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立式开启式管式炉

仪器信息网立式开启式管式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立式开启式管式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立式开启式管式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立式开启式管式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立式开启式管式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立式开启式管式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立式开启式管式炉相关的解决方案。

立式开启式管式炉相关的资讯

  • 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工作原理与优势
    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电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中,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因其高精度、高效率的工作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实验和材料制备。那么,这种电炉是如何工作的,它又具备哪些优势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在加热原理上,电炉主要依靠电力产生热量,通过高温电阻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量转化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在温度控制方面,电炉采用了先进的PID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同时,由于采用先进的智能芯片控制,温度波动小,精度高。气氛控制是这种电炉的另一大特点。通过向炉内通入特定的气体,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气氛环境,如还原性、氧化性或中性气氛,以满足不同实验和材料制备的需求。  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的优势有哪些呢?首先,其加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温,且温度均匀性非常好。这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电炉的操作非常简便。用户只需设定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电炉即可自动完成实验过程。此外,这种电炉还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特点。由于其内部采用优质材料和精密制造工艺,电炉的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还具有多种安全保护功能。例如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等,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可靠。  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其高效、精确、安全的特点,成为科研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无论是材料合成、化学反应还是高温烧结等应用场景,这种电炉都能提供出色的性能表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1200℃单双温区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为科研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 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 开启历时7年的逐日之旅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美东时间8月12日凌晨3时31分,帕克太阳探测器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Delta-4重型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开启历时7年的逐日之旅。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95d0d2d7-10a6-4050-935a-4843bcc1cd83.jpg" title="7Jaj-hhqtawx6152749.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是人类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也是目前人类唯一可以接近的恒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宇航局消息,Delta-4重型火箭载着帕克太阳探测器于当日成功发射升空。美国宇航局的这颗耗资15亿美元的航天器将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太阳最近、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测器。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托马斯· 佐伯琴(Thomas Zurbuchen)表示,这一任务标志着人类首次探访太阳系中的大明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帕克太阳探测器预计于2018年11月1日第一次抵达近日点,执行首个探日任务。届时它将飞抵距太阳光球层1500万英里处。科学家最快于12月可收到第一批“太阳信息”。探测器的最后一次探日任务预计于2025年6月执行。这是探测器第24次飞抵近日点,也是该任务最接近太阳的一刻,届时与太阳光球层的距离约600万千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帕克太阳探测器任务旨在追踪能量和热量如何通过日冕,探索加速太阳风和太阳能粒子的作用。它携带了四组仪器,可测量电场、磁场,探测太阳风的成分,并拍摄日冕图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据《纽约时报》报道,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打破人类有史以来飞行速度最快、最耐高温的人造航天器的纪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一方面为接近太阳,科学家将航天器的速度提升至最高速度达每小时50万英里,相当于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可从芝加哥到北京。另一方面,科学家设计出抵挡高温的隔热罩。它是一块直径2.3米,厚度为11.43厘米的碳-碳复合材料隔热罩,表面附有陶瓷涂层,内部充满碳结构,能将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回去。它像一块盾牌,保护着背面的探测器免受太阳高温的辐照加热,并将其温度控制在85华氏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太阳日冕层内,温度最高达到2500华氏度。这是钢的熔化温度。6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如何让航天器不受太阳炙烤的答案。今天,随着热工程技术进步,才有可能实现这趟旅程。目前,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纪录由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德国太阳神2号探测器保持,距太阳约2700英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个以健在的人物命名的太空任务。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尤金· 帕克(Eugene Parker)于1958年首次预测太阳风的存在。此次任务将证实帕克的预言。当日,91岁的帕克在空军基地现场观看了发射全程。火箭升空后,他在美国宇航局广播中说:“(这趟旅途)终于开始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帕克太阳探测器贴上了一块铭牌和一枚芯片。铭牌上写着:献给专注于研究太阳和太阳风的尤金· 帕克博士,他的贡献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太阳和太阳风的认识。芯片上存储了超过110万公众的名字,将与探测器一起开启逐日之旅。/ppbr//p
  • 2020岛津迎新跑 正能量开启新年新势力
    2020年1月11日,在这个烟雨朦胧的日子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滨江掀起了一场运动风暴。以企业理念“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主题的迎新健康跑活动活力开跑,向大众传递出健康、绿色的价值观的同时,也体现了岛津的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远望一号”“中华艺术宫”“南浦大桥”等沿途赛道路线也见证了企业员工的积极奋力的酷跑精神,不畏春寒,细雨中的跑道上,正能量满满,完美开启了新年新势力,盛况空前! 历年以来,岛津企业每年都在实施健康跑运动,这不仅仅只是一次绿色运动,更是一场集合交流互动,轻松畅玩的嘉年华。而本次的健康跑,在多年的经验上强势升级,从前期报名通道从无到有的构建,到创意十足多方覆盖的多媒体推送;从各种定制化的道具设计,到备战恶劣天气的备选方案。  从历时近三个月的多方沟通,到活动当天70多名工作人员和专业运动人士的默契配合,愈加完善的细节和专业,使本次活动完美落幕。   活动为不同需求设置了5公里健康走和10公里跑,运动后迎来客户答谢午宴。  在午宴上,分析计测事业部、事业部长吴彤彬为本次迎新跑致欢迎词。吴彤彬部长首先代表岛津公司对来宾的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过去一年给予岛津的信任与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华东大区孙琦经理的带领下,共同举杯,迎接新一年的企业篇章。吴彤彬事业部长(右一)为10公里健康跑男子及女子前三颁奖  回顾岛津制作所走过的漫长岁月,是对科学技术执著追求的历史,是以开拓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挑战的发展史。新的一年里岛津人也将继续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以健康方式创造美好生活,凝聚力量,一路相伴。
  • 蛋白质新冠疫苗 有望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渴望接种新冠疫苗的部分人员来说,由于容易出现急性免疫反应和血液循环问题,他们对一些基于信使RNA(mRNA)和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心存担忧。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疫苗是安全的,但它们与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如心脏炎症和血栓)有关,因此,接种一种完全由蛋白质制成的疫苗或是他们的希望。  英国《自然》杂志在11月8日的报道中指出,美国诺瓦瓦克斯公司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即将上市。这些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尽管进度缓慢,但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副作用较少,因此,不仅有望填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空白,且能进一步遏制新冠疫情的发展势头,“有望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优点颇多  《自然》杂志报道指出,尽管蛋白质疫苗尚未广泛应用于对抗新冠病毒,但到目前为止,后期临床试验数据看起来很有希望:与其他类型的新冠疫苗相比,蛋白质新冠疫苗能在副作用更少的情况下提供强保护作用。  上个月发表的一份预印本论文称,在今年年初完成的一项有3万人参与的研究中,诺瓦瓦克斯疫苗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率为90%以上,不过,当时德尔塔变异毒株还未肆虐。位于成都的疫苗制造商三叶草公司报告其蛋白质疫苗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效力虽然略低,但该疫苗是在德尔塔变异毒株肆虐的人群中开展的。研究显示,这两种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可与mRNA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相媲美。  此外,这些蛋白质疫苗看起来也很安全。目前世界各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大约50种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都没有引起任何重大副作用。通常由mRNA或病毒载体疫苗引起的许多反应,如头痛、发烧、恶心和发冷等,在基于蛋白质的替代品中也不常见。  进展缓慢  尽管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有诸多优点,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从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研究人员就预计,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的设计将比其他疫苗技术更慢。  很多生物制药公司知道如何利用哺乳动物、昆虫或微生物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胞大规模生产纯化蛋白质,但这一过程包含许多步骤,每一步都必须优化。疫苗开发咨询专家克里斯蒂娜曼德尔说:“这必然导致进展缓慢”。  美国Dynavax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伊恩斯彭斯也表示,结果表明,使用蛋白质制造的新冠疫苗“并非不合格,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该公司为三叶草疫苗公司生产佐剂。  此外,不同蛋白质疫苗之间的功效可能差异巨大。目前正在测试的大多数基于蛋白质的疫苗都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帮助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某些版本制造而成。不同疫苗产品部署刺突蛋白的形式大相径庭:一些疫苗使用单一蛋白,另一些则使用三联体;有些使用完整的刺突蛋白,另一些只使用刺突蛋白的片段。此外,一些蛋白自由漂浮,另一些则被包装成纳米颗粒。而且,主要候选蛋白质疫苗依赖不同的佐剂,每种佐剂都以自己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疫苗反应。  葛兰素史克全球首席卫生官托马斯布鲁尔表示,所有这些都可能转化为不同的疗效和安全性,“最终哪种疫苗会胜出,时间和第三阶段试验结果将给我们最终答案”。  开启新时代  据悉,在经历了数月延迟后,诺瓦瓦克斯的高管表示,他们准备在年底前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其蛋白质疫苗监管所需要的材料。此前该公司已向世卫组织、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盟等提交了相关材料。而且,11月1日,印度尼西亚首次授予该公司疫苗紧急使用权。  无独有偶,三叶草公司以及印度Biological E公司也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向本国政府提交类似的文件。  《自然》杂志称,如果这些疫苗获批,它们将减轻抵制现有疫苗的人的恐惧,填补全球疫苗接种空白。到目前为止,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6%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基于蛋白质疫苗容易制造、成本低廉,而且不需冷冻或冷藏保存,这些优势有助于缩小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免疫差距。  防疫创新联盟项目和创新技术负责人尼克杰克逊说:“世界需要这些基于蛋白质的疫苗,以惠及那些弱势群体”。诺瓦瓦克斯公司和三叶草公司都承诺明年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捐赠数亿剂疫苗。  据悉,防疫创新联盟已投资10多亿美元研发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目前有五种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处于积极研发当中,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三叶草公司、诺瓦瓦克斯公司和韩国生物科学公司生产的产品,杰克逊说:“蛋白质疫苗将会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疫苗行业资深人士、三叶草公司科学顾问拉尔夫克莱门斯说,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mRNA等疫苗带来了速度优势,但现在基于蛋白质的疫苗正在迎头赶上,它们将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填补疫苗接种空白,保护整个世界免受新冠病毒困扰等,“我认为它们会占上风”。
  • LabSolutions i-QLinks带你开启实验室信息化之旅
    LabSolutionsi-QLinks 不知道试验进展到哪一步?仪器是否可预约使用?手写记录太麻烦?Excel计算问题层出不穷、数据录入出错、重复计算?审计检查问题多多?......小伙伴们,还在为以上这些问题烦恼吗?LabSolutions i-QLinks和LabSolutions CS帮大家一一解决! 为了实现工作流程和报告的电子化、合规化,完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岛津推出了建立信息化实验室的解决方案:LabSolutions i-QLinks试验信息管理系统。 下面就请和我们一起开启信息化实验室之旅吧! LabSolutions i-QLinks 打破了传统实验室纸质化的工作流程,建立以电子化方式完成工作流管理与报告发布,实现了从试验计划建立、项目分配、序列创建、自动试验结果报告、自动最终测试报告的全流程信息化过程。i-QLinks通过与LabSolutions CS网络版CDS无缝对接,实现与仪器分析联动,一键启动实时分析序列,系统中数据、人员、日志共享,符合FDA PART 11等相关法规要求。i-QLinks支持与上层系统(如LIMS、EPR、MES等)双向连接。 特点一:接入方便保持原有的“CS服务器-ACQ采集器-客户端”架构不变,无需额外设定用户ID和登陆密码。所有操作均可在Web浏览器上完成,仅新增一台i-QLinks服务器便可实现整个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特点二:管理流程高效化按需分配操作权限,明确用户组功能,线上完成审批流程,所有信息将自动同步到检验报告单中。 特点三:试验流程可视化通过所选功能模块打开对应工作流,方便实验室人员掌握所有试验计划、项目进展及试验状态。此外,还具有预约管理功能,可根据计划预约网络内的所有仪器,方便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特点四:灵活生成COA,试验流程电子化从LabSolutions CS数据库中直接获取试验数据,高度可定制化模板可定义逻辑&四则运算,轻松实现计算及结果判定,自动合并多种仪器检测数据,一键即可生成最终检测报告。 特点五:数据合规化LabSolutions i-QLinks与LabSolutions CS数据库无缝衔接,规避了数据文件在软件之间传输带来的数据完整性风险。在i-QLinks中即可查看测试的最终报告单、分项检验报告、原始数据和日志等信息,信息溯源方便快捷。具有系统安全策略、用户权限、审计追踪、电子签名等功能,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可靠。 信息化实验室的时代已经到来,小伙伴们快快行动吧!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开启市场新纪元|日立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出荷仪式圆满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7月9日,日立仪器(大连)有限公司(简称“HID”)在大连隆重举办了其自主研发的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出荷仪式。这款液相色谱仪,作为Primaide系列的又一革新之作,凝聚了日立在液相色谱领域50多年的深厚技术底蕴与不懈创新精神,拥有优异的性能指标和稳定的分析表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有幸成为Primaide PLUS的首位用户,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极高认可,也是双方合作新篇章的美好开端。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出荷仪式现场HID总经理佐伯先生致辞活动伊始,HID总经理佐伯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向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并强调Primaide PLUS是日立Primaide系列的又一里程碑式创新,凝聚了团队多年的心血与智慧。在日立高新科学(简称“HHS”)的鼎力支持下,HID团队紧密合作,深入市场调研,精准对接中日两国市场需求,历经1年多的精心打磨,终于迎来了这一璀璨成果。佐伯先生还特别向所有参与产品开发、制造、采购、检查、出荷管理等业务的相关人员表达了感谢,并庆祝Primaide PLUS的成功出荷。HHS光学制造部部长野口先生致辞随后,作为与HID紧密协作的HHS代表,光学制造部部长野口先生上台致辞。他对Primaide PLUS的顺利出荷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作为率先踏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中国对日立而言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多年来,日立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适用的仪器产品。面对中国市场对高效、可靠、耐用液相色谱仪的迫切需求,以及国产化政策的推动,日立果断响应,推出Primaide PLUS这一力作,彰显了其深耕中国市场、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本地化战略的坚定决心。Primaide PLUS由HID全程自主研发设计,集高效、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于一身,能够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样品分析挑战,为用户的日常分析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HSC副董事长佐藤先生致辞在产品研发与生产完成之后,紧接着便是销售环节,它承载着将产品推向市场、触达用户的重任。因此,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简称“HSC”)副董事长佐藤先生也受邀出席了本次出荷仪式,并发表致辞。他对Primaide PLUS产品的顺利出荷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与祝贺,同时,他简单介绍了今年的销售情况和后续市场计划,还展望了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广阔前景,强调销售团队将全力以赴,将这一优质产品带给更多有需要的用户。罗集帝总经理王一白女士致辞物流作为销售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高效运作对于确保产品及时送达客户手中至关重要。罗集帝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简称“罗集帝”)总经理王一白女士在此次出荷仪式上致辞,她首先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郑重承诺会一如既往的为包括Primaide PLUS新机型在内的所有产品提供优质的持续改善的物流保障。HID开发部部长八木先生致辞随后,HID开发部部长八木先生详细汇报了产品的开发历程。在Primaide PLUS的开发之初,公司面临着现有产品推出较久,部分关键部件制造中止,无法继续生产的困境。开发部迅速集结了机械、电气、应用分析及软件领域的精英团队,共同启航,致力于打造一款深度契合市场需求与用户期望的革新之作。在不懈的探索与反复试验中,开发部成功孕育出这款新产品。其核心亮点包括:组织器单元的全面革新,不仅简化了结构,还增设了输出端口,极大地拓宽了系统兼容性;柱温箱单元则通过创新设计,提供了更为宽敞的腔内空间,支持更长色谱柱的使用,从而拓宽了应用范畴。此外,还积极响应客户反馈,对UI-PAD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升级。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研发人员在性能优化上亦不遗余力:UV检测器的噪音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FL检测器则在水拉曼S/N值及氙灯使用寿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氙灯的使用寿命,从原有的500小时飞跃至2500小时;同时,引入的新型通讯接口板大幅缩短了连接时间,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另外,为更紧密的符合用户需求,开发部在研发初期,深入剖析了终端客户的投诉数据,携手销售部门亲临一线,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广泛收集并吸纳了使用者的宝贵意见。这些宝贵信息直接促进了产品性能的飞跃,确保了Primaide PLUS能够以更加完善的姿态,自信地迈向市场,开启其辉煌的销售篇章。最后,八木先生特别感谢所有研发团队成员及合作伙伴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期待Primaide PLUS在市场上取得辉煌成就。HID品质保证部部长韩庆先生致辞质量检验贯穿整个生产环节,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提升整体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规格、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HID品质保证部部长韩庆先生在致辞中表示针对本次新产品(液相色谱仪/Primaide PLUS)系列的开发,品质部门的认证工作自2023年中期正式启动,于2024年上期圆满结束。在此认证周期内,品质保证部与各部门紧密协作,依据既定的认证测试标准,对各类认证试验数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入检与评估。在产品进入量产前的初步制作阶段及最终出货前,我们严格遵循成品出货检验标准,实施了无死角的全面检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产品的核心性能、电器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了详尽无遗的专项测试与认证评价,确保每一项指标均达到卓越标准。经过这一系列严谨而高效的检验流程,所有产品均通过了严格的认定评价,品质合格,完全具备了出货条件。他还强调,未来将继续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Primaide PLUS的每一台产品都能以最优品质交付给客户。剪彩仪式仪式的高潮部分,HID总经理佐伯先生、HSC副董事长佐藤先生、HHS制造部长野口先生、罗集帝总经理王一白女士以及HID副总经理王岫光女士共同为Primaide PLUS进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象征着新产品正式迈向市场的新征程。HID副总经理王岫光女士最后,HID副总经理王岫光女士以诚挚之心,向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的成功出荷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向所有为这一成果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团队成员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为了铭记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她满怀激情地提议全场举杯,共同为Primaide PLUS的辉煌启航以及HID未来更加璀璨的成就而干杯,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HID管理部长中谷先生主持合影留念工厂一角2024年,恰逢日立来到中国的第60个年头,其倾力打造的Primaide PLUS液相色谱仪也成功出荷。作为Primaide系列的升级版,Primaide PLUS在HHS的大力支持下,由日立大连工厂研发、设计和生产,完美契合了公司“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地化发展战略。这款设备在柱温箱、荧光检测器(FLD)及通讯接口等关键环节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升级。未来,日立将继续秉承开拓精神,不断拓宽业务版图,在中国市场构建起稳固而广泛的服务网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飞跃与成长。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全面开启加快计量发展新征程
    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全面开启加快计量发展新征程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 秦宜智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也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计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计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发〔2021〕37号)(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计量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计量事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机遇,深入实施《规划》,加快计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计量基础、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刻认识加快计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计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计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抓好《规划》实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加快计量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十九大确立我国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聂荣臻元帅曾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门捷列夫也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都是以计量测试技术的突破为前提。计量精度的每一次提高,都给相关领域的测量、科学仪器的进步以及技术创新以极大的推动力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秒”“米”的重新定义,带动卫星导航、信息技术、精密制造、太空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开始的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将引领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发现新物质、新原理、新方法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了条件。加快计量发展有助于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计量发展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计量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技术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计量是现代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现代热力学之父”开尔文有一条著名结论,“只有测量出来,才能制造出来”。计量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工农业产品和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高低。随着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计量将越来越直接地嵌入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实现实时在线精准测量和最佳控制,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快计量发展,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农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计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计量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撑。钱学森同志曾经讲,“没有计量工作的现代化,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在市场监管领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在绿色低碳领域,计量是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技术保障,是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标尺”;在环保、气象、地震、水利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的研发和精准计量器具的使用,影响着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在生命健康领域,测量传感技术使智慧医疗、智能穿戴更多走进和服务人民群众,核酸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发和测温仪器助力疫情防控;在对外开放领域,计量互认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工具,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技术语言”。加快计量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化计量体系,有助于畅通经济循环,强化社会治理,服务改善民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计量发展的思路和原则  《规划》对我国计量发展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新发展阶段我国计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在总结我国计量发展实践经验、把握世界计量发展趋势、统筹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要从更宽视野、更深层次理解把握,使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增强贯彻《规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一)坚持党对计量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计量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建设现代化计量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从颁布实施《计量法》到制定印发计量发展规划,从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到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对计量事业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计量作为国家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计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计量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证。落实《规划》,必须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计量发展的正确方向,把计量事业深度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使《规划》实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全面推动计量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计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计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始终坚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今社会,计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穿衣、饮食、住房、交通、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佑生命健康,到冬奥会赛场冰层温度检测、兴奋剂精准测试等,都离不开计量的支撑保障,离不开衡器、加油机、充电桩、水电气热表、血压计、体温计等常用计量器具。《规划》对计量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民生计量监督管理作出部署,提出实施健康领域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和计量惠民工程,体现了计量工作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价值追求。落实《规划》,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在实处,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着力解决好民生计量的“堵点”“盲点”,使人民群众从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计量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高水平计量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计量基础技术孕育重大突破,量值传递扁平化、计量数字化加速演进,量值传递和溯源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计量关键核心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当前,我国一些新兴领域计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极值量、动态量、综合量以及复杂环境下精密测量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规划》对计量基础研究、计量能力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体现了实现高水平计量自立自强的发展要求。落实《规划》,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加强计量研发布局,强化计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促转型,切实把提高计量科技水平作为硬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坚持全面深化计量改革。改革创新是计量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计量“放管服”改革,计量领域行政许可从9项压减至3项,全面停征计量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计量发展活力,但是计量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计量资源分布不平衡、计量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规划》提出,计量发展要坚持改革引领,坚持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探索建立新型计量监管模式和思路,推动计量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计量改革离不开基层的探索创新,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发挥首创精神,趟出符合实践要求的计量改革发展新路子,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共同推动计量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加快落实全面推进计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支撑保障、法制监督等方面的11项计量发展主要指标。《规划》还描绘了到2035年计量发展远景目标,建成以量子计量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我们要咬定目标、勇毅前行,采取务实有力的举措,把《规划》确定的目标实现,把《规划》部署的任务完成。  (一)强化协同创新,集中力量攻克重大计量科学难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出要建立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计量基准,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确保国家校准测量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织实施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强化与市场主体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先进计量基础设施,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要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建立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二)强化计量应用,为重点行业领域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是计量工作的使命所依、责任所在。《规划》提出,要更加突出计量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基本覆盖重要产业发展领域,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趋完善。《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聚焦服务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全面提升计量测试服务品质能级,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提升航空、航天和海洋领域计量保障能力,服务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发展,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实施健康领域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交通运输计量保障能力。  (三)强化计量能力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计量能力是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规划》着眼于计量体系自主安全可控,明确部署计量能力建设10项重点任务。《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推动构建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大力提升计量基准能力水平,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力度,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计量体系,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计量监管体系,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计量监管关系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计量全不全、准不准直接影响市场公平贸易、生态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等百姓民生。《规划》对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作出部署安排,明确提出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落实《规划》提出的计量监管任务,要加快推动《计量法》和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各方计量溯源性意识,建立完善开放共享的计量协同发展机制。  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市场监管总局作为统一管理计量工作的职责部门、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牵头单位,将携手社会各界一道,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评估问效,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如期实现,努力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
  • “校企联合,开启发展新篇章”—华南师范大学与TESCAN联合实验室成立
    2017年5月6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TESCAN联合实验室揭幕仪式暨电镜应用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南国会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TESCAN公司在华南地区首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也是在当地首次和高等院校合作举办电镜应用技术研讨会,来自于广东各高等院校和中科院能源所、中科院化学所等重点单位的30多位老师和专家参与了本次联合实验室的揭幕仪式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联合实验室揭幕仪式暨电镜应用技术研讨会现场华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近85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大学。而TESCAN公司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多项应用技术的创新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开启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创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联合实验室的揭幕仪式由广东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主任成晓玲老师倾情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蔡跃鹏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匡同春教授、TESCAN公司总经理冯骏先生分别做了开幕致辞。蔡院长对于此次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视,他在揭幕仪式上谈到,共建实验室以后将瞄准纳米材料的电镜技术应用需求,重点在电镜测试应用、电镜测试平台的技术共享、电镜测试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培养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随后,双方进行了隆重的签约和揭幕仪式,也正式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篇章。通过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TESCAN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关系,也期待着未来双方共同进行前瞻性的新技术、新课题、新应用研究的探讨与推广应用。 联合实验室合作签约、揭幕仪式揭幕仪式结束之后,随即开展了电镜应用技术交流会,TESCAN市场部经理顾群先生首先分享了“TESCAN在电镜、FIB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TESC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的创新应用技术,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对于TESCAN的技术实力也给予了高度赞誉和肯定。随后广东省电镜分会副理事长赵文霞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尹诗衡教授、中科院广州能源所舒杰教授、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许凯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专家们正在分享精彩主题报告交流会最后,与会专家们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联合实验室,目前安装在联合实验室的TESCAN MAIA3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已正式投入使用,已经有研究成果发表在《JECS》期刊上。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赵文霞老师对于TESCAN MAIA3电镜拍摄出的应用照片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并对联合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和仪器的拓展使用给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和老师们参观考察联合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TESCAN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开启了校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未来TESCAN将进一步加深与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电镜应用技术研讨会大合影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开启检定古董新时代?黑科技厉害了!
    艾克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大多数时候被用来测金属成分,测量准确,能在几秒内得出分析结果。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航天科技,石化,金属加工,地质勘测,环境监测,土壤检测等。艾克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开启检定古董新时代啦!从前,我们鉴定古董、文物靠的是人力,各种文物研究专家靠自己的经验来判别真假和年份,但是有些专家偶尔也会看走眼。曾经有一个节目,大家把自己的家传宝物或者藏友们收购的文物带来现场让专家进行检测,有个藏友拿出了自己的古物,专家简单的鉴定后,判断可能不是真的,男子当场砸破自己收藏的古物,过后却发现其实古物是真的,这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反响。首先这个事件,不能只怪专家,人难免疏漏,他仅仅从外观,历史等知识在现场做出了一个判断,这只是一个浅显的判断,之后还是需要其他同好仪器来判断,我们都知道判断文物需要其他专家一起。现在出现了一种手持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无损分析,我们通过检测古物的成分来推断,对古物鉴定更有了一分有力证据。
  • AP W-AD系列——开启无接触式称量新体验
    近期,岛津推出了标配具有记忆功能的自动感应门和非接触传感器的新一代分析天平AP W-AD系列,实现了无接触式称量作业,为客户开启了无接触式称量的全新体验。该系列天平标配了具有记忆功能的自动感应门和非接触传感器,可实现无接触式称量作业,帮助降低病毒传染或有害物质处理,特别适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称量。此外,AP W-AD系列标配了静电消除器STABLO-AP,可以消除称量过程中的静电,大大提升称量数据的稳定性和重现性;0.01mg机型标配可移动式防风内板,大幅减少了对流和气流的影响,实现了更加稳定的称量;Labsolutions balance可实现天平和实验室其他分析仪器的亲密接触,实现从称量数据到分析数据全程系统化网络化管理。 01标配具有记忆功能的自动感应门 ▶ 可手持样品或样品勺的状态下进行称量,从而缩短称量时间;▶ 平稳而快速的开关玻璃门,开关时间仅为1秒;▶ 具备记忆功能的自动感应门可自由设置玻璃门的开关范围,将外部空气影响降低,提高称量效率。 02通过非接触传感器实现无接触式称量 无需接触操作键,可实现无接触式称量作业。非接触传感器可指定执行4种不同的功能,无需接触主机,帮助抑制病毒传染或有害物质处理,为客户开启了无接触式称量的全新体验,即使在带上手套的状态下也能顺利操作。 03通过可移动式防风内板提高 稳定性与响应性称量室的体积越小,对流和气流的影响越小。AP W-AD系列0.01 mg机型标配可移动式防风内板。通过上下移动可适应各种容器和样品,从而提供较稳定的使用环境。 单手可实现轻松的高度调节 可以5 mm为单位调整高度,根据使用的容器及样品调整高度,使称量室内达到稳定状态 取下可移动式防风内板后还可使用比重测定套件(SMK-601)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王大珩院士病逝 曾致信邓小平开启863
    1992年2月11日,王大珩在北京。     王大珩(左)与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筑英在研究工作。  记者21日从中科院获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因病于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生平】  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  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  1948年,回国。  1949-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  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2-1983年,在长春从事光学仪器与工程研究。  198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工作。  【成就】  ●光学与光学工程:主持150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 主持718工程,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作出了杰出贡献。  ●联合其他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最后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 追忆  学生王家骐院士给王老送上8个字:敬业 顽强 善良 幽默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是王大珩院士生前一手创建的研究所。从1952年到1982年,30年间,他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这里。  目前担任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的王家骐院士,正是王大珩当年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现在王家骐院士也已72岁。  “王院士,敬爱的王老今中午离开我们了,他走得非常安详。”昨天下午,王家骐接到了301医院顾瑛主任医师的短信。看到短信时,作为弟子的他感到非常悲痛,“中国又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优秀的科学家,大珩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  王家骐说,王大珩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缔造者之一,1963年他到长春读研究生,正是受王老影响,改学光学仪器,有机会成了他的弟子。  后来,王大珩从长春到北京工作,还经常到长春指导。“他的心一直在这里”,王家骐说,王老偏爱这个自己一手建起来的研究所。  王家骐回忆,在国际光学界最高会议首次在长春召开时,王老已90多岁高龄了,可他竟用英文讲了40分钟,来介绍中国光学的发展,在场所有的外国人都为王老竖起了大拇指。“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王家骐说,王老思维敏锐、头脑清楚,他拥有的知识是与国际光学技术同步的。  王家骐给王老送上8个字:敬业、顽强、善良、幽默。  ■ 逝者  他为“863计划”点了根火柴  1986年3月,4名科学家写信给邓小平,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而这也促成影响中国科技界的“863计划”。王大珩便是4人之一。  昨日,这位96岁老人,在北京长辞。此时,曾给邓小平写信的4名科学家,已全都离开人世。  执着选择学习物理  1932年,17岁的王大珩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父亲曾跟他说,学物理会穷一辈子,但他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王大珩的父亲王应伟,是我国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也是对王大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王应伟其实并非真的反对儿子学习物理。王大珩回忆说,小时候,父亲看到他还有点灵气,就有意识地培养其科学知识。“比如,我常记得一件事,说来很简单。一根筷子斜放在水里面,筷子在水中弯了一段,父亲就告诉我,这叫折射效应。”王大珩说。  做实习员放弃博士学位  二战期间,光学玻璃凸显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当时西方国家将此看作是保密技术。1941年,王大珩转学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就在他着手准备博士论文时,他竟然选择到一个企业去当实习员。王大珩把这件事情形容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当时工厂实践的知识很少”,王大珩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因为具有保密性,“我去的时候也是约法三章,我不准进他们的车间,只准在他们的实验室里。”但在当时,车间生产的问题也要通过实验室解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正是在英国的学习,为王大珩回国开创新中国的光学事业打下了基础。现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就是王大珩50多年前创建的中科院仪器馆。  致信邓小平开启“863”  当冷战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时,那时的世界,让所有人都有了紧迫感。1986年,中国政治家和科学家携手,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  1986年3月,王大珩与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科学家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这封信得到了中央重视,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为信件的提交日期,该计划又得名“863计划”。  此前,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星球大战”的演说。对此,中国该怎么办?“我们从事科学的人,特别是从事过‘两弹一星’研制的人,就一起开了个会,在这个会上就有人提出,我们也得干点东西出来。”王大珩曾回忆说。  “我们几个人顶多是起了些催化剂的作用,或者说是为‘863计划’点了一根火柴。”谈及自己对“863计划”起到的作用,王大珩曾这样形容。  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9年9月,国家为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大珩是其一。  中科院院士陈佳洱曾评价说,王大珩是一个大科学家、一代宗师,特别是在光学方面,为中国的光学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光学能够发展壮大,一直能够达到先进的水平,这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王老的一生中,也有些许遗憾。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王大珩邀请了几位同事一起庆祝。席间,他说了一句当时大家谁也没听懂的话:“要是再晚半年就好了……”  原子弹成功爆炸前半年,他的父亲去世。
  • “粽”情分享,食安科技开启人才培优培训
    在粽叶飘香的节日到来之际,食安科技经过精心准备,“粽”拳出击,为年度优秀员工送上了一份大礼,开启人才培优培训啦。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清晰的目标,同时规划好行进的路线,有了目标和路线,就得贯彻实施,实施离不开人。有效的实施,企业就能达成战略目标,否则就是失败的战略。培养中坚力量,无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5月27日上午,食安科技在企业加速器开启了人才培优首期培训,年度优秀员工和优秀团队的代表是此次培优的对象,培训讲师由公司管理精英组成。首期培训由公司副总经理任季玉主讲战略管理与创新,公司中高层干部也参与培训,董事长石松出席此次培训,可见公司对培优计划的重视。副总经理任季玉开启了培优培训 年度优秀员工和公司中高层干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讲解石松董事长总结并寄予期望我们,在努力 任总对公司的战略管理进行了阐述,大家现场就公司管理实践进行了热烈讨论,石松董事长对培训进行了总结,并对在座的学员寄予期望。端午情深,这满满的干货,让员工受益匪浅。
  • Illumina开启“文库寻宝”挑战赛
    古语有云:“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小编告诉您:“二代测序以致用,劝君文库寻宝藏。”从全基因组到靶向 rna、从宏基因组到单细胞、从史前化石到血浆游离 dna ̷得益于文库制备产品线的持续丰富,高通量测序 (ngs) 技术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测序文库是一座宝藏,其间的珍宝超乎您的认知;掌握了它们,就掌握了开启基因组学力量的无限可能。太抽象?不要紧!那就来我们的“文库寻宝”挑战赛热热身啊~~“文库寻宝”挑战赛四步骤 第一步illumina 官方微信平台将于2017年2月20日至3月3日每周一、三、五各发布1篇文章,共计6篇,为您详细介绍六款特色文库制备产品。第二步每篇文章内将以亮橙色标识出2个“线索关键词”。请您于2017年3月3日至3月10日之间,扫一扫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链接,找到“藏宝图”活动页面。在输入框中填入12个“线索关键词”(按文章编号顺序,如下图所示)以及您的个人信息,完成提交即可。吉时一过,大门就消失不见啦。第三步正确输入12个关键词的寻宝者,illumina将邮寄您一支精美“宝库钥匙”。“钥匙”本身即是寻得的小宝藏(u盘),内附有线上“终极测试”试题网址及终极测试答案提交的截止日期。第四步若能在终极测试截止日期前,寻宝者在线上完整答对所有问题(并附上个人基本信息),那么小编恭喜您,您将寻得此次的大宝藏 —— “圣杯”!宝物说明 “宝库钥匙” 8gb 限量版novaseq u盘或miniseq u盘一个或同等价值奖品(价值约100元人民币) “圣杯” 膳魔师高真空不锈钢保温杯一个或同等价值奖品(价值约300元人民币)声明:1、只有获得“宝库钥匙”的寻宝者才具备参与“终极测试”题并赢取“圣杯”的资格;2、请寻宝者参与“终极测试题”时提供的个人信息与您在“藏宝图”填写阶段的个人信息保持一致,以供小编核验,谢谢! 请关注illumina官方微信,了解活动详情吧~
  • 单晶炉厂商晶阳机电开启北交所上市辅导
    5月18日,证监会披露了安信证券关于浙江晶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阳机电)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辅导备案的报告。官网显示,晶阳机电是专业的直拉式硅单晶生长炉生产厂家,目前主要产品有单晶炉、铸锭炉、石英坩埚、其他半导体相关设备,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研制开发技术支持能力强大,现有研发人员23名,其中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在上海同时设有销售及售后服务中心;生产基地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兴,占地面积近25000平方米(约29.8亩),生产车间包括金属加工车间、产品总装调试车间、硅单晶炉、铸锭炉试机车间、电气组立车间以及石英坩埚生产线车间。从股权结构来看,晶阳机电任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30%,不存在单一股东通过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或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程旭兵直接持有公司16.28%股权,杨金海直接持有公司7.33%股权,两位股东通过上海银坤问接控制公司15.64%股权,通过宁波德亚间接控制公司5.87%股权,合计控制公司45.11%股权。程旭兵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金海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两人均为公司的创始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重要决策、日常经营管理均能够发挥重大影响。
  • 河北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开启“简洁模式”
    缩短项目采购周期、鼓励采用“预采购”模式、采购方式变更限时办结……河北省研仪器设备采购开启“简洁模式”。近日,河北省财政厅发布了《关于做好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简化和规范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一是缩短项目采购周期。《通知》明确,针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购项目,可不进行招标投标程序。符合政府采购法及非招标采购方式相关规定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二是鼓励采用“预采购”模式。“预采购”模式是指在资金预算下达之前,对经财政部门主管业务机构确认资金有保障的项目,可以提前办理政府采购手续。《通知》明确,高校、科研院所使用财政科研经费开展采购活动,鼓励采用“预采购”模式,以更好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需要,推动财政科研经费在第一时间发挥效益,进一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三是采购方式变更限时办结。《通知》提出,高校、科研院所依法向设区市及以上财政部门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的科研仪器设备项目,对符合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的,原则上财政部门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四是加强政府采购内控管理。《通知》要求高校、科研院所要切实履行采购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岗位清晰、职责明确、权责对等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加强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管控,确保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对自行组织采购活动的,要提高采购文件编制和采购活动组织水平,保证采购活动依法合规、有序高效。同时,要求加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信息公开,保证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建立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绩效管理机制,实现财政科研经费全流程闭环管理,不断提高依法采购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陆廷杰逝世 享年83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讣 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noimg/4bb2b5eb-5775-4ff4-a77a-2eb1c94cc69f.jpg" title="1.png"//p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学会创始人之一 陆廷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29日17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陆廷杰同志1933年5月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历任一机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室主任,一机部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室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专职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兼任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职。/pp  陆廷杰同志参与组织筹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参加领导和组织首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曾先后多次组织专家、院士撰写《振兴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等建议,上报国务院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为行业和学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者之一,陆廷杰同志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陆廷杰同志的辞世,是我国仪器仪表界的重大损失,对此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月29日/ppbr//p
  • Sartorius新品发布:开启称重新纪元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4月16日全球实验室和生物过程技术的领导者赛多利斯集团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了Quintix、Practum系列电子天平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大中国区总经理刘晓霙女士介绍赛多利斯历史,为新品揭幕 其次是赛多利斯产品经理王兵先生介绍新品 最后是现场嘉宾参观新品环节。刘晓霙女士介绍赛多利斯历史  刘晓霙女士首先介绍说,赛多利斯集团于1870年成立,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从1878-1938,赛多利斯发明机械天平的空心阻尼、光学读数、自动加码机构三大技术,到1971年至今无人打破吉尼斯纪录的一亿分之一克精度的电子天平 不管是1953年第一台电子天平问世,还是1962年商业生产4201电子悬浮天平,以及前几年第一代、第二代超级单体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赛多利斯不断根据客户需求创造着实验室称重历史。现在赛多利斯Quintix、Practum系列电子天平新品的发布,将开启电子天平时尚、简单、速度的新纪元。中国唯一的衡器专业国际评审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蔡长青老师与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大中华区总经理刘晓霙女士共同揭开新天平的神秘面纱此次发布的新品王兵先生介绍新品  王兵介绍说,Quintix系列电子天平简单易用,开发了新型Quintix界面,全触屏设计操作方便、直观,无需首先阅读操作手册,时尚简单 不仅如此,天平中内置应用程序,与附件联用,可解决各种称重任务,例如:利用内置的密度应用程序和赛多利斯密度工具包,可轻松确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Quintix系列电子天平追求时尚、速度是以称量的准确性为前提的,赛多利斯重视天平好的重复性和线性,Quintix系列电子天平经受大量的全自动重复性测试、线性测试和温度漂移测试,测试样机经过了100万次以上负载应力测试,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此外,王兵还对Practum系列电子天平做了详细的介绍。  新品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参会的众多实验室用户对这两个系列产品展现了浓厚的兴趣。用户现场参观试用王兵先生解答媒体提问新品发布会现场  德国赛多利斯集团介绍:  德国赛多利斯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我们创新的产品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会帮助全球客户以高效而经济的方法实现生物制药产品生产及实验室环境下复杂而严苛的工艺。我们的客户不仅来自于生物技术、制药和食品工业,也包括公共科研机构以及众多大型实验室。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我们深深扎根于科学沃土,与客户和技术伙伴紧密合作,致力于化科学为解决方案&ldquo Turning science into solutions&rdquo 的理念。  赛多利斯集团的发展一直紧紧跟随着国际市场的动态,然而其自身的传统却从未改变过 &mdash 从创业初期开始集团就一直秉承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保持着对本土市场紧密联系。发展至今,赛多利斯在全球已拥有5,000多名员工,他们有着不同语言、工作方式以及文化背景,而使他们凝聚在一起的是对赛多利斯价值观、发展战略以及共同目标的认可。所有赛多利斯人分享着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持续,开放和快乐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66/index.asp 撰稿:孙立桐
  • 上到臭氧层,下到地下水! 生态环境部开启“全方位立体监管”模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161c99f-e85a-4007-9779-c4064a0f0598.jpg" title="环境保护.jpeg" alt="环境保护.jpeg"//pp  张波终于快要摆脱“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工作有关负责人”这一绕口的头衔了。/pp  张波原本是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的司长,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开始,撤销原环保部,成立生态环境部。但由于“三定”方案一直没有公布,环境部的内设机构也没有确定,张波的头衔也就没能确定下来。这期间,他只能以“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工作有关负责人”的名义出席新闻发布会,感觉有点别扭。/pp  9月11日上午9点55分,中国政府网发布了《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定”方案。方案内容与8月初坊间流传出来的版本基本一致,最后一条“本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也显示,这个文件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了。/pp  说起“三定”方案后环境部最大的变化,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新的生态环境部整合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里的各类环境因子,如大气、水、土、海洋、碳排放等,统一进行监管,这样更有利于理顺监管机制。/pp  而按照机构改革的时间表,“三定”方案是在6月20日前报批的,年底之前就要落实到位。机构确定后,接下来还要讨论人事的问题。各个新司局的“掌门人”都是谁?成为公众关心的下一个悬念。/pp  “管天管地管空气”/pp  “环保部门管的事现在越来越多了,最早的时候就是管管企业,做做环评、三同时等。后来增加了辐射和固废,把看不见的辐射这一块也管起来了。再后来是集中处理设施,也就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现在又增加了海洋、流域和气候变化,几乎把所有与环境有关的都管起来了。”一位从业30多年的老环保人表示。/pp  相比于改革之前,此次“三定”方案增加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综合司、海洋生态环境司、应对气候变化司、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等5个司局级单位,将原政策法规司与科技标准司整合为法规与标准司,还增加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七大派出机构,并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牌子。/pp  此前,环境部整合其他部委的先例只有一次,就是1998年国家核安全局并入原国家环保总局,当时的原因是国家核安全局的上级单位原国防科工委撤销,所以才被并进了原国家环保总局。/pp  更多的时候,环境部都是在增设新的职能和机构。例如,2016年,原环保部撤销了污染防治司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又按照不同的环境要素设置了新的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和土壤环境管理司,从而实现了“退二进三”。/pp  这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环境部新增的机构则大多是整合原发改委、海洋局、水利部、国土部等其他部委的职能。骆建华表示,这么做是为了整合各类环境因子,统一进行监管。/pp  “过去环境因子分散在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比较麻烦。比如海上漏油事故归海洋局管,环保部门发表不了意见,有时候不利于事故的处理。”他表示,现在无论空中、地下、海里、水里,都统一归环境部全方位立体监管了,更有利于污染问题的解决。/pp  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表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方面长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职能交叉重复,叠床架屋、多头治理,二是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地区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pp  “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实现了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还可以实现‘五个打通’:打通‘地上和地下’,打通‘岸上和水里’,打通‘陆地和海洋’,打通‘城市和农村’,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表示。/pp  “以前环保部号称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现在不光这些了,上到臭氧层,下到地下水,中间还有看不见的辐射,包括海里的、河里的,以后都要管起来了。”前述老环保人说。/pp  “权力不是无限大”/pp  其实,早在“三定”方案公布之前,原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原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以及水利部、原国土资源部部分人员的转隶工作就已经落实,基本上实现了工作的“无缝衔接”。/pp  虽然所有环境因子都被统一监管了,但环境部的权力也不是无限大,它主要的职责定位还是“监管”,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者职责。/pp  “环境部的主要职能应该还是制定法律,制定规划,督促规划落实,当上下游发生环境冲突时,协调上下游的矛盾。”骆建华说,比如当上游污染下游水质时,如何协调解决纠纷 上游为保护下游水质做出牺牲时,如何协调下游进行生态补偿,这些都需要中央层面来协调。/pp  “三定”方案也显示,环境部的主要职责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以及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等。/pp  “重点是强化四大职能,一是制度制定,即统一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政策、规划和标准 二是监测评估,即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评估生态环境状况,统一发布生态环境信息 三是监督执法,即整合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综合执法职责、队伍,统一负责生态环境执法 四是督察问责,即对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生态环境工作进行督察巡视。”李干杰也表示。/pp  在骆建华看来,未来,环境部还要进一步厘清它与其他国务院部门之间横向的交叉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纵向的分工关系。横向方面,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的部门也要按照职责清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谁的事情谁干,谁的孩子谁抱。/pp  “比如农业面源污染,就需要农业部门来管理,环保部门也不能让农民少用化肥和农药,它主要的职责还是监管。”骆建华说。/pp  纵向方面,也要把中央的环保职责和地方各级的环保职责梳理清楚,搞清楚互相之间的边界,这样一旦出了问题,才好进行追责和问责。/pp  “现在中央这一块才刚刚调整到位,地方调整还需要一个过程。包括部门设置、人员配置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才会将地方的环保职能理顺到位。”骆建华说。/p
  • 赛事启动 | 八年厚积,磅礴出世,BioCon Awards 报名正式开启!
    BioCon Expo 2022第九届生物药大会暨展览会八年匠心沉淀,一直陪伴着中国的生物药企业发展壮大的BioCon品牌年会将在2022年7月20日-7月22日全新升级第九届BioCon Expo并首登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以“展示硬科技升级软实力,预见生物药医药新世界”为主题,打造15+场细分论坛及开幕式、颁奖晚宴等活动。届时8000+专业观众买家,250+业内领先供应商企业将悉数亮相,展示面积也将再创新高,预计超过10000平米。BioCon Expo将为期三天,从2021的6大专题论坛升级为15+场细分论坛,横向覆盖生物药多个细分品类(抗体蛋白-单抗/双抗/多抗/ADC/融合蛋白、 细胞药物、基因药物、核酸药物、新型疫苗、溶瘤病毒、血液制品),以及BD合作与投融资、医药人才储备等方面,从立项BD到市场准入、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转化、 从监管解析到申报策略、从CMC到生产,纵深化探讨,打造生物制药一站式服务平台。匠心打造,助力生物药行业发展“BioCon Awards”是BioCon China Expo 2022组委会全新打造的权威生物医药奖项,与BioCon China Expo 2022第九届国际生物药大会暨展览会同期举行。得益于BioCon品牌多年的行业积累,“BioCon Awards”将召集业内权威专家评审团,从多个维度,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出来自生物医药赛道的优秀企业/人物。“BioCon Awards”旨在鼓励生物药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研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生物药,各奖项最终评选结果将在5月31日晚盛大的颁奖晚宴上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三大奖项,表彰生物药行业杰出代表1、最具影响力生物技术企业榜单联合发布:弗若斯特沙利文• 设置五大平行赛道,表彰在2021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拥有重大突破,引领生物药行业风向的领头企业。五大赛道:✯抗体/蛋白药物✯细胞基因药物✯核酸药物✯疫苗制品✯血制品/多肽药物/细胞因子药物• 奖项将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综合考量:1. 融资情况2. 商业化能力3. 战略合作和BD能力4. 创新技术5. 管线研发6. 研发投入7. 管理团队• 参与对象生物药药企,公开报名• 评选方式大众投票(20%)专家评分(80%)2、年度生物技术行业卓越创始人表彰在2021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带领企业/团队在生物技术行业有突出进展的Biotech企业创始人。• 例如:带领公司成功融资、成功上市、收并购成功案例、实现产业化合作等• 参与对象个人,公开报名• 评选方式大众投票(50%)专家评分(50%)3、优秀服务企业多个平行赛道,表彰2021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来自全行业的不同类型优秀供应商:✯ 优质CRO服务企业奖✯ 优质CDMO服务企业奖✯ 生物工艺创新解决方案奖✯ 优质试剂原料奖✯ 实验室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奖✯ 最受创业者欢迎产业园奖✯ 国产替代最优解决方案奖… … • 参与对象本次展会参展企业• 评选方式大众投票(50%)参会药企嘉宾代表投票(50%)多重惊喜福利,全力推广获奖单位/个人最终获奖的企业以及个人会获得由BioCon Awards组委提供的多项重磅获奖权益:✯ BioCon Awards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业界权威的现场颁奖以及合影留念✯ BioCon Awards官网页面展示✯ BioCon Awards颁奖晚宴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官方合作媒体对优秀获奖企业创始人/CEO代表进行专访及宣传报道✯ 大会官网展示企业 logo、晚宴现场物料展示企业logo✯ 企业简称在颁奖晚宴活动新闻稿中以文字形式露出,该新闻通稿发布至组委会公众号、沙利文公众号,以及500+大会合作媒体渠道✯ 邀请企业创始人/CEO 出席大会主论坛(前排VIP座)一键报名,参与生物技术行业权威奖项复制下方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可直接报名https://jinshuju.net/f/EyEONK 报名过程中对奖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组委:19102197578(微信同号)大赛日程• 2022.4.7-2022.5.6参赛企业按要求提交作品相关材料• 2022.5.7-2022.5.8主办方对报名参赛的资料进行初审• 2022.5.9-2022.5.13三大奖项的角逐者,由专业评审进行打分,同时开启大众投票通道• 2022.5.31颁奖典礼揭晓各大奖项得主首发嘉宾阵容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Bing Wang,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分子治疗实验室主任、副教授David He,驯鹿医疗首席技术官兼执行副总裁Weicheng Wu, Vice President, Global Regulatory Affairs at ASC Therapeutics蔡宇伽,本导基因创始人岑山,仁景生物科技创始人陈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首席专家,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治疗类单抗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新,传信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CEO陈杰,北恒生物首席医学官陈凯,志道生物副总裁丁平,康德赛医疗科技CEO董文吉,中吉智药创始人、董事长董增军,健恒科技联合创始人顾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郭东升,科临达康医药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CEO胡敏杰,苏州般若生物董事长黄岩山,浙江道尔生物CEO贾为国,中生复诺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江文正,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金祺,上海鲸奇生物联合创始人,凯泰资本VP李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免疫学课题组 课题组长李建强,河北森朗生物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婧,科学桥创始人,天使投资人李林鲜,深信生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孟捷,三生制药集团执行质量总监/商务负责人李新燕,方拓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李玉玲,浙江健新原力制药有限公司 (Innoforce)首席执行官栗世铀,北京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TO林东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刘必佐,西比曼生物总裁刘滨磊,滨会生物董事长刘翠华,百奥泰生物高级副总裁刘洪军,星明优健(UgeneX Therapeutics)创始科学家、首席科学官刘建,百济神州广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刘巨洪,亿一生物CSO刘雅容,珠海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柳丹,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基金合伙人陆杭,嘉译生物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陆阳,Sirnaomics苏州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罗光佐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贝思奥CSO吕越峰,奥赛康生物首席科技官马丽佳,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特聘研究员毛化,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美国药典委员会抗体专家美国药典委员会疫苗专家缪仕伟,尚健生物联合创始人兼中生尚健副总戚波,亿一生物中国总经理和首席运营官骞爱荣,荣清畅首席专家,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钱程,重庆精准生物首席科学家,兼职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研究所生物治疗研究室主秦民民,乐普生物CTO瞿海斌,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尚晓,普方生物CTO邵军,同宜医药COO盛健,神曦复生NeuExcell CEO施雄伟,嘉兴桑迪亚联友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佳,博雅辑因CMC运营管理(中)副总裁 /广州中心负责人宋更申,悦康药业副总经理、药物研究院院长苏晓晔,石药集团核酸药物研究院负责人谭茜,乐普生物副总裁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中科院医学所)所长,湖南大学教授唐艳旻,启明创投投资合伙陶维康,恒瑞医药副总经理,研发中心CEO童成,苏州瑞博生物高级副总经理王冠骅,科望生物技术运营负责人 王贵涛,同宜医药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海彬,海正博锐CEO王海盛,哈药集团副总裁王培俊,东方富海医疗健康合伙人王少冉,辉大基因研发总监王辛中,泰福资本风险投资人王弈,新合生物联合创始人&CEO王自强,上海药检所研究员王宗杰,美国西北大学青年学者魏继业, ViewGene苏州惟佑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魏紫萍,百力司康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文军,苏州尔生生物医药CEO吴凤岚,华毅乐健COO吴克,博沃生物董事吴坤,七色堇罕见病联盟主任吴岚林,科镁信(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其威,苏州泽璟生物药高级副总裁吴文哲,上药交联-北方药业副主任吴幼玲,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吴振华,杭州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夏明德,英诺湖生物董事长谢岳峻,瀚森生物副总裁/生物药研发中心执行副徐波,鸿运华宁(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军,圣诺生物临床前研究副总裁、苏州圣诺总经理徐松林,海昶生物研发副总裁徐宇虹,高田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许英达,普米斯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CMC副总裁严皓珩,复宏汉霖药政总监,前FDA免疫原性资深评审官颜光美,中山大学教授,原中山大学副校长杨林,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杨赟,环码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TO杨中旭,《财经》杂志主笔、医药垂直号《财健道》主编英博,艾博生物CEO余力,四川安可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前美国FDA疫苗审评主管,资深病毒学家虞骥,康宁杰瑞生产副总裁袁纪军,艾博生物肿瘤领域执行副总裁张瑰宜,郎信启昇生物制药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华,GMP专家张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医疗主任张柯,星汉德生物首席科学官张平,赛诺菲中国区工业事务总监张晔,北京菲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VP张勇,吉林大学副教授、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张宇,中源协和首席科学官张韵,百济神州临床生物标志物总监张哲如,天境生物总裁章雪晴,荣灿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赵沁,上海药检所研究员赵炜文,蓝色彩虹生命科学加速器执行总裁、奇迹之光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赵小平,天泽云泰CEO赵永新,多禧生物总裁郑静,信念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郑起平,楚天科技副总裁郑晓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玉芬,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董事长周彩存,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建伟,杰科生物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朱涛,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SO* 更多重磅嘉宾持续更新中..扫描上方二维码咨询赞助 / 演讲 / 媒体合作事宜,或联系组委会:电话:+86 180 1793 9885(同微信)邮箱:biocon@bmapglobal.com 网址:www.bmapglobal.com/bioconexpo2022
  • 莱伯泰科开启验室设备iTouch控制模式时代
    莱伯泰科公司**正式推出iTouch触摸控制器,开启了分析仪器和实验室设备控制模式新时代。 莱伯泰科iTouch控制器集莱伯泰科多年研发智能控制器的经验,将触摸型智能控制概念应用到实验室的产品控制上,在功能、外观、人性化控制、易操作上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触摸控制、方便、快捷、稳定、通用成为iTouch的**特点。 iTouch控制器选用公共控制平台,目前可以控制莱伯泰科的DigiBlock、电热板、溶剂浓缩、GPC、温控产品等产品,甚至可以控制整个实验室的风、气、电、温度等,可以与LIMS连接。 iTouch的产品将开启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IT化的新时代。iTouch控制应用咧子:DigiBlock消解仪控制和应用 ◆ 多用户管理模式,用于建立标准方法,可存储上万种方法。 ◆ 20段的程序升温功能,能实现图谱显示,可编辑、设定升温速率和保持时间, ◆ 可设定提示加酸、补酸时间位点◆ 实验过程中的实时图谱跟踪、数据采集、自动保存 ◆ 高低温报警机制◆ 内外温度传感器的转换功能 ◆ 多种语言操作界面,包括:汉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俄语 ◆ 支持SD存储卡,U盘等,方便用户导出处理实验数据 ◆ 日志管理,便于查看之前的操作信息。 强大的控制系统会使LabTech的仪器、设备更加强大、完美。选择iTouch控制系统,将给您带来全新的使用理念和完美的感觉体验。LabTech将帮助您建立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的实验室。实现我们的口号:You Lab,Our Tech!
  • 台式电镜品牌COXEM在韩上市:开启“半价”电镜时代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2月23日上午9时,韩国台式电镜领军企业—(株式会社) COXEM【韩文:(주)코셈;中文:库赛姆,以下简称“COXEM”】在韩国KOSDAQ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60350)。COXEM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总数为60万股,每股的公开发行价格为1.6万韩元,总募集金额为96亿韩元。COXEM官网首页展示上市信息COXEM CEO Junhee Lee先生在外媒表示,“推进COXEM上市,开启‘半价’电子显微镜时代”据介绍,COXEM于2011年推出台式(Tableto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开始实现产品商用化。此后,首次成功开发出台式(Tabletop)SEM用EDS集成技术等,通过三次不同的技术获得了新技术认证(NET),在全球市场上证明了技术能力。COXEM台式SEM EM30(左),常规SEM CX-200P另外,与过去的销售额比重不同,今年二次电池等产业用分析设备的销售比重扩大到了76%,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开发了离子研磨(CP)融合电子显微镜、Air-SEM等工业用复合设备,并加快扩大业务领域。客户公司也以多样的产业群为对象,在去年确保了约210多个客户公司等,正在扩大进入市场。从2019年到去年,最近3年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CAGR)为17.5%,虽然技术开发需要巨额资金,但从2012年到现在一直保持盈利基调。COXEM计划以现有的主力产品为基础,加速攻占半导体、显示器、二次电池、医疗设备、航空等前沿产业,同时通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进军新的市场。COXEM CEO Junhee Lee先生表示:“我认为基础科学技术和装备的竞争力是国力的源泉。此前在国内外电子显微镜市场上证明了技术力和产品力,今后也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开发和确保市场竞争力,成为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
  • 北京西城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接种
    康希诺生物方面向记者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公布,以官方信息为准。”不过,截至发稿,健康西城上述预约入口已经关闭。早些时候,北京西城可预约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了通过“健康西城”微信公众号中的“健康服务”,进入“健康西城”小程序,可以预约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11月10日,记者发现,点击进入“健康西城”小程序后,选择“健康西城•疫苗接种 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就可以预约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按照预约事项说明,接种时间为每周三上午9:00-10:00;每半小时一个时段,每个时间段接种3人,上午总共接种12人。接种地点为广外街道新冠肺炎疫苗现场接种点(红莲北里10号楼)。完成预约后,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前往接种现场。如何接种克威莎雾优疫苗在吸入前,请先练习几次,然后开始正式接种。第一步,受试者先深呼一口气(不可对着雾化杯呼气);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第三步,憋气5秒以上(最少5秒),然后正常呼吸,接种结束。11月10日,针对北京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等情况,康希诺生物方面向记者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公布,以官方信息为准。”
  • Science | 空间组学开启新时代 – 樊荣团队发布空间分辨的表观遗传分析新技术
    空间转录组测序在去年一月被Nature Methods选定为年度创新生物学技术以来,已经成为了组织样本基因表达和组学分析的最前沿利器。但是现有的多种空间组学技术基本局限于对转录组的研究。2020年底,耶鲁大学的樊荣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利用组织样本原位编码方法同时分析空间转录组和蛋白组。以此开启的空间多组学分析 (spatial multi-omics)成为了今年 Nature 杂志看好的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七个技术领域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实现对基因表达机制方面的高空间分辨率的分析。染色质状态决定基因组功能,并以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进行调节。同时,细胞在组织中的组织方式与它们的功能之间又存在很强的相互联系。因此空间分辨的表观遗传测序技术 (spatial epigenomics)将为这个最前沿的空间组学领域开启另一个全新的篇章。近日,耶鲁大学樊荣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patial-CUT&Tag: Spatially resolved chromatin modification profiling at the cellular level 的最新空间组学技术Spatial-CUT&Tag (第一作者邓彦翔博士)。Spatial-CUT&Tag技术能够在空间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的表观遗传机制,实现了与发育和疾病相关的表观遗传调节的空间映射,是科学和医学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图1 Spatial-CUT&Tag总体设计和实验流程在樊荣团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专注于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变化之一,组蛋白修饰。Spatial-CUT&Tag利用微流控技术将组织进行空间二维编码,并与CUT&Tag技术进行结合,实现了全基因组尺度的空间组蛋白修饰分析。在对小鼠胚胎的空间表观遗传测序中,成功分辨出小鼠胚胎各个器官,测序结果与单细胞表观遗传数据进行比较,数据质量达到相同水平,同时与ENCODE数据库中bulk ChIP-seq测序数据进行比对,也实现了很好的匹配。图2 小鼠胚胎器官发育的空间表观遗传分析利用Spatial-CUT&Tag技术,首次实现直接在产后小鼠大脑中以高空间分辨率观察到特定的组蛋白修饰特征。通过亚型分析发现,H3K27me3在产后小鼠大脑中也可以控制或维持大脑皮质层的形成,与其在小鼠胚胎大脑中的作用相一致。图3 产后小鼠大脑组织空间表观遗传分析樊荣团队进一步测试把荧光染色成像后的小鼠嗅觉球组织切片做Spatial-CUT&Tag测序,然后关联空间表观遗传组到单个细胞核,首次证明可以在组织样品里原位获得单细胞表观遗传组测序数据。Spatial-CUT&Tag作为一项基于NGS的全新空间组学技术,实现了对于组织环境中表观遗传机制的全基因组图谱分析。Spatial-CUT&Tag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可以在不同组织上实现更多类似的发现。从长远来看,樊荣团队希望利用该技术了解不同疾病状态的表观遗传起源,开发针对表观遗传的药物,开辟一条全新的疾病治疗途径。樊荣团队目前正在开发更多空间组学技术。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g7216
  • 新的十年征程即将开启——ACCSI2019视频访KNF中国公司总经理陈震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4月18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9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召开,1200余位高端人士与会。会议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到了KNF中国公司总经理陈震先生,听他谈谈KNF中国2018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2019年的规划。/pp  据介绍,KNF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有十年的发展历史,期间也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当前正朝着“更接地气”的方向发展,目标是消除文化和技术的隔阂,为中国客户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产品。/pp  2018年,KNF中国取得了超过15%的业绩增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地项目的增长,对此公司表示十分欣喜。2019年,KNF将继续在技术开发、解决方案以及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pp  对KNF中国来说,2019年也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公司即将搬入新的总部大楼,一个新的十年征程即将开启。而在产品开发方面,新的真空控制系统或将推出,各种实验室仪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将陆续进行。/pp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视频!/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CB1508FE7E0265E8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br//p
  • 赛默飞科研平台解决方案,开启微观奥秘
    p  300多年前,当列文虎克(Leeuwenhoek)架起全球第一台显微镜,人类第一次进入了肉眼不可及的微观世界。/pp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中的波粒二重性,这一理论基础助力了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微观世界变得更加清晰。/pp  而今,我们对微观奥秘的探知仍在继续。“科学之眼”——电镜技术将亚纳米的微观世界呈现于世透过它,Dan Shechtman看到了准晶体, Richard Henderson看到了膜蛋白结构,这些发现都推动了各自学科的发展。古往今来,科学技术衍生的一流仪器设备引领着每一次科研突破。/pp  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每年投入高达10亿美金用于自身产品的研发,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稳定可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关试剂。我们深知学术科研作为产业孵化起点的重要性,因此搭建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服务于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农业科学上,赛默飞MicroArray技术帮助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育种 在生命科学领域,赛默飞PCR分析仪和CE技术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平台的搭建添砖加瓦,冷冻电镜技术为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增速 在分析化学领域,赛默飞色谱质谱技术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常用工具。/pp  赛默飞科研平台解决方案,与您一同开启微观世界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了解赛默飞和学术科研的不解之缘!/p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87C59BB133DC6665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br//ppbr//p
  • 中环电炉发布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新型特种耐火纤维制品制成,节能40%以上,升温速度快,温场均匀;加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800℃的优质硅钼棒。一、结构实用性;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二、使用安全性;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三、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四、设计独立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五、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电炉特殊保护功能电流限幅功能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温度变化。创新点: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 中环电炉发布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产品特点一、结构实用性;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二、使用安全性;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三、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四、设计独立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电炉特殊保护功能电流限幅功能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温度变化。 炉膛材料采用专利新型陶瓷耐火材料炉温可达1750℃1、使用温度高达1750℃;可长时间使用在1700℃;2、无纤维-无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的危险 高纯度,不吸波;3、洁净度高。材料都经过高温烧结,不含有机粘接剂和有机挥发物;4、强度高,不易掉渣。耐磨,抗冲刷;5、适用于还原气氛和碱性气氛;创新点: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1750℃炉温SX-G03173M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 2017年春季济南兰光全球实验室间数据比对活动正式开启
    阻隔性是包装材料具有的最重要特性,认识和掌握材料的阻隔性对材料的研发、使用、设计等各个方面意义重大。塑料的拉伸性能是其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拉伸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种塑料的使用场合。  从2014年春季开始,济南兰光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全球实验室间阻隔性数据比对活动,为推动阻隔性检测数据体系的统一做出了积极努力。对三年的实验室比对结果进行分析,2015年的实验室结果在可疑数量与离群数量上比2014年有所减少,但是2016年在水蒸气透过量项目上,可疑值与离群值数量都超过了往年。这表明提高阻隔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各方实验室长期的持续的监测,并且经常性的对实验室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与调整。  为持续地推动检测数据体系的统一,提高实验室对塑料薄膜各项理化性能指标的检测能力,济南兰光继续开启比对平台。考虑塑料拉伸性能对其使用的影响性及拉伸性能项目在业内实验室内的检测频率,2017年春季实验室间数据比对活动增设薄膜拉伸性能实验室间比对项目,并且不定期的在后续的数据比对活动中增设其他检测项目。  2017年春季全球实验室间阻隔性及拉伸性能数据比对活动,现面向全球范围的塑料薄膜业内检测实验室,将于2017年03月01日拉开帷幕,再次邀请您的参与!活动日程  报名时间:2017年03月01日至2017年05月01日  数据收集:2017年04月01日至2017年05月30日  报告发布:2017年06月中旬  如欲参加数据比对活动,或了解更多活动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登录官网查看!http://www.labthink.com/zh-cn/testing/permeability-proficiency-service.html
  •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
    对当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分析应当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上。药品监管体制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前身)成立以后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变化在变换所属部门,其实际监管体制、机制与制度设计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当今一些地区以“市场监管体制”替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变革也对药品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后文中将一并分析。  对当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分析同时还必须建立在对既往体制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的分析总结之上。因此,本文第一部分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历史沿革的简单回顾与分析。在厘清既往体制的由来与利弊之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渊源。本文第二部分将着重对当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发展方面,本文将尝试得出适合中国当今国情、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这一公共目标收益最大化的体制建设构想。  本文强调“基于监管实践的分析”,是希望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对体制的利弊做深入的探讨。对某一行政体制的分析当然离不开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等理论的借鉴,但是罔顾食品药品监管实践生态的存在,则分析将无法难免“不接地气”,结论最终可能“大而无用”。  一、2013年以前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回顾与分析[1]  迄今为止,笔者将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变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以“食品卫生”为主导思想的“单一部门”监管阶段(1953~2004) 以“食品安全”为主导思想的“多部门”初级监管阶段(2004~2009) 食品安全监管的“多部门”纵深发展阶段(2009~2013) 和以食品安全为主的多种体制并存的“一体化监管”阶段(2013~)。  (一)几个对体制变革产生巨大影响却存在争议的事实。  一是,2004年以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以“食品卫生”为概念、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单一部门”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初现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对食品的关注主要是充足的粮食供应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则主要源于由卫生问题引发的疾病和中毒事件。”[2] 1953年,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议决定成立与行政区划相一致的省、地、县三级卫生防疫站。  1965年,国务院批转《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条例规定:“卫生部门应当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和技术指导”。这种“单一部门”的体制模式一直延伸到2004年。这一时期的监管以“结果”导向为主,监管的外延领域、范围、以及内容都相对较为简单。其间,尽管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的食品卫生监管内容逐渐丰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但是整体的“单一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管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此期间,虽然卫生部门几经变革、努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食品安全客观形势的需要,但却依然不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要求。尽管有观点认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多部门化”是从1995年开始的,但是从体制变迁的历史与各部门“三定方案”的规定、以及实际行使的监管职责分析,没有证据表明在2004年以前,农业、质监和工商部门在具体履行行政监管职责方面真正参与了食品安全监管。[3]有观点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的监管作为是当年已然是“多部门监管”体制的一个证据列出,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二是,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发展中,以“食品安全”为正确概念出现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与“多部门分环节监管”模式同时出现的。其标志应当以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为标志。这也是“食品安全”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规范性文件里。  三是,于2003年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未履行过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其角色定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与其“三定方案”的职责赋予确实比较吻合,即“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当时该局内部主责食品安全的机构设置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2004年至2013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回顾与特点。  一是“多部门分环节监管”是当时监管体制的主要模式。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职责由农业、质监、工商和卫生等四个部门主要负责。同时,商务、出入境、公安、城管等部门也分别承担了一些相关职责。二是国家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设立,以及在省级出现的三种协调机构设立的模式(即大部分地区沿袭的国家模式、北京的食品安全办公室设在工商部门的模式、以及上海协调机构与具体职责合并设立的模式)是凸显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体制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其宣示意义大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三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体制建立顺畅,各部门是在原有建制上增加职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立并无影响。四是各级地方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的制度设计开始运行。但是积蓄已久的食品安全问题“井喷式”的爆发使公众的容忍底线不断升高,政府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在无法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中,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难自然日益高涨。然而,相对于刚刚组合到一起的食品安全监管“多兵种”混合编队而言,迎战这种没有缓冲期的“硬仗”多少有些无奈,由此而产生的诸多监管不力也属于这一阶段无法规避的客观现象。所以,当时一些以此为依据而对“多部门监管体制”进行否定的观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来未免结论下得太早。  这一时期“多部门分环节”监管体制的利弊与成因分析如下。  “正收益”分析。  1、多部门监管体制的设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卫生“单一部门”监管的诸多问题。  一是解决了从“食品卫生”监管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认识与问题。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算漫长的过程。2009年公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启动于2005年,立法项目最初的名称为“《食品卫生法》修订”,在立法调研的过程中,随着对“食品安全”概念的认识,最终确定为《食品安全法》的起草并最终得以出台。多部门监管体制的确立使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思想在监管实践层面上成为可能。  二是解决了监管力量与监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管体制是“单一部门”监管的典型模式。存在的缺陷并不仅仅是监管思想和理念的不到位,还包括监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客观的需求、监管措施、方式方法和监管力度与形势要求相距甚远等情况。当时的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着医疗防病等多项行政职责,以及医院管理等行业管理职责,“食品卫生”仅仅是其公共卫生职责中的一项。面对随经济发展而剧增的食品安全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即使全力以赴都不能很好应对,更何况“食品卫生”监管只是其“副业”、由其下属的卫生监督所代行职责。多部门监管体制从监管力量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权利过于集中导致的 “规制被俘获”和“寻租”问题。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4]。“单一部门”体制极易产生相对的“绝对权力”。多部门监管使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力分属于不同部门,并且由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自然相关性,各部门之间自然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现实。  2、在形式上实现了从某一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思想之一。实现这一思想不仅需要与监管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监管执法人员队伍,并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措施、方法与结果评估。多部门分环节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  3、“分散化的公共治理”模式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透明度、社会参与度发生显著变化。多部门监管使得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不再是在一个封闭的“单一部门”内部流动,而“被迫”进行跨部门流动。这种信息流动随着部门衔接的刚性需求、“分环节问责制”力度的加大、以及食品安全统一目标的整合要求等因素变化,逐渐变得公开透明。加上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力度不断增大,食品安全的公众参与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4、“多部门”的协同治理推进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进程。对同一目标(保障食品安全)的不同治理(多部门监管)使很多过去被掩盖的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各部门经常争论的话题。争论的负收益可能是推诿扯皮、“齐抓不管”,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正收益是问题的曝光与建立在争论基础之上的辨析。与问题被掩盖相比,问题的暴露意味着解决的可能,而争论往往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由之路。站在历史的今天回顾这一时期各部门的争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问题的解决真正推进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负收益”分析  1、多部门监管的“边界”不清导致权责不清、推诿扯皮、“齐抓不管”的情况屡见不鲜,成为社会公众诟病的众矢之的。对同一公共事物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必然会出现协同不力的诸多问题。“边界”不清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食品安全概念与如何监管的“新生态”状态,和各部门“初学乍练”的“新生态”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分环节监管只是一个基本分工,对于具体职责确权在标准体系、风险管理、行为监管、行政处罚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所以各部门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是一种客观事实。出于“趋利避害”的“理性经济人”选择,各部门的推诿扯皮成为这一时期逐渐显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真空”。  2、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监管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各自为政,造成信息沟通不畅、监管原则、制度、方法、行为等不一致现象,客观上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混乱”局面。食品安全监管是建立在一定自然科学专业基础之上的政府公共管理事务。就专业知识与监管经验而言,除当时分工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卫生行政部门以外,农业、质监、工商部门均属严格意义上的“外行”。与此同时,各部门在各自的监管领域均有一套相对成熟固定的监管思想与实践方法,“路径依赖”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部门的选择。如质监部门将食品安全法赋予的“食品生产许可”职责与其原来执行的“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合二为一 工商部门对“食品流通许可”的具体做法基本参照《营业执照》的注册方法,等。客观来说,这种“路径依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对食品安全的统一监管原则形成了负面影响。一个直观的问题就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将无所适从。他们要在不同的“环节”按照不同部门的要求去办理相关事项 而由于标准、检验检测、监管行为与方式、案件查办等具体职责行使方面的差异,食品生产经营者同样的行为却很可能遭遇来自不同部门的不同判定。同时,由于部门间的自然分野,“信息割据”成为常态,尽管有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综合协调部门的信息整合,但是相对于大量需要无缝隙衔接的具体监管信息交流而言,其作用并不明显。  3、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隙”化、整体化要求无法实现 无法适应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消费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形式上的多部门全过程分环节监管体制遭遇了跨部门协同监管的问题瓶颈。这种“缝隙”的存在使全过程监管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食品安全整体化的目标在“协同困境”下难以实现。与这一监管体制困境形成对比的是:食品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趋势,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也开始快速发展。本已捉襟见肘的多部门监管更加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在此形势下,催生了当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  二、当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利弊分析  当今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两个维度上存在着不一样的情形:一是在部门设置的“横向”维度上存在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情况 二是在“纵向”维度上存在着“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情况。两个维度的交叉使当今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混乱”局面。  (一)当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类型  1、“属地管理”且省级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基层监管为市场监管部门的模式。代表省市:全国大部分省市。  2、“垂直管理”的市场监管模式。代表省市:天津。  3、“垂直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代表省市:北京。  (二)体制对比分析  1、“属地管理”模式与“垂直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属地管理”模式是指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由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管辖、即所谓“人、财、物”和工作均由同级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模式。  “垂直管理”模式是指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由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辖、“人、财、物”和工作均由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的体制模式。  从食品药品监管的角度出发,两种体制模式的对比与利弊分析如下。  一是监管“驱动力”分析。  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基本民生问题。对于这一“公共产品”本质的认识,在两种管理体制模式中应该没有区别,也是食品药品监管的最根本的驱动力。但是,由于同级地方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区别较大,基于同一认识的驱动力并不相同。地方政府除了需要对本地区的各种安全负责以外,还承担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地区建设、环境优化等很多公共管理职责。现实中“身兼数职”的地方政府实际存在着以下“驱动力”不足的情形:在多项政府绩效评估面前,完成能够彰显政绩的经济增长、财政税收、社会稳定等指标自然会排在以“风平浪静”为标志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前面 在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对地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往往会与生产经营者形成正面博弈,而这一博弈的第三方参与者――地方政府则可能由于“规制被俘获”的原因,以“维护地区经济发展”等理由而明示或暗示监管部门“放水”,这时候“属地管理”的体制将形成负向“驱动力”。这并非是逻辑推断,在当今很多食品药品监管“属地管理”的地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就“驱动力”而言,在“垂直管理”体制中,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上一级管理者则可以从体制上规避上述问题。不仅如此,在以“安全换市场”的问题博弈中,“垂直管理”体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形成制约。  二是监管的“权责对应”关系分析。  食品安全“属地管理”的认识源于“权责对应”的思想,依据是刚刚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本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应当说,“权责对应”的思想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奉行这一思想并不意味着应当将食品安全监管以“属地管理”体制进行落实。因为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全面负责属地的“食品安全”,而不仅仅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众所周知,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所以,地方政府应当以“属地”的食品安全“源头控制”为重点,从这一地区的发展布局、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政策等开始,以政策工具为主要手段,从政府管理的“源头”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规制。较之上述全面规制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具有单一性、滞后性、专业化、高成本等特点,属于行政部门的职责特征。将政府职责定位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实际上是弱化了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的管理能力与责任,将食品安全的控制点后置,与食品安全“源头控制”的思想相悖。同时,以食品安全法作为“属地管理”的法律依据并不正确。食品安全法所指的“负责”是后文中的具体表述“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而不是让地方政府将具体承担监管职责的执法队伍“据为己有”。  此外,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属地管理”的做法与《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不符。《药品管理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据此规定,药品监管职责在省级政府及同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属地管理”的体制并不适用于药品监管。  三是履职履责能力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是任何“单一部门”都不能包打天下的公共管理事物。“属地管理”在综合调度各部门执法资源、统一领导、协调指挥、联合行动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地方政府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一支“综合执法力量”而委派以其它执法任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垂直管理”的优势在于其管理目标与职责的“专一”、指挥管理的专业化与排除地方干扰的能力。此外,由于“属地管理”体制对“人、财、物”的绝对控制。食品安全监管专业人员的非专业流动不能被排除,可能造成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下降、监管人员学习与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不足、监管目标短期化、表面化等现象。  2、“市场监管”体制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市场监管”体制模式是将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部门合并为一个行政监管执法部门的体制。这种改革的理论依据可以从“大部制”改革的理论中找到影子,现实的支持往往是以“机构人员得到精简、监管力量整合、对市场主体的行政检查整合”等作为体制的正收益评价。下面,本文就两种体制的公共事物性质、设计目标的可行性、监管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是两种体制的公共管理性质分析。  如前文所述,食品药品监管是对基本民生问题的规制,是聚焦食品药品等这些特殊商品特定风险的公共管理行为,是以食品药品的“市场化”为前提、但并不局限于“市场”的全过程监管。但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指向的是竞争秩序、产品(商品)质量优劣等市场秩序问题,尽管其中某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到涉及人身安全,但也属于非常态的特殊情形,就一般而言,其监管并不指向基本民生问题。  所以,就公共管理性质而言,食品药品监管不是“市场监管”,其治理问题的重要性、治理幅度和治理目标均与“市场监管”截然不同。  二是体制设计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的规定分析,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对“一体化监管”概念在后面将做进一步分析)体制设计的目标主要是:整合食品药品行政监管职责,形成专业化的监管队伍与职能归属,规范食品药品行政执法行为。从当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履职情况看,目标的设计基本得到实现: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在逐步建立与整合 食品药品监管的各项制度设计正在不断的统一完善之中 监管与执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规范。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立足于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这一段表述可以视为“市场监管”体制设计的目标表达。以这样的目标设计来衡量当今把食品药品监管也纳入其中的市场监管体制,可以发现,这个体制的目标实现与《若干意见》中的表述存在着三点不一致:首先,关于市场监管的“立足点”与食品药品监管的立足点基本完全不同 其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无法通过食品药品监管实现 再次,食品药品监管的目标实现(如保障公众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在《若干意见》中没有相关的表述。可见,当今将食品安全监管也包括在内的市场监管体制与体制设计的“初心”,即目标设计目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是当今食品药品监管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其一,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化要求与市场监管体制下执法职责整合要求的冲突。  市场监管体制中,每一名执法人员都面对着不同的监管执法知识、能力要求,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可能做到同时精通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全部监管工作。然而,如果将执法人员按照不同的监管领域进行专业性职责划分,则与“市场监管”建立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内部人员的岗位流动是这一体制建立的另一目的,即实现监管力量的整合。但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真实情况是:专业人员可能会以“工作需要”等各种理由被调离专业岗位,专业监管需求被“工作需要”的理由所屏蔽。  其二,基层监管执法存在着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等的“理性经济人选择”、权力过大的“寻租”、以及监管“幅度”过宽而导致的“深度”不够的情形。  不同监管领域的执法难度存在着差异,问责的力度也差别很大。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的问责力度越来越大。出于容易完成和免责的“理性经济人选择”,基层执法人员往往会选择工商职责等以秩序维护为目标的工作任务岗位。市场监管的行政权力覆盖了一个市场经济主体几乎全部的行为规制,为权力寻租预设了可能的空间。另外,在管理学中,管理的“幅度”与“深度”成反比是一个常识。市场监管的幅度之广,足以造成监管人员“走马观花”式的监管方式。或许这种“一批大檐帽只去一次”的监管可以让企业倍感轻松,但却可能付出公众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的代价。  其三,上下体制不统一、再加上“属地管理”的模式,食品药品监管的困境形成了“叠加”的趋势。  “2015年以来,部分市县将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工商、质检、物价等部门合并为‘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这一方面有利于精简机构,整合行政执法力量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些地方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基层建立了市场监管部门,上一级仍是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检等部门,上级多头部署,下级疲于应付,存在不协调等情况。同时,监管机构名称标识不统一、执法依据不统一、执法程序不统一、法律文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5]“监管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有利于精简机构,但也在有些地方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6]。全国人大在对部分省市进行《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时发现了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的部分问题,其中,上级部门分别设立、基层执法机构统一为市场监管机构的体制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突出。“政出多门”历来是行政执行的大忌,出现问题并不足为怪。在此问题百出的体制上再叠加“属地管理”体制,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绝执行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此而凸显。  三、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发展分析: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努力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横向”的市场监管体制与“纵向”的属地管理体制不适合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的需要,应当尽快予以修正。  本文认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尚未完成,应当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以当前的行政生态为基础,尽快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从不具有“同质性”的市场监管体制当中“剥离”出来,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努力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一体化”监管。  (一)告别“单一部门监管”与“多部门监管”的历史,努力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一体化监管”目标。  许多反对多部门监管的文章提出“单一部门监管”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正确路径。或许他们真正想说的是“一体化监管”。与“单一部门监管”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体化监管”是指以食品药品安全的客观属性为依据,以公共管理的“权、责、能”的科学配制为原则,将具有“同质性”的监管职责尽量交由同一行政部门 监管部门之间的“边界”由食品药品安全的“异质性边界”和科学分工的原则所决定 部门之间的无缝隙衔接则依靠制度、绩效与问责。在“监管全覆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监管部门的设置 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对行政资源的需求。形成监管目标清晰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清晰、监管执法深入到位、全过程监管无缝隙衔接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二)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是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一体化目标的唯一路径。  “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将食品药品监管从非“同质性”的市场监管体制中“剥离”,从国家到乡镇一级自上而下建立专业的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  只有将监管的载体职责清晰明确,并去除与食品药品监管无关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化特征才能予以凸显,其专业化监管的作用才能够得以发挥。国家层面各项关于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到达基层执法层面。食品药品的问题得到真正的关注与及时的回应。监管执法队伍的专业化素质提升获得动力和工作实践的锻炼机会将大幅提高。  2、实行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垂直管理”的体制,建立国家“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指挥、调度体系。  “地方割据”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根本无法满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需要。实行“垂直管理”,可以树立食品药品监管自上而下的权威,排除种种外部干扰。保证政令畅通,使包括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各项具体措施的行政监管到位并切实发挥作用。“垂直管理”的体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可能对地方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予以监督和“纠错”,避免地方政府因其它种种理由而以食品药品安全为“交换条件”的“理性经济人选择”。当然,“垂直管理”并不是不要地方政府的领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应当依法接受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以充分保证监管与属地的特点相适应。  3、大幅度增加食品药品专业监管执法人员的数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壮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形成强大的专业化监管部门。  食品药品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是体现我党执政能力的大问题,是关乎政府形象和公共管理水平“及格”与否的关键性问题。在这样的监管要求下,不应当以“控制编制预设、精简公务员队伍”为惟一的标准来衡量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也不能以“市场监管”体制的形势在表面上解决食品药品监管专业化力量不足的问题。应当正视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人员不足、专业化监管力量水平还与监管需要相距甚远的现实。从基本民生保障的高度解决这个问题。在明确建立“垂直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同时,应当进一步考虑科学这个专业化行政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在科学测量的基础上不断动态调整,以满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的需要。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改革与确立并不仅仅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目标能不能真正实现、人民群众饮食用药能否“放心”的大事。对体制的分析研究不应当偏离这个基本目标。“不忘初心”的改革才是有意义的改革。
  • 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揭秘大脑,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超维景生物科技研发总监胡炎辉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光声成像和生物发光成像等广泛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同时,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兴起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更精确和信息丰富的工具。为帮助广大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创新突破进行时】专题,并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题征稿活动,以期进一步帮助广大用户从多维度深入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应用、主流品牌、市场动态以及相关内容。本期约稿特别邀请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胡炎辉,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进行分享,并就超维景生物科技在面对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瓶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本期嘉宾: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胡炎辉,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曾参加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负责逻辑控制、微弱信号探测及系统设计,在激光扫描显微成像、微弱信号探测及高速信号处理等技术方向有着多年的积累。2017年至今,作为超维景核心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参与公司技术专利20余项,开发了新一代双光子成像处理平台,推出了科研、医疗等多款多光子产品,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融合开发及落地经验。——01—— 从单光子到多光子成像,推动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内,不断的革新和突破在成像技术方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新的生物学发现和进步的重要引擎。其中,多光子成像技术通过激光与生物样本内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产生荧光反应,以荧光显微的形式,允许我们以无损害的方式直接观察到组织的内部结构。尽管生物样本本身对光有较好的透光性,它们也具有强烈的散射特性。通常,细胞水平的高分辨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软极限”大约为1mm。不过,使用更长波长的激光可以减小对光的散射,并且增强穿透力。多光子吸收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荧光激活方法,其中双光子和三光子吸收的波长分别是单光子激发的两倍和三倍。与单光子相比,多光子成像可以实现几乎10倍的成像深度增强。这种非线性激发方法也带来了更高的信号-背景比及更优秀的层析成像能力。所有这些成像上的优势使得多光子成像特别适合用于复杂条件下的活体成像研究,成为一种在这些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工具。Winfried Denk于1990年在康奈尔大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而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突破及商业化,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迅速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活体动物成像方法。特别值得提及的,超维景的创始人程和平院士早在1992年就开始涉足双光子显微技术,成为最早的技术参与者之一,并致力于推广这一技术。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已变得在脑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尽管传统的台式双光子显微镜分辨率高,但它们体积庞大且重量重,需将实验动物固定或麻醉以完成成像,因此无法适用于自由活动的动物。微型单光子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由活动的小鼠进行成像,但它在分辨率和对比度方面相对较低,难以达到亚细胞级别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效果。——02——直面脑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工具挑战,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轻装上阵”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当代脑科学的一个核心方向。针对如何在自由行为动物上绘制大脑神经元功能图谱的难题,超维景团队研发出了头戴式2.2克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突触水平钙信号功能成像,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工具。这项技术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被评为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依托此技术建成“南京脑观象台”,为中国脑计划提供了“人无我有”的支撑平台;专利技术的产业转化实现高端显微成像装备自主创制的突破,完成对欧美国家的整机出口,累计实现销售额过亿元。通过技术拓展,研发了应用于人体的手持式双光子显微镜,在临床医学与航天医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病理诊断技术带来一种全新的手段,成为临床疾病精准检查的重要工具。这项技术成果属于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转化的科技成果,是国家在高端装备研发方向投入的典型产出代表。除了在脑科学、医疗应用领域的技术贡献之外,同时彰显了中国也可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技术,实现在高端仪器方向的突破,提振了中国科学家在高端仪器装备方向的研究信心,并以此为核心技术来推动国内以及国际的科学研究大计划,对国内的脑科学研究领域也起到积极引领作用。——03——深耕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超维景公司始创于2016年,公司核心力量来自北京大学院士创建和领导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超维景核心团队成功研制仅2.2g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无限制行为动物成像),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脑认知基本原理研究、脑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和脑疾病的药物研究,本技术进一步可应用于临床实时在体无创细胞级检测。部分获奖照片“微型化”是指将显微镜做到拇指大小,可以佩戴在小鼠头上,同时不影响小鼠的自由活动,进而观察小鼠在觅食、社交、睡觉等自主行为时大脑神经元的真实活动和功能连接。超维景的微型化显微镜体积微小,让小鼠能够“戴着跑”,实现了自由行为动物的清晰稳定成像,可用于在动物觅食、跳台、打斗、嬉戏、睡眠等自然行为条件下,或者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等的动态变化,从而获取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2.2g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2021年,团队的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将成像视野扩大了7.8倍,同时具备获取大脑皮层上千个神经元功能信号的三维成像能力,原始论文发表于《Nature Methods》。2023年2月,团队将微型化探头与三光子成像技术结合,成功研制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重量仅为2.17克,并在 《Nature Methods》 发表文章。一举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中的神经机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 《Nature Methods》发表相关技术成果2023年2月,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千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图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2023年12月,由超维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的医疗器械。本次研发是首次实现脑科学技术跨学科助力皮肤检测的技术应用,将最前沿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引入现代皮肤医学检测领域,实现“实时、无创、在体、原位、无标记”的高分辨率皮肤细胞及胞外组织三维成像,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便利。——04——布局微型化多光子产品体系,开启自由行为动物显微成像新范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是我国和世界多国脑计划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但传统的多光子显微镜进行常规脑成像通常需要将动物的头部固定在台式显微镜上,这严重限制了模式动物的自由生理状态。为此需要打造自由行为动物佩戴式显微成像类研究工具。基于团队及技术发明,超维景已布局微型化多光子成像产品体系,并成功实现多款产品的产业化,包括SUPERNOVA-100一体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SUPERNOVA-600集成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与SUPERNOVA-3000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解决了困扰领域近20年的挑战,显著领先于美国脑计划催生的微型化单光子技术。超维景微型化多光子显微成像系列产品,可以在微观尺度上、不干扰自由运动动物行为的前提下,对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进行无创性观察和实时、动态成像,为研究神经科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从而为脑健康研究开辟新的道路。树突棘成像 单树突棘级分辨率 神经元轴突与亚细胞结构成像 ——05——持续加码小动物自由运动活体成像系统“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脑科学机理研究。大脑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器官,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核心方向就是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其中,如何打破尺度壁垒,融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信息处理和个体行为信息,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挑战。要想实现动物在体脑功能实时成像的研究,能够观察到整个皮层甚至更为深入的其他脑区,涉及到仪器开发、手术技术、生物研究等等不同的方面领域,技术挑战非常大。为了真正解密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人们需要在对大脑神经元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被观察者能够自由的正常活动,也就是最理想的脑功能成像需要被观察者在自由运动状态下进行脑功能观测。脑疾病机理研究。目前一些重要的脑疾病,如自闭症、精神类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都是全世界的难题。以老年痴呆症为例,根据得病率统计,85岁以上老人中的 50%患有老年痴呆。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1亿患者的生活需要照顾、需要医疗系统的救助,这是严重的社会负担。通过本技术对脑科学疾病研究,如果有新发现,对于老年痴呆症,就可能找到早期诊断的方法,早发现、早干预,把严重症状出现期从85岁延缓到95岁,社会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神经药物筛选。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不仅可以“看得见”大脑工作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而此类疾病的药物开发,由于缺少快速直接的药效反馈手段,而大大受阻。微型化双光子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推动此类神经疾病药物的开发进程,为人类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谋发展。微型化多光子成像系统已获得国内的上亿元订单,以及国外的数千万元订单。其中,国内用户包括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脑观象台等。国外用户包括加州理工、纽约大学、德国马普神经所、德国波恩大学、德国马普鸟类研究所等。未来,超维景将在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继续深挖“科研+临床”的广阔应用,这将作为神经探索领域的引路明灯,照见更多未知的领域。参考文献:• Zhao, C., et al. (2023). Miniature three-photon microscopy maximized for scattered fluorescence collection. Nat Methods, 2023 Apr 20(4):617-622.• Zong, W., et al.,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m brain imaging. Nat Methods, 2021. 18(1): p. 46-49.• Zong, W., et al., 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brain imaging in freely behaving mice. Nat Methods, 2017. 14(7): p. 713-71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