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

仪器信息网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二)----做好检测工作中的校准

    本人过去一直从事检测技术工作,现从事质量管理,写了一点自己对技术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是开展第三方检测的前提,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163号)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版)的规定,通过认监委或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资质认定,即通常所说的CMA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实验室的CMA认定,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有许多的名词和术语,对初入门者,有些迷乱。第三方检测业务是高新技术服务业,是广大业务人员的舞台,想进入这个平台,就必须遵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加深对准则的理解,在此谈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个人认为,准则的条款中,我们必须抓住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个方面的一些主线,深入理解准则的要求,把问题理顺了,就会得心应手。其中一条主线,就是检测过程中的校准,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准曲线的校准、加标回收率的校准。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里作一些简要的介绍:[b]一、 仪器设备的校准及基本要求[/b] 对仪器进行校准、核查,是查明和确认仪器的性能符合应用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是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也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保证。 1.校准的要求仪器的校准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方法验证试验或检测前进行校准。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计校准包括波长校准、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准。2.校准的确认仪器的校准完成以后,应对校准的结果进行确认,确认仪器是否能干够满足检测标准规定的参数要求, 校准的结果,如校正值、校正因子是否得到合理的应用。 如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仪器的核查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精密贵重的或准确度要求高的仪器设备,应根据仪器的类别。应用经验制定核查的仪器计划。核查的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 仪器的核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品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是校准中的功能试验参数是否稳定,应是核查的重点。 4.校准/核查的文件记录要求[color=red][/color] 在完成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校准报告、确认的记录、期间核查报告)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二、[b]标准曲线的校准及基本要求[/b]1.标准曲线的定义标准曲线过去曾称校准曲线,表示仪器示值与对应测得值关系的曲线。 从定义上看,校准曲线应该是:在某量程范围内,仪器示值与修正值的关系曲线。一般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表示信号强度与含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color=red] [/color]一般讲,标准曲线的制作和确认都是检测技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检测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步骤。[color=red][/color] 2.标准曲线的绘制:(1)按分析方法步骤,通过实测浓度和仪器信号值的直线关系,确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测定上限。当测定上限低于方法的检测上限时,只能用实测的直线范围。 (2)绘制标准曲线的分析步骤应与样品分析相同,并且不少于5个浓度值。 (3)标准曲线绘制与每批测定样品同时进行,对某些分析方法的标准曲线的斜率稳定,批间误差较小,使用原制标准曲线时,应与样品同时测定2份中等浓度标样和2份空白的平行样。测得标准的浓度(减去空白)值与原标准曲线相对应的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分光光度法应小于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应小于10%,否则重新制作标准曲线。3.标准曲线的要求[color=#363636]应描述[/color]标准曲线[color=#363636]的数学方程式以及[/color]标准曲线[color=#363636]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至少作5个检测点(不包括空白)。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 )不应低于0.995,对于验证方法,相关系数(r )不应低于0.999。测试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应在[/color]标准曲线[color=#363636]的线性范围内。[/color][color=#3E3E3E] [/color][b]三、加标回收率的校准及基本要求[/b]1.加标回收的意义将已知质量或浓度的被测物质添加到被测样品中作为测定对象,用已知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所得的结果与已知质量或浓度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增量占添加已知质量或浓度的百分比(及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加标回收率是化学分析中最常见测一种质量控制手段,它可以反映出检测方法的系统误差。2.加标回收的作用做加标回收试验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二是,验证检测方法的精密度;三是,验证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3.加标回收试验的要求[color=#363636]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的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 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适合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适合点进行三水平试验。[/color]4. 利用回收率的校准[color=#3E3E3E] [/color][color=#3E3E3E]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样品)或水平测试样品含量测定时,需经回收率校正后,得出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变异系数)。这种结果,才具有完整的可溯源性或可比对性。[/color] 综上所述,只要做好检测中的校准,检测的数据质量才有保证。在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情况下,加上规范、科学的管理,符合检测实验室规范,通过CMA认证也是顺理成章的。

  • 【原创大赛】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一)---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确认

    很久没写过文章了,试一试写点东西,跟大家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啊。[align=center] 实验室管理之我见(一)---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确认[/align] 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是开展第三方检测的前提,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163号)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版)的规定,通国认监委或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资质认定,即通常所说的CMA认定。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实验室的CMA认定,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有许多的名词和术语,对初入门者,有些迷乱。第三方检测业务是高新技术服务业,是广大业务人员的舞台,想进入这个平台,就必须遵守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加深对准则的理解,在此谈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个人认为,准则的条款中,我们必须抓住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个方面的一些主线,深入理解准则的要求,把要素理解、理顺了,就会得心应手。在这首先介绍一条主线,就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种”确认”,简单来说,就是包括:[b]人、机、料、法、环、测[/b]等方面的确认。[b]一、 人员的能力确认[/b]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考核,提出许多要求,具体的讲,包括了人员的学历、专业、经历要求,内外部培训、考核要求、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核,仪器操作能力的考核。对具体的人员还有上岗证或职称要求,对于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人员经历能力的确认。这些确认,要求做好记录和档案。[b]二、仪器的确认[/b] 准则中除了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维护、管理等一些基本管理要求外,从质量和技术方面,主要是对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仪器经过法定部门检定或有资质的机构校准,还要对校准的结果进行确认,要确认仪器是否符合检测标准规定的应用要求。所有的一系列工作,我们也可以归结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仪器准确度、仪器精度以及仪器带来的不确定度的确认,可简称对仪器的确认。三、[b]原料耗材的确认[/b] 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工作,应用的原料耗材、试剂、培养基、对照品等等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准则中提出对原料耗材的采购、验收管理,可以理解为对原料耗材关键试剂等材料本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确认。[b]四、检测方法的确认[/b] 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合理正确应用,是检验检测工作的核心,也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一环。实验室必须准确应用检测标准, 合理选用检测方法。对于方法,一般可分为标准方法和非标方法。 通常对于国际或地区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行业规范, 一般称为标准方法,而一些检测机构新研究开发的方法, 客户制定的方法,企业标准或文章中的方法,称为非标方法。 准则规定,对于首次应用标准方法,要求进行方法验证, 验证是否能够正确的理解和应用标准方法,通常是进过重复性条件和复现性条件下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加标回收测定,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测量不确定的评定等指标进行验证,而对于非标方法,一般要进行方法的确认和验证,其中确认的内容,主要是对新方法进行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对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确认。 以上可以简要的认为是“检测方法的确认”,也就是能够准确应用检测方法的能力确认。[b]五、环境的确认[/b] 对于检测环境的要求,准则中也是很明确的要求,对于检测工作,不能有相互影响或干扰,比如说温度、湿度的不同,电离辐射、有气体的影响,或者试剂的挥发,都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为确保检测的质量,也需要对环境有要求,所以这就是检测环境的确认。[b]六、 测量溯源性与测定过程的确认[/b] “测”是指过程质量控制中为监控和保证产品质量而采用的计量器具、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测量溯源性与测定过程的确认。 测量溯源,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实验室绝大部分项目的检验检测结果都是通过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并与标准物质比较后获得的。 测定过程对于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测定过程中一些技术方法的应用,如空白试验、平行双样、加标测定、质控样品检测等等,通过对有证标准物质的检测、对保留样品的再测试、仪器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或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等方式,实施对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只有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测和确认,减少偶然误差和扣除系统误差,那么,检测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通过认证也就顺理成章。

  • 化学检测/校准实验室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上)(下)

    [b]化学检测/校准实验室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上)[/b]作  者:李云巧 李睿喆 胡俊华 王建东 张金萍 陈艳 满吉 王洪东机构地区:[url=http://www.gfjl.org/thread-133195-1-1.ht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url] 新华楷瑞(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华仪宏盛技术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重视,检测校准工作在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工作发展迅速,要求越来越高。分析仪器设备是化学领域检测校准实验室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应做好分析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技术管理外,分析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以及结果的确认,分析仪器的期间核查等内容是每个实验室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本刊特邀请化学计量领域权威专家李云巧老师从实际工作出发,围绕分析仪器的科学管理、检定/校准及结果确认.期间核查等内容,以系列文章连载的方式进行全面介绍.供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 实验室检测样品如何管理?

    实验室检测样品管理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一部分,个人认为还是不能忽视。前几天去参观某学校教学实验室突然冒出来的想法。1、实验室检测样品从收发、制备、测试和储存环境应符合标准规定或样品的要求。2、做好唯一性标识管理和检验状态标识管理,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在涉及的记录和其它文件中发生混淆,不会在检验过程中发生混淆。http://www.junlincn.com/uploads/allimg/120808/3-120PQ021270-L.jpg 3、检验样品流转中应严格履行入库登记手续,不得丢失、损坏。检验开始前,应有专人提取样本,确认其外观是否完好,并办理领取手续。4、检验结束后,应有专人负责样品检验后的处理工作,对体积大、价格昂贵且不需要进行破坏性检验的消防产品应保护检验样品的完整性,并考虑客户的利益,以确保样品不发生质量上的变化、丢失或损坏。需要使用备样时必须做好备样启用的手续和相关记录。

  • 检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

    实验室的样品管理是贯穿于整个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重点部分,是检测过程中的必须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其管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决定这检验检测报告是否公正和客观。因此,加强实验室样品管理对机构计量认证、行业认证,实验室自身能力建设、以及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首先样品管理要能够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明确样品管理的程序,并且能在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质量手册》等相关质量体系文件。其次样品管理应建立起来唯一性标识,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样品编号程序,可根据不同部门,样品种类,样品来源等进行分类编号。样品一旦进入了实验室就应当确定其唯一性编码。还有就是要严格审查样品的状态,明确接收和检测状态,并且能够切实做好样品的储存和清理工作。合理运用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对于样品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样品管理是LIMS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LIMS应该动态记录样品从到达实验室到检测结束直至用户取回样品或由实验室处置的全过程。样品进入实验室时,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记录样品到达的时间、样品当前状态、是否与描述或规定的条件有偏离。LIMS应该采用条码等方式对样品进行标识,并保证样品标识的唯一性以方便样品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的传递和查询。LIMS应该提供样品存放位置和条件的信息。如果可能,应通过识别样品性质、材质等特性,自动的分配符合存放条件的存放位置。实验样品的领用、归还应在LIMS中进行记录,可以通过条码扫描的方式进行领用和归还操作。对于超过留样日期需要进行处置的样品,系统中应记录处置的方式、处置日期等信息。

  • 检测实验室如何做好仪器的期间核查?

    检测实验室如何做好仪器的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是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有哪些方法和步骤?影响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仪器设备的示值准确是一个关键因素,虽然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中给出了检定或校准周期,但人们无法保证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为此,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第5.5.10条规定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由此可见,通过期间核查可以提高检测质量的可靠性,减少出错的风险,是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列出实验室期间核查设备清单实验室首先要识别哪些仪器设备需要做期间核查,并列出清单。 仪器设备是否需进行期间核查,应根据在实际 情况下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出现问题的严重性及可能带来的质量追溯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需进行期间核查。 通常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设备的稳定性:对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的设备, 应进行期间核查。2)设备的使用状况和频次:对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经常拆卸、搬运、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故障率高或曾经过载或怀疑出现质量问题的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3)校准数据分析:根据对历年来校准数据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来判断是否应进行期间核查。 那么哪些设备可不进行期间核查呢?一般对稳定性好的设备、使用频率低的设备、带有自校功能且 每次实验前均进行自校的设备,化学分析仪器每次带标样做,可不考虑进行期间核查。

  • 实验室如何做好采购管理?

    [font=宋体]任何机构都需要一些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保障自己核心产品高质量地投放市场。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我们是提供服务的,核心是数据结果,数据结果是以报告的形式发出的,但像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耗材、备品备件、校准服务等,需要从外部获得。这些[/font][font=宋体]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果的有效性,[/font][font=宋体]是检验检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验室活动密不可分,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font][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如何做好采购管理?[/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一,应明确购买、验收、存储要求。a)购买的要求,应明确对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如对设备配置的要求、质量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如对检定/校准报告的要求、分包的要求等,应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是具体的、清晰的。b)验收的要求,我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如何验收,与供应商沟通时应予以明确,每个产品和服务都应明确验收准则,比如,[/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实验室应对其品名、规格、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包装、贮存、数量、合格证明等进行符合性检查或验证。[/color][/font][font=宋体]有家机构与供应商商议,不以设备安装验收作为验收准则,而是以设备检定/校准满足检验检测要求作为验收准则,从设备性能和参数方面可以完全控制设备的质量。[/font][b][font=宋体]c)[/font][/b][font=宋体]还应考虑存储条件要求,试剂耗材、标准物质存储是有条件的,存储条件不满足,会导致变质、失效、污染,应满足存储条件。[/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二,应做好对供应商的评价。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会对实验室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做出选择,最好的方法就是评价。可以这么理解,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交付时间,甚至是服务态度会经常波动、时好时坏,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自己数据结果的有效性,其价格影响我们的运行成本,其交付时间会影响到我们完成任务的周期。我们就应根据表现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结果应采取措施,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用于指导下年度产品和服务的采购。供应商评价要素至少应包括:资质、能力(渠道)、质量、价格、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内容。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要求。[/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三,实验室应重视采购工作。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贯穿检验检测的全过程,渗透到了各个环节,只要是有实验室活动,就有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日常工作中,采购申请、采购审核、采购审批、实施采购等流程很长,大宗采购还需最高管理者审批。如果管理不顺畅,就会牵扯很大精力,影响业务进程、增加采购成本等。所以,实验室应重视对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font]

  • 企业实验室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企业实验室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align=center]闫 力[/align]【摘 要】实验室是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整个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文中从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源头建设、预防为先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预防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新思路。【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实验室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 实验室安全工作越来越成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实验室工作开展得如何, 实验室效益发挥得如何,一切均要以实验室安全来保障。实验室安全是企业生产检测、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然而,我国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实验室应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危险气体管控、化学试剂管理等方面管理入手,做好制度和防范措施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很好的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及类型分析(一)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众多实验室内, 经常使用到各类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品和毒性物品, 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室使用各类放射源, 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进行, 有的实验会排放有毒气体或废液,与此同时, 有的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的特点, 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一些化学类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 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 存在着很多火灾隐患,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有必要对实验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灾性事故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忘记关闭电源, 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 温度过高 二是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 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 引起火灾 三是,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 导致线路发热 四是,火种管控不到位, 接触易燃物质。爆炸性事故爆炸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违反操作规程, 引燃易燃物品, 进而导致爆炸 二是,设备老化, 存在故障或缺陷, 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 遇火花而引起爆炸。毒害性事故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违反操作规程, 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 造成误食中毒 二是,设备设施老化, 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 酿成中毒 三是,管理不善, 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 引起环境污染 四是,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 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 引起环境污染。(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企业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普遍重视产量和经济效益, 往往忽视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普遍重视仪器设备的投入更新,却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环保设备的配置,主要是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实际上, 安全在于预防,“防患于未然”远胜于出现安全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事前防范措施做到位,事中做好管控,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结果, 做好预防工作尽管要有成本,但远低于出现安全事故后的补救成本。企业对于实验室安全意识的缺乏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对实验者缺乏系统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缺乏安全设施,现场安全警示不明显,安全责任不明确等等诸多问题。安全意识一旦缺乏,常常会出现不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现象,安全也必将成为问题,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仪器设备,重则伤人害己,给企业财产和检测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备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普遍存在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全面,有些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适应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另外,在一些企业在执行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被执行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成为摆设,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四)安全监管缺位,安全责任不明确企业实验室安全工作一般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次, 实验室类别、层次纷繁复杂, 日常管理往往归属于不同部门, 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管往往由于部门间的推诿扯皮而流于形式。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企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些实验室即便是有也是随意指定,没有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没有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利,安全管理人员形同虚设,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立统一领导, 分工合作, 各负其责的立体监管体系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保证。(五)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且数量不够,缺乏安全投入因资金紧张以及一些企业领导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一些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也有一些实验室虽已配备,但相关设备使用或闲置的时间太长,早已老化失效或无法正常使用,消防安全通道长期被占用或被上锁,当真正遇到安全事故时起不到安全保障作用,给实验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另有一些企业在新建实验室时,因建设资金紧张、对实验室安全考虑不周等原因而压缩或削减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使得新建实验室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突出表现在,安全设施陈旧, 线路老化、防火功能差, 缺少漏电保护装置 安全设施失去应有功用, 如灭火器失效等 一些产生“三废”物质的实验室缺乏净化装置 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未安装防护设施或未物理隔离。上述情况表明, 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安全工作的严峻性, 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笔者认为, 实验室安全工作应作为实验室的第一要务常抓抓紧。实验室安全问题应引起企业各阶层高度重视!二、如何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安全源于思想意识针对企业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着重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强化安全观念、加深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责任,健全安全机构, 安全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安全问题涉及财产和生命, 来不得半点马虎。实验室应树立安全就是责任的意识, 实行安全“零容忍”制度, 使所有检测人员真正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应覆盖全体工作人员。大力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而且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不留死角不遗漏一个人员。在实践中,我们将实验室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一一罗列,分析风险大小,每周组织进行重点跟踪检查,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验室运转情况的实际需要,配齐相关实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努力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决不能让实验室带病上岗运转。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操作竞赛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规范作业意识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创造一个时刻重安全、处处保安全的企业实验室安全氛围。(二)做好重点防护, 注重源头管控实验试剂和毒性化学品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重点监控的两个重要环节。针对此类实验物品,应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危化品专柜管理制, 全部统一管理, 制定严密的监管流程, 按照“统一审批购置, 统一存放使用, 统一报废处置”的三统一原则进行管理。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大多会用到氮气、氧气、氢气等高纯气体。这些气体,一般浓度都很好。作为操作人员,应及时了解试验用气体的特性,做到操作规范,科学预防。对气体钢瓶的存放,要按照实验室气体使用通则严格管理和领用。钢瓶的存放应分类存放,避免暴晒。对于气体管路应加强维护和检查,特别是阀门连接部位应作为检查重点。一旦发现泄漏,应按作业规定,及时进行排查处理。化学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都较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实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要按无机物、有机物、氧化剂、还原剂、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跃性顺序分类存放,生物培养剂按培养菌群不同分类存放,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类药品试剂应分开存放;属于危险化学药品中的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由专人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申请、审批、登记签字制度。实验用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品管理的规定办理。对使用危险品进行实验的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操作方法的指导。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物品由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统一负责管理,实验室危险物品的保管、领用等必须是二人以上同时监控,配置专用的危险物品室(储藏柜)。实验室使用的煤气炉、酒精炉等能放出明火焰的炉具,都应有安全防范措施。在实验室内不允许储存汽油及其它易燃物品,特殊情况需要储存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报请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实验用电炉应指定专人统一管理,严禁使用实验室电炉烧水、取暖。使用电炉时不得在其附近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人员不得远离现场。实验室所配备的各种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干燥、阴凉、容易看到和取拿方便的地方。工作人员均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保养方法。消防器材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发现报废或失效,应立即维修或更换。(三)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度的建立 管理,离不开管理体系和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如何来建立实验室安全体系?一是,识别实验室安全工作流程、管理内容、工作环节等因素。二是,依据识别的因素,根据实验室工作任务量多少,组织机构大小等,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以实验室主任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在每一个实验室设置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三是,建立健全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经常性的评估制度执行效果,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可以有效建立起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建立后,就要严格执行,对实验室每一个检测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做到制度深入人心,人人规范遵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控制和消除措施。对于实验室无力整改,难度较大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申请给予解决。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电和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实验室按规定应安装的电气设施。若发现电线严重老化、绝缘层破损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维修。严禁超负荷用电。不许拉接临时电线,当突然停电时,应随即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开关,以防来电时因无人照管发生的意外事故。仪器、设备的电源插座要安装牢固,插头应接地良好,以防因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过热而引发事故。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和规范管理来养成实验室安全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制,每个员工对本岗位安全负具体责任, 建立起纵横互联、上下协调的安全网络, 避免实验室安全管理盲区。真正做到 “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二是,建立完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对涉及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工作, 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流程, 应尽可能避免因不懂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安全问题。结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企业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规范实验室工作的操作流程,并付诸落实和实施。(四)以人为本,预防为先检测人员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直接操作者和使用者,也是事故发生时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对检测人员的管理是重点。如何做好检测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企业实验室安全问题, 做好预防工作, 同样有重大意义。健康、安全及环境作为一种核心价值, 预防在于从未知危害, 到了解危害, 发展防护措施, 到预防危害, 预估危害, 预设防护, 是科技发展的同时, 健康、安全及环境价值的一个平行演进过程。预防是要做好事前评估,不再是事后补救, 不只是优先事项,而是一种核心价值。有了这样的安全理念, 再从制度、组织、人力、设备、标准、培训等方面做好预防, 那么安全问题就能尽可能减少。如果运行机制也一时无法改变, 但建立“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准则,实实在在的做好一些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较为规范的安全防范流程, 也可以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好。规范操作,照章办事是杜绝事故的有力保障。凡是事故离不开违章操作,据不完全统计,违章作业占事故的70%。因此,杜绝违章作业,是抓住关键少数。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会接触到酸、碱、有毒气体、易燃气体等危机人身安全的操作。这样必须要求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熟知操作物质的特性和反应机理。在进行试验时会出现哪些不利的副反应,出现危险时,应有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三、结语安全无小事,安全警钟要长鸣。总之,企业应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常,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以人为本,常抓不懈,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构建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科研检测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重要支撑。【作者简介】闫力,男,1976---。电工程高级工程师、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二十多年。

  • 【原创大赛】实验室质量监督管理之我见

    [size=10.0pt]实验室质量监督管理之我见[/size][align=left][size=12.0pt]实验室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或测试程序操作,从而确保实验[/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室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但是需要定期进行质量监督。确保人员具有从事检测工作的能力满足规定要求,因此谈谈我们实验室所理解的质量监督[/size][/align][size=12.0pt]首先质量监督主要适用于涉及对检测工作有影响的各个环节。[/size][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主要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质量监督员应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并经实验室经理授权。[/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员应重点监督检测人员的检测方法、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在[/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培训人员,监督内容可参考质量监督检查表。[/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对不符合的工作,质量监督员应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按《不[/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进行处理。[/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员应每次将监督的情况详细记录在质量监督报告上[/size][size=12.0pt],[/size][size=12.0pt]并交给相关测试技术负责人[/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或实验室经理审核。[/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但不局限于以下:[/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a.[/size][size=12.0pt]人员资格及资格保持: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对新进人员重点监督其操作的情况。[/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b. [/size][size=12.0pt]熟悉作业指导书及执行情况:检测员是否能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执行,并形成记录。[/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c.[/size][size=12.0pt]检测方法的符合性:检测的依据、方法是否适用,是否现行有效和受控;当检测依据发生变更时,是否组织学习,必要时是否进行试验、设备补充、作业指导书更新。[/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d.[/size][size=12.0pt]设备操作情况:检测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维修、保养是否有记录。检测员是否熟练,能否正确处理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e.[/size][size=12.0pt]环境、设施的符合性:温湿度控制是否有记录,设施配置是否合理和维持是否有效。[/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f.[/size][size=12.0pt]样品标识情况:样品标识、样品流转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管理和记录是否规范。[/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g.[/size][size=12.0pt]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消耗性材料的验收是否按相关验收规范执行,效果如何。[/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h.[/size][size=12.0pt]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原始记录填写是否完整有效,是否按规定的方式修改记录,是否有备份。[/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I,[/size][size=12.0pt]数据处理及判定:是否按要求在数据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是否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判定。[/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j.[/size][size=12.0pt]不确定度评估情况:对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k.[/size][size=12.0pt]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报告的内容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数据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计算数据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准确。[/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a.[/size][size=12.0pt]现场观察[/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b.[/size][size=12.0pt]验证测试[/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c.[/size][size=12.0pt]查阅报告[/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d.[/size][size=12.0pt]其它适当方式[/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的频次[/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由实验室技术负责根据测试项目和人员情况,确定质量监督的频次、被监督人员和[/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被测项目。制订《[/size][size=12.0pt]年质量监督计划表》,计划中应包括监督的内容、时间等。[/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发现会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问题时,监督员有权立即停止工作[/size][size=12.0pt],[/size][size=12.0pt]由检测员立即纠正。情况较严重或现场无法立即纠正的,由监督员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说明纠正的方法和完成时限。检测员在未完成纠正前,不得开展类似的检测工作。[/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意见输入相关文件。[/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实施监督工作,具体监督的对象和内容由质量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确定。[/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在实施质量监督与被监督人员发生争议而无法确认时,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向实验室经理汇报,由实验室经理裁定争议。[/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采取的纠正进行验证,当能证明不合格已消除时,可以继续检测工作。[/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监督员应将完整的质量监督过程和结果填入《质量监督记录表》中,并将记录归档。[/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对纠正情况进行跟踪[/size][size=12.0pt],[/size][size=12.0pt]同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监督和控制。[/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对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必要时应进行针对性的内部审核。[/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质量监督有效性评价[/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由实验室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监督员的监督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a[/size][size=12.0pt].监督员是否能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b[/size][size=12.0pt].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措施是否有效。[/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c[/size][size=12.0pt].前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再次发生。[/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d[/size][size=12.0pt].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体系运行、技术运作中是否发生。[/size][/align][align=left][size=12.0pt][color=black]个人小结: 实验室质量监督主要是监督人员能力及相关实验活动的符合性,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质量监督活动,形成日常操作,确保结果准确。[/color][/size][/align]END

  • 攻略: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攻略: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吧?因为它直接用于提供检测结果或辅助检测进行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重要的检测工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产。但是,你知道如何才能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吗?下面iLab智慧实验室将结合广大用户的仪器设备管理经验做几点分享: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171529_597240_3115333_3.jpg一、仪器设备的保管对于仪器设备保管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并且要做好设备仪器的分类工作,详细内容包括下面这七点:1.要认真做好各类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试验仪器要专人管理。2.对精密仪器要分类,各仪器要定期标定检测。3.做好各类仪器的使用、移动及检定记录。4.没有正常手续任何仪器不得外借。5.仪器要规范存放,保持清洁整齐。6.领用归还仪器要检查有否损坏,发现损坏立即上报,并及时修复。7.实验人员负责仪器的日常保管工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171530_597241_3115333_3.jpg二、仪器设备的维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稳定、可靠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要注意防尘、防潮、防霉、防晒。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确保仪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坏。对于仪器设备维护方面,主要是以下5点:1.实验人员使用仪器前,应熟悉其性能、原理及操作程序,严禁违章操作。2.非实验人员不得使用仪器。3.实验人员除按周期检修外,还应不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状况,发现不正常的仪器要及时检修。4.非计量检测或维修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调整移动仪器。5.按周期维修的设备,到期必须及时保养或修理,不得随意延长使用时间。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171531_597242_3115333_3.jpg三、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当产品质量仪器设备使用到一定时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仪器的准确度和量值可溯源性,要有计划地组织各使用部门对产品质量检验仪器、检测项目做出各检测参数的溯源性测量和不确定度值的评定或进行周期检定加以校准。1.仪器设备必须制定并记录维修、检定周期时间表。2.各种仪器设备必须由试验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配合检定人员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将合格标识贴于仪器明显位置。3.新购仪器设备入库前必须检查,库存过期的仪器必须重新检定后方能使用。4.凡是失准或无合格证的仪器设备,一律禁止使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171533_597243_3115333_3.jpg总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十分细致繁琐的工作,只有认真做好产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才能有效地把握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 【原创大赛】企业实验室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企业实验室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align=center]闫 力[/align]【摘 要】实验室是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整个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文中从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源头建设、预防为先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预防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新思路。【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实验室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 实验室安全工作越来越成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实验室工作开展得如何, 实验室效益发挥得如何,一切均要以实验室安全来保障。实验室安全是企业生产检测、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然而,我国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普遍存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实验室应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危险气体管控、化学试剂管理等方面管理入手,做好制度和防范措施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很好的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及类型分析(一)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众多实验室内, 经常使用到各类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品和毒性物品, 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室使用各类放射源, 有的实验要在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进行, 有的实验会排放有毒气体或废液,与此同时, 有的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的特点, 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一些化学类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 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 存在着很多火灾隐患,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有必要对实验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灾性事故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忘记关闭电源, 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 温度过高 二是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 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 引起火灾 三是,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 导致线路发热 四是,火种管控不到位, 接触易燃物质。爆炸性事故爆炸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违反操作规程, 引燃易燃物品, 进而导致爆炸 二是,设备老化, 存在故障或缺陷, 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 遇火花而引起爆炸。毒害性事故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违反操作规程, 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 造成误食中毒 二是,设备设施老化, 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 酿成中毒 三是,管理不善, 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 引起环境污染 四是,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 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 引起环境污染。(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企业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普遍重视产量和经济效益, 往往忽视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普遍重视仪器设备的投入更新,却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环保设备的配置,主要是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实际上, 安全在于预防,“防患于未然”远胜于出现安全事故后的“亡羊补牢”。事前防范措施做到位,事中做好管控,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结果, 做好预防工作尽管要有成本,但远低于出现安全事故后的补救成本。企业对于实验室安全意识的缺乏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对实验者缺乏系统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缺乏安全设施,现场安全警示不明显,安全责任不明确等等诸多问题。安全意识一旦缺乏,常常会出现不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现象,安全也必将成为问题,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仪器设备,重则伤人害己,给企业财产和检测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备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普遍存在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全面,有些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适应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另外,在一些企业在执行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被执行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成为摆设,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四)安全监管缺位,安全责任不明确企业实验室安全工作一般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层次, 实验室类别、层次纷繁复杂, 日常管理往往归属于不同部门, 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管往往由于部门间的推诿扯皮而流于形式。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企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些实验室即便是有也是随意指定,没有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没有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利,安全管理人员形同虚设,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立统一领导, 分工合作, 各负其责的立体监管体系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保证。(五)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且数量不够,缺乏安全投入因资金紧张以及一些企业领导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一些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也有一些实验室虽已配备,但相关设备使用或闲置的时间太长,早已老化失效或无法正常使用,消防安全通道长期被占用或被上锁,当真正遇到安全事故时起不到安全保障作用,给实验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另有一些企业在新建实验室时,因建设资金紧张、对实验室安全考虑不周等原因而压缩或削减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使得新建实验室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突出表现在,安全设施陈旧, 线路老化、防火功能差, 缺少漏电保护装置 安全设施失去应有功用, 如灭火器失效等 一些产生“三废”物质的实验室缺乏净化装置 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未安装防护设施或未物理隔离。上述情况表明, 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和安全工作的严峻性, 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笔者认为, 实验室安全工作应作为实验室的第一要务常抓抓紧。实验室安全问题应引起企业各阶层高度重视!二、如何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安全源于思想意识针对企业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着重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强化安全观念、加深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责任,健全安全机构, 安全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安全问题涉及财产和生命, 来不得半点马虎。实验室应树立安全就是责任的意识, 实行安全“零容忍”制度, 使所有检测人员真正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应覆盖全体工作人员。大力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而且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不留死角不遗漏一个人员。在实践中,我们将实验室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一一罗列,分析风险大小,每周组织进行重点跟踪检查,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验室运转情况的实际需要,配齐相关实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努力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决不能让实验室带病上岗运转。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操作竞赛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规范作业意识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创造一个时刻重安全、处处保安全的企业实验室安全氛围。(二)做好重点防护, 注重源头管控实验试剂和毒性化学品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重点监控的两个重要环节。针对此类实验物品,应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危化品专柜管理制, 全部统一管理, 制定严密的监管流程, 按照“统一审批购置, 统一存放使用, 统一报废处置”的三统一原则进行管理。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大多会用到氮气、氧气、氢气等高纯气体。这些气体,一般浓度都很好。作为操作人员,应及时了解试验用气体的特性,做到操作规范,科学预防。对气体钢瓶的存放,要按照实验室气体使用通则严格管理和领用。钢瓶的存放应分类存放,避免暴晒。对于气体管路应加强维护和检查,特别是阀门连接部位应作为检查重点。一旦发现泄漏,应按作业规定,及时进行排查处理。化学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都较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实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要按无机物、有机物、氧化剂、还原剂、生物培养剂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分类存放,盐类中按金属活跃性顺序分类存放,生物培养剂按培养菌群不同分类存放,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类药品试剂应分开存放;属于危险化学药品中的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由专人加锁保管、实行领用申请、审批、登记签字制度。实验用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品管理的规定办理。对使用危险品进行实验的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操作方法的指导。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物品由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统一负责管理,实验室危险物品的保管、领用等必须是二人以上同时监控,配置专用的危险物品室(储藏柜)。实验室使用的煤气炉、酒精炉等能放出明火焰的炉具,都应有安全防范措施。在实验室内不允许储存汽油及其它易燃物品,特殊情况需要储存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报请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实验用电炉应指定专人统一管理,严禁使用实验室电炉烧水、取暖。使用电炉时不得在其附近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人员不得远离现场。实验室所配备的各种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干燥、阴凉、容易看到和取拿方便的地方。工作人员均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保养方法。消防器材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发现报废或失效,应立即维修或更换。(三)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度的建立 管理,离不开管理体系和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如何来建立实验室安全体系?一是,识别实验室安全工作流程、管理内容、工作环节等因素。二是,依据识别的因素,根据实验室工作任务量多少,组织机构大小等,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以实验室主任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在每一个实验室设置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安全管理和检查工作。三是,建立健全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经常性的评估制度执行效果,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可以有效建立起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建立后,就要严格执行,对实验室每一个检测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做到制度深入人心,人人规范遵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控制和消除措施。对于实验室无力整改,难度较大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申请给予解决。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电和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实验室按规定应安装的电气设施。若发现电线严重老化、绝缘层破损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维修。严禁超负荷用电。不许拉接临时电线,当突然停电时,应随即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开关,以防来电时因无人照管发生的意外事故。仪器、设备的电源插座要安装牢固,插头应接地良好,以防因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过热而引发事故。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用制度和规范管理来养成实验室安全习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制,每个员工对本岗位安全负具体责任, 建立起纵横互联、上下协调的安全网络, 避免实验室安全管理盲区。真正做到 “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二是,建立完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对涉及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工作, 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流程, 应尽可能避免因不懂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安全问题。结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企业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规范实验室工作的操作流程,并付诸落实和实施。(四)以人为本,预防为先检测人员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直接操作者和使用者,也是事故发生时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对检测人员的管理是重点。如何做好检测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企业实验室安全问题, 做好预防工作, 同样有重大意义。健康、安全及环境作为一种核心价值, 预防在于从未知危害, 到了解危害, 发展防护措施, 到预防危害, 预估危害, 预设防护, 是科技发展的同时, 健康、安全及环境价值的一个平行演进过程。预防是要做好事前评估,不再是事后补救, 不只是优先事项,而是一种核心价值。有了这样的安全理念, 再从制度、组织、人力、设备、标准、培训等方面做好预防, 那么安全问题就能尽可能减少。如果运行机制也一时无法改变, 但建立“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准则,实实在在的做好一些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较为规范的安全防范流程, 也可以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好。规范操作,照章办事是杜绝事故的有力保障。凡是事故离不开违章操作,据不完全统计,违章作业占事故的70%。因此,杜绝违章作业,是抓住关键少数。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会接触到酸、碱、有毒气体、易燃气体等危机人身安全的操作。这样必须要求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熟知操作物质的特性和反应机理。在进行试验时会出现哪些不利的副反应,出现危险时,应有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三、结语安全无小事,安全警钟要长鸣。总之,企业应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常,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以人为本,常抓不懈,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构建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科研检测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重要支撑。【作者简介】闫力,男,1976---。电工程高级工程师、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二十多年。

  • 【原创大赛】实验室设备管理之我见

    [color=black] 实验室设备管理之我见[/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 为了确保实验室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对检测结果质量输出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并同时用于指导、管理和维护实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保证检测[/color][color=black]结果的有效性。[/color][color=black]设备管理范围适用与[/color][color=black]所有用于检测、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测量软件)的采购、验收、使用、核查、维护保养、修理、降级与报废以及它们的标识和档案管理。以下介绍我们实验室设备管理具体做法。[/color][align=left][color=black]设备管理主要有技术负责人[/color][color=black]负责监督[/color][color=black]设备程序的[/color][color=black]执行[/color][color=black],设备管理员执行及相关人员协助实施[/color][/align][color=black]1.[/color][color=black]购买与验收程序[/color][align=left][color=black]实验室将需要购置的仪器列入固定资产申请表中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查后,最后由[/color][color=black]实验室最高[/color][color=black]管理者进行核准;所定购的仪器设备运抵时,实验室技术[/color][color=black]负责人及[/color][color=black]设备管理员须仔细检查[/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确定该设备是完全符合所订,检查其外观,功能,尺寸,并确定所有的附件及相关的文件(如使用指南、保修单、校准单、发票等)齐备无缺。[/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仪器设备安装后,设备管理员或其指定人员按照标准要求对设备的外观和性能进行验收。按仪器到货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化学实验室仪器编号规则:[/color][/align][color=black]QACXXX,XXX [/color][color=black]为流水号;物理实验室仪器编号规则:[/color][color=black]QAYYXX,YY[/color][color=black]为仪器类型,[/color][color=black]XX [/color][color=black]为流水号。[/color][align=left][color=black]对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将退回供货商,或待改进后重新验收。[/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对具有计量溯源要求的仪器设备需安排最初校准,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验收和初次校正后,指定人员须填写仪器验收记录。[/color][/align][color=black]2.[/color][color=black]仪器设备档案和清单[/color][color=black]设备管理员或其指定人员给仪器指定一个本实验室登记号并贴在仪器上或包装上,仪器设备相关数据要建立仪器档案。设备档案中须包含文件及数据设备管理员保存实验室的仪器清单,并应及时更新。[/color][color=black]3.[/color][color=black]设备的保养[/color][align=left][color=black]设备必须在规定的环境下安装以及运行。[/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经培训合格的员工方可操作设备,使用前须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使用完须进行清洁并放回原位。设备必须按保养程序或说明书进行定期检查及清洁,以确保其正常使用。[/color][/align][color=black]所有员工只能按照测试要求使用仪器,不能用作测试以外的用途。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color][color=black]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实验室必须确保正确地更新原有的修正因子[/color][align=left][color=black]对于辅助性的工具,定期检查维护(检查外观和功能)一次并予以记录。[/color][/align][color=black]4.[/color][color=black]设备故障处置[/color][align=left][color=black]一旦设备出现反常,有关测试人员须停止使用该设备,并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汇报。[/color][/align][color=black]在证实后,应将故障设备清楚地标上黄色停用标记(附录[/color][color=black]1[/color][color=black])并隔离,并向[/color][align=left][color=black]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报告,立即联系[/color][color=black]厂家或者代理商等安排[/color][color=black]修理服务。[/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实验室技术[/color][color=black]负责人[/color][color=black]须检查由该设备参与的测试的正确性,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color][color=black].[/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当故障设备修复后,应再作一次完整的仪器性能评估以确保该设备回复正常[/color][/align][color=black]并可开展运作。故障及维修情况应记录于仪器设备档案里,并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核实。[/color][color=black]5.[/color][color=black]设备报废[/color][align=left][color=black]凡经整修后仍无法修复正常运作功能或校准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或修理费用超过总费用的[/color][color=black]30%[/color][color=black]时,该设备可以考虑报废,并贴红色报废标识。设备管理员于核实情况后,在仪器档案中注明“报废”及报废原因,交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批准后交由最高管理者审核后,实验室按报废流程处理。[/color][/align][color=black]6.[/color][color=black]设备外借[/color][color=black]根据设备操作的需要,设备允许暂时外借到其它部门,仪器负责人员必须填写《仪[/color][color=black]器外借记录》并经由实验室[/color][color=black]技术负责人[/color][color=black]确认后方可借出,当设备返还时,应对[/color][color=black]其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符合要求,如果有任何损坏、故障或修理情况,应[/color][color=black]执行[/color][color=black]相关[/color][color=black]要求。[/color][color=black]个人小结:[/color][color=black]规范[/color][color=black]好[/color][color=black]实验室设备管理,[/color][color=black]形成有效措施并执行,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还能[/color][color=black]确保[/color][color=black]测试数据准确高效,节省设备维修成本等。[/color]END

  • 如何做好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检验检测分包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和有意义,是检验检测机构在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充分利用资源基础上,来保证更好地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分包的描述:“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老版的国际标准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对分包检验和分包实验室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实验室由于未预料的原因(如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或暂时不具备能力)或持续性的原因(如通过长期分包、代理或特殊协议)需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有能力的分包方,例如:能够按照本准则开展工作的分包方。”分包实验室的管理与控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于ISO/IEC17025)规定来实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分包检验检测工作,正确选择和评价分包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如何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关键。

  • 【原创大赛】实验室做好管理并不难?

    【原创大赛】实验室做好管理并不难?

    前言实验室管理是检测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话题,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的声誉,下面就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重点做些回顾。1. 实验室管理体制 实验室管理体制其实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法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标准方法及原始记录是实验室的基本准则。一般质量手册是实验室的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补充、而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过程等就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他们的关系是逐层分解、层层细化的。就犹如一个“人字塔”,一般的管理体制是如下的框图,他们是根据体系而来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200946_507294_1954597_3.jpg2. 人员结构 实验室人员是体制的执行者,结构的划分直接影响到管理的程度,人员不但要合理还要责任划分明确,管理人员过多容易造成干活的少说话的多导致人员浪费,管理少的话不用说了执行的肯定不够全面。同时人员责任划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大部分实验室因为责任不明确而引起“扯皮”事件。导致管理的混乱。一般的实验室都会有一个管理者同时下面分有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部门负责人、设备安全员、监督员等也是比不可少的。人员结构一般也是用图示来表达的,不但能够说明人员的职责还能说明各岗位间的关系。人员结构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200958_507295_1954597_3.jpg3. 管理的流程 流程是一种管理的指导,主要是告诉执行者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般的这种流程的顺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实验室体系不同流程也是各不相同,在实验室体系运行当中各流程的人员责任划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201002_507296_1954597_3.jpg4.体系执行监督实验室管理运行状况的良好程度一般是靠监督来完成的,通过监督能够发现体系的偏离程度。一般的监督可分为外部审核、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外部审核自然是上级单位的监督、而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则是实验室内部的监督,为此大部分实验室在内部指定有内审员和监督员,内审员是通过对体系各要素的全面审核来发现问题、而监督员则是日常工作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内审需要定期进行,由内审组长组织,内审需要内审员成立内审组,对各要素进行监督。主要是看大的目标是否偏离;监督员是日常的监督,重点对基层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5. 体系管理的“CEO”实验室体系管理的“CEO”一般是主任,他是实验室目标和执行的总设计师。每年的管理评审就是CEO与各执行者的最高层沟通,通过管理评审对实验室管理的偏离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进行改进。保证实验室管理做好做到位。总结从上看出实验室管理并不难,主要是由制度、能执行、监督到位就好。最后,希望各实验室都能够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使实验室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

  • 【原创大赛】检测实验室“精益生产”流程化管理简介

    [font=宋体]“精益生产”并不陌生,很早就引入中国制造业企业,但真正用在检测实验室的“精益生产”少之又少,本人前几年有幸听过一家上海检测公司老总的讲课,身为一个实验室管理者真是受益匪浅,自那之后自己也便将“精益生产”慢慢融入实验室日常管理之中,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下。[/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什么是[/font]“精益生产”,在此不再赘述。检测实验室实行“精益生产”的目的,是让检测实验室成为“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流水线“工厂”,我讲讲在日常管理中我是怎么推广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首先,要在实验室推广[/font]“精益生产”管理,必须统一所有人的思想,不管是实验室管理层还是基层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把自己当成“工厂流水线员工”,分工明确,划分区域,责任到人;[/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其次,真正的做好[/font]“[/font][font=宋体]5S[/font][font=宋体]”管理,让实验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要把[/font][font=宋体]5S[font=宋体]贯彻到位;[/font][/font][font=宋体]第三,[/font][font=宋体]制定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流程,从实验室接到样品到后面出报告,每一步都要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包括每一步要用到的标准时间以及整个过程的总时间;[/font][font=宋体]第四,[/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可视化看板管理,上可视化在线[/font]LIMS[font=宋体]系统(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一样),可实时观察实验室进度、工作量、业务量等;[/font][/font][font=宋体]第五,[/font][font=宋体]PDCA[font=宋体]管理,以组为单位,每天上班前进行白板开小会,安排布置工作,下班前做工作总结;[/font][/font][font=宋体]第六,[/font][font=宋体]及时解决标准化流程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保运行。[/font][font=宋体]以上只是总结出精髓,具体实施的时候每一步都要做很多的工作,牵扯到很多的问题,有疑问可发帖询问。[/font]

  • 实验室做好管理评审,要注意新版准则的这些变化

    [color=#333333]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17) 8.9.1明确规定:“实验室管理层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包括执行本准则的相关方针和目标”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4.5.13也明确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 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 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 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开展有效的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对保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公平和公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olor][b]1、实验室管理评审[/b][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就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为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实验室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活动。[/color][color=#333333]1.1 管理评审的目的[/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标准和外审的要求, 还应成为实验室管理体现持续有效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实验室管理评审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实验室管理体系的业绩, 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 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 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 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color][color=#333333]1.2 管理评审的组织[/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实验室应当编制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 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结果报告。实验室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 应组织与实验室管理评审输入相关的各个部门或岗位人员参加。实验室管理评审应做好记录, 并对评审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对提出的改进措施,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或岗位人员启动有关工作程序,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进工作, 并对改进结果进行跟踪验证。[/color][color=#333333]1.3 管理评审的输入[/color][color=#333333] 做好实验室管理评审材料的输入, 是保证实验室管理评审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一般来说, 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1)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2)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 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 4) 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5)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6)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7)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8)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9)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10)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11) 资源的充分性 12)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13) 改进建议 14) 其他相关因素, 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color][color=#333333]1.4 管理评审的实施[/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通常采用开会研讨的方式开展, 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亲自或委托管理者代表主持召开。与会人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体系管理人员、实验室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岗位人员。会议按照管理评审计划通知的内容进行汇报, 与会人员要针对汇报事项进行讨论、评价, 同时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 会上及时决策。最后由会议主持人进行总结, 并形成决议。会上做好签到和会议记录。[/color][color=#333333]1.5 管理评审报告编写[/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报告是管理评审有效性和评审输出的体现。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组织体现管理人员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内容一般包括:评审目的、内容、依据、日期、参会人员、对输入材料的分析、质量方针、目标的修订、下一年体系工作的计划及对改进活动提出的明确时间安排与要求。报告一般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实验室评审报告所形成的决定和建议应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措施的有效性应进行验证。[/color][color=#333333]1.6 管理评审后期跟踪[/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组织实施后, 还应该做好对管理评审后期的跟踪, 以确保管理评审效果。管理评审后期跟踪事宜主要包括:1) 评审报告的编写、审核、批准及下发 2) 管理评审的结果应输入实验室计划, 包括来年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的制订 3) 实验室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岗位人员应按评审报告决议进行质量改进, 并纳人纠正或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工作 4) 质量管理部门应和质量负责人一起做好管理评审后纠正或预防改进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5) 改进措施若涉及文件更改, 则应按“文件控制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发放 6) 管理评审报告和有关记录应按规定收集整理并存档备查。[/color][b]2、如何开展好实验室管理评审[/b][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即是实验室自我完善、改进、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的重要管理手段, 也是实验室顺利通过相关外部审核的基础。笔者认为只有实验室管理者支持、全员理解加之实验室管理评审与实验室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结才能开展好实验室管理评审。[/color][color=#333333]2.1 管理者支持[/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不是普通的工作检查, 而是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的自我评价、改进的有效手段。它是站在更高的层次, 从全局的角度做出决策。因些实验室领导对该活动的支持尤为重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会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参与积极性, 也能确保管理评审活动的正常开展。[/color][color=#333333]2.2 全员理解[/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入及后期的改进涉及实验室正常运行涵盖的生产、管理及改进等各个环节。因此实验室全员对开展管理评审的理解尤为重要, 要确保大家理解管理评审是在做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 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从而让实验室全员真正接受和理解管理评审, 做到全员参与。[/color][color=#333333]2.3 管理评审与实验室活动结合[/color][color=#333333] 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及时发现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实验室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或不足, 寻求改进机会。所以这就需要全员在日常的经营工作中记录好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 提出改进建议。质量负责人收集这些意见后, 与管理者集中讨论, 提出综合性的改进建议。这些建议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质量。[/color]

  • 【资料】-浅谈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

    【资料】-浅谈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

    [i]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5年第2期[/i][b]浅谈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b][i]李丹,黄福有,胡波[/i]摘要:标准物质对量值传递和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检测实验室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标准物质。本文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实验室管理标准物质的具体经验,探讨了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标准物质的管理。关键词: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 管理0  前言 标准物质是检测实验室用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实现量值传递的重要工具。标准物质的量值经过权威方法测量,或由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协同定值,具有很高的量值准确度。目前,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检测质量控制。如何对标准物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物质的作用,成为许多检测实验室面临的课题。本文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实验室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标准物质的管理进行探讨。1  标准物质的采购 购买标准物质时,应首选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当国产的标准物质确实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方可考虑购买进口标准物质。应该收集有关标准物质生产和经销单位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评估,制订出标准物质提供者名录,并经过审查和批准。 标准物质的购买可由业务部门根据需要提出购买申请,也可以由标准物质保管人根据库存情况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予以购买。2  标准物质的验收对所购买的标准物质,应当进行必要的验收。主要内容包括:数量和品种是否与购买要求一致 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有无证书 是否在证书声明的有效期内 从外观上进行判断,如装于安瓿瓶内的溶液有无沉淀、变色、分层等异常现象。 从国外进口的标准物质,还应与国产标准物质进行比对实验。如购买进口的含 54 种成分的挥发性有机物混和标样,可以选取其中的某几种成分,分别与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生产的单组分标样进行比对实验,若比对结果达到要求,则可认为该进口混标质量合格。 3  标准物质的保存 标准物质应有专门的存放地点,予以明确标识,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应制订一份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清单和领用记录,领用时予以登记。通常用安瓿瓶装的液体物质可存放在泡沫盒内,固体物质存放在干燥器内密闭保存,钢瓶装的标准气体应该用金属链固定。当标准物质证书或说明书上有存放要求 (如避光、低温等) 时,应按指定的要求保存。标准物质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须立即清理,并予以适当标识,不得继续使用。用于质控的标准样品,其证书由质量管理室统一保管。 4  标准物质的使用标准物质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日常检测中绘制工作曲线时,应尽可能使用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配制工作标准。进行重要样品的检测(如仲裁样品) 或进行重大质量活动(如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时,应该插入标准样品进行分析。平时的日常检测工作中也建议尽量使用标准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日常分析中难以采集平行样进行质量控制的项目,如悬浮物、油类等,应该经常利用标准样品进行控制。平时开展频次较低的检测项目,检测时也应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控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时,建议使用标准溶液作为加入物质。 研究新方法或进行方法验证时,必须包含有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实验的内容。检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时,应用标准物质核查其准确度。对于无法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尽量利用标准物质进行定期校准。对于半定量的检测设备(如应急监测设备),也应定期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以维持设备的正常状态。 质量管理室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标准样品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的技术档案,作为员工工作绩效的一项评价依据。5  标准样品检测结果的评价 标准样品检测结果的评价,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 直接按照证书给出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如对 pH 值标准样品的检测。当检测结果与标准值之差小于或等于证书提供的不确定度时,认为检测结果合格,否则就不合格。该法仅限于单次测定或重复测定次数很少时的评价。 (2) 按照 En 公式进行进行评价。若对标准样品进行了多次重复检测时,可以先计算出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 x ±u,然后与证书上提供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 A ±U 进行比较。[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1/200701061400_37934_1613333_3.jpg[/img]6  结束语 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实验室应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标准物质在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原创大赛】浅谈实验室检测样品管理

    浅谈实验室检测样品管理实验室最终产品是测试报告,而测试报告是以测试样品为依据,如果样品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文件指引,实验室人员没有明确岗位职责并执行下去,测试样品的接收,识别,流转,存储和保留等处理就显得混乱不堪,给测试带来风险,因此检测样品的管理非常重要。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公司产品及其购买原材料等化学测试,属于客户认可的企业内部实验室。测试产品类型不多,测试项目有限,人员紧凑,在广东珠三角区域比较普遍。为了确保实验室对检测样品的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报废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没有引入LIMS系统下,完全靠人员执行。检测样品管理如下:1.样品接收本公司IQC,工程等部门提供必需的检测样品并填写《化学测试申请单》、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时,应检查样品状态、描述是否与检测申请单上的内容一致,是否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 样品量是否符合测试要求,如发现不符合情况,或样品不适用于检测标准,或样品量不够等 ,应记录不符合项,并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向申请方进行询问和确认,样品管理员对样品与測試申請單核對無誤后应在测试申请表上签名并确认收样日期并交给技术负责人最终确认(或实验室主管等),表示该检测项目已受理。並對測試樣品实施识别管理及拍照。若樣品与測試申請單还有不符合之處,需要及時与客戶聯繫進行修改/修正測試申請單或退回樣板等,聯繫方法可以是當面口頭,電話或電郵溝通等,依据程序文件《客户要求和合同评审程序》及《检测工作管理程序》执行。 2.检测物品的标识在与客户完成检测样品交接后,样品管理员登记来样信息(紙檔或者電子檔),对送检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并在检测样品上粘贴樣品標識卡,针对化学测试在其样品标识卡勾收样完好並簽名 3.检测物品的处理及检测样品的制备3.1拆樣人員對收到的样板需要拆分的進行拆分,如有需要將會提供樣品拆分單(成品/新產品由技術負責人提供樣品拆分單,舊部件由資料管理員打印拆分單)。並對拆分好的測試樣品做好標識转移给检测人员,並在樣品標識卡上勾在檢,並簽名.而對於不需要拆分的金屬,膠料原料,無需烘幹的液體等直接交给检测人员,由他们在樣品標識卡上勾在檢並簽名.所有化学样品的制备应遵循检测标准或工作指引的规定和要求。3.2样品制备完后放入指定待测样品区域并完成交接。在检测工作开始前,如果检测人员发现样品有异常、或与提供的要求不符、或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测有疑问时,应及时反馈给申请方,取得进一步的说明,并作好记录。3.3所有样品在存贮、处置、检测、传递时,样品的编号及标识不得改变,对不同检测状态的样品分区存放,相关人员应小心处理,严格遵守有关样品安全防护和处置的规定,防止样品出现不正常失效、损坏或丢失3.4检测后的物品应由检测人员退回已检物品贮放区,相关资料应妥善存档. 4.样品的存留及处置4.1样品应储存于仓库内指定区域内或者样品架上,由样品管理员管理;对于交叉污染的样品,应分开存放,确保不被污染。样品室环境应符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如温、湿度要求等),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对环境条件加以维持、监控和记录。样品贮存条件应达到客户提出的要求。在保管期间应注意防潮、防过热、防火和防机械破坏,确保保存环境符合样品保存的要求.以证实检测物品贮存始终是符合客户要求的,以保护样品的状态和完整性。4.2 如客户无特殊要求,檢測後對沒有數或者沒有疑問的樣品在實驗室保存一個星期以上,如果存在疑問或者有數的樣品在實驗室保存一個月以上。需要退板的樣品在測試完成后測試無數據或無疑問時樣品管理人員即可按要求進行退板,無需退板的樣品過了保存期后由樣品管理人員進行處理。对於客户取回或按照客户要求留样,应由客户进行签名确认,實驗室將保存、退回及抽查信息記錄并记录4.3.樣品的報廢拆分需要在實驗室特定區域,要按照不同材質進行分類,並且貼上標識加以有效區分.4.4 留样备份4.4.1当需要对检测样品分样留存备份时,样品管理员应与客户同时对备份样品安排留样封存。并在物品上注明“备份”标识。封存的备样应按照双方约定的存放条件由实验室保存。4.4.2当需要对所封备样启封检测时应经客户和实验室双方同意,必要时应在双方均在场时共同启封。启封后样品应尽快安排检测,避免样品变质退化。5.样品的保密5.1检测样品流转过程中,检测各阶段的检测人员应对检测物品的保密承担责任;检测人员应对检测物品的保存、安全、保密、完好负责,实验室主管对在检期间的检测样品管理实施监督。5.2当客户送检样品是保密产品时,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时,应确保样品的状态,保密印章等是否完好并拍照,记录下每个样品的唯一性编号,对照客户提供的样品转移单。注明为保密产品交给检测人员测试。测试完成后,检测人员需将检后的样品及附件退回给样品管理员保管。样品管理员核对检后样品信息,确认无误后,填写样品转移单,退回给客户或其指定人员。5.3检测物品在受检中不允许无关人员参观。相关技术资料不允许无关人员阅览和带离检测场所。5.4涉及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的检测样品本实验室一律不做留样处理,其资料和被检样品完全退回客户。END

  • 【原创大赛】如何才能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原创大赛】如何才能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前言实验室是对产品进行检测的地方,但是它还有保证人员安全的责任。只要有实验就存在一定的危险,为了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我们必须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常识人人掌握作为实验室人员必须了解检测所存在的危险性,尤其是新进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正真的保护自己,当然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02_528517_1954597_3.jpg图1— 新员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了解试剂的性质以保证安全操作2. 制定制度有法可依员工掌握了相关的安全知识但是思想意识应该提高,有了约束才能更好的执行。实验室一般会制定出制度供员工执行操作,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加严格执行安全操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04_528518_1954597_3.jpg图2—安全制度张贴在工作区域能够时时提醒大家3. 设备标识要做好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不可能时刻注意到设备操作中的危险,为了保证员工能够了解不同设备所带来的危险我们会在设备的危险区域张贴标识,以 提醒员工操作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05_528519_1954597_3.jpg图3— 危险设备上做张贴的安全标识4. 防护用品天天戴提高意识安全第一,员工在操作时不能只是注重结果,安全意识应该牢记身上,时刻佩戴防护用品,这个是保证安全地基本方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10_528520_1954597_3.jpg图4 — 佩戴防护用品进行操作5. 消防器材配备好有了安全的防护知识和意识,现场没有应急设施也是不行的,这是提供安全的保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11_528521_1954597_3.jpg图5—实验室安全的排气罩6. 消防器材使用要学会,做好预防更重要消防器材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员工必须能够掌握实际的操作手法,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专门人员和部门来授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比较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13_528524_1954597_3.jpg图6—消防安全部门专业人员负责消防器材的培训7. 前期预防靠监督日常监督是实验室做好预防的重要手段,监督可以时刻提醒员工做好安全防护,同时能够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整改。能够有效防护,做好前期预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231517_528526_1954597_3.jpg图7 — 实验室定期监督能够有效做好预防总结安全是每个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不但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家人负责。做好安全管理不但是实验室领导层的工作也是我们检测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安全操作,人人有责!

  • 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内务管理如何理解?

    内部管理是实验室内部事务的管理。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包括日常安全因素、消防安全、设备操作安全、人员安全因素等。但也有检测行业自身安全工作的特点,有危险化学品、易毒品,使用时应做好安全保护,如刺激眼睛、皮肤、粘膜、易吸入、对皮肤有害,需要非常小心操作,操作时应戴手套或护目镜。还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采取安全或防护措施,以满足储存条件。在内部管理中,首先要考虑安全因素。其次,应考虑环境因素。化学空容器、过期和报废化学品(放置点)将在检验和检测过程中产生。废气和废液的排放(储存点)、在处理剩余样品时,应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为确保及时处理,各机构基本联系具有危险化学品处理资质的机构进行集中处理,签订服务合同,并做好处理记录。三是考虑职业健康安全。随着全社会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关注,国家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础。任何组织都应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负责,并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以防止对员工造成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流程包括外出抽样、检验分析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需要考虑,需要注意。第四,实验室活动区域的控制要考虑。RB/T214-20174.3.对实验室内务管理提出要求,控制实验室活动区域有三种措施。(1)有效隔离不相容的实验室活动区域;如有机无机检测、微生物检测分析等,不相容的实验室活动应有效隔离,实验室布局应合理。(2)应采取措施防止干扰或交叉污染;实验室内有大量流通样品等物品,应摆放有序,避免交叉污染;人员流动应合理,不得相互干扰。与工作相关的办公室应尽量安排在最近的距离,以避免毫无意义的行走。(3)影响实验室活动区域控制的进入和使用;恒温恒湿区、清洁区等小区域应有控制要求。实验室活动区、办公区等大区域应相互隔离,不得随意进出。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并做好记录。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实验室的现场管理。实验室现场管理不仅是一个需要做好的课题,也是一个困扰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在此,建议采用“5S”的现场管理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内部秩序。“5S”方法在日本发明。他们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更注重现场管理,并采用“5S”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①分类:区分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要的物品。目的: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消除混放、混料等管理错误事故。②整改:将必需品的位置和顺序摆放整齐,并明确标注。目的:不要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生产安全。③清理:清除现场垃圾和污垢,清除作业区剩余物料。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清洁明亮。④清洁:制度化、规范化、整改、清洁、维护成果。目的:坚持整理、整改、清洁的做法,使其保持清洁。⑤素养:每个人都按规则操作,按规则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每个人都成为受过教育的人。目的: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实验室内务管理关系不仅体现了机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而且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室内务管理不容忽视。

  • 你知道该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吗?

    你知道该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吗?

    不得不说,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社会需要的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把理论知识通过人的实践能力转化为直接服务社会的人才。实验室作为素质教育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那么自然,实验室的管理是搞好实验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承担着服务一线的工作。作为一名实验员,下面我就将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几点实验室的管理心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11_594944_2928242_3.jpg第一点: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好实验室,各类实验仪器,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关于如何科学地管理仪器设备,主要有这几点:1、在仪器设备、消耗品的存放上做到有系统、有条理,进行分类保管。特别对于易燃、易爆物,应专门存放在单独的地方,以防发生危险。2、加强对仪器的定期保养与维护工作,对损坏的教学仪器,应尽快维修,应设立仪器维修与保养记录册,每次维修与保养都要记录在案。3、建立实验室仪器借还制度,设专门登记表,内容包括:借还的时间、仪器编号、名称、借还数量和完好情况等情况。4、对使用期已满,使用功能基本丧失,无法修复或虽然修复但费用太大的仪器设备,应作报废处理。5、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认真填写实验室日志、实验室使用记录,收集存放有关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实验报告、有关实验室工作的文件、以及书籍。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12_594946_2928242_3.jpg第二点:节约耗材少浪费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耗材的使用和消耗。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益,如何有效、合理的管理耗材,做到节约少浪费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多注重节约少浪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选购器材,避免闲置浪费;2、注意实验后的多余耗材回收,减少开支;3、重视学生分组,控制取用耗材量,把用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总之,实验耗材的使用应提倡节约少浪费,最大程度地有效发挥实验室的效益。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14_594948_2928242_3.jpg第三点:安全工作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中实验室管理着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危险物品。如果操作不当,及易引起人员伤害事故、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安全工作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实验室应该严格推行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工作中的疏忽大意,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如有问题应及时维修,否则不能用于教学实验;2、实验课前应做好学生安全教育;3、张贴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4、协助任课老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配合工作;5、要做好防火、防触电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等消防器材;6、加强防盗措施,安全保卫工作,下班时应关好水电、门窗。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把危险杜绝在眠芽之中。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14_594950_2928242_3.jpg第四点:提高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实验室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工作。要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经常和各兄弟院校和实验设备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参观实验设备和成果展览。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新实验仪器,更能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改进。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15_594951_2928242_3.jpg第五点:学会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验室里要管理的的试剂成百上千,乱扔乱放很容易导致各种化学试剂之间产生反应。单靠人工及Excel表格的记录很难管理这些试剂,所以实验室管理员需要与时俱进,学会依靠智能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实验室管理。这样既可以做到节约成本,又可以使实验室更加干净整洁。现在市面上很多各种实验室管理软件,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软件的情况,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款软件,iLab智慧实验室。大家可以参考类似的软件,然后向老板反应,这样有利于实验室管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5/201605261720_594953_2928242_3.jpg作为一名实验人员更应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把实验室工作岗位做到最好,相信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 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吗?

    合理处置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物质,但是,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处置不当,那么就有可能对实验室和其它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实验室一般会用特定的容器并划定特定区域来储存,同时还会选择有资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而对于废液的泄露也是比照试剂破碎的方式进行的。做好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安全问题发生,我们会在实验时给学生们配备齐全防护器具,比如,胶鞋、袖套、手套、防护目镜、防毒面具等,并要求他们在实验时都必须佩带。当然,我们实验室还配置了常用的紧急洗眼器、药箱、牛奶等,也会安排人员定期对玻璃器皿进行检查,看是否有破裂、缺口等现象。做好安全点检像我们实验室,每天都会在下班前做好安全点检的工作。主要是根据日常罗列出的各个地方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进行点检,确保做好电力、火源、水源、气体、安全照明等检查。另外,我们还设定了每个月需要点检的内容,加强可以地区的排查,力争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倡导MSDS这点我觉得也是相当重要,因为,实验室不是每个人都是化学专业毕业,同时对各试剂的特性及急救措施都掌握的很到位的。像我们实验室,会安排全体人员轮流对实验室中的MSDS进行讲解、倡导,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加深大家印象。这样,学生们的头脑中就会有处置办法,如果真的不幸碰到安全问题,也不会慌,知道如何应对了。试剂耗材的管理、领用、使用要求因为,安全问题很大部分都与试剂耗材的使用有关,所以,我们实验室对这一块管理很严。为了做好试剂耗材的入库、领用,我们还采用了一款免费的软件,i-Lab进行管理。同时,我们还会对学生们进行化学试剂/危险品存储、管理等安全方面的培训。小结实验室安全管理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者时刻注意,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因为没有发生就觉得不可能发生,在实验室工作不容易,一定要记得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

  • 检测/校准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

    [align=center][b]检测/校准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b][/align][font=宋体][size=12px][color=#868686]来源:[/color][/size][/font]中国计量测控网[b]一、设备管理依据[/b]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起草发布的作为对检测/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基础。准则内容包含了检测/校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是各个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测/校准活动的依据。准则对设备的要求集中体现在5.5条款,同时4.14内部审核、4.15管理评审、5.2人员、5.6测量溯源性等条款中也有对设备的要求。实验室应按照准则中对设备的要求,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建立设备管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并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做到设备的规范管理。  [b]二、设备的配备[/b]  CNAS-CL01之1规定,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校准(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即实验室应根据检测/校准相应标准或方法的要求,配备正常开展检测/校准所需的所有设备。  设备的配备一般包括提出采购申请、编制采购计划、设备采购、设备验收和建立设备台账5个部分。  (1)采购申请:检测/校准专业室根据业务开展需要,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并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并报设备管理部门。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理由、技术参数、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等。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采购申请进行评审,将评审情况报实验室领导审批。  (2)计划编制:设备管理部门将审批通过的设备采购申请统一编制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3)设备采购: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设备采购计划对拟采购的设备进行招标,并组织进行招标评审,对厂家的资质、信誉、售后服务及设备的质量、价格等进行对比评审。招标评审完成后,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期限交货验收。  (4)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厂家、设备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开箱、安装调试和技术验收。对有特殊安全防护要求的设备,还需由安全管理部门参与验收。  (5)建立台账: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人员须建立设备台账。台账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使用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入账日期、设备原值等信息。 [b] 三、设备日常使用管理[/b]  实验室应做好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实验室应授权专门人员操作设备,使用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设备使用部门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等第三层次文件,使用人员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等,并填写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失准时,应停止使用,将设备隔离、加贴标签以防误用。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设备使用人员等未经授权不可私自拆装设备。维修完毕的设备经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设备缺陷或失准对之前的检测/校准造成影响的,还应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对于无法维修确需报废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实验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b]  四、设备标识管理[/b]  CNAS-CL01之4规定,用于检测和校准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件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CNAS-CL01之8规定,实验室控制下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设备标识分为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等内容 设备状态标识分为“合格”、“限用”、“禁用”3种,分别用绿、黄、红3种颜色表示。  合格标识:经检定或校准,确认符合技术规范规定使用要求的设备,应贴合格标识。  限用(准用)标识:存在某些缺陷,但在限定的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设备,应贴限用标识。实验室应标注限制使用的范围,以免误用。  禁用(停用)标识: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或超出规定周期而没有送检或送校的设备,应停止使用并予以隔离,贴禁用标识。只有当设备通过修复,并经校准或检测表明设备可正常工作,方可撤换禁用标识,重新投入使用。

  • 【原创大赛】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控制之我见

    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控制之我见[font=SimSun]对实验室用于检测的设施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检测环境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使实验室保持整洁、有序、卫生,为检测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font][font=SimSun]设施指实验室区域内适合于检测工作实施的空间,包含检测区域、办公区域、工作台以及其它特殊用途的区域。[/font][font=SimSun]环境条件指适合于检测工作的条件,包含但不仅局限于电力、通风、照明、温度、湿度。[/font][align=left][font='新細明體','serif']我们需要[/font][font=SimSun]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检测人员在规定的区域内[/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和[/font][font=SimSun]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鉴别和监控环境条件[/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font][font=SimSun]做好环境清洁和内务整理。设备管理员[/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负责[/font][font=SimSun]对实验室环境监控设施进行管理。技术负责人[/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负责[/font][font=SimSun]组织建立设施的各项环境条件[/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font][font=SimSun]监督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措施的实施。实验室经理[/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负责[/font][font=SimSun]确保需要的检测设施。确保实验室设施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font][/align][align=left][font=SimSun]文控管理员负责所有设施和环境条件记录的保存。[/font][/align][font='新細明體','serif']具体[/font][font=SimSun]运作程序[/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内容如下:[/font]1.0[font=SimSun]设施和环境条件的建立[/font][font=SimSun]根据检测技术规范要求,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建立适合于检测活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提出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的申请,经实验室经理批准后实施配置。[/font]1.1 [font=SimSun]实验室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紧急喷淋装置,以保证人员在受到强酸、强碱等试剂和溶剂伤害时能迅速的冲洗掉,以确保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font]1.2 [font=SimSun]实验室应配置急救箱,如有任何安全意外产生,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报告,并立即采取必要处置措施。[/font]1.3 [font=SimSun]实验室内应于方便、明显处配置灭火器,以备出现火灾时使用。[/font]1.4 [font=SimSun]实验室应提供足够的、不间断的、平稳的电力系统,包括[/font]UPS[font=SimSun]、稳压电源、保护开关和接地系统,并提供足够的、符合仪器和检测要求的电源插座用于仪器和检测。[/font]1.5 [font=SimSun]实验室的空调电源、检测工作电源、照明电源应由独立电路供应。实验室的面积应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应为工作设备和所有必要的辅助设备和仪器保留存储空间,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所有测试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需要。[/font]1.6 [font=SimSun]实验室装配通风设施如抽风机、空调等,使实验室的温湿度符合规定要求,并应每天进行点检,记录于《实验室温度[/font]/[font=SimSun]湿度记录表》内。[/font]1.7 [font=SimSun]实验室应维持充分的适合于工作实施的照明设施,窗户应安装窗帘等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到仪器或影响检测工作。[/font]1.8 [font=SimSun]检测区域应配备足够的工作台面和必要的设施并维持适当的间隔以进行检测工作,并尽量减少混乱。[/font]2.0[font=SimSun]环境条件的监控[/font]2.1[font=SimSun]检测标准中对环境有要求时,要按要求对环境进行监控和记录。化学实验室的监控区域有天平室、[/font]ICP[font=SimSun]测试室、[/font]GC-MS[font=SimSun]测试室和样品室,要求温度控制范围为[/font] 18-25[font=SimSun]℃,湿度控制范围为[/font]20%-70%[font=SimSun];物理实验室的监控区域有样品区、测试区、燃烧区要求温度控制范围为[/font] 21-25[font=SimSun]℃,湿度控制范围为[/font]20%-70%[font=SimSun];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上午[/font]9:00[font=SimSun]之前,下午[/font]3:00[font=SimSun]点检查温湿度(燃烧区除外,燃烧区只需要测试时才做记录),记录于《实验室温度[/font]/[font=SimSun]湿度记录表》;当温湿度超出上限或下限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其改善方法:调节空调或抽湿机过段时间后再进行点检,直到温湿度恢复到控制范围后才能重新开展工作,同时记录温湿度超出范围时的时间点与恢复到控制范围时的时间点。技术负责人每天分别对不同的监控区域进行审核并签名。[/font]2.2 [font=SimSun]用于检测的设施如场所、能源动力、照明、空调和消防设施应通过目视检查监控来确保满足预期的检测要求和日常安全管理要求。[/font]2.3 [font=SimSun]对于不兼容的供电、温度要求或活动区域,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避免相互交叉影响。[/font]2.4 [font=SimSun]如发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不符合检测要求时或影响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执行文件《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要求。[/font]2.5 [font=SimSun]实验室应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外来人员未经实验室经理同意,不得任意进出;如有工作需要,在经过实验室经理批准后方可在指定人员的陪同下进入相关检测区域,并登记在《外来人员出入登记表》。[/font]2.6 [font=SimSun]实验室内应依工作性质的不同[/font], [font=SimSun]明显标示区别本实验室的设施配置。[/font]2.7 [font=SimSun]实验室产生的检测废弃物、废液分类存放于废物桶内,统一进行处理。[/font]a .[font=SimSun]属于化学品前处理产生的有害废弃液体的,应收集在废液桶中,由其按相关规定收集一定数量后,联络被政府机构批准的有资质的回收商,回收处理。[/font]b.[font=SimSun]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应收集在分类存放在对应的废物箱内,由其按相关规定交由有资质的回收商,回收处理。[/font][font='新細明體','serif']所有资料[/font][font=SimSun]由文控管理员对相关的记录进行保存。[/font][align=left]END[/align]

  • 你知道该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吗?

    许多实验室管理都认为实验室最重要的是测试结果本身,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理念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更重视人性化管理,人是社会的一切,有了人员才会有实验室的一切。因此,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更应该重视员工的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下面,我将就实验室安全管理这一块,与大家分享我们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验。一、合理处置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物质,但是如果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处置不当,那么就有可能对实验室和其它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实验室一般会用特定的容器并划定特定区域来储存,同时还会选择有资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而对于废液的泄露也是比照试剂破碎的方式进行的。二、做好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安全问题发生,我们会在实验时给学生们配备齐全防护器具,比如胶鞋、袖套、手套、防护目镜、防毒面具等,并要求他们在实验时都必须佩带。当然,我们实验室还配置了常用的紧急洗眼器、药箱、牛奶等,也会安排人员定期对玻璃器皿进行检查,看是否有破裂、缺口等现象。三、做好安全点检像我们实验室,每天都会在下班前做好安全点检的工作。主要是根据日常罗列出的各个地方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进行点检,确保做好电力、火源、水源、气体、安全照明等检查。另外,我们还设定了每个月需要点检的内容,加强可以地区的排查,力争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四、倡导MSDS这点我觉得也是相当重要,因为实验室不是每个人都是化学专业毕业,同时对各试剂的特性及急救措施都掌握的很到位的。像我们实验室,会安排全体人员轮流对实验室中的MSDS进行讲解、倡导,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加深大家印象。这样,学生们的头脑中就会有处置办法,如果真的不幸碰到安全问题,也不会慌,知道如何应对了。五、试剂耗材的管理、领用、使用要求因为安全问题很大部分都跟试剂耗材的使用有关系,所以我们实验室对这一块管理很严。为了做好试剂耗材的入库、领用,我们还采用了一款免费的软件,iLab进行管理。同时,我们还会对学生们进行化学试剂/危险品存储、管理等安全方面的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实验室管理者时刻注意,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因为没有发生就觉得不可能发生,在实验室工作不容易,一定要记得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

  • 【原创大赛】实验室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实验室检验的基础,它的使用和维护是一项系统持久的工作,因此实验室应对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其过程能力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那么,如何来做好这项工作呢?个人认为要做好此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实验室需配备正确进行检验所要求的所有设备,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的关键检验设备需为实验室自有设备。实验室在采购实验仪器设备时,应根据检验要求提出测量和检验设备的购置申请,严格执行实验室采购管理相关制度。按照程序提出采购申请,审核批准后予以采购,当实验室需要使用永久控制之外的设备时,需确保满足认可准则要求。2 仪器设备的标识仪器设备的标识,是区分遗弃状态的标志,因此,对仪器状态标识十分必要,一般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别管理台账,对仪器设备建帐统一管理,仪器设备标识分为唯一性标识、三色标识、使用状态标识。唯一性标识,用于检验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均加以唯一性标识,实验室设备唯一性标识为设备编号。实验室配制的试剂(包括纯水)需加贴标签,并根据适用情况标识成份、浓度、溶剂、制备日期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实验室所有设备,均应加贴三色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三色标识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三色标识分为合格证(绿色),准用证(黄色),封存证(红色)。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验工作所用某项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可以将级时用,当因严格做好管理。使用状态标识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状态标识分为“正常”,“维修”,“停用”三种,设备发生“维修”,“停用”时,仪器设备管理员放置“维修”,“停用”标识牌于该设备上。3 设备核查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标识的粘贴和更换,并建帐管理,标明设备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等,标识需粘贴于仪器设备显著位置处。新购买的仪器设备在首次使用前,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仪器设备管理员按年度检定/校准计划进行校准,未经检定(校准)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检验员进行校准确认确保设备及其软件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相应检验规范要求。设备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仪器设备管理员确保该设备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设备在每次使用前检验员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 4 设备的授权使用设备需经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授权的检验人员操作。操作者需经过培训,详细了解设备相对应的最新版本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内容,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后,方可上机操作,并按规定要求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需下发至检验现场,便于使用人员取阅。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指定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按使用说明书和管理要求,实施维护保养及功能性检查并填写保养维护记录。检验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须授权人调整,避免发生致使检验结果失效的调整。操作过程中如发生过载、误用、故障或对设备性能有怀疑时,立即停止使用,报仪器设备管理员标识处置,防止误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检测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同时,检测室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验质量的影响,按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评价其性质及采取措施。对于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设备,应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内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工作状态符合要求。检测室按计划实施,并记录其过程结果,仪器设备管理员/检验员确保实验室设备存放、使用和计划维护的管理,确保所用设备性能完好、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或损坏。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需确保该设备返回后, 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 仪器设备的维护、修理、降级和报废5.1 维护实验室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使用者按照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仪器设备管理员按有关的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规程进行定期保养;实验室对目前不能自己进行的定期维护与保养的仪器设备,委托仪器设备生产厂家进行。5.2 修理需计划维修的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维修申请报仪器设备管理员,经质量管理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核后报实验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批准后进行。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外委应执行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对修复后的设备验收,检查其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仪器设备管理员按实填写仪器设备调试记录表 。如需检定或校准按量值溯源序规定批行。5.3 降级设备的准确度、灵敏度、稳定性等达不到原来规定值,但可满足对精度要求较低检验项目的技术指标时,经计量检定确认后,该设备可降级使用;设备的降级使用需经质量管理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核、技术负责人的确认,经实验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批准方可使用。仪器设备管理员将降级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备案。5.4 报废对于不能修复或已失去使用价值的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提交报废申请,经质量管理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核后,交实验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批准;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报废设备的处置。

  • 【分享】如何做好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管理

    质量技术部 马跃华检验室的仪器设备直接用于提供检测结果或辅助检测的进行,是实验室的重要资产,也是重要检验工具,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一. 检验仪器设备的购置(1) 需求的提出 由部门提出申请,报有关领导批准。(2) 供应商的审计评价。一般包括:a、 供应商的诚信能力 供应商提供资质证明。b、 供应晌的质量保证能力 研究资质证明,深入了解供应商各方面情况。c、 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和使用情况d、 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情况交货情况 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售后电话联系地址等。(3) 仪器设备的选择 货比三家,质优价廉,既保证检验质量,又价格适中。(4) 采购的实施 确定仪器供应商后,先与其鉴定购货合同后,交付80%保证金,扣20%金额,正常使用后再付。二. 检验仪器设备的验收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三个步骤,以便为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充分的保证。(1) 安装确认是指对供应商所提供技术资料的核查,对仪器设备、备件的检查验收以及设备的安装检查,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认可认证标准,符合检验的要求的一系列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按订货合同核对所到货物正确无误,并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日期、仪器出厂编号、在公司仪器计量器具编号、涉及安装地点,给仪器建立档案。b、检查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系统软件和备件清单等c 、确认该仪器设备被正确安装,管路连接是否正确,线路安装是否安全适用。(2) 运行确认是指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的进行实验,是证明该仪器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运行确认的方法和限度可根据仪器性能指标说明书制定相应的方法。进行确认时,保留测试的原始记录以备查备用。(3) 性能确认是为了证明仪器设备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认可准则等有关。要求而进行的系统性试验。进行性能确认时尤其注意特定应用的测试进行可靠性。主要参数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三. 检验仪器设备的建档(1) 针对每一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将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填入仪器设备一览表,并给予编号,标在仪器的明显位置上。(2)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如下:建档时,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制造商的名称、联系方式、售后服务电话、仪器型号、出厂编号、存放地点、生产日期、公司使用日期、购买合同、验收记录、合格证、装箱单、说明书等。投入使用后:检定/校准/核查的计划和记录,维护保养的计划和记录,使用记录,环境条件记录,损坏、故障、改装或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四. 检验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或验收状态,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检定、校准等的结果粘贴状态标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a) 完好。常为绿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处于未使用状态。b) 待用。常为黄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处于未使用状态。c) 停用。红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需要及 时维修。总之,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应标识完整,状态明确,使用者对仪器的状态一目了然,便于管理。五. 检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凡是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仪器设备(包括其它计量器具),都应由指定的检定/校准执行检定。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使用,检定/校准合格后,只是保证其在相应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处于合格状态的一项基本措施,但是这并不等于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在有限期限内的准确度始终保持不变,恰好相反,由于检验仪器设备自身的漂移或者所处环境的影响等原因,仪器设备是随着其不断使用或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因此可采用期间核查作为验证仪器设备状态可信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期间核查,一旦发现产生偏离,可以及时采取维修维护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或降低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以保证检验周期的及时,产品质量的准确性。进行期间核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确定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范围。易变动、漂移率大,所处环境较为严格或使用较为频聚的仪器设备需考虑进行期间核查。(b)期间核查的方法,一般可参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对该仪器设备关键或易变动的技术参数进行检测,也克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对比实验。(c)期间核查的时间,在两个周期检定日中间,可安排一天至数次期间核查,当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可进行期间核查,以确证仪器设备状态正常样品测定结果有异常情况,测定可疑数据或出现其他可疑情况时,(d)期间核查结果的记录和处理。期间核查时核查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凡经过期间核查证明仪器设备有问题的必须进一步分析,如确定其性能属于不合格,仪器出现故障,应贴上停用标识,尽快对仪器进行维修,以免延误仪器的正常使用。六. 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1)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适当的理论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不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准随意使用。(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并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作好必要的检查和记录,同时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用频次较少的大型仪器设备及长期不用的电子仪器,每月应至少开机检查一次,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3) 仪器设备的放置,使用环境应符合技术资料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如仪器设备对环境有要求时,其放置的房间应有环境检测、控制手段,并有专人或自动记录仪每天进行环境的监控记录。(4) 主要的仪器设备应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以上六个方面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的一些工作经验与感想,有不妥之处还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 检测实验室的分包管理。

    检验分包对于一个实验室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是实验室在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在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来保证更好的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实验室在管理手册中是这样描述的:本实验室的不具备检验能力时、无法满足时将检验工作分包给有资质的实验室。从这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描述是对准则的不准确理解。在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时,项目分包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理解样品分包的意义,才能合理的利用。当实验室由于未预料原因或持续性原因需要将检测工作分包时,LIMS需要对这一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除客户指定特定分包商外,实验室分包的检测机构或实验室必须是经过本实验室考核、认可的实验室。需要在LIMS中保持被分包实验室的信息,包括其检测能力、质量体系情况、相关资质证明、联系方式等信息。如需要,LIMS也可以保存分包协议、分包商审核记录等文件的电子版。LIMS在分包样品时,应该可以输出分包申请单,输出信息时,应该确保客户信息的原则。LIMS应提供分包样品的追踪功能,包括分包日期,如邮寄方式寄送样品,可以通过快递单号码进行样品的追踪。执行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后,实验室可以将分包结果录入到LIMS中,如需要,还可以将执行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扫描本或电子版本存入系统中。

  • 实验室如何做好标准物质管理?

    [font=宋体]标准物质可以说是检验检测[/font][font=宋体]行业的“量具”,主要用于确定样品的特性值、方法验证、期间核查、质量控制以及人员技能考核等用途。标准物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仪器设备管理相比又有其特殊性,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font][font=&][/font][font=宋体](1)标准物质采购。实验室使用的标准物质种类繁多,选择标准物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a)优先选用质量管理体系完备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的标准物质;b)优先选用有证标准物质,主要有国家计量管理部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物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发布的标准样品;c)当无法选择到相同基体标准物质时,可选用与分析样品相近的标准物质,只有使用与被测基体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物质,才能尽可能保证定量不受基体影响。[/font][font=&][/font][font=宋体](2)标准物质验收。购买回来的标准物质,实验室应进行验收,验收通常包括:数量和品种是否一致;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完整;有无证书;定值日期和有效期;从外观判断,溶液是否有沉淀、变色、分层现象;以及不确定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测量等手段进行验收。[/font][font=&][/font][font=宋体](3)标准物质入库。购买标准物质后,应交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进行入库登记,应记录入库单号、批号、数量、入库时间、存放位置、品名及标准值等信息,并建立标准物质管理台账,以便于查询和使用。[/font][font=&][/font][font=宋体](4)标准物质储存。存储环境应严格依照标准物质证书要求,应存放于干燥、阴凉、通风、干净的环境中。一些需要放置在阴凉处的标准物质,应避免将其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对于需要冷藏保存的,应满足存储温度的要求;存放区应有明显的标识,应有防污染的措施。对于量值极易发生变化的标准物质,一般在打开包装后应按照要求尽快使用,不能留存反复使用。对于可多次使用的标准物质,应保证开封后得到恰当的保存。对一些含有极强毒性化学品的标准物质,应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font][font=&][/font][font=宋体](5)标准物质使用。标准物质特性值只有严格按照证书的程序和条件操作才有效,如规定了配制方法,应严格执行。如果证书中规定了取样前必要的均匀化措施,如混匀等,应严格执行。如果证书中规定了最小取样量,那么使用时的实际取样量不低于最小取样量。大多数购买的标准溶液为储备液,浓度均比较高,需要通过多次稀释获得需要浓度的使用液,为保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需要保存整个配制过程的记录,填写标准溶液配制记录表。[/font][font=&][/font][font=宋体](6)标准物质核查。标准物质核查是对标准物质的特性值、保存条件、外观形状进行检查验证,以确保标准物质的特性值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标准物质核查应制定核查计划、核查方法、进行结果评价以及保存其详细记录等,以保证其溯源性。对于未开封的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主要包括:是否在有效期内;存储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标准物质包装、标签、证书是否完整;其外观(颜色、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等。对于已开封的,期间核查除了检查有效期、存储环境、包装、外观外,还应对其特性值进行核查。对其特性值进行核查并不是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而是核查标准物质的值是否稳定,是否发生了变化,实验室是具备对特性值验证的能力的。[/font]

  • 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的场所要求及管理

    一、场所的类型[size=16px][b]1、固定的场所:[/b]指不随检验检测任务而变更,且不可移动的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的场所。[/size][size=16px][b]2、临时的场所:[/b]指检验检测机构根据现场检验检测需要,临时建立的工作场所(例如对公共场所和作业场所环境的噪声检验检测的现场;在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和桥梁通车前所建立的检验检测临时场所)。[/size][size=16px][b]3、可移动的场所:[/b]指利用汽车、动车和轮船等装载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可在移动中实施检验检测的场所。[/size][size=16px][b]4、多个地点的场所(多场所):[/b]指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两个及以上地址不同的检验检测工作场所。[/size]二、评审要点[size=16px] 1检验检测机构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并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中填写的工作场所一致。[/size][size=16px]2、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对工作场所具有完全的使用权,例如租赁合同。[/size][size=16px]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地点(场所),是否覆盖所有检验检测项目。[/size]三、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策划[size=16px]《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4.1.3条规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为满足其规定,必须对实验室的多检测场所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策划。[/size][b][size=16px]1、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size][/b][size=16px]通过实验室的多检测场所工作的调查、分析,对实验室多检测场所的工作性质进行分类整理,目前,实验室的多检测场所分为:[/size][size=16px]①实验室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某地建立的检测实验室。该检测实验室的资源(人力资源、仪器设备、设施)均可由实验室独立调配;[/size][size=16px]②实验室和某组织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在某地建立检测实验室,其日常管理由实验室负责;[/size][size=16px]③实验室和某组织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在某地建立检测实验室,其日常管理按股份制管理模式进行;[/size][size=16px]④实验室利用自身检测人员的丰富经验,在客户处使用客户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开展检测工作,进行验货服务;[/size][size=16px]⑤实验室利用自身检测人员的丰富经验和仪器设备,使用客户场所开展检测工作,进行验货服务等等。[/size][size=16px]从上述多检测场所工作性质的分类整理,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的范围:①、②、④、⑤四两种种情况必须纳入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范围,②、③的情况应根据合同要求,如果实验室能够在经营管理中起决定作用,其资质证书要挂靠在实验室名下的话其管理体系应纳入实验室管理体系。否则,应另外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并另外申请实验室资质。在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范围的同时,还应明确各检测场所所从事的检测能力。检测能力覆盖的专业领域、检测项目的多少和难度的高低、工作量的大小,对建立管理体系的规模都有着直接的影响。[/size][b][size=16px]2、确定统一的方针和目标[/size][/b][size=16px]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就是建立在实验室远见和宏观决策的基础上,包括了对质量工作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所有活动。建立质量方针为实验室提供了关注的焦点,对内可以用于形成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对外可以显示实验室在质量领域的追求,以取得客户的信任。质量方针一般体现一种理念,比较原则和抽象,要靠质量目标支持得以实现。目标是实验室为实现质量方针而自己设定的阶段性任务,是联系检测服务实际的、可测量的,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通过实现质量目标来达到向客户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服务,获得客户信任。因此,实验室应确定统一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不能因检测场所的变更而改变,除非实验室在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宜性评审后决定更改。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在各检测场所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结合工作实际,对质量目标进行展开和分解,落实分解后目标的实施,以确保实验室总的目标的实现。[/size][b][size=16px]3、规定清晰的职责和权限[/size][/b][size=16px]具有多检测场所的实验室,不仅仅是要明确各检测实验室的各岗位职责和权限,还应对实验室具有质量管理、监督、技术管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等部门明确对各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应负的职责和权限,使各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不至于脱离实验室的管理控制。比如:在人员管理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至少应负责各检测实验室各类人员的任用、资质确认、培训考核和上岗证的发放,薪金制度等。技术管理部门至少应负责各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的符合性、检测标准的有效性、开展检测工作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检验原始记录的审定、检测能力的确认等等。[/size][b]四、实验室多检测场所业务流程的梳理[size=16px]1、识别过程[/size][/b][size=16px]从合同的签订到向客户交付检测报告或建议书的全部过程,是管理体系直接增值的过程。首先,应明确各检测实验室的客户是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有哪些,客户的要求有哪些,检测能力的核定。[/size][size=16px]其次,开展检测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测过程与支持过程,以及为控制过程所需要的文件:如程序、作业指导书等以及相关的资源要求,如需要新增的设备、工具、组织人员培训等。对各检测实验室岗位目标考核要求以及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方法和准则。开展检测工作及其检测工作符合要求证实性记录格式的确定。[/size][b][size=16px]2、明确顺序工作流程[/size][/b][size=16px]在识别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实验室应结合实际对各工作内容进行排序,使工作链简洁、清晰、接口明确,避免工作间的相互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size][b][size=16px]3、确定准则[/size][/b][size=16px][/size][size=16px]明确工作流程后,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方的要求和有关规定,明确每一过程的控制要求和评价准则:[/size][size=16px]在文件控制方面,应明确规定受控文件的范围;各检测实验室内部文件批准、发布、变更与实验室的文件控制的衔接关系;文件有效性控制的方式和收集的渠道。[/size][size=16px]合同评审方面,要注意与实验室能力的组合,充分发挥实验室与检测实验室的双重作用和时间、进度协调。[/size][size=16px]检测分包方面,应明确分包任务的审批权应在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明确第一分包方为实验室本部,当实验室本部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不能承担分包任务时,经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分包给满足要求的实验室。[/size][size=16px]在采购方面,应明确实验室控制的范围:检定/校准服务单位、环境设施施工单位、人员培训老师资质、合格供应商名单的批准、重要消耗材料的验收标准等。检测实验室一般负责其消耗材料的控制,仪器设备的验收等。[/size][size=16px]信息沟通方面,应规定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等级和处置规定,当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有可能影响实验室形象时,无论其信息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均应明确向实验室哪些部门反馈,反馈的程序。在对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后效果评价结果应报实验室的有关部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应送到经批准的检定/校准服务单位进行检定/校准,需自校准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量值溯源系统图进行自校准,并按规定进行核查,等等。样品的管理应与实验室的管理规定一致。[/size][b][size=16px]4、配置资源[/size][/b][size=16px]实验室应根据开展工作量的大小和检测项目的多少,核定人员配置,应确保开展工作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的人员的能力;确保聘用人员的能力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并得到充分的监督。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确定仪器设备的增补,配置的仪器设备使用前的检定/校准;实施检定/校准单位的资质确认;仪器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情况。对环境设施进行考察评价,确定开展检测工作环境设施建设/改造方案;技术资料的准备等。[/size][color=#0052ff][b][size=20px][/size][/b][/color]五、实验室多检测场所的管理和控制[b][size=16px]1、数据核查[/size][/b][size=16px]各检测实验室的人员配置方面,应配置有熟悉开展检测工作的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加强检测过程关键环节的控制,把握检测参数相关性,采取密码样考核、样品复测、使用标准物质等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size][b][size=16px]2、日常监督[/size][/b][size=16px][/size][size=16px]多个检测场所的技术能力能否持续保持实验室本部的检测技术能力是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关键之所在。在我们所使用的技术校核方法中,利用实验室间比对、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是很好的核查方法。实验室可以有计划的实施实验室间比对,有目的的开展多检测场所人员比对、仪器比对,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发现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纠正措施,确保多检测场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size][b][size=16px]3、内部审核[/size][/b][size=16px]带有多检测场所的实验室的内部质量审核,不同于其他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明确规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工作。”因此,带有多检测场所的实验室的内部质量审核策划应覆盖所有检测场所,审核中应特别关注关键控制过程运行情况、技术校核的结果,纠正/纠正措施实施验证情况,与实验室本部接口情况、信息反馈,客户申诉和投诉等等。通过审核,发现开展多场所检测工作中过程识别不充分、控制要求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充分的情况,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管理体系实施效果,采取预防/纠正措施,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size][b][size=16px]4、管理评审[/size][/b][size=16px]实验室管理体系包括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它既包含政令是否畅通、工作秩序是否流畅、工作活动是否有据可依,也包含技术能力能否满足客户需求。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中特别要注意多检测场所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实验室组织的比对结果等等,评审中尤其是多检测场所资源配置的充分性、工作是否满足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客户要求特别是潜在要求是否满足,客户期望是什么?多检测场所工作流程是否需要调整??,通过评价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宜性,对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审核结果分析,对相关信息、数据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根据措施要求调整工作内容。[/size][color=#0052ff][b][size=20px][/size][/b][/color]六、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实践方案[size=16px]方案1:实验室在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现有的管理体系文件架构,将识别多检测场所的过程及要求填写进去,必要时,添加程序文件或其他文件。但是,此方案易造成文件过于繁杂,当多检测场所不止一个时,易有遗漏,并且多检测场所的管理特点不宜显现。此方案适用于多检测场所开展的工作简单,多数过程在实验室本部展开的情况。[/size][size=16px]方案2:实验室在质量手册中对多检测场所的要求、职责和途径加以描述。程序文件描述通用的、本部所涉及的质量活动。各检测场所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手册。工作手册针对具体检测工作的开展描述质量活动,特别是关键过程的控制。工作手册可以作为第三层次文件来管理。既符合不同检测场所工作实际,又便于管理,也可以突出实验室管理特点。[/size][align=center][/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