件及配套应用分析软件。团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关键技术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3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国际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7项。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等。发表论文Science,Nature Mater.,Nature Comm.,Nano Lett,Phys Rev Lett,Acta Mater等高水平论文23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航空发动机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等。培养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项。第一作者:王立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在昆士兰大学(全球排名前50)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原子尺度下材料力学行为的原位实验研究”,在该领域突破多项实验瓶颈,形成特色。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Nat. Commun. 5篇,Phys. Rev. Lett. 2篇,Nano Lett. 4篇,Acta Mater. 4篇,ACS Nano 4篇,Scripta Mater. 6篇等,获批专利4项。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郭可信优秀青年学子奖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 文献分享 | Echo Revolve在海马体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调节研究的应用
    经过20世纪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疾病、遗传生命本质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一个领域仍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困扰着我们,那就是神经科学,我们仍未了解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大脑是如何进行认知的?记忆产生的具体机制是什么?当然也包括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如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整个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索,以期获得真相。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作者最好奇的问题,在作者的观点中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和记忆相关,记忆已经证实是源于突触的微小改变,脑内电活动的改变引发第二信使分子传递信号,产生突触蛋白的修饰,这些暂时性变化最终转化为突触结构的永久变化后,长时程记忆就产生了。在对记忆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在海马中发现了记忆产生相关的LTP(长时程增强)和LTD(长时程抑制),因为海马细胞构筑和组成体系简单,且海马可以从大脑中移出切成脑片,在体外可以存活数小时,可以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突触反应,因此成为研究突触传递的理想部位。▲ 图1:海马微环路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激素、外界刺激、大脑活动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记忆产生,在《The FASEB Journal》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Rapid actions of anti‐Müllerian hormone in regulat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long‐term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的文章就将激素与大脑认知发育和功能联系了起来,分析了抗缪勒氏管激素(Amh)与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研究人员通过PCR、Western Blot检测Amh基因及其受体在雄性和雌性小鼠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CHO正倒置一体荧光显微镜对免疫荧光染色材料观察其真实表达情况(如下图)。图中可以看出,CA1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均为Amh阳性(图2A,C),而仅在CA3神经元胞体出现Amh阳性染色(图2E,G)。Amhr2在CA1(图2B,C)和CA3(图2F,G)的表达模式与Amh相似。表明Amhr2与Amh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共定位(图2D,H)。▲ 图2:anti-Müllerian激素(Amh)和配体特异性II型受体(Amhr2)在小鼠海马中的蛋白定位。冠状切片使用荧光标记,Amh(红色 A、E) Amhr2(绿色 B,F)和DAPI(核染色 蓝色 C、G)。在每个面板的左上角插入框中显示了框区域的高倍图像。A和E显示阿蒙氏角(cornu Ammonis, CA) 1和CA3 对Amh染色阳性。B、F显示CA1、CA3对Amhr2染色阳性。D和H显示 Amh-和amhr2阳性染色共定位于细胞体和树突(箭头)。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Amh蛋白增加了突触传递和长期突触可塑性。Amh暴露也增加了CA1突触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这些结果表明,Amh可能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发挥作用,并可能是认知发育和功能的性别差异的原因。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Echo Revolve展现了其非凡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地实现正置和倒置显微镜转换,创新性地把正倒置显微镜合二为一,开启了显微镜Hybrid时代。▲ 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 视网膜屏显示技术:比拟目镜人眼观察效果。☑ 全视野观察: 更清晰,更方便。☑ 多通道荧光:多达4个EPI荧光通道,无须暗室,就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多色荧光显微分析。☑ 自动化操作:通过iPad Pro点触操控相机及荧光通道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操作。☑ App应用软件:基于IOS的Echo App是与Apple团队合作研发的专业显微镜软件。☑ 精湛的工艺尽显高端品质:实现非凡的性能。|申请试用|我们的仪器可以申请试用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深蓝云生物科技”公众号,点击“云活动”→“试用中心”即可。
  • Labthink起草的GB/T 34445-2017《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正式颁布
    2017年9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颁布GB/T 34445-2017《 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热封面热粘性能测定》,实施日期为2018年4月1日。  这是软塑材料行业首个热粘性能相关测试方法国家标准,规定了热塑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封面在热封刚结束,尚未冷却时的热粘力的测试方法。包材热粘性测试,不但能很好地解决生产线灌装破袋的问题,同时也会为包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计划,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厦门金德威包装有限公司、广东德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  起草小组对行业情况和国际标准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利用Labthink热粘性能测试仪器进行的相关试验验证基础上,历时三年完成了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和审查等各阶段工作,按规定程序上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做最终审核。  Labthink兰光,致力于通过包装检测技术提升和尖端检测仪器研发帮助客户应对包装难题,助力包装相关产业的品质安全。
  • 哈工大(深圳)马星团队和中科院刘志远研究员《Nature Electronics》: 基于可调塑性的
    镓基液态金属(LM)由于其优异的金属导电性以及室温流动性特点,被认为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镓基LM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各类柔性电子器件,如可穿戴传感器、柔性电容器、柔性电感器以及柔性变阻器等。LM柔性器件的集成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3D柔性电子被普遍认为是提高集成性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然而,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为LM柔性器件提供了优异的可变形性,但同时给3D结构柔性电路的制备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报道的3D打印、冷冻打印、通道填充等方法在复杂3D结构电路的制备、工艺成本以及功能性芯片的集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近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星教授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研究员,提出了一种通过将镓基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并通过塑性变形制备复杂3D结构柔性导体的方法。作者基于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及相关理论,着重考量材料的相变温度、机械强度和塑性加工性能,筛选出Ga-10In作为3D柔性电子制备的基础材料。固体Ga-10In的高塑性特点允许通过机械弯曲、缠绕等方式制备复杂3D结构导体,在熔点以下温度将3D导体与功能芯片连接并使用硅胶封装后,熔点以上温度加热(22.7 °C)便可使Ga-10In熔化并恢复其流动性。此外由于过冷效应,Ga-10In导体可以在低于熔点的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液态,保证了柔性电子器件的服役温度区间。为证明该方案的实用性,作者设计了具有超高灵敏度的3D应变传感器、由3D跳线导体构成的二极管 (LED) 阵列以及由3D螺旋结构的可穿戴传感器和多层柔性电路板组成的手指动作监测装置。相关工作以“Three-dimensional flexible electronics using solidified liquid metal with regulated plasticity”为题发表于电子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Electronics》,2019级博士生李国强同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在本项研究中,由摩方精密25 μm精度的nanoArch P150设备3D打印的高精度模具,为制备2D应变传感电路和3D拱形跳线提供了精密支持。图1:基于可调塑性的凝固态液态金属的3D柔性电子简介说明。(a) 液态的Ga-10In转变为固态的片状和棒状示意图;(b) 塑性变形能力对比;(c) Ga-10In低温拉伸性能;(d) Ga-10In相变性能测试;(e) 基于该方案制备的3D柔性电子。图2:Ga-In合金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a) 凝固态Ga-10In显微组织;(b) Ga-In合金中A6相体积分数于In元素含量的关系;(c) Ga-10In和Ga-15In显微组织表征;(d) Ga-10In拉伸样断口附近显微组织表征;(e) Ga-In合金力学性能测试;(f) 图(e)对应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g) Ga-In合金相变测试;(h) Ga-In合金熔点与In元素含量的关系。图3:2D应变传感器的电力性能测试及3D高灵敏度应变传感器设计。(a) 2D应变传感器电阻-应变关系;(b) 2D应变传感器平均GF值与应变的关系;(c) 2D应变传感器横向及纵向拉伸性能测试;(d) 3D应变传感器照片及其性能;(e) 3D应变传感器挤压位置的CT微观表征;(f) 与已报道LM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比。 图4:Ga-10In 3D拱形导体及其LED柔性阵列应用。(a) 熔化前后拱形Ga-10In导体图像;(b) LED阵列示意图;(c) LED阵列电流-电压性能测试;(d) 控制装置和LED阵列电路图;(e) 控制系统和LED柔性阵列照片;(f) LED阵列动态弯曲图像。图5:3D结构的可穿戴手指动作监测柔性装置。(a) 装置示意图;(b) 3D柔性传感器及其变形性能;(c) 3D柔性传感器的手指动作传感测试;(d) 3D传感器疲劳性能测试;(e) 3D柔性电路板俯视图像;(f, g) 3D垂直电路图像;(h) 该柔性装置的手指动作测试。通过凝固态Ga-10In液态金属的塑性变形制备复杂结构3D柔性导体具有显著优势,但作者表示,该3D柔性电子制备方案目前在导电线径、柔性器件制备效率、以及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方面仍存在限制。
  • 基于可调塑性的凝固态液态金属的3D柔性电子,摩方精密为科研探索提供精密技术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星教授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志远研究员,提出了一种通过将镓基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并通过塑性变形制备复杂3D结构柔性导体的方法。在本项研究中,由摩方精密25 μm精度的nanoArch P150设备3D打印的高精度模具,为制备2D应变传感电路和3D拱形跳线提供了精密支持。
  • 积极合作研发高品质仪器 高铁检测仪器参与国际橡塑展——访高铁检测仪器公司廖文杰和潘子清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于2019年5月21日在中国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伴随着中国塑料及橡胶行业成长逾30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具规模之橡塑业展会,并对中国橡塑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已是全球领先的塑料橡胶业展览会,业内人士更公认其影响力仅次于德国" K展" ,成为橡塑业的全球最顶尖的展会之一。 去年的展会盛况空前,展馆总面积超30万,展商数目近4000,参展国家及地区多达40个,参展人数超过18万,而今年展会预期更胜往昔。/pp  高铁检测仪器公司(以下简称“高铁检测仪器”)于1976年在台湾成立,到目前是一家有多年生产经验的仪器制造商。仪器信息网采访了高铁检测仪器的廖文杰和潘子清。/pp  采访视频如下:/p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8818C4304CC46A7A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pp  廖文杰自豪地谈到高铁检测仪器的目标:立足于中国,放眼全世界,希望为各行各业提供最好品质的仪器,符合大众需求,并服务于社会。/pp  随后,技术代表潘子清详细介绍了公司研发的主力产品以及与公司合作的一些进口仪器,如无转子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维卡热变形试验机、高温维卡热变形试验机、华莱士快速塑形计、塑料热性能分析仪、海德微型国际硬度计等。潘子清还展示了高铁检测仪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塑胶熔融指数测定仪、数位冲击试验机等。高铁检测仪器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pp  最后,潘子清热情邀请各位客户和研发工程师到高铁检测仪器公司进行参观考察和深入交流。/p
  • 助力全国“土壤三普”,莱伯泰科无机元素解决方案让检测更加快速、准确、智能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为期四年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这是自1979-198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时隔近四十年后的又一次大摸底行动。莱伯泰科作为具有20年历史的分析仪器生产厂家,拥有质谱、光谱、色谱以及各种前处理设备,并且在环境检测领域深耕多年,成为了广大环境检测实验室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针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特推出《莱伯泰科土壤普查无机元素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公众号留言即可领取。在《莱伯泰科土壤普查无机元素解决方案》中,使用到了如下前处理设备与分析仪器:前处理设备类REVO微波消解仪1、优秀的防爆能力,极低的微波泄漏量,高安全等级设计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2、全不锈钢安全门,智能软件控制温度门锁,确保运行过程安全。3、工业级双磁控管设计,微波谐振腔体结合专利的微波均匀技术,确保样品的均匀性。4、全罐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监控所有样品罐的反应条件。5、大工作腔体,高通量设计,可同时消解40个样品。6、彩色触摸屏控制,图标式菜单,简单易操作,一键智能消解。UltraWAVE 超级微波消解仪1、超级微波化学平台 改变了传统微波消解的设计规则!2、实现了超高温度和压力的消解,可在200bar压力长时间工作,工作效率是常规微波的3倍以上;3、同一批次消解食品,土壤,矿石,塑料,金属等多种类型样品;4、仅需2-3mL加酸量,与常规微波相比减少70%,无需赶酸; 5、很低的使用成本,无需使用特殊的消解罐,普通的石英/玻璃/TFM试管均可使用;6、大幅减少人力消耗,10秒左右快速密闭消解罐,避免了几十分钟的装罐过程;7、大样品批处理量和称样量,同时消解77个样品。D-MASTER全自动消解仪1、全自动过程:消解过程自动化,标准化,有效提高实验精密度和重现性2、智能化控制:远程控制系统,操作更便捷,预约开机功能让仪器真正实现无人值守自主实验3、实验更高效:完全独立的双模块设计,不同的方法可同时运行,互不干扰无污染4、高等级防腐:全防腐操作平台,自带通风系统,隔绝酸气酸液,让仪器运行更稳定DigBlock ST36消解仪1、环绕式加热方式,消解速度更快2、智能程序升温,消解过程程序化,无人值守节省人力3、原装进口保温材料,整机在消解过程中可节能80%,用低功率实现快速升温4、整机密封防腐,增加了主机台面的防酸气、酸液浸入功能5、智能手机控制器,远程控制让实验过程随手掌握minilab3000全自动液体处理平台1、标准化:保证不同人员,不同实验室,不同地点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2、提高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具备完整的数据及操作过程记录,具备溯源及权限管理功能3、降低误操作机率:防止人为操作失误4、有效提高工作效率:24小时连续工作,不会因疲劳出错5、把技术人员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技术人员可以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6、保护操作者: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毒有害试剂伤害分析仪器类LabMS 3000 ICP-MS1、强劲:集成型超高基质进样系统,支持在线氩气稀释和有机样品加氧除碳,从而减少样品前处理时间并避免此过程中引入的各种污染。2、精准:第三代动能歧视碰撞池技术,消除棘手的多原子和双电荷离子干扰,提升数据质量。3、 安全:具有五重安全防控以及定时维护日志,确保仪器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运行,最大化减少计划外的停机和提供安全保护。4、智能:HiMass 智能工作站,中英文语言实时切换,支持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定制报告模版,向导式设计更符合中国人操作习惯。5、可靠:与LabTech 前处理设备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元素分析解决方案,使元素分析更高效、更准确、更安全。DMA-80 evo 全自动直接测汞仪1、无需任何样品前处理,2-5min内获取准确结果2、固体/液体/气体直接进样,无需模块切换3、出色的稳定性,其标准曲线仅需3-6个月校正一次,真正做到即开即用;4、0.0005ng的超低检出限,7个数量级极宽的线性范围,RSD≤1%;5、分析过程不消耗任何化学试剂,不会产生任何废液废气,绿色分析;6、众多国内外权威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仪器。
  •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新标准实施
    据悉,自从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塑料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之后,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劣质餐盒也因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而慢慢淡出市场,一次性快餐餐盒向着密封性、透明性、防烫性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新国标的实施,使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行业的分类和管理有了可依据的标准,便于各有关部门顺利开展监管工作,逐步规范行业秩序,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做出三方规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有关部门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安全性能好、回收利用价值高的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将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  新的国家标准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此前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虽未明文禁止,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新国标的施行将彻底结束这一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生产及使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明确界定范围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并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指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通过热塑成型加工得到的一次性餐饮具。  据了解,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严把“两关”上:一是严把原材料关。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原料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使用的树脂等应为食品级 添加剂的用量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在感官上不得有异嗅 色泽正常 成型品不能有裂缝口及填装缺陷 无油污、尘土、霉变及其他异物 表面平整洁净、质地均匀,无划痕,无皱褶,无剥离,无破裂,无穿孔等。二是严把使用性能关。新标准主要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容积偏差、负重性能、跌落性能、盖体对折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尤其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耐温性能,如耐热水、耐热油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新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植物纤维模塑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其使用时的耐温程度,可以分为耐温和不耐温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为非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 还可以分为可微波炉用和非微波炉用一次性餐饮具。  同时,该标准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标准规定,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水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变形、阴渗及渗漏 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油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阴渗及渗漏 对盛装液体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饮具,试验后不应漏水 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饮具,其负重前后高度变化应不大于5% 微波炉试验应无变形、缺陷、渗漏和异常……这些规定为消费者科学选购、安全使用餐饮具提供了指南。  “可降解”不可随意标注  伴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执行了近十年的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被替代。《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不适用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同时较之原标准,修改了分类办法,修改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标内容中的异嗅等,使用性能检验上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样品的检验数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确淀粉含量不小于40%。  增加了对标识可微波炉使用的一次性餐饮具的微波炉使用性能及检验方法,补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的新要求,修改了检验规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降解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也由原标准采用gb/t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改为采用gb/t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对于标称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据了解,一直以来,市面上一些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因为真正可降解的餐具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而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根据新标准,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再随意标注“可降解”字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只有能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可降解餐具”,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  行业监管有标可循  在新国标实施前,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许多产品的包装标识都过于简单、欠缺规范,多款产品均采用一般的塑料包装袋进行简易封装,外包装上仅仅注明了产地、生产商等信息,而无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物质、卫生标准、耐高温性能等关键信息。新标准的实施将给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明确的标准依据、新的机会和挑战。
  • 徕卡快速高内涵荧光成像系统加速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
    应用专家 赵梦路 抗体药物在免疫、肿瘤治疗等多种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1],下图中红色代表2018年使用量最多的10种抗体药物。图1 时间轴显示从1975年开始研发成功的治疗性抗体及应用虽然抗体药物市场巨大,但是每年通过FDA审核并成功上市的治疗性抗体依然非常少,从下图可以看出,上市药物少的很大原因是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存在流程复杂、体外和体内药效验证困难等原因。图2 治疗性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路线下图可以看出传统药物筛选流程中没有影像学方法,整个研发数据单一,必须拿到上一步的结果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而影像学方法可以进行高通量筛选,允许同时评估多个抗体分子的效力和毒性,最关键一点是影像学方法在药物筛选早期就可以拿到药物有无毒性作用,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的毒副作用,为更好的进行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2]。图3 药物序列筛选和并行筛选Leica THUNDER 3D极速高内涵活细胞培养成像系统是Leica全新研发的宽场快速高分辨荧光成像系统,拥有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光毒性低和Navigator高通量采集与自动化处理数据等优点。 优势一 成像速度快适合高通量快速筛选,视频中使用THUNDER拍摄96孔板,每孔三色荧光成像加10层 Z stack,最终3.5分钟即可全部采集完成。视频1 THUNDER快速多通道荧光数据采集 视频2 THUNDER自定义采集参数和随机性设置高速多通道采集只是获取数据的第一步,自动化分析数据才能高效的获取结果。THUNDER可在Navigator流程中添加自动分析步骤,让数据采集完成自动进入分析流程,最终将结果直接呈现出来,图4 Navigator高通量采集后自动进入分析模块 优势二 高分辨率传统宽场成像虽然可以快速采集数据,但是由于固有的光学结构无法有效滤除非焦信号造成的信号模糊、信噪比差,而点扫描共聚焦又受限于成像速度慢无法满足高通量筛选的需求。THUNDER快速高分辨荧光成像系统,基于宽场成像一次拍照即可达到136nm的超高分辨率成像,THUNDER在满足成像速度的同时具备高分辨率优势,超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图像使后期结构辨别、弱信号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图5 THUNDER分辨细胞核中的DNA损伤位点传统宽场显微镜由于非焦信号干扰和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分辨300nm以内距离较近的信号。图5中的观察病毒侵入细胞核中造成的损伤位点(黄色点信号),由于THUNDER在XY轴拥有136nm的超高分辨率,因此可以清楚分辨靠的比较近的损伤点,这一THUNDER图像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图6 神经细胞离体3D培养在药物研究领域,经常需要验证药物分子对细胞结构及存活的影响。THUNDER图像具有高分辨率优势,可以在药物作用早期即可观察到细胞精细结构的改变,从而更灵敏的捕获药物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为后期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图7 高信噪比图像助力细胞计数分析图像模糊,信噪比不足一直都是图像后期分析的难题,THUNDER技术在细胞高通量计数分析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高分辨和高信噪比的图像大大简化了后期分析难度,可以更方便的进行自动分析。 优势三 应用广,适用细胞和模式动物随着技术的进步,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已经不再局限在单细胞水平的疗效验证,而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渗透到活性分子的筛选中。由于抗体药物在离体细胞中的代谢与在体内情况有很大不同,如何缩小作用环境的差距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比如可以通过类器官的构建来研究和体内相似的微环境及渗透屏障,可以在斑马、鱼线虫等模式动物活体水平研究抗体药物在体内环境的靶向性等等。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模型都需要一种观察深度大、应用范围广的成像技术,THUNDER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视频3 Pseudoislets (pancreatic beta cells)(pancreatic beta cMIN6 cells grown as pseudoislets ells). DAPI (blue), Insulin (Alexa488, green), membrane receptor (Alexa594, red), phalloidin (Alexa647, white).Sample courtesy Dr. Rémy Bonnavion, MPI for Heart and Lung Research, Bad Nauheim视频中胰岛类器官由于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所以荧光显微镜无法分辨胰岛素分泌的具体情况,THUNDER高分辨成像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THUNDER拍摄深度深的优点也让整个类器官都可以清楚的观察。视频4 Lung Organoid Mouse lung organoids derived from alveola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20x Air through 1mm plastic bottomSample courtesy Dr. Pumaree Kanrai, MPI for Heart and Lung Research, Bad Nauheim (Germany).肺类器官是培养中普通塑料培养板中的样本,从参数可以看出THUNDER成像不仅可以清楚分辨肺泡细胞的位置,而且使用厚底培养容器和长工作距离物镜不影响THUNDER高分辨拍摄,因此THUNDER可以拍摄几乎所有培养容器,覆盖单细胞到大体积类器官样本,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图8 线虫模式动物THUNDER成像图9 线虫体细胞计数自动分析在模式动物成像方面,THUNDER依然可以做到体细胞水平的成像,并且在大尺度深度采集后可以自动进行计数分析,方便评估药物在体内代谢和对体细胞的毒性作用。总结THUNDER是Leica专利的超高分辨、高信噪比快速荧光成像系统,可以覆盖单细胞、组织、类器官和活体动物等大部分研究领域。由于THUNDER具有快速高分辨的特点,因此所以可助力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可应用于治疗性抗体药物的体外细胞水平药效筛选和体内活性药效验证等试验,可助力抗体药物活性筛选、杀伤效果验证、早期细胞毒性发现等方面研究。针对抗体研究中细胞遇到的细胞、类器官和活体模式动物等样本,THUNDER倒置平台和体视镜平台可以完美的覆盖。而在分子水平,由于传统光学衍射限制,无法直接观察分子间的结合及相互作用强弱,Leica FALCON可以提供FLIM-FRET方案,可以超越衍射极限限制,实现分子水平相互作用检测。基于荧光寿命系统的FRET检测不受荧光染色、漂白等强度因素影响,可以更加精准的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考文献:1.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Luet 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2020) 27:1 2. Cellular imaging in drug discovery. NATURE REVIEWS | DRUG DISCOVERY(2006)343:5
  •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新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
    新的国家标准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此前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虽未明文禁止,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新国标的施行将彻底结束这一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生产及使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明确界定范围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并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指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通过热塑成型加工得到的一次性餐饮具。  据了解,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严把“两关”上:一是严把原材料关。新标准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原料制定了专门的规定,如使用的树脂等应为食品级 添加剂的用量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在感官上不得有异嗅 色泽正常 成型品不能有裂缝口及填装缺陷 无油污、尘土、霉变及其他异物 表面平整洁净、质地均匀,无划痕,无皱褶,无剥离,无破裂,无穿孔等。二是严把使用性能关。新标准主要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容积偏差、负重性能、跌落性能、盖体对折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尤其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耐温性能,如耐热水、耐热油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新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按照其材质可以分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植物纤维模塑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其使用时的耐温程度,可以分为耐温和不耐温一次性餐饮具 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为非降解一次性餐饮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饮具 还可以分为可微波炉用和非微波炉用一次性餐饮具。  同时,该标准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例如,标准规定,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水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变形、阴渗及渗漏 一次性餐饮具耐热油试验后,不应变形、起皮、起皱,对容器功能的餐饮具不应阴渗及渗漏 对盛装液体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饮具,试验后不应漏水 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饮具,其负重前后高度变化应不大于5% 微波炉试验应无变形、缺陷、渗漏和异常……这些规定为消费者科学选购、安全使用餐饮具提供了指南。  “可降解”不可随意标注  伴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执行了近十年的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被替代。《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不适用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同时较之原标准,修改了分类办法,修改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标内容中的异嗅等,使用性能检验上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样品的检验数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确淀粉含量不小于40%。  增加了对标识可微波炉使用的一次性餐饮具的微波炉使用性能及检验方法,补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的新要求,修改了检验规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降解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也由原标准采用GB/T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改为采用GB/T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对于标称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据了解,一直以来,市面上一些假冒伪劣的所谓“可降解饭盒”大行其道,因为真正可降解的餐具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而旧的技术标准难以保证执法力度。根据新标准,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再随意标注“可降解”字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只有能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可降解餐具”,对可降解餐饮具有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  行业监管有标可循  在新国标实施前,记者走访部分超市时看到,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许多产品的包装标识都过于简单、欠缺规范,多款产品均采用一般的塑料包装袋进行简易封装,外包装上仅仅注明了产地、生产商等信息,而无产品的化学成分、组成物质、卫生标准、耐高温性能等关键信息。新标准的实施将给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明确的标准依据、新的机会和挑战。  据悉,自从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塑料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之后,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劣质餐盒也因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而慢慢淡出市场,一次性快餐餐盒向着密封性、透明性、防烫性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新国标的实施,使一次性塑料餐饮具行业的分类和管理有了可依据的标准,便于各有关部门顺利开展监管工作,逐步规范行业秩序,对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做出三方规定,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规范中小型企业。同时,有关部门也将根据相关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安全性能好、回收利用价值高的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将在未来市场更具竞争力。
  • 一种新型磁性材料可快速去除水环境中的微纳塑料
    从河流到湖泊,从大江到海洋,有着“白色污染”之称的塑料垃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微纳尺度的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更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面对这些潜在威胁,开发出高效去除水环境中微纳塑料的技术迫在眉睫。广西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环境新型污染物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李婉赫研究实习员、黄慨研究员、王俊教授等开发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可对水环境中的微纳塑料进行快速去除,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团队开发的这种新型磁性材料主要针对安全饮水领域,尤其是纳米级塑料颗粒的处理。”黄慨说。新型磁性材料具有亲水和疏水特性作为一种人造材料,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微纳塑料在水生环境中广泛分布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黄慨表示,由于微纳塑料体积小,很容易被水生生物吸收,最终进入食物链而对终端消费者人类产生危害。同时微塑料在水中还会从周围环境中吸附其他有毒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和永久性有毒物质),这会造成微纳塑料的毒性成几何倍数放大。因此,如何解决水环境微塑料的污染问题,探索有效去除水中微塑料的策略势在必行。“塑料颗粒纳米化后,其在水体中的分散作用更强,疏水性变弱,常规的吸附材料难以在水体中有效地吸附纳米级塑料颗粒。”黄慨说。为此,团队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具亲水和疏水特性的双亲性吸附材料,该材料既能在水体自由分散又能寻找并吸附塑料微粒,从而实现高效去除和实现生态环境修复的目标。李婉赫介绍,双亲性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化学不对称性的磁性粒子,其表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化合物。这种不对称赋予了粒子独特的特性,使材料表面同时具备亲水/疏水、极性/非极性等特点。双亲性磁性janus粒子结构示意图,表明它具有两种亲水疏水基团结构。受访者供图“团队开发的这种新型双亲性磁性材料,以磁性微球为原料,通过皮克林乳液定向控制和磷酸基高分子定向表面修饰,得到的一种单侧花状结构的双亲性磁性粒子。这种粒子具有适宜的电动电势(Zeta电位)和接触角,亲水侧有利于在水环境中充分分散与其他粒子接触,疏水侧则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带负电荷塑料粒子的能力。在磁场中,这种双亲性磁性粒子能够实现快速分离,从而完成对水环境中微米级/纳米级塑料微粒的富集与分离。”李婉赫说。未来能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的吸附治理与其他吸附材料相比,此次合成的这种新型磁性材料用于吸附微纳塑料有何优势?“这种新型磁性材料的优势在于对低浓度高度纳米化的微纳塑料具有更显著的吸附能力,亲水侧有利于充分分散接触,疏水侧有利于吸附目标物,在磁场作用下能快速聚集分离。目前从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上看,它吸附聚苯乙烯(PS)微粒的吸附速率为每分钟0.759,吸附容量达到每克能吸附2.72克聚苯乙烯微粒,而它吸附聚乙烯(PE)微粒的吸附速率为每分钟0.539,吸附容量达到每克吸附2.42克聚乙烯微粒,这些吸附能力数据比非双亲性吸附材料都要高,因此它在处理聚苯乙烯和聚乙烯两种微纳塑料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李婉赫说。作为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新型双亲性磁性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实用价值。“我们开发的新型双亲性磁性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水环境中微纳塑料颗粒的吸附治理,未来也能应用于水环境中抗生素和其他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治理,团队正逐步对相关应用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黄慨说。该团队经过研究还发现,此次研究开发的新型吸附材料,对聚苯乙烯和聚乙烯两类带负电荷塑料微粒表现出强的吸附效果,而对于其他带正电荷塑料微粒的吸附效果不明显,比如吸附带正电荷(MR)的能力就很弱。“相关的甄别研究工作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黄慨表示,未来,团队将会设计强化亲水侧作用的吸附材料,同时完善材料甄别更多目标物的吸附能力,掌握更丰富的吸附数据,构建各类型塑料微粒的吸附数据库。同时团队与自来水厂合作开展集成设计去除塑料微粒的装置模块,为今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Brookfield粘度计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上)
    食品流变学研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食品体系的复杂性,早期流变学的研究主要是一些经验性的测定,例如产品在自身质量下其流动性、铺展性和碎裂性的测定等。近年来由于食品科学工作者为了提高对食物加工性,特别是食品的深加工性、工艺及设备设计的依据性等的需要,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变得愈来愈广泛。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研究手段亦有了较大地发展,表现在先进的流变学测试仪器的引入和开发。应用先进测试仪器,使实验与研究在建立食品物料的流变特性力学模型上更为方便。 Brookfield做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粘度计生产商,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均可以用于食品流变性特别是液体流变性的研究,下面即是Brookfield粘度计在一些具体行业的应用: 1、淀粉的糊化特性 混淀粉于水中,不停地搅拌。颗粒悬浮于水中,形成白色悬浮液,称为淀粉乳。加热淀粉乳,颗粒随温度的升高,吸水更多,膨胀更大,达到一定的温度,原淀粉结构被破坏,吸水膨胀成粘稠胶体糊。这种现象称为糊化,其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形成的胶体称为淀粉糊。 粘度是淀粉糊的最重要性质,面在普遍用粘度曲线测定, Brookfield的SSB(淀粉测量系统)是为测量工业淀粉样品在自动快速糊化和快速冷却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而设计的。SSB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帮助产品研究者快速地调整产品结构。 2、乳品行业 乳制品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消费量较大,相应的流变学研究也较广泛。研究表明:牛乳的流变特性受其浓度的影响。浓度不同不仅使牛乳的表观粘度值发生变化,而且使牛乳的流体类型也发生变化。在浓度较低时,牛乳呈现涨塑性特性(n1),在中等浓度下变成牛顿流体(n=1),但在浓度较高时,又变成非牛顿流体,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n1),即随着浓度的增加,n值由大逐渐变小。虽然温度对牛乳粘度的大小有影响,但对牛乳的流型没有影响。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浓度对流型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担心食入过多的脂肪,所以低脂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流行品。但是由于脱脂使牛奶的口感和质地都不如以前。1991年,Shoemaker Nantz等人研究了乳制品的粘度与感官评定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奶油味和口感与脂肪含量相关很强,而同时奶油味和口感与仪器测定的粘度相关性也很强,初步证实了粘度与感官分析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在乳品的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粘度的测定越来越重要。 在搅拌型酸奶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控制项目之一是粘度,搅拌型酸奶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已发酵好的、凝固的酸奶进行机械加工处理,如搅拌、冷却、灌装等工艺过程。如果生产线设计不合理或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就会造成酸奶粘度大大降低,严重时会出现分层现象。粘度也是评价酸奶质量的重要指标。 另外,在乳品在浓缩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粘度的测定来确定浓缩的终点。Brookfield的旋转粘度计有众多类型的转子,在测定乳品的粘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转子,如桨式转子、升降支架等。 3、果汁 果汁的流变特性研究国内外均有开展。据报道,不含果胶的山楂汁、酸枣汁、黑加仑汁及澄清水蜜桃汁的流变曲线均为其延长线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其流型为牛顿流体。含果胶的果汁的流变曲线为一过原点呈凹形向上的曲线,说明流型为假塑性流体。因此说明,果汁的流型与是否含果胶有关。如果含果胶时,果汁溶液基本就有两步分组成,浆液和浮在浆液上的水果细胞壁碎屑组成的微粒物质。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部分微粒很可能被分离出来,或浮在表面,或者沉到底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防止悬浮的微粒与浆液之间的分离。只有其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浆液对微粒的作用力与其受到向下的重力平衡时,才可以避免微粒与浆液分离。在生产中控制果汁的粘度也有很重要的意义,采用Brookfield的旋转粘度计,可以控制剪切速率,在较低的剪切速率下,基本可以模拟果汁内部的应力,增加了粘度测定的准确性。 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粘度计中国独家代理:东南科仪 欢迎来电咨询东南科仪:400-113-3003请戳 www.sinoinstrument.com 查询更多产品优惠信息。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是添加微信号“dongnankeyi”,加入东南科仪的微信平台,和我们一起互动吧!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1506-1507(510610) 电话:020-66618088 传真:020-83510388公司网址: www.sinoinstrument.comE-mail:dongnan@sinoinstrument.com意大利VELP搅拌器中国总代理:东南科仪VELP中文网站:www.velpchina.cn 【东南科仪创建于1992年。自创建伊始,即致力于向中国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检测仪器。目前拥有十多个欧、美、日顶级品牌的总代理及一级代理权,产品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品牌包括有ATAGO,ALP,VELP,Brookfield,Binder,Lovibond,X-rite,METTLER TOLEDO,alalis,Millipore,Nabertherm ,NICHIRYO,YSI,CURIOX,interscience, EYELA, Telstar,coleparmer等】
  • 发明人库尔特的传奇人生——颗粒表征电阻法(上)
    史上曾经有 400 多种颗粒表征技术,其中有一种以发明者命名的颗粒计数与粒度测试技术至今尚在广泛使用,并且是全球血细胞计数的标准技术,那就是被冠以科学名称电阻法(或电感应区法)的库尔特原理。此项技术自20 世纪 50 年代初发明以来[i],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以及各个工业领域,包括超过 98%的自动细胞计数器[ii,iii]。除了测量各类血细胞外,此原理还可用于表征(计数和粒度测量)合适粒度范围内的任何可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颗粒材料[iv]。在过去 70 多年中,该方法已被用来表征数千种不同的医学与工业颗粒材料,2022 年的谷歌学者搜索发现有近 16 万篇有关库尔特计数器的各类文献。 在电阻法测量中,壁上带有一个小孔的玻璃管被放置在含有低浓度颗粒的弱电解质悬浮液中,该小孔使得管内外的液体相通,并通过一个在孔内另一个在孔外的两个电极建立一个电场。 由于悬浮液中的电解质,在两电极加了一定电压后(或通了一定电流后),小孔内会有一定的电流流过(或两端有一定的电压),并在那小孔附近产生一个所谓的“感应区”。含颗粒的液体从小孔管外被真空或其他方法抽取而穿过小孔进入小孔管。当颗粒通过感应区时,颗粒的浸入体积取代了等同体积的电解液从而使感应区的电阻发生短暂的变化。这种电阻变化导致产生相应的电流脉冲或电压脉冲。通过测量电脉冲的数量及其振幅,可以获取有关颗粒数量和每个颗粒体积的信息。 1 库尔特原理示意图 本文将分为两篇。第一篇介绍库尔特先生,第二篇介绍经典库尔特原理及其最新发展。库尔特先生&库尔特原理库尔特先生是与中美两国有密切关系的一位传奇性人物。2 华莱士• 库尔特(Wallace H. Coulter,1913-1998)他出生于阿肯色州,在乔治亚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1930 年代,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代理,住在上海和平饭店。 正当他处于热恋之中,与一位白俄罗斯美女在和平饭店品着美酒咖啡,欣赏爵士音乐,漫步月光下的外滩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他不得不离开恋人,随着日军的不断南侵,从华南经东南亚回到美国。中美 1979 年建交后,他成为最初一批前往中国访问的美商。他与随行人员回到和平饭店那间包房,抚摸着外滩的岸墙,勾起了深深的回忆。他期望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寻找那在战乱中失联的情人。30多年的动荡岁月,又是一位外籍女子,那是一个达不成的愿望。他钟情一生,终身未婚,也无子女,可是中国情结却挥之不去。 3 库尔特在 1990 年代与中国代表团,右一为作者。早在 1970 年代,库尔特公司就由其英国分公司在华销售血细胞计数仪。中美建交之后的 1980 年代,库尔特公司在蔡光天开办的改革开放早期最大的英语培训学校——上海前进业余进修学校的帮助下,成为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他办公室内,桌上地下放满了与中国有关的书籍物品,每次有来自中国的访客或员工,他都会亲切地与他们会面,亲自解释库尔特原理。1940 年代,美国在日本投了原子弹后,受辐射区人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血液检验,但当时的医学界缺乏快速准确的血细胞检验方法。库尔特在自家车库内埋头研究了数年。最初的设计是在一张纸上打一个粗糙的洞,然后将纸浸在液体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设计改动,并据说他曾经割破自己的手指滴血,来验证他的发明。库尔特最终在 1953 年发明了被世人普遍认可的库尔特原理,并为之成立了库尔特电子公司(Coulter Electronics),量产血液计数仪,给全球血液检验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库尔特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全盛时有四五千员工。 库尔特并直接促成了颗粒表征业内另外两家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他的一个员工伯格 (Rebert H. Berg, 1921-1999)考虑到工业界颗粒大小的分布一般较宽,线性电子线路无法满足, 发明了对数安排的电子线路,可以测量粒径跨越几个数量级的样品。伯格后来在 1958 年成立了规模较小的颗粒数据实验室(Particle Data Laboratories),在工业界推广库尔特计数仪。而当库尔特母校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奥尔教授(Clyde Orr,1921-2010)与他的博士生亨德里克斯(Warren P. Hendrix,1932-2005)在 1962 年下海生产全球首款商用表面吸附仪时,已在商业上小有成就的库尔特出资促成了麦克仪器公司(Micromeritics Instrument Company)的成立。而麦克仪器公司又在 1997 年收购了由于伯格陷入尼日利亚骗局而濒临破产的公司的库尔特计数仪产品。 4 收藏在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中最早的库尔特计数仪:型号 A当库尔特自知来日不多时, 他想起了老朋友贝克曼(Arnold O. Beckman,1900-2004)。尽管贝克曼早已退休,可是贝克曼仪器公司的文化传承很使库尔特满意,他拒绝了数家更大公司的高价,在贝克曼仪器公司保证保留他姓的条件下,在 1997 年促成了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诞生。 他将出售公司获得的款项,建立了有近 5 亿美金的华莱士·H·库尔特基金,专用于通过医学与工程研究而发展医疗保健。库尔特并被美国科学历史研究所列入了名人堂。参考文献【i】 Coulter, W.H., Means for Counting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Fluid, US Patent 2,656,508, 1953. 【ii】Graham, M.D., The Coulter Principle: Foundation of an Industry, J Assoc Lab Auto, 2003, 8(6), 72-81. 【iii】 Graham M.D., The Coulter Principle: Imaginary Origins, Cytometry A, 2013, 83(12), 1057-61. 【iv】 Lines, R.W., The Electrical Sensing Zone Method, in Liquid and Surface-Borne Particle Measurement Handbook, Eds. Knapp, J.Z., Barber, T.A., Lieberman, A.,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96, Chpt.4, pp113-154. 作者简介许人良,国际标委会颗粒表征专家。1980年代前往美国就学,受教于20世纪物理化学大师彼得德拜的关门弟子、光散射巨擘朱鹏年和国际荧光物理化学权威魏尼克的门下,获博士及MBA学位。曾在多家跨国企业内任研发与管理等职位,包括美国贝克曼库尔特仪器公司颗粒部全球技术总监,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亚太区技术总监,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资深首席科学家。也曾任中国数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国际标准化组织资深专家与召集人,执笔与主持过多个颗粒表征国际标准 美国标准测试材料学会与化学学会的获奖者 中国颗粒学会高级理事,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3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 与中国颗粒学会共同主持设立了《麦克仪器-中国颗粒学报最佳论文奖》浸淫颗粒表征近半个世纪,除去70多篇专业学术论文、SCI援引近5000、数个美国专利之外,著有400页业内经典英文专著《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Light Scattering Methods》,以及即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颗粒表征的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表征技术
  • 专注无机元素分析,守护国民食品卫生健康——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刘丽萍教授
    提到疾控中心,人们习惯性联想到非典、新冠等突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事实上我们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以北京市疾控中心为例,其不仅负责北京市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计划免疫等的预防与控制的工作,还承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和职业卫生等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与干预等任务。今年以来,“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胖哥俩”肉蟹煲店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网红店们接连“爆雷”,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疾控中心关于食品安全等工作,近日,仪器信息网走进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刘丽萍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刘丽萍主任技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实验室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硕导专注无机分析,主持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刘丽萍所在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是北京市中毒诊断溯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专注于食品安全、环境健康等相关检测方法储备和开发,新型污染物研究和应急突发中毒事件处理工作,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在职业生涯早期,刘丽萍主要从事色谱技术分析,如食品中666、DDT等农药残留检测、酒中杂醇油检测等。1994年的一次工作调整,刘丽萍开始从事原子光谱工作,从采用原子荧光技术分析测定食品中砷、汞、硒开始转型无机元素分析,这一干就是二十七年。从事元素分析以来,刘丽萍在无机元素分析及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见证了国内无机元素分析发展的几个重要历程。她主持参加了数十项饮用水、食品、化妆品、生物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标准方法研制工作,其中研制的多项检测方法被纳入《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在全国推广应用。2013年卫健委在全国范围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遴选了八个参比实验室,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授予“兽药残留、非法添加、有害元素”三个参比实验室,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技术培训、异常结果的复核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工作,刘丽萍主要负责有害元素参比实验室工作。从2015年至今,刘丽萍团队多次承担元素类标准操作规程的研制工作,多年来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体系制定来了谷类、蔬菜、水果、食用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虾姑、茶叶、枣类、贝类、肉类、畜禽内脏中46种多元素的测定方法,虾姑、食用菌中无机砷测定方法的研制工作,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做了大量重要又精细的前瞻性工作。攻克元素测定难题,不断修订完善新国标2006年,一起引起国内外轩然大波的“紫菜海带”事件发生。事情的起因是国家市场监管相关单位在进行例行的藻类产品质量监测时,发现部分地区海带、紫菜中无机砷含量严重超标。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华南、华东、华北多个省份和地区的紫菜海带均被检查出无机砷超标,甚至有媒体形容吃紫菜犹如吃“砒霜”,全国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紫菜和海带滞销,我国海藻养殖业陷入危局。此事惊动了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责成卫生部门牵头处理此突发事件,作为主要参加人之一,刘丽萍第一时间参与了检测方法确认事件处理工作。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刘丽萍和事件处理团队发现原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 5009.11-2003中无机砷测定方法不适合紫菜、海带这类有机砷含量高的样品。由于方法的不适用造成假阳性,所以紫菜、海带中无机砷含量超标是个冤假错案!一桩“冤案”澄清了,众多从业者松了口气,老百姓也舒了一口气,紫菜、海带市场也恢复了往日繁荣。而刘丽萍他们并未就此打住,从这一年开始,刘丽萍和方法研制团队开始进行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测定方法的进一步研究。由于不同食品基质中砷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检测是一难点。将近十年,刘丽萍和研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优化了一个又一个分析条件,对测定方法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直到2015年9月23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 009.11-2014终于颁布出台了!GB 5009.11-2014较2003版本有很大的变化,此方法的出台凝聚了研制团队多年的心血,也首次引入液相和原子光谱联用分析技术,使我国元素形态分析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2015年刘丽萍团队偶然发现某野生食用菌中总砷含量很高,大大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用菌的限量规定。然而此食用菌在当地却被视为山珍美味,这激起刘丽萍极大的研究兴趣。于是她带领团队开始对食用菌中砷形态进行研究,几经周折,最后采用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定性,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发现此山珍--野生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砷为对健康无害的有机砷-砷甜菜碱,这项工作为野生食用菌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团队的研究工作远没有停止,目前刘丽萍教授正在主持进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1-2014修订工作。此外刘丽萍教授主持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5009.17-2021也在今年9月正式颁布。 微波消解:“缺少的这10℃,国产仪器搞上去了”说到标准,就不得不提仪器。刘丽萍坦言,在疾控系统的省级实验室中,除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外,实验室绝大部分仪器如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ICP-MS、原子吸收等设备全部是进口,微波消解、压力溶剂萃取、吹扫捕集等样品前处理仪器也是进口的。当时大家较少关注到国产仪器,而这种进口垄断的局面直到2015年才迎来转机。当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验评实验室参加了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北京海关)牵头的国产仪器验评工作。“通过验评工作,我们对上海屹尧这个品牌的微波消解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以前听说这个品牌的微波消解仪不错,但由于没有使用过,没有切身感受。通过这次验评才发现了它真正的优势。”以前消解母乳样品时,在采用温度控温的40位消解系统时刘丽萍团队发现样品消解液上方始终漂浮一层未消化完全的油状物。由于温度控温的系统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90℃,此类看似简单的样品也不得不采用超高压消解罐才能消解完全,严重影响实验的工作效率。消解植物油样品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要想消解完全就需要采用只有12个罐子的超高压消解体系,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一直让她和同事感到头疼。听说国产品牌屹尧的40位微波消解系统可以升温至200℃,这让他们很兴奋!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台国产微波消解能完美解决乳类样品、植物油样品的消解难题。多次试验证明,在同类型产品中,屹尧的微波消解仪在消解贝类、肉类和植物油类等难处理的样品时,均表现出了超强的优势。刘丽萍教授为仪器信息网编辑介绍屹尧微波消解仪的优势“进口品牌的微波消解在安全性和品质都很好,2004年采购的那款微波消解我们一直用到现在,目前国产微波消解仪的性能品质都上来了,消解能力还略胜一筹,真是太好了!”刘丽萍欣慰地说。如今中心实验室已经购买了一台屹尧的微波消解仪,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研制中。“今年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培训会上,我也会为做肉类和畜禽脏器多元素的实验室介绍屹尧这款微波消解仪,目前屹尧还推出一款24位温度控温的消解系统,消解温度可以达到230℃,仅采用温度控温多数食品基质的样品消解基本都能解决。屹尧的售后和个性化应用支持也非常到位… … 我们也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国产仪器像屹尧的微波消解仪一样加入到我们实验室,希望更多的国产仪器闯出自己的优质品牌”刘丽萍向我们介绍。作为疾控战线的一名老兵,二十多年来刘丽萍教授还和同事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巨能钙、苏丹红、三聚氰胺、怀柔山吧、胶囊铬、汞污染事件历历在目,2014年处理“顺义民工不明原因呕吐”事件中,刘丽萍团队凭借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经验,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多元素测定,结合离子色谱分析的氟,很快确定是因误食六氟硅酸镁引起的,为及时救治患者提供可靠的支持。2014年刘丽萍教授团队正在处理“顺义民工不明原因呕吐”事件为应对突发事件疾控中心老师们的手机是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日子里,疾控中心还有一只随时准备应对食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队伍,默默守卫着人民的健康......刘丽萍教授向我们介绍这些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她眼中,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守卫人民的健康中去,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北京市疾控中心举办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有害元素检测技术培训班
  • 综述硬度计的应用领域,包括布氏、洛氏、维氏、努氏,以及布洛维硬度计等
    硬度测试重要性&应用布、洛、维、努氏硬度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对于被检测的材料而言,硬度代表着在一定的压头和力的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以及抗摩擦性能等一系列不同物理量的综合性能指标。01硬度测试两种材质的物体相互划磨,软的材质会产生划痕,人类最早就是根据材料抵抗划磨的能力来比较材料的软与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材料硬度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硬度试验法有十几种,按施加试验力的方法分为静载压入法和动载试验法。 常用的布氏、洛氏及维氏硬度试验等属静载试验法;肖氏、里氏硬度属动载试验法。硬度试验具有以下特点:非破坏实验硬度试验对工件的损伤极小,一般不影响使用 方法不复杂试验方法方便不复杂,对大小部件均可直接测量;操作简单、快速硬度试验操作简单、效率高;换算关系硬度值与其他机械性能,如强度极限有近似的换算关系;应用广泛硬度试验是理化分析,金相试验及材料科学的重要手段。02硬度检测的重要性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硬度检测能反映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结构变化,通过硬度检测可以发现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从而评估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硬度检测是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通过硬度检测可以监测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洛氏硬度计洛氏硬度测试通过测量压痕深度来计算硬度值,在成批生产和大量检测的机械、冶金热加工过程中以及半成品或成品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刃具、模具、量具、工具等的成品制件检测。常用于测试金属和硬质塑胶材料的硬度,如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全自动洛氏硬度计,推荐轶诺的NEMESIS 6200.维氏硬度计维氏硬度测试通过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来计算硬度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测量范围可覆盖所有金属。适用范围:热处理、碳化、淬火硬化层,表面覆层,钢,有色金属和微小及薄形零件等。配备努氏压头后能测玻璃、陶瓷、玛瑙、人造宝石等较脆而又硬的材料的努氏硬度。全自动维氏硬度计,推荐轶诺的FALCON600 G2.布氏硬度计常用于测试金属材料零件的硬度,如铸铁、锻件、轧制件等。通过测量压痕直径来计算硬度值,具有较大的测试压痕和较高的测试精度,适用于大型零件检测。全自动布氏硬度计,推荐轶诺的NEXUS3400FA.03硬度计的应用领域硬度计在材料测试、研发、失效分析和预防、质量控制、工艺优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遍及汽车、航空航天、钢铁、机械、高校、科研、船舶、铁路、交通、电子、能源、医疗、石化等行业。汽车零部件的硬度检测,如发动机活塞、曲轴、缸体、刹车盘、齿轮、紧固件、轴承等,确保零件的耐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检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硬度,如涡轮叶片、涡轮等硬度,可以及时发现材料内部的缺陷和问题,为发动机的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能源行业通过硬度测试,及时发现设备内部的损伤和缺陷,预防事故的发生;医疗行业需要测试医疗器械和人工假体的硬度;电子行业需要测试材料的硬度,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石化行业检测管道的硬度,可以预防管道腐蚀和泄漏等安全问题,等等。质量控制硬度计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监控与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通过定期对产品进行硬度测试,及时发现材料的质量问题,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硬度计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快速筛选和分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轴承的硬度检测通过硬度测试可以评估轴承材料的硬度和质量,确保轴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耐久性。以及,监测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硬度变化,预测其寿命和可靠性,预防早期失效的发生。失效分析通过测量材料硬度,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提供失效原因的线索。例如,如果材料过度磨损或腐蚀,其硬度可能会降低。通过分析硬度变化,分析失效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材料的失效可能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工艺过程控制在工艺过程中,材料经过各种处理,如热处理、加工、焊接等,可能会影响材料的硬度。通过对材料硬度的测量,可以监测工艺过程对材料的影响,从而控制和优化工艺过程,减少失效的可能性。焊接结构的失效预防:检测焊缝的硬度和热影响区的范围,分析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通过了解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分布,评估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因硬度分布不均或热影响区过宽导而致焊接结构失效。复合材料的失效预防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多功能性。在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硬度计被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硬度和相关机械性能,预测其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预防因材料不匹配或性能不稳定导致的失效问题。材料研发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硬度值,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优劣,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依据。例如,研究新型材料的硬度特性、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差异、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等。硬度计为这些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教学科研主要体现在实验操作与演示、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硬度的概念、测试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人员也经常使用硬度计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新型材料的硬度特性、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等,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表面硬度检测通过表面硬度检测,可以评估热处理工件的耐磨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等,为后续的热处理工艺调整提供依据,提高热处理工件的质量和性能。热处理工艺控制在热处理过程中,硬度是衡量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变化的重要参数。通过硬度检测,可以了解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硬化程度和相变过程,从而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提高热处理工件的质量和性能。总之,硬度测试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硬质塑料、复合材料和新材料等。用硬度计进行材料性能检测,对于评估材料性能、控制产品质量、实效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轶诺INNOVATEST品质硬度计荷兰INNOVATEST轶诺高品质硬度计,涵盖布、洛、维、努氏等多种测试方法,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和工艺、高精度和可靠性、自动化和智能化、人性化的软件系统,以及全面的售后服务等优势,满足不同的硬度测试需求。轶诺为全球诸多用户提供了先进的硬度测试解决方案,行业遍及汽车、航空航天、钢铁、机械、高校、科研、船舶、铁路、交通、电子、能源、医疗、石化、桥梁、建筑、骨科/牙科实验室等领域。
  • 小体积有大“热”量 林赛斯携新品亮相橡塑展——访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伟华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于2019年5月21日在中国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伴随着中国塑料及橡胶行业成长逾30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具规模之橡塑业展会,并对中国橡塑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 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 已是全球领先的塑料橡胶业展览会,业内人士更公认其影响力仅次于德国" K展" ,成为橡塑业的全球最顶尖的展会之一。 去年的展会盛况空前,展馆总面积超30万,展商数目近4000,参展国家及地区多达40个,参展人数超过18万,而今年展会预期更胜往昔。/pp  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赛斯”)携新产品参加了本次展会。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林赛斯(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伟华。/pp  采访视频如下:/p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A384E89EEE44050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br//pp  林赛斯在热分析仪器研发方面已经有几十年悠久历史,产品线涵盖了热导、热扩散、DSC、和热重等。此次展会,林赛斯带来他们的DSC新产品。该产品不仅体积小、检测性能高、检测速度快、方便快速更换而且成本较低。产品采用的DSC支架达到芯片级,集成了参比、加热、传感器等。林赛斯希望通过产品推广,帮助更多用户提升检测合格率,并在高分子、医药、化学、有机、无机等领域有更好的应用。/pp  刘伟华通过参加展会,发现了用户对高端产品的注重性和对产品性能可塑性的关注,感受到了用户希望通过林赛斯的产品拓宽用户产品的行业应用的渴求。林赛斯致力于给予用户更好的应用体验,未来将在全国举办用户会等活动,对用户问题进行整理和解答。最后,刘伟华欢迎全国的用户到林赛斯位于北京的实验室参观体验和进行产品检测,从而对林赛斯的产品有更好了解。/pp /p
  • 用石墨烯“聆听”细菌“配乐”,或可用于抗生素耐药性快速检测
    你有没有想过细菌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听到细菌的声音,我们就能知道它们是否还活着。当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时,这些声音就会停止,除非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现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法尔博德阿里贾尼课题组研究人员成功使用石墨烯捕捉到了单一细菌的低水平噪音。相关研究发表在18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研究团队最初是研究石墨烯的基本力学原理,但他们想知道如果这种极其敏感的材料与单个生物物体接触会发生什么。“石墨烯是碳的一种存在形式,由单层原子组成,也被称为‘神奇材料’。”法尔博德阿里贾尼说,“它非常坚固,具有良好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而且对外力也非常敏感。”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了首次实验。结果发现,当细菌附着在石墨烯鼓的表面时,它会产生幅度低至几纳米的随机振动,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并听到单个细菌的声音。这种极小的振动源自细菌生物的过程,主要来自它们的鞭毛。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石墨烯上细菌鞭毛的“节拍”是多么微小,阿里贾尼打比方说,如果也让细菌来打拳击沙袋的话,它们至少比人类拳击手的拳头力度小100亿倍。现在,这些纳米级的“节拍”可以被转换为音轨并被听到了。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具有巨大的意义。实验结果是明确的:如果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振动会在相同的水平上继续。当细菌容易受到药物作用时,振动会在一两个小时内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由于石墨烯鼓的高灵敏度,只需一个电池就可以检测到这一现象。阿里贾尼说:“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优化我们的单细胞石墨烯抗生素敏感性平台,并针对各种致病样本进行验证。从而最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包,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检测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日益增长的威胁。在对抗抗生素耐药性方面,这将是一个“无价的工具”。【总编辑圈点】对微观世界,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只见其人,未闻其声”,用显微镜来观察,用染色法、培养法来判断细菌的生死。这次,科研人员打开了新思路。既然石墨烯是这么神奇又敏感的材料,若细菌在其表面运动,会不会留下“脚步”声?这种力度极其轻微,要有灵敏的材料和“耳朵”才能捕捉。研究人员认为,听到细菌活动的声音,就有了判断细菌活力的新方法。抗生素耐药性是个世界难题,若开发出石墨烯抗生素敏感性平台,则可快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检验。
  • 赛默飞世尔科技“塑化剂”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2012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据第三方检测显示,国内某知名的白酒品牌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险。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受此消息影响,A股白酒板块在股市上大受影响,多家白酒上市公司股价大跌,初步估计19日一天白酒板块市值蒸发430亿元。 说起塑化剂,人们都还记忆犹新。2011年5月24日,台湾爆出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物质塑化剂(DEHP)事件,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此次塑化剂风波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台湾版的&ldquo 三聚氰胺事件&rdquo 。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6月1日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质检总局发布禁令暂停台湾问题食品进口,并对进口食品以及境内食品严加检验。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可增大产品的可塑性和柔韧性,广泛用于塑料产品,驱虫剂,农药载体,染料助剂,涂料及润滑油等工业产品中,本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但是由于饮料或奶类制品中需要添加的起云剂(一种乳化稳定剂,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的成本过高,致使不良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加入塑化剂取代部分起云剂,从而使食品中含有塑化剂,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本次事件虽然不是商家的刻意为之,但却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检测遇到的挑战。但是对于塑化剂的检测早有成熟的检测方案。 赛默飞具有完备的色谱产品线,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以及相应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和色谱耗材产品,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热点分析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一些赛默飞世尔科技分析仪器产品检测食品饮料中塑化剂的可行方法,希望能助分析检测工作者一臂之力。 赛默飞优谱佳液相色谱系统UHPLC+能够提供更快的运行、更高的分离度以及更低的运行成本,满足更多实验室各种不同应用的需求。所有型号的HPLC系统都具备常规分析及快速分析的功能,同时还大大提高了UltiMate 3000 RSLC系统的分析速度。 液相色谱塑化剂分离结果 GC/MS塑化剂分析结果 赛默飞 ISQ&trade 单四极杆GC-MS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以及连续不中断的运行。赛默飞ISQ&trade GC-MS 采用全新的源设计,是连续高分析量操作的理想选择。真空互锁功能无需使系统泄真空即可将源取出,从而保证连续不中断的运行。除此之外,TSQ Quantum XLS是用于GC/MS痕量分析的三重四极杆系串接气质的创新产品。这个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分析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关的检测方法:单四级杆气质联用检测塑化剂的方法.pdf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检测塑化剂的方法.pdf液质联用检测塑化剂的方法.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