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定量基线法

仪器信息网红外定量基线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定量基线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定量基线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定量基线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定量基线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定量基线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定量基线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定量基线法相关的资讯

  • 红外光谱的测量极限在哪里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在多领域大发展及各类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已经从单纯的红外光谱仪、显微镜与红外光谱联用,发展到了红外成像系统,并在信噪比、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测量模式等方面呈现了新的发展活力。同时,在新技术的助力下,红外光谱在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Quantum Design公司一直致力于引进先进的红外光谱技术,其中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在探寻红外光谱测量极限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先后获得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业界评价:Quantum Design在产品的选择上颇具眼光!/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了多方位展现我国在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成果,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制作《稳中求新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专题,特别邀请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销售总监韩铁柱博士为大家介绍红外光谱仪的最新技术及应用情况,并探寻红外光谱的测量极限。/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红外光谱技术发展需求:高敏感度、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strong/span/pp  strong仪器信息网:从仪器发展及应用的角度分析,您认为目前红外光谱仪器及技术走到了哪一个阶段?/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人类对红外光的认识已经超过两个世纪,1800年,英国科学家W.?Herschel在研究温度计对紫色到红色光照射变化时,就已经意识到红色末端区域外仍然存在着看不到的辐射区域。九十年后,瑞典科学家Angstrem利用CO和CO2首次证明了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红外谱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现代分子光谱学。在此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红外光手段,对大量的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进行谱学分析和鉴别。上世纪50年代,双光束红外光谱仪的问世,意味着红外检测已无需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光谱学家进行操作,也能轻易获取数据。该设备的商业化及畅销普及标志着红外谱学门槛的极大降低,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将迎来飞跃式发展。/pp  现代红外光谱议主要指由上世纪80年代发展建立的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仪器。该类仪器不用棱镜或者光栅分光,而是用干涉仪得到干涉图,采用傅立叶变换将以时间为变量的干涉图变换为以频率为变量的光谱图。与更早期的双光束红外仪器相比,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快速、高信噪比等特点,并且随之催生了许多新技术,诸如步进扫描、时间分辨和红外成像等,从而拓宽了红外的应用领域,使得红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pp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细分,特别近年来纳米材料、拓扑材料、二维材料等新材料的兴起,传统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光源亮度弱、光斑范围大、迈克尔逊干涉仪平动速度慢等缺陷开始显现,逐渐不能满足红外光谱科学研究中高敏感度、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需要。/pp  strong仪器信息网:目前红外光谱的测量极限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体验?/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目前,传统红外光谱的空间分辨测量极限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时间分辨测量极限在几十毫秒的量级,这主要是由于光源本身及步径位移机制限制。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科学领域得益于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光谱研究的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也得以大幅提高。由于激光器的高线性特点,非接触式的红外光谱技术空间分辨率可达500nm,如果进一步搭配近场探针突破衍射极限,空间分辨可进一步提升至10nm。利用QCL激光的双光梳设计,目前激光base的红外光谱可以完全抛弃步径位移,将时间分辨提高到us级,如果将超快激光引入pump-probe体系,时间分辨可以达到fs级别。/pp  strong仪器信息网:相对于其它的分析仪器,红外光谱的应用市场活力如何?哪些应用领域会有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相对于其他分析仪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操作和维护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特征性强等优点,能提供包含化合物官能团、类别、立体结构、取代基种类和数目等多种信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分析仪器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科的同步发展,加之红外光谱技术独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pp  红外光谱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还可以对未知物进行剖析,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农业和食品、半导体、宝石鉴定、质检、地矿和环境等领域,是科学研究的有力技术手段,也是常规应用分析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譬如在中医药领域,作为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的确定和质量分析,一直是个难题,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使得其作为指纹分析手段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成为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农业和食品领域,近年来得益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可调谐滤光器、化学计量学方法和计算术的提升,红外光谱和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除了进行农产品和食品的品质分析外,红外光谱的应用还扩展到了污染物检测、产品分类和来源鉴别、土壤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组成变化的监控和动力学行为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Quantum Design红外产品着眼红外光谱测量极限/strong/span/pp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在红外光谱产品的定位及发展历史?有哪些独具优势(里程碑式)的技术(专利技术,独有技术)?/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我们公司一直贴合最新研究前沿和热点课题,结合红外光谱的应用与现代尖端科学研究的需要,专注最新、最先进红外光谱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先后引进了德国neaspec公司的nano-FTIR 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PSC公司的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2019年又引进了瑞士IRsweep公司的IRis-F1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这三款主推产品从空间分辨率、非接触测量、时间分辨等维度,极大推动了红外光谱测量极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77717.htm"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8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34a71ded-e469-47c6-8f17-0f6442a01553.jpg" title="01.png" alt="01.png" width="600" height="183"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77717.htm" target="_blank"点击仪器图片查看更多详情/a)/pp  nano-FTIR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是由德国neaspec公司基于其首创的散射型近场光学技术发展出来的、具有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技术,使得纳米尺度下的化学鉴定和成像成为可能。这一技术综合了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高化学敏感度,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辨和成分分析。它不受被检测样品厚度制约,可广泛适用于有机物、无机物、半导体材料、二维范德华材料的纳米分辨红外光谱分析,并同时提供纳米空间分辨的红外吸收谱和反射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63244.htm"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9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719a770-b45f-494a-822b-1bfb8d6976f2.jpg" title="02.png" alt="02.png" width="600" height="193"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63244.htm" target="_blank"点击仪器图片查看更多详情/a)/pp  全新一代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是美国PSC公司基于专利的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将光学显微与微区红外结合,一举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的分辨局限,实现了500nm的空间分辨率 它具备非接触式/反射模式测量,对样品表面无严格要求,可直接对厚样品进行测试 可搭配液体模式和与拉曼联用,直接观察液体生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同时同地同分辨率下的红外拉曼同步光谱和成像分析,无荧光风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05345.htm"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3b21d48-652a-4150-8caf-f5c21c9855c7.jpg" title="03.png" alt="03.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05345.htm" target="_blank"点击仪器图片查看更多详情/a)/pp  瑞士IRsweep公司推出的IRis-F1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荣获了由仪器信息网主办2019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它是一种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红外光谱仪,突破了传统光谱仪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的限制,能实现高达1μs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它测量数据信噪比高,易于微量及痕量光谱分析,兼容常用红外光谱仪插件,方便易用、可靠性高。/pp  strong仪器信息网:贵公司红外光谱仪应用最具优势的领域?主推的解决方案?/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我们公司近几年在红外光谱领域销售保持持续地稳定增长,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的技术需求,我们推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pp  1、nano-FTIR是我们针对傅里叶红外光谱空间分辨率在10nm量级,所推出的成熟技术方案,它利用AFM探针突破红外光斑的限制,并利用激光光源的高亮度和稳定性可进超高空间分辨下的物质微纳组分研究和表征。并后期结合飞秒激光器,可实现fs级的红外光谱测量表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1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9125e72-499a-4ced-b257-9bdb7b3a4f00.jpg" title="04.png" alt="04.png" width="600" height="316" border="0" vspace="0"//pp  美国NASA于2014年从太空带回了直径约为10um的彗星碎片。由于传统红外分辨率受制于光斑大小,该样品内部成分无法进一步检测。利用上述内容提到的纳米傅里叶红外技术10nm空间分辨率,科学家可以很好的对彗星碎片内主要5种矿物进行有效分析,并能就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具体的表征。进一步地,在10nm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nano-FTIR还可以与50fs的时间分辨超快激光技术进行结合,同时达到红外设备的“超高空间分辨”和“超高时间分辨”。该工作在2014年由Eisele等人在实验室实现,作者利用pump激光和我们的纳米傅立叶红外光谱进行同步,在InAs纳米线上由-5ps到1050fs分别延迟激发样品,得到了纳米线上载流子形成和衰减的全过程红外光谱图。/pp  2、当红外光谱空间分辨率要求在亚微米量级,且传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ATR技术应用受限或者样品制备困难情况下,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它的高空间分辨率、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以及可与拉曼联用的特点,可以快速获取材料的二维红外光谱和组成分布信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35ecedb1-5d4e-431a-b8a1-043e5acec657.jpg" title="05.jpg" alt="05.jpg" width="600" height="331" border="0" vspace="0"//pp  越来越多的塑料产品的使用引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环境中累积所引发的环境和生态污染问题的担忧,迫使科学家尽快找到可替代性的新型材料。而生物塑料,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烷酸酯(PHA)等均来源于天然资源(如糖,植物油等),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生物降解,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材料在微观上的相互作用,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使用mIRage系统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进行红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了这两种材料结合的方式和内在扩散机制,为未来研究生物微塑料的演变和降解过程提供数据和理论上的支持。/pp  3、为精准描述生物医学、化学动力学等许多变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情况,我们推出了IRis-F1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daa6cec-04b2-4a33-8145-bdb8a4376d43.jpg" title="06.jpg" alt="06.jpg" width="600" height="280" border="0" vspace="0"//pp  斯坦福大学的Nicolas H.Pinkowski研究团队利用IRis-F1实现了高能气相反应中的微秒分辨单次测量。他们在压力驱动下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一种剧烈的丙炔氧化化学反应,以4μs时间分辨测量速率,解析了丙炔与氧气之间1.0 毫秒高温反应的详细动力学光谱。来自IRis-F1的量子级联激光的双梳状光谱仪(DCS)测试数据表明:在反应早期(0-0.6 ms)能观察到宽带丙炔吸收特征峰,而在0.75 ms之后可以观察到水的精细特征光谱。/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未来:通用型和专用型红外光谱协同发展/strong/span/pp  strong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内外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态势有什么不同?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市场的需求及发展潜力?/strong/pp 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当前市场上红外光谱仪可以大致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体现了红外光谱仪的发展与工业化需求以及科学研究需求是密切相连的。进口通用型红外光谱仪市场主要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为主,制造厂家主要来自于欧美等国,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比较少见 近些年来国产的FTIR厂家逐渐崭露头角,尽管技术和世界主流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其新型干涉光路的搭建,有效降低了振动和导轨偏移引发的干涉变形,结合众多新型红外附件的开发,目前国内红外光谱议产品正在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专业的研究型红外光谱仪主要在一些科研机构使用,存在一定的定制化,它可以与红外显微镜、热分析、气相色谱等外联附件联合使用,实现多种分析手段的同步进行和数据交叉对比。/pp  作为普适性的一种分析手段,红外光谱仪在国内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未来红外光谱仪技术,无论是智能化程度、产品联用、应用领域专业化还是小型化上都存在很强的发展潜力。另外,红外光谱与成像相结合的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也是当前红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制造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多成本更低的研究型和专用型红外成像光谱仪预计将会陆续出现,被更多的应用于过程分析和高通量分析中,如制药,农业,食品,高分子和催化材料等领域,成为传统红外光谱技术的一种有力互补技术。/pp  strong仪器信息网: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贵公司在红外光谱产品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重点拓展的新领域有哪些?/strong/ppstrong  韩铁柱博士:/strong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我们公司继续结合科研用户的技术需求,引进一系列红外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比如基于AFM探针技术的超高纳米空间分辨率的近场光学显微系统、散场式光学显微镜、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 同时,我们也将开展通用型红外光谱仪的布局,引入适合普通科研用途和工业应用的光谱仪,拓展其应用领域范围,解决一系列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具体体现在:/pp  1)针对传统傅里叶变换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限制的亚微米分辨光学光热红外显微技术,提高其空间分辨率 2)简化样品制备过程,避免样品污染和接触引发的红外赝相 3)拓展红外样品的适用范围,包括一些常规红外无法检测的厚样品,透明样品,液体样品等 4)努力发展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实现多种技术的交叉互补使用,全面了解样品表面的化学信息,如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联用,对有机无机样品的各种分子振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相互验证。/pp  通过以上布局,我们一方面注重拓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红外光谱应用,如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超快/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等,用于纳米材料的高分辨表征和化学过程的监测 另一方面拓展实际应用领域的红外技术应用,包括制药、化工、半导体、农业和食品、地质和环境、法医鉴定等,解决科研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推动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pp strong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后记:/span/stron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他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Quantum Design中国也以此为己任,在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致力于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成功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韩铁柱博士介绍说,“我们深深理解国内科学家和学者们从不缺乏创新性的科研想法和构想,如何借助先进仪器帮助科学家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是Quantum Design中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据悉, Quantum Design中国建立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样机实验室,为国内科学家尝试自己的想法提供了舞台和施展的空间。就尖端红外光谱分析仪器而言,Quantum Design中国样机实验室引进了德国neaspec公司的nano-FTIR 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仪,以及美国PSC公司的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并向国内科学家开放。截至2020年6月,Quantum Design中国样机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已经协助科学家在Nature正刊、Nature子刊、ASC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认可和赞誉。/span/ppbr//p
  • 第二届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比对试验结果公布
    纺织品纤维含量分析是决定纺织产品标识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多国制定相关技术法规,要求纺织服装产品上贴有永久性的标签,并在标签上按照规定的方法注明产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传统纺织品成分定量方法采用的化学溶解法存在着使用化学试剂、对环境污染、检测周期长、破坏样品等缺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检测技术已经开始迅速被应用于纺织品成分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快速、无损、环保、便捷等优点。该技术主要利用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不同的纤维成分呈现不同吸收峰,其成分含量不同则体现出不同大小、缓陡的吸收峰,利用相应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和纤维成分数据库,即可获得准确的纤维成分及含量。但在纺织品纤维定量方面,由于近红外模型受仪器类型、实验室环境、织物结构、颜色、染料、纤维含量、检测条件等因素影响,校正模型建立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其预测效果,且目前仍存在定量模型无法统一或互通的问题。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联合深圳市菲雀兰博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2021)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比对试验,以期推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次比对试验,共涉及棉/氨纶、聚酯纤维/氨纶、棉/聚酯纤维、锦纶/氨纶、棉/聚酯纤维/氨纶 5 大类别,4 类二组分,1 类三组分。分别是棉/氨纶(1-3#)、聚酯纤维/氨纶(4-6#)、棉/聚酯纤维(7-9#)、锦纶/氨纶(10-12#)、棉/聚酯纤维/氨纶(13-15#),五组面料均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提供。本次比对试验共有16个机构报名参加,包括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天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南通市纤维检验所、上海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冉紫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桐乡)、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晋江检验部、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广州亚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在规定期限内有15家实验室反馈了测试结果,1家实验室取消了比对。在15个实验室中,Lab 1、2、3、7、11参加了全部模型比对;Lab 6、8、9、10、12参加了4个模型的比对;Lab 4、5、14、15参加了3个模型比对;Lab16参加1个模型比对。执行标准FZ/T 01144-2018。结果Z比分数图:从参试实验室比对结果可以看出,棉/氨纶、聚酯纤维/氨纶两类样品,各参试实验室所建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锦纶/氨纶、棉/聚酯纤维、棉/聚酯纤维/氨纶样品,存在少数参试实验室所建模型预测结果不理想的情况。由于纺织纤维种类众多,且复合织物的种类和比例各不相同,使得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建立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校正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的计量学方法都对测试结果有影响。针对此次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比对计划,对于相关模型的建立,给出以下建议:1)样品筛选:某些较厚双层针织结构的织物,其谱图看不到明显的吸收峰,或与其他的谱图偏差较大,在建模过程中,此类样品对模型的建立会造成很大影响,不适宜做校正样品,应该去除。2)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过程中,建议将样品折叠适宜厚度,一般4层,水平放置测试窗口上,并在样品上施加一固定压力。采集中对于吸收峰不明显、谱图偏移或漂移严重、光谱形态异常的应提前剔除。3)光谱数据预处理:仪器采集的原始光谱中除包含与样品组成有关的信息外,同时也包含来自各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噪音信号。这些噪音信号会对谱图信息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校正模型的建立和对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光谱数据预处理主要解决光谱噪音的滤除、数据的筛选、光谱范围的优化及消除其他因素对数据信息的影响,为下步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的准确预测打下基础。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有导数、滤噪(平滑)、多点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等。在近红外分析中,对于样品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吸收光谱谱线重叠的现象,可采用求导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中常用的是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4)定量校正算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常用的计量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R),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等,其有着各自的优点和局限。选择适合的校正算法,对模型的适用性,有效性有着显著帮助。比如:TQ Analyst提供了定量校正算法,包括了比尔定律、最小二乘法(C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等。其中在纺织纤维定量检测模型中,偏最小二乘法(PLS)较为经典和常用。5)光谱波长范围的选择:光谱范围的选择在NIR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中是最难的一步。至今为止,化学计量学领域仍无完美算法来选择最佳的光谱范围。目前,已有一些配套软件可实现自动化选择光谱范围。例如:TQ Analyst软件中自带Suggest向导进行自动选择光谱范围。光谱波长范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模型的精度,即相关系数与均方差。6)建模及模型优化:近红外光谱存在谱带宽、重叠较严重、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等问题,它依赖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样品待测属性值与近红外光谱数据之间建立一个校正模型,再通过模型对未知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测来得到各性质成分的预测值。目前,近红外建模方法大都以“光谱数据预处理,波长筛选进行特征降维和突出,再通过PLS、SVM算法进行建模”的方法为主。建模的优化常见于如何使用预处理算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来消除仪器变异所引起的偏差;如何使用波长选择算法,提取光谱中的有效特征;如何利用化学计量方法建立稳定可靠的模型。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可以利用现有的大规模已标记数据集训练出一个预测能力强、鲁棒性好的多层网络结构模型。此外深度学习方法建模,其对预处理、波长选择等依赖性很低,该法也将为近红外光谱检测带来新的机遇。
  • 国标计划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微观结构测定红外ATR法拟立项
    p  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布201项拟立项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国家标准计划《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微观结构的测定 第2部分:红外光谱ATR 法》由TC35(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35SC6(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研究院 、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怡维怡橡胶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周期24个月。/pp  SSBR的微观结构含量直接影响着抗湿滑性,滚动阻力、冲击强度、软化温度和硫化特性等重要性能,因此SSBR微观结构含量的控制在SSBR工艺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测定SSBR微观结构含量的方法有核磁共振法与红外光谱法。/pp  核磁共振法需要配备核磁共振仪,因该仪器价格昂贵,维护、运行成本很高,不是通用型仪器,运用不广泛,很少用于常规检测,多用于标准物质定值。/pp  红外光谱法是测定SSBR微观结构含量的通用方法。测定SSBR微观结构的红外光谱法包括红外光谱溶液涂膜方法和红外光谱ATR方法。GB/T 28728—2012规定了采用核磁法和红外光谱溶液涂膜法,对SSBR中微观结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但红外光谱溶液涂膜法需要将样品溶解再涂膜,溶解过程需要5个小时以上。且涂膜法直接读取吸光度,没有采取通常的扣除基线法,因此,基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而且溶解的完全性和膜片的光滑、平整性都会影响基线,从而对测定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不是很好。同时,该方法需要将样品溶解,对环境和实验人员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pp  ATR(衰减全反射)技术通过样品表面反射的光信号获得样品表层有机成分的结构信息。该技术由于无需溶解样品,也不需要制备样品盐片及设置透射池,并无损样品表面,完成1次测定只需要1分钟,且不消耗任何原材料和备品备件,方便、环保、快速,因此被广泛用于物质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p  目前国内尚没有测定SSBR微观结构含量的红外光谱ATR法的相关标准,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扩大国际交流,同时也为SSBR的科研、生产、外贸提供一个统一、方便快捷、环保的微观结构测定方法,因此制定该标准十分必要。/pp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ATR)法,对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中丁二烯单体的微观结构和苯乙烯单体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溶液聚合丁苯橡胶,不适用于乳液聚合丁苯橡胶。/pp  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获得ATR谱图的步骤。 2)丁二烯微观结构和苯乙烯含量的测定:每个微观结构组分相应吸光度的测定 微观结构的计算( 每一个吸收谱峰的基线校正、吸光度的比值、二阶项、苯乙烯和微观结构的质量百分含量通过回归方程得到、微观结构的质量百分含量) 3)精密度。 4) 微观结构回归方程的获得。 5)核磁法测定微观结构。/ppbr//p
  • 红外光谱的测量极限在哪里?
    [导读] Quantum Design公司一直致力于引进先进的红外光谱技术,其中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在探寻红外光谱测量限上展现了特的魅力,先后获得科学仪器“新品奖”。近年来,在多领域大发展及各类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已经从单纯的红外光谱仪、显微镜与红外光谱联用,发展到了红外成像系统,并在信噪比、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测量模式等方面呈现了新的发展活力。同时,在新技术的助力下,红外光谱在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Quantum Design公司一直致力于引进先进的红外光谱技术,其中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在探寻红外光谱测量限上展现了特的魅力,先后获得科学仪器“新品奖”。业界评价:Quantum Design在产品的选择上颇具眼光! 为了多方位展现我国在红外光谱领域的新成果,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制作《稳中求新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专题,特别邀请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销售总监韩铁柱博士为大家介绍红外光谱仪的新技术及应用情况,并探寻红外光谱的测量限。   红外光谱技术发展需求:高敏感度、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 仪器信息网:从仪器发展及应用的角度分析,您认为目前红外光谱仪器及技术走到了哪一个阶段?韩铁柱博士:人类对红外光的认识已经超过两个世纪,1800年,英国科学家W.?Herschel在研究温度计对紫色到红色光照射变化时,就已经意识到红色末端区域外仍然存在着看不到的辐射区域。九十年后,瑞典科学家Angstrem利用CO和CO2次证明了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红外谱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现代分子光谱学。在此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红外光手段,对大量的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进行谱学分析和鉴别。上世纪50年代,双光束红外光谱仪的问世,意味着红外检测已无需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光谱学家进行操作,也能轻易获取数据。该设备的商业化及畅销普及标志着红外谱学门槛的大降低,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将迎来飞跃式发展。现代红外光谱议主要指由上世纪80年代发展建立的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仪器。该类仪器不用棱镜或者光栅分光,而是用干涉仪得到干涉图,采用傅立叶变换将以时间为变量的干涉图变换为以频率为变量的光谱图。与更早期的双光束红外仪器相比,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快速、高信噪比等特点,并且随之催生了许多新技术,诸如步进扫描、时间分辨和红外成像等,从而拓宽了红外的应用领域,使得红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细分,特别近年来纳米材料、拓扑材料、二维材料等新材料的兴起,传统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光源亮度弱、光斑范围大、迈克尔逊干涉仪平动速度慢等缺陷开始显现,逐渐不能满足红外光谱科学研究中高敏感度、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需要。仪器信息网:目前红外光谱的测量限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体验?韩铁柱博士:目前,传统红外光谱的空间分辨测量限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时间分辨测量限在几十毫秒的量,这主要是由于光源本身及步径位移机制限制。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科学领域得益于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光谱研究的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也得以大幅提高。由于激光器的高线性特点,非接触式的红外光谱技术空间分辨率可达500nm,如果进一步搭配近场探针突破衍射限,空间分辨可进一步提升至10nm。利用QCL激光的双光梳设计,目前激光base的红外光谱可以完全抛弃步径位移,将时间分辨提高到us,如果将超快激光引入pump-probe体系,时间分辨可以达到fs别。仪器信息网:相对于其它的分析仪器,红外光谱的应用市场活力如何?哪些应用领域会有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韩铁柱博士:相对于其他分析仪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操作和维护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特征性强等优点,能提供包含化合物官能团、类别、立体结构、取代基种类和数目等多种信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分析仪器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科的同步发展,加之红外光谱技术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红外光谱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还可以对未知物进行剖析,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农业和食品、半导体、宝石鉴定、质检、地矿和环境等领域,是科学研究的有力技术手段,也是常规应用分析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譬如在中医药领域,作为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的确定和质量分析,一直是个难题,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使得其作为指纹分析手段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成为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农业和食品领域,近年来得益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可调谐滤光器、化学计量学方法和计算术的提升,红外光谱和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除了进行农产品和食品的品质分析外,红外光谱的应用还扩展到了污染物检测、产品分类和来源鉴别、土壤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组成变化的监控和动力学行为等。Quantum Design红外产品着眼红外光谱测量限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在红外光谱产品的定位及发展历史?有哪些具优势(里程碑式)的技术(技术,有技术)? 韩铁柱博士:我们公司一直贴合新研究前沿和热点课题,结合红外光谱的应用与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专注新、先进红外光谱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先后引进了德国neaspec公司的nano-FTIR 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PSC公司的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2019年又引进了瑞士IRsweep公司的IRis-F1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这三款主推产品从空间分辨率、非接触测量、时间分辨等维度,大推动了红外光谱测量限。 nano-FTIR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是由德国neaspec公司基于其创的散射型近场光学技术发展出来的、具有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技术,使得纳米尺度下的化学鉴定和成像成为可能。这一技术综合了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高化学敏感度,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辨和成分分析。它不受被检测样品厚度制约,可广泛适用于有机物、无机物、半导体材料、二维范德华材料的纳米分辨红外光谱分析,并同时提供纳米空间分辨的红外吸收谱和反射谱。 全新一代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是美国PSC公司基于的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将光学显微与微区红外结合,一举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的分辨局限,实现了500nm的空间分辨率 它具备非接触式/反射模式测量,对样品表面无严格要求,可直接对厚样品进行测试 可搭配液体模式和与拉曼联用,直接观察液体生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同时同地同分辨率下的红外拉曼同步光谱和成像分析,无荧光风险。 瑞士IRsweep公司推出的IRis-F1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荣获了由仪器信息网主办2019年度科学仪器“新品奖”,它是一种基于量子联激光器频率梳的红外光谱仪,突破了传统光谱仪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的限制,能实现高达1μs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它测量数据信噪比高,易于微量及痕量光谱分析,兼容常用红外光谱仪插件,方便易用、可靠性高。仪器信息网:贵公司红外光谱仪应用具优势的领域?主推的解决方案?韩铁柱博士:我们公司近几年在红外光谱领域销售保持持续地稳定增长,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的技术需求,我们推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1、nano-FTIR是我们针对傅里叶红外光谱空间分辨率在10nm量,所推出的成熟技术方案,它利用AFM探针突破红外光斑的限制,并利用激光光源的高亮度和稳定性可进超高空间分辨下的物质微纳组分研究和表征。并后期结合飞秒激光器,可实现fs的红外光谱测量表征。美国NASA于2014年从太空带回了直径约为10um的彗星碎片。由于传统红外分辨率受制于光斑大小,该样品内部成分无法进一步检测。利用上述内容提到的纳米傅里叶红外技术10nm空间分辨率,科学家可以很好的对彗星碎片内主要5种矿物进行有效分析,并能就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具体的表征。进一步地,在10nm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nano-FTIR还可以与50fs的时间分辨超快激光技术进行结合,同时达到红外设备的“超高空间分辨”和“超高时间分辨”。该工作在2014年由Eisele等人在实验室实现,作者利用pump激光和我们的纳米傅立叶红外光谱进行同步,在InAs纳米线上由-5ps到1050fs分别延迟激发样品,得到了纳米线上载流子形成和衰减的全过程红外光谱图。2、当红外光谱空间分辨率要求在亚微米量,且传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ATR技术应用受限或者样品制备困难情况下,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它的高空间分辨率、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以及可与拉曼联用的特点,可以快速获取材料的二维红外光谱和组成分布信息。越来越多的塑料产品的使用引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环境中累积所引发的环境和生态污染问题的担忧,迫使科学家尽快找到可替代性的新型材料。而生物塑料,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烷酸酯(PHA)等均来源于天然资源(如糖,植物油等),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生物降解,成为近研究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材料在微观上的相互作用,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使用mIRage系统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进行红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了这两种材料结合的方式和内在扩散机制,为未来研究生物微塑料的演变和降解过程提供数据和理论上的支持。3、为描述生物医学、化学动力学等许多变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情况,我们推出了IRis-F1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解决方案。斯坦福大学的Nicolas H.Pinkowski研究团队利用IRis-F1实现了高能气相反应中的微秒分辨单次测量。他们在压力驱动下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一种剧烈的丙炔氧化化学反应,以4μs时间分辨测量速率,解析了丙炔与氧气之间1.0 毫秒高温反应的详细动力学光谱。来自IRis-F1的量子联激光的双梳状光谱仪(DCS)测试数据表明:在反应早期(0-0.6 ms)能观察到宽带丙炔吸收特征峰,而在0.75 ms之后可以观察到水的精细特征光谱。未来:通用型和专用型红外光谱协同发展 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内外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态势有什么不同?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市场的需求及发展潜力? 韩铁柱博士:当前市场上红外光谱仪可以大致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体现了红外光谱仪的发展与工业化需求以及科学研究需求是密切相连的。进口通用型红外光谱仪市场主要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为主,制造厂家主要来自于欧美等国,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比较少见 近些年来国产的FTIR厂家逐渐崭露头角,尽管技术和主流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其新型干涉光路的搭建,有效降低了振动和导轨偏移引发的干涉变形,结合众多新型红外附件的开发,目前国内红外光谱议产品正在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专业的研究型红外光谱仪主要在一些科研机构使用,存在一定的定制化,它可以与红外显微镜、热分析、气相色谱等外联附件联合使用,实现多种分析手段的同步进行和数据交叉对比。作为普适性的一种分析手段,红外光谱仪在国内有较大的潜在市场,未来红外光谱仪技术,无论是智能化程度、产品联用、应用领域专业化还是小型化上都存在很强的发展潜力。另外,红外光谱与成像相结合的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也是当前红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制造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多成本更低的研究型和专用型红外成像光谱仪预计将会陆续出现,被更多的应用于过程分析和高通量分析中,如制药,农业,食品,高分子和催化材料等领域,成为传统红外光谱技术的一种有力互补技术。仪器信息网: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贵公司在红外光谱产品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重点拓展的新领域有哪些? 韩铁柱博士: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我们公司继续结合科研用户的技术需求,引进一系列红外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比如基于AFM探针技术的超高纳米空间分辨率的近场光学显微系统、散场式光学显微镜、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 同时,我们也将开展通用型红外光谱仪的布局,引入适合普通科研用途和工业应用的光谱仪,拓展其应用领域范围,解决一系列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具体体现在:1)针对传统傅里叶变换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限制的亚微米分辨光学光热红外显微技术,提高其空间分辨率;2)简化样品制备过程,避免样品污染和接触引发的红外赝相;3)拓展红外样品的适用范围,包括一些常规红外无法检测的厚样品,透明样品,液体样品等;4)努力发展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实现多种技术的交叉互补使用,全面了解样品表面的化学信息,如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联用,对有机无机样品的各种分子振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相互验证。通过以上布局,我们一方面注重拓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红外光谱应用,如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超快/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等,用于纳米材料的高分辨表征和化学过程的监测 另一方面拓展实际应用领域的红外技术应用,包括制药、化工、半导体、农业和食品、地质和环境、法医鉴定等,解决科研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推动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后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他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Quantum Design中国也以此为己任,在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致力于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成功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韩铁柱博士介绍说,“我们深深理解国内科学家和学者们从不缺乏创新性的科研想法和构想,如何借助先进仪器帮助科学家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是Quantum Design中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据悉, Quantum Design中国建立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样机实验室,为国内科学家尝试自己的想法提供了舞台和施展的空间。就红外光谱分析仪器而言,Quantum Design中国样机实验室引进了德国neaspec公司的nano-FTIR 10纳米超高空间分辨的新型傅里叶红外仪,以及美国PSC公司的mIRage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并向国内科学家开放。截至2020年6月,Quantum Design中国样机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已经协助科学家在Nature正刊、Nature子刊、ASC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认可和赞誉。
  • 第一届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比对试验结果公布
    p  近红外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对纺织品领域而言,随着FZ/T 01144-2018《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的发布和实施,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也进入了快车道。不过,目前近红外技术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仍然处在验证和建模研究阶段,使用机构和单位主要是一些大学,研发机构,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部分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没有真正地用近红外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出具的数据不够准确,模型不够稳定,无法鉴别出异常样品等。/pp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家单位和机构近红外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推动近红外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检测领域更广泛地应用。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委托,上海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了第一届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的比对试验。/pp  本次比对试验由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作为独立第三方,承担准备比对试验用样品、样品制备、样品邮寄、数据收集、化学法测试安排和数据收集汇总等工作 比对样品的化学法测试结果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绍兴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中纺标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机构进行独立测试并提供数据。/pp  此次共有11家实验室机构参加比对试验,基本涵盖了目前纺织品检测领域有近红外设备且已建立了自有模型的机构。参加本次比对试验的机构(排名不分先后)有:上海纺织集团标准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晋江检验部、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赣州市检科院、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深圳市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冉紫实业有限公司、中山海关技术中心。/pp  本次比对试验参加机构所用到的仪器品牌及型号(排名不分先后)有:JDSU Smarteye 1700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长沙普测T-NIR、冉紫实业RZNIR 7900、聚光 SupNIR-1520 TM、珀金埃尔默PE 9700、冉紫实业RZNIR 5600、聚光SupNIR-1500、聚光SupNIR-1520 、赛默飞世尔 Antaris II、布鲁克 Tango-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64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4bf4692-9aa0-4a06-bf43-a3a885806fa5.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624100859.png" alt="微信图片_20200624100859.png" width="450" height="645" border="0" vspace="0"//pp  此次比对试验选择市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三种模型(棉/氨纶,聚酯/氨纶,棉/聚酯)进行,每个模型选择三块样品参与比对。比对试验采用Round Robin Test方式进行。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先将样品寄给lab1,并告知lab2的地址和联系人,lab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对试验,并上报结果给第三方独立机构后将样品寄给lab2,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机构都完成比对试验,由最后一家机构将样品寄回第三方独立机构 在比对试验进行中,试样不得破坏。在循环传递的过程中,后一家机构须对寄到的样品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样品被损坏,需第一时间告知主办方,同时比对试验终止,此次比对试验宣告失败。/pp  比对测试的数据比对方式是采用近红外方法与传统方法两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理论上可以认为,近红外方法的试验数据越接近传统方法的试验数据时,比对结果更优,反之,则比对结果更劣。当然,虽然传统方法的试验数据由三家机构提供,取平均值,但也仍然不排除有偏差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是理论上的推断,仍然建议依据此数据得出的评价结果仅供参考。/pp  比对试验执行标准:FZ/T 01144-2018《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 参考值执行标准:GB/T 2910.11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FZ/T 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 01095-2002 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比对试验近红外法试验结果/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e216ded-f19a-4618-81f8-605275fc29f0.jpg" title="01.png" alt="01.png" width="600" height="15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5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e4957b4-e092-4865-a9e0-65c497d04ff6.jpg" title="02.png" alt="02.png" width="600" height="15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6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376e4545-1eab-46f7-86f8-e6e57de959f2.jpg" title="03.png" alt="03.png" width="600" height="16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16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4c41878c-6bb1-4908-9cdd-71430f289d56.jpg" title="04.png" alt="04.png" width="500" height="16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比对试验传统方法试验结果汇总/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37deb51-d521-4d5d-8a0c-228b9e9228e9.jpg" title="05.png" alt="05.png" width="600" height="139" border="0" vspace="0"//pp  据介绍,本次比对试验目的在于各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因此对于最终的数据只进行呈现,不对每个实验室的数据进行评价。各机构可根据各自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p  不过,虽然不做具体的评价,但是从数据上观察,仍然可以得出一些普遍性结论供大家参考:从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进一步验证近红外法适用于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 棉/氨纶,聚酯/氨纶的近红外方法的数据与传统方法的数据差异较小,且大部分机构间的数据一致性较好 在这三个模型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都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测试结果,相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也可能得出一致性较差的测试结果,说明检测设备在满足基本参数条件下,更多地取决于建模样品的选取,建模过程的控制,建模方法的选择。/ppbr//p
  • 【瑞士步琦】您最关心的近红外定量分析小知识我都有!
    红外定量分析小知识近红外分析作为一种二次分析方法,需要借助模型来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用户关注的指标的结果,可以简单地将这个模型理解成类似与指纹图谱的数据库,只要这个数据库足够全面,就能快速准确地提供分析结果。通常来说,初次接触近红外以及想要独立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我需要多少个准备多少个样品才能建立起一个“能用”的模型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近红外分析的工作流程。近红外分析的工作流程收集建模样品获取样品参考值采集建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建立模型验证模型用于未知样品的分析日常分析与监测通过上述分析流程可以看出,之前提到的问题是对近红外这项分析技术基础但很核心的疑问。其实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足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虽然这个回答很简略,但其中包含的要点却不少。展开来说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足量的样品,另一方面是代表性的样品。这两点在GB/T 29858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分析通则》中有详细的描述:对于校正集至少需要 6 倍于建模潜变量(建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大小的样品,当潜变量小于 4 时,样品数量不应少于 24 个。样品应包含所分析的成分。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变化范围应适当超过日常分析的范围(10 %-15 %)。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分布需服从均匀分布。对于验证集至少需要 4 倍于建模潜变量大小(与校正集潜变量相同)的样品,当潜变量小于 5 时,样品数量不应少于 20 个。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的跨度和标准偏差应是校正集的 95% 到 100% 之间。从国标中不难看出,建立一个分析模型至少需要接近 50 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当然这只是最低的要求,如果想要获得一个更加稳健的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到模型中则是必不可少的。下期的近红外定量分析知识将为大家分享如何系统地评价模型的性能,欢迎关注步琦实验室服务号,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如果您在近红外仪器使用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也可通过下方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们,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竭诚为您答疑解惑。
  • 全球首台红外微定量分析仪Direct Detect问世
    - Bradford、BCA太过繁琐? UV测蛋白结果不准确?- 全球第一台红外微定量分析仪Direct Detect - 2ul样本、1分钟检测、无需染色,准确读取蛋白定量结果Direct DetectTM全球第一台基于红外原理的生物分子微定量分析系统,只需要2ul样本及空白对照(Blank),就可以直接获取结果。无需样品处理,无需每次制作标准曲线,无需比色杯、没有废液。Direct DetectTM系统直接基于酰胺区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无需考虑氨基酸的组成、染料性质、氧化还原电位这些因素,避免了比色法分析的缺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核酸都有可被区分的特定红外吸收光谱,所以您可以很轻松实现复杂混合物各种组分浓度的准确分析。浏览Direct Detect中文产品手册更多详情,请访问:www.millipore.com/directdetect 产品技术支持热线:400-889-1988Email: china.marketing.online@merckgroup.com
  • 恒创立达发布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新品
    仪器简介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优质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实验原理利用干涉仪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接收器接收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再由计算机软件经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图。卓越的光学系统设计 干涉仪采用DSP控制电磁驱动Michelson干涉仪,具有连续动态调整功能,自动优化系统能量,无需人工调整; SuperTect数字技术的电子系统。全数字化,输出数字信号。24 位、500KHz 的 A/D 转换,高速 USB接口,达到光谱数据实时采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仪器内置工业级温湿度模块,显示屏直接数字化显示温湿度,并具有湿度报警装置,而且腔体整体密封,保证整个腔体密封干燥,提高了防潮效果,大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高频率稳定性He-Ne激光器和低功耗长寿命二极管激光器可选设计; 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 采用非正交设计的Michelson改良型干涉仪,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分束器,探测器,窗片等核心部件均为进口且镀有特殊的防雾化涂层,具有超高的透过率,同时还能降低湿气对溴化钾的腐蚀,也可选择KRS-5、ZnSe等可靠的防潮材料; 光学镜面设计:光学反射镜采用整体SPDT切削工艺,保证镜面高反射效率及光学系统一致性。 扩展功能强大,可连接透射附件、衰减全反射附件(ATR附件)、漫反射附件、平面反射附件、外反射附件、红外显微镜等;功能强大智能操作软件设计 1. 带有操作指引的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界面直观简洁,简单易学;2. 丰富的谱图库,强大的自建库功能及高质量的谱图检索;3. 实时显示数据采集,可以连续显示数据采集过程和谱图预览模式;4. 操作软件包括基线校正,数据转换,多组分定量、曲线分峰拟合,H20/CO2自动补偿,吸光度透过率转换、 KK转换,标峰,四则运算,Y轴归一化功能,QC比较, 基础解析等功能;支持 CSV,SPA,DPT,TXT等等十几种格式;支持波数cm-1和波长um任意切换。 应用行业珠宝鉴定食品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测试塑料、橡胶、尼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鉴定沥青溯源及SBS含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簇组成的测定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硅晶体中碳氧含量的测量纺织纤维鉴别水晶Q值测定建筑玻璃参数测定… … 规格参数1. 光谱范围:7800~350 cm-12. 分辨率:优于0.8cm-1 3. 波数精度:≤0.01cm-14. 信噪比:40000:1 (P-P值,4cm-1,一分钟扫描)5. 分束器:KBr基片镀锗(进口)6. 光源:高能量、高效率、长寿命陶瓷光源(进口)7. 干涉仪:30度入射角Michelson干涉仪8. 接收器:带有防潮膜的高灵敏度DLATGS接收器(进口)9. 支持系统:Windows 系统创新点:1.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2.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3.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恒创立达发布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新品
    仪器简介MATRIX 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是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结合机械、电子、AI等技术研制出来的先进仪器。该产品采用众多创新技术使得仪器的光源能量传输效率、干涉仪的稳定性、接收器的灵敏度都达到业内的优质水平。可以满足教学、工业及研究等各种级别的应用。实验原理利用干涉仪干涉调频的工作原理,把光源发出的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变成干涉光,再让干涉光照射样品,接收器接收到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再由计算机软件经傅立叶变换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图。卓越的光学系统设计 干涉仪采用DSP控制电磁驱动Michelson干涉仪,具有连续动态调整功能,自动优化系统能量,无需人工调整; SuperTect数字技术的电子系统。全数字化,输出数字信号。24 位、500KHz 的 A/D 转换,高速 USB接口,达到光谱数据实时采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仪器内置工业级温湿度模块,显示屏直接数字化显示温湿度,并具有湿度报警装置,而且腔体整体密封,保证整个腔体密封干燥,提高了防潮效果,大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 高频率稳定性He-Ne激光器和低功耗长寿命二极管激光器可选设计; 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动态准直技术:激光采用四象限探测准直技术,可以消除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偏差,可以消除环境变换(重力、温度变化等)造成的光学误差; 采用非正交设计的Michelson改良型干涉仪,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分束器,探测器,窗片等核心部件均为进口且镀有特殊的防雾化涂层,具有超高的透过率,同时还能降低湿气对溴化钾的腐蚀,也可选择KRS-5、ZnSe等可靠的防潮材料; 光学镜面设计:光学反射镜采用整体SPDT切削工艺,保证镜面高反射效率及光学系统一致性。 扩展功能强大,可连接透射附件、衰减全反射附件(ATR附件)、漫反射附件、平面反射附件、外反射附件、红外显微镜等;功能强大智能操作软件设计 1. 带有操作指引的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界面直观简洁,简单易学;2. 丰富的谱图库,强大的自建库功能及高质量的谱图检索;3. 实时显示数据采集,可以连续显示数据采集过程和谱图预览模式;4. 操作软件包括基线校正,数据转换,多组分定量、曲线分峰拟合,H20/CO2自动补偿,吸光度透过率转换、 KK转换,标峰,四则运算,Y轴归一化功能,QC比较, 基础解析等功能;支持 CSV,SPA,DPT,TXT等等十几种格式;支持波数cm-1和波长um任意切换。 应用行业珠宝鉴定食品药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测试塑料、橡胶、尼龙、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鉴定沥青溯源及SBS含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矿物绝缘油、润滑油结构簇组成的测定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硅晶体中碳氧含量的测量纺织纤维鉴别水晶Q值测定建筑玻璃参数测定… … 规格参数1. 光谱范围:7800~350 cm-12. 分辨率:优于0.8cm-1 3. 波数精度:≤0.01cm-14. 信噪比:40000:1 (P-P值,4cm-1,一分钟扫描)5. 分束器:KBr基片镀锗(进口)6. 光源:高能量、高效率、长寿命陶瓷光源(进口)7. 干涉仪:30度入射角Michelson干涉仪8. 接收器:带有防潮膜的高灵敏度DLATGS接收器(进口)9. 支持系统:Windows 系统创新点:1.可重复使用的304不锈钢盒装干燥剂,无需开盖即可更换干燥剂。2.带电子稳压的24W碳化硅棒红外光源,采用数字供电技术,为光源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支持,并保证光源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3.多种分束器可选:KBr、ZnSe,CaF2等可靠的防潮材料等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无处不在的近红外技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用不到的领域——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凌梦旋 张容玲 (指导教师:卞希慧)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期三天的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于2022年10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疫情无情人有情,虽然此次会议由于疫情影响不得不在线上召开,但依然抵挡不住广大科研学者探求知识的热情。此次会议共安排了80多个报告,共计3000余人参会。报告者分享了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包含近红外光谱技术中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食品、疾病筛查、生物制药、环境、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多种近红外光谱仪的研究进展。会议伊始,由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发表致辞,并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褚小立颁发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的贡献奖、科技奖以及青年奖。徐可欣、杨辉华教授获得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王家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兰树明、李江波、李连、云永欢、杨敏博士获得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褚小立教授分别介绍了12位获奖人的研究贡献。相信在“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激励下,更多的学者会投入到近红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让近红外光谱仪更加小巧智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遍地开花。为期三天的会议,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家俊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暨南大学潘涛教授等数十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从科研到应用,从技术到方法,从硬件到软件,涵盖了近红外光谱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化学计量学方法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核心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对于近红外光谱中化学计量学中的建模方法、预处理方法、变量选择方法、模型转移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对近红外光谱中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建模流程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享。他强调在建模时,数据集质量是最重要的,要选择准确、分布合理的参考值和光谱,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建模样本和外部验证集。同时,也介绍了多种模型优化的方法,但需要选择合适的一种,否则会产生过拟合现象。最后邵学广教授还介绍了课题组最近基于自动编码器的深度学习方法在近红外光谱建模中的研究,提出使用自动编码器技术可以实现不同仪器光谱的建模。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家俊高级工程师根据自身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20年来的实践经验,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与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与数据挖掘应用、天然样品高质量光谱的测量与参考数据测定、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模型的应用与维护5个方面进行分享,为广大青年学者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华东理工大学的杜一平教授从样品中浓度相关性的角度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模型的本质,通过3个实验得出浓度相关性越强,隐变量数越低,模型预测能力越好。在解吸过程中和栀子提取过程中组分浓度相关性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也有影响,进一步说明了当样品中存在与被测组分具有相关性的组分时,可以“借助”这种关系进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当样品组成改变时,相关性组分对模型的影响可能影响到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要关注模型更新。建模是复杂样品定性定量分析的核心步骤。多模型建模是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温州大学陈孝敬教授针对PLS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偏最小二乘模型泛化算法(GACR)来优化子空间构建过程;同时,为建立更好的鲁棒性去除奇异点,提出了结合最小截断二乘思想的偏最小二乘模型(PLTS)和基于最小无穷范数的偏最小二乘模型(PLMS);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影响函数(IFSIMPLS)来应对函数无法应用于高维数据的问题。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副教授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变量方向、基于样品方向、双集成以及分解集成多种集成建模方法。其研究生吴德云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权重多尺度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并用于调和油和中药掺假的定量分析。另外近红外光谱容易收到噪声、背景、杂散光的影响,信号处理也是建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光谱存在的噪声问题,卞希慧课题组运用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局部均值分解(LMD)、变分模态分解(VMD)等去噪方法。其研究生石梓彤通过两个仿真信号和实测拉曼光谱信号,将VMD方法在信噪比方面与EMD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VMD去噪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生凌梦旋针对噪声分布不均匀的近红外光谱,提出分段镜像扩展局部均值分解(PME-LMD)方法,通过仿真信号、中药近红外光谱和啤酒近红外光谱数据,将PME-LMD方法与SG平滑、DWT去噪、EMD去噪和全谱LMD去噪进行比较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线漂移也是近红外光谱分析常见的问题,西安工业大学的张峰老师针对基线漂移提出了一种自动基线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光谱数据划分为吸收区域与非吸收区域,然后计算非吸收区域的均方根误差,并对自适应平滑参数惩罚最小二乘法中的惩罚因子进行优化选择,最后选择最优的惩罚因子进行基线校正,利用扫描获得的正丁烷光谱对其方法进行验证分析。近红外光谱选择合适的变量是复杂冗长的建模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海南大学云永欢教授运用了多种变量选择方法如区间随机青蛙(iRF)、迭代保留有信息变量发(IRIV)、变量选择集群分析(VCPA)、基于PLS回归系数遗传算法变量选择方法(GA-PLS-LRC)、二步和三步联用的策略方法等,还系统性的总结了近二十年的变量选择方法。群体智能优化在变量选择中的运用尤其引起大家的关注。卞希慧老师总结了课题组近几年在光谱变量选择引入的萤火虫算法(FA)、灰狼优化算法(GWO)、鲸鱼优化算法(WOA)、蝴蝶优化算法(BOA)等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其硕士赵子贞优化了BOA的迭代次数并且改进了离散化函数,在最佳参数下对血液样品的胆固醇组分、生物样品的草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硕士张容玲针对WOA利用arctan函数对鲸鱼位置进行离散化,优化了WOA的迭代次数和鲸鱼数目。结果表明,采用预处理方法CWT与变量选择方法均显著提高了PLS定量分析六元调和油样品的预测性能,且CWT-WOA-PLS可以在变量数目最少的情况下提高预测精度。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胡云超采用二进制蜻蜓算法(BDA)方法,针对小麦粉蛋白质近红外建模中校正集样品问题,在适应度函数构建中引入校正集信息,优化校正集样品的选择,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在模型转移方面,华东理工大学的倪力军教授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SIFT )算法、光谱标准偏差( SDSS )与相关系数分析相结合的三步波长筛选方法,根据主机样品光谱筛选出具有独立性强、能良好体现不同样品间光谱的差异及光谱的特征波长。以玉米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以及烟叶总植物碱所建立的模型为例进行分析,得到了更 简洁 和稳健的模型。 杭州 谱育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的 红外应用研究工程师查丽霞 通过分辨率控制和波数校准,自制在线FTIR气体分析仪基本可以实现模型传递,传递后的分析误差控制在2%F.S.的误差范围,列出了多套仪器的模型传递成功的应用结果,说明仪器具有较好一致性,可以大量减少重复性建模工作。当前,水光谱组学仍是一个研究热点,南开大学韩丽博士通过近红外光谱开展了水的氢键结构分析,充分利用水分子不同振动形式产生的近红外光谱信号来获得丰富的水结构信息。暨南大学的潘涛教授基于水光谱组学构建了一种多光程测量的多模态光谱融合建模方法,借鉴博弈论概率分析的思想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模式识别的一种模型补偿(Compensating)和投票(Voting)的策略。以血清乳腺癌与正常对照的二分类判别和饮用水三分类判别为例,进一步说明了模型融合方法取得明显优于单个模型的判别效果。山东大学的李连副研究员开展了以水为探针的无标记近红外光谱表征研究,通过利用氢键相互作用规律,揭示复杂体系下物质的关键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构转化机制等,为近红外在溶液体系下的低含量物质表征提供新的分析策略。创和亿杯建模竞赛的获奖者分享获奖心得在邵老师的主持下,在创和亿杯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获奖者分享了他们的建模经验。南开大学的段潮舒博士分享她建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数据集及质量考察是建模的首要步骤,清晰的建模流程对于稳健模型的建立也很有必要。针对类间差异很小的样本,多模型投票机制的PLS-DA有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实现准确判别。华东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朱明旺详细讲述了机器学习建模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特征过程、模型建立和模型监控五大内容。西北大学的李茂刚博士针对甲醇汽油中甲醇含量的快速准确分析以及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准确性的关键问题,借助变量选择WT-RF模型、Raman、近红外光谱与PLS的数据融合、模型转移WT-VIP-KDA-PLS等化学计量学策略建立了甲醇汽油中甲醇定量分析方法。同时邵学广教授也进一步建议以后的参赛者完善参赛文档的完整性,保证模型的可重复性,有利于建模技术的推广应用。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无处不在近红外光谱通过不同的专用测量附件,不需要任何的前处理,就可直接无损地对多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进行分析,例如农业、食品、疾病筛查、生物制药、矿物煤炭等。农业是人们生活的根本,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的王胜鹏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BI-PLS算法和GA-PLS算法分别筛选了建模的特征光谱区间和特征光谱数据点,准确地预测外部位置样品的品质得分,实现了远安黄茶品质的快速无损鉴别。在云、贵、川等省市,烟草是主要的地方财政经济来源,广大农民也依靠种植烟草为生。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刘泽采用WOA优化SVM参数的模式分类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识别烤烟产地的方法。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助理工程师郑博文采集工业分级前后的烟叶近红外光谱,然后再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PCA分析,发现工业分级后的烟叶样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此外,本次会议中多位老师还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土壤、水稻种子等方面的应用。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近红外光谱在对食品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也独具优势。近红外光谱能够对苹果、梨、柑橘等10余种水果进行质量检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李江波研究员建立了水果内部光传输特性分析系统,提出了多因子融合建模分析测定水果内部质量检测方法。湖南农业大学的李跑副教授利用光栅近红外光谱仪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了近红外漫反射光对果皮的穿透能力。发现变量筛选以及模型的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隐藏在果皮内部品质信息的提取并且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消除光谱中的干扰。酒品的成分及其含量对某一个品牌是具有专一性,是保持该品牌质量稳定以及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关键,近红外光谱可以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牌、不同香型的白酒进行鉴别分析,还可测定酒的年份。四川轻化工大学宗绪岩副教授采用不同的光谱技术对白酒中不同成分进行检测,最后实现白酒年份的鉴别。酒醅是酿酒发酵的主体,成分非常复杂。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刘浩将长虹微型化近红外光谱仪采用四种光谱建模方式,从盲测、单模型预测以及集成预测对酒醅进行分析比较。桂林理工大学的陈华舟教授构建基于Levy飞行的神经网络(NN)优化模型,以提高鱼粉蛋白质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 并指出可尝试在物联网分布式节点联合分析中进行应用转化。另外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的专家杨海龙,温州大学的教师黄光等多位专家学者在肉类、制糖业、奶粉掺假,牛奶乳制品检测、花生冻伤检测等方面也有深入研究。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穿衣和吃饭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近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纺织品的智能鉴别中也彰显魅力。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王悦利用自主研发的在线近红外分选装置采集光谱并采用8种预处理方法及其组合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建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式识别,验证了对光谱进行预处理能够提高模型识别准确率,为废旧纺织品的在线高校识别与自动分拣提供创新的技术与装备。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生物体的在体非介入分析和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上极具发展潜力的分析手段之一。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通过采用二维异步(2T2D)相关分析和自编码器增强胆囊癌的鉴别能力,解决了目前基于图像的方法很难区分胆囊癌癌症和其他胆囊疾病的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硕士尚慧采用反射式近红外光谱以及FTIR技术对结合机器学习,并利用PCA和Fisher判别分析(FDA)实现乳腺癌的识别以及早期诊断。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祖辈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然而,中药是一个成分众多、结构极其复杂的体系,近红外光谱技术凭借其快速、无损等优势,已成为中药检测的重要手段。山东大学李连研究员针对生产过程中光谱的稳定获取与预测,开发了集过滤、温控、消泡、取样于一体的药物提取预处理装置,并应用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提取过程的模型建立与分析。不仅如此,多位学者也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针对黄柏、灵芝孢子粉、五脉绿绒蒿、唐古特大黄、菊花、天麻、三七等中药材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塑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给环境生态带来了极大压力,尤其是微塑料的污染,是国际研究的热点。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全氟化碳(PFC)作为微塑料捕获介质,聚乙烯(PE)颗粒作为研究模型,能够快速、简单的检测水中的微塑料含量。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一次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巨大飞跃。近红外光谱技术能用于野外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矿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敏高级工程师利用近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蚀变矿物的结构与化学成分信息展开研究,运用ASTER多光谱数据,以绿泥石矿物近红外吸收谱带位移机理为理论,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对蚀变矿物的结构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作为人类生产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和煤炭的分析领域也引入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瑞士万通的产品经理张闪闪实现了近红外快速分析油品和煤粉。对于煤粉建立了内水、灰分、挥发性、固定碳、硫分和低位热量的模型,采用R2和SEC对模型进行评估。在油品分析中,包括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润滑油等进行现场油品分析。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田军设计了一种煤炭水分含量智能测量系统,将微波频谱分析与距离加权k近邻(DW-kNN)算法相结合,实现了煤炭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测量。通过基于MD-ICM的异常值检测和消除,可以有效提高建模波谱数据的洁净度并提高煤炭水分含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之初就用于鸡蛋等复杂样品,因此人们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开发主要集中在粮食、肉类、水果、中药、生物样品、石油、矿石等复杂样品上。而实际上如果是几种纯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也一定可以实现其准确定量分析,如瑞士万通的张闪闪采用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建立了由磷酸、硫酸、硝酸、氢氟酸组合的铜蚀刻液混酸的定量模型,并通过盲样测试实现了铜蚀刻液的准确定量。如果将近红外光谱用于化工行业中各种混合物的预测,将有很多用武之地。近红外光谱仪器新技术尽展风采近红外光谱仪器在小型化和微型化的道路上从未止步,车载台式、便携式、手持式和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视野。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的Pérez-Marín教授将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用于食品质量、安全和真实性的问题,采用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菠菜中硝酸盐含量以及西瓜糖分的检测,还采用便携式仪器在没有任何破坏或损坏样本的情况下对活体动物进行检测,展现了近红外传感器在未来发展占有重要地位,能够灵活实时分析。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Christian Wolfgang Huck教授介绍了小型化近红外传感器具有灵活分析的优点,能够进行现场对活体植物进行测量,确保作物在生长阶段的质量。同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ANN)等校正方法提高小型化近红外光谱仪的性能;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提高了特定近红外波段中不同仪器之间观察到的相对灵敏度;以及采用近红外光谱的量子力学模拟增强了近红外光谱收集到的信息对小型化近红外传感器的优化。近些年,多家国内外仪器生产公司致力于开发近红外光谱仪的开发与应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近红外经理周学秋介绍了公司开发的Antaris工业专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可以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而且性能稳定。珀金埃尔默公司研发了二极管阵列式近红外光谱仪,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等多种近(中)红外产品并将其应用于农业食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等多种领域。奥谱天成光电有限公司研发的短波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等多种仪器应用于农业与食品、遥感应用、光通讯与光纤传感等领域。合肥星月夜光技术应用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国产领域配套近红外光谱仪与检测器件镀金积分球。四川威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AQuant智能建模软件,展现了其优异的建模和预测能力。本次会议的每位报告人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呈现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了近红外技术的蓬勃发展。会议闭幕式上还评选了12位优秀青年报告奖,分别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潘玺、北京服装学院的王悦、南开大学的韩丽、山东大学的田伟路、武汉轻工大学的肖晓枫、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吴思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龙若兰、中国矿业大学的田军、暨南大学的池焜平、天津工业大学的凌梦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杨可和北京工商大学的张倩。这将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入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中来。我们期待在下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我们能够再次线下相聚,共话神奇的近红外技术。
  • 最新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不容错过
    德国联邦材料研究和检测机构(BAM)与联邦环境局,柏林技术大学的水资源保护部门,以及GESTEL哲斯泰的一起研发并制造的TED-GC/MS技术,已获专利。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水中的微塑料。 此项研究也让Ulrike Braun博士的团队获得了第六届“德国米尔海姆水奖”。此奖项旨在表彰以实践为导向的研发项目以及饮用水供应和水分析领域的创新概念的实施。由莱茵 - 威斯特伐利亚的自来水公司RWW和GERSTEL哲斯泰公司共同赞助。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和检测微塑料的工作中。 来自BAM高分子材料力学系的Ulrike Braun博士是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她认为“目前的测量方法无法准确确定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微塑料主要通过红外或拉曼光谱和显微镜检测这些测量方法识别颗粒,确定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但它们有两个缺点:它们非常耗时,而且,只能检查非常小部分的样品。“随着关于微塑料的争论不断增加,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工艺,最重要的是,更快”。Ulrike Braun博士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技术。缩写TED-GC-MS代表“热萃取热脱附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具有两个主要优点。测量仅持续几个小时,因此在采样后不迟于一周,测量结果可用。此外,该方法更可量化:该分析提供了除了大量天然颗粒之外还包括多少微克微塑料颗粒的准确信息,例如,在一升水中的微塑料总量。这些数据构成了测量极限值及微塑料控制的基础。想了解关于TED-GC/MS的更多信息,请参加6月16日举行的Webinar
  • 水质检测设备---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红外光度法)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水质监测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1-2027年)认为,水质监测行业今后将会继续稳定、持续地发展;运营市场方面,随着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营企业的数量将逐渐缩小,少数规模大、实力强的运营企业将逐渐成为运营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水质监测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国内的水质监测企业将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水质监测行业中的翘楚。 B1171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符合国家标准“HJ637-2018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由全自动操作软件,红外分光系统和磁力搅拌萃取系统组成,使用萃取溶剂按一定萃取比例,采用滚筒式立体搅拌技术将水体中的油类萃取出来,再将萃取溶液通过过滤装置除水除杂质导入比色皿中,然后红外分光系统进行分析测量。加装专用的硅酸镁过滤装置可以测量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测量完毕仪器自动排废清洗管道。全过程自动化,无须操作人员接触四氯乙烯,即自动进样、自动萃取、自动除水除杂质、自动测量、自动清洗、自动排液和存储数据。仪器特点:1、全自动化:全自动进样、萃取、除水过滤、测量、排液、清洗,可连续做8-10个水样。2、健康安全:萃取等操作无须分析人员的参与,不和四氯乙烯的接触,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3、萃取方法符合新国标HJ637-2018,萃取结果和国标方法的结果一致。4、拥有核心技术:配置**油水分离膜一次分离过滤,不配无水硫酸钠除水,一膜可使用百次左右。5、厂家配备**技术产品标准油滤光片,可进行单点校正,一次标准曲线终身免更换,免除配置标准油试剂。6、内置多点触控计算机控制终端,体积小可放置在常规标准1.2米通风橱中,可外接台式计算机控制操作。7、采用效率高的滚筒立体式侧面磁力搅拌萃取技术,萃取效率高于95%,全密闭萃取无挥发无毒害。8、采用Windows10操作系统控制。9、采用稳定成熟的.NET4.0平台绿色免安装测油仪软件。10、真正的三波数,红外三波数谱图清晰,刻度准确,清晰显示三个波数产生的吸收谱图和吸光度。11、四氯乙烯内置3L储液瓶 ,萃取排废全密闭不挥发。12、内置硅酸镁吸附柱可测量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加装自动采样器可升级为在线监测仪。13、一键定标:空白和标准油样自动检测自动校正。14、一键完成:调空白加多个水样检测可以一键完成,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15、整个萃取系统采用防酸碱防四氯乙烯,全防腐不亲油的材料,运行清洗流程,减少高低浓度交叉污染。16、自动稀释富集:可以任意设定稀释富集比例。17、自动分离水和四氯乙烯废液,自动收集废液四氯乙烯等试剂,排放废水。18、基线稳定性:零点自动实时调整(消除基线漂移影响)。技术参数: 仪器检出限 DL0.02mg/L(测量11次空白计算3倍标准偏差) 波数范围 3400cm-1~2400cm-1(即2941nm~4167nm) 吸光度范围 0.0000~2.0000AU(即透过率100~1%T) 方法检出限 0.002mg/L zui大测量浓度 100%油 水样测量范围 0.001-100000mg/L(稀释或富集萃取测量法) 仪器测量范围 (0.02~800)mg/L 重复性 RSD≤1%(20-100mg/L油标样测定11次) 测量准确度 误差±2 % 相关系数 R0.999 取水样体积 5ml--600ml或5ml--1000ml 检测样品量 连续检测8-10个样品 四氯乙烯萃取量 10-25ml的整数倍 单个样品自动检测时间 2-5min(取样量越多萃取时间越长) 分辨率 0.001mg/L 萃取试剂 四氯乙烯 波数准确度和波数重复性 ±1cm-1 主机净重 25kg 使用电源 (220±22)V、(50±1)Hz、50VA 使用温度和湿度 温度范围1℃-40℃,湿度≤80﹪ 主机外型尺寸 750mm(长)×420mm(宽)×420mm(高)
  • 水中油测试---红外光度测油仪
    供水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疫情过后,水生态安全仍将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国家仍将持续加大对水生态安全各方面(供水、污水、水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资本开支力度,水生态一体化、系统化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也将持续推进。B1170红外光度测油仪是一款高精度的分析仪器,采用一体化光路系统,光路设计合理,信号强,信噪比高。采用铝合金铸造底座,经自然失效处理,外置电源,注塑外壳,美观大方,体积重量轻,在作为实验室仪器的同时也可以当便携仪器使用。仪器特点1、开关电源供电,电源范围宽2、独创的样品和参比池自动切换机构,精确定位、消除误差、使机械误差影响趋近于零3、余割方式进行波数精确定位扫描,使波数定位精度小于一个波数4、真正三波数,符合国际“HJ 637”不需要作标准曲线,只做一组校正系数5、模拟水中油成份,测定任意组份标油的误差小于百分之五,使仪器真正为实际水样服务6、设有专用餐饮油烟测量菜单,完全按国家饮食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测量饮食业油烟7、中文菜单操作,配有大屏幕液晶显示器8、不需标样定标,测量结果可以打印输出可脱离计算机单独使用9、可连接计算机系统操作,波数可以自由补偿定位10、既能定量测量,也能定性分析;谱图清晰,能够分辨出各种干扰物质技术参数波数扫描范围:3400cm-1~2400cm-1波数重复性:±1cm-1波数准确度:±1cm-1谱图分辨率:1 cm-1吸光度线性范围:0.0000~1.9999相关系数:r0.999(红外非分散方法)基本测量范围:0.02~800mg/L检出浓度:0.0001mg/L检出浓度:80000mg/L(稀释测量)检出限3SD:0.2mg/L基线漂移度:1%/4h不同配比测量误差:5%(配比不同比例混合烃模拟实际水样)电 源:220V±10V 50HZ±1HZ湿 度:80%温 度:5~35℃外形尺寸:500×250×150(mm)重 量:5.5kg
  • 赛默飞发布赛默飞Nicolet iS2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新品
    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pic/8720eea1-c763-4fb0-8e0e-1d857e35be28.jpg!w400x400.jpg" alt="赛默飞Nicolet iS2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pan/strong/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使用/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LightDriv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快速获得结果/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Nicolet iS20 FTI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光谱仪的核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LightDriv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光学引擎基于悠久光学设计经验,以创新之力开发而成。查阅下述的光谱仪组件,可了解/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LightDriv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技术如何增强光谱性能,提供值得您信赖的测试结果。干涉仪、激光器和红外光源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10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年质保期,进一步显示了无可比拟的可靠性能。/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红外光源实现无可比拟的一致性/span/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技术的红外光源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热点位置和能量强度,可获得非常出色峰值形状和信噪比,提供精度一致的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br//pp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干涉仪展现主流市场的严密精度/span/pp /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利用高分辨率光谱查看样品隐藏的细节。现代化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Michelso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干涉仪设计提供/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0.25 cm-1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光谱分辨率,以卓越的光学性能为疑难样品快速揭示答案。/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 /pp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激光器提供极限的精度/span/pp /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span style="font-family: DengXian "采用固态二极管激光器消除了未来的维护成本。二极管激光器长寿命、高稳定的设计确保日复一日重复采样的数据无误。/span/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 /pp style="margin: 0in 0in 11px "br//pp创新点:/pp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2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 LightDrive 快速获得结果Nicolet iS20 FTIR 光谱仪的核心 LightDrive光学引擎基于悠久光学设计经验,以创新之力开发而成。查阅下述的光谱仪组件,可了解 LightDrive 技术如何增强光谱性能,提供值得您信赖的测试结果。干涉仪、激光器和红外光源的 10 年质保期,进一步显示了无可比拟的可靠性能。红外光源实现无可比拟的一致性技术的红外光源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热点位置和能量强度,可获得非常出色峰值形状和信噪比,提供精准一致的鉴别和定量分析结果。干涉仪展现主流市场的严密精度利用高分辨率光谱查看样品隐藏的细节。现代化的 Michelson 干涉仪设计提供 0.25 cm-1 光谱分辨率,以卓越的光学性能为疑难样品快速揭示答案。激光器提供极限的精度采用固态二极管激光器消除了未来的维护成本。二极管激光器长寿命、高稳定的设计确保日复一日重复采样的数据无误。/p
  • 开发用于脑脊液中多种β淀粉样肽的SPE/LC/MS/MS定量测定方法
    引言&beta 淀粉样肽(A&beta )的不溶性聚集物在脑中沉积/形成被看作为早老性痴呆病(AD)的一个关键事件。治疗策略集中于用以减少&beta 淀粉样肽生成或提高其清除水平的小分子抑制剂或免疫疗法。因此,找到能对脑脊液中的淀粉样肽进行高灵敏且稳定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以确定其与AD关系对很多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对这些A&beta 肽的分析极具挑战性,这不仅因为其在生物液体内的丰度相对偏低,而且也因为它们可能被其它蛋白质结合并具有形成低聚体的趋势。这些肽的测定常规采用免疫测定法(因其选择性和灵敏度)或者通过冗长的免疫沉淀之后再进行SPE。免疫测定所需的方法开发时间比LC/MS/MS方法开发时间长;它们需要对多种A&beta 肽进行多次测定,并且与LC/MS/MS相比其线性动态范围有限。免疫测定存在交叉反应性和非特异性结合,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抗体,并且样品/标本的富集依赖于抗体的选择性。免疫测定的劳动强度大,并且测定不准确和基质干扰也是常见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基于LC/MS/MS的高通量、选择性好的生物分析方法,使样品制备能够实现在存在高浓度干扰蛋白和肽的情况下回收得到pg/mL水平的淀粉样肽。虽然开发免疫测定方法所需的时间在后期药物发展过程中是可接受的,但在较早的阶段中则几乎不切实际;这时,如能有一种可定量多种肽的高通量且可靠的方法则是众望所归。本研究工作集中于开发用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1-38、1-40和1-42片段的LC、MS和选择性SPE样品制备方法,以支持临床前研究。使用单一、高通量方法用于多种A&beta 肽的分析测定而无需耗时的免疫沉淀步骤,被成功开发并经过验证。特别是,A&beta 类肽存在很多独特的分析挑战,其中包括非特异性结合、溶解性差、聚集和质谱灵敏度偏低。在方法开发各阶段所进行的步骤尽可能减小或消除了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随着AD病情缓解策略的出现,对除了A&beta 38、40和42之外的多种可能与AD病征相关的A&beta 进行定量分析可有助于提供关于此病及其发展过程的更多认识。本文所述的方法也有可能进行相应的修改,以使其适用于那些肽的定量分析。&beta 淀粉样1-38肽,分子量4132,pI 5.2DAEFRHDSGYEVHHQKLVFFAEDVGSNKGAIIGLMVGG&beta 淀粉样1-40肽,分子量4330,pI 5.2DAEFRHDSGYEVHHQKLVFFAEDVGSNKGAIIGLMVGGVV&beta 淀粉样1-42肽,分子量4516,pI 5.2DAEFRHDSGYEVHHQKLVFFAEDVGSNKGAIIGLMVGGVVIA图1:&beta 淀粉样肽1-38、1-40和1-42的氨基酸序列和pI数据 实验UPLC方法的条件色谱柱: ACQUITY UPLC BEH C18,300Å ,2.1× 150nm,1.7µ m流动相: A:0.3% NH4OH(按体积计算)的水溶液 B:90%乙腈,10%流动相A梯度: 90% A保持1分钟,5.5分钟内降低至55% A并保持0.2分钟,然后返回至初始水平流速: 0.2 mL/分钟进样量: 10µ L温度: 50℃质谱条件系统:沃特世XevoTM TQ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ESI+MRM模式下运行去溶剂化气体流速:800L/小时源温度:120℃去溶剂化温度:450℃碰撞室压力:2.6× 10(-3)毫巴MRM跃迁态和条件:见表1样品预处理用5M盐酸胍以1:1的比例稀释200µ L脑脊液(人脑脊液、猴脑脊液或加标人工脑脊液+5%大鼠血浆),并在室温下振摇45分钟。然后,用200µ L 的4%H3PO4水溶液进一步稀释样品。注意:对于加标样品而言,在加标后、用盐酸胍稀释前,可在室温下让样品平衡30分钟。固相萃取(SPE)基于µ Elution 96孔型的Oasis MCX 预处理:200µ L甲醇平衡:200µ L 4% H3PO4水溶液上样:600µ L预处理后的样品清洗1:200µ L 4% H3PO4水溶液清洗2:10% ACN水溶液洗脱:2× 25µ L 75:15:10 ACN:水:NH4OH浓溶液稀释:25µ L水进样量:20µ L 肽名称 前体离子 产物离子 产物离子ID 锥孔电压(V) 碰撞能量(eV) &beta 淀粉样1-38肽 1033.5 1000.3 b 36 33 23 &beta 淀粉样1-38肽的N15内标 1046 1012.5 30 22 &beta 淀粉样1-40肽 1083 1053.6 b 39 33 25 &beta 淀粉样1-40肽的N15内标 1096 1066.5 35 22 &beta 淀粉样1-42肽 1129 1078.5 b 40 28 30 &beta 淀粉样1-42肽的N15内标 1142.5 1091.5 35 28 表1:&beta 淀粉样肽及其N15标记型内标的MRM跃迁态和质谱条件 结果和讨论开发这些方法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克服溶解性、吸附性和聚集性问题并获得能满足该应用要求的足够选择性和灵敏度。适当的流动相和进样溶剂构成以及明智选择SPE洗脱溶剂仅仅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质谱分析质谱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因为4+前体的CID产生了几种与固有的特异性b序列离子相对应的不同产物离子(典型光谱如图2所示)。负离子模式下的MS/MS出现了明显的水分流失。图3给出了关于两种方法特异性区别的一个示例。虽然对于溶剂标准品时使用负离子模式的总体灵敏度较高,但在基质存在时负离子模式的灵敏度优势减弱,而正离子模式下的特异度和信噪比的提高对于脑脊液样品中的准确定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4显示了对这三种&beta 淀粉样肽的分离情况。虽然流动相中NH4OH的精确百分比对负离子灵敏度具有关键作用,但ESI+模式下的信号经证实对流动相构成的细微变化更具稳健性,可使液相色谱/自动取样器至少在24小时以上的时间段中保持稳定。与此相反,50%或以上的ESI-信号在10-12小时后因流动相中NH4OH浓度的自然变化(挥发)而损失。这进一步强调了ESI+MS方法的稳健性。固相萃取(SPE)SPE使用Oasis MCX(一种混合模式的吸附剂)进行,以加强萃取过程的选择性。该吸附剂同时依赖于反相和离子交换保留机制,以从复杂脑脊液样品中的其它高丰度多肽中选择性分离&beta 淀粉样肽组分。使用特定的96孔Oasis µ Elution提供了明显的浓缩效果,无需溶剂挥干和复溶,从而尽可能减少了肽损失。此外,通过离子交换进行肽结合为整个方法提供了正交性。在最初的方法开发过程中,萃取人工脑脊液时观察到了大量非特异性结合(NSB)。我们添加了5%大鼠血浆(有一个不同的&beta 淀粉样肽序列),以消除NSB。SPE是整个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淀粉样组分选择性极高的分离再加上标准流速下UPLC的分辨率实现了对临床前研究样品的超快分析。线性、准确度和精确度对每种肽均使用了N15标记型内标。对于0.1-10ng/mL人工脑脊液+5%大鼠血浆的等分样本,三种&beta 淀粉样肽的标准曲线均呈线性。&beta 淀粉样1-38肽的典型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淀粉样肽的基线水平根据同时使用过量加标的人脑脊液和&ldquo 人工脑脊液+5%大鼠血浆&rdquo 而得到的两条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基线水平的计算值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选择人工脑脊液是因为它的价格不贵,而且是一种比较易得的基质。从3种人脑脊液和1种猴脑脊液萃取得到的&beta 淀粉样1-42肽的基线水平如图6所示。所有3种&beta 淀粉样肽的基线水平测定值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用3种人脑脊液混合样品和1种猴脑脊液混合样品配制了0.2、0.8、2和6ng/mL的过量加标的质控样品。准确度和精确度数值符合LC/MS/MS测定的控制标准。质控样品分析的典型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和讨论开发这些方法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克服溶解性、吸附性和聚集性问题并获得能满足该应用要求的足够选择性和灵敏度。适当的流动相和进样溶剂构成以及明智选择SPE洗脱溶剂仅仅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几个关键因素。质谱分析质谱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因为4+前体的CID产生了几种与固有的特异性b序列离子相对应的不同产物离子(典型光谱如图2所示)。负离子模式下的MS/MS出现了明显的水分流失。图3给出了关于两种方法特异性区别的一个示例。虽然对于溶剂标准品时使用负离子模式的总体灵敏度较高,但在基质存在时负离子模式的灵敏度优势减弱,而正离子模式下的特异度和信噪比的提高对于脑脊液样品中的准确定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图4显示了对这三种&beta 淀粉样肽的分离情况。虽然流动相中NH4OH的精确百分比对负离子灵敏度具有关键作用,但ESI+模式下的信号经证实对流动相构成的细微变化更具稳健性,可使液相色谱/自动取样器至少在24小时以上的时间段中保持稳定。与此相反,50%或以上的ESI-信号在10-12小时后因流动相中NH4OH浓度的自然变化(挥发)而损失。这进一步强调了ESI+MS方法的稳健性。固相萃取(SPE)SPE使用Oasis MCX(一种混合模式的吸附剂)进行,以加强萃取过程的选择性。该吸附剂同时依赖于反相和离子交换保留机制,以从复杂脑脊液样品中的其它高丰度多肽中选择性分离&beta 淀粉样肽组分。使用特定的96孔Oasis µ Elution提供了明显的浓缩效果,无需溶剂挥干和复溶,从而尽可能减少了肽损失。此外,通过离子交换进行肽结合为整个方法提供了正交性。在最初的方法开发过程中,萃取人工脑脊液时观察到了大量非特异性结合(NSB)。我们添加了5%大鼠血浆(有一个不同的&beta 淀粉样肽序列),以消除NSB。SPE是整个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淀粉样组分选择性极高的分离再加上标准流速下UPLC的分辨率实现了对临床前研究样品的超快分析。线性、准确度和精确度对每种肽均使用了N15标记型内标。对于0.1-10ng/mL人工脑脊液+5%大鼠血浆的等分样本,三种&beta 淀粉样肽的标准曲线均呈线性。&beta 淀粉样1-38肽的典型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淀粉样肽的基线水平根据同时使用过量加标的人脑脊液和&ldquo 人工脑脊液+5%大鼠血浆&rdquo 而得到的两条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基线水平的计算值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选择人工脑脊液是因为它的价格不贵,而且是一种比较易得的基质。从3种人脑脊液和1种猴脑脊液萃取得到的&beta 淀粉样1-42肽的基线水平如图6所示。所有3种&beta 淀粉样肽的基线水平测定值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用3种人脑脊液混合样品和1种猴脑脊液混合样品配制了0.2、0.8、2和6ng/mL的过量加标的质控样品。准确度和精确度数值符合LC/MS/MS测定的控制标准。质控样品分析的典型结果如表3所示。 1. 我们开发了一种用于同步定量分析人和猴脑脊液中多种&beta 淀粉样肽的SPE-LC/MS/MS生物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2. 将基于µ Elution型混合模式SPE的高选择性萃取方法与UPLC色谱分析的分辨率相结合是实现对人和猴脑脊液中3种主要&beta 淀粉样肽进行准确、精确而可靠的定量分析的关键。3. 正离子MS/MS和b离子序列碎片的使用提供了本应用所需的质谱特异度。4. 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对96份样品的萃取并作好进样准备,从而满足了临床前研究所需的样品制备处理通量要求。5. 本文所述的方法避免了在临床前研究工作中进行耗时的免疫测定或免疫沉淀步骤。6. Xevo TQ质谱的质量范围和灵敏度允许选择高m/z前体进行破碎并能选择特异度高的b离子碎片,从而增加了此项测定的信噪比并总体提高了其特异度。7. 此类方法也可允许选择性的、特异性的、并按高通量方式同时测定一份样品中的几种不同&beta 淀粉样肽,而同时仍能达到低浓度内源性&beta 淀粉样肽分析所需的高灵敏度。这是一个明显的优点,因为ELISA测定需要使用多种抗体进行多次测定。所选择的参考文献1. T.A. Lanz、J.B. Schachter.神经科学方法杂志,169 (2008) 16-22.2. T. Oe等.质谱分析中的快速通讯,20 (2006) 3723-3735.3. JR Slemmon等.色谱分析杂志:生物分析,846 (2007) 24-31.4. NT Ditto等.神经科学方法杂志,182 (2009) 260-265.5. T.A. Lanz、J.B. Schachter.神经科学方法杂志,157 (2006) 71-81.6. MJ Ford等.神经科学方法杂志,168 (2008) 465-474.7. E. Portelius等.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6 (2007) 4433-4439.致谢本文作者希望向Wenlin Li(辉瑞公司PDM部)表达谢意,感谢她在使用免疫亲和LC/MS/MS分析&beta 淀粉样肽所作的前期工作。沃特世公司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Maple街34号,01757电话:(508) 478-2000;传真:(508) 478-1990 http://www.waters.com
  • 多位中国学者的研究工作闪耀近红外国际舞台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9月16-20日,两年一次的国际近红外大会(ICNIRS)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召开,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的347位代表参加,其中参会的中国学者有30多位。/pp  本次会议报告的安排涉及了近红外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乳制品、食品科学/食品安全、饮料、农业、林业、粮食谷物、地质勘探、农残、化学计量学、水光谱、医疗/制药/生命科学、过程分析等多个领域,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别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还特别开设或者加大了水光谱组学、功能近红外等主题方面的报告份量。/pp  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淀,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当前在饲料、烟草、石化、粮食等领域都得了很好的应用,并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近红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pp  在本次会议上,多位中国学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仪器信息网摘录部分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956cfb3-60f2-4076-8b02-427c6c5ae4e3.jpg" title="袁洪福.jpg" alt="袁洪福.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Determination of gel time and gel point of epoxy curing using evolutionar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strong/pp  近红外光谱经典应用包括定性(判别)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模型)。袁洪福教授的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近红外光谱新应用,通过连续测量反应过程的进展光谱,不需要参考数据和建立模型就可以直接测定反应过程的重要参数。/pp  据介绍,环氧固化主要反应是双酚A单体和多胺单体交联反应,进而制备性能优越的高分子材料。环氧反应随固化反应进行,体系由液体向固体转化,存在相变。其中,凝胶时间和凝胶点(即转化率)是调控反应产物网络结构的重要参数。传统检测需要分别使用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现场取样化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不同方法传热过程差别大和光谱基线漂移(固化光散射)问题,使得这些方法误差很大。/pp  袁洪福教授的报告提出近红外光谱是由组分的化学信号和噪声信号构成的,二者在信号频率上不同。通过小波变化可有效地对其分离。化学信号(中间频率)用于测定凝胶点,低频信号代表基线漂移,主要来自光散射,可以用于凝胶时间测定。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反应过程的凝胶点和凝胶时间。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精度,并实现实时检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a99242c-0b3d-4b1d-8e7e-22e4d4296f24.jpg" title="邵学广.jpg" alt="邵学广.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南开大学 邵学广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water structures from near-infrared spectra by chemometrics and simulations/strong/pp  据介绍,目前温控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难题,一是数据的维度,多个样品在多个扰动条件下得到的测量数据可能是三维、四维甚至更高维度的光谱数据,分析这些数据需要建立高维数据分析算法;二是水结构的复杂性和光谱分辨率低之间的矛盾。如何从结构简单的光谱中挖掘更多体现水结构的信息是此类工作的另一个难点。/pp  邵学广教授近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方面,即针对温控近红外光谱的高维数据矩阵建立相关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定量和结构信息。其尝试了文献报导的高维算法,对多级同时成分分析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互因子分析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从温控近红外光谱数据中提取定量信息并不是很困难,但结构信息的提取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此外,邵学广教授还在水光谱的结构分析方面建立了基于优化算法和高斯峰的拟合方法,得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葡萄糖水溶液中不同水结构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趋势,揭示了葡萄糖可以使水的结构更加有序,同时也说明了水对生物分子结构的保护作用。/pp  邵学广教授指出,温控近红外光谱在水结构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计量学和分子模拟为水光谱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是,由于水的结构非常复杂性,而目前可利用的光谱信息非常有限,亟待发展更有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从光谱提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847d5e4-4132-47c3-ac12-d9d0201aa114.jpg" title="倪力军.jpg" alt="倪力军.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华东理工大学 倪力军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Building a robust and shareable NIR model of predicting total plant alkaloid of Solanaceae plants based on wavelengths with consistent and stable signals/strong/pp  模型的稳健性和共享性对于近红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非常重要,倪力军教授的报告提出通过方差分析筛选仪器间光谱信号一致性好且稳定的波长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以实现不同仪器共享同一模型的SWCSS方法。/pp  据介绍,倪力军教授采用SWCSS方法建立了烟叶总植物碱的PLS模型(SWCSS-PLS),预测4台仪器测试的烟叶样本总植物碱的平均误差均小于6%,满足工业应用要求。这一结果大大优于全波长近红外模型及经过PDS校正从机光谱后的全波长模型结果。/pp  倪力军教授认为,这一思想也可供基于其他类型分子光谱(如拉曼、红外、紫外等)建立稳健、可直接共享的光谱模型借鉴。同时,她也指出,该方法目前只是对于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以中药材、玉米及烟草中主要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共享进行了尝试和验证,SWCSS方法对于不同类型光谱仪及其他样品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验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67a9210-0035-42bf-ad0e-0e5a5ca76c88.jpg" title="屠康.jpg" alt="屠康.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南京农业大学 屠康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Investig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for fungal diseases in peaches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and electronic nose /strong/pp  桃果实采后病害影响其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与传统病害检测方法不同,高光谱成像和人工嗅觉仿真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可重复性等优势。屠康教授介绍说,研究表明:桃果实病害散射系数随光波长增加而稳步下降,且随病害程度加深而减小。对应光吸收系数在675nm和970nm呈现特征吸收特性,并与病害程度关联响应。/pp  在研究工作中,屠康教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基于叶绿素含量的连续投影算法并结合波段比图像识别模式实现病害桃果实98.75%的准确识别率,结合图像分割算法实现果实病害的动态检测 结合桃果实病害气味,研究发现病害过程中受感染菌群和微生物含量影响,对应的果实挥发性成分呈现特征变化,基于此分析建立了多量纲信息融合判别桃果实病害程度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0795425-616f-474a-8dd8-c44a5c0c9d9a.jpg" title="孙钟毓.jpg" alt="孙钟毓.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山东大学 孙钟毓博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导师:山东大学 臧恒昌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Data mean and ratio of absorbance to concentration methods: a novel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modelling /strong/pp  血浆蛋白含量检测是日常血浆采集和生产的重要检测项目,先前的研究已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血浆蛋白含量的检测中,但只是运用常规的近红外建模方法进行预测,无方法上的创新。/pp  孙钟毓博士的研究旨在创新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血浆蛋白含量,提出建模策略,包括“数据均值化”和“吸光度-浓度变化率”两种方法,并对影响近红外光谱建模的三方面因素进行讨论:基于“数据均值化”方法提高近红外光谱建模参比数据稳定性 基于“数据均值化”方法提高近红外建模光谱质量 基于“吸光度-浓度变化率”波段选择方法提高近红外建模能力。/pp  据介绍,“数据均值化”方法,提高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参比数据的稳定性和建模光谱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近红外光谱建模预测能力 “吸光度-浓度变化率”波段选择方法,与常规波段选择方法相比,不仅能提高近红外光谱建模预测能力,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pp  除此之外,还有多位中国学者,以及不少华人学者在本次会议作报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77a1508-f462-42a0-bf51-f3ede499ac4a.jpg" title="合影.jpg" alt="合影.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参会中国代表合影/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c4c36ff-56e2-4a25-80e3-ee530438f8af.jpg" title="大合影.jpg" alt="大合影.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会议参会代表合影/strong/p
  • 如何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
    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中的基本概念:在整个扩增过程中会出现基线期,指数期,线性期和平台期。其中在基线期和指数增长期,扩增产物都是以指数级增长,但是在基线期我们没办法检测;而到了线性期和平台期之后,由于不同基因,或者不同条件下其扩增效率差别很大,因此没有办法计算模板的含量。因此,在指数增长期的CT值就成了计算模板含量的关键值。▲ 图一:线性图谱▲ 图二:对数图谱为什么知道CT值就能够得到最初的目标基因含量呢?如图三,表示一个基因单次扩增曲线。N为扩增产物的分子数,模板的分子数乘以1+扩增效率的n次方,n代表循环次数。也就是说,如果扩增效率为100%,产物的分子数就等于模板数乘以2的n次方。但是在线性增长期和平台期,扩增效率不可能是100%,因此PCR理论方程只在指数期成立,也就是图三绿色框的部分。▲ 图三数据处理:以下三张图分别表示我们在做荧光定量PCR时提到的三个名称:扩增曲线、标准曲线、溶解曲线。1、绝对定量:使用一系列稀释的已知浓度的标准品与未知样本同时进行测定,根据系列浓度标准品的CT值与起始模板量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注意事项:☑ 标准品必须来源可靠,浓度已知。☑ 标准品要和待测样品同时在仪器中扩增。☑ 只能根据标准品覆盖的浓度范围进行待测样本浓度的推测。2、相对定量:是用来确定经过不同处理的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或目标在不同时相差的表达差异,也就是倍数差异。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来自美国Azure Biosystems公司,以创新服务于生命科学为愿景。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融合了高品质Peltier温度模块和基于光纤传输的光学检测系统,为您的科学研究提供高精准、高灵敏的可靠结果。Azure Cielo 3/6检测通道,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同时配有10.3触控系统,主机本身可独立运行、连接、远程交互,让您随时随地知悉实验进程和及时获得实验结果。
  • 仰仪科技|全自动连续流动反应量热仪&原位红外光谱分析仪,两大新品联袂上市
    近日,仰仪科技推出两款新品——全自动连续流动反应量热仪和原位红外光谱分析仪。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两款仪器的特点吧!全自动连续流动反应量热仪 RC CF-200A该产品是一款自动化程度高、可定制能力强的连续流动反应热分析与量热平台,平台具备自动进样、前置预热、自动脱气、流量控制、强化混合、精确控温、多点测温等功能,能够精确控制连续化反应条件,并实时监测各点温度变化。能够结合热分析理论,分析计算连续流反应器内的反应放热总量、热流分布、峰值温度、温度梯度等结果,可广泛应用于连续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分析、热风险评估和工艺优化等研究。产品特点1)使用系数标定法、流量调节法量热,快速获取反应放热与热流分布,计算峰值温度与温度分布;2)全自动连续化反应工艺操作,可实现自动进样、前置预热、自动脱气、流量控制、强化混合、精确控温、多点测温等功能;3)高性能程控循环水浴,可设定并自动完成预热与反应环境控温;4)安全高效,系统可实现无人运行,自动完成数据记录和分析;5)反应器可更换或加装数量,依照实际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反应器;6)支持依据不同反应类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对反应器结构、管路长度与直径、测温位置进行调整,对油浴、混合器、进料泵等各零部件的定制,满足个性化实验需求。技术规格进样流量范围(0.01~50)mL/min进样通道数2(可扩展)进样流量精度<±0.5%进样流量分辨率0.01 mL/min进样压力脉动0.05MPa夹套控温范围(0~85)℃夹套控温精度±0.05℃管路使用温度范围(-180~260)℃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50~200)℃测温点数量反应管路:6个,预热管路:1个,夹套温度:1个。可根据实验情况灵活增减原位红外光谱分析仪 IR 360A该产品是一款实时分析反应变化过程的原位中红外光谱系统,可在反应容器中监测原料、产物、中间体的过程特征,帮助实验人员精准获取反应组分浓度、反应速率、杂质形成等关键参数,深入研究反应机理。其具备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稳定性、超快速扫描、波长范围宽等优势,软件支持基线校准、数据可视化处理、自动化动力学分析等,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制药、材料、石油、食品等领域。参考标准GB/T 21186-200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JJG 001-199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计量检定规程JJF 1319-201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校准规范产品特点1)在间歇、半间歇、连续流工艺中实现长时间原位分析,且不干扰反应进程;2)高性能MCT探测器,具备高灵敏度、高稳定度、高速扫描的能力;3)强大的光谱分析软件系统,支持基线校准、谱图处理、自动化动力学分析等,帮助实验人员建立定性、定量的光谱分析模型;4)ATR钻石探头能承受较为宽广的pH值、温度及压力范围,在多相混合体系中实现无盲区测量,适应各种反应环境;5)工业级紧凑设计,抗振动、抗冲击、抗电磁干扰,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技术规格主机分辨率2cm-1、4cm-1、8cm-1波数范围(5000~834)cm-1探测器探测器类型:探测器型光伏MCT(汞-镉-碲化物)冷却方式:内置TEC控制器工作温度(10~40)℃电源(100~240)V交流电,50/60Hz,1.5A(最大值)湿度<60%尺寸基本单元:189mm×285mm×127mmATR探头晶体材料钻石棱镜光谱范围(3~17)μm光纤类型AgHal-Broad温度范围(-30~130)℃最大耐压100bar探头长度1.6m轴长度280mm轴直径6mm轴材料哈氏合金C22保护管材料不锈钢V2A制成的扁平钢丝螺旋结构,用玻璃纤维编制包裹,外套:硅橡胶软件定量模型纯物质模型、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成分分析曲线分解,获取未知体系主要成分变化趋势自动寻峰全光谱范围特征峰自动识别数据联用在线光谱数据与反应器量热数据协同分析关于仰仪科技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是新能源与化工领域测试仪器设备、解决方案的专业开发者。自成立以来,仰仪科技坚持以技术为核心,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现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高精尖研发团队,已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近40项,外观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2013年被选为化工产品安全测试技术与仪器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联合建设单位。目前,公司产品线主要有热分析与量热、理化参数测试、粉尘爆炸测试和化学品物理危险测试等,产品综合性能达到水平,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性价比;在应急管理、货物运输、海关监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及第三方检测等机构具有广泛应用且口碑良好。
  • PerkinElmer与仪器仪表学会合办红外光谱培训
    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红外光谱仪器购置数量逐年增加,仪器的智能化、综合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充分开发仪器功能,提升仪器使用者的能力,使红外光谱仪在各行业的应用和研究中发挥更大的效益,PerkinElmer公司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举办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本培训注重理论、应用和实验结合的方式,给培训学员真正带来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一、 授课专家  孙素琴 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分子光谱法与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 兼任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和《现代仪器》编委。 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80篇,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一部,曾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周 群 博士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分子光谱。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重点为中药材的快速无损分析和中药材稳定性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技术对中药和食品进行宏观质量控制的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3项。  武培怡 教授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二维相关光谱在聚合物体系中的应用、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功能化、聚合物功能膜、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和开发。德国Essen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日本国立触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回国后曾先后三次组织中德双边高分子研讨会。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多项科研项目。  杜一平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博导 专业分析化学,研究方向包括化学计量学和生物信息学 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分析方法研究等。师从梁逸曾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Ozaki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微量物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相关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以及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等。现为Medical Science Monitor 杂志国际审稿人(International Reviewer),经常为Chemolab, ACA, Analytical Sciences等杂志审稿。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数被SCI收录,出版《化学计量学应用》、《分析化学计量学》、《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等著作,参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hn Wiley & Sons, 2007)。由于在近红外光谱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2006年Buchi近红外光谱学奖(BUCHI NIR Award)。  二、 培训内容  (一)绪论  1.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和发展  2. 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  (二)红外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 光的性质与分子光谱  2. 谐振子模型  3. 多原子分子振动  (三)红外光谱仪器  1. 仪器的基本组成  2.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 多联机系统(重点:红外图像)  5. 仪器的各项指标  (四)红外光谱分析制样技术  1. 液体样品制样技术  2. 固体样品制样技术  3. 气体样品制样技术  4. 特殊样品制样技术(重点:各种反射附件技术)  (五)红外光谱分析软件原理、技术与数据处理  1. 多种数据处理技术(背景与差谱、平滑、基线校正、导数光谱和归一化等)  2. 光谱比对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3. 光谱检索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4. 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5. 多组分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6. 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六)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谱图解析)  1. 常见分子振动的特征吸收及其指认  2. 影响分子基团频率的各种因素  3. 混合物体系的叠加规律和整体结构解析  4. 混合物样本的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三级鉴定  (七)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含量测定)  1. 单一组分(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  2. 多组分(化学计量法)  (八)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1. 红外光谱分析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2. 红外光谱分析在珠宝鉴定中的应用  3. 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红外光谱分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红外光谱分析在原材料、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  (九)实际操作  (十)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  (十一)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技术和应用  (十二)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技术和应用  三、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仪器的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  四、培训时间、地点、收费  2009年12月21日&mdash 12月26日 上 海  培训费1600元(包括授课费、讲义、文具、证书费、实验操作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培训考核与发证  培训结束后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证书(免收个人会员会费,工本费、邮寄费20元)  六、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 论坛网址:http://www.fxyqpx.com/bbs  七、报名事宜  1、报名者请尽早按要求填写《培训班报名回执》传真或E-mail报名。开班前一周,向您函发正式报到通知。  2、报到时间、地点及有关事宜将在正式报到通知中说明。  咨询电话:010-52573633 13426472307  报名传真:010-52573244  报名邮件:fxyq06@126.com  联系人:李 静 13269596891 有意参加学习者,请尽快点击并提交报名表。谢谢!
  • PerkinElmer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培训班改期通知
    尊敬的用户,原定于2009年8月24日~28日在黑河举办的PerkinElmer公司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高级培训班,现改至8月31日至9月4日在成都举办,敬请谅解!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详细信息:关于举办 “红外光谱及拉曼分析技术及应用”高级培训班的 通 知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红外光谱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普遍应用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为提高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水平,PerkinElmer公司举办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本培训注重理论、应用和实验结合的方式,给培训学员真正带来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一、 授课专家 孙素琴 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分子光谱法与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 兼任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和《现代仪器》编委。 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80篇,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一部,曾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周 群 博士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分子光谱。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重点为中药材的快速无损分析和中药材稳定性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技术对中药和食品进行宏观质量控制的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3项。 王国强 博士 PerkinElmer中国区分子光谱产品线技术经理。在公司专注红外技术应用11年,研究方向为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表征。近年主要研究重点为高分子共混物的红外显微化学图像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加入PerkinElmer前在化工部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先后担任分析室和制品室主任,从事橡胶及塑料剖析11年。先后剖析了近万个高分子样品。参与制订了国家红外橡胶标准,在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西北橡胶研究设计院、一汽大众、中华及宝马等均有应用。 二、 培训内容 (一)绪论 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和发展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 光的性质与分子光谱 2. 谐振子模型 3. 多原子分子振动 (三)红外吸收光谱仪器 1. 仪器的基本组成 2.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 多联机系统(重点:红外图像) 5. 仪器的各项指标 (四)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制样技术 1. 液体样品制样技术 2. 固体样品制样技术 3. 气体样品制样技术 4. 特殊样品制样技术-重点:各种反射附件技术 (五)红外光谱分析软件原理、技术与数据处理 1. 多种数据处理技术(背景与差谱、平滑、基线校正、导数光谱和归一化等) 2. 光谱比对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3. 光谱检索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4. 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5. 多组分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6. 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六)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谱图解析) 1. 常见分子振动的特征吸收及其指认 2. 影响分子基团频率的各种因素 3. 混合物体系的叠加规律和整体结构解析 4. 混合物样本的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三级鉴定 (七)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含量测定) 1. 单一组分(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 2. 多组分(化学计量法) (八)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珠宝鉴定中的应用 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红外光谱在原材料、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 (八)实际操作 (九)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 (十)拉曼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选授) 二、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仪器的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 三、培训时间、地点、收费 会议时间:2009年8月31日- 9月4日 (8月31日全天报到,9月4日早餐后返回) 报到地点:鼎欣酒店 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白果林小区文华路23号 电话:028-87750088 培训费:1900元。 四、培训考核与发证 培训结束后经过考试,将给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并成立PerkinElmer红外用户协会.同时进行首届PerkinElmer红外用户协会组织机构的选举。 五、报名事宜 报名者请尽早按要求填写《培训班报名回执》传真、E-mail或者网上报名。开班前一周,向您函发正式报到通知。如有具体问题请联系大会组委会会务组: 闫明 电话:024-22566158,传真:024-2256 6153 E-mail: Ming.Yan@perkinelmer.com PerkinElmer红外及拉曼光谱用户会会务组 2009年8月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高级培训班
    布鲁克推荐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预祝培训课程圆满成功,红外光谱学得以更广泛有效的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高级培训班通知(第二期) 红外光谱作为经典、传统的分子结构分析手段之一,已历经百多年的发展。该方法至今仍然在官能团结构解析、未知物结构鉴定中占有独特且无法取代的地位。甚至在复杂混合物体系的分析中红外光谱法也独具导向作用,展示出无与伦比的活力。尤其是从90年代后期以来,红外光谱测量信号的数字化和分析过程的绿色化使该技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随着仪器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统计学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红外光谱的数据分析,使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和正在逐步地被用于现场应急分析和在线过程分析。为提高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水平,系统了解国内外红外光谱的检测标准,缩短国内外在该技术上的掌握和应用上的距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北京光谱学会于2013年05月26日-3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将执行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TC)发布的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考核大纲(ATC009/A:2011-1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考核与培训大纲)内容要求,授课方式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加强学员的动手能力,达到熟练掌握标准实验方法的目标。培训结束可参加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NTC)组织的技术能力考核,考核通过者,将获得由NTC发放的《分析检测人员技术能力证书》,此证书可作为实验室认证认可及增项的资质证明。 一、培训时间:2013年05月26日-31日(26日全天签到)二、培训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一层,北京科技条件市场培训中心三、培训日程:见附表四、注册方式:①培训费共计2800元(含教材费、午餐费、实验耗材费)。住宿费用自理,附近汉庭等快捷酒店,学员如有需要可自行选择。交费时间2013年5月4日前交费2013年5月5日后交费培训费2500元2800元 ②考核费:500元(含NTC理论考试、实操考核,NTC证书等费用),有相关工作经历人员可参加NTC考核。 ③缴费方式(汇款)账户名称: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账户号:4043200001801900001154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汇款用途处表明:红外光谱培训五、联系方式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于靖琦 010-68731259;13521470325E-mail:gpnh88@126.com报名者请填写以下回执,并于2013年5月4日前 E-mail至联系人邮箱。如有其它需要,请在备注中说明。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2013年3月27日 《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回执(复印有效)工作单位 职务 单位地址 邮编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固定电话 手机 E-mail 住 宿是□;否□发票抬头 备 注参加NTC考核:是□;否□ 培训日程 第一天基础理论知识 (1)基础知识分子光谱概述;红外光谱发展史;分子光谱振动理论;基本术语。(2)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红外光谱解析三要素;常见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混合物红外谱图的解析方法、近红外光谱解析(3)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基础包括郎伯-比尔定律和峰高度和峰面积的计算等。(4)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5)红外光谱分析的新进展第二天红外光谱仪器设备与操作 (1)红外光谱仪器的基础知识仪器的发展;仪器的主要部件(光源、分光系统和检测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的主要干扰及其消除(2)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信噪比、稳定性波数和光度重复性、波数和光度准确度、背景能量分布和谱图的质量评价等(3)红外光谱制样技术常规制样技术、采样技术、联用技术和低温红外光谱技术等(4)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日常分析操作和仪器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5)红外光谱仪的维护日常维护、分束器、检测器、光源的维护,常见故障与排除,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等(6)红外光谱仪的仪器校准和期间核查仪器校准和期间核查第三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红外光谱数据分析的特点(2)常规数据处理技术坐标转换、基线校正、光谱平滑、光谱归一化、光谱求导、光谱差减、光谱去卷积等其他数据处理方法。(3)多元数据处理技术光谱比对、光谱检索、模式识别、定量分析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 第四天红外光谱分析标准与应用(1)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常见通用技术规范一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性能规范、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通用技术规范、法庭涂料的检定和比较指南。(2)红外光谱法在燃油、润滑油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测量脂肪酸甲酯的含量。(3)红外光谱法在半导体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测量硅单晶中III、V族杂质的含量。(4)红外光谱法在刑侦技术领域的应用应用示例: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5)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橡胶分析。(6)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化学药、化学原料药等的红外光谱分析;中药红外光谱分析通用方法;中药无机成分的鉴别;中药活性成分的鉴别。(7)红外光谱法在食品、保健品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食品及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奶粉主要营养成分的整体分析(8)红外光谱法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应用示例: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快速筛选。(9)红外光谱法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应用示例:翡翠鉴定。(10)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标准与应用实例标准示例: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应用示例:测定稻谷中蛋白质的含量。第五天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常见通用技术规范二 (1)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3)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性能规范(4)内反射光谱法规范(5)红外显微分析方法通用规范(6)GC/IR通用技术规范(7)TGA/IR通用技术规范(8)LC/IR通用技术规范(9)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方法通用技术规范(10)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通用技术规范(11)红外光谱多元定量分析规范(12)多元校正方法验证的规范(13)开放光路FTIR测量气体和水蒸汽的技术规范(14) 法庭涂料的检定和比较指南。
  • 一文揽尽: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哪个阶段最重要
    qPCR扩增曲线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基线期、指数期、线性期和平台期。那么每个阶段PCR产物量的变化都有什么区别呢?哪个阶段最重要呢?小编这就一一道来。基线期PCR起始时,刚开始前几个循环的荧光信号还没有发生变化,接近一条直线,将其称之为基线,一般是3-15个循环。在基线期内,扩增的荧光信号被背景荧光信号所掩盖,无法判断PCR产物量的变化。指数期扩增的荧光信号高于背景荧光信号,扩增曲线起峰,开始进入指数期。在指数期内,每个循环积聚的产物准确加倍(假定100%反应效率)。该阶段的PCR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精确度。因为所有试剂均充足,反应的动力学推动反应有利于扩增子加倍,所以产物出现指数级扩增。只有在这个阶段,Cq值与初始模板量的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在此阶段进行定量分析最合适。线性期(高变异性)随着PCR反应体系各成分的消耗,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成分限制反应,导致反应开始减缓,并且每个循环的PCR产物不再加倍,该阶段不再是指数级扩增。平台期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更多产物,并且如果放置时间够长,PCR产物将开始降解。因为每个样品具有不同的反应动力学,所以每支试管或每个反应将在不同的时间点进入平台期,最终的产物含量也各不相同。由于线性期和平台期的扩增产物已不再呈指数级的增加,PCR的产物量与初始模板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所以也不能通过这两个阶段的PCR产物量计算出初始模板量。想要知道初始模板量的多少,还要依赖指数期的Cq值进行计算。▲ 图1. qPCR 反应的重要阶段如图所示,标准的扩增曲线是呈现S型的。曲线是否符合标准,不仅跟样本起始量、qPCR体系配制、反应程序等相关,更依赖于一套高品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对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来说,高度检测灵敏度、高度重复性和高度稳定性,是每一台qPCR仪的追求。高性能的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完全符合以上要求,该系统来自美国Azure Biosystems公司,融合了高品质的帕尔特温度模块和基于光纤传输的光学检测系统,为您的科学研究提供高精准、高灵敏可靠结果。提供Azure Cielo-3通道和Azure Cielo-6通道,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同时配有10.3”触控系统,主机本身可独立运行、连接、远程交互,让您随时随地知悉实验进程和及时获得实验结果。▲ 图2. 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高度的灵敏度使用探针法,同时在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和其他品牌产品上检测GAPDH基因,结果表明:A)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对单拷贝基因的检出率更高。B)Azure Cielo™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Cq平均值要低于2个Cq。▲ 图3. 单拷贝基因检测对比(n=96)高度的重复性源于优异的孔间均一性。105拷贝数GAPDH模板,GAPDH引物扩增,96孔重复结果。Cq平均值=19.1,变异系数(Cv)=0.002。▲ 图4. 96孔重复扩增曲线 A)线性图 B)对数图 高度的稳定性稳定可靠的温度模块和光学系统,确保仪器连续运行1000轮qPCR实验,数据依然稳定可靠,重复性高度一致。对GAPDH进行检测并连续计算Cq值得出平均值和Cq值的标准偏差。Cq值=22.4+0.01。▲ 图5. 长时间连续工作数据稳定
  • 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全日程公布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定于2022年10月20~22日举办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经讨论决定,本届会议通过网络线上的方式举办。本次会议为期3天,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点击报名》》》10月20日上午 点击报名》》8:00-8:30开幕式:袁洪福教授致辞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介绍获奖人的科研工作成就主持人:褚小立博士主持人:闵顺耕教授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8:30-9:00王家俊近红外光谱分会云南专业委员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20年9:00-9:30邵学广南开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9:30-9:50郁露珀金埃尔默全面靠“谱”分析---珀金埃尔默分子光谱产品应用进展9:50-10:10陈孝敬温州大学偏最小二乘算法的几种改进研究10:10-10:30卞希慧天津工业大学复杂样品光谱信号处理和建模方法研究进展10:30-10:50奥谱天成10:50-11:05王悦北京服装学院在线近红外光谱预处理对废旧纺织品定性识别的影响11:05-11:20林泊然山东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连续逆流提取设备的开发11:20-11:35潘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原始近红外光谱到“种”识别针叶材树种11:35-11:50周旭贵州医科大学近红外光谱的无参数模型增强框架11:50-12:05王鋆鑫燕山大学基于LSTM的深度迁移学习在物质间近红外模型转移中的应用12:05-14:00 休息10月20日下午 点击报名》》主持人:郭隆海教授14:00-14:20王胜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远安黄茶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14:20-14:40宗绪岩四川轻化工大学分子光谱技术在白酒年份鉴别上的研究14:40-15:00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待定15:00-15:30Satoru TsuchikawaNagoya Univeristy,JapanState-of-Art NIR Imaging Research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15:30-16:00Hoeil ChungHanyang University, KoreaIdentifica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through NIR analysis of bil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captured in perfluorocarbon16:00-16:30Dolores Pérez-MarínUniversity of Córdoba-UCO, SpainCurrent Trends in The Use of NIRS Spectroscopy for The Control of Agrifood Products and Processes16:30-17:00Christian HuckUniversity of Innsbruck, AustriaPresent and Future of Miniaturized NIR-Spectrometers Combined with Challenging Data Management Strategies17:00-17:15韩丽南开大学近红外光谱用于水的氢键结构分析17:15-17:30魏晓颖山东大学药学院Aquaphotomics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e of water in oral liquid formulation of TCM and its dynamics during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17:30-17:45田伟路山东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透明质酸分类识别及水合动力学研究10月21日上午 点击报名》》主持人:杜一平教授8:00-8:20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颗粒样品NIR漫反射光谱提高采样精度的方法研究8:20-8:40李江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水果内部质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与设备8:40-9:00李连山东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在线应用研究探索9:00-9:20VIAVI待定9:20-9:40云永欢海南大学我与近红外光谱的十年:从基础理论、方法开发到应用研究9:40-10:00杨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泥石矿物近红外光谱吸收谱带的位移机理与控制机制研究10:00-10:15肖晓枫武汉轻工大学拉曼成像估计暴露于微塑料中小龙虾的污染水平10:15-10:30曾琪天津中医药大学基于拉曼成像技术预测盐酸青藤碱缓释片的溶出曲线10:30-10:45梅婷娜武汉轻工大学基于拉曼成像的食品过滤袋微塑料识别与评价10:45-11:00吕静雯武汉轻工大学基于酸价的拉曼光谱定量监测食用油的热降解11:00-11:15徐梦婷武汉轻工大学基于拉曼光谱的山茶油鉴别及掺假检测11:15-11:30龙园中国农业大学拉曼高光谱用于玉米种子霉变筛选检测研究11:30-11:45郭梦君西北大学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随机森林的水中多环芳烃定量分析11:45-12:05广州星博科仪待定12:05-12:20石梓彤天津工业大学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拉曼光谱去噪12:15-14:00 休息10月21日下午 点击报名》》主持人:潘涛教授14:00-14:20杜一平华东理工大学相关性组分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影响14:20-14:40张闪闪瑞士万通中国近红外光谱在化工行业的新应用分享14:40-14:55吴思俊天津中医药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黄柏柱层析过程终点判断方法研究14:55-15:10吴晨璐天津中医药大学多光谱数据融合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测15:10-15:25蒋智威浙江农林大学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染色淀粉的灵芝孢子粉15:25-15:40龙若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近红外在线检测15:40-15:55冯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数据融合策略在唐古特大黄产地区划中的应用15:55-16:10崔同灿天津中医药大学草药NIRS指纹图谱转换为HPLC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研究16:10-16:25陈勋东北林业大学UMAP-SVM结合近红外光谱用于三七质量等级分类16:25-16:40杨盼盼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模式分类不同部位三七的近红外波长筛选16:40-16:55刘泽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WOA-SVM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烤烟产地16:55-17:10郑博文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红外光谱用于烟叶工业分级效果评价17:10-17:25田军中国矿业大学基于微波频谱分析的煤炭水分含量智能无损测量系统17:25-17:40张士玉合肥星月夜光技术应用研究所近红外光谱仪器配套近红外、红外镀金积分球器件17:40-17:55查丽霞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线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开发与模型传递研究10月22日上午 点击报名》》主持人:邵学广教授8:00-8:20潘涛暨南大学近红外光谱模式识别的模型补偿融合方法8:20-8:40倪力军华东理工大学基于多步波长筛选实现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转移8:40-9:00海洋光学待定9:00-9:15江 苏四川威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定量建模策略及其应用9:15-9:30段潮舒南开大学基于多模型投票机制的PLS-DA模型用于判别分析9:30-9:45朱明旺华东交通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9:45-10:00李茂刚西北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甲醇汽油中甲醇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研究10:00-10:15陈香辉暨南大学Vis-NIR光谱用于饲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1分级判别分析10:15-10:30池焜平暨南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可变移动窗口SNV方法10:30-10:45胡云超南京林业大学蜻蜓算法优化小麦粉蛋白质近红外建模校正集选择10:45-11:00凌梦旋天津工业大学一种用于噪声非均匀分布的近红外光谱去噪新方法研究11:00-11:15吴德云天津工业大学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复杂样品光谱定量分析方法11:15-11:30赵子贞天津工业大学离散蝴蝶优化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血液中胆固醇含量11:30-11:45尚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I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for breast cancerization analysis and diagnosis11:45-12:00张峰西安工业大学一种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自动基线校正方法12:00-12:15刘浩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云端智能微型化近红外光谱仪的酒醅定量分析模型开发12:15-14:00 休息10月22日下午 点击报名》》主持人:吴静珠教授14:00-14:20陈华舟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基于Lévy飞行的神经网络优化模型应用于鱼粉NIR定量分析14:20-14:40李跑湖南农业大学近红外漫反射光对果皮的穿透能力研究14:40-15:00FOSS待定15:00-15:15黄光造温州大学一类自编码器结合近红外光谱对奶粉掺假的检测15:15-15:30方东根西边农林科技大学Effect of spectral pretreatment on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adulterated bovine colostrum by near-infrared15:30-15:45杨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Comparison of near-infrared and dielectric spectra for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mature milk adulterated in bovine colostrum15:45-16:00朱杰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mature milk adulteration in bovine colostrum using noise-reduced dielectric spectra and linear model16:00-16:15董怡青湖南农业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的柑橘品种无损鉴别研究16:15-16:30张倩北京工商大学基于可见/近红外全透射光谱的鸭梨霉心病在线检测16:30-16:45崔程北京工商大学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的花生冻伤检测16:45-17:00高翔北京工商大学便携式花生冻伤检测系统开发17:00-17:15王瑶天津工业大学食用调和油中单组分油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17:15-17:30张容玲天津工业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及化学计量学的六元调和油定量分析研究17:30-17:45优秀青年报告奖颁奖暨闭幕式主持人:褚小立博士点击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 DSC数据处理——基线的校正
    p  多位专家基于大量的科研文章审稿经验,发现了部分文章存在以下问题:/pp  1. 制图不规范、不完整,没有充分利用测试结果给予的信息(无温度、失重率、热量等标出)/pp  2. 无再现性说明(严格讲要5次)/pp  3. 样品制备和鉴定方面:样品错了,结果不对 样品纯度没有使用物质的量表示 未提及使用何种方法 晶体没有纯晶体数据 高压液相、质谱等,滥用元素分析。/pp  4. 实验条件的选择不合适/pp  5. 操作不规范/pp  具体到DSC分析测试结果中,出现了3个需要注意的问题:/pp strong 1. 基线需要修正/strong/ppstrong  /strong一般来说,基线应该是水平的。但实际由于样品受热,热容的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是正常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515a1850-eec0-4722-b787-62f0121ec454.jpg" title="627-1.png" alt="627-1.png" width="400" height="26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f0f92f9c-f771-4e52-8c97-f04cf60ae9e8.jpg" title="627-2.png" alt="627-2.png" width="400" height="269" border="0" vspace="0"//pp  /pp  对于实际测得的DSC结果,基线的修正是很有必要的,基线修正的意义在于:/pp  (1)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 测量重复性高并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pp  (2)基线处理方法的应用使得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加精确, 可靠性更强,从而为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工作可奠定良好基础, 提供有利的保障。/pp  (3)每次实验的进行都应该进行基线的测量和相应的处理, 才能确保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合理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4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de4e80b-5324-4bcb-8be0-8c9d63c3391c.jpg" title="627-3.png" alt="627-3.png" width="400" height="342"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DSC基线如何修正?/strong/pp  一般,DSC仪器自带的软件都具有基线校正、数据曲线平滑等功能。/pp  TA 仪器设计了一种新的具有独特的内部 TzeroTM 参比温度的DSC 传感器, , 可检测到仪器不对称并在其测量电路中进行补偿。利用 TzeroTM 技术可以用含四个项的热流方程以及独特的电池校准技术消除由DSC 传感器的轻微不对称导致的基线失真问题的影响。其结果是真实地表示进出样品的热流信号本身, 不受仪器系统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9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2927d59-e8da-41a1-83a4-b81a17ae6b82.jpg" title="627-4.png" alt="627-4.png" width="400" height="29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dc65ef6-86fd-4ed0-a5e0-2da20129e01a.jpg" title="627-5.png" alt="627-5.png" width="400" height="25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7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9e6fdb1f-767f-4f93-9bb2-cd35b526b90c.jpg" title="627-6.png" alt="627-6.png" width="400" height="37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2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66758c8f-97f8-4236-9886-5e6204537bae.jpg" title="627-7.png" alt="627-7.png" width="400" height="227" border="0" vspace="0"/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2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d982f393-083a-4331-960f-f08adb5be82b.jpg" title="627-8.png" alt="627-8.png" width="400" height="329"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基线漂移对DSC曲线采样信号的特征信息准确提取带来很大困难,那么实验后期基线的修正是否可行呢?/strong/pp  现在很多仪器公司利用小波变换的良好分辨率分析特性,或者曲线拟合法以及FIR和IIR滤波的方法,提出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DSC基线漂移矫正算法,并编程,使用软件“平滑”实验曲线。/pp  专家以为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样的处理很易丢掉小的峰形、改变原先的峰形,造成失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fc4970b-81c3-4ee1-a765-b07168be7b1a.jpg" title="627-9.png" alt="627-9.png" width="400" height="25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国产RD496-2000型热量计使用了矫正/strong/pp  对反应前后基线不变或变化甚微的热谱,一般不作基线移位热动谱峰面积的校正。对反应前后基线变化的热谱,都作基线移位热动谱峰面积的校正。/pp  strong2.人为取点位置(同样样品,结果的曲线取点温度范围)应统一/strong/pp  取点方法不同,DSC测试得到的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现在比较常用方法是切线法外推出对应的温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fed997d-25b4-4b40-bfda-850e8595fa19.jpg" title="627-10.png" alt="627-10.png" width="400" height="267" border="0" vspace="0"//pp  strong3.应该建立物质测定的统一标准/strong/pp  对于一个同样的样品,即便做到操作规范,但结果也往往不一致,原因是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比如升温速率、气氛、样量、坩埚… … /pp  因此,为了确保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对实验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操作要规范,测定要准确,解析要合理,结果要全面。/pp  /pp  参考文献/pp  张均艳, 李成栋, 田学雷.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2(6): 552/pp  夏郁美, 韩 莉, 王世钧.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4, 20(1): 52/pp  致谢:本文由西北大学教授高胜利所提供相关资料经编辑整理撰写而成,特此致谢!/p
  • PerkinElmer 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办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高级培训班
    PerkinElmer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合办 近年来,随着红外光谱仪器购置数量逐年增加,仪器的智能化、综合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充分开发仪器功能,提升仪器使用者的能力,使红外光谱仪在各行业的应用和研究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举办红外光谱分析与应用技术培训班,特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本培训注重理论、应用和实验结合的方式,给培训学员真正带来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授课专家 孙素琴 教授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分子光谱法与中药和食品的宏观质量控制。兼任北京市理化测试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和光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和《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光散射学报》和《现代仪器》编委。 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一部。 周群博士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分子光谱。多年来一直从事红外、拉曼光谱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重点为中药材的快速无损分析和中药材稳定性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技术对中药和食品进行宏观质量控制的研究。兼任《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常务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编委等。 培训内容 (一)绪论 1.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和发展 2. 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 (二)红外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 光的性质与分子光谱 2. 谐振子模型 3. 多原子分子振动 (三)红外光谱仪器 1. 仪器的基本组成 2.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4. 多联机系统(重点:红外图像) 5. 仪器的各项指标 (四)红外光谱分析制样技术 1. 液体样品制样技术 2. 固体样品制样技术 3. 气体样品制样技术 4. 特殊样品制样技术(重点:各种反射附件技术) (五)红外光谱分析软件原理、技术与数据处理 1. 多种数据处理技术(背景与差谱、平滑、基线校正、导数光谱和归一化等) 2. 光谱比对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3. 光谱检索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4. 聚类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5. 多组分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6. 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技术 (六)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谱图解析) 1. 常见分子振动的特征吸收及其指认 2. 影响分子基团频率的各种因素 3. 混合物体系的叠加规律和整体结构解析 4. 混合物样本的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三级鉴定 (七)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含量测定) 1. 单一组分(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 2. 多组分(化学计量法) (八)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1. 红外光谱分析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2. 红外光谱分析在珠宝鉴定中的应用 3. 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红外光谱分析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红外光谱分析在原材料、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应用 (九)实际操作 (十)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 (十一)拉曼光谱分析原理技术和应用 (十二)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技术和应用 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仪器的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 培训时间、地点、收费 - 2010年08月16日 - 08月21日 大连 - 培训费1780元(包括授课费、讲义、文具、证书费、实验操作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培训考核与发证 培训结束后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证书(免收个人会员会费,工本费、邮寄费20元) 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 论坛网址:http://www.fxyqpx.com/bbs 报名事宜 - 报名者请尽早点击下面回执报名。开班前一周,会向您函发正式报到通知。 - 报到时间、地点及有关事宜将在正式报到通知中说明。 - 咨询电话或邮件:010-52573244 或 13801301627 byfz001@126.com - 联系人: 盛新艳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 传真:010-80726830 註: 另有 “液相色谱维修、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 和 ”原子荧光” 及 ”原子吸收” 培训班, 如需详情, 请在《培训班报名回执》内註明索取。
  • 技术干货 | 实时荧光定量(qPCR)知多少
    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Real-timePCR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qPCR 原理将标记有荧光素的Taqman探针与模板DNA混合后,完成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的热循环,并遵守聚合酶链反应规律,与模板DNA互补配对的Taqman探针被切断,荧光素游离于反应体系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被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规律增长,通过实时检测与之对应的随扩增而变化荧光信号强度,求得Ct值,同时利用数个已知模板浓度的标准品作对照,即可得出待测标本目的基因的拷贝数。那在我们了解了qPCR的原理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了解一下这几个我们在做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的几个概念:CT值、扩增曲线、基线、荧光阈值和阈值循环数01Ct 值的定义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 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02扩增曲线(amplification curve)是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监测到的荧光信号随着循环数变化而绘制的一条曲线。在进行PCR反应过程中,通过检测系统对PCR管内的样品进行实时检测,最后将荧光信号值通过成像技术显现在计算机上。正常的扩增曲线包括四个阶段:基线期、指数增长期、线性增长期、平台期。03基线(baseline)是背景曲线的一段,在扩增反应的最初数个循环里荧光信号变化不大,接近一条直线。04荧光阈值(threshold)是在荧光扩增曲线指数增长期设定的一个荧光强度标准(即PCR扩增产物量的标准)。荧光阈值可以设定在PCR扩增的指数期。05阈值循环数表示每个PCR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研究表明,各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即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 起始拷贝数越少,CT值越大。我们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做出以起始拷贝数的对数为横坐标,CT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标准曲线。只要获得未知模板的CT值,即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06荧光化学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荧光染料或者荧光标记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并结合相应的软件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现将其原理简述如下:1)TaqMan荧光探针: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2)SYBR荧光染料: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那我们要如何选择qPCR的检测方法呢?下面我就列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qPCR和常规PCR的区别实时检测(在对数扩增时期)而不是终点检测敏感性高需要样品少特异性高精确定量qPCR常见问题分析1.无Ct值出现检测荧光信号的步骤有误: 一般SG法采用72℃延伸时采集,Taqman法则一般在退火结束时或延伸结束采集信号。引物或探针降解: 可通过PAGE电泳检测其完整性。模板量不足: 对未知浓度的样品应从系列稀释样本的最高浓度做起。模板降解: 避免样品制备中杂质的引入及反复冻融的情况。2. Ct值出现过晚(Ct38)扩增效率低: 反应条件不够优化。设计更好的引物或探针;改用三步法进行反应;适当降低退火温度;增加镁离子浓度等。PCR各种反应成分的降解或加样量的不足。PCR产物太长: 一般采用80-150bp的产物长度。3.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不佳加样存在误差: 使得标准品不呈梯度。标准品出现降解: 应避免标准品反复冻融,或重新制备并稀释标准品。引物或探针不佳: 重新设计更好的引物和探针。模板中存在抑制物,或模板浓度过高4. 负对照有信号引物设计不够优化:应避免引物二聚体和发夹结构的出现。引物浓度不佳:适当降低引物的浓度,并注意上下游引物的浓度配比。镁离子浓度过高:适当降低镁离子浓度,或选择更合适的mix试剂盒。模板有基因组的污染:RNA提取过程中避免基因组DNA的引入,或通过引物设计避免非特异扩增。5. 扩增效率低反应试剂中部分成分特别是荧光染料降解。反应条件不够优化:可适当降低退火温度或改为三步扩增法。反应体系中有PCR反应抑制物:一般是加入模板时所引入,应先把模板适度稀释,再加入反应体系中,减少抑制物的影响。6. 溶解曲线不止一个主峰引物设计不够优化:应避免引物二聚体和发夹结构的出现。引物浓度不佳:适当降低引物的浓度,并注意上下游引物的浓度配比。镁离子浓度过高:适当降低镁离子浓度,或选择更合适的 mix 试剂盒。模板有基因组的污染:RNA提取过程中避免基因组DNA的引入,或通过引物设计避免非特异扩增。7. 同一试剂在不同仪器上产生不同的曲线,如何判断?判断标准:扩增效率,灵敏度,特异性如果扩增效率在90%-110%,都是特异性扩增,都可以把数据用于分析。8. 扩增曲线的异常?比如“S”型曲线?参比染料设定不正确(MasterMix不加参比染料时,选NONE)模板的浓度太高或者降解荧光染料的降解
  • 近红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融合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
    近红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融合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一、研究背景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毒素,它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AFB1是目前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主要对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故AFB1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食品安全必检指标之一。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由于其含水率高,在储存与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从而受到AFB1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粮油食品中AFB1的检测力度,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目前,在食品真菌毒素的光谱快速、无损检测应用中仍采用NIR或SERS单一技术手段。从理论角度来看,NIR反映的是电偶极矩变化引起的振动,SERS反映的是分子极化引起的振动,两种光谱信息在分子信息表达上具有互补性。因此,有必要将两种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互补,以提高检测精度。本研究以花生油中AFB1为检测指标,分别采集其NIR和SERS光谱,使用上海如海光电光谱仪进行测试。2、 研究内容2.1光谱数据分析结果以含有不同浓度AFB1的5条代表性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SERS光谱如图1A所示。图1A中主要的SERS特征谱带及其归属为:597cm‒ 1(C-O伸缩振动)、742cm‒ 1(C-H面外弯曲振动)、835cm‒ 1(C-H伸缩振动)、1249cm‒ 1(C-H面内弯曲振动)、1343cm‒ 1(CH3变形振动)、1486cm‒ 1(C=C伸缩振动)和1557cm‒ 1(C-C伸缩振动)。由于SERS光谱区域(500~1800cm‒ 1)信噪比高且包含了主要的特征谱带,故本研究中将此区域用于AFB1的定量分析。含有不同质量浓度AFB1的5条代表性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NIR光谱如图1C所示。图1C中NIR特征谱带及其归属为:930~970nm(CH2与CH3一阶倍频伸缩振动)、1090~1130nm(C-H伸缩振动)、1210~1240nm(CH2二阶倍频伸缩振动)和1270~1300nm(C=O二阶倍频伸缩振动、C=O合频振动及N-H伸缩振动)。AFB1与NIR特征谱带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花生油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酸易受到AFB1的影响,从而影响分子的振动。无论是NIR还是SERS光谱,在光谱采集过程中带入干扰信息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故需要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经AIRPLS基线校正、MSC光散射校正、S-G平滑以及Min-Max归一化处理之后的SERS与NIR光谱分别如图1B与1D所示,与原始光谱(图1A与1C)对比发现,预处理后的SERS和NIR光谱的基线漂移得到了抑制,光谱信号更加平滑,为后续的定量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图1.含有不同质量浓度AFB1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SERS与NIR光谱2.2HSIC-VSIO算法参数设置合理性验证对HSIC-VSIO算法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验证:在设置不同的参数情况下,分别对NIR和SERS光谱数据筛选特征变量,并将每次筛选的特征变量进行融合建立PLSR模型,记录RMSEC、RMSEP、和RPD值进行对比分析。(1) WBMS中二值矩阵的行的数量M首先,将σ的值分别设置为10% 然后,将M的值分别设置为1000、1500、2000和2500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中的运行结果可知,模型的性能受M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M的值越大,模型的计算量将显著增大,综合考虑模型精度与计算量,将M设置为1000是合理的。(2)从所有模型中挑选出具有较小RMSECV值的模型的比例σ首先,将M的值设置为1000 然后,将σ的值分别设置为10%、20%、30%和40%进行对比分析。由表2中的运行结果可知,当σ=10%时,模型的性能最优。具体表现为,RMSEC和RMSEP值较小,R2C、R2P和RPD值较大,故将σ设置为10%是合理的。2.3各方法检测结果将NIR光谱数据、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分别构建PLSR多元校正模型检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建模过程中,最佳隐变量数(latentvariables,LVs)由5折交互验证产生的RMSECV值所确定。各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基于NIR光谱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10,RMSEC=0.2812,=0.9533,RMSEP=0.3447,=0.9211,RPD=3.5601,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A所示。基于SERS光谱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8,RMSEC=0.2105,R2c=0.9726,RMSEP=0.2349,R2p=0.9689,RPD=5.6705,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B所示。基于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10,RMSEC=0.1923,R2c=0.9836,RMSEP=0.2117,R2p=0.9703,RPD=5.8026,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C所示。基于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9,RMSEC=0.1569,R2c=0.9908,RMSEP=0.1827,R2p=0.9854,RPD=8.2761,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D所示。由HSIC-VSIO筛选的NIR光谱特征变量如图2E所示,其中部分特征变量覆盖了NIR特征谱带930~970、1090~1130、1210~1240和1270~1300nm。由HSIC-VSIO筛选的SERS光谱特征变量如图2F所示,其中部分特征变量覆盖SERS特征谱带597、742、835、1249、1486和1557cm‒ 1。图2.含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及HSIC-VSIO筛选的光谱特征变量2.4各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各方法所建PLSR模型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显然,由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预测性能最差,主要在于花生油中AFB1含量低,分子量小,内部含氢基团振动在近红外区域吸收的能量低,对应的光谱信号弱,影响了其检测精度。相较于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由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所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均获得了提高。以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作为基准,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所构建的PLSR模型的RMSEC分别降低了25.14%、31.61%和44.20% 分别提高了2.02%、3.18%和3.93% RMSEP分别降低了31.85%、38.58%和47.01% 分别提高了5.19%、5.34%和6.98% RPD分别提高了59.28%、62.99%和132.47%。综上所述,由SERS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提高,主要在于SERS技术通过增强基底Q-SERS获得拉曼增强效应使得花生油中痕量AFB1的信号获得了放大,从而提高了其检测精度。相较于采用NIR或SERS光谱单一检测技术,将NIR光谱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后,实现了光谱信息的互补,有助于检测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然而,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中包含大量的冗余甚至干扰变量,采HSIC-VSIO分别对NIR与SERS光谱筛选特征变量,然后将筛选得到的特征变量进行融合并构建PLSR模型,其检测精度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图3.各方法所建PLSR模型评价指标变化趋势2.5真实样本检测分析结果从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购买一批含有AFB1的花生油样本(AFB1含量范围为:1.0×10‒ 5~1.0×10‒ 3μg/mL)。每个样本分别采用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以下简称光谱特征融合方法)以及标准方法(HPLC)检测AFB1含量,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做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840.05)。根据检出限的计算公式3S0/K(S0为多个空白样本响应值标准差,K为校正曲线的斜率),可估算得到光谱特征融合方法对AFB1含量的检出限为5.27×10‒ 6μg/mL。欧盟与中国设置的花生油中AFB1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2.0μg/kg和20μg/kg。为了与上述标准进行对比,可将溶液(花生油+AFB1)密度设为1g/mL,从而实现将5.27×10‒ 6μg/mL粗略地转换为5.27×10‒ 3μg/kg。故本研究提出的光谱特征融合方法可满足对花生油中AFB1含量是否超标的定量检测。3、 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PLSR模型实现花生油中AFB1快速、高精度检测的方法。与NIR光谱数据、SERS光谱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相比,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RMSEC=0.1569,R2c=0.9908, RMSEP=0.1827,R2p=0.9854,RPD=8.2761。同时,将本研究方法与标准方法分别检测真实的花生油样本中AFB1含量,结果表明两者的检测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840.05),本研究方法的检出限可换算为5.27×10‒ 3μg/kg,远远低于欧盟与中国设置的花生油中AFB1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和20μg/kg。综上,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可实现花生油中AFB1含量的快速、高精度定量检测,验证了NIR与SERS光谱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尤其是经特征变量筛选后,NIR与SERS光谱数据在特征层的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文献来源四、产品推荐RMS2000微型拉曼光谱仪1、产品简介RMS2000(RamanMinimalSystem)是一款微型的785nm同轴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其采用全空间光设计,优化散热接口,采用N.A0.11数值孔径激发采集光路。配置超短焦、线扫描、浸入式探头,支持Windows、Linux和Windows多种操作平台和主控系统,随机配备手机端(Andorid)和电脑端采集分析软件。具备非凡的分辨率、灵敏度、穿透能力和抑制荧光干扰能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核心部件集成进拉曼自动化系统,满足科研院所、相关监管机构与企业在无机/有机材料、生物生命、化学/化工、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刑侦鉴定、环境污染检测等研究中的需求。2、产品特点&bull 体积小巧,重量轻,只有100×80×26mm和280g;&bull 空间光、微型共聚焦设计,最小光斑≤30μm;&bull 高分辨率(~6cm-1),高抑制荧光能力,能够轻松测量高荧光样品,获取拉曼光谱;&bull 高灵敏度,500ms即可实现常规化学品的拉曼光谱,最低可以检测0.3%的分析纯酒精;&bull 可配置线扫式探头,可以采集4.5mm*1mm的线扫光斑,降低样品照射功率密度;&bull 可配置浸入式拉曼探头,用于过程分析检测;&bull 支持手机和电脑双平台,方便户外现场直接测量;&bull 超低功耗,无须额外电源供电,通过USB手机可以直接实现光谱采集分析;&bull 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支持常规的HQI,峰位检索,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bull 可以适配显微镜组成显微共聚焦拉曼。NIRPro近红外光纤光谱仪1、产品简介 NIRPro是一款制冷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结构设计小巧,光谱范围可配置;分辨率高,最佳可达0.3 nm;杂散光低,~0.5%。光谱范围依据选择不同可以覆盖950-1700 nm、950-2200 nm和950-2500 nm多种配置。制冷温度可以达到-20℃。具备良好的光谱响应稳定性和重现性,适用于激光测量、近红外测量,是一款科研级的高性能光纤光谱仪。2、产品特点&bull 分辨率高,最佳可达0.3 nm;&bull 可适配如海带销的多芯密排集束光纤,光纤插拔强度一致性≦7%;&bull 动态范围宽、信噪比高、稳定性好;&bull 背景噪声≦3RMS(10 ms积分时间);&bull 配置USB、串口多种通讯接口,配置24PIN交互接口,配置专有DAC和ADC,可实现配套光源的使能、强度控制和功率反馈。
  • PSC发布mIRage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新品
    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 — —mIRage O-PTIR系统 产品简介:美国PSC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 前身Anasys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应用广泛的亚微米级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光谱和成像采集系统mIRage。基于独家专利的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产品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其空间分辨率高达500 nm,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亚微米尺度下样品表面微小区域的化学信息。 mIRageTM O-PTIR 光谱O-PTIR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光谱是一种快速简单的非接触式光学技术,克服了传统IR衍射的极限。与传统FTIR不同,不依赖于残留的IR 辐射分析,而通过检测由于本征红外吸收引发的样品表面快速的光热膨胀或收缩,来反映微小样品区域的化学信息。 mIRage工作原理:• 可调的脉冲式中红外激光汇聚于样品表面,并同时发射与红外激光共线性的532 nm的可见探测激光;• 当IR吸收引发样品材料表面的光热效应,并被可见的探测激光所检测到;• 反射后的可见探测激光返回探测器,IR信号被提取出来;• 通过额外地检测样品表面返回的拉曼信号,可以实现同时的拉曼测量。 O-PTIR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的诸多不足:• 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光波长,只有10-20 μm• 透射模式需要复杂的样品准备过程,且只限于薄片样品• 无传统ATR模式下的散射像差和接触污染 O-PTIR的优势之处在于: • 亚微米空间分辨的IR光谱和成像(~500 nm),且不依赖于IR波长• 与透射模式相媲美的反射模式下的图谱效果• 非接触测量模式——使用简单快捷,无交叉污染风险• 很少或无需样品制备过程 (无需薄片), 可测试厚样品• 可透射模式下观察液体样品• 可以与拉曼联用,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无荧光风险mIRage 技术参数 波谱范围模式探针激光样品台最小步长样品台X-Y移动范围IR (1850-800 cm-1)反射 532 nm 100 nm 110*75 mmIR (3600-2700 cm-1)透射Raman (3900-200 cm-1)反射 重要应用实例分析: 1、多层薄膜 高光谱成像: 1 sec/spectra. 1 scan/spectra样品区域尺寸:20 μm x 85 μm size. 1 μm spacing.图谱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区域上的羰基,氨基以及CH2 拉伸振动的分布。 2、高分子膜缺陷左:尺寸为240 μm的两层薄层上缺陷的光学图像;右:在无缺陷处(红色)和缺陷处(蓝色)的样品的IR谱图,998 cm-1处为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的特征红外吸收峰。 3、生命科学 左:70*70 μm范围的血红细胞的光学照片;中:红色条框区域在1583cm-1处的Raman照片;右:红血细胞选择区域的同步的IR和Raman图谱 上左:水中上皮细胞的光学照片;上右:目标分子能够在红外光谱上很容易的区分和空间分离,可以明显看到0.5-1.0 μm的脂肪包体;下:原理示意图:红外光谱测量使用透射模式,步长为0.5 μm。 4、医药领域 左:PLGA高分子和Dexamethasone药物分子的混合物表面的光学照片中:在1760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PLGA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 40 μm右:在1666 cm-1 出的高光谱图像,显示了 Dexamethasone在混合物中的分布,图像尺寸40 μm *40 μm 5、法医鉴定 左:800 nm纤维的光学照片右:纳米纤维不同区域的O-PTIR图谱 6、其他领域• 故障分析和缺陷• 微电子污染• 食品加工• 地质学• 考古和文物鉴定 部分用户及发表文章 [1] Ji-Xin Cheng et al., Sci. Adv.2016, 2, e1600521.[2] Ji-Xin Cheng et al., Anal. Chem. 2017, 89, 4863-4867.[3] Label-Free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Springer, Biological and Medical Phys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创新点:基于独家专利的光热诱导共振(PTIR)技术,mIRage突破了传统红外的光学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高达500 nm;可以与拉曼联用,实现同时同地相同分辨率的IR和Raman测试,但无任何荧光风险;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交叉污染。mIRage超高空间分辨红外成像光谱仪
  • 定量分析更精准,数据捕捉更快速,鑫图背照式sCMOS科研相机Dhyana 400BSI V2.0 升级上市!
    自2018年11月鑫图推出了全球首款6.5微米的背照式背照式sCMOS科学相机——Dhyana 400BSI,得到高端科研市场的广泛关注,掀起全球高灵敏成像技术的又一轮升级热潮。在各家相继推出背照式sCMOS成像方案的近一年时间里,鑫图研发团队从未停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探索,如何将背照式sCMOS做成真正意义上的新一代科学相机,成为我们新的挑战目标。2018年9月2日,鑫图宣布完成了相机速度和信号处理等关键性能升级,Dhyana 400BSI V2.0正式上市!虽然Dhyana 400 BSI V2.0不涉及背照式图像传感器芯片G2020BSI的更新换代,也就是说,在像元尺寸、分辨率、量子效率、甚至读出噪声方面相比前代并没有改变,但此次升级涉及的关键技术点依然可圈可点,让人耳目一新!没错,V2.0款外观变化不小。不仅从前脸看外观尺寸缩小了很多,颜色也变成了更酷的深灰黑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鑫图机械结构工艺的提高,毕竟尺寸越小,制冷和散热的工艺难度就越大。从后脸看,面板上多了两个高速传输的CameraLink接口,这个重大的变化意味着相机内部硬件电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进,Dhyana 400 BSI V2.0最终实现了420万全分辨率下74fps@CameraLink的芯片极限传输速率,以及40fps@USB3.0的接口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而外观和接口变化还仅仅只是Dhyana 400BSI V2.0的开胃菜,空间噪声算法升级才是本次更新的关键。信噪比,在科学成像领域就是灵敏度和图像品质,可以单纯的理解成量子效率和噪声的对决。介绍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背照式sCMOS芯片。Dhyana 400BSI V2.0采用了背照式sCMOS芯片。这颗国产的由长春长光辰芯公司生产的G2020BSI背照式芯片在量子效率方面大幅领先于传统正照式芯片,直接的结果就是:量子效率高多少,灵敏度就高多少。 但上帝是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少,给谁的也都不会太多。辰芯G2020BSI这颗背照式sCMOS图像传感器虽然在量子效率方面大胜正照式sCMOS,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发热量和暗电流噪声较大,读出噪声的控制也不太好;而对于高端科研成像应用来说,如果不能控制好噪声,量子效率带来的优势就会大大缩小。如何扬长避短?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些噪声的基础常识。 噪声分为像素内噪声(读出噪声、光散粒噪声、暗电流噪声为代表)和像素间噪声(DSNU 、PRNU为代表的空间噪声)。早年CCD一统天下的时候,CCD的像素间噪声很低基本没人关注,所以大家一股脑儿想的是如何降低像素内噪声(读出噪声)。于是就有了第一代的sCMOS,把读出噪声做到了1个电子,大大超越了CCD,引发行业技术升级。此前全球最好的sCMOS相机读出噪声为1.0e-(中值)和1.6e-(均方根值)。Dhyana 400BSI V2.0做到了1.2e-(中值)和1.8e-(均方根值),还差一些些。但是一台科学相机的噪声不仅仅是读出噪声,还有暗电流和像素间噪声。半导体制冷加风冷散热技术早前已经可以做到-10℃(环境温度20℃下)的低温水平,而Dhyana 400BSI V2.0相机的在20℃的室温下已经可以达到更低的-15℃水平,相机的暗电流噪声也由此降低到了0.15e-;对于绝大多数sCMOS成像来说,相比1.0e-的读出噪声,就算长达100毫秒的曝光对应产生的暗电流噪声也要小于0.02e-,几乎达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 随着CCD的退出和sCMOS的崛起,sCMOS像素间噪声(DSNU、PRNU) 偏大的问题开始被推上风口浪尖, sCMOS相机厂商在这两年进行了新一代升级。 之前全球最好的DSNU(暗信号不均一性)值是0.3e-。DSNU值越低代表噪声基线越平。V2.0版本的Dhyana 400BSI与2017款做比较的话,从前代的0.3e-下降到0.2e-。不仅打破了记录,还将业内最好的DSNU噪声下降了33%。 而之前全球最好的PRNU(光响应不均一性)值是0.3% (700e-)。PRNU值就是像素之间对光的响应的偏差率。V2.0版本的Dhyana 400BSI与2017款做比较的话,从前代的1.6%下降到0.3%,做到了目前的最优值。 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噪声人类世界暂时还奈何不了,它是光散粒噪声,光散粒噪声基于泊松分布的基本物理学原理,随着光子数变多而变大。对于sCMOS级别的科学相机来说,当光子数多于10个以上时,像素内噪声的统治权就交给光散粒噪声了。所以在涉及并非极限弱光的成像应用中,信噪比变成了量子效率与空间噪声 (DSNU/PRNU) 的对决。所以Dhyana 400BSI V2.0的终极目标是“采用最高量子效率的背照式芯片,同时把空间噪声做到最低。”背照式sCMOS芯片发热量大, Dhyana 400BSI V2.0就把制冷温度做得更低,在同样的体积内, Dhyana 400BSIV2.0的暗电流噪声与最好的正照式sCMOS相机旗鼓相当。 背照式sCMOS芯片读出噪声偏大0.2e-,那么Dhyana 400BSI V2.0就把DSNU和PRNU做得更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里像素内噪声多了0.2e-,在那里通过像素间噪声少0.1e-,把背照式sCMOS芯片的缺憾补偿了些回来。 当各项噪声指标和全球最优基本相当的时候, Dhyana 400BSIV2.0量子效率的优势就完全凸显了出来。我们不能只看着560nm处95%量子效率比正照式82%提高了15%,如果你做的是近红外光850nm应用,量子效率提高的就是40%,如果你做的是400nm蓝光应用,量子效率的提高甚至超过了60%,所有这种量级的信噪比提高对科学级应用来说,都是相当巨大的。 在光学领域有一种说法是性能提升10%,成本提高100%,那么Dhyana 400BSI V2.0动辄百分几十的灵敏度提高,价格要提升多少呢? 高QE的Dhyana400BSI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应用----《ACS Nano》 Dhyana 400BSI V2.0更新的力度不算小,但其价格并没有大幅提升,就算全部顶配想要一步到位,比如PC端的高速CameraLink卡、水冷(降温还能低10度)等全部招呼上,价位也同样值得期待。 除了自有的SDK和Demo,Dhyana 400BSI V2.0支持的第三方应用也已经大大扩展,包括Micromanager, Labview, Matlab等,可以为您提供更多应用支持和帮助。定量分析更精准,数据捕捉更快速,鑫图携Dhyana 400 BSI V2.0再次向您致敬,感谢所有的支持与帮助!
  • 错过了2000人的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怎能再错过视频回看?
    仪器信息网讯2020年11月8日,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成功落下帷幕!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报名人数超过2000人!  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仪器信息网承办,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测试学报》杂志等协办。  会议为期3天,共安排了72个高质量的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在大家回看的呼声下,会议主办方特别安排了视频回放,希望大家可以在会后加深学习,并与报告人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共同提升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水平。  以下会议日程中,可回放视频已经标蓝色,并加超链,各位可以点击超链直接观看回放。另外,还有一些报告涉及老师没有发表的工作,不方便回放,有希望深入交流的老师们可以与报告人直接沟通,感谢各位的理解。11月6日上午8:00-8:30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致辞回放: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建副秘书长宣布获奖名单;介绍获奖人的科研工作成就主持人:褚小立博士主持人:袁洪福教授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8:30-9:00邵学广南开大学回看: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9:00-9:30马雁军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回看:制定GB/T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的意义与应用实例9:30-9:50兰树明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回看:IAS近红外产品的研发与应用9:50-10:10朱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AfinitemixturemodelforgeographicalorigindiscriminationofGanodermaLucidumusingFTIRspectroscopy10:10-10:30龙秀芬《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回看:关注学科热点创品牌特色期刊---《分析测试学报》助力创新中国建设主持人:邵学广教授10:30-10:50陈孝敬温州大学回看:Applicationofconsensusalgorithminnearinfrared10:50-11:10毕一鸣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回看:一种不使用参考值信息的变量选择方法11:10-11:30卢坤俊海洋光学亚洲公司回看:小型光谱技术在近红外光谱中的应用11:30-11:50孙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藏药资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1:50-12:10张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某炸药关键组分快速检测12:10-13:30休息11月6日下午主持人:潘涛教授13:30-14:00陈斌江苏大学回看:小微型NIR光谱仪现状与选型时考虑的问题14:00-14:30杜一平华东理工大学回看:仪器噪声在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模型内的传播效应14:30-14:50王东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回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制品检测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14:50-15:10颜辉江苏科技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在现代蚕桑业中的应用初探15:10-15:30赵武善福斯回看:福斯云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15:30-15:50李志刚燕山大学基于血液FTIR-ATR光谱的疾病筛查应用研究15:50-16:05徐君丽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回看:Predictionofcellfocaladhesionsusing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16:05-16:20杨林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基于超快激光与单光子计数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探测深层脑区血氧量的研究主持人:臧恒昌教授16:20-16:40杨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用于黄绵土重金属污染检测16:40-16:55施小文暨南大学回看:Vis-NIR光谱应用于珠三角滩涂土壤重金属的快速检测16:55-17:10郑文瑞安徽农业大学土壤速效磷近红外迁移学习预测方法研究17:10-17:30王睿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回看:近红外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新进展17:30-17:45李朵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近红外光谱测定藏药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含量17:45-18:00李佩佩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川西獐牙菜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的多光谱快速检测11月7日上午主持人:吴志生教授8:00-8:30臧恒昌山东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建模难点与应用8:30-8:50李文龙天津中医药大学回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制药工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策略8:50-9:05李页瑞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回看:针对中药在线监测的讨论9:05-9:20王薇青海军军医大学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硫酸羟氯喹颗粒生产过程9:20-9:35曾敬其北京中医药大学回看:一种智能制造黄柏提取过程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方法与装备9:35-9:50王学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回看:在线紫外光谱和显微镜成像用于药物结晶的实时监控主持人:杜一平教授9:50-10:20潘涛暨南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变量优选的大尺度策略分析—回顾与思考10:20-10:40卞希慧天津工业大学回看: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的变量选择及集成方法研究10:40-11:00云永欢海南大学回看:基于联用策略的变量选择方法及其在罗非鱼片新鲜度检测研究11:00-11:20罗海峰珀金埃尔默回看: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应用新进展11:20-11:35高乐乐山东大学回看:利用近红外水光谱组学理解中药提取过程11:35-11:50韩丽南开大学利用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扰动下的水溶液进行定量分析11:50-12:05孙岩南开大学利用近红外光谱理解水在蛋白质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2:10-13:30休息11月7日下午主持人:杨增玲教授13:30-14:00王家俊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草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及其应用前瞻14:00-14:30杨辉华北京邮电大学回看:面向药品监督的近红外光谱深度学习建模方法研究14:30-14:50郑开逸江苏大学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算法的优化研究14:50-15:10周学秋赛默飞世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回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解析15:10-15:30陈华舟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回看:近红外光谱在鱼粉质量检测中的应用15:30-15:50李跑湖南农业大学柑橘及其副产物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主持人:邹小波教授15:50-16:20唐荣年海南大学基于高光谱空谱特征融合的橡胶树叶片氮素含量预测16:20-16:40吴静珠北京工商大学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反射成像技术的玉米种子活力探索16:40-17:00张良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我国油料产品品质近红外速测技术研究进展17:00-17:20李鸿强中国农业大学回看:基于高光谱的马铃薯微型种薯分类检测17:20-17:35馬特名古屋大学基于近红外高光谱的木材中自由水和吸着水的分子动力学研究17:35-17:50王晗名古屋大学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法评估木材结晶度17:50-18:05刘文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基于太赫兹频段介电谱鉴别蜂蜜中掺入果葡糖浆的可行性分析11月8日上午主持人:闵顺耕教授8:00-8:30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果实近红外检测五点思考8:30-9:00邹小波江苏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图像及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9:00-9:20黄玉萍南京林业大学空间分辨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番茄成熟度判别分析9:20-9:40孙旭东华东交通大学水果最佳采收期NIRS预测研究9:40-9:55田喜中国农业大学基于短积分全透射光谱的果蔬多品质在线检测9:55-10:10王明明江苏大学回看: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苹果优势腐败真菌快速判别研究主持人:杨辉华教授10:10-10:40杨增玲中国农业大学在线近红外光谱/显微近红外成像在智慧畜牧业中的应用10:40-11:10倪力军华东理工大学回看:一种无标样波长筛选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共享模型11:10-11:25郑一航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回看:鱼粉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应用研究11:25-11:40王恺怡天津工业大学回看:一种用于复杂样品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集成极限学习机方法12:10-13:30休息11月8日下午主持人:王家俊高工13:30-14:00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回看:近红外化学图像融合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与应用14:00-14:30刘燕德华东交通大学回看:果蔬光特性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14:30-14:50刘鸿飞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回看:微型红外光谱仪与0.2-11μm超宽波段光谱仪14:50-15:05武新燕天津工业大学回看:灰狼算法用于玉米样品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15:05-15:20李佳琪暨南大学Vis-NIR光谱结合Bayes分类法运用于葡萄酒多品牌鉴别15:20-15:35张静暨南大学Vis-NIR光谱判别分析的模型融合法用于血清乳腺癌筛查主持人:陈斌教授15:35-16:05闵顺耕中国农业大学回看: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定量模型建模流程规范研究16:05-16:25李文霞北京服装学院基于CNN与谱库法的废旧纺织品在线高效识别与自动分选技术研究16:25-16:40万顺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回看:基于近红外光谱温度修正模型的柴油凝点快速检测方法16:40-16:55胡晓云天津工业大学回看: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极限学习机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16:55-17:10陈为洪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看:在线近红外用于吡虫啉原药生产过程检测17:10-17:25马玉涵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液体发酵灵芝菌丝体三萜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17:25-17:40优秀青年报告奖颁奖暨闭幕式袁洪福教授致闭幕词主持人:褚小立博士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