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

仪器信息网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世界气象组织风速仪国家标准相关的资讯

  • 世界气象组织批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
    当地时间3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批准通过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基础设施计划,以填补关键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机构指出,当下许多涉及温室气体的国际和国家活动主要是由研究界支持的。目前还没有关于地面和空间温室气体观测或建模产品的全面、及时的国际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将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协调努力,在综合业务框架中发挥现有全部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包括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所有相关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
  •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10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均创新高。根据该报告,自近40年前开始系统测量以来,2021年的甲烷浓度出现了最大同比增幅。这一异常增长原因尚不清楚,但似乎是生物和人类引发的结果。2020年至2021年,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也大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1年,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的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增温效应增加了近50%。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值分别为1750年工业化前水平的149%、262%和124%。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指出,最新《温室气体公报》再次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防止未来全球温度进一步上升的必要性。他表示,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战略可用于应对甲烷排放问题,特别是应对化石燃料的排放,应立即实施这些战略。最紧迫的优先事项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因为它是气候变化和相关极端天气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将通过极地冰层损失、海洋增温和海平面上升等方式影响气候数千年。塔拉斯说,我们需要改变工业、能源和运输系统以及整体生活方式。所需变革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但时间已经不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将于11月在埃及举行。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会议前夕提交其《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说明温室气体如何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 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应急机制监测核辐射
    世界气象组织3月15日在日内瓦宣布,应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该组织已启动环境应急响应机制,为监控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扩散情况提供气象支持。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迈克尔雅罗表示,该组织将调动设在东京、北京和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析天气情况,预测放射性微粒的运行轨迹和可能随雨水降落的地点,供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受威胁地区的气象组织使用。  雅罗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目前掌握情况,放射性微粒仍集中在底层大气中,并未向高空扩散。但他同时表示,由于天气情况瞬息万变,决策层应时刻与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保持联系。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发表的一份公报显示,在福岛核电站两台机组发生爆炸时,风均吹向东和东北方向的海上。  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世界气象组在全球建立了8个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别设在设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当全球任何地方出现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核试验等核辐射威胁,以及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污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进行监测和预报。
  • 德国lambrecht风速仪/lambrecht风速传感器现货促销
    德国lambrecht风速仪/lambrecht风速传感器现货促销德国Lambrecht(兰博瑞)公司是有15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气象产品生产厂家,能提供地面气象站系统以及组成地面气象系统的各种分立元件、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计、大气压力计、气象系统、温湿度计、辐射等德国Lambrecht风向传感器主要特点是:稳定性能好、精度高、寿命长。该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气象、工业、环保尤其是在海洋、船舶和军队得到广泛的应用德国Lambrecht风向传感器测量范围: 0.3...75 m/s精确度: ± 0.3 m/s =10 m/s ± 1% FS ...50 m/s分辨率: 0.1 m/s起始风速: 0.3 m/s输出: 0/4...20 mA = 0...75 m/s- 外壳采用经阳极处理的防海水腐蚀的铝材- 含12 m 可插接导线, 含有内部加热装置,高端传感器德国Lambrecht风速传感器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0...360°分辨率: 2,5°输出: 0/4...20 mA = 0...360° 3 x 0 … 10 VDC (electrical wave)起始风速: 0.7 m/s供电电压: 24 VDC (10...30 VDC)风速传感器 (14575)测量范围: 0.7...35 m/s分辨率: 0.1 m/s输出: 0/4...20 mA = 0...35 m/s0…700 Hz = 0...35 m/s- 外壳采用防海水腐蚀的铝材,插接连接- 认证的传感器, 含有内部加热装置德国Lambrecht风向传感器、风向传感器、进口风向传感器、风向仪、风速风向仪、风向标、Lambrecht风向传感器供应德国lambrecht风速仪/lambrecht风速传感器中国总代理 单位名称: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先生联系电话:025-87163873 18913964277 网站:www.mingaoyq.com
  •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可持续监测温室气体计划
    1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科学界正在认真考虑一项由联合国牵头的计划,旨在通过从根本上改善对全球各地吸热大气污染物的测量来应对气候变化。该倡议计划建立一个地面测量站网络,以验证由卫星或飞机标记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尽管WMO在温室气体领域工作了几十年,但目前还没有全面、及时的地表和空基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的国际交流,仍需在全球范围内改进模型开发和决策支持信息生成方面的协作。因此,WMO表示,对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进行持续、协调的全球监测,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支持《巴黎协定》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路线图。理解大气数据:了解完整的碳循环WMO表示,关于污染和大气沉降水平的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环境、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和水质的影响,并减轻这些影响或采取保护措施。据了解,计划建立的监测系统将提高对碳循环的理解,并有助于减少对自然源/汇强度估计的不确定性。由于气候变化是由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驱动的,因此,了解完整的碳循环对于减缓活动的规划至关重要。WMO强调,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切实可行,政府、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同时,加强地表、空中和天基观测网络之间的协调也同样重要。有了更精确、更长期的数据,人类将更好地了解不断变化的大气,做出更明智的缓解措施,并评估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准确测量空气:精算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微量气体和颗粒,对生命和自然环境有很大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极大地改变了大气成分。WMO一再警告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正在导致全球变暖,并推动气候变化。上述气体及其污染物持续影响着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空气质量,因此准确测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十分重要。据了解,WMO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活动可以追溯到1975年,并于2015年通过了关于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的大会决议,引入了 “科学服务”的概念。此外,WMO每年更新的《温室气体公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关于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大气浓度的最新信息。
  • 世界气象组织:在气候变化上,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2022年9月13日(当地时间),世界气象组织(WMO)协调发布了一份名为《团结在科学之中》的多机构报告。该报告称,气候科学是明确的,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并且警告:如果不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气候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将越来越具破坏性。温室气体浓度:创纪录最高位《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至创纪录高位。化石燃料的排放率在因COVID-19疫情封锁而暂时下降后,现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2030年减排的力度需要提高七倍,才能符合《巴黎协定》中1.5℃的目标。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未来5年中,至少有一年的年平均温度暂时将比1850-1900年的平均温度高1.5°C,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为48%。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不能排除气候系统中会出现多个“临界点”。报告中可以提取出如下信息:大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水平在继续上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CO2排放量暂时减少,但这对大气浓度(CO2被海洋和生物圈吸收后留在大气中的部分)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2020年因大范围的疫情封控,全球化石CO2排放量下降了5.4%,但之后于2021年又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初步数据显示,在美国、印度和大多数欧洲等国排放量增长的推动下,2022年(1月至5月)的全球CO2排放量比2019年同期记录的水平高出了1.2%。尽管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全球排放量波动很大,但在疫情前的十年里(2010-2019年),23个国家(许多欧洲国家、日本、墨西哥和美国)的化石CO2排放量显著下降。土地利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四分之一与国家间的粮食贸易有关,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来源都是包括放牧在内的农业用地开垦。极端天气:正在进入未知的破坏之境报告还列举了今年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的案例。人口达数十亿的城市地区要为70%的人为排放负责,这些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此外,报告指出最脆弱人群将遭受最严重的影响。“洪水、干旱、热浪、极端风暴和野火等问题日趋恶化,以惊人的频率不断刷新记录。欧洲的热浪;巴基斯坦的特大洪水;中国、非洲之角和美国的长期严重干旱,这些灾难的规模又上新台阶,而且绝非自然,这是人类滥用化石燃料的代价,”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今年的《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显示,气候影响正在进入未知的破坏之境。然而,即使状况在急速恶化,我们对化石燃料难以自拔的依赖却每年都在加倍,”“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我们正在经历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正在趋向更可能发生并更加严重。今年这种情况已经反复出现,并造成了悲惨的后果。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扩大预警系统的规模、建立脆弱对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的复原力。为此,WMO正在牵头一项活动,以确保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全民预警”,”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说。《团结在科学之中》概述了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关的最新科学报告。报告融合了WMO(及其全球大气监视网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碳项目、英国气象局和城市气候变化研究网络等机构提供的素材。报告中还纳入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相关声明。全球气候状况回顾:2018–2022年 最近的七年(即2015年至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七年。2018-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基于截至2022年5月或6月的数据)估计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高1.17±0.13°C。拉尼娜事件对2021/2022年的温度有轻微的降温影响,但这将是暂时的。 地球系统中大约90%的累积热量都储存在海洋中,在过去20年中,海洋变暖率呈现出特别强劲的增长。全球气候状况预测:2022–2026年据预测,在未来五年中,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至少有一年暂时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可能性是48%,且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然而,五年平均值超过这个阈值的概率很小(10%)。《巴黎协定》规定的1.5°C水平是指长期变暖,但随着全球温度接近这一长期阈值,预计超过1.5°C的单个年份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倘若继续执行现行政策,估计21世纪内,全球将增温2.8°C(在2.3°C -3.3°C的范围内),如果充分落实新的或更新的承诺,则为2.5°C(在2.1°C -3.0°C的范围内)。 总体上,各国都没有达到其新的承诺或目前政策下更新的承诺。城市承载了全球55%的人口,是42亿人的家园,城市也是高达70%的人为排放的来源。同时,城市也非常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强降水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突发和缓发沿海洪水和极端高温等主要风险的影响。这些影响加剧了社会经济挑战和不平等。在过去50年里,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的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每天造成2.02亿美元的损失。由于有33至36亿人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环境中,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不仅要减少排放,而且要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针对极端天气和复合事件,因为这可能导致长期的社会经济影响。
  • 玛瑞泰科风速风向传感器成功中标国内知名港机供应商2024年度风速仪采购计划
    近日,玛瑞泰科风速风向传感器成功中标国内知名港机供应商2024年度风速仪采购计划!交通运输部对于港口作业机械防风装置有强制性要求,而传统意义的风杯式传感器存在量程低、精度差的缺陷,而我司自研自产的小型螺旋桨风速风向传感器全面弥补国内无小型高精度机械风传感器的空白,在提升港机产品品质、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国产化替代步伐!小型风速风向传感器小型风速风向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水平风场的风速和风向数据的标准化仪器。本产品为螺旋桨式一体风速风向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量程大、重量轻、精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监测、交通气象监测、农林牧副气象监测、极地气象监测、光伏环境监测、风力发电气象监测等领域。关于我们青岛玛瑞泰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第四届“创业齐鲁&bull 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团队类)获奖项目成果转化成立的科创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业务主要面向海洋信息工程、环境气象监测等领域,研发团队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平台开展海洋声学技术、海洋仪器、环境气象监测设备研发,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可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水下通信、海洋地质勘探、海水养殖、拖网捕捞等领域,致力于成为海洋信息工程领域的领航者,海洋仪器生态的构建者。
  • 博伦气象发布Cims 科研物联网气象站 Campbell物联网气象站新品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监测标准,采用先进的气象传感器来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环境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热通量、土壤氧气、土壤二氧化碳、总辐射、净辐射、光照度、光合有效、雪深、水位、温、水中盐分等指标,主站数据记录仪采集分辨率高,工作稳定,主站下面可以拓展1-20个无线节点,可在方圆2公里内组网传输数据。系统工作稳定。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生态、高校、科研等领域!技术指标:通道:数字、模拟、脉冲物联网传输格式:主站对节点,无线传输数据输出格式:RS232/RS485/无线电台/无线DTU节点数据传输时间:节点为30min或60min或其它自定义主站采集时间:1min~24h时钟:±300秒/年本地存储:采集频率为30min,可以存储10000小时以上子站拓展数量:10个节点、20个节点电源:12VDC 电流:无传感器主站功耗 闲时:10mA 典型:85mA输入协议:支持电压、电流、脉冲、RS485、RS232、SDI-12等通用传感器接口数据输出协议:可定制规约手机APP:网口输出的可使用手机APP,无线类型的正在其它开发中工作环境:-40℃~+80℃ 工作湿度:0-99%(无冷凝) 无线节点WE90-425 无线节点WE90-425是我公司于2017年3月份设计的,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正式推向市场,此无线节点采用无线传输,有效距离可达2公里,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可连接多种气象传感器,如温湿度、总辐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土壤水势等指标。技术指标:通道类型:数字输入通道电源:12VDC 能量:5AH电池寿命:4-7年(6个传感器1小时一次)接口:可并接多个传感器,根据需要可定制传输频率:425MHZ尺寸:235*165*110重量:4kg工作环境:-40℃~+80℃ 0-99.99% 3.1 风速风向(机械式)3.11 Bljw BL-FS 风速传感器3.12 Lambrecht ARCO SDI-12 风速风向3.13 Lambrecht 14574/14564 风速风向3.14 Metone 034B 风速风向3.2 超声波风向仪3.21 Bljw Usonic 2D 超声波风速仪3.22 Gill WindSonic RS232 二维风速仪3.23 Gill WindSonic SDI12 二维风速仪3.24 Gill Windmaster RS232/RS485三维风速仪3.3 温湿度传感器3.31 EE08 温湿度传感器3.32 HC2AS3 温湿度传感器3.33 CS215 温湿度传感器3.34 HT03 温湿度传感器3.35 HTP03 温湿压传感器3.36 HT04 温湿度传感器3.37 HTP04 温湿压传感器3.38 THP-8095 温湿压传感器3.39 HMP155A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3.391 GMX300 温湿压传感器3.4 大气压力传感器3.41 BP-8121 大气压力传感器3.42 PTB110 大气压力传感器3.43 278/CS100 大气压力传感器3.5 降雨传感器3.51 6465 雨量传感器3.52 TE525MM 雨量传感器3.53 15189 雨量传感器3.54 15184.000001称重式雨量计3.55 T-200B 称重式雨雪量计1个传感器3.6 太阳辐射3.601 6450 总辐射3.602 SP110/CS300 硅光总辐射3.603 SP510 短波总辐射3.604 ML-01 硅光总辐射3.605 ML-02 硅光总辐射3.605 MS40 二级全波总辐射3.607 MS60 一级总辐射3.608 MS802 副基准总辐射3.609 MS80 副基准总辐射3.61 SPP/PSP 副基准总辐射3.611 SQ110 光量子3.612 SQ500 光量子3.613 ML-020P 光量子3.614 SE110 光照度3.615 ML-020S-0 光照度3.616 SL-510 长波辐射3.617 PIR 长波辐射传感器3.618 IR02 长波辐射3.619 MSA40 二级反照率辐射3.62 MSA60 一级反照率辐射3.621 SK16 一级反照率辐射3.622 MSA80 副基准反照率辐射3.623 NR-LITE 净辐射传感器3.624 NSR1 净辐射传感器3.625 SN500 四分量辐射3.626 CNR4 四分量辐射3.627 NR01 四分量辐射3.628 MR60 四分量辐射3.629 MS57 直接辐射3.63 STR21G 太阳跟踪器3.631 STS1000 太阳跟踪器3.632 CUV5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3 TUVR 总紫外辐射传感器3.634 UVA MS-10S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5 UVB MS-11S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6 BL-01 日照时数3.637 CSD3 日照时数3.638 SD4 日照时数3.639 480 日照时数3.7 土壤测量仪器3.701 MP406 土壤水分传感器3.702 EC-5 土壤水分传感器3.703 5TM 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4 5TE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5 TEROS 11 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6 TEROS 12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7 SMT100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8 TDT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9 TDR315H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 TEROS 21 土壤水势传感器 (原 MPS-6)3.711 TRIME-PICO 32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2 TRIME-PICO 64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3 SoilVUE10 土壤水分通量传感器(水分、温度和盐分) 50cm3.714 SoilVUE10 土壤水分通量传感器(水分、温度和盐分) 100cm3.715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4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6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8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7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12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8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16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9 HFP01 土壤热通量传感器3.72 HFP01SC 自标定土壤热通量传感器3.721 Eosense EosGP 土壤二氧化碳监测传感器3.722 GMP343 土壤二氧化碳传感器3.723 Eos FD 便携式土壤CO2通量监测系统3.724 SO-210 土壤氧气传感器3.8 环境气体水质测量设备3.81 EE872 二氧化碳传感器3.82 GMP252 环境二氧化碳传感器3.83 AQT410 温湿度/NO2、SO2、CO、O33.84 AQT420 温湿度/PM2.5/PM10/NO2、SO2、CO、O33.85 ES642 PM2.5监测仪3.86 HYDROS 21 水位、电导率、水温传感器(原 CTD-10)3.9 一体化气象站3.91FS6003 一体化气象站: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光照/总辐射/夕阳光照/GPS/方位角/高度角3.921643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3MSO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4GMX50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5GMX60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雨3.96u[sonic]WS6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7ATMOS 41/ClimaVUE50 一体化气象站: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水汽压/气压/降水/总辐射/闪电等 创新点: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监测标准,采用先进的气象传感器来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环境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热通量、土壤氧气、土壤二氧化碳、总辐射、净辐射、光照度、光合有效、雪深、水位、温、水中盐分等指标,主站数据记录仪采集分辨率高,工作稳定,主站下面可以拓展1-20个无线节点,可在方圆2公里内组网传输数据。系统工作稳定。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生态、高校、科研等领域!Cims 科研物联网气象站 Campbell物联网气象站
  • 加野热式风速仪65系列全新上线
    加野Kanomax公司的A5系列智能型环境测试仪自推出以来好评不断,同时,也为环境测试领域留下了一个华丽的身影。如今,价儿公司发布全新热式智能风速仪65系列产品,不仅将经典品质传承,而且全面实现技术、性能的革新与升级。 热式智能风速仪65系列深入解析: &bull 测量精度的提升&mdash 普通热式风速仪精度难以企及的读数的2%:校对时,分别对0.05~3米/秒的微风速域和3~50米/秒的高风速区域进行验证,风洞的速度误差达到最小以此确保精度的可靠性。&bull 扩展了低温区域的测试范围:温度测试可达到-20~70℃。&bull 使用USB通讯测量保证数据传输的简单化,检测数据以CSV形式保存。&bull 全新探头配备满足不同场景的测试需求:8种型号的探头可根据使用目的进行互换。
  • 全新热式风速仪6006跃然上市
    过去,手持式热式风速仪6004是加野Kanomax家族成员中最为精致小巧的一款产品,品质优良经济耐用。如今加野推出了6004升级版产品&mdash 全新热式风速仪6006,这款在任何领域内都能灵活运用的风速仪将再次绽放光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全新热式风速仪6006: 操作简单,单一按钮即可进行风速和温度的测量。测试范围广:风速精确至0.01~20米/秒,温度范围扩展至-20~70℃。风速传感元件采用稳定性很好的白金绕线,仪器内部设有温度补偿回路,在可测试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很高的精度。探头互换,高性价比。 加野Kanomax作为全球知名的测试仪器制造者,凭借多年自身积累的前沿科技再次推陈出新,相信经典热式风速仪升级版6006凭借其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势必在环境测试领域掀起一股浪潮。
  • 旗云中天参与光伏系统环境监测国家标准编制
    2024年5月16日,在湖北武汉召开了《光伏系统性能第1部分:监测》等两项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本次国家标准编制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湖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旗云中天受邀参加启动会议,并参与研讨。 标准草案提出,光伏系统中需要配置环境监测传感器的测量参数包括水平面总辐照度、水平反射率、散射水平辐照度、环境温度、风速、风向、积灰污染比,正面(POA或GHI)使用的辐射强度表应当满足ISO 9060:2018 ClassA级标准,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21年发布的光伏国际标准(IEC 61724-1:2021)中的功能参数一致。该套标准目前仍处于商讨阶段,尚未正式发布。 光伏环境监测标准的提高是产业升级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北京市电力行业协会于2024年5月20日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智慧运维规范》中也提出,光伏系统中的气象环境监测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水平及倾斜面总辐射、背板温度和积灰污染比。总辐射表性能应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ClassA等级,对光伏积灰污染比的监测精度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标准由北京京能国际主要起草,旗云中天等单位参与标准起草。 旗云中天推出的ZTW-8和TF-3系列高精度光伏环境监测站,该系列产品采用智能控制一体化设计,集天气传感、数据采集、数据加密、本地数据存储和云存储于一体,测量指标接轨此次编写和发布的国家国际标准,部分性能优于ISO9060-2018ClassA标准,能满足光伏电站资源评估、功率预报、智慧运维清洗预警等与气象要素相关的一系列应用需求。 旗云中天始终秉持着打造可信的数据产品,为行业发展缔造价值的信念,积极参与并推进行业标准革新,努力保持研发走在行业发展前列的高质量产品,为新能源电力交易智能运维提供高水准服务。
  • 德国Lambrecht风速风向监测站,风速风向仪,风速风向监测站促销
    ?德国Lambrecht风速风向监测站,风速风向仪,风速风向监测站促销? 德国Lambrecht风速风向仪中国总代理:南京铭奥仪器公司 ?Lambrecht(兰博瑞)公司是有14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气象产品生产厂家,能提供地面气象站系统以及组成地面气象系统的各种分立元件。产品主要特点是:稳定性能好、精度高、寿命长。该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气象、工业、环保尤其是在海洋、船舶和军队得到广泛的应用。德国LAMBRECHT中国总代理特价供应Lambrecht风速仪、Lambrecht自动雨量计(降水传感器)、Lambrecht一体式气象站等Lambrecht气象测量仪器仪表。Lambrecht产品主要特点是:稳定性能好、精度高、寿命长且种类齐全。 Lambrecht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气象、工业、机场、港口码头、船舶、交通运输、地质、林业、环境保护、风力发电、科学研究等尤其是在海洋、船舶和军队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位名称: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江苏 南京市秦淮区刘家岗84号 联系电话:025-87163873 18913964277 传真:025-87163873 Email:suhua1985@126.com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500008.00万元采购风速仪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风速仪 开标时间: 2022-02-16 14:30 采购金额: 1500008.00万元 采购单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采购联系人: 丁肇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朱女士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浙江省-金华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1-1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获取(下载)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2月16日 14:30(北京时间)前递交(上传)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YG2021HW3720ZFCG219-4(202111255) 项目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预算金额(元):230000 最高限价(元):150000,80000 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同轴双速转动凹板脱分试验装置 数量:不限 预算金额(元):15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标项二 标项名称:GPS装置、智能风速风量仪风压仪等设备 数量:不限 预算金额(元):8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在合同签订后 90日内交货并安装调试完毕。质保期≥3年。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被“信用中国”(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至2022年02月16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线上获取法定节假日均可,线下获取文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政采云 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2月16日 14:30(北京时间) 投标地点(网址):浙江政府采购网“政采云用户” https://login.zcygov.cn/ login(或登入“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 开标时间:2022年02月16日 14:30 开标地点(网址):浙江政府采购网“政采云用户” https://login.zcygov.cn/ login(或登入“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 五、采购意向公开链接 https://zfcg.czt.zj.gov.cn/innerUsed_noticeDetails/index.html?noticeId=8242091 utm=web-government-front.49399a16.0.0.d2b942c078f511ec890fb3277485ff36,https://zfcg.czt.zj.gov.cn/innerUsed_noticeDetails/index.html?noticeId=8242091 utm=web-government-front.49399a16.0.0.d2b942c078f511ec890fb3277485ff36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1.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自获取采购文件之日或者采购公告期限届满之日(公告期限届满后获取采购文件的,以公告期限届满之日为准)起7个工作日内,对采购文件需求的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对其他内容的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质疑函范本、投诉书范本请到浙江政府采购网下载专区下载。 2.其他事项:(一)投标保证金:无须缴纳;(二)本项目实行电子投标,投标人应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和政采云平台的要求编制、加密并递交投标文件。投标人在使用系统进行投标的过程中遇到涉及平台使用的任何问题,可致电政采云平台技术支持热线咨询,联系方式:400-881-7190。1.标前准备(注册、CA驱动办理):投标人应在开标前注册成为浙江省政府采购网(政采云)正式供应商(注册网址: http://zfcg.czt.zj.gov.cn/),并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详见网站“下载专区”)。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预计一周左右,建议各投标人抓紧时间办理。因未注册入库、未办理CA数字证书等原因造成无法投标或投标失败等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2.投标文件编制:投标人应通过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投标工具制作投标文件并上传。投标人须在开标时间前准备好电脑与本单位制作电子投标响应文件同一个CA锁,并打开“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软件,在30分钟的解密时间内对投标文件进行解密,若因投标人自身原因造成电子投标文件无法解密读取的,否决其投标。3.投标人另行提供一份以U盘存储的“电子备份投标文件”至采购代理机构,以用于评标现场异常情况处理(详见前附表说明)。(三)本项目不允许进口设备参与。(四)特别说明:根据《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设定及资格审查的通知》(浙财采监[2013]24号)第6条规定,金融、保险、通讯等特定行业的全国性企业所设立的区域性分支机构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如果已经依法办理了工商、税务和社保登记手续,并且获得总公司(总机构)授权或能够提供房产权证或其他有效财产证明材料,证明其具备实际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法定的缔结合同能力,可以允许其独立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五)发布公告的媒体为:浙江政府采购网(http://zfcg.czt.zj.gov.cn/) 八、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质疑、投诉,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地 址:金华市海棠西路888号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丁肇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18252589098 质疑联系人:邵老师 质疑联系方式:0579-8226521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义乌街1626号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朱女士 谢先生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9-83182132 质疑联系人:浙江金华阳光招标 质疑联系方式:0579-83182626 3.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名 称:金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处 地 址:金华市双龙南街801号财政局510办公室 传 真:/ 联系人 :徐老师 监督投诉电话:0579-82468735 若对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操作有疑问,可登录政采云(https://www.zcygov.cn/),点击右侧咨询小采,获取采小蜜智能服务管家帮助,或拨打政采云服务热线400-881-7190获取热线服务帮助。 CA问题联系电话(人工):汇信CA 400-888-4636;天谷CA 400-087-8198。 附件信息: 331.5K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风速仪 开标时间:2022-02-16 14:30 预算金额:1500008.00万元 采购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浙江省-金华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1-19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获取(下载)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2月16日 14:30(北京时间)前递交(上传)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YG2021HW3720ZFCG219-4(202111255) 项目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预算金额(元):230000 最高限价(元):150000,80000 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同轴双速转动凹板脱分试验装置 数量:不限 预算金额(元):15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标项二 标项名称:GPS装置、智能风速风量仪风压仪等设备 数量:不限 预算金额(元):8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详见招标文件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在合同签订后 90日内交货并安装调试完毕。质保期≥3年。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被“信用中国”(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至2022年02月16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线上获取法定节假日均可,线下获取文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政采云 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2月16日 14:30(北京时间) 投标地点(网址):浙江政府采购网“政采云用户” https://login.zcygov.cn/ login(或登入“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 开标时间:2022年02月16日 14:30 开标地点(网址):浙江政府采购网“政采云用户” https://login.zcygov.cn/ login(或登入“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 五、采购意向公开链接 https://zfcg.czt.zj.gov.cn/innerUsed_noticeDetails/index.html?noticeId=8242091 utm=web-government-front.49399a16.0.0.d2b942c078f511ec890fb3277485ff36,https://zfcg.czt.zj.gov.cn/innerUsed_noticeDetails/index.html?noticeId=8242091 utm=web-government-front.49399a16.0.0.d2b942c078f511ec890fb3277485ff36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 1.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自获取采购文件之日或者采购公告期限届满之日(公告期限届满后获取采购文件的,以公告期限届满之日为准)起7个工作日内,对采购文件需求的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对其他内容的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质疑函范本、投诉书范本请到浙江政府采购网下载专区下载。 2.其他事项:(一)投标保证金:无须缴纳;(二)本项目实行电子投标,投标人应按照本项目招标文件和政采云平台的要求编制、加密并递交投标文件。投标人在使用系统进行投标的过程中遇到涉及平台使用的任何问题,可致电政采云平台技术支持热线咨询,联系方式:400-881-7190。1.标前准备(注册、CA驱动办理):投标人应在开标前注册成为浙江省政府采购网(政采云)正式供应商(注册网址: http://zfcg.czt.zj.gov.cn/),并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详见网站“下载专区”)。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预计一周左右,建议各投标人抓紧时间办理。因未注册入库、未办理CA数字证书等原因造成无法投标或投标失败等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2.投标文件编制:投标人应通过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投标工具制作投标文件并上传。投标人须在开标时间前准备好电脑与本单位制作电子投标响应文件同一个CA锁,并打开“政采云电子投标客户端”软件,在30分钟的解密时间内对投标文件进行解密,若因投标人自身原因造成电子投标文件无法解密读取的,否决其投标。3.投标人另行提供一份以U盘存储的“电子备份投标文件”至采购代理机构,以用于评标现场异常情况处理(详见前附表说明)。(三)本项目不允许进口设备参与。(四)特别说明:根据《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设定及资格审查的通知》(浙财采监[2013]24号)第6条规定,金融、保险、通讯等特定行业的全国性企业所设立的区域性分支机构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如果已经依法办理了工商、税务和社保登记手续,并且获得总公司(总机构)授权或能够提供房产权证或其他有效财产证明材料,证明其具备实际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法定的缔结合同能力,可以允许其独立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五)发布公告的媒体为:浙江政府采购网(http://zfcg.czt.zj.gov.cn/) 八、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质疑、投诉,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地 址:金华市海棠西路888号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丁肇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18252589098 质疑联系人:邵老师 质疑联系方式:0579-8226521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浙江金华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义乌街1626号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朱女士 谢先生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9-83182132 质疑联系人:浙江金华阳光招标 质疑联系方式:0579-83182626 3.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名 称:金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处 地 址:金华市双龙南街801号财政局510办公室 传 真:/ 联系人 :徐老师 监督投诉电话:0579-82468735 若对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操作有疑问,可登录政采云(https://www.zcygov.cn/),点击右侧咨询小采,获取采小蜜智能服务管家帮助,或拨打政采云服务热线400-881-7190获取热线服务帮助。 CA问题联系电话(人工):汇信CA 400-888-4636;天谷CA 400-087-8198。 附件信息: 331.5K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2024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体育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疾控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药监局、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常态化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是推动标准更新迭代、持续提升标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加快推动强制性国家标准升级,持续提升标准的适用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协调性,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开展2024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复审标准范围截至2024年底,实施满5年或距上次复审满5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纳入本次复审范围,已下达修订计划或已提出修订项目的除外,拟开展复审的标准清单见附件1。未列入附件1中的标准也可根据需要纳入复审范围。二、标准复审内容(一)标准的适用性。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已被淘汰,已被淘汰的,应给出“废止”的结论。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否详细具体,是否能够覆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或新服务,适用范围不够具体或不能覆盖新情况的,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二)标准的规范性。标准技术内容是否可验证、可操作,若技术内容存在不可验证、不可操作的情况,或者标准中未规定证实方法,应给出“修订”的结论。标准是否为全部技术要求强制,若标准为条文强制,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三)标准的时效性。与产业发展实际水平和健康、安全、环保最新需求相比,标准技术指标及要求是否需要提升,若因标准的指标缺失或要求过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与国际国外最新技术法规或标准相比,是否与国际标准或法规主要技术指标一致,若不一致,原则上应给出“修订”的结论。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现行有效,若引用的标准已废止或注日期引用的标准已更新,应给出“修订”的结论。对于实施超过10年的标准,原则上应给出“修订”的结论。(四)标准的协调性。如出现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其他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三、标准复审工作安排(一)第一阶段:标准复审阶段。组织起草部门可委托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对附件1中的具体标准,依据标准复审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开展标准复审,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附件2)。对于复审结论为“修订”的,应同时形成项目申报书和标准草案;如组织起草部门于2024年10月31日前将修订项目立项申请报送到国家标准委,则无需提交复审报告,该标准复审结论默认为“修订”。对于复审结论为“废止”的,应明确废止过渡期和充分合理的废止理由。(二)第二阶段:专家论证阶段。组织起草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复审工作组形成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进行论证,给出最终的复审结论。(三)第三阶段:材料报送阶段。组织起草部门应于2024年11月30日前,将《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汇总表》(附件3)和各项标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报送国家标准委。同时,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子系统中填报各项标准的复审信息、复审结论报送公文和复审报告,同步填报修订项目信息、项目申报书和标准草案。四、复审结论的处理国家标准委对组织起草部门报送的复审结论审核后,按照复审结论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具体如下:1. 复审结论为“废止”的标准,将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征求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管理部门意见。无重大分歧意见或者经协调一致的,国家标准委将以公告形式废止该强制性国家标准。2. 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标准,根据组织起草部门同步报送的项目申报书和标准草案,国家标准委将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程序进行立项。3. 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的标准,将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告知标准的复审时间,并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标准文本的封皮上标示复审时间和结论。五、有关工作要求请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标准复审工作,按时提交标准复审结论,同步提交复审结论为“修订”的项目立项申请,应及时开展标准修订工作。联系人:庞晖、付允联系方式:010-82262843/2616邮箱:pangh@ncse.ac.cn附件: 1. 2024年待复审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清单.docx 2. 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docx 3. 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汇总表.docx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7月2日(此件公开发布)
  • 世界标准日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315项国家标准(附大图)
    2016年10月14日(今天)是世界标准日。为庆祝2016年世界标准日,国家标准委今天发布了国标诞生记。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10月13日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等315项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委组织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当日召开发布会,对315项国家标准的情况进行介绍。据介绍,315项国家标准涉及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些重点标准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网络强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 ▼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建立了统一的高标准农田评价尺度和方法,为督查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指导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田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 燃油消耗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机能源消耗。  在保障健康安全惠及民生方面 ▼  《木质地板饰面层中铅、镉、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和《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定大气候箱法》提供了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方法。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规范了日间照料中心休息区、就餐区、娱乐区、保健康复区等设施设备配置的要求,对个人照顾、膳食、康复、心理慰藉等服务提出基本要求,将有效推动建立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社会化、功能全面化、平台信息化、方式多样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家庭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 ▼  《取水定额》4项国家标准规范了纺织、食品发酵和有色金属等高用水行业,可有效提升20%的用水效率。该系列标准加上之前发布的电力、钢铁、石化、纺织、造纸、食品发酵和有色金属等19项取水定额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用水定额管理标准体系。  新一代环保型制冷剂是当前国际臭氧层保护和应对全球变暖的产业焦点和技术热点,《制冷剂用氟代烯烃》4项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制冷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对于淘汰传统制冷剂、促进新产品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新修订的《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着眼于材料的燃烧性能,提升了产品消防安全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铝塑复合板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  工业网络 ▼  工业网络也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规定了工业网络安全检测、评估、防护和管理等要求,为工控行业的系统设计方、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及评估认证机构等提供了一致、可信的安全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技术的安全屏障,有力助推了网络强国建设。  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 ▼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和《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提高百姓出行效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将发挥支撑作用。  《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系列标准提出了大型活动的安全评估、人员管理、场地布局、安全导向标识、临建设施、安保资源等方面管理要求,将提高公共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机械式停车设备 使用与操作安全要求》应对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升有限土地资源利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发布关于中国拟议调整RoHS政策的报告
    为了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技术贸易壁垒(TBT)协议,中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向WTO发布通知,提出对电子电器产品中使用的某些有毒有害原材料指导守则进行修正。此次提议不但会促使中国履行WTO/TBT承诺,同时被视为有利于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修订包括受影响物质和产品的定义变更以及披露要求的变化等。  若经批准,对由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产生的污染的强制性措施将成为自愿性国际标准,同时,对达到或超过标准的产品还附有鼓励机制。  今年二月,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以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曾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圆桌会议,对RoHS政策的修改展开讨论。会议成员来自中国政府机构和团体的发言人,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MITT)、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以及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会议上,ANSI所有制造企业成员就机遇、挑战,以及行业部门的信息交流展开了讨论。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转化为ISO标准发布实施!
    近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ISO 23745:2024《船舶和海洋技术 船载气象仪器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发布。这是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转化为ASTM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之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又一丰硕成果。至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定发布的团体标准,在全世界最具权威、标准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化组织ISO也开始了转化发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8年完成制定并发布的团体标准T/CIS 47001-2018《船舶气象仪通用技术规范》,该标准于2020年5月被国际标准组织(ISO)批准制定为ISO标准,由中国主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任工作组组长单位,工作组成员国包括中国、韩国、德国、美国和俄罗斯。图1. ISO官网发布版面船舶气象仪是安装在船舶上的一个系统,测量气象参数例如但不限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力、能见度和海面温度等,在将相关数据存储和传输到船舶相关系统同时,也可以无线方式传输到网络空间。对于这些气象参数的使用,一是安装气象仪的船舶本身,另外就是其他航船的实时共享和岸基气象系统的共享。考虑到散布到大洋各处的船舶气象仪给出的实时实地气象数据的重要性,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海委会(IOC)都对船舶气象仪给出的气象数据共享非常重视,并于2001年联合建立了国际志愿船观测(VOS)计划,动员各国气象(或海洋)部门招募航行船舶免费开展海上观测并汇交气象数据,使协议方无偿获得航行海洋气象预报保障服务。但是,由于国际上没有关于船舶气象仪或系统的统一技术规范或标准,各个船舶气象仪给出的气象参数的共享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各个气象数据上传时的格式、风向等方向性参数的基准、速度等相对量计算数学模型等不尽相同,苦于没有一致性的规范,使各个船舶气象仪给出的数据在共享使用时产生混乱和困难。在本项ISO标准讨论立项时,ISO秘书处注意到了WMO的应用需求,并正式向WMO征询意见,WMO立即就表示出了极大的重视,并在后续整个的本项ISO标准制定过程中全程关注,并持续的给出了专业的技术意见。本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外船舶气象仪标准空白,满足了船舶气象仪行业和国际气象组织(WMO)的需求,适应了全球范围气象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本标准的发布体现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工作国际化的良好成效,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质量发展和创建“特色一流”学会的又一重要成果 。后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继续开展国际沟通与合作,推进仪器仪表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和新项目的立项工作,为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高质量标准支撑。图2. ISO23745:2024(英文版)封面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2024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各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承担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实施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意见》有关要求,不断提升标准的适用性,更好地发挥强制性标准的筑底线保安全作用,现就开展2024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计分析对象(一)纳入清单的标准。对截至2023年底新实施满三年左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日期为2020年),纳入年度统计分析的标准清单,见附件1。标准清单中涉及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对清单中的标准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各统计分析点对所负责的统计分析领域及标准开展年度统计分析工作。(二)重点关注的标准。除清单中的标准外,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依据工作需要,选取安全风险大、社会关注度高领域的强制性标准纳入年度统计分析范围。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选取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二、统计分析内容根据产品、过程和服务等不同类别标准的特点,提出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内容和指标。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标准执行情况分析。重点分析企业对标准的总体执行和达标情况,应统计计算标准执行率以及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达标率;政府在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法律法规政策引用、司法方面对标准的应用情况,检验、检测、认证或鉴定等机构应用标准的情况,公众对标准的认知情况。(二)标准适用性分析。重点分析标准适用范围与当前产业发展水平是否匹配,比如是否存在未被覆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现行有效,比如引用的检测方法标准是否已经更新;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规定的明确、清晰程度;与当前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以及国际国外最新技术法规或标准相比,标准技术指标是否全面覆盖,标准技术要求是否先进合理、是否与国际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一致,是否有利于保持和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水平。(三)标准协调性分析。重点分析该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其他强制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协调情况,与支撑该标准实施的配套标准的协调情况,与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的协调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产业政策的协调情况。(四)标准实施制约因素分析。重点分析未达标企业实施标准过程中存在的达标难点和问题,着重从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检测、人员能力、标准理解、投入等方面,识别分析未达标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五)标准实施成效分析。重点分析标准对保障民生和安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提出具体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经济效益可以从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总产值或利润变化、拉动投资效应、行业生产效率、产业集中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国际竞争力、产品出口情况等方面选取定量指标。社会效益可以从公众满意度、拉动就业、消费者投诉变化、事故发生及死伤情况变化等方面选取定量指标。生态效益可以从污染物减排、碳减排、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节约、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选取定量指标。在分析实施成效时,应针对具体指标,将标准实施前和2023年底的数据作对比分析。三、统计分析方法(一)标准资料及实施信息收集1. 标准资料收集(1)标准正式文本及编制说明;(2)该标准配套标准的最新情况;(3)所属领域的标准体系;(4)国际或发达国家(区域)的最新技术法规、标准;(5)推动标准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文件,如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6)与标准实施相关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机构清单;(7)与标准实施相关的技术工艺材料清单。2. 标准实施信息收集(1)市场准入数据,如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许可、备案;(2)监督执法数据,如国家或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机构的行政处罚;(3)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4)认证机构的现场检查数据;(5)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实施标准的数据;(6)标准组织起草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统计分析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组织的标准宣贯数据,形成标准实施宣贯情况清单;(7)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数据;(8)国际或国外政府、机构或企业反馈的标准实施数据。(二)问卷调查面向企业等标准实施主体和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的第一手数据。1. 企业等标准实施主体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实施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的指标。研究确定有代表性的企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社会团体、实施监督部门等实施主体,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面向企业问卷调查时,调查对象应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规模,调查企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少于行业企业总数的10%或不少于50家企业,行业企业总量少于50家的全部纳入问卷调查范围。2. 消费者问卷调查对于产品或服务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可同步开展消费者问卷调查,收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标准的了解情况。一般情况下,调查消费者的数量应不少于1000人,调查方式可采用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等。对于用户为非消费者的产品,比如个体防护装备、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调查用户的数量应不少于100个。(三)座谈调研针对标准适用性、协调性及实施制约因素等,与实施监督部门、组织起草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检测认证机构、企业代表开展座谈,重点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标准所处领域、行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当前行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标准适用范围的全面性和匹配度;(2)标准总体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标准实施前后行业发展的变化,取得的主要成效;(4)未达标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制约因素;(5)标准体系建设及改进情况;(6)标准技术指标覆盖的全面性,技术要求的先进性、合理性;(7)与标准实施相关的配套标准情况;(8)与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产业政策的新制定或修订情况;(9)对强化标准实施或更新升级标准的措施建议。(四)数据分析针对标准实施信息收集、座谈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充分考虑行业特点、领域特色和产业集群等情况,重点针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达标情况、实施成效以及标准的适用性、协调性、标准实施制约因素等开展分析。1. 定量分析重点围绕执行情况、达标情况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开展定量分析。(1)执行情况。主要通过座谈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执行该标准的企业数量情况,可采用执行该标准的企业数量占受调查企业数量的比例反映标准执行情况。(2)达标情况。主要通过座谈调研、问卷调查、监督抽查等方式获取满足该标准的企业(或产品)数量情况,可采用满足该标准的企业(或产品)数量占调查企业(或产品)数量的比例反映达标情况,也可直接采用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监督抽查数据反映达标情况。(3)实施成效。结合标准实施信息收集、座谈调研、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针对具体指标,重点评估标准实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将标准实施前数据和实施后的最新数据作对比分析。2.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重点围绕标准的适用性、协调性、标准实施制约因素等不易量化指标开展,识别标准在实施和技术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标准实施、更新升级标准、完善配套标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标准适用性方面。结合收集到的标准资料、标准实施信息以及座谈调研、问卷调查获取的有关信息,重点识别标准适用范围、技术内容、配套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标准协调性方面。结合座谈调研、现场调研获取的有关信息,重点分析该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产业政策、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配套性情况,识别不协调不一致方面的问题。(3)标准实施制约因素方面。梳理市场准入、监督执法、缺陷产品召回、检测认证等方面数据,获取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通过座谈调研、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识别导致企业或产品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和因素。(五)数据质量控制为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质量,在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时,应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1. 数据的代表性。样本数据应覆盖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不同区域或者本地区内的主要产业集聚区。原则上应包括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不同规模企业的数据,以及国企、民企、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数据;2. 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全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做到采集过程规范、数据来源可追溯、录入已核对、报告已审核。3. 数据的时效性。原则上标准实施成效数据应为标准实施以来的数据,包括上一自然年度的最新数据;来自不同企业的数据应为同一年度的数据。4. 数据的安全性。应建立保障数据安全的制度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专门存储、安全通道传递,提高数据流动的安全性。四、统计分析报告在获取标准执行情况、适用性、协调性、制约因素、实施成效等方面信息及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并确保报告内容全面、数据充实、重点突出、问题精准、建议可操作。统计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总体评估以及具体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等,内容框架见附件2。五、组织实施(一)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统计分析机构,具体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统计分析工作,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并于2024年11月30日前,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业务管理平台(网址:http://zxd.sacinfo.org.cn/qbstat)报送统计分析报告(盖章版及word版)、统计分析数据等材料。(二)国家标准委将汇总分析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年度总体情况,形成年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汇编,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加强成果交流。请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将统计分析结果作为标准制修订、政策制定、强化标准实施等的重要依据,对需要完善的标准及时修订更新,对需要强化实施的标准出台政策措施或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监督,提升强制性标准实施效能。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韩 煦 010—88301766庞 晖 010—82262843叶子青 010—65007855附件: 1. 2024年开展统计分析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清单.docx 2. 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docx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7月2日(此件公开发布)
  • 国家标准委发布315项国家标准
    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标准建立信任”,国家标准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世界互联互通”。2016年10月13日,在世界标准日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等315项国家标准。新发布的标准涉及现代农业、健康安全、生态环境、网络安全、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建立了统一的高标准农田评价尺度和方法,为督查检查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科学指导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田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 燃油消耗量指标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农机能源消耗。  在保障健康安全惠及民生方面,《木质地板饰面层中铅、镉、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和《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定大气候箱法》提供了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方法,为广大消费者的安全保驾护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项国家标准着眼老年人在家庭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有效完善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水定额》4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可有效提升化纤、丝绸等行业20%的用水效率,该系列标准加上之前陆续发布的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纺织、造纸、食品发酵和有色金属等19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用水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制冷剂用氟代烯烃》4项国家标准将有利于推动淘汰传统制冷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新修订的《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着眼于材料的燃烧性能,提升了产品消防安全技术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铝塑复合板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  在支撑网络安全方面,《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规定了工业网络安全的检测、评估、防护和管理等要求,为工控行业的系统设计方、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及评估认证机构等提供了一致、可信的安全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技术的安全屏障,有力助推了网络强国建设。  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和《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国家标准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提高百姓出行效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将发挥支撑作用。《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系列标准可提高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发生。《机械式停车设备 使用与操作安全要求》应对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今后,国家标准委将继续做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新型标准体系,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17号关于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等315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等315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  2016年10月13日
  •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国际标准化人才合作培训备忘录
    2008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阿兰 布莱登先生在京签署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合作培训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安排,2009年至2011年,国家标准委将与ISO中央秘书处合作,共同对中国承担ISO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主席、秘书,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点专家和ISO中国国家委员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和管理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规定、程序和技巧,国际标准起草的原则、程序、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T工具的使用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战略及重要政策等。  纪正昆主任作为ISO理事会和战略常务委员会成员,还与阿兰 布莱登先生就《ISO 2011-2015年战略计划》交换了意见。纪正昆主任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ISO下一个5年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希望ISO能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希望ISO中央秘书处能够更多地考虑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开发和推广更有效的电子工具,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副主任石保权参加了签字仪式和会谈。
  • 2017世界标准日活动在京举行 425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p   记者从10月15日在京举行的2017年世界标准日中国主题活动上获悉,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以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为主题,批准发布了425项国家标准。本批标准涉及智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品升级、装备制造提升、服务业增效、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pp  据介绍,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国家标准规定了智慧城市业务框架、知识管理和技术参考模型,为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参考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提出了智慧城市评价的9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让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有标可依。/pp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新修订的《饲料卫生标准》将污染物项目扩展至无机污染物、天然植物毒素、真菌毒素、有机氯污染物、微生物共计5大类24种,涉及164个技术指标,整体水平与国际一致,其中80%达到全球最严的欧盟标准水平,对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两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产品的功能性能、尺寸规格、安全卫生等要求,果蔬、粮食、水产品、畜禽产品的流通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大大减少物流损耗。我国是世界上地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新修订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将地膜最低厚度从0.008毫米提高到了0.01毫米,便于地膜回收,避免了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pp  在消费品提质升级方面,《消费品召回 生产者指南》是缺陷消费品召回领域第一项基础性国家标准,为生产者履行召回义务、质量监督机构加强产品后市场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玩具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管理要求及指南》对玩具生产的人员、设备、物料、工序、方法、环境、检测等提出了全方位要求。新修订的《珠宝玉石 名称》《珠宝玉石 鉴定》两项国家标准,统一了珠宝玉石品种的命名,规范了优化处理方法,明确了百余种珠宝玉石的鉴定特征和鉴定方法,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针对电动平衡车安全性、可靠性问题,《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将有效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pp  在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重点解决车辆节油效率低和纯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规定混合动力模式下节油率必须超过35%,纯电续驶里程不得低于50km(千米)。《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提高改进了客车的侧倾稳定性、防火措施、出口数量和通过性、车内布置等安全要求,要求增加公共汽车和长途客车的乘客门数量,900mm× 700mm公共汽车车窗应设置为推拉式或外推式应急窗。/pp  在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方面,《休闲主体功能区服务质量规范》规定了休闲主体功能区的资源环境、交通设施、休闲空间、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基本要求,是提升国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有益实践。《滨海渔家乐经营与服务规范》从经营、环保、人员、标识等方面对渔家乐经营服务提出了要求,满足了游客吃、住、娱等各方面需求。/pp  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系列国家标准增加了部分生产生活中需要的地物符号,协调统一了不同比例尺图式,让地图更准确、信息更丰富。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规范了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物、渗沥液、外排水、场界噪声、填埋物等方面的监测内容和方法,严格减少和控制二次污染。《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服务规范》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规范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服务的全过程,让参保职工“老有所养、养有所规”。/pp  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批发布的标准对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标准宣贯,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以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p
  • 2011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公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标准化主管机构,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1年国家标准立项工作,国家标准委制定了《2011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2011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组织开展2011年国家标准立项工作。  一、立项原则和要求  (一)坚持公开透明、充分协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  (二)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需求,提出国家标准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提出的事关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需求,应当优先安排。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标准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国家标准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各级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标准研制项目,以及国家标准复审确认的修订项目,应当及时提出。  (三)准确把握国家标准定位,突出基础通用、强制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产品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等国家标准项目,减少一般性产品项目。注意统筹国际国内,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无充分依据将标准随意拆分为多个项目的,原则上不予立项。  (四)为及时反映经济社会需求,申报项目采取相对集中和适时申报相结合方式,国家标准委根据项目申报情况,适时组织审核、公开征求意见,下达项目计划。对国家急需的项目,采用快速程序立项。  二、立项重点  (一)现代农业。包括粮食安全;产地环境、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投入品;园艺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种养及良好农业规范;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水利基础设施、设施农业、先进农业装备;节水、节地、节能等农业创新技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二)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包括物流、金融、商贸、科技服务和新闻出版等生产性服务业;旅游、文化、气象、体育等民生性服务业;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保护、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残疾人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社会事业。  (三)食品质量,消费品质量及安全。包括食品生产过程管理、冷链控制、信息追溯,重要食品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家具、玩具、文具、化妆品、纺织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及安全要求,消费品危害信息和风险管理控制,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消费品。  (四)节能环保。包括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及关键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先进环保装备、产品及关键技术;节能环保服务;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煤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等。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新一代电视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数字虚拟技术;科学仪器及仪器仪表;软件服务和网络增值服务;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  (六)生物。包括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制造关键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等。  (七)高端装备制造。包括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输;干支线、通用飞机等航空装备;卫星应用及空间基础设施;高档数控机床等以数字化、柔性化、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  (八)新能源。包括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风电装备;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生物质能等。  (九)新材料。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等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  (十)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及关键核心技术,充电设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三、项目申报  (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项目的征集、遴选和申报。  (二)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的项目,应当征求有关部门、行业的意见;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项目,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和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涉及产业和技术融合交叉领域,技术委员会之间应当充分协调,鼓励共同承担标准制修订项目。  (三)申报项目以书面和电子格式同时报送。书面材料一式两份,包括公文、项目汇总表、《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电子格式材料包括《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模板,请从国家标准委网站上下载。  (四)电子格式材料通过“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提交,未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的项目,原则上不进入立项程序。  (五)为加强立项工作管理,2010年已申报未立项项目确需在2011年继续申报的,应对相关申报材料进行补充完善后重新申报,并就重新申报的必要性等作出说明。  (六)书面材料寄送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综合业务管理部 计划发展处  邮编:100088  国家标准委各部门联系方式:  综合业务管理部:韩爱红,电话82262324,电子邮箱plan@sac.gov.cn;  农业食品标准部:王乃铝,电话82262654,电子邮箱 wangnl@sac.gov.cn;  工业标准一部:陈希鹏,电话82262913,电子邮箱 chenxp@sac.gov.cn;  工业标准二部:岳高峰,电话82262864,电子邮箱 yuegf@sac.gov.cn;  服务业标准部:屈 昊,电话82262962,电子邮箱 quh@sac.gov.cn。
  • 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经2023年2月6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2023年4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根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有效供给、注重标准实施效益、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标准化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强化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协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级各类标准的衔接配套。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通用标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强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及时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稳步推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加快标准更新升级,扎实推进标准研制,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稳妥实施。坚持开放融合。扎实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加大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力度,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三)主要目标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标准体系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本标准体系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三、标准重点建设内容(一)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1. 术语、分类和碳信息披露标准重点制修订温室气体与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相关术语及定义、碳排放数据分类与编码技术规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规范重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动态观测、监测、评估、预报相关标准。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纺织、机械、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以及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完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原燃料替代、余能利用、生物海洋林草土壤固碳、畜禽养殖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评估标准。研制产品碳足迹量化和种类规则等通用标准,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等基础共性标准。3. 低碳管理及评价标准重点制修订城市、设施、企业、供应链、园区、技术等绿色低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则标准,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及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二)碳减排标准子体系1. 节能标准加快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矿、轻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动实现能耗限额指标与碳排放强度指标相协调。坚持减污与降碳协同、源头与末端结合,发挥标准倒逼、优化、调整、促进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家用电器、农村居民供暖设备、制冷及冷链物流设备、工业设备、照明产品、数据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机械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和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快完善与强制性节能标准配套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节能验收、能源审计等标准。加快制定节能设计规划、能量平衡测算、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经济运行、合理用能、节能诊断、节能服务、绿色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基础标准。完善能效对标、节能技术评价、系统节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监测、节能量测量和验证、能源计量、数字赋能技术、区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2. 非化石能源标准水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水电机组扩容增效、宽负荷稳定运行、运行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标准,以及小水电绿色改造、生态流量、安全鉴定等绿色发展技术标准。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光伏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辐射预报预测等技术标准,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关键材料、电气部件、支撑结构关键产品的技术要求、阻燃耐火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和绿色低碳标准,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及设备修复、改造、延寿及回收再利用标准。光热利用领域重点制修订光热发电设备标准,以及太阳能法向直接辐射预报预测等标准。完善太阳能集热关键部件材料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估标准,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多能互补系统标准。核能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核电技术标准、核电厂风险管理标准、维护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及核动力厂厂址评价标准。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热电、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面的原料质量控制、重点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标准。氢能领域重点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加快制修订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等基础通用标准,氢和氢气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氢密封、临氢材料、氢气泄漏检测和防爆抑爆、氢气安全泄放标准,供氢母站、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安全等氢能安全标准,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标准,炼厂氢制备及检测标准,氢液化装备与液氢储存容器、高压气态氢运输、纯氢/掺氢管道等氢储输标准,加氢站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和设备标准,燃料电池、冶金等领域氢能应用技术标准。海洋能、地热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海洋能发电设备测试、评估、部署、运行等标准以及地热能发电设备标准。3.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建设、评估、接入等标准。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抽水蓄能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二氧化碳、热(冷)、氢(氨)、超导等新型储能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标准。4.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标准煤炭领域重点制修订煤炭筛分、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智能化煤炭制样、化验系统性能、组分类型测定等标准。石油领域重点制修订低碳石油开采、炼油技术标准,低排放、高热值、高热效率燃料标准。天然气领域重点制修订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测量、取样导则、成分分析及测定、尾气处理及评价、管道输送要求标准以及页岩气技术标准。5. 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标准工业生产过程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汽车、食品加工等行业低碳固碳技术、低碳工艺及装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原燃料替代技术、低碳检测技术、低碳计量分析技术、绿色制造、节水等关键技术标准及配套标准样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基础设施和装备能效标准,以及物流绿色设备设施、高效运输组织、绿色出行、交通运输工具低碳多元化动力适用、绿色交通场站设施、交通能源融合、行业减污降碳等标准。加快完善轨道交通领域储能式电车、能量储存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能测量等技术标准。完善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限值及标识、能耗计算试验及评价方法相关标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充换电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相关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远程服务管理、安全技术检验等标准。加快研究制订机动车下一阶段排放标准,推进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城市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城镇住宅减碳、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农房低碳改造、绿色建造、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标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设备、空气源热泵设备等标准,以及面向节能低碳目标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运维、使用计量、回收利用等标准。农业生产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以及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液体粪污减排技术等养殖业生产过程减排标准,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公共机构节能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机关、医院、学校等典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绿色化改造标准,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以及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经济运行等管理标准。6. 资源循环利用标准重点制修订循环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推动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通则标准,稀土、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以及磷石膏、赤泥、熔炼废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废金属、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加快完善水回用标准。制修订汽车零部件、内燃机、机械工具等再制造标准。制修订林草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三)碳清除标准子体系1. 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重点制修订陆地、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及木质林产品碳汇相关术语、分类、边界、监测、计量等通用标准,森林、草原、人工草地、林地、湿地、荒漠、矿山、岩溶、海洋、土壤、冻土等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固碳增汇、经营增汇减排评估标准和技术标准,林草资源保护和经营技术标准,森林增汇经营、木竹替代、林业生物质产品标准,以及生物碳移除和利用、高效固碳树种草种藻种的选育繁育等标准。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气象保障相关标准。2.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关术语、评估等基础标准,燃烧碳排放捕集标准,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标准。推动制定二氧化碳驱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标准,以及陆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标准。3. 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DACS)应用条件、技术要求、实施效果评估等标准。(四)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1. 绿色金融标准重点制修订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金融评价评估标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规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制修订重点领域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等标准规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统计核算、监测、评估以及绿电交易等绿色能源消费标准。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标准。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重点制修订自然资源确权、生态产品信息调查、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等标准。完善生态产品、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评价标准。健全生态综合整治、矿山矿坑修复、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以及生态农业、生态产品质量追溯等标准。推动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绩效评估等标准。四、国际标准化工作重点(一)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成立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外交、商务、国际合作、科技、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在碳捕集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优势,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凝聚科技攻关人员和标准化专家的力量,同步部署科研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等机构的合作对接,聚焦能源绿色转型、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碳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跟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新国际动态。深入研究欧盟、美国等区域和国家相关标准化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与重点区域、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标准化对外援助培训或海外工程项目中加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的宣传与使用。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林草固碳和增汇、能源领域的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信息通信领域与数字赋能等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标准研制。积极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区域能源系统、医用冷冻装备、生态碳汇等技术机构。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工作,推荐中国专家参加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CCCC)、环境社会治理(ESG)协调委员会、联合国秘书长独立咨询委员会能源结构专委会(CEET)等战略研究和协调治理机构。积极联合相关国家共同制定并发布《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统》《多源固废能源化》等政策白皮书。(四)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重点推动温室气体管理、碳足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洁能源、节能等领域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及时实现“应采尽采”。成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通过产品与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海外工程等多种渠道扩大我国标准海外应用。五、组织实施(一)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统筹与技术协调作用,加强对各标准子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同。建立完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联合归口等方式,共同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发挥行业有关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织的作用,在本行业内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二)强化任务落实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做好专业领域标准与基础通用标准、新制定标准与已发布标准的有效衔接。各地方、社会团体等加强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依法因地制宜、多点并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国际交流等工作。(三)加强宣贯实施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知识,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标准化意识。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及时总结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主送: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统计局、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铁路局、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2023年4月17日印发
  • BCEIA2023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精彩预告:精准改变世界,计量增进互信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203举行,该论坛聚焦“精准改变世界,计量增进互信”主题,围绕标准物质新技术、绿色制造、营养与健康等方向,邀请到24位国内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李红梅,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领域专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参与制定《面向2035国家创新平台布局及条件建设战略规划》,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指南专家之一。长期从事高纯有机物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与检测等技术创新研究,持续推动有机物纯化分离与微、痕量杂质去除技术发展及检测技术标准的国际互认;聚焦食品安全、临床与药物等国家重点领域需求,建立量值溯源源头高纯物质基准技术和国家化学计量溯源体系,支撑了高纯有机物测量技术标准和标准物质国际互认数量在国际同行中排名第一。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4项,行业协会奖16项;获授权专利20件;获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技术规范3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论/译著3部。现任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TC24副主席、亚太区域计量组织(APMP)食品安全焦点工作组主席、IUPAC分析化学部助理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 TC344)委员、SCI期刊《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主编等;现任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临床医学检验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特邀报告人专家简介李红梅,中国计量科学硏究院首席硏究员,国家市场监管营养与健康化学计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高纯有机物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与检测等技术创新研究聚焦食品安全、 临床与药物等国家重点领域需求,建立量值溯源源头高纯物质基准技术和国家化学计量溯源体系。现任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TC24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分析化学部助理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 TC344)委员、亚太区域计量组织(APMP)食品安全焦点工作组主席、SCI期刊《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主编等。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4项,行业协会奖13项;获授权专利15件, 软件著作权3件;获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技术规范1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论/译著3部。专家简介Robert Wielgosz博士是位于法国的国际计量局(BIPM)化学部的主任,其气体计量实验室负责组织空气质量和温室气体标准国际比对。这些比对为由国家计量院(NMIs)和指定机构(DIs)组成的世全球大气监测网络提供标准支撑。他是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气候变化和环境领域任务组成员,也是国际计量局-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行动中的计量”研讨会指导委员会主席。他发表测量科学相关文章60余篇,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大气气体成分测量指南。他拥有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英国)的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巴斯大学(英国)的博士学位,并在乌尔姆大学(德国)完成了皇家学会欧洲交流研究。专家简介杜昱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学院过程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常务副主任。现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4年获山东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2021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已主持及参加的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四十余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5篇。申请发明专利授权30项,学术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共10项。主要研究方向:以营养糖生物学及糖工程研究为基础,揭示寡糖信号在体内的传递过程;研究发展寡糖工程新技术,研发天然寡糖药物、保健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专家简介王松雪 博士/研究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总经济师,历任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粮食局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等;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粮油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曾获得省部级奖项一等奖及以上4项,二等奖3项。专家简介陈宝荣,女,主任检验师。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总监。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研究和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①临床化学准确测量技术研究;②特色医学实验室的管理;③检验医学标准化。曾主持和参与IFCC国际多中心参考区间研究等项目25项。建成中国第一个通过ISO17025和ISO15195认可并进入JCTLM列表的医学参考实验室。2018年做为核心组成员组建北京金域医学实验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第一批授权的检验医学进修与培训基地。目前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临床化学学组组长等社会兼职。专家简介冯流星,博士,研究员,2006年起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无机化学计量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无机质谱高准确度测量方法、标准物质和国际比对研究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年,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益专项(2013年)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中国计量测试协会科技进步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目前已在TrAC., Anal Chem., Anal Chim Acta., Anal bio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研制国家标准物质40余种。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金属组学平台副理事长,国际计量委员会CCQM无机工作组代表,中日韩标准物质联合研发组织环境及绿色制造工作组(WG3)召集人,《环境卫生学杂志》特邀编委。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审评专家组成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专家简介马 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2021 年 在 美 国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医 学 院 Abramson 癌症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任副研究员。2021年底入职哈尔滨医科大学,任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省重点学科-医学免疫学学科带头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肿瘤免疫、炎症免疫和抗体生物学等。肿瘤免疫方面,重点揭示免疫检查点药物不应答和不耐受患者的免疫特征及研发靶向调节药物。炎症免疫方面,重点关注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自免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免疫机理与调控策略。抗体生物学方面,重点研发基于纳米抗体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新方法,用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重大疾病的体内、外诊断和肿瘤、炎症性疾病等的免疫治疗。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等。主持完成2项国自然和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参与完成 NIH R01项目和Sanofi US创新科学奖项目(IAWARD)各1项。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创新奖1项。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Journal of Cell Biology、Blood、Nature Cancer、Gut、Journal of Endocrin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译)著作9部。专家简介吴增楠,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7月-至今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导师林金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微/纳流控的新方法、设计基于微尺度水凝胶材料的分析工具、快速超灵敏的质谱分析。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1部著作撰写。专家简介从1999年起,她致力于上海市1000多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能力验证、正确度验证、现场督察、飞行检查、人员培训、IVD评估、标准化和一致化等,是中心ISO17043、ISO17025和ISO15195三大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参考体系:从2004年起,她负责组建SCCL的参考测量平台。2011年11月,建成IFCC HbA1c Network第一家发展中国家参考实验室。2016年SCCL进入JCTLM参考测量服务列表,2017年成为JCTLM利益相关方成员。目前,她带领团队采用分光光度法、LC-MS, GC-MS和ICP-MS等技术运行参考方法30项,其中16项进入JCTLM数据库。承担和参与各类课题1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社会兼职: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CNAS评审员,《检验医学》常务编委。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专家简介李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吉林大学,2002年获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测量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以博士后身份前往美国犹他大学加入Peter B. Armentrout教授课题组从事金属团簇离子的热力学研究。2009年至今,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2013-2018年期间,三次前往国际计量局(BIPM)从事多肽计量的合作研究,共3年3个月。在BIPM,他同Ralf Josephs博士一起开展了C肽和缩宫素中相关结构杂质研究;并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与BIPM联合主导了两项多肽计量的国际比对,即CCQM-K115/P55.2和 CCQM-K115.b/P55.2.b。主要研究方向是多肽纯度测量、基体中多肽/蛋白质测量等,已发表论文近50篇。专家简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111”引智基地负责人。澳大利亚Ballarat大学兼职教授。1992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2000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至2003年赴香港理工大学从事中药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863”重大、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香港创新工业署项目5项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及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先后发表SCI论文240余篇(他引16000余次,H因子-64),授权PCT、中国发明专利60项。有多项成果实现工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第一贡献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研究领域:1. 高纯天然产物高效规模制备及活性研究:不稳定天然产物高效制备、活性研究及应用;高纯天然产物的规模绿色制备及活性研究。2. 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天然产物及化学品。专家简介庄英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长期从事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围绕工业生物过程,团队形成了多尺度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基于细胞生理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理论、方法、装备,并在红霉素等数十个品种工业生物制造中成功应用;近年又开展了生物过程智能制造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近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作为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SCI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承担“绿色生物制造”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一项。专家简介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有关生物多糖的研究30余年,包括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分析以及生物功能研究,在国际上是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综述30余篇,包括Nat Commun、Nat Chem Biol、PNAS、Carbohydr Polymer, J Biol Chem等领域内高水平期刊。目前主持项目包括瑞典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抗病毒新药研究专项、瑞典癌基金会项目,和瑞典高教委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近几年来,和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的密切的合作,参加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的课题。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肝素和硫酸肝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包括肿瘤发生和转移、老年痴呆和炎症等,旨在寻找基于干扰硫酸肝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肝素药物。同时,和计量院合作,正在建立一套分析糖胺多糖分子结构的高分辨方法。专家简介于慧敏 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副主任;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事先进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及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微生物全细胞催化及高性能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实践,致力于发展非模式红球菌等几种高性能工业微生物底盘细胞的基因组编辑方法;解析微生物细胞高产、高抗逆机制并赋能,创制高活性、高稳定性工业酶与细胞工厂;开发基于生物模板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实现手性医药中间体、酰胺类分子、新型环肽、透明质酸等高端化学品的先进生物制造。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等课题50余项,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ACS Catalysis,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编写中英文专著章节5部,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产业化成果已创利税10亿多元。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奖励;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专家简介白仲虎博士,现任江南大学国家发酵工程中心的教授,早年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后在英国强生公司(J&J)和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新药研究中心从事生物过程工程研发,任职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11年曾获得GSK杰出研究奖和项目贡献奖。入选第三批中组部“XX计划”技术创新专家、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个人、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项目。白博士回国后围绕治疗性抗体、生物反应器、谷氨酸棒杆菌表达系统等方向,获得过863和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人工合成疫苗、江苏省产学研、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的资助。近五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开发的原创性谷氨酸棒杆菌外源蛋白表达体系已在国内两家上市公司得到应用。主持研发的新型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平行培养微型生物反应器已经在新华医疗集团实现定型量化生产。白仲虎教授目前担任新华医疗生命科学首席科学顾问、厦门万泰疫苗过程工程科学顾问。专家简介薛亚平,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健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长期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催化与转化、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开发成功了多个医药及中间体、农药及中间体、营养添加剂等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建成了多条工业化生产线,每年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S Catalysis等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授权中国、美国等发明专利100多件;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等。专家简介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标准物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审评专家组成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0)委员,国测量不确定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39)委员及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387)委员。主要从事生物与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研究,建立了蛋白、核酸等生物成分计量共性技术平台,开发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物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医疗诊断、法庭科学、转基因产品、动植物疫病等。近年来主持生物育种专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等课题多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题为《核酸与蛋白质生物计量关键技术及基标准体系创建和应用》,省部级奖励2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分析方法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获批标准物质30余项;制修订国家技术标准15项。专家简介刘刚,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生物标准物质、生物传感测量。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生物分析计量溯源)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委会委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NIST访问学者。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国家有证标准物质30余项,其中一级标准物质5项,主导编制国家标3项、国家计量校准规范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含ACS App. Mater. Inter., Biosens. Boelectron,Anal. Chem.等,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曾主持科技部行业公益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专项子课题等。专家简介黄挺博士是中国计量研究科学院化学所有机室的研究员。他于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中国计量院工作。其中2015年,他作为qNMR研究的访问科学家在国际计量局(BIPM)工作。他专注于qNMR(定量核磁共振)、LC(液相色谱)和MS(质谱)在有机化学分析和标准物质(CRMs)的应用,例如维生素(烟酰胺、烟酸、叶酸等)、溶剂(甲醇、乙腈、乙醇等)、农药(阿维菌素等)、qNMR内标物(二甲基砜等)、生物标记物(人C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等。他通过建立新方法,如氢氘交换法、双信号抑制HPLC qNMR法、ISRC(内标回收校正)-HPLC-qNMR法、ISC(内标校正)-HPLC-qNMR法,将qNMR的范围从有机小分子扩展到肽和蛋白质。他制定了4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如“JJF1855-2020纯度标准物质定值计量技术规范-有机物纯度标准物质”,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论文3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级奖2项。专家简介潘素素,硕士,工程师。2018年进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气体标准物质研制、分析技术开发及气体分析仪器性能评价。获批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国家标准物质3项,六氟化硫气体国家标准物质1项。参与NQI重点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承担院自主科研项目等共6项,负责国家级计量比对1项,能力验证8项,参与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4项,参与申报国家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其他论文10余篇。专家简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钱江学者,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博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标准物质研究及其应用,曾任国际计量局有机工作组中国联络人、有机纯物质学科带头人,现任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市场推广室主任。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3月1日实施,团体标准可按程序转为国家标准
    2023年3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开始施行。为帮助大家尽快了解《办法》的修订内容,本文就新版《办法》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解读,供参考。内容速览1. 细化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新版《办法》结合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践,进一步细化了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新增“社会治理、服务,以及生产和流通的管理等通用技术要求”等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对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他的制定为推荐性国家标准。2. 对标准样品作出规定新版《办法》对《标准化法》第二条的“标准样品”的用途做出了明确,标准样品和相关标准配合使用,用于测试、比对等活动。同时,明确标准样品的编号规则,国家标准样品的代号为“GSB”,国家标准样品的编号由国家标准样品代号、分类目录号、发布顺序号、复制批次号和发布年份号构成。示例:GSB××—××××—F××—××××。与《国家标准样品管理办法》 (国市监标技规〔2021〕1号)中的编号规则保持了一致性。3. 明确制定国家标准的要求新版《办法》为保障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增设标准立项评估、报批稿审核及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为提升标准制定透明度,强化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的相关程序要求。为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严格要求标准制定周期,新版《办法》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新版《办法》明确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理原则,国家标准一般不涉及专利,国家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应当是实施该标准必不可少的专利,其管理按照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4. 增加标准供给手段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标准需求,加强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主导制定标准的衔接,新版《办法》规定,对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实施效果良好,需要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团体标准,可以按程序制定为国家标准。新版《办法》指出,对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暂时不能制定为国家标准的项目,可以制定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5. 促进标准实施新版《办法》明确新旧标准转换效力。规定“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之间应当留出合理的过渡期。国家标准发布后实施前,企业可以选择执行原国家标准或者新国家标准。新国家标准实施后,原国家标准同时废止。”。新版《办法》明确国家标准宣贯和解释。规定国家标准发布后,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技术委员会应当组织国家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工作。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解释,国家标准的解释与标准文本具有同等效力。解释发布后,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发布之日起二十日内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解释文本。对国家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关具体技术问题的咨询,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者技术委员会答复,相关答复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小结:从以上修订内容来看,此次修订符合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化发展的需要,对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疑点进行了明确,为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持。《办法》全文国家标准管理办法(2022年9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公布 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标准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国家标准的制定(包括项目提出、立项、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对外通报、编号、批准发布)、组织实施以及监督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对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样品),包括下列内容:(一)通用的技术术语、符号、分类、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二)资源、能源、环境的通用技术要求;(三)通用基础件,基础原材料、重要产品和系统的技术要求;(四)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五)社会管理、服务,以及生产和流通的管理等通用技术要求;(六)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通用技术要求;(七)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的技术要求;(八)国家需要规范的其他技术要求。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第四条 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以及有关分析试验方法,需要配套标准样品保证其有效实施的,应当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管理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五条 制定国家标准应当有利于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实施国家战略。第六条 积极推动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为基础起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有关国际组织的版权政策。鼓励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同步,加快适用国际标准的转化运用。第七条 鼓励国际贸易、产能和装备合作领域,以及全球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新兴领域的国家标准同步制定外文版。鼓励同步开展国家标准中外文版制定。第八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对外通报和依据授权批准发布;负责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编号和批准发布。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和组织实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建、相关方组成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受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复审工作,承担归口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解释工作;受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负责国家标准外文版的组织翻译和审查、实施情况评估和研究分析工作。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对技术委员会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申请立项、国家标准报批等工作进行指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国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第九条 对于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商,协商不成的报请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解决。第十条 国家标准及外文版依法受到版权保护,标准的批准发布主体享有标准的版权。第十一条 国家标准一般不涉及专利。国家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应当是实施该标准必不可少的专利,其管理按照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制定国家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论证、验证等方式,保证国家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时效性,提高国家标准质量。制定国家标准应当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第十三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国家标准验证工作制度。根据需要对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试验检验方法等开展验证。第十四条 制定国家标准应当做到有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第十五条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围绕国家科研项目和市场创新活跃领域,同步推进科技研发和标准研制,提高科技成果向国家标准转化的时效性。第十六条 对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实施效果良好,需要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团体标准,可以按程序制定为国家标准。第十七条 对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的项目,可以制定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二章 国家标准的制定第十八条 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根据国家有关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可以向技术委员会提出。鼓励提出国家标准立项建议时同步提出国际标准立项申请。第十九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后,应当对立项建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评估论证。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可以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评估。第二十条 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经评估后决定立项的,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提出立项申请。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经评估后决定立项的,由技术委员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审核后,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未成立技术委员会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职责直接提出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立项申请。立项申请材料应当包括项目申报书和标准草案。项目申报书应当说明制定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国内外标准情况、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情况,主要技术要求,进度安排等。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家标准专业审评机构对申请立项的国家标准项目进行评估,提出评估建议。评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本领域标准体系情况;(二)标准技术水平、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预期作用和效益;(三)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是否与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协调衔接;(四)与相关国际、国外标准的比对分析情况;(五)是否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第二十二条 对拟立项的国家标准项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十日。必要时,可以书面征求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第二十三条 对立项存在重大分歧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组织技术委员会对争议内容进行协调,形成处理意见。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予以立项的,应当下达项目计划。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不予立项的,应当及时反馈并说明不予立项的理由。第二十五条 强制性国家标准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推荐性国家标准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十八个月。国家标准不能按照项目计划规定期限内报送的,应当提前三十日申请延期。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延长时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延长时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无法继续执行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终止国家标准计划。执行国家标准计划过程中,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国家标准计划的内容进行调整。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技术委员会应当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及时开展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国家标准起草,应当组建具有专业性和广泛代表性的起草工作组,开展国家标准起草的调研、论证(验证)、编制和征求意见处理等具体工作。第二十七条 起草工作组应当按照标准编写的相关要求起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以及有关材料。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九)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等措施建议;(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第二十八条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应当通过有关门户网站、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向涉及的其他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消费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相关方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六十日。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征求意见时应当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对外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技术委员会应当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处理,形成国家标准送审稿。第二十九条 技术委员会应当采用会议形式对国家标准送审稿开展技术审查,重点审查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规范性。审查会议的组织和表决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成立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审查专家组采用会议形式开展技术审查。审查专家组成员应当具有代表性,由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公共利益方等相关方组成,人数不得少于十五人。审查专家应当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情况。技术审查应当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四分之三以上同意为通过。起草人员不得承担技术审查工作。审查会议应当形成会议纪要,并经与会全体专家签字。会议纪要应当真实反映审查情况,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会议议程、专家名单、具体的审查意见、审查结论等。技术审查不通过的,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后再次提交技术审查。无法协调一致的,可以提出计划项目终止申请。第三十条 技术委员会应当根据审查意见形成国家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和意见处理表,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或者依据国务院授权批准发布。未成立技术委员会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形成国家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和意见处理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或者依据国务院授权批准发布。报批材料包括:(一)报送公文;(二)国家标准报批稿;(三)编制说明;(四)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五)审查会议纪要;(六)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国家标准专业审评机构对国家标准的报批材料进行审核。国家标准专业审评机构应当审核下列内容:(一)标准制定程序、报批材料、标准编写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二)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重大分歧意见处理情况;(三)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产业政策、公平竞争的规定。第三十二条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批准、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样品的代号为“GSB”。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GB/Z”。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份号构成。国家标准样品的编号由国家标准样品的代号、分类目录号、发布顺序号、复制批次号和发布年份号构成。第三十三条 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急需的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可以缩短时限要求。第三十四条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出版机构出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国家标准文本,供公众查阅。第三章 国家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第三十五条 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之间应当留出合理的过渡期。国家标准发布后实施前,企业可以选择执行原国家标准或者新国家标准。新国家标准实施后,原国家标准同时废止。第三十六条 强制性国家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推荐性国家标准鼓励采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政府采购等活动中,鼓励实施推荐性国家标准。第三十七条 国家标准发布后,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技术委员会应当组织国家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工作。第三十八条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解释,国家标准的解释与标准文本具有同等效力。解释发布后,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发布之日起二十日内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解释文本。对国家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关具体技术问题的咨询,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者技术委员会答复。相关答复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第三十九条 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和服务、进行技术改造等,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第四十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国家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个人和单位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反馈国家标准在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技术委员会应当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相关国家标准实施信息。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应当及时对反馈的国家标准实施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实施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一)标准的实施范围;(二)标准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或者技术委员会应当根据实施信息反馈、实施效果评估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国家标准复审,提出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复审结论,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复审结论为修订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或者技术委员会应当在报送复审结论时提出修订项目。复审结论为废止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一般不少于六十日。无重大分歧意见或者经协调一致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公告形式废止。第四十四条 国家标准发布后,个别技术要求需要调整、补充或者删减,可以通过修改单进行修改。修改单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或者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程序批准后以公告形式发布。国家标准的修改单与标准文本具有同等效力。第四章 附 则第四十五条 《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1990年8月24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0号令公布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企事业单位参编标准方式与作用一、参与条件企业受邀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标准起草的条件:(一)企业在本行业内有影响力;(二)企业技术人才在本行业内有影响力;(三)企业产品在本行业内有影响力;(四)企业在本行业内有市场推广、市场占领的需求。二、参与形式(一)企业参与分类: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二)参与人员分类:编写人员(三)标准公开出版后的单位、人员排序原则:考虑对标准起草过程的参与程度。三、参与作用(一)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标准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美誉度。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可以提升企业在政府、行业、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影响力。(二)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原因!率先参与、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实施,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给外界或者客户的印象:凡是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其规模不一定排在行业前列,但一定在单品类或某些品类做到了最前列,在技术或工艺方面形成了自我特色。所以,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标准制定机构的沟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为跻身制修订标准队伍增加砝码。更为甚者,参与企业可以产生市场控制效应。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写入标准之后,可以采取拒绝许可、收取高额许可费、以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收取许可费、交叉许可、免费许可等方式来处理其在标准中的专利技术使用问题。(三)企业树立行业领导品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有利于企业树立行业领导品牌。(四)企业拥有规则的话语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表面看强调的是做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实质上,其还有另一深层含义,即谁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将拥有“话语权”,成为“领导者”。作为遵守者,只能被动跟随。“得标准”也许未必得天下,但“得标准”一定能成为破除各种各样技术贸易壁垒的“利器”。(五)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起草标准过程比较长,一般都是一年以上。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可在生产方面抢占先机,即: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一个参数的设定,可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走向。企业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发出了企业的声音,了解了标准核心内容,提前让客户知道产品或者行业动向,在投标中抢占市场先机。(六)企业涉标调整幅度较小在标准制定中能够建言建议,便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参编企业很少有为了满足标准而大动干戈、调整产品方案的举动。比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企业极有可能将自身的生产参数设定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七)企业赢取更高的发展平台通过参与和主导标准的制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前把脉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等。发出自身企业的声音,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抢占“制高点”,为自身企业的发展赢取更高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八)政府奖励和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建设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要么是高新技术企业,要么是技术中心企业或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单位,要么是新产品鉴定或评审企业,要么是创新试点企业等,也正说明了标准化恰是技术、专利和标准有机结合的过程。所以,政府倡导企业参与标准起草,给予鼓励、引导。1、政府奖励政府根据参与标准的不同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其中最高可达100万元。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承担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单位给予一定补助等。2、政府鼓励(1)政府招标:有些招标文件里,凡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或者入围;(2)政府资助:各地对参与标准起草的技术型企业,不同程度地资助发展;(3)政府评估:高新企业申报条件、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或者入围(九)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急剧增强在市场竞争中,比人脉、价格、质量的同时,客户更看重企业的形象、层面和合作前途。企业参与标准起草,证明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加强了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十)作为参编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时的技术要求之一:参加标准制订。有了标准起草经历,为职称评审加大了砝码。岗位晋升的要求之一:行业内技术知名或专家。有了标准起草经历,同样为岗位晋升加大了砝码。
  • 5项移动实验室相关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p  日前,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通知,对《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等5个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详细内容如下:/pp strong /stronga href="http://www.sac.gov.cn/sgybzeb/sytz_2175/201811/P020181121634097348765.doc" target="_blank"strong1、《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文件/strong/a/pp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的术语及定义、要求、试验方法等,适用于陆地使用的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移动实验室。/pp  该项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20171763-T-469,项目名称为《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首次制定。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沈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pp  “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件”是大气环境监测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源进行移动特性识别,建立规范移动特性参数和配备设施及设备等一系列特性条件,有利于保证移动监测车在移动中队污染源的检测效性,为推动国家环境移动实验室健康发展起作重要作用。因此,组织起草“ 大气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pp strong /stronga href="http://www.sac.gov.cn/sgybzeb/sytz_2175/201811/P020181121634121832663.docx" target="_blank"strong2、《工程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文件/strong/a/pp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检测移动实验室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运输、随机文件等,适用于建设工程检测用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制造、验收、使用。/pp  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103号),《工程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计划号:20171764-T-469)被列入此计划中,本标准由北京绿标建材产业技术联盟、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负责起草。/pp  迄今为止,国外尚没有专门关于移动实验室的标准颁布。该标准为工程检测移动实验室的首个技术规范,该标准的推动对工程检测移动实验室的行业发展将起到规范性的指导作用。/pp  a href="http://www.sac.gov.cn/sgybzeb/sytz_2175/201811/P020181121634146014479.docx" target="_blank"3、《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文件/a/pp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以下简称移动实验室)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适用于陆地使用的可进行地表水参数快速检测的移动实验室。/pp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正泰希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pp  随着我国对地表水现场检测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因此对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的采样、检测仪器等相关设备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作为地表水采样与检测一体化的移动实验室平台,制定统一、规范的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用于地表水现场采样与检测等显得尤为必要。为规范和加强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地表水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设备的生产及推广,指导该领域市场拓展的发展方向,加强地表水污染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地表水环境监管体系,最终实现保护我国地表水环境的目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了《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pp strong /stronga href="http://www.sac.gov.cn/sgybzeb/sytz_2175/201811/P020181121634170660292.docx" target="_blank"strong4、《移动实验室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文件/strong/a/pp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实验室在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方面的术语及定义、安全技术要求、环境技术要求、职业健康技术要求等,适用于理化分析检测的移动实验室,其他用途的移动实验室可参考本标准执行。/pp  本标准通过安全、环境和健康三个方面从实验室整体布局到内部细节规划对移动实验室的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使其能够降低或减少有害物质水平,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完善实验环境,建立长期、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本标准首次发布。/pp strong /stronga href="http://www.sac.gov.cn/sgybzeb/sytz_2175/201811/P020181121634194999351.docx" target="_blank"strong5、《移动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征求意见文件/strong/a/pp  本标准立围绕移动实验室数据质量保证全过程,在移动实验室结构、资源、过程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对提出了规范性管理要求,对提高移动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数据准确性、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适用于各类独立的移动实验室和有固定场所(包含有移动部分)的实验室,规定了对移动实验室活动进行能力评价的通用要求。/pp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计划,标准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负责起草,相关协作单位主要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实检测技术研究院、辽宁通正检测有限公司、沈阳紫微测试技术有限公司。/pp  据统计,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快速检测、气象监测、疾病检验检疫、电力设备检测、工程安全检测、计量等领域,处于监管的需要,这些行业对移动式实验室的需求较大,目前,在用的快检车、移动实验舱等在内的全国移动实验室已达10000余台,但目前我国由于未对移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与检验检测方法标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资质认定评审中没有对其进行评审的依据,移动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无法通过资质评审,使得多年来移动实验室仅用于筛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潜在的巨大作用。/pp  对移动实验室进行认可后,将大大提高移动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检验检测成本。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适应了认可事业的发展,填补了相关空白,预计能够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
  • 校园教学气象站-一款培养学生气象观察能力的中小学校园气象站2024天合直发/全+境+派+送
    校园教学气象站-一款培养学生气象观察能力的中小学校园气象站2024天合直发/全+境+派+送【型号推荐:TH-XQ3,一站式服务厂家选云境天合】校园教学气象站集现代科技与传统教学于一体,它拥有多种气象观测设备,如风向风速仪、温湿度计、雨量计等,能够实时监测校园内外的气象变化。通过这些设备,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风速的大小、风向的变化、温湿度的起伏以及降雨量的多少,从而对气象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气象站进行气象知识的讲解和实验。例如,在讲述风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操作风向风速仪,观察不同风速下风向的变化情况;在讲述降水形成原理时,可以利用雨量计记录降雨量,让学生们观察降雨过程中的气象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又有趣,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气象知识。一、产品简介TH-XQ3校园气象站是一款高度集成、低功耗、可快速安装、便于教学使用的科研级气象站。二、产品特点1.传输方式:GPRS,可选配有线传输;2.供电方式:市电;3.显示方式:1米*0.5米LED屏幕;4.硬件组成:传感器、立杆支架、设备箱、LED屏幕、采集器、云平台、玻璃钢百叶箱(内含干湿球温度计)、日照计、围栏三、技术参数1.传感器参数名 称测量范围分 辨 率准 确 度环境温度-40~60℃0.1℃±0.3℃相对湿度0~100%RH0.1%±3%RH 大气压力300-1100hpa 100hpa ±0.25% 光照强度0-200000Lux1Lux±2%风 速0~70m/s0.1m/s±(0.3+0.03V)m/s风 向0~360°(16方向)1/163°(1.0m/s)风 力 0-17级 1级 1级 雨 量≦4mm/min0.01mm±0.2mmPM 2.5 0-1000ug/m3 1ug/m3 ±10% PM 10 0-1000ug/m3 1ug/m3 ±10% 噪 声 30-120dB 1dB ±1.5dB CO2 0-5000PPM 1PPM ±40PPM±读数的3% 2.日照计:含60cm高度的支架3.围栏:材质:PVC;80cm高度,规格:4米x5米4.数据存储:不少于50万条5.功耗:202W6.生产企业具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生产企业具有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四、云平台介绍1、CS架构软件平台,支持手机、PC浏览器直接观测、无需额外安装软件。2、支持多帐号、多设备登录3、支持实时数据展示与历史数据展示仪表板4、云服务器、云数据存储,稳定可靠,易于扩展,负载均衡。5、支持短信报警及阈值设置6、支持地图显示、查看设备信息。7、支持数据曲线分析8、支持数据导出表格形式9、支持数据转发,HJ-212协议,TCP转发,http协议等。10、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11、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 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免费查阅网址,太实用了!
    据《新标准化法》第十七条规定“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标准免费公开已实施多年,但还是有一些质量人会在后台问认证君,这些标准哪里能查,怎么查。今天重发一份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免费查阅网址,方便大家查询。其中部分标准可免费下载,部分标准仅支持在线浏览。如有遗漏,欢迎底部评论区补充。1国家标准平台1.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该系统收录现行有效强制性国家标准1,989项。其中非采标1,350项可在线阅读和下载,采标639项只可在线阅读。现行有效推荐性国家标准35,315项。其中非采标22,481项可在线阅读,采标12,834项只提供标准题录信息。点击查阅: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index2.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国内所有的国家标准(5万多)、行业标准(4万多,其中电力DL行业标准2044项)、地方标准(4万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近8万)的查阅,提供大部分国家标准的在线阅读。点击查阅:http://std.samr.gov.cn/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登录国家标准委官网,通过右侧通道可以进入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标准化业务协同系统等。点击登录:http://www.sac.gov.cn/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通过服务入口可以进入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点击登录:http://www.samr.gov.cn/5. 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开通了国家标准信息查询频道,提供所有国标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查询,国家标准的在线阅读及部分下载,行业及地方标准部分能提供在线阅读。点击查阅:http://www.gov.cn/fuwu/bzxxcx/bzh.htm2行业标准1.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及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点击查阅:http://www.ccsn.org.cn/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国家、行业标准发布公告,随公告提供部分标准全文的免费阅读及下载。点击查阅:http://www.mohurd.gov.cn/bzde/index.html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供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企业标准标准在线阅读及下载。点击查阅:http://dls.cec.org.cn/zhongdianlianbiaozhun/4. 商务部商务部流通标准制修订信息管理系统,85项商业行业标准可下载(页面右侧):点击查阅:http://ltbzh.mofcom.gov.cn/ltbzh_index.shtml5.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查询系统,提供79项含强制性条文的标准文本免费阅读及770项标准题录信息的免费查询:点击查阅:http://gjkj.mwr.gov.cn/jsjd1/bzcx/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电总局标准信息查询系统,公开237项广播电视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可下载,其他标准提供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等信息:点击查阅:http://www.nrta.gov.cn/col/col2081/index.html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开粮油标准目录:点击查阅:http://www.lswz.gov.cn/html/zcfb/index.shtml8.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公开466余项行业标准,可免费下载:点击查阅: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9.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全文公开系统,61项推荐性国标标准,248项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可查询、浏览:点击查阅:http://www.cfstc.org/bzgk/gk1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网,公开林业行业标准1510项:点击查阅:http://www.forestry.gov.cn/lykj/1716/index.html11.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据检索平台提供12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下载服务:点击查阅:http://bz.cfsa.net.cn/db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体育标准化信息平台提供73项体育领域的国标和行标查询服务,其中国标可在线浏览,行标只有摘要信息:点击查阅:http://www.sport.gov.cn/zbzx/index.html13.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农业标准”板块随公告公开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目录,没有标准全文和下载服务:点击查阅:http://www.jgs.moa.gov.cn/nybz/14. 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平台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平台,提供1155条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免费阅读服务:点击查阅:http://jtst.mot.gov.cn/news/15. 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提供铁路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造价标准目录,没有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点击查阅:http://www.nra.gov.cn/jgzf/bzgf/16. 公安部公安部,信息公开板块——机构分类——科信局中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告中提供公安行业标准目录,没有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点击查阅:http://app.mps.gov.cn/gdnps/index.jsp#3地方标准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3万7千余项地方标准也正陆续公开(具体数目在不断变化)。截至目前面向社会公开地方标准的部分网址,方便大家查询。请复制到浏览器查看。1. 上海市地方标准776项,可免费下载全文:http://www.cnsis.org.cn/law/LawQueryServlet2. 天津市地方标准745项,可免费下载:http://60.29.186.229/wenxianpdf/c_gonggao4.asp3. 山东省地方标准3221项,可在线阅读:http://www.bz100.cn/member/standard/standard!getfreedb.action 4. 浙江省地方标准802项,可在线浏览和免费下载:http://db33.sinostd.com/stdlist.aspx5. 陕西省地方标准1032项,可在线浏览和下载:http://219.144.196.28/std/db_std.asp 6. 河北省地方标准提高标准的查询,大部分强制性地方标准可下载,推荐性地方标准只有目录信息:http://www.bzsb.info/7. 湖南地方标准1909项,可在线浏览:http://db43.hnbzw.com/StdSearch.aspx8. 江西省地方标准721项,可在线阅读和下载:http://www.jxbz.org.cn/list.aspx?nid=119. 广西地方标准1749项,只有目录、不能阅读和下载:http://bs.gxqts.gov.cn:8080/gxwsdt/wsbsdt/PublicSearch/SearchResult.jspx?pageCode=006&pageText=%E5%9C%B0%E6%96%B9%E6%A0%87%E5%87%86%E5%8C%96%E7%AE%A1%E7%90%86%E6%9F%A5%E8%AF%A210. 云南省地方标准943项,可在线阅读:http://222.172.223.74:8090/web/guest/-411. 甘肃省地方标准2437项,可在线阅读:www.gsdfbz.cn12. 青海地方标准1613项,只有目录,不能阅读和下载:http://125.72.41.89:8008/home/res/search?keywords=DB&page=
  • 节能自愿协议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日前,《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审定。  根据标准的定义,节能自愿协议是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与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自愿签订协议并实施的一种节能管理活动。标准规定,协议甲方为采用节能自愿协议方式实施节能管理的政府机构,可以是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乙方是执行节能自愿协议的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鹏程介绍,在节能工作领域,政府推动与自愿机制相结合,世界各国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近年来也将节能自愿协议等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新机制放在重要位置。尽管自愿节能协议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技术标准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项标准明确了节能自愿协议的基本程序,要求协议各方应对能效基准、节能目标、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按标准要求,能效基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效指数等指标。能效基准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应得到协议各方的共同确认。应通过协议乙方节能潜力评估,计算出协议乙方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各工序用能和能效指标等,并结合协议乙方历年能耗降低情况、节能计划等信息,设定节能目标。同时,节能自愿协议应明确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用以核算和评估节能自愿协议的节能效果。协议包括节能自愿协议各方、能效基准、实施周期、节能目标、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等主要内容。协议双方可选择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监督和实施能效基准确定、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等工作,第三方机构可作为协议丙方加入节能自愿协议。  根据审定意见,该标准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汤洁:​温室气体监测关键问题解析
    减污降碳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习近平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最近印发的《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我国2022年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随着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温室气体的准确监测与评估将成为降碳目标的根本前提。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城市项目的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市场逐渐增大,国产仪器研发力度也不断加大。为了了解当前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市场现状,以及相关监测设备的研发进展等,仪器信息网围绕“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与市场”主题开展约稿活动。本次我们邀请到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汤洁研究员,请他介绍温室气体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容如下:温室气体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气象局 汤洁近十年余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室气体监测迫切需求促进下,随着高分辨率光谱探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温室气体测量技术和设备,呈现迅速取代非色散红外法、色谱法等原有主流测量技术地位的趋势,其中最多见的测量仪器有:CRDS(光腔衰荡光谱法)、OA-ICOS(离轴积分增强输出光谱法)、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这三种技术均基于近/中红外的高分辨率吸收光谱的测量原理,具有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响应快速稳定、使用便捷等优势特点,前两种技术的特点为近或中红外激光光源的单吸收峰窄带光谱测量,后一种则为宽带多吸收峰中红外光谱测量,两者各自在光源强度和光谱稳定性上具有相对优势。国外已推出的商用仪器总体测量性能均能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欧洲综合碳观测系统(ICOS)的技术要求,因而在国内的许多科研业务单位已获得采购应用。但是,这些新仪器设备因其工作原理特点,在使用上需要特别注意以下2个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仪器的优势特点,获得精准的测量数据。首先是水汽干扰的问题。一般认为,高分辨率光谱测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区分不同物种的指纹光谱吸收,因而可以完全排除水汽等非目标物种的吸收峰干扰,但是实则并不尽然。根据文献报道,水汽(在近/中红外区吸收最强)对温室气体高分辨率光谱测量的干扰影响包括以下四种方式:1)稀释效应(即在计算温室气体物种的干空气混合比时,必须扣除水汽含量);2)水汽吸收峰的干扰;3)吸收峰展宽的影响;4)临近吸收峰展宽后的干扰。前两种干扰和影响的物理因素较为简单,而后两种干扰源自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光谱解析计算的影响较为复杂,尤其是对单吸收窄带光谱测量的技术而言,影响更为显著一些。这些干扰因素对于高精度温室气体测量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进气系统中加入除水器件,将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WMO在2015年曾建议将进气露点温度控制在-30℃以下(即水汽含量低于500ppm)。除水的方法有冷阱除水、溶蚀管除水、化学除水,三种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同位素体“盲视”(或“歧视”)问题。如,二氧化碳存在16O12C16O、16O13C16O、17O12C16O、18O12C16O等多种稳定同位素体,还包括14C等非稳定同位素体。不同同位素体的分子吸收光谱是不一样的,因此高分辨率光谱测量将不同种的同位素体作为不同的“物种”来测量,对二氧化碳而言一般是只测量16O12C16O,而对其它同位素体是完全“盲视”的。相对而言,传统的非色散红外法、色谱法技术不存在同位素体“盲视”(或“歧视”)效应,或者可忽略。由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碳-13同位素丰度受化石燃料排放等影响而存在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同位素体“盲视”效应的存在可能影响高精度温室气体测量结果,在温室气体标准制备、量值传递过程中,也需要格外重视同位素体“盲视”效应可能带来的系统性干扰和影响。除本文提及的三种高分辨率光谱温室气体测量技术外,国外还不断有新技术研发的报道,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也在密切跟踪国际最新技术的进展,自主研发国产测量仪器。作者衷心期待更加先进、可靠、自主创新的国产技术装备出现,为构建我国技术自主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做出贡献,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支撑,为我国“双碳”战略保驾护航。作者简介:汤洁 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气化学观测研究,2018年退休。曾作为归国留学生代表获江泽民主席接见,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二层次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在全球大气化学计划、全国环境学会、气象学会中担任学术任职,任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WMO-GAW)运行专家组(OG)成员和中方国家联络人,负责瓦里关本底台的国际援助项目和业务建设,先后4次赴南、北极科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译著一篇,编写国家标准2份及气象行业标准多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