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五氯酚钠的检测

仪器信息网五氯酚钠的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五氯酚钠的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五氯酚钠的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五氯酚钠的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五氯酚钠的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五氯酚钠的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五氯酚钠的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五氯酚钠的检测相关的资讯

  • 【预警】五氯酚酸钠又超标了!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的关于2021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1年第2期)显示,该局组织抽检了12类食品1449批次样品,其中不合格样品15批次中含有2批猪肉、牛肉中五氯酚酸钠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维德维康市场部对2020年国家及部分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山东、四川、河南省等等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通告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不合格项目统计发现,五氯酚酸钠在猪肉、猪肝、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多种样本中都有检出。【五氯酚酸钠】五氯酚酸钠,又名五氯酚钠,易溶于水、醇、丙酮,不溶于苯,有臭味。它属于有机氯农药,常被用作除草剂或者杀菌剂。养殖户曾把它作为杀螺剂,用于鱼塘虾塘的消毒,消杀福寿螺、钉螺。五氯酚酸钠对蚂蟥、蟛蜞、果树害虫,真菌、细菌等也有杀灭功能,还可作为木材防腐和农业除草剂,用途广泛。五氯酚酸钠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容易以水为载体广泛地扩散,对水源和土壤中造成污染,经环境积累进入饲料用植物中,通过食物链蓄积在动物体内,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分解为五氯酚,五氯酚具有有机氯和酚的毒性,能抑制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磷酸化作用,长期摄入这类物质,会对人体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中规定,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五氯酚酸钠(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测定标准】GB 2970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本标准适用于猪的肌肉、肝脏和肾脏及鸡的肌肉和肝脏组织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检测,检测限为0.25 μg/kg,定量限:肌肉组织中为0.5 μg/kg,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为1 μg/kg) GB 23200.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源性食品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本标准适用于猪肝、猪肾、猪肉、牛奶、鱼肉、虾、蟹等动物源性食品中五氯酚残留的测定,定量限为1 μg/kg)【五氯酚酸钠快速检测方案】五氯酚酸钠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样本: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羊肉、鸡胗、猪肝、饲料原料检测限:1 μg/kg(ppb)五氯酚酸钠快速检测卡检测样本:猪肉、鸡肉、鱼肉、虾肉检测限:5 μg/kg(ppb)
  • 镇江研制叶绿素铜钠检测方法
    从江苏镇江检验检疫局得知,由该局综合技术中心研制的叶绿素铜钠的液相色谱串接质谱联用仪检测方法(LC-MS/MS)可定性定量检测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含量,此检测方法开了全国先河。   目前,该局所属国家级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经完成来自北京、广东、浙江、苏州、南京等地送检样品37份,经检测均未发现异常。   针对近期台湾橄榄油中涉嫌非法添加叶绿素铜钠的事件,镇江局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和技术优势,承担全国进口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含量的本底调查工作,接受任务后,镇江局组织科研人员经过48小时刻苦攻关,开发研制出液质联用仪(LC-MS/SM)检测方法,可准确检测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的含量。目前,该检测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 揭秘基因检测全过程 一份生物标本的广州之旅
    ■您知道吗?   同种类型的肿瘤患者,选择相同药物进行化疗,有的人有效无害,有的人无效有害。   ■您了解吗?   每个人的身体都住着一名“医生”,它就是基因。基因是会“说话”的,通过基因检测,它会告诉我们,每名肿瘤患者最佳的化疗药物搭配。   为解开肿瘤患者的身体密码,以量身制造肿瘤患者的化疗方案,目前,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内部分医院均与专业机构开展“基因检测”。正是有了这项技术,肿瘤患者的治疗从传统循证医学时代跨入个体化治疗时代。   上周五,一份生物标本开始了它的“旅行”,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发,前往广州接受“基因检测”。成都商报记者全程跟随这份标本,揭秘基因检测的全过程。昨日,这份生物标本已完成使命,基因检测报告已抵达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方将据此为病人制定出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揭秘 标本制造   成都:我是这样“出生”的   姓名:乳腺恶性肿瘤石蜡切片 大小:8微米   选择肿瘤标本   我是一份生物标本,当然这只是我现在的身份。当我还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时,我只是潜伏在患者身体内的肿瘤组织里。患者曾素英今年46岁,前不久,她摸到乳腺内有包块,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我的踪迹被曝光了。   上周的一天,我听到手术器械撞击的声音。突然,一道亮光射进来,我第一次看到外面世界,医生正在“摩拳擦掌”,他们成功切除她的乳腺肿瘤,我也随之被取了出来。   这个肿瘤直径有5公分大小,而我就是最严重的一部分,直径1.5厘米,也成为生物标本的“最佳人选”。   制造“生物标本”   为了让我这个“坏分子”不再活跃,医生将我泡进固定液,其实就是福尔马林,减少我的生物活性,固定性质。   接下来,我来到医院的病理科。经过活检,我的性质是恶性。为了让医生更客观地为患者选择化疗方案,我将要前往广州进行“基因检测”。   为了符合检验标准,我在病理科进行了一次“变身”。我先被送入了脱水机,让身体变得干爽。检验人员向我滴入了石蜡固化,如此一来,我才能够更好被切割。   我的身体实在太热了,只有躺在冷冻台上等待切割,检验人员调好了8微米的厚度,将我整整切成了15片。由于非常薄,我那一张张卷着的身体被放入空漂仪。在纯净水里飘啊飘,我的身体这才舒展开来,被放入特制的玻片中,装入样本运输盒。   接下来,我坐上了飞机,目的地:广州。   揭秘 检验室   广州:我是这样“旅游”的   第1站 标本室—生物标本的“档案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当我再次看到亮光时,已经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广州。在益善医学检验所里,第一站是标本室。工作人员再次核对了我的身份信息,并给我贴上了标签。   在这里,我认识了不少朋友。它们,有的和我一样制成石蜡切片或还浸泡在福尔马林中,有的则是放在冰柜中的血液……大家来自全国各地。   这间标本室其实就是个特殊的“档案馆”,这里有持续不断的电力供应系统,长年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通过档案柜以及-20℃冰箱和超低温-70℃冰箱,保存着三万余份不同类型的检测剩余标本。   工作人员称,这些标本有的是石蜡切片,有的是全血,有的是肿瘤组织。它们被永久保存的意义在于,患者如果还想进行更多项的检测,可以继续使用它们 如果以后肿瘤复发,它们将与新肿瘤组织进行对比,找出医学根据。   第2站:处理室—生物标本的“更衣室”   接下来,我便进入了正式的检测过程。这里的每个检验室都分成内外两间,外面是缓冲间,始终处于正压状态,这就意味着检验室外面的空气无法进入到其中。工作人员在这里更换工作服,每个检验室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服,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检验室间的服装不能共用,以免造成检验室间的交叉污染。   瞧了瞧新鲜后,我被送入了标本处理室,在这里,我将脱掉外衣,将身体中的DNA显露出来。只见工作人员用透明液溶解了我的石蜡外衣,再用仪器将我打碎成匀浆。最后,他们通过“柱膜法”让DNA依附在膜上,被挑选出来,而其他的杂质和细胞成分将被洗脱掉。   第3站:扩增室—DNA的“复印室”   通过“更衣室”获得的DNA量是有限的,更大量的DNA才能满足检测需求。怎么办呢?办公楼里有复印室,检验室内也有类似的DNA的“复印室”。工作人员便在扩增室内对DNA进行扩增,通过仪器可以将提取的DNA拷贝扩增到10亿倍。   同时,工作人员在试剂室内进行试剂的准备。根据检验项目不同,工作人员取不同的试剂进行检验。   第4站:分析室—DNA的“演讲台”   历经磨难,我马上就要达到此行的最终目的了。在分析室,我的DNA开始“演讲”,它能够显示出我与其他朋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指导医生用药。经过临床诊断的生物芯片平台——液相芯片技术平台,由检验人员同时解读多个靶标的检测结果,向外界宣布我的基因特征。   五天后,我的这份检测报告抵达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依据检测结果,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药物方案。   专家解读   生物专家:开创“个体化治疗”时代   据益善医学检验所的许嘉森博士介绍,传统的肿瘤治疗是按“同病同治”的模式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在不断告诉我们,对某些患者有效的药物方案,用在另一些患者身上却可能无效。由于无法了解患者自身特异性,甄别患者间的差异,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患者在接受某一药物方案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或毒副作用很大,只能更换其他药物方案,再治疗一段时间,如果依旧无效,那只能再次更换方案。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肿瘤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这些靶标,可以识别相同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患者间存在的差异。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分子基因特异性选择药物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避免因不适用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避免因反复尝试不同药物带来的时间及金钱浪费。   目前,基因检测已运用到制药、治疗和预防易患疾病等领域。然而,由于开展基因检测技术的投入太高,绝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单独开展基因检测,而是送往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来进行。   医学专家:基因“说出”患者的差异   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有成介绍,乳腺癌的常用方案有14种,每种就有2-3种药物搭配。如果不开展基因检测,医生将根据经验和患者的经济水平来选择药物,如果这类化疗药物对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有效,则首要考虑这类药物。化疗疗程为6个周期,每个周期有21天,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有效和毒副作用情况,来进行药物更换。   昨日,由成都送往广州进行基因检测的报告已抵达成都。在患者曾素英的报告中,检验人员根据医生要求,对其6个点位基因进行检验后发现,她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最有效,而氟类化疗药物不仅无效甚至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然而,每个患者其实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是需要基因来说话”。黄主任出示另一位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与曾素英报告作对比:两名患者为同样组织类型的乳腺癌,而后者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无效且有害。   黄主任称,如果这名患者没有进行基因检测,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对其使用蒽环类药物,结果不仅无效,还会造成心脏中毒,导致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脏功能损害。同时,它与其他化疗药物搭配,与其副作用叠加,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这种对比体现出基因检测的优势。”黄主任称,自从去年市二医院成立乳腺外科后,该科一直在倡导基因检测,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均会选用这种方法,得到个体化优化治疗。   名词解释   关键词1 基因   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断,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   关键词2 靶标检测   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这些靶标,可以识别相同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病期的不同患者间存在的差异。靶标检测是个体化治疗的瞄准器,是实施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 《Nature Communications》|“钓鱼式检测技术”可实现单分子精度检测蛋白质标志物
    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是精准医疗的迫切需求。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最新进展表明,仍有许多未开发的蛋白质对病理状况的进展具有潜在的影响。一般来说,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致癌条件下上调。这些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检查对预后、诊断和治疗都有帮助。因此,利用对各种生化刺激的快速信号反应,研发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蛋白质传感方法至关重要。3月2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 generalizable nanopore sensor for highly specific protein detection at single-molecule precision》的论文。在文章中,他们介绍了自己设计出的一种微小的纳米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被戏称为“鱼钩和鱼饵”,能够以单分子精度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标志物。研究者们制定的一类传感元件:一个可编程的抗体模拟粘合剂融合到一个单体蛋白质纳米孔。这些传感器将有一种模拟抗体的蛋白质粘合剂,通过一根像鱼钩一样的柔性系绳,在tFhuA纳米孔(一种单体β桶状支架)上进行工程设计。蛋白质识别元件,而不会破坏其膜嵌入结构和成孔特性,从而实现“精准垂钓”。设计原理在针对不同抗体的时候仅需要改变粘合剂的一小部分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纳米孔传感器对许多蛋白质的效用,同时保留了它们的结构、特异性和灵敏度。研究者们通过开发和试验证明了这些传感器可用于在大小、电荷和结构复杂性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蛋白质分析物。这些分析物产生的独特的电特征取决于它们的身份和数量以及纳米孔尖端的粘合剂-分析物组装。虽然该研究还只是一个概念原型,但在未来在诊断癌症时,这些纳米传感器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成像和活组织检查,并为预后、诊断、治疗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这项工作的结果可以通过为生物流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基础,影响生物医学诊断。
  • “食用阿胶不含驴DNA成分”风波止于色谱检测
    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在深圳购买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产品,检出猪、牛的DNA成分,却未见驴的DNA成分,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为此,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对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食用阿胶产品开展调查抽样,并委托三家国内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昨日,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抽样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同仁堂食用阿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未掺杂猪、牛等杂皮。北京同仁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检验方法并不适用于检测已经进行加热处理的食用阿胶产品。执法人员在现场出示重新检测结果报告  “食用阿胶不含驴DNA成分”风波  据报道,在2015年2月份,曾照兴(职业打假人)花了3604元,在深圳市宝安区海雅缤纷城内北京同仁堂专柜,购买了数盒产品成分中注明含有驴皮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纸盒版)。2016年,曾照兴花2000多元,自费向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送样检验该款食用阿胶。  数日之后,检验报告下来了。在这份检验报告上,该款名称被标注为“食用阿胶”的250克样品,蛋白质含量74.3%,检验结果显示:检出牛、猪DNA成分,并未检出驴、马DNA成分。  由于第一份检测报告是自行送检,没有法律效力,曾照兴再次送检了另外两个批次未拆封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胶。两份报告仍然为未检出驴DNA成分、马DNA成分,但检出猪DNA成分、牛DNA成分。但相比起第一份检验报告,该两份检验报告备注显示:1、阿胶产品的驴DNA成分经长时间加热处理可能被破坏。阿胶样品未检出驴DNA成分,不能代表产品一定不含驴的其他成分 2、样品检出猪DNA成分、牛DNA成分,不排除产品辅料或工艺带入的可能性,不代表一定人为掺入了猪或牛的成分。  再次抽检未检出驴、猪、牛DNA成分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稽查处执法人员刘海华告诉记者,为了准确判断同仁堂食用阿胶是否为驴皮所制,以及是否掺入了猪或牛的成分,稽查局决定对同仁堂食用阿胶重新执法抽样,并送至国内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据介绍,2016年4月,稽查局执法人员对涉事同仁堂专柜销售的2015年生产的食用阿胶进行执法抽样,产品批次为201501021、20150149。在该专柜,已经没有曾照兴投诉的2014年生产的食用阿胶,销售人员称该专柜2014年产的食用阿胶已经售完,被投诉产品只在生产厂的留样室内还有存放。为此,执法人员前往同仁堂食用阿胶生产厂——北京同仁堂同科药业有限公司,现场调查其食用阿胶的生产工艺及原材料情况,并在该公司的留样室内,对被投诉的批号为1401030、1401012的食用阿胶执法抽样。  执法人员将抽取样品送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鉴别食用阿胶是否同时呈现与阿胶对照药材色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并检查牛源性成分。这两个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4个样品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此外,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技术中心也出示检测结果,结果显示,驴、猪、牛的DNA成分均未检出。  同仁堂表示DNA成分检测方法不适用阿胶产品  刘海华说,在此次重新检测中,结论是在比对了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后得出的,这三个结果是相互验证的,所以他们才做出了相关结论。  为何在阿胶产品中无法检测出驴源性成分?同仁堂总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同仁堂第一次接到消费者在成分上的投诉,投诉人提供的检测报告中所提及的检测方法《SN/T2051-2008》、《SN/T3730.4-2013》适用于生鲜样品,但并不适用于加热处理过的阿胶产品。在重检中,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所采取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相同,但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牛、猪、驴源性成分,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SN/T2051-2008》、《SN/T3730.4-2013》标准并不适用于阿胶产品的检测。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所,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阿胶[鉴别]方法进行检验,该检测方法是一种肽链检测方法,这是目前较适合阿胶的检测方法。  在最初的检测中,阿胶产品为何会检出牛、猪源性成分?同仁堂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事件发生后,他们立即检查了生产线和辅料,但均未查出牛、猪源性成分。“换句话说,如果样品中含有牛、猪成分,那在进行加热处理后,《SN/T2051-2008》、《SN/T3730.4-2013》也无法检测出样品中的牛、猪成分。”负责人说,在最初的检测报告中,有备注提到“交叉污染”的因素,所以,他们也怀疑,这有可能是实验室内的交叉污染导致样品被测出含有猪、牛源性成分。
  • 解决方案丨牛奶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
    五氯酚(PCP)通常以其钠盐(NaPCP)的形式存在,即五氯酚钠,可用作落叶树休眠期喷射剂,以防治褐腐病,也用作除草或杀虫剂、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其进入人体的方式主要通过长期、低剂量的饮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2019年12月27日,五氯酚钠被列入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药物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标准要求不得检出,所以,对于食品中五氯酚钠的监测是必要的。五氯酚钠常用的检测标准为GB 23200.92-2016《动物源性食品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本文参考上述标准,样品中的五氯酚残留用碱性乙腈水溶液提取,使用MAX固相萃取柱经睿科SPEVA全自动样品净化浓缩仪一键进行净化和浓缩,复溶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在1.0 ug/kg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81.6%-84.3%之间,RSD值小于5%。本方案回收率高,精密度好,能够很好地运用于牛奶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仪器和耗材1.仪器睿科SPEVA全自动样品净化浓缩仪Agilent 1290Ⅱ/647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SPEVA全自动样品净化浓缩仪2.耗材MAX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60mg/3mL)3.试剂甲醇(色谱纯)甲酸(色谱纯)乙腈(色谱纯)浓氨水(分析纯)乙腈-水溶液(7+3):准确量取70mL乙腈和 30mL水,混合摇匀。5%氨水-乙腈-水溶液:准确量取 5 mL 浓氨水,转移入100mL容量瓶,用乙腈-水溶液(7+3)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5%氨水甲醇溶液:量取5mL浓氨水,转移入 100 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8%甲酸甲醇溶液:量取8mL甲酸,转移入100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2%甲酸甲醇水溶液:取25mL 8%甲酸甲醇溶液,转移入100mL容量瓶,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样品制备称取牛奶试样2g(精确到0.01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mL 5%氨水-乙腈-水溶液,旋涡混合1 min,超声提取5min,于4℃、10000 r/min条件下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于上样管中,待净化。1.净化依次用7mL甲醇和7mL水活化固相萃取柱,将提取溶液转入经过预处理的MAX柱中,以1.0 ml/min的流速使样品溶液全部通过固相萃取柱,弃去流出液。依次用4mL 5%氨化甲醇、4mL甲醇、2mL 2%甲酸-甲醇-水溶液淋洗柱子,弃去流出液。淋洗液完全通过小柱后,用氮气吹干固相萃取柱5min。用9 mL 8%甲酸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用试管收集,于40℃水浴条件下氮吹浓缩至1mL,用水定容至2mL,混匀。溶液以0.22µ m有机滤膜过滤,供测定。固相萃取和浓缩方法如下所示。2.固相萃取净化条件液质检测条件1.液相条件2.液相梯度洗脱条件3.质谱仪器参数4.MRM参数结果与讨论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回收率,本实验取2g牛奶样品,加入五氯酚标准品进行加标回收验证(n=6),添加水平为1ug/kg。同时制备5份经提取、净化和浓缩的空白试样,加入适量标准品,配制成浓度为0.5μg/L、1.0μg/L、1.5μg/L、2.0μg/L、5.0μg/L的基质校正曲线进行定量。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加标回收率在81.6%-84.3%之间,RSD值控制在5%以内。说明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运用于牛奶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表-2.样品加标回收率及RSD值(n=6)总结本解决方案操作方便,集样品净化和浓缩一体,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符合GB 23200.92-2016《动物源性食品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的质控要求。睿科SPEVA全自动样品净化浓缩仪将高通量固相萃取与高通量氮吹进行一体结合,可同时进行8通道样品净化,支持样品架/收集架/柱架/柱插杆自动识别,氮吹浓缩自带通道红外定容,兼容常规SPE柱模式、大体积上样模式、枪头上样模式和膜萃取模式,一机多用,真正为批量前处理提供帮助。
  • DNA分子检测方法成为国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T3543.5-1995)第1号修改单,其中规定品种真实性或身份鉴定允许采用DNA分子检测方法,这位为快速准确打击品种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依据,该修改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   修改单中增加6.2.4DNA分子检测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品种真实性验证或身份鉴定,允许采用简单重复序列(简称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分子标记方法。检测采用抽取有代表性的检测样品与标准样品、DNA指纹数据库比较的方式。同时,修改单还将6.4条中&ldquo 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rdquo 修改为&ldquo 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可靠方法之一。&rdquo
  • 赫施曼助力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的检测
    普通干粉灭火剂主要由活性灭火组分、疏水成分、惰性填料组成,其中灭火组分是干粉灭火剂的核心。如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中起到灭火作用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它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根据GB4066-2017,检测干粉灭火剂中碳酸氢钠含量的方法原理为:将干粉灭火剂试样破坏硅膜后,加热蒸馏水溶解过滤,取其滤液,分别以甲酚红-百里酚蓝和溴甲酚绿-甲基红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一、试验用试剂1.丙酮:分析纯;2.三级水:符合GB/T6682的规定;3.溴甲酚绿乙醇溶液(0.1%);4.甲基红乙醇溶液(0.2%);5.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将溴甲酚绿乙醇溶液(0.1%)与甲基红乙醇溶液(0.2%)按3:1体积比混合,摇匀;6.甲酚红钠盐水溶液(0.1%);7.百里酚蓝钠盐水溶液(0.1%);8.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将甲酚红钠盐水溶液(0.1%)与百里酚蓝钠盐水溶液(0.1%)按1:3体积比混合,摇匀;9.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用盐酸(符合GB/T622的规定)配制浓度约为0.1mol/L的水溶液。二、试验步骤1.制备待测溶液: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2g,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用瓶口分液器加3~4mL丙酮并不断搅拌;待丙酮挥发后,加入少量热三级水60℃~70℃溶解过滤,用约250mL三级水洗涤不溶物,将滤液和洗涤液均收集在500mL容量瓶中,用三级水稀释至500mL,摇匀,即为待测溶液A。2.移取50mL溶液A于250mL锥形瓶中,用赫施曼光能滴定器加5滴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经过赫施曼opus电子滴定器滴定至试验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读取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1。3.再加入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经过opus电子滴定器滴定至试验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4.煮沸2min,溶液颜色变回绿色,冷却至室温。用盐酸标准溶液经过opus电子滴定器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读取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2。三、计算碳酸氢钠含量式中:m—试样质量,单位为g;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1—第一次滴定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滴定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取差值不超过0.2%的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滴定法一般使用的是玻璃滴定管,对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实操经验和耐心的要求较高,有灌液慢、控速难,读数乱(不同人次、位置的凹液面读数可能出现偏差)三大痛点。赫施曼的光能滴定器上转滚轮即可抽取并存储滴定液,下转滚轮进行滴定,转得越快滴得越快。数值是直接从屏幕上读取,不看凹液面、无视线误差,按清零键后就可进行下一个滴定。自带太阳能板,无需电池。赫施曼opus电子滴定器可通过触摸屏进行灌液、预滴定、快速滴定和半滴滴定,10mL规格的分辨率为小数点后三位(1μL),可屏幕直接读数、连接电脑输出数据,解决了常规玻璃滴定管灌液慢、控速难,读数乱的三大痛点,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目视误差,无需大量实操经验,降低了培训成本和人员个体差异,所得数据也更加准确、稳定。
  • 五分钟了解如何通过盘古qPCR仪进行KASP基因分型检测
    什么是KASPKASP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是一种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该技术基于PCR 反应结束后的荧光读取,每孔采用双色荧光检测一个样本一个位点可能的两种基因型,是目前最为高效和经济的基因分型手段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盘古qPCR仪进行KASP基因分型检测。KASP 工作流程第一步:设计对应的探针与引物,引物一共是三条,两条带有荧光接头的分型上游及一条通用下游(下图A)。探针一共是四条,两条荧光探针和两条淬灭探针(下图B),荧光探针与淬灭探针是互补的,且荧光探针是与特异性上游引物的接头部分序列(tag sequence)一致。第二步:通过qPCR仪进行PCR扩增。在第一轮PCR扩增中,等位基因特异引物(3'末端能配对的)就可识别特定等位基因模板,完成等位基因识别,反向通用引物也会结合并完成整个PCR过程,在此阶段,荧光标记的探针仍与其互补的淬灭探针结合,并且不会产生荧光信号。从第二轮PCR扩增开始,产物中出现携带通用标签序列(tag sequence)的模板,这步完成把通用标签序列引入与SNP对应的PCR产物中。随后携带荧光的探针通过与tag互补的DNA链结合而添加到PCR产物中,因此不再与其互补的淬灭探针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PCR过程中如何保证探针和引物都能按照预期进行结合呢?因为设置了降落PCR的程序,可以保证探针及引物的分开结合。当退火温度高时,引物因为Tm值高,会先与模板进行特异性的结合,然后在Taq酶作用下进行扩增,从而增加探针扩增的原始模板。随着退火温度降低,探针开始结合模板,然后产生荧光信号。第三步:盘古qPCR检测运行后,在SNP分析菜单下获取KASP数据。盘古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助力KASP基因分型检测&bull 升温速度可达8.5℃/s,一次快速完成96个基因分型反应并出具结果,产物得率高,特异性好&bull 温控精度±0.1℃满足KASP对扩增温度的严苛要求,确保识别单个碱基差异的特异性&bull 支持12列温度梯度功能,便于快速优化KASP扩增所需条件&bull 光波导顶部检测,无边缘效应和光程差,无需校准&bull 6色检测通道,支持各种常用荧光标记,兼容常用KASP分型试剂盒KASP应用KASP技术具有灵活、便宜、准确等特点,相比于其他技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容易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检测。另外,KASP采用的是通用探针,可以与各种不同的基因特异引物配合使用,而不需要针对每个特定的位点进行探针合成,这极大降低了实验的试剂成本。该技术目前已在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和种子纯度鉴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兴奋剂:检测的驴车岂能赶上研发的火箭
    导 语   迄今为止,在兴奋剂和兴奋剂检测的竞赛中,检测全面落于下风。而在可预期的将来,随着更多的技术应用,面对新型兴奋剂,检测的劣势还会进一步扩大。   兴奋剂是现代奥运会的一大污点,也是每届奥运会都要严加防范的。本届奥运会也一样,这次伦敦奥运坏被称为对兴奋剂检测最严的奥运会。共有150名专家和1000名专业人员参与到检测当中,可以检测出240多种违禁物质。虽然武装到了牙齿,但不得不为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泼上一喷冷水,因为伦敦看似严不透风的兴奋剂检测其实也只是马后炮。   兴奋剂有超过2500年历史,期间一度被当做提高运动成绩的良方   和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兴奋剂检测不一样,兴奋剂并不是新鲜的东西:人类在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超过了2500年,最开始,药物甚至被当做了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标准配备。   根据《德国时代周报》整理的资料,在公元前668年,当时的古代奥运会的跑步冠军Charmis就使用一种包含无花果干和湿奶酪等材料混合制成的特殊食物增强体力,而那之后,古代的运动员们更是大肆使用牛鞭,即最早的睾丸酮类兴奋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后,兴奋剂同样“大放异彩”。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三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是美国人Fred Lorz,他在比赛中靠机械“兴奋剂”——汽车完成了多半程比赛,因而被取消成绩。在他之后抵达终点的是美籍英国人Thomas J. Hicks。在Hicks比赛全程,他的教练Charles Lucas一直跟在他身后。当Hicks精疲力竭之时,卢卡斯就会给他注射一针士的宁(Strychnine),并给他喝下一大杯烈酒威士忌,在终点前6公里处,Hicks又被打了一针士的宁。而在那个年代,奥运官方甚至鼓励这种行为,官方在赛后的报道里称道:“马拉松比赛的冠军获得者,从医学角度充分证明了药物对于长跑选手的重要性。”   1924年的环法自行车赛中,一名环法选手甚至把兴奋剂当做了一种值得骄傲的装备向记者炫耀:“这是可卡因,有益眼睛有好处。氯仿,可以保护牙齿。这个,是搽剂,能让我们的膝盖保持状态。说实话,我们是靠着炸药(硝酸甘油)骑车的。”而环法组织者依然默许了这些行为,在1930年,环法比赛的参赛手册上明确指出,组织方不负责各支车队的“药物”费用,言下之意就是参赛者只要自己付钱买“兴奋剂”即符合规则。   在冷战期间,研发兴奋剂甚至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国家项目。最大规模的兴奋剂事件就是于近年曝光的前东德运动员大规模使用禁药事件,在上世纪70-80年代,有上万名运动员参与了Komplex 08的计划,他们都服用了据称是维生素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而且在东德科学家的帮助下,苏联也一度把兴奋剂作为一种大型的国家项目来发展。   兴奋剂检测历史却仅有50年,兴奋剂的开发一直领先于检测技术   1968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在第十九届东京奥运会中开展兴奋剂检测,当时的检测技术对惯用的合成类固醇毫无办法。整个东京奥运会期间,仅检出一例违禁药物事件:瑞典现代五项选手利延沃尔Hans-Gunnar Liljenwall因服用过量的酒精被查,就此成为奥运史上兴奋剂检测出的第一人。   虽然在那之后,兴奋剂检测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兴奋剂的研发的进步要更快。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治疗贫血等血液疾病的药物,由于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身体的耐力,被很多耐力项目选手用作兴奋剂。在上世纪90年代,EPO就被列入禁药名单,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人们都无法检测这种兴奋剂。   2003年10月美国反兴奋剂局在接到了一名田径教练交来的残留着ZMA的注射器后,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合成类固醇THG,它的全名为四氢孕三烯酮Tetrahydrogestrinone,这种精心设计的兴奋剂可以躲过此前所有的检测手段。由美国BALCO实验室研发出的THG,甚至一直被这家机构作为一种叫做ZMA的营养品出售,包括女子百米飞人琼斯、欧洲百米冠军钱伯斯、奥运百米冠军科林斯都曾使用过这种兴奋剂。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科林斯甚至在夺冠后还对着摄像机镜头说:“谢谢你,ZMA!”   2008的北京奥运会也没能免俗,08年10月,德国自行车选手斯特凡舒马赫被检测出了在环法赛中使用了名叫CERA的新型的兴奋剂。随后,国际奥委会在48小时之内就宣布重新检测北京奥运会样品。CERA,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新一代产品。经过对北京奥运会运动员的1000份血样和4000份尿样的检查,最终共发现了9名违规者。   不过,即便是可以检测出的兴奋剂,通过奥运会兴奋剂检查也不代表运动员就没有服用过。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Tucker在最近接受《自然》杂志的采访时说道:“过了奥运会药检,也不能代表运动员就没有服用兴奋剂,更多的运动员喜欢在训练时用兴奋剂,因为训练时的药检很松。而比赛时的药检很严,运动员就不会使用。”   新型兴奋剂向自体化发展:干细胞甚至基因疗法都在被应用,检测变得越发不可能   到了今天,除了使用自体输血,使用新型的尚未有检测方法的药物外,一些更加科幻的作弊方式也加入兴奋剂的队伍,这些技术直接取材与人体,根本无法检测。2006年,德国田径教练Thomas Springstein被警方逮捕,在此之前,他试图用基因药物Repoxygen提高运动员的成绩。Repoxygen能够提高体内携带氧气的红细胞的“产量”。虽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疗法计划负责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顾问西奥多弗里德曼(Theodore Friedmann)认为:“研发真正有效的技术所遭遇的难度要比人们认为的高得多。”但他也承认,假以时日,研发出基因兴奋剂(gene dop-ing)也并非不可能。   而另一项科学进展干细胞疗法的潜力也很大,运动员可以通过干细胞疗法增强体能或者修复因比赛疲惫不堪的身体。哈佛医学院整形外科教授Chris Evans甚至信心满满的表示:“我们早已经能够让成熟的干细胞发育成肌肉。虽然如何将干细胞注入合适的肌肉,以及如何让肌肉与这些‘外来客’融为一体并获得额外机能,至今仍是一个谜。但科学家有望在几年内扫清这些障碍。”,“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你使用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干细胞,因此很难进行检测。”Evans补充道。   可见,面对新型兴奋剂时,检测方法会越发难以奏效,另一方面,世界反兴奋组织也越发不堪重负。迄今为止,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花费超过5400万美元专门用于研究可能被用于提高运动成绩的新药。而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组织者计划实施5000次兴奋剂检测———这一数量是史无前例的。参加比赛的1.4万名运动员中有近一半会被抽查,其中包括全部奖牌获得者,检测将排查超过240种违禁药物,其中包括人体生长激素、哮喘药物和尚未正式开始销售的实验药物。就算通过了这些,运动员的血检和尿检样本还要被保存8年,方便以后在发现新型兴奋剂时可以重复查验。   但即便有这些措施,迄今为止,在兴奋剂和检测的竞赛中。检测仍然全面落于下风,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这种劣势会进一步扩大。
  •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检测结果令人惊愕
    9月10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涨价的同一天,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二季度全省流通领域成品油抽检结果:抽检样品来自全省14个市州,共抽取各牌号车用汽油、柴油168批次,其中合格82批次,不合格86批次,合格率仅为48.8%,柴油的不合格率更是高达62.4%。问题批次产品主要集中在0号柴油和93号汽油,除岳阳外13个市州均被抽检出了问题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辛烷值、硫、甲醇、苯。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这样的检测结果令人惊愕不已―――市场上还有哪种正规产品的合格率低到如此程度吗?我想象不出,哪怕用国家标准去检测各种小作坊生产的地沟油,合格率恐怕都不止五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问题油不仅来自民营加油站,还来自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比如中石化长沙合峰加油站、长沙河西加油站、浏阳河加油站都被抽检出问题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实行统一调度配送,这意味着,其他省份的中石化加油站也可能在出售问题油。而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大多批发自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意味着,问题油的源头很可能在石油巨头那里。   实际上,石油巨头的成品油出问题如同家常便饭,单举去年的几个例子:中石化一批不合格93号汽油流向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地,烧坏了上万辆汽车 湖南岳阳一万多名车主在中石化70多座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发动机发抖、无力、速度跟不上等问题,引发全市大修车 浙江温州一些车主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熄火现象,维修人员从一辆车的油箱里竟然抽出1200毫升水,据此计算,汽油含水率达到2.8%。   请注意,上述几例都是问题油导致汽车出现明显故障,就像人吃下问题食品后马上出现中毒症状。众所周知,有些问题食品并不会立即导致人体不适,而是让食用者慢性中毒,就像有些问题油并不会让汽车立即出现故障,但会日积月累一点点损伤汽车,湖南省工商部门此次抽检出的问题油就属于此列。   再请注意,正如我国很多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我国的成品油国家标准也低于国际标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无铅汽油标准则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烃含量不得大于20%。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接轨了,成品油的品质却不与国际接轨,这已经相当于“以次充好”。而即使按照如此低的标准,成品油的合格率竟然仍不足五成,还要继续“偷工减料”、进一步“以次充好”,中国的成品油消费者就像“冤大头”,到哪里说理去?   成品油犹如汽车的“食品”,汽车“食品”安全事故与人类食品安全事故有着相似的发生机理,所不同的是,人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充分市场化,管理难度较大,而成品油的生产销售处于石油巨头半垄断状态之下,管理链条相对简单。只可惜,垄断并没能换来高品质,成品油质量粗劣、问题频出。对于此次湖南省的抽检结果,石油巨头难道不该站出来解释一下吗?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生产、销售、监管环节中不该有人为之汗颜、为之负责吗?
  • 粪污养分检测设备-粪污养分检测设备-仪器信息网精选厂家为您推荐
    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LH-TRX04)养殖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升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畜禽养殖粪便量在不断增多,但是一部养殖场对畜禽粪便没有进行合理利用或利用率非常低,畜禽养殖粪便成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养殖场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利于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在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养殖档案管理,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粪污养分检测设备(LH-TRX04)可以使用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器特点:1、可检测土壤及化肥、有机肥(含叶面肥、水溶肥、喷施肥等)、植株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含盐量,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及铅、铬、镉、汞、砷等各种重金属含量。2、安卓智能操作系统,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仪器标配wifi联网上传、4G无线传输,快速上传数据。3、内置作物专家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4、采用精密旋转比色池设计,光源一致性更加精确保证检测精度。一次性可快速检测12个样品,极大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5、内置植物营养诊断标准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诊断丰缺。6、比色槽部分采用标准1cm比色皿,无机械位移及磨损,光路测试定位精确,有效屏蔽外光干扰,保证检测结果优于国标要求。7、仪器具有4G内存,可长期存储数据,并配有上传平台,无需数据线,数据可直接无线上传,方便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长期分析。8、仪器内置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和二维码。9、高灵敏7寸电容触摸屏,高清晰高交互显示,大程度降低传统仪器的繁琐操作和失误。10、每个通道均配置四波长冷光源,所有光源实现恒流稳压,保证波长稳定。 硅半导体作为信号接收系统,寿命长达10万小时级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11、高强度PVC工程塑料手提箱设计,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供电方式为交直流两用,可野外流动测试配套成品药剂。一、功能多、测试项目齐全:1、土壤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pH值、含盐量、水分、碱解氮等十项;●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2、肥料养分:●单质化肥中的氮、磷、钾;●复(混)合肥及尿素中的铵态氮、硝态氮、磷、钾、缩二脲;●有机肥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各种腐植酸、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3、植株养分:●植株中的氮素、磷素、钾素;硝酸盐、亚硝酸盐;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项。4、烟叶养分:全氮、全磷、全钾、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硼、锰、铁、铜、钙、镁等20项。5、土壤、肥料重金属:铅、铬、镉、砷、汞等近十种重金属。6、食品(水果、蔬菜等):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铅、铬、镉、砷、汞)等项。 7、水质:●铵态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钾、硬度、PH、铁、铜、锰、锌、硼、氯、硫、硅等。二、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 220±22V 直流 12V+5V(仪器标配内置锂电池也可用车载电源)2.功率: ≤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4.重复性误差: ≤0.02%(0.0002,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一个小时内漂移小于0.3%(0.003,透光度测量)。仪器开机预热5分钟后,三十分钟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一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3%(透光度测量)、0.001(吸光度测量);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5%(0.005,透光度测量)。6.线性误差: ≤0.1%(0.001,硫酸铜检测)7.灵敏度:红光≥4.5 ×10-5 蓝光≥3.17×10-3 绿光≥2.35×10-3 橙光≥2.13×10-38.波长范围 :红光:680±2nm 蓝光:420±2nm 绿光:510±2nm;橙光:590±4nm9.PH值(酸碱度): (1)测试范围:1~14 (2)精度:0.01 (3)误差:±0.110.含盐量(电导):(1)测试范围:0.01%~1.00% (2)相对误差:±5%11.土壤水分技术参数水分单位:﹪(g/100g);含水率测试范围:0-100﹪;误差小于0.5%12.土壤中速效N、P、K三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科学推荐施肥量(农业部速测行业标准起草者)13.肥料中氮(N)、磷(P)、钾(K)等养分同时、快速、准确检测14.测试速度:测一个土样(N、P、K)≤30分钟(含前处理时间,不需用户提供任何附件)15.同时测8个土样≤1小时(含前处理时间)16.仪器尺寸:43×34.5×19cm, 主机净重:5.1kg三、测试速度:测一个土壤样品(N、P、K)≤30分钟,同时检测三个土壤样品(N、P、K)≤40分钟;测试一个肥料样(N、P、K)≤50分钟,同时检测三个肥料样品(N、P、K)≤1.5小时。四、测试误差:土壤误差≤5%;肥料单项误差≤0.5%,氮磷钾三项误差≤1%。五、产品仪器特点: 全项目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功能全:测试项目国内外全面(各类药剂均可选购)。 配套齐全:该仪器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肥料厂商测土施肥和鉴别肥料真假。 操作简便、速度快捷,成品药剂开瓶即用,无须配置。 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性优于国家标准JJG179-90指标的6倍,重复性达到光栅型分光光度计指标水平。
  • 广州将炒货纳入监测计划 涵盖铝、滑石粉等
    昨日,媒体报道了上海媒体曝光炒货工厂违规添加工业滑石粉和明矾等问题。广州市质监局昨日回复称,2012年共对464批炒货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项目涵盖铝、滑石粉和二氧化硫残留量。   目前未发现有人为添加工业级滑石粉、明矾和焦亚硫酸钠等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但有5家企业6个批次瓜子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均为使用不合格瓜子原料导致,已责令企业整改。   广州市质监指出,已经将炒货食品列入2013年广州市食品风险监测计划,检测项目涵盖铝、滑石粉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另外将开展炒货生产企业原材料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企业原材料管理。
  • 打破分子检测昂贵的现状 新型高分辨率多聚SNP技术
    以DNA变异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学、基因组学、遗传学和育种等领域。在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DNA变异被开发为SSR和SNP等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多样性分析、标记-性状关联、图位克隆、分子育种、指纹鉴定等方面。各种高通量检测技术设备和高密度DNA芯片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动植物遗传育种对于高通量和高密度分子检测技术的需求。但芯片开发和制作难度大,且需要匹配昂贵的检测设备。国际大型跨国种业公司通过构建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为其全球范围、多物种的应用研发提供支撑,大大提高了分子检测效率并降低单个样本的分析成本,从而推动了分子检测技术在基础和育种研发中的大规模应用,进而加强其在国际种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小种业公司或公共研究机构,无法建立起高效共享的检测平台,导致分子检测成本高昂而难以得到普遍应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云碧团队联合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嘉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王蕴波等人,通过整合靶向测序和液相芯片技术,成功开发出一套高分辨率多聚SNP(multiple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cluster,mSNP;或multiple dispersed nucleotide polymorphism,MNP)检测体系,该体系可取代依赖昂贵仪器设备的固相芯片和其他分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育种等多个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9日以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multiple-SNP arrays for genetic analyse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through 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and liquid chip为题在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联合研究小组基于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GBTS)技术,建立和完善了利用单一扩增子检测多个SNP标记的mSNP技术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目标位点(扩增子)内变异的检测效率。在玉米中通过筛选和优化,开发了包括40K目标位点的一套标记集(40K mSNP),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子)可以检测到6.6个SNP标记,而同一位点的多个SNP标记,又可构成多种单倍体形式。因此该标记集整体上包含了三类不同的标记,即40K mSNP、260K SNP/Indel和912K单倍型。由于这种mSNP位点和SNP标记检测是通过测序来实现的,通过测序所能捕获的标记位点数与测序深度成正比。因此,根据应用场景对标记密度的需求,通过控制测序深度就可以从同一标记集获得多种不同的标记密度,包括从1K 到40K mSNP任意位点(扩增子)数以及由此衍生的、不同数量的SNP标记和单倍型。 与常规的测序式基因型检测和固相芯片检测相比,基于GBTS的mSNP技术具有平台广适性,不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昂贵设备,可以采用各种可供利用的测序平台。mSNP标记定制时没有起始样本量和标记数量的限制,测序与标记基因型检测可在同一管内完成;使用时没有单次检测样本量限制;可向体系中随时加入新的引物或对已有引物进行调整;根据同一套高密度标记,可以通过调整测序深度来获得不同数量的标记。所有检测试剂均实现了本地化,从而大大降低了试剂成本,同时利用现有的测序设备降低了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运营有关的成本。mSNP标记和基因型信息具有高度重复性和可靠性,便于将不同时间、地点和实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累加、比较和综合分析。与固相芯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随机的简化基因组测序等技术相比,基于GBTS的mSNP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对于平台和支撑系统的要求很低,不需要借助于额外的检测技术或高度专业化的生物信息团队。  基于GBTS的mSNP标记技术体系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克隆、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后裔鉴定、基因渐渗、基因累加、品种权保护、产品质量监测、转基因成分/基因编辑/伴生生物检测等领域。联合研究小组以玉米为例,采用288份热带/亚热带自交系、246份甜玉米自交系、333份来自中国、美国和CIMMYT的温带自交系,分别利用代表mSNP位点的标记、所有SNP标记、单倍型标记对这些材料的多样性、群体结构、连锁非平衡衰减进行了分析。同时以玉米轴色为例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证实,利用mSNP及其单倍型替代固相芯片中的单一SNP标记能够获得额外的检测效率。基于GBTS 的mSNP液相芯片技术具有广泛的物种适应性,可以用于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分子检测。目前已经在13种主要农作物、蔬菜以及部分动物和微生物中开发了基于GBTS的液相芯片50余套,并已在上述有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郭子锋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杨泉女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CIMMYT—中国徐云碧、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嘉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王蕴波为通讯作者,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论文合作单位。
  • 半导体检测赛道迎机遇!第五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3月1日,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迎来盛大开幕!大会开幕式现场本届纳博会为期三天,聚焦微纳制造(MEMS)、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柔性印刷电子、纳米压印、分析测试、纳米大健康等热门领域,汇聚众多全球顶级专家、行业领军,以1场大会主报告、11场专业论坛、344场行业报告、22000平米展览、2场大赛为主体,“会、展、赛、奖、发布”五位一体,邀请国内外院士19人,参会参展的纳米技术相关企业超两千多家,参会参展嘉宾总人数将达两万余人。3月2日,作为十一个分论坛之一,第五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如期召开,该论坛由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赛默飞世尔科技、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共同协办。论坛围绕集成电路及元器件失效分析和材料分析表征,先进封装和复杂芯片的故障分析方案,Labless商业模式变革等主题,邀请11位国内外半导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进展,探讨半导体分析测试行业发展与趋势。以下为论坛精彩分享摘要,以飨读者。分析测试应用论坛现场胜科纳米 (苏州) 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副总裁 邵宏伟 主持会议胜科纳米 (苏州)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旻 致欢迎辞并分享报告报告题目:企业家的预见性--从分析检测赛道看半导体行业周期胜科纳米是世界顶尖的第三方分析实验室,为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一站式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产品开发和质量保证服务,服务全球客户已超2400家,并深度参与到整个全产业链的生产研发活动。此背景下,胜科纳米创始人李晓旻拥有了俯视产业的视角,曾提出Labless商业理念,多次准确预判半导体行业周期。敬畏行业周期性,报告中李晓旻从独特视角、结合二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分享了从分析检测赛道对半导体行业周期的判断,分别对近年来“芯片荒”、“低端芯片内卷,高端芯片稀缺”、“行业细分”等预判进行了探讨与延伸。最后认为,半导体已真正进入性价比时代,一切能够提升芯片性价比的赛道将成为下一周期。胜科纳米一直致力于提升整个半导体行业性价比,其正向发展走势与周期必然性一致。报告人:湖南越摩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CEO 谢建友报告题目:SiP先进封装行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线上)SiP封装技术的发展是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主要技术路径。谢建友报告表示,随着晶圆技术的“瓶颈”化和成本的提高,封装技术会承担越来越最重要的作用和提供更高的价值。计算、移动通讯 (5G)的持续发展需要封装技术的不断创新、发明、优化来满足持续增长的性能需求和成本的降低。而Chiplet、2.5D/3D等广义上的 SiP,新兴的材料,设备,工艺是未来封装界需要侧重开发的领域。报告人:上海光源中心副主任 李爱国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器件同步辐射无损表征方法上海光源装置由一台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全能量增强器、一台3.5GeV储存环和众多光束线站组成,一期总投资14.3亿元,2009年5月对用户开放。目前正在建设二期线站工程,总投资16.7亿元,将在2023年中全部对用户开放。李爱国报告分享了同步辐射无损表针技术在集成电路器件领域的应用及展望,发展高精度同步辐射无损表征技术可以实现集成电路的sub-7nm缺陷的快速无损成像检测,同时,同步辐射能为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流程优化、失效机理分析和设计验证提供有效支撑。报告人:蔡司显微镜业务拓展经理 黄承梁报告题目:化合物半导体的先进失效分析技术黄承梁介绍了蔡司显微镜多尺度表征解决方案在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失效分析中的应用与案例。应用涵盖芯片、外延、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对应相关蔡司技术包括光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ECCL、FIB、XRM、LM等。供应商颁奖典礼(最佳用户体验奖-牛津仪器,最佳设备质量奖-日立科学仪器,最佳技术合作奖-蔡司,最佳服务质量奖-赛默飞)圆桌会议圆桌会议环节,由胜科纳米公共关系副总裁 邵宏伟主持,分别邀请南开大学讲席教授罗锋、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钮应喜、赛默飞半导体中国区高级商务总监朱雪雁等,围绕半导体分析测试领域发展的多方合作、分析测试技术如何应对半导体快速发展的需求、高端试片制备技术发展、半导体测试领域人才短缺等话题进行了逐一探讨交流。报告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罗锋报告题目:半导体分析检测设备在3nm以下IC工艺节点中的挑战与机遇罗锋在报告中表示,立足研发是实现我国芯片的自主可控必由之路,材料和加工工艺与装备是最大瓶颈,而对应测试与检测设备是检验设备性能可靠性的必要手段和提升其性能的指导工具。接着分享了围绕面向3nm以下工艺节点的IC关键工艺与装备,其团队的开展的相关研究与代表性成果,包括研发4D电与超快阴极荧光系统、开展金属氧簇型EUV光刻材料研究、研发桌面型高能自由电子激光器、自研原子层沉积/刻蚀技术与装备、集成电路表面分析与表面处理装备开发等。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葛广路报告题目:纳米材料测试标准葛广路分享了纳米材料分析测试的挑战及纳米材料测试标准情况,关于相关测试标准展望,葛广路认为,已发布的检测标准用于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中的数据比较,尚不能支撑市场监管和高端应用。下一步关注基质中纳米材料的检测,和器件中纳米性能的评估。同时呼吁打通壁垒,形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完善体系,建立国内纳米测量比对实验的组织机制,提升标准质量。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EFA商务拓展经理 唐涌耀报告题目:提高失效分析成功率-赛默飞整体解决方案助你一臂之力唐涌耀首先介绍了失效分析流程和电性失效定位方法,接着围绕“分析方法原理、EFA基本原理原则与流程、分析方法的限制/极限/应用范围”等,依次分享了赛默飞整体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包括LIT、PFIB、Nanoprobing、FIB、SEM/TEM等。报告人:牛津仪器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马岚报告题目:牛津仪器半导体显微分析技术进展马岚报告主要介绍了牛津仪器旗下材料分析业务(MAG)在半导体显微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分析(EDS, EBSD, WDS, OP)、共聚焦拉曼成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并分别列举了每种技术在半导体显微分析方便的最新应用案例。报告人:日立科学仪器 (北京) 有限公司经理 张希文报告题目:日立电镜产品助力最先进半导体产业日立在半导体领域可以提供全面设备技术,张希文报告主要介绍了其中电镜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分别详细介绍了日立优势产品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U8600/SU9000、球差校正透射电镜HF5000、纳米探针NP8000等产品技术的最新应用案例与优势。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钮应喜报告题目:碳化硅缺陷表征以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钮应喜报告首先介绍了碳化硅的缺陷,以及缺陷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接着表示,随着碳化硅的技术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在终端应用市场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各个工艺环节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影响性能、合格率、可靠性,还需持续改进,尤其上下游的协同作用。报告人:胜科纳米 (新加坡) 副总裁 华佑南报告题目:X-射线能谱 (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和俄歌电子能谱 (AES) 分析技术研究和在半导体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先进封装中的应用(线上)华佑南在报告中探讨了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三种分析技术。提出了“EDS清洁是不清洁的,Auger清洁则是清洁的”的分析概念。确定了“EDX不能用来检测一个正常铝焊盘上的氟污染水平,必须应用俄歇电子能谱(AES)来检测。通过一些应用实例,对三种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做了比较。帮助失效分析和质量管理人员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提高材料分析和失效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和提升半导体产品的良率和可靠性。
  • 美国利用DNA检测技术预防食物中毒
    美国科学家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技术,辨认食物内导致中毒的细菌,以更早地发现这些细菌,从而能阻止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市面上的食品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开。不过,随着食物中毒事件上升,公众渐渐对食品安全有所顾虑。为应对食物中毒情况,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在进行有害细菌的DNA解码试验计划,以便通过DNA检测,更精准和更早地找出食物里的细菌。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食物与环境疾病部副主任陶克斯博士说:“有了这个新测试DNA测序,我们检测到的次数比之前多两倍,并且是在较早的阶段发现。”  计划初期阶段专注于李斯特菌,这是美国第三大食物中毒导因。  陶克斯博士说:“我们以后会转到大肠杆菌,较常见的细菌,在两年内也会包括很常见的沙门氏菌。”  这种基因组测序在公共卫生领域不常用,而现有的食品检测技术欠缺准确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预估数据显示,当地每年有4800万人因食物中毒而病倒,3000人则因此送命。
  • 荧光PCR检测进入“分钟”级时代:百泰克23分钟RNA检测技术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相较2021年,疫情虽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全球确诊人数依然超过5.4亿1,2。等温扩增核酸检测是确诊 SARS-CoV-2 感染的最主要依据。目前可用于 RNA 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基因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核酸扩增等。其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是首选方案3。然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的检测方法需要依赖温控精度良好的热循环仪,并且PCR反应中必须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步骤,使整个扩增检测时间较长,难以实现对SARS-CoV-2的现场快速检测4。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无需热循环仪,扩增反应效率高、速度快,非常适合于病原体核酸的现场快速检测。因此不少相关从业人员,都曾把核酸快速检测的希望,寄托于等温扩增技术上面。不同等温扩增技术优劣不少核酸等温扩增方法已相继被用于SARS-CoV-2的检测。包括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交叉引发扩增技术(CPA)、切刻内切酶核酸扩增反应(NEAR)等。这些技术原理各异,产物检测方法各不相同,造成它们在检测SARS-CoV-2时的灵敏度、特异性、靶标基因、所需仪器、检测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市面上这几种等温扩增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以下来分析SAT是在 NASBA 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克服NASBA 技术反应时间长的问题。 荧光RT-RAA法:荧光RAA方法灵敏度较高。但是对样品核酸品质要求较高,需要搭配传统的提取方法。并且样品同一时间只能检测单一靶标基因。 CPA实时荧光法:CPA扩增产物采用分子信标进行检测,然而这个方法的通量太小。此外交叉引物的设计要求较高,在研发过程中,引物的筛选和测试,十分繁琐。这可能会造成基于该技术的检测试剂平台开发周期较长4 。LAMP芯片法:可利用肉眼观察颜色变化,或灰度检测来判读检测结果,虽然降低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适合在资源有限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核酸检测,然而主观判断颜色变化存在较大个体差异5,有可能影响结果判读。此外国外,曾经有相关研究人员就新冠病毒检测,针对LAMP 实验方法,以及商品化新冠检测试剂盒的作一个对比,对不同浓度的阳性样品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6:结果显示在中低浓度的阳性样品中,LAMP法与荧光定量PCR对比,阳性检出率较低,而且检测下限也较差。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外,等温扩增还有以下一些问题1、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是等温扩增一个主要制约因素。2、如何实现单管闭管条件下的多重或多靶标等温扩增检测,并同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3、在理论上等温扩增技术不能够通过反应时间来指示核酸扩增量,这难以实现精准的定量检测,更加适合于半定量或定性检测。4、某些等温扩增方法,如 LAMP 等温扩增涉及多个引物,往往需要通过优化引物设计来确保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这提高了其技术实现难度8。现阶段而言,某些等温扩增技术具有一定现场应用的前景,然而目前的产品通量偏低,时间偏长和灵敏度偏低,还是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7。这些缺点限制了等温扩增的发展,也造成了等温扩增技术空有好的设想却迟迟无法落地的困境。那有没有既兼具了等温扩增快速、仪器简单的特点,而又有传统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答案是有的。快速荧光定量PCR就是这个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法。它既有传统荧光定量PCR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而又通过技术革新,具备比等温扩增更快速完成实验的能力。革新传统的荧光定量PCR实验时间长,是由于受到仪器升降温速度,以及传热的效率所限,整个实验时间时长一般为70-120分钟。一般来说,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温度条件是较为固定的,既然无法改变温度条件,若想提高整个实验的速度,那么只能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优化:一是提升温控性能,二是提高热传递效率。百泰克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PCR仪,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打破传统荧光PCR反应时间的枷锁,为整个荧光定量PCR技术带来革新。百泰克快速荧光定量PCR仪BTK-8,采用先进的升降温模块,升降温可达12℃/s,平均升降温速度为10℃/s,为传统荧光PCR仪的3-5倍。由于变温PCR反应时,温度需要从58℃提升至95℃,再降至58℃,如此循环40~45次,因此升降温速率的提升可将原本70-120min的检测提速至20~30min完成。耗材方面,BTK-8摒弃了传统的0.1ml、0.2ml PCR反应管,采用新型的注塑工艺与柔性膜结合技术,研发芯片式反应耗材,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单个芯片包含有10个独立的样品孔,芯片加样孔较小,不容易与空气进行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孔洞间的气溶胶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检测体系具有超高的检测准确性,可达到ABI Q6同等灵敏度,且芯片加样无需离心去掉气泡,操作起来更加便捷。 从下表可以看出,现在BTK-8这款快速定量PCR仪,已经能把实验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下,而且检测下限能够达到200 copies/ml,能满足现在的检测需求。相比于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荧光PCR的时间更短、准确性更高。结语在过去的时间内,等温扩增技术凭借其简单快速、便于在基层单位推广的特点,在部分人畜共患病、妇科恶性肿瘤、以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检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伴随着BTK-8快速荧光PCR仪的横空出世,使得相关的检测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能提供更快捷、准确实验结果的快速荧光定量PCR仪,将会完美替代等温扩增的检测手段,在多个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然全球流行的时期,由于各国防控情况不平衡,新型冠状病毒或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人类共存,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一种呼吸道传播病原体。而在口岸快速排查,基层发热门诊快速分流的实际需求,均要求能够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实验检测结果。相比于等温扩增技术、BTK-8快速荧光PCR仪则更能满足这些场景的需求。
  • 继油条重金属铝检测超标 北京智云达又检测出明矾粉条
    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实验人员在比较4份不同颜色的粉条溶液。 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上周与新京报记者一同对选取的10家来源不同的油条进行重金属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来自路边摊的油条铝含量均超标。本周,针对消费者反映加入到炖肉、涮火锅中的粉条有不易煮烂的现象,新京报的记者又从菜市场、超市、批发市场随机购买4种粉条,包括土豆粉、红薯粉等,再次请我司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工程师于勇,于5月5日下午在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对所购样品中的铝含量展开测试。 北京智云达公司的实验人员首先把4份粉条剪碎,各取1克,加入蒸馏水和试剂制成溶液,然后对其进行超声提取、过滤、加试剂、静置等一系列过程。随后,粉条溶液颜色开始发生变化,1种溶液是淡淡的褐色,1种显示为浅褐色,另外2种则是淡蓝色。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于勇表示,溶液显示的蓝色越多,说明该粉条里面的铝含量就越多。经仪器重金属检测读取数据,果然在淡蓝色的两种溶液中,铝含量偏高,分别是61.8mg/kg和54.7mg/kg,还有一种粉条,铝含量也有36.6mg/kg。 明矾作为膨松剂,对粉条与油条明矾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到油条里,但粉条、粉丝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里是“明令禁止使用明矾的”。粉条中加入明矾,会使其变得筋道,但明矾中含铝离子,造成产品中铝含量超标,一旦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甚至会损害脑细胞,造成老年痴呆等。 过量摄入铝,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并在体内堆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做好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测很必要。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的PCS-F30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残、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吊白块、重金属铅等多项指标。 此次重金属检测的4种粉条虽然标注的成分配料都只有“淀粉和水”,有的有的外包装上还醒目地标着“无明矾无色素”,但还是被检测出铝含量。所以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粉条有不易煮烂的现象要多留心可能是铝含量超标。
  • 甲基化成肿瘤检测新靶标?五种新型DNA甲基化酶检测技术进展揭秘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事件之一,即DNA中核苷酸与甲基基团的共价修饰[2]。DNA甲基化与人的生命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染色体完整性的维护或者X染色体的活性等等都离不开DNA甲基化的控制,DNA甲基化流程在胚胎发育中是无处不在的[1]。如果DNA甲基化进程出现异常,会导致生物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以及身体的生长缺陷或生理紊乱。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出现异常,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人体内肿瘤的发生或者肿瘤的转移,这一切的源头都是DNA甲基化进程出现异常的结果[3]。DNA甲基化酶是肿瘤治疗靶点DNA甲基化酶是一种修饰酶,经常与限制性内切酶一同出现。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以及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DNA甲基化酶维持以及催化DNA甲基化过程的现象。DNA甲基化酶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治疗靶点以及预测生物甲基化过程的标志物,在单细胞水平上准确灵敏地检测DNA甲基化酶对于肿瘤医学上的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甚至是生物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甲基化的核苷酸和位置被分为三组,即腺嘌呤的甲基化、胞嘧啶的4-N甲基化和胞嘧啶的5-C甲基化。所有已知的DNA甲基化酶在其甲基化过程中以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最常见的DNA甲基化不仅发生在胞嘧啶嘧啶环5-C位置的CpG位点上,还发生在对称四核苷酸5’-G-A-T-C-3’ 中腺嘌呤环的6-N位置[4,5]。传统DNA甲基化酶检测方法有局限 DNA甲基化酶活性的高灵敏度检测在基因调控、表观遗传修饰、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用于检测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6], 聚合酶链反应(PCR)[7],凝胶电泳[8],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9],以及使用同位素标记的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检测[10,11]。尽管这些技术在实验室实践中被证明是有用的,但它们具有局限性。例如,大多数技术不仅使用笨重昂贵的设备,而且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所需的大量时间。同位素标记等技术是有效的,但它们往往需要费力的样品制备、同位素标记、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DNA,使得它们不适合在医护点使用。所以,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迫切需要简单、便携、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在最近的技术进步中,许多替代的DNA甲基化酶活性测定方法,如放射法、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已被提出。此外,其中许多与纳米材料或酶结合,以显著提高它们的敏感性。放射法、蛋白质纳米孔等新型检测技术兴起 放射法:同位素标记作为最早检测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方法之一,早期广泛应用于检测DNA甲基化酶和DNA甲基化的活性[12,13]。在由DNA甲基化酶催化的甲基化过程中,同位素标记的甲基部分转移到DNA上,从而赋予甲基化的DNA放射性。这种放射性可以很方便地用闪烁计数器或放射自显像仪来检测。可惜的是,放射性试剂的介入是限制这种试验在中央实验室进行的最大缺点。对无辐射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的研究导致了甲基化特异性PCR[14]、HPCE[9]和HPLC等替代品的发展[7,14],而甲基化特异性PCR被认为是较好的方法。尽管非放射性,上述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需要庞大且通常昂贵的设备,冗长且耗时的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以及繁琐的检测方案,这在临床实践中也比较难以实现全覆盖。比色法:比色法用于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依赖于颜色变化的目视观察或与DNA甲基化酶相关的吸收光谱的光谱测量。它们具有成本低、简单、可移植性和在某些情况下无需仪器的优点。虽然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以量化DNA,但甲基化和未甲基化DNA在紫外-可见吸收特性上的低灵敏度和不显著差异基本否定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直接检测DNA甲基化酶活性[15~17]。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AuNPs)由于其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高消光系数且强依赖于粒子间距离,在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的比色法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如图1 所示,金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有双链DNA (ds-DNA),其中一条链包含DNA甲基化酶识别序列和5’-硫醇末端。在DNA甲基化酶存在的情况下,如图1 B 所示,DNA甲基化酶被共价标记在ds-DNA中碱基环的6-C位置,因为在5-N位置缺乏一个质子阻止了β-消除,甲基化的DNA不能被核酸外切酶 ExoⅠ剪切,因此金纳米粒子仍然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18]。从而实现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526 nm处,金纳米粒子聚集物的吸光度与DNA甲基化酶的活性呈2 ~ 32 U / mL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 U/ mL。图1. (A)基于ABP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示意图(B) DNA甲基化酶的检测机制 荧光法:荧光指吸收激发荧光团的光,以促进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电子迅速地回到激发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当电子最终返回基态时,发出波长较长的光。与其他DNA甲基化酶活性测定法相比,荧光法检测DNA甲基化酶活性的优点是检测过程简单,灵敏度高,但其复杂的光学性能限制了其在集中实验室的应用[19~20]。图2. 基于外切酶的靶循环的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原理图电化学法:电化学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一直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电化学法用于DNA甲基化酶分析包括测量电流、电压、电荷和电阻等电量,以反映DNA甲基化酶的活性。与许多其他类型的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相比,它们具有低成本、高灵敏度、执行现场监测的能力以及非常适合微型化和集成微制造技术的优点[22~23]。Zhi-Qiang Gao等人在2014年报道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酶电化学活性测定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催化氧化抗坏血酸(AA)的信号放大手段,通过一个螺纹插层N,N -2(3-丙基咪唑)-1,4,5,8-萘二酰亚胺(PIND)电催化氧化还原Os(bpy)2Cl+ (PIND-Os),包含5’-CCGG-3’ 对称序列的ds-DNA首先固定在金电极上。然后用DNA甲基化酶孵育电极,经过酶催化特定CpG二核苷酸的甲基化,然后用识别5’-CCGG-3’ 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 Hpa II 剪切酶处理电极,从而实现DNA甲基化酶活性检测的目的[24]。图3. 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原理示意图蛋白质纳米孔:蛋白质纳米孔检测技术是在单分子水平上以低成本、无标签和高通量的方式研究生物分子的检测技术。近年来,纳米孔技术正从生物传感的角度进行研究[25]。应用于核酸特征鉴定、化学反应过程的测量、蛋白质分析、疾病相关蛋白状态的检测以及酶动力学的研究等[26]。α-溶血7素是一种蛋白质纳米孔,它自发地插入到脂质双层膜中,形成一个纳米孔[27]。当一个带电分子在外加电势下通过蛋白质纳米孔时,它会引起离子电流的瞬态变化,电流变化事件被记录下来。被分析物可以通过当前电流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特征电流信号则可以揭示被分析物的各种特征[28~30]。该检测方法不需要对DNA探针进行任何化学修饰,既方便又节约成本,减少了样品消耗。 图4. 用于分析DNA甲基化酶活性的纳米孔试验的示意图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几种方法有希望可在临床检测,使得该方法在用于癌症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显示出了希望。比色法依赖于颜色变化的目视观察或与DNA甲基化酶相关的吸收光谱的光谱测量,具有成本低、简单、可移植性和在某些情况下无需仪器的优点,但是检出限相对较高。荧光法检测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过程简单,检出限相对理想,但其复杂的光学性能以及昂贵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电化学法由于需要构建较复杂的反应电极材料而使得其在临床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蛋白质纳米孔的检测方法不需要对DNA探针进行任何化学修饰,既方便又节约成本,减少了样品消耗,检出限相对较为理想,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人类血清样本。这类检测可能最终为常规DNA甲基化酶活性的检测和分子诊断打开大门,为疾病的管理和诊断带来新的前景。 作者:王家海、骆 乐 作者简介:王家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核算纳米结构为信号传导载体的纳米孔传感器”;在核酸探针和仿生纳米孔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分子识别的工作,也为将来进一步开展分析化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积累了多种前沿分析方法和技术:仿生纳米孔制备和检测;微纳米加工技术;核酸探针人工合成技术。参 考 文 献 [1] 陈晓娟,闫少春,邵国,等.人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分类及其功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04):136-138.[2] Das PM, et al. DNA methylation and cancer[J]. Clin. Oncol. 2004 22: 4632-4642.[3] Jurkowska RZ,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ammalian DNA methyltransferases[J]. ChemBioChem 2011 12: 206-222.[4] Lee GE, et al. DNA methyltransferase 1-associated protein (dmap1) is a co-repressor that stimulates DNA methylation globally and locally at sites of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J]. Biol. Chem. 2010 285: 37630-37640.[5] Liu SN, et al. Assay Methods of DNA Methyl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ancer Diagnosis and Therapy[J]. Chinese J.Anal. Chem. 2011 39: 1451-1458.[6] Boye E,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dam methyltransferase in Escherichia coli[J]. Bacteriol. 1992 174: 1682-1685.[7] Eads CA, et al. CpG island hypermethylation in human colorectal tumor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DNA methyltransferase overexpression[J]. Cancer Res. 1999 59: 2302-2306.[8] Bergerat A, et al. Allosteric and catalytic binding of s-adenosylmethionine to escherichia coli DNA adenine methyltransferase monitored by 3H NMR[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1 88: 6394-6397.[9] Fraga MF, et al. Rapid quantification of DNA methyla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 Electrophoresis 2000 21: 2990-2994.[10] Yokochi T, et al. DMB (dnmt-magnetic beads) assay: measuring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in vitro[J]. Methods Mol. Biol. 2004 287: 285-296.[11] Adams RLP, et al. Microassay for DNA methyltransferase[J]. Biochem. Bioph. Methods 1991 22: 19-22.[12] Jurkowska RZ, et al. DNA methyltransferase assays[J]. Methods Mol. Biol. 2011 791: 157-177.[13] Pradhan S, et al. Recombinant human DNA (cytosine-5) methyltransferase [J]. Biol. Chem. 1999 274: 33002-33010.[14] Herman JG, et al.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a novel PCR assay for methylation status of CpG island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6 93: 9821-9826.[15] Kattenhorn, L. M. Korbel, G. A. Kessler, B. M. Spooner, E. Ploegh, H. L. Mol. Cell 2005, 19, 547−557.[16] Mosammaparast, N. Shi, Y. Annu. Rev. Biochem. 2010, 79, 155−179.[17] Barglow, K. T. Cravatt, B. F.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7408−7411.[18] Wu Z, et al. Activity-based DNA-gold nanoparticle probe as colorimetric biosensor for DNA methyltransferase/glycosylase assay[J]. Anal. Chem. 2013 85: 4376-4383.[19] Zhu, C. Wen, Y. Peng, H. Long, Y. He, Y. Huang, Q. Li, D. Fan, C. Anal. Bioanal. Chem. 2011, 399, 3459−3464.[20] Chen, F. Zhao, Y. Analyst 2013, 138, 284−289.[21] Xing XW, et al.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based on exonuclease-mediated target recycling[J]. Anal. Chem. 2014 86: 11269-11274.[22] Wu, H. Liu, S. Jiang, J. Shen, G. Yu, R. Chem. Commun. 2012, 48, 6280−6282[23] Wang, M. Xu, Z. Chen, L. Yin, H. Ai, S. Anal. Chem. 2012, 84, 9072−9078[24] Deng H, et al.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assay[J]. Anal. Chem. 2014 86: 2117-2123.[25] Howorka, S. Siwy, Z. Nanopore Analytics: Sensing of Single Molecules. Chem. Soc. Rev. 2009, 38, 2360−2384.[26] Song, L. Hobaugh, M. R. Shustak, C. Cheley, S. Bayley, H. Gouaux, J. E. Structure of Staphylococcal α-Hemolysin, a Heptameric Transmembrane Pore. Science 1996, 274, 1859−1865.[27] Lin, L. Yan, J. Li, J. Small-Molecule Triggered Cascade Enzymatic Catalysis in Hour-Glass Shaped Nanochannel Reactor for Glucose Monitoring. Anal. Chem. 2014, 86, 10546−10551.[28] Li, J. Yan, H. Wang, K. Tan, W. Zhou, X. Anal. Chem. 2007, 79, 1050−1056.[29] Wood, R. J. Maynard-Smith, M. D. Robinson, V. L. Oyston, P. C. F. Titball, R. W. Roach, P. L. PLoS One 2007, 2, e801−e801.[30] Wood, R. J. McKelvie, J. C. Maynard-Smith, M. D. Roach, P. L. Nucleic Acids Res. 2010, 38, e107−e107.[31] Jinghong Li, et al. Nanopore-based, label-fre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assay for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inhibition[J]. Anal. Chem. 2017 89: 13252−13260.
  • 深圳建议将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医保
    p   2016年1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率先发声,建议将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据深圳晚报报道,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许四虎建议,将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全省范围内纳入医疗保险进行筛查。 /p p   许四虎谈及了广东省出生缺陷的具体数据:2010年全省出生缺陷率就上升到了275.8/万,其中耳聋、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发病种占63%,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6.8%,平均6人就有1个携带该基因。 /p p   “这些出生缺陷与遗传、环境污染、产妇高龄等有关,遗传因素占70%以上,最佳的预防方法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早期预防。”许四虎解释道,目前,医院开展的传统唐筛为血清学检测,假阳性率超过5%,检出率最高约83%。“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方法是目前准确率最高(高达99%以上)、风险最小的产前筛查技术。为此,他建议全省推广高准确率、高通量、低成本的基因检测技术,让广东成为第一个没有“唐娃娃”(唐氏综合症)的省份。此外,他还建议将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和地中海贫血检测,连同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医保进行筛查。 /p p   悉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于2013年纳入了深圳市社保生育保险范畴,生育保险参保人接受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由生育保险基因每人每次支付400元即可。那么,“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深圳医保,还有多远? /p
  • 【赛纳斯】便携红外光谱分析仪现场快速检测芬太尼
    dupin治理问题一直是公共安全的关注点之一。除了传统的meth、吗啡、K粉等常见dupin外,近几年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引发的危害健康事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dupin”,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dupin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dupin类似物,具有与管制dupin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合成大麻类物质和芬太尼类衍生物都归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由于这两类衍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合成简单,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分子逃脱法律制裁而钻的空子,近年国家对其管控愈发严厉。以卡芬太尼为例,仅需0.02 g就足以使一名成年男性死亡,芬太尼类物质还会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中毒,严重威胁执法人员的安全;此外,芬太尼具有众多衍生物,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荧光信号,传统的现场快速检测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芬太尼类物质成为执法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厦门赛纳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红外光谱分析仪(SHINS-H450)可用于芬太尼的现场快速检测。在保护执法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检测芬太尼及其众多衍生物,适用于公安、海关、边防、应急管理等执法机构。 红外光谱分析仪(SHINS-H450)该仪器通过不同分子结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将可疑样品的红外谱图与芬太尼检测平台高度专属性的标准芬太尼红外谱图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快速、准确的确定其主要成分,区分其性质(如新型芬太尼、新精神活性物质、易制毒化学品、精麻管制类等)。同时红外光谱仪无需样品前处理、测试分析速度快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在快速鉴定和现场鉴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SHINS-H450在用于现场分析的红外设备中具有领 先的光谱性能,分辨率高达2 cm-1,低波数段可到350 cm-1,可检测的物质种类更多,获得的物质结构信息更丰富,检测结果更可靠,解决公安执法中dupin现场检测的难题,为公共安全问题提供高端前沿的解决方案及工具。
  • 基因检测新突破: 长序列DNA的分子探针检测
    DNA序列中稍有变异就会对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基因组学研究已经表明,只要一个突变就占领了决定是否成功治愈一种疾病还是使该病猖獗地蔓延到全身各部位的制高点。   研究人员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检测特定DNA片段,找出单一突变位点,从而帮助疾病(如癌症、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DNA序列中这些微小变化是导致疾病或某些传染性疾病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根源所在。 这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ldquo 相较之传统的检测方式,我们的方法的确有所改善。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反应或添加一些活性酶,唯一使用的就是DNA。这就意味着该方法对温度变化及环境变量的敏感性很低,极适合低资源配置下的诊断应用。&rdquo 华盛顿大学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Georg Seelig说。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深知哪怕仅有一对碱基对发生变化(突变、插入或删除)都会引起重大的生物学后果。基因位点的突变也可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或某些疾病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因。   &ldquo 以肺结核为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往往是由于特定基因的少数序列发生突变引起,如果某位患者对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证明很可能存在某个位点的突变。&rdquo Georg Seelig说。现在,研究人员有能力做到检查该突变的可预见性。   Seelig、莱斯大学的 David张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博士Sherry 陈设计了一组探针,可检测目标DNA片段中单一碱基对的突变。该探针可详细检测DNA长序列中的某些突变片段,范围达到200碱基对,而当前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其范围仅能达到20个碱基对。   测试探针与怀疑突变的DNA序列绑定在一起,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个免费的双螺旋DNA分子,将分子混合于含盐水的试管中,如果碱基对完好无损,双链DNA会采取配对原则结合在一起。相对传统技术而言,新的分子检测探针可检测目标DNA双螺旋链的特异突变,而不是单一的仅一条链,这也解释了该探针的特异性所在。如果分子探针和目标DNA 达到最大匹配度,将发出荧光。如果探针没有发射荧光,意味着目标DNA没有与其达到最佳匹配度,即发生了突变。   研发人员已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希望它能够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测试。
  • 如海光电┠表面增强拉曼在保健品那非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养与养生,保健食品也一度受到热捧。然而,一些非法商人为了谋取利益而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成分,比如白酒、保健酒等添加那非药物,在保健酒中添加药物,已经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但是仍然屡禁不止。针对此现象,如海光电结合拉曼光谱特点及技术优势,为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此方案可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的那非药物成分。那非是一类具有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西地那非( Sildenafil,商品名 Viagra),1998年3月在美国上市,随即风靡全球,在中国被译传为“伟哥”。目前市售的同类产品还包括伐地那非、红地那非、他达那非等,在保健酒及功能性饮料中常有添加。那非类药物有非常明显的副作用,比较常见的有头痛、面部潮红、血压降低、效后疲劳等。尤其与硝酸酯类药物同时使用后,会使血压极大降低,有生命危险。在临床实验中发现某些那非类药物可能促进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休克、短暂性缺血性发作。其它副作用还包括暂时性耳聋、青光眼等。西地那非分子结构当前正在施行检测方法的有SN/T4054-2014出入境行业标准《出口保健食品中育亨宾、伐地那非、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的测定》,以及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BJS201710)补充检测方法和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中那非类的检测》(BJS201805)。以上方法均采用甲醇提取过膜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上机检测,对于不同样品,检出限在10ppb-1ppm级别。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所定位的使用场景,比如仪器昂贵、体积大、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目前尚难以满足大批量样品检测的需求。针对以上检测方法在检测成本、便捷操作、快速检测方面的不足,如海光电推出表面增强技术,可对多种那非药物进行定向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于白酒,部分功能饮料可以直接检测。保健酒需要前处理,仅需提取、分离两步,即可检测,检测只需5分钟。以下是市面出售的常见品牌的高度白酒检测过程及谱图。除保健食品那非药物检测,如海光电还研发了包括减肥保健品西布曲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多达上百种常用科目快速检测方案,致力于分析与研究、服务与分享,为保健食品安全行业保驾护航!
  • 德开发可检测毒品和爆炸物的DNA结构单位检测器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德国美因茨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检测抗生素、毒品和爆炸物等不同物质的方法。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上。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表面和一个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间的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构成DNA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如果某种物质可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通过研究两者断裂开时的力的变化,不仅可以在物质浓度极低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精确地研究该物质,包括这物质是如何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到底有多大等等。   寡核苷酸适配子是检测包括遗传物质DNA和RNA(核糖核酸)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理想手段,就像诱饵可以捕捉到鱼一样。组成DNA的四种不同的碱基具有无限可能的序列,这样就可获得多种多样的结果。更为特殊的是,DNA的不同碱基有不同的物理结构。这样,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形成特定的囊状结构来适应相应的分子。包括抗生素、可卡因、TNT以及蛋白质在内的大多数分子均可以找到相应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囊状结构。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分裂为两个部分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且目标分子可在囊状结构的两部分之间形成桥梁。这样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筛选出来。   在通用型检测器的首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磷酸腺苷(AMP)作为目标分子,而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容纳两个磷酸腺苷分子。然后,他们将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一部分附着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尖端,另一部分则置于载物台上。降低探针的尖端,使两部分发生接触,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内的两个碱基之间形成氢键。提高探针的尖端,结合在一起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能像弹簧一样发生伸缩。此时,可以测量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力。随着拉力的不断加大,两者最终会发生断裂。   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发生断裂之前,加入二磷酸腺苷分子溶液。这样两个磷酸腺苷被置于空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中,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再次形成氢键。由于磷酸腺苷分子增强了两部分的结合力,因此要想使两部分发生断裂,必须使用更大的力,这样就可通过力的差异测出磷酸腺苷分子。   为了确定断裂力的大小,研究人员反复测量了1000次,确定AMP寡核苷酸适配子平均约为39皮牛(piconewtons),比没有AMP分子时约高12皮牛。作为对照,他们使用不同的囊状适配子,并确定了不同适配子分裂成两部分所需要的力的大小。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不仅适用于检测特定的分子,也可研究单个分子。比如可以确定当适配子不发生断裂时力的大小,进而发现分子适配子氢键的变化 也可以改变目标分子的形成方式,使之形成两个或三个氢键桥,这对于理解目标分子及核酸适配子十分重要。适配子的结合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比如DNA片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和医疗诊断,作为分子工具和基本结构其应用范围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新进展 有望大幅度降低DNA测序成本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DNA测序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精准治疗。但目前的DNA测序技术,昂贵的价格让普通大众望其项背。寻找低成本、快速的DNA测序技术,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生物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因其低成本、快速和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被视为最具前景的DNA测序技术之一。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龙亿涛科研团队在生物纳米孔超灵敏单核苷酸分辨领域取得独创性突破,该研究成果以华东理工大学作为独立研究单位,于4月25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发表了题为“Discrimin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f different lengths with a wild-type aerolysin nanopore”的研究论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生物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电场力驱动单链DNA穿过纳米尺寸的孔道,由于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纳米孔道时产生了不同阻断程度和阻断时间的电流信号,由此可根据电流信号读出每条DNA序列上的碱基信息。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单链DNA穿过纳米孔的速度极快(约1微秒/碱基),造成了的电流阻断信号极小(皮安级),阻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基于自主研制的超低电流检测装置,龙亿涛课题组首次使用野生型且无任何修饰的Aerolysin(气单胞菌溶素)生物孔,将单链DNA的过孔速度降低了三个数量级(2.0毫秒/碱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电流检测的灵敏度,完成了对仅有单个碱基差异DNA分子的超灵敏识别,并实现了混合复杂体系的超灵敏检测和核酸外切酶“分步降解”单链DNA过程的实时观测。此外,该研究还通过改变检测体系的酸碱度,调节了气单胞菌溶素孔道内腔的电荷分布,同时结合单链DNA在孔内有效电荷数的计算,获得了纳米孔表/界面上电荷的分布信息,促进了对DNA与气单胞菌溶素孔道内腔表面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据介绍,气单胞菌溶素来源于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存在于水生环境包括海水、湖泊、蓄水池和供水系统中,是一种天然的纳米蛋白孔,具有成本低、简单易得的特点。早在2006年,龙亿涛教授就发现气单胞菌溶素能够作为一种纳米蛋白孔,并具有实现高灵敏单分子检测的潜力。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曹婵,于2011年进入龙亿涛课题组以来一直从事生物纳米孔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尝试和经验积累,实现了气单胞菌溶素纳米通道的成功制备和单分子信号的获取。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这一独创性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降低纳米孔单碱基分辨的成本,同时也将大大提高纳米孔DNA测序的精确度。”据龙亿涛介绍,未来,结合高带宽低噪音的电流检测仪器,气单胞菌溶素纳米孔有望实现单碱基直接分辨以及对DNA损伤的检测,这将大大推动DNA测序技术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p p br/ /p
  • 纳米技术检测植物病毒研究取得新成果
    2009年2月10日,记者在北京检验检疫局《应用纳米磁珠技术检测重要植物病毒的研究》项目鉴定会上了解到,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适用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南芥菜花叶病毒等5种重要植物病毒的纳米磁珠富集病毒和提取RNA方法,并创新性地将纳米磁珠的病毒核酸提取技术与普通RT-PCR、实时荧光RT-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快速检测方法,并研制了相关检测试剂盒。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并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重、难以防治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防治植物病毒病害发生最有效方法是预防传播,检疫和检测则是预防传播的关键。   由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王慧敏研究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怀方研究员、中国检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副所长朱水芳研究员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给予了积极肯定和较高评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简化了样品制备的流程,避免了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和反应抑制剂的干扰,同时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将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见“微”知著——默克发布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新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2016年4月12日,默克在北京举办生命科学新产品发布会,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等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32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aa4a5bb-e0b7-4ea0-a1f2-39382acc0e4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光影开场秀 /strong /p p   “见微 至臻 致远”,本次新品发布会继续传承默克生命科学的创新风格,以一段创意无限的光影开场秀拉开序幕。在光与影的殿堂里,默克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诠释了以“匠人”之心打造的两款生命科学研究工具: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5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808f359-8e28-4449-8732-1a08c11f48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致开幕辞 /strong /p p   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在致辞中介绍到,Erenna,原是深海中的一种水母,在几千米的海底发出荧光,照亮深海海底未知的世界。本次默克发布的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的名字也叫Erenna,Erenna(水母)潜在的含义与默克相关产品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探索潜能不谋而合。 /p p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免疫组化等经典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免疫组化、ELISA、Luminex等蛋白检测技术已经实现了数以千计的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速度仍显缓慢:年均仅有1-2个新的生物标志物进入实际的临床应用。据统计,在400000多种已知的人类蛋白中,约有300000种因为表达丰度过低而无法实现传统方法的检测。在现有技术可以检测的约100000种蛋白中,大多数又无法在健康个体的样本检测到,而仅仅出现在特定的疾病时期。大量蛋白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功能,如同海平面下的冰山,无法被现有技术准确界定。不论临床还是基础研究,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都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现有技术的瓶颈极大限制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7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b125750-dbfb-46c2-a10f-e28972e8fbe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先生 /strong /p p   2015年,默克密理博收购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13/188581.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单分子检测技术(SMC sup TM /sup ) /strong /a 。而今天发布的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也是收购之后发布的首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p p   据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介绍,Erenna采用专利的“爱里斑”单分子检测技术(Single Molecular Counting ,SMC sup TM /sup ),突破了蛋白检测的极限,将生物标志物检测提升到飞摩尔级别。相较于传统免疫检测技术,SMC sup TM /sup 技术的信噪比有了很显著的改善,使得在一个系统里可以同时检测低表达和高表达的蛋白靶标,可以用于揭示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微小变化,并可创领生物标志的新发现。 /p p   检测事件(DE),事件光子含量(EP),以及总光子含量(TP),三套检测数据得到三条标准曲线,外加专有的算法,Erenna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检测。此外,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孵育形式。据介绍,由于Erenna平台卓越的单分子检测能力以及磁珠的低背景,基于磁珠的孵育形式比使用同样抗体的ELISA灵敏度提高大约1000倍。而基于96孔板板底的孵育形式大约比同等抗体条件的ELISA灵敏度也能提高50-100倍,同时试剂成本低于ELIS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535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b2ad927-41e4-47d2-a2d0-bb13d622c3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先生 /strong /p p   本次发布会中,默克还介绍了另一款新产品: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这是CellASIC ONIX的升级产品。 /p p   据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介绍,目前,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培养体系体积较大,快速更换培养基比较困难;静态培养与在体培养差异较大;成像状态下很难控制细胞的生长环境等。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实现活细胞成像时的细胞生长环境精细调控,包括气体、温度、培养基和试剂的快速切换,长时程、免操作实验条件的程序化控制等,从而使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p p   采用芯片培养板上的微流控设计,CellASIC ONIX2具备高精度活细胞成像与多功能分析的系统特征,可同时进行四个独立的加药实验,适用于所有倒置显微镜。 /p p   据介绍,CellASIC ONIX2在控制演进过程的自噬、活细胞成像过程中的自动化免疫染色等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顶级科研机构的超过60篇顶尖文献已经使用了该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43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4756031b-b60f-4bed-98d5-28f829bfc6e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发布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526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61746a7-bde2-490e-919a-c11a2f59459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amp 公共健康硕士 David Conen先生 /strong /p p   在新品发布会的过程中,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amp 公共健康硕士David & nbsp Conen先生还专门分享了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 br/ /p p   此外,新品发布会之后,默克还组织了成像流式高峰论坛,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 br/ /p
  • 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拒检测 暴露制度难题
    洋奶粉价格在中国全球最高被持续炒作,国产奶粉行业也并不平静   近日,圣元奶粉被曝负面新闻:圣元优博奶粉中出现黑色粒状物,厂家称是奶粉遇到高温受热不均导致的焦煳颗粒,并以奶粉有合格的检测报告为由而拒绝为消费者检测。   近几年国内相继发生“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然而消费者在买到问题食品想要取证维权时,却被告知“自行检测”,消费者也因此面临检测贵、检测难而不得不放弃,最终等来的是“要不起的真相”。   圣元优博被曝负面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   据了解,上个月中下旬,家住广州白云区的饶小姐购买了一罐价值288元的圣元优博奶粉后,当即将一勺奶粉倒入杯中准备给孩子食用,但开水倒入约5分钟后,杯子底部出现了不明的黑色粒状物。经饶小姐查看,奶粉并未过期。   对此,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女士称这种情况并非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而是奶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高温偶尔受热不均匀才会出现焦煳的状态,黑色粒状物是奶粉的焦煳粉。圣元还表示不影响身体健康,称国家标准允许少量检出,并以奶粉有合格的检测报告为由而拒绝为消费者检测。   此次事件发生后,消费者饶小姐就曾找到销售此奶粉的婴儿用品商店,店主当时就曾表示需饶小姐自行检测,饶小姐正是认为此举不合理才将此事投诉至媒体。   虽然距离事件的发生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对于黑色粒状物的真实身份,圣元公司仍未给出消费者明确答复,此事亦不了了之。   就在此事发生的前几日,有消息称,圣元优博奶粉结丝长虫,婴儿吃后腹泻致脱水。   据悉,国庆期间,福建泉州消费者许女士花238元购买了一罐圣元优博进口奶粉。但在许女士孩子食用这罐奶粉不久后,便出现腹泻的情况。此外,许女士发现了之前购买的圣元优博的奶粉中,居然有一条活虫,奶粉拉丝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协调下,许女士与圣元公司达成和解,圣元公司赔偿许女士孩子医药费3500元。   时光往前追溯:今年年初,圣元优博陷入“婴儿一死一伤”事件。有媒体报道称,江西都昌县一对不足5个月大的龙凤胎姐弟疑因饮用圣元优博奶粉后出现抽搐、腹泻、便血症状。最终,男婴抢救不治,女婴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地工商部门随即将该批次奶粉下架。   不过,企业称产品合格,圣元国际发表一份“自辩”声明。圣元国际董事长兼CEO张亮表示,“这是与圣元产品无关的孤立事件”。   2010年8月,圣元奶粉因“激素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相关资料显示,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集产品研发、乳品生产、市场销售、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乳品企业。2007年5月,圣元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主板。公司主要产品有优博系列、优聪系列、名山系列、荷兰乳牛系列和米粉系列。   直击检测制度之痛   日前,德国喜宝公司发布的《奶粉行业报告》称,中国大陆在2012年上半年,已经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恢复高速发展状态,中国大陆奶粉市场回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预计今年中国奶粉市场的销售额为400亿—50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0%—16%。   报告还称,在国内主要奶粉品牌中,惠氏、多美滋均呈现2位数增长 国内主要品牌如圣元和飞鹤稍现下降。   在国产奶粉屡屡遭受负面新闻的时候,洋奶粉却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但此后很大部分消费者转向洋奶粉,目前洋奶粉已占据我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的产业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   不仅如此,洋奶粉还在国内一波接一波地涨价,最终促成“全球最高价奶粉”。   针对此次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消费者因不满“自行检测”不合理投诉媒体才将此事曝光,有专家认为,在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不可厚非,但“自行检测”制度确有不合理之处,“自行检测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多数维权案例中,因为“自行检测”制度的存在,让势单力薄且难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消费者维权费用上涨,维权难度提高,实质上提高了消费维权的门槛,在畸高的代价面前,消费者只得选择放弃维权。   记者了解到,中国民法规定,对于消费类的民事纠纷,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然而,这种举证难、举证贵却阻碍了大多数消费者维权。同时,也成为一些商家、厂家不想承担责任的有利借口。   “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维权成本之高。现在的食品检测成为消费者“要不起的真相”。有消费者买了几元钱的问题火腿,送到质检中心检验,最终花了1600元,才换回了一个“所检样品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不合格”的结论。   有评论认为,相比于商家或厂家,消费者因为不够专业、势单力薄而且一般处于信息不对称的那一头,所以本身就处于消费关系中比较弱势的那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权益受损还需要自己举证,这也变相给商家创造了堂而皇之推卸责任的理由。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食品行业存在检测难、费用高的问题,在其它行业,如家具行业也存在。
  • 苏州医工所在肿瘤标志物miRNA电化学检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p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组织自身产生,可以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生化物质,主要包括胚胎抗原、天然自身抗原、肿瘤相关的酶、激素以及癌基因等。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不仅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造血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miRNA表达水平的监控,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 p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缪鹏课题组开发了多种针对miRNA的超灵敏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核酸分子的组装,制备了多种功能纳米材料,如聚集态金纳米颗粒、双链核酸模版-铜纳米颗粒、核酸-多孔氧化铁纳米复合物等,并利用不同的信号放大技术,如级联链置换聚合反应、酶催化分子循环反应(T7核酸外切酶、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等,极大地提高了信号强度,最终通过电化学测量,实现了aM级的检测灵敏度。这些新型的分析方法还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好、易改造等优点,有望为miRNA的超灵敏检测提供有力的工具。 /p p   相应工作已发表(Anal. Chem., 2018, 90, 2395-2400 Anal. Chem., 2018, 90, 11154-11160 Chem. Commun., 2018, 54, 7366-7369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36796-36804)。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asdasdasdasd.jpg" alt=" asdasdasdasd.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01b1693-bd34-4e0d-80e5-be7f7d0fafb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iRNA超灵敏电化学检测示意图 /p p & nbsp /p
  • “DNA损伤单分子偏振成像检测装置研制”项目通过验收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组织专家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承担的“DNA损伤单分子偏振成像检测装置研制”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使用报告、财务报告、测试组的测试报告,现场检查了实验装置的运行情况,审核了相关档案材料,经提问和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研制完成的“DNA损伤单分子偏振成像检测装置”,将高效快速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集成为一体,可高灵敏地检测DNA损伤产物 融入荧光偏振成像技术,可提供污染物引起DNA损伤的分子转动和构象等动态信息。   该装置为阐明环境暴露引起的DNA损伤的分子识别、修复及突变机制等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分析平台,在提高人们的健康卫生水平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