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面解读检测

仪器信息网全面解读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全面解读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全面解读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全面解读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全面解读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全面解读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全面解读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全面解读检测相关的资讯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31604系列”主题约稿函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同时还发布了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在今年3月,又公布了47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举措都旨在强化国家食品安全保障。其中,涉及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共有18项。这17项食品接触材料新标准包括5项材质标准(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油墨)和13项测试方法类标准(GB 31604系列)。这13项新标准是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以及生产过程和检测方法的全方位标准覆盖,提升了整个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31604系列”主题约稿,欢迎专家用户,以及领域内仪器厂商们积极投稿。欢迎投稿,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上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3、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4、您认为有哪些新兴的技术或方法可以应用到食品检测标准中?5、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31604.1-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ensp GB 31604.46-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4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性物质的测定 &ensp GB 31604. 5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GB 31604. 58-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9种抗氧化剂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2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4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多元素的测定和多元素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7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二苯甲酮类物质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6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月桂内酰胺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4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 55 - 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函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同时还发布了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在今年3月,又公布了47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举措都旨在强化国家食品安全保障。其中,“食品5009”标准作为中国的一套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标准涵盖了多种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包括食品中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环保测试等。5009系列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互配套使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仅今年实施的5009系列标准就已超过30项。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主题约稿,诚邀各位专家和仪器厂商踊跃投稿,共同探讨和分享食品及农产品行业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5009系列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下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3、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4、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5009.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 5009.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 5009.1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 5009.12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 5009.3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GB 5009.4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GB 5009.8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009.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GB 5009.9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的测定 GB 5009.2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GB 5009.12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氧基喹的测定 GB 5009.14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 5009.154-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GB 5009.1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GB 5009.21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GB 5009.22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酒和食用酒精中乙醇浓度的测定 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4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菌素的测定 GB 5009.25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 GB 5009.27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肌醇的测定 GB 5009.3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 5009. 296-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D的测定 GB 5009. 29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 GB 5009. 29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通则 GB 5009. 29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钼的测定 GB&ensp 5009.294-2023&ensp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ensp 食品中色氨酸的测定GB 5009. 293-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单辛酸甘油酯的测定 GB 5009. 29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测定 GB 5009. 289-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低聚半乳糖 的测定 GB 5009. 291-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 GB 5009. 290-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K2 的测定 GB 5009. 28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胭脂虫红的测定 GB 5009.2-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GB 5009.13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GB 5009.11-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91-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缩水甘油酯的测定GB 5009.29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乳铁蛋白的测定GB 5009.205-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
  • “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4789系列”主题约稿函
    2024年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对16项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包括了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标准 12 项、致病菌检验方法标准(沙门氏菌检验、克罗诺杆菌检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检验)3 项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1 项。本次公布的新标准,主要参照了相应国际标准进行制订/修订,如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系列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多年来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处理的疑难问题,修订后的致病菌检验方法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也有了较大改变,引入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实验室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理解,提升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能力,确保检验质量和食品安全,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GB 4789系列”主题约稿,欢迎专家用户,以及领域内仪器厂商们积极投稿。欢迎投稿,投稿文章将在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caixf@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3001246355(同微信)。1、 约稿主题:2024年食品检测标准全面解读2、 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0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3、 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4、 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5、 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产品负责人,请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6、 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单独成文/整合综述文章),同时在专题中推送宣传。7、 回稿时间:2024年7月15日前投稿邮箱:caixf @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编辑部附问题:您可以根据下述列表中某一标准解读进行稿件撰写,也可以由此展开相关话题。1、对于下述列表中新标准的深度解读;2、我国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3、标准新增和修订了哪些方法,您认为这种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和特点?4、标准新增了的该方法,贵司是否有满足该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5、新标准的实施对于食品检测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标准名称GB 4789.4-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7-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与肉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1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1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罗诺杆菌检验GB 4789.25-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饮料、冷冻饮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品及其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2-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3-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豆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24-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可可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33-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粮食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6-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生鲜果蔬及其制品、食用菌制品、坚果与籽类食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7-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用油脂制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蜂产品采样和检样处理GB 4789.4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2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 全面解读水质检测技术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8月21日,仪器信息网“水质检测与分析技术”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11位专家从采样、前处理、样品分析(离子、重金属、有机物)等方面介绍了水质分析的最新法规、技术和方法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90a7fa52-ae61-4d73-b8d6-94dca8d4a602.jpg" title=" 罗阳_副本.jpg" / /p p   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罗阳介绍了海河流域水源地多尺度多指标监测与藻类预测及污染控制技术,其中包括基于空天地协同的大中尺度多光谱藻类监测技术、水生生物DNA条形码监测技术与新纪录种记述、基于气象因子的蓝藻爆发生态动力学预测模型。目前这些技术已在京津冀、沪赣鄂等省市及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获得广泛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ee4cd65-bf1c-4707-9ddc-ab16eb230238.jpg" title=" 杜伟_副本.jpg" / /p p   安捷伦液质应用工程师杜伟介绍了安捷伦在水质分析方面的几款经典产品。Online SPE 可实现最大1.8mL样品的在线固相萃取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QTOF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其中含1000多种物质的质谱信息 对于水中亚硝基类化合物的测定,安捷伦采用轮廓分析可实现未知前体物的筛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91fb411-8086-4ef7-bf12-d36aa49ac3af.jpg" title=" 谭培功_副本.jpg" / /p p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谭培功结合自己制定HJ639-2012标准的经验主要介绍了水中VOCs的监测技术,包括吹扫捕集的理论与仪器、EPA有关VOCs的监测方法、HJ639-2012测定条件的确定及测定方法、VOCs测定的内容及解决方法。从采样、仪器条件设置、仪器性能检查、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介绍,网友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9e1c61c3-84b7-44fb-b14b-373aa3de65eb.jpg" title=" 龚雁_副本.jpg" / /p p   瑞士万通中国电位滴定仪产品经理龚雁介绍了瑞士万通的电位滴定技术及其在COD、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水质多参数(pH、电导率、氯离子、硬度等)的应用。瑞士万通除滴定仪之外,还有配液器、天平、打印机、自动进样器、水浴装置、电脑等外接设备,可实现COD、高锰酸盐指数完全按照国标的自动化测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13bfb73-361a-4abb-a0e0-0fb1561ea308.jpg" title=" 刘昕宇_副本.jpg" / /p p   水利部信息中心刘昕宇介绍了毒害性污染物的风险分析与筛查,从水环境毒害性污染问题、风险分析、污染物筛查和污染物防治方面全面介绍了毒害性污染物的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f7336e4a-5a2c-4665-85e3-0ea676b9d85d.jpg" title=" 史绵红1_副本.jpg" / /p p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史绵红重点介绍了水质监测全过程质控中的过程控制中的采样质控。主要内容包括水质采样质控相关技术规范/规定、水样采样保存措施、水质采样质控评价措施、水质采样过程中的现场测定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608f8928-6fa5-480f-98b5-2d01115bd416.jpg" title=" 赵紫郡_副本.jpg" / /p p   赛默飞世尔应用工程师赵紫郡重点介绍了赛默飞质谱在水质有机污染检测的应用。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赛默飞可提供样品处理平台、火箭蒸发器、固相萃取、快速溶剂萃取、顶空自动进样器、吹扫捕集、热脱附仪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8d7ec5f-0fcd-4952-a08b-77eaee1e7118.jpg" title=" 栗斌_副本.jpg" / /p p   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栗斌介绍了烷基汞的新标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均规定了烷基汞的限值,目前烷基汞的分析标准为气相色谱法,正在制定的标准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仪真MERX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可满足新制定标准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296f727-19bb-46ae-ba03-128f1ffb52eb.jpg" title=" 郑茂山_副本.jpg" / /p p   济南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郑茂山主要介绍了集加热、冷凝、收集于一体的智能蒸馏一体机,无论是加热元器件、加热模式、冷凝玻璃件还是冷凝模式、蒸馏收集模式,济南盛泰都有自己的诀窍。除此之外,济南盛泰还有水蒸气发生器、自动液液萃取仪、高氯废水COD消解仪等前处理设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99af5dcf-26a9-475d-b184-88b0752e81af.jpg" title=" 张世涛_副本.jpg" / /p p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实验测试中心副总工程师张世涛介绍了水中阴离子(氟、氯、亚硝酸、溴、硝酸、磷酸、亚硫酸、硫酸、碳酸等)和阳离子(钾、钠、钙、镁、铁、锰、铜、铅、锌、砷等)的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方法选择、检测质量控制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50b3566c-c8bf-4f13-a763-2b4b9c2d2b97.jpg" title=" 罗进_副本.jpg" / /p p   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实验室主任罗进主要介绍了我国村镇饮水安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主要法规。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重点,详细介绍了我国农饮水检测的仪器配置和检测指标。 /p
  •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一、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场的热度   基因检测要想真正走进消费市场有三大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价格不透明问题。   23andMe花了10年的时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从999美金降到了99美金,每次融资都带来新一轮的降价,99美金也是在其第4轮融资以后推出的价格。在降价之前他们的用户数是18万,降价以后短短的九个月用户就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23andMe实现了基因检测99美金的亲民价格   就在国外基因检测价格已经形成规范时,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却出现了乱象。在百度搜索,能看到一大堆基因检测公司,拿起电话一问,定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不等。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灰色销售地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管制政策的不明朗,哪家都不愿意成为出头鸟被盯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因公司对于基因检测产品的定价不透明。在消费者眼里,基因检测的定价是不透明的,同时因为消费者对于基因缺乏基本知识,所以在选购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在医院只能被动接受医生的推荐价格,在体检中心也是半信半疑,更不用提货比三家的可能了。   定价是一道过不去的槛。一边抓着服务提供商的腿,一边揪着消费者的心。技术提供商不透明的定价让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把价格抬得极高 信息不对称和科学普及度低让消费者甚至把基因检测和星座算命联想到一起。   其次,基因测序的时间周期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讲述了一份生物标本如何开始它的&ldquo 旅行&rdquo 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检测。需要指出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rdquo 的整个&ldquo 旅程&rdquo 只花了两周时间,从运输到实验室到分析室到最后的检测报告,整个过程非常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文章没有指出来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同学&rdquo 走上的旅程是基因检测中关于肿瘤用药指导的应用。这种基因检测,针对的是得了癌症的患者,那么对于普通的健康人,还需要做基因检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目前市场上针对健康人群做的疾病风险预测的基因检测说起了。   Oxford Nanopore的小型测序仪,实现数个小时产出基因数据   一般市场上预测疾病风险的基因检测,只需要几百块钱和存有你唾液的棉签,就能够分析至少一项疾病的健康风险。这种风险分析通过某些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信息就能完成,整个周期最快一周,最慢一个月。   这里就有一个用户体验问题出来了。如果说你想要体验一次美甲,美甲师傅直接上门就能服务,但是基因检测没法当场出报告结果啊!可能很多的消费者在第一次听到基因检测这个产品的时候,都是认为和测血糖或者量血压一样,能够当场出结果,或者至少等上几个小时也行啊。很不幸,让小伙伴们失望了。   目前基因测序的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整个基因检测的周期仍然无法做到很亲民。即便是未来可携带测序仪进入到老百姓家里,但是测序的前期DNA提取,测序样本的制备,后期的数据分析等环节都是很难做到傻瓜式操作。从目前市场上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热捧,也许在未来不久,测序仪的发展能够走向穿戴式的方向。   新技术的日益更新,也是让基因检测价格不断降低和周期逐步缩短的推动力。Illumina已经通过HiSeq X Ten实现了1000美金的基因组测序,新型基因组分析芯片&ldquo Japonica Array&rdquo 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基因检测。也许商业化的推进,能让这两个瓶颈在市场上面能够找到一个消费者接受的平衡点。   基因测序的第三个瓶颈是数据分析。   笔者作为是生物信息出身的技术男,看到这个瓶颈也许就笑了,基因检测的瓶颈怎么会是数据分析呢?的确,从23andMe公布的白皮书里面能看到,基因检测使用到的数据分析技术的确不难。   一代测序技术(PCR测序)做的基因检测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读者直接登录我们的奇云诺德平台就能看到,这种一代测序技术做的基因检测目前都是几分钟的全自动化生成报告流程) 芯片技术的基因检测从数据分析到产生报告,基本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全部搞定(有兴趣的读者直接使用R语言的软件包PredictABEL就能做完全套数据分析)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目前使用Churchill算法来做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也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小时的工作量。   难道说这个瓶颈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试想一下,目前真正懂生物信息的人,真正懂应用算法分析和解读基因数据的人,真正懂得将基因检测分析建模和优化流程的人有多少呢?在基因检测领域,瓶颈不再是成本,而是对结果的解释。   这个瓶颈之所以提出来,不是分析技术上面的难度,而是分析结果选择上面的难度。这也是造成目前每家基因检测公司在每个检测项目上面的差异,在本系列中&ldquo 你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吗?&rdquo 部分,我会详细把这个技术瓶颈剖析开来一探究竟。   二、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创新   用一句很简单的话作为开头:基因检测产品能赚钱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基因检测技术转化的历史,1994年率先在美国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同年美国已经有500多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成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临床检测。   2006年,互联网巨头将基因检测带入老百姓生活,Google投资的23andMe成立,2007年基因检测公司在世界各国开始落地生根,国内开始出现&ldquo 联合基因&rdquo 等基因检测公司,到2008年,时代周刊将个人基因检测服务评为该年度最佳发明。   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转化来看,常规的模式是进行临床疾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时候,针对的对象虽然是患病消费者,但是真正需要采购基因检测的还是医生,这里是&ldquo 羊毛出在狗身上&rdquo 的模式。这个市场包括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性化治疗检测、遗传性肿瘤预测检测、肿瘤早期筛查等。   从基因检测的刚需来看,辅助生殖和孕妇产前基因检测都是市场需求很旺盛的产品,也是各大医疗机构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这部分产品必定是国家政策规范的重点,模式也基本上是&ldquo 羊毛出在羊身上&rdquo 。   除此以外,介于以上两种模式的中间,还有一些非刚需的基因检测产品,如新生儿基因检测、成人基因检测、老年人基因检测等,正在逐渐的被互联网模式推向市场。   前文提到的基因检测在定价和报告解读上的瓶颈,是模式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卫计委和发改委对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基因检测产品,仅仅在一些刚需的检测项目上做了资质的限制,在市场定价、审批项目标准等方面都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定价从数千元到万元级别参差不齐。定价的混乱和缺乏合理的解读信息,是基因检测的模式无法突破的硬伤。笔者估计这个矛盾在2015年会开始爆发,期间资本市场和基因行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本系列最后部分会对详细分析哪些行业会被颠覆。   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  三、基因检测产品和消费者痛点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痛点,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消费者是不能将其视为必需品的。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最终的解读报告能否帮助消费者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身为基因产品的研发人员也总会发问:消费者需要基因检测报告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死循环。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无法理解报告的价值,另一方面检测服务商无法获知用户真正的痛点。也许这里会诞生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那就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提供商。要出现这样的业务,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读懂基因检测报告。在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以后会如何看待报告的解读。   基因检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诊断类和预防类。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等。预防类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一直都是市场上各大医疗机构和企业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   一份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自行解读的,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遗传咨询师或者有资质的医生来解读。例如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报告,里面出现的众多药物名称和相关基因功能说明,以及适用性、不适用性、可能适用性等说明,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   这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国家相关的政策限制也会出台,例如CFDA对于诊断的设备,卫计委对于诊断的项目等,不仅如此,笔者预判,相关部门也会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报告带来的临床诊断指导也会进一步出台技术性的规范。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能够通过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得到保障。   针对预防类的基因检测,如果告诉普通老百姓,在知道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消费者还真的愿意知道自己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吗?针对新生儿基因检测,虽然婴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基因检测做决定,但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知道这些信息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我们撇开目前基因检测精确度和资质问题,只是看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你会发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让消费者过渡到诊断类基因检测做好准备,比如癌症易感基因检测套餐,消费者知道的仅仅是一个&ldquo 不太稳定&rdquo (为什么称为不太稳定,笔者这里不细说,以后会慢慢分析基因检测的技术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基因检测公司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的统计学概率。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游戏和好奇心吸引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消费,这里有一个很吸引互联网投资人的故事,那就是&ldquo 先把用户圈进来,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最后利用逐步积累的大数据来建立门槛&rdquo ,这个漂亮的商业模式的确让众多的投资人掏了不少钱,但是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知道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总而言之,基因检测的报告,老百姓要么无法解读和应用(诊断类的基因检测),要么满足了好奇心以后被&ldquo 卖&rdquo 给传统医疗保健行业(预防类的基因检测)。这里充满了各种的&ldquo 坑&rdquo ,基因检测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痛点,但是前进的路是漫长的,除了用投资人的钱来填&ldquo 坑&rdquo ,基因世界的各位看官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赚投资人的钱),专注一下分析消费者的痛点,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和市场来说话呢?   四、未来哪些行业会与基因检测深度整合?   基因检测作为最前沿的新技术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肯定。从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来看,市场对其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磨合期。2015年是基因检测市场推广中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因检测的监管和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会不断加速。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几个大宗行业。   第一、临床诊断行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ldquo 精准医疗计划&rdquo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同时提议国家投入2.15亿进行&ldquo 百万基因组计划&rdquo 。这项计划是美国继&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以后再次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标志着基因检测开始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标准之一。   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要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分子角度来寻找病因,简单来说,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基因检测。美国对于精准医疗的投入只是基因检测颠覆临床诊断行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基因行业的来说,这个机遇更像是台风来临前的征兆。   第二、药物研发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的另一个方向是&ldquo 精准药物&rdquo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不仅花费国家和企业巨额的资金,而且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物针对的人群越来越有限,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等。这里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积累更多的数据,实现精准地开发药物,也实现从基因层面上了解病因。   第三、健康预防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患者医学数据信息库。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临床的数据&ldquo 有迹可循&rdquo ,让疾病的根源&ldquo 有数可查&rdquo 。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数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合理和完善的治疗和预防方案。临床大数据的发展会促使健康预防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在普通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能促使数据积累过程更加迅速。
  • 文献解读丨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全面检测与鉴定及其策略
    本论文发表在Anal. Chem.(2008)80,8187-8194,介绍了中国药科大学仪器分析中心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团队通过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的对中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全面检测与鉴定方法。 虽然现有文献记载了许多从草药制剂中鉴定成分的报告,但大多局限于目标成分。本文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通用的中草药制剂中非目标成分的鉴定方法。最初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于从所有实验生成的离子中搜索常见的诊断离子。在此基础上,将具有相同离子的组分(质量误差根据桥接组分建立的家族网络 在明确识别非目标组分方面,目前开发的策略和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结合碎片比较方法的数据库查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化学数据库的性能和信息含量,这意味着如果检测到的成分没有包括在目标化学数据库中,就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识别这类成分。 第二,当在某些条件下不能产生相应的诊断离子时,诊断离子引导的族分类策略可能无法包含某些组分。而LC/MS谱图又会受应用的条件所限,为了解决这一限制,碎裂应在多个CID能量下进行,以产生足够的高响应碎片。 第三,受制于LC/MS方法学的固有局限,仅仅依靠LC/MS永远不足以明确识别非目标组分。由于这些局限性,我们不能排除某些组分的错误识别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其真实结构没有被纳入目标化学数据库的成分。通过对两种复方制剂非目标成分的鉴定,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这些限制并不妨碍它广泛应用于从各种复杂基质中识别非目标成分。从复杂混合物中鉴定非目标化合物在制药、代谢组学、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这些混合物中所含的化合物在结构上也是相关的,并且可以归类为家族,因此我们的策略将不仅在草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将在许多其他复杂混合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环境和生物样品。
  • 沃特世为中国制药行业全面解读GMP法规新版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上海 - 2015年8月19日 – /strong 沃特世公司(Waters)近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中国制药行业全面解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法规)计算机化系统附录(以下简称“《计算机化系统》”),帮助制药企业应对全新附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GMP法规新附录《计算机化系统》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新附录对制药企业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数据合规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备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开放化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法规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效率是国内制药面临的共同挑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目前制药企业中,有些规模较小的实验室还采用单机版色谱工作站来处理色谱数据。根据新的《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要求,每套计算机化系统必须进行验证,对于规模化的实验室来说,如果每一台仪器都作为独立系统逐一进行验证,则费用会大幅增加。而当实验室仪器数量达到5台以上,就需要考虑比较单机版与网络版软件的平均成本。相较之下,网络版软件只在首次部署的时候产生验证成本,无疑将成为制药企业在满足验证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使用网络版软件,未来再接入新仪器时,都只需对仪器硬件进行确认即可,无需再对软件进行全面的重新验证。如此,单机版与网络版软件的平均验证成本可能相差数十倍。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沃特世的色谱数据软件Empower网络版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检测效率,并允许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监控色谱系统。而针对非色谱类仪器,沃特世则提供另一种数据管理解决方案NuGenesis SDM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它可以自动采集、编目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将仪器的原始数据归档至安全、可靠的Oracle数据库中,符合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规定等,最终帮助企业满足法规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60px " title=" Logo.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2f67c9eb-a2b9-4714-8fc6-3d0294758722.jpg" width=" 500" height=" 26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em 网络版色谱数据软件Empower、实验室管理系统NuGenesis /em /span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比较耗时且操作复杂,需要多领域的专家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沃特世从欧洲ISPE制药工程协会聘请了资深的验证咨询顾问Charlie Wakeham女士(GAMP5指南的编辑之一),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全套专业的合规性和验证服务,并协助广大用户顺利完成验证工作,使系统尽快投入运行,并满足法规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em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1px " title=" 099.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3698ecd4-624d-43f7-b90a-bd898f8cf6ee.jpg" width=" 500" height=" 331" / /em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em Charlie Wakeham女士进行现场培训 /em /span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在沃特世近期举办的北京及成都培训会上,Charlie Wakeham女士与沃特世公司的法规及产品专家介绍了大家特别关注的美国21 CFR Part 11法案、欧盟的Annex 11法案以及ISO 17025标准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Charlie Wakeham女士还就计算机系统验证的准备工作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作讲解。此外,沃特世中国信息学产品市场经理金勇先生为与会者全面解读了《计算机化系统》的重要内容,并介绍了沃特世公司的相关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版色谱数据软件Empower?、实验室管理系统NuGenesis?以及专业验证CSV(Computerized System Validation, CSV)服务。近两百位来自跨国公司、研究院所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质量主管、研发负责人和合规主管参加了北京及成都举办的培训。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em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1px " title=" 13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5855366b-ce61-4a1d-b1f5-a0cd92739458.jpg" width=" 500" height=" 331" / /em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em 沃特世培训会现场 /em /span & nbsp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沃特世中国信息学产品市场经理金勇表示:“沃特世公司此次为广大中国制药企业全面解读全新法规附录,正是希望能够利用沃特世业界领先的实验室信息学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制药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满足更严格的数据合规性与安全性要求。”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沃特世公司近期还将在全国其他多个城市举办该活动,注册报名可以联系沃特世当地销售和市场人员。有关系统验证的技术细节,请关注Waters官方微信,或发邮件咨询 yong_jin@waters.com .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关于沃特世公司( a href=" http://www.waters.com" www.waters.com /a )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水质监测、消费品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2014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9.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关于沃特世中国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沃特世公司创始于1958年,是全球分析实验室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者。沃特世为科学家提供一系列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软件和服务,包括液相色谱、质谱和化学品。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沃特世目前在内地及香港设有五个运营中心拥有四百多名员工,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在中国,沃特世的业务范围涉及生物制药、健康科学、食品健康、环境保护和化学等多个领域,为小分子化学和中药研究、生物制药理化分析、农兽药筛查、代谢产物鉴定、组学平台、临床检测、乳制品检测等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服务工业生产的关键环节。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 nbsp & nbsp & nbsp 自2003年成立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沃特世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沃特世中国始终坚持提高本地技术能力、培育本地技术人才,推动制药、食品安全、健康科学、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力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span br/ /p
  • 2019年基因检测将全面喷发
    p   2017年上半年,全球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表现活跃,接连发生几起大事件。 /p p   7月底,美国创业公司Exploragen宣布推出基于用户DNA的生活方式APP,即将在苹果APP Store上发布,能为用户提供生物睡眠特征、咖啡因代谢及其他个性化建议。无独有偶,与Exploragen同台竞技的还有另一家创业公司Helix,也将于8月份推出消费级基因检测app,旨在将静态基因报告转变为动态变化的持续性服务。 /p p   国外属于模式创新,国内更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8月1日,我国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在深圳诞生,不仅提高测序速度,也能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预计2019年,花费100美元检测自身基因的愿景终将兑现,全民基因检测,打造个人专属基因ID的时代就要来临! /p p   在人人测序的伟大时代来临前夕,国内外消费级基因检测现状如何?未来趋势走向该如何发展?贝壳社从测序技术、检测类型、检测人员与实验室资质等方面作一对比。 /p p strong   1、基因芯片物美价廉成主流 /strong /p p   消费级基因检测与临床检测在技术手段上相差无几。大体分为DNA测序、基因芯片和PCR三类。DNA测序,以二代高通量测序最为盛行,优势是全部读出所有基因序列,能检测未知基因,缺点是过程复杂,对实验操作要求高,且价格不菲,目前较高深度(30X)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控制在1万元/每人上下,如Wegene的全基因组测序价格9999元,美国Gene by gene的全基因组测序售价2495美元,也在1万元左右。 /p p   基因芯片技术,优点是能一次性检测多个SNP位点,实验操作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目前来看已成为DTC基因检测领先企业的主流和首选技术。如23 and me,就采用Illumina Human Omni Express-24格式芯片,能最大量检测用户的祖先特征数量,其祖源检测99美元,健康加祖源的检测套餐售价199美元。 /p p   今年4月,国内23魔方新推出基因定制芯片。据悉,该基因芯片拥有国内目前最多的73万个检测位点,与赛默飞世尔联合定制。为满足新品祖源检测要求,根据黄种人独有位点进行改造,能同时一次性检测96人,8月8日的最新套餐价是499元。 /p p   巧合地是,Wegene也在8号当天紧随其后,将原先999元的检测项目以腰斩价499元出售,由此引发外界猜想,疑似两家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p p   Wegene降价产品的核心,采用与23魔方相同品牌的Affymetrix基因芯片,同样针对中国群体作定制化设计,但检测的SNP位点大约60万个。贝壳社采访23魔方CEO周坤,了解到23魔方此前共推出999元、699元和499元三款产品,但不论售价如何都保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如今将999元产品也以499元“贱价”出售,非赔本烧钱,也与刚获得4000万元B轮融资并无关系,“有没有这笔融资,我们都会在这天降价。团队已花了5个月,在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周坤告诉贝壳社。 /p p   除了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芯片,还有传统PCR技术,其操作简单,但一次只检测1~2个SNP位点,不适合多基因检测,如对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单基因检测,及在DNA亲子鉴定领域中广为应用,Any Lab Test Now公司,就用PCR方法作亲子DNA鉴定、法医DNA鉴定、移民DNA检测及祖源检测,然而价格却与基因芯片同比肩,如祖源检测单项199美元,套餐399美元(Y染色体+线粒体检测)。而理论上,PCR成本应该是三类技术中最低廉的。 /p p   目前来看,针对不同技术,不同公司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搭配组合: /p p    strong 2、行业难题:并非100%准确 /strong /p p   检测手段不尽相同,但制约行业发展的共同难题是一致的,即如何解决遗传变异与特定健康之间相关性的问题。GWAS全基因组关联检测方式是主流手段,通过大样本发现疾病等表型与基因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出基于大量人群样本的统计学概率,既然是概率就有不确定性。 /p p   另外,遗传缺失现象也是困扰科学界的长期难题。所谓遗传性缺失,即科研人员无法找到人类疾病和特征背后的遗传因素。这与技术受限也有关,GWAS难以检测基因互作和外界环境等影响遗传的因素,由此产生遗传缺失。 /p p   所以,部分基因检测结果并非100%准确。也正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至今都难以百分百认可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p p   23魔方在8月8日降价的当天,出具一份撤销部分项目的声明。将原先300余项检测缩减为如今的200余项,根本原因就是发现“抗衰老”、“脱发风险”、“学习能力”等项目的实际表型与文献研究结果有偏差,准确性不达标。 /p p   “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数据,发现一些论文不靠谱。”周坤表示,“剔除这些不够精准的项目,提高新项目的选择标准,只为做得更精准。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我们会重新研究,等准确了再上线。” /p p   基于此理,周坤坚持认为消费级基因检测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遗传风险信息,但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发生某种疾病或病症,因为除了遗传变异,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所以他表示基因检测不能等同于体检,因为前者不能检测已有疾病,仅能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某人因基因而患病的可能性。 /p p    strong 3、海外DTC基因检测公司TOP9 /strong /p p   尽管周坤表示消费级基因检测不同于体检,但从国外成熟的DTC基因检测业务模式来看,基因体检也是种主流模式。 /p p   2016年,Market Research评选出排名前九的海外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军企业,分别是23 and me,Color Genomics,Counsyl,Gene by Gene,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LabCorp),MyMedLab,Mapmygenome India,Positive Bioscience,Quest Diagnostics。 /p p   不难发现,除了印度企业Mapmygenome India提供个人全基因组测序与偏娱乐化的测项目外,其余公司都以疾病风险预测、产前诊断等成熟项目为主,且至少有三家公司是健康体检或老牌第三方独立检验室,能直接面向C端服务。 /p p   其实,连原本多元化检测集一身的23 and me 如今也越发谨慎,甚至与药企合作,参与乳腺癌、帕金森、抑郁症等疾病研究。而偏娱乐消遣性质的DTC检测似乎正逐渐成为Exploragen、Helix等创新公司的主打产品,比如Helix还与啤酒商合作,根据用户DNA推出高端定制化的口味啤酒,独家配方的口味将完全迎合用户喜好。 /p p   未上榜单的海外企业WellnessFX和Xcode Life Sciences也值得关注。前者通过血样检测多项指标,为爱好运动的用户提供健身、睡眠、瘦身、情绪、抵抗疾病等改进建议。WellnessFX的app还能跟踪与管理用户身体数据,并指导与反馈 /p p   Xcode Life Sciences,是专门针对用户DNA提供皮肤美容与保养解决方案的垂直型公司。从基因遗传角度解释皮肤属性与皱纹、斑点等瑕疵原因,并防止皮肤衰老。 /p p   由此可见,海外DTC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大致分三类:线上销售的偏娱乐化基因检测公司(如23 and me),线下第三方检验室或体检机构(如LabCorp),和以基因检测数据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的另类公司(如WellnessFX),这类公司可能是长期健康管理或美容、运动、营养、饮食等五花八门的后续服务提供商。 /p p   strong  4、国内DTC基因检测究竟怎么玩 /strong /p p   实际上,国内企业的玩法大致相同。23魔方与Wegene类似,都以纯线上偏娱乐性基因检测为主,不同地是,Wegene还进行了健康管理与基因检测相结合的初步尝试,CTO陈钢曾表示,迄今有200多个用户绑定了智能硬件,通过智能硬件收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睡眠等健康数据,再结合基因相关数据,得出综合性的分析结果。 /p p   将健康数据与基因数据打通融合的不止Wegene一家。水母基因和久久基因都作了积极探索。水母基因推出“智能精准健康管理SaaS系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个体基因等多维度生命数据作全面的整合性分析,并将精准管理健康方案兜售给商保公司或企业级客户。 /p p   久久基因也为用户提供基因检测之后的深度解决方案。以美肤基因检测为例,会为用户提供皮肤抗氧化能力、锁水、弹性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还与化妆品品牌商合作,推出定制化的护肤方案。该理念也移植到运动基因、儿童营养基因检测中,与咕咚等运动平台、贝因美等母婴品牌合作,提供个性化方案。 /p p   除了达安、迪安、金域等检验机构,以杭州奕真(美国Veritas Genetic)为代表的创新公司也试图打造基因体检模式。如近日推出新生儿全基因组检测的服务产品,涵盖900种儿童疾病,让父母了解孩子未来的健康风险,价格是1500美元。正如上述所言,受限于科研技术,基因检测并非100%准确,为新生儿做全基因组检测至今仍有争议。 /p p   周坤认为,将消费级基因检测与体检对标,是用户体验不好的原因之一,“两者永远不能划等号,满足用户好奇心,让用户更了解自己,才是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价值。” 同样对于Helix研发消费级基因app,他表示要在中国落地还为时尚早。 /p p   “Helix要打造基因领域的APP Store,就要有成百上千款app,不仅要有足够的数据作支撑,还要确保应用的服务效果。目前来看,Helix模式还处于早期,如果想移植到中国,开发后期生态级应用还太早,至少需要进一步观察。”他认为。 /p p    strong 5、专业人才与实验室资质 /strong /p p   在海外TOP9的表格中,排名前四的公司官网上,都赫然标注有遗传咨询师提供咨询或有专业医生进行指导,而且实验室获得CLIA/CAP双项认证。 /p p   CLIA(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是由美国临床实验室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室资质证书,代表国际最高水平认证标准。CAP认证是美国病理学会对检验实验室开展的国际性论证项目,也是全球公认的医疗检验室国际级标准。我国目前医疗机构检验科以ISO15189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标准,少数连锁性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通过CAP认证。 /p p   但国内,由于DTC基因检测领域政策真空,不同企业会择机行事。或自建或合作,或有资质或无资质,良莠不齐。以23魔方为例,周坤表示虽无规定,但公司是按医学临床检验所标准建设了600平方米实验室,此轮融资后将继续扩建中心实验室,相对比下,Wegene的检验室场所是华大基因等临床检验实验室,所以类似的联合实验室、共用实验室都是现实存在的。 /p p   23魔方CEO周坤曾表示,为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不踩踏政策红线,23魔方自建医学标准的实验室。而且在贺林院士推动下,遗传咨询师将成为未来的一种新职业。23魔方已有不少员工参与培训,拿到中国遗传咨询师的结业证书。 /p p   据了解,我国的遗传咨询服务一般由临床医生提供。但临床医生往往缺少遗传知识背景和系统训练,解读基因数据的能力也有限,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遗传咨询师。 /p p   美国、加拿大等国在三四十年前就设置了遗传咨询师的职业岗位,建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培训体系。但在我国,该职业还未得到官方认可,人才缺口巨大,至少需要10万名遗传咨询师。为此,国家应当承认职业地位、设计晋升通道、加大培训力度,才能满足即将来临的行业井喷需求。 /p p   周坤判断,“我一直认为2019年会是消费级基因检测全面喷发的一年。” /p p /p
  • 全面解读我国“十一五”时期装备工业发展
    在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到五年来政府做过的主要工作,特别指出,十一五期间,“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一个门类特别提出来强调其“总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明显提高,在多年来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第一次。   对于这些年来我国装备工业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深有感触。“两会”期间,他结合总理报告,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装备工业发展进行了一番全面解读。   发电设备 从净进口到出口大国   在张国宝眼里,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近代史上中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屡战屡败,除了政治腐败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装备大不如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说起百年前国人以弓箭长矛应对侵略者火枪大炮的历史,张国宝不禁扼腕痛惜。   改革开放初期,张国宝进入当时的国家计委,负责机械行业的技术引进。“国门打开以后,发现我们的装备技术水平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在发电设备方面,我国当时能自主研制的最大规模机组为12.5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则是一片空白。   经济要起飞,离不开电力的强大支持。为了突破能源瓶颈,加快电源建设,我国一方面从国际上引进先进燃煤机组,另一方面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电设备发展之路。   张国宝以绥中电厂为例,形象地阐释了近十年来我国在燃煤发电机组领域所实现的巨大飞跃。绥中电厂前期安装的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两台80万千瓦发电机组,近年来又增加了两台东方电气生产的百万千瓦机组。俄罗斯机组代表了当时国际燃煤发电机组的先进水平,而进口机组与国产机组在同一个电厂运行,比较起来更有说服力和典型意义。   首先从造价来看,俄罗斯机组每千瓦造价为6561元,国产机组为3373元,国产机组比俄罗斯机组每千瓦造价节省将近一半 从每千瓦时煤耗来看,俄罗斯机组是326克,国产机组是282克,而每千瓦时少耗1克煤,意味着全国可节省煤炭360多万吨 再从厂用电率(电厂自己消耗的部分)来看,俄罗斯机组是6.55%,国产机组则是3.94%。国产机组各项性能指标都大大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火电设备成就喜人,核电设备也毫不逊色。“我国核电设备生产能力这些年进步非常快。”张国宝介绍说,我国最早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用的几乎都是法国进口设备,“以后又上了岭澳一期,国产化率我估计最多也就是30%-40%。”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第一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压力容器仍需要拿到日本去生产。到了岭澳二期,国产化率已经迅速提高到70%-80%。   从不会生产30万千瓦及以上设备到今天可以生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30、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占全国装机容量的70%,每年出口20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设备,年出口电力设备500亿美元以上,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国内火电行业就从高温高压、亚临界机组进入到了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时代,完成了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产业升级换代之路。   特高压输变电 成就国际瞩目   谈到我国在高压输变电设备方面取得的进步,张国宝十分自豪。“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到现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并实现完全国产化。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已经国际领先。”张国宝介绍说,我国现已建设完成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并相继投入运营。“一条是云南到广州,另一条是四川复龙到上海奉贤,都是±800千伏。”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设完成了晋东南到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湖北夏天水多,不缺电,还要往外送 到了冬天枯水期,电就不够了。通过晋东南这条线,就可以向湖北补充电力。虽然不是很多,它起码一百四五十万千瓦是有的。就支援了湖北的枯水期的用电。丰水期的时候水多,水电发得多,通过这条线路又可以把电送到晋东南。”   张国宝特别强调,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际上没有,我们搞的是第一条,所有的设备都要靠自己研制。“摆在30年以前,我们啥都要引进。现在我们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而且我们搞的这个标准已经被国际电联吸收作为特高压的标准。这就是我们装备的进步。”   “我们自己研发出来而且实际应用了,引起国际上很大的兴趣,来考察的人很多,光我带他们看的就很多,像巴西能源部长、俄罗斯来的领导,我都带他们到奉贤变电站去看过。”张国宝介绍说,我们做的变压器目前已经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有100多台老旧变压器需要淘汰更新,新采用的都是从我国采购的变压器。美国现在也用上了沈阳特变电工生产的500千伏大型变压器。“技术进步确实非常惊人。”   谈到关于发展特高压的有关争议,张国宝笑称,“其实这个东西也没有必要再争论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里,不是有个16大专项吗?另外还有个20项需要优先发展的技术,这里头已经把特高压写进去了。那是经过国内大部分专家论证,国务院最后拍板才写的。”   张国宝表示,在这次“两会”期间,他所在的那个组就有好几个省要求发展特高压。重庆团在一份提案中明确表示,希望“加快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加快四川-重庆特高压交流通道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雅安到重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宁夏自治区也有政协委员提出,需要再建一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此前建设的从宁夏到山东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经投入运营,相当于每年向外运送1000万吨煤炭。提出这类要求的还有陕西省。“好几个省强烈提出来。以前在国家能源局局长岗位上,我受理的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当中,有4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上特高压。这个人数可不算少了。”   提前5年 圆梦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2003年5月7日,张国宝在国家发改委《经济情况与建议》上发表了题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张国宝写道,“当我列出这一标题时,可能会有人质疑其现实可能性,希望它不要像某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式目标。这也是我久久思索而又不敢轻言的一个原因。”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截至2000年,我国在全球造船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仅为8%,而同期日本、韩国和欧洲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33%和16%。   但是,通过回顾世界船舶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张国宝发现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船舶制造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船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很大 发展船舶工业可以带动配套机电设备制造业和钢铁业的发展。   通过将中国与韩国、日本的细致比较,张国宝更加增强了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信心――在劳动力成本上中国有优势,在钢铁和机电产品的配套能力上,中国也不输于日、韩,“关键在于发展战略的选择。”   接下来,张国宝认真分析我国已积累的有利于船舶工业腾飞的因素、世界船舶市场的潜能和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初步规划设想,充满信心地提出,“我相信经过‘十五’三年,到2005年船舶产量从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600-700万吨应不成问题。到2010年船舶生产能力争取达到1300-1500万吨,届时占国际市场的份额接近30%,价值25-30亿美元。再经过5年到2015年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届时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将不再是梦!”   张国宝的预言提前得到了应验――到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452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19%,比2000年已经翻了两番 2007年上半年,我国船舶业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到2009年底,我国当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份额的34.8%,仅比韩国少1.1个百分点 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份额的61.6%和38.5%,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40.4%,提前5年实现了张国宝提出的“到2015年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   在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同时,我国也在坚定地向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   LNG(液化天然气)船由于所装载货物的特殊性,造价高、建造难度极大,被誉为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过去多少年来一直是我国造船企业的“禁区”。   5年前,我国开始在广东惠州的大亚湾进口澳大利亚的LNG,同时开始在沪东中华船厂建造LNG船。“沪东中华人不负众望,从最初引进法国大西洋造船厂14.7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技术,到现在已经自主开发出17.4万立方米电力燃油驱动的新型LNG船,很不简单!”说到我国LNG船的发展历程,张国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1月15日,刚刚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张国宝应邀参加中船集团公司举行的美国埃克森美孚/日本商船三井中国LNG造船项目中标签约庆祝仪式。在那个仪式上,张国宝颇为激动地说道,“埃克森美孚是世界最大的也是受人尊敬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商船三井是世界上著名的航运公司,而且日本船东一向以对质量严格要求甚至是苛求而著称。这两家国际知名公司选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这批LNG船的建造者,充分表明了他们对沪东中华的信任,也是对中国船舶工业的信任。”   依托重大工程发展重大装备   从火电设备、核电设备到输变电设备,从船舶工业到石油石化重大装备,从风电风机叶片、轴承、齿轮箱到太阳能、数控机床,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交流,张国宝意犹未尽。   “依托重大工程,加强组织协调,这是我们多年来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的宝贵经验。”张国宝感慨地说,国家能源局既负责重大能源工程,又负责能源装备,这为依托重大工程推进能源装备自主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初,在国家能源局的“三定方案”中特别确定能源装备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设立了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近几年,三峡水电机组、LNG船、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机组、风力发电机组、长输管道、核电、特高压输电设备等装备自主化工作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取得了长足进步。   “重大装备国产化必须依托重大工程项目。”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张国宝再次强调这个观点。张国宝认为,重大装备研制技术难度高,前期投入大,制造周期长,首台套的应用推广难度大。因此,在重大装备研制和推广初期,必须加强政府的协调和组织,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此外,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需要用户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张国宝介绍说,我国许多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都是在用户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实现的。如中石化公司和中石油公司积极采用沈鼓集团制造的压缩机作为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结束了“乙烯三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的历史。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还必须借助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张国宝说,我国是一个大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不同阶段,瞄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前瞻性地选择一批重点产品和技术,组织推进科技攻关和重大装备自主化 要优先支持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重大工程急需、产业关联效应强、能够大量替代进口的产品。“上世纪我们组织研制的‘9大设备’、‘12项重大成套装备’和近年组织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核电设备、大型空冷发电设备等,都是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要立足于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这是张国宝发展民族装备工业的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不矛盾,应该将两者辩证看待、有机统一起来。“现代化是买不来的。”面对最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强化对中国转让技术的控制,禁止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向中国转让和出口的局面,张国宝语重心长地表示,“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导向,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 广州新式尾气检测设备不足 检测暂未全面开展
    原定于8月1日开始在广州全面实施的“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标准,因故没有全面实施。   记者至车管所检测站调查发现,广州车管部门下属机动车检测站大多仍在使用老式怠速法检验机动车尾气装置,而首次申领绿色环保标志的新上牌车辆,无需进行尾气检测。   上周,广州市环保局发布消息称,8月1日开始广州将实行全新的“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方式,在车辆年检时结合怠速检测法,对车辆尾气排放进行双重检验。   车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广州机动车检测站中,拥有新式设备的站点“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仍在使用怠速法检测。“新的设备仍在等待质监局的质量检测,过关后还需要调配资源,为检测站配备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环保部门介绍,广州市已有“十多家”检测站配备了“简易工况法”设备,与车管部门所介绍的不符,相关检测价格也未进行公布。
  • 山西开始全面规范机动车尾气检测单位检测资质
    记者6月11日从山西省环保厅获悉:即日起,山西省开始全面规范机动车尾气检测单位的检测资质。   我省目前有5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单位73条检测线,根据规定,凡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省或国家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合格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省或国家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环境监测资质证。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监测数据的环境监测单位,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质监部门的计量认证。否则,其环境监测活动即为非法。   为适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需进行计量认证的机动车尾气检测单位,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和省质监局认证处将协同进行其检测人员上岗考核、检测资质认定和计量认证工作。(记者张隽波)
  • 中国RoHS升级解读:从法规升级到检测技术的未来
    2024年,中国RoHS法规进行了重要升级,进一步提高电子电气产品的环保要求。新法规扩大了有害物质的限制范围,与此同时,GB/T 39560.12-2024标准的发布,规范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在有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这一升级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也为行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仪器信息网特别建立“中国RoHS升级解读”话题,聚焦RoHS检测的最新应用解决方案,以增强业界专家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天美集团通过旗下赛里安品牌提供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应对新法规的要求并提升环保形象。2024年,中国RoHS(《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迎来了重要升级,这一变化对电子电气行业的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法规的颁布不仅扩大了有害物质的限制范围,还对企业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随着GB/T 39560.12-2024标准的出台,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在检测中的应用更加规范化,成为保障环保合规的重要工具。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国在电子电气产品环保管理上迈入了新的阶段,也为行业技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围绕此次RoHS升级的主要内容和要求、GB/T 39560.12-2024标准的解读,以及赛里安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中国RoHS升级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此次中国RoHS法规修改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扩大有害物质的限制范围和加强产品合规性管理。新的修订单明确规定了包括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和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内的多种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这些物质通常用于塑料材料的阻燃和增塑处理,但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新法规还加强了对企业的合规性要求,要求企业不仅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还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确保环保合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到最终产品的回收处理,全面贯彻环保理念。这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升级和创新。GB/T 39560.12-2024标准解读随着中国RoHS法规的升级,GB/T 39560.1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1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标准的出台,为检测和控制这些有害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参考了(EU) 2015/863对RoHS2.0(2011/65/EU) 附录II的测试要求,但严格规定了检测步骤和前处理,确保检测一致性。并且,此法规范围更大,覆盖更多种类的电子电气产品,限制更多种类的有害物质。其中,新增了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B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以及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受管控的限用物质总数增至10项。标准使用GC-MS测试方法,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能够在复杂的聚合物基质中精准、快速地检测出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同时,标准也强调了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由于电子电气产品中的聚合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样品前处理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在执行该标准时,应当严格遵循标准的前处理流程,确保检测的可靠性。满足GB/T 39560.12-2024标准的天美解决方案天美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仪器公司,旗下赛里安品牌仪器能够提供测试设备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行业用户全面应对RoHS有害物质检测。SCION8300GC-8700SQSCION8700SQ单四极杆质谱仪将多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高度集成,具有性能优异,操作维护方便,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等特点。其拥有轴向设计离子源、主动聚焦的预四极杆、EDR技术检测器等多项专利技术,能够简化方法开发,提高效率。下图是针对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等做的测试。17种邻苯二甲酸酯色谱图DIDP色谱图结语中国RoHS的升级和GB/T 39560.12-2024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电子电气产品环保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不仅满足法规要求,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环保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未来,随着更多检测技术的引入,中国RoHS的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为全球环保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投稿人:天美集团色谱市场工程师 何易尚
  • 大数据推动环境监测网络全面铺建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各领域工作开展的基础,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面对当前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7月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则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对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确立了清晰的行动纲领 明确了环境监测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 随着《方案》的全面推进,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对于《方案》的主要目标,提出四点关键内容:“一是三个监测要素全覆盖——即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二是数据的互联共享与大数据平台支撑;三是自动预警、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明显提升;四是监测和监管的协调联动。” 考虑到环境监测本就面临着数据繁多、关系复杂,且与其他领域数据错综关联等实际问题,加上监测要素的进一步扩大覆盖,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无疑会是建设的关键挑战之一。专注于环境领域的数据应用服务商,天基网控就曾表示,目前的环境监测网络,由于业务划分、信息化建设先后等原因,往往存在系统独立、数据分散的问题,历史数据孤立难以统一,同时,新增数据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但数据价值密度较低;如何让已有的积累数据与新增数据集成整合,并进行有效分析和深度挖掘,需要充分利用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平台产品支撑。 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改革,紧紧围绕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和权利。通过建立环保大数据中心,依靠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存储与超高效处理能,整合环保相关部门内部分散数据形成庞大的数据中心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据悉,各省市地区环保部门和监测中心均已全面启动监测网络的建设规划,而对于广泛覆盖的监测要素,以及环境数据集成共享的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支撑则成为基础建设重点。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为例,记者了解到在其最新的工作计划中,就已明确了针对现有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内容。通过优化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搭建部署云计算和分布式数据集群系统,推进建设广东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整合与数据共享。 目前市场中各环保行业厂商也纷纷升级推出对应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已参与到多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的天基网控,在对外的介绍中就多次提到,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在整个监测网络中将实现环境数据标准化,业务管理一体化,污染源监控可视化,监测报告智能化等显著效果,提高决策支撑水平。 以大数据为推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全面铺设,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搭建环境大数据平台仅仅只是建设的开始,如何让数据发挥价值,并有效应用于监测和监管中,还需要在后续过程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来源:大洋网
  • 岛津全面检测解决方案交流会(济宁)成功举办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的一支奇葩,闻名远近的微山湖就坐落在济宁境内。济宁市不仅肩负着微山湖环境的检测治理工作,还负责渔业环境的监测任务,另外,山东省大的制药集团鲁抗股份也坐落于此。因此该地区用户渴求了解、掌握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并期待能够将最新的检测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近期,岛津公司带着全面检查解决方案走进山东济宁市,与当地的分析测试专家汇聚一堂,围绕着岛津的全面解决方案展开了热烈友好的交流与讨论,以此促进该市的分析检测水平全面、快速的提升。岛津公司与当地检测技术专家联手在济宁市香港大厦举行岛津分析仪器全面解决方案技术交流会。会议吸引到包括药检、质检、商检、农业局、渔业局、公安系统、鲁抗、辰欣等大制药企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和相关领导,以及济宁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老师在内的100余位专家用户与会。 会议首先由岛津公司的营业担当孙鹤先生致欢迎词,他感谢各位专家用户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岛津的技术交流会。他在致辞中强调,岛津公司是一家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分析仪器厂家,公司自成立之初一直走在分析仪器厂家的前列,特别是2002年岛津公司质谱研究所的田中耕一先生由于在质谱领域研究的突出贡献,有幸荣获诺贝尔奖,更足以证明岛津先进的技术底蕴。岛津公司将继续秉承优秀的服务理念,为济宁地区的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分析设备和高品质的服务,真正做到全方位地为用户排忧解难。 会议现场 随后,岛津公司市场部的靳松小姐介绍了岛津旗舰产品GCMS-QP2010Ultra以及岛津公司MDGC/GCMS、GC×GC等高端产品在农产品检验和环境检验中的应用。接下来,王文曼小姐介绍了岛津超高压液相UHPLC-30A及LCMSMS-8030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LCMS-8030将MRM测定的快速化与超快速极性切换技术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出UHPLC的性能,是打破分析速度极限最可靠的伙伴。最后,有市场部杨乐先生介绍岛津ICP,原子吸收,红外等产品新颖的设计理念。岛津全谱直读型产品ICPE-9000特点独特,软件可以自动选择最佳分析波长,并且分析完成后可随意追加波长和元素进行分析,从紫外区波长到可见区波长,无需再次进行实验。并且独有真空光室,方便自如的应对深紫外区元素分析,无需气体吹扫,小炬管的独特设计使用工业氩气即可达到完美的分析结果,大大节约了使用成本;开机即可稳定高灵敏度分析。高分辨百万像素CCD检测器,有着很高的量子效率,表面无需另加涂层。丰富的附件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岛津市场部的技术专家在讲解解决方案 会议中间穿插了与客户的互动有奖问答活动,不但活跃了会场气氛,同时,使用户对岛津公司产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在会议中,与会用户对岛津公司整体解决方案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对岛津的产品和服务表示出高度认可。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投资逾4000亿 上海环保“十三五”全面梳理监测需求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一直是上海市的发展理念。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全面布局“十三五”期间上海市的环保工作。据了解,上海市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投资GDP的3%用于环境保护,参照上海市2016年GDP计算,总投资额将超过4000亿。  环境仪器和环境监测在环保中的作用当然不能被忽略,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对《规划》中涉及仪器和监测/检测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规划》明确指出,上海市在环保标准上,将按照国内最严、接轨国际的标准推进污染治理,体现率先引领。在污染物减排方面,继续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增加挥发性有机物和总氮两个污染物。  水环境保护  在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方面,完善并严格实施上海市主要水源地应急处置、保障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多部门联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跨界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联防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市、区两级政府及供水单位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  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按不同功能区域的水环境水质要求达到一级A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石洞口、竹园、白龙港、虹桥、泰和及郊区南翔、松东、奉贤西部等3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新建、扩建工程,到202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60万立方米/日。全面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和臭气治理。以中心城三大污水片区为重点,加快污水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同步开展污水厂臭气治理。新建石洞口、竹园以及白龙港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郊区新建松江、嘉定、奉贤、浦东、金山、青浦、崇明等区污泥处理工程 新增闵行、杨浦、浦东等区通沟污泥处理设施。到2020年,全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逐步形成以焚烧为主的格局,污水厂污泥有效处理率达到90%。重点监控评估水源地、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等重点区域风险,实施相关控制措施。持续实施河湖水生态监测,推进河湖生态健康状况的跟踪评估。无论是治理工作还是监控工作,都少不了仪器的支撑。  大气环境保护  在工业污染源方面,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推进石化、化工、涂料、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VOCs污染治理全覆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化工区、华谊集团、金山二工区、宝钢集团等重点企业实施VOCs综合治理 有机化工原料制造、合成材料、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等6个行业按照规程实施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和开停工维检修期间的VOCs控制措施 汽车涂装、船舶涂装、涂料和油墨生产、印刷等行业按要求推进废气达标排放治理。实施重点行业VOCs排污收费试点。到2016年底,完成全市VOCs重点排放企业综合治理。  深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继续深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控制相结合管理制度。推进燃气(油)锅炉低氮改造。到2020年,钢铁、石化化工、船舶制造、汽车制造、涂料生产等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削减30%以上。  加强在用车检测和监管,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制和检测标准,推广简易工况法环保检测全覆盖。  强化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形成海事、环保、质量技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船用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质量管理。  全面加强工地、道路、码头和工业企业等扬尘污染防治,强化监测监管,确保2020年全市扬尘污染水平下降20%以上。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监管,大力推进建筑、市政、拆房等工地以及混凝土搅拌站等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大力推进码头堆场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系统。  推进饮食服务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使用,  土壤环境保护  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详查,制定详查方案和技术规定,按照要求公布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化工石化、医药制造、橡胶塑料制品、纺织印染、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皮革鞣制、金属铸锻加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使用、农药生产、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及处置等12类工业领域),以及加油站、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等市政行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和持久性有机物等特殊污染物质的潜在污染场地调查,摸清潜在污染场地基本情况。  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整合环保、规划国土资源、农业、绿化市容等部门监测资源,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设置,建立完善本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制定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环保、规划国土资源、农业、绿化市容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市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污染地块的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根据土壤污染现状动态调整种植作物品种,实现耕地安全利用。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善建设用地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制度。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建立健全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土壤环境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场地环境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  加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和园区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加强日常环境监测监管,明确相关措施、责任和监管机制,并向社会公开。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开展吴淞、高化、金山卫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  建立完善场地土壤(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场地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  到2019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污染源管控  建立健全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制定《上海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相关技术规范建设,建立完善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2017年,完成对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加强许可证管理,建成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系统,全面推行持证单位“三监联动”管理。  制定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督促企业履行自行监测、自证守法的基本责任,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如实向环保部门申报并向社会公开。  强化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全面完成重点产业园区特征污染因子监控网建设,试点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特征因子在线监测,提升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系统等领域环保技术和设备 做实环境信息服务,逐步推动环境监测服务规范化、市场化。  其它环境风险管控  不断提升辐射监测能力。全面提升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监测能力,实现环境质量监测全介质和全方位覆盖,达到全国环保系统领先水平。加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新增浦东、松江、闵行等9个郊区监测点,完善预警在线监测体系,增加青浦、浦东等4个预警监测点。完善水源地在线监测系统,推广重点敏感源的在线监测。构建上海电磁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强化辐射应急能力建设。加强辐射应急和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车辆配置,建立第二支辐射应急队伍,提高辐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长三角地区应急协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提升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修订完善上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完善噪声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声环境质量监测,绘制中心城区噪声污染分布地图,加强噪声达标区管理。  继续推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统计调查和开展环境激素本底调查。加强特征污染物排放监测与能力建设,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以铬、汞、镉、铅、砷等为重点,开展涉重企业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状况调查,建立涉重企业全口径环境信息清单。优化涉重行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重金属总量控制制度,将重金属污染物指标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到2020年,重金属环境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重金属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15年的水平。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逐步构建市区之间、部门之间,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以PM2.5、臭氧为重点的监测网络,完成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功能完备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构建以省界来水、水源地和区级断面为主的上海市地表水环境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完善自动监测站点布设,实现水质、水文数据实时共享 整合完善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建成覆盖全市各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 完善辐射应急及在线监测网络,提升辐射预警监测和应急能力 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污染源现场和周边环境监测能力 大幅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测覆盖范围,污染源在线监测体系全面覆盖国家、市、区三级重点监管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并向社会公开 逐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加强卫星、航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跟踪监测 全面完成重点产业园区特征污染因子监控网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水平 填补现有标准的环境分析能力空白,优化水质分析能力,扩展化工特征因子环境监测能力,开发金属形态分析能力,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体系 制订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和质量管理方案,开发社会化服务监管考核信息平台。  全文见链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 陕西: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
    记者从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今年我省在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方面重点开展“十项行动”,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展认证检测强企行动。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认证检测机构入驻“秦质享”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深入推进养老、健康、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认证,促进民生领域服务品质升级。  开展认证检测强链行动。深化“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围绕重点产业组织“检企对接”系列活动。推动质量认证在航空、汽车等重点产业的应用,组织“质量认证三秦行”系列活动。推动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有效实施。  开展认证检测强县行动。推动洛川、吴起、富县、米脂、子洲、汉阴、镇安等县区深化有机认证示范区创建,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创建区,推动安康市开展富硒产品认证,支持长安区打造民宿服务认证区域示范,推进武功县电商企业售后服务认证提升项目。利用“标准+认证”方式,打造优质特色区域品牌。  开展绿色认证提升行动。推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制度,大力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包装等产品认证。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开展监管效能提升行动。加强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检查常态化、规范化。  此外,开展安全工作筑基行动。加强汽车、电动自行车、消防产品、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家用燃气器具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开展共治体系建设行动。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多元共治体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秩序。
  • 吴晓青: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
    部党组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系统地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论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策略,为新时期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当前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环境保护实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同步”与“并重”,以及“综合”解决环境问题,要求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为环境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一、从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环境监测转型   在今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周生贤部长向全国环保系统发出了环境监测转型的动员令,明确提出要用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命题统领新时期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基于环境保护的战略全局来思考谋划环境监测转型。   (一)深刻认清环境监测转型的历史方位   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而这个总体设计能否科学,关键取决于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做出准确判断。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监测业务领域从最初的“三废”监测,发展到了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噪声、生态、酸雨、生物、沙尘暴、土壤、污染源等众多领域,从简单的二氧化硫、重金属、化学需氧量监测,发展到了有机污染物、农药、持久性有机物、环境激素、温室气体等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环境监测范围从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监测,发展到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乃至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监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从手工采样监测,发展到自动在线连续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向高、精、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环境监测技术和标准方法体系;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机构、人员已由当初几十个监测站发展到2399个,监测人员近5万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组建了由覆盖全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759个断面、126个国家水质自动站、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站、7个近岸海域分站以及酸雨、沙尘暴监测网组成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环境保护部已正式开始运行环境一号A、B卫星,初步具备了说清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的能力。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鲜明提出要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其实质是要求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从“对立”走向“和谐”。这使得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环保工作全局,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当前,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及时、准确、针对性强的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判断环境形势,客观评价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对环境监测的深度、广度、精度、代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三是我国开展环境国际合作和履行环境国际公约,需要以科学的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环境保护成果和检验履约成效,当前发达国家环境监测的因子、手段、污染物种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监测质量管理、科研、环境质量的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如果国内环境监测跟不上,将丧失话语权,使我国在环境外交上陷于被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和世界先进环境监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国环境监测还存在缺乏统一监督管理、信息生产能力弱,环境监测网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质量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仪器装备水平较低、队伍配置和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部党组提出推进环境监测历史性转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方位。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必须对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刻认识。如果不转型,环境监测的提升发展将成为空话,大好机遇将白白丧失。如果转型成功,全国环境监测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开启新的航程。   (二)科学把握“转型”的总体思路   环境监测要转型,必须立足环保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对未来一段时期监测事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筹划。   遵循“一个统领”——以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统领环境监测转型。环境监测的转型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转型和怎样转型的”的问题。一是始终保持工作理念的先进性。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环境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环境监测转型的理性思考,坚持以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最新成果融入引领转型,将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具体的思路和举措。二是自觉当好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先锋队。要充分认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在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体系,监测的装备水平、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首先要求环境监测闯出一条新道路,即转型发展,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度、方法等。   建设“一个体系”——大力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满足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管需要而建立的一套先进、完整和符合国情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的综合体系,其内涵与环境监测转型的目标完全一致。因此,环境监测转型落实到工作层面,就是要牢牢抓住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这个根本,以宽广的眼界准确把握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科技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为适应并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顺“三个关系”——理顺环保系统与其他部门、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监测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部成立监测司之后,各省级环保厅(局)也将相应成立监测管理机构,新成立的监测行政管理机构也面临转型,其核心是营造和谐有序的监测格局。一是要处理好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要求,统一全国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确立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的行业地位与权威。二是在环保系统内部实现行政管理与业务技术的科学分离。监测行政管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加速推进法律法规建设、调整改革体制机制、科学编制规划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上;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特别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站要将工作重点从协助管理转到业务技术上来,“聚精会神抓业务,一心一意钻技术”,把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工作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不断提高技术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处理好监测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对省、市、县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事权划分和职能任务的科学化、法定化,优化资源配置,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任务、投入、能力相配套,提升整体效能。   实现监测“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宗旨是“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环境监测工作必须紧扣这一宗旨,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环境执法提供证据、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环境研究提供数据。   努力做到“三个说清”:一是通过加强污染源监测,努力说清污染源状况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是通过深化环境质量监测,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科学准确判断环境形势提供技术依据;三是抓好应急与预警监测,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及时发现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有效应对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数据支持。要不断提高监测数据和监测信息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使环保工作由被动、事后、补救、消极转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这也是环境监测转型的最终目的。   二、以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带动环境监测转型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环境监测转型的抓手和载体,要通过落实周生贤部长提出的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队伍建设上下一条龙、网络技术天地一体化的要求,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法制、人才、技术、装备的创新发展。   第一,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环境监测管理的转型重点是突破影响和制约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通过《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政府机构改革,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制约本地区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问题,使监测工作真正做到管理顺畅,运行高效。同时,要通过各类配套监测法规、制度、办法的制(修)订工作,逐步规范环境监测网络和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国家环境监测网与地方环境监测网的业务关系,统筹整合环保系统内的监测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带动环境监测条件手段逐步改善。近年来,全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整体水平不高,地区间差异明显。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投入,各级环保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按照全面加强省级站、重点加强地市级站、逐步完善县级站的建设思路,向基层、中西部及边境地区倾斜,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同时,还要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农村环境监测、生物生态监测、有机物监测、环境应急监测等方面能力建设,以监测装备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为转型提供硬实力支撑。   第三,以监测业务为平台,带动环境监测支撑效能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大力加强环境监测核心业务体系建设。一是优化调整环境监测网络,拓展环境监测领域,建立国家与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二是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水平。建立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制(修)订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技术规定,研究建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标准(规范)体系,使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更加准确、及时、针对性强。三是加强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统计分析。深化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开展运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研究,大力加强环境统计工作,深化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研究,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全面提高各类环境监测信息、报告的决策参考价值。   第四,以监测科研为先导,带动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任何从未知到有知的探索性监测都是科研的过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从来都是以科研为先导的。一要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监测技术方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表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污染源监测、总量核算和应急监测等为重点,完善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标准方法、技术规范体系。二要在科研中体现管理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认真做好“水专项”等重大项目,加强“灰霾”天气表征等老百姓关心问题的研究,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日常监测能力的转化。三要加强监测科研管理,因地制宜建立环境监测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高度重视监测科研规划和监测标准规划,建立科研项目库。监测总站要组织各级监测站协同攻关,解决监测领域重大科技问题。   第五,以质量管理为手段,带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科学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基本途径。目前,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全程序的质量管理还没有开展。要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以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探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全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加强环境标准样品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要组织开展各监测领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逐步完善监测要素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   第六,以技术培训为引擎,带动环境监测队伍素质整体跃升。目前监测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员流动性大,素质整体还偏低,必须认真贯彻队伍建设上下一条龙的要求,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监测人员技术培训。要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中长期规划,编写高质量培训教材,建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基地和专家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有关专业机构建立长效的合作培训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将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升全国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老中青相组合、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相搭配、专业和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监测队伍,为全面履行新时期环境监测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在支撑环境管理的监测实践中加速环境监测转型   环境监测转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将转型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少争论,不折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加速前进。   第一,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中提高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能力。当前,各级政府和百姓高度关注环境质量变化,监测系统要在深化环境质量监测上狠下功夫。一是积极拓展监测指标,探索将氮氧化物、PM2.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臭氧等指标转为常规监测的前期技术准备;二是着力抓好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监测,在启动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启动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联动监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联动监测试点准备;三是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监测,研究制定技术路线,有选择地开展试点工作,对已经列入中央农村环保资金“以奖促治”的村庄(乡、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环境卫星遥感数据,从生态监测入手加快环境卫星业务化应用进度,把“天地一体化”要求落在实处。   第二,在做好应急和预警监测中提高说清潜在环境风险的能力。在当前环境事故频发的形势下,必须下大力加强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准确把握环境安全隐患所在,牢牢控制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主动权。要增强预警和应急监测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针对性预案,加强应急监测培训,适时开展流域、区域应急监测演练。要研究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环境风险级别划分与评价标准,全面启动空气、地表水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研究开发预警表征发布平台,根据自动监测和常规数据的异常变化及时开展预警,实现预测预警模拟分析的可视化表达。真正使环保工作在抵御和化解环境风险上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第三,在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中提高说清污染源状况的能力。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服务环保大局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的三大体系。作为三大体系之一的监测体系,必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线,及时跟踪、说清重点监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一是做好企业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工作;二是尽早出台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在确保在线监测的数据质量的同时,做好比对监测,逐步完善自动监测设备的监督考核制度;三是对未安装自动监控设施的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开展例行监督性监测工作;四是深化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探索扩充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指标,同时逐步实现运用监测数据核算污染源排放总量。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监测实践,不断提高说清污染源状况的能力。   总之,环境监测的转型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以务实敬业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举措埋头苦干,共同推进全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 环保部部长: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   周生贤强调,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做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坚定实践者   11月2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11月25日在京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要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做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全面开创我国环境保护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周生贤在讲话中代表环境保护部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环境监测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周生贤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鲜明提出,要加大力度,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并从诸多方面做了规定和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周生贤指出,环保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30年前,国家决定成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工作正式开启。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第一代总站人,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条件下,“边工作、边学习、边建设”,启动了国家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并以“六五”和“七五”期间建设的64个重点监测站为骨架,组建并完善了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十一五”期间,特别是环境保护部组建以来,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环境监测机构已有2492个,监测人员5.3万多人。30年来,环境监测总站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坚持以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工作主线,研究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及大部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和方法 以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监测为突破口,建成了覆盖我国主要水体的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 以环境质量保障为着力点,积极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和国家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监测 以技术立站和人才兴站为方针,初步形成了以院士领衔,研究员为主干,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人才梯队。环境监测总站为国家环境管理服务的效能不断增强。   周生贤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环境监测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四个不动摇,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中再立新功:一要坚持科学监测、技术立站、人才兴站的理念不动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按照科学的标准、规范、规律办事,出科学的数据和报告 把提升技术能力作为总站发展建设的头等大事,以技术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 通过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创总站发展建设的新局面。二要坚持支撑环保、服务民生的定位不动摇。不断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关系民生的环境监测、农村环保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真正把“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的要求落到实处。三要坚持“三个说清”、“四个一流、五个中心”的目标不动摇。以实现环境监测“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主要任务,以国家环境监测网为载体,团结带领地方站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任务,生产出更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监测产品,努力实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水平、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装备”和成为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质控中心、培训中心”的总站转型发展总体目标,构建“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四要坚持抢抓机遇、苦练内功的举措不动摇。充分抓住和用好国家加大对环境监测事业投入的重要机遇期,科学谋划能力建设,认真研究新技术新方法,适度拓展监测领域,着力培养领军人才,进一步提升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全力推进环境监测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和大繁荣。   会上,周生贤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共同启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发布系统。该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时向社会公开发布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使公众和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空气质量的现状及变化。   庆祝大会由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   庆祝大会后,周生贤一行参观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环境保护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监测总站离退休老职工代表,全国各省级监测站、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监测站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大会。
  • 农产品监管、标准、检测和认证将全面加强
    中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3月2日在北京表示,农业部门近期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的工作,做好《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加快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等措施。他同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农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也是安全放心的。   马爱国当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农业部2008年的例行监测情况来看,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的检测合格率均超过了90%,可以说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 福建14家监测机构全面开展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任务
    连日来,福建省14家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年度的工作安排,正在全省各海域全面开展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任务。  8月是一年里福建省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任务最为繁重的月份,约占全年监测工作量的三分之一,需要完成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主要海湾监测等13项监测任务。需监测监测站位数量多达800余个,遍布我省3.76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涵盖了水文、气象、水质、生物体、生态等5大类35个要素,不仅项目多、范围广、要素全,而且天气热、风浪大,时常还会遇到台风暴潮等极端恶劣天气。因此,为顺利完成任务,监测人员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与时间赛跑。  海洋环境监测任务采样需要进行海上作业,海上作业不同于其他工作,由于存在涨潮与落潮现象,为保证所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需精确把握采样时间,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不能有丝毫懈怠。每次出海前的备航工作,都要求监测人员认真对待、细致准备,小到针线,大到仪器,瓶瓶罐罐一应俱全。监测人员在出发前,要仔细推敲整个采样流程,科学制定详细监测方案 装车前,要仔细核对各类出海用品,确认无误方可出发 在码头,还需进行二次复核检查,以保万无一失。  由于出海采样的时间较长,且现场监测船只大多租用当地渔船,普遍吨位较小,遇到风浪容易颠簸,常会出现晕船现象。因此,监测人员需要在努力克服心里和生理上的实际困难,以及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前提下,于摇摆不定的甲板上迅速完成采样工作,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验室分析讲究的是“认真”二字。监测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时始终坚持实验过程认真谨慎、实验流程严格控制、实验结果反复核对。我们海洋人有着海一般的胸怀,检测工作中却必须“点滴”计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监测质量、保证数据可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行政决策。  从监测任务分配部署,出海采样,到检测分析,再到数据汇总,我省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其艰辛程度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身边正是有着这样一群海洋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万里海域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激扬着青春的旋律,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守护着那一片碧海蓝天。
  • 安徽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供给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坚持聚焦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目标,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持续完善技术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作用,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是安徽的最强基因。安徽采取“一区三园”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条件,搭建“技术+产业”“平台+企业”“资本+金融”“制度+政策”4大体系,高位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建设,进一步增强行业集聚发展能力,辐射带动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安徽省获得CMA资质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有1824家,直接带动从业人口近5万人,实现全年营收162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6%。2024年,安徽新增功能纤维及纺织产品、电动机产品两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全省检验检测市场进一步壮大。安徽省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合理倾斜技术资源,全省检验检测机构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断扩大,284家高新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实现年产值91.2亿元,占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总营收比例过半。安徽省还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检验检测行业,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行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据了解,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成立了检验检测产业双招双引专班,通过以商招商等途径,深入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及关联企业招引工作,充分引入外部检验检测技术资源,助力安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SGS、德国莱茵、法国必维等一批国际大型技术机构入驻安徽;华测检测区域总部基地在皖落地;招商检测华东测试基地即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速助力安徽汽车首位产业发展;中检集团与安徽全面加强合作。围绕做强机构品牌,安徽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挥技术资源优势,注册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品牌化、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充分释放检验检测服务潜能,引领全产业链发展。阳光电源注册成立恒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新型储供能产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合肥中科微电子创新中心注册成立合肥科微芯测科技有限公司,助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科大讯飞注册成立智音检测认证服务(合肥)有限公司,面向行业提供“标准+资源+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合肥国家实验室发挥量子领域科技创新主力作用,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标准、方法等技术研究,谋划建设全国首个量子科技领域检验检测机构。聚势谋远,久久为功。安徽将持续优化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环境,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引育,不断壮大行业规模;加快推进国家质检中心等高能级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品牌机构,引领全行业做优做强;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检验检测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更好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作用,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质量强省建设。
  • 环保部: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监测市场
    2月10日,环保部网站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 全文如下: 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为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精神,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是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在环境保护领域日益扩大、环境监测任务快速增加和环境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已迫在眉睫。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实践探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许多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已经进入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化既是加快政府环境保护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理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的现实需要。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入环境监测的主战场,提升政府购买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水平,有利于整合社会环境监测资源,激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活力,形成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政府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职能,加快转变环境监测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鼓励引导社会环境监测力量广泛参与,创新环境监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强化环境监测事中事后监管,形成以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为骨干、社会环境监测力量共同参与的环境监测管理新体制。   (三)基本原则   &mdash &mdash 积极引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监测服务供给。   &mdash &mdash 加快培育。积极培育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序放开环境监测服务业务领域,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稳步开展。   &mdash &mdash 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管理规章制度,约束环境监测服务行为,促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   &mdash &mdash 依法监督。强化环境监测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维护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开放环境监测服务市场   (四)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五)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应认真做好所承担的政府监测职能,包括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跨境水体监测、履约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排污费征收、总量核算等环境监管中的监测工作。同时,可以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和工商总局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总体要求,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相关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   四、扶持和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   (六)转变管理方式。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均可依据本行政区实际,选择采取委托、承包、采购、名录管理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同时,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事中和事后监管,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和办法,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   (七)扶持行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强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行业管理,签订质量保证承诺,推动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社会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业务比武,评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水平,促进环境监测服务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八)加强诚信建设。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对所提供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范环境监测行为。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鼓励监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级及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业务培训。主动公开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环保部门监督,提高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依法监督环境监测服务行为   (九)完善监管机制。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和信息公开,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公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概况和环境监测服务行为监督检查结果,建立公示制度和退出机制。完善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信用记录,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在环境监测服务活动中存在不规范监测行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相应机构、法人、监测技术人员的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十)强化责任追究。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对不符合监测规范、监测结果有误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对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列入黑名单,抄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保护部   2015年2月5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环境保护部机关各部门、相关直属单位。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2月5日印发
  • 安徽:聚焦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近年来,安徽聚焦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坚持“强基础、补短板、抓弱项”,一手抓机构管理,一手抓重点环节,不断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逐步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水平。目前全省有部、省、市、县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92家,快速检测室1494个,共有3754名检测人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初一公里”建设已见成效。   一、抓机构管理,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健康运行   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工作体制机制,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检测网络,形成以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牵头,省农检中心技术负总责,市县级农检机构固根本,乡镇监管机构保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把推进基层检测机构的“双认证”工作作为强化基层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管理的重要抓手。印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基层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管理的通知》,将“双认证”工作纳入对各市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推动加强各地检测机构建设管理、落实人员设备、明晰功能定位、强化运行保障。预计2021年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县区级农产品质检机构通过“双认证”比例不低于40%。截至目前,十一五、十二五两期规划建设的89家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双认证”数量较上年同比增长112%。   二、 抓事后监管,提升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水平   一方面,扎实开展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开展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是强化行政审批证后监管,提升检测技术能力的重要措施。2021年全省共有22家农检机构参加省级能力验证考核,合格率73.3%。坚持问题导向,指出样品编号、原始记录填写、实时记录、检测报告等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管理,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检测机构飞行检查工作。根据“谁发证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检验检测获证机构开展监督管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要求,组织“合肥组”“皖南组”“皖北组”三个专家组,对全省39家获证机构开展飞行检查,全面了解获证机构的运行情况,督促机构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对未按规定对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工作等实施有效管理的,无正当理由未按照考核机关要求参加能力验证或不接受、不配合监督检查的农产品质检机构,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不断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三、抓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水平   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320万元,补助各地开展基层监管和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市县级农产品监管检测人员培训覆盖率100%、乡镇农产品监管检测人员培训覆盖率近半数。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对基层监管人员开展质量监管、检验检测、农产品合格证等集中培训,基层监管和监测人员能力水平得到稳步提升。2021年,依托基层骨干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开展了3期共500多名县乡级检测人员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骨干人才培训班。   四、抓监测预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控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快速检测“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监测“雷达”作用,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监测方式突出随机性,现场随机确定监测地点;突出普遍性,加大对产地小农户的抽样比例;突出“三前”环节和禁用药物的抽检,及时发现和排除风险隐患。截至2021年11月,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督抽检累计130余万批次;全省乡镇快检平台共上传样本数量122万批次。
  • 四大领域监测点全面扩容 300亿环境监测市场或加速启动
    日前,环保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截至2011年底,全国大多数地区已全面开展涵盖空气、水、固废和噪声等四大领域的污染指标检测工作。   在上述四大领域,除大气和水质量监测备受政策重视外,固废污染及噪声监测也成为整体污染防治能力的重头戏。据《公报》披露,目前全国共有266个城市建立了固废污染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253个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噪声监测。   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抓手除在于进行存量治理外,增量控制也是重要内容,而环境监测更是防治增量污染的主要着力点。随着四大领域环境监测点的全面扩容,将拉动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根据预测,预计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治理与预防两手抓   我国工业化进程已开启数十年,已有的存量污染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点。环保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总量达3700多万吨。   预防新污染源滋生,也是国家未来环保战略的另一大抓手。   在大气方面,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共设置1436个PM2.5监测点 此外,全国共选取16家燃煤电厂开展汞排放监测试点工作。   在水质监测方面,松花江等8个流域已全面实施饮用水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建立了环境监测仪器环境技术评估体系、18项监测仪器检测技术要求体系、水环境监测现代装备“准入”制度框架。   在固废方面,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共有266个城市建立了固废污染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   而随着重金属污染防治被列入环保重点整治领域,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此前曾指出,“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环保的重点之一将是在全国130多个重点防控区域建立污染源控制系统。   此外,噪声污染也被列入环保监控的重点领域。2011年全国253个城市已全面开展功能区噪声监测试点。   设备需求将放量增长   分析指出,随着各领域环境监测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设,将产生对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的巨大需求空间。   来自券商分析师的报告认为, “十二五”期间,全国饮水安全和空气污染这两大常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将继续加大,带动大气和水质监测仪器相关的存量需求增长确定。而重金属土壤及噪声污染首次在政策上被关注,从国务院到环保部再到地方政府,其综合治理的投入将很快逐步进入执行层面,将拉动相关技术设备的增量需求增长。   相关市场预测指出,预计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海通证券研究员分析指出,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合格产品目录和在检企业目录来看,现有大气和水质监测仪器市场参与者众多,截至2011年初,化学需氧量在线自动检测仪认证检测合格产品相关厂家就有55家,烟尘烟气自动监测系统认证合格厂家有45家。而在目前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领域,目前非国产的PM2.5检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随着适宜国内PM2.5监测技术标准的出台,未来国产设备的替代空间巨大。这意味着一直备受看好的先河环保和聚光科技两大龙头企业将首先受益。   在重金属土壤和噪声污染监测方面,目前国内几乎处于空白。据了解,已有多年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储备的天瑞仪器掌握核心技术,其X射线荧光光谱仪产品在重金属检测领域优势明显。
  • 月旭科技推出乳品行业最全面的检测解决方案
    近几年,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明显增多,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越来越炙手可热的话题&mdash &mdash 乳品安全检测。因而,乳制品行业也迫切地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 从农场一直到餐桌,月旭科技可以为您提供各类色谱柱和全面有效的检测解决方案。我们专门整理了乳制品中目前能检测的所有项目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愿为您提供&ldquo 有助您检测&rdquo 的任何协助,包括方法咨询和应用支持等,我们也会不断汲取乳品行业最新的相关信息从而给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乳制品检测应用方案汇总(请分别点击浏览) 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解决方案 检测婴幼儿食品和乳制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原料乳和乳制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和奶粉中甲醛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中糠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1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氯霉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中青霉素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维生素K1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维生素B1、B2、B6、B12、B9(叶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碘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塑化剂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糖类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激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核苷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B1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脂肪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植物油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beta -雌二醇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六种聚醚类抗生素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泛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游离生物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肌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牛磺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beta -胡萝卜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多氯联苯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1,2-丙二醇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LA)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氢化可的松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 国家质检总局全面推广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标准
    10月16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全面推广使用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会上,质检总局全面介绍了10月15日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出席新闻发布会。   蒲长城指出,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简称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以国内普遍使用的液相色谱仪为主要检测仪器,可以快速、准确、低成本地对原料乳(生鲜乳)进行三聚氰胺定量检测。此方法的推广应用,可以解决奶站、生产企业收奶环节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能有效缓解原料奶检测量大、速度慢的问题。目前,这一快速检测方法已经具备了全面推广运用的条件。   蒲长城表示,质检总局已告知国内液相色谱仪生产厂家,请他们为大量生产做好准备。下一步,质检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做好该快检方法的紧急推广、仪器供应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全面予以应用。同时,质检总局还将会同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继续组织好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的征集、测试及筛选工作。   据介绍,使用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特征是检测灵敏度高,该方法定量限为0.3ppm(百万分之零点三) 检测时间快,每个样品的检测时间为15分钟,而使用其他检测方法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仪器价格相对低,国产仪器设备每台五六万元,国内能批量生产,而进口仪器每台10多万元 检测成本低,每检一个样品的成本不超过50元,远远低于其他检测方法的成本 操作便捷,普通工作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   据悉,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就是从全国报来的128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中筛选出来的。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会同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建立起了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的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对紧急研发和从全国征集的上百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现场统一测试和技术评议。10月12日,专家组一致确认,质检总局所属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适用于原料乳(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
  • 【标准解读】T/CSTM 00214 - 2020《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凸曲面斜入射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
    【概述】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Chinese Standards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简称 CSTM)标准委员会在2020年9月25日发布了团体标准T/CSTM 00214-2020《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凸曲面斜入射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并于2020年12月25日正式实施。本文是对该标准内容进行解读。【标准制定背景】当前锻造、铸造、制管、焊缝及探头等厂家,在进行曲面检测的角度探头校准时,国内外仪器和生产使用单位均不能确认或出具曲面检测斜探头角度校准证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符合工业产品生产适用性的前提下,需要简化方法过程,降低各项操作要求。我们通过发明制作了该曲面试块(或称为:3号校准试块—脚跟试块),保证了其具备可追溯性,也确保了工业生产中曲面检测斜探头使用中角度磨损的准确测量。一直以来,对于检测凸曲面工件的标定,在世界各国尚没有统一的校准试块。国内外超声波探头制造厂家和第三方校准实验室均不能出具曲面斜探头的测试报告,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校准试块。脚跟试块的发明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产业发展起引领作用:(a)适用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是指在石油、天然气钻井开采过程中,安装在陆上井口,用于控制气、液(油、水等)流体压力和方向,悬挂套管、油管,并密封油管与套管及各层套管环形空间的井口装置中的零部件,包括采油树阀、悬挂器、套管头、油管头、四通、法兰等。(b)适用深海设备专用件深海设备专用件是指用于制造深海油气设备的零部件,由于深海油气设备的安装操作难度高及使用环境恶劣,相较于陆上井口设备,深海油气设备对专用件的承压、抗腐蚀等各项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包括深海采油树、管汇、阀体等。(c)适用压裂设备专用件压裂设备专用件是开采页岩油气压裂作业设备的核心部件,包括压裂泵缸体、封井器、井口球阀、投球器、活动弯头、油壬、蜡球管汇、压裂管汇等。(d)适用钻采设备专用件钻采设备专用件是指勘探和开采油气的全套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包括防喷器壳体、活塞、顶盖、管汇等。【目的和意义】超声波探伤仪和探头的标定工作,目前主要的标准试块为V1(IIW1)船形试块和V2(IIW2)牛角试块,它们的作用主要为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动态范围、灵敏度余量、分辩力、盲区、探头的入射点、折射角等,探头的检测面为平面。而脚跟试块与船形试块或牛角试块的作用基本相同,但探头的检测面均为凹曲面。工件面的形状通常为平面和曲面,平面作为检测面的探伤工作,其仪器和探头标定为船形试块和牛角试块;曲面作为检测面的探伤工作,其仪器和探头标定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检测试块。曲面锻件的超声波周向斜探测缺陷精确定位,在国际上一直没有标准试块调试。如何确定曲面锻件检测的角度、扫描速度及零点,成为无损检测领域重大难题。工件周向斜探测缺陷的检测,国际上采用的探伤方法主要是内外径缺口上获得的第一个反射的峰值之间连接一条线,建立振幅的基准线。但对缺陷的精度定位无法保证,现有的对比试块均无法满足角度、速度及零点标定工作。本标准有利于锻造、铸造、制管、焊缝及仪器、探头等厂家,在进行曲面工件检测的校准工作。本标准是基础通用标准,提供了曲面工件斜探头检测方法中的一种检测工艺验证技术,解决了这一检测工艺验证技术标准空缺的问题。因此,研制曲面斜探头的校准试块,精确标定出探头的入射点、折射角和扫描零点,进而实现准确的定位探伤,已经成为超声波检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设计者通过长期探伤工作总结和归纳,设计出用于标定曲面斜探头的脚跟试块,并申报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均获得授权。【标准介绍】本标准是基础通用标准,在凸曲面工件斜探头检测方法中,提供了一种检测工艺验证技术,解决了这一检测工艺验证技术标准空缺的问题。适用范围:本标准的实施主体为厂家、用户及有关的检测机构等。本标准有利于超声波周向斜探测缺陷精确定位,可有效地判定曲面锻件的缺陷位置,利于后道工序是否加工或判废的制造过程,充分发挥探伤检测方法的潜力与优势。本标准有利于锻造、铸造、制管、焊缝及仪器、探头等厂家,在进行曲面工件检测的入射点、折射角、扫描零点和声速等探头校准工作。本标准发布后,有利于把握产品质量,给全球同行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标准主要内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尺寸;材料;制备;标记;使用方法;证书;附录A(规范性附录)校准试块的特性和用途。探头的入射点通常采用“棱角反射法”进行标定。脚跟试块主要解决的难题是折射角的测定和扫描零点的确定。之所以将脚跟试块设计为半圆体与长方体的组合形状,是因为当探头沿试块的圆周面做周向运动时,折射声束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当垂直于试块底面或矩形槽面时,声波发生全反射,探头接收的回波最大,由此可根据探头入射点处的角度刻度值得到折射角的大小。一般来说,通过调整仪器检测范围和扫描速度来确定时基线扫描零点的方法是,利用试块上已知声程差的两个反射面的回波来校准时基线刻度值,即可消除探头延迟块声程影响而获得金属中的声程。脚跟试块为轴对称形状,探头可从圆周体两侧以完全相同角度入射并获得全反射回波,但两者的声程不同,在矩形槽一侧为S1=30+Rcosβ,在无矩形槽一侧为S2=60+Rcosβ,如图所示,两者之间有固定的声程差30 mm,恰好满足确定扫描零点所需的条件。图 跟脚试块的设计及工作原理脚跟试块既要满足曲面斜探头的特殊标定要求,同时还需兼顾测试仪器性能和校验探伤灵敏度等一般用途,因此试块的尺寸设计至关重要。当折射声束垂直试块底面和矩形槽面传播时,探头与反射面之间声程应大于2倍探头近场区长度,可以避免近场区影响而造成的测量结果误差。对于晶片尺寸为13 mm×13 mm的2.5 MHz斜探头,波长λ=C/f=(3230×103)/(2.5×106)=1.29 mm,则近场区长度:由于试块半径R一般大于30 mm,因此选择矩形槽面距水平圆心线30 mm可以满足声程不小于2N的最低要求。将长方体高度设计为60 mm,既使声程大于2N,还使声程差S2-S1=30 mm足够大。【标准特点】本标准具有先进性,填补了世界同行业空白。船形试块和牛角试块的应用对象均为平面件产品。截至目前,对于检测凸曲面工件的凹曲面斜探头的标定,在世界各国尚没有统一的校准试块。脚跟试块保证了曲面斜探头对检出缺陷的精确定位,提高了凸曲面锻件、铸件和管件等形状产品的周向超声波检测的水平;同时,它还能“一块多用”,用来测试仪器性能(包括相控阵超声仪器)和校验灵敏度。本标准具有创新性,该标准标定了曲面斜探头入射点、折射角和扫描零点的校准试块,称为脚跟试块(或命名为3号试块)。本标准有利于锻造、铸造、制管、焊缝及仪器、探头等厂家,在进行曲面工件检测的角度探头校准工作。之前采用的校准试块为GB/T19799.1(等同ISO 2400)规定的1号船形试块或GB/T19799.2(等同ISO 7963)规定的2号牛角试块,均为平面探头。本标准是基础通用标准,提供了曲面工件斜探头检测方法中的一种检测工艺验证技术,解决了这一检测工艺验证技术标准空缺的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号:201410166754.4;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号:US009810667B2。【标准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航空航天、造船、兵器、石油化工、汽车、采矿和核电等领域的曲面锻件缺陷的超声检测。这系例试块除了可以用来标定检测面为曲面探头的入射点、折射角和扫描零点,也可以测量仪器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本标准规定了校准试块的尺寸、材料、制造,以及用它对超声检测设备进行曲面工件检测校准和校验的使用方法。本标准有利于锻造、铸造、制管、焊缝及仪器、探头等厂家,在进行曲面工件检测的角度探头校准工作。脚跟试块不仅能准确测定曲面斜探头的入射点和声束角度等,还为平面斜探头改制为曲面斜探头以及曲面斜探头使用磨损后维修提供了测量手段,扩大了检测范围,实现了更多领域的检测。脚跟试块的问世一定能为钢铁产品质量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STM的建立和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以推进无损检测基本方法建设为导向,以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目标,以确保钢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己任。T/CSTM 00214-2020《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凸面斜入射试块制造与检验方法》标准的建立,探索了凸曲面产品检测技术创新过程中标准化同步发展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践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先进标准的新理念,加快推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制定单位构成】主要起草单位有: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超声电子有限公司,卡麦隆(上海)机械有限公司。
  • 检测项目增到106项 温州自来水做“最全面”体检
    昨日(11.4),受温州市城管与执法局公用事业监管中心邀请,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杭州监测站的专家对我市8个大型水厂进行水质调查取样。本次的检测项目有106项,远超以往的42项,是监管部门首次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我市自来水进行如此全面的检测。据初步检测,游离氯、浊度均为合格,而更详细的检测结果则至少需要15天。   昨天一早,来自杭州的水质检测专家来到我市自来水公司东向水厂,从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中取样。检测工程师邵先生将水样倒入一个小瓶子,小心翼翼地将DPD药粉加入瓶中,轻轻摇晃,水样呈淡紫红色。随后,他将小瓶装入便携式检测仪中。邵先生介绍:“氯的浓度越高,颜色就会越深。国家标准要求游离氯检测指数应介于0.3与4.0之间,本次检测结果是0.94,符合国标。”   随后,邵先生又对浊度进行检测。东向水厂的浊度显示为0.122,达到国标,且很接近我省现代化水厂的要求。   两位专家又取了大大小小约十来瓶水,放到随车携带的低温箱中。瓶身用的是遮光材料,以尽可能保证原始水样的稳定。随后,他们带着这些水样赴杭州进行检测。   据了解,今年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委托浙江省城市供水监测网台州检测站,对我市自来水进行了3次42项常规的水质检测,本次是第4次也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接受检测的分别是:东向水厂、状元水厂、西山水厂、藤桥水厂、浦东一厂、浦东二厂、梧田水厂以及瞿溪水厂。
  • 赛默飞提供全面检测解决方案 助力检验检疫更准确、更快捷
    赛默飞提供全面检测解决方案助力检验检疫更准确、更快捷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该领域科技的繁荣与发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于 2017年 7月27日—28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汇聚400多位业内专家及各相关机构专业人士,围绕食品农产品检测、化学品和消费品检测以及人类与动物疾病等热点话题,针对检验检测检疫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学术交流。作为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本次论坛上,赛默飞从色谱,质谱,光谱,实验室管理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示了从农田到餐桌,高效快捷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大会现场赛默飞信息与色谱软件产品经理 Arjan Flierman 本次论坛特邀赛默飞信息与色谱软件产品经理Arjan Flierman先生在“现代实验室管理”分论坛做主题报告中表示,赛默飞世尔科技信息化管理产品提供市场领先的全方位实验室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各个行业更多实验室实现合规化、自动化、电子化管理。我们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能够帮助实验室按照ISO 17025、21 CFR Part 11、GMP标准管理检测流程数据及人、机、料、法、环、样等法规要素,实验室执行系统(LES)指导分析人员按照SOP要求规范化地做实验并详细记录分析全过程,科学数据管理系统(SDMS)集中式长期保存仪器相关数据和文件,支持仪器文件格式转换后的数据查看,帮助实验室间共享、检索、查询和再利用这些数据。作为一个灵活且通用的LIMS,我们的产品还支持客户端访问、浏览器端访问和移动端访问,允许使用人员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办公室都可以快速操作系统录入数据,特别是云端部署策略满足实验室通过较低投资就能满足灵活变化的业务需求,轻松实现多实验室夸区域访问。 赛默飞质谱业务市场经理 李晨 赛默飞质谱产品经理李晨先生在“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的分论坛上指出,赛默飞以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色质谱技术发展。食品组学作为食品科学的新兴学科,需要运用或整合各种先进组学技术(-Omics)来研究食品与营养学中的相关科学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真实性判别、掺杂打假领域。赛默飞食品组学解决方案整合了从前端前处理、到色谱质谱检测、特有组学软件分析的全流程,助力食品真伪鉴别及溯源研究。赛默飞手持光谱应用经理 陈辉 “赛默飞的手持式光谱仪器,不仅可以直接无损鉴别未知化合物,还能结合表面增强技术,检测微量及痕量的非法添加物质成分,快速准确地筛查食品中非食用物质的违禁添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保健品非法添加等问题”, 赛默飞手持光谱应用经理陈辉先生,在他的报告中提到,“目前食品安全早已成为老百姓日常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的执法部门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在现场作出初步检测和筛查工作,赛默飞的光谱快检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提供快捷简便的解决方案。” 会议间隙,与会代表与赛默飞工作人员围绕检验检疫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进展及其最新应用研究成果在,赛默飞展台进行交流与沟通。参会代表在赛默飞展台咨询相关应用技术
  • 罗氏诊断推出埃博拉病毒检测全面解决方案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致死率高达50%至90%,[LD{1] 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几天后会出现发烧、头疼、关节和肌肉及喉咙疼痛、周身虚弱等症状,许多患者还会出现体内或体外出血;另有人打嗝、眼睛又红又痒。感染一周后病人会胸痛、休克,甚至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含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5种类型。近期爆发的是最厉害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该病毒不会经由空气进行人与人的传播,但能通过汗液、血液、唾液以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会迅速瓦解体内的免疫系统细胞,并进行快速繁殖,对身体内细胞进行攻击,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感染病学专家 William Schaffner 博士认为,埃博拉病毒非常危险,即使防护做的再完美,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根据WHO官方网站数据,截止2014年8月1日,西非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总共感染(含疑似)1,323人,其中729人死亡。疫情涉及4个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几内亚死亡人数最多(339人),塞拉利昂感染人数最多(533人)。 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的进一步肆虐,我国的各口岸也都已经提高了戒备等级,保证病毒不能轻易传播入国内人群;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积极准备,一些疾控中心已经具备了检测病毒的能力。[LD{2]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计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中国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检验检疫局切实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传入中国。 由于现阶段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通过维持患者体内体液和电解质进行辅助治疗。因此,早期的迅速诊断和隔离就显得非常重要。使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快也是最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凭借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悠久研究历史及经验,针对目前正在迅速传播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rie EBOV)及时研发并提供了全面的检测解决方案:从MagNA Pure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或High Pure系列手动提取试剂盒上进行血清或血浆的核酸提取,使用成品化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到结合罗氏诊断全线LightCycler家族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病毒核酸定量,整个过程最快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罗氏诊断最新的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中含有引物、探针、内对照以及临床检测最重要的阳性质控,符合澳大利亚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危险告知标准以及欧盟包装安全标准。 埃博拉来势汹汹,罗氏诊断将积极与中国政府与各研究单位紧密合作,配合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好捍卫工作,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