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锂空电池测量装置

仪器信息网锂空电池测量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锂空电池测量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锂空电池测量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锂空电池测量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锂空电池测量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锂空电池测量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锂空电池测量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锂空电池测量装置相关的论坛

  • TEC半导体可编程超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在热电化学电池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TEC半导体可编程超高精度温度控制装置在热电化学电池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size=16px][color=#339999]摘要:电化学热电池(electrochemical thermcells)作为用于低品质热源的热电转换技术,是目前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研究热点之一,使用中要求具有一定的温差环境。电化学热电池相应的性能测试就对温度和温差形成提出很高要求,特别是要求温度控制仪器具有高控制精度、可编程控制、周期交变控制、通讯和随机软件功能。本文介绍了新型超高精度具有多功能的PID控制仪,并详细描述了电化学热电池特性测试中的温度控制系统结构。[/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中的TEC半导体制冷片温度控制解决方案,600,37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4/202304171026207841_631_3221506_3.jpg!w690x436.jpg[/img][/size][/align][size=18px][color=#339999][b]1. 问题的提出[/b][/color][/size][size=16px] 温差发电在固体材料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上均比较成熟,而近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热电池(electrochemical thermcells)拥有更高的塞贝克系数,同时成本较低、能够适应复杂热源表面,因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如图1所示,这种电化学热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化学体系中的赛贝克效应,将冷热电极之间的温差直接转化为电势差而产生发电效果,因此温差环境是使用和测试评价电化学电池的必要条件。[/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1.电化学热电池原理图,450,3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4/202304171027053355_4631_3221506_3.jpg!w690x608.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1 电化学热电池基本原理[/b][/color][/size][/align][size=16px] 电化学热电池中的电解质、材料和电极受温度的影响,以及整个热电池的相关性能测试评价,对测试过程中的温差形成有十分复杂的要求,具体内容如下:[/size][size=16px] (1)热电池的两个冷热端电极要处于不同温度以形成温差,两个电极温度要具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以便在不同电极温度和不同温差条件下测试评价热电池的各种性能。[/size][size=16px] (2)对于冷端温度,可采用TEC半导体制冷片进行调节和控制,但热端温度普遍较高,采用制冷片无法实现高温加热,需采用电阻等加热。[/size][size=16px] (3)在热电池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在冷热电极处实现台阶式或周期交变式可编程温度变化。这样一方面是能够测试不同电极温度和不同温差下的热电池性能,得到热电池最佳工作状态时的温度和温差条件,另一方面是测试考核热电池的疲劳衰减特性。[/size][size=16px] (4)新型的电化学热电池往往很薄,如各种可穿戴电子产品用热电池。在实际应用中,这类薄片或薄膜状热电池上形成的温差很小,这就要求热电池性能测量装置需要具备在冷热电极之间提供小温差的能力。[/size][size=16px] 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一旦电化学热电池形状确定,热电池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也基本确定,而测试装置中温度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加热方式和温控仪表。[/size][size=16px] 对于加热形式,采用电阻加热和TEC半导体制冷片两种形式,可满足绝大多数电化学热电池在任意温度和温差范围内的测试需要,对于温度不高的测试,可仅使用TEC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温度控制。电阻加热用于热电极处的高温加热,温度范围为50~150℃以上。TEC半导体制冷片加热用于冷电极处的低温加热和冷却,温度范围为-10~60℃。[/size][size=16px] 对于温控仪表,满足上述温度控制要求的控温仪表需具备以下功能:[/size][size=16px] (1)可对电阻加热和TEC半导体制冷片分别进行控制。[/size][size=16px] (2)可编程控制功能,可控制温度按照编程设定的温度折线进行变化。[/size][size=16px] (3)交变温度控制功能,可控制温度按照设定周期和幅度进行交替变化。[/size][size=16px] (4)带PID自整定功能,避免繁琐的人工调整PID参数,并可存储和调用多组PID参数。[/size][size=16px] (5)测量和控温精度高,特别是要满足薄膜热电池的温差控制,控温精度要达到0.01℃。[/size][size=16px] (6)带通讯功能可与上位机连接,由上位机进行设置、编程、控制运行、显示和存储。[/size][size=16px] (7)带计算机软件,无需编程,可通过计算机进行设置、编程、控制运行、显示和存储。[/size][size=16px] 从上述功能要求中可以看出,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中对温度和温差形成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要求温控仪表具有高控制精度、可编程控制、周期交变控制、通讯和随机软件功能,而这些很多都是目前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用控温仪无法具备的功能。为此,本文介绍了新型超高精度具有多功能的PID控制仪,并详细描述了电化学热电池特性测试中的温度控制系统结构。[/size][size=18px][color=#339999][b]2. 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6px] 解决方案设计的温控系统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2.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690,34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4/202304171027488618_9875_3221506_3.jpg!w690x34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2 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温控系统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图2所示的解决方案示意图包含了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量装置和温度控制系统两部分。其中的电化学热电池测量装置示出的是对块状、板状或薄膜状热电池的测试结构,电极分别贴服在热电池的顶部和底部,顶部的阴极电极处通过TEC半导体制冷片进行低温控制形成冷电极,底部的阳极电极处通过电阻加热方式(电热膜和电热块)进行高温控制形成热电极,由此在热电池上下两端形成所需温差。需要说明的是,解决方案在冷电极处选择TEC半导体制冷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这在测试评价薄膜式可穿戴用热电池中实现高精度小温差时非常重要。在热电极出选择电阻加热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更高温度的大温差测试需要。[/size][size=16px] 由于半导体制冷片和电阻加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热制冷原理,它们的温度控制方式也完全不同,因此图2所示解决方案设计了两个独立的温控回路,两个温控回路采用的是相同的超高精度PID控制器VPC2021-1。选择使用VPC202-1这种PID控制器,是出于多功能和超高精度的考虑,此控制器可以满足前面所述的对温度控制器的所有要求。[/size][size=16px] 在TEC半导体制冷片温控回路中,使用了VPC2021双向控制功能,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后,驱动双向电源对TEC制冷片进行加热或制冷控制,由此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size][size=16px] 在电阻加热温控回路中,使用了VPC2021基本的温度控制功能,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后,驱动固态继电器进行加热,由此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在电阻加热中实现较高精度的温度控制,除了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或热敏电阻)之外,还需要与相应的冷源配合以减小热惯性,如在电阻发热体下面配备冷却装置以便能够形成快速散热。如果是测量薄膜热电池,则无需这些考虑,只需在电阻发热体下面增加绝热层即可,因为热电池和电阻加热膜厚度很小,热惯性自然也小,冷电极的低温可以对热电极进行快速散热,有利于热电极处的温度高精度控制。[/size][size=16px] 为了实现热电池的温度交变试验,解决方案采用了VPC2021控制器的高级功能:远程设定点功能,即在辅助输入通道上接入外部信号发生器以生成各种周期性波形信号作为交变设定值,由此可控制热电极温度按照此设定波形进行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交变温差。如图2所示,此远程设定点功能的选择可以通过一个外置开关进行选择,实现正常控温和交变控温之间的切换。[/size][size=18px][color=#339999][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电化学热电池性能测试中的温差环境控制需要,为测试评价热电池性能和优化使用条件提供了便利的试验和考核手段。[/size][size=16px] 更重要的是高精度PID控制器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采用了具有标准MODBUS通讯协议的RS485接口,与计算机一起可以组成独立的测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可方便的对PID控制器进行远程操控,设置控制器的各种参数,采集、存储和曲线形式显示PID控制器的过程参数,无需再进行任何编程即可进行测试试验,非常适应于实验室研究试验。[/size][size=16px] 此解决方案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可通过外置不同传感器和信号发生器实现多种物理量和波形的准确控制,更可连接上位机直接与中央控制器进行集成,与整个设备形成很好的配套。[/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电池热失控试验中精确模拟大气环境压力变化的解决方案

    电池热失控试验中精确模拟大气环境压力变化的解决方案

    [size=16px][color=#990000][b]摘要:针对目前新能源电池热失控和特性研究以及生产中缺乏变环境压力准确模拟装置、错误控制方法造成环境压力控制极不稳定以及氢燃料电池中氢气所带来的易燃易爆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关键一是采用了低漏率电控针阀作为下游控制调节阀实现压力可编程精密控制,二是采用高压气体型真空源避免机械式真空泵的电火花造成引燃,三是在压力控制的同时也对电池加热温度进行自动控制。整个装置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b][/color][/size][/align][size=18px][color=#990000][b]1. 问题的提出[/b][/color][/size][size=16px] 随着现代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能源电池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对低压环境下新能源电池的使用、储存和运输也提出更高技术要求。例如高原地区和飞机运输中新能源电池的性能变化特征以及热失控传播特性,都是电池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新能源电池在低压环境下的热失控特性和性能变化特性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size][size=16px] (1)目前的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的测试设备主要集中在研究常压下的热失控行为,环境压力对电池热失控特征的研究较为缺失,对压力变化影响热失控行为的研究仍需进行更深入研究。[/size][size=16px] (2)研究变环境压力下电池燃烧爆炸行为的特性与特征,对于新能源电池的前期研发、中期使用以及后期预防热失控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参考意义。但目前缺乏变环境压力的准确模拟装置,控制方法存在严重问题而造成环境压力控制极不稳定,难以准确观察压力室内电池特性的变化,实验的可信度较差。[/size][size=16px] (3)另外,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同样需要在不同海拔工况下验证电池的运行性能和可靠谱。但由于氢燃料电池的特殊性,特别是由于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环境压力模拟设备运行时流道内的旋转机械有可能在高速运转情况下产生火花,继而引燃氢气形成爆炸,这对于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而言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氢气与空气在燃料电池内反应生成水,故而在排气中含有液滴,这部分液滴在进入设备时可能对旋转部件造成损害,影响设备可靠性。因此,对于氢燃料电池的环境压力模拟装置,需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size][size=16px] 针对上述新能源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中环境压力准确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size][size=16px] (1)针对现有的锂电池环境压力模拟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下游控制模式实现模拟箱内环境压力的可编程准确控制,以满足绝大多数新能源电池的环境压力模拟需要。[/size][size=16px] (2)针对氢燃料电池的环境压力模拟,提出更安全的环境压力准确控制解决方案。[/size][size=18px][color=#990000][b]2. 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6px] 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失控,具有一定危险性,会发生着火甚至爆炸。为了给电池的测试试验同时提供高温和环境压力的模拟条件,解决方案是将电池放置在密闭的测试环境箱内,并对环境箱内部进行气压控制,使电池处于所需环境压力。然后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外部加热的方式给予电池达到热滥用的条件,再通过热电偶、数字天平等装置研究温度与质量等参数的变化。热电偶测量热失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字天平测量热失控过程中电池质量参数的变化,整个测试装置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电池环境压力和高温温度模拟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690,3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161757014248_9888_3221506_3.jpg!w690x394.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1 电池环境压力和高温温度模拟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如图1所示,整个控制系统主要由环境压力控制回路、电池加热温度控制回路、质量测量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构成,它们的各自功能和技术内容如下:[/size][size=16px] (1)环境压力控制回路:其功能是对测试环境箱进行可编程气体压力控制,可对一系列不同的设定压力进行自动控制。控制回路由数控针阀、真空计、真空泵、真空压力控制器和真空管路组成,其中一个数控针阀控制进气流量、另一个数控针阀控制排气流量,真空计测量环境箱内的真空度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真空度信号与设定值比较后驱动数控针阀的开度变化,并快速使得环境箱内的真空压力达到设定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控制采用了固定进气针阀开度而改变排气针阀开度的下游控制模式,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环境压力控制。[/size][size=16px] (2)电池加热温度控制回路:其功能是对电池进行加热和温度控制,以模拟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控制回路由加热器、电池组件、固定夹板、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双通道控制器组成,其中热电偶采集电池温度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温度信号与设定值比较后驱动加热器通电加热,并使电池温度快速达到设定值。[/size][size=16px] (3)质量测量装置:其功能是测量电池本体在热失控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质量测量装置主要是悬挂式数字天平,放置在环境箱外部的数字天平通过悬丝测量电池质量。[/size][size=16px] (4)数据采集装置:其功能是同时采集电池温度、环境压力和质量测量数据,并以曲线形式进行显示和存储。数据采集装置主要由多通道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连接相应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和数字天平,计算机与采集器进行通讯并用软件显示和存储采集结果。[/size][size=16px] 需要说明的是,在解决方案中,计算机或上位机也可以与真空压力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进行通讯,并通过各自的软件对控制器进行参数设置、运行控制和控制过程参数变化曲线的显示。[/size][size=16px] 图1所示的电池环境压力模拟控制系统并不适合氢燃料电池的性能测试,这主要是机械式旋转型的真空泵有可能在高速运转情况下产生火花而引燃氢气形成爆炸,同时氢燃料电池测试过程中会在真空管路内形成水滴而造成阀门和真空泵旋转部件的损伤。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采用了以下两项技术:[/size][size=16px] (1)将真空泵更换为真空发生器,即通过高压气体来形成真空,这样可以避免机械式旋转部件所带来的火花引燃危害。[/size][size=16px] (2)环境压力的调节还是采用前面所述的电动针阀,因为这种NCNV系列具有非常好的真空密封性能,电机转动部分与所通气体完全隔离,不会带来引燃隐患。[/size][size=18px][color=#990000][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综上所述,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后的环境压力下游控制技术、高压气体真空发生技术和温度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各种新能源电池在可变环境压力和高温温度下的热失控特性和运行特性变化测试和试验考核,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size][size=16px] (1)可实现环境压力和温度的高精度控制,更有利于电池特性的精密研究和测试考核。[/size][size=16px] (2)环境压力和温度控制可按照不同设定值进行编程控制,可自动实现电池特性测试的全过程。[/size][size=16px] (3)通过使用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器自带的计算机软件,可快速搭建起电池特性测试装置,无需再专门编写计算机程序,大幅减小了装置组建的工作量。[/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b][/color][/size][/align]

  • 【分享】最有潜力的储能装置——飞轮电池,你知道吗?

    【分享】最有潜力的储能装置——飞轮电池,你知道吗?

    看到ghcily先生“电动自行车”一贴,想到目前储能技术最前沿的一个方案——“飞轮电池”。百度了一下: 飞轮储能电池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最初只是想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上,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电路拓扑思想的发展,碳纤维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全世界范围对污染的重视,这种新型电池又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伴随着磁轴承技术的发展,这种电池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正迅速地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现在欧美国家已出现实用化产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飞轮电池中有一个电机,充电时该电机以电动机形式运转,在外电源的驱动下,电机带动飞轮高速旋转,即用电给飞轮电池“充电”,增加了飞轮的转速从而增大其动能;放电时,电机则以发电机状态 运转,在飞轮的带动下对外输出电能,完成机械能(动能)到电 能的转换。当飞轮电池发出电的时,飞轮转速逐渐下降,飞轮电池的飞轮是在真空环境下运转的,转速极高(高达200000r/min, 使用的轴承为非接触式磁轴承。据称,飞轮电池比能呈可达150W ·h/kg,比功率达5000-10000W/kg,使用寿命长达25年,可供电动汽车行驶500万公里。美国飞轮系统公司已用最新研制的飞轮池 成功地把一辆克莱斯勒LHS轿车改成电动轿车,一次充电可行驶 600km,由到96km/h加速时间为6.5秒。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081418_276930_1633752_3.jpg图片来源:http://members.internettrash.com/flyrpm/compare.htm  飞轮电池兼顾了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超导电池等储能装置的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能量密度高:储能密度可达100~200 wh/kg,功率密度可达5 000~lO 000 w/kg。   (2)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效率高达百分之90。   (3)体积小、重量轻:飞轮直径约二十多厘米,总重在十几千克左右。   (4)工作温度范围宽:对环境温度没有严格要求。   (5)使用寿命长:不受重复深度放电影响,能够循环几百万次运行,预期寿命20年以上。   (6)低损耗、低维护:磁悬浮轴承和真空环境使机械损耗可以被忽略,系统维护周期长。还有它的充电速度可以很快,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即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081413_276929_1633752_3.jpg  飞轮电池的应用场合及现状   由于技术和材料价格的限制,飞轮电池的价格相对较高,在小型场合还无法体现其优势。但在下列一些需大型储能装置的场合,使用化学电池的价格也非常昂贵,飞轮电池已得到逐步应用。 1、太空  包括人造卫星、飞船、空间站,飞轮电池一次充电可以提供同重量化学电池两倍的功率,同负载的使用时间为化学电池的3~10倍。同时,因为它的转速是可测可控的,故可以随时查看电能的多少。美国太空总署已在空间站安装了48个飞轮电池,联合在一起可提供超过150KW的电能。据估计相比化学电池,可节约200万美元左右。 2、交通运输  包括火车和汽车,这种车辆采用内燃机和电机混合推动,飞轮电池充电快,放电完全,非常适合应用于混合能量推动的车辆中。车辆在正常行使时和刹车制动时,给飞轮电池充电,飞轮电池则在加速或爬坡时,给车辆提供动力,保证车辆运行在一种平稳、最优的状态下的转速,可减少燃料消耗,空气和噪声污染,发动机的维护,延长发动机的寿命。美国TEXAS大学已研制出一汽车用飞轮电池,电池在车辆需要时,可提供150KW的能量,能加速满载车辆到100Km/h。在火车方面,德国西门子公司已研制出长1.5m,宽0.75m的飞轮电池,可提供3MW的功率,同时,可储存30%的刹车能。 3、不间断电源  飞轮电池可提供高可靠的稳定电源,可提供几秒到几分钟的电能,这段时间足已保证工厂进行电源切换。德国GmbH 公司制造了一种使用飞轮电池的UPS,在5s内可提供或吸收5MW的电能。 4、军用战斗车辆  美国国防部预测未来的战斗车辆在通信、武器和防护系统等方面都广泛需要电能,飞轮电池由于其快速的充放电,独立而稳定的能量输出,重量轻,能使车辆工作处于最优状态,减少车辆的噪声(战斗中非常重要),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等优点,已成为美国军方首要考虑的储能装置。  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方式,飞轮电池所拥有传统化学电池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它非常符合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飞轮电池除了上面介绍的应用领域以外,也正在向小型化、低廉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最可能出现的是手机电池。可以预见,伴随着技术和材料学的进步,飞轮电池将在未来的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说美国已在太空站上使用这种电池了。国内,北京有家公司已经在试做了,据说广州亚运会上有台备用的发电车就是用的这个。———————————————————————————————————————————下面25楼peterh先生补充了很新的资料,十分感谢!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208/3116305/index_3.shtml

  • 锂电池的XRD原位测试装置

    RT!各位大神,有没有锂电池的XRD原位测试装置,或者相关信息啊?最近小弟想做一点锂电池正极材料随电压变化晶体结构变化的研究(即原位测试),有没有哪位用过或做过啊?在此谢谢各位看官!

  • 电池隔膜的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以及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而成为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电池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中起着防止正、负极短路,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提供离子运输通道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Labthink兰光接下来结合透气性测试仪、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测厚仪及热缩试验仪对电池隔膜的透气性能、耐穿刺性能、拉伸强度、厚度及热收缩性能检测进行简要的介绍。一、电池隔膜透气性能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其主要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让电解质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通常内阻的大小通过其透气率来表征,或者称之为Gurley数,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对于相同的电池隔膜,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Labthink兰光的BTY-B1P透气性测试仪,采用计算机控制,三测试腔设计,压力差可调,人机交互友好,测试效率高,可满足各种客户对于电池隔膜透气性测试的要求。二、电池隔膜耐穿刺性能及拉伸强度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会逐渐形成枝状晶体,有可能刺破隔膜,造成内部微短路。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涂覆不够平整、电极边缘有毛刺等情况,以及装配过程中工艺水平有限等因素,都要求电池隔膜具有相当的穿刺强度。另外,电池隔膜的拉伸强度也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隔膜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就会发生短路,降低成品率。Labthink兰光的XLW(P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该机具备拉伸强度与变形率、剥离强度,热合强度,撕裂等7项测试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均采用菜单式界面,选择相应检测功能,即可执行标准规定的检测。配合专用的测试夹具,还可以对电池隔膜进行刺破性能测试,是目前行业中最为专业的仪器。三、电池隔膜厚度电池隔膜的厚度是否均匀是检测其各项性能的基础。厚度不均匀,会影响到透气率、拉伸强度等性能,对厚度实施高精度控制也是确保质量与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Labthink兰光的CHY-CA测厚仪,采用目前世界测量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确保测量结果的高精确性,多次测量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并且操作调试极其方便,几近于自动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该仪器具有手动、自动两种测量模式,对于手动模式测量,可打印输出测量结果;对于自动模式测量,可按照预先设置好的次数自动测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打印输出;接触面积、测量压力、移动速度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的规定。四、电池隔膜热收缩性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由于电解液对水分非常敏感,大多数厂家会在注液前进行85℃左右的烘烤,要求在这个温度下电池隔膜的尺寸也应该稳定,否则会造成电池在烘烤时,隔膜收缩过大,极片外露造成短路。Labthink兰光的RSY-R2热缩试验仪,采用微电脑控制,PID温度控制,液体加热介质,温度控制精确,受热均匀,用于电池隔膜、热缩管、背板等材料在多种温度下进行热收缩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精准测试。当然确保了电池隔膜的透气性能、耐穿刺性能、热收缩性能等指标合格后,还需要对其他的一些指标如浸润度、化学稳定性、孔径及分布、闭孔温度、破膜温度、孔隙率等进行控制,以确保其使用适应性。 以上资料由济南Ulab优班检测提供更多资料www.ulab.cn

  • 【分享】英利用多孔碳开发新型空气电池

    【分享】英利用多孔碳开发新型空气电池

    英利用多孔碳开发新型空气电池[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281037_152362_1644912_3.jpg[/img]据《每日科学》网站5月18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空气电池,可比目前所用电池的使用时间长10倍。这将提高诸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表现能力,并有力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工业,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即使天气变幻,太阳西沉,这种电池一样可以使风能和太阳能装置持续发电,“风光”依旧。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种电池称为STAIR(St Andrews Air)电池。他们在电池中添加了由多孔碳制造的元件,用以取代目前充电电池中常用的一种化学成分——锂钴氧化物。这些元件可以在电池放电时从周围空气中吸取氧气来加以利用,在碳孔中进行反复的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充放电周期,从而使STAIR电池拥有高于其他电池3倍的蓄电能力。 因为没有了锂钴氧化物这种化学成分,与目前使用的电池相比,同样大小的STAIR电池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这对于电动汽车产业来说无异于一个福音,因为长期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就是如何在保障必要动力供应的前提下,减少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同时,由于使用了氧而非化学制剂,STAIR电池比现有的电池更经济。空气是免费的,而碳组件也很便宜,其价格远低于它所替代的锂钴氧化物。 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圣安德鲁斯大学化学系的皮特布鲁斯教授说,我们的目标是使电池的蓄电能力提高5到10倍,这将远远地超出现在锂电池的水平。目前研究小组正致力于先做出适合小型应用系统,如手机或MP3播放器的STAIR电池原型。布鲁斯预计,STAIR电池大规模投入商用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 该项目由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资助,圣安德鲁斯大学主导,斯特拉思克莱德和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亦参与其中。

  • 【国产好仪器讨论】之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Solar Cell Scan100)

    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Breviary.asp?FileName=C95922%2Ejpg&iwidth=200&iHeight=200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的 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Solar Cell Scan100)已参加“国产好仪器”活动并通过初审。自上市以来,这款产品已经被多家单位采用,如果您使用过此仪器设备或者对其有所了解,欢迎一起聊聊它各方面的情况。您还可以通过投票抽奖、参与调研等方式参与活动,并获得手机电子充值卡。【点击参与活动】 仪器简介: 仪器简介: Solar Cell Scan100 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光谱响应测试、量子效率QE(Quantum Efficiency)测试、光电转换效率IPCE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测试等。广义来说,就是测量光伏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光生电流、光导等。 技术参数: Solar Cell Scan100 主要技术指标 150W氙灯 光学稳定度≦0.8%,可工作在斩波模式(适合常规单晶/多晶/非晶硅、CdTe CIGS GaAs 等太阳能电池)与连续模式(适合慢响应染料敏化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 测试光斑尺寸: 3mm~10mm 三光栅DSP扫描单色仪 波长范围: 300nm~2000nm 波长准确度: a) ±0.3nm(1200g/mm,300nm) b) ±0.6nm(600g/mm,500nm) c) ±0.8nm(300g/mm,1250nm) 扫描间隔: 最小可至0.1nm 输出波长带宽: 5 nm 多级光谱滤除装置 根据波长自动切换,消除多级光谱的影响 光调制频率: 4 - 400 Hz 标准样品台尺寸: 164mmx164mm 标准硅探测器: 含校正报告 偏置光源: 光强可调,最高可大于1个太阳常数(需选配) 样品最大尺寸: 156mm×156mm 数据采集装置灵敏度: a) 斩波模式:2nV;b) 连续模式:100nA 测量重复精度: 对太阳光谱曲线积分重复性在±1%以内 测试周期: 单次扫描1min,完整测试5min (步长5nm) 反射率测量: 镜面反射 300-1100nm(需选配);漫反射 300-1600nm(需选配) 温度控制: 恒温控制:25±1℃(需选配);变温控制:5~40℃(需选配) 3D Mapping: 156mm×156mm,100um分辨率 仪器尺寸: 主机:842mm×770mm×575mm;控制柜:800mm×600mm×1300mm 主要特点: Solar Cell Scan100系统组成 ■ 系统包括两个150W氙灯,分别做为探测光源和....【了解更多此仪器设备的信息】

  • 纳米软件案例之锂热电池检测设备

    [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项目需求[/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用户希望纳米Namisoft帮他们设计开发一款系统,要求系统软件安装在PC控制装置上,系统通过使用USB、RS232、LAN通讯接口实现对锂电池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内阻测试仪、扫码枪、触摸显示器和电源模块等)进行软件控制,实现对锂电池的测试。可把测试结果与原厂电阻值对比,设置误差范围,超出范围提示被测产品不符合要求,测试结束后可以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同步实时保存测试报告于客户指定保存路径。[/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系统特点[/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1、稳定性:软件可持续可靠运行,且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稳定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2、易维护性: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的找到原因,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减少用户损失。[/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3、易用性:系统界面友好,并严格按照易用性原则进行测试。为避免用户重复操作,系统嵌入智能记忆功能,如自动保存和载入默认配置。且相同的信息不会让用户在系统中多处或多次录入,保证入口的唯一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基于硬件[/font][/b][/size][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锂电池检测仪系统拓扑图,650,275]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2841622820008122069.pn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锂电池检测仪系统拓扑图[/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1、工控机[/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用于安装测试系统控制软件。[/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2、扫码枪[/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用于读取条码所包含信息的设备,可分为一维、二维条码扫描器。[/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3、电池内阻测试仪[/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电池内阻测试仪用于测量电池内部阻抗和电池酸化薄膜破损程度的仪器,用于检测锂电池内阻值。[/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4、测试机箱[/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集成了各个测试仪器,一体化机箱便于测试人员对设备的测试和操作,能够更加节省测试时间。[/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font][/b][/size][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软件功能[/font][/b][/size][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纳米软件案例之锂热电池检测设备软件流程图,650,1147]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28798160335239755.pn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软件流程图[/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软件主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打开软件后,进入软件的主界面,该界面上方显示参数配置的数值、中间部分为当前试验测试部分、下方为测试数据显示表格。下方显示当前锂电池测试的送工数、合格数与不合格数。[/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软件主界面,650,358]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2865629862410416.png[/img][/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参数设置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参数设置页面根据需求分为两个部分:标准测试项目所需的参数以及进行连续性测试电池项目时所需参数。[/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参数设置界面,650,439]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5896899264917357.png[/img][/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测试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点击“进行测试”按钮,重新返回到测试界面,同时软件对设置的参数进行保存,软件把设置好的参数读取到测试界面的对应位置,测试人员操作扫码器扫描电池二维码,软件自动识别二维码信息,触发内阻测试仪对扫描电池进行测试。[/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测试界面,650,354]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9567235251104117.png[/img][/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历史查询界面[/font][font=微软雅黑]及数据导出[/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点击“历史查询”按钮,进入历史查询界面,可以通过电池批次、电池编号进行模糊查询,或者通过测试日期进行查询。点击导出按钮可以将查询到的测试数据以 CSV 格式导出到指定路径下。[/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历史查询界面及数据导出,650,359]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82393815848969495.png[/img][/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项目成果展示[/font][/b][/size][align=center][img=锂热电池检测设备成果展示,433,701]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85400085081317652.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6px] [/size][img=锂热电池检测设备成果展示,435,748]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90125115326682511.png[/img][/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以上内容由Namisoft分享的锂热电池检测设备的介绍。如您要了解更多,关注公众账号或官网咨询:www.namisoft.com[/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size][/font]

  • 纳米软件案例之锂热电池检测设备

    [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项目需求[/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用户希望纳米Namisoft帮他们设计开发一款系统,要求系统软件安装在PC控制装置上,系统通过使用USB、RS232、LAN通讯接口实现对锂电池[/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内阻测试仪、扫码枪、触摸显示器和电源模块等)进行软件控制,实现对锂电池的测试。可把测试结果与原厂电阻值对比,[/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设置误差范围,超出范围提示被测产品不符合要求,测试结束后可以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并同步实时保存测试报告于客户指定保存路径。[/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系统特点[/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1、稳定性:软件可持续可靠运行,且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稳定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2、易维护性: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的找到原因,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行,减少用户损失。[/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3、易用性:系统界面友好,并严格按照易用性原则进行测试。为避免用户重复操作,系统嵌入智能记忆功能,如自动保存和载入默认配置。且相同的信息不会让用户在系统中多处或多次录入,保证入口的唯一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基于硬件[/font][/b][/size][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锂电池检测仪系统拓扑图,650,275]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2841622820008122069.pn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锂电池检测仪系统拓扑图[/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1、工控机[/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用于安装测试系统控制软件。[/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2、扫码枪[/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用于读取条码所包含信息的设备,可分为一维、二维条码扫描器。[/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3、电池内阻测试仪[/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电池内阻测试仪用于测量电池内部阻抗和电池酸化薄膜破损程度的仪器,用于检测锂电池内阻值。[/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4f81bd]4、测试机箱[/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集成了各个测试仪器,一体化机箱便于测试人员对设备的测试和操作,能够更加节省测试时间。[/size][/font][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软件功能[/font][/b][/size][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纳米软件案例之锂热电池检测设备软件流程图,650,1147]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28798160335239755.pn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软件流程图[/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软件主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打开软件后,进入软件的主界面,该界面上方显示参数配置的数值、中间部分为当前试验测试部分、下方为测试数据显示表格。下方显示当前锂电池测试的送工数、合格数与不合格数。[/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软件主界面,650,358]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2865629862410416.png[/img][/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参数设置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参数设置页面根据需求分为两个部分:标准测试项目所需的参数以及进行连续性测试电池项目时所需参数。[/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参数设置界面,650,439]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5896899264917357.png[/img][/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测试界面[/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点击“进行测试”按钮,重新返回到测试界面,同时软件对设置的参数进行保存,软件把设置好的参数读取到测试界面的对应位置,测试人员操作扫码器扫描电池二维码,软件自动识别二维码信息,触发内阻测试仪对扫描电池进行测试。[/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测试界面,650,354]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79567235251104117.png[/img][/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历史查询界面[/font][font=微软雅黑]及数据导出[/font][/b][/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点击“历史查询”按钮,进入历史查询界面,可以通过电池批次、电池编号进行模糊查询,或者通过测试日期进行查询。点击导出按钮可以将查询到的[/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测试数据以 CSV 格式导出到指定路径下。[/size][/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6px] [img=历史查询界面及数据导出,650,359]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82393815848969495.png[/img][/size][/font][/align][size=16px][b][font=微软雅黑]项目成果展示[/font][/b][/size][align=center][img=锂热电池检测设备成果展示,433,701]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85400085081317652.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6px] [/size][img=锂热电池检测设备成果展示,435,748]http://www.namisoft.com/UserFiles/Article/image/6377171990125115326682511.png[/img][/align]

  • 【原创大赛】锂离子电池热性能评价: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原创大赛】锂离子电池热性能评价: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评论性概述了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报道,研究分析了这些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从热分析仪器市场化角度提出了迎接这些挑战的技术途径。[/color][hr/][size=18px][color=#cc0000]1.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锂离子电池在各种应用中用于能量转换和存储,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系统等。图1-1所示为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隔膜材料、电池堆和热管理高导热相变复合材料。[align=center][img=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500,3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3319094_6619_3384_3.jpg!w600x45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1-1 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导热系数作为电池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严重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各种特性。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着电、热、力和质的不同边界条件,这就使得准确测试电池材料导热系数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1)锂离子电池材料往往涉及含能和储能材料,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伴随着生热甚至热解过程,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还涉及到相变材料,这就要求要在这些电化学和热化学过程中同时对导热系数进行测量,这要比以往纯热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更为复杂。 (2)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众多,但针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复杂特征和要求,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测试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对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电池热管理尤为重要。 (3)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所涉及的环境条件众多,会涉及众多不同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设备。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是希望能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和开发测试新技术,从而实现用尽量少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尽可能多的满足各种各种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需求。 (4)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还涉及其他热性能参数和表征参数,如比热容和热失控等,这样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能与其他热性能参数测试仪器进行集成,使得测试仪器具备多功能性,在一台测试仪器上可实现多个参数的测试。 本文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对近些年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技术进行评论性综述,然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比较适合锂离子电池和材料导热系数测量的实用方法。[size=18px][color=#cc0000]2.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综述[/color][/size] 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级别方面,主要涉及的材料有电极、电解质、隔膜、电极隔膜堆和热管理高导热相变复合材料。 在材料级别方面,已经报道了电极[1]-[4]、电解质[5]、隔膜[6][7]、电极堆[2][8]的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9][10]测量结果。 如图2-1所示,阴极样品厚度方向上导热系数已使用保护型热流计法(ASTM E1530)进行了测量[1][12],阴极由等体积分数的聚合物电解质以及活性材料和乙炔黑的混合物制成。经测量,在25~150℃之间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在0.2 ~ 0.5 W/mK范围内变化。由于阴极材料太薄,将多层阴极材料叠加后形成1~2mm厚的可测样品,样品直径为25.4mm,测试压力为10psi以减少多层叠加后带来的接触热阻。[align=center][img=保护型热流计法导系数测试示意图,500,4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4120593_5244_3384_3.jpg!w500x41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1 保护型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示意图[/align] 如图 2-2所示,展示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厚度方向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结构[2]。[align=center][img=,600,4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2355511656_8624_3384_3.jpg!w600x428.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锂离子电池材料厚度方向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装置采用了稳态薄加热片法[13],单层材料面积为431mm2,厚度0.42mm,被测样品为多层叠加形式。还采用了闪光法测量多层锂离子电池薄层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并通过叠层材料不同取样方向来测量得到不同方向的热扩散系数。 时域热反射(TDTR)技术已用于测量LiCoO2薄膜厚度方向导热系数[3],样品厚度约500nm,测量了锂化程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循环过程中原位测量LiCoO2阴极的导热系数表明,去锂化时,导热系数从5.4W/mK可逆地降低至4.7W/mK。 如图2-3所示,采用闪光法确定由各种粒径的合成石墨制成的负电极(NE)材料的导热系数[4][14],样品尺寸为直径约15mm,厚度范围为1.1~9.5mm,实验在室温RT,150和200°C下进行。[align=center][img=激光闪法测量原理,500,4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5143698_6549_3384_3.jpg!w500x467.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激光闪光法测量原理[/color][/align] 同样,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热系数采用图1-1所示保护型热流计法进行了测量[5],测量样品厚度方向上的温差,该温差用于计算总热阻,从中可提取出样品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通过刮刀技术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薄膜样品,并将其夹在导热仪顶板和底板之间,然后测量温度差。据报道,在25~150℃范围内,导热系数在0.12~0.22W/mK之间变化。 如图2-4所示,隔膜材料面内方向导热系数已使用直流加热法进行了测量[6]。在100级无尘室中从26650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隔膜样品,在隔膜样品上沉积了两条相距很小的细钛线,其中一条线用作加热器,而这两条线都用于温度测量,两条线的温度作为时间函数的超快测量用于确定隔膜样品的热性能[15]。室温下的面内方向导热系数为0.5W/mK,在50℃下测量时,这些值没有明显变化。[align=center][img=,500,3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5463285_8933_3384_3.jpg!w550x33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隔膜材料比热容和面内方向导热系数测试示意图[/color][/align] 正负电极薄膜材料和隔膜材料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导热系数已使用不同的稳态方法进行了测量[7],实验装置与先前使用的一维热流计法装置非常相似[1]。样品尺寸30mm×30mm,单层膜厚度在24~106um范围内,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范围为0.19~31W/mK。 如图2-5所示,采用闪光法测量了多层阳极、隔膜和阴极构成的电极隔膜堆的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热扩散系数[8],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了比热容,由此得到电极隔膜堆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的导热系数。另外对从新电池中取出的电极隔膜堆在45℃下循环500次,考察了高温循环对导热系数的影响。[align=center][img=闪光法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测试示意图,69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6168406_2334_3384_3.jpg!w690x40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a)闪光法测试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电极隔膜堆热扩散系数示意图;(b)测试过程中样品的取样形式和摆放形式[/color][/align] 除了上述关于导热系数测量的报道外,还报道了采用恒定热流法(ASTM D5470)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测量了电极隔膜堆的接触热阻[9][16]。如图2-6所示,测试过程中将被测电极隔膜堆叠层夹在两个铜块之间,并测量了叠层的总热阻。电池隔膜堆包括了涂覆有石墨的铜阳极、涂覆有钴酸锂的铝阴极、聚乙烯/聚丙烯隔膜和电解质,测试温度范围-20~50℃,压力0~250psi。通过测试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与干电池组相比,湿电池组的接触热阻更低,并且电极隔膜堆叠热阻的温度依赖性较弱。但是,此处测得的热阻是总热阻,其中还包括材料自身热阻,而不仅仅是电池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热阻。已经测量了使用的电极和铜棒之间的接触热阻,这与电池的原位操作没有特别的关系。[align=center][img=,550,4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6475813_5845_3384_3.jpg!w550x44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恒定热流法(ASTM D5470)测量电池材料接触热阻示意图[/color][/align] 如图2-7所示,在另一项工作中,同样采用恒定热流法(ASTM D5470)测量了阴极和隔膜之间的界面热传导[10]。测量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穿过阴极-隔膜界面的传热,而不是通过电池本身的传热。这种界面热阻约占电池总热阻的88%。[align=center][img=,500,2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7005929_1859_3384_3.jpg!w600x321.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恒定热流法测量电池材料接触热阻示意图:(a)被测样品为电极隔膜堆;(b)纯隔膜样品;(c)纯阴极样品[/color][/align] 如图2-8所示,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了石墨烯填料的混合相变材料[11][17],石蜡相变材料在添加石墨烯前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5W/mK和45W/mK。[align=center][img=,500,20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7216467_2507_3384_3.jpg!w600x24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8 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探头和测量原理图[/color][/align] 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这类薄膜材料,其导热系数的测量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温度波法[18]。这种方法尽管已推出多年,但应用还是较少,但今后将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size=18px][color=#cc0000]3.测试方法的特点[/color][/size] 从上述综述中可以看出,电池材料导热系数采用了以下几种测试方法: (1)稳态保护热流计法:ASTM E1530; (2)稳态护热板法:ASTM C177; (3)时域反射法; (4)闪光法:ASTM E1461; (5)稳态热流计法:ASTM C518; (6)恒定热流法:ASTM D5470; (7)瞬态平面热源法:ISO 22007-2。 (8)温度波法:ISO 22007-3。 从上述所涉及的多个测试方法可以看出,与传统材料导热系数测试不同,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1)薄膜化:锂离子电池材料基本都呈现出薄膜化的形态,所涉及的则是典型的薄膜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2)各向异性:薄膜化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导热系数在厚度方向和面内方向上表现出明显差别,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际上是一个各向异性薄膜材料导热系数测试问题; (3)测试变量多: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测试条件变量较多,除需在传统的不同温度下进行测试之外,还需要包括其他测试条件,如不同的加载压力、SOC荷电、气氛、振动、湿度等条件,甚至还需在通电状态下。[size=18px][color=#cc0000]4.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析[/color][/size] 根据上述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特点,对上述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分析,以寻找出那些测试方法更能适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测试。 纵观上述测试方法,我们将它们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进行分析。[color=#cc0000]4.1. 稳态法[/color] 稳态法主要包括:保护热流计法、护热板法、热流计法和恒定热流法。 稳态法的显著特点就是依据经典的傅里叶稳态传热定律,在被测电池材料薄膜样品的测试方向上形成稳定的一维热流,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和热流密度来测定相应的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 稳态法做为一种传统方法,是在较厚的块体材料热性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试方法,对于较大尺寸和较厚块体样品的导热系数测试非常准确和成熟,如保护热流计法、护热板法、热流计法。为了进行电池薄膜材料测试,需要对薄膜材料进行多层叠加后制成样品才能满足稳态法测量准确性要求,这种多层叠加势必会带来接触热阻的严重影响。鉴于传统稳态法对薄膜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局限性,开发的恒定热流法则部分解决了测试问题,通过独特的表面温度测试技术,可以进行百微米厚度量级的薄膜导热系数测量,非常适合测试多层膜构成的电池堆以及高导热相变复合材料。 尽管做了相应的改进,但这种在稳态法上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在挖掘稳态法的潜力,是对稳态法测试能力区间的下限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测试能力下限毕竟还是非常有限,受到了稳态法自身的制约,特别是受到表面温度和厚度测量准确性的制约,使得这种扩展空间十分有限且效果很难保证。总之,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暂时比较适合的稳态法是ASTM D5470恒定热流法,可以进行导热系数和热阻测量,样品尺寸适中并比较适合加载各种边界条件。[color=#cc0000]4.2. 瞬态法[/color] 瞬态法主要包括时域反射法、闪光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 与稳态法恰恰相反,瞬态法是基于样品材料对热激励动态响应的一种测试方法,被测样品越薄,对热激励的响应越快,所以瞬态法的核心是检测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快慢的问题。同时,在被测样品对热激励的快速响应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其他边界条件的影响反而变得很小。最主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块体样品(特别是薄膜材料)对热激励的动态响应时间,在当前的电子检测技术面前都不再属于快速测量范畴,采用目前的各种电子技术手段很容易对热激励响应进行快速和准确测量。从另一方面理解,就是针对材料的热性能测试,瞬态法可以针对不同被测样品厚度范围(响应时间)采用相应响应频率范围的电子仪器和设备来实现准确测量,而目前电子仪器设备的测试能力要远远超过薄膜材料热性能测试的需求。这就是瞬态法自身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目前市场上薄膜材料热性能测试仪器大多采用瞬态法的主要原因。 总之,瞬态法作为非接触是测量方法非常适用于致密性薄膜材料,适合测量非常薄的样品,但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这类较低密度的薄膜材料则会遇到许多测试难题,多孔性的薄膜材料样品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才能进行导热系数测量,但表面处理往往会带来渗透而改变薄膜样品的热性能。另外,瞬态法的另一个明显不足是很难在被测样品上加载各种相应的边界条件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如压力和通电等。但瞬态法中的温度波法则是一个例外,这将在下节中进行介绍。[size=18px][color=#cc0000]5.未来设想:新方法的提出[/color][/size] 从上述对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有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解决本文开始提到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测试方法才能应对相应的技术挑战。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将上述稳态法和瞬态法相结合的方法将会是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具体的结合形式就是改进型的瞬态温度波法。 ISO 22007-3规定的温度波测试方法[18],主要用于确定薄膜和塑料板在整个厚度方向上的热扩散系数。温度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前后表面之间温度波的相移来测量薄而扁平样品厚度方向热扩散系数的方法。使用在样品两个表面上溅射或接触的电阻器,一个作为加热器,通过交流焦耳加热产生温度波,另一个作为温度计来检测温度波。ISO 22007-3中给出了温度波法测量装置示意图,如图5-1所示。[align=center][img=温度波法热扩散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5/202005250627416770_5455_3384_3.jpg!w690x47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1 温度波法热扩散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温度波法测量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微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样品安装在它们之间。向加热器提供弱的正弦电功率信号,在样品表面上产生温度波。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度电阻传感器,它使用前置放大器在将弱信号进入锁相放大器之前对其进行放大。观察到的温度信号是激发温度波和背景温度信号的混合,例如环境的温度。在交流测量中,锁定放大的一个优点是能够提取和分析信号中仅一个指定频率分量的变化,抵消室温变化的影响(误差的主要来源)以及噪声成分实现高灵敏度测量。通过将实际施加的温度波幅度限制在1℃以内或更低,可以有效地抑制对流和辐射,并确保几乎不损坏样品。此外,如果采用极小的传感器尺寸则可识别更小样品区域内的热扩散系数。 总之,采用改进后的温度波法,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点: (1)在样品的夹持、厚度控制和测量方面,温度波法与稳态法基本相同,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对样品加载一定的压力和其他测试条件。同时,温度波法还具备了非接触瞬态法的优点,将温度和热流测量转换为高精度的频率和相位测量,减少了误差,可以实现高灵敏的测量。 (2)尽管ISO 22007-3规定的温度波测试方法是用于测量薄膜材料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薄膜面内方向上的热扩散系数测量,转换后的测试方法就是经典的Angstrom周期热波法[19]。 (3)从图5-1所示的温度波测量原理可以看出,只要将交流加热形式控制为直流形式,温度波法就变成了传统的热流计法,就可以用于板材样品测量,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各种规格尺寸袋装和片状锂离子电池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 (4)更重要的特点是,改进的温度波法结构小巧,可以与其他热性能测试方法进行集成,这方面的内容将在后续报告中进行介绍。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并开展改进型的温度波法研究,基本可以解决本文前面所提出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测试中所面临的几方面难题,同时还兼顾了测试仪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低成本,这将是我们今后热分析仪器发展的一个方向。[size=18px][color=#cc0000]6.参考文献[/color][/size][1] Song, L., and Evans, J. W., 1999,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Composite Cathodes,” J. Electrochem. Soc., 146(3), pp. 869–871.[2] Maleki, H., Al Hallaj, S., Selman, J. R., Dinwiddie, R. B., and Wang, H., 1999, “Thermal Proper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d Components,” J. Electrochem. Soc., 146(3), pp. 947–954.[3] Cho, J., Losego, M. D., Zhang, H. G., Kim, H., Zuo, J., Petrov, I., Cahill, D. G., and Braun, P. V., 2014, “Electrochemically Tun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thium Cobalt Oxide,” Nat. Commun., 5, p. 4035.[4] Maleki, H., Selman, J. R., Dinwiddie, R. B., and Wang, H., 2001,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 Power Sources, 94(1), pp. 26–35.[5] Song, L., Chen, Y., and Evans, J. W., 1997,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ly(Ethylene Oxide)-Lithium Salt Electrolytes,” J. Electrochem. Soc., 144(11), pp. 3797–3800.[6] Vishwakarma, V., and Jain, A., 2014, “Measurement of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Capacity of Separator in Li-Ion Cells Using a Transient DC Heating Method,” J. Power Sources, 272, pp. 378–385.[7] Yang, Y., Huang, X., Cao, Z., and Chen, G., 2016, “Thermally Conductive Separator With Hierarchical Nano/Microstructur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Management of Batteries,” Nano Energy, 22, pp. 301–309.[8] Maleki, H., Wang, H., Porter, W., and Hallmark, J., 2014, “Li-Ion Polymer Cells Thermal Property Changes as a Function of Cycle-Life,” J. Power Sources, 263, pp. 223–230.[9] Ponnappan, R., and Ravigururajan, T. S., 2004, “Contact Thermal Resistance of Li-Ion Cell Electrode Stack,” J. Power Sources, 129(1), pp. 7–13.[10] Vishwakarma, V., Waghela, C., Wei, Z., Prasher, R., Nagpure, S. C., Li, J., Liu, F., Daniel, C., and Jain, A., 2015,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Lithium-Ion Cell Through Improved Material-Level Thermal Transport,” J. Power Sources, 300, pp. 123–131.[11] Goli, P., Legedza, S., Dhar, A., Salgado, R., Renteria, J., and Balandin, A. A., 2014, “Graphene-Enhanced Hybri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Li-Ion Batteries,” J. Power Sources, 248, pp. 37–43.[12] ASTM E153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sistance to Thermal Transmission by the Guarded Heat Flow Meter Technique[13] ASTM C17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eady-State Heat Flux Measurements and Thermal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by Means of the Guarded-Hot-Plate Apparatus[14] ASTM E1461-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Diffusivity by the Flash Method[15] ASTM C5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teady-State Thermal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by Means of the Heat Flow Meter Apparatus[16] ASTM D547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Thermally Conductiv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terials[17] ISO 22007-2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 Part 2: Transient plane heat ource (hot disc) method[18] ISO 22007-3,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 Part 3: Temperature wave analysis method.[19] A. J. Angstrom, Ann. Physik Leipzig 114, 513 (1861).[align=center]~~~~~~~~~~~~~~~~~~~~~~~~~~~~~~~~~~~~~~~~~~~~~~~~~~~~~~~~~~~~~~~~~~~~~~~[/align]

  • 电池极片剥离强度试验机哪家好?

    电池极片剥离强度试验机哪家好?

    电池极片剥离强度试验机,国内比较好的就是衡翼公司生产的万能试验机。HY-058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通常用于在单个试验机架内实现拉伸或压缩的静态试验模式。它们也称为拉伸试验机,可以进行的试验类型包括拉伸、压缩、剪切、挠曲、剥离、撕裂、循环和弯曲试验.根据用户要求可求取非金属材料的最大强度、弹性模量(E)、定压缩强度、定荷伸长、屈服强度等。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非比例强度、总压缩强度、抗压(拉)强度、延伸率等。一、典型试样:塑料薄膜 橡胶 细金属丝,纤维和细线,铝箔, 铜箔 ,光伏焊带, 太阳能电池板 , 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粘合剂,打包带,输液管,吻合器 ,泡沫材料、医药行业,包装,纸产品 弹性性 木制品 薄金属 高强度金属丝 部件 紧固件 复合材料等等。二、主要特点:(1)全套结构紧凑、高刚性的单柱框架 (2)免维护的日本松下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一套。 (3)精密预紧载荷进口高精度滚珠丝杠一根。 (4)自动识别功能的美国进口高精度拉压双向负荷传感器一只。 (5)多国语言、单位可切换的数字开环或闭环控制器一套。 (6)方便快捷操作的便携式遥控器一只。三、技术参数:1. 产品规格: HY-05802. 精度等级: 0.5级(以内)3. 额定负荷: 1N 5N 10N 20N 50N 100N 200N 500N 1000N 2000N 3000N 5000N(可配多只)4. 有效测力范围:0.1/100-100% 5. 试验力分辨率,最大负荷±500000码;内外不分档,且全程分辨率不变。6. 有效试验宽度:120mm7. 有效试验空间:800mm8. 试验速度::0.001~500mm/min(任意调)9. 速度精度:示值的±0.5%以内;10.位移测量精度:示值的±0.5%以内;11.变形测量精度:示值的±0.5%以内;12.应力控速率范围: 0.005%~6%FS/S13.应力控速率精度: 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1%以内;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0.5%以内;14.应变控速率范围: 0.002%~6%FS/S15.应变控速率精度: 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2%以内;速率≥0.05%FS/S时,为设定值的±0.5%以内;16. 恒力/位移/变形测量范围:0.5%~100%FS17.恒力/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设定值<10%FS时, 为设定值的±1%以内; 设定值≥10%FS时, 为设定值的±0.1%以内;18.试台升降装置:快/慢两种速度控制,可点动;19.试台安全装置:电子限位保护20.试台返回:手动可以最高速度返回试验初始位置,自动可在试验结束后自动返回;21.试验定时间自动停车,试验定变形自动停车,试验定负荷自动停车22.超载保护:超过最大负荷10%时自动保护;23. 自动诊断功能,定时对测量系统、驱动系统进行过载、过压、过流、超负荷等检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保护23.电源功率: 750W24.主机重量: 95kg25. 电源电压: 220V(单相)26. 主机尺寸:470*400*1510mm四、选配件: (1)仪器豪华型工作台 (2)仪器豪华型防护罩一套 (3)大变形(测塑料橡胶材料)和电子引伸计(测金属材料) (4)拉伸夹具 压缩夹具 三点弯曲夹具 四点弯曲夹具 剪切夹具 剥离夹具 撕裂夹具 压陷硬度夹具 T型槽台 (5)戴尔品牌电脑和23寸的显示器 (6)彩色HP喷墨打印机 (7)上海市计量检定证书[img=,490,4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453_01_1656_3.jpg[/img][img=剥离试验机,490,4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453_01_1656_3.jpg[/img][img=剥离试验机,490,4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453_01_1656_3.jpg[/img][img=剥离试验机,490,4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453_01_1656_3.jpg[/img][img=剥离试验机,490,4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453_01_1656_3.jpg[/img]

  • 车用氢燃料电池升压DC-DC测试

    车用氢燃料电池升压DC-DC测试

    [font=&][color=#333333]氢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生成装置,在燃料氢气用尽之前一直产生能量,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反应物氢气加料时间远远短于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以氢燃料汽车为例,一般充气 5-10 分钟便可续航 1000 公里,与纯电动汽车相比,使用氢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可以大大缩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并且还可以大大提高续航里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氢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是没有污染的,是替代内燃机的新型清洁能源。[/color][/font][img=,690,35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221318078948_3879_6387980_3.jpg!w690x359.jpg[/img][font=&][color=#333333]车用氢燃料电池升压DC-DC测试是指对汽车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升压装置系统进行转换效率的测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核心就是燃料电池的输出供电。燃料电池将氢氧转变为低压电能, 通过 DC-DC 升压后给动力电池充电同时给电机控制器供电驱动电机运转,在实际量产测试时由于功率密度高(一般为 60-120kw 电堆)、电压高(燃料电池直接输出 200V 左右,DC-DC 升压后达到 600V 左右)、电流高(200A-300A 左右),测试一直是个难题。[/color][/font][img=,690,35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221318079937_665_6387980_3.png!w690x359.jpg[/img][b]吹田电气解决方案[/b]吹田电气 (SUITA) 为车用氢燃料电池升压DC-DC测试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针对目前车氢燃料电池相关测试难题提供精准的mV级电压测量与mA级电流测量的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可以提供1500V、±30A和±15kw,实现电能双向流动、正反方向自动无缝切换,功率密度更高、回馈效率更高,节能降耗,实时监测汽车氢燃料电池的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和储存测试数据,同时标配可互换的数字式接口与波形函数发生器,并且仪器内置多种工作模式与测试程序,帮助技术人员高效快速制定解决方案。[img=,690,3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221318089768_7766_6387980_3.png!w690x347.jpg[/img][b]方案的主要优势:[/b][list=1][*]完备可编程功能: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标配一任意波形函数发生器,具有完备的可编程功能与精密全面的开发者模式,可以设置序列输出,且最小可控编程时间低至10ms。[*]丰富的保护功能: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具备OVP、OCP、OPP以及OTP功能,可以限制最大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流、最大输出功率以及工作时的最高温升,避免意外发生。[*]高性能并机系统: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可以并联组成供电系统,最多支持10台电源并联。电源并联后可以扩大功率,且具有真正的宽范围功能,能够在低电压下自动增大电流,从而使单机满足更广泛的测试要求。[*]无级变速风冷: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具备无级变速的强迫风冷功能,可以对工作时电源温度进行很好的控制,避免温升过高,且无级变速使得仪器更加安静节能。[*]智能操作界面: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配备高清触摸显示屏,智能操作界面可以快速配置和测试,无需进行大量的手动检查,操作简单,降低上手成本。[*]电池模拟功能: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SPSD15150B-30.内置电池充放电算法与内阻模式,可以模拟电池使用,并且具备自动检测能力的压降补偿功能。[/list][b]吹田电气产品可应用于多场景:[/b][list=1][*]汽车电机、电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测试。[*]微电网、逆变器测试。[*]燃料电池测试。[*]生产、制造类工业控制测试。[*]通信供电和LED 产品测试。 [/list]

  • Brookfield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粘度测量解决方案

    当今社会,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平均每个人拥有好几块锂电池,不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数码相机的舞台,也都少不了锂离子电池的身影。1991年锂离子电池问世并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以容量大,电压高,循环性能好等优越性能在众电池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电池。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锂离子电池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广东占总量的60%以上。广东省也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 我国为数众多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内资企业约40%,外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占50%以上。在新能源政策支持下,预计 2015 年锂电池将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其技术的成熟,其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也将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储能产业的应用也将步入人们的视野。锂离子电池-制胜法宝在于材料,测量电解液,有机电解液的选择和优化是开发锂电池的关键技术。涂布,监控粘度以确保涂布均匀性,保证克密度。若粘度太低,则整批浆料都是废料,或者浆料已经发生沉淀,需要分散处理。为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粘度数据,以便更加真实地反应锂离子电解液的特性,为您介绍Brookfield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粘度测量的解决方案。推荐方案:Brookfield LVDV-3T+ULA》》测量电解液粘度,可以采用博勒飞Brookfield LVDV-3T+ULA Brookfield DV3T粘度计优势: l测量粘度和屈服应力的一体化工具 l连续感应和显示的高级流变仪 l7英寸全彩色触屏显示 l加强型安全控制:自定义用户使用权限、日期和时间标记文件、流变仪密码锁定功能、流变仪便携式登录设置 l分析屈服应力、流变曲线(混合、泵送、喷涂)流平和恢复等 l可单机编程:输入数据,指定温度,开始运行程序,在流变仪内置显示屏上浏览结果 l RheocalcT软件实现用电脑对整个流变测试过程的控制l2600种转速,流变仪可用于很宽范围的流变分析 l单机模式操作时也可以使用内建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http://www.sinoinstrument.com/UploadFiles/Image/s2013051010260351485%20(2)_%E5%89%AF%E6%9C%AC.jpg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的电池桂冠,锂离子电池应用在各行各业,锂离子电池主要的应用方向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等。作为有机电解液的选择和优化是开发锂电池的关键技术,电解液的粘度测量,是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品质的重要因素。Brookfield提供优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粘度测量的解决方案。

  •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高低温性能测试中替代环境试验箱的TEC半导体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高低温性能测试中替代环境试验箱的TEC半导体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size=16px][color=#339999][b]摘要:针对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高低温退化机理表征,基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团队提出的替代环境试验箱的TEC半导体制冷温控方案及其功能指标,本文给出此方案具体实施内容的补充,详细介绍了用于TEC半导体制冷温控系统的PID调节器和大功率电源驱动器。[/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高低温性能测试中的TEC温度控制解决方案,600,40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70908318537_6710_3221506_3.jpg!w690x464.jpg[/img][/size][/align][b][size=16px][color=#339999]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b][size=16px] 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或质子交换膜(PEM)的性能和耐久性对工作温度十分敏感,为了研究退化机理和考核退化性能,必须在较宽的高低温环境下对质子交换膜进行各种性能测试。目前测试中所采用的高低温测试环境大多为环境试验箱,在环境试验箱中进行测试试验除了设备昂贵和耗时长之外,关键是环境试验箱的测试环境与实际应用相比不具有代表性,这主要是因为电池在低温启动以及正常运行的实际使用期间PEM表面是不均匀的温度分布,而这种温度不均匀性会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和退化,故环境试验箱温度控制方法缺乏模拟PEM表面温度梯度的能力。[/size][size=16px] 为了准确模拟出质子交换膜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温度不均匀性分布以及相应的高低温交变试验环境,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1]提出了采用TEC半导体制冷的技术方案,整个测试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质子交换膜退化性能高低温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690,4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70910015558_3661_3221506_3.jpg!w690x469.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1 质子交换膜退化性能高低温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1][/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图1所示测试系统的核心部分——TEC半导体制冷型温控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2]。[/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TEC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500,44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70910471523_3799_3221506_3.jpg!w690x61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2 TEC温控装置结构示意图[2][/b][/color][/size][/align][size=16px] 从文献[2]中的描述可知,TEC温控装置具备的功能和相关指标如下:[/size][size=16px] (1)上下布置有两组TEC制冷片,分别用两个PID控制器进行控温。控制器具有可编程控制能力,以实现-10℃~80℃之间的温度交变控制。[/size][size=16px] (2)温控装置加热时的温度变化速率为24℃/min,冷却时的温度变化速率可达到17℃/min,整个温区内的控温精度可达到±0.3℃。[/size][size=16px] (3)针对50平方厘米和285平方厘米两种规格的质子交换膜测试,配备了不同结构、规格尺寸和数量的TEC模组,总功率分别为2×240W和2×1280W。[/size][size=16px] (4)由于质子交换膜高低温退化性能测试装置还需进行加载压力、气压压力、气体流速等参数的自动控制,因此PID温控器具有通讯能力,以便上位机进行多参数的设置和控制。[/size][size=16px] (5)除了上述温控精度和动态变化性能之外,采用了TEC半导体制冷模组的温控装置可实现高达70℃的纵向温度梯度,由此扩大了电池测试的范围,且使用较低成本和较小空间的方式来模拟不同的扰动效应或进行温度交变试验,[/size][size=16px] 针对上述TEC温控装置具备的功能和相关指标,本文将给出更具体的实施方案,由此给出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高低温退化机理表征测试装置中温控系统的全貌。[/size][b][size=16px][color=#339999]2. 解决方案[/color][/size][/b][size=16px] 针对上述TEC温控装置具备的功能和相关指标,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TEC温控装置具体实施方案示意图,690,21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70911235598_2631_3221506_3.jpg!w690x211.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3 TEC温控装置具体实施方案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具体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size][size=16px] (1)执行机构:为了实现TEC的加热制冷功能,除了需要对TEC模组的加载电流进行自动调节之外,还需在调节过程中能自动改变电流方向,为此实施方案中配备了双向电源驱动器。双向电源驱动器接收加热和制冷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大小和方向输出相应的工作电流。另外,根据所配备的TEC模组功率配备相应的双向电源驱动器以满足额定电流要求。[/size][size=16px] (2)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决定温度控制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方案中配置了铂电阻温度计,使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分辨率能达到0.05℃以及测温精度能达到0.1~0.2℃。[/size][size=16px] (3)高精度PID控制器:决定温度控制精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温度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精度、控制算法和控制输出精度。为此,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了目前控制精度较高的VPC2021-1系列的工业用PID程序调节器,除具有不超过96mm×96mm×87mm的小巧尺寸外,关键是此PID调节器的模数转换AD为24位、数模转换DA为16位、双精度浮点运行运算以及0.01%的最小输出百分比,并可对控制程序进行编辑设计,适合质子交换膜高低温退化试验在全温度量程内交变温度的程序控制。同时,此调节器采用了高级无超调PID控制模式,并具有PID参数自整定功能,结合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输出,可实现十分精细的温度变化调节和控制。另外,此调节器附带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通过计算机运行此软件可快速进行PID控制器的远程设置和运行操作,同时能图形化的显示和记录所有设置参数、控制程序曲线和温度控制变化曲线。[/size][size=16px] 总之,本文所述解决方案中所采用的TEC高低温温控系统,已经成为高精度可编程温度控制的一种标准和通用性方案,完全适用于质子交换膜高低温退化表征试验过程中的温度精密控制。[/size][b][size=16px][color=#339999]3. 参考文献[/color][/size][/b][size=16px][1] Sabawa J P, Bandarenka A S. Investigation of degradation mechanisms in PEM fuel cells caused by low-temperature cy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1, 46(29): 15951-15964.[/size][size=16px][2] Sabawa J P, Haimerl F, Riedmann F, et al. Dynamic and precise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for PEMFC single‐cell testing[J]. Engineering Reports, 2021, 3(8): e12345.[/size][size=16px][/size][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b][color=#999999]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ment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color][/b][color=#cc0000]摘要:本文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整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评论性概述了近些年的文献报道,研究分析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热分析仪器市场化角度提出了迎接这些挑战的技术途径和新方法。[/color][hr/][size=18px][color=#cc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所有类型锂离子电池中功率密度最高的,在设计、制造、应用和质量及安全性管理中,圆柱形锂电池会涉及到多种规格形式,如图1-1所示。[align=center][img=,690,31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7079468_491_3384_3.jpg!w690x31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1-1 各种规格的圆柱形锂电池[/color][/align]  圆柱形锂电池通常采用螺旋电极组件,由于在径向传导路径中电极和电解质层之间存在大量轴向上没有的界面,这使得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在径向和轴向之间存在着近两个数量级的差异。导热系数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测试就需要覆盖上述不同规格电池和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这使得准确测试评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1)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众多,但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特殊外形特征,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测试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热管理尤为重要。  (2)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还需具备各向异性的测试能力。同时,由于圆柱形锂电池一般都是密封结构,不允许在电池内插入温度传感器等探测器,测试只能采用无损形式。由此可见,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和无损检测,明显增大了测试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甚至还需开发有些新型测试技术,如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3)由于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涉及到不同形状和方向,这就要涉及不同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设备。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是希望能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和开发测试新技术,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尽可能多的满足其他规格锂电池的导热系数测试需求。  (4)由于锂离子电池还涉及其他热性能参数和表征参数,如比热容和热失控等,这样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能与其他热性能参数测试仪器集成在一起,使得测试仪器具备多功能性,在一台测试仪器上可实现多个参数的测试。  本文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对近几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技术进行评论性综述,然后在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适合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量的实用方法。[size=18px][color=#cc0000]2. 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综述[/color][/size]  尽管有些文献针对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但出于适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只关注那些对整体圆柱形锂电池进行的非破坏性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是标准的圆柱形结构,对于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目前比较有效的测试方法基本采用的都是圆柱形结构的准稳态法,测试模型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img=,400,29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6399747_8057_3384_3.jpg!w690x50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a)径向加热和(b)轴向加热情况的几何模型[/color][/align]  在上述测试模型中,假设圆柱形锂电池的成分均一,以简化操作和计算。径向测试模型是在圆柱形电池外表面加载恒定热流或加热电池使外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如图2-1(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轴线上(z向)呈绝热状态。  同样,对于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1(b)所示,只在圆柱形电池的顶部加载恒定热流或使顶部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而电池底部采取绝热措施,由此可以形成与图2-1(a)相同测试模型,而这个测试模型则是典型的一维准稳态测试模型。  为了实现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径向导热系数测试装置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如图2-2所示形式,并且整个装置放置在真空器皿中以减少热损失。[align=center][img=,690,2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104291_4532_3384_3.jpg!w690x221.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带柔性加热器、薄膜热流计和测温热电偶的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为了减少附加热容的影响,加热器、热流计以及绝缘层尽可能采用薄膜形式,由此所有温度和热流测量都在电池外表面进行。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导热系数测量,用低导热隔热材料包裹整个测量装置以避免热量散失,以尽可能满足测试模型无热损的假设。  实际上,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是一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常被用于测量柔性和颗粒状隔热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在标准的准稳态法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绝热面的温度(如圆柱形样品的轴心温度)。在恒定热流加热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样品的加热面和绝热面温度将达到相同的升温速率,传热方向上样品内外温度差将趋于相同,这种状态称之为准稳态。通过温差测量,很容易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但对于圆柱形锂电池,不允许在电池中心插入测温传感器,只能在电池的外表面进行各种测量,这就为测量带来了难题。[color=#cc0000]2.1. Jain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Jain团队的Drake在读博期间开展了专项研究[1],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测试技术并进行了报道,测量装置与图2-2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少了薄膜热流计。测试过程中,通电控制加热膜温度线性升温,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电池的温度变化进入准稳态过程,热电偶测量的电池表面温度也逐渐呈线性升温,希望通过此升温曲线来测定相关热性能参数。  另外,Drake等人针对测试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模拟,报道了数学表达式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如图2-3所示,计算了电池外表面、轴心线和径向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align=center][img=,690,3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273600_4573_3384_3.jpg!w690x304.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径向数学模型与有限元热模拟的比较[/color][/align]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Drake等人认为在进入准稳态后,通过测量圆柱形电池外表面温度变化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来分别得到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由此分别对26650和18650电池的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以及比热容进行了测量,测试曲线如图2-4和图2-5所示,锂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试结果如表2-1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1 26650和18650电池的测量热物理特性[/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408130_440_3384_3.png!w690x10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067070_2731_3384_3.jpg!w690x53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26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230306_5883_3384_3.jpg!w690x54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18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  按照Drake等人提出的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的不同方向测量可以得到不同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因为比热容没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测试得到的比热容应该相同,由此可以检验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而Drake等人报道了对于26650锂电池的测试结果,轴向试验测得的比热容为1605J/kgK,径向试验测定的比热容为1895J/kgK,相差将近15%。  Drake等人的报道称这一“微小”差异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径向实验中的温度测量是在电池的中心位置进行,因此它没有考虑电池端部存在的金属接线片。当在轴向测试中考虑金属突片时,由于与构成电池电解质的有机溶剂相比,金属的比热容较低,所以测得的比热容稍低。所以报道认为轴向测量的比热容被认为更准确,因为考虑了翼片。  另外,Drake等人的报道还进行了简单的不确定度分析,结论是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总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为5%左右。  在Drake博士的研究工作基础上,Jain团队又开展了研究改进工作[2]。Drake博士的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模型是进入电池的是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热流,但由于包裹的隔热材料以及薄膜形式的加热器等对热量吸收,使得真正进入电池的热流实际上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新的研究修改了解析模型以解决这些热量损失,得出了更广义的可变加热热流条件下的电池表面温升表达式,并重新定义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以提高径向导热系数测量准确性。  此次研究分别对两种均质材料delrin和丙烯酸树脂和26650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测试,重新定义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并未沿用前期Drake博士报道的测试方法,而是采用试验得到的样品表面温升曲线,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估计方法来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此次研究采用了如图2-2所示的测量装置,即在Drake博士的测试装置中加入了薄膜热流计,以检测加载恒定热流后真正进入圆柱形锂电池中的热流大小,测试结果如图2-6所示,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有随时间变化的明显热损。[align=center][img=,690,2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415554_2764_3384_3.jpg!w690x26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a)输入电池热流随时间的变化;(b)输入电池热流、热损及其总和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加载给薄膜加热器的恒定热流[/color][/align]  为了真正有效的评价改进后的测试方法,采用了瞬态平面热源法对delrin和丙烯酸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单独测量并进行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2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2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500,1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7306073_4151_3384_3.png!w690x151.jpg[/img][/align]  在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中,参数估计计算中只估计了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并未对比热容进行参数估计,理由是参数估计过程中要先计算出比热容,然后再根据此比热容来估计导热系数,而比热容的误差会对导热系数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此次研究中电池比热容数据采用了量热计独立测量结果,delrin和丙烯酸树脂比热容则由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  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报道了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的不确定度为7%,从表2-2所示测量结果来看,两种方法相差了9~15%,导热系数越小则测量误差越大。[color=#cc0000]2.2. Spinner等人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圆柱形锂电池做更深入的研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Spinner等人分别采用了解析、量热测量、数值和试验四种方法对商用18650锂离子电池的热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3]:  (1)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随时间变化的导热方程式得出的径向导热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然后依据自然对流加热和冷却锂电池的实验测量值,采用参数估计方法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2)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自制的简易量热仪测试出锂电池的比热容。  (3)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径向导热方程解析表达式,结合图2-2所示的恒定热流试验测量结果,采用数值差分和参考估计方法得到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4)第四种方法完全采用了Drake等人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1]。根据电池表面温度准稳态变化曲线,通过截距和斜率计算得到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在第一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将一个表面粘贴有热电偶的锂电池放置在一个具有初始温度的密闭腔室内,等锂电池和腔室初始温度都达到稳定后,使腔室温度阶越升高或降低到一个新的温度,通过表面对流传热形式对锂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测温热电偶在整个过程中检测电池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是一个典型的圆柱形样品侧面对流热交换模型,Spinner等人根据此传热模型建立了电池表面温度变化解析表达式,然后采用参数估计技术并结合试验测试得到的表面温度变化数据,计算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55±0.23W/mK和972±92J/kgK。  为了评估测量准确性,在第二种方法中采用了量热法分别测量18650锂电池、铝和特氟隆的比热容作为对比,每次测量都将选取四个样品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总热容来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结果如表2-3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3通过量热法获得的比热容与文献报道的铝(6061型)、特富龙和18650 LiCoO2电池的比热容值进行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568202_6586_3384_3.png!w690x136.jpg[/img][/align]  在第三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首先对照测试了具有与18650电池相似几何形状的特富龙圆柱体,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232±0.003W/mK和1203±8J/kgK。然后对18650电池进行了九次不同恒定热流测试,九次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300±0.015W/mK和814±19J/kgK。  从第三种技术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得到的比热容数据814±19J/kgK要比量热计测量结果896±31J/kgK低了近9%。因此,Spinner等人放弃了比热容测量,直接采用量热计的比热容测量结果,而直接参数估计径向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这样得到的导热系数为0.219±0.020W/mK,认为此结果是最佳估计。但对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如采用其他方法准确测量特富龙的导热系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在第四种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21.9±1.7W/mK,但并未给出比热容测量结果。  将Spinner等人的结果与Drake等人的结果相比可以看出,除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结果相近之外,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量结果相差巨大。[color=#cc0000]2.3. Murashko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运行期间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热扩散系数和发热量)实现在线测量,Murashko团队提出了另外一种测试方法并开展了研究[4][5]。  测试模型如图2-7(b)所示,圆柱形电池应视为无限长圆柱。为了这个目的,如图2-7(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两个端部都使用了纤维棉进行隔热。分别通过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和热流传感器(GHFS)对电池表面的温度和热流进行测量。[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134074_869_3384_3.jpg!w690x35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a)具有隔热、GHFS和PT100传感器的圆柱形电池;(b)无限长的圆柱体[/color][/align]  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的测量,是将圆柱形电池当作有内热源的圆柱体样品来对待,针对内热源圆柱体传热模型,建立了表面温度和表面热流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测试获得的电池表面温度和热流,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逆向求解出径向导热系数、径向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电池发热量。分别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测试,连个测试结果如表2-4和表2-5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4 首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256908_6402_3384_3.png!w690x13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5 第二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383511_9614_3384_3.png!w690x135.jpg[/img][/align]  从上述两次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所采用的方法很难同时测定比热容和径向导热系数,径向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误差巨大,但可以用于测量圆柱型电池的比热容。[color=#cc0000]2.4. 其他研究工作[/color]  厦门大学的黄键等人在2020年报道了他们针对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试的研究工作[6],测试方法是ASTM D5470稳态恒定热流法和CFD仿真模拟相结合,通过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上下热流计来测试夹持在上下热流计之间不同摆放形式的圆柱形锂电池。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8所示,采用了小直径的铜棒热流计,上下结构的铜棒热流计将直立放置的圆柱形锂电池夹持在中间,电池上下顶面分别控制在不同温度以在电池轴向形成稳定的温度梯度,由此来测量轴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511307_5360_3384_3.png!w690x31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8 轴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如图 2-9所示,对于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还是采用稳态法,只是加大了上下铜棒热流计的尺寸,并是上下热流计的端面形状与圆弧形电池外表面贴合,以保证在电池的直径方向上性能稳定的温度梯度。从图 2-9可以看出,这种仪器结构测试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径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2037589_4119_3384_3.png!w690x24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9 径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正视图,(c)侧视图[/color][/align]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了316不锈钢导热系数(14.494W/mK),然后将316不锈钢制成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形状,再放置到上述两台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考核测量精度。轴向测试结果偏差为-0.649%,径向测试结果偏差为2.394%。  在随后的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电池顶部温度控制在125.7℃,底部温度控制在31.3℃,在温差近94.4℃情况下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11.5W/mK。在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结果为4.324W/mK。  这种测试方法能否准确测量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非常值得商榷,主要问题是在测试径向导热系数过程中,上下铜热流计和圆柱状电池的布置结构非常容易使热量寻找最短路径进行传递,如从电池外壳传热,这势必一方面增大了传热量,另一方面缩短了热传递路径,这两方面的作用都会使得导热系数测试增大。而且,这种上下形式的传热结构,并不是真正的电池径向传热,所得到的导热系数也不是真正的点尺寸径向导热系数。  加州理工学院的Bhundiya等人针对18650和26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也开展了测试研究[7]。测试前先将被测电池拆解,使用镍铬合金线通电加热柱状电池中心轴线来测量锂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对于18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43±0.07WmK,对于22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20±0.04W/mK。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两个测量结果均远大于Drake等人的报告值(0.20±0.01W/mK和0.15±0.01W/mK)[1],而且整个测试装置非常简陋,被测电池外围并没有采取热防护而存在对流热损,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基本在10%以上,最重要的一是测量接触压力与实际不符而带来较大热阻,二是没有采用已知导热系数材料进行考核验证。尽管测试结果对比相差较大,但至少又一次证明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中层间接触热阻的影响非常明显,也可能证明了不同厂家锂电池因不同制造工艺不同而使得径向导热系数出现较大差别。[size=18px][color=#cc0000]3. 分析和评论[/color][/size]  纵观上述国内外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测试研究,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局面,研究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和有效,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最直观的表现是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量结果非常差,稍微有点作用的是对比热容的测量,由此反而说明了比热容测量对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并不敏感。  (2)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已经建立了恒定热流法测试模型,也推导出了非常漂亮的相应数学表达式,但在具体试验中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可能是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太大,使得无法直接使用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采用的各种参数估计方法并没有提高测量精度。  (3)在热性能测试过程中,数学模型并不能准确描述实际测量装置的各种变化和边界条件,因此在热性能测试中最要的一个环境就是对测试方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验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和量化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这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而上述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涉及,由此使得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对提高测量精度显着无能为力,从而盲目的采取了更多的其他方法做着努力,但基本没有效果。  (4)在上述国外的测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最典型的错误就是热性能参数测量绝对不能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企图用真空条件来降低对流和辐射热损的影响,其效果往往会被真空下空隙型接触热阻同时增大的负面影响给覆盖掉,真空下测试势必会增加加热膜、薄膜热流计和热电偶之间的接触热阻,这也是上述国外研究中测量误差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如果真空度控制不稳定或者不控制,孔隙型接触热阻的变化也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波动。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有以下两点收获:  (1)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热性能的测试,做了有效的尝试。特别是针对非破坏式的测试方法方面,证明了只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来确定各向异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可能性,这种证明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解决锂离子电池热性能测试难题有着重大意义。  (2)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针对电池热性能的测试,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管使用什么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最终都需要一是符合工程要求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二是最终测量的准确性都需要采用可比较的测试方法和手段进行对比考核。[size=18px][color=#cc0000]4. 新方法的提出和研究[/color][/size]  通过上述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各种测试方法的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真正有实际工程意义的测试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非破坏式测量,即不能拆解锂电池来进行测量,否则会改变电池的各种性能特征和边界条件。  (2)表面测量方式,即所有测试加载都发生在圆柱形电池的外表面,目前报道相对成功的是在电池表面加载恒定热流。  在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边界条件分为三类,即第一类边界条件是恒定温度,第二类边界条件是恒定热流,第三类边界条件是交变温度或热流。由此可见,对于不能拆解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完全可以可以采用这三种边界条件测试模型进行径向导热系数测量。上述综述中常用的方式是第二类边界条件,这也就是说还可以采用第一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对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进行测量。  由此,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测试方法对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开展了研究,建立恒温测试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表面温度解析表达式,并用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了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恒定热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恒温测试方法能更准确的测量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并同时能测量得到比热容和径向热扩散系数。更重要的是恒温测量方法可以很容易的推广应用到棱柱形和袋装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和热失控测试,可以作为目前常用的加速量热计测试技术的一种重要补充。[size=18px][color=#cc0000]5. 参考文献[/color][/size][1] Drake, S. J., et 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ylindrical Li-Ion Cel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252, 2014, pp. 298–304.[2] Ahmed M B , Shaik S , Jain A . Measurement of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cylinder using a time-varying heat flux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18, 129:301-308.[3] Spinner, Neil S., Ryan Mazurick, Andrew Brandon, Susan L. Rose-Pehrsson, and Steven G. Tuttle. 2015. “Analy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18650 LiCoO2 Lithium-Ion Battery.”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2 (14).[4] Murashko K A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entropy change profile of a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by heat flux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30(oct.31):61-69.[5] Murashko K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Heat flux 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arameters of the cylindrical Li-ion battery: Uncertainty analysis[C]//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EPE'17 ECCE Europe), 2017 1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2017.[6] Huang, Jian, et al.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8650 Lithium Batter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vol. 1509, 2020, p. 12013.[7] Harsh Bhundiya, Melany Hunt, and Bruce Drolen, “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ive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18650 and 26650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The Thermal and Fluids Analysis Workshop (TFAWS) 2018 Proceedings.[align=center]~~~~~~~~~~~~~~~~~~~~~~~~~~~~~~~~~~~~~~~~~~~~~~~~~~~~~~~~~~~~~~~~~~~~~~~[/align]

  • 【分享】新型电池---“病毒电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利用病毒制造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将来可望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中。 科学家在4月2日的《科学》在线发表文章介绍说,他们首先将长条状的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表面可以生长出作为电极的无定形磷酸铁。无定形磷酸铁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连接,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 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对数以百万计的病毒DNA进行扫描后,选定了M13病毒。这种病毒长度为880纳米,是一种非常简单且容易操控的病毒,对人体无害。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与碳纳米管“绑定”的转基因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电极的充放电率与目前最尖端的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这种“病毒电池”可以充放电至少100次而不损失电容,尽管与磷酸锂铁电池仍有差距,但后者价格昂贵而且有毒,而“病毒电池”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在室温或室温以下制备,不需要有害的有机溶剂,电池内部的物质也无毒。 领导这项研究的安杰拉贝尔彻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利用可产生更高电容、电压的物质如磷酸锰、磷酸镍等,开发性能更好的电池,并期待相关技术可以尽早进入商业应用阶段。(来源科学网)附英文全文:[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2392]Fabricat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High-Pow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Multiple Virus Genes[/url]

  • 电池巡检系列

    电池巡检系列

    3000VØ 专门的脉冲激励,多重反馈测量算法,测量分辨率高达0.001VØ 采用RS485/RS422接口标准,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波特率支持1200-57600Ø 采用通用的MODBUS通讯协议(ASCII)Ø 总线级联式分布安装,单条总线支持多达247个节点,最多可测量988/3952(4路/16路)节电池Ø 支持导轨式固定安装,安装方便快捷Ø 开放的通讯协议,接受特殊定制,可提供二次开发接口 (2)、电池电量巡检单元 JD10P17A01型电池电量巡检单元是对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和环境温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通过对电池组放电电压以及放电电流的测量,预测该电池组剩余的放电容量百分比以及剩余的放电时间;通过对电池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测量,预测电池组剩余充电容量以及充电剩余时间。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181645_311032_2360013_3.gif 技术特性:Ø 精确预测电池组充放电剩余容量、剩余时间Ø 在线实时的对电池组的充放电电压、电流进行在线的测量Ø 实时测量电池组环境温度Ø 导轨式安装结构,不影响电池布置Ø 电池电压、电流采集采用隔离式电压、电流传感器,无噪音、无干扰、长寿命Ø 带保护的RS-485(全双工/半双工)通讯接口,采用标准MODBUS-ASCII通讯协议,可实现数据的总线通讯,波特率为1200~57600可设Ø 测量电池组电压范围0~1000V,测量电流范围0~1000A,用户根据实际的情况只需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本公司提供选配)Ø 电池组放电剩余容量低于10%时,继电器输出报警(3)、智能电池巡检主机JD10P01A01智能电池巡检仪配合智能巡检单元,实时的轮询电池测量数据,并基于相关和绝对值的智能分析算法,以一个大屏幕液晶实时的显示当前电池组状态。并提供上级扩展接口,方便的和机房监控系统整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181645_311034_2360013_3.jpg技术特性:Ø 宽电源供电输入范围

  • 【收集问答】关于锂电池颗粒度测试—4月27日CIBF2024重庆电池展直播间问题征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电池技术的革新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在这其中,续航里程无疑是衡量电池性能的核心指标,而电池材料结构的优化则是实现续航里程飞跃的关键所在。[list][*][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29.gif[/img] 【1】电池续航里程受[color=#ff0000][b]多个关键因素[/b][/color]影响,包括[b][color=#ff0000]电池的能量密度、内阻、充放电效率、电池管理系统[/color][/b]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电池能够提供的[color=#ff0000][b]续航里程[/b][/color]。[/list][list][*]【2】电池材料[color=#ff0000][b]粒度分布[/b][/color]对电池性能有直接影响。粒度分布均匀有利于[color=#ff0000][b]电子和离子的传输[/b][/color],提高电池效率;反之,粒度分布[color=#ff0000][b]不均可能导致性能下降[/b][/color]。粒度控制面临的挑战包括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粒度测量技术的准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等。[/list][list][*]【3】常用的电池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包括[color=#ff0000][b]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b][/color]等。百特在电池材料粒度测试领域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高精度激光粒度仪和定制化的[color=#ff0000][b]粒度分析软件[/b][/color],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电池材料的粒度分布。这些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电池材料结构,提高电池性能,从而助力电池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list][list][*]【4】选购激光粒度仪时,应重点关注仪器的[b][color=#ff0000]测量范围[/color][/b]、分辨率、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易用性等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将直接影响粒度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list][list][*]【5】随着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激光粒度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包括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快的测试速度、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更好的稳定性等。这些需求推动了激光粒度仪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list][list][*]【6】针对电池行业存在的粒度测试需求,百特将推出更加精准、高效的激光粒度仪产品,以及更加智能化的粒度分析软件。同时,百特还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在电池材料粒度测试方面的特殊需求。这些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提升电池性能,推动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lis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05073b][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17.gif[/img]欢迎留言!对于上述关于电池续航里程、电池材料粒度分布、粒度测试方法、激光粒度仪选购以及电池行业对激光粒度仪的新需求等问题,我们非常期待您的看法和疑问。您的留言将是我们直播间讨论的重要内容,我们会将您的问题转达给专家,并在直播中为您详细解答。[/color][/size][/font][b]直播间日程:[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ettersize2024[/url]问卷有礼:[url]https://instrument666.mikecrm.com/G8mEOgC[/url][/b]

  • 【分享】“病毒电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利用病毒制造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将来可望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中。该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日的《科学》上。 该论文介绍说,他们首先将长条状的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表面可以生长出作为电极的无定形磷酸铁。无定形磷酸铁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连接,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 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对数以百万计的病毒DNA进行扫描后,选定了M13病毒。这种病毒长度为880纳米,是一种非常简单且容易操控的病毒,对人体无害。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与碳纳米管“绑定”的转基因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电极的充放电率与目前最尖端的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这种“病毒电池”可以充放电至少100次而不损失电容,尽管与磷酸锂铁电池仍有差距,但后者价格昂贵而且有毒,而“病毒电池”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在室温或室温以下制备,不需要有害的有机溶剂,电池内部的物质也无毒。 领导这项研究的安杰拉贝尔彻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利用可产生更高电容、电压的物质如磷酸锰、磷酸镍等,开发性能更好的电池,并期待相关技术可以尽早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 高精度快响应电动针阀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高精度快响应电动针阀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color=#ff0000]摘要:氢气供应系统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气侧与氢气侧之间压力差的动态控制对于整个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压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推荐使用精密电动针阀,并详细介绍了电动针阀的特点和技术参数。[/color][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高精度快响应电动针阀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压力控制中的应用,690,5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3487958_1868_3384_3.png!w690x518.jpg[/img][/align][size=18px][color=#ff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氢气供应系统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堆、空气供应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和电子电力系统协同工作,保证氢气流量、压力的稳定供应,并实现氢气循环利用。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简化结构如图1-1所示。高压储氢罐是系统的氢气来源,氢气经过减压阀,压力降至适宜系统使用的范围,通常情况为几巴左右。氢气进气阀用于控制进入电堆的氢气量,进而控制电堆氢气回路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氢气进气阀为比例调节阀、开关阀或多个开关阀组。[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简化图,690,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5206617_6144_3384_3.png!w690x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1-1 燃料电池氢气供应系统简化图[/color][/align]  由于燃料电池自身膜电极的厚度逐渐降低,其机械强度相应下降,因此空气侧及氢气侧压力的动态控制对于整个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尤为重要,一般要求是氢气侧压力要等于或者稍高于空气侧压力,并且在调节两侧压力时要确保同升同降,以减少对质子膜的损害。然而,在目前氢燃料电池电源系统中,对于这两侧压差的控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采用开关阀进行氢气进气的控制,使得整个氢气回路中的波动太大而不易控制;  (2)采用电磁比例阀尽管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类似PID模式进行压力控制,但电磁比例阀由于存在较大磁滞现象,会带来控制不稳定的严重问题。  本文针对氢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压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推荐使用精密电动针阀,并详细介绍了电动针阀的特点和技术参数。[size=18px][color=#ff0000]2. 电动针阀[/color][/size]  电动针阀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img=各种规格电动针阀,599,51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5582033_8168_3384_3.png!w599x51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2-1 各种规格电动针阀[/color][/align][size=18px][color=#ff0000]2.1. 技术指标[/color][/size][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电动针阀技术指标,690,4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7223127_3501_3384_3.jpg!w690x453.jpg[/img][/color][/align][color=#ff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2-2 电动针阀技术指标[/color][/align][align=center] [img=电动针阀尺寸,690,4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7371906_4688_3384_3.jpg!w690x421.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ff0000]图2-3 电动针阀尺寸[/color][/size][/align][size=18px][color=#ff0000]2.2. 驱动模块[/color][/size]  数控电动针阀配备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模块,以提供所需电源和控制信号,並以将直流信号转换为双极步进电机的步进控制,同时也可提供RS485串口通讯的直接控制。[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驱动模块及其尺寸,690,2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8555517_9466_3384_3.jpg!w690x220.jpg[/img][/color][/align][color=#ff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2-4 驱动模块及尺寸[/color][/align][size=18px][color=#ff0000]2.3. 特点[/color][/size]  新一代用于比例流量调节的数控电动针阀将步进电机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优势与针阀的线性和分辨率相结合,其结果是具有小于2%滞后、2%线性、1%重复性和0.2%分辨率的可调流量控制,是目前常用电磁比例阀的升级换代产品。与各种PID控制算法和压力控制器相结合,可构成快速准确的氢气压力控制装置。  电动针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多规格节流面积:从低流量的直径0.9mm(0~50L/min气体)到高流量的直径4.10mm(0到660 L/min气体)的多种规格针阀节流面积,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2) 高度线性:小于2%的线性度,简化了查表或外部控制硬件和软件的配套,简化了命令输入和流量输出之间的关系。  (3) 高重复性:通过每次达到0.1%的相同流量,可提供长期稳定的一致性。  (4) 宽压力范围:通过5或7bar的压力,取决于孔的大小,入口环境可覆盖宽泛的压力范围。电机的刚度和功率确保阀门在相同的输入指令下打开,与压力无关。  (5) 低迟滞:小于2%的迟滞使积分和编程变得简单,在增加和减少达到设定点时能提供一致的流量。  (6) 高分辨率:0.2%的分辨率允许电动针阀根据调节指令的微小变化进行最小流量调整,提供了出色的可控性。  (7) 快速响应:整个行程时间小于1秒,由此可提供及时快速的流量调节和控制。[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90,3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01059518215_4501_3384_3.jpg!w690x35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锂电池检测领域的应用要求 CNAS-CL01-A003:201X

    [b]各位大佬,认可委在2018-11进行了锂电检测领域的应用要求意见征集,有没有人能推测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有没有人所在实验室是按照此要求进行的认可?附录C:(规范性附录)[/b][align=center]锂电池检测领域的应用要求[/align]C.1范围本附录是对锂电池检测领域(包括安全性、电性能、循环寿命、可靠性,以及锂电池运输检测等)的特殊要求,不包括针对锂电池生产、组装等过程的检验活动。注:本文件中的“锂电池”指锂原电池(一次电池,不可充电)和锂蓄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及其电池组,锂蓄电池目前主要是锂离子电池。C.2总则实验室应具备锂电池检测方法或方法中重要项目的全部技术能力,仅具备非主要项目不得申请此类标准或方法的认可。其中,锂电池容量测试(包括常温容量、高温容量、低温容量)试验全部应为申请包含电性能和循环寿命项目认可的必备检测能力;低气压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外部短路试验、过充电试验、挤压试验全部应为申请锂电池运输、可靠性和安全项目认可的必备检测能力。C.3人员实验室所有从事锂电池检测、报告、审查和批准检测结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检测基础和锂电池专业知识,从事锂电池检测的人员还应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技能。(1)从事锂电池检测的人员,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具有电气类、理工类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位,从事相关检测工作1年以上。b)具有电气类、理工类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相关检测工作2年以上。c)如果学历或专业不满足以上要求,应有5年及以上锂电池检测工作经历。(2)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电气类、理工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同等能力,且从事锂电池检测工作3年以上。(3)授权签字人应具有电气类、理工类相关专业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从事锂电池检测工作3年以上。(4)实验室应针对锂电池的安全要求进行人员培训,从事锂电池检测的人员应了解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锂电池检测安全知识,以防止检测中出现起火、爆炸、漏液、泄气、烟雾等现象对人身和设施产生危险。相应人员应通过安全防护培训后才可从事锂电池相关检测工作。C.4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应制定与检测方法相适应的有关设施环境要求的文件化程序,实验室应具备识别出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的能力,并保存记录。(1)为确保检测结果不受环境区域的相互影响和保证人员不受意外伤害,实验室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环境安全隔离或其他等同效果的保护措施:a)测试区域应有充足的安全缓冲空间。b)测试过程中存在危险发生的试验区域,应有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或人员保护设施,并给出明确、醒目的警示标识。c)对于进行危险检测项目的测试区域,测试过程中人员应尽量远离测试区域,如对检测过程要进行观察,实验室应采取可行的措施保证人员安全。注1:可行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配置相应的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安全监控窗口、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设置可抵抗相应危险的设施。注2:危险检测项目是指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起火、爆炸等现象的项目,如电池的短路试验、过充试验等。(2)实验室应具备符合检测方法要求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检测结果无效或对检测结果造成不利影响:a)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试验环境条件应进行控制和记录,如温度和湿度。b)不接受在露天或开阔场地进行检测的方式。(3)为确保设施安全以及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有关安全和人员防护的文件化程序和应急预案措施,可采取以下方式或其他等同效果的措施,以应对并控制锂电池检测过程中出现起火、爆炸、漏液、泄气、烟雾等意外现象所产生的危害:a)对可能发生危险的检测项目(如短路、过充、针刺、挤压等),至少应有2人在场。b)实验室对测试过程中不同阶段(如测试前、测试中、隔离观察、测试后待处理等)流转的样品应设置相应的存放区。实验室应具有识别出可能发生起火、爆炸等风险的能力,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c)对于可能产生烟雾的试验区域,应设置专用的通风装置,不能仅依赖建筑物本身的排风系统。d)锂电池检测的试验区域应该配置适合处置锂电池着火的灭火降温设施,如灭火器、沙桶、喷淋装置等。注:应注意金属锂电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e)对可能存在电击、噪声、着火、爆炸、烟雾等试验区域,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为检测人员配备日常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护目镜、防噪声耳塞、口罩等。f)实验室应配置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防护用品,如防爆头盔、防爆服、防爆盾牌、防护面罩等。(4)实验室在进行测试周期长的试验项目时,应有措施确保其供电能够维持标准规定的检测周期;若检测活动有可能因断电而中断时,实验室应具有识别出此类风险的能力,并有针对性的文件化的处置规定。C.5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及其软件的最大允许误差应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当最大允许误差与设备量程相关时,如果使用测量仪器量程中很小的测量范围时,应注意是否仍满足所需的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当测试设备有多档量程时,还应分区选用的档位是否符合所需的最大允许误差要求。测量仪器操作人员应具备选择适当量程的测试设备以及选用设备的适当档位以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能力。(2)充放电测量仪器当充放电设备进行串并联组合使用、改变充放电设备的原有连接方式或接口类型、设备软硬件维护或升级等变动时,实验室需要重新验证设备持续符合要求。(3)有潜在爆炸、起火、漏液危险的测试项目,使用的测试设备自身应满足相应的防爆、防火、防腐蚀要求,并根据需要安装通风及照明装置。C.6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1)在检测方法中规定应紧密衔接不能被分开进行的项目不允许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注:例如按照UN38.3的要求,进行高度模拟试验后应进行温度循环,以及振动、加速度冲击,紧密衔接的这四个项目不允许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2)当实验室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时,样品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对样品的改变而影响测试的完整性。另外,实验室应建立文件化程序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以规定使用外部提供的实验室活动时的样品运输要求。C.7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合同评审时,实验室应对检测方法、客户提供的检测方法中的要求和参数等与客户提供的电池样品规格进行核对确认。当对电池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项目存有疑问,或当样品与所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时(如客户提供的规格参数与产品铭牌、规格书不一致),或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得不够详尽时,实验室应在检测工作开始之前与客户确认,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保存相关沟通或确认记录。C.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实验室编制使用的样品管理程序中应包含锂电池样品在实验室全周期内的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对检测后锂电池样品和留样样品的处理措施,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锂电池样品应独立隔离存放,并配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设施。(2)锂电池在储存、搬运、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发生内外部短路。注: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且不限于:如正负极绝缘处理、充分放电、运输途中避免颠簸碰撞。(3)对于测试后无明显安全问题的锂电池样品,应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放电处理,并做好绝缘防护。(4)对于客户声明实验室代为进行销毁处理的锂电池样品,实验室应有专门的文件化处理流程及程序。如委托专业的回收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实验室应对回收机构进行能力或资质的评估。C.9技术记录实验室技术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如样品编号信息、测试顺序描述等,以及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处理方法或者步骤。实验室应重点关注:a)对于温度测试、振动测试、加速度冲击等测试项目,应保存测试过程中设备采集并绘制的相关曲线图,以及测试参数、试验开始结束时间界面。b)对于涉及温度采集的测试项目,应记录或描述具体的温度采集位置。c)对于具有多量程或多精度的同一测试设备,为保证满足测试本身的范围及精度要求,应记录测试中具体使用的量程。d)对于线路阻抗有要求的测试项目,如电池外部短路试验,应对其线路阻抗加以记录。注:外部短路试验如使用简易装置连线试验,每次试验前应对线路连接阻抗进行测定并加以记录。C.10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对于锂电池检测项目的定量类项目,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应更加关注:a)实验室应在测试中选择适当的数据记录周期,否则记录的数据误差可能增加。b)对于多档量程的测试设备,应选取设备适宜的量程档位。c)使用需要外接导线进行电池测试时,实验室应具备评估接线操作引入的阻抗对测试结果影响的能力。注:由于电池的放电容量随着放电测试的进行呈衰减态势,同时在相邻的测试循环中并不一致,某些锂电池测试标准中约定了对电池放电容量进行重复测试后根据数据进行判断。除了上述情况,针对处于判定边界值的放电容量测量值,实验室应进行不确定度计算。电池放电容量不确定度计算的主要分量见附录二。C.11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对于锂电池定量测试项目,除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还应积极开展内部质量监控活动。注: 锂电池因其样品一致性不易保证的特殊性,实验室可存留一致性好的电池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来开展质量控制;也可使用放电容量稳定可重复的电池标准样品装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C.12报告结果实验室如果在检测报告中使用照片对物品进行描述,应为实验室自行采集的检测物品的真实照片。实验室应在报告中对报告所附照片与样品不一致之处进行说明。(例如产品实物与样品存在标识不一致之处,且实验室应对此不一致进行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影响检测结果,允许在报告上除样品照片外额外使用标识设计图等照片)。

  • 便携式测量仪器(工业)、实验室测量仪器及便携式电动工具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组,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关于2024年8月1日起强制纳入 CCC 认证管控范围的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是否包含 便携式测量仪器(工业)、实验室测量仪器或便携式电动工具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组?这些用途的锂离子电池组是否需要申请 CCC 认证?[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认证监督管理司[/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4-06-04[/back][/color]你好,你所述的便携式测量仪器、实验室测量仪器或便携式电动工具的锂离子电池组不在CCC认证范围内,不需要获得CCC认证。(但不免除其应当符合其他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质量义务)

  • 【原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发展分析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可为风起云涌,而车用动力电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学术界、投资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在各种车辆上实现应用的电池种类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3种,由于铅酸电池污染大、克容量小,其成本优势不足以抵消其劣势,故在车辆动力方面至今仅在小型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得以应用;镍氢电池现为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应用的主要产品,其制造工艺成熟,购置和使用成本较低,故而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但其自放电率高、比能量较小,记忆效应和充电发热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该电池的使用,这些缺点的存在使镍氢电池可能只是作为过度产品存在;锂离子电池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容量可充电电池,能够比镍氢电池存储更多的能量,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能够满足对体积、寿命、功率等要求较高的乘用车方面的需求,已成为今后纯电动汽车应用的理想产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品种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其中钴酸锂是现有正极材料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技术最成熟、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于手机、数码产品等小型电池领域,但由于原材料钴和镍金属的价格高昂,污染较重,且电池在大型化后,会有过热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故相对而言,正极材料为锰酸钾、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更好,成本更为低廉,所以目前产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这几种材料之上。其中,磷酸铁锂由于具有另外两种材料所不具备的循环寿命和材料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而被业界普遍看好,代表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上主要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厂商有加拿大Phostech、美国Valencn、美国A123、台湾地区的台塑长圆能源科技、立凯等,其中,前3家企业掌握着较为成熟的量产技术。2008年全球磷酸铁锂出货量为1500吨左右,其中美国A123公司供应750吨,几乎占了一半的份额,国内厂商供应量只有几百吨,2009年全球磷酸铁锂出货量约为1600吨,2010年全球磷酸铁锂出货量为1370吨左右。据悉,目前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超过60家,实现批量生产的企业接近20家,呈现“诸侯混战”的局面。从公开资料统计来看,全国磷酸铁锂总产能约6400吨/年,但实际产量远低于产能(不足产能的1/10)。总体来说,我国磷酸铁锂的产业化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目前国内部分产品的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要低,在性能、单位产能方面的差异并非遥不可及,但也该冷静的看到,国内目前尚未诞生真正的领军企业,行业缺乏原始创新技术,低端跟风模仿风气较盛,整体来看,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处于产业化临界点之下。未来随着磷酸铁锂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市场前景依然为产业界所看好,除电动汽车、自行车、代步车和电动工具市场外,磷酸铁锂电池在风电、太阳能发电储能装置,矿灯电源和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静态测算可以得出结论,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5-7年内,若根据10%-20%的产品渗透率计算,国内仅仅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代步车这4个领域就拥有大约150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磷酸铁锂材料本身占到电池成本的30%左右,对应约45亿元的市场规模,年需求量可望达到3万吨。

  • 【原创】关于电池测试

    电池测试主要在于拆分.根据2006/66/EC,对电池的定义是“任何从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即意味着所谓的电池指参与能量转化的电池芯部分,也意味着不直接参与能量转化的电池的其它部分只能作为电池芯以外的附件,不适用电池指令。如:1、柱状电池。去除热缩膜、密封圈等,进行测试。见附件标准。[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1849]电池测试标准[/url]2、电池组。电池组上的连接线、焊点、外封套等不属于电池。3、手机锂电池。外壳、PCB板、元件等也不属于电池。4、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适用电池指令。个人认为,电池按电池指令,附件按ROHS指令。

  • 【转帖】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比较(引伸计和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转帖】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比较(引伸计和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size=2]拉伸试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常见试验方法之一。试验中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等各阶段真实反映了材料抵抗外力作用的全过程。它具有简单易行、试样制备方便等特点。拉伸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和塑性性能数据,对于设计和选材、新材料的研制、材料的采购和验收、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设备的安全和评估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不同国家的拉伸试验标准对[url=http://www.xxin17.cn/]试验机[/url]、试样、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处理与修约的规定不尽相同,我们现在选取日本、美国与中国的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进行比较 [/size][size=2]一、引伸计 [/size][size=2]表1. 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引伸计的规定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5/201005162032_218777_2034074_3.jpg[/img][/size][align=left]※ E 8/E 8M-08规定: 测量非比例延伸强度Rp、规定总延伸强度Rt和屈服点延伸率Ae,引伸计标距应小于等于试样的标距, 如果选用不带肩的试样,引伸计标距应小于试样夹持在[url=http://www.xxin17.cn/]试验机[/url]上时夹头间距离的80%。 测定断后伸长率A或断裂总伸长率At时,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的标距。 E 8/E 8M-08规定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测量屈服行为时,推荐的标定应变范围为0.2~2.0%。 除了下面所列内容,A 370-07对引伸计精度的规定与E 8/E 8M-08基本一致。 ※ A 370-07规定: 测定规定Rp时, 当非比例延伸大于等于0.2%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5%的引伸计(B2级及以上)在0.05~1.0%的应变范围进行标定; 当非比例延伸小于0.2%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25%的引伸计(B1级及以上)在0.05~1.0%的应变范围进行标定或者选用精度不低于±0.5%的引伸计(B2级及以上)并且降低标定应变范围下限(例如降低至0.01%)。 测定规定总延伸强度Rt时,应选用精度不低于±0.25%的引伸计(B1级及以上)。 ※ ISO系标准规定: 测量屈服行为时,引伸计标距应不小于试样的标距的1/2, 测定断后伸长率A或断裂总伸长率At时,引伸计标距应等于试样的标距。 表1是 E 8/E 8M-08、A370-07和ISO系标准对引伸计的规定,由表1可见:对于引伸计的要求,ASTM标准的要求普遍较ISO系标准标准严格,并且给出了进行相应测量时引伸计的标定范围。ISO系标准标准给出测量屈服行为时引伸计标距的下限有助于减少测试时的争议。 二、 试样尺寸测量装置 [align=center]表2. E 8/E 8M-08、A 370-07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规定 [/align][align=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5/201005162033_218778_2034074_3.jpg[/img][align=left][size=2]表2是E 8/E 8M-08、A370-07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规定。由表2可见,ASTM标准和ISO系标准对试样尺寸测量装置的分辨力要求相近;对于板材试样宽度,A 370-07的要求比E 8/E 8M-08低(0.13vs0.02mm)。 除表2的规定外,对于最小尺寸小于0.5mm的试样E8/E 8M-08规定:如果可能分辨力不大于试样的最小尺寸的1%。 [/size][size=2] 对于非对称全截面试样,使用称重法时,E 8/E 8M-08规定试样长度大于横截面上最大尺寸的20倍,试样质量测量精度应不小于0.5%。 [/size][/align][/align][/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