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体系转染系统

仪器信息网大体系转染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大体系转染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大体系转染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大体系转染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大体系转染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大体系转染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大体系转染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体系转染系统相关的资讯

  • 大体系· 高灵敏 | 不再为环境样本容量大、病原检出率低而烦恼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大规模爆发,至今已流行近3年。根据各地监测数据,我国目前已出现非洲猪瘟变异毒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与2018年传入的非洲猪瘟毒株相比,该类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发生明显变化。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后期可出现关节肿胀、皮肤出血型坏死灶,感染母猪产仔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与传统的流行毒株相比,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变异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间隙性排毒,难以早期发现。因此,对可疑猪群、人员、环境等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特别是变异株病原的检测尤为重要,是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重点。但是,在猪场实际检测采样时,猪场地面、墙面、栏舍、物品、人员和环境等场景中,可疑待测病原浓度低,采样样本容量大。这些实际问题导致病原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量增大、检测成本增加。那么,在进行非洲猪瘟变异毒株的监测工作时,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2021年3月22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指导养猪场对猪群、人员、环境等进行科学排查,防控变异毒株。该指南指出:与传统毒株相比,生猪感染变异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间隙性排毒,难以早期发现,应该加强监测。此外,由于环境样本病原浓度低,核酸检出率低等原因,指南推荐:混样检测时,混样数量不超过5个。混检确实大大减少了检测工作量,降低养殖场检测成本,但是,针对本身病原浓度较低的待测样本,传统的200ul核酸提取上样量,混样检测时会降低病原检出率。而采用1000ul核酸提取上样量时,经过大量实验验证,病原检出率不会降低。天隆科技GeneRotex 48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配套试剂,上样量高达1000ul,大体系富集样本病原,可保障高灵敏检测需求。该提取系统可提高低浓度病原体检出率、降低养猪场检测成本,特别适用于养殖场大环境、人员、物品样本和猪鼻(咽)拭子、血液等大容量或低浓度样本的检测。大体系,高灵敏,让您不再为环境样本容量大、病原检出率低而烦恼!
  • Invitrogen转染新技术产品"新品半价优惠"
    Invitrogen&trade 转染新技术产品"新品半价优惠" 您正在做转染实验吗?您还在为转染实验的细胞毒性大、转染效率过低、蛋白表达受限而苦恼吗?作为全球转染技术的领导者,Invitrogen公司为您准备了转染实验全套解决方案,除了Lipofectamine&trade 2000、293fection 等经典转染试剂,我们还带来了最创新的技术及产品,快来试一试心仪的产品吧!!!Invitrogen&trade 转染新技术产品介绍: Lipofectamine&trade LTX & PLUS&trade 试剂&mdash 贴壁细胞推荐转染试剂 Lipofectamine&trade RNAiMAX 转染试剂&mdash 专用于siRNA 转导的转染试剂 Neon&trade 电转染系统&mdash 高效介导质粒 及siRNA转染入原代细胞、干细胞及其他难转染细胞 转染实验相关技术及产品选择指南Invitrogen新技术转染产品 半价优惠促销时间:即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购买新新技术转染产品-Lipofectamine LTX及RNAIMAX的新品小包装产品,即可享受半价优惠,(每个实验室限购2支)促销列表:货号产品描述Size报价(元)促销价(元)13778100LIPOFECTAMINE RNAIMAXh0.1ml702351A12621LIPOFECTAMINE LTX AND PLUS SAM0.1ml515258注: 每种产品,每个实验室限购两支,您还可以通过填写Invitrogen转染产品试用&Demo申请表,获取免费试用新技术转染产品的机会(截至日期2011年7月30日)。
  • NEPA21进行细胞悬浮/贴壁(原位)转染均获高效
    2012年1月,华粤行仪器有限公司(我司)与合作实验室(陕西东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对NEPA21高效转染系统进行测试,成功进行了Hela细胞悬浮转染及U87细胞悬浮和贴壁转染,均获得很好的效果,客户对NEPA21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实验证明,在国内实验条件下,可重复获得NEPA GENE公司(日本)细胞数据库中提供的高转染效率及高细胞存活率结果。 实验亦证明,细胞在悬浮和贴壁状态下使用NEPA21进行转染,均可获得高转染效率。技术资料:1. 关于悬浮转染: 使用电转染仪进行细胞转染时,常用的转染方式是用电转杯转染,此时细胞处于悬浮转染下,细胞可与DNA溶液360度接触,转染效率最好。2. 关于贴壁转染 有些原代细胞是终末分化的,如原代神经元细胞、乳鼠心肌细胞等。这些细胞一旦从活体组织中分离出来贴壁培养,便不可消化传代,也就无法实现悬浮状态的转染。针对这种情况,NEPA GENE开发了适用于普通细胞培养板的贴壁转染电极。 由于贴壁状态下,细胞不能与DNA溶液360度接触,因此通常认为,细胞在悬浮状态下转染,容易获得更好的转染效率。但实际上,NEPA的贴壁(原位)转染电极效果也很显著。
  • 华粤行金秋十月将在京举办基因转染技术研讨会
    NEPA21高效基因转染系统技术研讨会【北京站】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革新,电转染已成为基因的功能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华粤行仪器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独家代理商,携手来自日本的NEPA GENE公司举办巡回技术研讨会,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 NEPA GENE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细胞电转染仪及电融合仪等,其生产CUY21系列电转染仪在研究领域中久负盛名,已被数百篇文献引用,其中不乏高水平杂志的文章,如Nature、Cell、PNAS、Genes & Dvelopment等。 2011年,NEPA GENE推出新一代全能型高效基因转染系统NEPA21。其特点有:全新设计的电转程序,特别适用于难转染细胞、离体组织或动物活体的转染,高转染效率、高细胞存活率电转程序各项参数可见、可调,适用性广不需要特殊的转染试剂盒辅助,运维成本低 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下午13点地点: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二层第5会议室(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华严北里8号院)演讲人:早川靖彦 先生(NEPA GENE株式会社社长 暨首席技术专家 ) 宫村敦 先生(NEPA GENE 海外营业部经理 暨产品应用专家)主持人:罗菁 博士(华粤行仪器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举办方:华粤企业集团有限公司&mdash 北京分公司联系电话:总部 020-34821111 北京 010-58772915
  • 中科院“十二五”围绕八大体系布局科技战略
    中科院“十二五”将围绕八大体系布局科技战略包括能源、材料、信息、农业、环保、空间科学和国家安全等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  据介绍,中科院将围绕这八大体系进行科技战略布局:  一是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将重点部署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先进核裂变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等3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二是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将重点部署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技术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三是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将重点部署“后IP”网络示范、物联网技术、低成本低功耗信息器件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四是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将重点部署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生物制造与新生物产业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五是普惠健康保障体系将重点部署重大慢性病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脑与认知科学和心理精神健康、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低成本普惠健康医学技术等4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六是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将重点部署中国碳循环及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环境模拟与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七是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科学、深海大洋能力拓展、数字地球科学系统和全球与区域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八是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态势感知、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 苏州将建立追溯、检验检测和应急管理三大体系
    破除食品行业“潜规则” 苏州将建立追溯、检验检测和应急管理三大体系  苏报讯 养猪饲料中加“瘦肉精”、辣椒酱里放苏丹红、用甲醛浸泡银鱼……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潜规则”已成为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为破除食品行业“潜规则”,我市将在今后3年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检验检测和应急管理三大体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下发,如何使我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领跑全省,使苏州成为全省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成为该《意见》的主要内容。  根据《意见》,到2015年,我市将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责任明晰、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追溯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市食安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都将有新动作。在种植养殖环节,将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强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和安全监测 在生产加工环节,将对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分级、分等监管,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  在食品流通环节,将完善食品抽检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监管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在餐饮服务环节,将推进餐饮企业、集体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检验检测和应急管理三大体系,是我市未来3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据了解,我市将推进苏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覆盖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肉菜主要批发市场的远程监控系统,建立部门相互联通的信息数据库,动态监控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若有食品出现问题,通过追溯系统,该食品生产、销售等信息便一目了然。为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我市将有效整合基层检验检测资源,扩大食品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的覆盖面,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平台,统一制定监测任务,发布监测信息。有关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方面,各市、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组建应急处置专家队伍,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指挥协调和现场处置能力。  为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各乡镇、街道相关综合办公室将增挂食品安全办公室牌子,明确1名乡镇、街道政府领导直接负责食品安全工作。此外,我市还将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县市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条件的市、区还可在乡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派驻人员或派出机构。
  • NEPA21进行原代神经元细胞悬浮/原位贴壁转染均获高效
    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通常来说,神经元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属于非常难转染的细胞类型。文献表明,传统的转染方法,如脂质体法对于原代神经元细胞转染效果不佳,而一些新型的电转染仪,虽然能为神经元细胞带来福音,但需要使用专门的神经元细胞转染试剂盒,且对神经元细胞的原位贴壁转染仍然束手无策。 NEPA21不需要转染试剂盒,利用优化的程序即可达到高的转染效率;配备专用的贴壁电极,可完美实现神经元细胞的原位贴壁转染,为神经元细胞的转基因研究带来了便利。 2012年6月,华粤行(我司)在山东大学开展了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的试用活动,针对原代神经元细胞,进行了悬浮转染及原代贴壁转染,均获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实验者对NEPA21的转染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GFP标准质粒转染原代神经元细胞(悬浮转染)效果图 GFP标准质粒转染原代神经元细胞(原位贴壁转染)效果图附:我司在合作实验室陕西东澳生物使用NEPA21进行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原位贴壁转染效果 GFP标准质粒转染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原位贴壁转染)效果图
  • NEPA21进行水牛细胞转染获得高效
    水牛是一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家畜,可为人类提供奶、役力和牛肉。全世界水牛总数约为15.8亿头,亚洲存养的水牛数占世界的97%。 由于其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繁殖动物学家需要对牛、羊等大型动物进行研究。近年来,转基因经济动物,如转基因牛、乳腺发生器等研究非常热门。但牛不是一种常规实验室的模式生物,所以在细胞转染和基因改造时,可参考的经验不多。 文献表明,脂质体转染法对水牛细胞的转染效率不高,常规的电穿孔仪常带来较高的细胞死亡率、且转染率也不理想。一些新型的电转染仪,虽然能为许多难转染的细胞带来福音,但其转染试剂盒多针对人、鼠等动物开发,没有专用于牛的试剂盒。 NEPA21不需要转染试剂盒,利用优化的程序即可达到高的转染效率,为水牛甚至其它经济动物的转基因研究带来了便利。 2012年4月,华粤行仪器有限公司在广西大学展开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转染试用活动,获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实验者对NEPA21的转染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GFP标准质粒转染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效果图
  • “五子登科”!首宏检测顺利通过五大体系认证
    2023年7月,首宏检测顺利ISO9001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GB/T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 GB/T2208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31950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五大体系认证,这是首宏检测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过程中取得的新进展,标志着在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为首宏检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和支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企业的命脉和灵魂。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服务流程、有效控制风险,形成标准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模式,首宏检测成立了体系管理认证建设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强化标准管理体系内容培训、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审核等方式,全面投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成功通过了五大体系认证审查。五大体系认证的顺利通过,是践行“首宏检测、安全出色”安全战略的重要成果,充分表明首宏检测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对公司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首宏检测评审现场首宏检测总经理邢陆明表示,首宏检测在获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以来,积极开展质量攻关。通过加强各项业务工作的演练、开展技术比武等,强化精益管控,夯实质量基础,同时以点带面,深度融合,进一步筑牢质量根基,同时获评2022年质量监测“优秀”机构,为公司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首宏检测将进一步规范、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夯实管理新成果,持续深耕检测市场,努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助力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 五洲东方在广州健康院举办原位转染技术研讨会
    如何将多种生物分子(如DNA,siRN和肽)原位转染进入原代细胞和难转染细胞成为许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传统的电穿孔转染仪是通过将高压电脉冲直接作用于细胞悬浮液上,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很大部分细胞的损伤或未被转染。而新一代的基于自适应式电穿孔转染则是通过将精确控制的电流作用于生长在微孔膜上的单层细胞来完成的,同时利用电注射技术,在精确控制的电场作用下将带电荷的分子主动导入细胞,使其在被高效的被转染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极低的细胞死亡率。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五洲东方新一代原位转染技术交流研讨会现场4月1日五洲东方公司(www.ostc.com.cn)在广州市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举办新一代原位转染技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针对目前细胞转染中常见的问题,不同的转染方法的比较,新一代原位转染仪的特点与优势,利用新一代原位转染仪iPorator成功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交流,新一代原位转染仪iPorator得到多个实验室到会人员认可并留下试用。实验楼新一代原位转染仪iPorator凭借着高效率、低损伤、低干扰的电转染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广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操作平台。更多实验室最新技术与仪器新品请关注五洲东方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ostc
  • RNAi研究领域的新型利器——Accell siRNA—无需转染试剂的siRNA
    2008年3月31日,服务科学,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正式宣布在RNA干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最简单的沉默基因的新工具。此产品空前克服了由于细胞转染问题所带来的基因沉默效率不佳的障碍。推出此产品旨在加速包括神经科学、免疫学、干细胞研究和肿瘤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进展。 此产品正式命名为Thermo Scientific Dharmacon Accell siRNA,它是一种全新的siRNA,可不借助任何传统转染介质(比如转染试剂、病毒载体和电转等)而被直接吸收进入细胞。目前已完成对50多种常见细胞株的测试,Dharamcon Accell siRNA均能有效进入细胞并高效沉默靶基因。 RNAi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被用来沉默或者降低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从而揭示这些被沉默分子在生物学通路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功能。深入了解基因功能对于药物靶点的研发至关重要。 应用传统的方式转染那些非常难转染的细胞诸如原代培养细胞、悬浮细胞、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往往转染效率低下并会引发细胞死亡。Dharmacon的Accell siRNA是目前唯一一种不凭借任何转染介质即可高效渗透进入细胞的siRNA分子。若将Dharmacon Accell siRNA和SMARTvector shRNA相结合,这将是目前在生物化学和药物研究中最有效的基因沉默工具,研究者可以借此大大加快在人类健康方面的研究步伐。 Dharmacon Accell siRNA只需要简单的和专用的培养基混合,然后添加到到培养细胞即可完成整个转染操作。这是目前最简单的一种操作,只需两步操作,既高效经济又方便省时,并且可以避免实验操作所导致的细胞毒性效应和传统siRNA转染方法所引发的“off-target”效应。 应用传统的转染方法往往面临复杂的转染优化程序,并且适合转染的条件比较狭窄。而Dharmacon Accell siRNA则可以不用任何优化即可进入细胞并达到高效的基因沉默效果。同时由于不使用任何转染试剂,所以可极大地简化RNAi的操作并降低脱靶效益。 Dharmacon科学研发团队的数据显示,在细胞传代中如果反复使用此产品可以持续沉默靶基因达30天之久,而这些都是传统siRNA无法完成的工作。 关于此产品详细信息,请您登陆了解http://www.thermo.com/dharmacon了解。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原“热电”公司)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3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http://www.thermofisher.com/
  • 农业部:构建五大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推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1月1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  据陈晓华介绍,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按往年同期同口径统计,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保持在100% 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全保障工作,实现了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  陈晓华说,“十一五”期间,国家相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配套法规及规章,农产品质量安全已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 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一期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深入推进执法监管,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面启动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超过8万个,认定产地已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认证农产品也已占到商品总量的30%。“十一五”为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晓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消除隐患保安全就是要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控制源头上水平就是要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健全体系强能力就是要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完善制度建机制就是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制度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监管长效机制。
  • 聚焦三大体系,《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关于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有关要求,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组织有关单位,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9日。《框架》按照“筛、评、控”和“禁、减、治”的原则编制,主要包括:总体框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技术标准子体系、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子体系、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标准子体系等。其中,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标准子体系又分为源头禁限类、过程减排类及末端治理类。对于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命名,《新化学物质申报类名编制导则》(HJ/T 420—2008)和《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命名规范》(HJ 1357—2024)已分别于2008年1月和 2024 年 3 月发布。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中重点关注的环境与健康危害项目:一、生态毒理项目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中重点关注的生态毒理项目包括:藻类生长抑制毒性、溞类急性毒性、鱼类急性毒性或鱼类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短期毒性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毒性、吸附/解吸附性、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大型溞繁殖试验、鱼类慢性毒性试验、种子发芽和根伸长试验或陆生植物生长试验、线蚓繁殖试验或蚯蚓繁殖试验、底栖生物慢性毒性试验等。二、健康毒理项目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中重点关注的健康毒理项目包括: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眼刺激、皮肤致敏、致突变性、反复染毒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毒代动力学、慢性毒性、致癌性等。三、环境行为项目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中重点关注的环境行为项目包括:降解性、生物累积性等。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稿)》.pdf《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征求意见单位名单.pdf
  • 农产品、食品检测两大体系建设项目2015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表(部分)
    日前,我国先后下达了2015年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发改投资〔2015〕1225号)、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发改投资〔2015〕1356号)。  据仪器信息网编辑获悉,其中2015年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为7.0249亿元。  尽管2015年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未公布,但参考部分省市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数额(河北省获批预算内投资12471万元、江西省获批预算内投资6972万元)来看,今年食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数额必定同样可观。  同时仪器信息网编辑发现,在各地公布的相关项目通知中均显示,此次两大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均涉及检测实验室建设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国内外仪器厂商敬请留意相关招标信息。  此外,仪器信息网特别将部分地区获批建设项目及投资情况摘选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农产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表(部分)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表(部分)编辑:刘玉兰
  • 珠三角编制空气监测网 筹建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一张覆盖整个珠三角的天网已经形成——本报记者获悉,亚运空气质量保障监测预警支撑体系已经建立。  该体系主要由亚运场馆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珠三角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以及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这几大体系共同组成。  此前,由于监测指标的不完善,官方公布的监测数据往往与公众的直观感受不相符而屡受诟病。这次一个明显的突破是,这个体系在原来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如臭氧、PM2.5(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等指标。而此前的监测指标一直是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PM100(总悬浮颗粒物)。实际上,PM2.5的毒性更大。  “目前这方面国家也没有标准,但是广东已经在做了,应该说广东是走得比较前面的。”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一位受聘于亚组委的21名亚运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成员告诉本报。  这只是珠三角构筑完整的空气监测体系所走的第一步。  全方位空气监测体系保亚运  空气质量保障体系共设置了55个监测点,其中包括设在亚运场馆和运动员村的21个专题监测点位。而依托于这张天网,广东环境监管部门可以即时获知当前和未来3天内的空气质量数据。  其中,亚运场馆监测网要求最高——除国家现行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气象5参数外,还包括一氧化碳、臭氧、PM2.5 设有亚运场馆的城市在重要场馆、运动员村等重要位置还设立了灰霾测点。  根据2008年底广东省政府跟科技部签署的863重大项目——复合污染防治项目。该项目意在"十一五"末,初步形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区域污染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调控技术体系。  上述专家告诉本报,目前这几个体系已经建立。“863项目”中的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等项目,已经在11月1日开始运行。同时,珠三角空气治理的区域联动机制也正式启动。“利用这个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对珠三角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为应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而建立于2006年的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是国内跨区域联动防治空气污染的一个重大突破。该监测网共有16个监测子站,其中3个在香港 10个城市监测子站分布在珠三角的每个城市中 另外3个是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负责的区域子站。  为了亚运,该监测网络的13个空气质量检测子站在11月份之前进行了升级,如增加PM2.5质量浓度分析仪、臭氧校准仪、氮氧化二五分析仪等等多个系统设备。  这几大监测网络系统的数据,将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上报给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这些数据,是环保部门决定采取措施的关键依据。”该中心办公室主任向云荣对本报透露,如是否启动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应急预案,决定部分企业关停、限产甚至车辆限行。  作为亚运赛事的主战场,广州是亚运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核心。  10年部署:  筹建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亚运空气保障体系的建设,只是珠三角空气复合污染防治的一个步骤。  日前出台的《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是到2012年底,地方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到2020年底,建立起先进的大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善的大气污染执法监督体系,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完善。  “计划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保亚运。实际上珠三角的空气治理工作一直都很紧迫,那么这个计划到底管不管用,亚运就是第一检验。亚运过后,其它的机制会一件件落实。”上述专家说。  向云荣说,亚运会承诺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三项指标。而增加PM2.5、臭氧等指标,则将有助于以后灰霾的治理。其实这些污染物之间的内在变化都有关联性,接下来要开展的系列研究,指标也将远远多于这几个。  记者获悉,广东正在建设一个大气超级观测站,以加强对光化学烟雾、酸雨、灰霾现象的监测和研究。在区域站的基础上,增加对过氧化氢等超过10个新增区域大气污染关键因子的测量。  接下来,广东将结合国家863项目,在大气监测网络布局中增加区域子站布点。“以后有条件的镇,都要设立环境监测站。”上述监测中心专家说。同时,将珠三角所有城市站全部纳入区域空气监控网,逐步实现珠三角所有城市站点的数据联网与共享。  在广东省的计划中,大气敏感区也将设立一套检测预警系统,比如在大亚湾、茂湛、广州、崖门口和汕潮揭等石化基地中,设立空气污染自动监控站点,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重点城市交通主干道边建立共50个空气质量检测子站,纳入全省空气监控网。  “关键要控制车辆,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上述监测中心专家解释,在广东,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污染气体排放总量的32.0%,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选择机动车污染控制为突破口。  该专家告诉本报,上述部分城市的交通干道已经设立了监测站,不过尚未完工 至于石化基地的监控也正在开展当中。本报统计,这些项目总投资为1.6亿元。而在2012年之前,广东在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工程中,将投资164.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正在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和相关的配套政策方面寻求突破。  今年11月1日起,广东已经在全国率先实施制鞋行业、印刷行业、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四个行业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明年将增加石化、水泥、陶瓷和玻璃等行业的排放标准。  广东明年还将着手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珠三角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届时,一氧化碳、PM2.5、臭氧等评价指标,或将作为法定监测项目。  “大气污染不受行政边界的限制,它不是一个地方能够完成的。从长远来看,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也还要继续完善。”上述监测中心专家表示,未来两年内,广东还将就珠三角区域协调管理模式、多污染物总量协同减排等机制展开专门的研究。
  • 王静:构建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体系 保障舌尖安全
    p  对于煮夫、主妇们而言,“农药残留”是买菜做饭时最在意的事。实际上,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其中,检测技术就是保障我们餐桌安全重要的科技支撑。/pp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在背后为我们构建了一道安全的食品防护墙。十几年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带领的研究团队,不断攻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瓶颈,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pp  项目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研究纳米增敏仿生识别技术、信号放大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低碳环保高通量样品前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了25种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创建了20多套覆盖400多种化学污染物的确证检测方法,形成了15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实现了农产品中系列典型化学污染物的高灵敏、高通量的精准识别与确证检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一等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9ba25de-3e84-4281-9db4-ea18f984dcf5.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唑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pp  strong化学污染物检测为何这么难?/strong/pp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备受政府和消费者关注。我国每年由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巨大。/pp  “化学污染物仍是影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王静说,农产品作为食品的源头,不仅有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防虫治病用药后形成的农兽药残留,在生产环境中被动吸附的多环芳烃等环境污染物,还有生长中与微生物生物体作用而形成的各种代谢衍生物,再加上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完全依赖实验室大型仪器检测将严重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pp  “研发适合农产品生产、消费习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才能给老百姓提供安全食品。”王静说。/pp  看似简单的农药残留检测,其实不简单。王静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检测一种农药残留,其方法也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农产品基质”。/pp  此外,由于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复杂,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均可能引起化学污染物残留,因此,农产品安全检测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农产品中检测多达几十种甚至几百种的化学污染物残留。/pp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每增加一个检测环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价格,因此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相对于其他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除了考虑方法的可靠性外,更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成本,无疑也增加了农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难度。”/pp  那么用一种方法是否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残留检测问题?/pp  “这是非常理想的想法!”王静说,“不同化学污染物残留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实现一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农产品的所有残留检测问题。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便携、快速、精准的多类污染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将会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的残留检测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e3f4830-0bd7-4f8b-a41c-099d66337c08.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快速检测试剂盒/pp  strong构建了20多套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体系/strong/pp  据了解,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即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和传统的分析方法。王静表示,传统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萃取技术、层析净化技术等等,在复杂体系的化学污染物检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前处理技术步骤相对繁琐,溶剂消耗量大,污染环境。/pp  “如何提高传统前处理技术的特异性、操作简便性,以及减少溶剂消耗,一直是科研人员致力的研究方向。”王静说。/pp  目前,我国在农药及助剂、兽药、违禁添加物及环境污染物等典型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与确证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如精准稳定的商品化农药快速检测产品的匮乏与兽药、违禁添加物快速检测产品种类不足,导致不能实现典型化学污染物的快速高效识别 高选择性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缺失导致复杂基质干扰严重 化学污染物确证技术及其方法和限量标准覆盖面不全导致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风险监测。/pp  在研发中,项目团队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是如何提高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条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如抗原抗体反应、标记酶显色及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很容易受到果蔬或肉蛋奶样品中色素、蛋白、脂肪等因素的影响。/pp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筛选抗体过程中,就加入了不同的样品基质,使得能够很好抗基质干扰的细胞株从一开始被筛选出来,这样制备得到的抗体与化学污染物反应时,就能很好抵抗样品基质的干扰。”王静说。/pp  项目组在基质的干扰及影响竞争敏感性的关键因子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突破,研制了化学发光核心增敏配方,并开发出可以快速检测农兽药、违禁添加物的酶联免疫试剂盒、金标试纸条、化学发光试剂盒。/pp  项目组基于酶抑制原理研发了农药多残留速测技术,在核心配方上进行系统优化,构建了能快速筛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速测技术 研制了系列分子印迹识别材料,这些材料有着和抗体类似的功能,可量身定做,有很好的专一性和稳定性,能快速准确识别出农产品中的化学污染物。/pp  此外,在现有实验室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上,针对农产品中含量低、提取分离难度大的化学污染物,研发了模块化样品提取净化单元,使得不同性质的化学污染物能从复杂果蔬农产品基质中很好的提取出来,构建了20多套农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环境污染物的确证检测技术体系,并将部分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农业行业标准。/pp  strong在家也可以检测农药残留/strong/pp  如今,医学上的一些试剂盒或检测设备如早早孕试纸条、血糖仪等产品已经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里就使用和判断结果。同样,项目组研制了酶抑制法及其产品,这些产品操作简单,可用于家庭、农贸市场等现场使用,可判定蔬菜和水果中是否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pp  截至目前,团队研发了多种农兽药类试剂盒和试纸条,不仅在我国种养殖基地、农贸市场、流通环节、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部门推广应用,而且也有家庭装,可以现场实现典型农药、兽药、违禁添加物等残留的快速检测。/pp  据介绍,本项目研发的系列快速检测产品与确证检测方法已在全国31个省市的龙头企业、质检风评机构、科研院所及种养殖基地等100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在我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风险排查与管控、快速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典型化学性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水平,推动了国产快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打破国外垄断,降低了成本。/pp  此外,形成的方法标准和限量标准有效弥补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不足,加快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步伐,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水平,促进了我国果蔬、肉禽蛋奶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p
  • 东莞计划建设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
    提案内容:高度重视并加强空气质量监管,建设宜居东莞  提出人:政协委员卢伟尧等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更宜居,这是所有人的愿景。在东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卢伟尧等委员提出《高度重视并加强空气质量监管,建设宜居东莞》的提案。东莞市环保局回复称,将在不同的片区增设3个以上酸雨监测点,并建设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实现由空气质量日报向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的飞跃。  现状 灰霾天数减少  东莞市环保局在回复中介绍了2009年东莞空气质量监测情况。2009年,东莞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7,优良天数比2008年增加14天,轻微污染天数减少1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9.2% 灰霾天数85天,比2008年的146天减少61天 降水pH年均值为5.02,比2008年上升0.19个pH单位,酸度进一步下降。“这些数据表明东莞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在继续好转,也表明我们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在不断地显现出好效果。”  这些措施包括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污染企业、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构建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等等。据了解,目前,东莞已建成“7+1”(7个固定子站和1个流动子站)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这套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点位覆盖了东莞市全范围,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能见度、PM 10和PM 2.5等。  计划 建设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  东莞市环保局透露,下一步,东莞将深入开展工业锅炉整治、深化火电厂脱硫和脱硝工程,加强东莞空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预警工作。同时,结合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研究的需要,针对光化学烟雾、灰霾天气现象增加有关监测设备、增加对相关污染因子的监测。在若干监测子站增加V O Cs、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气溶胶、碳黑、PM 2.5、PM 1.0、能见度、苯系物等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项目,增加大气成分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多普勒雷达及激光雷达等监测设备。  另外,根据全东莞市各片区的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气象特征,在不同的片区增设3个以上酸雨监测点,更加全面地监测、掌握东莞的酸雨污染状况。  同时,完善东莞的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通过一系列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依据东莞污染物排放总量、地域性排放源清单和气象参数,建立一套功能强大、预测准确的预测预警模型,实现由空气质量日报向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的飞跃,提升预警预测能力。另外,将与气象、水利、卫生、教育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一旦监测到东莞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条件发生异常现象,即启动应急机制,联合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环境异常给东莞市民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 大变革时代 安恒水联网为供水行业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
    6月21日的泉城济南气温高升,在济南万达凯悦酒店的气温更是高”热“不下。由e20环境平台、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及济南水务主办2016首届供水高峰论坛正式开启帷幕。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作为国内优秀的供水管网漏损及产销差管理专家应邀以协办单位的身份参与本次高峰论坛,安恒水联网总工程师王志军先生在第三环节:从技术角度如何支撑服务到终端发表“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的演讲,并获得中国优秀供水服务品牌:2015-2016年度中国优秀漏损控制服务奖。获奖照片 本次论坛主要是在大变革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创新与资本对供水企业变得至关重要,希望与参会的供水企业共同探讨如何连接外部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用资本力量激活团队活力;如何在现有低成本、大体量条件下,结合ppp,突破传统供水融资模式;如何运用新技术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支撑优质服务等问题。 王志军先生演讲现场 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王志军先生针对如何建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给出了回答。首先供水管网漏损管理是一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长期综合实践体系,没有一项技术是能够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平台与以实际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现场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有效的漏损及产销差管控体系。而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以leakview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管网解决方案为核心,基于智慧化精细化的前提下,实施dma、压力控制、噪声监测等技术手段,真正的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和技术融入到供水行业。安恒水联网目前已经成供水行业管网监控和漏损控制方面领先的高可靠、高性能、优效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联网展台 王志军先生携供水在线管理、产销差及漏损控制专业技术团队为参会的供水企业提供现场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将安恒水联网在北京、武汉等地的供水漏损控制、智慧化dma精细减压管理、供水产销差消减等方面取得经验和成果分享给前来参会的各级水务专业人士和关注我国供水水务的专家学者。 去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与安恒水联网通力合作的“可持续的中国城市供水管网综合漏损控制解决方案”不负众望,通过过去两年分别在北京市建立计划中的300多个dma计量分区、20多个精细化压力管理分区、回龙观大区控压等具体的实施工程,已经在北京市的供水节水工作中显现出明显的成效,由此也从众多优秀的参赛城市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2015年美国保尔森基金会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大奖。 在供水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把握需求即是把握明天。安恒水联网将以更为成熟、专业的态度,为供水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解决方案,为水务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建立符合RCT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2020年,中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位于北京良乡大学城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老四校”之一,自1956年建校以来,为我国的中医行业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研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日,仪器信息网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并采访了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仪器管理人王铁山。王铁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负责人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方式多为“通管通用” 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前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级科研平台,设立初衷是举全校之力为经费不足的老师们提供专业科研仪器,最初该平台大部分仪器均是大型高值类设备,甚至很多设备在全校是唯一性的。后来为了让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学校将其“升级”为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目前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主要有两个职能,一是仍作为校级科研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科研测试服务,二是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新药研发高地研发和创制中药新药。王铁山负责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是北京中医药研究院5大科研平台之一,位于良乡校区科研综合楼四层,包括流式细胞室、细胞间等多个特定功能实验室。走进平台,各实验室均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实验的仪器。谈到仪器设备的统筹管理,王铁山颇具心得。他介绍了大型实验平台主要的几种管理方式,包括专管专用,专管通用,通管通用。专管专用适用于独立课题组实验室,仪器供组内使用,通常是独立团队有特别擅长的领域,从事某一细分领域的研究,使用和管理其擅长领域的相关仪器,更容易发挥出这些专业仪器的价值;专管通用是指仪器由某一课题组专人负责,共多方使用;通管通用,通常由学校或者学校成立公共实验平台,由隶属于公共实验平台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测试服务,服务于全校或者全院,通常高值型仪器,包括高值通用和高值专用类设备,大多时候以高值通用为主。高值专用的设备主要是一些重要但相对冷门的仪器和技术,需要整个学校的需求来让其充分运转,避免因长期不用而造成的损坏。对于实验平台的分级管理,王铁山认为将仪器按高值、低值、专用和通用分成四类,将平台分成校级、院级和团队三级。校级平台应以高值通用为主,高值专用为辅,适当购买必须的低值设备。院级平台则应以具有学院特色的专用类设备为主,根据学院需求适当购买通用设备。这两类平台都更适合于专管通用或者通管通用。团队平台则以自己团队优势的专用的高低值仪器为主,适当购买团队使用率高的通用设备。团队平台都是专管专用,这样管理方便且高效。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的管理方式属于通管通用,王铁山介绍了该平台具体仪器使用原则:“我们这边的仪器分成4类,第一类是实验室常规设备,经培训后学生自己独立操作使用的,会开放晚上和周末的使用权限,负责人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用,出现问题由仪器负责人解决,如电泳仪、全波长酶标仪等;第二类仪器是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设备,只有负责人在时学生可以使用,周末和晚上不开放权限,如高压蒸汽灭菌锅、超速离心机等;第三类是操作难度较高,需要较长时间和经验的仪器设备,这类设备以助研操作为主,负责人操作为辅,基本不让学生使用,如常规流式细胞仪,高内涵显微镜等;第四类仪器设备的价值较高,操作较为复杂,主要平台负责人使用,如流式细胞分选仪,多色流式细胞分析仪等。”酶标仪等多种检测仪器的基础均为光学检测手段与西药研究过程相反,中药的研究通常先进行小动物实验,之后是切片组织形态、机能研究,再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王铁山介绍道,“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发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从更基础、更清楚的层次阐明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二是在明确物质基础和作用的前提下,争取获得一类新药,即化药。相对于成分单一稳定的化药,中成药品间控制是个很大的问题。细胞生物学在中药品控过程中作用是验明药效,但由于成本问题,主要用于科研过程中,很难商业化。”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显微成像系统等仪器发挥着重要作用,王铁山按照自己的体系阐述了他对这些仪器应用上的理解:“其实80%以上仪器的基础都是光学检测手段,包括吸光、荧光和化学发光。以酶标仪为例,按照功能分类,酶标仪包括光吸收酶标仪、荧光酶标仪、化学发光酶标仪和多功能酶标仪等多个种类,包括了所有的光学检测手段。检测前,首先要明确所需结果是分子平均值水平的,还是细胞独立水平的。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两者基本原理一样,都是以荧光为背景的,但流式细胞仪是把每一个细胞当成单独的个体来检测,而酶标仪检测结果是孔的平均值,所有以孔为单位检测需要样本平均值的实验,都可用酶标仪来做;分光光度计是光学检测仪器的‘祖先’,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也相同,但酶标仪可以满足高通量的检测需求。此外,它们还有一个‘近亲’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样本,用酶标仪也都能做,只是酶标仪需要手动加样制样,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自动完成。”对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广泛使用的酶标仪,王铁山也谈到了个人的使用感受。“这些年酶标仪行业的发展很快,有很多新的品牌的诞生,并且在吸光酶标仪这个领域做的很好,但是在多功能酶标仪这个领域,还是几个老品牌独领风骚,比如美谷生物。尤其是在多模块的多功能酶标仪方面,美谷生物基本上是独占鳌头”。MD SpectraMax i3x 多功能酶标仪(点击查看产品详情)中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临床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投入和支持。虽然不是所谓“科研口”人员,但长期进行中药研究相关的工作,王铁山对于中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于中医和中药而言,当务之急不是明确疗效的机制,而是发展完善中医的临床评价体系。目前评价药物有效与否的临床实验的金标准是RCT(临床对照实验)体系,但中医药在这一方面一直做的不好。一方面,有些中药确实比较难用现有的RCT体系完成,另一方面,实践中经常出现懂RCT的不懂中医,懂中医的不懂RCT的“单盲”,所以现在急需懂临床设计又懂中医的复合型人才。比如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三方三药’在新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RCT实验的证据,其全球推广使用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建立符合RCT的中医的临床评价体系,培养中医临床实验人才,才真正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医药的论文评价中。由于成分不明,药效评价难以通过等问题,中药的新药研发过程很难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王铁山认为:“应该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论文评价体系,像SCI一样严格的、但不完全依赖于西方的评价标准,这点对于中医药更好的发展十分重要。”后记:王铁山是一位90后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对于仪器管理使用和中药研究,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谈到所负责的仪器,他可以滔滔不绝,甚至对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显微成像的发展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谈到中医药发展,他也津津乐道,虽然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观点不够专业,仍能看出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始终在积极主动地思考。受访人简介:王铁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平台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直接负责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分选仪,高内涵显微镜,SPR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等设备。对流式和显微镜类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有自己的见解,熟悉二代测序及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的原理及应用,有着较为丰富的相关实验方案设计的经验。擅长十色以上流式的实验方案设计,包括颜色搭配、组别设置、电压补偿调节和结果分析;擅长高活性无菌流式分选如稳定转染株单细胞克隆筛选和基于96孔板的单细胞测序;擅长高活性多色原代细胞分选如10X和BD单细胞测序的流式前处理;擅长SPR的分析和对相互作用分子的垂钓;擅长超长时程活细胞成像系统的实验及相关方案设计。
  • 我国建立液体化学剂量体系测量系统
    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电子束吸收剂量基准(化学法)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彻底解决了电子束辐射加工工艺中如何有效控制产生电子束的辐射剂量的技术难题。  食品辐射保藏,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辐射消毒,中医药材和保健品的辐射灭菌,甚至高分子航天材料的辐射改良都离不开电子束辐射加工,这项工艺由于具有优质、高效、低能耗、少污染、操作简便的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然而,如何有效控制产生电子束的辐射剂量、保证产品质量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技术难题。  据课题负责人、中国计量院电离医学所张彦立研究员介绍,项目组历时两年,改造建立了硫酸亚铁剂量计、重铬酸银剂量计、重铬酸钾(银)剂量计和硫酸铈-亚铈剂量计测量电子束吸收剂量测量装置,其测量电子束吸收剂量的范围为:0.5kGy~40kGy,测量扩展不确定度达到3.7%(k=2) 研究确定了工作剂量计为辐射显色薄膜剂量计(RCD和CTA),其测量量程为:0.5~350(kGy),测量扩展不确定度达到6.0%(k=2)。  据介绍,该项目组研究建立的液体化学剂量体系在测量装置和剂量学特性方面与国际同类方法一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直线电子加速器共同构成的电子束吸收剂量测量系统,填补了国家电子束吸收剂量量值传递的空白 为在我国建立电子束吸收剂量国家计量标准装置和技术平台,统一全国辐射加工产品的吸收剂量量值,保证电子束辐照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 到2025年山东将初步建立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全省新污染物治理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加快补齐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短板。《工作方案》聚焦重点区域和行业,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风险管控、多点突破,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工作方案》聚焦省辖黄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和制药、石化、农药、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纺织印染、氟化工等重点行业,采取“筛、评、控”和“禁、减、治”的总体工作思路,从“建机制、摸底数、抓治理、强能力”四个方面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建机制方面,明确要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按照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全面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成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推动我省新污染物智库建设。摸底数方面,我省将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和风险评估。今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2025年年底前,动态发布山东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将在黄河入海口、小清河、南四湖等重点区域,探索开展新污染物的调查监测试点,逐步把新污染物监测纳入全省环境监测体系。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全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抓治理方面,部署了严格源头管控、强化过程控制、深化末端治理、开展治理试点示范四项重点任务。源头管控上,我省将严格实施禁限措施,严格落实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监管,鼓励在重要消费品环境标志认证中,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进行标识或提示。过程控制上,将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强化农药使用管理,2025年年底前,完成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再评价。强能力方面,我省将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全省新污染物基础监测、快检快评平台,鼓励新污染物社会化监测,组织申报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的化学物质危害测试实验室,全面提升全省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危害测试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 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韩静磊研究员“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的‘度量衡’,为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比提供了技术依据和保障。目前,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监测方法尚不成熟、监测标准体系不完善。因此,需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制定适合我国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的技术框架,为推动和支撑国家新污染物监管监测及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11月22日举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五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研讨会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静磊这样表示。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的构建是实施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治理成效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构建新污染物监测标准是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重大部署的需求。早在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要有效推进我国新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的需求,掌握环境中新污染物浓度水平和赋存状态,以精准识别环境生态风险较大的新污染物,进而为制定全过程环境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据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已发布1500余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行为、保障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新污染物复杂多样且分布广泛等特点,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带来挑战。客观来看,截至目前,围绕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开展仍存在监测方法体系尚未完善、技术支撑薄弱、体系构建研究投入不足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难点,韩静磊认为需从“强化标准体系构建顶层设计、推动新污染物定量监测方法制修订、加快筛查/快速监测方法研究”着手,推动我国新污染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工作更好更快开展。会上,韩静磊认为,在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表的制订上,要紧紧围绕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与时效性五大原则。为保证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她认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共同发力加快完善新污染物监测方法体系;成立专家委员会,协同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攻关;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框架;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和优化新污染物监测标准制修订;坚持前瞻思维,探索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新技术研究;完善机制体制,提升新污染物监测标准研究活力。
  • 肿瘤治疗:利用多种测序技术系统性评估体外类器官培养体系
    结直肠癌是最多发的癌症之一,病死率高居全球第二。目前,利用患者肿瘤组织构建的类器官模型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常用研究手段。多种肿瘤类器官已被成功构建,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仅在大量细胞系综平均的水平评估了患者组织衍生的类器官的各种分子特征,如基因突变、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以及基因表达等变化,并未在单细胞水平进行评估,从而无法系统地评估构建的类器官个体内部的肿瘤细胞异质性情况,特别是由于构建类器官的成功率常常不是很高,同时得到同一个患者的体内肿瘤单细胞组学数据以及在体外建成类器官后的配对单细胞组学数据非常困难。为了系统地评估结直肠癌类器官培养系统,解析类器官与对应的体内肿瘤上皮细胞之间的异同以及不同培养体系对类器官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汤富酬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对来自6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体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对它们进行体外培养建立的相应的类器官进行了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结合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及靶位点Sanger测序等,对两种常见结直肠类器官培养体系从转录组、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估(图1)。该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28日以“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organoid system by 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为题在线发表在 Genome Biology 上。图1 实验设计方案示意图该研究有以下3个主要发现:1、肿瘤组织来源的类器官能准确反映对应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癌细胞)在基因表达、基因突变以及DNA甲基化等方面的关键特征。通过探索体内肿瘤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该研究发现肿瘤来源的类器官高表达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并且,肿瘤组织来源的类器官也维持了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调控网络特征。另外,通过对全基因组(WGS)、全外显子组(WES)以及DNA甲基化组(PBAT)数据进行分析,该研究发现肿瘤类器官能非常好地维持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癌细胞)在基因突变和DNA甲基化等方面的关键特征(图2)。这表明现有培养体系中的结直肠癌肿瘤类器官非常好地维持了对应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关键生物学特征,因而使用肿瘤类器官筛选的癌症治疗候选药物应该对对应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也会有类似的杀伤效果。现有的肿瘤类器官是肿瘤杀伤药物筛选的优秀平台。图2 体内外肿瘤细胞和正常肠上皮细胞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DNA甲基化以及基因突变的比较2、癌旁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在转录组水平上表现出部分肿瘤样特征,但保持正常的基因组和全局DNA甲基化组特征。首先该研究鉴定了体内肿瘤上皮细胞和癌旁正常肠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研究了这些差异基因在体外肿瘤类器官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体外正常肠上皮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均高表达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果,该研究对体内组织和体外类器官进行了肿瘤特异性表达基因CEACAM6的免疫荧光染色。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一致,CEACAM6仅在体内肿瘤上皮细胞中高表达,而在体内癌旁正常肠上皮细胞中则不表达。然而,体外培养的肿瘤类器官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均高表达CEACAM6蛋白,此结果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图3)。该研究的癌旁正常组织都取自距离肿瘤组织边缘至少10厘米以外的区域,其正常组织内部混杂大量肿瘤细胞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为了进一步排除正常组织类器官有可能是混杂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肿瘤细胞体外扩增而导致这一现象,该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体外肿瘤类器官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只有肿瘤类器官呈现与对应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相似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突变,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的基因组与体内正常肠上皮细胞一致,没有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从而排除了正常组织类器官起源于癌旁正常组织中混杂部分肿瘤上皮细胞的可能性。这些数据显示,在转录组和蛋白水平上,肿瘤上皮类器官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都表现出肿瘤样特征。这表明现有的培养体系使得正常肠上皮类器官也具有部分肿瘤细胞特征,因而用同一个患者得到的肿瘤类器官和癌旁正常肠上皮类器官进行配对药物筛选以筛选出特异性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效果(杀伤肿瘤类器官,但是不杀伤正常肠上皮类器官)的候选药物目前是无法实现的。图3 CEACAM6免疫染色荧光结果3、条件培养基在肿瘤类器官的长期培养方面优于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首先,该研究通过MKI67的表达情况对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胞增殖情况进行了评估(图4)。在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中,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相比肿瘤来源的类器官具有更快的细胞增殖速度。而在条件培养基中,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和肿瘤来源的类器官的细胞增殖速度相当。这说明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更有利于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生长,而条件培养基对正常肠上皮细胞和肿瘤上皮细胞(癌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偏好性。而这一特点通过线粒体突变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的癌细胞的谱系追踪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图4 体内组织以及体外两种培养基中的类器官细胞表达MKI67的比例此外,该研究结果表明,条件培养基比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更能真实地反映对应体内肿瘤上皮细胞(癌细胞)与正常肠上皮细胞的差异。与体内相应的癌细胞相似,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的肿瘤类器官呈现肠上皮干祖细胞标志基因OLFM4高表达和肠上皮分化成熟标志基因CA2低表达的特征,正常组织类器官呈现相反的OLFM4低表达和CA2高表达的模式(图5)。然而,在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中,无论是正常组织类器官还是肿瘤类器官都具有相似的OLFM4高表达和CA2低表达的模式,无法准确模拟对应体内不同类型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不同特征。这表明现有的两种培养体系对维持对应体内肿瘤细胞关键生物学特征都有效,但是条件培养基要优于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因而条件培养基是基于类器官的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首选培养体系。图5 不同条件下的肿瘤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的CA2和OLFM4的表达综上所述,该项研究对结直肠癌体内肿瘤组织、体内癌旁正常组织,以及配对的在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建立的肿瘤类器官、癌旁正常组织类器官进行了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并结合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DNA甲基化组测序以及靶位点Sanger测序的结果,系统地评估了类器官模型在研究结直肠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上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该研究发现,现有的培养体系中的肿瘤类器官非常好地维持了对应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关键生物学特征,现有的肿瘤类器官是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以及肿瘤杀伤药物筛选的优越平台。现有的培养体系使得正常肠上皮类器官也具有部分肿瘤细胞特征,因而无法用同一个患者得到的肿瘤类器官和正常肠上皮类器官进行配对筛选,以便得到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效果的候选药物。现有的两种培养体系对维持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关键生物学特征都有效,但是条件培养基要优于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分子培养基),因而条件培养基是结直肠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首选培养体系。
  • 湖南省着力构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
    湖南省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管控和风险防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了提升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近几年来,湖南省从完善常规监测网络、实施加密和专项监测、建设重金属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水污染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和积极成效。1开展流域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常规和专项监测 自“十三五”以来,在全省水环境常规监测工作中,对湘江流域所有断面每月加测铊,资江流域所有断面加测锑;在“锰三角”及相关地区设置12个断面开展锰的专项监测;在全省14个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开展特征污染因子的专项监测。以上常规和专项监测断面(点位)基本覆盖了全省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构建了一张较完整的重金属监测网络,全面掌握省内各流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推进铊、锑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针对湘江流域、资江流域存在的铊、锑及其它特征重金属污染问题,湖南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建设了33个重金属自动监测站,监测指标覆盖镉、铅、砷、锑、锰、氟化物等,为及时掌握重点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实时动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重金属自动在线监测网络,2021年初,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湖南省重金属铊、锑水质自动监测网络试点建设方案》,在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重点涉铊和涉锑工业园下游、涉铊和涉锑重点区域下游,依托现有水质自动站加装铊自动监测系统,高效率完成了点位设置、仪器选型、检测方法验证比对和设备招标建设等工作,目前42套铊自动监测系统、8套锑自动监测系统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数据联网,初步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污染实时监控。后期将通过在线数据分析和GIS技术和物联网等手段,开展铊、锑的实时动态和迁移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资江流域锑的浓度变化和污染扩散规律,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与湘江流域铊和资江流域锑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溯源。3针对重金属超标及临界超标断面开展加密监测 根据省厅将水环境加密监测全年常态化的环境管理需求,结合全省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水质自动站布设、数据使用情况,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全省地表水重点断面加密监测工作方案》,自2020年5月启动加密监测,对现阶段超标或水质明显下降的断面加强监控,其中包括了湘江流域和资江流域的重金属指标加密监测。加密监测频次为每旬监测,编制加密监测旬报,向管理部门及时报送流域重金属污染态势,为湖南省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4流域水环境环境预测预警平台建设取得创新进展 依托湖南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省级水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信息平台建设,并选择湘江一级支流耒水为重金属污染典型流域,开展了水环境污染预测预报技术探索研究,目前该信息平台已完成一阶段开发,投入试运行。该平台采用delft3d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在融合水质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入河排放口等数据的基础上,与水文、气象、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收集相关流域水文气象和农业面源数据,运用大数据及GIS技术,建立了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测模型、水环境污染追踪溯源模型、水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预测模型、水环境风险应急分析和应急决策模型,进行水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高度集成、融合计算与应用,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溯源、承载力测算和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并结合移动终端实现应急联动,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和项目的实施,目前湖南省已初步构建了“手工+自动+模型预测”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报预警监测体系,未来必将在湖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预期作用,推动全省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防控工作跃上新台阶。
  • 中科院“十二五”将构建八大科技体系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  据介绍,中科院将围绕这八大体系进行科技战略布局:  一是,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将重点部署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先进核裂变能、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等3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二是,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将重点部署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技术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三是,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将重点部署“后IP”网络示范、物联网技术、低成本低功耗信息器件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四是,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将重点部署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生物制造与新生物产业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五是,普惠健康保障体系将重点部署重大慢性病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脑与认知科学和心理精神健康、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低成本普惠健康医学技术等4个战略性科技问题。  六是,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将重点部署中国碳循环及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区域环境模拟与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七是,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科学、深海大洋能力拓展、数字地球科学系统和全球与区域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八是,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将重点部署空间态势感知、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等战略性科技问题。
  • 上海已建成完整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和防治体系,会用到哪些仪器与设备?
    5月10日,2024年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岗位技能竞赛在松江泖港镇举行。据悉,上海目前已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和防治三大体系,建立了90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建成了一支180余人的测报员队伍,守“沪”森林安全和健康。 市林业总站介绍,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上海目前已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和防治三大体系,建立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  全市设立了10个林业植物检疫行政服务窗口,依法承担本市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产地检疫、绿化(林业)工程植物检疫复检以及国外植物引种的受理与审批。140余名林业植物检疫员负责全市的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对调入、调出及现有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依法实施检疫,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全市还建立了90个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专门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建成一支180余人的测报员队伍,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林地内,对发现的各类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上报,指导防治工作。在各林地养护单位做好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全市还建立了5支市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队伍,随时准备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发生。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92.78万亩,森林覆盖率18.81%。  根据“十四五”规划,本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9.5%以上,越来越丰富的森林资源更加凸显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在此,林业部门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高全民防范意识,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危害,保护林业建设成果,为城市森林的健康保驾护航,共同建设美丽幸福的生态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通常使用一系列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仪器:1. 无人机监测设备: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空中监测,能够覆盖大面积的林地进行快速扫描和数据收集。(图源:仪器信息网安洲科技展台)2. 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这类系统可以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对于分析和预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具有重要作用。(图源:仪器信息网北京力高泰展台)(图源:仪器信息网托普云农展台)3. 林业调查仪:包含多种工具,协助植保工作者进行林木健康的测报工作。(图源:仪器信息网三维麦普展台)4. 自动虫情测报灯:配备智能化设备,如快速检测仪器,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虫情测报灯系统还包括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和太阳能虫情测报灯,这些设备利用光、电、数控技术,实现害虫的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和预警。(图源:仪器信息网天合环境展台)(图源:仪器信息网九丞智能展台)5. 松材线虫病快速检测仪: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株松树感染后,最快不到50天就死亡,三到五年,整片松树林就会毁灭。松材线虫极难发现,小到“微米级”的它深藏在木材中,检测人员要将松木锯成符合要求的木块,再剪成碎片取样,将线虫从疫木中分离到液体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自1979年松材线虫传入中国后,已有10多个省份发现这种疫病,上海处于“包围圈”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图源:仪器信息网天合环境展台)6. 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用于农林病虫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预警、研究和监测控制等工作。这些仪器和设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集成到更广泛的监测系统中,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监测林业有害生物,为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新型污染物将纳入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修订法规 新型污染物将纳入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城市灰霾:温柔地杀你  中国大城市的灰霾天气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 大气污染问题逐渐由单个城市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订当中,一些新型污染物将被纳入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达标了,为什么还是灰蒙蒙的,看不见蓝天?”在很多城市,公众对空气状况的直观感觉,往往与环保部门公布的结果并不一致。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解释说,当前造成城市灰霾天气的,主要是一种不被大家所熟悉的污染物——“细微颗粒物”,而这种大气污染物并不在法定的监测范围之内。依据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下称《大气法》),大气污染物监测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  现行的《大气法》颁布于1987年,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过1995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订。柴发合在NGO组织“北京地球村”近日召开的对“大气污染记者论坛”上透露,现行的《大气法》正在修订当中,新法律将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增加细微颗粒物、臭氧等指标,更加客观地反映空气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协同控制多种大气污染物。  目前,灰霾天气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总天数的30%〜 50%。灰霾不仅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看不见蓝天,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紧盯”细微颗粒和臭氧  据柴发合解释,与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不同,“细微颗粒物”是一类更小的污染物,“它们的直径一般不超过2.5微米,因此对光的散射作用更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很容易导致灰霾的形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细微颗粒污染物的年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10微克,如果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人的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5%左右。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介绍,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腔外面 直径在2.5〜 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 而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则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  由于细微颗粒物可以进入肺部,所以也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一方面,这些颗粒物本身很可能就是有害气体或重金属,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它们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科学研究发现,和直径2.5〜 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不同,细微颗粒物则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挥发性有机物。  柴发合说,细微颗粒物的产生过程非常复杂。它是燃烧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反应后形成的。“因此,治理细微颗粒物不能只关注单一的污染物,而应该对多种污染物进行协同控制。”  除了细微颗粒物之外,臭氧是另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  自然界中的臭氧,绝大部分存在于距离地面15〜 5公里的平流层中,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形成的。这些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辐射,对人类是有益的。但在贴近地面的低空中,臭氧则对人体极为有害。  低空中的臭氧,不仅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而且可以与细微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相互耦合,经过二次反应后形成高浓度细粒子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大气氧化性增强,是产生灰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柴发合说,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种传统大气污染物直接来源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不同,低空中的臭氧主要是排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和热的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生成臭氧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目前主要来源于火电、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以及机动车尾气、加油站等。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说,电力行业排放的氮氧化物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5%。有统计显示,仅2003〜 2007年,中国火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就增加了四成多,导致中国的酸雨类型已开始从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  “如果不解决氮氧化物的问题,要想解决灰霾、酸雨以及其他大气污染问题,几乎不可能。”杨金田说。  由“城市污染”转向“区域复合型污染”  在此次“大气污染记者论坛”上,杨金田提出,当前中国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已日趋明显。“大气污染问题逐渐由单个城市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比如珠三角地区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等城市大气污染物指标,出现同时上升或降低的现象,联动特点明显。”  “由于细微颗粒物、臭氧及形成臭氧的物质容易在大气中的输送、扩散,使得光化学烟雾往往成为一个区域性问题,其覆盖范围可达几十甚至数百公里以上。”柴发合说,近年来,全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有所增加,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已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统计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虽然仅占全国6.3%的国土面积,但消耗了全国40%的煤炭,生产了50%的钢铁,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并呈现出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污染相结合的特征。这些地区大气污染物在不同城市间的传输扩散和相互影响十分严重。  与此同时,在辽宁中部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地区以及成渝地区等城市密度大、能源消费集中的区域也出现了类似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单纯依靠单个城市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城市也都无法独善其身。”杨金田说,但目前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各自为战”,尚未建立有效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  据悉,修订后的《大气法》将强调大气治污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区域联防联控还要求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监控、统一评估。”杨金田说。  据柴发合透露,新修订的《大气法(修订草案)》,2009年12月30日已经通过了环保部的审议,现在正在进一步修改,之后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体系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指出,到2035年,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污染源、入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监测、受纳水体水质和流量监测,构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一张网”。在重点区域,基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结合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采用更新改造、共建共享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环境监测布点,加强暴雨、汛期等重点时段水质监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加快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为重点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研发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模型和源解析技术方法,研发先进的自动监测、快速监测设备,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城乡居民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篮子。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足我国“三农”工作实际和新时期发展需要,以削减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土壤质量和水质改善为核心,按照“抓重点、分区治、精细管”的基本思路,统筹谋划、协同联动,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优化政策、强化监督,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化肥农药减量化、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内容,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影响为目标,以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为重点,兼顾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在干流和重要支流沿线、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湖库汇水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试点先行,夯实基础。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分布、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在典型流域、海域、区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试点示范,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措施,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  分区治理,精细监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污染源特征、地理气候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立足地方实际,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实施“一区一策”,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加强精细化监督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政策激励,多元共治。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注重激励性措施与强制性措施相结合,充分运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广泛调动农业产业链主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政府、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户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试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根据农业污染源类型分布、地理气候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等,确定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治理区域。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按照土壤、水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分区分类采取治理措施。在种植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打造产业化利用典型模式。持续推进农膜回收行动,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强化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健全回收网络体系,试点农膜区域性绿色补偿制度,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着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在养殖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基于土地消纳粪污能力,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推动种养循环,改善土壤地力。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按照全要素治理、菜单式遴选的原则,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为重点,根据污染类型和主要成因,分区分类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总结试点示范成果和各地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由点及面,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制修订肥料管理等对农业面源污染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加强化肥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指导,推动精准施肥、科学用药。以省为单位加强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明确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要求和责任,鼓励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肥料化利用有关要求后,进行还田利用。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防止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将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直接排入农田。  完善标准体系。适时评估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监督监测相关标准。指导各地制定种植业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标准规范。以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标准体系,加强养殖场户环境监督管理。农田灌溉用水、水产养殖用水、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应执行相应标准,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优化经济政策。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用电用地政策,落实有机肥产品生产销售、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开展畜禽粪肥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按规定予以支持。优先将畜禽、水产养殖、秸秆农膜等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装备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探索开展“点源-面源”排污交易试点。  建立多元共治模式。在重点区域以省为单位,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明确监督指导和保障措施。发展农资绿色配售,推动农资经销商成为污染防治的重要主体和信息传导枢纽,引导农户使用绿色高效的肥料农药。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化。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推广“政府+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加强专业技术管理。推动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订购农资、实施品牌认证等标准化生产,形成“政府-市场-农户”多元共管共治体系。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  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监测。完善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核算方法,在统计、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工作基础上,逐步摸清化肥农药使用变化情况。利用实地调研、台账抽查、智能终端采集等方式,对化肥农药投入、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加密布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点,重点在大中型灌区、有污水灌溉历史的典型灌区进行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长期监测,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开展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全链条监测,分析评估养分和有害物质转化规律。  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影响。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污染源、入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监测、受纳水体水质和流量监测,构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一张网”。在重点区域,基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结合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采用更新改造、共建共享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环境监测布点,加强暴雨、汛期等重点时段水质监测。开展农业污染物入水体负荷核算评估,确定监管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要时段。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长期观测。在嘉陵江、汾河、太湖、巢湖、南四湖、洱海、白洋淀、丹江口库区、密云水库等重点水域先行先试,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超级站,开展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和地下水等野外长期观测和定量分析,结合遥感技术,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逐步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环境质量影响的动态评估。加强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观测、监测和记录,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平台。系统整合农田氮磷流失监测、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等数据,实现从污染源头到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全国农业源普查、生态环境统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信息、全国排污许可管理平台等工作对接共享。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动态更新。发挥农业面源污染大数据在指导污染防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试点示范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影响为目标,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云南、江西、四川、山东、宁夏、河北、陕西、吉林、青海等省份部分县市区开展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一批以污染防治、调查监测、绩效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示范工程。  (一)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模式。在试点县中筛选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为主的区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开展系统设计、分类治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扩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种养规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成因分析,科学测算化肥农药对面源污染的影响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敏感区域识别方法,编制优先治理区域清单。选取典型小流域及海水养殖集中分布的近岸海域,结合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技术,评估污染物入水体负荷和时空分布等。在四川都江堰、内蒙古河套、宁夏青铜峡等选择大中型灌区,开展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测,在养殖密集区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信息平台,加强污染防控预警。  (三)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研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办法,明确评估范围、指标、内容、方式等。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为基础,补充摸底调查数据,确定绩效评估指标和基数。探索将环境质量改善状况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关部门根据本方案要求,密切协作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履行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并与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级对本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市级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明确县乡镇承担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落实县乡镇基层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执法培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中央有关部门结合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地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完成治理目标。鼓励地方按规定加强相关渠道资金和项目统筹整合。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池塘养殖尾水利用处理等。  (四)提升科技支撑。成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家组,开展长期跟踪和定期会商,为关键技术研究和重要政策咨询提供支撑,对试点示范地区强化技术帮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加快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为重点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研发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模型和源解析技术方法,研发先进的自动监测、快速监测设备,推广成熟适用技术。  (五)强化监督工作。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评估范畴,明确年度任务与评估指标。实施信息公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  (六)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普及治理知识和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 助力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莱伯泰科一直在行动
    7月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四部门共同编制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地方加强本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等工作。方案中明确了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任务,将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依托高水平省级疾控中心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剧毒化学品和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库及其检测实验室等,补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配置缺口等。随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成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日趋完善,作为体系中重要的一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除了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的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疫情报告和信息管理,居民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外,还承担着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和职业卫生等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应急等任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分析仪器设备生产厂家,从成立之初便一直致力于为疾控系统提供全面的实验室检测解决方案,满足疾控系统对于食品和环境的检测需求,为保障人民公共卫生安全、捍卫食品安全、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贡献力量。莱伯泰科积极参与疾控系统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同时参照相关检测标准,结合现有前处理设备和分析仪器,最终形成数套处理解决方案,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等,环境样品中VOC、SVOC等检测项目。莱伯泰科有机前处理解决方案1、全自动上样、分离和收集样品:GPC1000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仪器特点:可全自动批量完成样品上样、分离净化、目标组分收集等操作,创新不锈钢净化柱设计、完全上样系统以及独立的三维机械进样和收集平台,净化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农产品等领域。参考标准:HJ 805-2016 、HJ 835-2017 、HJ 834-2017、HJ 1023-2019、HJ 951-2018、HJ 891-2017… … 2、最多可同时运行8通道:SPE1000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仪器特点:可自动完成固相萃取柱的活化、样品过柱、清洗、氮气干燥、洗脱等操作,处理样品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整套系统密封环保。参考标准:3、快速溶剂萃取仪Flex-HPSE全自动高效快速溶剂萃取仪仪器特点:在填充好两个样品之后,即可萃取与填充同时进行,所有样品填充好后,无需实验人员值守,48个样品只需一夜,且收集瓶与同品牌平行浓缩仪通用,不用转移样品,只需将整架收集瓶转移至平行浓缩仪即可。HPSE Ultra高效快速溶剂萃取仪仪器特点:仪器可以六通道同时运行同一个方法,也可双通道一组,运行不同的三个方法, 同一软件控制。例如,客户突然来了一批急样或者考核样,要做多种不同的项目,使用不同的提取溶剂,HPSE Ultra可支持不同项目同时做。参考标准:HJ 783-2016、HJ 782-2016、HJ 956-2018、GB 23200.9-2016、GB/T 23376-2016、GB/T 22996-2008… … 4、高通量大体积快速浓缩: M64全自动高通量平行浓缩仪、MultiVap-10定量平行浓缩仪、MVP真空平行浓缩仪仪器特点:M64全自动高通量平行浓缩仪,具备氮吹针随液面自动下降功能,多通道运转,可有效提高浓缩效率,以正己烷为例,用一个通道同时浓缩9个7mL的正己烷样品,所用氮气量仅约为4.5min×4L/min=18L,若一般市面所售40升氮气瓶可装6m³气,则一瓶氮气可供MV64多通道平行浓缩仪浓缩3000个样品,大大节省了耗气量。 MultiVap-10定量平行浓缩仪,十个样品通道可同时工作及任意组合,随时启停,随时追加或移除,灵活方便;可配用200mL及50mL浓缩杯,且两种浓缩杯可同时使用,并具有蒸干模式。MVP 真空平行浓缩仪,具备批处理能力,最大可支持48位50 mL带尾管浓缩杯的同时浓缩;浓缩杯可与同品牌快速溶剂萃取仪、凝胶净化系统、固相萃取仪通用;独立盖板设计,无需暂停仪器即可随时单独添加和取出某个样品,不影响其他样品的浓缩。本方案中列举了四款疾控系统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前处理设备,如果您需要详细的方法,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请即刻致电400-070-8778,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于莱伯泰科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056.SH)成立于2002年,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专注于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立志为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疾病控制、材料研究等众多基础科学及行业应用提供实用可靠的实验室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发展至今已拥有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持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连续多年被业内媒体评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产品服务涵盖实验室分析仪器、样品前处理仪器、实验室设备、医疗设备、实验室耗材和实验室工程建设等。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共计服务客户近3万家。如需了解莱伯泰科的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www.labtechgroup.com/。
  • 什么是真正的网格化监控体系
    p  空气污染数值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目光,干净的水、洁净的空气成为生活品的一部分。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民众对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pp  面对我国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环保相关部门开始利用高科技的网格化监控系统治理大气污染。/pp  目前,市场上的网格化监控系统也有很多产品和解决方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格化系统都能发挥好“精准治霾好帮手”的作用,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很多必备因素。/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单一参数的网格化,不是真正的网格化/strong/span/pp  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部分区域将治霾和防霾聚焦于PM2.5的监测和管控。事实上,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四季明显、各地工业产业差异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污染存在很大差别,仅监测PM2.5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以2016年为例,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首要污染物分布见图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 2016年我国首要污染物分布/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9143978-5433-4570-92e7-542e7de3b3f7.jpg" title="0.jp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数据来源:环保部公开数据/pp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PM2.5、PM10仍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首要污染物,但是全国大部分区域的6-9月份,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O3的污染也很严重。而且,即使我们关注雾霾,关注PM2.5污染,只监测PM2.5也是远远不够的。/pp  这主要是因为一般情况下,PM2.5的形成有三种方式:1、直接排出的一次粒子。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和煤炭)和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但在一些地区某些工业过程也能产生大量的一次PM2.5。2、在高温状态下以气态形式排出,在稀释和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态的一次可凝结粒子(尾气排放)。3、由气态前体污染物通过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粒子。在大多数地区,硫和氮为所观察到的二次PM2.5的主要组分,而二次有机气溶胶在一些地区也可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pp  因此,要想网格化监控系统能准确反映当地首要污染物的来源,能一年四季都发挥作用,不仅要监测颗粒物的浓度,还需要监测气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TVOC、H2S、NH3、HCL等参数。/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无法保证数据准确的网格化,不是真正的网格化/strong/span/pp  对于快速锁源,除了数据的全面性之外,数据的准确性就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了。/pp  以颗粒物传感器为例,目前,市场上PM2.5传感器采用的是光散射原理,这种传感器实质上就是粒子计数器,能够计量出空气中小于等于2.5微米粒子的总个数,然后再与粒子平均密度相乘就转化为了质量浓度。/pp  但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很大误差。1、与国标法中规定的贝塔射线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相比,PM2.5光散射传感器对于粒子的测量粒径有上限和下限,低于测量粒径下限和高于测量粒径上限的粒子,往往存在检测不出来的问题。2、随着污染成分、时段、季节、地区的不同以及天气环境的变化,粒子的平均密度也在动态地发生变化,因此,粒子平均密度也会存在误差。3、颗粒物在环境湿度超过80%后,会出现明显的吸湿增长现象,从而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4、雾气的影响也不可忽略。雾气是以液态粒子的形式出现,因此对测量带来的误差影响往往成倍数关系。5、校准问题。受到室外环境脏空气的影响,光散射光学视窗往往会变脏,测量值会逐渐衰减。/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真正的网格化需全参数监测,并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span/strong/pp  综上,各区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单一参数的监测,很难说清污染来源及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真正的网格化必须以多参数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的全方位监测,准确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在监测参数上,需覆盖常规空气六参数(PM10、PM2.5、SO2、NO2、CO、O3)及VOCs、H2S、HCL、NH3等多种特征污染参数,以及各点位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大气压等气象参数,并根据污染源特征科学定制监测指标。/pp  要想提高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数据准确性与长期运行稳定性,一套成熟的校准体系是必须的。目前,将传感器技术与国标法组合使用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理念,但是不同厂商的做法也有所差异。/pp  本文以“大数据融合联动修正”技术为基础而建立的三级修正、四级校准体系为例,介绍校准体系在提高气体传感器应用过程中数据准确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的作用。三级修正指的是厂内基础性校准、环境自适应修正、全生命周期漂移修正,通过三级修正体系的传感器设备,可以极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达到对传感器本身的筛选、研判、数据基因变量修正的作用,提升每套传感器设备数据与准确数据的相关性。四级校准系统保证了传感器在出厂前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第一级校准是标物校准,使用标准气体对传感器进行标定,达到微型站基本的品质保证。第二级是环境校准,通过实验舱模拟不同环境状况及污染特征,建立传感器算法模型,形成微型站独有基因变量。第三级是监督校准,在仪器应用现场,与国家标准方法仪器组合布点应用,实时监督数据,发现漂移后自动校准。第四级是周期性校准,采用装有国家标准方法仪器的移动校准车对已经安装的网格化仪器进行定期质控和校准,保证系统数据长期准确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cdf4f48e-ec14-48ab-a165-69a87f289e4c.jpg" title="0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为校准前后数据散点图比对,通过严格的修正及校准,传感器技术数据与国标法数据的相关性有了很好的提升/pp  综上,只有通过strong全面的监测数据与完善的校准体系/strong,才能保证网格化监控体系全面、准确的反应大气污染情况,并保证数据的真实、全面、有效。此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