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颗粒物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环境颗粒物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环境颗粒物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环境颗粒物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环境颗粒物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相关的论坛

  • 【分享】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分析了我国近20a来城市环境空气悬浮颗粒物变化的特征和近几年对PM10、PM2.5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TSP与PM10、PM10与PM2.5之间的线性方程。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浓度由1982年的0.729mg/m3下降到1997年的0.291 mg/m3。南方城市、沿海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北方城市、内陆城市。1997年,南方城市、沿海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 物年均浓度值均达到了GB3095-1996二级标准。城市空气中PM10污染很严重,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水平。 关键词:城市环境 粒状污染物 污染气象学 相互关系 1 前言 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μm(PM10)和小于2.5μm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广泛的关注。1996年1月8日,我国批准了《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GB3095-1996),该标准对PM10的浓度限值做出了规定;1996年9月27日,欧盟通过了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评价控制准则(96/62/EG),对PM10的浓度也做出了限制;1997年,美国EPA首次颁布了细颗粒物PM2.5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近几年我国学者对PM10 和PM2.5的污染水平、成分来源、对污染物的富集、颗粒物的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1~6]。本文对我国城市环境空气中TSP近20a来的变化、TSP、PM10 和PM2.5相关性、颗粒物对一些污染物的富集情况以及污染物在大气与颗粒物之间的分配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我国与德国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完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现象的成因,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建议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在工作中参照采用。(三)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四)控制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包括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工业污染源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炼油、有色冶金、各种锅炉和窑炉、各种废物焚烧装置、各种表面喷涂装置等。移动污染源包括:汽车(含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机动船舶、航空器、各种移动式机械和动力装置等。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业(烹饪油烟、烧烤和炉灶烟雾)、干洗业(VOCs)、家庭装修和使用气雾剂(VOCs)、城乡家庭厨房(油烟和炉灶烟雾)家庭取暖煤(油)炉、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绿化废物(落叶等)露天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和吸烟、宗教和祭祀礼仪活动(焚香、焚化祭品)等。农业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用地扬尘、秸秆等农业废物焚烧等。(五)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灰霾污染应以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宜采取“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预防发生为主、应急防护为辅,配套综合措施、坚持长期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六)应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域应实行能源无煤化。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七)应将制定城市建设规划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合理部署产业空间格局,推动生态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八)在开展细颗粒物排放总量调查的基础上,实行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细颗粒物纳入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不断削减排放总量,严格控制新增排放量,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和排放。(九)各地防治污染工作,应将构建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监测体系作为基础,开展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成分和来源分析研究,确定本地区需重点控制的污染源名单。在城市密集区域,应开展城市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十)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政府和企业目标责任制,基本建立起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体系,并逐年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总量;到2020 年,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二、工业污染源治理(一)制定严格、完善的国家和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各行业排放控制要求。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应在国家排放标准中规定特别排放限值或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尽快制定工业烟(废)气中VOCs、氨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研究制定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烟(废)气的监测方法标准。各级环保部门应严格执法,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二)对于排放细颗粒物的工业污染源,应按照生产工艺、排放方式和烟(废)气组成的特点,采用适用的高效除尘技术,降低排放浓度;对于非密闭式排放烟尘、粉尘的生产装置,应采用集气装置收集烟气、废气,经净化后排放。(三)对于排放前体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应分别采用去除硫氧化物、氮氧化物、VOCs和氨的治理技术。(四)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根据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合理设置氨用量工艺参数,防止投加氨过量造成大量逃逸。(五)鼓励火电企业采用湿式电除尘等新技术,防止脱硫造成的“石膏雨”污染。三、移动污染源治理(一)应将尽快降低燃料有害物质含量和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作为当前治理移动源污染的重点,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降低全国机动车船污染物排放水平。(二)进一步提高全国车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实施更加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降低在用车辆排放水平创造必要条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各地车用燃油的质量,防止车辆由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油造成车辆损坏或导致车辆排放控制性能降低。提高船舶和其他动力机械用燃油质量。(三)制定并实施新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压燃式发动机和缸内直喷点燃式发动机汽车为重点,实施严格的颗粒物质量排放限值,同时制定实施颗粒物数量排放限值。(四)升级汽车氮氧化物排放净化技术,采用尿素等还原剂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建立车用尿素供应网络。(五)制定和实施非道路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颗粒物排放控制要求。(六)严格控制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污染物排放,按时实施国家排放标准。(七)新生产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应安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严格限制轻型压燃式发动机乘用汽车的数量。用于公用事业的压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可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性能。(八)大力发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发展使用燃油替代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加速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按时报废运营车辆,采用奖励等经济补偿措施促进更换各种在用社会车辆,缩短社会车辆更新周期。四、生活污染源治理(一)在全社会倡

  •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定性或定量识别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系统的技术性工作。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涉及多种技术方法、模型选择、样品采集与分析、化学成分谱的科学构建、模拟运算以及解析结果评估与应用等,必须强化技术要求和科学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多个地区接连出现以颗粒物(PM10和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科学、有效开展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指导各地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详见附件)。

  • 常见颗粒物分析方法比较

    零件表面的残留颗粒物污染物会对零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在精密制造领域需要对零件表面的清洁度进行分析检测,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以下是常见颗粒物分析方法的比较。http://www.particle-scanner.cn/system/upload/day_151203/201512031108357900.jpg  (1)筛分法。  优点:简单、直观、设备造价低,常用于大于40um的样品。  缺点:结果受人为因素和筛孔变形影响较大。  (2)颗粒物图像分析法。  优点:简单、直观,可进行形貌分析,适合分布窄(最大和最小粒径的比值小于10:1)的样品。  缺点:代表性差,分析分布范围宽的样品比较麻烦,无法分析小于1um的样品。http://www.particle-scanner.cn/system/upload/day_151203/201512031106239491.jpg德国安捷莱清洁度检测仪可用于ISO 16232以及VDA-19的清洁度检测。  (3)沉降法(包括重力沉降和李新沉降)。  优点:操作渐变,仪器可以连续运行,价格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范围较广。  缺点:测试时间较长,操作比较繁琐。  (4)电阻法。  优点:操作渐变可测颗粒数,等效概念明确,速度快,准确性好。  缺点:不适合测量小于0.1um的颗粒样品,对粒度分布宽的样品更换小孔管比较麻烦。  (5)激光法。优点: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测试范围广,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可进行在线测量和干法测量。缺点:结果受分布模型影响较大,仪器造价较高,分辨力低。  (6)电子显微镜法。  优点:适合测试超新颗粒甚至纳米颗粒,分辨力高,可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  缺点:样品少,代表性差,测量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仪器价格昂贵。  (7)光阻法。  优点:测试便捷快速,可测液体或气体中颗粒数,分辨力高。  缺点:不适用粒径小于1umde样品,进行系统比较讲究,仅适合对尘埃、污染物或已稀释好的药物进行测量,对一般粉体用的不多。  (8)透气法。  优点:仪器价格低。不用对样品进行分散,可测测性材料粉体。  缺点:只能得到平均粒度值,不能测粒度分布;不能测小于5um细粉。

  • 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颗粒物分类缩写定义分析方法手工分析自动分析总悬浮颗粒物TSP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颗粒物重量法GB/T1543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颗粒物重量法HJ618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细颗粒物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颗粒物重量法HJ618β射线法、微量震荡天平法一、 重量法我国目前对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采用重量法。其原理是分别通过一定切割特征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的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和PM10的浓度。必须注意的是,计量颗粒物的单位ug/m3中分母的体积应该是标准状况下(0℃、101.3kPa)的体积,对实测温度、压力下的体积均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环境空气监测中采样环境及采样频率要按照HJ.T194的要求执行。PM10连续自动监测仪的采样切割装置一般设计成旋风式,它在规定的流量下,对空气中10um粒径的颗粒物具有50%的采集效率、以下为其技术性能指标表。二、 微量振荡天平法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是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滤膜的质量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再根据流量、现场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标志的质量浓度。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由PM10采样头、PM2.5切割器、滤膜动态测量系统、采样泵和仪器主机组成。流量为1m3/h环境空气样品经过PM10采样头和PM2.5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样品气体。样品随后进入配置有滤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的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主机,在主机中测量样品质量的微量振荡天平传感器主要部件是一支一端固定,另一端装有滤膜的空心锥形管,样品气流通过滤膜,颗粒物被收集在滤膜上。在工作时空心锥形管是处于往复振荡的状态,它的振荡频率会随着滤膜上收集的颗粒物的质量变化发生变化,仪器通过准确测量频率的变化得到采集到的颗粒物质量,然后根据收集这些颗粒物时采集的样品体积计算得出样品的浓度。三、 Beta射线法/β射线法Beta射线仪则是利用Beta射线衰减的原理,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物沉淀在滤膜上,当β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Beta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Beta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由PM10采样头、PM2.5切割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采样泵和仪器主机组成。流量为1m3/h的环境空气样品经过PM10采样头和PM2.5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样品气体。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中,样品气体的相对湿度被调整到35%以下,样品进入仪器主机后颗粒物被收集在可以自动更换的滤膜上。在仪器中滤膜的两侧分别设置了Beta射线源和Beta射线检测器。随着样品采集的进行,在滤膜上收集的颗粒物越来越多,颗粒物质量也随之增加,此时Beta射线检测器检测到的Beta射线强度会相应地减弱。由于Beta射线检测器的输出信号能直接反应颗粒物的质量变化,仪器通过分析Beta射线检测器的颗粒物质量数值,结合相同时段内采集的样品体积,最终得出采样时段的颗粒物浓度。配置有膜动态测量系统后,仪器能准确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挥发掉的颗粒物,使最终报告数据得到有效补偿,理接近于直实值。

  • 白色固体颗粒物做定性分析

    手头有白色固体颗粒物样品,想知道是什么成分,不溶于水喝硫酸,想做定性分析,不知道怎么着手。谱尼测试不给做未知物的分析,大家推荐一家做定性的公司,我觉得样品可能是盐一类的东西,类似碳酸钠,碳酸钙的白色块状颗粒。

  • 【资料】环境知识---颗粒物

    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中固相的代表物,以其多形、多孔和具有吸附性而成为多种物质的载体而成为一种成分复杂、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能行至几千米-几十千米的主要污染物。当阳光从窗外射入室内的时候,在光束的侧面就可以看到室内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颗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悬浮颗粒。室内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室外、生活炉灶以及吸烟。这些颗粒成分很复杂,除一般尘埃外,还有炭黑、石棉、二氧化硅、铁、铝、镉、砷,多环芳烃类等130多种有害物质,在室内经常可以测出有50多种,因此悬浮颗粒是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载体,通过人的呼吸,将有害物质带入人体。悬浮颗粒可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和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变,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因此,要特别注意生活炉尘和吸烟的污染,夏季通风要注意有纱窗。室内风速不要过大,保持一定的湿度,搞室内卫生时不要扬尘,不要在居室内吸烟。1、颗粒物的形态颗粒物分为液、固两态,同时存在于空气中,其存在形态、化学成分、密度各异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a、液态:①雾 ——悬浮于空气中的细液滴。 ②浓雾——地面上形成的云状物。 ③霾雾——悬浮于水滴中的灰尘、盐微粒。b、固态:①灰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物质粉碎产生的微粒。 ②烟 ——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③煤烟——细小并有附着力的碳微粒。 ④烟雾——不完全氧化的金属细小微粒。2、在颗粒物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工业除尘中不易被清除的长期飘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危害更大的<10u的飘尘,而在飘尘中占有60%以上的细粒子PM2.5更值得关注,其为室内被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3、飘尘的特性⑴具有吸湿性,形成表面吸附性很强的凝聚核,能吸附有害气体、金属微粒及致癌性很强的苯并[a]芘。①细微颗粒物富集了大量有害重金属元素(Hg、As、Pb…)及氡及其子体衰变而成的金属(Bi、Po、Pb…)。②颗粒物富集着酸性非金属化合物,细粒子中NO3-、SO42-浓度较高,并呈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白天高于夜晚,夏季白天NO3-、SO42-峰值浓度通常出现在10:00-12:00,表现出与光化学反应有较好的相关性。③细微粒中有机成分复杂,PM2.5中已检出多环芳烃(PAHs)约47种,其中萘类的物质13种、蒽类8种、芴类4种、苯并芘6种、菲类14种等等,其中强致癌的BaP在PM2.5中浓度很高,尤其在污染严重的采暖期。④细微粒是细菌和病毒的载体。有机粉尘为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所必需的营养和滋生场所。空气中带菌粒子比单体细菌大得多(约为1-50/um),其中多数为数个细菌组成的菌团。而病毒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物质代谢,更形成其寄生性,即附着于粉尘作为生存和传播的媒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在无人时可降至500个/m3,有人时为3000-8000个/m3或更高。⑵飘尘表面具有催化作用,如Fe2O3微粒表面吸附SO2经催化作用→SO3吸水后→H2SO4毒性要比SO2高10倍。例在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中,在不良的气象条件下,IP浓度为4.46mg/m3,比平时高5倍,SO2含量也增高,二者协同作用造成了危害极大的严重污染事件。4、气溶胶在环境受到污染的领域,人们呼吸时吸入的不是纯净的空气而是气溶胶。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与其成分、浓度、来源和粒径有关。气溶胶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吸入剂量,有害颗粒物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气溶胶粒径与其在呼吸道内沉积、滞留和清除有关。颗粒物的来源分为生物(植物及动物)、矿物、燃烧、家庭或个人装饰及放射性气溶胶。植物气溶胶的粒径约为5-100um,如花粉、霉及其他杂物;动物气溶胶的粒径约为0.5-100um,最小约为0.01-0.8um,如细菌、病毒;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其粒径约为0.01-1000um,源于燃烧木材及烟草产物等;家庭或个人清洁及化妆产生的气溶胶,粒径分布在0.1-1000um之间;放射性气溶胶,主要是指放射性粒子附着在较大的颗粒上,其中部分颗粒可被吸入肺部。其放射性将损坏肺部并增加肺癌的危险。上述气溶胶的来源可能是短期的、季节性的连续性的,其粒径从毫微米到10um,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 【求助】对颗粒物进行分析的前处理

    求助各位老师,用石英采样膜采集颗粒物样品,如果要进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的分析,分析颗粒物中的各种离子及浓度,需要进行怎么样的预处理,请指教。

  • 【求助】关于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我想问下大气污染综合物标准中的颗粒物是否和空气中的TSP相同,要是不同的话TSP是用大、中流量采样器采样重量法分析,那颗粒物就算包括TSP吧,标准的分析颗粒物的方法又是什么,我想问下大气污染综合物标准中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是怎么测的,是不是和TSP相同,请知道的解答下,谢谢!

  • 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

    我想问一下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我看标准里面没有说需要烘干,只是说放在恒温恒湿箱里平衡24h,那一般上是采用烘干还是恒温恒湿箱内直接平衡

  •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1263—2022)2023年1月15日实施

    [font=&][size=16px][color=#4c4c4c]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本标准与《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5432—199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4章内容。——细化分解样品、分析步骤、结果与计算三章内容,增加对样品保存的规定。——修改方法检出限的规定,明确检出限的测定条件。——加严对天平精度的要求。[/color][/size][/font]

  • 请推荐适用于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的粒度仪。

    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通常定义在1-5微米,我们期望能够测量1-20微米(空气动力学粒径)的颗粒物,必须能直接测定气体中悬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看到的粒径分析仪器多数是针对各种宽粒径范围的粉体,例如1微米-几百甚至几千微米,这种仪器量程这么宽,显然在我感兴趣的粒径范围内精度不会很高。能否推荐一下适用于我提到的用途的仪器?谢谢!

  • 【资料】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

    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摘至中国毕业论文网)摘要:本文简述了室内颗粒物的来源,总结了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国际上关于室内颗粒物浓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特别对颗粒物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穿透因子的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系统地分析,提出了穿透因子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国内的室内颗粒物浓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颗粒物 室内颗粒物浓度 穿透因子 沉降 0 引言最近,室内空气品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减少室内污染物水平,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引入更多的室外新鲜空气。然而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使一般情况下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较低,而且在国家相关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与该浓度水平仍然存在显著相关性[1~3];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几乎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4]。由此可以推知,从室外迁移进入室内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大量关于室内外颗粒物污染物关系的研究表明,迁移进入室内环境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与室外颗粒物浓度水平处在同一数量级[5]。因此可以认为,室内环境即便不是最重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大气颗粒物暴露场所。室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颗粒物又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人们的健康产生了相当不利影响。因此,国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对颗粒物的研究,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了解颗粒物的影响因素,促进人们采取有利措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和避免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影响室内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各因素以及国际上对影响室内颗粒物浓度因素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希望有利于推动国内在该方面研究和发展。1 影响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因素空气悬浮颗粒物是空气中固体颗粒和液滴的混合物。颗粒物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颗粒数密度和颗粒数密度分布、质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布、吸湿性、挥发性、带电性及单个颗粒的表面积和形状[6]。其中,粒径是决定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就取决于粒径。在颗粒物研究中,一般假设颗粒物为球形,常用空气动力学直径(da)来表示颗粒物的大小,其粒径范围为0.001~100微米[7]。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在空气中与被研究颗粒物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密度为1g/cm3的球形颗粒的直径[8]。粒径不同,颗粒物进入人体的部位就不同,其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就不同。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由于惯性作用易被鼻腔与呼吸道黏液排除,因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da≤10微米)。其中,粗颗粒物(2.5微米≤da≤10微米)一般沉积在支气管部位,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与心肺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粗颗粒物主要由机械过程产生,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一般由Si、Fe、Al、Na、Ca、Mg等30余种元素组成;细颗粒(da B≤2.5微米,PM2.5)则可能沉积到肺叶,尤其事呼吸细支气管及肺泡。细颗粒物主要由燃烧过程产生,如汽车尾气、电厂废气、木材燃烧、工业生产以及柴油机等,往往含有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炭黑等。当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挥发性有机物等燃烧产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时,也可能生成极细颗粒(da ≤0.1微米)。1.1 室内颗粒物的来源 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决定了其对人体呼吸道或人体本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危害程度。然而,目前关于影响人体健康的颗粒物的化合物成分及其尺寸范围都还没定论。因此有必要分析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做了大量关于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大规模现场测试和研究。所有研究都发现,烟草烟雾是室内环境中细颗粒的主要来源[6];烹调是室内另一种重要的颗粒污染源,尤其是粗颗粒的重要来源;室内活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也很大,如吸尘打扫、走动和小孩的玩耍等对室内颗粒浓度也有重大影响,但其贡献率相比则要小得多[9]。另外,还有7-26%的室内颗粒物不能解释其来源[10]。

  • 【我们不一YOUNG】空气颗粒物

    [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空气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环境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那空气中的颗粒物主要都有哪些呢?[/size][/font][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 根据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可以分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sub]10[/sub])、粗颗粒物(PM[sub]2.5~10[/sub])和细颗粒物(PM[sub]2.5[/sub])等。降尘是靠自身的重量较快沉降到地面的大气颗粒物,粒径范围为100~1000um。总悬浮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的总称,可以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粗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10um,且大于2.5um的颗粒物的总称。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的总称。[/size][/font][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 颗粒物污染是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之一,与人群健康效应关系密切,如环境颗粒物浓度水平与心肺系统的健康效应之间存在相关性。颗粒物污染还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大气能见度,影响气候变化等。[/size][/font][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 1982年中国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82),规定了总悬浮微粒和飘尘的浓度限值,部分城市开始监测总悬浮微粒和飘尘。1996年颁布了《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GB3095-1996),将颗粒物名称修改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1996-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监测可吸入颗粒物。2012年颁布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了TSP、PM[sub]10[/sub]和PM[sub]2.5[/sub]的浓度限值,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监测这些指标。[/size][/font]

  • 环境空气颗粒物重量法滤膜平衡的问题

    环境空气颗粒物重量法 按照标准要求滤膜在采样前和采样后都要要经过平衡24h后才能称重,那么滤膜平衡的时候,到底能不能放在滤膜盒里盖上盖子平衡,还是一定要一张一张的拿出来摊开平衡?

  •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环保部部组织制定并以公告 2013年 第59号的形式发布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 HJ 1133-2020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采样时间

    HJ 1133-2020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采样时间

    标准HJ 1133-2020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环境空气的采样时间是多少?如果用的是100的中流量采样的话,要采多长时间?(环境空气采样量为150m3)标准中说明按照颗粒物采样(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是24小时,PM10的是有至少20个小时采样时间),如果没有采够采样量,这个标准上的检出限是不是就不用在报告里?[img=,690,2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1/202101151431593519_1409_2959789_3.png!w690x292.jpg[/img][img=,690,1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1/202101151432051545_8732_2959789_3.png!w690x117.jpg[/img]

  • 【资料】大气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大气粒度分布与健康研究中的粒径,都统一用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表示,即具有相同沉降末速度的单位密度球形颗粒的直径。这种表示方法不涉及颗粒密度和形状,这就使颗粒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撞击、沉降和扩散与它在采样中的动力学特征相一致,也给卫生健康研究带来了很多方便。粒度分布测定有惯性冲击法、光散射法、过滤法及压电晶体差频法等。国内外多应用基于冲击原理的多分级采样作粒度分布测定,它能较好地将气溶胶颗粒依照呼吸系统的沉积原理和规律、按粒径大小范围收集样品,既反映了大气和环境空气中颗粒大小组成的真实状况,又可对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进行化学组成和毒性的分析测试。应用粒径大小、沉积部位、化学成分和毒性间的密切关系,能更科学地对颗粒物的潜在危害进行卫生评价和吸入量的估算。实验表明,粒度分布测定的悬浮颗粒物(SPM)浓度,基本相似并等效于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由粒度分布曲线方程推导计算的可吸入颗粒(PM10)胸腔颗粒物(TP)和呼吸性颗粒(RP)(PM3.5)理论浓度值,同IP、TP和RP专用仪器的测定值在卫生评价中有可比性。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1946]大气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url]

  • 关于公开征求《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PM2.5和PM10)稀释通道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等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

    [b]关于公开征求《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PM2.5和PM10)稀释通道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等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b]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PM2.5和PM10)稀释通道采样技术导则》等两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建议。请于2024年2月29日前将意见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材料请同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谢燕红  电话:(010)65645562  传真:(010)65645567  邮箱:daqichu@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邮编:100006)  附件:  1.[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2/W020240201378306906767.pdf]征求意见单位名单[/url]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2/W020240201378307129799.pdf]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PM2.5和PM10)稀释通道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2/W020240201378308665008.pdf]《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PM2.5和PM10)稀释通道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4.[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2/W020240201378312003186.pdf]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扬尘颗粒物(PM2.5和PM10)再悬浮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url]  5.[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2/W020240201378313076274.pdf]《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扬尘颗粒物(PM2.5和PM10)再悬浮采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4年1月26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讨论】HPLC前处理-过滤颗粒物来源

    HPLC前处理-过滤颗粒物来源目前,HPLC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分析仪器。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延长HPLC寿命,过滤是相当必要的。下面围绕液相前处理过滤时颗粒物主要的三种来源进行说明。 一、过滤的必要性 任何颗粒物进入HPLC系统后都会在柱子入口端被筛板挡住,最后的结果是将柱子堵塞,表现出的特征是系统压力增加并使色谱峰变形。因此,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包括操作步骤和仪器自身的各种过滤设计,尽量减少颗粒物进入HPLC系统中,从而延长仪器和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二、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有三个途径:流动相、被测样品和仪器系统部件的磨损物。 1、流动相 如果流动相均由高效液相色谱级溶剂组成,流动相没有必要过滤。这是因为高效液相色谱级的有机溶剂,例如乙腈、甲醇等,在制造的工艺过程中都已经过了0.2μm微孔滤膜过滤。同样的,无论你是买的HPLC级的水还是在实验室使用超纯水净化系统制备的水,最后一步也是通过0.2μm微孔滤膜。 2、被测样品 液相系统中的第二个颗粒物来源是被测样品。一些实验室在将他们的样品放置在自动进样器盘(或手动进样)以前,所有样品都先通过一个0.45μm针筒式过滤器过滤。这是一个有效除去被测样品中颗粒物的方法。但这个过程存在的问题:使用了针筒式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被测样品,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主要来自这样几方面:过滤器滤膜的吸附、过滤器滤出的颗粒物上的吸附、针筒式滤膜过滤器与针筒连接处的渗漏等。在实际分析中,一般检测每一组样品会带一个外标,所以,只要最终检测时得到的信噪比能满足检出限要求,可将这步视为系统误差而忽略。 3、仪器系统部件的磨损物 在HPLC系统中颗粒物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输液泵密封垫和进样阀旋转轴的磨损。当然,输液泵的密封垫和旋转轴的密封垫磨损将增加更多研磨物在流动相中,加速对这些部件的损伤。无论颗粒物源于何物,实验时都要将其除去。

  • 环保部发布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等4项技术指南

    环境保护部公告 公告 2014年 第55号 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是开展大气污染来源解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制定大气污染物优化减排方案、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我部发布《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4项技术指南。   《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包括大气一次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的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所涉及的污染源分类分级、排放系数与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不确定性分析以及清单的应用与评估等内容。《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从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颗粒物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大小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的大小两个方面分别提供污染源分级技术方法,包括污染源清单建立、空气质量模型选取、目标区域VOCs成份谱测试与收集、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估、污染源分级指数计算等内容。   各地应根据空气污染现状、工作基础和污染防治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可行性,按照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选择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技术方法,鼓励优先使用本地实测与调查数据。在试行过程中,请将发现的问题及修正的参数数据等及时反馈我部。同时,各地应加强针对性监测检测、调查统计工作,注重数据积累;增强科学研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提高清单编制的精准度,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需求。   附件:1.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2.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3.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4.大气污染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   2014年8月19日

  •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现批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技术规范》等4项标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url=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dqhjbh/xgbz/202402/t20240226_1066976.shtml]《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技术规范》(HJ 1351-2024)[/url]  [url=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dqhjbh/xgbz/202402/t20240226_1066979.shtml]《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HJ 1352-2024)[/url]  [url=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dqhjbh/xgbz/202402/t20240226_1066980.shtml]《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3-2024)[/url]  [url=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dqhjbh/xgbz/202402/t20240226_1066981.shtml]《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url]  以上标准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2024年2月18日[/align]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4年2月19日印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