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

仪器信息网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第三方检测一般检测相关的资讯

  • 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  1、检测行业的产生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 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说,社会的上述需求是检测市场形成并发展的基本动因。检测行业基于全社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要求而产生,如下图所示(以制造业为例):       从上图可看出,全社会对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的根源,政府等组织关于QHSE 立法的不断加强是推动技术检测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及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推动了技术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产品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供应链不断延长,检测作为鉴定品质的手段,贯穿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检测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检测市场的参与者  检测市场按参与者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政府检验检测突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我国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来源主要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 认证、生产许可证、定检、评优、免检等方面 企业内部检测则服务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需求 而独立第三方检测主要体现所出具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重视。  (二)检测行业发展特点  1、商品贸易、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消费品及工业品的生产日益规模化、标准化,检测成为贸易双方鉴定产品品质和相关政府机构评定合格的重要手段,在研发、生产、贸易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检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检测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要求逐渐独立出企业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以满足区域的、国家的甚至国际的产品或行业标准要求。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于要进入该市场的产品和企业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贸易非关税壁垒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张,检测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2、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促进了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  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首先,生产商在商品生产极大丰富、同类商品众多的情况下,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会公布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以证明其品质优良,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使其公布的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生产商一般会聘请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其次,贸易商及零售商为吸引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客户或消费者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为使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零售商一般只接受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供应商产品出具的检测结果。再次,各国政府基于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因素,会对某类产品出台涉及质量、安全、环保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供应商产品必须达到该标准方可销售。供应商需取得检测机构出具的达到该标准的检测结果,且该检测机构应为该国政府所接受。最后,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会通过比较各商品性能,以及出具该检测结果的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而作出选择。  3、各国检测行业市场准入,业务市场化  随着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体制总体趋势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将检测、合格评定的业务市场化,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行业发展。各独立检测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按照自身提供的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服务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政府对于检测行业的发展政策影响检测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起初对检测行业严格管制,检测机构均由政府控制。随着市场及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及扩大,某些运作比较成功的检测公司逐渐规模化,形成强大品牌。目前,几家全球性公司和更多区域性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三)独立第三方检测业务特点  1、客户多、频率高、金额小  一般情况下,各级产品生产商均是按照客户或政府要求选择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因此产品生产商构成检测机构客户的主要部分。由于某个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商众多,因此检测机构的客户群广泛。由于产品每一次改进或每推出一个新产品、每一次批量出货均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因此客户的检测频率较高。每次检测均为抽样检测,样品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出货产品价值极小,检测单价相对产品价值较低,客户对检测单价  不敏感。  2、设备一次投入、更新快  专业实验室是检测的基础,不会因为检测量的多少而改变,检测设备均需要一次性投入。由于检测技术、检测方法不断创新,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为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投入购买最新检测设备。  不同产业产品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因此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于检测  设备投入及更新。  3、依赖于其他行业发展  技术检测服务于其他行业,受到其他行业发展及其相关法规的影响,比如欧盟2002/96/EC 指令、2002/95/EC 指令、2005/32/EC 指令、美国加州能源法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检测业务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单一领域的检测机构易受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而跨行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多行业的共同影响而能够避免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综合性检测机构对其自身能力要求较高,包括多种类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及管理、各行业专业技术的掌握、各行业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护等。  4、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发展的生命所在,是经过市场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各检测机构均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譬如加强研发能力,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多级复核制度,确保检测质量及检测报告质量等。检测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旦检测机构被发现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完全丧失,失去客户的认同,并可能被取消检测资格。只有拥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大规模发展。  (四)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优势  1、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检测的优势  公信力强  如果客户自行出具检测报告,相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其公信力有很大差距。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和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越来越推崇采用第三方的检测服务。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是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微软、沃尔玛、索尼等,要求供应商向其提供的部件、零件、原材料等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并对外公布其接受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技术成熟产品检测需要各专业综合的技术能力,比如电子制造业拥有大量的电子电器专业人才,而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的人才会比较缺乏,但产品质量检测本身除了电子技术外,还包含了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技术,通过借助配备了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关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增值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对于企业改善研发生产流程、提高竞争力日益重要。  规模效应、成本低  技术检测服务,对于单个客户来说其需求是零散和不确定的,相对于检测费用,每个客户自行配置全套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实验室,其前期投入和长期维护费用均非常高。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检测解决方案,如果检测服务方便快捷,客户自行设置实验室的必要性将越来越低。  2、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政府机构检测的优势  市场化运作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依附于某一个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依赖于自身服务能力开拓业务。第三方检测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检测方法研发,提高检测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主动发掘客户,为客户提供包括技术咨询、一站式检测完整的服务内容。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现代营销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网络营销、电话营销等方式,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络,实现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增强了整体市场影响力。  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政府检测机构受行政区域建制和行业部委建制的影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区域和某一行业发展,无法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 年5 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亿欧元,约合4,400 亿元。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不断强化对检验检测市场的管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进出口检验机构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得到了初步发展,奠定了今后市场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1984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国家商检局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主管机关,各地商检局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 规定所有的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还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  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明确了商检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规定的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检测。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同时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根据需要,通过考核,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第四阶段: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改进一步明确,列入国家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测 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外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经营活动的民事行为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为检验检测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2005 年12 月11 日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 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成为中国检测市场的重要部分。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利用其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含省、  市、县、镇等)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目前该部分市场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独立第三方检测是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全部检测内容,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5%左右。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政府将会逐步放开强制性检测市场,允许合格社会检测机构进入部分强制性检测市场。  (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  2002 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08 年达到450 亿元。    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四)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 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 年将超过700 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 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 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2009 年至2013 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预测情况如下图:    (五)推动我国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上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注重产品的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费品制造商为满足市场需求,相应地会对自身产品在诸如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检测指标提供给零售商或消费者,并同时对其上游供应商提出更多的各项指标检测方面的要求,推动了消费品检测需求上升。  2、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及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品检测需求上升近年来,全球制造企业向中国转移产能,以及本地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品使用大幅增长。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量企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  测机构为其采购的设备及工业用品提供质量检验和验证服务,导致工业品测试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产业升级推动了高品质检测业务的持续上升。  3、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推动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上升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200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2008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16 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快速增长的贸易量,促进了对外贸易领域检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对产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QHSE(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加强 控制和检测活动的私有化 审计和检测活动的外部采购 提高对QHSE 风险管理的增长需求 以及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使检测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检测行业的竞争情况  (一)国内检测行业涉及的具体领域及竞争格局  检测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业、农业、采矿业、消费品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建筑业、能源和燃料、水电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汽车业、食品行业、咨询服务业、零售业、医药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管理等行业。我国目前共有近 24,100 家国有、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25个行业,遍布全国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从事的检验检测项目逐年增多。中国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卫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农业等部门,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500 多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数量的14.5%。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在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为事业单位编制,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属的计量检测中心,环保局下属的环境检测监测中心(站),卫生、防疫部门下属的检测中心(站)等。绝大多数检测机构的规模较小、检测项目单  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及所属行业部委。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自主扩张能力较差,盈利能力不足。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市场化运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大自身的检测范围,扩张能力较强。民营检测机构相对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络扩张更为快捷,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服务于出口检测市场。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府行业监管体制趋向开放,技术检测服务更加市场化  从世界各国政府对检测市场的监管体制发展过程看,市场化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我国政府从2002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来,采取指定检测机构的方式从事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这些指定检测机构一般有政府背景。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社会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检测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技术进步促进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改善的科技研发环境和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生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检测机构的基础。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被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升了检测服务能力,扩大了检测服务领域。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全社会对QHSE 的持续关注,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并促进新产品不断涌现,检测服务领域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政府监管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的情况下,其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世界各国政府或行业协会对检验检测市场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才具备向社会出具公开证明数据的资格,并将定期进行审核。对检测机构设置了违规惩罚措施,检测机构经审核未达到标准将取消其合格检测资格 若检测机构违反规定出具不真实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将面临重罚。技术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公信力是行业和检测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公信力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机构坚持行业自律,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促进行业成长 对于检测机构,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服务质量。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不确定性  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多国住宅市场的调整,以及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减缓将对检测行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检测机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整个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检测机构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3)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检测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强技术理论水平、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具备很高的敬业意识、服务精神和行业经验。目前,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检测服务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和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营体系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同时,对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也是检测机构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非政府第三方检测行业仍处在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机构规模较小,设备先进程度不高,提供的检测项目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一站式检测服务需求。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对检测行业构成直接影响,但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相对产品有一定的滞后。对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的研究决定了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检测机构对标准研制工作的进度,决定了该机构在检测行业中的地位。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制订转为企业或行业制订,优秀的检测企业通过广泛参与标准制订而获得市场领先地位。  (四)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检测是为产品制造、对外贸易提供服务的,与经济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小,周期性不明显 而检测项目相对单一、服务领域集中的检测机构则易受到相关行业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相对活跃,对外贸易频繁,检测服务需求较大,而其他区域则较小。在检测过程中,一般由客户送样或检测机构到现场采样后,在固定实验室内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完成检测活动,因此距离远近直接影响送样或采样的成本,从而使检测服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检测行业在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检测量较淡,四季度受国外“圣诞节”和“元旦”等节日消费的影响,贸易量大幅增加,从而带动检测行业的景气度提升。  (五)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1、检测机构市场准入  一般机构从事技术检测业务须获得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在我国,从事技术检测业务须向所在地质量技术部门申请计量认证评审,通过评审后,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质量技术部门会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复评。检测机构实验室还须获得CNAS 认可达到相关标准。因此政府对检测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构成进入壁垒。  2、检测机构销售渠道广泛  由于客户的检测需求分散多样,差异明显,具有金额小,批量多的特点,检测机构需要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广泛的销售渠道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还需要专业、周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快捷而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并能在保持优良服务的同时不偏离公正性原则。  3、综合性技术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检测行业的技术,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特性和产品设计过程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明确的和潜在的质量特性深入理解,同时还要掌握各种产品的检测技术。因此,针对某一产品的检测需要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对多种类产品的检测对技术的综合性运用要求更高。综合性检测机构能够一站式的满足客户多样性的检测需求,但综合性检测机构需要较强的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能力,能够融合各专项技术。对各专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4、优秀品牌和市场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来  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机构的发展对品牌影响力依赖较大。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优秀品牌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享有品牌溢价。由于优秀品牌和市场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新进入者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难以与优秀品牌企业直接竞争。  5、检测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  检测机构需要一次性投入建立专业实验室、购置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中耗用的材料较少。检测业务量直接影响检测业务的利润率,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业务规模构成检测行业新进入壁垒。  (六)行业利润率变动  由于检测结果对客户的产品销售影响较大,客户对检测机构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敏感度较高,而由于单项检测金额较小,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因此,检测行业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而优秀品牌的检测机构利润率水平则更高。同一种检测服务的利润率水平随着更多检测机构的加入导致竞争加剧而呈下降趋势。优秀的检测机构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承接新的检测项目、不断推出新的检测技术,从而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由于目前检测行业尚未有公开信息可供查询,因此,具体的利润水平尚未有公开数据。  (七)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检测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明显的次数多、金额小、客户广、持续稳定的特点。生产商开发新产品或与新下游厂商合作均需要检测,因此生产商的产品检测次数多,而生产商成为检测机构客户后由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一般会持续稳定 众多的制造企业构成检测机构广泛的客户基础。  (八)行业产业链关系  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检测报告使用者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检测机构还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及新市场开拓而产生的检测需求拓展业务,研发新的检测方法 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产制造商推广新产品并不断改进。检测伴随着生产制造的发展而兴起,同时检测行业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制造业的发展。
  • 新冠检测“退潮” 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步入整合
    6月30日,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ICL)龙头企业艾迪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艾迪康经过三次递表后,终于上市成功。而至此,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在内的国内头部的ICL全部上市。  上市首日,艾迪康收盘股价上涨12%。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三大ICL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3家自营实验室。  对于国内的ICL来说,一方面,面临着新冠检测“退潮”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正处于行业整体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ICL对于中国的医疗体系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未来行业集中整合是发展趋势。  新冠检测“退潮”,行业步入整合期  ICL又称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一般来说是指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  国家卫健委将ICL定义为: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ICL行业上游为检验仪器及试剂生产商;下游为医疗机构和检验者,通常被认为是医院的“外包服务商”。  艾迪康招股书显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增长迅速,收入由2020年的27.4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48.6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3%;利润由2020年的3.6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6.2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0%。  艾迪康上市后将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市场尤其关注新冠疫情后,国内ICL行业的高增长能否持续。艾迪康招股书中就说明,该公司非新冠业务收入由2020年的18.17亿元增至2022年的25.76亿元。  新冠核酸检测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业务量大增。国内ICL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披露的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54.76亿元,同比增长近30%;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增长24%;排名第二的ICL企业迪安诊断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02.82亿元和14.34亿元,同比增长55%和23%。  不过随着新冠疫情趋于稳定,金域医学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减少50%,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82.4%;迪安诊断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在1.5亿元至2.3亿元间,比上年同期下降70%至80%。  近日,公开信息显示,达安基因将珠海市思达医学检测实验室、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测实验室、北京星云医学检测实验室和上海泛亚医学检验所告上法庭,案由均是买卖合同纠纷。  “新冠疫情以来,国家对于新冠检测的政策也发生过多次调整。一开始的检测需求难以满足,导致很多实验室都去做新冠检测,随着现在需求的减少,很多专门做新冠检测的实验室要生存估计会比较困难。”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同时表示,业务较为多元化的ICL也仍然会有市场需求。  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后,ICL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整合阶段,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更为显著,未来很多小规模的第三方实验室则不具有优势。  纵观全球,美国、欧洲和日本的ICL龙头企业均在早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室布局,并逐步向海外扩张。以美国的Quest和LabCorp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开始,经过多年连锁化和并购整合,成为了ICL行业连锁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从近两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头部的企业份额仍在不断增长,而起来分散的小型检测机构的份额是在降低的。”某头部ICL上市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国内四家头部企业拥有实验室总数超110家,占据了ICL总市场份额的近60%。但从ICL整体的市场渗透率来看,中国ICL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日本ICL渗透率已达60%、德国达44%、美国达35%,而截至2020年我国ICL渗透率仅有6%。  医保控费会是ICL发展的机遇吗?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ICL行业的发展目前面临两大机遇,首先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检测领域整体的发展;第二是医保控费从经济因素上推动了ICL领域的发展。  技术发展的推动是指现在越来越多的检测项目都已经成为可能;而医保控费改革可能会让医院更加从成本角度考虑,把一部分不具有成本优势的检测项目“外包”出去。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检验科可能变为成本中心,第三方检验机构因其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黄爱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他同时强调,国家也在探索不同的模式,比如发展由公立医院牵头的区域检验中心,并不一定会完全放给ICL。  潘柏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型的三甲医院基本所有的检测都是有能力自己来做的,只是有些检测项目的标本数量太少,它估算一下开个试剂盒成本划不来,或者有些比较贵的仪器设备采购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它会考虑把标本外包给第三方ICL做。”  据他透露,很多时候大医院给到ICL的标本检测项目数量约一、二十项,但对于ICL来讲,他们可以把很多医院的少量样本集中起来进行检测,这样就拥有了规模优势。  他同时表示,ICL的主要客户是基层医院。“对大中型医院的检验部门,ICL可以是一种补充方式,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或者技术上的便捷。”潘柏申说道,“通常基层医院的检测能力比较薄弱,除了一些常规基本的检测之外,技术含量较高的检测,由于对人员、试剂、仪器设备的成本要求都较高,因此它们交给第三方实验室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他认为,虽然我国的ICL渗透率较发达国家而言更低,但这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导致的,因此并不能完全复制别人走过的路。“美国的ICL体系是全世界运行最好的,但这背后是美国大量的小型私人诊所和小型医疗机构的需求。私人诊所没有检测能力,才导致了美国如此发达的第三方实验室的发展。”潘柏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中国ICL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2%;而从2020年至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大幅降至6.7%,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480亿元。  一位ICL领域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院之所以愿意把很多检测项目外包,是因为第三方ICL的经济效益更高,而这是由企业的本质决定的,为了盈利企业一定会想尽办法提升管理运营效率。”  他还表示,与相比医院,ICL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的提升,来争取对上游行业更大的议价权,进一步推动试剂成本的快速降低。  “ICL行业发展顺应国家医保控费的趋势,核心是它的规模效应。对于一些小的医院来说,自己的检验项目数量有限,如果没有ICL的话,它自己要投入设备、人员、场地,这些成本都很高,ICL通过把样本集中在一起,通过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医疗系统的成本,对于基层医院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检验能力。”上述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  一些ICL上市企业已经表示,将通过扩大对区域实验室和特检实验室的收购来提升规模,并加速下沉,加大对社区卫生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县域市场的投入。这也是分级诊疗给第三方ICL带来的机遇。  不过对于检测机构的大量扩张,专家也提出检测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一位检测领域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肯定是逐利的,那么在检测试剂的成本上可能会有权衡,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之下,相比医院而言,第三方在质控方面的规范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机构。”  一位三甲医院资深检验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他们委托的第三方实验室,他们会定期或不定期派人检查、抽查检测结果,以及人员培训等情况,以监督检测质量;临检机构也会派人考核检测结果。“好在一些头部的大型检测机构现在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开始树立行业标准。”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寻找ICL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中国ICL行业分为普检与特检,就技术难度来看,普检的技术难度较特检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普检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利润较低;而特检行业规模化程度低,利润较高。因此,高价值、高技术平台的特检业务是目前头部ICL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尽管特检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较高,但是由于特检为新兴产业,成本增长幅度仍然较高,因此利润率和负债率尚不理想。尽管如此,企业仍希望依靠特检的增长来推动未来毛利率的增长。  “特检的毛利一般要比普检高出十几个点。”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检代表了检测科技的发展,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科技的发展,因为很多的新的技术平台就会研发出来,包括现在药企各种新的靶点的产生,新药机理的产生,都会需要新的检测项目,这些都会推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往前走。”  一位民营医院集团资深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普检拼的是成本和规模效应,特检拼的是技术以及与大三甲的深度合作,大医院更需要特检,且国内大医院的检测项目数量与美国梅奥诊所这些顶尖机构仍有较大差距。”  他补充道,特检是未来整个检测领域发展的方向。“大医院的检验科一般比较强,自己也会去发展这块业务,因此和ICL是竞合关系。”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介绍,美国龙头的ICL服务项目数量可达七八千种,国内现在头部的ICL还仅有三四千种。“所以从新的诊断技术的引入来讲,ICL对于促进整个中国诊断技术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医院也会把一些小的项目外包给ICL。”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ICL与合同研究组织(CRO)实验室结合的商业模式也有望在未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70%至80%的临床决策以某些形式的实验室检测为基础。  CRO临床试验中心实验室是为临床试验提供体外诊断服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由于中国医药行业临床试验检测需求增加,也有望进一步推动ICL中心实验室服务的发展。  上述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RO领域我认为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一个领域,因为与昂贵的药物研发相比,检测的成本稍微增加一点,对整体成本的影响很小,所以它的毛利是比较高的,ICL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在与CRO结合的模式上,机会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为国外希望进入中国的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检测服务;另一种是为国内希望出海的药企提供检测服务。“国内外临床需要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才更具说服力,这对于ICL是一个机会,而且这个市场的竞争还不是非常激烈,但对产品的要求会比较高。”他表示。  已经有ICL尝试与海外检测公司合作来提供CRO领域的检测服务。今年3月,艾迪康宣布与Guardant Health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开展。  某国内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多中心的药物开发临床试验对于ICL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而且在物流方面也不会造成更大的成本。此外,未来一些不常规的临床检测通过第三方ICL来做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ICL行业人士看来,另一个有望驱动ICL行业发展的模式是实验室自建检测(LDT)。LDT是指尚未获得产品注册,仅在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的体外诊断项目,其不得作为检测试剂出售给任何其它医学检验部门、医院及个人。在政策支持下,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医院正在积极开展LDT试点。ICL行业也期待LDT政策能进一步松动,让ICL也参与其中。  与传统体外诊断试剂IVD研发3至5年的周期相比,LDT 产品仅需完成研发立项、技术研发两个环节即可投入使用,开发周期普遍为半年到1年。ICL行业认为,LDT对医学检验的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利于ICL特检项目的开发。  一位ICL企业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LDT开发成本低、时间短,未来在该领域发展最快的一定是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这是效益最高的地方。”  不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两位检验科主任都认为,LDT主要是开放给医院进行试点的,鼓励医院与厂商联合开发,以推动新的检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进入临床应用。  “LDT应该算是一个成本投入的项目,对于ICL来说,这属于支出而非盈利的点,ICL认为LDT只要做了就能快速带来回报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很多医院开发的LDT项目也最终会因为没有临床应用前景而停掉。”其中一位检验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另一位主任则表示:“LDT与ICL的关系不大,很多时候是企业对政策过于敏感了,或者是借助政策的动向来炒作一些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
  • 我国牛奶市场呼唤“第三方检测”
    我国奶农的特点是小而散,他们的营生取决于“一手交奶一手交钱的一锤子买卖”。他们面对的,多为号称“龙头企业”的各种代理人,因此缺少话语权。他们的难处,常常在有关部门组织调查时,由别人为他们说出来但不一定能说清楚。其实在他们“卖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难点:谁检验?  目前是由加工企业单方面在检验。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企业是典型的“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企业还有权单方面决定检验的项目和指标等一切内容,奶农没有发言权。因此早就有人强烈呼吁:生奶收购应实行“第三方检验”,然而全国仅上海等极少数几个地方有。原因是需要新的投资,但回报不高而且申办程序复杂,出具公证性数据更需要经过“计量认证”等,总之投资风险大。其实,是否由第三方检测,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所谓的“第三方检测”其实是一种具有社会中介服务性质的机构。买卖双方系利益相关当事人,从公平交易的角度出发,在法律上都需要回避单方面检测的“嫌疑”,所以凡是商品交易都离不开第三方检测。在这个层面上,第三方检测不仅是对奶农(销售方)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加工企业(收购方)利益的保护。  “第三方检测”直接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买卖公平的问题,至于能否“合理定价”和产生“对提高原奶质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检测内容”,以及如何决定这些“内容”的一个运作程序。国际奶业界将此称为“生奶的按质计价程序”,最早形成整套思路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丹麦奶业联合会在BentOlesen先生领导下的工作小组。  当时他们首先按照传统,确定乳脂和乳蛋白质的含量作为两大基础指标。其次根据不同产品制造工艺的需要,增设例如感官评定、细菌总数、冰点、抗生素残留、黄曲霉毒素M1、体细胞计数等辅助指标。基础指标的检测结果决定交易生奶的基础价格,然而确定基础价格的依据不仅仅是饲料等饲养成本,更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奶油和脱脂奶粉的实际价格。辅助指标的检测结果决定交易生奶的辅助价格,有的具有“一票否定”作用,例如抗生素或黄曲霉毒素M1超标;有的具有增减成交价格“权重”的作用,例如感官评定、细菌总数或体细胞计数等设立分级限值,对基础价格按一定的百分比值加价或扣款,其中还包括生奶的季节性差价在内。  至于能否产生提高生奶质量效果的第一个关键,是选择哪些指标进入计价程序检测,以及确定指标限值、测试频率等的原则。绝对不是任意套用现有国家标准就能奏效的,因为国家标准是最低要求的标准,它们必须结合市场要求、具体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奶牛饲养工艺的实际水平来建立并适时进行调整。  以设定微生物指标的限值为例说明如下:  首先选定这个指标的理由是保证安全和质量。在某种杀菌强度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客观上存在着“允许的最大值”,例如对于145摄氏度/2秒的UHT灭菌工艺来说,原料乳细菌总数的极限是每毫升50万个;细菌数越低产品的品质越好;如果生奶的细菌数高于极限,则品质低劣而且可能无法保证灭菌效果。又如以巴氏杀菌鲜奶等短保质期产品为主的,可辅选耐热菌计数指标,而以灭菌奶等长保质期为主的可辅选适冷菌和耐热芽孢菌计数等指标,反之则不合适。然后组织摸底调查,即以某种频率对计划纳入实施的牧场采样测试,得到一套切合实际的生奶细菌总数分布数据。最后对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般以85%能够达到的作为合格底线,以15%能够达到的作为鼓励底线,处于中间状态的则另行划线分配奖罚系数。  必须强调的是,即将实施的按质计价程序检测所采用的取样、保存、运输和测试的方法、工具、频率等条件,应该和摸底调查时的完全一致,以确保“按质计价程序检测”处在相同的“系统误差”范围内,否则就失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立、透明、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能否产生提高生奶质量效果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畜牧兽医专家组,针对检验结果显示的现象,到养牛场去帮助奶农寻找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套程序运行三年左右就得重新调整。因为两个15%的底线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必然发生变化,激励作用将被弱化。那就需要再次启动摸底调查的方法,或提高指标限值,或增加新的检验指标,形成新的按质计价程序,促进生奶质量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不断提高。  如此系统的测试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样品,决非人工检验所能胜任。因此针对生奶的各种自动检测仪器首先在丹麦应运而生,今天我国也向丹麦的福斯(FossA/S)公司引进了其中的部分设备。20世纪70年代丹麦奶业联合会曾设立过6个检验中心,分别配备畜牧兽医专家,承担了全国所有“生奶按质计价程序”的检验任务。随着速度更高的自动分析仪器的开发,90年代时其中的5个被撤销了,2000年时随着瑞典和丹麦跨国奶农合作社“阿拉(ArlaFoods)”的建立,最后留下的这个测试中心同时承担了两国奶农的“生奶按质计价程序”全部测试工作。  上海乳业在1985年筹划引进一个相当于当时丹麦规模的检验中心并派员出去学习。建成后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于1987年起开始分步实施“生奶按质计价程序”。至今计价程序已经过三次集中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就细菌总数来看,上海地区生奶总量的90%均在每毫升40万个以下,其中约有1/3在10万个以下。当然上海乳业如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国外的生奶细菌总数多在5万个以下,北欧等先进地区则普遍在1万个上下。  鉴于目前各地政府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里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任务不足,仪器和人员闲置的不少,建议将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改制成为生奶收购的第三方检验站。当然改制就会碰到问题,尤其在我国目前“第三方机构”普遍发育不良的大环境里。首先是机构的所有制要改变,第三方机构应属于“非政府机构(NGO)”而完全进入市场。其次是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与附属在政府体制内的环境相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这是符合当前情况既经济又合理的一条道路,值得各级政府研究并积极推广。
  • 家具定点采购第三方检测显成效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采购二处家具类项目负责人方宁表示, 2012年国采中心正式推行评价反馈机制,自推行以来,一共有4个中央部委的单位提出了检测要求,共进行了5次检测。“国采中心试点推行的第三方检测获得了采购人的认可。2013年,国采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家具定点采购中第三方检测相关制度和工作”。  检测获采购人认可  试点推行第三方检测是2012年国采中心办公家具定点采购执行最大的变化,也是2012年国采中心推出的新举措。采购单位的采购项目金额如在50~120万元,在自身对质量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委托与国采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国采中心承担。  方宁表示,国办采购一批办公家具时,邀请检测机构进行了全过程的检测,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据了解,华文学院采购一批家具,在验收前邀请检测机构进行成品检测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将所有产品退回要求供应商重新生产,在复检时产品全部通过检测。方宁表示,“这实实在在地给供应商敲响了警钟,在定点采购中,有些供应商企图蒙混过关是行不通的。这种不诚信的态度可能使供应商在政府采购市场积累的信誉归零,也无法长久在政府采购市场立足。”  检测指标须科学合理  据了解,在检测的过程中,部分采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检测技术指标。有些检测技术指标偏离实际,有的远高于国家标准,如果按照个别单位过高的检测要求,市场上95%的产品将达不到要求。  对此,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罗炘对记者表示,家具委托检测一般有三个依据,一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二是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 第三是要根据投标文件应答,如果投标文件做出比招标文件更高的承诺,就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来检测。  方宁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家具定点采购中第三方检测相关制度和工作,做好产品的检测,不仅需要供应商配合,而且采购单位应该注重检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原材料检测最关键  据介绍,国采中心委托的检测机构为中央部委单位提供检测服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验收前的成品抽样检测,另一种是全过程检测,即包括原材料、生产中的半成品以及成品抽样。  罗炘表示检测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原材料,既要确定原材料没有更换,还要确定原材料是否注水。比如要求是刨花板,提供的产品是否变成了中密度板,要求钢板的厚度要达到1.5mm,厚度是否够。第二,要核实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实际的要求。“通常来看,如果能在生产前的原材料环节做好检测,后期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各种原材料的检测是最关键的。”
  • 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认真履行承诺,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第三方检测企业日益增多,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技术性非常强,切实关系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某些第三方检测企业从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第三方检测企业非法从事第三方检测业务,扰乱了第三方检测秩序,加强和调整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的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成绩斐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信用建设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更多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影响对外开放进程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需要引起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广泛的关注和付出十分的努力。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范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本文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引申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本质、职能和作用,分析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的主要特点,阐述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通过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提出了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强调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本文的研究重点包括:  1)论述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通过对信用的概念和本质的研究,说明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作用,以及对第三方检测企业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2)从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过渡到信用管理的职能,强调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3)通过概述我国信用危机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  4)立足现实,努力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对我国企业,特别是第三方检测企业而言具有严峻的现实紧迫性。  关键词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信用本质信用危机信用体系信用建设  1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并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手段,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它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商品买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商品检验体现了不同国家对商品实施的品质管制,通过这种管制,从而在商品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一些检测机构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检测业务,政府对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检验设备手段、检验范围和能力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考核认证,对具备条件的授权代表政府执行商品的检验,因此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本着客观、公正、准确、科学、高效的原则,第三方检测企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但是,有一些第三方检测企业见利忘义,置信用原则于不顾,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比如出具假报告、假证书,伪造检测结果等,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做出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广泛的负面影响,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由此一落千丈,致使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举步维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忧虑。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尽快建立起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问题已迫在眉睫。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改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有利于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工作质量,规范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行为,保护第三方检测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第三方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培养活跃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氛围,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监管有效、信用有序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  建立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的目标在于促进和培育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社会信用,形成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制度、信用规范和信用环境。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 不仅要建立公开的第三方的信用信息资讯网络,而且要发挥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作用,推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  2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概论  2.1信用的基本概念  《礼记儒行》中讲:“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意思是说,不把金玉视为宝,而把忠诚信用当做宝。那什么叫做信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信用解释为: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活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信用是一个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不同于货币,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信用与货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是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是否兑现,即承诺的可靠性,完全靠授信或赊销卖方自行判断。从市场实践看,信用有等同货币作用的性质。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受到一个条件的约束,即:受信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这个时间期限必须得到提供资金、物资、服务的授信方的认可。  信用是受信方和授信方的双方约定,发生在两者之间。在市场上,受信方往往是赊购者或者接受信贷者,授信方一般是采用赊销方式的企业或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如果受信方按照约定的时间足额付清其应允的货款或者贷款,受信方就是守信的,否则就失信了。如果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交易频繁,经常取得多家授信单位的信用,并对于所有授信单位都信守承诺或者合同,这个第三方检测企业就在社会上信誉卓著。  由此可见,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信用的根据是获得财、物或服务的一方所做出的给付承诺。  它是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相对于所处市场环境而言的,但信用可以被扩大到其所处的周边社会环境,而且突破经济范畴,是一个对社会而言的概念,广义的信用是指信用原则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2.2信用与诚信的区别和联系  信用,字面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而诚信是最近常用的新词,有“诚实,守信用”的意思。时下,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是,有的人把信用和信用等同看待,以为诚信就是信用,开展信用教育就是加强信用建设。这样理解似乎有失偏颇。  信用与诚信,二者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诚信属于道德概念,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它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 见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信用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 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  信用则是指人们之间客观的交往关系,它在经济领域体现着“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所谓守信,就是坚守这种信用。人们常说的是人和人交往要“守信用”,而不是说要“守诚信”,原因就在于这两个词的涵义不同。  马克思为什么把信用看作“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因为信用不是从道德的诚信产生的,而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马克思说,这就是商业信用的开始。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也是一种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就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一方面需要提供信用,一面又要接受信用 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第三方检测活动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  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第三方检测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第三方检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 加快货币流通和资本运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资本,从而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信用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  应当指出,第三方检测业务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之后,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基础。从这种意义上,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的本质之所在。  信用可以量化为信用度,信用度标志着信用相关者的信用状态。守信和失信,是信用度的两极。守信,就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信任 失信就是违背诺言,背弃成约,从而失去信任。无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实力如何,守信就会赢得良好信誉和发展机会,失信就会失掉商机,受到惩罚。双赢来自信用。人们的信用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展信用教育十分重要,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尤为紧迫。  2.3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基本概念  所谓第三方检测企业,就是指在进行商品贸易时,为了确定商品质量等级,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测活动,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并由国家指定的、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企业。  第三方测试是针对第一方、第二方检测相对而言的,不同于开发方的内部测试。  也不同于用户/消费者的自测。  第三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公证性。第三方受到检测合同的约束,因此不会刻意维护相关方的利益,这保证了测试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方一般属于权威的专业测试机构,因此能够严格按照检测要求,客观、公正地出具检测报告并反映真实的检测结果。  2.4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内涵  何谓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实际上是企业面对社会,对自己行为准则的一种承诺,也是作为企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更是市场形成的一种组织行为准则。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企业的信用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就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在进行检测业务活动时,遵循诚实、守诺、客观、公正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信任的基础上,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实现的利益期待的能力。  2.5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本质  一、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信用信息的使用也因此成为信用财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不仅仅是获得财富的间接保证,有时候更是创造财富的直接源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可以渗透到检测、认证、验货、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各个方面,也正因为信用拥有价值,可以交易,人们凭借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身所拥有的价值,进行各种交易,又进一步创造了新的价值。此时,人们于是像关心自身的财富一样关心信用。信用财富观念带来的不仅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被动保护自身信用,更是主动创造信用记录,将信用财富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的过程,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是指第三方检测企业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用。  信用的基本含义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取信于他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法律范畴。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主要揭示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信用关系,体现于交往与合作双方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守信誉”、“一诺千金”。  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就是对信用精神与原则的应用。  在社会一般交往中,信用主要指第三方检测企业遵守信用原则,守诺践约,获取他人信任。这种信任构成了整个社会中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主要指第三方检测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应用信用原则的一种交易方式,即信用交易。社会经济关系往往就表现为信用关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建立在信用原则基础之上的信用交易。  3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和作用  3.1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是由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三大基本职能:  一、服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第三方检测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条件,咨询服务,检测服务等应运而生,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从多方面给第三方检测企业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各第三方检测企业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检测业务的扩大,并把检测活动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支付职能。  在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被广泛地作为支付手段,第三方检测活动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第三方检测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的职能。它以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社会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现金的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导向职能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导向职能,是指第三方检测企业所应当具有的信用、信誉,并为客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价值取向的品质和检测技能。是第三方检测活动的指南。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是第三方检测企业成长的基础和保证,是引导第三方检测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这种导向职能表现为,一是通过强有力的理论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接受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价值取向 二是通过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活动和公正力的实践,在社会上形成强有力的感召、示范力,以使广大社会公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  3.2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作用  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信用是企业获得社会认可的证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商鞅“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帝王无信,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 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对第三方检测企业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1)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  放眼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信用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信用的巨大作用无处不在,可以说都离不开信用的支撑,有了信用,可以说小钱能办大事,甚至无钱也可办大事。在第三方检测活动中,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并用活了资金,活跃了第三方检测市场。信用不仅涉及到目前的交易,也必然涉及未来的、今后的交易。信用扩大了经济生活的范围,并使交易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资金以信用方式流动,不仅促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保证第三方检测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规范的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确保第三方检测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对于诚实守信的第三方检测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和信用行为的增多,其信用分值会逐渐升高且终生保存。良好的信用分值,将在社会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获得更多社会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推动了资本的积累,加速了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而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利润用于检测活动,必须要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有了信用,第三方检测企业就可以缩短了资本累积的时间,缩短了交易和支付的时间,加速了企业利润的资本化,从而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  (4)良好的信用可以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诚实守信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信誉和品牌是建立在企业的信用基础上的,失去了信用,就难以赢得客户及在竞争中取胜,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长期发展的可能。只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为更广泛地进入市场、扩大交易创造条件。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奶粉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第三方检测企业做强做大的唯一选择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改变社会形象,而要改变形象就要从经营理念,到文化素养,再到经营方式,要从观念——制度——行动对信用体系加以全面的建设,这也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必须要做到的。  3.3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越来越快,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是目前中国推进市场进程中,市场经济过程当中所发生的问题相当多的和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有关联,以至于不得不在规范市场秩序当中作为突出和重要的问题。  三是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四是中国入世使信用问题越发突出,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4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五个:  1.等同性:信用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不同于货币,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信用与货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是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是否兑现,即承诺的可靠性,完全靠授信或赊销卖方自行判断。从市场实践看,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有等同货币作用的性质。  2.传散性 信用具有传散性,可以流传。从金融角度说,信用是货币的一部分,正在流通着,具有货币的性质,是更广义的货币,都在现代社会广泛使用与流通。从更广泛的角度说,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作为一种名誉、一种标识、一种品牌,具有财富性,有价值,因此,可以并且正在社会上流通着、传散着、流传着。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在现代信息社会,借助通讯系统与计算机系统,信用信息得以广泛地公开和散播。这种被公开和散布的良好的信用信息是一种无形财富。信用的传散性构成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交易的基础。信用的传散性是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行为的有效约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的外部力量。  3.特殊性: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特殊性表现在这种信用不仅仅是针对第三方检测企业而言的,更是局限在检测行业之内,而且检测的内容和范围必须以质量为核心,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  4.标识性:信用有标识性,有明确的归属。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有名有姓,我们经常说某某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好,某某企业信用差,信用就像是第三方检测企业的身份证。事实上,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企业确实是有代码和编号的,根据信用代码和编号,可以在信用数据库中查询其信用资料。正是基于这个特点,信用才成为一种资源与财富。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标识性与所属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利益基础,是追求信用的动力源,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的内在力量。  5.契约性: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是对契约关系中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这种预期取决于四个因素:义务承担者的品质 义务承担者财产势力和赢利能力 义务承担者过去的一贯履约表现,义务承担者及契约关系所处的制度环境。因此,信用总是与契约密切联系的。首先,契约与信用互为因果,契约关系的完美终结是良好的信用关系的开始 同样,良好的信用关系又有助于新的契约关系的缔结。其次,契约是信用发展的纽带,第三方检测企业之间的交易很大程度上借助一定的信用工具,通过各种契约方式来达成,而信用则通过契约的履行得以延续。第三方检测企业信守契约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基础。  5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5.1信用管理的概念以及信用管理的职能  最近几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信用方式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信用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80%。然而在这种交易方式下,企业间交易行为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不守信用是等死,守信用就是找死!”是这种局面的一种真实写照,许多第三方检测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第三方检测企业必须要加强信用的管理。  所谓信用管理,简单地讲,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根据授信对象的不同,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持工具。  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5.2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在信用方式普遍应用的今天,推行全程信用管理对于每个第三方检测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将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销售业绩、净利润和现金流这三个最重要的经营管理指标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信用管理将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效地利用信用工具,扩大和改善销售业绩 其次,信用管理将大大提高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降低信用风险损失,从而使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净利润增加 最后,信用管理通过对销售与回款业务流程的改进,加快资金周转,从而保障企业现金流的稳定和充足。可以说,信用管理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障长久、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对整个第三方检测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有其重要的意义。确实,在现在社会中,信用管理已经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良好的第三方检测信用可以帮助企业在贷款以及相关方面提供很大帮助.  提高第三方检测企业对征信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不仅有助于保护第三方检测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征信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普及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帮助第三方检测企业了解征信、掌握征信、利用征信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交易和发展机会。  信用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已经渗透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和经济金融活动中,并开始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推动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失信行为不受惩罚、不需付出代价,就很难形成信守承诺的动力和约束力,一些原本诚实守信的第三方检测企业也可能不再守信。  可见,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管理不仅需要依靠道德规范,同时还需要依靠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它就是规范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行为的制度保障,是社会信用的基础,是现代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石.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管理,有利于提升中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和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  5.3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管理,处于买方市场竞争中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可以迅速改变引起信用危机的各种混乱局面,创造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具体来说,第三方检测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客户管理,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第三方检测企业的销售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质量和客户关系。然而在信用方式广泛使用的情况下,第三方检测企业对客户价值的判断和信用关系的把握却是一个难题。在缺少信用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往往以个人主观经验和感情取代了对客户科学、客观的调查和分析,无法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客户。例如,许多业务人员单纯以订货量作为判断客户价值的唯一标准,然而,事实上,只有那些有足够偿付能力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大客户。  通过实行专业化的客户信用分析方法,可以使企业在客户管理上获得根本性的改进。  1、筛选授信客户,扩大交易额。  第三方检测企业通过实行统一的客户信用分析模型,使业务人员有能力迅速发现和甄别真正有价值的客户,通过优惠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绩效。对真正有长期合作潜力的客户主动授信,使销售额增长60%,由此证明,客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在优选客户的基础上,第三方检测企业不仅可以大大拓展信用业务,而且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买方信用融资支持,在按时收款的同时,拓展销售规模、稳定大客户的合作关系。  2、与客户建立规范的信用关系。  通过信用政策的实施,将使企业与客户间首先建立起一种规范的信用关系。事实证明,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是双方长期合作的真正基础和保证,单凭业务人员的个人亲情关系难以维护企业和客户间的长久合作。因此,通过信用管理规范,使业务人员意识到,第三方检测企业既要提倡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必须要求客户回报给企业以一流的付款行为。事实上,客户真正尊重的是那些做事严谨而规范的供应商。  二、减少信用风险损失,增加净利润  第三方检测企业通过在检测业务中实行全面的信用管理,将大大降低信用风险损失。  1、改变信用业务授权,关注净利润。  信用是一个有风险、有成本的过程,必须有计划、可以控制。销售提成制是目前相当多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主要销售管理方式。然而单纯地依赖于用销售提成的方式刺激销售,往往会使业务人员盲目地拉到大量的订单,而不管企业的收帐风险如何,最终第三方检测企业将承担全部欠帐风险。弥补这种方式缺陷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企业应当增加独立的信用业务授权与控制职能,从而使销售业务决策更多地考虑风险损失因素,使企业的销售基本目标始终以净利润为导向  2、建立授信程序,减小过程风险  在订单的受理与评审过程中,如果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决策不当,第三方检测企业将遭受过高的风险损失。第三方检测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内部授信制度和程序,控制大部分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销售回款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销售与回款。  提高销售回款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销售与回款业务流程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该业务流程的效率也决定了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通过实行从客户开发、订单受理到帐款回收的全过程信用管理,将大大提高该业务流程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1、专业化控制关键业务环节,提高风险业务决策效率全程信用管理从销售与回款业务流程的关键业务环节入手,通过多项专业、规范的信用管理措施,对于风险业务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在减小工作失误的同时,提高了业务决策效率。  2、统一的信用管理方法,减少各部门、岗位的矛盾以往,在风险性业务中,企业内部由于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目标、职责和业务方法的差异,往往出现相互矛盾、延误决策的问题。通过规范的信用管理方法,企业将执行一套统一的业务决策标准和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上的一致性和决策效率。  6信用危机  中国人讲究“人无信而不立”。在唐宋、明清时期,市场经济开始发展,社会信用度很高,世界上第一家票号就出现在我们国家。那时写一张兑据就能兑出白花花的银子来,既不用电话、电报核对,也不用检索,可见信誉度之高。  中国五六千年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现在为什么出现信用缺失?并不是中国企业主观意愿上不想讲信用。我国从过去计划经济到现在市场经济有一个过渡阶段。面对信用,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这个过程很快。走得快就需要企业的节奏能跟上。过去计划经济不需要信用,国家给计划配额,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那是国家行为 现在市场经济,或正在转轨时期,信用就开始缺失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建设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很好地应对经济的迅速发展 由于经济法规不健全、不完备,经济主义价值导向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后,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处于“饥不择食”的原始积累阶段等诸多复杂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信用危机。  信用危机是指社会中信用的严重缺失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信用缺失,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顽疾”,且成为“信任危机”爆发的“引线”。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极少数第三方检测企业片面认为讲信用吃亏,如今讲信用很“傻”,是“死脑筋”。事实上,不讲信用最终吃亏的是失信者本身,不讲信用的企业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  我们所强调的信用危机,主要是针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而言的。如前所说,由于种种因素,我国有许多第三方检测企业没有意识到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大多数第三方检测企业对信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实际经营起来却往往与信用原则背道而驰。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使许多第三方检测企业明知故犯、为所欲为地违背信用原则,破坏信用制度。当前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引发的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工作的重点、市场监管的难点。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侵害了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权益,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环境,成为一大公害。  为数众多的第三方检测企业见利忘义,置商业伦理道德于不顾,抛弃了诚实守信的经商传统,程度不同地存在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在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活动中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  6.1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现状分析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企业信用建设课题组调查统计,近年来,企业信用危机呈现多层面爆发趋势,2006年更加突出。总体来说,数量比较多、范围比较广、危害比较大、解决比较难。  首先,数量比较多、范围比较广。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发生影响较大的企业信用危机达到390多起,其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危机15起,如2006年1月的德勤事件 2月的深发展事件 3月亨氏婴儿米粉事件、欧典事件 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 6月鱼腥草事件、富士康事件 8月欣弗事件、福寿螺事件、柯达数码相机事件 9月美丽园事件、SK-Ⅱ事件 11月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多起矿山频发安全生产事故等等。此外2006年以前发生的科龙事件、健力宝事件、普尔斯玛特事件以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的审理和处理也备受关注。从数量增长上看,2006年比2005年同比增长了近25% 从行业特征看,一、二、三产业都有,重点行业出现连续发生危机现象 从企业类型看,各种经济类型齐全,跨国公司在国内信用也受到质疑。从发生层面上看,分布在企业产品生产、生产要素组合、社会责任承担等各个方面。  其次,危害比较大,解决比较难。  消费者、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都是危机的受害者,责任认定不清增加危机解决难度。如:在科龙电器事件中,原董事长顾雏军等人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挪用资金等行为败露,使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陷入严重困境,拥有万余名职工的广东科龙电器公司,事发后全面停产2个多月,股票市值几天内跌去了四分之一,9名高级管理人员被捕。企业被挪用侵占资金达到7.23亿元。2006年11月,科龙电器被迫出售公司位于佛山市的7宗土地使用权,以扭转亏损局面。同时,一大批企业被牵扯其中。格林柯尔公司被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资格。ST亚星、襄阳轴承、美菱电器、华意压缩等上市企业受到波及。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造假陷入危机。危机引发一系列司法案件,仅科龙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案就达95宗,涉及资金11.52亿元。  在危机事件中,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损失最大,人身受到侵害,精神受到折磨,索赔难以兑现。企业损失也不小,健力宝、科龙等一些知名企业在危机中应声倒下,几代经营群体的不懈努力付之东流。这些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大都不理想,可以得到基本解决的危机占到三分之二,一些危机多年得不到解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6.2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制不健全,缺乏相应机制的约束,企业违法成本低,是导致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第三方检测企业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在外部约束乏力的情况下,出于内在的逐利动机,往往会利用机会主义行为来实现其经济目的。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则是在多个层面都有发生,原因更加复杂。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信用缺失的一个历史原因。小农生活在人数不多的村落中,以土地为生,极少与外界发生联系。因而这种经济模式下沉淀的文化就是:重人情而轻规则。这样的文化资源,我们看到的只是放大的“人情”,找不到“法治规则”的身影。  我国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是造成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背景原因。由于所有经济活动都是由计划来调节的,因此不存在相互之间的信用履约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就成为一个很基本的要求。然而重塑人们的心态又不可能那么快实现,因此在转轨时期的信用缺失就是必然的了。  首先,第三方检测企业缺乏一套统一的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来束缚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是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重要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方检测企业只能依靠企业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自律意识淡漠的企业很容易“出轨”,信用管理制度缺失,使得检测活动的质量问题最为突出。2006年15起重大事件中,11起是由检测活动的质量问题引发的,在390多起事件中也占到一半以上。食品安全领域保持多发势头,医药生产和家居建材行业的检测企业成为信用危机新的重点。这些检测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信用根基受到了腐蚀,形成了诱发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亚环境。  在不良市场环境中,第三方检测行业内形成了畸形的市场潜规则。不少关系到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失信行为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些违背信用原则的伎俩没有被惩罚和制止,反而助长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畸形发展。  其次,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缺陷,是企业间交易行为呈现严重信用失控混乱局面的体制和制度性原因。信用记录不全,信用查询不便,使得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一个基础平台,这是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第三,第三方检测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公司管理者的信用缺失之所以能够大胆妄为并有机可乘,是与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的。公司治理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少数第三方检测企业经营者大权在握,能够个人说了算。盲目追求企业规模的过度扩张,没有人能够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并引发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  第四,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立法滞后,对失信行为的约束惩治机制不健全。政府和法律部门对失信行为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惩治不够严厉。在执法中对违反信用制度的企业存在以罚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这些纵容行为势必造成更严重的企业失信行为。导致质量事故年年都在抓,年年都在发生。  在中国传统的信用文化中,信用只是作为一种美德和一种观念仅仅用道德去约束。人们并没有将信用看作是一种制度去建设,特别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信用意识并没有随之建立,因而缺乏对失信的惩戒机制,造成全社会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的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6.3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造成信用缺失的多种原因,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打造信用社会,提高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形象,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最终方能达到目的。  1.加强道德建设,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和意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固然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整个社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这是建立信用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在号召第三方检测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建设信用社会、信用经济、信用企业的活动中来。这是有利的社会环境。只要第三方检测企业共同努力,必定会使信用缺失状况得以改变。  2.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立整体的信用机制,加快信用制度建设。  制度带有根本性的因素,完善公司组织机构,就必须重视用制度来制衡不守信用的行为。要注重在第三方检测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分工合作、公平竞争、分配公正的机制,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3.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和征信系统,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状况记载和查询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通过这样一个信用平台,为第三方检测企业建立信用档案,让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状况向社会公开,使守信企业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使失信企业无处藏身,为企业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  我国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每届领导人都讲到要建立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企业是国家经济的载体,它的信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 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4.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信用危机事件的惩处力度。  通过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使每个第三方检测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信用的实际价值及其对企业的现实利益,认识到失信对企业切身利益的直接损害。要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使第三方检测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为制裁失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总之,中国要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首先要讲信用,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制度。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完善。中国第三方检测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具备自身的信用。不说产品好坏,连基本信用都没有,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做强做大?所以信用不仅是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生存的命脉,同时也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脆弱的企业信用体系已经开始阻碍了企业生产交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付出,但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7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7.1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的概述和架构内容  为了提高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我国以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开始启动。  信用体系是一种以信用制度为核心,规范和管理信用主体之间的信用行为和信用准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各种信用行为和信用形态的总和。按照第三方检测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我国信用体系的架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信用。市场是以合同为纽带、以信用为保障的资源配置机制。第三方检测企业遵循信用原则,建立相互信赖、遵守承诺的关系,形成诚实守信的健康环境是信用体系的基础,缺乏这样的基础信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然会受到损害。  二是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习惯为主导的制度信用。建立制度信用的目的在于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完善、公开和相对稳定的标准,指导和保障基础信用的建立和发展。  三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督信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时,政府通过颁布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经济的指导,其行为和成果属于制度信用的范畴 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时,政府行使广泛的监督职权,通过支持、引导守信行为,及时惩戒失信行为,回应市场主体对政府寄托的依赖,保障基础信用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  7.2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建设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方、各部门积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失信行为得到有效扼制,第三方检测企业良好的外部信用氛围逐步形成。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法治环境逐步完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公司法》、《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83%的被调查企业感觉到国家和地方信用立法进程加快,63%的被调查企业对社会信用法治环境较为满意。表明我国企业信用相关立法逐步推进,法治环境不断完善。  7.3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制度是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对信用行为及关系的规范和保证,即约束人们信用活动和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参与构建信用社会的着力点之一。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第三方检测企业也开始意识到信用经济的责任和意义,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已全面展开。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企业信用建设课题组为时一年的全面调查,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企业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信誉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支持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调研发现,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近年来信用制度的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是多数第三方检测企业把信用纳入其发展战略。在被调查第三方检测企业中,97%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把信用作为核心价值观,95%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把信用作为重要的战略事项加以考虑,90%的被调查企业将信用制度建设纳入企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中,88%的第三方检测企业认为信用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是多数第三方检测企业制定了信用制度建设目标。在被调查企业中,83%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已经或正在制定企业员工的信用行为准则 64%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有明确的信用建设目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第三方检测企业100%都已制定了信用制度建设目标 61%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正在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信用评级、信用评估、道德准则制定、社会责任报告等都不同程度被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目标。  三是多数第三方检测企业设立了信用管理部门。在被调查企业中,72%的第三方检测企业设立了兼职的或专门信用管理部门,负责部门通常为行政部、财务部、战略规划部、企划部和公共关系部等,被调查的跨国公司协调信用事务的一般为信用管理、公共关系部等部门。其中,23%的企业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77%的企业则把信用管理职能赋予现有管理机构。从信用管理体系的结构看,外资企业采用前者的多,而国内企业采用后者比较多。  四是信用管理逐步普及,第三方检测企业风险防范制度逐步规范。在被调查企业中,75%的企业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主要方式有信用评级、建立档案、评估和计算机数据库等。调查结果显示,第三方检测企业获得商业伙伴的信息渠道分布为: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占75%,通过行业协会的占69%,通过行业内企业交流获取信息的占66%,通过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的占53%,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占34%,通过其他渠道如信用评级、审计机构的占13%。第三方检测企业重视对商业伙伴信用进行监控和管理,说明企业信用管理的普及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获取相关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五是第三方检测企业职业道德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被调查第三方检测企业中,85%的企业对员工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与企业的奖惩制度挂钩。73%的企业制定了职业道德规范类管理文件,涉及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行业、社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职业道德管理主要通过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等方式得以落实,一些企业还引入道德监察制度,建立了利益冲突解决和道德问题处理机制。说明职业道德管理在第三方检测企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六是第三方检测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不断提高。在被调查企业中,96%的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87%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表明社会责任已经被广大企业所接受并认识,大多数企业愿意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79%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开展的社会责任活动包括自然环境保护、相关利益方权益维护、促进社区发展和公益事业等。  七是第三方检测企业重视管理创新,信用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在被调查第三方检测企业中,63%的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将企业信用建设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例如,宝钢集团建立了信用体系建设委员会,对员工信用建设工作进行管理指导,通过制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员工信用守则及信用教育管理、信用承诺管理、信用评价管理等一系列信用管理制度,推动全公司的信用建设工作。西子电梯公司创新管理方法,导入获取竞争优势工程,推行精益制造模式,从契约与合同、借款、交易方式等方面,由采购部、制造部和财务部共同构建信用控制系统,确保企业信用受控。  7.4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信用经济的新形势下,信用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  (一)全面建设信用社会必须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1.完善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必须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十六大指出,实现全面建设信用经济的战略部署必须完善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而完善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根本问题就是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包括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问题。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没有良好的信用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不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信用经济的宏伟战略目标也就不能实现。由此可见,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正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信用经济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  2.整顿和规范信用经济秩序必须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规范的信用经济秩序是建立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信用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指出,实现全面建设信用经济的战略部署,必须整顿和规范信用经济秩序。而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确立信用观念,建设信用社会,打造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品牌,建立健全各种信用体系,正是在全面建设信用经济新形势下,实施整顿和规范信用经济秩序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整顿和规范信用经济秩序主要应整顿和规范市场准入的主体,市场交易制度和行为,市场经济及法治和道德秩序等。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道德秩序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又是整顿和规范信用经济秩序,实现全面建设信用经济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  3.加快信用经济发展,必须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加快信用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十六大指出,实现全面建设信用经济的战略部署,必须加快信用经济的发展。加强信用制度和环境建设,正是努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根本保障和基本条件。在开拓市场中,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又是加快信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  当前,我国信用秩序相当混乱,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并且,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现象也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民事案件逐年递增,1999年为351万件,2000年为473万件,2001年总量为507万件,1993年至1997年民事案件共为2241.7万件,占全国诉讼案件总量的60.2% 1998年至2002年民事案件共2962万件,占全国诉讼案件总量的77%,比1993年至1997年提高了16.8个百分点,比1993年至1997年增加了民事案件678万件,其诉讼金额达31971亿元,增长2.4倍。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所占诉讼件总量的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还是债权债务案件。失信导致合同失效现象也频繁出现。  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环境和制度都不同程度存在种种问题,信用环境不良、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正是影响我国信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要实现建设信用经济的宏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必须选择努力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正因此,当前,我国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对我国企业,特别是第三方检测企业而言具有严峻的现实紧迫性。  (三)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对策  1.强化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观念,增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意识  当前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秩序非常混乱,目前普遍缺乏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信用意识淡薄,道德失范。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应努力强化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观念,增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意识。为此应加强信用道德规范建设,形成信用为本的社会风尚。树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品牌形象。应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增强和提高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观念和意识。特别是应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宣传教育工作。  2.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目前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应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加强信用管理有关法规制度,结合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实际情况,抓紧建立和健全我国有关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此应把有关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的法规立法列入立法规划,有计划地加快相关法律建设工作。应根据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客观实际需要,把有关急需立法的法规列入计划。  对与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相关的已有法律如《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公司法》、《保密法》等应尽快修改完善。应进一步加强现有信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和违法罚处工作。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尚不完善、不规范,企业信用管理也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把企业信用建设作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还应努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为此:  应努力增强企业信用观念,提升企业信用意识,努力塑造企业的信用品牌形象。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才可能真正具有拓展能力和超强的竞争力。第三方检测企业在不断提升信用意识的基础上,把打造企业信用品牌作为创造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战略。  应尽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企业信用制度是企业信用行为和信用活动的基本规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信用行为和信用活动的规范界定,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 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的相关政策措施等等。我国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和规范做法,抓紧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企业发展客观需要的企业信用制度。  应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是需要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堵塞企业内部漏洞,防止企业信用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应建立规范的企业信用组织管理机构、企业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企业授信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度等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这些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应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应建立规范、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应以企业信用制度为依据(在企业信用制度末建立前以企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构,加强对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  应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市场规律运作,有效防范企业信用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应尽快建立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我国各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商、银行、统计、技监、海关、税务、司法等与企业信用管理有关部门应联合组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提供企业信用数据统一检索平台,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8总结和展望  8.1全文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特点、职能和作用,阐述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概念以及本质,并论证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概述了我国信用危机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信用危机的各种原因,以及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强调信用管理的职能,通过研究信用管理的目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进行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环境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有:  1)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和作用是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通过论述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以及作用,说明信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方便交易行为,推动资本的积累,加速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并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2)通过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阐述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3)概述了我国信用危机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  4)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分析了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严峻的现实紧迫性,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是加快信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8.2研究展望  我国现在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及市场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寻找符合自己发展趋势的道路。本文在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信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叙述和论证,但仍有许多信用建设方面的工作要进行。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标准化建设,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国家信用标准。如果有了信用术语、信用信息处理的标准化、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信用产品的标准化,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信息数据平台的使用效率。  2)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信用管理法规尽快出台,一方面要对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法规,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运行。  3)对于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问题,本文对如何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描述得比较概括,只是提供了解决的思路,怎样去解决信用危机,牵涉到很多具体的问题。  4)本文仅限于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没有面面俱到的叙述和论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的具体步骤。
  • 纺织品检测费达7亿 第三方检测迎黄金发展期
    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都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可超过30%。在民生用品制造业发达的泉州,业界认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迎来一波蔚为壮观的“淘金潮”。  泉州纺织品检测费用一年达7亿元 第三方检测舞台将更宽广  “中国乳业龙头企业雅士利财务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在产品日常检测上,企业要花费近5000万元。 第三方检测机构可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大。”晋江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称,很多项目比如塑化剂、瘦肉精的检测,一般的企业做不了,只能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  “市场对于第三方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强,促使第三方检测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准入的门槛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们迫切希望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能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中立监督力量。  在纺织服装、制鞋、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民生产业发达的泉州,检验检测市场盘子究竟有多大?或许,中纺检测(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阳掌握的情况能稍稍揭开这个盖子。“去年承接了800多家企业委托的大量检测项目。”据其介绍,就纺织品而言,泉州大约有10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一年产生的检测费用约7亿元。  外资机构占据半壁江山 实验室背景人才成本土机构发展瓶颈  在纺织品检测市场中,中国商检、质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占45%,国内民间商业检测仅占5%,半数为国外检测机构所占有。比如,目前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美国测试公司MTL等国际检测机构,已经在我国初步完成了商业布点工作。国际检测巨头——ITS也早在晋江建立福建首个贸易性的纺织品检测基地。  直面外资检测机构竞争,本土检验检测机构压力不小。“人才问题成为关系检测机构发展的关键。”以鞋类与纺织品检测为主的泉州远东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业务量直线上升,主要得益于一支以知名高校物理化学研究机构的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科研团队,利用设在该公司内的化学物理检测实验室,从事着与鞋服产品有关的各项化学、物理指标的检测工作。  “突破瓶颈,迫在眉睫。”泉州市一家较大规模的检测机构负责人直言,虽然已投资2000多万元,但是因为租用场地,进一步投资受到影响。更大的压力来自技术人才的流失,让企业迎战外资检测机构有点力不从心。  “实验室背景是人才的一个瓶颈。” 这家检测机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找到熟悉产品的人士并不难,但想找到有实验室经验、曾专门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很不容易。  一批国家级机构将设立 民间商业检测机构也将迎来发展好时机  迎战黄金时期,泉州市将有一大批检验检测机构陆续投入运行。日前,有关部门透露,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福建省信息化局决定在泉州市合作建设国家级无线电检测实验室,并有望年底落户投入运行,过渡期平台建设投资近千万元,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各类无线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无线电检测、认证(含国际认证)、科研、培训、资源共享、咨询等服务。  “国家水暖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建陶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申请验收。”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与认证科负责人介绍,目前泉州市已有一家国家级检测机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而依托县(市、区)质检部门建成的省级检测机构有鞋业产品、水暖消防产品、日用陶瓷产品、建筑陶瓷产品等4家。  民间商业检测机构将迎来发展好时机。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大力扶持企业联合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在泉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建立共同检验检测平台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投资5000万元,进行特种陶瓷材料生产加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建立原材料纯度检验检测平台;除开展油茶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外,福建华仁油脂有限公司也将联手合作伙伴,砸下重金建立油茶质量检测中心。
  • 第三方检测成“香饽饽” 仪器公司参与瓜分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获悉,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普析)新组建北京普析高科技术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进军第三方检测业务,并且其已经取得了CNAS认证及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普析之前,聚光科技、钢研纳克、厦门睿科等仪器公司也开始涉足到第三方检测市场。那第三方检测会是仪器公司新机会和新增长点吗?  近几年来,虽然中国仪器市场的&ldquo 大蛋糕&rdquo 比十年前大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者急剧增多,再加之各种成本的上升,多数国内仪器公司都遭遇增长瓶颈。寻求新机会及新增长点是各公司比较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第三方检测市场广阔,而仪器公司涉足也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随着政府对检测市场的放开,未来将通过购买检测服务来实施监管,这对于民营检测机构无疑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么看来,第三方检测不失为仪器公司新增长点的一个好选择。  其实,日本仪器公司岛津很早就介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岛津旗下子公司SHIMADZU Techno-Research(岛津技研株式会社)的业务之一便是从事第三方检测,该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环境检测,特别是二恶英检测,以及汽车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2006年,岛津在中国成立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开展第三方检测业务。  原岛津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刘文玉便是岛津将第三方检测引入中国的推动者,并曾担任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刘文玉告诉笔者,&ldquo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对海外开放,检测市场需求也将扩大。2006年将此引入中国恰是时机。另外此举也有助于提升岛津中国的营收。&rdquo   对于如今国内仪器公司纷纷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刘文玉认为,&ldquo 仪器公司进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必须很好利用两项优势,其一是成本优势,作为检测工具的制作商,在仪器购买、服务等方面无疑具有便利性和价格优势 其二是市场优势,也就是如何更好地通过已建立的客户关系确保检测样品的来源。&rdquo   但刘文玉也表示,仪器公司涉足第三方检测市场并不适合像SGS、华测一般全面铺开,而应该确定某个有优势的专业领域与类别,有差异化,如岛津主要就是涉足环境和汽车检测市场,并且岛津在中国主要的客户群是日系企业。  此外,刘文玉提及,也许短时间内第三方检测不会给仪器公司带来很大收入,但通过此举却有可能极大促进仪器的销售。第三方检测很在乎仪器的性价比,但同时他们对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也很高,以前对国产仪器或存疑,但如今仪器公司使用自己的仪器可以承接第三方测试业务,这便是最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此举也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仪器公司应用解决方案开发能力不足的缺陷,从而提升仪器的竞争力。  当然,也许短期内,第三方检测公司会因为仪器公司成为竞争对手而抵制购买,但性价比及服务最终会赢得市场。&ldquo 如当年,国内一家检测机构就在8个月时间内抵制购买岛津产品,而后来还是认可岛津产品的性价比及服务,不再抵制。&rdquo 刘文玉补充道。  最后,我们来看看上述提及的仪器公司第三方检测业务情况。聚光科技2012年初注册成立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主营业务为环境质量检测、水质监测、土壤质量检测、气体质量检测、食品质量检测、玩具质量检测(凭资质证书经营),但具体收入在公司2012年财报中没有明确披露。2013年7月,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升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贵州聚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聚光科技2013年财报中披露该公司净利润约为-27万元。  厦门睿科的检测公司为鉴科检测,成立于2011年,目前主要业务为环境和食品检测,已与福建正大司法鉴定所成立&ldquo 环境物证合作实验室&rdquo ,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成立&ldquo 环境与食品安全合作实验室&rdquo ,共同开展检测研究。  严格意义上说,钢研纳克并不是第三方检测的新进入者。2011年,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决定将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培训中心、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业务并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更名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钢研纳克主要涉足材料检测领域,2013年第三方检测业务收入1亿元左右。  据悉,还有国内仪器公司对第三方检测业务&ldquo 跃跃欲试&rdquo ,而中国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环境等相关检测业务则是首选。随着国家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的深入,将有一大批政府检测机构剥离,刘文玉认为,&ldquo 对于综合性国产仪器公司,借机与这些检测机构以合资模式进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则可以加速成长。&rdquo   (撰稿:杨娟)
  • 第三方检测机构抢滩轻纺市场
    近日,在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园内,绍兴科泰斯纺织品检测公司内一片忙碌,来自意大利的维多和玛可正与技术员一起帮助客户检测面料。  检测机构抢驻柯桥  “这批面料是‘新发纺织’生产的,是出口到欧美的高档面料,客户委托我们按照欧标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顺利交货。”公司负责人卞凯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公司正式营业以来,到目前已经累计检测纺织品20多万米,全部是高档面料,大部分是客户委托的,也有一些是企业带小样过来检测,用于研发。  科泰斯是柯桥第一家由意大利设备和技术检测面料的专业机构,卞凯告诉记者,选择在柯桥开设公司,就是相信轻纺城市场面料随着我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面料品质和档次会越来越高,对检测的主动性和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柯桥集聚着各种专业纺织品检测机构数十家,像韩国、日本、意大利等世界高端面料中心纷纷抢占柯桥,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中心,也有不少国内知名的检测机构从事第三方纺织品检测,这一行业在柯桥越来越成熟,并产生一定的效应。  绍兴县宝丰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紧急招聘面料检测员,希望所有面料出厂前能先经过一道相对专业的检验,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检测档次日益提升  陶元杰是中国轻纺城一家纺织品外贸公司的老总,他告诉记者,过去所谓的验布,其实就是找几个人,将产品展开来,粗略看一看,用手摸一摸,除非是很明显的瑕疵,许多内在的缺陷很难发现。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会有专业检测员,配备一些简单的检测工具,有的甚至每年花费数十万元,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这说明纺城布商对面料品质越来越重视。  绍兴莱得好纺织品检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布料是一种经常出现缺陷的产品,如果出现在已经裁制好的服装上,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分辨布料内在的缺陷非常重要。而这些内在的缺陷靠肉眼和手感是无法分辨出来的,必须通过精密的专业仪器和技术。  卞凯告诉记者,专业的检测机构会对面料缺陷进行细分,分出如针疵、横档、经纬向病疵、死折皱、杂质、擦伤等缺陷,按照欧标或美标等要求,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打分,从而对面料整体有一个分值的评价,对布身上出现的缺陷部位,会有专门的标志标明,以便采取措施。  高档面料还看柯桥  不少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专业检测机构收费相对较高,一般高端面料才会委托他们进行检测,从目前检测的情况看,绍兴面料品质档次和质量都非常不错,发现大量缺陷的情况也很少,一般情况下只要经过适当回修处理,都能通过检测,这说明轻纺城高端面料品质在提升。  县质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绍兴的轻纺产品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结构、单一功能逐渐转向复合结构、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转变,如数码印花布、新型纤维混纺布等。“特别是随着客户对产品功能和要求的增加,不少企业为了开发新型产品,在纺织产品中添加各类助剂,柯桥面料对纺织品先进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纺织品检测将成为我县纺织行业一个新领域,它的繁荣和发展,也体现着绍兴纺织面料转型升级脚步的加快,特别是国外知名检测机构的纷纷落户,从一个侧面说明绍兴纺织面料创新能力与水平正在与世界接轨,世界面料看柯桥不会太遥远。
  • 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夹缝中求生存
    上个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东莞成立,面对丰富而分散的检测资源,东莞首次在国内进行联盟式整合的探索。  检测行业步入新世纪才逐步开放,在东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东莞坐拥庞大的制造企业群体,检测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行业的发展乱象也如影随形。其中,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中,不对等的市场竞争令民营检测机构的处境最为尴尬,行业监管的缺失令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误入歧途。  塑造行业具有公信力的正面形象,令第三方检测机构真正实现独立与公正,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均必不可少,而东莞也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虽任重道远,但也可期。  高利润的诱惑  由于东莞外向型企业众多,随着欧美等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日渐提高,企业需要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才可通关,这催热了东莞的检测行业,检测企业也日渐增多,而且集群效应在一些镇街已经初步显现。  近几年来,东莞的检测行业发展迅猛,除了政府及职能部门下设的检测机构外,外资和民营企业也纷纷抢占东莞市场,业内竞争日益激烈。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总体检测市场容量达820多亿元,东莞占据其中数十亿元的份额。  在东莞市优越检测技术服务公司的实验室里,几名身着白色大褂的技术人员戴着口罩,正在对重金属进行检测。优越检测公司背后的投资者,是均兴金属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日荣。  均兴金属位于道滘镇,是一家以五金饰品为主营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黄日荣对记者介绍称,受金融危机影响,五金行业同样面临着订单锐减的困境,均兴金属也不例外。前几年,订单量的骤降令黄日荣下定决心寻求新的行业盈利点。  均兴金属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地区,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欧美标准才可通关,涉及到铅、镍、镉等重金属的检测,以及染料、镀层等多项检测。几年前,黄日荣设立了优越检测这家独资检测中心,致力于行业公共检测。黄日荣的初衷是,创立优越检测,不仅可以令均兴金属避开高昂的检测成本,还可以接收同行的检测订单而获益。  与利润空间一再被摊薄的五金制造行业相比,优越检测的营业额却直线上升,利润率也是一路上涨,从2008年的10%,到2009年增至15%,再到2010年~2011年增至20%。  据了解,近几年来,面对不断增长的检测市场需求,黄日荣正逐步加码优越检测的投资建设,目前一年的检测营业额就可以达到数千万元。他坦言,相对于毛利15%的五金制造业来说,检测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行业利润高达50%~300%。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除了本地企业外,一些国外检测机构也开始抢滩东莞检测市场。2009年,松山湖正式与法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CTC)签订投资协议,法国CTC投资四百万元在松山湖建立鞋类质量检测中心,正式进驻东莞。  去年,世界一流的鞋业测评认证机构赛卓也正式落子东莞。据赛卓亚洲业务开发负责人谢慧锦介绍,2004年,赛卓就在东莞设立了代表处,经过多年耕耘,东莞许多制鞋企业都成为了赛卓服务的客户。为了更好地深耕东莞市场,赛卓决定扩充东莞地区的业务,于去年成立了东莞赛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双进对记者介绍,检测业在东莞是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东莞集聚着庞大的制造企业群体,此前,由于缺乏较为权威的行业检测机构,导致东莞企业不得不将检测业务交给深圳、广州等地的检测机构完成,随着东莞本土检测力量的崛起和外来资本的渗透,东莞企业的检测业务正在逐步被本土检测机构分流。  不对等的竞争  从目前来看,东莞的检测机构,民营企业最多,但他们的处境也最为尴尬。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国有检测机构在资源上拥有先天性的优势,而且有些地区或领域因为检测市场未完全放开,市场竞争不对等,国有检测机构形成垄断之势 而外资机构拥有品牌优势,企业产品要做检测,一般都会主动去找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检测机构,民营企业则只得“拾人牙慧”,处境尴尬。  以松山湖作为样本来看,目前松山湖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的是民营企业,除拥有像东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这样的事业性检测机构,以及像法国CTC皮具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这样的外资龙头企业外,依托东莞工研院和东莞电研院等公共创新平台的技术力量,也孵化出几家检测企业。  这几种类型的检测机构发展状况到底怎样,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直观的体现。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国有检测机构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服务企业8000家,营业额7760万元 外资检测机构CTC共服务企业600多家,营业额超过1300万元。  民营企业的数据则相形见绌,并不十分光鲜。松山湖的民营检测企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是中鼎检测,去年共服务企业500多家,营业额为1200多万元,其他民营企业则业务量有限,营业收入也根本无法和国有检测机构以及外资机构相提并论。  在谈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时,东莞三鼎产品检测服务公司项目经理马青立对记者介绍,民营检测企业目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羸弱,与行业发展的历史较短等因素有关。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检测业发展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更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欧美国家开始推动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介入,到19世纪中叶,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商品检测已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  马青立对记者介绍,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较晚,基本上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有意识地去发展,和欧美国家相比,拥有先天性的不足,在市场成熟度上,国内的检测行业还不可与国外的同日而语。  从目前来看,国内现阶段检测现状是,内销产品由国家检测机构负责,出口主要由外资检测机构负责,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则处境尴尬,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东莞的情形也不例外。  东莞市立创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工研院孵化出的一家民营检测企业,主要从事各个行业的环保检测服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负责人张庆表示,作为一家民营检测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开拓的乏力,面临重重桎梏。  “实验室建设要投入巨资,现在来看,投入与效益并没有成正比,一些民营企业盈利艰难。”张庆对记者介绍,以环保领域的检测为例,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的渠道比较单一,客户此前习惯与有政府背景的检测机构打交道,因此会对民营检测企业存有不信任感,对民营企业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权威存有疑虑。  无序的市场  商业化之后,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检测机构将企业视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它们认为自己是所谓“独立第三方”。多家检测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个行业的检测中,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短期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而违规操作。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一些企业在申请质量证书时需要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面对时间吃紧的情况,往往会要求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  上述人士称,一些检测指标根本没有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具结果,第三方检测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出具假报告以保证企业能顺利申请到证书。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争取到更多客户,许多检测机构会选择直接出具报告,根本就不去检测。  马青立在检测行业浸淫多年,他对行业的潜规则也是十分痛心。他回忆称,几年前,在行业刚刚起步时,业内作弊成风。如今,市场淘汰了一些毫无公信力的检测机构,但潜规则依然横行。  三鼎公司的检测业务领域是产品认证、测试、化学检测等,马青立对记者介绍,“许多检测机构面对的多数是低端客户群体,一些客户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谈业务时,有的就直截了当表示要拿到产品达标的质量检测报告,部分检测机构根本就不去做实验,直接出具报告。”  马青立介绍,一些检测机构纯粹是用营销模式来运作的,通过价格战来拉拢客户,“比如,按照正常来讲,一单业务我们的报价是1万元,他们就可以压低到3000元左右,如果我们3000元接下来,就是亏钱的,而他们仅仅就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合格’的报告。”  一些检测机构造假,很容易对客户造成风险。马青立举例介绍,此前,一些客户曾咨询三鼎公司,是否有必要对出口欧盟的电线插头等产品进行CE认证,三鼎公司明确告知这些客户,这部分产品并不需要做CE认证。而有的检测机构,为了利益,则接下了订单,“有的检测机构本身做不了CE认证,仅仅是为了给客户出具认证报告赚钱。”  “实际上欧盟对这部分产品没有要求做CE认证,如果随意认证,反而弄巧成拙,存在乱用标准的风险,给客户产品的出口埋下了隐患。”马青立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来,欧盟在多个行业通过技术壁垒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对一些行业产品的安全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不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水平有限,有时为企业出具的“合格”报告根本就不符合欧盟标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  毋庸置疑,对于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目前的行业乱象扰乱了市场,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导致正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失掉很多市场份额,并形成恶性循环。  缺失的监管  检测机构的数量正逐年增多,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力度却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步伐,这也成为行业无序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洪双进认为,东莞的检测资源分散,行业的另一个隐忧是,检测机构和企业拿到相关资质后,就可以从事相关的务,但是行业缺乏后续的监管,这样极易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行业的无序竞争,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他说。  目前,在技术上,第三方实验室首先需经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颁发的CNAS认可。而行政上则需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CMA认证。在进行具体行业务时,还需经过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例如,建筑行业检测需通过建设部授权,环境行业检测则需通过环保部授权。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有多个部门对实验室进行技术和行政上的授权,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却并未形成实质性的威慑作用。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监督的行业间组织在这个领域也是基本没有。  一家民营检测企业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颁发认证认可的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年都会定期检查,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但是,企业在检查之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那一段时间操作很容易,而检查过后,日常的运营还是会违规操作,监管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根据媒体报道,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被纳入国家检测标准中。众多第三方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检测三聚氰胺的执照。然而,它们中的一些正是通过作弊方式通过了检查并获得了执照。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标准样品进行进一步认证时发现,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过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寥寥无几。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成仁曾在一次报告中介绍,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比对由国家标准实验室或一个已认可的实验室对某一样品出具参考值,并据此对各个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进行评定,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实验室从不参加比对。  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可以选择放弃可能威胁公信力的客户要求,但许多小型检测机构受利益驱动,很容易禁不住诱惑而违规操作。只有对市场加强监管,企业在各方监督下,无法再通过假报告、假证书获得长期利益,企业自身便会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这样,第三方检测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权威的作用。  而从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基本缺位。张庆就认为,“目前,对检测机构的监管手段比较单一,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监管存在重技术轻市场的倾向,在技术上,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  联盟式的整合  面对行业乱象,东莞市也正在通过自身的方式来进行有益的探索。业内人士认为,东莞检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需要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其他检测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培养差异化竞争意识,逐步培育专、精、尖服务项目,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避开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乱象。  洪双进也对记者介绍,东莞的检测机构,应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中鼎检测公司为例,洪双进介绍,中鼎检测无论怎样全面发展,会一直将化学检测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着力点,并深耕这块市场。  作为制造企业配套服务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检测服务上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像东莞标检这样的检测认证企业,并不只是单纯为企业产品进行检测,开始纵向挖掘利润点,例如,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咨询、不合格产品的整改方案、国际标准咨询等服务。  另外,虽然历经多年发展,然而目前东莞的检测行业仍然缺乏综合联合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关注的焦点。东莞市制造业发达,检测资源丰富,全市有资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有100多家。但是,这些资源基本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无法为东莞众多企业最大化利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东莞的行业检测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的检测机构,又有很多小型的专业型企业检测中心,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其串联起来,以实现规模服务效应,有效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东莞的检测机构也意识到了抱团发展的必要性,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检测行业希望加强行业自律。上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东莞成立,联盟由东莞市质监局和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联合15家检测机构、龙头企业等单位发起筹建。据了解,检测资源联盟除了拥有检测机构外,还拥有华为、玖龙纸业、徐记、以纯、欧珀、生益科技等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联盟希冀通过这些优质客户的带动,促进东莞检测资源的整合。  副市长张科表示,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对东莞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壮大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院校等检测力量的协同发展 二是推动东莞质量强市建设,促进东莞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能助推东莞产业高端化。  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介绍,此次检测联盟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产业、共同提升”为原则,整合东莞现有的各类检测资源,就地就近为东莞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外包服务。可以减少企业在检测方面的重复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将有效提升东莞地区的整体检测能力和水平。
  • FDA:未授权任何“第三方独立检测”资格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第三方检测试行方案执行已有时日,在年内即将实施的《美国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案》(下称《方案》),也进一步完善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实验室认证机构资质的规定。但迄今为止,不管是在中国、美国或是其他国家,FDA还没有授权或承认任何一家检测公司或机构具有“第三方独立检测”的资格。专家认为,国内部分食品出口检测机构应争取获得FDA认可,否则将失去出口食品检测市场。  据了解,所谓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检测,是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第三方是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联系的,也可以是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的。  多年来,美国要求所有食品、水产品在入关前,都必须接受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抽检,而且,每个州的食品安全标准都不相同,有的州,如加州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联邦法规更为严格。另外,一些大型的食品企业,如沃尔玛,都已建立起他们自己的食品检测标准,并与美国FDA安全标准同步。不同的食品企业检测标准亦不同,有些企业甚至比FDA的条规内容更为详细。  然而,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依然让美国感到担忧。根据FDA方面消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五类水产品包括鲶鱼,鮰鱼,巴沙鱼,虾类和鳗鱼,都会被FDA自动扣留并抽检,因为FDA曾在这些水产品中检测到普遍含有违禁药物残留及污染现象。在今年5-10月所抽检的中国进口水产品中连续测出有硝基呋喃(Nitrofuran)和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沙星类)抗生素类残留,以及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和结晶紫(Gentian violet)抗真菌类残留,而氟喹诺酮残留尤其让人担心。  近年来,受财力和人力等条件的限制,单凭FDA一己之力已经无法应付大量进口的待检测商品。为此,现在FDA正在进行一个“第三方检测试行方案”,并已进行到第二阶段,目的在于最终实现由FDA承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来确保美国进口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时也能补充美国官方检验人力的不足,使进口水产品迅速通关,从而减低出口商的检验检疫成本。  据全美科技集团总裁汤绍铭介绍,目前所有参与“第三方检测试行方案”的检测单位,都是志愿性质的,他们都是有资格、有能力、具有独立性的检测单位,但他们目前并不是FDA授权或认可的。  然而,不少国内水产从业人士对FDA第三方检测仍然存在误解。有很多食品出口咨询公司误导或过早地承诺,出口的食品包括水产品只要由他们检验通过,就可以直接通关到达美国。但事实是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对第三方检测机构仍然在制定过程中,还没有提出具体的第三方检测及认证方案。  汤绍铭表示,按照常规的立法程序,美国FDA会在听取大众的意见后再做最后定案,一般需要花1-2年的时间,有时也因为有限的预算、人力资源以及无法预估的其他议题的出现,但“第三方检测方案的执行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 上海自贸区进出口将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
    近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名内部人士告诉早报记者,2014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这一块,涉及检验检疫部门的改革主要包括:推进&ldquo 单一窗口&rdquo ,检管分离推出第三方机构采信新模式,进口食品监管新模式,动植物源性食品的审批授权下放,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便利化方案等。  这名内部人士说,今年要在第三方检验机构方面,推进监管制度的建立,并研究在进出口工业产品的检验监管工作中,先行实施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这些进出口工业产品主要包括,进口机动车辆、进口消费品或儿童用品等。  单一窗口今年肯定会推  已经落地的一项国际贸易便利化举措,是在洋山保税港区率先启动试点的&ldquo 单一窗口&rdquo 。  2月21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ldquo 单一窗口&rdquo 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当天,海关总署党组成员、&ldquo 单一窗口&rdquo 试点工作组组长、国家口岸办主任黄胜强,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以及国家部委相关司局、中央在沪查验单位、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会议。  这里说的&ldquo 单一窗口&rdquo ,指的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综合性公共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涉及检验检疫、海关、海事、边检等查验单位,目的是在这些单位之间同步实施&ldquo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rdquo 的通关模式,实现信息互换、执法互助、监管互认,这就需要几个单位之间互通信息、平台相互开放。  按官方宣布的进展,上海国际贸易&ldquo 单一窗口&rdquo 信息平台将力争于今年6月上线测试,洋山保税港区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建立&ldquo 单一窗口&rdquo 。  &ldquo 洋山港很多货物是直接进口到国内的,一旦试点成功等于可以全国推开。&rdquo 一名知情人士说。  稍早之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另一名知情人士曾提到,监管层是希望,海关与检验检疫两个部门整合,但涉及部门利益,所以顶层设计有难度。不过,大趋势是整合。  &ldquo &lsquo 单一窗口&rsquo 今年肯定是会推的。估计要半年(时间)吧!&rdquo 前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部人士称,&ldquo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海关、口岸办开了很多会,专门为&lsquo 单一窗口&rsquo 这件事,大家都很努力在促成。&rdquo   至于未来上述几个部门各自放开哪些信息,这还需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的层面来敲定。  尚无官方认定可采信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除了&ldquo 单一窗口&rdquo ,自贸试验区未来有望推出的另一项贸易便利化举措,是检管(检验和监管)分离。  据了解,去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管理课题,已经有研究成果出来了。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施行。不过,目前还没有第三方检验机构被政府认定可采信。  前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部人士称,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在第三方检验机构方面,推进监管制度的建章立制和先行先试,并研究在进出口工业产品的检验监管工作中,先行实施采信第三方检测结果。这些进出口工业产品主要包括,进口机动车辆、进口消费品或儿童用品等。  &ldquo 这三类产品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放开第三方检验能更方便消费者。&rdquo 上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部人士说。  试点跨境电商货物 便利化监管模式  此外,上海方面还冀望,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的审批授权能够下放。  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名内部人士称,这一报告已经打到国家质检总局了。动植物源性食品入境需要许可证,证的发放权在国家质检总局,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才能下来。现在上海局希望总局能把这个权限下放到上海,&ldquo 这样的话,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是没问题的。&rdquo   进境动物源性食品包括如肉类及其产品(含脏器)、鲜蛋、鲜奶、食用明胶、可食用骨蹄角及其产品等 植物源性食品,包括各种杂豆、杂粮、茄科类蔬菜等。  对于一般食品的检验检疫,企业还有更多期待。一跨境电商高管说,&ldquo 检验检疫有很多项目,比如测毒理性、洋酒塑化剂等等,这样批批检验的方式既耽误时间,又花钱耗精力。&rdquo   一个好消息是,对跨境电商这类新业态,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可能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前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部人士称,未来自贸试验区可能会适时引入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和网上公示机制,试点跨境电商贸易项下进出口商品的便利化监管模式。  已经在做的是,对自贸试验区海淘正规军&mdash &mdash 跨境通的货物,已放置在自贸试验区仓库内的,就实行预检验模式。所谓预检验,是指在进境备案状态下,对区内货物实行预先检验,合格后在货物进口(进入国内)环节进行核销数重量,不再进行品质检验。  这种模式在货物备案状态就进行抽样送实验室检测,使得相对较长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不再影响进口通关时获取卫生证书。&ldquo 尤其适用于将自贸区作为分拨物流中心的企业。&rdquo 上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部人士说,现在一共有约10家企业有享受预检验的资格
  • 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事业发展
    &mdash &mdash 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8月28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了第六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会上我们专门采访了主办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问:能否请您简单评价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  李新实: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自2009年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影响日盛,已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品牌。  问: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这个主题?  李新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我认为既契合检验检测工作的新任务,又包含对事业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就扎实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本次论坛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中,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第三方检测行业很大的支持,国务院2011年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定义为高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现有进出口检验机制改革,削减法检目录,这些重要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市场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检测业务增长每年超过20%,如何整合检测资源,解决检测机构小而散、小而弱的问题,发展第三方检测产业,是当前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年确定的主题十分契合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  问:您认为本届论坛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李新实:本届论坛较之往年,有四个鲜明特点:  1、层次高。论坛举办单位增加了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由中国检科院与学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协办,凸显了主办单位的权威性。论坛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张沁荣副局长和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先生亲临指导,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连续五届作为会议特邀嘉宾的国家认监委谢军副主任亲自担纲开幕式主持。可谓领导重视、专家云集、规格空前 2、主题新。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十分契合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适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这次论坛的议题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除大会报告,还设立了8个分论坛、增加了总裁峰会和圆桌讨论,增加了微信和短信平台及现场提问互动,更加关注当下有关第三方的热门话题 3、规模大。本届论坛有300多家单位,700多人参会,到今天开会前,还有人在咨询、报名,这表明,论坛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参与度 4、影响广。经过五届的实践,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年度活动,随着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和检测市场的发展,论坛的社会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问:能否谈下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认识?  李新实:(1)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ldquo 信任危机&rdquo ,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将快速发展。  在中国,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起点低,起步晚,最初并不受广大商家的欢迎。但是由于国内对外贸易的增长,需要更多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需求,一大批拥有实力的检测机构在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上也日渐成熟规范。目前,一些具有良好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2)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务院第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服务定义为高新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些重要的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CNAS认可的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增加近千家。最近几年检验检测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20%,2013年全国检测行业市场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和中国经济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从2013年度各家检测机构年报及快报各项数据分析来看,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市场持续升温,一枝独秀。总体来说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3)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经济一直追求的目标。&ldquo 转方式、调结构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既是优化发展的抓手,也是其必然结果。&rdquo 经济结构的优化,会带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作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检测机构由开始的检测市场重要的补充力量转变为一支重要力量,甚至在将来,随着市场化逐步发展,成为主要力量。检验检测是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其发展前景远大,相对于发达国家占30%的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比例不足10%,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检验检测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4)要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回应广大第三方实验室发展关切。  第三方检测论坛为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有助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先进的做法,国内外同行的新进展、新发展趋势。  问:您认为未来应如何规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检科院应如何发挥作用?  李新实: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规范管理,要增强数据的统一性和可信度。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测试能力评价将会愈发重要,下一步需要大力推动测试评价的发展。  作为主办单位,我们有能力进一步服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有总局的支持,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努力把论坛办得更好。我衷心地希望,这个论坛能与检测产业共同成长,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交流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创新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把第三方检测产业做强做大。
  • 鞋企急盼高端第三方检测机构
    据悉,此次REACH新规中,新列入的“高度关注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五氧化二砷等46种物质。而根据REACH的新规,如果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中含有的高度关注物质超过0.1%,且该物质每年进入欧盟市场的总量超过1吨,制造商或者进口商需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进行通报。46种物质中,有 38种须在今年6月1日前通报,还有8种须在6月15日前通报。  现有检测费钱更费时  对此,福建省鞋业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林元灿表示,作为晋江市的主要出口产品,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行业特别要引起重视,因为服装的染料、鞋子的黏合剂、塑料制品内都会添加化学成分,企业必须尽早进行产品测试。  近年来,欧盟一直是晋江企业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出口鞋企都对REACH新规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检测,企业有不同的声音。  “我们出口欧盟的产品都是在法规许可范围内的。”对此,泉州匹克(集团)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主任吴国平向记者表示,由于匹克出口销量占总销售额的40%,其中又以欧盟、美国为主要市场,因而,匹克一直密切关注REACH法规的最新动向,也有自己的检测中心。  对此,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钟锦国则告诉记者,新规实施对国内市场并无影响,但对于想要扩大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可以借鉴并自发规范,以为日后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准备。据悉,目前,安踏出口量只占总销售额的5%。  “一直以来,出口企业在原材料以及成品检测方面都由贸易公司负责跟踪,自己只需做好生产加工、准时交货即可。”金苹果(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林兆文表示,对于新规的实施,企业只需选择规范的供应商,减少检测时间和次数即可。据悉,大型出口企业的首次检测费用都由国外客商承担,除非检测不过关,接下来的检测费用才由企业自己承担。  但是,泉州鹏翔兴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陈安辉也告诉记者,大型出口企业对于检测的费用并不担心,大部分检测费用都由客商负责,且通过率达到 80%左右。此外,由于单量较大,又与规范供应商长期配合,供应商在提供原材料时也会提前“自查”,如此一来,通过率更高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商都会出检测费,大的客商对于产品有严格的要求,也愿意出检测费 而一些小的客商则不愿意出检测费,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低,就更不愿意去检测了,这样一来,新规的实施,对他们而言的确十分为难。”陈安辉表示,有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只能接小单,有些单一个颜色才几百双的量,而一双鞋子的检测费就高达10元以上,这样一来,不但没钱赚,还要亏本。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中小企业的认可。“我们主要做加工出口,本来利润只有微薄的几个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买来的,如果这些都要逐一去做测试,算下来出口一批鞋子的测试费少则几万块,多则几十万块,一笔单子挣的钱还不够做检测。”晋江市一家小型鞋业外贸企业主无奈表示,他们正考虑是否放弃欧盟市场,发展一些其他国家的客户。  记者了解到,新规实施,对大型出口企业并非毫无影响。陈安辉向记者透露,其实最大的影响不在检测费,而在检测时间。由于本地没有高端第三方检测机构,大部分客商会要求鞋企将产品送到广东、上海甚至国外等地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这样一来,单检测时间就要占去生产周期的1/3甚至2/3,一旦企业生产周期没有安排好,就非常容易出现延误交货期,要承担的违约金才是最可怕的。之前就有出现由于交货期紧促,企业只好空运货品至客商手中,成本十分高昂。而当时的法规还没有这样严苛。  呼吁高端第三方检测机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新规的实施,晋江企业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引入高端第三方检测机构,为鞋企就地服务节约送检时间 另一方面,鞋企则只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此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国际市场要求。  “近年来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频出,一些实力较强的公司为此从国外进口检测仪器,并成立了测试中心,在产品生产前就严格把关,免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吴国平也无奈向记者表示,由于法规通常全部以英文刊出,更新速度十分快,有时难免无法及时了解和准确翻译。  “企业还是十分希望政府能引进一些高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能够减少送检时间,同时也能够由一些高端、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协助关注和传达新规的内容和更新,让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拓展国际市场。”吴国平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鞋企送检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一旦检测不过关,企业通常会选择退回原材料,而供应商也只能接受鞋企的退货。虽然可以退货,但是,这对三方而言毕竟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对此,林兆文告诉记者,虽然首次检测费用由客商承担,但如果首次检测没有过关,那么接下来的检测费用则由企业自己承担,这对企业而言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成本,而且还大大挤占企业的生产时间,给企业带来生产上的困扰。因而,选择规范的供应商很关键。  “下游企业应该选择规范的供应商,要求其提供所含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上下游企业也可以在行业内结成联盟,共同分摊测试费用。”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林伟也如是建言。  对此,TUV南意志集团第三方检测机构南中国区区域经理杨军伟则告诉记者,为了应对新规出台,TUV南意志集团已与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达成合作,出口欧盟及美国市场鞋企现可在省内送检,并同时可获得两份报告,不但为企业节约了检测时间,也为企业节省了一半的检测费用。据介绍,原来出口鞋企产品需同时获得两份检测报告才能合法出口,一份为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另外一份则是国内国家鞋类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此次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与省内国家鞋类检测中心的合作,对鞋企而言的确算是一件益事。  据悉,TUV南意志集团接下来将在晋江寻求类似合作,以实现就地服务晋江鞋企。  近日,欧盟发布《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 1日和6月15日之前,分批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据悉,这样一来,意味着所有使用这些高关注度物质的企业,必须立即对产品进行“自查”,弄清楚其含量有没有超标,否则产品将被召回。对于企业而言,新规的严苛程度远超以往。  然而,记者了解到,虽然此次新规比原来更加严苛,但对许多企业而言,多出的检测费不是问题的最关键,检测时间的长短才是真正影响企业生产进度的问题所在。一旦交货期延误,对加工企业而言,要赔付的大笔违约金才是真正让它们抓狂的事。
  •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现状及仪器潜在需求调研报告(2020版)》已发布
    p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而环境检测是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是获得治理环境所需基础数据的技术支撑。随着环境检测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模式的环监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全社会的环境检测、监测需求,商业化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应运而生。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带动了相关科学仪器市场的飞速发展。/pp  为了深入了解第三方商业化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走势以及对于科学仪器市场的影响,仪器信息网特组织“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现状及仪器潜在需求”有奖调研活动。/pp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撰写完成了《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现状及仪器潜在需求调研报告(2020版)》。《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现状及仪器潜在需求调研报告(2020版)》包括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多维度现状,影响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历程的重要政策及解读,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相关采购资金预算及采购渠道,有代表性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个案分析,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未来发展走向及对仪器市场影响等内容。(注:本报告所指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仅限商业化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不包括可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验室等。)/pp  节选: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27f22fe-944e-4f93-837e-024f004b6d4a.jpg" title="图1.jpg" alt="图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区域分布/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7a840f0-a453-4417-b074-14fc0ef02689.jpg" title="图2.jpg" alt="图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监测技术人员数量分布/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6a8a4db-017f-48b5-88fe-ca36b6a495b3.jpg" title="图3.jpg" alt="图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通用分析仪器品牌出现概率分布/strong/pp  strong报告目录/strong/pp  第一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概述 1/pp  第二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2/pp  2.1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总体分布 2/pp  2.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地区分布 5/pp  2.3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性质分布 6/pp  2.4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规模分布 7/pp  2.4.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员工规模分布 8/pp  2.4.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业务营收分布 9/pp  2.4.3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分支机构规模分布 10/pp  2.5参调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业务属性分布 12/pp  第三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历程 13/pp  3.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成立年份分布 13/pp  3.2影响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历程的重要政策 14/pp  第四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现状 17/pp  4.1综合类第三方检测机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比分布 17/pp  4.2专项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技术人员数量分布 18/pp  4.3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按所涉及检测项目分布 19/pp  4.4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分析项目数量分布 23/pp  4.5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检测业务来源 24/pp  第五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使用现状 26/pp  5.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所用仪器国产化情况 26/pp  5.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环境样品前处理仪器品牌分布 27/pp  5.3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所用分析仪器品牌分布 29/pp  第六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配置现状 32/pp  6.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数量分布 32/pp  6.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分布 33/pp  第七章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采购情况 35/pp  7.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近三年采购情况 35/pp  7.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采购资金预算 36/pp  7.3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仪器设备采购方式 37/pp  7.4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对二手仪器购买/使用意向 39/pp  第八章 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个案分析 41/pp  8.1部分检测机构近三年检测设备投入金额 41/pp  8.2部分涉及环境检测机构分析 42/pp  8.2.1 贝源检测 42/pp  8.2.2 格林检测 43/pp  8.2.3 中环检测 43/pp  8.2.4 广电计量 44/pp  8.2.5 康达检测 44/pp  8.2.6 华测检测 45/pp  8.2.7 中检测试 45/pp  8.2.8 天鉴检测 46/pp  8.2.9 中一检测 46/pp  第九章 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未来发展及对仪器市场影响 48/pp  9.1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未来发展趋势 48/pp  9.2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未来仪器投入方向 50/pp  第十章 总结 53/pp  报告链接: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99"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我国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现状及仪器潜在需求调研报告(2020版)/span/a/pp  欢迎感兴趣的网友和我们联系购买报告事宜,电话:010-51654077转 销售部/p
  • 从塑化剂风波看第三方检测机构
    酒鬼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一事余波未了,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国内知名白酒品牌也卷入这场风波。在关于茅台酒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一事上,香港检测机构与国内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多,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的反思。究竟谁有权进行检测,谁有权发布报告,成了人们主要疑问。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其中,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体资源。我国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规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到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再到界定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  不过,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大量检验检测机构分属政府各相关部门所有,资源普遍分割,检验项目重复,检测能力不高,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由此造成了多方面的管理困境。  第三方检测不独立  一般而言,到底酒鬼酒含没含塑化剂,将酒送到“有关部门”检测即可以清楚,但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却以“没有酒鬼酒公司开具的检测介绍信”为由拒绝检测,于是送检方才找到隶属于英国Intertek集团的上海市天祥质量检测公司检测。  2002年修订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区分了执法检测与作为民事行为的检测服务,其后商业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50亿元。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这个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2009年中国第一家检测企业“华测检测”在深圳上市。  商业化之后,所谓第三方检测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检测机构将企业视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它们认为自己是所谓“独立第三方”。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是将企业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利益驱动之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国内检测机构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个人委托的检测了。不独立的结果就是权威性不够!  部门割裂中的检测制度  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从文义解释来看,消费者个人是可以到相关的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  但是,在中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现状之下,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主要是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来执行的。虽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质检总局也于2008年10月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此次公布的名单中,除了以往承担国家专项检测任务的国家检验检疫系统的相关部门及机构外,还首次出现了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意味着作为社会检测资源,第三方检测机构将逐渐成为国家检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部门之间割裂,行政部门各执各法,各检验检测机构未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因此质检总局即使承认第三方检测机制,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却并未落实,结果导致事实上消费者个人无法提出检测。  加大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  对于政府来说,既要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又要监管食品安全,在职能上存在着一定边界模糊。如检验检测职能,政府大可不必全包全揽,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必然。这里需要强调三点:  第一,目前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政府压力,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积极扶持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检验机构与企业内部的自检机构,促进这些机构的发展壮大。  第二,要加强不同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协调。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在欧洲,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其自身无法对食品安全实现有效监控,所以逐渐采取了支持、鼓励第三方检测发展的政策,对第三方检测结果的应用已经成习惯。如德国的检验检测与监管体系是由统一协调的三个层次构成的整体:第一层次是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层次主要是由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所构成的中介外部机构的检验检测,即第三方机构 第三层次则是政府的检验检测。再如日本,自本世纪以来一直在整合原来分散于不同部门的检测机构,整合其各自遵循的技术规范。  第三,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第三方机构可能会受到企业利益的诱惑,因此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要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和其检测范围进行授权和认证。要对第三方检测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其检测程序进行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能因利益而丧失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德国,通过对独立性、透明度、公正性等的强调,第三方检测机构很少遭遇法律纠纷。  在当下的中国,每有一次公共事件,必然会引发我们对某一制度的反思。“塑化剂”事件也是如此,在我国,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将是必然之势,而目前“真正”意义与“真正”负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希望此次事件之后,政府、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其他业界人士都能参与探讨,建构一种合作型的检验检测机制。  之所以是合作型的机制,是说这个机制不仅要重视第三方的作用,更要强调,一旦出现危机,政府所应承担的保障公众安全的责任。有报道说,12月11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集国内白酒龙头企业的董事长级别会议,要求企业汇报针对预防塑化剂渗入所采取的措施。但白酒塑化剂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公众依然不得而知。(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 万峰: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镉大米事件、频繁曝光的乳制品问题让食品安全检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内首家民营检测上市公司&mdash 华测检测董事长万峰在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的专访,并就检测行业前景、公司战略、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万峰认为,未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非常好,公司未来还将侧重食品检测。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检验,指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  谈现状 不能单以产值诠释行业  京华时报: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有哪些特点?  万峰: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但真正的井喷还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十几年。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这个市场步入快速成长期,现已具有一定规模。检测行业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在于产业规模,而是因为它关系到各行各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行业,而是成为每一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这是一个横向发展的行业,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不仅涉及的产业分散,地域也都是分开的。  京华时报:您是否看好第三方检测市场的未来前景?  万峰:未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第三方检测行业是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是政府与市场的一个良性互动,那一部分通过改制真正走向市场的机构,可以为这个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国内居民已经逐步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阶段转型,这也要求配套的服务业跟进发展。我认为,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规模很难具体化,这里面临一个产业范围的界定问题,通常情况下,我认为与检测相关的技术服务等都应包括在内。再者,这个产业凝聚了一批具有专业内力、学术背景的中产阶级,它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简单地从产值的角度去诠释一个行业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大原因致食品问题频发  京华时报: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万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暴露的是造假者信仰的缺失 其次,食品行业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部门,现有监管体制本身、监管思路不明确也成为这一现象滋生的温床 另外,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原材料的源头,跟环境问题也有一定关系,这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 再者,小、散、乱是食品行业的基本特征,有些食品本身价值非常低,生产商一般也不会送检。  京华时报:华测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哪些布局?  万峰:食品检测是华测发展最快的业务,未来也将是华测的主流测试。战略布局方面,第一,公司在地域上将大大加大布局力度,当前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都设立了食品实验室,今后在其他地方也要设立 第二,公司还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例如,目前华测就正在办理在台湾设立实验室,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这一地区的食品检测经验,同时发现他们的问题 还有,就是公司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去思考与布局,从产地、运输、储存、物流等全过程去跟踪 另外,食品安全不是光靠检验就可以的,所以我们想推出产业链的认证,希望未来每个认证的产品上都有我们认证的标志。  谈未来 期望医学检测领域有突破  京华时报:投资者们都很关注,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测实验室目前进展如何?  万峰: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测实验室现阶段正在装修,今年年内应该不会有业绩的产生,明年有望创造营收。这个项目定位为高端医学项目,绝大部分的检测项目是当前国内的大多数医院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办法提供的,公司希望能借此让中国医学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拉动华测品牌在医学领域的品牌树立。  京华时报:除了上述实验室,公司在医学检测方面还有其他发展计划吗?  万峰:公司在医学检测领域投入了很大力气,也是重点打造的一个领域,未来五到十年,医学检测领域有可能成为华测检测最大的一个板块。目前来看,公司主要从GLP实验室、职业卫生体检、普检、特检、诊断试剂的引进与生产这五个方面切入这个领域。我认为,医学检测将是华测未来重要的组成部分。  计划未来加大并购步伐  京华时报:未来公司是否会加大并购的力度?  万峰:公司以前采用内生的方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更愿意用资本整合的方式把华测的发展做得更好。我们也会借鉴国内一些大公司并购的发展思路,以及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的成功例子。华测刚上市的几年中,并购的尝试非常谨慎,并且当时中国第三方的检测企业做得好的不多,未来我们将会更好地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快并购的步伐。以前,公司外生的增长比内生的增长慢很多,现在也需要均衡地发展了。检测这个行业成长空间很大,目前五年内不会考虑跨行业并购发展,我们希望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内发展,更不辜负股民的信任。  京华时报:在医疗类、工程类以及新兴开放领域,公司做好开拓准备了吗?  万峰:在医疗检测这方面公司已经开始布局,而像新兴开放、工程类领域,公司可能更多的是想采用并购的方式去拓展,一些国内没有涉及的新的检测领域公司才有可能去自己新建,采用并购的方式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已成为阿里重要供应商  京华时报:目前,很多公司都进军互联网销售,公司在电子商务检测领域有何计划?  万峰:电子商务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商务业态,华测为了适应这一业态,已经开始涉猎这一领域。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商事业部,在商业业态、软件对接、数据的调取、检测的运行各个方面为电商平台提供服务。公司现在是阿里巴巴的检测平台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还和其他的电商客户进行了业务的对接。  京华时报:不少投资者对公司高管减持和离职颇有微词,您怎么看?  万峰:对比同行业,公司的高管离职率不是很高,另外,一定程度上人员变动也不是件坏事,也可以为公司提供新鲜的血液。另外,高管离职和离职套现是不一定有关系的,我们有的高管离职了到现在都没有套现,一股都没有卖。同时,大家也应该容许员工去套现,因为员工不减持,市场就没有流通不会活跃。我认为不用过分在意。  京华时报:华测未来想成为怎样的公司?会不会走国际化路线?  万峰:第一,我们要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高素质的企业。两条腿走路:自营和并购。采用并购不融合的策略,不急于把并购的企业融合到原有的企业中来,加大并购的独立管理期,并购这块的调整是目前调整最大的。第二,在新兴的产业中投入会加大,如食品行业、医疗行业跟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有关联的是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此外,公司还要做一部分国际的业务,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帮助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做检测,使国人享受到更好的品质生活。可以说,华测未来要做一个最国际的中国检测公司,或说最中国化的国际检测公司。  记者手记  怀公益心做检测事  上周四,北京举办了一个食品检测行业的峰会,华测检测的董事长万峰出现在演讲嘉宾名单中,虽然之前与华测及万峰本人没怎么打过交道,会场一些人也说万峰比较特立独行,但记者仍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联系万峰采访。出乎记者意料,万峰很爽快地答应了记者采访,从约访至采访完成,万峰一直都很配合,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谈起第三方检测市场及公司发展战略,万峰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记者注意到,穿着Polo衫和球鞋的万峰鬓角已微微发白,他坦言,物质财富的增长也会徒增烦恼,只有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才能让内心更加自由。  &ldquo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也可以打造一个排行榜,对特定地区的水质、空气等定期检测,这样哪里进步哪里退步也就一目了然了。&rdquo 他的内心有一个公益情结,身为一个检测企业的领导者,有义务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尽一份力。&ldquo 至少,我们做的可以增强舆论监督。&rdquo
  • 家电质量检测:中小企业“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
    家电质量检测隐藏灰色利益链 知名企业称遭威胁  中小企业“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知名企业遭遇不合格“威胁”  “就算同一家电品牌同一款产品,10名检测人员都会出具10种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报告。这是为什么?松下洗衣机在上海检测不合格,到了浙江就检测合格,可能到了江苏又会不合格,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日前,上海质监局发布的多份通报显示,LG洗衣机、松下洗衣机、康佳洗衣机、长虹电视、同方电视等多个中外家电知名品牌的产品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此前,包括九阳豆浆机、倍科冰箱、华帝热水器、德意燃气灶具、林内热水器等一批中外品牌也因为“质量不合格”遭遇各地工商质监部门曝光。  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到底是家电产品质量越来不可靠,还是隐藏在家电质量检测环节中的利益相关方胃口越来越大,或是另有其它隐情?  连日来,来自家电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一条隐藏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的“灰色”利益链条,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并对家电企业日常经营环境产生伤害。  国家标准欠严谨  “对于冰箱的容积检测,国家标准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不同的检测机构对于同一款冰箱的容积检测出不同结果,有的是将冰箱内的所有抽屉拿掉测算容积,有的是将抽屉所占用容积不计算在内,如此灵活检测就会导致一些企业在冰箱容积上存在虚标,进而影响到冰箱节能指标。”  一位来自家电企业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不只是在冰箱容积问题上,包括最近LG、松下不合格的洗衣机洗净比指标,也是因为国家标准不严谨导致检测机构的检测弹性空间很大。  曾在一检测机构从事家电检测内部人士承认,“不同检测人员对国家标准,甚至包括检测方法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比如说,测试洗衣机的洗净比,投放样品的前后顺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胡乱投放结果偏差就更大”。  一些检测机构还存在乱用国家标准检测,从而测出质量问题。一家微波炉企业人士透露,“企业在国家新的能效标准实施前生产的微波炉,在某个城市工商部门的市场抽查中,第三方检测机构认为不合格。我们过去一看,他们是拿新的国家标准检测老产品。很多检测机构连这个都搞不清楚。”  在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看来,“相对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门槛是最低的,就是要保证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和产品都能满足,所以才会造成不严谨。”  灰色利益链浮出  “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会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专门定制生产检测机型,就是要满足国家和省级市场抽查的需要。”  由于国家标准不严谨,最终导致在家电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衍生出多条“灰色利益链”,上述企业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质量不合格,就只能通过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关人员,通过生产检测专供机型获得质量合格的检测报告。  “我所知道的情况就是,很多浙江的中小企业往往都是20万元、30万元来打点第三方检测机构关键人。”上述企业人士透露,“即使是在工商和质监部门的市场随机抽查过程中,这些企业也会第一时间收到检测机构的通知,从而通过‘狸猫换太子’将市场随机抽查的产品更换成专门定制的检测产品,保证质量合格。”  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则表示,“企业打点检测机构的空间并不大,检测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能够避免产品被调包。不过,她也坦承,对检测产品进行调包确实存在操作空间,毕竟中国都讲人情关系。”  打点检测机构只是少数中小企业的手段,对于一些大型和知名家电企业却经常遭遇产品质量不合格“威胁”,一些地方工商部门每年通过这种手段来增加处罚收入。“在产品检测报告出来,到工商质监部门发布结果,中间有一个多月运作期。工商部门会将检测报告先反馈到企业,双方一旦建立联系就展开价码谈判,50万元、100万元处罚是常有的事情,还要直接打点个人,就是为了换取工商部门不向媒体曝光检测结果。”上述企业人士如是说。  上述微波炉企业人士也透露,“以巨额罚款避免被媒体公开曝光,开价可以从100万元杀到50万元、30万元,弹性很大。”  检测机构的地方保护  在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家电质量不合格事件中,频频出现同一品牌同一款产品不同检测结果的情况。对此,上述检测机构内部人士表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检测机构的地方保护和客户保护。一般来说,本省检测机构对于本省家电企业的产品检测相对比较宽松,对外省相对比较严格。同样,对于检测机构的客户企业,也会相对宽容。”  对此,上海家电协会秘书长李富春指出,“在能效检测和监管过程中,地方‘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一些省市只抽检外地企业的家电,对于本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监管过程中,采用‘内松外紧’的方针”。  上述企业人士透露,“其实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的国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已经完成了企业化转制,具有家电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有30多家,这些检测结构都面临着自负盈亏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压力,所以对于自己的大客户企业自然会特别关照。”
  • 食品安全问题将第三方检测推向前台
    在食品行业里的部分企业受困于塑化剂风波之时,有另外一批企业被推到台前,受到广泛关注,这就是食品安全保障企业。随着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管理行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第三方检测、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以及农产品冷链系统等行业的企业将有机会大展“拳脚”。  在奶粉中发现添加三聚氰胺之后,近期,沸沸扬扬的塑化剂风波,再度加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研究分析人士认为,食品质量关乎健康和生命安全,过去数年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被曝光,让整个社会对食品行业信心下降,对食品风险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市场对食品要求的提高将大力推动食品安全监测、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检测被推上前台  5月下旬,“塑化剂”事件被曝光后,相关部门陆陆续续公布了塑化剂含量超标的食品名称及生产企业,涉及几十家企业上千种产品,对“塑化剂”食品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6月中旬,一则名为“第二批添加塑化剂产品的名单”的网帖迅速在网络上流传,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榜上有名。尽管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立刻在微博上辟谣称,立顿奶茶粉末状形态根本不需要使用乳化剂(即起云剂),但很多网民仍然将信将疑。6月13日,立顿茶官方微博终于给出了证明立顿全部产品不含塑化剂的证据。而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立顿系列产品的检测报告,消除了公众的疑虑。这次危机公关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记者调查了解,自从“塑化剂”食品被媒体曝光,许多食品企业就迅速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检测。5月26日,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测试、认证、检验、鉴定机构SGS集团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塑化剂检测项目。据SGS人士介绍,近期前来咨询和委托检测的客户很多。“就像一阵风一样”,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各分支机构近期接到有关食品塑化剂项目的检测数量也明显增加。类似情形在3月份双汇“瘦肉精” 曝光后也曾出现过。  一位检测机构人士透露,快速检测结果半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但正规的商业委托检测需要1周时间出具报告。由于这段时间客户的要求“十万火急”,检测费用是其他常规检测项目2—3倍。  AOV安姆特检测的杨先生告诉记者,欧美等地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产品出口前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安全认证已是大量出口型企业的必备手续。不过,大部分内销型企业不愿意主动进行这样的认证。因为进行安全认证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我国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尚不够严厉,使企业冒险的成本很低。因此,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起步较晚,机构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目前,知名的外资检测机构包揽了国内第三方检测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华测检测、AOV安姆特检测等几家民营机构相对知名,检测项目各有侧重。  平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将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相较于行政部门的检测,第三方检测具有保密、主动、快速的特点。出自知名检测机构的报告受到认可的范围更广。  食品溯源系统受推崇  除了第三方检测,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监管平台也被机构看好。一位机构研究员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的产业链一般较长,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的安全监管涉及不同部门,监管难度较大。例如,“瘦肉精”猪肉是不法养殖户给生猪喂食违禁药品造成的,但其危害性可能最终要到消费终端才会爆发。一旦发生此类食品安全事故,追责成本高且难度大。  6月13日,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在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发展规划总的目标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率先在上海、大连等十个大中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2011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追溯体系又增加了10个试点城市,争取到“十二五”末,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基本覆盖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据物联网业内人士介绍,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个基于无线射频、集成电路、信息网络等综合技术的监测平台,一个完整的追溯体系将养殖、屠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监管,对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进行快速阅读,从而辅助监管部门更高效地查明每个环节的责任。  国内有不少企业都积极参与了全国各城市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统的招标。新大陆2010年中标了多个城市的“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该公司产品在农业畜牧领域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70%。今年,该公司又中标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公开信息显示预中标价为3368万元。记者了解到,一些从事物流信息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物流“国八条”助推农产品安全运输  在即将出台的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八项措施中,特别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运输方面的措施。具体包括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等。农林牧渔行业研究人士认为,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我国整体食品冷链水平还比较低:许多应该纳入冷链体系的食品实际尚未纳入 已纳入冷链体系的食品冷链还未做到位,冷链“断链”情况比比皆是。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冷链“断链”将对容易腐坏的食品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该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食品消费升级,耕地面积减少,更多食品将被纳入冷链保障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类似肉菜溯源系统的温度标签监控也将会在冷链物流中普及,以做到不“断链”,从减少食品损耗、保障食品安全与食品品质、稳定食品价格的角度保障民生的需求。  目前国内三全、思念、光明、双汇等食品企业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超市或连锁超市企业中,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一批连锁超市已经自建或合作建设自营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将自营产品重点放在冷链物流体系最薄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上,建立能直接与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基地对接的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铁龙物流在前端的铁路冷藏箱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市公司农产品则在终端的批发市场上占据优势,二者都有机会成为全程冷链物流的参与者甚或整合者。
  • 奶粉里吃出虫子 第三方检测需消费者先垫检测费
    “你看,就是这只黑黑的小虫子,那天我一打开就看到了,幸亏没有给宝宝喂奶粉。”因不同意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金华市民徐女士3月15日到金华婺城工商分局举办的“315广场活动”现场去投诉。  徐女士带来了出问题的奶粉。记者看到,奶粉是罐装的惠氏金装婴儿奶粉,标明原产地是新加坡,中国总经销是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保质期到明年4月份。徐女士介绍说,奶粉是她去年12月1日从亚布力婴童会所金华江北店买来的。12月3日她打开奶粉,拿出奶粉勺准备给宝宝喂食时,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小点,很醒目。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虫子,虫子已经死掉干了,有点像虫卵,看起来很像米糠壳。  随后她就拨打了“亚布力”的电话,店家说会让厂方来处理。徐女士说,厂方过了好久才上门查看,并拍了照片。当时答复她说可以退一赔一,并坚称公司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徐女士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徐女士说,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厂方口口声声说“如果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去检测”。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怀疑产品有质量问题需要举证,其中一项就是申请第三方检测。但是一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少,二来要花钱花精力,还不知结果会怎样,检测费用一般是消费者先行垫付,如果检测发现产品质量确实有问题,检测费用可由产品生产方出,所以消费者往往有畏难情绪。徐女士说,自己要照顾个婴儿,实在没有精力走第三方检测维权的路子,所以她选择求助于工商调解。  受理了徐女士的投诉后,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亚布力”进行现场调解。工商人员说,按照食品法规定,根据消费者受损情况不同,可以赔偿商品价格的一倍到十倍。此案中如果商家负责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事情是很好处理的。在等了20多分钟后,惠氏奶粉金华办事处的客服顾问赶过来,一再强调产品质量不可能出现问题。“从我们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来说,虫子出现在奶粉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公司可以补偿给消费者两罐奶粉”。  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在工商人员努力下,徐女士表示可以作出让步,一赔五也可以接受。但惠氏奶粉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要请示上级,请示后她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权限,只能退一赔一。徐女士表示,既然如此,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后来,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又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理解消费者的心情,但产品肯定没有质量问题,还是希望与消费者达成谅解。
  • 第三方检测机构排名
    近年来,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15%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9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2万余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3年中国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排行榜。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SGS 总部设在瑞士,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大型检测机构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检测检验、合格评定领域,全球员工超过50,000 人。SGS于1991年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40 多家分支机构和50 多家实验室。2、天祥(Intertek)目前 Intertek 已在全球100 个国家拥有1,000 多个办事处及实验室,共有超过27,000 名全职专业人员,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其他相关服务。Intertek 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自1989 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20 多个分支机构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领域覆盖分析服务、商用及电子电气、消费品、工业服务、矿产品、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等行业。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隶属于CCIC。CCIC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物流、零售等行业。目前,CCIC 已在全球拥有约300 家分支机构和200 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 人,运营网络已覆盖全球20 余个国家和地区。4、谱尼测试(PONY)PONY谱尼测试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武汉、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8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几十个联络处。5、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SMQ现有员工近1300人,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之一,建有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优秀的检测机构之一。6、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BV(BureauVeritas)成立于1828 年,拥有覆盖众多领域的检测技术,在全球设有900 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员工总数超过40,000 人。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BV 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 年。作为BV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平台,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中国及外资客户提供覆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BV 拥有4,500 名员工,通过遍布全国近40 个地区的50 多个办公室与实验室,为超过7,000 个客户提供检测服务。7、华测检测(CTI)华测检测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检测领域包括有害物质、安规、EMC、可靠性、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安全、计量校准、纺织品、鞋类、皮革、玩具、汽车、验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目前,华测检测在国内已建立了由30 多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服务网络,拥有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数十家实验室。2009年10 月,华测检测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8、德国莱茵(TüV)TüV德国莱茵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开发安全持续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独立、公正和专业的机构,我们长期致力于营造一个同时符合人类和环境需要的美好未来。9、诺安诺安为香港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渔业产品)控股的检测机构。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诺安在国内设立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3 年,在青岛和宁波设有实验室。诺安最初为专业的食品安全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整个全球化食品链服务的专业机构。1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于199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1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广测目前已成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国家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A类检查机构,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测试数据和结果。11、中人检测拥有整套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全套的气体采样设备等。中人检测机构是一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证书,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认可的第三方环境安全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 第三方医检机构加入病毒检测 日检测样本能力1万人份
    p  2月3日,一辆医疗冷链物流车驶进了广州一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负责接收样本的物流人员,换上了高级别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双层手套,提着10公斤重的箱子前去接收标本。经过层层包装和防护,这个配送箱装着9例样本,由专人专车送回了金域医学总部实验室。/pp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筛查诊断与预防治疗同等重要。快速有效的筛查工作能让潜伏的传染源迅速被检出,能让感染者被及时隔离、治疗,从而有助于切断传染。记者今天从第三方医检机构金域医学获悉,他们调动200多名PCR检验员、3000人的医疗冷链物流团队,并利用新检测方法将筛查速度提升5倍,把日检测样本能力提升到1万人份,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标本运输及检测工作。/pp  截至2月3日,金域医学共有5家子公司被纳入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医疗机构目录,分别为广州、武汉、长沙、合肥、新疆子公司,其中广州子公司日检测量产能可达1万人份以上,武汉子公司在不断优化和获得集团总部的支援下,日检测产能预计可以从目前的1000人份逐步提升到5000人份。长沙子公司也组建了一支20人的具备PCR上岗资质的检验队伍,预计每日检测产能可达1000人份。此外,金域医学在其他地区实验室也正在紧急准备中。/pp  1月29日,广东宣布要做好三项工作,以防止疫情社区传播:一是开展一次对密切接触者集中管理的全省大检查;二是对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统一时间开展一次全省大排查;三是对发热门诊患者开展一次全省大筛查。重点筛查“三类人群”,落实“三个必查”(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必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必查,50岁以上发热人群必查),做到一个不漏。/pp  为了保证短时间内检测庞大的样本,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明确,发热门诊病例样本、湖北来粤人员排查样本由医疗卫生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检测。/ppbr//pp  金域医学培训了200多名具备PCR上岗证和检验技师职称证的检验人员,调配了23台PCR扩增仪和相关配套仪器,优化检测方法,将检测效率提高了5倍。“我们安排检验人员三班倒,保证仪器24小时不停机。”金域医学感染性疾病学科负责人刘勇说,隔天早上,各家医院和患者就能收到检验中心反馈的结果。/pp  此前,对样本进行核酸检验必须先完成核酸提取,无论是人工提取还是机器提取,都要花费不少时间。一份样本的核酸检测,一般要花4至5个小时。刘勇介绍,从1月30日起,该实验室采用国家批准的新试剂和新检验方法,机器处理效率提升至之前的5倍,整个中心日均可处理1万个样本。/pp  同时,金域医学广州总部还紧急集结了300多名物流人员,在广东全省建立了多条物流干线和数个中转站,保障粤东西北的样本也能快速抵达广州的实验室,实现“朝取夕至”。/pp  当前,武汉前线“一测难求”。疫区最需要的首先是尽快找到检验呈阳性的患者,防止传染源到处扩散;其次,要尽快确诊疑似患者,使其能够得到有效、正确的治疗,减少社会恐慌;第三,临床表现上已经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还需要做两轮检测,均为阴性才可出院,腾出床位给其他有需要的患者。/pp  为了更快地检测确诊患者,1月27日,湖北省卫健委将金域医学湖北子公司,武汉金域等第三方医检机构纳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服务机构当中。/pp  金域医学中南大区总经理李慧源透露,武汉金域同样安排检验人员三班倒,保证检测仪器24小时不停机,因为样本检测需求非常大,武汉金域也在不断提升效率,金域医学会进一步调配全国其余36个省级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驰援武汉金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室预计每日检测产能可以从1000人份达到5000人份,并按要求迅速出具报告。“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扩充产能,争取每天能够承接更多的样本。”/pp  接下来,金域医学集团也会继续调配资源,助力提高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效率。金域医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说:“整个集团都会全力支持武汉战疫,如果接下来有需要,我们还会继续从全国调配人员和资源去武汉。”/pp  图片由金域医学提供/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be868318-9341-4573-a342-9c306076b57c.jpg" title="2.jpg" width="450" height="338" border="0" vspace="0"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0c738e6e-4512-44ae-ac6a-a58d19bb2cfa.jpg" title="1.jp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2ade3a5-90d1-4b21-95b5-861503196e14.jpg" title="3.jp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acd3473-160a-427f-9fd1-0e6e7b28f929.jpg" title="4.jp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94f2833-6c0b-4df3-98c3-65ea8c6fb79a.jpg" title="5.jpg" width="450" height="302" border="0" vspace="0"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86b7b01-969f-4d44-9658-79956d7928cb.jpg" title="6.jp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alt="6.jpg"//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 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半官方“凶猛”
    近期,乳制品行业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边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另一边是乳企上半年遭遇政府2600多次抽查,抽查次数之多令人震惊。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和较高的监测成本制约政府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不是存在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可能呢?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 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 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
  • 全国八成水厂自检能力差第三方检测有商机
    4月15日,兰州"4· 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报称,从15日下午开始,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不过,这并未意味着兰州完全解除了这场安全供水隐患。一位水务上市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没有经过48小时的管网反复冲洗,在居民末端水质合格之前,尚不能宣布危机解除。  这次水污染危机的追责尚在进行中,威立雅水务与兰州市政府都为此背负极大的舆论压力。&ldquo 很明显水厂在管理上存在漏洞&rdquo ,上述高管向记者指出,威立雅对第二水厂的进水检测存在疏漏而致出厂水含毒,终酿危机。  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指出,正因为严格执行水质检测标准的机制缺位,导致水质标准虽高,自来水仍问题高发。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呼吁,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国家应考虑第三方检测参与检测水质。提高公信力。  兰州自来水3月份刚刚做过一次水质全分析,当时的苯的含量是正常的。倘若不是因为4月的&ldquo 特殊意外&rdquo ,或许苯超标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  苯的滞后检测:半年检测  自披露自来水含苯超标,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检测与信息披露环节。公众普遍质疑检测结果以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4月14日,兰州威立雅公司副总经理闫晓涛通报了该集团应对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始末。  为何苯超标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闫晓涛解释道,按照国家规定,自来水常规检测是9项,月检是74项,半年检是106项,而苯是半年检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其他水厂了解到,兰州的做法是业内通行的管理方式。水厂一般备有水质监测站,或者交由当地疾控部门做水质检测。所有的水质检测报告,都需要向主管部门,即各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备。记者问询广州、西安和兰州三地卫生监督部门,得到的答复与严晓涛回复大致相同。  西安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六科是负责水质监督的科室,该所工作人员解释道,自来水厂有日检、周检、月检和半年检项目,每轮检测的范围不同,106项检测范围太庞大,而且限于经济实力,只能是半年检测一次,也叫水质全分析。兰州市卫生监督局负责人15日向记者证实,兰州自来水3月份刚刚做过一次水质全分析,当时的苯的含量是正常的。倘若不是因为4月的&ldquo 特殊意外&rdquo ,或许苯超标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  这个特殊意外,即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的实验室承担了甘肃省建设厅一项对全省各地县自来水水质检测任务,在4月初第一批取样检测时,兰州威立雅顺便在2日也对兰州自来水进行取样。化验员发现水样有异常,直到10日才确认苯超标。  其后的故事,就如此前媒体所披露的,兰州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如果按照这一细节,事实上,兰州水污染的时间很可能至少得推至4月2日前,算得上颇为严重的一起城市安全用水危机。  水检漏洞:第二水厂监测不到位  水质受污染后,必须立即找到污染源,阻断后续污染,同时对污染水体和管网进行应急处理。  闫晓涛介绍,在发现水中苯指标超标后,兰州威立雅立即对水质进行全面复检,并对苯来源进行排查,通过排查,黄河源水水质正常、第一水厂出厂水正常、南线水正常,北线自流沟苯超标,通过水质分析排出了南线水出问题的可能,确定自流沟出现污染。  上述水务上市公司高管解释道,水厂出水,一般化验是两节化验,一个是原水输送到水厂,比如从长江、黄河、淮河里抽的原水,在抽取地先有一个化验环节,据此判断水质的情况,以供下游进行水工艺处理。而处理完之后,出厂之前也需要有一个化验环节,必须保障出厂水是合格的才能往外配送。  该高管指出,由于兰州水厂取自黄河,黄河水需要沉降处理才能作为生活用水的原水,因此兰州自来水厂有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前者做原水粗加工,后者做生活用水处理。而两个水厂之间的输送管道,即自流沟。后者恰恰是出事的源头。  在上述高管看来,兰州威立雅在自流沟的管理上存在疏漏,而且,进入第二水厂的水质监测明显不到位,甚至可能有麻痹检测的可能,才会导致污染水体久未被发现。如果原水水体不佳,检测的密度会加强,反而是这种一厂和二厂之间的水体检测,就很少会考虑到。&ldquo 他们只抓源头了,源头的黄河水没问题,就以为没问题了,哪知是内部环节遭遇污染。&rdquo 该高管认为,这种内部管理的疏漏确实比较难以防范。  各地水检能力堪忧  如果水厂检测存在疏漏,那是否水质监督部门可以补漏呢?  李建华向记者表示,虽然从2012年7月开始,国家强制要求水质标准检测指标多达106项,这样严格的标准堪比欧盟等发达国家,但是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106项包含42项常规项目,64项非常规项目,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极大,106项全检测耗资过大,所以非常规指标项目,也指明了可根据地区、时间或具体情况,降低检测频率或有选择地进行检测,最低频率即半年。  2013年1月科技日报报道,据住建部此前的统计,在43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仅有12个具备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检测能力 在190个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约94% 监测站尚不完全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 在全国城市4500多座水厂中,约78%的水厂不完全具备每日必检的10项指标检测能力,其中2000多座水厂无任何检测手段。  除检测能力不足外,我国水源水质在线自动检测方面也存在缺憾。兰州市卫生监督局的负责人也向记者坦承兰州限于经济实力缘故,并没有在线监测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水厂的水质情况。  限于水质的检测能力,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阳、曾有文等发表的论文《关于我国实施情况的评估》称,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曾对20个省区104个城镇284个水厂进行评估,内容涵盖出厂水质达标情况、检测能力、标准适用性评价等各方面,采样时间集中于2010 年8-10月。  评估结果显示,依据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有51个水厂的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2.04%,不合格率17.96%。不合格水样集中在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 在不合格水样中,92.16%来自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水厂,5.88%、1.96%分别来自采用简单、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不达标指标主要集中在浊度、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等。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水厂,除个别氨氮和钠超标外,其他水样指标全部合格。  这个数据也曾遭遇业内质疑,认为水质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比公布的情况更糟。但住建部此后并没有披露更为详细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三方检测呼声  上述水务上市公司高管表示,从技术角度,水厂能把所有污染水处理成能喝的水,因此,在水厂环节只要检测到位了,&ldquo 水危机都不是个事&rdquo 。他指出,此轮兰州水危机给予水厂其中一个启示便是预警机制管理常规化。  而另一个启示录则是反思现有的城市管理遗留问题,如供水、暖气等与民众安全休戚相关的地下管网,必须要与其他管网拉开距离。否则一旦出事,就是停水停气的大事。但是现在城市地下管网铺设和管理都相当混乱。  而第三个启示在于水质监管制度。水污染治理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李建华认为,现有的水质安全标准已经很高,市场上所有的水质监测、处理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缺乏的是严格执行机制。他认为这是当前危机的启示。  此前有专家建议应将各区域级以上重要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中彻底分离出来,在财政支出或定价成本中专门列支。傅涛认为,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的公正性、水质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ldquo 水质检测中心应成为第三方的独立监管机构,对行业监管部门负责。&rdquo (
  • 2021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50强
    顾名思义,第三方检测是指由出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第三方可以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检测技术的持续提升,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四两拨千斤之效 第三方检测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下游涉及众多领域,涵盖工业、农业、日用消费品制造业、采矿业、电子电器行业、医药行业等。当我们购买黄金珠宝时,厂家带有的检测证书帮助消费者能够迅速有效地辨别其真假与属性,珠宝公司也由此证明了产品的真实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到的很多商品都带有类似的检测报告。此外,检测业具有客户数量多且客户群体广泛的特点,其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各行各业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政府部门或者个人消费者等。 对企业来说,第三方检测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了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严控自身质量管理工作外,还需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销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规避“信任危机”,又能够为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强大的服务平台。因此,与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无论是厂家还是单位,都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国家来说,质量检测则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技术基础之一。今年3月,经过推荐遴选,《关于提升检验检测装备技术能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提案》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4900多件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由主席会议确定的76件重点提案之一,足以说明检验检测作为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推动产业升级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好风凭借,仍需久久为功 欧美国家的检测机构自18世纪萌芽,如今已经形成了规范成熟的市场,以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等为代表的的机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扩张,逐渐发展成主导全球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的跨国集团。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较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式起步,这一时期以国有机构为主;2003年,检验检测行业向民营检测机构开放;2005年,外资检测机构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开始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检测行业被确立为独立的高新技术服务业。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检测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499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6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检测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超140万人,当年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5.67亿份,年度营业收入3586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国检测机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8%;出具的检测报告增长72.3%,年均复合增长率11.5%。 但是,伴随着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大,行业的薄弱点也由此暴露。数据显示,自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正式成立后,联合相关部门共监督检查检测机构4.3万家次,查处违法案件6000多起,撤销、注销检测机构876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1起,行业乱象屡禁不止。此外,尽管我国检测行业的机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依旧偏小,市场集中度不高,且国内检测市场以国有机构及外资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也使得多家检测机构在夹缝中求生。我国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做大做强,还需久久为功。 未来大变局 可以看到,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与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最初的“舶来品”到现在的“重点领域”,时间证明了这一行业的进步与成长。在政策支持与经济的推动下,检测行业依旧处于上升期。 首先是市场的良性汰换。品牌、公信力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生命线,客户需要凭借第三方检测证实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机构,检测企业的公信力壁垒与规模的扩大加固便会通过双向作用得到同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效应会愈发明显,相应地,缺乏公信力或技术支撑的小型检测机构则会被大量取缔。 其次为技术的加持。伴随着智慧检测、移动医疗等新势力的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会积极推动数据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扩大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如安车检测依托自身的专业经验与技术实力,开发了全栈数字化工具——安车智慧检测系统,帮助检测企业降本增效,用技术+资源赋能检测企业多元化增收。 最后,还需要政策的有力监管和引导,以“看得见的手”为检测机构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旧事物的消亡必将伴随有检测行业积极向好的市场秩序的出现,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检测产业对我国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在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下,相关企业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公共服务与平台共享,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久久为功的长期方向。
  • 【最后4天】2023年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评选报名即将截止,错过再等一年!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我要测网发起的“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评选活动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24年02月26日,现在只剩下4天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您展示公司的实力和风采,提升公司在外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把握最后的机会,踊跃报名,共同参与这场检测行业的年度盛事。此次评选申报自2024年1月份报名以来,备受关注,共收到300余家检测公司报名参加,本次评选活动面向国内外检测公司,免费报名参与,注册机构我要测提交材料即可参与,期待您的报名!此次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第三方检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年一度的权威评选,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里各检测机构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一次展望与期许。欢迎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踊跃报名!点击图片一键报名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见证了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崛起与繁荣。无数的企业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保障产品质量、守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呢?距离报名截止仅剩4天,各位同仁,请把握机会,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品质赢得荣誉。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期待您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场评选活动中,那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始终坚守品质、服务至上的企业能够收获满满的荣誉,为自己的付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要测网预祝各位行业同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愿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美好未来!一、奖项设置2023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坚如磐石奖--旨在挖掘市场表现力强、模式创新性好、技术研发强、效益增长高的TIC机构,奖励一批服务模式和实验室运营的创新发展的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以上多维度评选出优秀的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从而推动行业更快速健康的发展。2023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先锋奖行业先锋奖--旨在通过盘点行业解决方案和分享检测新技术,从检测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标准制修订等多个角度,发掘检验检测行业的新兴力量,探讨营市场趋势高增长的新领域,表彰为检验检测行业先锋奖。行业先锋奖6大领域划分:1、 食品/农产品/医药2、 材料/半导体/地矿3、 环境/建筑工程4、 电子电器/智能家居5、 计量校准/认证/软件信息6、 日用品/化妆品/其他二、评选说明:1、参评条件所有我要测网注册机构会员均可参与评选;2、评选流程(1)机构申报2024.1.5—2.26(2)入围公示2024.2.26—2.28(3)用户投票 2024.2.28—3.8(4)评审组终评及获奖公示2024.3.8—3.12(5)现场颁奖(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峰会)2024.4.18识别二维码一键报名填写在线表单,申报企业营收、获取资质、服务客户等情况,等待评委会审核(参与奖项不需机构申报,由评委会根据材料及专家意见确定)。注意: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2月26日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我要测网所有,如您对本次活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均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咨询电话:4006-062-886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将邀请权威专家、行业精英组成评审团,对参评机构进行严格评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期待在评选结果公布的那一刻,能够见证一批优秀的检测机构脱颖而出,诠释榜样的力量!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互动interactive、创新innova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共同主办的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始于2006年。该奖项的设立,旨在依托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超过1200万用户进行公开公正的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3i奖自启动以来,陆续推出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领军企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研发特别贡献”等多个奖项。经多年打造,3i奖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检测机构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在行业、专家、用户、仪器企业等产业界形成广泛的公信力,且部分奖项的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3i奖共设置13个常设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一般于每年1月-3月进行,并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会ACCSI上举行颁奖典礼。颁奖盛典汇聚了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先锋企业、优秀人才以及高科技仪器,被誉为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奥斯卡颁奖盛典”。
  • 环境第三方检测迎发展新机 2050个国控点拟“采测分离”
    p  7月20日,为确保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事权上收工作顺利实施,环保部监测司组织召开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座谈会。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在讲话中介绍了地表水环境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以及工作实施安排等内容。/pp  会上,王业耀副站长详细介绍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采测分离实施方案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施方案两方面内容。柏仇勇站长提炼了实施方案中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一是2050个国考断面全面进行“采测分离”监测模式的可行性 二是国考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的可行性 三是采测分离实施初期,地方监测站配合开展相关工作。/pp  目前,很多省市已经开展案例“采测分离”试点工作。上个月,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国控地表水监测网部分断面/点位质控试点工作,很多省市都积极参与。试点工作以采测分离的方式,即由第三方统一采样、指定实验室(一般为各地环境监测站)集中分析的方式展开。此次会议安排了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荆红卫总工介绍北京市地表水区域补偿采测分离工作。/pp  据了解,第三方统一使用的采样设备主要包括采样器材、固定剂、采样瓶和采样船等。未来,在水质监测采样这项工作中,第三方检测机构大有可为。/p
  • 北京确定5家第三方室温检测机构
    北京11月15日起正式供暖,记者14日从市供热办了解到,经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室内温度检测能力审核,首批5家第三方室温检测机构名单确定。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室温评估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市民如果发现自家室温未达18℃,可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室温。  首批5家第三方室温检测机构是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市煤炭节约办公室节能监测站、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通州区节能监测站。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居民室温检测费乱定价,100平方米甚至达到3000元的情况,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室温检测费尚未确定,仍是市场定价,但本市将进行严格监管,做到合理收费,“是否会出台相关收费标准,将在报上级审批后确定”。
  • 毒跑道里的第三方检测悲哀
    p  一直说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国人,恐怕始料未及,有一天自己的孩子竟然会输在跑道上。/pp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发酵的“毒跑道”事件在公众关注的话题榜上高居不下。从今年5月中下旬开始,成都、北京、沈阳等地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校园“毒跑道”事件。/pp  事实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磨破嘴皮的话题。早在十多年前,便有媒体关注到“毒跑道”的问题。到了去年,全国至少有15个城市集中爆发了“毒跑道”风波。/pp  接二连三的事件曝光后,媒体的不断追问,也让有关部门开始反思这背后的监管漏洞和标准滞后。道理明摆着,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使得工业废料建造的“毒跑道”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所谓的专业检测,成为合格的跑道。对此我们不再赘述,而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毒跑道”。/pp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异味操场”事件发生后,6月12日,北京市西城区曾召开发布会通报白云路小学教室空气及操场的检测结果。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表示,按照塑胶跑道现行的两个国家标准,在四个检测取样位置,苯、甲苯、二甲苯、重金属等物质均未检出,符合国家要求。在抽检的16间教室中,15 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1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不过,耐人寻味的是,6月17日,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还是拆除了跑道。/pp  然而到了6月22日,白云路小学家长自发寻找的第三方检测结果却显示,该校已被拆除的塑胶跑道有两项指标被检测出有问题,16间被采样教室的室内空气中,甲醛全部高于参考限值。/pp  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大相径庭,谁在撒谎?面对如此打脸的检测结果,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以“独立”著称的第三方,你独立吗?如果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视舆论走向而随风摆动,何来公信力可言?/pp  第三方检测机构本是与学校、家长都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旁观者”,是保障检测结果客观、公正的磐石。然而,此次“毒跑道”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恰恰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独立性上存在着致命短板。由于受到社会舆论的干扰,便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pp  从公众的角度去看这些所谓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本应意味着独立、权威、公正,它不仅区别于涉事主体的自检,同时也应该独立于政府和社会团体,为事实真相负责。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是某一方“自证清白”的有效途径,更是还原事实本来面目的主要渠道。/pp  然而“毒跑道”事件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当我们要追问一句“国内究竟有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独立性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起点,丧失了独立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p
  • 第三方检测机构拒绝为个人检验塑化剂出具报告
    台湾食品违法添加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使塑化剂所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从饮料到方便面,再到药品,被塑化剂波及的行业在不断增加。尽管部分大陆生产企业一再强调产品中不含塑化剂,但依旧无法让消费者完全放心。  为此,《第一财经日报》在市场随机抽取了19份样品,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然而,送检之路却相当曲折。  送检之路一波三折  最初本报记者联系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方热情地承诺免费检测。记者随即送去了包括方便面和饮料在内的19个样品。饮料检测报告显示一切安然无恙。方便面由于技术问题,需要更长时间。  正当记者等待方便面的送检结果时,对方突然变脸,表示一切和媒体相关的事物均需要由市场部出面协调。市场部相关人士随后向记者赔礼道歉,原来公司领导知道媒体送检之事后颇为不悦,立即叫停了方便面检测,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媒体的送检。  事实上,国内很多大超市以及饮料企业均是该检测机构的客户。此前在接触过程中,对方也一再表示希望记者不要透露客户信息,理由是"尽管是独立的第三方,但也需要衣食父母来养活".  记者又联系了另一家位于北京的测试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便面的酱包因为含油需要10个工作日来检测,料包则需要7个工作日。一个样本980元,方便面面饼加两个调料包,算三个样品。  "我们对样本负责,是按国家标准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报告可以出,但是检测报告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我们很多检测报告是不能公开的。"  "我们之前与NGO或者其他一些媒体合作的时候,他们在出报告之前会跟我们沟通,确定要不要写上我们的名字。我们可以出检测报告,但是如果你们要在媒体上公开报告的话,需要跟我们沟通。"  在连续两次碰壁之后,记者以个人名义电话联系了谱尼测试集团青岛、上海分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答复是不接受个人检测。  而上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则给了记者一丝曙光,不过费用颇高,对方表示若做全部测试需测16项,要支付2800元的费用,如果只测其中一项需要支付700元,大概需要12个工作日。  记者第二次致电,接电话的是另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一般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但是考虑到个人需求,可以代为检测,但是不出具书面报告。  正当记者为不能拿到书面报告而苦恼时,第一次接触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记者,又给了另一种说法,"能不能出报告,要看你检测的量,如果你只做一个项目的话,我们就要单独出一份报告,我们沟通起来还是挺难的。其实我们只针对企业用户,如果你要是量大的话,我们还是可以考虑考虑。"  第三方检测亟待成熟  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大陆经营时间并不长。事实上,最早的检测工作一直由政府来承担,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推进,第三方检测的意义就凸现出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的众多检测机构,如BV、SGS、ITS、UL等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内涌入中国的。这些国际检测机构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属于出口大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大买家的影响。"  不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对该行业也给予一定的扶持。2009年秋,CTI华测检测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检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正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亦指出,多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相关机构发展较快。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但由于各有关部门分头建设、各自设置技术机构,也带来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同时,还存在基层技术力量不足和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
  • 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规模或超2万亿
    p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pp  第三方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行业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历程/strong/span/pp  检验检测行业是以工业化为开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起,全球检验检测行业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等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检测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望、有权威的民间商品检测机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且进程较慢,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也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strong/span/pp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行业平均增速约10%。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检测行业也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34万亿元。/pp  img title="3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fdb00a63-84c1-418d-a821-74e9a64ed7e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表1:2008-2016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pp /pp style="text-align: left "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span/strong/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 01、检测行业规模增长趋势/strong/span/span/pp  全球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在2008年至2009年恶劣的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检测行业整个市场规模依然有所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破产案件,甚至裁员和重组的现象都很少发生。前瞻预测,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未来几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预计到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3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97d8e180-43b9-4fea-a391-cf3b61e6dca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图表1:2017-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span/pp strong 02、检测行业区域分布趋势/strong/pp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检验检测行业也也随之从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接受地区则集中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b83cde4e-1302-47e2-9459-f06a4d3660c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表2:全球检测行业转移示意图/p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strong03、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趋势/strong/span/pp  未来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及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第三方检测将成为行业主流。其主要原因如下:/pp  首先,在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除了必须动用公权力的“法检”,一般检测,如食品安全检测,都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其次,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主管部门来说,既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又要监管食品安全,职能上存在着必然的对立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640cf0a6-3cb7-40b4-b3d6-966288a2b66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表3: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走势示意图/pp  2010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荐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强制市场逐渐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开放。如今,尽管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几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预计到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