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

仪器信息网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相关的解决方案。

深度测序仪操作规程相关的资讯

  • 新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出台
    为加强血液净化质量安全管理,卫生部2月2日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并要求以往文件与操作规程不一致的,以操作规程为准。  近年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尿毒症而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等内容。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在操作规程的前言中指出,针对目前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群发事件,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特别规范了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透析操作。  陈香美表示,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从事血液净化的医疗单位条件不同,血液净化操作的具体方法存在差异。因此,《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还需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 关于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你了解么
    气相色谱仪,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仪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气化室气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亦称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样品中各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准备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的色谱柱 2、气路连接应正确无误,并打开载气检漏 3、信号线接所对应的信号输入端口。二、开机1、打开所需载气气源开关,稳压阀调至0.3~0.5 Mpa,看柱前压力表有压力显示,方可开主机电源,调节气体流量至实验要求 2、在主机控制面板上设定检测器温度、汽化室温度、柱箱温度,被测物各组分沸点范围较宽时,还需设定程序升温速率,确认无误后保存参数,开始升温 3、打开氢气发生器和纯净空气泵的阀门,氢气压力调至0.3~0.4Mpa,空气压力调至0.3~0.5Mpa,在主机气体流量控制面板上调节气体流量至实验要求 当检测器温度大于100℃时,按《点火》按钮点火,并检查点火是否成功,点火成功后,待基线走稳,即可进样 三、关机关闭FID的氢气和空气气源,将柱温降至50℃以下,关闭主机电源,关闭载气气源。关闭气源时应先关闭钢瓶总压力阀,待压力指针回零后,关闭稳压表开关,方可离开。四、 注意事项1、气体钢瓶总压力表不得低于2Mpa 2、必须严格检漏 3、严禁无载气气压时打开电源。以上便是本次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气相色谱仪操作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能够对该仪器的使用有更多的了解。
  • 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立项《水产动物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操作规程》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协会组织专家对《水产动物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操作规程》团体标准进行讨论评审,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同时欢迎与本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机构及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加入本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本团体起草制定工作的人员请与协会联系。联系人:高工电话:15177796006邮箱:664987261@qq.com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协会2023年4月20日
  • 上海近期将出台日本进口食品辐射测试操作规程
    日本福岛核电站日前受地震影响发生爆炸,产生核泄漏,多人遭到核辐射污染。外界担心核辐射产生后遗症,多地决定对从日本进口的食品的放射剂量进行检测。  据媒体报道,中国香港已开始对日本进口的生鲜食品进行辐射测试 中国澳门已加强对日本进口食品的检验。韩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家也将对从日本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检测,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会加入监控的行列。  3月15日,上海市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注意到该情况,该局正在积极研究应对措施,近期将出台实施细则及相关操作规程。
  • 热重分析仪操作规程
    热重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仪器,它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帮助研究者了解样品的热性质和反应动力学。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热重分析仪。在操作热重分析仪之前,需要先了解其基本原理。热重分析仪主要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推导出样品的热性质和反应动力学参数。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系统、称重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上海和晟 HS-TGA-101 热重分析仪使用热重分析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开机:先打开电脑,再打开热重分析仪,等待仪器自检完毕。设置温度: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升温速率、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等参数。放置样品: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样品盘上,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样品盘上。开始实验: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开始升温并记录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热重分析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护气体的纯度: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氮气等保护气体,以避免样品被氧化。实验前的预处理:对待测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干燥、脱气等,以去除样品中的水分和气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维护:定期对热重分析仪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通过对热重分析仪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如果样品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关系呈现规律性变化,说明仪器正常运行。如果变化关系异常,则需要检查仪器是否出现故障。总之,热重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通过正确操作和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研究者了解样品的热性质和反应动力学参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气体的纯度、实验前的预处理以及仪器的维护等方面,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 如何释放测序速度?——深度解读华大智造中小通量基因测序仪
    近日,华大智造发布了最新款的中小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G99。此次推出的DNBSEQ-G99又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性尝试,是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特别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数据产出速度快、质量高。与此同时,DNBSEQ-G99平台的性能优势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G99,华大智造特别整理了G99最值得关注的9个热点话题,让我们一探究竟!Q1G99测序速度究竟有多快?在中小通量机型中,G99是唯一一款具备双载片测序平台的机型,这使得G99可以在一天之内满跑4张测序载片、两轮PE150,实测通量甚至最高可以达到99Gb,所以命名G99。通常来讲,G99可在12小时内完成PE150测序流程,从上机测序到下机数据只需半天时间。与此同时,G99支持多时点数据输出,最快可在测序开始后的2.5小时内获得第一批下机数据(SE35),是全球目前中小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Q2G99为何如此快?DNBSEQ-G99通过对载片、生化、流体、光学、温控等多个核心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了对测序效率、质量和交付能力的极致提升。围绕“DNBSEQ 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 这三大源头性核心技术,华大智造G99平台的技术创新点的具体体现是:首先,在DNBSEQ测序技术方面,G99通过试剂优化首次达到了10s极速荧光反应,同时生化孵育进程由分钟级跨入秒级,全面降低单循环的测序时间;其次,在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方面,G99的测序载片首次采用了三角形矩阵式信号位点,信号密度提升68%,在更小面积的载片上实现了更高密度的数据产出;最后,在光机电系统技术方面,G99通过对温控系统的升降温算法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升降温速率大于7℃/s,甚至比PCR仪还要快2倍;与此同时,G99配备了华大智造自研的超高分辨率物镜,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使得信号捕捉效率提升,缩短了单位面积的载片拍照时间,从而使得测序速度更快。Q3G99为何如此简单?DNBSEQ-G99配备了超简易的卡式测序载片和一体化的测序试剂盒,上机实验操作简单,无需手工配制试剂,一步按压即可完成测序试剂的配制。此外,通过生信计算的一体化集成,G99可实现对原始下机数据的自动分析和结果输出,同时支持测序数据的本地化产出,安全有保障。与此同时,DNBSEQ-G99提供行之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Q4G99为何如此灵活?DNBSEQ-G99配备双载片测序平台,且双载片运行流程相互独立,能够让用户在一台测序仪上实现灵活的数据产出,支持单载片上机、双载片同时上机、双载片滚动上机,以及混合读长的双载片混动上机测序等多种测序模式,能够让测序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样本数量和到样情况,通过调整上机运行的载片个数和测序策略,灵活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Q5G99测序的数据质量如何?G99不仅拥有出色的测序速度,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同样出色。根据华大智造的早期内测数据显示:在12台G99上对92个标准品进行了测试,下机数据质量Q30≥90%,数据产量>80Mb/载片。通过对肿瘤Panel检测、未知病原体测序、小型基因组测序和甲基化测序等早期客户试用结果的评价来看:96%以上的下机数据质量Q30≥85%,数据产量>80Mb/载片。Q6G99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推荐?G99单张载片通量为80M,最多可同时运行两张载片。测序读长从SE35到PE150,G99的快速可以助力生育健康、传感染、肿瘤检测等临床科研的多种应用场景。Q7G99机型提供哪些型号?G99可以提供DNBSEQ-G99RS和DNBSEQ-G99ARS两种不同版本的型号,其中:① DNBSEQ-G99RS:无生信模块,下机能够稳定输出FASTQ报告,适用于有生信流程和分析集群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以选择不含生信模块的标准配置版。② DNBSEQ-G99ARS:内置生信模块,能够自动启动高级分析,兼容基础的生信分析流程,如华大智造PFI,MetargetCOVID,MGAP,Flu track等。Q8G99适配的读长具体有哪些?目前,G99适配读长有SE50、SE100、PE100、PE150,涵盖SE100/PE50兼容试剂盒,APP-C PE150/ SE100试剂盒。此外,DNBSEQ-G99还有更长读长试剂的研发规划,将会在2023年发布PE300和SE400读长。Q9G99平台的兼容性与适配性如何?首先,在兼容性方面,DNBSEQ-G99对碱基不平衡文库具有优异的兼容性,与MGISEQ-2000的表现高度一致。其次,在适配性方面,G99平台开发了一体化的APP-C SE100和APP-C PE150试剂盒,可以进行转化测序,且引物序列已经内置在试剂盒中,无需手动加入。同时,测序人员若用常规试剂盒测双barcode,不需要和其他平台一样额外购买双barcode测序盒子。
  • 卫计委将基因测序试点评估工作委托给中华医学会
    备受关注的&ldquo 基因测序临床应用&rdquo 事件又有了新动态。8月14日,中华医学会发布《关于召开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研讨会的函》,提到由于目前没有二代测序技术临床应用基本条件和相关规范,为避免临床滥用,国家卫计委将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委托给中华医学会进行。以下为函件全文:  中华医学会函件,文字版见文末  这则通知的发布,意味着基因检测(特别是无创产前检测)离临床应用又近了一步。根据药监局和卫计委的通知文件,目前国内还没有&ldquo 合规&rdquo 的无创产前检测机构。2014年2月,两部委在联合发布的&ldquo 叫停令&rdquo 中明确指出,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医疗技术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也就是说,基因测序临床应用需要经过药监局和卫计委的二次审批。药监局批准仪器和试剂,卫计委批准试点单位。卫计委的批准直接关系着申报单位能否进入医疗系统,真正用于临床。此前华大基因两款测序仪和配套试剂盒获批即是获得药监局批准,还未获得卫计委批准,因此华大无创产前检测目前还不能&ldquo 按规&rdquo 进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卫计委将试点单位评估工作委托给中华医学会进行。为什么要委托给中华医学会?从中华医学会官网的简介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答案:  &ldquo 中华医学会(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是党和国家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中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成立于1915年。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办医学图书馆1个。中华医学会现任理事会于2010年4月成立,会长陈竺,副会长刘雁飞、买买提· 牙森、刘俊、刘德培、祁国明、吴明江、张雁灵、李兰娟、杨宝峰、柯杨、贺福初、赵玉沛、郝希山、顾玉东、戴建平、魏于全。  中华医学会的主要业务包括:开展医学学术交流 编辑出版数百种医学、科普等各类期刊及100余种音像出版物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 开展医学科技项目的评价、评审和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 评选和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 开展专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 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 宣传、奖励医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医务人员 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及承办委托任务 设立临床研究专项资金,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技术鉴定工作 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rdquo   除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何康、安诺优达等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到底谁会率先通过卫计委批准,拿到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ldquo 头牌&rdquo 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附:基因检测临床应用政策通知简要回顾  2014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基因分析仪等3个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提到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包括基因测序仪及相关诊断试剂和软件),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其中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作为Ⅰ类医疗器械管理,基因分析仪作为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基因检测(测序法)Z值计算软件则需要按情况而定。  2014年2月,两部委联合发布《食药监管总局、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要求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应按规定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通知下发后仍继续开展的,属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试点申报与推荐工作。通知要求申请的试点单位需满足&ldquo 具有通过省级技术审核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医学检验所 具有与拟申报项目相关的诊疗科目 具备自制试剂的标准化操作规程&rdquo 等条件,申报与推荐4月10日截止。卫计委表示&ldquo 将会同有关司局按照试点单位准入标准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并确定试点单位,提出试点工作要求。"  2014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批准华大基因的两款测序仪和配套的试剂盒,这是国家食药监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将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委托给中华医学会进行。  &hellip &hellip 精彩待续&hellip &hellip   《关于召开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研讨会的函》文字版  各有关专科分会、有关单位:  近日学会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的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国家食品药监总局也已公布批准了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上市,但鉴于目前没有该类技术临床应用基本条件和相关规范,为避免临床滥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尽快对全国各地申报的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开展试点工作。  经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沟通,定于2014年8月18日上午9:00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203会议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研讨会,请分会主任委员或有关专家参加,可带一名助手,并请将参会人员名单告我会。  中华医学会  2014年8月15日
  • 华大智造打造“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 满足百万级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需求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2020年10月26日,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在武汉拉开帷幕。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智造”)在学术报告中分享了“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该方案集样本前处理、文库制备、高通量测序、基因数据管理等模块为一体,从样本到报告全程自动化,目前可满足每年五万到百万级规模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需求,全流程均可按需定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倪鸣表示:“可以看到,近年来大人群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渐成趋势,国家级别的基因组测序项目不断涌现。全球范围内大人群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技术的水平,对基因测序方案的通量、成本、精准度、智能化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大智造也希望为此贡献己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9b327086-c705-4c70-a688-d724a3567919.jpg" title="倪鸣博士.jpg" alt="倪鸣博士.jp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5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倪鸣在ICG-15分享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华大智造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四大模块, 测序系统超强定制/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华大智造在大会上分享的“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由生物样本库、建库中心、测序中心和数据中心四大核心模块构成。其中,生物样本库主要功能是将全血分离为血浆和白膜层,完成gDNA提取 建库中心则分为文库制备和DNB制备两部分,用于测序文库制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fda5a10-f7e1-4498-8f8c-60f8c0c55f48.jpg" title="3.png" alt="3.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0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布局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而该方案的测序中心采用了超强定制的测序系统——DNBSEQ-T10× 4RS,这是基于华大智造独有DNBSEQ测序技术打造的超高通量测序仪,以满足超高通量测序需求。该测序系统的创新突破点在于,不同于以往华大智造测序平台采用的流道式芯片和封闭式反应系统,DNBSEQ-T10× 4RS运用了浸没式生化方案和开放式反应体系,实现了测序读长、测序质量以及成本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一台DNBSEQ-T10× 4RS测序系统支持8张测序载片同时运行,每天可产出最高达20Tb(约200个高深度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单套测序系统可年产超过5万个高深度个人全基因组测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采用该解决方案的前期测试数据显示, DNBSEQ-T10× 4RS测序系统检测SNP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超过99%,检测Indel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超过98%,均已达到业内领先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1cbd9a8-fdb6-4d01-a6aa-0b4a22c4183a.jpg" title="T10× 4.jpg" alt="T10× 4.jp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33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运行中的DNBSEQ-T10 × 4RS/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最后一个重要模块——数据中心则使用华大智造ZTRON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可实现样本管理、实验室生产、生信分析及数据治理等全周期基因数据管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7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9d09841f-83dd-4db0-b6b8-be188225a664.jpg" title="2.png" alt="2.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27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ZTRON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据介绍,华大智造打造的“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拥有四大核心优势:第一,超高通量,单台测序仪年产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不低于5万人次 第二,超低成本,其所采用的新型测序方案可有效降低测序成本 第三,超强定制,能够实现全流程可定制化,满足五万到百万级基因组测序需求 第四,该方案从样本到报告全程实现自动化,使测序全流程操作更为便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更进一步,通过其提供的基础版、扩容版方案,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设备数量与配置、场地、人员安排等,目前可实现测序深度30x、年产五万至百万的全基因组测序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大人群基因组学项目成全球趋势:依托成熟技术,开启精准医疗新时代/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近两年,华大智造凭借高通量测序整体解决方案及全流程运转能力,不断拓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创新应用的想象空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19年9月,由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正式交付商用。作为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DNBSEQ-T7配备4联载片平台,四载片连载日产数据量高达6Tb,即一天最多可完成60例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是能够强有力推动测序产业跃迁的“超级生命计算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同年12月,阿联酋启动 “全民基因组计划”,其中华大智造负责建设高通量测序平台,为该计划提供了核心设备支撑,展示了我国基因测序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当前,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成果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拓展,包括美国、新加坡、法国、阿联酋在内的多国政府先后启动国家级大人群基因组计划。不久前,英国政府颁布了全国性基因组学医疗保健战略——《基因组英国(Genome UK)》,将在未来持续利用基因组学对特定患者群体进行干预,以应对新的全球性流行病和公共卫生威胁,生命科学产业进入基因大数据时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此趋势下,市场亟需高质量的全面测序方案,华大智造“大人群基因组学一站式解决方案”此番推出,得益于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这将进一步推动基因检测技术普及惠民,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加速推进“人人基因组时代”进程。/p
  • ASTM D4378-22《蒸汽、燃气及联合循环涡轮机矿物油在运行中监测的标准实施规程》标准解读
    长期以来,发电行业一直认为涡轮机油的运行监测是确保涡轮长期无故障运行的必要手段。用于发电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固定式涡轮机为蒸汽涡轮机和燃气涡轮机;涡轮机可以作为单独的涡轮机,也可以配置为联合循环涡轮机。联合循环涡轮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连接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具有单独的润滑回路。第二种将蒸汽和燃气轮机安装在同一轴上,并具有共同的润滑回路。润滑要求非常相似,主要重要的区别就是燃气轮机油受到明显较高的局部热点温度和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汽轮机油通常可以使用很多年。相比之下,燃气轮机油的使用寿命较短。燃气轮机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快速响应发电调度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现代燃气轮机被用于峰值负载或循环负载(频繁的机组停止和启动),使润滑油处于可变条件(非常高到环境温度),这给润滑油增加了额外的压力。为了确保工厂设备的安全、可靠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运行。我们就需要通过对在用润滑油进行有意义的取样和测试,来帮助用户验证润滑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状态。收集数据和监测显示润滑油退化迹象的趋势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补救措施。现行标准ASTM D4378-22《Standard Practice for In-Service Monitoring of Mineral Turbine Oils for Steam, Gas, and Combined Cycle Turbines》,中文译为《蒸汽、燃气及联合循环涡轮机矿物油在运行中监测的标准实施规程》第一版发布于1984年,上一版为2020年,最新版为ASTM D4378-22。本操作规程涵盖了有效监测蒸汽和燃气轮机(作为单独或联合循环涡轮机)中使用的矿物涡轮机油的要求。本操作规程包括取样和测试计划,以验证润滑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状态,并通过确保所需的改进,使润滑油的当前状态达到可接受的目标。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帮助用户,特别是电厂运行和维护部门,保持涡轮所有部件的有效润滑,防止出现与油降解和污染有关的问题。本操作规程中提到的各种试验参数的值是指示性的。事实上,要对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需要考虑设备类型、操作工作量、润滑油回路设计、补油水平等诸多因素。涡轮机油的性能多数涡轮机油由深度精制的石蜡基矿物油复合抗氧化剂和防锈剂而成。依据其质量等级不同,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其他添加剂,如金属钝化剂、降凝剂、极压添加剂和消泡剂。涡轮机油的主要功能是润滑和冷却轴承和齿轮。在有些设备中,涡轮机油也可以充当调节液压油。新涡轮机油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并提供足够的防锈性、抗乳化性以及抗泡特性,同时能抑制油泥和漆膜沉积物的形成。然而,这些油在涡轮润滑系统中使用期间不能保持不变,因为润滑油会经历热应力和氧化应力,这些应力使润滑油中的基础油的化学成分降低,并逐渐耗尽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在不损害系统安全或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容忍某些恶化。良好的监测手段是必要的,以确定何时润滑油性质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以证明可以在很少或没有损害生产计划的情况下实施纠正措施。影响涡轮机油使用寿命的因素影响涡轮机油使用寿命的因素有:(1)系统的类型和设计,(2)油系统运行前条件,(3)新油的质量,(4)系统的运行条件,(5)油品受污染状况,(6)补油率,(7)油品的处理和储存条件。涡轮机油检测项目、异常原因及处理措施涡轮机油的闪点,与大多数润滑油一样,涡轮机油的闪点必须远高于最低适用安全标准要求。然而,闪点对于测定涡轮机油废油的降解程度意义不大,是因为正常涡轮机油降解对其闪点值的影响不大。闪点测试对于检测涡轮机油中低沸点溶剂的污染非常有意义(燃油稀释)。在ASTM D4378-22的最新发布标准中,更新了常用的闪点测定方法包含了D6450(连续闭杯法),D7094(连续闭杯法),D92(克利夫兰开杯法)和D93 (宾斯基马丁闭杯法)。每次使用相同的测试方法,以确保闪点的准确趋势。 —开杯闪点:适用于评估散装润滑油(新油)性质及其在运输中的安全性能。 —闭杯闪点:适用于评估设备运行中润滑油(在用油)的性质。闭杯闪点值与润滑油中非常少量的轻组分(低至0.1%)息息相关。即我们所说的润滑油污染分析或燃油稀释。在用油目测项目、异常原因及处理措施注1:为了保持一致性,建议如下: (1)在静置5分钟后进行目视检查,(2)使用透明的样品容器,(3)使用聚焦照明来增强目视观察取样后,涡轮机油的气味检查:是否具有异常气味;静置1小时后,涡轮机油的气味检查:刺激性难闻气味;异常原因:过热导致机油开裂;处理措施:调查原因。检查粘度,酸值,闪点等指标。汽轮机油检测项目、异常原因和处理措施注1:采样频率:新涡轮机安装完12个月内,建议的采样频率为每1至3个月,或与润滑油或状态监测供应商商定。正常运行为每4至6个月一次,或与润滑油或状态监测供应商商定。以上述采样频率仅作为参考。对于服务年限较长的,易出现故障的涡轮机或接近使用寿命的机油,建议增加采样频率(建议采样间隔缩短减半)。本检测项目可适用于大多数涡轮机。采样频率基于连续运行或总累计使用时间得到。注2:对于燃气轮机(见表6)和蒸汽轮机(见表5)具有独立润滑回路的联合循环系统,应遵循单个涡轮类型的试验项目。燃气轮机油检测项目、异常原因和处理措施单轴联合循环涡轮机油检测项目、异常原因和处理措施A. 警戒极限值适用于润滑油使用的任何阶段,除非另有说明。闪点:在用润滑油闪点比新油的下降15°C或更多(相同闪点测试方法)。 —异常原因:可能润滑油被污染了。 —处理措施:查明原因。结合其他试验结果比较,考虑处理或换油。C. 如果怀疑润滑油被污染了,其他测试(如闪点、泡沫性、水分、锈蚀和空气释放值)可能有助于确定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外部供应商或油品供应商也可以协助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闭杯闪点方法更适合于评估设备在用润滑油的性质。闭杯闪点值与润滑油中非常少量的轻组分(低至0.1%)息息相关。润滑油闪点测定解决方案油闪点测定解决方案1987年,奥地利格拉布纳仪器公司Grabner Instruments成立;1992年设计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微量闭口闪点测定仪MINIFLASH;1999年,由Grabner根据MINIFLASH编写和提交的ASTM D6450(常闭杯闪点方法)(已编译成电力行业DL/T 1354,石化行业SH/T 0768,出入境行业SN/T 3077.1);2003年,由Grabner根据MINIFLASH编写和提交的ASTM D7094(改进常闭杯闪点方法)(已编译成出入境行业SN/T 3077.2)标准发布。ASTM D6450/D7094标准充分考虑闪点测试的危险性,Grabner发明了连续闭杯闪点测试方法和仪器MINIFLASH系列闪点测定仪。使其成为最安全的闪点测定仪器。微量闪点测定仪+12位自动进样器全自动微量闭口闪点测定仪MNIFLASH FPH VISION 作为Grabner最新的工业4.0智能化的全自动微量闭口闪点测定仪,因其微量1ml、快速3-5min、电弧点火、无明火、无刺激性气体、点火保护技术、爆炸探测技术、空气补偿控制等先进技术,使其成为最安全的闪点测定仪。1、高安全性、无明火、无刺激性气体、连续闭口测试过程 2、微量:1ml样品量3、快速:测试时间3-5min4、测试温度高达400℃5、燃烧稀释功能用于状态监控,判断在用油污染和泄漏情况6、完全适用于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或其他油样的闪点测试7、完全满足DL/T 1354, ASTM D6450/D7094, SH/T 0768, SN/T 3077.1/28、全自动、一键式操作过程9、10英寸全彩触摸屏10、便携式设计,可现场测试
  • 深度好文|NGS基因测序技术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生命在癌症面前渺小而脆弱,现代医学 200 年,对癌症诊疗更优方案的探索仍在路上。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精准医学的出现,人们对各类癌症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多的诊疗方法不断涌现,如今,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相较于 20 年前已有了明显的延长,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早期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以达到 90%以上。精准医学通过寻找和利用分子特征为癌症诊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通过对人类基因组、人类表观组、转录组、蛋白组、共生微生物组等多组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阐明特定的分子与某种癌症存在的因果关系,寻找发生癌症背后起决定性的生物学原因,加速临床对癌症发展过程的全面认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最终实现肿瘤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破译癌症基因测序技术成为生命科学之匙如果说 19 世纪是属于蒸汽机的时代,20 世纪是属于汽车和计算机的时代,那么 21 世纪必然是属于生命科学的时代。自 DNA 双螺旋结构解析开始,人们在惊叹生命密码神奇之际,开始在探究健康与疾病基因组复杂性与差异性上注入巨大精力。 新一代基因组技术(NGS)使临床医生和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能够大幅增加从大规模研究群体中收集的基因组数据量,当结合新的信息学方法将多种数据与基因组数据进行集成后,医学界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探索各种疾病的遗传基础。癌症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大部分患者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已经处于癌症发展的中晚期,高额的治疗费用和较低的生存率令社会和家庭不堪负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很多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普通健康体检也缺少对人体分子层面的分析。从根本上来说,肿瘤是基因组变异导致的疾病,当原本的基因表达系统紊乱,可导致基因发生调控错误使某些基因出现异常,变异的细胞生长进入不受控制的状态,从而迅速形成肿瘤。 自 DNA 双螺旋链被解析后,生物学界与临床在探究健康与疾病的基因组的复杂性与差异性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让人们强烈意识到需要更强大的数 据 分 析 能 力 才 能 回 答 一 系 列 生 物 学 问 题 , 但 迫于 当 时 基 因 测 序 通 量 的 限 制 和高昂成本导致生物学界对基因组学的深入分析卡在了瓶颈阶段。直到 2005 年,第一台高通量测序仪的上市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随后的十几年内,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迅速下降至1000 美元以内,基因检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无创产前检测、肿瘤全周期检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等。在生命科学技术不断攀岩的同时,我国政府层面愈发深刻认识到 NGS 技术对精准诊疗的重要性,先后提出多项科研和基因科技转化医学政策,以满足肿瘤患者对个体化诊疗方案的需求。2019 年 9 月,国家卫健委等 10 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1],明确加快推进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覆盖范围,引导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体检,提高癌症生存率。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 年版)[2]指出,对于明确作用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伴随诊断验证的方法。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从经济层面来看,肿瘤疾病的防治与诊疗事关国民发展,癌症一旦在中晚期时才发现将带来高额的治疗费用和较低的生存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也成为当前社会民生重大“痛点”。而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通过使用定制化 panel /固定化Panel一次评估多个样本,为患者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节省无效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基因检测技术对肿瘤全周期诊疗方案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① 精准用药方面NGS穷尽技术的极限寻找对患者可能有用的信息,发现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识别的基因突变,患者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权威的检测获得有效的用药方案,知晓靶向药物是否对自己产生疗效,节省无效治疗的时间。②复发监控方面基于 NGS 技术的 ctDNA 液体活检方法可较影像学提早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微小病灶查找出带有肿瘤特异性的低频病变,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2019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了2030 年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不低于 46.6%的目标[3]。从这一角度上讲,复发监控手段的应用对于我国实现 2030 年目标尤为重要。③早诊早筛方面NGS 技术将肿瘤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5-10 年,对尚未出现明显异常症状的目标人群进行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助力癌症精准防控。NGS 技术助力肿瘤患者个体化精准用药世界卫生组织 Globocan2020 的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癌症发病例数大约为 1930 万,死亡大约 1000 万;其中,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 456.9 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的 23.68%,而癌症死亡人数为 300.3 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 30.15%;中国癌症发病人数在全球处于首位,相当于每分钟有 8.7 人“中招”[4]。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它 既反映了人口的老龄化,也反映了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和分布的变化。目前我国患癌群体出现两极化:一方面,癌症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癌症的高发年龄,四十岁以上高风险人群患癌几率直线上升;另一方面,国家癌症中心披露数据表示,癌症正呈年轻化趋势,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旦患癌就意味着在未来人生的黄金阶段,与之作伴的将是手术、化疗、放疗和数不尽的服药。众所周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两大新型抗肿瘤疗法,已多次指导临床诊疗方案的实践,也是目前多癌种的主流治疗方案[5]。靶向与免疫治疗要向精准发展,判断药物与患者的匹配度是无法绕过的前提条件。NGS 检测能从分子层面帮助医生评价患者是否适合某种治疗药物,同时,也是评估患者使用药物效果的重要一环。对靶向药物而言,NGS 技术决定了用药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在靶点阳性的患者,例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只适用于发生 EGFR 突变的患者;克唑替尼、色瑞替尼、阿来替尼要求患者存在 ALK 突变。这种对应关系早已形成共识并由指南明文规定[5]。对免疫药物而言,NGS 检测同样能够提供很多生物学信息,以未携带肺癌驱动基因或者没有适合靶向药物的非小细胞肺癌为例,NGS 检测可以给患者提供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信息,如微卫星不稳定(MSI)、肿瘤突变负荷(Tumormutational burden,TMB),同时还可以提供与疫治疗疗效相关的基因变异,正向基因中比较熟知的如 POLE、TP53、KRAS 基因等,负向基因中较为熟知的如 MDM2、MDM4、EGFR、ALK、PTEN 等 ,存在负向基因的患者应慎重选择免疫治疗。2021 年 2 月《JAMA Oncology》杂志发表一篇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发起的大型前瞻性肿瘤学测序研究——Mi-ONCOSEQ,该研究入组分析了 2011 年 5 月-2018年 2 月期间参加密歇根肿瘤学测序计划(Mi-ONCOSEQ)的 1,015 名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数据(MET1000 队列)[6]。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新鲜肿瘤组织活检和血液对照样本的采集,并对 DNA(WES 和 1,700 基因靶向 panel)和 RNA(肿瘤转录组)进行了测序。研究表明:①在 80.5%的患者中发现了潜在的可操作的基因组变异;②在接受测序指导治疗的 132 名患者中,37.1%的患者取得了临床获益,得到了 6 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生存期;19.7%的患者获得了超级应答(定义为将他们的疾病控制至少一年);③对于原发灶不明癌患者,在近一半(50.9%)的病例中,NGS 解决了组织溯源问题,为医生提供更好的线索,了解哪些标准疗法和靶向疗法可能会有所帮助;④在 15.8%的癌症患者中发现了潜在的可遗传胚系致病变异(增加患癌风险),其中 4.8%与靶向治疗相关。这项研究证明了基于NGS 的肿瘤伴随诊断实际临床价值,提高了患者生存时间,让肿瘤患者的治疗费用得到控制,避免因耽误病情导致的高额开销。从政策供给端来看,NMPA 加快针对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审批流程。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数据统计,2020 年 CDE 共接受申请注册 9768 项,其中 60%为抗肿瘤药申报,2020 年批准的 777 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项目覆盖了 150 个靶点。截至2021 年 12 月 27 日,已经有 24 款创新药物(不包含疫苗和中药)在 2021 年获批上市,创下近 3 年来新高。2020 年获批创新药有 14 款,2019 年则为 16 款。在国内肿瘤创新药审批热情高涨的另一边,医保强势谈判的“定音锤”一举落下。2021 年12 月,国家医保局送给亿万人民的年末健康大礼——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历经 6 个月调整后将 74 种新药纳入医保,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肿瘤用药达 18 种,新增肿瘤用药平均降幅达到 64.88%,覆盖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等多个癌种[7]。在药品集采、纳入医保以及新药审批速度加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靶向药市场的需求更加活跃,拥有成熟靶点的靶向药物渗透率逐渐升高。与此同时,为实现药物的安全应用,需要在给患者用药前进行癌症基因分型,催生了大量相关位点伴随诊断检测的需求,由此极大地促进了 NGS 测序技术发展。监测肿瘤复发,NGS 技术为患者术后探灯肿瘤复发是患者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复发本质上是因为患者接受标准治疗之后,病灶位置仍然存在微小病灶残留(MRD)。MRD 在被重新激活后,最终导致了患者的肿瘤复发。目前,MRD 无法被传统的影像学检测方法直接观测到,只能通过其释放的信号来发现其存在。监测肿瘤复发的有效发现方法,就是通过基于 NGS 技术的 ctDNA 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进行 MRD 监测。MRD 释放出的 ctDNA 无法避免地会携有肿瘤特异性的低频突变,通过 NGS 测序可以较准确地从血浆 cfDNA 中找到哪些是来自于 MRD 的 ctDNA,再根据ctDNA 的含量判断 MRD 的存在情况。在临床对 MDR 复发监测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国内的指导原则和临床共识已经开始快速跟进。科研领域,关于实体瘤的临床共识已经在肺癌领域率先突破。监管层面上,CDE 则已经开始就血液瘤的相关应用拟定指导原则。2021 年 1 月 21 日结肠癌 NCCN 2021.V2 版指南出炉 2021 年 1 月 21 日,结肠癌 NCCN 2021.V2 版指南出炉,在“可切除结肠癌辅助化疗”的讨论部分新增了“ctDNA”,指出:一些检测方法已被开发出来,希望能够提供预后和预测信息,以帮助决定 II 期和 III 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此外,术后 ctDNA 也被认为是 I-III 期结肠癌复发风险升高的标志物。ctDNA 可以作为 ESCC 患者术后 MRD的可靠生物标志物[8]。2021 年 3 月我国首个《肺癌 MRD 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2021 年 3 月,第 18 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发布了我国首个《肺癌 MRD 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提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MRD 阳性提示复发风险高,需进行密切随访管理。建议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 MRD 监测;建议基于 MRD 开展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临床试验,尽可能提供围手术期精准治疗方案;建议分别探索 MRD 在驱动基因阳性和驱动基因阴性两种类型患者中的作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化放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建议检测 MRD,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建议开展基于 MRD 的放化疗后巩固治疗的临床试验,尽可能提供精准的巩固治疗方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建议检测 MRD,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进一步的治疗策略;建议在完全缓解患者中开展基于 MRD 的治疗策略研究,尽可能延长完全缓解持续时间,使患者能最大获益[9]。肿瘤复发监测对临床患者生存率起到决定性作用,要防止复发就要利用药物持续地抑制肿瘤生长或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阻击,MRD 监测可以指导复发风险分层和辅助治疗策略,尽量延长患者完全缓解持续的时间,使患者能最大化获益。除此之外,相关指南和政策的出台催活了基因测序技术广泛走向多学科的临床应用,为 NGS 技术的基础科研及临床应用作出权威背书,临床医生通过 NGS 测序结果判读,外加整合病患的其他生命体征信息,为走到命运路口的癌症患者提供新的诊疗理念和技术,让他们接下来的“抗癌之路”不再只有一个方向,为无数患者和家庭带去了生的希望。社会癌症负担加重,肿瘤早筛改变生命轨迹早期发现是癌症能否治愈的关键。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采取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等防治措施,多数癌症在早期肿瘤细胞未扩散时如能及时被发现并治疗,可极大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也具有显著效果。以美国为例,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种的广泛筛查、早诊早筛观念的深入普及有效提高了早期癌症的诊断、治疗,早期、极早期癌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晚期[10]。目前,现有癌症筛查技术均存在一定缺陷,2018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 18 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 年版)的通知》中明确了常见癌症推荐筛查手段,其中 12 种癌症的筛查依赖于 CT、X 光等影像放射检查以及消化内镜内窥镜检查[11],这类的筛查方案都需要专业的职业医生和护理人员执行完成,并且存在患者依从性差的缺陷,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手段。其他检测方法依赖于对蛋白标志物的检测,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低的劣势。液体活检是时下备受瞩目的肿瘤早筛创新技术。在身体出现具体症状之前,甚至是在影像检验出微小病灶之前,血液中就会存在突变、CNV、甲基化、miRNA 等多种肿瘤标志物,通过 NGS 手段检测血液中的肿瘤相关标志物的含量,就可发现影像无法识别出的早期肿瘤,及早发现肿瘤并进行干预,可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披露数据,2003 年至 2013 年,中国的癌症整体五年生存率为 40.5%,而美国则为 67.1%,相差 26.6%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完整的家庭。相较于国内来说,美国生存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成熟的癌症预防机制、公众对癌症防治的意识较高,政府为癌症筛查及早期检测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因此才有了肿瘤早期筛查渗透率较高的数据。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公立医疗为主体,医疗机构和国家医保供给端难以承担14 亿国民全部的医疗需求,所以,这两年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疾病防控>诊疗”的健康理念,鼓励肿瘤早期筛查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健康中国 2030”规划 纲要》要求,到 203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 79 岁,全民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提高 15%[12]《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2019 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13]结语得益于基因技术和智能医疗科技的进步,精准医学迅速发展,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正在为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开启新的时代,未来或成为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关键所在。当下我国已将精准医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因测序行业有望成为未来大健康行业的新风口。参考文献:[1] 国卫疾控发〔2019〕57 号,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S].2019-09-23[2] 国卫办医函〔2021〕612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 年版)的通知[S]. 2021-12-27[3] 国发〔2019〕13 号,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S].2019-7-15[4] Hyuna Sung PhD,Jacques Ferlay MSc, ME,Rebecca L. Siegel MPH,MathieuLaversanne MSc,Isabelle Soerjomataram MD, MSc, PhD,Ahmedin Jemal DMV,PhD,Freddie Bray BSc, MSc, PhD.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Countries[J].ACS JOURNALS,04 February2021:Pages 209-249.doi.org/10.3322/caac.21660[5] 国卫办医函〔2021〕612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 年版)的通知[S]. 2021-12-27[6] Erin F. Cobain, MD1 Yi-Mi Wu, PhD2,3 Pankaj Vats, PhD2 et al.Assessment of Clinical Benefit of Integrative Genomic Profiling in Advanced SolidTumors[J].JAMA Oncol. 2021 7(4):525-533. doi:10.1001/jamaoncol.2020.7987[7] 彭韵佳、赵久龙.74 种新药进医保 谈判成功率再创新高——解读 2021 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新华社.北京 12 月 3 日电[8] PMID: 33724754.Colon Cancer, Version 2.2021, NCCN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in Oncology[S]2021 Mar 2 19(3):329-359.DOI: 10.6004/jnccn.2021.0012[9] 第 18 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肺癌 MRD 的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S],中国广州,2021年 3 月 6 日[10] 东吴证券.肿瘤早筛行业深度报告[R]. 2021 年 04 月 11 日.[11] 国卫办医函〔2018〕1125 号.《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 18 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 年版)的通知》[S].2018 年 12 月 13 日[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S].2016 年 10 月 25 日[13] 国卫疾控发〔2019〕57 号,卫生健康委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 医保局 中医药局 药监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S].2019 年 9 月 20 日精彩会议预告: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 Life Technologies发布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
    2010年3月17日,Life Technologies在其于北京举办的2011年生命科学新技术报告会上发布了利用半导体芯片实现高通量测序的Ion Torrent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报告会还介绍了Life Technologies包括分子生物体系、细胞体系与基因体系在内的三大业务领域中多项新技术及解决方案,逾三百位来自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医疗系统、公安机关、食品卫生系统等机构的客户参加了报告会。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完成Ion Torrent基因测序  Life Technologies的Jonathan Rothberg(Ion Torrent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在近期于旧金山召开的分子医学三方会议上表示,Ion Torrent已完成对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bull 摩尔(Gordon Moore)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令摩尔成为第一个用&ldquo post-light&rdquo 测序技术测序的人类基因组。摩尔的基因组覆盖度比在其它新一代测序平台上测序的人类基因组&ldquo 更为均衡&rdquo 。  芯片就是测序仪  据Life Technologies中国市场部获悉,Ion Torrent 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Personal Genome Machine简称PGM)已经正式在中国开始发售。据介绍,Ion Torrent (PGM&trade ) 是革新性的半导体芯片测序技术平台。通过专有的大规模并行半导体感应器,对DNA复制时产生的离子流实现直接和实时的检测。当试剂通过集成的流体通路进入芯片中,密布于芯片上的反应孔立即成为上百万个微反应体系。这种独特的流体体系、微体系机械设计和半导体的技术组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2小时内获取从 10Mb到1Gb以上的高精确度序列(选择与PGM&trade 测序仪匹配的不同款型半导体测序芯片)。作为革新性的测序平台,可以预见市场对此类测序产品有着相当大的需求。  三大亮点&mdash &mdash 可扩展、简捷、快速  Ion Torrent的亮点在于其可扩展的操作平台、简捷的操作方式以及高速的测序效率。  利用自然的生物化学原理研发的集中于一张芯片的测序技术拥有极其强大的可扩展性,为技术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节约了升级成本。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其化学测序原理自然简单,无修饰的核苷酸、无激光器或光学检测设备,因而可达到极小的测序偏差和出色的测序覆盖均衡度,一台仪器即可适合各种测序通量需求的科学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真实可靠的实验结果。  另外,Ion Torrent操作便捷,真正实现了个人化操作。只有一台主机和一台伺服器的Ion Torrent显得相当小巧,可谓是便携式的测序仪器,可以放在操作台上操作,方便科研使用需要。  另外,Ion Torrent还是一部高速且高效的测序仪器。早期的基因测序技术对某人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加上之后的数据分析,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过程。目前其他二代超高通量的基因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也需要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时间。而Ion Torrent则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完成相对高通量的测序通量,并得到非常精准的测序结果。  基因测序应用广泛,向个性化医疗又迈进一步  包括Ion Torrent在内的Life Technologies基因技术家族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研究、法医鉴定、农作物研究、动物健康等多个领域,对人类生活与公共安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基因测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受遗传基因影响较大的癌症的攻克意义重大。现有的对癌症的临床治疗方案基本上是依据成规进行用药,而在基因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在基因上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人类对癌症的预知和预防能力,并为致力于此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平台。  Ion Torrent测序仪器的研发让我们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又走近了一步。个人基因测序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精准度同时在逐步提高。同时,仪器的操作流程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简化,这使大部分实验室都可能应用这项高新技术来进行科研。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革新和医疗领域的发展,中国医疗领域对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临床应用已不再遥远。
  • 2023第一站: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落户西湖大学!助力单细胞测序等研究高效发展
    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OMNIUM,是瑞士Cytosurge公司研发推出的一款将原子力系统、显微成像系统、微流控系统、活细胞培养系统融为一体的单细胞显微操作平台,其核心技术——FluidFM技术采用了纳米级中空探针,轻松实现单个细胞水平、fL级别超高精度、自动化的细胞操作。近日,Quantum Design中国公司在西湖大学完成了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的安装工作,并对用户进行了相关知识和设备操作的全面培训。该设备的顺利验收,将助力西湖大学在基因编辑、细胞系构建、活细胞单细胞测序等研究方向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西湖大学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理论培训现场西湖大学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上机操作培训现场西湖大学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培训现场:实验细节的热烈讨论 西湖大学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培训现场:西湖大学于珍珍老师独立上机操作演示 FluidFM OMNIUM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由瑞士cytosurge公司自主研发推出的,该技术打开了传统细胞实验手段无法触及领域的大门,突破了单细胞研究、药物开发、细胞系开发中的障碍,主要功能包括单细胞提取、单细胞分离、单细胞注射、单细胞力谱等。深度应用于CRISPR基因组编辑、单克隆细胞系开发、病毒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FluidFM OMNIUM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落户中国后,已经助力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发表了多篇优异的文章:&bull W. Chen, O. Guillaume-Gentil, P. Y. Rainer, C. G. Gä belein, W. Saelens, V. Gardeaux, A. Klaeger, R. Dainese, M. Zachara, T. Zambelli, J. A. Vorholt & B. Deplancke. Live-seq enables temporal transcriptomic recording of single cells. (2022) Nature. &bull Y. Cui, X. Lyu, L. Ding, L. Ke, D. Yang, M. Pirouz, Y. Qi, J. Ong, G. Gao, P. Du & R.I. Gregory. Global miRNA dosage control of embryonic germ layer specification. (2021) Nature.&bull Y. Guo, F. Mei, Y. Huang, S. Ma, Y. Wei, X. Zhang, M. Xu, Y. He, B.C. Heng, L. Chen & X. Deng. Matrix stiffness modulates tip cell formation through the p-PXN-Rac1-YAP signaling axis. (2021) Bioactive Materials. 瑞士Cytosurge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OMNIUM外观图 Quantum Design中国与瑞士Cytosurge公司已达成大中华区的合作协议。Quantum Design中国专业、成熟的售后团队,具备超卓的Cytosurge系列FluidFM OMNIUM产品售后服务能力。“不仅提供先进的产品,还提供先进的售后服务”这将是Quantum Design中国区别于其他科研仪器供应商的重要特征,也正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工作者选择Quantum Design中国的重要原因。 FluidFM OMNIUM产品已在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落户,在相关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单细胞水平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FluidFM用户已遍布北京大学、西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五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实验室)等。
  • 华大智造携手安捷伦 共推测序平台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深度整合
    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与华大智造在高通量测序领域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测序平台和实验室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为行业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高通量测序整体解决方案。/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14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安捷伦与华大智造与举行了“华大智造DNBSEQTM-安捷伦SLIMS合作签约”仪式。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与安捷伦Genohm高级总监及总经理Frederik Decouttere签署了合作协议,华大智造总裁余德健、安捷伦副总裁兼软件与信息事业部总经理John Sadler见证了签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00c61956-b333-4e0f-8ef8-f39ee7b5b1bb.jpg" title="安捷伦与华大智造签约现场.jpg" alt="安捷伦与华大智造签约现场.jpg" width="600" height="40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安捷伦与华大智造签约现场/span/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签约人左为:安捷伦Genohm高级总监及总经理Frederik Decouttere;/span/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右为: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span/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DNBSEQTM是华大智造测序仪的基础核心技术,主要包括DNA单链环化和DNB制备、规则阵列载片、DNB加载、cPAS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技术、双端测序技术、碱基识别算法等。该技术具有高准确性、低重复序列率、低标签跳跃的重要特性,能有效避免传统PCR测序中出现的错误积累。以DNBSEQTM为核心,华大智造开发了覆盖高、中、低通量和各应用场景的系列测序平台。/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安捷伦SLIMS是一款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和电子实验记录本(ELN)功能的实验室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包含电子实验记录本、样品管理、工作流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展示板五大主要功能模块,可应用于生物样本库、医药行业QA/QC、高通量测序、分析实验室、临床诊断等多个行业,符合全球多个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通过此次合作,华大智造DNBSEQTM系列测序平台将与安捷SLIMS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深度整合,从而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无缝对接。/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安捷伦Genohm高级总监及总经理Frederik Decouttere分享了此前安捷伦SLIMS与华大智造于澳大利亚华大实验室开展的合作。该合作始于2017年,实现了华大智造测序平台与SLIMS的无缝对接,并根据澳大利亚定制的实验室需求,完成了库存管理,实验流程的在线版本管理。/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基于这样的良好基础,双方均对今后的合作充满信心,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表示:“这项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优势,期待通过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为更多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安捷伦副总裁兼软件与信息事业部总经理John Sadler表示:“安捷伦SLIMS团队期待与华大智造开展一个长期并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进高通量测序行业发展”。/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此次合作对于测序行业的多种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安捷伦SLIMS与华大智造广泛且多元化的生命科学仪器相结合,整套系统不但能充分发挥仪器的综合潜能,同时还能更加便利地整合更多外部仪器,将实验室多种设备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用户同时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益。/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关于华大智造/strong/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智造)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国计民生需求,提供实时(Real Time)、全景(Whole Picture)、全生命周期(Life Long)的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strong/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50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2018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49.1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5550人。/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right "来源:安捷伦/p
  • 食品安全|新升级款一体化食品安全综合分析仪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操作步骤
    食品安全检测仪是用于检测食品中各种成分和添加剂的设备。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操作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因设备型号和厂家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之前请务必查阅设备的操作手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检测仪器已经正确安装并接通电源。准备好所需的食品样品和标准物质,用于校准和质控。清洁并校准仪器,确保仪器状态良好。【2】样品处理:将食品样品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可能涉及到样品的研磨、稀释等步骤。严格控制样品的数量,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3】仪器设置:打开仪器软件或界面,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一般情况下,可能会有预设的测试方法可供选择。根据检测要求,设置参数,例如波长、检测模式等。校准: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设备要求,可能需要进行多点或单点校准。【4】样品测试:将经过处理的食品样品放入仪器样品室或样品池中。启动测试程序,仪器将根据预设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5】数据分析:仪器将根据测量结果生成数据,可能是定量结果或定性判断,如检测出是否存在某种添加剂以及其含量。【6】结果解释:根据仪器的测量结果,判断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不合格的添加剂,以及其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数据记录和报告:将测试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中,包括样品信息、测量结果等。如有需要,生成测试报告并存档。【7】仪器维护:测量结束后,及时进行仪器的清洁和维护,以确保仪器长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指导,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设备不同而异。在进行操作之前,云唐建议务必详细阅读设备的操作手册,并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果您是初次使用或不熟悉设备操作,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指导。注意: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之前,请确保已经阅读并理解设备的操作手册,并遵循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沃特世公司拓展开放体系操作平台,推出新型自动化集成方法SOP软件
    沃特世公司拓展开放体系操作平台,推出新型自动化集成方法SOP软件NuGenesis SDMS 智能步骤管理系统:充实实验室功能流程的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新奥尔良 –2008年3月3日 – 沃特世公司(股票代码:WAT)今天拓展了信息开放操作平台,装有沃特世公司NuGenesis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System (SDM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针对分析方法或测试的标准操作规范所要求的手工报告的改进。 沃特世公司NuGenesis SDMS 智能步骤管理是一种流程软件包,可在日常复杂的标准操作规程中指导实验室分析人员,并整合了色谱数据系统,如沃特世公司Empower™ 2 色谱数据软件的结果。 “沃特世公司的实验室信息解决方案历来推行开放体系,可与各种仪器,厂商和学院一起合作,” 沃特世公司信息市场部高级经理,Phil Kilby说。“作为唯一可以从任何来源管理和查询科学数据的实验室软件包, NuGenesis SDMS 是这种开放式信息平台的神经中枢。通过集成这种开放体系的突出优势, 沃特世公司平台的设计使得实验室将仪器和软件分区在线直到实现全企业范围的整合。”智能流程管理是在匹茨堡2008大会上最新推出的解决方案。“我们支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一理念, 沃特世公司估计使用智能步骤管理将标准操作规程自动化集成化,相比传统的书面形式,可以降低一半的潜在循环周期,实现较少的错误机会,” Phil Kilby补充道。由于当今实验室的手工或书面标准操作规程大纲都依赖于书面大纲,往往会导致时间低效率和数据转录错误。例如,1)仪器检查, 2) 标准品和样品制备, 3) 溶剂和流动相分离, 4) 分析检查, 5) 结果批复, 和6) 最后产品发布等,智能流程管理针对此方面进行了提高和改进。从后期的开发到最终产品质量控制和批次投放,智能流程管理可以同步应用到任何必须严格遵守指定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实验室环境中,包括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操作的法规遵从要求。所有主要实验室数据和元数据都可以快速且容易地以电子形式进行采集并储存符合21 CFR Part 11、 cGMP-、GLP- 法规遵从的数据库中。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50年来,沃特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传递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为实验室依赖型单位和组织,在人体保健,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水质分析领域建立商业优势。潜心钻研相互关联的整合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和热分析技术,拥有专家水平的客户服务团队, 沃特世技术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用户的成功提供了持久的平台。2007年,沃特世公司年销售额14.7亿美元,5000员工,为全球客户努力推进科学发现并保障卓越性能。(Waters, NuGenesis 和 Empower 是沃特世公司商标。)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蔡卓尔小姐电话:+86 21 68794052 传真:+86 21 68794588Email:joy_cai@waters.com 网址:www.waters.com www.waterschina.com
  • 深度解读“大规模基因测序与个性化医疗”
    7月29日,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产业情报研究中心主办的《产业技术情报》第12期发布会在京召开。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是“科技创新与创业早期项目信息服务平台”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发挥科技情报“跟踪前沿科技,支持决策参考”的重要作用,促进个人对科技信息的了解,提升团体或企业创新的能力。一年来,平台共举办了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共11期,受到科研、创业、企业和媒体等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本期发布会主要围绕着“低聚糖医药应用”和“大规模基因测序与个性化医疗”两大主题展开,来自学界和企业的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活动。  其中关于“大规模基因测序与个性化医疗”,由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产业情报研究中心的陈芳为该技术发展与现状进行了解读。  “基因测序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拉开序幕,国内相关企业将基因测序的服务应用于产前筛查、肿瘤预测、遗传疾病预测、个性化医疗等众多领域。”陈芳介绍说,在我国目前的基因测序市场中,仅产前基因检测市场就能达到七百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国际上大规模基因测序的技术研发,最早的专利申请可溯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但主要依据仍是Sanger的测序理论,并且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在酝酿。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关于基因测序技术的专利申请开始快速增长,并在2001年前后达到异常明显的峰值。  “中国的情况与国际有所不同。”据陈芳介绍,首先中国在起始年代上远远落后于国际的专利技术的申请。2000年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关于基因测序的专利申请。在2001年前后,随着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的完成,开始有相关专利的申请。  2008年后,中国的相关专利开始快速增长,是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始初具规模,逐渐形成强大的研发实力。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有超过国外申请的趋势。  在大规模基因测序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上,通过对该领域的国际论文进行国家地区分析,从国家分布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技术来源最多的是美国,占到了60%,远超其他国家,是该领域的强大的技术产出国家。在总数上,除美国之外,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加拿大、欧盟、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和法国。“中国占有11%左右的比例,主要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的。”陈芳说。  此外,从大规模基因测序研究领域的机构分布来看,在前20位机构中,美国共有15家机构,法国有2家,中国、德国、冰岛分别有1家。从机构的分布中可以看出,美国具有明显优势,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基因泰克公司、加州大学、华大基因、美国HYSEQ公司、美国ZYMOGENETICS公司。“中国的华大基因后来居上,目前位居第三位。”陈芳说。  在国内基因测序行业,除华大基因外,其他的前五位机构分别是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  陈芳表示,在专利数量排名的前二十个机构中,依然以研究院所和大学所占比例最大,公司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 石油产品辛烷值测定仪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
    辛烷值测定仪是一种常用的检测仪器,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快速的分析出油的标号。测量原理石油辛烷值十六烷值测定仪的原理在于对汽油的辛烷值和柴油的十六烷值的绝缘导磁率和电磁感应的电荷特性测定测量出来的。通过测量油品的电介质特性,同已知的存在内存里的数据模型相比较,从而测定出结果。感应装置十分准确,可以测得微小的电介质参数变化.从而可以检测辛烷值和十六烷值等石油产品参数。石油产品辛烷值测定仪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标准试验条件。2.开机前要认真检查试验机,前要盘车3-4圈。3.停机前要往燃烧室中喷入少许未燃的柴油。 4.在配制标准或副标准燃料时,必须使用计量部门校正过的容器和量筒。5.除短时间外,发动机运转中要不间断高压油泵的柴油供应。6.当搬动手轮增加发动机压缩比时,必须要瞬时针方向(从发动机仪表面板一端看)转动手轮进行z终压缩比调节,以消除手轮机械中的间隙而造成的读数误差。7.停机后要将飞轮盘到压缩冲程的上死点。8.当发动机换用燃料时,必须先运转几分钟,以确保喷射系统彻底清洗并使发动机工作平稳后再次读取试验数据。9.必须定期用检验燃料检查试验机的状况。
  • 中检院征集41种药品检测仪器操作规范及使用维护指南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三品一械”检验技术丛书的编写,拟向各仪器公司征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41种药品检测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使用维护指南和注意事项、仪器系列产品间的特点和优势等。/pp  详情见通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289bbd7-dd2a-4b0d-9a3a-bb0d6df8c3ce.jpg" style=""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cc17656-ad6a-4742-9aa1-662f9ca7bea1.jpg" style=""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abf8e84-30a1-4b43-98f7-7c8326c00108.jpg" style="" title="3.jpg"//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7/ueattachment/415d9c87-70c4-4de2-b286-0723e2c788d2.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关于向各仪器公司征集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的通知.PDF/span/a/ppbr//p
  • 食品安全检测仪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要点
    食品安全检测仪是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者确保食品质量的重要设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安全要点: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衣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以防止接触有害物质或可能造成伤害的物质。熟悉仪器操作手册: 在使用食品安全检测仪之前,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并熟悉仪器的操作手册,了解仪器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检测环境的通风: 确保检测仪操作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将有害气体排出,降低潜在的风险。样品处理和储存: 样品的处理和储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仪器手册的建议进行,以防止交叉污染和样品污染。使用合适的试剂和标准品: 使用正确的试剂和标准品,确保其质量和纯度,以避免误差和不准确的检测结果。仪器校准和维护: 定期对食品安全检测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避免因仪器故障导致的错误结果。避免食品样品接触皮肤或口腔: 避免将食品样品接触到皮肤或口腔,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接触或误食。处理废弃物物料: 废弃物物料,包括试剂和样品残余物,应根据相关规定正确处理,防止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应急措施: 在操作期间,应了解有关应急措施,包括事故处理和紧急撤离程序,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培训和监督: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在有经验的监督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注意个人卫生: 操作人员应定期洗手,特别是在处理样品前后,以保持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污染。遵守法规和标准: 遵守食品安全检测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操作过程合法合规。总之,在使用食品安全检测仪时,安全应始终放在首要位置,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操作人员应对仪器和相关操作程序有充分的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二):基因测序的误区和瓶颈
    基因测序无疑是未来看好的技术之一,但其真实价值几何?什么样的创业项目不值得投资?什么样的技术才有护城河?什么样的应用方向才可能正确?基因测序的前景还有哪些瓶颈?作为基因测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Life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 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写了一系列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继第一篇文章《基因测序市场格局介绍》之后,以下为柴映爽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二、基因测序的误区和瓶颈  1.水晶球只是童话——风险评估预测为何不靠谱  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好奇一直存在,基因测序可否用来做患病风险评估,成为一个预测未来的水晶球?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反正人生都是在各种概率中前行。但实际上能用于指导实践还是有很多疑问。首先要确定个体基因测序的结果是否偏离了正常人群,就要有一个统一、科学、标准的数据库,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大部分公司的做法是自己构建数据库,加入临床上确认的和科研上研究比较多的一些突变位点,受检者测序后和这个数据库进行比对,看看有没有出现这些突变。然后根据这些突变发生的情况,给出一个患病的百分比概率。但是,问题在于:1)这个数据库是否可靠,很难证明。有相关性也不代表就是因果 2)已明确和临床疾病有关的突变实际上是相当少的,很多突变即使有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会发病 3)除了遗传病(如罕见病)以外,大部分疾病是多基因相关,并且和后天环境也很有关系,单靠基因测序并不能够完全模拟发病的所有相关因素 4)这个百分比概率是用什么软件模型算出来的,软件是否靠谱,很难说。即便说个体的患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了5个百分点,是否说该个体就有更高的患病可能,很值得商榷,对临床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概率并不能用于进入临床诊疗标准。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几乎每一家公司测出来的疾病风险都不同。目前的风险评估预测,除了影响心情以外,没什么实际意义。  至于一些什么儿童性格基因和天赋基因商业检测,更加荒唐。学术界至今没有公认哪个基因跟天赋有必然联系,拿着一些发表的探索性研究文章,就说是业界证实的结果,忽悠行业外的老百姓赚钱,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2. 是否应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从科研角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就不是了。除了遗传病以外,目前很多基因和疾病的关系都只是“可能”,还没有定论,即便是BRCA1,也只能说近乎“公认”跟遗传性的乳腺癌有关。一堆解释不清的测序结果,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没有意义,病人却因此要承担更高的检测成本,未来不会得到卫生政策部门的赞同。检测某肿瘤,是否一定要测一大群基因?和肿瘤的关系都明确相关吗?这些基因对该肿瘤的诊治意义有多大?临床诊断指标,“多”不重要,“明确”才最重要,有多个明确相关指标,则是好上加好,利于综合判断,而做多少检测,还要从临床实际判断出发。这就好像你发烧咳嗽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除了给你验血常规以外,又给你查生化全套,又给你查SARS病毒,又让你去做包括PET CT在内的所有影像学检查看看是不是癌症,末了再来个骨髓穿刺查白血病,因为癌症和白血病也可能引起发热,会不会有人接受呢?具体工作中,医生还是会结合病人主诉、流行病学资料、病人经济能力、生活行为、前期治疗观察等因素,确定首选检查手段,根据经验分步进行鉴别诊断。所以,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目前给临床带来的无所适从要多于指导意义。更不用说应该测多少倍的深度,这方面连个标准都没有。各种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跟大量的重要临床数据(如肿瘤大小,家族史,药物使用,其他诊断数据)没有足够关联,因此未来也不一定有用。  医生的诊疗,会包括通行的标准诊疗和标准流程之外的探索性诊疗两部分。后者是医学进步的动力,但在当前中国的医患环境下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对于标准诊疗无解的病人,医生会尝试非常规的诊疗寻找突破,这种极端情况下全基因组测序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例子,无法确诊或治愈的病例,通过测全基因组后发现了某个突变,根据该基因突变对应的蛋白质功能和表观性状,最终得到确诊或是找到了某种对应的药物(用于其他疾病的或是还没上市的)。但是也有测了全基因组什么办法也没找到的,比如说乔布斯同志。这种诊疗不能成为目前医疗的主体,因为不确定性太多,它没有办法替代现行的医疗模式。  3. 任重而道远——生物信息学的瓶颈  高通量测序是通过把提取的样品DNA打成小片段,在机器上进行大量平行测序,然后将读取的序列信息拼接成完整序列,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这里需要很多的生物信息学工作。因此,在拼接的过程中难免有算法误差,另外打碎DNA片段的实验步骤也有重复性的问题。由于突变位点不是每一次测序都能测到,因此需要测很多次,有时候甚至测到上千次,这也是高通量测序会产生海量数据的原因。测到目标区域的平均次数称为测序深度,如测100次就称为100×(倍)的测序深度,专业一点来说是测到的碱基总量除以基因组碱基数量的的大小。患者得到的数据,到底是30×还是100×还是2000×测序来的,一般人不知道。而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出的突变,是真实存在还是测序产生的误差,也见仁见智。目前来说,到底要测多少倍才算比较准,都是按照业界通行的理解来进行的,在临床应用上尚没有法定的标准,也给如何统一各家公司自己的数据库出了个难题。如果这个数据库要用于治疗目的,那么是在什么临床环境下测的数据,也很少有人提及。  另一个是海量数据带来的计算机存储问题。人类基因组3.2个G,测50倍的通量就要160G,光数据存储一个小硬盘就用掉了,想发展大数据,搞云计算来比对,以现在的网络传递起来还是很慢的。做科研还好,但在临床上,基因组数据带来的效果还不足以无视这些额外产生的计算机集群负担,有点像互联网之初要用Modem等待漫长的滴答音后才能接通Internet一样,影响了公众对互联网的接受度。这方面的瓶颈也许要等到新的技术出现才会突破,如新的图形存储格式,新的算法,新的通信协议,等等。或是新的测序技术出现将现有的生物信息学过程彻底抛弃。  目前的生物信息学解读主要还是侧重于测序结果的解读,随着HTML5协议的出现,可视化的基因组学浏览器已经有了很多发展,界面更加直观,也减轻了很多后台服务器的负荷,但是还是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并没有完全发展到临床信息的解读,因为这个同时需要很深的临床专业知识。仅仅是基因测序的结果拿给临床医生看,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看得懂,在临床的应用程度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医生如何向病人解释他为何根据基因测序结果要采取某种临床干预。大多数临床医生更希望把基因测序作为一种标准化操作工具,而非了解该工具本身。而目前基因测序的数据结果到临床医生工作中的直观指导,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基因组数据无法被医生搜索、共享和理解。临床客户的两个基本诉求:“安全”和“标准”,基因测序尚不能实现。数据格式标准不能统一,临床指征与基因检测结果关系的专业数据库的缺失,使得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上受到生物信息学的很大束缚。  4. 肿瘤基因测序难以大范围推广  肿瘤的基因测序是当下的一个热点。由于肿瘤和基因组有一定的关系,使得行业外产生了很高的期望值。但它有两方面的主要瓶颈:临床机理和临床操作。目前市场上肿瘤基因测序有肿瘤的靶向治疗指导和肿瘤的易感性基因检测。肿瘤的易感性基因检测存在相当大的争议,严格来说没有临床价值,因为肿瘤与基因关系的基础理论仍然不足,可临床确认为高度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基因几乎没有,单是“肿瘤易感性基因”这个有因果意味的定义就很有问题,作为肿瘤的大面积常规筛查说服力有限,即便做了,基因结果和肿瘤的确切关系也根本说不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肿瘤易感性基因检测不是一个合理的方向。肿瘤的的家族史倒是跟遗传有关,但像遗传性乳腺癌检测与其说是肿瘤基因检测,不如说是广义的遗传病基因检测更好解释些。相对而言,用于靶向用药指导的意义比较明确,但这个市场会被定量PCR和常规一代测序分走一些,另外人种和地域可能会影响对同一基因的突变位点的选择,没有标准。现在的靶向药物类别不多,进入标准指南的就是肺癌的EGFR和ALK基因,转移性结直肠癌的kras基因,和黑色素瘤的braf基因检测,其他的基因靶点检测都属于医院自行开展,测算市场刚性需求时比较容易有水分。一个与学术无关的现象是,即便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药物可能无效,病人若没有其他选择,还是可能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使用该药物,使得基因检测的意义可有可无,导致医生做基因检测的动力下降或动机改变。  在临床操作层面,目前肿瘤基因测序没有专门的收费标准,基本上都是套用按位点做基因测试的收费标准来的,各省物价,一个位点在250-600元不等,这个价格对高通量基因测序来说不合算,但由于高通量测序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性测很多位点,因此一般来说是按照多个位点进行收费,限于病人经济承受能力,一般市场收费在4000-8000元不等。这方面该测多少位点,收费怎么计算,还缺少相关的政策。另外,肿瘤基因检测临床实施并不方便(血液肿瘤除外),区别正常突变和肿瘤基因突变对人员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由于肿瘤的基因组不稳定,常产生耐药突变,作为疗效检测的话,需对肿瘤病人多次肿瘤部位取样活检,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操作难度。而且,是否要同时取癌旁正常组织一同测序,这部分收费是否要病人承担,政策上都没有定论。  最近液体活检受到重视,是指在外周血中寻找脱落或凋亡释放的肿瘤细胞DNA(ctDNA)进行基因测序。这种取样方式大大好于组织取样,长远来说可能适合癌症复发的早期检测,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比较遥远。循环肿瘤细胞DNA是不完整的DNA碎片,需要大量基因测序,大量的生物计算拼接,误差不好控制。还有怎样确保减少假阳性,和肿瘤目前的TNM分期如何对应,这些技术问题都需要时间。一个现实问题是:如果ctDNA结果提示肿瘤,但病人去做了PET-CT也没有发现病灶,病人该怎么办。相对而言,寻找循环肿瘤细胞(CTC)辅助以基因测序验证可能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方案。CTC可以得到完整的肿瘤基因组,作为诊断指标在临床上也容易界定,不过如何保证CTC的捕获效率,目前没有最理想的方法。  总之,肿瘤的机理过于复杂,基因测序和实施临床干预还不能顺利对接,操作层面和政策层面还有很多困难,远非理想的应用状态。从远景来说,随着靶向药物的开发和肿瘤免疫的进展,基因检测的需求长期存在。但目前还受制于大数据如何积累,如何搜集标准标本,如何建立大分析平台,短期内无法解决。一部分临床需要的基因检测用更简单便宜的PCR或FISH即可解决问题,并不需要高通量测序。当下很多人热衷于用科研思路去解决临床问题,但医疗不同于科研,必须考虑很多的社会人文因素。而肿瘤这样一个热点市场,作为一个公司要长期生存的话单纯依赖这方面业务需要谨慎。等到这些瓶颈解决有希望盈利的时候可能又出现新的替代技术了,这是一个受到很多关注但技术路线变化可能性非常大的市场。  4.最大的瓶颈—全社会的认知和现行医疗体制  医学本身并不是面向大众的科学,基因科学更加小众。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的社会认识程度还不高。大部分患者、医生、政策部门、投资人,都不是很了解基因测序的知识。普通老百姓很难说清楚基因是怎么回事,有些人还以为遗传病就是精神病,大量临床医生对基因测序的理论基础也很难理解,何况这个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基因测序在未被充分检验之前就投入了医疗这个高度监管行业的应用,某种程度上讲是危险的,对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的误读误用,会影响其本身健康发展,损害它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所需要成长的空间,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全社会还需要更多参与到基因科技的普及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信息量的大增,今天患者越来越参与到对他们自身诊疗的决策过程中,知识程度的不对称和诊疗话语权的分配无法协调,也是今天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传统医疗体制正在变化的时代,基因测序若得不到正确的理解和实施,会被拔苗助长,最终和体制不能结合而失去发展。基因测序用于临床干预来说很多结果还很模糊,又不能带来健康行为的根本改变,相关的法规也还缺失。临床诊疗过程需要的是基因测序的临床解读而非技术解读,但目前实施医疗的主体——医院和临床医生,对这一传统医学知识体系之外的技术还需要学习,而基因测序的检测提供者只提供技术,临床应用责任因为缺乏相应法律保护而没有承担主体,这一体制瓶颈约束了基因测序的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为了解决基因测序结果到临床应用的连接问题,2015年成立了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开始了遗传咨询师的定期培训班,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但如何应用于医疗实践,还缺少合理的制度支持。如何对临床标本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标准化描述、评估和溯源,是当下医疗体制的瓶颈。生老病死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在相应的瓶颈没有突破之前,基因测序只适合少部分地用于医疗实践,绝不适合在全社会推广应用。  未完待续,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系列报道: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三):什么才是护城河?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四):对未来的预测和建议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柴映爽,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士和国家CDC病毒所基因工程学硕士。曾在欧美制药公司工作,2004年初进入Life Technologies 的前身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工作至今,见证了十年来中国基因科学和分子诊断的飞速发展。个人兴趣在于研究基因科学的最新成就,致力于推动成熟的基因科学成果进入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并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作者所供职机构无关。
  • 第3期“FIA流动注射分析仪操作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开班通知
    近年来,FIA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供水安全、卫生疾控、环境保护、检验检疫、海洋监测等各领域,成为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满足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需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哈希公司专业技术讲师团队,将于2019年6月25-27日在北京举办第3期“FIA流动注射分析仪操作与应用技术培训班”,通过专业化的理论讲解与专家指导的实操练习,提高FIA流动注射分析仪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与应用能力。欢迎有志提高FIA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专业人士报名。 培训内容以FIA流动注射分析仪-QC8500作为样机,学习该款仪器的分析原理、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软件设置/操作、操作规程、典型参数(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测试方法理论讲解、挥发酚方法实操练习、仪器维护保养、常用备品备件&耗材清单等。培训日期/地点2019年6月25-27日,9:00-16:00 哈希(中国)客户体验与培训中心培训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楼111室收费标准学费3500元/人,包括讲师团队授课费、教材费、证书费、培训场地费。学员往返培训地点的差旅及住宿费用自理。汇款账号请在报名截止日期前,将培训费汇至如下账号:开户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培训中心账 号:11042101040006450开户行:农业银行北京展览中心支行备 注:按照合规要求,发票内容将开具“培训费”。报名截止日期/招生规模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每期招生10位左右。名额按照付款先后顺序安排,额满报名即止。报名咨询联系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培训中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哈希公司水质测试联合实验室联系人联系人:刘老师 18800118300 马老师 13810624622
  • 药品检验技术指导原则及操作实务培训会通知(第一轮)
    p各有关单位: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随着我国药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检验领域的逐步扩大,检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国际交流和对接的不断深入,检验检测操作的规范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更显迫切。因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全国药检系统专家编撰了《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版)》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并于2019年8月正式出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版)》参考ISO17025和ICH的最新要求新增了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指导原则等四部分内容。《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根据目前药品检验检测常用仪器和最新仪器型号新增10类仪器,删除了45种不常用仪器种类。重点增加了仪器原理、结构原理、保养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内容紧跟时代,突出实用操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了让该领域从业人员系统掌握药品检验检测的新理论、新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提升检验检测水平,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其他参与编写单位合作,组织了“《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年版)》及《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实用指南》系列培训”。培训拟定六期,邀请包括该书编者在内的权威专家作为讲师,全面系统地介绍丛书的重点内容。本次培训为第一期,就检验技术指导原则等新增内容进行重点培训,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并颁发培训证书。/pp style="text-indent: 2em "热烈欢迎省、市药检机构、医药企业、医药研发机构等单位代表报名参加。/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一、组织机构/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指导: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主办: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pp style="text-indent: 2em "承办: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pp style="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北京爱康维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span/pp 仪器信息网/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二、时间地点/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时间:2020年2月26-28日,25日报到,28日中午结束。/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地点: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会议酒店第二轮通知公布)。/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三、培训内容/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1、课堂面授/pp style="text-indent: 2em "共12个专题,包括:分析方法验证、转移、确认;分析仪器确认;天平的使用和称量;控制图制作指导原则;有效数字修约;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滴定液;异常检验结果调查;中药检验标准操作规范概述;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仪的使用维护及应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2、现场答疑/pp style="text-indent: 2em "根据报名征集的咨询问题,培训讲师现场解答相关问题。/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四、培训师资/strong/span/pp邀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省药检所等参编专家授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分析。/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五、培训人员/strong/span/pp各省、市药检院/所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药品生产企业质控人员、技术人员,药品研发机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 page-break-after:auto"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六、参会报名/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1、报名/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可通过H5在线报名或邮件报名,报名以收到培训费为准,未收到报名费的报名无效。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本次培训限定300人,以收到报名费汇款的先后顺序先报先得。/pp style="text-indent: 2em "1) H5在线报名(推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529bfcfb-adde-4398-9a36-63b7eb6ae6b9.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请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相关内容在线提交。/pp style="text-indent: 2em "2)邮件报名/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请填写附件参会报名表,并发送至:yjpxbm@126.com/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68680af8-995a-4b2b-9b70-32d00eb00025.docx" title="附件:药品检验技术指导原则及操作培训会报名表.docx"附件:药品检验技术指导原则及操作培训会报名表.docx/a/pp style="text-indent: 2em "2、培训费/pp style="text-indent: 2em "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均收取培训费,标准为:/pp style="text-indent: 2em "药检系统2000元/人,其他人员3000元/人。/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培训费包含场地费、餐费、培训资料费、培训专家费、培训证书费、工作经费及税金等。培训费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统一收取,只接受会前银行汇款。/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另外,为了配合此次培训,会务组提供《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版)》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一套两本参考书,优惠价600元/套(原价1026元/套),自愿购买。如有购书请在报名表中注明,费用同报名费一起汇款。/pp style="text-indent: 2em "1)收款银行信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户 名: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 /pp style="text-indent: 2em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pp style="text-indent: 2em "账 号:0200002909014432461。/pp style="text-indent: 2em "汇款留言请注明:药检1期培训费+联系人姓名+人数。如:药检1期培训费张三1人。/pp style="text-indent: 2em "汇款后请将银行回单及报名表(附件)发送到:yjpxsf@126.com。/pp style="text-indent: 2em "2)汇款截止时间/pp style="text-indent: 2em "2020年2月24日17:00,以到账时间或回单时间为准。/pp style="text-indent: 2em "3)发票/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提供增值税发票,请在报名表填写准确的开票信息。2月20日前通过银行汇款的,25日报到时领取发票。2月20日之后汇款会后邮寄。/p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15%"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七、交通食宿/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1)交通/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参训人员长途及市内交通自行安排,费用自理;/pp style="text-indent: 2em "2)用餐/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培训会期间,25日晚餐,26日、27日午餐、晚餐,28日午餐,凭会务发放的就餐券在指定餐厅用餐,费用由会议承担。其他时间用餐自行安排,费用自理。/pp style="text-indent: 2em "3)住宿/pp style="text-indent: 2em "培训会务组签订了协议酒店供参训人员选择,费用自理,酒店详情请见第二轮通知。参训人员也可自行预订酒店/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八、会务组联系方式/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刘先生 18611634903(总负责)/pp style="text-indent: 2em "王先生 13901148706(会议合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田女士 15801095881(会议安排)/p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先生 17600374905(会议合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赵先生 13601271516(住宿用餐)/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报名联系人:迟先生 1531392593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eea50a0-b819-4985-9ab6-8c8c0b435a2a.jpg" title="1.png" alt="1.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请大家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迟占鑫微信好友,由迟占鑫将大家邀请到本次培训的微信群。培训相关信息会及时在微信群内通知大家。/pp style="text-indent: 2em "br//pp /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right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right " /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right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日/p
  •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原理、结构、操作方法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变形和软化点的实验设备。这种设备在质量控制、材料科学、塑料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处理方法。和晟 HS-XRW-300MA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主要由加热装置、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等组成。加热装置包括电炉、热电偶和加热炉壳等部分,用于提供高温环境。测试系统包括试样、加载装置和位移传感器等,用于测量材料的热变形和软化点。测量仪器则是用于记录和显示测量数据的设备。操作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选择合适的试样和试剂,确保试样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充分软化和变形。其次,将试样放置在加热装置中,并使用加载装置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逐渐升高温度,并记录试样的变形量和温度变化。最后,通过测量仪器输出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使用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例如,由于加热不均匀或加载压力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此外,由于试样本身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误差,例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和加载压力等。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特点。因此,正确理解和使用测量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仪器和试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量。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误差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总之,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设备,可以用于测量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变形和软化点。了解其原理、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处理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 疾驰七载,这匹“黑马”还会带来测序行业新变革吗?——深度访Element Bioscienses创始人兼CEO Molly He
    近些年,高通量测序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股革命性力量,测序仪作为这一技术的核心支撑工具,在揭示生命奥秘、推动科学研究及医学诊断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高通量测序技术持续繁荣,但测序仪的发展却陷入了相对停滞的境地,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2022年底,一家名为Element Bioscienses(以下简称“Element”)的测序仪公司“杀入”中国测序市场,就在中国客户逐渐了解这家测序新秀之时,它已将北美测序市场平静许久的池水搅动起来。Element的出现,推动了测序数据质量标准从Q30到Q40的跨越,不久之后这家公司还将推出Q50质量标准的试剂盒。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Element创始人兼CEO Molly He博士,就Element的创新技术、产品和她对当前测序仪市场的看法进行深度对话,Element中国区总经理邱亚静陪同采访。Molly He,Element Biosciences联合创始人兼CEO一个新奇的idea,一支富有创造力队伍“有没有兴趣开一家公司?”当前同事提出创业想法时,Molly He欣然答应。事实上,这个想法与当时正在做投资的她不谋而合。2017年年末,Element正式成立。新公司的定位是经过几次变化才确定下来的。Element三位创始人都曾任职于测序仪龙头公司 illumina,又都是蛋白试剂研究出身,因此最初他们的计划是开一家试剂公司。后来几番考察下来,他们发现只做试剂而不触及检测工具的核心技术很难做出真正突出的产品,于是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最终决定做整套系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市场契机,当时在北美仅illumina一家的测序仪就占90%的市场,并且他们一直在通过提升仪器通量来降低测序成本。”Molly讲到,“我们想让测序仪更加平民化,让那些不需要高通量并且没有足够资金的客户也能用到最好的技术,并最终让基因测序得到全面普及。看到了这样的需求,我们决定干脆自己去实现。”定位明确下来后,创业设想也逐渐清晰:打造一个全新的测序仪产品,打破原来主流测序仪的技术局限,在打造测序仪的过程中,融入新的元素,让同一台仪器不仅可以测序,还可以分析蛋白和其他分子,最终把多种应用整合到同一台仪器上,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公司名字也有了:Element(元素)。经过7年的发展,Element已经发展壮大为300多人的队伍,仅研发人员就百余人。近期数据显示,Element已经收到200个AVITI测序仪订单,安装量达到150余台,与全球 11 家分销商签署了分销协议,拥有遍布2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2023 年收入超过 2500 万美元。逆境之下,对于推出仅2年的产品,这亮眼的数据充分表明Element商业化的巨大成功。问Molly,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Element做的最对的事情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团队!她说,“人是第一位的。我们组建团队时不只看是否有经验,最重要的是看是否这些品质:好奇心、创新性、愿意打破陈规,这对于做R&D非常重要。要ask why,这对公司整体创新很重要。我认为我们团队的创新能力全球数一数二。”技术重大革新:不一样的测序化学方法Element究竟带来什么样的新元素?Molly说,“我们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测序仪产品,在常规测序仪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技术革新,对核心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最终让这款产品信噪比大幅提升并且更具灵活性。”根据这一设想,Element开始了革新性测序仪的研发之路。2022年,Element推出首款产品AVITI测序仪,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万千关注。用户们对这个全面革新的测序仪都充满了好奇:相较于用了几十年的主流测序仪,它究竟有什么不同?不久之后,市场就给出了答案:很不一样,并且很受欢迎。最大的“不一样”体现在化学方法的革新。AVITI测序仪的测序方法不再是下一代测序中主流的边合成边测序技术(SBS),而是ABC亲和力测序(ABC, Avidity base chemistry)。这种测序化学是全新的测序化学原理,通过对测序芯片表面降噪技术,原位线性扩增技术,以及亲和力测序化学实现了更高精度、低成本的测序技术革新。同时亲和力测序的多点结合设计,不但可以提升化学反应动力学,还可以缓解制约下一代测序读长的phasing和pre-phasing问题,在读长增加的情况下仍旧保证高质量的测序结果。(工作原理详见本网早期文章:从Q30到Q40——高通量测序技术正在发生变革吗?)ABC亲和力测序的关键创新在于,它将检测掺入的核苷酸与延伸DNA模板分离开来,分离步骤可使每个过程独立优化,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试剂消耗(试剂浓度降低100倍),使得测序每Gb成本大幅降低。Molly进一步解释道:“其他公司试剂的荧光剂浓度通常很高,以保证能够看得清不同颜色的碱基。Element的试剂虽然也有荧光剂,但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以完成测序。这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因为浓度低,消耗就少,试验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可将这部分成本回馈给客户;二是使用低浓度试剂,同时结合Element的低吸附表面化学技术,杂质就不会粘黏到反应表面,从而降噪,提高测序的准确性。”何为信噪比?Molly常常用这样一个比喻去解释:我们晚上看星星能够看得特别清楚,是因为没有了太阳的噪音背景。在测序过程中,提高信噪比就是在读取A/G/C/T碱基的时候,背景噪音被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也就提高了测序仪的信噪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Element在表面化学上也下足了功夫。AVITI测序仪的表面化学与其他测序仪产品完全不同,设计独特,类似于不粘锅的原理,防止了细胞或蛋白等生物成分的附着。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背景噪音,提升了信噪比,还确保了测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也是AVITI测序仪的另一大技术革新。至于灵活性,Molly 解释道,“我们需要做一个像积木一样的仪器,积木可以拼成一个恐龙,也可以拼成一个大象,还可以拼成其他不同的很多的东西,非常具有灵活性。这就是我们对于产品最初的规划。”对于应用领域,Molly表示:“AVITI测序仪刚刚商业化时,我们并没有明确定位哪些领域的应用,因为觉得仪器足够优秀,什么都能做。商业化一年后,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优势很自然地体现出来,如临床和肿瘤研究。由于AVITI准确度高、价钱低、非常灵活,不需要凑样上机,这三点对上述用户特别有诱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应用领域——农业。在美国农业研究非常热门,我们的平台在这一领域优势很大,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以前农业样品研究都用芯片来做,现在可以用测序来取代。”Q40/Q50说得热闹,市场真的需要吗?Element中国区总经理邱亚静曾将公司比作一条鲶鱼,“把整个测序市场搅和起来。”其中最明显的“搅和”大概是将测序碱基数据质量标准带到Q40(碱基数据准确度99.99%)时代。长久以来,二代测序的数据质量标准都是Q30(碱基数据准确度99.9%),通过一系列底层技术的创新,初代AVITI测序仪可达到Q40数据比例大于80%,(客户实测数据甚至Q40>90%)。这之后国内外许多测序仪公司纷纷推出Q40数据质量的产品,仿佛一年的时间“Q40”没有了技术门槛。对于此,Molly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基因测序有很多步骤,包括建库、测序和后面的数据分析,这三步都会引入错误。虽然测序步骤本身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但如果建库环节引进很多错误,测序仪准确率再高也是枉然。目前建库的准确率在Q30到Q40之间,要想实现Q40甚至Q50,建库环节的准确率必须改变。”Molly指出,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宣称自家测序仪已经实现 Q40或者Q50的测序质量,但如果建库环节没有一并优化,这一结果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今年晚些时候,Element将率先推出了商业化Q50试剂盒Cloudbreak UltraQ,该产品正是对建库环节进行优化,最终让系统实现Q50的测序精确度。现如今在测序上游市场“Q40”已经被说的很热闹,但它的意义最终还应是体现在应用市场的需求和反馈。问及这一点,Molly回答:“碱基数据质量并不能代表全部,最终结果要看更多的东西,比如错误率(SNP的错误、Indel的错误、假阳性/假阴性等)也非常重要,Element也曾做过对比,结果表明AVITI测序仪与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错误率也更低,这对临床诊断非常重要。至于Q40对哪些用户更重要,我们还在寻找这样的应用,这需要更多用户一起探索。”对于这个问题,邱亚静回答道:“我也一直在问自己,Q40带来的是什么?技术上实现了,但总要转化成真正的应用意义,比如临床应用。我想大家会逐渐看到更好的数据质量在遗传病、肿瘤MRD、甲基化检测等要求高精确率的应用方向上必然带来新的应用点。”邱亚静 Element中国区总经理(左)和Molly He研发实力硬核 AVITI 24让最初设想得以实现Element始终行进在创新的快车道上,研发实力的确不容小觑,接二连三推出新产品。最重磅的是今年1月在摩根大通第42届年度医疗保健大会上宣布的多组学新产品AVITI 24,它的推出,让公司创立之初所作的长远设想得以实现。该产品本质上和AVITI是同一台仪器,可在客户端将AVITI进行升级到AVITI 24,它不再仅仅具备测序功能,还可以实现多组学分析,分析对象包括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的DNA、RNA和蛋白质及磷酸化状态,它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生物学研究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olly评价:“这个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邱亚静补充道:“这一款仪器也非常适合科研,近十几年,NGS基本就在通量上做文章,没有特别新的东西出来,所以我特别看好AVITI 24测序仪的应用前景,因为它能够把不同的领域应用结合起来。”跟据Element的最新信息,全球已经有客户开始预定AVITI24平台,其中知名的基因组机构SciLifeLab就是其中之一,下半年正式上市销售。除了AVITI 24和前面所提到的Cloudbreak UltraQ试剂盒,还有Trinity、 Cloudbreak Freestyle、Expert Mode HD等新产品。Molly着重介绍了Trinity,该产品省去了大部分靶向捕获繁琐的操作,可直接在测序仪上进行富集和测序,简化工作流程从而减少了前面步骤中DNA的损失,可以减少上样量。另外,将测序把原来要花一两天做的工作缩减到两三个小时,并且由于减少了人的工作或为不同流程优化自动化建库工作站的投入,成本也得以降低。从AVITI到AVITI 24,再到Trinity,无不体现出Element在测序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先进理念,“未来的研发还是向着如何让测序仪更应用整合、速度更快、更灵活,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的方向进行。”Molly总结道。单分子测序须突破通量和成本局限最近几年,中国测序仪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测序仪公司,整个市场不再是零星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原来常常说的测序仪技术壁垒高这件事似乎不复存在。此外,在这些新公司中,基于单分子测序技术者有多家,这一新的技术路线似乎发展势头强劲。针对这些新的市场变化,Molly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Molly认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竞争对手越多越好,大家一起创造测序欣欣向荣的市场。至于技术壁垒是否已被打破,她委婉回答,“Element是在打造的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系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研制它。”邱亚静与Molly有着相同的观点,她认为,第一,这说明即便当下大环境不好,大家依然都看到了NGS是一个未来(5-10年)可期的赛道,包括投资人;第二,测序仪的技术壁垒并非消失,市场上的测序仪有些是真正自研的,有些是copy的,但无论如何,能够学会并且学好也是一种能力,各公司接下来能有不断优化系统的能力,对整个市场是件好事;第三,Element的技术独特且有十分出色之处,因为其背后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呈现出来的是独树一帜的数据质量。谈及单分子测序技术,Molly讲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illumina的边合成边测序仍然占有80~90%的市场。单分子测序的确有它的优势,如读长很长、测序速度快,但同时也有它的痛点:一是无法进行大通量测序而使得其成本较高,二是无法对同一DNA分子进行多次检测进行信号均值校对来提升准确性,从而测序精度较低。此外单分子在物理学上也有一些局限,属于根本面上的局限,从技术上很难突破。”Molly进一步指出,单分子测序的这两点局限了它的市场渗透率,如果不能突破,单分子测序只能一直是一个小市场,如病原体检测、长读长变性评价,很难再超越这些应用。“我认为未来的几年单分子测序和主流的测序技术平分秋色的机会不大,边合成边测序以及类似的测序技术会一直占据主流,因为容易扩大通量,易于工业化。”后记:采访时,Molly刚刚爬完长城回到酒店,这之前在国内短短几天的行程中则一直奔波于客户实验室和各种会议,但整个采访过程并没有显露任何疲态,反倒在聊技术创新时很是兴奋,那是属于创业者的活力与激情。问她这个过程中的挑战,她笑着回答:没时间睡觉。“转型当中总是在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有太多的兴奋点,我做事情喜欢善始善终,事情一旦开始,不完成就不休息。但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不是24小时能做完的事情。”截止目前的职业生涯中,Molly的身份也不停转变,从研发工程师到投资人再到创业者,她的下一个目标,是继续引领测序市场新的变革。
  • 北京站第4期“FIA流动注射分析仪操作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开班通知
    北京站第4期“FIA流动注射分析仪操作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开班通知哈希公司 2 days ago近年来,FIA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供水安全、卫生疾控、环境保护、检验检疫、海洋监测等各领域,成为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满足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需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哈希公司专业技术讲师团队,将于2020年9月15-17日在北京举办第4期“FIA流动注射分析仪操作与应用技术培训班”通过专业化的理论讲解与专家指导的实操练习,提高FIA流动注射分析仪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与应用能力。欢迎有志提高FIA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专业人士报名。培训内容以FIA流动注射分析仪-QC8500作为样机,学习该款仪器的分析原理、工作原理、安装调试、软件设置/操作、操作规程、典型参数(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测试方法理论讲解、挥发酚方法实操练习、仪器维护保养、常用备品备件&耗材清单等。培训日期/地点培训日期:2020年9月15-17日,9:00-16:00 培训地点:哈希(中国)客户体验与培训中心培训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楼111室收费标准学费3500元/人,包括讲师团队授课费、教材费、证书费、培训场地费。学员往返培训地点的差旅及住宿费用自理。报名截止日期/招生规模报名汇款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每期招生12位左右。名额按照付款先后顺序安排,额满报名即止。收费咨询热线联系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培训中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哈希公司水质测试联合实验室联系方式刘老师 18800118300(微信同号)马老师 13810624622(微信同号)点击左下角戳"阅读原文"马上报名END
  • 北大教授开发单细胞全转录组测序新技术
    2014年4月29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黄岩谊、汤富酬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题为&ldquo Microfluidic single-cell whol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dquo 的论文。该研究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高质量单细胞的全转录组测序样品准备,全面提高了单细胞全转录组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而在生物体内没有任何两个细胞是完全相同的。传统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混合的大量细胞进行的,无法观察到单个细胞之间细微的差别。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实验技术,提供了更加定量与客观的证据,表明在许多关键生命过程例如胚胎发育、细胞分化、疾病发生与发展等过程中,特定的单个细胞行为,以及其间的个体化差异与异质性,导致了极其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结果。而之前基于大量细胞平均测量所获得的结果并无法正确反映复杂生物体系的全面真实信息,严重掩盖了独立个体样本的行为以及生命现象中大量存在的随机行为。针对单个细胞的研究,是细胞生命分析技术所追求的极限状态,是对传统技术极大的挑战。  单细胞测序利用新一代的测序技术来分析单个细胞内的基因信息,成为解读单细胞的最佳工具。单细胞全转录组测序是单细胞高通量测序需求量最大的应用,它所测定的是单个细胞内所有基因的表达量,同时还可以测定除了mRNA分子外,其他长非编码RNA(lncRNA)以及小RNA的含量,定量获取单个细胞完整的表达谱。目前采用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中,绝大多数方法都需要特定的前处理过程,制备&ldquo 测序文库&rdquo 。而针对单细胞样品,已有的方法均存在很多缺陷,导致检测灵敏度不高、基因表达信息丢失严重、技术噪音高、操作失误率高、重复性差。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两个课题组合作开发了新的文库制备方法,将最关键的单细胞转录组文库构建步骤集成在一个微流控芯片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操作。这一技术的开发,大大减少了试剂用量,在反应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极大地抑制了污染的发生,还减少了操作误差,实现了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平行性。  通过对几十个细胞的分析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转录组高度动态特性所带来的测量差异,实现对单细胞异质性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多个细胞较低深度的转录组测序,可以获取比同等成本下单个细胞高深度测序更重要的细胞异质性信息,而更好地展现生物体系的复杂性、随机性和动态过程。而通过微流控芯片上的精确细胞操控和主动俘获过程,还可以摆脱其他类似方法中随机俘获的局限性,实现对极其少量细胞的完全俘获和反应前的表型观察,以更好地理解和验证单个细胞的异质性。与已有的技术相比,这一工作展示了目前最好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检测灵敏度和平行性。  黄岩谊博士同时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汤富酬博士同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黄岩谊组博士后Aaron Streets博士、赵亮博士和研究生张先念为论文的主要作者。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 基因测序为中药“正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够对样品中的生物组成进行较好分析,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系统的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法。  ■不管是一味药里含10种生物还是含20种生物,这一技术都可以一次性检测出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还可以一次同时对数十种中药制剂进行检测,而成本只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相比国外的研究成果,青能所的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化和全面,目前研究团队已经有多项发明专利被受理,还申请了多个软件著作权。  中药,在大多数西方人,以及接受过西方医学教育的中国医生看来,因为其疗效无法从根本上被科学解释,而不被国际主流医学界认可。这种不认可表现在,我国中药制剂(包括丸剂和散剂)的出口额一直在低位徘徊。  而随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能所)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成功应用,中药制剂面临的这一困境有望得到改变。目前,青能所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组成的团队已经完成了第一步&mdash &mdash 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的中成药生物成分分析新技术,对中成药&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进行全面生物成分(处方物种和杂质物种)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杂志。  国外检测&ldquo 不一致&rdquo   我们证明&ldquo 一致性&rdquo   2012年,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研究人员为澳海关所检测的15种中药中,发现许多药物的实际成分与说明书所写成分不符,有的还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乃至濒危动物成分。  &ldquo 当时看到这方面的报道,感觉很想做些什么,从正面的角度对中药进行阐述。&rdquo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白虹副研究员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们开始关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ldquo 我们发现基于测序的物种鉴定在单味药材中的报道较多,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国内几乎无人涉足。&rdquo   在一次学术交流中,白虹了解到青能所单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学团队一直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物混合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这恰恰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双方在进行了初步尝试后发现,这一研究有较大的可行性,进而确定共同组建团队,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生物成分检测分析。  &ldquo 可以说,我们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中药制剂正名。既然国外研究人员能通过新技术证明中药制剂的检测成分与说明书不符,那我们也可以用新技术证明,大部分中药制剂的成分与说明书是一致的。&rdquo 白虹表示。  &ldquo 一个中药制剂一般含有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又含有成千上万个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一些小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人体的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和某些疾病密切相关。&rdquo 中科院青能所助理研究员苏晓泉告诉记者,如果这一链条能被科学&ldquo 打通&rdquo ,就可以证明中药制剂的科学性,从而为其&ldquo 正名&rdquo 。  比国外的检测方法  更系统化更加全面  对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目前国内外机构大多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即通过光谱和色谱手段对中成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但这一方法无法检测中药材采收或加工过程中的生物污染、替代品、错误鉴别、伪品、掺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中药制剂生物成分分析方法也被提升到实现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高度。  &ldquo 中药制剂生物成分分析的核心任务可归结为对包含多个生物物种的混合体系(混合生物样本)的物种鉴定。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够对样品中的生物组成进行较好分析,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系统的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分析方法。&rdquo 青能所宁康研究员说。  研究人员以&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为研究对象,探索新方法的可行性。苏晓泉和同事一起优化了基因组提取方法,选择了合适的DNA分子标记,建立了六味地黄丸的参照数据库,并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对不同厂家的多个批次的药进行检测分析。一次检测他们就可以得到几个GB的数据,再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的DNA分子标记相对照,就能得知这些DNA是来自于哪些生物。&ldquo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药,与《药典》的标准相比在接近性上各有不同,各厂家出产的不同批次药品,稳定性也各不相同。&rdquo 苏晓泉说。  &ldquo 这些检测结果,并不能说明哪个厂家的药好,哪个不好。毕竟国家还没有中药生物检测的标准,我们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dquo 白虹说。  &ldquo 相比起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检测方法都差不多,但我们的分析方法更加系统化和全面,目前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有多项发明专利被受理,我们还申请了多个软件著作权。&rdquo 苏晓泉表示。  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评价体系将日臻成熟  &ldquo 六味地黄丸&rdquo 检测分析的成功,并非意味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检测所有中成药,&ldquo 由于这一方法是基于DNA分子标记来实现物种鉴定,所以从理论上只适合于药材直接粉碎后入药的丸剂或散剂。&rdquo 白虹说。  当然,这一新技术针对大处方药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ldquo 不管是一味药里含10种生物还是含20种生物,这一技术都可以一次性检测出来。&rdquo 苏晓泉说,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一次可以同时对数十种中药制剂进行检测,而成本只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白虹认为,当前这一技术主要用来分析中药制剂的生物成分,&ldquo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生物成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化学成分分析,进而形成更为完整成熟的中药制剂评价体系。&rdquo 白虹还强调,国外学者提及的中药有毒成分要客观看待,&ldquo 不仅中药,西药中有些成分吸收多了对人体也有害,关键在于剂量和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dquo   至于最终能形成证明中药科学性的方法和理论,对研究团队来说还很遥远。但&ldquo 生物&mdash 小分子化合物&mdash 蛋白质&mdash 疾病&rdquo 的链条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ldquo 在这一链条中,一些环节已经有人在研究。但很多对应的关系不是现成的,要一点点去推导。&rdquo 苏晓泉说。  他们最终能为中药&ldquo 正名&rdquo 吗?从科学实验上迈出第一步后,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  ■名词解释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即测定DNA序列的技术。相比起第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
  • “JJG395-2016《定碳定硫分析仪》等规程宣贯及现场操作演示”高级培训班在大连成功举行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和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联合举行的 “JJG395-2016《定碳定硫分析仪》等规程宣贯及现场操作演示”高级培训班于9月6-10日在大连成功举行。   本次培训旨在加大环境化学计量技术法规的宣传及普及力度,全面提升计量检定及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综合技能。   本次培训由环化计量委员会郑春荣秘书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周泽义博士、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蔡建华高工、黄薇高工、陈静文高工等有关专家主讲。   作为本次培训的协办单位,我公司董事长曹作斌先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公司总工程师曲庆在本次培训中做了《标准气体的使用》的专题报告;学员参观了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气体质量检测中心,作为“全国计量专业人员实际操作培训基地”,大连大特承担着全国各个行业的计量检测人员对各类检测仪器和现场实操培训任务,积极努力推动我国计量检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 国产全自研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迈向矩阵化发展 齐碳科技再发测序仪新品
    6月28日,“以齐之力 共话病原 齐碳科技新品发布会暨在线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齐碳科技发布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以及相关试剂盒,为灵活测序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齐碳科技线上发布会作为齐碳QNome家族新成员,QNome-3841hex的成功发布,标志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开始矩阵化发展,将满足市场更多元的测序需求,为各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核心支持。6张芯片独立运行 响应灵活测序的市场需求发布会上,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表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为一款桌面式测序仪,是QNome-3841的升级版,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更为灵活的通量,支持最多6个测序任务独立运行,测序过程中可自由组合测序芯片,灵活可控,无需凑样,最大程度上降低开机成本“。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数据产出方面,QNome-3841hex搭载全新升级测序芯片QCell-384,单张芯片可产出3G数据量,在6张芯片同时运行的环境下,一次测序可获取18G数据,满足了更高通量的测序需求。准确率和读长方面,QNome-3841hex延续了上一代产品的特性,单次准确率依然保持在90%,一致性准确率达99.9%。长读长一直是纳米孔单分子基因测序的显著特点,理论上的测序读长没有限制,只取决于样本核酸的读长长度,因此QNome-3841hex的读长范围很大,短则200bp,最长读长超过2Mbp。应用表现上,齐碳内部针对各类场景需求,在QNome-3841hex上进行了不同芯片组合的性能测试,并在病原鉴定、微生物组装、肿瘤融合基因鉴定、法医鉴定、人基因组低深度测序等多个方向进行了应用测试,均得到超预期的结果或指标,表明了QNome-3841hex应用的广泛性和可靠性。作为一款桌面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外观简洁、操作简便,可摆脱中心实验室的限制,加之其文库制备简单、边测序边分析、实时basecall的特点,有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随时随地深入一线,快速查找问题源头,以及在病原体研究场景下,助力快速检测,全面掌握病原体基因信息。对于业界关注的齐碳半年内两度发布新品,谢丹表示,“随着齐碳QNome测序平台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和领域提供价值,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硬实力被见证和认可的同时,市场端和应用端也赋予其更多期待:更灵活的测序、更高的通量、更低的成本等等。历经半年,齐碳科技携QNome-3841hex为市场交出一份新答卷。”作为齐碳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早期体验者,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李瑞超教授表示,我们感受到齐碳QNome平台在测序读长方面有优势明显。QNome-3841hex作为升级版,在通量方面有显著提升,势必会进入到更多应用场景,期待新品能够助推更多科研成果的产生。测序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进步,期待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更加成熟稳定,造福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布会上,齐碳科技还带来一款PCR条形码建库试剂盒,满足单张芯片多个样本混合测序需求。该试剂盒包含条形码试剂盒与PCR建库试剂盒两个模块,提供12个条形码,支持6组混合文库构建需求,3小时即可完成建库,简单快速,配合齐碳QNome测序平台,可极大降低单个样本的测序成本。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赋能微生物研究 为快速检出提供核心支持今年以来,齐碳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等产品,已陆续实现用户端交付,代表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正式走向市场。借此发布会契机,齐碳科技还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杨航研究员两位专家,就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在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实测及应用探索,进行主题分享。王辉教授表示,近半年来,与齐碳合作了细菌基因组组装、宏基因组测序等项目,以及对齐碳宏基因组病原检测解决方案进行临床验证。很欣喜地看到齐碳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齐碳QNome测序平台可快速、稳定检出病原,并且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测结果与经典方法高度一致。此外,纳米孔基因测序在耐药菌检测领域,也潜力无限。杨航研究员表示,在对噬菌体、耐药菌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快速、准确的基因测序技术,对科研和临床都十分有意义,希望与齐碳QNome测序平台继续合作,为噬菌体、细菌互作以及噬菌体耐受的研究,持续提供价值。作为生命科技的核心工具,齐碳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还在司法刑侦、公共卫生防疫、动植物研究、感染诊断等多元领域中实现应用,目前,使用齐碳QNome测序平台的机构已超过100家,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正在赋能越来越多学者、科研人员的研究突破工作。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齐碳QNome测序平台展现出国产自主研发精密仪器的卓越性能,在测序稳定性和速度方面表现优秀,很期待齐碳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不断升级优化,在更多领域提供价值。 乘势而上 带领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产品迈向矩阵化发展当前,生命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加速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为人类生命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提供更为丰富的解决方案。以基因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可以说,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如同谢丹在发布会上表示,“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潜力和颠覆力,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几年将成为纳米孔基因测技术与应用爆发的关键窗口期”。齐碳科技将借势政策东风,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驱动产品迭代,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合作,进一步打破转化壁垒,推进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在各领域的开创性应用,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PacBio推出长读长测序系统Revio|将基于HiFi的人全基因组测序推进至1000美元时代!
    全新设计的 SMRT Cell、计算和新系统架构的重大进步将使 Revio 能够显著提高通量并降低测序成本,同时利用 HiFi 的强大功能实现卓越的准确性和直接甲基化检测。2022年10月25日PacBio宣布推出 Revio 长读长测序系统,这将使客户能够显著扩展他们对 PacBio 闻名于世的 HiFi 测序技术的使用。Revio 旨在为客户提供每年以30倍覆盖率对多达1300个人类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的能力,每个HiFi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1000美元。 凭借这种通量和定价,PacBio 相信 Revio 将使 HiFi 测序能够用于人类遗传学、癌症研究、农业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大型研究。PacBio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Henry:“我们的客户借助 HiFi 测序改变了基因组学的认知。Revio 将通过增加高通量和可负担性来进一步释放这种力量。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 SMRT Cell,其密度是我们现有 SMRT Cell 8M 的三倍,它具有2500万个 ZMW。Revio 能够同时并行多达4个 SMRT Cell,它总共可以同时提供多达1亿个 ZMW 进行单分子实时测序。结合我们计算方面的重大进步,Revio 将提供更短的运行时间,并将 HiFi 数据通量增加15倍。我期待看到研究人员可以借助 Revio 的强大功能有新的发现。”科学家们已经在 PacBio 的 Sequel IIe 系统上通过 HiFi 测序实现了诸多“第一” :第一个完整的端粒到端粒人类基因组组装(Nurk 2022),罕见疾病队列中第一个单倍型解析的甲基化组(Cheung 2022), 首次对长读长结构变异的群体调查(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第一个单细胞水平完整的转录本异构体目录(Al'Khafaji 2021)和第一次完整组装高度复杂的燕麦基因组(European Seed 2020)。Revio 系统使用了相同的开创性 HiFi 试剂 – 产生准确的原始长读长,均匀的测序覆盖,无与伦比的变异检测准确率和组装完整性,以及准确的 DNA 甲基化检测, 这一切都在更大的通量规模上实现。Revio 将是 PacBio 的第一个采用最先进的 NVIDIA GPU 的系统,与 Sequel IIe 相比,Revio 的计算能力提高了20倍。除了提供加速 basecalling来满足 Revio 更高的吞吐量之外,支持 AI 的计算还将集成深度学习算法以检测标准测序库中的 DNA 甲基化,以及 DeepConsensus,一种与 Google Health 开发的深度学习方法,达到提高 HiFi 的产量和测序准确性。与 Sequel IIe 系统相比,Revio 系统将耗材的使用量减少了一半,并在工作流程和便利性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Revio 可以在当下样本测序运行时同时设置后续样本的运行,这为操作员提供了更大的日程安排灵活性,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加载运行,而不会导致与耗材相关的仪器停机。堪萨斯城儿童慈善中心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Tomi Pastinen 医学博士:“在我们的儿童基因组答案 (GA4K) 计划中,HiFi 基因组测序在未解决的罕见疾病样本中显示出超越当代基因分析的真正进步。以更低的成本提高 Revio 系统的吞吐量将加快 GA4K 项目的样本解答速度。”Corteva Agriscience 基因组学技术经理Gina Zastrow-Hayes 博士:“来自 PacBio 的新 Revio 测序系统将成为 Corteva 基因组学工具箱的关键组成部分。长读长测序使鉴定复杂植物基因组的表征成为可能,现在 Revio 的高通量能力将使我们能够将 HiFi 技术更广泛应用到农业生物应用中。”Revio 的美国目录价格为77.9万美元。PacBio 现在正在接受订单,并预计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使用。PacBio 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演示文稿,其中包含有关 Revio 的更多详细信息。有兴趣的人士可以阅读 PacBio 的投资者关系网站上的演示文稿,以及产品信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