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脱氧核糖核酸检测

仪器信息网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相关的资讯

  • 核酸检测四大证件火热?河南今年预计5万人以上取证上岗
    近日,河南省多部门联合下发相关通知,为进一步加强防疫人员队伍建设,扩大掌握核酸检测等技能人员规模储备力量,经研究,决定开展核酸检测相关人员项目制培训,培训计划今年年底前全省完成培训取证5万人以上。其中,核酸采样培训取证2万人以上,核酸检测培训取证1万人以上,环境与物品消毒培训取证1万人以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取证1万人以上。核酸采样、核酸检测主要针对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及辅助岗位工作人员,本科院校医学类、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大类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环境与物品消毒、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培训对象为企事业单位、社区相关工作人员、院校学生、志愿者和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早在2020年5月份,核酸检测员这一新兴岗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了公告(点击查看),主要职责如下:核酸检测员(按职业编码排序4-08-05-08)定义:使用仪器和试剂,对核酸样品进行管理、提取、检测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负责样品的入库、存放和出库;2.提取、纯化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3.对提取后的核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构建文库,并根据测序标准进行文库质量的检测与鉴定;5.使用高通量测序仪对核酸文库进行碱基序列的测定;6.分析高通量测序仪得出的数据并出具报告;7.对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震荡器、移液器等仪器进行日常清洁、维护和管理;8.配置、存放和管理核酸提取试剂、建库试剂和测序试剂。
  • 苏州医工所在血液制品细菌污染核酸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目前,核酸筛检系统(Nucleic Acids Testing,NAT)已广泛用于血制品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核酸检测,极大降低了相关疾病的输血传播。但是,在输血感染性风险中,血小板的细菌污染及相关败血症性输血反应仍是棘手的问题。将核酸筛检技术用于细菌污染检测还有不少困难,包括:1、细菌污染不像特定病原体,没有统一的标准品 2、缺少合适的内参质控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核酸扩增聚合酶(Taq)大多是细菌来源,带有痕量的细菌核酸成分。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血液免疫学研究中心提出一种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提高细菌污染检测的可靠性:设计一条人工核酸序列(IRC)作为内参,其特点是IRC与靶基因共用同一对引物进行扩增,分别用不同荧光探针进行检测。通过精确控制IRC分子数达到阳性检出限,以其Ct(i)值作为阈值,只有样本检测的Ct(s)值小于或等于Ct(i)时,检测结果才可认定为阳性。一种双样本混合的t测验(two samples pooled t-test)统计学方法可用于帮助判断两个Ct值的大小。IRC还可以包装成噬菌体,用于监控核酸样本提取过程。  此外,该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通过分别检测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与RNA(核糖核酸),计算不同Ct的比值,能判断细菌是处于生长繁殖期或者已经是死菌,从而帮助判断血制品灭活的效果。该方法不仅能用于血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理论上也能开发成其他外源基因核酸定量检测的有效方法。  图-1、IRC双重荧光定量PCR原理图  图-2、IRC双重荧光定量PCR性能测试
  • 人社部发布10个新职业,核酸检测员荣耀登榜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5月11日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核酸检测员上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0个新的职业: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核酸检测职业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核酸检测员是使用仪器和试剂,对核酸样品进行管理、提取、检测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的人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工作任务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负责样品的入库、存放和出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提取、纯化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对提取后的核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构建文库,并根据测序标准进行文库质量的检测与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使用高通量测序仪对核酸文库进行碱基序列的测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6.分析高通量测序仪得出的数据并出具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7.对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震荡器、移液器等仪器进行日常清洁、维护和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8.配置、存放和管理核酸提取试剂、建库试剂和测序试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笔者发现互联网营销师也备受热议,网友笑称网红李佳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工种并且“转正”。 /p p & nbsp /p
  • 海南大学新检测技术将有效预警海洋核污染物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宁和袁益辉研究团队提出利用DNA结构实现超灵敏和高选择性锶离子检测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实现海洋放射性污染物监测,助力核电产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防治放射性核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作为235U的裂变产物,90Sr是最常见的放射性核污染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与钙相似,易在环境与生物体内富集,对人体的辐射可引起骨癌、白血病等疾病,此外,因其半衰期长达29年,具有长期危害性,是人类不可忽视的一大隐患。然而,由于锶离子缺乏特征能量射线,使用现有技术无法快速、全面且精准地进行锶元素检测,如何精准检测一直是个行业难题。  鉴于此,王宁和袁益辉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以鸟嘌呤-四联体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实现超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Sr2+离子的方法。该团队通过利用荧光染料硫黄素T触发DNA折叠,形成鸟嘌呤-四联体DNA结构,并利用Sr2+与该DNA结构的高结合亲和力,取代结构中的荧光染料硫黄素T,从而导致荧光强度衰减。  此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高选择性核污染检测技术的方法,首次实现低至2.11纳摩的检测限,具有超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广泛适用性和高可靠性。
  • 华大基因快速研制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华大基因近日宣布,紧急研制成功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猴痘病毒的特异性保守区域MPV-1基因和MPV-2基因基因片段,最低检测限可达300 copies/ml,在采用快速PCR扩增的模式下,40分钟即可得到检测结果,具有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结果快速等特点。该试剂盒将助力猴痘病毒快速检测,及时发现猴痘感染病例。据华大基因介绍,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与在人类历史上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  猴痘成为天花灭绝以来,现存于今的正痘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最重要的传染病。  该疾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5至21天。感染者最初会患上轻微的流感样疾病——头痛、发烧、发疹和淋巴结肿大。但几天后,就会出现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皮疹通常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主要是四肢。猴痘的病变与天花感染的病变相似。该病毒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皮肤、呼吸道或眼睛周围或鼻子和口腔粘膜的创面传播给人类。  华大基因研制的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为猴痘病毒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检测依据,帮助感染患者及时诊断,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采用快速PCR扩增模式下,检测时间短,40分钟即可得到检测结果。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检出样本中低浓度病毒,且猴痘病毒检测与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痘苗病毒等无交叉。华大PMseq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具有自主研发的强大的PMDB数据库,涵盖了猴痘病毒等17500种病原体,该检测项目与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联合使用,可发现潜在新病原,助力精准诊断。
  • 有望低于1000元/次!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大众价”或不远
    说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简单来讲,就是“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前筛查”较为大众化的称谓,是一种准确率高、无创性的产前筛查手段,英文简称NIPT。  由于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孕妇个体检查项目等差异,目前全国尚未对NIPT统一定价。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及同行的竞争,其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最低价:1400元/次  7月12日,在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上,一则名为《关于修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数据库编码”的通知(新增项目40项)》(下称《通知》)的公告,位于较为显眼的位置。  《通知》指出,根据《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核定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闽价医〔2016〕180号),核定“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等40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在《通知》中,可以看到,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前筛查正是40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之一,福建省对其定价为1400元/次,并规定仅限在获批准的医疗机构中开展。新增项目还包括肿瘤组织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对其定价为300元/项。  此外,《通知》还分别详细明确了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前筛查,和肿瘤组织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项目的内涵。  前景:趋向更合理和成熟  至此,福建省成为继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及湖北省之后的第五个明确NIPT价格的省份,也这是迄今为止价格最低的。  作为新兴产业,一直以来,从国家政府到临床医院,对NIPT的资质、质量标准、收费标准等都十分谨慎。2015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对108家医疗机构开展NIPT临床试点进行了审批 2015年7月,简政放权让108家试点单位失去试点地位,这也意味着,包括NIPT在内的基因测序产业迎来了市场认可。  在此之后,一系列促进基因检测技术大力发展的政策才陆续出台,上述5省陆续发文对NIPT进行标价。不过,据调查,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仍暂未出台标价政策。  而事实上,对NIPT明码标价,既能够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行业前景看,凭借其技术优势,NIPT在政策越来越放宽的背景下,终将朝着更合理、成熟的方向发展,价格走向“大众化”,服务更多人群,或许并不会太遥远。全国对NIPT定价的五个省份
  • 奥科学家正研发黄曲霉素简便检测法
    奥地利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可简便检测玉米中黄曲霉素的试纸,以帮助避免含这种毒素的玉米被加工成食品或饲料。科研人员表示,预计这种试纸两年后可投入市场使用。   奥地利新闻社19日报道说,在温、热带地区,玉米如储存不当,就会形成黄曲霉素,甚至在玉米正常的生长过程中也会形成这种毒素,尤其在干燥、高温的环境下,这种毒素的含量会明显升高。黄曲霉素对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有很大的破坏作用,长期摄入可导致癌症。   据报道,维也纳技术大学目前正与维也纳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研发针对黄曲霉素的检测试纸,目标是发明一种像验孕试纸一样简便、廉价的试纸,能很方便地检测出存放的玉米是否已经霉变或已经不能食用。   这种试纸采用核酸适配体技术。核酸适配体是一段脱氧核糖核酸或者核糖核酸序列。试纸上的核酸适配体一旦遇到黄曲霉素,就会显现出由微小的金色颗粒排成的细线,在深红色的试纸上清晰可见。
  • 只需30分钟!国内最快的核酸新冠检测设备上市,适用于医院、出入境等场所
    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恒温核酸扩增检测分析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CRISPR法)本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最快的新冠核酸检测自动化设备。从拭子或痰液取样到出检测结果,这套设备只需30分钟,适用于医院发热门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场所。 为何能成为国内最快?伯杰医疗创始人赵百慧博士说,公司采用的恒温CRISPR法与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不同,不需要几十次升降温,所以大幅缩短了核酸扩增环节的时间。CRISPR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核酸检测中也可以应用。将核酸靶标加入CRISPR/Cas反应体系,活性蛋白Cas的剪切活性会被激活,从而剪切反应体系中带有荧光基团的引物探针,如果样本呈阳性,就会因Cas蛋白剪切发出荧光。 这款仪器的核酸扩增环节为何能保持42摄氏度恒温?公司研发部经理李春燕解释,传统的核酸检测仪器需要通过升温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双链打开,再通过降温进行核酸扩增。伯杰医疗则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重组酶能参与基因定位重组过程,识别、切割特异的重组位点,从而在恒温条件下打开DNA双链。据介绍,升降温核酸扩增需要1.5小时左右,而恒温核酸扩增只需20分钟,实现了核酸检测的大幅提速。  自动化也是这款仪器的一大特点。工作人员收到样本后,只需做一步人工操作——将样本管放入仪器,仅耗时1分钟。接下来的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等环节都由机器自动完成,直至出具检测结果。 据了解,核酸检测可分为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常规检测技术成熟,单次检测量大,但用时较长。快检产品用时短,手段更便捷,但是单次检测量较小,适用于小批量的随到随检场景。去年5月,国务院要求加快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推进检测时间短、手段更便捷、无需实验室环境的核酸快速检测设备研发工作。  在市科委支持下,伯杰医疗研发的快检产品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项目,还获得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支持。经过一年多自主研发,这款刷新“全国纪录”的快检设备和配套试剂盒终于获批上市,可同时检测24份样本。  它们将应用于医院门急诊,实现院内病人快速检测,不必转运样本,让病人耗费半天时间等待检测结果。它们还有望应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疾控中心筛查、政府部门市场巡查等场景,使核酸检测更快、更便捷。
  • 吉因加国产测序平台获准RNA预期用途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已批准吉因加自主品牌国产基因测序仪Gene+Seq-2000和Gene+Seq-200的适用范围变更申请。两款仪器分别于4月14日和4月27日通过审批,新增了“对核糖核酸(RNA)进行测序”的适用范围。在基因检测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的今天,单纯的DNA测序无法满足迅猛增长的临床需求,而RNA测序扮演者越发重要的角色,国产测序平台在该领域获批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必将更好地支撑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NGS技术在临床合规落地。 吉因加表示: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应用于临床的医疗器械产品应具备相应的适用范围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测序仪大多是“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测序”,例如聚焦生育领域DNA检测、肿瘤DNA检测以及遗传病DNA检测等,不包含人的RNA,也不包含来源于人体样本的病原的DNA和RNA检测等应用,不能够完全满足目前临床合规开展各类基因检测的需求。 本次Gene+Seq-2000和Gene+Seq-200获批 “可用于人体样本的不仅限人的DNA和RNA测序”,可以检测包括肿瘤融合基因、病原RNA、全转录组等多种需求,可以真正实现DNA和RNA基因检测需求的全覆盖。测序仪适用范围/预期用途Gene+Seq-200该产品采用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进行测序Gene+Seq-2000该产品采用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进行测序测序仪A该产品用于对来源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的人基因DNA测序测序仪B该产品用于人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测序仪C该产品基于边合成边测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测序在临床应用方面,其实已经有较为成熟的RNA应用场景,比如对肿瘤融合基因的检测。DNA测序在检测融合基因时,对于仅发生在RNA或DNA层面融合丰度低的情况,以及对于存在长内含子或重复序列融合的情况均存在局限性,而RNA测序除了能够有效检出这些融合之外,还能发现更多未知融合,为未来的药物研发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将DNA检测与RNA检测相结合,可以实现核心治疗靶点及罕见、有效的融合变异的同时测定,弥补常规检测方法可能出现的漏检、融合基因不明确等不足,有效提高融合基因检出率,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因此,多项指南都在推荐将DNA检测与RNA检测相结合,以更全面覆盖基因融合/重排,更大程度地提高临床获益。
  • 加拿大研究员发现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 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核酸可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细胞内,但有时也能在循环血液中找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这种脱离细胞的核酸,其中一小部分游离核酸中就包含着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突变。   研究游离核酸的常用方法包括DNA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DNA测序成本高,患者往往要等待几周才能获得结果;PCR则需要准备大量样本进行修改,才能使其对基因点突变具有充分选择性。   许多遗传癌症标记会在一个特定基因中包含一个点突变。点突变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与正常游离核酸或野生型核酸相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要小得多。科学家提高PCR灵敏度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称为肽核酸的基因&ldquo 钳&rdquo ,这些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链与野生型序列绑定后可放大目标序列。   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方法,可在无需样本或仅需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对肺癌和皮肤癌中的基因突变进行选择性识别。   研究人员将肽核酸钳技术与电化学探针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种快速、具有选择性的传感器。他们设计的钳测定技术可在KRAS基因中选择出特定的突变,KRAS基因中有7个突变与肺癌相关。   实验证明,这种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的新方法,对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癌症标记物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侵入性小、几乎不用准备样本等诸多优点。
  • 香港城大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新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崭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的成分,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将有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香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特制的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而现在常用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   郑教授说:“即便是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香肠、肉丸等包装食品,我们也可以鉴定其成分是否确实如包装上的标签所述。我们的技术适用于各种方法处理过的肉类。”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猪/牛/羊/马/狗/猫/鼠7种动物的肉。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7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分。   新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郑教授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脱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用特制的试纸测试。试纸能够侦测出肉类成分,全因植入了郑教授研制的微细人造物质“探针”。针对每种肉类,郑教授及其团队量身定制出特定的“探针”,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脱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猪肉汉堡、羊肉派、猪肉肠,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分。“这项快速鉴定工具有助于食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核实原材料来源,不论是一般消费者,或是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权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郑教授说。
  • 美国利用DNA检测技术预防食物中毒
    美国科学家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技术,辨认食物内导致中毒的细菌,以更早地发现这些细菌,从而能阻止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市面上的食品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开。不过,随着食物中毒事件上升,公众渐渐对食品安全有所顾虑。为应对食物中毒情况,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在进行有害细菌的DNA解码试验计划,以便通过DNA检测,更精准和更早地找出食物里的细菌。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食物与环境疾病部副主任陶克斯博士说:“有了这个新测试DNA测序,我们检测到的次数比之前多两倍,并且是在较早的阶段发现。”  计划初期阶段专注于李斯特菌,这是美国第三大食物中毒导因。  陶克斯博士说:“我们以后会转到大肠杆菌,较常见的细菌,在两年内也会包括很常见的沙门氏菌。”  这种基因组测序在公共卫生领域不常用,而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欠缺准确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预估数据显示,当地每年有4800万人因食物中毒而病倒,3000人则因此送命。
  • 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重现临检样本全过程
    2021年6月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假病毒弱阳性口腔粘液基质标准物质(高浓度和低浓度)。▲规格:200μL/管(研制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常见的样品为咽拭子,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以口腔粘液为基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核糖核酸检测标准物质。通过模拟临床检验咽拭子样本的基质和病毒浓度,可最大限度地重现新冠病毒核酸临检样本检测过程,对咽拭子样品从RNA提取至核酸扩增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控,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的弱阳性和位于灰区的检测结果提供判定参考,满足了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并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性能验证。该标准物质是采用重量法,将NIM-RM520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添加到人工模拟的口腔粘液基质中制备而得。将重量法配制值作为标准物质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标准值。资源来源于:中国计量科学院。
  • 日本发明高光谱成像技术无接触检测指纹新技术
    警方调查案件时,采集指纹非常重要。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科学警察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一种无需接触就能快速检测出指纹的新装置,并且即使两个指纹叠加在一起也能识别。   以前采集指纹时,常使用撒铝粉或滴溶液等方法让指纹浮现出来。但这些方法可能会破坏带有指纹的物品上附着的有用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物质等,此外还难以区分重叠在一起的指纹。   此次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向对象物品发射对DNA影响很小的波长为532纳米的绿色激光,通过观测反射光的颜色差异,就能够分辨出指纹的形状。即使有两个重叠的指纹,由于存在微小的颜色差异,也能够以70%的准确率区分出来。   由于指纹上的油脂和氨基酸的成分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它们对光的反应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这项技术还能了解指纹留存的时间。   这种装置的大小如同一个旅行箱,容易运到案发现场。今后,研究小组准备继续进行改良,争取在2017年使这一装置达到实用化。
  • “童妮谣”女童外套样品检出有害染料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龙岗区消费者委员会近日通报50批次儿童服装(含婴幼儿)比较试验结果,46%的样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中,标称深圳市童妮谣服饰有限公司富仕华时装厂生产的“童妮谣”女童外套样品检出联苯胺,这是可分解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据了解,绝大多数偶氮染料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但含有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分解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主要危害是,织物上的此类染料与人体长期接触,染料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与日常的代谢过程释放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并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经过人体的活动作用使人体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变异而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   根据监测结果,成份含量和染色牢度是造成商品质量不达标的主要项目,2项造成的不合格率合计83.4%,而pH也占到了10%,说明目前儿童服装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标识成分含量的符合性是强制性标准考核的内容,是商品是否“货真价实”主要内容。造成成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在服装上市前,企业未对服装的含量进行检测,只是按照供应商提供的的成分进行标注。主要危害是以较次的纤维名称充当较好的纤维名称,误导、欺骗消费者。   纺织品的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标称东莞市童心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甲虫屋”连衣裙样品、标称深圳市腾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橡膠星”长袖衬衫样品、标称深圳市乖乖虎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虎尼可”女童外套样品,PH值不合格。   染色牢度本身并不是一个致毒的因素,但将其作为考核内容,是因为染料褪色后,可能会附着在身体上,通过相应的生理反应有可能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如癌症或过敏)的诱发因素。标称深圳市童妮谣服饰有限公司富仕华时装厂生产的“童妮谣”女童外套样品,染色牢度项目也不合格。
  • DNA纳米机器可检测艾滋病诊断抗体
    一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应用化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其设计并合成出一种纳米尺度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机器,该机器的定制修改特性可支持识别特定的目标抗体。研究成果将给目前缓慢、繁琐且昂贵的抗体检测过程带来革命性变化,有助于诊断风湿性关节炎、HIV(艾滋病病毒)等感染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减少疾病治疗延误,降低治疗开支。  论文指出,抗体与该DNA机器的结合可引起结构性变化,并产生光信号。传感器无需化学激活,在5分钟内即可快速作用,即使在血清等复杂临床样品中也能容易地检测出目标抗体。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瓦列里贝利索教授称,该模块化平台比现有抗体检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迅速,而且不需化学试剂,可用于即时检测和生物成像等一系列场合。研究人员还表示,该方法具有广谱特性,非常灵活,DNA纳米机器可进行定制修改,以用于检测各种不同疾病的抗体。平台还具有低成本优势,每次检测的成本仅需15美分,与其他定量检测方法相比非常有竞争力。  目前,研究人员正与诊断公司合作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进,通过调整平台,未来用户将可用手机直接读取纳米开关的信号。
  • 检测赤潮藻仅需5分钟
    近日,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该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目“福建沿海有害赤潮生物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专家验收。该项目开发的两种试剂盒,在5分钟内即可检测出赤潮藻。专家认为,该项技术将有效提高我国沿海有害赤潮的监测水平,对赤潮灾害的预警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赤潮是指赤潮藻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和聚集,对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危害的一种生态现象。有害赤潮藻或释放毒素,或在衰败过程导致水体缺氧,致使鱼、贝类死亡。 福建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建是我国赤潮的高发区,厦门、闽江口等海域还成立了国家级赤潮监控区,开展高频率、高密度的监测。长期以来,传统的赤潮检测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进行人工辨认和计数。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而且对形态相近的赤潮生物难于分辨(如有毒和无毒株系),十分不利于赤潮减灾防灾。 据项目负责人黄邦钦教授介绍,他们瞄准国际赤潮藻检测的前沿技术,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分子探针技术,如脱氧核糖核酸探针、细胞凝集素探针、肽核酸探针和蛋白免疫荧光探针等。 在现场实验中,这些探针能检测出90%以上的有害目标赤潮藻,甚至1毫升海水中含有1个有害目标赤潮藻也能被检出,指标已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开发了两种试剂盒,操作简便,每个样品的最短检测时间仅需5分钟。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 直播倒计时!核酸药物研发与分析检测技术会议全日程公布
    核酸类药物又称为核苷酸类药物,是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寡聚核糖核酸与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能够直接作用于靶基点或者靶基因,能够在基因治疗发挥较好疗效的药物。核苷酸类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抗病毒类、抗肿瘤类、干扰素诱导剂类、免疫增强类、功能剂类。近年来,核酸药物因其独特技术优势以及治疗领域广泛已成为各种疾病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为加强相关领域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7月19日举办“核酸药物研发与分析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为期1天,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学习和交流平台。点击报名会议日程09:30--10:00非天然核酸化学生物学于涵洋南京大学 教授10:00--10:30基因治疗及疫苗相关的DNA质粒和mRNA的色谱层析技术张琳东曹生物 技术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10:30--11:00核酸化学中的苏糖核酸TNA陈锦森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化学高级总监/高级工程师11:00--11:30寡核苷酸药物的质量控制孔素东苏州贝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总监12:00--14:00午休中午休息全体参会人员14:00--14:30自复制mRNA疫苗的分子设计与评价王友如宁波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14:30--15:00新一代色谱质谱技术平台应用于核酸药物的研发和表征分析罗宇文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开发经理15:00--15:30triVac功能性mRNA修饰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探索蒋俊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核酸平台首席科学家15:30--16:00寡核苷酸药物和mRNA关键质量属性分析李思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6:00--16:30针对细菌的mRNA疫苗与药物王鹏南方科技大学 讲席教授/教授会议嘉宾于涵洋,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实验室从事核酸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关注非天然核酸。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后,2015年加入南京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主持和参与基金委和科技部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陈锦森,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核酸化学高级总监,四川先东制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目前主要负责成都先导集团的核酸化学业务,包含修饰核苷类小分子,核酸递送相关小分子合成,及从高通量微克、毫克到百克级寡核苷酸合成,涵盖从核酸药早期发现,到IND临床申报的寡核苷酸的生产。在此之前2018-2021年,陈锦森博士就职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寡核苷酸合成生产与研发工作。孔素东,主要从事寡核苷酸药物(包括siRNA, ASO, Aptamer等)的合成与质量研究工作。在寡核苷酸及其偶联物合成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质量研究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参与完成了国内第一个siRNA药物的临床申报和多个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创立了苏州贝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秉承“追求高质量,把握新技术”的理念,提供核酸药物设计与合成、筛选与修饰、验证与评价、CMC研究等一站式服务。王友如,宁波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RNA疫苗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教授。长期从事病毒疫苗研究,以人源化表达系统为载体,开展疫苗的分子设计、人源化表达、纯化、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擅长mRNA疫苗的分子设计、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蒋俊,具有15年药物研发工作经,自2016年起担任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酸平台负责人,主要负责公司树突细胞疫苗优化、核酸序列设计优化、核酸平台建设等工作,参与三个DC疫苗免疫治疗临床项目。2018年至今担任启辰生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核酸工艺开发、IND申报和工业化生产等工作,已经申请相关专利19项。王鹏,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会长,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肝素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小分子药物发现与合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获南开大学化学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获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俄亥俄州杰出学者,佐治亚州研究联盟杰出学者荣誉称号。2021年美国糖化学界最高奖Claude S. Hudson奖获得者,是第一位获此奖的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学者;2021年第四届张树政糖科学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2002年美国化学会糖化学部Horace S. Isbell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学会每年只颁发给一位在糖化学/糖生物学领域有杰出贡献且不超过41岁的科学家);2000年与C.-H. Wong 教授共同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历任美国迈阿密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化学系正教授、终生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与化学系讲席教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系主任。曾兼任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半职),建立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主持美国NIH、NSF和EPA等20余项研究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8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重大培育计划1项,中国科学技术部973重点项目2项、重点研发计划1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计划项目1项。研究领域包含:1.搭建mRNA药物生产和递送平台,主要包括mRNA序列设计,mRNA原料生产,mRNA体外转录制备、纯化、质控,mRNA工艺放大,mRNA-LNP递送系统开发,涉及癌症免疫治疗,个体化癌症疫苗、感染性疾病疫苗、过敏耐受疗法/疫苗、蛋白质替代疗法、遗传性疾病、基因组工程和基因编辑、细胞重编程和组织工程;2.搭建siRNA药物生产平台和GalNAc肝靶向递送平台;3.糖科学,基于糖芯片探索疾病潜在生物标记物以及建立临床评价体系。带领团队在糖化学、糖生物学、糖蛋白质组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450余篇,专利19篇,参与7部学术专著的编写,H-index 57 (Google Scholar) and 47 (Web of Science)。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罗宇文,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生物制药市场开发经理,负责沃特世生物大分子制药领域解决方案整合及市场推广,具有多年抗体药物及CGT市场开发及技术支持经验。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于多家跨国生物科技企业从事应用技术及市场工作。李思明,医学博士,2015年加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担任LC/LCMS应用工程师,具有多年LCMS应用开发经验,主要侧重生物样品分析等DMPK研究领域,在生物医药行业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经验。点击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syw230719/
  • 四维杂交技术推动基因检测进入临床时代
    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研发成功的四维参数系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一改传统DNA检测技术检测结果再重复性差的弱点,做到了被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以及不同种类反应之间的再重复性,从而实现了临床应用反应体系与实验室检测关键参数的反应体系的一致性。为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真正适用提供了可能。   自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生物遗传基因的分子机理以来,DNA检测技术就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DNA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农业、轻工业、医药、法医、考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现有的DNA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三维参数系统杂交技术,大都是通过基因扩增(PCR)技术进行检测,经常会受到假阳性信号的困扰。使得被测物在同样的检测技术手段下,会因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操作者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准确度较低。英国《自然》杂志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指出,依靠现有基因检测技术对人类30亿个对碱基对检测结果编制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其准确率最高不超过85%。   由北京广博世纪基因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四维参数系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突破性的引入了温度因子。被测物在能提供稳定反应微环境的四维参数系统杂交反应试剂处理后,做到了被测物在各种情况下检测数据的一致性。实验表明,相关被测物在冰箱冷冻一年以上,解冻后仍可重复一年前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四维杂交技术业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历时一年多的检测证明,该技术具备理化标准的准确度、溯源性和可靠性。为临床DNA检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其显著特点,使之既可为实际系统做质量控制,也可以为仪器系统做质量控制和校正,从而实现了DNA检测技术的一次革命。
  • 中检院发布《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质量评价通用技术指导原则》
    为加强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的规范和指导,进一步保证和提高相关产品的质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检院)组织制定了《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质量评价通用技术指导原则》,现予以发布。  该文件是中检院发布的首个质量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旨在对产品设计、研发及验证的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此次发布的通用技术指导原则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广泛适用于各类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有利于行业发展。  指导原则主要针对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试剂(以下简称“NGS检测试剂”)产品质量提出指导性要求,涉及基本原则、主要原材料、检测流程及性能评价等方面。  指导原则适用于基于NGS技术的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NGS检测试剂的预期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肿瘤相关基因异常、遗传疾病相关基因异常、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病原微生物等临床检测应用。此类检测试剂涉及的NGS技术包括靶向性测序和非靶向性测序:靶向性测序法是指对样本中的基因组进行部分测序,如靶基因测序、外显子(组)测序等 非靶向性测序是指对样本中潜在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原则上不建议企业应用全基因组测序进行检测,如果企业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应进行充分的技术适用性验证并提交报告。  待测样本可以是人源样本(如体液、组织、排泄物等)或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物(如血培养物、痰培养物等),检测对象可以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或两者的混合物。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试剂质量评价通用技术指导原则.doc
  • 德开发可检测毒品和爆炸物的DNA结构单位检测器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德国美因茨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检测抗生素、毒品和爆炸物等不同物质的方法。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上。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表面和一个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间的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构成DNA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如果某种物质可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通过研究两者断裂开时的力的变化,不仅可以在物质浓度极低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精确地研究该物质,包括这物质是如何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到底有多大等等。   寡核苷酸适配子是检测包括遗传物质DNA和RNA(核糖核酸)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理想手段,就像诱饵可以捕捉到鱼一样。组成DNA的四种不同的碱基具有无限可能的序列,这样就可获得多种多样的结果。更为特殊的是,DNA的不同碱基有不同的物理结构。这样,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形成特定的囊状结构来适应相应的分子。包括抗生素、可卡因、TNT以及蛋白质在内的大多数分子均可以找到相应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囊状结构。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分裂为两个部分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且目标分子可在囊状结构的两部分之间形成桥梁。这样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筛选出来。   在通用型检测器的首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磷酸腺苷(AMP)作为目标分子,而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容纳两个磷酸腺苷分子。然后,他们将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一部分附着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尖端,另一部分则置于载物台上。降低探针的尖端,使两部分发生接触,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内的两个碱基之间形成氢键。提高探针的尖端,结合在一起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能像弹簧一样发生伸缩。此时,可以测量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力。随着拉力的不断加大,两者最终会发生断裂。   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发生断裂之前,加入二磷酸腺苷分子溶液。这样两个磷酸腺苷被置于空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中,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再次形成氢键。由于磷酸腺苷分子增强了两部分的结合力,因此要想使两部分发生断裂,必须使用更大的力,这样就可通过力的差异测出磷酸腺苷分子。   为了确定断裂力的大小,研究人员反复测量了1000次,确定AMP寡核苷酸适配子平均约为39皮牛(piconewtons),比没有AMP分子时约高12皮牛。作为对照,他们使用不同的囊状适配子,并确定了不同适配子分裂成两部分所需要的力的大小。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不仅适用于检测特定的分子,也可研究单个分子。比如可以确定当适配子不发生断裂时力的大小,进而发现分子适配子氢键的变化 也可以改变目标分子的形成方式,使之形成两个或三个氢键桥,这对于理解目标分子及核酸适配子十分重要。适配子的结合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比如DNA片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和医疗诊断,作为分子工具和基本结构其应用范围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恒天然产品不含肉毒杆菌 弄错检测法
    &ldquo 恒天然毒奶粉&rdquo 事件8月28日上演&ldquo 神转折&rdquo :新西兰官方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不是可能致毒的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   普通消费者不禁会问:这也能弄错?生孢梭菌又是一种什么菌?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当天宣布,多达195次的追加检测结果表明,恒天然产品中检出的微生物是生孢梭菌。它不会像肉毒杆菌那样产生出致命的肉毒素,迄今也未曾报告过与生孢梭菌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换言之,生孢梭菌的性质不像肉毒杆菌那么严重,只是如果含量过高,生孢梭菌也有可能导致食物腐坏。   那么,检测机构怎会摆出这么离谱的&ldquo 乌龙&rdquo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微生物学专家苏西· 怀尔斯对媒体介绍说,生孢梭菌实际上是不产生毒素的肉毒杆菌分离菌,&ldquo 也就是说,这两种菌(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负责编码生成肉毒素的基因。&rdquo   这位专家介绍说,检测微生物污染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离出菌株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相应的生物化学试验确定菌种 或者也可以通过寻找微生物中特定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来确定菌种。但对于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来说,这两种检测法根本无法分辨。   此前,肉毒杆菌一词曾引起消费者对恒天然产品的极大恐慌。实际上,真正有毒的不是肉毒杆菌本身,而是它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肉毒素(又称肉毒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也正因如此,恒天然这起食品安全事件迅速引起全球关注。   相关新闻:达能旗下奶粉向恒天然索赔 因错误检测损失严重
  • 博奥生物二代测序仪获准上市
    2015年2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博奥生物集团研制生产的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分别颁发了医疗器械注册证。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通过生物电子芯片对核苷酸聚合反应中的酸碱度信号进行检测,用于人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以检测基因的序列变化。该仪器可在临床上与此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时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仪器配套的专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配合使用,适用于胎儿染色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非整倍体检测。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用于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单胎孕妇外周血血浆中胎儿游离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分析样本中胎儿游离DNA的21号、18号及13号染色体数量的差异,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帕托综合征)进行产前辅助诊断。   博奥生物集团是我国集成医疗(疾病的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领军型企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开发和推出了大量高水平的生物芯片创新性产品与服务,在科技部863和卫计委重大专项支持下构建了一套基于生物芯片的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直至微阵列杂交测序和微流控测序的完整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为我国基因检测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医疗器械注册证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
  • 发布DNA多通道肉源/毛发物种鉴别试剂盒新品
    产品类别DNA多通道肉品物种鉴定试剂盒,3种检测数量,针对鉴定原肉和加工食品,同时鉴定六种动物样本的DNA(牛肉、鸡肉、猪肉、马肉、羊肉、兔肉)DNA毛发物种鉴定试剂盒,2种检测数量,通过动物毛发样本对物种进行鉴定,可同时检测9种物种,猪、熊、猫、狗、人、家鼠、田鼠、兔、狸。DNA多通道肉源物种鉴别试剂盒,3中检测数量,针对鉴定原肉和加工食品,同时鉴定五种动物样本的DNA(猪肉、狗肉、家鼠肉、田鼠肉等)。DNA细菌病原体检测试剂盒,根据DNA信息快速筛选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杆菌、产生细胞毒素的大肠杆菌等。 优势特点分析快速,整个测试时长不超过3个小时;一份试剂可同时鉴定5-9种物种;DNA检测限为pg级别;肉类参假检测灵敏度在0.01-0.1%;整个检测过程无需电池操作;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最重要的生命基础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遗传、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信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其中包含的信息,是建构细胞内其他化合物的最终源头。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称为核苷酸,其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借由酯键相连,组成DNA长链的骨架。每个糖单位都会与某一种碱基相连,组成生物界DNA的碱基主要有四种,分别称为A、T、C、G,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排列,形成的序列,即是遗传信息,用以指导RNA的合成,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创新点:全新的采用DNA技术同时鉴别多种物种,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打破传统单一物种检测技术。 DNA多通道肉源/毛发物种鉴别试剂盒
  • 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将于本月开工!
    近日,有消息传出,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将于7月中旬在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产业园占地3平方公里,先期将打造720亩核酸产业首发地、先行区。核酸产业园是否指的是“新冠病毒检测”,是否与近期疫情有关?对于部分网友的疑惑,“上海奉贤”公众号7月11日发文称“这是生物医药产业一一‘生命信使产业' ,主要是基于RNA开发各种疫苗及药物,这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跟疫情毫无关联。”“核酸药物创新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新冠病毒检测。”一位沪上医药行业人士对e公司记者表示,疫情以来,mRNA疫苗被大众广泛关注,这也激发了药企对核酸药物的研发热情,同时,核酸药物也逐渐成为生物医药投资的重点领域。核酸产业园7月中旬开工为延长“保质期”,获取“通行证”,如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市民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一。“核酸”一词也从市民比较陌生的生物医药领域走进茶余饭后。事实上,核酸药物创新技术的应用远不止在新冠病毒检测。7月9日,据“上海奉贤”公众号文章,聚焦以核酸药物为代表的第三次生物医药产业革命,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东方美谷生命信使”核酸产业生态圈,全市首个核酸产业园将于本月中旬在开发区正式开工。据悉,核酸产业特色园区占地3平方公里,先期将打造720亩核酸产业首发地、先行区。这篇文章还提到,在布局核酸产业园之前,开发区早已在核酸领域下好了“先手棋”。2019年6月,兆维生物43亩寡核苷酸及修饰体、核酸酶研发生产基地在开发区开工建设,并于2021年6月投产,目前占全球核酸原料7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15亿元。开发区大力支持兆维生物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组建专班全力协调危险品配建库房设计审批等事项。今年7月,兆维生物投资25亿元的小核酸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也将开工奠基。在核酸药物方面,除了兆维生物,开发区还集聚了国内核酸检测试剂“芯片”的主力供应商,也是国内核酸引物企业百力格生物。此外,上药集团将利用其在开发区的中西三维基地打造核酸药物技术平台 在蛋白药物领域,美资企业昂博生物的多肽产品、保护氨基酸产品销量全球前十;在CDMO领域,博腾制药在收购开发区凯惠药业后,将打造生物药化合物研发基地,并通过扩建二期,建设核酸蛋白药物生产基地。在核酸技术发展方面,开发区投资18亿元,在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120亩核酸产业技术中心,建设11栋合计11万平米研发孵化楼宇,并提供5万平米地下空间,为核酸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系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新动作消息发出后,“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开工”的相关词条也登上热搜。7月11日,“上海奉贤”发布澄清说明,表示产业园的建设与疫情无关。“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奉贤方面表示,核酸产业园的开工是生物医药产业一一‘生命信使产业' ,主要是基于RNA开发各种疫苗及药物,这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跟疫情毫无关联。事实上,上海奉贤方面也早在文章中进行了一番科普: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是检测采样拭子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核酸,从而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在生物医药领域,信使RNA(mRNA)是一项颠覆性的药物创新技术,将突破肿瘤、传染病等治疗方案局限。另外,核酸类药物又称核苷酸类药物,主要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一般认为,核酸药物包括Aptamer、抗基因(Antigene)、核酶(Ribozyme)、反义核酸(Antisencenucleic acid)、RNA干扰剂。由于其具有特异性针对致病基因,也就是说具有特定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因此核酸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上海还有这些特色产业园除了核酸产业园还,上海今年还公布了一批特色产业园的建设情况。今年4月的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发布了14个特色产业园区,对上海40个特色产业园区进行了整体推介。此次发布的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近50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超过30平方公里,近期可供产业用地超14平方公里,可供物业近1200万方。比如,先导产业中集成电路领域有2个园区,新型显示产业园聚焦以新型显示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围绕龙头企业集聚上游面板材料制造及设备制造企业、下游面板应用企业、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基金,打造自主创新技术主导的新型显示协同产业链。浦江创芯之城着力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与总部基地,依托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装备、封测等领域的头部企业集聚基地。生物医药领域2个和人工智能领域1个,分别是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青浦生命科学园,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重点领域补链强链的5个特色产业园区,包括电子化学品专区,张江机器人谷,临港松江科技城,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
  • 美开发出DNA损伤快速检测新方法
    华盛顿5月3日电(记者 毛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3日表示,他们开发出了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进行快速分析的新方法。此方法将有助于试验潜在的抗癌药物和了解环境毒素的影响。   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贝文恩格尔沃德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桑吉塔巴蒂亚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将已有30年历史的彗星化验(comet assay)改造成一项全新的分析技术,它将可对DNA损伤进行分析的彗星化验与新型高产平台相结合,不仅能加快DNA损伤分析进程,还能应用于流行病学和药物筛选等。   彗星化验基于凝胶电泳技术。后者是常见的实验室化验方法,它是将带有DNA的聚合物凝胶置放在电场中,由于受损DNA在凝胶上比无损DNA运动更快,结果在凝胶上产生了由DNA形成的“彗星”状DNA图形。   彗星化验既灵敏又多能,但是却费力和繁琐。对每种实验条件,它需要至少1个显微镜载片,这意味着即使只做少量的实验条件,也需要变换数十块显微镜载片。此外,彗星化验采用人工读数,因而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数小时盯着显微镜,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细胞。   充分利用彗星化验的长处同时克服其在生产量和耗费劳力方面的不足,是研究小组的工作目标。利用巴蒂亚等人开发的微“井”技术,研究小组将由众多微小尺寸“井”组成的网格压印在DNA电泳凝胶上,每个网格为单细胞大小,并被逐一编址,便于全自动读取。研究人员同时将显微单元阵列制作成96口“井”的板,这样就可同时化验多种细胞类型和药物等。   采用上述设计,人们能够在一块显微镜载片上化验数十种实验条件,并采用专门开发的图像软件自动分析每块载片。   对于流行病学家而言,此技术有望为他们了解有害的环境提供新途径 对临床医生而言,有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对研究人员而言,有望帮助制药业鉴定新药物并筛选出有害药物。
  • 仅需十分钟鉴别 检测癌细胞的新技术面世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5日发表的医学研究报告,一项能在10分钟内完成的癌细胞检测技术问世。这项检测通过识别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差异,快速完成初步诊断。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甲基基团附着到DNA上的过程被称为甲基化,这一过程受到遗传操控。DNA甲基化作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在所有“成熟”的人类细胞中,DNA都携带这些修饰。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而癌细胞与健康细胞的基因组信息具有显著差异。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它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是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的特点。基因组的差异也导致在大多数类型的癌细胞中,甲基化水平和模式都存在差异。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此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马特· 特劳及其同事发现,癌细胞中不同的甲基化情况,会影响DN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这些特性中,研究人员发现DNA与金纳米粒子的连接尤为紧密,他们利用这一特性开发出了一种癌症检测方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新方法只需极少量来自患者的纯化的基因组DNA,就能在10分钟内完成检测,且检测结果仅靠肉眼就能辨别。研究团队已经在代表不同癌症类型的100多个人类样本——72名癌症患者和31名健康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测试了这一方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研究人员表示,在目前的阶段,此方法只能检测是否有癌细胞存在,暂时还无法识别其类型或疾病进展。今后应对更多样本进行测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更详细的分析研究。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总编辑圈点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10分钟凭肉眼就能辨别癌症检测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癌症检测就跟化验血型一样简单?检测手段越便捷直接、检测结果越清楚明了,越能为患者接下来的治疗阶段争取宝贵时间。毕竟癌患猛于虎,每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若都能多争一分、多夺一秒,或许就能拯救宝贵生命于凶险之境。科技改变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p p br/ /p
  • 柔性二维碳化钒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平台问世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青年教师蓝雷雷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邱腾课题组合作,制备出两种类型的二维碳化钒(V4C3和V2C)MXenes材料,并证明这种材料可以作为性能优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平台,其中V4C3作为SERS活性材料首次报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柔性二维碳化钒MXene基滤膜的SERS增强效果示意图 安徽理工大学供图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分子指纹识别和快速无损测量的表面光谱分析技术,将检测灵敏度提升了百万倍以上,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材料学、地质学、考古和艺术品鉴定等领域。“比如将SERS技术应用于患者呼出物、血清液、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为早期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一种有力分析手段;应用于海洋微塑料、大气有毒有害气体、水体有机污染物和土壤重金属的微量检测,实现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监测;还可实现对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物质和疑似吸毒人员体液毛发中含毒品物质的快检。” 蓝雷雷向《中国科学报》介绍。近年来,一些MXenes材料表现出相当强的SERS活性,为SERS活性材料发展开辟了新前景。但其瓶颈在于灵敏度不足,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将MXene材料的灵敏度推向更高水平仍然具有挑战性。此次研究中,蓝雷雷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策略,通过结合二维裁剪和分子富集来设计高灵敏度的柔性MXene基SERS衬底,成功制备出两种类型的二维碳化钒MXenes材料。“我们研究发现,与块状MXene材料相比,二维裁剪赋予碳化钒MXenes费米能级附近更为丰富的态密度,促进了光致诱导电荷转移,增加了多达2个数量级的检测灵敏度。”蓝雷雷说。进一步,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分子富集方法,实现了2分钟内超快速分子富集、超高分子截留率和更低的检测限,从而获得了超灵敏的SERS检测。蓝雷雷说,“这项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开发出高性能的新型MXene基SERS基底,可用于食品安全、疾病诊断、反恐搜爆、毒品稽查、环境监测和病毒检测等领域。”审稿人认为:作者将二维裁剪策略与分子富集效应相结合,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工作,新型碳化钒基底的SERS增强效果显著,其中V4C3作为SERS基底在这之前未曾报道过。通过简单抽滤的分析物富集概念为实现超灵敏的SERS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0800
  • 中测院承担的2项生物技术领域国家标准获准发布实施
    细胞计数和核酸靶序列定量测定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技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此,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牵头制定了GB/T 42076.1-2022《生物技术 细胞计数 第1部分:细胞计数方法通则》和GB/T 42077-2022《生物技术 核酸靶序列定量方法的性能评价要求 qPCR法和dPCR法》两项国家标准,已于近期获得发布实施,为我国细胞计数和核酸靶序列定量测定满足国际标准要求提供了标准依据,并为生命健康产业相关技术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次标准的起草工作由我院生物研究所具体参与。GB/T 42076.1-2022《生物技术 细胞计数 第1部分:细胞计数方法通则》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20391-1:2018(E) Biotechnology-Cell counting-Part 1: General guidance on cell counting methods,定义了细胞计数相关的多个术语,规定了细胞计数的一般原则。该标准对细胞计数这一基本测量方法的规范和统一,能够为细胞计数包括方法选择、样本制备、测量、确认和验证,数据分析和报告提供指导。GB/T 42077-2022《生物技术 核酸靶序列定量方法的性能评价要求 qPCR法和dPCR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20395:2019 Biotechnology—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quantification methods for nucleic acid target sequences—qPCR and dPCR,规定了核酸靶序列定量方法的性能评估和质量保证的通用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数字PCR(dPCR)或实时定量PCR(qPCR)扩增技术对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靶序列的定量测定,可用于生物来源(如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无细胞生物液体样本(如血浆或细胞基质)、体外非生物来源(如寡核苷酸、合成的基因片段和体外转录(IVT)的RNA)中提取的核酸。
  • 268万!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二代测序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NNZC2022-G1-991943-JGJD项目名称:二代测序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68.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68.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货物名称单位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者货物要求1二代测序仪台1一、基因测序仪参数1证书:需具有NMPA认证,可以用于临床的应用。2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样本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进行测序,以检测基因序列。3可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等科研应用,可开展胎儿染色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胚胎植入前染色体异常检测、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遗传性乳腺癌基因检测、肺癌个体化诊疗基因检测、未知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等临床应用。具体详见招标文件《货物需求一览表》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30日内交货完毕。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