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仪器信息网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关的解决方案。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相关的论坛

  • 【求助】安全技术说明书

    求下列药品的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有知道的朋友帮帮忙啊[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9.gif[/img]二苯胺磺酸钠无水碳酸钠酒石酸钾钠无水硫酸钠草酸磺基水杨酸冰乙酸孔雀石绿二苯基碳酰二肼二苯偶氮碳酰肼邻菲咯啉六次甲基四胺变色硅胶铬天青S纯铁助溶剂二氯化锡

  • 十水碳酸钠析出水怎么办

    去年买的十水碳酸钠下层全部凝固为一整个,上层为析出的水,还能用吗,怎么处理,也没法称量了,能烘干吗,烘干后是不是变成无水碳酸钠了,求大神指教

  • 为什么配置硫代硫酸钠,要加入碳酸钠?

    3.1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 mol/L。 3.13.1配制 称取24.5g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 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Na2CO3)溶于水中,转移到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有些GB/T上写要26g硫代硫酸钠。。。。加的无水碳酸钠是不是防止硫代硫酸钠水解啊?

  • 标识天津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的一批次无水碳酸钠检出不合格

    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 今年第2季度,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省生产(销售)的灯泡灯管、插头插座开关等12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了519家生产(经销)企业的668批次产品,合格625批次,总体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3.6%,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抽查中发现,标识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培欢” 化学试剂 无水碳酸钠(生产日期(批号)2006年6月30日 规格型号500g/瓶),碳酸钠含量、干燥失重、氯化物、硫化合物、铁项目不合格。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不合格产品生产(经销)企业认真整改,把后处理工作落到实处。

  • 硼砂-碳酸钠缓冲溶液pH的计算

    哪位大神能帮帮小弟最近在做缓冲溶液方面的实验,查到了硼砂-碳酸钠缓冲溶液体系,但所有的资料上都只有个一配方即:取无水碳酸钠5.3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另取硼砂1.91g,加水使溶解成100ml。临用前取碳酸钠溶液973ml 与硼砂溶液27ml,混匀。该配方下pH范围10.8-11.2.因此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了,十分疑惑,像这种不是共轭酸碱对的缓冲溶液体系,pH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没有精确的计算公式呢?如果我想配制pH=11的,该体系缓冲溶液,该加多少碳酸钠溶液,多少硼砂溶液。求大神出现。

  • 【转帖】MSDS碳酸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carbonate 中文名称2: 纯碱 英文名称2: 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36 CAS No.: 497-19-8 分子式: Na2CO3 分子量: 105.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碳酸钠 497-1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pH: 熔点(℃): 851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5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铝、氟。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 工业碳酸钠

    工业碳酸钠总碱量终点颜色,求照片,暗红色是多暗红

  • 【讨论】苹果酸和碳酸钠的测定

    我遇到一个样品,里面含苹果酸和碳酸钠两种成分(客户告诉我们的),我们现在要测定这两种物质的含量,该怎么测?希望大家都来讨论讨论,苹果酸我们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可以测定,但碳酸钠测定很困难,因为这个样品只要一加入水,就会起反应,有很多泡产生,苹果酸和碳酸钠要发生反应,也就是一般的酸碱反应,于是碳酸根的含量检测出来也就不准了,然后我们只能通过用ICP测钠然后折算成碳酸钠,但这样算出来的碳酸钠的值加上苹果酸的值含量就远远超过100%,我们怀疑这个样品可能还含有碳酸氢钠。希望大家都来讨论讨论我们的检测过程,有什么问题,还有更好的检测方法吗?

  • 【求助】如何准确测定工业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

    我们是按GB-T 1606-2008 工业碳酸氢钠 的附录A来测定碳酸钠的,但感觉测的不是很准,我们用新开瓶的分析纯碳酸氢钠(99.5%)作了比较测定,结果也只有98.3%,再换一瓶也只有这么多,不知什么原因?是不是碳酸钡沉淀也消耗了标准盐酸滴定溶液而造成结果偏低的,请大侠们赐教啊!另请教:新国标GB-T 1606-2008 工业碳酸氢钠 为什么没有碳酸钠这项指标的测定了,多谢了!附:GB-T 1606-2008 工业碳酸氢钠 附录A[~150405~]

  • 【讨论】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吗?

    有水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确定的。在无水条件下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吗?[em09510][em09509]我认为能反应,但有些人说没有水电离不能发生不会反应。但反应式配平,本身就产生水,越讨论越晕[em09512]。能还是不能?[em09502]

  • 检测碳酸钠以及重铬酸钠中的钾用什么方法好?

    检测碳酸钠以及重铬酸钠中的钾用什么方法好?我用原子吸收检测 重铬酸钠中的钾500mg/kg,检测碳酸钠中的钾20 mg/kg,用钾钠火焰检测重铬酸钠中的钾2000mg/kg,检测碳酸钠中的钾4000 mg/kg,,用质谱仪检测重铬酸钠中的钾200mg/kg,检测碳酸钠中的钾10 mg/kg,这几个方法,都做过加标回收,都在范围内,我不知道哪个方法的数据是准确的。 请高手帮忙,顺便把这三种方法的原理说下

  • 【求助】碳酸钠溶液浓度的快速测定

    请教各位达人碳酸钠水溶液浓度如何准确、快速测定?碳酸钠是包裹好的胶囊,须溶于水后测定胶囊的缓释性能,即快速测定不同时间段碳酸钠含量...以便得到胶囊的释放曲线...[em0819] [em0818] [em0819]

  • 【求助】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三钠

    如题,有一混合样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三钠的混合,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三种成分分别检测出其含量啊,如何是电位滴定法的话,是最好的了,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可以分别检出,可以碳酸钠和磷酸三钠无法分开啊,因为甲基橙指示剂的突跃点磷酸三钠也包括在其中啊

  • 碳酸钠在毛肚中用于碱发处理,是否合法合规

    [font=SimSun, STSong, &]我看GB2760中碳酸钠用作酸度调节剂,那如果碳酸钠在毛肚中用于碱发处理,是否合法合规?[/font][font=SimSun, STSong, &]另外有没有对毛肚(即食熟制品)有了解的,像冷吃千层肚中添加剂:碳酸钠与木瓜蛋白酶主要作用是什么?[/font][font=SimSun, STSong, &]个人对毛肚、无骨鸡爪类的产品不是太懂,想请教一下![/font]

  • 【讨论】关于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

    为啥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咋命名的。。2Na2C03.3H202 分子量314.02白色粉状或粒状固体。密度0.5-0.7g/cm3。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液的理论含量为15.28%〔相当于32.49%过氧化氢〕。40℃下贮存一个月,活性氧损失约0.4%。水溶液中解离为过氧化氢与碳酸钠。

  • 碳酸钠的型检有效期有几年

    [color=#444444]一般的食品原辅料的型检是[/color][color=#444444]1[/color][color=#444444]年,但是碳酸钠属于添加剂,厂家说碳酸钠的型检[/color][color=#444444]4[/color][color=#444444]年检一次,我就想问一下一般碳酸钠的型检有效期是几年[/color]

  • 【求助】求 溶液中 碳酸钠 浓度的 测定标准....................

    不要这个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9120这个我看了 是要称取 一定量的 碳酸钠固体....计算时候 也样用到这个称取时候的质量.......我的是 反应后 就有大量的 碳酸钠溶液 想测想它的浓度......... 用上面那个标准的话 没有那个 称取的质量 无法计算

  • 【原创大赛】硫化钠产品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标准方法的验证结果速报

    【原创大赛】硫化钠产品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标准方法的验证结果速报

    [align=center] 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王锦明 [/align] 硫化钠又称硫化碱,广泛用于制造染料或染料中间体、冶金工业、皮革工业以及造纸行业。硫化碱典型工艺是煅烧热熔法,由于此法在煅烧过程中有碳参与方应,残留物中有碳酸钠,含量一般是2~3%,所以碳酸钠含量的高低与品质直接相关,因此,最早的硫化钠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中有碳酸钠含量技术要求。现今硫化钠生产方法多样,如:氯化钡或硫酸钡生产过程中也有副产品硫化钠,这些副产方法由于是化学反应法,碳酸钠含量用标准方法的结果,几乎测不到的。 硫化钠产品标准最早是在1984年起草的,当时方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原苏联的装置法(见下图1),[img=,690,4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091725105936_8428_2345874_3.jpg!w690x484.jpg[/img] 图1 标准中的碳酸钠测定装置一种是滴定法,两种方法讨论的结果大家都觉得装置法还是比较理想,数据理论上要精确一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装置复杂,过去的滴定台去支撑这一套装置几乎不可能,也就谈不上方法验证了,就是这个方法,目前的标准这个方法还在沿用。我们在近期研究了一套新的装置(见图2),[img=,690,5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091728060603_7486_2345874_3.jpg!w690x518.jpg[/img] 图2 自制的碳酸钠测定装置可以把试验用到的器皿统一到一个支架上来,解决了装置安装问题,并且我们近期做了两种方法的验证比对工作,特将方法摘要和结果汇报如下:一、实验试剂的制备 1.配制Na[sub]2[/sub]CO[sub]3[/sub]标准溶液,其浓度为0.03973 mol/L。 2.标定KOH标准滴定溶液 (1)空白的标定; (2)KOH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在碳酸钠测定装置的25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5mLNa[sub]2[/sub]CO[sub]3[/sub]标准溶液、75mL蒸馏水和10ml(1+3)H[sub]2[/sub]SO[sub]4[/sub]溶液,用装置进行吸收,最终测出消耗KOH标准滴定溶液15.5ml,减去装置的空白消耗量,得出共消耗KOH标准滴定溶液14.5ml。[b] 二、装置的Na[sub]2[/sub]CO[sub]3[/sub]溶液的测定[/b] 分别配制0.1%,0.2%,0.3%,0.4%,0.5%的Na[sub]2[/sub]CO[sub]3[/sub]溶液,并用装置测定配制溶液的碳酸钠含量,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的碳酸钠装置测定后的结果[table][tr][td]0.1%[/td][td]结果%[/td][td]0.036[/td][td]不变色[/td][td]不变色[/td][td]0.036[/td][td]0.036[/td][td] [/td][td] [/td][td] [/td][/tr][tr][td]0.2%[/td][td]结果%[/td][td]0.25[/td][td]0.22[/td][td]0.11[/td][td]0.22[/td][td]0.33[/td][td]0.25[/td][td]0.25[/td][td]0.29[/td][/tr][tr][td]0.3%[/td][td]结果%[/td][td]0.38[/td][td]0.39[/td][td]0.37[/td][td]0.40[/td][td]0.41[/td][td]0.38[/td][td]0.38[/td][td]0.36[/td][/tr][tr][td]0.4%[/td][td]结果%[/td][td]0.48[/td][td]0.50[/td][td]0.49[/td][td]0.51[/td][td]0.49[/td][td] [/td][td] [/td][td] [/td][/tr][tr][td]0.5%[/td][td]结果%[/td][td]0.59[/td][td]0.62[/td][td]0.61[/td][td]0.60[/td][td]0.63[/td][td] [/td][td] [/td][td] [/td][/tr][/table][b]三、滴定的Na[sub]2[/sub]CO[sub]3[/sub]溶液的测定[/b] 装置测定用0.3%生物Na[sub]2[/sub]CO[sub]3[/sub]溶液,用滴定法的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浓度为0.3%的碳酸钠滴定测定后的结果[table=706][tr][td]0.3%[/td][td]结果%[/td][td] [align=center]0.36[/align] [/td][td] [align=center]0.34[/align] [/td][td] [align=center]0.31[/align] [/td][td] [align=center]0.36[/align] [/td][td] [align=center]0.34[/align] [/td][td] [align=center]0.33[/align] [/td][td] [align=center]0.34[/align] [/td][td] [align=center]0.33[/align] [/td][/tr][/table][b]四、结论[/b] 1、标准的装置法在0.3%以上的结果可以用,符合标准中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值不大于0.2%的要求。 2、滴定法与吸收法比较,吸收法结果高于滴定法结果。[b]五、结束语 [/b] 通过我们的验证试验,一定程度上说明在1984年标准讨论会上的结论是正确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