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障碍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障碍测试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障碍测试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障碍测试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障碍测试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障碍测试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障碍测试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障碍测试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障碍测试仪相关的资讯

  • 用活“兼容”技术,扫除人工智能从科研到落地的“天然障碍”
    div id="printContent" class="pages_content"form id="form1" name="form1" method="post" target="_blank" action="http://www.stdaily.com/search/JhPageSearch"input type="hidden" id="pageNum" name="pageNum" value="0"/input type="hidden" id="kw" name="kw" value=""/input type="hidden" id="webcode" name="webcode" value="index,cxzg,47,cis2016,cxsx,ruidongyuan,wyts,cxyq,cxzg90,cxzg80,kjxx,cgzspt,ktp,zhibo,zhuanti01,kwtwpai"/input type="hidden" id="channelcode" name="channelcode" value="null"/div class="tag"a href="/qykj/qianyan/2020-10/29/content_1034212.shtml" target="_blank"/a/div/formdiv class="content"div class="videoBox"p id="video"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 src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div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br//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60f71bee-e0fb-44ad-a3a2-43df57399134.jpg" title="350495c7d04d4025ae5f27289af825aa.png" alt="350495c7d04d4025ae5f27289af825aa.p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图为:新近纪/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Kondui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源脑服务器一体机/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受访单位提供)/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目前,全球针对模型训练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的生态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生产部署的应用端因开发平台不同带来的兼容性差、效率低等共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一道坎。/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近日,张江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脑智院)思凯迈软脑联合实验室(/spanSkymind NeurobioniX Laboratory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推出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在行业大规模应用中的智能统一部署平台/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Kondui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以及思凯迈公司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开源框架/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Deeplearning4j/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的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完成了兼容性互认证测试。测试表明,双方认证高度兼容,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底层技术,主动呼应国产操作系统。/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思凯迈软脑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江实验室脑智院院长张旭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思凯迈通过麒麟软件兼容测试是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进展,它表明用国产操作系统,同样可以进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国内银河麒麟操作软件生态伙伴和开发者,可以运用思凯迈开源框架及平台,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打造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品。/span/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搭建科研与生产桥梁/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用/span“兼容”技术填补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A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产业发展的“天然鸿沟”/span/span/strong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到普通百姓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一家企业的运营,大到国家治理,对智能设备的依赖都日益加深。/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然而,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工业设备,长期以来其智能化的关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span9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以上都不是国产,这对于国家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当前,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人工智能虽然有了,但真正有架构的地方还比较少。”张旭院士表示,从算法到芯片,从软件到硬件,不同组合的人工智能系统在大规模应用场景中,存在平台兼容性差、运行效率低等瓶颈问题。这使得人工智能在研发到大规模产业应用之间存在一道天然鸿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基于此,为了使人工智能规模化集群应用成为可能,张江实验室脑智院思凯迈软脑联合实验室推出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规模化产业应用统一部署平台,该平台以/span“打造人工智能行业标准”为理念,从底层解决人工智能在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平台兼容性、运行效率、数据品质、模型标准、代码的维护与效率等诸多问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A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技术与理论并进迎来了新的时代,务实落地和基础突破将成为上海/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A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发展的关键。”张旭院士表示。目前,联合实验室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正在开展人工智能系统框架、脑机结合、强化学习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联合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平台/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3.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版本也即将问世,将更好地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应用。/span/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重构产业生态催生新模式/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国产化兼容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经济的融合,重构产业生态,催生新模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今年八月,中国电子发布了银河麒麟操作系统/spanV1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被认为是中国电子/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4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年来在操作系统自主创新征程中的阶段性、代表性成果。相信,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完善,国产操作系统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石,将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而大家过去认为的国产操作系统,不好用、兼容性差,也正在成为历史。/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比如,我们常去银行办理业务、乘坐公交地铁刷卡、高速路/spanETC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通行及客票预定系统,背后都已经关涉到了国产系统的支持。/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包括科学研究(模型训练)与生产部署(产业应用)两大环节。”思凯迈中国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CEO/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软脑联合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潘颜凯解释,由于开发的目标不同,往往导致了科研环境和生产环境之间“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不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更不利于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的制定以及模型安全管理。这是因为研究与应用有不同的代码形态和路径,两者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合作及同步,需要二次开发;各框架间的底层运算库的不同又导致优化困难,另外还需处理多个模型及批量推理工作,存在多系统、多框架的兼容性问题。/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国产化兼容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势所趋,因为硬件、软件的进一步开发肯定需要比较好的平台,更多的人、更多单元参与这件事。”潘颜凯介绍,统一部署平台不仅解决了环境兼容问题,并且也解决了开发、多节点应用以及规模应用等问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换句话说,这个平台解决了人工智能从科研到生产部署的技术障碍,兼容了目前全球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主流芯片商和大数据系统平台,支持通过云端或本地化部署,为开发人员提供基础服务模块,从数据预处理到最终的模型服务应用,让开发人员能够编写属于自己的机器学习模型工作管道机制,并通过简单的应用程序接口来实现对外开放。/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搭建全球化科研网络,/span/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自信开发/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从底层的结构上/span/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做到/span“自主可控”/span/strong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o:p?/o:p/span/strong/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张江实验室/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脑智院/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的研究有全球化的色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架构/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思凯迈拥有一个全球化的科研网络,其中/span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L/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4J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已经具备包含/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种主要神经网络开发工具,核心人物都是产业中的领军人物。”张旭院士表示,有效利用全球科创资源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部署,这样的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模式也值得大家借鉴。同时,软脑联合实验室将通过全球化科研网络,为脑智领域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才能让国际化的人才在这里找到发展的土壤。/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当然,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时,我们仍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合作道路,融入全球技术进步的潮流,加快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加速产业化应用,推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形态,目的就是协同,在我们加入国际知名的技术组织的同时,也希望国内、国际的高端人才能够加入我们,这是双向的。”潘颜凯介绍,目前思凯迈软脑联合实验室整个团队成员有来自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的多个地区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0.5em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此外,思凯迈还是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提供商,它将应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在电力、安防、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帮助政府和企业构建行业应用大脑,进一步推动/spanAI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产业的加速发展。/span/span/p/div/div
  • 中国抑郁障碍患者,仅0.5%得到充分治疗
    精神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突出问题。据2010年数据估计,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国所有疾病中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排名第二的疾病。 《柳叶刀-精神病学》主编 Niall Boyce 认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即谁需要这些医疗保障服务,这些人居住在哪里,以及将要提供的有证据支持的医疗卫生服务类型。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抑郁障碍流行病学数据,尤其是患有这些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使用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有关部门只能通过数学模型估算的方式进行相关政策的规划,而这存在极大的误差与不确定性。 2012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hina Mental Health Survey, CMHS)正式立项并启动,通过多阶段概率抽样法,在中国31个省中抽取157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疾病监测点,完成了中国成年人(≥18岁)精神障碍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CMHS重点研究我国常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疾病负担,描述精神障碍患者使用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信息,分析影响精神障碍患病率、疾病负担、服务利用等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精神障碍的相关防控策略以及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最近,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团队基于CMHS数据,对国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探讨,2021年9月21日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 研究通过收集28140位完成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版本(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 3.0, CIDI 3.0)访谈的受访者数据,和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受访者的具体治疗情况,以及SDS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 SDS)显示的抑郁障碍症状相关各维度功能损害的评估结果,并匹配201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性别-居住分布数据,分析发现:抑郁障碍在中国的分布特征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失业者高于就业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高于已婚或同居者,多数患者存在社会功能障碍,治疗率低。 分析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分布,女性与男性的加权终生患病率分别为8.0%和5.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比值比(OR)为1.44;近12月内的患病率分别为4.2%和3.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OR为1.41;失业者患病率高于就业者,表现为终生患病率OR为2.38,近12月OR为2.80;分居、丧偶或离婚者患病率高于已婚或同居者,终生OR为1.87,近12月OR为1.85。 受访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不同受教育水平(文盲或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居住地(城镇、农村)和地域(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1 基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及近12月内患病率|图源 [1] 具体到某一种特定的抑郁障碍亚型,不同亚型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和就业情况具有不同的分布趋势。 通过抑郁症发病时年龄的 Kaplan-Meier 累积曲线可以看到,虽然不同年龄段患抑郁症的概率差异很大,但不同亚型的最早发病年龄都在14岁左右。图2 抑郁症发病年龄的Kaplan-Meier累积曲线|图源 [1] 就共病(comorbidity)情况而言,1947名终生罹患抑郁障碍的患者中的759人(41.1%)同时满足其他至少一种在CMHS中得到评估的CIDI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诊断,包括焦虑障碍(29.8%)、物质使用障碍(13.1%)和冲动控制障碍(7.7%)。图3 CIDI/DSM-IV所有抑郁障碍与CMHS其他障碍的共病情况|图源 [1] 在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的744名受访者中,有574人(75.9%)因为受抑郁障碍影响,存在至少一个SDS维度(家庭责任、工作、人际关系、社交生活)的社会功能缺陷,即角色损害。其中,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患者(32.8%)的角色损害最严重。图4 与近12月内抑郁障碍相关的角色损害严重程度|图源 [1] 抑郁障碍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低,获得充分治疗率很低。1007名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的受访者中,84人(9.5%)接受过精神心理专科治疗、综合科室治疗、人类社会服务(如院外宗教人士、社工等提供的干预)、补充与替代治疗(CAM)中的至少一种。仅12人(0.5%)得到了充分治疗(遵医嘱使用任何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30天且≥4次;或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受≥8次心理治疗,每次平均30分钟)。图5 过去12个月存在抑郁障碍的受访者在此期间的治疗情况|图源 [1]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针对国内人群抑郁障碍流行病学、临床严重度、功能障碍、治疗情况的全国性数据,诠释精神疾病如何影响公众以及应如何提供最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宏观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比较的角度,为全球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Lu J, Xu X, Huang Y, 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treatment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1, 2021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1)00251-0 [2] Huang YQ,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8, 2019. http://dx.doi.org/10.1016/S2215-0366(18)30511-X
  • LiDAR微型化的障碍与解决方法
    【重点摘要】LiDAR微型化的障碍:a. 激光制程效率和自由空间传输方面的挑战。b. 传输-接收过程效率低和眼睛安全方面的担忧。c. 激光效率低且对温度敏感,需要复杂的封装。目前的方法:a. 基于固态技术的无移动部件视场(FoV)方法。b. 使用单一激光脉冲或电子扫描数组来处理FoV。c. 利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来开发LiDAR。d. 提及特定公司及其LiDAR技术。LiDAR微型化的障碍LiDAR微型化的主要障碍在于其所使用的激光技术。从电子产生称为光子的光粒子是一个复杂且效率低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电信技術在将半导体激光器从研究实验室推进到大规模生产设施并将其整合到陆地和海底光纤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LiDAR由于需要在自由空间中传输激光能量,因此面临挑战。在LiDAR中发送和接收激光信号的过程效率低下,因为它受到大气吸收和与传输距离有关的光学连接损失的影响。实现高分辨率图像和快速帧率覆盖广泛视场(FoV)需要更高的半导体激光功率。这导致采用光学放大技术(使用光纤激光器)、使用大型激光数组(例如VCSELs)或在时间和空间上共享激光能量(通过扫描机构)等技术。安全性是一个重要关注点,尤其是涉及到人眼的情况。一些LiDAR系统使用波长在800-900nm范围内的激光,对于眼睛的安全性有限。使用1,300-1,500nm的激光可以提高安全性,但仍然存在维持特定性能水平所需的最大安全功率密度的限制。设计安全的解决方案需要笨重的系统封装和专用光学组件。激光系统以其效率低下和对温度的敏感性而闻名。激光器使用的电能中的大部分(约70-80%)被转化为热量,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汽车温度变化带来额外的挑战,导致激光波长变化并进一步降低效率。常用于激光器的III-V半导体(例如GaAs或InGaAs)在较高温度和潮湿环境中降解更快。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使用主动冷却和更复杂的封装解决方案。在更广泛的LiDAR系统背景下,成功的微型化需要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混合集成:复杂的III-V半导体、基于硅的电子组件、玻璃纤维、大型光学组件(例如聚焦镜头和隔离器)、扫描机构、有效的热管理和复杂的封装方法。目前的做法视野(FoV)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固态方法中正在解决,这些方法不涉及移动部件。有两种主要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单脉冲雷射或闪光:在这种方法中,使用单脉冲雷射或闪光来同时定位所有图像像素。一些采用此方法的公司包括PreAct、TriEye和Ouster。电子扫描阵列:此方法使用由单晶硅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GaAs VCSELs(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组成的单片硅电子扫描数组,以序列方式定位视野中的不同区域。Opsys和Hesai等公司利用了这项技术。VCSEL-SPAD方法得益于智能手机中ToF(飞行时间)LiDAR的进步、商品化和集成,通常在905/940nm波长下运行(确切值可能有所不同且属专有信息)。另一种技术涉及通过称为光学相位阵列(OPAs)和波长分散的相位调整天线的组合进行光学扫描。这是在芯片尺寸的硅光子学平台上实现的,而Analog Photonics是该领域的一个显著参与者。该平台与调频连续波(FMCW)相干LiDAR兼容,可同时测量距离和径向速度,并在1,500nm波长范围内运行。PreAct专注于机舱内和面向道路的短程LiDAR。他们的方法是创新的,使用低成本、现成的CCD数组和LED光源(而非雷射)来生成基于间接飞行时间(iToF)原则的3D图像,类似于游戏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原则。他们的TrueSense T30 LiDAR以惊人的高帧率150Hz运作,这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短程应用,如盲点避障和行人安全,至关重要。该设备的尺寸包括一个8MP RGB相机和将可见光和3D影像合并的电子组件。通过消除RGB传感器,可以进一步减小尺寸。TriEye的SEDAR(光谱增强检测和测距)是一种闪光LiDAR系统,采用基于1.3Mp CMOS的锗硅SWIR(短波红外)探测器阵列和内部开发的、Q开关、高峰值功率、固态泵浦二极管激光器来照亮整个视场。使用更高波长可以提高眼睛的安全边际,从而允许利用更高功率的激光。Opsys采用的电子可寻址高功率VCSEL和SPAD数组来实现无可动部件的固态LiDAR。该系统可以在汽车温度范围内运作,无需任何形式的主动冷却或温度稳定。Hesai正在积极为多个汽车客户生产AT128长程LiDAR(使用机械扫描的HFoV)。FT120是一款全固态LiDAR,采用电子扫描VCSEL和SPAD数组,针对短程应用进行了优化(盲点检测、机舱内等)。该公司于2023年1月上市,目前处于休整期。这表明他们的LiDAR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
  • 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有哪些障碍
    1、认证障碍  从事环境监测仪器和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生产的企业,生产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中的分析仪器产品时,需要按规定取得&ldquo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rdquo ,而取得该产品生产制造许可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产品生产和检定需经过严格的审核。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仪器适应性及其技术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对环境监测仪器是否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进行环保产品认证,部分产品经过环保产品认证才能进行销售,例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自动监控设备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认证条件严格、周期长等困难。  2、技术障碍  环境监测系统和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属于高科技含量产品,需要多学科专业技术交叉融汇,需要企业具备扎实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此外,在系统集成方面,企业需要将自身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相结合,充分整合硬件设备、软件以及后续运维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的生产工艺和特殊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由于缺少理论的基础,主要依靠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对于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应用技术的积累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障碍。  3、营销服务障碍  环境监测系统和工业过程分析系统产品专业性较强、定制化程度高,因此客户对营销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视。由于客户需求存在着差异化,分布区域较为分散,因而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面对培养专业销售人员培养周期较长、在较短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队伍、市场覆盖不足等障碍。另外,产品在操作使用、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等方面均需要丰富的经验,后期运行更需要长期的售后服务,因而缺乏技术经验和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也将是新进入者的重要障碍。  4、市场障碍  环境监测仪器和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是环保、石化、水泥、冶金等企业生产环节的重要设备,其技术水平与质量稳定性是保证工业企业持续、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客户对环境监测仪器和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非常高,用户一般倾向于选择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与有一定经验和实力的公司合作,导致行业的新进入产品面临较高的市场障碍。
  • “产学研结合障碍须立法突破”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提交了一份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的议案,这是我国首份制定关于产学研立法的建议。《科学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马德秀。  马德秀说:“从1992年起,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开始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活动日益活跃,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到运行机制,从利益分配原则、风险分配机制到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律环境逐步改善,但尚未形成优化和完善的制度环境。”  马德秀建议,有必要将《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的制定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重要议程,为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  立法时机成熟  马德秀说,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围绕技术创新而展开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总和,也是一系列法律行为的综合,涉及到多种新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或单独、依次呈现,或交叉错综呈现,往往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自发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安排,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产学研合作行为,促进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具备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的条件。”马德秀认为。  马德秀举例说,我国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三十条就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平台已列入新时期大政方针。因此,对于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最为有效的产学研结合创新进行法律规范十分必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这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立法创造了良好条件。  立法突破产学研三大障碍  “产学研结合虽是老话题,但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应赋予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科学内涵。”马德秀认为,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就是要从立法上突破产学研的三大障碍。  障碍一是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产业化不到5%,而发达国家技术转移高达40%~50%。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  首先是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各类创新主体的职责和权益界定不清,对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约束,导致产学研结合难以持续。  其次是政府发挥引导与协调作用不够。产学研结合没有专门的促进政策,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在产学研结合的资源配置上缺乏明确导向,特别是在对多项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链的资源配置上,“贴牌”现象较多。  再次是引导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学术至上“一刀切”的评价标准,造成了业绩考核中轻视企业服务、项目管理中轻视横向科研的“两个不平等” 同时,企业也缺乏合作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  马德秀建议,应适时制定我国《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确立必要的准则,以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障碍二是合作模式。  离子膜是我国氯碱工业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材料,国家曾组织攻关10年都没有获得突破。几十家单位松散地合作,都怕投入过多而吃亏,造成研发工作始终在实验室兜圈子。上海交大教授张永明在学校支持下,与民营企业东岳集团组成强大的产学研联盟,以市场为导向,完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的长期垄断。2005年作为山东省一号工程,迈出了官产学研用的重要一步,现已实现产业化并荣获省科技发明一等奖。  “令人担忧的是,这样成功的例子还不多。从这个实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产业技术创新投入高、风险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要求参与单位之间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年度性’和‘单个项目制’的产学研结合难以适应这一要求。”马德秀说。  马德秀建议,应从三个着力点实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突破:一要聚焦产业高端,建立共性关键技术重大平台。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立官产学研用战略联盟,集中力量加强攻关,实现“抱团创新”,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  二要着眼于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瞄准企业明天甚至后天的技术难题,政府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建立企业与高校的联合研发实体。比如,在上海市的积极支持下,上海交大以全新的体制机制,以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国家电网、上海电气、新奥集团、华锐风电等,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与闵行区共同成立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引领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且富有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国家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银行信贷、担保和服务体系,以确保中小企业能够成为推进产学研合作新的生力军。  障碍三是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增长较快,2007年全国研发人员达到173.6万人,仅次于美国。但适应科学前沿和产业高端创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缺口依然很大。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仅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环保等八大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就需新增100多万人。  “创新型科技人才,仅靠高校关起门来培养肯定不行,必须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马德秀认为,首先应开放办学,在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变革的新要求,加大学科链与产业链的对接。  其次,政府要支持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训练基地,让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开阔眼界,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凝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围绕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多次批示的大型锻件技术难题,上海交大在上海电气重工设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经过两年多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解决了大型锻件的有无问题,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研究生。
  • 检测与认证同步推进内地 港业界指“没技术障碍”
    中新社香港11月24日电 现时在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七和CEPA八的框架下,内地承认香港的检测服务,但尚未认可香港的认证服务。香港业内人士认为,港府应该进一步争取香港的认证服务打入内地市场,让检测和认证同步推进。  检测及认证是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今年8月访港时宣布扩大CEPA开放措施,将允许香港认可的检测机构承担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的产品检测的范围,由4类指定产品一下子扩大至所有需要CCC认证的香港本地加工产品。  内地对港何时打开认证大门,成为香港业界的关注点。香港通用公证行(SGS)消费品检测部总监黄伟贤24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香港检测和认证“手牵手”推进内地市场,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缩减客户等候的时间,生意也只会有增无减,这对香港发展检测及认证业有很大的帮助。  他指出,从技术层面上看,香港的认证业务要打入内地市场并没有任何障碍,“我们一直都有做欧美的认证,积累了不同国家的经验,所以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已准备就绪,现在只等待政府方面的批准。”  SGS今年7月正式成为香港首间获认可可从事CCC制度下特定的玩具类产品的检测实验室。黄伟贤称,虽然目前香港的认证服务仍未被内地认可,但现在已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能在境外做到检测,我相信这是一个突破。初时先做好根基,一步一步来。”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熟习内地的测试要求。  SGS在取得CCC认可后,目前正筹备在内地的检测业大展拳脚。黄伟贤透露,目前内地可做玩具认证的认证机构只有两至三间,公司正积极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希望尽快能签署合作协议。  他又表示,“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在新材料、食品安全、节能绿化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这为检测及认证业提供广阔的服务空间,市场将会越来越大。他说,目前越来越需要第三者的认证,估计在电器、食品以及安全有关方面的需求最大,故希望内地开放认证业的时间“不要等得太久”。
  • 利用基因组学 昆明动物所双相情感障碍功能研究获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发现,BP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BPD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BPD的遗传力为80%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BPD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报道许多BPD风险基因座(loci)。然而,这些风险基因座内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BPD的易感机制尚不清楚。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雄剑和李明课题组合作,探究BPD风险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研究整合人类脑组织(或神经细胞系)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数据和位置权重矩阵(position weight matrix,PWM)数据,鉴别到16个影响转录因子结合的BPD风险遗传变异。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转录因子敲低、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等功能实验,探索了这些功能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进一步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揭示了受这些功能性遗传变异调控的潜在靶基因。此外,科研人员通过研究PACS1(已鉴定的功能性SNPs rs10896081和rs3862386调控的潜在靶基因)对树突棘的调控,发现在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中过表达PACS1会影响树突棘的密度,提示该基因在BPD中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上述结果提示,这些遗传变异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调控双相情感障碍易感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该研究系统性地从GWAS鉴别到的BPD风险遗传变异中识别出具有功能后果(或潜在致病)的功能性遗传变异,并解析这些功能性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此外,该研究将功能性遗传变异与其潜在靶基因联系起来,对功能性遗传变异和候选基因的进一步功能鉴定和机制研究将有助于阐明BPD的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从而为BPD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以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is delineates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GWAS-identified bipolar disorder risk variants为题,在线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及云南省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双相情感障碍风险功能遗传变异rs10896081可能通过影响与PBX3转录因子结合调控PACS1基因表达
  • 科研人员发现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预测手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是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患者的特点尚不十分明确。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网站消息,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预测手段,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美国国际学术杂志《Movement Disorders》网站上,题为:Lower circulating lymphocyte count predicts APOE ε4-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in Parkinson’sdisease。  研究团队运用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PPMI)数据,发现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准确预测患者后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这一预测功能仅限于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而未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联性。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预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脑内炎症的风险。基于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认为在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中,APOE ε4等位基因与脑内炎症可能共同引发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该项研究探索了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的预测手段,为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的提前介入治疗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  https://www.jst.go.jp/pr/announce/20211014/index.html  注:本文摘编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全球首套深水钻井防台风核心装备海试成功!中海油破解台风障碍
    7月31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深水钻井防台风核心装备——隔水管悬挂系统海试成功,破解了我国海洋油气安全开发面临的“台风”这一关键障碍,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防台应急能力实现国际领跑。钻井隔水管是开发深水油气的关键工具,用于连接海面钻井平台与海底井口,将海水与钻完井使用的钻具隔离开,以保证水下作业安全。台风来临时,平台需停止所有作业,并将隔水管悬挂起来随平台一起撤离台风路径区域进行应急避台。用于悬挂隔水管的悬挂系统是深水钻井防台风的核心装备。早期,传统的悬挂避台措施面临隔水管顶部受力复杂和隔水管串升沉幅值过大等问题,存在整套隔水管断裂落海、隔水管底部总成碰撞海底的风险。之后,各公司均采取保守的避台策略,逐根取回全部隔水管撤离避台后再回接,仅单口深水油气井需耗费工期4天以上,增加费用约1400万元。为彻底破解台风对深水钻完井作业安全性和时效性的制约,中国海油成功研制深水钻井隔水管悬挂系统,并形成了基于该系统的平台防台应急和钻井井间移位新方案。“我们研发的这套装备弥补了传统悬挂方式的不足,可缓冲隔水管串随钻井平台在恶劣海况下的大幅升沉运动,显著改善隔水管串顶端的受力状态,并对悬挂隔水管避台实施‘提前预测-监测预警-远程控制-事后评估’。”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许亮斌说,项目研发团队克服了设计原理复杂、制造标准严苛、新冠肺炎疫情停工等挑战,先后攻克了“悬挂短节结构设计与锻造”“大型中空液缸制造与测试”等20余项技术难题,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深水钻井隔水管悬挂系统适用水深3000米,可满足全球大部分深水钻完井作业水深;轴向承载能力超过900吨,相当于可同时提挂600辆家用小汽车。使用该系统可将恶劣海况和紧急情况下的平台应急动复员时间压缩至8小时以内,将钻井平台悬挂隔水管的海况适应能力提高至百年一遇,极大提升了深水钻井平台防台应急的安全性与时效性。日前,该套装备在奋进号钻井平台开展了8天深水海试,完成了悬挂隔水管动载测试、航行测试等共计80余项测试作业,悬挂隔水管的逆流航速从常规0.3节提高到1.0节以上,全面验证了整套装备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功能可靠性。“深水钻井防台风核心装备的成功研制和海试,填补了国际上深水油气开发安全高效防台应急技术与装备的空白。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作出石油人的积极贡献。”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钻完井总工程师李中说。
  • 【安捷伦】跨越语言障碍,直面全球环境分析科学家 | 欢迎加入安捷伦全球环境讲坛
    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每年在世界环境日举办活动,来鼓励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在这一天会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具体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图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安捷伦是全球环境分析市场的领导者,40 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环境分析解决方案。藉此世界环境日的契机,安捷伦联合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科学家,共同推出“安捷伦全球环境讲坛”,让您“零距离”接触全球环境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语言障碍?不是问题!中英文双语字幕的视频,让您无障碍地享受来自全球环境科学家带来的饕餮盛宴。在安捷伦全球环境讲坛第一期,我们精选了其中三位微塑料检测专家分享的内容,向您介绍关于微塑料检测的不一样的进展。各主题简介主题一:不同微塑料分析手段的介绍,以及利用 TED-GC/MS,Py-GC/MS 等热分析手段微塑料分析实例(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using Thermoanalytical Methods)Speaker: Dr. Ulrike Braun, Bundesanstalt für Materialforschung und –prüfung (BAM), Germany 常用微塑料检测方法有哪些?光谱法和 Py-GC/MS 法能测的指标有何不同?不同类型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应该如何选择?相信您会在这个讲座得到启发。主题二:优化的通用酶纯化方案(UEPP)对废水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策略分析,及利用用激光红外成像技术测试微塑料的研究(Optimized sample preparation strategies for IR base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water )Speaker: Justin Keogh,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微塑料检测最头疼的步骤是啥?前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结果难以重复,回收率很难保证… 也许这场微塑料检测前处理最新方法的讲座会给您启发。主题三:配备量子级联激光(QCL)的 8700 LDIR 全自动微塑料测试流程实例讲解(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 based IR Imaging and handheld mobile Spectroscopy for charecterizing microplastics)Speaker: Andreas Kerstan, Agilent Technologies, Germany提到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您期望得到什么结果?颗粒数,粒径分布,颗粒浓度?现在想象一下,一台仪器运行一次,除了上面结果,您还能得到微塑料圆度,密实度,离心率,周长等形貌特征结果。赶快去了解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环境就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遗产!“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还等什么,赶紧开始学习吧!推荐阅读:微塑料检测全产品解决方案,助您深入研究微塑料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https://www.agilent.com/cs/library/brochures/5994-2004ZHCN.pdfAgilent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https://www.agilent.com/zh-cn/products/ldir-chemical-imaging/ldir-chemical-imaging-system/8700-ldir
  • 原创仪器研发的三大障碍
    一个好的实验室和研究部门离不开好的设备和仪器,而一台成功仪器设备的研发背后却是实现这台设备的物理原理、数学和自动控制方法等最有力的体现和运用。国内目前自主开发的仪器设备太少了,有分量的就更少了。我们只是一味地在买设备,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每每在实验室里,看到这个国家的设备、那个国家的设备,唯独鲜见我们自己的设备,中国制造怎么就这么难!仅从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来说,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原理、数学和集成电路等。  从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上来说,这是限制我们深入发展和创新的第一个原因。  举个例子。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研究的几位工作者, 其中之一是瑞士鲁西利康(Ruschlikon)IBM的德国物理学家格尔德宾宁(Gerd Binnig)和瑞士物理学家罗雷尔(Heinrich Rohrer),表彰他们设计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在金属针尖和样品表面形成隧道电流,从而实现了原子的表面成像。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样品只能是导电的,还不能在非金属表面上进行成像。然而,随后的发展却更让我们吃惊,一些科学家又相继开发出能够在绝缘衬底上成像的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它是以硅或氮化硅为针尖与样品表面直接接触(contact mode),施加到样品上的力小到只有几个纳牛(nN),甚至更小。这样,一下子就将测试的样品类型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被研究的材料表面。随后,人们又开发了多种多样功能类型的表面成像设备。从此,在微米、纳米尺度甚至原子水平上表面特性的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由此看来,物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实在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是第二个主要因素。现代工业绝大部分技术的实施都是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诸如电压等物理模拟量进行数字化,然后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光滑处理,包括滤波分析、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最后输出图像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要用到很多数学运算,傅里叶变换(FFT)、拉氏变换(Lplpace)、卷积(convulution)、相关(correlation)和互谱(cross spectrum)等。从这些分析途径中可以对信号进行频率的提取、图像的光滑处理和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测等。我们每每能够看到一些设备的软件不仅界面做得漂亮,而且其数学处理真是很专业、深入又实用。现在,我们看到国内某些研发部门也都做出了不少有自己特色的软件,但能否持续开发升级坚持下去,仍是一个问题。因此,只有当从数学原理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应用到设备上,这才能发挥数学真正的作用。  第三个便是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固体电子学最大的成功是半导体上集成电路的成功研制,集成电路上最大的成功应用是在计算机上的发展,而计算机的发展却是带动整个网络时代发展的主要工具,并极大促进整个工业界在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集成电路的发展真正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集成电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已经大踏步向前,据说IBM等大公司已经开始向9nm的技术迈进。如果我们不能突破这一瓶颈,将会被越落越远。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无疑是制约我们科技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因素,其中既涉及到软环境又涉及到硬环境。我们可能既不缺乏懂得物理原理的人,也不乏擅长数学的人,也不乏努力工作的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整合,未来真的将被越落越远。只有开发出自己的设备,才能做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科研,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
  • “人类运动功能障碍在动物模型中的步态分析 ”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由瑞沃德公司主办的“人类运动功能障碍在动物模型中的步态分析——动物吸入式麻醉完整解决方案在动物手术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于2014年4月2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Mouse Specifics公司的医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Tom Hampton 教授做了专题报告,探讨了人类在疾病影响下的步行姿态的相关指标如何通过动物模型来进行分析。同时瑞沃德公司产品技术部经理也在会议中分享了动物吸入式麻醉(异氟烷)完整解决方案在动物手术中的应用。来自各所院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议气氛热烈,交流广泛。此次交流会中瑞沃德公司还展出自主研发生产的仪器设备:小动物麻醉机、麻醉气体回收装置、小动物呼吸机、脑立体定位仪及配套产品、微量给药系统,以及RWD手术器械等产品,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大家就我公司的产品进行了充分沟通,各位老师对我公司的产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期望。在此我们衷心的感谢多年来一直支持我们的新老客户,我们一定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研发生产出更多世界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回报新老客户的支持与厚爱。
  • Cell丨人体微生物群:重编程肿瘤微环境,扫除免疫疗法障碍
    肿瘤的发展与肿瘤微环境息息相关,肿瘤微环境高度动态且复杂,其中有许多还未发现的作用。而免疫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的关键角色,已经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例如免疫检查点阻断以唤醒T细胞。然而如此之好的疗效仅有部分个体受益,其他个体仍存在治疗抵抗。在导致治疗抵抗的因素中,肿瘤微环境尤为关键,比如肿瘤微环境中的先天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即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在宿主防御、组织内稳态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癌症治疗最令人畏惧的障碍就是克服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影响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及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最近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微生物群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存在关联【1,2】,但是分子基础不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前期研究的着眼点都放在了T细胞上,而对于微生物群是否调节先天免疫细胞的功能还不清楚。2021年10月7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Romina S. Goldszmid研究小组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microbiota triggers STING-type I IFN-dependent monocyte reprogramming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在这篇研究论文中,作者发现人体微生物群通过STING-type I IFN依赖机制调节肿瘤微环境的促肿瘤/抗肿瘤平衡,重编程肿瘤内单核吞噬细胞以促进抗癌免疫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法的疗效。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在临床前淋巴瘤中进行了单细胞分析、微生物群扰动(microbiota perturbation)分析和功能细胞表征分析。作者首先发现单核吞噬细胞的可塑性很强,微生物信号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单核吞噬细胞重编程为免疫刺激性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单细胞RNA测序显示,微生物群的缺失以牺牲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代价,使肿瘤微环境向致瘤性巨噬细胞转移。作者接下来的机制探索表明,微生物群衍生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激动剂(例如c-di-AMP)引起了单核吞噬细胞重编程,通过肿瘤内单核细胞诱导I型干扰素(IFN-I),从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由此作者提出疑问,对微生物群进行饮食控制是否能成为临床上重编程肿瘤微环境的新方法?于是作者给小鼠饲喂了高纤维的饮食,发现IFN-I的产生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单核吞噬细胞也得到了重塑,增加了树突状细胞并改善了抗肿瘤反应,同时,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疗效也大幅提高。这项发现与最近的一些临床研究相符【3,4】。后续研究发现,富含纤维的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能够产生c-di-AMP并出现和高纤维饮食相同的结果。在黑色素瘤患者中,作者再次验证了前面的发现。免疫检查点阻断应答者的微生物群诱导 IFN-I产生,并重塑先天免疫肿瘤微环境;同时,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也可以触发IFN-I产生,并重编程肿瘤内单核吞噬细胞以促进抗癌免疫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效(图2)。这些观察结果强有力地支持微生物群、IFN-I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体微生物群协调肿瘤中IFN-I和先天免疫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衍生的STING激动剂通过肿瘤内的单核细胞诱导IFN-I的产生,从而使肿瘤微环境更加有利于抗肿瘤;这些单核细胞调节NK细胞的募集和激活、以及随后的NK细胞-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图3左);当微生物群受到破坏时,单核细胞-IFN-I-NK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级联反应停止,单核细胞分化为促肿瘤巨噬细胞(图3右);通过高纤维饮食调节微生物群、或通过产c-di-AMP菌、或来自免疫检查点阻断应答者个体的微生物群移植都能够促进IFN-I途径、改善抗肿瘤反应、加强疗效。这项研究填补了微生物群如何调节肿瘤内单核吞噬细胞的空白。该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与先天免疫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群形成肿瘤微环境先天免疫以调节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为利用微生物群进行癌症治疗带来了启发。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9.019
  • 追求用户体验--思克WVTR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产品介绍
    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 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应用范围非常广,小编列举了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两个行业:一方面是食品包装行业会应用到,比如饼干、薯片,酸奶、纯牛奶等固体液体的包装袋,还有就是盒装酸奶,纯牛奶用的包装盒;另一方面就是药品包装用的铝塑板,泡罩包装等,瓶装药品用的塑料瓶等外包装材料都可以用到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 为什么食品要控制水分含量呢?我们大家都知道,像是饼干薯片等食品,如果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久了,空气中充满了大量的水蒸气,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进入饼干里面导致饼干发绵发软,吃的时候就会觉得不脆不香了,很影响口感。所以饼干薯片等食品在出厂前都会对其进行水分含量的测定,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就会影响口感。 为什么要测试食品包装的水蒸气透过率呢?测试水蒸气透过率的目的大概是三方面,一是水蒸气透过率过大的话会影响产品的货架期,直接给厂家带来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成本,如果一层包装的水蒸气透过量过大,有的工厂会在外面再加一层包装,多层包装的成本就高了。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严查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包材水蒸气透过量过大,就会导致食品里面的细菌生长从而导致食品变质,从而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为什么要购买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呢?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操作系统,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将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阻隔系列检测仪器,以边缘计算为特点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赐予了仪器更高的智能性。在对塑料薄膜、薄片、复合膜等软包装材料进行气体透过率测试时,测试过程高度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测量结果更准确。 其次我们就来看一下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的技术参数薄膜测试容器测试(选购)测量范围:0.001~52g/m224h(常规) 0.01~1100 g/m224h(可选)0.0001~0.3g/pkg.d分 辨 率:0.001 g/m224h0.00001g/pkg.d控温范围:5℃~95℃另购控温精度:±0.1℃湿腔湿度:0%RH、35%RH~90%RH、百分之一百RH,标准90%RH (标配)控湿精度:±1%RH 试样数量:1 件测试面积:48cm2/试样尺寸:150 mm×94mm更大:Φ180mm*400mm试样厚度:≤3mm/载 气:99.999%高纯氮气 (气源用户自备)载气压力:≥0.16MPa 控温方式:水浴控温载气流量:0~200ml/min气源接口:1/8英寸金属管电 源:AC 220V 50Hz主机尺寸:330mm(L)×600mm(B)×330mm(H)主机净重:28kg 技术参数是衡量仪器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思克WVTR系列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无论是从控温范围上还是从控温方式上,都把测试精度提高了一大截。 经过小编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思克WVTR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各位老板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抓紧联系我们吧
  • 基因检测市场前路荆棘丛生 高价位成推广障碍
    p 说到基因检测,首先浮现在大众头脑里的是唐筛、肿瘤筛查等医疗应用很高深,而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基因检测早已向商业化转型,很多相关公司推出了集医学参考、趣味性于一身的平民化产品。目前,我国消费级基因解读的发展也已初见端倪,近两年除了实力雄厚的传统生物科技公司之外,还涌现出了很多基因检测创业公司。br/ br/  高价位成推广障碍/pp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2C端基因检测其实并不是基因测序,而是基因芯片筛查,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假设一个城市发生大规模停电,测序是将整个城市的电路全部排查一遍,芯片筛查是只检查重点区域的线路。由于人类DNA由30亿个遗传密码组成,绝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以只需要核查每个人的基因组在重要密码处的变异状态,就可以分析这个人与疾病或其他性状的相关性。/pp  既然是片段测序,那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就受到SNP点位、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案的影响。SNP点位简单来说,就是典型基因,通过监测它们的状态,计算出概率,来分析某种疾病的风险高低。/pp  针对这种片段测序,国内已经有不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涉足,例如华大基因、达安基因(002030,股吧)和博奥颐和等,均对酒精监测、女性乳癌监测等方向有产品推出。其中达安基因和博奥颐和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了直营店,但“双十一”大促当天,整个电商平台只卖出去了3000元的基因检测产品,包括达安基因的2000元乳腺癌筛查和博奥颐和的1000元肥胖基因筛查。记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产品月销量都是0,只有少部分产品月销量能达到10以内,市场销售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国内消费者似乎并没有接受基因检测概念。/pp  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基因芯片筛查的SNP点位普遍较少,一些单项监测的点位甚至在10个以内,而相对价格却不亲民。例如达安基因的A+动力套餐,只通过9个基因点位来分析孩子的潜能,价格高达3650元。全球最大人类基因组服务商,由谷歌投资的23andMe,可以监测大约100万个SNP点位,对用户进行包括祖源、运动基因等多方向解读,价格仅需要199美元。在国内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前提下,高价位是基因检测大众化推广的重要障碍。/pp  除了价格之外,国内用户并没有普及基因检测概念,更谈不上分辨产品好坏。此时面对国内市场推出复杂产品,普通百姓觉得云里雾里,大部分人都选择观望。如果不是唐筛、肿瘤筛查等有临床价值的基因检测,消费者或很难为其买单。/pp  创业公司走亲民路线/pp  面对还未开发的领域,一些创业公司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批身先士卒的勇士。深圳创业公司WeGene在2015年9月拿到A轮数千万元投资,其产品形式与谷歌投资的23andMe有很多相似之处,均致力于消费级基因数据的解读与个性化健康服务。WeGene与Affymetrix和Illumina两家生物技术巨头合作,推出可以提供检测60万个位点的高密度生物芯片,并据此提供了祖源分析、健康风险、运动基因等七个方面解读,累计200多项检测结果,价格仅需要999元。/pp  “基因检测的利润由检测硬件和手段决定,相差甚大,但国内能做到60万点位监测,并拥有自主研发芯片的只有我们一家,999元的价格绝对算赔本买卖。目前我们更注重概念的普及和市场的拓展,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1万的用户数是没有问题的。”WeGene首席运营官谢萧告诉证券时报· 创业资本汇记者。/pp  除了保证一定的性价比之外,WeGene也通过与机构合作,寻找细分领域市场。例如在家谱研究机构推荐祖源分析功能,在运动设备上推荐运动基因分析功能,更有效地寻找目标人群,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与WeGene合作的企业包括inWatch、壹心理、新我握力器等。/pp  另一家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基因猫在产品运营上十分突出。记者了解到,基因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价格亲民,单人299元,五人的家庭装999元。另外,基因猫抓住用户心理,避开了受众面较窄,投入大的祖源分析,只推出普通人比较关心的肥胖风险、特殊膳食要求、营养需求等18个检测项目的信息。而且,目前国内外的基因检测等待时间都十分漫长,基本在4~8周之间,基因猫抓住这一痛点,只要14天便可出报告。/pp  在成本控制方面,基因猫采用全程自主研发产品。基因猫首席科学家张勇介绍说,基因猫自主研发的DNA提取试剂盒的成本是同类产品的1/20左右。/pp  基因数据库是大金库/pp  其实,国外基因检测相关领域的前期发展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全球最大人类基因组服务商23andMe在爆发之前就整整熬了8年。2007年,23andMe开始面向普通用户提供基因检测服务,而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仅仅完成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年的23andMe跟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面临同样的问题,前路光明但脚下坎坷。/pp  要让用户为一个完全陌生的技术被接受十分困难,当务之急就是降低价格门槛。在2007年,23andMe检测的价格为999美元;在拿到总计超过6000万美元的B轮和C轮融资之后,其检测价格降低到299美元;拿到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之后,服务价格直接降低到99美元。而这10年间,100万例的检测,只为他们带去了不到2亿美元的收入。但他们手中巨大的基因数据库,成了众多药企虎视眈眈的大金库。/pp  在2013年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禁止23andMe对用户的健康数据做任何分析,目前国内也存在这样的危险。/pp  “面对一些遗传疾病的检测结果,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用户会感到很大压力,甚至有极端事件出现,而且基因检测最终也只是参考,人的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只在培养健康习惯方面有意义。如果国家对健康数据有明确规定,WeGene会随时调整产品。”谢萧说。/pp  2015年初,FDA认可了23andMe的努力,批准其为布卢姆综合症基因携带者提供检测服务。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可以在其他疾病上使用。/pp  用户培育需要时间/pp  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检测结果的态度,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别说是普通的消费者,很多医生对基因检测也是一知半解。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前期需要耐心的市场培育。/pp  23andMe从2011年开始公布上一年度有趣的十大研究成果,以吸引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好奇。它还借助PBS等国家电视台科普遗传学知识,并与可汗学院和免费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开展全面遗传学教育。2014年,23andMe调查发现91%的美国公民认为遗传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健康。由此可见,23andMe的消费者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公开数据显示,23andMe花了三年半的时间,从创始之初到积累10万用户,而后积累到100万用户只用了四年的时间。/pp  国内的创业公司也借助各种媒介进行知识普及。WeGene采取引进基因技术书籍的方法,还有一些公司采用有针对性的地推。/pp  从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基因检测仍然属于小众群体,前景难料。未来能否有更多的资本注入,帮企业跑赢时间还未可知,但真正的拓荒者,敢于面对荆棘丛生的前路。/p
  • Science | 揭示炎性肠病相关认知和行为障碍的发生机制
    约30%的炎性肠病的患者会出现肠道以外的症状。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 (IBD) 除了引起严重的机体症状外,活动性IBD患者中40%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降低症状。DSS诱导的小鼠IBD模型中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边缘系统发生改变。多个研究表明IBD患者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会导致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这些神经系统疾病是IDB后遗症还是前兆或者二者的结合目前尚不清楚。来自意大利米兰Humanitas大学的Maria Rescigno团队证明了肠道血管屏障(gut vascular barrier GVB)的存在,将肠道和肝脏直接联系在一起,该屏障类似于血脑屏障。GVB损伤导致肝肠轴连接受损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转移性结直肠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肠道内皮细胞被认为是肠道炎症的关键参与者,但是其在肠道外症状产生中的作用尚未确定。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脉管系统,包括血脑屏障BBB和血脑脊液屏障BCSFB。BCSFB由脉络丛(choroid plexus CP)可渗透性毛细血管组成,而CP结构中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内衬则不具有通透性,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组成屏障。而脉管系统的失调是否与IBD中出现的精神障碍有关尚不清楚。近日,Maria Rescigno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choroid plexus vascular barrier closing dur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大脑中存在脉络丛血管屏障,在炎性肠病早期通透性明显下降,对大脑起保护作用,但会导致行为和认知改变。作者首先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GVB情况。分析发现溃疡部位的PV1表达增加,这表明UC患者中GVB受损。而患者血清中LPS结合蛋白浓度升高,表明GVB受损促进细菌易位。DSS诱导的小鼠模型发现CD34+内皮细胞中PV1随时间表达不断增加,而ZO1表明无明显变化,表明GVB存在特异性跨细胞通透性重塑。接下来作者检测了DSS模型中各个时间点中各器官的变化情况。作者发现肠道上皮细胞是损伤后首先开始恢复的细胞,但是在模型后期,肝脏和大脑中的固有免疫细胞数量开始增加。在大脑中增加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作者检测了DSS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域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以评估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分析发现小胶质细胞具有更多的分支和连接点,表明其具有清除活性。随后出现变形虫样形态,分支和连接减少,小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分析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发现MHCII和CD86表达在模型后期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炎性肠病会迅速波及肠道外器官,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利用70kDa葡聚糖检测大脑的通透性发现DSS诱导模型时大脑的渗透性明显降低。分析稳态时大脑中允许70kDa分子通过的部位时作者发现脑室周围的脉络丛和脑膜中葡聚糖得到累积。这表明在炎症发生时脉络丛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在大脑中存在另一个血脑屏障,作者命名为脉络丛血管屏障(CP vascular barrier PVB),在炎症状态下控制分子通透性。检测发现在PVB关闭状态时,炎性细胞的进入大脑的过程得到抑制。分析脉络丛转录组发现DSS处理时对细菌LPS作出反应的相关基因得到激活,于是作者接下来检测了LPS对于PVB通透性的调控。作者发现LPS可以推动PVB通透性上升,但是长时程刺激通透性会下降。作者又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对多种类型的细胞对于PVB通透性作用进行检测,发现血管细胞中的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对PVB通透性的变化至关重要。最后作者用Cadherin-5+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b-catenin小鼠检测PVB通透性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先前此课题组发现该小鼠的肠道血管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而脉络丛血管通透性会降低,这样就切断了GVB-PVB轴之间的联动。在DSS模型中,作者发现该小鼠的小胶质细胞未被激活,但焦虑样行为和情景记忆损害水平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在炎性肠病中行为和认知改变不是由于炎症水平增加引起的,而是来自于大脑免受损伤的防御策略,而调控GVB-PVB轴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c6108
  • SYSTESTER发布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新品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品牌:【SYSTESTER】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适用范围:气体透过率测定仪主要用于包装材料气体透过量测定工作原理:压差法测试原理型号: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又称:薄膜透气仪,透氧仪,气体渗透仪,压差法透气仪,等压法透气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等,气体透过量测定义,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仪,氧气渗透仪,济南思克,OTR透氧仪)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采用真空法测试原理,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材料、高阻隔材料、金属薄片等气体透过率、气体透过系数的测定。 可测试样:塑料薄膜、塑料复合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复合膜、方便面包装、铝箔、输液袋、人造皮肤;(红外法)(电解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气囊、生物降解膜、电池隔膜、分离膜、橡胶、轮胎、烟包铝箔纸、PP片材、PET片材、PVC片材、PVDC片材等。试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氦气、氢气、丁烷、氨气等。 GTR系列 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济南思克】技术指标:测试范围:0.01~190,000 cm3/m2?24h/0.1MPa(标准配置)分 辨 率:0.001 cm3/m2/24h/0.1MPa试样件数:1~3 件,各自独立真空分辨率:0.1 Pa控温范围:5℃~95℃ 控温精度:±0.1℃ 试样厚度:≤5mm 试样尺寸:150 mm × 94mm 测试面积:50 cm2试验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等气体(气源用户自备)试验压力范围:-0.1 MPa~+0.1 MPa(标准)接口尺寸:Ф8 mm 外形尺寸:730 mm(L)×510mm(B)×350 mm(H)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产品特点:真空法测试原理,完全符合国标、国际标准要求三腔独立测试,可出具独立、组合结果计算机控制,试验全自动,一键式操作高精度进口传感器,保证了结果精度、重复性进口管路系统,更适合极高阻隔材料测试进口控制器件,系统运行可靠,寿命更长进口温度、湿度传感器,准确指示试验条件一次试验可得到气体透过率、透过系数等参数宽范围三腔水浴控温技术,可满足不同条件试验系统内置24位精度Δ-Σ AD转换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使结果精度高,范围宽嵌入式系统内核,系统长期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嵌入式系统灵活、强大的扩展能力,可满足各种测试要求多种试验模式可选择,可满足各种标准、非标、快速测试试验过程曲线显示,直观、客观、清晰、透明支持真空度校准、标准膜校准等模式;方便快捷、使用成本极低廉标准通信接口,数据标准化传递可支持DSM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能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方便数据共享 (选购) 标准配置:主机、高性能服务器、专业软件、数据扩展卡、通信电缆、恒温控制器、氧气精密减压阀、取样器、取样刀、真空密封脂、真空泵(进口)、快速定量滤纸 执行标准:GB/T 1038-2000、ISO 15105-1、ISO 2556、ASTM D1434、JIS 7126-1、YBB 00082003 其他相关:系列一:透氧仪,透气仪, 透湿仪,透水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7001GTR透气仪系列二:包装拉力试验机、摩擦系数仪、动静摩擦系数仪、表面滑爽性测试仪、热封试验仪、热封强度测试仪、落镖冲击试验仪、密封试验仪、高精度薄膜测厚仪、扭矩仪、包装性能测试仪、卡式瓶滑动性测试仪、安瓿折断力测试仪、胶塞穿刺力测试仪、电化铝专用剥离试验仪、离型纸剥离仪、泄漏强度测试仪、薄膜穿刺测试仪、弹性模量测试仪、气相色谱仪、溶剂残留测试仪等优质包装性能测试仪!注:产品技术规格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SYSTESTER思克保留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创新点:1.以边缘计算为特点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赐予了仪器更高的智能性;2.赋予仪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3.外观设计独到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
  • Nature:突破障碍 - 何祝兵团队在甲胺掺杂的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达成25.86%的效率
    Nature:突破障碍 - 何祝兵团队在甲胺掺杂的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达成25.86%的效率分子掺杂工艺: 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使用二甲基胺基掺杂剂的分子掺杂工艺,该工艺能够创建一个与p-钙钛矿/ITO接触良好且能够完全钝化晶界的结构。这种创新工艺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实现了经认证的25.39%的PCE,这是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现有标准的改进。分子挤压技术: 该工艺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分子挤压”方法,在甲苯淬灭结晶过程中将分子从前驱体溶液排出到晶界和薄膜底部。这种独特的技术导致了钙钛矿薄膜的p-掺杂,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效率。长寿命和高效率: 器件在逆向扫描时实现了25.86%的效率,并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即使经过1000小时的光老化,仍能保持96.6%的初始效率。这表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不断发展的光伏领域中,更有效、可持续地利用太阳能的追求是一项不懈的努力。科学家已经探索了许多途径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性能潜力和经济制造能力的结合而一直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将聚焦于一支南方科技大学何祝兵团队率领杰出的研究团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他们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深度提高,这标志着我们共同追求更可持续和能效的未来的重要一步。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方法有着根本不同的新型分子掺杂工艺,使用了一种二甲基氨基基团的掺杂剂。这种掺杂剂巧妙地用于形成和谐的p-钙钛矿/ITO接触,并精确地去除晶界缺陷,推动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PCE)的大幅提升。研究团队创造出了一个惊人的世界纪录,即25.39%的认证PCE,为该行业设定了新的标准和潜力。为了达到这个非凡的成就,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分子挤压”的巧妙技术。这种创新策略迫使前体溶液中的分子在甲苯淬火晶化过程中重新分布到晶界和薄膜底部。因此,这导致了钙钛矿薄膜的p型掺杂,这是实现设备效率显著提高的关键。这种独特的工艺因此标志着一种基础性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可再生能源范式。然而,这项研究的胜利不仅仅局限于效率领域。该团队的冠军设备不仅在反向扫描中展示了25.86%的PCE,超越了以往的阈值,而且表现出了卓越的稳定性,在经过1000小时的光老化后仍保持了96.6%的初始效率。这项成就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一个主要挑战——效率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并为未来旨在优化这两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在这项开创性研究的核心是Enlitech的QE-R精密测量设备的精确利用。这种先进的设备为团队提供了准确的读数,使他们能够仔细评估他们的新方法的结果。选择Enlitech的QE-R设备,这种以精度和可靠性闻名的设备,强调了顶级资源在实现突破性成果中的重要性。此外,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p-钙钛矿/ITO界面的复杂能带对齐。通过应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他们阐明了促进空穴提取的带弯曲现象,这是实现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关键过程。实验揭示了二甲基氨基基团掺杂剂以及与铅离子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修改ITO基板的功函数,从而获得了有利于高效空穴提取的能带对齐。除了提高效率和稳定性外,研究团队还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常见的滞后效应挑战。通过采用分子挤压技术和精确的掺杂工程,他们显著降低了滞后效应,从而使设备性能更加可靠和可重复。这一突破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因为它解决了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此外,研究团队对电荷载流子动力学的详尽研究揭示了他们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异常出色的机制。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包括电荷密度差和Bader电荷分析,他们揭示了钙钛矿薄膜内电荷的重新分布,这归功于有效的分子掺杂策略。这种重新分布导致了提高空穴提取效率和提高整体设备性能的效果。总之,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代表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重大进展,实现了25.39%的创纪录效率和卓越的稳定性。分子掺杂工艺结合创新的分子挤压技术为实现对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所未有的控制铺平了道路。Enlitech的QE-R精密测量设备的利用对于准确评估制造的设备的光电性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非凡成就将我们更接近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全部潜力,推动我们迈向由清洁、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未来。分离ITO表面的Pb 4f(a),I 3d (b)和P 2p (c)的XPS光谱来自ITO/DMAcPA/钙钛矿(蓝色)和ITO/钙钛矿(DMAcPA)(红色)样品两种钙钛矿薄膜埋底面XPS图 S26.Pb 4f(a)、I 3d (b)和调查(c)的XPS光谱,在底部检测到原始(红色)和DMAcPA掺杂(蓝色)钙钛矿薄膜的表面,与正文中报导了制造过程。 Pb结合能的红移在钙钛矿的埋藏底面检测到(图。S26a)也可以表示O–Pb与键削弱了主流Pb-I共价键的结合能和这里解释了Pb的红移。 S26b),它可以是归因于P-O-H–I的氢键,这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讨论和通过上述H NMR信号的下场化学位移进行检查(图3A)。
  • 扫清障碍 默克与Sigma-Aldrich抓紧出售部分业务
    本周二,默克集团表示,其与Sigma-Aldrich的交易已获得相关管辖范围的所有批准。自此,这项超大规模的收购案现已基本通过所有关卡,接下来的合并实施工作几乎再无障碍。  据悉,巴西经济保护委员会做出的无条件批准决定是该交易获得的最后一项审批,该许可将在15天的等待期后生效。在此之前,以色列与韩国的竞争委员会先后通过了反垄断审批。  目前该交易仍受限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条件。今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有条件批准了该交易,其提出的条件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业务,双方需同意出售Sigma-Aldrich在欧洲经济区的部分溶剂和无机物化学品业务,包括Fluka品牌旗下所有溶剂和无机物的全球销售权。  默克集团预计该交易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也就是说,为如期完成该交易,默克与Sigma-Aldrich将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抓紧实施相关业务的出售工作。  待交易完成后,双方将组建成为全球1300亿美元生命科学市场中的领导者之一。编辑:刘玉兰
  • 国内首款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
    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内置锂电池,无需外接电源,充电方便;具有微电脑控制,LCD显示数据功能。与传统笨重的手套检漏仪相比,GIT-WLAN结构精巧,轻量化设计,单手即可轻松提起,使用更方便。 GIT-WLAN通过先进的WIFI功能,与PC端无线连接,无线传输检测数据,使用更灵活方便。PC端在线检测,可同时检测多个手套,无需拆卸手套;支持离线检测,离线检测需配置手套检测支架。 手套完整性测试仪软件具有多种测试设置程序,可对多种手套进行测试。满足21CFR part 11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认证要求。 应用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手套编号,读取测试结果。 内置专用充气泵为手套/袖套充气,无需外接气源;全自动监控测试过程中充气密封圈和手套内的压力。 GIT-WLAN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依据GB/T 25915.7-2010/ISO 14644-7:2004标准研发,完全符合法规要求。应用广泛 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压力检测范围广,涵盖所有手套检测压力,适用于无菌检查隔离器、RABS系统、无菌分装、无菌生产等手套检漏。
  • 新升级版AirPerm透气性测试仪,可进行PPE特定测试
    SDL Atlas发布了新一代多功能的AirPerm透气性测试仪。AirPerm目前配有专门用于测试个人防护设备(PPE)的测试头选项,可以进行符合EN 14683标准的口罩测试和符合ASTM D3574和EN ISO 7231标准的泡沫棉测试。新版AirPerm的其他特点包括:- 触手可及的触摸屏控制器- 测试结果存储于主控制器中并通过USB驱动器导出- 自动调节压力范围系统消除了测试过程中操作界面的需要- 强大且低噪音真空泵可适应各种测试头,以满足各种应用 及在日常检查中方便校准- 长测试夹臂和大型试验台可容纳大尺寸样品在多个区域进行评估- 标配的20cm2测试头可用于仪器校准- 两侧抽屉用于存储测试头和配件AirPerm使透气性测试变得经济实惠,其测试结果可以达到国际及零售商的标准要求,从而使用户对测试充满信心。AirPerm专为符合纺织品、无纺布和纸张的国际和零售商标准而设计,可根据用户选择的计量单位,快速直接地提供测试结果。SDL Atlas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标准测试的信心。凭借在美国、英国、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办事处和专家,以及服务于100多个国家的代理商,SDL Atlas随时准备为其各地的客户提供仪器、耗材和服务。有关更多信息,请联系SDL Atlas解决方案专家。
  • 仪测未来|信而泰应邀参加首届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峰会
    近日,以“仪”测未来为主题的2023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峰会在北京国际信息通信展期间隆重召开。峰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运营商、科研院所、设备商、测评机构、仪器仪表企业等数十家产学研用全产业链伙伴共同参会。信而泰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测试仪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本次峰会是国内首届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领域峰会,共同探讨未来高端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及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共筑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会上进行了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联合验证评价中心揭牌仪式,并发布了《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白皮书》。白皮书总结研判了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当前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的现状、需求、技术挑战以及产业发展机遇进行了全面分析。右三为信而泰总经理李占有信而泰公司总经理李占有登台参加白皮书发布仪式,并作为国产仪器仪表的代表参加了峰会“圆桌会”讨论。李总跟中移动、信通院、中兴等单位的领导一起针对5G垂直行业、人工智能等新场景、新技术、新业务的测试需求和仪器仪表技术挑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下一步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右一为信而泰总经理李占有针对5GtoB业务场景的测试需求和挑战,李总表示5GtoB需要配套的系统性融合测试解决方案和具备场景化业务仿真能力,如可以智能化的进行端到端网络质量监测、真实海量终端用户仿真和业务场景流量仿真、网络故障定位及预警、网络安全监控及可视化等,可以真正验证和评估出5GtoB给行业客户带来的价值。 右一为信而泰总经理李占有谈到AIGC话题时,李总表示从测试的角度出发,需要能构建出针对AIGC类似的仿真库,其中包括基础的元素库(如语音、图像、视频和文件等);另外AIGC需要依托超强的算力,以及更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因此需要匹配的测试能力要具备高速、高密度、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及超大模型业务叠加的特点;同时AIGC对测试的AI智能化要求也很高,以上都需要测试仪表厂商不断强化技术、打磨产品,为行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测试方案。会议期间设置了“信息通信测试仪器先进产品展示区”,信而泰工作人员为参观嘉宾详细介绍公司最新的网络测试产品和解决方案。信而泰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本土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覆盖 2-7 层以太网络测试需求的测试平台和解决方案,率先取得了国产网络测试仪的多项技术突破。未来,信而泰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速产品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为我国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 SDL Atlas推出经济、好用的PnuBurst胀破强度测试仪
    ROCK HILL, S.C. – SDL Atlas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新的台式 PnuBurst测试仪器,此仪器内已预先设定好测试程序,使用便捷,非常适合只需要一般性爆破测试的客户群体,但不可代替受许多企业青眯的AutoBurst测试仪器。  不管是公司新型号PnuBurst胀破强度测试仪,还是公司原有型号AutoBurst数字式自动胀破强度测试仪,都符合国际安全与测试标准。可用于检测梭织、无纺布、纸、纸板和薄膜,具有重复性和准确性。  PnuBurst属于经济的台式爆破测试仪 主要采用气动爆破装置 彩色触摸屏 用户预先选择好测试要求、自动测试夹持杯尺寸和探测夹持环,然后按要求预先设定程序控制。 PnuBurst操作非常方便,爆破测试功率达到1500kPa (15bar, 217psi.) 。  配有USB 端口、数据线和可随身带的软件,方便用户保存和分析测试数据,通过简单地观测和记录PnuBurst显示屏上的结果,就可简化日常的工作。  对于需要更为复杂爆破测试的用户,SDL Atlas的全自动AutoBurst数字式自动胀破强度测试仪,采用传统的液压技术,功率达到6000kPa (60bar, 870psi)– 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AutoBust可检测纸、服饰用纺织品、技术纺织品和其它对爆破强度要求相当重要的相关材料。  此外关于测试夹持杯的选择,SDL Atlas的爆破测试仪可测最大面积达到直径为 70mm – 对弹性织物的精确测试至关重要。  SDL Alta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全面的纺织测试品、物料、消耗品及服务。我们在英国、美国、香港及中国均设有办事处,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代理处。SDL Atlas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优惠、最完善的解决方案。
  • 韩贤林团队最新成果:脂质与阿尔兹海默症!中枢神经系统中成年后髓鞘的硫苷脂缺少可导致AD样神经炎症和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痴呆症的最常见原因, 然而依旧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对疾病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指出,除了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之外,免疫反应和脂质代谢也是AD病因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慢性神经炎症是AD神经退化中的原因之一。同时,大脑是脂质含量和多样性最丰富的器官,主要是由于富含脂质的髓鞘,但脂质与AD疾病的相关性和相关机制研究却非常缺乏。作者和其他人报告了脑硫苷脂(sulfatide)在AD 病人和AD相关动物模型中病症早期就开始的显著下降,并且,此脑硫苷脂下降是由AD最高风险基因ApoE亚型依赖的方式介导的。但迄今为止,特定脑脂质的变化是否足以驱动 AD 相关病程仍不清楚。  2021年9月份,来自美国德州大学医学中心圣安东尼奥分校的邱淑兰和韩贤林等作者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上发表了题为“Adult-onset CNS myelin sulfatide deficiency is sufficient to cause Alzheimer’s disease-like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文章,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髓鞘的硫苷脂在成年后的丢失足以激活疾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加了多个AD风险基因以及已确认的AD相关的免疫/小胶质细胞调控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表达,最终导致AD 样慢性神经炎症和轻度认知障碍。同时神经炎症和轻度认知障碍表现出性别差异,雌性鼠比雄性鼠更明显。随后的机制研究揭示了CNS髓鞘硫苷脂丢失、大脑慢性炎症、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AD最高风险基因ApoE之间的关系和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转录因子通路。  脑苷脂磺基转移酶(CST,又名 Gal3st1)催化硫苷脂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脂蛋白基因(Plp1)在CNS髓鞘形成细胞,即少突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但在外周神经系统(PNS)的髓鞘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程度较低。  在此,为了研究在AD病人和动物模型发病早期硫苷脂下降对脑稳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作者建立了CST基因Flox小鼠,简称CSTfl/fl小鼠。CSTfl/fl小鼠与Plp1-CreERT小鼠杂交后建立了CST条件敲除(简称CST cKO)小鼠,通过他莫昔芬(tamoxifen,TX)诱导敲除成年小鼠髓鞘形成细胞中的CST基因,从而模拟AD病人早期的硫苷脂下降(图1A)。  作者通过Nanostring高通量mRNA检测方法,脂质组学和蛋白质水平检测确定了此小鼠在3月龄注射TX 4.5个月和9个月后均呈现CNS中CST基因表达(图1B)以及脑苷脂水平(图1C)的显著下调,但在PNS中脑苷脂下降不显著(图1C)。同时作者明确了不同于胚胎期就敲除脑苷脂的CST完全敲除(CST KO)小鼠, 在成年CST cKO小鼠12月龄时的CNS脑苷脂丢失并没有引起其他髓鞘脂质的丢失 同时少突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图1D,E)或髓鞘结构蛋白水平(图1F)也没有改变。说明成年后开始的小鼠CNS髓鞘脑苷脂的下调并不破坏髓鞘稳态。同时脑苷脂丢失也未引起CNS中神经细胞或其他细胞的死亡。  图1 一种新型的可诱导髓鞘形成的胶质细胞特异性条件敲除CST (CST cKO) 的小鼠模型,在不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稳态的情况下模拟了CNS中成年后开始的AD 样髓鞘硫苷脂丢失(CRM:大脑,SC:脊髓,SN:坐骨神经)。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接着,作者对通过神经功能相关行为初筛(图2A)的13月龄的CST cKO小鼠进行了莫里斯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 和新物体识别(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实验,结果表明,虽然CST cKO小鼠可能存在与肌肉功能无关(图2B)的游泳时间增加(图2C)、游泳速度下降(图2D)、漂浮时间增加(图2E)等跟认知或运动相关功能障碍,但与运动功能无关的MWM的第六天目标探索(probe)结果(图2F-I)以及NOR结果(图2J)均证明,CNS中成年开始的髓鞘硫苷脂丢失虽然没有引起髓鞘稳态的改变,却足以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空间和非空间记忆相关功能的破坏。  图2 成年后开始的硫苷脂丢失足以导致认知损害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进一步地,作者研究了CNS中成年开始的硫苷脂丢失导致认知损害的具体细胞、分子机制。首先利用Nanostring小鼠AD相关试剂盒检测了TX注射后4.5个月和9个月后的大脑和脊髓样本的770个基因,发现CST cKO小鼠的硫苷脂丢失诱发了CNS中的免疫、炎症反应(图3A, B)。接着利用Nanostring小鼠神经炎症相关试剂盒进一步发现:在CST cKO小鼠CNS样本中mRNA水平发生显著上调变化的76个基因富集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免疫激活功能。比较CST cKO和CST KO小鼠的Nanostring小鼠神经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结果表明:虽然CST KO小鼠中硫苷脂缺失引起了CNS髓鞘损伤,而CST cKO小鼠中成年后硫苷脂丢失并未引起了明显的CNS髓鞘稳态变化(图1D, E),但CNS硫苷脂的缺失都引起了类似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导致了慢性免疫、炎症反应(图3C-E)。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髓鞘硫苷脂缺失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指向最显著的相关疾病是AD(图4A)。被上调的基因中包括四个AD风险基因Apoe、Trem2、Cd33和Mmp12(图4B-E),以及已被报导的AD关键调节基因Tyrobp、Dock 和Fcerg1(图4F-H)。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和作者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硫苷脂缺陷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也类似于AD疾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图4 I, J)。  图3 CNS 硫苷脂丢失或缺失均诱导渐进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造成的神经慢性免疫、炎症。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图4 CNS 硫脂缺乏导致 AD 样神经炎症,导致疾病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然后,作者通过硫苷脂在大脑中的质谱成像(图5A)、硫苷脂缺失引起的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分布的比较(图5B-E)、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髓鞘的共定位(图5F)、以及CST cKO小鼠脊髓中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与髓鞘的电镜观察(图5H)实验,明确了CST cKO 和CST KO小鼠中硫苷脂和胶质细胞激活存在空间上的关联:硫苷脂缺失引起的胶质细胞激活分布在富含髓鞘的区域。  图5 髓鞘上的硫苷脂缺失导致富含髓鞘的大脑区域内显著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ApoE是CNS中主要的细胞外脂质载体,运输多种脂质,包括硫苷脂。同时Apoe4是AD的最高风险基因,并且ApoE4 是降低脑硫苷脂水平所必需的。作者发现ApoE在 CST cKO 和KO的CNS中上调(图4B),从而表明CNS髓鞘上硫苷脂缺失和ApoE上调形成正向反馈。接着作者使用ApoE 和CST双敲除(ApoE-/-/CST-/-)小鼠结合免疫荧光染色(图6A,B)和Nanostring神经炎症试剂盒(图6C-F)发现,ApoE的敲除并不能阻止和影响CST敲除引起的胶质细胞激活和相关的免疫、炎症激活,从而阐明了ApoE 虽然参与硫苷脂转运但并不直接影响髓鞘硫苷脂缺失诱导的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炎症,ApoE可能通过参与硫苷脂丢失从而引起AD相关慢性神经炎症。  图6 髓鞘硫苷脂缺乏诱导的AD样神经炎症并不直接依赖于ApoE。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互影响,并且ApoE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接着作者利用一种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即PLX3397,消除全脑大部分小胶质细胞从而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ApoE的相互调节关系。有趣的是,虽然PLX3397消除了CST+/+小鼠大脑中的绝大多数以及CST-/- 小鼠大脑中的大部分小胶质细胞,但是免疫染色(图7A, E)和Nanostring神经炎症试剂盒(图7B-D)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的消除完全不能影响硫苷脂缺失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ApoE的表达上调。从而证明了硫苷脂缺失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通过独立的途径存在,并且证明了硫苷脂缺失引起的ApoE上调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  图7 CNS硫脂缺失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ApoE上调不是继发于小胶质细胞活化。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为了再进一步地研究CNS中髓鞘上的硫苷脂缺乏引起的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作者分析了转录因子评分, 主要目标包括 IRF8、STAT3、SPI1和C/EBPβ(图 8A),已有的研究报道也显示它们参与小胶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Spi1 是一个富集于小胶质细胞的AD 风险基因。免疫印迹结果也验证了在CST cKO小鼠大脑和脊髓样本中STAT3和PU.1/Spi1的显著上调、以及其他转录因子C/EBPβ、IRF8的部分上调(图 8B, C)。此外,在PLX3397消除小胶质细胞的样本中,CST敲除鼠的大脑中的STAT3的磷酸化和蛋白水平上调并不受小胶质细胞丢失的影响,说明STAT3也许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特异的转录调控途径(图8D)。  图8 髓鞘的硫苷脂缺失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SPI1、STAT3 和 C/EBP转录因子的上调。  (图引自:Qiu, S., et al., Mol Neurodegener, 2021 16: 64)  这项研究的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1)首次建立了在成年后诱导的髓鞘上硫苷脂丢失的小鼠模型,并成功模拟AD病人脑中的硫苷脂下调,而且证明成年后诱导的髓鞘上硫苷脂丢失在检测的时间点并不影响髓鞘稳态   2)第一次阐明了一种脂质,即CNS髓鞘的硫苷脂,其在成年后的丢失足以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加了多个AD风险基因以及已确认的AD相关的免疫/小胶质细胞调控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表达,最终导致AD 样慢性神经炎症和轻度认知障碍   3)阐述了AD风险基因ApoE 虽然参与硫苷脂转运,但并不直接影响髓鞘上硫苷脂缺失诱导的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炎症,ApoE可能通过参与硫苷脂丢失从而引起AD相关慢性神经炎症   4)证明了硫苷脂缺失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通过独立的途径存在,并且证明硫苷脂缺失引起的ApoE上调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   5)阐明了髓鞘的硫苷脂缺失导致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主要分别由PU1/SPI1、STAT3转录因子调控。  本文的结果强烈表明大脑中的特异性的脂质异常,例如髓鞘上的硫苷脂缺失也许也是AD 病理学中神经炎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驱动和促进因素,并且与 tau 蛋白病无关。但需要后续的研究继续阐明髓鞘的硫苷脂缺失如何分别激活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原文链接:https://molecularneurodegeneratio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24-021-00488-7  邱淑兰(左,第一作者),韩贤林(右,通讯作者)关于韩贤林教授课题组:  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研究中心 韩贤林教授  韩贤林教授先后获浙江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研究中心杰出教授。浙江省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病、糖尿病诱发的综合症、和免疫性疾病等脂类代谢混乱的机制研究。韩教授是脂质组学的创始人之一,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脂质组学”概念。他是该领域公认的杰出科学家,以发明多维质谱“鸟枪法”脂质组学分析技术而在该领域闻名全球。韩教授已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280多篇, H指数79, 总引用数达24,500次以上。2010年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委员W.W. Christie合撰《Lipid Analysis: Isolation,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Lipidomic Analysis》论著。2016年他撰写了一部系统地阐述脂质组学的论著 -《Lipidomics: Comprehensive Mass Spectrometry of Lipids》。韩教授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威望,被聘为多种与脂类研究有关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韩教授现任美国卫生研究院、美国糖尿病协会、及香港研究资助局的基金会常任评审专家。曾任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主席,现为该学会终身理事。
  • “仪”测未来,首届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峰会成功召开
    6月5日,以“仪”测未来为主题的2023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峰会在北京通信展期间成功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中国移动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北京邮电大学、宁波大学、华为、中兴、思仪科技、思博伦、是德科技、信而泰等70余家单位的近300人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年夫顺出席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科技委主任张同须出席峰会并致辞。专委会副主任张红卫、顾荣生、吴局业、李海龙等出席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在致辞中强调,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专委会应把握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充分激发信息通信学科与仪器仪表学科的合力和活力,共同探索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努力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科技委主任张同须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坚持不懈的推动者,将积极践行链长责任,联合整个产业链的力量,共同开展仪器仪表关键技术研究、测试测量理论研究、标准制定、测试认证和应用创新,形成一个需求共识、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的平台,实现行业生态的健康循环。 本次峰会上,来自信息通信和仪器仪表产业上下游的代表企业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验证评价中心“的揭牌,共同发布《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白皮书》。来自运营商、科研院所、设备商、测评机构、仪器仪表企业的专家代表就当前与未来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与测试技术趋势、应用场景、计量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演进趋势、五大关键技术特征及其测试技术需求。尤其针对智简网络,张平院士强调构建统一的、具有泛化价值的性能评估体系至关重要。为应对下一代仪器仪表的实现挑战,张平院士呼吁汇聚产学研用集体智慧,培养信息通信及仪器仪表高端人才,共同攻关基础理论、基础材料、测量算法等“堵点”。中国电科年夫顺首席科学家在主题分享中,提出未来智能化仪器的发展方向——具备动态感知、智慧识别、自动反应能力并共享网络、共享数据、共享算法;提出了加快检测装备和通信及智能技术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移动通信子链“链核”企业单位的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红卫分享了《测试助力通信产业,合作共生共赢未来》的主题报告,分析了未来6G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测试遇到的新挑战;思仪科技为现在及未来测试挑战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情况。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胡臻平、中国联通中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顾荣生、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研发总裁吴局业等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主题演讲。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验证评价中心”正式揭牌——在张平院士和年夫顺首席科学家两位名誉主任的见证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科技委主任张同须共同为“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验证评价中心”揭牌。仪器仪表作为典型的“专精特新”产品,是支撑信息通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器”,具有独特的产业话语权和技术影响力。验证评价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业界在仪器仪表新技术标准跟进、高端仪器需求牵引、开发验证及能力准入等环节达成紧密协作共识,共同建立产业技术评价标准体系,推动以用促研、以研带产。——《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白皮书》正式发布——成为科技强国,发展高端仪器仪表是必经之路。《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白皮书》根据信息通信网络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首次对仪器仪表的测试测量需求、技术挑战以及产业发展机遇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工作倡议,呼吁业界在仪器仪表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产品研发、测试评估验证、产品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确保测试能力满足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测试专家专题演讲——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技术部网络技术与资源处经理胡臻平、中国联通中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顾荣生、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主任周开波、专委会副主任/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红卫、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研发总裁/ICT测试分委会主任吴局业、思博伦通信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勇、宁波大学教授/宁波艾欧迪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杰等七家来自运营商、科研院所、设备商、测评机构、仪器仪表企业的专家代表就当前与未来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与测试技术趋势、应用场景、计量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圆桌论坛,共话新技术测试场景的需求与挑战——最后,中国移动研究院杨海俊主持了圆桌研讨环节,与来自中国信通院、中兴、新华三、是德科技和信而泰的专家,针对5G垂直行业、人工智能等新场景、新技术、新业务的测试需求和仪器仪表技术挑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下一步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峰会还设置了“信息通信测试仪器先进产品展示区”,思仪科技等国内外12大仪器仪表最新成果重磅亮相,成功搭建起产学研用的对接平台。信息通信与仪器仪表产业实现同频共振,“仪器”测享未来。本次峰会共同探讨了未来高端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及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共筑产业生态循环,达成了建立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联合体的共识,体现了国内信息通信与仪器仪表产业链的同频共振,是双链深度协同的起点。专委员会成功搭建起产学研用的对接平台,汇聚了运营商、设备商、仪器仪表等众多信息通信产业链领军企业。专委会将携手业界合作伙伴深耕不辍,做优做强仪器仪表这个新基建的”重器“,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博纳艾杰尔科技参加2009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仪器展览会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专业科学仪器展览,中国(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仪器与生物技术展览会---(CECIA)已经成为业界一年一度的嘉年华。来自科研院所、政府与公共事业机构、企业等各行各业的科学家们与实验室分析测试工作者共聚一堂,演绎的都是高端命题:基础研究、R & D、质量控制、生物技术、疾病诊断&hellip &hellip 博纳艾杰尔科技应邀参展了此次盛会,并展出了众多具有优秀性价比的产品,受到与会展商和广大专业观众的一致好评! 博纳艾杰尔科技梁萍董事长与张玉奎院士等嘉宾展台前合影 博纳艾杰尔科技在此次展会上隆重推出了第二代中低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在本次展览会上反响强烈。作为国际领先的以分离材料为核心的色谱消耗品集成供应商,本次CHEETAH Flash Purification System的推出是博纳艾杰尔科技秉承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企业精神,本着为客户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科研工具迈出的重要一步。相信,建立在博纳艾杰尔科技CHEETAH Flash仪器平台之上的工作将大大提高您纯化的效率,为制备插上翅膀,彻底体验高通量带来的喜悦。 上图:张玉奎院士详细博纳艾杰尔科技产品的优良性能,并表示赞许! 下图:博纳艾杰尔科技部分参展人员纪殿国 张俊燕 乔雨 此外,本次展会,博纳艾杰尔科技还向大家介绍了在色谱柱领域的最新技术。在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向来是色谱分析的难题之一。本次展会,博纳艾杰尔科技展出基于双层表面处理技术的Venusil MP ASB HILIC三款色谱柱是您建立色谱方法的最佳选择,尤其对解决水溶性化合物的保留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色谱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详情咨询客服热线:400-606-8099
  • 大唐联仪张祖禹:通信测试仪表发展,“从单点突破到全面领先”
    无线电频谱作为电磁空间的基本载体,是国家基础性、稀缺性战略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5G/6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对频谱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和效益,已成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必然要求。9月15日,在2023年中国无线电大会的“无线电监测与检测技术”论坛上,中信科移动旗下大唐联仪(以下简称大唐联仪)总经理张祖禹,发表了《通信测试仪表发展分析》的主题演讲,对无线电管理特别是移动通信测试中仪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终端测试、基站测试、核心网测试等方面对仪表设备系统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国产仪表发展的困难点和突破的关键点,并一起探讨了国产仪表做强之路。张祖禹表示,在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条例中,无线电监测、检测是重要内容,目前,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国内企业入局高端测试市场难度较大,国内市场的相关产品国产化率较低,但市场潜在机会巨大。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国产仪器仪表厂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大唐联仪紧紧抓住5G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车联网融合演进、卫星互联网融合演进等方向,从芯片到终端进行了全产业链的仪表布局。同时,张祖禹对国内仪表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国产仪表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布局,从单点突破到全面领先;二是要各个独特领域做到“隐形冠军”;三是要做自上而下的整合,实现体量突破,真正做到和国际产品同台竞技。尽快突破移动通信产业链中仪表这个薄弱环节,为产业的平稳和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 国产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1、前言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到今天人手一部手机,实现随时随地视频通话。短短一百年来,通信产业呈指数性增长。测试技术与仪器仪表自通信产品的诞生起就成为通信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通信技术同步甚至超前发展。伟大的科学家门德列耶夫说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钱学森同志说过:“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数据通信测试仪器主要泛指通信传输与网络测试仪器,是对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网络设备的科研、生产、试验和运营管理全寿命周期的各种定量、定性参数进行分析评定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涉及语音、报文、数据、图像、视频的采集、信元和信道编码、传输媒质、信令与协议等设备和产品的测试与分析评估。本文简要介绍国内数据通信测试仪表的发展历程,展望面临的挑战。2、数字测试--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昨天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进入数字化时代起,测试技术与产品得到发展。这一阶段通信主要以语音传输为主,涉及的测试技术主要有语音测试、传输测试和信令规程测试。相关的测试仪器主要有话路特性测试仪、传输分析仪、信令测试仪和规程测试仪等产品。语音测试主要测试话路语音质量测试,主要参数包括频率、电平、失真度等。话路特性测试仪是对语音模拟信号的较为全面测试,PCM测试仪则对话音通道的语音/数字编码转换和数字编码/语音转换进行测试,二者互为补充。传输测试是当时通信测试最重要的一项测试技术,主要对通信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估,除最重要的误码率这个参数外,还有抖动、漂移等测试评估参数。这类仪器根据通信传输的线路不同可分为高速比特误码测试仪、PCM综合测试仪(2Mb/s)、PDH数字传输分析仪、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和电信/数据传输分析仪。高速比特误码测试仪速率一般在140Mb/s~15Gb/s连续可调,PDH数字传输分析仪用于PDH 1~4次群通信设备的研制、生产、通信建设和维修,主要测量误码和抖动。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用于STM-1/4/16/64/256等速率的SDH通信设备的测试,兼顾PDH测试。信令测试仪则用于程控交换机的控制平面测试,全面测试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可接入SS7、GSM、CDMA、V5、ISDN及中国一号信令等各级接口,完成协议的有效性与兼容性测试。测试分为信令监测与仿真测试二种。规程测试仪则主要完成相关数据通信接口测试,常见有V.11、V.24、V.35、X.21等,具备DTE与DCE测试能力,支持同步与异步测试,主要进行误码测量和误码性能分析。这一时期,网络产品稀少且较为初级,各生产厂家确保产品可用即可,主要进行功能测试。网络测试仪器较为简单,只是进行发送和接收测试。3、网络测试--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今天随着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的广泛运用,网络测试技术得到重视。网络测试技术包含内容有测试对象、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及测试经验等方面内容,逐渐形成以RFC相关规范为基础的测试方法标准化,如RFC1242规范了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术语,RFC2544规定了互联设备的基准测试方法,RFC2889规定了交换设备的测试方法等。测试内容覆盖了ISO二至七层。测试方法有主动测试与被动测试(监测)。在测试功能上除网络性能测试外,还具备网络业务测试,可对业务支持能力、业务性能、业务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测试评估。在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面向高速以太网、物联网、5G承载网、5G核心网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需求,作为网际互联中的核心骨干组成部分,路由交换设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网络的性能瓶颈。网络接口复杂多样、电信级业务流量、接入用户指数级增长对于高速数据通信下的网络承载能力提出了进一步挑战。与此同时,我国新一代路由交换设备的迭代发展速度,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数据通信测试仪器发展水平,这对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对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数据通信测试仪表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解决了测试功能和速率覆盖的问题。在产品形态上,有手持式、便携式与机架式;在速率上,最高测试达到400Gbps;端口密度达到整机80个100Gbps端口,单板20个80个100Gbps端口;在协议方面,支持路由、接入、组播、数据中心等协议仿真,以及VxLAN、EVPN、SRv6等新协议测试;支持RFC2544等多种套件;同时支持自动化测试,可适配TCL、Python等自动化接口,满足网络设备从研发到生产各个环节的测试需求。4、面向下一代网络测试---数据通信测试仪器的明天随着5G/6G时期的到来,网络设备的不断革新、新兴协议的不断提出以及电信级网络应用业务升级,现有的仪器不论是测试端口密度、时延测量精度以及协议仿真覆盖率等核心指标,难以满足测试需求,必须跟踪最新网络技术发展。高速率、IPv6+、确定性网络、超融合等网络技术应用场景给数据通信网络测试仪器提出了新需求:1)高速率测试随着互联网和5G用户的增加以及来自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流量的延迟敏感性流量激增,数据中心的带宽要求与日俱增,并且对低延迟有极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中,800GE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测试仪器必须具备多达几十个端口的800GE测试能力。2)高精度测试现有的毫秒级的流量调度及采样结果统计不能满足TSN/TTE、无损以太网等高性能网络测试要求,网络测试仪必须实现微秒级的流量调试和纳秒级时钟同步精度。3)灵活智能的高性能软件架构平台随着新兴的数据网络架构及新协议、新业务的持续不断的出现,要求测试仪器能够快速满足新协议与新业务测试需求。这就要求测试仪器具备灵活、智能、弹性的高性能软件架构平台,解耦软件平台与硬件平台,集中主控运维管理,统一硬件驱动层,屏蔽硬件差异,支持多种速率与多种测试端口,支持快速迭代、增加新协议测试功能,满足车载网络、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等下一代数据网络测试需求。结束语当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是网络测试技术发展的驱动力,网络测试仪器前景看好。新技术的发展快于相关标准制定的速度,各国都在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发展需求的新网络架构与新协议。这对国内测试厂商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测试仪器厂家应积极参与未来网络技术研究,参与到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中,将标准与产品体系进一步融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 精准医疗面临的挑战:测序平台多样化成为发展障碍
    p  2016年1月12日,奥巴马提出了癌症“登月计划”,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学或癌症医学推向了另一高度。事实上,精准医疗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即能详细读取肿瘤患者的缺陷,并开发出靶向缺陷的新一代药物,医生给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pp  使用新型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携带特定遗传缺陷的肿瘤患者已慢慢成为现实。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准医疗不再是什么革命性的概念:长期以来医生能够给患者提供各种测试,并使用测试结果来指导如何治疗。/pp  但受癌症影响的人都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各种测试与治疗都远称不上完美。尽管平均存活率持续上升,但医生也不能保证病人一定会对给定的药物起反应或保证能完全治疗癌症。因而,仍然还有太多的“碰巧”和太多的“观望”。也许精准医疗是一场更细化的革命——逐步走向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时代 更少的不确定,有更准确的治疗,最终更好地照顾患者。/pp  那么我们要如何走向精准医疗?日前,英国癌症研究中心Charlie Swanton教授、 Fabrice André 教授及法国IGR癌症中心(Gustave Roussy Institute)Jean-Charles Soria教授讨论了医生和研究人员在走向精准医疗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阐述了直通精准医疗面临的四大关键挑战。/pp  strong挑战一:哪些分子是我们应该检测的?/strong/pp  大量的病人数据分析表明肿瘤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基因畸变,称为变异,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变异是推动疾病增长的燃料——即驱动突变,其余的变异似乎只随着肿瘤的增长而积累,可称为肿瘤的“过客”。/pp  精准医疗的第一个关键挑战是从成千上万的突变中找出肿瘤驱动突变。这是个相当棘手的挑战,尤其是当发现一种肿瘤的驱动基因可能是另外一个肿瘤的“过客”。因此竞相开发能准确区分驱动基因的程序成为了热门话题。英国癌症中心Nick McGranahan博士说,“这不会那么简单,因为我们还没有确定所有可能的癌症基因。”/pp  但这是个需要尽快满足的挑战:如今有成千上万个针对特定突变的药物试验,而验证这些药物是否能在实践中有效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且伦理上来说招募志愿者来进行药物有效性试验意味着这药物要第一时间对他们起效。/pp  strong挑战二:试验性治疗方案对给定的病人是否有效?/strong/pp  精准医疗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为医生对给定的试验性治疗效用性的置信水平。例如实验证明靶向BRAF基因缺陷的药物vemurafenib可有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且目前被纳入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但它对其他类型的癌症如何呢?在实验室中BRAF突变驱动的直肠癌似乎对该药物也敏感,但当用于临床患者时,该药物却只对少数患者有效。/pp  Andre教授建议制定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让医生和患者理解所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否能起作用,他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根据癌症临床效应将不同的突变体分类,这不仅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也可助于做出更好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解释。”临床研究人员需要更加准确地了解突变体如何分类以及它们靶向的目标。/pp  strong挑战三: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测试?/strong/pp  如今绘制一个癌症基因组比任何时候都快,分析技术统称组学技术——可分析患者肿瘤样本的RNA或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然而,尽管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价格逐渐变低,但测序产生的大量复杂信息仍需要专家进行解释,且耗时也比较久。/pp  在实验室中,这些技术已改变了研究者对癌症秘密的探索能力,但在临床上,患者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等待耗时数月甚至是数年的数据分析。因而精准医疗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是如何开发可靠、高效、准确的分子测试,且病人可负担得起并能常规使用。这意味着需要理清检测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做这种检测。/pp  strong挑战四:方法分散(基因测序平台多样化带来困扰)/strong/pp  精准医疗面临的第四大挑战是世界各地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多种不同基因测序平台对精准医疗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并对此表示担忧 目前美国不同研究中心都在竞相开发各自的癌症测试方法,导致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监控变得非常困难。随着医疗供应变得越来越分散,精准医疗的管理越来越难。 Vall d’Hebron肿瘤研究所Jordi Rodon教授说,“要实现精准医学,需要多个团体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因此我们需要大家将挑战拉到同一个方向。”/p
  • 国产棉花测试仪批量装备各地实验室
    本报讯 5月23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国产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批量装备仪式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经历10年研制及验证的国产棉花测试仪将批量装备到全国棉花仪器化检验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出席仪式并讲话。  蒲长城指出,国产棉花测试仪的批量装备,是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成果,结束了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为今后我国棉花仪器化检验工作长期有效运作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国产棉花测试仪的批量装备,也是科研面向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产学研及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成果。国产棉花测试仪批量装备只是棉花检验仪器国产化的第一步,要努力创新,不断改进仪器性能,为全面提升棉花质量检验水平和实现棉花质量监督检验体制改革目标而努力。  据介绍,研制装备国产棉花测试仪是2003年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需要大量的棉花检测仪,而进口仪器设备价格高、零备件价格高、零备件供应周期长、本地维修质量不能保障、维修费用高。2003年10月,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研制。长岭公司借鉴国内棉花单项指标测试仪器的研制经验,有效解决了颜色测试模块、大面积硅光电池、取样梳夹、指标算法和修正模型建立等关键技术。  2008年初,首台国产棉花测试仪样机开始验证测试,又经应用改进,证明国产棉花测试仪达到同类进口设备水平。2010年,国产棉花测试仪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科研成果鉴定。截至2013年4月,各地配置的12台国产棉花测试仪已累计检验棉花10万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