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

仪器信息网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的资讯

  • 北京建材总院基地成功举办“预拌砂浆行业技术攻坚论坛”
    p  2020年7月16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联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预拌砂浆分会、同济大学共同举办预拌砂浆行业技术攻坚论坛。会议采取网络直播和在线互动的形式,直播主会场设在北京,来自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单位的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近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pp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建材总院基地领导王肇嘉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勉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希望本次论坛能够集思广益,为“十四五”预拌砂浆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推动预拌砂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pp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针对预拌砂浆行业的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横向合作、课题申请和标准编制等方面的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研究如何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引领预拌砂浆行业“智慧”发展,打响预拌砂浆行业技术“攻坚战”。/pp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积极为预拌砂浆行业搭建技术平台,旨在攻坚技术难题,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8052ec1-7659-47af-b113-e1bbf1ff6f58.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80e0461-274c-4139-aec7-e086913c1e43.jpg" title="4_副本.jpg"//p
  • 隔声砂浆技术培训会取得圆满成功
    p  隔声砂浆是一种具有隔声性能的新型绿色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内的噪声污染、阻断室外噪声,是绿色建筑重要绿色建材之一,成为砂浆行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其研发与应用对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p  为提高隔声砂浆行业技术水平,深度拓展科技人才能力,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联合清华大学基地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于2019年01月22日举办隔声砂浆技术讲座与咨询活动,特邀哈工大卢爽博士、清华大学王江华老师、美巢集团股份公司朱海霞研发经理从声学原理到原材料选择、产品配方、检测等多方面为20余家企业代表进行技术指导,专家不仅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更将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给企业并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更对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砂浆企业与行业著名专家搭建的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表示称赞与感谢。/pp  此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为参会企业隔声砂浆的研发、测试、生产与应用等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推动了隔声砂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影响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bc66d3fd-7411-458f-9949-51f648a501d0.jpg" title="1_副本1.jpg" alt="1_副本1.jpg"//ppbr//p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建材总院基地成功召开隔声砂浆技术专场对接会
    p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内的噪声污染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成为衡量建筑物舒适度的重要指标。飞机和机动车的噪声、电视声和说话声以及楼板的撞击声,成为目前砂浆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隔声砂浆是一种具有隔声性能的新型绿色材料,隔声砂浆的研发与应用,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借此契机,北京建材总院基地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优势资源,联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清华大学研发试验服务基地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于2018年11月28日在清华大学科技园组织召开了隔声砂浆技术专场对接会,参会人员30余人。/pp  会上,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卢爽博士做了“隔声、减振、储能砂浆”的专题报告。根据前期征集的隔声砂浆技术需求,卢博士与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为企业代表就隔声砂浆产品的研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清华大学基地声学实验室,参观过程中,企业代表与基地、领域中心代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pp  此次对接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更好地为首都科技研发提供了支持服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a6fa76d-7b6e-4b46-822d-79a579b7c0eb.jpg" title="1_副本.jpg" alt="1_副本.jpg"//p
  • 省级轻集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将落户鹤岗
    为保证轻集料制品的质量,促进轻集料制品产业的发展,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积极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争取在我市建立省级轻集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此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日前,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雨浦,副市长王桂芝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谢晓东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哈尔滨,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在鹤岗市建立省级轻集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事宜进行商谈。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超武以及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了商讨会,同意由鹤岗市依托鹤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筹建黑龙江省轻集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与研究中心。同时将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设备支持,并向我市发出了《关于同意筹建黑龙江省轻集料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与研究中心的函》。  据介绍,在我市建立黑龙江省轻集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与研究中心意义重大,既能为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又能提高鹤岗市的知名度,有效地促进鹤岗市经济的发展。
  • 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25.00万元采购冲击试验机
    详细信息 【高新区】(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1-20 招标文件: 附件1 【高新区】(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 武进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武进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由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招标人为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项目出资比例为国有资金:0.0%,集体资金:%,私有资金: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进行公开招标招标。 二、项目概况 工程地点:东至厂房,西至武宜路,南至龙资路,北至镜湖路 工程规模:项目利用自有土地,新建生产用房及辅助用房,新建总建筑面积约8.69万平方米,本次招标实际总建筑面积为69487.68平方米。同时建设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质量等级要求:符合国家规范、规程和地方法规及“技术要求”等规定 计划开竣工时间:2023年02月01日到2023年11月27日 本次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划红线范围内工程项目所有质量检测内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防雷检测、声像档案拍摄、电梯检测、雨污水管道视频、消防、钢管扣件安全网检测等专项检测除外) ①常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钢筋(焊接、连接、拉拔)力学性能;砂、石常规;混凝土、砂浆强度(包含配合比);土工材料;墙体材料;装饰材料检测;相关材料防火检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管材、管件;电线、电缆(含弱电)等水电材料检测;混凝土添加剂;门窗三性、型材、玻璃试验、栏杆抗冲击试验;石材、陶瓷砖放射性;配电箱检测;土壤氡检测;市政材料检测;装修材料;无机结合材料材料检测(含配合比)沥青、道路检测等设计及相关规范和质量监督部门要求的所有内容。 ②非常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沉降观测、抗弯、破损、焊缝探伤、室内环境检测(包括空气中氡、甲醛、氨、苯等)、照明系统检测、通风空调系统检测、空气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设计理论值测评、平均照度、照明功率密度、三相不平衡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实体结构检测、建筑节能检测(保温材料及系统)、绿建检测、大体积砼测温、智能化检测等规划红线范围内工程项目所有质量检测内容。 ③桩基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桩基静载抗压试验、桩基静载抗拔试验、低应变试验、动力触探检测等。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本招标工程共划分成 1个标段,标段划分及投标人资格要求如下: 序号 标段内容 规模标准(平方米) 估算价(万元) 投标人资质类别、等级 注册建造师 专业、等级 1 工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无损检测工程 125.0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其它投标要求:一、投标人同时具有: 1、检测机构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 2、具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备案证书》; 3、具有省级及以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CMA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二、项目负责人具备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高级工程师职称。 (相关资质详见招标公告)。 四、 招标文件的获取 (电子化招投标)凡有意参加投标者,可于2023年01月19日到2023年01月30日,用CA锁登陆“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网”中“限额系统平台”,获取本项目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每套售价 150.0(元)/标段,售后不退。 五、公告发布 本次招标公告在 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发布。 本公告发布时间为: 2023年01月19日到2023年01月30日 本项目资格审查办法:见附件。 本项目评标细则:见附件。 六、联系方式 招标人: 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 常州嘉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湖路特1-3号 地 址: 常州市钟楼区西河沿51号创客大厦4楼 联系人: 李工 联系人: 李工 电 话: 0519-86220625 电 话: 13506118947 备注: 1、若采用电子化招投标的项目,投标单位第一次参加限额以下项目网上投标,请您先在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cz.jsggzy.jszwfw.gov.cn/wjfzx/)中“限额系统平台”栏目登陆并激活绑定CA锁,方可进行网上投标。具体操作请按照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资料下载” 栏目中的“投标人业务操作手册”要求办理;如无CA锁,请咨询0519-88068618办理。 2、潜在投标人可从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登录限额系统平台了解本次招投标的“公告公示信息发布、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答疑澄清、招标控制价发布及答疑澄清”等相关信息,因未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所引起的投标失误责任由投标人承担。 附件: 定稿--【招标公告】(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2023.01.16改.doc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冲击试验机 开标时间:null 预算金额:125.00万元 采购单位: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常州嘉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高新区】(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1-20 招标文件: 附件1 【高新区】(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 武进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武进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一、招标条件 (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由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招标人为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项目出资比例为国有资金:0.0%,集体资金:%,私有资金: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进行公开招标招标。 二、项目概况 工程地点:东至厂房,西至武宜路,南至龙资路,北至镜湖路 工程规模:项目利用自有土地,新建生产用房及辅助用房,新建总建筑面积约8.69万平方米,本次招标实际总建筑面积为69487.68平方米。同时建设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质量等级要求:符合国家规范、规程和地方法规及“技术要求”等规定 计划开竣工时间:2023年02月01日到2023年11月27日 本次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划红线范围内工程项目所有质量检测内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质量检测、防雷检测、声像档案拍摄、电梯检测、雨污水管道视频、消防、钢管扣件安全网检测等专项检测除外) ①常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钢筋(焊接、连接、拉拔)力学性能;砂、石常规;混凝土、砂浆强度(包含配合比);土工材料;墙体材料;装饰材料检测;相关材料防火检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管材、管件;电线、电缆(含弱电)等水电材料检测;混凝土添加剂;门窗三性、型材、玻璃试验、栏杆抗冲击试验;石材、陶瓷砖放射性;配电箱检测;土壤氡检测;市政材料检测;装修材料;无机结合材料材料检测(含配合比)沥青、道路检测等设计及相关规范和质量监督部门要求的所有内容。 ②非常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沉降观测、抗弯、破损、焊缝探伤、室内环境检测(包括空气中氡、甲醛、氨、苯等)、照明系统检测、通风空调系统检测、空气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设计理论值测评、平均照度、照明功率密度、三相不平衡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实体结构检测、建筑节能检测(保温材料及系统)、绿建检测、大体积砼测温、智能化检测等规划红线范围内工程项目所有质量检测内容。 ③桩基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桩基静载抗压试验、桩基静载抗拔试验、低应变试验、动力触探检测等。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本招标工程共划分成 1个标段,标段划分及投标人资格要求如下: 序号 标段内容 规模标准(平方米) 估算价(万元) 投标人资质类别、等级 注册建造师 专业、等级 1 工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无损检测工程 125.0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其它投标要求:一、投标人同时具有: 1、检测机构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 2、具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备案证书》; 3、具有省级及以上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CMA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二、项目负责人具备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高级工程师职称。 (相关资质详见招标公告)。 四、 招标文件的获取 (电子化招投标)凡有意参加投标者,可于2023年01月19日到2023年01月30日,用CA锁登陆“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网”中“限额系统平台”,获取本项目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每套售价 150.0(元)/标段,售后不退。 五、公告发布 本次招标公告在 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发布。 本公告发布时间为: 2023年01月19日到2023年01月30日 本项目资格审查办法:见附件。 本项目评标细则:见附件。 六、联系方式 招标人: 常州武南标准厂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 常州嘉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湖路特1-3号 地 址: 常州市钟楼区西河沿51号创客大厦4楼 联系人: 李工 联系人: 李工 电 话: 0519-86220625 电 话: 13506118947 备注: 1、若采用电子化招投标的项目,投标单位第一次参加限额以下项目网上投标,请您先在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cz.jsggzy.jszwfw.gov.cn/wjfzx/)中“限额系统平台”栏目登陆并激活绑定CA锁,方可进行网上投标。具体操作请按照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资料下载” 栏目中的“投标人业务操作手册”要求办理;如无CA锁,请咨询0519-88068618办理。 2、潜在投标人可从武进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登录限额系统平台了解本次招投标的“公告公示信息发布、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答疑澄清、招标控制价发布及答疑澄清”等相关信息,因未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所引起的投标失误责任由投标人承担。 附件: 定稿--【招标公告】(常州顺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10GWTOPCon电池项目)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检测2023.01.16改.doc
  •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批准发布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申请的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标准》(T/SHAEPI 010-2024),现批准发布,实施日期为2024年2月29日。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侯 隽 021-54650227 19512392335邮箱:houjunshaepi@163.com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4年1月29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标准》的公告.pdf
  • 《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科[2012]1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部直属单位:  为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规〔2012〕211号)的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以专项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加大投入,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问题,全面提升标准对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  现将《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联系电话:010-68205240)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2年9月20日  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有效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为重点,完善和优化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的整体水平和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基本完善,行业标准标龄明显降低,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协调性、先进性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重要技术标准和配套标准大量制定,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重大技术标准实施效果显著,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标准化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有效加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高效,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保障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到“十二五”末期,制定800余项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标准整体水平有效提升,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标准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武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工程要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不断完善、优化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  (二)注重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工程要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制约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大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度,加快标准修订速度,加大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力度,着力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三)着力促进标准协调发展  工程要做好与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处理好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协调关系,构建科学、先进、和谐的技术标准体系。  四、主要任务  紧密围绕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能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推进专项  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标准需求,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开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协调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预先研究。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材料、核心元器(部)件、关键工艺、装备与系统等重要技术标准,紧密结合技术研发的进展,及时开展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协调、优化关键技术指标,为标准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制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指引,以标准预先研究成果为基础,产学研用联手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总结、固化技术创新成果,引领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  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加强与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结合,部省联手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推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企业联盟或组织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自主技术标准加速走向国际,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主动权,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专项  加大标准制定力度,加快标准制定速度,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完善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以工业和通信业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优化为核心,着眼“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需求,明确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重点和规模,指导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  2.重点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预先研究和试验验证,加大力度开展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工业产品的可靠性、节能环保和能效标准,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显著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促进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3.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比分析与转化。细分行业领域,深入开展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工作,明确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比的差异、不足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转化先进的、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迅速提升我国标准的技术水平,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4.行业标准复审与修订。坚持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加快行业标准的修订速度,更新标准的技术要求,提升标准对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支撑作用。  (三)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专项  针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方法、措施等要素,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针对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管理、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推进等,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标准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研究,指导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建立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优化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支持各地方、各行业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构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网络,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标准化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培养熟悉专业技术、掌握标准化方法、精通国际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基础人才队伍建设。  五、进度安排  工程实施的总进度为2012—2015年。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可分为启动、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完成工程的总体方案,启动工程实施工作。  主要任务是提出工程的主要任务、分工和整体进度安排,提出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发布工程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推进专项、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专项、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专项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主要任务是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完善、优化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成套成体系组织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标准加速走向国际 开展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标准化基础能力。  (三)总结阶段  汇总各专项任务的工作成果,组织开展项目验收,以及全国性的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工程的成功经验。  主要任务是组织工程各项任务的验收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挖掘典型案例 组织全国性的工程总结交流活动,推广工程的成功经验,推动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工程是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思路的重大举措,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建立机制,加强检查  各有关单位要完善工程实施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本地区、本行业工程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每年年底要将相关情况向部(科技司)通报。  (三)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实施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战略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衔接,多渠道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制度保障,务实有效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四)多方参与,企业主体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任务分解表.doc
  • 中国将参与生物制品国际技术标准制修订
    1月18日,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全球第七个研究中心。  据了解,过去世界卫生组织生物制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品的研制均由发达国家主导,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却只有有限的参与权,只能被动地参照相关的国际技术标准。  加入该中心之后,将更多地参与主导生物制品标准的制修订,这意味着,我国公众使用的疫苗等生物制品质量是与国际接轨的,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生物制品领域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增强。
  • 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日前正式成立
    2010年2月2日,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下称“中心”)组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北京机电研究所、重庆大学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下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由中心副主任邱城主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李冬茹处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李新亚到会并讲话。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丁红宇做了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筹备工作总结报告,对近两年的联盟筹备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联盟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重大项目成果为基础,由国内相关的研发单位、应用企业、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检测、评定机构等共同发起,自愿组成。主要任务为:跟踪绿色制造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内外相关标准化动态,研究装备制造业绿色制造技术标准需求,开展共性问题和重点标准的前期研究和技术研讨工作 提出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化研究项目立项以及相关标准化方针和政策的建议 促进相关标准化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技术交流与标准协调工作,配合相关标准机构,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协助或参与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交流活动,建立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平台,配合相关标准机构开展标准技术咨询、标准宣传与贯彻工作。  李新亚院长对联盟的成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联盟的组建将进一步增强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整体实力,为统一绿色制造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表述,更好地开展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标准制修订奠定了基础。在提升绿色制造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收效程度,保障绿色制造技术相关检测、评估评价与认定工作的规范化,促进绿色制造技术资源的共享与积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李院长表示,作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成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积极支持院直属企业加入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认真履行相应义务。  此次会议推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李冬茹为理事长,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奚道云为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重庆大学曹华军、上海交通大学陈铭为副秘书长。
  • 公路工程综合检测中心乙级资质检测仪器配置清单
    1.试件破型室,主要有水泥胶砂抗折抗压试验机、全自动压力试验机等主要试验设备,均采用微机测控系统,自动采集处理打印试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准确性,可以完成水泥混凝土强度、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试验。2.水泥室,主要有水泥净浆搅拌机、胶砂搅拌机、自动标准养护水箱、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胶砂试件成型振动台、标准养护箱、电动抗折试验机、负压筛析仪等十余台主要试验设备,可以完成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细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3.集料室,主要有砂当量测定仪、棱角性测定仪、电子静水天平、加速磨光机、洛杉矶磨耗机、顶击式两用振筛机、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集料的筛分、表观相对密度、含泥量、棱角性、砂当量的试验。在各种配合比试验中,比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等都需要用到集料,所以利用率较高。4.土工室,土工试验的基础配备我们已经比较完善齐全,像主要有高温炉、电动液压脱模器、电动击实仪、顶击式两用振筛机、数显路强仪、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主要设备。土的各项物性、塑性指标比如:z佳含水量、z大干密度、密度、含水率、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承载比CBR、烧失量都可以进行检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土的各项试验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备以及检测能力都可以满足日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要求。5.化学分析室,主要有酸度计、滴定设备、干燥器、电子分析天平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混凝土用水的PH值、氯化物含量、石灰钙镁含量、灰剂量的试验。按照标准实验室要求,药品管理严格规范,双人双锁。天平室配有两个万分之一和一个千分之一的精密天平,为保证其精que性,单独隔间,恒温管理。6.沥青室,主要低温恒温水浴、沥青脆点仪、沥青旋转薄膜烘箱、沥青闪点试验仪、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仪、针入度试验仪、延度仪、真空干燥器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道路石油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密度、闪点、溶解度、耐老化性、粘附性等的试验。沥青试验危险性高,散发有毒气体,所以在试验时均需佩戴防毒面具。因为考虑到沥青检验室可能产生的废气、烟雾等收集、排放、处理,可以将各个主要设备加盖工作间,进行隔离操作,防止气味蔓延。7.沥青混合料室,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理论z大相对密度试验仪、液压车辙试样成型机、自动车辙试验仪、电热鼓风干燥箱、自动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数显马歇尔击实仪、燃烧炉、恒温水浴、电动液压脱模器等十余套主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z大理论密度、高温稳定性等试验。 8.力学室,主要有300 T、200 T 、150 T 、100 T 、80 T 、50 T、20 T 、10T、5T、2 T、1 T、0.5 T各种量程和精度的全自动微机控制w能材料试验机、拉力试验机、钢筋弯曲机等主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表面质量、重量偏差、屈强比等试验。 9.交通工程室,配有先进仪器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可以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钢筋探测仪可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这两套设备属于进口精密仪器。另有国内先进的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仪、多通道声波透射法自动测桩仪、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可完成桩基检测。在路基路面现场检测中,配有路面平整度仪、路面弯沉仪、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等主要设备,可完成公路几何尺寸、路面厚度、压实度、构造深度、渗水系数、摩擦系数的试验。此实验室主要是完成现场检测,每台仪器设备外出工作都要有出库记录,严格按照试验规范进行操作。10.水泥混凝土室,此实验室主要是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以及进行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的各项性能检测,比如稠度、凝结时间、表观密度、含气量、抗渗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等,仪器设备比较齐全,主要有数显砂浆稠度仪、混凝土自动调压渗透仪、振动台、水泥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耐磨试验机、数显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等。
  • 2012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备选项目评审开始
    关于做好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备选项目评审工作的预通知国科计便字[2011]103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  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下,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备选项目征集工作已经结束并完成了形式审查。近期,将采取视频答辩的方式进行项目入库评审工作。为使评审工作顺利进行,请各有关项目推荐单位、申报单位和项目技术负责人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 评审工作拟于8月23日至25日进行。  2. 请各地方厅(委、局)按照《关于开展网络视频评审和答辩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科计字〔2011〕6号)要求,做好视频评审会议室使用准备工作。  3.答辩采取属地化原则。答辩项目分别在项目的第一申报单位所在地的各地方厅(委、局)设置的视频评审答辩会议室参加视频答辩。  涉密项目不采取视频答辩方式评审。  4.每个项目视频评审时间为25分钟,项目申报单位介绍15分钟,专家质疑10分钟。请各项目推荐单位及时通知已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申报单位准备项目汇报演示稿(ppt格式)。  5.8月17日前,我们将把参加答辩项目的具体答辩时间和地点安排通知到项目推荐单位,并在科技部网站上发布(www.most.cn) 请各项目推荐单位及时通知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技术负责人,保证按要求及时参加答辩。  6.请各地方厅(委、局)指定相关评审工作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做好答辩的安排协调和技术保障工作,并对国务院各部门推荐的项目答辩组织工作给予支持。  7.请各有关单位将联系人名单信息(见附件)于8月10日前以传真或邮件的方式反馈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攻关处。  联系方式:万廷彬 010-58881668(兼传真)  刘 波 010-58881665  电子邮件:jhs_cgc@most.cn  附件:评审工作、网络技术人员联络方式及视频答辩地址信息表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二○一一年八月八日
  • 《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发布
    为方便科技工作者更好承担或参与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提供技术标准基础知识、方法和工具服务,国家标准委会同科技部、质检总局组织编制了《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日前已正式发布,这也是落实《&ldquo 十二五&rdquo 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深化标准化与科技互动支撑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ldquo 十五&rdquo 时期国家提出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研制技术标准逐渐成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任务,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承担或参与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国家标准委会同科技部、质检总局组织编写了《手册》。《手册》分为基础篇、管理篇、程序篇和方法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系统的回答了科研人员在研制技术标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涉及到标准的内涵、标准化的作用、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工作程序等内容。《手册》还列出了与研制技术标准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以及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联系方式等标准化工作常用信息。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均可从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和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网站免费阅读并下载该《手册》。  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与科技部联合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标准化意识和水平,提升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的有效性。  附件:《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pdf
  • 北京启动2010年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
    日前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2010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受理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各申报单位可登录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评审管理系统(http://202.106.162.201/zjbz)进行申报,相关要求可登录北京市质监局网站(www.bjtsb.gov.cn)“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栏目进行查询。整个申报受理工作将于3月31日结束。  据悉,此次申报受理工作,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为目标,重点对高新技术标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现代都市型农业标准、现代制造业标准、现代服务业标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公共安全标准、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标准、首都历史文化相关标准等九大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提供制(修)订补助资金。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一批符合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服务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优势产业,提升北京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据介绍,2006年,为鼓励北京市各单位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质监局制定了《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资助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  3年以来,北京市质监局共发放补助金3377.5万元。“补助资金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升北京的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走上产业化道路,更有利于加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 第四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及其在材料研究中应用研讨会
    p  随着我国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及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速,标准化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多年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与支持下,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开展微束分析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成果,其中,制定并出版相关技术标准近50项。/pp  为满足各单位在质量认证、计量认证、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等工作中的需要,似举办第四届微束分析标准宣传贯彻及实施和应用研讨会,以使我国各微束分析实验室、相关的科研和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提高分析技术水平及技能,提供更好、更准确的分析结果,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pp  会议网站:a href="http://meeting.lab.org.cn/default.php?hyid=99" target="_self" title=""http://meeting.lab.org.cn/default.php?hyid=99/a/pp  一、 组织委员会/pp  本次宣贯会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主办,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pp  会议组织委员会名单如下:陈家光、陈振宇、程斌、丁泽军、范光、高灵清、龚沿东、洪健、李香庭、李玉武、刘安生、柳得橹、刘芬、毛骞、邱丽美、孙振亚、王孝平、王海、魏宝和、吴文辉、吴正龙、杨勇骥、俞彰、许钫钫、徐坚、谢景林、姚文清、曾荣树、曾毅、张萌、章晓中、张增明、张作贵、赵江、祝建、庄世杰。注:姓名按首字母顺序排序。/pp  二、 会议时间/pp  2017年8月24日-28日(报到时间:2017年8月24日)/pp  三、 会议地点:/pp  兰州饭店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四百八十六号/pp  标间:380元/间天 单间:340元/间天(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pp  四、 会议费及培训费:1600元。/pp  五、 本次拟宣贯的微束分析技术标准主要内容:/pp  1.X射线能谱及波普定量分析有关的文字标准,以提高各X射线能谱实验室的定量分析水平,使其能真正实现有标样的定量分析 /pp  2.微束分析术语有关的标准,如: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术语、扫描电子显微术术语等 /pp  3.扫描电镜分辨率、放大倍数以及与微米、纳米级物体测量的有关技术标准 /pp  4.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方法、钢铁材料缺陷电子束显微分析方法有关的文字标准 /pp  5.微束分析标准化动态 /pp  6.研究并讨论微束分析实验室认可和微束分析实验室比对分析等有关问题 进一步讨论实施微束分析实验室比对分析的有关事宜。/pp  六、 大会报告详见二轮通知。/pp  七、 汇款信息:汇款户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  汇款银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pp  帐 号:4043200001801900001154/pp  行 号:3041 0004 0067/pp  八、 会务组联系方式:/pp  单位名称: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北科大厦 邮编:100089/pp  联 系 人:朱凌云:010-68722460 手机:13717666003 邮箱:spnh88@126.com/pp  王 晨:010-88517114 手机:18101083321 邮箱:lhxh88@126.com/pp  咨询电话:章燕 010-68454626 刘芬 010-62553516/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br//pp附:/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8e5f0eab-ff27-4a53-888e-b0531a7ef514.pdf"厂商邀请函.pdf/a/ppbr//p
  • 第六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及其在材料研究中应用研讨会通知
    p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各行各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普及和提高行业标准化程度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规范生产行为、促进生产协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指标之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着我国微束分析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宣传、贯彻、推广等任务,旨在为行业技术制定标准和提供技术指导。/pp  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作为最常见的微束分析仪器之一,是人类直接观察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近年来,电镜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冷冻电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使全球的电镜工作者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在可预见的将来,以电镜为代表的大型科学仪器的持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对电镜的相关操作、制样、维护、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pp  为进一步推动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化工作,促进广大电镜技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各单位在质量认证、计量认证、实验室认证与认可等工作中的需要,将举办第六届微束分析标准宣传贯彻及实施和应用研讨会,以使我国各微束分析实验室、相关的科研和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提高分析技术水平及技能,提供更好、更准确的分析结果,提高产品的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pp  一、组织委员会/pp  本次宣贯会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主办,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协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pp  会议组织委员会名单如下:陈家光、陈振宇、丁泽军、范光、高灵清、龚沿东、葛广路、洪健、洪崧、贺连龙、鞠新华、李香庭、李玉武、柳得橹、刘芬、毛骞、马通达、孙振亚、汤斌兵、王孝平、魏宝和、吴文辉、伍超群、杨勇骥、许钫钫、徐坚、姚雷、姚文清、曾荣树、曾毅、曾荣光、章晓中、张作贵、赵江、祝建、朱如凯、钟振前。注:姓名按首字母顺序排序。/pp  二、大会报告专家/pp  三、会议时间/pp  2019年11月24日-28日(报到时间:2019年11月24日)/pp  四、会议地点:广州京溪礼顿酒店 标间/单间 450元/天/间(含早餐)/pp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pp  五、会议费及培训费:1800元/人。/pp  六、本次拟宣贯的微束分析技术标准主要内容:/pp  1.中国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国家标准研制的发展 /pp  2.植物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检测 /pp  3.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及标准化 /pp  4.EDS分析国家标准中几个关键问题解读 /pp  5.如何获得准确的能谱定量结果 /pp  6.研究并讨论微束分析实验室认可和微束分析实验室比对分析等有关问题 进一步讨论实施微束分析实验室比对分析的有关事宜。/pp  七、日程安排见第二轮通知。(请参会人员于2019年11月20日前将会/pp  回执发送至会务组)/pp  八、会务组联系方式:/pp  单位名称: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北科大厦 邮编:100089/pp  联 系 人:朱凌云:010-68722460 13717666003 spnh88@126.com/pp  网 址:www.lab.org.cn/pp  咨询电话:章燕 010-68731259 伍超群 13660034359/pp  九、付款信息:/pp  汇款户名: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  汇款银行:华夏银行北京紫竹桥支行/pp  帐 号:4043200001801900001154/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1/attachment/2ada361e-c967-4280-85c7-16f540422f4f.pdf" title="第六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会(4).pdf"第六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会(4).pdf/a/ppbr//p
  • 我国建立科研用试剂核心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平台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研用有机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通过了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组织的课题验收和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课题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剂标准化、质量控制等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对提高我国科研用试剂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用试剂是科学研究中的必需和关键物质基础,在生命科学、新药创制、新型材料、新能源、食品、环境等重点领域科学研究有广泛需求,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科研用试剂种类多,应用广,质量要求高,更新换代快,工程化和标准化难度大。我国科研用试剂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核心基础有机科研试剂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为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科研用有机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联合天津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等4家单位对科研用基础和核心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进行研究。  该课题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研用高纯有机试剂核心单元物质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制与开发》成果基础上,以“质量控制标准化、共性关键技术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工程化、产学研用联盟机制化”为核心目标,以开展我国高纯有机试剂质量及标准规范研究,提高高纯有机试剂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深入研究高纯有机试剂制备关键技术,开展有机试剂工程化研究及特殊包装储运过程质控评估体系研究。  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所长李红梅研究员介绍,通过技术攻关和机制、模式的创新,课题组重点解决了科研用有机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首次建立了农残级乙腈、光谱级乙腈、质谱级乙腈、农残级乙酸乙酯、农残级乙醇、光谱级乙醇、色谱级正己烷、农残级正己烷等8种高纯有机试剂分析方法体系 建立了有机试剂、无机同位素试剂产品的包装物及储运质控和评价体系各1套 建立了有机同位素试剂质控和评价体系1套 建立了科研用高纯有机试剂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良性机制模式。  课题组还创新性地建立了“超精细实时在线精馏控制、农残级溶剂中超痕量目标杂质去除”等关键制备技术,申报了包括5项国家标准在内的25项标准,为31种科研用高纯有机试剂产品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转化和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所建立的科研用试剂核心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平台,打破了我国高纯有机试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了对国外的技术依存,为提高我国高纯试剂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强调支持团体标准
    p  日前,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谈到,虽然“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pp  “十三五”期间,将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  具体来说,有如下目标:/p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pp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多次强调团体标准的重要地位:/p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p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pp  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pp  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pp  详细内容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strong/pp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引导科技、产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新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发展动力转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规划。/pp  一、形势与需求/pp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技术标准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对制定国际标准的贡献显著增加,科技和标准化互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pp  进入“十三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日益融合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技术、标准、专利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创新布局,争夺标准制定主导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确立竞争新优势。/pp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这些都对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技术标准创新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标准战略,明确了技术标准创新发展的重点,要求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pp  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技术标准创新提出的需求,解决技术标准研制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增强技术标准有效供给。/pp  二、总体要求/pp  (一)指导思想/p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  (二)基本原则/pp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为技术标准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将创新置于技术标准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和模式创新为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pp  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政策环境,持续加强对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pp  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统筹技术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pp  (三)发展目标/pp  到2020年,技术标准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更加深入人心,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p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pp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p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pp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pp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pp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pp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pp  三、以科技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pp  (一)加强新兴和交叉领域技术标准研制/pp  在现代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高效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创新活跃、技术融合度较高的领域,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步部署产品和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化推广,通过技术标准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进程、缩短产业化周期。/p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鼓励标准化技术组织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重要战略领域积极组织相关技术研发机构,主导提出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标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pp  (二)推动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优化升级/pp  将研制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加大科技计划对重要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技术标准,更新标准核心技术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围绕国家基础保障和治理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开展能源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重要领域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加快健全基础通用与公益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规划,加强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开展重要产业领域综合标准化研究,以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pp  专栏1 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pp  1. 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pp  研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循环利用及能源与环境管理、环保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标准 人类工效、图形符号、术语、元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样品、统计方法等技术标准 消费品、特种设备、信息、交通、消防、海洋、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通用标准 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信用、社会责任、品牌培育、质量追溯、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标准。/pp  2. 产业共性技术标准/pp  研究基础数据共享和交换、数字化协同、系统集成、过程控制、自动识别以及制造服务等智能制造标准 生态设计和评价、工艺及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 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等制造业共性标准 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新材料标准 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标准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型显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标准服务等服务业共性标准。/pp  (三)加强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科技支撑/pp  强化科技资源对重要标准研制的技术支持。在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和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以及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过程中,开展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建设,对标准的重要技术内容、指标、参数等进行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逐步建立完善重要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机制,增强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pp  四、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pp  (一)加强对科技计划中研制技术标准的服务/pp  鼓励和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科技计划中技术标准研制需求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结合标准体系、国内外现状等,为研制技术标准类型、性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的确定提供咨询意见。标准研制任务确立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应积极配合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任务的实施,组织开展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工作。/pp  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快速立项程序,对前期已经充分论证并纳入科技计划研究任务的技术标准,简化立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丰富技术标准形式,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和推广应用的渠道。依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为有标准研制任务的科技计划承担单位提供国内外标准题录检索、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免费阅读、经授权的标准文本在线阅读等服务。/pp  (二)推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pp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方法研究,研制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指南,为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效果的评估评价机制,健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pp  (三)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pp  加快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培育发展第三方标准化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孵化出嵌入企业核心业务的技术标准战略咨询、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专业化服务业态和模式,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技术标准的需求。/pp  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加快建设区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集聚标准化、科技创新及产业资源,打造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为广大企业特别是采用“四众”模式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创新服务的平台。/pp  在国家重要政策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建设一批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着眼于新兴和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资源,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及时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技术标准。/pp  五、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pp  (一)提高我国对国际标准的技术贡献/pp  加大科技计划对国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加强我国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研制的前瞻布局,持续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及其与我国技术标准的比对研究,及时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和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将国际标准化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重要内容,联合相关国家共同推动国际标准研制。/pp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积极与国际、国外相关组织进行对接,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泛参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研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以国际标准化工作为主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市场化协作机制,构建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国际标准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结合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联合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企业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提升中国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比重。/pp  专栏2 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pp  主导或参与信息通信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冶金、机械、电工、船舶等技术基础好的传统产业,以及农林、轻纺、有色金属、家电、中医药、食品及稀土、煤炭、工程建筑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研制一批包含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pp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pp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需求,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境外工程建设,开展我国优势技术标准在境外的适用性技术研究,以及我国标准与目标国家标准的互认支撑技术研究,促进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和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助推我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牵头组织,围绕重要贸易国家、区域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需求,开展基于我国创新技术的标准研制与应用合作,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和标准的海外实际应用。/pp  专栏3 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pp  在钢铁、有色、铁路、公路、水运工程、石油天然气、民用核能、特色农产品等领域,配合我国海外工程服务开展中国标准境外适用性研究 在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中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推进实施综合标准化,提高全产业链标准水平,促进与国际标准整体接轨。/pp  六、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pp  (一)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pp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企业将技术标准工作纳入企业核心战略,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加强技术标准创制,厚植企业竞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标准化专业机构共同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任务。全面取消企业技术标准备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松绑。鼓励企业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进行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基于第三方的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标准创新型企业评估评价机制和技术标准领跑者制度,逐步形成第三方机构实施、社会监督、市场选择和政府采信的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正循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pp  (二)增强社会团体的技术标准创新活力/p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pp  七、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pp  (一)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pp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中的协作,对于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计划、以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和工程项目,同步部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在科技计划、产业和工程项目实施中,强化项目承担单位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的协作,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将标准化专家纳入科技专家库和行业专家库,推动标准化专家库与科技专家库、行业专家库共建共享。探索建立科技信息资源与标准化信息资源对接和交汇机制,推进科技与标准化资源共建共享。/pp  鼓励企业基于创新技术、专利,制定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培育市场竞争优势。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健全技术标准中涉及专利的管理措施,统筹协调好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pp  (二)健全军民标准融合发展机制/pp  建立健全军民标准通用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军民标准规划、计划的协调对接。健全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与人员交流,推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共建共管。完善军民标准双向转化和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制度措施,推动军方采用民用标准和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加强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和整合。建立完善军民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军民标准数字化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pp  八、强化规划实施保障/p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pp  充分发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科技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研究本规划实施涉及的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实施进行协调。加强本规划与科技创新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衔接,鼓励各行业制定实施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pp  充分发挥各地方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推动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地方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实施鼓励和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在技术标准创新方面的互动支持,对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标准研制项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给予优先支持 对有技术标准需求的地方科技项目、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主动协调服务,推动相关标准立项与实施。/pp  (二)加强新模式、新业态下技术标准发展路径研究/pp  开展“互联网+”标准化研究,推动技术标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互联网、物联网等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架构 开展“标准化+”研究,优化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开展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技术标准创制模式研究,使技术标准研制、应用更好适应产品生产与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pp  (三)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机制措施/pp  推进实施《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科技计划研制的技术标准快速立项通道。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pp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pp  在科技计划实施中,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一线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活动,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向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鼓励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创新,鼓励企业专家牵头承担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项目。依托科技计划和标准研制项目,支持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支持科研人员主动提出并主持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pp  (五)完善技术标准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pp  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主要支持具有战略意义、技术含量较高的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强制性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对于实施效果好、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技术标准,以风险补偿、财政后补助和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建立以研制技术标准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融资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研制。/p
  •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 (2023—2025年)》的通知
    国标委发〔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现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印发你们,请申报组织单位与标准委沟通协商后,按照指南要求开展申报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整合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和产业等资源,围绕全类型标准和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创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创新标准实施应用方式、创新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方式的重要平台。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做好创新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申报指南。一、申报范围“十四五”期间,拟新批准建设领域类创新基地不超过20个。申报领域围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等国家重要规划和战略,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数字孪生、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高端装备、元宇宙、数字乡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以及生物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共同富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通过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一体化推进,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申报主体基本要求(一)创新基地申报主体。创新基地的申报主体包括申报单位、申报组织单位和推荐单位。1. 申报单位。指申请承担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任务的主体。其中,创新基地的申报单位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等。2. 申报组织单位。创新基地的申报组织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主管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3. 推荐单位。创新基地的推荐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二)申报单位资质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得到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2. 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标准化工作队伍,能够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经费支持;3. 在标准化工作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丰富的标准制修订经验,承担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或与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紧密;4. 能够有效汇聚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产业等资源,具有较强聚集创新资源和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能力;5. 具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经验;6. 其他有利于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条件。三、申报程序和要求创新基地申报程序主要包括申报组织、网上申报、审核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批准建设等7个环节(见附件1)。(一)申报组织。申报组织单位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及本指南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申报范围,结合本领域或本地区的标准创新需求、工作基础和优势条件,初步确定创新基地建设方向;2. 组织本领域或本地区有意愿申报创新基地的单位编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方案》(以下简称《申报方案》,格式要求见附件2),并对《申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3. 指导申报单位进行网上申报。(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登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系统”(网址:http://bzcxjd.com/,以下简称管理系统),注册账户,并在线填报《申报方案》。申报单位将系统生成的《申报方案》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4份),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申报组织单位,由申报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后报送至推荐单位。(三)审核推荐。推荐单位对收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具正式推荐函,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邮寄或交换至标准委,同时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扫描件(PDF格式)上传至管理系统。(四)形式审查。标准委根据申报推荐情况,适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的,相关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材料并报送标准委。通过形式审查的纳入专家评审范围。(五)专家评审。标准委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申报方案》评审会,综合考虑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形成评审意见。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申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标准委。(六)网上公示。标准委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方案进行研究,符合要求的按程序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包括拟批准建设创新基地的名称、承担单位、推荐单位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七)批准建设。标准委对公示后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完毕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建设,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四、其他事项(一)数量和时间要求。1. 对于领域类创新基地,同一推荐单位每年度只能推荐一个相同或相近领域的申报方案;2. 申报推荐系统常年开放,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按年度滚动批准建设。(二)联系方式。1. 咨询电话:010—82262652、82262610。2. 书面材料接收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6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邮编:100088)。邮寄前请拨打咨询电话联系确认地址,材料上请注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材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流程图附件下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方案模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流程图
  • 技术标准或成重大专项成果验收刚性指标
    当前传统的科技活动向创新活动转变,如何有效评价科技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需要探索。在9月29日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标准与科技评估高端研讨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指出,围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要大力加强科技评估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工作。针对当前各评估机构工作基础、经验和能力不平衡,评估方法、质量不一的问题,要制定统一的评估规则和行为准则,构建好科技评估的基本制度和标准,加强规范发展。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谷保中介绍,《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标准化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要求“加强标准与科技的互动,将重要标准的研制列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范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  对此,李萌指出,将进一步强化技术标准在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中的导向作用,提升科技评估的质量,加强结果应用,真正实现支撑决策和管理。  据悉,下一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中,不但要求专项成果体现为重大技术系统、产品和工程等,还要将技术标准作为重要的刚性指标纳入到成果验收要求和考核体系中。  此次会议的议题是标准评估和科技评估标准化的融合发展,主要围绕项目评估、机构评估、经费评估、政策评估和标准评估等方面开展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标准化与科技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两方面各9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2020年我国将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p  近日,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的通知。依据通知内容,到2020年,我国将构建起覆盖重点领域和区域、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的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一批区域(综合)、领域(专业)和国际创新基地、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培育和孵化一批标志性的技术标准创新成果、优化创新基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基地工作的能力水平。br//pp  通知显示,2017年-2020年,我国将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建成15-20个区域(综合)创新基地 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创新基地 围绕中国标准“走出去”和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建成5-10个国际创新基地。/pp  其中,先进制造以工业强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为重点 重要消费品以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领域为重点。/pp strong 附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strong/pp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为科学指导创新基地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总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支撑构建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制定本规划。/pp  strong一、形势与需求/strong/pp  进入“十三五”,国际经济和科技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加快,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技术、标准、专利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创新布局,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经济新动能不断积聚,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速,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pp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以技术标准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然而,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创新活力不足,标准缺乏有效供给等问题。通过创新基地建设,搭建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将有效整合标准、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发挥技术标准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的作用,以更加高效、灵活、便捷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保障与技术支撑。/pp  strong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strong/pp  (一)指导思想/p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重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实施,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工作机制和模式创新,构建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pp  strong(二)基本原则/strong/pp  市场驱动。探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突出企业在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需求和投入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调动市场各方面资源参与创新基地建设。/pp  政策引导。加强创新基地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健全支持创新基地发展的政策环境。/pp  协作联动。加强各级政府之间、标准化与科技和产业等主管部门之间、政府与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之间的协作,强化标准化、科技、产业等资源的有效对接,充分吸纳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参与创新基地建设。/pp  长期运行。围绕支撑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机制创新和优化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能够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创新生态圈。/pp  动态调整。在技术标准创新需求旺盛的领域和区域先行先试,逐步健全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结合运行效果优化创新基地布局,鼓励创新基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调整运行模式,提升市场适应能力。/pp  strong(三)总体目标/strong/pp  到2020年,构建起覆盖重点领域和区域、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的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形成一批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孵化器,初步建立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pp  ——建成一批区域(综合)、领域(专业)和国际创新基地。strong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建成15-20个区域(综合)创新基地 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创新基地 围绕中国标准“走出去”和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建成5-10个国际创新基地。/strong/pp  ——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根据创新基地功能定位,以构建市场化的利益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形成多种各具特色、机制灵活的运行机制 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多种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模式。/pp  ——培育和孵化一批标志性的技术标准创新成果。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 形成一批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协同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联盟 培育一支既熟悉技术、产业和标准,又能满足创新基地市场化运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创制一批独创性、引领性的技术标准。/pp  ——优化创新基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基地工作的能力水平。支持创新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措施基本建立 涵盖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全过程的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结合更加紧密,标准对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发展的导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创新基地带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pp  三、重点任务/pp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标准化工作改革举措,支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大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加快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服务“双创”和“四众”,重点围绕创新运行新机制、优化服务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基础等方面任务开展创新基地建设。/pp  (一)创新运行新机制/pp  适应我国标准体系由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转变的改革趋势,围绕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等带来的市场需求,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产学研用等利益相关方以创新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资金或项目等形式入股,构建以利益共建共享为核心,开放、多元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健全技术标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措施,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化资源,构建适应创新基地发展需要的资源平台。/pp  (二)优化服务新模式/pp  依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对技术标准的多样化需求为重点,加强区域或领域标准资源整理加工,为广大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标准化技术咨询、标准试验验证与符合性测试、标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积极组织参与以应用为导向或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计划的实施,为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咨询论证,协助开展标准研制、产业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因地制宜开展标准化科普工作,展示技术标准创新模式、典型经验和重要成果等。/pp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pp  构建和完善深度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进程、缩短产业化周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产业聚集度较高、技术创新活跃的区域和领域,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提供服务,形成一批独创性、引领性的技术标准。在新兴和我国优势特色领域,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提升标准化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pp  (四)厚植发展新基础/pp  推动各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鼓励政策,建立科技、产业、财政、税收、标准化等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鼓励创新基地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与创新基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支撑条件。加快建设创新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提升创新基地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鼓励创新基地探索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育形成一支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队伍。/pp  strong四、创新基地建设布局/strong/pp  (一)区域(综合)创新基地/pp  区域(综合)创新基地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重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进行布局。/pp  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pp  根据已批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及区位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完善科技、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优势特色领域技术标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资源,构建服务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标准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促进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示范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pp  2. “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pp  在“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开展创新基地建设,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开展标准化务实合作,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快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面服务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pp  3.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pp  按照国家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的总体要求,根据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区位特色,各有侧重推进创新基地建设。/pp  上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保护和修复沿江生态、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内陆发展、统筹城乡规划、激发上游地区内需潜力等方面作用,服务上游区域现代化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建设。/pp  中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增强干线航运能力、建设现代化航运中心等方面作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培育及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建设。/pp  下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建设国际化航运中心、打造现代化专业港口、形成区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开展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引导产业和区域同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作用,服务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群,支撑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引领示范区建设。/pp  4. 京津冀地区/pp  根据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部署,依托京津冀城市群、首都经济圈及河北石保廊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发挥标准化在建立先进制造、北方国际航运、金融创新运营、打造全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建立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等方面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pp  5. 东北地区/pp  结合国家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区域内生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用,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pp  (二)领域(专业)创新基地/pp  领域(专业)创新基地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重点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领域进行布局。/pp  1. 现代农业领域/pp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发展方向,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构建满足现代农业重点领域发展需要、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pp  专栏1 现代农业领域/pp  重点在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物农业以及信息农业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pp  2. 先进制造领域/pp  以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方向,以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各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加速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构建满足先进制造重点领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pp  专栏2 先进制造领域/pp  strong重点在工业强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strong/pp  3. 现代服务业领域/pp  以现代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为方向,以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为目标,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pp  专栏3 现代服务业领域/pp  重点在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生物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现代金融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pp  4. 现代能源领域/pp  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建设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整合我国在智能电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能源安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低碳能源技术、智慧能源技术、关键材料装备等领域标准研制与应用为重点,构建满足现代能源重点领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pp  专栏4 现代能源领域/pp  重点在高效智能电力系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非常规油气、能源输送通道、能源储备设施、能源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pp  5. 重要消费品领域/pp  以深化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为发展方向,以推动消费和产业升级、扩大有效需求为目标,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企业主体作用,形成以创新助推标准制定、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升级推动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大消费品标准供给力度,构建满足我国消费升级新需求的创新基地。/pp  专栏5 重要消费品领域/pp  strong重点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领域布局创新基地。/strong/pp  6. 生态文明领域/pp  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建设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生态文明体系为目标,以加强资源节约、节能低碳、循环利用、环境管理、生态保护和绿色消费标准化工作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pp  专栏6 生态文明领域/pp  重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地质和矿产资源保护、区域/园区/产业/企业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管理与保护、节能低碳、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pp  7. 文化建设领域/pp  以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进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发展方向,以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完善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pp  专栏7 文化建设领域/pp  重点在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文物保护、广播电影电视、体育等传统领域布局创新基地。/pp  (三)国际创新基地建设/pp  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以标准“走出去”助推我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平台,提升企业国际标准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产业国际合作水平与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基地。/pp  strong五、保障措施/strong/p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pp  成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按照创新基地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本区域、本领域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将创新基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创新基地相关工作有序开展。/pp  (二)加大标准化政策和信息支持力度/pp  在申报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和国际标准提案,推荐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等方面,对创新基地给予政策倾斜 给予创新基地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权限,畅通创新基地获取标准化相关工作政策和文件的渠道。/pp  (三)建立经费多元化投入模式/pp  鼓励地方政府先期投入支持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在创新基地办公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保障 鼓励创新基地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双创”、科技服务平台、标准化等方面专项的支持,适时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基地运行模式。/pp  (四)健全绩效评价和约束机制/pp  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相关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创新基地日常管理,加强对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实施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取得实效。/ppbr//p
  • 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聚焦高端芯片、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围绕全类型标准和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创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创新标准实施应用方式、创新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方式的重要平台。为做好创新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拟新批准建设领域类创新基地不超过20个。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数字孪生、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高端装备、元宇宙、数字乡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以及生物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共同富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具体内容如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整合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和产业等资源,围绕全类型标准和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创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创新标准实施应用方式、创新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方式的重要平台。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做好创新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申报指南。一、申报范围“十四五”期间,拟新批准建设领域类创新基地不超过20个。申报领域围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等国家重要规划和战略,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数字孪生、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高端装备、元宇宙、数字乡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以及生物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共同富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通过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一体化推进,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申报主体基本要求(一)创新基地申报主体。创新基地的申报主体包括申报单位、申报组织单位和推荐单位。1. 申报单位。指申请承担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任务的主体。其中,创新基地的申报单位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等。2. 申报组织单位。创新基地的申报组织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主管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3. 推荐单位。创新基地的推荐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二)申报单位资质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得到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2. 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标准化工作队伍,能够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经费支持;3. 在标准化工作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丰富的标准制修订经验,承担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或与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紧密;4. 能够有效汇聚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产业等资源,具有较强聚集创新资源和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能力;5. 具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经验;6. 其他有利于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条件。三、申报程序和要求创新基地申报程序主要包括申报组织、网上申报、审核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批准建设等7个环节。(一)申报组织。申报组织单位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及本指南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申报范围,结合本领域或本地区的标准创新需求、工作基础和优势条件,初步确定创新基地建设方向;2. 组织本领域或本地区有意愿申报创新基地的单位编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方案》(以下简称《申报方案》),并对《申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3. 指导申报单位进行网上申报。(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登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注册账户,并在线填报《申报方案》。申报单位将系统生成的《申报方案》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4份),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申报组织单位,由申报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后报送至推荐单位。(三)审核推荐。推荐单位对收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具正式推荐函,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邮寄或交换至标准委,同时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扫描件(PDF格式)上传至管理系统。(四)形式审查。标准委根据申报推荐情况,适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的,相关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材料并报送标准委。通过形式审查的纳入专家评审范围。(五)专家评审。标准委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申报方案》评审会,综合考虑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形成评审意见。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申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标准委。(六)网上公示。标准委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方案进行研究,符合要求的按程序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包括拟批准建设创新基地的名称、承担单位、推荐单位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七)批准建设。标准委对公示后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完毕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建设,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四、其他事项(一)数量和时间要求。1. 对于领域类创新基地,同一推荐单位每年度只能推荐一个相同或相近领域的申报方案;2. 申报推荐系统常年开放,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按年度滚动批准建设。(二)联系方式。1. 咨询电话:010—82262652/82262610。2. 书面材料接收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6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邮编:100088)。邮寄前请拨打咨询电话联系确认地址,材料上请注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材料”。
  • 2023年8月份有64项标准将实施
    2023年8月份有64项标准将实施我们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查询到,在2023年8月份将有64项与仪器及检测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实施,具体数量明细如下:在8月份新实施的标准中,食品相关标准占据了22%,紧随其后的领域为医药卫生、冶金矿产、环境保护。与食品相关的标准有14个,以添加剂和地方标准为主。环境保护领域标准8个,主要涉及土壤质量、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天气变化剧烈,自然灾害频发,雾霾等问题,今年的六月份被称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这与生态环境被破坏有直接关系,还有废气废水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在8月份新实施的标准中,包含了多品类科学仪器,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离子色谱仪 、林格曼望远镜 等。具体2023年8月份主要新实施的标准如下:需要相关标准的,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农林牧渔食品标准(14个)GB 7300.902-2022 饲料添加剂 第 9 部分:着色剂 β,β - 胡萝卜素 -4,4- 二酮 ( 斑蝥黄 ) GB 7300.1002-2022 饲料添加剂 第 10 部分:调味和 诱 食物质 大蒜素 GB/T 22165-2022 坚果 与籽类食品 质量通则 GB/T 14151-2022 食用菌罐头质量通则 DB43/T 2630-2023 地方特色湘菜 华容酸菜鱼 DB43/T 2620-2023 巨紫荆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DB43/T 2619-2023 巨紫荆高接 换冠技术 规程 DB43/T 2618-2023 金银花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DB43/T 2617-2023 林下黄连栽培技术规程 DB43/T 2616-2023 紫薇在铅锌矿区废弃地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1748-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都昌豆参 DB36/T 1743-2023 大余 鸭商品鸭 饲养技术规范 DB36/T 1742-2023 大球盖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741-2023 鹿茸 菇 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环境环保标准(8个)HJ 1290-2023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 - 三重四 极 杆质谱法 HJ 1289-2023 土壤和沉积物 15 种酮类和 6 种醚类化合物的测定 顶空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 HJ 1288-2023 水质 丙烯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1287-2023 固定污染源废气 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望远镜法 HJ 1286-2023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59-2023 环境空气 65 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 DB43/T 2629-2023 回转窑挥发富集次氧化锌技术规范 DB43/T 2628-2023 埋地排水用 UHMW-PTE 方 型增强 排水管技术规范 医药卫生标准(9个)GB/T 41672-2022 外科植入物 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 DB43/T 2622-2023 医疗导管标识管理规范 DB14/T 2766—2023 口岸传染病防控人员防护规范 DB14/T 2765—2023 口岸传染病防控人员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DB36/T 1747-2023 新型鹅星状病毒病诊断技术规程 DB36/T 1746-2023 双季稻氮素监测诊断技术规程 DB36/T 1745-2023 柑橘木 虱 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DB36/T 1744-2023 柑橘裂皮病 和柑橘碎叶病 RT-PCR 检测技术规程 DB36/T 1740-2023 全草类药用 植物腊叶标本 制作技术规程 冶金矿产标准(9个)AQ/T 2081 — 20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带式输送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AQ/T 2080—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在用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AQ/T 2035—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T 2034—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T 2033—202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T 1123—2023 矿山救援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要求 DB23/T 3463—2023 采石尾矿 机制砂混凝 土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 砂 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 DB43/T 2621-2023 有色、贵金属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化工塑料标准(5个)GB 11614-2022 平板玻璃 AQ/T 4105 — 2023 烟花爆竹 烟火药 TNT 当量测定方法 AQ 4131 — 2023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 DB63/T 2136-2023 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技术 联合法 DB63/T 2137-2023 工业氯化钠生产技术 提钾尾盐溶洗法 轻工纺织标准(5个)GB/T 26391-2022 马桶垫纸 GB/T 13171.1-2022 洗衣粉 第 1 部分:技术要求 GB/T 13171.2-2022 洗衣粉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GB/T 22048-2022 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GB/T 24455-2022 擦手纸 电力半导体标准(4个)DL/T 2587 — 2023 高压柔性直流设备交接试验 DL/T 2586—2023 港口岸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DL/T 2151.7—2023 岸基供电系统 第 7 部分:岸电电 源检验技术规范 DL/T 5863-2023 水电工程地下建筑物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能源标准(6个)AQ/T 1122—2023 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实施细则 AQ/T 1121—2023 煤矿安全现状评价实施细则 AQ/T 1120—2023 煤层气地面开采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实施细则 AQ 1119—202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DB14/T 1321 — 2023 车用甲醇燃料储罐清洗作业规程 DB14/T 615 — 2023 乘用车甲醇 / 汽油两用燃料装置装调技术要求 机械车辆标准(1个)GB/T 3565.1-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术语和定义 其他标准(3个)GB 40560-2021 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技术规范 DB63/T 2135-2023 盐湖资源动态监测技术规程 DB1307/T405-2023 水电解制氢装置 工业、商业和住宅应用技术标准 Get√小技巧:在仪器信息网APP里,可以免费下载上述标准→↓ 扫码到APP免费下载 目前仪器信息网资料库 有近80万篇资料,内容涉及检测标准、物质检测方法/仪器应用、仪器操作/仪器维护维修手册、色谱/质谱/光谱等谱图。资料库每月有20多万人访问,上万人下载资料,诚邀您分享手头上的资源,与人分享于己留香!
  •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及技术标准规划发布
    6月29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在京发布。作为《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子规划,这两个规划的发布,是公司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智能电网工作部署、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各方力量,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建立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创新工作体系,开展试点工程,进行重大专题研究,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是新生事物,我国现有关键设备(系统)对智能电网建设支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在中国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7个技术领域、28个技术专题和137项关键设备的研制规划。该规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研设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策略,制定每一类设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计划。该规划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在中国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订、需要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该规划是用于指导公司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也是我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栾军在发布会上说,智能电网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要尽快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组织、电力企业、制造厂商、研究机构、高校等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良好局面。两个规划的发布,是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公司将继续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智能电网创新发展。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发展智能电网必须坚持统一规划、标准先行。这两个规划对我国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及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智能电网及相关领域与产业有序发展。
  • “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评选结果公布
    各会员单位及各位委员:  根据有色标委[2010]35号关于申报“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工作的通知,各会员单位申报标准优秀奖项目共29项。2010年10月30日,在深圳召开专家评审会,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具体项目名称见附件)。特此网上公示,并征求全体委员和会员单位的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为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2010年度有色金属技术标准优秀奖项目评选结果.doc
  • 国家电网颁布两项管理标准和三项技术标准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颁布《配网状态检修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试行)》两项管理标准和《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导则》《配网设备状态评价导则》三项技术标准。至此,配网状态检修制度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为公司系统全面实施配网状态检修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技术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各单位强化生产环节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配网设备全过程技术监督,建立设备状态评价常态机制,完善配网带电检测技术手段,全面提升配网整体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配网状态检修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确保配网状态检修规范有效开展 科学制定设备检修策略和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切实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要求加强配网设备带电检测、状态监测装备配置,加快推进先进、成熟的带电检测、状态监测技术在配网状态评价中的深化应用 认真宣贯、培训制度标准 加强质量考核,确保在1~2年内实现配网状态检修全面达标。  欲了解更多法规标准,请查看“我要测资讯中心”
  • 第四届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
    关于第四届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进行公示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第四届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拟由43名委员组成,赵宇亮任主任委员,高思田、葛广路、张维旭、席广成任副主任委员,高洁任委员兼秘书长,秘书处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担。 现将第四届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面向社会,截止时间为2023年04月06日。 2023年03月06日 附表:第四届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序号委员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1主任委员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副主任委员高思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3副主任委员葛广路国家纳米中心标准检测重点实验室4副主任委员张维旭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5副主任委员席广成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6委员兼秘书长高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7委员白本锋清华大学8委员陈林森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委员陈鲁海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委员陈晓红北京化工大学11委员戴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2委员丁荣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13委员方哲宇北京大学14委员高峡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15委员顾宁南京大学16委员龚林吉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17委员韩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18委员黄卫东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19委员孔令涌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委员康永印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委员李力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2委员李平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3委员李润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4委员李兆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5委员倪振华东南大学26委员宁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27委员庞代文南开大学28委员任玲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9委员孙洁林上海交通大学30委员宋志棠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31委员王益群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32委员王远航深圳市飞墨科技有限公司33委员谢黎明国家纳米中心标准检测重点实验室34委员夏洋嘉兴科民电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35委员许海燕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36委员徐健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37委员杨勇骥上海市显微学学会38委员余方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39委员于明州中国计量大学40委员曾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1委员朱建荣苏州市计量测试院42委员朱君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43委员周素红北京粉体技术协会
  • 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资[2016]3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计划单列市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本《意见》所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实施中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强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支撑,以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以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技术标准(本《意见》中的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研制技术标准已成为科技研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计划持续支持,我国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技术标准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新常态下,技术标准研制和科技创新同步趋势愈发明显,技术标准研制逐步嵌入到科技活动各个环节中,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着重要支撑和保障。技术标准研制不仅关系科技计划实施成效,还关系科技创新效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标准战略,要求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有关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标准化工作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提高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标准研制(包括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的研究,下同)工作,强化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中研制技术标准的分类引导  专项项目(课题)中的标准研制任务应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体系(规划)相衔接协调。根据专项项目(课题)预期成果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度等特点,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可考虑研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对于预期成果可以形成具有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应用前景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且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存在空白或其方案优于现有国际标准的项目(课题),宜将研制国际标准作为研究任务 预期成果为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的项目(课题),宜将研制国家标准作为研究任务 预期成果涉及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项目(课题),宜将研制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研究任务 在创新活跃、发展变化速度较快技术(产业)领域,预期成果技术方案不十分稳定、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课题),可将研制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为研究任务 预期成果为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且相关领域没有国家标准的项目(课题),宜将研制行业标准作为研究内容 预期成果相关领域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将研制地方标准作为研究内容。  三、在专项设立阶段统筹协调把握技术标准研制需求  对于应用导向比较明确的专项,在设立过程中应考虑技术标准研制任务或内容。涉及标准研制任务的专项,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共同推荐技术领域和标准化领域专家参与。  四、在专项项目(课题)立项阶段明确技术标准研制任务和要求  有技术标准研制需求的专项,应将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内容纳入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申报单位在项目(课题)申报书中应提出技术标准研究的具体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下简称专业机构)在项目(课题)立项评审过程中,应注重发挥相关领域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研究机构及标准化专家作用,为项目(课题)中标准研制任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咨询论证服务 项目(课题)任务书中应明确研究技术标准的数量、名称、标准类型以及推进的目标进度。  五、在专项项目(课题)实施阶段强化技术标准研制的要求与服务  在技术标准研制任务实施中,专业机构及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充分发挥前期参与专项设计、实施方案编制和指南编写标准化专家的技术咨询与评议作用 在标准关键技术和指标的评估、验证及确定中,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充分发挥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将修订标准作为研究任务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主动与原标准编制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项目(课题)研究任务变更中涉及标准研制任务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提前就标准研制任务变更事项与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好协调沟通,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变更后标准的性质、类型、名称、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提供咨询意见建议 对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任务的变更,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征得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项研制技术标准的快速立项程序,对前期已经充分论证并纳入专项研究任务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争取将其立项周期压缩一半 对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可视其技术方案成熟度和市场应用前景,省略立项论证、公示等环节,予以优先和快速立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为有标准研制任务的专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开通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国内外标准题录检索、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免费阅读、经授权的标准文本在线阅读等服务 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为标准研制任务承担单位提供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方法的服务与指导。  六、在专项项目(课题)验收阶段把握技术标准研制任务完成情况  有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专项项目(课题),邀请相关领域标准化专家参加验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提供相关标准计划立项、征求意见、报批的文书,以及标准报批稿或标准文本等,作为标准研制任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标准中有首次应用的技术和指标,或技术指标与同层级现有标准规定不一致的,需附上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标准中关键技术和指标的评估、验证报告。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终止或延期的,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七、支持在研和已结题验收专项的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  科技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工作机制,选择部分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试点,支持在研或已结题验收的专项项目(课题)产出应用前景广、市场需求大的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应用进程。  八、加强专项中研制技术标准的统计与应用  将专项研制技术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和科技报告,强化统计信息的公开共享。将技术标准研制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后续承担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的重要依据。  九、加强技术标准人才培养和专家队伍建设  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专项专业机构,为承担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项目(课题)承担者提供技术标准知识、工具和方法培训。支持承担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专家参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在标准化试点示范、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表彰等工作中,优先支持技术标准研制任务完成出色的单位和团队。加强国家科技专家库和标准化专家库信息的交换共享。  十、鼓励地方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及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地方科技计划专项研究技术标准的支持政策,对有助于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培育、集聚和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课题),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和产业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对有标准研制任务的科技计划专项,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标准立项、实施、应用推广等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形成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的作用。鼓励将科技计划专项项目(课题)形成的技术标准作为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的依据。  附件:主要名词解释说明  科技部 国家质量监督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检验检疫总局  2016年9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主要名词解释说明  标准性质:按照《标准化法》规定,标准根据法律效率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依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需要统一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应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指为仍处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较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标准化主管部门:包括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标准委),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指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由国家标准委、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在一定专业领域内,分别在全国、行业或地方范围内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  标准制定阶段:指依据标准制定程序,将标准制定过程划分形成的区间段落。以制定国家标准为例,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规定,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分为9个阶段,即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  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指由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牵头建设,涵盖国家标准化、国际标准化、WTO/TBT/SPS、标准文献及全文等资源,为用户提供包括标准化信息检索、在线阅读、信息咨询等国内外标准化信息专业服务的资源平台。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确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工作的科技管理类事业单位或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
  • “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意见征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现将《“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在2012年6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对于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  联系电话:010-58881677、010-58881607  电子邮件:jhs_cgc@most.cn  附件:“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二0一二年六月八日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项目公示
    为深入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科技部去年启动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工作。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1]430号),在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视频答辩、专家咨询、可行性论证、项目查重等程序,凝练形成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这批备选项目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预算落实情况安排立项。  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计划组织实施原则,为进一步增加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现将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备选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5日—3月9日。  联系人:赵静 010-58881677  电子邮件:zhaoj@most.cn  附件: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备选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承担单位 主要推荐单位 申报编号 1 典型用能系统和环保设备及产品评价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 SQ2011JH19E00119SQ2011JH01E00056SQ2011JH02E00178SQ2011JH01E00177SQ2011JH14E00074SQ2011JH02E00016SQ2011JH19E00120SQ2011JH01E00231SQ2011JH19E00197SQ2011JH09E00095SQ2011JH19E00121SQ2011JH01E00156SQ2011JH09E00151SQ2011JH19E00122SQ2011JH04E00080SQ2011JH04E00188SQ2011JH08E00145SQ2011JH04E000452 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示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等 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深圳科学技术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等 SQ2011JH19E00123SQ2011JH07E00023SQ2011JH07E00154SQ2011JH19E00008SQ2011JH07E00104SQ2011JH07E00208SQ2011JH19E00125SQ2011JH02E00063SQ2011JH02E00229SQ2011JH11E00052SQ2011JH11E000943 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技术标准研究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 教育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等 SQ2011JH19E00126SQ2011JH13E00026SQ2011JH13E00259SQ2011JH12E00237SQ2011JH07E00114SQ2011JH07E00221SQ2011JH12E00164SQ2011JH19E00215SQ2011JH19E00128SQ2011JH13E00224SQ2011JH14E00050SQ2011JH05E00172SQ2011JH05E00102SQ2011JH19E00129SQ2011JH07E00068SQ2011JH11E001684 支撑认证认可的评价分析、检测验证和有效性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产品认证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等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等 SQ2011JH02E00202SQ2011JH02E00043SQ2011JH07E00139SQ2011JH04E00021SQ2011JH04E00192SQ2011JH02E00044SQ2011JH13E00225SQ2011JH11E00194SQ2011JH07E00270SQ2011JH04E00209SQ2011JH04E00084SQ2011JH04E00166SQ2011JH04E00078SQ2011JH07E00173SQ2011JH13E00220
  • 科技部征集2012年度科技计划技术标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和要求,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科技部公开征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备选项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备选项目征集主要围绕技术标准、认证认可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集成应用示范。  二、备选项目推荐单位及要求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为备选项目推荐单位。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5项   2、国务院其他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项。具体要求详见项目征集指南(附件一)。  3、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依托其所在法人单位申报,原则上不超过1项。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方审核推荐,不受推荐限额限制。请在推荐函中注明。  各推荐单位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质量严格把关,并对其真实性等负责。  三、备选项目申报单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各备选项目申报单位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每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限申报一项备选项目。  四、具体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备案后登陆申报系统,根据指南要求和申报内容,按格式填写推荐书。网上申报成功后,将网上生成的推荐书(电子版)打印3份(用A4纸,均为正本),加盖公章,装订成册。  涉密项目不得上网申报,须根据项目推荐书格式离线填写,打印装订3份。项目推荐书格式见附件二。  项目推荐书由推荐单位正式来函统一报送,不受理各申报单位的直接报送。项目推荐书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日期(材料到达时间):2011年7月25日下午16:00时。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上申报技术咨询  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邮箱:program@most.cn  项目推荐书纸质材料送达地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邮政编码:100862)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  联系人:万廷彬 赵静  电话:010-58881668  附件:1、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2、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推荐书 原文请见:关于征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备选项目的通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