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

仪器信息网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相关的资讯

  •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存在诸多问题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我国平均6个半人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其中有50%比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rdquo 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ldquo 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rdquo 上,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刘箐在所作 &ldquo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研究、检测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rdquo 报告时引用CDC2003-2005年监测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等。2003年席卷全国,并一度引起国人恐慌的SARS病毒最终被怀疑是人食用果子狸而感染致病菌引起的。  近些年来,食源性疾病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君石院士、刘秀梅教授等在多个场合多次倡议重视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我国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和检测也存在许多问题。  对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研究、检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刘箐在报告中进行了总结。他在报告中提到,我国在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中,缺乏代表性的样品量和检测数据,这源于检测手段的匮乏。而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标准化快速检测却没有认证体系、评价体系及推广体系,打击或间接抑制了企业、科研工作者的自主研发热情。且我国致病菌的检测标准更新慢,可行性差,食源性致病菌研究的基础&mdash &mdash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毒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都在制约其发展。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刘菁对此保持乐观,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2012年,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撰稿:孙立桐)报告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刘箐报告题目:我国食品性致病菌研究、检测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会场
  • 北京将建18个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点
    食物中某些致病菌如果超标也会导致人体耐药。11月12日,记者获悉,市卫生局已向各区县卫生局和食品办等部门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拟在超市、集贸市场等地设立18个监测点,对全市消费量大的2500多件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并据此耐药趋势建立耐药图谱库。  市卫生局称,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采用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形式,常规监测是针对本市居民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监测重点为即食食品。根据监测方案,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包括10类食品12种微生物指标。专项监测中耐药监测包括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溯源分析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  抽样地点包括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以及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超市、集贸市场、小卖部、小餐饮店和农家院。市卫生局表示,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和分析本市消费量大、流通广泛的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 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为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微生物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
  • “便携式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同步快速检测设备研发”课题招标
    为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结合课题特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课题承担单位。本次招标工作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  本次招标活动的招标人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招标代理机构是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现请投标人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便携式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同步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发”课题进行投标。  现将有关招标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标课题名称及编号  招标课题:便携式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同步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发  招标编号:NF201602  二、课题目标  目前,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给食品安全保障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检方法在前处理方面,不能实现现场样品制备 在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存在检验周期长、灵敏度低、大多方法只针对一种致病菌、试剂不能常温保存且保质期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升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水平,有力促进整个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基层监管日常检查、现场控制、应急处置工作效能,保障首都食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本课题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验技术的瓶颈,可利用微流控芯片、分子印迹、荧光标记等先进技术,研制手持式检测设备及软件,建立食品中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现场快速同步检测技术,制备集成化、体积小、效率高的现场快检设备,大幅提升检测灵敏度、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为基层一线执法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检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投标人资格  1.在北京地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和中方股份未超过50%的中外合资企业)   2.资信良好,在最近3年内无不良记录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3.投标人在北京市科委的信用评级为C以下(含C)的不具备投标人资格。  4.本课题不接受联合投标。  四、投标须知  1.投标单位应具有食源性微生物检测能力,具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和相关快检设备研发的技术能力,具备10万级以上净化条件的生产车间。  2.投标单位应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关工作经验,并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3.投标单位应具备或可协调相关设备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示范应用的能力。  4.前期具备相关研发经验或经历的可优先考虑。  招标人允许投标人与其它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共同完成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投标人如与其它机构合作,应在投标方案中明确说明合作内容、方式、技术方案、资金使用等重要内容,投标时必须签订分工明确的合作协议。  五、招标课题研究进度要求  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课题任务书》之日起3年内完成。  六、课题经费  投标报价的币种采用人民币。  投标报价包括投标总报价(投标总报价是投标人自筹资金和招标人资助资金的总和)、自筹资金报价和招标人资助报价。招标人不限定投标报价的上限。但投标人申请招标人资助资金不得超过人民币220万元,投标人自筹资金报价不应低于人民币230万元。  投标人应合理报价,科技经费报价的合理性是评标的标准之一。  投标人申请招标人拨付的科技经费按照《招标文件(下)投标文件格式》中“开标一览表”规定方式报价。  七、招标文件的获取  有意投标者,请按下述时间、地点购买招标文件(请自备U盘),招标文件售出后概不退还。  2016年2月5日起至2016年3月15日止(公休日及节假日除外),每日9时00分至16时30分。  招标文件出售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八、招标文件售价  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200元。  九、投标  接受投标文件的时间:  2016年3月16日9时00分至17时00分(北京时间)   2016年3月17日9时00分至17时00分(北京时间)。  投标文件送达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  十、开标  开标时间:2016年3月18日09时00分(北京时间)。  开标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18会议室)。  十一、联系方式  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联系人:李点睛 杨鸿佼  电话:010-66127010,010-66516155  传真:010-66127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科技大楼西楼6层601室  邮编: 100035  监督电话: 66153445(纪检监察处)  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2016年2月5日
  • ​全球视角下的食品致病菌
    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是CAC的通用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操作规范、指南以及食品微生物标准,在国际层面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并审议食品微生物风险管理措施等。CAC于2013年修订了《制定和应用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原则和指南》(CAC/GL 21-1997),其中规定了微生物标准的适用范围、定义和要素,以及制定标准的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采样方案和检验方法等微生物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等内容,用于指导各国微生物限量标准管理工作。根据CCFH提出的要求,FAO和WHO联合成立的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组(JEMRA)对多种重要的“食品-病原”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关于“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2006)的科学结论均被CCFH采纳,CAC于2009年修订了《应用食品卫生一般原则控制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指南》(CAC/GL61-2007)。该文件为控制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提供了框架和建议,同时提出了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标准。2009年修订的《婴幼儿粉状配方食品卫生操作规范》(CAC/RCP 66-2008)中提出了粉状婴儿配方食品、粉状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限量标准。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出版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第七卷)》,对微生物标准的选择、制定和应用,以及分级采样方案原理、类型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ICMSF提出的分级采样方案是食品微生物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已被CAC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采纳。2011年,ICMSF出版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原理与实践-食品中的微生物(第八卷)》,对18大类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食品类别及加工工艺特点提出了应该加以控制的主要致病菌种类、限量要求及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等。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参照CAC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以及ICMSF的分级采样方案,制定和/或修订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我国于2013年制定和发布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该标准的发布对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适应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部门的使用需求,根据最新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际上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标准的修订动态及GB 29921-2013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启动了该标准的修订。本次修订将标准名称由《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整合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要求,增加了食品类别(名称)说明的附录,对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与籽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13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克洛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等6种致病菌指标和限量进行了调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重要因素之一。由食品中致病菌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促进食品中致病菌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在6月19-21日举办的第四届“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中设立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专场。特别邀请到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点击链接,报名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grfood2024/扫描二维码报名
  • 食品致病菌限量国标7月1日实施
    近年,本市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不断下降。/晨报记者 何雯亚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mdash &mdash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近日,卫生部门在官网上公布了相关问答。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昨天透露,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最大威胁。去年,本市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在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  去年二季度集体食物中毒多  2013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人数184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低位,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2010年,分别下降 20%、38.3%和50.3%。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去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高峰发生在第二季度,达5起,三、四季度各发生1起和2起。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食物中毒中涉及公共餐饮单位3起、集体食堂2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起、农村家庭自办酒席1起、无证餐饮单位1起。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其中沙门氏菌2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 另外2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分别为亚硝酸盐和皂素。这些中毒事件均由食品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从业人员带菌操作、熟食储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食品污染和亚硝酸盐误用分别各有1起。&ldquo 在去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三分之二是由食品致病菌引起的,与全国情况相当。&rdquo 顾振华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食源性疾病亦称食物中毒,即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比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脑、肾等脏器损伤以及死亡。  食品中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等疾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即食生肉制品等列入标准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专家坦言,以往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而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弥补了这些缺陷,对肉制品、水产制品、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  记者发现,此次纳入规定的11大类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高的预包装即食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都被列入在内。  其中,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包括活、鲜、冷冻鱼(鱼片)、虾、头足类及活蟹、活贝等,也包括以活泥螺、活蟹、活贝、鱼籽等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指以藻类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的藻类。粮食制品,包括方便面、米制品、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冷冻饮品则包括冰淇淋类、雪糕(泥)类和食用冰、冰棍类。即食调味品包括酱油、沙拉酱、鱼露、蚝油、虾酱。  果冻等暂不设致病菌限量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涉及食品较多。新规中,全部11类食品都有沙门氏菌限量规定。  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次仅在肉制品中有限量要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容易引发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则主要感染水产制品,或交叉污染肉制品。  根据新规定,在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为,在同一批次采集的五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限量要求与此相同。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由于蜂蜜、脂肪和油及乳化脂肪制品、果冻、糖果、食用菌等食品或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很低,不设置致病菌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修订增加相关食品类别。  另外,志贺氏菌污染通常是由于手被污染、食物被飞蝇污染、饮用水处理不当或者下水道污水渗漏所致。根据我国志贺氏菌食品安全事件情况,以及我国多年风险监测极少在加工食品中检出志贺氏菌,此次标准未设置志贺氏菌限量规定。  7月1日前,监管部门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顾振华表示,7月1日以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这个标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烟台海岸带所建立海水致病菌快速电化学检测新方法
    海水中的致病菌包括来自生活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海岸沙滩流入的陆源性致病菌及自然海水中致病菌。海水中致病菌的污染不仅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发展快速、准确、高灵敏检测海水中主要致病菌的传感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环境电化学与传感器技术研究团队和海岸带微型生物生态与应用团队合作,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analytical chemistry,2012,84,2055-2031)上,进一步发展了一种免标记、免固定化电位型传感器用于海水致病菌的检测。该检测系统以核酸适体作为识别分子,鱼精蛋白作为指示离子,避免了对核酸适体的标记和固定化,从而实现了对致病菌的快速、高效、低成本检测。海水高盐度能够降低核酸适体和靶致病菌的结合能力,并会干扰聚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响应。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研究采用了样品在线快速过滤法,有效消除海水基体效应,并通过致病菌富集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满足了实际海水检测的要求。以单增李斯特菌为例,该检测系统的检出限达到了10 CFU mL-1。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化学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上(doi:10.1021/ac502335g)。
  • 如何快速鉴定餐饮食品中的致病菌?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也不断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食品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strong尤其是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餐饮安全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我国餐饮食品的主要特点:/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它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餐饮食品也不同于包装食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不采用自动化技术,这样一来就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偶发性风险。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对食物的储存不当、加工的程序不正确等一些问题,都会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威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生产是通过对食品原材料的加工、切配、烹调制作来完成的。餐饮生产的过程短,现制现售。即时性是指生产的速度快,及时性是指顾客点菜后立即生产,即最大限度地缩短顾客的等候时间,一份产品制作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使是一次宴会所需全部产品的生产时间也不会超过几个小时。餐馆的生产原料种类繁多,而且很多属于鲜活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保存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腐烂变质,不仅严重影响菜品质量,而且会使餐饮成本增加。餐饮工器具和餐具多样,锅、铲、盆、盘、碟、勺、筷、 杯、刀、叉、盏、盅、碗等,不易实现自动化洗涤消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二、餐饮食品致病菌风险/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在餐饮过程中由某种危害因素或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对人们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餐饮食品安全一般是受食材、流通、场所、内部管理等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贸易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病原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2015年大陆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结果显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发生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和43.8%,微生物性因素所致的发病率占51. 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致事件起数最多,占比33.1%,其次为沙门氏菌占比22. 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占比12. 6%,蜡样芽胞杆菌占比 8.6%,致泻大肠埃希菌占比 7. 0%。美国国家疫情网数据显示,近 2 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非伤寒沙门菌、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 (STEC) 、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等。2018 年,欧盟 RASFF 通报涉及 26 类食品风险,其中微生物污染排名第一,高达 936 例。在肉类及肉制品问题中, 微生物污染占 81.3%,主要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法国、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家被通报的主要问题中都涉及动物源性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途径/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原材料,原料由于本身质量不过关或者储存条件不当受到污染,如鸡蛋不够新鲜、面粉太潮湿长虫、胶体乳化剂等吸附空气中微生物等。其次,经二次加工环节的产品经常用到含微生物数量非常高的原料,如豆沙馅料、肉松、肉膏、果酱、可可粉、奶油、沙拉酱等,大大提高了原始菌量。包装材料密封性不好,外包装或表面不清洁,附着有微生物,最终带入到产品中。/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加工与储存环节,物料应按照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储存,如冷冻产品应存放在-18℃以下的冷库或冰柜中,并保持温度稳定。食物的热加工时间与温度不足,例如扁豆熟制程度不够,鲜黄花菜未经过开水烫,里面残留的生物毒素可以使人中毒。还有一些需熟制的食品加热不彻底,致病微生物不能被杀灭,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食品接触材料,一些小型甚至中型的餐馆,生熟不分,冷拼没有专间, 在厨间任意位置进行。清洗、消毒设施不全,洗手、洗菜、洗餐具等共用一池。生、熟工用具未明确分开摆放,刀具、菜板等生熟混用,各类厨具、餐具的混放, 都将会导致交叉污染。在食物储藏柜、熟食专用存放间放入加工食品,可直接入口食品和待加工食品混放。餐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亦是行业痼疾,很多小餐馆甚至仅做简单清洗而根本没有消毒,餐具的卫生得不到保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人员卫生,由于卫生习惯未养成,餐饮从业人员导致交叉污染的现象十分常见。咳嗽、喷嚏也会把致病菌带进食物之中,从而间接导致细菌性疾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质谱技术的发展/span/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历经多年发展,食品工业已经习惯于使用经AOAC或ISO1614认可的快速检测方法——这些定性或定量方法被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所接受。新技术的发展,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MALDI)飞行时间质谱(TOF)或测序技术凭借其更快速、更可靠的结果被大范围应用。/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检测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考量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MALDI-TOF MS快速准确地确认与鉴定微生物的能力在常规测试中具有极高价值。/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3858.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法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ee3c28e-a6b9-4cf9-8931-2ed24ac990a5.jpg" title="3.png" alt="3.png" width="600" height="335"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图片可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了解更多MALDI-TOF-MS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方法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了解更多MALDI-TOF技术进展: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仪器专场"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MALDI-TOF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微生物学鉴定的问题,MALDI-TOF微生物鉴定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点击下方专题了解更多。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MALDITOF2020"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临床微生物鉴定"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5728c04-ae66-49ed-b12c-7443570a4168.jpg" title="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alt="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width="600" height="289" border="0" vspace="0"//a/ppbr//p
  • 【行业动态】重磅来袭!新标准GB 29921-2021解读: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已于11月22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仅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执行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根据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01、新标准修订及实施时间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全过程管理,助推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我国在2013年制定和发布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两部新的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和本文讨论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标准将于2022年3月7日实施。02、标准具体变化一览表表1:《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变化情况表2:《GB 3160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全新总体来说,GB 31607-2021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全新增加,包含了5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而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与2013版比较,主要变化:修改了标准名称、范围描述、应用原则描述,增加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两大类食品,以及增加了“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致病菌检测项目新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此外,即食果蔬制品和冷冻饮品这两类食品新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项目。03、根据新标准提供的产品方案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针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这些致病菌 ,坛墨质检商城均可以提供相应的标准菌株和质控样品菌株,来为食品企业和实验室保驾护航!
  • 良润生物:把致病菌检测带入“H”时代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26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从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今日正式推出&ldquo MicroFast致病菌快速检测系列产品&rdquo 。其中,MicroFast致病菌检测组合将致病菌的检测周期从&ldquo 天&rdquo 缩短到&ldquo 小时&rdquo ,把致病菌检测带入&ldquo H&rdquo 时代。  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陶文靖告诉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此次MicroFast致病菌快速检测系列产品包括MicroFast快速增菌培养基系列、MicroFast致病菌快速检测组合系列,这些产品可以极大的降低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产品的独特性能可在四个重要方面显著提高实验室效率。  一、检测更加快速。MicroFast致病菌快速增菌培养基能够快速增菌,缩短致病菌的增菌时间,而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配合致病菌快速检测卡,能快速检测致病菌。  二、检测更加高效。致病菌快速检测组合,可整体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节省人力。  三、检测更加精准。该系列产品通过测试比对,跟国标培养法的符合度可达到95%以上。  四、产品更多样化。MicroFast致病菌快速检测产品具有不同规格,能满足不同实验室的需求。  据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记者从良润生物市场部了解到,此次发布的产品包括有:MicroFast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组合、沙门氏菌快速增菌培养基、MicroFast大肠杆菌O157快速检测组合、大肠杆菌O157快速增菌培养基等产品。这些新产品可将沙门氏菌检测缩短至24 h,大肠杆菌O157检测缩短至8 h,使实验工作人员工作更高效,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达到全新水平的致病菌检测效率。  据了解,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的研究,相继研发生产了微生物测试片、致病菌快速检测卡、致病菌快速增菌培养基、致病菌快速检测组合等产品,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  推出产品简介:  一、MicroFast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组合:用于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本组合由沙门氏菌快速增菌培养基和快速检测卡组成,可实现样品中沙门氏菌最短24 h检测,检测灵敏度1 CFU/25 g。  二、MicroFast大肠杆菌O157快速检测组合:用于大肠杆菌O157快速检测。本组合由大肠杆菌O157快速增菌培养基和快速检测卡组成,可实现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最短8 h检测,检测灵敏度1 CFU/25 g。  三、MicroFast沙门氏菌快速增菌培养基:本产品用于沙门氏菌快速增菌。42 ℃培养24-48 h后用快速方法或培养法检测。  四、MicroFast大肠杆菌O157快速增菌培养基:本产品用于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增菌。42 ℃培养8-24 h后用快速方法或培养法检测。
  • 食品致病菌快速筛选检验国标实施
    由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承担制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筛选检验 酶联免疫法》(GB/T 22429-2008)国家标准,于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该检测方法的使用将提升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效率50%以上,申请的专利成果投放市场后,每年可为生产企业实现盈利500万元。  据悉,该检测方法采用免疫学技术,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初筛,选定对人体无害的黑色芽孢菌,研制成菌落计数质量控制的标样,并提供一套质量控制方法。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该检测方法具有效率高、准确性好的显著特点。
  • 朱永官院士实现环境中致病菌毒力基因高通量检测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朱永官院士团队在环境中致病菌毒力基因高通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FG-Chip: A high-throughput qPCR microarray for profiling virulence factor genes from the environment”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主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环境中的致病菌及其迁移扩散会导致一些人畜共患疾病,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致病菌所携带的毒力基因(Virulence factor genes, VFGs)是一种具有微生物性质的新型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然而,由于缺乏高效可靠的量化工具,目前关于环境中致病菌的毒力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团队基于高通量实时定量PCR技术开发了一种致病菌毒力基因芯片(VFG-Chip),可用于环境中致病菌的毒力组研究。VFG芯片针对环境中4种典型人畜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覆盖了其中参与编码毒素、粘附因子、分泌系统、免疫逃避/入侵和铁摄取等5种主要功能的96个毒力基因,基于SmartChip高通量实时定量PCR平台,可在2小时内一次性检测42个样品的毒力组,且大于91%的引物扩增效率为90%至110%,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等特点。目前,VFG芯片已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土壤等环境样品毒力组的检测(图1)。VFG芯片为量化环境中致病菌毒力组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高通量检测手段,未来有望在致病菌毒力组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已为VFG芯片及其应用申请了发明专利。图1 VFG芯片的设计、验证与应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谢舒婷和丁龙君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朱永官院士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 汽车内检测到10级致病菌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报道:公厕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厘米)“潜伏”大约80个细菌,而轿车方向盘、变速杆和后座等部位的同样面积上所检测到的细菌数量接近800个,几乎是公厕座便器的10倍。  汽车真有这么脏吗?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车内空气环境质量之恶劣,堪比垃圾填埋场,并且科研人员还在汽车内检测到了10级致病菌中的三甲选手。  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通过气象色谱法、称重法、撞击法、擦拭法等四种实验方法,对车辆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和菌种等情况涉及汽车空气状况的物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与研究,并最终发布了一份“汽车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据悉,本次汽车空气质量检测,共检测了50个样品,而这些样品汇集了包括:大众、通用、丰田、本田、马自达等在内的数十个主流汽车品牌旗下的主力车型,至于车辆的使用年限则从1年到15年不等,相对应的行驶里程则在1-27万公里之间。可以说,本次检测的样品基本覆盖了我国当下汽车使用的现状,而由此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也极具真实性与权威性。  根据检测报告显示,除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符合国家标准(0.15mg/)外,TVOC、菌落总数情况堪忧。特别是菌落总数方面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TVOC应0.60mg/,但本次检测的结果,汽车内TVOC超标30%(平均数) 在菌落总数方面,国家标准为1000cfu/,而实际结果为2174.75cfu/(平均值),超标近174.75%。如果与更严格的新加坡标准相比,此次测得的车内空气质量更是超标了近449.5%。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某部车内测得了22603cfu/的惊人数据,要知道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也仅为2500cfu/(新加坡标准)。  在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的汽车空气质量全面检测中,研究人员不仅检测了可吸入颗粒物、TVOC和菌落总数的数据,并且对车内菌种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从样本车内检测出,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多种病菌。此外,研究人员综合各类因素后,认为车内应该还会存在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蜡质芽孢杆菌、节杆菌和感冒病毒等在内的数十种病菌。  在诸多菌类中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这三种病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细菌的致病性,通常可以将致病细菌封为10个等级,而我们刚刚说到的那三种病菌,在其中恰恰位列三甲。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并且有“嗜肉菌"的别称。根据统计,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它是引发人类大叶性肺炎的元凶。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肺炎链球菌属于三类,也就是最危险的一类。  溶血性链球菌又称沙培林对热,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病态反应。  相比TVOC和菌落总数的超标,在专家看来,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大量存在,是对健康的更大危险,作为位居致病细菌三甲的细菌,它们不仅致病性更强,同时被灭杀的难度也更大。可以说,它们的存在就如同一个个隐形的杀手,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直接,但又是相当隐蔽的危险。
  • 某知名品牌婴幼儿奶粉召回,MALDI-TOF快速鉴定致病菌
    2022-03-09 阅读次数:3次导读 据人民网消息,海关总署2月20日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和食用某国际著名品牌旗下相关婴幼儿产品,包括多款婴幼儿奶粉。公告中提到了美国FDA正在调查该品牌婴幼儿感染阪崎克洛诺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事件。该类产品已销往中国、印度、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已启动自主召回涉及的婴幼儿产品。国际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奶粉召回事件,并着重强调了相关致病菌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回首过往,婴幼儿奶粉中的非法添加物和食源性致病菌事件也经常发生。本次婴幼儿奶粉感染致病菌事件,再次牵动公众神经。认识阪崎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 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原为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隶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2008年Iversen等人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确认,将该菌命名为阪崎克洛诺杆菌。阪崎克罗诺杆菌主要在奶粉(乳)制品中被发现,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导致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炎等,例如本次事件造成了四名患儿中一名婴儿死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合编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应使用温度不低于70℃的温水来冲调婴儿配方奶粉,以杀死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可引发伤害、副伤寒、发热、腹痛等症状。沙门氏菌的最佳繁殖温度为37℃,高于20℃即可大量繁殖,因此食品在冰箱中低温储存是避免沙门氏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 奶粉中微生物检测相关标准 国内最早关于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阪崎肠杆菌)检测的行业标准,是2005年10月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海关)牵头完成的《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相关检测标准与方法的空白。 现行的国家标准《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规定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奶粉中,食源性致病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要求零检出。 婴儿配方食品国家标准及对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MALDI-TOF快速检测奶粉中致病菌 微生物鉴定的传统方法有形态学观测、实时荧光PCR法、16S rRNA基因测序法、生化反应法、免疫学方法等,但耗时都比较长,试剂耗材成本较高。近几年兴起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微生物培养好后几分钟即可给出鉴定结果,比传统方法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通量更高。 • 岛津MALDI-TOF iDPlus 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该鉴定系统工作流程主要由微生物样品培养前处理、质谱数据采集和SARAMIS数据库鉴定三个阶段组成。 MALDI-TOF微生物鉴定流程图 • 阪崎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质谱图及鉴定结果 沙门氏菌质谱图及鉴定结果• 用户心声针对婴幼儿奶粉中致病菌阪崎克罗诺杆菌及沙门氏菌的鉴定,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有着多年的检测经验。该中心赵宏博士表示MALDI-TOF质谱法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同时与传统生化反应及基因测序等方法相比,结果之间的匹配度也非常高。MALDI-TOF质谱法的优势在于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更短,通量更高,日常使用所需试剂耗材成本更低,目前已在医院检验科、疾控中心、海关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等单位广泛使用。赵宏博士做奶粉中致病菌检测讲座 结语 对于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MALDI-TOF质谱法具有准确度高、特异性好、速度快、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鉴定过程耗时只需数分钟,适用于大规模菌株的准确鉴定。使用岛津MALDI-TOF iDPlus 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SARAMIS数据库,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快速检测,守护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新旧对照】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目前,我国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 为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整合分散在不同食品标准中的致病菌限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以下简称GB29921)。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GB29921属于通用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该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历年食品安全抽检实施过程中得到反馈的问题较多,因此相关部门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2019年12月公开征求意见,现GB 29921-2021于2021年9月7日发布,2021年11月21日实施。同期公布的《GB 3160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也如约而至,这两个新标准 的正式实施将为食品人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持,话不所说,我们还是先重点看一下GB 29921-2021较GB 29921-2013有哪些变化吧。新版变化1.修改标准名称2021版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修改适用范围3.应用原则4.指标要求(1)食品类别增加增加了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致病菌限量要求,食品类别由11类增加到13类。(2)肉制品删除2013版肉制品类别下的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3)水产制品01删除2013版水产制品类别下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02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3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4)即食蛋制品无变化(5)粮食制品01删除粮食制品类别下熟制粮食制品(含焙烤类)、熟制带馅(料)面米制品、方便面米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6)即食豆制品01删除即食豆制品类别下发酵豆制品、非发酵豆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同时m和M单位由CFU/g改为CFU/g(ml)(7)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无变化(8)即食果蔬制品01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02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0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04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仅适用于去皮或预切得水果、去皮或预切的蔬菜及上述类别混合食品。(9)饮料01删除饮料食品类别下(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除外)02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10)冷冻饮品01删除冷冻饮品类别下冰淇淋类、雪糕(泥)类、食用冰、冰棍类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1)即食调味品01删除即食调味品类别下酱油、酱及酱制品、水产调味品、复合调味料(沙拉酱等)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2)坚果与籽类食品01食品类别由坚果籽实制品修改为坚果与籽类食品,同时删除坚果及籽类的泥(酱),腌制果仁类(13)备注01增加解释 表中“m=0/25g或25ml或100g”代表“不得检出每25g或每25ml或每100g”。02原“注1”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403原“注2”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3(14)增加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详细的标准全文如下图:
  • 食品安全中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CISILE 2016同期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题
    仪器信息网讯 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6)于5月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此次展览会同期5月23日,举办了《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题》论坛活动,来自于食品企业、仪器行业和食品安全检测单位的用户等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蒋士强、武汉市农科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曾令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金芬、天津大学赵友全和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二会做专题报告。会议主题内容主要围绕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和食品安全快检等内容展开。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蒋士强报告题目:《致病菌等生物性污染是当今食品安全中的头号敌人》  蒋士强首先介绍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危害,蒋士强指出当前世界和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敌人大都是食源性疾病,即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疾病。与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污染相比,致病微生物污染食品才是真正影响健康的,排第一位的问题。生物性危害的致病机制可分两大类,即病原体直接损害机体或者病原体产生地毒素损害机体,而食物能成为这两类危害的载体或传播介质。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同时,此种疾病还可能有神经科、妇科免疫等其他症状、摄入被污染地食品,也可能造成全身多器官衰竭,甚至引发癌症,从而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残疾和死亡。  针对于控制农产品和食品中生物性污染的难点及其应对的举措,蒋士强提到,要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建立并完整地实施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不断地提升我国检测和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水平 不断更新全自动微生物检测、鉴定系统。蒋士强提出,新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国家标准是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挑战,需要加速完善快检技术、加快自动鉴定分析系统国产化和人才培养。最后,蒋士强提到应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是要充分提高全民注重食品和所涉及地各环节卫生、消毒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报告人:武汉市农科院农业环境安全检测研究所 曾令文报告题目:《基于核酸适体的新型沙门氏菌检测生物传感器》  曾令文首先介绍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曾令文讲到,近年来,国内外的公共健康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而且还给公众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恐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其中沙门氏菌是目前存在最广泛,研究最多得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沙门氏菌分布广泛,沙门氏菌主要分布在生肉、禽类、鸡蛋、乳制品、水产品、调味料和蘸料等各种食品中均有。沙门氏菌可引起人畜的中毒和死亡,并且其检出率很高,肉及其制品中,美国为20%至25%,英国为9.9%,国内为1.1%至39.5%。  目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微生物培养法(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免疫学方法(灵敏度不足、抗体昂贵)、核酸分子检测方法(需提取核酸、操作较为繁琐,同时需要特殊仪器和专业人员,此外还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因此,寻找准确、快速、灵敏、低成本、操作简易的方法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核酸适体是通过体外人工进化程序筛选得到的一段寡核苷酸,它可以高效、特异地结合各种配体,如蛋白、小分子化合物、细胞等,特异性如同抗体一样。由于核酸适体具有易合成、易储存和易修饰等特点,因此其可应用在医学诊断治疗、药物分子设计和分析检测等方面。接下来,曾令文介绍了核酸适体与石墨烯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和核酸适体与等温链置换构建的试纸条生物传感器。  核酸适体与石墨烯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价格低廉、检测快速(30min内完成检测过程)、多重检测(可同时检测两种病原致病菌)和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40CFU/ml)的特点。核酸适体与等温链置换构建的试纸条生物传感器具有:不需要核酸提取、不需要抗体、检测时间短(全过程1小时内)、高灵敏度(10 CFU/ml)、可多重检测和不需要昂贵仪器等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金芬报告题目:《食用油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全氟化合物(PFCs),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被氟取代形成C-F键的化合物。由于PFCs结构中的C-F键具有强极性(键能大约110千卡/摩尔),使得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全氟化合物容易与蛋白结合,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等组织中,具有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放大性。动物实验表明PFCs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  金芬课题组通过食用油中18钟PFCs、5钟同位素内标同时检测的方法建立,对市场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水平及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报告人:天津大学 赵友全报告题目:《基于图像处理的莱克金标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  赵友全首先介绍了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金标分析仪。赵友全讲到,瘦肉精(简称:CLB)是一类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医学中用于平喘疾病的治疗。在我国90年代初,错误地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并带来了广泛的不良影响。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身体的危害,例如头晕、心悸和肌肉震颤等。FDA和WHO建议CLB最高残留限量为:肉 0.2ug/kg,脂肪0.2ug/kg,肝、肾0.6ug/kg,奶0.05ug/kg。国内规定在所有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CLB。  目前,针对CLB的检测方法分为了大型仪器法和快筛法,其中,试条法与ELISA法相比,具有消耗时间短和精密度高的特点。金标分析仪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和现场检测,其在设计过程中应满足精度高、体积小、低功耗和速度快。同时,还应考虑仪器的必要性:定性和定量、工艺稳定性和决定因素。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董二会报告题目:《安全“水”先行——实验用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董二会首先介绍了实验用水相关标准 实验用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良好的纯水制备、使用及维护习惯。接下来,董二会讲到了什么是良好的实验室用水规范,即GLWP是由实验室用水系统制造商默克密理博公司首次提出的,良好的实验室用水规范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法规(如cGMP,GMP,USP,EP,2015版中国药典等),并结合广大用户需求帮助法规监管实验室分析人员更好的理解实验室用水法规要求。  良好的实验室用水规范包括对实验室用水的评估,进而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用水系统,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安装后,遵循SOP使用,并定期进行校验。良好实验室纯水系统需要具有完备的纯化流程、全面精确监控、优良的使用习惯和完备的售后方案。同时,董二会指出了使用(超)纯水必须遵守的四大原则:1、纯化耗材的定期更换 2、纯水的保存和操作规范 3、水质监控和记录 4、系统的定期维护。
  • 我国首次制定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
    各种肉类、巧克力、饮料等内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值,首次有了明确的标准。昨日,卫生部发布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拟自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标准制定考虑潜在危害  据介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对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危害的证据,原料中致病菌状况,加工过程对致病菌状况的影响,贮藏、销售和食用过程中致病菌状况的变化,食品的消费人群,致病菌指标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  本次标准制定中梳理分析的标准共计562项。  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几种主要致病菌,在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谷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加工果蔬、饮料及冷冻饮品类、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共9类食品进行了限量要求。  其中,公众比较熟悉的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0,也就是说,样品中不得检出这类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则均为100CFU/g.  乳制品不含在该标准  此外卫生部表示,非即食生鲜类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主要通过生产加工过程标准进行控制,不在本标准中进行规定 乳与乳制品已清理完毕,也不包含在该标准之中。  卫生部表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组参考分析了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及其规定制定了这一标准。
  • 北京理化中心致病菌和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承担的“致病菌和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专家验收。  项目组针对食品和环境中常见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将生物学分析方法与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建立了分子自马达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规范化方法。同时,建立了针对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污染等环境污染物的评价方法,开发了高通量、快速筛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离体生物测试方法和活体生物分析方法,探讨了吐纳麝香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 五分钟,芯片“抓”出食物致病菌
    一分钟,就能检测出牛奶中到底含多少真正的蛋白质 五分钟不到,就能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是否超过安全“警戒线”!昨日下午,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记者见到了刚问世的“牛奶蛋白质分析仪”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俩兄弟,研究人员介绍说,别看它们外表朴实、个头也不大,未来,它们将携手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无穷的潜力!  检测牛奶“真蛋白”一分钟可出结果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中,还分“真蛋白”和“假蛋白”。  “目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是‘凯式定氮法’,这个方法不能直接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而是通过测总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这就有了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成分造成蛋白质含量虚高的漏洞。”中科院智能所的余道洋介绍。他负责的攻关项目,研制出一种基于荧光技术的牛奶蛋白含量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记者看到,小小的样机还没普通微波炉大。十余个牛奶样品倒进比色皿,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启动机器,不到一分钟时间,自动打印出一份蛋白质含量多少、是否达标的“报告单”。  “检验原理是通过荧光指示剂与液体中的真蛋白质结合,在光的激发下产生强烈的荧光,测试结果不受三聚氰胺、尿素等含氮物质的干扰,并且能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反推出真正蛋白质的含量。 ”余道洋说,以后完全可做成同时检测1、2份样品的手持式仪器,常喝牛奶的家庭也可备上一个,随时检验。  食品致病菌是否超标五分钟就能确定  一盘麻婆豆腐里的致病菌是否超标了?用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5分钟就知道结果。  杨良保博士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介绍,“核心不在机器,在那个只有指甲盖五分之一大小的芯片上! ”在芯片上滴一滴从食品中取样的液体,芯片中的“小抓手”们就能迅速“抓”住食物样品中的致病菌,连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电脑显示屏上5分钟之内就会初步给出食品是否“安全”的判断。目前,这台快速检测仪器已可实现对正常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等多种致病菌的检测,稍加改造,还可用于水体中各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芯片的研制成本很高,但今后如批量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一个芯片不过块把钱,能检测的致病菌种类也更多。 ”杨良保说。
  • “致病菌及生物毒素和非法添加物检测”专题报告会召开
    2012年6月6日,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同期召开了五场专题报告,报告之一“致病菌及生物毒素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在农业仪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士强研究员的主持下准时召开。6位来自科研院校和仪器厂家的报告人作了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最新仪器、方法开发、研究进展以及实验成果的报告。  专家报告方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关亚风研究员作了“食品、农产品复杂机制中萃取痕量有毒有害化学残留物技术的进展”的报告。关亚风研究员就检测前处理中微萃取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固相微萃取中的搅拌棒固相萃取、薄膜微萃取和集束毛细管微萃取以及液相微萃取中的分散液液微萃取和膜辅助溶剂萃取等,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的领先技术。关亚风研究员所在的团队在引入国外这些微萃取最新技术的同时,也自主研发了一些新产品,凭借性能优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可以预期,这些新型微萃取技术及仪器的出现与推广必将会使痕量分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亚风研究员在作报告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王黎丽作了“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大量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成果,其中涉及到的仪器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毛细管电泳、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几种仪器的联合使用。这些方法的开发为其他用户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王黎丽在作报告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冉玥做了“超高效液相色普法同时测定柑桔中11种类黄酮物质”的报告。作为一个检测方法的开发,该报告详尽的讲述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案以及每一步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最后运用该方法测定的柠檬、脐橙、南丰蜜桔和砂糖桔四种水果所含的11种物质的含量比较也为这方面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冉玥在作报告  厂商报告方面:北京金诺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依次做了自己公司的一些新产品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北京金诺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报告题目为“C7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在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致病菌检验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公司新研制的实时荧光定量PCR—C7,该产品内部整合了多个单元模块,可同时执行多个扩增程序,提高了检测通量。另外,与之配合的操作软件也更加人性化,使得整个实验快速、简单,满足了广大用户的使用需要。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报告是“日立液相色谱仪食品安全典型项目多元解决方案”,结合市场上比较关注的黄曲霉毒素,皮革奶和三聚氰胺的问题,展示了用日立液相进行检测的多种方法,其中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柱后光照衍生法较为新颖,样品出色谱柱后经光照装置再进荧光检测器,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亦可同时检测B1、B2、G1、G2、M1、M2六种成分,值得推广。  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的报告以“便携式液相色谱系统的研制及应用”为题,着重介绍了公司新推出的便携式液相色谱系统,他们将液相色谱仪集成一体化,内置标准windows电脑,实现了移动独立操作,并设有网络接口可进行远程操作。目前,该款产品已开发了一些应用,并且公司还在研发配套的固相微萃取设备,以便满足未来一些快速的现场检测的需求。 北京金诺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冯江波在作报告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石欲容在作报告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张浩在作报告
  • 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出台
    青奥会即将召开。日前,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发布《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此标准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菌自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及志贺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据介绍,其他的大型活动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记者获悉,青奥会是大型活动,深海鱼、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等都禁止进入青奥会的餐桌。 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也被列入慎用食品。青奥会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并禁用、慎用附录A、附录B中所列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禁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高风险食品、公告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生物毒素的动植物类食品、原料。慎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特别需要强调烧熟、煮透的,洗净或消毒的,需控制存放温度和时间的,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四类食品、原料,如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等。  附件一  禁用名单  1.非本单位加工的直接入口食品(不含预包装食品),如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蛋糕、烧饼、油条等。  2.直接入口的生海产品、淡水产品,如海蜇、海带、海产贝类、深海鱼、虾、蟹及其炝制、酱制、腌制、冰制品等。  3.已死的甲鱼、黄鳝、虾、蟹(不含冰鲜虾、蟹和冷冻虾、蟹)等。  4.生的围边菜、雕花菜、塑胶雕花围边,隔餐剩余饭菜。  5.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6.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毛蚶、织纹螺、荔枝螺、泥螺、狗肝、鲨鱼肝、鱼胆、野生蘑菇、生(苦)杏仁、枇杷仁、木薯、发芽马铃薯、牲畜甲状腺及其它不明动物的组织、器官和腺体。  7.未经许可的药膳。  附件二  慎用名单  1.需强调烧熟、煮透的:四季豆、扁豆、白果、豆浆、鲜黄花菜、较大块的肉、肉圆以及整鸡、整鸭、整鹅等。  2.需强调洗净或消毒的:即食果蔬、果盘、盘花等。  3.需注意存放温度和时间的: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沙拉、鲜奶制品、鲜奶油裱花食品、改刀装盘食品、生鲜啤酒、现榨果蔬汁等。  4.需特别注意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生禽畜及其内脏、鲜蛋、海产品、淡水产品等。
  • 我国将建三级致病菌识别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印发《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江苏、山东等8个工作基础较好省份,选取第一批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方案》要求,编制相关配套技术文件,组织技术骨干培训,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指导各地开展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建设。  《方案》指出,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是以网络化信息平台为依托,采用病原识别、分子分型、基因组流行病学等新型调查分析技术,开展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的实验室网络,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国家中心实验室设在中国疾控中心,由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负责 省级和地市级实验室分别设在省级、地市级疾控中心。识别网中病例信息及其菌株来源主要为属地医疗机构 同时遴选工作基础好的医疗机构为哨点医院,常规开展相关病例信息及菌株收集工作。  致病菌识别网要推广应用病原细菌感染检测、耐药分析、分子分型、基因组流行病学等监测技术,提高细菌性传染病检测、监测和疫情溯源能力。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要开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实行实时分析,提高疫情监测与分析的精准性。推进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实验室监测的深入整合,形成更为灵敏准确的传染病监测新模式,提高暴发疫情发现和来源识别能力。促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进一步协同配合,提高细菌性传染病监测和疫情处置综合能力等。
  • 芬美研究人员开发出致病菌快速检验仪
    芬兰和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出的一种仪器可快速准确地确定致病菌种类,从而有望减少抗生素滥用。  据芬兰媒体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应用物理系的芬兰研究人员佩伊弗 金努宁和美国同行布兰登 麦克诺顿研制出一种新型仪器。把致病菌放入这种仪器后,仪器中旋转运动的磁性颗粒会附着在病菌表面。根据不同细菌导致磁性颗粒旋转速度变化的不同,检验人员可准确判断出致病菌的种类,为准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说,这种仪器不仅可大大简化判断致病菌种类的过程和缩短时间,而且由于其体积小,它还可以在相对恶劣的条件下使用,如可借助太阳能电池板等提供的能量正常运转。  目前,确定致病菌往往需要细菌培养,但这种方法成本高且耗时长,医生通常直接为患者开具某些对抗多种细菌的抗生素,这也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之一。  近日,一种对大部分抗生素均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引起关注。专家们认为,它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不无关系。
  • 卫生部将对食品中致病菌含量设底线
    卫生部近日发布通知,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新标准对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8种致命菌的含量作了明确规定。  新标准规定了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粮食制品、豆类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调味品、即食食品等17类食品的致病菌含量。其中,对所有采用罐头工艺加工生产的食品,统一规定“罐头工艺生产的食品符合商业无菌”。据卫生部有关人士介绍,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和致病菌的风险,分析了致病菌对我国各类食品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还参考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
  • FDA首次批准MALDI-TOF方法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
    p  2018年4月20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发布重要新闻,批准首个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 (C.auris) 新方法 -- 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400" title="1.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cd41583-a716-46e4-9cc9-6863c8489cb5.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strong/pp  耳念珠菌(C.auris)是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往往导致严重的院内感染,如血流感染、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耳念珠菌容易对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多种抗真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耐药的耳念珠菌堪称“超级病菌”。美国疾控中心把它列为“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的致病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485" title="2.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85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c3b7d37-ab67-44aa-857d-258f91af9fa6.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耳念珠菌平板培养/strong/pp  FDA在新闻发布中指出:今年,FDA综合评估了耳念珠菌录入Bruker MALDI Biotyper CA数据库的标准流程,严格考察了Bruker MALDI Biotyper CA鉴定28个耳念珠菌样品的鉴定结果。这些耳念珠菌样品来自不同实验室,其中包括美国疾控中心和FDA抗生素耐药菌株库。试验结果表明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能够可靠地鉴定耳念珠菌,正确鉴定率为100%。为此,2018年4月20日FDA特别批准将耳念珠菌添加到Bruker MALDI Biotyper CA数据库中,用于耳念珠菌 (C.auris) 的鉴定。/pp  因此,继2017年10月Bruker MALDI Biotyper CA更新升级的数据库获得FDA认证,数据库在包括333个菌种或菌群,覆盖424个临床相关菌种的基础上,又新增一位新成员 -- 耳念珠菌 (C. auris) 。/pp  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采用MALDI-TOF质谱与微生物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用患者样本培养的菌落,经过MALDI-TOF质谱仪测定,获得微生物独特的质谱图,与数据库里的谱峰比对,最终得到种水平可靠的鉴定结果。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能够可靠地、大范围地鉴定病原菌,快速鉴定引起院感爆发的病原体,提高实验室常规检测大批样本的能力,改进治疗方案和对病人的有效护理。/pp  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办公室执行主任Donald St. Pierre在新闻发布中指出:“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质谱技术就已经成为有效的科学工具,但是仅在近五年之内,质谱才真正有效地用于微生物鉴定。现在微生物质谱鉴定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广泛认可的标准方法。” Donald St. Pierre主任进一步阐明:“FDA不仅对这项技术有充分的信心,且意识到必须通过快速识别和准确鉴定新型感染病原菌,才能及时应对耳念珠菌和其他致病菌的疫情爆发,从而有效保护民众的健康。”/pp  编者的说明:除了美国以外,Bruker IVD MALDI Biotyper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并且配备的数据库均已包含耳念珠菌(C. auris),其中包括已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IVD MALDI Biotyper数据库。/p
  • 矿泉水新标取消菌落总数 强调致病菌
    矿泉水新标取消菌落总数强调致病菌 或致部分水企转型纯净水(图)矿泉水新标准的出台或将迫使部分企业转做纯净水  记者近日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获悉,备受关注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的两个国家标准发布,其中溴酸盐有了与世界卫生组织一致的限定值,最高不得超过0.01mg/L。同时增加了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3项微生物指标。  记者从多家水企获悉,如要达标,必须先进行设备的改造,根据企业规模,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因此,不排除有水企为降低成本而转型生产纯净水。  取消菌落总数强调致病菌  “此前媒体所报道的溴酸盐致癌也间接导致新标准的修改,总体来说是一个进步。”广州一水企负责人告诉记者,溴酸盐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旧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已经十多年没有修改,确实已经到了要修改的地步。  据其介绍,正常情况下,水中不含溴酸盐,但普遍含有溴化物。当用臭氧对水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氧化后会生成溴酸盐。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为,溴酸钾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为此将溴酸盐列为对人可能致癌的物质。  记者了解到,新标准取消了菌落总数,更强调致病菌。广州八奇饮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灏认为,这更具科学性。他表示,菌落总数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产品一开封就会受到污染,菌落总数不合格也是很正常的,但强调致病菌则是另一个概念,更能保障人体健康。  不堪成本压力或转型纯净水  据了解,如要达标,企业必须先进行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罗灏表示,对于矿泉水来说,新标准的实施对产品要求更严格了,但实际上,在保留矿泉水原有口感的情况下,又对溴酸盐有限定值,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难题。溴酸盐致癌在国内的说法也是这几年才出现,目前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但仍有各种方法可以尝试,大家正在研究一个更高效、节约成本的方法。  记者了解到,企业首先要进行设备的改造,根据企业规模,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不排除有水企转做纯净水,纯净水不存在溴酸盐的问题。”某矿泉水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标准的出台也是规范市场的一个手段,不能达标的将被清出市场。
  • 肠道菌群的健康和平衡对于致病菌的感染进展至关重要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拉斯格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健康和平衡对于细菌感染的进展至关重要。文章中,研究者表示,致病菌常常会利用来自宿主肠道菌群的信号来扩散并且加速感染进程。柠檬酸杆菌是一种感染小鼠和人类的致病菌,文章中研究者通过对柠檬酸杆菌进行研究发现,其能利用宿主肠道菌群所产生的信号分子来诱发疾病进程,并且引发长效感染。这项研究中,研究热人员首次在宿主机体内阐明了柠檬酸杆菌感染的过程(并非在实验条件下),这或许也能够帮助理解宿主肠道菌群在该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者发现,细菌能利用肠道菌群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来增强感染过程,并且诱发一些严重的疾病;研究者认为,本文研究阐明了健康的肠道营养和微生物菌群对诸如大肠菌群(柠檬酸杆菌)等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性。研究者Andrew Roe说道,本文中我们重点理解了细菌诱发动物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准确分子机制,通过对柠檬酸杆菌进行研究,我们阐明了肠道菌群在细菌感染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诸如大肠杆菌等细菌如何利用宿主信号来扩散并增加感染风险。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来探讨肠道菌群在细菌感染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或许对于开发抵御致病菌感染的新型疗法至关重要。
  • 卫生部发布《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拟自标准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2年11月15日前将意见反馈表(附件2)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我部。  传 真:010-87708774  电子信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1.《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rar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  卫生部办公厅  2012年9月19日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2月16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邮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标准表1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致病菌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 g或/25 mL表示)检验方法备注ncmM肉及肉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0100 CFU/g-GB 4789.10空肠弯曲菌500-GB/T 4789.9适用于预制肉制品。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500-GB/T 4789.36适用于预制牛肉制品。水产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100 MPN/g-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预制水产品。蛋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粮食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 CFU/g1000 CFU/gGB 4789.1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0 CFU/g10000 CFU/g适用于生制粮食制品。豆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蜂蜜及其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加工水果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藻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饮料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冷冻饮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发酵酒及其配制酒沙门氏菌500 -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 -GB 4789.10调味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适用于除香辛料外的其它调味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水产调味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含水乳化油脂(大于1%为限值)。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果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即食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
  • 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本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指标及其限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表1类别中的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执行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包装饮用水、饮用天 然矿泉水。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pdf
  • 进口挪威冻马哈鱼肉检出致病菌
    近日,山东日照检验检疫局在对辖区某水产企业进口的25.3吨挪威冻马哈鱼肉进行检验时,检出其中含有单增李斯特氏菌,依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要求,对该批产品实施了退运处理。这是继今年初该局从进口挪威冻竹荚鱼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后,第二次从挪威进口水产品中检出该种致病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被人摄入后会引发类似流感的轻微症状和腹泻与呕吐等症,并可引起孕妇、婴儿、老年人和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等易感人群发生败血病、脑膜炎等恶性疾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