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企业自身检测

仪器信息网企业自身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企业自身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企业自身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企业自身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企业自身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企业自身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企业自身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企业自身检测相关的资讯

  • 仪器仪表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组织机构。它在商品的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是愈发的凸显。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731亿元,到了2024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销售收入将上升至12883亿元。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仪器仪表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受产品的同质化速度加快、价格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短缩以及当下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仪器仪表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2017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数达到4358家,其中有497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金额达到734.4万元。  在企业发展的策略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抢先攻占制胜点已经在众多企业中成为了共识。行业内,一些企业凭借着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在市场内最先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再通过融资和品牌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市场上原本同等规模的企业的差距逐步拉大,成为了行业内的巨头。  比如说,目前火爆的NB-Iot水表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但是三川智慧、宁波水表等企业早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在技术上早已有了突破,并且与网络商签订了协议,已经在多个地区成功得到应用。  配套措施逐步完善  为了激发企业科研活力,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我国也提出了“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科技部在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计划在2020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  2018年,科技部在全国陆续建设了许多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先河环保承担的“环境监测仪器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已经通过验收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成立了吉天仪器-东北大学共建合作实验室 汉威科技与神州泰岳共同建立了“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展开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同时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培养企业的科研人才。  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仪器仪表企业进行研发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始终关注市场的主体,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研发目标、制定研发战略。  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布的科技进步奖中,企业参与的项目占获奖总署的75%,有32%是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  此外,从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虽然我国还处于制造大国的地位,但不是制造强国,仪器仪表行业也正处于一个变革的阶段,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的发展,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企业真正的提高研发能力,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科技日报》上曾经提到,市场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新”,“新”的一个重要表征就在于不确定。对于仪器仪表企业来说,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真正通过研发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双碳”目标在即 企业如何贡献自身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源电力领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担负重要责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的重要论述,努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中国能建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围绕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低碳发展机制化等,着力处理好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系统方案。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这要求我们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形成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又要上下协调、因地制宜,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中国能建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电力领域“双碳”行动方案研究,为推进“双碳”工作提供支持。同时,找准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发展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开展“双碳”实施路径研究、咨询与工程建设,参与建设一批生态友好型工程项目,助力稳妥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国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中国能建一方面聚焦传统煤电挖潜升级,做好新建煤电机组低碳化设计建设,实施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进大型输电通道工程建设,提升传统能源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业务长远发展,推动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高空风能、氢能等开拓性示范工程,加快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双碳”目标,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有效发挥企业作用。中国能建通过整合内外部、上下游优质产业资源,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由高能耗向高能效转型,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价值创造能力,并为有关方面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双碳”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能建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积极承担央企责任,在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奋力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展现新担当、闯出新路子,在低碳绿色发展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做数字转型的先行者,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趋势,全方位应用数字孪生、3D打印等技术,加强信息交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系统灵活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通产供储销、源网荷储、煤油气电等各环节;做融合发展的推动者,以“能源+”“数字+”“绿色低碳+”为切入点,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能建平台,大力推动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能源与大数据和资本之间、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做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充分发挥自身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需求端贯通产供储销、源网荷储各环节,在供给侧提升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科技研发等产业链上下游专业能力和协同能力;做绿色发展的建设者,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投建营一体化的全过程,持续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全面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主动融入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性、区域性行业绿色标准制定,不断汇聚共建绿色世界的合力。
  • 中普检测:把握服务中小企业带来的商机
    宁波中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TS中普)是一家公正、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测试、认证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十几名员工,几百平方米实验室,服务项目单一。作为一个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平台,针对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自身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自己投入建设一个完善的、正规的、专业的实验室这一难题,致力于通过自身建设填补这个市场空白。经过一年多的沉淀积累,2007年PTS中普成功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迈出了成功第一步,根据CNAS与ILAC—MRA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承认协议,与北美、欧洲等地的58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互认,PTS中普的检测报告可获得国际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   为了更好服务中小企业,PTS中普的检测费用为国际知名检测巨头和国内检测行业大公司的30%—50%,而需要的测试周期仅为其他检测公司的一半,这相当于为宁波及其周边地区的出口型企业节省测试费用5000万元。价格优惠,测试周期短,企业家门口的世界级实验室,极大地便利了各出口企业,而且PTS中普依靠国际化的管理模式,雄厚的技术力量,是浙江省唯一一家检测数据与四大跨国检测巨头(SGS、ITS、TUV、BV)达成数据互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避免出口企业不必要的重复测试,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为企业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按照国际惯例,检测费用与出口货值比1:1000为标准,PTS中普已为超过300亿元货值的出口欧美市场产品提供了国际检测认证及咨询业务,帮助广大出口企业应对欧美各种绿色贸易技术壁垒,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   通过市场的积极开拓,PTS的服务客户领域涉及到电子电器产品、纺织品、玩具及轻工产品、汽车零配件、化工原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木质产品等多个领域。PTS中普受客户委托,成为部分美国著名客户如沃尔玛等进出口货物产品抽检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欧洲,PTS中普检测携手各出口企业,进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市场,协助企业攻克欧洲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大力宣传欧盟市场新的绿色环保法令法规,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中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助一臂之力。   PTS中普凭借着优质的服务,成为松下中国、索尼中国、三星中国等企业指定认可的实验室。为它们的供应商及产业链平台,提供日常检测服务,协助企业进行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2008年12月,“三星电子”将自己的显示器产品空运到宁波,把原来由欧盟某机构检测的业务发包给PTS中普进行检测,PTS中普优质、准确、公正、高效的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所认可。   PTS中普还针对国内各出口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出口解决方案,实现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品的每一步的质量控制,及时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成为企业产品出口的专业顾问。PTS中普为浙江省超过20%的出口企业提供了这类专业服务,包括奥克斯、九阳电器等知名企业。   在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上,PTS中普积极和当地有关部门合作,举办有关能耗指令等国内外企业关注的欧美等地区相关最新的法令法规技术研讨会,并以进厂专业咨询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企业对欧美地区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并提供各种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把关做出了重大贡献,真正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2009年,PTS中普成为一家获得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约实验室、德国莱茵公司(TUV)及香港厂商会联检中心(CMA)的合作实验室,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中国华东地区唯一的合作伙伴。2009年完成检测量超过30000单,服务企业超过20000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100%的快速增长。2009年又成功获得了“工信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荣誉称号,成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在宁波市检测行业尚属首家。   在出口产品国际认证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上,PTS中普在国内第三方检测平台中名列前茅。
  • 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认真履行承诺,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第三方检测企业日益增多,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技术性非常强,切实关系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某些第三方检测企业从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第三方检测企业非法从事第三方检测业务,扰乱了第三方检测秩序,加强和调整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的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成绩斐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信用建设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更多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影响对外开放进程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需要引起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广泛的关注和付出十分的努力。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范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本文从信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引申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本质、职能和作用,分析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的主要特点,阐述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通过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提出了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强调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本文的研究重点包括:   1)论述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通过对信用的概念和本质的研究,说明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作用,以及对第三方检测企业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2)从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过渡到信用管理的职能,强调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3)通过概述我国信用危机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   4)立足现实,努力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加强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建设对我国企业,特别是第三方检测企业而言具有严峻的现实紧迫性。   关键词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 信用本质 信用危机 信用体系 信用建设   1 序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并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手段,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它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商品买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商品检验体现了不同国家对商品实施的品质管制,通过这种管制,从而在商品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一些检测机构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检测业务,政府对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检验设备手段、检验范围和能力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考核认证,对具备条件的授权代表政府执行商品的检验,因此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企业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本着客观、公正、准确、科学、高效的原则,第三方检测企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但是,有一些第三方检测企业见利忘义,置信用原则于不顾,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比如出具假报告、假证书,伪造检测结果等,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做出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广泛的负面影响,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由此一落千丈,致使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举步维艰,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忧虑。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尽快建立起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问题已迫在眉睫。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改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有利于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工作质量,规范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行为,保护第三方检测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第三方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培养活跃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氛围,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监管有效、信用有序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   建立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的目标在于促进和培育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社会信用,形成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制度、信用规范和信用环境。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 不仅要建立公开的第三方的信用信息资讯网络,而且要发挥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作用,推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  2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概论   2.1信用的基本概念   《礼记儒行》中讲:“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意思是说,不把金玉视为宝,而把忠诚信用当做宝。那什么叫做信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信用解释为: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活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信用是一个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不同于货币,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信用与货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是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是否兑现,即承诺的可靠性,完全靠授信或赊销卖方自行判断。从市场实践看,信用有等同货币作用的性质。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受到一个条件的约束,即:受信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这个时间期限必须得到提供资金、物资、服务的授信方的认可。   信用是受信方和授信方的双方约定,发生在两者之间。在市场上,受信方往往是赊购者或者接受信贷者,授信方一般是 采用赊销方式的企业或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如果受信方按照约定的时间足额付清其应允的货款或者贷款,受信方就是守信的,否则就失信了。如果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交易频繁, 经常取得多家授信单位的信用,并对于所有授信单位都信守承诺或者合同,这个第三方检测企业就在社会上信誉卓著。   由此可见,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信用的根据是获得财、物或服务的一方所做出的给付承诺。   它是一个第三方检测企业相对于所处市场环境而言的,但信用可以被扩大到其所处的周边社会环境,而且突破经济范畴,是一个对社会而言的概念,广义的信用是指信用原则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2.2 信用与诚信的区别和联系   信用,字面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而诚信是最近常用的新词,有“诚实,守信用”的意思。时下,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是,有的人把信用和信用等同看待,以为诚信就是信用,开展信用教育就是加强信用建设。这样理解似乎有失偏颇。   信用与诚信,二者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诚信属于道德概念,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它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 见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信用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 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   信用则是指人们之间客观的交往关系,它在经济领域体现着“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所谓守信,就是坚守这种信用。人们常说的是人和人交往要“守信用”,而不是说要“守诚信”,原因就在于这两个词的涵义不同。   马克思为什么把信用看作“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因为信用不是从道德的诚信产生的,而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马克思说,这就是商业信用的开始。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也是一种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就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一方面需要提供信用,一面又要接受信用 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第三方检测活动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   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第三方检测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第三方检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 加快货币流通和资本运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资本,从而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信用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   应当指出,第三方检测业务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之后,并不等于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正因为如此,我们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基础。从这种意义上,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的本质之所在。   信用可以量化为信用度,信用度标志着信用相关者的信用状态。守信和失信,是信用度的两极。守信,就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信任 失信就是违背诺言,背弃成约,从而失去信任。无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实力如何,守信就会赢得良好信誉和发展机会,失信就会失掉商机,受到惩罚。双赢来自信用。人们的信用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展信用教育十分重要,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建设尤为紧迫。   2.3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基本概念   所谓第三方检测企业,就是指在进行商品贸易时,为了确定商品质量等级,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测活动,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并由国家指定的、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企业。   第三方测试是针对第一方、第二方检测相对而言的,不同于开发方的内部测试。   也不同于用户/消费者的自测。   第三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公证性。第三方受到检测合同的约束,因此不会刻意维护相关方的利益,这保证了测试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三方一般属于权威的专业测试机构,因此能够严格按照检测要求,客观、公正地出具检测报告并反映真实的检测结果。   2.4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内涵   何谓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实际上是企业面对社会,对自己行为准则的一种承诺,也是作为企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更是市场形成的一种组织行为准则。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企业的信用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就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在进行检测业务活动时,遵循诚实、守诺、客观、公正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信任的基础上,无须付现金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实现的利益期待的能力。   2.5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本质   一、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本质上是一种反映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属性的信息,拥有价值,可以交易,信用信息的使用也因此成为信用财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信用经济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不仅仅是获得财富的间接保证,有时候更是创造财富的直接源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可以渗透到检测、认证、验货、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各个方面,也正因为信用拥有价值,可以交易,人们凭借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身所拥有的价值,进行各种交易,又进一步创造了新的价值。此时,人们于是像关心自身的财富一样关心信用。信用财富观念带来的不仅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被动保护自身信用,更是主动创造信用记录,将信用财富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的过程,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是指第三方检测企业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用。   信用的基本含义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取信于他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法律范畴。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主要揭示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信用关系,体现于交往与合作双方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的诚实态度、履约能力和信誉效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守信誉”、“一诺千金”。   三、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本质上就是对信用精神与原则的应用。   在社会一般交往中,信用主要指第三方检测企业遵守信用原则,守诺践约,获取他人信任。这种信任构成了整个社会中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环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主要指第三方检测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应用信用原则的一种交易方式,即信用交易。社会经济关系往往就表现为信用关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建立在信用原则基础之上的信用交易。   3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和作用   3.1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职能是由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三大基本职能:   一、服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第三方检测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条件,咨询服务,检测服务等应运而生,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从多方面给第三方检测企业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各第三方检测企业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检测业务的扩大,并把检测活动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支付职能。   在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被广泛地作为支付手段,第三方检测活动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因此信用是第三方检测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的职能。它以第三方检测企业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社会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现金的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导向职能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导向职能,是指第三方检测企业所应当具有的信用、信誉,并为客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价值取向的品质和检测技能。是第三方检测活动的指南。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是第三方检测企业成长的基础和保证,是引导第三方检测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这种导向职能表现为,一是通过强有力的理论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接受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价值取向 二是通过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检测业务活动和公正力的实践,在社会上形成强有力的感召、示范力,以使广大社会公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   3.2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作用   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信用是企业获得社会认可的证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商鞅“立木为信” 一诺千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帝王无信,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 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对第三方检测企业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1)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   放眼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信用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信用的巨大作用无处不在,可以说都离不开信用的支撑,有了信用,可以说小钱能办大事,甚至无钱也可办大事。在第三方检测活动中,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并用活了资金,活跃了第三方检测市场。信用不仅涉及到目前的交易,也必然涉及未来的、今后的交易。信用扩大了经济生活的范围,并使交易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资金以信用方式流动,不仅促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保证第三方检测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规范的信用体系建设对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确保第三方检测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对于诚实守信的第三方检测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和信用行为的增多,其信用分值会逐渐升高且终生保存。良好的信用分值,将在社会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获得更多社会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 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推动了资本的积累,加速了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而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利润用于检测活动,必须要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有了信用,第三方检测企业就可以缩短了资本累积的时间,缩短了交易和支付的时间,加速了企业利润的资本化,从而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发展。   (4) 良好的信用可以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诚实守信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信誉和品牌是建立在企业的信用基础上的,失去了信用,就难以赢得客户及在竞争中取胜,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长期发展的可能。只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才能增强竞争实力,为更广泛地进入市场、扩大交易创造条件。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奶粉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第三方检测企业做强做大的唯一选择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改变社会形象,而要改变形象就要从经营理念,到文化素养,再到经营方式,要从观念——制度——行动对信用体系加以全面的建设,这也是第三方检测企业必须要做到的。   3.3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   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越来越快,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是目前中国推进市场进程中,市场经济过程当中所发生的问题相当多的和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有关联,以至于不得不在规范市场秩序当中作为突出和重要的问题。   三是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加快,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四是中国入世使信用问题越发突出,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4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   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五个:   1.等同性:信用是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不同于货币,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信用与货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只是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是否兑现,即承诺的可靠性,完全靠授信或赊销卖方自行判断。从市场实践看,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有等同货币作用的性质。   2.传散性 信用具有传散性,可以流传。从金融角度说,信用是货币的一部分,正在流通着,具有货币的性质,是更广义的货币,都在现代社会广泛使用与流通。从更广泛的角度说,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作为一种名誉、一种标识、一种品牌,具有财富性,有价值,因此,可以并且正在社会上流通着、传散着、流传着。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在现代信息社会,借助通讯系统与计算机系统,信用信息得以广泛地公开和散播。这种被公开和散布的良好的信用信息是一种无形财富。信用的传散性构成了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交易的基础。信用的传散性是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行为的有效约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的外部力量。   3.特殊性: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特殊性表现在这种信用不仅仅是针对第三方检测企业而言的,更是局限在检测行业之内,而且检测的内容和范围必须以质量为核心,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   4. 标识性:信用有标识性,有明确的归属。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有名有姓,我们经常说某某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好,某某企业信用差,信用就像是第三方检测企业的身份证。事实上,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企业确实是有代码和编号的,根据信用代码和编号,可以在信用数据库中查询其信用资料。正是基于这个特点,信用才成为一种资源与财富。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的标识性与所属是企业诚实守信的利益基础,是追求信用的动力源,是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的内在力量。   5.契约性: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是对契约关系中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这种预期取决于四个因素:义务承担者的品质 义务承担者财产势力和赢利能力 义务承担者过去的一贯履约表现,义务承担者及契约关系所处的制度环境。因此,信用总是与契约密切联系的。首先,契约与信用互为因果,契约关系的完美终结是良好的信用关系的开始 同样,良好的信用关系又有助于新的契约关系的缔结。其次,契约是信用发展的纽带,第三方检测企业之间的交易很大程度上借助一定的信用工具,通过各种契约方式来达成,而信用则通过契约的履行得以延续。第三方检测企业信守契约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基础。   5 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5.1信用管理的概念以及信用管理的职能   最近几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信用方式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信用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80%。然而在这种交易方式下,企业间交易行为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不守信用是等死,守信用就是找死!”是这种局面的一种真实写照,许多第三方检测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第三方检测企业必须要加强信用的管理。   所谓信用管理,简单地讲,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根据授信对象的不同,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帐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持工具。   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5.2 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在信用方式普遍应用的今天,推行全程信用管理对于每个第三方检测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将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销售业绩、净利润和现金流这三个最重要的经营管理指标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信用管理将使第三方检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效地利用信用工具,扩大和改善。   3)概述了我国信用危机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各种原因,提出了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基本思路。   4)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分析了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建设的严峻的现实紧迫性,加强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是加快信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8.2 研究展望   我国现在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及市场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寻找符合自己发展趋势的道路。本文在研究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信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叙述和论证,但仍有许多信用建设方面的工作要进行。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标准化建设,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国家信用标准。如果有了信用术语、信用信息处理的标准化、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信用产品的标准化,促进第三方检测企业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信息数据平台的使用效率。   2)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信用管理法规尽快出台,一方面要对我国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法规,保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运行。   3)对于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危机问题,本文对如何解决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危机描述得比较概括,只是提供了解决的思路,怎样去解决信用危机,牵涉到很多具体的问题。   4)本文仅限于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没有面面俱到的叙述和论证第三方检测企业信用建设的具体步骤。
  • 检测科技企业要做“三不偏”第三方检测机构
    9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宋厚辉、浙江大学畜禽养殖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安国等一行在杭州市西湖区科协主席孔村光和西湖科技园管委会书记王建平的陪同下,到科技园杭州国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调研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咨询服务。   孙宝国一行听取了国正检测董事长代兵就企业发展规划所作的汇报,参观了企业的检测实验室。孔村光介绍了西湖科技园区发展概况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期望院士团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孙宝国表示,第三方检测是未来检测发展的大方向,国正检测所做的工作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就企业未来发展,他强调,要与政府支持结合,同时注重提升自身检测实力 要科学采购仪器设备,同时注重争取国家工信部、卫计委、农委等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要做大做强创出牌子,注重利用好食品行业社会焦点事件。专家们建议,企业检测重点要放在有害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检测方面 多和院校教授合作,利用好各类人才做一个既不偏向政府、也不偏向产业、又不偏向民众的&ldquo 三不偏&rdquo 的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孙宝国院士主要从事香料香精和食品添加剂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在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院环境和轻纺学部最年轻的院士。
  • 供水企业全过程水质管理及监测能力建设
    一、管理是中国供水水质安全的核心 面对诸多的挑战,中国供水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水质安全的目标,最根本、最核心的路线是建立和完善以水质为核心目标,实现&ldquo 从源头到龙头&rdquo 全覆盖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质量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ldquo 自我控制&rdquo ,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根据企业管理理论,对于中国供水企业,水质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重视人的因素、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重视结果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建立: 1. 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包括以下内容: 以水质安全为水质总体核心目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水质质量目标管理总体衡量指标;分解水质总体目标,根据制水工艺特点,确定各工艺环节内控目标,并以此建立各部门、个人目标;确定为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考核及奖惩机制; 2. 建立实现总体目标的生产过程管理: 建立各制水工艺环节为实现水质企业内控目标的规章制度及行动计划并执行。 3. 考核评估: 对每个制水工艺的水质内控目标及行动计划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兑现奖惩制度。 4. 改善计划: 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对工艺及人员偏差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 从全球范围来看,供水企业的管理发展一般经历了从单一的结果管理,到全过程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常态管理到应急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管理是否完善,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但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必需。 二、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建设 饮用水全过程水质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的建设,包括水质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水质监测人员的技术达标建设。这两方面无疑都需要供水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经济成本。那么,其建设的意义和目的何在? 首先,企业需要监测水质是否达标,包括:饮用水水源是否达标,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是否达标。目的是监测自来水生产的&ldquo 原料&rdquo 及&ldquo 产品&rdquo 是否合格。 建立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的第二个目的,或者说更加重要的目的,供水企业通过对制水工艺过程中水质监所测到的数据,对水厂制水工艺进行过程中的精细运营管理,是实现全面达标及安全供水的核心手段。 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是供水企业建立并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的基础技术前提,是实现供水水质安全的基础技术支撑。 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按照制水工艺流程、水质分析类型,以及监测层次,分为:全流程水质分析监测、全类型水质分析监测,以及全层次水质分析监测三个方面。 首先从制水工艺的流程来看,水质监测含了水源监测、净水厂工艺运行监测以及输配水系统监测,这一系列监测过程,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全流程水质监测系统 从监测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检测,同时还有便携式监测和应急移动监测。 从监测层次和应用部门而言,又可以分为水厂内部监测、水司中心化验室监测,以及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督察监测。 以上各部分,共同构建成了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整体理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饮用水全过程水质监测需要具备的能力,从而为实现以水质为核心的全过程质量管理,HACH将数十年全球制水供水企业服务经验,与当今中国政府相关规定及标准相结合,针对供水企业的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细分为8大类,20个小项,具体如下: 图2-1 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组成 上图内容基本涵盖了当今全球制水供水企业所应具备的全部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能够满足企业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水质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 供水企业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技术路线图 但由于中国供水企业从资金到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差异化非常明显,要实现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面临关键挑战、国家相关政策、企业自身管理完善的阶段,及资金情况,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回顾全球先进制水供水企业,为满足其自身水质管理体系建设和发展历程,基于当今中国供水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能力建设需要的投资情况,HACH将上述细分的水质分析监测能力,按照中国供水企业发展的单一结果管理、粗放式过程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的管理发展阶段,设计出中国供水企业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建设的路线图: 1. 建立企业自身基本的水质判断及评估能力 该阶段对应企业管理的单一结果管理阶段。要建立企业水质管理体系,首先要有判断水质是否达标的能力,即检查原料质量&ndash 水源水质是否达标;以及产品质量&ndash 末梢水水质是否达标的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供水企业中心化验室常规能力建设和基础的移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常规能力建设按照住建部要求,每个省份至少具有两个具备106项全分析能力的企业,地级市目标为42项常规,县级为每日必检10项的能力。 针对目前水质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各供水企业可以配备一些基础的便携应急监测设备,以提升常规应急监测能力。 2. 建立基础的制水工艺运行管理监测能力。 该阶段对应企业管理的粗放式过程管理阶段。该阶段能力主要应具备:水厂化验室监测、出厂水的在线监测、以及水源水常规基础参数的在线监测的能力。这一阶段监测能力建设,主要是为了使企业可以对进出厂水的水质状况做到初步的实时把控,初步实现企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过程管理。 3. 建立制水工艺运行精细化管理监测能力 该阶段对应企业管理的精细化过程管理阶段。 该阶段能力主要应具备:水厂运行班组监测能力建设、制水关键工艺关键参数在线监测能力建设、管网在线监测和水源水重点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根据制水工艺,分为:预处理、混凝沉淀、滤池、深度处理、消毒在线监测,并根据在线监测的数据,精细化管理各工艺段的生产运行。 另外,供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源水特征设立重点特征污染物实施在线监测,实行侧重性水质预防监测,可有效避免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而管网检测,则可以将水质监测的触角覆盖至终端用户,达到全流程水质监测的目的。 4. 供水企业监测能力建设的第四阶段,是建立快速的水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供水企业在达到了以上三个阶段后,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常态背景下的监测能力建设。但是,为了因对一些突发事件和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供水企业还需要建立快速的水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在我国过去的几年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负面影响的水质污染事件。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急预案加以管控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水源水质预警检测能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在预警监测系统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对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进行综合预警&mdash &mdash 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时间保证。 三、总结: 饮用水全面达标、安全供水的目标实现,其核心及根本保障是供水企业建立完善全面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供水企业根据自身现有情况,逐步完善提高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渐进式、逐步提高水质监测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现实可行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支撑,建立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更多详情请点击
  • 认证机构可利用企业检测资源 缩短检测周期
    认证机构可利用企业检测资源   日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相关专家指出,为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工作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和认证周期,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认证机构可以利用工厂自身的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国家相关部门对3C认证机构利用企业的检测资源方面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   首先,相关规定界定,工厂检测资源是指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厂或制造商的100%自有资源,且位于生产厂附近。利用工厂检测资源的产品适用范围包括:样品体积大,运输费用高,运送困难 产品季节性强,生产周期短 仅为一个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的产品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产品。   其次,在检测方法方面,专家指出,根据工厂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综合情况,并结合产品特点,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可以分为工厂目击检测(简称WMT)和利用工厂设备检测(简称TMP)两种方式。   目击检测是由认证机构评定具备资格的工厂检测设备进行检测,针对检测计划,认证机构会派指定实验室工程师对部分检测项目及检测条件进行目击,检测人员负责出具原始记录,并与目击工程师一起按规定的格式起草检测报告,由相关实验室审核批准出具检测报告。   利用工厂设备检测则是由认证机构派出的指定检测机构的工程师利用工厂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工厂派检测人员予以协助,检测报告由指定实验室出具。   再次,国家对可以承担检测任务的工厂实验室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只有经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审核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工厂实验室,方可利用工厂检测资源进行样品检测:   第一种检测方式(WMT)中:实验室要满足ISO/IEC17025标准要求,认可范围包括WMT检测标准和项目。承检人员应熟悉产品结构、检测标准,具备有一定的检测经验。原则上应有两年以上的相同产品标准的检测经历。   第二种检测方式(TMP)中:实验室必须满足ISO/IEC17025标准第5章技术能力要求。   一些具备相关条件的工厂实验室可以申请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资格。专家介绍,打算申请的实验室应先按以上条件进行自查,将自查结果及相关资料随申请提交认证机构审查。认证机构和相应的检测机构应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对评定合格的,方可利用工厂实验室资源进行检测。
  • 美取消部分纺织品“铅检测” 企业订单大增
    日前,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作出决定,将包括人造和天然纤维制造的纺织品排除在根据 《消费者产品安全促进法案(CPSIA)》所要求的含铅检测之外,这也意味着,今后输往美国的大部分纺织品将无需再检测铅含量这个实验项目。   “美国在政策方面的松动,并不代表美国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而是从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得更好了。”昨日,全球检测权威机构SGS集团纺织品部亚太区技术总监蒋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虽然还无法估算美国这一政策的改变将给纺织企业节省多少检测费用,但无疑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制造正逐步从信任危机中走出。   “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   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签署生效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HR4040)。该法令是自1972年CPSC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CPSIA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他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所有制造商应该保证其产品符合该法案的所有规定、禁令、标准或者规则。   就在该法案正式公布后一年,CPSC主席表示:该委员会通过审理数百宗检测报告,最终认定大多数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不会引入铅,或导致最终产品含铅量超过CPSIA规定的要求,因此决定将铅含量测试这个项目从纺织产品检测中删除。   据蒋红介绍,此次取消铅含量检测的项目包括纺织品成品中天然纤维、金属等原材料的检测,也取消了部分玩具辅件的检测。“但是对于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部分仍然要进行检测。”即便如此,蒋红认为,美国方面的部分豁免是在一轮严格要求下,纺织品企业自身规范所致。   纺织企业负担减轻   美国方面出台各种各样的安全检测标准对“中国制造”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仍旧是美国纺织服装第一大进口地。统计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892.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 认监委认证新规:充分利用企业自有检测资源
    日前,记者从国家认监委获悉,国家认监委已发布公告,修订更新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ldquo 新版规则&rdquo )并陆续公布,新版规则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了解,新版规则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顶层设计,释放改革红利,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减轻诚信守法企业负担,激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各相关方的活力,实现提高认证有效性、促进认证机构良性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的多方共赢。   据介绍,新版规则具有4个特点。   首先,粗化认证单元划分,简化认证变更程序,降低企业认证成本。通过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目录内类别相同、风险相近产品进行整合归类。此次调整的新版规则将由原来的63份减少为41份。新版规则在建立规范的前提下,还从认证单元划分、变更程序等环节作出了系列调整,进一步简化认证程序、缩短认证时间、降低认证费用,使符合要求的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享受多方面的改革红利。认证单元方面,新版规则根据不同产品特点对认证单元划分原则进行了适度放宽。通过估算,相关产品强制性认证单元数量将减少10%~20%。以GGD型号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为例,新版规则实施后,全部规格产品所需证书由7张减少为4张,检测费用减少近30%。认证变更程序方面,明确提出了认证机构对认证证书的关联使用要求,对隶属于同一生产者的多个生产企业在针对相同产品、相同内容变更时,仅需提供一次变更委托,减少生产企业在实施认证变更时不必要的重复申请 建立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的备案机制,对那些不需提供样品进行试验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变更时,生产企业认证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报认证机构备案后即可生效。   第二,实施认证规则分级管理,给予认证机构更多自主权,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新版规则仅从原则上规定了基本认证模式以及认证依据、单元划分、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收费等基本要求,认证机构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通用规则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结合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和实际管理水平,制订具体的认证实施细则,对其开展强制性认证活动作出更为细化的方案和要求。此举确保了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凸显了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地位。同时,给予认证机构更多自主权,激发认证机构自身活力。认证机构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完善认证模式,在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的同时,不断提高认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   第三,实施生产企业分类管理,采取&ldquo 扶优限劣&rdquo 管理模式,激发企业质量管理的内生动力。新版规则明确要求认证机构收集获证产品和企业质量信息,据此对生产企业进行评价分类,在认证实施环节,对不同类别生产企业实施动态化管理。对那些&ldquo 管理规范、诚信守法、质量稳定&rdquo 的生产企业和产品,仅需按照基本认证模式实施认证,缩减了相关认证时间和费用 对其他等级的生产企业和产品,按照风险评估原则,逐级增加认证模式涉及的各相关要素,不断强化监督要求,确保认证效果。分类管理使优质企业能够以最小成本获得认证,而对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则需要较高成本才能获得认证,以此达到扶优限劣的目的,不断激发企业追求管理质量的动力,增强企业诚信守法和自律意识,促进行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四,充分利用企业自有检测资源,便利样品检测试验,引导生产企业提升检测把关能力。新版规则要求认证机构制定利用企业自有检测资源的相关程序,在型式试验/监督抽样检测环节承认相关检测人员按标准要求利用企业自有检测资源实施的检测结果。此项措施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推出的改革举措,凸显了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此举降低了生产企业送样/抽样检测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引导生产企业强化检测能力,提升质量保证能力,进一步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促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 政府和企业 谁该对环境监测负责?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日在谈环境监测时指出,要厘清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监测机构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我们想知道,各级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应该如何划分?职责明确后,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又该如何行使好职责?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如何明确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政府环境监测机构要履行好政府监测职能,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以承担服务型环境监测和一些公益性、监督性环境监测。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日在谈环境监测改革时指出,要厘清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监测机构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我们知道,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十分重要,那么,您认为政府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应该是什么?马中:环境监测数据是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的基础。只有准确知道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并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环境监测包括两类:一是环境质量监测;二是污染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是关乎公众利益的公共物品,比如对大气质量、水质的监测。污染排放监测的对象是污染源,监测的是排污者的排放行为。政府对环境质量这一公共物品负责。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要履行好自身所承担的政府监测职能,包括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跨境水体监测、履约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排污费征收、总量核算等环境监管中的监测工作。对于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可以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对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公益性、监督性环境监测,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建立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国环境监测体系,从体制和制度上为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保障。首先,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参与,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其次,厘清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测质量更有保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运行的环境质量监测站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监测机构有责任按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监测服务。第三,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水平,防止企业造假,为环境监管提供服务。第四,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信息,可以摆脱对于环境监测的行政干扰。以日本为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包括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政府和企业在环境监测上是否有条件尽职尽责?政府要做好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工作,社会监测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中国环境报:环境监测职责明确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否可以承担起监测责任?马中: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有监测能力的。以水质监测为例,我国很多地方的水体(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已经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监测,主要方式是服务购买,地方政府付费,企业运行操作。这笔钱由公共财政支出,包括购买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你拿钱,我监测。这种购买服务的做法很好,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但是目前,监测数据是不可以公开的,只能提供给购买服务的政府,监测机构仍然称不上是独立的,因此只是走了第一步,我们希望看到下一步数据可以完全公开。来源:中国环境报
  • 政府和企业 谁该对环境监测负责?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日在谈环境监测时指出,要厘清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监测机构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我们想知道,各级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应该如何划分?职责明确后,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又该如何行使好职责?  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  如何明确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  政府环境监测机构要履行好政府监测职能,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以承担服务型环境监测和一些公益性、监督性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日在谈环境监测改革时指出,要厘清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监测机构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我们知道,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十分重要,那么,您认为政府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应该是什么?  马中:环境监测数据是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的基础。只有准确知道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并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环境监测包括两类:一是环境质量监测 二是污染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是关乎公众利益的公共物品,比如对大气质量、水质的监测。污染排放监测的对象是污染源,监测的是排污者的排放行为。  政府对环境质量这一公共物品负责。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要履行好自身所承担的政府监测职能,包括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跨境水体监测、履约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排污费征收、总量核算等环境监管中的监测工作。  对于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可以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对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公益性、监督性环境监测,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  建立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国环境监测体系,从体制和制度上为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保障。  首先,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参与,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其次,厘清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测质量更有保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运行的环境质量监测站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监测机构有责任按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监测服务。第三,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水平,防止企业造假,为环境监管提供服务。第四,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信息,可以摆脱对于环境监测的行政干扰。  以日本为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 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包括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政府和企业在环境监测上是否有条件尽职尽责?  政府要做好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工作,社会监测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中国环境报:环境监测职责明确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否可以承担起监测责任?  马中: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有监测能力的。以水质监测为例,我国很多地方的水体(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已经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监测,主要方式是服务购买,地方政府付费,企业运行操作。这笔钱由公共财政支出,包括购买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你拿钱,我监测。这种购买服务的做法很好,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但是目前,监测数据是不可以公开的,只能提供给购买服务的政府,监测机构仍然称不上是独立的,因此只是走了第一步,我们希望看到下一步数据可以完全公开。  实践表明,水质监测交给市场并不难。推而广之,大气质量监测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逐步放开。水质监测对技术的要求高,需要定点监测断面,而大气布点相对容易。不只是企业,很多科研院所都具有这样的监测能力。仅就高校而言,目前全国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00所,已遍布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院校绝大多数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的实验条件以及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就有两个大气质量监测点,其中一个设在黄山,是我们的教学基地。受到能力限制,黄山当地政府的大气监测站或者设在山顶的气象站,海拔1800米 或者设在山底的县城,海拔100米。于是,我们的监测站就设在了半山腰,可以弥补黄山大气质量监测的空白。  除了高校以外,众多企业、研究机构等都具备了相当的环境监测能力。只要把全国这些监测点进行筛选、利用,就形成了很好的监测网络。政府要做的就是出规则,把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中国环境报:政府对环境质量监测是否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国外能提供哪些经验?  马中:对于政府来说,主要是做好政策制定、监管等工作。  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发布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政府要积极引导,放宽准入条件,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监测服务供给。要积极培育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序放开环境监测服务业务领域,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稳步开展。要对环境监测行为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维护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美国在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运作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政府对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可以为美国环保局提供监测报告),详细规定了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同时,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一旦出现疏漏,就面临处罚、降低等级甚至取消监测资质的危险。  政府和企业在环境监测上应该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  政府必须做好监管工作,让企业说真话。  中国环境报:环境质量监测的职责已经明确,那么,排放监测的主体又应该是谁?政府和企业又应该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  马中:排放监测针对的是排污企业。从理论上讲,监测主体应该是企业自身,原因有两个:第一,企业有环境责任,监测排污,把排污情况说清楚是企业的责任。第二,信息不对称,企业对自己的排放情况最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即便每天盯着企业去查也不如企业自己说得明白。更何况即使排放末端信息是对称的,但前端、中端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生产工艺、加工流程)还是不对称。因此,对于排污企业的监测,还应该实行排放者负责制度。不管用在线监测还是其它方式,排放企业要把排污情况说清楚,并对提供的数据负法律责任。  当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有的企业不愿意说真话,往往把超标说成达标,这就要用法律、制度去约束。我们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排放标准、收费标准、排污许可制度,但这些制度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的条件下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最守法的企业做到达标排放 另一种是明明超标或者偷排,但因为违法成本低,企业谎称达标。排放监测数据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些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才知道污染情况到底什么样,要怎样治理。因此,政府必须做好监管工作,让企业说真话。  政府怎样监管才有效?我认为根本在于转变监管思路,把末端监管转变为全过程监管,把以技术为重心转变为以管理为重心。企业生产有一个物料平衡原则,也就是说,投入多少原材料、使用什么样的工艺会排放多少污染物,是可以算出来的。例如,钢厂炼X吨钢,就需要买Y吨煤和Z吨焦炭,煤和焦炭的含硫量都是有记录的。煤和焦炭用炉子来烧,就一定会产生N吨二氧化硫。按照这样的排放量,就需要安装一定的脱硫装置才能进行处理。如果现有的脱硫设施不够用,或者有了设施但不运行,就会产生偷排或超标排污。  因此,企业申报的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敢不说真话。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把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搞清楚、算好账,成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在对末端排放的监管方面,也可以转变思路,更重视对企业抽查的方式。一旦抽查发现超标排放,就严格进行处罚。以美国为例,如果这次抽查发现有问题,就从上次达标之日起开始计算进行罚款。抽查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准确。按照概率来说,如果几次抽查都没发现问题,一般来说排放情况比较好。二是震慑。如果抽查发现问题后处罚的力度特别大,就会促进企业守法。  在监管方面,美国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对排放监测的监管重心不是技术,而是人,他们有一大批专业人员在做这些事情。  中国环境报:学到美国环境监管模式难不难?当前环境监管人员能否胜任?  马中:我们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当前,我们的环境管理人才都是“专才”,技术型人才比较多,懂经济、管理的比较少。因此,要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  马中简介: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环境保护部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SustainabilityScience》、《中国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 广东企业“四合一”质谱检测技术获国际专利
    据悉,由广东联捷检测公司自主研发的“四合一”质谱检测技术获得多项国际专利,将为生物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平台。  该项“四合一”质谱检测技术就是将药物的药效、生物利用度、药理、毒理四合一进行实验,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药物在人体血液里的浓度,与传统药物临床实验相比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精度高等特点。  广东联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雄:“同位素类标这一套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瓶颈,之所以质谱在临床里面不能应运也是瓶颈之一,这个方面我们去年申请了(国际)专利,可以完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把四合一质谱能够做得像傻瓜机一样的,能又快又方便又便宜的应运到临床上面去,这个目标我们从研发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达到这个目标。”  据了解,广东联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国资深生物化学分析有限公司在松山湖开办的分支机构,主要从事生物技术检测,物质结构分析等领域。下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建立生物技术研发和检测等公共平台,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广东联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雄:“我们计划是明年去挂牌新三板,同时实现A轮融资,完了之后,计划在5年左右我们这个项目,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去推广他。”
  • 江苏首家乳品企业三聚氰胺检测仪器购置实录
    江苏目前有78家乳品企业,2008年9月中旬发现&ldquo 三聚氰胺导致结石婴儿事件&rdquo ,把全国的乳品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一开始,国家就采取了紧急措施,派出5000名监管员进驻乳品企业。在江苏,所有乳品企业和在销乳制品一律交由各产品质检所强制免费检测三聚氰胺残留量。 苏州普今公司作为一家以提供色谱4S技术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幸为质检所成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量提供了一点帮助。因为一般乳品企业对该检测项目不太了解,所以在2008年10月初,公司向大部分乳品企业发放了一份宣传页&mdash &mdash 能检测乳品中三聚氰胺5ppm残留量的最实用的液相色谱仪方法包。 10月初,本公司参与竞标江苏某乳制品&ldquo 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仪&rdquo ,经过近二十天多次的技术交流,实测样品,参观仪器,走访类似应用的实验室,普今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岛津LC-20 Prominence 稳定的性能,特别是UV和DAD检测器超高的灵敏度,在七个国内外液相色谱品牌中脱颖而出,最终以高出第二名2分的优势竞标成功。 10月底,普今公司已经与该乳品企业正式签单商务合同和长期服务技术合同。并且据客户讲,其有可能是江苏首家上三聚氰胺检测设备的公司。 2008年12月份,公司将联合质检所举办江苏首次&ldquo 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HPLC检测方法&rdquo 免费培训班。江苏感兴趣的用户或个人可以随时留意本公司的动态,或直接给本公司留言。 在仪器安装调试时,本公司市场部将会对此次调试过程做详细的图片记录。同样会通过仪器信息网这个好的平台,向广大乳品企业展示,以希望能帮助到广大乳品企业解决该检测难题。
  • 企业与中科院合办食品安全实验室 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添加剂风波,添加剂企业也坐不住了。6月18日,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上,福建日品食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框架协议,在厦门市联合建立一个设施完善的食品安全实验室。   “食品企业伤不起。一旦查出问题,企业也就完了。”日品食研总经理徐光荣说。他表示,目前国内农牧业大多仍是分散经营,面对千千万万个农户,源头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原料、产品检验是食品企业的最后防线。但多数企业的检验部门,都只配备生产许可证要求的基本设备,对层出不穷的非法添加剂缺乏检测手段。   “塑化剂、瘦肉精的检测,企业就做不了,只能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但目前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大多集中在检验检疫、质监等政府部门,其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监管、抽查任务,企业送检之后,往往要20天甚至一个多月才能拿到检验报告。”   因此,日品食研决定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配齐设备、人员,除对公司自身的原料、产品进行检验外,还将申请国家认证,作为公共平台,为其他食品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双方还将就如何“预知”新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的课题开展研究,改变目前要等问题暴露之后再增加检测项目的被动做法。
  • 走进国产检测仪器企业 打破夹缝中求生存现状
    p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产检测仪器做为制造业中的一叶小舟,舟小用处大,承载着食品安全、生命健康、消费安全、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重任。但是,当前我国检测仪器产业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状况,国外仪器长期占据中、高甚至低端市场,国产检测仪器行业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和发展。 /p p   值此国产检测仪器发展关键时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协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着谋实事、做实事的思想,走进国产检测仪器企业,了解现状和发展,寻求验证合作,力争助力更多企业开展验证与评价服务,推动国产检测仪器扩大市场影响力、市场占有率。 /p p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刘来福处长带领一行人员先后走访了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仔细参观了生产现场,听取了厂商对各自企业发展历程、主打产品的发展思路及发展难题的介绍。 /p p   刘来福处长介绍了开展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目的是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国产检测仪器产品验证途径和方法,帮助企业更深层次了解自身产品的质量问题、性能指标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关检测标准,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为企业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p p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代表与企业还就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对国产检测仪器的实效性、企业对验证与评价的建议与参与意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与企业深入互动交流后,将优选企业共同参与2015年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活动,进一步开展验证与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 /p
  • 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办法出台 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增大
    环保部近日印发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今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不但要接受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督性监测,还要自己监测自己并将相关数据强制公开。对于企业拒不开展自行监测、不发布监测信息和报告或数据弄虚作假,将面临不予通过上市环保核查、停贷等一系列严厉手段。在政策驱动下,第三方独立监测机构和监测设备机构,将在越来越广阔的环境监测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强制公开明年实施   &ldquo 到2014年,国控重点企业的主要污染物和特殊污染物,要实现企业自行监测并将结果强制公开。&rdquo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环保部正在和证监部门沟通,看能否将上市企业自行监测数据,通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披露出来。   根据环保部印发的办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从2014年开始自行监测环境信息,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公开。自行监测内容包括:水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厂界噪声等。其中,企业环评报告中如有明确要求,也要对企业周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办法要求,企业应将自行监测结果向公众公开,公开内容应包括企业的基础信息、自行监测方案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全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标准限值、达标情况、超标倍数、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等。此外,企业还要同上市公司一样公布污染源监测年度报告。企业在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的同时,应在省级或地市级环保部门建立的公布平台上公开,相关信息并至少保存一年。   对于企业拒不开展自行监测、不发布监测信息和报告,以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部门在向社会公布的同时,可以不予环保上市核查、暂停环评文件审批和停发排污许可证等。同时,还可建议金融、保险部门不予信贷支持或提高环境责任保险费率,以及建议取消政府采购资格等。   对于上述惩罚措施,有业内人士认为看似手段繁多,但实际缺少威慑力度。&ldquo 建议不予信贷等措施,由于实际权力在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恰恰是一些高污染企业的支持者,所以能否落实还有待观察。&rdquo 该人士建议,应借鉴国外经验,给予环保部门更大处罚权,一旦企业环境信息造假,可将企业罚得倾家荡产,相关负责人要负刑事责任。多次违法者,则可将企业关停。   对此,吴季友表示,目前环保部正在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体系与金融机构的联网,与金融有关的惩罚手段将落到实处。   仍面临一定困难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谢剑锋表示,办法出台意味着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不再是政府对企业的单方监管,企业今后也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的双重监测格局。   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3352家国控企业中,有10285家企业开展了自行监测,占67%。其中,20%企业采用手工监测,25%企业采用自动监测,55%的企业采用手工和相结合的方式。   &ldquo 可以说企业的自行监测及信息发布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不愿主动公开 二是监测和公开内容不规范 三是公开的方式不便公众查询、监督。&rdquo 罗毅说。   目前,虽然开展自行监测的企业数量不少,但是距离&ldquo 十二五&rdquo 提出的自行监测公布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企业自行监测的水平普遍不高,监测指标不全,特别是对特征污染物未开展监测,监测手段单一。   企业环境监测信息的公开,也面临着缺乏公开平台的问题。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数量庞大,企业的环境监测信息,如果利用企业自身的公共平台,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目前各地均缺乏统一的平台供企业发布监测信息。   而对于企业自行监测和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不统一时怎么办的疑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监测室副主任唐贵刚解释,企业自行监测和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是两家来做,监测方法、采集样本和工况都不一样,因此监测结果肯定会不一样,但监督性监测将会对自行监测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评估。   利好相关监测企业   罗毅介绍,上述办法的主要内容已被纳入&ldquo 十二五&rdquo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国务院印发的《&ldquo 十二五&rdquo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提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既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0%,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和监测设备厂商而言,上述目标实际上是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   根据办法,企业可依托自有人员、场所、设备开展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江苏省环保厅监测处副出长黄卫认为,这将对环保部门的监测业务起到很好的转型作用。目前,环保监测部门人手有限,但需要监测的企业却成千上万。引入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环保监测部门只需要监管好第三方监测机构,由监测机构来对企业进行监测,这将极大提高监测效率。为避免环保部门所属监测机构&ldquo 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rdquo 的嫌疑,办法特别规定企业可委托环保部门所属监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但不得委托承担对其监督性监测的监测机构。   办法还规定,自行监测可采用手工、自动或二者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环保部门对监测指标有自动监测要求的,企业应当安装相应自动监测设备。业内人士分析,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到我国总排放量的80%,而距&ldquo 十二五&rdquo 末还有不到两年半时间,上述企业距离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8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随着办法的实施,未来两年相关企业为达到标准,必然要大量采购环境监测设备,这对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的有关公司,将是相当大的政策利好。
  • 核酸检测头部企业一季度维持高毛利 业绩增长显著放缓
    迪安诊断( 300244.SZ )一季度实现营收46.5亿元,同比增长62.08%,实现归母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122.62% 金域医学( 603882.SH )实现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58.70%,实现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58% 凯普生物( 300639.SZ )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147.87%,实现归母净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190.64%。这些企业发布的财报显示上述信息。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检测服务需求旺盛,是这些企业业绩近两年突飞猛进的主要动力。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最重要的手段。2021年,随着各地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大规模核酸筛查已经相当普及,动辄数十万人测核酸的场景频频出现。2022年春季后,各地疫情反复,核酸检测的频次、规模均有所增加,核酸检测企业的业绩增长也相当显著。  不过,与2021年同期相比,多家企业的营收、净利增速放缓。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凯普生物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7.13%、128.81%和307.0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89.85%、1023.12%和771.05%。凯普生物的营收规模为三家中最小,增幅则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企业的毛利率仍处于高位。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凯普生物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43.95%、46.3%和69.27%,基本同比持平。  但业内认为,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省份对检测服务实施集中采购,核酸检测价格不断下调,新冠检测行业的高毛利难以持续。  金域医疗在2021年年报中称,至2021年年底,国内在业的第三方医检企业超过1800家,不同企业在其相应细分领域建立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壁垒。  4月初,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助组联合部署新一轮全国新冠核酸检测降价,要求各省份在2021年连续三次降价的基础上,于4月8日前将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的单人单检政府指导价下调至不高于28元/人份,多人混检政府指导价下调至不高于8元/人份。  例如在广东省,目前单样检测服务加上试剂费最高不能超过28元/人份。而按照2020年底的规定,同一收费标准为85元/人份,价格在一年半时间内下降近70%。日前,广东省组织18省联盟集中采购新冠检测试剂,普通核酸检测试剂的价格上限为6.4元/人份。
  • 舆情汹涌,IPO受阻,涉核酸检测企业真暴利还是有创新?
    11月23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原定于25日的审核。翌圣生物是一家体外诊断(IVD)检测行业的上游原料商,主要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公司的业务涉及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原料及少量研发试剂的供应,2020年、2021年与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中,新冠相关收入分别占比25.42%、24.77%、38.28%。今年6月23日,翌圣生物的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11月18日,上交所通知其即将上会审核。仅仅5天后,翌圣生物的IPO之路突然中止。这5天发生了什么,让上交所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具体是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一个明确的信号是,11月21日深夜,沪深交易所称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翌圣生物成了新规发布后第一家被取消IPO申请审议的公司。产业界遇到最严重舆论危机这可能是新冠疫情之后,“涉核酸检测企业”遭遇的最严重的舆论危机。让我们先来梳理下舆情发酵的时间线。疫情近3年来,普通大众都感核酸检测之苦,虽然医保连续降价和药监局的集中采购把新冠检测价格压至极限,但核酸检测仍然在为这些企业贡献营收。沪深交易所连夜发声后,大众将目光投向了与核酸检测相关的企业。恰逢财报季,几家头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被整理出来,其中九安医疗 、迪安诊断 、金域医学 等公司的百亿营收,睿智医药 、安旭生物 、亚辉龙 等公司超400%的净利增长率,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格外显眼。除此之外,一些排队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过会材料也被拿出来“审视”。这些企业得到的“疫情红利”在当下显得尤其扎眼,舆论反应如同烈火烹油。随后媒体又爆出广州某小区15例阳性11人复查却是阴性,甘肃兰州出现“阳性转运者核酸阴性”事件,各种乱象和违规情况让人愤怒、疑虑与不安。特别是11月25日,甘肃省兰州市卫健委通报称,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下称兰州华曦)工作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信息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至工作系统。兰州华曦是核子基因的全资控股公司,至此,核子基因和背后的实控任张姗姗浮出水面,其造假丑闻成为矛头所指,引发了最大的一波舆情。更多疫情期间成立、或在疫情期间急速扩张的核酸检测企业经营模式被接连“起底”。国家卫健委在11月29日表示,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从检测机构,到医疗设备公司,再到翌圣生物为代表的上游公司,可以说,此轮舆情波及的产业面非常之广。一时,产业界的声音在汹涌的舆论场里显得格外式微。一位IVD上游企业负责人对媒体感叹,“现在社会舆论有点激烈,我们也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是他补充,“绝大部分核酸企业是为疫情防控作贡献的一批企业,专业并有良心,不能拿一小部分人的非法专营来污蔑整个行业。”也有部分涉核酸检测企业希望站出来澄清,如达科为董秘吴宏翔在接受南都湾财社采访时表示,达科为并非核酸概念公司,核酸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只有8%左右,并强调公司自1999年成立,主营业务就是科研代理服务和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达科为的状态为提交注册状态,距发行上市仅一步之遥,但因“靠核酸采样管年入8.4亿”为人诟病,同样被推上风口浪尖。IVD行业专家宋海波11月26日发文力挺核酸检测相关企业,文章得到了不少产业人士的转发。宋海波是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实验医学分会秘书长。文中称,“可以理解近三年来在疫情的重压之下,一个舆情的发生缘由可能只是网络情绪的宣泄点,但对网络上明显不符事实的情绪宣泄情况,我们应冷静公正客观的对待。”他也回应了“核酸检测相关的企业毛利都很高”的问题,指出,高毛利与高垄断息息相关,但是我国的体外诊断企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在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也是极度透明的,罕有垄断暴利行为。现实中的核酸检测扣除成本,毛利率并不高。大部分生产防疫相关产品的企业赚钱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巨大规模产生的薄利多销的巨大规模效应。“涉核酸检测企业”到底靠新冠赚了多少钱?那么,“涉核酸检测企业”是不是都靠新冠赚到盆满钵满?小编整理了疫情以来,一些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待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主营业务,与营收中的新冠业务占比情况:▲资料整理自公司财报、招股书、业绩说明会等从整理的信息中可以发现,近两年来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大部分是IVD上游试剂公司,而非大众印象中临时组办的“检测实验室”。这一领域的确是近年来国产替代发力的重要战场,国内IVD赛道一直被海外巨头占据市场50%以上的份额,尤其是化学发光的国产率只有20%,仪器以封闭设计为主,下游客户需要持续购买高昂的试剂,国内公司同时有仪器和试剂生产能力的凤毛麟角,但近年来国内IVD行业一直在进行技术追赶。新冠疫情是一个契机,让IVD上游被资本市场注意到,给予了这些公司走上二级市场募集资金、发展业务以打破国外巨头垄断的机会。有相关企业创始人表示:“以前,大家更关注临床市场,都不愿意投入上游原料市场。受疫情影响,原料行业迅速曝光在聚光灯下,资本的投资意愿陡增。”从披露的营收情况来看,新冠相关业务的确为这些公司业绩增色不少,但很多公司的新冠业务在营收中占比并不算高,且有些公司的新冠业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以百普赛斯 为例,尽管公司新冠业务连续两年多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不过新冠业务收入增加的同时,占整体营收比却显著下降。公司的新冠业务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29.52%降低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18.6%,且其新冠业务的应用范围主要是疫苗和药物类,而非诊断类,可持续性更高,或者说新冠对公司营收和估值的影响较小。百普赛斯 主营产品为重组蛋白,重组蛋白是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具有一定功能和活性的蛋白质,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试剂。作为国内重组蛋白龙头之一,百普赛斯的客户主要为工业端大药企,覆盖强生 、辉瑞 等全球Top20医药企业以及恒瑞医药 、信达生物 等国内知名生物医药 企业。今年9月,赶在上交所新规发布前上市的另一家蛋白试剂公司近岸蛋白,虽然也有涉核酸检测业务,但主要发力的是mRNA原料酶领域。分析近岸蛋白发展史会发现,的确是2020年疫情之后,近岸蛋白才正式开始mRNA原料酶的规模化生产。疫情推动了mRNA疫苗的进程,从而拉动了近岸蛋白的营收。2021年,近岸蛋白把握市场机会,成为沃森生物 、艾博生物等国内重要的mRNA疫苗药物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mRNA原料酶及试剂实现了约1.3亿元的收入。但是,mRNA原料酶属于mRNA产业链的上游,创新含金量较高,也是价值链上的重点环节。据介绍,目前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产品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包括被上交所“打回”的翌圣生物,本质上讲是专注于分子酶的公司,而非纯粹的核酸检测上游公司。2020年之前,分子酶进口比例在80%以上,壁垒高,生产难度大。新冠疫情以来资本关注生命科学工具,使得翌圣生物等企业能够开始在仪器设备以及生产厂房方面提升,快速发展。分子酶除了在新冠检测中能够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高端肿瘤精准诊断原料。肿瘤精准医疗诊断中,以肿瘤早筛以及伴随诊断为主,翌圣生物针对PCR和NGS两种技术平台,均能匹配高质量的产品以及酶原料。此前翌圣生物在访谈中还表示,公司在拓展多种技术创新产品线,包括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合成生物等上游原料。所以,将这些公司一并用核酸检测企业加以概括,显得过于武断。我们也简单整理了主板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都是较为老牌的检测试剂公司,从上市时间来看,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在新冠疫情前就已上市,并非借东风大赚一把后包装上市:▲资料整理自公开信息如果细看收入情况,也能发现一些公司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国内核酸检测,比如九安医疗 的半年报显示,其海外销售额达229亿,最主要销售的市场是在美国,国内销售额仅3亿。以及万泰生物 ,其半年报显示新冠抗原产品主要售卖到欧盟国家,同时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为二价HPV疫苗,帮助公司收入和利润实现高速增长。不过这些企业从新冠疫情以来,由于大众和市场对核酸检测的态度与预期变化,大都经历了一波“追涨”后的“杀跌”,如何证明自身未来价值,是它们要面对的重要命题。摆脱新冠概念,寻找可持续增长曲线另一个舆论矛头的指向,正是“涉核酸检测企业”到底有没有未来?此次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的动作,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涉核酸检测企业到底有没有资格在二级市场募集资金?因为股票是永久性的债券和融资工具,而核酸检测生意是短期不可持续的。特别像翌圣生物等公司申报的是科创板上会,创新属性需经得起推敲。这次翌圣生物被取消审核,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2020年涉足核酸检测服务后,新冠收入占比快速提升,但对应净利润快速下滑,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常规业务的核心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怀疑。新冠疫情业务的确让这些公司收入“起飞”了一把,但二级市场的估值往往提前支付了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只有可持续性的增长才能一直“飞”下去。很多公司从疫情早期爆发的贴靠新冠概念,逐渐转向摆脱新冠概念。靠新冠疫情取得了一些增长的公司,也同样在焦虑如何平衡新冠和非新冠业务。从今年过会企业的招股书,以及已上市企业的年报中可以观察到,很多公司会将新冠和非新冠业务做区隔。比如义翘神州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时,抢先研发出一系列新冠相关试剂产品,并借此大力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但在今年的报告中,则强调在非新冠业务的发展态势,如:2022前三季度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实现营收3.02 亿元,同比增长12.58%;Q3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实现营收1.11 亿元,同比增长18.06%。再比如,近期亚辉龙 表示,新冠业务的盈利为公司获得现金流,公司以此投入非新冠主业的研发,大大加快了公司非新冠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进度。翌圣生物的负责人在IPO前也对媒体表示,企业快速增长后,会注重拓宽产品线和海外市场,为全球化竞争和长期竞争做准备,最终目标是成长为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的基石公司。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所谓的“基因检测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疫情期间快速成立、扩张,圈地牟取暴利,但这些公司仅靠核酸检测申请上市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市场很难接受没有增长潜力和技术含量的公司。尤其是创业板、科创板,其创立初衷是为了扶持国家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从前文分析中不难看出,新冠疫情以来上市的“涉核酸检测企业”大部分都为生命科学工具厂商,生命科学工具是一个基于交叉学科创新的综合体系,过去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本土企业需要努力钻研关键技术,加速对进口品牌的替代。宋海波也在上文中指出,疫情常态化之后,没有新冠业务,核酸检测企业的发展也并不是没有了前途。他指出,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发展有一般性规律,就像mRNA疫苗技术可以拓展应用到很多领域,疫情同样促进了更多新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提高。“利用核酸检测这一技术平台,我们可以研发出很多新的检验项目,许多企业一定会利用这一技术路径研制出更多更好的体外诊断产品,来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总有企业会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赚钱,但我们希望能赚到钱的是那些在疫情中作出贡献,同时最富创新性的企业。
  • 今麦郎酸价超标逆转 检测部门收回报告向企业道歉
    今麦郎酸价超标事件惊现大逆转。昨天,最早做出“今麦郎方便面酸价超标”结论的三门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声明,称自身“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无效并收回。今麦郎公司表示,此次风波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公司会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并要求得到合理解决。   本报记者胡笑红图/本报资料图片   ■事件进展   出具报告单位资质不全   昨天,今麦郎公司给记者转发了三门峡疾控中心当天发布的声明。声明称:“我中心受三门峡市工商局委托送检的由山西运城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今麦郎今野拉面香辣牛肉面、今野拉面(老坛酸菜牛肉面)、一元王香辣牛肉面三批次产品的检测报告,因我中心方便面酸价指标检测资质认证不全,以上三份检测报告收回,声明无效。并向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的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   此前,河南省工商局通过官网公布了三门峡疾控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称今麦郎多批次产品被检测出酸价超标。不过,今麦郎7月23日公告称,公司委托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检测显示,被指酸价超标的产品合格。   ■再生疑窦   为何只收回今麦郎报告   记者昨天注意到,三门峡疾控中心此前出具的那份报告已从河南省工商局官网上消失。记者查阅之前保存过的报告发现,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除了今麦郎的三款产品酸价超标之外,中国闽中有机食品(新加坡)有限公司一个批次的闽中红烧牛肉面也是酸价超标。按理说,既然三门峡疾控中心承认自己“方便面酸价指标检测资质认证不全”,就应该收回包括闽中红烧牛肉面检测报告在内的四份检测报告,为何单单收回今麦郎的三份检测报告,而不收回对闽中红烧牛肉面的检测报告?明知自己资质不全,为何当初敢于受托检测并出具报告?   记者昨天致电三门峡疾控中心负责人,但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今麦郎为损失寻求说法   今麦郎总裁助理侯兴福昨天告诉记者,公司在此次风波中损失巨大,目前还没有起诉工商部门的打算,但会依照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并要求得到合理解决,之前下架的产品也将恢复上架。   “企业的产品质量需要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的监督,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也要有理有据、规范操作。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今麦郎公司在昨天发给记者的一份文字说明中如是表示。   三门峡工商局回避采访   实际上,今麦郎公司此前就对三门峡疾控中心是否有检测方便面产品的资质提出过质疑。在今麦郎公司7月23日发布了与三门峡疾控中心截然相反的检测报告之后,本报记者便向三门峡工商局宣教科寻求该局的说法。当时,该科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称:“我们是依法组织开展的流通环节抽样检测,没有资质我们怎么会随便送检呢?这是最起码的工作程序。”   如今,三门峡疾控中心收回了检测报告,三门峡工商局又会对此做何解释?记者昨天再次致电三门峡工商局宣教科,但电话每次接通后都无人应答,随后转为接收传真的信号。三门峡工商局一位雷姓副局长也一直不接听记者的电话。   专家建议慎重对待检测   就此次今麦郎酸价超标事件,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昨天对食品检测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检测机构要真正成为第三方机构,不隶属于某个部门或者企业,这样才能做到独立公正 二是政府部门要规范发布程序,及时与受检企业沟通,查找问题 三是企业应该更快地行动,申请复检或及时对产品进行处理 最后,媒体及其他社会部门也应更加谨慎、公正地对待此类问题。   “发布产品检测结果对企业、市场、消费者的影响很大,所以相关部门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发布一定要慎重。”董金狮称。
  • 皮尔卡丹质量门曝行业潜规则:检测企业说了算
    1978年,皮尔卡丹作为一位旅游者第一次进入中国。他穿着毛料大衣走在北京街头,吸引了诸多中国人。那时后的一段时间,皮尔卡丹是奢侈品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因为种种原因,皮尔卡丹也不复往昔,甚至被质疑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有消费者近日表示,其以5984元购买的皮尔卡丹女士皮衣被检测出辅料皮革撕裂力不达标,检测单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旗下北京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此事引发了消费者对皮尔卡丹服装质量的质疑。   事发后,皮尔卡丹方也出示了一份检测报告,显示被检样品黑色羊皮革的撕裂力合格,检验单位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   同一批次皮衣两次检测结果却截然相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存在?   检测机构否认与企业有利益关联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付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导致该种结果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原因:“一是一件皮衣并非所有部分的撕裂力都相同。比如一只羊身上的皮可能不够做一件衣服,我们裁剪时根据每张羊皮的大小来进行裁剪,而且每张羊皮的好的部分比如背部,我们一般都用在正前或者正背后的地方即所说的主料位置,而不好的部分比如肚子上的皮我们会用在腋下位置或者别的辅料位置,所以每个地方检测结果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二是时装为了时尚一点,也可能使用两种以上的皮料,主要部位用的叫主料,另外的可能就叫辅料。”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营销系主任任力也认为:“现在大家追求的皮料是既轻薄又柔软,又有弹力。作为时装,有时为了时尚,为了柔软、轻薄、飘逸等,可能会做很多处理,这样肯定会影响皮革的撕裂力。”   任力还表示,有些代理商为了追求高利润,可能会在生产代理的品牌产品时偷偷地加一点假货来赚钱,这样也可能会导致这种结果。但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厂家,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来做手脚赚钱,这么做是得不偿失的。   也有人认为,检测机构作出的检测报告可能不客观,因为有些检测机构和厂家存在利益关系。   对于此种说法,法治周末记者联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该中心否认与皮尔卡丹方存在利益关系。   服装行业的检测潜规则   皮尔卡丹女装中国总代理、北京东方绮丽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经理孙彩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之所以出现上述截然相反的报告结果,主要原因是服装企业送检的样本均为主面料,而消费者此次选择检测的对象是辅料,但服装行业质量标准中并没有强制要求送检辅料,并称“送检主料是服装行业的惯例”。   针对“行业惯例是只送检主料”的说法,法治周末记者试图联系皮尔卡丹方面予以核实,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不过这一说法得到了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的认可。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对于送检样品没有要求,企业送什么,我们就检测什么,这是企业的自主选择。至于选择哪些材料进行检测及检测哪些指标,也是企业说了算,因为企业要交纳检测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也介绍说:“企业根据信赖度来自主选择检测机构。因为牵涉到费用问题,我们一般是让客户指定他要求检测的项目,同时我们也会告诉企业,某些地方是应该要检测的,你要不要做。至于做不做,也是企业说了算。”   当记者问及“有没有企业为了省钱,对于强制要求检测项目不做检测”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要检测的项目企业一般都会检测,因为商场管理很严格,如果不检测企业会很麻烦。   北京市大翰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健认为:“如果检测样品、检测机构都由企业自主选择,检测结果就不够权威。一般商家找的单位都是与其有合作的协议单位。要真正做到检测的公平公正,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参与进来,选择一个与消费者和企业都无利益关系的检测机构来进行检测,这样作出的检测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服装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主料还是辅料,都应该纳入被检测对象,如果仅凭“行业惯例”,只检测主料,不检测辅料,那检测后的服装进入市场,其存在的质量隐患可想而知,国家应该制定更为详细的检测标准,将辅料也作为强制性检测对象。   行业法律法规需完善   出现消费者质疑产品质量的情况,皮尔卡丹方面会如何处理?法治周末记者试图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皮尔卡丹方面,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不过据了解,北京西单商场已经下架该款皮衣。   付奎认为,如果皮尔卡丹把这个事情处理好,比如积极给顾客相应的解释,及时修改或者更换,对皮尔卡丹自身的影响不会太大。   杨健也表示,只要有投诉,厂家就应该有个态度和立场,应该把事情查清楚,给顾客作出一个满意的解释。他认为未来皮尔卡丹首先要保障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对于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加盟者、合作者,要取缔、终止合作,其次要提高售后服务。   “服装行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服装行业里,国家只有对厂家的服务行为、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加强规范,制定相关细化规则才能提高服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减少服装质量纠纷。”杨健说。   任力也赞同这种说法:“目前皮装标准太简单。不同类型的皮装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服装的变化性很强,用以前的规范作为检测标准是不合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完善。”
  • 两会环保热让环境监测仪器企业高管“荷包见涨”
    历年来,环保问题一直是两会中最受热议的话题之一,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尤其是央视前记者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的热播,让两会对环保的关注添加了一把火。   俗话说&ldquo 水涨船高&rdquo ,环保热会助推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国内多家环境监测仪器上市公司持股高管的腰包随即看涨,近日已有媒体曝出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敖小强的身价已达12亿美元。   除此之外,聚光科技、天瑞仪器、汉威电子、先河环保等公司创始人目前的财富值又是多少呢?仪器信息网编辑经过统计发现,目前上述公司创始人的身价几乎全部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企业创始人身价的高涨,意味着企业自身资本的日渐雄厚。目前,中国老百姓对环境污染治理呼声越来越高,希望这些国产仪器制造商能够研发出更多的环境监测&ldquo 利器&rdquo ,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上市公司创始人财富值(截至2015年3月6日) 编辑:刘玉兰
  • 北京中兴汇利参加浙江胶囊生产企业检测技术培训班
    2010年10月25日~29日,在风景秀美的浙江天姥山麓新昌,北京中兴汇利公司应主办方杭州普惠公司之邀,参加了浙江省部分胶囊生产企业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班,并派资深技术人员为参会学员做了顶空色谱技术在明胶空心胶囊检测中应用的专题讲座。已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化学药品中规定了明胶空心胶囊的检测项目,包括:环氧乙烷检测、氯乙醇检测、金属铬检测。其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环氧乙烷含量不大于1ppm。环氧乙烷做为一种灭菌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用器材的熏蒸灭菌工作, 由于其特定的生物毒性,本版药典对胶囊的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低至1ppm的检测限也成为一些低端半自动顶空无法越过的门槛。北京中兴公司做为国内最大的顶空进样器生产厂,产销量10年来始终位列国产顶空首位,其独特的负压取样技术完全满足了2010版《中国药典》中明胶空心胶囊环氧乙烷残留检测的严格规定。   浙江是胶囊生产企业集中的大省,也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素有面向市场响应迅速的特点,又有精打细算的传统,北京中兴公司正是凭借自己在顶空进样技术上10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近千家药厂用户的良好口碑,才赢得了精明强干的浙商的认可,近期已有20余家企业采购了北京中兴公司的DK3001A型顶空进样器。   通过本次培训班,对于已购置相关检测设备的胶囊生产企业,在提高检验人员的理论素养,提升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上起到了很好效果,也解决部分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环境监测上市企业去年总共才赚70亿 预测的434亿去哪儿了?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是分析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治理环境的基础。随着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越来也越大,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够满足全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应运而生。  环境监测行业现状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目前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方面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产业如天鉴检测、中科检测、谱尼测试等监测单位。  雪迪龙: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智慧环保及相关服务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 年参与联合竞买沈阳绿环公司47%的股权,以东北区域为重点,针对某个区域开展环境治理、环境检测等PPP项目 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雪迪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智慧环保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司业务模式的升级 在广州设立合资公司,充分利用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及资源优势,拓展VOCs治理领域的市场应用。  公司已由较为单一的监测设备供应商逐渐发展为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业务范围已涵盖环保及工业等诸多领域,监测要素已覆盖废气、空气、废水、污水、土壤等多个监测要素,监测类别已涵盖在线监测、实验室监测、应急监测及第三方检测 并通过投资合作等形式开展环境治理业务。  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49% 利润总额 2.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23%。即使业绩报告不尽人意,但是在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雪迪龙是唯一一家主要业务为环境监测的中国环保企业。  先河环保:专业从事高端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先河环保为迅速切入全球碳气溶胶分析市场,向美国子公司增资并收购Sunset公司60%的股份。Sunset公司在全球有机碳、元素碳监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属于技术性公司。  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全国各地均面临巨大的环境治理的压力,有机碳(OC)、元素碳作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影响气候、环境和健康,且影响效应复杂,并且与冬日的雾霾天气有巨大关系,因此有机碳、元素碳成为源解析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收购完成后使公司能够在碳气溶胶分析市场这样的新兴领域抢占先机,完成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控股子公司先河正源收购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卫家环境在室内空气质量精准监测、破解去甲醛难题、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拥有国内一流技术,已获得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收购卫家环境进一步推动先河正源切入民品净化领域,使其不仅具备了工业废气处理的能力,也拥有了居住、办公等环境的空气净化及监测能力。  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51% 营业利润实现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2% 利润总额 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8%。  天瑞仪器:为国内检测仪器龙头,业务覆盖环保等多个领域,公司通过收购问鼎环保行业。2016年公司连续收购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江苏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40%。通过收购贝西生物,公司的检测仪器所涉及的产业从工业、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到了医学领域,检测对象也从无机物、有机物拓展到了生物大分子,公司的检测产业链和检测对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购国测检测,公司将产业链延伸至独立第三方检测领域,与公司现有的分析测试仪器产业、环保治理及营运产业形成良好互动,实现“1+12”的效果。  2016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4.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 29.31% 营业利润为0.3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99% 利润总额为0.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天瑞环境毛利率下降7.3%,影响营业利润约0.09亿元。  中环装备:原为启源装备,实际控制人为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收购六合天融100%股权,布局环境与能效信息监测、脱硝催化剂业务。  2016 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0.33% 营业利润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1% 利润总额1.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9%。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核准,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施,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因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公司2016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等主要业绩指标均取得重大突破,对公司 2016年度业绩产生显著积极影响。  聚光科技: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在线监测气体、液体和固体成分和含量,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冶金、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收购东深电子后扩展水资源水环境监测领域。  2016 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34.67% 营业利润为3.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6% 利润总额为5.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1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因原有业务的大力拓展带来收入持续增长 营业利润同比上升,主要因公司对费用的综合管控收效,同时本期并购的子公司对利润也有贡献 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利润的同比增长。  盈峰环境:是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环境综合服务商。公司前身是创办于1974年的上虞风机厂,2015年公司进行战略转型升级,高起点、大步伐跨入环保领域,重拳出击,打造综合大环保平台。先后以17亿全资收购国内环境监测行业龙头公司宇星科技(深圳)发展有限公司、1亿控股深圳市绿色东方环保有限公司、成立30亿环保并购基金布局未来。  2016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宇星科技与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2、4号机组环保设施改造工程的管式热媒水烟气换热器(MGGH)及其相关系统改造项目技术改造合同》,总交易价格为0.96亿元。  据以上不完全统计,目前环境监测上市企业2016年总营业收入约76.34亿元。而专家预测,2016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达434亿元,环境监测上市企业仅占市场规模的17.6%。  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  一外资高端过程分析仪器企业:由于环境监测行业技术门槛偏高,其中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大多被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赛默飞世尔等外资企业所占领,据悉,这些领先企业占据环境监测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国外领先的环境监测企业:还有在全球环境监测市场中排名靠前的企业不少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其中天祥集团早在1989年在中国深圳正式设立合资公司,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目前已经在40多个城市设立了100多家实验室和办公室,内地员工9000余名。  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恶性价格竞争苗头已现: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中,价格战是企业管理常常使用的武器,但结果往往两败俱伤。企业之间要形成良好的竞争趋势,要从“价格战”转入“技术站”,环境监测的行业才能更加辉煌。  二环境监测仪器相对落后: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中低端领域占据市场很大份额,而大型实验室监测仪器还有新兴的监测设备领域,绝大部分都被进口产品占领。所以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环境监测设备的国产率才会不断提升。  三监测人员能力比较薄弱:因环境监测行业涉及多个领域,监测行业需要精通水、电、大气、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专业人员能力比较薄弱,如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不强,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政策利好和市场增量空间巨大为环境监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企业自身要加大研发力度,缩小与外资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环境监测市场中分得一块大蛋糕。
  • 8家环境监测上市企业收入3升5降,新的市场机遇在哪?
    当前,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与环保行业内部竞争白热化并存,部分企业为求生存,采取了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策略,意图在紧缩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由此引发了“低价竞争”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压缩了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还阻碍了技术创新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虽然从整个环境产业市场来看,行业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瓶颈期,但相对而言,整个环境市场有基础,更有稳定的需求,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某一专业技术方面做深、做精,提升自身的能力,也会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回顾过去一年,国内环境监测仪器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仪器信息网聚焦该行业,特别选取了8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仪器公司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它们公开的财务数据,观察整个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 由8家环境监测上市企业财报看市场进展注:净利润是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资产是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市值为2024年6月1日及同比数据。由上面两表可知:1、 从总营业收入来看,总营收超过10亿的有聚光科技、雪迪龙;总营收最低为南华仪器;2023年相比2022年,雪迪龙、力合科技、皖仪科技总营收增加。2、 从净利润来看,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南华仪器2023年净利润为负,但同比增长为正;雪迪龙、蓝盾光电、力合科技、皖仪科技、碧兴物联净利润为正,但同比增长为负。3、 从净资产来看,聚光科技、雪迪龙、蓝盾光电、力合科技净资产均超20亿。4、 从市值来看,8家企业中,仅蓝盾光电一年内市值增加,其余均下降。5、 从主营业务营业收入来看,雪迪龙环境监测业务营收最高,为12.08亿元;南华仪器环境监测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例最低,营收也相对较低。6、 从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来看,雪迪龙、蓝盾光电环境监测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最高,均超75%。7、 从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来看,蓝盾光电、力合科技、先河环保的环境监测业务相比2022年呈增长趋势,其它均下降。以下为8家企业财报简析:聚光科技:受宏观形势影响,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7亿元,通过业务结构调整、持续强化提高合同质量和营业收入质量等措施,报告期毛利比去年同期略有上涨,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5380万元。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报告期公司逐步收缩业务单元、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人员,各项费用基本稳中有降,报告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6778万元,对PPP等项目计提减值损失约1900万元。雪迪龙:2023年度,整体环境市场需求偏弱且竞争加剧,公司继续深化落实公司“12 项重点工作”,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改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的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催款力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回款增加,且本期净利润有所下降所致。蓝盾光电: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业务发展放缓。公司主动对毛利率较低、回款周期较长的交通领域系统集成项目进行战略收缩,将投资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公司的战略规划之一。围绕“双碳战略”“数字交通”“智慧气象”带来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制定了“三年产品研发规划”,致力于开发大气光化组分、碳排放及温室气体、先进激光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和环境监测领域)、智慧信控等高科技新产品,寻求新的业务突破点。力合科技:2023年度,力合进一步夯实核心业务,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丰富产品结构、拓展应用场景、探索建立环境监测新业态,克服经济环境下行的不利影响。公司克服财政资金紧张、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市场人员及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投入,销售、研发费用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幅较大,导致公司净利润有所下降。先河环保: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当期净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89.41万元,上年同期为-1.47亿元,销售回款情况显著好于上期。先河环保“聚焦主业”的思路保持不变,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与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密不可分,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及所占营收比例均逐年增加,2023年,企业研发费用8804.73万元,占总营业收入近10%,同比增长6.53%。皖仪科技: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6.50%,主要系公司通过产品迭代及技术开发,加大市场开拓导致收入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39.31%,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增长所致。碧兴物联:公司部分主要业务服务于政府客户,而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较为疲软、部分地方财政资金较为紧张,行业萎缩导致公司订单量减少,同时在执行订单部分项目工程进度因资金紧张而放缓,项目验收时间延后,使得营业收入下降。南华仪器:机动车检测行业车检频次减少,检测机构数量增速减缓,从而使机动车检测行业需求下降;公司环境监测新产品推广效果不及预期,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额为1099.01万元,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受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信用减值准备、各项资产费用的摊销及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的影响。综上可看出,环境监测市场及相关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正处于一个亟需转型升级、寻找新增长点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质量关注的日益增加,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共识,为环境监测技术与服务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蓝海。因此,在应对挑战的同时,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持续创新、优化服务模式的企业,将能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脱颖而出,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的机遇智慧质控、智慧运维、智能审核、智能监管等市场需求较大:大气方面,对提高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的精度,实现对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生产研发和运维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展现了新的市场;水质方面,探索用自动采样加自动实验室模式改进地表水手工监测模式,智慧化改进或研发新型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对目前地表水自动监测设备的生产和运维企业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展现了新的市场;污染源方面,利用智能化、自动化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研发高可靠、防干扰的污染源自动监测装备,做到采样设备、监测设备、仪器参数“三个不能动",大幅度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对相关企业既是挑战也是商机。国家、地方等开展的环境监测重点项目,既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又预示着新的商机:包括开展新污染物监测、加快地级城市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开展水生态监测和考核试点、通过试点全面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制度、推进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点遴选和先进监测网络建设等。加快监测仪器国产化,这对国家、地方、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的研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家积极支持企业加强高新监测仪器自主研发,推动仪器设备内置国产化程序和北斗定位系统,加强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强调在未来5年,空气、地表水、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装备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 9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高端精密仪器和关键零部件。地方监测网点位布设向区县、乡镇、农村延伸,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加快实现乡镇监测站点全覆盖。据了解,国家将在五年内建设100个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示范区县,展现出新的市场机遇。
  • 全球最大环境检测龙头被中国企业并购!第三方检测业格局将发生巨变?
    p   2016年6月6日全球最大的环境检测公司TestAmerica在其公司网站主页发布新闻,宣称将与中国公司苏交科实施并购,并购协议已于2016年6月1日签订,但最终交易的达成还需要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p p   苏交科成立于1978年,公司主营业务为交通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提供交通项目前期咨询及科研,道路、桥梁、铁路与轨道交通、岩土与隧道工程、水运工程与市政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试验检测、监理、相关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及其他承包业务等服务,为交通工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苏交科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00亿人民币。 /p p   苏交科称,此举意在实现其全球化扩张的战略布局,同时吸收TestAmerica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和系统,另一方面苏交科也将帮助TestAmerica在美国发展的同时进军国际市场,特别是环境服务需求激增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 /p p   TestAmerica Laboratories Inc.(以下简称“TA”)是全美最大的环境检测公司,在全美有超过90个布点(实验室+服务中心),超过2000名员工。TA专注于为环境问题提供分析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全面的实验室测试能力、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在线数据管理闻名。服务的客户包括国防部、能源部等政府部门及众多商业用户。经营范围:对各类物质——污染源、空气、饮用水、地下水、页岩气、工业卫生、戴奥幸、沉淀物、纸巾、PFAS、爆炸物、放射性化学物质、混合废弃物等进行专业的测试、分析和合规检测。 /p p   TA旗下有EMLAB P& amp K(一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龙头)以及METCO(专注于空气排放测试)。 /p p   分析实验室布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da698d60-175b-48ce-9c9b-ff8cf1ff9434.jpg" title=" 2016061413395222.jpg" / /p p   发展历程 /p p   1986年 TestAmerica Testing Corporation在北卡罗来纳州的Asheville成立。经过12年的努力发展TA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美领先的环境检测企业。 /p p   1998年 TA收购了位于田纳西州Nashville的Specialized Assays,巩固了自身在环境的领先地位。 /p p   2002年TA公司收入超过6000万美元。 /p p   2003 年是公司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迈阿密的HIG资本在该年设立了TestAmerica Analytical Testing Corp.收购了TestAmerica Testing Corporation。产业和资本正式联姻,自此开始踏上了不断并购扩张的快速发展的征程。 /p p   2003年11月,TestAmerica Analytical Testing Corp.收购了EMLab,一家出色的真菌和细菌测试实验室。EMlab在该领域已经深耕30载,在室内空气质量行业颇有声望。在全美共有6家实验室。 /p p   2004 年 TestAmerica Analytical Testing Corp.收购了Sequoia Laboratories集团,旗下包括6家公司,Sequoia Analytical Laboratory, Great Lakes Analytical, Del Mar Analytical, Star Analytical, North Creek Analytical, Oceanic Analytical, 后来这六家实验室合并成为了SEQ Corp.,成为了TestAmerica Analytical Testing Corp.的子公司。合并之前TA有超过20家布点,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南部和中西部,Sequoia六家公司也有超过20家布点,主要集中在西部,合并后TA初步实现了全美覆盖。 /p p   2006年12月,HIG资本设立了TestAmerica Holdings,Inc.,从Severn Trent Plc.(一家英国的水务公司)手中收购Severn Trent Laboratorires(简称“STL”)。STL成立于1997年,成立后4年内快速并购了14家环境检测实验室。 /p p   STL在被TA收购之前,在全美共拥有32个实验室,16个服务中心和一套QED环境测试管理系统。业务涵盖二噁英检测、空气分析、室内空气质量、地下水、食物和消费用品测试。而TA之前专注于四个方向,一是分析测试,发现追踪油水废弃物和空气样品中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 二是03年收购EMLab,主要是霉菌、酵母、细菌、过敏原测试,三是工业气体排放测试,四是地质环境测试,对诸如军事基地、油站等场所进行油水泥的污染监控和补救。 /p p   TA和STL合并后在环境检测领域几乎实现了全项目和全地域覆盖,合并收入超过3.5亿美金,在全美拥有54家分析实验室和几十家服务中心以及微实验室。 /p p   2007 年双方开始进行整合。STL在2007年也将名字改成了TestAmerica Laboratories Inc.。2008年TestAmerica Analytical Testing Corp.和子公司SEQ Corp. 也被并入了TestAmerica Laboratories Inc.里来。 /p p   初步估计,TestAmerica的年产值在12-18亿人民币,此项并购若最终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苏交科将改变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的市场格局。目前华测检测年产值为12.9亿元,苏交科检测和环境咨询年产值为4.6亿,电科院年产值为4.2亿。若上述并购最终达成,苏交科的检测业务规模将有可能超过其他同行。苏交科此前在江苏市场投资了江苏力维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近几年中国环境检测市场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其进军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战略将初步成型。 /p p   笔者认为此项并购路线清晰,战略意图明显,对第三方检测行业有如下三点借鉴意义: /p p   1、检测行业内生发展受制于服务半径,与资本结合方能实现快速扩张。 /p p   TestAmerica 公司1986年成立后在环境检测行业苦心经营12载,从规模、技术、人才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也意识到内生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大的并购巩固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在2002年实现收入规模6000万美元,旗下拥有十来家实验室。但与此同时管理层还是意识到了仅仅靠体内供血循环系统是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外延式扩张的,于是在2003年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产业资本HIG。在HIG的资金和并购团队的支持下,1年内迅速收购了EMlab 和Sequoia,区域布点迅速从20家增长到了40家,实现了翻倍。其后用了两年时间对并购进行了消化。2006年再举并购大旗,这次的目标是同样拥有接近40家区域布点的STL,但由于此次交易涉及金额较大,又引入了资金实力更强大的资本方American Capital。并购成功后,公司规模再次实现了翻番。公司的收入从2002年的6000万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3.5亿美元,布点由十来家迅速扩张为约70家,发展速度惊人。 /p p   2、在并购标的选择上力图做大做全。 /p p   HIG几次并购的标的选择都非常有针对性。第一条思路就是做大,20家布点的时候收购一家20家布点的,40家布点时收购一家30多家布点的,每次大的并购都几乎实现了规模的翻番 第二条思路就是做全,找一些在区域分布上以及在测试能力上与现有业务能互补的企业进行并购,通过几次并购实现了环境测试领域几乎全区域全项目的覆盖,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p p   3、在并购道路上,充分利用资本的杠杆。 /p p   分析TestAmerica并购进程发现,HIG在2003年收购了TA 100%的股权,并迅速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将TA做大。两年后为了并购更大的标的,引入了American Capital,并最终于2010年将American Capital投资的资金转化成了49%的股权。HIG通过让渡49%股权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杠杆,完成了象吞象的壮举。 /p
  • 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企业又中五千万大标
    为提高各级环境监测装备水平,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环境质量监测对减排成效的校验能力,推进减排目标实现,中央于2008年6月启动《2008 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空气质量监测、水质自动监测、酸沉降监测、沙尘暴监测。 继2009年7月公布部分中标企业后,8月31日又一家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北京晟德瑞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喜中此项目中水质自动监测分项5916.82万元人民币的大标,至此该项目中已有5家国产企业中标。   北京晟德瑞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是一家专注于环境保护事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向用户提供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管理平台、污染治理、环保解决方案等产品与服务,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国内拥有3家分支机构,近百名员工。通过与国内众多知名厂商、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各种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自主研发出多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产品及系统。   相关链接: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喜中千万大标
  • 资深碳排放管理员眼中的“碳圈”:人才缺乏,企业刚刚起步,公众认知不够
    2022年,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资深碳排放管理员,汪军完成了一次职业生涯的转换,从在一家主要涉及绿色农业、绿色能源业务的企业任职,转为到另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任“碳中和管理总监”。有意思的是,“碳中和管理总监”这个名字还是汪军自己起的。“碳圈”缺什么样的人才?“这家企业从董事会层面成立了碳管理组织,可见其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这是我选择这家企业的原因之一。”汪军告诉本报记者,“上任之后,一切几乎从零开始,连‘碳中和管理总监’这个名字都是我自己起的。”据介绍,在布局“双碳”方面,国内动作比较快的企业,大多是从2021年年中开始的。很多企业处于一种想加强“双碳”布局,又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双碳”领域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便成了“香饽饽”。“过去一段时间,‘碳圈’比较知名的咨询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有很多被‘大厂’挖走了。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定价’又似乎比较混乱。比如,一位在‘碳圈’有5年或10年工作经验的人,应该对应什么水平的薪酬,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认知。所以,经常会有人去了某家公司后,发现另外一家公司开出的薪酬翻倍,待不住又跳槽的情况。所以,‘双碳’赛道呈现出人员流动大、管理人员‘市场价格’不稳定的局面。”汪军说。这一方面反映出富有经验的“双碳”管理人员较为匮乏,“僧多粥少”是常态;另一方面,则印证了这个新兴行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处于摸索状态。记者了解到,一些有关“双碳”人才的研究报告认为,从业人员呈现“哑铃”结构,具有资深从业经验的低碳行业专家和受碳中和风潮影响而加入碳行业的新人之间,缺少中等经验者的过渡,导致业务当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但在汪军看来,目前“双碳”从业人员是金字塔结构。他说:“高层和中层人才太少了,想要进入‘碳圈’的新人太多了,行业内不缺新人。对于正在搭建碳管理团队的公司来说,他们更需要有经验的人。而对于碳咨询公司来说,他们正在进入加速扩张阶段,这两年业务量激增,也面临着没有精力培养新人的情况,宁愿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人,也不愿聘请新人。”企业布局“双碳”,怎么迈出第一步?作为一名资深碳排放管理员,汪军的到来,将从零开始为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擘画“双碳”蓝图。“对于一家在‘双碳’方面刚刚开始布局的企业来说,第一步要‘摸清家底’,明确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没做。第二步是做好规划,包括完善考评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汪军表示,“像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有很多分公司、子公司,如何让大家都执行你的计划,是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据汪军介绍,目前,在很多企业的KPI体系中,“双碳”工作做得好坏还没有传递到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中。这也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唯KPI论”的人,缺少了解“双碳”的动力,对相关工作开展不积极不主动。“我们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很大,集团希望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表率。2023年,我们将在‘双碳’相关考评机制上做一些探索。”汪军说。正如汪军在他写的《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一书中所说,碳中和时代,所有人的财富都将通过碳排放重新分配,高碳企业的财富会流向低碳企业,增碳行业会流向减碳行业。这些企业的财富重新分配又会逐渐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实际上,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认定要走“碳”这条道路,并且一直在蓄积力量的汪军来说,是个机遇。汪军在帮助企业布局“双碳”的过程中,也在积极探索研究“碳圈”关注较少的问题。“现在大家谈碳中和都是分着行业谈,光伏要怎样,氢能要怎样,新能源车要怎样。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下一步,我想针对某一个点,对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与竞争进行分析,看看这些领域到底值不值得投资,目前,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分析。”汪军坦言。公众对“双碳”的认知在什么水平?2022年9月,汪军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是《英国放弃2025年碳中和目标,全球碳中和雪上加霜!》。这是一篇“没有一句真话”的文章。紧接着,第二天,他又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是《关于西方国家放弃碳中和的谣言?我换了一种方式辟谣》,为前文做了澄清。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事还要追溯到2022年的两则消息:一则是德国暂时取消了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100%的目标。另一则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原因是这所城市一个重要的CCS(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政府补贴不到位。汪军说:“这两则消息在网络上发酵后,特别是一些大的营销号传出的消息却是:西方国家集体放弃碳中和!这些谣言很容易形成传播爆点,导致很多人不明真相,问我‘西方国家集体放弃碳中和了,我们该怎么办?’”这让汪军想到了此前欧盟多国被迫重启燃煤发电一事,不少网友对此缺乏理性认知和判断,显示出公众对“双碳”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这么做,主要希望让大家了解事实真相的同时,也是提醒大家,要保持怀疑的眼光。”汪军说。
  • 联邦检测:国内家具行业首家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
    联邦家私集团检测中心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国内家具行业首家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检测结果可通行61个国家和地区。   可检甲醛释放量等逾百项性能指标   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成立于2006年8月份,前身是联邦检测实验室。它历经了三次蜕变,于2008年1月正式命名为联邦家私集团检测中心,担负着整个联邦集团各业务模块的原材料、成品结构和理化性能的检测。   联邦检测中心目前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设有力学检测室、化学分析检测室、综合检测室、环 境测试室以及样品室 仪器设施配置齐全,有四十多台(套)实验设备,包括高温低湿测试房、微机控制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多台精密、先进的大型试验设备,配有10多名资深技术人员。   如今,联邦检测中心可以按照中国标准(GB)、美国标准(BIFMA)、欧盟/英国标准(EN ) 进行人造板材、皮革、软质泡沫、纺织品、包装纸箱(板)等原材料以及木家具表面漆膜、力学结构、甲醛释放量等100多项理化性能分析测试。   金融危机以来,联邦家私拓展海内外市场步伐不断加快,6月联邦山东工业园投产,市场的迅猛 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保障联邦质量检测能力,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实验室(简称“CNAS” )认可并获得国家和世界的认可成为联邦抢占海内外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之一。   检测结果在61个国家和地区互认   2008年12月20日,联邦检测中心向CNAS递交了申请认可资料,在经过数月的层层审核后,于 2009年3月份顺利通过了文件审查,国家认可委安排在5月31日-6月2日对检测中心进行了现场评审。   专家组通过现场试验、现场提问、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查阅体系文件和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检测原始记录等多种核查手段对联邦检测中心申请认可的木家具力学性能、木家具甲醛释放限量 等3类产品标准,共计11个项目的检测能力进行了严格的现场审核。小组专家一致认为,联邦检测中心的管理体系满足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并开始正常实施运行,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获评实验室将具备国际互认资质,相当于企业拿到了产品检验结果通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通行证”。目前,获得CNAS认可的均为各行业的标杆企业。今年6月份,随着山东联邦制造工业园首期工程的投入试产,检测中心山东分部也正式挂牌成立。联邦集团常务副总裁周山林表示,联邦将以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契机,不断提升检测水准和实物质量,更好服务终端客户,并将进一步申报开展检测能力扩项和扩地点国家认可评审。   名词解释:   什么是国家实验室认可?   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为:CNAS)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 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也是中国在IAF、ILAC、APLAC和PAC等国际多边互认协议中的正式代表。   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也就是“国家认可实验室”,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价后所 作出的正式承认。获得认可检测实验室将被列入CNAS的获准认可机构名录,在CNAS网站电子注册、发布,接受监督。获得认可证书的企业,其公司网站、宣传品、检测报告上都可以使用认可标识。出具的属于认可范围项目的检测报告,可加盖CNAS认可标识和ILAC-MRA/CNAS国际互认联合标识,检测结果在61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互认。
  • 企业动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走访调研北裕仪器
    来源︱央视《新闻直播间》,仅限正能量宣传2024年3月2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一行3人,对北裕仪器进行了现场调研,共同学习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并对生态环境部今年3月中旬颁发的17号文件《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和指导。公司总经理陈凡陪同参观了生产车间、研发部及产品展厅,并结合创新发展实际进行了专题汇报:一是结合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从企业自身出发,谈了对监测数智化发展的认识、思考和体会;二是重点汇报了北裕仪器在AI人工智能无人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技术路线、创新特征、应用情况等。同时,总站专家进行了指导、交流。最后,陈凡向在场的专家表示:将继续努力做实、做稳、做好AI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进一步融合创新研发工作,为实现监测数智化持续进行探索和实践。图片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 300企业聚首,产业多方献策|首届半导体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战略大会在苏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10月25日,由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半导体未来之路: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战略大会”在苏州金鸡湖畔举行。供应链全球化是半导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此次生态圈大会自发布以来受到半导体行业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共计400余位半导体产业链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第三方分析检测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建与维护良好的产业生态圈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现场报道。大会现场大会旨在促进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促成半导体分析测试第三方服务的实验室形成合力,协助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升级。据悉,这是半导体领域首次以分析测试产业为主题举办的行业高端对话,报名参加企业单位超过300家,覆盖了半导体全产业链。包括60余家芯片设计企业代表、50余家高端制造企业代表、60余家仪器设备材料企业代表,以及40余家半导体第三方分析检测企业、20余家国际企业代表、若干学术代表等。第三方分析检测企业:Labless助力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第三方分析检测企业嘉宾分享报告,左至右(按报告顺序):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子第五研究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部高级副院长罗道军、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失效分析总监黄亚敏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以“Labless如何助力半导体行业的高速发展”为题分享报告。把产业链中的“必要非核心”辅助研发活动从行业中剥离出来,成为全新的独立赛道,它标志着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诞生。作为Labless商业理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胜科纳米一路走来,有很多挑战,也积累了很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迭代创新,成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接着从胜科纳米视角,对半导体行业现状与展望、第三方分析检测的核心与优势、人才培养、半导体近二十余年行业周期规律等进行了逐一解析。最后认为,对于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聚焦在自己的细分赛道做精做深,才能在行业周期性下滑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部高级副院长罗道军以“先进可靠性工程方法助推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报告,从集成电路质量与可靠性的设计端,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先进可靠性工程概念。并认为,高水平第三方检测服务可以大幅度提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但自身也要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相关需求包括高端人才、高端设备、高端产品、高投入、回报周期长、个性化需求多/无法标准化流水作业、健康发展需要行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等。作为集测试认证平台、系统开发与应用平台、设计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失效分析总监黄亚敏以“从“测试”看国产汽车芯片发展趋势和策略”为题分享报告。讲解了针对“汽车芯片生态圈”的发展建议,认为应建立多方协同的测试平台+生态模式,芯片企业、零部件供应商、汽车企业、第三方实验室共同参与;建立国产车用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自主品牌认证等。仪器设备材料企业:为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石仪器设备材料企业嘉宾分享报告,左至右(按报告顺序):赛默飞世尔科技高级副总裁及分析仪器事业集团总裁Dan Shine、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羽、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学泽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半导体器件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失效分析已成为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赛默飞高级副总裁及分析仪器事业集团总裁Dan Shine以“The Crucial Role of Failure Analysis in Drivi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Growth”为题分享报告,着重探讨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增长趋势,以及失效分析在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介绍了赛默飞在提供失效分析技术仪器设备与售后服务支持方面开展的系列工作,并表示愿意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携手共同促进生态圈的发展。作为聚焦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及高端科学仪器等技术的新锐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以“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从一场报告讲起”为题,分享了国仪量子在国产仪器如何突破方面的探索与思考。结合国仪电镜业务近四年余的快速成长案例,介绍了人才引进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顺磁共振谱仪十年磨一剑的案例,展示了质量好、响应快、价格优的之于客户的意义。最后分享了国仪量子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创新价值。江丰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是全球领先的5nm 技术高纯金属靶材的核心供应商,占全球超高纯金属靶材约25%的市场份额,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作为国内少数半导体靶材专家之一,江丰电子总工程师王学泽以“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在电子行业的应用及分析检测技术”为题分享报告。从半导体材料供应商的角度,对超纯靶材的分析检测技术和发展层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表示,超高纯金属材料分析检测仪器与设备绝大部分需要进口,国内急需攻关突破;靶材、环件表面形貌、表面质量在线光学检测系统目前还是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发自动分析检测的专用设备。芯片设计、高端制造企业:第三方助力 半导体路虽远行则将至芯片设计、高端制造企业分享报告,左至右(按报告顺序):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志农、微软亚太研发中心高级总监赵晓乐、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孙剑、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孙钦华、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严浩良知名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刘志农以“构筑高质量的可靠性工程能力”分享报告,介绍了紫光展锐可靠性工程平台建设情况,以标准化流程为基础,用数据引擎驱动技术进步及质量提升,DFR仿真设计、先进可靠性硬件与测试能力、车规智造可靠性并举等,组建成了高质量和先进可靠性工程能力。生态合作方面,提出构建一站式RA解决方案和综合应力测试平台的联合实验室、可靠性实验设备等设备国产化的建议。微软亚太研发中心高级总监赵晓乐以“AI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和展望”为题分享报告,主要从客户视角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提升第三方检测行业水平和服务质量。AI在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应用价值包括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等,其核心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接着分享了国外第三方分析机构的人工智能案例。国内领先的集芯片设计、掩膜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IDM半导体企业华润微电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孙剑以“半导体第三方分析检测实验室的现状与展望”为题分享报告。从IDM企业的角度,对第三方分析检测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刨析,并提出了对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发展建议。认为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方面,半导体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技术突破、服务提升、标准合规、选人育人等。致力于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的自主研发,拥有从IC设计、制造、到销售为一体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孙钦华以“SiC MOSFET电气参数&可靠性测试挑战”为题分享报告。对SiC MOSFET测试挑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案例分别对芯片高压测试挑战、双脉冲测试挑战、VTH测试挑战、栅极外在缺陷筛选挑战等进行了逐一解读。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A股首家专注于FPGA业务的上市公司,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质量总监严浩良以““内涵”第三方助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 为题分享报告。从芯片设计公司的角度,以质量为核心,对第三方分析检测企业的时效性和服务质量提出建议。认为优秀的第三方应具备“准”(人员专、设备齐、分析方案)、“快”(时效满足)、“好”、“全”(技术、设备、知识积累)。多方圆桌:探讨行业痛点,推动行业高质量共同发展圆桌讨论,左至右:中国半导体协会资深专家江涛(主持)、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上海集成电路研究院首席运营官郭强、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蔡司中国区副总裁张育薪、上海安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严浩良、苏州美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如吾为了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技术深度和服务质量的半导体分析检测生态圈,圆桌讨论环节邀请半导体产业不同环节的五位专家代表进行了圆桌讨论,中国半导体协会资深专家江涛担任主持。五位嘉宾围绕第三方行业发展趋势、第三方行业服务素质评价、分析检测前沿技术、分析检测行业痛点、分析检测人才与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会议小结:加快半导体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资深专家江涛分享总结报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资深专家江涛以“加快半导体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会议总结报告。报告从国内外半导体市场发展的趋势,对第三方分析检测市场进行分析,也对第三方分析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和挑战提出建议,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研发能力、扩展业务范围、拓展检测对象、拓升服务能力等。并倡议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以乃至半导体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至此,半导体未来之路: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战略大会圆满结束。对于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的同行、客户、供应商而言,新的合作生态已至。第三方分析检测生态圈的合作,共赢,共享,共生的市场理念和商业逻辑已悄然萌生。优秀赞助商颁奖仪式同期展商一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