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

仪器信息网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相关的解决方案。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规程相关的资讯

  • 约瑟夫森结性质的测量及演示设备的研制
    成果名称 约瑟夫森结性质的测量及演示设备的研制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作为实现超导器件的基础,约瑟夫森结的性质测量及检测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国内拥有此项测量技术的单位并不多。中科院物理所有一套原始的微波测量设备,但此设备受液氮制冷温度所限,对器件的测量被限制在高温超导范围,对于传统低温超导器件及新兴材料二硼化镁超导器件,此设备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实验需求。在国外,此类仪器基本都是根据各个实验室本身的需要自行研制。因为设备为组合型,没有专门的专利,也不能全套引进,因此需要研究者根据自身具体的需要,结合低温技术、微波技术、磁体技术、金工加工技术对设备进行研制。 2009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福仁教授申请的&ldquo 约瑟夫森结性质的测量及演示设备的研制&rdquo 项目得到第二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该项目的目的是在申请人实验室原有的内循环式制冷系统和RT、IV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加入微波注入、微波辐射监测及磁场装置,用来测量约瑟夫森结的性质。在基金的有力帮助下,课题组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主要内容包括:(1)将微波导入低温系统,并与待测样品耦合,实现微波与低温技术的结合;(2)在低温下将约瑟夫森结的微波辐射导入波导系统,进行微波辐射;(3)将磁场加到低温样品上,分析磁场对约瑟夫森结性质的影响;(4)解决系统软硬件匹配的问题,实现测量系统的半自动化。 应用前景: 目前,课题组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约瑟夫森结性质测量及演示设备,相关指标达到预期,项目顺利结题。未来,该成果一方面将在超导器件研发领域中进行推广,另一方面也将应用于高校宏观量子现象演示实验中。
  • 记2012年物理学奖得主: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
    10月9日下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奖项授予给了量子光学领域的两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以奖励他们“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诺奖官方网站称,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两人分别发明并发展出的方法,让科学界得以在不影响粒子量子力学性质的情况下,对非常脆弱的单个粒子进行测量与操控。他们的方式,在此前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次垂青于两位实验派物理学家的原因。   进入量子光学的神秘之门   本届物理奖的两位得主戴维瓦恩兰与塞尔日阿罗什是同年生人。   塞尔日阿罗什,1944年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于法国巴黎的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法兰西学院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授。在拿到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他已被业内誉为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人。   戴维瓦恩兰,194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70年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和研究员,就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瓦恩兰亦一直有着“离子阱量子计算实验奠基者”的头衔。   他们两人是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两人研究的范畴都属于量子光学,这一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了长足发展,而他们的学术生涯一直在与单光子与离子打交道,研究光与物质在最基本层面上的相互作用。   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想在一个微观层面上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对于光或者其他物质的单个粒子而言,经典物理学已不适用,量子力学的法则在此时取而代之。但是单个粒子却很难从周围环境中被分离出来,并且,它一旦和周遭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便会立即丧失其神秘的量子特征。   如此让人束手无措的局面,使得很多量子力学理论所预言的怪异现象无法被科学家们直接观察到。于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只能依靠那些法则已证明可能会影响到量子奇异特性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而这或许让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感觉一直跟在理论的后边亦步亦趋。   真正改变实验物理学的人   扭转这一窘状的正是阿罗什与瓦恩兰,他们两人带领各自的研究小组,分别发展出理想的方法,用于测量并操控非常脆弱的量子态。   具体而言,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既有共通特点亦各有精妙之处:瓦恩兰捕获带电原子(离子),随后使用光(光子)对其进行操控和测量,这些离子被放置在超低温中,防止被外界“打扰”。该方法关键在于巧妙的使用激光束以及激光脉冲抑制了离子的热运动,离子因此进入特定的量子叠加态中——叠加态正是量子世界最神秘的特性——从而保持住了单个粒子的量子特征。   而阿罗什虽然同样使实验处于真空和超低温环境,却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手段:利用原子对光子进行操控和测量。他将两面特制的、反射能力极强的镜子组成空腔,捕获住光子并让其在空腔中停留0.1秒——这点儿时间已足够光子在消失前绕地球一圈——这时他再让里德伯原子(比一般原子大1000倍的巨大原子)穿过空腔,每次通过一个里德伯原子,原子离开时,会“告诉”他空腔里还有没有光子。   试着分别去操纵一个光子与离子,借以深入洞察一个微观的世界——原本仅仅是理论学派的领域,正是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的研究“打开了新时代量子物理学实验领域的大门”。现在,借助他们的新方式,实验物理学家们得以操控粒子或对粒子进行计数。   实验、应用、改变人们的生活   但阿罗什与瓦恩兰的成就并不止于此。   在公布本届物理奖获得者后,诺奖组委会还介绍了两人的成果在应用层面上的意义。据组委会称,阿罗什与瓦恩兰在他们的研究领域采取了突破性的方法,产生其中一个应用是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超快计算机,这或将导致极其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模式。换句话说,这是向着研制具有惊人运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第一个脚步。科学家预想,或许,就在本世纪,量子计算机会彻底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正如经典计算机在上个世纪曾彻底颠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   而阿罗什与瓦恩兰的研究产生的另一个应用是:“会带来一种非比寻常的精准时钟,并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计时标准。”这种超高精度钟表的精确度将比今天所使用的铯原子钟高出数百倍。此前,世界最精确的时钟曾经就是瓦恩兰就职的科罗拉多州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制造的量子逻辑钟,它的误差约为每37亿年1秒。   阿罗什与瓦恩兰展示了如何在不破坏单个粒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但他们做到的却不只是在量子世界控制住粒子,其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将远超今天目力所能够看得到的。   那么,荣摘诺奖桂冠又是否改变了科学家本人的生活呢?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线版消息称,塞尔日阿罗什本人仅仅提前了20分钟被组委会告知自己获奖的消息。   “我很幸运,”塞尔日阿罗什说,但他指的并不是自己得奖这回事,“(接到来电时)我正在一条街上,旁边就有个长椅,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坐了下来。”他形容那一刻的心情,“当我看到是瑞典的来电区号,我意识到这是真实的,那种感觉,你知道,真是势不可挡。”   不过据诺奖官网的推特称,阿罗什接到获奖的确切消息后,打了个电话给自己的孩子,然后开了瓶香槟庆祝,再然后,他又回实验室工作去了。
  • 预算1500万!中石大公布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时可视化试验机采购意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4年10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采购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项目名称:微纳平台-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时可视化试验机预算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采购品目:A02100699其他试验仪器及装置需求概况 :1、采购标的名称: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时可视化试验机。2、采购标的需实现的主要功能或者目标:本设备结合先进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模拟特深层原位条件下实验岩石样品内部岩体微观变形-破坏、压力场、应变场演变过程的实时可视化。3、采购标的数量:1套。4、采购标的需满足的质量、服务、安全、时限要求:(1)中标方需要对系统提供1年的质保服务(自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2)中标方需要提供3年的系统技术支撑和培训服务;(3)甲方如果有技术支持或服务需要,中标方必须在8小时内响应,必要时乙方派出技术人员在72小时到现场进行技术支持。采购时间:2024-12备注:联系人:卢老师、姚老师;电话:89732165
  • RETSCH参加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会议
    2009年9月21日德国RETSCH(莱驰)参加了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为期3天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地质、矿产、高校及研究所等行业的近400名研究人员。会议分十大主题,8个分会场,2个大会场,2个中等会场,4个小分会场,规模如此宏大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十分少见,作为我国地质行业样品前处理的领头羊,德国RETSCH也有幸参与此次盛会,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地质、岩矿方面的技术及实验分析的前沿信息. 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样品前处理,希望能够有一种效率高、无污染及具有代表性的制样手段和工具。避免制样中引入的误差和污染,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正是RETSCH一直以来着力推广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颚式粉碎仪BB200,可以对矿石样品进行快速的初级粉碎,最大进样尺寸为90mm,出样尺寸为2mm左右,提供锰钢型颚板或碳化钨型颚板满足用户对不同硬度样品的粉碎需求。振动盘式研磨仪RS200可以作为光谱分析前的样品制备工具,在几分钟内将样品精细研磨至理化分析所需要的尺寸,使得取样具有代表性。如用户使用XRF分析,RETSCH还可以提供自动压片机PP40进行制样。此外,RETSCH的行星式球磨仪可用于超细粉体的制备及筛分仪系列,都得到了与会用户的好评和认可。 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让RETSCH品质口碑相传,2010年RETSCH 将会带着更新更高效的产品促进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 关注RETSCH,关注2010!
  • 三思纵横应邀参加河南省力学计量规程宣贯会
    7月27至28日,河南省力学专业相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宣贯及培训会议在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举行,三思纵横作为中国试验机行业的领跑者,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嘉宾近60人,来自河南省18个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中心、以及大中型企业专门从事力学计量工作的技术人员。三思纵横华中区域经理欧阳思越在会上做了《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的发展动态、工作原理及组成,并对三思纵横系列产品的诸多优点做了详细介绍,通过鲜明对比,各与会代表对三思纵横所代表的民族品牌长久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欣慰!也对这种近距离的互动式学习和讲座表示非常赞赏。 最后,欧阳经理给与会代表展示了材料学界泰斗师昌绪先生为三思纵横的题词&ldquo 三思依旧纵横天下&rdquo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 南科大林君浩课题组在二维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磁学性质的关联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林君浩课题组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围绕二维功能性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力学与磁学性质中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在Advanced Science, Nature Electronics和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性质,不仅为探索奇异的物理现象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也为下一代电学、光学器件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原子尺度上理解二维材料的构效关系,是深入理解其理化性质,推动器件研发的关键,另外,还能够指导材料设计,通过结构调控实现材料物性转变或者性能提升。比如,研究人员在蓬勃发展的缺陷工程研究中发现,有目的的在二维材料中引入特殊的缺陷结构,能够实现对二维材料载流子浓度、光学带隙、偶极矩等的连续调节。受益于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离子束和电子束处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缺陷尺寸和浓度的连续调控。然而,在周期晶格中引入的缺陷结构会如何影响二维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尤其是在施加载荷和应力工作环境下的材料失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建立缺陷结构、浓度与二维材料力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林君浩研究团队使用氦离子电镜的氦和镓离子刻蚀,在悬浮的单层MoS2中分别产生高密度的硫(S)空位和MoSn空位,协同AFM纳米压痕技术与STEM原子结构表征,揭示了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点缺陷对单层MoS2杨氏模量、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和原子尺度的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裂纹原子结构发现引入的原子缺陷加剧了裂纹的偏转或分叉,缩短了裂纹传播距离,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这种改变源于缺陷引起的晶格对称性破坏,改变了角刚度和局域应变分布,导致键能的各向异性在断裂过程中出现众多不同转向的微裂纹,最终提高了断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提升了MoS2的断裂韧性。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团队最终提出了一种通过缺陷诱导裂纹钝化、抑制裂纹扩展的断裂增韧机制。相关论文以“Engineering the crack structure and fracture behavior in monolayer MoS2 by selective creation of point defects”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南科大物理系博士生王刚,中南大学副教授王云鹏为论文第一作者,林君浩为唯一通讯作者,南科大为论文第一单位。图1. 单层MoS2分子膜中不同缺陷结构导致的力学参数和断裂行为差异。 二维材料的结构除了可以通过后处理调控外,也能通过改变生长参数,在合成时实现调控或新的结构组装。南科大林君浩团队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家东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兴冀团队合作,使用化学气相沉积 (CVD) 法,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和降温速率,实现了新型二维磁性材料Cr5Te8的相调控,成功合成出三方相和单斜相的Cr5Te8纳米片。通过选区电子衍射以及高分辨HAADF-STEM成像,精确确定出Cr原子层间因插层位置不同而引起的相结构变化,从而证实了Cr5Te8自插层体系相结构的可调性。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结合磁性测试及理论计算,揭示了相结构对磁有序的显著影响,通过控制相结构和厚度,可以获得高达200K的居里温度。另外,研究团队还发现结构更无序的单斜相Cr5Te8存在巨大的反常霍尔效应(σAHE ~ 650 Ω-1cm-1,θAHE ~ 5%)。该研究为二维磁性材料的可控和规模化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揭示了Cr5Te8纳米片在磁电和自旋电子器件应用方面的巨大前景。相关论文以“Phase engineering of Cr5Te8 with colossal anomalous Hall effect”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Electronics上,南洋理工大学汤碧珺、王小伟博士,南科大博士后韩梦娇(现为松山湖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哈工大徐晓东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政、周家东、李兴冀、林君浩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图2:三方相与单斜相Cr5Te8纳米片的成分及结构确定。此外,另一种调控二维材料结构的思路是借助基底晶格的束缚实现外延生长调控。传统的共价异质外延,对生长材料和基底材料的晶格匹配度有严格要求,且工艺兼容性差。林君浩团队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曾浩、北京大学教授侯仰龙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由界面配位键驱动的外延生长机制,使用CVD在六方晶格的单层WSe2上外延生长了二维磁性单晶Cr5Te8,得到公度匹配的3×3 (Cr5Te8)/7×7 (WSe2) 摩尔超晶格,并在界面处形成束缚力较弱的超周期Cr截止结构。该晶体表现出了几乎没有缺陷钉扎位点的锐利方形磁滞回线。合作研究团队提出二维界面的“配位外延”手段,作为一种概念上独特的薄膜外延范例,不但具有与vdW外延相似的充分灵活性,规避了共价外延严格的晶格匹配性要求;而且具有与共价外延相似的晶体取向约束力,避免了vdW外延中取向难以控制的难题。相关结果以 “Dative Epitaxy of Commensurate Monocrystalline Covalent van der Waals Moiré Supercrystal”为题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北京大学博士后卞梦颖,南科大博士后朱亮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曾浩、侯仰龙和林君浩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图3. Cr5Te8/WSe2摩尔超晶体的结构表征。以上研究的开展和完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创新领域、“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高校稳定支持等项目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皮米中心的大力支持。论文链接:1、http://doi.org/10.1002/advs.202200700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2-00754-6 3、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200117
  • 初中老师发明力学多功能演示仪器获得国家专利
    日前,介休三中青年教师刘剑飞发明的力学多功能演示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该教具是针对物理教科书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演示而设计的,用于课堂教学演示直观性强。   据了解,该发明获得专利之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山西省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中,获得了科教制作类一等奖。
  • 法国顶尖拓普安应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2016年12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成功举办,此届会议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每一届会议都围绕当前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热、难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增强了学科间的交流与交叉,促进了创新与合作。 法国(top industrie)顶尖拓普安公司作为特约厂商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期间与行业内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以及新老客户进行了深入交谈。展示了我司原装法国进口的多场耦合岩石试验机、页岩气流变仪、高温高压三轴试验机等世界领先的实验设备。其先进的技术和高可靠性得到了用户老师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参展设备有top pema 500 型渗透率测量仪top supc200 超临界co2渗透仪top corr 500拉应力腐蚀试验仪top hpht 100酸岩反应速率测定仪top gper 200气体渗透仪top gpul 200气体瞬态法渗透仪top rock 系列高温应力-渗透耦合试验仪原位化学场耦合渗透室、压力-流体粘度仪、水泥压蒸反应器等
  • 颠覆物理学基本认知:量子跃迁可以被预测了
    量子力学理论的标准解释认为,量子场内的变化不可预测且是瞬时的。在难以观测的微观世界里,阐明量子跃迁的性质,一直是困扰物理学家的重要难题。1986年,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首次证实量子跃迁是一种能被观测和研究的实验现象。从那时起,科学家借助不断发展的技术,对这种神秘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量子跃迁的过程可以被预测,且开始后可以被阻断。近期,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更深入挖掘了量子跃迁过程,以及它何时会发生。研究显示,这个看上去简单和基础的现象,实际上十分复杂。预测量子跃迁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通过一种干扰度最小的装置来监测量子跃迁进程。每一次跃迁都发生在一个超导量子比特的两个能态之间,这个小循环可用于模拟原子中离散量子能态的超导微环路。研究人员测量了低能态系统中量子比特的“附加活动”——可被观测设备捕捉但不会影响量子系统的运行。研究中的“附加活动”是一种监测设备所捕捉的、由系统散发的光子信号,这表明光子未被系统吸收、跃迁尚未发生。这种方式首次实现了对量子跃迁的间接监测,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性质:在“附加活动”中,量子向高能态跃迁之前会有一个停顿。而科学家可以通过这种停顿预测甚至阻止量子跃迁。跃迁过程由系统低能态开始也称为基态;当跃迁至系统高能态时,也称为激发态,随后跃迁路径转向,再次回到基态。文章作者Kyrylo Snizhko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学者,他表示,模拟实验显示,在这个可间接预测或干扰量子跃迁中,一定存在一个不可捕捉的组分。具体来说,量子跃迁从激发态向基态的回落过程,并不总是平滑和可预测的,这就是作者所描述的“不可捕捉”的组分。研究指出,观测设备与受测系统的“连接度”,对系统跃迁有直接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量子跃迁由观测的时间尺度而非跃迁过程定义。观测设备和量子系统的连接可能很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号的暂停能预测量子跃迁。量子系统的转变通过基态和激发态的混合实现,这称为量子系统的叠加态。然而,在观测设备和系统的联系超过一定阈值时,这种系统叠加态就会趋向某一个能值,并保持相对稳定,直至再次突然回到基态。论文的共同作者Parveen Kumar解释道,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一开始成功预测了量子跃迁发生,但无法避免会再次“跟丢”系统。而即使在跃迁可预测的期间,也会存在一些差异。Snizhko表示,这些过程中还包含着一种不可预测的组分。可捕捉的量子跃迁通常具有一个处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叠加态上的跃迁“轨迹”,但整体的跃迁轨迹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终点。量子物理正在坍缩Zlatko Minev是微软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是这项耶鲁大学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这项新的理论研究“在以量子比特作为参数的实验条件下,描绘阐述了一个简单清晰的量子跃迁模式”。他认为,这项研究与先前的耶鲁实验互相参照,显示“相比于我们之前的认识,量子跃迁轨迹的离散性、随机性和可预测性还有待更广阔而充分的研究。”具体而言,耶鲁大学进行的研究首次揭示了量子跃迁的微妙行为——系统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能被预测,表明量子世界中部分是可以预测的。这在此前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当Minev首次与组内的其他研究者讨论预测量子跃迁的可行性时,受到了一位同事激烈的回击:“跃迁轨迹如果能预测,量子物理界就要坍缩了!”“我们的实验最终成功了,并且推断出量子跃迁整体路径是随机和离散的。然而,在更精密的时间尺度上,每一步跃迁都是连续而逐步开展的。这二者尽管看似矛盾,却是量子跃迁中同时存在。” Minev解释道。而这一跃迁过程能应用到整个物质世界吗,如预测实验室外的原子?Kumar还不确定,而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研究条件上的过多限制。Kumar说:“推广这项研究当然很令人兴奋。”如果未来不同的观测设备都得到了类似结果,那么这种量子行为将能解释量子世界的更多基本性质:在量子世界中,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同时具有随机性和可预测性、离散性和连续性。量子跃迁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物理问题,但一直很难被真正观测到。直到最新的科技进展扭转了这一局势。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助理教授Kater Murch表示:“耶鲁大学的实验启发了这项理论研究,为解决这个数十年的物理难题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在我心目中,实验与理论的相辅相成,最终转变我们这些理论物理学家对世界的认知,为日后的新发现奠定了基础。”
  • 物理所发展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表征离子输运动力学过程
    离子输运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过程,其性质对储能、催化和阻变存储等器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验上高分辨表征离子输运过程和表界面电化学反应对揭示器件工作机理和开发新型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原位透射电镜-扫描探针联合技术的开发与纳米表征研究。利用原位透射电镜(in-situ TEM)方法可以将纳米器件置入电镜内对器件工作的动态过程进行原位高分辨观测表征,研究器件的工作机理。最近,他们通过优化扫描探针的机械和电子学设计方案,改善仪器的性能,提高了观测的稳定性和分辨率,在离子输运动力学及其相关的阻变存储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阻变存储器(RRAM)因其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低写入电压、可3D集成等诸多优点,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它主要是利用某些薄膜材料在电激励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电阻状态(高、低阻态)的转变现象来进行数据的存储。RRAM器件一般具有&ldquo 金属&mdash 介质&mdash 金属&rdquo 的三明治结构。这种三明治结构的绝缘介质层可以是二元或者多元的金属氧化物,或者是硫属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等。根据在绝缘体层传导的离子不同,又常将RRAM分成阳离子型存储器与阴离子型存储器。离子传输引起导电物质迁移从而形成导电通道,这是被广泛接受的模型,但是对于离子输运和导电通道形成的动力学过程目前仍然缺少直接的实验证据。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氧离子、金属离子的电迁移和电极界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导致的阻变效应【JACS 132, 4197 (2010) ACS Nano 4, 2515 (2010) APL 99, 113506 (2011) JAP 111, 114506 (2012), etc.】,这些工作是阻变存储器机理研究的有益探索。最近,他们开展了Ag/SiO2/p-Si体系的阻变机理研究,在透射电镜内原位观测Ag纳米颗粒的生长、迁移的动力过程及其伴随的电致阻变效应。针对一个独立的SiO2中包埋的Ag颗粒进行观察,在电场下银颗粒逐渐收缩,沿电场前方有小颗粒析出并逐渐长大,同时刚生长的颗粒前方又开始有新的小颗粒析出。该颗粒充当&ldquo 中继站&rdquo 的作用,其后方的颗粒物质传递过来,同时又输送给前方颗粒使其逐渐长大,沿着电场方向依次进行,递推前移。其物理过程是,银颗粒表面在电场下产生极化,沿电场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呈现正和负极性,即一个金属颗粒表现为双极性,当极化强度足够大时,在正负电极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正极一侧氧化生成银离子,电场驱动其迁移,负极一侧又将传输过来的银离子还原。银离子在电化学势作用下发生迁移,并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进行,形成了边消耗边生长的逐步移动过程。从能带的角度给出了离子输运动力学过程的物理图像,还进行了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指出这些银颗粒作为双极性电极需要满足的临界尺寸,与实验结果一致。这项研究应用自行研制的原位透射电镜仪器表征了固体介质中金属离子输运及其伴随的电化学传质过程,对深入理解离子型阻变存储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是由博士生田学增、副研究员许智、研究员王文龙和白雪冬等完成的,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 Materials 26, 3649 (2014)上。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图1. 实验测试示意图和Ag颗粒电迁移过程的原位TEM图像,Scale bar: 10 nm   图2. 包埋在SiO2中的Ag颗粒及其双极性极化示意图   图3. 纳米Ag颗粒电化学传质过程的高分辨成像   图4. Ag离子输运及其伴随的电化学传质过程的物理模型
  • 中科院物理所|氧离子输运动力学的原位电镜研究取得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白雪冬课题组利用像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实时原子成像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条件下氧原子各向异性扩散的原子机制。该工作以Visualizing Anisotropic Oxygen Diffusion in Ceria under Activated Conditions& nbsp 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利用像差校正电镜对CeO2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实现了Ce原子和O原子直接原子分辨成像,同时发现透射电镜高能电子束传递给氧化铈中氧原子足够多的能量导致氧原子析出并伴随氧化铈产生萤石相CeO2和铁锰矿相Ce2O3的相转变(图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0eb98acd-9ef6-4be9-a733-b5c8381dabca.jpg" title=" 图1:CeO2结构演变的原子分辨TEM成像。.png" alt=" 图1:CeO2结构演变的原子分辨TEM成像。.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CeO2结构演变的原子分辨TEM成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利用电子束进行动态观察表征,同时作为诱导氧离子迁移的手段,捕获了反应中的氧原子和它的实时扩散路径(图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b0a3291d-134c-458c-b79f-9f8bb5785e8f.jpg" title=" 图2:O原子扩散与Ce原子重排过程的原位TEM成像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png" alt=" 图2:O原子扩散与Ce原子重排过程的原位TEM成像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O原子扩散与Ce原子重排过程的原位TEM成像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原位实时观察到氧化铈中氧原子扩散的优先路径,通过实验观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了萤石结构氧化铈中氧原子以& lt 001& gt 方向作为优先传输通道。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其物理原因在于氧原子扩散过程中伴随的电子重新分布使局域库仑作用力发生改变,导致晶格扰动,氧原子扩散路径选择扰动能量最低的方向(图3)。 !--00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add1c0c8-118d-40ef-8cc3-3f1c93518814.jpg" title=" 图3:CeO2表面活性的原位TEM表征及氧原子输运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pg" alt=" 图3:CeO2表面活性的原位TEM表征及氧原子输运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CeO2表面活性的原位TEM表征及氧原子输运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种氧原子扩散过程中伴随的配位价态的变化也得到了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结果的佐证(图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013a5cd5-05ec-41c9-91c0-71f9524f160e.jpg" title=" 图4:电子能量损失谱揭示中间化学键状态的变化.png" alt=" 图4:电子能量损失谱揭示中间化学键状态的变化.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电子能量损失谱揭示中间化学键状态的变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研究揭示的萤石结构二氧化铈中氧原子各向异性传输机制对于其各向异性相关的性质和功能调控具有指导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上述工作得到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青促会的资助。表面室SF1组研究生朱亮和纳米室N04组研究生金鑫是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4197.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文章链接 /span /a /p
  • 【知识科普】心血管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2022年研究进展
    心血管系统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第一个功能器官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控制和维持全身的血流。由于不断暴露在来源于血流量和压力的多种机械力下,心血管系统是最容易受到机械力学刺激的系统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心血管系统中的细胞由于心脏跳动产生的脉动变化以及血流产生的剪切应力等永久地受到力学刺激。一方面,流体剪切应力、血管壁机械牵张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胞间力等外力组成了心血管系统的力学刺激。另一方面,心血管细胞力学描述了心血管的细胞或组织弹性的动力学。 心肌组织是由心肌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等组成的复杂和高度层次化的组织,其组织结构与心脏的宏观力学和形态特性密切相关。随着心脏从单腔结构演变为多室结构,心脏瓣膜开始控制心脏周期中的单向血流。在此期间,心室肌细胞以纤维的形式排列,在心脏壁内形成复杂的层流模式,赋予了心脏包括各向异性、黏弹性在内的多种力学性能。此外,细胞外基质维持了心脏完整性并支持其功能。心脏间质外基质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产生和维持,为心肌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支持,保留了心室的力学特性。血流和基质成分的改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在组织结构较高,特别是大组织和器官结构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有组织生长需要建立足够的血管结构。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和周围的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或周细胞组成。这些特殊组分维持了血管的黏弹性、各向异性等力学特性。EC排列在血管的内表面,其在循环和周围组织之间提供选择性结构屏障,调节血管通透性和血流。血管内皮功能可以通过血流速率、血管直径或动脉力学特性变化来评估,这些特性与血管收缩和舒张活动有关。此外,SMCs是构成血管壁组织和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细胞成分。血管SMCs在组织发育过程中,不断暴露于脉动牵张力等力学刺激中,这种力学作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血管组织成分的发育。心血管结构或可替代性的改变可以对心脏功能、血管收缩和扩张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了解心血管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变化是阐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为这些特性是正常心血管功能的关键决定因素。2022年,关于心血管的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组分、结构和功能方面。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对心脏和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响应力学刺激后的生物学改变进行了广泛研究。此外,在微流体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成像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心血管生物力学建模领域也取得了进步。然而,机体自身存在的复杂力学环境导致体内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体内环境中不同力学条件下心血管损伤修复的力学生物学研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1 心血管生物力学研究1.1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力学特征心脏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在整体器官水平上的功能来自于细胞亚结构到整个器官的内在结构-功能的协调作用。然而,对人体心脏结构中细胞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在最近的报道中,Chen等[1]通过空间维度剖析了心肌细胞的异质性,并明确了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的空间和功能分区。该项研究表明心房或心室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为心脏不同分区的功能异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心脏的基本功能是收缩功能,由此产生的收缩力是心脏独特的力学特性。心脏收缩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力学过程,需要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松弛协同作用,产生足够的收缩力,将血液推向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往研究更多的关注心脏的形态结构、心室大小和室壁厚度等因素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而缺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直接表征。Salgado-Almario等[2]构建了一种新的斑马鱼品系,可用于斑马鱼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钙水平的成像。该研究通过将Ca2+水平和心脏收缩功能关联起来,可实现对收缩功能的表征,有利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阐明。此外,在心脏周期中,心脏收缩或舒张引起的血液流动与发育中的心脏壁不断地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心脏发育的生物力学环境。因此,确定整个心脏壁的力学特性是十分重要的。Liu等[3]在健康的成年绵羊模型中研究了左心室和右心室的生物力学差异,观察到右心室在纵向上比左心室顺应性强,在周向上比左心室硬,这表明不同心室的力学特性对舒张期血液充盈的影响不同。未来的研究应该根据不同室壁的生物力学原理开发对应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瓣膜是控制心脏血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力学特征对心脏功能和心脏瓣膜疾病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瓣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包括瓣膜的弹性和变形能力等。这些特征可以影响瓣膜的开合和阻力,进而影响心脏血液流动和血液循环。因此,揭示心脏瓣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软组织的力学性能是由其复杂、不均匀的组成和结构所驱动的。在一项二尖瓣小叶组织研究中,Lin等[4]开发了一种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无损测量技术,证明了厚度变化可引起二尖瓣异质性的存在。此外,Klyshnikov等[5]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主动脉瓣瓣膜移动性对瓣膜瓣叶装置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几何形状的影响,从应力-应变状态分布的角度出发,该研究的仿真方法可以优化心脏瓣膜假体的小叶装置几何形状。由此可见,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力学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评估和解析心脏的结构和形状有利于对心脏功能作用的阐明。1.2 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力学特征血管包括心脏的血管和周围的血管系统,这些血管的生物力学特征对心脏功能有重要影响。血管结构取决于血管的类型,其功能可分为血流动力学功能和血管功能两部分。血管的弹性和柔韧性可以影响血管的阻力和血液流动速度,从而影响心脏负荷和排血量。此外,血管的厚度和硬度也会影响血压和血液流动的速度。从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角度去解析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心血管疾病相关药物的开发中,需要精确定位和分离冠状动脉以测量其动态血管张力变化。然而,如何记录离体血管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一直困扰着人们。Guo等[6]建立了一种冠状动脉环张力测量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方案,通过多重肌电图系统监测冠状动脉环沿血管直径的收缩和扩张功能,确保了生理、病理和药物干预后血管张力记录的真实性。ECs和SMCs是血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所必需的主要细胞类型。ECs可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通透性,而SMCs负责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和结构的完整性。ECs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等,对血管张力和血流动力学产生调节作用。ECs还能响应外部力学刺激,如流体剪切应力和压力变化等,从而改变ECs的形态和功能,影响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特征。SMCs可以收缩和松弛,调节血管的管径和血管阻力。除细胞因素外,血管的力学性质还受到血管壁中胶原和弹性蛋白的性质、空间排列等因素的影响。这是因为SMCs是高度可塑性的,它能响应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固有的力学信号。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现有的微血管网络在力学刺激的加入或退出时表现出明显的重塑,并且排列程度出现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在这个过程中,纵向张力可导致纤维蛋白原纤维的纵向排列[7]。正是这些细胞和细胞外组分赋予了血管的黏弹性、各向异性等力学特性。总体而言,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复杂而多样的,涉及到多种生物力学特性的相互作用。研究血管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1.3 心血管疾病与生物力学关系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在心血管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领域,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与生物力学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1.3.1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其特征为动脉壁上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逐渐增厚和失去弹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物力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中,SMCs从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而影响SMCs表型变化的因素尚未完全阐明。Swiatlowska等[8]发现基质硬度(stiffness)和血流动力学压力(pressure)变化对SMCs表型具有重要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在高血压压力与基质顺应性(matrix compliance)共同的作用下,才会导致SMCs完整的表型转换[8]。提高对冠状动脉微结构力学的认识是开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工具和外科手术的基础。虽然对冠状动脉的被动双轴特性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其区域差异以及组织微观结构与力学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表征。Pineda-Castillo等[9]利用双轴测试、偏振光成像和前室间动脉共聚焦显微镜来描述了猪前室间动脉近端、内侧和远端区域的被动双轴力学特性和微结构特性,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吻合部位的选择和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物的设计提供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异质的、高度胶原化的斑块组织的破裂机制,以及破裂发生与组织的纤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斑块的非均质结构和力学性质,Crielaard等[10]研制了力学成像管道(见图1)。通过多光子显微镜和数字图像相关分析,这条实验管道能够关联局部主要角度和胶原纤维取向的分散度、断裂行为和纤维斑块组织的应变情况。这为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预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提供了帮助。图1 在拉伸测试过程中斑块组织样本中的破裂起始和扩展[10]除SMCs以外,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ECs表面力学性质的变化。Achner等通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压痕技术发现内皮/皮层僵硬度的增加[11]。事实上,内皮功能障碍在血管硬化中的作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ECs的可塑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暴露于扰动、振荡剪切应力区域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2]。由此可见,未来的研究如能进一步明确ECs和SMCs对血管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贡献,则可能为恢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提供重要的靶点。1.3.2动脉瘤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主动脉SMCs在维持主动脉机械动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脉瘤主动脉的SMCs表型受到力学因素的影响,但是主动脉瘤中SMCs的骨架硬度的改变情况缺乏相关的数据。Petit等[13]以附着在不同基质硬度上的动脉瘤或健康SMCs为对象,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细胞骨架硬度的区域差异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瘤SMCs和正常SMCs的平均硬度分布分别为16、12 kPa;然而,由于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硬度检测值的大量分散,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腹主动脉瘤中,Qian等[14]采用基于超声波镊(ultrasonic tweezer)的微力学系统探究了SMCs的力学特性(见图2)。结果发现,动脉瘤病理发展中细胞骨架的变化改变了SMCs的细胞膜张力,从而调节了它们的力学特性。图2 基于超声波镊的微力学系统检测腹主动脉瘤中SMC的力学特性[14]a使用超声波激发微泡通过整合素结合到PDMS微柱阵列上的SMCs膜上的微力学系统示意图;b基于微柱的力学感受器和单细胞的超声波镊系统示意图二尖瓣主动脉瓣经常与升胸主动脉瘤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瓣尖融合模式对生物力学和升胸主动脉瘤微观结构的影响。Xu等[15]通过双向拉伸试验对具有左右瓣尖融合以及右冠窦和无冠窦瓣尖融合的升胸主动脉瘤的力学行为进行了表征。此外,将材料模型与双轴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使用组织学和质量分数分析来研究升胸主动脉瘤组织中弹性蛋白和胶原的基本微观结构和干重百分比。其结果发现,两种瓣尖融合模式对双轴加载表现出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的力学响应;在弹性性能方面,左右瓣尖融合的弹性性能劣化得更严重。由此可见,心血管结构自身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对动脉瘤的进展有很大影响。然而,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对升主动脉瘤动脉壁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McClarty等[16]探究了升主动脉瘤血流动力学与主动脉壁生物力学特性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血管壁的剪切应力与动脉壁黏弹性滞后和分层强度的局部退化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提供对主动脉壁完整性的深入了解。因此,从血管自身结构特性以及血流动力学两方面探究动脉瘤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3.3 心肌梗死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心肌梗死是心肌细胞死亡的结果,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力衰竭并降低射血分数。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阻塞会导致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这些过程涉及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力学等因素。在体循环过程中,心肌梗死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何参与并诱导心力衰竭的病理进展尚未完全阐明。Wang等[17]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了Wistar雄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3、6周分别对左心室和外周动脉进行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计算左心室肌纤维应力,并进行外周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心肌梗死明显损害心功能和外周血流动力学,并改变相应的心壁和外周动脉壁的组织学特性,且随时间延长而恶化。综上所述,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互作用加速了心梗引起的心衰的进展。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游离壁发生重塑,包括细胞和细胞外成分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使整个左室游离壁具有不同的模式。心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左心室的被动和主动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性的心肌结构重构会对左心室的舒缩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左心室游离壁形成纤维性瘢痕。尽管在心肌梗死背景下对左室游离壁被动重构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左室游离壁主动属性的异质性重构及其与器官水平左心功能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研究。Mendiola等[18]开发了心肌梗死的高保真有限元啮齿动物计算心脏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预测梗死区的胶原纤维跨膜方向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见图3)。结果发现,收缩末期梗死区减少的及潜在的周向应变可用于推断梗死区的时变特性信息。这表明对局部被动和主动重构模式的详细描述可以补充和加强传统的左室解剖和功能测量。图3 代表性的啮齿动物心脏计算模型在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的短轴和长轴截面显示收缩末期的周向、纵向和径向应变[18]上述研究表明,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力学特征密切相关。任何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的因素,都可能调控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脏负荷。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心脏收缩的能力、心肌细胞的代谢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和疾病的进展。总之,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生物力学特征,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力学生物学在心血管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进展2.1 ECs水平上的研究进展细胞的凋亡、通讯和增殖异常等表型变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力学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模拟不同的细胞应力环境,探索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并研究细胞在受外界力学刺激作用下的反应。由于ECs直接暴露于血流中,因此ECs表型变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紊乱扰动的血流改变了ECs的形态和细胞骨架,调节了它们的细胞内生化信号和基因表达,从而导致血管ECs表型和功能的改变。在颈动脉结扎产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Quan等[24]研究发现,在人和小鼠动脉和ECs的振荡剪切应力暴露区,内皮MST1的磷酸化被明显抑制。该研究揭示,抑制MST1-Cx43轴是振荡剪切应力诱导的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基本驱动因素,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目标。另外一项研究从表观修饰角度探究了剪切应力对ECs功能的影响[20]。Qu等[20]研究显示,层流切应力通过增加内皮细胞CX40的表达而诱导TET1s的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屏障,而TET1s过表达则可能是治疗振荡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病理性基质硬度可使ECs 获得间充质特征[21]。动脉生成(arteriogenesis)在维持足够的组织血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且与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良好预后相关,但涉及动脉生成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Zhang等[22]研究发现,在动脉阻塞性疾病中,KANK4将 VEGFR2偶联到 TALIN-1,从而导致VEGFR2活化和EC增殖的增加。
  • 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奖励公告
    2023年,经中国物理学会各项物理奖评选委员会评审,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基金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北京工业大学隋曼龄教授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薛鹏研究员2022-2023年度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女物理工作者);授予北京大学朱瑞研究员和厦门大学陈焕阳教授2022-2023年度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授予北京大学刘雄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凌研究员2022-2023年度周培源物理奖;授予复旦大学向红军教授和香港大学姚望教授2022-2023年度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授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万宝年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坚教授2022-2023年度中国物理学会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8月  附获奖者工作介绍:  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女物理工作者)  获奖者:隋曼龄  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隋曼龄教授立足于原位电子显微学领域,自主发展原位实验技术,针对材料在力、热、光及水环境等使役条件下的微观结构演变与性能关系开展研究。利用原位电镜在发现金属玻璃具有微观尺度拉伸塑性及揭示金属材料塑性形变机制方面取得了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首创光/液相环境原位透射电镜表征技术,并在光催化产氢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对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的表征方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和稳定性机理研究取得成果。  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女物理工作者)  获奖者:薛 鹏  工作单位: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薛鹏教授长期从事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量子行走的机理和模型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在理论上设计并首次实验实现宇称-时间对称的量子行走,观测到新型拓扑边界态和新的体边对应关系;克服以往量子行走方案中的不可控制性,创造空间域量子行走的最长演化记录;利用量子行走实验检验了非定域性和互文性的关联,揭示了量子纠缠是普适的量子资源,佐证了量子力学的完备性。  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  获奖者:朱 瑞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朱瑞研究员长期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物理机制认知和应用拓展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发展一系列创新调控方法,创造了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发展多种先进表征诊断技术,阐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的物理规律和调控机制;率先提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在临近空间飞行器应用的创新思路,将电池带入距地35千米的临近空间开展应用探索,填补了我国在该方向上的空白。  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应用物理奖  获奖者:陈焕阳  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陈焕阳教授在变换光学及其应用物理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他和合作者设计实现了自聚焦透镜、多模交叉器件以及光学黑洞微腔等光学工程新应用;把变换光学推广到表面水波的调控,为潮汐能及海浪防护工程等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建立了变换声学的等效原理和理论架构,设计了三维声学隐身、声学幻象以及海豚仿生声场调控,产生新的学科交叉增长点。研究成果跨越微纳光学工程和大型海浪水利工程,并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等。  周培源物理奖  获奖者:刘雄军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  刘雄军教授从事超冷原子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在冷原子中首次提出自旋霍尔效应模型;与合作者首次人工合成超冷原子的二维狄拉克型和三维外尔型自旋轨道耦合,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态和外尔半金属的基础模型;在量子模拟方面提出系统化的拓扑物态实现、调控和探测方案,广泛推动了实验研究;证明时间反演对称拓扑超导中的马约拉纳零模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进而提出对称保护非阿贝尔统计的基本概念,并建立相关理论。  周培源物理奖  获奖者:陆 凌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陆凌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拓扑光子学,他与合作者在首篇领域综述文章中起名"拓扑光子学"被沿用至今;在光子晶体中实验发现了外尔点,是外尔准粒子在理论预言86年之后的首次实现;发明了拓扑腔面发射激光器,为拓扑物理的实际应用找到了突破口。  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  获奖者:向红军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向红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铁电性和多铁性的理论计算研究。在铁性机制研究方面,他与合作者提出了自旋序诱导铁电性的普适极化模型,给出了一大类多铁的一般物理图像;发现了二维铁电性反常增强的新机制和氧八面体转动增强铁电性的反常机制。在铁性材料计算方法和软件发展方面,他提出了计算磁相互作用及磁电耦合强度的四态法,发展了可同时处理多个自由度的一般性有效哈密顿量方法,自主开发了铁性材料性质分析和模拟软件包PASP。  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  获奖者:姚 望  工作单位:香港大学  姚望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聚焦于原子厚度二维材料及其转角堆叠结构中的量子自由度。他与合作者首先提出了谷光学选择定则、谷霍尔效应、谷磁矩等概念,为基于能谷自由度的光电信息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给出了具体预言,并同实验组合作首次实现了若干谷光电调控,引领了"谷光电子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首先提出了转角二维半导体中的莫尔激子概念。  中国物理学会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  获奖者:万宝年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万宝年研究员带领团队依托我国EAST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长脉冲高约束先进运行模式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现了改善高约束和维持稳态运行的新机理和新方法,尤其是解决了高约束模式下非感应电流驱动、缓解边界局域模且不降低约束性能等难题,实验获得了接近聚变堆物理条件的完全非感应高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被国内外同行认为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稳态运行提供了可选的参考方案。  中国物理学会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  获奖者:郑 坚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郑坚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惯性约束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他与合作者提出了等离子体的激光汤姆逊散射诊断理论,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激光聚变实验装置;提出了相对论超热电子在穿过金属靶面时所产生的相干渡越辐射理论并应用于超热电子输运诊断实验;在激光与大尺度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不稳定发展的理论和实验诊断、激光等离子体中的能量输运以及X射线辐射能流诊断技术发展等方面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 崔琦: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九八年十月十三日宣布,把一九九八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崔琦是香港培正中学的毕业生。   瑞典皇家科学院十三日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闻公报说,斯托尔默教授和崔琦教授在一九八二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公报强调说,这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琦和斯托尔默在一九八二年对在强磁场和超低温实验条件下的电子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两种半导体晶片砷化镓和砷氯化镓压在一起,这样大量电子就在这两种晶片交界处聚集。他们将这种晶片结合体放置在仅比绝对零度高十分之一摄氏度(约摄氏零下二百七十三度)的超低温环境中,然后加以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一百万倍的超强磁场。他们发现,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量子流体,这种量子流体具有一些特异性质,比如阻力消失、出现几分之一电子电荷的奇特现象等。一年之后,劳克林教授对他们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解释。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科学家又陆续作出一些重大发现。   电子量子流体现象的发现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它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四月,崔琦因此获得美国著名的弗兰克林奖。   崔琦在互联网自己开设的网址上称,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的崔琦,一九三九年生于中国河南省,五十年代到香港接受教育,一九五七年在培正中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继续深造,一九六七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一九八二年至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目前他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崔琦的妻子是美国人,他们有两个女儿。   在美国,据新华社引述崔琦教授来自中国的学生李济群等人介绍,崔琦为人随和,但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思维敏锐,在师生中威望很高。十三日清晨崔琦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当大家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像平常那样微微一笑,只说了句“谢谢”就躲了起来。据介绍,崔琦非常关心祖国,经常与中国学生谈论祖国的发展情况。
  • 法美科学家分享2012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Serge Haroche   David J. Wineland   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法国公民。1944年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从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大卫维因兰德(David J. Wineland),美国公民。194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洲密尔沃基。1970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供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量子世界里的粒子控制   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   在不破坏单个量子粒子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直接观测,两位获奖者以这样的方式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对于单个光子或物质粒子来说,经典物理学定律已不再适用,量子物理学开始“接手”。但从环境中分离出单个粒子并非易事,而且一旦粒子融入外在世界,其神秘的量子性质便会消失。因此,许多通过量子物理学推测出来的现象看似荒诞,也不能被直接观测到,研究人员也只能进行一些猜想实验,试图从原理上证明这些荒诞的现象。   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阿罗什和维因兰德与研究小组一起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这套新方法允许他们检验、控制并计算粒子。   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大卫维因兰德是先捕捉带电原子或者离子,再利用光或光子来控制及测量它们。   塞尔日阿罗什采取了相反的方法:通过发射原子穿过阱,他控制并测量了捕获的光子或光粒子。   两位获奖者均在量子光学领域研究光与物质间的基本相互作用,这一领域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涌现了相当多的成就。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就如传统计算机在上世纪的影响那样,或许量子计算机将在本世纪以同样根本性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极端精准的时钟在他们研究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未来新型时间标准的基础,而其精准度超越现代铯时钟百倍以上。
  • 中国学者解读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0月9日,同为68岁的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突破性研究,让原本神秘的量子世界不再“与世隔绝”。   与人们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自然界还存在着另类世界,被称为量子世界。在量子世界中,粒子行为不遵从经典物理学规律,人类对量子的观测更是难上加难。   而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阿罗什和维因兰德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实现对单个量子系统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的看法。   提高人类对物质的操控能力   “这是两种开创性的技术,后来都发展成为量子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 中科院院士、中科大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阿罗什的工作是打造出一个微波腔,借助单个原子在微波腔中会辐射或吸收单个光子的特性,实现了操纵单个光子。而维因兰德则制造出了一个离子阱,先用光来俘获离子,然后用激光冷却离子,进而对离子进行测量和控制。   “在科学上,他们的研究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的操控能力大大提高了。”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评价,“具备这一能力后,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便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比如,用于制造卫星导航、飞机上GPS所需要的精确时钟。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天才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这些实验方法在单原子、单离子和单光子的水平上深刻地揭示了微观量子世界的许多奇异性质,开辟了操控和测量单量子系统的方法,在精密测量、量子信息和量子控制中具有重要应用。   与获奖科学家有合作   2000年,郭光灿和学生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理论文章,阿罗什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并在2001年用此次获奖的实验方法证明了这个理论。   “实验成功之后,阿罗什在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很高兴在实验上把你们的方案做出来。’”郭光灿告诉记者,后来,他的学生还有两篇理论文章同样被阿罗什小组用实验证明。随后,这名学生还被阿罗什邀请去法国访问学习了一段时间。   张天才说,国内最近几年也有若干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单量子系统操控和腔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很多从事量子光学研究的单位与阿罗什所在的法国巴黎高师有多年的密切合作交流关系。”   提到两位获奖的科学家,潘建伟称,他在奥地利留学时便结识了阿罗什。“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科学家,而维因兰德则更具备美国西部牛仔的气质。”   中国更需原创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都有相关项目支持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张天才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整个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6月,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   不过,在探讨到两位获奖科学家的成就时,中科院院士孙昌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在量子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的实验水平已经很高了,但相比两位获奖者的成果,因为中国用的都是商业化设备,所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很难有真正原创性的创新。”
  • Mesolens显微镜头等入选2016年度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
    p   12月12日世界顶级科学杂志《物理世界》公布了评选出的2016年度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家团队因“革命性地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而获得年度突破大奖。 /p p   今年2月11日,LIGO科学家团队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该引力波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合并产生,被LIGO位于汉福德和利文斯顿的两台探测器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 /p p   《物理世界》编辑哈米什· 约翰斯顿说:“LIGO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不可思议。这一发现是黑洞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p p   LIGO科学家团队发言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加布里埃拉· 冈萨雷斯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一奖项,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是整个LIGO团队协作的结果。 /p p   十大突破由《物理世界》杂志编辑和记者组成的4人小组评出,评判标准包括研究的重要性、成果的先进程度、理论与实验的关联性,以及物理学界的关注度等方面。该小组评选出的另9项重大突破包括: /p p   美法科学家创建出量子双模式猫态(薛定谔的猫同时存在于两个盒子中) 德国科学家探测到钍-229原子核中的低能跃迁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廉价紧凑的高敏感重力仪 美日等国科学家首次在石墨烯中观测到电子负折射现象 英国科学家在距太阳系最近恒星比邻星的宜居带发现小型岩石行星——比邻星b 英美科学家分别让两种不同离子间发生量子纠缠并对其进行了测量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拥有大视场、高分辨率的新型显微镜头——Mesolens 奥地利物理学家首次利用量子计算机成功模拟高能物理实验 德国物理学家制造出单原子引擎。 /p
  • “JJG395-2016《定碳定硫分析仪》等规程宣贯及现场操作演示”高级培训班在大连成功举行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和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联合举行的 “JJG395-2016《定碳定硫分析仪》等规程宣贯及现场操作演示”高级培训班于9月6-10日在大连成功举行。   本次培训旨在加大环境化学计量技术法规的宣传及普及力度,全面提升计量检定及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综合技能。   本次培训由环化计量委员会郑春荣秘书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周泽义博士、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蔡建华高工、黄薇高工、陈静文高工等有关专家主讲。   作为本次培训的协办单位,我公司董事长曹作斌先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公司总工程师曲庆在本次培训中做了《标准气体的使用》的专题报告;学员参观了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气体质量检测中心,作为“全国计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培训基地”,大连大特承担着全国各个行业的计量检测人员对各类检测仪器和现场实操培训任务,积极努力推动我国计量检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 (纽迈分析-中油测井)创新联合出成果: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助力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建设
    12月1日,主题为“智能驱动、数字决策”的中油测井新产品发布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王双明、李宁,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石油总部部门、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工程技术板块、同行企业、石油高校等41家单位160余人出席会议。 此次发布会,中油测井发布了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IDS智能导向系统、hiDAS光纤传感系统、FITS过钻具测井系列、LogUDB中国石油统一测井数据库等5项新产品。 纽迈与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 纽迈公司在核磁共振技术方面拥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而中油测井公司在测井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实际经验。基于双方在技术研发和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互补,为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测井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测井行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纽迈与中油测井共建了核磁共振技术创新联合体。 MLab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的核心设备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便是联合体双方联合开发的重要成果。 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 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由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全直径岩心光学扫描仪、全直径岩心自然伽马能谱测量仪、漫反射红外光谱测量仪、岩石高温热解分析仪组成,有效集成了传统施工现场测试的及时性,以及实验室测试的精细化等优点,具有绿色、安全、快速、无损、机动性强的等特点。 可用于井场新鲜全直径岩心的快速连续测量,提供岩性、物性、含油性和孔隙结构及烃源岩特性参数、为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甜点优选提供数据支撑,尤其适用于致密油、页岩油等非常规储层的快速精确评价,助力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 基于移动式全直径二维核磁共振测量仪等设备的车载岩石物理实验室充分发挥钻井取心的价值,最大程度的保持原位地层信息,为数字岩心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当岩心出井后,去除岩心表面的泥浆或者密闭液,立刻将岩心用保鲜膜包裹,减少岩心中流体的逸散,首先连续采集以一维核磁T2谱,获取岩心孔隙度、孔隙结构信息。然后采集二维核磁T1-T2谱,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仪器的最小回波间隔0.2毫秒,纵向分辨率1cm、2cm、4cm、10cm可选。每次扫描1米岩心,2cm分辨率下的一维核磁采集时间12分钟,二维核磁单点采集时间3分钟。 移动式全直径岩心核磁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大尺寸岩心,全面描述强非均质性储集层的真实孔隙结构,代表性强;可以在岩心出井的第一时间进行无损、快速测量;能够设定测量速度,模拟不同测井速度下的测量效果;同时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
  •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2011年7月11日至14日,《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飞鹿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办,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协办。来自全国主要省市计量系统和部分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用户共计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各位专家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内容讲解、《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和《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不确定度评定等报告,使得与会者对检定规程的编制背景、目的、重要性及主要检定参数设置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马康做报告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mdash 赵敏做报告 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邀的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唐华澄和叶颖慧两位专家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和氨基酸分析系统的测试评价---L-8900和835型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和体会》的报告,报告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详尽的介绍了几个主要参数的比较,加深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和检定规程的认识。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叶颖慧专家做报告 作为《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参加起草单位和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会议上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原理和操作》、《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技术》、《针对&ldquo 皮革奶&rdquo 的解决方案》的报告,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做了《日立氨基酸分析系统---柱前衍生法和柱后衍生的介绍和比较》的报告,提供了日立LCU柱前衍生的应用研究以及L-8900的柱后衍生解决方案,开阔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仪的认识。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参加起草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夏奕生做报告 在会议现场,天美公司利用放置在会场的L-8900型氨基酸分析仪为参会的各位专家演示了部分检定项目,使得各位专家对检定项目和检定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中国科学巨大跨越——超大型对撞机建成将改变粒子物理学
    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是全世界认识中国科研贡献的绝佳时机,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美在科研领域,尤其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合作。 /p p   2012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开启了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纪元。它验证了40多年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的预言,希格斯玻色子是标准模型的关键。然而,这一发现依然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和亚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统一,以及量子引力的相关问题,科学家们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宇宙起源。 /p p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建造并运行,它将对探索这些科学未解之谜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但是,要想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仍需依赖更强大的科学装置。下一个科学发现会在哪里发生?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传统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那里的科学家们在此从事着激动人心的研究项目并提出新的研究计划。不过,如今,一位新人加入了竞技,它就是——中国。 /p p   1976年,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对此,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邓小平还极大地推动并支持中国粒子物理事业的发展,促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1983年获批,并于1988年竣工投入运行。 /p p   在过去的将近三十年里,粒子物理研究在中国有条不紊地发展着。而在近几年,中国的粒子物理研究大踏步前进。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测量到中微子振荡几率,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大亚湾中微子核反应堆实验地址位于中国南部,是中美合作的科研项目。 /p p   如今,在大亚湾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贻芳领导下,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中国下一步粒子物理研究的长远规划。规划中,包含了被称之为“超大型对撞机”的建设。这个加速器将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进行极高能量的正负电子对撞,从而能远比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更细致地揭示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其目标是再次实现高能质子对撞,其能量远远高于LHC的最高能量,用以挑战人们现有的认知和探索未知。 /p p   中国会建设该项目吗?我们无从知晓。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初步的重要决定。 /p p   这项为期三十年的项目预算为几十亿美元,但与此同时,收益也是巨大的。中国将可能因此项目一跃成为世界重要前沿基础学科的领头羊。更为实际的好处是,通过建造如此庞大的对撞机,中国将在尖端科技中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从超导磁体到高速电子学读出的探测器,从而吸引世界顶尖级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到中国。 /p p   对美国来说,参与这一项目也是极为有益的。目前,美国高能物理项目的研究重心集中在探索难以捉摸的中微子的性质,并没有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计划。但是,许多美国的高能物理领域的实验物理学家们目前正在CERN工作。大量的美国加速器物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能够参与这一项目并从中受益。 /p p   中国超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吸引着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们通力合作,这又带来了另一个好处——增进理解,建立信任。中美之间寻找合作和协作之路至关重要,国际大型装置无疑是这类合作的绝佳之选。 /p p   CERN成立于1954年,吸引着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到此工作。二战后,CERN在促进欧洲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与前苏联的物理学家在科研领域的交流与联络缓和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在超大型对撞机上的科研合作也会发挥类似的作用,从而避免引起商业或者军事的摩擦。 /p p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能进一步推动该项目,同时,为了科学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呼吁美国参与这一项目并做出贡献。 /p p   编者注 戴维· 格罗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教授、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爱德华· 威滕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本文译者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亚欧。 /p
  •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委发布264项国家标准
    9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264项国家标准。该批国家标准中,制定190项,修订74项 强制性标准14项,推荐性标准250项。标准名称、编号及实施日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0年第6号)中向社会发布。   附件: 序号 国家标准编号 国  家  标  准  名  称 代替标准号 实施日期 1 GB/T 325.2-2010 包装容器 钢桶 第2部分:最小总容量208L、210L和216.5L全开口钢桶 2011-03-01 2 GB/T 325.3-2010 包装容器 钢桶 第3部分:最小总容量212L、216.5L和230L闭口钢桶 2011-03-01 3 GB/T 480-201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GB/T 480-2000 2011-02-01 4 GB/T 1033.2-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 2011-08-01 5 GB/T 1033.3-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2011-08-01 6 GB/T 1632.3-2010 塑料 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 第3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GB/T 1841-1980 2011-08-01 7 GB/T 2566-2010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 2566-1995 2011-02-01 8 GB/T 4122.2-2010 包装术语 第2部分:机械 GB/T 4122.2-1996 2011-03-01 9 GB/T4122.3-2010 包装术语 第3部分:防护 GB/T 4122.3-1997 2011-03-01 10 GB/T 4122.4-2010 包装术语 第4部分:材料与容器 GB/T 4122.4-2002, GB/T 13039-1991, GB/T 13040-1991 2011-03-01 11 GB/T 4122.5-2010 包装术语 第5部分: 检验与试验 GB/T 4122.5-2002 2011-03-01 12 GB/T 4122.6-2010 包装术语 第6部分:印刷 GB/T 13483-1992 2011-03-01 13 GB 5135.16-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6部分:消防洒水软管 2011-03-01 14 GB/T 5135.19-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9部分:塑料管道及管件 2011-02-01 15 GB/T 5135.20-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20部分: 涂覆钢管 2011-02-01 16 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64-1999 2011-02-01 17 GB/T 5517-2010 粮油检验 粮食及制品酸度测定 GB/T 5517-1985 2011-03-01 18 GB/T 5527-2010 动植物油脂 折光指数的测定 GB/T 5527-1985 2011-03-01 19 GB 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 GB/T 6067-1985 2011-06-01 20 GB/T 6964-2010 渔网网目尺寸测量方法 GB/T 6964-1986 2011-05-01 21 GB/T 6974.2-2010 起重机 术语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 6974.6-1986 2011-02-01 22 GB/T 7143-2010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GB/T 7143-1986 2011-02-01 23 GB/T 7562-2010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GB/T 7562-1998 2011-02-01 24 GB/T 8570.2-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氨含量 GB/T 8570.2-1988 2011-03-01 25 GB/T 8570.3-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残留物含量 重量法 GB/T 8570.3-1988 2011-03-01 26 GB/T 8570.4-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4部分:残留物含量 容量法 GB/T 8570.4-1988 2011-03-01 27 GB/T 8570.5-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5部分:水分 卡尔费休法 GB/T 8570.5-1988 2011-03-01 28 GB/T 8570.6-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6部分:油含量 重量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 GB/T 8570.6-1988 2011-03-01 29 GB/T 8570.7-2010 液体无水氨的测定方法 第7部分:铁含量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GB/T 8570.7-1988 2011-03-01 30 GB/T 8572-2010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蒸馏后滴定法 GB/T 8572-2001 2011-03-01 31 GB/T 8573-2010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GB/T 8573-1999 2011-03-01 32 GB/T 8574-2010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四苯硼酸钾重量法 GB/T 8574-2002 2011-03-01 33 GB/T 8576-2010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T 8576-2002 2011-03-01 34 GB/T 8577-2010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GB/T 8577-2002 2011-03-01 35 GB/T 9065.2-2010 液压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 GB/T 9065.2-1988 2011-02-01 36 GB/T 9065.5-2010 液压软管接头 第5部分:37°扩口端软管接头 GB/T 9065.1-1988 2011-02-01 37 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 GB/T 9439-1988 2011-02-01 38 GB/T 9442-2010 铸造用硅砂 GB/T 9442-1998 2011-02-01 39 GB/T 9707-2010 密闭式炼胶机炼塑机 GB/T 9707-2000 2011-10-01 40 GB 9774-2010 水泥包装袋 GB 9774-2002 2011-07-01 41 GB/T 12008.2-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2部分:规格 GB/T 12008.2-1989 2011-08-01 42 GB/T 12008.5-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5部分:酸值的测定 GB/T 12008.5-1989 2011-08-01 43 GB/T 12008.6-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6部分:不饱和度的测定 GB/T 12008.7-1992 2011-08-01 44GB/T 12008.7-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7部分:粘度的测定 GB/T 12008.8-1992 2011-08-01 45 GB/T 12529.5-2010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 第5部分:仓储工业 GB/T 12529.5-1990 2011-03-01 46 GB/T 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 技术条件 GB/T 13008-1991 2011-02-01 47 GB/T 13578-2010 橡胶塑料压延机 GB/T 13578-1992 2011-10-01 48 GB/T 13929-2010 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 试验方法 GB/T 13929-1992 2011-02-01 49 GB/T 13930-2010 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 气量测定方法 GB/T 13930-1992 2011-02-01 50 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972-1992 2011-02-01 51 GB/T 14181-2010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GB 14181-1997 2011-02-01 52 GB/T 15224.1-2010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 GB/T 15224.1-2004 2011-02-01 53 GB/T 15224.2-2010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2-2004 2011-02-01 54 GB/T 15224.3-2010 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发热量 GB/T 15224.3-2004 2011-02-01 55GB/T 15269.1-2010 雪茄烟 第1部分:产品分类和抽样技术要求 部分代替: GB 15269-1994 2011-03-01 56 GB/T 15594-2010 塑料 八羟基聚醚多元醇 GB/T 15594-1995 2011-08-01 57 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2011-08-01 58 GB/T 16552-2010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2-2003 2011-02-01 59 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16553-2003 2011-02-01 60 GB/T 16554-2010 钻石分级 GB/T 16554-2003 2011-02-01 61 GB/T 16576-2010 塑料 三羟基聚醚多元醇 GB/T 16576-1996 2011-08-01 62 GB/T 16577-2010 塑料 四羟基聚醚多元醇 GB/T 16577-1996 2011-08-01 63 GB 16668-2010 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6668-1996 2011-03-01 64 GB 16669-2010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6669-1996 2011-03-01 65 GB/T 16743-2010 冲裁间隙 GB/T 16743-1997 2011-02-01 66 GB 16999-2010 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 GB 16999-1997 2011-05-01 67 GB/T 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GB/T 17431.2-1998 2011-08-01 68 GB/T 17758-201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7758-1999 2011-02-01 69 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7-1999 2011-01-01 70 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8-1999 2011-01-01 71 GB/T 17858.2-2010 包装袋 术语和类型 第2部分:热塑性软质薄膜袋 GB/T 17858.2-1999 2011-03-01 72 GB/T 18024.2-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采煤工作面支架及支柱图形符号 GB/T 18024.2-2000 2011-02-01 73 GB/T 18024.3-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3部分:采掘机械图形符号 GB/T 18024.3-2000 2011-02-01 74 GB/T 18024.4-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4部分:井下运输机械图形符号 GB/T 18024.4-2000 2011-02-01 75 GB/T 18024.5-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5部分:提升和地面生产机械图形符号 GB/T 18024.5-2000 2011-02-01 76 GB/T 18024.6-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6部分:露天矿机械图形符号 GB/T 18024.6-2000 2011-02-01 77 GB/T 18024.7-2010 煤矿机械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7部分:压气机、通风机和泵图形符号 GB/T 18024.7-2000 2011-02-01 78 GB/T 18443.1-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基本要求 2011-02-01 79 GB/T 18443.2-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真空度测量 GB/T 16876-1997, GB/T 18443.2-2001 2011-02-01 80 GB/T 18443.3-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漏率测量 GB/T 16775-1997, GB/T 18443.3-2001 2011-02-01 81 GB/T 18443.4-2010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漏放气速率测量 GB/T 18443.4-2001 2011-02-01 82 GB/T 18443.5-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静态蒸发率测量 GB/T 18443.5-2001 2011-02-01 83 GB/T 18443.6-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6部分:漏热量测量 2011-02-01 84 GB/T 18443.7-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维持时间测量 2011-02-01 85 GB/T 18443.8-2010 真空绝热深冷设备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容积测量 GB/T 18443.1-2001 2011-02-01 86 GB/T 21782.5-2010 粉末涂料 第5部分:粉末空气混合物流动性的测定2011-08-01 87 GB/T 21782.9-2010 粉末涂料 第9部分:取样 2011-08-01 88 GB/T 21782.11-2010 粉末涂料 第11部分:倾斜板流动性的测定 2011-08-01 89 GB/T 21782.12-2010 粉末涂料 第12部分:相容性的测定 2011-08-01 90 GB/T 21782.14-2010 粉末涂料 第14部分:术语 2011-08-01 91 GB/T 23561.10-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0部分:煤和岩石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2011-02-01 92 GB/T 23561.11-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1部分:煤和岩石抗剪强度测定方法 2011-02-01 93 GB/T 23561.12-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2部分: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方法 2011-02-01 94 GB/T 23561.13-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3部分:煤和岩石点载荷强度指数测定方法 2011-02-01 95 GB/T 23561.14-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4部分:岩石膨胀率测定方法 2011-02-01 96 GB/T 23561.15-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5部分:岩石膨胀应力测定方法 2011-02-01 97 GB/T 23561.16-2010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6部分:岩石耐崩解性指数测定方法 2011-02-01 98 GB/T 23720.3-2010 起重机 司机培训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2011-02-01 99 GB/T 23723.3-2010 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2011-02-01 100 GB/T 23723.4-2010 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 2011-02-01 101 GB/T 23724.3-2010 起重机 检查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2011-02-01 102 GB/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 2011-02-01 103 GB/T 25126-2010 大容量交叉式电磁四通换向阀 2011-02-01 104 GB/T 25127.1-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2011-02-01 105 GB/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2011-02-01 106 GB/T 25128-2010 直接蒸发式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 2011-02-01 107 GB/T 25129-2010 制冷用空气冷却器 2011-02-01 108 GB 25130-201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安全要求 2011-06-01 109 GB 25131-2010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安全要求 2011-06-01 110 GB/T 25132-2010 液压过滤器 压差装置试验方法 2011-02-01111 GB/T 25133-2010 液压系统总成 管路冲洗方法 2011-02-01 112 GB/T 25134-2010 锻压制件及其模具三维几何量光学检测规范 2011-02-01 113 GB/T 25135-2010 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2011-02-01 114 GB/T 25136-2010 钢质自由锻件检验通用规则 2011-02-01 115 GB/T 25137-2010 钛及钛合金锻件 2011-02-01 116 GB/T 25138-2010 检定铸造粘结剂用标准砂 2011-02-01 117 GB/T 25139-2010 铸造用泡沫陶瓷过滤网 2011-02-01 118 GB/T 25140-2010 无轴封回转动力泵技术条件(Ⅱ类) 2011-02-01 119 GB/T 25141-2010 自吸式回转动力泵 型式与基本参数 2011-02-01 120 GB/T 25142-2010 风冷式循环冷却液制冷机组 2011-02-01 121 GB/T 25143-2010 真空成型模技术条件 2011-03-01 122 GB/T 25144-2010 搪玻璃釉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方法 2011-03-01 123 GB/T 25145-2010 搅拌设备名词术语 2011-03-01 124 GB/T 25146-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2011-03-01 125 GB/T 25147-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金属腐蚀率及腐蚀总量的测试方法 重量法 2011-03-01 126 GB/T 25148-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除垢率和洗净率测试方法 2011-03-01 127 GB/T 25149-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碳钢钝化膜质量的测试方法 红点法 2011-03-01 128 GB/T 25150-2010 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质量的测试方法 蓝点法 2011-03-01 129 GB/T 25151.1-2010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 第1部分:不锈钢带极自动堆焊层超声波检测 2011-03-01 130 GB/T 25151.2-2010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 第2部分: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选择性腐蚀检查和金相检查 2011-03-01 131 GB/T 25151.3-2010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 第3部分: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2011-03-01 132 GB/T 25151.4-2010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 第4部分: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钼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的试样制取 2011-03-01 133 GB/T 25151.5-2010 尿素高压设备制造检验方法 第5部分:尿素高压设备氨渗漏试验方法 2011-03-01 134 GB/T 25152-2010 液-液分离旋流器技术条件 2011-03-01 135 GB/T 25153-2010 化工压力容器用磁浮子液位计 2011-03-01 136 GB/T 25154-2010 电容法液相微量水分仪 2011-03-01 137 GB/T 25155-2010 平板硫化机 2012-01-01 138 GB/T 25156-2010 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通用技术条件 2011-03-01 139 GB/T 25157-2010 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检测方法 2011-03-01 140 GB/T 25158-2010 轮胎动平衡试验机 2011-03-01 141 GB/T 25159-2010 包装术语 非危险货物用中型散装容器 2011-03-01 142 GB/T 25160-2010 包装 卡纸板折叠纸盒结构尺寸 2011-03-01 143 GB/T 25161.1-2010 包装袋 尺寸允许偏差 第1部分:纸袋 2011-03-01 144 GB/T 25161.2-2010 包装袋 尺寸允许偏差 第2部分:热塑性软质薄膜袋 2011-03-01 145 GB/T 25162.1-2010 包装袋 跌落试验 第1部分:纸袋 2011-03-01 146 GB/T 25162.2-2010 包装袋 跌落试验 第2部分:热塑性软质薄膜袋 2011-03-01 147 GB/T 25163-2010 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 2011-03-01 148 GB/T 25164-2010 包装容器 25.4mm 口径铝气雾罐 2011-03-01 149 GB/T 25165-2010 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2011-05-01 150 GB/T 25166-2010 裙带菜 2011-05-01 151 GB/T 25167-2010 新吉细毛羊 2011-03-01 152 GB/T 25168-2010 畜禽 cDNA 文库构建与保存技术规程 2011-03-01 153 GB/T 25169-2010 畜禽粪便监测技术规范 2011-03-01 154 GB/T 25170-2010 畜禽基因组BAC文库构建与保存技术规程
  • 1010万!同济大学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性能测量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05-244005012320项目名称:同济大学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性能测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01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产品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备注1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性能测量系统1批该系统针对海洋沉积物等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性能的测量,融合了流变特性测量、微观三维结构测量及原子级力学性能测量三个模块,实现了大范围颗粒尺寸、高精度、全方位的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性能获取,可应用于以地质体微观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大地质颗粒浆体3D结构及其空间展布观测为基础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预算金额:人民币1010万元 最高投标限价:人民币950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合同履行期限:合同履行至合同期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7月12日 至 2024年07月19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https://www.shabidding.com方式:线上领购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同济大学     地址:四平路1239号021-65985215        联系方式:孙老师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中国上海延安西路358号美丽园大厦14楼            联系方式:何沛霖、徐迪 021-32173703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何沛霖、徐迪电 话:  021-32173703
  • 质检总局公布251项国家标准(09年第5期)
    2009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251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其与仪器密切相关的标准见下表,详细部分请见附件。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被代替标准 批准日期 修订日期 实施日期 11 GB/T 6102.2-2009 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 电测器法 GB/T 6102.2-1985 1985-06-12 2009-04-23 2009-09-01 13 GB/T 6609.2-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分:300℃和1000℃质量损失的测定 GB/T 6609.1-2004,GB/T 6609.2-2004 1986-07-242009-04-15 2010-02-01 14 GB/T 6609.27-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27部分:粒度分析 筛分法 GB/T 6609.27-2004 2004-02-05 2009-04-15 2010-02-01 15 GB/T 6609.30-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0部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 2009-04-15 2010-02-01 16 GB/T 6609.31-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1部分:流动角的测定 2009-04-15 2010-02-01 17 GB/T 6609.32-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2部分:a-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X-射线衍射法 2009-04-15 2010-02-01 20 GB/T 6609.35-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5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 氮吸附法 2009-04-15 2010-02-01 22 GB/T 6609.37-200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7部分:粒度小于20μm颗粒含量的测定 2009-04-15 2010-02-01 33 GB/T 11066.10-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2009-04-15 2010-02-01 34 GB/T 11066.6-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镁、镍、锰和钯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35 GB/T 11066.7-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锡、镍、锰和铬量的测定 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36 GB/T 11066.8-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镍、锰和铬量的测定 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37 GB/T 11066.9-2009 金化学分析方法 砷和锡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41 GB/T 13748.20-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ICP-AES测定元素含量 2009-04-15 2010-02-01 42 GB/T 13748.21-2009 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元素含量 2009-04-15 2010-02-01 73 GB/T 17494-2009 马传染性贫血病间接ELISA诊断技术 GB/T 17494-1998 1998-08-31 2009-04-23 2009-09-01 74 GB/T 17527-2009 胡椒精油含量的测定 GB/T 17527-1998 1998-10-26 2009-04-03 2009-09-01 75 GB/T 17528-2009 胡椒碱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528-1998 1998-10-26 2009-04-03 2009-09-01 76 GB/T 17759-2009 本色布布面疵点检验方法 GB/T 17759-1999 1999-05-28 2009-04-21 2009-12-01 116 GB/T 23296.23-2009 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1,1,1-三甲醇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9-04-27 2009-09-01 117 GB/T 23296.24-2009 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1,2-苯二酚、1,3-苯二酚、1,4-苯二酚、4,4‘-二羟二苯甲酮、4,4’-二羟联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9-04-27 2009-09-01 118 GB/T 23296.25-2009 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1,3-苯二甲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9-04-27 2009-09-01 122 GB/T 23495-2009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9-04-27 2009-08-01 123 GB/T 23496-2009 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 碱性橙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9-04-27 2009-08-01 126 GB/T 23499-2009 食品中残留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2009-04-27 2009-08-01 140 GB/T 23538-2009普通磨料 球磨韧性测定方法 2009-04-23 2009-12-01 147 GB/T 23545-2009 白酒中锰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14 2009-12-01 164 GB/T 23561.2-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2部分:煤和岩石真密度测定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165 GB/T 23561.3-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3部分:煤和岩石块体密度测定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166 GB/T 23561.4-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4部分:煤和岩石孔隙率计算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167 GB/T 23561.5-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5部分:煤和岩石吸水性测定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168 GB/T 23561.6-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6部分:煤和岩石含水率测定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169 GB/T 23561.7-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7部分: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及软化系数计算方法 2009-04-08 2009-12-01 220 GB/T 23594.1-2009 钐铕钆富集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2009-04-23 2010-02-01 221 GB/T 23594.2-2009 钐铕钆富集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23 2010-02-01 222 GB/T 23595.1-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1部分:光谱性能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3 GB/T 23595.2-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2部分:相对亮度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4GB/T 23595.3-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3部分:色品坐标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5 GB/T 23595.4-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4部分:热稳定性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6 GB/T 23595.5-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7 GB/T 23595.6-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 2009-04-23 2010-02-01 228 GB/T 23596-2009 海苔 2009-04-14 2009-12-01 229 GB/T 23597-2009 干紫菜 2009-04-27 2009-12-01 230 GB/T 23598-2009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2009-04-24 2009-09-01 231 GB/T 23599-2009 草菇菌种 2009-04-23 2009-09-01 232 GB/T 23600-2009 镁合金铸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3 GB/T 23601-2009 钛及钛合金棒、丝材涡流探伤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4 GB/T 23602-2009 钛及钛合金表面除鳞和清洁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5 GB/T 23603-2009 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检测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6 GB/T 23604-2009 钛及钛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7 GB/T 23605-2009 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定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8 GB/T 23606-2009 铜氢脆检验方法 2009-04-15 2010-02-01 239 GB/T 23607-2009 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 砷、铋、铁、镍、铅、锑、硒、碲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245 GB/T 23613-2009 锇粉化学分析方法 镁、铁、镍、铝、铜、银、金、铂、铱、钯、铑、硅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246 GB/T 23614.1-2009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镍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沉淀分离-EDTA络合-氯化锌返滴定法 2009-04-15 2010-02-01 247 GB/T 23614.2-2009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钴、铜、铬、铁、铌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09-04-15 2010-02-01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年第5期总第145期).doc
  • 物理学家开发出超材料,可用于汽车减震器
    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一种非自然界物质,且无法由化学反应制成,而是在物理实验室中由几何设计制成。物理学家可赋予超材料特殊且想象不到的性质。随着这种材料日益普及,物理学家研发出一套工具箱,可制造出同时具有多种给定特性的材料。(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大学)此项研究由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的物理学家Aleksi Bossart、David Dykstra、Jop van derLaan和Corentin Coulais领导。采用上述工具箱,这些物理学家创建出一种材料,可在被快速或缓慢压缩时改变其行为。此类新材料可应用于汽车减震器、可承受地震的建筑材料或可调节流量的压力阀。超材料是一种因其几何结构而非化学组成而具有非凡性能的工程材料。其复杂性取决于设计而非构造方式。一旦知道了正确的几何形状,3D打印机就可以制造出该材料。过去几年中,物理学家在设计具有有趣特性的超材料方面变得越来越熟练。例如,设计出非常轻其非常坚硬的材料,或者设计出具有奇怪机械性能的材料,这种材料在压缩时可向侧面收缩,或甚至可充当可编程的变形器,而普通材料仅可以扩展,。尽管操作起来很有难度,但该想法看起来很简单:如果需要一种具有特定特性的材料,那就找物理学家进行设计。但是,如果需要具有两种特殊性能的材料怎么办?如果需要根据情况在两个属性间进行切换怎么办?这些都是人们在寻找可承受地震材料时会遇到的典型问题。如在遇到地震冲击和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微小震动,这种材料需要做出不同的反应。考虑到此类应用,Bossart、Dykstra、Van der Laan和Coulais开始设计一种材料,使其在单一结构中不仅仅只有一种功能,而是具备多种功能。于是他们设法打造出超材料,可根据压缩力的速度在侧面收缩或扩展。施加压力时,所有孔会一起变形,但是缓慢施加压力时与快速施加压力时,该变形会有所不同。
  • 中美物理学家首次揭示铁基超导三维超导特性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中美物理学家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具有二维层状晶体结构的铁基超导体中发现超导态的“各向同性”。这是首次在二维层状的超导材料中报道三维的超导特性。该工作由浙江大学物理系长江特聘教授袁辉球利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强磁场设备完成实验,铁基超导材料样品由中科院物理所王楠林小组提供,浙江大学物理系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高温超导形成机理是国际公认的一大挑战,科学家寄希望于寻找铜氧化合物超导材料以外的新型高温超导材料,进一步探索其形成机理。袁辉球在铁基超导材料发现后不久就开始关注这类新型超导材料的奇特物性。他通过采用脉冲强磁场等极端实验条件,极大地延伸了铁基超导材料的温度—磁场相图的研究范围,并发现了令人惊异的现象:铁基超导材料(Ba,K)Fe2As2在低温的上临界磁场几乎与外加磁场的方向无关,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这是首次在二维层状的超导体中发现了超导态的各向同性,为揭示铁基超导材料的形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信息。铁基超导材料的这种奇特的超导特性是由其独特的电子结构所决定的。   袁辉球认为,这类铁基超导材料虽具有二维层状的晶体结构,但其电子结构可能更接近于三维,因此,维度的降低并不一定是形成高温超导的必备条件。此外,铁基超导材料也表现出许多与重费米子材料相类似的性质,特别是在磁与超导的相互作用方面,他还推测,铁基超导材料可能是连接低温的重费米子超导与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的一个重要桥梁。   《自然》杂志评审专家认为,这是超导研究领域一项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发现,将对研究铁基高温超导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广州明美助力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省生物物理学年会
    2016年11月26日-27日,2016年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广东省生物物理学年会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公园湖光度假山庄召开。广州明美携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和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参加,与徕卡、海洋光学等显微成像领域的知名企业相互切磋学习。 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广东省生物物理学年会于1999年首次举办,在大会主办单位的努力和广东省科协的关怀下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本次大会旨在为广东省与香港地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会议就国内外生物物理领域前瞻性和关键性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学术探讨,展示了近年来最新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吸引了省内外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借此盛会,广州明美重点演示了我司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和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凭借两款产品可与国外知名显微镜产品相媲美的专业品质,展现了明美在研究级显微镜领域的实力。广大专家学者一致高度认可明美的研究级显微镜,纷纷表示对国产品牌更有信心,今后定会大力支持国产品牌,助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下图为与会专家学者专注进行本届大会:下图为与会专家学者争相体验明美研究机显微镜: 使用机型:明美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MF43 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MF53
  •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聚焦基础物理问题 着力攻破红外光谱测量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您知道什么是光谱发射率吗?敲黑板!光谱发射率是衡量材料辐射特性的重要热物性参数,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国防、航空航天、金属冶炼等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2月24日,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物理学科带头人刘玉芳教授告诉大河网记者,他和所在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射率测量技术研究,目前已建立了完备的低温、中温、高温及超高温材料发射率高精度测量体系,为红外隐身、飞行器热控设计、辐射测温等提供关键数据和模型,研究成果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作为科技类唯一新闻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关注丨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被遴选为“一流”创建学科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和中学物理学教学,以及其他物理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今年9月,在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宋争辉提出要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遴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力争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河南师范大学两个学科被遴选为“一流”创建学科,物理学就是其中之一。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核心和基础,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支撑。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后备军”,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有哪方面优势?已取得哪些建设成效?未来要实现什么目标?优势丨国家首批特色专业拥有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个记者获悉,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是河南省最早实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突破的学科。2016年全球物理学领域自然指数排名,居全国高校第38位、地方师范大学第1位、河南高校第1位;物理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排名居国内地方师范大学第2位、河南省高校第1名。“前沿物理与清洁能源材料”学科群于2015和2020年先后入选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A类和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A类,在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期满评价中位居特色类学科第1名、全省所有35个优势特色学科第3名。据刘玉芳介绍,学科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红外材料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电传感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和省级教学和科研平台7个。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对标丨形成三大优势服务重大科学工程、航空航天和新能源行业今年3月份,教育部就“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答记者问,明确指出成效评价考察内容的框架,指出核心性维度是“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集中综合反映。学科建设评价,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标“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考察核心性维度,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建设情况如何?刘玉芳称,学科坚持以先进的物理基础研究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理念,采取构建以方向团队为抓手的学科运行管理机制,实行以目标任务为牵引的学科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以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学科考核激励机制,实施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学科能力提升计划等具体措施,既注重前沿物理基础理论创新,又关注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若干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形成学科三大优势。在重大科学工程上,粒子物理团队致力于标准模型精确检验、新物理寻找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作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III)和“超级 B 工厂”(Belle-II)国际合作组成员,承担数据分析任务,在国际上首次发现Zc(4020)新粒子,开辟了中性类粲偶素结构研究新领域;在新物理方面的研究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和锦屏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提供理论支撑,得到暗物质性质最强限制,实现暗物质探测新突破;在重味物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 Belle-II 实验密切关联。近五年,团队成果被《Particle Data Book》采用 12 次,被国际大科学实验合作组引用 50 多次。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光谱测量团队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温光谱发射率测量实验装置”,解决了发射率测量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完备的高精度光谱发射率测量体系,实现国内高温最高(3000K)、低温最低(213K),为航空航天等提供了核心数据和模型。研究成果为我国航天工业和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了光谱发射率测量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在新能源行业方面,学科与河南电池研究院等10余家企业合作。与新乡市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安全隔膜材料,已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形成年产2GWh的生产能力,产品供应东风、中铁、中隧等国内知名企业。研发出第二代动力锂离子电池体系,获国家 863 计划等项目支持;为新乡获得“中国电池工业之都”美誉做出贡献。同时,学科尤其注重人才培养。学科站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先进、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的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历史上培养出张统一中科院院士,张新民、刘玉鑫、刘峰奇、杨金民、杨亚东、李海波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或取得卓越成就的国家级人才,还培养了一批中学教学名师、名校长。目标丨聚焦高能物理等前沿基础物理问题集中资源开展红外光谱测量等方向应用基础研究今后,学科将紧紧围绕国家和河南省的战略需求,瞄准物理前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目标、强化优势、努力聚焦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前沿基础物理问题;集中资源开展红外光谱测量、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实现学科发展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重要贡献。具体来说,将优化学科研究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前沿基础物理问题,开展红外光谱测量、量子调控,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红外光谱测量协同创新中心和红外光电测试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服务河南省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和智能传感等产业发展。如何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引领一流学科发展?刘玉芳指出,将通过加强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快实施青年才俊发展计划,做强做大博士后人才蓄水池。组建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大团队,以团队为单元进行评价考核与资源配置,以重大科研任务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问题为牵引。力争“十四五”时期,学科引育领军人才3-5人,建设科研创新团队5-7个,引领一流学科发展。还将优化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中心、红外光谱测量与应用中心、量子调控实验中心、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中心等高端实验平台,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培育建设河南省光谱测量与光电器件实验室,力争实现国家级平台突破。“此外,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实施一流课题10个左右,力争产出一批可以领跑或并跑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着力攻关解决红外光谱测量、半导体物理等领域在先进金属冶炼和智能传感等产业中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 刘玉芳说。
  •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于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因此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教授还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多项荣誉和奖项。李政道教授李政道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包括:1. 宇称不守恒理论: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发现颠覆了物理学界关于宇称守恒的传统观念,对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政道与杨振宁2. 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 科学研究:李政道教授在粒子物理学、场论、统计力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涉及基本粒子的性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等方面。4. 荣誉与奖项: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教授还获得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科学奖项和荣誉,如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苏联科学院列宁奖章等
  • 生物物理所基于光致电子转移扩展荧光蛋白的传感性质
    9月11日,美国化学会杂志JA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dash &mdash 《基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作为光致电子转移探针扩展荧光蛋白的传感性质》。该研究利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实现了在活细胞中编码一系列卤代酪氨酸(3-氯代酪氨酸(ClY)、3,5-二氯代酪氨酸(Cl2Y)、3,5-二氟代酪氨酸(F2Y)、2,3,5-三氟代酪氨酸(F3Y)、2,3,5,6-四氟代酪氨酸(F4Y)),在荧光蛋白中实现了大分子中的光致电子转移现象,基于光致电子转移原理发展了对pH及Mn(III)敏感的荧光传感器。   基因编码和荧光蛋白传感器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已经开发出多种荧光蛋白传感器,用于监测金属离子,pH值,第二信使和翻译后修饰,这对于解析它们在体内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荧光蛋白传感器通常依赖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或者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团酚基的质子化/去质子化来发挥作用。尽管它们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分析物结合前后,这些荧光蛋白传感器的荧光强度变化通常都在两倍以内。相比之下,光致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简称PET)机制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被引用到荧光传感器设计中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分析物结合前后,荧光蛋白传感器可以展现出显著的荧光强度变化(通常可以增强10至100倍)。PET同时也是光合作用中的主要反应,PET过程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如细胞色素c氧化酶、核苷酸还原酶、DNA光解酶等,其对磁感应等生物过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将一系列卤族元素取代的酪氨酸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的手段定点插入到荧光蛋白(iLov2)中,发现在非天然氨基酸与荧光蛋白发光中心FMN之间的发生了快速的光致电子转移,并测量到电子转移发生在0.2 纳秒。通过荧光检测科研人员得到了一系列对pH具有不同响应能力的荧光蛋白突变体,利用该传感器他们检测了细胞质的酸化过程,该传感器将适用于研究活细胞中的pH值变化过程。同时科研人员首次得到了可以基因编码的对Mn(III)敏感的荧光蛋白,这将有利于检测与生物和环境相关的Mn(III)的浓度,为筛选高效的锰过氧化物酶提供了平台,为实现高效的木质素降解及生物质转化提供了研究工具。该研究为蛋白动态构象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蛋白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ldquo 973&rdquo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图示:基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作为光致电子转移探针扩展荧光蛋白的传感性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