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强对流人工气候箱

仪器信息网强对流人工气候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强对流人工气候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强对流人工气候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强对流人工气候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强对流人工气候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强对流人工气候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强对流人工气候箱相关的解决方案。

强对流人工气候箱相关的资讯

  • NCC:天然卤素在气候变化中缓冲对流层臭氧
    本篇论文解读由方雪坤研究团队的杜千娜同学撰写。杜千娜同学: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温室气体HFCs排放反演与清单。第一作者:Fernando Iglesias-Suarez通讯作者:Alfonso Saiz-Lopez通讯单位:1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Climate,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Rocasolano, CSIC, Madrid, Spain.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8-019-0675-6论文发表时间:2020年1月研究亮点1.全球综合的、由卤素驱动的对流层O3柱损失在整个21世纪是恒定的(~13%)。2.卤素造成的对流层臭氧损失在目前和本世纪末都显示出明显的半球不对称性。3.预计卤素介导的臭氧损失最大(高达70%)发生在北半球污染地区(美国东部、欧洲和东亚)的地表附近。(注:以上为这位同学的论文解读,非论文原作者意思)研究不足(或未来研究)1.未来经济发展情况预测仍然有多种,目前对未来臭氧损失的估计仍旧依赖于未来经济预测,可能与事实有所偏离。2.未来天然卤素通量和分布的变化将由气候敏感性、未来人为排放和大气化学等因素综合决定。3.未来研究仍需对卤素化学加深了解。(注:以上为这位同学的论文解读,非论文原作者意思)全文概要反应性大气卤素破坏对流层臭氧(O3)。天然卤素的主要来源是海洋浮游植物和藻类的排放,以及海洋和对流层化学的非生物来源,但其通量在气候变暖下将如何变化,以及由此对O3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使用一个地球系统模型(共同体地球系统模型(CESM))估计发现在当今气候中,天然卤素消耗了大约13%的对流层O3。尽管21世纪天然卤素的含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对流层O3损失的半球、区域和垂直异质性的补偿,这一比例保持稳定。这种卤素驱动的O3缓冲预计在污染和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大,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背景介绍对流层臭氧(O3)丰度受原位光化学、平流层内流和地表干沉积之间的平衡控制。O3的光化学破坏发生在整个对流层,主要是通过其光解和随后与水蒸气的反应以及与自由基的反应直接损失。对流层O3也会通过催化循环与活性卤素(Cl, Br, I)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只有将对流层卤素化学考虑在内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其变化。目前,卤素被估计将使全球对流层臭氧减少约10-20%,对地表臭氧有很大影响。生物源性短寿命卤代烃(VSL),包括CHBr3、CH2Br2、CH3I和CH2ICl,是通过海洋生物如浮游植物、微藻和大型藻类的代谢自然排放出来的。这些卤素化合物的寿命不到6个月,是对流层中活性氯、溴和碘的重要来源。此外由于O3沉积到海洋中,随后海水碘化物氧化为次碘酸(HOI)和分子碘(I2),并释放到大气中,海洋也是无机碘的非生物来源。在对流层中,活性溴和氯实际上是由VSL卤化碳的光氧化产生的。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改变了VSL卤化碳的自然通量(1979-2013增加约7%)和无机碘(1950-2010增加两倍),并可能在21世纪持续。然而,天然卤素变化将如何影响臭氧和对流层化学以及气候仍然未知。结果讨论21世纪的天然卤素排放:在考虑的每种情况下,与目前相比VSL卤代烃排放量在21世纪末都要更大;全球海洋无机碘排放量在RCP 8.5之后增加了约20%,而在RCP 6.0和RCP 2.6期间分别减少了约10%和20%;到2100年,活性卤素浓度将增加约4-10%,在RCP 6.0下,溴驱动了这些变化,但由于碘碳(增加)和无机碘(减少)通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碘没有出现显著变化,溴和碘对RCP 8.5反应性卤素负荷变化的贡献相同。在RCP 2.6情景下,活性卤素浓度降低(~5%)。2000-2100年全球天然卤素的年度变化。a)短寿命卤代烃通量,b)无机碘排放,c)对流层天然反应性卤素浓度天然卤素对21世纪对流层臭氧的影响:图2显示了2000-2100年间全球对流层臭氧柱浓度的变化,上面和中间的图分别显示了对流层臭氧柱的绝对变化及其与活性卤素相关的损失。与目前相比,到本世纪中叶,卤素驱动的对流层O3柱损失增加,与RCP 6.0和RCP 8.5期间VSL卤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相一致。到2100年,在RCP 8.5条件下,活性卤素对对流层O3的影响保持相对不变,而在RCP 6.0条件下,预计会有较小的消耗。无论排放情景如何(下面的图),预计全球卤素驱动的对流层O3柱损失在整个世纪几乎保持不变(~12.8±0.8%)。2000-2100年全球年度对流层臭氧柱时间序列与卤素化学有关的纬向平均对流层O3损失如图3a、b所示。O3质量的纬向平均损失约为~0.3DU(全球综合为3.9DU),其中溴和碘分别贡献了约16%和80%。卤素介导的臭氧损失显示出明显的半球不对称性(目前在南半球更大)。在南半球温带地区,通过非均相激活进一步增强了平流层O3的消耗。O3相对损失呈现显著梯度,从对流层上层到下层,从北向南增加。RCP 6.0和RCP 8.5由天然卤素驱动的纬向平均对流层O3损失趋势如图3c,d所示。其模式是不均匀的,具有明显的半球和垂直梯度,尽管两种排放情景一致(仅强度不同)。反应性卤素造成的纬向平均对流层O3损失在本世纪,由反应性卤素驱动的臭氧相对损失在对流层中高层减弱(在250hPa时为10-20% 图4a),这一特征在本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被放大。此外,在300至850 hPa之间的热带自由对流层,到本世纪末,卤素造成的未来臭氧损失将减少,这表明该地区臭氧的命运将主要由其他驱动因素控制,包括光解作用以及与水蒸气和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图3c、d和4b)。此外,臭氧损失呈现明显的半球不对称,与“更清洁”的南半球相比,污染更严重的北半球臭氧损失趋势更大。与目前相比,未来卤素介导的O3损失预计将增加10-35%(图4),其中边界层内损失最大。从现在(1990-2009年)到本世纪末(2080-2099年),由活性卤素引起的部分O3柱损失的垂直分辨变化图5显示了从现在到21世纪末近地表臭氧损失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在RCP 6.0情景下,天然卤素引起的2000 - 2100年近地表O3损失变化(15.0±1.1%)大于RCP 8.5情景(3.1±0.7%),但两者共同显示了臭氧损失的增加主要局限于温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30°-60°N和30°-60°S)达到峰值(图5b、d)。现在(1990-2009年)到本世纪末(2080-2099年)卤素驱动的近地表臭氧损失变化预计到本世纪末,最大的臭氧损失将发生在受污染的大陆地区,而不是在遥远的海洋环境中,并具有明显的半球不对称性。特别是,在美国东部、欧洲和东亚地区,预计卤素驱动的O3损失大,分别为71.5±12.9%、30.8±4.2%和6.9±10.1%,RCP 6.0和RCP 8.5分别为48.2±12.6%、18.3±3.2%和23.2±10.9%。2000-2100年卤素驱动的近地表O3损失时间序列ReferenceIglesias-Suarez, F. et al. Natural halogens buffer tropospheric ozone in a changing climate. Nature Climate Change 10, 147-154 (2020).
  • 暴雨来袭 仪器仪表在风雨里筑起“安全堤坝”
    7月和8月是防汛最关键的时期,近段时间来,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强雷电、雷暴大风出现站次多。8月18日08时至19日05时,内蒙古中南部、甘肃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盆地、重庆、贵州西部和东北部、云南中东部、广西西北部和东部、广东、海南岛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均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在我国,造成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极端天气,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强对流天气危害不容小觑强对流天气是指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17.2m/s)、冰雹、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如昙花一现,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但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气象灾害可不容小觑。据中国气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本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900亿元,可见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今年入汛以来,强对流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屡屡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社会关注,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而要防范,对于天气的提前预知,较为重要,仪器仪表来助力。预知天气,还需仪器仪表来助力古人观天象知天气,是靠日常生活经验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逐渐形成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据悉,在天气预测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可见对天气进行准确预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监测预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经过多年发展,应用于研究和业务的气象观测仪器仪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遥感探测两类:前者通过各种类型的感应元件,将直接感应到的大气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转换成机械的、电磁的或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例如气压表、温度表、湿度表等;后者是接收来自不同距离上的大气信号或反射信号,从中反演出大气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例如气象雷达、激光气象雷达(见激光大气遥感)、红外辐射计(见红外大气遥感)等。气象观测在天气预报和减灾防灾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天气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监测,不仅可以减少洪涝、台风等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通过实施人工降雨等人工影响天气手段,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目前,我国能提前38分钟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比“十二五”末提高了16分钟;气象预报逐步从传统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拓展,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仪器仪表筑起“安全堤坝”。仪器仪表筑起“安全堤坝”目前,我国已建成由近7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24部天气雷达、6颗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助力天气预测,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详细来讲,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天气雷达是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一系列脉冲电磁波,利用云雾、雨、雪等降水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为探测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铅直结构,并以此为警戒跟踪降水系统,其用于探测台风、暴雨及冰雹较好;气象卫星可在太空外摄取特定监测区域范围内的气象云图。通过对气象云图进行分析,再结合气象学的有关知识可知我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不难看出,气象卫星、雷达等仪器仪表筑起“安全堤坝”,构建监测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天气的监测,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仪器仪表在风雨里筑起“安全堤坝”。
  • Alit大型人工气候室/药物稳定测试室新品上市
    大型步入式植物生长箱/人工气候室FITOCLIMA WALK-IN BIO系列FitoClima箱体产品适用于植物生长、组织培养、拟南芥、种子发芽、孵化、昆虫学研究、昆虫存储以及其他生命科学中的应用,FitoClima生物学研究用培养箱可提供灵活多样的配件选择以及控制条件来满足不同研究者的需求。FITOCLIMA WALK-IN BIO HP系列FitoClima高效箱体适用于需要大量光照强度和广泛光谱条件的植物,常应用于: 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咖啡、软木等各种常见的需要高光照强度的大型植物。Fitoclima Pharma应用于制药行业的药品稳定性和耐光性试验 箱体设计符合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的所有要求,这些箱体被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稳定性(Q1A标准)及耐光性(Q1B标准)测试,符合国际通用标准以及ICH, DIN, EN, IEC ISO, NP和UNE的要求 箱体体积从600L到无体积限制的大型步入式药品测试室,Fitoclima Pharma系列箱体为制药行业提供独特的精度控制、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气候条件。 欢迎新老客户前来咨询合作!艾力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网址:www.alit.com.cn邮箱:marketing@alit.com.cn 电话:021-62299622
  • 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全文如下: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重温习近平主席和约瑟夫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会晤,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为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3年7月16—19日在北京、11月4—7日在加利福尼亚阳光之乡举行会谈,并发表以下声明:一、中美两国回顾、重申并致力于进一步有效和持续实施2021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和2021年11月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二、中美两国认识到,气候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面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等现有最佳科学发现的警示,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体现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考虑不同国情,根据巴黎协定第二条所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包括努力保持1.5℃可实现,达成该协定的目的。三、中美两国致力于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及其决定,包括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和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两国强调,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对于在这关键十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两国认识到,两国无论是在国内应对措施还是共同合作行动方面对于落实巴黎协定各项目标、推动多边主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人类今世后代,两国将合作并与公约和巴黎协定其他缔约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四、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工作组将就控制和减少排放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各自经验,识别和实施合作项目,并评估联合声明、联合宣言和本次声明的实施情况。工作组由两国气候变化特使共同领导,两国相关部委和政府机构的官员以适当方式参加。五、中美两国将于COP28之前及其后在工作组下重点加速以下具体行动,特别是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能源转型六、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七、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八、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九、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十、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十一、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十二、两国计划就各自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开展合作。十三、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十四、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十五、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地方合作十六、中美两国将支持省、州和城市在电力、交通、建筑和废弃物等领域开展气候合作。双方将推动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其他相关方积极参与合作。两国将通过商定的定期会议,进行政策对话、最佳实践分享、信息交流并促进项目合作。十七、中美两国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举办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十八、双方欢迎并赞赏两国已开展的地方合作,并鼓励省、州和城市开展务实气候合作。森林十九、双方承诺进一步努力,以到2030年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包括通过规管和政策手段全面落实并有效执行各自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双方计划包括在工作组下讨论交流如何增进努力,以加强这一承诺的落实。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协同二十、两国计划合作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部署,以加强温室气体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二十一、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由国家自主决定的性质,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COP28二十二、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二十三、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二十四、两国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两国认为,该决定:——应体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积极进展,包括该协定促进了缔约方和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的行动,以及世界在温升轨迹方面相比没有协定明显处于较好的状况;——应考虑公平,并参考现有最佳科学,包括最新 IPCC 报告;——应在各个主题领域保持平衡,包括回顾性和响应性要素,并与巴黎协定设计保持一致;——应体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要结合不同国情,在行动和支持方面大幅增强雄心和加强落实;——应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煤/油/气)、森林等碳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气体,以及低碳技术等方面发出信号;——认识到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家自主决定性质并回顾巴黎协定第四条第4款,应鼓励2035年全经济范围国家自主贡献涵盖所有温室气体;——应体现适应至关重要,并辅以一项强有力的决定,以提出一个有力度的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加速适应,包括制定目标/指标以加强适应有效性;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关键领域(例如粮食、水、基础设施、健康和生态系统)适应努力;——应注意到发达国家预期2023年实现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目标,重申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将其提供的适应资金至少翻倍;期待COP29通过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并使资金流动符合巴黎协定目标;——应欢迎并赞赏过渡委员会关于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包括为此设立一项基金的建议;——应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包括气候危机的全球性要求尽可能广泛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实现有力度的减缓行动和气候韧性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二十五、中美两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对话、协作努力,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 科技世博安保篇
    图为上海举行水上消防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新华社发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的区域范围会如此之广,囊括浦江两岸、动员全上海、辐射长三角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创纪录地持续那么长时间——184天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包含2万多个场次并吸引7000万人参观,2010上海世博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84天护卫世博,天天都是顶级的安全保障,犹如吹响军号、子弹上膛,绷紧神经毫不松懈 184天,天天都要让连接世博与世界的信息网络通畅,阐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184天,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每天都在迎接公共安全的挑战,要保障游客们各方面的安全,更要从容应对意外突发事件。  为了世博会的平安,上海已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应急防范、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设立了44个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多种“新式武器”进驻世博园区,一系列保障世博安全的科技成果对此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为世博会筑造了一道完美的“防火墙”。  “科技保安”为世博站岗  成功世博,平安为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世博安保指挥部总指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掷地有声:“在这场大考面前,我们必须成功。”  这就是命令,这就是行动的号角。  一项项安全科技创新技术应时而生: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流行病防治与医疗急救、反恐防恐综合系统、突发性事故防范与应急、强对流天气的精细预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7千多万国内外观众将涌入上海,其中有85%以上将在世博园区内用餐,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园区内现有3个世博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设备,58项快速检测技术用于食品安全。所有进入世博园区的食物原料都会100%开箱,对农药残留和瘦肉精以及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指标将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监控。“世博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应用RFID技术,可以清楚地查到每道食品原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来源地等重要信息,出问题保证能“追查到底”。  上海世博园日均40万人流和川流不息的配套物流,要进行严格的安防监控。世博会门票里也隐藏着“科技卫士”:一枚集成电路芯片。门票芯片采用了非接触式射频技术,既能让参观者快速入园,并能实现客流统计、安全管理等功能。  在世博园的所有通道口,都采用门票芯片的技术及毒品炸药探测仪、液态违禁品检查仪等违禁物品探测系统,严格地进行安全检查,并随时与中央数据库交换检查数据,人人过滤、人人清查。  园区内安装了人脸识别项目采集与对比系统以及“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定位精度高、误警率低、空间识别范围广、环境适应性强,可以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  世博场馆内处处活跃着各种机器人“矫健”的身影:车底检查机器人主要活动在临时停车场、重大活动等场合 反恐排爆机器人出现在各种突发涉爆、涉险事件的现场 微声爬壁机器人擅长“飞檐走壁”,主要在楼宇、飞机表面进行侦察作业,是面向反恐侦察开发的紧凑型侦察系统 水下机器人承担起世博期间水域安全保障的重任,能对水下悬浮、沉底或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不明可疑物进行近场探测和处置,具备超强水下排查处置手段。  海陆空三栖覆盖全城,处理紧急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部门已为此编织起“天罗地网”,即一个由两颗气象卫星加密观测,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雷达、自动气象站、综合气象观测站等“全员”参与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正在形成。智能交通和一张特别的“传感网”——无线智能交通ITS传感网将使世博期间的上海中心城区及周边交通更为顺畅。世博园区、世博巡逻艇、世博大巴内等区域都将配备摄像头“全球眼”时刻保卫园区安全。轨道交通20类反恐防范预案也已制定,毒气、放射性物品探测系统将24小时“上班”。  和电熨斗差不多大小、比警犬鼻子更灵敏的人造“狗鼻子”——SIM系列爆炸物探测器,10万亿个空气分子中只要出现1个炸药分子,探测器就能检测出来,这比训练有素的警犬还要敏感1个数量级,为上海的安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武器。  智能交通系统,强对流预警系统,智能疏散照明系统……在公共交通,气象保障,场馆安全保障,处处都可以看到科技大显身手,它们像一个个忠实的卫士,严密地注视着世博园区,守卫着世博的安全。  科研梦想在世博中绽放  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科技团队的共同梦想:科技,让世博更安全!2010年世博会上,上海科研人员的自主研发是“平安世博”实现的中坚力量。  “瘦肉精问题”、“毒猪油问题”、“苏丹红问题”、“三聚氰胺问题”以及最近的“地沟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民以食为天”,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这是全社会的热望。  上海交大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张大兵团队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经过不断的实验、改进,农药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五个科研产品诞生了。  在这之前,我国农药残留检测关键的乙酰胆碱酯酶主要依赖进口,而从家蝇头部蛋白提取,纯度低,稳定性、灵敏度较差。张大兵率先带领团队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成功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乙酰胆碱酯酶,基于该重组酶而研制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这一试剂盒目前已在上海、北京等13个省市的检测机构广泛应用,上海江桥、北蔡等农贸市场也有它的身影。  为了让农药检测能真正具备“火眼金睛”,张大兵团队不断进行改进。很快,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新型农药残留速测卡”被研制出来 最新产品是“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其外形酷似U盘,可以快速、直观地“读出”待测食物中所含农药成分及具体含量。除了农药检测,针对瘦肉精快速检测的“免疫试纸条”,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对转基因食品的监测技术……  “天气预报要准确,首先必须精细化的观测。也许我们还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的5—10月正值上海主汛期,是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雷电、高温等高影响天气的频发期,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让世博会更精彩,上海市气候中心谈建国副主任表示。  世博园区建筑物、道路、黄浦江、绿化等局地环境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温度和湿度等局地环境气象要素的差别。此外,人体在是否有阳光照射等不同的局地环境下的实际感觉也大不一样。因此,对世博园区小尺度环境气象预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最难的就是精细化的观测布点,要综合考虑园区下垫面的情况才确定在哪里适合安装什么样的气象监测仪器。”没有可以参照的模板,只能靠自己摸索,通过精细化的模拟,综合考虑世博园区特殊下垫面,气象部门已经建成了针对世博园区精细化的观测网,能够精确到场馆和片区。开发上海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不仅能对城市温度、风场、相对湿度、体感温度和紫外线进行预报,同时也为诠释上海城市热岛、干岛和湿岛的变化提供了手段。他告诉记者,2007年10月特奥会在上海举办期间,上海市气象局就曾利用这一项目研发技术首次对举行特奥会开闭幕式的上海体育场和江湾体育中心开闭幕期间,体育场周边的温度、风场和体感舒适度进行精细化预报和服务。  “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还可以用于不同风向下烟火燃放扩散进行评估,可以为世博会开幕期间针对不同的风向风速下焰火燃放方案的准备提供依据。”谈建国表示。  上海的世博会因为他们而更安全,也因为他们而精彩。  展望科研的“后世博时代”  创新是世博会最永恒的主题,世博会从来都是高科技的舞台。世博科技如何才能“永不落幕”呢?  “这些成果也许在世博会中是配角,甚至是幕后英雄,但它们的生命力将很长。”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世博科技专项取得的效果,将在201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产生持续效应,这是科技支撑世博更深远一层的意义。经过世博会大规模的示范应用,这些技术必将在集成度和产业化方面更上一层楼。  “让天气预报变得更准确、更便民。”世博会期间建立的覆盖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区、世博园区的三级气象监测预警网络将在世博后继续为民众服务,其地面自动站网的间距平均小于5公里,从天、地、空全方位捕捉天气变化的动态信息。依托高性能计算机,运用世博会期间开发的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大雾监测预报、雷电监测预报等技术,将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天气预报体系。  精细化、人性化将是将来天气预报的宗旨。“今日气温偏高,易中暑,请注意防范” “目前大气扩散能力好,风力适中,适合燃放烟花”……中暑指数和燃放烟花指数等气象服务都可以通过公共信息LED显示屏、园区广播、导向触摸屏、信息亭、预警信号灯光发布系统等向公众发布。气象专报可以做到1小时更新1次。不久的将来,老百姓在日常的每一天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精准天气预报了。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今后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将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能同时分析多种污染物,操作简便易掌握,而且微型便携。”张大兵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体系,30分钟内可完成大部分食品的安全检测。上海还将建立“供博食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全程溯源,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出现在世博园区的直接饮用水也将在世博会出现在部分上海市民家庭里。上海一直都是水质性缺水城市,饮水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世博期间修建的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长兴岛北侧,是国内最大的边滩水库。青草沙工程应用科技创新逾百项在江心成库、深水筑堤、水库防渗、地基处理、取输水建筑等关键环节上,有效控制了水体富营养化,保障了上海市民饮用水的水质。建成后,水坝每天的供水量达到719万吨,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此外,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南部的世博浦西园区内的南市水厂经升级改造后,不仅可以向世博园区每天提供50万吨直接饮用水,同时也向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静安、长宁等区域以及闵行、普陀部分地区提供优质自来水。  世博安保科技,将在世博后继续惠泽公众,演绎更安全健康的明天。
  • 风云三号F星发射成功 将开启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
    8月3日11时47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风云三号F星(又称:风云三号06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风云三号F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记者从八院了解到,作为上午轨道卫星风云三号C星的接替星,风云三号F星上搭载了10台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的遥感仪器,观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新研的2台紫外高光谱探测仪,将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王淇俊 摄台风暴雨捕捉更精准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台风暴雨区域的大气温湿度分布可以描绘台风暴雨位置及强度等信息,台风暴雨区域大气温湿度分层越精细,台风暴雨信息刻画越精准。卫星高频次、高精度获取大气温湿度廓线信息,不仅对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对区域和中小尺度天气、短临天气,特别是台风、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具有重要贡献。风云三号F星搭载了先进的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三台仪器探测大气温湿度廓线。相比风云三号C星,F星的大气垂直探测通道数量提升近47倍,微波温度计大气探测通道17个,微波湿度计大气探测通道15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探测通道达3000多个。通道越多,大气垂直分层探测越精细,也就意味着这台大气温湿度“CT机”垂直分层能力显著提升,对大气温湿度分层认知更精准。同时,微波和光学大气探测仪器深度联合,将充分发挥微波通道不受天气影响及高光谱探测通道更精细的优势,可探测人眼难以捉摸的大气温湿度廓线信息,为大气做更精准的“三维扫描”,可提示未来几小时哪些区域将会发生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更加精准地捕捉台风、暴雨等大气温湿度分层信息,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风云三号F星在轨效果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俯瞰、侧视”双管齐下痕量气体是大气中浓度低于十万分之一的粒子,主要有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全球大气环境及气候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卫星对全球大气痕量气体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能对全球大气环境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风云三号F星装载了2台新研制的紫外高光谱遥感设备。其中,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用于紫外可见光波段探测。仪器正面“俯视”地球大气,犹如一台“超广角CT机”,可以实现每天一幅全球大气微量成分探测图像,能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该仪器探测通道数量近千个,幅宽达2900公里,空间分辨率优于7公里,相比国内外同类型紫外探测仪器,其在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同类载荷先进水平。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则是通过对大气侧面扫描,获取大气垂直廓线信息。这是我国首台利用临边观测模式进行紫外可见波段高光谱大气探测的业务载荷,主要用于气候变化、大气化学以及大气环境研究。该仪器探测通道数量达2000余个,垂直分辨率优于3公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载荷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临边大气探测的空白。
  • 用户必读 !梅雨季必须掌握仪器防潮Tips
    温馨提示2020年的“梅姑娘”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雨雨雨”模式正式开启~夏季梅雨时,要做好居住楼、办公室防潮通风措施,防止霉菌滋生危害健康。同时,要做好实验室内防潮、防湿工作,保持室内合理科学的温湿度,防止温/湿度过高引起分析仪器发生故障或者损害。谱育科技梅雨季仪器防潮维护小贴士,请查收~防潮维护之ICP-MS谱育科技SUPEC 7000ICP-MS 1 温湿度1、仪器室需配置一台及以上冷暖空调, 保证室温在18-24 ℃, 室温波动小于 2℃/h,空调出风口不要对着仪器吹;2、潮湿地区或季节需要安装除湿器, 最好能保证室内相对湿度低于 60% 。2 排风管1、不可在下雨时使雨水顺着管道流入仪器中,可将管道设计成内部稍高以防雨水倒灌;2、夏季气候湿热地区,室内空调开启后,管道内部容易产生冷凝水,要确保冷凝水不流入仪器内部,建议在抽风口处制作一个冷凝水收集槽并用管子导入到合适的地方,或在不点火的时候将排风罩从仪器上取下,也可采用连续排风的方式来放置冷凝回流现象;3、排风管道的出口最好安装防风罩,或将排风口设计为向下排风,以防止大风天气风倒灌从而影响排风风速、大雨天气雨水倒灌流入仪器内部。3 仪器停用1、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最好也能保持通电抽真空状态,以防止真空腔内部透镜、四六级杆以及检测器等核心部件的老化及污染;2、若不能保持通电抽真空状态,每周至少一次给仪器通电、抽真空、点火运行1~2小时为佳。4 防雷电南方尤其沿海地区夏季多强对流天气,雷电频发,必须保证仪器设备接地良好,保证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Ω,最好在2Ω以下,电路负载时零线、地线电压不高于1V。5 仪器放置1、空调出风口不要正对仪器吹2、主机放置位置避免阳光直射3、冷却循环水机若单独放置于隔间,务必保证环境温度处于常温25℃以下,且通风良好。防潮维护之ICP-OES谱育科技EXPEC 6500ICP-OES01温湿度仪器室需配置一台或一台以上冷暖空调, 保证室温(17-27) ℃, 室温波动小于 2℃/小时;潮湿地区或季节需要安装除湿器, 最好能保证室内相对湿度低于 70% 。02使用注意事项1、湿度大的时候(70%以上)点火前可适当延长检测器及光室吹扫时间;2、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最好也能保持通电状态,并确保每周至少正常点火运行一小时以上,以防止仪器内部电子元器件的老化或失效。03其他要求排风管、防雷电、仪器放置要求与ICP-MS防护要求一致。温馨提醒如您有仪器维护、服务等需求,可在公众号对话框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为您联系相关负责人,也可拨打谱育科技服务热线:400-700-2658
  • 2022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拟立项项目公示
    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公告,对2022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水科学”“江淮气象”“先进功能膜材料”“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1月21日至27日。2022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共拟立58项,其中“水科学”类21项,“能源互联网”类18项,“江淮气象”类12项,“先进功能膜材料”类7项。2022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拟立项项目表序号申请人所在单位项目名称资助金额项目类别基金类别合作单位1张倩安徽大学基于低碳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输配协同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2李军合肥工业大学考虑电-碳市场协同的电力综合供应成本核算与电能量市场运营机制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3毛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退化机理及高效运行技术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北供电公司4葛君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低/非贵金属的亲水疏气仿生氢电极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5陈忠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晶闸管失效机理分析及老化特性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6程文娟合肥工业大学计及规模化分布式资源的省级电网频率协同控制方法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河海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7杨贺钧合肥工业大学考虑灵活性资源互动的新型配电系统协同运行关键技术研究100重点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8张秀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基于二维电磁传感矩阵的无人机自主巡线识别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9赵树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图像融合的变压器套管运行状态智能诊断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10骆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广域感知关键技术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合肥学院11彭勃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柔性互联配电网形态结构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12汪玉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虚拟电厂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双向导引机制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13孙韬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带电着火及其向交叉区域的蔓延机制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14张金锋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面向悬浮抱杆作业的绳索牵引系统构型原理与控制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15谭琦合肥工业大学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数据融合的输电线路通道智能优选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16刘伟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分子预测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安徽大学,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17张燚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放动态环境下电力视觉智能的主动式持续学习方法30培育能源互联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18杨海涛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流互感器电弧故障下油气混合物动力学行为及结构改进方法研究30培育能源互联网中国矿业大学19唐成宏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聚乙烯醇(PVA)光学基膜—偏光片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300重点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20许宏平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汽车安全玻璃应用的功能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中间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300重点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皖维皕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1柳巨澜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水溶膜吹膜加工过程多尺度结构演化机理和性能调控140重点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22吴福胜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功能膜用聚乙烯醇(PVA)树脂合成及应用性能调控研究140重点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23叶克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偏光片条纹评测与原因分析40培育先进功能膜材料合肥德瑞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4张前磊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光学基膜多组分溶液流延加工过程凝胶化行为调控在线研究及产线验证40培育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严琦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车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聚集态结构调控及安全玻璃应用评测研究40培育先进功能膜材料安徽皖维皕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6刘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淮河流域水循环协同观测技术研究80重点江淮气象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7李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与陆面过程及人为源气溶胶的相互作用研究80重点江淮气象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8庄鹏安徽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城区高时空分辨率水汽通量监测与暴雨短临预警技术研究80重点江淮气象安徽省气象台,合肥市气象局29王状安徽省气象局淮河流域边界层臭氧垂直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70重点江淮气象安徽大学30董德保安徽省气象局皖北诱发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强对流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研究70重点江淮气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1岳伟安徽省气象局基于气象因子的稻米品质定量化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32张帅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边界层结构立体探测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33李清泉安徽省气象局气候变化背景下淮河流域高温干旱的长期变化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国家气候中心34赵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气候变化背景下江淮地区灾害性强降水的长期变化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浙江大学35刘芸芸安徽省气象局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持续性暴雨演变机理和预报方法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国家气候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36郑淋淋安徽省气象局大别山不同地形区强降水的精细时空分布特征和机理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7陈光舟安徽省气象局基于多模式精细化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的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研究30培育江淮气象国家气象中心,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38宋新江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复杂环境下堤防灾变识别与机理研究70重点水科学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合肥工业大学39罗居刚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下建筑物缺陷检测方法研究70重点水科学河海大学,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40蒋尚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动态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研究70重点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41王久晟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淮河干流分级洪水河道治理目标与方法研究70重点水科学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42马浩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水资源取水户用水量多指标智慧化预警模型研究70重点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3李宗尧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文参数区域综合与可视化仿真模拟70重点水科学安徽省水文局,河海大学44王振龙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淮北地区地下水补给规律及水量水位双控体系研究70重点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45梁建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中小型水利涵闸装配式结构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70重点水科学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瑞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46肖晨光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河流形态演变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机理及治理模式研究70重点水科学河海大学47汪邦稳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淮北平原区水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70重点水科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48张景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江淮地区水工混凝土碳化指标研究与耐久性评估25培育水科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49吴楠安徽师范大学基于OTSU和频率分类的江淮流域河湖岸线要素自动识别提取及其影响岸线变化规律研究25培育水科学50刘怀利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农村饮水智能管控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51潘邦龙安徽建筑大学环巢湖典型河湖水域颗粒态磷全偏振遥感动态监测模型研究25培育水科学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52曹秀清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基于星机地协同的灌区灌溉识别与评估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53陈小凤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面向多功能协调发展的淮北平原调水受水区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合肥工业大学54彭建和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水闸安全监测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河海大学,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55徐海波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基于物联网与BIM技术的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智能管控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天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6陈政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与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57唐玉朝安徽建筑大学皖北地区地下水源主要污染物的赋存及其去除理论与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58张靖雨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不同土石含量弃渣场的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5培育水科学安徽理工大学
  • 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强化高光谱技术
    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关键目标中提到要尽快实现气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应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以下为通知全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2年4月28日(本文有删减)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纲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二、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气象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发生机理和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强化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展暴雨、强对流天气、季风、台风、青藏高原和海洋等大气科学试验。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与气象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国际气象科技深度合作,探索牵头组织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区域气象研究能力建设,做强做优灾害性天气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探索统筹重大气象装备、气象卫星、暴雨、台风等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推进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在关键区域建设一批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强化气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索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气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实施气象科技力量倍增计划。(五)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数值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气象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揭榜挂帅”制度。深化气象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健全气象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制度,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气象科研诚信体系。三、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六)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按照相关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持续健全气象卫星和雷达体系,强化遥感综合应用,做好频率使用需求分析和相关论证。加强全球气象监测,提升全球气象资料获取及共享能力。发展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推进国产化和迭代更新,完善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和试验验证体系。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健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七)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加强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能力建设,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完善台风、海洋、环境等专业气象预报模式,健全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提高全球重要城市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重要气候事件预测水平。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八)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探索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平台和众创平台,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九)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在确保气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地球系统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气象相关数据获取、存储、汇交、使用监管制度,研制高质量气象数据集,提高气象数据应用服务能力。适度超前升级迭代气象超级计算机系统。研究建设固移融合、高速泛在的气象通信网络。构建数字孪生大气,提升大气仿真模拟和分析能力。制定气象数据产权保护政策。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十)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流域区域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鉴定评估制度。发展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能力建设。(十一)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等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十二)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编制和实施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加强国家、区域、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国家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高性能增雨飞机等新型作业装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重大活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十三)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五、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十四)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建立全球粮食安全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十五)实施海洋强国气象保障行动。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实施远洋船舶、大型风电场等平台气象观测设备搭载计划,推进海洋和气象资料共享共用。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全力保障海洋生态保护、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强化全球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能力,为海上运输重要航路和重要支点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十六)实施交通强国气象保障行动。探索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航道、分水域、分铁路线路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强化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和部分重点水域交通气象服务。加强危险天气咨询服务。建立多式联运物流气象服务体系,开展全球商贸物流气象保障服务。(十七)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和调配储运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健全相关制度政策,促进和规范气象产业有序发展,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十八)实施气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加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地区气象发展取得新突破,支持中西部地区气象加快发展,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六、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十九)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增强农村、山区、海岛、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二十)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二十一)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按照有关规划加密城市气象观测站点,发展分区、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将气象服务全面接入城市数据大脑,探索推广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二十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强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等气候承载力脆弱区影响的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强化气候承载力评估,建立气候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在重点区域加强气候变化风险预警和智能决策能力建设。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建立气候变化监测发布制度。加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增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科技支撑能力。(二十三)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建立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区划、监测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研究加快相关监测网建设。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资源量评估,对全国可利用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进行全面勘查评价。研究建设气候资源监测和预报系统,提高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探索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气象服务基地,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二十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实施生态气象保障工程,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气象服务。建立“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及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气象服务机制。加强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气候宜居地等气候生态品牌。八、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二十五)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国家级人才计划和人才奖励对气象领域支持力度。实施专项人才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气象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深化气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二十六)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加强大气科学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鼓励和引导高校设置气象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气象跨学科人才培养,促进气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高水平气象人才培养体系。将气象人才纳入国家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二十七)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好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有关规定。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人才发展,将气象人才培养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气象工作,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在基层台站专业技术人才中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夯实基层气象人才基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九、强化组织实施(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等保障。中国气象局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示范。(二十九)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三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三十一)推进开放合作。深化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强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气象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在世界气象组织等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气象事务规则、标准制修订。(三十二)加强投入保障。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支持气象领域科学研究和科研项目建设。完善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机制,支持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按规定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气象工作者有关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 88项成果获奖!2020年度宁夏科学技术奖励获奖名单出炉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授予“铸造用工业级3DP打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宁夏新能源高效消纳综合技术创新与实践”2项成果为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授予“黄河宁夏段防洪减灾工程方案优化与智能监管关键技术”1项成果为2020年度自治区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奖,  ★授予“天然气调压系统关键控制阀”等8项成果为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授予“新体系高能比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26项成果为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授予“铜基纳米分子磁体的构筑及相变机理的热力学研究”等51项成果为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20年度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一、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项)  (一)铸造用工业级3DP打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二)宁夏新能源高效消纳综合技术创新与实践。  二、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黄河宁夏段防洪减灾工程方案优化与智能监管关键技术。  三、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8项)  (一)天然气调压系统关键控制阀。  (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在宁夏电网的优化及应用。  (三)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开发、规模化制备及工业应用。  (四)玉米调结构转方式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五)宁夏特色瓜菜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示范。  (六)河套盐碱地生态治理及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七)干旱区城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八)多院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体系创建及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应用。  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6项)  (一)新体系高能比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二)45-28nm配线用Ta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品质提升。  (三)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供电恢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四)换流站阀厅设备动态监测及壁面清洁组合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  (五)循环换热一体化分离装备的国产化研发及工业应用。  (六)年产1500万吨智能高效输送装备研制。  (七)新型高效百万千瓦级二次再热蒸汽轮机配套关键零部件研制及产业化。  (八)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网安全态势感知、预警与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九)宁夏地区非常规石油资源关键开发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  (十)宁夏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十一)旱区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二)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  (十三)枸杞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十四)滩羊肉质提升及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十五)奶牛乳腺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十六)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十七)黄土丘陵区退化草地恢复过程及其碳氮效应。  (十八)面向可持续经营的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稳定性研究。  (十九)宁夏盐环定扬黄工程节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十)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  (二十一)地震活动场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及应用实践。  (二十二)国土空间变化智能监管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二十三)磁性层状LDH超分子组装与靶向缓释给药系统设计研发。  (二十四)利用双细胞膜片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及其修复大段骨缺损研究。  (二十五)生物节律基因调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技术及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二十六)眼遗传病精准诊断体系构建的研究。  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1项)  (一)铜基纳米分子磁体的构筑及相变机理的热力学研究。  (二)氢能清洁生产及高附加值化学转化理论与实践。  (三)GIS设备间歇性缺陷智能巡检与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四)超(特)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诊断技术提升及工程应用。  (五)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运营效率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六)高纯金属钒制备关键技术。  (七)太空射线科学探测卫星用铍窗口材料制备技术。  (八)基于窄带蜂窝网络集成组网的智能化能源计量仪表。  (九)LGK-315大功率逆变等离子弧切割/气刨机研发。  (十)基于SCADA系统的机采系统效率在线测试技术研究。  (十一)电解锰精滤渣煅烧烟气SO2还原阳极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研究及示范。  (十二)构建为创造性服务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  (十三)宁夏牛羊养殖模式及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十四)荞麦燕麦新品种信农1号、黔黑荞1号、燕科1号引育及推广。  (十五)六盘山深度贫困典型区特色种养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十六)特色优势农产品功能成分检测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  (十七)枸杞病虫害防治高效精准用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十八)水稻、玉米专用缓/控释肥工艺技术研发与应用。  (十九)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十)宁夏高品质枸杞植保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二十一)防治稻瘟病芽胞杆菌杀菌剂的研发与生防机制研究。  (二十二)气温升高与干旱对灵武长枣光合产物分配与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  (二十三)宁夏不同生态区设施环境优化与栽培模式研究示范推广。  (二十四)宁夏中南部地区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及配套作物栽培技术理论研究。  (二十五)特色林果业高效节水综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  (二十六)宁夏设施蔬菜西花蓟马定殖及寄主定位嗅觉感受机制研究。  (二十七)肉苁蓉人工控制寄生关键技术研究。  (二十八)宁夏枸杞药材质量形成对温度的响应机制研究。  (二十九)河流网演化与泥沙输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三十)黄土高原扬黄灌区(宁夏)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十一)紫花苜蓿耐盐机理研究及应用。  (三十二)基于“互联网+”的宁夏水文监测数据采集与计算处理研究。  (三十三)基于多源探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的宁夏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三十四)宁夏固原岩盐资源勘查开发关键问题研究。  (三十五)石嘴山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及综合保护研究。  (三十六)宁夏古生物化石资源研究。  (三十七)基于毒损脑络学说研究苦参和柴胡中的新型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三十八)TLS 聚合酶对消化道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研究。  (三十九)枸杞多糖经TLR/NF-κB通路对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  (四十)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通过MMP/LOX促进胃癌转移的研究。  (四十一)心肌泛素连接酶MuRF2抑制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四十二)抗感染组织工程骨的研制及体外研究。  (四十三)PGC-1β调控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四十四)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与卵巢保护的探讨。  (四十五)磁共振新技术在新生儿脑发育和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四十六)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损伤性卵巢早衰中的分子机制。  (四十七)脊髓脊柱神经外科疾病微创治疗关键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四十八)椎间孔镜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四十九)胃肠道癌症患者心理状况的系列研究及安宁疗护的临床实践。  (五十)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五十一)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细针穿刺芬太尼-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应用研究。
  • 山西强暴雨追踪:专家表示极端天气未来将趋于常态化
    山西近日遭遇持续降雨,多地接连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严重。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10月2日-7日,山西有近2/3地区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285.2毫米。而对于山西大部分地区而言,此轮降雨雨量是常年同期5倍以上。中国环境报记者联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爱青,专家表示,“2021年,整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雨带北移且高强度,这正是极端气候的表现。”(来源:新华网)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由于气候变化对整个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极端事件日益增多。气候变化离我们并不遥远,以后我们也会越来越多的遭遇这种极端天气。不仅强度日益增大,发生频率上也有显著增加。”冯爱青说。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根据IPCC AR6第一工作组的最新研究结果:人类活动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变暖趋势日趋显著,自2001起至2020年的2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已经上升了0.99摄氏度。”冯爱青介绍说。当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达4摄氏度或更高,全球气候变化风险为高至非常高水平,气候变化将对全球自然系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管理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生命之源面临风险,气候变化将导致西北、华北水资源风险突出。冯爱青表示,在未来30年中,中国北方地表水资源含量将减少12%-13%,南方地区水资源含量将减少7%-10%,北方水资源的减少幅度明显高于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湿润、半湿润地区更敏感,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风险水平很高。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气候变化给水资源带来威胁同时,同样会给农业带来显著影响。比如,气候变暖使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种植边界北移,作物的布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适宜种植区面积将逐步扩大。1981-2010中国一年两熟和三熟种植北界北移(Yang et al., 2015)“生长期的变暖已经造成了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育期缩短和关键生育期的前移,沿海城市面临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冯爱青补充道。气候变化将加剧河口和海岸的侵蚀程度,造成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叠加台风-风暴潮,加剧滨海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未来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沿海多地当前百年一遇极值水位的重现期将显著缩短。其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洪水淹没风险突出。气候变化在给中国各类资源、行业、城市带来风险的同时,由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端天气常态化已有迹象“在不同的增暖阈值下,中国极端高温将增多增强、极端低温将减少减弱;区域平均强降水量和频率都将增加,干旱日数将减少,且各指数的变幅增多。极端降水未来变化的年代际变率较大,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冯爱青表示。实际上,极端天气的常态化在日常生活中早有显现,自今年1月起,极端天气如洪水猛兽般步步紧逼。与以往冰天雪地的一月不同,北方的人们大概感知到今年1月中旬后,增温现象明显,呈现出“暖冬”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少地区也出现了“反常”现象。比如,5月,湖北武汉出现13-14级雷暴大风,强对流天气给湖北带来了重大的气象灾害与经济损失;5月中旬,苏州、武汉两地遭遇龙卷风;7月以来,河南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遭遇特大暴雨… … “在未来的几年,多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将会渐渐变成常态。因此,城市都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冯爱青表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同样表示,“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预防极端事件的能力。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将来在某种程度上,应急这种现象会成为常态化。”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迫在眉睫针对上述顾虑与担忧,中国科学界早有研究。“应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重大工程建设审批,并且建设防雷系统、海绵城市、通风廊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在灾难发生时减少损失。”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廖玉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积极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切实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建部早在2016年联合发布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出“要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需增强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的变化能力”。一些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先行先试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局此前推出纪录片《水墨丹青入画来——岳阳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纪实》,讲述了岳阳作为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之一,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城市建设,全市建成6个国家气象站、232处区域气象站、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立体监测站网。岳阳市采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城市内涝、城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提前监测预警。结合岳阳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衍生、次生灾害能力。此外,岳阳市还建成了水上安全气象保障平台以及洞庭湖区湿地洪水调蓄。同样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将适应气候的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建设与管理各个环节。持续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利用科技干预开发利用“空中云水”,加快推进淠史杭区引水工程,新建调蓄设施48座。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气象监测体系建设,打造林带穿境、纵横交错、层次多样的“城市绿廊”。“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找准定位,规划先行,综合应对,协同推进。同时要完善多中心、多主体参与的城市适应治理机制,制定本地化、个性化适应措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刘长松在《城市安全、气候风险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提到。2021世界城市日推广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其年度主题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注意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也切实开始行动起来。要看到的是,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依然存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建筑和社区的适应性和韧性、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以及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整体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己烯迁移量的测定》等13项地方标准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技术规范》等13项地方标准,现予公布(见附件)。附件:地方标准发布目录附件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6月26日附件地方标准发布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ICS编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1DB43/T 2642-2023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技术规范2023/6/262023/9/2601.140.30A012DB43/T 2643-2023南方地表高温遥感监测评估方法2023/6/262023/9/2607.060A473DB43/T 2644-2023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2023/6/262023/9/2607.060A474DB43/T 2645-2023油茶农业气象观测规范2023/6/262023/9/2607.060A475DB43/T 2646-2023城镇天然气系统防雷装置检测规范2023/6/262023/9/2607.060A476DB43/T 2647-2023预报员培训强对流个例入选规范2023/6/262023/9/2607.060A477DB43/T 2648-2023一次性竹质餐具(刀、叉、匙)通用技术要求2023/6/262023/9/2697.040.60Y688DB43/T 2649-2023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己烯迁移量的测定2023/6/262023/9/2697.220.10Y559DB43/T 2650-2023低温粮仓通用技术要求2023/6/262023/9/2665.040.20B9310DB43/T 2651-2023杂物电梯安全评估细则2023/6/262023/9/2601.040.25 N1011DB43/T 1588.37-2023小吃湘菜 第37部分:栖凤渡鱼粉2023/6/262023/9/2667.120X2212DB43/T 2652-2023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范2023/6/262023/9/2603.100.01A0113DB43/T 2653-202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评估规范2023/6/262023/9/2603.080.01A16
  •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出台对地观测战略
    近日,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出台该部的对地观测战略(DECC Earth Observation Strategy),希望通过对地观测,以各种方式包括在地球或海洋表面、海洋之下以及在大气层内的高度测量地球系统,形成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ldquo 感知&rdquo 地球的变化,确保一些措施不被延误,如保护野生动物、建设新的能源基础设施等。 具体来说,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有关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实现目标的关键长期的数据库;第二、部署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如何能够访问这些数据库;第三、部署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如何制定新的监测方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信息有HASUC整理摘录,HASUC主营:真空干燥箱、烘箱、电子防潮箱、鼓风干燥箱、培养箱、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干燥柜、电炉、马弗炉、电阻炉、二氧化碳培养箱、霉菌培养箱、隔水式培养箱、低温培养箱、BOD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人工气候箱、 恒温干燥箱、防潮箱、高温烤箱、低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高低温箱、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交变试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恒温恒湿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培养箱、氮气柜、干燥箱、恒温箱、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盐雾腐蚀试验箱、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两三厢冷热冲击试验箱、精密曲线编程旋转烘箱、远红外线干燥箱、防爆干燥箱、精密烘箱、真空测漏箱、人工气候箱、光照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干培两用箱、超净工作台、真空脱泡箱等。
  • 安光所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实现了对对流层臭氧廓线的反演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员团队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臭氧在平流层通过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来保护地球生物,而在对流层因其强氧化性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属于二次污染物。近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在许多城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典型的污染气体,为了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近地面臭氧浓度和垂直分布的准确监测必须提上日程。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作为被动光学监测技术,能实现多组分气体浓度(如NO2、SO2、HCHO等)的反演,但由于太阳光穿越平流层时,平流层臭氧吸收的干扰,使得用MAX-DOAS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安光所科研团队罗宇涵副研究员与钱园园博士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平流层臭氧吸收,从而准确获得对流层臭氧的吸收数据,使用最优估计算法最终获得可靠的对流层臭氧廓线。该研究拓展了MAX-DOAS仪器的应用场景,为研究对流层臭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方案。   钱园园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罗宇涵副研究员与司福祺研究员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MAX-DOAS反演对流层臭氧的方法及与激光雷达测量的臭氧廓线结果对比
  • 科学团队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员团队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臭氧在平流层通过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来保护地球生物,而在对流层因其强氧化性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属于二次污染物。近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在许多城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典型的污染气体,为了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近地面臭氧浓度和垂直分布的准确监测必须提上日程。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作为被动光学监测技术,能实现多组分气体浓度(如NO2、SO2、HCHO等)的反演,但由于太阳光穿越平流层时,平流层臭氧吸收的干扰,使得用MAX-DOAS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安光所科研团队罗宇涵副研究员与钱园园博士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平流层臭氧吸收,从而准确获得对流层臭氧的吸收数据,使用最优估计算法最终获得可靠的对流层臭氧廓线。该研究拓展了MAX-DOAS仪器的应用场景,为研究对流层臭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方案。钱园园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罗宇涵副研究员与司福祺研究员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MAX-DOAS反演对流层臭氧的方法及与激光雷达测量的臭氧廓线结果对比
  • 科学岛团队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员团队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臭氧在平流层通过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来保护地球生物,而在对流层因其强氧化性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属于二次污染物。近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在许多城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典型的污染气体,为了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近地面臭氧浓度和垂直分布的准确监测必须提上日程。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作为被动光学监测技术,能实现多组分气体浓度(如NO2、SO2、HCHO等)的反演,但由于太阳光穿越平流层时,平流层臭氧吸收的干扰,使得用MAX-DOAS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安光所科研团队罗宇涵副研究员与钱园园博士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平流层臭氧吸收,从而准确获得对流层臭氧的吸收数据,使用最优估计算法最终获得可靠的对流层臭氧廓线。该研究拓展了MAX-DOAS仪器的应用场景,为研究对流层臭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方案。   钱园园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罗宇涵副研究员与司福祺研究员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MAX-DOAS反演对流层臭氧的方法及与激光雷达测量的臭氧廓线结果对比
  • 402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采购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试验及数据融合应用系统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试验及数据融合应用系统(一期) 招标项目公告,预算402万元。潜在投标人需于2022年06月09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详细信息如下:采购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项目编号:ZQC-H22059项目名称: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试验及数据融合应用系统(一期)预算金额:402.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多波段雷达协同控制和数据融合示范应用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协同控制系统和数据融合系统建设。协同控制系统包括雷达状态管理分系统、协同策略判定及下发分系统、协同全过程展示分系统、系统仿真模拟分系统和协同知识库5个部分。数据融合系统包括数据质控分系统、产品融合与监测告警分系统、分析评估分系统和数据展示分系统4个部分。协同控制系统与数据融合系统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数据融合系统识别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位置等信息为协同控制的扫描模式智能切换提供依据;协同控制获得更加全面的天气过程三维精细化结构数据,为精细化精准化产品的生成提供支撑。系统平台建设完成后不仅可以在国家级部署和使用,还可以推广部署于具备多波段雷达协同观测能力的省/市运行,使平台具备灵活的拓展能力和适应性。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屹尧科技参加第三届中国(东北)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
    第三届中国(东北)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于7月3日在沈阳科学宫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会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以&ldquo 科学、发展、创新&rdquo 为展会主题。 屹尧科技在本次展会中展出了适合多领域复杂样品消解的 &ldquo WX-8000专家型密闭微波消解仪&rdquo 。 WX-8000具有超强大的工业级设计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全性。 · 工业级专用微波谐振腔设计 · 双磁控管错位谐振排列设计 · 强对流冷却设计WX-8000具有多重安全防护系统。 · 罐体三重连锁安全设计 全密闭安全泄压膜设计 全密闭长裙边破裂泄压设计 全反应罐框架垂直泄压设计 · 整体316L不锈钢激光无缝焊接制作工艺 · 多层复合一体式高强度不锈钢安全防爆门 · 独立浮动缓冲门锁设计
  • 香港中文大学《ACS Nano》:3D打印小尺度机器人及其在血栓定位与加速溶栓的应用
    血栓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内疾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例如心梗、中风及肺栓塞等,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案常先通过注射溶栓药物或导管介入技术去除血栓,接着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二次堵塞。然而溶栓药物缺乏靶向性,无法主动在血栓部位富集,且高浓度的药物易引发内出血和血压波动,因此难以高效安全地完成去除血栓的任务。导管介入技术则对操作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操作不当容易损伤血管,甚至造成二次堵塞。近年来,小尺度机器人系统在狭窄闭塞的生物环境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人员开发出可破坏血栓结构的微型机器人。然而,如何在动态血流环境中实现小尺度机器人的可控靶向递送和实时状态监测仍是一个巨大挑战,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血栓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张立教授课题组王乾乾博士、杜星洲博士、金东东博士提出一种基于小尺度机器人的血栓定位及加速溶栓方案。螺旋形微机器人采用3D打印工艺制造,采用动态磁场进行自动化递送,同时采用超声成像进行实时的机器人定位及环境监测。机器人能够实时定位血栓位置,并加速血栓的溶解。这项研究有望为血栓症的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小尺度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以“Real-Time Ultrasound Doppler Tracking and Autonomous Navigation of a Miniature Helical Robot for Accelerating Thrombolysis in Dynamic Blood Flow”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ACS Nano》。 该工作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S130, 摩方精密)打印了螺旋形微机器人,并预留磁性物质的嵌入空间。微机器人整体结构采用摩方精密提供的poly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PEGDA)材料,机器人尺寸为直径2.15 mm、长度7.30 mm。实验结果显示,螺旋形机器人在血液环境及血流环境中表现出极好的结构稳定性,在溶除血栓任务结束后能保持完成的整体结构并被回收。该打印设计方案可根据需求进行尺寸缩放,以期应用于不同的狭窄生物环境中。 在机器人系统搭建完成后,研究人员在测试平台中验证了医学图像引导机器人递送、溶栓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以及机器人诱导产生的多普勒超声信号,研究人员在类血管复杂动态环境中成功实现血栓堵塞部位的定位。机器人在磁场驱动下能够产生强对流加速溶栓因子的物质交换,同时对血液-血栓界面施加剪切力促进溶栓产物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使用溶栓药剂,该方案可大幅提高血管的疏通效率(约4倍),完全溶栓率提高至350%,且不产生明显的血栓碎片,降低了二次堵塞的风险。配合不同尺寸的小尺度机器人,该方案可根据需要应用于不同直径的血管中,有望为外场驱动的小尺度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图 1.螺旋形机器人在动态、类血管环境中的自动化导航整体方案。 图 2.螺旋形机器人在血流环境中的受力分析及磁控。 图 3. 机器人诱导的多普勒信号的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图 4. 机器人在类血管系统中的自动化导航(逆流而上及顺流而下)及实时定位。 图 5. 多普勒信号引导的血栓定位及加速溶栓应用。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1c07830
  • AI人工智能设计药物开始人体试验 3年内应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据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研制出一种名为“涡轮增压”的流感疫苗,这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流感病毒抗体。团队首席专家、弗林德斯大学医学教授尼古拉· 彼得罗夫斯基称,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完全由人工智能研制的流感疫苗。/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a9be813-fccd-45ff-8480-eb114be097dd.jpg" title="timg (7).jpg" alt="timg (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人工智能设计流感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图源网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通常情况下,要研制一种疫苗,医药公司要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需要数千人连续工作5年,耗费高达数亿美元。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彼得罗夫斯基带领的小型科研团队只用大约两年时间就开发出了这种疫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一套名为“萨姆”的智能算法,其能够学习现有成功的疫苗和失败的案例,以判别疫苗对流感是否有效。然后,他们又创建了另一套能够创造出数万亿个虚拟化合物的智能程序,彼得罗夫斯基将其称作“疯狂的化学家”。“萨姆”与“疯狂的化学家”协同工作,提出了最有效的疫苗选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扫码关注【3i生仪社】,解锁生命科学行业新鲜资讯!/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a3c13a69-d771-443c-a86c-22f798b84e6a.jpg" title="小icon.jpg" alt="小icon.jp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
  •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60.49万元采购生物安全柜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生物安全柜 开标时间: 2022-03-03 10:00 采购金额: 260.49万元 采购单位: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采购联系人: 孙禾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河南省伟信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孙禾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二次)2022-02-0816:02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2-08 项目概况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郑财招标采购-2021-399 2、项目名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预算金额:2,604,900.00元 最高限价:2604900元 序号 包号 包名称 包预算(元) 包最高限价(元) 1 A包 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 800000 800000 2 B包 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系统 300000 300000 3 D包 生物安全柜 120000 120000 5、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a)项目地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b)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财政资金2000000.00元,自筹资金604900.00元已落实。c)招标范围:医疗设备采购(具体技术参数详见招标文件)d)交货期: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e)交货地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指定地点。f)质量要求:合格,符合国家及行业内有关标准及规定。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否 9、是否为只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否 二、申请人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执行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 、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国货等政府采购政策。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具有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39号)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 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相适应的经营资格(采购产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采购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投标人为生产商提供),如投标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提供相关证明及情况说明;3.2投标产品具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39号)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规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登记证),如投标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提供相关证明及情况说明;4、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要求,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 “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和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栏目中有失信等负面信息的潜在投标人,将拒绝其参加本项目(查询日期为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之后);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6、符合相关政府采购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02月09日 至 2022年02月15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3.方式:网上获取按照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求,投标人须注册成为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会员并取得CA密钥后,才能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交易活动,尚未办理企业CA锁的,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开通了CA数字证书在线办理功能,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交易主体如需办理CA数字证书业务的,可通过以下链接:(http://xaca.hnxaca.com:8081/online/ggzyApply/index.shtml)在线办理。客服电话0371-96596,技术咨询电话:0371-67188807,4009980000。 4.售价:0元 四、投标截止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www.zzsggzy.com/)电子交易平台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门户网站远程开标大厅(http://122.112.246.33/BidOpening/bidopeninghallaction/hall/login ) 六、发布公告的媒介及招标公告期限 本次招标公告在《河南省政府采购网》、《郑州市政府采购网》、《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发布, 招标公告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 七、其他补充事宜 无 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 1. 采购人信息 名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荥阳市京城路与悦来西路交叉口西北方向180米 联系人:史林雨、马振朝 联系方式:0371-60331663、0371-5513295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河南省伟信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风南路与创业路交叉口绿地中心北塔16楼 联系人:孙禾 联系方式:0371-65528295、65528292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孙禾 联系方式:0371-65528295、65528292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生物安全柜 开标时间:2022-03-03 10:00 预算金额:260.49万元 采购单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河南省伟信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二次)2022-02-0816:02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2-08 项目概况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郑财招标采购-2021-399 2、项目名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度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项目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预算金额:2,604,900.00元 最高限价:2604900元 序号 包号 包名称 包预算(元) 包最高限价(元) 1 A包 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 800000 800000 2 B包 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系统 300000 300000 3 D包 生物安全柜 120000 120000 5、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a)项目地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b)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财政资金2000000.00元,自筹资金604900.00元已落实。c)招标范围:医疗设备采购(具体技术参数详见招标文件)d)交货期: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e)交货地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指定地点。f)质量要求:合格,符合国家及行业内有关标准及规定。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否 9、是否为只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否 二、申请人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执行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 、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国货等政府采购政策。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具有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39号)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 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相适应的经营资格(采购产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采购产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投标人为生产商提供),如投标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提供相关证明及情况说明;3.2投标产品具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39号)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规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登记证),如投标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提供相关证明及情况说明;4、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要求,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 “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和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栏目中有失信等负面信息的潜在投标人,将拒绝其参加本项目(查询日期为本项目招标公告发布之后);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6、符合相关政府采购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02月09日 至 2022年02月15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3.方式:网上获取按照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求,投标人须注册成为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会员并取得CA密钥后,才能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参与交易活动,尚未办理企业CA锁的,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开通了CA数字证书在线办理功能,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交易主体如需办理CA数字证书业务的,可通过以下链接:(http://xaca.hnxaca.com:8081/online/ggzyApply/index.shtml)在线办理。客服电话0371-96596,技术咨询电话:0371-67188807,4009980000。 4.售价:0元 四、投标截止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www.zzsggzy.com/)电子交易平台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03月03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 2.地点: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门户网站远程开标大厅(http://122.112.246.33/BidOpening/bidopeninghallaction/hall/login ) 六、发布公告的媒介及招标公告期限 本次招标公告在《河南省政府采购网》、《郑州市政府采购网》、《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发布, 招标公告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 七、其他补充事宜 无 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 1. 采购人信息 名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地址:荥阳市京城路与悦来西路交叉口西北方向180米 联系人:史林雨、马振朝 联系方式:0371-60331663、0371-5513295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河南省伟信招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风南路与创业路交叉口绿地中心北塔16楼 联系人:孙禾 联系方式:0371-65528295、65528292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孙禾 联系方式:0371-65528295、65528292
  • 培养箱如何选?看这篇指南就够了!
    培养箱是一种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的箱体设备,能够通过控制箱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水平、酸碱度等环境条件来模仿培养物的生长环境,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食品和环境等领域。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培养箱设备类型有恒温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植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厌氧培养箱、霉菌培养箱、低温培养箱等十余种。为了方便大家能够快速分辨这些培养箱,笔者特别绘制了十一种培养箱的功能对比图,如下:同时,笔者认真遴选出一些靠谱品牌型号,希望能够帮助正在苦苦寻觅培养箱的同学们。01 恒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属于培养箱中最简单的一种,只具有加热功能不具备制冷功能,通常控温范围在室温+5℃至60℃。根据加热方式分为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又称水套式恒温培养箱)和电热恒温培养箱(又称气套式恒温培养箱),常用于普通微生物发酵、细菌培养等。特点:加热控制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加热管通过对夹层内的水进行加热,利用水的对流形成四面加热,有效的保证加热均匀性。优点在于断电时能较长时间保持箱内温度稳定,而不足之处是需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水,同时有一定渗水风险。水套式腔室构造(图源网络)电热恒温培养箱:通过遍布箱体气套层内的加热器,对箱内气体进行加热。与水套式相比,此类培养箱具有加热快,温度的恢复比水套式培养箱迅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短期培养以及需要箱门频繁开关的培养。另外,也有采用六面加热设计,重量更加轻便,方便移动。气套式腔室构造(图源网络) 直热式腔室构造(图源网络)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WIGGENS 电热恒温培养箱WH-15(点击查看) Lab Companion气套式培养箱 IB-05G(点击查看) 兰杰柯 电热恒温培养箱 HI-80V(点击查看)更多恒温培养箱尽在《 电热恒温培养箱 》 和《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 专场。02 低温培养箱较其他培养箱,低温培养箱能实现更低温度控制,制冷方式主要包括压缩机制冷和Peltier半导体制冷,通常控温范围为0℃(或者更低)至60℃,主要用于细菌、霉菌、真菌等菌群的低温培养,或生物制品、化学品、药品等低温储藏。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温度更低)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WIGGENS WH-01迷你低温培养箱(点击查看)BINDER低温培养箱KB ECO 240(点击查看) 赛默飞 Heratherm™ IMP低温培养箱 IMP400(点击查看)更多低温培养箱尽在《 生化 /低温培养箱 》 专场03 生化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在电热恒温培养箱的基础上添加制冷装置(常见的方式为压缩机制冷),通常温度范围为0℃至60℃。一般带玻璃观察窗,主要用于生化反应的孵化,比如水体分析BOD测定等。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一般带玻璃观察窗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永生仪器 生化培养箱 SHH-L系列(点击查看) 上海力辰 生化培养箱LC-SPX系列(点击查看)爱安姆 生化培养箱(升级款)NIB260(点击查看)更多低温培养箱详见《 生化 /低温培养箱》 专场04 霉菌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是专门针对霉菌培养的一种培养箱,大部分霉菌适合在室温(25℃)下生长,且在固体基质上培养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因此,霉菌培养箱具备双制式冷热控制和湿度控制功能。此外,还具有紫外灯灭菌功能,用于杀灭孢子。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湿度控制和紫外灭菌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JeioTech 恒温恒湿霉菌培养箱 TH3-E-200(点击查看)永生仪器 霉菌培养箱 SHH-J系列(点击查看)菲斯福 霉菌培养箱MJX-70BL(点击查看)更多霉菌培养箱尽在《 霉菌培养箱 》 专场05 恒温恒湿培养箱恒温恒湿培养箱是由箱体、加热器、制冷机、循环风扇、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湿器等组成,具有更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能够模拟和调节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作用于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物体的物理性能试验、昆虫和小动物的饲养、植物发芽等。通常温度范围为0℃至70℃(控湿时10℃至60℃),通常湿度范围为10%至95%RH。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湿度控制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东京理化 EYELA恒温恒湿箱KCL-2000(点击查看)喆图ZHS-100SC恒温恒湿培养箱(点击查看)上海力辰LC-HSP系列恒温恒湿培养箱(点击查看)更多恒温恒湿培养箱尽在《 恒温恒湿培养箱 》 专场06 厌氧培养箱厌氧培养箱亦称厌氧工作站或厌氧手套箱,它由恒温培养室,厌氧操作室、取样室、气路及电路控制系统、箱架、瓶架、熔蜡消毒器等部分组成,是一种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及操作的专用设备。气体供应分为单气(无氧混合气体,组成为10%H2+10%CO2+80%N2)和双气(一瓶为纯N2,另一瓶为无氧混合气体)特点:加热控制、湿度控制、气体控制、杀菌功能(HEPA过滤、高温灭菌等)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华端生物 HD-AN300型智能微生物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点击查看) 兰杰柯 厌氧培养箱AI-TS-10(点击查看)川恒仪器 厌氧培养箱 YQX-II(点击查看)更多厌氧培养箱详见《 厌氧培养箱 》 专场07 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设备。CO2检测方式主要包括红外(IR)和热导(TC)两种,控制范围为0至20%Vol。二氧化碳培养箱是普通恒温培养箱不可替代的新型培养箱。由于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并且使用微控制器对培养箱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生物细胞,组织等的培养成功率、效率都得到改善,广泛应用于细胞动力学研究、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特点:加热控制、湿度控制、气体控制、PH控制、杀菌功能(HEPA过滤、高温灭菌等)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贝茵 being CO2培养箱 BIO-150RHP(点击查看)Eppendorf CellXpert C170i CO2培养箱(点击查看)BINDER CO2培养箱 CBS 170(点击查看)PHCbi普和希 CO2 培养箱 MCO-170ML-PC(点击查看)海尔 云育 CO2培养箱 HCP-168(点击查看)力康 CO2培养箱 HF90(点击查看) 润度生物 RADOBIO CO2培养箱 Herocell 80H(点击查看) 更多二氧化碳培养箱尽在《 二氧化碳培养箱 》 专场08 三气培养箱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基础上添加对氧气、氮气浓度控制,并以21%的氧气浓度为分界点分为低氧环境三气培养箱和富氧环境三气培养箱。特点:加热控制、湿度控制、气体控制(O2、N2、CO2)、PH控制、杀菌功能(HEPA过滤、高温灭菌、UV杀菌等)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WIGGENS WCI-180T三气培养箱(点击查看)川恒仪器 三气培养箱CH-SQ80B(点击查看) 中科都菱 三气培养箱MCP-170G(点击查看)更多三气培养箱尽在《 三气培养箱 》 专场09 光照培养箱光照培养箱是具有光照功能的高精度恒温培养设备,具有双制式冷热控制,常用于微生物培养(如蓝藻、绿藻等)、植物生长、种子发芽等研究。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光照控制(可见光或紫外光)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博迅 BXG-250 层照培养箱(点击查看)爱安姆 光照培养箱 IFI300(点击查看)喆图 ZGC-250光照培养箱(点击查看)更多光照培养箱尽在《 植物 /人工气候/光照培养箱 》 专场10 植物培养箱植物培养箱是带有光照控制和湿度控制的恒温培养箱,保证光照、温度、湿度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市面上部分植物培养箱还可控制光照按不同的时间自动变化光照强度,模拟自然变化,主要用于植物生长、种子发芽、植物生态现象和生理机制研究等。特点:加热控制、制冷控制、湿度控制、光照控制(可见光或紫外光)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Lab Companion 植物生长箱 GC-300TL(点击查看)贝茵 being 植物生长箱 PGC系列(点击查看)锦玟红蓝白三色光植物培养箱JLRX-800B-FB(点击查看)更多光照培养箱尽在《 植物 /人工气候/光照培养箱》 专场11 人工气候培养箱人工气候培养箱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湿度、气压和气体成分等环境因子,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理想实验环境。特点:光照控制,湿度控制,冷热控制,气压控制,气体成分控制仪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喆图 ZRQ-150人工气候培养箱(点击查看)博迅 BIC-250 人工气候箱(点击查看) 爱安姆人工气候箱 ICH 300(点击查看)更多光照培养箱尽在《 植物 /人工气候/光照培养箱》 专场
  •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部署立即开展皮蛋产品监督检查
    针对央视报道部分皮蛋生产企业使用硫酸铜加工皮蛋的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江西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即依法查处,同时部署各地工商、质监、食药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对皮蛋生产企业及皮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质监部门要全面检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及硫酸铜等加工助剂的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使用工业硫酸铜加工皮蛋的违法行为,对发现企业使用工业硫酸铜加工皮蛋的,要立即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严格依法查处。要组织对企业生产的皮蛋产品和所使用的硫酸铜加工助剂进行抽样检验。要求企业使用的硫酸铜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铜》(GB 29210-2012)标准要求 皮蛋产品应符合《皮蛋》(GB/T9694-1988)标准规定,特别是铜等重金属指标要符合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要求。对发现企业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硫酸铜加工皮蛋以及企业生产的皮蛋质量不合格的,要立即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召回问题产品,依法严厉查处 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立即移交公安部门。各地工商、食药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者和餐饮单位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对皮蛋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对不合格的皮蛋产品,工商部门要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食药部门要责令餐饮单位停止使用,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 国家药监局: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
    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本要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注册申报资料中非临床评价部分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要点是对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申请人需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要点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需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要点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要点的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一、适用范围血液病流式细胞学分析,与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一起,用于血液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治疗监测、免疫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测等。样本类型可为血液或骨髓、淋巴结、脑脊液、及其他适用样本类型。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帮助医生分析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技术/流式细胞仪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如数据文件或图形文件等进行血液病辅助体外诊断的软件,通常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可以是软件组件或独立软件。通过对结构化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用途包含:(一)基础分析:通过单一的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流式细胞学数据的可视化,从而辅助流式诊断人员进行自动设门和分析。(二)高阶分析:通过多个人工智能算法组合使用(如集成学习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组合使用),实现自动设门辅助血液疾病诊断(良/恶性、白血病亚型分类、淋巴瘤分型等)、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监测等。产品在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使用,其结果供执业医师参考。软件作为血液病流式细胞学辅助诊断工具,其提示的诊断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决策的唯一依据。产品管理类别:独立软件分类编码:21-04-02(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软件)软件组件分类编码:22-01-08(流式细胞分析仪器)应注意本要点主要适用于辅助决策类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按照第三类管理,其他类别的产品可根据其适用性参照执行。关于人工智能医用软件分类的判定,可参照《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产品名称:建议依据医用软件通用名称要求,按“特征词1(如有)+特征词2(如有)+特征词3(如有)+核心词”结构编制。具体到该类产品,建议体现处理对象和临床用途,如血液病(具体病种)+流式细胞学辅助分析/检测软件,可参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软件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中的品名举例或已批准的同类产品进行命名。如为软件组件,则产品名称体现医疗器械名称,如“多参数流式细胞仪”,但在适用范围体现人工智能算法类型,在产品说明书体现使用限制等相关内容。本要点基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基本框架要求,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的术语定义、相关要求参照上述指导原则。二、产品简介该类软件的分析对象基于流式细胞仪产生的标准化的结构化数据文件或图形文件等。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为独立软件或软件组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流式细胞仪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特征提取、数据通过函数图形化以及自动设门、决策分析等),实现对流式细胞仪数据、对细胞分类及定量结果进行分析,达到辅助诊断的功能。主要结构及组成:结构组成明确交付内容和功能模块,其中交付内容包括软件安装程序、授权文件、外部软件环境安装程序等软件程序文件,功能模块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若适用)等,若适用注明选装、模块版本。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并处理请求,对请求进行数据处理,调用人工智能算法(如PCA、t-SNE、SVM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分析结果。把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将服务器端分析结果呈现到用户界面。用户 可在用户界面端进行自动设门、细胞分群、辅助分类、辅助诊断、报告管理、检索查询、用户管理、查看日志等功能操作。预期使用环境:申报产品主要使用环境为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三、基本要求在满足相关法规、规章、指导原则、标准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关注下列内容:(一)综述资料详细描述该产品的算法名称,选择该算法的依据和权威文献,数据处理的在流式细胞分析流程中的节点及辅助决策功能及功能实现方法,描述配套使用流式细胞仪器设备(厂家、型号、注册证号及主要参数设置:包括激光数、通道设置等)及仪器质量控制参数(仪器校准、电压补偿等)、配套使用的流式细胞检测试剂(名称、厂家、注册证号等),描述数据产生的样本类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从成熟度角度可分为成熟和全新两种类型,其中成熟是指安全有效性已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形,全新是指未上市或安全有效性尚未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算法、功能、用途若有一项为全新则属于全新类型,反之属于成熟类型。在资料中应当说明采用算法的成熟程度,采用全新算法的,应当在综述资料中详细说明。阐述软件研发背景,包括对辅助决策功能的介绍,目前该血液病临床诊断参考标准、诊疗指南和分型依据。申报产品数据处理标准和分型依据应与临床标准一致。(二)非临床资料1.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性能指标应包括“所分析的数据类型”、“分析速度”、“临床功能”等,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诊断提示等。其他要求请参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2.软件研究资料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交研究资料。明确发布版本号。提交的研究资料主要包含软件研究资料、算法研究资料、网络安全研究资料。研究资料内容应涵盖申报产品适用范围中描述的全部内容。2.1风险管理软件安全性级别越高,其生存周期质控要求越严格,注册申报资料越详尽,同时由于全新类型的潜在未知风险多于成熟类型,故需结合成熟度予以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软件安全性级别可基于产品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进行综合判定,其中预期用途主要考虑用途类型、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等因素,使用场景主要考虑使用场合、疾病特征、适用人群、目标用户等因素,核心功能主要考虑功能类型、核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等因素。参考YY/T 0316、GB/T 42062和YY/T 0664等标准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活动应当基于软件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予以实施,并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过程。申请人重点考虑如下风险因素:此类产品算法风险包括算法选择风险、算法训练及验证的风险等,主要包括算法选择依据不充分,算法训练使用的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代表性不足或数据量不够,由于样本前处理、流式细胞仪光路信号校准和质控,流式细胞分析过程或流式荧光试剂标记发生错误等原因产生,造成过拟合和欠拟合导致的泛化能力不足,数据扩增(如适用)和数据偏移等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等;使用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以及样本采集、处理、仪器校准等错误,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其中假阴性即漏诊,可能导致后续诊疗活动延误,特别是要考虑快速进展疾病的诊疗活动延误风险,而假阳性即误诊,可能导致后续不必要的诊疗活动。以算法特性为核心重点关注其泛化能力,以模型/数据为基础重点关注其质控情况,同时从风险管理角度兼顾算力不足与失效的影响。注册申请人应结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并贯穿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过程。此外,进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还需考虑中外差异风险,如人种、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疗规范等差异。2.2需求规范提供软件需求规范文档,明确软件的功能、性能、接口、用户界面、运行环境、网络安全、数据采集等需求。数据采集需考虑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充分性和多样性,数据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数据质控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数据应来源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机构且不少于3家,确保数据应当具备高度的多样性。机构应使用软件说明书中的分析流程采集数据,如明确的样本来源、仪器设备、样本处理(前处理、单细胞悬液的制作、荧光抗体试剂的选择等)。数据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考虑包括但不限于疾病构成(如分型、分级、分期)、人群分布(如高危人群、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算法性能需结合产品预期用途,综合考虑分析速度、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与再现性、泛化性等性能指标的适用性及其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因梯度消失(如适用)、梯度爆炸(如适用)、过拟合和欠拟合等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使用限制需考虑产品禁用、慎用等场景,准确表述产品使用场景,提供必要警示提示信息。2.3软件性能研究提供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说明,给出软件相关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的确定依据。注册申请人需在软件研究资料中提交GB/T 25000.51自测报告,亦可提交自检报告或检验报告代替自测报告。产品技术要求中各指标依据产品自身特点确定。2.4算法研究资料根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提交算法研究资料。逐项提交每个人工智能算法或算法组合的算法研究报告。2.4.1算法基本信息明确算法的名称、类型、结构、输入输出、流程图、算法框架、运行环境等基本信息以及算法选用依据。其中,算法类型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基于模型的算法和基于数据的算法)、可解释性(白盒算法和黑盒算法)等角度明确算法特性。算法结构部分应明确算法的层数、参数规模等超参数信息。流程图应包含输入示例、学习方法示意图输出示例。算法框架应明确所用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自研算法框架、现成算法框架)、型号规格、完整版本、制造商等信息。若基于云计算平台,应明确云计算的名称、服务模式、部署模式、配置以及云服务商的名称、住所、服务资质。运行环境应明确算法正常运行所需的典型运行环境,包括硬件配置、外部软件环境、网络条件;若使用人工智能芯片应明确其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性能指标等信息。算法选用依据详述算法或算法组合选用的理由和基本原则。2.4.2算法风险管理结合预期用途、使用场景、和核心功能、算法成熟度、网络安全等因素,此类产品的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级别。提供算法风险管理资料,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风险管理资料,并注明算法风险管理所在位置。2.4.3算法需求规范提供算法需求规范文档,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需求规范,并注明算法需求所在位置。2.4.4数据收集2.4.4.1提供数据来源合规性声明,列明数据来源机构的名称、所在地域、数据收集量、伦理批件(或科研合作协议)编号等信息。2.4.4.2数据采集建议参考2.2需求规范的要求,提供数据采集操作规范文档,包括数据采集方案和数据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数据采集主要由临床机构实施,应明确流式细胞分析流程的全部信息(包括全流程质控标准、panel设计、仪器和试剂的标准化SOP等)、明确样本及样本处理要求、样本的来源与分布、样本质量要求(样本保存时限、质量判断标准)、采集设备要求(应包含流式细胞仪型号、通道数量、注册证号、设备质控及补偿调节方式、数据的基本处理方式等)、流式抗体试剂要求(厂家、注册证号等)、数据质量要求、采集过程、数据脱敏、数据转移等要求。采集过程应对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并加密,方案中应包含编号规则。关于数据集采集方面建议明确偏倚的控制方法,如: (1)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可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多中心,保证样本量要足够大。 (2)为了保证研究对象选择的质量,研究设计中应有明确、具体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检测标本尽量保持试验条件的前后一致性,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性能、样本保存和操作规定。 建议通过限制、配比、标准化、随机化、分层分析和多元分析等进行控制。2.4.4.3数据整理明确数据清洗/预处理程序,对数据处理中应用的软件进行简述,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数据处理中各软件的软件研究资料。数据整理基于原始数据库考虑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的质控要求。数据清洗需明确清洗的规则、方法、结果,数据预处理需明确处理的方法、结果。数据整理所用软件工具均需明确名称、型号规格、完整版本、制造商、运行环境,并进行软件确认。2.4.4.4数据标注明确标注人员和仲裁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内容,标注人员和仲裁人员应为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员,数据应经过2人或以上进行标注,标注方式建议给出依据。简述标记系统信息,给出数据/图像界面截图,详细介绍标注过程、标注对象和标注标准(注意与临床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等。明确标注过程质控、标注质量评估、数据安全保证等要求,明确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要求。应当注意标注数据的质量评估,可抽选一定比例数据由有资质的非标注人员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诊断评估。提供原始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标注数据库、扩增数据库(如有),关于疾病构成的数据分布情况,包括适用人群、数据来源机构、采集设备、样本类型等因素。若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提供公开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创建者、数据总量等)和使用情况(如数据使用量、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布等)。2.4.4.5数据集构建明确各数据集划分的方法及依据。训练集应当保证样本分布具有均衡性,根据预期用途,训练样本应涵盖不同血液病样本类型、不同分群类型等。调优集应保证样本分布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如阳性比例,不同类型比例、不同临床分型比例等均应符合临床实际情况。训练集、调优集、测试集的样本应两两无交集并通过查重予以验证。如适用,进行数据扩增验证时,应当明确扩增的方式、方法、倍数,并考虑数据扩增对软件的影响及风险。列表比较扩增数据库与标注数据库的差异,论证扩增数据库样本量的充分性以及分布的合理性。2.4.5算法训练依据适用人群、数据来源机构、采集设备、样本类型等因素,提供训练集、调优集(若有)关于疾病构成的数据分布情况。算法训练基于训练集、调优集进行训练和调优,应明确算法训练所用的评估指标、训练方式、训练目标、调优方法,提供ROC曲线或混淆矩阵等证据(如:迭代次数-训练CountIOU曲线和迭代册数-召回率曲线)证明训练目标满足医疗要求,提供训练数据量-评估指标曲线(如迭代次数-Loss曲线)等证据以证实算法训练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应当提供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常用的评估函数来评估算法训练的质量。2.4.6算法性能评估基于测试集对算法设计进行评估,确认软件算法性能的效率、敏感性、特异性,性能应满足算法设计要求。算法验证:算法性能评估应包括软件对样本满意度评价的能力测试、泛化能力的测试、压力测试(指采用罕见或特殊的真实数据样本开展的算法性能测试)、对抗测试、重复性与再现性测试、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测试、分析效率测试、算法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性能评估结果比较分析、偏差报告等研究。应以该软件和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评价细胞分群的准确性。通过样本量估算确定测试集中阴、阳性样本和压力样本的样本量,提供测试集关于疾病构成(包括年龄和血液病类型、白细胞分化抗原种类)、数据来源的数据分布情况。明确对抗样本的选择原则;明确性能评估的可接受标准和标准制定依据。提交测试报告和结果图示例。若使用第三方数据库开展算法性能评估,提供第三方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创建者、数据总量等)和使用情况(如测试数据样本量、评估指标、评估结果等)。还应提交第三方数据库数据样本来源和本分析软件在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中要求的流式细胞分析流程的一致性评价(包含样本要求、处理方式、流式细胞荧光抗体试剂的选择、流式细胞仪、荧光及电压补偿方式、应用的函数等),应提交符合要求的流式细胞仪数据。算法的确认:此类产品均需按照GCP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机构应具备该软件要求的流式细胞分析流程所需的人员、试剂及仪器设备,临床试验应以该软件和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确保其产生的流式细胞仪数据与该软件说明书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2.4.7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提供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报告,即追溯算法需求、算法设计、源代码(明确软件单元名称即可)、算法测试、算法风险管理的关系表。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可追溯性分析报告,需注明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所在位置。(三)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明确该产品适用范围,明确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的全流程质控标准、适用的流式细胞分析设备、设备参数设置、适用的试剂及试剂盘设计、样本处理方法和本软件适用的标准化SOP等。明确软件报告内容。对产品带来的假阳/假阴性风险进行提示。根据算法性能综合评价结果,对产品的适用范围、使用场景、核心功能进行必要限制,并在说明书中明确产品使用限制和必要警示提示信息。明确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相关要求。若产品采用人工智能黑盒算法,根据算法影响因素分析报告,在说明书明确产品使用期限、使用限制和必要的警示提示信息。明确人工智能算法的算法性能评估总结(测试集基本信息、评估指标与结果)、临床评价总结(临床数据基本信息、评价指标与结果)、决策指标定义(或提供决策指标定义所依据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参考文献)等信息。若采用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说明书还应补充算法训练总结信息(训练集基本信息、训练指标与结果)列明算法训练总结和算法性能评估总结以及临床评价总结。对于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级别的产品,需提供用户培训材料。
  • 中科光电应邀参加“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会”
    2016年7月1-2日,由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和江苏省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近20个单位的130余位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的科学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首席专家张华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实验室主任银燕教授和朱彬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龚山陵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傅云飞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吴小青教授、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韩志伟研究员、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pieternel教授和ronald教授等15位专家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气溶胶-云-辐射-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了解气候系统变化规律、提高气候模拟水平和预测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云的不确定性、气溶胶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及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多变性,加上观测资料的限制,使得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尤其是气溶胶-云相互作用问题成为当今气候变化与模拟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难题。此次会议旨在追踪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总结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加强科研成果的业务化应用,提升气候模拟准确度,加强部门间研究成果的交流。 会议主要围绕“气候模式中的云、气溶胶和辐射物理过程和卫星资料在气候中的应用”;“污染物对天气气候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污染物与亚洲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污染物-辐射-云相互作用及其对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反馈”等四个主题展开交流。会议共收到投稿50余篇,22位代表在分会做口头报告,墙报展示30余幅,评比出7个优秀。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主办,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转自中国气象局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http://ncclcs.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8&newsid=3480)
  • 揭秘风云四号卫星如何获取高光谱大气探测数据
    大气辐射亮温垂直分布动态图。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是国际上第一台在静止轨道上以红外高光谱干涉分光方式探测大气垂直结构的精密遥感仪器。通过该探测仪,我们成功获取了全球首幅静止轨道地球大气高光谱图。作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气高光谱图,应该如何解读图像和展开数据应用呢?这非常值得探析。  探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探空”:气球带着测量仪器从地面不断升高,包含温度、湿度等传感器,边上升边测量并把数据传回给地面跟踪和接收雷达。这好比用温度计,在一个高度上量一下,在下一个高度上再量一下。它能把大气的温湿度测量得非常准确,本质上属于直接测量,一般测量高度为30公里,能够对对流层和平流层在各垂直高度上进行测量。  地面探空近乎直接测量,其精度很高。但是,这些探空站在海洋上是没有的,而陆地上也只能在约200×200公里设置一个,一般每天全球统一在世界时00时和12时两个固定时间进行两次探空。  怎么探?  大气结构是三维的,又是随着时间快速变化的。由于探空站在地理、空间分布密度和观测频次上的局限性,其探测数据无法支撑快速发展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探测大气三维结构的方法除了地面探空外,天基(卫星)红外和微波被动探测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在卫星上进行大气温湿度三维结构探测的优势在于可以全球覆盖,而静止气象卫星的优势在于获得高频次的观测数据。  在卫星上利用红外遥感怎么测大气三维结构呢?进行三维大气温度湿度探测,主要基于光谱通道选择。比如,选择大气混合比稳定的二氧化碳红外吸收带,探测大气的温度廓线 选择水汽红外吸收带探测大气的湿度廓线。不同的二氧化碳吸收通道探测到的红外辐射主要来自于特定的高度层,对该高度的大气温度变化敏感,利用此原理可以获得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信息。同样,不同的水汽吸收通道对不同高度层的大气湿度变化敏感,从而可以获得大气的湿度垂直分布信息。  要满足数值预报对大气探测精度的要求,在技术上高光谱红外探测是必选的技术途径。高光谱探测的优势在于探测通道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即通道的权重函数越窄,受到的臭氧、水汽等其它吸收气体的污染就越小,对特定高度层的敏感程度也越高,不仅提高了大气温湿度探测精度,而且也提高了大气探测的垂直分辨能力。  “风云四号”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采用迈克尔逊干涉分光的方式实现大气红外高光谱探测,可以获取高频次区域晴空和云顶以上的大气三维结构。  那么,云内部和云底以下大气怎么实现高频次探测呢?这就需要气象人期盼的“风云四号”微波星在未来发挥其功效。  怎么用?  国际上没有利用静止轨道高光谱大气探测数据的成功先例,我国气象应用势必要经过从试用到业务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要根据应用需求(观测精度、区域范围和观测频次等)来确定仪器观测模式,需要应用部门和地面应用系统鼎力合作。  干涉式红外大气探测仪数据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该仪器具有对我国及周边地区1小时一次、间隔仅16公里的密集的大气温湿分布垂直探测能力,其探测数据可以同化到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改进数值预报初始场,特别是像海洋上等缺少常规探空观测的区域,对于提高预报的精细化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利用该仪器反演得到大气不稳定指数,可以提前数小时有效监测到暴雨系统发生前环境条件的变化,在还是晴朗无云的大气中提前发现极端天气的蛛丝马迹,直接提供给预报员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 可以对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进行高频次探测,直接服务于短临天气预报预警。  怎么读?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有超过1600个探测通道,不同高度的大气对不同探测通道的红外辐射贡献存在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反演出大气温度、湿度的三维结构。下图所示为选取该仪器观测到的7个长波红外通道在权重高度的红外辐射亮温垂直分布图。
  • 安捷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药物分析联合实验室,培养药物分析一流人才
    安捷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药物分析联合实验室,培养药物分析一流人才 2012年6月26日,北京&mdash &mdash 安捷伦科技今日宣布与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共建&ldquo 上海交通大学-安捷伦科技药物分析联合实验室&rdquo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2011年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叶德全教授、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集团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以及安捷伦生命科学大中华区经理赵影女士等参加了签字、揭牌仪式。 安捷伦科技从国际化视角出发,旨在为高校引入药物分析最新技术,促进中国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这次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将为交通大学药学院学生提供一流的药物分析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安捷伦科技将与药学院教授合作,开发药物分析新方法并用于药物研发。药学院分管国际交流副院长傅磊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ldquo 引进前沿药物分析技术、完善教学实践基地、提高科研水平是药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之一。安捷伦科技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分析仪器制造商之一,在药物分析领域有着全面、领先的解决方案。与安捷伦共建联合实验室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药物分析技术课程和实习基地;建全合成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确认技术;开发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及产物鉴定的方法;开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方面的研究。&rdquo 安捷伦非常看重此次合作,专程来到中国的Nick Roelofs博士表示,&ldquo 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一直是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的发展使命,这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有很好的契合点。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提供药物分析的全面解决方案,涵盖药物研发过程中进行药物分析的诸多重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流的药物研究人才,携手安捷伦共建联合实验室,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药物分析仪器及其技术,开拓视野,培养国际化药物研究思维。&rdquo 安捷伦科技公司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把最先进的仪器和应用带进中国的实验室,跟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生物医药方面的研究。目前安捷伦科技已经与国内数十所一流的大学保持长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关系。安捷伦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其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帮助中国高校培养人才,有力的促进了中国药物分析研究、转化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为中国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叶德全教授、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集团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安捷伦大中华区总裁霍丰先生以及生命科学大中华区经理赵影女士等参加了签字、揭牌仪式签约仪式揭牌仪式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已经成为&ldquo 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rdquo 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共建,于2000年2月26日成立。药学院传承上海交通大学追求卓越的信念,以建设世界一流药学院为奋斗目标,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的&ldquo 三位一体&rdquo 人才培养理念。
  • 紫外线试验箱 模拟环境试验箱 紫外线耐气候试验箱
    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主要用于模拟对阳光、潮湿和温度对材料的破坏作用;材料老化包括褪色、失光、强度降低、开裂、剥落、粉化和氧化等。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通过模拟阳光、冷凝、模仿自然潮湿,试样在模拟的环境中试验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可再现户外可能几个月或几年发生的损坏。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中,紫外灯的荧光紫外等可以再现阳光的影响,冷凝和水喷淋系统可以再现雨水和露水的影响。整个的测试循环中,温度都是可控的。典型的测试循环通常是高温下的紫外光照射和相对湿度在100%的黑暗潮湿冷凝周期;典型应用在油漆涂料、汽车工业、塑胶制品、木制品、胶水等。 模拟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造成大多数材料耐久性能破坏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紫外灯来模拟阳光中的短波紫外部分,它产生很少的可见光或红外光谱能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选择不同波长的UV紫外灯,因为每种灯在总的紫外线辐照能量和波长都不一样。通常,UV灯管可分为UVA和UVB两种。Q8/UV灯管UVA-340灯管:UVA-340 灯管可极好地模拟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光,即从365 纳米到太阳光截止点 295 纳米的波长范围。UVB-313灯管:UVB-313 灯管发出的短波紫外光比通常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强烈,从而可以**程度的加速材料老化。然而,该灯管可能会对某些材料造成不符合实际的破坏。UVB-313 灯管主要用于质量控制和研究开发,或对耐候性极强的材料运行测试。UVA-351灯管:模拟透过窗玻璃的阳光紫外光,它对于测试室内材料的老化**为有效。潮湿冷凝环境在很多户外环境中,材料每天的潮湿时间可长达12小时。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户外潮湿的主要因素是露水,而不是雨水。Q8/UV通过独特的冷凝功能来模拟户外的潮湿侵蚀。在试验过程中的冷凝循环中,测试室底部蓄水池中的水被加热以产生热蒸气,并充满整个测试室,热蒸汽使测试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100%,并保持一个相对高温。试样被固定在测试室的侧壁,从而试样的测试面曝露在测试室内的环境空气中。试样向外的一面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冷却效果,导致试样内外表面具备温差,这一温差的出现导致试样在整个冷凝循环过程中,其测试面始终有冷凝生成的液态水。由于户外曝晒接触潮湿的时间每天可以长达十几小时,因此典型的冷凝循环一般持续几个小时。Q8/UV提供两种潮湿模拟方法。应用**多的是冷凝方法,它是模拟户外潮湿侵蚀的**方法。所有的Q8/UV型号都可运行冷凝循环。因为有些应用条件也要求使用水喷淋以达到实际的效果,所以有些Q8/UV型号既可运行冷凝循环又可运行水喷淋循环。温度控制在每个循环中,温度都可控制在一个设定值。同时黑板温度计可以监控温度。温度的提高可以加速老化的进程,同时,温度的控制对于测试的可再现性也是很重要的。水喷淋系统对于某些应用而言,水喷淋能更好地模拟**终使用的环境条件。水喷淋在模拟由于温度剧变和由于雨水冲刷所造成的热冲击或机械侵蚀是非常有效的。在某些实际应用条件下,例如阳光下,聚集的热量由于突降的阵雨而迅速消散时,材料的温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产生热冲击,这种热冲击对于许多材料而言是一种考验。Q8/UV的水喷淋可以模拟热冲击和/或应力腐蚀。喷淋系统有12个喷嘴,在测试室的每一边各有6个;喷淋系统可运行几分钟然后关闭。这短时间的喷水可快速冷却样品,营造热冲击的条件。照射强度控制:可选选配照射强度控制选件可得到**型和重复性好的测试结果;光强控制系统允许用户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通过其反馈回路装置**控制照射强度;同时也可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主要技术指标型号 ModelQ8/UV3Q8/UV2 Q8/UV1UV 照射 Exposure●●●冷凝 Condensation●●●光照控制 Irradiancs Control●● 可调光线 Adjustable irradiance●● 喷水 Water Spray● 热冲击 Thermal Shock● 自动侦路 Self-diagnostics●●●灯泡数量 Lamp Q' ty紫外线灯管 8 支,备品 4 支 Ultravloiet lamp 6pcs, spares 4 pcs (美国Q-LAB,Q-Panel,美国ATLAS,UVA340,UVB313,UVC351)记录器 Recorder选配 (Optional)辐射计 Q8-CR Calibration Radiometer选配 (Optional)机器辐射强度:1.0W/m2/340nm以内可调1.1W/m2/313nm以内可调UV 温度 Temp50 ℃ -75 ℃冷凝温度 Condensation Temp40 ℃ -60 ℃测试容量 Test Capacity48pcs 片/se spray( 75 x 150m m )50pcs片/basic ( 75 x 150m m )水凉及耗量 Water蒸馏水每分钟 蒸馏水每日 8 公升体积 Dimension(W x D x H)137 x 53 x 136cm重量 Weight136kg电源 Power1 &psi , 120V/60Hz,16A or 230V/50Hz, 9A,1800W(max)Q8/UV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机测试方法通用&bull ISO 4892-1 Plastics-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Part 1: General Guidance&bull ASTM G-151, Standard Practice for Exposing Nonmetallic Materials in Accelerated Test Devices that Use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bull ASTM G-154, Standard Practice for Operating Fluorescent Light Apparatus for UV Exposur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bull British Standard BS 2782: Part 5, Method 540B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 Light Sources)&bull SAE J2020, Accelerated Exp. of Automotive Exterior Materials Using a Fluorescent UV/Condensation Apparatus&bull JIS D 0205, Test Method of Weatherability for Automotive Parts (Japan)&bull GB/T 16422.1,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料&bull ISO 11507, Paints & varnishes-Exposure of coatings to artificial weathering-Exposure to fluorescent UV and water&bull ISO 20340, Paints & varnishes &ndas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ve paint systems for offshore andrelated structures&bull ASTM D-3794, Standard Guide for Testing Coil Coatings&bull ASTM D-4587, Standard Practice for Light/Water Exposure of Paint&bull US Government, FED-STD-141B&bull US Govt., Federal Specification TT-E-489H, Enamel, Alkyd, Gloss, Low VOC Content&bull US Govt., Federal Specification TT-E-527D, Enamel, Alkyd, Lusterless, Low VOC Content&bull US Govt., Federal Specification TT-E-529G, Enamel, Alkyd, Semigloss, Low VOC Content&bull US Govt., Federal Specification TT-P-19D Paint, Latex, Acrylic Emulsion, Ext. Wood & Masonry&bull NACE Standard TM-01-84 Procedures for Screening Atmospheric Surfaced coatings&bull GM4367M Topcoat Materials - Exterior&bull GM 9125P Laboratory Accelerated Exposure of Automotive Material&bull Korean Standard M5982-1990, Test Method for Accelerated Weathering&bull Spanish Std, UNE 104-281-88 Accelerated Testing of Paints and Adhesives with Fluorescent UV Lamps&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330, Steel Windows&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385, Plastic Windows&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935, Road Marking Paint&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1086, Aluminum Windows&bull NISSAN M0007, Fluorescent UV/Condensation Test&bull JIS K 5600-7-8, Testing Methods for Paints&bull MS 133: Part F16, Methods of Test for Paints and Varnishes: Part F16: Exposure of Coatings to Artificial Weathering- Exposure to Fluorescent UV and Water (ISO 11507)&bull NBR-15.380 Paints for buildings&ndash Method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aints for non-industrial buildings &ndash Resistance to UV irradiation/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by accelerated test&bull prEN 927-6 Paints & varnishes&ndash Coating materials and coating systems for exterior wood &ndash Pt. 6: Exposure of wood coatings to artificial weathering using fluorescent UV and water&bull GB/T 12967.4,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着色阳极 氧化膜耐紫外光性能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纺织品&bull AATCC Test Method 186, Weather Resistance: UV Light and Moisture Exposure&bull ACFFA Test Method for Colorfastness of Vinyl Coated Polyester Fabr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刷油墨&bull ASTM F1945, Lightfastness of Ink Jet Prints Exposed to Indoor Fluorescent Ligh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橡胶&bull GB/T 16585,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工电子产品&bull GB/T 19394,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type the link he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粘合剂和密封剂&bull ASTM C 150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lor Stabil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ealants as Determined byLaboratory Accelerated Weathering Procedures&bull ASTM C-1184,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ilicone Sealants&bull ASTM C-1442, 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ducting Tests on Sealants Using Artificial Weathering Apparatus&bull ASTM D-904, Standard Practice for Exposure of Adhesive Specimens to Artificial Light&bull ASTM D-52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nstrumental Evaluation of Staining of Vinyl Flooring by Adhesives&bull American Plywood Assn., Approval Procedures for Synthetic Patching Materials, Section 6&bull Spanish Std, UNE 104-281-88 Accelerated Testing of Paints and Adhesives with Fluorescent UV Lamp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塑料&bull ISO 4892 Plastics -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Part 3: Fluorescent UV Lamps&bull DIN 53 384, Testing of plastics, Artificial Weathering and Exposure to Artificial Light&bull Spanish Standard UNE 53.104 (Stability of Plastics Materials Exposed to Simulated Sunlight)&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385, Plastic Windows&bull JIS K 7350, Plastics -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Part 3: Fluorescent UV Lamps&bull ASTM D-124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ethylene Plastics Extrusion Materials for Wire and Cable&bull ASTM D-4329, Standard Practice for Light/Water Exposure of Plastics&bull ASTM D-4674, Test Method for Accelerated Testing for Color Stability of Plastics Exposed to IndoorFluorescent Lighting and Window-Filtered Daylight&bull ASTM D-52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Exposure of Photodegradable Plastics&bull ASTM D-6662,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lastic Lumber Decking Boards&bull ANSI C57.12.28 Specification fo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of Padmounted Equipment Enclosure Integrity&bull ANSI, A14.5 Specification fo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of Portable Reinforced Plastic Ladders&bull Edison Electrical Inst. Specification fo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of Padmounted Equip. Enclosure Integrity&bull Wisconsin Electric Power Specification for Polyethylene Signs&bull GB/T 18950,橡胶和塑料软管 静态下耐紫外线性能测定&bull GB/T 16422.3,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屋顶材料&bull ASTM D-4799, Test Method for Accelerated Weathering of Bituminous Roofing Materials&bull ASTM D-481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Nonvulcanized Rubber Sheet Used as Roof Flashing&bull ASTM D-3105, List of Test Methods for Elastomeric and Plastomeric Roofing & Waterproofing&bull ASTM D-443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VC Sheet Roofing&bull ASTM D-501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Non-Vulcanized Polymeric Sheet Used in Roofing Membrane&bull ANSI/RMA IPR-1-1990 Req. for Non-Reinforced Black EPDM Sheet for Roofing Membrane&bull ANSI/RMA IPR-2-1990 Req. for Fabric-Reinforced Black EPDM Sheet for Roofing Membrane&bull ANSI/RMA IPR-5-1990 Req. for Non-Reinforced Non-Black EPDM Sheet for Roofing Membrane&bull ANSI/RMA IPR-6-1990 Req. for Fabric-Reinforced Non-Black EPDM Sheet for Roofing Membrane&bull British Standard BS 903: Part A54 Annex A & D, Methods of Testing Vulcanized Rubber&bull CGSB-37.54-M, Canadian General Standards Board Spec. for PVC Roofing & Waterproofing Membrane&bull DIN EN 534, Corrugated bitumen sheets&bull EOTA TR 010, Exposure procedure for artificial weathering&bull RMA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Non-Vulcanized 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 Sheet for Roofing Membra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材料&bull Israeli Standard No. 385, Anodic Coatings on Aluminu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宏展科技有限公司Guangdong Hongzhan Technology Co.,Ltd.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土塘长城聚怡工业园蹇小东 Jian Xiao DongPhone:13688992830Tel:0769-82204676 400-0000-217Fax:0769-83730860E-mail:jxd@oven.cc http://www.oven.cc-广东- -昆山- -北京- -重庆- -长沙- -香港- 您的产品能否适应万变的气候?模拟环境试验,宏展可以做到!Your Product to adapt to a changing climate?Simulation environment testing, hongzhan can be done!
  • 中国科学报:不同吸光物质影响积雪反照率 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
    积雪中不同吸光物质引起的积雪暗化效应示意图。西北研究院供图。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研究员郝晓华团队发现,积雪中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吸光物质对积雪的光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积雪的反照率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地气能量平衡,间接导致气候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积雪中不同吸光物质有何影响积雪是北半球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积雪中的污染物对其光谱特征的影响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黑碳,沙尘和灰分三种。其中,积雪中吸光物质黑碳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沙尘主要来自于全球或区域尺度的粉尘运移-沙尘暴,灰分主要源自于是工业生产排放或火山爆发事件。“上述各种类型的气溶胶,在干沉降和湿沉降机制的作用下,沉降到积雪表面或是进入到积雪内部,这些吸光物质会极大改变积雪的反射特性,加速积雪消融,改变区域辐射能量平衡,具有诱发环境灾害的潜在可能。”郝晓华告诉《中国科学报》。影响积雪半球定向反射系数特征的因素较多,不同污染物类型,不同的浓度会引起反射率的变化。研究中选取了几个典型波段来分析吸光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哪种吸光物质,都可以降低积雪的反射特性,并且均可以抑制积雪半球定向反射系数的各向异性,使得积雪在半球空间内均呈现出暗化的趋势。使得积雪加速消融,诱发环境灾害。吸光物质中黑碳的反射率最大研究团队通过在中国典型积雪区,使用多角度光谱测量仪器在人工分布和自然沉积条件研究积雪中不同类型、不同含量吸光物质的影响,发现这些物质对积雪的光谱特征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其中黑碳和有机碳对积雪反照率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相较于沙尘和灰分,黑碳对积雪反射率的衰减贡献要强得多,这是由黑碳粒子本身的吸光特性决定的,并且同样都是黑碳,不同排放源产生的黑碳对积雪半球定向反射系数的衰减也有极大差异。”郝晓华表示,作为积雪中极强的一种吸光物质,对黑碳排放的控制是相当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某些重工业区. 但是,这并非指可以忽视沙尘和灰分的影响,因为虽然黑碳消光特性强,但积雪沙尘和灰分浓度往往更大。现有的研究已经显示,在某些高山区,沙尘更可能主导了积雪变暗,所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吸光物质对积雪变暗的具体贡献是一种更加明智的选择。郝晓华表示,黑碳和灰分等吸光物质的存在会导致积雪反照率降低,进而影响地气能量平衡,加剧气候变化。因此,研究积雪中吸光物质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对于准确反演积雪污染物含量、评估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将来利用遥感卫星监测积雪中污染物提供了支撑,便于更好的监测积雪污染物特征。今后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积雪中吸光物质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保护积雪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 仪器智能的进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转型
    引言实验室工作流程正在快速变化,以跟上当今快节奏的世界。因此,产品和人员也必须适应,不仅要提高生产力,还要消除人为错误和工艺变化引起的异常或不一致。主要挑战包括要求越来越复杂的质量控制来抑制错误,结合先进的分析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或可靠的诊断。数据再现性也至关重要,因为在再现和验证结果方面的失败威胁到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和声誉。自动化必须与人类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仪器智能可以在许多方面提供帮助。例如,取决于数据的性质以及获取和存储数据的过程。关键资源是实施基于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该工具可用于突出显示异常值或可疑值序列,识别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模式的不一致性,并通过自动填写缺失值或指出应收集更多数据的位置来减少测试次数。本电子书概述了仪器智能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如何修改几个实验室部门,以实现更快、无错误的生产。这尤其可以通过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来实现。本电子书的内容包括威利的著作《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的摘要,该书讨论了与人工智能(AI)在实验室转型中的作用相关的机遇、需求和挑战,生物医学研究中“工业”革命的一篇文章的摘要,以及安捷伦智能反射工作流工具的信息图。一、生物医学研究的“工业”革命——数据爆炸和再现性危机促使实验室工作流程发生变化有几个因素正在推动生命科学实验室组织工作流程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医学诊断还是基础研究。这些变化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生成的数据量激增,同时数据生产成本快速下降。这需要越来越复杂的质量控制来抑制错误,并结合先进的分析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或可靠的诊断。对实验室工作流程造成变化的另一个挑战是再现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重要结果的再现和验证失败威胁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完整性和声誉。深度学习和自动化深度学习(DL)的兴起越来越要求产生准确的数据集,以避免偏见和错误结论。反过来,这需要更多地使用自动化来消除由人为错误和过程变化引起的异常或不一致。例如,批量效应——这会破坏DL工作——在没有自动化的情况下会变得更糟。可以减轻批量效应的算法通常使用某种形式的贝叶斯推理,该推理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以过滤与过程相关的不一致性。然而,这些算法也可以消除生物学上显著的变化。不断增长的自动化从一开始就消除了批量效应的许多原因,从而为DL的强大应用奠定了基础。链接不同的专业知识‍尽管如此,工作流的挑战并不局限于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更大的问题在于协调自动化与人类专业知识,特别是在诊断实验室。随着全基因组测序(WGS)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的出现,对帮助临床医生有效利用计算能力的新技术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为了克服诊断瓶颈,已经开发了能够识别数百种与罕见遗传病相关的突变的扩大的携带者筛查小组。这些小组可以发现否则无法检测到的突变,这就是机器和人类之间的整合变得重要的地方。工作流和人工变化实验室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正如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最近的一项举措所表明的那样。安捷伦技术公司是实验室工作流程分析工具和软件的专业开发商,于1999年由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分拆而成。Frost&Sullivan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根据来自中国、德国、印度、韩国、瑞士、奥地利和美国的650名实验室经理、主任和主管的回答,他们的第一次制药实验室领导者调查结果于2019年6月公布。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达琳所罗门(Darlene Solomon)表示,研究结果已经导致实验室设备发生了变化。她说:“85%的受访者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购买更精密、更具特异性的仪器。”。所罗门补充道,工作流程的压力,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的变化,都推动了更易于使用和培训需求的减少。所罗门说:“我们有一些例子表明,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例如使用带有触摸屏的仪器,确实有助于提高使用和训练的便利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些地区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几年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可能是具有质谱或气相色谱专业教育的理科毕业生,但如今,他们很可能是具有人文学科学位的多面手,这意味着实验室管理人员希望仪器易于使用、易于培训,以及不需要由专家操作。”另一个主要趋势是人工智能(尤其是DL)的日益融合,以适应实验室中复杂或重复的任务。所罗门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在基于组织染色的数字病理学领域尤其有前景,可以提高癌症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病理切片解释的准确性并降低其复杂性。”。“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计算细胞等耗时任务的准确性,或者识别高级细胞染色产生的复杂模式的准确性,这些模式可能会让人工解释感到困惑。”所罗门强调,需要可靠的数据来为DL算法提供数据,并强调了整个工作流程一致性的重要性。“样本分析总是从样本准备开始。良好和一致的样本准备是迈向自信和高质量结果的一大步,这将在后端产生有意义的理解,”她解释道。解决治理和道德问题安捷伦调查范围之外的工作流程还有另一个维度,即激励和道德考量的作用,以确保一致和公平的结果。马拉维大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教授亚当森穆拉强调了这一点。他解释说:“如果没有适当的系统,即使是最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最佳作用。”。“也许我们也可以采用约瑟夫姆富索本戈(Joseph Mfutso Bengo)的LEGS(领导力、道德、治理和系统)模型。”穆拉指的是马拉维为加强卫生系统而开发的名为LEGS的框架,特别是在治理和法治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1]。根据LEGS研究的作者,道德规范会在各个层面,如采购、临床工作和研究,加强内部社会控制。提高再现性虽然临床需要一致性和准确性,但再现性已成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一大挑战。无法再现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正面结果比负面结果更受青睐时,发表偏见。还有一种被称为HARKing(结果已知后假设)的现象,研究人员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好像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假设了一样[2]。虽然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同意HARking完全不利于科学进步,但这其中存在不诚实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带来偏见,因为该假设可能只是从结果中推断出的几种假设中的一种。一种解决方案是再次改变工作流程,在进行实验之前预先注册工作计划和假设,以避免选择性报告或HARking。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心理学教授马库斯穆纳夫(Marcus Munafò)是感兴趣的研究者之一,他研究与酒精和药物滥用相关的神经通路。Munafò博士毕业后,在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后,发现许多发现不如看起来可靠时,他对工作流程和再现性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兴趣。他解释道:“我对我们的激励结构和工作方式有何贡献感兴趣。”。“现在,我有兴趣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激励结构和更广泛的研究文化,以关注质量,至少与创新、新颖性和发现一样多。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朝着开放的研究工作流程迈进。我们从预注册研究协议开始,现在我们定期归档数据,我们开始归档用这些分析脚本,我们发布所有手稿的预印本。最初,这仅用于赠款资助的活动;现在是我们所有的活动,包括学生项目。”Munafò补充道,在这一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分享更多的研究材料。他说:“这有几个好处——它允许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为内部检查提供了激励。”。根据Munafò的说法,最大的挑战是在研究人员中灌输长期观点,并清楚地阐明其益处,以便团队成员认同所需的努力。这与马拉维LEGS项目传达的信息一致,其基本主题是,研究的动机需要围绕科学和数据而不是希望和愿望引导的一致性和透明度进行重新调整。这几乎是对人性本身的挑战。References[1] Mfutso-Bengo, J., Kalanga, N., and Mfutso-Bengo, E.M. (2018) Proposing the LEGS framework to complement the WHO building blocks for strengthening health systems: One needs a LEG to run an ethical, resilient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ealth rights. Malawi Med. J., 29 (4), 317.[2] Kerr, N.L. (1998) HARKing: Hypothesizing After the Results are Known. Personal. Soc. Psychol. Rev., 2 (3), 196–217.[3] Hunter, P. (2020)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EMBO Reports 21, e50003.二、人工智能(AI)改造实验室数字化正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蔓延,从纸张到数字不仅仅是改变存储数据的媒介。本文讨论了与人工智能(AI)在改造实验室中的作用相关的机遇、需求和挑战。实验室的数字化在某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更快,这取决于从纸面向数字化转变的需求和机会。Al可以作为过程中的催化剂,提供一系列附加服务,包括健全性检查、异常值检测、数据融合和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其他方法、数据分析和建模的不同方法、数据消耗监测和实验室中的其他动态过程,以及对领域专家的决策支持(图1)。图1。从数据预处理和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融合到数据分析和不同过程的监控,AI可以在不同方面支持实验室。资料来源:Dunja Mladinic提供。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的性质、获取和存储数据的过程或其他一些数据属性,Al方法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帮助数据预处理。例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基于机器学习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来突出显示异常值或可疑值序列,识别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模式的不一致性,并通过自动填写缺失值或指出应收集更多数据的位置来减少测试数量。如今,Al方法能够高效组织大量异构数据,支持高效搜索和检索。除此之外,根据数据形态,可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探索工具,包括丰富的数据可视化、自动异常值检测、数据建模和预测。此外,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工作的不同阶段,从监测和指导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存储和建模到搜索历史实验室数据(例如,测试结果和笔记本),并使科学家能够跨问题和实验室共享数据和模型。过程监控实验室中的过程涉及可能从监控和建模中受益的活动和数据。我们讨论的是一个过程或一组可能相互关联的过程的动态和结果建模。历史数据可用于建立一个参考模型,该模型可根据监控过程的当前背景和趋势进行调整。由于Al方法用于构建机器、物流流程或生产工厂的数字孪生,因此它们也可用于构建实验室中某些流程的数字孪生。这将有助于监控相互依赖性、可能的异常检测以及对流程未来发展的模拟,使专业人员能够提出假设问题。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实时建模和监控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内分析数字实验室笔记本。以类似的方式,由于机器学习方法已被用于数十年的研究出版物中,以预测科学中的下一件大事,[1]人们可以分析和监控实验室中的过程和数据流。人类在回路中无论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多少以及在哪些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我们都应该记住,人工智能可以涵盖一些智能,但人工智能无法涵盖人类给过程带来的其他维度,在采取行动之前预测行动的后果,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智力与清晰、专注和有选择的思维有关,需要我们的指导,以避免迷失在细节或幻想中。根据瑜伽哲学,智慧是实现人生成功所需的三种创造力之一:意识、智慧和能量。[2] 例如,为了知道我们想要表现什么以及如何表现,我们需要资源/能量来真正做到这一点;要知道要展示什么和拥有资源,我们需要一个策略。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决定某些工作或实验室实验的目标,智能地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利用资源来实施策略和实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ferences[1] Lawton, G. The next big thing in chipmaking. Computer (Long. Beach. Calif). 40, 18–20 (2007).[2] Mladenic, 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 Transforming Laboratories.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atory 289–295 (Wiley, 2021). doi:10.1002/9783527825042.ch21.原文:Advances in Instrument Intelligence——Using AI to Achie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供稿:符 斌,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