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上生态监测平台

仪器信息网水上生态监测平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水上生态监测平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水上生态监测平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水上生态监测平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水上生态监测平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水上生态监测平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水上生态监测平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水上生态监测平台相关的论坛

  • 【资料】不同通信平台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size=4]环境监测在人类防治环境污染, 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 某些时候难以保证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而且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经常受气象、风向以及其他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是随时变化的, 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已不再实用, 甚至某些时候是无能为力。为了精确地、全面地掌握污染现状, 尽早发现环境的异常变化, 迅速作出污染预报,及时追踪污染源等, 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相当必要的。而在线监测系统通信平台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通信的特点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是监测系统的核心, 准确、快速地获取数据是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 这就要求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通信应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数据通信平台所传输的数据, 必须具有自动保存和备份功能, 获得的数据可以以图标、表格及图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时展现各排污口仪器运行状况、 污染物的浓度、 流量以及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通过获得的监测数据, 可以从多种角度和层面来统计分析排污状况。 同时, 通过数据传输获取的数据续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确保数据真实性和机密性, 可防止人为篡改。2 通信平台的种类 目前, 在线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中所采用的通信平台, 大概主要有有线公众电话网、 无线移动通信网、 有线专用网、 无线专用网、 有线电视网、 国际互联网以及卫星和微波中继站等。[/size]

  • 检测认证电商探讨之一: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做检测认证平台

    2013年7月,阿里巴巴筹划已久的检测认证业务平台正式上线。一个新的检测认证平台被投入使用。平台建设之初,包括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德国莱茵TüV集团(TUV莱茵)、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德凯国际检验集团(DEKRA)在内的四家认证机构正式入驻这个平台。发展近一年,如今平台新增两家国内检测认证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威凯。在阿里巴巴检测认证平台运营快一年时间,这个推出时曾经备受瞩目的平台如今貌似已变得非常低调,阿里选择做这样一个平台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建立检测认证平台的目的  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B2B网站在中国拥有上千万免费或收费会员。如何尽可能地为这些会员做好增值服务,是阿里巴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在过去的三年半中,阿里通过与检测认证机构的合作,逐渐了解了这些机构的运营模式,以及国内外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贸易的买卖双方对检测认证机构的期望与需求,决定推出检测认证平台;利用自己在国内外买家、卖家、检测认证机构的资源,创造一个虚拟空间的检测认证生态圈,既为自己的会员单位提供服务,也为自己在将来创造其他B2B生态圈积累经验。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国内外的买家对供方产品或管理体系所获得的检测报告或证书比较重视;但不幸的是,众多中小供方对什么样的检测认证机构适合自己并不清楚。阿里巴巴分析了当前的企业会员在国际贸易中的获证情况及部分买家的意见,结合自己以往和检测认证机构合作的经验,并同时考虑了检测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国际服务网络,首批选择了四家机构向买卖双方进行推介。  平台涉及的业务内容  成立之初,出于谨慎,阿里巴巴对四家检测认证机构均进行了现场考察。四家机构能覆盖当前市场上现有的绝大多数国内和国际业务。仅选择几家具有国际背景的检测认证机构,是为了既不让自己的会员在过多的选择中有眼花缭乱之感,也不让会员找不到自己所需要业务。最初的几个月,出于资源的限制和对市场试探的考虑,阿里巴巴对上线的检测认证机构服务内容进行了限定,包括8种体系认证(ISO 9001、ISO 14001、OHSAS 18001、ISO 22000、TS 16949、ISO 13484、FSC、IECQ)及10种产品认证或检测业务(CE Mark、CE机械指令、ROHS、FCC、GS、CB、REACH、CCC、UL、TüV MARK)。这些产品覆盖阿里巴巴会员的大多数需求。但很快,阿里巴巴便放开权限,由各机构自行添加国际、国内或自己开发的产品,阿里巴巴对这些机构自行添加的内容进行审核后即刻发布。  此外,必维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已久,合作业务既包括与阿里巴巴的以合法性及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金品诚企认证”业务,也包括与淘宝的产品检测业务,前者是较为主要的。必维和其他电商合作的方式与阿里巴巴类似。  电商模式是否可行?  从操作流程可以看出,B2B业务参考了淘宝B2C的检测认证模式。两者的联系是:(1)都有检测或产品认证业务,但是,B2B业务还有体系认证业务。这和B2B业务的买家,对检测和认证的认知程度、对管理体系的重视有关。检测报告一般仅对来样负责,如果取样环节存在某种缺陷,整批产品的质量可能得不到保证;而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却在努力确保批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水准上具有一致性。(2)B2C的检测业务,取样的方式可能有多重,卖家送样、神秘买家取样、电商平台直接取样等。而B2B业务的检测,必须依照检测认证机构的要求取样。(3)在检测认证机构的推荐上,B2B业务线谨慎得多,一般都会现场参观考察机构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并且倾向于选择一些大型的机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认证结果更高的可信度。  平台运营的配套宣传  和B2C不同的是,B2B业务推出的检测认证平台只是一个推荐性的平台,并不会强制所有的会员在选择检测认证机构时,必须要做某种检测和认证,或者必须要从电商平台上选择机构。阿里为了推广这个平台,采取了“推”和“拉”两种手法。  1.“推”的手法  阿里巴巴有一个运行多年的外贸论坛。在这个论坛的外贸山海经板块,阿里建立了一个检测和认证为主题的交流圈。在这里,机构和阿里会员单位可以自由地交流最新的国际买家在检测认证方面的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的要求,不同行业,对管理体系的要求。阿里会员还可以通过旺旺在线定向或不定向地向不同机构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机构负责人在线回答,或单独交流。这样,阿里一方面普及了检测认证的业务知识,让会员单位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让机构挖掘自己的潜在客户,让在线的机构获得更多的商机。  此外,阿里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推广活动,如最近的检测认证知识竞赛,让会员单位对一些检测认证问题进行抢答,对优胜者提供检测或认证的优惠券。  2. “拉”的手法  依托全球第一的B2B贸易平台(Alibaba.com),阿里可以将供方具有的证书在平台上展示,由此给买家带来较好的采购体验,买家对具有证书的供应商偏好反过来让那些不具备证书的供应商意识到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继而提高对检测认证的重视程度,这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驱动供应商的手段。  同时,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会员单位通过这个平台选择检测认证机构,阿里和机构进行了谈判。会员单位通过平台选择机构,将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这比会员单位找多个机构分别进行商务谈判,要省事得多。  检测认证业务与电商平台如何融合?  电商希望更多的买家利用自己的平台购物,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障碍是买家对电商平台上供方商品质量信心的缺失。电商自身对供方的质量控制能力较弱。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买家对商品质量的信心。检测认证机构可以帮电商评估供方的资质(如营业执照、许可证的确认)、产品的性能(如实验室测试)、管理体系(当前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等。还可以承接电商定制的一些服务,如电商的金融贷款中小企业状况调查、神秘买家等。目前,中国的电商与检测认证机构的合作模式,在全球来讲,都是比较超前的。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设立这样一个B2B的检测认证平台,也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做法在检测认证市场中早已存在。例如,中国的几大汽车整车厂,如一汽、二汽、重庆福特等,均为自己的一级供应商指定了5到10家自己放心的认证机构,以督促供应商改进质量管理水平。在ROHS的检测上,个别重量级的电子厂商,也为供应商指定了检测机构。阿里B2B业务方面的检测业务才刚刚起步,但已初步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既为会员单位普及了认证知识,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又为认证机构提供了一个网路销售途径,也为国内外买家增强了购买信心,更为阿里自己积累了B2B买卖双方外的第三方服务商运营的经验。

  • 【讨论】检测器平台电压是

    有人说加电压的时候如果灵敏度没什么变化,就可以“用调试液查一下检测器电压平台参数,如果检测器电压处于平台期,自然怎么增加,灵敏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调试液就是一般的标液吗?检测器电压平台期是指检测器的一个没响应的电压变化范围吗?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现场自动气象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传感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电源系统、轻型百叶箱、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用于对风向、风速、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个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是气象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配置包括:大气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带轻型百叶箱) 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 露点传感器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蒸发传感器 日照传感器 太阳总辐照传感器 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 不锈钢气象站观测支架 不锈钢野外防护箱GPRS无线气象中心软件 气象数据库太阳能电池供电装置和220V双模供电GPRS无线通讯模块。[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058804_158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测量多要素气象要素的专业级传感器,可同时测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五种主要气象要素。其特点是精度高,响应时间快,串口输出,方便用户直接通过PC或外接仪器进行测量。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传感器和环境监测平台,多功能控制质量传感器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环境监测云平台,云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记录。从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营造的角度来看,室内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采集室内环境参数,作为调节环境的重要依据。[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230699_901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有奖讨论】三聚氰胺监测平台

    据悉,某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检测数据监测平台,可实现对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分析和自动报警,通过“靶向射击”大大提高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该系统在产业链安全模式上可实现“源头可追溯”和“品质可控制”两大核心优势,从源头入手,严格控制良种、饲料和饲养等各个环节。如此自动化的监测平台,你有何感想?你是否有所了解?它的运用是否能彻底杜绝三聚的再现吗?欢迎大家讨论!积极参与有奖哦

  • 【资料】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果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摘 要: 在果园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的实施、病虫害的预防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数据采集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针对果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存在的弊端, 充分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 IEW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果园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其开发周期短、可靠性高。[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8647]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果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rar[/url]

  • 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吗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size=18px]  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吗,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通常会有自己的软件平台。这些软件平台是专门为该仪器设计的,用于控制仪器的操作、接收和处理检测数据、生成检测报告等。  软件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界面设计会因仪器型号和品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这些软件平台都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设备连接与控制:软件平台可以与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连接和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平台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启动检测等操作。  数据接收与处理:软件平台可以实时接收来自仪器的检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数据的显示、存储、打印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检测数据。  报告生成与导出:软件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这些报告通常包括检测项目的名称、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等信息,用户可以将报告导出为PDF、Excel等格式,方便查阅和分享。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一些高级的软件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用户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操作,并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检测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所配备的软件平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之前,建议仔细阅读仪器的说明书或联系技术支持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31011151865_494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color][/font]

  • 《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要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2018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提出要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强化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大力推进监测新技术发展,加快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顶梁柱”作用,为落实好2018年环保重点工作任务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与保障。《要点》明确了2018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3631”,即一个统领、三项重点、六个专项、三项基础、一个保障。“一个统领”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参与和推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谋划好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强化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厅直属相关单位:《贵州省强化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经厅务会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相关工作。[align=right]2023年8月3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align=center]贵州省强化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方案[/align][b](2023—2025年)[/b]为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办监测〔2023〕5号)要求,结合我省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3年年底,全省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有效联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年底,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顺畅高效,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规范性显著增强,执法监测能力明显提升。二、工作措施(一)落实自行监测监管责任1.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指导。省生态环境厅每年制定年度全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指导工作计划,采取抽查、跨市(州)互查等方式,每年组织对全省不少于100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对委托社会检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的,必要时赴该社会检测机构实验室开展现场核查。其中,2023年配合生态环境部对贵阳市、遵义市和黔东南自治州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污水处理厂、医疗机构、尾矿库等涉水重点企业开展帮扶指导。2.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开展自行监测。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市(州)生态环境局应督促本行政区域内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规范开展自行监测,于监测工作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如实公开监测结果。市(州)生态环境局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和行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自行监测管理要求,以及企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监测计划等,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技术规程》,对本行政区域内持证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对象按照“双随机”原则确定,比例不少于5%。3.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审核。市(州)生态环境局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应加强对申请材料中自行监测方案的合规性审核,确保自行监测科学性、规范性。省生态环境厅适时组织开展自行监测方案专项抽查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进行通报,市(州)生态环境局组织排污单位及时整改。(二)推动自动监测设备规范运行1.提升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联网率。市(州)生态环境局应督促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依法依规安装运维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要全面落实《贵州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管理办法(试行)》,持续提升环境监管重点单位自动监测设备上传的设备状态和重要参数的上传质量,落实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三制”(运维电子台账制、运维方案公开制、运维守法承诺制),确保自动监测排放数据、自动监测运行状态和重要参数真实有效。排污单位发现传输数据异常时,应第一时间以数据标记方式向国家和省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报告,并及时检查修复。省生态环境厅对安装情况、联网情况组织开展抽查检查,加大对火电、水泥、造纸、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行业督导检查力度,确保自动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生态环境部考核要求。2.完善设备建设和因子传输。环境监管重点单位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须按照规范要求,全部安装水质自动采样器,采集分析混合水样,严格按照规范设置采集和分析频次,不得擅自变更。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须按照规范要求,对抽取式气态污染物分析仪开展全流程校准校验。3.加强自行监测执法检查。市(州)生态环境局应持续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建设,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加强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况的检查。其中,排污单位虚假标记或谎报自动监测设备异常、生产或治理设施工况异常,导致传输至生态环境部门的自动监测数据不能反映实际排放情况的,认定为“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未按期完成水质自动采样器安装调试的和自动监测设备状态、参数不能按要求上传的,认定为“未按照规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与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一个自然月内单台(套)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的数据有效传输率低于90%的,或一个季度内单台(套)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故障和维护时间累计超过72小时的,认定为“未保证大气或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相关行业有其它规定的,从其规定。(三)完善执法监测管理联动机制1.压实执法监测责任,提升执法监测效率。市(州)生态环境局委托开展执法监测的,对执法监测及时性负责,同时对监测同步证据收集和监测数据使用合规性负责。监测机构对监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开展执法监测质量的抽查检查,必要时对受委托的监测机构开展检查。2.做好监测机构选用,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市(州)生态环境局可合理规划本级监测能力发展布局,按照具备执法监测能力的要求,加强县级监测站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区域站,强化便携、智能化现场监测设备配置,提升执法监测能力;监测能力不足的,可委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执法监测任务。执法监测任务不得选用没有相应资质、信用较差、三年内受过各级生态环境或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批评、有违法违规记录的监测机构承担,不得委托承担同一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监测机构承担。3.强化监测执法联动,发挥执法监测效用。探索完善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机制,制定《贵州省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执行清单》,按照排污许可执法监管需求开展执法监测,确保执法取证及时到位、数据准确、报告合法。加大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以及停限产等特殊时段排放情况的抽查力度。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自行监测制度,及时审核企业提交的自行监测方案、报告,推进污染源监测和自行监测工作规范运行。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要加强对所在市(州)执法工作的支持。(四)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加强管理部门、监测机构、排污单位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省生态环境厅每年至少组织1期固定污染源监测培训,综合运用案例解析、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培训实效。市(州)生态环境局适时组织开展辖区内业务技术培训。(五)加强宣传报道和公众监督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平台,拓宽意见交流和投诉渠道,在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发布自行监测信息,加强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情况的依法公开,对公众反映的自行监测方面的问题,严格依法调查处理并反馈信息。三、工作要求(一)推动平台支撑按生态环境部要求推动持证排污单位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公开自行监测的手工监测数据,逐步推动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要求排污单位重复填报监测信息,相关信息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共享。适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自行监测数据校核、综合分析,提升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和管理效能。(二)强化调度总结市(州)生态环境局分别于当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情况报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12月31日前完成年度全省自行监测帮扶指导报告编制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将对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align=right]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align][align=right]2023年8月3日印发[/align]

  • 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size=16px]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size][size=16px][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b]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b][/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总体考虑,制定本纲要。[/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b] 一、规划背景[/b][/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一)主要进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架构,共有监测管理与技术机构3500余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另有各行业及社会机构监测人员约24万人,全社会监测力量累计达30万人左右。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国家和地方已建成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点5000余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约1.1万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约8万个、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500余个,总体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区县。推动落实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主体责任,2.3万家重点排污单位与国家平台联网。建成63个生态监测地面站,环境一号A/B/C卫星组网运行,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初步形成天地一体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全面上收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通过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至省级,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预防不当干预,保证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监测服务,鼓励社会监测机构参与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手工监测采样测试、质量控制抽测抽查等工作,形成多元化监测服务供给格局。[/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已形成覆盖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141项,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两高司法解释”,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入刑;与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送机制,从严从重打击环境监测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了西安和临汾两起环境数据造假案,对地方不当干预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形成有力震慑,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空气、水、土壤、生态状况、辐射、噪声等要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及时编制各类监测报告和信息产品,不断深化对考核排名、污染解析、预警应急、监督执法、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定期开展城市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及达标情况分析,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改善环境质量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和降尘监测,逐步说清污染来源;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报体系,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10天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报能力;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组织开展重点行业自行监测质量专项检查及抽测,为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年发布《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书,实时公开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支持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便捷查询,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参考。推进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联网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支持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共享应用。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满足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对监测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带动监测装备制造业和监测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二)形势需求[/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了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要求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统筹实施地下水、水功能区、入河(海)排污口、海洋、农业面源和温室气体监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绿色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释放了法治红利、政策红利和技术红利。[/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精准支撑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当前正处于污染防治“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防范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拓展、技术研发、指标核算、标准规范制定、信息集成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监测与技术支撑的及时性、前瞻性、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公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对进一步扩大和丰富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公众监督的内容、渠道、形式等提出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细颗粒物、超细颗粒物、有毒有害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放射性物质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提出更多诉求;对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响应时效提出更高期待。[/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履行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等领域的国际环境公约,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西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极地冰川大洋等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并超前布局。[/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与运行体系、网络体系和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环境部门牵头、分级管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模式,以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统一的行业监管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强化监测机构、人员及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网络已普遍覆盖大气、水、海洋、土壤、声、辐射、生态等各类环境要素,点多面广但监测频次较低,根据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较为完善,监测指标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以及有关功能分类特征项目,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相配套。注重强化标准方法的法律地位和国家本级标准研发能力,实行研发储备、检验替代、适用评估等动态管理,保持标准体系先进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分析测试手段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监测精度向痕量、超痕量分析方向发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三)问题挑战[/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服务供给总体不足、支撑水平有待提高两大方面,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海洋环境保护、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等职责划转我部,但相关监测支撑能力较为薄弱。部门间沟通协商壁垒尚未完全打通,监测信息共享不充分。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中,各地模式和进展差异较大,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有被削弱的倾向。[/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足。现有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指标项目等尚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预警的需求。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监测网络布局需整合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监测能力不足,生态状况监测网络亟待加强,农业面源、农村水源地等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水平有待提升。[/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法规标准有待加快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管理体制的规定有待完善,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尚无专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海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辐射自动监测等领域标准规范亟待整合统一,生态、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核设施流出物及伴生矿等标准规范需要更新补充,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等标准规范缺口较大。[/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数据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社会监测机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数据质量堪忧。生态环境部门尚无监管社会监测机构的法律依据和主体资格,缺乏相关调查取证程序和处罚标准。自动监测质控体系不完善,量值溯源业务体系与基础能力尚未形成,标准样品配套不足,物联网、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在质量监管中应用不充分。[/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基础能力保障依然不足。国家本级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严重短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引领能力不足。各地监测机构能力水平的地区差异、层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县级监测机构能力滞后。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安排、网络建设与运行保障有脱节现象。环境监测装备现代化、国产化水平不高。部分省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偏弱,部分地市尚未建立专门的辐射环境监测队伍,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未形成海陆空多维保障能力,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维、国控自动监测网升级改造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安排。[/color][/font][/size]

  • 【我们不一YOUNG】富营养化湖泊水环境监测模拟平台研发与应用

    [font=&][color=#666666]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及时、全面掌握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水华信息,对于蓝藻水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湖泊水质水华监测方法存在的时效性弱、空间覆盖度低和数据再分析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利用卫星遥感、空间数据库和WebGIS等技术,研发了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水华自动监测和模拟分析平台。平台集成了卫星遥感全自动监测、动态虚拟浮标、目标水域水环境动态时空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湖泊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水质水华监测,提供了湖泊水质水华多尺度精细化表达与再分析功能。平台在太湖、巢湖和滇池实现了示范应用,在湖泊水质水华监测预警和管理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olor][/font]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何时能出台?

    早在1983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发布了《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2007年8月7日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39号令);进入环保部时代则提要从立法层面强化法规建设,构建各类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体系,强化环境监测违法行为的处罚,加紧编制《环境监测条例》的制定;最近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又重提将研究制订起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通过条例的制订,进一步明确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保护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嚷了这么多年,《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能够以国务院条例的形式尽快发布吗?

  • 【分享】中国计量院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搭建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项目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平台可对国内众多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评价,为我国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2008年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为科学合理地筛选快速、简便、准确、经济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国计量院提出搭建快速检测方法测试平台的建议,并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支撑项目“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启动以来,以权威检测技术为支撑,以盲样测试结果为依据,开展技术评价,在国内首创“统一现场测试、统一评价方案、统一判别依据、统一专家评审、统一现场公布测试结果”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评价模式。以国际比对互认为基础,建立乳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为评价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据悉,为确保三聚氰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检测实验室对原料乳及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水平,测试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5轮全国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现场统一测试评价活动,共测试评价了56种检测技术或方法,有效推出液相色谱法、拉曼光谱法、胶体金试剂卡法、酶联免疫层析(试剂盒)法4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及奶粉中三聚氰胺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量值比对”工作,为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形成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测试数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专家认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为遴选快速、经济、准确、适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建立客观、公正、严谨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科学公正的测试评价平台。其科学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模式对于其他相关测量技术和方法的评价测试起到了很好的启迪示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中国质量报》

  • 四川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改方案出台

    调整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厅统一负责全省及各市(州)、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实行生态环境质量省级监测、考核。现有市(州)环境监测机构调整为生态环境厅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名称规范为“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由生态环境厅直接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由省级承担,领导班子成员由生态环境厅任免,主要负责人任市(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事先应征求市(州)党委和生态环境局意见。省级和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原市(州)监测机构的生态环境科研、规划和评估等职能由各市(州)根据职责任务明确相关机构承担。现有县(市、区)环境监测站随县(市、区)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市级,主要负责执法监测、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由市级承担人员和工作经费,具体工作接受县(市、区)生态环境局领导,支持配合属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同时按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工作。

  • 【视频回放】如何打造稳定高效排废监测平台?

    【视频回放】如何打造稳定高效排废监测平台?

    讲座名称:迎战环保十三五 打造稳定高效排废监测平台  举行时间:2016-08-09 14:00  主讲人介绍:  贾秀青,研华科技资深产品经理、智能环保行业开发经理,从事自动化、物联网、环保相关行业10年,有丰富的经验!  张涛,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污染源行业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在CEMS、VOCs相关行业工作十余年,并参与多次国家及重大科研专项。对CEMS、VOCs行业发展趋势、产品研发有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  主要内容:  本次讲堂研华科技将携手环保行业伙伴天津同阳科技,着力现场应用,详细解读超低排放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监测(CEMS)、挥发性有机气体在线监测(VOCs)、城市扬尘在线监测、刷卡排污在线监测等方案,并为您揭秘研华如何助力伙伴实现数据监控的 “准”“真”“稳”,届时更有伙伴的现场分享成功实例,为您直观展示污染源在线监测整体解决方案的架构及价值!  环保“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为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VOCs、超低排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领域,在2016年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继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毫无疑问环保将再一次成为关注的重点,对氨氮、氮氧化物、VOCs等污染物的减排提出了新的需求,监测数据的“准”“真”“稳”日益成为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191455_605511_2507958_3.jpg

  • 2019年9月19日,召开了”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应用与创新论坛“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2019年9月19日,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等单位组织召开“2019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应用与创新论坛”。阐述了环境大数据的概念、战略规划、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案例应用,以及产业发展。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介绍"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第二部分为技术篇,介绍了环境大数据的平台构建、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组织管理、分析预测、共享与服务、信息安全、运行保障;第三部分为应用篇,介绍行业案例和产业发展。

  •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器云端管理平台好用吗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size=16px]  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器云端管理平台好用吗,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器云端管理平台在当前的油品监管和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好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管理的便捷性  实时数据上传:云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检测仪器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历史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历史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长期保存和追溯,为产品质量分析和市场趋势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分析与报告生成  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云端管理平台内置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生成各种报告。这些报告可以帮助用户了解食用油品质的变化趋势,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  可视化呈现:通过图表、曲线等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使得数据更加直观易懂。  三、远程监控与预警  远程监控:用户可以通过云端管理平台远程监控检测仪器的运行状态和检测数据,实现远程管理和控制。  预警功能:平台具备预警功能,当检测数据超出预设范围时,能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四、易用性与安全性  用户界面友好:云端管理平台的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易于操作,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使用。  数据安全:平台采用高标准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五、行业适用性  广泛适用: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器云端管理平台适用于食药局、质检部门、学校企业食堂、连锁快餐店、食品加工企业、油炸食品制造商、面包房等多个行业。  满足法规要求:平台能够帮助用户满足相关法规对食用油品质检测的要求,如《GB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等。  综上所述,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器云端管理平台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远程监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个好用的管理平台。然而,具体的使用体验还会受到用户自身技术水平、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云端管理平台时,用户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121056525335_8652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color][/font]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答记者问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211/t20221101_998867.html]《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url](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b]问: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据介绍,这也是生态环境领域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这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b]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规划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稳步增强,在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支撑管理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天基、空基、无人机等遥感监测应用需求迫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规划研究,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指导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能力为主线,加快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为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b]问:科学谋划“十四五”及2035年前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发展,《规划》涵盖哪些重点内容?  答:[/b]《规划》主体内容概括为“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八类需求、构建四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在需求方面,系统梳理大气环境、水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测、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应急等八个方面遥感监测应用需求。  同时,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体系、综合智慧应用体系、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督察、执法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体系。  在能力建设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监测、高时效业务支撑、高可靠运行保障等三项能力。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由被动监测到主动发现问题、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技术转变。  [b]问: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中,关于碳监测卫星,有何部署规划?将如何为科学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发挥作用?  答:[/b]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亟需构建高低轨协同的碳(大气)监测卫星遥感能力体系,形成全球碳(大气)和排放源相结合的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能力,兼顾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能力。  在全球碳(大气)遥感监测方面,主要以天基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等为基础,实现全球及区域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尺度协同监测,形成全球碳盘点和我国区域与行业碳核查技术体系。  针对排放源监测,将通过多星协同组网,对排放源开展高分辨率、多要素、全天时监测,获取碳排放源、工业热污染源的热异常、污染成分等信息,结合空基遥感、移动监测车、地面观测等手段,实现重点区域污染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高动态综合监测,提升污染源排放异常主动发现能力和重点省份碳排放量核算能力。  围绕碳汇监测,建立遥感碳汇监测业务技术体系,逐步提升碳汇精细化、短周期监测水平,强化植被生产力、生物量等参数监测能力,支撑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规划》将始终坚持天、空、地和应用系统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发展高轨高光谱、快速多体制、臭氧激光雷达、高分红外等新型探测手段和任务智能规划、星上智能处理、星间通讯等新型能力,形成覆盖空间维、时间维、光谱维、要素维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三个治污”提供有效遥感技术支撑。  [b]问:加快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创新提出了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部署在《规划》中有何体现?其将如何进一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答:[/b]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该体系将天基卫星“落地”高空平台、将移动监测车与卫星联动,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可全方位、全天候守护自然边界,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静态向动态、平面向立体发展,是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既是本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的“增补高空和地面遥感监测系统,提升立体遥感监测能力”的具体落实。  这一体系有效弥补了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快速监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等领域的监测活动,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监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减污降碳监测等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和短周期的遥感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 [b] 问:《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这其中离不开完善投入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对此,《规划》又是如何确保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  答:[/b]《规划》出台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任务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抓紧推动碳立体监测专项立项。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将生态环境卫星和应用系统发展纳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纲要有关规划,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商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加强地方卫星遥感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合作共享,实现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

  • 85万!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监测耗材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1499002024ATP02329(TSCHWTP24136) 2.项目名称:土壤监测耗材采购项目 3.政府采购计划文号:ZFCG-149900-2024-3-032163 4.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5.预算金额:849758.00元,其中第一包:623583.00元;第二包:226175.00元。 6.最高限价:849758.00元,其中第一包:623583.00元;第二包:226175.00元。 7.采购需求: 本谈判项目共两包,参与谈判的供应商提交的响应文件必须实质上响应本谈判文件的要求。 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位1 山西省土壤一般及重点风险监控点监测专用材料 1批2 山西省区域土壤监测和调查任务及山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专用材料 1批是否允许代理商参加 是 交货地点 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注:上述表格中未特别标注为“进口产品”字样的,均必须采购国产产品。所采购的货物必须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8.合同履行期限(供货期限):三个月。 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2.1是否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2.2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无; 3.2本项目的特殊资格要求:无。 4.未被“信用中国”(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采购活动。 三、获取谈判文件 1.获取时间:2024年09月26日00时00分00秒至2024年09月29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 2.获取方式:在线获取 凡有意参加谈判的供应商,请按照以下步骤免费获取谈判文件: (1)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山西分网完成注册,已完成注册的请跳过此步骤; (2)请于谈判文件获取截止时间前(北京时间,下同),进入山西政府采购平台(https://login.sxzfcg.zcygov.cn/user-login/#/login)使用企业数字证书(CA)在网上获取谈判文件 3.售价:0元 四、响应文件提交 1.响应文件需在政采云平台投标客户端(http://www.ccgp-shanxi.gov.cn/sxCategory15/sxCategory202/sxCategory20201/327.html)完成上传,在响应文件开启时间前未完成响应文件上传的,视为未递交响应文件,供应商自行承担责任。 2.上传响应文件截止时间、解密时间、解密方式 2.1上传响应文件截止时间:2024年9月30日09时00分(北京时间) 2.2解密时间:2024年9月30[font=宋体]日09时00分至2024年9月30日09时30分 2.3解密方式:远程解密 2.4解密截止时间未进行解密的,视为未递交响应文件。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潜在供应商对竞争性谈判公告有异议时,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质疑,并将质疑函递交给代理机构。 2.监督部门:山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监督电话:0351-4123278 七、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 址:太原市兴华街11号 联系方式:0351-871089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山西同昇昌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太原市小店区南内环街302号青龙大酒店4层402室 联系方式:0351-8710897 3.项目联系方式 采购代理机构项目联系人:许晋 电 话:0351-8710897

  • 南京节能环保产业协会关于《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电子原始记录通用要求》、《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据交换规范》三个团标立项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有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南京节能环保产业协会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我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电子原始记录通用要求》、《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据交换规范》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估。经审查,该项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并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网站(http://www. ttbz.org.cn)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2月4 日-2月10日)。公示期间如有任何建议和要求,请与协会联系。同时欢迎与该项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使用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或个人加入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程炎娟 15051865168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邮箱:njsjnhbcyxh@163.com[/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南京节能环保产业协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4年2月4日[/size][/font][/align][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204/6384264795000621695775313.pdf]关于《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等三个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url]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五)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  (六)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星并组网运行;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三、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国家和地方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  (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九)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国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四、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十一)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十二)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五、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十三)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部依法建立健全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  (十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十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地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逐级承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职能。  (十八)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环境保护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九)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相关规划,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核与辐射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分析及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 智慧海洋渔业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作为海洋渔业大国之一, 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海洋渔业遇上互联网, 就形成了 “互联网 + 海洋渔业”。“互联网 +” 的兴起和运用 有利于解决当前海洋渔业发展中的困境。“智慧海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近海海洋信息基础平台、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海洋”原型系统;逐步完成 “智慧海洋”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基本满足全国中比例尺(局部区域大比例尺)海洋空间数据的获取、交换、配准、集成、维护与更新要求;重点突破“智慧海洋”建设所急需的支撑技术;完成“智慧海洋”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试运行,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开发出一批可视化程度高的新型海洋信息应用产品。[img=haiyangmuchang1,600,287]http://news.isweek.cn/wp-content/uploads/2021/12/haiyangmuchang1-600x287.png[/img][b][b]1、海洋牧场[/b][/b]近些年来,由于海洋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的破坏,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为了恢复海底生态环境的平衡,很多国家都通海洋牧场这一系统工程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通过部署在水下的多种水质传感器,采集人工鱼礁区域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回传,为评价人工鱼礁建设效果提供数据支持。系统可以集成海流计、波浪仪、CTD、潮位仪、多参数水质仪、摄像头等多种观测仪器,实现海洋中[b][b]海流、波浪、潮位、温度、盐度、浊度、溶解氧、pH[/b][/b]等各种海洋环境要素的原位在线观测。[b][b]2、海洋监测[/b][/b]海洋中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等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对海洋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普遍状态下,海洋环境存在自身平衡,当海洋环境遭到陆地污染等侵害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丰富的海洋资源将难以维持原有的存在情况,由此造成巨大的海洋资源开发损失,严重影响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良好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重要的技术保障。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海洋温度、海流、潮汐数据和资源监测网络,并能实现数据的可靠实时传输,将对人类认识海洋、预警灾难性气候、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b][b]3、海洋工程[/b][/b]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的勘察与开发已经成为支柱型的能源产业。伴随着海上石油勘察、钻探及运输等复杂性的提高,通信变得不可或缺,通信方式和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基础保障。水下有线通信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1、脐带缆受到扭力的作用而折断,影响通信;2、海水中洋流复杂,在洋流作用力下,接头出现松动,信号传输中断;3、海上渔业捕捞作业造成的损坏;4、人为偷盗破坏。基于水下有线通信方案的不足,在技术上可通过水下无线通信方式来对此进行互补,进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b][b]4、海洋科研[/b][/b]海洋声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水声多媒体通讯是海洋科技界多年来追求的一个目标,人们希望在水下也能像在陆地一样快速地传输语音、图像、文字及数据。世界上很多知名高校、研究院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水声通信系统进行各种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各有侧重和不同。基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科研活动只能在实验室小型测试环境中进行,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水下传感器网络实验室测试平台应运而生。[b][b]5、港口航道监测[/b][/b]港口航道由于雨水、季节、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泥沙堆积,航道水深状况变动,航道堵塞,使船舶航行受堵,被迫停航,直接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和畅通,给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港口管理部门需要能够及时掌握航道深度状况以及其变化趋势,从而避免由于船只搁浅而造成的重大经济与社会损失。

  • 检验检测报告真伪查询平台上线

    近日刚刚对报告验证做了一个预测,[color=#576b95][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Q1MzczNw==&mid=2656915455&idx=1&sn=27111ab4fc8329700e9470ccda753718&chksm=84f82f39b38fa62fed60b3e930b7828270cd3e92d21df7e664d1ae1963ca94eeed4341ec71d1&scene=21#wechat_redirect]趋势:电子认可标识管理及检测校准报告验真假验证平台[/url][/color],今天检验检测报告的真伪查询平台上线了。[color=#333333]国家认监委:[/color][color=#333333] 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便于社会查询和监督,市场监管总局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有效性网上查询服务。即日起,社会公众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url=http://www.samr.gov.cn/]www.samr.gov.cn[/url])的“服务”栏目进入—我要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板块下“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界面,输入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出具该报告的时间及对应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进而可判断相关检验检测报告的真伪。目前系统支持查询2016年以来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号,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信息。[/color][color=#333333] 并且鼓励社会各界对检验检测机构及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违规情况或虚假、欺诈情况的,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许可部门反映。[/color]

  • 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电商平台企业核查处理 买卖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align=center][size=24px]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电商平台企业核查处理[/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4px]买卖虚假检测报告行为[/size][/align] 7月7日,有媒体反映“部分网购平台可购买质检报告”。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已要求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企业依法履行平台主体责任,对在平台上销售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网店立即进行处置。同时,已责成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立即依法调查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坚决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align=center]出具虚假质检报告或担刑事责任[/align]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制修订《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正案)》,明确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并明确除依法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外,还须依法承担民事、刑事法律责任。来源:[url=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7/t20210708_332461.html]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电商平台企业核查处理买卖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samr.gov.cn)[/url]

  • 【推荐讲座】迎战环保十三五 打造稳定高效排废监测平台(2016-08-09 14:00)

    [b] 讲座名称:[/b]迎战环保十三五 打造稳定高效排废监测平台  [b]举行时间:[/b]2016-08-09 14:00  [b]主讲人介绍:[/b]  贾秀青,研华科技资深产品经理、智能环保行业开发经理,从事自动化、物联网、环保相关行业10年,有丰富的经验!  张涛,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污染源行业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在CEMS、VOCs相关行业工作十余年,并参与多次国家及重大科研专项。对CEMS、VOCs行业发展趋势、产品研发有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  [b]主要内容:[/b]  本次讲堂研华科技将携手环保行业伙伴,着力现场应用,详细解读超低排放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监测(CEMS)、挥发性有机气体在线监测(VOCs)、城市扬尘在线监测、刷卡排污在线监测等方案,并为您揭秘研华如何助力伙伴实现数据监控的 “准”“真”“稳”,届时更有伙伴的现场分享成功实例,为您直观展示污染源在线监测整体解决方案的架构及价值!  环保“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为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VOCs、超低排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领域,在2016年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继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毫无疑问环保将再一次成为关注的重点,对氨氮、氮氧化物、VOCs等污染物的减排提出了新的需求,监测数据的“准”“真”“稳”日益成为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  [b]报名有礼:[/b]  我们为您准备了多重惊喜好礼,前30名报名客户可获赠U盘一个 全程参会还可参与抽奖活动赢取多功能背包、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等多重好礼 参与互动更有机会获得金牌记者奖获赠京东购物卡,再次欢迎您的关注与参与!(研华科技)  [b]报名链接:[/b][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56[/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