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

仪器信息网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量热仪计量定检标准相关的资讯

  • 专家:无法对方便面油包制定重金属剂量标准
    近日,台湾方便面油包含重金属引起广泛关注,在大陆市场畅销的康师傅、统一公司纷纷发出声明,表示在大陆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请关注&mdash &mdash 方便面油包重金属超标了吗?  据台湾媒体《今周刊》报道,台湾地区市面售卖的多种知名品牌方便面的油包内都含铜、铅、砷等重金属,大陆人所熟知的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纷纷中枪。该媒体还称,有专家表示若重金属摄入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致癌。  那么,大陆所售方便面还能吃吗?方便面油包重金属含量是否合格?是否有严格的重金属剂量标准?  无法对方便面油包制定重金属剂量标准  日前,《今周刊》先后在市面上购买多款罐装调味酱及泡面送SGS台北食品实验室检验,检测结果显示,&ldquo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rdquo 酱包的含铜及铅量最高,分别达1.73ppm和0.222ppm,含砷量最高的则是&ldquo 韩国辛拉面&rdquo ,数值为0.532ppm。《今周刊》称,目前台湾没有制定方便面油包的重金属含量标准,因此暂无法判定是否超量。  那么大陆地区是否有针对方便面油包重金属含量相关标准?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由于方便面的油包和调味料都来自多种食品成分混合加工而成,不同产品配方不同,因此无法对方便面的油包制定重金属剂量的标准。  大陆有两项方便面重金属相关标准  据董金狮介绍,我国2003年出台的《方便面卫生标准》GB17400和2012年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均可对重金属剂量标准。  笔者翻阅了国标《方便面卫生标准》GB17400,其中规定铅和砷的剂量都设定为低于0.5ppm,《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调味品中铅含量的标准设定为低于1ppm,其中取消了对铜的限量要求,铜、铁都不再被作为污染物指标。依据此标准来看,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0.222ppm的铅含量标准无疑符合大陆地区的食品安全规定,而韩国辛拉面含砷的数值为0.532ppm,超过了既定的0.5ppm。在大陆市场广为行销的康师傅、统一公司也均发出声明,纷纷否认其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并表示均符合国家标准。  对于未作规定的铜的摄入剂量该怎么判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表示,&ldquo 铜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元素,仅仅吃日常食物,不太容易发生铜中毒的情况。铜在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中含量较高,酱包测出的这个数值比日常吃一次螃蟹还要少,故无需担心。&rdquo   方便面油包中的重金属从何而来?  &ldquo 土壤、水源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会随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植物再到动物当中,作为农产品原料含带的重金属在加工中不能全部去除。同时,加工各环节也有污染可能,如容器、设备、管道、包装袋中如果有铅溶出,或使用重金属超标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污染最终产品。&rdquo 范志红解释道。  对于铅砷汞镉这些重金属,由于人体代谢的速度较慢,若日常摄入量偏高将会在人体中逐渐蓄积而有可能在生命后期造成危害,包括对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危害。&ldquo 比如铅中毒可引起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发生贫血、神经衰弱、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儿童铅中毒可影响智力。&rdquo 范志红举例说。  董金狮也提醒消费者:&ldquo 对于方便面油包的检测结果,合格不等于安全。&rdquo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重金属对个体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比如小孩儿过多食用后果当然会更严重。他建议消费者不要长期食用较多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平衡饮食。  长期食用方便面带来的&ldquo 隐性饥饿&rdquo 更可怕  &ldquo 你是否还相信统一、康师傅方便面质量安全?&rdquo 截至发稿时,新浪财经在微博上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近300多名受访者中七成人选择了&ldquo 不相信&rdquo 的答案。对此专家表示,没有必要因方便面检测出重金属的新闻感到恐慌。  &ldquo 实际上,只要检测仪器足够灵敏,那么任何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食品都会检出重金属,只是含量的差异多少而已。&rdquo 范志红说,如果食物中测出来有重金属就不敢吃,那人类恐怕只能绝食啦。&ldquo 这些危害都是摄入并积累达到一定量之后的危害。&rdquo   然而,范志红表示了另一种隐忧,方便面中大量的油脂、钠盐,对预防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非常不利的,增加肾脏负担,也不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它不能提供蔬菜水果中的营养物质,也不能提供鱼肉蛋奶豆制品中的营养物质。方便面可以是一种应急食物,偶尔突发情况时才用它&lsquo 凑合&rsquo 一顿。经常靠方便面来满足食欲的话,看似吃饱,实质上身体缺乏多种微量营养素,处于&ldquo 隐性饥饿&rdquo 的状态,长此以往是非常伤身体的,&ldquo 这种伤害,要远远大于目前测出这些重金属的危害!&rdquo
  • 取消强制检定!这些地方企业使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有新规定
    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权国务院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试行。《决定》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第一款内容,经过调整适用后,在北上广等6个城市内的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由企业自主管理,不需要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发证,不再实行强制检定。调整后,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加强对企业自主管理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的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满足企业计量溯源性要求和计量标准准确。以下为《决定》全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的决定(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目录附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试行。暂时调整适用的期限为三年,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算。国务院应当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就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报告。对实践证明可行的,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内蒙古计量院新建两项环境监测计量标准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新建的“粉尘浓度测量仪表检定装置”和“烟气采样器检定装置”两项计量标准通过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专家考核。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环境监测伴随着环境综合治理应运而生。为了有效控制治理各污染源的粉尘污染,就必须准确地测量粉尘的排放浓度。粉尘浓度测量仪和烟气采样器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工矿企业、卫生防疫站、环保监测、市政监烟、科学研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方面。   粉尘浓度测量仪表检定装置是利用伺服发尘装置,连续稳定地发出煤粉,再从扩散管道内分散,根据滤膜上的增重换算粉尘浓度值。   烟气采样器是采集烟道、烟囱及排气筒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有害成分的专用采样仪器,主要由流量测量及控制系统、抽气泵、采样管路及吸收装置等组成。   内蒙古计量院此次粉尘浓度测量仪表检定装置和烟气采样器检定装置两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投入使用,为内蒙古自治区获得科学准确的环境检测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9月,是自治区政府依法设置的隶属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副厅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考核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校准实验室。
  • 520世界计量日|鸿蒙与你一起“量”出标准
    生活总是需要用仪式感来点缀,即便是寻常的清晨与夜晚,也会变得更有意义。520本是平凡的一天,却因为独特的谐音“我爱你”,成为我们用来展示浪漫的日子。其实,520不止是互诉爱意的日子,也是“世界计量日”。一个感谢计量者们为计量事业,做出的贡献的节日。上到探索寰宇的火箭卫星,下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计量关系到一切社会活动的运转。科学计量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标准装置,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依据,科学、准确是每一位计量工作者所秉承和坚守的信仰。他们工作在大众视野之外,用汗水浇灌理想,以实干笃定前行,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乃至全球环境保护提供助力。这个浪漫的日子,让我聚焦这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以我们的爱意,感恩他们做出的奉献海岸鸿蒙感恩计量人的辛勤付出祝所有计量工作者,节日快乐!2023世界计量日海岸鸿蒙开启“质不可失 量出标准”特别活动助力计量工作,与您一起“量”出标准活动时间2023年5月18日—2023年5月22日标准溶液 买三赠一 活动期间,登录海岸鸿蒙官网查看活动,购买海岸鸿蒙品牌国家标准物质(GBW和GBW(E)编号)溶液类现货产品(水质标物、环境标物、滴定液、农残、食品检测、金属单元素等)同一产品满3支送1支,限时促销,售完即止!(此次活动不含颗粒粒度产品)每人不限制购买数量购买次数,赠送产品不折现不退换。限时特惠 感恩回馈520世界计量日,感恩计量工作者活动期间更有部分产品限时一口价进入海岸鸿蒙官网活动中心即可购买促销产品此次一口价促销产品不同步参与满赠活动活动细则1.本次活动仅针对海岸鸿蒙现货产品,定制或现货不足产品不参与活动;2.本次买赠活动不含颗粒粒度产品;3.本次买赠中赠送产品不折现、不退换。*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 海峡两岸签署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22日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中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全文如下:  为便利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两岸贸易产品质量(品质)及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作范围  双方同意共同采取措施,开展下列领域的交流合作:  (一)标准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动重点领域共通标准的制定 开展标准信息(资讯)交换,并推动两岸标准信息(资讯)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培训资源共享。  (二)计量领域:促进两岸法制(法定)计量合作、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信息(资讯)交流 合作研究最高量值准确可靠的装置,并开展相关装置的比对 推动测量仪器溯源校准(校正)的技术合作。  (三)检验领域:沟通两岸检验标准和程序 建立两岸贸易中商品检验合作与磋商机制 开展商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合作。  (四)认证认可(验证认证)领域:沟通两岸认证认可(验证认证)标准和程序 共同推动两岸新领域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推动两岸认证认可(验证认证)结果的互信,就双方同意的项目作出具体安排。  (五)消费品安全领域:建立两岸消费品安全信息(讯息)通报联系机制 建立两岸贸易消费品安全协处机制 加强对不合格消费品处理的沟通与协调。  (六)加强上述合作领域内相关制度规范的信息(资讯)交换。  (七)双方同意的其他合作事项。  二、合作形式  双方同意就前述合作领域采取如下措施:  (一)分别成立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合作工作组,共同商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活动范围等,并可根据需要形成相关领域的合作文件。  (二)以技术合作、专家会议、信息(资讯)交流、人员互访及业务培训等方式开展标准、计量、检验、认证认可(验证认证)及消费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双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并指定联络人负责各领域业务的日常联络及工作方案的实施。  三、相互协助  双方同意对执行本协议的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  四、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在执行本协议相关活动中所获信息(资讯),遵守约定的保密要求。  五、文书格式  双方同意信息(资讯)交换、通报、查询及业务联系,使用商定的文书格式。  六、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业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  (二)本协议其他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七、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八、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九、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九十日。  本协议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会长 陈云林 董事长 江丙坤
  • 广电计量主编广东计量协会两项团体标准
    近日,广东计量协会发布了两项由广电计量主编的团体标准T/GDAM 001—2022《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校准》)和T/GDAM 002—2022《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抗滑移系数检测仪校准》。这两项标准可有效保障测试仪技术指标,助力企业提高水利工程试验检测的可靠性,已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这也是广东计量协会成立以来发布的首批团体标准。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性能直接影响钢结构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中钢结构工程的安全,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使用者,都对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技术条件、性能测试提出迫切需求;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用于水利工程中色漆和清漆附着力的测试,其测试准确性对水利工程设施表面涂层的质量至关重要,为解决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研发生产及校准需求,迫切需要标准文件出台。两项团体标准由广东计量协会发布归口,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起草,经历了考察调研、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专家评审、批准、发布等阶段。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标准的技术指标能覆盖抗滑移系数检测仪和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的主要计量特性,校准设备的选用、校准条件的设置和校准方法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适应实际使用要求。T/GDAM 001—2022《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校准》适用于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对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T/GDAM 002—2022《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抗滑移系数检测仪校准》适用于抗滑移系数检测仪在水利工程试验领域应用中主要计量性能测试,对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满足了市场对拉脱法附着力仪测试仪和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技术条件、全面性能测试评价的需求,可有效地指导厂家进行拉脱法附着力仪测试仪和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研发及性能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为测试仪的检测或校准提供技术依据。近年来,广电计量不断加强科研开发投入,成立广电计量技术研究院,下设八个研究所,负责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构建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目前,广电计量的计量能力覆盖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几何量、热学、力学、声学、光学、化学、电离辐射/医疗设备十大计量领域,配有高端计量标准设备8000多台(套),包括高精度校准源、8位半数字多用表、光学测试系统、高精度电参数测量仪、5ppm电容校准装置、200kV高压计量标准、功率传递标准(50GHz)、测量接收机(50GHz)、信号发生器(67GHz)、铯原子频率标准、GNSS导航信号模拟器、高精度光测试系统、200W激光功率校准系统、100G传输分析仪等,目前已获得认可的计量项目超1400多项,可极大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仪器计量需求。
  •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计量标准仪器室完成升级改造
    4月17日,计量中心电能计量标准和仪器仪表室完成升级改造。为了提升计量标准精益化管理水平,计量中心计量标准在设备主人制管控基础上完成硬件设施升级改造,为计量授权和检定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计量标准是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仪器,计量标准考核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利用该标准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每一个标准被考核的内容包含了建立目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主要技术指标、量值溯源传递框图、稳定性、重复性、不确定度评价和校准结果验证等几大部分,而计量标准要使上述项目全部符合考核要求,对装置、环境和设备人员管控的实践操作都应有必要条件,此次标准室升级严格按照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的环境条件,并参照工器具室为原型进行改造,经过改造后该标准室主要放置计量标准器具和仪器仪表设备共计34台,其中标准电能表4台、标准互感器24台、仪器仪表6台,档案制度齐全,标准陈列清晰,为中心计量标准设备主人制日常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后期标准室会逐步完善溯源到期提醒设备,为计量标准设备主人制精益化管理的提升奠定硬件基础,确保在用标准的计量特性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为计量资产检定工作开展的法定性、可行性、准确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 2021年度检定校准计量器具超26.8万台件 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精准计量支撑高质量发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八个第一方阵”和“六强、六富、六精”目标任务,贯彻市检验检测中心党组“服务政府、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工作要求,中心计量检定所着力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创新计量工作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一年来,新建和维护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131项,实验室认可项目26项,成功创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临沂站)”这一国家级品牌;一年来,累计检定校准26.8万台件计量器具,将国家计量基准量值传递到贸易结算、生产经营、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交通运输、科技研发等生产生活一线。一、深化民生计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民生计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以精准举措打通计量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心计量检定所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需,加大对“民用四表”、衡器、加油机、加气机、出租车计价器等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在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省级“青年文明号”示范引领下,开展健康计量进医院、诚信计量进市场、绿色计量进企业、光明计量进校园等“惠民计量”系列服务活动,开放计量实验室,举办公益讲座,加强计量法规宣贯和培训,引导社会各界提高法制计量意识。今年以来,累计检定校准新冠疫苗冷链储存运输温控系统200余台件,民用四表约16.5万台件,加油(气)机6699台件,出租车计价器3803台件,衡器6982台件,以实际行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二、聚焦产业计量,释放产业升级发展动能在加快建设产业计量标准的同时,中心计量检定所坚持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探索计量精准发力新路径、新方法,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提供定制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添翼。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全面推行“个性化、专业化”和“阶梯式、一站式”服务模式,与70余家骨干龙头企业等签订技术服务或合作研发协议。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与水平。升级智慧计量平台管理系统,将1000多台标准器、120多个项目及对应的技术人员管理纳入新系统,初步实现与国家e-CQS计量强制检定系统的数据交互,拓宽企业计量需求反馈渠道,推动产业计量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检企结合,打造计量产业服务示范点。与奥德集团合作共建流量站,打造“服务计量产业示范点”,实现我市大口径流量计量检定新突破;对接鲁南制药、罗欣药业等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服务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为临工机械、新达重工等龙头企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助力我市机械制造业提升“大文章”;与沂州、天元、冠鲁、市政集团开展技术合作,为建筑建材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等,实现计量检定机构与产业龙头企业设备共享、优势互补,树立起省内检企合作新标杆。着眼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全产业链中存在的关键参数测量及量值传递溯源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临沂水表质量、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推进省级水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三、紧盯能源计量,推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落实“双碳”目标,关键在于节能减排,而能源计量正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针对列入全省“百千万行动”计划的88家重点用能企业和高污染、高耗能单位,中心计量检定所成立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整合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能源技术专家,开展“水、煤、油、电、气”专项能源一对一计量服务,提供包括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选型、检定、校准、测试、控制以及人员培训、计量标准建立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大投入,配备外夹超声波流量计等多功能、在线检定校准装置,以上门服务方式现场检定企业在线计量设备,在企业不停工不停产的情况下完成检定,保证企业生产效益和节能效益。四、突出安全计量,筑牢安全生产“生命线”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安全防护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温控仪表、测速仪等,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心计量检定所一方面建立预警机制,通过优化升级计量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备案临期计量器具的预警提示,提高各类安全防护计量器具定期检定率。另一方面形成安全防护合力。监检结合,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全市备案的65000余台件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实行分类重点建档、动态监督管理,保证在用强制检定安全防护器具的检定覆盖率和合格率。市县联动,承接九县氧气压力表等强制检定委托任务,帮助解决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检定能力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检企结合,扶持25家大型企业建立压力表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实验室,合理配置计量检定仪器。今年以来,累计检定压力表2.6万台件、温控仪表4515台件、气体报警器2962台件,服务企业达4300余家。五、抓实环保计量,打好蓝天净水保卫战为满足环境监测数据精准需要,中心计量检定所与全市范围内13家疾控中心、40多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70多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和300多家生产类企业保持高度对接,在满足基本量值溯源需求的基础上,加快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环境参数仪等相关领域内检定标准的建立。为奥德、金沂蒙、施可丰、舜天化工、恒昌焦化、沂州水泥等重点化工企业提供环境监测设备“一揽子服务”,为保护“蓝天净水”提供技术支持。今年以来,累计检定尾气分析仪、烟度计和测功机等机动车检测设备2232台,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大气采样器、酸度计等水质检测、环境监测设备3531台。六、强化医疗计量,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医疗器械计量精确是医院开展诊疗的重要前提。市检验检测中心与市人民医院成立质控联合实验室,共建医疗器械计量检定协作创新示范点,在全省率先树立了医疗机构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协作标杆。同时,立足国家医学计量强检目录不断扩大的实际,成立医疗器械计量专班,在最短时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检定装置购置、专用车辆配备和标准能力建设,成为省内第三家建立医用多参数监护仪检定标准的地级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今年以来,累计检定医用多参数监护仪、心脑电图测量仪、血压计、心电监护仪、验光机、焦度计等医用计量器具3839台件,各类验光镜片2.2万余片。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市检验检测中心计量检定所将继续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挥计量工作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为加快推进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作出应有贡献。
  • 天津计量院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装置》计量标准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PCR)仪的核酸检测技术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规定的新冠病毒确诊方法。因其操作便捷、相对快速高效、特异性强和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适用于窗口期病例的及时筛查和判定,能有效防控疫情扩散。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频繁使用,其温度参数或光学物理参数可能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判定结果。因此,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参数的计量溯源至关重要。   天津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土确诊病例后,天津计量院高度重视,迅速建立技术团队。建标负责人,天津计量院热工室余松林博士放弃公休日积极组织撰写材料,同时为验证计量标准的准确性获取大量实验数据,与本室专业技术人员王喆赴医院加班加点开展现场实验。经过长期努力,完成了建标材料准备,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建标申请。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装置》计量标准将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荧光定量PCR仪计量校准提供技术支持,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贡献力量。该标准可实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温度参数,如示值误差、均匀度和升、降温速率,以及光学物理参数,如阈值循环数Ct值,溶解温度漂移和溶解温度比等全参数的计量溯源,与基于标准物质的荧光定量PCR仪计量方法相比,避免了后者可能引入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标准装置的溯源可信度。
  • 【计量篇】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目的不同校准: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检定: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对象范围不同性质不同校准: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检定: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依据不同校准: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件),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检定: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分为*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内容不同校准: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以确保量值准确。检定:检定的内容则是对测量装置的全面评定,要求更全面、除了包括校准的全部内容之外,还需要检定有关项目。方式不同校准: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组织内部校准、外校,或内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议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内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从而节省较大费用。)检定: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周期不同校准:校准周期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可以进行定期校准,也可以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校准周期的确定原则应是在尽可能减少测量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的同时,维持*小的校准费用。检定:检定的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组织不能自行确定。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结论不同校准: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要求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以给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检定则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测量装置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检定的结果是给出《检定合格证书》。法律效力不同校准: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标明量值误差,属于一种技术文件。检定:检定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定依据《检定合格证书》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一般判断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不是要检定,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内的仪器设备。(2)使用的的领域是: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
  • 浙江计量院新建两项计量标准填补省内时间频率计量领域溯源空白
    时间作为重要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信息化时代,高精度时间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参量。近日,省计量院新建时间频率计量领域两项全省最高计量标准,填补了全省该领域的计量空白,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时间与频率远程校准装置用于时间标准的时间偏差、时间稳定度的远程校准以及频率标准的频率偏差、频率稳定度和频率日漂移率的远程校准。建立了原子时计量标准溯源系统、发布系统、显示及辅助系统,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时间基准UTC(NIM)的时差保持在10纳秒(10-9s)以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校准装置用于校准GNSS接收机(时间测量型)。GNSS接收机(时间测量型)主要利用GNSS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标准进行授时或时间测量,常用于天文台、无线通信及电力网络等领域中,用于实现时间同步,应用广泛。随着两项全省最高计量标准的建立,省计量院将为电力、医疗、交通、通讯、金融等行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量值溯源服务。
  •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发布《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标准物质管理工作,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修订《标准物质管理办法》,形成了《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请于2024年6月11日前将单位盖章或个人签字的修改意见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反馈市场监管总局: 一、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jlslzc@samr.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 二、通过信函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邮政编码:100088),并在信封上注明“《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字样。 三、通过传真发送至010-82260124,并在传真件上注明“《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字样。 附件: 1.《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pdf 2.《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 《标准物质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pdf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 2024年5月11日
  • 宁夏计质院新建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计量标准
    近期,宁夏计质院新建的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考核,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微量进样器作为色谱分析仪、酒精检测仪和其他化学分析仪器中常用的计量器具,主要应用于实验过程中对各种物质吸取定量样品,并进行微量定量、定性分析。随着全区医疗卫生、生物化学、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实验室使用微量进样器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在定性、定量分析中保证进样微小容量量值准确可靠的要求,宁夏计质院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和近两年微量进样器的发展状况,新建了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测量范围为(0.5~1000)μL。该项计量标准的建立,将为全区微量进样器校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保证微量进样器的量值溯源准确可靠。
  • 三部门明确今明两年“双碳”标准计量建设任务清单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平指出,研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立完善的碳计量溯源体系对于实现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尤为重要。  《方案》分两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推进“双碳”标准、计量工作的原则和目标。标准方面,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计量方面,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方案》,今明两年,“双碳”标准和“双碳”计量的重点任务均有8项。其中,在标准方面要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  计量方面,则要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指出,以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方案》紧扣节能降碳重点领域发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  在下一步的贯彻落实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大经费支持。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同时,还要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标准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
  • 江苏计量院新建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标准
    日前,江苏省计量院新建计量标准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顺利通过计量标准考核。检定装置的测量范围为总磷(0~500)mg/L,总氮(0~500)mg/L,不确定度为Urel=1.2%(k=2),可以开展相同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为总磷:±0.05mg/L~±10%,总氮:±0.2mg/L~±10%的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的检定工作。   在线水质分析仪作为一种水质监测工具,可以实现自动对水质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对水环境的治理和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大量出现在各行业单位的排放监测站点中。   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江苏计量院在水环境监测和化学检验检测领域的技术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水质检测、石油化工、冶金等相关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 市场监管总局核准967项计量标准器具
    计量标准器具是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基础设施。2021年1月—8月,市场监管总局核准计量标准器具967项,有力确保了测量数据准确可靠,为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医疗设备是医疗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医疗设备能否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直接关系患者健康安全,计量标准器具是保障医疗设备测量结果精准的“砝码”。总局持续完善医疗领域计量标准器具体系,今年以来,先后批准新建非接触式眼压计检定装置、呼吸机校准装置、医用乳腺X射线辐射源检定装置、X射线骨密度仪检定装置等20余项计量标准器具,为保障医疗设备测量数据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尤其是在保证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体温测量数据有效性方面,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仪校准装置、辐射温度计检定装置等标准装置的建立为疫情防控筑起第一道“安全防护墙”。大气、水质、土壤、辐射环境等污染监测离不开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良好的运行、维护和溯源,环境监测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将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为强化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海洋环境、生态质量等领域环境监测质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新建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装置、总悬浮颗粒采样器检定装置、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氨氮自动监测仪检定装置等15项涉及生态环境监测的计量标准器具。其中海水浊度测量仪校准装置、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校准装置、海水pH测量仪校准装置3项计量标准器具填补了我国海水水质监测仪器校准方面的空白,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提供技术支撑。计量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总局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计量需求,以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抓手,积极开展新兴领域的量值溯源方法和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今年以来,批准新建一批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模拟器校准装置、光纤功率标准装置、激光衰减器标准装置、工业测量型全站仪检定装置、石油油管螺纹量规校准装置等在内的计量标准器具,持续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
  • 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通过升高级计量标准比对验证
    近日,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顺利通过升高级计量比对验证。湖南省计量院副院长刘卫平出席验证会。 此次比对验证邀请了来自广东省计量院、江西省计量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依据国家检定规程JJG 823-2014《离子色谱仪》进行了比对验证的方案研究和探讨,前往实验室对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及配套设备等条件进行确认,确认满足建设高级计量标准要求后,开展了比对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检定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高级计量标准水平。交流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化学计量的发展方向、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比对验证的通过,将进一步提高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检定不确定度水平,为计量溯源提供更精准保障,更好地服务湖南经济的发展。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建两项省内最高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近日新建立两项浙江省最高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粉尘测定仪检定装置和烟气采样器检定装置,为浙江省粉尘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提供了技术保证,服务“双碳”建设。 粉尘浓度测量仪是用于测量悬浮在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仪器,目前国内外所生产的各类测量仪测量方式包括光散射法、β射线法等。粉尘测定仪检定装置实现了粉尘浓度测量仪的量值溯源,保障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助力于大气环境的科学治理及有效监管。 烟气采样器作为采集烟道、烟囱及排气筒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有害成分的专用仪器,在环境监测等方面应用广泛。烟气采样器检定装置保障了烟气采样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实现了环境污染物的精准监测。 据悉,量值溯源是保障大气环境治理质量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浙江省计量院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计量能力建设及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 BCEIA2023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精彩预告:精准改变世界,计量增进互信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203举行,该论坛聚焦“精准改变世界,计量增进互信”主题,围绕标准物质新技术、绿色制造、营养与健康等方向,邀请到24位国内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李红梅,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领域专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参与制定《面向2035国家创新平台布局及条件建设战略规划》,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的指南专家之一。长期从事高纯有机物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与检测等技术创新研究,持续推动有机物纯化分离与微、痕量杂质去除技术发展及检测技术标准的国际互认;聚焦食品安全、临床与药物等国家重点领域需求,建立量值溯源源头高纯物质基准技术和国家化学计量溯源体系,支撑了高纯有机物测量技术标准和标准物质国际互认数量在国际同行中排名第一。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4项,行业协会奖16项;获授权专利20件;获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技术规范3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论/译著3部。现任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TC24副主席、亚太区域计量组织(APMP)食品安全焦点工作组主席、IUPAC分析化学部助理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 TC344)委员、SCI期刊《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主编等;现任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临床医学检验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特邀报告人专家简介李红梅,中国计量科学硏究院首席硏究员,国家市场监管营养与健康化学计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高纯有机物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与检测等技术创新研究聚焦食品安全、 临床与药物等国家重点领域需求,建立量值溯源源头高纯物质基准技术和国家化学计量溯源体系。现任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TC24副主席、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分析化学部助理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 TC344)委员、亚太区域计量组织(APMP)食品安全焦点工作组主席、SCI期刊《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主编等。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4项,行业协会奖13项;获授权专利15件, 软件著作权3件;获批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技术规范1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论/译著3部。专家简介Robert Wielgosz博士是位于法国的国际计量局(BIPM)化学部的主任,其气体计量实验室负责组织空气质量和温室气体标准国际比对。这些比对为由国家计量院(NMIs)和指定机构(DIs)组成的世全球大气监测网络提供标准支撑。他是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气候变化和环境领域任务组成员,也是国际计量局-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行动中的计量”研讨会指导委员会主席。他发表测量科学相关文章60余篇,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大气气体成分测量指南。他拥有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英国)的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巴斯大学(英国)的博士学位,并在乌尔姆大学(德国)完成了皇家学会欧洲交流研究。专家简介杜昱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学院过程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常务副主任。现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4年获山东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2021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已主持及参加的国家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四十余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5篇。申请发明专利授权30项,学术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共10项。主要研究方向:以营养糖生物学及糖工程研究为基础,揭示寡糖信号在体内的传递过程;研究发展寡糖工程新技术,研发天然寡糖药物、保健品、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专家简介王松雪 博士/研究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总经济师,历任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粮食局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等;全国标准物质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粮油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曾获得省部级奖项一等奖及以上4项,二等奖3项。专家简介陈宝荣,女,主任检验师。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总监。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研究和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①临床化学准确测量技术研究;②特色医学实验室的管理;③检验医学标准化。曾主持和参与IFCC国际多中心参考区间研究等项目25项。建成中国第一个通过ISO17025和ISO15195认可并进入JCTLM列表的医学参考实验室。2018年做为核心组成员组建北京金域医学实验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第一批授权的检验医学进修与培训基地。目前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检验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临床化学学组组长等社会兼职。专家简介冯流星,博士,研究员,2006年起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无机化学计量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无机质谱高准确度测量方法、标准物质和国际比对研究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年,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益专项(2013年)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中国计量测试协会科技进步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目前已在TrAC., Anal Chem., Anal Chim Acta., Anal bio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研制国家标准物质40余种。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金属组学平台副理事长,国际计量委员会CCQM无机工作组代表,中日韩标准物质联合研发组织环境及绿色制造工作组(WG3)召集人,《环境卫生学杂志》特邀编委。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审评专家组成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专家简介马 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2021 年 在 美 国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医 学 院 Abramson 癌症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任副研究员。2021年底入职哈尔滨医科大学,任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省重点学科-医学免疫学学科带头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包括肿瘤免疫、炎症免疫和抗体生物学等。肿瘤免疫方面,重点揭示免疫检查点药物不应答和不耐受患者的免疫特征及研发靶向调节药物。炎症免疫方面,重点关注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自免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免疫机理与调控策略。抗体生物学方面,重点研发基于纳米抗体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新方法,用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重大疾病的体内、外诊断和肿瘤、炎症性疾病等的免疫治疗。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等。主持完成2项国自然和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参与完成 NIH R01项目和Sanofi US创新科学奖项目(IAWARD)各1项。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创新奖1项。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Journal of Cell Biology、Blood、Nature Cancer、Gut、Journal of Endocrin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译)著作9部。专家简介吴增楠,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7月-至今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导师林金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微/纳流控的新方法、设计基于微尺度水凝胶材料的分析工具、快速超灵敏的质谱分析。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1部著作撰写。专家简介从1999年起,她致力于上海市1000多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能力验证、正确度验证、现场督察、飞行检查、人员培训、IVD评估、标准化和一致化等,是中心ISO17043、ISO17025和ISO15195三大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参考体系:从2004年起,她负责组建SCCL的参考测量平台。2011年11月,建成IFCC HbA1c Network第一家发展中国家参考实验室。2016年SCCL进入JCTLM参考测量服务列表,2017年成为JCTLM利益相关方成员。目前,她带领团队采用分光光度法、LC-MS, GC-MS和ICP-MS等技术运行参考方法30项,其中16项进入JCTLM数据库。承担和参与各类课题1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社会兼职:全国临床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CNAS评审员,《检验医学》常务编委。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专家简介李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吉林大学,2002年获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测量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以博士后身份前往美国犹他大学加入Peter B. Armentrout教授课题组从事金属团簇离子的热力学研究。2009年至今,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2013-2018年期间,三次前往国际计量局(BIPM)从事多肽计量的合作研究,共3年3个月。在BIPM,他同Ralf Josephs博士一起开展了C肽和缩宫素中相关结构杂质研究;并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与BIPM联合主导了两项多肽计量的国际比对,即CCQM-K115/P55.2和 CCQM-K115.b/P55.2.b。主要研究方向是多肽纯度测量、基体中多肽/蛋白质测量等,已发表论文近50篇。专家简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111”引智基地负责人。澳大利亚Ballarat大学兼职教授。1992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2000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至2003年赴香港理工大学从事中药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任务、“863”重大、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香港创新工业署项目5项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及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先后发表SCI论文240余篇(他引16000余次,H因子-64),授权PCT、中国发明专利60项。有多项成果实现工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第一贡献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研究领域:1. 高纯天然产物高效规模制备及活性研究:不稳定天然产物高效制备、活性研究及应用;高纯天然产物的规模绿色制备及活性研究。2. 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天然产物及化学品。专家简介庄英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长期从事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围绕工业生物过程,团队形成了多尺度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基于细胞生理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理论、方法、装备,并在红霉素等数十个品种工业生物制造中成功应用;近年又开展了生物过程智能制造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近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作为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SCI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承担“绿色生物制造”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一项。专家简介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有关生物多糖的研究30余年,包括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结构分析以及生物功能研究,在国际上是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综述30余篇,包括Nat Commun、Nat Chem Biol、PNAS、Carbohydr Polymer, J Biol Chem等领域内高水平期刊。目前主持项目包括瑞典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抗病毒新药研究专项、瑞典癌基金会项目,和瑞典高教委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近几年来,和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的密切的合作,参加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的课题。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肝素和硫酸肝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包括肿瘤发生和转移、老年痴呆和炎症等,旨在寻找基于干扰硫酸肝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肝素药物。同时,和计量院合作,正在建立一套分析糖胺多糖分子结构的高分辨方法。专家简介于慧敏 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副主任;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事先进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及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微生物全细胞催化及高性能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实践,致力于发展非模式红球菌等几种高性能工业微生物底盘细胞的基因组编辑方法;解析微生物细胞高产、高抗逆机制并赋能,创制高活性、高稳定性工业酶与细胞工厂;开发基于生物模板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实现手性医药中间体、酰胺类分子、新型环肽、透明质酸等高端化学品的先进生物制造。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等课题50余项,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ACS Catalysis,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编写中英文专著章节5部,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产业化成果已创利税10亿多元。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奖励;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专家简介白仲虎博士,现任江南大学国家发酵工程中心的教授,早年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英国Strathclyde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后在英国强生公司(J&J)和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新药研究中心从事生物过程工程研发,任职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11年曾获得GSK杰出研究奖和项目贡献奖。入选第三批中组部“XX计划”技术创新专家、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个人、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项目。白博士回国后围绕治疗性抗体、生物反应器、谷氨酸棒杆菌表达系统等方向,获得过863和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人工合成疫苗、江苏省产学研、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的资助。近五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开发的原创性谷氨酸棒杆菌外源蛋白表达体系已在国内两家上市公司得到应用。主持研发的新型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平行培养微型生物反应器已经在新华医疗集团实现定型量化生产。白仲虎教授目前担任新华医疗生命科学首席科学顾问、厦门万泰疫苗过程工程科学顾问。专家简介薛亚平,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健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手性生物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长期从事生物制药、生物催化与转化、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开发成功了多个医药及中间体、农药及中间体、营养添加剂等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建成了多条工业化生产线,每年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S Catalysis等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授权中国、美国等发明专利100多件;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等。专家简介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标准物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审评专家组成员,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0)委员,国测量不确定度计量技术委员会(MTC39)委员及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387)委员。主要从事生物与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研究,建立了蛋白、核酸等生物成分计量共性技术平台,开发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物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医疗诊断、法庭科学、转基因产品、动植物疫病等。近年来主持生物育种专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等课题多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题为《核酸与蛋白质生物计量关键技术及基标准体系创建和应用》,省部级奖励2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分析方法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获批标准物质30余项;制修订国家技术标准15项。专家简介刘刚,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生物标准物质、生物传感测量。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生物分析计量溯源)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委会委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NIST访问学者。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国家有证标准物质30余项,其中一级标准物质5项,主导编制国家标3项、国家计量校准规范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含ACS App. Mater. Inter., Biosens. Boelectron,Anal. Chem.等,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曾主持科技部行业公益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大专项子课题等。专家简介黄挺博士是中国计量研究科学院化学所有机室的研究员。他于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中国计量院工作。其中2015年,他作为qNMR研究的访问科学家在国际计量局(BIPM)工作。他专注于qNMR(定量核磁共振)、LC(液相色谱)和MS(质谱)在有机化学分析和标准物质(CRMs)的应用,例如维生素(烟酰胺、烟酸、叶酸等)、溶剂(甲醇、乙腈、乙醇等)、农药(阿维菌素等)、qNMR内标物(二甲基砜等)、生物标记物(人C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等。他通过建立新方法,如氢氘交换法、双信号抑制HPLC qNMR法、ISRC(内标回收校正)-HPLC-qNMR法、ISC(内标校正)-HPLC-qNMR法,将qNMR的范围从有机小分子扩展到肽和蛋白质。他制定了4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如“JJF1855-2020纯度标准物质定值计量技术规范-有机物纯度标准物质”,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论文3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级奖2项。专家简介潘素素,硕士,工程师。2018年进入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气体标准物质研制、分析技术开发及气体分析仪器性能评价。获批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国家标准物质3项,六氟化硫气体国家标准物质1项。参与NQI重点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承担院自主科研项目等共6项,负责国家级计量比对1项,能力验证8项,参与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4项,参与申报国家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其他论文10余篇。专家简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钱江学者,天津大学化学工艺博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标准物质研究及其应用,曾任国际计量局有机工作组中国联络人、有机纯物质学科带头人,现任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市场推广室主任。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中国计量院成功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
    p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成功研发了高低两种浓度水平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并通过专家鉴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250e45e4-9343-41ae-90e4-b148f9d6c6f8.jpg" title="20200220picture1_450.jpg" alt="20200220picture1_450.jpg"//pp  两种标准物质均为体外转录RNA,目标基因范围涵盖已公布的新冠病毒3个主要基因:核壳蛋白N基因全长、包膜蛋白E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1ab (ORF1ab)基因片段(基因组坐标:14911-15910) 量值为N、E和ORF1ab基因的拷贝数浓度。/pp  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采用中国计量院前期已研究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数字PCR定量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测量核酸的参考方法,可直接测量RNA拷贝数,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直接溯源至自然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已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编号: GBW(E)091089和GBW(E)091090),此标准物质为二级标准物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开发、检测试剂盒质量控制与评价,以及测量结果的量值溯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a2fc7ca4-2ba4-45d1-b85d-ebe87109d7f3.jpg" title="新冠肺炎标准物质1 62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a2ff906-8878-4680-a8e8-ad9128e7cbd6.jpg" title="新冠肺炎标准物质2 62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此次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具体参数/strong/pp  疫情期间,相关机构可向计量院提交使用申请,计量院将优先免费提供给抗疫一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pp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是建立化学测量值溯源体系、生产检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实验室通常利用标准物质开展校准仪器、日常分析、质量控制等活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pp  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工作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是核酸定量检测的核心,而工作标准物质的计量学溯源是保证核酸检测试剂和检测结果准确、可比的关键。据了解,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及核酸检测实验室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核酸在260nm的紫外吸收对工作标准物质进行定值。但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且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而影响准确度。此次计量院开发的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体外诊断检测数据和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材料,相信对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盒的准确性提升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ppstrongbr//strong/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参考资料:/spanbr//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牛春艳.核酸检测试剂盒中标准物质溯源性现状[J].中国计量/span/p
  • 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学者”研究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学者”、厦门大学的李剑锋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钯单晶界面水分子结构及其解离过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于2021年12月1日发表在Nature上。中国计量大学作为发表者单位荣列其中。李剑锋教授于2020年12月受聘中国计量大学光电学院嘉量学者。受聘以来,李剑锋教授迅速组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团队,指导团队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次李剑锋教授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这是中国计量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计量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对提升中国计量大学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工作将阳离子和界面水的结构与HER的电催化性能相关联,利用拉曼光谱原位监测钯单晶电极/溶液界面水分子的构型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电极/溶液界面除了已知的含有氢键的水分子之外,还有一类与阳离子键合的水分子,在电极电位与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界面水分子更为有效地排布成有序的结构,这类有序的界面水分子比氢键水分子更加接近电极表面,从而提高电荷转移效率,提高HER性能。提高阳离子的浓度和价态会进一步增加有序水分子的含量,进一步提高HER反应速率。研究还发现单晶电极的晶面结构和电子结构都将影响阳离子键合水分子的含量和HER反应速率,证实了阳离子键合水分子加速HER反应速率具有普适性。该工作深入认识界面水分子结构对电催化反应过程的调控机制,解决了困扰电化学领域的长期难题,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探测Pd(hkl)表面的界面水界面水的拉曼光谱水解离界面水的HER剖面和拉曼光谱
  • “环境监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p  近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监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pp  该项目针对大气环境成分量、水体中微生物、土壤中重金属、空间电磁辐射等环境指标监测中对于计量的需求,构建了烟气流量、大气中温室气体成分、比吸收率、在线监测水质等量值溯源体系,攻克了激光多普勒测量大口径气体流量的难题,解决了利用气相滴定法测量臭氧含量溯源难题 解决了微痕量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的制备及长期稳定保存的技术难题 攻克了球状微生物活菌定量标准物质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难点 进行了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量底泥中痕量多溴二苯醚、模拟组织液系统的验证等一系列研究。/pp  项目搭建了标准级烟气流量计量装置,形成了从实验室到现场的烟气流量量值传递能力,为现场烟气流量计溯源校准提供了有效手段 实现了气体滴定方法,并通过“空气中臭氧”第二轮国际关键比对BIPM QM K1(Cycle II)取得国际等效度 开发了微量原料转移技术,使一次性完成千万倍气体稀释成为可能,利用此项技术研制出42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标准物质 环境空间辐射非固定波束传输机制和传输模式下基站功率通量密度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标准文稿,提交至国际电工委员会,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pp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项目建立了11套计量标准装置,制订技术规范16项,研制标准物质89种,取得发明专利17项,形成示范基地及生产线9项。项目的完成对改善我国环境监测领域测量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持,初步建立了我国环境监测计量体系。/p
  • 宁夏:研制一批在线监测计量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全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2000家以上的发展目标。《意见》指出,要加快数字模拟化测量技术、工况环境监测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和在线监测、远程校准、在线校准等新型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在线监测计量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形成一批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提供一流的量值溯源和测量服务。《意见》指出,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民用四表型式评价实验室,提升我区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意见》强调,加快医疗健康等民生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公共安全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交通监测、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新技术应用。以下为《意见》全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22〕3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充分发挥计量在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牵引,以计量技术服务保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构建我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服务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计量在推动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能力显著提升。加大基础、前沿和应用领域计量薄弱环节技术研究,提升全区计量科学水平。完成一批满足我区重点产业,低碳节能发展需要的计量测试科研项目。依托国家煤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计量科研团队和计量专家队伍,力争在能源特别是煤化工产业校准测量能力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自治区、市、县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与管理,重点加强涉及环境保护、黄河治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有序制定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到2025年,实现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能力全覆盖,新增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编制地方计量检定标准技术规范10项,国家煤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推动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格局。强化对民生计量、能源转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计量监管,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到2025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全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2000家以上。展望到2035年,全区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计量监管持续加强,社会监督作用更加有效,企业计量行为不断规范,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立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格局,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区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三、加强计量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扁平化、网络化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提升全区量值传递能力。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建立扁平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积极推动物联网、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5G通讯等高新技术在产业计量测试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规范计量数据使用,推动计量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二)加强共性计量技术攻关研究。加快数字模拟化测量技术、工况环境监测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和在线监测、远程校准、在线校准等新型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在线监测计量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形成一批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提供一流的量值溯源和测量服务。建立有利于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三)构建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合作与科技交流,开展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项目的合作研究,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大力开展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四、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四)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聚焦煤化工产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快国家煤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实施计量能力提升工程,搭建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民用四表型式评价实验室,提升我区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五)提升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计量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加快医疗健康等民生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公共安全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交通监测、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新技术应用。(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药监局)(六)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完善碳计量监测体系,针对区内碳排放特点,加强碳中和、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着力健全碳计量领域计量标准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推进能源计量数据实时高效采集、用能单位能耗平衡测试、节能技术方案推广工作,为碳中和、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在城市和园区开展碳排放计量试点。建立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加快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和培育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市场。(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五、加强计量能力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构建我区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自治区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要满足全区量值溯源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地(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要建立完善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的需要,重点支撑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计量监管。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要建立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需要,重点支撑生产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计量监管。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八)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合理布局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提升计量技术机构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一批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提供计量测试服务。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计量检定机构任务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基层计量技术机构强制检定水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计量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等能力建设,以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财政厅)(九)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科研项目、计量服务平台,支持培养科技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制定和落实技术机构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措施,建立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强化注册计量师培养,加强产学研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十)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大计量投入,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测量数据的管理。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宁夏税务局)(十一)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与山东等九省(区)协作,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形成计量共同协商机制,强化黄河流域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协同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合力构建计量服务平台,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十二)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要求。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在关键领域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六、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十三)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完善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领域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医疗机构、眼镜店、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库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教育厅、应急厅、交通运输厅)(十四)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支持产业计量云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智慧工厂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十五)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完善诚信计量体系,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加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可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可信、服务透明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商务厅)(十六)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责任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公安厅)七、保障措施(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实施全过程。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要求,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各有关部门、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卫生健康委、应急厅、统计局、宁夏税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自治区“厅际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十八)加强政策支持。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公益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加强计量基础设施、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计量数据等国家战略资源能力建设,强化计量监管和基层、基础能力建设,保障全区法制计量监督开展和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由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落实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加强对计量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十九)加强学科和文化建设。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工作,培育计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发展计量文化产业,开发计量科普资源,推动质量博物馆、科技展览馆建设和开放。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十)加强协调联动。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推进军地协同,形成落实规划的合力。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二十一)狠抓工作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落实规划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25年底,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年9月24日
  • 环境监测总站、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批臭氧计量标准计量比对
    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计量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市监计量[2020]127号),更好发挥计量比对在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组织实施30项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名单,臭氧A类计量比对已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市监计量发[2022]36号),为2022年A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为环境部门第一次主导国家计量比对项目。   近年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连续组织了多次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臭氧计量比对,在从量值“源头”保障全国臭氧监测数据准确、可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监测总站联合中国计量院共同申报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组织实施的臭氧计量标准国家计量比对,旨在进一步保障包括环境、计量在内的各领域臭氧测量准确可比。   本次臭氧A类计量比对要求已取得相关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及获得相关检定、校准项目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必须报名参加,请各相关单位积极做好报名工作。 双“SRP”臭氧计量实验室   监测总站目前已具备与国际计量局、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美国环保署等权威计量、环境机构相同水平的双标准参考光度计臭氧计量能力,0~500ppb臭氧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ppb或1%,并可通过两台标准参考光度计间比对进一步确保臭氧测量的准确性。   在本次比对工作中,将联合中国计量院参考国际臭氧计量比对相关经验,严格按照《计量比对》(JJF 1117-2010)和《化学测量比对》(JJF 1117.1-2012)相关要求成立专家组、编制比对实施方案、开展比对实验、统计比对结果、编制比对报告,按期、高质量的做好本次臭氧国家计量比对工作,进一步保障我国臭氧监测数据的准确、可比。
  • 新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将采用两种检定方式
    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10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调整《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公告中显示,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两种方式:只做首次强制检定和进行周期检定。并且对多项仪器的用途做了区分,比如工业用燃气表需周期检定,生活用燃气表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烟尘粉尘测定仪、颗粒物采样器、大气采样器、水分测定仪等多项仪器实行周期检定不变。详细目录请见附件。/pp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公告全文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strong/span/pp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市场监管总局决定调整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现将调整后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予以公布。/pp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目录》且监管方式为“型式批准”和“型式批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办理型式批准或者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 其他计量器具不再办理型式批准或者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pp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目录》且监管方式为“强制检定”和“型式批准、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使用中应接受强制检定,其他工作计量器具不再实行强制检定,使用者可自行选择非强制检定或者校准的方式,保证量值准确。/pp  三、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在《目录》型式批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已经受理但尚未完成型式批准的,依法终止行政许可程序 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对不在《目录》强制检定范围内的工作计量器具,已经受理但尚未完成检定的,继续完成检定工作。/pp  四、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pp  1.只做首次强制检定。按实施方式分为:只做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 只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pp  2.进行周期检定。/pp  五、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凡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做了修订的,应以修订后的检定规程为准。/pp  其中,电动汽车充电桩延期至2023年1月1日起实行强制/pp检定。鼓励各地方对其具体强制检定方式予以探索。br//pp  六、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强检方式、强检范围及说明见《目录》。/pp  七、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2019年第48号)废止,其中第四项废止的相关文件依然废止。/pp  特此公告。/pp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10/attachment/33505666-a563-48bc-8439-7bc890575798.pdf" title="《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pdf"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pdf/abr//p
  • 广东计量协会发布两项团体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近日,广东计量协会发布了两项团体标准《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抗滑移系数检测仪校准》和《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校准》,这两项团体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测试仪的测试水平,助力企业提高设备性能指标。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钢结构工程的优劣,也直接关系着保证水利工程中钢结构使用安全的关键,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使用者都对抗滑移系数检测仪的技术条件、全面性能测试评价提出迫切要求;同时,现有的国家标准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主要是规定了测试色漆和清漆附着力的方法,没有针对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进行测试,针对目前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新产品研发生产及检测需求,迫切需要标准化规范文件出台。在此背景下,根据市场的需求,由广东计量协会发布归口,由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起草的两项标准,遵循科学性和对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原则,在现行国内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与完善,满足了市场对检测仪的技术条件、全面性能测试评价的需求。《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抗滑移系数检测仪校准》适用于30kN-500kN抗滑移系数检测仪在水利工程试验领域应用中主要计量性能测试,对直接影响钢结构工程的优劣,也是保证钢结构使用安全的关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水利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校准》适用于拉脱强度不大于80MPa的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对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两项标准可有效地促进企业开发出性能更稳定可靠的抗滑移系数检测仪和拉脱法附着力仪测试仪,实现持续性发展,也利于规范和提高行业的检测能力,为计量校准机构提供校准依据。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该两项标准的技术指标能覆盖抗滑移系数检测仪和拉脱法附着力仪测试仪的主要计量特性,校准设备的选用、校准条件的设置和校准方法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适应实际使用要求。
  • 环保部首个部门最高计量标准落户总站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62, 62, 62) "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microsoft="" line-height:="" white-space:="" background-color:="" word-wrap:="" break-word=""section class=""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section class="" style="margin: 10px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section clas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1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603px border: 1px solid rgba(255, 255, 255, 0) "section class=""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section clas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section clas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align: justify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text-indent: 2em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强调了通过量值溯源/传递工作保障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p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text-indent: 2em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章第七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为保证我国臭氧监测数据可通过总站溯源至国家臭氧计量标准,总站于2017年上半年依照《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33-2016)的要求启动臭氧建标工作。/pp  为确保建标顺利进行,总站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工作。/pp  通过分析作为计量标准的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59)的组成和测量原理,总结了影响SRP-59测量的各个关键分量,并通过测试获得了各个关键分量的不确定度。在此基础上,合成计算了SRP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项技术工作获得了建标专家的认可。/pp  此外,总站完成了对SRP-59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的评价与校准结果的验证,并通过与中国计量院的量值比对保证了SRP-59与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值的等效性。在技术工作的基础上,总站编制了建标申请和技术报告,并于近期通过全国计量标准考核委员会组织的技术考核,成功建立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装置环境保护部部门最高计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我国臭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e8886795-07f5-4567-a182-5e89a45a78bd.jpg" title="环境.jpg"//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计量标准“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场监管局,雄安新区综合执法局,省计量院、省计量中心:根据2023年度省局双随机抽查计划安排,为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监督管理,督促落实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单位的主体责任,提高计量标准器具核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持续保持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计量标准测量能力,提升量值传递的有效性,省局定于2023年6月至9月份组织开展计量标准专项监督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标准考核办法》《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等法律法规和《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等计量技术规范。二、检查对象省局依托“河北省双随机监管工作平台”,按3%的比例从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计量标准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及证书,本次检查的重点是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计量标准及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以外建标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本年度内只抽查1次。三、检查内容抽查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单位(以下称建标单位)对计量标准的保存、使用、维护及管理情况。重点检查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的计量标准是否持续满足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包括是否进行重复性试验及稳定性考核等工作,是否动态更新计量标准文件集,计量标准的溯源性是否持续符合要求,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的配备和能力是否持续符合要求,计量标准的更换、封存与注销等是否履行了相关手续等内容。四、组织实施方法(一)省局委托省计量中心牵头组织省级监督检查工作。主要负责制定计量标准随机抽查工作方案,明确抽查事项;建立省级计量标准检查人员和计量标准数据库,确定现场检查人员;协调组织现场检查和结论判定;总结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市局随机派出执法人员协助省检查组现场执法检查,协调当地检查和实施后处理事宜。(二)县、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所批准的计量标准开展随机抽查,可结合当地实际,参照省局组织方式,依据《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发计量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冀市监函〔2023〕118号)要求组织实施。五、阶段划分省级组织的监督检查分2个阶段实施。(一)自查阶段(6月30日前)。各建标单位对照市场监管总局《计量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细则》进行自查,对自查问题进行整改,对自查整体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保存备查。(二)现场检查阶段(9月20日前)。由各检查组对抽查对象进行现场检查,按照市场监管总局《计量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细则》进行结论判定。六、有关要求(一)强化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监督检查人员要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加强与被检查单位沟通协调。严格依据细则评判结果,相关单位认真做好后处理工作。加强随机抽查与执法办案的工作衔接,通过抽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线索,提高转案率。(二)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计量标准监督检查随机抽查工作应坚持寓监管于服务。要密切关注建标单位计量标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督促建标单位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三)注重协作配合。省计量中心、各市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部门、各技术辅助人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检查成效。因监督检查需要随机抽取的计量标准考评员,请各单位合理安排,按需派出。(四)及时总结公开结果。检查结束后,省计量中心务于9月25日前完成现场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检查的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等)和监督检查工作表(总表)等报省局计量处。9月30日前公开检查结果。县、市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计量标准随机抽查,按照谁检查谁公开的要求,及时公开检查结果信息。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6月8日(信息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 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计量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碳排放技术和管理标准基本健全,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标准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新建或改造不少于200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制修订不少于200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一批碳计量中心,研制不少于200种标准物质/样品,完成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实质性参与不少于30项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碳相关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碳计量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计量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非化石能源标准体系全面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生态碳汇标准逐步健全,标准约束和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支撑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方案》明确体系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框架图为保障目标完成,《方案》部署七项重点任务:(一)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关键的基础支撑。开展碳排放术语、分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制定。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不同层面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制定绿色低碳产品、企业、园区、技术等通用评价类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研究制定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二)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碳减排标准为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以及生产和服务过程温室气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关键支撑。1. 加强节能基础共性标准制修订。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抓紧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推动系统节能、能量回收、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能源管理体系、节能监测控制、能源绩效评估、能源计量、区域能源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 跑者”工作。2. 健全非化石能源技术标准。围绕风电和光伏发电全产业链条,开展关键装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废弃后回收利用 等标准制修订。建立覆盖制储输用等各环节的氢能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水力发电等标准体系,推进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等标准的研制。3.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开展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标准研究,重点推进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标准制定,逐步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标准体系。4. 完善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开展煤炭绿色智能开采、选煤洁净生产以及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标准研制。研制煤 炭含碳量和热值分析测试方法标准及相关的标准样品。完善煤炭废弃物及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开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储存、加工、运输等节能低碳生产技术标准研制。5. 加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制修订。围绕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配套标准样品。6. 加强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标准制修订。针对公路、水运、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开展节能降碳设计、建设、运营、监控、评价等标准制修订,完善物流绿色设备设施、运输和评价等标准。7. 加强基础设施低碳升级标准制修订。研究制定城市基础设施节能低碳建设、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农房节能改造、绿色建造等标准。完善建筑垃圾、余能余热再生及循环利用设备标准。研究制定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节能通信协议等标准。制定面向节能 低碳目标的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参考架构、规划布局、使用计量、运营管理等标准。8. 加强农业农村降碳增效标准制修订。重点开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抵扣标准研制,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9.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低碳标准制修订。构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评估考核等相关标准。分类编制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10.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制修订。健全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标准研制。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循环链接等标准制修订。健全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三)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碳清除标准为固碳、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提供支撑。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四)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市场化机制标准为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提供关键保障。 1. 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制修订。加快制定绿色、可持续金融相关术语等基础通用标准。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绿色征信、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碳中和债券评级评估、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绿色金融统计等标准。2. 加快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加快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及重点排放行业应用指南,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标准,研究碳排放交易实施规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等标准。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合格减排及抵销标准。丰富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制定绿色能源消费相关核算、监测、评估等标准。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等绿色低碳服务标准。3. 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研究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标准。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认证评价、生态产品减碳成效评估标准制定。(五)完善计量技术体系。1. 加强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加强基于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的量子传感技术和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在线、动态、远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加强复杂环境、复杂基体、多种组分的碳计量标准物质研制,研究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开展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技术研究,完善碳排放测量方法,提升碳排放测量和碳监测能力水平。2. 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加快绿色低碳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攻克相关基础关键参量的准确测量难题,开展碳计量方法学、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在线监测、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区域综合能源利用、城市时空碳排放计量监测反演、全生命周期碳计量、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监测设备和校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推动相关计量器具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3. 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六)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1. 完善计量制度规则。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制度研究,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碳计量工作职责和要求,研究制定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重点行业碳计量监督管理规定。修订《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碳计量监测、碳计量审查和评价等制度,推进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2. 制定计量技术规范。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加快制定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城市碳排放时空反演方法、碳汇计量等计量技术规范,推进不同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测量。强化碳排放和碳监测计量数据规范性要求,研究制定碳排放计量模型、碳排放计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为碳交易、碳核查等提供计量支撑。3.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开展重点排放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和碳排放计量审查,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督促重点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计量器具,建立健全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开展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标准物质量值比对,加强碳相关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七)健全计量服务体系。1. 强化社会公共计量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建立一批碳计量中心,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与攻关,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碳计量技术资源,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进一步发挥国家(城市) 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能源计量数据与碳计量数据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2. 完善行业领域计量服务。建立健全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和应用。衔接国际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与国际接轨、覆盖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全类型的碳汇计量服务体系。3. 加强第三方计量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碳计量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碳排放测量与核算、碳排放量预测分析与路径推演、碳计量数据质量分析评价等服务,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管理。此外,《方案》提出九项重点工程和行动:(一)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针对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计量技术瓶颈问题,加强碳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计量协同创新,为低碳技术研究、清洁能源使用、能源资源利用、碳汇能力提升、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碳排放量反演等提供计量技术支持。(二)实施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要,布局一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及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名录、标准物质清单,夯实绿色低碳计量基础。(三)实施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在部分企业、园区和城市开展低碳计量试点,探索碳计量路径和模式。梳理形成碳计量典型经验和做法,树立一批碳计量应用服务标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示范。(四)开展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建碳计量技术服务队,开展计量专家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低碳行活动,为企业、居民提供节能降耗、绿色生活等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制企业碳计量服务指南,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推进企业提升碳排放计量能力,为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进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五)实施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计量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 组织的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计量比对,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碳计量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碳计量能力与国际接轨和互认。发挥我国在全球计量治理中的作用,深度参与国际碳计量相关战略制定,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碳计量规则和规范的制修订,推动碳计量领域“一带一路”国家的对接合作和共建共享,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六)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求,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核算、核查、报告与评估等碳达峰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积极研究制定碳中和基础与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快速制定机制和渠道,按年度集中申报、集中立项,急需标准随时立项,标准制修订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2023年前完成3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围绕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 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结合实际建立区域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七)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加大制冷产品、工业设备、农业机械等重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及测量评估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等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提升工作。推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及能效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建立能效能耗标准实施监测统计系统,做好标准实施与宣贯培训,2025年前完成100项能效能耗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跑者”工作。鼓励重点区域根据碳达峰需要提前实施更高的能耗限额指标。(八)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布局若干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切实提升标准水平。推动建设若干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培育形成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推广应用联动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前沿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相关标准,以标准先行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2025年前完成30项前沿低碳技术标准制定。(九)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坚持联合国相关会员国进程在规则标准制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同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研制,强化国际衔接协调。开展我国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比对分析,优先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标准转化项目立项,推进节能低碳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推动先进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应用。开展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培训,培育绿色低碳国际标准专家队伍,积极承担 国际标准组织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领导职务。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2025年前提交不少于30项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我国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分享中国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抓好《方案》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五项仪表标准成为国防最高计量新标准
    据悉,近日中国的仪器仪表产业又添5项新标准,并且成为国防最高计量新标准。这5项标准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02所建立的高压气体压力计标准装置、转速标准装置、微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激波管动态压力标准装置、正弦动态压力标准装置等,目前,5项计量标准顺利通过国防科技工业计量考核办公室组织的现场考核。 专家组经过评测,对5项计量标准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多个领先于国家计量标准。计量标准的通过标志着航天102所成功新建国防最高计量标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 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其中102所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长热力一级计量站,研究、建立国防科技工业需要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校准装置和测试系统,并保持其服务能力是首要职责。此次标准考核是自2006年以来,国防科工局首次启动新建国防计量标准工作,对面向整个国防科技工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研究解决型号发展需要的计量测试技术难题,承担型号研制、生产、试验等过程中的计量保障任务,跟踪产品科研、生产、使用中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