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职业健康三废检测

仪器信息网职业健康三废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职业健康三废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职业健康三废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职业健康三废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职业健康三废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职业健康三废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职业健康三废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职业健康三废检测相关的资讯

  • 华测检测拟1000万元设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华测检测7月22日晚公告称,公司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在广州市设立一家专业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服务的医疗机构。项目计划现金总投资为1000万元。   华测检测称,随着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愈加愈加重视重视,我国的职业健康检查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此次投资,旨在在广州市建设具备职业病检查能力的医疗机构,成为可服务于广东省全境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据公告,项目预计正常测试服务年平均利润为216.67万元,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0.45%,投资回收期为4.11年(静态、含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预计2014年正式投产。前两年预计在市场开拓和人员培训的费用支出较大,随着收入的增长,2015年预计能够达到收支平衡,2016年累计扭亏为盈。   据公司预计,截至2019 年,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0.45%,年平均利润为216.6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11 年(静态、含建设期)。   华测检测15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5303万元至6225万元,同比增15%至35%。   公司称,业绩增长主要系所处的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稳定,随着品牌知名度、公信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前期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开发新产品等战略扩张成果的显现,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增长。   华测检测22日报收14.45元,上涨7.04%。
  • 第三方检测认证助力电商平台健康发展
    2013年11月2日,在由我行网主办的“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北京峰会”上,我行网与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真实有效地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展示自身实力,提供符合安全、质量以及环保的优质产品,促进外贸买卖双方的快速互信及信息匹配,促进交易达成,缩短交易周期。   据了解,德国莱茵TüV集团将为我行网设计开发我行Star*网站商户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对我行网所签约商户提供权威的标准及检测等服务,从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企业诚信等若干个模块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综合评价、审核和分析的过程,并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实施,以确定我行网的商户具有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 2012年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讲座成功举办
    阳春三月,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日本岛津公司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该校药学院和生物学院学生举办了一场关于色谱和光谱分析技术基础知识及热点应用的讲座。岛津市场部苏州产品组的洪艳女士、赵彤先生、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的李征先生、吴汉锋先生及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校园讲座。 此次校园讲座首先邀请了岛津市场部苏州产品组的赵彤先生为同学们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赵彤先生首先从最近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上海华联超市曝光的&ldquo 染色馒头&rdquo 事件)出发,阐明了气相色谱这种分析技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然后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的起源、原理及相应基础知识等等内容,最后还简单介绍了当前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后,岛津市场部苏州产品组的洪艳女士以&ldquo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础及应用介绍&rdquo 为题,和参加讲座的各位同学及老师进行了分享交流。洪艳女士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入手,先后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在生物,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在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现代检测分析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普及。 最后,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李征先生为同学们介绍了液相色谱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李征先生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说起,向同学们介绍了液相色谱这种分析技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详细介绍了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及相应基础知识等等内容。 在讲座的间隙,赵彤先生、洪艳女士和李征先生结合自己所介绍的相应内容,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与在座的各位同学进行了非常良好的的互动;各位同学也非常积极踊跃,争先抢答问题,现场氛围相当活跃。 如欲了解更多该产品信息,可来电咨询 021-61610135 ---------------------------------------------------------------------------   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莲花南路1388弄8号楼碧恒广场1503室[201108]   电话:021-60900829,60900830,61131031,61131051   传真:021-61131052   E-Mail:info@nano-instru.com
  • 首个中医体质检测大数据出炉 气虚等体质排亚健康前三
    制图:施璐敏  感觉不舒服,但是体检指标却没有问题,这是什么原因?昨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首个中医体质检测大数据,让这一部分人找到了身体不适的原因。通过对超过1000名参与中医体检的市民大数据分析发现,近7成人群均属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气虚人群最多,其多为不良生活习惯所致。  平和体质人群只有三成多  根据中医体质辨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其分别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淤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记者发现,这份大数据分析显示,按照中医九种体质的分类,平和体质的人群虽然排在第一位,但是所占比例刚超过三成,约为33%,其余八种亚健康体质,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气虚体质(约占12.7%)、阴虚体质(约占10.8%)、气郁体质(约占9.3%)、阳虚体质(约占8.3%)、痰湿体质(约占8.1%)、湿热体质(约占7.6%)、血淤体质(约占6%)和特禀体质(约占4.2%)。  数据解读  亚健康多为不良习惯所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平和体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康人群,这个人群的总体特征是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由于这个样本的数据主要以体检中心和治未病中心的数据为主,所以健康人群所占的比例大一些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显示大部分没有因为疾病到医院就诊的人群中,接近七成的人都是亚健康人群,也就是其他八种亚健康体质。  “从主要人群分布分析,没有明显的职业和学历差异,但是与测试者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夏主任说,亚健康体质多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喜欢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在痰湿体质的人群占比中最高,喜欢熬夜的人群在阴虚体质的人群中占比最高,不爱户外活动的人群在气郁体质的人群中占比较高。  读者疑问  气虚等三类体质为何最多见?  在八种不健康体质中,气虚排名第一,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什么是气虚体质,气虚为何在这八种亚健康体质中最为常见呢?  对此,夏公旭介绍,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无论是血虚、阳虚还是五脏六腑的虚,一开始通常都会有气虚的表现。比如某个脏腑的气机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脾虚、肾虚等虚证。因此,气虚常常是身体出现问题的最开始预警信号,若是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而且容易反复感冒,提醒你可能已经气虚了,需要及时进行中药调理,比如这个时候可以服用膏方。  而阴虚体质的人群多为经常熬夜的白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静则阴生,动则阳生。人在白天活动的时候,气血得以运转,生发阳气 夜间入睡后,血归肝,能养阴气。如果晚上该睡的时候不睡,阴气就会受到损失。时间长了,身体就会上火,所以中医有阴虚火旺的说法。不过,熬夜造成的上火,多是虚火,不是实火。此外,气郁体质主要体现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工作压力大、容易失眠的人群身上。  专家提醒  亚健康人群调理身体不可盲目  在昨天该院举办的膏方文化节上,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提醒说,膏方进补不可盲目,虽然是养生方,但它仍然是药,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调理健康的目的,还可能事与愿违,伤害身体。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壮者 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 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 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 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 自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等6类人群不适宜吃膏方。为此,该院今年对开具膏方的人群均免费中医体质辨识检测,让市民根据体质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analytica全新特别展,专注职业健康与安全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   analytica全新特别展,专注职业健康与安全   很多实验室员工都相信自己完全了解工作的危险性。然而,实验室事故仍然经常发生,这提示我们了解安全方面的最新资讯有多么重要。今年,analytica 2014 将首次推出职业健康与安全特别展。   该特别展将提供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重要信息&mdash &mdash 从如何正确选择防护服,如何安全处理有害物质到避免危险化学反应等各个方面均会涉及。&ldquo 我们提供全面的信息,并将举办精彩的现场演示,由国际专家作讲解&rdquo ,展会项目总监Susanne Grö dl说。在A3展厅的现场实验室里举行的日常实验演示也是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将就&ldquo 火和爆炸物&rdquo 和&ldquo 安全处理有害物质/避免健康风险&rdquo 两大主题作专题讲座。&ldquo 火和爆炸物&rdquo 的讲座由asecos提供,每天12点开始。Asecos的专家将介绍如何避免火灾,并解答如下问题:如何储存有害物质?要避免危险,应考虑实验室化学品的哪些性质?该讲座的目的是提高观众的风险意识,并教给他们适当的防护手段。毕竟,即便是最小的火花也可能带来无法控制的连锁反应。在analytica期间,观众能够亲身体会极小数量的有害物质如何引起粉尘爆炸、放热反应以及可控小火及闪火等。例如,装有3.0氢的气球碰到明火就会燃烧。国外观众可以在下午14:00观看演示,届时将有英文解说。   下午16:00, 将会将举办&ldquo 安全操作有害材料/利用EMKG和PPE避免健康风险&rdquo 讲座,讨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健康保护。Bernd Kraft公司的实验室化学品专家将演示组织实验室的最佳途径,包括选择恰当的保护服、面罩和手套等。专家们还会介绍如何采用EMKG(易用工作间控制方案)根据危险性将实验室化学品分类和Bernd Kraft采用何种方法确定适当的PPE(个人防护装备)。该特别展还会展示各类安保产品如安全柜、气体探测器和防护服等。   # # #   关于analytica   analytica是分析、诊断、生物及实验室技术领域的国际盛会,每两年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一届。自1968年品牌创立以来,展会以发展成为全球分析、诊断、生物技术行业和科研及应用行业用户的重要交易平台。展会同期举办的analytica国际研讨会是全球领先的分析学术盛会,为科研界精英讨论化学、生化和实验室药物等问题提供绝佳机会。2012年共有30,481名观众和1,026家展商参加analytica。   更多展会和相关活动信息请访问:www.analytica.de/en   关于analytica China   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analytica全球网络的一部分。2014年9月24-26日analytica China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N2、N3馆隆重召开。展会规模将达30,000平方米,预计将吸引超过20个国家及地区约700家中外展商,集中展示包括分析仪器、测试测量、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试剂耗材和通用实验室设备等在内的最新产品及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室技术解决方案。更多信息,敬请访问展会官网:www.a-c.cn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展览企业之一。仅在慕尼黑一地,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就每年组织近40场展览,涵盖资本货物、消费品及高科技行业等众多领域。每年有超过30,000家展商和近200万观众参加集团在慕尼黑展览中心、ICM-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和慕尼黑MOC展览中心举办的展会。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举办的领先国际展会均接受独立审计。   此外,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还在亚洲、俄罗斯、中东和南非举办展览。集团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拥有9家分公司,并在6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服务于90多个国家,并形成自己的全球性业务网络。集团在可持续性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由TÜ V SÜ D 授予高能效认证的展览企业。
  • TSI公司将参展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
    美国TSI公司将与建研爱康(北京)科技发展公司联合参加于2016年9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此次展会将以个体防护装备和安全生产科技两大关联主题为核心,推动装备、技术和标准的升级换代,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提供一个优质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同时为个体防护装备市场搭建一个汇聚上下游产业链的商贸合作平台。 美国TSI公司针对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领域的测试需要,将于会上展示多种用于粉尘检测、口罩密合度检测等职业安全健康检测仪器。TSI公司将展出最新发布的SidePak™ AM520个体暴露粉尘仪,是一款小巧便携、电池供电、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光散射激光光度计,它能够提供工人呼吸区域的粉尘、烟、雾、烟气和雾气的实时气溶胶质量浓度读数。新设计的粒径切割采样头提高了设备测量质量浓度的性能,并能够进行PM10、呼吸性粉尘 (PM4)、 PM5 (中国呼吸性粉尘)、PM2.5、PM1 以及0.8μm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 (DPM)不同粒径切割点的测量。该监测仪是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下实时个体气溶胶采样的完美解决方案。相关应用包括一般工业、铸造业、建筑工地、化工厂、精炼厂、石化行业、电力和公用设施、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事、密闭空间和采矿业等。随着雾霾天气的日趋严重及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断关注,国内空气净化器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多。TSI公司的DUSTTRAK系列便携式PM2.5快速检测仪,完全适合国标的检测标准,并在空气净化器生产企业有着大量的实际应用。TSI公司还将展出呼吸器密合度测试仪,可以定量对所有类型的呼吸器密合度进行检验- 防毒面具,SCBAs,呼吸器,口罩,包括N95 抛弃型口罩。消除了那些需要猜测和繁琐和容易出错的定性的密合度检验方法。当面具需要密合度测试,完全可以信赖密合度试仪所提供的快捷,简单的和符合OSHA 的密合度测试。敬请大家届时光临美国TSI集团中国公司C133展位! 更多信息,请关注美国TSI公司官方网站。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大连大特气体顺利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高纯气体、标准气体和工业混合气体的研究开发,是国内标准气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大特气体于2012年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验收;于2015年6月5日开始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管理手册/DT-HSSC-2015(执行A版)。   公司OHMS运行以来,企业进行了内审、管理评审,且内审、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保持了有问题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监督的能力。全体员工安全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更加严密,一线员工能够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公司今后将继续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通过积极宣贯和定期内部审核,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健康安全意识,规范各项管理行为,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同时,该管理体系的通过也体现了我公司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管理理念。
  • 最新!卫生健康监督现场检测及执法设备配置清单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2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公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征求意见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专业仪器设备及相关指标,省级、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原同级卫生健康监督职能的,根据所承担的专业类别、工作类型、职责和任务应配备的现场检测及执法设备装备参照下方配置清单执行。卫生健康监督现场检测及执法设备装备配备标准序号仪器设备名称专业/检测对象A类备注省市县1总挥发性有机物测定仪 公共场所、职业卫生2222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公共场所2223二氧化碳测定仪公共场所2224一氧化碳测定仪公共场所2225甲醛测定仪公共场所2226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仪(PM10)公共场所2227氨气检测仪公共场所2228氡监测仪公共场所2229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六级)公共场所222配数字流量校准装置10室内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备公共场所各级监督机构可以选配11声级计公共场所23212数字式照度计公共场所23213套帽式风量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23214数字温湿度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23215便携式风速仪公共场所、室内环境23216测距仪学校卫生、职业卫生44417课桌椅尺学校卫生24418便携式紫外线强度计健康相关产品、医疗机构33219紫外线强度在线检测仪健康相关产品、医疗机构23220便携式pH计生活饮用水、泳池水44421便携式浑浊度测定仪生活饮用水、泳池水24222便携式电导率仪生活饮用水24223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生活饮用水22224余氯二氧化氯检测仪生活饮用水、泳池水23225便携式氧化还原电位测定仪生活饮用水、泳池水23226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生活饮用水、泳池水各级监督机构可以选配27臭氧检测仪泳池水、健康相关产品、医疗机构、公共场所23228尿素快速检测仪泳池水22229温度计泳池水22230有效氯含量测定仪医疗机构24431环氧乙烷分析仪医疗机构22232ATP荧光检测仪物表洁净度、医疗机构、健康相关产品24233温度压力在线检测仪医疗机构22234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医疗机构、健康相关产品22235微压差计医疗机构、健康相关产品22236便携式中子剂量仪放射卫生22县区级监督机构可以选配37便携式多气体复合式检测报警仪职业卫生22238总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职业卫生22239个人剂量报警仪放射卫生各级监督机构可以选配40数字测尘仪(防爆)职业卫生22241检气管(有毒气体检测管)职业卫生244配流量气泵42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测定仪职业卫生22243辐射巡测仪放射卫生22244表面污染检测仪放射卫生22245便携式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职业卫生22246数字声级计/频谱仪(防爆)职业卫生222配标准声源47微波漏能检测仪职业卫生22248工频场强仪职业卫生22249高频场强仪职业卫生23250超高频场强仪职业卫生23251执法记录采集站监督执法222 52摄像机监督执法33253现场执法包(含手持执法终端、便携式打印机)监督执法1套/2人手持执法终端可选PDA、智能手机等54执法记录仪监督执法1套/2人各级监督机构相同标准配备55照相机监督执法2台/科室各级监督机构相同标准配备56录音笔监督执法1支/科室各级监督机构相同标准配备  注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清单中包含以上标注“*”的设备  2.上述省、市、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现场检测数量为达标要求,服务人口多、现场检测任务较重的省、市、县级疾控中心,可依据需要增加设备数量。
  • 云健康发布四款全基因组检测健康产品
    p   2016新年伊始,云健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JP摩根健康大会召开之际,于1月11日面向全球隆重推出四款其自主开发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健康产品,为关注健康的人群提供基因大数据指导下的精准保健解决方案。 /p p   据悉,市场上虽然不乏各类基因检测产品,但基本上都是基于人的部分基因和部分位点,而基于人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开发的健康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云健康这四款全基因组检测健康产品的问世,在基因行业乃至整个健康行业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革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云健康此次发布的四款产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02px" title=" 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6b92dbe-b1dc-4e26-b2ef-7280628d321f.jpg" width=" 450" height=" 40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GenoMe sup TM /sup —解你奥秘 sup TM /sup /p p    strong 云健康全基因组检测和健康评估 /strong /p p   GenoMe sup TM /sup 是基于国际目前最先进的高通量的全基因组测序平台(HiSeq X10),依靠国际化的分析团队,结合国际权威疾病数据库和云健康自己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数据库,从而实现对个人全基因组2万多基因30多亿位点数据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深度挖掘和疾病风险评估,为客户提示潜在的患病风险以及精准的个性化用药指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客户了解自身的生命奥秘,更科学更精准地进行保健,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建议。 /p p   所谓人全基因组检测,就是通过血液,组织以及其他体液如唾液等对细胞中的所有DNA(携带人类所有生命遗传信息的2万多基因)进行全面检测的技术,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所有基因信息,最大程度上预知患病风险。它不仅能够检测遗传病,也可用于评估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如癌症靶向药物,检测出对药物敏感的基因,从而指导医生为病患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95px" title=" 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c551630d-88f0-4f61-b9c2-af6a3c91373a.jpg" width=" 450" height=" 39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Geno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Tumor /span sup TM /sup —远离肿瘤 sup TM /sup /p p    strong 云健康全基因组预防肿瘤检测 /strong /p p   Geno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Tumor /span sup TM /sup 采用国际目前最先进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 X10),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检测的结果结合个人肿瘤史、家族肿瘤史进行较准确的风险提示,预测,监测,最终达到超早发现和超早预防和精准诊治。 /p p   众所周知,大多数肿瘤是由生命过程中获得的导致肿瘤的体细胞变异造成的。但是有一部分肿瘤(约5-10%)是由于从父母那遗传到变异而造成了肿瘤的高风险,这类肿瘤被称为遗传性肿瘤。这类肿瘤的特点是在家族内高发,每代人中都可能出现患者。一旦成员携带有害变异,一生患癌的风险非常高。著名的例子,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由于携带Brca1 的有害变异而患乳腺癌的几率为87%,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0%。本产品对肿瘤基因的深度分析囊括了来自国际权威文献和数据库业界共认的所有遗传性肿瘤相关的基因,涵盖了以下部位的肿瘤: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子宫癌、黑素瘤、胰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眼癌、肺癌,并结合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变异的有害性分析以及个人肿瘤史、家族肿瘤史进行综合风险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13px" title=" 3.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0727d03c-ae0a-4274-8e73-b929d6e66be6.jpg" width=" 450" height=" 41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GenoSlim sup TM /sup —还你纤细 sup TM /sup /p p    strong 云健康全基因组预防肥胖检测 /strong /p p   GenoSlim sup TM /sup 采用国际目前最先进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 X10),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引起成人肥胖的基因以及具有环境-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经过数十万东亚人群的模型训练,本产品能够精准计算风险区间,从而进行肥胖症风险评估与预测。 /p p   肥胖症的遗传度为70%左右,2014年中国18岁以上人群肥胖症发生率34.4%。肥胖症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乳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癌等。本产品不仅提供风险评估,还同时结合了代谢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和运动基因组学,为客户提出了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节食、运动、饮酒、睡眠、吸烟、微量元素哪个对减肥最有效以及最有效的减肥组合方案,帮助人们减少开支又能快速瘦身,从而预防一系列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让客户能够轻松享受健康生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05px" title=" 4.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dec568f-7b70-4358-954b-28b79b8c27cc.jpg" width=" 450" height=" 40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GenoMed sup TM /sup —你的药典 sup TM /sup /p p    strong 云健康全基因组精准用药检测 /strong /p p   GenoMed sup TM /sup 采用国际目前最先进的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依据国际权威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药物基因进行深度分析。参照美国药监局FDA和中国药监局CFDA 等机构发布的药物及相关基因检测标准,对十多种常见高发疾病,一百多种药物进行科学准确、全面高效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服务。 /p p   药物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治疾病,也可以因为不良反应危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并非自身疾病导致的死亡。而遗传基因的不同导致个体对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根据不同基因型来指导个性化用药已经成为各国制定的精准医疗计划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p p   云健康总裁,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金刚博士表示: /p p   ”云健康通过这四款创新的全基因组检测产品的发布,希望能为大众解析自己的生命奥秘,远离肿瘤,保持健美,精准用药提供科学的支持,为大众掌握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为中国健康人群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即将启动的中国“十三五”精准医疗计划研究提供精准的分析平台。“ /p
  • 国家雾霾与健康行动三年进展
    p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没有翔实的统计数作为做支撑,目前尚无法揭示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no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4-T066-3-1-1.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雾霾 /strong /span /a 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为此,我国从2013年年底开始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相关研究,有望解开雾霾影响下疾病发生的秘密,同时也为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p p   那么,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p p    strong 开展监测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strong /p p   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是我国一项重要工作计划。 /p p   2007年,原卫生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在行动策略部分特别提出,形成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开展实时、系统的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监测。 /p p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秋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的健康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2013年1月我国出现持续大规模雾霾天气,成为启动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的最重要推动力量。 /p p   持续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引发了社会对健康影响的广泛担忧。但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尚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这就造成了连专家都说不清楚的尴尬局面。 /p p   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p p   专家表示,揭示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必须在全国范围建立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通过系统、长期的监测,评估雾霾天气下特征污染物的人群暴露水平 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及其特征 识别雾霾天气相关的易发疾病、敏感人群及区域差异,为采取针对性的人群干预措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p p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曾向媒体透露,将在全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开展健康评价研究,计划3年时间、投入约五六千万元。工作人员将深入10个城市展开对病人的调查,同时大量收集资料,包括环保、气象的相关数据,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完成基础研究。 /p p   最初的设想包括室内PM2.5污染研究、人群PM2.5暴露水平研究,从而得出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建立PM2.5健康预警平台,用数据说话,详细告诉人们如何避免健康受影响。如PM2.5到了多少数值的时候,患有哪一类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怎样避免。同时,在判定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将提前预警,建议公众减少污染排放。 /p p   这项工作到了2013年下半年有了实质性进展。当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发布了《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通过3年~5年时间,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监测网络。 /p p   项目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相关工作随之展开。 /p p    strong 探讨雾霾成分与人群发病的联系 /strong /p p   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项目首先锁定雾霾重点地区,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 /p p   2013年,全国16个省辖市43个国家点开展这项工作 2014年,全国拓展到31个省辖市的73个国家点。到了2015年监测点增加到106个,据说今年还会再增扩。 /p p   监测点如何选定?专家告诉记者,在哪里设监测点并不是随意定的,主要根据PM2.5浓度来确定,轻污染区和重污染区都要兼顾。 /p p   如北京在监测点布局时,为确保监测数据更为精确,设点时考虑把北京“环”起来,其中既有尾气排放量较大、扬尘导致的粉尘浓度较高的污染区,也有绿化环境较好的居民区。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11个居民小区设立了空气监测站点,派专人定期采样,并进行空气成分检测。 /p p   那么,这个项目与环保部门对雾霾的监测有何不同?据介绍,前者共分为四大块,第一块是资料收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气象资料收集 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 医院门诊资料收集 急救中心接诊资料收集等。 /p p   疾控部门与环保部门监测雾霾的最大区别是,疾控部门在监测雾霾天气的同时,还要监控全市二、三级医院门急诊量、不同污染日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等。 /p p   除了收集资料,还需对雾霾监测和成分进行分析。 /p p   记者梳理多地发布的消息发现,很多地方的疾控部门在每个月的10日~16日连续7天去监测点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如果遇到雾霾天气,则每天都需进行采样,监测PM2.5浓度。 /p p   据杭州市疾控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所所长杨洛贤介绍,对于采集下来的样品,会进行32种成分的分析,这32种成分包括12种重金属、16种多环芳烃和4种阴阳离子。 /p p   通过对雾霾这32种成分比例进行分析,再通过整合来自环保、气象、疾控、医院等的信息进行比对,就可以形成一份雾霾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分析结果,而且这份分析结果会是专门针对各地区的,对进一步开展雾霾研究,以及采取科学预防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p p   据介绍,在空气检测方法上,我国现在通行的质量方式是膜式称重法,需要经历捕捉颗粒、晾晒、称重、分析等步骤。通过20小时~24小时的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都吸附在试验膜上,工作人员对膜进行前后称重对比和成分分析,判断出颗粒物的浓度以及所含的不同成分。 /p p   第三块工作内容是进行小学生健康影响调查。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2014年正式开始启动这项监测工作,南宁市作为监测城市,小学生健康影响调查一年做一次,冬季进行。自治区疾控中心的专家解释说,因为冬季是污染天气较多的时节,要在11月中旬做完。在监测点分别选择1所或两所小学,抽选三年级到五年级60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健康情况、家居情况、最近两周的发病情况、症状发生率等,其中再抽选150人做肺功能测试。 /p p   除了小学生,第四块工作内容是进行社区人群健康监测。在每个监测点分别选择1000名以上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内容与小学生的相似,但一年需做两次,夏季和冬季各一次。 /p p    strong 基础数据不足,其准确性影响因素众多 /strong /p p   初步结果尚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p p   对于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曾表示,如果顺利,2015年年底应该有个结果。但记者发现,至今仍未见公布。 /p p   在雾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之际,这项大规模的监测研究项目被社会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但却鲜有媒体跟进报道。 /p p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这项工作一直在推进,但其结果公布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确实还没有结果。同时,目前监测网点数量多,数据的量也非常大,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最终的结果需要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发布。 /p p   记者注意到,很多地方疾控部门在其网站有启动监测工作的消息,以及一些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官网的技术培训等信息。 /p p   如浙江省疾控中心在官网发文称,中心环职所自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协作高效的工作节奏和细致缜密的方案安排,从零开始,在全省5个地市同步开展推进采样和人群调查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 /p p   对这项工作,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国家对此很重视,投了很多钱,中国疾控中心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客观地讲,很多因素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还不够好。” /p p   同时,潘小川也表示,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关系重大,理应慎重对待。 /p p   此前,王宇曾表示,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目前研究已经做了两年,以后还要延续。这项研究已经在几十个城市选取样本,而且样本城市每年都在增加。 /p p   他称,以前我国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做过系统研究,所以现在很多数据都没有。如上一年什么情况,几个月前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而一个肿瘤案例,与雾霾有多少相关度?与吸烟有多少相关度?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要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求一个科学的数据。 /p p    strong 专家说法 /strong /p p   健康影响与颗粒物成分密切相关 /p p   颗粒物的健康影响除了与粒径、浓度相关外,还与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 /p p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研究员徐东群撰文指出,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颗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机碳,元素碳主要产生于高温燃烧过程,有机碳则主要来自相对低温过程的不完全燃烧产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等。 /p p   细颗粒物在空气悬浮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机和金属等化学成分,以及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 /p p   徐东群表示,颗粒物的有机成分可作为佐剂诱发哮喘或加剧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症状 颗粒物的多环芳烃含量与颗粒物的致癌活性相关 含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颗粒物可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p p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损害 颗粒物上的某些金属成分还有催化作用,可以使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如以颗粒物为载体的SO2,可被颗粒物的金属氧化物催化为腐蚀性更强的SO3,从而加重对肺部的损害。 /p p   此外,某些颗粒物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多种化学成分可能还对健康具有联合毒作用。 /p p    strong 相关研究 /strong /p p   雾霾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p p   美研究称,两者之间有关联性,但未证实存在因果关系 /p p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空气污染越严重,人们罹患中风的风险越高。 /p p   据负责这项研究的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副教授刘隆健说,在空气质量差的城市里,中风发生率明显要比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高。 /p p   “这一差异在冬夏两季尤为明显,冬夏两季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要比春秋两季严重,且冬季的中风死亡率尤高。”刘隆健说。 /p p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仅限于确定空气污染和中风之间具有关联性,并未证实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p p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在美国,中风是第五大死亡原因,每年约有12.9万美国人死于中风,且中风还是致残的一大原因。 /p p   为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收集了2010年~2013年间的空气质量数据,调查的污染物类型为可吸入颗粒物。这些数据来自美国1000多个县和中国的120个城市。 /p p   研究人员发现,每立方米空气中的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罹患中风的总人数就会上升1.19%。此外,还发现,不同地区间PM2.5的浓度差异与中风指数也有关系。 /p p   刘隆健表示,在美国,南部的年均PM2.5水平最高,而西部的值最低。在被称作“中风带”的美国南部,中风发病率高达4.2%,居全美榜首。而西部的中风发病率最低,仅为3%。 /p p   研究人员还发现,气温似乎对空气质量和中风发病率亦有影响。空气质量的季节性变动部分要归咎于气候变化。 /p p   研究人员称,夏季雨天和风天较多,此类天气有助于气污染物疏散。高温会造成重要的热应力压力,或可导致中风发作,以及诱发其他与高温、空气质量相关的疾病。 /p p   报道称,虽然普通病人无法控制空气质量,但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和公共健康官员提供依据,以研发更先进的气候变化监测及预测模型,让病患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p p   “空气污染、冬季极寒和夏季极热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说,“患者特别是住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的年老患者,尤其应该注意空气污染和极端天气所带来的中风风险。” /p p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心血管医学科学教授格雷格˙福纳罗博士说:“虽然有一些研究已将心脏病发病率和心衰入院治疗率的上升与空气污染水平上升联系起来,但将空气污染与中风联系起来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p p   格雷格˙福纳罗称,已有证据显示,某些种类的污染会加重血管炎症,而这可能会令中风发病率上升。 /p
  • 关于召开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 暨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的通知(第三轮)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文件职教集团〔2024〕19号关于召开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的通知(第三轮)各理事单位、高职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颁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有关文件要求,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领域人才高质量发展,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TIC)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将联合EWG1990仪器学习网共同举办“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会议围绕产教融合模式与实践、教育装备技术创新、高校智慧实验室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积极搭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的高端交流平台,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方法、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组织单位指导单位ISO/TC 336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主办单位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EWG1990仪器学习网承办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方秘书处)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方秘书处)职教集团教育装备专委会职教集团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职教集团招生就业专委会中国食药促进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单位职教集团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专委会中国食药促进会检验检测服务分会中国食药促进会检验检定分会北京建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福建省餐饮食品行指委福建省食品职教集团全国智慧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东生态环境职业教育集团媒体支持人民网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二、大会时间及地点时间:2024年8月4-6日,8月4日报到,8月7日返程地点: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智谷大道1号)规模:500人三、大会主题及议程1、大会主题:“产教融合,共创未来”2、活动议程:(一)主论坛8月5日上午:主论坛开幕活动及授牌仪式时间会议议程议程一:开幕活动9:00-9:05活动开幕9:05-9:20领导致辞议程二:仪式环节9:20-9:25职教集团专委会成立揭牌仪式9:25-9:35新加入理事单位授牌仪式9:35-9:45新加入特聘专家、专委会专家颁证仪式9:45-9:55《2023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就业市场白皮书》发布仪式议程三:主题报告9:55-10:15主题待定议程四:圆桌会议10:30-11:30书记、校长圆桌会议8月5日下午: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14:00-17:00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第一标准 打造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辛秀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副院长聚焦人才培养,发挥优势特色,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孙水裕,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校长海能技术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实验室发展王梦洁,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部经理 数智化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何与何为?黄一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体”下的形与用——专业群高水平建设思考与实践何小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17:00-18:00教育装备展参观2024一带一路金砖大赛首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赛项规程解读暨现场咨询交流会18:30晚宴分论坛分论坛一:食品检验检测产教融合分论坛8月6日上午 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9:00-12:00致辞/讲话“新时代 新职教 新作为”逯家富,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委员“政校行企”协同 “产学研用”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郑俊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副院长食品检测中液相色谱相关技术最新进展黄春,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技术专家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叶素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 院长实践教学基于AI智慧伴学支撑平台的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提升思路与实践张怀辉,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 副院长分论坛二:建筑数智化技术赋能教学质量升级创新发展分论坛8月6日上午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9:00-12:00致辞/讲话 城市体检下既有建筑的数字化检验检测刘立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检中心检测九院 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质量分会 秘书长教学数智化与装备数智化赋能建筑高素质人才培养朱颖杰,北方工业大学 副教授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训建设标准(国家标准)解读黄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 院 土木工程系 副主任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创新发展刘鹏,人民网科技 总经理职教出海及国际教育新趋势待定路演文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家研讨会(围绕:实验室建设、产业学院建设、学生实训、人才高质量培养、高质量就业等主题展开)分论坛三:环境监测产教融合分论坛8月6日上午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9:00-12:00致辞/讲话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推进中国环境检测产业高质量发展牛俊,安徽省环境检测行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 校企共建绿色低碳技术虚拟仿真基地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董婵,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副院长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硅烷化钝化技术在环境VOCs监测中的应用及相关采样设备的进口替代卢建杭,浙江埃泰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境检测与监测”备赛实务分享黄钟霆,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学院 院长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培养复合型检测人才-环保健康检测专业群构建与实践兰青,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教务处处长 分论坛四: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分论坛8月6日上午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9:00-12:00致辞/讲话新格局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陈少雄,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执行会长产科教深入融合,打造药品生产技术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王立晖,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产教融合培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思考与实践苏新国,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陆正清,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乔敏莎,天士力生物医药研究院药物分析中心 高工 分论坛五:职业院校国产仪器设备高质量发展论坛8月6日上午时间会议议程嘉宾/报告专家9:00-12:00致辞/讲话高校分析测试技术人员的发展之路陈建,中山大学 教授 国产仪器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和保留付世江,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裁 浅谈科学仪器企业与职业教育于学生技能提升的合作契机张振方,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题待定杨培强,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福立仪器如何持续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程小卫,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液相色谱-质量联用技术在药品质量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刘国强,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总监实验室局部废气处理及危化品管理方式探讨黄黎,苏州毕恩思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备注:以上议程以最终会议手册为准(三)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将展示最新的教育装备设施和教学资源,展示品类涵盖实验室仪器及科研仪器、信息化及智慧教育、医学教育及健康、后勤及平安校园类、校园消防安全等相关的国内外设备新品及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四)第二届“相融共生 职促未来”校企合作交流展览会第二届“相融共生 职促未来”校企合作交流展览会,由企业设展,院校参展的方式进行。将邀请相关企业、院校领导、就业负责人,就人才输送、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洽谈交流,促进双方深度合作。四、参会人员1、拟邀请国内职教专家学者、教育部及市场监管等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2、全国职业院校书记、校长及管理者,产教融合办负责人;3、全国职业院校开设食品农产品检测、医学检测、质量认证、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建筑工程专业等院系分管校领导、二级学院负责人、专业带头人;4、各类教育技术产品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报名及缴费1、扫码填写报名、查看大会相关信息2、本次会议线上收取会务费,职教集团理事单位代表1380元/人,非理事单位代表1800元/人;3、住宿、餐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推荐酒店: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会场酒店)大床房:460元/间含单早大床房:490元/间含双早双床房:490元/间含双早4、会务费职教集团委托天元数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收取并开具电子发票(会展服务*会务费)。如需对公转账,汇款账户信息如下:账户名:天元数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账号:3324 7126 3731开户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顺义汽车城支行六、联系我们1、会议咨询:1)职教集团秘书处朱老师:183 10838586(微信同号)赵老师:135 5225 1092(微信同号)宋老师:167 1083 0574(微信同号)2)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高老师:189 1181 2081(微信同号)3)招生就业专委会刘老师:159 0126 1408(微信同号)参展咨询:职教集团教育装备专委会宋老师:137 1123 7624(微信同号)邓老师:188 0208 2735(微信同号)3、会议详细议程、展览会展区分布,请大家关注职教集团公众号“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职教装备展”获取最新消息。 4、参加本次会议职教集团将开具师资培训学时证明,一天8学时,会议结束后联系职教集团秘书处领取。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2024年7月17日附件:大会组委会名单顾问委员会毛振宾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 会长于红军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驻会副会长黄继先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小红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建宇 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设计技术委员会(ISO/TC 336) 秘书长吴访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李雄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张炳烛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大会主席李新实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理事长大会副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毕玉海 东营职业学院 党委委员 工会主席蔡 彬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曹端荣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院长曹利强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院长陈太安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陈贤毅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副校长樊振江 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 副校长傅 鹏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纪委书记干方群 常州工学院 副院长葛 睿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校长韩承辉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副校长何小海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侯志宏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胡堪东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副院长胡克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黄 伟 淮南联合大学 副校长黄显华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黄一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常务副理事长江 丽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副主任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副理事长江旭耀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副院长蒋 超 EWG1990仪器学习网 总经理职教集团教育装备专委会 主任蒋平庆 职教集团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 主任蒋 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蒋贻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解 涛 东营职业学院 院长李庆超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副校长李云龙 黎明职业大学 副校长林长永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刘建红 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 校长刘立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检测中心二院院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质量分会 秘书长 刘美云 青岛求实职业学院 副院长刘淑芸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副校长刘能武 池州工业学校 党总支书记路 毅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副院长罗通彪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罗红波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 副校长马 昀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欧阳永中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潘维成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潘永圣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秦振华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副校长孙 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孙水裕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校长孙学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 副校长唐保峰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 纪委书记王 茜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人员评价部 主任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副理事长王加文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副校长王明永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党委书记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副理事长温守东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副校长郑文平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副校长辛秀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副院长徐长伟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闫守强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副校长杨 廷 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副理事长杨 波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杨爱玲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副校长杨劲松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姚利涛 北京神州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职教集团招生就业专委会 主任庄培荣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副校长张 建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张 晓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副校长张继敏 菏泽职业学院 组织部长张金果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张虽栓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副院长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 副理事长张玉荣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 副校长张长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张志琴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副校长赵丽萍 集美工业学校 党委书记、校长卓丽杰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 源 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白洪海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院院长曹 正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院长陈恩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工程学院 院长陈文胜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业技术学院 院长陈燕舞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与材料学院 院长陈雨娜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技术学院 院长程 炜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医药学院 副院长崔 迎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工学院 院长崔海明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现代农林学院 院长费正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制药学院 院长 高 岳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副院长高传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工程学院 副院长葛 宁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院长谷 燕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 主任韩艳霞 开封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院长何 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健康学院 院长和东芹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书记贺海明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能源与建筑学院 院长赫奕梅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院长 黄欣碧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院 副院长黄远珺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副院长黄仲庆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教学运行科 科长颉 林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石油化学工程学院 副院长康爱彬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检测与管理系 主任 李 刚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院长李建平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与工程学院 院长李晓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建工学院 副院长李亦兵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副总编辑林 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副院长刘海英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农学与马铃薯工程系 主任刘竟成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酒业学院 院长刘艳群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粮食工程学院 食品工程教研室主任卢 琳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五粮液技术与食品工程学院 院长卢 宁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粮食工程学院 副书记马天芳 潍坊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副院长马永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院长倪雪朋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海洋技术系 副主任庞 键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教发委秘书长彭 欢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石化工程学院 副院长
  • 基因检测技术列入“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的“三步走”战略
    2015年7月3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有关情况。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政研室副主任赵辰昕、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就两个重大工程包的发展重点、创新举措、支持政策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赵辰昕主持发布会,5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7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会议结束后,发改委在第一时间在其官网公布了长达27页11457字的《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新闻发布会实录》。  什么是《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包括6大领域工程建设  2015年6月8日,发改委官方网站发文:为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改委将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投资支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增强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动力,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至2017年,卫计委重点开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及产业创新能力等六大工程建设。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  目前,发改委委已明确提出了这6大领域2015—2017年的年度重点任务,重点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6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辰昕  在此次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辰昕就开门见山的介绍:今年发布会的主题是“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2014年发改委已经推出了信息电网油气等重要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7大类重大工程包 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元。此次发布会的重点是介绍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  政策解读:关于《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红利,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政策支持,增强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动力,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改委将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创新支持方式。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工程实施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完善政策环境。  积极推动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环境,通过工程建设促进改革落地,通过深化改革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坚持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步发力,既支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同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风险补偿机制等,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  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主动沟通、主动服务、优化程序、缩短周期,切实加快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强信息公开和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管理。同时,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后续项目储备管理。  技术解读:《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与其它工程大不同,重点推进“健康医疗”刚需性的技术发展  在发布会的现场,来自人民网、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等多个媒体记者都非常关注《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并问到了“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在组织管理方式上与以往的各专项和项目计划的区别”,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先生给出了回复。  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先生  不同点之一:新兴产业是战略性的,生物产业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  綦司长表示,新兴产业是战略性的,涉及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而且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整个上半年GDP增长是7%,高技术制造业是10.5%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比总体的10.5%还要高 此外前5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增长是20%,不仅有速度,而且质量好,也是远高于工业的平均水平。他还表示: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产业的结构调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根据国际国内总的趋势来判断,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大。  不同点之二:新兴产业是竞争性特征比较明显的,营造更加公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是关键  所以政府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营造公平、公正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上,这应该还是政府的着力点。朋友们如果关注的话,前一段时间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了相关的一些政策文件,包括像“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我想一系列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营造环境,破除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或者障碍,着力打破这些制度障碍、市场壁垒,来激发创新的活力,营造更加公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这些政策出台以后,我们发改委还会和各个部门一起抓好落实,真正把这个政策考虑的一些初衷能够变成真正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这项工作目前我们还在做。  不同点之三:新兴产业不确定因素角度,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的引导、对企业的支持  綦司长还表示:新兴产业还有它的特点:一是在技术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在市场应用方面还有许多不确定性,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完全发挥市场的、企业的作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应用的壁垒和消费环节的限制。二是新兴产业中还有一些关系着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国家发展的一些重点。三是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营造环境的同时,通过新兴产业工程包这样一种方式来加强对社会的引导、对企业的支持,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綦成元司长最后还强调:作为新兴产业工程包其改革的一些举措、方法,重点和以往之不同:此次组织新兴产业工程包从产业角度出发,更多从供给方面来考虑,例如如何利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同时也将需求放在了第一位。由于医疗健康消费是整个社会的刚需,因此特别考虑了有信息消费工程、新型健康技术惠民的工程,并希望通过消费环节潜力的释放,通过改革的促进,真正把这个市场给培育起来,把市场做大。回过头来支撑供给侧,就是我们说的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的发展,这我们感觉这次比较重大的创新。  产业解读: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领域是朝阳产业,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是重点之重  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制造业门类也较为齐全,为什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包选择了在新型健康技术等六大领域里?来自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给出了回答。  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  在产业化一块,来自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强调:选择的领域要符合以后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有可能在今后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化。  在“新型健康技术”中,他重点强调了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领域是一个朝阳产业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是强国必争之地,大国必须要拥有的产业,因为它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  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要求也是非常高,所以整个国家把这个领域也作为率先要突破的领域。  除此之外,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也就是重点之重,他表示一种产品必须要有第三方的检验检测,所以这个能力建设我们也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放到工程包里们需要建立国家级的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还要建立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并成立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还要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拓展阅读:基因检测技术列入“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的“三步走”战略  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技术,并将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快速推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以及基因检测仪器试剂的国产化。  基因检测技术列入“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其总体目标是“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2015年-2017年年度实施重点和工作要求如下:  2015年重点“一步走”——启动第一批10个左右省市试点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以目前相对成熟的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墓因筛查为重点,优先支持地方政府已确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运行模式、建设条件具备的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促进健康惠民。  2016年重点“二步走”——实施第二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示范中心建设  继续优选启动10个左右省市示范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依托具有个体化医学检测等资质的墓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开发新的疾病基因检测技术,探索基因检测技术在个人基因组检测、基因身份证等新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2017年重点“三步走”——继续实施第三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推广示范中心建设,推动自主研制基因检测仪器、试剂的成果应用  引导墓因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骨干企业,通过上下游联动、协同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产业化应用,提升我国基因检测产业的竞争力。  在发布会的最后,参与新闻发布会的三位领导还介绍了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4条创新途径,依次如下:  一是通过首台套等一些政策,刚才綦司长已经讲了这方面的政策帮助这个行业扩大市场消费的角度   二是创新中央资金的使用方式,考虑用产业基金的方式来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加大金融领域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在贷款方面,在上市、发债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的支持   四是要从扩大国际合作方面,将引进国外一些技术,包括高水平的人才,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要求,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工作落实落地,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会同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3月2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健康中国行动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持续推动实施各项行动,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一)召开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二)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三)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专项行动工作组年度工作评价。(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四)建设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贯彻落实《全媒体健康科普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深入推动健康科普规范化。(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二、制订印发政策文件(一)发布《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二)推动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总局牵头负责)(三)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持续推进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疫情形势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牵头负责)(五)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印发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研究起草系列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基础标准。(生态环境部牵头负责)制定《环境卫生工作规范》《消毒工作规范》。(国家疾控局牵头负责)(六)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5年)》《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基层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八)印发《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国家疾控局牵头负责)(九)编制《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动态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牵头负责)三、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一)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征集工作。(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二)坚持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积极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继续开展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等健康科普,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队伍建设。(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五)以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为载体,结合卫生健康节日纪念日,持续推进健康科普行动。开展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开展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健康专项等活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六)部署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七)举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会,实施“新时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体育总局牵头负责)(八)组织做好2023年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和控烟干预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九)巩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设成果,倡导无烟家庭建设,举办无烟赛事。(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全国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烟草制品(含电子烟和类烟产品)和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违法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部署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水平,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民政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等部门单位参与)(十二)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完成2022年全国居民环境健康风险监测报告,绘制全国环境健康风险分布态势。(生态环境部、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开展气候康养资源评估及气象服务,推动健康医疗气象数据信息共享。(中国气象局牵头负责)(十四)组织开展孕产妇和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健康管理和诊治要点培训,指导制定孕产妇和儿童新冠病毒感染防控问与答,开展妇幼健康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并推广。(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十五)开展第一批国家级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认证。推进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市、区、旗)创建,开展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评估。(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十六)持续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健康促进能力,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教育部牵头负责)(十七)举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交流。持续部署推进各地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开展生命教育、自护教育、心理咨询,持续开展中高考减压、青春自护、健康守护行动。(共青团中央牵头负责)(十九)继续深入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做好第七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中国残联牵头,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单位参与)(二十)开展2023年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深入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做好提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公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建议,向社会征求意见。普及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持续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一)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等专项行动,推动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管理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二)持续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的实施。(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二十五)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心血管、脑病、肿瘤、神志病、肺病、内分泌、康复等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专科临床疗效。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六)持续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推动实现健康中国行动指标。继续维持高水平儿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部门联防联控。(国家疾控局牵头负责)(二十七)深入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打造家庭健康服务中心,推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国计生协牵头负责)四、组织开展特色活动(一)举办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家庭专场活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负责)(二)继续深入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加强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世界急救日”“第七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等活动,弘扬“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社会文明风尚。(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科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参与)(三)开展“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系列合理膳食主题宣教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单位参与)(四)继续组织开展“健康城市健康体重”等主题活动,营造肥胖防控良好氛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全国妇联等部门单位参与)(五)组织开展全国高血压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慢阻肺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广电总局等部门单位参与)(六)开展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七)持续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广场舞、群众歌咏等,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负责)(八)组织开展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全国“敬老月”等系列宣传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九)进一步深化“健康中国母亲行动”,持续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中国行”活动。(全国妇联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单位参与)(十)继续开展“好家风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举办2023年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国计生协牵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妇联等部门单位参与)(十一)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深化开展“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全方位促进青少年体育健身。(共青团中央牵头负责)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定方案”公布 共21个内设机构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strong /p p   strong  第一条  /strong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p p   strong  第二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p p    strong 第三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p p   (一)组织拟订国民健康政策,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 /p p   (二)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组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 /p p   (三)制定并组织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制定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p p   (四)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p p   (五)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 /p p   (六)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 /p p   (七)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服务规范。 /p p   (八)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p p   (九)指导地方卫生健康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 /p p   (十)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p p   (十一)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管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p p   (十二)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p p   (十三)职能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当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四是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p p   (十四)有关职责分工。 /p p   1.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开展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拟订生育政策,研究提出与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参与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的有关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评估人口变动情况及趋势影响,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制度,开展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完善重大人口政策咨询机制,研究提出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p p   2.与民政部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承担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医疗照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老年健康工作。民政部负责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 /p p   3.与海关总署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传染病总体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编制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海关总署建立健全应对口岸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通报交流机制、口岸输入性疫情通报和协作处理机制。 /p p   4.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建议。 /p p   5.与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在医疗、医保、医药等方面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协同推进改革,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 /p p   6.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并制定国家药典,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 /p p strong   第四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设下列内设机构: /strong /p p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p p   (二)人事司。拟订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政策,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 /p p   (三)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承担健康中国战略协调推进工作,组织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健康统计工作。承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牵头履约工作。 /p p   (四)财务司。承担机关和预算管理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 /p p   (五)法规司。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规章和标准,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p p   (六)体制改革司。承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工作,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p p   (七)疾病预防控制局。拟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工作。 /p p   (八)医政医管局。拟订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以及行风建设等行业管理政策规范、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推进护理、康复事业发展工作。拟订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 /p p   (九)基层卫生健康司。拟订基层卫生健康政策、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医生相关管理工作。 /p p   (十)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承担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组织编制专项预案,承担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指导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p p   (十一)科技教育司。拟订卫生健康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等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协同指导医学院校教育。 /p p   (十二)综合监督局。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等监督工作,查处医疗服务市场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指导规范执法行为。 /p p   (十三)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拟订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药品价格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鼓励扶持政策的建议。 /p p   (十四)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组织拟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交流,承担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 /p p   (十五)老龄健康司。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p p   (十六)妇幼健康司。拟订妇幼卫生健康政策、标准和规范,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婴幼儿早期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p p   (十七)职业健康司。拟订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协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p p   (十八)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承担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 /p p   (十九)宣传司。组织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承担卫生健康科学普及、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 /p p   (二十)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组织指导卫生健康工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外事管理工作。 /p p   (二十一)保健局。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p p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p p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p p    strong 第五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525名(含两委人员编制10名、援派机动编制4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9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8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卫生健康监察专员10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2名)。 /p p    strong 第六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p p    strong 第七条  /strong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p p    strong 第八条  /strong 本规定自2018年7月30日起施行。 /p p br/ /p
  • 赛默飞支持“甄· 爱计划”BRCA免费检测项目 携手合作促进健康中国
    2019年3月25日,武汉——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主办的“甄爱计划”近日在武汉启动,该计划将为全国约5000名卵巢癌患者提供BRCA基因免费检测服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卵巢癌病人约为五万例,“甄爱计划”将惠及全国约1/10新发卵巢癌患者,是一次规模空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益行动。行业内多家重磅企业携手支持,更是让整个项目的捐赠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卵巢癌患者,BRCA基因检测有助于评估复发转移的几率,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针对性地给出患者随访和预防复发的策略。主办方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主席史安利教授认为,由于公众对BRCA基因检测的作用和重要程度缺乏认知,影响了这个技术手段造福患者,“甄爱计划”的启动,有助于提高BRCA基因检测率和后续针对性治疗的普及。“甄爱计划”启动仪式合影确诊就检测,助力卵巢癌精准诊疗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表示,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棘手,患者预后差。尽管卵巢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治疗的初始反应率很高,但是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化疗耐药而很快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化疗耐药也成为卵巢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临床研究发现,BRCA是卵巢癌一个明确的靶点,对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出对铂类化疗敏感的患者或者适合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从而指导个体化用药及后续治疗,实现卵巢癌的精准治疗,降低其复发和死亡风险。“一确诊,就检测”的项目口号被马院士多次强调,他建议,确诊卵巢癌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BRCA检测,争取及时、精准的治疗。约20%的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致病突变启动会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彦娜对前期近500名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了解读。张主任表示,在这些患者中,检测出可能致病的有18例,占比3.7%;存在致病突变的有91例,占比18.7%,这类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的患者可受益于靶向药PARP抑制剂;未检测到BRCA基因致病突变的有336例,占69.1%,这类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阴性,但阴性结果也不能掉以轻心,不排除家族可能携带其他未被检测的突变基因,应继续预防和接受检查;检测到意义不明确突变的患者共53例,意义不明确是指未曾发现基因的多态性,也可能是意义不明的其他突变,即既非阴性也非阳性,这类患者占10.9%。张主任介绍,从临床数据来看,总体约有9%-12%的卵巢癌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变,但实际检测结果可能大于这个数据,“甄爱计划”的启动意味着更多卵巢癌患者将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张主任强调,卵巢癌的发病与BRCA基因突变相关,BRCA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则发生卵巢癌的机会增加40%-50%。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检测出携带BRCA1的变异基因,为规避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张主任补充,BRCA基因分为BRCA1和BRCA2,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们产生的蛋白对维持细胞的基因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它们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或改变,细胞稳定性就会受损,更可能发生额外的基因改变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和转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艾礼德(Tony Acciarito)发言BRCA基因检测简单易行,行业领袖保驾护航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基金会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主任史安利介绍,得益于阿斯利康、赛默飞世尔科技、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公司的全力支持,“甄爱计划”第一期500例检测顺利完成。赛默飞中国区总裁艾礼德(Tony Acciarito)表示,赛默飞很高兴能参与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公益项目中,企业会尽全力推动高通量测序、肿瘤伴随诊断、液体活检等精准医学关键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疾病研究、防治与筛查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也与赛默飞“让世界更健康”的理念和一贯做法相吻合。据了解,赛默飞已为全球超过100万例肿瘤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基因检测方案,在全球基因测序和肿瘤精准治疗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邵阳补充,目前BRCA基因检测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国内高通量测序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患者通过采血和组织样本都可以便捷的开展BRCA基因检测。邵阳表示,希望在基因检测公司、药企和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推动BRCA精准治疗的开展,为BRCA突变的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 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7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45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7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4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重磅!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发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
    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编制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一)现状与形势。系统梳理了“十三五”以来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全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康信息化面临的现状和形势。(二)总体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提出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包括8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三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五是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六是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七是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八是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四)优先行动。包括8个优先行动。一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二是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三是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四是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五是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六是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七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八是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五)组织实施。提出从5个方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政策体系。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四是严格监督评估,强化任务落实。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实现共赢发展。“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窗口期。为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行业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深入实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发布220多项卫生健康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书同文”“车同轨”。(二)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强化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应用系统数据集成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公立医院逐步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平台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全国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互通。(三)疫情防控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强化部门协同、信息联动、数据共享,支撑重点人群排查与密接人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优势,在保障患者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辟了线上抗疫战场。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提高排查工作精准性、及时性,支撑做到“四早”“四清”。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保障群众有序出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四)便民服务的应用成效不断凸显。推进业务协同体系建设,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10项服务30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五个一”服务行动,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医保联网、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国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地级市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有力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五)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明显增强。贯彻《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卫生健康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建立卫生健康行业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健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成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保障任务,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力度,组建网络安全专家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举办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开展全行业网络安全监测,不断提高快速处置网络安全事件能力,切实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仍处在夯台垒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基础设施、共享应用、投入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与弱项,特别是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法规标准建设有待强化,信息化建设投入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充分激活,“数字鸿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数据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国际上看,全球加速迈进数字化发展快车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和挑战全球医疗卫生体系,数字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刻。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新基建,培育卫生健康服务新业态,提升卫生健康行业发展新动能,构建数据要素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局面。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应用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势,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思维,以引领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进一步畅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动脉”,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有力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坚持统筹布局,深化共建共用,增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目录为导向,加大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巩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成果,进一步破除数据共享壁垒,畅通数据共享通道,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赋能为关键,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以智慧决策为基础,以协同治理为手段,形成应用牵引建设、服务促进联通的发展机制,推进信息与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缩小“数字鸿沟”,发展和推广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态系统,强化区域数据汇聚应用,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创新数据供给方式,深化数据开发利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不断提高卫生健康行业治理水平。坚持规范有序,安全可控。树立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把安全治理贯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全过程,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构建权责可界定、过程可追溯、安全可审计的制度规则,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规范资本参与和监管,促进公平和有序竞争,确保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加速推进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光纤宽带、虚拟专线和5G等网络建设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网。全民健康信息化统筹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取得标志性进展,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数字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推动每个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若干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三、主要任务(一)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多种方式,采取“国家和省两级部署,国家、省、市、县四级应用”总体框架,集约建设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构建全民健康基础设施云,推动数字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完善国家卫生健康委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升国家与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枢纽能力。建立国家级个人健康信息索引,支撑实现跨省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应用支撑、服务注册、资源目录、门户管理等能力,开展应用评价,完善平台“建管用”评价促进机制。加强系统和资源整合,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推进数据可视化,实现数据统一标准、一次采集、整合共享、多方利用。加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建立统一的云基础设施为支撑,构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省、市、县三级应用,推进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共享和分析应用管理。因地制宜以实体或虚拟方式建立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平台为载体整合业务系统,构建功能一致、融合开放、有机对接、授权分管的平台基础功能,逐步实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接入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纵向联通上下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横向联通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探索推动社会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向各级信息平台集聚。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按照“整体统筹、横向整合、纵向贯通、重点突出”的原则,建立以疾控机构为支撑,以国家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主体,各省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国家与省统筹区域两级平台,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应用。融合多源数据,拓展异常健康事件、严重症候群、病原学检测、媒体舆情、社会举报等报告渠道,实现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调度处置,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持续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医疗业务协同一体化、惠民医疗服务一站式、精准决策支持一门户、信息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分析利用一平台、数据资源汇聚一个库,强化对医院精细化运行管理和全视角决策评价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鼓励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推进医学影像数据存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信息系统分步上云。专科医院参照相应等级综合医院要求,根据医院专科特色和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专栏一 全民健康信息新基建强化工程1.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拓展国家卫生健康委政务云基础设施,增强信息系统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展能力。2.提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业务支撑能力。发挥平台作为卫生健康政务服务的枢纽作用,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互联网+监管”。支撑医联体、医疗联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跨机构跨层级跨地域的业务应用,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IPv6、北斗等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3.提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决策支撑能力。发挥平台“健康大脑”作用,集成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状况、医改监测、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专题指标数据,通过数据的横向对比与纵向查询,提供简洁、方便的操作,加强数据可视化应用,强化决策支撑。4.强化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应用。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加强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应急救治、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和信息服务等健康医疗基础数据和公共信息资源集聚整合,实现对数据深度挖掘。5.加快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协同新模式。以国家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主体,以推进全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体系建设为目标,建设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增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6.建设集医学科学数据、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研究成果等为一体的国家级医学研究科技资源基础信息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与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生物样本库、动物模型资源库等基础研究平台实现对接。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二)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法》,坚持“统筹规划、急用先行、规范有序、协同高效”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权威、全面协调、管理规范、自主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基础标准。按照《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唯一对象标识、对象注册与解析、临床医学术语、检查检验代码、药品耗材应用编码、数据交互接口、数据分析、数据质量、临床决策支持等基础标准,加快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标准体系。推动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医学人工智能及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和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标准和资源目录体系,支撑在应急救治、远程会诊、远程检查、临床辅助诊断决策、公共卫生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应用。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会协会、企业等参与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应用推广。全面推进基础类、数据类、应用类、技术类、管理类、安全与隐私类等6大类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标准在卫生健康行业落地实施,推进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术语“四统一”。落实全国统一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基础资源及信息互联互通编码标准。加强省级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统筹,统一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标准。整合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共享交换。加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标准建设。深化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服务平台,完善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元数据管理功能,为标准的研制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标准应用程度和建设成效评价,统筹规范有序开展标准应用情况测评,分类分层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评价,持续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标准建设“自评价”,稳步推进信息化标准评价一体化。加强标准应用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各地标准化建设应用的创新典型案例,提升社会各方的标准化意识和自主标准使用能力。(三)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总结“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将其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10项服务30条措施落地落实,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妇幼健康”“互联网+医养服务”“互联网+托育服务”“互联网+营养健康”等,提高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强化与家庭医生签约、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开展“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探索构建覆盖全人群、服务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流程管理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推广电子处方区域流转。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各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强化身份认证、电子印章、数据共享等基础支撑,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持续深化生育登记、义诊活动备案、医疗广告审查、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深入推进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文件在线核验、共享复用工作,全面推广“出生一件事”,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拓展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证照免提交范围,推动全国互通互认。依托国家级和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做好人口死亡登记数据等网络直报信息向基层回流,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规范服务保障与监管体系。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和在线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汇聚卫生健康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等多层级、多领域、多渠道、多形态的监管数据和关联数据,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监测评估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行为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和企业数据行为的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风险分析和识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数据垄断和商业滥用。专栏二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1.依托国家医学中心,统筹建设一批互联互通的重大疾病数据中心,建立主要疾病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推进跨地区、跨机构信息系统互通共享。2.将信息化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围,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加快诊疗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保障远程医疗需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3.加强数字医共体建设。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鼓励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开发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中心,加强远程医疗和信息化设备配备,与高水平省市级医院对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通。在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地区,建立一体化管理运行和协同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和数据交换中心,提升医共体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实现医共体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公共卫生等业务融合集成应用,在医共体内实现就诊一码通行、服务接续、一站式结算,打造数字化智能型医共体。重点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的县级医院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四)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和行业治理,以促进数据合规开放共享应用为主线,以提升群众获得感、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丰富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积极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与行业治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不断深化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智能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拓展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应用。采取“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等方式,有序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应用。建立健全健康医疗数据管理制度,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辅助决策、药物研发、医疗保险、精准医疗、营养健康等方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探索建立数据价值评估体系,完善数据价值评估框架,探索建立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元协同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共治共享机制。强化数据全流程质控和数据治理。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源头质控能力,建立覆盖业务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畅通数据汇聚渠道,推进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应用技术、数据质量全流程管理等能力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加快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订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类、分级、分域应用规范,形成一批健康医疗公开数据集,推动积极稳妥、安全有序共享开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总结推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试点建设经验,依托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加强区域优化布局、集约建设和节能增效,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依托省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开展区域数据中心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建设,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完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全国总体战略布局。及时总结、推广、组织一批试点成效好、带动效应强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示范项目,加强标杆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良好生态。(五)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加快数字健康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深度应用,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健康战略发展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进一步适应数字健康发展新趋势,对接国际标准体系,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基础设施、法规标准、数据资源、产业发展、安全保障一体化部署,加强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专业人才培养、隐私安全保护等方面前瞻性布局,健全数字健康的政策法规、伦理标准、人才队伍、数据安全等支撑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联合创新、共建共享,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组织协调,共同营造数字健康良好发展生态。重塑数字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拓展丰富数字健康应用场景和服务空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效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发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性载体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拓展数字健康乡村、智慧健康养老、智慧营养膳食、在线医学教育、智慧中医药等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培育数字健康经济产业新业态。聚焦战略前沿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区域检查检验、在线健康咨询、智能慢病管理等多元化、个性化健康服务,催生一批有特色的数字健康管理服务企业。规范发展第三方机构搭建社会化行业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打造创新发展的数字健康产业生态。构建数字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做大做强卫生健康软件产业,增强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装备、医用材料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将数字健康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数字健康行业治理新水平。深入开展数字健康政策、数据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构建部门协同、资源优化、防治结合、平战一体的运行机制,以服务管理、效率提升、功能完善为导向,感知社会态势、畅通信息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政务管理服务电子化、自动化、无纸化,破除体制障碍,打破信息壁垒,逐步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等多码融合、业务通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不断提升数字健康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专栏三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程1.促进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开展医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数字病理辅助诊断、电生理信号辅助诊断、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医院智能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应用。2.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围绕急诊救治、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重症监护、中医诊疗、医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重点方向,促进5G在卫生健康行业的重点应用创新。3.开展“区块链+卫生健康”应用试点。鼓励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强身份标识管理、卫生健康数据存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查阅、药械流通信息追溯、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汇聚分析、专病科研数据共享等内容,丰富区块链的应用场景。4.推进医疗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物联网泛在连接、低能耗、智能感知的技术优势,围绕智慧病房、远程会诊、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需求,优化远程医疗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推进智能个人定位、个人可穿戴健康智能监测、具备医疗诊断级性能的生命体征感知等终端设备应用。5.开展医疗健康机器人应用试点。推进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主要包括手术、护理、检查、康复、咨询、配送等医疗康复机器人及检验采样、消毒清洁、室内配送、辅助巡诊查房、重症护理辅助操作等卫生防疫机器人。(六)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补齐基层医疗信息化短板,融通汇聚县域内数据,强化数据分析运用,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基层信息化便民服务。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首页,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安全有序向个人开放,经授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查询和健康咨询,探索向居民提供健康画像,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便民惠民服务门户,开设线上线下一体化慢病门诊,提供就诊全流程服务,加强诊后跟踪随访、双向转诊等服务。聚焦重点人群,提供线上随访、复检预约等数字化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智能化设备终端及可穿戴设备,自动采集健康数据信息,减少手工填报和纸质报表,推动基层报表通过信息系统直接抓取自动生成,逐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只录一次,提供数字化签约、在线续方等线上健康管理,切实为基层减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医患在线交流,密切医患关系。强化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依托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实体或虚拟方式搭建县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数据中心,加快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提档升级,推动基层数据上云。基于县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数据中心,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围绕居民服务需求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场景,搭建区域数字家医服务平台。支撑整合式医疗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基层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的推广应用,整合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运营管理、报表统计分析及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推广智能化健康管理设施,方便边远地区、卫生资源薄弱地区的患者就近自助就诊取药。强化基层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一体化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开展分级应用,动态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服务、运行等基本情况,实现基层医疗行为、医疗质量和经费使用等动态监管及药械全过程追溯管理。实施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推动机构绩效考核自动化、日常化。开展区域健康数据监测、患者疾病谱与就诊流向分析,提升基层卫生治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在省级统筹下将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与县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数据中心对接联通,建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共享回流机制。专栏四 基层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1.促进基层综合服务监管数字化。落实《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系统等业务协同,实现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通共享。2.推广智慧家医平台建设。利用区域数字家医服务平台,融合签约服务管理、健康管理、诊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绩效考核等功能,构建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数字化联系路径,形成以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为双核心的智能化签约服务新模式。3.推进远程医疗进乡村。建设完善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基层远程医疗门诊、健康随访、健康监测、会诊、查房等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及偏远地区延伸。(七)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坚持依法统计、应用导向、质量优先、创新发展,健全卫生健康统计调查体系,强化信息化在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推进统计数据共享应用、发挥统计监督职能等方面的作用,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决策支撑。持续完善统计调查体系。推动统计工作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统计领域从医疗卫生扩展至健康服务,逐步构建涵盖卫生健康资源、医疗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安全、居民健康水平、健康影响因素、行业综合治理、健康产业发展等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统计调查体系,建立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环节的居民健康统计信息闭环。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国家卫生健康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统筹相关数据资源,开展“一老一小”、健康预期寿命测算等常态化统计分析应用。依法制(修)订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实施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动态调整的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加强生育和人口形势监测研判,加快建立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核算机制,完善全国卫生服务统计调查及居民卫生服务监测、全民健康信息化统计调查与应用评价。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范要求,完善统计数据标准制度,规范统计数据形成机制,推进卫生健康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推动统计数据采集方式转变,增加从业务系统中直接获取统计数据的比重,提高数据准确性、时效性。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权责明晰的卫生健康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式,整合统计数据资源,加强分析应用,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推动统计数据全流程质量控制。强化统计数据共享应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整合业务重叠、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各相关部门统计调查数据,最大限度发挥统计数据分析价值。建立完善卫生健康统计信息发布机制,通过相关渠道向机构和社会公众开通查询功能,及时高效发布统计信息。制定统计信息共享管理服务规范,建立健全统计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机制,积极推动统计信息共享、交换和应用研究。推进统计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建立与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第三方智库的合作机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统计调查大数据融合应用,发挥行为分析、态势感知、预测预报、政策评价与模拟等方面辅助决策作用。全面提升统计监督效能。加快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卫生健康统计监督体系。督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统计监督中的作用,依法依规开展统计调查。稳定统计调查队伍,增强卫生健康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及统计技术支撑机构的专业力量,为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八)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制度,围绕网络与数据安全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加强教育培训和宣贯,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综合防范体系。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规标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密码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及配套标准规范要求,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监管权和行政执法权。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商用密码应用等基础安全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为重点,落实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相关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管,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要求。研究制定卫生健康信息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对合理使用数据提供合规指南,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落实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强化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加强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完善行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监测、检查和通报机制,增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防、时防相关制度和措施,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试点示范,提升供应链安全管理能力。构建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可信体系。建设一批医疗卫生机构商用密码应用示范,全面推广商用密码应用,完善卫生健康行业商用密码应用体系。建设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患者可信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实现医患可信身份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保证访问、处理数据的用户身份真实,确保网络行为可管、可控、可溯源。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实现电子认证服务跨区域互信互认。专栏五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程1.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和威胁分析平台。完善行业资产库及相关知识库,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结合威胁信息分析研判机制,支持威胁信息、漏洞信息与资产信息的快速匹配,提升监测预警与快速处置能力。2.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确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目录,提出相应保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提升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3.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首席网络安全官、专职安全管理员、关键岗位人员分类培训体系,加强实战,持证上岗。四、优先行动遵循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优先开展一批行动,着力在信息互通共享、健康中国建设、重点人群智能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向数字健康跃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基于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省级影像云存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检查检验数据智能、高效、融合、经济的存储和传输。国家和省级建设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索引库,地市级及县级建成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相衔接的全量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库,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保障网络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推进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跨省查询。通过移动端应用,各省实现向本人提供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时查询服务。(二)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健全健康中国行动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构建全面覆盖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行动主要指标的健康中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行动)监测评估、考核信息系统与全国爱国卫生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建共享,增强数据时效性。完善健康中国监测考核和决策分析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探索建立健康中国行动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及时掌握健康中国建设(行动)实施进度和成效,提升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效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探索建立健康科普数据平台,满足全生命周期不同人群对不同健康科普的需求。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运用新媒体,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三)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于医院信息平台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推进医疗数据统一管理,加快临床诊疗无纸化进程。鼓励应用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医疗服务场景。优化门急诊就医流程,推进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支持各地探索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推动提升中医医院智慧化水平,鼓励智慧中药房建设,提高中医药数字便民服务能力。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拓展智慧管理创新应用,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支持医疗、服务、管理、科研一体化监管。(四)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以社区与家庭为基础,搭建医养康养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医防融合体系,强化数字医养康养服务应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妇幼健康信息系统、人口统筹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全国托育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数据统一接入,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统一监管,不断推进云上妇幼、智慧养老与智慧托育服务,建设可视化风险地图,强化重点人群和场所监测。完善全国一体化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推进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应用,实现职业健康信息的横向联通、上下联动和动态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预警与智能决策的支撑能力。(五)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实施国家药品供应保障与使用评价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完善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国家和省两级药品使用监测系统,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药品使用监测网络,加强医疗机构药品智能化监测及数据采集能力,推动实现全国二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和80%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覆盖的总体目标。优化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有效提升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的综合能力,不断健全短缺药品保供稳价长效机制。以基本药物、急(抢)救药和儿童、老年人、罕见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用药为重点,健全药品供求大数据监测系统,不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体系。建设药物政策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药品应用编码(YPID)标准的全面推广应用和多码联动,提升药政治理数字化水平。(六)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联通,提高监测预警、实时分析、集中研判和辅助决策的能力。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体系,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精准防控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业务信息系统的高效对接与数据共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相关标准,提高医防信息融合水平。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食安”,实现风险动态可视化,支撑风险预警、趋势研判和科学决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依据全国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绘制主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地图,强化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惠民服务。加强健康码标准规范使用,强化赋码和转码规则规范实施,推进互通互认、一码通行。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智卫监”,实现风险可预警、数据可分析、监管可联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七)“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与完善,强化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扩大联通范围,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深化数字中医药体系。鼓励地方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构建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推动一体化共享、一站式结算等数字化便民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研发应用名老中医传承、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系统。(八)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和标准,严格核心数据管控,加强重要数据保护,规范一般数据管理。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止数据违规出境。建设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丰富技术检查监测手段,组建行业专门技术支撑机构,落实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制度,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开展行业网络安全比武竞赛、攻防演练,提升行业实战对抗能力,加强行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推动分布式存储、多方安全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安全防护。做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重点保护大规模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加强知识普及和法规宣贯,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全行业人员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信息化发展摆到工作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决策和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列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构建数据资源一体化统筹管理体系,协调推进各项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和优先行动。(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政策体系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化制度建设,制定与发展相匹配的医学伦理、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网络安全等规章制度,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适应卫生健康信息化行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标准规范。强化执法监督与能力建设。各地要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切实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注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人才队伍培养体系。研究制定卫生健康信息化人员配备标准,突出加强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技术人员配备。完善人才使用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信息化人员的岗位需求制定系列培训计划。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发挥专家在前瞻性研究、信息化规划、重大项目论证、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智力支撑。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强对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等新专业和交叉型人才建设,营造促进实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严格监督评估,强化任务落实支持将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情况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中,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纳入卫生健康部门的考评范围,与经费拨付、设备配置、绩效评价和人员考核相结合。要加强调查研究,督促指导信息化工程与重点任务的实施,分析研判风险,及时解决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适时发布年度发展报告,切实抓好规划落地落实。(五)深化国际交流,实现共赢发展坚持安全发展、协同共进的原则,参与全球数字健康国际合作,加强与多双边平台机制的对接,深化与国际组织、产业联盟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广数字健康相关技术、产品、标准、服务、规则和共识,注重对国际卫生健康信息化应用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推动我国自主技术与全球同步发展,探索国际健康医疗发展合作新模式,不断提升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水平、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 基因“微”检测 百元“问”健康
    2013年,美国著名女星安吉丽娜· 朱莉进行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后,进行了双侧乳腺切除术。这一事件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ldquo 基因检测&rdquo 这个名词产生兴趣。这个听似&ldquo 高大上&rdquo 的名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3年底,复旦大学医学院法医专业大四学生刘凯组建GeneU简柚基因健康项目团队。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订购基因测试项目套餐,利用快递将头发、唾液等测试物传递给基因检测单位,3天后微信上就会传来测试结果,用户用微信红包、银行卡等方式通过微信支付费用,整个过程完全在线上完成,买卖双方不会有面对面的接触。而这样的一次检测,价格不过百元左右。   定位&ldquo 小健康&rdquo ,与疾病检测差异化竞争   法医专业的刘凯,第二学位是会计学,并在沪上一家知名投资公司实习。刘凯说:&ldquo 接触了一些年龄相仿的创业者,他们仅仅比我大两三岁,但为人处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我强很多,就萌发了要创业的想法,想以此锻炼自己。&rdquo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火了。移动端支付渠道的开通,让刘凯灵机一动,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看到了隐私性较强的基因健康检测市场。&ldquo 以前做基因检测,都需要顾客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半信半疑地提交个人信息。但如果是通过微信定向发送信息,并不与检测方见面,发送检测报告甚至付款都通过微信完成,不仅可以防止隐私泄露,对我来说,也是运营模式的创新。&rdquo   其实在国外,通过基因检测规避患病风险的做法由来已久。但与国外提供与疾病相关情况的综合基因检测服务不同,GeneU基因健康专注于提供健康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例如饮酒健康(酒精代谢能力检测)、性健康(男性不育症、女性不孕症检测)、饮食健康(肥胖相关基因)、老年人健康(老年痴呆相关、高血压个性化用药相关)等。  这些检测领域,与普通人息息相关,且公司定价较低,与昂贵的疾病相关基因检测进行差异化竞争。凭借低价吸引更多潜在顾客,同时也巧妙规避大病基因检测的相关政策风险。   检测数据背后的增值服务   此前,曾有一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研报告称,定价在100元以内的基因测试项目,有超过三成的大学生愿意尝试。如果是已经工作的年轻人,这一比例更高。有了市场数据的基础,刘凯对项目的运营有了底气。   为了试验项目技术,刘凯自己做起了&ldquo 小白鼠&rdquo 。&ldquo 我酒量很差,但如果以后自己创业,喝酒是必修课,我就对自己的酒精代谢能力进行测试。&rdquo 刘凯说。   团队还对一位&ldquo 小胖子&rdquo 进行了肥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肥胖的几率高达75%,需要在运动、饮食等领域多注意。   简柚给出的几项基因测试的价格,在99元到199元不等。在国外,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基因检测公司,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提供检测报告这一层面。而刘凯还想到了数据背后的增值服务:&ldquo 通过微信,可以将顾客引入微信社区,里面有专业的健身教练、营养师等,针对个人情况给予指导,适时引导顾客进行体育锻炼。&rdquo   基因检测为个性化医疗打前站   目前,GeneU简柚基因健康项目团队共有7名核心成员。用刘凯的话说,他们都是复旦校园里的佼佼者。刘凯凭借&ldquo 三寸不烂之舌&rdquo 逐一说服这些精英一起打造创业梦,&ldquo 例如负责市场营销的房媛媛,家里有亲人患高血压,我就告诉她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实现不同基因型的个性化用药,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她感觉这很有意义便加入其中。&rdquo   在刘凯看来,团队核心竞争力不仅定位&ldquo 小健康&rdquo 检测领域,结合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于硬件建设的&ldquo 到位&rdquo 。   据悉,GeneU简柚基因健康团队研发了分析软件,可精确对比检测数据。通过积累大量基因检测样本建立数据库,不断纠正分析软件的精确度。更重要的是,当数据库建立后,可以与医院等机构合作。病患到医院就诊,刷卡后可以让医生看到基因组成数据,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是个性化医疗的有效辅助。   &ldquo 提及基因检测,国内目前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先让健康基因检测的理念深入人心,将创业计划落地。&rdquo 刘凯知道,他们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点评   让市场认识产品价值是成功关键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高级顾问、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韩明远   复旦大学医学院刘凯同学的创业团队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出多款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产品。他们还在运行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微信平台将遗传基因研究推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受检者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该创业项目有一定的新意。   有人认为&ldquo 基因检测&rdquo 是&ldquo 高大上&rdquo 的项目,深不可测 也有人认为相关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并不仅仅由基因决定,基因检测没用。因此,创业团队如何用通俗易懂的宣传,让消费者了解&ldquo 基因检测&rdquo 的真正含义,用充分、可靠的依据,让市场感受到产品对相关疾病预测和防范的价值,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但是,创业者还应充分考虑培育新产品市场的各种困难,认真评估团队创业初期培育和拓展新产品市场的能力。
  • 关注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盈盛恒泰邀您见证食品检测分析技术未来新趋势!
    2020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通知2020年10月22-23日中国 青海 西宁主 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 中国食品杂志社《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 共同主办青海大学 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 协 办中国食品杂志社《肉类研究》杂志 中国食品杂志社《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成功召开“2019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宁波)”的基础上,将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于2020年10月22-23日在西宁共同举办“2020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就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会议内容 1.肉品科学专题包括肉品科学基础研究,肉制品现代化加工技术,肉品贮藏、保鲜及运输,肉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肉品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肉品副产物综合利用等。 2.乳品科学专题包括乳品科学基础研究,乳品营养与人类健康,乳品微生物及功能特性,乳品加工新技术,乳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乳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 3.水产品科学专题 包括水产品科学基础研究,水产品营养与人类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水产品贮藏与保鲜技术,水产品加工新技术,水产安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 4.蛋品科学专题包括蛋品科学基础研究,蛋品营养与人类健康,蛋品贮藏与保鲜技术,蛋品加工新技术,蛋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蛋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发展政策等。会议信息 1.会议召开时间: 2020年10月22-23日(21日全天报到) 2.会议召开地址: 西宁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知名仪器供应商,专业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及相关仪器的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工作。目前我公司是美国FTC、德国AIRSENSE、日本JWP、意大利VELP、日本INSENT、日本QS公司等品牌的中国区代理商及技术服 务中心,产品覆盖食品感官分析、食品营养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为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质检机构等客户提 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并获得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和支持。10月22日-23日,我司将如期参展,与您相约西宁。作为我们的重要客户/合作伙伴,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我司展位参观、洽谈!
  • 居家检测疾病成健康消费新风尚
    近年来,包括新冠自测试剂在内的各类健康自检产品日益受到关注。天猫健康2023年双十一健康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居家健康检测服务销量比2022年同期明显上升,其中幽门螺杆菌检测增长150%,食物不耐受检测增长130%,中青年是检测类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约60%的消费者在25岁到40岁之间。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1395亿元,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28%。在体外诊断领域,居家自测被认为是潜力巨大的蓝海。除了传统的血糖试纸、早孕(HCG)试纸等,从新冠、流感检测到食物不耐受、过敏原检测,以及消费型基因检测等,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多维度地掌握自身健康情况。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流感、新冠、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都有类似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然而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尽相同。从网售的新冠检测试剂,到甲流乙流检测试剂,以及需要在居家采样后将样本寄给机构的多种病原体核酸扩增检测等, 让患者减少前往医院排队等候和交叉感染风险,尽快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治疗。如此方便的居家检测与医院检测有哪些差别?检测结果是否可靠?能否作为诊断和用药的参照?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对于自测的结果,我也认可,但需要结合患者其他的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再开处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京杭表示,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自测是可行的,但拿到阳性结果之后的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徐京杭介绍,使用自测试剂有收效良好的案例。“一名患儿出现了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作为医生的家长在网上购买了某平台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上门检测服务,检测结果发现肺炎链球菌阳性。看到结果后,家长马上给孩子服用了头孢克洛,孩子的体温当天恢复正常。”她说,自测试剂确实帮患者节省了时间和奔波的成本,减少了去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不过,由于患者自行采样不规范、试剂准确度等原因,徐京杭在临床上也遇到过个别使用自测试剂呈现假阴性、假阳性的患者。比如有门诊患者发热伴随呼吸道症状,他之前购买自测服务发现有3种病毒和细菌感染,但在医院检查后发现血象结果不符合细菌感染的特征,医生判断自测的细菌阳性应该属于假阳性。某商业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推出的“呼吸道感染六联检”,基于将样本DNA进行扩增的PCR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多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需要居家采样后将样本寄回机构检测,准确率约为80%。公司本身也会为很多医疗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样本进入实验室后“一视同仁”,来自医院或个人的样本都是同样的检测手段,区别主要在采样端是否操作准确。对于PCR核酸检测,由于不能实时显示结果,需要将样本寄回实验室通过专业扩增技术进行检测,因此样本的保存很重要。某商业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使用特制的保存液,最长可以确保样本在7天内比较稳定,能够顺利检出,通常快递三天内就能将样本寄回,防止出现因样本失效造成的假阴性结果。记者体验发现,对于需要将样本寄回的检测项目,自行采样后点击“一键呼叫快递”,检测者就能在家等候顺丰上门取件,将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测。检测报告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看,既节约时间精力,又能很好保护检测者隐私。一些患者认为,去医院进行的各类检测项目,有些样本也要送到外面的实验室,如此一来不如直接在家采样更加方便。对此专家认为,采样环节的规范非常关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赵秀英介绍,今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较为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医院难以在短期内开展如此多的病原检测项目,这其中涉及法规、增项等一系列环节,因此医院会将一些检测项目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开展,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这需要在规范签订委托检验协议和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进行。与同类居家检测相比,医院采样是通过专业人员规范操作,居家检测也要做到规范采样,检测结果才能更具参考价值。业内人士认为,整体而言,居家自检对提升公众的健康管理水平,促进疾病的早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赵秀英等业内人士认为,居家自检主要分为即时呈现结果类也称为即时检验(POCT)和自采样后寄回样本到检验机构两大类,两者都面临着采样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等问题。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在临床评价时,应当包含无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对产品说明书的认知能力的评价,尽量确保采样环节准确。对于提供健康自检服务的商家,相关部门要加强规范管理,严格产品准入,并全力确保检测者的隐私安全。
  • 赛默飞“改变未来,希望无限——2016慈善健康跑”全国同步开跑
    大力推广抗癌防癌理念2016年9月5日,上海——由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秉持“改变未来,希望无限”的理念,联合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共同举办的以“改变未来,希望无限”为主题的“赛默飞2016慈善健康跑”活动日前在上海启动。来自赛默飞的员工及家属、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浦东疾控中心、浦东商委、浦东卫生局等部门的员工近1,000人参与了当天的活动。通过创新的“你来跑,我来捐”的公益形式——按照参与者的跑步成绩,进行对应的善款筹集和捐赠,最终募集的50,000元人民币善款全部捐献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用于支持血液肿瘤疾病的研究工作。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先生表示:“除在科技上一如既往为中国客户提供领先和全面的癌症诊断技术外,赛默飞希望通过与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携手,共同组织参与癌症相关的公益项目,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国癌症研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赛默飞的不懈努力,提升大家对防癌抗癌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践行‘服务中国’本地化承诺的体现,助力建设‘健康中国’。”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理事长王瑞表示:“本次慈善健康跑活动别开生面,既通过赛默飞的社会影响力向公众传达了‘慈善’和‘健康’的双重理念,又达成了捐助医疗科研机构的善举,可谓一举两得。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一直致力于通过CEO Cancer Gold Standard帮助雇主创建健康文化,降低员工患癌风险。希望更多的中国雇主勇于为员工健康承担更多责任,提升员工整体健康水平。这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此外,9月10日,赛默飞“2016慈善健康跑”的北京专场及广州专场也将同步启动,其中北京专场将依托以支持抗癌为主题的国际知名慈善跑——北京希望马拉松同时启动。届时,来自赛默飞北京及广州办公室的近500名员工和家属也将积极为爱助跑——“改变未来,希望无限”。“赛默飞2016慈善健康跑”活动现场“赛默飞2016慈善健康跑”活动现场 活动募集的50,000元人民币善款全部捐献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4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 站:www.thermofisher.com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是由CEO Roundtable on Cancer在中国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独立法人),于2015年由上海市民政局依法批准成立,统一代码(登记证号):52310000341491100A。业务范围包括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开展健康促进咨询、服务和交流活动等。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全权负责CEO Cancer Gold Standard项目在中国的所有活动。CEO Roundtable on Cancer(防癌抗癌总裁圆桌会)是致力于提升工作场所健康水准以对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国际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001年由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先生创立,以鼓励企业高管“要勇敢并具有开拓精神地在公司内部为防治癌症做些实事”,要求公司评估健康福利和工作场所文化,在五大关键的健康领域采取广泛而具体的措施,从而帮助解决职业人群的癌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 北京本周启动雾霾与健康监测
    昨天(11.25),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北京雾霾与健康监测工作计划于本周启动。届时,北京市疾控中心将在各区县的居民小区选点设立11个雾霾监测站,同时监控全市医院门急诊量及患者疾病数据,对比分析雾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1个监测点或“环绕”北京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目前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雾霾影响健康的监测,了解不同地区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作为全国雾霾与健康监测网络城市之一,北京需建立3个监测点。不过,北京此次将在全市范围内设立11个空气监测点,位置主要选择11个区县的居民小区,每个小区居住人数在1万人以上。为使监测数据更为精确,就监测点布局而言,将考虑把北京“环”起来,其中既有尾气排放量较多、扬尘导致的粉尘浓度较高的污染区,也包括绿化环境较好的居民社区。与环保部门的监测点有所不同,疾控部门监测点的高度设在呼吸带的高度。   疾控中心将通过对雾霾天空气成分的监测分析,对比观察室内PM2.5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比如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时,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多环芳烃等到底有多少?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并没有公布这些数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魏建荣表示,届时,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每月需要连续3至7天到监测站点取样,然后将空气样本带到疾控中心化验PM2.5的成分。   魏建荣表示,本周将召开雾霾与健康监测启动大会部署具体任务,会后各区县将在本辖区确定空气监测点和医院监测点。预计明年1月左右即可获得一个短期的大气监测结果,这个结果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将以中小学生为监测重点   因同时承担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科委针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监测,北京市疾控中心将在监测点布局和监测项目上“二合一”,即在建设11个室外监测点的同时,设立7个室内监测点。魏建荣介绍,与目前研究及监测对象主要为室外大气中的PM2.5数值不同,其研究将着重针对室内和室外PM2.5的质量浓度和成分构成、不同人群PM2.5暴露水平以及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据介绍,在空气检测方法上,疾控部门和环保部门或许有所不同,但检测项目和结果应该区别不大。我国现在通行的空气质量检测方式是膜式称重法,即国际通行的“金标准”,需要经历捕捉颗粒、晾晒、称重、分析等步骤。“通过20至24小时的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都吸附在试验膜上,我们对膜进行前后称重对比和成分分析,判断出室内不同颗粒的浓度以及所含的不同成分。”魏建荣表示,每一处监测点的采样时间将持续一周,并按不同季节进行。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监测将以中小学生为重点,覆盖全部人群,将对人群的活动模式进行研究,包括不同人群每天的活动量、呼吸量,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等都将详细记录,“不同年龄的人群呼吸速率不同,最终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活动模式计算出人群暴露水平,就是每天吸入多少PM2.5。”   监测天气同时监控就诊量   疾控部门与环保部门监测雾霾天气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疾控部门在监测雾霾天气的同时,还要监控全市二、三级医院门急诊量、死因数据、不同污染日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等,并把环境暴露的监测结果对比疾病监测的结果,探索建立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发病的数据模型。然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空气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响变化趋势。监测数据将用于北京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和健康提示,同时为市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马上就访   北京肺癌发病率5年增70%   大气污染与肺癌关系急需大样本量研究   昨天,京华时报记者从协和医院举办的“肺癌关注月”活动获悉,北京肺癌发病率5年间提高了七成,每10万人就有45人是肺癌,吸烟已是公认的导致肺癌的首要“杀手”,大气中的有害成分也被认为会导致肺癌。因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3%,专家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早发现肺癌。   协和医院肺癌中心主任王孟昭介绍,如果在肺部肿瘤早期就发现它的“踪迹”,不但能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显著提高。但由于公众对肺部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视程度还不强,加之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有超过80%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就已是肺癌晚期,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3%,这意味着,85%左右的患者确诊后的寿命不足5年。   王孟昭表示,目前协和医院肺癌中心的38张病床常年处于饱和状态,年住院患者已达2500人次,6名呼吸内科医生的接诊量已达3万人次每年,其中过半与肺癌相关,目前肺癌发病正呈现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低龄化趋势。   王孟昭表示,有监测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其中北京肺癌发病率在5年间提高了70%,已达到45/10万。他介绍,肺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首位高危因素是吸烟,大约90%的肺癌被认为是由于吸烟而引起,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第二是被动吸烟和环境中的污染,像大气污染、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烹调油烟、饱和脂肪等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不过王孟昭表示,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密切程度”需要大样本量的研究。   专家说法   “希望更多关注室内PM2.5”   据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博士李强介绍,在有人吸烟的情况下,室内PM2.5的总量中,大概有90%是来源于二手烟中的PM2.5。典型二手烟的颗粒是非常非常小的,基本上百分之百小于1微米,绝大多数在0.5微米或更小尺寸,这就导致二手烟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更严重危害。   李强说,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多沉积在上呼吸道,而PM2.5可以进入呼吸系统内部,可以进入到我们的细支气管、肺泡或者血流。颗粒物直径小于1微米的时候,沉积在支气管、肺泡这些地方的细颗粒物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多。   “网上对于室外空气PM2.5污染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我希望大家在关注室外PM2.5污染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室内PM2.5污染的关注上。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很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门窗紧闭,防止室外的PM2.5进入室内,但是如果在室内有人吸烟,室外、室内都是污染非常严重的环境,你就无处躲藏了。”李强说。   民间研究   污染越重患者越多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启动此次全市范围的监测前,学者和民间NGO组织已经有所尝试。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和同事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成果:2004年到2006年期间,潘教授在北大校园设置了数个监测点,结果发现,当这些监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大约4公里之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急诊患者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对此,专家认为,一个点的监测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市,有隔靴搔痒之感,大规模的监测和数据发布才能让公众信服,便于政府“对症下药”。   新闻背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表示,今年,全国将选择雾霾高发的16个省份设置43个监测点,开展雾霾影响健康监测工作。根据要求,在出现雾霾天气时,各个监测点需进行PM2.5加密采样,了解雾霾与非雾霾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与成分的变化。加强收集雾霾期间死因监测数据、医院门急诊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空气污染监测数据等。据媒体报道,河北省的监测工作将在11月底前启动,在石家庄、唐山、保定三个城市设置6个城市监测点,在辛集市设置1个农村监测点。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1032.42万元采购流式细胞仪,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液质联用仪...
    详细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门头沟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5-22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公开招标公告 2023年05月22日 15:05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专用仪器仪表/其他专用仪器仪表 采购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3年05月22日 15:05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5月22日至2023年05月29日每日上午:9:30 至 11:00 下午:13:30 至 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5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 开标时间 2023年06月12日 09:3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楼华成大厦四层 预算金额 ¥1032.42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康进、张跃、王艳霞 项目联系电话 010-82952950-813 采购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北路27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张老师 010-56153670 代理机构名称 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010-82952950-813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康进、张跃、王艳霞 010-82952950-813 项目概况 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GGJ-BJ02-23051291 项目名称: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预算金额:1032.42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第一包: 包1 信息化网络安全设备 144.62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抗拒绝服务系统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负载均衡设备 1 否 3 入侵防御系统 1 否 4 防病毒网关 1 否 5 下一代防火墙 1 否 6 上网行为管理 1 否 7 WEB应用防火墙 1 否 8 入侵检测系统 1 否 9 安全管理防火墙 1 否 10 堡垒机 1 否 11 核心交换机 2 否 12 接入交换机 4 否 第二包: 包2 防尘通风技术研发设备 276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粘度检测仪 1 否 2 光固化SLA3D打印机 1 否 3 矿山智能通风系统 1 否 4 多点风速测量仪 1 否 5 扫描电子显微镜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6 粉尘特性分析系统 1 否 第三包: 包3呼吸防护用品性能检测设备 227.3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医用防护口罩总泄漏性测试系统 1 否 2 呼吸器防护因数测试仪 1 否 3 大流量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系统 1 否 4 人体呼吸模拟系统 1 否 5 A/AX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6 E/K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 7 H2S/CO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 8 动力送风式呼吸器送风量及阻力测试系统 1 否 第四包: 包4人机工效测试设备 164.8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人机环境同步平台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可穿戴运动捕捉及人机工效分析系统 1 否 第五包: 包5呼吸防护用品性能检测设备219.7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时间分辨荧光定量PCR仪 1 否 3 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 1 否 4 生物气溶胶监测仪 1 否 5 染色体分散仪 1 否 6 细胞遗传玻片打号系统 1 否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90天内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监狱、戒毒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的规定,若投标人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提供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文件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若投标人不是所投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除外)的制造商,提供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证明文件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复印件(第五包)。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至 2023年05月29日,每天上午9:30至11:0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 方式:现场现金领取。供应商首先在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网站上进行信息填报(免费),填报链接:http://101.200.176.189/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6626HrF7,公司信息提交成功后(不代表项目报名成功,也不能作为报名成功的依据),携带以下资料查阅或者购买招标文件(如资料不齐,恕不允许查阅或购买): 1)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或三证合一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2)需提供针对本项目的法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 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楼华成大厦四层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每包人民币500 元。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北路27号 联系方式:张老师 010-5615367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010-82952950-813 联系方式:康进、张跃、王艳霞 010-82952950-81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康进、张跃、王艳霞 电 话: 010-82952950-813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流式细胞仪,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液质联用仪,PCR 开标时间:2023-06-12 09:30 预算金额:1032.42万元 采购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门头沟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5-22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公开招标公告 2023年05月22日 15:05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专用仪器仪表/其他专用仪器仪表 采购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3年05月22日 15:05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5月22日至2023年05月29日每日上午:9:30 至 11:00 下午:13:30 至 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50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 开标时间 2023年06月12日 09:3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楼华成大厦四层 预算金额 ¥1032.42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康进、张跃、王艳霞 项目联系电话 010-82952950-813 采购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北路27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张老师 010-56153670 代理机构名称 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010-82952950-813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康进、张跃、王艳霞 010-82952950-813 项目概况 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GGJ-BJ02-23051291 项目名称:2023年改善科研条件专项项目(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第一批设备 预算金额:1032.42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第一包: 包1 信息化网络安全设备 144.62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抗拒绝服务系统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负载均衡设备 1 否 3 入侵防御系统 1 否 4 防病毒网关 1 否 5 下一代防火墙 1 否 6 上网行为管理 1 否 7 WEB应用防火墙 1 否 8 入侵检测系统 1 否 9 安全管理防火墙 1 否 10 堡垒机 1 否 11 核心交换机 2 否 12 接入交换机 4 否 第二包: 包2 防尘通风技术研发设备 276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粘度检测仪 1 否 2 光固化SLA3D打印机 1 否 3 矿山智能通风系统 1 否 4 多点风速测量仪 1 否 5 扫描电子显微镜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6 粉尘特性分析系统 1 否 第三包: 包3呼吸防护用品性能检测设备 227.3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医用防护口罩总泄漏性测试系统 1 否 2 呼吸器防护因数测试仪 1 否 3 大流量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系统 1 否 4 人体呼吸模拟系统 1 否 5 A/AX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6 E/K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 7 H2S/CO型防毒过滤件防护时间测试系统 1 否 8 动力送风式呼吸器送风量及阻力测试系统 1 否 第四包: 包4人机工效测试设备 164.8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人机环境同步平台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可穿戴运动捕捉及人机工效分析系统 1 否 第五包: 包5呼吸防护用品性能检测设备219.7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是否进口 1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1 否,本项为核心产品 2 时间分辨荧光定量PCR仪 1 否 3 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 1 否 4 生物气溶胶监测仪 1 否 5 染色体分散仪 1 否 6 细胞遗传玻片打号系统 1 否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90天内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监狱、戒毒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的规定,若投标人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提供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文件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若投标人不是所投产品(第一类医疗器械除外)的制造商,提供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证明文件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复印件(第五包)。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至 2023年05月29日,每天上午9:30至11:0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华成大厦四层 方式:现场现金领取。供应商首先在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网站上进行信息填报(免费),填报链接:http://101.200.176.189/qpoaweb/prg/gys/baoming.aspx?id=6626HrF7,公司信息提交成功后(不代表项目报名成功,也不能作为报名成功的依据),携带以下资料查阅或者购买招标文件(如资料不齐,恕不允许查阅或购买): 1)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或三证合一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2)需提供针对本项目的法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 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6月12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8号楼华成大厦四层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每包人民币500 元。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北路27号 联系方式:张老师 010-5615367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工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010-82952950-813 联系方式:康进、张跃、王艳霞 010-82952950-81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康进、张跃、王艳霞 电 话: 010-82952950-813
  • 健康中国2030|环境暴露与健康监测成效如何?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强调了要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时间已过半,国家在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方面的研究投入都获得哪些新突破呢?事实上,早在2014年,中科院便开展了“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专项(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研究,针对污染物环境暴露与机体损伤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瞄准国际前沿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实际,重点在污染物环境与人群暴露、污染物-生物分子作用及其对机体毒性作用路径的干扰机制和污染所致健康效应的可遗传与可继承性等学科前沿开展前瞻性研究。围绕该专项,一只专业的研究团队成立,他们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经多年潜心研究,加之色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在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健康监测分析方法与手段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点图片免费报名会议,与专家0距离线上互动)环境暴露的主要监测对象是什么?环境暴露监测可分为外暴露和内暴露,根据小编在知网的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多涉及氯化石蜡的外暴露和内暴露情况、砷污染区域的居民砷暴露水平与健康效应、二噁英等典型POPs的评价方法、有机硅化学品(硅氧烷)在环境介质中的排放、迁移与转化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提出,新污染物也逐渐被纳入环境暴露监测的范畴。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的张庆华研究员,近年来进行了“新污染物人群内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关联研究”系列内容;以及该单位的周群芳研究员,研究方向锁定在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检测技术”及相关研究。听一场精品会议,送一本好书!想了解环境暴露与健康监测,首推《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江桂斌、宋茂勇等著)这本经典书籍。该书主要介绍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以及针对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科学前沿而发展的新型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反映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新成果、新观点与研究方向。点击图片参会,来直播间,免费抽取,更有机会与更多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专家互动。
  •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公报》从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病人医药费用、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人口家庭发展等9方面进行了梳理。卫生健康事业“家底”更为厚实、人民健康保障更为有力,各项指标持续优化,整体呈现“两增一稳多路并进”的发展态势。以下为全文: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0935个,比上年增加8013个。其中:医院365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7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276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17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7754个。全国共设置10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中,公立医院11804个,民营医院24766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3275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651个),二级医院10848个,一级医院12649个,未定级医院9798个(见表1)。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1909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412个,200~499张床位医院5017个,500~799张床位医院2068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16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16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038个),乡镇卫生院34943个,诊所和医务室271056个,村卫生室59929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76个,其中:省级31个、地(市)级410个、县(区、县级市)级2755个。卫生监督机构3010个,其中:省级25个、地(市)级315个、县(区、县级市)级2487个。妇幼保健机构3032个,其中:省级26个、地(市)级377个、县(区、县级市)级2554个。(二)床位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其中:医院741.3万张(占7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2万张(占18.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2万张(占3.2%)。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0.2%,民营医院床位占29.8%。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34.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28.1万张(公立医院增加11.6万张,民营医院增加16.6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6.3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增加0.6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20年6.46张增加到2021年6.70张。(三)卫生人员总数。2021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398.3万人,比上年增加50.8万人(增长3.8%)。2021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124.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28.7万人,注册护士501.8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56.4万人(增长5.3%)(见表2)。2021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847.8万人(占60.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3.2万人(占31.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5.8万人(占6.9%)。2021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5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08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79人(见表3)。(四)卫生总费用。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0718.5亿元,占27.4%;社会卫生支出33920.3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20954.8亿元,占27.7%。人均卫生总费用53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6.5%(见表4)。二、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量。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2021年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0次。2021年总诊疗量中,医院38.8亿人次(占45.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5亿人次(占50.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4亿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增加5.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增加1.3亿人次。2021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2.7亿(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4.2%),民营医院诊疗人次6.1亿(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5.8%)(见表5)。2021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20.0亿,比上年增加1.5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量占总诊疗人次的23.6%,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24726万,比上年增加1713万人次(增长7.4%),居民年住院率为17.5%。2021年入院中,医院20149万人次(占81.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92万人次(占14.5%),其他机构985万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797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115万人次,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32万人次。2021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次16404万(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81.4%),民营医院入院人次3745万(占医院总入院人次的18.6%)(见表5)。(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21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6.5人次、住院2.2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0人次、住院2.2床日(见表6)。(三)病床使用。2021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74.6%,其中:公立医院80.3%。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增加2.9个百分点)。2021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2日(其中:公立医院9.0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减少0.3日(其中公立医院减少0.3日)(见表7)。(四)改善医疗服务。截至2021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54.5%开展了预约诊疗,91.3%开展临床路径管理,64.6%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7.6%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2.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五)血液保障。2021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1674.5万人次,采血量达到2855.9万单位,较2020年分别增长7.5%和8.0%,千人口献血率12。三、基层卫生服务(一)农村卫生。2021年底,全国共有县级(含县级市)医院17294所、县级(含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1868所、县级(含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所、县级(含县级市)卫生监督所1761所,四类县级(含县级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52.1万人。2021年底,全国2.96万个乡镇共设3.5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41.7万张,卫生人员149.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8.5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819个,床位增加2.7万张,人员增加1.1万人(见表8)。2021年底,全国49.0万个行政村共设59.9万个村卫生室。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136.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6万人、注册护士19.3万人、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和卫生员69.1万。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1.0万个,执业(助理)医师增加1.1万人(见表9)。2021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13.1亿,比上年增加1.5亿人次;入院人次数8371.8万,比上年增加306.9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2.3%,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2021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1.6亿,比上年增加0.6亿人次;入院人次3223.0万,比上年减少160.3万人次。2021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8.9人次、住院1.2床日,病床使用率48.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6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增加0.4人次,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减少0.1床日,病床使用率下降2.2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无变化。2021年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3.4亿,比上年减少0.9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239人次。(二)社区卫生。2021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16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038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49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55.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5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8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3.5万人,增长5.4%。2021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7.0亿,入院人次319.3万;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9万人次,年入院量315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6人次、住院0.5床日。2021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4亿,平均每个站年诊疗量5379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1.0人次(见表10)。(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20年的74元提高至2021年的79元。2021年,年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11941.2万,接受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10938.4万,接受健康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3571.3万。四、中医药服务(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36个,比上年增加498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715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71583个,中医类研究机构38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233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4753个(见表11)。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0.5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19.7万张(占79.5%)。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7.2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4.9万张。2021年,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9.6%,社区卫生服务站占93.0%,乡镇卫生院占99.1%,村卫生室占79.9%(见表12)。2021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88.4万人,比上年增加5.5万人(增长6.6%)。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3.2万人,中药师(士)13.6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见表13)。(二)中医医疗服务。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比上年增加1.4亿人次(增长13.7%)。其中:中医类医院6.9亿人次(占57.3%),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7.0%),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3.1亿人次(占25.7%)。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3800.2万,比上年增加296.0万人次(增长8.4%)。其中:中医类医院3151.9万人次(占82.9%),中医类门诊部0.8万人次,非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647.5万人次(占17.0%)(见表14)。五、病人医药费用(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21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29.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5%,按可比价格上涨0.6%;次均住院费用11002.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6%,按可比价格上涨2.7%。日均住院费用1191.7元(见表15)。2021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23.3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37.5%,比上年(39.1%)下降1.6个百分点;医院次均住院药费(2759.5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25.1%,比上年(26.2%)下降1.1个百分点。2021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下降0.9%(当年价格,下同),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1%(见表15)。(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64.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下降1.0%,按可比价格下降1.8%;次均住院费用3649.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2.5%,按可比价格上涨1.6%(见表16)。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118.9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72.4%,比上年(75.3%)下降2.9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药费(1088.8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29.8%,比上年(31.6%)下降1.8个百分点。2021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87.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3%,按可比价格上涨2.4%;次均住院费用2166.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0%,按可比价格上涨3.1%。日均住院费用329.3元(见表16)。2021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51.5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58.9%,比上年(61.2%)下降2.3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药费(719.4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33.2%,比上年(35.1%)下降1.9个百分点。六、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24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866例,本土病例8377例;无症状感染者62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047例,本土病例1218例。全年报告治愈出院病例127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331例,本土病例6394;死亡病例2例。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政策体系,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修订印发85类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制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等方案。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83533.2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1068.5万人;全国共有11937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4168万份/天,核酸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全国共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800余家。(二)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2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72.7万例,报告死亡2.2万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布鲁氏菌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7%(见表17)。202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3.46/10万,死亡率为1.5733/10万。2021年,全国11种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50.6万例,死亡1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9%。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4.7%(见表18)。2021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8.71/10万,死亡率为0.0013/10万。(三)血吸虫病防治。2021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51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339个、100个、12个;2021年,全国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037人,比上年减少480人。(四)地方病防治。2021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市、区)数330个,已消除330个,现症病人0.4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市、区)数379个,已消除379个,现症病人17.2万人;碘缺乏病县(市、区)数2799个,消除2799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市、区)数1041个,控制953个,病区村(居委会)数73902个,8~12周岁氟斑牙病人29.8万人,氟骨症病人6.6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区)数171个,控制数171个,8~12周岁氟斑牙病人5.5万人,氟骨症病人15.4万人。(五)慢性病综合防治。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创新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截至2021年底,建设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2855个县(市、区)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全国建立了605个死因监测点和2085个肿瘤登记点。2021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311.6万高危人群开展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项目筛查155.9万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年度免费口腔检查484.4万人。(六)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完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导下,基层医务人员对633.1万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管理并提供康复指导。(七)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控制。2021年,在全国所有县区开展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共设置监测点13.5万个,采集27.0万份水样开展水质检测;在87个城市设置167个监测点,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在132个城市设置公共场所监测点,对7240家公共场所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2021年,在1606个县(市、区)的8710个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共监测273.6万人;在1683个县(市、区)的2307所幼儿园和6286所中小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共监测373.9万人。(八)职业病防治。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022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05家,化学品毒性鉴定中心23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506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588家;中央转移地方资金建设671家尘肺病康复站(点),覆盖辖区内近17万名尘肺病患者,患者对康复服务满意度达96%。2021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540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187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1809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123例,职业性传染病339例,职业性化学中毒567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83例,职业性皮肤病83例,职业性肿瘤79例,职业性眼病43例(含5例放射性白内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5例,其他职业病8例。七、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一)妇幼保健。2021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7.6%,产后访视率96.0%。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见表19)。2021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9%),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2021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8%,与上年基本持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9%,比上年略有提高(见表19)。(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其中:城市4.1‰,农村8.5‰;婴儿死亡率5.0‰,其中:城市3.2‰,农村5.8‰。与上年相比,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见表20)。
  • 德勤2016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报告,,解读哪些因素影响,医疗控费?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商、支付方、政府和其他利益方,正积极以高效、公平合理的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慢病扩散以及人口老龄化是引发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学人信息部(EIU)的报告指出,按美元计算,2014年60个国家的医疗健康支出平均增长了2.6%,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医疗行业支出差异明显。图1能看到中国2013年人均医疗花费为367美元,离美国人均9146美元差距显著。全球2016年预计医疗花费增长四个百分点,2017年和2018年将平均超过6%,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私立或公立医疗花费都将继续上涨。但现 实是矛盾的,既要控费,又要提高服务水平,为此EIU预测2015~2019年,全球医疗健康支出平均仅增加4.3%,占据总GPD的比例是由2015年 的10.3% 下降到2019年的10.1%。纵观影响2016全球医疗行业的几大因素,分别是人口、经济、运营、创新和制度监管。如图2所示。尽管医疗费用增加与行政费用、保险费上涨、护理成 本过高等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采用新医疗技术和创新手段也会导致医疗成本上涨。但未来发展道路是明晰的,相关部门必须寻求新的方式以降低成本。影响医疗成本的因素分析医疗机构的整合趋势医疗行业正从过去零碎分散的模式转向整合和连接。在部分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大幅攀升的成本将呈现“规模越大越好”的演化格局。医疗机构相互并购,医生群体结盟独立,既顺应经济扩增的趋势,也能有力抵御不断施压的上层监管。提高医疗流程透明度、增加护理质量,提升医疗结果,是监管部门所要求的,由个人决定医疗方式将逐渐被标准化的指导和政策规定所替代。最后,通信技术的普及将连接全世界,大众对医疗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追求人口健康负责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意识到现在更需要提前预知人们的疾病风险,医疗机构和社会保健体系当通力合作,让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由疾病治疗转型为医疗预防,从而优化医疗结果。尽管在英国、墨西哥、日本和德国已经显现了好的苗头,但整体来看,预防医疗还处于早期阶段。价格评级标准的改变最著名的转变就是美国提倡医疗改革从由按服务项目付费的FFS模式,转向按服务结果付费的VBS方式。现状是一些机构在积极为VBC模式作准备,另一些仍 然保持观望态度。行动缓慢的医疗机构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VBS模式的投资巨大,且FFS付款模式利润可观,而且利益相关方对医疗价值判断还未作出明 确合理的硬性规定。所以,当医疗费用和病人数量同步激增,利益相关方需要想方设法采取更低廉的成本来应对。现实是很多障碍正阻挡目标的实现。VBC模式医疗卫生系统正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改善服务。比如批量采购、提高记录管理、减少劳动力成本支出、提高临床医疗效率,这些途径都能在短期内提 升利润,但终究不是最本质的解决办法。前瞻性地卫生医疗系统对现有财务业务模型更为看重,会重视每一美元换来的医疗实际价值。图3反映了VBC付费模式由FFS、共享节约、绑定付费、风险共担到成本平摊等模式的过渡,由低阶向高阶,医疗机构承担的控费责任和支付费用风险也越来越高。为此,医疗机构为重建VBC模式,需要围绕如下方面进行投入:1.对医疗表现进行评估:采取报告和分析工具测量结果;2.病人参与:利用工具提升病人医疗知识和能力,增加治疗依从性;3.医疗协同:医疗服务方审时度势地适时参与管理,减少成本,提升质量;4.风险分担:对由临床或病人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风险进行分级管控;5.医疗计划:基于循证医学开发新的医疗路径,持续管理疾病。PPP模式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将构建基础设施、共同开发技术,参与运营管理活动。PPP模式能帮助政府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拓展医疗覆盖面,解决成本负担。一些PPP模式包括风险分级,类似VBC模式,政府会根据医疗结果给私人机构以经济奖励。PPP模式会催生更高效的医疗运营体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就是最明显的变化。从单一科室的孤立医疗转向整合多科室的综合性医疗,从断点片段式医疗跨向疾病连续监测医疗,从以医生为主体转向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从个体医生的医疗服务转向多专业混合小组诊断医疗,从片面局部的医疗管理转向与外部合作共同管护病人。德勤报告还指出对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即便中国政府已经为医院投入大量资金,但医疗基础服务还有待加强。这些城市需要训练有素的医生、擅长疾病诊断的医生以及其 他医疗从业者,让移动医疗技术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最大化。图6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在2014年和2019年每千张床位和当地人口的相对比率。此外,各国在医疗行业方面的改进还包括重组行政功能、信息共享和公开、减少重复的医疗检测服务、大胆采用数字技术,减少对面对面医疗的依赖,提倡居家护理医疗和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很多国家比如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都有不同的自主性医疗健康机构,从初级到二级医疗、三级医疗、临床培训、领导力发展、质量标准制定、检验、 监管到决策机构,有不同的服务行政部门,分别各司其事。预计,2016年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都会努力降低单位成本,实施共享服务。另外据兰德公司研究,美国31%的医疗费用发生在院内,改善院内医疗协调流程,对降低医疗浪费,促进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大有裨益。成本压力、人员配比 模式改变、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偏好都营造了“无处不在”的新医疗。相应地,众多医疗健康系统都在引进可供选择的多种医疗服务模式,如去中心化地由国家控制下 放到地方管理,从大型医院移植到成本更低的基础设施应用。据统计,平均来看,从2014年到2017年,每1000名医生和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印度是最短缺医生的,医生和人口比例为 0.6:1,而中国同样不容乐观。医院多点执业还未放开,这阻止了民营医院的发展。虽然在部分地区有多点执业的试点项目,但大众还是在意公立医院的排名和 品牌影响力,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在招收高信誉度的医生方面困难较大。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加之持续监管压力,美国医疗机构大多采取并购整合医院的形式,提供规模化地大卫生系统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2014年和2015年中期,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投资并购增长加剧,如图8所示:美国医疗机构并购占据了2015上半年大部分的并购事件。医疗技术创新医药创新人类基因组和精准医药的出现,开辟了靶向治疗最具挑战性疾病的新途径。然而,医疗创新的成本代价也很高。眼下,医疗创新会继续拉高医疗成本。比如,美国批准的治疗丙肝新药,虽然长远来看,新药物将节省肝功能衰竭、癌症的治疗成本,但药品单价仍然昂贵。为此,部分州以及商保公司实际是限制新药的使用范围,最终导致公私营机构的激烈竞争,政府也会对比新旧药的应用成本、综合考虑。精准医疗个性化的精准医疗将从过去质量泛化的大规模医疗,变为整合药物和设备的综合诊断、疾病管理。比如,美国政府的FY2016预算就提出2.15亿美元用于精准医疗,重点是建设大型纵向延伸研究,并在法律框架下,保证患者数据在众多医疗机构和组织间共享。基于遗传学的个人健康护理将从根本上改善预后效果,比如30%~40%的患者服用药物是有副作用的,然而精准治疗将帮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数字化地连接医疗未来趋势是打通院内院外,实现医患间随时随地交流。医疗机构将探索医患增进交流的模式,鼓励患者参与,支持院外的预防、管理慢病。由移动医疗mHealth概念逐渐转化为连接医疗cHealth。通信、诊断、治疗和监控的过程数字化实现离不开医疗技术的进步。可穿戴设备能捕捉数据,移动医疗APP和社交媒体都参与其中。例如,发展中国家严重缺乏医疗资源和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地区,所以需要探索数字化技术改善基础医疗服务,以弥补和城市健全医疗体系的差距。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包括无线医疗技术、电子健康档案EHR、电子病历EMR、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其他。2013年全球市场608亿美元,2020年 预计为23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2%。而且,数字医疗发展带动了无线设备、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发展。2014年数字医疗的投资超过40亿美 元,远程医疗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从2013年到2014年,一年间增长了3.15倍。举例可穿戴设备如何搜集人体健康数据,隐形眼镜监测血糖、听力设备增强听力、心率监测设备、腕带监测心跳和血压及热量、智能药片监测服药的生理反应、鞋垫传感器测量体重、体脂平衡和温度。如图9所示: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机关各司局,中国疾控中心、统计信息中心、医管中心,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各标准专业委员会,有关社会组织:现将《“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1月1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卫生健康标准是实施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落实卫生健康政策规划、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技术保障。为了以标准化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根据《标准化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标准质量持续提升,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展。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下设卫生健康信息、医疗卫生建设装备、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营养、环境健康、学校卫生、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医院感染控制、护理、临床检验、血液、基层卫生健康、消毒、老年健康、妇幼健康、职业健康、放射卫生等21个标准专业委员会。先后印发《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章程》《卫生健康标准管理办法》等标准管理制度。“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发布卫生健康标准597项,广泛应用于监督执法、业务指导、技术服务、安全保障各方面,同时启动了强制性标准及重要推荐性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卫生健康领域地方标准稳步发展,14个省级行政区、3个地市级行政区成立了地方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团体标准方兴未艾,并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卫生健康领域近百家社会组织启动团体标准化工作,发布团体标准一千余项,在引领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显现成效。各类卫生健康标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疾病预防、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人群健康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支撑、保障、联通作用,以严标准守住安全底线,以高标准提升质量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为目的,推动标准化战略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优化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完善标准全周期管理,着力增加优质标准供给,大力促进标准实施,不断增强标准国际话语权,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引领。围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紧密结合卫生健康工作重大战略和部署,以业务工作和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坚持质量优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标准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坚持以用为本。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多措并举促进标准实施及评估,推动各级各类机构广泛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用标准管理、依标准做事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坚持包容开放。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各类标准协同发展。坚持标准制度型开放,促进标准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以卫生健康标准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多途径供给、协同发展局面基本形成,标准应用实施更加广泛,卫生健康服务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标准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三、主要任务(四)优化标准体系。立足大卫生大健康,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标准”体系,按照结构合理、系统协调、衔接配套、覆盖全面的要求,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协调发展。依据《标准化法》和国务院关于强制性标准有关规定,准确把握强制性卫生健康标准守底线、保安全的定位和范围。合理控制政府类推荐性标准数量,重点聚焦基础性、通用性和公益性标准,清理标准间交叉重复问题,适当整合、提升单项标准覆盖面。“十四五”期间制修订卫生健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少于100项。各地优先制定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地方需求的地方标准。鼓励并引导团体标准发展,增强标准活力,满足市场和创新发展对标准的需求。建立卫生健康强制性标准守安全、推荐性标准保基本、地方标准显特色、团体标准做引领的协同发展标准体系,确保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五)完善标准全周期管理。健全工作程序,加强卫生健康标准全流程管理。夯实标准前期研究基础,重大标准立项需有基础研究数据支持,优先安排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严格标准立项,保障年度计划与长期规划和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择优遴选标准承担单位。加大标准起草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标准项目督办,合理控制标准制定周期,较“十三五”时期平均缩短6个月。增强征求意见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加强标准审查,确保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落实标准复审要求,及时修订或废止陈旧老化标准,增强标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确保卫生健康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对不少于50项重要标准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建立相关数据库,为标准复审、修订提供重要依据。将标准立项到实施的全部数据纳入卫生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准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六)推动地方标准化工作。修订相关制度,明确地方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标准化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重点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地方的实施。鼓励地方成立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助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宣传贯彻,承担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意见征集、信息反馈、实施评估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各省级建立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机制和专家队伍。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联合制定、共同发布具有区域特色的卫生健康地方标准,促进本区域卫生健康工作标准化、均质化。将全国适用、具有推广价值的地方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七)鼓励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卫生健康领域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满足实践和创新需要为目标,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发挥引领创新和行业自律作用。鼓励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带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制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团体标准。鼓励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布团体标准,减少团体标准间交叉重复。社会组织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团体标准。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社会组织发布的团体标准进行引导和监督,对社会举报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团体标准及时受理、评估和指正。组织对卫生健康领域团体标准开展评价,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遴选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进行重点推介。营造团体标准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支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指导监管、评审评价、招标采购等工作中引用合适的团体标准。(八)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开展卫生健康标准国际化策略和机制研究,掌握新阶段国际形势下的标准需求。加大卫生健康国际标准动态跟踪、评估力度,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的采纳引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标准化活动。利用“一带一路”优势,探索与沿线国家的卫生健康标准交流合作。鼓励卫生健康领域专家和机构在国际学术论坛等平台积极推介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培育、发展和推动满足国际应用需求的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建国际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九)全面推广标准化理念。在卫生健康全行业普及标准化理念,树立标准化意识,提高使用标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行业学习标准、遵守标准、运用标准、贯彻标准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平台提高标准宣贯培训效率和覆盖人群。采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慕课等新媒体手段及其他方式,提高卫生健康标准的知晓率和宣传效果。开展卫生健康标准试点项目,通过典型经验促进标准化理念的推广,将标准作为改进管理水平、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安全发展的依据和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讲,讲好标准化故事,在全行业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四、重点领域(十)以标准化助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针对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制定监测预警、检验诊断、控制消除、效果判定等标准。研究开展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标准化工作。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伤害预防标准体系。积极开展疾控中心建设、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配置、实验室管理等标准研制。研究建立应急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传染病疫情、灾害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监测、响应、处置及应急演练等技术标准。推进医防协同,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平疫结合改造标准化接口和标准化流程。(十一)以标准化引领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加强县级医院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提升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标准,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水平,提高基层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制定日间服务标准、多学科联合诊疗标准,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制定,助力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建设。统一临床检验标准,推动检验结果互认。以标准化手段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强化医院感染控制、血液安全标准化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推广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模式,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规范药品供应使用管理,制定药学标准、药品应用编码标准、药品使用监测指南规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规范和数据集标准。制定常见疾病转诊标准,促进分级诊疗开展。探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类生物样本技术标准制定。(十二)以标准化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目标,加快环境场所类、环境介质类标准制定,完善环境健康调查监测标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标准。制定卫生有害生物防制技术标准,强化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支持病媒生物风险评估、绿色防制、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急需相关技术标准。研制与传染病传播风险控制相关消毒标准,为指导相关场所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开展精准消毒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健康促进标准化研究,适时制定健康促进技术标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引导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十三)以标准化促进重点人群健康。以卫生健康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着力点,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探索研制婚前和孕前健康相关标准、孕产期健康相关标准。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托育服务质量、评估、监管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推广。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为出发点,制定儿童和学生健康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学生营养等标准制定。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新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建立重点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标准。加快职业卫生限值类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电离辐射对健康危害的预防控制等相关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完善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健全老年社会支持标准和医养结合标准,夯实老年健康基础标准。制定和完善不同人群膳食指导以及与膳食相关非传染性慢病防控的营养指导标准。(十四)以标准化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针对卫生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及时跟进相关标准研制,满足互联网健康服务、健身休闲、健康管理、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健康医疗旅游等新兴业态对标准的需求。健全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完善基础类、数据类、应用类、技术类、管理类、安全与隐私类等6类信息标准的制定,聚焦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等两大重点业务标准。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融合性标准的供给。加强卫生健康信息标准应用效果评价,促进信息共享互认和互联互通。以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抓手,对区域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进行测评。(十五)以标准化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安全发展。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结合近年传染病的防控形势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针对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评估、生物安全与安保、实验活动、设施设备等,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体系,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做好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检、放射卫生防护等重大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卫生健康网络安全标准建设。五、保障措施(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完善配套政策,将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纳入本部门本机构整体工作,指定承担标准化工作任务的部门。加强标准专业委员会建设,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专业委员会设置。各标准专业委员会可根据本规划制定好本专业发展规划,保证本规划落实。(十七)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法》及国家关于标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健康标准化理论及管理策略研究。在卫生健康标准立项、起草、审查、地方标准化工作方面,根据实践经验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在卫生健康标准化试点、标准实施、标准复审、团体标准管理等方面,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管理制度予以固化,推动卫生健康标准制度不断成熟定型。(十八)加强人才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标准管理、研制、应用以及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标准制修订、标准审查和标准应用技术骨干人员水平。将标准研制工作纳入职称评定和人才奖励政策,调动科研工作者参与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实施对委员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委员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卫生健康标准专家队伍,建立各专业动态专家库,更好服务于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十九)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持续稳定的卫生健康标准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开展本规划确定的重要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实施工作。严格卫生健康标准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相关链接:《“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解读
  • 北京将设11个雾霾与健康监测点
    北京市雾霾与健康监测工作将于本周正式启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在全市选择11个居民小区设立空气监测站点,派专人定期采样、做空气成分检测。同时还要收集医院门诊病患数据,寻找雾霾影响健康的确凿证据。   市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魏建荣介绍,本周市疾控中心将召开雾霾与健康监测启动大会部署具体任务,会后各区县疾控中心将在本辖区确定空气监测点和医院监测点。据了解,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北京属于全国雾霾与健康监测网络城市之一,只需建立3个监测点就可以了,但是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设立11个空气监测点。魏建荣解释说,在监测点的布局上&ldquo 要把北京环起来,使监测数据更为精确。&rdquo 而具体监测位置主要选择各区县居民小区。疾控工作人员每月需要连续3至7天到监测站点取样,然后将空气样本带到疾控中心化验PM2.5的成分。&ldquo 在空气检测方法上,我们的和环保部门的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检测项目和结果应该区别不大。&rdquo 她说。   据了解,疾控部门与环保部门监测雾霾天气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疾控部门在监测雾霾天气的同时,还要监控全市二、三级医院门急诊量,以及患者疾病数据,然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空气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响变化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环境与健康研究专家发现,在雾霾天气的时候,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的患病率增加,急救中心急救车出诊的次数明显增加。一些医院的数据也显示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也都有所增加。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目前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了解不同地区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选择雾霾高发的16个省(直辖市)43个监测点,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要求在出现雾霾天气时,各个监测点需进行PM2.5加密采样,了解雾霾与非雾霾天气下PM2.5质量浓度与成分的变化,加强收集雾霾期间死因监测数据、医院门急诊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空气污染监测数据等。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尿中硫氰酸根测定标准 离子色谱法》等13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1项标准修改单
    现发布《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等13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1项标准修改单,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GBZ 6—2024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6—2002)2.GBZ 10—2024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10—2002)3.GBZ 15—2024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15—2002)4.GBZ 23—2024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23—2002)5.GBZ 27—2024职业性汽油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27—2002)6.GBZ 37—2024职业性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37—2015)7.GBZ 40—2024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40—2002)8.GBZ 89—2024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代替GBZ 89—2007)9.GBZ 331—202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二、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0.GBZ/T 332—2024尿中硫氰酸根测定标准 离子色谱法(代替 WS/T 39—1996)11.GBZ/T 333—2024尿中铍测定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代替WS/T 46—1996)12.GBZ/T 334—2024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测定标准 离子色谱法(WS/T 63—1996)13.GBZ/T 335—2024尿中三氯乙酸测定标准 顶空气相色谱法(代替WS/T 96—1996)三、标准修改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第2号修改单上述强制性标准及标准修改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GBZ 6—2002、GBZ 10—2002、GBZ 15—2002、GBZ 23—2002、GBZ 27—2002、GBZ 37—2015、GBZ 40—2002、GBZ 89—2007同时废止。上述推荐性标准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WS/T 39—1996、WS/T 46—1996、WS/T 63—1996、WS/T 96—1996同时废止。特此通告。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5月9日附件:1.国卫通〔2024〕9 号 13项标准文本+1项修改单.rar
  • 助力人体健康监测,岛津“全谱维生素检测方案”来了!
    导读维生素作为一类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素,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需要维生素的合理摄入来促进和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无论是病人、亚健康人群,还是健康群体,也都需要维生素的合理摄入来改善和保障身体的健康状态。尽管“维生素”这个词耳熟能详,但您真的了解它吗?维生素是什么?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除了水、糖类、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外,人体的一种必须营养素。对于多数维生素来说,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从食物获取。全谱维生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全谱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bull A,D(D2,D3),E,K(K1,MK-4,MK-7)溶于脂肪而不溶于水;人体摄入后,需经胆汁的乳化,而后被小肠吸收易在体内储存,摄入过多会造成“中毒”现象&bull 水溶性维生素 &bull B1,B2,B3,B5,B6,B7,B9,B12,C溶于水而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在人体中不需消化,直接由肠道吸收在体内储存量较少,多余的会随尿液排出,易出现缺乏症状表1. 全谱维生素的生理作用维生素监测方法有哪些?常规的维生素检测方法有免疫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且通量小,难以实现多种维生素的同时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克服了以上方法的诸多缺点,逐渐成为维生素检测的“金标准”。岛津全谱维生素检测方案岛津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具有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和超快扫描速度等性能优势,分别建立了一针法测定7种脂溶性维生素和一针法测定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检测时间分别仅需8 min和6 min,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检测通量。岛津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bull 简便快捷的前处理操作,为高效率检测提供基础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法蛋白沉淀法方案优势稳定性好,可有效去除基质成分,避免对待测化合物产生基质干扰成本低廉、流程简单,去除蛋白效率高,同时可最大程度保证水溶性维生素在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bull 丰富多样的仪器配置,为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保障岛津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不仅可以搭载常规ESI离子源和APCI离子源,也可使用DUIS离子源同时进行ESI和APCI两种离子化过程,丰富多样的配置可实现全谱维生素的高灵敏度检测。七种脂溶性维生素质量色谱图九种水溶性维生素质量色谱图&bull 可靠耐用的色谱柱,为高通量检测提供支撑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色谱柱型号Shim-pack GIST C18Shim-pack GIST C18-AQ色谱柱规格50 mm×2.1 mm I.D., 2 μm100 mm×2.1 mm I.D.,1.9 μmP/N227-30001-02227-30807-02特点pH耐受范围1-10;通用性强;高惰性硅胶提高分析精度和重现性;可用于分离离子型化合物pH耐受范围1-10;键合距离优化技术,提升极性化合物保留,改善分离;高惰性硅胶提升耐久性;纯水条件下具有更高耐受性和稳定性&bull 优良的方法学性能,为样品的定量检测保驾护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16种维生素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在0.995以上,校准点的准确度在86.4%~110.4%之间,线性拟合度良好。通过测定质控品,考察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低两水平的质控品测定准确度在90%~105%以内,精密度RSD(n=6)在1.0%~5.3%以内,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表2. 岛津全谱维生素检测方案方法学性能案例分享对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3. 某样品检测结果ng/mL结语维生素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精准检测血液中维生素含量对于营养状况的评估、疾病的辅助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岛津全谱维生素检测方案从仪器配置,到样品前处理流程和样品分析检测,均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效的方法。精准检测,合理补充,方能保证维生素在体内正常发挥生理作用。呼吁大家多样化饮食,营养均衡,增加户外运动,迎接大健康时代!注:文中推荐技术方法方案仅用于相关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撰稿人:郭磊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第三届高等院校检验检测分析技术高峰论坛暨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年中理事会在大连顺利举办
    2023年8月1-2日,由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主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三届高等院校检验检测分析技术高峰论坛暨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年中理事会”在大连隆重召开。论坛以“创新国际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主题,邀请来自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院所、高职院校、行业协会等领域超过二百位代表、嘉宾出席会议。大会由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黑龙江职业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副院长韩双、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轻纺化工分院副院长李晓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检验检测认证学院院长叶爱英分段主持。中国国际检验检测创新中心主任、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新实发表致辞,他表示今年是职教集团成立运行的第五年,期间,我们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经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保持了集团的平稳健康发展理事长对2023年上半年工作做了总结:一是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二是产教融合成效明显,三是国际合作开始起步。同时又明.确了下半年的重要工作:一要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要深度对接行业发展,三要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四要认真筹备集团换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李雄威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他表示职教集团在南北两个秘书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发展,探索出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产教融合的独特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育现代化创新发展的一个独特案例和标杆,并表示接下来常州工程将继续大力支持职教集团发展、推动成立全国检验检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国际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活动现场举行揭牌仪式,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新实,北京尚科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理事长蒋平庆共同为 “职教集团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揭牌。黑龙江职业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党支部书记陈晓华,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火,进行中检邦迪TIC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学院捐赠仪式,由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共建产业学院捐赠实物价值11万元。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雄威书记为新加入副理事长单位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授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副司长、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陈洪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原一级巡视员刘先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分别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大连瑞驰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新加入理事会员单位授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陈洪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李雄威分别为职教集团10多位专委会专家代表颁发证书。主题报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副司长,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陈洪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原一级巡视员刘先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分别作题为《中国团体标准发展概况》、《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现状与发展》、《“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解读》、《化工智能制造背景下行业人才培养思考》的主题报告。产教融合主题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刘淑芸,Dr.Jan-Markus Holm CEO of EduExcellence,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赵海青,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李树白,分别作题为《新法新政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经验分享》、《芬兰职业本科教育体系介绍及中外合作》、《依利特液相色谱助力教育科研事业》、《智慧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以人才培养提质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实验室与检验检测技术发展主题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紫娟,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金霞,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白洪海,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培训技术总监王竹,分别作题为《食品真实性检测及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协同平台》、《协同合作: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检验检测职业教育专家研讨会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火对职教集团2023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职教集团2023下半年工作计划进行了分享。他表示2023年是疫情后开新局之年,职教新政频发,职教人倍感鼓舞使命重大.职教集团秘书处将落实新实理事长的重要工作要求,2023年着力推动国际化、专业群标准体系建设、资源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完成2023年下半年的重要活动安排,为更多院校和产业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论坛最后与会各位代表、嘉宾就TIC专业群国际办学、共建产业学院、人才高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高质量就业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对职教集团发展和检测认证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最后,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雄威书记作会议总结。职教集团下一步将继续为广大会员单位和产业机构提供更有价值的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服务,形成新的引领和示范。文章来源: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