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

仪器信息网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艾迪康癌症基因检测相关的资讯

  • 艾迪康考虑5亿美元出售,华大基因、金域、复星是潜在买家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正在准备将公司以大约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pp  知情人士称,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公司正在与一名顾问合作,接洽潜在买家。潜在买家包括DNA测序公司华大基因(BGI Genomics)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uangzhou Kingmed Diagnostics Group Co)。这笔交易还引起了一些私募公司和复星国际(Fosun International Ltd.)旗下一家医疗机构的兴趣。/pp  艾迪康创立于2004年,在中国拥有20个试验室。该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的试验室为超过1.5万名医生和医院提供诊断检测,并为很多制药公司提供临床试验。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分析显示,中国的独立临床试验室服务市场将在未来5年内保持至少30%的增长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397" title="1.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97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79a99c5-e1fe-4a62-b672-b6fd6526243d.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知情人士称,这个过程还处于早期阶段,有关方面还不能确定是否会提出报价。/pp  艾迪康没有立即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广州金域和复星国际的代表拒绝置评。复星国际上市子公司上海复兴医药(集团)和华大基因表示,目前不予置评。/pp  中国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目前是群雄割据,百花齐放,但是还仅仅是市场的初期。/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第三方检验国内外发展概况/strong/span/pp  首先独立实验室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因为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质审核:必须是医疗机构,是医院的细分行业,但和医院的运行模式有所区别,主要在于独立实验室应用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在08年以前,行业发展很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的政策壁垒。08年以后,行业基本放开。/pp  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从市场格局来看,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美国已经达到35%-40%的市场份额。过去我们讲医学检验、化验只是在医院看,在美国约有近40%的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60%在医院的附属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完成。独立实验室份额在德国达到60%,在日本已达到67%,在中国,目前仅达到5%。/pp  国内目前独立实验室的检验项目已经达到1600多项,一些大的实验室,例如金域检验,已经达到2000项。国外的独立检验实验室可以达到4000项左右,中外医学检测项目为临床服务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一方面是技术的滞后,另一方面是政策的限制。在美国这个行业起步很早,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行业的运作,检验科开始承接检验的外包服务。/pp  在五、六十年代时,这个行业开始诞生。美国的两大巨头Quest诞生于1967年,Labcorp诞生于1969年。近几年,Quest前期发展非常迅速,近十年达到60亿美金的收入,去年达到80亿美金。但是近五年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5%—5%之间徘徊,有时候甚至下降或增加。Labcorp的增速非常快,已经快接近Quest,目前美国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pp  独立实验室在中国的时间很短,94-04年是企业的初探时期。金域检验最初是广州医学院的下属实验室。发展同美国的企业类似,从小医院升到大医院,广州金域最初并不是做这类实验室的,而是做贸易的。做贸易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客户喜欢把标本送到大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医学院的金域检验在97年的时候就想做这样的生意。/pp  但是当时无论是商业环境还是医疗环境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前面十年都是在慢慢发展,2004年的时候金域才不到2000万的收入,但是在04年的时候金域联合了国家卫生部举办了独立实验室研讨会,当时聚集了全国各医院检验科的主任、专家以及医疗器械和试剂的供应商。正因为此会议的召开,国内的独立实验室如雨后春笋一般。所以现在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实验室,例如迪安、艾迪康等都是在04、05年成立的,04到12年市场快速发展。04年艾迪康开创了行业的第一个连锁,紧接着迪安开始在南京、上海进行连锁发展。所以04到12年时,行业前几大实验室在全国扩张得非常快。/pp  2012年,全国约有100家独立实验室,主要以金域、艾迪康、迪安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同时,第三方诊断销售规模从2006年的1.7亿增长到2010年12亿。2012年到今天,不到四年的时间,国家推出了很多行业促进政策,尤其在2008年出台了医学检验所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行业的身份证,由卫生部颁布以后,做这个行业更方便了。/pp  这样一来全国的检验实验室突破了200家,其中包括每个省的连锁实验室,但就上海市便已经达到了40家。今年保守估计营业额会到75-80亿,这个数字是比较准确的。从2010年时占检验市场1%的份额到了今天5%的份额,增长是非常迅速的。2012年到今天行业增长放缓,12、13年大约40%,14年大概百分之三十几。今年行业增长约30%左右。龙头金域在这个行业大概30%以上,从今年的销售额数据来看,金域在24-25亿、艾迪康15-16亿、迪安诊断从今年总营收来讲,在17-18亿左右,但是第三方检验大概在11亿左右。所以这里讲的市场份额不是公司的营收,而是第三方检验的营收。/pp  高新达安今年会在4个亿左右,康圣环球也在3个亿左右。此外,像华大基因等专业实验室的出现,增长也是非常迅速,华大基因今年会在5亿左右。金域在全国有27家省级实验室,再加上地区级快速反应实验室大概在50家左右。艾迪康目前17家,迪安诊断地区级和省级共15家,达安大约8家,华大基因5家,其他品牌大概还有100家左右。华大基因等是以特检为主,华大以基因检测为主,康圣环球以血液为主等等。/pp  这个行业在中国只有20年历史。在国内未来的发展仍将是非常迅速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这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会超乎想象地释放出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在中国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了,每年的增长率大约5%上下。当前独立实验室行业在国内年增长大概30%左右,未来五年可能以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pp  每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成功因素。之所以国外独立实验室做到如此大的规模,是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商业保险的发展 第二个是私人诊所和基本医疗的普及和覆盖 第三个是冷链物流的高速发达 第四个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和获得认可 第五个是医院管理和现代化成本核算 第六个是社会医疗支出增加和医保控费导至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第七个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整合和快速增长。以上这些要素对我们国家的行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医改大背景下催生的行业快速发展/strong/span/pp  为何说这个行业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从中国的行业政策、经济政策来看,前一段时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的会议上提出要促进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包括医疗资源的下沉、医保控费、禁止公立医院的过度扩张。过去的三甲医院都是比较病床的数量,目前却要禁止三甲医院过度扩张。所以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运营效率,而不是盲目比较病床规模。/pp  特别是2013年10月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八大任务、六大举措,其中一条就是专门讲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第一次上升到国务院的政策层面,所以从2013年至今增加很多实验室,仅浦东的医学实验室就达到十几家,国际医学园过去有8家,这些都是资本在推动的。此外,目前也有很多公司想进入这个行业,例如山东威高、药明康德等。很多国外公司也想借助国内政策春风,例如科文斯、Quest、BML都在以不同形式进入国内市场。/pp  2015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正因为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无可估量,未来还有很多东西可能释放。2015年12月底我们要完成的一条就是要制定促进社会办医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近三个月以来,国家有很多层面的政策在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多人想做第三方独立检验中心、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第三方透析中心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第三方检验存在着如下优势/strong/span/pp  项目优势,例如金域检验已经能做到2000项,如此规模的综合实验室,能够充分满足临床服务的需求,但对医院来讲,即使比较好的三甲医院检验项目也不过七、八百项。/pp  资源共享,规模优势,可以降低其成本,且其机制灵活,可以快速引进新的检测项目,诊断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限制比较多,所以医院在这个体制之下有许多新技术无法快速开展,只能通过外包的方式,这就是第三方实验室的优势。/pp  说完了驱动因素及优势,我们再看看这个行业的规模,2014年中国IVD行业规模大约360亿,2015年在400亿左右,从这个进行推算,对检验行业讲,检测试剂成本占检验收入的25%左右,以此计算整个中国的检验市场在1600亿左右,今年第三方检验规模为75-80亿左右,占整个诊断行业的5%左右,如果未来10年第三方检验能占到诊断行业的10%到20%,则将具备超过500亿的市场规模。因为整个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国家还有很多政策让第三方检验行业能够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自己的收入,现在的转变不仅仅在于医院检验项目的外包,医院的外包业务在未来占的比重可能不是很大,但整个检验行业占医疗市场的比重会进一步变大 比如现在的保险,为了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可能会提供检验的服务,甚至包括高端的基因检测。所以对这个行业未来超过500亿的市场规模还是有信心的。/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行业未来发展趋势/strong/span/pp  首先,行业的发展会从四个方面进行:/pp  未来发展趋势一:“四化”:首先是规模化,如艾迪康等,是通过连锁规模化的方式进行渠道拓展。其次是专科化,即基于某一种核心技术进行发展,像华大基因,上海宝藤等,这些公司是向专科化进行发展的。此外是平台化,金域检验,迪安诊断等,会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建立平台化优势,例如迪安诊断最近和阿里健康合作,金域检验也在进行平台化的探索。最后是信息化,例如麦克奥迪,华夏病理,达安临检等,是基于信息化进行新的探索,麦克奥迪想做远程病理诊断,达安临检做社区的慢病管理,当然信息化在每家公司都会应用,而这几家是会基于此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所以这个行业未来会通过规模化,专科化,平台化和信息化的竞争力来拓展企业的发展。/pp  未来发展趋势二:1、省级中心化实验室向地市级实验室下沉发展先前所有连锁集团的业务基本上都以省级中心实验室为主来进行,在每个省的布局都是在省会建立中心实验室。但从去年开始,如金域检验,迪安诊断已经向区域化实验室、地级城市进行下沉。2、连锁集团的实验室会和某一区域的实验室并存,现在连锁实验室会对全国区域或某一省进行覆盖,但在某一省、一市,甚至一县,还会有区域实验室的存在,例如宁波美康就是一个区域实验室 江苏有许多这样区域实验室,例如常熟、张家港、太仓等等。3、综合大型中心实验室会和单一专业技术小型实验室并存,例如金域检验、迪安诊断和苏州科诺。4、大型民营实验室和区域中心实验室并存,例如金域检验和医联体中心实验室的并存,宁波病理诊断中心就是典型的医联体模式。5、资本的推动会促进行业的并购、整合,这个行业主要是迪安和达安这两家是上市公司,迪安最近动作较多,例如与浙江美生合作,与北京执信医疗合作,更多的是整合其业务模式和平台,迪安现在是在建立“检验服务——产品销售——健康管理”的生态圈。/pp  未来发展趋势三:互联网的发展会促进传统医检产业模式的升级,从现在的B2B走向B2C,O2O的模式,例如迪安、华大基因和金域都在进行探索,现在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检,即自己取材 像酒精耐量测试等,在网上可以买到相应产品。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国外独立实验室会以多种方式切入国内医疗市场,如日本BML已经在上海布局,美国梅奥诊所和康圣达合作等等。传统的单一医学检验外包模式发展为“检验”模式,即在传统检验服务外包基础上,打造更大的生态平台,增加了托管,共建,集约化采购,信息化输出,大数据共享的延伸服务,使医院的粘性更好,即未来医院与好的实验室合作后会很难脱离它,所以现在许多小型实验室在未来都会被大型实验室所并购,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是一样的。/pp  未来发展趋势四:对于冷链物流的构建。独立实验室的一个问题是要及时地把样本拿回来,所以冷链物流的发展会催生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据说迪安诊断在建设自己的冷链物流,甚至要独立发展。国外独立实验室的70%样本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的,但目前国内的实验室样本还是需要自己来运输。/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strong/span/pp  第一是政策,政策近几年为整个行业带来许多利好的消息,但因为国家大的政治背景的影响,地方也不能轻举妄动,现在政府办事表面上态度更好,但其实效率更低了。所以政策支持在地方落地时会有很多阻碍,地方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大型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虽然大的方向没有问题,但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阻力。/pp  第二是技术会催生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中国有很多限制技术发展的政策,中国现在所有的检测必须在国家卫计委的检验检测目录中,而目录总共只有1500项,而金域等公司已经超出这个数目,这一点中国与美国不同。/pp  第三是规模效应的影响,很多小型实验室要么寻找新技术,要么打价格战,价格战会影响行业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利润率。/pp  第四是质量,虽然国家支持,但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单靠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是不行的,会出大的问题,很多小的实验室检测质量并不突出。在这方面金域检验质量做的比较好,当然对应成本也比较高,一方面是探索性创新成本,另一方面就是为保障质量而牺牲掉了部分利润。/pp  第五是标准化和人才,因为行业发展时间短,没有培养出太多人才,金域、迪安目前比较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pp  还有几点会影响到行业的长期发展:/pp  第一,成本控制水平,未来行业价格会降至比较低的水平,医院很难做到,因为规模化、成本控制、自动化等会将成本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像达安,迪安,艾迪康,除了检验服务外,还会发展其上游产业,也可以降低成本,这些都是医院无法做到的,所以医院未来会慢慢放出这一块业务。/pp  第二,是否有卓越的运营能力,因为行业发展,医院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如何能满足各种检验项目的需求并整合各类资源,需要很高的运营管理水平。/pp  第三,市场布局。随着国家政治、商业文明的进步,医学独立实验室、厂家和医院的关系会从强关系走向弱关系,不再像过去一样靠跟某个院长、主任关系好来做业务。比如最近润达做集约化采购,显然不可能通过认识所有的医院院长和检验科主任来达成业务。它必须有卓越运营的能力。从不透明走向相对透明,这是独立实验室走向成熟的比如趋势。此外,互联网的发展打通了中间环节,把桌面下的东西摆到桌面上。未来只靠关系是很难的。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主要是以拜访销售为主,还是比较低级的,都是靠业务员来完成,但由于上面因素的改变,现在已经从拜访销售改为招投标,特别是华东地区非常明显,而且很快在未来一两年会漫延到全国。这是一个趋势。不论迪安、金域、达安都在营销模式的探索上做了很多动作,以完全改变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未来考验的是平台和垂直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要么是平台做得大、做得好,要么是某个细分领域能够向纵深处突破,具备较强的垂直服务能力。这些就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要素。/p
  • 儿童癌症基因检测 任重而道远
    p  两项独立的先驱性临床研究同时发现了四成儿科癌症患者肿瘤或生殖系的共有突变,这些共有突变位点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pp  发现该成果的科研团队由得克萨斯儿童癌症中心和贝勒医学院领衔,两个团队共同致力于开发疾病确诊初期的癌症干预手段。另外,波士顿儿童医院达纳法博癌症中心与布莱根妇女医院也参与了此次研究,共同寻找晚期和高风险癌症的治疗方法。/pp  通过肿瘤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121位肿瘤患者中发现48例潜在的临床相关突变,这些医学上已被证明可操作的突变可能会为癌症疗法的开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pp  “研究中发现的大量病历所显示的突变序列是我们尚未发现的,我们尚未发现它们与儿科癌症之间的具体联系,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仅对寥寥几种基因进行检测确实难以满足早期肿瘤患者的健康需要。”文章的第二作者,贝勒医学院分子和人类遗传学教授Sharon Plon在声明中表示。/pp  达纳法博癌症中心Katherine Janeway教授领导了另一项名为个性化癌症诊疗“iCat”的科研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晚期实体肿瘤的个性化疗法开发,以找到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可操纵位点为最终目的。/pp  除了上述的两项研究之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Javed Khan和Lee Helman认为与全基因组测序相结合的癌症疗法虽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Sharon Plon和Katherine Janeway教授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结合基因组测序的癌症疗法所具有的局限性。/pp  Sharon Plon的研究展示了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为癌症研究带来大量的有效数据,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测序所得数据并不能转化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或临床建议。Katherine Janeway所领导的iCat项目在另一方面体现了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癌症疗法所面临的巨大问题与系列挑战,该项目中的89位癌症测序患者中只有31位能得到有效的临床治疗建议。/pp  然而,结合测序技术的癌症疗法仍然拥有光明前景。随着测序成本的下降,测序分析将成为常规诊断测试,测序技术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肿瘤异质性与肿瘤突变。在高风险、难治性以及复发性癌症的诊断与治疗领域,日益成长的测序技术正逐渐成为临床医生诊疗病人所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对于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医疗来说测序技术更成为了临床医生的基本工具。/pp  “测序技术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文章的作者们最后总结道。/p
  • 美国癌症全基因检测成功治疗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p  2015年7月10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宣布史上最大精准医学临床试验开始招募病人,这个实验将招募1000名癌症患者,将同时研究20多个靶向药物(包括已上市和尚在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在癌症基因突变或过度表达人群的疗效。这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美国在癌症基因研究、检测和癌症靶向治疗水平的领先地位。/pp  美国是癌症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最先进的基因检测公司和技术,全球领先的癌症治疗中心和专家和最新研发的抗癌靶向药物。癌症患者通过癌症全基因检测(不是国内的部分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会帮助大约82%的患者找到靶向治疗药物或临床试验药物。/pp  strong现病史:/strong/pp  59岁女性,每年抽烟60包。2012年5月出现癫痫。磁共振显示病人大脑的前额叶中有一个实性2.6X1.9厘米的肿物,周围有水肿物包围。进一步的18F-FDG-PET成像及CT发现在左腹部有一个2X4厘米的肿块,标准吸收指数为6。脑部肿瘤标本经病理分析,发现癌变病灶,免疫组化表明CK7及表皮膜抗原呈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染色有较弱反应,但是S100,P63及CK20染色均呈阴性。即时定量PCR对特殊编译子的分析(热点测试‘hotspot testing’)表明有一个KRAS G12V突变,EGFR正常。分离免疫荧光原位杂交表明ALK重组呈阴性。/pp  患者初始被诊断为原发灶不明的腺癌,并接受了4个周期的卡铂(carboplatin)和多西他赛(docetaxel)治疗。2012年9月,18F-FDG-PET成像检测发现左腹肿块没有明显改变,同时还检测出4.2X2.2厘米大小新的肿块。这个肿块就在原先肿块的边缘,和小肠袢紧密相连无法分离,表明肿瘤已经扩散。/pp  strong基因检测及治疗方案:/strong/pp  美国顶尖基因检测公司平台是进行肿瘤标本检测的靶点分析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它可以同时分析182个肿瘤相关等位基因的整个编译序列,和14个在肿瘤病人中高频重组基因中的37个内含子的序列,最小覆盖深度为250X。这种分析可以检测到所有类别的基因重组现象(碱基置换,插入或删除,基因拷贝数目变化及重组)。样本组织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检测样本组织可小至0.6立方毫米。/pp  strong基因检测结果及药物治疗:/strong/pp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送至基因检测公司进行基因检测。纯化的肿瘤DNA先被整个编译序列的杂交捕捉(HYBRID CAPTURE),然后对18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整个编译序列,以及14个在肿瘤中高频重组的基因中37个内含子的序列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肿瘤组织中MET基因共有16份拷贝,CCND1有8拷贝,MYC有9拷贝。KRAS G12V, TP53 R273L及CARD11 N184S高频出现(突变频率分别为27,46,71)。曾经有报道表明MET-扩增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NSCLC)对克唑替尼(crizotinib)有抗肿瘤反应。基于这个证据,该患者接受了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治疗(250毫克,口服,每天两次)。/pp  strong疗效:/strong/pp  随后每三个月进行的扫描表明,在能够承受的剂量范围内,肿瘤组织的反应期超过了19个月。PET-CT扫描表明FDG-高亲和性的腹部肿块完全消失。/pp  先进完善的基因检测手段使得我们能够检测到预料之外的基因组变化,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部分KRAS突变的肿瘤病人无法用针对RTK靶点的方法来治疗。本例患者肿瘤存在MET扩增和KRAS突变,在卡铂(carboplatin)和多西他赛(docetaxel)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对克唑替尼(crizotinib)却有明显的抗肿瘤反应。因此,检测基因突变将是治疗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的有效手段。/pp  strong癌症全基因检测:/strong/pp  研究表明,罹患癌症时发生的基因改变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靶向药物能够特异地作用于引起肿瘤生长的基因,因而有更好的疗效。在已经发现的数百个致癌基因中,每个基因又有可能发生很多种不同的改变,所以每个癌症患者的基因改变都是独特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指导治疗和发现新的治疗方法。/pp  在癌症基因检测患者中,有82%的检测结果后来被用于实际的治疗中,包括:1.找到一个已经批准的、针对患者肿瘤基因改变的治疗措施 2.找到一种已经批准用于相同基因改变的其它类型癌症的新药,这样的药物很可能对患者的肿瘤也有显著疗效 3.找到一个临床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药物尽管不直接作用于患者肿瘤发生改变的那些基因,但作用于相关的信号通路,因而也可能会有很好的疗效。/p
  • 23andMe癌症风险基因检测获FDA审批
    p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有史以来第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癌症风险基因检测项目。此次审批后,23andMe公司可以向其客户推销癌症风险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与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风险相关特定变异基因的监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395f188-1f06-4680-b611-aee1aa99c91f.jpg" title="NewsDataAction.jpeg"//pp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过审批的基因检测项目并不是一款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使用的基因筛查测试。主要检测包括德系犹太人血统患者中最常见的BRCA1和BRCA2基因三种变异。在这类群中,40个人就有1人拥有这三种基因变体中的一种,这将导致妇女在70岁前患乳腺癌的风险为45%-85%。/pp  美国FDA体外诊断和放射卫生办公室主任DonaldSt.Pierr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测试为某些可能患乳房、卵巢癌或前列腺癌风险的人群提供了必要的提醒,而且这些人此前可能不会进行基因筛查,此次批准使得DTC基因检测的可用性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该基因检测也发布了相关警告。尽管在此测试中检测到BRCA突变确实表明患相关肿瘤的风险增加,但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携带这三种突变中的一种,并且增加个体肿瘤风险的其他更多种类的BRCA突变并不会被项目检测到。患者不应该认为该测试可以专业的筛查癌症或咨询遗传,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因素对癌症风险的影响。”/pp  23andMe表示,新近和现有的客户可以在购买服务后的未来几周内访问详细的基因检测报告。该报告还将包含教学信息,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读懂报告,并掌握正确使用报告的方法。/pp  23andMe创始人AnneWojcicki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23andMe的新报告不可以诊断癌症,也不能排除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它并没有完全覆盖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的数千种BRCA1和BRCA2变体的检测,此外也无法判断与遗传性癌症相关的其他基因变体或环境生活方式等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建议消费者不要单独使用该项目来做出医疗决定。在采取任何医疗行动之前,应在医疗机构确认结果。23andMe出具的BRCA1/BRCA2报告不会对每个人都有所帮助,但我们已经知道从这些信息中有客户到了切实的益处。”/pp  2017年,全球领先的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宣布已完成2.5亿美元E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EuclideanCapital、AltimeterCapital和WallenbergFoundation等跟投。这笔融资将用于扩张其治疗团队,并投资于其众包遗传研究平台(有世上最大的DNA样本存储库)。2017年4月,23andMe获得FDA批准,成为第一家被批准提供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能针对消费者因遗传导致的帕金森、迟发性阿兹海默病、乳糜泻、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早发性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因子XI缺乏症、戈谢病1型等10种疾病作出预测。/pp  此次通过审批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是该公司个人基因组服务(PGS)的一部分,该服务需要客户提供唾液样本。试验报告将描述女性是否存在患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男性是否患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潜在风险增加。但是公司并没有发布关于该项目的具体上市日期或价格信息。/pp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运用分子层面的治疗,人类开始有办法对受损或者变异的基因进行修复,让原先我们觉得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都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解决,为医学发展打开了新窗口。相应地,精准医疗也成为了投资的一个巨大风口。除了23andMe外,近来国内的基因测序企业都备受资本青睐。像药明明码、优迅医学、23魔方、美因生物都在近期获得了巨额投资,基因检测公司以创新基因技术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中实现了大爆发。/p
  • 基因检测如何改变癌症预防?
    p  安吉丽娜.茱丽切除双侧乳腺的行动在全球引起轰动,也促使更多女性去进行基因检测。然而,相当一部分妇女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个人或家族史,但她们又没有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的突变。她们该如何进行癌症预防呢?/pp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于这些妇女,基因集合(gene panel)的测序可能会改变癌症预防和管理。这项研究于8月13日在线发表于《JAMA Oncology》上。/pp  在这项研究中,麻省总医院、斯坦福大学及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集合测序,来搜索1000多名妇女的临床可操作风险突变,这些妇女的BRCA1/2突变呈阴性,但有着乳腺癌/卵巢癌的个人或家族史。后续分析主要集中在40名检测发现有害突变的参与者,以及另外23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妇女。/pp  作者发现,利用基因集合鉴定出基因突变的存在,可能会改变筛查、预防或其他管理策略。此外,几乎四分之三的患者亲属也需要考虑检测。/pp  研究小组一开始招募了1,046名妇女,她们有着乳腺癌或卵巢癌的个人或家族史,被认为是基因检测癌症风险的适当候选。之后,研究人员对她们的样本开展了基因集合的检测,分别采用Myriad Genetics的MyRisk检测(25个基因),或Invitae的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s检测(29个基因)。/pp  在BRCA1/2突变呈阴性的妇女中,研究人员发现40名参与者的中等癌症风险基因中存在可疑的改变,这几乎占了所有参与者的4%。一些有害突变落在乳腺癌高风险基因CDH1内,但大部分都是影响低或中等风险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基因。8名个体携带了Lynch综合征相关的突变,还有一些存在其他类型癌症相关的突变。/pp  为了弄清楚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小组又增加了23名研究对象,她们同样为BRCA1/2突变阴性,但基因集合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在这63名参与者中,大约有92%的突变与她们之前所患的疾病或家族史匹配。/pp  作者的分析表明,本组中超过一半的妇女需要进行疾病特异的筛查及其他预防性措施。例如,对于那些有Lynch综合征突变的个体,她们应该更积极地进行结肠直肠癌的筛查,而对于那些PALB2基因存在有害突变的个体,她们应接受更频繁的乳腺检查。/pp  Ellisen认为,这样的结果也有望影响到参与者的家庭成员,这些近亲可能携带相同的风险突变。“我们计算过,大约72%的时间会建议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检测,”他说。/pp  由于目前的研究是通过研究协议完成的,参与者同意参与研究检测,并声明他们是否想接受检测的临床相关结果。目前,研究小组正在接触那些选择接受临床结果的参与者,并希望对这些个体进行后续追踪。/p
  • NCCN增加新的女性癌症基因检测
    p  第21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年会于201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好莱坞召开,会议增加了几个针对乳腺癌和卵巢癌遗传风险管理的新基因突变检测。/pp  最近的研究发现PALB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侵袭性相关,而RAD51C、RAD51D、BRIP1基因突变增加卵巢癌的终生危险。美国莫非特癌症研究中心的Tuya Pal博士表示:“在过去一年中,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些新基因与卵巢癌风险相关。以往NCCN指南中推荐或考虑采用降低风险的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受到BRCA1、BRCA2和林奇综合症的很大限制。”/pp  她说:“当存在BRCA1基因突变时,卵巢癌终生危险达到44% 当BRCA2基因突变时,这一危险达到27% 当存在林奇综合征时,估计该危险在10%左右。基于目前的多个研究,我们认为,和BRCA1、BRCA2相似等级的证据表明 BRIP1、RAD51C和RAD51D基金突变会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pp  Pal博士注意到,NCCN指南并未将这些新突变作为输卵管卵巢切除的推荐指征。她表示:“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推荐,但我们还可以再讨论。我并不会因此强烈推荐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但应该将这一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如果他们身体有这些突变,那么预防性卵巢切除也是合理的选择。”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应该了解这一信息,Pal博士补充到:“家族史是重要的参考,如果我们发现了家族内卵巢癌病史的强烈风险,就应该基于新的基因突变推荐预防性的癌症风险管控。”鉴于目前卵巢癌还没有比较好的筛查方法,基因突变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pp  PALB2现已成为乳腺癌高风险基因突变的一员,其他与乳腺癌风险相关基因还有BRCA1、BRCA2、PTEN和PT53。为降低患癌风险而预防性切除乳腺时,要参考这些基因变化情况。/pp  PALB2突变的女性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风险约为35-40%。有研究显示伴PALB2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侵袭性较强。“如果携带BRCA1突变的个体发展成乳腺癌,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都在早期确诊。但当伴随PALB2突变时,鉴于此类患者肿瘤较强侵袭力,因此需要认真考虑是否采取预防性乳腺切除。” Pal博士说。/pp  乳腺癌基因检测对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一旦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检测了解自己的基因易感性,并据此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如果在肿瘤发生前检测到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遗传风险,就可以主动预防并阻止这些癌症。/pp  随着多基因检测的推广应用,乳腺癌基因a title=""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诊断/strong/span/a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技术的发展不能改变医师的作用,对检测结果合理、适当的解释至关重要,无论是阴性结果还是阳性结果都应充分告知患者,讲解这些结果对癌症管理的意义。/p
  • 15000例样本为癌症血液基因检测是否靠谱来说话
    这组数据公布在2016年的ASCO大会上,研究人员通过一万五千多个样本的研究表明,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灵敏度达90%左右,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液态活检研究。  规模最大的液态活检研究  血液循环肿瘤DNA(ctDNA)基因组分析为实体肿瘤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迄今为止,液态活检仅应用在适度规模的研究或案例分析中。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及深度ctDNA测序技术对15191名50种不同肿瘤的晚期患者进行体细胞基因组分析,共靶向70种基因。  这些样本中,肺癌占37%,乳腺癌占14%,大肠癌占10%,其他癌症占39%,研究人员共收集了17628个血液样本用于ctDNA 基因检测,还对386名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基因组分析。  研究人员将所检测到的ctDNA突变频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比对,并通过与相对应的组织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出ctDNA测序的精准度。  用数据说话,ctDNA的临床灵敏度达90%左右  本次研究充分证实了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效用性。检测结果发现,对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及其他癌症,ctDNA的临床灵敏度分别为86%、83%、85%和78%,ctDNA测序精准度为87%。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发现,ctDNA检测到的基因突变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结果吻合度在92%和99%之间。例如,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相比,EGFR基因的 ctDNA检测结果吻合度为92% 对于肿瘤样本,EGFR、BRAF、KRAS、ALK、RET和ROS1的突变率吻合度在94%到100%之间。  此外,本研究中血液基因检测在低ctDNA水平中也能检测到突变,大约一半的突变在ctDNA水平不超过0.4%的情况下被检测到,总体来说,血液样本中ctDNA突变的检测率为83%。  解决临床样本不足的问题  ctDNA不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还能解决组织样本量不足的障碍。研究人员表示,液态活检对肺癌患者特别有帮助,在本研究中,共有362例肺癌患者,但63%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可用于分析的病变组织,但可通过ctDNA进行检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拥有足量的血液ctDNA,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DNA不能穿越血脑屏障所致。因此,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提高低水平ctDNA的检测灵敏度。  研究人员说,“组织样本基因检测仍然是黄金标准,但组织样本往往不能满足定性及定量分析,而液态活检对评估患者的疾病过程特别有用。”
  • 廖玮的基因检测革命:癌症体液诊断
    p  70后的廖玮近期像是一个空中飞人,从广州到北京,再返回广州,再到美国,他将做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计算得越来越精确,他想春节后第一代产品研发完成后再稍作放松。/pp  他现在忙碌的是一个可以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全球变革的项目,即癌症体液诊断,只需30分钟左右就能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临床试验准确率超过99%。/pp  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癌症诊断方式是活检穿刺或者外科手术,将疑似组织取出,通过病理切片和染色免疫组化确定是否罹患癌症。这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且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获得检验结果。/pp  两者的诊断流程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近些年,众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提高基因检测的灵敏度来实现准确的体液(血液)活检。廖玮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式或将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一场全球性的行业变革。/pp  strong大洋彼岸的首次创业/strong/pp  现在,距离产品上市的时间越来越近,廖玮梦想的目标也终于要实现了。为了这一结果,廖玮已经整整等待了15年。/pp  15年的坚持和跋涉,几乎凝结了廖玮个人的成长史。/pp  廖玮用他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再度验证了北大出科学家的传奇:他2005年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神经微电极的研究,发明导电高分子层修饰的传感微电极,主持开发植入式微型生物传感器。/pp  2007年,廖玮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助理研究员,加入了当时的美国国内的一个重大项目:检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唾液生物靶标分子,由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主导,它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非常快速的便携检测仪器,通过检测唾液和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来诊断系统型疾病。那时设计的目标,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比如解析唾液蛋白质组和基因组,试图弄清楚人的唾液中有多少种蛋白和基因。最终这一研究获得了一项国际专利,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核酸研究》上。/pp  与此同时,廖玮的另外一部分工作是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基于当时的PCR诊断技术,要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很难实现,PCR的放大或者提取操作很麻烦,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而他们研发的目标诊断系统是,让任何人都可以便捷操作,快速得出准确的结果 第二,由于操作的复杂性,成本也很难降低,所以需要另外一种可替代的方法——直接检测,把唾液滴上去就可以自动化检测,以这样的检测方法为基础做出来的检测系统成本很低,效率也会大幅提升。/pp  2009年,唾液检测的核心技术开发完成,廖玮开始寻找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机会。2011年,在一次展会上,廖玮认识了美国硅谷的AQS公司。AQS公司最擅长的就是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包括许多世界知名公司的产品都出自该公司。/pp  AQS公司管理层和廖玮沟通后,非常看好医疗检测这一领域,既然有核心技术,就可以真正开发出产品,双方一拍即合。第二天AQS公司高管就到UCLA实验室参观,现场观看了样机演示,详细了解了科学背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几天之后,廖玮及其他几位同事一同到硅谷,和AQS公司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会面,双方正式确定合作。/pp  2011年6月,合资公司顺利成立。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廖玮的第一次创业,他是创始人。那时,AQS公司已经在中国深圳有分公司,在东莞有工厂和研发队伍。也就是从这时起,廖玮开始了当飞人,中美两国来回跑。/pp  之后,由于廖玮与AQS公司对于技术转化结果理解的差异,深圳研发团队出来的产品没有超越原型的水平,无法达到商业化阶段。到2013年,廖玮与AQS公司深圳研发部中断了项目,但并没有因此中断与AQS公司的联系。/pp  2013年廖玮开始与AQS公司商议,对于好的技术,产业化时以占股形式实现发展,如帮某个科学家把产品原型做出来,少量地生产几十台或者一百台,大概估算一个价格,投资公司以这样的价格来入股企业,这样双方收获都比较大。因为在硅谷有很多像廖玮一样的人,有技术,但没有产品原型,更无法产业化。在廖玮的建议下,2014年廖玮又与AQS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pp  在此种运作模式下,廖玮先后主持投资了几家公司,其中一家3D打印公司,成立时公司才三个人,平均年龄不到22岁,想做3D打印机,廖玮凭借着帮年轻人成就梦想的信念和独到的投资眼光帮这三个人把3D打印机做成了。这家公司在2014年底以17亿美金的价格整体出售,现在已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3D打印公司。廖玮另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是一款帕金森病人使用的勺子。帕金森病人手不断抖动,吃饭受影响,而这款勺子有固定装置,可以极大程度上方便病人使用,最终谷歌以1亿美金收购了该项目。/pp  strong第二次创业/strong/pp  2014年底,廖玮主动为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划上了句号。因为,在创业期间,投资公司基本上是附属于AQS的,没有独立的体系。廖玮觉得如果创始人失去了控制权,有些工作是很难推进的。事实上他也碰到了一些困难。/pp  廖玮觉得,虽然第一次创业有所成功,但这样耗下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在2014后半年,廖玮所在的研究所开始尝试将基因检测的核心技术应用于肺癌的基因诊断、肾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以及兴奋剂检测等领域。研究所的技术也不断在临床上实现应用开发,其中一项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验证,廖玮和中国的几位投资人聊天后敲定,推动这项成果落地转化,即癌症体液诊断。/pp  2014年,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是促进最先进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应用。廖玮所在的研发团队希望做成一个小型便携式癌症筛查和诊断仪器,用于边远地区,为那些不方便出来就医的人进行癌症筛查,有疑似症状的就送到大医院进行治疗。/pp  为了提高准确率、降低患者等待时间,以及减少创口带来的伤害,多数医疗企业希望创新检测方式,以实现基因检测靶向检测,但大都在研发阶段。2014年11月底中美研讨会上,廖玮的团队带着已经成型的一台E-FIRM诊断仪原型和大家见面,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机器如果能够尽快投入市场,对于整个肺癌的防治将有重大意义。/pp  事实上,这个产品原型在2010年就已经诞生,第一代原型检测的核心技术在2009年的临床癌症研究杂志封面发表,美国新闻也在2010年对这一技术进行了采访,标志着核心检测技术的方向——新一代不需要PCR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那时比较轰动。但需要一个很好临床应用来推广,之后几年廖玮和研究团队人士一直持续做临床应用开发。其实,那时是美国大诊断公司找到廖玮团队,问能否试一下血液检测,因为用现有的PCR方法都测不太准。2013年,廖玮和研究团队人士开展了肺癌的检测,随后正式与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合作,让他们提供血液样本。测了将近200例的病例,准确率超过99%。/pp  那时候廖玮觉得,这个检测项目要想落地,投资方恐怕也只能授信于他。因为与会的都是科学家、科室主任,他们不可能做成商业化。而廖玮是唯一兼有资本运作和公司运营经验的商业人士,同时还是这个技术的核心开发者之一,具有产品开发经验。2015年初研究团队派廖玮出马,开始与投资方筹备新购公司新项目的商业转化事宜。/pp  2015年5月,标志着廖玮二次创业的易活生物科技公司在广州落地。廖玮拿到了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pp  目前,易活生物已经在筹备生产中。易活生物的研发团队自豪地称,“我们的准确度肯定是超乎所有的现有方法。”易活生物已经与国内多家肿瘤医院合作,实现临床样本试验。目前的测试效果较好。依目前市场看,或许廖玮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式将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一场全球性的行业变革。/pp  strong百亿中国市场/strong/pp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且环境等各种问题交叉,已经成为全球癌症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尤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有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就多达70多万。对于诊断行业来说,中国也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pp  事实上,除了患者增长率高这一原因外,由于肺癌的特殊性,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欧美的基因突变概率要低于在东亚人口的基因突变概率,在东亚大概有30%-50%的肺癌病人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在欧美只有不到20%,所以对于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欧美市场远没有中国大。/pp  除了肺癌,2014年,结肠癌也已成为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pp  廖玮的癌症体液诊断项目恰逢其时。便捷、快速、高效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检测痛苦和等待结果的煎熬。/pp  由于肺癌患者发病率较高,有关医学统计预测,未来几年内,新增数量将达到100万。目前,国家对肺癌基因检测的定价在每人次3000元(人民币)到4000元之间,按确诊的100万病人算,肺癌诊断在确诊的市场中就有30亿市场空间。/pp  而对于疑似的患者检测数量,分析预计或将更多。因此,关于肺癌检测市场空间,行业分析认为在100亿元人民币到200亿元人民币之间。除此之外,其他高发的肿瘤还有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等,检测量依然很高,因此,癌症检测的总体市场空间将在千亿左右。/pp  肺癌检测只是廖玮的一个最初布局。据了解,目前,易活生物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加州,紧随肺癌检测技术推出的还将有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pp  廖玮对于易活生物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企业。据了解,产品的研发团队在加州,产业化的布局在中国,临床沟通与验证也在全球范围内同时进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韩国三星医院、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加州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等等,已经开始临床样品测试。/pp  春节后,产品规模化量产即将在中国的工厂实现,对于产品进入市场,廖玮计划分两步走。前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批复可能要两年,两年后其他同行企业或许也会有同类产品跟上来,而易活将会失去时间优势。所以,前期会和第三方实验室合作,目前中国有上千家第三方实验室,而事实上,多数医院的高端检测也都集中在这里。/pp  在走第一步的同时,廖玮已经推动了全球医疗诊断产业的实质性布局,廖玮预计在今年6月份美国癌症年会中的主题报告和展会上重点发布这一癌症检测产品,也就是说,今年6月份,易活生物将向全球诊断产业发起进攻。/pp  对于目前易活生物打造的研发平台,廖玮称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像iPhone的APP store一样,易活生物卖iPhone,自己开发的iPhone自带软件有限,但企业和科学家都可以开发跟它兼容的新试剂盒,去增加它的功能,这是市场的选择。当然,廖玮希望的是,未来有科学家在这个平台开发肝炎、艾滋病等更多更高端的检测技术,之后再产业化,走向全球。这个平台可以承载一切新事物的到来。/p
  • 癌症是否需要化疗?基因检测有望帮助判断
    p  这是一个长期追寻的目标:开发一种能揭示患有癌症的病人是否需要化疗的测试。/pp  如今,人们可能有了针对乳腺癌的此类测试。一项为期5年、涉及分析这种肿瘤基因的研究,追踪了该测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一些在术后通常会接受化疗的女性其实能安全地跳过6个月的疗程。/pp  “这朝为单个病人量身定制疗法更近了一步。”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Mitch Dowsett表示。/pp  作为癌症疗法的支柱,化疗非常折磨人。它会导致恶心、疲劳、掉发,有时会引发危及生命的感染或心脏问题。化疗甚至能生成新的癌症。不过,它可能并非必需的。在一些人体内,肿瘤具有很高的侵袭性,而在另一些人体内,它们会很多年处于休眠状态。/pp  目前,医生基于肿瘤大小或者是否会扩散到淋巴结等因素,作出治疗决定。而个性化治疗取得的大多数进展是在开发针对乳腺癌的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4"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pan/strong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基因测试/span/strong/aspan id="_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pan id="_baidu_bookmark_end_5"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方面。这些测试利用手术期间采集的肿瘤样本进行。/pp  一种名为“安可待”的此类测试分析了21个基因的活性,并且从0到100给人们作出评分——分数越高,意味着预后越差。这种测试已提供给一些癌症尚未扩散到淋巴结的女性,以帮助指导关于化疗的决定。/pp  如今,它在2600余名癌症已经扩散的女性身上进行了测试。这些女性通常总是会接受化疗,以及诸如三苯氧胺等激素疗法。/pp  在研究中,六分之一的女性获得的“安可待”得分低于12,因此只接受了副作用没有化疗那么严重的激素疗法。5年后,这部分女性中只有6%死亡,或者癌症复发。/pp  该团队成员、德国贝塞斯达福音医院的Oleg Gluz介绍说,这些数据表明跳过化疗是正确的决策。这是因为此前研究证实,化疗通常会将复发率降低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把复发率从6%降低到4%。而这种小幅降低可能会被化疗带来的已知损伤掩盖。/pp  Gluz在日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宣布了这一结果。/p
  • 岛津携手艾迪迈|推动临床色谱检测项目普及与质谱检测自动化革新
    2024年3月22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与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迈”)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岛津-艾迪迈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合作实验室充分整合了岛津强大的分析仪器技术平台和艾迪迈智能化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的开发能力,双方将致力于快速有效地推进临床专用型色谱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全自动磁萃取技术联用质谱系统的落地,助力精准诊断普惠大众。艾迪迈产品总监薛辉先生主持了此次揭牌仪式。艾迪迈产品总监薛辉先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业务部高级经理孙琦先生、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等一同出席了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揭幕仪式现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岛津与艾迪迈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里程,共同开发更先进、更贴合临床科室实验需求的临床色谱方法,助力基层医疗、普惠大众。岛津将一如既往的扎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秉承“开发、合作、多元”的诚恳态度,将先进的科技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与优秀合作伙伴一起,为落实“精准医学”为人民健康服务而不懈努力。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先生致辞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是基于岛津-艾迪迈双方一直以来的信念“不忘初心、携手共进”,未来我们将更加有效的实现双方技术与产品的优势互补,将智能化材料与高精尖仪器深度融合,打造高性价比的临床小分子色谱法检测产品与全自动磁萃取技术联用质谱系统,充分满足临床色谱质谱检测不同客户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致辞揭牌仪式后,来自行业内相关专家,就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技术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分享。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做了关于《磁性固相萃取微球及在临床色谱质谱检测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详细地讲解了磁性固相萃取技术的由来、技术原理、磁珠类型及ASP单分散磁微粒萃取技术在临床色谱质谱定量检测中的优势。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教授报告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临床行业经理刘麟先生做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岛津多元化技术平台助力合作伙伴开拓美好事业愿景》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岛津在临床检测领域相关的多元化产品与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技术在多种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岛津强大的AI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能够更好更快速精准智能的获得检测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临床行业经理刘麟先生报告最后,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做了关于《合作实验室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精彩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合作实验室在临床色谱法应用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检测、儿茶酚胺检测等小分子检测项目,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在临床质谱检测应用方面的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全自动管式磁萃取联用质谱系统,完美的将智能化单分散磁萃取材料在样本前处理方面的应用优势与岛津临床质谱系统在线联用,真正实现满足“样本进,结果出”的临床需求。艾迪迈董事长/总经理石功名先生报告此次岛津-艾迪迈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成功,标志着岛津中国与艾迪迈科技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与加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专用型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方案的快速应用,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针战略做出贡献,助力精准医疗普惠大众。全员合影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癌症监测新突破:试纸验癌
    不久前,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发出一种可检测出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试纸。在家中,只要用一张小小的试纸便可知道自己是否带有癌症突变基因。  用一张小小的试纸,滴两滴血即可知道待检人是否带有遗传病相关基因、耐药性突变或肿瘤突变基因。这种试纸的“学名”叫核酸检测生物传感器,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令文研究组研发完成的。  通过验血来诊断癌症的说法由来已久。新西兰惠灵顿一家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提出过验血诊断癌症的说法。据报道,他们用验血法诊断结肠癌、肺癌和肝癌已经取得成功。这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贝里奇博士说,他们是通过检测因癌细胞迅速增殖而在人体血清中所留下的指纹印的方法来诊断癌症的。  临床应用有待探索  “取两滴血,经过核酸提取后,与检测试剂室温反应半小时,再滴到试纸上5分钟后就可观察到结果,如果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引起的遗传病、肿瘤疾病的易感基因存在或病原微生物,检测就会显现出来,没有则不显示。”曾令文介绍说,例如胰腺癌中的K—ras基因突变。  曾令文表示,这项研究并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个原理,而是运用多个原理整合而成。利用了四大技术:发夹结构探针技术、核酸信号转移放大技术、纳米晶金粒的可视化技术和试纸条简单、快速、方便的技术优点的结合,开发出该核酸生物传感器。  如果“试纸验癌”成功运用于临床,将会是广大家庭的福音。“我们就是想开发一些简单、快速,并且便宜的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方法,让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走进家庭。”曾令文说,“如此一来,人们便不需要到医院里使用很昂贵的仪器去检测了。”  针对此项研究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治医师李宝兰表示,从目前该领域进展情况看,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至于能否应用临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治医师安广宇认为,“试纸验癌”并不尽可靠。安广宇解释说:“癌症只能检测出易感基因,并且测定的费用很高,即便有基因异常度也不代表就是患上了肿瘤。”  然而一滴血验癌的方法也并非完全是纸上谈兵,近日在首都图书馆举行的癌症专题讲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内科肿瘤学专家孙燕表示,一滴血查某些癌症是可以的,但是不是所有癌症都能查到。比如肝癌患者的血液中,甲胎蛋白含量会很高,所以可以通过血液查出。还比如血液中PRC高,可能有前列腺癌,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查出。  市场需求或前景广阔  “这种传感器一经研发并且走向家庭,它的市场需求应该是很大的。”在谈及此项研究应用于临床的需求前景时,曾令文表示说,“现在大家吃、穿、住、行都不愁了,健康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癌基因的突变,而且这种方法做起来很方便快速。”  曾令文表示,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耐药性,从而实现“个体化医疗”。这里所谓的“个体化医疗”便是一种医疗的人性化体现。“比如说肿瘤,在肿瘤治疗的时候有一些药物非常昂贵,这些药物可能只对一部分人有作用,这一部分人基因的突变决定了其对这种药物是不是敏感。”曾令文补充说,“此时,我们便可以通过这个传感器来检测基因的突变,从而得知患者是否适合用这种药。否则,花钱买对自己没用的药物就得不偿失了,而且还会贻误治疗时机。”  “我们的目标是要走向家庭。但目前该项研究仍处于实验刚刚结束阶段,我们做过了一些临床的样品实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优化这个技术。”曾令文说:“该项研究在实践阶段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核酸提取的装置仍需进一步完善。装置完善之后,就可以形成很完整的产品,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走向家庭。”  曾令文介绍说:“核酸提取装置研发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利用别人开发的核酸提取装置直接和核酸传感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走向家庭的产品。另一种是我们自己正在研发的核酸提取装置,这个装置研发出来之后与核酸生物传感器进行结合。”  此外,曾令文提醒说:“并不是一个传感器就能检测所有的癌症,我们会针对某一种癌症进行专门设计,开发一系列针对不同癌症的传感器。虽然它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但基本可以检测出患某种癌症的几率有多大。此时,患者便可以进一步的做些体检,检查有无这方面的癌症。”  预防癌症需日常注意  据孙燕介绍,肿瘤在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中国次之,非洲、拉丁美洲发病率相对较低。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全球因肿瘤死亡人数会超过1000万。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里,发病率较高,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癌症虽然可怕,但却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预防的。对于预防癌症,美国国家科学会有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议:  1.饮食上少吃油和脂肪、糖和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   2.保持乐观愉快的生活态度,心情不愉快会影响身体的各种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  孙燕提醒人们,远离致癌因素,要定期连续有效的健康查体,妥善处理癌前病变,注意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 艾迪迈完成近5000万元Pre-A轮融资,携手纳微为生命科学自动化检测与纯化赋能
    近日,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迈”)宣布完成由宇杉资本、苏州天汇微球基金(纳微科技参股基金,天汇资本管理)、中鑫资本的近五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生命科学领域自动化检测与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加速临床小分子检测与纳微&艾迪迈CRDMO解决方案等开发及推广,为临床色谱质谱实验室、生物分析实验室、药物检测实验室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赋能。艾迪迈成立于2019年2月,公司以原研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为战略核心,拥有智能化核心材料制备技术及自动化辅助设备开发应用与GMP生产能力,在多地设立有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威高集团、日本岛津、纳微生命等知名院校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是国内领先的专用型色谱、质谱自动化检测领域的材料、设备及应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供货商。立足创新,用智能化材料技术实现分析检测与纯化的自动化在「工业 4.0」的背景下,传统色谱分析检测实验室向智能化自动化实验室转型势在必行,包括生物分析实验室、药物检测实验室、临床色谱质谱实验室等。目前大部分实验室还停留在流动相手工配制,样品手工称量等阶段,特别是样本前处理仍然是采用常规的蛋白沉淀、固相萃取小柱等方式方法,导致实验难以自动化,或者需要配置昂贵的自动化工作站来替代手工,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整个色谱检测与样本处理的效率问题。艾迪迈科技通过多年在智能化样本前处理方面通过材料的技术革新及色谱的多维应用方案技术带来的突破,用低成本智能化材料技术+自动化设备技术+整体应用方案解决试剂配制、样本前处理及检测问题,为分析检测实验节约成本、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满足了分析实验室的效率提升需求。目前公司在临床色谱质谱检测领域已推出了包含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临床专用多维液相色谱仪、磁珠法质谱检测系统等精准检测装备及首创ASP磁性固相萃取材料与配套试剂耗材,覆盖精准营养、精准用药、肿瘤筛查等多种产品组合;在生命科学与分析检测领域已开发了基于聚合物、硅胶及琼脂糖基质的系列特殊分离纯化用微球填料及样本前处理磁珠,覆盖离线与在线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蛋白沉淀等全部前处理方法,已逐步应用于生物制药、药物代谢、食品安全、刑侦毒检等方面。(艾迪迈核心产品管线)商业加速,纳微生命&艾迪迈联合打造临床色谱质谱CRDMO解决方案平台人体内小分子物质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种类繁多,常见的小分子物质包括生理激素、维生素、生物胺、生物毒素、血清素、胆汁酸、氨基酸、药物等。小分子检测在临床医学诊断领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小分子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且大多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难以通过直接免疫的方式产生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体,而且极易受到类似物的干扰。因受限于竞争法本身方法学的各种缺陷,如精密度欠缺、准确度不够、易受干扰、线性范围窄等,其临床应用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和争议。色谱质谱技术作为小分子检测的金标准,具有优异的特异性和准确度,但由于前处理方法复杂、面对多项目检测无标准方案、对设备和人员要求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但面对临床的需求不断扩大至百亿市场规模,全球诊断企业龙头如罗氏等纷纷入局。在这一背景下,纳微生命与艾迪迈科技结合各自的技术优势与临床方案开发经验,成立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临床小分子检验困境,开发多种兼顾免疫学方法和色谱质谱方法两者优势的检测技术,集合前处理单元、分离提取单元、检测单元等,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项目需求,最大程度加速市场准入门槛,提供一个真正成熟稳定的端到端小分子色谱质谱检测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可支持客户从项目需求、方案设计、开发验证、注册服务、委托生产、产品上市等一系列服务的临床色谱/质谱检测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纳微生命&艾迪迈联合实验室揭牌)艾迪迈总经理石功名表示:感谢新老投资人的认可与支持,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艾迪迈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是通过打造极致性价比的自动化产品与方案,让检测纯化更简单。简单的讲,我们以材料为核心,辅以设备,来解决设备高成本与检测纯化问题。如我们针对临床诊断方面开发的专用色谱法检测系统可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检测、儿茶酚胺检测等,如血液中脂溶性维生素检测,可实现一步法原管上样,自动在线净化、富集及检测,8分钟内出结果,可区分A、D2、D3、E等,准确度可媲美质谱,综合速度快于质谱,解决了用“大炮打蚊子”的低性价比的现状。另外我们与纳微生命合作开发的磁珠法质谱前处理及检测方案,用类似磁微粒化学发光的前处理方法结合质谱检测的高灵敏度及多选择性的优势,真正解决了质谱的临床自动化高通量的应用困境。天汇资本合伙人、苏州天汇微球基金负责人赵丹表示:天汇资本于2023年联合纳微科技、园丰资本、苏州天使母基金、苏州纳米城、德美化工等共同发起苏州天汇微球基金,聚焦“一个底层核心技术+一条生物医药产业链+N个应用领域”,投资于纳米微球的上下游关键技术和项目,以期通过专业创投基金支持中国纳米科技及其与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色谱分析、前沿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联动发展。提供全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是临床色谱质谱检测和生命科学检测纯化发展必然趋势。艾迪迈基于智能化样本前处理用材料方面的技术革新及色谱的多维应用方案技术的突破,开发了多种产品,解决了目前色谱及质谱前处理及临床检测痛点,竞争优势明显。创始团队多元化复合背景,执行力强。借助纳微科技在微球材料的深厚积淀,以及纳微科技在色谱填料/色谱仪器及耗材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未来可与艾迪迈深度合作,期待共同为国内外医疗领域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临床色谱质谱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宇杉资本投资总监李凡奇表示:艾迪迈开发的单分散微米级磁珠是具备高工艺技术壁垒和know-how的技术路线 ,也是通过核心材料的智能化打通分离纯化与检测自动化和性价比的关键一环。同时艾迪迈团队通过多年的应用经验,在此基础上辅以开发了多个国产专用型检测设备,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力将更好的在临床检验、生命科学、分离纯化等领域崭露头角。中鑫资本投资总监顾依文表示:艾迪迈立足于上游微球材料产品的优势往下延伸至临床检测应用产品的开发,对于临床小分子色谱检测行业推出了整体解决方案模式,让客户能更快获得高效精准的结果。同时依托于磁性微球的优势,公司在积极布局临床质谱的检测样本前处理及更多科研端的产品,期待艾迪迈在未来能有更大突破,更上一层楼。
  • 罗氏24亿美元并购癌症基因检测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微信图片_2018061922535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18eb0d9-7e60-4309-ada1-a9d4b037355b.jpg"//pp  2018年6月19日,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公布,与癌症基因检测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达成并购协议,将以24亿美元收购余下的Foundation全部在外流通股份。/pp  收购价每股137美元,较Foundation周一收盘价溢价29%,对Foundation的估值为53亿美元。/pp  罗氏表示,预计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p
  • “一滴血”可筛查癌症 癌症检测板有望入驻药房
    癌症是人类健康杀手,能否实现准确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2013年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长期在美国研发&ldquo 蛋白标定&rdquo 这一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的夏继波博士签约落户相城,他期望通过自己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让这一技术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  4月28日,笔者走进夏继波博士创办的生物科技公司时,看见的场面不大、人数不多。但夏继波及其团队的梦想很大,他们期望通过&ldquo 蛋白标定&rdquo 检测技术,用&ldquo 一滴血&rdquo 让癌症现形,从而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患者的存活率。  这位浓眉大眼、体格健壮的&ldquo 山东大汉&rdquo ,1998年出国,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生活。直到2013年参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后,夏继波燃起了回国创业的梦想,来到苏州创办宇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宇恒公司的实验室内,人数不多,但密布着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数位员工正在生产、检测一些生物试剂,&ldquo 实验室的9位员工,2个博士,5个硕士,2个本科&rdquo ,夏继波对他的团队颇感自豪。  &ldquo 目前,检测癌症的产品还处于和医院合作验证阶段,要拿到二类药械批号,才能上市。&rdquo 宇恒公司2014年11月才开始正式运营,夏继波表示,公司暂时以生产生物试剂为主,将争取第一年度实现销售额400万元,并争取在第四到第五年度达到3000万元。  归国前,夏继波长期在美国研发&ldquo 蛋白标定&rdquo 这一癌症早期诊断技术。这项技术的基础是利用每种癌症会产生不同的&ldquo 癌蛋白&rdquo 或者&ldquo 标的物&rdquo 。通过筛选效果比较好的&ldquo 标记&rdquo ,再做成联合检测试剂,只要用一滴血放在检测板上,就可以简单、方便、快捷地进行检测。  癌症是人类健康杀手。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130万人。夏继波介绍说,每个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癌细胞,但正常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将其杀死,癌细胞一旦聚集就成为了癌组织。  目前,宇恒公司正在加紧推进前列腺癌、子宫癌、乳腺癌、肺癌等一系列癌症检测板的研究与测试。夏继波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ldquo 荧光染料&rdquo ,可以跟不同的癌蛋白结合,这一技术为国内首创,并已申请专利。  夏继波反复强调,他研发的癌症检测产品不是&ldquo 筛选&rdquo ,而是准确的&ldquo 检测&rdquo 。未来,老百姓便可以在便利店或者药店购买到癌症检测板。
  • 赛默飞与安大略癌症研究所达成合作 旨在标准化癌症检测
    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据2019年7月30日美通社讯,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OICR)和赛默飞世尔科技正在合作开发针对二代测序(NGS)分析和分析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旨在更有效地评估并最终改善胰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治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Thermo_Fisher_Scientific.jpg" style="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Thermo_Fisher_Scientific.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22e1db83-28f0-4283-a8f9-c0f6b2250215.jpg"//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该项目为期三年,累计投入600万美元,旨在促进上述癌症疾病领域的分子分析标准化,并促成在全球范围内相关检测方法的商业化。该项合作建立在OICR和赛默飞之间的先前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关注于胰腺癌的快速基因组诊断和针对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将为三种癌症的分析方法开发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通过支持研究和临床试验,加拿大基因组正在帮助安大略省更多的创新癌症诊断研究投入临床应用,”OICR诊断开发项目主管约翰· 巴特利特博士说。“该项目有潜力在安大略省和加拿大推广二代测序技术,用于常规临床应用。”/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加拿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该国胰腺癌5年净生存率仅为8%。然而,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使用基于NGS的测试策略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strong美国最近的一项健康经济学研究表明,接受基于NGS检测结果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不增加医疗保健成本的情况下,其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一倍。/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虽然部分解决方案只是分析DNA序列,但新的靶向NGS分析将通过同时评估DNA和RNA的表达特性从而提供全面的基因组谱,加深对驱动突变的了解。strongOICR-赛默飞团队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独特的DNA / RNA分层生物标记物补充新的检测方法 ,据OICR医学转化研究人员说,这些生物标记物对胰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具有特异性。/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先前由OICR和赛默飞共同领导的研究合作已经在未来影响癌症治疗的道路上取得了进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有一项研究旨在识别乳腺癌的突变和拷贝数变化,以及利用肿瘤胺综合分析进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也支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成人和儿童匹配试验。/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赛默飞的NGS 精准医学计划、临床NGS和肿瘤学全球领导Jeff Smith说。“当OICR向我们的团队提出这个项目的想法时,我们认为这是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可以将赛默飞成熟的离子洪流技术带到加拿大各地的临床实验室,并有助于未来患者护理的改进。”/p
  • 多国科学家共同研制出癌症早期检测仪 能检测8种常见癌症
    p  目前,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匹兹堡大学、德州大学、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国科学家研制的癌症早期检测仪CancerSEEK,用于8种常见癌症(包括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与乳腺癌)的检测。其中,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等5种癌症的敏感率范围为69%-98%。癌症早期检测仪CancerSEEK的特异性高达99%以上。另外,CancerSEEK能检测到83%癌症患者的原位病灶。该研究发表于2018年2月23日《Science》杂志。/pp  大多数原位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一旦癌细胞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将无能为力。因此,癌症研究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在癌细胞转移前进行检测。对于许多成人癌症来说,由初始原位癌病细胞恶化成晚期癌症,往往耗时20-30年。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内,我们有机会在癌细胞转移前检测到癌症。即使在放射学上看很明显的转移早期,利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治疗,治愈率依然高达50%。而对于大面积的转移癌症,现有疗法将无计可施。/pp  现有的液体活检(血液检测)主要检测驱癌基因的突变,这些驱动基因的突变一般仅存在于异常细胞中。截止到日前,绝大多数液体活检出阳性的患者已经处于癌症晚期。另外,针对检测特异性非常重要的健康人对照试验,也鲜有报道。由于同样的基因突变往往能诱发多种癌症,因此液体活检无法精确检测到癌细胞的原发病灶。/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癌症早期检测仪CancerSEEK不但能检测到早期癌症,而且能精准定位原发癌灶。/strong/span/pp  我们采用一个蛋白和基因模块进行检测,这些蛋白和基因突变通常多发于早期的实体瘤患者中。通常,用PCR的方法检测驱癌基因的多个区间。接下来,CancerSEEK将利用各癌症早期的蛋白标志进行第二轮检测。我们鉴别出41种靶蛋白并检测它们在血浆中的含量,同时用健康人血浆进行对照研究。39种蛋白可以利用免疫分析平台进行可重复评估,其中8种蛋白能够用于鉴别健康人和癌症患者。/pp  CancerSEEK的中位敏感率达70%,其中,卵巢癌高达98%,乳腺癌则为33%。CancerSEEK特异性超过99%,812个健康人中仅有7个显示阳性。/pp  检测最重要的特征是采取综合ctDNA突变与肿瘤抗原水平的算法。这些肿瘤抗原主要包括CA-125、CEA、CA19-9、PRL、HGF、OPN、MPO、TIMP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6819395c-759c-47a3-962a-c87c586cc95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ig.1 血浆样品中肿瘤特异性突变的PCR检测/pp  曲线图显示,8种癌症检测的敏感性随着短扩增子数量的增加( 40bp)而增加, 扩增子达到60时敏感性达稳定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b0c45d92-6f8a-49e0-a929-a4e607e2e6b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ig. 2. CancerSEEK检测/pp  A ROC曲线:图中红点显示特异性 99%时检测的平均值(62%)/pp  B 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CancerSEEK的敏感性/pp  C 不同癌症种类CancerSEEK的敏感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9c118ec3-420c-4602-83c7-fff53211e19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ig.3 利用CancerSEEK鉴别癌症种类/pp  strong后记评论:/strong/ppstrong  亮点1:能够早期预测8种最常见癌症 /strong/ppstrong  亮点2:只需要少许血浆,取材方便 /strong/ppstrong  亮点3:解决了液体活检无法解决的原发癌灶定位问题。/strong/ppstrong  亮点4:超过99%的特异性,可以较精确地区分健康人与癌症患者。/strong/pp  因此,CancerSEEK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及开发价值!/p
  • 日本开发出癌症检测新方法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近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宣布,其已经研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癌症检测方法。运用该方法,只需要采集少量的血液样本,就能够全面地对与癌症相关的60种基因物质进行综合检测。  在此之前,如果希望进行同样的全面检测,通常需要提取患者癌变部位的组织来进行检测。而新的检测方法则可以在避免增加患者身体负担的前提下,反复不断地对患者癌症的进展程度进行检测,进而能够根据检测结果来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尽管与乳腺癌、肺癌等不同种类的癌症相关的基因物质异常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其中有一部分基因物质异常情况却是各种癌症所共通的。因此,以某种特定的基因物质异常为标靶的抗癌药品,如果能够对某种特定种类的癌症产生疗效,就有可能也会对其他种类的癌症有所作用。但是,为了全面地网罗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物质异常情况进行综合检测,就必须通过穿刺等方法来提取癌变部位的组织。  为此,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着眼于由癌变组织渗透到患者血液中的极为微量的DNA,运用最先进的解析装置,对48名胰腺癌患者血液中由癌变组织渗透出来的DNA进行了检测。通过不断改进对于检测数据的解析方法,研究团队在每位患者的5毫升血液内,都正确地检测出60种基因物质异常。对此,研究项目负责人表示,既然已经确认这一新型检测方法适用于胰腺癌,那么应该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癌症。
  • 基因检测:让癌症治疗模式从“一刀切”转向“量体裁衣”
    p  1999年,54年的王女士(化姓)被诊断出晚期卵巢癌、腹部广泛转移,经过常规的化疗后,医生认为她只有2-3年的寿命。/pp  目前,针对卵巢癌并有特别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法。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王女士卵巢癌细胞的“驱动基因”与肺腺癌基因相似,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遂利用“同药异病”治疗办法,将针对肺腺癌的药物,用到王女士的卵巢癌治疗上。/pp  通过先进的靶向药物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将王女士的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如今王女士的病情仍比较稳定。/pp  据了解到,基因检测,让癌症患者的治疗模式从“一刀切”转向“量体裁衣”的精准治疗。/pp  “个体化基因检测能为每个患者建立‘个体基因数据库’,提供治疗的重要靶点,预测疗效、药物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患者复发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束永前教授表示。/pp  据介绍,类似王女士这样,通过基因检测查找出肿瘤的“驱动基因”,从而采用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患者进而延长生存年限,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pp  什么是驱动基因?据较早提出该概念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提出,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驱动基因决定了这个癌症的最主要的原因。当驱动基因突变后,就会把癌细胞“驱动”起来。/pp  一旦通过基因检测找到驱动基因,就可以通过针对该基因的药物进行治疗,可谓事半功倍。/pp  束永前教授介绍说,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应用到肺癌、肝癌、肾癌、肠癌、乳腺癌等多个领域,目前最适合的是肺癌患者。/pp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吴一龙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已经在肺癌“驱动基因”研究上有了很大突破,目前全球已发现了十多种与肺癌相关的“驱动基因”,使得不少肺腺癌的病人大大延长了寿命。例如,原本按照常规治疗,最多只有10个月寿命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后使用靶向药物,可以延长寿命9-10年以上。/pp  不过,目前基因检测的费用之高,仍然是不少患者体验该技术的“拦路虎”。据介绍,目前基因检测的费用为1.6万左右,治疗后每天的药物价格也不菲。“不过,随着科学发展,未来两三年内或将会降价,基因检测也将成为临床检测的主要手段。”/pp  束永前教授提到,国家卫计委也在酝酿出台规范,未来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要进行基因检测。/pp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需要5毫升的血,就可以一次就能检测肿瘤患者的400-500个基因,从而发现疾病的驱动基因,进行精准治疗。/pp  不过,中国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院士同时提醒,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检测出癌症的驱动基因,即便检测出来,其数据也还要再经过详细的分析才能应用。/p
  • 基因测序如何推动癌症研究进展
    一项新技术或产品的问世,在给人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担忧,当然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被看作自疫苗问世以来进行疾病预防及诊断治疗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突破,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减少婴儿出生缺陷,还能够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预警及个体化诊疗 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测序市场却并不让人满意,甚至乱得已无章可循。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如癌症或白血病等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涉足“人类基因组计划” 传统的测序方式是利用光学测序技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基因,然后用激光光源去捕捉荧光信号从而获得待测基因的序列信息。虽然这种方法检测可靠,但是价格不菲,一台仪器的价格大约在50万到75万美元,而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高达5千到1万美元。  而利用新型的基因测序技术可以使研究人员在短短2小时内获取基因信息,相比传统的光学测序技术而言得到结果的速度提高了很多 同时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降到了最低1千美元。  有研究表明,人体内总共约有3万多个基因,人类的疾病大多与基因相关,基因异常、基因受损都会引起对应的蛋白质或酶的功能变化,从而引起疾病。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血液以及其他体液或细胞中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的技术,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而基因测序是基因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约有2500多种疾病已经有了对应的基因检测方法,并在美国临床合法应用,甚至基因检测已成为美国疾病预防的常规手段之一。在我国,基因测序被人们广为熟知,应该归功于无创产前筛查高通量测序这一项目,即通过化验孕妇的血液,结合其他临床信息,来综合判断胎儿患有唐氏症的危险程度。  本文中盘点了基因测序与癌症的关联性研究。  【1】澳发明新基因测序技术“捕获测序”有助快速诊断血癌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其精度大大高于现有方法。它就像一台倍数更高的显微镜,可用于对基因组进行精细研究,并帮助快速诊断血癌(即白血病)。  这项技术被称为“捕获测序”,由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加文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新南威尔士大学日前发布的公告称,该技术可以精确测量样本中多个特定基因的活跃程度,即使活跃程度非常低也能检测出来。这种敏感性使它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很有应用前景。  人体基因组中除了约2万个负责制造蛋白质的基因,还有大量不制造蛋白质的“非编码基因”,它们在人体发育、大脑功能等许多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很多这类基因的活跃程度很低,往往只在少数细胞里发挥作用,很难对其进行详细研究。  “捕获测序”技术能以更高精度分析基因组,类似于用像素更高的数码相机去拍照片,可以更好地呈现当前测序技术难以探查到的细节,帮助深入了解非编码基因。  【2】肿瘤愈后监控: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基因测序刚需市场  2015年被业内称为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元年。  4月8日,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安诊断”)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资格。  “公司将积极研究肿瘤筛查与靶向药物伴随诊断技术等,为肿瘤病人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迪安诊断在公告中写道。迪安诊断是一家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服务的医学的公司。  与迪安诊断一同获得临床应用试点的基因公司还包括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和博奥生物,华大基因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基因公司,达安基因是上市公司中唯一以基因为主业的公司,博奥生物获得了基因产业的全部试点牌照和产品证书。此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市的多家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室入选临床试点。  博奥医学检验所总裁张治位称,“2015年是中国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真正的元年,对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可能具有历史性意义,影响巨大。”  “发放临床试点牌照意味着商业化步伐的临近,”北京知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凤林表示:“按照中国生物制药的监管惯例,试点牌照之后即是产品证书,肿瘤基因测序或将成为继无创产前检测(NIPT)之后的又一个基因测序商业化项目。”  【3】贝瑞和康:用基因测序技术开启液体活检新纪元  二代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医学不断带来革命式的发展,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无创DNA产前检测让临床医生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了胎儿遗传病的精准检测。而在刚刚结束的CSCO学术年会上,将无创DNA产前检测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贝瑞和康周代星博士,又一次给临床医学带来惊喜,这次是全新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液体活检。  作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转化的先驱,贝瑞和康在CSCO的首次亮相引发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而“ctDNA(循环肿瘤DNA)检测”这个名词则成为肿瘤分子检测领域的热议话题。昂科益肿瘤分子诊断是贝瑞和康推出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以cSMART技术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为核心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包括靶向用药检测、化疗用药检测、疗效监测、肿瘤遗传易感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医疗全方位检测等多项检测服务,其中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cSMART技术为临床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液体活检”,为临床肿瘤分子诊断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cSMART--环化单分子扩增与重测序技术,是贝瑞和康独立研发、拥有国际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一。cSMART技术通过对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游离DNA片段进行标记、环化、反向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计数,能够实现对血浆中ctDNA的绝对定量检测,灵敏度达1/10000,可以满足片段化、低含量、低比例ctDNA检测的要求,在扩增过程中通过使用多组引物进行多重反向PCR扩增,又可同时检测多基因、多位点突变。以cSMART技术为核心的昂科益肿瘤分子检测,可以实现无创式肿瘤分子诊断,克服传统方法中存在的取样困难、无法进行动态实时检测及肿瘤异质性问题等弊端。  【4】基因测序的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探讨精准医疗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提升、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我们正进入全新的医疗健康时代——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人”的定制医疗模式,其以个体的组学信息和遗传信息为基础,以环境、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诊疗方式等为跟踪对象,搜集全方位、可量化、有前瞻性和时效性的个体数据,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挖掘形成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最终设计出针对个体的最优解决方案。基因测序为个体提供连续基因大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基础和重要实现途径,制药、器械、IT 等行业巨头纷纷布局该领域。  基因测序技术凭借灵敏度高、精度和通量高、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基因检测技术中获取人体基因组数据的主流技术,通过将基因组数据与无线生物传感器获取的生命体征信息(如血压、心跳、脑电波、体温等),成像设备中的个体信息(如 CT、MRI、超声等)以及传统医学数据相结合,精准医疗为个体提供全新的定制医疗。  【5】肿瘤基因测序帮住针对性治疗癌症  “让我们测序你的肿瘤,或许我们能将其同击败这种恶性疾病的药物匹配。”不过,现实是基因组分析仍然仅为癌症病人提供了一小部分帮助。“我们多半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研究人员Charles Sawyers表示。  如今,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医学科学研究中心正期望通过汇集关于患者肿瘤基因组及其临床结果的数据改变这一切。近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在一次于波士顿举办的会议上宣布了此项计划。它的名字叫GENIE,是一个很绕口的首字母缩略词,分别代表着基因组、证据、肿瘤形成、信息和交流。  Sawyers表示,GENIE源自和其他癌症中心同行的谈话。他们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积累肿瘤基因数据。截至目前,已有7家研究中心加入进来,包括MSKCC、波士顿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以及加拿大和欧洲的3家机构。AACR已提供200万美元,用于在为期两年的试点阶段协调和储存数据。  这些中心一般向癌症已经扩散的晚期癌症病人提供测序。通常,它们不会测序全部的肿瘤基因组。相反,测序的是一系列已知癌症基因,比如经常在黑色素瘤中出现变异的BRAF,以及驱动很多肺部肿瘤生长的EGFR。随后,测序报告通常交给一个决定其是否指向某种特定疗法的专家委员会。不过,尽管BRAF和 EGFR突变能被药物靶向,但肿瘤通常仅含有在癌症中所起作用尚未被充分了解的罕见突变。  【6】肿瘤基因测序可能误导癌症治疗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肿瘤基因组测序所获得的遗传变化线索,如果不先与癌旁组织的遗传信息进行比较,可能会误导近一半癌症患者的治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分析了超过800名癌症患者的测序数据——由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公司产生,表明如果没有这种比较,在某些情况下试图个性化癌症治疗可能是不合适的,患者可能会得到错误的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癌症生物学项目副主任、肿瘤学和病理学教授Victor Velculescu博士说:“越来越多的医院和企业都开始对患者肿瘤进行测序,试图制定个性化疗法。然而,许多机构并没有测定每名患者的正常组织,以过滤掉非癌症相关的变化,并真正了解肿瘤中发生的是什么。”  Velculescu解释说,个性化的治疗越来越多地靶定驱动一个人肿瘤的独特遗传变化,这取决于肿瘤基因的准确评估,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基因改变与肿瘤直接相关。他解释说,一些基因改变是所谓的生殖细胞变化,它们是从正常组织中遗传的基因变化,在人与人之间有所不同。  【7】Lancet Oncology:个性化抗癌药疗效与传统治疗无差异,但专家仍看好  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下降,肿瘤学家开始研发以病人基因为靶标的昂贵新药。然而近日发表在《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表明,个性化抗癌药物的疗效与比传统治疗相比,并无多大差异。  芝加哥大学肿瘤学家Daniel Catenacci认为对个性化抗癌药物疗效的验证很重要,因为目前越来越多的肿瘤学家专注这领域。本研究第一作者,巴黎居里研究所肿瘤学家Christophe Le Tourneau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未经过临床验证的试验很常见。同时他对此现象表示理解,因为病人想要存活而医生也想提供帮助。然而,给肿瘤基因突变患者以未获批的个性化药物治疗可使研究进入更好的临床阶段。  如今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药物获批准用于治疗特定的癌症,但肿瘤学家希望这些药物对其他类型癌症也起作用。然而,超过30%的癌症药物未经过临床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这些个性化药物的疗效,法国八个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患者肿瘤遗传或分子的异常状态。研究人员随机选出195名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部分接受传统的化疗。调查结果发现,两种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癌症研究中心的肿瘤学家Apostolia Tsimberidou表示,该研究证明了个性化医疗试验随机性的可行性。但在她看来,这次试验的设计比较糟糕,因为晚期疾病患者可能从个性化医疗中受益。同时她还表示,该试验没有选择最好的药物作为评估对象,并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方法来与癌症突变匹配。  【8】基因测序,揭示为何只有一部分乳腺癌复发  虽然大多数乳腺癌可治愈,但有20%左右的病例会复发。日前,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乳腺癌组织的基因检测,揭示了乳腺癌复发的遗传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复发病例有不同的基因图谱,并建议研制靶向乳腺癌复发驱动基因的药物。  该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Wellcome Trust Sanger 研究所临床肿瘤学家Lucy Yates博士引领,Yate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复发性肿瘤与非复发性肿瘤的驱动差异,该差异可能与乳腺癌复发有关。”  本研究给存在乳腺癌复发风险的患者带来新希望。此外,根据新发现的乳腺癌复发驱动基因研制靶向药物,被诊断为高风险复发的患者可采用此类药物来预防疾病复发。该研究结果将在2015年的欧洲癌症大会(ECC)公布,但具体数据已在ECC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该研究比较了836个患者乳腺组织的基因组成,其中161名患者被确诊复发或转移。研究人员表示无论从复发乳腺癌样本数量角度还是从基因测序的广度,该研究是目前最大且最全面的研究,其关注与乳腺癌有关的365个基因。  【9】Cancer cell:揭示肿瘤诊断新方法,基于血小板的RNA测序  近日,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者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基于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blood platelets,TEPs)的RNA测序可用于泛癌症分析、癌症类型的区分和肿瘤基因突变诊断。  结果表明,血小板的RNA测序可以区分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其准确率达到96%,也能区分六种原发肿瘤类型,其准确度达到71%,并能识别几种肿瘤中发现的基因改变。领先于其他的液体活检,基于TEPs的RNA测序可以通过查明原发肿瘤的部位对癌症进行精确的诊断。  癌症的诊断主要有通过临床症状、放射学、生化检测、肿瘤组织病理分析,以及越来越受欢迎的分子诊断。肿瘤组织样本的分子分析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分类方法。因为局部组织活检,需要手术从肿瘤样本取样切片,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不能频繁进行。因此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渐渐取代创伤性的组织活检,被搬上了癌症诊断的舞台,如目前大热的液体活检:基于细胞游离DNA和血液循环肿瘤DNA的检测等。  【10】英国推进基因测序治癌症 化疗或退历史舞台  英国政府近日推出了一个名叫“十万基因组计划”的医学科研项目,拟通过对基因组进行测序,以有效确定引发癌症和其他疑难疾病的基因。当地媒体评论称,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并获得成功,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今后对癌症的治疗将不必再通过化疗来进行。  据了解,“十万基因组计划”需投入资金3亿英镑,将把科研得出的大量数据整合进英国公共医疗体系当中。英国将参与总共10万个基因组中的7万个基因组的有关测序工作。可以说,此次“十万基因组计划”是此前英国推出的“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升级版”。新的“十万基因组计划”并非只对癌症患者特定的“癌症基因”进行测序,而是要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今年5月起,英国已在伦敦、剑桥等地医院开始研究,英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等也在协助英国卫生部推进这一计划。报道说,英国目前已完成了100个基因组测序,年内将达1000多个,2015年达到1万个,2017年将全部完成。  英国伦敦克拉福德诊所医生伯恩斯对本报记者说,迄今为止,化疗仍是治疗癌症的主要途径,但副作用较大,因此有必要找到对人体伤害较小的替代疗法。绘制基因组图谱有助于将来顺利找到癌症的替代疗法,而正确掌握基因组图谱也有利于癌症以及其他疑难病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 癌症检测新方法:验血可测出癌细胞
    导读:美国研究人员找到检验癌症的新方法,让医生通过探测血液中是否有癌细胞,确定病人的情况。此法能在十亿个健康血细胞中探测到单个“离群”的癌细胞。  找出新方法的波士顿研究组将同药剂公司强生(Johnson & Johnson)合作,推广此新的癌症诊断方法。美国四所大规模的癌症中心将在今年开始试用这个还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法。此法广为应用后,将彻底改变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参与研发此项检验方法的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中心主任哈伯说:“这如同是液态的切片检查(biopsy)”,用此法既可避免疼痛的切片检查,又较定期的成像扫描(imaging scan)检查,更方便医生监控病患的状况。  目前,好些病人是通过针刺切片,确定细胞是否出现癌病变,但此法无法让医疗人员掌握足够的样本,确认肿瘤是何种基因所诱发,生长途径为何。通常,医生是让病人接受药物或放射线治疗,等待两个月后,再作断层电脑扫描(CT scan),看肿瘤是否缩小。可是,有些病人可能等不及医生确定下一个疗法。  哈伯解释道:“若你能迅速地把它找出来,‘确定药物有效’,就能继续使用,‘确定药物无效’,就试别的疗法。”  研究组在报告说,检验人员是使用布满7万8000个细点的微型晶片,进行检验,这些有如实验室玻片(lab slide)的晶片上的细点,就有如牙刷刷毛尖端的细点一般。细点上有能同癌细胞结合的抗体(antibody),当血液流过晶片时,癌细胞就会粘在细点上。  参与晶片设计工作的哈佛大学生物工程师托纳说,此检验方式,能在十亿个以上的细胞当中,找出一个单一的癌细胞。他补充道,研究组之所以能确实此比例,是因为他们把癌细胞混入健康的细胞中,再用晶片去找出来。
  • 新型血液检测方法可查出早期8种癌症
    p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能一次查出尚未扩散的8种常见癌症,朝着实现通用型早期癌症检测的方向迈出一大步。br//pp  这种名为CancerSEEK的无创检测方法由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能通过检测血样中16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及8种蛋白质,查出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与乳腺癌。/pp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1005名癌症尚未转移的患者以及8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测试,发现该方法的特异性为99%,这意味着健康人被误诊的可能性不到1%。/pp  总体而言,该检测的灵敏度或者说准确率中位数为70%,即能准确发现七成的癌症患者,其中卵巢癌检测灵敏度最高,达到98% 而乳腺癌检测灵敏度最低,只有33%。/pp  该检测适用的8种癌症中,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目前尚无筛检方法,其检测灵敏度均在69%以上。/pp  此外,该检测还能提供83%的患者的肿瘤位置的准确信息,在过去要做到这一点颇为困难。/pp  研究人员估计,这种检测的成本可能低于500美元,与目前筛检单一类型癌症的检测费用相当或更低。/pp  专家们说,该检测前景很好,但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此外,它对一些癌症的灵敏度还不够高,这意味着可能漏诊相当比例的早期癌症患者。/ppbr//p
  • 美制定癌症全基因测序图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 遗传学》专刊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首次完成了脑癌细胞系全基因组测序,这也是截至目前对单个癌症细胞系所做的最为彻底的测序分析。通过使用最新技术,此项测序工作得以在一个月内完成,测序成本大约为3.5万美元。  此项研究成果在朝向基于单个癌症之独特生物学签名的个性化治疗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其所揭示的新分子靶标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具效力和更少毒性的药物。此项研究对于更好地找到监测脑癌复发的新方法也大有助益,便于医生更早地对脑癌的复发做出诊断和治疗。借助此项发现,临床医生还可测定脑癌细胞被灭活的准确时间,以防止过度使用药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测序工作是在名为U87的成胶质瘤细胞系上完成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0个实验室正在使用U87细胞系开展研究。之所以选择该细胞系,是因为目前对其的研究最为充分。此项测序工作将使那些从事细胞系研究的科学家们对他们的研究发现重新进行阐述,并促使他们提出新的前进方向。  此次测序工作揭示了几乎所有潜在的致癌染色体易位及导致该癌症发展的基因缺失和突变。研究人员从细胞系中取出遗传物质的长链,然后随机地将其截断。该癌症的数十亿个不同的DNA片段可由新一代测序技术同时进行读取,遗传物质经由10亿次以上的分析后就可确保结果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  研究人员表示,此一特殊的信息化工具使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将大大提高基因分析工作的成效。以前,科学家无法了解发生在一个癌症中的大部分突变,因为它们是看不见的,而现在,这项新技术将允许科学家们监视每一种癌症,并对其基因组进行完全解码,如此科学家们就不会错失任何一个致癌突变。  知道了是哪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并驱动了癌症的发展,临床医生就能选择最适于攻击癌症特定分子签名的疗法,从而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该测序工作还可展现出驱动癌症发展的分子异常,揭示出的靶标或将有助于开发出只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同时又不损害健康细胞的新疗法。  研究人员还指出,有了癌症全基因测序图,科学家们就能开发出灵敏的分子检测仪,寻找仅可在癌细胞内发现的一个独特的基因突变。只要检测到此一突变即可判定癌症已复发,由此,患者就能在癌症复发的最早阶段得到积极治疗。反过来,这种检测方法也可用以判定癌症是否已被有效消除,从而及时中止有害人体的治疗手段。
  • 威高国科与艾迪迈医疗联手打造临床质谱在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的完整生态链
    近日,威高国科质谱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苏州艾迪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聚焦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领域,凭借各自优势,旨在为临床提供全自动一体化的治疗药物监测解决方案,让国产色谱、质谱技术惠及大众,助力我国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随着临床对个体化和精准化医疗需求的增加,治疗药物监测已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工具,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成功率。2019年发布的《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专家共识(2019版)》中明确提到测定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尿药浓度、其他组织液或匀浆药物浓度)的分析技术,从药物专属性上推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色谱、质谱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高通量检测等独特优势,使得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临床诊断的参考意义进一步提升。2021年12月28日十部门关于引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新型高通量智能精准用药检测装备成国家“十四五”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然而,临床色谱质谱的投入成本高、技术壁垒高、人才储备相对匮乏等种种因素一直制约着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普及。通过此次合作,威高国科将联手艾迪迈医疗直击市场应用痛点,精准定位临床需求,打造临床色谱质谱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TDM领域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打造采血管上样的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临床收到的生物样本基质非常复杂,比如血清样本就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有机酸、激素等,因此就必须对样品进行沉淀、萃取、净化、富集等前处理后,才能将处理好的样本送入色谱系统中分析,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基质干扰、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防止系统堵塞损坏、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威高国科&艾迪迈医疗打破传统手工处理样本流程,创造采血管上样的全自动在线样本萃取处理系统,集合离在线样品前处理多功能的平台,可用于全血、血浆、血清、尿液等生物样品的前处理,仅需将采血管放置到指定位置,1-3分钟内完成样本在线处理,完全满足临床大量样本的及时处理。处理好的样本系统会自动送入色谱分析系统中,全程自动化操作模式,有效的减少了人员操作误差,避免了生化感染风险。该系统可与常规品牌液相或质谱串联使用,升级为二维甚至多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实现全自动分析监测。全自动化的新型临床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专家共识》中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原理,基于在线固相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可实现采血管直接进样与检测,1管血1次进样、5-15分钟出结果,具备高灵敏在线净化、富集、检测一体化功能,自动管路与阀清洗及进样技术,极低的携带污染率,系统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一键检测与报告,适合门诊当天取报告,真正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可实现抗精神类、肿瘤类等上百种药物的快速检测,并配套有相关试剂盒与质控校准品等系列商品化产品,无需方法开发。国产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临床质谱联用系统国产自研品牌,打造全自动化质谱检测平台,开启国产质谱全自动化新开端,LC-HTQ 202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倾力研发,威高国科质谱公司生产、经营,是国内率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项目历时三年攻关,实现了中国制造三重四极杆质谱从技术创新到核心部件突破再到整机产业化的三大阶段,申请数十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高效离子源、三重四极杆、高压射频电源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在国内临床质谱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采血管直接上样的新型临床质谱系统,超高灵敏度,超强定量能力,可监测上百种治疗药物,2-5分钟可出结果。全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不仅降低了质谱系统的使用门槛,还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高端人力资源,是国产临床质谱的最佳首选。随着我国科研能力高速发展,全自动智能化的检验设备将成为临床应用新趋势。威高国科将携手艾迪迈医疗,在专业技术解决方面持续探索;并不断与权威机构在专业内容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专业学术内容、应用场景与服务生态,为治疗药物监测TDM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精准医疗造福每一位国人。关于艾迪迈医疗:艾迪迈医疗成立于2019年2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姑苏领军、高新区领军企业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及移动医疗分会理事单位,为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领衔,致力于基于分子识别技术的全自动色谱质谱系统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苏州、重庆、广西等地设立有TDM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并在重庆建设有经GMP认证的生产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日本岛津等建立长期合作,构筑了覆盖色谱法、质谱法临床诊断解决方案,并拥有独特的ITDMED多维色谱分析技术与PureFlowTM分子识别印迹技术。
  • 癌症检测699美元,靠谱吗?
    血液检测,在癌症早期检测领域越来越火,因省时省力,受到众多医学专业人士的青睐。近期也有研究表明血液检测可准确诊断肺癌,还可预测乳腺癌症的复发。如今不光是科研工作者热衷于挖掘血液检测在癌症早期检测中的潜力,企业对此也很感兴趣。美国圣地亚哥一家诊断公司Pathway Genomics在市场上销售699元的癌症检测产品,该产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突变DNA来检测看不见的癌症细胞。对于699元的癌症检测?你怎么看?  699元癌症测试产品通过数百样本验证。数百?这个数值够吗?  这种测试听起来不错,没有人不想知道身体中潜藏的癌症。但没那么简单。如果这种测试产品真的有效,那么对医学来说是一大进展,因为它可以在症状发生前低价检测到癌症。但Pathway Genomics公司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来证实该产品的有效性。  Pathway Genomics公司的CEOJim Plante表示,他们公司的测试产品已经通过数以百计的样本验证。这个数字并不让人印象深刻,验证该测试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要成千上万的样本或数百万美元,Pathway Genomics公司并没有做到这些。  然而,Pathway已经在市场上销售该产品,名为“癌症拦截”,对于测试结果消费者可通过“远程医疗”在线咨询医生。销售商同时还提供一个订阅计划,花费1196美元消费者每年可获得四次血液检测。  该公司向疑似患有癌症的消费者推销该测试产品,主要包括具有癌症遗传风险、长期吸烟者或暴露于辐射的人群。但这种订阅计划可能会误导人,根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曾在同样的问题上陷入困境。2010年,美国最大连锁药店Walgreens 在收到美国卫生监管机构警告后,停止出售Pathway的所有基因检测产品。  试剂产品不成熟,但血液检测技术仍很有前景  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对于某些癌症,血液检测发现早期癌症是有可能的,但对于推出这样的早期检测项目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有些科学家认为,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鲁莽的方法,没有合适的科学和临床评价,这些测试产品可能很危险。  即使这些检测试剂不成熟,但血液检测在癌症早期检测领域的确很有前景。事实上,谨慎的科学家一直在收集成千上万的证据来证明血液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今年2月份,香港的一项大型研究对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该研究总共有20000名健康中年男性参与。在第一批筛查中(10000人),研究人员筛查出13名志愿者处于癌症早期,如今这13名男子均接受癌症放射治疗并打败癌症。  同时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年度大会上,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以及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的新研究涉及了223名已知的、疑似的或二次肺癌患者,然而,研究人员并没有被告知哪些患者已被确诊患肺癌,但研究人员通过血液检测准确诊断出了70%的肺癌病例。同时研究人员还将血液样本和组织样本进行匹配,结果证实了血液检测的准确性。  担忧:将来血液检测是否如PSA检测、乳房X线检测一样遭质疑?  对于血液检测癌症,有专家表示,这种产品可能让病人和医生产生误解。该产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误导性:技术、生物背景和临床环境 另外一个问题是“生物制品”或突变的累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些突变有时并不意味这什么 最后一个误导性可能来源于医学。在癌症筛查医学史上,也有一些备受争议的先例。例如前列腺癌PSA检测和乳房X线检测。  20世纪90年代早期,FDA批准了PSA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用于筛查男性前列腺癌。尽管一些医疗保健专家称赞PSA检测是筛查男性前列腺癌最好的方法,但PSA作为常规筛查长期以来受到争议。PSA筛查会导致许多假阳性,这意味着有些诊断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此外,有些人认为PSA筛查会导致过度诊断,引发许多不必要的治疗。  关于乳腺X光检查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之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曾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把乳腺X光检查作为健康女性乳腺癌的常规检测手段正在导致检查与治疗的泛滥,而某些肿瘤可能根本就不会引发症状。  这就是为什么Pathway公司的癌症测试产品可能是个大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血液检测绝对可以从血液中检测到癌症DNA,但这是否是一个很好的医学检测手段还未被确定。
  • 艾迪迈科技获南创投战略投资
    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艾迪迈科技”)近日宣布获得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战略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产品与技术的快速推进。艾迪迈科技在数月前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动平衡资本独家投资。艾迪迈科技成立于2019年2月,由具有丰富的分离纯化材料制备技术及一体化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研发、生产及市场营销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领衔,今年7月获得动平衡资本天使轮投资。公司基于多项磁珠、微球底层核心技术创新,整合中科院等领先院校资源,以材料为核心,辅以设备支持,为生命科学检测与纯化提供自动化、普适性、高性价比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临床检验领域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检测、色谱质谱磁前处理等获得多项医疗器械认证,产品已进驻国内多家知名医疗及检验机构,同时在核酸药物、蛋白药物等生物制药领域利用其材料核心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已与威高集团、日本岛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开发相关产品应用及市场推广。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三部总经理闫鹏安表示:艾迪迈核心团队医药、器械实战经验兼具,对生物医药、临床医学等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理解,拥有独特的分离纯化材料开发与制备核心技术,针对具体应用领域已形成试剂盒、设备、质控及配套耗材闭环产品,解决了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领域样本自动化高通量纯化、一体化检测等痛点。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领域,尤其是“卡脖子”的相关核心环节是未来投资的必然趋势,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多家创业公司,与艾迪迈的合作将深化我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扩大我们的投资生态圈。艾迪迈科技创始人石功名表示:我们非常感谢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高度信任和鼎力支持。本轮战略融资将有助于公司全面快速的推进生命科学相关产品开发与团队建设,公司将秉承创业初心,专研技术,以满足不同生命科学应用场景需求,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知名品牌。
  • 我国自主研发的癌症定量检测产品问世
    清华大学17日宣布,罗永章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alpha 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  这是人热休克蛋白90&alpha 被发现24年来,世界首个获批用于临床的产品,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什么是热休克蛋白90&alpha ?这一重大成果将给普通民众带来哪些益处?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专访了&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他同时任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蛋白质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记者:罗教授您好!先请您介绍下自己的科研经历。  罗永章:我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年赴美留学,1993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3至1998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回国创业,2001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同年被聘为&ldquo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dquo ,在重组蛋白规模化复性和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研发领域开展了一些工作。  在药物研发方面,2005年我主持研发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ldquo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dquo 获新药证书 研发的第二个国家一类抗肿瘤候选新药&ldquo M2ES&rdquo ,2010年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目前这一项目已落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记者:请问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罗永章: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在肿瘤患者中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它的存在或量变可提示肿瘤的性质,已成为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指导的重要辅助手段。热休克蛋白90&alpha ,英文简称Hsp90&alpha ,就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癌症患者血浆中该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发现全新肿瘤标志物引国际关注  记者:请谈一下您和团队发现和证明热休克蛋白90&alpha 是肿瘤标志物的过程。  罗永章:热休克蛋白,英文简称HSPs,它是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或应激条件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人热休克蛋白90&alpha ,即Hsp90&alpha ,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1989年国外专家首次报道了Hsp90&alpha 的基因序列,确认了该蛋白的身份。1992年外国科学家发现,Hsp90&alpha 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但其分泌调控机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并不清楚。  Hsp90&alpha 这一全新肿瘤标志物的确认,源于我们课题组首次揭示癌细胞分泌Hsp90&alpha 调控机制的重大科学发现。2009年,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发文报道肿瘤细胞特异分泌Hsp90&alpha 的调控机理,同时首次揭示了细胞外Hsp90&alpha 与细胞内Hsp90&alpha 的分子差异。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分泌型Hsp90&alpha 能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正相关。这些发现预示了血液中Hsp90&alpha 作为肿瘤标志物的良好潜质。  这些成果被DNA双螺旋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推荐,2009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可检测多种癌症瘤种  记者:那么后来就有了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罗永章:是的,在上述重大发现的基础上,课题组与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性能稳定的&ldquo Hsp90&alpha 定量检测试剂盒&rdquo 。  此后,在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多家医院共同参与下,完成了世界上首个以Hsp90&alpha 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试验,总样本数达2347例,成功证明了Hsp90&alpha 是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可用于患者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定量检测试剂盒2013年获得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了欧盟认证,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  Hsp90&alpha 肿瘤标志物具有广谱的特性,用于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其它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将在近期完成。如能得到验证,试剂盒还可在多种常见肿瘤中应用。  记者:这种检测试剂盒如何使用?能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  罗永章: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比较方便快捷,成本也较低。只需采集1毫升血液,分离出血浆,稀释后加入到检测板中,检测血浆中Hsp90&alpha 的含量,全程约需2小时即可知道结果。  如果含量超出正常值范围,建议采取其它手段进一步确认是否患有肿瘤。有些肿瘤患者尽管并未表现出相关症状,但其Hsp90&alpha 含量可能已经升高,如果再进行深入检查,就可能被确诊为肿瘤,这能使患者早日接受治疗,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率或延长生存期。这种试剂盒的应用将为提高癌症防治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持。  肺癌检测准确率高于常用试剂  记者: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这种我国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有何优势?  罗永章:201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公布了全球31个被明确用于癌症检测的产品,其中以血液为检测对象的有17个,均由外国科学家发现和定义,至今尚无我国自主发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和认可。而这种检测试剂盒是我国自主研发成功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临床试验证明,检测试剂盒稳定性高,能够准确区分并识别血液中的Hsp90&alpha ,而且定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如实地反映血液样本中的Hsp90&alpha 含量。在本次肺癌临床试验中,Hsp90&alpha 定量检测试剂盒的准确率高于目前常用的两种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此外,它的含量变化趋势与癌症治疗的疗效相关性良好,因此,可实时、较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不要轻易定义“癌症村” 环境健康:缺乏高质量的监测数据
    p  2015年8月和9月,“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的第一、第二期落下帷幕。这项公益培训计划是由南方周末发起,合作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共有逾四十家媒体的一线环境编辑、记者和管理者参加,近二十名环境、传媒等领域的高级官员、权威专家亲临授课。在这场专业领域的饕餮盛宴中,授课老师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在此摘录重点,以飨读者。/pp  现在学界已有共识,约10%的疾病完全由遗传产生,剩下是环境或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见环境对于健康造成的影响很大。不过,对于医学界来说,遗传以外的都叫环境,例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环境学界更关注的则是环境污染。/pp  可我们在谈到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时,容易出现谬误。例如媒体常常报道的癌症村,有张1990年代中国患肿瘤死亡的人数地区分布图显示,沿海一带得肿瘤的人数高,但这不能说明沿海一带更容易得癌症,也不能进一步推断,沿海发达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进而导致癌症较高。/pp  其实,沿海地区肿瘤死亡人数高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沿海地区人口基数高 第二,沿海发达地区医疗水平更高,死因登记制度更完善,登记因癌症死亡的较多 第三,沿海发达地区人均寿命长,寿命越长,因癌症而死亡的可能性越高。/pp  和癌症村一样,我们不能简单定义各类环境健康问题。环境健康研究首先要准确地识别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的环境因素,然后定量评价环境因素的健康风险以及经济和社会代价,从而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将健康风险、经济和社会代价控制于合理范围。/pp  环境健康围绕着“污染源-环境-人体内环境-健康效应”这条主线开展研究。为探究这一个主线,过去几十年里,环境健康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学科,主要有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暴露学三个学科。/pp  毒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研究者将污染物加在动物模型如小白鼠或是细胞上,观察动物身体和细胞的反应。但动物实验的结论也不能直接推断到人体。所以,在环境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时,主要依赖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就是在真实的暴露条件下,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pp  流行病学研究观测健康效应包括急性和慢性。例如,医院的急诊人数跟空气污染浓度间的相关性,这是急性效应 而有的呼吸性疾病跟PM2.5之间的关系要追踪十几年后才能发现,这是慢性效应。如今我们讨论PM2.5的基础都源于美国哈佛六城市和癌症协会十几年、几十万人的队列研究(这两者均为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经典案例)。在这两大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美国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空气质量的指导值。/pp  环境暴露学则是新发展起来的学科。暴露指的是人体跟环境接触的过程,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食物三个主要途径,戴口罩、使用净化器都是减少暴露的措施。我们每天的暴露都对未来的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在出生之前,父母受到的环境污染暴露导致的损伤可能遗传到第二代。如果把每一个人一生中对空气污染、辐射、病毒等各种暴露都记录下来,例如利用智能手机记录空气污染浓度、运动和饮食情况等,有可能预测未来的健康状态,这个称为暴露组或暴露组学的概念。/pp  目前在对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上,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研究者已尝试将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结合起来。人也可像老鼠一样参与控制暴露实验。当然,这些研究开展前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伦理说明,以表明实验不会对人体产生持久性健康危害。/pp  北京大学曾设计过一个30立方米的空气污染暴露舱,可是我们发现志愿者在暴露舱待了两个小时以后,指标的变化很奇怪。这或许是因为室外空气污染和暴露舱内并无差别,甚至浓度更高。/pp  新的研究方法也在发展。比如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定组实验——关注污染物浓度改变时,对特定人群体内指标的影响,这些指标不一定要到得病的程度,在流行病学里叫做冰山效应。因为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比如死亡率、发病率等,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健康危害在身体里面已经产生,只是还没体现出来。/pp  例如在外部污染影响下,儿童的肺功能会受到损伤。我们在北大附小邀请了40位健康的小学生,每天中午采集尿样、吹气、做肺功能检测。孩子吹出来的一氧化氮正是颗粒物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炎症的指标,结果表明,其中产生炎症主要的化学成分是黑炭。/pp  中国的空气污染浓度很高,目前我们参照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还是基于欧美在低浓度下的研究结果,缺乏高浓度水平下的研究结果。此外,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等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非常复杂,很多尚未研究清楚。颗粒物中不同组分的毒性、多种大气污染物,例如臭氧和细颗粒影响人体健康的协同机制都亟待研究。/pp  环境健康是受到关注却又敏感的话题,官方的信息发布还是比较保守。相较于十年前,官方的态度已有很大转变,政策制定时已会强调环境问题引起的健康影响,近五年已有非常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健康领域。/pp  依然值得呼吁的是,我们还缺乏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前几年我们很难从监测站拿到数据,即使有合作也很难。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之后容易一些了。不同城市的技术水平和数据可靠性、质量控制也有差异,甚至还有城市曾经修改过数据。未来也期待环境健康可与超级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相结合。/p
  • 基因测序揭示12种癌症的遗传易感性(含具体数据)
    p  12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阐述了12种癌症的遗传性,意外发现胃癌遗传概率与乳腺癌等同,同时还揭示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对其他癌症的影响。/pp  strong12种癌症的遗传性(遗传性易感性)/strong/pp  长期以来,众所周知癌症的部分风险因素为遗传,且遗传突变在不同肿瘤中的重要性也不一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析了4000多个癌症病例的基因信息,以研究癌症的遗传性。这些4000多个病例均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组织的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pp  过去的癌症基因组研究主要是比较健康组织与癌变组织的测序结果,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哪些基因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这种分析不能区分遗传突变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pp  为了梳理癌症的遗传分量,研究人员在该研究中加入了包含患者胚胎信息的正常细胞相关测序数据的分析。患者生殖细胞系来自于父母,可揭示先天性的遗传信息,判断与癌症相关的突变是否与生俱来。/pp  本文资深作者,华盛顿大学McDonnell基因研究所医学教授Li Ding博士说,“总体而言,我们已经知道卵巢癌和乳腺癌有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但其他类型的癌症,如急性髓系白血病、肺癌等的遗传性小一些。”/pp  研究人员在所有的分析病例中寻找已知的与癌症相关的罕见生殖系突变。若出生时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中的一个拷贝发生了突变,来自另一个亲本的正常拷贝通常可将该缺陷掩盖,但携带这种突变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第二次攻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拷贝的基因发生突变的风险值越高。/pp  在与癌症相关的已知的114个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2种癌症的种系突变,但突变频率取决于癌症的类型。研究人员专注于一种称为“截断(truncation)”的突变类型,因为大部分的截短基因(truncated gene)是不发挥功能的。这12种癌症的遗传性如下表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400" title="201512231615324365.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adc72687-e812-4bef-99f5-8a4b4285ae2e.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LUNG1为肺鳞状细胞癌,LUNG2为肺腺癌/strong/pp  在本次调查中,19%的卵巢癌病例携带罕见的生殖系“截断”突变,相比之下,仅有4%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携带这种突变,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胃癌患者携带这种突变的概率为11%,与乳腺癌患者相当。该研究结果可提高癌症风险基因检测的准确性。/pp  strong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可能影响其他癌症的形成/strong/pp  BRCA1和BRCA2基因对DNA修复很重要,且一直以来被认为与乳腺癌风险相关,但该研究揭示了这两个基因可能有更广泛的影响。/pp  “我们发现大量的BRCA1和BRCA2基因生殖系’截断’突变发生于乳腺癌以外的肿瘤,包括胃癌和前列腺癌”,Ding说,“这表明我们应注意这两个基因可能潜在地参与了其他类型癌症的发展。BRCA1基因发生生殖系截断突变的患者,90%的BRCA1截断突变在肿瘤组织中扩增,且与癌症类型无关。”/pp  对已知乳腺癌风险高的女性进行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可提供重要的预防信息。例如,当基因型正常时乳腺癌遗传风险值不会升高,但如果其中一个基因发生了一些可使另外一个基因失效的突变,那么乳腺癌风险会大大增加。/pp  突变的类型多种多样,基因测序还可揭示这些基因突变的许多未知结果,且目前这些突变对癌症风险的影响也是无法预测的。为了弄清临床实践中的灰色地带,Ding及其同事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家Jeffrey Parvin博士和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Feng Chen博士研究了BRAC1基因中意义不明确的68个种系非截断突变体。对于每一种突变,研究人员均测试了BRAC1蛋白如何执行其DNA修复的功能,结果发现其中6个突变体表现出了完全截断效应——使基因完全失效,且这些突变在肿瘤中含量非常丰富,在癌症发展中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pp  Ding表示,“揭示这六个未知突变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实际上它们是导致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但同时我想强调结果的对比性,许多类型的突变(至少在我们的研究中)是中性的,我们想将其识别出来使卫生保健提供者能给患者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将此研究结果纳入临床之前还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p
  • Nature:儿童癌症基因组研究迎来大突破
    p  Hopp-Children癌症中心的Gr?bner等人对961名癌症患者进行泛癌症基因组分析,这些患患有24种不同的肿瘤。另外,St.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Ma教授等人在1699名儿童癌症患者中取得了肿瘤样本与健康组织的样本,并使用了多种下一代测序技术,寻找两者基因组中存在的不同。这些儿童患者患有6种不同的癌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这两项研究详细地指出了儿童和成人癌症基因组间的关键性差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ce5ff8c-b17f-40be-9620-65f896c82b5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490b828-3089-4a23-958b-f7dc41209dc0.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strong儿童癌症突变率少于成人/strong/pp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儿童癌症的基因突变和结构变异少于成人癌症。Gr?bner等人的报告中指出了未成年的突变率比成人癌症低14倍。Gr?bner等人与Ma等人均发现儿童癌症基因组中的突变总数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这与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积累突变的观点一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b3772e7-72d1-49fd-b335-3b73831ebd9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等人的研究中儿童癌症体细胞的突变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1687dd9-179a-4e51-95da-4d23d87c07d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Grö bner等人的研究中儿童癌症体细胞的突变率/pp  strong儿童癌症由单个驱动基因引起/strong/pp  其次,研究人员指出儿童通常由单个驱动基因引起。Gr?bner及其同事分析的癌症基因组中57%携带单个驱动突变,而且,父母遗传并存在于身体所有细胞中的种系突变是儿童癌症的致病因素,7.6%的癌症与可检测的种系突变相关。/pp  此外,儿童癌症基因组中多含有突变或结构变体之一,而非二者的混合物。Ma和他的同事从结果中也注意到,儿童患者的主要致癌因素是拷贝数异常,或是DNA结构的改变。这些因素占到了62%,高于大家普遍认为的DNA点突变。从机理上看,拷贝数异常会让患者产生过多或过少的特定基因,而DNA结构改变则会造成基因的重排。/pp  在针对结构变体表征的癌症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了DNA修复途径的种系突变。这些差异突出了儿童与成人不同的癌症发生的潜在机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436bdf5-0883-4d0a-a3a2-07e223d0768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Grö bner等人的研究中儿童癌症的种系突变/pp  strong儿童癌症基因更易突变/strong/pp  再者,与成人癌症基因相比,儿童基因更容易发生突变。Gr?bner及其同事发现成人癌细胞内只有30%与成人癌症重叠的突变基因,Ma和他的同事在癌细胞中也只发现了45%。这就提示,儿童癌症基因组中存在驱动突变的因子,导致儿童基因更易发生突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594b6295-7b52-4e48-be39-d162dbb9b13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Grö bner等人的研究中儿童癌症与成人癌症类型相比显着突变的基因/strong/pp  从这些分析中收集到的数据对儿童癌症精确医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pp  另外,Gr?bner等人发现约50%的肿瘤可以通过临床或正在开发的药物进行靶向基因组改变,同时还提供了特异性改变儿童肿瘤的设计方案。此外,这些研究还提高了儿科肿瘤学家对生殖突变的重视。尽管这些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仍需大量工作才能有更精确更令人满意的结果诞生。/pp  目前,Gr?bner及其同事还无法确定其研究的部分肿瘤是否存在驱动突变,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样本来检测罕见突变,因此需要持续的协作和数据共享来收集足够的肿瘤信息。此外,两各研究组都鉴定出了结构变异,因而需要全基因组测序来检测编码区域外的驱动,才能为大型儿童肿瘤的进一步分析工作铺平道路。/pp  参考资料:/pp  1.Susanne N. Gr?bner,et al.The landscape of genomic alterations across childhood cancers.Nature.28 February 2018/pp  2. Xiaotu Ma, et al.Pan-cancer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of 1,699 paediatric leukaemias and solid tumours..Nature.28 February 2018/pp  3. Landscapes of childhood tumours/pp  4.Genome studies unlock childhood-cancer clues/p
  • 癌症呈年轻化趋势 癌症检测产品成行业“新宠”
    两年前,坊间谣传&ldquo 王均瑶妻子改嫁其曾用司机&rdquo ,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已故浙商富商王均瑶的追忆。王均瑶拥有35亿资产的身家,年仅38岁却因为患肠癌35岁就离世,让不少人扼腕叹息。事实上,因癌症而早早离世的名人大腕屡屡见报,罗京患淋巴癌离世、因患乳腺癌离世的李婷、因患鼻咽癌离世的成奎安&hellip &hellip 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的&ldquo 头号杀手&rdquo 。  癌症发病趋向年轻化,专家:40%的癌症死亡患者可以通过预防避免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资料表明,全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5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270万,我国癌症新增病例世界第一,癌症死亡人数占亚洲一半。在卫生部发布的公告中,癌症已经被定义为&ldquo 常见多发病&rdquo ,癌症预防工作更是被纳入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然而,癌症的早期预防非常困难,九成以上的癌症病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医学专家表示,死亡的癌症患者超过四成都是可以通过定期预防避免的,然而,相关数据表明,九成以上死亡的癌症患者发病前从来没有做过癌症检测,国内在癌症预防检测领域亟需变革。此外,国际抗癌联盟统计数据表示儿童患癌症的几率约为万分之一,全世界每年都有16万儿童身患癌症,其中9万人最终死亡。癌症的发病率愈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癌症带来的压力,而在民间,基本上是&ldquo 谈癌色变&rdquo ,可谓&ldquo 癌症,猛于虎也&rdquo 。  十八大医改全力推行疾病预防,测癌试剂&ldquo 预检一号&rdquo 受追捧  据了解,十八大关于医改方案中,将以往的&ldquo 以疾病为中心&rdquo 转变为&ldquo 以健康为中心&rdquo ,将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全力推进疾病预防工作。然而,癌症的预防工作始终是横亘在医改面前的最大难题,常规的癌症检测往往以血液检测为主,还要经历数道程序,不仅对身体有所伤害,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国内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性,注定这种检测手段很难得到普及和推广。  2006年,由吉林省政府扶持的吉林生物研究院成功研发测癌试剂&ldquo 预检一号&rdquo ,经过7000例临床试验验证,90%以上的准确率,仅需5mL在5-10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刚出世就得到多方关注,&ldquo 预检一号&rdquo 也因此成为VC界的&ldquo 优质股&rdquo 。日前,华恒昌集团在众多投资机构中脱颖而出,与吉林生物研究院达成并购协议,将全面推进该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分析人士称,健康绿色的生活一直是社会生活的潮流,癌症直接危及到人们的健康,&ldquo 预检一号&rdquo 开创了癌症预防的全新时代,一旦普及社会,必将改变癌症患者现状,造福世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