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

仪器信息网磁共振成像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磁共振成像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磁共振成像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磁共振成像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仪器

  • 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在实验室教学实验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MRI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平台,增强了对核磁成像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通过实验室中的模拟或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调整MRI参数、执行扫描序列,以及如何解读和分析MRI图像。实验室中的互动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探索MRI技术的前沿应用。MRI磁共振成像教学有哪些优势:安全高效的学习体验:实验仪避免了使用真实MRI设备所带来的辐射风险,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掌握MRI成像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模拟真实的MRI操作流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MRI技术的理解。定制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难度级别。苏州纽迈分析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EDUMR20-015V-I,是在经典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的基础上升级得到的一款专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实验而设计的小型台式核磁共振仪器。EDUMR20-015V-I搭载核磁共振成像虚拟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上机操作和虚拟核磁共振数据采集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的产品参数:磁场强度:0.5T±0.03T可辅助搭建以下平台:磁共振教学示范平台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的产品特点:1、永磁体,台式桌面设计,磁体安全、稳定,占地面积小;2、专用教学设计,软、硬件均具有高度的开放性;3、具有与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相同的模块,真实体验磁共振的原理、仪器、应用;4、适用于医疗器械、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近代物理等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的功能介绍:1、参数(包括90º 与180º 脉冲的脉宽)的初始化设置和实验结果的保存;2、核磁共振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观察的FID信号(时域、频域),自旋回波信号等;3、核磁共振图像的显示、处理和保存;4、提供K-space原始数据;5、手动校准和自动校准磁共振频率;6、系统硬件信号的可开放测试;7、远程实验功能;8、多种磁共振成像序列;9、实用的磁共振成像软件,友好的操作界面,多参数可调;10、可扩展的三维成像,图像重建功能;MRI磁共振成像教学实验仪不仅满足了当前核磁共振影像教育的需求,更面向未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学习平台。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该实验仪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留言咨询
  • HT-MRSI40-60KY(60mm)1.0T核磁共振(小动物成像)大鼠成像研究系统 (永磁磁体) 小动物核磁共振MRI成像是一门可以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等相关交叉领域有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中都极具广阔前景的新技术。以动物模型为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可以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克服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的缺点,并且可以严格控制动物实验条件、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影像学的手段,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动物模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目前欧美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该系统的购置充分考虑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可针对小动物进行形态学、波谱学和功能影像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将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地位。高场强核磁共振小动物成像(Animal MRI)是衡量综合性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工作深度的标志性分析测试研究仪器,目前开始在国内发展,正在成为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分析测试研究手段。根据目前国内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实验要求推出1.2T永磁大鼠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和实验功能如下:主要技术参数1、磁场强度:1.0T ±0.05T 2、H共振频率:42MHz±2MHZ;3、磁极直径:300mm *4、有效样品直径(探头线圈)尺寸:Φ60mm*H80mm,*5、实验样品:大鼠全鼠全空间成像实验、造影剂体外体内实验*6、磁场均匀度:小于8ppm(50mm×50mm×80mm)*7、图形分辨率:普通模式 128×128×128 最高分辨率 256×256×128,*8、梯度磁场强度:10Gs/cm(1mT/cm或100mT/m)*9、绝对分辨率:0.08mm(以0.05mm水模为标准)10、图像线性度:X、Y、Z三个方向均优于98%(50mm×50mm×80mm)11、最大梯度磁场:X,Y、Z方向100mT/m12、温度控制稳定度:腔体控温精度为±0.005℃;显示精度1m℃.13、磁场稳定度:磁场稳定性每小时拉莫尔频率漂移小于100Hz/h14、空间分辨率:普通模式0.15mm  最高模式0.05mm主要实验功能:1、T1/T2核磁共振造影剂弛豫测量、造影剂的体外及动物体内成像方面的研究2、大鼠活体磁共振成像;3、二维自旋回波T1加权图、T2加权图;4、三维梯度回波(3DGRE)成像;,三维自旋回波成像实验,三维立体成像实验5、二维任意角度多层(MSE)成像;硬脉冲CPMG脉冲序列测量T2;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测量T1;硬脉冲测量T2*;6、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7、能按DCOM国际通用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文件格式保存实验数据 主要实验内容1、可进行核磁成像原理性研究、成像技术实验、硬件结构实验和应用拓展实验。2、核磁共振影像实验,四维(分子影像)核磁共振谱成像,三维空间成像3、核磁共振影像提高及伪影研究实验,自旋回波序列各种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的研究:4、核磁共振成像科研性实验样品观察(小鼠,小动植物体等样品的三维、二维成像实验),小鼠分子影像科研实验研究;5、实验样品弛豫时间测量,实验样品图像多角度观察、任意角度保存,磁化率成像等相关实验,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可以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影像,生物医药和医药临床前预实验等科研工作。
    留言咨询
  • 新一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EDUMR20-015V-I,是在经典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的基础上升级得到的一款专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实验而设计的小型台式核磁共振仪器。EDUMR20-015V-I搭载核磁共振成像虚拟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上机操作和虚拟核磁共振数据采集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  适用范围:  新一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EDUMR20-015V-I,可配开设核磁共振原理、仪器操作、序列应用、仪器硬件、数据处理、伪影排查等相关课程  物理相关专业:如近代物理、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中:医学物理、大学物理、普通物理等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如大中专院校及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等  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技术学、临床工程、医疗器械专业等。  特性特点:  开放性:软、硬件均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1、硬件开放:体现在针对实验教学、工程实训、课堂演示时可以模拟连续波式核磁共振实验仪实验。配合示波器、万用表等辅助工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增强了学生对于仪器硬件结构的了解,能够符合现代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软件开放:主要体现在K空间原始数据的开放,可进行图像重建的仿真实验,针对信号处理及数据处理方向,可以为学生、老师提供大量真实且有效的数据,从而开展更多算法优化、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拓展性研究。  真实性:  1、EDUMR20-015V-I 具有与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相同的模块,真实体验磁共振的原理、仪器、应用。  2、EDUMR20-015V-I 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教学实验的要求,是一款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实验仪器。  批量教学:  EDUMR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搭配多套核磁共振虚拟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磁共振仪器,更深层地的学习磁共振相关知识和应用。  结构与原理  结构  原理  解决方案:  根据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的特点和功能,新一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EDUMR20-015V-I 配有详细的实验操作演示视频和一体化帮助说明书,让学生非常直观、清晰地完成实验操作,进而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兴趣浓厚、主动自发地探索更多的知识。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教学实验中,着重作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仪器,演示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并进行技术操作实践实验。包括:  1、脉冲序列的合理选择  2、参数设置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伪影产生的原因以及设备故障排除等知识点  大型医疗器械专业中,完成以下过程演示:  1、演示大型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成像过程  2、设备内部结构工作原理  3、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等知识  物医学工程教学中,可用于以下过程演示:  1、MRI原理演示  2、核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和图像评价等实验  3、其它开展拓展性实验,探索NMR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更多应用  物理相关专业教学实验中,可用于以下展示和研究:  1、可以模拟连续波式核磁共振实验仪实验  2、详细展示核磁共振原理和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3、可拓展电子设备研究(如电子脉冲发射和信号接收)以及数据处理、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实验  可演示以下实验项目:  一、原理性实验  1、机械匀场和电子匀场  2、硬脉冲FID序列测量拉莫尔频率  3、旋转坐标系下的FID信号  4、FID信号一维处理与增益调整  5、硬脉冲回波序列确定硬脉冲射频  6、软脉冲FID序列确定软脉冲射频  7、软脉冲回波序列  8、反转恢复法测T1  9、硬脉冲CPMG序列测量T2  二、成像技术实验  10、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11、一维梯度编码成像  12、反转恢复序列成像  13、二维梯度回波序列成像  14、采样参数对图像大小及形状的影像规律  15、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成像  三、硬件结构实验  16、射频线圈的调谐与匹配  17、射频开关与前置放大器  18、射频功率放大器与射频波形调制电路  19、数据处理过程(模拟部分)实验  20、梯度功率放大器  21、谱仪系统结构与控制信号  22、高频数字记忆示波器的使用  四、应用拓展实验(需添加相应选配)  23、2D- FFT 图像重建的仿真实验  24、核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实验  25、芝麻含油率的测定(选配专用分析软件)  26、K空间原始数  产品功能:  1、核磁共振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保存,可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样品的FID信号(时域、频域),样品的自旋回波信号(单个或多个);  2、核磁共振图像的显示处理和保存;  3、提供K-space原始数据;  4、系统硬件信号的可开放测试;  5、多种成像序列(SE序列,FSE序列,IR序列,GRE序列);  -可动画演示核磁共振成像的数据采集过程  -可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的虚拟采集,以及图像重建过程;  -可实现不少于四种脉冲序列(SE序列,FSE序列,IR序列,GRE序列,EPI序列)的虚拟采集成像;  -可观察扫描参数对图像权重的影响应用;  -可实现正常速度和快速采集;  -可模拟主磁场均匀性的影响;  -可模拟电子学噪声的影响;  -可实现半傅立叶扫描技术;  -可提供原始K空间数据的输入输出接口(DICOM)  6、可选配功能强大的弛豫时间反演拟合软件;  7、常规二维成像,二维任意角度多层成像;  8、选配核磁共振三维重建软件可对IMG格式的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9、可选配核磁共振专用分析测试软件,Spiral序列可选择;  10、搭配核磁共振成像虚拟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实验教学平台,实现核磁共振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
    留言咨询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方案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论坛

  •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今天到这里来发布一个消息,对坛里各位师生都有用,版主不要认为是广告帖,高抬贵手啊。《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原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7059894。出版时间:2008-04-01。大32开本,32个印张,精装版,每本定价95元,该书是核磁共振专著。前5章为核磁共振基础知识;第6章是介绍核磁共振谱仪和操作程序;第7和第8章是理论计算方法和表象理论,很有看点;第9章是该书所特有,如想设计新的实验就有必要一读;第10章一维谱,包括谱仪各种指标测试和13C谱编辑;第11章自旋回波和驰豫时间测量;第12 章双共振,重点讨论各种自旋去偶;第13章二维谱,是读者感兴趣的部分; 第14章多量子跃迁,比较专业;第15章供关心固体高分辨的读者一阅;第16章是书中的重点,分析了84个实用脉冲序列,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价值。《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适用于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专业人员,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做结构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人。该书2008年出版,很快售罄,一直未再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26_540416_2995925_3.jpg网上对该书需求度很高。现在,两位老师(高汉宾、张振芳)不顾年事已高,重新整理,与时俱进,以数字出版方式,在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天线出版网上正式网络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3_540417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4_540418_2995925_3.jpg扫一扫同时,两位老师的另一新作《磁共振成像原理》也以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9-8。该书没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是唯一形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8_540419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9_540420_2995925_3.jpg扫一扫该书简介: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磁共振影像已为大众所熟悉,希望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人与日俱增,为此,需要一本具有一定深度的普及读物供大家阅读和参考。本书从物理角度论述磁共成像原理,全书共分14章。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概述 第二章 连续与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离散采样与傅里叶重建像 第四章 稳态κ空间采样 第五章 稳态快速κ空间采样 第六章 κ空间分区采样和回波平面成像(EPI) 第七章 Bloch方程的解与旋密度、T1、T2 的测量 第八章 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第九章 化学位移谱成像和抑制脂肪信号 第十章 磁场不均匀对图像的影响 第十一章 随机运动、弛豫与扩散 第十二章 运动伪影和速率补偿 第十三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第十四章 磁化率成像与脑功能成像(FMIR)参考文献

  • 【转帖】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的问题

    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原因,关于核磁共振成像的相关知识。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NMRI‎ ),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 ),也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MRI‎ ),台湾又称磁振造影,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nce‎ ,简称NMR‎ )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耗材

  • 核磁共振成像管
    核磁共振成像管(Test tubes for the imaging NMR) 核磁共振成像管,一端封闭,平底,火焰抛光,外观棕色,单支独立薄膜包装,每包10支。订购信息:货号产品描述规格2009040核磁共振成像管,5mm外径,壁厚0.5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1核磁共振成像管,10mm外径,壁厚0.6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2核磁共振成像管,15mm外径,壁厚0.6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3核磁共振成像管,20mm外径,壁厚0.8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4核磁共振成像管,25mm外径,壁厚0.8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5核磁共振成像管,30mm外径,壁厚1.2mm,长度160 mm10支/包
  • 核磁共振成像管(Test tubes for the imaging NMR)
    核磁共振成像管(Test tubes for the imaging NMR) 核磁共振成像管,一端封闭,平底,火焰抛光,外观棕色,单支独立薄膜包装,每包10支。订购信息:货号产品描述规格2009040核磁共振成像管,5mm外径,壁厚0.5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1核磁共振成像管,10mm外径,壁厚0.6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2核磁共振成像管,15mm外径,壁厚0.6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3核磁共振成像管,20mm外径,壁厚0.8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4核磁共振成像管,25mm外径,壁厚0.8mm,长度160 mm10支/包2009045核磁共振成像管,30mm外径,壁厚1.2mm,长度160 mm10支/包
  • 核磁共振样品管
    核磁共振样品管:匹配核磁设备,定制不同尺寸。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资料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资讯

  • 英攻克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有望提高脑部疾病诊断率和监测效果最新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脑部疾病。图片来源:英国诺丁汉大学  磁共振成像(MRI)领域的一项新发现有望提高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断率和监测效果。研究人员指出,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磁共振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可能会为医学界的磁共振成像提供一种新工具。  该项研究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它揭示了利用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生成的脑部图像为何对神经纤维走向如此敏感。  微神经纤维以微电子信号的形式传递信息,脑白质就是由数以十亿计的微神经纤维所构成。研究人员指出,每个神经纤维都由一种叫髓磷脂的脂肪物质包裹着,从而能够提高这些电子信号的行进速度。  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磁共振图像中的脑白质外观取决于神经纤维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所用极强磁场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利用髓磷脂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模型,其中用又长又细且带有特殊(具有各向异性的)磁性的空心管代表神经纤维。  此模型解释了图像对比取决于脑白质中的纤维取向,并且也具有从磁共振图像中推断出神经纤维的尺寸、方向等信息的潜力。  参与该项研究的Samuel Wharton说:“大多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研究都集中在以毫米为长度单位而进行的人体组织测量上,而我们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扫描实验以及由此制作的髓鞘模型都显示,利用相当简单的成像技术即可生成尺寸、方向等更为具体的神经纤维微观信息。”他补充说:“这些结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信息,用来识别并确定脑部损伤或异常状况,也将有助于他们选择适合某个特殊病人的扫描方法。”  诺丁汉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系主任Richard Bowtell补充说:“对于生物医学成像界而言,这些结果应该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诺丁汉大学医院信托中心专门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副教授Nikolaos Evangelou认为:“这项研究开辟了观察大脑神经纤维的多条新途径。我们越是了解神经及其周围的髓磷脂,就越能在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疾病方面取得成功。”  Evangelou说:“我们最近在了解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上取得的进展都是基于可靠的基础研究,其中有一项就是由Wharton博士和Bowtell教授所提供的。”  研究人员相信,这项研究将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更加理解神经纤维及其取向差异在磁共振成像中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在诊断和监测多发性硬化症(已知此病与髓磷脂流失有关)等脑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潜在用途。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 英攻克磁共振成像新技术
    最新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脑部疾病。图片来源:英国诺丁汉大学  有望提高脑部疾病诊断率和监测效果  磁共振成像(MRI)领域的一项新发现有望提高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断率和监测效果。研究人员指出,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磁共振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可能会为医学界的磁共振成像提供一种新工具。  该项研究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它揭示了利用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生成的脑部图像为何对神经纤维走向如此敏感。  微神经纤维以微电子信号的形式传递信息,脑白质就是由数以十亿计的微神经纤维所构成。研究人员指出,每个神经纤维都由一种叫髓磷脂的脂肪物质包裹着,从而能够提高这些电子信号的行进速度。  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磁共振图像中的脑白质外观取决于神经纤维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所用极强磁场的方向之间的角度。  利用髓磷脂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模型,其中用又长又细且带有特殊(具有各向异性的)磁性的空心管代表神经纤维。  此模型解释了图像对比取决于脑白质中的纤维取向,并且也具有从磁共振图像中推断出神经纤维的尺寸、方向等信息的潜力。  参与该项研究的Samuel Wharton说:“大多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研究都集中在以毫米为长度单位而进行的人体组织测量上,而我们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扫描实验以及由此制作的髓鞘模型都显示,利用相当简单的成像技术即可生成尺寸、方向等更为具体的神经纤维微观信息。”他补充说:“这些结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信息,用来识别并确定脑部损伤或异常状况,也将有助于他们选择适合某个特殊病人的扫描方法。”  诺丁汉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系主任Richard Bowtell补充说:“对于生物医学成像界而言,这些结果应该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诺丁汉大学医院信托中心专门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副教授Nikolaos Evangelou认为:“这项研究开辟了观察大脑神经纤维的多条新途径。我们越是了解神经及其周围的髓磷脂,就越能在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等脑部疾病方面取得成功。”  Evangelou说:“我们最近在了解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上取得的进展都是基于可靠的基础研究,其中有一项就是由Wharton博士和Bowtell教授所提供的。”  研究人员相信,这项研究将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更加理解神经纤维及其取向差异在磁共振成像中所造成的影响,并且在诊断和监测多发性硬化症(已知此病与髓磷脂流失有关)等脑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有潜在用途。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 开放磁共振成像系统实现产业化 获国外订单
    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  侧身,抬腿,中科院院士都有为躺在一台洁白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上,轻松地吸了口气。  门外,一台电脑将这台0.7特斯拉(磁感应强度单位,缩写为T)大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ldquo 感知&rdquo 的图像完全显示出来,医生则根据这些清晰的影像进行诊断。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中科院电工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专家,参观了该所研发的&ldquo 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rdquo 产业化生产现场,一睹这台设备的神奇魔力。  随后的检测报告显示,尽管年过70,都院士的身体很健康。  &ldquo 虽然设备外观看上去很简单,但核心技术的研发耗费了我们将近5年时间。&rdquo 项目负责人、电工所研究员王秋良介绍说,这套具有异形结构的0.7T大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研发过程殊为不易。对磁场强度的调整和高精度控制等每个细节,都花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最终,研究团队突破了开放式超导磁共振磁体成像系统的技术瓶颈,自主研发出这台在我国超导核磁成像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领先产品。  自上世纪40年代起,磁共振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开始应用于物理、化学和医疗领域。1973年,保罗· 劳特伯等人首先提出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ldquo 它作为一种神经外科影像学介入治疗手段,在治疗肿瘤、血管畸形,精准定位病变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rdquo 王秋良介绍说。  然而,传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且结构形状大多为密闭式,患者容易产生幽闭恐惧症。同时,设备液氦使用量大,运行成本高。&ldquo 更重要的是,传统设备无法实现医生的在线介入治疗。&rdquo 王秋良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电工所就致力于研制全新的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经过5年的努力,如今这一设备终于在宁波健信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内&ldquo 开花结果&rdquo 。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和9位院士专家一起走进宁波健信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此时,工人们正在进行部件加工。  &ldquo 工人们需要将成对的超导线圈放置在两个相对的环形容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超导磁体,继而产生主磁场,再利用成百上千块小铁片进行匀场。&rdquo 电工所研究员戴银明介绍说。  在另一车间,工人们将磁体固定成U形,再用类似航空隔热膜的银灰色材料将其完整包裹起来,最后安装好各种线路和制冷设备。经过细心检查后,工人们会给这套设备&ldquo 穿上&rdquo 金属外壳。  &ldquo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这套设备可设计成全封闭、半封闭、开放式的装置。外国人一般体型较大,加上部分患者对密闭空间有恐惧感,所以我们针对国外市场开发的是大开放式磁共振成像设备。&rdquo 宁波健信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益表示,该技术颇受国外用户欢迎,目前收到不少国外订单。  &ldquo 这样的开放式设计能满足各种体型病患者的需求,并且我们还开发了可升降设备。&rdquo 电工所副研究员王晖边说边按下按钮,只见设备上半部分缓缓上升。&ldquo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可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头部、腹部等部位实施手术。手术完毕后,按下按钮,仪器马上可以进行磁场校准,让医生通过电脑屏幕查看手术效果,实现一台设备多种用途。&rdquo   &ldquo 与常规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该系统设计液氦的使用量只有其十分之一,并且磁场稳定度和均匀度高、操控性好、运行稳定可靠,为我国开放式磁共振系统医疗技术产品的发展拓展了新方向。&rdquo 王秋良说,该技术成果已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预计未来3~5年内年产量可达500台,年产值将达数亿元。  由中科院院士甘子钊领衔的成果鉴定专家组对电工所的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们认为,这套设备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dquo 中科院曾提出要大力发展低成本医疗。我们的这套设备、这种设计思路,其实就是低成本医疗的一种。目前,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国外医疗领域应用很普遍,但在中国的使用率还较低。利用我们研发的设备,不但价格比进口设备便宜很多,而且维护方便,并且具有诊断与治疗融为一体的特点,可以减少病人的检测费用。&rdquo 王秋良表示,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ldquo 我希望这套设备能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患者使用&rdquo 。

磁共振成像原理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