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

仪器信息网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相关的资讯

  • 国网河北电力新投用检定装置 可兼容检定多品类低压电流互感器
    近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投用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人工检定装置,完成了90只互感器设备的检定工作,标志着国网河北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具备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能力。   分布式光伏发电客户在夏、冬两季容易受自身负荷波动影响,出现一次电流超过常规低压互感器量程的情况。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能够保证一次电流在额定电流的0.1%~200%时的准确计量,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客户上网电量计量的精准性。   2022年以来,国网河北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从优化标准设备配置、提高电流源输出能力方面开展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技术研究。该中心创新融合标准直流互感器、半波发生装置和大容量电流源的测量功能,解决高线性和小微差检定技术难点,形成多品类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装置兼容性设计方案,实现传统低压电流互感器、抗直流偏磁低压电流互感器与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兼容检定,满足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检定需求。   国网河北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还贯通了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人工检定装置与省级计量生产调度平台系统数据接口贯通,实现任务数据、结论数据系统间自动交互。目前,该中心完成了8种变比的宽量程低压电流互感器的检定测试,检定装置运行平稳,各项指标满足规程要求。   低压电流互感器是一种可以把高交流电流转化为容易控制的低电流的设备,具有性能优良,精度稳定的特点。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用于多回路低压智能配电中电流测量,可远传,或遥测装置配套使用,是低压智能配电低成本方案理想的智能化配电元件。   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作为低压配电系统监控电流的采集元件,具有两个绕组,其一(1S1、1S2)用于电流表指示,额定二次电流为AC5A或AC1A,其二(2S1、2S2)用于远传遥测,可与远端监控现场信号、工业设备的测控装置ARTU-M32遥测单元配套使用,额定二次电流为AC0-20mA;亦可用于电动机保护回路中使用,但由于电流保护回路过载电流为5-8倍,所以确保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线性至8倍,且电流在8倍时,能保证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在0.2-0.5%。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谐波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等1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谐波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等17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谐波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等17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序号 编号 名称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备注 1 JJG1176-2021 谐波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 2021-10-18 2022-04-18 2 JJG1177-2021 谐波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 2021-10-18 2022-04-18 3 JJG1178-2021 人体振动计检定规程 2021-10-18 2022-04-18 4 JJG1179-2021 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放射治疗模拟定位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 2021-10-18 2022-04-18 5 JJG1180-2021 大型接地网工频接地阻抗 测试仪检定规程 2021-10-18 2022-04-18 6 JJF1070.3 -2021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 计量检验规则 大米 2021-10-18 2022-04-18 7 JJF1921-2021 GNSS行驶记录仪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8 JJF1922-2021 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 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9 JJF1923-2021 电测量仪表校验装置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0 JJF1924-2021 数字电视测试信号发射机 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1 JJF1925-2021 低频电压表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代替 JJG782-1992 12 JJF1926-2021 热电偶钯点熔丝法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3 JJF1927-2021 医用CD/DR性能模体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4 JJF1928-2021 放射治疗射束质量检查仪 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5 JJF1929-2021 旋转圆盘电极发射光谱仪 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6 JJF1930-2021 有机高分辨扇形磁场质谱仪 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17 JJF1931-2021 信号发生器校准规范 2021-10-18 2022-04-18 代替 JJG173-2003特此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10月21日
  • ABB精科互感器有限公司成立
    近日,ABB集团与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立ABB在华第36家本地企业,专注于生产11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高压互感器。  ABB北亚区及中国总裁方秦在签约仪式上说:“自从20年前ABB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以来,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本地企业研发力量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精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高压互感器方面,它拥有充分满足本地客户需求的最好的技术。ABB很高兴与精科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强强联合,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据悉,互感器是电网中的核心元件,在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电网接入和信号测量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协议,新公司——江苏ABB精科互感器有限公司——将专注于高压电压及电流互感器、环形电流互感器、光电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今年年底之前投入运营。(陈欢欢)
  • 安徽省计量院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获得满意结果
    近日,安徽省计量院收到互感器校验检定装置计量比对结果通知,电子与电气计量技术研究所参加的全国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比对获得满意结果。   互感器校验仪是互感器检定装置的误差测量装置,是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测量用电压互感器、电力互感器等计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过程的唯一信息窗口,对互感器校验仪的定期检定或校准是保障互感器检定装置准确度的重要环节。省计量院电子所接到比对任务后,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开展计量比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真实客观报送了比对结果。   计量比对是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参加本次比对,证明安徽省计量院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在计量标准、环境条件、人员水平、检定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满足量值传递要求,能够为地市计量所、各级供电公司的互感器校验仪提供准确可靠的溯源保障。
  • 浙江省计量院完成互感器校验仪国家计量比对任务
    近日,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下,省计量院作为主导实验室克服疫情期间计量比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2021年度全国互感器校验计量比对项目。这是全国首次由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主导承担的互感器校验仪领域计量比对,全国各省(市)、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20家参加比对。   互感器校验仪是互感器检定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感器检定或校准过程中的唯一信息窗口,对互感器校验仪的定期检定校准是保障互感器检定装置准确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考核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标准的可靠性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科学评估互感器校验仪的计量溯源体系,可以全面掌握全国各省(市)计量技术机构的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对JJG169-2010《互感器校验仪》执行情况和检定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确保全国互感器校验仪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和统一。   目前,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分为电工型检定装置和电子型检定装置两种类型,由于电工型和电子型检定装置不同的设计原理,作为主导实验室,省计量院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科学设计比对路线,充分讨论比对实施方案,克服不同参比实验室检定装置在比对过程中的兼容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比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计量比对采用的传递标准是经过特殊设计,适合对整检装置进行区间核查的1级互感器校验仪,其实际误差小于0.1%,分辨率是普通校验仪同量程的10倍。因此,每家参比实验室提供的原始数据,基本上反映了其校验仪检定装置的实际误差情况,使得满意度与原始数据有着非常清晰的对应关系。通过各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比对报告中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比对结果的分析和判定,所有21家参比实验室|En|1,比对结果均为满意。   在项目验收会上,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和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组成的专家组就项目完成情况、比对实施情况和比对总结报告等方面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导实验室高效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事项,同意通过验收,并给予较好的评审分数。在比对总结会上,省计量院作为主导实验室介绍比对项目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整体情况,总结比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领导发表致辞,对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的付出和通力合作表示充分肯定。   本次比对旨在考核计量技术机构在互感器校验仪量值传递过程中,标准器配置的合理性和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客观反映互感器校验仪量传体系的完整性,为支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555项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多项与仪器仪表相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等555项行业标准。其中,化工行业4项、石化行业8项、有色金属行业5项、建材行业3项、机械行业(含制药装备)156项、汽车行业45项、船舶行业6项、航空行业48项、轻工行业68项、纺织行业103项、包装行业6项、电子行业18项、通信行业85项。   此次批准的555项行业标准,有多项与仪器仪表相关,如压力式温度计、三转子流量计、一体式阀式孔板流量计、在线溶解氧监测仪、仪用电流互感器、澄清度测定仪等。与仪器仪表相关的整理如下: 以上化工行业标准(工程建设类)及汽车行业标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工程建设类)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含外文版)及包装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轻工行业标准(含外文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子行业标准(含外文版)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3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等3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等3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现予公告。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12月15日《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等3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名录序号编号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1JJG1187—2022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2JJG166—2022直流标准电阻器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166—1993直流标准电阻部分3JJG843—2022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843—2007非医用泄漏电流测试仪部分4JJG1188—2022医用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843—2007医用泄漏电流测试仪部分5JJG1189.3—2022测量用互感器第3部分:电力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1021—2007电力电流互感器部分6JJG1189.4—2022测量用互感器第4部分:电力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1021—2007电力电压互感器部分7JJG963—2022通信用光波长计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963—20018JJG34—2022指示表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34—2008JJG379—20099JJG99—2022砝码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99—200610JJG658—2022烘干法水分测定仪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代替JJG 658—201011JJG1036—2022电子天平检定规程2022-12-072023-06-07JJG1036—200812JJF 1996—2022瞳距仪检定装置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3JJF 1997—2022无创呼吸机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4JJF 1998—2022急救和转运呼吸机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5JJF 1999—2022转子式流速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6JJF 2000—2022环路阻抗/预期短路电流测试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7JJF 2001—2022三倍频发生器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8JJF 2002—2022激光标线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19JJF 2003—2022微惯性测量组合(MIMU)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20JJF 2004—2022医用离心机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21JJF 2005—2022多维尺寸(体积)测量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22JJF 2006—2022通信用可调谐光滤波器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23JJF 1198—2022通信用可调谐激光源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代替JJF 1198—200824JJF 1265—2022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2022-12-072023-06-07代替JJF 1265—201025JJF 1367—2022烘干法水分测定仪型式评价大纲2022-12-072023-06-07代替JJF 1367—201226JJF 2007—2022光纤端面干涉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27JJF 2008—2022梳状谱发生器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 28JJF 2009—2022半导体参数精密分析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 29JJF 2010—2022反光膜附着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 30JJF 2011—2022螺旋桨式测风仪校准规范2022-12-072023-06-07
  • 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电流互感器 年底现货大促销
    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科产品系统集成商。大量引外各种的在线、离线仪器仪表、机械设备与材料,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尤其在冶金煤矿、石油、化、环保、电子、机械、光学、通讯、科研及大专院校、疗卫生等域,与界众多专业厂家有密切合作关系。目前我公司与许多仪器仪表制厂商定有代理协议。
  • 我国开展能源计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
    我国正在对建筑供热、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涉及节能减排的若干能源计量标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这些能源计量技术是实现节能增效的基本保证。  据介绍,要实现节能减排,首先要准确掌握能源生产、输送、交接、使用各环节的真实数据。目前,我国一些用能领域的能源计量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建筑供热、太阳能电池、高压电能和油品等计量关键技术急需研究并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装置。  建筑供热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我国急需研制建立高准确度、大口径热能表检定标准装置及热能量值传递体系,这将能使供热热能节约5% 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90%以上出口,由于尚未取得国际互认的计量标准,出口产品需要到国外检测和认证,因此需要建立相关计量标准及量值溯源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我国高压电能计量存在诸多问题,采用原创性电磁式方法研制高压电能现场校准装置和计量检定装置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压电能计量问题,预计每年可以节省互感器的耗能1亿千瓦时。  为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展热水热量、太阳能光伏电池、高压电能等能源计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并推广相关的检测技术,提升对相关领域能源的计量水平。据了解,该项目完成后,我国将建立实物计量标准装置6套,建立现场校准装置8套,形成多项计量检测能力。
  • 质检总局发布《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等27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等27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其中,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掠入射X射线反射膜厚测量仪器校准规范、转速测量仪检定规程、热重分析仪检定规程等21项仪器计量技术规范在内。编号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JJG1132-2017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3-2017煤矿用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4-2017转速测量仪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5-2017热重分析仪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6-2017扭转疲劳试验机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7-2017高压相对介损及电容测试仪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8-2017煤矿用非色散红外甲烷传感器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G1139-2017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检定规程2017-2-282017-5-28JJF1609-2017余氯测定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0-2017电动、气动扭矩扳子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1-2017顶板动态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2-2017非接触式测距测速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3-2017掠入射X射线反射膜厚测量仪器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4-2017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5-2017太阳模拟器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6-2017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试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7-2017电子式互感器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8-2017绝缘油介质耗损因数及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19-2017互感器二次压降及负荷测试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20-2017电池内阻测试仪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21-2017诊断水平剂量计校准规范2017-2-282017-5-28JJF1622-2017太阳电池校准规范:光电性能2017-2-282017-5-28JJF1623-2017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型式评价大纲2017-2-282017-5-28JJF1624-2017数字称重显示器(称重指示器)型式评价大纲2017-2-282017-5-28JJF1625-2017数字式气压计型式评价大纲2017-2-282017-5-28JJG147-2017标准金属布氏硬度块检定规程2017-2-282017-8-28代替JJG147-2005JJG2064-2017气体流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2017-2-282017-8-28代替JJG2064-1990
  • 2023年5月份有601项标准将实施
    2023年5月份有601项标准将实施(可下载)我们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查询到,在2023年5月份将有601项与仪器及检测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将实施,具体数量明细如下:在5月份新实施的标准中,医药卫生占据18%,电力半导体以 15%紧随其后。食品农林牧渔相关标准有66个,包含多个食品的质量通则、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在环境环保、农林牧渔食品、化工塑料、医药卫生等行业中,多项标准是首次制定。在5月份新实施的标准中,我们从标准标题发现包含了多品类科学仪器,如:涉及色谱类仪器 、质谱仪器 、光谱仪器 、电镜;除此之外还涉及核磁共振、X射线、试剂盒仪器设备等。具体2023年5月份主要新实施的标准如下:需要相关标准的,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仪器仪表与计量标准(15个)DL/T 1044-2022 钢弦式应变计DL/T 1137-2022 钢弦式土压力计DL/T 270-2022 钢弦式位移计DL/T 1043-2022 钢弦式测缝计DL/T 1136-2022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DL/T 269-2022 钢弦式锚索测力计DL/T 1045-2022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DL/T 1134—2022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采集装置GB/T 42027-202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DB/T 90—2022 因瓦水准标尺检定规程SY/T 6679.2-2022 综合录井仪校准方法 第2部分:录井气相色谱仪GB/T 18403.1-2022 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1部分:总则GB/T 41991-2022 基于氘-氘中子俘获技术的爆炸物探测设备GB/T 41990-2022 公共安全 虹膜识别应用 采集设备GB/T 41805-2022光学元件表面疵病定量检测方法 显微散射暗场成像法农林牧渔食品标准(66个)GB/T 41699-2022 兽用生物制品外源支原体检验方法GB/T 41698-2022 鸭源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方法GB/T 42069-2022 瘦肉型猪肉质量分级GB/T 5797-2022 秦川牛GB/T 24691-2022 果蔬清洗剂GB/T 7699-2022 苎麻GB/T 6499-2022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GB/T 13786-2022 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GB/T 18888-2022 亚麻棉GB/T 12104-2022 淀粉及其衍生物术语GB/T 41900-2022 罐头食品代号GB/T 41897-2022 食品用干燥剂质量要求GB/T 41896-2022 食品用脱氧剂质量要求GB/T 41712-2022 脱氧核糖核酸酶I 酶活及杂质检测方法GB/T 21172-2022感官分析 产品颜色感官评价导则GB/T 22366-2022感官分析 方法学 采用三点强迫选择法(3-AFC)测定嗅觉、味觉和风味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GB/T 15549-2022感官分析 方法学 检测和识别气味方面评价员的入门和培训GB/T 41682-2022 食品塑料包装容器中顶空气体含量的测定 传感器法GB/T 7740-2022 天然肠衣GB/T 41726-2022 人参单体皂苷鉴定及检测方法GB/T 13212-2022 荸荠(马蹄)罐头质量通则GB/T 10786-2022 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T 25733-2022 藕粉质量通则GB/T 41829-2022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猪脱毛设备GB/T 41830-2022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家禽脱毛设备GB/T 23497-2022 鱿鱼丝质量通则GB/T 23597-2022 干紫菜质量通则GB/T 16919-2022 食用螺旋藻粉质量通则DB42/T 197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黄梅荷叶茶DB42/T 1972-2023 地理标志产品 绣林玉液DB43/T 2559-2023 油茶籽机械化烘干技术规程DB43/T 2545-2023 箭叶淫羊藿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544-2023 木荷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DB43/T 2543-2023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3/T 2542-2023 杉木速生丰产林DB36/T 1702-2022 茄果类蔬菜大棚基质育苗技术规程DB36/T 1701-2022 翘嘴鲌人工繁殖技术规程DB36/T 1703-2022 一年二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700-2022 翘嘴鲌池塘养殖技术规程DB36/T 1699-2022 辣椒抗灰霉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程DB36/T 1697-2022 加工用南酸枣鲜果质量等级DB36/T 1698-2022 菊花病毒病防治技术规程DB36/T 1696-2022 地理标志产品 万载南酸枣糕DB36/T 1695-2022 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DB36/T 1694-2022 餐厨垃圾集约化养殖黑水虻技术规程DB32/T 4400-2022 饮用水次氯酸钠消毒技术规程DB36/T 1679-2022 稻田羽扇豆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DB36/T 1678-2022 水稻-草鱼轮作技术规范DB36/T 1677-2022 鳜苗种培育技术规程DB36/T 1676-2022 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DB36/T 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DB36/T 1674-2022 假俭草撒茎种植技术规程DB36/T 1673-2022 脚板薯田间越冬保种技术规程DB36/T 1672-2022 莲鳖鱼综合种养技术规程DB36/T 1671-2022 峡江水牛种牛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670-2022 峡江水牛DB42/T 210-2022 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GB/T 19113-2022 桑蚕鲜茧分级 茧层量法GB/T 41729-2022 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GB/T 41728-2022 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GB/T 41727-2022 农用微生物菌剂功能评价技术规程DB36/T 1680-2022 赣南藏香猪商品猪生产技术规程DB36/T 1681-2022 赣杂棉0906直播栽培技术规程NB/T 11039-2022 畜禽养殖场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规范GB/T 41713-2022 木屑及木屑棒GB/T 41902-2022 哺乳装环境环保标准(19个)GB/T 41685-2022 小麦安全生产的土壤镉、铅、铬、汞、砷阈值HJ 1285-2023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1284-2023 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HJ 177-202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 1283-2023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生物堆HJ 1282-2023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固化/稳定化HJ 1281-2023 玻璃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1280-2023 炼焦化学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1279-2023 钛白粉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1278-2023 陶瓷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1277-2023 氮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GB/T 41689-2022 土壤质量 土壤样品直接提取DNA的方法SY/T 5329-202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DB36/T 1689-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GB/T 41766-2022气象气球DB34/ 4362-2023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T 1691-2022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DB36/T 1690-2022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GB/T 3836.36-2022爆炸性环境 第36部分:控制防爆设备潜在点燃源的电气安全装置医药卫生标准(107个)GB/Z 40158-2022 产业帮扶 种植类中药材项目运营管理指南GB/T 42067-2022 水溶性生物降解医用织物包装膜袋GB/T 42071-2022 疫病控制中扑杀动物的福利准则GB/T 42070-2022 仔猪泄泻中兽医辨证论治GB/T 19258.1-2022 杀菌用紫外辐射源 第1部分:低气压汞蒸气放电灯GB/T 41799-202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杂质检测方法GB/T 21919-2022 检验医学 运行参考测量程序的校准实验室的能力要求GB/T 42060-2022 医学实验室 样品采集、运送、接收和处理的要求GB/T 41844-2022 DNA检验用产品人源性污染防控规范GB/T 16886.6-202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4-202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T 23101.6-2022 外科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 第6部分:粉末GB/T 19335-2022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 通用技术条件GB/T 41428.1-2022 外科植入物 骨关节假体 第1部分:基于膝关节CT数据生成参数化3D骨模型的流程GB/T 16886.1-202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 9706.225-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5部分:心电图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T 41786-2022公共安全 生物特征识别 术语GB 9706.224-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8-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8部分:内窥镜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36-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6部分:体外引发碎石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3-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3部分:麻醉工作站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及高频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T 40672-2021 临床实验室检验 抗菌剂敏感试验脱水MH琼脂和肉汤可接受批标准GB/T 19634-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9706.226-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6部分:脑电图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27-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7部分:心电监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9-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9部分:婴儿培养箱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6-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6部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29-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9部分:放射治疗模拟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8-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8部分:能量为10kV至1MV 治疗X射线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39-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9部分:腹膜透析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65-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5部分:口内成像牙科X射线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43-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3部分:介入操作X射线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1部分:γ射束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103-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1-3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的辐射防护GB 9706.244-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4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45-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5部分:乳腺X射线摄影设备和乳腺摄影立体定位装置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28-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8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7-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7部分:自动控制式近距离治疗后装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54-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4部分:X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部分:能量为1MeV至50MeV电子加速器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60-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0部分:牙科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63-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3部分: 口外成像牙科X射线机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5-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部分:超声理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6-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部分:微波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03-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部分:短波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GB 9706.237-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7部分: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 9706.212-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2部分:重症护理呼吸机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WS/T 807—2022 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WS/T 806—2022 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基本技术标准WS/T 805—2022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WS/T 804—2022 临床化学检验基本技术标准YY/T 0482-2022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主要图像质量参数的测定YY/T 1830-2022 电动气压止血仪YY/T 0795-2022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条件YY/T 0740-2022 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YY/T 1831-2021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YY/T 1828-2021 抗缪勒管激素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YY/T 1820-2021 特异性抗核抗体IgG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YY/T 1801-2021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检测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法)YY/T 1791-2021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检测试剂盒(发光免疫分析法)YY/T 1789.2-2021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性能评价方法 第2部分:正确度YY/T 1784-2021 血气分析仪YY/T 1747-2021 神经血管植入物 颅内动脉支架YY/T 1180-202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YY/T 0701-2021 血液分析仪用校准物YY/T 1804-2021 麻醉和呼吸设备 用于测量人体时间用力呼气量的肺量计YY 9706.269-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9部分:氧气浓缩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6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62部分:高强度超声治疗(HITU)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57-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7部分:治疗、诊断、监测和整形/医疗美容使用的非激光光源设备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专用要求YY 9706.25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0部分:婴儿光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4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0部分:肌电及诱发反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35-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5部分:医用毯、垫或床垫式加热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33-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3部分:医疗诊断用磁共振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2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20部分:婴儿转运培养箱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21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2-10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YY 9706.11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12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预期在紧急医疗服务环境中使用的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要求YY 9706.111-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1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在家庭护理环境中使用的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要求YY/T 9706.110-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10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生理闭环控制器开发要求YY 9706.108-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8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通用要求,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的测试和指南YY/T 9706.106-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6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可用性YY 9706.102-202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YY/T 1743-2021 麻醉和呼吸设备 雾化系统和组件YY/T 1120—2021 牙科学 口腔灯YY/T 0868—2021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YY 0838—2021 微波热凝设备YY/T 0696—2021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YY/T 0636.3—2021 医用吸引设备 第3部分:以真空或正压源为动力的吸引设备YY/T 0636.1—2021 医用吸引设备 第1部分:电动吸引设备YY/T 0061—2021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YY 9706.241- 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1部分:手术无影灯和诊断用照明灯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DB42/T 1961-2023 中药材 百部(对叶百部)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960-2023 中药材 半夏大棚生产技术规程DB14/T 2639—202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山西健康码管理规范DB14/T 2638 —2023 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管理规范DB43/T 2561-2023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DB36/T 1687-2022 医疗卫生机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DB32/T 4401-2022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标准DB36/T 1662-2022 量子点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评价技术规范GB/T 41815.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2部分:数据格式GB/T 26237.15-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5部分:掌纹图像数据GB/T 29268.6-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 第6部分:运行评价的测试方法GB/T 41814.1-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校准、增强和融合数据 第1部分:融合信息格式GB/T 41815.1-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1部分:框架GB/T 29268.5-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 第5部分:访问控制场景与分级机制WS/T 4812-2022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石油天然气标准(66个)SY/T 7676-2022 天然气 水合物生成温度的测定 模拟法SY/T 7675-2022 天然气 水露点和烃露点的测定 偏振光冷镜法SY/T 6899-2022 天然气 水露点的测定 电容法SY/T 5141-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离心涡轮液力变矩器SY/T 7674-202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用结构钢锻件SY/T 5059-202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SY/T 6347-202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柱减震器及液力推进器SY/T 5715-2022石油天然气工业用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镍基合金铸件SY/T 7673-2022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潜油电动螺杆泵机组SY/T 7672-2022油气勘探开发专业软件接口规范SY/T 7671-2022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SY/T 7670-2022油气行业北斗应用技术规范SY/T 6503-2022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SY/T 6320-2022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程SY/T 6985-2022海上石油设施助航标志SY/T 7668-2022石油钻井安全监督规范SY/T 6307-2022浅海钻井安全规程SY/T 6353-2022油气田变电站(所)安全管理规程SY/T 6321-2022浅海采油与井下作业安全规程SY/T 6360-2022油田注聚合物、碱液、表面活性剂安全规程SY/T 6345-2022海洋石油作业人员安全资格SY/T 6634-2022滩海陆岸石油作业安全规程SY/T 6346-2022浅海移动式平台拖带与系泊安全规范SY/T 6284-2022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SY/T 7028-2022钻(修)井井架逃生装置安全规范SY/T 6676-2022钻井液密度计校准方法SY/T 6677-2022钻井液固相含量测定仪校准方法SY/T 7667-202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自动计量系统技术要求SY/T 7666-2022油气管道缺陷修复用B型套筒SY/T 7318.2-2022油气输送管特殊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单边缺口拉伸试验SY/T 6662.1-2022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非金属复合管 第1部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SY/T 7665-2022钻杆内表面合金镀层技术条件SY/T 7027-2022海洋隔水管系统用钢管SY/T 6354-2022稠油注汽热力开采安全技术规程SY/T 7042-2022基于应变设计地区油气管道用直缝埋弧焊钢管SY/T 6151-2022钢质管道金属损失缺陷评价方法SY/T 6826-2022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SY/T 7664-2022油气管道站场完整性管理体系 要求SY/T 5504.5-2022油井水泥外加剂评价方法 第5部分:防气窜剂SY/T 5091-2022钻井液用降粘剂 磺化栲胶SY/T 5504.6-2022油井水泥外加剂评价方法 第6部分:减轻剂SY/T 6098-2022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5387-2022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规范SY/T 6511-2022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规范SY/T 6102-2022油田开发监测及资料录取规范SY/T 6172-2022油田试井技术规范SY/T 7663-2022天然气单质硫含量测定方法SY/T 7662-2022固体有机质及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SY/T 5777-2022原油及岩石中油水核磁共振分析方法SY/T 7661-2022泥页岩含油量热解分析方法SY/T 6687-2022井中电磁勘探技术规程NB/T 14020.3-2022页岩气 工具设备 第3部分:趾端压裂滑套NB/T 14004.4-2022页岩气 固井工程 第4部分:水泥环密封性评价方法NB/T 14002.4-2022页岩气 储层改造 第4部分:水平井泵送桥塞-射孔联作技术推荐作法NB/T 14002.3-2022页岩气 储层改造 第3部分:压裂返排液回收和处理方法NB/T 14002.1-2022页岩气 储层改造 第1部分:压裂设计规范NB/T 11050-2022页岩气 页岩人工裂缝应力敏感性测试方法NB/T 11049-2022页岩气 水平井地质跟踪评价技术规范NB/T 11048-2022页岩气 开发项目后评价规范NB/T 11047-2022页岩气 开发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NB/T 11046-2022页岩气 开发经济效益评价规范NB/T 11045.1-2022页岩气 排采工艺技术规范 第1部分:导则GB/T 42028-2022面向陆上油气生产的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DB43/T 2541-2023矿山应急救援大直径钻井施工安全技术规程NB/T 11044-2022页岩数字岩心处理与分析技术规范NB/T 11043-2022页岩气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冶金地质矿产标准(35个)GB/T 41763-2022 双辊铸轧热轧薄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21182-2022 硬质合金废料GB/T 15546-2022 冶金轧辊术语GB/T 1499.3-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T 24186-2022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和钢带GB/T 28905-2022 建筑用低屈服强度钢板GB/T 2102-2022 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GB/T 9797-2022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镍、镍+铬、铜+镍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41750-2022 钛及钛合金方形和矩形管材GB/T 712-2022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GB/T 41736-2022 高体积分数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GB/T 3621-2022 钛及钛合金板材GB/T 24181-2022 金刚石焊接锯片基体用钢GB/T 6983-2022 电磁纯铁GB/T 17396-2022 液压支柱用热轧无缝钢管GB/T 16825.1-2022 金属材料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与校准 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 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GB/T 41883-2022 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钽及钽合金GB/T 41882-2022 增材制造用铜及铜合金粉GB/T 25080-2022 超导用铌-钛(Nb-Ti)合金棒坯和棒材规范GB/T 21352-2022 地下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GB/T 35598-2022硼硅酸盐玻璃压制耐热器具GB/T 41662-2022高能射线探测及成像材料用碲锌镉多晶GB/T 35596-2022硼硅酸盐玻璃吹制耐热器具DB/T 93.2—2022活动断层探查 成果报告编写规则 第2部分:项目总报告DB/T 93.1—2022活动断层探查 成果报告编写规则 第1部分:基本规定SY/T 7660-2022陆上纵波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SY/T 7003-2022海底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SY/T 6246-2022可控震源使用技术规范SY/T 7659-2022模拟地震检波器性能测试与评价规范SY/T 6749-2022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DB43/T 2563-2023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勘察规范DB/T 92—2022活动断层探查 钻探DB/T 89—2022地震台网运行规范 强震动观测DB/T 88—2022地震台网运行规范 地倾斜和地应变观测DB32/T 4397-2022 钢筋混凝土桩中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化工塑料标准(29个)GB/T 41720-2022 热收缩氯化聚烯烃管GB/T 41719-2022 热收缩隔油管GB/T 41827-2022 土工用聚烯烃渗排水网状管GB/T 41792-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冷裂温度的测定GB/T 41794-2022 土工合成材料 聚烯烃土工膜耐应力开裂性能的评价 切口恒定拉伸负荷法GB/T 41793-2022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潜在酚黄变的测定GB/T 4179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无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材GB/T 1038.2-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等压法GB/T 1038.1-2022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差压法GB/T 23661-2022 建筑用橡胶结构密封垫GB/T 23662-2022 混凝土路段伸缩缝用橡胶密封件GB/T 6488-2022 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GB/T 24797.2-2022 橡胶包装用薄膜 第2部分:天然橡胶GB/T 41876-2022 粘结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GB/T 41874-2022 塑料 聚苯醚(PPE)树脂GB/T 41875-2022 无缝薄壁钼管GB/T 41873-2022 塑料 聚醚醚酮(PEEK)树脂GB/T 10824-2022 充气轮胎轮辋实心轮胎技术规范GB/T 16623-2022 压配式实心轮胎技术规范GB/T 8146-2022松香试验方法GB/T 4734-2022日用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GB/T 41757-2022六氟环氧丙烷GB/T 2794-2022胶黏剂黏度的测定GB/T 41881-2022电子级硫酸GB/T 25814-2022三聚氯氰GB/T 41828-2022洗涤用品原料健康风险评估导则GB/T 41707-2022常温铜系脱砷剂GB/T 39141.3-2022无机和蓝宝石手表玻璃 第3部分:定性标准和试验方法GB/T 39380.2-2022 喷水灭火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件轻工纺织标准(11个)GB/T 40905.2-2022 纺织品 山羊绒、绵羊毛、其他特种动物纤维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 第2部分:扫描电镜法GB/T 41788-2022 多功能针织产品GB/T 41710-20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41683-20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秋水仙胺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6699-2022考试用圆珠笔GB/T 26698-2022考试用铅笔和涂卡专用笔GB/T 3903.8-2022鞋类 内底试验方法 层间剥离强度GB/T 3903.32-2022鞋类 内底试验方法 缝合撕破力GB/T 3903.29-2022鞋类 外底试验方法 剖层撕裂强度和层间剥离强度GB/T 26704-2022铅笔GB/T 11047.2-2022 纺织品 织物勾丝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第2部分:滚箱法电力半导体标准(90个)GB/T 18216.6-2022 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6部分:TT、TN和IT系统中剩余电流装置(RCD)的有效性GB/T 38659.4-2022 电磁兼容 风险评估 第4部分:系统风险分析方法GB/T 41718-2022 核电厂关键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导则GB/T 38659.3-2022 电磁兼容 风险评估 第3部分:设备风险分析方法GB/T 18663.5-2022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第5部分:机箱、插箱和插件的地震试验GB/T 18663.4-2022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第4部分:模数机柜的性能等级组合GB/T 32877-2022 变频器供电交流电动机确定损耗和效率的特定试验方法GB/T 20840.14-2022 互感器 第14部分: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B/T 13542.5-2022 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5部分:双轴定向聚萘酯薄膜GB/T 20840.15-2022 互感器 第15部分:直流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B/T 41986-2022 全钒液流电池 设计导则GB/Z 42004-2022 确定电气设备(每相额定电流小于或等于75A)骚扰特性用的参考阻抗和公用供电网络阻抗的考虑GB/T 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GB/T 37141.1-2022 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紫外线成像检测导则 第1部分:变电站GB/T 41824-2022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用金属材料质量管理规范GB/T 41823-2022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用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范GB/T 41785-2022 磁光电混合存储系统通用规范GB/T 18268.32-2022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32部分:安全相关系统和预期执行安全相关功能(功能安全)设备的抗扰度要求 特定电磁环境的工业应用GB/T 18268.31-2022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31部分:安全相关系统和预期执行安全相关功能(功能安全)设备的抗扰度要求 一般工业应用GB/T 18216.10-2022 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10部分:用于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的组合测量设备GB/T 13870.1-2022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 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 28567-2022 电线电缆专用设备技术要求GB/T 41789-2022 智能家用电器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41787.1-2022 室内LED照明设备天花板安装接口 第1部分:机械接口和电气接口规范GB/T 22766.1-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售后服务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4825-2022 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 性能规范GB/T 41742-2022 光电器件用低温封接玻璃GB/T 41744-2022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基板玻璃GB/T 42020-2022 实验室电源特性的测量规范GB/T 42006-2022 高原光伏发电设备检验规范GB/T 41985-2022 230MeV~25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GB/T 42009-2022 滤波器用高压交流断路器GB/T 41995-2022 并网型微电网运行特性评价技术规范GB/T 42008-2022 试验用变频电源通用规范GB/T 41992-2022 太阳能热发电站运行指标评价导则GB/T 1094.10-2022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声级测定GB/T 25292-2022 船用直流电机技术条件GB/T 14048.22-202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7-4部分:辅助器件 铜导体的PCB接线端子排GB/T 26866-2022 电力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GB/T 2099.3-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2-5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GB/T 30370-2022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GB/T 14048.23-202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9-1部分:电弧故障主动抑制系统 灭弧电器GB/T 5169.47-2022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47部分:与低压电工产品起燃和着火概率相关的电功率和能量分级导则GB/T 41913-2022 陀螺电机通用技术规范GB/Z 41909-202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及其成套设备的EMC评估GB/T 41911-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工频过电压保护电器(POP)GB/T 5169.31-2022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31部分:火焰表面蔓延 总则GB/T 5169.44-2022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44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着火危险评定GB/T 17285-2022 电气设备电源特性的标记 安全要求GB/T 4728.10-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0部分:电信:传输GB/T 4728.13-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3部分:模拟元件GB/T 4728.6-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6部分:电能的发生与转换GB/T 4728.8-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8部分:测量仪表、灯和信号器件GB/T 4728.9-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9部分:电信:交换和外围设备GB/T 4728.12-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2部分:二进制逻辑元件GB/T 42125.19-2022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9部分:电动控制阀门执行器的特殊要求GB/T 18404-2022 铠装热电偶电缆及铠装热电偶GB/T 41717-2022 核电厂老化管理与寿命管理术语GB/T 997-2022 旋转电机结构型式、安装型式及接线盒位置的分类(IM代码)GB/T 21205-2022 旋转电机 修理、检修和修复GB/T 28879-2022 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GB/T 41640-2022 临界电流测量 第二代高温超导长带临界电流及其沿长度方向均匀性测量GB/Z 41912-202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嵌入式软件开发指南GB/T 17472-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规范GB/T 5169.19-2022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9部分:非正常热 模压应力释放变形试验GB/T 4728.11-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1部分:建筑安装平面布置图GB/T 4728.7-2022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7部分:开关、控制和保护器件GB/T 3836.16-2022 爆炸性环境 第16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GB/T 2900.19-2022 电工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T 42064-2022 普通照明用设备 闪烁特性 光闪烁计测试法DB/T 91—2022 直流地电阻率仪检测规范NB/T 10995-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高速轴联轴器技术规范NB/T 10994-202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外平台起重设备规范NB/T 10993-2022 风力发电机组 焊接机架NB/T 10992-2022 风力发电机组 发电量评估折减系数取值方法NB/T 10991-2022 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升降机NB/T 10990-202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防腐设计要求NB/T 10989-202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防腐设计要求NB/T 10988-202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基础附属构件设计要求NB/T 10987-2022 风力发电机组 叶片气动组件规范DB14/T 2637—2023 火力发电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管理指南DB43/T 2556-2023 供用电及信息系统隔离式防雷技术要求DB43/T 2555-2023 供用电及信息系统隔离式防雷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DB43/T 2553-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簇恒流充电时间检测技术规范DB43/T 2552-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箱极化电阻检测技术规范DB43/T 2551-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箱极化电容检测技术规范GB/T 20626.3-2022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GB/T 42125.10-2022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0部分:绝缘电阻测量和介电强度试验设备的特殊要求DB43/T 2550-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箱欧姆内阻检测技术规范能源标准(18个)NB/T 11030—2022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通用要求NB/T 11029—2022 煤矿瓦斯蓄热式氧化炉烟气烘干煤泥技术规范NB/T 11028—2022 煤矿井下废弃瓦斯抽采钻孔封闭技术规范NB/T 11027—2022 煤矿防突预测图绘制规范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NB/T 11040-2022 家用空气源直膨式地暖热泵机组NB/T 11041-202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置式零冷水系统技术条件NB/T 11042-2022 清洁采暖炉具系统安装验收规范NB/T 11037-2022 建筑构件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通用要求NB/T 11036-2022 太阳能联供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B/T 11035-2022 家用真空集热管储水型太阳能热水系统NB/T 11034-2022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现场检测和评价方法DB43/T 2549-2023 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T 35031.4-2022 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 第4部分:主站与网关信息交互规范GB/T 35031.302-2022 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 第3-2部分:子系统接口网关数据配置GB/T 41822-2022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DB37/ 5026-20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41779-2022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效测试方法机械车辆标准(34个)GB/T 42005.2-2022 轨道交通 储能式电车 第2部分:地面充电系统GB/T 42005.1-2022 轨道交通 储能式电车 第1部分:电容式储能电源GB/T 18804-2022 运输工具类型代码GB/T 41994-2022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 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GB/T 18801-2022 空气净化器GB/T 7725-2022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 41771.5-2022 现场设备集成 第5部分:信息模型GB/T 41771.4-2022 现场设备集成 第4部分:包GB/T 41798-2022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GB/T 41796-2022商用车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8386.2-2022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2部分:重型商用车辆GB/T 41722-2022 道路车辆 侧风敏感性 风机输入开环试验方法GB/T 23920-2022 低速汽车 最高车速测定方法GB/T 9239.23-2022 机械振动 转子平衡 第23部分:平衡机测量工位的防护罩和其他保护措施GB/T 41997.2-2022 机械电气安全 基于视觉的电敏保护设备 第2部分:采用参考模式的视觉保护器件特殊要求GB/T 41997.1-2022 机械电气安全 基于视觉的电敏保护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 41998-2022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无线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T 41997.3-2022 机械电气安全 基于视觉的电敏保护设备 第3部分:采用立体视觉保护器件特殊要求GB/T 13749-2022 冲击式打桩机 安全操作规程GB/T 23929-2022 低速汽车 驱动桥GB/T 41851-2022 饲料机械 安全设计要求GB/T 20178-2022 土方机械 机器安全标签 通则GB/T 41901.2-2022 道路车辆 网联车辆方法论 第2部分:设计导则GB/T 41901.1-2022 道路车辆 网联车辆方法论 第1部分:通用信息GB/T 17258-2022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GB/T 41676-2022 起重机 设计通则 锻钢吊钩的极限状态和能力验证GB/T 19910-2022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修理技术要求DB43/T 2560-2023 北斗农业机械作业监测系统GB/T 41765-2022碳化硅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GB/T 13871.1-2022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第1部分:尺寸和公差SY/T 6279-2022大型设备吊装安全规程GB/T 41761-2022湿法脱硫系统耐蚀材料全生命周期技术要求GB/T 41759-2022接地网降阻材料用缓蚀剂技术规范GB/T 41641-2022力学性能测量 REBCO带材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其他标准(111个)GB/T 41988-2022公共安全 虹膜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GB/T 41989-2022公共安全 虹膜识别应用 算法评测方法GB/Z 41820-2022公众电信网 远程医疗系统技术要求GB/T 41819-2022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GB/T 41818-2022信息技术 大数据 面向分析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要求GB/T 41813.2-2022信息技术 智能语音交互测试方法 第2部分:语义理解GB/T 32561.5-2022红外光学硫系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GB/T 41817-2022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工程指南GB/T 26332.5-2022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5部分:减反射膜基本要求GB/T 28827.7-2022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7部分:成本度量规范GB/T 41816-2022物联网 面向智能燃气表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技术规范GB/T 28826.4-2022信息技术 公用生物特征识别交换格式框架 第4部分:安全块格式规范GB/T 34680.5-2022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5部分:交通GB/T 26237.10-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0部分:手形轮廓数据GB/T 14916-2022识别卡 物理特性GB/T 26237.1-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GB/T 28827.1-2022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41810-2022物联网标识体系 对象标识符编码与存储要求GB/T 41807-2022信息安全技术 声纹识别数据安全要求GB/T 41806-2022信息安全技术 基因识别数据安全要求GB/T 40694.5-2022信息技术 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图示、图标和符号 第5部分:人脸应用GB/T 40694.9-2022信息技术 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图示、图标和符号 第9部分:血管应用GB/T 41801.3-2022信息技术 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第3部分:逻辑信息交换机制GB/T 41801.2-2022信息技术 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第2部分:物理特性GB/T 41804-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性能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GB/T 41803.1-2022信息技术 社会保障卡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41802-2022信息技术 验证码程序要求GB/T 25068.3-2022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 第3部分:面向网络接入场景的威胁、设计技术和控制GB/T 41800-2022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爆炸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B/T 41801.1-2022信息技术 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28827.8-2022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8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要求GB/T 41797-2022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41795-2022质量技术基础 信息资源数据规范GB/T 26540-2022墙体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复合保温板GB/T 12085.11-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长霉GB/T 12085.4-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盐雾GB/T 12085.20-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20部分:含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湿空气GB/T 12085.14-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露、霜、冰GB/T 12085.9-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9部分:太阳辐射与风化GB/T 12085.17-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7部分:污染、太阳辐射综合试验GB/T 12085.8-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8部分:高内压、低内压、浸没GB/T 12085.22-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22部分: 低温、高温或温度变化与碰撞或随机振动综合试验GB/T 12085.2-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GB/T 12085.23-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23部分:低压与低温、大气温度、高温或湿热综合试验GB/T 12085.7-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7部分:滴水、淋雨GB/T 12085.6-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6部分:砂尘GB/T 41773-2022信息安全技术 步态识别数据安全要求GB/T 12085.12-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污染GB/T 12085.3-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GB/T 25068.4-2022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 第4部分:使用安全网关的网间通信安全保护GB/T 4177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 41703-2022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安装、验收规范GB/T 41702-2022原位生成纳米颗粒增强6000系铝基复合材料挤压材GB/T 13833-2022纤维用亚麻 原茎和雨露干茎GB/T 12085.1-2022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GB/T 23031.1-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3022-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生产设备运行管理规范GB/T 2305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GB/T 42065-2022绿色产品评价 厨卫五金产品GB/T 42026-2022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GB/T 42018-2022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平台计算资源规范GB/T 42016-2022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音视频服务数据安全要求GB/T 42017-2022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预约汽车服务数据安全要求GB/T 42012-2022信息安全技术 即时通信服务数据安全要求GB/T 32561.4-2022红外光学硫系玻璃测试方法 第4部分:光吸收系数GB/T 26332.7-2022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7部分:中性分束膜基本要求GB/T 9771.7-2022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GB/T 42030-2022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读写器应用编程接口GB/T 42025-2022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B/T 26332.6-2022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6部分:反射膜基本要求GB/T 42019-2022基于时间敏感技术的宽带工业总线AUTBUS 系统架构与通信规范GB/T 40694.4-2022信息技术 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图示、图标和符号 第4部分:指纹应用GB/T 3883.215-2022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 第215部分:手持式搅拌器的专用要求GB/T 41993-2022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声音信号装置GB/T 41999-2022港口岸电设施术语GB/T 41987-2022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 防假体呈现攻击测试方法GB/T 20001.11-2022标准编写规则 第11部分:管理体系标准GB/T 3836.21-2022爆炸性环境 第21部分:防爆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GB/T 3836.11-2022爆炸性环境 第11部分:气体和蒸气物质特性分类 试验方法和数据GB/T 18369-2022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 41915-2022纳米技术 MTS法测定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GB/T 41914.1-2022微细气泡技术 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 第1部分:术语GB/T 41917-2022纳米技术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检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产生的活性氧(ROS)GB/T 41869.2-2022光学和光子学 微透镜阵列 第2部分:波前像差的测试方法GB/T 26332.8-2022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8部分:激光光学薄膜基本要求GB/T 41866.1-2022系统与软件工程 信息技术项目绩效基准度量框架 第1部分:概念和定义GB/T 19892.4-2022批控制 第4部分:批生产记录GB/T 19892.3-2022批控制 第3部分:通用和现场处方模型及表述GB/T 20446-2022木线条GB/T 26899-2022结构用集成材GB/Z 42023.2-2022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靠性 第2部分:系统可靠性GB/T 24312-2022水泥刨花板GB/T 23825-2022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测定 气体分析法GB/T 13982-2022反射和透射放映银幕GB/T 41690-2022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 手工法GB/T 21109.1-2022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第1部分:框架、定义、系统、硬件和应用编程要求GB/T 20808-2022纸巾SY/T 7669-2022气溶胶灭火系统技术规范DB43/T 2558-2023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DB43/T 2557-2023160km/h短定子磁浮交通设计技术要求DB43/T 2554-2023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体检技术规范DB43/T 923-2023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管理规范DB43/T 922-2023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DB42/T 1948-2023预拌混凝土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DB42/T 1947-2023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DB32/ 4418-2022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32/T 4416-202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B36/T 1693-2022公路桥梁支座更换技术规程DB36/T 1692-2022公路桥梁纤维复材加固设计规程DB36/T 1686-2022人民防空指挥工程维护管理规范DB32/T 4396-2022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如您需要标准的解决方案或标准解读,请移步“行业应用 ”栏目,里面有最新的物质检测方法,有各个行业的标准解读案例。Get√小技巧:在仪器信息网APP里,可以免费下载上述标准→↓ 扫码到APP免费下载 目前仪器信息网资料库有近80万篇资料,内容涉及检测标准、物质检测方法/仪器应用、仪器操作/仪器维护维修手册、色谱/质谱/光谱等谱图。资料库每月有20多万人访问,上万人下载资料,诚邀您分享手头上的资源,与人分享于己留香!
  • 浙江省计量院预算3485万元采购显微CT、试验机、试验箱等仪器设备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并经国家总局授权的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浙江省科技厅重点扶植科研院所之一。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备资产超过3亿元。下设电能计量研究所、流量计量研究所、热工计量研究所、力学计量研究所、长度与精密测量研究所、信息与电磁计量研究所、交通与声学计量研究所、医学与电离辐射计量研究所、生物与化学计量研究所。可对长度、力学、热工、电磁、无线电、声学、时间频率、化学、光学、电离辐射等领域计量器具及参数进行检定、校准和全性能检测。为进一步展开工作,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于近日公布了一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采购品目涉及500kV高压计量装置、1800kV冲击耐压试验装置、淋雨试验装置、疲劳试验机、显微CT、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装置、环境试验箱等,预算金额相加达3485万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2年7月。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022年7月仪器设备采购意向序号项目名称预算金额需求概况1220kV电力用测量互感器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建设1900万元包括500kV工频串联谐振装置、局部放电测量系统、电压互感器综合试验装置、500kV高压计量装置、1800kV冲击耐压试验装置、淋雨试验装置、耐压测试集成装置、短路承受能力试验装置、电流互感器综合试验装置、组合互感器检定装置、绝缘油性能综合试验装置、互感器密封性能及测量装置、互感器压力测量装置、气体露点仪、沙尘试验箱、弹簧冲击锤、宽频功率标准测量系统、高压安全综合测试系统、高压电量多参数量传标准、宽频互感器检定装置、宽量程互感器检定装置、直流互感器误差检定装置等。2疲劳试验机250万元准确度等级1级疲劳试验机1套,用于驮预应力钢材的检测。3显微CT550万元1.微焦点尺寸:≤2μm;2.像素尺寸:≤75μm;3.像素数:≥2048*2048。满足JJF 1596-2016要求。4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装置405万元建立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装置,xyz向力准确度等级0.3级,x/y/z向力矩量程(50-5000)Nm,准确度等级0.3级。5环境试验箱及实验室改造100万元用于对气体分析仪类仪器计量性能进行测试时提供额定温度工作条件,由于在气体分析仪的测试过程会排放出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气体,需购置具有通风功能的环境试验箱和对实验室进行改造。6体积管油流量标准装置280万元主要用于对油库贸易结算用容积式流量计、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检定,优先采用体积管作为主标准器。
  •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计量标准仪器室完成升级改造
    4月17日,计量中心电能计量标准和仪器仪表室完成升级改造。为了提升计量标准精益化管理水平,计量中心计量标准在设备主人制管控基础上完成硬件设施升级改造,为计量授权和检定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计量标准是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仪器,计量标准考核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利用该标准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每一个标准被考核的内容包含了建立目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主要技术指标、量值溯源传递框图、稳定性、重复性、不确定度评价和校准结果验证等几大部分,而计量标准要使上述项目全部符合考核要求,对装置、环境和设备人员管控的实践操作都应有必要条件,此次标准室升级严格按照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的环境条件,并参照工器具室为原型进行改造,经过改造后该标准室主要放置计量标准器具和仪器仪表设备共计34台,其中标准电能表4台、标准互感器24台、仪器仪表6台,档案制度齐全,标准陈列清晰,为中心计量标准设备主人制日常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后期标准室会逐步完善溯源到期提醒设备,为计量标准设备主人制精益化管理的提升奠定硬件基础,确保在用标准的计量特性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为计量资产检定工作开展的法定性、可行性、准确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 重点分析仪器测试技术标准项目专家组成立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2月5日,北京中苑宾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ldquo 协会&rdquo )《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专家组成立大会召开。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渝英女士主持,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先生到会并致辞,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作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项目:《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情况介绍。本次会议共有行业专家和专业生产厂商代表近50人到会。  协会张渝英秘书长  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  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为到会代表作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项目:《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情况介绍。首先介绍了2009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中5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1)标准体系研究及建立,(2)开展质谱及质谱联用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 ,(3)开展原子荧光光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 ,(4)以紫外/可见光谱仪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5)分析仪器数据格式标准及通用接口标准研究。该项目已经提交了11份研究报告,提交了4项国家标准草案,并已获得国标委立项。  协会汪正范研究员  报告中还介绍了2013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中8个子项目的立项内容、承担单位、具体的考核指标。8个子项目是: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质谱性能测试方法研究、&ldquo 液相色谱仪&rdquo 的性能测试方法研究、原子荧光光谱与液相色谱联用仪的性能测试方法、基于紫外可见光谱仪的快速检测仪器性能测试方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用空心阴极灯性能测试方法、离子色谱柱性能测试方法、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数据格式。  为更好地完成2013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特别对项目组织形式加以规范:  (1)项目的承担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项目负责人:张渝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3)项目办公室:汪正范、尹碧桃、赵羽  (3)按项目课题成立7个课题组,各课题承担单位成立工作组,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  (4)各课题承担单位成立专家组,指导工作  大会宣布成立7个课题组,8个课题分别由下述单位承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  大会宣布成立4个项目专家组: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用空心阴极灯的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飞行时间质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离子色谱柱的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4个项目专家组共计47人,方向先生为项目组专家现场颁发聘书。  方向副主任为项目组专家颁发聘书  各课题组随后召开小组讨论会。会议中,讨论气氛热烈,通过讨论基本明确小组今后的工作内容和方向,初步拟定项目内分析仪器性能测试的项目,明确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任务和规范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形式。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小组讨论会小组讨论会小组讨论会
  • 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会暨第三届全国电镜维护管理与教学论坛第二轮通知
    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会暨第三届全国电镜维护管理与教学论坛(线上会议)第二轮通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各行各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普及和提高行业标准化程度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规范生产行为、促进生产协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指标之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着我国微束分析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宣传、贯彻、推广等任务,旨在为行业技术制定标准和提供技术指导。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作为人类直接观察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抗疫科研工作中,冷冻电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以电镜为代表的大型科学仪器的持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对电镜的相关操作、制样、维护、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且随着国家对大型仪器共享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单位也在积极地开展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目前,虽然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电镜技术普及教育委员会、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开封市科技局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宣贯会暨第三届全国电镜维护管理与教育教学论坛”,定于2020年11月05日-07日线上举行。届时将邀请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同时,长期从事电镜技术的一线工作者,将交流和分享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的标准化分析测试技术、电镜操作与维护方法、电镜实验室管理经验、电镜技术教育教学、电镜技术培训、实验技术创新、大型仪器共享等方面内容。届时,热烈欢迎全国微束分析和电镜工作者在网络上共襄盛会。会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20年11月05日-07日二、会议组织机构:大会主席:赵江(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杨勇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大会副主席:高灵清方蒙管铮大会秘书长:郭新勇大会副秘书长:王岩华李盛会议筹备会委员:(以姓氏拼音排序)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社会职务职务/职称1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2崔丽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省电镜学会理事长教授3丁明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电镜学会前理事长教授4范光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5方蒙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教授6高灵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所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7管铮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中国电镜显微镜博物馆馆长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副教授8郭新勇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实验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电镜显微镜博物馆副馆长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9郝雪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仪器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10洪健浙江大学农生环平台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电镜学会农林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11姬新颖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12雷建林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平台总管中国电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员13李国强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副院长教授14李吉学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中国电镜学会秘书长教授15李炎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授16刘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17刘伟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18柳得橹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教授19马洪骏河北医科大学电镜中心中国电镜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20毛骞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1孙飞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成像中心中国电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22王恒兵河南河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23王培毅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中国电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教授24王九一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分析测试学会秘书长研究员25徐元清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26杨勇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电镜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27杨箴立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校长教授28岳建伟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授29张锦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电镜学会电镜技术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研究员30张立新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31赵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微束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研究员32祝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电镜学会农林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授33邹本三电子显微学报常务副主编教授主办单位: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电镜技术普及教育委员会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协办单位:河南河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河南河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中镜科仪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科百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易测网百测网仪器信息网开封网开封日报三、会议主题(一)微束分析技术标准化(二)电镜维护及实验室管理(三)电镜教育教学及培训(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四、报名方式:方式一:登录会议官方网站“http://emmt.henufz.com”,按照要求填写信息并提交,完成报名。方式二:微信扫描本通知“附件一”中的“会议报名二维码”或关注“微束分析标准化”、“中镜科仪”微信公众号,按照要求填写信息并提交,完成报名。五、参会方式本次会议为公益性质,采取线上直播形式,为保障网络畅通,向全国开放300个免费席位,按报名顺序发放。具体参会方式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微束分析标准化”微信公众号、“中镜科仪”微信公众号,网络会议室信息将于会议开始前15日发布。六、会议特色本会议每两年一届,报告内容以科学实验技术、教育、宣贯为主题,专门开设圆桌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就相关话题展开充分讨论。全天不中断,中午连续轮播往届全国电镜会、人物风采、新技术、新产品等视频。每天都安排了抽奖环节,准备了微束分析国家标准、电镜专业等30多种相关书籍和文献作为奖品。其中丁明孝等编著的《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一书,将通过本次会议首次发行;佐藤茂[日]等编著的《ラットの正常構造》(译《小鼠内脏结构图谱》,2018年出版,将由作者签名从日本直接寄给中奖者);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提供的21部最新微束分析技术标准,中奖者可以自选。感谢协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的赞助。目录见“附件二、附件三”七、日程安排2020年11月05日序号时间内容109:00-09:40开幕式大会主席致开幕辞:赵江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大会承办方代表致辞:方蒙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大会承办方地方政府代表致辞:刘伟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209:40-10:35报告人:赵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告题目:国际微束分析标委会(ISO/TC202)与国际标准制定310:35-11:30报告人:张立新(河南大学)报告题目:叶绿体蛋白转运和功能调控411:30-13:30轮播往届全国电镜会、人物风采、新技术、新产品等视频513:30-14:20报告人:宋敬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题目:MorphogenesisandcytopathiceffectofSARS-CoV-2infectioninhumanairwayepithelialcells614:20-15:10报告人:王建波(武汉大学)报告题目:氧化物结构演化过程的原位电镜研究715:10-16:00报告人:张跃飞(北京工业大学)报告题目:扫描电镜中几种原位分析测功能的开发与应用816:00-16:05抽奖2020年11月06日序号时间内容108:30-09:20报告人:李琳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报告题目: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在脑科学中的应用209:20-10:10报告人:林中清(安徽大学)报告题目:扫描电镜图像的清晰度与辨析度310:10-11:00报告人:李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报告题目:SEM-FIB-TEM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及行星科学应用411:00-13:30轮播往届全国电镜会、人物风采、新技术、新产品等视频513:30-14:20报告人:郭运波、王寅初(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报告题目: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汇报614:20-15:10报告人:王培毅(南方科技大学)报告题目:关于大型冷冻电镜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715:10-18:00论坛科研实验室管理圆桌论坛主持人:郭振玺(北京大学)讨论主题:1.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2.冷冻电镜的运维管理制样数据处理要领3.工程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及体系建立4.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绩效特邀嘉宾:(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曹密、常圣海、丁明孝、丁玮、郭运波、韩玉刚、季刚、唐圣明、王培毅、王荣荣、许耀华、徐振国、赵长征818:00-18:05抽奖2020年11月07日序号时间内容108:30-08:45报告人:刘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告题目:国内微束分析标委会与国家标准制修订208:45-10:15报告人: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报告题目:扫描电镜图像放大倍率校准的一些问题讨论310:15-12:00报告人:李香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报告题目:SEM-EDS分析技术及分析标准412:00-13:30轮播往届全国电镜会、人物风采、新技术、新产品等视频513:30-14:30报告人:王道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报告题目:中低含量硅锰的波谱定量分析讨论614:30-16:50论坛微束分析标准化宣贯圆桌论坛主持人:刘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讨论主题:1.微束分析在有色行业的标准化应用2.微束分析与装备事故分析的故事3.国际标准项目申请和执行经验分享特邀嘉宾:(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洪崧、鞠新华、马通达、毛骞、薛华、钟振前、左玉婷716:50-16:55抽奖816:55-17:45闭幕式大会承办方代表致辞:管铮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特邀嘉宾代表致辞:丁明孝中国电镜学会前理事长大会副主席致闭幕辞:高灵清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八、会议联系方式联系人:王岩华赵胜蓝电话:13298325853邮箱:microbeam_kf@126.com联系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中州颐和酒店201室附件一:会议报名二维码会议报名二维码附件二:书籍书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1心内膜下心筋生検[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2腎生検[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3ラットの正常構造(1肝臓)[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4ラットの正常構造(2リンパ節)[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5ラットの正常構造(3胸腺)[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6ラットの正常構造(4脾臓)[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7ラットの正常構造(5髄膜6大脳皮質)[日]佐藤茂等有限会社光原社8脑肿瘤与神经组织电镜图谱孙异临人民卫生出版社9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丁明孝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0电子显微分析实用方法柳得橹等中国标准出版社11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石德珂机械工业出版社12材料现代分析测试实验张庆军化学工业出版社13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编写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4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分技术张大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5实用电镜技术徐柏森等东南大学出版社附件三:标准目录(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8提供)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T32055-2015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波谱法元素面分析2GB/Z32490-2016表面化学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确定本底的程序3GB/Z32494-2016表面化学分析俄歇电子能谱化学信息的解析4GB/T32495-2016表面化学分析二次离子质谱硅中砷的深度剖析方法5GB/T32565-2016表面化学分析俄歇电子能谱(AES)数据记录与报告的规范要求6GB/T32996-2016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分析金属氧化物膜7GB/T32997-2016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定量深度剖析的通用规程8GB/T32998-2016表面化学分析俄歇电子能谱荷电控制与校正方法报告的规范要求9GB/T32999-2016表面化学分析深度剖析用机械轮廓仪栅网复型法测量溅射速率10GB/T33498-2017表面化学分析纳米结构材料的表征11GB/T33502-2017表面化学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数据记录与报告的规范要求12GB/T33834-2017微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术生物试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13GB/T33838-2017微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术图像锐度评估方法14GB/T34002-2017微束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术用周期结构标准物质校准图像放大倍率的方法15GB/T34174-2017表面化学分析验证工作参考物质中离子植入产生的保留面剂量的建议规程16GB/T34326-2017表面化学分析深度剖析AES和XPS深度剖析时离子束对准及相关电流或电流密度测量17GB/T35097-2018环境空气无机纤维状颗粒计数浓度的测定扫描电镜法18GB/T35098-2018微束分析透射电子显微术植物病毒形态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方法19GB/T36052-2018表面化学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数据传输格式20GB/T36053-2018X射线反射测量法评估薄膜的厚度、密度和界面宽度—仪器要求、准直和定位、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报告21GB/T36401-2018表面化学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薄膜分析结果的报告
  • 北京启动2010年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
    日前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2010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受理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各申报单位可登录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评审管理系统(http://202.106.162.201/zjbz)进行申报,相关要求可登录北京市质监局网站(www.bjtsb.gov.cn)“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栏目进行查询。整个申报受理工作将于3月31日结束。  据悉,此次申报受理工作,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为目标,重点对高新技术标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现代都市型农业标准、现代制造业标准、现代服务业标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公共安全标准、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标准、首都历史文化相关标准等九大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提供制(修)订补助资金。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一批符合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服务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优势产业,提升北京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据介绍,2006年,为鼓励北京市各单位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质监局制定了《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资助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  3年以来,北京市质监局共发放补助金3377.5万元。“补助资金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升北京的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走上产业化道路,更有利于加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 让空气更“净”一步,智易时代助力餐饮行业监测发展
    政策背景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地方标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将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本文件规定了餐饮服务单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管理要求、监测要求、达标判定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本文件适用于各设区市、雄安新区及县(市、区)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排放油烟的非经营性单位内部食堂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居民家庭餐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解决方案为了满足餐饮行业环境监测需求,智易时代针对餐饮行业大气污染物监测推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包含油烟在线监测设备、油烟在线监测平台。我司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物联网感知、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集监测(油烟、颗粒物、非甲烷总烃)、工况监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查询为一体,将油烟治理设施工况数据与油烟浓度数据统一起来,为环保局提供真实有效的污染数据,真正达到油烟在线监控的目的。ZWIN—YY08油烟在线监测仪 ZWIN-YY08油烟在线监测仪由采集器主体、监测探头、工况互感器三部分组成。采集器集成GPRS无线通信模块,采用实时在线、自动上报的方式工作。采集器带有监测探头以及工况互感器专用接口,用于连接探头和工况互感器。采集器通过控制探头采集原始数据,读取探头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并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到油烟、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浓度值;工况互感器用来监测净化器、风机等联动设备电源线中电流数值,旨在实时监测其运行状况,可在显示屏上直接查看所监测各项数据。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由实时数据监测、历史数据查询、基础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组成,支持通过GIS地图定位展示各餐饮企业的实时监测状态。油烟在线监测平台 智易时代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平台软件采用B/S架构,结合Web 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配备智能手机访问平台,操作简单方便,界面美观动态,功能强大完善。平台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管理、餐饮单位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直正实现了智能化餐饮/食堂/酒店等厨房场所的油烟在线监测管理。资质证书
  • 油气相色谱仪 符合GB/T 17623、DL/T 703设计
    A1220气相色谱分析仪是依据GB/T 17623、DL/T 703标准规定的方法设计制造的,适用于分析充油电器设备中(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充电套管等)溶解于绝缘油中的氢、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乙烯、乙烷、乙炔等气体含量的分析。仪器特点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分析方法简单。一根色谱柱,分离效果好。一次进样,进样量少;全分析所用时间短。数据由色谱工作站自动处理。技术参数开机稳定时间 1.5小时显示精度 0.1℃控温精度 ≤±0.3℃基线噪声 TCD≤0.1mv FID≤1×10-12A/30min基线漂移 TCD≤0.2mv/30min FID≤1×10-11A/30min灵敏度 TCD≥1000mvml/mg (苯)检测限 FID≤5×10-12g/s柱箱温度 室温~200℃检测器(FID)温度 室温~300℃甲烷化转化炉温度 380℃超温保护 任一路温度超限将自动报警并断电检测指标 CH4 0.1PPm CO 1PPm CO2 1PPm H2 5PPm C2H2 0.1PPm C2H4 0.1PPm C2H6 0.1PPm外形尺寸 620mm×445mm×485mm重量 31.8kg
  • 《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科[2012]1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部直属单位:  为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规〔2012〕211号)的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以专项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加大投入,系统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问题,全面提升标准对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  现将《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标准化工作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联系电话:010-68205240)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2年9月20日  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有效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为重点,完善和优化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的整体水平和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基本完善,行业标准标龄明显降低,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协调性、先进性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重要技术标准和配套标准大量制定,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重大技术标准实施效果显著,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标准化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有效加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高效,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保障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到“十二五”末期,制定800余项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技术标准,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标准整体水平有效提升,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标准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武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工程要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不断完善、优化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  (二)注重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工程要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制约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大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力度,加快标准修订速度,加大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力度,着力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三)着力促进标准协调发展  工程要做好与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处理好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协调关系,构建科学、先进、和谐的技术标准体系。  四、主要任务  紧密围绕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能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推进专项  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标准需求,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开展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协调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预先研究。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材料、核心元器(部)件、关键工艺、装备与系统等重要技术标准,紧密结合技术研发的进展,及时开展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协调、优化关键技术指标,为标准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制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为指引,以标准预先研究成果为基础,产学研用联手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急需的、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制定工作,总结、固化技术创新成果,引领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  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加强与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结合,部省联手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推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企业联盟或组织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自主技术标准加速走向国际,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主动权,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专项  加大标准制定力度,加快标准制定速度,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完善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以工业和通信业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优化为核心,着眼“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需求,明确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重点和规模,指导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  2.重点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预先研究和试验验证,加大力度开展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工业产品的可靠性、节能环保和能效标准,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显著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促进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3.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比分析与转化。细分行业领域,深入开展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工作,明确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比的差异、不足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转化先进的、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迅速提升我国标准的技术水平,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4.行业标准复审与修订。坚持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加快行业标准的修订速度,更新标准的技术要求,提升标准对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支撑作用。  (三)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专项  针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方法、措施等要素,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针对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如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管理、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推进等,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标准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研究,指导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建立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优化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支持各地方、各行业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构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网络,提升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标准化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培养熟悉专业技术、掌握标准化方法、精通国际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基础人才队伍建设。  五、进度安排  工程实施的总进度为2012—2015年。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可分为启动、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完成工程的总体方案,启动工程实施工作。  主要任务是提出工程的主要任务、分工和整体进度安排,提出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发布工程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推进专项、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专项、标准化基础能力提升专项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主要任务是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完善、优化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成套成体系组织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标准应用示范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标准加速走向国际 开展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标准化基础能力。  (三)总结阶段  汇总各专项任务的工作成果,组织开展项目验收,以及全国性的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工程的成功经验。  主要任务是组织工程各项任务的验收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挖掘典型案例 组织全国性的工程总结交流活动,推广工程的成功经验,推动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工程是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思路的重大举措,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建立机制,加强检查  各有关单位要完善工程实施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工作开展。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本地区、本行业工程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每年年底要将相关情况向部(科技司)通报。  (三)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实施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战略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衔接,多渠道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制度保障,务实有效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四)多方参与,企业主体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作用,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工程顺利实施。  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工程任务分解表.doc
  • 仪器仪表专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启动
    仪器仪表专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启动&mdash &mdash &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rdquo 成立大会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4年8月12日在京宣布正式成立&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rdquo ,并在当天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唯一的特邀媒体出席了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据了解,目前国际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团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仪表学会(ISA)、日本电器计测器工业会(JEMIMA)等。经过5年的酝酿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近日终于正式成立。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希望能够实现自主独立地提出、制定、发布、实施和修订仪器仪表学科/专业的领域团体技术标准。  会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表示:&ldquo 掌握了标准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标准问题对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和市场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仪器仪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有很强烈的呼吁。&rdquo 此时,&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中央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国标委2013年启动了团体标准研制试点项目,田世宏主任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科协第二批试点工作的改革对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以&lsquo 抓住机遇,主动争取;小步快跑,专业实施&rsquo 的方式开展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rdquo 吴幼华为张钟华院士颁发聘书吴幼华为欧阳劲松颁发聘书  第一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共由58名委员组成,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计量科学院张钟华院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等任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郭晓维先生则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工作范围涉及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团体标准的制定、修订、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工作,并负责指导和推进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团体标准的宣贯、教育、培训工作等。吴幼华为郭晓维颁发聘书  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制订、评审工作细则》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近期工作进行了介绍。(撰稿:刘玉兰)  本网快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将某些政府职能(例如:工业标准的制定)逐步转移到行业学会、协会或产业联盟去做是一个方向,也是与国际上的做法接轨的,本届政府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也是国家标准化委员化在转移政府职能方面的又一个试点。  通过旁听委员们对《工作条例》和《标准制订、评审工作细则》的审议,笔者可以感觉到大家一致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独立性,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做出品牌,真正担负起协助政府机构减负的职责,而非仅仅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  而未来,如果能够把标准的制定与建立起仪器仪表行业的&ldquo 市场准入制度&rdquo 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恶性市场竞争,切实保护优秀的国产仪器仪表厂商和产品,那实在是善莫大焉了。当然,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如何协调不同行业协会、学会或产业联盟制定的同类标准之间的差异?是完全的竞争?还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以尽量减少厂商在不同标准间进行选择时的困惑,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主编当班)
  • 北京141个技术标准项目获1200万元补助
    标准补助金“补”出新变化北京市141个技术标准项目获1200万元补助  本报讯 (记者徐建华)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2011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75家单位的141个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共计获得1200万元补助。  今年的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评审申报工作自2011年1月1日开始,至3月31日结束。全市共有103家单位申报了211个标准项目。经过形式审查、专业评审、终审等环节的评审以及市财政经费支持情况的核实,最终确定对75家单位的141个项目给予共计1200万元补助。  据了解,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设立于2007年,由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设立。  5年来,共对295家单位的731项标准给予了5577.5万元补助。5年来,企业为主体参与制定的标准获得补助资金的比例由2007年的26.7%稳步提升至2011年的58%,涌现出了一批对提升产业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准项目。  5年来,地方标准在社会管理中的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趋显现,地方标准获得补助资金的项目比例从2007年的18.8%增长至2011年的28.4%,在今年专家组重点推荐的27个标准项目中,有10项是地方标准,占重点项目总数的37%。  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助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北京市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更促进了首都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今年共有12项国际标准获得了补助资金,显示出北京市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通过运用标准化的方法提升在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对服务业标准的不断扶持,则在传统的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技术标准,使本市的服务产业不断向服务内涵知识化、服务标准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对加速服务技术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发布
    为方便科技工作者更好承担或参与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提供技术标准基础知识、方法和工具服务,国家标准委会同科技部、质检总局组织编制了《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日前已正式发布,这也是落实《&ldquo 十二五&rdquo 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深化标准化与科技互动支撑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ldquo 十五&rdquo 时期国家提出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研制技术标准逐渐成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任务,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承担或参与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国家标准委会同科技部、质检总局组织编写了《手册》。《手册》分为基础篇、管理篇、程序篇和方法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系统的回答了科研人员在研制技术标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涉及到标准的内涵、标准化的作用、技术标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工作程序等内容。《手册》还列出了与研制技术标准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以及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联系方式等标准化工作常用信息。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均可从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和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网站免费阅读并下载该《手册》。  下一步,国家标准委将与科技部联合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标准化意识和水平,提升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的有效性。  附件:《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工作手册》.pdf
  • 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日前正式成立
    2010年2月2日,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下称“中心”)组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北京机电研究所、重庆大学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下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由中心副主任邱城主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李冬茹处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李新亚到会并讲话。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丁红宇做了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筹备工作总结报告,对近两年的联盟筹备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联盟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重大项目成果为基础,由国内相关的研发单位、应用企业、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检测、评定机构等共同发起,自愿组成。主要任务为:跟踪绿色制造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内外相关标准化动态,研究装备制造业绿色制造技术标准需求,开展共性问题和重点标准的前期研究和技术研讨工作 提出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化研究项目立项以及相关标准化方针和政策的建议 促进相关标准化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技术交流与标准协调工作,配合相关标准机构,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协助或参与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交流活动,建立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平台,配合相关标准机构开展标准技术咨询、标准宣传与贯彻工作。  李新亚院长对联盟的成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联盟的组建将进一步增强绿色制造技术联盟的整体实力,为统一绿色制造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表述,更好地开展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标准制修订奠定了基础。在提升绿色制造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收效程度,保障绿色制造技术相关检测、评估评价与认定工作的规范化,促进绿色制造技术资源的共享与积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李院长表示,作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联盟的成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积极支持院直属企业加入绿色制造技术标准联盟,认真履行相应义务。  此次会议推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李冬茹为理事长,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奚道云为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重庆大学曹华军、上海交通大学陈铭为副秘书长。
  • 气体泄漏损失惨重,看捷克公用事业公司如何解决
    在工业生产中,气体泄漏是危害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尤其是危险气体泄漏,可能会直接导致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对环境健康造成极端危害。一般情况下,气体泄漏肉眼无法发现,而且可能发生在管道或其他基础设施沿线的任何地方。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气体泄漏的工具十分重要!检测气体泄漏新选择因为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气体泄漏,用诸如气体嗅探器之类的工具很难或几乎不可能检测到,许多公用事业公司正转向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来更好地检测泄漏。一家总部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公用事业公司——?EPS a.s.开始使用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检测气体泄漏。它是捷克的传输系统运营商,负责39个变电站(包括68个变压器)的维护和升级,配电网中几乎所有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气体绝缘变电站都采用六氟化硫(SF6)作为绝缘体。用光学气体成像技术对SF6泄漏进行成像SF6是世界上高压设备中最常用的绝缘气体,但它也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因此,设备的任何泄漏都可能危及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并对环境造成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公用事业公司可以使用FLIR GF306这样的光学气体热像仪来检测SF6泄漏。“在早期检测到SF6的气体泄漏,有助于避免故障,确保配电的连续性,”?EPS a.s.的高压维护部门负责人Milan Sedlá?ek解释说。Sedlá?ek说:“我们在泄漏SF6的电流互感器上使用光学气体热像仪检测,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潜力。我们曾试图用其他方法来检测泄漏,但没有成功,通过光学气体热像仪,我们设法找到了问题所在!在这次令人惊讶的成功演示之后,我们购买了FLIR红外热像仪,我们并不后悔这个决定。因为在使用了几个月之后,效果是非常好的”。气体嗅探器VS光学气体热像仪SF6无色、无臭、不易燃,用肉眼几乎不可能检测到。检测这种不可见气体的传统常用工具是“嗅探器”(sniffer),它是一种测量某一特定位置的气体浓度并产生以百万分之几(ppm)为单位的浓度读数的设备。Sedlá?ek说,尽管这些工具很有用,但它们的应用范围很局限。“嗅探器只能检测到一个点的气体泄漏。这意味着很容易错过某些泄漏点。我们用来测试光学气体热像仪的电流互感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知道它在泄漏,因为我们需要每隔六到八个月左右的时间,用SF6来补充一次,但我们无法用嗅探器找到泄漏的地方。他解释说:“有了FLIR GF306,我们能够非常迅速地找到泄漏点”。电气设备中的SF6泄漏可能是由于安装错误、计划维护期间的干扰或密封部件由于老化而失效造成的。配电设备上最常见的泄漏点是法兰、衬套、爆破片和阀杆。Sedlá?ek解释说:“只要泄漏点发生在常见之处,嗅探器就非常有用,但气体泄漏往往发生在意想不到的位置”。Sedl?ek继续说:“就我们用来测试光学气体热像仪的电流互感器而言,电流互感器头部的材料发生泄漏,而不是在两个部件连接的地方,在那里你可能会怀疑泄漏。嗅探器只是给你一个点的测量,而光学气体热像仪则给你提供了整个电流互感器或你正在检查的其他设备的全部状况。”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的优势Sedlá?ek认为,与其他方法相比,光学气体成像(OGI)的主要优势在于探测范围。“用嗅探器探测SF6泄漏,必须在泄漏位置的几毫米范围内,但我们发现,光学气体热像仪可以探测到6米处的小泄漏点,因此在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可以安全使用。这意味着检查不需要停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Sedlá?ek经常使用热像仪的高灵敏度模式(HSM):一种FLIR专利型视频处理技术,,可以突出显示烟缕运动,能将泄漏检测能力增加5倍。这样即使很小的气体泄漏也很容易在移动图像中检测到。Sedlá?ek认为,投资光学气体热像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说:“它使我们能够迅速发现并修复气体泄漏,这节省了原本用于补充SF6的资金,并且检测泄漏时不需要停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气体热像仪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气体泄漏难发现、不易查全的难题FLIR GF系列光学气体热像仪将会是你工作中气体检测的良好伙伴!
  • 日本拟对电安法技术标准省令进行全面修订
    根据日本目前的《电气用品安全法》(简称电安法),每个指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包括检测方法和设计规范)是由政府确定的。因此,这也导致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标准很难对新技术和新产品作出迅速的反应。此外,随着国外制造产品的增加,日本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显得愈发重要。  考虑到这种情况,2013年2月2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产品安全课向WTO秘书处提交了第G/TBT/N/JPN/415号WTO/TBT通报,通报电安法下规定电气用品技术标准省令的修正案。该修正案的目的是为了使日本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该修正案拟于2013年4月15通过,并于2013年10月15日实施。  此次对规定电气用品技术标准的省令进行全面修订,包括:  l 澄清“安全原则”的概念   l 使用通用标准,如取消各个详细的安全标准,规定共同要求的安全水平   l 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全球协调。  此外,根据上面对电气用品技术标准省令的修订,还对《电器用品安全法×施行规则》以及解释电气用品技术标准省令的告示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 中国第一部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标准问世
    随着国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的加大,“机动车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实施以及各地机动车尾气工况检测方法的推行,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由于不能有效的帮助汽车用户解决尾气超标问题导致汽车用户与环保部门和检测机构产生很大矛盾,导致有些地区环保部门不得不降低检测标准以缓解矛盾,还导致有些地区检测机构弄虚作假。  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中国第一部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标准终于问世了。它是由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起草,并推广实施的企业标准,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长期致力于机动车尾气治理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它不仅创建了一系列汽油车,柴油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和产品,同时还创建了一整套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理论,它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理论一书“环保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是集治理原理,治理人员,场地,产品要求,治理作业过程,治理工艺流程,治理方案确定,治理操作流程,治理竣工验收于一体的技术标准,通过在北京,山西,贵州等地区检测机构试运行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按标准对尾气超标机动车治理合格率可达99%,是目前解决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最有效的方法。  推广《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有效的缓解汽车用户与环保部门和检测机构之间的矛盾,大幅降低汽车用户治理尾气超标的成本,还可以为机动车治理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推广《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别制定推广合作办法向合作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场站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企业提供以下支持:  1、免费向合作单位提供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产品的资料,样品和实验用品。  2、帮助合作单位建立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项目,提供全套的治理技术。  3、以特供价格向合作单位提供治理汽油车,柴油车尾气超标的产品。  4、对合作单位提供机动车尾气治理人员技术培训服务。
  • “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意见征集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现将《“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在2012年6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对于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  联系电话:010-58881677、010-58881607  电子邮件:jhs_cgc@most.cn  附件:“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二0一二年六月八日
  • “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强调支持团体标准
    p  日前,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谈到,虽然“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pp  “十三五”期间,将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  具体来说,有如下目标:/p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pp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多次强调团体标准的重要地位:/p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p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pp  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pp  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pp  详细内容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strong/pp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引导科技、产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新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发展动力转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规划。/pp  一、形势与需求/pp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技术标准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对制定国际标准的贡献显著增加,科技和标准化互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pp  进入“十三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日益融合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技术、标准、专利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创新布局,争夺标准制定主导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确立竞争新优势。/pp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这些都对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技术标准创新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标准战略,明确了技术标准创新发展的重点,要求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pp  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技术标准创新提出的需求,解决技术标准研制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增强技术标准有效供给。/pp  二、总体要求/pp  (一)指导思想/p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  (二)基本原则/pp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为技术标准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将创新置于技术标准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和模式创新为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pp  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政策环境,持续加强对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pp  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统筹技术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pp  (三)发展目标/pp  到2020年,技术标准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更加深入人心,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p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pp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p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pp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pp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pp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pp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pp  三、以科技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pp  (一)加强新兴和交叉领域技术标准研制/pp  在现代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高效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创新活跃、技术融合度较高的领域,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步部署产品和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化推广,通过技术标准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进程、缩短产业化周期。/p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鼓励标准化技术组织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重要战略领域积极组织相关技术研发机构,主导提出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标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pp  (二)推动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优化升级/pp  将研制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加大科技计划对重要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技术标准,更新标准核心技术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围绕国家基础保障和治理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开展能源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重要领域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加快健全基础通用与公益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规划,加强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开展重要产业领域综合标准化研究,以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pp  专栏1 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pp  1. 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pp  研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循环利用及能源与环境管理、环保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标准 人类工效、图形符号、术语、元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样品、统计方法等技术标准 消费品、特种设备、信息、交通、消防、海洋、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通用标准 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信用、社会责任、品牌培育、质量追溯、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标准。/pp  2. 产业共性技术标准/pp  研究基础数据共享和交换、数字化协同、系统集成、过程控制、自动识别以及制造服务等智能制造标准 生态设计和评价、工艺及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 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等制造业共性标准 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新材料标准 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标准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型显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标准服务等服务业共性标准。/pp  (三)加强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科技支撑/pp  强化科技资源对重要标准研制的技术支持。在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和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以及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过程中,开展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建设,对标准的重要技术内容、指标、参数等进行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逐步建立完善重要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机制,增强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pp  四、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pp  (一)加强对科技计划中研制技术标准的服务/pp  鼓励和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科技计划中技术标准研制需求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结合标准体系、国内外现状等,为研制技术标准类型、性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的确定提供咨询意见。标准研制任务确立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应积极配合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任务的实施,组织开展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工作。/pp  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快速立项程序,对前期已经充分论证并纳入科技计划研究任务的技术标准,简化立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丰富技术标准形式,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和推广应用的渠道。依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为有标准研制任务的科技计划承担单位提供国内外标准题录检索、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免费阅读、经授权的标准文本在线阅读等服务。/pp  (二)推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pp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方法研究,研制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指南,为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效果的评估评价机制,健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pp  (三)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pp  加快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培育发展第三方标准化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孵化出嵌入企业核心业务的技术标准战略咨询、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专业化服务业态和模式,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技术标准的需求。/pp  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加快建设区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集聚标准化、科技创新及产业资源,打造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为广大企业特别是采用“四众”模式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创新服务的平台。/pp  在国家重要政策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建设一批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着眼于新兴和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资源,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及时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技术标准。/pp  五、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pp  (一)提高我国对国际标准的技术贡献/pp  加大科技计划对国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加强我国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研制的前瞻布局,持续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及其与我国技术标准的比对研究,及时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和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将国际标准化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重要内容,联合相关国家共同推动国际标准研制。/pp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积极与国际、国外相关组织进行对接,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泛参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研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以国际标准化工作为主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市场化协作机制,构建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国际标准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结合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联合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企业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提升中国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比重。/pp  专栏2 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pp  主导或参与信息通信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冶金、机械、电工、船舶等技术基础好的传统产业,以及农林、轻纺、有色金属、家电、中医药、食品及稀土、煤炭、工程建筑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研制一批包含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pp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pp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需求,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境外工程建设,开展我国优势技术标准在境外的适用性技术研究,以及我国标准与目标国家标准的互认支撑技术研究,促进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和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助推我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牵头组织,围绕重要贸易国家、区域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需求,开展基于我国创新技术的标准研制与应用合作,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和标准的海外实际应用。/pp  专栏3 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pp  在钢铁、有色、铁路、公路、水运工程、石油天然气、民用核能、特色农产品等领域,配合我国海外工程服务开展中国标准境外适用性研究 在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中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推进实施综合标准化,提高全产业链标准水平,促进与国际标准整体接轨。/pp  六、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pp  (一)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pp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企业将技术标准工作纳入企业核心战略,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加强技术标准创制,厚植企业竞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标准化专业机构共同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任务。全面取消企业技术标准备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松绑。鼓励企业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进行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基于第三方的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标准创新型企业评估评价机制和技术标准领跑者制度,逐步形成第三方机构实施、社会监督、市场选择和政府采信的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正循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pp  (二)增强社会团体的技术标准创新活力/p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pp  七、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pp  (一)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pp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中的协作,对于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计划、以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和工程项目,同步部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在科技计划、产业和工程项目实施中,强化项目承担单位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的协作,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将标准化专家纳入科技专家库和行业专家库,推动标准化专家库与科技专家库、行业专家库共建共享。探索建立科技信息资源与标准化信息资源对接和交汇机制,推进科技与标准化资源共建共享。/pp  鼓励企业基于创新技术、专利,制定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培育市场竞争优势。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健全技术标准中涉及专利的管理措施,统筹协调好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pp  (二)健全军民标准融合发展机制/pp  建立健全军民标准通用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军民标准规划、计划的协调对接。健全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与人员交流,推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共建共管。完善军民标准双向转化和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制度措施,推动军方采用民用标准和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加强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和整合。建立完善军民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军民标准数字化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pp  八、强化规划实施保障/p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pp  充分发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科技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研究本规划实施涉及的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实施进行协调。加强本规划与科技创新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衔接,鼓励各行业制定实施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pp  充分发挥各地方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推动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地方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实施鼓励和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在技术标准创新方面的互动支持,对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标准研制项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给予优先支持 对有技术标准需求的地方科技项目、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主动协调服务,推动相关标准立项与实施。/pp  (二)加强新模式、新业态下技术标准发展路径研究/pp  开展“互联网+”标准化研究,推动技术标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互联网、物联网等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架构 开展“标准化+”研究,优化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开展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技术标准创制模式研究,使技术标准研制、应用更好适应产品生产与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pp  (三)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机制措施/pp  推进实施《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科技计划研制的技术标准快速立项通道。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pp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pp  在科技计划实施中,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一线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活动,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向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鼓励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创新,鼓励企业专家牵头承担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项目。依托科技计划和标准研制项目,支持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支持科研人员主动提出并主持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pp  (五)完善技术标准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pp  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主要支持具有战略意义、技术含量较高的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强制性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对于实施效果好、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技术标准,以风险补偿、财政后补助和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建立以研制技术标准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融资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研制。/p
  • 云南省首个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在昆明建成启用
    4月20日,我省首个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在昆明建成启用。  该项目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金马片区,由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建设。建有单相电能表检定流水线、三相电能表检定流水线、智能立体仓储系统等,单相表、三相表、计量终端、低压电流互感器计量检定全年设计峰值为368万只,智能立体仓库库容量为80万只,配套建设标准电能表、电磁兼容、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27个常规、特殊实验室,为全省企业、居民提供计费更准确的电能表计量等服务,并汇集行业用电信息、产业产能分析信息形成大数据“晴雨表”,在提升用电体验、辅助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下一步,该中心将行使好国家认可委员会和省市场监管局授予的法定计量权责,依法、科学、精准计量,在探索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上做出云南特色,进一步挖掘电能数据价值,助力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省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方面贡献力量。
  • 广州设技术标准研制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入近亿元
    专项资金激活“一潭死水”  广州市设立技术标准研制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入近亿元  “自2006年以来,广州市政府设立了技术标准研制专项资金,累计资助全市企事业单位标准研制资金1500万元,从而推动企业投入技术标准研制经费近亿元。此举使全市4年来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研制项目达251项,特别是今年比2006年增加了近9倍。”近日,谈起广州市技术标准战略取得的成效,该市质监局标准处处长袁玲认为,技术标准研制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  近年来,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制定技术标准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有限的问题,广州市质监局积极推动市政府加大了对技术标准研制资金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为利用好每年有限的专项资金,该局将经费主要投向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了他们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研制的积极性。  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促使一些科研院所加大了对技术标准研制的力度,取得的成果又极大地增强了自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在广州市质监局的领导下,近几年参与完成了50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该院完成了农药残留、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及检测方法等30项标准的研制,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以来参与相关领域标准制定、修订达160多项,在标准制定中,积极吸收企业参与达190多项次,扩大了该省企业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  专项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从而调动了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研制的积极性。一些优秀企业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化活动,不仅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而且在各自的产业中,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作为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几年来,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工作标准为手段、以基础标准为载体的标准制定方针,先后主导起草了3项国家标准,并参与起草国家标准55项,使该公司出口拳头产品及其他改性塑料的出口产品退税率从原来的5%调高到13%,为提升本行业出口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大型专业从事红外热像仪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主导完成了《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准所涉及的产品已在我国及日本、欧洲等申请专利达19项,该公司已连续多年产值过亿元。  有了专项资金的保障,广州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获得了更有效的支撑。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数量由2007年的23个增长至目前的38个,占全省数目的44%,并建立起了一支300余人的标准化专家库,初步形成了各领域、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人才网络,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立起了立体服务体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