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

仪器信息网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仪器

  • 采暖散热器综合测试系统(JP-ACN2200)产品描述: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检测设备是由中诺仪器依据现行国家标准GB/T 13754研制。用于检测采暖散热器单位时间散热量和金属热强度。测试方法:GB/T 13754《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设备构成:1. 安装被测散热器的闭式小室;2. 小室六个壁面外的循环空气夹层;3. 冷却夹层内循环空气的设备;4. 供给被测散热器的热媒循环系统;5. 检测和控制的仪表及设备。技术参数:1.热媒参数测量准确度:流量±0.5% 温度±0.1℃;2.小室内部的净尺寸: 地面 4×4 m 高度2.8 m;3.闭式小室内的空气温度:(1)在内部空间的中心垂直轴线上 基准点,离地面0.75 m高,精确到±0.1℃;离地面0.05、0.50、1.50 m距屋顶0.05 m的四点,精确到±0.2℃;(2)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m处的直线上,离地面0.75、1.50m高的两点(共8点),精确到±0.2℃。4.闭式小室内表面温度(1)六个内表面的中心点,精确到±0.2℃;(2)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墙壁内表面的垂直中心线上,距地面0.30 m的点,精确到±0.2℃。5.大气压力,精确到±0.1 kPa;6.设备所需zui小空间:长7×宽7×高5m;7.电源:三相无线制 AC380V 55kW;8.供水:房间内需配备上、下水。产品特点:1.特有的热媒循环系统,保证了散热器进口压力的稳定性和温度的精确性。2.所有加热水箱采用双层保温结构,内衬采用不锈钢板,即保温有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3.整个管路系统采用无缝不锈钢管,具有较高的耐高温和耐高压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4.采用PT1000型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基本误差小于±0.1℃,精度高,稳定性好。5.测控软件由资深检测人员采用Windows7/8/10平台,VB/VC混合编程,方便灵活的人机对话界面控制全部检测过程。报告和原始记录采用Microsoft Word进行处理,用户可自行修改制作其格式。6.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自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出具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7.开放式的Accessa数据库管理,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与任何管理软件接口实现无缝连接。8.本设备具有过流、过压、缺相与断相等自动保护功能,运行稳定可靠。
    留言咨询
  • 品牌:久滨型号:JB-JM8名称: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机一、产品概述:  汽车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机采 用增压泵作为输出压力源,升压稳,保压时间长,可存储近20万次循环的脉冲压力波形,实时显示压力值、流体温度、环境温度脉冲压力波形、循环次数、等参数。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油冷器等的疲劳试验。 二、基本参数 : 1、脉冲压力:0-25MPa、0-100MPa、0-150MPa、、0-300MPa(可选,可调)2、脉冲频率:0-4 Hz3、设备总功率:30KW 4、试验介质:液压油、水、防冻液等5、试样工位:1工位--8工位 (可选)6、安装方式:内置7、脉冲试验波形:正弦波、梯形波8、试验功能:保压试验,脉冲试验9、电源要求:三相380V、50Hz;10、控制方式:工控机控制;11、脉冲原理:液压伺服控制、电气比例控制12、升压速率:0-300MPa/秒(可控)三、主要特点:1、所有承压零件都采用国际知名品的标准零件,无任何焊接连接,方便拆卸,安全系数高,寿命长、便于维护。2、内部采用保温层,可以控制环境温度与液体温度。3、可以计算机控制升压速率,实时显示压力曲线,试验完毕后可以打印试验报告。4、采用伺服控制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压力.5、设备设有过压报警功能,试验回路中的压力发生突变时,设备自动报警,其超过安全范围时,设备自动停机。6、拆卸被试管路后的泄漏介质自动回收;7、可进行各种异常状况的处理,包括温度,压力,电等异常情况。8、试验压力-时间曲线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并能打印或存储在存储器内,计算机控制,存储器有USB接口,可打印实验压力曲线;9、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打印输出环境温度、脉冲次数和脉冲压力波形;10、回路中设有过滤装置,在过滤器的两端装有压差发讯报警器。11、试验时外部可以观察试样试验情况,观察窗设有保护装置;12、实验数据可回访,可以按照实验时间、实验次数等查询实验结果。
    留言咨询
  • 散热器多点焊机是豪精机电在散热器焊接领域研发设计的中频逆变电阻焊专机,同时也是多点焊机在散热器焊接方面的具体应用和优势体现。散热器多点焊机具有多个焊头及独立控制电源,控制灵活而不失严谨,在散热片等工件焊接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展现了出色的性能。
    留言咨询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方案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论坛

  • 【分享】HJ 508-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采暖散热器

    HJ 508-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采暖散热器2009-10-30发布,将于2010-01-01实施。[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4706]HJ 508-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采暖散热器.pdf[/url]

  • 【求助】关于散热器的标准

    小弟急需以下标准,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JG/T5-1999《灰铸铁圆翼型散热器》;JG/T6-1999《采暖散热器系列参数、螺纹及配件》;EN442-1:1995 欧洲标准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耗材

  • 散热器
    散热器用于Agilent 5890 GC 分流/不分流进样器达到或超过原制造商的的性能。散热器名称类似于Agilent部件数量货号散热器18740-20940单件20409
  • 散热器
    散热器用于Agilent 5890 GC 分流/不分流进样器达到或超过原制造商的的性能。名称 类似于Agilent部件 数量 货号散热器 18740-20940 单件 20409
  • 散热器 | 20409
    产品特点:散热器Heat Sink订货号:20409适用于Agilent 5890 GC分流/不分流进样器达到或超过原厂的性能。产品名称:散热器 (Heat Sink)类似:Agilent 18740-20940仪器:适用于Agilent 5890 GC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资料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资讯

  • 封装行业正在采用新技术应对芯片散热问题
    为了解决散热问题,封装厂商在探索各种方法一些过热的晶体管可能不会对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但数十亿个晶体管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可靠性。对于 AI/ML/DL 设计尤其如此,高利用率会增加散热,但热密度会影响每个先进的节点芯片和封装,这些芯片和封装用于智能手机、服务器芯片、AR/VR 和许多其他高性能设备。对于所有这些,DRAM布局和性能现在是首要的设计考虑因素。无论架构多么新颖,大多数基于 DRAM 的内存仍面临因过热而导致性能下降的风险。易失性内存的刷新要求(作为标准指标,大约每 64 毫秒一次)加剧了风险。“当温度提高到 85°C 以上时,就需要更频繁地刷新电容器上的电荷,设备就将转向更频繁的刷新周期,这就是为什么当设备变得越来越热,电荷从这些电容器中泄漏得更快的原因。不幸的是,刷新该电荷的操作也是电流密集型操作,它会在 DRAM 内部产生热量。天气越热,你就越需要更新它,但你会继续让它变得更热,整个事情就会分崩离析。”除了DRAM,热量管理对于越来越多的芯片变得至关重要,它是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的因素之一,必须在整个开发流程中加以考虑,封装行业也在寻找方法解决散热问题。选择最佳封装并在其中集成芯片对性能至关重要。组件、硅、TSV、铜柱等都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TCE),这会影响组装良率和长期可靠性。带有 CPU 和 HBM 的流行倒装芯片 BGA 封装目前约为 2500 mm2。一个大芯片可能变成四五个小芯片,总的来说,这一趋势会持续发展下去,因为必须拥有所有 I/O,这样这些芯片才能相互通信。所以可以分散热量。对于应用程序,这可能会对您有所一些帮助。但其中一些补偿是因为你现在有 I/O 在芯片之间驱动,而过去你在硅片中需要一个内部总线来进行通信。最终,这变成了一个系统挑战,一系列复杂的权衡只能在系统级别处理。可以通过先进的封装实现很多新事物,但现在设计要复杂得多,当一切都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交互会变多。必须检查流量。必须检查配电。这使得设计这样的系统变得非常困难。事实上,有些设备非常复杂,很难轻易更换组件以便为特定领域的应用程序定制这些设备。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级封装产品适用于大批量或价格弹性的组件,例如服务器芯片。对具有增强散热性能的制造工艺的材料需求一直在强劲增长。Chiplet模块仿真与测试进展工程师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来在封装模块构建之前对封装可靠性进行热分析。例如,西门子提供了一个基于双 ASIC 的模块的示例,该模块包含一个扇出再分布层 (RDL),该扇出再分配层 (RDL) 安装在 BGA 封装中的多层有机基板顶部。它使用了两种模型,一种用于基于 RDL 的 WLP,另一种用于多层有机基板 BGA。这些封装模型是参数化的,包括在引入 EDA 信息之前的衬底层堆叠和 BGA,并支持早期材料评估和芯片放置选择。接下来,导入 EDA 数据,对于每个模型,材料图可以对所有层中的铜分布进行详细的热描述。量化热阻如何通过硅芯片、电路板、胶水、TIM 或封装盖传递是众所周知的。存在标准方法来跟踪每个界面处的温度和电阻值,它们是温差和功率的函数。“热路径由三个关键值来量化——从器件结到环境的热阻、从结到外壳(封装顶部)的热阻以及从结到电路板的热阻,”详细的热模拟是探索材料和配置选项的最便宜的方法。“运行芯片的模拟通常会识别一个或多个热点,因此我们可以在热点下方的基板中添加铜以帮助散热或更换盖子材料并添加散热器等。对于多个芯片封装,我们可以更改配置或考虑采用新方法来防止热串扰。有几种方法可以优化高可靠性和热性能,”在模拟之后,包装公司执行实验设计 (DOE) 以达到最终的包装配置。但由于使用专门设计的测试车辆的 DOE 步骤耗时且成本更高,因此首先利用仿真。选择 TIM在封装中,超过 90% 的热量通过封装从芯片顶部散发到散热器,通常是带有垂直鳍片的阳极氧化铝基。具有高导热性的热界面材料 (TIM) 放置在芯片和封装之间,以帮助传递热量。用于 CPU 的下一代 TIM 包括金属薄板合金(如铟和锡)和银烧结锡,其传导功率分别为 60 W/mK 和 50 W/mK。随着公司从大型 SoC 过渡到小芯片模块,需要更多种类的具有不同特性和厚度的 TIM。Amkor 研发高级总监 YoungDo Kweon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对于高密度系统,芯片和封装之间的 TIM 的热阻对封装模块的整体热阻具有更大的影响。“功率趋势正在急剧增加,尤其是在逻辑方面,因此我们关心保持低结温以确保可靠的半导体运行,”Kweon 说。他补充说,虽然 TIM 供应商为其材料提供热阻值,但从芯片到封装的热阻,在实践中,受组装过程本身的影响,包括芯片和 TIM 之间的键合质量以及接触区域。他指出,在受控环境中使用实际装配工具和粘合材料进行测试对于了解实际热性能和为客户资格选择最佳 TIM 至关重要。孔洞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材料在封装中的表现方式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你已经掌握了粘合剂或胶水的材料特性,材料实际润湿表面的方式会影响材料呈现的整体热阻,即接触电阻,”西门子的 Parry 说。“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如何流入表面上非常小的缺陷。如果缺陷没有被胶水填充,它代表了对热流的额外阻力。”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热量芯片制造商正在扩大解决热量限制的范围。“如果你减小芯片的尺寸,它可能是四分之一的面积,但封装可能是一样的。是德科技内存解决方案项目经理 Randy White 表示,由于外部封装的键合线进入芯片,因此可能存在一些信号完整性差异。“电线更长,电感更大,所以有电气部分。如果将芯片的面积减半,它会更快。如何在足够小的空间内消散这么多的能量?这是另一个必须研究的关键参数。”这导致了对前沿键合研究的大量投资,至少目前,重点似乎是混合键合。“如果我有这两个芯片,并且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凸起,那么这些芯片之间就会有气隙,”Rambus 的 Woo 说。“这不是将热量上下移动的最佳导热方式。可能会用一些东西来填充气隙,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不如直接硅接触好。因此,混合直接键合是人们正在做的一件事。”但混合键合成本高昂,并且可能仍仅限于高性能处理器类型的应用,台积电是目前仅有的提供该技术的公司之一。尽管如此,将光子学结合到 CMOS 芯片或硅上 GaN 的前景仍然巨大。结论先进封装背后的最初想法是它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工作——在不同工艺节点开发的小芯片可以组装在一起,并且可以减少热问题。但也有取舍。从性能和功率的角度来看,信号需要传输的距离很重要,而始终开启或需要保持部分关断的电路会影响热性能。仅仅为了提高产量和灵活性而将模具分成多个部分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封装中的每个互连都必须进行优化,热点不再局限于单个芯片。可用于排除或排除小芯片不同组合的早期建模工具为复杂模块的设计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在这个功率密度不断提高的时代,热仿真和引入新的 TIM 仍然必不可少。
  • 新型电子产品快速散热材料问世
    电子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过热或被烧坏的现象,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出一种能够让电子产品快速散热的新材料。  据当地媒体7日报道,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和应用材料研究所、德国西门子和奥地利攀时集团共同研发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是在铜中加入掺兑金属铬的钻石粉末,其导热能力是纯铜的1.5倍。  研究人员介绍说,通常情况下钻石和铜是不容易混合到一起的,而在钻石粉末中添加金属铬就能使钻石粉末表面产生一层碳化物膜,这种膜能有效地将二者混合起来。新材料满足了小型多功能电子产品快速散热的需要。
  • 苏州纳米所散热与封装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6月16日上午,散热与封装技术研讨会暨苏州纳米所散热与封装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召开。此次活动以&ldquo 散热与封装技术&rdquo 为主题,探讨了当前高功率、高度集成化电子器件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电子工业界的散热与封装技术等关键共性问题。  活动由苏州纳米所技术转移中心与先进材料部联合主办,苏州纳米所副所长李清文主持。美国工程院院士、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汪正平,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常胜利和张学骜、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蓉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会前,李清文致欢迎词,并代表苏州纳米所向汪正平颁发了客座研究员聘书,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主任张宝顺与汪正平共同为散热与封装技术研发中心揭牌。  会上,被誉为&ldquo 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rdquo 的汪正平介绍了自己40多年来在电子封装材料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在碳纳米管可控制备、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电子封装散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经验。  随后,张宝顺、孙蓉等分别以&ldquo 散热与封装技术&rdquo 、&ldquo 聚合物基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rdquo 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和先进材料部。会议现场

电子散热器技术手册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