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激光稳定综合系统

仪器信息网激光稳定综合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激光稳定综合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激光稳定综合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激光稳定综合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激光稳定综合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激光稳定综合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激光稳定综合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激光稳定综合系统相关的资讯

  • 199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岩稳定同位素综合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WHQD ZC2023-007(校内采购编号:DDCG-20231001)项目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煤岩稳定同位素综合分析系统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199.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99.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采购共 1 个项目包,具体需求如下。详细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见本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1)类别:货物(2)用途:该系统是推动煤层气生物工程方向学科发展、人才团队以及平台建设急需的大型设备,购置该设备对于学校践行双碳目标国家战略具有现实的意义。(3)数量:名称数量单位是否接受进口产品煤岩稳定同位素综合分析系统套1是(4)技术要求:详见竞争性磋商文件第三章采购需求(5)交货及安装期:合同签订后120日历天内交货并安装调试完毕。(6)质保期:保修期1年,自设备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7)本项目(是/否)属于科研活动相关采购:是(8)本项目(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境外的产品)(9)本项目(是/否)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否。2.供应商参加竞标的报价超过对应包段采购预算金额的,其该包响应文件无效。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20日历天内交货并安装调试完毕,履约期至质保期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联系方式:姜老师 027-67885905 技术联系老师:严老师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武汉千代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龙阳时代A座16楼联系方式:周文艳、王瑞、金冬、昌亮 027-84766877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周文艳、王瑞、金冬、昌亮电话:027-84766877
  • 1030万!哈尔滨工程大学电致发光器件综合特性测量系统及激光直写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HTCL-ZB-236129项目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电致发光器件综合特性测量系统及激光直写系统采购及服务预算金额:103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03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套电致发光器件综合特性测量系统,其他要求详见招标文件。1套激光直写系统,其他要求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完成所有设备到货、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并具备验收条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1月06日 至 2023年11月10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黑龙江省招标有限公司方式:现场获取。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哈尔滨工程大学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联系方式:0451-8251986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黑龙江省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180号            联系方式:陆超、温智伟 电话:0451-82375252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陆超、温智伟电 话:  0451-82375252
  • “万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综合测试系统研制”通过测试验收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承担的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万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综合测试系统研制”通过测试验收。 会上,介绍了空天院承研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的总体情况及该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空天院正高级工程师麻云凤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并与与会专家讨论交流。验收专家组现场考核仪器设备总体研制情况并现场测试,肯定了研制核心器件积分球的技术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测试验收。“万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综合测试系统研制”项目瞄准我国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高功率激光综合测试需求,解决激光功率、光谱、发散角等核心参数的综合测试难题,开发可承载万瓦级激光功率的1.2米口径积分球、发散角测试仪,并集成高功率多参数测试功能。项目组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掌握了各类积分球涂层制备核心技术,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转化了若干小型积分球产品。可承载万瓦级激光功率1.2米直径积分球
  •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开发超稳定激光器和光学时钟
    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网站报道,NPL、英国空间署(UKSA)和欧洲空间局(ESA)正为未来的太空任务开发超稳定激光器和光学时钟,以改进未来的导航和计时。NPL的立方腔专利设计使光学腔的频率稳定性对振动高度不敏感,具有独特的鲁棒性,可将商业激光系统的谱线宽度从几个MHz降低到1 Hz以下。这提供了超稳定的激光器,既可作为独立的频率参考,也可作为光学原子钟的子组件。这种光学原子钟和超稳定激光技术在未来科学(基础物理学和宇宙学)、地球观测(相对论大地测量学)和导航(未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计划等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在NASA/ESA的下一代重力任务中,NPL的立方体空腔可用来测量地球重力场作为地球表面位置的函数。在极地地区,这种技术可比以前的GRACE和GOCE任务更精确地监测冰川变化。在未来NASA/ESA 2030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任务中,可作为空间引力波测量的参考。注: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最优的测风激光雷达
    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18b981e-2228-459f-9191-905c9b9c37e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Raw lidar signals over 1 h/strong/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窦贤康课题组夏海云与潘建伟课题组张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双频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采用最精简的光学结构实现了系统最高稳定性,提高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适合机载、星载平台运行。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学报》上。9月6日,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网站以“新闻发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对我国激光雷达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pp  测风激光雷达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如精确的大气风场数据可应用于大气污染溯源和扩散预报、航空气象保障、气象气候学研究、风电系统的管理和调配等,此外还可应用于军事。/pp  当采用更短激光脉冲提高多普勒激光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时,传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的相干效率就会下降,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均面临挑战。相干激光雷达本质是单模探测,需要大气回波和本振信号波前匹配,增加了制造和运行难度。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由于直接探测测风激光雷达可以利用大气分子、气溶胶的回波信号反演风场,其工作波长可以覆盖紫外到红外。/pp  该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工作在1548.1纳米,该红外波长人眼允许曝光功率最高、大气透过率最优、太阳和天空辐射背景低。该工作波长属于光纤通信C波段,光电集成器件成熟。全光纤构造的系统采用了单个双频光纤激光器、单个单通道光学鉴频器、单个单模探测器,不需要重复校准。这种最精简的构造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并可以模块分离式安装。因此,该系统更适合在机载、舰载、星载等大温差、强震动平台上运行。该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器替代传统的多通道鉴频器,实现了激光器和光学鉴频器的高精度锁频(误差小于0.08米/秒)。该激光雷达采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理想的高量子效率和低暗计数噪声保证了最高的探测信噪比;其100兆/秒的最大计数率避免了激光雷达的信号饱和现象。该激光雷达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基于集成光电子学器件实现不同方向的径向风探测,无机械扫描器件。/pp  在实验室内,该系统10天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米/秒。在比对试验中,将激光雷达测量的水平风速数据与超声波风速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比对,风速和风向的平均误差分别小于0.1米/秒和1度。在外场试验中,采用弱激光光源(脉冲能量50微焦)、小望远镜(口径80毫米),在10米高度分辨率、10秒时间分辨率条件下,实现了2.7km高度以下大气的风切变探测。/pp原文:Dual-frequency Doppler lidar for wind detection with a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pp /p
  • 高稳定、高分辨、抗散射分光瞳激光差动共焦拉曼-布里渊图谱成像新方法
    研究背景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在形态、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肿瘤组织细胞化学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可为细胞及人体组织病变过程提供多维信息。现有组织细胞形态、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的检测方法中,共焦拉曼光谱显微技术可对样品微区化学性能进行非接触、无标记探测,共焦布里渊光谱显微技术可对样品微区力学性能进行非接触、无损探测,将共焦拉曼光谱与布里渊光谱检测技术结合,来同时、同位检测组织甚至亚细胞结构的微区三维形貌、化学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有望为组织细胞多维病变信息的检测提供新手段。创新研究现有共焦拉曼/布里渊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由于缺少高精度实时定焦能力,致使扫描过程中聚焦在样品上的光斑大小随着样品的高低起伏而变化,从而制约了共焦光谱显微系统理论空间分辨力的实现;其次,由于拉曼和布里渊散射光谱强度较弱,成像积分时间较长,共焦光谱显微系统极易受系统漂移的影响而导致离焦,进而影响空间分辨力和成像质量等;此外,在对生物组织切片样品进行成像时,垂直入射产生的荧光信号会降低样品拉曼光谱的信噪比,从而影响拉曼光谱和布里渊光谱探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精度。鉴于此,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机械形态性能激光分光瞳差动共焦布里渊—拉曼光谱测量原理与传感系统(51535002)”等项目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赵维谦教授团队发明了图1所示的高稳定、高分辨、抗散射分光瞳激光差动共焦拉曼-布里渊(Divided-aperture Laser Differential Confocal Raman-Brillouin,DLDCRB)图谱成像新方法(授权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086366.5和欧洲发明专利EP 3118608 B1),该方法将分光瞳激光差动共焦显微技术与拉曼光谱和布里渊光谱探测技术相结合,通过差动共焦测量技术进行纳米精度的样品定焦,来提高系统空间分辨力和稳定性;通过分光瞳斜向激发与探测技术进行反射光和层间散射光等干扰光的抑制,来提高系统的光谱探测信噪比;通过拉曼光谱与布里渊光谱的同源激光激发与高分辨分离探测,来实现微区几何形貌、拉曼光谱和布里渊光谱的高稳定、高分辨原位图谱成像。图1. DLDCRB光谱显微成像原理基于该方法研制了图2所示的具有高空间分辨力和三维成像聚焦跟踪能力的DLDCRB光谱显微镜,其轴向定焦分辨力达1nm、光谱成像横向分辨力达400nm、拉曼光谱分辨力达0.7cm-1、布里渊光谱探测分辨力达0.5GHz等。图2. DLDCRB光谱显微镜利用研制的DLDCRB光谱显微镜,对条形样品进行了清晰成像,结果如图3所示,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抗漂移能力;对PMMA/SiO2双层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验证了所提方法抑制离焦层散射光干扰的能力。图3. 传统共焦光谱系统与DLDCRB光谱显微镜结果对比(a)经典共焦光谱系统成像(模糊) (b) DLDCRB光谱系统成像(清晰)图4. 系统抗离焦噪声干扰机制 (a) 斜向激发与收集光路 (b) 压缩了散射体轴向尺寸利用研制的DLDCRB光谱显微镜,对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拉曼-布里渊光谱成图实验分析,证实了之前有关癌组织中蛋白质物质发生变化以及组织之粘弹性变化导致浸润性增加的假设。图5给出了DLDCRB光谱显微镜对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化学成像结果,浓度由拉曼光谱特征峰的强度来表征。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化学成像结果相比:胶原蛋白浓度低且分布离散;胃癌细胞的DNA物质浓度高且分布范围大;胃癌组织细胞基质内的蛋白质浓度低;胃癌组织的脂质在基质内浓度高,而正常组织的脂质分布相对均匀。图5.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化学成像结果图6给出了DLDCRB光谱显微镜对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力学性能成像结果,布里渊光谱的频移表征物质的储能模量(弹性性能),布里渊光谱的半高宽表征物质的损耗模量(粘性性能)。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力学成像结果相比,胃癌细胞和细胞间质的弹性低于正常细胞和细胞间质,癌细胞细胞核的弹性高于正常细胞;胃癌细胞和细胞间质的粘性低于正常细胞和细胞间质,癌细胞细胞核的粘性高于正常细胞。图6. 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力学性能对比图本研究提出了具有高稳定、高分辨、抗散射的分光瞳激光差动共焦拉曼-布里渊图谱成像方法,研制成功了相应的仪器,实现了样品三维形貌、力学性能和化学组分的多维信息检测,并在肿瘤组织表征分析中进行了应用验证,本检测方法可为癌变过程和癌症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 上海光机所在提升电子束蒸发沉积激光薄膜的长期性能稳定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在提升电子束蒸发沉积激光薄膜的长期性能稳定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应力、光谱和机械性能长期稳定的电子束激光薄膜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材料快报》(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因其激光损伤阈值高,光谱均匀性好且易实现大口径制备而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各大型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然而,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的多孔结构特性易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使得薄膜的各项性能极易受环境条件(尤其是湿度)的影响。即便是在可控的环境下,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的性能也会随时间而变化。该项成果提出了等离子体辅助沉积的致密全口径包覆水汽阻隔技术,覆盖多孔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的上表面和侧面,有效地将其与水汽隔离,制备出了低应力、光谱和机械性能长期稳定的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同时,该水汽阻隔技术显著提升了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的耐划性能,且提供了一种离线获得无水吸附时薄膜应力的方法。该项成果为提升电子束沉积薄膜的光谱和面形稳定性提供了途径,有助于解决高功率激光应用中电子束沉积薄膜随时间和环境变化性能不稳定问题。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B类)等支持。(薄膜光学实验室供稿)原文链接图1 等离子体辅助沉积的致密全口径包覆水汽阻隔技术示意图图2 有、无全口径水汽阻隔膜的多层膜性能对比(a)峰值反射率处波长随时效时间变化(b)应力随时效时间变化
  • 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仪器仪表综合服务高效赋能中小企业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拉开帷幕,上海三大重要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也逐步恢复生产活力。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稳健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承载着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推动着制造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激发制造业生产活力。而仪器仪表作为制造业“命脉”,受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也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工业物联网应用释放巨大市场空间,激发科学仪器市场需求在智慧城市、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中,物与物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催生海量智能硬件万物互联的需求。工业部门也同样受到新技术浪潮的影响,工业物联网(IIoT)由此诞生。工业物联网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据statista.com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263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继续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1.11万亿美元。不可否认的是,工业物联网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而工业物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应用势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科学仪器市场需求。行业内数据估计,目前我国仪器行业共计2000余家规模企业,3400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研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仪器设备采购费用约占60%,科研经费投入当中仪器采购费用约占25%。据海关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仪器费用在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逐年增长。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及工业物联网的催动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疫情不确定风险增加,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然而,对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从传统的系统集成、定制开发,工业物联网建设成本过高,使得大企业的成功模式无法在中小企业复制。与此同时,在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不稳定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许多大型企业对采购科学仪器设备变得慎重甚至停止采购。即使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的测试仪器,企业也会对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有所顾虑。对此,有专家表明,围绕测试仪器开展包括仪器租赁、测试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制定、仪器维保修计量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将高效赋能中小型企业,解决工业物联网应用不均衡的问题。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兼具购置成本、使用成本和使用效率等优势,便于中小企业“轻资产”运作,缓解大额成本投入带来的经营压力。据悉,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市场模式。其主要面向各类研发单位与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提供包括租赁、销售、维护、计量及测试环境搭建、系统研发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生产测试等需求,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在仪器仪表综合服务体系下,测试仪器的高效使用和流转,更是在我国中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境下,保证我国科技研发,助力我国测试仪器设备生产厂商发展的不二之选。租赁业务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仪器应用市场中购买比例占70%,租赁占比达30%。而根据新浪财经频道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租赁仪器设备的比例仅有1%,与国际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今,国内市场对设备的需求非常巨大,可以预见,随着设备存量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潜力与空间将不断释放,租赁商机更加广阔。据悉,君鉴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商,持续深耕5G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等多个产业,为广大客户提供涵盖各类高科技精密测试测量仪器的租赁、销售、维护、计量及测试环境搭建、系统研发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精准服务,已成功服务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将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高效运营,实现创新发展。
  •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综合实验场分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陆地观测卫星共性应用支撑平台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于8月9日在京组织项目综合实验场分系统现场评审。综合实验场分系统通过初步验收,后续将逐步面向行业应用部门和区域用户单位开展卫星共性产品综合实验业务服务。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综合实验场分系统是真实性检验场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空基卫星数据产品高质量应用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六个综合实验场,拥有辐射、几何、水体、陆表、大气、植被六类先进的遥感实验设备,具备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实验观测能力。   综合实验场具有区域多样性、多要素、多领域、综合性、开放性等数据采集优势,可提供覆盖范围广、地物类型丰富、观测手段多样的星空地同步大型综合实验地面数据集,是真实性检验站点时序观测的有力补充,为开展空基卫星在轨测试评价、遥感产品反演、算法优化和应用验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目前,项目已全面完成全国重点区域的六大综合实验场建设工作,可开展多周期的地表反射率、水体反射率、几何定位控制点、水质参数、土壤含水量、植被含水量、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含水量、地表覆盖、地面粗糙度等参数测量。   “十二五”期间,项目共完成12次多行业联合实验,采集样方超过5000个,数据条目超过12万条,形成了16种共性产品检验数据集,先后为8颗卫星提供在轨测试和产品检验服务。数据集涵盖空基和高分系列卫星以及航空激光雷达和多光谱数据,累计星地同步航空与卫星影像300余景,为全国重点区域的地表多参数遥感监测,提供多尺度、全谱段和高分辨率数据支撑。   此外,综合实验场正逐步完成智能观测高端仪器装备建设和研制工作,拥有地面、机载、车载等共计44台(套)设备,具有智能化、高精度的走航式及面阵数据采集优势。   经过综合实验场的五年稳定试运行,空天院与用户单位、合作单位、设备研制单位等协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2018年至今,先后为2米/8米光学卫星(3颗)、高分七号、5米光学卫星(多光谱和高光谱相机)、高分多模卫星、资源04A卫星、资源1-F卫星、高分三号B/C卫星、高分五号 01A卫星的在轨测试和共性产品的验证提供了数据支撑和验证报告。从2021年开始,分别在东北综合实验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基地以及华中综合实验场——五湖典型水体实验基地,持续开展激光雷达、多光谱飞行实验,同步开展地面观测实验,并协调多颗卫星同步观测,发挥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和产品在区域业务应用中的作用,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与长三角水资源保护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本次验收团队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用户单位、监理单位、设备研制单位、软件研发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和技术骨干。专家组认为项目按照规划建成了六大综合实验场,实验设备指标先进,采集数据类型丰富,有效支撑了空基项目共性产品检验和共性技术算法模型优化,一致同意综合实验场分系统通过验收。   专家组提出继续进一步完善六大综合实验场的建设,同时加强与行业应用部门的联系,做到卫星遥感应用中的共性、基础性服务需求对接,提升真实性检验大型综合实验能力建设和技术水平,为行业用户提供空间信息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保障服务,提高遥感卫星的精细化、定量化应用水平。综合实验场建设初步成果
  • 中国仪器仪表上市企业综合创新排名 聚光科技问鼎
    近日,根据超验(Transcend Group)旗下超验创新研究院的大数据中国企业最新研究表明,在仪器仪表上市企业综合创新排名中,聚光科技综合创新评级为AAA,位居第一;吉艾科技综合创新评级AAA,位居第二;雪迪龙综合创新评级为AAA,位居第三。  上市企业综合创新评级面向沪深两市上市企业,从商业模式、科技创新、产品与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运用超验(中国)领先的商业大数据与逆数据优势,提供关于上市企业本体的综合创新评级,用于衡量上市企业创新和价值增值潜力。  上市企业综合创新评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等级含义如下:  AAA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极强,基本不受不利因素影响,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极强,产业乏力风险极低。  AA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很强,受不利因素影响不大,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很强,产业乏力风险很低。  A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较强,较易受不利因素影响,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较强,产业乏力风险较低。  BBB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一般,受不利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一般,产业乏力风险一般。  BB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较弱,受不利因素影响很大,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较弱,产业乏力风险较高。  B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依赖于良好环境,产业乏力风险很高。  CCC级:上市企业综合创新极度依赖于良好环境,产业乏力风险极高。  CC级:上市企业基本不具备创新,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基本不能保证实现预期价值。  C级:上市企业完全不具备创新,企业智造和价值增值能力完全不能保证实现预期价值。  除AAA级,CCC级以下等级外,每一个等级可用&ldquo +&rdquo 、&ldquo -&rdquo 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评级品质:  上市企业 烽火通信(600498) 综合创新评级 AAA,累计增幅达 82%   上市企业 景峰医药(000908) 综合创新评级 C ,累计跌幅达 24%   其中上证综指累计增幅达31%,深证成指累计增幅达28%。  数据范畴自2015年1月6日至2015年4月24日  注:综合创新评级可用于评价和诠释时下&ldquo 一带一路&rdquo 、&ldquo 中国智造&rdquo 、&ldquo 大数据&rdquo 和&ldquo 移动互联网&rdquo 等热点因素。  超验(Transcend)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全球顶尖高科技商业公司,秉承Deutsch严谨、精致的品质,旨在将最前沿科技引入生活,为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大数据分析、研究、评级和咨询服务。
  • 专业与专注,成就大气环境综合绩效服务商 ——记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立体监测”创新之路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学平   近年来,每逢国家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就有一批环境监测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雷达激光立体监测技术,为活动和赛事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他们来自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光电成立于2011年8月,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发起创建。截至目前,他们的客户已遍布全国33 个省直辖市的环保、气象、科研高校系统,激光雷达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产品先后获得了3 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国家专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在经过各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中科光电的激光雷达产品系列,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先后参与了2013 年南京亚青会、2014 年南京青奥会、2015 年青运会、2015 年乌镇物联网大会、2016 年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2016年G20 峰会、2017 北京一带一路大会等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活动保障工作准确判断污染的时间、程度、评估大气污染类型,预判污染物的走向及污染过境时的大气整体状况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信息。专业专注是中科光电最主要的企业基因  在企业化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立体监测技术相结合、将大气环境科学与仪器工程相结合,共同联合开发生产了多波长颗粒物激光雷达、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臭氧激光雷达、多轴差分紫外光谱仪、激光测风雷达、激光温湿雷达、立体走航监测车等多款立体监测产品。  相比于国内外同类激光雷达,中科光电的产品具备特有的技术优势。多波长激光雷达为豪焦级激光器,激光能量高,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能够穿透霾层探测高空8~10km 范围内的污染物分布信息、监测边界层完整的变化过程,同时多波长设计,可有效获取颗粒物的尺度分布信息,全粒径响应,实现更细小颗粒物的占有比,适用于中国目前典型的细粒子环境污染现状。此款雷达是国内首款多波长激光雷达,也是引领环境监测部门对雷达应用需求的创新产品。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为国内首台基于快速扫描振镜的产品,能够同时获得区域内垂直(0-270o)、水平(0-360o)立体监测数据,为说清区域内污染排放特征、污染源分布等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国内首台在时速120km/h 范围内仍然能边走边测的车载遥感监测设备,可针对污染源进行快速溯源、应对污染突发事件、对污染团进行追踪监测。臭氧探测激光雷达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光路稳定、抑制灰尘累积、降低光损耗、保证产品稳定性能。该产品可同时监测颗粒物后向散射系统及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是国内首台颗粒物和臭氧时空分布信息能够同时监测的激光雷达设备,可有效监测臭氧的空间变化过程及臭氧与细粒子之间的转化过程。  无锡中科光电针对跨区域环境污染现象、污染来源无法说清、预警预报不精确等地方重大环境管理需求,在立体监测装备的支撑下,开发形成了多套应用解决方案,如:车载快速溯源解决方案、车载遥感监察解决方案、立体网格化监测解决方案、区域环境质量保障解决方案、大气监测超级站解决方案、城市与区域立体监测解决方案等,为地方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大气环境综合分析与监控预警应急决策一体化的整体支撑服务。坚守创新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在细分领域专注专业地工作,是中科光电支持的发展之路。  作为科技型企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立足生存的根本。一是对原有激光雷达技术进行优化,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改变国内高端设备依靠进口的市场格局;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关注客户实际需求,对现有技术与新技术、新需求进行结合,赋予产品更强大、更丰富的功能,提高产品性价比,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三是满足日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保持对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的紧密关注,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持续性提出质疑并快速反应,开发生产环境监测领域立体监测技术新产品;四是坚持产品创新与应用创新全面发展,加强企业先进制造水平,提升高端的供给能力,坚持以服务改善空气质量为导向,将中科光电打造成有内涵、有竞争力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为实现“中国蓝”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够早日走向国际,彰显中国智造的力量。不忘初心引领“智慧环保”前行  目前国内立体监测激光雷达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其中颗粒物激光雷达相对成熟,但大气成分监测激光雷达(O3、SO2、NOX、CO、VOCS)、气象激光雷达(风、温、湿、水汽)技术还处于起步和筹划阶段。中科光电已经做好了针对以上产品的应用扩展研究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该系列产品将如中科光电的颗粒物激光雷达一样引领行业市场发展。  激光雷达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国家规范标准,很多单位对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校验也一直存在着疑问。为了保持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及探测精度、保证激光雷达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保证雷达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我们将与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用户的认可。为立体监测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统一产品运营维护标准、提供高端运营维护服务,是中科光电目前正在部署的发展战略。他们将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调配专业的环境工程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实现售前、售中监控,售后定期维护的全过程服务,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  我国全指标、多样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情况,监测数据开发利用不足,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数据分析,从而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对监测站汇总数据进行特色加工形成监测报告,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找出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是中科光电未来三年发展的业务方向之一。中科光电正在并将持续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环境咨询服务队伍,为各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数据分析服务,共同研究、探索各监测数据间的相关性,扩展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构建成熟的数据分析模型,使得综合分析业务成为可以效仿的工作形式,给各级地方政府当“ 参谋”、做“ 大气环境医生”,为地方空气质量达标与持续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图为中科光电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为“一带一路”空气质量做保障
  • 蓝盾光电O3-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全方位综合监测,助力污染溯源管控
    p  近年来,全国臭氧(Osub3/sub)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Osub3/sub和细颗粒物(PMsub2.5/sub)的重要前体物。为有效遏制臭氧污染,保障环境空气质量,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环境空气VOCs走航监测工作。/pp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盾光电)Osub3/sub-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已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大气Osub3/sub、VOCs监测服务,在重点污染区域、重点工业企业、重点产业集群,通过车载走航,快速监测大气“异味”,绘制污染时空“画像”,精准排查大气Osub3/sub、VOCs污染来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技术支撑。/ppstrong一、系统简介/strong/pp  Osub3/sub-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是蓝盾光电自主开发的一款实时、快速、高灵敏度臭氧污染成因监测系统,走航系统内搭载的监测仪器包括车载VOCs实时监测质谱仪、便携式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汞测定仪、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Osub3/sub、NHsub3/sub、Hsub2/subS分析仪等。系统在走航过程中可以实时在线连续监测多种VOCs组分,绘制区域不同污染物分布情况,锁定污染区域及关键物种,快速精准追溯VOCs污染来源,同时系统还具有恶臭异味污染溯源功能,可高效助力污染排查、移动执法、臭氧污染解析等工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f5f3997f-a570-498e-9828-1523d9653f7a.jpg" title="1.png" alt="1.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核心设备/strong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bbba143-792c-4800-85cf-033e40641550.jpg" title="大图_副本.png" alt="大图_副本.png"//ppstrong二、系统应用/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网格化走航监测,区域VOCs及臭味异味污染物质全面摸排/strong/span/pp  对城市区域进行网格化走航监测,走航范围覆盖工业园区、生活区、企业集群去等不同功能区,建立区域污染分布画像,定位区域污染高值区域,锁定关键组分。/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7d2972b-a296-4ac4-b34f-371952f9aefe.jpg" title="5.png" alt="5.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426b3f11-233f-4732-8070-0c88f26868e9.jpg" title="6.png" alt="6.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精细化加密走航监测,重点企业摸底排查/span/strong/pp  对全面污染摸排的VOCs异常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紧盯民众污染投诉目标区域,采用走航监测+蹲点监测相结合的措施,深入了解重点企业VOCs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措施。/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e6388f0e-dc6b-49c5-b2be-3f02f9b88f98.jpg" title="7.png" alt="7.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f30c75b-1777-4182-a9fc-47fcc38ef24f.jpg" title="8.png" alt="8.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厂区边界恶臭巡测,恶臭污染溯源/span/strong/pp  走航监测车搭载有NHsub3/sub和Hsub2/subS分析仪、数据采集系统及GPS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污染气体浓度,并结合GIS功能在地图上显示浓度分布。对恶臭事件投诉频发的区域开展定点监测,或对化工企业、垃圾处理站等区域厂界开展边界走航,评估恶臭气体浓度或扩散对周边居民的影响。/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313b11f-b836-4a9d-bbb0-b4793f98f8fd.jpg" title="9.png" alt="9.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多元产品配置,监测区域无死角/span/strong/pp  针对走航监测无法覆盖的区域,如人群密集区、化学气体泄漏区域等,系统还配备了便携式多组分气体测定仪、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可通过人工携带或搭载小型机动平台到达监测区域,弥补走航监测空白,监测因子覆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苯、甲苯、乙苯、甲醛、氨气、VOCs组分、有毒有害气体等,实现监测区域无死角,精准定位污染来源。/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国标法精准监测,助力高效执法/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span/strong系统采用的监测技术符合HJ 1010-2018、HJ 1012-2018、HJ 654-2013等国家标准,数据准确度高,走航系统机动性强,可高效助力移动执法。/ppstrong三、系统优势/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空间分辨率高/strong/span/pp  系统空间分辨率高,系统稳定性强,支持高于60km/h的走航速度,可满足边走边测,秒级响应的监测需求。/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秒级响应,快速出数/span/span/strong/pp  系统采用PTR-MS技术,可实现秒级响应,快速出数,边走边测,迅速发现污染问题,短时间内覆盖走航筛查区域,监测工作效率高。/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检测灵敏度高/span/strong/pp  系统采用PTR-MS软电离技术,绝对量测定,超高检测灵敏度,灵敏度可高达20ng/msup3/sup。/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数据准确度高/span/strong/pp  系统监测技术采用国标方法,设备质控有标准可依,数据准确度高。/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监测因子丰富,数据融合解析/span/strong/pp  系统可提供臭氧、臭氧前体物(非甲烷总烃、VOCs组分、NOx)及恶臭气体浓度信息,同时,系统配置的车载VOCs实时监测质谱仪配有Hsub3/subOsup+/sup和EI双离子源,可监测300多种VOCs组分,覆盖标准要求的上百种组分信息。系统还可进行臭氧与VOCs、NOx等多维度的相关性解析,有效支撑臭氧污染解析溯源与评估工作。/ppstrong四、未来趋势思考/strong/pp  走航监测系统机动性强,灵活方便,监测覆盖面广,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方向已从PMsub2.5/sub污染防控转变为PMsub2.5/sub与臭氧协同防控。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复杂,未来,走航监测系统应从单一监测技术向多种类监测技术发展,从污染发生前体物、发生条件、发生过程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监测分析,再结合网格化监测数据、固定站点监测数据、源清单数据等,深度探究污染机理。同时,还应有效提高走航监测仪器设备检测的精准度,让检测结果成为有力的执法依据,助力环境监察工作。/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供稿来源: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trong/p
  • 400万!清华大学光谱综合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清设招第2022023号项目名称:光谱综合分析系统预算金额: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包号名称数量是否允许进口产品投标01光谱综合分析系统1否设备用途介绍 :可以应用于测试分析光子晶体、超构材料、表面等离子体、二维材料、纳米线、纳米颗粒、LED/OLED 等。简要技术指标 :适用波段:400~1700nm;光源功率:100W;接收角分辨率:1度;角分辨接收范围:-60 至 60度,视野选区范围:15至180 微米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光系统II功能综合研究系统落户河南大学
    近日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为河南大学调试安装完成一套光系统II功能综合研究系统。这套系统包含3个功能单元:FluorCam封闭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FL6000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仪、TL6000植物热释光测量仪。 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thylakoid)膜上,类囊体膜上嵌插有光系统I和光系统II(PSI和PSII)。由于光系统II位于光系统I前端,同时还含有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因此光合作用研究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光系统II的研究。 FluorCam封闭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用于叶绿素荧光淬灭动力学的各种参数测量并成像,尤其适用于研究植物不同部位逆境响应的变化规律、突变体筛选等。同时FluorCam封闭式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是国际上唯一可以进行宏观OJIP快速荧光动力学成像和QA再氧化动力学成像的仪器。 FL6000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仪使用STF(单周转光闪)为主要测量工具,进行QA–再氧化动力学、S状态转换、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等其他普通调制式荧光仪无法完成的测量程序,反映光系统II的差异变化。同时还可以测量PAM(脉冲调制)测量、OJIP快速荧光动力学测量,时间分辨率最高达1μs,世界上公认的功能最为全面、时间分辨率最高的叶绿素荧光仪。 TL6000植物热释光测量仪通过检测光系统II的温度-热释光强度曲线,反映光系统II S2QB?、S3QB?稳定性、放氧复合体的活性及S态转换。从而将光系统II研究的深度推进到光合电子传递某一具体步骤的层次。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商用化的光系统II热释光测量仪器。 这一综合系统代表了国际上光系统II研究技术的最高峰,是光合作用深入研究的不二之选。河南大学计划使用这一综合系统,开展对拟南芥、微藻、玉米等作物的光合机理研究。除河南大学以外,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水生所、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农大等单位也都装备了这一系统。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提供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全面解决方案:? 从手持式、便携式仪器,到PlantScreen大型植物表型成像分析平台? 从FKM细胞亚细胞水平,到叶片尺度、冠层尺度及Ecodrone无人机遥感技术? 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 Specim高光谱成像技术? Thermo-RGB红外热成像与彩色成像融合技术
  • 世界顶级测量平台: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之拓展应用篇(下)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PPMS的部分测量应用,为大家呈现了PPMS基于主腔体的多种功能选件,在几十年磁学探索及合作的道路上,这部分选件功能已经为大部分磁电研究领域的科学家给予了大支持。然而,QuantumDesign公司并未止步于此,在满足客户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在不断突破测试限,完善测试平台的多功能性、灵活性和稳定性,新近推出了更多系列的拓展功能选件。QuantumDesign公司近期与德国attocube公司联合推出了多款可以在PPMS平台上工作的显微学和光谱学组件,涵盖了表面形貌、磁电、光学等多个领域的高精度测量,实现在变温、变磁场环境下的多种测量模式(诸如原子力AFM、磁力显微镜MFM、扫描霍尔探针显微镜SHPM、共聚焦显微镜CFM等)的形貌及表面微结构的测量等,例如:1、对磁畴成像图1磁畴测量结果,样品为NiFe薄膜。测量温度300K,探针与样品间距为20nm,dual-pass扫描模式,空间分辨率为10.7nm2、BSCCO磁通随磁场B和温度T的变化图2磁场强度从-40Oe变化到+50Oe时,磁通出现反向图3提高样品温度,磁通结构消失3、BaFeO低温测量图4相对于MFM,SHPM具有定量测量、无需接触样品表面和更高敏感性的优点测量参数:霍尔电流:10μA;扫描范围:30μm样品与探针距离:350nm;磁场分辨率:0.19mT4、氧化铁薄膜压电显微镜测量样品:层状异质结(150nmBiFeO3-Mn/35nmSrRuO3/SrTiO3(001)衬底)测量温度:82K压电力振幅图像(图5a)压电力相位图像(图5b,压电畴方向为0°和180°)图5图中有两个正方形(正方向和旋转的)是分别采用+/-15V电压书写的,从振幅图可以看到,在畴壁区域,振幅为零图6电滞回线,测量温度82K;左右分别为相位和振幅信号5、MFM模式下的磁通测量图7复旦大学PPMS用户——4K和45Gs的MFM模式下探测铁基超导样品磁通目前,PPMS平台搭建attocube光学选件已经在拥有复旦大学、中科大、物理所等多家用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测试需求。QuantumDesign公司在寻求外部合作的同时,也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创新,逐步完善测试平台。包括温度控制部分、磁体冷却方式及磁场大小、电路部分升以及氦气的利用和回收方式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代大杜瓦,EC-I到二代reliquefier,EC-II然后当前新一代DynaCool),同时也致力于研发更多功能强大的选件(比如适用于MPMS3的ETO选件),希望这些选件能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带来更高的精度和更大的便捷。如果您对以上选件功能感兴趣,或者期望了解PPMS更多功能选件及应用案例,欢迎您拨打:010-85120280电话咨询,我们会尽快对您的咨询给出满意的答复!相关产品链接: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versalab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22418.htm低温热去磁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01745.htmmicrosense振动样品磁强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437.htm智能型氦液化器(AT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0307.htm
  • 专业与专注,成就大气环境综合绩效服务商
    近年来,每逢国家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就有一批环境监测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雷达激光立体监测技术,为活动和赛事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他们来自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光电成立于2011年8月,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发起创建。截至目前,他们的客户已遍布全国33个省直辖市的环保、气象、科研高校系统,激光雷达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产品先后获得了3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国家专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在经过各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中科光电的激光雷达产品系列,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先后参与了2013年南京亚青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5年青运会、2015年乌镇物联网大会、2016年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2016年G20峰会、2017北京一带一路大会等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活动保障工作准确判断污染的时间、程度、评估大气污染类型,预判污染物的走向及污染过境时的大气整体状况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信息。◆ 专业专注 是中科光电最主要的企业基因在企业化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立体监测技术相结合、将大气环境科学与仪器工程相结合,共同联合开发生产了多波长颗粒物激光雷达、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臭氧激光雷达、多轴差分紫外光谱仪、激光测风雷达、激光温湿雷达、立体走航监测车等多款立体监测产品。相比于国内外同类激光雷达,中科光电的产品具备特有的技术优势。多波长激光雷达为豪焦级激光器,激光能量高,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能够穿透霾层探测高空8~10km范围内的污染物分布信息、监测边界层完整的变化过程,同时多波长设计,可有效获取颗粒物的尺度分布信息,全粒径响应,实现更细小颗粒物的占有比,适用于中国目前典型的细粒子环境污染现状。此款雷达是国内首款多波长激光雷达,也是引领环境监测部门对雷达应用需求的创新产品。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为国内首台基于快速扫描振镜的产品,能够同时获得区域内垂直(0-270o)、水平(0-360o)立体监测数据,为说清区域内污染排放特征、污染源分布等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国内首台在时速120km/h范围内仍然能边走边测的车载遥感监测设备,可针对污染源进行快速溯源、应对污染突发事件、对污染团进行追踪监测。臭氧探测激光雷达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光路稳定、抑制灰尘累积、降低光损耗、保证产品稳定性能。该产品可同时监测颗粒物后向散射系统及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是国内首台颗粒物和臭氧时空分布信息能够同时监测的激光雷达设备,可有效监测臭氧的空间变化过程及臭氧与细粒子之间的转化过程。无锡中科光电针对跨区域环境污染现象、污染来源无法说清、预警预报不精确等地方重大环境管理需求,在立体监测装备的支撑下,开发形成了多套应用解决方案,如:车载快速溯源解决方案、车载遥感监察解决方案、立体网格化监测解决方案、区域环境质量保障解决方案、大气监测超级站解决方案、城市与区域立体监测解决方案等,为地方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大气环境综合分析与监控预警应急决策一体化的整体支撑服务。◆坚守创新 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在细分领域专注专业地工作,是中科光电支持的发展之路。 作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立足生存的根本。一是对原有激光雷达技术进行优化,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改变国内高端设备依靠进口的市场格局;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关注客户实际需求,对现有技术与新技术、新需求进行结合,赋予产品更强大、更丰富的功能,提高产品性价比,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三是满足日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保持对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的紧密关注,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持续性提出质疑并快速反应,开发生产环境监测领域立体监测技术新产品;四是坚持产品创新与应用创新全面发展,加强企业先进制造水平,提升高端的供给能力,坚持以服务改善空气质量为导向,将中科光电打造成有内涵、有竞争力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为实现“中国蓝”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够早日走向国际,彰显中国智造的力量。◆不忘初心 引领“智慧环保”前行目前国内立体监测激光雷达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其中颗粒物激光雷达相对成熟,但大气成分监测激光雷达(O3、SO2、NOX、CO、VOCS)、气象激光雷达(风、温、湿、水汽)技术还处于起步和筹划阶段。中科光电已经做好了针对以上产品的应用扩展研究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该系列产品将如中科光电的颗粒物激光雷达一样引领行业市场发展。激光雷达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国家规范标准,很多单位对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校验也一直存在着疑问。为了保持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及探测精度、保证激光雷达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保证雷达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我们将与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用户的认可。为立体监测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统一产品运营维护标准、提供高端运营维护服务,是中科光电目前正在部署的发展战略。他们将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调配专业的环境工程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实现售前、售中监控,售后定期维护的全过程服务,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我国全指标、多样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情况,监测数据开发利用不足,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数据分析,从而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对监测站汇总数据进行特色加工形成监测报告,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找出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是中科光电未来三年发展的业务方向之一。中科光电正在并将持续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环境咨询服务队伍,为各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数据分析服务,共同研究、探索各监测数据间的相关性,扩展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构建成熟的数据分析模型,使得综合分析业务成为可以效仿的工作形式,给各级地方政府当“参谋”、做“大气环境医生”,为地方空气质量达标与持续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顺利封顶
    2012年5月18日,在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却又伴随着阵雨的美好时刻(11点38分),随着一声响雷,拉开了&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封顶仪式的序幕,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现场进行了简单而隆重大楼封顶仪式。 &ldquo 百年大计今落成,众志成城怡文情&rdquo ,综合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怡文环境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朝着&ldquo 共同富裕不是梦,青山绿水新建功&rdquo 的目标而奋进.&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座落在广州市科学城南云三路12号,背面靠山,林密树茂,鸟雀燕舞;前面有溪,潺潺流水,鱼欢蛙跃;依山伴水,真乃仙境一般,福地一块也! &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占地面积10000余㎡,建筑面积15000㎡,由南、北两幢五层大楼而组成,属集综合办公、技术研发、工厂生产、商品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产业孵化基地。
  • 马尔文帕纳科有色金属领域首家综合技术联合实验室牵手赣研所
    12月22日,马尔文帕纳科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赣研所)共建的“X射线及粒度分析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揭幕。标志着具有优秀材料表征技术的马尔文帕纳科与具有众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的赣研所将携手打造X射线分析技术和粒度表征技术在有色及稀有金属应用领域的桥头堡。位于江西省南大门的赣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因其丰富的钨和稀土资源,被誉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马尔文帕纳科基于扎根中国市场,以推动中国基础工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服务为宗旨,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赣研所)达成协议,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建立“X射线及粒度分析联合实验室"。此次战略合作基于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等马尔文帕纳科的优势分析技术,未来还会涉及粒形分析、纳米粒度、在线分析等不同技术在有色行业的应用,合作包含应用开发、标准制定、学术推广、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在双方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马尔文帕纳科与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赣研所)正式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赣研所副总经理谢世勇先生和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基础工业经理魏坤基先生一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赣研所)正式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冶金系统最早成立的三个科研院所之一,致力于钨、稀土、钽铌、磁选装备等领域工程化技术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赣研所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聚集了15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6条科研中试线和3个科研合作基地,具备国家级CMA、地质勘查等权威资质认证。自建所以来,赣研所共获科研成果12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14项、专利131项、省部级奖300余项。被国家、省市授予和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着业内成立时间早,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实例雄厚等优势,但仍面临着需要不断提高检测业务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为企业不断扩大产能等迫切需求。这就需要引入专业分析技术和仪器加快企业技术装备的进步,马尔文帕纳科公司历史悠久,产品在行业内口碑良好,也希望依托其丰富的应用经验促进企业应用开发和分析检测人才的培养。赣研所分析检测中心主任陈涛介绍到:赣研所分析检测中心实验室配备了50多台(套)科研仪器及设备。作为国家级钨及稀有金属、稀土分析检测的权威机构,赣研所主持起草或参与制(修)订近150项国标和行标,主持研制了钨精矿国家级标准样品6项,其中现行的离子型稀土矿分析方法、钨精矿分析方法全部为赣研所分析检测中心主持起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色协会奖励、技术标准奖励10多项。分析测试中心先后配备了包括AxiosmAX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mpyrean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等多款马尔文帕纳科的材料表征分析仪器。“马尔文帕纳科的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做钨精矿的元素分析结果非常好,仪器也非常稳定,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我们的分析效率和业务能力。"陈主任评价道。 马尔文帕纳科基础工业经理魏坤基先生在致词中表示:马尔文帕纳科致力于将先进的分析仪器技术与中国用户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客户的生产力,为客户创造更多效益。此次和赣研所共建的“X射线及粒度分析联合实验室"是马尔文帕纳科在有色金属领域与客户合作的首家综合技术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马尔文帕纳科X射线和激光粒度两大核心分析技术帮助赣研所进一步提高在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及新材料开发、生产的分析检测能力;为精准把控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可以信赖的技术和服务;共同培养具备优秀分析技术水平的分析检测人才;助力赣研所成为辐射全国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基地。同时也寄语由联合实验室的揭幕开启的双方紧密合作,可以依托赣研所在有色及稀有金属行业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实现马尔文帕纳科有色行业分析检测的完整解决方案从赣州到江西乃至全国的复制和推广,服务更多有色及稀有金属用户。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市场经理胥康先生出席并做公司介绍,马尔文帕纳科XRF产品经理熊佳星先生及销售业务部门代表也出席了此次活动。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领导及技术负责人、业务骨干代表参加了签约揭牌仪式。
  • 从观察到检测:更快、更强、更稳定的成像质谱分析系统
    • 质谱成像技术(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MSI)实现直接检测组织样本中化学成分的同时,保留其在样本上的位置信息,获得目标化学成分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 • 岛津新一代iMScope QT成像质谱显微镜,在质谱成像检测的基础上内置光学显微镜平台,将显微镜获取的光学图像与质谱分析获得的化学信息结合为一体,并配合完整的前处理基质涂敷设备,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快、更强、更稳定的成像质谱分析系统。 图1 岛津新一代成像质谱显微镜从iMScope TRIO到iMScope QT(拍摄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 图2 包含样品前处理、质谱检测及数据解析的完备成像质谱分析平台 iMScope QT成像质谱显微镜可对更广范围的样品以更快速度进行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质谱分析,为研究提供更加有效可靠的数据。 应 用 案 例 简 介 【01】对小鼠脑切片的整体和局部进行高速、高准度、高空间分辨率分析 对小鼠全脑切片(约17mmx9.4mm)进行分析,空间分辨率为15μm,检测区域包含1126x624共702,624个像素点,检测时间约6小时。 表1 分析条件图3 小鼠脑切片(整体)光学图像及质谱图像 (a) 光学图像;(b) PI(38:4)的质谱图像;(c) Sulfatide (C24:1)的质谱图像,空间分辨率15μm 根据检测区域的大小及检测目标,可选择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拍摄微小部位更加清晰的光学图像并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质谱分析。通过质谱图像与光学图像的准确叠加,判断化合物的真实分布位置。对小鼠小脑区域进行空间分辨率为5μm的高空间分辨率检测,采集区域包括662x595, 共393,890像素点,检测时间约为2.2小时。 图4 小鼠脑切片(局部:小脑)光学图像及质谱图像 (a) 光学图像;(b) PI(38:4)的质谱图像;(c) Sulfatide (C24:1)的质谱图像,空间分辨率5μm 【02】小鼠脑中氯丙嗪分布的检测 小鼠(8周,雄性,C57BL/6J)灌胃后(单次灌胃,剂量200mg/kg),根据相应步骤制备10μm脑切片,利用iMScope QT系统获取光学图像后,使用iMLayer进行基质升华,在切片表面沉积0.7μm厚的CHCA基质层,然后在iMScope QT中进行MSI分析,激光直径20μm,采集间距50μm。图5显示了氯丙嗪在小鼠脑中的分布情况。 图5 小鼠脑中氯丙嗪分布的质谱图像 【03】小鼠肝脏中Heme B的检测 制备小鼠肝脏切片,使用iMLayer进行基质升华9AA (基质层厚度1μm),进行成像质谱分析,空间分辨率5μm,图6中各图标尺为100μm。结合光学图像可获得目标化合物的准确分布位置,并可任意选择感兴趣区域进行比较及数据解析。 图6 小鼠肝脏切片中血红素与血管附近脂质分布(a)小鼠肝脏切片(包含血管)的光学图像;(b)Heme B在小鼠肝脏血管区域分布的质谱图像;(c) Heme B质谱图像与肝脏切片光学图像的叠加 (d)血管中Heme B (绿色)与血管附近脂类成分(红色)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 结 新一代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 QT不仅传承iMScope系列光学显微镜质谱仪的设计理念,同时融合形态学图像并实现高速、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分析。实现对样品进行形态学上的细微观察,也可以得到样品上特定部位的化学信息,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数据支持,进一步扩展其在相关研究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 350万!清华大学高稳定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清设招第2022118号项目名称:清华大学高稳定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名称数量是否允许进口产品投标01高稳定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系统1套是设备用途介绍:观察固定/活细胞或组织内部超微结构和形态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细胞的亚细胞器、分泌囊泡、突触、染色体以及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大分子等)的超高分辨率水平(≤50nm)图像;研究亚细胞和分子水平定性,定量和定位分布检测;并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组织及病理学、病毒及微生物学,免疫及肿瘤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简要技术指标:1)高稳定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模块,生物分子可实现XY方向分辨率≤50nm;2)点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模块,生物分子可实现XY方向分辨率≤200nm;3)科研级全电动倒置荧光显微镜,超高分辨专用100X油镜,数值孔径NA≥1.45。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90日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一文详解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IMU(惯性测量装置)三种技术于一身的系统,相比普通雷达,激光雷达具有分辨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更强等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车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有需求必然会有市场,随着激光雷达需求的不断增大,激光雷达的种类也变得琳琅满目,按照使用功能、探测方式、载荷平台等激光雷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激光雷达类型图激光雷达按功能分类激光测距雷达激光测距雷达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传统上,激光雷达可用于工业的安全检测领域,如科幻片中看到的激光墙,当有人闯入时,系统会立马做出反应,发出预警。另外,激光测距雷达在空间测绘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但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激光测距雷达已成为机器人体内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配合SLAM技术使用,可帮助机器人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实现自主行走。思岚科技研制的rplidar系列配合slamware模块使用是目前服务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的典型代表,其在25米测距半径内,可完成每秒上万次的激光测距,并实现毫米级别的解析度。激光测速雷达激光测速雷达是对物体移动速度的测量,通过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激光雷达测速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激光雷达测距原理实现,即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测量目标距离,用两次目标距离的差值除以时间间隔就可得知目标的速度值,速度的方向根据距离差值的正负就可以确定。这种方法系统结构简单,测量精度有限,只能用于反射激光较强的硬目标。另一类测速方法是利用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是指目标与激光雷达之间存在相对速度时,接收回波信号的频率与发射信号的频率之间会产生一个频率差,这个频率差就是多普勒频移。激光成像雷达激光成像雷达可用于探测和跟踪目标、获得目标方位及速度信息等。它能够完成普通雷达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探测潜艇、水雷、隐藏的军事目标等等。在军事、航空航天、工业和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主要是用来探测大气中的分子、烟雾的密度、温度、风速、风向及大气中水蒸气的浓度的,以达到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及对暴风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的目的。跟踪雷达跟踪雷达可以连续的去跟踪一个目标,并测量该目标的坐标,提供目标的运动轨迹。不仅用于火炮控制、导弹制导、外弹道测量、卫星跟踪、突防技术研究等,而且在气象、交通、科学研究等领域也在日益扩大。按工作介质分类固体激光雷达固体激光雷达峰值功率高,输出波长范围与现有的光学元件与器件,输出长范围与现有的光学元件与器件(如调制器、隔离器和探测器)以及大气传输特性相匹配等,而且很容易实现主振荡器-功率放大器(MOPA)结构,再加上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和稳定性好等导体,固体激光雷达优先在机载和天基系统中应用。近年来,激光雷达发展的重点是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雷达。气体激光雷达气体激光雷达以CO2激光雷达为代表,它工作在红外波段 ,大气传输衰减小,探测距离远,已经在大气风场和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体积大,使用的中红外 HgCdTe探测器必须在77K温度下工作,限制了气体激光雷达的发展。半导体激光雷达半导体激光雷达能以高重复频率方式连续工作,具有长寿命,小体积,低成本和对人眼伤害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后向散射信号比较强的Mie散射测量,如探测云底高度。半导体激光雷达的潜在应用是测量能见度,获得大气边界层中的气溶胶消光廓线和识别雨雪等,易于制成机载设备。目前芬兰Vaisala公司研制的CT25K激光测云仪是半导体测云激光雷达的典型代表,其云底高度的测量范围可达7500m。按线数分类单线激光雷达单线激光雷达主要用于规避障碍物,其扫描速度快、分辨率强、可靠性高。由于单线激光雷达比多线和3D激光雷达在角频率和灵敏度反映更加快捷,所以,在测试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和精度上都更加精 确。但是,单线雷达只能平面式扫描,不能测量物体高度,有一定局限性。当前主要应用于服务机器人身上,如我们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多线激光雷达多线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汽车的雷达成像,相比单线激光雷达在维度提升和场景还原上有了质的改变,可以识别物体的高度信息。多线激光雷达常规是2.5D,而且可以做到3D。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推出的主要有 4线、8线、16 线、32 线和 64 线。但价格高昂,大多车企不会选用。按扫描方式分类MEMS型激光雷达MEMS 型激光雷达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扫描模式,以此来聚焦特殊物体,采集更远更小物体的细节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这是传统机械激光雷达无法实现的。MEMS整套系统只需一个很小的反射镜就能引导固定的激光束射向不同方向。由于反射镜很小,因此其惯性力矩并不大,可以快速移动,速度快到可以在不到一秒时间里跟踪到 2D 扫描模式。Flash型激光雷达Flash型激光雷达能快速记录整个场景,避免了扫描过程中目标或激光雷达移动带来的各种麻烦,它运行起来比较像摄像头。激光束会直接向各个方向漫射,因此只要一次快闪就能照亮整个场景。随后,系统会利用微型传感器阵列采集不同方向反射回来的激光束。Flash LiDAR有它的优势,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像素越大,需要处理的信号就会越多,如果将海量像素塞进光电探测器,必然会带来各种干扰,其结果就是精度的下降。相控阵激光雷达相控阵激光雷达搭载的一排发射器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的相对相位来改变激光束的发射方向。目前大多数相控阵激光雷达还在实验室里呆着,而现在仍停留在旋转式或 MEMS 激光雷达的时代,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是发展比较早的激光雷达,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但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十分复杂,且各核心组件价格也都颇为昂贵,其中主要包括激光器、扫描器、光学组件、光电探测器、接收IC以及位置和导航器件等。由于硬件成本高,导致量产困难,且稳定性也有待提升,目前固态激光雷达成为很多公司的发展方向。按探测方式分类直接探测激光雷达直接探测型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与激光测距机颇为相近。工作时,由发射系统发送一个信号,经目标反射后被接收系统收集,通过测量激光信号往返传播的时间而确定目标的距离。至于目标的径向速度,则可以由反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来确定,也可以测量两个或多个距离,并计算其变化率而求得速度。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相干探测型激光雷达有单稳与双稳之分,在所谓单稳系统中,发送与接收信号共用一个光学孔径,并由发送-接收开关隔离。而双稳系统则包括两个光学孔径,分别供发送与接收信号使用,发送-接收开关自然不再需要,其余部分与单稳系统相同。按激光发射波形分类连续型激光雷达从激光的原理来看,连续激光就是一直有光出来,就像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它的光会一直亮着(特殊情况除外)。连续激光是依靠持续亮光到待测高度,进行某个高度下数据采集。由于连续激光的工作特点,某时某刻只能采集到一个点的数据。因为风数据的不确定特性,用一点代表某个高度的风况,显然有些片面。因此有些厂家折中的办法是采取旋转360度,在这个圆边上面采集多点进行平均评估,显然这是一个虚拟平面中的多点统计数据的概念。脉冲型激光雷达脉冲激光输出的激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闪一闪的。脉冲激光的原理是发射几万个的激光粒子,根据国际通用的多普勒原理,从这几万个激光粒子的反射情况来综合评价某个高度的风况,这个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因此才有探测长度的理论。从激光的特性来看,脉冲激光要比连续激光测量的点位多几十倍,更能够精确的反应出某个高度风况。按载荷平台分类机载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是将激光测距设备、GNSS设备和INS等设备紧密集成,以飞行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地面进行扫描,记录目标的姿态、位置和反射强度等信息,获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并深入加工得到所需空间信息的技术。在军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潜力和前景。机载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近,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能量受大气影响而衰减,激光雷达的作用距离在20千米以内,尤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比如浓雾、大雨和烟、尘,作用距离会大大缩短,难以有效工作。大气湍流也会不同程度上降低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车载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又称车载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一种移动型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可以通过发射和接受激光束,分析激光遇到目标对象后的折返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与车的相对距离,并利用收集的目标对象表面大量的密集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等信息,快速复建出目标的三维模型及各种图件数据,建立三维点云图,绘制出环境地图,以达到环境感知的目的。车载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造车”大潮中扮演的角色正越来越重要,诸如谷歌、百度、宝马、博世、德尔福等企业,都在其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了激光雷达,带动车载激光雷达产业迅速扩大。地基激光雷达地基激光雷达可以获取林区的3D点云信息,利用点云信息提取单木位置和树高,它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提高了提取的精度,具有其它遥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该技术林业应用的分析和对该发明研究后期的结果验证,未来将会在更大的研究区域利用该技术提取各种森林参数。星载激光雷达星载雷达采用卫星平台,运行轨道高、观测视野广,可以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境外地区三维控制点和数字地面模型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无论对于国防或是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星载激光雷达还具有观察整个天体的能力,美国进行的月球和火星等探测计划中都包含了星载激光雷达,其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可用于制作天体的综合三维地形图。此外,星载激光雷达载植被垂直分布测量、海面高度测量、云层和气溶胶垂直分布测量以及特殊气候现象监测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对激光雷达特点、原理、应用领域等介绍,相信大家也能大致了解各类激光雷达的不同属性了,眼下,在激光雷达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赛道上,打造低成本、可量产、的激光雷达是很多新创公司想要实现的梦想。但开发和量产激光雷达并不容易。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可靠的技术才能保障其在这一波大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 《焦点访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顺利验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建设
    近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验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而在北京怀柔,另一个大科学装置——“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也启动建设。听起来,“稳态强磁场”“综合端条件”都很陌生,它们都属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什么要建这样的设施,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两个大装置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磁现象是物质的基本现象之一。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当物质处在磁场中,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磁场因而一直是研究物理等诸多学科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物质结构和状态在强磁场环境下都可能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效应。磁场强度越高,物质的变化就越为明显,也就越有利于新的科学发现,就像显微镜放大10000倍比放大10倍能告诉研究人员更多一样。但是,磁场强度的提高,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强磁场中心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达到了40万高斯的磁场强度,这是二十几年来,上几个有实力的都在尝试的目标。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图中设备为磁性测量设备mpms,图片来源于网络)混合磁体装置(已产生稳态磁场强度达40t、二高场强,图片来源于网络) 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重要的端条件之一。在强磁场这种端条件下,物质的特性可以被调控,这就给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新现象、发现新技术的机遇。因此场也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包括1985年和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200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生命科学到医疗技术,从化学合成到功能材料̷̷在各个科学领域,强磁场都是科学家们渴求的研究环境。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运行期间,为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106家用户单位的1500余项课题提供了实验条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 任何物质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形成的,通过使物理实验条件达到端状态,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是指综合集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就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验收的二天,我国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比“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更进一步。 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目席科学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力(quantum design 公司产品用户)说:“比如低温可以抑制物质中电子、原子的无规运动;强磁场作为可以调控的热力学参量,能够改变物质的内部能量;超高压可以有效缩短物质的原子间距,增加相邻电子轨道的重叠,从而改变物质的晶体结构,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全新的物质状态;超快激光则具有无与伦比的超快时间特性,快速变化的光场是人们能够操作并且控制的快物理量。” 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建成之后,将是国际上集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在非常规超导、拓扑物态、量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提供实验手段的支撑,进而为相关材料的人工设计与制备,以及诸多科学难题的破解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利器。它们的建成,既是我国科研人员创新进取的成果,也将以巨大的磁力,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推动我国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走向前沿。文章原文部分摘自:cctv焦点访谈、人民网 相关产品链接: 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ppms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 versalab 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22418.htm低温热去磁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01745.htmmicrosense 振动样品磁强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437.htm智能型氦液化器 (AT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0307.htm
  • 理加联合参加“第二届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
    2014年5月19日-22日,第二届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做主题特邀报告,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另有120位学者参加了技术研修班。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应主办方邀请,携众多生态仪器设备参加了此次盛会。 5月19日-20日,中国 北京 清华园宾馆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5月19日,研讨会开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暨全球变化研究院林光辉教授主持会议。 5月20日,理加联合市场总监朱湘宁先生在大会上为专家学者介绍了LGR激光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仪的新应用,并回答了与会学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我们的工程师在研发项目的进展与需求方面做了深切交流。与会学者表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LGR公司的OA-ICOS技术能够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痕量物质,对于生态学研究而言,尤其是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有着很高的契合性。 5月21-22日,中国 北京 清华大学 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 为了确保每位学者都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专业仪器,并与我们的工程师沟通,技术研修班分四组进行。 首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实验室温学发副研究员讲解“基于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连续测定温室气体同位素比值和通量”。 讲解结束,在理加联合工程师的指导下,学员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了解仪器的内部构造和操作技巧;更值得一提的是,由美国LGR公司推出的温室气体分析仪,以其强大的功能、小巧的身材、可背负式的设计赢得与会学者的一致青睐。 关于理加联合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瑞典OPSIS公司凯氏定氮仪和自动消解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 理加联合作为专业的生态与环境仪器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一直以“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在不断引进国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研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li-ca.com
  • 钙钛矿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学材料研究中心董红星研究员和张龙研究员团队在溴氯掺杂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结构中实现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并解析了量子点超晶格结构通过降低电声耦合进而抑制光致相偏析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le and ultrafast blue cavity-enhanced superflourescence in mixed halide perovskite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高质量蓝光光源受限于低的量子效率,相比于红、绿光源仍处于落后的阶段。而钙钛矿量子点体系中的腔增强超荧光是由量子耦合效应和腔光场放大的双重调制产生的超快相干光爆发,可为实现高质量蓝光相干光源提供新思路,解决传统蓝光光源效率低下的局限性。卤素掺杂是在钙钛矿量子点体系中实现蓝光发射最直接的策略。然而,由于光致卤化物相偏析引起的光谱不稳定以及量子点与光腔之间的低耦合效率,使得在这种掺杂卤化物的量子点系统中实现稳定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具有挑战性。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可控自组装制备得到形貌规则、长程有序、密集排列的CsPbBr2Cl量子点超晶格微腔。在量子点超晶格中,激子离域效应可以有效地减少激子声子耦合,从而缓解光致卤化物相偏析。同时,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微腔具有高的堆积密度、光滑表面和规则几何结构,既可以作为增益介质,也可以作为高光反馈的回音壁腔,可提高量子点与光腔之间的耦合效率。因此,这两个核心问题将在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结构中得到解决。基于这样的卤素掺杂量子点超晶格,研究人员最终实现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图1(a)量子点超晶格通过减弱激子-声子耦合来缓解光致相偏析的示意图;(b)CsPbBr2Cl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微腔在激光泵浦在产生腔增强超荧光(CESF)的示意图;(c)77K下超晶格中随功率变化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发射图,左上角为1.8Pth激发功率下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的条纹相机图像。
  • Science 和 Nature 子刊连续发文!TESCAN 综合矿物分析仪助力固体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近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成研究员、张立飞教授和费英伟教授联合团队合作发现来自地幔过渡带(深约400公里处)的超高压矿物和古元古代现代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在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2017年)和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上。其中一些重要的矿物学和岩相学工作是由捷克孟德尔大学宋文磊博士和Jind?ich Kynicky博士与TESCAN总部应用部门(位于捷克布尔诺)使用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合作完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板块构造运动的起始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最前沿、最具挑战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板块构造运动的起始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最前沿、最具挑战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俗话说,上天不易,入地更难。人类对于地球内部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固体地球的半径达 6400 公里,而目前人工钻探最深仅到 12 公里。科学家只能通过出露于地表的岩石或深部岩浆携带的捕虏体来推测地球的深部物质组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于其它太阳系类地行星的主要特征,它不仅影响着地幔的组成和演化,而且还控制着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对现今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和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近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成研究员、张立飞教授和费英伟教授联合团队合作发现来自地幔过渡带(深约 400 公里处)的超高压矿物和古元古代现代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在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的成果相继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 Science Advances(2017年)和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上。其中一些重要的矿物学和岩相学工作都是使用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完成,文中也对TIMA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解读。 △ 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2017年) △ 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年)许成团队首次在我国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内蒙古丰镇和河北怀安一带的幔源火成碳酸岩内发现了极少量的厘米级榴辉岩捕虏体(许成等,2018)。榴辉岩(由俯冲板块在深俯冲过程中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其次为蓝晶石、石英、帘石、多硅白云母和角闪石等。通过各种矿物温压计和 THERMOCALC 程序计算获得其峰期矿物组合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位于 2.5-2.8 GPa和 650-670℃ 的稳定范围,对应 250 (±15)℃ GPa-1 的低温古俯冲带地热梯度。 △ 图 1:TIMA 解离分析碳酸岩内榴辉岩捕虏体及其矿物组成(修改自许成等,2018)石榴石内独居石 U-Pb 定年确定其变质峰期年龄为 18.4 亿年,这是迄今为止记录的最“冷”的古元古代俯冲带中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冷”的深俯冲作用很可能在古元古代非常普遍,但全球的低温记录很容易被后来陆内碰撞所产生的高温变质作用覆盖。板块构造何时启动一直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岩石学证据。该发现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表明古元古代存在现代板块深俯冲。这些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地幔源区含有俯冲的地壳物质,进一步表明地球早期已存在地壳物质深俯冲进入地幔,从而导致地幔深部碳循环。此外,科研团队还在这些榴辉岩的石榴石内发现了超硅石榴石(超高压矿物,主要在深源金刚石或者陨石冲击坑中有零星发现)包体(许成等,2017),分析显示该矿物具有高的三价铁 Fe3+(Fe3+/全Fe~0.87),远高于目前金刚石内发现的超硅石榴石(Fe3+/全Fe0.4)。 △ 图 2:TIMA拍摄的榴辉岩捕虏体中的超硅石榴石(Maj):图 (A) 为石榴石(Grt-II)中超硅石榴石包体的背散射图;图 (B) 显示超硅石榴石包体的铁和铝含量明显高于赋存矿物石榴石(引自许成等,2017) 高温高压合成实验标定其形成压力为14GPa,起源于地幔过渡带(400公里)。该发现为碳酸岩岩浆起源于地幔过渡带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同时异常富三价 Fe 超硅石榴石说明地幔过渡带存在局部富氧成分,这与俯冲地壳物质相关。这一发现对人们认识深部地幔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成果中 TIMA 分析工作(图1和图2)是由捷克孟德尔大学的宋文磊博士与 Jind?ich Kynicky 博士和 TESCAN 扫描电镜公司总部(捷克布尔诺)TIMA 应用部门合作完成。由于捕虏体结构复杂、矿物类型多样、颗粒繁多且大小不等(毫米至微米级),有时与寄主岩石和矿物在结构和成分上差别并不显著,因而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仪器对于寻找和识别这些包含在捕虏体中且非常稀少的来自地球深部的(高压)矿物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过程相当耗时且仅限于对局部的观察,极易遗漏重要信息。全球著名扫描电镜公司 TESCAN 的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图4)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该仪器是利用扫描电镜的岩石矿物自动定量化分析系统,具有将电镜和能谱高度集成的独特技术,能进行极高分辨率的 BSE 与 EDX 快速全谱成像和大范围面扫描自动拼接功能,可以完成对整个样品的快速、准确的多元素面扫描;其配备的矿物处理专业软件可以辅助分析扫描结果,实现各种矿物相的快速鉴定、分布模式、含量测算以及自定义矿物寻找功能,避免相似结构和成分的分析误差,揭示样品的整体形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对于以上研究样品量很少的榴辉岩,通过其各矿物含量估算的有效全岩成分将提高变质岩视剖面图温压计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查明矿物相内部和不同矿物相之间的显微结构关系以及对含量很少(如用于准确定年的锆石和独居石)或未知矿物的辨别,从而获取捕虏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 △ 图 4:TESCAN 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 上述科研成果表明,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越来越侧重于地质样品的微观结构、精细矿物学和微区原位分析测试。TIMA 对矿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解析达到微米的尺度,相对于传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具有非常大的优势。TIMA 可以对岩芯、岩屑、岩石、矿石、精矿、尾矿、浸出渣或冶炼产品等进行快速定量矿物分析,能有效识别岩石类型,测量矿物种类和分布、颗粒大小、解离或锁定各种参数。此外,还提供亮相搜索模块,可以快速准确鉴定出铂族金属、金银矿和稀土元素。TIMA 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矿业和冶金等领域。目前,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今年已经引进了 TESCAN TIMA 综合矿物分析仪,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期待 TIMA 用户做出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 世界顶级测量平台: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之应用篇(上)
    对于大部分磁学用户来说,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应该并不陌生,其设计理念是在一个的低温和强磁场平台上,集成全自动的磁学、电学、热学和形貌,甚至铁电和介电等各种物性测量手段。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的低温和强磁场环境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减少了客户购买仪器的成本,避免了自己搭建实验的繁琐和误差,可以迅速地实现研究人员珍贵的研究思路。一个PPMS系统由基本系统和各种测量和拓展功能选件构成:基本系统提供低温和强磁场的环境,以及整个系统的软硬件控制中心;用户在基本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测量选件和拓展功能选件。那么,如此多的功能选件能够在哪些研究方向上发挥作用呢?1、磁场调制的PE测量图1MagneticBiasingofaFerroelectricHysteresisLoopinaMultiferroicOrthoferritePRL112,037203(2014)(PPMS+Radiant铁电测试仪)2、不同磁场下热释电测量图2MultiferroicpropertiesofCaMn7O12PRB84,174413(2011)(PPMS+Keithly6514Aelectrometer)3、介电及铁电测量图3使用Hioki-3532-50LCR表,自制样品杆在PPMS上用平行板电容方法测得4、磁致伸缩测量图4StrainmeasurementresultsofDy1-xHoxMnO3(0≤x≤1).Alltheobtainedstrainsarereferredtothevalueof20K,respectively.(a)Underzeromagneticfield.(b)Underappliedmagneticfieldof7T.5、磁电耦合测量图5使用Keithley6221产生在定制的线圈上产生交流场,Standford锁相放大器SR830探测ME电压,自制屏蔽装置屏蔽背景电压噪声。Appl.Phys.Lett.97,09250120106、高压下的磁阻测量图6“Pressure-InducedTransitioninMagnetoresistanceof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L.Lu,etc.InstituteofPhysics.CASPRL97,026402(2006)7、使用VSMOVEN选件进行电诱导磁测量看了上面的介绍,是不是觉得PPMS的选件功能非常强大呢!我们这里只是列出了部分主要的选件功能,下一期的推送中,我们会为大家呈上PPMS与其他设备联用的拓展功能,PPMS和原子力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如果您对以上选件功能感兴趣,或者期望了解某些选件的功能,欢迎您拨打电话:010-85120280咨询,我们会尽快对您的咨询给出满意的答复!相关产品链接: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versalab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22418.htm低温热去磁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01745.htmmicrosense振动样品磁强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437.htm智能型氦液化器(AT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0307.htm
  • 化繁为简、历久弥新的匠心之作——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PPMS 30年
    自1994年Quantum Design在美国圣地亚哥首次发布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以来,从最初的灌液氦系统到现在的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DynaCool,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设备在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帮助科研工作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过去的30年间,PPMS系列设备在全球销售安装了1500余套,在中国地区也有近300套,正不断助力和见证一个又一个科学前沿的突破和新材料研发的浪潮。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系列设备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凝聚态物理领域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到锰氧化物的巨磁阻效应,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进入到了低温实验物理的大军之中。仅仅能够用于磁学性质测量的MPMS系统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各类材料性质探索的需求。1994年一款基于低温强磁场环境的开放式设计多功能测量的平台也在Quantum Design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下诞生了。首台PPMS设备于1994年2月安装在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最初的PPMS系统设计采用了液氦制冷,能够提供液氦温区的极低温和强磁场环境,相比当时诸多简单的低温磁体系统,PPMS测量系统有着更加优异的控温机制,可以进行多种物理性质测试,如磁性、热性、电性等。这一系统的推出,为材料和物理学研究带来了一场变革,研究人员可以更加简便的实现极低温和强磁场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性,推动了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加注液氦步入2000年,大量低温相关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从极低温制冷到大型磁体系统、医用设备等,液氦消耗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攀升,而作为一个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其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到2005年短短5年时间,液氦价格就翻了一倍。Quantum Design从9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对PPMS产品线的液氦闭循环设计研发,1998年Quantum Design公司成功利用GM制冷机实现了液氦的闭循环利用,并推出了市面上首款液氦闭循环的低温磁体系统MPMS EverCool,并在随后的2000年推出了PPMS的EverCool解决方案,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的青睐。在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温度控制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昂贵的液氦的需求,降低了成本和使用难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 EverCool 1代系统 2008年Quantum Design为了进一步减少低温设备的使用保养成本,对EverCool系统进行了大幅升级,采用变频式技术能够有效延缓GM制冷机的冷头损耗从而降低日常维护费用。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 EverCool 2代系统 2000年后,随着商用化脉管制冷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其极低的震动和更长的维护周期引发了低温设备厂商的广泛关注。Quantum Design也在历经近10年的研发历程后,于2010年推出完全无液氦设计的PPMS DynaCool,大幅提升系统制冷量的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更低的震动噪声和更少的氦气消耗。2010年发布的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DynaCool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的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DynaCool 此外Quantum Design在保持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系统一贯良好继承性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测量选件:将磁学测量温区拓展到1000K到50mK,覆盖了整个极低温至高温温度段。稀释制冷机专用交流磁化率选件及测量数据 引入高频微波配合微波源能够对多种铁磁薄膜、自旋电子学器件进行频率相关的铁磁共振及自旋泵浦的测量。铁磁共振测量功能选件 皮米精度的膨胀系数测量功能能够实现变温变磁场环境下的膨胀系数测量。膨胀系数测量功能选件及数据 等静压电学和磁学测量高压样品腔成为了新兴超导材料探索的有力武器。高压磁学和电学测量功能组件 中科大用户实验室PPMS设备照片 直至今日,从零开始搭建一个低温磁场实验测量平台依然不易,从硬件到编程到调试的每一个步骤可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后可能实验设备的可靠性、工作效率和可拓展性都较难令人满意,而一但需要交付给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培训过程又极其繁琐。而历经30年迭代成熟的PPMS产品从开箱安装到满负荷工作仅需短短2-3天的时间,即便是从未接触过低温实验的用户也仅仅只需要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独立利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让广大科研用户能把工作的重心充分投入到对物理材料科学领域的探索之中。 30年湿式灌液氦设计的PPMS即将完成它的使命,而采用全新无液氦干式设计的完全无液氦物性测量系统PPMS DynaCool系统将继续谱写新的征程。
  • 598项!深圳市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
    11月29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网站公示了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共598项,详情如下:根据《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598个项目进行资助,现予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示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拟资助项目依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  异议受理处室: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  投诉联系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v.cn  业务咨询电话:88127371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2年11月29日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120220808185138001无损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研究220220810145705001智能超声心动图结构和血流参数动态测量320220804193203001基于自增强SERS-电化学平台的钙钛矿电解水催化剂原位研究与理性设计420220810124046002面向智能触觉传感的高性能导电弹性材料研究520220810155530001“区块链+保险”背景下去中心化保险定价方式及风险管理的研究620220811121315001面向图数据的开放式学习720220811170904003氮杂环卡宾修饰异相铁基催化剂催化合成氘代化学品与药物820220809185023001数据驱动的图像重建及在异常检测的研究920220810130956001拓扑材料能带几何特性导致的非线性效应研究1020220807145745001康复外骨骼康复策略进化方法研究1120220810154601001能带调控与纳米结构有序化协同增强硫化锡热电性能的研究1220220809104426003高性能ZnO基双有源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电输运机理研究1320220810153817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调控T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1420220809111527001高温燃料电池膜与催化剂间界面调控及传输机制研究1520220807102319001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分布的影响及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1620220809172552003玻璃微光学元件精密快速热压印技术与装备1720220810160740001海洋环境下不同尺寸钢构件腐蚀速率关联规律研究1820220809165141001超声聚集荧光增强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症miRNAs标志物的早期检测1920220810184822001桥梁巡检无人机自主飞行关键技术研究2020220810173620003碳中和背景下冰蓄冷系统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研究2120220809191100001现代建筑与设备一体化设计策略及演化谱系研究2220220810140230001LDH@rCF增强海水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界面工程2320220810161616001面向高效人工光合成的二维材料/金属氮化物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理性设计与机理探究2420220808172042001产城融合视角下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集群发展策略研究2520220809160022001非氧化物镍基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及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2620220809154139001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功能状态表征研究2720220810160130001饮食决策的动态加工机制及其干预2820220810164838001高功率效率长寿命敏化型白光OLED器件研究2920220809195202001后疫情时期城市绿地对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3020220807204743001高功率密度 GaN 晶体管栅驱动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究3120220804153845001群体淬灭减缓MBR膜污染技术中细菌菌间关系及功能基因调控机制研究3220220810171518001人际视角下自我表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脑基础3320220810174028001免疫检查点治疗在口腔鳞癌中的耐药机制的探索研究3420220809160139001多源融合视频智能编码与质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3520220809191805001人工耳蜗电听觉的时频信息感知及其神经网络表征3620220809160615001直接电解海水自支撑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3720220810143329001不实信息多模态识别算法软件研究3820220810100952001基于菌群智能优化方法的慢性病患者分类和健康管理路径研究3920220812132050001基于fMRI的脑干功能区域划分及其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4020220810064150001粤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路径探析4120220810135520002基于类脑智能的通用视觉定位方法研究4220220810160944001基于空间本体图模型的城市时空融合方法研究4320220809161641002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新型硫酸盐还原菌的多样性与生态效应4420220808130958001含氟氨基酸(FAAs)和含氟多肽的合成及其在肽类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520220810174622001基于集成透镜的双极化球面匹配波束天线研究4620220809163103001非线性波的混合模式4720220810170643004基于节能与院感防控需求的大型综合医院空间设计模式研究4820220810151038001深圳市大学校园空间的防灾避难可达性优化设计策略研究4920220808121346001高安全高强度高电导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技术研究5020220810144025001面向1000万核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墙问题缓解理论方法研究5120220811005233001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言语加工的认知神经过程5220220810161836001基于低维异质结的高性能全光调制器的开发与机理研究5320220809180405001基于图卷积的视频人体行为分析方法研究5420220810124032001情绪调节的动态发展过程追踪及神经调控干预5520220810110849002相位干涉电场刺激对静息态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5620220810160453001回收碳纤维毡微纳结构优化设计与水体抗生素污染物定向转化理论与技术5720220811100052001不同剪切模式下高性能FRP-ECC复合提升混凝土梁抗剪性能及设计理论5820220811012323001乏燃料储运过程智能分析与规划方法研究5920220808143139001地面周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力学特性及增韧技术研究6020220809175919001面向云网一体化的智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6120220809171532001基于系统代谢工程的微藻基功能强化模拟鱼肉的研发6220220805175116001能量耗散格林函数方法和行进船舶在波浪中的响应6320220807020526001具有热活化荧光和聚集态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420220808150117002基于动态滑坡灾害空间预测分析的实时滑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6520220809155403001二维贵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红外光探测器件研究6620220809143143001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调控内建电场构筑高性能异质光催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6720220808165025003新型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电池应用基础研究6820220810180617001面向开放场景的视觉环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6920220805094705001可印刷MXene基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7020220811103827001动态液晶-超表面器件的研究7120220810144837004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盾构隧道韧性评估理论研究7220220809165014001铜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稳定策略及其电极放大工艺7320220814141429001人本视角下社区承洪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7420220804182935001基于活性蛋白质组技术的大麻二酚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靶点及机制研究7520220810103801001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化智能核素识别系统开发7620220812111141001阅读障碍者大脑和小脑间功能连接的重组机制研究7720220811152251005滨海大跨桥梁关键构件腐蚀-疲劳损伤机制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7820220810232731001信息中心网络的多播系统和功能虚拟化在设备透明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研究7920220810115236001社会认知科学视角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8020220810133200001低压过冷沸腾条件下汽泡热力/动力生长机理研究及模型修正8120220811103835003增强拉曼光学活性微纳光学器件研究8220220804115333001miR9560对菜心镉吸收转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320220807222119001基于超声成像的储能电池无损检测技术8420220809125959001基于类脑神经形态像素单元的可信视觉传感芯片关键技术研发8520220811090705001m6A甲基转移酶METTL3介导运动改善糖尿病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620220808170713001基于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血小板在振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8720220809194504001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高载量铂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8820220810132537001高强韧性钼基复合材料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及其强韧化研究8920220809130438001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用于血管堵塞的评估及修复治疗研究9020220811155803001在线社交网络中的高价值信息传播链挖掘问题研究9120220807162217001粤港澳大湾区水汽输送的集聚模式与水灾害效应研究9220220809153419002基于Mn-O配位体调控的宽温自旋电子新材料与器件研究9320220810151419001搭载人工神经网络的宽光谱多维度可调节智能光电探测器9420220811141000001滨海复杂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隐蔽缺陷识别方法研究9520220811124838001莱茵衣藻ABCG蛋白在脂质合成与转运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9620220810160221001面向建筑运维的柔性用能与韧性管理技术研究9720220809120650001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大气污染时空演化模拟与可视化9820220810113321001有理函数的核熵9920220810124935001核电厂运行事件智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10020220810151354002粤港澳大湾区天然软土宏细观力学机制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10120220807184432001“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转换效率测度与财政政策研究10220220810094017001免疫治疗与全身系统性免疫动态变化10320220804202415001数据驱动的统计建模、仿真模拟与动态智能分析系统 ——基于20+8产业集群产业链数据10420220810161720001淫羊藿素防治骨质疏松小鼠牙周炎骨缺损的机制研究10520220808173322004七轴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冗余联动模式及复杂直纹曲面精度创成机理10620220809112159001基于导航数据的城市群医院访问行为时空特征研究10720220811110737003基于地址驱动的路由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10820220810142637001面向空地协同通信定位一体化的无人机应急组网关键技术10920220810131017001基于阴离子-π作用调控的N型聚合物热电材料设计及应用11020220811115030001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cfDNA差异甲基化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11120220809212220001MEMS器件钛衬底纳米级精度表面的超精密切削技术研究11220220810180129001地热ORC梯级发电动态特性研究与协同优化11320220810144854005DNA损伤修复蛋白USP11缺乏促进乳腺细胞增殖和异常分化的机制研究11420220810142731001无感电子哨兵关键技术研发11520220804091920001基于非晶合金的多尺度光学模具制备技术、装备及应用研究11620220810151804002负载奥沙利铂的金属有机纳米颗粒用于肝癌的化疗与化学动力学及光热协同治疗的研究11720220812182215001利用超高分辨成像研究lncRNA在PRC2复合体形成与功能中的作用11820220810154235001超强超韧中熵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在液氮温度中的循环加载力学特性与变形机制11920220810144949003乳腺癌筛诊疗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平台12020220809170611004面向空间激光通信的2μm全光波长转换调制技术12120220809152330002pn 结型核壳异质结纳米颗粒材料构筑的微米球气敏性能研究12220220810155553002融合知识本体和环境信息的深基坑开挖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研究12320220809161043002海洋微藻菱形藻紫黄素脱环氧酶(VDE/VDL)调控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积累的机制12420220809181431001基于旋转环境的高能效能量俘获机理研究12520220811170440003石墨烯碳基材料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12620220811095710001后疫情时代大湾区观演类文化旗舰项目开发策略研究12720220804234538001螺旋面聚合物空腔内导电高分子的原位合成及分子器件的构建12820220810144826003以人大脑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12920220809173605001铋基水系碱金属离子负极的失效机理研究及界面优化设计13020220804114140001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网红直播带货供应链优化决策研究13120220814182105001对应光储直柔的光伏新能源建筑能效要素的分析与控制软件开发13220220810172813001稳定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螯合物失稳研究13320220812142907001用于新冠病毒核酸现场检测的免扩增快速分子诊断方法研究13420220811110339002壮药三叶香茶菜中Ternifonane型二萜活性成分靶向EZH2构效关系及其增敏铂类化疗药物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13520220810172237002基于脑网络的晕动症动态预测模型研究13620220810164450001压缩浇筑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13720220810173216001lncRNA-H19调控miRNA-181a/TLR-4在牙髓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3820220810153439004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可重构毫米波液晶天线技术研究13920220811094132001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大脑全局动态模式研究14020220810163220001核电厂事故推演与操纵员任务动态交互的风险监测预警方法研究14120220810173255002基于多时相三维探地雷达图像的道路隐患快速普查14220220810112354002面向复杂小样本的多目标化局部特征选择方法研究14320220809120915001碳-氮多重共振窄谱带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14420220811154353002通用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流编程接口14520220810100345001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平台供应链韧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4620220810152104001机器学习中的随机算法研究14720220810095646001面向5G/6G通信的宽带高增益低复杂度缝隙天线研究14820220810142132002钢管-高强螺旋箍筋复合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本构关系与优化设计14920220808141921001采用全息光镊技术实现微纳机器人操控与单细胞成像的研究15020220807153901001面向反渗透浓盐水零排放的新型膜蒸馏用Janu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久性研究151202208101547460013D打印全连通微通道结构生物陶瓷支架用于血管化骨修复的研究15220220809141216003面向弱小目标的智能视觉检测跟踪理论与方法15320220811031202001可控释自修复骨料性能调控机理与可靠度分析15420220810155330003高能量密度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发15520220811090420002新业态从业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15620220810163915001电场作用下CFRP-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评估及可靠度设计15720220809155933002滨海环境下韧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设计、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15820220810164959001复杂荷载作用下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机制研究15920220811153252002智能环境下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信任风险扩散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160202208102027070010-6岁儿童家庭的基层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管理模式研究16120220810120421001柔性导电结构可控制造新方法及其原理研究16220220809155455002基于在线优化和强化学习的无人机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6320220808191211001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跑步运动损伤的预警机制研究16420220810112113001深圳都市圈多尺度空间环境健康效应与规划应对16520220804103149001非晶去合金化制备高性能多元体系HER电催化剂16620220811094439002AI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开发与研究16720220810171450002一类含潜变量的删失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16820220810142553001基于空间感知的跨视角开放场景定位研究16920220809161224001使用过滤算子技术计算矩阵内部特征值方法的若干问题研究17020220810163811002口腔种植修复体表面仿生纳米抗菌结构的机理研究与临床应用17120220810133521001氢能燃料电池低铂催化剂的应用研究17220220811101028001新型海洋源群感淬灭活性酶的筛选鉴定及其功能分析17320220810171824003普鲁士蓝类配位聚合物的核壳异质界面调控关键技术及其高温储钠性能研究17420220815102613001滨海混凝土抗碳化开裂的机理及韧性提升研究17520220810152651001基于光子人工神经网络的空分复用光传输17620220810150043001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口腔种植导板的智能设计研究17720220808183719001具有双重冲击响应剪切增稠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7820220809200041001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序列重构的步态康复机器人肌电控制17920220811111306001粤港澳大湾区桥隧复杂工程碳排放评估研究18020220811103029001基于实时态势感知的核电站风险指引型动态自主运行决策技术研究18120220810164735001飞秒激光制备单模蓝宝石光纤光栅高温高压传感器18220220809175803001时序约束情况下多负荷受限机器人多点访问任务分配方法研究18320220809164213001RNA甲基化识别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抑制剂筛选18420220808011114001我国东部湖泊稀有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活性特征研究18520220811103834002大环酯肽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结构鉴定18620220813151736001脑启发式视觉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研究18720220810114654001现代服务业升级:基于异质性微观厂商和产业网络的一般均衡宏观分析18820220724202837001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液水热定向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18920220810123501001锂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xMnyCozO2中Co的替代策略研究19020220810221952002空间认知视角下的城市风貌评估与模拟: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19120220812103301001基于宏基因组技术的盐碱水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研究19220220729144037005高性能过采样噪声整形式模数转换方法研究19320220810143642004通过Ar在高强度辉光放电中的作用探索自溅射的实现条件19420220810114419001中层管理者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作保存动机的理论视角19520200812164941003地表水环境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典型交互作用研究19620200814103057002多靶点小分子探针用于肿瘤成像诊断与光动力学治疗的研究19720200814103036001靶向去泛素化酶家族的抗新冠病毒抑制剂和抗癌抑制剂的开发和靶标确认19820200827114656001面向神经形态电路的动态时间演进器件建模研究19920200814122231001基于超临界流体工艺改善柔性电子材料性能的研究20020200814213435001城市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20120200812124825001富含二硫键天然多肽与GPCR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活性多肽的虚拟筛选20220200807025846001低温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的三维混合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20320200810223326001行为视角下的城市建成环境评估与优化: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20420200816003026001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20520200807164903001面向复杂场景机器人高效作业的混合增强智能20620200827170132001基于多尺度模拟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多肽自组装材料计算设计方法的开发20720200814115301001基于表征学习和知识辅助的口语对话关键技术研究20820200810165349001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耦合新兴污染物去除机理与技术研究20920200812142216001城市化地区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与支撑技术体系研究21020200811141635001胞外亲环素A抑制剂在II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21120200808165742001深圳大气中N2O5非均相反应机制与影响研究21220200806163656003基于智能学习策略的沉浸式媒体信息处理与分析21320200812133137001城市非正规土地利用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2142020080712531400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优化与性能调控研究21520200802205241003分子层沉积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应用研究21620200827130534001光子芯片上超快光源的研究21720200827122756001柔性可拉伸突触及传感器件集成研究21820200812100115001基于[3+2]环加成反应构建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21920200807111854001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相关基础问题研究22020200827105738001亚热带大都市的城市蒸散发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22120200815000631001两种模式激酶调控剂的发展和比较研究22220200813180415001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协调发展机制研究22320220811163824001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关键技术研究22420220818165637002面向水下无线电能传输及通信的铁电/铁磁材料关键技术研究22520220811170225001恶意复杂环境下高效通用的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研究22620220811151646002多臂空间机器人捕获动态目标的非连续动力学系统建模与控制22720220818120229001有机质-铁胶体对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PFAS)新型污染物的防控作用及机制研究22820220817124251002区块链系统的攻击检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2920220811173949005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细菌定向去除废水重金属及同步合成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调控与合成机制研究23020220811151734002混合动力无人机高功重比多模态推进电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3120220818151757003单晶半哈斯勒热电材料制备及关键技术研究23220220811152036001压电驱动无传感跨尺度微纳定位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23320220811151845006适应电动汽车快速普及的深圳市智能配电网PMU优化配置和混合量测状态估计方法研究23420220817152453003日球层空间天气数字预报研究23520220817143526002平台销售和回收下的闭环供应链决策优化研究23620220811163623002面向硅基光电子集成的片上窄线宽低噪声半导体激光器23720220817125846003离子液体辅助合成单原子催化剂及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研究2382022081115211000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高机动水下航行器减阻研究23920220811164014001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结构表面的液冷散热性能优化研究24020220819054111001注册制下IPO审核问询强度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以深交所创业板为例24120220818020341001面向“交通4.0”时代的未来城市空间与共享出行双向耦合系统动力学机制的智能仿真及精准决策技术24220220818172959001城市水载资源再生循环与减污降碳协同调控24320220811163936002一种面向可穿戴医疗传感器的毛细流控柔性燃料电池技术24420220811164142001用于海水电解制氢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性能衰减机理研究24520220811164046002中低温直接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设计及性能优化24620220811152145004数据与机理混合驱动的超精密伺服切削微纳模具形性一体控制方法研究24720220811151458003面向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的第二代箔片空气轴承承载与动态特性研究24820220818163456002先进封装用铜柱凸点微观组织调控24920220811151529003刚柔耦合可收展变胞机械臂的构型设计与力柔顺控制方法研究25020220818113020001海洋多层温度廓线结构及传热作用机制实验及数值模拟25120220818002513001知识和数据协同驱动的数字孪生双碳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522022081116434500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运行状态下复合阳极界面的力学与热学性能研究25320220811170358002机器同传关键技术研究25420220817140906007高效、高可靠、低成本海上智慧风电场应用基础研究25520220811151912002面向增减材复合制造的多机器人协同加工颤振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25620220817144428005基于自然语言描述的视频流目标行为检索25720220817164856008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的容错关键技术25820220817124827001面向多方医疗隐私数据共享的安全搜索和协同计算25920220811165249002异质组装的超长平板热管传热机理及其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新方案26020220811165757005耦合H2 /CO2利用的燃气富氧燃烧多联产热力循环机理及协同优化研究26120220811173340003基于一致性建模的低资源机器翻译方法研究26220220811164244003晶界偏析和CrFeCoNi基高强度高熵合金的抗氢脆性能研究26320220817171516009潜艇指挥塔复杂涡结构及基于机器学习的主动控制研究26420220811170436002基于分数阶方程智能反演计算的药物控释优化26520220817133329001多物理场耦合结构优化软件开发研究26620220811170504001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抗菌肽序列识别与优化方法26720220817133854003面向全域资源利用的大规模MIMO关键技术研究26820220811172936001面向大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局部修复码构造及编解码优化26920220818164924004数字赋能适老性社区建设:系统构建与规划应对27020220817145054002活性污泥显微图像大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分析技术27120220818224716001小尺度可编程磁性软体机器人的精密制造及靶向递送应用研究27220220818152909001南海海域浮式风机共享锚固基础的关键技术研究27320220811164433002基于金膜辅助剥离技术的大面积二维TMD忆阻器研究27420220818191018001时间关联问题中智能算法的优化理论27520220817131550002光电驱动的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新途径研究27620220811163309001基于主体建模方法的深圳市社区生活圈识别与评价27720220811173317002基于缺失信息推理的不完备多视图弱标签学习关键问题研究27820220811163342003患者时空轨迹数据支持的综合医院门诊布局效能评估与智能优化研究27920220817123249001基于硅基负极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应用基础研究28020220811163556003高通量遥感卫星数据在轨智能目标检测算法研究28120220817150352006柔性锌基电池的锌负极界面调控策略及其机制研究28220220817145518001基于手性介质超构表面内连续域中束缚态的超快全光偏振开关28320220811173233001数据缺失场景下的时空数据挖掘研究2842022081117010000124小时全天候行人重识别关键技术研究28520220811173149002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仿蜂鸟微型扑翼飞行器飞行动作计算机仿真28620220811170603002融合在线小样本学习和离线域适应方法的工业未知任务推理与学习研究28720220811163649003基于黎曼流形的快速密集浅水海床声呐建图与识别方法28820220817125818001地下空间光环境智能控制与动态照明的人因工程学研究28920220811151946003基于开放式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高可靠性重载移动机器人驱动技术研究29020220811152309001面向FRP固体废弃物回收的FRP管-FSW骨料混凝土组合柱的约束机理及受力性能研究29120220811151420001基于手指触视觉反馈的柔软变形体操作方法29220220817131619001新媒体情境中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传播的数字化设计策略研究与应用29320220811173736002L-5-甲基四氢叶酸原料药绿色合成新路线的设计、优化与连续化应用研究29420220817123150002多模态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29520220817151830003增材制造火箭发动机转子的多尺度力学构筑关键技术29620220819112051004物理与信息系统交互下新能源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研究29720220811170253002序列驱动的复杂攻击检测方法研究29820220811163904001用于电子皮肤的自组装可拉伸导电纳米薄膜及其规模化制备29920220818114436001大规模无源物联网信号传输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30020220818171934001基于三维导向合成技术的单颗粒高精度生物芯片研发及其在新冠抗原快速检测中的应用30120220811163144001运营阶段超高层结构动力性能劣化机理与量化评价方法研究30220220811152211001再利用渣土制备低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环境效益研究30320220811165158003负泊松比多孔陶瓷高温热-力耦合与热防护性能的关联机理及性能调控30420220811174022002城市区域云凝结核来源解析及水汽竞争效应研究30520220811170130002基于用户浏览行为预测的全景图像编码30620220811151813005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动力电池优化控制策略研究30720220811151610001面向无损液滴输运的三维电驱微流控装置的机理研究与功能探索30820220811163751003基于BIC光子器件-钙钛矿光探测器片上集成系统的新型窄带光探测机理和多探测波长窄带探测器阵列芯片集成研究30920220818170353009高维高分辨病理成像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研究31020220817143919002高性能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结构31120220814221815001基于温度示踪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31220220814170440001边缘端面向DNA数据存储的纳米孔自适应测序关键技术研究31320220814180959001POCT微流控芯片中多组分流体的相界面传质动力学机理研究31420220815111542002考虑消费者公平偏好的跨境出口电商退货管理和提质创牌研究31520220814235931001高能质子束对全固态锂电池材料和器件的辐照作用研究31620220815153635001CCDC9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31720220815113550002高机动环境下发动机转子-阻尼-支承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及振动控制31820220814170934001基于NO3自由基氧化的夜间大气含氮有机气溶胶生消机制研究31920220814171825001物种和传染病空间入侵的理论研究32020220815162731008中国经济增长尾部风险预测32120220814162144001磁近邻效应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调控32220220815001356001超冷强磁性镝原子混合量子气体32320220815171308001基于空间互动行为感知的智慧教室人机系统技术创新32420220814230752003翼型尾缘气动噪声的主被动耦合控制方法与机理研究32520220815111002002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32620220815101116001Mott相变奇异临界行为与其粘弹性复杂力学机理的研究32720220815164435002基于仿生微纳结构的胃肠道药物递送装置32820220815164834003仿生光遗传学:仿生光驱动离子泵用于神经信号调控的研究32920220815111105001拓扑电磁超表面及其应用研究33020220815121807001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关键机理及技术研究33120220815181327001基于多目标进化优化的机器学习公平性研究33220220815150554001面向BIM(建筑信息模型)装配式空间的设计建造理论与智能监控方法33320220815113214003基于Chan-Lam偶联的硫亚胺多肽合成方法学研究33420220815093611001粤港澳大湾区伶仃洋河口环流和水交换动力机制研究33520220815151149004基于复合超表面的太赫兹无线通信外部调制器研究33620220815111111002面向深度学习交叉交通电气化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研究33720220815103813001拟南芥AP-3复合体亚基AP-3β协助清除热胁迫诱导的应激颗粒机制研究33820220815150609002溶质原子对高温钛合金疲劳过程的位错演化和失效的影响机理33920220815110818001三维温度场的构建及其应用340202208151338260013D打印纤维增强自修复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及自修复机制研究3412022081509242200230个量子比特的自旋纠缠态的实验实现34220220815104331001面向靶向治疗的复合场操控微纳米机器人设计与集群化协同控制技术34320220815100238003基于城市振动源的地下空间地震学探测方法研究34420220815101643002结合超快飞秒激光与金属纳米探针制备纳米尺度超快点光源34520220815112848002面向大数据的探索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34620220815143953004融合基因PTPRK-RSPO3调控循环肿瘤细胞(CTC)远程转移的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34720220815110144003地热开发与地下工程中裂缝网络探测基础理论研究34820220815145811001复杂环境中的微生物周期性轴对称阿米巴运动研究34920220815111555004数据分布变化下的算法设计原理与实证研究35020220815095607001反射型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设计与制备35120220814193849001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水生态服务的协同供给机制研究35220220815113158002双碳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政策激励与技术创新35320220814203252001抗前列腺癌天然萜类Crotonianoid B的合成与药物化学研究35420220815153728002基于微纳复合材料的柔性降温与皮上体征传感系统研究35520220814233432001过氧化钙对水体病原体的消杀应急技术及机理研究35620220815094504001锌离子电池锌枝晶形核-生长动力学与界面工程策略研究35720220814161004001含硒化合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研究与靶向策略开发35820220814164755002乙苯光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研究35920220815162316001基于黑磷范德华异质结的新型中红外发光器件36020220815130429001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6120220815114624002大陆深部地壳部分熔融角闪岩波速和波速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36220220815101937003矿物填充内胆式电化学系统回收尿液中养分的效能与机制36320220815145746004高分辨激发态分子束的制备和表征36420220815160107001干旱下植物招募益生菌提升抗旱性的机理和应用研究36520220814165010001基于文献数据的知识图谱体系构建与知识推理36620220815094330001单细胞多模态多组学技术研究胚胎细胞命运决定机制36720220815111736001基于眼底三维模型的视网膜血管注射引导方法研究36820220815100308002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辅助感知技术研究36920220815163454004基于空间电荷转移的超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37020220816131408001基于卤素电极的高电压锌基电池及关键问题研究37120220815170157002上市公司碳排放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深交所与上交所主板的证据37220220815084720001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设定情景地震风险模型构建及应用37320220815094750002胶体软材料力学特性的微观机制与调控37420220815150606001二维半导体与电介质界面研究37520220815141329003原子层沉积非晶二氧化钛亚稳相的控制合成与输运性能研究37620220814231741002烷基硼酸酯介导的小环分子合成新策略37720220814233319001手性过渡金属杂化材料的设计及圆偏振发光研究37820220815154711001H4K20甲基转移酶SUV420H1介导异染色质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37920220814213519001复杂环境下中小地震非双力偶成分的求解及误差分析38020220815161706001面向多主体博弈环境的新型V2G充电网协调规划技术研究38120220815130733001机器学习方法估算中国及邻区大地热流分布38220200925164021002面向自供能技术的新型Mg基室温热电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38320200925161141006稀土团簇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研究38420200925161222002新型多齿配体控制的非贵金属不对称氢化38520200925161843002植物22nt siRNA的生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38620200925161932001新疆阿勒泰造山带富锂铍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38720200925162216001面向智能电网光纤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38820200925161102001二维硒化铟单层材料的大面积制备及其范德华异质结的研究38920200925173954005地球极端环境下古菌膜脂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研究39020200925174052004基于眼脑数据分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和筛查的关键技术研究39120200925174447003面向复杂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演化算法研究39220200925174525002大亚湾和深圳湾海底地下水与营养物质输入及其环境效应39320200925174603001用于软、湿界面的可调控水凝胶粘接39420200925174640002面向崎岖路况的动力大腿义肢三维视线导引与行走预见控制39520200925174707002“交通-充电-电力”三网协同优化与调控39620200925174735005稀土纳米材料红外二区超敏单分子检测系统39720200925174802001转录因子ZFHX3通过凝聚体调控基因转录和肿瘤生长的机制39820220817212651001滨海/海洋工程装备与基础设施高效防腐涂层的开发39920220820085638002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光子显微成像关键技术研究40020220820003524001多层次表面微结构复合电火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40120220818172424009不对称蓝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OLED性能研究40220220819134351002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轨迹大数据驱动的急救网络智能调度规划研究40320220818001848001激光雷达探测识别“低慢小”目标技术研究40420220818120240002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多飞行器集群攻防对抗协同策略研究40520220818232202001功率受限的MIMO雷达与多用户通信一体化设计40620220817183401001群智决策中基于计算辩论的语义可解释性研究40720220817233950003MOFs/CQDs协同改性超滤膜处理高藻水效能及膜污染特性研究40820220817163729003手持式低流量敏感型柔性MEMS热膜肺量计关键技术研究40920220819134631001基于深度学习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重构研究41020220820003203001蜂格式车联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与适应性技术研究41120220817214021001基于深度学习的核电站工况诊断与自动停堆预测技术研究41220220730000151002基于激基复合物敏化结构与AIE圆偏振TADF发光体的叠层有机发光晶体管研究41320220817174758001单原子到纳米级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及其去除废水中抗生素的机制和应用探索41420220817233836001基于二维铁磁材料CrI3的新型自旋场效应晶体管设计、制备及测试研究41520220820003755001基于MOF/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垃圾焚烧过程二噁英类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机理研究41620220818100434001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研究41720220820010535001基于功能模块化的约束性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平台及其应用研究41820220818112518001低成本泛用人体数字化与高保真可信数字人重现的方法研究41920220811134604001基于磷素调控的红树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与蓝碳增汇技术研究42020220811170401001多用户可见光通信理论基础及其在车联网中的应用42120220817160017003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发光材料的研究42220220812141108001二维矿物MoS2大电流电解水制氢电极与器件应用42320220810110301001超大城市能源代谢路径与碳排放精细化核算技术方法研究42420220816140515001面向智能机器人对话交互的拟人化语音生成技术研究42520220819134430002基于免疫类器官的疫苗佐剂激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42620220811144737001从机体层面全面了解线粒体形态在衰老中的作用42720220819153248002基于MAI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疫苗优化42820220810152404001基于手性超构表面的多路复用全息与全偏振涡旋场研究42920220811103500001基于平均场博弈的多智能体协同群智感知43020220817104930002AFM研究NCM正极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及离子输运机制43120220818100259004基于编码白光的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43220220810120521003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水下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研究43320220811114914001反硝化汇过程对亚热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机制43420220810144927001基于等离子体射流的热带海洋风电叶片早期缺陷修复技术研究43520220816110140002无人机紫外通信信道模型的研究43620220808143010001规模化电动汽车参与城市电网电碳协同优化调度研究43720200821090937001基于环境功能材料的化学还原-氧化-微生物联合土壤修复技术研究43820200820200655001基于机器视觉的品质检验关键技术研究43920200819115243002新型低成本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在先进能量转换中的应用44020200819163549002深圳河流水质稳定提升与生态健康安全评估及保障技术研究44120200821140447001可重构柔性装配中心关键技术研究44220200821104802001通用型脂质体纳米颗粒疫苗研发平台构建44320200819174646001海洋浮式风机选址、基础设计和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44420200819173345002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与海洋增汇途径研究44520200821150704001肿瘤靶向 1.1 类原创新药及伴随诊断试剂44620200822215113001机器人时代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研究44720200818121348001可穿戴生理监测数据分析算法研究与慢病管理应用44820200821100123001乏燃料干法贮存用高温高强高导热铝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44920200820173710001基于毛囊生成单元的皮肤再生及药物筛选系统研发45020200824091903001二维氮化硼的规模化制备与应用研究45120200819105831001我国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影响局地海洋大气过程和季风气候的可能途径和预期效应的研究45220200821141349001高通量自动化结肠类器官微流控评价装备系统研制45320200820160650001基于时间拉伸脉冲的高速激光雷达光电集成系统的研究45420200817152115001面向数字孪生的制造装备状态追踪预测技术45520200818092033001柔性可穿戴光电子器件用于心血管健康监测的研究45620200817144218001深圳市生活垃圾跨介质污染规律与环境风险研究45720220812222043002群智感知网络的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关键技术研究45820220812171109001复杂工况下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在线健康监测技术研究45920220811103716001电化学辅助MIL(Fe)/PVDF复合MOFs阴极膜强化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物及原位控制膜污染机制研究46020220811141844002基于MOFs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集流体界面设计及电化学性能调控46120220815163819003构建植物-功能微生物光和系统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同步合成 纳米金属材料研究46220220814205518001基于抗APAP肝损伤的EGCG结构衍生物分子设计、结构优化及机制研究46320220815100042003单萜吲哚生物碱Alstonlarsine A的高效全合成及抗糖尿病结构基础研究46420220812165832002基于低维钙钛矿表面钝化策略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46520220814224343001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高效制备胰岛β细胞中的应用和机制研究46620220811224429001软脆材料超声辅助加工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46720220811205532001二维钙钛矿晶体的调控机理与光伏性能研究46820220813171052002基于主-客体策略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手性光电性质调控研究46920220812102547001基于领域自适应和集成优化的多模态遥感图像高精度配准研究47020220811173316001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海岸带滩涂亚表层土壤有机碳估算研究4712022081413350400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磁环境主动安全防护技术47220220813001358001基于结构化稀疏表示的大规模工业过程故障定位技术研究473202208151747230013D打印技术下的经济与运营问题47420220818160834002蛋白酶抑制剂的理论研究47520220817162136002利用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糖尿病低血糖的新机理及急救策略47620220817002906001低噪声多模式毫米波压控振荡器技术研究47720220818085550001生物材料学中偏微分方程解的的结构以及性质47820220817163520001编码理论在秘密分享中的应用47920220817171811004可变构型的超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攀爬检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48020220816102040001细胞色素P450酶的药物代谢及其抑制机制的计算化学研究48120220818103715001面向增材制造技术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48220220817144726001面向目标端智能反射面的无线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48320220817155829004循环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同步分离和联合诊断技术48420220818094918001例外群幂幺表示的几个问题48520220815184428001高血压脑出血智能化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制48620220817185604001新型拓扑光学材料48720220818081458001匹配理论及算法在智慧城市网络搭建中的应用研究48820220818145554005量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疾病负担48920220818153500001数据驱动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49020220818190731003社交网络中的事件发生时间数据统计建模分析49120220818182508001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抗干扰盲波束赋形理论与方法49220220816151603001可降解生物材料联合外泌体微创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49320220815115039001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暴露风险评估49420220816193626001数字健康背景下饮食与体重相关问题的防控策略研究49520220817164553007扩散算子的主特征值问题49620220818121954003雌激素类化合物保护细胞氧化性铁死亡的研究49720220817152429002氢化酶燃料电池49820220816165920001光波导的复特征值问题的快速高精度算法49920220817023311001针对高维数据尖峰协方差矩阵的两样本检验和变点检测方法50020220817200154001复杂区域和介质下频域波方程的可扩展求解器50120220817220146001水面强扰动环境中机械臂抓取的关键技术研究50220220817171303001分子聚集诱导簇发光体系的多尺度理论模拟50320220818130906001基于行为理论的智能投资决策问题研究50420220818200133001基于研发数据知识图谱的日志异常分析关键技术研究50520220818105454004我国居民低碳消费包容性碳减排研究50620220816175304001柔性智能响应电解质及其应用研究50720220817222144001多组分氧化物材料光热催化二氧化碳转化50820220815125443001靶向抗耐药性结核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50920220717180742002面向智慧城市摄像头的仿生高透自清洁玻璃微纳阵列结构制造51020220719141014001新型涡旋“突然自聚焦”光束在介质中的传输演化研究51120220717180823001飞秒激光加工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制备微模具工艺机理研究51220220715211524001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电池组热故障诊断机理研究51320220718110918001基于移动端深度网络的视频黑烟车辆抓拍算法设计与优化51420220720162254001基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成像技术的脑瘤诊疗一体化研究51520220717223051001基于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异构集群控制与诊断51620220717215521001柔性微梳印刷的光栅增强型 PbS 量子点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51720220715183602001蛋白质序列远同源性搜索方法关键技术研究51820220718111409001智慧城市车辆全向移动线控底盘系统设计及其运动协调域控制51920220715114600001基于移动轨迹预测的超低功耗窄带物联网资源管理方法研究52020220718100823002探索胰岛素受体异构体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52120220716111838002基于大数据搜索增强的磁共振图像重建技术研究52220220718183230002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背景织物瑕疵检测研究52320220715114836001排序任务软件缺陷预测的算法研究52420220717183323001用于循环回收钴酸锂的低共熔溶剂合成及反应机理研究52520220719115545001车轨耦合模型-多元地面监测数据混合驱动的动车组小径跳车轮多边形化识别方法研究52620220718173849001基于3D打印水凝胶涂层的长期稳定性连续血糖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52720220717173443001超大网络子图挖掘与应用52820220717104706001基于定量相位显微技术的透明样品三维成像技术研究52920220717181409001三阴性乳腺癌中双靶向BRD4/PAK1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机制研究53020220717174112001铅冷快堆用ODS-FeCrAl选区激光熔化形性调控研究53120220716001753001用于高效水分解产氢的 BiVO4/BDD 异质结光阳极的制备及其载流子输运机制研究53220220719104008001高功率时空锁模碟片激光器研究533202207171614520013D打印皮肤表面可穿戴多波长光电探测器系统的开发53420200820202845001先进金刚石材料的合成工艺与多领域应用技术开发535202008202140520018K 裸眼 3D 电视机53620200820185250001智能汽车性能评估系统研制53720220618104457001基于中长期规划的新型自适应多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研究53820220618114319001面向早期乳腺癌筛查的通用无创光声层析成像技术53920220618160306001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动力学机制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54020220618114250001高功率可见光光纤飞秒激光技术54120220618110244001滤池生物降解嗅味物质2-MIB的机理研究54220220618105642001基础设施智慧终端数字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理研究54320220619105202001基于街道的自行车基础设施友好性评估研究54420220618155811001污水中氮磷精准分离机理及精准分离纳滤膜系统研究54520220817155416005基于激光致热梯度液滴操控平台的 DNA 甲基化检测54620220817204433001分数阶微分方程高阶无记忆方法及应用研究54720220818122054001企业贸易网络、信息摩擦与中国企业贸易行为54820220816113416001水氮胁迫下水稻根际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其构建机制54920220817175048002工程提速等优化问题的高效算法的设计55020220816094256002对撞机上的长寿命粒子研究55120220816152743007基于多平台和热红外遥感的城市蒸散发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55220220818182334001“捕光捉影”式太阳能驱动解水制氢材料与器件55320220815155101002折展式张拉整体结构的形态设计与动力学试验研究55420220818100717002基于跨代孟德尔随机策略解析妊娠期宫内环境暴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因果影响55520220817153451002血药浓度筛查用高通量微流控便携式质谱开发55620220817201129001“一城多站”布局下的高铁站可达性优化研究55720220818100233002干扰素刺激基因LY6E通过干扰受体介导的病毒颗粒内化抑制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机制研究5582022081616265300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评估55920220818145540004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固体的激子扩散性能56020220818183014003(Ti0.2Zr0.2Hf0.2Nb0.2Ta0.2)C高熵超高温陶瓷的仿竹木结构设计及增韧机理研究56120220817160049006肿瘤脂质重编程纳米盘系统的构建及逆转耐药性机制研究56220220815233029001近临界CO2微流控芯片内流动沸腾实验探究56320220817122906001DNA与RNA双重结合蛋白检测方法的开发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56420220817165030002受昆虫净角器启发的仿生高空清洁机器人56520220817234712001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ADHD定量评估方法研究56620220817185259001固溶氢与表面划伤耦合作用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高温高压水中应力腐蚀开裂机制研究56720220815111354002深圳中生代古生物多样性及古环境重建56820220816161126002基于大规模磁导柔性电极阵列的脑神经调控与读取技术的研究56920220818153519003激光通信装置中大口径反射镜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57020220818153719001面向MEMS电容式加速计的低功耗高分辨率delta-sigma型ADC研究57120220817134430001DNA复制后新生核小体的展开状态的动态变化57220220817180954005基于异构图嵌入的跨域学习与推荐方法研究57320220816102553004天然有机质介导的生物炭纳米颗粒与藻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57420220815095750002果胶修饰对生菜品种间镉积累差异的调控机制57520220816120505001孕前-孕期压力与婴幼儿情感和社会行为特征的关联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57620220816233305001RAG同源转座子的功能演化与应用研究57720220816162849005亚热带森林精细尺度物候多样性遥感监测和成因分析57820220816225523001面向复杂形态的文字检测与识别研究57920220818231644001基于冷热综合利用的高效碳捕获系统优化研究58020220817094427001基于强化学习的全景视频智能传输算法研究58120220815171723002机载高低频曲线SAR成像处理与检测识别关键技术研究58220220817184157001信号分析、机器学习和矩阵分解中的稀疏优化问题研究58320220817200513001多边市场下网约车聚合平台的运营策略与优化研究58420220816231330001空间机器人抓捕逃逸目标的自主控制58520220817214511001囊泡主动转运药物载体的设计及跨上皮细胞转运机理研究58620220818181805001铁性材料畴结构电输运特性及其神经形态器件机理58720200830225317001基于类脑机理的无人系统智能可信导航技术58820200830220051001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飞行器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58920220818143907001无线通信物理层智能信道预测和下行传输关键技术研究59020220819092520001自然科学中几类控制优化问题的算法分析59120220818175108005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59220220819093313002超低频宽禁带力学超材料智能优化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59320220819092934001基于距离矩阵分析的基因组研究59420220818111540004用于骨组织再生的功能化丝素蛋白基支架59520220818180206001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关键技术研究59620220818193126001企业研发支出在内生成功率的情境下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研究59720220818150511001高效率蓝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研究59820220817194158001铝离子电池负极沉积行为与电解液添加剂优化研究
  • MarvelScan:全球首创不跟踪不贴点手持激光扫描系统
    在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测绘领域的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以高速率、高精度、非接触测量和自动处理等独特优势,不仅在工业领域应用发展迅猛,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一股新势力,同时也逐渐在文博、教育、医疗、消费品、AR/VR等其它非工业领域不断开疆辟土,成为引领各行业数字化的“新潮流”。海克斯康作为三维数字技术的领航者,致力于3D数字化测量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为QC质量检测、逆向设计、3D展示等应用提供高效工具。全球首创不跟踪不贴点手持激光扫描模式,MarvelScan集成Inside-Out单目定位技术,无需在物体表面粘贴定位标点,完全省去重复贴点的繁琐操作。同时减少跟踪器和球形靶标框架,携带便捷性得到极大提升,设备校准过程也随之大大简化,能够显著提高扫描工作效率。完全改变了手持式扫描仪的工作方式,是三维扫描行业的代表性产品。产品亮点1.真正的“拿来即扫”:物体表面无需粘贴定位标点,无需跟踪器和球形靶标框架,显著提高扫描工作效率2.独立摄影测量功能:摄影测量相机独立对焦,蓝色LED光源,成像清晰度高,大大提升摄影测量精度3.支持多环境使用及贴点扫描:借助稳定的参照物或便捷式支架,均可实现反向定位扫描,同时支持贴点扫描4.高精度多功能:最高精度0.01mm,纯蓝光技术保证扫描精细度和适应性,扫描速度135万次测量/秒、孔位闪测技术提升测孔适应性和便携性5.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利用WIFI5G技术,实现扫描数据的无线传输和处理,摆脱了传统数据线对设备连接稳定性、便携性的影响,让用户真正做到灵活、便捷地进行三维扫描和建模的工作应用领域海克斯康智能3D扫描仪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重工、模具/铸造、文博艺术、生物医学、工业/家居、教育科研、3D打印、VR/AR展示等领域,近年来积累3D工程项目经验2000多例。汽车制造逆向工程、质量控制与零配件测量、竞品分析汽车改装、内饰定制车辆造型与设计仿真与有限元分析(FEA)航空航天快速成型、质量控制/检测MRO与损伤评估、空气动力学应力分析、OEM和旧部件再造逆向工程、部件和装配的检测与调整模具制造质量控制与检测虚拟装配、逆向工程磨损分析与维修工装夹具设计与调整机械重工质量检测与控制、逆向设计MRO与损伤评估、机械/工装设计与调整OEM和旧部件再造原型、工具及模具调整
  • 滨松开发出世界上最小波长扫描量子级联激光器,有望用于便携式火山气体监测系统光源
    此次,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在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法人新能源与产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主办的“实现IoT社会的创新传感技术开发”项目中,利用独自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和光学封装技术,成功开发出世界上最小尺寸的波长扫描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其体积约为传统产品的1/150。通过将其与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开发的驱动系统结合,实现了高速操作和外围电路简化,同时作为光源安装在分析设备上,使可便携的小型分析设备的开发成为现实。在本开发项目中,我们提高了二氧化硫(SO2)和硫化氢(H2S)的探测灵敏度以及设备的维修性,目标是实现在火山口附近对火山气体成分的长期和稳定的检测。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化工厂和下水道中有毒气体的泄漏检测和大气测量等。图1 世界上最小尺寸的波长扫描QCL,体积约为传统产品的1/150概要在火山爆发的前几个月,火山气体中的二氧化硫(SO2)或硫化氢(H2S)等浓度会开始逐渐上升,因此对该气体浓度的监测是火山爆发预测的常规方法。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在火山口附近安装了电化学传感器分析设备,通过电极检测来实时分析火山气体的成分。但由于电极与火山气体的接触,容易出现寿命变短和性能降低的问题,因此除了定期更换部件等维护,监测的长期稳定性也是一个难题。这样,长寿命光源和全光学光电检测器分析设备则具有无需大量保养,还具有高灵敏度并长时稳定地进行成分分析的特点。目前因为光源的尺寸较大,尙难以将其安装在火山口附近。 在此背景下,滨松从2020年开始,参与了NEDO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产综研)的“实现IoT社会的创新传感技术开发”※1项目,积极投入研究和开发具有全光学,小尺寸,高灵敏度和高可维护性特点的新一代火山气体监测系统。 滨松公司正在该项目中承担了分析设备光源的小型化任务,并成功开发出中红外光※2在7-8微米(μm,μ为百万分之一)范围内可高速改变输出功率的世界上最小尺寸波长扫描QCL(Quantum Cascade Laser)。※3(图1、图2、表)。本次新开发的产品是通过将其与产综研开发的驱动系统相结合,实现了高速操作和外围电路简化,作为光源安装在分析设备上,实现了可便携的小型化分析设备。此外,本项目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可维护性,实现长时间稳定地对火山口附近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也有望应用于化工厂和下水道的有毒气体泄漏检测和大气测量等用途。产品特点 1、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波长扫描QCL,体积约为传统产品的1/150。 公司利用独自的MEMS技术,对占据了QCL的大部分体积的MEMS衍射光栅※4进行完全的重新设计,成功开发出新的尺寸约为以前1/10的MEMS衍射光栅。此外,通过采用小型磁铁,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并采用独特的光学封装技术,以0.1微米为单位的高精度实现部件的组装,实现了世界上最小的波长扫描QCL,其体积约为传统产品的1/150。 2、实现中红外光在波长7~8μm的范围内的周期性变化输出 滨松利用多年积累的量子结构设计技术※5通过搭载新开发的QCL元件,实现中红外光在易于吸收SO2或H2S的7-8μm的波长范围内的扫描输出。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可变波长QCL,可以从7-8μm范围内选择特定波长进行输出。 3、可高速获取中红外光的连续光谱 与产综研传感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驱动系统相结合,实现波长扫描QCL的高速波长扫描。它可以在不到20毫秒的时间内获取中红外光的连续光谱,可捕捉和分析随时间快速变化的现象。图2 波长扫描QCL的结构表 本次开发的波长扫描QCL的主要规格未来计划滨松公司将与NEDO和产综研进一步构建新型高灵敏度和高可维护性的火山气体监测系统,同时推进多点观测等实地测试。此外,公司将在2022年度内推出将该产品与驱动电路或与本司光电探测器相结合的模块化产品,以扩大中红外光的应用。 “注释” *1 实现IoT社会的创新传感技术开发 项目名称:实现IoT社会的创新传感技术开发 / 创新传感技术开发 / 波长扫描中红外激光器 研究开发新一代火山气体防灾技术 业务和项目简介:https://www.nedo.go.jp/activities/ZZJP_100151.html *2 中红外光 是一种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红外光,一般把波长在4-10μm之间的红外光称为中红外光。 *3 波长扫描QCL(Quantum Cascade Laser)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是一种通过在发光层中采用量子结构,可以在中红外到远红外的波长范围内获得高输出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光源。波长扫描量子级联激光器是将从量子级联激光器发出的中红外光进行分光,反射到MEMS衍射光栅,再通过对MEMS衍射光栅进行电控,使其的倾斜面发生快速变化,从而实现中红外光的波长快速变化并输出。 *4 MEMS衍射光栅 通过电流工作的小型衍射光栅。衍射光栅是一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衍射角度的差异来区分不同波长光的光学元件。 *5 量子结构设计技术 是一种利用纳米级超薄膜半导体叠层产生的量子效应的器件设计技术。在该开发中,滨松公司在QCL的发光层采用了独有的反交叉双重高能态结构(AnticrossDAUTM )。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