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物品分析检测

仪器信息网化学物品分析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化学物品分析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化学物品分析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化学物品分析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化学物品分析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化学物品分析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化学物品分析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化学物品分析检测相关的论坛

  • 化学分析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析

    [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化学分析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析[/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程小东[/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深圳市西宝船舶电子有限公司[/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 [/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深圳市[/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 [/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518000[/size][/font][/align][font='calibri'][size=13px]摘要:[/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而且这些前沿性的技术也被大量地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其中,化学分析作为一项关键的技术,对于化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当前的化学分析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灵敏度、可靠性以及适用范围都大大提升。它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固,而且实际操作效果也极其出色,因此,它已经成为当今化工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对化学分析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后详细阐述了它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总结出了它的主要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关键词:[/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学分析;化工材料;应用分析[/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工分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分析的精度,而且可以有效地保障化工原料的检测精度,确保材料的品质,减少由于材料误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还能够准确鉴别和区分不同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加强对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材料检测,从而为化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带来积极的影响。[/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1化学分析概述[/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对材料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包括使用色谱、重量测定、光谱和滴定等技术,来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组成和性能。这些研究还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物质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色谱技术已成为当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测分析方法,它以红外光谱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等多种方式,具有检测时间短、样本容量小、可以精确识别物质的特点;而重量分析则以物质的密度差异作为基础,可以有效地用于多种物质的分析。比起传统的检测方法,化学分析的准确度更高、时间更短,而且这项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材料的检测,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化学分析的精确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达到足够的精细程度,才能保证化学物质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素质实验人员和精确的实验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确保参与化学实验的人员具备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避免由于仪器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化学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必须加强对化学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践,并不断研发新的成果。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多样性的增加,可用于化工生产的材料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相应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化学分析到多成分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体系不断完善,分析步骤也越来越精细,贯穿整个化工材料生产过程,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法的应用[/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1评估材料化学成分[/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采用化学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和评估化工材料的组成,而这正是它的核心功能。然而,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生产环境的因素,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随着化工生产的发展,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又可以在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精确地识别出材料的组成和含量,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否则,即使能够获得一些有效的检测结果,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化学工艺的生产具有极高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的监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精确地测试和评估化学原料的组成,以便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以便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界定化工材料性质[/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使得的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除了必须对化工材料的组成及物理性能进行准确的检测外,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精度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更加细致地识别出化工材料的性质,从而更好地保护的环境。通过仪器分析法,可以将化工材料的特征和组成进行细致的拆解,结合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从而使操作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材料的总体特征,并且可以提供一份具有较高科学性的完整报告。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属性判断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检测仪器时,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其特殊属性,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检测。仅仅依靠简单的材料初步评估,很难深入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因此,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仪器,对于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中至关重要,它是确保化工材料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3分析化工材料的内部结构[/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在化学品的检验中,不仅需要关注的组成和性质,还需要对的结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特征,预防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通过运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可以有效地探究材料的内在结构,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其特性。通过对材料结构的准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催化剂类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工生产中材料的分析效果和质量,为生产过程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为了确保化工材料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结构分析的精度,化学分析法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使其符合预期的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化工生产。[/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4物理性能[/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在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物理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艺质量。因此,在确定合适的工艺流程和使用特殊材料时,应当全面考虑这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热处理、焊接、压力加工和铸造等。当前,在物理性能的检测中,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性能,因此,必须持续地探索、完善和优化技术,以确保材料的精确检测。[/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3[/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结束语[/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为了确保化工材料质量达到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估,以便掌握其基本特性。而化学[/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分析[/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有必要加强对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以更好地应用于化工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检测和测试,从而促进化工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size][/font]

  • 【原创大赛】理化室化学检测分析的质量保证

    理化室化学检测分析的质量保证工作,是确保理化室正常运行、加强理化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由于化学试验中,各种试剂、检测及辅助设备、检测程序及方法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会导致检测数据产生波动,甚至较大偏离。所以对化学检测分析进行质量保证的控制和研究,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使化学检测分析结果最终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保证,这一过程应当始终贯穿于实验室的整个实验、分析、管理等活动中。由于化学分析的质量保证囊括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实验室内部环境(如空气、温度以及光照等自然条件)、仪器设备的质量、检测方法、程序的选择与实施、内务管理制度、化学试剂、溶液等的配置和质量,以及与实验相关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资料等等,内容庞杂,程序繁多,本文从化学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进行质量保证的简略阐述,为理化室化学检测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以及理化室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一、 检测前的质量保证(一)样品质量保证。首先,要保证被检样品的合格。确认被检样品质量是否达标,数量是否充足,必须保证样品与所需求相符合。由于化学实验的严谨性,这就要求在检测中做到详尽细致,不能有丝毫偏差疏漏。其次,是样品的运输和储存。为保证样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发生变质、损坏甚至混淆,通常要求采样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管理技能,能够区分哪些样品在何种条件下容易发生质变或损坏,并采用合适的方式,保证正常使用时样品依然保持原样。对于有时效性的样品,还要考虑到与被检(或送检)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以确保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到合格的样品。(二)分析方法和标准的质量保证。实验的方法、步骤与判定标准的引用也是影响实验效果、结果的关键因素。而化学实验方法多样,步骤详细繁琐,判定标准也因不同要求而存在差异。有些方法方案已经通过审批和检阅,但在传递、打印、复制过程中,出现细微的错漏或改变,都会影响实验的最终效果,甚至使实验结果相差甚远。检验人员必须要熟悉实验的内容、步骤和判定标准,并能在进行实验时,仔细对照,反复求证,力保实验方法、步骤和判定标准的准确性、一致性。(三)仪器和环境的质量保证。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环境满足实验要求也非常重要。仪器、设备的按标准选用以及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转,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都需要检测人员对照仪器说明书和实验要求一一检查,保证使实验在最佳条件和最好环境下进行。二、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在理化室化学检测分析中,质量保证与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检测统计分析以及评价、实验室内部管理控制和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素质以及培训、实验室间比对分析和评价等等都息息相关。其中,以下因素对质量保证具有较大影响和较为直接的关系。首先,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对相关实验技术人员、检测人员都要有详细而且严格的检查。建立健全的理化室对各类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进入制度、培训教育制度体系。检测其专业技术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个人素质等,要达到甚至高于检测要求,保证在正常以及突发情况下,检测分析的准确性和延续性。检测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并由相关的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亲自签名,以保证检测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其二,仪器和环境的质量维护。不仅要在检测分析前做好相关检查,更要在检测过程中,随时对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测,及时调整控制,并保持记录以利于实验的复现性。建立一套完备的仪器设备检修记录,详细记录其使用、维修、监测情况。并根据仪器的使用状况和其性能,建立期间核查制度,对使用中的合格仪器设备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仪器和环境的达标性。其三,恰当的测定方法和标准。不同的检测分析有其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选择一套与实验相符合,能够准确可靠反映实验效果的检测方法,也是化学检测分析质量保证的必备条件。一般情况下,采取国家规定或者行业通行的标准和方法,是明智之举。同时,由于实验方法和标准在不断改进和升级,理化室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以确保所使用的标准和方法的最新有效版本。三,检测后的质量保证化学检测分析质量保证和控制与检测后数据的处理也密切相关。要正确处理检测分析中的各种数据,首先要慎重取舍异常数据。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直接去掉异常数据,但在很多情况下,异常值的出现,很可能与一种异常情况相关,把握好异常数据,也是检测出潜在问题的一个突破点。其次,要严格按照数字修约规则和数据审核制度进行,准确分析检查数据的有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如对数据进行表述、概括、分析、解释等等,做出综合评价,力求准确反映检查分析结果。其三,理化室化学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报告也非常重要,其如实反映检测过程,对分析检测数据和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求证作用,并是追究详细原因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包括样品检测处理情况、实验前仪器准备情况,也包括实验过程的记录,尤其是一些异常突发情况的详实记录和分析,还有对相关人员、材料的记录和储备,这些都对检测分析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做好化学检测分析,把好质量关,是提高理化室管理,保证实验效果和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通过详实的化学检测分析报告,能够更好更快分析实验成败,找出原因,促使实验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室工作条件,改进仪器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化学检测水平,保证检测分析质量。

  • 请问关于检测物品的程序内容

    编写检测物品的处置程序,如果检测物品的其中一个参数需要提取检测物品一部分去检测,取的一部分是视作另一个检测物品还是只需针对原检测物品编写处置程序呢?望指教,谢谢!

  • 【我们不一YOUNG】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font=&][color=#666666]本文探讨了化学分析方法在环境检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变得至关重要。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来源和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案例,以期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color][/font]

  • 掌上电化学检测器可进行化学分析

    日前,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掌上电化学检测器,可以进行化学分析并将结果从任意一款移动电话传至云数据库。   该成果刊登在近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有一天,它或许能应用于一系列广泛的测试,例如检测饮用水中的有毒金属、人体血糖和电解质水平、疟疾感染等。其设计者表示,一大优势是这款探测器成本很低。    该探测器名为“通用移动电化学检测器”(uMED),制造成本约为25美元,配备的3.7-V锂聚合物电池可使其在一次充电后工作数月甚至数年。 uMED收集的数据可通过移动电话传输,且该设备能够和大部分电话及所有网络类型兼容。美国哈佛大学GeorgeWhitesides领导的团队是该设备的研发者,他们的分析显示,uMED收集的数据和商业的电化学分析仪得出的数据不相上下。    大多数能进行移动数据采集和传播的现有设备都非常昂贵,且应用范围有限——因为必须是智能手机且需要3G或4G数据网络。由于全世界有近30亿人使用低端手机,且连接到的是使用更老技术的网络,因而哈佛大学团队设计出了能和任意手机和网络兼容的uMED。    由于uMED是由市场上可买到的部件制造而成,其设计者希望uMED能在一年内投入大规模生产。Whitesides和同事正在和印度团队合作,用该设备进行田间试验。

  • [分享]如何建立检测 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

    如何建立检测 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为防止检测/校准物品发生混淆,提高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对物品进行恰当的标识是十分重要的。物品标识系统包括惟一性标识、检测/校准状态标识、群组标识和传递标识。 (1)惟一性标识 惟一性标识是对物品进行惟一性编号,可以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送件顺序号和检测/校准类别的组合来表示。许多校准实验同时承担校准和多种产品的检测工作,譬如校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计量产品质检、测试等,不同的服务类型用不同的英文字母可清晰地表示顾客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对各种业务类型的需求量进行统计。 (2)检测/校准状态标识 建立检测/校准状态标识的目的,在于区分出留样物品、待检/校物品和已检/校物品。如果实验室没有建立检测/校准状态标识,在业务繁忙、工作量大时就容易发生重复、遗漏检测/校准的现象。 (3)群组标识 成组成套的送检/校物品需要进行群组标识,这可以采用在惟一性标识后附加组(套)内序号来表示。 (4)传递标识 传递标识表示的是,物品在传递或流转过程中哪些项目已经检测/校准,哪些项目尚待检测/校准。当被检/校物品在不同检测/校准人员、不同专业科室中流转时,应该是具有传递标识。 在确定了物品的标识后,第二步是将标识固定在检测/校准物品上,用不干胶粘贴、用橡皮筋栓住、用细绳捆绑都可以,但要确保标识的牢固性和清晰可识别,并且不能对顾客物品造成损坏。由于该标识在离开实验室即丧失作用,为不破坏顾客物品的外观,应选择容易去除的固定材料和固定办法。

  • 【转帖】我国军事分析化学和毒物检测技术国际领先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分析实验室近日正式挂牌,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指定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在与世界各国众多一流实验室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两个指定实验室的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标志着我国军事分析化学及化学毒物分析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化学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除可能在战场上使用外,也已成为恐怖活动的重要威胁手段之一。因此,对化武相关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防意义,同时也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反恐形势,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后,化学核查技术作为检查缔约国是否履约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广泛重视,而其中对化学战剂及其前体、降解产物、氧化产物的分析检测是核查技术的关键。

  • 【分享】检测物品处置和管理程序

    1.0目的:为保证检测物品妥善保存、不变质、不损坏、不混淆始终处于真实状态, 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客户送检物品的接收、识别、流转、贮存、处置、保密等。 3.0职责:3.1办公室和检测物品管理员:3.1.1做好检测物品、附件和资料的接收并记录其状态;3.1.2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环境中保存检测物品;3.1.3维护和记录检测物品贮存的环境;3.1.4做好检测物品编号和粘贴检测物品状态标识;3.1.5做好检测物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3.2检测员:3.2.1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物品制备;3.2.2对在检物品进行管理。3.3技术主管:3.3.1必要时对检测物品进行确认;3.3.2对检测物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3.4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4.1检测物品的标识4.1.1技术主管负责建立编号规则,对送检物品进行唯一性标识;4.1.2检测物品管理员对检测物品实施识别管理。检测物品的识别管理系统由检测物品的编号和检测物品所处状态标识组成。即:检测物品编号+待检/在检/已检/留样/退样状态。4.1.3在与客户完成了检测物品交接后,检测物品管理员应在检测物品上粘贴唯一编号并标注“待检”状态标识;检测计划负责人领取物品后,对其标注“在检”状态标识;物品回库后,由物品管理员标注“已检”状态标识。如物品需要留存,则标注“留样”状态标识。 4.2检测物品的交接和传递4.2.1检测物品管理员在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时,应对检测物品的状态、数量、附件、资料、贮存和保密要求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应请客户在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中注明。在对委托书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4.2.2检测委托合同(协议)一式三联, 委托方联交委托方留存,作为领取检测报告和领回检测物品的凭据;实验室存根联由办公室留存待查,作为检测计划的统计凭据;检测任务联,由技术主管或办公室主任签发。4.2.3检测室负责人收到检测任务联后,确定该项检测的负责人,并由其与检测物品管理员办理待检物品、附件及资料交接手续,签字确认。4.2.4检测后的物品及资料应由检测负责人如数退回检测物品管理员,管理员在核对无误后签字接收。4.2.5委托方领取检测后物品、附件及资料时,应出示《检测委托书》委托方联,并在登记表上签收。

  • 【原创大赛】《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分析解读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分析解读 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王锦明 郭学桃 李学哲 新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18)的发布的同时,多数CNAS系列文件也同期改版了。CNAS的这一“组合拳”可谓是力度空前,目前这些文件都已陆续进入实施阶段,很多实验室最近也已进入本次改版后的实验室整改冲刺阶段。在学习贯彻这些文件的同时,我们从多个方面积极去适应新的文件精神,这期间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件的理解,对于从事化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来说,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化学领域的相关说明及要求,本文就是在学习《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1-A002:2018)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由于我们可以说是刚刚开始这一文件的应用工作,不妥之处请大家多指导。 本文是针对2018版的文件在我们理解基础之上的一些粗浅解释,需要有些附加说明。CNAS-CL01-A002:2018仅仅是对CNAS-CL01:2018的一个有关化学领域的一个补充,我们在使用中发现这一文件有点过于条块化,两个文件割裂开来,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起来不是很顺。我们使用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① 两个文件的有机结合问题,也就是我们转换为两个文件的结合版本后发现很容易加深对CNAS-CL01-A002:2018文件的理解。这里我们主要是对于文件重叠的条款我们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一看就非常明白这一条款的主要宗旨是什么,文件在说明一些什么问题等。② 我们把CNAS-CL01:2018的条款号包括CNAS-CL01-A002:2018的删除部分条款几乎全部都在文件中体现,进一步加深了对两个文件的理解,知道了CNAS-CL01-A002:2018部分重点在哪一些部分进行了关注和补充,由此也提醒了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部分。③ 对改版的一些修订内容也进行了梳理,在文件中都有所体现,可以通过对新增内容、删除内容以及条款变更情况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些梳理可以为贯彻落实新版说明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总之,通过对CNAS-CL01-A002:2018文件的梳理,提高了我们对CNAS这次改版后文件的宣贯的认识,有力促进了我们这次改版整改的活动的开展。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CNAS相关文件的学习宣贯,力争把CNAS的文件要求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好。[color=#C00000]注意:文本中删除项、蓝字部分、无补充款及括号中的说明删除后,基本就是原文。[/color][color=#C00000][/color]附录:《CNAS-CL01-A002:2018》梳理版本原文《CNAS-CL01-A002:2018》梳理版本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 CNAS 对化学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化学检测领域包括采用化学分析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color=red](注:补充范围只是针对化学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color]2 引用标准[color=red](无补充)[/color]3 术语和定义[color=red](无补充)[/color]4 通用要求[color=red](无补充)[/color]5 结构要求5.1 [color=red](无补充)[/color]5.2[color=#0070C0]实验室应确定对实验室全权负责的管理层。[/color]实验室[s][color=red]技术[/color][/s]管理层中应至少包括一名在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化学检测范围内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成员,应具有化学专业或与所从事检测专业范围密切相关(以下简称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和五年以上化学检测的工作经历。5.3~5.7[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color=red](注:[/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5 [/color][color=red]结构要求[/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中[/color][color=red]5.1[/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5.7[/color][color=red]款中仅对[/color][color=red]CNAS-CL01[/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2018[/color][color=red]的[/color][color=red]5.2[/color][color=red]款有补充;[/color]黑字部分是CNAS-CL01-A002:2018的正文部分;[color=#0070C0]蓝字部分[/color][color=#0070C0]来自[/color][color=#0070C0]CNAS-CL01[/color][color=#0070C0]:[/color][color=#0070C0]2018[/color][color=#0070C0]的[/color][color=#0070C0]5.2[/color][color=#0070C0];[/color][color=red]红字加双删除线的部分是[/color][color=red]CNAS-CL10:2012[/color][color=red]的本次删除部分。[/color]以下红字、黑字和蓝字部分的解释均参照本解释[color=red])[/color]6 资源要求6.1 总则[color=red](无补充)[/color]6.2 人员6.2.1 [color=red](无补充)[/color]6.2.2 [color=#0070C0]实验室应将影响实验室活动结果的各职能的能力要求制定成文件,包括对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color][b][color=#C00000]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应接受过包括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并保留相关记录。[/color][/b]操作复杂分析仪器如色谱、光谱、质谱等仪器或相关设备的人员应接受过涉及仪器原理、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知识的专门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能。[color=#C00000](注:加粗黑体字是重要修订款项,[/color][color=#C00000]6.2.2[/color][color=#C00000]款就是其中之一。下同)[/color]6.2.3 [color=#0070C0]实验室应确保人员具备其负责的实验室活动的能力,以及评估偏离影响程度的能力。[/color][b][color=#C00000]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应至少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至少 5 年的化学检测工作经历并能就所从事的检测工作阐明原理。[/color][/b]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 3 年以上相关技术工作经历,如果没有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应具有至少 10 年的化学检测工作经历。关键检测人员应掌握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并能就所负责的检测项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6.2.4和6.2.5[color=red](无补充)[/color]6.2.6 [color=#0070C0]实验室应授权人员从事特定的实验室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活动:[/color][color=#0070C0]a) [/color][color=#0070C0]开发、修改、验证和确认方法;[/color][color=#0070C0]b) [/color][color=#0070C0]分析结果,包括符合性声明或意见和解释;[/color][color=#0070C0]c) [/color][color=#0070C0]报告、审查和批准结果。[/color][color=#7030A0]针对[/color]实验室人员能力评价和授权[color=#7030A0],同时还需要满足:[/color]6.2.6.1 只有经过技术能力评价确认满足要求的人员才能授权其独立从事检测活动。实验室应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评价记录和授权记录应予以保存。6.2.6.2 样品的保管人应被授权并能履行其工作职责。[color=#7030A0](注:紫色字部分是接续语,紫色字部分的解释下同)[/color]6.3 设施和环境条件6.3.1 [color=#0070C0]设施和环境条件应适合实验室活动,[/color][color=#0070C0]不应对结果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color]从事痕量分析的实验室应[b][color=#C00000]特别关注并确认[/color][/b]检测设施和环境不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不良的影响。[s][color=#C00000]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内务管理,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color][/s]注:[color=#0070C0]对结果有效性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污染、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音和振动。[/color]例如痕量金属元素分析需要关注环境中存在的灰尘,应尽可能采用措施避免灰尘进入;农药残留分析应注意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质,应避免外来污染;在样品制备和分析的全过程中,实验室墙壁涂料、排烟罩及其它固定设施所用的材料不应通过产生空气携带微粒的途径对检测样品、标准物质和其它试剂造成污染。6.3.2 [color=#0070C0]实验室应将从事实验室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形成文件。[/color]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保证人员健康的程序。实验室应有与检测范围相适应并便于使用的安全防护装备及设施,如个人防护装备、烟雾报警器、毒气报警器、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灭火器等,定期检查其功能的有效性。6.3.3~6.3.5[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6.4 设备6.4.1 [color=#0070C0]实验室应获得正确开展实验室活动所需的并影响结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或辅助装置。[/color]实验室应有效控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6.4.1.1 对检测结果[s][color=#C00000]准确性[/color][/s]有影响的实验室关键检测设备应为自有设备。[b][color=#C00000]注[/color][color=#C00000]: [/color][color=#C00000]自有设备指购买或长期租赁(租期[/color][color=#C00000]2 [/color][color=#C00000]年以上)且具有完全的使用权和支配权的设备。[/color][/b]6.4.1.2 实验室应制定程序,规定标准溶液和其他内部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验证、有效期限、注意事项或危害、制备人、标识等要求,并保存详细记录。适用时,标准溶液的配制应有逐级稀释记录。[color=#0070C0]注 1:标准物质和有证标准物质有多种名称,包括标准样品、参考标准、校准标准、标准参考物质和质量控制物质。 ISO 17034 给出了标准物质生产者的更多信息。满足 ISO 17034 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被视为是有能力的。满足 ISO17034 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的标准物质会提供产品信息单/证书,除其他特性外至少包含规定特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于有证标准物质,信息中包含规定特性的标准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color][color=#0070C0]注 2: ISO 指南 33 给出了标准物质选择和使用指南。ISO 指南 80 给出了内部制备质量控制物质的指南。[/color]注 [color=#0070C0]3[/color]:标准溶液的标定应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或参照 GB/T 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的要求。6.4.2[color=red](无补充)[/color]6.4.3 [color=#0070C0]实验室应有处理、运输、储存、使用和按计划维护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color]实验室应采取措施以确保设备功能正常运行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6.4.3.1 试剂和标准物质的储存试剂和标准物质在制备、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特定要求,包括其毒性、对热、空气和光的稳定性、与其他化学试剂的反应、储存环境等。6.4.3.2 对于化学检测,有必要防止实验室器皿对检测样品或标准溶液的污染。必要时,实验室应对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并形成文件。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器皿的清洗方法或注意事项,实验室应遵守或予以关注。从事痕量分析的实验室应配备一套专用的器皿,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将用于痕量金属分析的器皿浸泡于酸液中以去除痕量金属。对互不相容的检测,实验室应使用不同的器皿。应关注清洗剂中可能存在的分析物。6.4.4~6.4.7[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6.4.8 [color=#0070C0]所有需要校准或具有规定有效期的设备应使用标签、编码或以其他方式标识, 使设备使用人方便地识别校准状态或有效期。[/color]实验室配制的所有试剂(包括纯水)应加贴标签,并根据适用情况标识成份、浓度、溶剂(除水外)、制备日期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6.4.9[color=red](无补充)[/color]6.4.10 [color=#0070C0]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时,应按程序进行核查。[/color]设备的期间核查:6.4.10.1 实验室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建立校准曲线。[s][color=#C00000]所用标样应覆盖被测样品的浓度范围。[/color][/s]最低浓度的标样应在接近检测方法报告限的水平,并应建立和执行线性校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准则。对非线性校准函数,需要更多的校准标样。如适用,应使用插入法技术(bracketing technique)。注: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至少使用 5 个标样(除空白外)建立线性校准曲线。更多的信息参考 ISO 11095“使用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线性校准”所给出的指南。6.4.10.2 应定期使用中间点的校准标样检查校准曲线,建立定期检查结果可否接受的判定标准,且该判定标准应与测量不确定度相当。注:此类检查的频率取决于设备或方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约 5%的检查频率即可,除非检测方法有其他要求,或设备极为稳定时可降低检查的频率。6.4.10.3 [b][color=#C00000]需要时,[/color][/b]标准物质在使用期间应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核查可根据检测工作的实际,从标准物质的性状是否有异常变化、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着手。如果在期间核查中发现标准物质已经发生分解、产生异构体、浓度降低等特性变化,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追溯对之前检测结果的影响,执行[b][color=#C00000] CNAS-CL01 7.10 [/color][/b]条款“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6.4.11~6.4.13[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6.5 计量溯源性[color=red](无补充)[/color]6.6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6.6.1 [color=red](无补充)[/color]6.6.2 [color=#0070C0]实验室应有以下活动的程序,并保存相关记录:[/color][color=#0070C0]a) [/color][color=#0070C0]确定、审查和批准实验室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color][color=#0070C0]b) [/color][color=#0070C0]确定评价、选择、监控表现和再次评价外部供应商的准则;[/color]c)[color=#0070C0]在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前,或直接提供给客户之前,应确保符合实验室规定的要求,或适用时满足本准则的相关要求;[/color]试剂和标准物质的验收,采购的试剂和标准物质应检查标签、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的信息,必要和可行时应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以确保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特别是痕量分析,应关注试剂空白对检测结果的影响,[color=#00B050]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接受标准。[/color]实验室应确保实验用水满足检测要求。如采用自制实验用水,[color=#FF0066]适用时,[/color]应定期检查水净化系统的性能以确认制备的水满足检测要求,并保存此类检查的记录。[color=#0070C0]d) [/color][color=#0070C0]根据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监控表现和再次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color][color=red](注:本款中绿色部分是[/color][color=red]CNAS-CL01-A002[/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2018[/color][color=red]与[/color][color=red]CNAS-CL10:2012[/color][color=red]修订时的增加项,粉红色是有可能发布的[/color][color=red]CNAS-CL01-A002[/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2018[/color][color=red]文本时的缺失部分,这在附录[/color][color=red]A[/color][color=red]:资料性附录的[/color][color=red]CNAS-CL10:2012[/color][color=red]与[/color][color=red] CNAS-CL01-A002 [/color][color=red]差异对照表中有描述[/color][color=red])[/color]6.6.3 [color=red](无补充)[/color]7 过程要求7.1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red]7.1.1[/color][color=red]~[/color][color=red]7.1.8[/color][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7.2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7.2.1 方法的选择和验证7.2.1.1 [color=#0070C0]实验室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所有实验室活动,适当时,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以及使用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color]实验室应关注检测方法中提供的限制说明、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选择的检测方法应确保在限量点附近给出可靠的结果。[color=#0070C0]注:本准则所用“方法”可视为是[/color][color=#0070C0] ISO/IEC [/color][color=#0070C0]指南[/color][color=#0070C0] 99 [/color][color=#0070C0]定义的“测量程序”的同义词。[/color][color=#0070C0]7.2.1.2[/color][color=#0070C0]~[/color][color=#0070C0]7.2.1.4[/color][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7.2.1.5[color=#0070C0]实验室在引入方法前,应验证能够正确地运用该方法,以确保实现所需的方法性能。应保存验证记录。如果发布机构修订了方法,应在所需的程度上重新进行验证。[/color]实验室应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方法中未能详述但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当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涉及到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施、操作方法时,需要通过技术验证重新证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能力。7.2.1.6和7.2.1.7[color=red](均无补充)[/color]7.2.2 方法确认7.2.2.1[color=#0070C0]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或其他修改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期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color]任何对标准方法的[b][color=#C00000]修改[/color][/b][s][color=#C00000]偏离[/color][/s],都必须进行确认,即使所采用的替代技术可能具有更好的分析性能。[color=#7030A0]下面的注释是几种需要确认的方法及路线等的举例。[/color][color=#0070C0]注[/color][color=#0070C0] 1[/color][color=#0070C0]:确认可包括检测或校准物品的抽样、[/color][color=#0070C0]处置和运输程序。[/color][color=#0070C0]注[/color][color=#0070C0] 2[/color][color=#0070C0]:可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技术进行方法确认:[/color][color=#0070C0]a) [/color][color=#0070C0]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或评估偏倚和精密度;[/color][color=#0070C0]b[/color][color=#0070C0])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评审;[/color][color=#0070C0]c[/color][color=#0070C0])通过改变控制检验方法的稳健度,如培养箱温度、加样体积等;[/color][color=#0070C0]d[/color][color=#0070C0])与其他已确认的方法进行结果比对;[/color][color=#0070C0]e[/color][color=#0070C0])实验室间比对;[/color][color=#0070C0]f) [/color][color=#0070C0]根据对方法原理的理解以及抽样或检测方法的实践经验,[/color][color=#0070C0]评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color]注[color=#7030A0]3[/color]:如超出适用的浓度范围或基体使用标准方法,或使用替代的技术(如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7.2.2.2 [color=red](无补充)[/color]7.2.2.3[color=#0070C0]当按预期用途评估被确认方法的性能特性时,应确保与客户需求相关,并符合规定要求。[/color]确认方法的性能特性时,实验室应:a)通过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等特性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实验室应能解释和说明检出限和报告限的获得。报告限应设定在一定置信度下可获得定量结果的水平。注:化学检测方法确认可参考:EURACHEM《分析方法目的适宜性-方法确认指南》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技术报告“一个实验室进行分析方法确认的统一指南”(Pure & Appl. Chem.,Vol. 67 No. 4 1995)[b][color=#C00000]GB/T 27417-2017[/color][color=#C00000]《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color][/b]b) 如可行,使用有证标准物质(CRMs)评估方法偏差。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应尽可能与样品基体一致。分析物的水平也应在方法的适用范围内。[b][color=#C00000]应关注客户需求的浓度水平及规定的限量附近的检测性能特性。[/color][/b]如无合适基体的有证标准物质,应进行回收率研究或与标准参考方法进行比对。注: ISO 指南 33“有证参考物质的使用”所给程序可用于评估方法的正确度。c) 当设备、环境变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或不满足制造商的要求时,应对检测方法特性重新进行确认。[color=#0070C0]注:方法性能特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范围、准确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检出限、定量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或复现性、抵御外部影响的稳健度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以及偏倚。[/color]7.2.2.4 [color=red](无补充)[/color]7.3 抽样7.3.1 [color=#0070C0]当实验室为后续检测或校准对物质、材料或产品实施抽样时,应有抽样计划和方法。抽样方法应明确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后续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在抽样地点应能得到抽样计划和方法。只要合理,[/color][color=#0070C0]抽样计划应基于适当的统计方法。[/color]如果需要将样品分开用于检测不同的特性,此时二次抽样样品应代表原始样品,样品标识应始终保留。用于二次抽样的容器应确保不对样品造成污染。必要时,实验室应制定从实验室样品中抽取测试样的程序,以确保该测试样具有样品代表性。应选择适当的设备用于二级抽样、包装、提取等,以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注: 实验室绝不应假定样品是均匀的,即使样品看起来如此。如果一个样品明显为两个或多个物理相态,由于每一个相态内分析物的分布可能不同,因此可能需要分离各相态并将其作为单独的样品处理。7.3.2和7.3.3 [color=red](无补充)[/color]7.4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7.4.1实验室应确保检测物品的处置、储存和处理满足客户利益需要,且不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color=#0070C0]实验室应有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或返还检测或校准物品的程序,包括为保护检测或校准物品的完整性以及实验室与客户利益需要的所有规定。在处置、运输、保存[/color][color=#0070C0]/[/color][color=#0070C0]等候、制备、检测或校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物品变质、污染、丢失或损坏。应遵守随物品提供的操作说明。[/color]7.4.1.1 对那些延长储存时间可能会影响待测(或待分析)物的样品,应规定最长保留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7.4.1.2 应对进入样品储存区的人员进行控制。注:对于司法样品、有毒有害样品、易制毒样品、易爆样品、贵重样品的传递、使用、储存和控制应予以更多的关注。7.4.1.3 实验室应保存过期样品的处理和处置记录。7.4.2 [color=red](无补充)[/color]7.4.3实验室接收样品时应检查和记录样品的状态和外观。适用时,检查项目应包括:标识、样品体积或数量、外观等。当发现样品与检测方法要求有任何偏离时应告知客户,并征询其意见。如果发现该偏离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应通知客户。[color=#0070C0]接收检测或校准物品时,应记录与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物品是否适于检测或校准有疑问,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时,实验室应在开始工作之前询问客户,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询问的结果。当客户知道偏离了规定条件仍要求进行检测或校准时,实验室应在报告中作出免责声明,并指出偏离可能影响的结果。[/color]7.4.4 检测样品应按可行方式妥善储存。实验室应规定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易变质、易燃易爆样品的储存条件。如果样品储存的环境条件很关键,应予以监控和记录,以证实满足需要。[color=#0070C0]如物品需要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储存或调置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这些环境条件。[/color]7.5 技术记录[color=red](无补充)[/color]7.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color=red](无补充)[/color]7.7 确保结果的有效性7.7.1 [b][color=#C00000]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有效性进行监控,[/color][/b][color=#0070C0]实验室应有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程序。[/color]7.7.1.1监控[b][color=#C00000]应覆盖到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所有检测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并证明检测过程受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应包括但不限于空白分析、重复检测、比对、加标和控制样品的分析中的一种或几种。内部质控实施时还应考虑内部质量控制频率、规定限值和超出规定限值时采取的措施。[/color][/b][color=#0070C0]记录结果数据的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审查结果。实验室应对监控进行策划和审查,适当时,监控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color][color=#0070C0]a) [/color][color=#0070C0]使用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物质;[/color][color=#0070C0]b) [/color][color=#0070C0]使用其他已校准能够提供可溯源结果的仪器;[/color][color=#0070C0]c) [/color][color=#0070C0]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color][color=#0070C0]d) [/color][color=#0070C0]适用时,使用核查或工作标准,并制作控制图;[/color][color=#0070C0]e) [/color][color=#0070C0]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color][color=#0070C0]f) [/color][color=#0070C0]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color][color=#0070C0]g) [/color][color=#0070C0]留存样品的重复检测或重复校准;[/color][color=#0070C0]h) [/color][color=#0070C0]物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color][color=#0070C0]i) [/color][color=#0070C0]审查报告的结果;[/color][color=#0070C0]j) [/color][color=#0070C0]实验室内比对;[/color][color=#0070C0]k) [/color][color=#0070C0]盲样测试。[/color]7.7.1.2 如果检测方法中规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和程序,包括规定限值,实验室应严格执行。如果检测方法中无此类计划,适用时,实验室应采取以下方法:(1)空白注:试剂空白一般每制备批样品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应消除空白造成的影响。高于接受限的试剂空白表示与空白同时分析的这批样品可能受到污染,检测结果不能被接受。当经过实验证明试剂空白处于稳定水平时,可适当减少空白试验的频次。当检测方法对空白有具体规定时,应满足方法要求。(2)实验室控制样品注:实验室控制样品(LCS)可每制备批样品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 LCS 应按通常遇到的基体和含量水平准备,其测定结果可建立质量控制图进行分析评价。当经过 LCS测试实验证明检测水平处于稳定和可控制状态下,可适当减少 LCS 的测试频率。(3)加标注:应在分析样品前加标,基体加标应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且添加物浓度水平应接近分析物浓度或在校准曲线中间范围浓度内,加入的添加物总量不应显著改变样品基体。(4)重复检测注:重复样品一般至少每制备批样品或每个基体类型或每 20 个样品做一次。当经过试验表明检测水平处于稳定和可控制状态下,可适当地减少重复检测频率。7.7.1.3 适用时,实验室应使用控制图监控实验室能力。质量控制图和警戒限应基于统计原理。实验室也应观察和分析控制图显示的异常趋势,必要时采取处理措施。注:适用时,实验室可参考 ISO 5725《测试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 6 部分和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分析化学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协调指南”中给出的指南。7.7.1.4 对于非常规检测项目,应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系统验证,包括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被分析物浓度的控制样品,然后进行样品或加标样品重复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7.7.2 实验室应[s][color=#C00000]建立计划,[/color][/s]尽可能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以验证其能力,其频次应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匹配。[color=#0070C0]可行和适当时,实验室应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比对监控能力水平。监控应予以策划和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两种措施:[/color][color=#0070C0]a) [/color][color=#0070C0]参加能力验证;[/color][color=#0070C0]注:[/color][color=#0070C0]GB/T 27043 [/color][color=#0070C0]包含能力验证和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详细信息。满足[/color][color=#0070C0] GB/T 27043[/color][color=#0070C0]要求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被认为是有能力的。[/color][color=#0070C0]b) [/color][color=#0070C0]参加除能力验证之外的实验室间比对。[/color]注: CNAS 公布的 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中规定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频次是实验室获得或维持认可的最低要求。实验室应根据检测工作量、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内部质量控制情况、人员、设施、设备等变化情况确定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的频率。7.7.3 [color=red](无补充)[/color]7.8 报告结果7.8.1 [color=#0070C0]总则[/color]检测结果的报告应:a)当检出结果低于检出限,应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检出限的数值。b)如果报告的结果是用数字表示的数值,应按照标准方法的规定进行表述,当方法没有相关规定时,依照有效数值修约的规定表述。注:关于数值修约可参考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c)当解释检测结果需要或客户有要求时,或检测方法要求时,实验室应报告质量控制结果。[color=#0070C0]7.8.1.1 [/color][color=#0070C0]结果在发出前应经过审查和批准。[/color][color=#0070C0]7.8.1.2 [/color][color=#0070C0]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结果,并且应包括客户同意的、解释结果所必需的以及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实验室通常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结果(例如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或抽样报告)。所有发出的报告应作为技术记录予以保存。[/color][color=#0070C0]注[/color][color=#0070C0] 1[/color][color=#0070C0]: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有时称为检测证书和校准报告。[/color][color=#0070C0]注[/color][color=#0070C0] 2[/color][color=#0070C0]:只要满足本准则的要求,报告可以硬拷贝或电子方式发布。[/color][color=#0070C0]7.8.1.3 [/color][color=#0070C0]如客户同意,可用简化方式报告结果。如果未向客户报告[/color][color=#0070C0] 7.8.2 [/color][color=#0070C0]至[/color][color=#0070C0] 7.8.7[/color][color=#0070C0]条款中所列的信息,客户应能方便地获得。[/color][color=#0070C0]7.8.2 [/color][color=#0070C0](检测、校准或抽样)[/color][color=#0070C0]报告的通用要求[/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3 [/color][color=#0070C0]检测报告的特定要求[/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4 [/color][color=#0070C0]校准证书的特定要求[/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5 [/color][color=#0070C0]报告抽样——特定要求[/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6 [/color][color=#0070C0]报告符合性声明[/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7 [/color][color=#0070C0]报告意见和解释[/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color=#0070C0]7.8.8 [/color][color=#0070C0]修改报告[/color][color=red](无补充)[/color]7.9 投诉[color=red](无补充)[/color]7.10 不符合工作[color=red](无补充)[/color]7.11 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color=red](无补充)[/color]8 管理体系要求[color=red](无补充)[/color]8.1 方式[color=red](无补充)[/color]8.2 管理体系文件(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3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4 记录控制(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5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6 改进(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7 纠正措施(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8 内部审核 (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8.9 管理评审(方式 A)[color=red](无补充)[/color]9 参考文件(略)

  • 【分享】如何建立检测/校准物品的标识系统?

    物品标识系统包括惟一性标识、检测/校准状态标识、群组标识和标识。惟一性标识是对物品进行惟一性编号;检测/校准状态标识可区分出留样物品、待检/校物品和已检/校物品;成组成套的物品需要进行群组标识,采用在惟一性标识后附加组(套)内序号来表示;传递标识表示的是,物品在传递或流转过程中哪些项目已经检测/校准,哪些项目尚待检测/校准。

  • 【原创大赛】浅析检验检测机构常用化学试剂储存安全管理

    [align=center][size=18px]浅析[font=宋体]检验检测机构常用化学试剂储存安全管理[/font][/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 彭璐[/size][/align] 检验检测机构涉及化学分析领域的试验是最常见的检测工作之一,工作中一般都要接触到各类化学试剂。常用的化学试剂多见于《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16)和《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 ) 中所用到的化学试剂以及仪器分析用化学试剂。由于很多化学试剂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化学试剂的日常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从总体要求、环境设施、入库、存放、出库、定期检查和应急处理等几个方面论述相关管理要旨,供大家工作中参考。1 总体要求1.1 化学试剂室宜根据化学试剂的存放条件,考虑环境、设施、安全、消防等因素合理设计。 化学试剂根据其性质特性、设施要求,环境、安全、消防等因素,宜储存于专业的架、柜、室中,必要时危险性的试剂可储存于专用的通风橱中。1.2 化学试剂应由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专人或兼职管理员人员负责。试剂管理员有化学基础,理解掌握化学试剂的性质和信息,熟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了解化学试剂的包装、识别危险性、存储条件,具备化学试剂安全存储和紧急处理能力,能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会使用相应的消防设施。试剂管理人员宜定期培训并进行监督。1.3 化学试剂按照化学试剂类别分类储存,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分开储存;每一类按有机试剂、无机试剂、危险试剂分开储存,低温试剂再次归类储存。不相容的化学试剂隔离储存。1.4 建立化学试剂储存管理台账,分类保存并做好记录,推荐使用化学试剂电子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建立电子档案,采用智能化、可视化技术,提高化学试剂管理水平。1.5 建立化学试剂应急处理预案或形成程序文件,并定期进行演练。1.6 危险化学试剂储存参考GB 15603。2 环境设施2.1 检验检测机构宜设立专门的化学试剂室。2.2 化学试剂室地面宜平整、防滑,墙壁材料防火、防潮,安装防爆灯和防爆开关,有通风换气设施。2.3 化学试剂室宜安装空调及温湿度监控器,控制环境温湿度。2.4 化学试剂室宜安装安全报警装置,如火灾自动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等。2.5 化学试剂室宜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特别对危险化学试剂进行重点监控。2.6 化学试剂室宜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根据GB 17914、GB 17915和GB 17916中规定的易燃易爆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和毒害性化学品的灭火方法,针对化学试剂的危险性质,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定位设置以下消防器材: a) 灭火器; b) 灭火毯; c) 砂箱; d) 消防铲; e) 其他必要消防器材。2.7 化学试剂室可参考GB/T 29510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2.8 根据实际需要,在化学试剂室方便取用的地点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包。2.9 化学试剂室中化学试剂柜宜有通风或净化功能。2.10 化学试剂室和化学试剂柜内不得存放其他杂物。2.11 化学试剂室在合适位置张贴或悬挂清晰、完整的标识,包括: a) 房间名称“试剂室”; b) 安全标识“禁止烟火”; c) 危险化学试剂警告标识; d) 平面布局图; e) 化学试剂管理流程图。 [size=10px]注:危险化学试剂警告标识,参考《[font=Arial, sans-serif][size=13px]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size][/font]》(GB 15258-2009)、《[font=Arial, sans-serif][size=13px]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size][/font]》(GB 13690-2009)。[/size]3 入库3.1 入库时试剂管理员应检查化学试剂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印刷是否清楚,标签内容是否包括化学试剂名称、类别、贮存条件、潜在危险性、防护措施等,具体可参考《[font=Arial, sans-serif][size=13px][color=#222222]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color][/size][/font]》(GB 15346-2012)和 GB 15258。3.2 试剂管理员应依据化学试剂的危害信息、安全储存条件,将化学试剂分类储存。3.3 试剂管理员确认包装完好后登记入库,记录入库时间、化学试剂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数量等。3.4 试剂管理员依据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记录危险化学试剂的危险性、防护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并将安全技术说明书放置于方便取用查询的地方。3.5 试剂管理员要做好安全防护,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轻拿轻放试剂。4 存放4.1 存放数量4.1.1 检验检测机构不宜存放大量化学试剂,更不宜长期存放,存储量和使用量对应,与保存期限相对应。4.1.2 危险化学试剂存储量按照相关规定不大于最小存储量。4.2 存放方式4.2.1 化学试剂存放于相应的化学试剂柜中,危险化学试剂存放于专用的试剂柜,低温储存的试剂存放于低温冰箱。4.2.2 固体试剂置于液体试剂的上方,液体试剂低放,大容量试剂低放。4.2.3 化学试剂摆放整齐、标签朝外,方便取用,不使用无标签,信息不完整,标签与实物不相符的化学试剂。4.2.4 不相容的化学试剂用试剂柜或者是空间隔离,不相容的液体宜设立独立的液体溢出区。4.2.5 灭火方式不相同的化学试剂不可以储存于同一试剂柜。4.2.6 见光、受热易分解的试剂,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普通试剂柜的暗柜中,尽量减少试剂与光接触。4.2.7 易潮解、易冻结、易风化试剂,密封保存,可采用蜡封或者放置于在干燥器中,储存于普通试剂柜中,定期检查化学试剂外观是否发生变化。4.2.8 易燃、易爆试剂单独存放于专用的通风型试剂柜内,柜体有防静电接地装置,置于阴凉处,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存放,需要低温存放的易燃易爆试剂需要存放于防爆冰箱中。4.2.9 毒害性试剂,存放于专用试剂柜或保险柜内,采取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使用、双人运输的“五双制”。4.2.10 氧化性试剂,存放于专用的通风型试剂柜内置于阴凉通风处,防止阳光直射。要与酸类和易燃易被氧化物等药品隔离存放,包装要完好,密封。4.2.11 腐蚀性试剂,宜单独放在耐腐蚀材料制成的通风的试剂柜内,按酸碱特性分类存放,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中,与其它化学试剂隔开存放。最好放置于耐酸碱、耐腐蚀的试剂柜中,并设置有防漏托盘。5 出库5.1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5.2 做好出库记录,包括化学试剂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库时间、领用人、数量及剩余数量、用途。5.3 出库轻拿轻放,防止震动、撞击、倾倒和颠覆。5.4 不宜用手直接取用化学试剂。6 定期检查6.1 定期检查化学试剂包装、封口、衬垫有无破损、渗漏、标签有无脱落,包装商品外观有无变化,见光氧化易分解的试剂是否避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2 定期检查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存放环境温湿度是否适宜。6.3 定期对化学试剂进行检查,重点对不稳定、易分解变质、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发现过期、不稳定时及时处理。6.4 定期对出入库台账核对检查。6.5 定期检查环境设施、消防器材、防护用品是否安全有效。7 应急处理7.1 编制化学试剂储存应急处理预案,宜包括化学试剂腐蚀、泄露、火灾、爆炸等。7.2 准备应急物品,紧急喷淋装置,泄露吸处置物品,消防器材,急救药箱等用品。应急物品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防止失效及损坏,应急物品存放于固定场所。7.3 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习,并做好演习记录。 常用化学试剂的储存安全管理是化学分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实验室由于化学试剂管理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上所谈的问题是笔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总结,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一起去认真做好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相关安全管理工作。

  • 【求助】那位有经验:电化学检测器分析碘化物?

    我用Antec Leyden的电化学检测器分析碘化物,条件是:1. 移动相硫酸二氢钠缓冲液加少量酸.2. Silver working electrode.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IC[/color][/url] Column.结果发现,背景电流极高,基线上下波动很大,根本做不出峰. 那位大侠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给我支几招儿?移动相的PH值对这种分析很重要吗?是否一定要6.5左右?以前从未做过这方面的工作,问题很多啊.多谢了!

  • 分析化学中成分分析和检测探讨

    分析化学:是指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目前国内主要出现了几个检测机构,有些机构只是拿到了部分国家的信任证件就挂羊头卖狗肉,说自己能进行资质认证,其实是他们自己外包,在找能做认证的公司帮助的!造成了很多客户不了解,最后出现了问题什么的,都不管,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

  • 【原创大赛】如何撰写化学分析检测类论文

    [font=宋体] 化学检测分析类文章可分为几类:1、完全原创实验分析方法,2、原有前处理或仪器方法的改进和优化,3、新装置和设备的研发,4、方法的优化和改进用于特殊样品的测定。第2类和第4类也可以称之为方法开发类文章,一般的检测人员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是目前在期刊上见到的最多的类型,所以这里我们以第2类和第4类为例进行阐述,因此,[color=#ff0000][b]论文要达到的目的为:与原有方法相比,方法能显著提高检测效率、方法能显著降低实验成本、方法更为环保、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提高、方法能解决复杂样品的准确测定。[/b][/color][/font][color=#ff0000][b][/b][/color][font=宋体] 首先,方法实验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找出现有方法的不足,在以上阐述的几个关键点钟寻找突破口,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开发的实验方法后续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的价值。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把文献方法中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一个总结。[/font][font=宋体] 其次,方法参数优化,方法验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过程。方法参数优化,简单方法优化可采用调节优化单一参数,固定其它参数条件,复杂情况可采用响应面法或者正交实验法,通过优化寻求最佳方法条件;方法验证部分一般采用加标回收、标准物质或者不同方法比对验证;验证后的方法需经过实际样品的测定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方法实验。[/font][font=宋体] 分析类论文的撰写构架也相对比较简单,[b]前言部分[/b]一般需要描述测定的参数对行业应用的价值,现有方法的不足和开发方法的一些优势和创新点(优势和创新点也可以不描述,作为伏笔在论文最后交代),前言部分的描述一般需要较多的参考文献来支持你论述的观点,。然后,描述[b]试剂和材料、设备、方法实验[/b]的整个过程(前处理和上机测定),核心部分是[b]方法优化和方法验证[/b],需要用图(表)并茂的形式,以便于审稿人能直观地理解你的意图;[b]实际样品的测定[/b]部分可以简单描述,如果是样品有一定的统计分析价值,在这个部分可以进行细化(规律趋势、风险评估);[b]结论部分[/b]一般描述方法改进核心概括、关键参数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等。完成初稿后的需要通篇检查、修改、润色数次,尤其是设计数据计算、图标绘制部分需要认真核实,才能作为一篇可以投稿的论文。[/font][font=宋体] 投稿阶段首先是投稿杂志的选择,根据自己论文质量和方法的创新性定位投杂志的档次,以中文期刊为例,CSCD核心库收入的杂志是国内一流的期刊杂志,对文章要求也相对较高,如果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可以考虑这个级别的杂志,但在投稿前一定要去该杂志的官方网站先了解该杂志一般接受什么样类型的文章,比如《色谱》杂志,针对无机元素分析肯定不行,但是如果是元素的形态分析就可以投。选定杂志后,接下来就是要仔细阅读杂志的投稿须知,如果杂志提供了写作模板,须按照模板要求将你的文章改成制定样式,尤其是参考文献格式,每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要求,需要仔细修改,否则你的投稿文章初审都不能通过。[/font][font=宋体] 投稿时作者信息需要认真填写,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你以后会被列入诚信黑名单。如果论文中有图片,需提供300dpi以上的分辨率,否则会影响后期出版文章质量。[/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完成投稿后,大部分杂志会在1-2个月给出修改意见或者直接拒稿,如果给出了修改意见,一般有大修和小修两种可能,都得认真对待,必要时需补充实验,返修完毕,有必要时需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条解释,便于审稿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直接拒稿的,我们也要认真查看审稿专家给的意见,有目的性的进行修改,然后继续寻找下个适合自己论文的杂志。[/font][b][color=#3366ff]作者简介:不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的一线检测人员,主要做无机元素分析,实用主义做派,写论文目的是方便自己做实验,[font=宋体]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先后在《Food Analytic Method》、《Analytical letter》《分析化学》、《色谱》、《分析试验室》等SCI和CSCD杂志上发表等高水平检测技术论文22篇。[/font][/color][/b][font=宋体][img]https://img1.baidu.com/it/u=2766412589,1753979640&fm=26&fmt=auto[/img][/font]

  • 化学检测实验室认可中的资源要求分析

    [font=&]【序号】:1[/font][font=&]【作者】:陈延青[/font][font=&]【题名】:[b]化学检测实验室认可中的资源要求分析[/b][/font][font=&][font=&]【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font]:理化检验-化学分册;[font=&][size=12px] [/size][/font]2022,58(03);[font=&][size=12px]页码:346-349[/size][/font][/font][font=&]【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2&filename=LHJH202203018&uniplatform=NZKPT&v=qMa_DqgYakpwI0YtRy1Ez8xTtWXQc8e46OgqHQ79gooLAjWtMPYV3g69n3wrL_hb[/font]

  • 家具中铅超标物品检测收集

    家具中铅超标物品检测收集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91444_376653_2518341_3.jpg 生活中铅摄入无处不在,儿童铅超标时间屡见不鲜,防止铅超标,把住入口是关键,儿童学习用品、食品、玩具、家居用品、化妆品等都有铅“潜伏”。 儿童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智商值将降低3~7分。当血铅含量超过200微克每升时,儿童会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超过400微克每升时,会出现严重贫血;大于700微克每升则会腹绞痛,严重的出现昏迷、抽筋等症状。 为了让身边的人对铅有一个详细的认识,我一起来做一个关于生活物品铅含量的测定结果收集:家具中铅超标物品检测……………………………………………………………………………………………………检测物品:仪器型号:铅含量:检测数据:……………………………………………………………………………………………………………………………………………每贴奖励20个积分附:含铅的食物防范措施 1、某些含铅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罐头等一定要少吃。 2、蔬菜水果中的残留农药也含有铅,因此食用前一定要洗干净。 3、报纸油墨中含有铅,所以绝对不能用报纸包裹食物。用食品袋盛装食物时,也应避免让袋上的字、商标直接与食物接触,特别是与酸性食物接触。 4、多吃酸味水果,如猕猴桃、柠檬等,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在肠道与铅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从而降低铅的吸收;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形成不溶物,也可阻止铅的吸收;茶叶、海带、大蒜和洋葱也有此功效。含铅的居室防范措施 1、很多陶瓷餐具表面的釉中都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劣质产品中的含量更多。当这些重金属物质遇酸性食物时,质量差的产品就会有过量的铅、镉溶出。因此,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陶瓷餐具。对不放心的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个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说明重金属含量超标,应弃之不用。 2、孩子喜欢的蜡笔、绘画用的颜料和彩漆积木等玩具中也含有铅,因此,孩子用完这些物品后应马上洗手。 3、很多美白产品、染发剂中都含有铅,如果不能避免使用,就要选择知名度较高、质量相对有保证的名牌产品。 4、每天早上用自来水时,最好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分钟后再正常使用。含铅的户外防范措施 1、汽车尾气中有大量的铅,所以不要在车流量大的街道附近散步。 2、尽量少在工厂附近逗留。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